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大清會典 (四庫全書本)
欽定大清會典 |
大清會典序
自
郊
廟朝廷放之千百國徼荒服屬之倫而莫之偝
創業守文繩之億萬葉矩矱訓行之久而勿之渝非會典
奚由哉顧惟自
聖作
明述政府粲陳其間有因者即不能無損與益而要之悉損益以善厥因則方策所麗乃一成不易之書非閲世遞輯之書也國家膺
大寳命
列聖肇興禮樂明備
皇祖聖祖仁皇帝康熙二十三年
始勑釐定會典則以時當大業甫成實永肩我
太祖
太宗
世祖三朝之統緒不可以無述而述固兼作矣
皇考世宗憲皇帝雍正五年
申諭閣臣敬奉
成編攷衷條系則以累洽重熙更兼
皇祖景祚延洪化成久道不可以無述而述且未遑言作
矣暨朕寅紹
丕基祇祇翼翼壹惟法
祖宗之法心
祖宗之心𤼵冊披圖罔或偭隃尺寸會西陲大功告蕆幸
纉承
祖宗欲竟之
志事而凡職方官制郡縣營戍屯堡覲饗貢賦錢幣諸大
政於六曹庶司之掌無所不𨽻且我
皇考勵精圖治十三年之間立綱陳紀復不可無紀以垂永世爰咨館局次苐具草乙夜手批是正而諗之曰嚮者𤼵凡排篹率用原議舊儀連篇並載是典與例無辨也夫例可通典不可變今將緣典而傅例後或摭例以殽典其可乎於是區會典則例各為之部而輔以行諸臣皆謂若網在綱咸正無缺而朕弗敢専也盖此日所輯之會典猶是我
皇祖
皇考所輯之會典而俛焉從事於兹者豈直義取述而不作云爾哉良以抱不得不述之深衷更推明不容輕述之㣲指稽典者當瞭然知宰世馭物所由來無自疑毎朝迭脩為故事耳若夫治法心法表裏兼賅精之而貫徹天人擴之而範圍今古如徃牒所稱惟睢麟足以行官禮者是又數典之原嘉㑹之本也朕其敢不懋諸敢不與子孫臣民交朂諸
乾隆甲申春御製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大清會典
凡例
一會典以典章會要為義所載必經久常行之制兹編於
國家大經大法官司所守朝野所遵皆總括綱領勒為完書其諸司事例隨時損益凡頒之
綸綍議自羣寮舊制新裁與夫微文末義縷析條分並詳則例以典為綱以則為目庶詳畧有體一會典舊本每遇大典禮必臚序
列朝行事即一事之更定一節之沿流亦必分年備書
誠有如
聖諭所云原議舊儀連篇並載反掩正文者兹謹裒集舊典所載並取到各衙門册籍通行校訂自
本朝開國以來及見修會典告成以前一應典制薈萃源流斟酌詳備於
朝
廟典禮各定為一儀於官司事例各定為一則化參差之跡成畫一之規嗣後如間有因時損益之處其畸零節目止於則例内増改即有關大體者亦止刋補一二條無煩全書更動庶一勞永逸以便遵循
一舊典分别在京文武衙門文職計四十有八武職惟鑾儀衞一官謹按八旗都統經理兵馬錢糧戸口田土世爵佐領等事多與戸兵兩部關會實有本職專行又領侍衞内大臣護軍統領前鋒統領居則周廬環衛出則折衝禦侮歩軍統領提督京營掌管門禁廵捕郊畿皆職任重大今並增輯以備武職之考
一會典採取羣書折衷參定凡
列聖
實録内有應登載者皆從
皇史宬敬謹鈔録以為全書綱領他若吏部品級考戸部賦役全書漕運新書關稅則例禮部禮書學政全書科塲條例兵部中樞政考軍衞道里表刑部律例全書督捕則例三流道里表工部河防一覽軍器則例工程做法欽天監數理精蘊樂部律吕正義
大清一統志
