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食貨典/第032卷

經濟彙編 食貨典 第三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三十二卷
經濟彙編 食貨典 第三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食貨典

 第三十二卷目錄

 農桑部總論二

  越絕書計倪內經 外傳枕中

  新書瑰瑋 憂民 無蓄

  淮南子主術訓

  鹽鐵論力耕 通有

  白虎通耕桑

  梁劉勰新論貴農

  大學衍義田里戚休之實

  農書種植 桑 牧牛

食貨典第三十二卷

農桑部總論二 编辑

越絕書 编辑

《計倪內經》
编辑

昔者越王句踐既得反國,欲陰圖吳,乃召《計倪》而問 焉,曰:「吾欲伐吳,恐弗能取,山林幽冥,不知利害所在。 西則迫江,東則薄海,水屬蒼天,下不知所止,交錯相 過,波濤濬流,沈而復起,因復相還。浩浩之水,朝夕既 有時,動作若驚駭,聲音若雷霆,波濤援而起,船失不 能救,不知命之所維,念樓船之苦,涕泣不可止。非不 欲為也,時返不知所在,謀不成而息,恐為天下咎。以 敵攻敵,未知誰負。大邦既已備,小邑既已保,五穀既 已收,野無積庾,廩糧則不屬,無所安取。恐津梁之不 通,勞軍紆吾糧道。吾聞先生明於時交,察於道理,恐 動而無功,故問其道。」計倪對曰:「是固不可。興師者必 先蓄積食錢布帛,不先蓄積,士卒數饑,饑則易傷,重 遲不可戰,戰則耳目不聰明,耳不能聽,視不能見,什 部之不能使,退之不能解,進之不能行,饑饉不可以 動,神氣去而萬里,伏弩而乳,郅頭而皇皇,彊弩不彀, 發不能當,旁軍見弱,走之如犬逐羊,靡從部分,伏地 而死,前頓後僵,與人同時而戰,獨受天之殃,未必天 之罪也,亦在其將。」王「興師以年數,恐一旦而亡,失邦 無明,筋骨為野。」越王曰:「善。請問其方。吾聞先生明於 治歲,萬物盡長。欲聞其治術,可以為教。常子明以告 我,寡人弗敢忘計。」倪對曰:「人之生無幾,必先憂積蓄, 以備妖祥。凡人生或老或弱,或彊或怯,不早備生,不 能相葬。王其」之,必先省賦斂,勸農桑。饑饉在問,或 水或塘,因熟積以備四方。師出無時,未知所當,應變 而動,隨物常羊,卒然有師,彼日以弱,我日以彊,得世 之和,擅世之陽,王無忽忘,慎無如會稽之饑,不可再 更,王其審之!嘗言息貨,王不聽,臣故退而不言,處於 吳楚越之間,以漁三邦之利,乃知天下之易反也。臣 聞君自耕夫人「自織」,此竭於庸力,而不斷時與智也。 時斷則循,智斷則備。知此二者形於體,萬物之情,短 長逆順,可觀而已。臣聞炎帝有天下,以傳黃帝,黃帝 於是上事天,下治地。故少昊治西方,蚩尤佐之,使主 金;元冥治北方,白辯佐之,使主水;太皞治東方,袁何 佐之,使主木;祝融治南方,僕程佐之,使主火;后土治 「中央,后稷佐之使主土。並有五方,以為綱紀,是以易 地而輔萬物之常。王審用臣之議,大則可以王,小則 可以霸,於何有哉?」越王曰:「請問其要。」計倪對曰:「太陰 三歲處金則穰,三歲處水則毀,三歲處木則康,三歲 處火則旱。故散有時積,糴有時領,則決萬物不過三 歲而發矣。以智論之,以決斷之,以道佐之,斷長續短, 一歲再倍,其次一倍,其次而反。水則資車,旱則資舟, 物之理也。天下六歲一穰,六歲一康,凡十二歲一饑, 是以民相離也。」故聖人早知天地之反,為之預備。故 湯之時,比七年旱而民不饑;禹之時,比九年水而民 不流。其主能通習源流,以任賢使能,則轉轂乎千里 外貨可來也;不習,則「百里之內不可致也。」人主所求, 其價十倍,其所擇者,則無價矣。夫人主利源流,非必 身為之也。視民所不足,及其有餘,為之命以利之而 來。諸侯守法度,任賢使能,償其成事,傳其驗而已。如 此,則邦富兵強而不衰矣。群臣無空恭之禮,淫佚之 行,務有於道術,不習源流,又不任賢使能,諫者則誅, 則邦貧兵弱刑繁,則群臣多空恭之禮,淫佚之行矣。 夫諛者反有德,忠者反有刑。去刑就德,人之情也。邦 貧兵弱致亂,雖有聖臣,亦不諫也,務在諛主而已矣。 今夫萬民有明父母,亦如邦有明主。父母利源流。明 其法術,以任賢子,徼成其事而已,則家富而不衰矣。 不能利源流,又不任賢子,賢子有諫者憎「之。如此者, 不習於道術也。愈信其意而行其言,後雖有敗,不自 過也。夫父子之為親也,非得不諫,諫而不聽,家貧致亂,雖有聖子,亦不治也,務在於諛之而已。父子不和, 兄弟不調,雖欲富也,必貧而日衰。」越王曰:「善,子何年 少於物之長也?」計倪對曰:「人固不同,惠種生聖,癡種 生狂,桂實生桂,桐實生桐,先生者未必能知,後生者 未必不能明。是故聖主置臣,不以少長。有道者進,無 道者退。愚者日以退,聖者日以長。人主無私,賞者有 功。」越王曰:「善。論事若是其審也,物有妖祥乎?」計倪對 曰:「有陰陽萬物各有紀綱,日月星辰刑德,變為吉凶。 金木水火土更勝,月朔更建,莫主其常。順之有德,逆 之有殃。是」故聖人能明其刑而處其鄉,從其德而避 其衡,凡舉百事,必順天地四時,參以陰陽,用之不 「舉事有殃,人生不如臥之頃也。欲變天地之常數發 無道,故貧而命不長。是聖人并苞而陰行之,以感愚 夫,眾人容容盡欲富貴,莫知其鄉。」越王曰:「善。請問其 方。」計倪對曰:「從寅至未,陽也。太陰在陽,歲德在陰,歲 美在是。聖人動而應之,制其收發,當以太陰在陰而 發。陰且盡之歲,亟賣六畜貨財,以益收五穀,以應陽 之至也。陽且盡之歲,亟發糴以收田宅牛馬,積斂貨 財,聚棺木,以應陰之至也。此皆十倍者也,其次五倍。 天有時而散,是故聖人反其刑,順其衡,收聚而不散。」 越王曰:「善。今歲比熟,尚有貧乞者,何也?」計倪對曰:「是 故不等。猶同母之人,異父之子,動作不同術,貧富故 不等。如此者,積負於人,不能救其前後,志意侵下,作 務日給,非有道術,乂無上賜,貧乞故長久。」越王曰:「善。 大夫佚同、若成嘗與孤議於會稽石室,孤非其言也。 今大夫言獨與孤比,請遂受教焉。」《計倪》曰:「糴石二十 則傷農,九十則病末,農傷則草木不辟,末病則貨不 出。故糴高不過八十,下不過三十,農末俱利矣。故古 之治邦者,本之貨物。」官市開而至,越王曰:「善。」計倪乃 傳其教而圖之,曰:「審金木水火,別陰陽之明,用此不 患無功。」越王曰:「善。從今以來,傳之後世,以為教。」乃著 其法,治牧江南,七年而禽吳也。甲貨之戶曰:粢為上 物,賈七十;乙貨之戶曰:黍為中物,石六十;丙貨之戶 曰:赤豆為下物,石五十;丁貨之戶曰:稻、粟,令為上種, 石四十,戊貨之戶,曰:「麥」為中物。石三十,己貨之戶,曰: 「大豆」為下物。石二十,庚貨之戶,曰:「穬比疏食,故無賈」, 辛貨之戶,曰:「果比疏食,無賈,壬癸無貨。」

