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續文獻通考 (四庫全書本)/全覽7

全覽6 欽定續文獻通考 全覽7 全覽8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八十一
  經籍考
  子農家 譜録
  等謹案漢班固謂農家者流盖出於農稷之官播百榖勸耕桑以足衣食逮乎唐志著録取類斯雜馬端臨已議其非今祗擇其應列於農家者按時代輯入而别増譜録一門次於後焉
  宋史藝文志農家類一百七部四百三十三卷
  遼金元三史不立藝文志散見各紀傳中
  明史藝文志農家類二十三部一百九十一卷
  
  農桑輯要七卷
  元世祖時官撰頒行本
  等謹案是書前有至元十年翰林學士王磐序稱詔立大司農司不治他事專以勸課農桑為務行之五六年功效大著農司諸公又慮播植之宜蠶繰之節未得其術於是徧求古今農家之書摭其切要纂成一書鏤為板本進呈將以頒布天下考元史稱世祖即位之初首詔天下崇本抑末於是頒農桑輯要之書於民即是書也書凡分典訓耕墾播種栽桑養蠶𤓰菜果實竹木藥草孶畜十門
  魯明善農桑衣食撮要二卷
  明善輝和爾舊作畏吾兒今改正人父字魯遂以為氏名鐡柱以字行延祐甲寅出監壽郡撰此書
  等謹案是編循十二月令件繫條别盖猶四民月令四時纂要諸書之遺意也
  王禎農書二十二卷
  禎字伯善東平人官豐城縣尹
  等謹案是書凡農桑通訣六榖譜四農器圖十二每圖之末系以銘賛詩賦所載水器尤於實用有禆
  
  周王橚救荒本草二卷
  橚太祖第五子洪武十一年封十四年就藩開封建文中廢徙雲南永樂初復爵洪熈元年薨諡定等謹案明史稱橚好學能詞賦以國土坦衍庶草蕃廡考核其可佐饑饉者四百餘種繪圖上之即此書也
  桂萼經世民事録十二卷
  萼見史類
  等謹案是書乃萼為武康令時所編
  王磐野菜譜一卷
  磐字鴻漸髙郵人
  馬一龍農說一卷
  一龍字負圖溧陽人嘉靖進士官至國子監司業
  王世懋學圃雜疏一卷
  世懋見史類
  等謹案是編分花果蔬瓜豆竹六類各疏其品目及栽植之法大致以花為主而草木之類則從略
  王象晉羣芳譜三十卷
  象晉見雜品類
  周文華汝南圃史十二卷
  文華字含章蘇州人前有萬厯庚申陳元素序稱為光禄
  等謹案是編分月令栽種花果木果水果木本花條刺花草本花竹木草蔬菜𤓰豆十二門皆叙述栽種之法間以詩詞
  王路花史左編二十七卷
  路字仲遵嘉興人
  等謹案是書皆載花之品目故實分類編輯前有陳繼儒序與路所作小引皆稱二十四卷考是編第二十五卷花之友二十七卷花之器皆題潭雲宣猷馭雲子補二十二卷花麈題百花主人輯則此三卷乃後人所補入而刋書者併為一編耳又路小序稱此書為左編别有右編為花之辭翰約一十二卷盖有其名而未成書者也
  徐光啟農政全書六十卷
  光啟見經類
  等謹案是編摠括農家諸書裒為一集凡農本三卷田制二卷農事六卷水利九卷農器四卷樹藝六卷蠶四卷蠶桑廣類二卷種植四卷牧養一卷製造一卷荒政十八卷别有陳子龍刪補本四十六卷子龍所作凡例稱刪者十之三補者十之二今祇有傳鈔之本要不及光啟原本之詳悉也
  熊三㧞泰西水法六卷
  三㧞西洋人
  等謹案是書成於神宗萬厯壬子皆記取水蓄水之法
  鮑山野菜博録四卷
  山字元則號在齋婺源人嘗入黄山築室白龍潭上七年偹嘗野蔬諸味因次其品類别其性味詳其調製著為是編
  吳彦匡花史十卷
  彦匡爵里無考
  沈氏農書一卷
  題漣川沈氏撰
  等謹案是書成於崇禎末沈氏為湖州人故所述皆吳中土宜云
  古農家
  宋
  墨經一卷
  題晁氏撰
  等謹案何薳春渚紀聞云晁季一生平無他嗜獨見墨喜動眉宇其所製銘曰晁季一寄寂軒造者不減潘陳又稱其與賀方回張秉道康為章皆精究和膠之法其製皆如犀璧此書中論膠云有上等煤而膠不如法墨亦不佳如得膠法雖次煤能成善墨與所言精究和膠法亦合疑為晁季一作也季一名貫之晁說之之兄弟行嘗為樞宻院檢討官
  硯譜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等謹案是編雜録硯之出産與其故實
  端溪硯譜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末有淳熈十年東平榮芑跂曰右縉雲葉樾交叔傳此譜
  陳敬香譜四卷
  敬字子中河南人
  蔬食譜一卷
  題清漳陳達叟撰達叟始末無考
  等謹案左圭百川學海所刻其序自稱本心翁而書前標題乃作門人清漳友善書堂陳達叟編則達叟乃編其師之書非所自撰也
  宋祁益部方物略記一卷
  祁字子京雍邱人天聖進士官至翰林學士承㫖諡景文
  等謹案是編乃祁知益州時所作
  劉䝉劉氏菊譜一卷
  䝉彭城人仕履無考
  等謹案是書前有𫎇自序稱崇寜甲申為龍門之游訪劉元孫所居相與訂論為此譜盖徽宗時人
  趙時庚金漳蘭譜三卷
  時庚魏王廷美九世孫
  陳仁玉菌譜一卷
  仁玉字碧棲台州仙居人擢進士第開慶中官禮部郎中浙東提刑入直敷文閣
  等謹案是編偹載菌所生之地所探之時與其形狀色味凡十一種
  史鑄百菊集譜六卷菊史補遺一卷
  鑄字顔甫號愚齋山隂人
  周必大唐昌玉蕋辨證一卷
  必大見史類
  等謹案唐昌玉蕋辨證已載入平園集中此乃摘出别行之本
  陸㳺天彭壮丹譜一卷
  㳺字務觀山隂人始以䕃補官孝宗初召見賜進士出身仕至寶章閣待制封渭南伯
  王貴學蘭譜一卷
  貴學字進叔臨江人
  蘭易一卷附録蘭易十二翼一卷 蘭史一卷
  題鹿亭翁撰不著名氏
  陳思海棠譜三卷
  思臨安人理宗時書賈也
  杜綰雲林石譜三卷
  綰字季揚號雲林居士山隂人宰相衍之孫
  
  陸友墨史二卷
  友字友仁亦字宅之平江人
  陳椿熬波圖無卷數
  椿天台人
  等謹案是書乃順帝元統中椿為下砂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鹽司因前提幹舊圖而補成者也自各團竈座至起運散鹽為圖四十有七圖各有說後繫以詩
  忽思慧飲膳正要三卷
  忽思慧官飲膳太醫元世祖時人
  易牙遺意二卷
  舊題韓奕撰奕字公望平江人生於元文宗時入明遁跡不仕終於布衣
  等謹案是編仿古食經之遺考奕與王賓王履齊名稱吳中三高士未必屑屑於此疑好事者所偽託也
  賈銘飲食須知八卷
  銘海寜人自號華山老人元時嘗官萬戸入明已百歲太祖召見問其平日頥養之法對曰要在慎飲食因以此書進賜讌禮部而還
  等謹案是書所載皆物性之相反相忌者
  饌史一卷
  題元人撰不著名氏
  等謹案永樂大典所載有天府聚珍妙饌集一卷不著時代名氏謹附識
  
  宣徳鼎彞譜八卷
  宣徳中禮部尚書吕震等奉勅編次
  沈繼孫墨法集要一卷
  繼孫洪武時人自署其籍為姑蘇餘不可考
  等謹案是編為圖二十有一圖各有說自浸油以至試墨叙次詳核具有條理
  陸深古竒器録一卷
  深見史類
  郭子章蠙衣生劒記一卷 蠙衣生馬記一卷
  子章見經類
  錢希言劒筴二十七卷
  希言見雜家類
  胡文煥古器具名二卷附古器總說一卷
  文煥見雜家類
  分宜清玩譜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等謹案是編皆嚴嵩家藏弆書畵器玩之目
  黄鶴槎居譜一卷
  鶴字修翎宜興人嘉靖進士
  江貞歙硯志三卷
  貞字吉夫婺源人官紹興府教授
  程君房程氏墨苑十二卷
  君房歙縣人
  方于魯方氏墨譜六卷
  于魯字建元歙縣人
  鍾嶽秀文苑四先生集四卷
  嶽秀字泰華自署江左人
  顧孟容冠譜一卷
  孟容錢塘人
  朱術𡋕汝水巾譜一卷
  術𡋕字均焉自號汝水居士遼簡王植七世孫由輔國中尉改授鎮江府通判遷戸部主事
  嚴澂蝶几譜一卷
  澂字道徹常熟人大學士訥次子由䕃生官邵武知府
  周嘉胄香乗二十八卷
  嘉胄揚州人
  毛晉香國三卷
  晉見經類
  鄧玉函竒器圖說三卷 王徴諸器圖說一卷
  玉函西洋人徴涇陽人天啟進士官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州府推官徴嘗詢西洋竒器之法於玉函玉函以其國所傳文字口授之乃譯為是書
  徐獻忠水品二卷
  獻忠見史類
  陸樹聲茶寮記一卷
  樹聲見雜家類
  田藝衡煑泉小品一卷
  藝衡見經類
  何彬然茶約一卷
  彬然字文長一字寜野蘄州人
  夏樹芳茶董二卷
  樹芳見史類
  屠本畯茗笈二卷 閩中海錯疏三卷
  本畯見雜家類
  萬邦寜茗史二卷
  邦寜奉節人天啟進士
  許次紓茶疏一卷
  次紓字然明錢塘人
  湯品無卷數
  不著撰人名氏
  徐炬酒譜一卷
  炬杭州人
  馮時化酒史六卷
  時化字應龍里籍無考
  袁宏道觴政一卷
  宏道見雜家類
  沈沈酒槪四卷
  沈自署震旦醚民囦囦父履貫無考
  亳州牡丹志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等謹案黄虞稷千頃堂書目是編列朱統□牡丹志後疑亦統□所作
  薛鳯翔牡丹史四卷
  鳯翔字公儀亳州人由例貢仕至鴻臚寺少卿
  張志淳永昌二芳記三卷
  志淳見雜家類
  等謹案是編以永昌所産山茶杜鵑二花為一譜
  楊端瓊花譜一卷
  端字惟正鄞縣人家居揚州
  王思義香雪林集二十六卷
  思義見史類
  等謹案是編凡梅圖二卷詩詞文賦二十二卷圖譜二卷
  楊徳周澹圃芋紀一卷
  徳周見小說家類
  等謹案是編為徳周所撰而趙士駿復増定之士駿字西星鄞縣人與徳周同里
  張謙徳瓶花譜一卷
  謙徳崑山人
  釋真一筍梅譜二卷
  真一居江南法華山龍歸塢其地多筍梅花亦極盛因各為作譜
  鄧慶宷荔支通譜十六卷
  慶宷字道恊福州人
  陳詩教花裏活三卷
  詩教字四可秀水人
  等謹案是編輯古來花卉故實書名盖取張翥詩蛺蝶一生花裏活之意然殊不雅馴
  楊慎異魚圖賛四卷
  慎見經類
  等謹案是編凡魚圖三卷賛十六首海錯一卷賛三十首詞頗古雋
  袁達禽蟲述一卷
  達字徳修閩縣人正徳舉人官貴溪縣知縣後為湖廣都司經厯
  陳繼儒虎薈六卷
  繼儒見史類
  沈宏正蟲天志十卷
  宏正嘉定人
  等謹案是書集鳥獸蟲魚異事分為六部
  林有麟素園石譜四卷
  有麟字仁甫華亭人太僕寺卿景暘子由䕃生官龍安府知府
  郁濬石品二卷
  濬字開之松江人
  右譜録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八十一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八十二
  經籍考
  子天文 推算 五行占筮 形法
  等謹案劉歆七畧班固藝文志皆著隂陽家然班志所載二十一家之書無一存者隋書遂不立隂陽門故馬考稱隋唐已不能知其名義無由以後來所著之書續立此門也今仍分天文推算五行占筮形法五門以符馬氏之例
  宋藝文志天文類一百三十九部五百三十一卷遼金元三史不立藝文志散見各紀𫝊中
  明史藝文志天文類五十部二百六十三卷
  
  王應麟六經天文編二卷
  應麟見經類
  等謹案是編裒六經之言天文者以易書詩所載為上卷周禮禮記春秋所載為下卷
  
  天文主管一卷
  題明昌元年司天臺少監武亢校正
  等謹案亢為哀宗時人不應章宗時已為司天少監疑其出於託名故時代舛錯也
  
  趙友欽革象新書五卷
  友欽字敬夫饒州徳興人宋之宗室
  岳遐載天文精義賦四卷
  遐載官太史院管勾里貫無攷
  李克家戎事類占二十一卷
  克家字肖翁南昌富州人官遼陽儒學提舉
  天文秘畧無卷數
  題新安胡氏撰不著名字
  明
  劉基清類天文分野之書二十四卷
  基見史類
  王禕刪定革象新書二卷
  禕見史類
  天元玉厯祥異賦無卷數
  洪熙中官撰前有仁宗自製序
  戈永齡太陽太隂通軌無卷數
  永齡宛平人官欽天監保章正
  韓萬鍾象緯彚編二卷
  萬鍾蘄州人
  魏濬緯譚一卷
  濬見經類
  柯仲炯宣夜經無卷數
  仲炯里貫無攷
  趙宧光九圜史圖一卷附六訇曼一卷
  宧光見經類
  許胥臣蓋載圖憲一卷
  胥臣見經類
  李之藻渾蓋通憲圖説二卷 圜容較義一卷
  之藻見史類
  梅文鼎訂補渾盖通憲圖説畧曰渾蓋之器以蓋天之法代渾天之用其志見於元史札瑪里鼎所用儀器中竊疑為周髀遺術流入西方然本書黄道分星之法尚缺其半故此器甚少蓋無從得其制也兹為完其所缺正其所誤可以依法成造之藻自序圜容較義畧曰凡厥有形惟圜為大有形所受惟圜至多渾圜之體難名而平面之形易析試取同周一形以相參考等邊之形必鉅於不等邊之形多邊之形必鉅於少邊之形最多邊者圜也最等邊者亦圜也析之則分杪不億是知多邊聨之則圭角全無是知等邊不多邊等邊則必不成圜惟多邊等邊故圜容最鉅昔經利公按即西洋人利瑪竇研窮天體因論圜名拈出一義次為五界十八題借平面以推立圜設角形以徴渾體
  徐光啟測量法義一卷 測量異同一卷 勾股義一卷
  光啟見經類
  利瑪竇乾坤體義二卷
  瑪竇西洋人
  等謹案利瑪竇于明神宗時航海至廣東是為西法入中國之始
  熊三拔表度説一卷 簡平儀説一卷
  三拔西洋人
  陽瑪諾天問畧一卷
  瑪諾西洋人
  王英明厯體畧三卷
  英明字子晦開州人萬厯舉人
  等謹案是書所論皆天文之梗概未及於測量推步之法
  象緯全書無卷數
  不著撰人名氏
  劉孔昭星占三卷
  孔昭基之十三世孫天啟三年龍封誠意伯
  柯洽天文書無卷數
  洽字九疑天台人
  靈臺秘苑一百二十卷
  不著撰人名氏
  等謹案是書徴引故實迄於元末盖明人所編輯而襲庾季才之書名者也
  註解祥異賦七卷
  不著撰人名氏
  天漢全占二卷
  不著撰人名氏
  等謹按是書上卷為步天歌下卷為天漢經各繪圖於上而載其説及襍占於下
  海上占𠉀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軍占雜事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占𠉀書十卷
  不著撰人名氏
  天文諸占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右天文
  宋史藝文志厯算類一百六十五部五百八十九卷遼金元三史不立藝文志散見各紀傳中
  明史藝文志厯算類一百三十一部二百九十一卷宋
  秦九韶數學九章十八卷
  九韶始末無攷惟卷首自序稱其籍曰魯郡其時為淳祐七年魯郡已久入於元蓋署其祖貫也
  
  李冶測圓海鏡十二卷 益古演段二卷
  冶字鏡齋欒城人金末登進士入元官翰林學士
  
  貝琳七政推步無卷數
  琳官南京欽天監監副里貫無攷
  朱載堉聖夀萬年厯八卷附律厯融通四卷
  載堉見經類
  鮑泰天心復要三卷
  泰徽州人
  顧應祥測圖海鏡分類擇術十卷 弧矢算術一卷應祥見史類
  邢雲路古今律厯考七十二卷 戊申立春考證一卷雲路字士登安肅人萬厯進士官至陝西按察司副使
  等謹按是書詳於推算而畧於律法七十二卷中言律者不過六卷
  李之藻同文算指前編二卷通編八卷
  之藻見史類
  徐光啟等修新法算書一百卷
  光啟見經類
  利瑪竇譯歐几里得幾何原本六卷
  等謹案此西洋人歐几里得所撰利瑪竇口譯而徐光啟筆受之書
  林祖述星厯釋義二卷
  祖述字道卿鄞縣人萬厯進士官至廣西提學僉事
  朱仲福折衷厯法十三卷
  仲福靈夀人
  類編厯法通書大全三十卷
  不著編輯者名氏
  右推算
  宋史藝文志五行家八百五十三部二千四百二十卷遼金元三史不立藝文志散見各紀傳中
  明史藝文志五行家一百四部八百六十一卷
  
  宋仁宗洪範政鑒十二卷
  前有仁宗自製序
  等謹按王應麟玉海稱康定元年十一月丙辰内出御製洪範政鑒十二卷示輔臣即此本也
  徐子平徐氏珞琭子賦注二卷
  子平事蹟無攷
  等謹按珞琭子原書見馬攷
  釋曇瑩珞琭子三命消息賦注二卷
  曇瑩號蘿月嘉興人
  等謹按曇瑩以談易名一時故是編往往以命理附合易理
  三命指迷賦注
  舊題岳珂補注
  等謹按是編疑出術家所依託然書頗可採
  五星要録無卷數
  不著撰人名氏
  等謹案是書中多載喬行簡真徳秀等命蓋南宋人所輯也
  康莭内祕影一卷
  舊題邵子撰
  等謹案是書以八卦之數定人貧富貴賤後有總論一篇雜引古今事而有張南軒北門視草云云當是南宋人所作也
  河洛真數二卷
  舊題陳摶撰摶字圖南事具宋史隱逸傳
  等謹按是書蓋術士偽托之書其説以易之卦爻配合人生年月日以定休咎
  邵子加一倍法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等謹按是書以六十甲子積數以卜貴賤吉凶考程子謂邵子數學祇是加一倍法非謂占禄命也書名蓋假其語以附㑹于邵子耳
  柴望丙丁龜鑑五卷續録二卷
  望字仲山江山人官至國史編校宋亡不仕而終等謹按續録二卷一為元人所撰一為明人所續記
  
  星命總括三卷
  舊題耶律純撰
  等謹按遼史列傳無純名其原序所稱統和二年奉使高麗議地界事亦不見於遼史殆依託也
  
  太乙統宗寳鑑二十卷
  題曉山老人撰不著名氏前有大徳七年自序
  李欽夫子平三命淵源注一卷
  欽夫字仁敬號五羊道人
  等謹按此外有寸金易鑑題西蜀易鏡先生撰不著姓名舊以元李欽夫子平三命淵源注附于後又永樂大典載九宫八卦遁法秘書二卷成數大定一卷皆不著撰人名氏當是元以前書謹附識于此
  
  佐元直指圖解十卷
  舊題劉基撰江之棟輯汪元標訂
  等謹按世有佐元直指賦一篇傳為基所著天啟丁卯之棟因演為圖式而纂注之元標則為刋刻以行者也
  演禽圖訣無卷數
  舊題劉基撰
  等謹按明史藝文志不載是書殆出于依託也
  肘後神經大全三卷
  舊題涵虛子臞仙撰
  等謹按臞仙為寧王權自號權所著肘後神樞二卷運化元樞一卷見明史藝文志是編卷帙與史志不合疑為後人増益非原本也
  王巽遁甲吉方直指一卷
  巽自號秦臺子蘭陽人官欽天監五官司厯
  李淑通五行類事占徴驗九卷
  淑通河南人自序稱賜進士前詹事府通事舎人
  張賁通五行類事占徴驗六卷
  賁通里貫無考
  萬民英星學大成十卷 三命通㑹十二卷
  民英字育吾大寧都司人嘉靖進士歴官河南道監察御史出為福建布政司右叅議
  樓楷通書捷徑無卷數
  楷號南沙鄞縣人
  趙迎範圍數無卷數
  迎鞏縣人嘉靖進士官南京工部主事
  黄一鳳選擇集要六卷
  一鳳字時鳴峽江人萬厯進士
  錢春五行類應九卷
  春見史類
  胡獻忠大統皇厯經世三卷
  獻忠自號六六道人婺源人
  郭仰廉竒門説要一卷
  仰廉里貫無考
  程道生遁甲演義二卷
  道生字可生海寧人
  池本理禽星易見一卷
  本理贑州人
  等謹按禽星易見明史藝文志作四卷此本僅作一卷葢傳抄者所合并也
  汪三益叅籌秘書十卷
  三益字漢謀貴溪道士
  等謹按是編采禽遁竒門諸書裒合成編
  吕氏摘金歌無卷數
  舊題吕氏撰不著其名
  演禽通纂二卷
  不著撰人名氏
  太乙成書八卷
  不著撰人名氏
  黄帝演禽七元三傳心法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七元六甲天書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竒門要略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太乙遁甲専征賦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等謹案焦竑經籍志有明員卓遁甲専征賦其名與此相合疑即卓書
  將門秘法隂符經三卷
  不著撰人名氏
  五曜源流二卷
  不著撰人名氏
  五星考三卷
  不著撰人名氏
  星平㑹海十卷
  不著撰人名氏
  右五行
  宋史藝文志蓍龜類三十五部一百卷
  遼金元三史不立藝文志散見各列傳中
  明史藝文志併入五行類
  宋
  劉啟明六壬軍帳賦一卷
  啟明河南人始末無攷
  徐道符六壬心鏡要三卷後集一卷
  道符自號無欲子始末無攷
  凌福之六壬畢法賦一卷
  福之履貫無攷
  景齊神機相字法一卷
  齊始末無攷
  元
  呉正皇極大定動數得一論一卷
  正字太初里貫無攷
  李道純周易尚占三卷
  道純字元素號清庵又號瑩蟾子都梁人
  陸森玉靈聚義五卷
  森字茂林平江路人官隂陽教諭
  邵居敬龜鑑易影皇極數一卷
  居敬無攷
  六壬五變中黄經二卷
  不著撰人名氏
  六壬開雲觀月經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大六壬無惑鈐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六壬行軍指南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竒門遁甲賦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六壬兵占二卷
  不著編輯者名氏
  皇極數三卷
  不著撰人名氏
  皇極生成鬼經數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九天元妙課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明
  韓邦竒易占經緯四卷
  邦竒見經類
  盧翰籖易一卷
  翰見經類
  喻有功周易懸鏡十卷
  有功字若無又字混初高安人
  喬中和大易通變六卷
  中和見經類
  易數總斷無卷數
  題新安和玉山人程汝文撰
  六壬大全十二卷
  不著撰人名氏題懐慶府推官郭載騋校
  童軒紀夢要覽三卷
  軒字士昂鄱陽人景泰進士官至吏部尚書
  張鳳翼占夢類考十二卷
  鳳翼字伯起長洲人嘉靖舉人
  陳士元夢林元解三十四卷
  士元見經類
  等謹按是編為何棟如重輯棟如見史類右占筮
  
  賴文俊催官篇二卷
  文俊字太素處州人嘗官于建陽好相地之術棄職浪遊自號布衣子
  蔡元定發微論一卷
  元定字季通建陽人㳺朱子之門慶元中偽學禁起坐黨籍竄道州卒于謫所後韓侂胄敗追贈迪功郎賜諡文節事迹具宋史儒林傳
  廖瑀九星穴法四卷
  瑀字伯玉寧都人十五通五經人稱廖五經建炎中以茂異薦下第卜居金精山自稱金精山人
  天玉經外傳一卷 四十八局圖一卷
  舊題吴克誠撰其子景鸞續成之克誠徳興人嘗從學于陳摶景鸞字仲翔慶厯中官司天監正
  等謹案是書似是明人贋作其四十八局附以經騐各圖如朱國祚黄洪憲之屬皆明神宗時人偽託之迹顯然矣
  