盛京通志諸書皆已刋刻頒行祗備參考無庸複載至於分門編類槩以各衙門送到册籍為憑或無册可稽者則行移各省督撫據咨覆載入一編纂之體因官分職因職分事因事分門因門分條每條冠以凡字其事本相類毋庸别立專條者則隔圏以書之其設官定制事有原委非條目所能盡者則於每門簡端畧叙數語以見大槩
一部院諸司事多關渉惟於專掌衙門備載其關渉衙門止摘其要領略見顚末仍於本條内注明詳見某典某則
一會典不書年分惟戸部丁賦𣙜稅每年增減不一仍遵照舊典覈得乾隆十八年額數登載工部𣙜稅仿此
一衙門次第皆按品級遵照舊典序列其四譯館改隸禮曹行人司已經裁汰僧録道録兩司已詳禮典皆毋庸開載至增入之領侍衞内大臣八旗都統前鋒䕶軍歩軍統領與鑾儀衞共為一卷依次列於文職衙門之後
一全書告成於乾隆二十三年凡在告成以後續定之例槩不登載惟理藩院職掌藩服恭遇西陲平定規制詳備展輯條例至乾隆二十七年其餘各衙門典則有奉
特㫖增入者皆不拘年限
一圖式凡
壇
廟規制職方輿地莫不有圖其五刑之具喪服之制皆
具列以垂萬世章程
會典館總裁和碩履親王臣允祹等恭承
勅㫖纂修
大清會典告成謹上
表恭
進者伏以
帝治光昭官禮溥睢麟之意
皇圖郁炳文明開黼黻之休
作者聖而述者明協創垂之極軌
聲為律而身為度昭法守於鴻編載籍聿新規模大備竊惟王者致太平必自典章盡善而聖朝有成憲每於簡策昭垂在昔唐虞首著典謨夏商亦傳誓誥周則監於二代紀乃六官凡以懸象魏以成一代之治功必當布方䇿以昭萬世之道法欽惟我
皇上
乘六以御
奉三無私
陳紀立綱觀人文以化天下
綏猷建極考禮樂以等百王爰以
勅幾省度之餘穆乎繩武紹庭之意
謂本朝之典禮經
列聖之訓行溯自
肇迹豐岐已具經綸草昧洎乎握符華夏尤徴創制顯
庸
聖祖仁皇帝化協裁成道隆制作既登郅治旋潤鴻猷於康熈二十有九年成會典百六十二卷
世宗憲皇帝復加研閱
申命纂修固已美善必究其歸敷錫咸要於極矣顧時更廿載或輕重異宜事閱兩朝或質文異用雖大經大法固已酌今古而定厥中而盡制盡倫有當觀會通以神其變况或當時珥筆諸臣有未曾窺之蘊奥或向日分編衆手有不及訂之異同徒襲成編每虞膠柱我
皇上幾餘觀覽洞矚源流
特諭纂修
親為指授既定全書之體式幷
示舊本之舛訛凡有指歸悉經
宸斷間多更正咸禀
睿裁於是發凡起例若網在綱州次部居如裘挈領為繁為簡既損益之得中有革有因亦推行之盡利煌煌乎理器之兼貫洵宜古而宜今郁郁乎經曲之畢該皆有倫而有要繼志述事聿成纘緒之休衣德紹聞幷著貽謀之美布之明堂而會歸有極傳之天下而曲成不遺以正百官以正萬民禮樂興而刑訟息行乎州里達乎閭巷道德一而風俗同猗歟休哉莫可尚已〈臣〉等職忝校讐才慚潤色幸藉編摩之役仰窺
制作之精愧尸素以頻年敢謂恪勤將事惟勾稽於衆籍尚虞掛漏貽譏完書具而法制詳咸快覩於致太平之迹大典昭而休明備敬拜手以慶王道之成〈臣〉等無任瞻
天仰
聖激切屏營之至謹奉
表隨
進以
聞
總裁
和 碩 履 親 王〈臣〉允 祹
協辦大學士吏部尚書〈臣〉孫嘉淦
〈臣〉舒赫德
〈臣〉班 第
太 子 太 師 吏 部 尚 書〈臣〉汪由敦吏 部 尚 書〈臣〉王安國
副總裁
刑 部 左 侍 郎〈臣〉錢陳羣原 任 吏 部 右 侍 郎〈臣〉王㑹汾
經 筵 講 官 户 部 左 侍 郎〈臣〉裘曰修刑 部 右 侍 郎〈臣〉蔡鴻業内 閣 學 士 兼禮部侍郎〈臣〉李宗文
提調
