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大清一統志/卷一

京師

编辑

京師形勝甲天下,民俗樸淳,土地深厚。滄海環其東,太行擁其西,喜峯、古北諸關衛其北,兗、豫、荊、揚襟帶,南服都會,雄無過於此。

在周爲燕召公封國,漢爲要郡,唐爲重鎮,遼會同初升爲南京,始建都焉。金爲中都,元爲大都。明初爲燕王封國,永樂元年建北京,稱行在。十九年稱京師,洪熙初復稱行在,正統中始定爲京師。

我世祖章皇帝統一寰區,撫有九域,聲教廣被,靡遠弗屆。幅員所暨,東包朝鮮、南越、瀛海,北抵大漠,西踰流沙。而定都京師,宮邑維舊,德化聿新,懷柔外藩,亭育中夏。

皇上纘承列聖之志,神武丕昭,平定準夷,綏靖回部,拓新疆二萬餘里。日淵月竁,絡繹尊王,如海朝宗,如星拱極。以道里遠近計之,在古伊洛爲九洲之中,今京師宅萬國之中,重譯同文,八維奉朔。自虞夏以來未有若斯之盛者也。

卜世卜年,其萬億猗歟盛矣。

城池

编辑

京城

周四十里,高三丈三尺五寸。門九,南曰「正陽」,南之左曰「崇文」,南之右曰「宣武」。北之東曰「安定」,北之西曰「德勝」。東之北曰「東直」,東之南曰「朝陽」。西之北曰「西直」,西之南曰「阜城」。 按《遼史·地理志·南京》,析津府城,方三十六里,八門,東曰「安東」、「迎春」,南曰「開陽」、「丹鳳」,西曰「顯西」、「清普」,北曰「通天」、「拱辰」。《金史·地理志》,燕城門十三,東曰「施仁」、「宣曜」、「陽春」,西曰「麗澤」、「顥華」、「彰義」,南曰「景風」、「豐宜」、「端禮」,北曰「會城」、「通元」、「崇智」、「光泰」。宇文懋昭《大金國志》,都城四圍七十五里。陶宗儀《輟耕錄》元至元四年於中都東北置京城,方六十里,分十一門,正南曰「麗正」,南之右曰「順承」,南之左曰「文明」,北之東曰「安貞」,北之西曰「建德」,正東曰「崇仁」,東之右曰「齊化」,東之左曰「光熙」,正西曰「和義」,西之右曰「肅清」,西之左曰「平則」。明洪武九年,徐達經理元都,縮其城之北五里,廢「光熙」、「肅清」二門,其九門俱仍舊。尋改「安貞」曰「安定」,「建德」曰「德勝」,「崇仁」曰「東直」,「和義」曰「西直」。永樂七年,爲北京城,十九年,營建宮殿成,乃柘其城周圍四十里。正統二年,修城樓,四年,工成,乃改「麗正」曰「正陽」,「文明」曰「崇文」,「順承」曰「宣武」,「齊化」曰「朝陽」,「平則」曰「阜成」。 本朝鼎建以來,修整壯麗,其九門之名則仍舊焉。我世祖章皇帝於京師分列八旗拱衛皇居,於是正黃旗居德勝門內,鑲黃旗居安定門內幷在北方,正白旗居東直門內,鑲白旗居朝陽門內並在東方,正紅旗居西直門內,鑲紅旗居阜城門內幷在西方,正藍旗居崇文門內,鑲藍旗居宣武門內並在南方。各有定居,分爲左右二翼。 又按城濠之水源出昌平州白浮村之神山泉,通榆河,會一畝、馬眼諸泉,涯爲七里,濼東流五都城,曰玉河。又西山之玉泉,從水關,經銀錠橋流入西苑,繞宮禁,自玉河橋入城濠,合流至大通橋,入漕河。明嘉靖中,工部尚書雷禮以外城濠池淺狹,請悉深濬,水仍自城西北隅,環城東注,歷九橋九閘,從城東南隅流入大通橋。

皇城

在京城中,周十八里有奇,繚牆,袤三千三百四丈有奇。正南曰「大清門」,少北曰「長安」,左門曰「長安」,右門東曰東安門,西曰「西安門」,正北曰「地安門」,舊爲「北安門」,順治九年改今名。自大清門之內曰「天安門」,舊爲「承天門」,亦順治九年改名。天安門之內曰「端門」,端門之內左曰「闕左門」,右曰「闕右門」

