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食貨典/第015卷

經濟彙編 食貨典 第十四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十五卷
經濟彙編 食貨典 第十六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食貨典

 第十五卷目錄

 戶口部彙考七

  元太祖二則 太宗四則 定宗一則 憲宗四則 世祖一則 世祖中統三則 至元

  三十則 成宗元貞二則 大德二則 武宗至大一則 仁宗皇慶一則 延祐二則 英

  宗至治一則 文宗至順一則

食貨典第十五卷

戶口部彙考七 编辑

编辑

太祖十五年東平嚴實籍所部諸州戶三十萬來歸按元史太祖本紀十五年夏五月東平嚴實籍彰德大名磁洺恩博滑濬等州戶三十萬來歸 按嚴實 编辑

《傳》「宋以實為濟南治中。」庚辰三月,金河南軍攻彰德, 實知宋不足恃。七月,謁太師木華黎於軍門,挈所部 彰德、大名、磁、洺、恩、博、滑、濬等州戶三十萬來歸。木華 黎承制拜實金紫光祿大夫,行尚書省事。

二十一年詔封功臣戶口為「食邑。」

按《元史太祖本紀》不載。 按《孛魯傳》,「丙戌夏,詔封功 臣戶口為食邑曰『十投下,孛魯居其首』。」

太宗元年始定算賦河北漢民以戶西域人以丁 编辑

按《元史太宗本紀》:「元年八月己未,命河北漢民以戶 計出賦調,耶律楚材主之。西域人以丁計出賦調,麻 合沒的、滑剌西迷主之。」

按:《續文獻通考》:「元年,始定算賦,中原以戶,西域以丁。 五年,括中州戶,得戶七十三萬餘。」

按《元史太宗本紀》:「五年秋八月,以阿同葛等充宣差 勘事官,括中州戶,得戶七十三萬餘。」

七年,詔籍民戶。

按《元史太宗本紀》不載。 按《譚澄傳》:「澄為交城令,歲 乙未,籍民戶。有司多以浮客占籍,及征賦逃竄殆盡。 官為稱貸,積息數倍,民無以償。澄入覲,因中書耶律 楚材面陳其害。太宗惻然,為免其逋。其私負者,年雖 多,息取倍而止。亡民能歸者復三年詔下,公私便之。」 按《續文獻通考》:「七年乙未,下詔籍民。自燕京、順天等 三」十六路,戶八十七萬三千七百八十一,口四百七 十五萬四千九百七十五。

八年,復括中州戶口,得續戶一百一十餘萬。詔「以民 戶奉太后,并分賜諸王、貴戚。又令諸路驗民戶成丁 之數。」

按《元史太宗本紀》:「八年丙申夏六月,復括中州戶口, 得續戶一百一十餘萬。秋七月,詔以真定民戶奉太 后湯沐,中原諸州民戶分賜諸王貴戚。」

按:《續文獻通考》:「丙申年,令諸路驗民戶成丁之數,無 丁歲科粟一石,驅丁五升,新戶丁驅各半之,老幼不 與。」

定宗二年八月詔蒙古人戶每百以一名充拔都魯冬十月括人戶 编辑

按:《元史定宗本紀》云云。

憲宗元年夏六月命皇弟忽必烈領治蒙古漢地民戶又詔諸王不得擅招民戶 编辑

按:《元史憲宗本紀》云云。

二年,籍漢地民戶,凡業儒者即不同編戶,著為令。 按《元史憲宗本紀》,二年壬子,籍漢地民戶。 按《張德 輝傳》,「德輝,冀寧交城人,金亡北渡,史天澤開府真定, 辟為經歷官。歲壬子,德輝與元裕北覲,因啟累朝有 旨蠲儒戶兵賦,乞令有司遵行,從之。」

按《續文獻通考》:「憲宗壬子歲,料民丁夫中原,凡業儒 者,試通一經,即不同編戶,著為令。」儒人免丁,此馬正 卿始之也。 時朝廷初料民,令敢隱實者誅,籍其家。 董文炳為槁城令,使民聚而為居,少為戶數,由是賦 斂大減。

三年春正月,遣必闍別兒哥括斡羅思戶口。

按:《元史憲宗本紀》云云。

八年二月,遣參知政事劉太平括興元戶口。

按:《元史憲宗本紀》云云。

世祖   年料戶口總數 编辑

按《元史世祖本紀》不載 按《續文獻通考》:世祖時總 戶口數,戶一千一百六十三萬三千二百八十一,口 五千三百六十五萬四千三百三十七。

中統二年括漏籍戶核實新增戶口命劉整招懷民戶又以種田戶隸兵籍是歲天下戶一百四十一萬有奇 编辑

按《元史世祖本紀》,「中統二年六月癸巳,括漏籍老幼 等戶,協濟編戶賦稅。秋七月癸亥,招河南漏籍戶五 百,命付之有司。八月己酉,核實新增戶口,措置諸路 轉輸法。命劉整招懷夔府嘉定等處民戶。冬十月庚 寅朔,詔鳳翔府種田戶隸平陽兵籍。是歲,天下戶一 百四十一萬八千四百九十有九。」 按《劉整傳》,整先世「京兆樊川人,徙鄧州。金亂入宋,知瀘州軍州事。中 統二年夏,整籍瀘州十五郡,戶三十萬入附。世祖嘉 其來,授夔府行省,兼安撫使。」

中統三年,命銀冶戶、屯田戶輸賦州縣,匠戶仍為軍, 又括諸路戶丁為兵。詔覈實逃戶,以定賞罰。是歲,天 下戶一百四十七萬有奇。

按《元史世祖本紀》,「三年春正月庚午,命銀冶戶七百、 河南屯田戶一百四十,賦稅輸之州縣,命匠戶為軍 者仍為軍。三月己未,括木速蠻、畏吾兒、也里可溫、荅 失蠻等戶丁為兵。庚申,招北京鷹坊等戶丁為兵。五 月甲申,詔覈實逃戶輸納絲銀稅租,戶口增者賞之, 隱匿者罪之。逃民苟免差稅重加之罪。是歲,天下戶」 一百四十七萬六千一百四十六。