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世襲一等子〈臣〉積 德内閣學士兼禮 部 侍 郎 〈臣〉吳達善
〈臣〉鶴 年
〈臣〉世 臣
〈臣〉雅 德
内 閣 侍 讀〈臣〉輔 德
〈臣〉來 朝
〈臣〉巴延三
〈臣〉富察善
〈臣〉富勒渾
〈臣〉賽尚阿
滿纂修
翰 林 院 侍 讀 學 士〈臣〉文 保
〈臣〉朱蘭泰
〈臣〉宏 亮
翰 林 院 侍 讀〈臣〉吳爾泰翰 林 院 侍 講〈臣〉官 保翰 林 院 編 修〈臣〉僧格勒詹 事 府 少 詹 事〈臣〉德爾泰詹 事 府 左 庶 子〈臣〉世 貴詹 事 府 右 中 允〈臣〉法 亮詹 事 府 右 贊 善〈臣〉武極理戸 科 掌 印 給 事 中〈臣〉傅 參兵 科 給 事 中〈臣〉常 福掌江南道 監 察 御 史〈臣〉□ 柱吏 部 郎 中 〈臣〉葛爾福禮 部 郎 中 〈臣〉寧 福
〈臣〉阿成峩
工 部 郎 中〈臣〉洙蘭泰
〈臣〉輔 德
内 閣 侍 讀〈臣〉馬明阿
〈臣〉杜成章
〈臣〉趙 鍈
吏 部 員 外 郎〈臣〉綽克托
〈臣〉常 泰
兵 部 員 外 郎〈臣〉朱章阿
〈臣〉安 福
刑 部 員 外 郎〈臣〉阿林泰太 僕 寺 員 外 郎〈臣〉方 泰吏 部 主 事〈臣〉邁拉遜太 僕 寺 主 事〈臣〉常 奇内 閣 中 書〈臣〉唐 訥
〈臣〉寧 昌
〈臣〉舒 賓
太 常 寺 博 士〈臣〉明 泰
漢纂修
翰 林 院 侍 讀 學 士〈臣〉顧汝修翰 林 院 侍 講 學 士〈臣〉吳履泰翰 林 院 編 修〈臣〉朱佩蓮
〈臣〉儲麟趾
〈臣〉諸 錦
〈臣〉李清時
〈臣〉鄭虎文
〈臣〉秦 鐄
〈臣〉汪廷璵
〈臣〉王居正
翰 林 院 檢 討〈臣〉阮學浩
〈臣〉陳兆崙
〈臣〉程 恂
〈臣〉程 巖
吏 科 掌 印 給 事 中〈臣〉陳作梅戸 科 掌 印 給 事 中〈臣〉程盛修掌 京 畿 道 監 察御史〈臣〉陳大復福 建 道 監 察 御 史〈臣〉金 相吏 部 郎 中〈臣〉陳 鍔
〈臣〉姚成烈
戸 部 郎 中〈臣〉李清載兵 部 郎 中〈臣〉張若溎刑 部 郎 中〈臣〉尹嘉銓工 部 郎 中〈臣〉張忠震
〈臣〉張曾政
吏 部 員 外 郎〈臣〉王秉鑑
〈臣〉趙春福
〈臣〉馮成修
〈臣〉孔毓文
戸 部 員 外 郎〈臣〉徐 熊
〈臣〉金祖靜
〈臣〉王 鋌
禮 部 員 外 郎〈臣〉鄭肇奎吏 部 主 事〈臣〉何曰熈禮 部 主 事〈臣〉秦朝釪
〈臣〉沈清任
兵 部 主 事〈臣〉張玊階工 部 主 事〈臣〉薄 岱
〈臣〉魏夢龍
兵 部 額 外 主 事〈臣〉王 宬
收掌
内 閣 中 書〈臣〉納錫泰
〈臣〉皂 保
〈臣〉沙 色
〈臣〉圖 敏
〈臣〉安 永
〈臣〉喀爾崇義
〈臣〉翰 圖
〈臣〉重 祿
〈臣〉兆 坊
〈臣〉毓 奇
翰 林 院 筆 帖 式〈臣〉富達禮
〈臣〉恒 昌
〈臣〉赫盛額
〈臣〉特克圖
繙譯
内 閣 中 書〈臣〉巴尼渾吏 部 筆 帖 式〈臣〉五雲山候 補 筆 帖 式〈臣〉文 德
〈臣〉富隆阿
〈臣〉吉 祿
繙 譯 官〈臣〉舒世祿
〈臣〉佛爾格
〈臣〉胡圖立
〈臣〉福勒賀
〈臣〉賀之傑
〈臣〉鄂 岱
〈臣〉德克菁莪
〈臣〉永 成
〈臣〉英 福
〈臣〉特通額
〈臣〉舒明阿
〈臣〉德 福
