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熱河志 (四庫全書本)/卷068

卷六十七 欽定熱河志 卷六十八 卷六十九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熱河志卷六十八
  山四
  各属有名無考諸山
  按承徳府属境内名山有載在史𫝊今古殊稱者即往証今雖形勢方位粗有可指而稱名不符未宜牽率亦不便刪略彚編如左以俟審証云
  鮮卑山 後漢書鮮卑𫝊鮮卑者東胡之支别依鮮卑山杜佑通典柳城有鮮卑山在縣東南二百里棘城之東塞外亦有鮮卑山在遼西之北一百里未詳孰是
  按通典于鮮卑山二說並存在杜佑時已莫定所在太平寰宇記諸書皆兩仍其說一統志原本㨿後漢書鮮卑以季春月大會於饒樂水上謂遼之中京大定府在饒樂水南則古鮮卑山當相去不逺饒樂水為今英金河流經赤峰建昌朝陽三縣地則鮮卑山方位究難據以審定
  赤山 後漢書烏桓𫝊漁陽赤山烏桓數㓂上谷按唐張九齡有賀赤山北無賊狀漁陽與今承徳府灤平豐寧縣相直是赤山當在今承徳府本境及灤平豐寧二縣境内而諸處俱無之達昌縣境有赤山及大赤山但其方位不合難以傅會
  牛尾谷 十六國春秋前燕録段蘭攻柳城慕容汗及封奕等救之與蘭遇於牛尾谷
  按栁城属今建昌縣牛尾谷當在建昌縣南境
  馬兜山 十六國春秋前燕録慕容皝以段遼將復至於栁城左右設伏以待之遣封奕率騎數千伏於馬兜山
  按漢書地理志稱馬首山在栁城西南段氏之伐栁城必從西南而至疑馬首山即馬兜山葢馬首與頭同義頭與兜又音近耳太平寰宇記謂栁城縣有馬首山渡遼之要路據此當在今建昌縣南境
  黄榆谷 十六國春秋後燕録慕容寶宿廣都黄榆谷清河王㑹夜詣寶行十餘里復走赴其軍勒兵攻寶寶帥騎馳二百里晡時至龍城
  按龍城為今朝陽縣治黄榆谷當在今朝陽縣治南二百餘里
  索莫汗陘 十六國春秋後燕録慕容寶自石城還龍城至索莫汗陘去龍城四十里
  按索莫汗陘當在朝陽縣治南四十里
  板陘 十六國春秋後燕録李旱棄軍奔走至板陘復還
  按此當在今建昌縣境
  突門嶺 魏書太宗紀魏主東巡至于濡源及甘松遣精騎襲馮䟦於和龍魏主屯突門嶺待之按方輿紀要謂突門嶺在大寜西南當在今平泉州南境
  鷄鳴山 魏書地形志昌黎郡廣興縣有鷄鳴山按魏昌黎郡廣興縣地属今朝陽縣山當在朝陽縣東南境
  鹿頭山 魏書地形志昌黎郡定荒縣有鹿頭山按水經注謂白鹿山即白狼山元和郡縣志又謂白狼山一名鹿首山是鹿首山白鹿山皆即白狼山之互相稱此鹿頭山與鹿首同義或疑即古白狼山但魏書别載白鹿山祠於石城縣而鹿頭山在定荒縣當非一山以定荒縣方位求之當在今朝陽縣西境
  善玉山 魏書勿吉𫝊自和龍北二百餘里有善玉山
  按和龍即今朝陽縣治其北二百餘里當在今奈曼旗境
  九莊山 水經注鮑邱水出禦夷北塞中南流逕九莊嶺東
  孟廣𡶭 水經注孟廣𡶭水出𡶭下𡶭甚嶒峻峩峩冠衆山之表
  孔山 水經注道人谿水南流逕孔山西又孟廣𡶭水西逕孔山南上有洞穴開明