中統四年,以漏籍戶起冶。

按《元史世祖本紀》:「四年夏四月庚戌朔,以漏籍戶一 萬一千八百、附籍戶四千三百於各處起冶,歲課鐵 四百八十萬七千斤。是歲天下戶一百五十七萬九 千一百一十。」

至元元年戶一百五十八萬有奇攸忙兀帶坐匿戶罷職 编辑

按《元史世祖本紀》:「至元元年,戶一百五十八萬八千 一百九十五。」

按《續文獻通考》:「至元元年,太原路總管攸忙兀帶,坐 匿戶,罷職為民。」

至元二年三月,設諸路行省,改併州郡戶口,是歲,戶 一百五十九萬有奇。

按《元史世祖本紀》,「二年五月丁卯,詔諸路州府,若自 古名郡戶數繁庶且當衝要者,不須改併,其戶不滿 千者,可併則併之,各投下者併入所隸州城,其散府 州郡戶少者不須更設錄事司及司候司附郭縣,止 令州府官兼領,括諸路未占籍戶任差職者以聞。」是 歲,戶一百五十九萬七千六百一。

至元三年。令避亂民與新民還本籍及歸州縣。又立 窵戶逃戶納稅之法。是歲天下戶一百六十萬有奇 按《元史世祖本紀》。三年秋七月己未。「詔令西夏避亂 之民還本籍。成都新民為豪家所庇者。皆歸之州縣。」 是歲天下戶一百六十萬九千九百三。

按:《續文獻通考》:「三年,詔窵戶種田他所者,其丁稅於 附籍之郡驗丁而科。漫散之戶逃於河南等路者,依 見居民戶納稅。」

至元四年,以戶丁多寡,派出為軍,又發未占籍戶修 治棧道。是歲,天下戶一百六十四萬有奇。

按《元史世祖本紀》:「四年春正月癸丑,僉蒙古軍戶,二 丁、三丁者出一人為軍,四丁、五丁者二人,六丁、七丁 者三人。秋七月戊戌,發鞏昌、鳳翔、京兆等處未占籍 戶一千,修治四川山路橋梁棧道,是歲,天下戶一百 六十四萬四千三十。」

至元五年,以屯田戶充軍,漏籍戶淘金。是歲,天下戶 一百六十五萬有奇。

按《元史世祖本紀》,「五年閏月戊午,以陳亳潁蔡等處 屯田戶充軍,令益都漏籍戶四千淘金,登州栖霞縣 每戶輸金歲四錢。是歲天下戶一百六十五萬二百 八十六。」

至元六年,免單丁貧乏軍士為民。是歲,天下戶一百 六十八萬有奇。

按《元史世祖本紀》,「六年二月丁酉,免單丁貧乏軍士 一千九百餘戶為民。六月壬午,免益都新簽軍單丁 者千六百二十一入為民。是歲,天下戶一百六十八 萬四千一百五十七。」

至元七年,括戶口,閱實諸路砲手戶,敕僧道占籍為 民,徙懷孟新民居河西。又詔籍民增戶。是歲,天下戶 一百九十二萬有奇。

按《元史世祖本紀》,「七年五月丙辰,括天下戶。秋七月 乙丑,閱實諸路砲手戶。九月庚子,敕僧道也里可溫 有家室不持戒律者,占籍為民。丙寅,括河西戶口。十 二月戊戌,徙懷孟新民千八百餘戶居河西。是歲天 下戶一百九十二萬九千四百四十九。」 按《阿合馬 傳》:「七年正月,立尚書省,以阿合馬平章尚書省事。五 月」,尚書省奏括天下戶口。既而御史臺言:「所在捕蝗, 百姓勞擾,括戶事宜少緩。」遂止。

按:《續文獻通考》:「七年,詔籍民增戶三十餘萬。」

至元八年,命閱實戶口。

按《元史世祖本紀》:「八年春正月己卯,中書省臣言,前 有旨令臣與樞密院御史臺議河南行省阿里伯等 所置南陽等處屯田。臣等以為凡屯田人戶,皆內地 中產之民,遠徙失業,宜還之本籍。其南京、南陽、歸德 等民賦,自今悉折輸米糧,貯于便近地,以給襄陽軍 食。前所屯田,阿里伯自以無效引伏,宜令州郡募民」 耕佃。從之。又敕前築都城,徙居民三百八十二戶,計 其直償之。三月己丑,命尚書省閱實天下戶口,頒條 畫諭天下。是歲,天下戶一百九十四萬六千二百七十。 按《阿合馬傳》,八年,尚書省再以閱實戶口事,奏 條畫詔諭天下。

至元九年,拘括諸路漏籍戶,以東平府民復為東平 路,禁罷拘括逃民高麗界。又分閱諸處探馬赤奴戶 名籍。是歲,天下戶一百九十五萬有奇。

按《元史世祖本紀》,「九年秋七月丁巳,拘括開元、東京 等路諸漏籍戶。十二月丁亥,以東平府民五萬餘戶 復為東平路。辛丑,諸王忽剌出拘括逃民高麗界中, 高麗達魯花赤上其事。詔高麗之民猶未安集,禁罷 之。」是歲,天下戶一百九十五萬五千八百八十 按《續文獻通考》,九年,「詔分閱大都、京兆等處探馬赤 奴戶」名籍:

至元十年,罷括諸色戶。

按《元史世祖本紀》:「十年十二月壬戌,大司農司請罷 西夏世官,括諸色戶,從之,是歲,天下戶一百九十六 萬二千七百九十五。」

至元十一年,天下戶一百九十六萬七千八百九十 八。

按:《元史世祖本紀》云云。

至元十二年,徙置新民,括闌遺人口,宋諸州府使俱 率眾來降。是歲,天下戶四百七十六萬有奇。

按《元史世祖本紀》:十二年「春正月乙亥,徙襄陽新民 七百戶於河北。二月乙丑,宋福州團練使知特摩道 事農士貴,率知那寡州農天成,知阿吉州農昌成,知 上林州農道賢州,縣三十有七,戶十萬,詣雲南行中 書省請降。三月庚辰,宋知寧國府顏紹卿以城降江 東路得府二、州五、軍二、縣四十三,戶八十三萬一千」 八百五十二,口一百九十一萬九千一百六。甲申,於 中興路置懷遠、靈武二縣,分處新民四千八百餘戶。 丙申,側布蕃官稅昔、確州蕃官莊寮男車甲等率四 十三族戶五千一百六十,詣四川行樞密院來附。夏 四月丁卯,括諸寺闌遺人口。五月辛巳,宋知辰州呂 文興、黃仙洞行隋州事傅安國、仙人寨行均州事徐 鼎、知沅州文用圭、知靖州康玉、知房州李鑑等皆以 城降。荊南、湖北路,凡得府三、州十、一、軍四、縣五十七, 戶八十萬三千四百一十五,口一百一十四萬三千 八百六十。十一月己卯,宋江西轉運使、知府劉槃以 城降。都元帥府檄諭江西諸郡,相繼歸附,得府、州六、 軍四、縣五十六,戶一百五萬一千八百二十九,口二 百七萬六千四百。是歲,天下戶四百七十六萬四千 七十七。

至元十三年諸州郡降附戶口之數,詔按閱版圖,盡 仰收拾,又聽流寓民還家籍有藝業者為工匠戶。 按《元史世祖本紀》,十三年春正月,湖南州郡相繼悉 降,得府一、州六、軍二、縣四十,戶五十六萬一千一百 一十二,口百五十三萬七千七百四十。己丑,中書省 臣言:「賦民舊籍已有定額,至元七年,新括協濟合併 戶,為數凡二十萬五十一百八十。」二月辛丑,兩浙路 得府八、州六、軍一、縣八十一,戶二百九十八萬三千 六百七十二,口五百六十九萬二千六百五十。丁未, 詔「宋奉表降附戶口版籍,盡仰收拾。」戊午,淮西路得 府二、州六、軍四、縣三十四,戶五十一萬三千八百二 十七,口一百二萬一千三百四十九。秋七月丙申,淮 安、寶應民流寓邳州者萬餘口,聽還其家。丙辰,淮東 路得州十六,縣三十三,戶五十四萬二千六百二十 四,口一百八萬三千二百一十七。九月辛酉,江淮及 浙東西、湖南北等路得府三十七,州一百二十八,關 一,監一,縣七百三十三,戶九百三十七萬四百七十 二,口千九百七十二萬一千一十五。 按《張惠傳》,「惠 遷中書左丞,進右丞。十三年春,宋降,伯顏命惠與參 知政事阿剌罕等入城,按閱府庫版籍,籍江南民為 工匠,凡三十萬戶。惠選有藝業者僅十餘萬戶,餘悉 奏還為民。」

按:《續文獻通考》,「十三年平宋,全有版圖。」

至元十四年,宋農士貴、李惟屏、岑從毅等,及西番長 阿立、丁甯占等,俱以所屬戶來附。

按《元史世祖本紀》:「十四年夏四月甲子,宋特摩道將 軍農士貴、知安平州李惟屏、知來安州岑從毅等以 所屬州縣溪洞百四十七,戶二十五萬六千來附。五 月癸卯,西番長阿立丁甯占等三十一族來附,得戶 四萬七百。」

至元十六年,以諸州新附戶於漵州等處治道立驛, 以所招諸寨籍戶,定賦租,立站遞,設衛送軍。又拘括 戶數,得西南八番羅氏等國來附戶十萬有奇 按《元史世祖本紀》,「十六年六月癸巳,詔以高州荺連 州騰川縣新附戶於漵州等處治道立驛。」雲南都元 帥愛魯納速剌丁招降西南諸國,愛魯將兵分定亦 乞不薛、納速剌丁將大理軍抵金齒、蒲、驃、曲蠟、緬國 界內,招忙木、巨木禿等寨三百,籍戶十一萬二百。詔 定賦租,立站遞,設衛送軍。庚子,拘括河西西番闌遺 戶。秋七月癸酉,西南八番、羅氏等國來附,洞寨凡千六百二十有六,戶凡十萬一千一百六十有八。十一 月戊辰,詔諭四川宣慰司括軍民戶數。

至元十七年,括戶丁,「割軍民戶耕種,及隸新置司,謫 杖蕭簡等擅招闌遺戶,又增置站戶,并敕竄名匠戶 及軍戶貧乏者,復還民籍。」

按《元史世祖本紀》:「十七年五月癸丑,括沙州戶丁,定 常賦,其富戶餘田,令所戍漢軍耕種。秋七月丁卯,割 建康民二萬戶種稻,歲輸釀米三萬石,官為運至京 師。八月庚午朔,蕭簡等十人歷河南五路,擅招闌遺 戶,事覺,謫其為首者從軍自效,餘皆杖之。冬十月辛 巳,立營田提舉司,從五品,俾置司柳林,割諸色戶千」 三百五十五隸之,官給牛、種、農具。十二月甲申,甘州 增置站戶,詔於諸王戶籍內簽之。乙酉,敕「民避役竄 名匠戶者,復為民。」

按《續文獻通考》:「十七年三月,敕軍戶貧乏者還民籍。 至元十八年,括戶口,放乞赤所招獵戶為民,賜貴赤 合八兒禿所招戶,俾自領之。又籍西川戶,并賜塔剌 海籍沒戶。」

按《元史世祖本紀》:十八年五月「壬戌,詔括契丹戶。六 月丁亥,放乞赤所招獵戶七千為民。秋七月庚戌,賜 貴赤、合八兒禿所招和、真、滁等戶二千八百二十,俾 自領之。閏月丁巳,括江南戶口。壬戌,括不闌奚人口。 冬十月庚申,籍西川戶。十二月乙卯,賜塔剌海籍沒 戶五十。」

至元十九年,撥信州民戶隸「柏木兒,賜諸塔剌海籍 沒戶,收晃兀兒塔海民匠戶入官,籍福建戶及雲南 新附戶。」又以四川民戶少,令議減所設官府。

按《元史世祖本紀》,「十九年春正月丁卯,撥信州民四 百八戶,隸諸王柏木兒。二月庚子,賜諸王塔剌海籍 沒五十戶,願受十二戶。壬寅,收晃兀兒塔海民匠九 百五十三戶入官。戊午,籍福建戶數。九月己巳,籍雲 南新附戶。自兀良合帶鎮雲南,凡八籍民戶,四籍民 田,民以為病。至是,令已籍者勿動,新附者籍之。冬十」 月,庚戌,以四川民僅十二萬戶,所設官府二百五十 餘,令四川行省議減之。