〈臣〉福 慶
〈臣〉寳 舒
〈臣〉岳 喜
滿謄錄
内 閣 中 書〈臣〉費揚古
〈臣〉那永阿
戸 部 筆 帖 式〈臣〉興聖訓兵 部 筆 帖 式〈臣〉德 慶
〈臣〉曾 福
〈臣〉書 泰
刑 部 筆 帖 式〈臣〉髙大源
〈臣〉慈 保
翰 林 院 筆 帖 式〈臣〉閻 埰候 補 筆 帖 式〈臣〉噶 祿
謄 錄 官〈臣〉卓爾馬
〈臣〉清 泰
〈臣〉劉廣嗣
〈臣〉富興泰
〈臣〉承 謨
〈臣〉臧士林
〈臣〉保 寧
〈臣〉富僧阿
〈臣〉那 明
〈臣〉華連布
漢謄錄
州 同 職 銜〈臣〉黑 光
〈臣〉沈鵬九
〈臣〉陸華榮
州 判 職 銜〈臣〉吳 馥候 補 敎 諭〈臣〉孟延祀
〈臣〉陳祖槐
縣 丞 職 銜〈臣〉桂正順
〈臣〉沈霖潤
〈臣〉彭以諶
〈臣〉汪如汸
舉 人〈臣〉范棫士
〈臣〉凌 景
〈臣〉張守約
〈臣〉熊之福
〈臣〉張三禮
〈臣〉童翼熊
監 生〈臣〉章引年
〈臣〉萬 琳
廩 生〈臣〉方國柱
生 員〈臣〉朱廷璋
武英殿監理
〈御 前 侍 衞 和 碩 額 駙 署 理臣武 英 殿 事 務〉福隆安武 英 殿總 理 事 務 副 都 統〈臣〉和爾經額監造
内 務 府 管 理 六庫事務郎中〈臣〉六十九内 務 府 廣 儲 司 郎 中〈臣〉誠 意
内務府管理三旗銀兩莊頭處員外郎兼佐領〈臣〉中 敏
副 管 領〈臣〉六 格
〈臣〉扎 欽
監 造〈臣〉永 善
〈臣〉吉蘭太
庫 掌〈臣〉塞 勒
〈臣〉九 格
〈臣〉六達色
武英殿總裁
兵部尚書管理國子監事務〈臣〉陸宗楷
兵部左侍郎世襲一等輕車都尉〈臣〉蔣 檙
提調
左 春 坊 左 中 允〈臣〉陳 淦翰 林 院 編 修〈臣〉饒學曙翰林院編修敎習庶吉士〈臣〉彭元瑞
漢文校對
日講官起居注翰林院侍講學士〈臣〉錢大昕翰 林 院 編 修〈臣〉陳蘭森
〈臣〉彭紹觀
〈臣〉胡髙望
翰 林 院 檢 討〈臣〉芮永肩翰 林 院 編 修〈臣〉劉 焯
〈臣〉卜祚光
翰 林 院 檢 討〈臣〉邵庾曾翰 林 院 編 修〈臣〉董 誥
〈臣〉褚廷璋
翰 林 院 檢 討〈臣〉李 鐸翰 林 院 庶 吉 士〈臣〉沈世煒
清文校對
兵 部 郎 中〈臣〉郭鵬翀工 部 郎 中〈臣〉孫 琦理 藩 院 員 外 郎〈臣〉恩 成戸 部 主 事〈臣〉赫 敏戸 部 縀 疋 庫 司 庫〈臣〉和隆鄂工 部 織 造 庫 司 庫〈臣〉富隆泰戸 部 筆 帖 式〈臣〉金 培
〈臣〉惠 齡
内 繙 書 房 繙 譯 官〈臣〉明 保工 科 筆 帖 式〈臣〉德 元
漢文校刋
候 選 復 設 教 諭〈臣〉周一鵬候 選 直 隸 州 州 判〈臣〉汪 雝候 選 州 同〈臣〉宋振德
貢 生〈臣〉顧天駿
〈臣〉李今萬
〈臣〉孔傳灝
〈臣〉戚健中
〈臣〉金 統
〈臣〉張應均
欽定四庫全書 史部十三
欽定大清㑹典目錄 政書類一〈通制之屬〉
卷一
宗人府
卷二
内閣
卷三
吏部
敘官
文選清吏司
官制一
官制二
卷四
官制三
官制四
卷五
銓政
卷六
考功清吏司
考察
致仕
告病
功過
期限
交代囘籍
稽勲清吏司
守制〈終飬附〉
卷七
驗封清吏司
世爵
功臣封爵表
封贈
廕敘
土官
書吏
卷八
戸部
敘官
疆理
卷九
戸口
卷十
田賦
卷十一
權量
卷十二
庫藏