  按水經注稱九莊嶺孟廣𡶭及孔山皆與鮑邱水即今潮河相近方輿紀要謂九莊嶺在宻雲縣北三十里又以縣東北一百八十里古北口外之霧靈山為古孟廣𡶭然水經注之九莊嶺在鮑邱水初發源之時尚不在邉内至於霧靈山本即水經注之伏凌山以音近而訛水經注於鮑邱水所合之三城水下已詳列之亦不應又指為孟廣𡶭是方輿紀要之説未可為㨿今以水經注所列形勢審之鮑邱水發源塞上即逕九莊嶺東似即指今豐寜縣属上黄旗汎西南諸山而言其所謂孟廣𡶭者疑即今大閣兒東南之龍泉山所謂孔山者疑即今大閣兒東南之白雲洞葢潮河本流經龍泉山及白雲洞之東境而龍溝水亦由此㑹入潮河即以之當左入鮑邱之道人谿水其方位亦相似特古今異名故附識於此
  丁原山 水經注五渡水北出安樂縣丁原山按北魏安州無安樂縣疑即永樂縣之訛詳見建置沿革門山當在今承徳府南境灤平縣東南境
  石城山 水經注石城川水出西南石城山按北魏石城縣属今建昌縣山當在今建昌縣南境
  黄麞谷 唐書武后紀登封元年張元遇曹仁師麻仁節等及契丹戰於黄麞谷
  按此山契丹𫝊亦載之於今方位無攷
  都山 唐書元宗紀開元二十一年幽州副總管郭英傑及契丹戰於都山元一統志都山在恵州東南二百里其上林木暢茂
  按元恵州地属今平泉州山當在平泉州東南境方輿紀要又謂都山在臨潢南境則當在今赤峰縣北境存以備考
  捺禄山 唐書元宗紀開元二十五年張守珪及契丹戰於捺禄山敗之
  按方輿紀要謂捺祿山在朶顔衛境今方位無考
  天門嶺 唐書安祿山𫝊討契丹至吐䕶真河晝夜行三百里次天門嶺
  按唐書契丹𫝊載此事曰大戰潢水南古吐䕶真河即今老河是天門嶺當在老河之北潢河之南赤峰縣境内
  松陘嶺 唐書地理志營州西北百里松陘嶺其西奚東契丹曽公亮武經總要興中府西北至松陘嶺百里
  按唐營州在建昌朝陽二縣境内其奚與契丹分界當在建昌縣興中府為今朝陽縣嶺當在今建昌朝陽二縣間也
  冷陘山 唐書奚傳盛夏必徙保冷陘山契丹傳阻冷陘以自固
  按唐時冷陘為奚契丹兩部接壌處後燕慕容熙襲契丹至陘北即冷陘之北唐顯慶中以阿史徳樞賔為冷陘道行軍總管討叛奚又延和初幽州都督孫佺等及奚戰於冷陘山皆指此當在今平泉州建昌縣之北境方輿紀要謂在潢水之南黄龍之北奚契丹依阻此山以自固者是也唐書又謂冷陘山直媯州西北考唐初契丹之地本在潢水左右距媯州絶逺即奚王牙帳亦附近土河與營州相接而不在媯州至遼初始以别部徙媯州為西奚唐書所稱冷陘直媯州西北者葢兩冷陘也
  摘星嶺 唐書契丹傳契丹入冦幽薊劉仁恭窮師踰摘星嶺討之嵗燎塞下草使不得留牧馬多死五代史契丹傳劉守光嵗使人踰摘星嶺燒荒契丹馬無所食
  按明史一統志謂摘星嶺在順天府西三百餘里若在内地又隔西奚一部何由得困契丹葢未足為據方輿紀要謂在大寜南境
  雙山 遼史地理志中京大定府有雙山
  按遼中京在今平泉州則雙山應在平泉州地
  九宫嶺 遼史地理志澤州有九宫嶺
  九宫嶺在恵州南一百五十里
  按元之恵州即遼之澤州為今平泉州地則九宫嶺當在平泉州南境唐書地理志漁陽郡下注自古盧龍北經九荆嶺盧龍塞在今潘家口外九荆嶺在盧龍塞北當即遼史之九宫嶺也
  石子嶺 遼史地理志澤州有石子嶺元一統志石子嶺在恵州北八十里
  按此當在今平泉州境又考王曽行程録曰過石子嶺自此漸出山七十里至富谷館八十里至通天館二十里至中京與北方位相合又唐書地理志曰經九荆嶺受米城張洪隘度石嶺至奚王牙帳唐之奚王牙帳即遼之中京度石嶺與奚王牙帳相近當即遼史之石子嶺唐書作石嶺也