至元二十年。賜阿禿民千戶。以所罷淮南淘金司戶 還民籍。諸王只必帖木兒請括民戶。不許。又令民戶 復業。免其五年科役。并禁沒人口為奴。及黥其面者 按《元史世祖本紀》。二十年二月戊子。「賜駙馬阿禿江 南民千戶。」「秋七月丁卯。罷淮南淘金司。以其戶還民 籍。」冬十月癸卯。諸王只必帖木兒請括閱常德府分 地民戶,不許。十一月戊辰,徙甘肅沙州民戶復業。戊 寅,禁沒人口為奴及黥其面者。 按《崔彧傳》,「彧字文 卿,至元二十年,以刑部尚書上疏言時政十八事:十 一曰:內地百姓流移江南,避賦役者已十五萬戶,去 家就旅,豈人之情?賦重政繁,驅之致此。乞特降詔旨, 招集復業,免其後來五年科役。其餘積欠並蠲事產, 即日給還。民官滿替,以戶口增耗為黜陟。其徙江南 不歸者,與土著一例當役。」疏奏,即日命中書行其數 事,餘命與御史大夫玉昔帖木兒議行之。

至元二十一年,縱令匠戶無藝業者為民。括四川民 戶又「八忽帶征黃華回進人口。」

按《元史世祖本紀》,二十一年五月乙丑,阿魯忽奴言, 「曩於江南民戶中撥匠戶三十萬,其無藝業者多。今 已選定諸色工匠,餘十九萬九百餘戶,宜縱令為民。」 從之。閏月己卯,命總帥汪惟正括四川民戶。壬午,蒙 古侍衛親軍都指揮使八忽帶征黃華回,進人口百 七十一。

至元二十二年,得諸州盜及酋長降戶,以民戶撥賜 嘗從征者及皇太子與駙馬,又以所籍戶歸有司為 民。

按《元史世祖本紀》:二十二年二月「辛亥,廣東宣慰使 月的迷失討潮、惠二州盜郭逄貴等四十五寨皆平, 降民萬餘戶,軍三千六百一十人。壬戌,賜合剌失都 兒新附民五千戶,合剌赤、阿速、阿塔赤、昔寶赤、貴由 赤等嘗從征者亦皆賜之,以民八十戶賜皇太子。己 巳,撥民二萬七千戶與駙馬唆郎哥。九月癸巳,降西」 崖門酋長阿者等百餘戶。十一月己丑,籍重慶府不 花家人百二十三戶為民。 按《張立道傳》:「立道為臨 安廣西道宣撫使,兼管軍招討使。二十二年,籍兩江 農士貴岑從毅、李維屏所部戶二十五萬有奇,以其 籍歸有司。」

至元二十三年六月庚申。「甘肅新招貧民百一十八 戶。」敕廩給之。

按:《元史世祖本紀》云云。

至元二十四年五月壬寅,括江南諸路匠戶。

按:《元史世祖本紀》云云。

至元二十五年,罷淘金戶,復罷陸運夫為民。

按《元史世祖本紀》:「二十五年九月乙未,罷檀州淘金 戶。冬十月庚午,陸運夫萬三千戶復罷為民。」

至元二十六年,籍戶口,括無籍民及人奴為良戶,又得諸洞蠻歸附戶四千七百餘。

按《元史世祖本紀》:二十六年「二月辛亥朔,詔籍江南 戶口,凡北方諸色人寓居者亦就籍之。五月己亥,尚 書省臣言,括大同、平陽、太原無籍民及人奴為良戶, 略見成效。益都、濟南諸道亦宜如之。六月甲戌,西南 夷中下爛土等處洞長忽帶等以洞三百、寨百一十 來歸,得戶三千餘。秋七月甲申,四川山齊蠻民四寨」 五百五十戶內附。閏十月丙戌,西南夷生番心等 八族,計千二百六十戶內附。庚寅,詔籍江南及四川 戶口。

至元二十七年,令高麗民還籍。括「河閒戶口及天下 陰陽戶口」,又諸蠻洞以戶內附。是歲,籍民,得戶一千 一百八十四萬有奇。

按《元史世祖本紀》:二十七年「『春正月丁卯,高麗國王 王睶言,臣昔宿衛京師,遭林衍之叛,國內大亂,高麗 民居大同者皆籍之,臣願復以還高麗為民』。從之。二 月辛巳,括河閒昔寶赤戶口。五月庚午,括天下陰陽 戶口。六月甲戌,桑州總管黃布蓬、那州長羅光寨、安 郡州長閉光過率蠻民萬餘戶內附。冬十月乙酉,門」 答占自行御史臺入覲。梁洞、《梁宮朝》、吳曲洞、吳湯暖 等凡二十洞,以二千餘戶內附。

按:《續文獻通考》:「二十七年,詔籍民,得戶一千一百八 十四萬八百有奇,於是南北之戶,總書於策者一千 三百一十九萬六千二百有六,口五千八百八十三 萬四千七百一十有一,而山澤溪洞之民不與焉。」 至元二十八年,戶部上天下戶口數。

按《元史世祖本紀》,「二十八年十二月辛卯,戶部上天 下戶數,內郡百九十九萬九千四百四十四,江、淮、四 川一千一百四十三萬八百七十八,口五千九百八 十四萬八千九百六十四,游食者四十二萬九千一 百一十八。」