《外傳枕中》
编辑

昔者越王句踐問范子曰:「古之賢主聖王之治,何左 何右?何去何取?」范子對曰:「臣聞聖主之治,左道右術, 去末取實。」越王曰:「何謂道,何謂術?何謂末?何謂實?」范 子對曰:「道者,天地先生,不知老,曲成萬物,不名巧,故 謂之道。道生氣,氣生陰,陰生陽,陽生天地,天地立,然 後有寒暑燥濕、日月星辰四時而萬物備。術者,天意」 也。盛夏之時,萬物遂長,聖人緣天心,助天喜,樂萬物 之長。故舜彈五絃之琴,歌《南風》之詩而天下治,言其 樂與天下同也。當是之時,頌聲作。所謂末者,名也,故 名過實則百姓不附親,賢士不為用,而外《諸侯》,聖 主不為也。所謂「實」者「穀。」「也;得人心,任賢士也。凡此 四者,邦之寶也。」越王曰:「寡人躬行節儉,下士求賢,不 使名過實,此寡人所能行也。多貯穀,富百姓,此乃天 時水旱,寧在一人耶?何以備之?」《范子》曰:「百里之神,千 里之君,湯執其中和,舉伊尹收天下雄雋之士,練卒 兵,率諸侯兵伐桀,為天下除殘去賊,萬民皆歌而歸 之,是所謂執其中和者。」越王曰:「善哉,中和所致也。寡 人雖不及賢主聖王,欲執其中和而行之。今諸侯之 地,或多或少,強弱不相當,兵革暴起,何以應之?」《范子》 曰:「知保人之身者,可以王天下,不知保人之身,失天 下者也。」越王曰:「何謂保人之身?」范子曰:「天生萬物而 教之而生,人得穀即不死,穀能生人能殺人,故謂人 身。」越王曰:「善哉!今寡人欲保穀,為之奈何?」范子曰:「欲 保穀,必親於野,睹諸所多少為備。」越王曰:「所少可得 為,因其貴賤亦有應乎?」范子曰:「夫八穀貴賤之法,必 察天之三表,即決矣。」越王曰:「請問三表?」《范子》曰:「水之 勢勝金,陰氣蓄積大盛,水據金而死,故金中有水,如 此者歲大敗,八穀皆貴。金之勢勝木,陽氣蓄積」大盛, 金據木而死,故木中有火,如此者,歲大美,八穀皆賤。 金木水火更相勝,此天之三表者也,不可不察。能知 三表,可為邦寶;不知三表之君,千里之神,萬里之君。 故天下之君,發號施令,必順於四時。四時不正,則陰 陽不調,寒暑失常。如此則歲惡,五穀不登。聖主施令, 必「於四時,此至禁也。」越王曰:「此寡人所能行也。願 欲知圖穀上下貴賤,欲與他貨之內以自實,為之奈 何?」《范子》曰:「夫八穀之賤也,知宿穀之登,其明也諦,審 察陰陽消息,觀市之反覆,雌雄之相逐,天道乃畢。」越 王問范子曰:「何執而昌?何行而亡?」《范子》曰:「執其中則 昌,行奢侈則亡。」越王曰:「寡人欲聞其說。」《范子》曰:「臣聞 古之賢主聖君,執中和而原其終始,即位安而萬物 定矣。不執其中和,不原其終始,即尊位傾,萬物散,文 武之業,桀紂之跡可知矣。古者,天子及至諸侯,自滅 至亡,漸漬乎滋味之費,沒溺於聲色之類,牽攣於珍怪貴重之器。故其邦空虛,困其士民以為須臾之樂。 百姓皆有悲心,瓦解而倍畔者,桀紂是也。身死邦亡, 為天下笑。此謂行奢侈而亡也。湯有七十里地,務執 三表,可謂邦寶;不知三表,身死棄道。」越王問《范子》曰: 「春肅夏寒,秋榮冬泄,人治使然乎?將道也?」范子曰:「天 道三千五百歲,一治一亂,終而復始,如環之無端,此 天之常道也。四時易次,寒暑失常,治民然也。故天生 萬物之時,聖人命之曰春;春不生遂者,故天不重為 春。春者,夏之父也。故春生之,夏長之,秋成而殺之,冬 受而藏之。春肅而不生者,王德不究也;夏寒而不長 者,臣下不奉主命也;秋順而復榮者,百官刑不斷也; 冬溫而泄者,發府庫賞無功也。此所謂四時者,邦之 禁也。」越王曰:「寒暑不時,治在於人可知也。願聞歲之 美惡,穀之貴賤,何以紀之?」范子曰:「夫陰陽錯繆,即為 惡歲,人主失治,即為亂世。夫一亂一治,天道自然。八 穀亦一賤一貴,極而復反。言亂三千歲,必有聖王也。 八穀貴賤更相勝,故死凌生者逆大貴,生凌死者順 大賤。」越王曰:「善。」越王問於《范子》曰:「寡人聞人失其魂 魄者死,得其魂魄者生。物皆有之,將人也?」范子曰:「人 有之,萬物亦然。天地之間人最為貴,物之生穀為貴, 以生人與魂魄無異,可得豫知也。」越王曰:「其善惡可 得聞乎?」《范子》曰:「欲知八穀之貴賤,上下衰極,必察其 魂魄,視其動靜,觀其所舍,萬不失一。」問曰:「何謂魂魄?」 對曰:「魂者橐也,魄者生氣之源也。故神生者,出入無 門,上下無根,見所而功自存,故」名之曰神。神主生氣 之精,魂主死氣之舍也。魄者主賤,魂者主貴,故當安 靜而不動。魂者方盛夏而行,故萬物得以自昌。神者 主氣之精,主貴而雲行,故方盛夏之時不行,則神氣 稿而不成物矣。故死凌生者歲大敗,生凌死者歲大 美。故觀其魂魄,即知歲之善惡矣。越王問於《范子》曰: 「寡人聞陰陽之治,不同力而功成,不同氣而物生,可 得而知乎?願聞其說。」《范子》曰:「臣聞陰陽氣不同處,萬 物生焉。冬三月之時,草木既死,萬物各異藏,故陽氣 避之下藏,伏壯於內,使陰陽得成功於外。夏三月盛 暑之時,萬物遂長,陰氣避之下藏,伏壯於內,然而萬 物親而信之,是所謂也。陽者主生萬物,方夏三月之 時,大熱不至,則萬物不能成。陰氣主殺,方冬三月之 時,地不內藏,則根荄不成,即春無生,故一時失度,即 四序為不行。」越王曰:「善。寡人已聞陰陽之事,穀之貴 賤,可得而知乎?」《范子》曰:「陽者主貴,陰者主賤,故當寒 而不寒者,穀為之暴貴;當溫而不溫者,穀為之暴賤。 譬猶形影,聲嚮相聞,豈得不復哉?故」曰:「秋冬貴陽氣 施於陰,陽極而復貴。春夏賤陰氣施於陽,陽極而不 復。」越王曰:「善哉。」以丹書帛,置之枕中,以為國寶。

新書 编辑

《瑰瑋》
编辑

「天下有瑰政於此,予民而民愈貧,衣民而民愈寒,使 民樂而民愈苦,使民知而民愈不知,避縣網,甚可瑰 也。今有瑋術於此,奪民而民益富也。不衣民而民益 煖,苦民而民益樂,使民愈愚而民愈知,不罹縣網。陛 下無意少聽其數,與夫雕文刻鏤周用之物,繁多纖 微苦窳之器,日變而起。民棄完堅而務雕鏤纖巧,以」 相競高。作之宜一日今十日,不輕能成用一歲今半 歲,而弊作之費日挾。巧用之易弊,不耕而多食農人 之食,是天下之所以困窮而不足也。故以末予民民 大貧,以本予民民大富。黼黻文繡纂組害女工。且夫 百人作之不能衣一人,方且萬里不輕能具。天下之 力勢安得不寒?世之俗侈相耀,人慕「其所不如,悚迫 於俗,願其所未至,以相競高,而上非有制度也。」今雖 刑餘鬻妾而賤衣服,得過諸侯,擬天子,是使天下公 得冒主,而夫人務侈也。冒主務侈,則天下寒而衣服 不足矣。故以文繡衣民,而民愈寒;以布帛褫民,民必 煖而有餘,布帛之饒矣。夫奇巧末技,商販游食之民, 形佚樂而心縣愆,志苟得而行淫侈,則用不足而蓄 積少矣。即遇凶年,必先困窮迫身,則苦饑甚焉。今敺 民而歸之農,皆著於本,則天下各食於力。末技游食 之民,轉而緣南畝,則民安性勸業,而無懸愆之心,無 苟得之志,行恭儉蓄積,而人樂其所矣。故曰:「苦民而 《艮》益樂」也。世淫侈矣,飾知巧以相詐利者為知士,敢 犯法「禁,昧大奸者為識理。」故邪人務而日起,奸詐繁 而不可止,罪人積下眾多而無時已。君臣相冒,上下 無辨,此生於無制度也。今去淫侈之俗,行節儉之術, 使車輿有度,衣服器械各有制數。制數已定,故君臣 絕尤而上下分明矣。擅過則讓上位,僣者誅,故淫侈 不得生,知巧詐謀無為起,奸邪盜賊自為止,則民離 罪遠矣。知巧計不起,所謂愚,故曰:「使愚而民愈知,不 罹縣網。」此四者,使君臣相冒,上下無別,天下困貧,奸 詐盜賊並起,罪人蓄積無已者也,故不可不急速救 也。