  張行簡人倫大統賦一卷
  行簡字敬甫莒州日照人禮部侍郎暐之子大定進士累官禮部尚書翰林學士承㫖太子太傅贈銀青榮禄大夫諡文正
  
  玉尺經四卷
  舊題劉秉忠撰明劉基注秉忠初名侃字仲晦邢州人少補邢臺節度府令史旋棄去隱武安山中從浮屠法更名子聰世祖在藩邸僧海雲邀與入見大悦之留賛大計人稱聰書記及世祖即位始創議建國號規模制作皆所草定至元元年拜光禄大夫太保叅預中書省事賜今名十一年卒贈太傅趙國公諡文貞改諡文正追封常山王
  等謹案是書晩出葢依託也
  
  披肝露膽經一卷
  舊題劉基撰
  等謹案是書語頗淺陋殆嫁名于基者
  袁忠徹古今識鑒四卷
  忠徹鄞縣人父珙字庭玉號栁莊精于相法嘗決成祖當有天下及即位擢太常寺丞忠徹傳其父術仕至尚寳少卿事迹見明史方技𫝊
  李國木地理大全一集三十卷二集二十五巻
  國木字喬伯漢陽人
  羅珏地理總括三卷
  珏字世美鄱陽人
  徐之鏌羅經頂門針二巻
  之鏌建陽人萬厯中諸生
  黄慎堪輿類纂人天共寳十二卷
  慎字仲修海陽人
  沈昇羅經消納正宗二卷
  昇履貫無攷
  寸金穴法二卷
  不著撰人名氏
  右形法


  欽定續文獻通考巻一百八十二
<史部,政書類,通制之屬,欽定續文獻通考>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續文獻通考巻一百八十三
  經籍考
  子兵家
  宋史藝文志兵書類三百四十七部一千九百五十六卷
  遼金元三史不立藝文志散見各紀傳中
  明史藝文志兵書類五十八部一千一百二十二卷宋
  將鑑論斷十卷
  舊題戴少望撰
  等謹案宋沈光作戴溪春秋傳序稱其字曰少望則此書當為溪作然溪以孝宗淳熙五年登第寧宗開禧中尚官資善堂説書而此書自序題紹興辛酉為高宗十一年下距登科之嵗已三十八年更六十五年而為開禧年代相隔太逺疑别一人其名偶與溪之字同也是書採輯古來善用兵者始於孫武終於郭崇韜凡九十三人每人之下皆以一語標目評其得失大抵多為南渡時事而發此本為宋麻沙版明武定侯郭勛重刋之本前有正徳十年達賓序題曰將鑑博議與宋版不同
  許洞虎鈐經一卷
  洞字淵夫呉興人咸平進士官雄武軍推官兔歸㝷召試中書改烏江縣簿
  等謹案是書卷首有洞進表及自序共二百十篇大都彚集前人之説而參以巳意惟第九卷所載飛鶚長虹重覆八卦四陣及飛轅寨諸圖為洞自創耳
  李舜臣江東十鑑一卷
  舜臣字子思井研人乾道進士官成都府教授擢宗正寺主簿
  等謹案是編蒐輯江東戰勝之迹上起三國下至六朝共得十事皆先叙其事次加論斷大㫖為高宗南渡偏據一隅而發明姚廣孝等編輯永樂大典特録是書又復遷就其説不知明太祖之得天下實起于江北與漢高祖畧同成祖篡立終于北遷則金陵之不為勝地明矣恭讀
  皇上御題綜括南北之大勢洞燭徃古之得失用以闢舜臣之虛談揭廣孝之私意經緯天地
  睿鑒高深實足為萬古定評非㝷常管蠡之見所能窺
  測也永樂大典本有地圖别本無之
  美芹十論一巻
  舊題辛棄疾撰棄疾字幼安歴城人官至龍圖閣待制進樞宻都承㫖卒諡忠敏
  等謹案是書皆論恢復之計卷末又載疏四篇則後人所附入也然史不言棄疾有是書考江西統志載臨川黄兑字悦道紹興進士官至朝議大夫嘗獻美芹十策進取四論此或兌書而後人訛為棄疾歟
  李道傳江東十考一卷
  道傳字貫之舜臣子也官至太常博士知果州諡文節事迹具宋史儒林傳
  等謹案是書前有自序大㫖考六朝備具之實而補其父舜臣十鑑所未盡然皆儒生坐談之見也
  南北十論一卷
  題許學士撰不著其名
  等謹案十論僅存其八曰呉曰蜀曰東晉曰宋曰齊曰梁曰陳曰元魏大約為諷南渡君臣而發
  張預百將傳一百卷
  預字公立東光人
  等謹案是編有翟安道註安道字居仁安陽人其書采歴代名將百人始于周太公終於五代劉詞各為之傳而綜論其行事凡有一節與孫武書合者皆表而出之别以孫子兵法題其後盖欲述古以規時亦戴少望將鑑論斷之類
  
  劉寅三畧直解三卷
  寅始末未詳據太學題名洪武辛亥有崞縣劉寅盖即其人
  龍正八陣變合圖説無卷數
  正武都人
  等謹案正徳中萊陽藍章巡撫四川駐兵漢中遣人至魚復江圖八陣壘石正時在章幕中遂推演為圖説刋于蜀中
  王瓊北邊事蹟一卷 西畨事蹟一卷
  瓊見史類
  等謹案瓊在嘉靖初總督三邊軍務因集歴代守邊得失及所條畫奏疏合為一書西畨事蹟一卷其出討土魯畨所作前有王九思序稱闗中士大夫作為詩歌以紀其盛題曰元老靖邊屬九思序而書中實無詩歌疑刋書者誤取他序以冠此册也
  曹允儒輯握機經三卷 握機緯十五卷
  允儒字魯川太倉人
  等謹案是書首載風后古文一十九字次載太公望増衍三百六十五字次載宋阮逸所撰李衛公問對中六十七字採輯諸家註釋于衡衝風雲諸陣皆繪為圖凡三卷又以孫子十三篇呉子六篇為握機緯孫子輯諸家註釋凡十三卷呉子惟用劉寅註凡二巻據王世貞序稱崑山明齋王氏與念菴羅公荆川唐公因倭變力研窮之而以其説盡授之魯川曹君云
  萬表海冦議一卷
  表見雜家類
  等謹案嘉靖時海冦出没為浙江患表推原禍本以為奸民通畨所致因為此議上之當事者攷黄虞稷千頃堂書目載表海㓂前後議一卷今已佚其後議
  尹耕塞語一卷
  耕見史類
  等謹案是書作於嘉靖庚戌皆言捍禦塞北諸部之術
  唐順之武編十卷
  順之見史類
  等謹案是書皆論用兵指要分前後二集前集六卷凡五十四門後集四巻凡九十七門體例畧如武經總要所録前人舊説凡兵家言及唐宋名臣奏議無不摭集
  何良臣陣記四巻 軍權四卷
  良臣字惟聖㑹稽人官至薊鎮遊擊
  等謹案陣記皆述練兵之法凡二十三類共六十六篇軍權分十七目為一百七十四篇中間有云募選之事付諸有司欺昧朦朧上下交蔽又云將不識兵兵不識將卒然有事實無以支皆譏切時政之語盖有激而然也
  鄭若曽江南經畧八卷
  若曽見史類
  等謹案是編為江南倭患而作兼及防禦土冦之事八卷之中每卷又各分上下多一時權宜之計福建林潤為應天巡撫為評而刋之
  卜大同備倭記二卷
  大同字吉夫秀水人嘉靖進士由刑部主事累遷湖廣按察使僉事布政司叅議弭蘄黄盜及平苗有功終福建巡海副使
  等謹案是編乃大同官福建時講求備倭而作上巻分八篇下卷分二篇所言頗簡畧不足以資考核其書本名備倭圖記原本巻首尚有海圖此本佚之
  李材將將紀二十四巻
  材字孟誠號見羅豐城人嘉靖進士官至僉都御史巡撫鄖陽
  等謹案是書大㫖專重御將而首卷至九巻詳載漢唐宋七帝本紀之文殊無斷制十卷至二十一卷分别得失自虞夏迄南宋各綴數條亦未完備二十二卷至二十四卷援摭經文旁及子史議論尤迂考材於隆慶萬厯中屢殱倭冦非全不知兵者而其書乃如是不可解也
  葉夢熊運籌綱目八卷 決勝綱目十卷
  夢熊字南兆歸善人嘉靖進士官至南京工部尚書等謹案是編乃夢熊總督三邊時所作運籌綱目為綱八為目八十綱目之下俱有統論各採史事以證之決勝綱目不立總綱目凡百條亦前綴統論證以史事惟運籌綱目列史事而評之決勝綱目先立説而以史事證之體為小異耳
  郭光復倭情考畧一卷
  光復武昌人官掦州府知府
  等謹案嘉靖中東南屢中倭患而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州當江海之衝被害尤甚光復因考次所聞為此編首總論次事畧及倭患倭術倭語倭好倭船倭刀載其情狀頗詳盖以必得其情始可籌備禦之術也攷萬厯己丑進士别有一郭光復官至右副都御史遼東
  巡撫乃順天固安人姓名適相同耳
  戚繼光練兵實記九卷附雜集六卷 紀效新書十八卷
  繼光字元敬世襲登州衛指揮僉事歴官薊州永平山海等處總兵官中軍都督府左都督進太子太保事迹具明史本傳
  等謹案隆慶二年繼光以都督同知總理薊州昌平保定三鎮上疏請浙東殺手礟手各三千再募西北壯士馬軍五枝歩軍十枝專聽訓練乃輯其練兵實政曰練伍練膽氣練耳目練手足練營陣練將其附載雜集一儲將通論二將官到任三登壇口授四軍器制解五車歩騎解其初到鎮有䟽云教兵之法美觀則不實用實用則不美觀此書標曰實記徵實用也又其登壇口授云時惟庚午夏六月而請刋此書移文云擬定教練已經二年今將條約通集成帙則書成于隆慶五年辛未矣紀效新書乃其官浙江參將練兵備倭時作首為請訓練公移三篇次為或問其下十八篇曰束伍曰操令曰陣令曰諭兵曰法禁曰比較曰行營曰操練曰出征曰長兵曰牌筅曰短兵曰射法曰拳經曰諸器曰旌旗曰守哨曰水兵各系以圖而為之説皆閲歴有騐之言故曰紀效盖繼光為將精于訓練傳稱其在鎮十六年邊備修整薊門晏然所著書談兵者皆遵用之則非泛摭韜畧常談者比也
  莅戎要畧一巻 武備新書十四巻 長子心鈐無卷數舊皆題戚繼光撰
  等謹案莅戎要畧即練兵實記中之條約而武備新書與紀效新書大同小異仍冠以繼光紀效新書序其火器諸圖下題曰崇禎庚午仲秋羽南彭翔謹録秘藏首有四明謝三賔訂正字或即三賔所撰盖亦未可定中如雕木為虎豹使口中出火以木為人藏礟于腹以火爇馬尾使之衝敵語同兒戯必非繼光所作長子心鈐中有對壘號令一條云南塘戚少保謂此為束陣第一法則亦非
  繼光所自為矣
  侯繼國兩浙兵制四巻
  繼國號龍泉金山衛人世襲指揮使
  等謹案是書第一巻首列全浙海圖附以説並及沿革兵制第二巻載造戰船及火器軍器營操甲操等圖第三卷載倭警始末第四巻為日本風土記於一時海防軍政最為詳悉惟日本記有録無書疑裝葺者偶佚之耳
  馮時寧古今將畧四卷
  時寧字以一桐鄉人
  盛萬年嶺西水陸兵紀二巻
  萬年字恭伯秀水人萬厯進士官至江西按察使遷雲南布政使未上卒
  等謹案萬年官廣西按察使時值倭入冦而電白呉川二地東南濵海先受其害乃審度地勢布置堡寨圖其兵弁制度及巡船欵式而成是編
  熊明遇劍草一卷
  明遇字子良進賢人萬厯進士官至兵部尚書等謹案是編摘取古今名將事蹟為論斷凡百餘條盖隨筆劄記之文不足當著述之目
  嶺南客對一卷
  舊題粤西舜山子撰不著姓名
  等謹案是書以粤中猺獞嘯聚時出刼掠為居民行旅之害有司不能制故設為賈容問答以推究其得失所陳方畧雖未必切中事宜然亦可見當時疆吏措置之乖方矣
  陳禹謨左氏兵畧三十二卷
  禹謨見經類
  等謹案是編取左傳所叙兵事以次排纂又雜引子史證明之而斷以已意書生迂滯之見無異鍥舟求劍也
  董承詔類輯練兵諸書十八巻
  承詔武進人萬厯進士天啟中官至浙江左布政使等謹案是書編輯戚繼光談兵諸書刪其繁複分為十六類冠以汪道昆繼光墓誌及承詔所作小傳
  顧斌火器圖一卷
  斌字質夫晉江人萬厯舉人官廣東信宜縣知縣調蜀府左長史
  等謹案是編言軍中火攻之具甚詳然大抵斌以意造之無濟于實用也如所製木人騎馬之類頗近兒戲其火藥噐具皆取天地星宿之數太極兩儀之象亦殊迂濶前有火噐原火攻要二篇多書生紙上之談又末有風雨賦一篇謂熟此以占天文百無一失是尤不必然之事也
  張龍翼兵機類纂三十二巻
  龍翼字羽明松江人
  等謹案是書取古今言兵事者分為三十二類毎類中又各析子目所載明事尤詳第三十一卷專言陣勢然陳法未載圖式殊為缺畧
  廣名將譜十七巻
  不著撰人名氏
  等謹案是書卷首題黄道周註斷前有崇禎癸未道周序詞意弇陋殆書肆所偽託其目録後幅割裂亦非足本
  曽益左畧一卷
  益字予謙山陰人
  等謹案是書專摘左傳所言兵事凡五十六篇各標以名目
  談兵髓七巻
  題西浙囂囂生撰不著名氏
  等謹案是編襍綴成書初無秘授前有王洽序洽字和仲臨邑人萬厯進士官至兵部尚書序作于天啟甲子巡橅浙江時則囂囂生亦明末人矣
  李盤金湯十二籌八卷
  盤字小有揚州人
  等謹案是書以十二籌為名而今存其八非完本矣所言皆團練鄉勇捍禦土冦之計襍引古事以證之然多不切合
  宋徵璧左氏兵法測要二十巻
  徵璧原名存楠字尚木華亭人
  等謹案是書節畧左氏所紀兵事而論其得失然引車戰以談兵殊為不諳時勢也











  欽定續文獻通考巻一百八十三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續文獻通考巻一百八十四
  經籍考
  子醫家
  宋史藝文志醫書類五百九部三千三百二十七卷遼金元三史不立藝文志㪚見各紀傳中
  眀史藝文志醫書類六十八部一千六十四卷
  
  董汲旅舍備要方一卷
  汲字及之東平人
  夏徳衛生十全方三卷
  徳字子益里貫無攷
  等謹案徳又有竒疾方一卷已見馬考
  王執中鍼灸資生經七卷
  執中字叔權永嘉人據趙綸序稱澧陽郡博士
  陳自眀婦人大全良方二十四卷
  自眀字良父臨川人官建府醫學教諭
  嚴用和濟生方八卷
  用和始末無攷
  呉澄古今通變仁夀方序曰世之醫和不一惟有所傳授得之嘗試者多騐予最嘉嚴氏濟生方之藥不泛不繁用之輒有功葢其方乃平日所嘗試而騐者也
  楊士瀛仁齋直指二十六卷附傷寒類書活人總括七卷
  士瀛字登父號仁齋福州人
  顱𩕄經二卷
  不著撰人名氏
  眀堂灸經八卷
  題西方子撰
  急救仙方六卷
  不著撰人名氏
  小兒衛生總微論方二十卷
  不著撰人名氏
  太醫局程文九巻
  等謹案是編皆宋時考試醫學之制
  
  劉完素素問元機原病式一卷 宣眀方論十五卷傷寒直格方三卷 傷寒標本心法類萃二巻
  完素字守真河問人事迹具金史方技傳
  本傳畧曰完素嘗遇異人陳生飲以酒大醉及寤洞達醫術以庸醫多妄説乃注原病式二萬餘言然好用涼劑以降心火益肝腎為主
  張元素病機氣宜保命集三卷
  元素字潔古易州人八嵗試童子舉二十七試經義進士不第乃去學醫洞徹其術治病不用古方曰運氣不侔古今異軌古方新病不相能也
  張從正儒門事親十五卷 傷寒心鏡一巻
  從正字子和睢州考城人興定中召補太醫㝷辭去事迹具金史方技傳
  李杲内外傷辨惑論三卷 脾胃論三卷 蘭室秘藏六巻
  杲字眀之自號東垣老人真定人以納貲得官監濟源税幼好醫書捐千金從易人張元素學盡得其傳當時以神醫目之所著書多傳于世
  
  王好古醫壘元戎十二卷 此事難知二卷 湯液本草三卷
  好古字進之趙州人官本州教授其學出于李杲又嘗受業于張元素
  沙圖穆蘇瑞竹堂經騐方五卷
  沙圖穆蘇字謙齋由御史出為建昌太守
  危亦林世醫得效方二十巻
  亦林字達齋南豐人官本州醫學教授其髙祖遇仙人董奉之二十五世孫傳其秘方因據以成書詳亦林所自序
  朱震亨格致餘論一卷 局方發揮一卷 金匱鈎元三卷
  震亨字彦修金華人受業于羅守悌得劉守真之傳黄虞稷曰彦修從許文懿學所居在丹溪學者稱丹溪先生宋景濓言其得考亭正傳為金華四賢之的嗣不徒以醫名也
  滑夀難經本義二巻
  夀字伯仁自號攖寧生許州人寄居鄭縣從王居中學受素問難經又參㑹張仲景劉守真李眀之三家而貫通之所治無不愈天台朱右摭其治疾神效者數十字為作傳
  王國端扁鵲神應鍼灸玉龍經無卷數
  國端婺源人
  鄒鋐夀親養老新書四巻
  鋐泰寧人
  等謹案是書第一卷即宋陳直之養老奉親書已見馬考第二巻以下皆鋐所續增也
  齊徳之外科精義二卷
  徳之官醫學博士充御藥院外科太醫
  戴啓宗脉訣刋誤二卷附録二巻
  啓宗字同父金陵人官龍興路儒學教授
  王履醫經溯洄集一卷
  履字安道崑山人學醫于朱丹溪盡得其術
  鎦洪傷寒心要一卷
  洪都梁人始末無攷
  何若愚添注指微賦一卷
  若愚爵里無攷
  艾元英如宜方二巻
  元英東平人
  王珪泰定養生主論十六卷
  珪字均章自號中陽老人嘗從仕棄官歸隠虞山下慕丹術尤䆳于醫
  類編南北經騐醫方大成十卷
  題文江孫乆賢撰
  等謹案是書本名醫方集成後為坊賈增輯改題此名
  馬宗素傷寒醫鑒一卷
  宗素始末無攷
  等謹案是書載河問六書皆采劉完素之説以駁朱肱南陽活人書
  
  周定王橚普濟方一百六十八卷
  橚見農家類
  周文采醫方選要十巻
  文采洪武時人
  戴原禮推求師意二卷
  原禮朱震亨門人
  熊宗立素問運氣圖括定局立成一卷
  宗立見儒家類
  徐用誠玉機微義五十卷
  用誠字彦純㑹稽人
  等謹案是書為用誠所撰而劉純續增之純字宗原咸寧人
  徐用宣小兒方十卷
  用宣衢州人
  徐謙仁端録十八卷
  謙字仲光嘉興人
  等謹案是書専論治痘諸法
  劉宇安老懷幼書四卷
  宇字志大河南人成化進士官山西按察副使
  薛鎧保嬰撮要八卷
  鎧字良武呉縣人官太醫院醫士
  何瑭醫學管見一卷
  瑭字柏齋懷慶人𢎞治進士官南京右副都御史諡文定事迹具眀史儒林傳
  周宏衛生集四卷
  宏里貫無攷
  劉純雜病治例一卷 傷寒治例一卷
  純見前其父橘泉翁受醫術于朱震亨純幼承家學又從其鄉馮庭幹許宗魯邱克容㳺盡得其法
  蒋儀藥鏡四卷
  儀嘉興人正徳進士
  丁瓉素問鈔補正十二巻
  瓉字㸃白鎮江人嘉靖進士官温州知府
  薛已薛氏醫案七十八卷
  已字立齋呉縣人正徳間以薦授御醫擢南京太醫院院判晉院使
  汪機讀素問鈔九卷 鍼灸問對三卷 外科理例七卷附方一卷 運氣易覽三卷 痘證理辨一巻附方一巻
  機字省之祁門人精通醫術治病多竒中與呉縣張頥杞縣李可大常熟繆希雍齊名
  馬蒔素問註證發微九卷
  蒔字時化㑹稽人
  陳㑹神應經一卷
  㑹字善同里貫無攷
  等謹案是書前有宗𣲖圖稱梓桑君席宏達九傳至席華叔十傳至席信卿十一傳至㑹㑹傳二十四人皆歴歴可據
  陳桷石山醫案三卷
  桷字惟宜祁門人
  江瓘名醫類案十二卷
  瓘字民瑩歙縣諸生因病學醫子應宿世其業
  孫一奎赤水元珠三十卷 醫㫖緒餘二卷 孫氏醫案五巻
  一奎字文垣號東宿又號生生子休寧人醫案五巻一奎輯其子泰來眀來編
  李時珍本草綱目五十二卷 竒經八脉考一巻 瀕湖脉草一卷
  時珍字東璧蘄州人官楚王府奉祠正事迹具眀史方技傳
  王世相醫開一巻
  世相字季鄰號清溪蒲州人官延川知縣
  李濓醫史十卷
  濓見史類
  虞摶醫學正傳八巻
  摶字天民自號花溪恒徳老人義烏人其學以朱震亨為宗而參以張機孫思邈李杲諸家之説
  萬表萬氏家抄濟世良方六巻
  表見兵家類
  等謹案是編乃表孫邦孚所增輯邦孚字汝永官都督僉事
  張時徹攝生衆妙方十一巻 急救良方二卷
  時徹見史類
  胡嗣亷編校靈秘十八方加減一巻
  嗣亷濟南人
  李湯卿心印紺珠經二巻
  湯卿里貫無攷
  呉正倫養生類要二卷
  正倫字子敘自號春巖子歙縣人
  髙士志齋醫論二卷
  士字志齋鄞縣人
  陳仕賢經騐良方十一卷
  仕賢字邦憲福清人嘉靖進士官副都御史
  方廣丹溪心法附餘二十四巻
  廣字約之號古齋休寧人
  董炳避水集騐要方四卷
  炳字文化河州人父相字玉鶴以醫得名栁應聘為作玉鶴翁傳炳號懐鶴
  等謹案是編乃隆慶丙寅淮水決時炳避居樓上所集故以避水為名
  方有執傷寒論條辨八卷 本草鈔一卷 或問一卷痙書一巻
  有執字中行歙縣人
  王肯堂證治凖繩無卷數
  肯堂見經類
  本傳畧曰肯堂好讀書尤精于醫所著凖繩該括精粹世競傳之
  肯堂自序畧曰余鋭志醫學採取古今方論參以鄙見而命髙生隠次第録之先成雜病論與方各八巨帙
  繆希雍先醒齋廣筆記 神農本草經疏三十卷希雍字仲醇常熟人附見明史方技傳李時珍傳中等謹案天啓中王紹徽作㸃将録以東林諸人分配水滸傳一百八人姓名稱希雍為神醫安道全朱國禎湧幢小品記天啟辛酉國禎患膈病上下如分兩截中痛甚不能支希雍用蘇子五錢飲之即止亦可見其技之工矣
  張介賓類經三十二卷 景岳全書六十四卷
  介賔字㑹卿號景岳山隂人從名醫金英遊遂精醫道葉秉敬序畧曰景岳治病一以内經為主但恐内經資于自用而不能與天下共用乃著類經三十二巻犁為三百九十條益以圖翼十一卷附翼四卷殫精極微有功于軒岐大矣
  馮時可上池雜説一卷
  時可見經類
  皇甫中傷寒指掌十四卷
  中字雲洲仁和人
  楊繼洲鍼灸大全十卷
  繼洲平陽人萬厯中醫官
  張三錫醫學六要十九巻
  三錫字叔承應天人
  李中梓删補頤生微論四卷 雷公炮製藥性解六卷中梓字士材華亭人
  劉應泰魯府秘方四卷
  應泰官魯王府侍醫
  呉有性瘟疫論二卷補遺一卷
  有性字又可震澤人
  王化貞普門醫品四十八巻補遺一卷
  化貞字肖乾諸城人萬厯進士官至僉都御史巡撫遼東事迹附見明史熊廷弼𫝊
  呉勉學編河間六書二十七巻
  勉學字肖愚歙縣人
  黄承昊折肱漫録六卷
  承昊字履素號闇齋秀水人洪憲子萬厯進士官福建按察使
  董説運氣定論一卷
  説見經類
  髙武鍼灸聚英四卷 鍼灸節要四卷
  武里貫無攷
  盧之頤本草乗雅半偈十巻 痎瘧論䟽一卷
  之頤字子繇錢塘人
  孫志宏簡眀醫彀八巻
  志宏字台石杭州人
  金鎞秘論十二卷
  題梁谿流寓李藥師撰
  扁鵲指歸圖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類方馬經六卷
  不著撰人名氏
  司牧馬經痊驥通元論六卷
  不著撰人名氏
  喻仁喻傑同撰療馬集四卷附録一巻
  仁傑皆六安州馬醫
  痊驥集二卷
  不著撰人名氏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八十四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八十五
  經籍考
  子神仙家 釋家
  等謹案馬端臨通考倣班固藝文志之例道家之外復列神仙所謂道家者漢時黄老並稱其大㫖主乎清净無為而已赤松子魏伯陽之徒則言煉養而不言服食盧生李少君言服食而不言煉養張道陵㓂謙之言符籙而不言煉養服食至杜光庭之流又惟以經典科教為事盖清净無為之指於是蕩焉無存矣棄本逐末言人人殊宋史藝文志神仙家至為繁富遼金元三史亦間見旁岀明史則總道家神仙為一類今仍於道家之外别立神仙家一門以符馬氏體例至釋氏向列於神仙家之後今亦仍其序次云
  宋史藝文志神仙家三百九十四部一千二百十六巻遼金元三史不立藝文志㪚見各列𫝊中
  明史藝文志神仙家二十三部九十九巻
  