至元二十九年,詔以「招附諸蠻民洞寨及無籍民戶, 各就所隸安集復業。」又令諸路戶口種粟麥及備車 馬。

按《元史世祖本紀》:「二十九年春正月丙辰,播州洞蠻 因籍戶懷疑竄匿,降詔招集之。二月庚午,斡羅思招 附桑州生貓羅甸國、古州等峒酋長三十一、所部民 十二萬九千三百二十六戶,詣闕貢獻。庚辰,牙亦迷 失招無籍民千四百三十六戶,請隸東宮。詔命之耕 田。辛巳,從樞密院臣暗伯等請,就襄陽給曲先塔林」 合剌魯六百三十七戶田器種粟,俾耕而食。六月壬 申,鐵旗城後察昔折乙烈率其族類部曲三千餘戶 來附。壬午,敕以海南新附四州洞寨五百一十九、民 二萬餘戶,置會同、定安二縣,隸瓊州。九月癸酉,寧夏 戶口繁多,而土田半藝紅花,詔令盡種穀麥,以補民 食。冬十月己酉,樞密院臣言:「六衛內領漢軍萬戶,見 存者六千戶,撥分為三,力足以備車馬者二千五百 戶,每甲令備馬十五匹,牛車二輛;力足以備車者五 百戶,每甲令備牛車三輛。其三千戶惟習戰鬥,不他 役之,六千戶外則供他役,庶能各勤乃事,而兵亦精 銳。」詔施行之。

按《續文獻通考》:二十九年正月:初,江南、福建諸路連 歲盜起,居民多入山谷自保。時群賊以次就平,江南 左高興言乞招諭復業,詔從之。八月,江淮行省言:「近 朝廷遣白絜矩來,與沙不丁議,令發兼并戶偕宋宗 族赴京,人心必至動搖。江南之民方患增課料,民括 馬之苦,宜俟他日行之。」從之。

至元三十年。令放良漏籍等戶屯田。增立總管府。給 戶口之為長者。是歲天下戶一千四百萬有奇 按《元史世祖本紀》。三十年八月「丙戌。令放良漏籍等 戶屯田。十一月戊辰。以金齒木朵甸戶口。增立下路 總管府。給其為長者。」是歲天下戶一千四百萬二千 七百六十。

至元三十一年,成宗即位,覈實「八番新附戶,減所設 官員。」

按《元史成宗本紀》,三十一年夏四月甲午,即皇帝位。 秋七月「戊辰,減八番等處所設官二百一十六員。」八 番稱「新附九十萬戶,設官四百二十四員。及遣官覈 實,止十六萬五千餘戶,故減之。」

成宗元貞元年陞降州縣以戶為差又徙御匠戶罷淘金戶及檢劾富強避役之戶 编辑

按《元史成宗本紀》,「元貞元年五月庚辰,陞江南平陽 等縣為州,以戶為差,戶至四萬五萬者為下州,五萬 至十萬者為中州。下州官五員,中州六員,凡為中州 者二十八,下州者十五。又以戶不及額,降連州路為 連州。秋七月乙亥,徙甘涼御匠五百餘戶於襄陽。九 月乙卯,罷四川淘金戶四千,還其元籍。十一月戊戌」, 詔江淛行省括隱漏官田,及檢劾富強避役之戶。 元貞二年,括漸丁以充行伍,命札剌而忽都虎所部 戶與民均役。又詔亦都護括流散戶。

按《元史成宗本紀》:二年二月「丙午,括蒙古戶漸丁以充行伍。庚申,命札剌而忽都虎所部戶居於奉聖、雲 州者,與民均供徭役。三月壬辰,詔駙馬亦都護括流 散畏吾而戶。」

大德元年十二月壬申徙乃顏民戶於內地 编辑

按:《元史成宗本紀》云云。

大德十一年,武宗即位,蠲儒戶差役出伯,乞拘屯田 逋戶隸所部,勿從。罪各部避役冒匿之人。禁止冒占 編氓,招誘流移人戶。又敕僧戶從軍輸稅。

按《元史武宗本紀》:十一年五月甲申,皇帝即位於上 都,蠲儒戶差役。秋七月癸亥朔,諸王出伯言,「瓜州、沙 州屯田逋戶漸成丁者,乞拘隸所部。中書省臣言,瓜 州雖諸王分地,其民役於驛傳。出伯言宜勿從。」辛卯, 詔:唐兀禿魯花戶籍已定,其入諸王、駙馬各部避役 之人及冒匿者,皆有罪。十一月乙亥,中書省臣言,「大 都路供億浩繁,概於屬郡取之,其軍站、鷹坊、控鶴等 戶,恃其雜徭,無與冒占編氓。請降璽書,依祖宗舊制, 悉令均當。或輒奏請者,亦宜禁止。」制可。十二月庚申, 招誘流移人戶。

按《續文獻通考》:「十一年,敕河西僧戶,準先朝定制,從 軍輸稅,一與民同。」

武宗至大元年罷括諸王散失人戶又給北來貧民戶鈔帛罷其廩給 编辑

按《元史武宗本紀》:至大元年三月庚申朔,中書省臣 言,「鄃王拙忽難人戶散失,詔有司括索。臣等議,昔阿 只吉括索所失人戶,成宗慮其為例,不許。今若括索, 未免擾民,且諸王必多援例。乞寢其事。」從之。又莊聖 皇后及諸王忽禿禿人戶散入他郡,阿都赤脫歡降 璽書,俾括索。陝西行省及真定等路言:「百姓均在國 家版籍,今所遣使,輒奪軍驛、編民等戶,非宜。」中書省 臣以聞,帝曰:「彼奏誤也,卿等速追以還。」乙丑,以北來 貧民八十六萬八千戶仰食於官,非久計,給鈔百五 十萬錠,幣帛準鈔五十萬錠,命太師月赤察兒、太傅 哈剌哈孫分給之,罷其廩給。

仁宗皇慶元年三月戊戌敕諸王脫脫所招戶其未籍者俾隸有司 编辑

按:《元史仁宗本紀》云云。

延祐二年五月戊申朔貴赤張小廝等招戶六千勒還民籍 编辑

按:《元史仁宗本紀》云云。

延祐七年春正月,仁宗崩。二月,英宗詔「籍江南冒為 白雲僧者為民。」

按《元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英宗本紀》云云。

英宗至治二年括僧有妻者為民收養蒙古子女 编辑

按《元史英宗本紀》:「至治二年十一月己亥,括江南僧 有妻者為民。」

按:《續文獻通考》:「至治二年,置營於永平,收養蒙古子 女,遣使諭四方,匿者罪之。」

文宗至順元年戶部上錢糧戶數 编辑

按《元史文宗本紀》不載 按《地理志》,「路一百八十五, 府三十三,州三百五十九,軍四,安撫司十五,縣一千 一百二十七。」文宗至順元年戶部錢糧「戶數一千三 百四十萬六百九十九。」