《憂民》
编辑

王者之法,民三年耕而餘一年之食,九年而餘三年之食,三十歲而民有十年之蓄。故禹水八年,湯旱七 年,甚也。野無青草,而民無饑色,道無乞人,歲復之後, 猶禁陳耕。古之為天下,誠有具也。王者之法,國無九 年之蓄謂之不足;無六年之蓄謂之急;無三年之蓄, 曰國非其國也。今漢興三十年矣,而天下愈屈,食至 「寡也。陛下不省邪?未獲耳。富人不貸,貧民且饑,天時 不收,請賣宅鬻子」,既或聞耳。「曩頃不雨,令人寒心。一 雨爾,慮若更生,天下無蓄若此,甚極也。其在王法謂 之何?必須困至乃慮,窮至乃圖,不亦晚乎!」竊伏念之, 愈使人悲。然則所謂國無人者,何謂也?有天下而欲 其安者,豈欺陛下者哉?上弗自憂,將「以誰偷?五歲小 康,十歲一凶,三十歲而一大康」,蓋曰大數。自人人相 食,至於今若干年矣。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天 下何以相救?卒然邊境有數十萬眾聚,天下將何以 饋之矣?兵旱相承,民填溝壑,剽盜攻擊者興繼而起, 中國失救,外敵必駭,一日而及,此之必然。且用事之 人,未必此省為人上弗自省憂,然事困,乃驚而督下, 曰:「此天也,可奈何?事既無,如憂之何!及方今始秋時, 可善為陛下少間,可使臣從丞相御史計之。」臣議詔 所自用,秩二千石。上雖幸使誼計勿厚疏,殆無傷也, 有時矣。

《無蓄》
编辑

禹有十年之蓄,故免九年之水;湯有十年之積,故勝 七歲之旱。夫蓄積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財有 餘,何嚮而不濟?以攻則取,以守則固,以戰則勝,懷柔 附遠,何招而不至?《管子》曰:「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 而知榮辱。」民非足也,而可治之者,自古及今,未之嘗 聞。古人曰:「一夫不耕,或為之饑;一婦不織,或為之寒。 生之有時,而用之無節,則物力必屈。古之為天下者 至悉也,故其蓄積足恃。今背本而趨末食者甚眾,是 天下之大殘也;從生之害者甚盛,是天下之大賊也; 汰流淫佚侈靡之俗日以長,是天下之大祟也。殘賊 公行,莫之或止;大命泛敗,莫之振救,何計者也?」事情 安所取?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眾,天下之勢,何以 不危?漢之為漢,幾四十歲矣,公私之積,猶可哀痛也。 故失時不雨,民且狼顧矣。歲惡不入,請賣爵鬻子,既 或聞耳矣,安有為天下阽危若此而上不驚者?世未 之有。饑荒,天下之常也,禹、湯被之矣。即不幸有方二 三千里之旱,國何以相恤?卒然邊境有急,數十百萬 之聚眾,國何以餽之矣?兵旱相乘,天下大屈,勇力者 聚徒而橫擊,罷夫羸老,易子孫而齩其骨。故法未畢 通也,遠方之能者並舉而爭起矣。為人上者乃試而 圖之,豈將有及乎?可以為富安天下,而直以為此廩 廩也,竊為陛下惜之。《王制》曰:「國無九年之蓄,謂之不 足;無六年之蓄,謂之急;無三年之蓄,國非其國也。」其 《王制》「若此之迫,陛下奈何不促使計?所以為此,可以 流涕」者,又是也。

淮南子 编辑

《主術訓》
编辑

「夫民之為生也,一人蹠耒而耕,不過十畝;中田之獲, 卒歲之收,不過畝四石;妻子老弱,仰而食之。時有涔 旱災害之患,無以給上之徵賊,車馬兵革之費。由此 觀之,則人之生憫矣。夫天地之大計,三年耕而餘一 年之食,率九年而有三年之畜,十八年而有六年之 積,二十七年而有九年之儲,雖涔旱災害之殃,民莫 困窮流亡也。」故國無九年之畜謂之不足,無六年之 積謂之憫急,無三年之畜謂之窮乏。故有仁君明主, 其取下有節,自養有度,則得承受於天地,而不離饑 寒之患矣。若貪主暴君,撓於其下,侵漁其民,以適無 窮之欲,則百姓無以被天和而履地德矣。食者,民之 本也;民者,國之本也;國者,君之本也。是故人君者,上 因天時,下盡地財,中用人力,是以群生遂長,五穀蕃 植,教民養育,六畜以時,種樹,務修田疇,滋植桑麻,肥 墝,高下各因其宜。丘陵阪險不生五穀者,以樹竹木, 春伐枯槁,夏取果蓏,秋畜疏食,冬伐薪蒸,以為民資。 是故生無乏用,死無轉尸。故先王之法,畋不掩群,不 取麛夭,不涸澤而漁,「不焚林而獵。豺未祭獸,罝罦不 得布於野;獺未祭魚,網罟不得入於水;鷹集未摯,羅 網不得張於谿谷;草木未落,斤斧不得入山林;昆蟲 未蟄,不得以火燒田;孕育不得殺;鷇卵不得探;魚不 長尺不得取,彘不期年不得食。」是故草木之發若蒸 氣,禽獸之歸若流泉,飛鳥之歸若煙雲,有所以致之 也。故先王之政,「四海之雲至」而修封疆;蝦蟆鳴燕降 而達路除道。陰降百泉,則修橋梁;昏張中則務種穀; 大火中則種黍菽,虛中則種宿麥,昴中則收斂畜積, 伐薪木。上告於天,下布之民。先王之所以應時修備, 富國利民,實曠來遠者,其道備矣。

鹽鐵論 编辑

《力耕》
编辑

大夫曰:「王者塞天財,禁關市,執準守時,以輕重御民。豐年歲登,則儲積以備乏絕,凶年惡歲則行幣。」

「物流有餘而調不足也。」 昔禹水湯旱,百姓匱乏,或相假以接衣食。禹以歷山之金,湯以嚴山之銅,鑄幣以贈其民,而天下稱仁。往者財用不足,戰士或不得祿,而山東被災。齊趙大饑,賴均輸之蓄,倉廩之積,戰士以奉,饑民以賑。故均輸之物,府庫之財,非所以賈萬民,而專奉兵師之用,亦所以賑困乏,而備水旱之災也。

《文學》曰:「古者什一而稅,澤梁以時入而無禁,黎民咸 被南畝而不失其務,故三年耕而餘一年之蓄,九年 耕有三年之蓄,此禹湯所以備水旱而安百姓也。草 萊不闢,田疇不治,雖擅山海之財,通百味之利,猶不 能澹也。是以古者尚力務本而種樹繁,躬耕趣時而 衣食足,雖累凶年而人不病也。故衣食者民之本,稼」 穡者民之務也。二者修則國富而民安也。《詩》云:「百室 盈止,婦子寧止」也。

大夫曰:「賢聖治家非一室,富國非一道。昔管仲以權譎伯,而范氏以強大亡。使治家養生必於農,則舜不甄陶而伊尹不為庖。故善為國者,天下之下我高,天下之輕我重,以末易其本,以虛蕩其實。今山澤之財,均輸之藏,所以御輕重而役諸侯也;汝、漢之金,纖微之貢,所以誘外國而釣羌人之寶也。夫中國一端之」 縵,得匈奴累金之物,而損敵國之用,是以騾驢馲駝,銜尾入塞,驒騱騵馬盡為我畜;鼲貂狐貉,采旃文罽,充於內府,而璧玉、珊瑚瑠璃咸為國之寶,是則外國之物內流而利不外泄也。異物內流則國用饒,利不外泄則民用給矣。《詩》曰:「百室盈止,婦子寧止。」

《文學》曰:「古者商通物而不豫,工致牢而不偽,故君子 耕稼佃漁,其實一也。商則長詐,工則致罵,內懷闚𨵦 而心不怍,是以薄夫欺而敦夫薄。昔桀女樂充宮室, 文繡衣裳,故伊尹高逝遊亳,而女樂終廢其國。今騾 驢之用,不中牛馬之功,鼲貂旃罽,不益錦綈之實,美 玉珊瑚出於昆山,珠璣犀象出於桂林,此距漢萬有」 餘里,計耕桑之功,資財之費,是一物而售百倍其價 一也,一挹而中萬鍾之粟也。夫上好珍怪則淫服下 流,貴遠方之物則貨財外充。是以王者不珍無用以 節其民,不愛奇貨以富其國。故理民之道,在於節用 尚本,分土井田而已。

大夫曰:「自京師東西南北,歷山川,經郡國,諸殷富大都,無非街衢五通、商賈之所臻,萬物之所殖者。故聖人因天時,知者因地財。上士取諸人,中士勞其形。長、沮、桀、溺,無百金之積,蹠、蹻之徒,無倚頓之富。宛、周、齊、魯,商遍天下。故乃賈之富,或累萬金,追利乘羨之所致也。富國何必用本農,足民何必井田也?」

《文學》曰:「洪水滔天,而有禹之績;河水泛溢,而有宣房 之功;商紂暴虐,而有孟津之謀;天下煩擾,而有乘羨 之富。夫上古至治,民樸而貴本,安愉而寡求。當此之 時,道路罕行,市朝生草。故耕不強者,無以充虛,織不 強者,無以掩形。雖以湊會之要,陶室之術,無所施其 巧。自古及今,不施而得報,不勞而有功者,未之有也。」

《通有》
编辑

大夫曰:「燕之涿、薊,趙之邯鄲,魏之溫、軹,韓之滎陽,齊之臨淄,楚之宛丘,鄭之陽翟,二周之三川,富冠海內,皆為天下名都,非有助之耕其野而田其地者也。居五諸侯之衢,跨街衝之路也。故物豐者民衍,宅近市者家富。富在術數,不在勞身;利在勢居,不在力耕也。」

