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大清一統志 (四庫全書本)/卷377

巻三百七十六 欽定大清一統志 巻三百七十七 巻三百七十八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大清一統志巻三百七十七
  普洱府在雲南省治西南一千二百三十里東西距六百八十里南北距一千二百四十里東至元江州界二百五十里西至順寧府界四百三十里南至緬甸界一千五十里北至貴州鎮逺府界一百九十里東南至老撾南掌界一千四百一十里西南至緬甸界一千三百里東北至元江州界二百二十五里西北至景東㕔界二百七十里自府治至 京師九千四百五十里
  分野天文東井輿鬼分野鶉首之次
  建置沿革禹貢梁州荒裔本古産里地倭泥貂□諸蠻雜居之自漢及五代唐宋以來不通中國元世祖時伐交趾經所部降之大徳中置撒里路軍民總管府領六甸明洪武十四年開滇土酋那直率衆來歸置車里宣慰司屬元江府後為那崑所據
  本朝順治十六年平雲南編隸元江府雍正七年分車里宣慰所轄江内六版納地置普洱府隸雲南省領縣一
  寧洱縣附郭東西距四百三十里南北距二百七十里東至元江州界二百五十里西至威逺界一百八十里南至思茅界八十里北至貴州鎮逺府界一百九十里東南至老撾南掌界一千四百一十里西南至威逺界二百一十里東北至元江州界二百二十五里西北至景東㕔界二百七十里本古産里地宋以前不通中國元初内附為撒里路軍民總管府地明為車里宣慰司地本朝雍正十三年裁攸樂通判置縣為普洱府治威逺同知在府城西三百四十里東西距五百八十里南北距三百八十里東至本府界二百三十里西至順寧府界三百五十里南至思茅界二百四十里北至鎮沅州界一百四十里東南至本府界二百五十里西南至孟璉長官司界四百里東北至鎮沅州界一百六十里西北至景東㕔界一百四十里元置威逺州明開設威逺土州隸雲南布政使司 本朝初因之雍正十三年改置直隸威逺撫夷清餉同知乾隆三十五年復改為府屬思茅同知在府城南一百二十里東西距四百九十里南北距七十里東至猛旺界一百二十里西至孟璉界三百七十里南至本府界三十里北至本府界四十里東南至寧洱界二百二十五里西南至江外猛阿界三百六十里東北至本府界一百四十里西北至本府界一百七十里本名思茅村雍正七年移府通判駐劄其地十三年裁通判移攸樂同知駐此他郎通判在府東北一百六十里東西距一百七十五里南北距二百三十里東至元江州界十五里西至鎮沅州界一百六十里南至本府界一百二十里北至元江州新平縣界一百一十里東南至元江州界六百三十里西南至鎮沅州界二百五十里東北至元江州界二十五里西北至新平縣界一百五十里本㳟順州地明為他郎寨本朝順治十八年省入元江府雍正十年設通判駐此乾隆三十五年復改為府屬
  形勢西通車里南接老撾地衍平川天開曠野實南陲之屏蔽通志
  風俗民皆僰夷性樸風淳舊志蠻民雜居以茶為市通志城池普洱府城周四里有竒門四舊土築本朝雍正九年易以磚威逺城周二里有竒門四 本朝乾隆八年築土城三十二年易以石思茅城周二里門四本朝雍正九年土築 案府屬有攸樂城在府城南土築舊設同知治此雍正十三年裁同知城存乾隆三十二年
  學校普洱府學在府治南 本朝雍正九年建入學額數十五名寧洱縣學未建
  戸口夷方戸口向不編審