中書省,為路二十九,州八,屬府三,屬州九十一,屬縣 三百四十六。

大都路總管府,領院二、縣六、州十。州領縣十六,戶一 十四萬七千五百九十,口四十萬一千三百五十。 上都路,領院一、縣一、府一、州四。州領縣三,府領縣三、 州二。州領縣六,戶四萬一千六十二,口一十一萬八 千一百九十一。

興和路,領縣四、州一,戶八千九百七十三,口三萬九 千四百九十五。

永平路,領司一、縣四、州一。州領縣二,戶一萬三千五 百一十九,口三萬五千三百。

保定路,領司一、縣八、州七。州領縣十一,戶七萬五千 一百八十二,口一十三萬九百四十。

真定路,領司一、縣九、府一、州五。府領縣三。州領縣十 八,戶一十三萬四千九百八十六,口二十四萬六百 七十。

順德路,領司一,縣九,戶三萬五百一,口一十二萬四 千四百六十五。

廣平路,領司一、縣五、州二。州領縣六,戶四萬一千四 百四十六,口六萬九千八十二。

彰德路,領司一、縣三、州一,戶三萬五千二百四十六, 口八萬八千二百六。

大名路,領司一、縣五、州三。州領縣六,戶六萬八千六 百三十九,口一十六萬三百六十九。

懷慶路,領司一、縣三、州一。州領縣三,戶三萬四千九 百九十三,口一十七萬九百二十六。

衛輝路,領司一、縣四、州二,戶二萬二千一百一十九, 口一十二萬七千二百四十七。

河間路,領司一、縣六、州六。州領縣十七,戶七萬九千二百六十六,口一十六萬八千五百三十六。

東平路,領司一,縣六,戶四萬四千七百三十一,口五 萬一百四十七。

東昌路,領司一,縣六,戶三萬三千一百二,口一十二 萬五千四百六。

濟寧路,領司一、縣七、州三。州領縣九,戶一萬五百四 十五,口五萬九千八百一十八。

曹州。領縣五,戶三萬七千一百五十三,口一十九萬 五千三百三十五。

濮州。領縣六,戶一萬七千三百一十六,口六萬四千 二百九十三

《高唐州》,領縣三,戶一萬九千一百四,口二萬三千一 百二十一。

泰安州。領縣四,戶九千五百四十,口一萬七百九十 五

《德州》。領縣五,戶二萬四千四百二十四,口一十五萬 六千九百五十二

《恩州》,戶一萬五百四十五,口三萬七千四百七十九。 《冠州》,戶五千六百九十七,口二萬三千四十。

益都路,領司一、縣六、州八。州領縣十五,戶七萬七千 一百六十四,口二十一萬二千五百二。

濟南路,領司一、縣四、州二。州領縣七,戶六萬三千二 百八十九,口一十六萬四千八百八十五。

般陽府路,領司一、縣四、州二。州領縣八,戶二萬一千 五百三十,口一十二萬三千一百八十五。

寧海州。領縣二,戶五千七百一十三,口一萬五千七 百四十三

大同路,領司一、縣五、州八。州領縣四,戶四萬五千九 百四十五,口一十二萬八千四百九十六。

冀寧路,領司一、縣十、州十四。州領縣九,戶七萬五千 四百四,口一十五萬五千三百二十一。

晉寧路,領司一、縣六、府一、州九。府領縣六。州領縣四 十,戶一十二萬六百二十,口二十七萬一百二十一。 遼陽等處行中書省,為路七、府一,屬州十二,屬縣十。 遼陽路,領縣一、州二,戶三千七百八,口萬三千二百 三十一。

大寧路,領司一,縣七、州九,戶四萬六千六,口四十四 萬八千一百九十三。

瀋陽路,戶,二千四百二十五。

河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為路十二、府七、州一,屬州 三十四,屬縣一百八十二。

汴梁路,領司一,縣十七、州五。州領縣二十一,戶三萬 一十八,口一十八萬四千三百六十七。

河南府路,領司一、縣八、州一。州領縣四,戶九千五百 二,口六萬五千七百五十一。

南陽府。領縣二。州五。州領縣十一,戶六百九十二,口 四千八百九十三

汝寧府,領縣五。州四。州領縣十。抄籍戶口闕。至順錢 糧戶數七千七十五。

信陽州。領縣二,戶三千四百一十四,口三萬三千七 百五十一

歸德府,領縣四。州四。州領縣八。抄籍戶數闕。至順錢 糧戶數二萬三千三百一十七。

襄陽路,領司一、縣六、州二。州領縣四。抄籍戶口數闕。 《至順》錢糧戶數五千九十。

蘄州路,領司一,縣五,戶三萬九千一百九十,口二十 四萬九千三百二十一。

黃州路,領司一,縣三,戶一萬四千八百七十八,口三 萬六千八百七十九。

廬州路,領司一、縣三、州三。州領縣八,戶三萬一千七 百四十六,口二十二萬九千四百五十七。

安豐路,領司一、縣五、州一。州領縣三,戶一萬七千九 百九十二,口九萬七千六百一十一。

安慶路,領司一,縣六,戶三萬五千一百六,口二十一 萬九千四百九十。

揚州路,領司一、縣二、州五。州領縣九,戶二十四萬九 千四百六十六,口一百四十七萬一千一百九十四。 淮安路,領司一、縣四、州三。州領縣八,戶九萬一千二 十二,口五十四萬七千三百七十七。

中興路,領司一,縣七,戶一十七萬六百八十二,口五 十九萬九千二百二十四。

峽州路,領縣四,戶三萬七千二百九十一,口九萬三 千九百四十七。

安陸府。領縣二。戶一萬四千六百六十五,口三萬三 千五百五十四

沔陽府。領縣二。戶一萬七千七百六十六。口三萬九 百五十五

《荊門州》。領縣二,戶二萬九千四百七十一,口一十六 萬五千四百三十五。

德安府領縣四,州一。州領縣二,戶一萬九百二十三,

口三萬六千二百一十八
考證
隨州領縣二,戶一萬五千九百六十六,口五萬二千

六十四

陝西等處行中書省,為路四、府五、州二十七,屬州十 二,屬縣八十八。

奉元路,領司一、縣十一、州五。州領縣十五,戶三萬三 千九百三十五,口二十七萬一千三百九十九。 延安路,領縣八、州三。州領縣八,戶六千五百三十九, 口九萬四千六百四十一。