  按節坐功法一卷
  舊題陳摶撰
  等謹案是書宋史藝文志不著録盖後人托名也
  王欽若翊聖保德傳三卷
  欽若字定國新喻人淳化進士累官司空門下侍郎同平章事
  陳顯微周易參同契解三巻
  顯微字宗道自號抱一子淮陽人嘉定端平間臨安佑聖觀道士
  王道古文龍虎經注疏三巻
  道自署保義郎差充恩平郡王府指揮使
  陳葆光三洞羣仙録二十卷
  葆光江隂道士
  吕元素道門定制十一卷
  元素西蜀道士是書前五巻元素所撰後六巻為其弟子吕大煥所補
  楊智逺梅仙觀記一巻
  智逺仙壇觀道士
  俞琰周易參同契發揮三卷釋疑一巻 易外别傳一卷 席上腐談二卷 元學正宗二卷 爐火監戒録一卷
  琰見經類
  疑仙傳三巻
  題隱夫玉簡撰諸書或引作王簡其人當是乾徳開寳間人
  延夀第一紳言一卷
  題愚谷老人撰不著名氏
  
  王處一華山志一巻
  處一始末無攷
  元
  陳致虛周易參同契分章注三巻 金丹大要十卷致虛字觀吾自號上陽子
  等謹案是書凡分三十五章其所疏解皆明白顯暢
  洪知常海瓊傳道集一卷
  知常太平興國宫道士
  邱處機攝生消息論一巻
  處機登州棲霞道士自號長春子
  李道純中和集三卷後集三巻
  道純見占筮類
  李鵬飛三元參贊延壽書五巻
  鵬飛至元間人自稱九華澄心老人
  余覺華修真㨗徑九巻
  覺華字榮甫建安人
  陳采清微仙譜一卷附録三巻
  采建安道士
  李道謙甘水仙源録十巻
  道謙元時道士
  李道謙終南山祖庭仙真内傳二巻附朱象先終南山説經臺厯代仙真碑記一巻
  道謙見前象先亦元時道士
  張雨元品録五巻
  雨字伯雨一字天雨别號貞居子錢塘人宋崇國公九成後也年二十餘棄家為道士自稱句曲外史
  戴起宗悟真篇注疏三卷附直指詳説一卷
  起宗字同甫集慶路人延祐中常官紹興儒學教授等謹案悟真篇為宋時張伯端所撰見馬考乾道中翁葆光始析為三篇作注以申繹其義又附以悟真直指詳説一篇元至順間起宗重加訂正復為疏以發明之葆光字淵明號無名子象川人
  徐仙翰藻集十四卷附賛靈集四卷
  不著編輯名氏
  等謹案是書所載皆唐末徐温二子知證知諤詩文稱降神於閩所作葢附乩書也後附賛靈集皆頌神之文
  
  明太祖周顛仙傳一卷
  顛仙建昌人事迹詳明史方技傳洪武二十六年太祖親製此傳命中書舎人詹希庾書之勒石廬山
  寧王權神隱志二卷
  權見史類
  冷謙修齡要指一卷
  謙字啓敬嘉興人洪武初官太常寺協律郎
  蔣一彪古文參同契集解三卷
  一彪自號復陽子餘姚人
  郭本中步履常同編鶴林集無卷數
  本中履常皆道士
  等謹案是編述其師周元真之靈異也元真字元初呉縣人以雨腸祈禱頗有應騐一時文士多以詩文投贈本中等因萃為是編
  范應虚紫陽道院集二巻
  應虛字志敏號棲雲杭州紫陽庵道士庵在呉山西南瑞石山上名流多有題咏應虛因裒輯為此編
  霞外雜爼一巻
  題鐵脚道人撰有敖英序稱嘉靖丁酉泊舟空舲灘遇仙翁所授又有後䟦稱鐵脚道人姓杜氏名巽才魏人
  朱載㙔諸真元奥集成九巻
  載㙔明之宗室也
  張位周易參同契註解三巻 悟真篇註解三巻位見經類
  李堪玊洞藏書四卷
  堪號楚愚應城人嘗為諸生
  李文燭黄白鏡一巻續黄白鏡一巻
  文燭字晦卿自號夢覺道人丹徒人
  朱約佶觀化集一卷
  約佶號雲仙又號弄丸山人靖江王守謙之裔居於廣西
  趙樞生含元子十二卷
  樞生字彦材太倉人
  陳繼儒香案牘一卷
  繼儒見史類
  段元一化機彚參五卷
  元一字思真號涵虛子又號永明道人自署北郡人嘗官知縣
  彭在份讀丹録無巻數
  在份號從野逸人莆田人
  白雲霽道藏目録詳注四巻
  雲霽字明之號在虛子上元人明季道士
  廣胎息經二十二巻
  不著撰人名氏
  等謹案是書第二十一卷中引羅洪先陳獻章語審為明代道流所作舊題宋人者妄也
  至㳺子二卷
  不著撰人名氏
  羣仙珠玉集成四卷
  不著編輯者名氏
  道書類鈔無卷數
  不著編輯者名氏
  二六功課一卷
  題石室道人撰不著名氏
  右神仙家
  宋史藝文志釋家類二百二十二部九百四十九卷遼金元三史不立藝文志㪚見各列傳中
  明史藝文志釋家類一百一十五部六百四十五巻宋
  釋贊寧宋髙僧傳三十巻
  贊寜徳清人杭州龍興寺僧呉越王錢鏐署為兩浙僧統宋太宗嘗召對於滋福殿詔修髙僧傳咸平中加右階僧録至道二年卒諡曰圓明大師
  釋普濟五燈㑹元二十巻
  普濟字大川靈隠寺僧
  等謹案是書取釋道原景德傳燈録駙馬都尉李遵朂天聖廣燈録釋維白建中靖國續録及釋道明聨燈會要釋正受嘉泰普燈録撮其要㫖彚為一書故曰五燈㑹元
  釋曉瑩羅湖野録四巻
  曉瑩字仲温江西人能詩紹興時僧
  釋志磐佛祖統紀五十四巻
  志磐咸淳時人住四明東湖
  釋元敬元復同撰武林西湖髙僧事畧一卷
  元敬西湖僧元復東嘉僧
  元
  釋覺㟁釋氏稽古畧四巻
  覺㟁字寳洲烏程人
  釋念常佛祖通載二十二巻
  念常號梅屋華亭人延祐中居嘉興大中祥符禪寺
  神僧傳九卷
  不著撰人名氏
  
  陳實原大藏一覽十巻
  實原寧德人
  管志道覺迷蠡測三巻剰言一巻附録一巻
  志道見經類
  夏樹芳法喜志三巻
  樹芳見史類
  周永年呉都法乗十二巻
  永年見史類
  釋可真長松茹退二卷
  可真字逹觀呉江人世稱紫柏大師
  右釋家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八十五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八十六
  經籍考
  子類書上
  等謹案舊唐書以前之志但有雜家而無類書其以類書别為一類者自唐書始晁公武謂齊梁間士大夫之俗喜徴事以為其學淺深之𠉀類書之起當在此時今攷分類編纂之書實始于梁公武之言良信謹依馬考例續輯如左其有抄録他書别標名目以欺世者本書已載即不復為采入以避穴複云
  宋史藝文志類書類三百七部一萬一千三百九十三卷
  遼金元三史不立藝文志散見各紀傳中
  明史藝文志類書類八十三部二萬七千一百八十六卷
  
  徐晉卿春秋經傳類對賦一卷
  晉卿自序稱將仕郎秘書省校書郎里貫無攷等謹案左傳文繁詞縟學者往往緯以儷語見于宋藝文志者有崔昇等十餘家今並佚惟此賦尚存凡一百五十韻
  劉攽文選類林十八卷
  攽字貢父與兄敞同舉慶厯進士歴官秘書少監出知蔡州後終于中書舍人
  等謹案是編取文選字句可供詞賦之用者分門標目共五百四十九類疑南宋時業詞科者所贗託也
  吕祖謙詩律武庫前後集三十卷
  祖謙見經類
  等謹案是編分類標題大抵皆習見之事攷祖謙年譜及宋史藝文志皆不載葢後人依託也
  周守忠姬侍類偶二卷
  守忠見雜家類
  等謹案是書有朝奉大夫鄭域中序及守忠自序仿侍兒小名録而以四言隔句用韻凡八十有八聫大抵以太平廣記為槀本漏畧不全
  劉達可璧水羣英待問八十二卷
  達可爵里無攷
  等謹案是書前有淳祐乙巳建安陳子和序分十六門大約為太學諸生答䇿而設
  祝穆事文類聚前集六十巻後集五十卷續集二十八卷别集三十二卷
  穆見史類
  等謹案是書前集之首有淳祐丙午穆自序毎集各分總部而附以子目條分件繫葢沿歐陽詢藝文類聚徐堅初學記之體而畧變其例
  劉應李翰墨大全一百二十五巻
  應李字希泌建陽人咸淳進士主本邑簿
  等謹案是書仿祝穆事文類聚之例分二十五門
  潘自牧記纂淵海一百卷
  自牧字牧之金華人慶元進士知龍㳺縣事
  王應麟玉海二百巻附辭學指南四卷 小學紺珠十卷
  應麟見經類
  等謹案玉海有婺郡文學李垣序稱其多識廣聞淹貫博洽其為書精密淵深區分臚列靡所不載凡三百四卷總以二十二門析之為二百六十一類紺珠分門𨽻事與諸類書畧同惟以數為綱而以所統之目係于下則應麟之剙例
  林駉源流至論前集十卷後集十卷 黄履翁源流至論别集十巻
  駉字徳頌寜徳人嘗以易冠鄉薦履翁字吉父爵里無攷
  章如愚山堂考索二百十二卷
  如愚字俊卿婺州金華人慶元進士官國子博士知貴州忤韓侂胄罷歸
  等謹案是書分四集前集六十六卷後集六十五卷續集五十六巻别集二十五卷共二百十二巻事必有據言必有徴葢仿杜氏通典之例
  趙崇絢雞肋一巻
  崇絢字元素簡王元份八世孫
  方鳯野服考一卷
  鳯一名景山字韶卿浦陽人宋末授容州文學國亡不仕與謝翺吳思齊友善
  等謹案是書摭取經史及説部所記野服之制凡十六條
  陳思小字録一卷補録六卷
  思見農家類
  等謹案思本理宗時書賈而此書卷首題為成忠郎緝熈殿國史實録院秘書省搜訪不知何時所授其書乃仿陸龜䝉侍兒小名録而稍加推廣
  楊伯嵓六帖補二十卷
  伯嵓見經類
  謝維新古今合璧事類偹要前集六十九卷後集八十一卷續集五十六卷别集九十四卷外集六十六卷維新字去咎建安人始末無攷自署膠庠進士葢太學生也
  等謹案是書成子寳祐丁巳前集四十一門後集四十八門續集六門别集六門外集十六門共三百六十六卷一百一十七門
  陳景沂全芳偹祖五十八卷
  景沂號肥遯天台人
  等謹案是書前有寳祐元年韓境序言理宗時曽進於朝前集二十七卷所記皆花後集三十一卷果卉草木農桑蔬藥凡七部毎一物分事實祖賦詠祖二類
  詹光大羣書類句二十七卷
  光大里貫無攷
  等謹案是書凡分一千五百餘門前有蔡公亮序
  蕭元登古今詩材八卷
  元登里貫無攷
  等謹案是書取唐宋人詩分類編輯間有評註皆剽竊諸家詩話殆又出詩律武庫之下
  裴良甫十二先生詩宗集韻二十卷
  良甫字師聖里貫無攷
  等謹案是書見趙希弁讀書附志卷末稱淦川宋季用校正十二先生者唐杜甫李白髙適韓愈桞宗元孟郊宋歐陽修曾鞏蘇軾王安石黄庭堅陳師道也
  徐伯益訓女䝉求一卷
  伯益里貫無攷
  等謹案是書倣李瀚䝉求之例類集婦女事迹括以四言韻語
  朱景元經學隊仗三卷
  景元里貫無攷
  永嘉八面鋒十三卷
  不著撰人名氏
  等謹案是書卷末有都穆䟦謂宋時嘗有刻本稱永嘉先生相傳為陳傅良所撰云
  羣書㑹元截江網三十卷
  等謹案是書首題太學増修中有淳祐端平年號葢理宗時程試策論之本也前有元至正七年東陽胡助序黄虞稷千頃堂書目遂誤以為助撰凡分六十五門每門各附子目
  翰苑新書前集七十巻後集上二十六卷後集下六卷别集十二卷續集四十二卷
  等謹案是書明陳文燭序第稱宋人不著名氏他本題謝枋得撰者葢坊賈所偽託也
  四六膏馥七巻
  舊題楊萬里撰
  等謹案是書殊淺陋當是坊賈所託名
  八詩六帖二十九卷
  題王狀元撰不著其名
  等謹案是書葢坊賈所為之贗本摘李杜韓桞歐王蘇黄之詩而竊白居易之書名也
  諸史偶論十卷
  等謹案是書題桞州計宗道校宗道明𢎞治進士馬平人稱校則非其所著攷所引史事至五代而止審為宋人所作
  萬卷菁華前集八十卷後集八十卷續集三十四卷不著撰人名氏
  三場通用引易活法九卷
  不著撰人名字
  等謹案是書葢宋人取説易之詞分類排比以備場屋之用者也詞雖解易而體則全是類書
  
  陰時夫韻府羣玉二十卷
  時夫名㓜遇以字行奉新人登宋寳祐九經科入元不仕
  嚴毅増修詩學集成押韻淵海二十卷
  毅字子仁建安人
  等謹案是書卷首有順帝至元庚辰張復序體例與韻府羣玉相近
  髙恥傳羣書鈎元十二卷
  恥傳臨邛人
  等謹案是書前有恥傳自序後附刪節通鑑一卷題曰建置沿革又附陳騤文則一卷
  祝明聲律發䝉五卷
  明字文卿原書二卷見髙儒百川書志後三卷潘瑛所續明劉節校補瑛不知何許人節見經類
  胡炳文純正䝉求三卷
  炳文見經類
  富大用事文類聚新集三十六巻外集十五卷
  大用字時可里貫無攷
  祝淵事文類聚遺集十五卷
  淵字宗禮里貫無攷
  敏求機要十六卷
  等謹案是書題月梧劉實撰鳯梧劉茂實註而撰人則於劉字下實字上空一字疑是兄弟二人本以實字連名舊本糢糊傳寫者因於撰者之名空一字也審書中所云當是宋遺民之入元者
  古賦題十卷後集五巻
  題天厯己巳古雍劉氏翠岩家塾識葢元仁宗時所刋
  排韻増廣事類氏族大全十卷
  不著撰人名氏
  
  寜王權原始秘書十卷
  權見史類
  張九韶羣書拾唾十二卷一本作羣書備數
  九韶見史類
  等謹案是書仿王應麟小學紺珠之例以數記事分十二門前有李登序
  楊信民姓源珠璣六卷
  信民江陰人永樂中官日照縣知縣
  袁均哲羣書纂類十二卷
  均哲字庶明建昌人正統中官桞州知州
  等謹案是編補張九韶羣書拾唾之闕加以註釋凡十三門
  包瑜韻府續編四十卷
  瑜字希賢莆田人景泰庚午舉人官教諭
  陳士元名疑四卷 姓滙四巻 姓觽十卷
  士元見經類
  等謹案名疑博採史傳及百家雜説凡古人名字同異無不畢載雖間有訛誤然採摭繁富頗廣見聞其姓滙姓觽兩書徴引殊多疏舛
  何喬新策府羣玉三卷
  喬新見經類
  范泓典籍便覧八卷
  泓字本涵婺源人
  羣書集事淵海四十七巻
  不著撰人名氏
  等謹案明史藝文志據髙儒百川書志以是書為𢎞治時人編而李東陽懐麓堂集載有此書後序稱國初人所輯内官左少監賈性捐貲鏤版是此書本出明初百川書志悮據賈性重刻之本耳書分十門五百七十二子目
  王圻三才圖㑹一百六卷
  圻見史類
  等謹案是書輯諸書圖譜為一編凡十四類
  朱文涉覧屬比四卷
  文睢州人
  等謹案是書末有自䟦稱書成於正徳乙巳考正徳紀年並無乙巳疑有訛誤其書每條以古人二事相似者合而論之事皆習見議論亦極膚淺
  劉定之文安策畧十卷
  定之見經類
  等謹案是書乃所擬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屋對策之作周榮作定之年譜記此書成於宣徳九年甲寅時定之年二十六嵗葢其揣摩程試時也
  楊慎謝華啟秀八卷 哲匠金桴五巻 均藻四卷慎見經類
  等謹案謝華啟秀哲匠金桴皆摘取古人新雋句一則裁為對偶一則分韻編録均藻乃韻府羣玉之流攷許慎説文無韻字小學家以均字代之引鶡冠子五均為證慎書名葢取諸此
  可知編八卷
  舊題楊慎撰
  等謹案是書獨不見於升庵書目殆坊賈所依託也
  李黼王制考四卷
  黼無錫人
  等謹案是書採經史中有闗制度者分類纂輯統為七十四篇前有自序
  鄒泉經史格要二十八卷
  泉見史類
  等謹案是書以周禮六官為綱而分𨽻故實於下大抵不出文獻通考大學衍義補諸書
  羅頎物原一卷
  頎字儀甫浙江山陰人
  等謹案頎以宋髙承事物紀原不能黜妄崇真故更訂此編分十八門共二百三十有九條
  吳昭明五車霏玉三十四卷
  昭明始末無攷
  等謹案是編為汪道昆増訂道昆字伯玉歙縣人嘉靖進士官兵部左侍郎明史附見王世貞傳中
  浦南金修辭指南二十卷
  南金吳縣人嘉靖舉人官國子監助教
  等謹案是編取爾雅左腴漢雋書叙指南四書彚為一編分二十部四十類
  施仁左粹類纂十二巻
  仁字宏濟長洲人嘉靖舉人
  黄省曽騷苑四卷
  省曽見史類
  等謹案是編摘楚辭字句以供剽竊之用乃劉攽文選雙字之類省曽原書三卷後一巻為張所敬補所敬字長輿自署曰清河從郡望也
  張之象楚騷綺語六巻
  之象見史類
  㳺日章駢語雕龍四巻
  日章字學絅莆田人嘉靖進士官至知府
  等謹案是編以駢偶之詞類𨽻古事分十七門晉安林世勤為之註釋
  詩學事類二十四卷 韻學事類十二卷 韻學淵海十二卷
  題李攀龍撰攀龍字于麟歴城人嘉靖進士官河南按察使事迹具明史文苑傳
  等謹案三書皆龎雜弇陋必坊賈所偽託也
  唐順之荆川稗編一百二十卷
  順之見史類
  等謹案是編仿章如愚山堂考索之例薈萃羣言區分類聚始之以六經終之以六官六經所不能盡則條次九流諸家之學術凡為類二十有七六官所不盡則賅之以史傳凡為類二十有五云
  耿隨朝名物類考四卷
  隨朝字敬菴滑縣人嘉靖進士官至山西按察司副使
  等謹案是書詮釋名物分十五門葢爾雅之支流
  異物彚苑五卷 彚苑詳註三十六卷
  舊題王世貞撰世貞見史類
  等謹案兩書皆剽剟諸書而成疑託名世貞者也
  古今類腴十八卷
  不著撰人名氏
  等謹案是書前有吳一鵬序云是玉麟洲作麟洲王世懋别號也見史類是書凡分十門一百二十一子目皆採掇成語以備舉業之用殆坊賈偽託必非出世懋手也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八十六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八十七
  經籍考
  子𩔖書下
  