  田賦田地二千一百八十六頃三十有一畝七分八釐零額徴銀五千三百一十四兩一錢七分九釐零米六千四百五十七石二斗三升四合零
  山川普洱山在府境山産茶性温味香異於他産名普洱茶府以是名焉滇程記自景東㕔行一百里至者樂甸又行一日至鎮沅府又行二日達車里宣慰司又行二日至普洱山六茶山在府城南六百五十里層巒複嶺多茶樹光山在寧洱縣東五里山勢雄峙一名錦𫀆山向有車里頭目居之滇程記蜀漢諸葛亮營壘址存焉仁壽山在寧洱縣南五里䝉樂山在威逺同知北與景東㕔鎮沅州接界磊鍾山在威逺同知治北綿亘數十里筆架山在威逺同知治北形勢峭拔髙揷雲表玉屏山在思茅西八里山勢峻峭羣峯攅列儼若屏風東山在他郎通判治東十五里上有中嶽廟六祖山在他郎通判舊新化州里許峯巒森秀明統志在馬龍他郎司治西鸚哥山在他郎通判舊新化州西四十里髙五十里幽深險峻内多猛獸哀牢山在他郎通判舊新化州西大江之外綿亘八百餘里為滇山最高處六月氷雪不化馬籠山在他郎通判舊新化州西一百里蠻酋常結寨其上號馬籠部陀崆山在馬籠山北上有砦土酋居之又法龍山在陀崆山北亦險峻舊為土酋所居遺砦猶存通志法龍山在舊新化州西北一名象山遮碧靈山在他郎通判治北四十五里中有石洞常有竒雲繞䕶每遇災異其鳴如雷礫閣山在他郎通判舊新化州北一百里五峯環列峯北一泉下注徹崇山在他郎通判舊新化州西北五十里林木蓊葱巖石峻險延長一百五十里明統志山與礫閣山並存馬龍他郎司治北迤陑山在他郎通判西北二百里舊新化州東山勢來自昆陽連屬不絶又迤祖山在州治西與迤陑山對峙明統志在馬龍他郎司治東班鳩坡在寧洱縣東北二十里髙出衆峯即天氣晴明常有雲霧封鎻大川原在府境滇程記自光山行二日至大川原廣可千里蠻人豢象於此旁有山曰孔明寄箭處有古碑蠻人亦謂之孔明碑又行四日始至車里司界西南行八日則八百媳婦宣慰司也猛撒江在府城南二百四十里入九龍江九龍江在府城南一千四十二里為瀾滄江之委自西北流繞山勢九嶺相向矯若游龍故名小江在寧洱縣西一百二十里發源鐵厰入九龍江整董江在寧洱縣東南一百八十里入猛撒江谷寶江在威逺西北明統志谷寳江自遮遇甸流入土州境下流合瀾滄江正統五年麓川叛酋思任發遁入威逺州土知州刁葢扼之於威逺江敗之明史威逺州西北有威逺江一名谷寳江下流合瀾滄江三江在他郎通判西南三百里江流三合故名三江即瀾滄江下流也江又逕車里司東北九龍山下通志上流之東曰阿墨江發源景東㕔無量山之西曰把邉江即阿墨分流至他郎西又名九龍江又東南合流出車里宣慰司至交趾入南海 按九龍江在普洱府西未嘗東與阿墨江合三江之名當以李仙江入之府志李仙江在城南三百五十里合阿墨把邉二江南入交趾是也漫達河在府城東南九百一十二里繞六茶西南流入九龍江清水河在寧洱縣南二十里流入普藤㑹漫達河流入九龍江扒泥河在寧洱縣東北一百四十里東入漫達河莫䝉寨河在威逺汲其水澆炭上煉之即成鹽土人以為利平湖在寧洱縣南五里滙納衆流漣漪澄澈南澗在寧洱縣南四十里繞西北㑹清水河入猛撤江平塘在寧洱縣南二里龍潭在寧洱縣東北五里整董井在府城南二百五十里䝉詔時夷目叭細里佩劍游覽怱遇是井水甚潔細里以劍測水數日視其劍化為銀後土官襲職務求是水沐浴得者皆敬服焉鹽井在府境者有二一為烏得井一為磨者井 本朝雍正七年設鹽課司大使二員一駐猛烏兼管烏得鹽井一駐整董兼管磨者鹽井按板井抱母井俱在威逺境 本朝雍正三年置井大使二員分管及境内各處土井煎辦鹽
  