紫禁城

在皇城中,周六里,繚牆,南北各二百三十六丈二尺,東西各三百二丈九尺。南曰「午門」,左曰「左掖門」,右曰「右掖門」。午門內爲「太和門」,左曰「昭德門」,右曰「貞度門」,其東曰「協和門」,西曰「熙和門」。太和門內爲太和殿,大朝正殿也。太和殿前東爲體仁閣,西爲弘義閣。體仁閣之北曰「左翼門」,弘義閣之北曰「右翼門」。由太和殿入爲中和殿、保和殿,左有「中左門」、「後左門」,右有「中右門」、「後右門」。保和殿之後爲「乾清門」,左曰「內左門」,右曰「內右門」。其東曰「景運門」,西曰「隆宗門」。景運門之東爲「寧壽宮」,乾隆四十年鼎新其正殿曰「皇極殿」。隆宗門之西爲「慈寧宮」,又西爲「壽康宮」。每恭遇皇太后萬壽聖節及長至元旦,皇上率王公大臣於此行朝賀禮。自協和門出爲「東華門」,自熙和門出爲「西華門」。城之正北曰「神武門」,「文華殿」在東華門內箭亭之南殿,後爲文淵閣,以𢇮四庫全書,設官掌之。「武英殿」南自乾清門,以內殿廷之制度中禁嚴密,不敢詳載。 按《遼史·地理志》,皇城在南京析津府西南隅,大內門曰「宣教」,外三門曰「南端」、「左掖」、「右掖」,西曰「顯西」,設而不開,北曰「子北」。又《聖宗本紀》,統和二十四年八月,改南京宣教門爲「元和」,外三門爲南端,左掖門爲「萬春」,右掖門爲「千秋」。宇文懋昭《大金國志》,宮城周圍凡九里三十步。自天津橋之北曰「宣陽門」,過門有兩樓,曰「文」、曰「武」。文之轉東曰「來寧館」,武之轉西曰「會同館」。正北曰「千步廊」,東西對焉。廊之半,各有偏門,向東曰「太廟」,向西曰「尚書省」。至「通天門」後,改爲「應天樓」,高八尺,朱門五,東西相去一里餘又各設一門,左曰「左掖」,右曰「右掖」。城之正東曰「宣華」,正西曰「玉華」,北曰「拱辰」。陶宗儀《輟耕錄》,元宮城周圍九里三十步,東西四百八十步,南北六百十五步,分六門,正南曰「崇天」,崇天之左曰「星拱」,右曰「雲從」,東曰「東華」,西曰「西華」,北曰「厚載」,角樓四據。宮城之四隅,自大明門,由「日精」、「月華」二門以內皆元之宮闕。諸門也,明之燕王府建於元之皇城舊址,即今之「西苑門」四,東曰「體仁」、西曰「尊義」、南曰「端禮」、北曰「廣智」。至永樂十五年乃改建皇城于東,去舊宮一里許。時以東華門之外逼近居民,喧囂之聲至達禁籞。宣德七年,乃加恢廊,移東華門于河之東,遷居民于灰廠之隙。兩地正陽門內曰「棋盤街」,府部對列街之左右。孫承澤《春明夢餘錄》,紫禁城門凡八,曰「承天門」、曰「端門」、曰「午門」。東曰「左掖門」,西曰「右掖門」。再東曰「東華門」,再西曰「西華門」。向北曰「元武門」。蓋皇城自遼金以來,逓經改從,至元明二代而制度乃備。 本朝順治、康熙間重建諸宮殿,各門規模益宏整云。

外城

包京城南面,轉抱東南角樓,計長二十八里,高二丈,亦曰「外羅城」。門七,南曰「永定門」,曰「左安門」,曰「右安門」,東曰「廣渠」,西曰「廣寧」。在東南隅而北向者,東曰「東便」,西曰「西便」。 按羅城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先是成化十二年定西侯,蔣琬言宜仿南京舊制築土城。嘉靖二十一年,都御史毛伯溫等言成祖遷都金臺,當時內城足居,所以外城未立。今城外之民殆倍,城中宜修築外城。時以給事中劉養直言而止,至是給事中朱伯辰復言四郊咸有土城,故址環繞如規,周可百二十餘里,宜仍舊貫修築。因命都督陸炳,平江伯陳珪等相度京城四面,計當築外城約七十餘里。因條上其規制已允行,尋又以工費重大,止築南面。四十一年,添築永定等七門、甕城,至四十三年六月,城始成。