  吳夢材彊識略四十卷
  夢材字國賢崇陽人
  況叔祺考古辭宗二十卷
  叔祺字吉甫髙安人嘉靖進士官貴州提學僉事
  劉鳳雜爼十卷
  鳯見史類
  等謹案是書摘録古書字句凡分八類
  王可大國憲家猷五十六卷
  可大字元簡南京錦衣衛人嘉靖進士官台州府知府
  凌迪知文選錦字二十一卷
  迪知見史類
  徐元太喻林一百二十卷
  元太字汝賢宣城人嘉靖進士官刑部尚書
  等謹案是書採摭古人設譬之詞彚為一編凡分十門五百八十餘類歴二十餘年而後成
  徐時行羣書纂粹八卷
  時行即申時行見經類
  等謹案時行初寄養於徐從其姓此蓋其未復姓時作
  王荔正音攟言四卷
  荔字子岩髙陽人嘉靖舉人官青州府推官
  等謹案是書乃村塾對偶之本分二十二部前有李國楨序
  潘之恒亘史鈔無卷數
  之恒見史類
  等謹案是書明史藝文志作九十一卷顧起元序稱有内紀外紀雜紀為卷九百九十有六今僅存内紀葢殘缺不完之本也
  潘塤楮記室十五卷
  塤見史類
  鄭若庸類雋三十卷
  若庸字虚舟崑山人少為諸生以任俠不羈見斥客趙康王厚煜邸中厚煜給以筆札令其倣初學記藝文類聚越二十年而成此書
  趙樞生含元齋别編十卷
  樞生見神仙家類
  顧充古雋考畧六卷
  充見經類
  莊元臣三才考畧十二卷
  元臣字宗原歸安人隆慶進士
  等謹案是書分十二門蓋備科舉對䇿之用者
  張元抃翰林諸書選粹四卷
  元抃見史類
  郭子章黔類十八卷
  子章見經類
  等謹案是編其巡撫貴州時所輯故曰黔類實隸事之書非黔志也凡分三十六門
  祝彦祝氏事偶十五卷
  彦字元美山陰人萬厯舉人
  等謹案是書採史傳所載古人事蹟相同者倣世説新語門目分條徴引
  陳與郊廣修辭指南二十卷
  與郊見經類
  屠隆縹緗對類二十卷
  隆見雜家類
  何三畏何氏類鎔三十五卷
  三畏見史類
  等謹案是編取類書典故以駢語聨絡成文即宋呉淑事類賦之屬但不為韻語耳
  徐常吉事詞類竒三十巻 六經類聚四卷
  常吉字士彰武進人萬厯進士官浙江按察司僉事等謹案類竒為類二十有四吳人陸伯元為之註類聚凡十八門内有陶元良續増者元良字乃永亦武進人
  樊王家春秋内外傳類選八卷
  王家潛江人萬厯進士
  閔文振異物彚苑十八卷
  文振字道充浮梁人
  姚光祚廣䝉求三十七卷
  光祚字允昌呉縣人萬厯舉人官保定府同知等謹案宋王逢原有十七史𫎇求光祚以其未備從而廣之分三十七類
  陶涵中男子雙名記一卷
  涵中字雪凡嘉興人萬厯舉人官建昌府同知等謹案是書記古人雙名如殷七七王保保凡二十一人然以余闕為余闕闕不知何所據也
  吳道南秘笈新書十三巻别集一卷
  道南見史類
  等謹案是書據道南自序謂本宋謝枋得之書道南為之増補
  黄一正事物紺珠四十一卷
  一正字定父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州人
  等謹案是書明史藝文志作四十六卷今以書考之乃四十六目也
  馮琦經濟類編一百卷
  琦字琢菴臨朐人萬厯進士官至禮部尚書諡文敏等謹案是編為𤦺手録之稿𤦺沒後弟瑗與其門人周家棟呉光儀重為排纂
  余寅同姓名録十二卷周應賔補録一卷
  寅見史類應賔見經類
  顧起元説畧三十卷
  起元見史類
  等謹案是編明史藝文志作六十卷而起元自序止三十巻與今本合葢明史偶誤也明史收入小説家類以與曽慥類説陶宗儀説郛相近然詳考體例其分門排比編次之法實與類書相同
  陳耀文天中記六十巻
  耀文是經類
  等謹案是編乃其類事之書以所居近天中山故曰天中記
  章潢圖書編一百二十七卷
  潢見經類
  等謹案是編取左圖右書之義凡諸書有圖可考者無不彚輯而為之説明人圖譜之學惟此與王圻三才圖㑹為巨帙然圻書門目𤨏屑不及潢書之有體要
  陳禹謨駢志二十卷
  禹謨見經類
  彭大翼山堂肆考二百二十八卷補遺十二巻
  大翼字雲舉一字一鶴江南通州人以嵗貢判梧州等謹案江南志稱大翼自梧州乞歸因事繙閲積四十年而書成名曰山堂肆考凡分宫商角徴羽五集
  劉鴻訓玉海纂二十二卷
  鴻訓字黙成長山人萬厯進士官至文淵閣大學士
  時物典彚二卷
  舊題李日華撰日華見史類
  等謹案是書雜剽類書故實餖飣成帙舛謬百出當是偽託之作
  杜涇對制談經十五巻
  涇西安人始末無考
  等謹案是書因宋葉時禮經㑹元舊文百篇分類排纂立十五門以統之
  徐鑒諸書考録四卷 諸經紀數十四卷
  鑒字觀父豐城人萬厯進士官監察御史提督應天學政
  許獬八經類集三卷
  獬字子遜同安人萬厯進士官翰林院編修八經易書詩春秋禮記周禮孝經小學也
  林瀌藻軒閒録補續詞叢類採八卷
  瀌字元盛福州人官至昌化縣知縣
  楊德周輿識隨筆一巻
  德周見小説家類
  陳懋學事言要元三十二卷
  懋學字希顔福唐人萬厯舉人官兵馬司指揮
  呉之俊獅山掌録二十八卷
  之俊字彦章號芝房歙縣人萬厯進士官武强縣知縣
  楊聨芳諸經纂註三十四卷
  聨芳字懋賞漳州人
  徐應秋駢字憑霄二十四卷
  應秋見雜家類
  等謹案是書皆采輯經史駢連之字詮義十巻釋名十四巻自註引王嘉拾遺記蒼梧有鳥名憑霄能吐五色氣名書之義葢取諸此
  陳子壯經濟言十二巻
  子壯字集生南海人萬厯進士官禮部侍郎明亡殉難
  楊淙事文玉屑二十四巻
  淙始末無考
  江旭竒朱翼無卷數
  旭竒字舜升歙縣人萬厯中官安岳縣丞
  等謹案是書凡分六部捃摭諸書是非一以朱子為㫁故名朱翼
  黄以陞史説萱蘇一巻
  以陞字孝義龍溪人
  等謹案是書取史事之相類者隨筆記載自序謂臯蘇釋勞萱草忘憂故以萱蘇為名
  俞安期唐類函二百巻 詩雋類函一百五十巻 類苑瓊英十巻
  安期字羨長呉江人
  等謹案唐類函取唐人類書刪除重複彚為一函分四十三部詩雋類函取皇古迄唐代之詩彚為一編分三十六部類苑分别事類每條止撮舉二字中缺天文一類殆未成之書也
  劉嗣昌劉氏類山十巻
  嗣昌字燕及桐城人萬厯中官興化府知府
  等謹案是書為目七十所載之書止于唐代
  卓明卿卓氏藻林八巻
  明卿字澂甫錢塘人萬厯中官光禄寺署正
  等謹案是編采擷羣書分門輯録談遷棗林藝簣謂是呉興王氏之本明卿竊取之
  錢應充史學璧珠十八巻
  應充字子美紹興人萬厯中貢生
  徐袍事典考畧六卷
  袍字仲章婺源人
  王思義故事選要十四巻
  思義見史類
  劉仲達劉氏鴻書一百八巻
  仲達字九逵宣城諸生
  等謹案是書分二十四類卷端題湯賔尹刪定
  注宗姬儒函數類六十二巻
  宗姬字肇邰歙縣人
  等謹案是書明史藝文志作儒數類函葢刋本誤也
  穆希文蟫史十一卷
  希文見雜家類
  等謹案是書專記鳥獸故實故以蟫名
  王志慶古儷府十二巻
  志慶字與游崑山人天啟舉人
  等謹案是書採摭漢魏賦頌六朝唐宋人駢體分十八門大槩仿歐陽詢藝文類聚之例
  董斯張廣博物志五十卷
  斯張見史類
  等謹按晋張華博物志南宋李石嘗續之仍華舊目斯張更從而廣之全改華之體例凡分門二十有二子目六十有七
  李肇亨婦女雙名記一巻
  肇亨字㑹泰嘉興人太僕卿日華之子
  彭儼五侯鯖十二卷
  儼字若思江西人
  李紹文藝林纍百八卷
  紹文見小說類
  羅萬藻十三經類語十四卷
  萬藻字文止江西人天啟舉人福王時官上杭縣知縣唐王僭號擢禮部主事未幾卒
  陳懋仁庶物異名疏三十巻
  懋仁見史類
  胡文煥詩學彚選二卷
  文煥見經類
  陳繼儒文竒豹斑十二卷
  繼儒見史類
  李琪枝清異續録三卷
  琪枝字雲卿嘉興人太僕卿日華之孫肇亨之子等謹案是書雖續陶穀之清異録然榖書體近稗官此則事多古典名同實異未可同類而觀云
  凌稚隆五車韻瑞一百六十巻
  稚隆見經類
  等謹案是編因隂時夫韻府羣玉而稍變其例毎韻之下先刋小篆然後隨韻隸事前有謝肇淛序
  張雲鸞五經總類四十巻
  雲鸞字羽臣號泰巖無錫人崇禎時嘗以所輯經書講義獻之闕下
  等謹案是編取五經及周禮孝經分門排比共為七十二類
  程良孺茹古畧集三十卷
  良孺見雜家類
  吕一經古今好議論十巻
  一經字子傳號非菴吴縣人崇禎進士官至河南提學副使
  劉侗名物考十卷
  侗見史類
  顔茂猷六經纂要無卷數
  茂猷見雜家類
  博巖事物考八卷
  巖字野清義烏人崇禎進士官監察御史
  文徳翼傭吹録首集二十巻次集二十一卷
  徳翼見史類
  何偉然四六霞肆十六巻
  偉然見雜家類
  方夏廣韻藻六卷
  夏字南明自號飬春子長洲人
  許之吉麗句集六巻
  之吉爵里無考
  等謹案是編採前人儷偶之句分門編次亦楊慎謝華啟秀之類
  孫丕顯文苑彚雋二十四巻
  丕顯字啟周閩人
  劉葉事類通考十巻
  葉字芝華饒州人
  卓有見䇿統綱目三十九巻
  有見莆田人
  徐炬古今事物原始三十巻
  炬見譜録類
  韓孔贊古史彚編四卷
  孔贊字羲一里貫無考
  馮廷章子史彚纂二十四卷
  廷章字子建常熟人
  等謹案是書分二十四類卷首列徴引書目千餘種唐宋諸志不著録者十之六七明諸家書目不著録者十之九
  類雅二十巻
  不著撰人名氏
  萬年統紀十二巻
  不著撰人名氏
  對類二十巻
  不著撰人名氏
  大政管窺四卷
  不著撰人名氏
  汲古編四卷
  不著撰人名氏










  欽定續文獻通考巻一百八十七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續文獻通考巻一百八十八
  經籍考
  子雜藝術
  等謹案馬端臨通考沿史志之例立雜藝術一門而以陳振孫書録解題列書品書斷之類於雜藝譏其於義無當然書與射固均為六藝中之一事振孫謂諸書所論書法之工拙正與射御同科其説亦不為無見今續輯宋以來論書之作與論畫者並列其琴譜之屬有僅為山人墨客識曲審音之事者亦入焉自餘次序則仍從馬氏之例云
  宋史藝文志雜藝類一百十六部二百二十七卷遼金元三史不立藝文志散見各紀傳中
  眀史藝文志雜藝類四十九部四百五十七卷
  
  朱長文墨池編六卷
  長文字伯原吳縣人登乙科官至秘書正字事迹見宋史文苑傳
  等謹案是編論書學源流分為八門皆引古人成書而類次之
  米芾海岳名言一卷
  芾字元章襄陽人寄居京口官至禮部員外郎知淮陽軍
  宣和書譜二十卷 畫譜二十卷
  不著撰人名氏
  韓拙山水純全集一卷
  拙字純全南陽人官忠訓郎
  姜䕫續書譜一卷
  䕫見經類
  岳珂寳真齋法書贊二十八卷
  珂見經類
  等謹案珂是書以其家所藏墨蹟自晉唐迄南宋各系以䟦而為之贊
  陳思書小史十卷
  思見農家類
  董史書録三卷
  史字良史宋末人
  
  李衎竹譜十卷
  衎字仲賢號息齋道人薊邱人起家將仕郎皇慶中為吏部尚書集賢殿大學士諡文簡
  趙孟頫曰吾友仲賢為此君寫真冥搜極討蓋欲得畫竹之情狀二百年來以畫竹稱者皆未必能精深如仲賢也
  湯垕畫鑒一卷
  垕字君載東楚人
  垕自序畧曰采真子妙于考古在京師時與鑒畫博士柯君敬仲論畫遂著此書用意精到悉有據依惜尚缺畧乃為删補編次成帙名曰畫鑒
  鄭枃衍極二卷
  枃字子經羅源人泰定中官南安縣教諭
  盛熈眀法書考八卷
  熈眀其先曲鮮人後居豫章
  夏文彦圖繪寳鑑五卷續編一卷
  文彦字士良其先呉興人居于松江嗜古精繪事為楊維楨所稱
  蘇霖書法鈎元四卷
  霖字子啓鎮江人
  劉維志字學新書摘抄一卷
  維志逹州人
  畫紀補遺二卷 元畫紀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陶宗儀書史㑹要九卷補遺一卷續編一卷
  宗儀見經類
  朱存理珊瑚木難八卷 鐡網珊瑚十六卷
  存理見史類
  張紳法書通釋二卷
  紳字士行登州人洪武十五年以薦舉授鄠縣教諭累官浙江左布政使
  黄瑜書學㑹編四卷
  瑜字廷美華亭人天順中官肇慶府知府
  周瑛書纂五卷
  瑛字梁石莆田人成化進士累官四川右布政使學者稱翠渠先生
  楊慎墨池𤨏録四卷
  慎見經類
  等謹案此書極推重趙孟頫謂其一洗顔栁之病直以晉人為師右軍之後一人而已
  豐坊書訣一卷
  坊見經類
  詹景鳳曰坊為人逸出法紀外而書學極博五體並能諸家自魏晉以及國朝靡不兼通規矩盡從手出
  孫鑛書畫䟦䟦三卷續三卷
  鑛見經類
  等謹案王世貞先有書畫䟦鑛又䟦其所䟦故名書畫䟦䟦
  唐志契繪事微言二卷
  志契字敷五又字元生江都人與弟志尹並能畫而志契尤以山水擅名
  張丑清河書畫舫十二卷 真蹟日録一卷二集一卷三集一卷 清河書畫表一卷 法書名畫見聞表一卷 南陽法書表一卷 南陽名畫表一巻
  丑原名謙徳字叔益後改今名字青父號米菴呉縣人
  朱彛尊曰青父精于鑒古所撰清河書畫舫等書時人比之黄伯思周公謹云
  陸深書輯三卷
  深見史類
  劉璋眀書畫史三卷 元朝遺佚附録一卷
  璋字圭甫嘉定人書畫史末一卷同邑童時補正時字尚中
  陸樹聲平泉題跋二卷
  樹聲見雜家類
  王世貞書苑十卷 畫苑十卷 弇州山人墨蹟䟦三卷 墨刻䟦四卷
  世貞見史類
  詹景鳳書苑補益八卷 畫苑補益四卷
  景鳳見雜家類
  李開先中麓畫品一卷
  開先字伯華號中麓章邱人嘉靖進士累官太常寺卿眀史文苑傳附載陳束傳中
  徐渭筆元要㫖一卷
  渭見雜家類
  王穉登吳郡丹青志一卷
  穉登見小説類
  穉登自序畧曰吳中繪事自曹顧僧繇以來鬰乎雲興蕭疎秀妙余展所藏名畫自吳都以迄昭代纍纍滿篋圖石疑雲寫川欲浪爰作吳中丹青志以信將來
  汪顯節繪林題識一卷
  顯節始末無攷
  張鳳翼海内名家工畫能事二卷
  鳳翼見占筮類
  釋蓮儒畫禪一卷 湖州竹派一卷
  蓮儒自稱白石山衲子始末無攷其湖州竹派一編皆抄取舊書而又不註眀出處
  李日華竹嬾畫媵一卷續畫媵一卷
  日華見史類
  項穆書法雅言一卷
  穆字徳純號貞元秀水人元汴之子元汴鑒藏書畫甲于一時穆承其家學於書法特工
  項聖謨墨君題語二卷
  聖謨字孔彰秀水人
  莫是龍畫説一卷
  是龍字雲卿以字行更字廷輯華亭人布政使如忠之子萬厯中以貢入國學眀史文苑傳附見董其昌傳中
  何三畏曰廷韓摹大癡畫一十年乃出以示人其潛心如是故神情秀潤墨采淋漓試雜之大癡真蹟中恐亦未易識别
  朱象衡筆道通㑹一卷
  象衡字朗初秀水人
  張泰階寳繪録二十卷
  泰階字爰平上海人萬厯進士
  趙宧光寒山帚談二卷拾遺一卷附録一卷
  宧光見經類
  潘之淙書法離鈎十卷
  之淙字無聲號逹齋錢塘人
  朱謀垔畫史㑹要五卷
  謀垔字隱之號厭原山人樂安靖莊王之曽孫封奉國將軍
  周之士㳺鶴堂墨藪二卷
  之士字士貴自號四眀居士齋興人
  陳繼儒書畫史一卷
  繼儒見史類
  郁逢慶書畫題䟦記十二卷續題䟦記十二卷
  逢慶字叔遇别號水西道人嘉興人
  黄鳳池唐詩畫譜五卷
  鳳池徽州人
  沈與文畫志一卷
  與文自稱姑餘山人
  畫譜六卷
  不著撰人名氏
  草書集韻五卷
  不著撰人名氏
  以上書畫
  顧煜射書四卷
  煜字銘伯無錫人
  程道生射義新書二卷
  道生海寜人
  以上射
  
  嚴澂松絃館琴譜二卷
  澂見譜録類
  黄獻琴譜正傳六卷
  獻字仲賢廣西平樂人孝宗時中官
  等謹案黄虞稷千頃堂書目載原書十卷今本為宋仕校正楊嘉森編祇六卷仕嘉森俱無錫人
  楊表正琴譜大全十卷
  表正字西峯延平人
  胡文煥文㑹堂琴譜六卷
  文煥見雜家類
  張廷玉理性元雅六卷
  廷玉字汝光延安人萬厯進士累官工部郎中等謹案是編為所作琴譜琴凡四式曲凡百篇又别譜鼓瑟之法合一十有二曲為一卷以附于後
  林有麟青蓮舫琴雅四卷
  有麟見譜録類
  楊掄伯牙心法一卷 太古遺音無卷數
  掄號桐菴江寜人
  以上琴譜
  
  吾邱衍學古編一卷
  衍見史類
  明
  徐官古今印史一卷
  官字元懋吳縣人
  顧從徳印藪六卷
  從徳字汝脩上海人
  何通印史五卷
  通字不違松江人
  以上篆刻
  元
  丸經二卷
  不著撰人名氏
  雙陸譜一卷
  題丫角道人撰
  
  林應龍適情録二十卷
  應龍字翔之永嘉人禮部儒士
  等謹案是書前八卷載日本僧虛中所傳奕譜三百八十四圖第九卷以下為外篇補遺圖説則應龍所蒐録也
  王穉登奕史一卷
  穉登見小説類
  王思任奕律一卷
  思任字季重山隂人萬厯進士累官江西按察司僉事
  秋仙奕譜十二卷
  不著撰人名氏
  李孝元壺譜一卷
  孝元字松橋滑縣人官都司經歴
  郭元鴻壺史三卷
  元鴻泰和人
  以上雜技











  欽定續文獻通考巻一百八十八
<史部,政書類,通制之屬,欽定續文獻通考>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八十九
  經籍考
  集
  等謹案馬端臨通考集類凡七門曰楚辭曰别集曰詩集曰歌詞曰章奏曰總集曰文史考隋志始以楚辭為一門其名最古今特因之别集所賅本廣詩詞之類即可統歸其中今續通考以自宋而後名目益繁篇帙彌富仍依通考之例於别集外分詩集一門其章奏已歸史類著録無庸贅入歌詞本皆詞集今増入詞話曲譜等書以次於集類之末至總集則仍其舊而文史改為詩文評謹從四庫全書之例云
  楚辭 别集一
  宋史藝文志楚辭類八家十二部一百四卷
  遼金元三史不立藝文志散見各紀傳中
  明史藝文志不立楚辭類
  宋
  楊萬里天問天對觧一卷
  萬里字廷秀吉水人紹興進士官至寳謨閣學士致仕卒諡文節
  呉仁傑離騷草木疏四卷
  仁傑見經類
  等謹案仁傑自序謂梁劉杳有草木疏二卷其書已亡杳疏凡王逸所集者皆在焉仁傑獨取二十五篇疏之其大㫖謂離騷之文多本山海經故書中引用每以山海經為斷
  
  汪瑗楚辭集觧八卷䝉引二巻考異一巻
  瑗字玉卿歙縣人
  屠本畯離騷草木疏補四卷 楚騷協韻十卷附讀騷大㫖一卷
  本畯見子類
  等謹案是書以宋呉仁傑離騷草木疏多有未備特於香草類増入麻秬黍薇稻粢麥粱八種於嘉木類増入楓梧二種其餘於仁傑疏多所刪汰
  黄文煥楚辭聴直八卷合論一卷
  文煥見經類
  等謹案文煥坐黄道周黨下獄因在獄中著此書盖借屈原以寓感其曰聴直取原惜誦篇中臯陶聴直語也
  沈雲翔楚辭評林八卷
  雲翔字千仞慶城人
  右楚辭
  宋史藝文志别集類一千八百二十四部二萬三千六百四卷
  遼金元三史不立藝文志㪚見各紀傳中
  明史藝文志别集類一千一百八十八部一萬九千八百九十六卷
  