《文學》曰:「荊揚南有桂林之饒,內有江湖之利,左陵陽 之金,右蜀漢之材,伐木而樹穀,燔萊而播粟,火耕而 水耨,地廣而饒材,然後呰窳偷生,好衣甘食,雖白屋 草廬,歌謳鼓琴,日給月單,朝歌暮戚。趙中山帶大河, 纂四通神衢,當天下之蹊,商賈錯於路,諸侯交於道, 然民淫好末,侈靡而不務本,田疇不修,男女矜飾,家」 無斗筲,鳴琴在室。是以楚、趙之民,均貧而寡富;宋、衛、 韓、梁,好本稼穡,編戶齊民,無不家衍人給。故利在自 惜,不在勢居街衢;富在儉力趣時,不在歲司《羽鳩》也。

大夫曰:「五行,東方木而丹章有金銅之山;南方火而交趾有大海之川;西方金而蜀隴有名材之林;北方水而幽都有積沙之地,此天地所以均有無而通萬物也。今吳、越之竹,隋、唐之材,不可勝用,而曹、衛、梁、宋采棺轉尸;江湖之魚,萊、黃之鮐,不可勝食,而鄒、魯、周、韓藜藿蔬食。天下之利無不澹,而山海之貨無不富」 也。然百姓匱乏,財用不足,多寡不調,而天下財不散也。

《文學》曰:「古者采椽不斲,茅屋不翦,衣布褐,飯土硎,鑄 金為鉏,埏埴為器,工不造奇巧,世不寶不可衣食之 物,各安其居,樂其俗,甘其食,便其器,是以遠方之物 不交,而昆山之玉不至。今世俗壞而競於淫靡,女極 纖微,工極技巧,雕素樸而尚珍怪,鑽山石而求金銀, 沒深淵而求珠璣,設機陷而求犀象,張網羅而求翡翠,求蠻貃之物以眩中國,徙卭筰之貨,致之東海,交 萬里之財,曠日費功,無益於用。是以褐衣匹婦,勞罷 力屈,而衣食不足也。故王者禁溢利,節漏費,溢利禁 則反本,漏費節則民用給。是以「生無乏資,死無轉尸」 也。

大夫曰:「古者宮室有度,輿服以庸,采椽茅茨,非先王之制也。君子節奢刺儉,儉則固。昔季文子相魯,妻不衣帛,馬不秣粟。孔子曰:『不可太儉極下』。此《蟋蟀》所為作也。《管子》曰:『不飾公室則材木不可勝用,不充庖廚則禽獸不損其壽。無味利則本業所出,無黼黻則女紅不施。故工商梓匠,邦國之用,器械之備也,自古有』」 之,非獨於此。弦高飯牛於周,五羖賃車入秦,公輸子以規矩,歐冶以鎔鑄。《語》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農商交易,以利本末。」 山居澤處,蓬蒿墝埆,財物流通,有以均之。是以多者不獨衍,少者不獨饉。若各居其處,食其食,則是橘柚不鬻,胊鹵之鹽不出,旃罽不市,而吳唐之材不用也。

《文學》曰:「孟子云:『不違農時,穀不可勝食,蠶麻以時,布 帛不可勝衣也;斧斤以時入,林木不可勝用,佃漁以 時,魚肉不可勝食。若則飾宮室,增臺榭,梓匠斲巨為 小,以圓為方,上成雲氣,下成山林,則材木不足用也。 男子去本為末,雖雕文刻鏤以象禽獸,窮物究變,則 穀不足食也。婦女飾微治細,以成文章,極技盡巧,則』」 絲布不足衣也。庖宰烹殺胎卵,煎炙齊和,窮極五味, 則魚肉不足食也。當今世,非患禽獸不損,材木不勝, 患僣侈之無窮也。非患無旃罽橘柚,患無狹廬糟糠 也。

白虎通 编辑

《耕桑》
编辑

王者所以親耕。后親桑何?以率天下農蠶也。天子親 耕以供郊廟之祭,后之親桑以供祭服。《祭儀》曰:「天子 三推,三公五推,卿大夫士七推。」耕於東郊何?東方少 陽,農事始起。桑於西郊,西方少陰,女功所成,故《曾子 問》曰:「天子耕東田而三反之。」《周官》曰:「后親桑,率外內 婦蠶於北郊。」《禮祭儀》曰:「古者天子諸侯,必有公桑蠶 室,近外水為之築,周棘牆而外閉之」者也。

梁劉勰新論 编辑

《貴農》
编辑

衣食者,民之本也;民者,國之本也。民恃衣食,猶魚之 須水,國之恃民,如人之倚足。魚無水則不可以生,人 失足必不可以步,國失民亦不可以治。先王知其如 此,而給民衣食。故農祥旦正,晨集娵訾,陽氣憤盈,土 木脈發,天子親耕於東郊,后妃躬桑於北郊。國非無 良農也,而王者親耕;世非無蠶妾也,而后妃躬桑。上 可以供宗廟,下可以勸兆民。《神農》之法曰:「丈夫丁壯 而不耕,天下有受其饑者;婦人當年而不織,天下有 受其寒者。」故天子親耕,后妃親織,以為天下先。是以 其耕不強者,無以養其生;其織不力者,無以蓋其形。 衣食饒足,奸邪不生,安樂無事,天下和平。智者無所 施其策,勇者無以行其威。故衣食為民之本,而工巧 為其末也。是以雕文刻鏤傷於農事,錦繢纂組害於 女工。農事傷則饑之本也,女工害則寒之源也。饑寒 並至而欲禁人為盜,是揚火而欲無炎,撓水而望其 靜,不可得也。衣食足,知榮辱;倉廩實,知禮節。故建國 者必務田蠶之實,棄美麗之華,以穀帛為珍寶,比珠 玉於糞土。何者?珠玉止於虛玩,而穀帛有實用也。假 使天下瓦礫悉化為和璞,砂石皆變為隋珠。如值水 旱之歲,瓊粒之年,則璧不可以禦寒,珠未可以充饑 也。雖有奪日之鑑,代月之光,歸於無用也。何異畫為 西施,美而不可悅;刻作桃李,似而不可食也?衣之與 食,唯生人之所由,其最急者,食為本也。霜雪巖巖,苫 蓋不可以代裘;室如懸磬,草木不可以當糧。故先王 制國有九年之儲,可以備非常,救災厄也。堯、湯之時, 有十年之蓄,及遭九年洪水,七載大旱,不聞饑饉相 望,捐棄溝壑者,蓄積多故也。穀之所以不積者,在於 游食者多而農人少故也。夫螟螣秋生而秋死,一時 為災而數年乏食。今一人耕而百人食之,其為螟螣 亦以甚矣。是以先王敬授民時,勸課農桑,省游食之 人,減徭役之費,則倉廩充實,頌聲作矣。雖有戎馬之 興,水旱之沴,國未嘗有憂,民終為無害也。

大學衍義 编辑

《田里戚休之實》
编辑

《詩。七月》,陳王業也。周公遭變,故陳后稷先公風化之 所由致,王業之艱難也。「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 觱發,二之日栗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三之日于耜, 四之日舉趾。同我婦子,饁彼南畝,田畯至喜。七月流 火,九月授衣。春日載陽,有鳴倉庚。女執懿筐,遵彼微 行,爰求柔桑。春日遲遲,采蘩祁祁。女心傷悲,殆及公」 子同歸。七月流火,八月萑葦,蠶月條桑,取彼斧斨,以 伐遠揚。「猗彼女桑」,七月鳴鵙,八月載績,載元載黃,我 朱孔陽,為公子裳。四月秀葽,五月鳴蜩,八月其穫,十月隕蘀,「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為公子裘。二之日其 同,載纘武功,言私其豵,獻豜于公」,五月《斯螽》動股,六 月莎雞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 蟀,入我床下。穹窒熏鼠,塞向墐戶。嗟我婦子,曰為改 歲,入此室處。六月食鬱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剝 棗,十月穫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七月食瓜,八月斷 壺,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農夫。九月築場圃,十月 納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麥。嗟我農夫,我稼既同。上 入執宮功。晝爾于茅,「宵爾索綯,亟其乘屋,其始播百 穀。二之日鑿冰沖沖,三之日納于凌陰。四之日其蚤, 獻羔祭韭。九月肅霜,十月滌場。朋酒斯饗,曰殺羔羊, 躋彼公堂。稱彼兕觥,萬壽無疆。」