倉庾
積貯
卷十三
漕運
卷十四
錢法
卷十五
鹽法
卷十六
關稅
卷十七
雜賦
卷十八
俸餉
卷十九
蠲䘏
卷二十
禮部
敘官
儀制清吏司
嘉禮
朝會一
卷二十一
朝會二
卷二十二
朝會三
卷二十三
登極
尊崇
卷二十四
册立
尊封
册封一
册封二
卷二十五
經筵
視學
巡幸
御新宫
卷二十六
耕耤
親蠶
卷二十七
授時
頒詔
頒賞
卷二十八
進表
進書
鑄印
卷二十九
婚禮一
婚禮二
卷三十
冠服
卷三十一
貢舉
卷三十二
學校
風敎
鄉飲酒禮
卷三十三
儀衞
卷三十四
相見儀
卷三十五
軍禮
親征
命將
獻俘
受俘
卷三十六
祠祭清吏司
吉禮
祭統
卷三十七
大祀一
南郊
祈穀
雩祭
卷三十八
大祀二
北郊
卷三十九
升配
卷四十
大祀三
太廟
卷四十一
升祔〈進玊冊寳附〉
卷四十二
陵寢
卷四十三
大祀四
社稷壇
卷四十四
中祀一
日壇
月壇
卷四十五
中祀二
帝王廟
先師廟
傳心殿
卷四十六
中祀三
先農壇
先蠶壇
卷四十七
中祀四
天神壇
地祇壇
太歲殿
卷四十八
羣祀一
羣祀二
卷四十九
羣祀三
卷五十
家祭
卷五十一
凶禮
喪禮一
喪禮二
卷五十二
喪禮三
卷五十三
喪禮四
卷五十四
喪禮五
䘏典
卷五十五
䕶日〈䕶月附〉
方伎
卷五十六
主客清吏司
賓禮
朝貢
賓館
馬館
卷五十七
精膳清吏司
燕禮
餼廩
牲牢
卷五十八
樂部
卷五十九
兵部
敘官
武選清吏司
官制
卷六十
職制上
職制中
職制下
卷六十一
守衞
大閱
大狩
出征
卷六十二
恩䘏
土司
卷六十三
職方清吏司
營制
卷六十四
軍政
軍功
簡閱
卷六十五
關禁
海禁
詰禁
巡防
公式
卷六十六
車駕清吏司
馬政
郵政
卷六十七
武庫清吏司
軍器
兵籍
武科
發配
卷六十八
刑部
敘官
刑制
律綱
卷六十九
聽斷
秋朝審
欽䘏
督捕
卷七十
工部
敘官
營繕清吏司
宫殿
卷七十一
壇廟
卷七十二
城垣
府第
公𪠘
倉廒
營房
物材
報銷
卷七十三
虞衡清吏司
採捕
鼓鑄
軍器
雜料
卷七十四
都水清吏司
河工〈水利附〉
海塘〈江防附〉
橋道
船政
藏冰
卷七十五
器用
織造
關稅
卷七十六
屯田清吏司
山陵
墳塋
薪炭
匠役
節愼庫
卷七十七
製造庫
卷七十八
盛京戸部
盛京禮部
盛京兵部
盛京刑部
盛京工部
卷七十九
理藩院
敘官
旗籍清吏司
王會清吏司
卷八十
典屬清吏司
柔逺清吏司
徠逺清吏司
理刑清吏司
銀庫
卷八十一
都察院
通政使司
大理寺
卷八十二
太常寺
卷八十三
太常寺
祝文
卷八十四
翰林院
起居注
詹事府
卷八十五
光禄寺
太僕寺
順天府
奉天府
鴻臚寺
國子監
卷八十六
欽天監
太醫院
卷八十七
内務府
敘官
廣儲司
會計司
卷八十八
掌儀司一
卷八十九
掌儀司二
卷九十
掌儀司三〈官學藥房附〉
卷九十一
都虞司
愼刑司
營造司
慶豐司
卷九十二
上駟院
奉宸院〈織染局附〉
武備院
卷九十三
鑾儀衞
卷九十四
領侍衞府
卷九十五
八旗都統
旗制
戸口
田宅
卷九十六
兵制
卷九十七
訓練
授官
襲爵
敎飬
優䘏
公式
卷九十八
前鋒統領
䕶軍統領
嚮導
卷九十九
步軍統領
卷一百
火器營