  平頂山 遼史地理志髙州有平頂山
  平頂山在髙州北五里
  按遼元時之髙州在今赤峰縣今豐寜縣属之正藍旗鑲黄旗皆有平頂山方位偏西乃遼北安州界非髙州境也
  黄栢嶺 遼史地理志武安州有黄栢嶺
  按遼時武安州地属今朝陽縣嶺當在朝陽縣西境
  雕窠嶺 遼史地理志宋王曽上契丹事曰思鄉嶺八十里至新館過雕窠嶺偏槍嶺
  按思鄉嶺今十八盤嶺偏槍嶺今偏嶺皆在灤平縣雕窠嶺在思鄉嶺之北偏槍嶺之南亦當属灤平縣境
  芹菜嶺 遼史地理志宋王曽上契丹事曰過墨斗嶺度雲嶺芹菜嶺
  按墨斗嶺為今廣仁嶺芹菜嶺當在廣仁嶺北王曾行程録墨斗嶺亦名度雲嶺應是一山故不復列
  牛山 曽公亮武經總要北安州有牛山亦作牛嶺
  按今承徳府本境灤平縣豐寧縣皆北安州地明成宗寔録永樂元年命新昌伯唐雲引軍自小興州大興州東接牛嶺㑹州塔山龍山諸處屯種北勿出㑹州西勿過千户塞則牛嶺當在興州之東㑹州之南為今平泉州南境
  鹿兒峽 遼史地理志宋王曽上契丹事曰牛山館八十里至鹿兒峽館
  按此牛山館當即武經總要所載北安州之牛山鹿兒峽在牛山北八十里亦當在平泉州境又考方輿紀要謂鹿兒峽在遵化州北塞外明初常遇春追元兵出遵化度鹿兒嶺至㑹州即此㑹州故城在今平泉州南二十里則此嶺當更在㑹州之南方輿紀要又謂此嶺一名鹿路嶺或譌為路兒嶺元史順帝紀至正二十四年博羅特穆爾舊作字羅帖木兒今改正遣兵向闕太子率侍衛兵東走古北口趋興松至路兒嶺詔追及之還宫即此地也
  蝦蟆嶺 遼史地理志宋王曽上契丹事曰至鹿兒峽館過蝦蟆嶺
  按此則嶺在鹿兒峽館之北亦當在今平泉州境
  㑹仙石 曽公亮武經總要北安州有㑹仙石按此當在灤平縣豐寧縣境
  器仗山 曽公亮武經總要建州東南至器仗山三十里
  按遼建州為今朝陽縣地山當在今朝陽縣東南境
  唱呌山 契丹國志中京東過小河唱呌山道北奚王避暑莊有亭臺元一統志唱呌山在大寧縣東北三十里
  按明一統志烏梁海下亦載此名當在今平泉州境與大寧故城相近
  奚王嶺 青嶺 瓢嶺 金史完顔宗翰𫝊宗翰至奚王嶺與都統杲㑹杲軍出青嶺宗翰軍出瓢嶺
  按宗翰與杲約于奚王嶺㑹議在既取北安州之後奚王嶺當在豐寧縣西境青嶺瓢嶺亦應相近
  呼碧峪 元史食貨志有龍山呼碧峪
  按呼碧峪與龍山相近當在今朝陽縣境
  盤龍山 元一統志盤龍山在大寧縣東南十里摩雲山 元一統志摩雲山在大寧縣西南三十里相傳常有雲氣覆其巔故名
  香臺峰 元一統志香臺峰在大寧縣西一百里遼建昊天寺金泰和六年杜元撰碑文云萬壑千崖羣峰争出咸不相讓惟香臺峰玉立特秀逈出霄漢之外故以香臺名
  有福山 元一統志有福山在大寧縣西北三十里以其在福徳之地故名
  按元時大寧路大定縣為今平泉州治東北境後改名大寧也盤龍摩雲香臺有福四山均應在今平泉州境
  溜石山 元一統志溜石山在金源縣西南四十里山有二峰其形似駝
  按元史載穆瑚黎舊作木華黎今改正進兵臨興中先遣烏葉爾舊作吾也而今改正攻溜石山葢即此山也當在今平泉州東境
  乾山 元一統志乾山在恵州西南二百五十里遼金採伐林木運入京畿修葢宫殿及梵宇琳宫元置提舉司
  按此當在今平泉州最南境