臣按:周家以農事開國,成王幼沖嗣位,周公懼其未知稼穡之艱難也,故作此詩,使《瞽矇》歌之宮中,庶幾成王知小民之依不敢荒寧,蓋與《無逸》之作同一意也。夫農者衣食之本,一日無農則天地之所以養人者幾乎熄矣。惟其關生人之人命,是以服天下之至勞。今以此詩考之,日月星辰之運行、昆蟲草木之變「化,凡感乎耳目者,皆有以觸其興作之思」 ,是其心無一念不在乎農也。「自于耜而舉趾,自播穀而滌場」 ,所治非一器,所業非一端,私事方畢而公宮之役毋敢稽,歲功方成而嗣歲之圖不敢後,是一歲之間,無一日不專乎農也。「維夫與婦,維婦與子,各共乃事,各任乃役」 ,是一家之內無一人不力乎農也,織薄於秋,求桑於春,躬蠶績之勞,以為衣服之訃者,無所不至,猶恐其未足也。「于貉為裘,又有以相之。食鬱及薁,烹葵及菽,備果蔬之美,以充耆老之養者,無所不至,猶恐其未足也。穫稻為酒,又有以介之。」 當是時,農之所耕者,自有之田也,而上之人又從而崇獎勸厲之,故斯人亦以為生之樂,而「勤敏和悅之氣浹于上下,不見其有勞苦愁歎之狀。朋酒羔羊,升堂稱壽,君民相與獻酬,忘其為尊卑貴賤之殊。後世之農則異乎此矣。己無田可耕,而所耕者他人之田,為有司者得無殃害之足矣,豈復有崇獎勸厲之意?故數米而炊,併日而食者,乃其常也。」 田事既起,丁夫之糧餉與牛之芻槁,無「所從給,豫指收斂之入,以為稱貸之資,糲飯藜羹,猶不克飽,敢望有鹽酪之味乎?曉霜未釋,忍饑扶犁,凍皴不可忍,則燎草火以自溫,此始耕之苦也。燠氣將炎,晨興以出,傴僂如啄,至夕乃休。泥塗被體,熱爍濕蒸,百畝告青,而形容變化,不可復識矣。此立苗之苦也。」 暑日流金,田水若沸,耘耔是力,稂「莠是除,爬沙而指為之戾,傴僂而腰為之折」 ,此耘苗之苦也。迨垂穎而堅栗,懼人畜之傷殘,縛草田中,以為守舍,數尺容膝,僅足蔽雨,寒夜無眠,風霜砭骨,此守禾之苦也。刈穫而歸,婦子咸喜。舂揄簸蹂,競敏,其事若可樂矣。而一飽之懽,曾無旬月。穀入主家之廩,利歸質貸之人,則室又垂罄矣。自此「之外,惟采薪于茅,販鬻易粟以苟活而已。若夫桑麻種藝,蠶績織紝,勞苦稱是,而敝衣故絮,曾不得以卒歲,豈不重可哀憐也哉!」 夫農夫紅女之艱勤,富室知之者寡矣,況士大夫乎?士大夫知之者寡矣,況貴戚近屬乎?貴戚近屬知之者寡矣,況六宮嬪御乎?近世張栻入侍經筵,因講《葛覃》之詩,言於孝祖,以為周公之告成王,見於《詩》有若《七月》,見於《書》有若《無逸》,欲其知稼穡之難,與小人之依帝王所傳,心法之要,端在於此。夫治常生於敬畏,而亂常起於驕肆。使為國者每念乎農畝之勞,則心不存焉者寡矣。何者?其必嚴恭朝夕而不敢怠也;其必懷保小民而不敢康也;其必思天下之饑寒若「己饑寒之也。是心常存,則驕肆何自而生,豈非治之所由興也與?」 栻之論,最為懇至。臣愚不佞,願詔儒臣,以今農夫紅女耕蠶勞勩之狀,作為歌詩,退朝之暇,使人日誦於前,且繪畫成圖,揭之宮掖,布之戚里,庶幾聖心惕然,不忘小民之依。而六宮嬪御,外家近屬,亦知衣食所自來,勉為勤儉之趨,而不狃汰侈之習,戒諭守宰,勤行勸相,「毋妄興徭役以奪其時,毋橫加賦斂以困其力。老農之不能自養者,籍之有司,大夏隆冬,賦常平義廩之粟,稍賑贍之,歲凶賑卹,先良農而後游手」 ,以示聖朝重本之意,則民將爭趨南畝,衣食足而孝悌興矣。惟仁聖垂意焉。

漢文帝十二年三月詔曰:「道民之路在於務本朕親 率天下農十年於今而野不加辟歲一不登民有饑 色是從事焉尚寡而吏不加務也。吾《詔書》數下歲勸 民種殖而功未興是吏奉吾詔不勤而勸民不明也。 且吾農民甚苦而吏莫之省將何以勸焉其賜農民 今年租稅之半。」

臣按:三代而後知農民之苦未有漢文若者,詔令之下勤勤懇懇然,使無實惠以將之,則詔令為空文矣。惟其方春而豫賜今年之租,寬細民之力,此

其所以為「誠於憫農」 也。

後唐明宗問宰相馮道:「今歲雖豐,百姓贍足否?」道曰: 「農家歲凶則死於流殍,歲豐則傷於穀賤。豐凶皆病 者,惟農家為然。臣記進士聶夷中詩云:『二月賣新絲, 五月糶新穀,醫得眼下瘡,剜卻心頭肉』。語雖鄙俚,曲 盡田家之情狀。農於四民之中最為勤苦,人主不可 以不知也。」上悅,命左右錄其詩,常諷誦焉。

臣按:聶夷中之詩,即臣前所謂「豫指收斂之入以為稱貸之資」 是也。新絲之出以五月而貸以二月,新穀之登以八月而貸以五月,此猶當時之俗也,若今則往往貸於半歲之前矣,千錢之物僅得數百或不及其半焉,富家鉅室乘時射利,田夫蠶婦低首仰給,否則亡以為耕桑之本。迨繭浴於湯、禾登於場,而責逋「者狎至,解絲量穀,亟以授之,回顧其家,索無所有矣。償或未足,則又轉息為本。因本生息,昔之千錢,俄而兼倍;昔之數百,俄而千錢。於是一歲所貸,至累載不能償己之所貸,子孫不能償。牒訟一投,追吏奄至,伐桑撤屋,賣妻鬻子,有不容惜者矣。且人情所望者,一稔而歲稔,則督逋尤峻,竭其廬之入」 ,不容錙銖龠合留,故昔人謂豐年不如凶年,其言似於過激,然實農家之真利病也。嗚呼!民生之艱一至於此,上之人奈何眂為當然而弗之恤哉?唐明宗五季之君,而儉約愛民,所謂彼善於此者,因馮道之對,誦《夷中》之詩,惻然若有所感,然未聞當時有所施行,則亦徒言而已爾。故孟子曰:「雖有仁心仁聞,而民不被其澤者,不行先王之政也。仁聖之君,可不念哉!」