圓明園八旗䕶軍營
健鋭營
三旗虎槍營
〈臣〉等謹案
欽定大清㑹典一百卷乾隆二十九年奉
勅撰伏考
國朝㑹典初修於康熙三十三年續修於雍正五年至是凡三經釐定典章彌補條目彌詳考昔成周之制百度分治以六官六官統彚於周禮聖人經世之樞要於是乎在雖越數千載時勢異宜政令不能不増法制不能不改職守亦不能不分難復拘限以六官而其以官統事以事隸官則實萬古之大經莫能易也故厯代所傳如唐六典元典章明㑹典逓有損益而宏綱巨目不甚相逺然其書之善否則不盡繋編纂之工拙而繋乎政令之得失蓋一朝之㑹典即記一朝之故事故事有不能刪而不書故事之所無亦不能飾而虚載故事有善有不善亦不能有所㸃竄變易如唐六典先頒祥瑞之名目分為三等以代天下之奏報殆於上下相㒺然當時有此制秉筆者不能不載也又如至正條格中偏駁不公之令經
御題指摘者人人咸喻其非然亦當時有此制秉筆者不能不載也國多粃政安怪書多駁文乎至於周禮一經朱子稱其盛水不漏亦其時體國經野事事為萬世開太平故其書亦傳之萬世尊為法守非周公有所塗飾於其間也我
國家
列聖相承
文謨武烈垂裕無疆
規畫既皆盡善我
皇上執兩用中隨時損益又張弛皆𠂻於道增删悉合其宜則是書之體裁精宻條理分明足以方駕周禮者實
聖主鴻猷上軼豐鎬也夫豈厯代規條所能望見
涯涘乎乾隆四十四年三月恭校上
總纂官〈臣〉紀昀〈臣〉陸錫熊〈臣〉孫士毅
總校官 〈臣〉陸 費 墀
<史部,政書類,通制之屬,欽定大清會典>
- 全覽1
- 全覽2
- 全覽3
- 全覽4
- 卷一
- 卷二
- 卷三
- 卷四
- 卷五
- 卷六
- 卷七
- 卷八
- 卷九
- 卷十
- 卷十一
- 卷十二
- 卷十三
- 卷十四
- 卷十五
- 卷十六
- 卷十七
- 卷十八
- 卷十九
- 卷二十
- 卷二十一
- 卷二十二
- 卷二十三
- 卷二十四
- 卷二十五
- 卷二十六
- 卷二十七
- 卷二十八
- 卷二十九
- 卷三十
- 卷三十一
- 卷三十二
- 卷三十三
- 卷三十四
- 卷三十五
- 卷三十六
- 卷三十七
- 卷三十八
- 卷三十九
- 卷四十
- 卷四十一
- 卷四十二
- 卷四十三
- 卷四十四
- 卷四十五
- 卷四十六
- 卷四十七
- 卷四十八
- 卷四十九
- 卷五十
- 卷五十一
- 卷五十二
- 卷五十三
- 卷五十四
- 卷五十五
- 卷五十六
- 卷五十七
- 卷五十八
- 卷五十九
- 卷六十
- 卷六十一
- 卷六十二
- 卷六十三
- 卷六十四
- 卷六十五
- 卷六十六
- 卷六十七
- 卷六十八
- 卷六十九
- 卷七十
- 卷七十一
- 卷七十二
- 卷七十三
- 卷七十四
- 卷七十五
- 卷七十六
- 卷七十七
- 卷七十八
- 卷七十九
- 卷八十
- 卷八十一
- 卷八十二
- 卷八十三
- 卷八十四
- 卷八十五
- 卷八十六
- 卷八十七
- 卷八十八
- 卷八十九
- 卷九十
- 卷九十一
- 卷九十二
- 卷九十三
- 卷九十四
- 卷九十五
- 卷九十六
- 卷九十七
- 卷九十八
- 卷九十九
- 卷一百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