  聖水山 元一統志聖水山在髙州東南三十里上有一泉
  福徳山 元一統志福徳山在髙州西北三里以其山居福徳位故名舊名五福山遼人謂之榆山金大定間兵亂此山見神兵解危遂名福徳山有石洞號為集賢洞有石環二丈曽有仙逰謂之㑹仙石
  按元髙州地属今赤峰縣聖水山福徳山俱當在赤峰縣境
  望京山 元一統志望京山在松州東八十里上有古寺石佛像又有石洞寶塔
  香臺山 元一統志香臺山在松州南八十里有石洞寺周圍松樹茂林
  按松州属今赤峰縣望京山香臺山俱當在赤峯縣西南境
  五峰山 元一統志五峰山在松州西南九十里有古寺石井周圍松林
  按此亦當在今赤峰縣境又考今豐寧縣属鑲白旗之東北有五峰山為元興州松州交界處或即為松州之五峰山未可定也
  梓木山 元一統志梓木山在和衆縣東南二十里以山多梓木故名
  按元和衆縣地属今建昌縣山當在建昌縣南境
  熊山 元一統志熊山在龍山縣南六十里俗𫝊遼主臨山畋獵獲一白熊因號熊山上有熊山寺石柱山 元一統志石柱山在龍山縣南八十里山中有方圓石柱遼時有僧建寺於此後寺廢柱礎猶存
  按元龍山縣地属今建昌縣熊山石柱山俱當在建昌縣南境
  富山 元一統志富山在龍山縣南一百三十里一水通流内有寺曰龍泉
  按此亦當在今建昌縣境今平泉州境有富山與此方位不合建昌縣境内諸山名為巴顔者頗多亦莫定所在
  龍山 元一統志龍山在龍山縣北八里山如卧龍俗𫝊曽有龍見故名
  按此與前燕慕容皝所築龍城東之龍山别龍城東之龍山在今朝陽縣境此當在建昌縣境
  鞍山 元一統志鞍山在龍山縣北十三里勢若馬鞍故名
  按此亦當在今建昌縣南境
  雲竇山 元一統志雲竇山在利州東四十里山有穴竇天欲隂雨必有雲氣覆其巔故名
  按元利州地属今建昌縣山當在建昌縣南境
  金山 元一統志金山在利州東南一百二十里山有金洞因以為名絶頂有古寺曰雲峰
  鳳凰山 元一統志鳳凰山在利州南十三里相𫝊鳳凰嘗止其上故名
  按金山鳳凰山俱當在今建昌縣南境今朝陽縣之鳳凰山即古龍山乃元興中州地與利州方位不合
  競秀山 元一統志競秀山在興中州南三十里金山 元一統志金山在興中州北三十里按元興中州地属今朝陽縣競秀山金山俱當在朝陽縣境
  獨山 元一統志獨山在川州南一百四十里其山屹然一峰故名
  白雲山 元一統志白雲山在川州北十五里時有白雲覆其上故名
  按元川州地属今朝陽縣獨山白雲山俱當在朝陽縣境
  荆山 元一統志荆山在建州東北十里其山多荆故名
  按建州地属今朝陽縣山當在朝陽縣南境
  丁山 元一統志丁山在恵和縣南五十里一峰如丁改名
  按元恵和縣地属今建昌縣山當在建昌縣北境
  大王山 元一統志大王山在武平縣東八里其山髙聳列岫峥嶸
  香爐山 元一統志香爐山在武平縣南三十里其山孤髙形若香爐故名山中有水一泓澄澈可愛名曰聖水池
  按元武平縣地属今朝陽縣大王山香爐山俱當在朝陽縣境
  氊㡌山 明史李文忠𫝊洪武七年帥師攻大寧髙州克之追奔至氊㡌山
  按髙州地属今赤峰縣山應在赤峰縣境





  欽定熱河志卷六十八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