周世宗留意農事,常刻木為「農夫蠶婦」寘於殿庭。

臣按:世宗於五季為賢君,故能念耕蠶之苦,刻木為人,朝夕睹之,以毋忘細民之艱。其視沉溺於富貴之欲、一念未嘗及田里者,相去遠矣,臣是以有取焉。

農書 编辑

《種植》
编辑

凡墾闢荒地,春曰燎荒,夏曰䅖青,秋曰芟夷。崔實《四 民月令》曰:「正月地氣上騰,土長冒撅。」說者云:「陳根可 拔,急菑強土。」黑壚之田,二月陰凍畢釋,可菑美田緩 土及河渚小處。三月杏花盛,可菑沙白。輕土之田,五 月、六月可菑麥田也。如泊下蘆葦地內,必用酈刀引 之犁鑱,隨耕,起撥,特易牛乃省力。沾山或老荒地內, 科木多者,必須用钁斸去。餘有不盡根科,當使熟鐵 鍛成鑱尖,縱遇根株,不至擘缺,妨誤工力。或地段廣 闊不可遍斸,則就斫枝莖覆於本根上,候乾焚之,其 根即死而易朽。又有經暑雨後,用牛曳磟碡或輥子 之所,斫根查上,和泥碾之,乾則掙死,一二歲後,皆可 耕種。其林木大者,則殺之,葉死不扇,便任種蒔。三 歲後根株莖朽,以火燒之,則通為熟田矣。《周禮》:薙氏 「掌殺草。春始生而萌之,夏日至而夷之,秋繩而芟之, 冬日至而耜之。」又柞氏:「掌攻草木及林麓。夏日至令 刊陽木而火之,冬日至剝陰木而水之。」註云:「刊剝,謂 斫去次地之皮。」即此謂除木也。《詩》曰:「載芟載柞,其耕 澤澤。」蓋謂芟除木而後「可耕」也。大凡開荒,必趁雨後, 又要調停犁道淺深麤細。淺則務盡草根,深則不至 塞墢。麤則貪生費力,細則貪熟少功,唯得中則可耕。 荒畢,以鐵齒𨫒𨨯過,漫種黍稷,或脂麻綠豆,耙勞再 遍,明年乃中為穀田。今漢、沔、淮、潁上,率多創開荒地, 當年多種脂麻等種,有痛收至盈溢倉箱速富者,如 舊稻塍內開,耕畢便撒稻種,直至成熟,不須薅拔。緣 新開地內,草根既死,無荒可生。若諸色種子,年年揀 淨,別無稗莠,數年之間,可無荒歲,所收常倍於熟田。 蓋曠閑既久,地力有餘,苗稼鬯茂,子粒蕃息也。諺云: 「坐賈行商,不如開荒。」言其獲利多也。上古聖人制耒 耜以教耕耨,三代以上皆耦耕,謂兩人合二耜而耕 之。《詩》曰:「亦服爾耕,十千維耦」者,此也。春秋之時,后稷 之裔孫叔均始作牛耕。至漢趙過增其制度,三犁一 牛,則力省而功倍。今之耕者,大率祖此。今易耒耜而 為犁,不問地之堅強輕弱,莫不任使。欲淺欲深,求之 犁箭,箭一而已;欲廉欲猛,取之犁稍,稍一而已。然則 犁之為器,豈不簡易而利用哉?耕地之法,未耕曰生, 已耕曰熟,初耕曰塌,再耕曰轉。生者欲深而猛,熟者 欲淺而廉,此其略也。天地有陰陽寒燠之異,地勢有 高下燥濕之別,順天之時,因地之宜,存乎其人。《齊民 要術》云:「凡耕高下田,不問春秋,必須燥濕得所為佳。 若水旱不調,寧燥無濕。秋耕欲深,夏耕欲淺,秋耕䅖 青為上。初耕欲深,轉耕欲淺,菅茅之地,宜縱牛羊踐 之,七月耕之則死。」汜勝之曰:「凡耕之本,在於趨時。春 凍解,地氣始通,土一和解。夏至天氣始暑,陰氣始盛, 土復解。夏至後九十日晝夜分,天地氣和,以此時耕, 一而當五,名曰膏澤」,皆得時功。《韓氏直說》云:「凡地除 種麥外,並宜秋耕。秋耕之地,荒草自少,極省鋤工。」如 牛力不及,不能盡秋耕者,除種粟地外,其餘黍豆等地,春耕亦可。大抵秋耕宜早,春耕宜遲,此所謂順天 之時也。《齊民要術》云:「春地氣通,可耕堅硬。強地黑壚, 土輒平磨其塊以生草。草生復耜,天有小雨,復耕和 之,勿令有塊以待時。所謂強土而弱之也。杏始華榮, 輒輕土弱土,望杏花落復耕,耕輒」藺之,草生有雨澤, 耕重藺之,土甚輕者以牛羊踐之,如此則土強,所謂 弱土而強之也,此所以因地而利之也。《農書》云:「早田 穫刈纔畢,隨即耕治曬暴,加糞壅培而種,豆麥蔬茹, 因而熟土壤而肥沃之,以省來歲功役,其所收又足 以助歲計。」晚田宜待春乃耕,為其槁秸堅韌,必待其 朽腐,易為牛力也。北方農俗所傳,春宜早晚耕,夏宜 兼夜耕,秋宜日高耕。中原地皆平曠,旱田陸地,一犁 必用兩牛、三牛或四牛,以一人執之,量牛強弱,耕地 多少,其耕皆有定法。南方水田泥耕,其田高下闊狹 不等,以一犁用一牛挽之,作止回旋,惟人所便,此南 北地勢之異宜也。凡人家營田,皆當量力,寧可少好, 不可多惡。《詩》曰:「無田甫田,維莠驕驕。」言力不及而貪 多務得,未免苟簡之弊。故《莊子》曰:「昔予為禾,耕而鹵 莽之,其實亦鹵莽而報予;芸而滅裂之,其實亦滅裂 而報予。」此言苟簡之害也。《農書》云:古者分田之制,一 夫一婦,受田百畝。以其地有肥墝,故有不易、一易、再 易之別。不易之地家百畝,謂可以歲耕之也;「一易之 地,家二百畝」,謂歲耕其半也;「再易之地,家三百畝」,謂 歲耕百畝,三歲而一周也。先王之制如此,非獨以為 土敝則草木不長,氣衰則生物不遂也,抑欲其財力 有餘,深耕易耨而歲可常稔。今農夫既不如古,往往 租人之田而耕之,苟能量其財力之相稱而無鹵莽 滅裂之患,則豐穰可以力致,而仰事俯育之樂可必 矣。今備述《經》傳所載農事之法,兼高原下田地勢之 宜,自北自南,習俗不通,曰墾曰耕作,事亦異《通變》,謂 道無泥一方,則田功修而稼穡之務可以次第而舉 矣。

凡治田之法,犁耕既畢,則有耙勞。耙有渠疏之義,勞 有蓋磨之功。今人呼耙曰渠疏,勞曰蓋磨,皆因其用 以名之,所以散撥去芟,平土壤也。桓寬《鹽鐵論》曰:「茂 木之下無豐草,大塊之間無美苗。」耙勞之功不至,而 望禾稼之秀茂實栗,難矣。韓氏《直說》云:「古農法犁一 䎱六。」今人只知犁深為功,不知䎱熟為全功。䎱功不 「到,土麤不實,下種後雖見苗生,根在麤土,根土不相 著,不耐旱,有懸死蟲咬、乾死諸病。䎱功到,則土細而 立,根在細實土中,又碾過,根土相著,自然耐旱,不生 諸病。」又云:「凡地除種麥外,並宜秋耕。先以鐵齒䎱縱 橫,然後插犁細耕,隨耕隨勞。至地大白背時,更䎱兩 遍。至來春地氣透時,待日高復䎱四」五遍,其地爽潤, 上有油土四指許。春雖然無雨至,便可下種。《齊民要 術》云:「耕荒畢,以鐵齒𨨯,再遍耙之。」蓋鐵齒𨫒𨨯已為 之先,再用耙𨫒𨨯,而後勞之也。今人但耕地畢,破其 塊墢,而後用勞平磨,乃為得也。《齊民要術》云:「耕地深 細,不得趁多,看乾濕隨時蓋磨。待一段總轉了,橫蓋 一遍,每耕一遍,蓋兩」遍,最後蓋三遍,還縱橫蓋之。種 麥地,以五月耕三遍。種麻地,耕五六遍,倍蓋之。但依 此法,除蟲災外,小小旱乾,不至全損,緣蓋磨數多故 也。又云:「春耕隨手勞,秋耕待白背勞。」又曰:「耕欲廉,勞 欲再。」凡已耕,耙欲受種之地,非勞不可。諺曰:「耕而不 勞,不如作暴。」切見世人耕了,仰著土塊,並待孟春。蓋 若冬之冰雪,連夏亢陽,徒道秋耕,不堪下種也。然耙 勞之功,非但施於納種之前,亦有用於種苗之後者。 《齊民要術》曰:「穀田既出壟,每一遇雨,白背時,蓋以鐵 齒𨫒𨨯縱橫耙而勞之。」耙法令人坐上,數以手斷其 草,草塞齒則傷苗,如此令地熟軟,易鋤省力,此用於 種苗之後也。南方水田,轉畢則耙,耙畢即抄,故不用 勞。其耕種陸地者,犁而耙之,欲其土細,再犁再耙後 用勞,乃無遺功也。北方又有所謂撻者,與勞相類。《齊 民要術》云:「春種欲深,宜曳重撻。夏種欲淺,直置自生。 春氣冷,生遲,不曳撻則根虛,雖生輒死。夏氣熱而生 速。曳撻遇雨,必致堅垎。春澤多者,或亦不須撻。必欲 撻者,須待白背濕撻,令地」堅硬也。又用曳打場圃,極 為平實。今人凡下種耬種後,惟用砘車碾之。然執耬 種者,亦須腰繫輕撻曳之,使壟土覆種稍深也。或耕 過田畝,土性虛浮者,亦宜撻之,打令土實也。今當耕 種用之,故附於耙勞之末。然南人未嘗識此,蓋南北 習俗不同,故不知用撻之功。至於北方遠近之間,亦 有不同,有用耙而不知用勞,有用勞而不知用耙,亦 有不知用撻者。今並載之,使南北通知,隨宜而用,無 使淪廢,然後治田法可得論其全功也。