壇廟

编辑

天壇

在正陽門外南郊。按孫承澤《春明夢餘錄》,明嘉靖九年,定分祀天地之制,遂于大祀殿之南建圜丘,後屢有修葺。 本朝因之,重加繕治。乾隆十六年又修。每年冬至大祀天於圜丘,奉太祖高皇帝、太宗文皇帝、世宗章皇帝、聖祖仁皇帝、世宗憲皇帝,以配日月星辰、雲雨風雷。分四從壇,其制三成,南嚮第一成,寬經五丈九尺,高九尺;二成經九丈;三成經一十二丈,皆高八尺一寸。其墁石皆按九九陽數。周圍石欄四出,陛各九級,白石爲之,內壝圓牆,牆瓦舊皆用黃色琉璃。乾隆十六年,改天青色琉璃。櫺星石門,四面各三,外壝方墙櫺星门制同。壇之東爲神庫、神廚、祭器庫、宰牲亭,壇之西爲神樂觀、犧牲所、鑾駕庫,牆之北爲「皇穹宇」,藏神版翼,以兩廡藏從祀。神牌前建三門,又其外繞牆爲方牆。門四,東曰「泰元」、南曰「昭亨」、西曰「廣利」、北曰「成貞」。其西爲斎宮,祀之前一日,皇上親詣皇穹宇,拈香斎宿,以致昭祀之誠。

地壇

在安定門外北郊。按孫承澤《春明夢餘錄》,明嘉靖九年建方澤壇。 本朝因之,重加繕治,乾隆十六年又修,每年夏至大祀地于方澤壇。奉太祖高皇帝、太宗文皇帝、世祖章皇帝、聖祖仁皇帝、世宗憲皇帝以配五嶽、五鎮、四海、四瀆。分四從壇,以啟運山、天柱山、隆業山、昌端山、永寧山從祀五鎮之次,其制二成,北嚮第一成方六丈,第二成方十丈六尺,皆高六尺。其墁石皆按六六陰數,四出陸,各八級。周壇爲水渠,內壝方牆,牆、瓦皆用黃色琉璃。櫺星门六正,北三,東、西、南各一,外壝方牆亦如之。壇之南爲地祇室,藏神版,外爲方牆。壇之西南有神庫、神廚、樂器庫、宰牲亭,西北爲斎宮,祀之前一日,皇上敬宿于此,如圜丘之儀。又西北爲鑾駕庫。又外圍方牆,惟西南三門,其兩石坊曰「廣厚街」。

祈穀壇

在天壇內。明永樂中合祀天地建此殿,曰「火祀殿」。嘉靖九年,分爲北郊,遂于其南建天壇,而此殿專以祈穀,改名「大享」。 本朝因之,每年正月上辛恭祀上帝以祈年穀。奉奉太祖高皇帝、太宗文皇帝、世祖章皇帝、聖祖仁皇帝、世宗憲皇帝以配。乾隆十六年重修改名祈年殿,制圓象天,周十有二柱,中柱四,圓頂三。簷天青琉璃瓦,殿陛三級,臺三成,周以石欄,前後三出。陛東西一出,陛上中二成,九級下一成十級,前廡九楹,後廡七楹,左右廡各五楹。周以方牆,南爲「大享門」、北爲「皇乾殿」藏神版,外東爲神庫、神廚、宰牲亭。

朝日壇

在朝陽門外東郊。其制一成,西嚮每年春分卯時祭,遇甲、丙、戊、庚、壬年親祭,餘年遣大臣攝祭。

夕月壇

在阜城門外西郊。其制一成,東嚮每年秋分卯時祭,遇丑、未、辰、戍年親祭, 餘年遣大臣攝祭。 按《金史·禮志》,朝日壇曰「大明」,施仁門外東南;夕月壇曰「夜明」,在彰義門外西北。明洪武中,以日、月、星、辰從祀天地,罷朝日、夕月、崇星之祭。嘉靖九年,既建南北郊始,于東郊祭日,西郊祭月。 本朝順治元年罷,八年復建。  朝日壇制方橫五丈,高九尺九寸四出,陛九級,圓壝內櫺星門六。乾隆二十一年重修。  夕月壇制方廣四丈,高四尺六寸四出,陛六級,方壝內櫺星門亦六。乾隆二十二年重修。神庫、神廚、宰牲亭、祭器庫俱在壇右。 斎宮在壇左,壇門外甬道舊俱曰「禮神街」,雍正二年名朝日壇之街曰「景升」,夕月壇之街曰「光恆」。壇內牆、瓦皆綠琉璃。

太歲壇

欽定大清一統志卷一  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