  古蹟恭順故州在府東北二百四十五里明初改他郎寨土司為恭順州 本朝順治十八年廢州以元江府通判駐劄其地即今他郎通判新化故城在他郎通判西北二百里元史地理志馬籠部因馬籠山立寨在元江路之北所居蠻阿僰元初立為千户屬寧州萬户至元十三年改𨽻元江萬戸二十五年屬元江路明統志馬籠他郎本二甸至元間以馬籠并入他郎明初置為馬龍他郎甸長官司直𨽻雲南布政使司𢎞治中改為新化州嘉靖五年築土城萬厯十九年改屬臨安府通志 本朝康熙五年併入新平縣今州城故址猶存雍正十年改屬元江府歩日廢部在府城西元史地理志步日部在本縣之西䝉氏立此甸徙白蠻鎮之名歩日瞼明史因逺羅必甸長官司西有歩日城蒙氏置元曰歩日部明洪武中廢 按元志共二十一部其見於沿革者惟羅槃歩日馬籠部餘皆不載舊車里軍民宣慰司在府城南七百四十五里古産里地吕覽伊尹四方獻令曰産里以象齒短狗獻後周公作指南車導之歸故名車里明史車里為倭泥貂□蒲刺黒角諸蠻雜居不通中國元大徳中置撒里路軍民總管府明改車里宣慰司 本朝雍正七年改土歸流分車里司所轄内江六版納思茅普籐整董猛烏六大茶山橄欖壩置普洱府其餘江外六版納仍𨽻車里而改屬於普洱府小徹里在車里宣慰司東即小車里也明統志車里别部曰小車里嘉靖間車里附於緬外有二宣慰司在大車里者應緬在小車里者應漢耿凍路在車里宣慰司境明統志元時撒里路軍民總管府領六甸後又置耿凍路耿當孟弄二州孟逺箐在車里宣慰司東南又有孟累箐在司西慢法箐在司西北皆車里别部也祭風臺在府城南六茶山中相傳諸葛亮於此祭風猛烈村在威逺東八十里滇紀威逺之地東八十里至猛烈村界南八十里至車里所轄三圏江界西百里至猛猛達笨江界北六十里至景東㕔蠻拆哨界又東至元江府界孔明塔有二一在九龍江之西一在九龍江之南有樹名萬年青玲瓏環抱最為竒異諸葛營在思茅東北班鳩坡下亮征孟獲徃來駐軍於此
  闗隘通闗哨在府城北一百九十五里猛班巡檢司在威逺西南三百里 本朝雍正三年置巡檢司一員就近辦理民事今改設威逺知事一員駐此
  津梁普澤橋在府南門外車橋在思茅南十五里係車里孔道漫達河渡在府南九百一十二里通車里路
  祠廟四堂廟在府城東北馬王廟在四堂廟左程巽隠祠在新平縣廢新化州西祀明謫他郎甸吏目程本立
  寺觀普濟寺在寧洱縣北三十里寺在半山間俯瞰城郭臨眺山溪花竹週環烟雲出沒觀音閣在寧洱縣西北臨蓮池上又名蓮臺寺
  名宦明程本立崇徳人洪武時為他郎甸長官司吏目百蠻為亂單騎入其巢諭以利害諸酋感悅未㡬復變本立且撫且禦山行夜宿不避險難往來綏緝民蠻樂業如常時
  本朝章倫紹興人試用州同雍正十年委辦攸樂城工事竣回至漫蚌村值猓夷叛被圍倫正坐罵賊遂被害陳天申湖廣武陵人普洱鎮把總猓賊叛戰於通闗哨死之以上二人事聞賜祭𦵏廕䘏有差
  列女
  本朝包景運妻趙氏寧洱人夫亡守志乾隆四年 旌
  土産茶産府境普洱山威逺出石青 神黄豆稀豆藥中用之俱寧洱縣出






  欽定大清一統志巻三百七十七
<史部,地理類,總志之屬,大清一統志,大理府圖>
<史部,地理類,總志之屬,大清一統志,大理府圖>
<史部,地理類,總志之屬,大清一統志,大理府表>
<史部,地理類,總志之屬,大清一統志,大理府表>
<史部,地理類,總志之屬,大清一統志,大理府表>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