《周禮》:「司稼掌巡邦野之稼,而辨其穜稑之種,周知其 名與其所宜地,以為法,而縣于邑閭。」按《農書》「九穀之 種,黍、稷、秫、稻、麻、大麥、小麥、大豆、小豆。」凡種浥鬱則不 生,生亦尋死。種雜者,禾生早晚不均,舂復減而難熟。 特宜存意揀選常歲別收好穗純色者,劁刈懸之。又 有粒而或簞或窖者,將種前二十許日取出曬之令燥,種之,氾勝之曰「牽馬。」令就穀堆食數口,以馬踐過 為種,無虸蚄等蟲也。種或傷濕,浥鬱則生蟲也。或取 馬骨剉一石,以水三石,煮之三沸,漉去滓,以汁漬附 子五枚,三四日去附子,以汁和蠶矢、羊矢各等分,攪 令洞洞如稠粥。先種二十日,以溲種如麥飯狀,當天 旱燥時溲之,立乾。薄布數攪令乾,明日復溲,陰雨則 勿溲六七溲,曝乾謹藏,勿令復濕。至可種時,以餘汁 溲而種之,則禾稼不生蟲也。無馬骨,亦可用雪汁。雪 汁者,五穀之精,使種之耐旱也。麥種宜與剉碎蒼耳 或艾,暑日曝乾,熱收藏,以瓦器順時種之,無不生茂。 凡欲知歲所宜穀,以布囊盛粟等諸物,種平量之,以 冬至日埋於陰地,冬「至後五十日發取量之息,最多 者,歲所宜也。」又師曠《占術》曰:「五木者,五穀之先也。」欲 知五穀,但視五木,擇其木盛者,來年多種之,萬不失 一。故《雜陰陽書》曰:「禾生於棗或楊,大麥生於杏,小麥 生於桃,稻生於柳或楊,黍生於榆,大豆生於槐,小豆 生於李,麻生於楊或荊。」《農書》云:「種蒔之事,各有攸敘, 能知時宜,不違先後之序,則相繼以生成,相資以利 用,種無虛日,收無虛月」,何匱乏之足患,凍餒之足憂 哉!正月種麻枲,二月種粟脂。麻有早晚二種,三月種 早麻,四月種豆,五月中旬種晚麻,七夕以後種萊菔、 菘芥,八月社前即可種麥,經兩社即倍收而堅好。如 此則種之有次第,所謂「順天之時」也。凡五穀上旬種 者全收,中旬中收,下旬下收。又地勢有良薄,山澤有 異宜,故良田宜種晚,薄田宜種早。良田非獨宜晚,早 亦無害。薄田種晚,必不成實。山田宜種強苗,以避風 霜,澤田種弱苗,以求華實。《孝經援神契》曰:「黃白土宜 禾,黑墳宜麥,與赤土宜菽,汙泉宜稻。」所謂因地之宜 也。南方水稻,其名不一,大「概為類有三:早熟而緊細 者曰秈,晚熟而香潤者曰粳,早晚適中,米白而黏者 曰稬。三者布種同時。每歲收種,取其熟好堅栗,無秕 不雜糓子,曬乾蔀藏置高爽處,至清明節取出,以盆 盎別貯浸之三日漉出,納草圌中。晴則暴暖,浥以水, 日三數。遇陰寒則浥以溫湯,候芽白齊透,然後下種。」 須先擇美田,耕治令熟,泥沃而水清,以既芽之穀漫 撒,稀稠得所。秧生既長,小滿、芒種之間,分而蒔之,旬 日高下皆遍。北土高原,本無陂澤,遂一曲而田者,納 種如前法。既生七八寸,拔而栽之。凡下種之法,有漫 種、耬種、瓠種、區種之別。漫種者,用斗穀盛種,挾左腋 間,右手料取而撒之,隨撒隨行三步許,即再料「取,務 要布種均勻,則苗生稀稠得所。」秦晉之間,皆用此法。 南方惟種大麥則點種,其餘粟、豆、麻、小麥之類,亦用 漫種。北方多用耬種,其法甚備。《齊民要術》云:「凡種,欲 牛遲緩行種,人令促步,以足躡隴底,欲土實種易生 也。」今人製造砘車,隨耬種子後,循隴碾過,使根土相 著,功力甚速。而當瓠種者,竅瓠貯種,隨行隨種,務使 均勻,犁隨掩過,覆土既深,雖暴雨不至拍撻,暑夏最 為耐旱,且便於撮鋤,今燕趙間多用之。區種之法,凡 山陵近邑,高危傾阪,及丘城上,皆可為區田,糞種水 澆,備旱災也。

《說文》云:「鋤言助也,以助苗也,故字從金從助。凡穀須 鋤,乃可滋茂。諺云:『鋤頭自有三寸澤』」也。按《齊民要術》 云:「苗生如馬耳,則鏃鋤稀豁之處,鋤而補之。凡五穀 惟小鋤之為良。苗出壟則深鋤不厭數,周而復始,勿 以無草而暫停。春鋤起地,夏為鋤草,故春鋤不用觸 濕,六月已後,雖濕亦無嫌。」又云:「候黍粟苗未與壟齊, 即鋤一遍,經五七日更報鋤。第二遍,候未蠶老畢報 鋤。第三遍,無力則止,如有餘力,秀後更鋤。第四遍,脂 麻大豆並鋤兩遍止。亦不厭早。鋤穀第一遍便科定, 每科只留兩三莖,更不得留多,每科相去一尺,兩壟 頭空,務欲深細。第一遍鋤未可全深,第二遍惟深是 求,第三遍較淺於第二遍,第四遍又」淺於第三遍,蓋 穀科大則根浮故也。第一次撮苗曰鏃,第二次平壟 曰布,第三次培根曰「擁」,第四次添功曰復。一次不至, 則稂莠之害,秕稗之雜入之矣。諺云:「穀鋤八遍餓殺 狗」,為無糠也。其穀畝得十石,斗得八米,此鋤多之效 也。凡耘苗之法,亦有可鋤不可鋤者。旱耕塊墢,苗薉 同孔出,不可鋤治,此耕者之大難責鋤也。曾氏《農書 芸稻篇》謂:《禮記》有曰:「仲夏之月,利以殺草,可以糞田 疇,可以美土疆。」蓋耘除之草,和泥渥漉,深埋禾苗根 下,漚罨既久,則草腐爛而泥土肥美,嘉穀蕃茂矣。大 抵耘治水田之法,必先審度形勢,先於最上處瀦水, 勿致走失,然後自下旋放旋耘之,不問草之有無,必 遍以手排漉,務令稻根之傍液液然而後已。荊、揚厥 土塗泥,農家皆用此法。又有足耘為木杖如拐子,兩 手倚之以用力,以趾塌墢泥上,草薉擁之,苗之下, 則泥沃而苗興,亦各從其便也。今創有一器曰耘盪, 以代手足,工過數倍。《慕文》曰:「養苗之道,鋤不如耨。」耨, 今小鋤也,鋤後復有耨拔之法,以繼成其鋤之功也。 夫稂莠荑稗,雜其稼出,蓋鋤後莖葉漸長,使可分別, 非耨不可。其北方村落之間,多結為鋤社,以十家為率,先鋤一家之田,本家供其飲食,其餘次之,旬日之 間,各家田皆鋤治,自相率領,樂事趨功,無有偷惰。間 有病患之家,共力助之,故田無荒穢,歲皆豐熟。秋成 之後,豚蹄盂酒,逓相犒勞,名為「鋤社」,甚可效也。 田有良薄,土有肥磽。耕農之事,糞壤為急。糞壤者,所 以變薄田為良田,化磽土為肥土也。古者分田之制, 上地家百畝,歲一耕之;中地家二百畝,間歲耕其半; 下地家三百畝,歲耕百畝,三歲一周。蓋以中下之地, 瘠薄磽确,苟不息其地力,則禾稼不蕃。後世井田之 法變,強弱多寡不均,所有之田,歲歲種之,土敝氣衰, 生物不遂。為農者必儲糞朽以糞之,則地力常新壯, 而收穫不減,《孟子》所謂「百畝之糞,上農夫食九人也。」 踏糞之法,凡人家於秋收場上所有:等並須收 貯一處,每日布牛之腳下,三寸厚,經宿牛以蹂踐,便 溺成糞。平旦收聚,除置院內堆積之。每日亦如前法。 至春可得糞三十餘車,至夏月之間即載糞。糞地地 畝用五車,計三十車可糞六畝。勻攤耕蓋,即地肥沃, 兼可堆糞。行,又有苗糞、草糞、火糞、泥糞之類。苗糞 者,按《齊民要術》云:「美田之法,菉豆為上,小豆、胡麻次 之,悉皆五、六月。」種,七八月犁掩殺之,為春穀。田則 畝收十石,其美與蠶矢熟糞同。此江淮迤北用為常 法。草糞者,於草木茂盛時,芟倒就地內掩罨腐爛也。 《禮記》曰:「仲夏之月,利以殺草,可以糞田疇,可以美土 疆。」今農夫不知此,乃以其耘除之草棄置他處,殊不 知和泥渥漉,深埋禾苗根下,漚罨既久,則草腐而土 肥美也。江南三月草長,則刈以踏稻田。歲歲如此,地 力常盛。《農書》云:「種穀必先治田積腐槁敗葉,划薙枯 朽,根荄遍鋪而燒之,即土暖而爽。」及初春再三耕耙, 而以窖罨之肥壤雍之麻秕穀殼,皆可與火糞。窖罨 穀殼朽腐,最宜秧田,必先渥漉精熟,然後踏糞入泥, 盪平田面,乃可撮種。其火糞積上,同草木堆疊燒之, 土「熟冷定,用碌軸碾細用之。」江南水地多冷,故用火 糞種麥種蔬尤佳。又凡退下一切禽獸毛羽親肌之 物,最為肥澤,積之為糞,勝於草木。下田水冷,亦有用 石灰為糞治,則土暖而苗易發。然糞田之法,得其中 則可,若驟用生糞及布糞過多,糞力峻熟,即燒殺物, 反為害矣,大糞力壯。南方治田之家,常於田頭置磚 檻,窖熟而後用之,其田甚美。北方農家亦宜效此,利 可十倍。又有泥糞於溝港內,乘船以竹夾取青泥杴 岸上凝定,裁成塊子,擔去同大糞和用,比常糞得 力甚多。或用小便亦可澆灌,但生者立見損壞,不可 不知。《農書糞壤篇》云:「土壤氣脈,其類不一,肥沃磽确, 美惡不同,治之各有宜也。夫黑壤之地信美矣,然肥 沃之過,不有生土以解之,則苗茂而實不堅。磽确之 土信惡矣,然糞壤滋培,則苗蕃秀而實堅栗。土壤雖 異」,治得其宜,皆可種植。今田家謂之「糞藥」,言用糞猶 用藥也。凡農居之側,必置糞屋,低為簷楹,以避風雨 飄浸。屋中必鑿深地,甃以磚甓。凡埽除之土,燒燃之 灰,簸揚之糠,秕斷槁落葉,積而焚之,沃以肥液,積久 乃多。凡欲播種,篩去瓦石,取其細者,和勻種子,疏把 撮之,待其苗長,又撒以壅之,何物不收。為圃之家,於 廚棧下深闊鑿一池細甃,使不滲洩。每舂米,則聚礱 簸穀殼及腐草敗葉,漚漬其中,以收滌器肥水與滲 漉泔淀漚,久自腐爛。一歲三四次,出以糞苧,因以肥 桑,愈久愈茂,而無荒廢枯摧之患矣。又有一法,凡農 圃之家,欲要計置糞壤,須用一人一牛或驢,駕雙輪 小車一輛,諸處搬運積糞,月日既久,積少成多。施之 種藝,稼穡倍收,桑果愈茂,歲有增羨,此肥稼之計也。 夫埽除之隈,腐朽之物,人視之而輕忽,田得之為膏 潤。唯務本者知之,所謂惜糞如惜金也。故能變惡為 美,種少收多。諺云:「糞田勝如買田。」信斯言也。凡區宇 之間,善於稼者,相其各各地里所宜而用之,庶得乎 土化漸漬之法、「沃壤滋生」之效,俾業擅上農矣。 南方熟於水利,官陂、官塘處處有之,民間所自為溪 水蕩,難以數計,大可灌田數百頃,小可溉田數十 畝。若溝渠陂堨,上置水閘,以備啟閉,若塘堰之水,必 置竇,以便通泄。此水在上者。若田高而水下,則設 機械用之,如翻車筒輪、戽斗、桔槔之類,挈而上之。如 地勢曲折而水遠,則為槽架連筒、陰溝、浚渠、陂柵之 類,引而達之。此用水之巧者。若下灌及平澆之田為 最,或用車起水者次之,或再車三車之田又為次也。 其高田早稻,自種至收,不過五六月,其間或旱,不過 澆灌四五次,此可力致其常稔也。《傅子》曰:「陸田者命 懸於天,人力雖修,水旱不時,則一年功棄。」水田制之 由人,人力苟修,則地利可盡。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 如人事,此水田灌溉之利也。