  等謹案馬端臨通考於宋人别集載至嘉定以前較宋史藝文志闕者尚多盖據當日所見録之而未博徴志乘也今際四庫全書告成海内藏書盡登
  秘府又檢永樂大典各韻中凡湮没之書可以蒐輯者悉加編綴於宋人佚集纂出甚夥兹於通考已載其目者不復重登外餘悉為著録俾後知斯文不朽其遭逢
  盛世良非偶然云爾
  趙湘南陽集六巻
  湘字叔𤫊其先自京兆徙越遂為西安人淳化進士等謹案湘即趙抃之祖宋史抃傳不著世系故湘始末亦不具蘓軾為抃作碑稱湘官廬江尉其後追贈司徒則以抃貴推恩者也
  蔣堂春卿遺稿一卷
  堂字希魯宜興人大中祥符進士厯官左諌議大夫改給事中兩守呉郡以禮部侍郎致仕
  等謹案胡宿作堂神道碑稱堂以皇祐六年卒贈吏部侍郎又本傳載堂有呉門集二十巻今祗一卷乃明天啓中其裔孫鐄掇拾散佚成之題曰春卿盖仍致仕之官云
  趙抃清獻集十巻
  抃字閲道西安人景祐初進士及第厯官龍圖閣直學士参知政事出鎮越中再移蜀郡以太子少保致仕諡清獻
  等謹案抃是集詩文各五卷乃從宋嘉定中舊本重刋前有天台陳仁玉序
  胡宿文恭集五十卷補遺一卷
  宿字武平晉陵人天聖進士厯官樞宻副使以太子少師致仕贈太子太傅諡文恭
  金君卿文集二巻
  君卿字正叔浮梁人慶厯進士官度支郎中
  等謹案宋藝文志載君卿集十巻江西通志作十五巻考永樂大典載是集有富臨原序一篇稱臨川江明仲求遺稿編成十五卷號金氏文集則宋志稱十巻者誤矣
  黄庭堅山谷刀筆二十卷
  庭堅字魯直分寜人官至著作佐郎知鄂州事蹟具宋史文苑傳
  等謹案馬考以表賦䇿論四六尺牘統入别集盖每類僅止數種故不復區分今從其例仍歸别集類是編為庭堅所著尺牘馬考所未著録爰為補載餘倣此
  吕陶净徳集三十八卷
  陶字元鈞號净徳成都人皇祐進士厯官給事中改集賢院學士
  祖無擇龍學文集十六巻
  無擇字擇之上蔡人累官龍圖閣學士坐事謫忠正軍節度副使
  等謹案無擇集十巻附司馬光梅堯臣等贈答之作曰名臣賢士詩文二卷又附無擇叔祖岊叔士衡等傳記勑書及詩曰家集四卷乃其曽孫行編次
  朱長文樂圃餘稿十卷附録一巻
  長文見子類
  等謹案樂圃集凡一百巻南渡後燬於兵其從孫知漢陽軍思重加編次以非全集名曰餘稿而以墓銘表傳為附録云
  游酢廌山集四巻
  酢字定夫建陽人元豐進士厯官監察御史終知濠州事事蹟具宋史道學傳
  華鎮雲溪居士集三十巻
  鎮字安仁會稽人元豐進士官至朝奉大夫知漳州軍事
  慕容彦逢摛文堂集十五卷附録一卷
  彦逢字淑遇宜興人元祐進士累官刑部尚書
  張元幹蘆川歸來集八卷
  元幹字仲宗自號真隐山人又曰蘆川老隐
  宗澤忠簡公集八卷
  澤字汝霖義烏人元祐進士靖康初知磁州勤王兵起以澤為副元帥累遷延康殿學士兼開封尹留守東京贈觀文殿學士諡忠簡
  汪藻浮溪文粹十五卷
  藻字彦章徳興人崇寧進士厯官顯謨閣學士左太中大夫封新安郡侯事蹟具宋史文苑傳
  等謹案馬考稱藻浮溪集六十卷盖據陳振孫書録觧題所載又趙希弁讀書附志増猥稿外集一卷龍溪文集六十卷共一百二十一卷宋藝文志並著於録今本為明胡堯臣所刋凡十五卷
  李光莊簡集十八卷
  光字泰發上虞人崇寧進士累官吏部尚書因争和議安置瓊州移昌化軍卒追復資政殿學士諡莊簡等謹案光集載於紹興正論者四十卷宋藝文志作前後集三十卷焦竑經籍志作二十六卷錯互不合錢溥秘閣書目葉盛菉竹堂書目俱載有莊簡集八册是明初尚存其後散佚今據四庫全書著録
  孫覿内簡尺牘十卷
  覿字仲益晉陵人大觀進士政和中詞科以薦為侍御史屢謫貶終於提舉鴻慶宫
  等謹案覿所著鴻慶居士集馬考已著録是編為覿門人李祖堯輯并註與覿集中所載尺牘時有不同
  劉才卲檆溪居士集十二卷
  才邵字羙中廬陵人號檆溪居士宣和間中宏詞科紹興中官工部侍郎權吏部尚書加顯謨閣直學士
  李正民大隐集十卷
  正民字方叔掦州人政和進士厯官中書舍人徽猷閣待制
  王洋東牟集十四卷
  洋字元渤山陽人宣和進士紹興中官起居舍人知制誥直徽猷閣
  黄彦平三餘集四卷
  彦平字季岑豫章人宣和進士建炎初宫吏部郎中提㸃湖南刑獄
  等謹案三餘集世無傳本宋藝文志作黄季岑玉餘集經籍志作黄次山三餘集厲鶚宋詩紀事則云黄次山字季岑輾轉異同不可究詰惟豐城縣志於宋黄得禮傳内載其世系名字逐一條晰知此集為得禮次子彦平所撰
  陳康伯文恭公集十三卷
  康伯字長卿弋陽人宣和中上舍丙科官至尚書左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諡文恭
  羅從彦豫章文集十七卷
  從彦字仲素沙縣人以薦授博羅縣主簿淳祐間追諡文質事蹟具宋史道學傳
  陳東少陽集十卷
  東見史類
  蘇籀雙溪集十五卷
  籀見子類
  廖剛髙峯文集十二卷
  剛字用中順昌人紹興中官御史中丞以提舉明道宫致仕
  鄧肅栟櫚集十六卷
  肅字志宏南劍人以薦賜進士建炎初官左正言等謹案王明清揮麈後録載栟櫚遺文三十卷今本僅詩一卷詞一卷文十四卷
  李流謙澹齋集十八卷
  流謙字無變徳陽人以父廕補將仕郎厯官通判潼川府事
  曹勛松隐文集四十卷
  勛字功顯陽翟人宣和進士紹興中以韋太后北還迎鑾功累官昭信軍節度使卒贈少保諡忠靖
  張九成横浦集二十卷
  九成字子韶號無垢居士其先開封人徙居錢塘紹興二年進士第一仕至刑部侍郎以忤秦檜謫居南安軍檜死起知温州丐祠歸卒贈太師崇國公諡文忠
  汪應辰文定集二十四卷
  應辰字聖錫玊山人紹興五年進士第一厯官敷文閣學亡四川制置使知成都府
  等謹案馬考載應辰玉山翰林詞草五卷而宋藝文志載其集五十卷流傳已罕明𢎞治中程敏政於内閣本摘抄其要編為十二卷又附遺事志傳等文二卷今據四庫全書著録較多十之四五
  陳長方唯室集四卷附録一卷
  長方見子類
  鄭興裔忠肅奏議遺集無卷數
  興裔字允錫顯肅皇后外家三世孫由成忠郎厯官武泰軍節度使贈太尉諡忠肅
  等謹案是編雖以奏議為名實則裒輯襍文共為一集以其出於南宋之後故陳振孫書録觧題及宋藝文志俱未載
  鄭樵夾漈遺稿三卷
  樵見經類
  等謹案樵當時以博洽著不以文章名其集自陳振孫書録觧題以下皆不著録此本乃後人所編
  范浚香溪集二十二卷
  浚字茂名蘭溪人紹興中舉賢良方正辭不赴
  曽協雲莊集五卷
  協字同季南豐人紹興中以世賞得官歴仕臨安通判權知永州事
  呉儆竹州集二十卷附棣華雜筆一卷
  儆字益恭休寧人紹興進士厯官廣南西路安撫使主管台州崇道觀諡文肅
  晁公遡嵩山居士集五十四卷
  公遡字子西鉅野人公武之弟仕履無考
  李侗延平文集三卷附録二卷
  侗見子類
  馮時行縉雲文集四卷
  時行字當可璧山人紹興間官提㸃成都刑獄公事等謹案時行集宋藝文志作四十三卷原本乆佚明嘉靖中李璽訪得舊抄殘本編為四卷
  史堯弼蓮峯集十卷
  堯弼字唐英眉州人舉進士未仕
  等謹案焦竑經籍志載蓮峯集三十卷今據四庫全書著録原序二篇一作於乾道丙戍自署曰省齋無可考一為任濟全序作於嘉定癸酉
  羅願鄂州小集六卷附録二卷
  願見經類
  等謹案淳熈甲辰願由知南劒州改鄂州卒於官州佐劉清之為刋其稿名鄂州小集止六卷史稱十卷誤今所傳本明人重刻後附願兄頌弟頎及姪似臣之文二卷
  周孚蠧齋鉛刀編三十二卷
  孚字信道濟南人寓家丹徒乾道進士官真州教授等謹案集首有京口陳珙序稱遺文共三十卷盖珙序専指詩文而言末二卷為非詩辨妄以鄭樵作詩辨妄决裂古訓汨亂經義南渡諸儒多為所惑孚陳二十四事以攻之其書原自别本單行後人取以附入故通為三十二卷
  崔敦禮宫教集十二卷
  敦禮見子類
  倪樸石陵書一卷
  樸字文卿浦江人居石陵村因以為號嘗應進士舉以事徙筠州會赦得還
  等謹案謝翺輯樸雜著其本乆佚此則明嘉靖間毛鳯韶所輯不曰集而曰書者以編中擬上髙宗書為主舉其重也
  衛博定菴類稿四卷
  博里貫無考
  等謹案宋中興百官題名記載乾道四年正月衛博為樞宻院編修官四月致仕知其終於是職
  李吕澹軒集八卷
  吕字濵老光澤人
  等謹案吕行事不見於史傳惟周必大平園續稿有吕墓誌稱其端莊自重記誦過人年四十即棄科舉至七十七而卒焦竑經籍志載澹軒集十五卷今本詩三卷詞一卷襍文四卷末附周必大墓誌
  虞儔尊白堂集六卷
  儔字夀老寧國人隆興進士累官兵部侍郎
  等謹案儔行事不見於宋史而志乘所載頗詳盖屢著治行不徒以文學見長者據陳貴誼原序集本二十四卷今本詩四卷文二卷
  袁説友東塘集二十卷
  説友字起巖建安人隆興進士累官同知樞宻院参知政事
  彭龜年止堂集二十卷
  龜年字子夀清江人乾道進士累官湖北安撫使以寳謨閣待制致仕諡忠肅
  曽丰縁督集二十卷
  丰字幼度樂安人乾道進士厯官知徳慶府
  等謹案丰集真徳秀嘗板行於世嵗乆不傳元元統間丰五世孫徳安購其遺集虞集為之序明嘉靖間詹事講嘗選録十二卷刋行謹附識於此
  王子俊格齊四六一卷
  子俊字材臣吉水人安丙帥蜀嘗辟為制置使屬官等謹案子俊所著有史論師友緒言三松類藁諸書馬考載三松集十八卷均佚不傳此本原題曰格齊三松集當即類藁之一種
  王炎雙溪集二十七卷
  炎字晦叔婺源人乾道進士官至軍器少監
  等謹案炎與淳熈中觀文殿大學士王炎姓名相同非一人也所著總題曰雙溪類稿今存者惟詩文集焉
  舒璘文靖集二卷
  璘字元質一字元賔奉化人乾道進士官宜州通判淳祐中追諡文靖事蹟具宋史儒林傳
  趙汝談南塘四六一卷
  汝談字履常太宗八世孫居餘杭淳熈進士宫至權刑部尚書
  劉爚雲莊集十二卷
  爚見經類
  等謹案是集為祁承璞澹生堂抄本前有嘉定間李埴序又附真徳秀碑文乃明天順間其十世孫梗所編
  員興宗九華集二十五卷附録一卷
  興宗見史類
  趙善括應齋襍著六卷
  善括為太宗七世孫宋史宗室表載其名
  等謹案集中迓黄樞宻知隆興府啓有一㕓為氓語則籍𨽻隆興祭漢陽趙守文有仙源同盟雁塔俱第語則嘗登進士也
  陳造江湖長翁集四十卷
  造字唐卿髙郵人淳熈進士官淮南西路安撫使参議
  孫應時燭湖集二十卷附編二卷
  應時字季和號燭湖居士餘姚人淳熈進士知常熟縣移判卲武軍
  等謹案是書末附應時之父介及其兄應求應符詩並應時父子誌傳行狀子祖開補官省劄諸篇為上下二卷
  李廷忠橘山四六二十卷
  廷忠字居厚號橘山於潛人淳熈進士厯官䕫州通判
  李洪芸菴類稿六卷
  洪正民子寓海鹽曽以侍從官知温州
  楊冠卿客亭類稿十五卷
  冠卿字夢錫江陵人舉進士嘗出知廣州
  陳淳北溪大全集五十卷外集一卷
  淳見子類
  衛涇後樂集二十卷
  涇字清叔華亭人淳熈十一年進士第一累官参知政事封秦國公諡文節
  楊萬里千慮䇿二卷 錦繡論二卷
  萬里見楚辭類
  陳傅良止齋論祖五卷
  傅良見史類
  髙似孫騷略三卷
  似孫見史類
  等謹案是編皆所擬騷賦等篇
  曹彦約昌谷集二十二卷
  彦約見史類
  薛季宣浪語集三十五卷
  季宣見經類
  劉宰漫堂集三十六卷
  宰字平國金壇人紹熈進士屢薦不起以直顯謨閣終於家諡文清
  度正性善堂集十五卷
  正見史類
  等謹案宋史本傳載正性善堂集不著卷數趙希弁讀書附志列其目凡十五卷今本卷數與附志合
  程珌洺水集三十卷
  珌字懐古休寧人紹熈進士累官禮部尚書翰林學士知制誥厯端明殿學士致仕
  等謹案陳振孫書録觧題載珌集六十卷今本為明末其裔孫至逺所刻僅三十卷
  陳文蔚克齊集十七卷
  文蔚字才卿上饒人嘗舉進士端平二年詔補廸功郎
  等謹案文蔚所著尚書類編已佚其文集亦無傳本故陳振孫書録觧題宋藝文志俱不載今本乃明初其郡人張時雨及其裔孫良鑑掇拾而成者
  廖行之省齋集十卷
  行之字天民延平人徙衡州淳熈進士授寧鄉主簿
  黄幹勉齋集十四卷
  幹字直卿號勉齋閩縣人寧宗朝補將仕郎厯官安慶府以主管亳州明道宫致仕諡文肅事蹟具宋史道學傳
  等謹案是集卷目與宋藝文志相合盖猶原本也
  魏了翁鶴山集一百九卷
  了翁見經類
  等謹案了翁文章極富本各自為集後人為之合編其板淹廢今本乃明嘉靖間髙翀等刻於卭州凡百十卷缺拾遺一卷
  袁甫䝉齋集十八卷
  甫字廣微鄞縣人禮部侍郎燮之子嘉泰進士累官兵部尚書贈少傅諡正肅
  呉泳鶴林集四十卷
  泳字叔永潼川人嘉定進士累官權刑部尚書寳章閣學士知泉州
  許應龍東澗集十四卷
  應龍字恭甫閩縣人嘉定進士累官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宻院事
  劉學箕方是間居士小藁二卷
  學箕字習之崇安人隐居不仕自號種春子家有堂曰方是間故又號方是間居士
  杜範清獻集二十卷
  範字成已黄巖人嘉定進士累官右丞相諡清獻等謹案史載範所著古律詩五卷襍文六卷奏稿十卷外制三卷進故事五卷經筵講義三卷共三十二卷今本祗二十卷盖後人重輯非其舊矣
  戴栩浣川集十卷
  栩字文子永嘉人嘉定進士累官湖南安撫司叅議
  陳元晉漁墅類稿八卷
  元晉字明父崇仁人嘉定進士累官邕管安撫使
  程公許滄洲塵缶編十四卷
  公許字季與一字希頴宜化人嘉定進士累官權刑部尚書寳章閣學士知隆興府
  李劉四六標凖四十卷
  劉字公甫崇仁人嘉定進士厯官寳章閣待制等謹案劉所著四六有類稿續類稿梅亭四六皆未見今本乃其門人羅逢吉所編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八十九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九十
  經籍考
  别集二
  
  陳耆卿篔牕集十卷
  耆卿字夀老臨海人嘉定進士官至國子司業
  汪莘方壺存稿八卷
  莘字叔耕休寧人嘉定間以布衣上封事不用自號方壺居士
  方大琮鐵菴集三十七卷 壺山四六一卷
  大琮字德潤號壺山莆田人開禧省試第三人除右正言累官集英殿修撰知廣州調知隆興謚忠惠等謹案壺山四六原本不著撰人名氏考南宋號壺山者有四一為宋自遜一為徐師仁一為黄士毅一為方大琮四人之中惟大琮曾任閩漕見周宻齊東野語是編首篇即除福建漕謝啟與大琮仕履相符當為大琮所作
  呉潛履齋遺集四卷
  潛字毅夫寧國人嘉定十年進士第一累官參知政事右丞相兼樞宻使進左丞相封許國公
  游九言黙齋遺稿二卷
  九言字誠之建陽人官荆鄂宣武軍叅謀端平中贈直龍圖閣諡文靖
  王邁臞軒集十六卷 臞軒四六一卷
  邁字貫之仙遊人嘉定進士累官知邵武軍贈司農少卿
  徐鹿卿清正存稿六卷附錄一卷
  鹿卿字德夫號泉谷豐城人嘉定進士累官禮部侍郎諡清正
  包恢敝帚稿畧八卷
  恢字宏父建昌人嘉定進士歴官刑部尚書簽書樞宻院事封南城縣侯以資政殿學士致仕贈少保諡文肅
  詹初寒松閣集三卷
  初字以元休寧人始為縣尉以薦入太學為學錄等謹案是集始名流塘集宋藝文志及諸家書目俱不載其子陽跋稱舊有二十一卷燬於火後於族人處乞得殘本藏之明嘉靖戊午間其十六世孫景鳯等始行刋版改名曰寒松閣集
  劉克莊後村集六十卷
  克莊字潛夫莆田人以蔭入仕官至龍圖閣直學士諡文定
  等謹案後村集坊本所刻詩十六卷詩話詩餘各一卷毛晉津逮秘書又刻其題跋二卷而他作並闕今本前有淳祐九年林希逸序較坊刻多文集三十卷詩話亦較多後集二卷續集四卷新集六卷又按黄虞稷千頃堂書目載劉克莊後村居士詩文集五十卷又文集六十卷大全集一百九十六卷又詩集十五卷祇以大全集論所存僅三之一其遺佚多矣
  許棐梅屋集五卷 獻醜集一卷
  棐見子類
  孫夢觀雪窻集二卷附錄一卷
  夢觀字守叔號雪窻慈谿人寳慶進士官吏部侍郎以集英殿修撰知建寧府
  徐經孫矩山存稿五卷
  經孫字仲立豐城人寳慶進士歴官翰林學士知制誥諡文惠
  李𭥦英文溪存稿二十卷
  昴英字俊明番禺人寳慶進士累官龍圖閣待制吏部侍郎諡忠簡
  幸元龍松垣集十一卷
  元龍字震父高安人理宗時官朝奉郎郢州通判
  趙汝騰庸齋集六卷
  汝騰字茂實號庸齋太宗七世孫居福州寳慶進士歴官端明殿學士兼翰林學士承㫖
  趙孟堅彜齋文編四卷
  孟堅字子固號彜齋太祖十一世孫居嘉興寳慶進士官提轄左帑
  方岳秋崖集四十卷
  岳字巨山號秋崖歙縣人紹定進士歴官知南康軍又知袁州
  等謹案岳集世有二本一為秋崖新稿凡三十一卷乃從宋寳祐間刻本影鈔一為秋崖小稿凡文四十五卷詩三十八卷乃明嘉靖中其裔孫謙所刻又有别行本題曰秋崖小簡較之本集多書札六首今本删其重複併成一集
  張侃拙軒集六卷
  侃字直夫其先大梁人後居吳興知樞宻院巖之子監奔牛鎮酒税遷上虞丞
  唐士恥靈巖集十卷
  士恥金華人堯封孫歴任江右丞倅問刑等官等謹案士恥爵里始末諸書不載今從其集中詩文考得其大畧如此靈巖山在金華山有靈巖寺為梁劉孝標故宅見金華志集以靈巖為名則士恥當為金華人也
  徐元杰楳埜集十二卷
  元杰字仁伯上饒人紹定進士累官國子祭酒遷工部侍郎諡忠愍
  高斯得恥堂存稿八卷
  斯得字不妄蒲江人紹定進士累官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宻院事兼㕘知政事
  林希逸鬳齋續集三十卷
  希逸見經類
  等謹案宋藝文志載希逸鬳齋前集六十卷久佚不傳惟存續集竹溪十一稿即此三十卷
  王應麟四明文獻集五卷
  應麟見經類
  等謹案應麟所著深寧集一百卷宋史藝文志及焦竑經籍志俱不載蓋散佚已久今本乃明鄞縣鄭眞採輯陳朝輔增益之捃拾殘賸非其全本
  歐陽守道巽齋文集二十七卷
  守道字公權初名巽字迂父吉州人淳祐進士累官崇政殿説書遷都官郎中終著作郎
  陽枋字溪集十一卷附錄一卷
  枋初名昌朝字宗驥號字溪巴川人淳祐進士仕紹慶學官
  劉黻䝉川遺稿四卷
  黻字聲伯號質翁樂清人淳祐中由學官擢御史累官吏部尚書國亡從二王入廣卒諡忠肅
  等謹案黻所著有諫坡奏牘薇垣制稿經帷納獻諸書航海時挾以自隨遂散落不存此為其弟應奎裒集詩文殘稿
  方逢辰蛟峯文集八卷外集四卷
  逢辰字君錫淳安人淳祐十年進士第一官至吏部侍郎德祐初徵為禮部尚書未赴宋亡終於家等謹案逢辰宋史無傳惟元黄溍集中有所作逢辰墓表畧見其始末是集乃其五世從孫淵所輯正集八卷前七卷逢辰詩文末一卷附其弟逢振作逢振字君玉景定進士官太府寺簿宋亡不仕外集四卷其七世孫中續輯凡逢辰歴官誥勅及酬贈詩文皆在焉
  李曾伯可齋雜稿三十四卷續稿八卷續後稿十二卷曾伯字長儒覃懷人丞相邦彦之孫南渡後流寓嘉興由著作郎累官觀文殿學士
  等謹案曾伯雜稿編於淳祐壬子續稿編於寳祐甲寅續後稿不著年月皆有曾伯自序其子杓嘗彚三稿刻之荆州咸淳間書肆又有小板刋行其序即杓所作至元嘉禾志稱為可齋類稿殊非宋刻之舊
  馬廷鸞碧梧玩芳集二十四卷
  廷鸞字翔仲樂平人淳祐進士官右丞相兼樞宻使等謹案廷鸞集為其子端臨所編宋史不載卷數已不可考今据四庫全書著錄凡二十三卷又廷鸞嘗彷大事記作讀史旬編以十年為一旬起帝堯元載甲辰迄周顯德七年庚申為三十八帙今全書雖佚而緒論尚散見於永樂大典中併裒為一卷附後
  衛宗武秋聲集六卷
  宗武字淇父華亭人淳祐間歴官尚書郎出知常州入元不仕
  姚勉雪坡文集五十卷
  勉字述之高安人寳祐元年廷試第一除校書郎兼太子舍人
  等謹案勉宋史無傳其集藝文志不載是本為其從子龍起所編訛缺特甚今以永樂大典所載各為校補其不載者則仍其舊云
  文天祥文山集二十一卷
  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廬陵人寳祐進士第一官至少保右丞相兼樞宻使封信國公督兵潮州被執死柴市
  等謹案天祥生平有文山隨筆數十大册常以自隨遭難後盡失之元元貞大德間其鄉人搜訪遺集編為前集三十二卷後集七卷刋之世稱道體堂刻本明初其本散佚尹鳯岐重加編次為詩文十七卷江西副使陳价廬陵處士張祥先後為之刋行附指南錄一卷後錄二卷則天祥於德祐丙子奉使入元營間道浮海誓師閩粤羈留燕邸患難中手自編定者又紀年錄一卷亦天祥在獄時所述後人復集衆説以益之
  王柏魯齋集二十卷
  柏見經類
  謝枋得叠山集五卷
  枋得見經類
  等謹案枋得所著詩文原本六十四卷歲久散佚明嘉靖中林光祖以黄溥所輯叠山集刋行僅分上下二卷今本為譚瑄重訂釐為五卷
  陳著本堂集九十四卷
  著字子微號本堂鄞縣人寳祐進士官臨安通判
  舒岳祥閬風集十二卷
  岳祥字舜侯寧海人寳祐進士官奉化尉終承直郎
  劉辰翁須溪集十卷 須溪記鈔八卷
  辰翁見史類
  危昭德巽齋四六一卷
  昭德字子恭寳祐進士官至權工部侍郎
  何夢桂潛齋文集十一卷附鐵牛翁遺稿一卷
  夢桂字巖叟號潛齋淳安人咸淳進士累官大理寺卿
  等謹案是集明成化中夢桂八世孫淳訪舊本刋行後其逺孫之論等又重刻之末附鐵牛翁稿鐵牛翁名景福字介之夢桂族孫
  何希之雞肋集一卷
  希之樂安人咸淳進士官零陵教授宋亡遁跡以終
  胡次焱梅巖文集十卷
  次焱字濟鼎號梅巖𭒀源人咸淳進士官貴池尉宋亡教授鄉里以終
  黄仲元四如集五卷
  仲元見經類
  等謹案宋濂有仲元集序稱其門人詹清子類次六經四書講義為六卷其子梓又分記序墓銘字訓為五卷其曾孫至又裒其遺文為十卷請濂序之是仲元原集實合講義襍文共二十一卷今講義單行而詩文卷數不合蓋散佚之餘重為掇輯者也
  林景熙霽山集五卷
  景熙一作景曦字德陽平陽人咸淳中官禮部架閣宋亡不仕
  熊禾勿軒集八卷
  禾初名鉌字去非號勿軒建陽人咸淳進士授寧武州司户㕘軍宋亡不仕
  陳仁子牧萊脞語十二卷二稿八卷
  仁子字同甫號古迂茶陵人咸淳中漕試第一宋亡不仕
  謝翺晞髪集十卷晞髪遺集二卷遺集補一卷 天地間集一卷 西臺慟哭記註一卷 冬青引註一卷翺字臯羽一字臯父長溪人試進士不第文天祥署為咨議㕘軍天祥兵敗避地浙東終老於杭
  等謹案方鳯作翺行狀稱翺遺稿凡詩六卷襍文五卷唐補傳一卷南史贊一卷楚詞芳草圖譜一卷宋鐃歌鼓吹曲騎吹曲各一卷睦州山水人物古跡記一卷浦陽先民傳一卷東坡夜雨句圖一卷世逺久佚今本為平湖陸大業所刻云從舊刻錄出末附天地間集一卷皆翺所錄故臣遺老之詩考宋濂作翺傳稱天地間集五卷此非完帙
  鄭震菊山清雋集一卷附鄭思肖題畫詩一卷錦錢集一卷襍文一卷
  震字叔起連江人淳祐間為和靖書院山長思肖震子字所南以太學生應博學宏詞科宋亡隠居以終
  心史七卷
  舊本題鄭思肖撰
  等謹案此書明季始出凡咸淳集一卷大義集一卷中興集二卷皆各體詩久久書一卷襍文一卷畧敘一卷皆記宋亡時雜事後附自序自䟦世稱其書出自井中乃明末好異之徒偽作以欺世者
  家鉉翁則堂集六卷
  鉉翁見經類
  趙必𤩪覆瓿集六卷
  必𤩪字玉淵號秋曉太宗十世孫居東莞咸淳進士任南康丞文天祥辟攝惠州軍事判官入元不仕
  牟巘牟氏陵陽集二十四卷
  巘字獻之湖州人子才子舉進士官至大理寺少卿入元不仕
  等謹案是集凡詩六卷襍文十八卷前有至順二年程端學序牟氏本蜀井研人世居陵山之陽故以陵陽名而冠以牟氏别於韓駒詩名耳
  俞德鄰佩韋齋文集十六卷
  德鄰見子類
  鄧牧伯牙琴一卷
  牧見史類
  等謹案是集為牧自編前後皆自作序䟦謂知音難遇故以伯牙琴為名又牧所著洞霄圖志大滌洞天記皆作於元成宗大德間故史類著錄列於元人之内謹識於此
  趙偕寳峰集二卷
  偕字子永慈谿人自以宗宗室入元不仕隠居大寳山東麓
  方鳯存雅堂遺稿五卷
  鳯見子類
  王炎午吾汶稿十卷
  炎午初名應梅字鼎翁安成人宋太學生文天祥辟置幕府
  金履祥仁山集四卷
  履祥見經類
  黄公紹在軒集一卷
  公紹字直翁昭武人咸淳進士入元不仕
  葛長庚瓊琯集十二卷
  長庚見子類
  楊至質勿齋集二卷
  至質字休文號勿齋閤皁山道士
  釋契嵩鐔津集二十二卷
  契嵩姓李氏字仲靈鐔津人居杭州靈隠寺皇祐間入京師兩作萬言書上之賜號明教大師尋還山而卒
  等謹案是編為明𢎞治間嘉興僧如巹刋凡文十九卷詩二卷附他人所作序贊詩題疏一卷首有陳舜俞所撰行業記稱契嵩所著凡百餘卷蓋兼語錄言之而詩文止此數也
  釋居簡北磵集十卷
  居簡字敬叟潼川王氏子嘉熙中勅住凈慈光孝寺
  釋道璨栁塘外集四卷
  道璨字無文姓陶氏南昌人咸淳間嘗主饒州薦福寺
  等謹案是集宋以來書目皆不著錄今本乃釋大雷訪得舊本釋元宏為之校正刋行
  