興元路,領縣四、州三,戶二千一百四十九,口一萬九 千三百七十八。

鳳翔府領縣五,戶二千八十一,口一萬四千九百八。 鞏昌府領司一,縣五,戶四萬五千一百三十五,口三 十六萬九千二百七十二。

四川等處行中書省,為路九、府三,屬府二,屬州三十 六,軍一,屬縣八十一。

成都路,領司一、縣九、州七。州領縣十一,戶三萬二千 九百一十二,口二十一萬五千八百八十八。

廣元路,領縣二、府一、州四。府領縣三。州領縣七。戶一 萬六千四百四十二,口九萬六千四百六。

《順慶》路,領司一、縣二、府一、州二。府領縣二,州領縣五, 戶二千八百二十一,口九萬五千一百五十六。 重慶路,領司一、縣三、州四。州領縣十,戶二萬二千三 百九十五,口九萬三千五百三十五。

紹慶府。領縣二。戶三千九百四十四,口一萬五千一 百八十九

夔路,領司一、縣二、州七。州領縣五,戶二萬二十四,口 九萬九千五百九十八。

甘肅等處行中書省,為路七、州二,屬州五。

甘州路,戶一千五百五十,口二萬三千九百八十七。 肅州路,戶一千二百六十二,口八千六百七十九。 江浙等處行中書省為路三十、府一、州二,屬州二十 六,屬縣一百四十三。

杭州路領司二,縣八、州一,戶三十六萬八百五十,口 一百八十三萬四千七百一十。

湖州路,領司一,縣五、州一,戶二十五萬四千三百四 十五。

嘉興路,領司一,縣一、州二,戶四十二萬六千六百五 十六,口二百二十四萬五千七百四十二。

平江路,領司一,縣二、州四,戶四十六萬六千一百五 十八,口二百四十三萬三千七百。

常州路,領司一,縣二、州二,戶二十萬九千七百三十 二,口一百二萬一十一。

鎮江路,領司一,縣三,戶一十萬三千三百一十五,口 六十二萬三千六百四十四。

建德路,領司一,縣六,戶一十萬三千四百八十一,口 五十萬四千二百六十四。

松江府。領縣二,戶一十六萬三千九百三十一。 江陰州,戶五萬三千八百二十一,口三十萬一百七 十七。

慶元路,領司一,縣四、州二,戶二十四萬一千四百五 十七,口五十一萬一千一百一十三。

衢州路,領司一,縣五,戶一十萬八千五百六十七,口 五十四萬三千六百六十。

婺州路,領司一,縣六、州一,戶二十二萬一千一百一 十八,口一百七萬七千五百四十。

紹興路領司一,縣六、州二,戶一十五萬一千二百三 十四,口五十二萬一千五百八十八。

溫州路,領司一,縣二、州二,戶一十八萬七千四百三, 口四十九萬七千八百四十八。

台州路,領司一,縣四、州一,戶一十九萬六千四百一 十五,口一百萬三千八百三十三。

處州路,領司一,縣七,戶一十三萬二千七百五十四, 口四十九萬三千六百九十二。

寧國路領司一,縣六,戶二十三萬二千五百三十八, 口一百一十六萬二千六百九十。

徽州路,領司一,縣五、州一,戶一十五萬七千四百七 十一,口八十二萬四千三百四。

饒州路,領司一、縣三、州三,戶六十八萬二百三十五, 口四百三萬六千五百七十。

集慶路,領司一,縣三、州二,戶二十一萬四千五百三 十八,口一百七萬二千六百九十。

太平路,領司一,縣三,戶七萬六千二百二,口四十四 萬六千三百七十一。

池州路,領司一,縣六,戶六萬八千五百四十七,口三 十六萬六千五百六十七。

信州路,領司一,縣五,戶一十三萬二千二百九十,口 六十六萬二千二百五十八。

廣德路,領司一,縣二,戶五萬六千五百一十三,口三 十三萬九千七百八十。

鉛山州。戶二萬六千三十五。

福州路,領司一、縣九、州二。州領縣二,戶七十九萬九千六百九十四,口三百八十七萬五千一百二十七。 建寧路,領司一、縣七,戶一十二萬七千二百五十四, 口五十萬六千九百二十六。