凡農家所種宿麥,早熟,最宜早收。故《韓氏直說》云:「五 六月麥熟,帶青收一半,合熟收一半。」若候齊熟,恐被 暴風急雨所摧,必致拋費。每日至晚,即便載麥上場 堆積,用苫密覆,以防雨作。如搬載不及,即於地內苫

積。天晴乘夜載上場,即攤一二車,薄則易乾。碾過一
考證
遍,翻過又碾一遍,起鞂下場,揚子收起雖未凈,直待

所收麥都碾盡,然後將未凈鞂稗再碾,如此可一日 一場,比至麥收盡,已碾訖三之一矣。大抵農家忙併 無似蠶麥。古語云:「收麥如救火。」若少遲慢,一值陰雨, 即為災傷。遷延過時,秋苗亦誤鋤治。今北方收多用 肝釤,用麥綽釤麥覆於腰後籠內,籠滿則載而積於 場,一日可收十餘畝,較之南方以鎌刈者,其速十倍。 凡北方種粟,秋熟當速刈之。《齊民要術》云:「收穀而熟, 速刈,乾速積。」田家刈畢,稇而朿之,以十朿積而為 然後車載上場為大積。積之視農功,稍隙解束以旋 旋鑱穗撻之。南方水地多種稻,秫早禾則宜早收,六 月、七月則收早禾,其餘則至八月、九月。《齊民要術》曰: 「稻至霜降穫之。」此皆言晚禾大稻也。故稻有早晚大 小之別,然江南地下多雨,上霖下潦,劖刈之際,則必 須假之喬扦,多則置之籠架,待晴乾曝之,可無耗損 之失。《齊民要術》云。收禾之法。熟過半斷之。刈穄欲早。 刈黍欲晚。皆即濕踐穄。踐訖即蒸而浥之。黍宜曬之 令燥。凡麻有黃。「則刈,刈畢則漚之。刈菽欲晚,葉落 盡然後刈。脂麻欲小束,以五六束為一叢,斜倚之,使 口開,乘車詣田,抖擻還叢之。三日一打四五遍乃盡 耳。梁秫收刈欲晚,早刈損實。大抵北方禾黍,其收頗 晚,而稻熟亦或宜早;南方稻秫,其收多遲,而陸禾亦 或宜早。通變之道,宜審行之。」今按《古今書傳》所載,南 北習俗,所宜具述而備論之。庶不失「早晚先後之節 也。」

《桑》
编辑

桑種甚多,不可遍舉,世所名者,荊與魯也。荊桑多椹, 魯桑少椹。葉薄而尖,其邊有瓣者,荊桑也。凡枝幹條 葉堅勁者,皆荊之類也。葉圓厚而多津者,魯桑也。凡 枝幹條葉豐腴者,皆魯之類也。荊之類根固而心實, 能久遠,宜為樹。魯之類根不固,心不實,不能久遠,宜 為地桑。然荊之條葉,不如魯葉之盛茂,當以魯桑條 接之,則能久遠而又盛茂也。魯為地桑,而有厭條之 法,傳轉無窮,是亦可以久遠也。荊桑所飼蠶,其絲堅 韌,中紗羅用。《禹貢》稱「厥篚檿絲。」注曰:魯桑之類,宜飼 大蠶,荊桑宜飼小蠶。《齊民要術》曰:收椹之黑者,剪去 兩頭,惟取中間一截。蓋兩頭者,其子差細,種則成雞 桑花桑中間一截,其子堅栗,則枝條堅強而葉肥厚。 將種之時,先以柴灰淹漬,次日水淘去輕秕不實者, 曬令水脈才乾,種乃易生。

凡桑果以接博為妙,一年後便可獲利。昔人以之譬 螟子者,取其速肖之義也。凡接枝條,必擇其美,根株 各從其類。接工必有用具,細齒截鋸一連,厚脊利刃 小刀一枚,要當心手疑穩,又必趁時。一經接博,二氣 交通,以惡為美,以彼易此,其利有不可勝言者。夫接 博其法有六:一曰身接,二曰根接,三曰皮接,四曰枝 接,五曰靨接,六曰搭接。今夫種植之功,其利既博,又 加之以接博,猶變稂莠而為嘉禾,易碔砆而為美玉, 世之欲業其生者,其可不務之哉。又《去蠹法》:夫既已 種植,復接博之,既接博矣,復剔其蟲蠹,柳子所謂「吾 聞養樹得養人術」,此長民為國者所當視傚也。夫民 為國本,本斯立矣。既興其利,而復除其害,為治之道 無以外是。苟審行之,不惟得勸課之法,抑亦知教政 之本歟。

《牧牛》
编辑

「古人有臥牛,衣而待旦,則知牛之寒,蓋有衣矣。飯牛 而牛肥,則知牛之餒,蓋啖以菽粟矣。衣以褐薦,飯以 菽粟,古人豈重畜如此哉?以此為衣食之本」故耳。此 所謂「時其饑飽,以識性情」者也。每遇耕作之月,除已 牧放,夜復飽飼。至五更初,乘日未出,天氣涼而用之, 則力倍於常,半日可勝一日之功。日高熱喘,便令休 「息,勿竭其力,以致困乏。」此南方晝耕之法也。若夫北 方陸地平遠,牛皆夜耕以避晝熱,夜半仍飼以芻豆, 以助其力,至明耕畢則放去,此所謂節其作息,以養 其血氣也。今槁秸不足以充其饑,水漿不足以濟其 渴,凍之曝之,困之瘠之,役之勞之,又從而鞭笞之,則 牛之斃者過半矣。饑欲得食,渴欲得飲,物之情也。至 於役使困乏,氣喘汙流,耕者急於就食,或放之山,或 逐之水,牛困得水,動輒移時,毛竅空疏,因而乏食,以 致疾病生焉。放之高山,筋力疲乏,顛蹶而僵仆者,往 往相藉也。利其力而傷其生,烏識其為愛養之道哉! 牛之為病不一,其用藥與人相似,但大為劑以飲之, 無不愈者。便溺有血,傷於熱也。以致便血之藥治之。 冷結則鼻乾而不喘,以發散藥投之;熱結即鼻汗而 喘,以解利藥投之。其或天行疫癘,率多薰烝相染,其 氣然也。愛之則當離避他所,祓除沴氣而救藥或可 偷生。《傳》曰:「養備動時」,則天不能使之病。畜牛之家,誠 能節適養護,如前所云,則自無病。然有病而治,猶愈 於不治。若夫醫治之宜,則亦有說。《周禮》獸醫掌療獸 病。凡療獸病,灌而行之,以發其惡,然後藥之,其來尚 矣。今諸處自有獸工,相病用藥,不必預陳方藥恐多差誤也。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