  王寂拙軒集六卷
  寂字元老玉田人天德進士歴官中都路轉運使諡文肅
  趙秉文滏水集二十卷
  秉文字周臣自號閒閒道人滏陽人大定進士歴官禮部尚書
  等謹案元好問中州集稱秉文著易叢説十卷中庸説一卷揚子發微一卷太𤣥贊六卷文中子類説一卷南華畧釋一卷列子補註一卷删集論語孟子説各十卷資暇錄十五卷今皆未見史稱所著詩文三十卷此本乃二十卷與史異然劉祁歸潛志云秉文為佛老二家所作另為一編號閒閒外集凡十卷則史傳合而計之故云三十卷也
  王若虛滹南遺老集四十五卷
  若虛字從之號慵夫藁城人承安經義進士累官至翰林直學士金亡不仕事蹟具金史文藝傳
  等謹案史稱若虛有慵夫集滹南遺老集今慵夫集已佚惟此集尚存
  李俊民莊靖集十卷
  俊民字用章澤州人承安經義進士第一應奉翰林文字後隠於嵩山自稱鶴鳴道人元世祖召見乞還山卒賜諡莊靖先生
  元好問遺山集四十卷附錄一卷
  好問見子類
  元
  耶律楚材湛然居士集十四卷
  楚材字晉卿遼東丹王八世孫從太祖平定四方太宗時官至中書令追封廣寧王諡文正
  郝經陵川集三十九卷附錄一卷
  經見史類
  張養浩歸田類稿二十四卷
  養浩見史類
  等謹案養浩嘗自序其集為四十卷名曰歸田類稿焦竑經籍志作文忠集十八卷吳師道序稱雲莊集四十卷皆已佚散今本乃掇拾而成者
  王義山稼村類稿三十卷
  義山字元高豐城人宋景定進士知新喻縣歴永州户曹入元官提舉江西學事
  方回桐江續集三十七卷
  回見子類
  等謹案回所著有虛谷集今未見是編皆元時罷官後作黄虞稷千頃堂書目作五十卷今本僅存十之七矣
  戴表元剡源集三十卷
  表元字帥初一字曾伯奉化人宋咸淳進士乙科入元以薦除信州教授事蹟具元史儒學傳
  張伯淳養䝉集十卷
  伯淳字師道崇德人宋末舉童子科元至元間以薦除杭州路教授累官翰林侍講學士
  陸文圭牆東類稿二十卷
  文圭字子方江陰人宋咸淳初中鄉選入元再中鄉舉以老疾終於家事蹟具元史儒學傳
  趙文青山集八卷
  文字儀可一字惟恭號青山廬陵人宋咸淳鄉貢入元為東湖書院山長選授南雄儒學
  劉詵桂隠文集四卷詩集四卷
  詵字桂翁廬陵人延祐復科舉後十年不第江南行御史臺屢以教官館職遺佚薦皆不報年八十三卒王榮祿為之請於朝諡曰文敏事蹟具元史儒學傳
  劉壎水雲村稿十五卷
  壎見子類
  等謹案壎文集有二本一曰水雲村氓稿乃洪武間其孫瑛手編一即此本乃其裔孫凝收拾遺佚較為賅備惟原目二十卷今本所存止十五卷自十六卷以下有目無書
  鄧文原巴西文集一卷
  文原字善之一字匪石綿州人宋末應試中魁選入元為杭州路儒學正官至集賢直學士兼國子監祭酒致仕諡文肅
  等謹案文原所著有内制集素履齋稿皆未見今本僅錄其襍文七十餘首蓋出於後人摘選者
  王奕玉斗山人集三卷
  奕字敬伯玉山人宋儒生入元補玉山教諭
  胡祗遹紫山大全集二十六卷
  祗遹字紹聞磁州人中統初以薦授員外郎累官浙西道提刑按察使追贈禮部尚書諡文靖
  任士林松鄉文集十卷
  士林字叔實號松鄉奉化人以薦授安定書院山長
  趙孟頫松雪齋集十卷外集一卷
  孟頫字子昻宋宗室居湖州宋亡以薦授兵部郎中累官翰林學士承㫖追封魏國公諡文敏
  吳澄文正集一百卷
  澄見經類
  白珽湛淵集一卷
  珽見子類
  楊宏道小亨集六卷
  宏道字叔能淄川人生於金末嘗仕宋為襄陽府學教諭入元不仕
  楊奐還山遺稿二卷附錄一卷
  奐字煥然又名知章奉天人以薦授河南路徵收税課長官兼廉訪使
  等謹案奐集中自記所著各種共二百餘卷稱還山集六十卷元好問作奐神道碑稱還山集一百二十卷均不相符舊本久佚今本為明嘉靖間所刋以掇拾殘賸名曰遺稿
  許衡魯齋遺書八卷
  衡見經類
  劉因靜修集三十卷
  因見經類
  魏初青崖集五卷
  初字太初號青崖順聖人以徵辟授國史院編修累官至南臺御史中丞
  劉將孫養吾齋集三十二卷
  將孫字尚友廬陵人辰翁子授延平教官臨汀書院山長
  許謙白雲集四卷
  謙字益之號白雲𭒀源人事蹟具元史儒學傳
  程端禮畏齋集六卷
  端禮見子類
  安熙黙菴集五卷
  熙字敬仲藁城人
  胡炳文雲峯集十卷
  炳文見經類
  王惲秋澗集一百卷
  憚見史類
  程鉅夫雪樓集三十卷
  鉅夫名文海以字行建昌人元世祖試以筆札授應奉翰林文字累官翰林學士承㫖追封楚國公諡文憲
  等謹案鉅夫所著玉堂類稿奏議存稿及詩文雜著本各自為部其子大本合輯為四十五卷今本併作三十卷乃至正癸夘其曾孫溍所編
  徐明善芳谷集二卷
  明善字志友號芳谷德興人歴官江西儒學提舉
  陳孚觀光稿一卷交州稿一卷玉堂稿一卷附錄一卷孚字剛中臨海人歴官台州路總管府治中
  王旭蘭軒集十六卷
  旭字景初東平人
  袁桷清容居士集五十卷
  桷見史類
  劉岳申中齋集十五卷
  岳申字高仲吉水人以薦授泰和州判
  張之翰西巖集二十卷
  之翰字周卿邯郸人官翰林侍講學士知松江府事
  洪希文續軒渠集十卷附錄一卷
  希文字汝質號去華莆田人官訓導
  等謹案希文之父巖虎詩名軒渠集故希文集以續名巖虎字德章號吾圃宋末嘗為教諭軒渠集斷爛不存故摭遺詩附於卷末
  陳櫟定字集十六卷别集一卷
  櫟見經類
  劉敏中中菴集二十卷
  敏中見史類
  王結文中集六卷
  結字儀伯定興人以薦充宿衛累官至中書左丞諡文忠
  劉鶚惟實集四卷外集一卷
  鶚字楚奇永豐人以薦授揚州學錄累官江州總管江西行省㕘政守韶州贑冦圍城被執不屈死
  蕭𣂏勤齋集八卷
  𣂏字維斗奉元人歴官集賢學士諡貞敏事蹟具元史儒學傳
  馬祖常石田集十五卷
  祖常字伯庸世為農古部人居靖州天山入元家於汴延祐進士累官御史中丞轉樞宻副使諡文貞
  同恕榘菴集十五卷
  恕字寛甫太原人徙奉元舉鄉魁歴官集賢侍讀學士贈翰林直學士封京兆郡侯諡文貞事蹟具元史儒學傳
  虞集道園學古錄五十卷 道園遺稿十六卷
  集見史類
  揭傒斯文安集十四卷
  傒斯字曼碩富川人延祐初以薦授國史院編修累官翰林侍講學士追封豫章郡公諡文安
  周聞孫鼇溪文集二卷
  聞孫字以立廬陵人舉進士乙科為鼇溪書院山長改袁州教授
  等謹案聞孫所著凡二十卷日久散失明正統間其曾孫翰林侍讀敘蒐輯詩文為是編
  王沂伊濵集二十四卷
  沂字思魯先世雲中人徙於眞定延祐進士累官禮部尚書
  吳萊淵穎集十二卷附錄一卷
  萊字立夫浦陽人延祐鄉貢以薦署饒州路長薌書院山長門人金華宋濂等私諡為淵頴先生
  黄溍文獻集十卷
  溍見子類
  等謹案宋濂序稱溍日損齋稿二十五卷又有危素所編本二十三卷皆未見今本止十卷嘉靖間張儉删定卷首又題張維樞重選王廷曾補訂是二人竄易又非儉本之舊
  歐陽𤣥圭齋集十五卷附錄一卷
  𤣥見史類
  等謹案宋濂序稱原集一百餘卷皆燬於兵惟存辛夘至丁酉七年之作二十四卷其孫祐持編錄之今本詩文十五卷附錄一卷題宗孫銘鏞編集又非祐持之舊
  栁貫待制集二十卷附錄一卷
  貫字道傳浦江人以薦為江山教諭累官翰林待制兼國史院編修
  等謹案宋濂作貫行狀載有西雝稿容臺稿鍾陵稿靜儉齋稿西游稿蜀山稿至正十年余闕得稿于貫子𠧧屬濂及戴良編次勒為二十卷闕及危素蘇天爵各為之序濂為之後記天爵序又稱有别集二十卷今未之見
  蒲道源閒居叢稿二十六卷
  道源字得之號順齋興元人皇慶中以遺逸徵官國子博士
  許有壬至正集八十一卷 圭塘小稿十三卷别集二卷續集一卷附錄一卷
  有壬字可用湯陰人延祐進士歴官集賢大學士中書左丞兼太子諭德諡文忠
  等謹案史稱有壬所著至正集本一百卷有壬沒即淪佚無傳今本明𢎞治間出於楊士奇家尚缺十九卷圭塘小稿乃有壬自輯皆於至正集中選錄者其弟有孚復編别集續集附錄刋行
  吳師道禮部集二十卷
  師道見史類
  程端學積齋集五卷
  端學見經類
  朱德潤存復齋集十卷
  德潤字澤民睢陽人延祐末以薦授翰林應奉文字兼國史院編修官尋授鎭東行省儒學提舉
  宋褧燕石集十五卷
  褧字顯夫大都人泰定進士歴官翰林直學士兼經筵講官諡文清
  陳旅安雅堂集十三卷
  旅字象仲莆田人以薦為閩海儒學累官應奉翰林文字遷國子監丞事蹟具元史儒學傳
  傅若金詩文集二十卷
  若金初字汝礪改字與礪新喻人以異材薦佐使安南除廣州教授
  等謹案若金所著詩集至正間鋟板名曰清江集明洪武中又刻其文集十一卷附錄一卷此則其合編也
  朱晞顔瓢泉吟稿五卷
  晞顔字景淵長興人以習國書為平陽州䝉古掾歴仕長林丞司煮鹽賦又為江西瑞州監税
  等謹案元有兩朱晞顔其一吳人字名世一即著此稿者
  唐元筠軒集十三卷
  元字長儒歙縣人泰定中以文學授平江路學錄歴仕徽州教授
  等謹案朱文選所作元行狀載有敬堂雜著思樂雜著吳門雜著汾陽雜著金陵雜著老學叢稿幾七千篇分為五十卷乃其子桂芳輯今本為程敏政編入唐氏三先生集者僅詩八卷文五卷
  李存俟菴集三十卷
  存字明逺更字仲公安仁人傳陸九淵之學
  蘇天爵滋溪文稿三十卷
  天爵見史類
  等謹案天爵所著詩稿七卷文稿三十卷今所存者文稿其詩稿自顧嗣立元詩選外未見傳本
  余闕青陽集四卷
  闕字廷心一字天心色目人世居武威徙合肥元統進士累官淮南行省左丞分守安慶陳友諒陷城自剄死贈行省平章諡忠宣
  李祁雲陽集十卷
  祁字一初號希蘧茶陵人元統進士官江浙儒學副提舉入明不仕
  李士瞻經濟文集六卷
  士瞻字彦聞先世新野人徙居荆門至正進士累官翰林學士承㫖封楚國公
  胡助純白齋類稿二十卷附錄二卷
  助字履信一字古愚東陽人舉茂才為建康路學錄以薦充翰林國史院編修官授承信郎太常博士
  盧琦圭峯集二卷
  琦字希韓號立齋惠安人至正進士歴官漕司提舉除平陽州事蹟具元史良吏傳
  等謹案徐𤊹稱圭峯集歲久弗傳今本為元陳誠中所編明萬厯間邑人朱一龍序而刻之然多竄入他作
  李孝光五峯集六卷
  孝光字季和樂清人至正間詔徵隠士授秘書監著作郎遷秘書監丞
  邵亨貞野處集四卷
  亨貞字復孺淳安人至正間為松江訓導占籍華亭
  貢師泰玩齋集十卷拾遺一卷
  師泰字泰甫宣城人中江浙鄉試以薦充應奉翰林文字累官户部尚書命督海運召為秘書卿
  等謹案師泰所著有友迂齋集玩齋集東軒集閩南集其門人謝肅劉欽類為一編總名曰玩齋集今未之見此本為明天順間寧國守沈性重輯凡十卷又補遺年譜一卷附之
  劉仁本羽庭集六卷
  仁本字徳元天台人以進士乙科歴官温州路總管江浙行省左右司郎中
  鄭元祐僑吳集十二卷
  元祐見子類
  鄭玉師山文集八卷遺文五卷附録一卷
  玉見經類
  吳海聞過齋集八卷
  海字朝宗閩縣人元亡不仕
  舒頔貞素齋集八卷附録一卷 北莊遺稿一卷頔字道源績溪人官貴池教諭調台州路儒學正
  李繼本一山文集九卷
  繼本名延興以字行東安人占籍北平至正進士授太常奉禮兼翰林檢討
  謝應芳龜巢集十七卷
  應芳見史類
  甘復山𥦗餘稿一卷
  復字克敬餘干人元亡遁跡以終
  吳臯吾吾類稿三卷
  臯字舜舉臨川人宋丞相潛諸孫官臨江路儒學教授元亡遁迹以終
  戴良九靈山房集三十卷九靈山房遺稿五卷
  良字叔能浦江人自號九靈山人至正中官江北行中書省儒學提舉入明徴召至京辭不受職卒於京
  魯貞桐山老農文集四卷
  貞字起元號桐山老農開化人
  楊翮佩玉齋類稿十卷
  翮字文舉上元人初為江浙行省掾歴江浙儒學提舉遷太常博士
  吳㑹書山遺集二十卷
  㑹字慶伯金谿人至正中舉鄉薦第一入明不仕
  倪瓚清閟閣集十二卷
  瓚字元鎮號雲林無錫人隠居不仕
  等謹案瓚畫居逸品詩文不屑屑苦吟明天順間宜興蹇朝陽曾為刋集萬厯中其八世孫瑾等復為彚刋凡十五卷嵗乆漫漶惟毛晉所刋本行世上海曹培亷重為編定校刋多所增補
  王禮麟原文集二十四卷
  禮字子尚更字子讓廬陵人元末為廣南元帥府照磨入明不仕
  汪克寛環谷集八卷
  克寛見經類
  沈夢麟花溪集三卷
  夢麟字昭原吳興人舉鄉薦授婺源州學正遷武康令明初以贒良徴辭不起應聘入浙閩校文者三㑹試同考者再終不仕
  胡行簡樗隠集六卷
  行簡字居敬新喻人至正進士授國子監助教歴翰林院修撰除江南道御史遷江西亷訪司經歴入明不仕
  沈貞茶山老人遺集二卷
  貞字元吉自號茶山老人長興人入明不仕
  趙訪東山存稿七卷附錄一卷
  汸見經類
  等謹案汸集為其門人汪䕃范凖編輯汪仲魯為之序不詳卷數明嘉靖間鮑志定序稱先世與汸為莫逆交故諸所撰述留其家最多其父總彚成集繡梓云云則此本乃志定之父所編非䕃凖之舊也
  楊維楨東維子集三十卷附録一卷 麗則遺音四卷維楨見經類
  陳基夷白齋稿三十五卷外集一卷
  基字敬初臨海人至正中以薦授經筵檢討明初召修元史
  宋禧庸菴集十四卷
  禧初名元禧後改名禧字旡逸號庸菴餘姚人中鄉試補繁昌教諭明洪武初召修元史不受職而還
  程從龍梅軒集四卷
  從龍字登雲號漢章嘉魚人隐居教授入明不仕
  吕不用得月稿四卷
  不用字則耕上虞人明洪武初舉教諭以疾辭
  王禎農務集三卷
  禎見子類
  等謹案此集凡賦五首詩一百九十四首贊銘七首皆禎農書所已載盖後人從農書中抄出詭立此名也
  梁寅石門集七卷
  寅見經類
  趙天麟太平金鏡策八卷
  天麟自稱東平布衣始末無考
  歐陽起鳴論範二卷
  起鳴里貫無考
  等謹案是編皆取經史諸子語為題各繫以論而史事為多
  釋圓至牧潛集七卷
  圓至字牧潛號天隐髙安人
  等謹案僧明河書後云初得抄本於武林前有方回序後有洪喬祖跋又有姚廣孝序後得刻本多詩數首因校付毛晉刋之此即毛晉刋本也僅有喬祖跋及明河文無方姚二序殆失之矣
  釋大訢蒲室集十五卷
  大訢字笑隱南昌陳氏子居杭之鳯山遷中天竺又主建康集慶寺
  等謹案是集前有虞集序考文宗入繼大統改建康潛邸為集慶寺特起大訢居之授大中大夫頗諳朝廷故典若所著王可毅尚書歴任記證以文宗本紀皆相符合又杭州路金剛顯教院記金陵天禧講寺佛光大師徳公塔銘並題曰代趙魏公作則孟頫亦嘗假手於大訢知非俗僧矣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九十
<史部,政書類,通制之屬,欽定續文獻通考>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九十一
  經籍考
  集别集三
  