泉州路,領司一,縣七,戶八萬九千六十,口四十五萬 五千五百四十五。

興化路,領司一,縣三,戶六萬七千七百三十九,口三 十五萬二千五百三十四。

邵武路,領司一,縣四,戶六萬四千一百二十七,口二 十四萬八千七百六十一。

延平路領司一,縣五,戶八萬九千八百二十五,口四 十三萬五千八百六十九。

汀州路,領司一,縣六,戶四萬一千四百二十三,口二 十三萬八千一百二十七。

漳州路,領司一,縣五,戶二萬一千六百九十五,口一 十萬一千三百六。

江西等處行中書省,為路一十八,州九,屬州十三,屬 縣七十八。

龍興路,領司一,縣六、州二,戶三十七萬一千四百三 十六,口一百四十八萬五千七百四十四。

吉安路,領司一,縣五、州四,戶四十四萬四千八十三, 口二百二十二萬四百一十五。

瑞州路,領司一,縣二、州一,戶一十四萬四千五百七 十二,口七十二萬二千三百二。

袁州路,領司一,縣三、州一,戶一十九萬八千五百六 十三,口九十九萬二千八百一十五。

臨江路,領司一,縣一、州二,戶一十五萬八千三百四 十八,口七十九萬一千七百四十。

撫州路,領司一,縣五,戶二十一萬八千四百五十五, 口一百九萬二千二百七十五。

江州路,領司一,縣五,戶八萬三千九百七十七,口五 十萬三千八百五十二。

南康路,領司一、縣二、州一,戶九萬五千六百七十八, 口四十七萬八千三百九十。

贛州路,領司一、縣五、州二。州領縣三,戶七萬一千二 百八十七,口二十八萬五千一百四十八。

建昌路,領司一,縣三,戶九萬二千二百二十三,口五 十五萬三千三百三十八。

南安路,領縣三,戶五萬六百一十一,口三十萬三千 六百六十六。

南豐州戶二萬五千七十八,口一十二萬八千九百。 廣州路領司一,縣七,戶一十七萬二百一十六,口一 百二萬一千二百九十六。

韶州路,領司一,縣四,戶一萬九千五百八十四,口一 十七萬六千二百五十六。

惠州路,領縣四,戶一萬九千八百三,口九萬九千一 十五。

南雄路,領縣二,戶一萬七百九十二,口五萬三千九 百六十。

潮州路,領司一,縣三,戶六萬三千六百五十,口四十 四萬五千五百五十。

德慶路,領縣二,戶一萬二千七百五,口三萬二千九 百九十七。

肇慶路,領縣二,戶三萬三千三百三十八,口五萬五 千四百二十九。

梅州。領縣一,戶二千四百七十八,口一萬四千八百 六十五

南恩州。領縣二,戶一萬九千三百七十三,口九萬六 千八百六十五

封州領縣二,戶二千七十七,口一萬七百四十三。 新州領縣一,戶一萬一千三百一十六,口六萬七千 八百九十六。

桂陽州。領縣一,戶六千三百五十六。口二萬五千六 百五十五。

連州。領縣一,戶四千一百五十四,口七千一百四十 一

循州,領縣三,戶一千六百五十八,口八千二百九十。 湖廣等處行中書省,為路三十,州十三,府三,安撫司 十五,軍三,屬府三,屬州十七,屬縣一百五十,管番民 總管一。

武昌路,領司一,縣七,戶一十一萬四千六百三十二, 口六十一萬七千一百一十八。

岳州路,領司一,縣三、州一,戶一十三萬七千五百八, 口七十八萬七千七百四十三。

常德路,領司一、縣一、州二。州領縣一,戶二十萬六千 四百二十五,口一百二萬六千四十二。

灃州路,領司一,縣三、州二,戶一十萬九千九百八十 九,口一百一十一萬一千五百四十三。

辰州路,領縣四,戶八萬三千二百二十三,口一十一 萬五千九百四十五。

沅州路,領縣三,戶四萬八千六百三十二,口七萬九 千五百四十五興國路,領司一,縣三,戶五萬九百五十二,口四十萬 七千六百一十六。

漢陽府。領縣二。戶一萬四千四百八十六。口四萬八 百六十六

《歸州》。領縣三,戶七千四百九十二,口一萬九百六十 四。

靖州路,領縣三,戶二萬六千五百九十四,口六萬五 千九百五十五。

天臨路,領司一,縣五、州七,戶六十萬三千五百一,口 一百八萬一千一十。

衡州路,領司一,縣三,戶一十一萬三千三百七十三, 口二十萬七千五百二十三。

道州路,領司一,縣四,戶七萬八千一十八,口一十萬 九百八十九。

永州路,領司一,縣三,戶五萬五千六百六十六,口一 十萬五千八百六十四。

郴州路,領司一,縣六,戶六萬一千二百五十九,口九 萬五千一百一十九。

全州路,領司一,縣二,戶四萬一千六百四十五,口二 十四萬五百一十九。

寶慶路,領司一,縣二,戶七萬二千三百九,口一十二 萬六千一百五。

武岡路,領司一,縣三,戶七萬七千二百七,口三十五 萬六千八百六十三。

桂陽路戶六萬五千五十七,口一十萬二千二百四; 茶陵州戶三萬六千六百四十二,口一十七萬七千 二百二。

耒陽州,戶二萬五千三百一十一,口一十一萬一十。 常寧州,戶一萬八千四百三十一,口六萬九千四百 二。

靜江路,領司一,縣十,戶二十一萬八百五十二,口一 百三十五萬二千六百七十八。

南寧路,領司一,縣二,戶一萬五百四十二,口二萬四 千五百二十。

梧州路領縣一,戶五千二百,口一萬九百一十。 潯州路領縣二,戶九千二百四十八,口三萬八十九。 柳州路領縣三,戶一萬九千一百四十三,口三萬六 百九十四。

慶遠南丹溪洞等處軍民安撫司,領縣五,戶二萬六 千五百三十七,口五萬二百五十三。

平樂府。領縣四。戶七千六十七,口三萬三千八百二 十

鬱林州。領縣三,戶九千五十三,口五萬一千五百二 十八。

容州路,領縣三,戶二千九百九十九,口七千八百五 十四。

《象州》,領縣三,戶一萬九千五百五十八,口九萬二千 一百二十六。

賓州。領縣三,戶六千一百四十八,口三萬八千八百 七十九。

《橫州》。領縣二,戶四千九十八,口三萬一千四百七十 六。

《融州》,領縣二,戶二萬一千三百九十三,口三萬九千 三百三十四。

藤州。領縣二,戶四千二百九十五,口一萬一千二百 一十八。

賀州。領縣四,戶八千六百七十六,口三萬九千二百 三十五。

貴州,戶八千八百九十一,口二萬八百一十一。 思明路,戶四千二百二十九,口一萬八千五百一十。 太平路,戶五千三百一十九,口二萬二千一百八十 六。

田州路軍民總管府,戶二千九百九十一,口一萬八 千九百一。

雷州路,領縣三,戶八萬九千五百三十五,口一十二 萬五千三百一十。

化州路,領縣三,戶一萬九千七百四十九,口五萬二 千三百一十七。

高州路,領縣三,戶一萬四千六百七十五,口四萬三 千四百九十三。

《欽州路》,領縣二,戶一萬三千五百五十九,口六萬一 千三百九十三。

廉州路,領縣二,戶五千九百九十八,口一萬一千六 百八十六。

乾寧軍民安撫司領縣七,戶七萬五千八百三十七, 口一十二萬八千一百八十四。

南寧軍領縣三,戶九千六百二十七,口二萬三千六 百五十二。

萬安軍領縣二,戶五千三百四十一,口八千六百八 十六。

「吉陽軍,領縣一,戶一千四百三十九,口五千七百三十五。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