  太祖文集二十卷
  等謹案焦竑經籍志載太祖文集二十卷又三十卷今所存者與竑所列前一本合其三十卷者未見傳本
  宣宗詩文一卷
  等謹案藝文志載宣宗文集四十四卷今本僅存記一首賦一首詩歌詞曲三十九首編為一卷
  宋濓學士全集三十六卷未刻集無卷數
  濓見經類
  等謹案濓集三十六卷重刻於嘉靖中其未刻集共文三十八篇乃
  國朝順治乙未濓裔孫實頴得文徴明家所藏舊稿擇其全集未載者編為此集
  劉基誠意伯文集二十卷
  基見史類
  陶安學士集二十卷
  安字主靜當塗人元至正中中浙江鄉試入明官江西行省參知政事
  宋訥西隱集十卷
  訥字仲敏滑縣人元至正進士入明為國子助教累官大學士遷國子監祭酒追謚文恪
  朱升楓林集十卷
  升見經類
  王褘忠文集二十四卷
  褘見史類
  張以寧翠屏集四卷
  以寧見經類
  危素說學齋稿四卷雲林集二卷
  素見史類
  等謹案黃虞稷千頃堂書目載素文集五十卷明代已佚此本乃嘉靖中歸有光從呉氏傳抄其文不分卷帙於紙尾記所作年嵗皆在元時有光跋稱共一百三十六篇今缺三篇又王懋竑白田雜著有是集跋稱賦三贊二銘二頌三記五十有一序七十有六共一百三十八首以有光跋為傳寫之誤然据懋竑所列實止一百三十七首數亦不符也
  唐桂芳白雲集七卷
  桂芳一名仲字仲實號白雲歙縣人元至正中任南雄路學正入明攝紫陽書院山長
  劉崧槎翁文集八卷詩集八卷
  崧字子髙泰和人洪武中以薦累官至吏部尚書
  林弼登州集二十三卷
  弼字元凱龍谿人元至正進士入明官登州府知府
  王鈍野莊集六卷
  鈍字士魯太康人元至正進士入明累官户部尚書後以布政使致仕
  劉駟愛禮集十卷
  駟字宗道龍谿人洪武初以秀才入試第一授都御史尋坐事徙滇卒門人私謚愛禮先生
  劉三吾坦齋文集二卷
  三吾字如孫號坦翁茶陵人洪武中官翰林學士
  朱善一齋集十六卷
  善見經類
  朱同覆瓿集七卷附録一卷
  同字大同休寧人翰林學士升之子洪武中以人材舉為東宫官尋進禮部侍郎
  朱右白雲稿五卷
  右字伯賢臨海人洪武初召修元史除翰林院編修遷晉府右長史明史文苑傳附見趙壎傳中
  等謹案史稱白雲稿本十卷今世所傳僅存五卷雜文之後有琴操而無詩
  張適甘白集六卷
  適字子宣蘇州人明初以儒士徴授工部郎中旋放歸
  黎貞秫坡稿七卷附録一卷
  貞字彦晦號秫坡新㑹人洪武中舉邑訓導不就坐事戌遼東尋放歸明史文苑傳附見孫蕡傳中
  謝肅宻庵集八卷
  肅字原功上虞人洪武中官福建按察司僉事
  貝瓊清江詩集十卷文集三十一卷
  瓊字迋琚一名闕字廷臣崇徳人元末領郷薦明初徴修元史除國子監助教
  等謹案徐象梅兩浙名賢録載瓊集二十卷萬厯中刻本止三卷今本凡詩集十卷文集分海昌集一卷雲間集七卷兩峯集三卷金陵集十卷中都稿九卷歸田稿一卷桐鄉金壇所刋
  蘇伯衡平仲集十六卷
  伯衡見子類
  胡翰仲子集十卷
  翰字仲子金華人洪武初以薦為衢州府教授事蹟具明史文苑傳
  徐一䕫始豐稿十四卷
  一䕫見史類
  王彛常宗集四卷補遺一卷續補遺一卷
  彛字常宗其先蜀人後遷嘉定本姓陳氏洪武初以布衣召修元史尋遷入翰林明史文苑傳附見趙壎傳中
  張孟兼白石山房逸稿二卷
  孟兼名丁以字行浦江人洪武初徴為國子監學録與修元史累遷山東按察司副使明史文苑傳附見趙壎傳中
  孫作滄螺集六卷
  作字大雅以字行一字次知江隂人洪武初召修日厯除翰林院編修尋遷國子監司業明史文苑傳附見陶宗儀傳中
  錢宰臨安集六卷
  宰字子予號伯均㑹稽人元至正中中甲科明初徴修禮樂書授國子助教
  童冀尚絅齋集五卷
  冀字中州金華人洪武初徴入書館授湖州府教授
  趙撝謙考古文集二卷
  撝謙見經類
  劉炳彦昺集九卷
  炳字彦昺以字行鄱陽人洪武初獻書言事授中書典籖後除東阿縣知縣明史文苑傳附見王冕傳中
  髙啟大全集十八卷 鳬藻集五卷
  啟字季廸長洲人元末避亂居松江之青邱自號青邱子洪武初召修元史授翰林院國史編修官至戸部侍郎事蹟具明史文苑傳
  等謹案明史載啟所著有吹臺集江館集鳯臺集婁江吟稿姑蘇雜咏凡二千餘首自選定為缶鳴集十二卷凡九百餘首永樂元年其姪立鏤板行之景㤗初徐庸掇拾遺佚合為一編題曰大全集劉昌為之序鳬藻集乃古文正統九年監察御史鄭士昻命教授張素校刋之啟天才髙逸實出明一代詩人之上而古文則不甚著名然去宋未逺猶有前軰軌度
  王行半軒集十四卷
  行字止仲長洲人洪武初有司延為學校師後坐藍玉黨伏誅事蹟具明史文苑傳
  孫蕡西菴集九卷
  蕡字仲衍廣東順徳人洪武進士厯任虹縣平原主簿召入為翰林典籍坐藍玉黨伏誅事蹟具明史文苑傳
  烏斯道春草齋集十卷附録一卷
  斯道字繼善慈谿人洪武初官石龍縣知縣調永新坐事謫戌定逺尋放還明史文苑傳附見趙壎傳中
  殷奎强齋集十卷
  奎字孝章號强齋崑山人洪武初以薦除咸陽教諭
  陳謨海桑集十卷
  謨字一德泰和人洪武初屢聘為江浙考官事蹟具明史儒林傳
  王冕竹齋集三卷續集一卷附録一卷
  冕字仲章諸暨人明太祖下婺州得之授諮議參軍事蹟具明史文苑傳
  呉伯宗榮進集四卷
  伯宗名佑以字行金谿人洪武辛未進士第一官至大學士後降檢討終
  龔斆鵞湖集六卷
  斆鉛山人洪武中徴入為四輔官遷國子監司業等謹案明史不為斆立傳惟太祖本紀載洪武十三年置四輔官以儒士王本杜佑龔斆趙民望呉源為春夏官又宋訥傳稱訥為祭酒與訥定學規者司業王嘉㑹龔斆云
  鄭本忠安分齋集十卷
  本忠自號安分先生鄞縣人洪武中以薦授昌國訓導尋陞秦府教授
  朱吉三畏齋集四卷
  吉字季寧呉縣人洪武初官中書舍人
  陳誠竹山文集四卷
  誠見史類
  鄭真滎陽外史集七十卷
  真字千之鄞縣人洪武中鄉試第一授臨淮縣教諭陞廣信府教授
  王紳繼志齋集十二卷附録一卷
  紳字仲縉義烏人待制褘之仲子建文時官國子博士
  練子寧中丞集二卷
  子寧名安以字行號松月居士新淦人洪武進士建文時官左副都御史殉節死
  方孝孺遜志齋集二十四卷
  孝孺見子類
  等謹案原本凡三十卷拾遺十卷乃黄孔昭謝鐸所編此本併為二十四卷則正徳中顧璘守台州時所重刋也史稱孝孺殉節後文禁甚嚴其門人王稔藏其遺稿宣徳後始稍傳播故其中闕文脫簡頗多
  程通貞白遺稿十卷附顯忠録二卷
  通字彦亨貞白其齋名也績溪人洪武中舉應天鄉試迋對第一授遼府紀善進左長史建文時上書論戰守大計永樂中械詣京師與二子俱論死
  王叔英静學文集一卷
  叔英名原采以字行黄巖人洪武中以薦官漢陽知縣建文時召為翰林修撰燕兵至書絶命詞自經死妻金氏及二女并殉
  等謹案叔英於乾隆四十一年
  賜諡忠節
  周是修芻蕘集六卷
  是修見子類
  程本立巽隐集四卷
  本立字原道號巽隐桐郷人洪武中以明經擢秦王府引禮舍人建文時累官右僉都御史燕王立自經死
  劉璟易齋集二卷
  璟字仲璟青田人誠意伯基之次子洪武中授谷王府長史燕王立召之不至逮下獄自經死
  等謹案璟於乾隆四十一年
  賜謚忠節
  龔詡野古集三卷
  詡字大章崑山人洪武中父詧以言事遣戌詡遂𨽻軍籍後調守金川門永樂初變姓名遁歸正統間廵撫周忱屢薦為學官不就
  張紞冡宰文集一卷
  紞見史類
  王逹天逰集十卷
  逹見子類
  黄福忠宣集八卷
  福字如錫號後樂翁昌邑人洪武舉人官至南京户部尚書兼掌兵部機務
  梁本之坦菴文集八卷
  本之名混以字行號坦菴泰和人洪武中為溧陽教諭改魯王府紀善
  林右公輔集三卷
  右字公輔臨海人洪武中官中書舍人進春坊大學士輔導皇太孫以事謫中都教授
  解縉文毅集十六卷
  縉見子類
  姚廣孝逃虛子集十一卷 類稿補遺八卷
  廣孝長洲人初為僧名道衍字斯道洪武中選侍燕邸燕王謀逆資其策力居多永樂初乃使復姓賜今名爵至資善大夫太子少師封滎國公
  梁潜泊菴集十六卷
  潜字用之㤗和人洪武時舉人官知縣永樂初累遷右春坊右贊善陞侍讀
  王洪毅齋詩文集八卷附録一卷
  洪字希範錢塘人洪武進士授行人以薦入翰林由檢討厯官修撰侍讀明史文苑傳附見林鴻傳中
  王賔光菴集二卷
  賔字仲光長洲人隐居奉母以孝行稱
  胡儼頥菴文選二卷
  儼字若思南昌人洪武舉人授華亭教諭永樂初擢翰林檢討遷國子祭酒洪熙元年加太子賔客致仕等謹案明藝文志載頤菴集三十卷今本詩文各一卷乃後人選本
  胡廣文穆集二十卷
  廣見子類
  髙得暘節菴集八卷續編一卷
  得暘字節菴錢塘人洪武中以薦為校官永樂初擢為宗人府經歴
  黄淮介菴集十一卷 省愆集二卷
  淮見史類
  趙友同存軒集無卷数
  友同字彦如浦江人徙居長洲洪武末官華亭訓導永樂初用薦授御醫預修永樂大典五經大全諸書
  黄鉞給諌遺稿一卷
  鉞字叔揚常熟人建文進士官刑科給事中永樂初被召投水死
  陳敬宗澹然集五卷
  敬宗字光世號澹然居士慈谿人永樂進士累官國子監祭酒贈禮部侍郎謚文定
  羅肅寅菴集三卷外集四卷附録一卷
  肅字汝敬以字行號寅菴廬陵人永樂進士官至陜西廵撫
  羅亨信覺非集十卷
  亨信字用實號樂素東莞人永樂進士官至左副都御史
  曾棨西墅集十卷
  棨字子棨永豐人永樂甲申進士第一官至少詹事
  章敝質菴文集無卷數
  敞字尚文㑹稽人永樂進士由庶吉士授刑部主事官至禮部侍郎
  魏驥南齋摘稿十卷
  驥字仲房號南齋蕭山人永樂時舉人官至南京吏部尚書謚文靖
  楊士竒東里全集九十七卷别集四卷
  士竒見史類
  等謹案别本東里文集二十五卷不及是集之半李東陽懐麓堂詩話云楊文貞東里集手自選擇刻之廣東疑别本即士竒所自定者
  楊榮文敏集二十五卷
  榮見史類
  柯暹東岡集十卷
  暹字啟暉建徳人永樂中領鄉薦與修永樂大典選入翰林累遷雲南按察使
  劉髦石潭存稿三卷
  髦見經類
  彭百錬若金集二卷
  百錬字若金㤗和人永樂進士官至監察御史
  金㓜孜文靖集十卷
  㓜孜見史類
  孫瑀嵗寒集二卷
  瑀字原貞以字行徳興人永樂進士官至兵部尚書
  夏原吉忠靖集六卷
  原吉字維喆湘隂人以鄉薦逰太學授户部主事永樂中官至戸部尚書謚忠靖
  王直抑菴集十三卷後集三十七卷
  直字行儉泰和人永樂進士正統問官吏部尚書謚文端
  李時勉古亷集十一卷附録一卷
  時勉本名懋以字行安福人永樂進士官至國子監祭酒謚文敬改謚忠文
  陳循芳洲集十卷 東行百咏集句九卷附芳洲年譜一卷
  循字徳遵泰和人永樂乙未進士第一累官至大學士
  蕭儀襪線集十五卷
  儀字徳容樂安人永樂進士官吏部主事
  陳衡半隐集十卷
  衡字克平淳安人永樂時舉人官亳州學正
  周敘石溪文集七卷附録一卷
  敘字功敘吉水人永樂進士官至南京翰林侍講學士
  習經尋樂文集二十卷
  經字嘉言號寅清居士晩號尋樂翁新喻人永樂進士官至詹事府詹事
  曾鶴齡松臞集二十八卷
  鶴齡字延年一字延之㤗和人永樂辛丑進士第一官至侍講學士
  唐文鳯梧岡集八卷
  文鳯字子儀號夢鶴歙縣人永樂中以薦授興國縣知縣改趙府紀善
  鄭棠道山集六卷
  棠字叔美浦陽人永樂中官翰林檢討
  熊直西澗文集十六卷
  直字敬方吉水人永樂時舉人以子槩貴贈右都御史
  鄭楷鳯鳴後集十卷
  楷字叔度浦陽人官蜀府左長史
  曹端月川集一卷
  端見子類
  等謹案明初理學以端與薛瑄最醇瑄詩文集讀書録等皆傳於世而端之遺書散佚幾盡其集亦不復存此本為張伯行裒輯殊失編次體例而吉光片羽掇拾于散失之餘亦足幸也
  陳益敝帚集二卷
  益字啟行號行素髙安人永樂間以六經教授其郷
  薛瑄文清集二十四卷
  瑄見子類
  劉球兩溪文集二十四卷
  球字求樂更字迋振安福人永樂進士授禮部主事以薦入侍經筵改侍講後忤王振下獄死贈翰林學士謚忠愍
  于謙忠肅集十三卷
  謙字廷益錢塘人永樂進士授御史歴官兵部尚書英宗復辟為徐有貞石亨等誣䧟棄市成𢎞間追贈特進光禄大夫上柱國太𫝊謚忠愍萬厯中改謚忠肅
  馬愉澹軒集七卷
  愉字性和臨朐人宣徳丁未進士第一官至禮部侍郎
  等謹案愉詩文没後均皆散佚今本乃成化間邢居正等裒集遺篇編次無序又别本澹軒集八卷則其鄉人遲翔鳯補輯刻之故題曰續刻
  蕭鎡尚約居士集無卷數
  鎡字孟勤㤗和人宣徳進士官至大學士
  廖莊恭敏佚稿一卷
  莊字安止號東山吉水人宣徳進士官至刑部左侍郎謚恭敏
  等謹案莊所著舊名東山居士集後其稿散佚同邑李日東及其裔孫仲蔚蒐輯是編僅存什一别以諭祭文誥敕行狀碑銘附之黄虞稷千頃堂書目載莊漁梁集二卷其名又與此不符云
  李賢古穰集三十卷
  賢見史類
  林文淡軒稿十二卷補遺一卷
  文字恒簡莆田人宣徳進士官至太常寺少卿兼翰林院學士謚襄敏
  徐有貞武功集五卷
  有貞初名珵字元玉呉縣人宣德進士官至大學士封武功伯
  呉節竹坡文集五卷詩集二十八卷
  節字與儉號竹坡安成人宣徳進士官至太常寺卿兼侍讀學士
  鍾復雲川文集六卷附鍾同恭愍遺文一卷
  復字彦彰號雲川永豐人宣徳進士官至翰林侍講子同字世京景㤗進士官監察御史以抗疏拷斃於獄
  姜洪松岡集十一卷
  洪字啟洪號松岡樂安人宣徳進士官翰林院修撰
  倪謙文僖集三十二卷
  謙見史類
  等謹案李東陽序稱謙所著有玉堂稿一百卷上谷稿八卷歸田稿四十二卷南宫稿二十卷又有奉使朝鮮之作為遼海編别行於世皆未之見今本凡三十二卷葢謙所自編于平生著作汰存六之一者也
  韓雍襄毅文集十五卷
  雍字永熙呉縣人正統進士官至右僉都御史總督兩廣謚襄毅
  陳獻章白沙集九卷
  獻章字公甫新㑹人正統間舉人以薦授翰林檢討追謚文恭事蹟具明史儒林傳
  岳正類博稿十卷附録二卷
  正見子類
  周旋畏菴集十卷
  旋字中規號畏菴永嘉人正統丙辰進士第一官至左春坊左庶子
  劉定之呆齋集四十五卷
  定之見經類
  劉儼文介公集三十卷
  儼字宣化吉水人正統壬戌進士第一累官太常寺少卿春坊大學士掌院事謚文介
  姚䕫文敏集八卷
  䕫字大章桐廬人正統進士官至吏部尚書謚文敏
  沈彬蘭軒集四卷
  彬字原質武康人正統進士官刑部郎中
  陳宜静軒集十三卷
  宜字公宜號静軒㤗和人正統進士官至兵部侍郎
  商輅文毅公集十卷一名素菴集
  輅見史類
  葉盛菉竹堂稿八卷
  盛見史類
  鄭文康平橋稿十八卷
  文康字時又號介菴崑山人正統進士絶意仕進平橋其所居也
  彭時文憲集四卷
  時見子類
  劉珝古直集十六卷
  珝字叔温號古直夀光人正統進士官至大學士謚文和
  柯濳竹巖詩集一卷文集一卷補遺一卷
  潛字孟時號竹巖莆田人景㤗辛未進士第一官至詹事府少詹事
  王恕端毅文集九卷
  恕見經類
  王㒜文肅集十二卷
  㒜見史類
  王越太傅集二卷
  越字世昌濬縣人景泰進士官至兵部尚書以功封威寕伯贈太傅謚襄敏
  彭韶恵安集十卷附録一卷
  韶見史類
  等謹案韶所著詩文初名從吾滯稿散佚後嘉靖中重刻改題此名又别本恵安公文集七卷乃陳時周重編多所刋削其附録一卷則陳獻章等贈言及府志傳論也
  呉宣野菴文集十卷
  宣字師尼號野菴崇仁人景泰間舉人授左軍都督府經歴後陞鎮逺府知府
  張寧芳洲集二十六卷附讀史録四卷
  寧見子類
  等謹案是集首有夏時正序稱芳洲集四十卷又有謝丕續集序稱時正復拾林下之作為四卷今本止二十六卷合以所附讀史録共三十卷又别本奉使録二卷乃出使朝鮮所作已見芳洲集中
  彭華文思集六卷
  華字彦實安福人景泰進士官至吏部侍郎入内閣謚文思
  徐溥謙齋文録四卷
  ⿰氵専 -- 溥字時用宜興人景泰進士官至大學士謚文靖
  邱濬重編瓊臺㑹稿二十四卷
  濬見經類
  等謹案濬集不一本其門人蔣冕等刻其詩曰吟稿續又裒其記序表奏曰類稿嘉靖中鄭廷鵠合二稿所載益以所得寫本為十二卷名曰㑹稿天啟初其裔孫爾榖遴類稿十之二增㑹稿十之三併吟稿合刻曰重編㑹稿即此本也
  陳煒恥菴集十卷
  煒字文曜號恥菴閩縣人天順進士官至浙江布政使
  左贊桂坡集十五卷
  贊字時翊南城人天順進士官至廣東布政使
  徐貫餘力稿十二卷
  貫字元一淳安人天順進士官至工部尚書謚康懿
  鄭環栗菴遺稿二卷
  環字瑤夫號栗菴仁和人天順進士官至太常寺少卿
  張元楨東白集二十四卷
  元楨字廷祥南昌人天順進士官至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學士掌詹事府天啟初追謚文裕
  何喬新椒邱文集四十四卷
  喬新見經類
  張悦定菴集五卷
  悦字時敏松江華亭人天順進士官至南京兵部尚書謚莊簡
  祁順巽川集十六卷附録二卷
  順字致和號巽川東莞人天順進士官至江西左布政使
  鄭紀東園文集十三卷續編一卷東園詩集續編八卷紀字迋綱號東園仙遊人天順進士官至南京戶部尚書
  李東陽懐麓堂集一百卷
  東陽見史類
  彭教東瀧遺稿四卷
  教字敷五號東瀧吉水人天順甲申進士第一官翰林院侍講
  謝鐸挑溪净稿八十四卷
  鐸見經類
  張㤗滄洲集十卷續集二卷
  泰字亨父太倉人天順進士官至翰林院修撰事蹟具明史文苑傳
  倪岳清谿漫稿二十四卷
  岳字舜咨錢塘人徙居上元南京禮部尚書謙之子天順進士官至吏部尚書謚文毅
  呉與弼康齋文集十二卷
  與弼字子傅臨川人天順中以薦授左春坊左諭徳辭不就事蹟具明史儒林傳
  謝復西山類稿五卷
  復字一陽祁門人呉與弼門弟子
  陳真晟剩夫集四卷
  真晟字晦徳改字剰夫本泉州人以父戌籍遂居漳州事蹟具明史儒林傳
  祝淇履坦幽懐集二卷
  淇字汝淵號夢窓海寕人以子萃貴封刑部主事
  朱存理樓居雜著一卷野航詩稿一卷野航文稿一卷附録一卷
  存理見子類
  桑悦思元集十六卷
  悦見子類
  文洪淶水集二卷
  洪字功大號希素長洲人成化間舉人官淶水縣教諭
  羅倫一峯集十卷
  倫字彛正號一峯永豐人成化丙戌進士第一官翰林院修撰
  陸簡龍臯文稿十九卷
  簡字亷伯號治齋又號龍臯武進人成化進士官至詹事府少詹事
  張弼東海文集五卷
  弼字汝弼華亭人成化進士官南安府知府事蹟具明史文苑傳
  程敏政篁墩集九十三卷
  敏政見史類
  等謹案是集為敏政所自訂據黄虞稷千頃堂書目尚有外集十二卷别集二卷行素稿一卷拾遺一卷雜著一卷今皆不在此編
  陸淵之東臯文集十三卷附録一卷
  淵之字克深上虞人成化進士官至湖南布政使
  張昇文僖公文集十四卷詩集二十二卷
  昇字啟昭南城人成化己丑進士第一官至禮部尚書
  等謹案邵寳序云此書本名柏厓集刻成而賜謚之命適至遂以名之然本傳不言有謚或偶漏歟
  屠勲太和堂集六卷
  勲字元勲平湖人成化進士官至刑部尚書謚康僖
  呉文度交石類稿三卷
  文度字憲之應天人成化進士官至南京户部尚書
  章懋楓山集四卷附録一卷
  懋見子類
  文林温州集十二卷
  林見子類
  孫需清簡公集二卷
  需字孚吉號氷蘗翁徳興人成化進士官至南京吏部尚書謚清簡
  張旭梅巖小稿三十卷
  旭字廷曙休寕人成化間舉人歴官孝豐伊陽高明知縣
  馬中錫東田集十五卷 東田漫稿六卷
  中錫字天禄號東田故城人成化進士官至左都御史
  蘇章滇南行稿四卷附録一卷
  章字文簡號雲崖餘干人成化進士官延平府知府
  劉鴻七星詩文存十二卷
  鴻字雲表㤗和人居七星㘭因以自號成化間舉人放遊不仕
  黄仲昭未軒文集十二卷
  仲昭見史類
  楊守阯碧川文選四卷
  守阯字維立號碧川鄞縣人成化進士官至南京吏部左侍郎加尚書銜
  趙寛半江集十五卷
  寛字栗夫號半江呉江人成化進士官至廣東按察使
  賀欽醫閭集九卷
  欽字克恭其先浙之定海人以戍籍𨽻遼東義州衛成化進士授戸科給事中事蹟具明史儒林傳
  周瑛翠渠摘稿七卷補遺一卷
  瑛見經類
  儲巏柴墟齋集十五卷
  巏字静夫號柴墟泰州人成化進士官至南京吏部侍郎謚文懿事蹟具明史文苑傳
  祝萃虛齋先生遺集十卷
  萃字維真海寧人成化進士官至廣東布政司參政
  蔡清虛齋集五卷 文莊集八卷
  清見經類
  等謹案清虛齋集五卷見明藝文志葢正徳間葛志貞所輯林俊為之序其後清族孫廷魁重刋益以補遺附録釐為八卷名文莊集然冗濫不若原本之精擇矣
  黄瓉雪洲文集十四卷
  瓉字公獻儀真人成化進士官至南京兵部侍郎
  呉寛家藏集七十七卷
  寛見史類
  謝遷歸田稿八十卷
  遷字于喬餘姚人成化乙未進士第一官至大學士謚文正
  等謹案遷文集前稿嘉靖中倭亂被燬此集乃其致仕以後及再召時所作自題曰歸田稿以授其子至者也
  周東雨村集四卷
  東字伯震號雨村阜城人成化進士官至大理寺少卿
  楊循吉松籌堂集十二卷 燈窓末藝一卷 攢眉集一卷
  循吉見史類
  莊㫤定山集十卷
  㫤字孔暘江浦人成化進士官南京禮部郎中
  張詡東所文集十三卷
  詡見子類
  李承箕大厓集二十卷附録一卷
  承箕字世卿嘉魚人讀書大厓山因以自號成化時舉人隐居不仕明史儒林傳附見陳獻章傳中
  王鏊震澤集三十卷
  鏊見史類
  梁儲鬱洲遺稿十卷
  儲字叔厚號厚齋晩號鬰洲廣東順徳人成化進士官至大學士謚文康
  費宏文憲集選要七卷
  宏字子充鉛山人成化丁未進士第一官至大學士謚文憲
  等謹案宏所著鵝湖摘稿本二十卷此編乃徐階劉同升所選録本也
  蔣冕湘皋集三十三卷
  冕字敬所全州人成化進士官至大學士謚文定
  林俊見素文集二十八卷奏疏七卷續集十二卷俊字待用號見素莆田人成化進士官至刑部尚書謚貞肅
  等謹案張詡序謂俊手編成集者五十餘卷此本共四十七卷數與詡序不符葢後人裒輯非俊自編原本又别本西征集無卷數已見全集内
  張吉古城集六卷
  吉字克修號翼齋又曰黙菴曰怡窩晩乃自稱曰古城餘千人成化進士官至貴州左布政使
  邵寳容春堂前集二十卷後集十四卷續集十八卷别集九卷
  寳見經類
  李堂堇山集十五卷
  堂字時升鄞縣人成化進士官至工部右侍郎總理漕河
  等謹案鄞有赤堇山即越絶書所謂赤堇之溪涸而出銅者堂居其側故以名集
  丁養浩西軒效唐集録十二卷
  養浩字師孟號西軒仁和人成化進士官至雲南布政使
  羅玘圭峰文集三十卷
  玘字景鳴南城人成化進士官至南京吏部右侍郎謚文肅事蹟具明史文苑傳
  呉儼文肅公摘稿四卷
  儼字克温宜興人成化進士官至南京禮部尚書謚文肅
  毛紀鰲峯類稿二十六卷
  紀見史類
  夏鍭赤城集二十三卷
  鍭字德樹天台人成化進士官南京大理寺左評事
  吴廷舉西廵類稿八卷
  廷舉字獻臣梧州人成化進士官至南京工部尚書謚清惠
  石珤熊峯集十卷
  珤字邦彦藁城人成化進士官至大學士謚文隱改謚文介
  等謹案朱彛尊明詩綜稱珤所著名恒陽集皇甫汸刪定為四卷今本熊峯集乃餘姚孫光惖為藁城知縣得别集遺藁於其家又聞梁清標家有全藁乃購得續刋共為十卷校舊本頗為賅備又别本四卷題作熊峯先生集其名又不同亦非汸所選也
  楊亷月湖集四十八卷
  亷字方震豐城人成化進士官至南京禮部尚書謚文恪事蹟具明史儒林傳
  程楷念齋集十五卷
  楷字念齋饒州人成化進士改庶吉士
  鄒智立齋遺文五卷
  智字汝愚合州人成化進士改庶吉士以直言謫廣東石城千戶所吏目
  史鑑西村集八卷
  鑑字明古號西村呉江人隱居不仕
  等謹案成𢎞時有兩史鑑其一長洲人𢎞治己未進士見太學題名碑其一即明古也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九十一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九十二
  經籍考
  集别集四
  
  李承芳東嶠集十五卷
  承芳字茂卿嘉魚人𢎞治進士官大理寺評事明史儒林傳附見陳獻章傳中
  靳貴戒菴文集二十卷
  貴字允遂號戒菴丹徒人𢎞治進士官至大學士諡文僖
  胡居仁文敬公集三卷
  居仁見經類
  朱誠泳小鳴稿十卷
  誠泳號賔竹道人太祖五世孫𢎞治初以鎮安王襲封秦王諡曰簡
  黄傅白露山人遺稿二卷
  傅字夢弼蘭谿人𢎞治進士官至監察御史
  錢福鶴灘集六卷
  福字與謙松江華亭人𢎞治庚戌進士第一官翰林院修撰
  方良永簡肅文集十卷
  良永字壽卿莆田人𢎞治進士官至右副都御史撫治鄖陽除南京兵部尚書諡簡肅
  鄭滿勉齋遺稿三卷
  滿字守謙慈谿人𢎞治間舉人官山東濮州知州
  毛澄文簡集二卷
  澄號三江太倉人𢎞治癸丑進士第一官至禮部尚書
  祝允明懐星堂集三十卷
  允明見史類
  等謹案明史藝文志載祝氏集畧三十卷懐星堂集三十卷小集七卷本𫝊稱其詩文集六十卷朱彛尊静志居詩話載祝氏集畧外又有金縷醉紅窺簾暢哉擲果拂絃玉期等集今行于世者惟祝氏集畧及此集
  呉一鵬文端集四十卷
  一鵬字南夫號白樓長洲人𢎞治進士官至南京吏部尚書諡文端
  羅欽順整菴存稿二十卷
  欽順見子類
  顧清東江家藏集四十二卷
  清見史類
  等謹案是集凡山中集四卷乃未仕時作北遊稿二十九卷乃既仕後作歸來集九卷乃致仕後作皆清晩年手定故體例頗精當又留都稿四卷存稿十卷為其子孫所輯今不傳
  姚鏌東泉文集八卷
  鏌字東泉慈谿人𢎞治進士官至右都御史總督兩廣
  李夢陽空同集六十六卷
  夢陽見子類
  鄭岳山齋集二十四卷
  岳見史類
  汪循仁峯文集二十四卷外集一卷
  循字進之休寧人𢎞治進士官順天通判
  王九思渼陂集十六卷續集三卷
  九思字敬夫鄠縣人𢎞治進士官吏部郎中明史文苑傳附見李夢陽傳中
  陶諧南川稿十二卷 陶莊敏集八卷附蘭渚遺稿一卷
  諧字世和號南川會稽人𢎞治進士官至兵部侍郎總督兩廣諡莊敏
  等謹案南川稿是其初刻後人重編為莊敏集蘭渚遺稿乃其孫尚寳司丞允淳所撰
  顧潜静觀堂集十四卷
  潜字孔昭崑山人𢎞治進士官至直𨽻提學御史
  顧璘浮湘集四卷山中集四卷慿几集五卷續集二卷息園存稿詩十四卷文九卷緩慟集一卷
  璘見史類
  邊貢華泉集十四卷
  貢字廷實號華泉歴城人𢎞治進士官至南京户部尚書事蹟具明史文苑傳
  劉璘清惠集十二卷
  璘字元瑞一字子振安仁人後遷長興𢎞治進士官至工部尚書
  周璽垂光集二卷
  璽字天章號荆山合肥人𢎞治進士官禮科給事中
  張羽東田遺稿二卷
  羽字鳯舉㤗興人𢎞治進士官河南左布政使等謹案明初有張羽為呉中四傑之一此張羽姓名相同亦復工詩是集詩文各一卷為其季子楨所編
  孫緒沙溪集二十三卷
  緒字誠甫號沙溪故城人𢎞治進士官至太僕寺卿
  王守仁文成全書三十八卷
  守仁見史類
  等謹案守仁是集為隆慶間謝廷傑裒合諸集刋板以傳仿朱子全書之例名之外多選輯别本如宋儀望陽明文粹十二卷王畿陽明文選八卷葉紹顒陽明要書八卷附錄五卷其裔孫貽樂刋王陽明集十六卷張問達編陽明文抄二十卷俞璘編陽明全集二十卷傳習錄一卷語錄一卷皆缺畧不及是編之詳備
  張鳯翔皮陵集七卷
  鳯翔字光世號皮陵子洵陽人𢎞治進士官戸部主事
  朱應登凌谿集十八卷
  應登字升之寳應人𢎞治進士官至雲南布政司參政明史文苑傳附見顧璘傳中
  康海對山集十卷
  海見史類
  等謹案海詩文集别本凡十九卷為張太微所編此本為孫景烈刪訂去取謹嚴于詩汰之尤力較為精善
  張𤦺白齋竹里集七卷
  琦字君玉鄞縣人𢎞治進士官興化府知府加布政司參政
  㳺潜夢蕉存稿四卷
  潜見子類
  王廷相家藏集六十八卷一名浚川集内臺集七卷
  廷相見子類
  魯鐸文恪存集十卷
  鐸字振之號蓮北景陵人𢎞治進士官至南京國子監祭酒贈禮部侍郎諡文恪
  何瑭柏齋集十一卷
  瑭見子類
  徐問山堂萃稿十六卷
  問見子類
  林魁白石野稿十七卷
  魁自號白石山人龍溪人𢎞治進士官至雲南兵備副使
  潘希曾竹澗集八卷 竹澗奏議四卷
  希曾字仲魯金華人𢎞治進士官至兵部左侍郎
  陳霆水南稿十九卷
  霆見史類
  何景明大復集三十卷
  景明見史類
  周用㳟肅集十六卷
  用字行之呉江人𢎞治進士官吏部尚書諡㳟肅
  秦鏜樗林摘稿三卷附錄一卷
  鏜字國和號樂易又號類樗子𢎞治時舉人親沒不試嘉靖中授南京都察院都事銜
  顧鼎臣未齋集二十二卷
  鼎臣字九和崑山人𢎞治乙丑進士第一官至大學士諡文康
  嚴嵩鈐山堂集三十五卷
  嵩字惟中分宜人𢎞治進士官至大學士事蹟具明史姦臣傳
  等謹案嵩詩在流軰之中雖為迥出然迹其所為佞寵擅權非他文士有才無行可以節取者比今四庫全書僅存其目以昭彰瘅之義也
  崔銑洹詞十二卷
  銑見經類
  等謹案集題洹詞以銑家安陽境洹水故也此本十二卷編年排次而不分體又别本十七卷附錄四卷分體類次而文則無所增損也
  湛若水甘泉集三十二卷
  若水見經類
  殷雲霄石川集四卷附録一卷
  雲霄字近夫壽張人𢎞治進士官至南京工科給事中明史文苑傳附見鄭善夫傳中
  孟洋有涯集十七卷
  洋字望之號有涯信陽人𢎞治進士官至南京大理寺卿
  劉節梅國集四十一卷 寳制堂私錄二卷
  節見經類
  周廣玉巖集九卷附錄一卷
  廣見史類
  倪宗正小野集二十二卷
  宗正字本端餘姚人𢎞治進士官兵部員外郎以言事廷杖後官南雄府知府嘉靖中賜祭葬贈學士諡文忠
  魏校莊渠遺書十二卷
  校見經類
  萬鏜治齋集十七卷
  鏜字仕鳴進賢人𢎞治進士官至吏部尚書
  王韋南原集七卷
  韋字欽佩上元人𢎞治進士官至太僕寺少卿明史文苑傳附見顧璘傳中
  方獻夫西樵遺稿八卷
  獻夫見經類
  陸深儼山集一百卷續集十卷
  深見史類
  等謹案深續集有唐錦序陸師道䟦並稱尚有外集四十卷通此二集為一百五十卷然外集皆其筆記襍著本自别行也又四庫全書存目有行逺集行逺外集並無卷數盖深集散佚之後其曾孫起龍所編皆收舊刻散佚非續獲於正續二集之外
  涂幾類稿十卷
  幾字守約又字孟規宜黄人以隠居著述稱
  徐楨卿迪功集六卷附談藝錄一卷
  楨卿字昌穀一字昌國呉縣人𢎞治進士除大理寺左寺副改國子監博士
  黄雲丹巗集十卷
  雲字應龍號丹巗崑山人𢎞治中以歳貢授瑞州訓導
  蔣燾東壁遺稿二卷
  燾字仰仁長洲人郡學生
  王烈尋樂堂集十一卷
  烈字正邦號尋樂樂安人𢎞治中諸生
  韓邦竒苑洛集二十二卷
  邦竒見經類
  夏良勝東洲初稿十四卷
  良勝見經類
  劉養微康谷子集六卷
  養微字敬伯廣濟人
  等謹案是集五卷以下附其弟養吉詩文及其逺祖天行文煥等傳又附劉秉鉁石浪詩鈔劉醇駿盟鷗集劉鵾化味閒軒遺稿數種盖劉氏一家之書也
  張含禺山文集一卷詩集四卷
  含字愈光永昌衛人正徳間舉人
  楊慎升庵集八十一卷
  慎見經類
  等謹案是集為萬厯中張士佩所訂盖取慎丹鉛錄談苑醍醐諸書刪除重複分類編次附其詩文之後而所分諸目頗有條理
  呂柟涇野集三十卷
  柟見經類
  方鵬矯亭存稿十八卷續稿八卷
  鵬見史類
  戴冠䆳谷集十二卷
  冠字仲鶡信陽人正徳進士官至山東提學副使等謹案明有兩戴冠其一長洲人有禮記集説辨疑已見經類此又其一也
  毛伯温襄懋集十八卷 東塘詩集十卷
  伯温見史類
  歐陽鐸恭簡集二十二卷
  鐸字崇道㤗和人正徳進士官至吏部侍郎諡恭簡
  胡纉宗鳥䑕山人集二十九卷
  纉宗見史類
  錢𤦺東畬集十四卷
  琦見子類
  孫璽峯溪集五卷外集一卷
  璽字朝信平湖人正徳進士官至山西按察司僉事
  方豪棠陵集八卷
  豪見史類
  鍾芳筠溪家藏集三十卷
  芳見史類
  丁奉吏部文選八卷
  奉字獻之常熟人正徳進士官南京吏部郎中
  㓂天敘塗水集八卷
  天敘字子惇榆次人正徳進士官至兵部侍郎
  鄒守益東廓集十二卷
  守益字謙之安福人正徳進士官至南京國子監祭酒諡文莊事蹟具明史儒林傳
  張璧陽峯家藏集三十五卷
  璧字崇象石首人正徳進士官至大學士諡文簡
  柴竒黼菴遺稿十卷
  竒字徳美崑山人正徳進士官至應天府尹
  尹襄巽峯集十二卷附錄一卷
  襄字舜弼號巽峯永新人正徳進士官司經局洗馬
  費宷文通集選要六卷
  寀見史類
  夏尚璞東巖集六卷東巖詩集八卷
  尚璞字敦夫號東巖永豐人正徳進士官至南京太僕寺少卿明史儒林傳附見婁諒傳中
  毛憲古菴文集十卷
  憲見史類
  齊之鸞蓉川集七卷
  之鸞字瑞卿桐城人正徳進士官至河南按察使
  王以旂襄敏集四卷
  以旂見史類
  陳寰琴溪集八卷
  寰字原大常熟人正徳進士官至南京國子監祭酒
  孫承恩瀼溪草堂稿五十八卷
  承恩字貞父松江華亭人正徳進士官至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諡文簡
  周廷用八厓集十三卷
  廷用字子賢華容人正徳進士官至江西按察使
  郭維藩杏東集十卷
  維藩字价夫儀封人正徳進士官太常寺少卿兼翰林院侍讀學士掌院事
  顧磐海厓集十卷
  磐字子安南通州人正徳間舉人
  林文俊方齋詩文集十卷
  文俊字汝英號方齋莆田人正徳進士官至南京吏部右侍郎諡文修
  桂華古山集四卷
  華字子朴安仁人正徳間舉人大學士萼之兄
  霍韜渭厓文集十卷
  韜見史類
  薛蕙考功集十卷 西原遺書二卷
  蕙見子類
  馬理谿田文集十一卷補遺一卷
  理見經類
  呉仕頥山私稿十卷
  仕字克學號頥山宜興人正徳進士官至四川布政司參政
  李濓嵩渚集一百卷 觀政集一卷
  濓見史類
  李中谷平文集五卷
  中字子庸吉水人正徳進士官至總督南京糧儲都察院副都御史諡莊介
  陳九川明水文集十四卷
  九川字惟濬號竹亭臨川人正徳進士官禮部郎中
  戴欽鹿原存稿九卷
  欽字時亮馬平人正徳進士官刑部郎中
  黄宏綱洛邨集二卷
  宏綱字正之雩都人正徳間舉人官刑部主事
  聶豹雙江文集十四卷
  豹見子類
  崔桐東洲集二十卷續集十卷
  桐字來鳯海門人正徳進士官至禮部右侍郎
  汪佃東麓稿十卷
  佃字友之弋陽人正徳進士官翰林院編修
  汪應軫青湖文集十四卷
  應軫字子宿山隂人正徳進士官江西提學僉事
  許相卿雲邨文集十四卷
  相卿見史類
  陳琛紫峯集十三卷
  琛見經類
  王漸逵青蘿文集二十卷
  漸逵字用儀號青蘿子畨禺人正徳進士官刑部主事
  戴鱀中丞遺集八卷
  鱀字時仲號東石鄞縣人正徳進士官至四川巡撫
  王鳯靈筆峯存稿五卷
  鳳靈字應時號筆峯莆田人正徳進士官至廣西布政司參政
  夏言桂洲集十八卷
  言見史類
  朱豹福州集六卷
  豹字子文上海人正徳進士官福州府知府
  呉鼎過庭私錄七卷外集一卷
  鼎字維新號泉亭又號支離子錢塘人正徳進士官至廣西布政司參議
  鄭洛書思齋文集一卷
  洛書字啟範號思齋莆田人正徳進士官監察御史提督南直𨽻學政
  林希元次崖集十八卷
  希元見經類
  唐龍漁石集四卷
  龍見經類
  常倫評事集一卷
  倫字明卿號樓居子沁水人正徳進士官大理寺評事
  張岳小山類稿十二卷
  岳字維喬惠安人正徳進士官至刑部侍郎掌都察院事總督湖廣四川貴州諡襄惠
  陸釴少石集十二卷
  釴見史類
  曾梧楝峯遺稿二卷
  梧字于易江西廣昌人正徳進士官至常徳府知府
  張治龍湖文集十五卷
  治字文邦茶陵人正徳進士官至大學士諡文隠改文毅復改文肅
  張衮水南集十一卷
  衮字補之江隂人正徳進士官至南京光祿寺卿
  黄佐泰泉集十卷
  佐見經類
  張孚敬文忠集十九卷
  孚敬見史類
  邵經邦𢎞藝錄三十二卷
  經邦字仲徳仁和人正徳進士官刑部員外郎等謹案經邦以講學自任嘗採古今論學語發明其旨為𢎞道錄又刪掇諸史為𢎞簡錄所著詩文則别為此錄考其自作小𫝊稱𣙜税荆州時裒所著為𢎞藝錄故卷首自序題嘉靖四年乙酉而集中所載併及暮年絶筆則又後人續編非其手定之本矣
  李黙羣玉樓集八卷
  黙見史類
  田頊秬山稿一卷
  頊字太素龍溪人正徳進士官至貴州提學副使
  朱紈甓餘集十二卷
  紈見史類
  李兆先徴伯存稿十三卷
  兆先字徴伯茶陵人大學士東陽子以䕃為國子生
  董澐從吾稿一卷
  澐字復宗一字子壽號石蘿海鹽人明史儒林傳附見錢徳洪傳中
  王廷陳夢澤集二十三卷
  廷陳字稚欽黄岡人正徳進士選庶吉士以言事廷杖出知𥙿州事蹟具明史文苑傳
  薛章憲鴻泥堂小稿八卷續稿十卷
  章憲字堯卿自號浮休居士江隂人
  萬表玩鹿亭稿八卷附錄一卷
  表見子類
  詹泮少華集四卷
  泮字少華玉山人正徳進士官至禮科給事中
  王相介塘文畧一卷
  相號介塘鄞縣人正徳進士官翰林院編修
  文徴明莆田集三十五卷附錄一卷
  徴明初名璧以字行更字徴仲號衡山長洲人以歳貢薦授翰林院待詔事蹟具明史文苑傳
  王寵雅宜集十卷
  寵字履吉自號雅宜山人長洲人終于諸生明史文苑傳附見文徴明傳中
  譚寳煥樵海集六卷附幽谷集一卷霜崖集一卷寳煥號樵海樂安人
  徐階世經堂集二十六卷 少湖文集七卷
  階見史類
  歐陽徳南野集三十卷南野文選四卷
  徳字崇一泰和人嘉靖進士官至禮部尚書諡文莊事蹟具明史儒林傳
  李舜臣愚谷集十卷
  舜臣字茂欽號愚谷又號未村居士樂安人嘉靖進士官至太僕寺卿
  朱淛天馬山房遺稿八卷
  淛字必東號損巖莆田人嘉靖進士官湖廣道監察御史
  潘恩笠江集十二卷
  恩字子仁上海人嘉靖進士官至左都御史諡恭定
  章衮介菴集十一卷
  衮字汝明臨川人嘉靖進士官至陜西按察副使
  張時徹芝園定集五十一卷别集十一卷
  時徹見史類
  高叔嗣蘇門集八卷
  叔嗣字子業號蘇門山人祥符人嘉靖進士官至湖廣按察使事蹟具明史文苑傳
  顧夢圭疣贅錄九卷續錄二卷
  夢圭字武祥號雍里崑山人嘉靖進士官至江西布政使
  藍田北泉集無卷數
  田字玉甫號北泉即墨人嘉靖進士官河南道監察御史
  石英中比部集八卷
  英中字子珍上海人嘉靖進士官刑部主事
  呉鵬飛鴻亭集二十卷
  鵬字萬里秀水人嘉靖進士官至吏部尚書
  葉良佩海峯文集一卷
  良佩見經類
  朱廷立兩崖集八卷
  廷立見史類
  華鑰水西居士集八卷
  鑰字徳啟號水西無錫人嘉靖進士官兵部郎中
  魏良弼水洲文集四卷
  良弼字師説别號水洲新建人嘉靖進士官至禮科都給事中追諡忠簡
  王從善鳳林文集四卷詩集三卷
  從善字承吉號鳳林襄陽人嘉靖進士官吏部考功司主事
  王教中川遺稿三十三卷
  教字庸之祥符人嘉靖進士官至南京兵部右侍郎
  黄楨北海野人稿一卷
  禎字徳兆號北海野人安邱人嘉靖進士官吏部文選司郎中
  李新芳漳埜文集八卷
  新芳字元徳號漳埜潞州人嘉靖進士官至監察御史
  鄭曉端簡文集十二卷
  曉見經類
  婁樞子敬文集六卷
  樞字子敬河内人嘉靖時舉人官廣宗縣知縣
  陳鶴梅樵先生集二十一卷
  鶴字明野山隂人嘉靖時舉人
  徐獻忠長谷集十五卷
  獻忠見史類
  袁袠胥臺集二十卷
  袠見子類
  趙時春浚谷集十六卷 别本浚谷集十七卷
  時春見史類
  龔用卿雲崗選稿二十卷
  用卿字鳴治懐安人嘉靖丙戌進士第一官至南京國子監祭酒
  陸垹簣齋集十卷外集二卷
  垹見子類
  田汝成叔禾集十二卷
  汝成見史類
  王慎中遵巖集二十五卷 玩芳堂摘稿四卷
  慎中字道思晋江人嘉靖進士官至河南布政司參政事蹟具明史文苑傳
  江以達午坡集四卷
  以達字于順號午坡貴溪人嘉靖進士官至湖南提學副使明史文苑傳附見王慎中傳中
  馮恩芻蕘錄二十卷
  恩字子仁華亭人嘉靖進士官南京監察御史
  王格少泉集三十三卷
  格字汝化京山人嘉靖進士官至按察使僉事明史文苑傳附見王廷陳傳中
  蘇祐榖原文草四卷 榖原集十卷
  祐見子類
  岳倫雲石集五卷
  倫字雲石懐安衛人嘉靖進士官工部郎中贈太常少卿
  陸粲子餘集八卷
  粲見經類
  羅洪先念菴集二十二卷
  洪先見子類
  等謹案是集初刻於撫州再刻於應天最後諸門人編為此本其六世孫繼洪重刻又别本十三卷乃嘉靖癸亥胡松所編較之後刻僅得其半
  趙完璧海壑吟稿十一卷
  完璧字全卿號雲壑晩號海壑膠州人由嵗貢生官鞏昌府通判
  等謹案是集凡詩五卷文五卷其第一卷為目錄入之卷數盖唐以前例也
  程文徳松谿集十卷 文恭遺稿三十二卷
  文徳字舜敷永康人嘉靖進士官至吏部左侍郎贈禮部尚書諡文恭事蹟具明史儒林傳
  周顯宗漢中集四卷
  顯宗字子考濮州人嘉靖進士官漢中府知府
  楊爵忠介集十三卷附錄三卷
  爵見經類
  唐順之荆川集十二卷 南北奉使集二卷
  順之見史類
  陳束后崗詩集一卷文集一卷
  束字約之鄞縣人嘉靖進士官至河南提學副使事蹟具明史文苑傳
  孫應奎燕詒錄十三卷
  應奎字文卿號𫎇泉餘姚人嘉靖進士官至右副都御史總理河道後左遷山東布政使
  等謹案應奎明史附見建陽孫應奎傳而以餘姚别之盖與胡松𫝊附載績溪胡松均以同姓名合𫝊也
  胡松莊肅集六卷别本莊肅集八卷
  松見史類
  等謹案别本莊肅集八卷與六卷之本稍有增刪而大致相同
  蔡雲程鶴田草堂集十卷
  雲程字亨之臨海人嘉靖進士官至刑部尚書
  熊過南沙文集八卷
  過見經類
  沈愷環溪集六卷
  愷見子類
  李開先閒居集十二卷
  𨳩先見子類
  蔡克亷可泉集十五卷
  克亷字道卿晉江人嘉靖進士官至户部尚書
  葛守禮端肅公集十卷
  守禮字與立徳平人嘉靖進士官至左都御史諡端肅
  翁溥知白堂稿十四卷
  溥字徳宏諸暨人嘉靖進士官至南京刑部尚書諡榮靖
  張選静思文集十卷附錄二卷
  選字舜舉無錫人嘉靖進士官至通政司參議
  蔡靉洨濵集十卷附錄二卷
  靉見子類
  崔涯筆山文集十卷
  涯號筆山太平人嘉靖進士官監察御史
  羅虞臣司勲文集八卷
  虞臣字熈載廣東順徳人嘉靖進士官吏部稽勲司主事
  黄省曾五嶽山人集三十八卷
  省曾見史類
  董燧蓉山集十六卷
  燧字兆時號蓉山臨川人嘉靖時舉人官南京刑部郎中
  孔天允文谷詩集十四卷 文谷文集十六卷續集四卷 别本詩集二十四卷 霞海篇一卷
  天允字汝錫號文谷又號管涔山人汾州人嘉靖進士官陜西提學僉事遷浙江布政司參政
  皇甫涍少元集二十六卷外集十卷
  涍字子安長洲人嘉靖進士官浙江按察使僉事事蹟具明史文苑傳
  皇甫汸司勲集六十卷
  汸見子類
  馮汝弼祐山文集十卷詩集四卷
  汝弼見子類
  謝少南粤臺稿二卷
  少南字與槐上元人嘉靖進士官至河南布政司參政
  來汝賢菲泉存稿八卷
  汝賢字子禹蕭山人嘉靖進士官禮部主事
  白悦洛原遺稿八卷
  悦字貞夫武進人嘉靖進士官至河南按察使僉事
  蔣信道林文粋九卷
  信見子類
  吕懐巾石遺編一卷
  懐見經類
  陳如綸氷玉堂綴逸稿二卷 蘭舟漫稿一卷附二餘詞一卷
  如綸字徳宣號午江太倉人嘉靖進士官至福建布政司參政
  包節侍御集六卷
  節見史類
  錢薇承啟堂稿二十九卷
  薇字懋垣海鹽人嘉靖進士官至禮科給事中贈太常寺少卿
  蔡汝楠自知堂集二十四卷
  汝楠見經類
  周復俊涇林集八卷
  復俊見史類
  王畿龍谿全集二十卷别本龍谿語錄八卷
  畿字汝中號龍谿山隂人嘉靖進士官兵部郎中等謹案畿全集為其子應斌等所編凡語錄八卷襍文九卷詩一卷祭文志狀表𫝊二卷又别本龍谿語錄為李贄所定雖名語錄寔文集也
  蘇志臯寒村集四卷
  志臯字徳明號寒村固安人嘉靖進士官至副都御史
  吕本期齋集十四卷
  本字汝立號南渠又號期齋餘姚人嘉靖進士官至大學士諡文安
  馬汝彰璞岡集三卷
  汝彰字存美號璞岡汲縣人嘉靖進士官至雲南右布政使
  許應元水部稿三卷
  應元字子春錢塘人嘉靖進士官至廣西布政使
  王尚文藎心堂集二卷
  尚文字寳江真定人嘉靖武進士累官福建總兵官
  邱雲霄南行集四卷 東遊集二卷北觀集四卷 山中集十卷
  雲霄字凌漢號止山崇安人官栁城縣知縣
  髙應冕白雲山房集二卷
  應冕字文中仁和人嘉靖時舉人官光州知州
  陳瀚求志齋言草三十卷
  瀚字龍嶽秀水人嘉靖時舉人官亷州府知府
  孫陞文恪集二十卷附錄一卷
  陞字志髙餘姚人燧子嘉靖進士官至南京禮部尚書
  等謹案陞集後附錄一卷乃其繼室楊文儷作文儷仁和人工部員外郎應獬女諸子成進士者四人鑨鋌鑛皆至尚書錝至太僕寺卿皆文儷教之也
  李璣西野遺稿十四卷
  璣字邦佐號西野豐城人嘉靖進士官至南京禮部尚書
  趙貞吉文肅集二十三卷
  貞吉字孟静内江人嘉靖進士官至大學士諡文肅
  尹臺洞麓堂集十卷
  臺字崇基號舊山永新人嘉靖進士官至南京禮部尚書
  駱文盛兩溪集十四卷附錄一卷
  文盛字質甫武康人嘉靖進士官翰林院編修
  張瀚奚囊蠧餘二卷
  瀚見史類
  陳堯梧岡集九卷
  堯字敬甫號梧岡南通州人嘉靖進士官至南京刑部左侍郎
  趙統驪山集十四卷
  統字伯一臨潼人嘉靖進士官户部郎中
  張永明莊僖文集六卷
  永明字鍾誠烏程人嘉靖進士官至刑部尚書改左都御史諡莊僖
  王立道具茨集五卷補遺一卷文集一卷補遺一卷附錄一卷遺稿一卷
  立道字懋中無錫人嘉靖進士官翰林院編修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九十二
<史部,政書類,通制之屬,欽定續文獻通考>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九十三
  經籍考
  集别集五
  
  薛應旂方山文録二十二卷
  應旂見經類
  靳學顔兩城集二十卷
  學顔字子愚濟寜人嘉靖進士官至吏部左侍郎
  劉繪嵩陽集無卷數
  繪字子素一字少質光州人嘉靖進士官重慶府知府
  王維楨王氏存笥稿二十卷
  維楨字允寜華州人嘉靖進士官至南京國子監祭酒
  何維柏天山草堂存稿八卷
  維柏字喬仲南海人嘉靖進士官至南京禮部尚書諡端恪
  宋諾金齋集四卷
  諾字子重號金齋故城人嘉靖進士官兖州府知府
  陳斐文岡集二十卷
  斐字文岡鄢陵人嘉靖進士官至甘肅廵撫
  許榖省中稿二卷 二臺稿二卷 歸田稿十卷穀字仲貽上元人嘉靖進士官至尚寳司卿
  徐燦陽溪集六卷
  燦字文華一字本充號陽溪奉新人嘉靖時舉人
  茅瓚見滄文集十五卷
  瓚字見滄錢塘人嘉靖戊戌進士第一官至吏部左侍郎
  陳昌積兩湖集三十四卷 松風軒藏稿八卷
  昌積號兩湖泰和人嘉靖進士官至尚寳司少卿兼翰林院學士
  錢芹永州集八卷
  芹字懋文號泮泉海鹽人錡之次子嘉靖進士官永州府知府
  章煥陽華漫稿十四卷
  煥見史類
  茅坤白華樓藏稿十一卷續稿十五卷 吟稿八卷玉芝山房稿二十二卷 耄年録七卷
  坤見史類
  楊載鳴大拙堂集九卷
  載鳴字虛卿泰和人嘉靖進士官至通政使
  陳紹儒大司空遺稿十卷
  紹儒字師孔南海人嘉靖進士官至南京工部尚書
  游震得讓溪甲集四卷乙集十卷
  震得字汝濳𭒀源人嘉靖進士官至右副都御史巡撫福建以興化失守罷歸再起督轄南京糧儲
  劉乾雞王集六卷
  乾字仲坤號易庵保定人嘉靖進士官國子監丞等謹按是集詩詞二卷賦記雜文四卷其以雞土命名者自序謂夢入太極宫見玉雞以為文章之兆其説頗荒誕不經
  汪柏青峰存集十二卷
  柏字廷節號青峯浮梁人嘉靖進士官至光禄寺卿
  劉熠同春堂遺稿四卷
  熠字元麗海鹽人嘉靖時舉人官至監察御史
  董份泌園集三十七卷
  份字用均號泌園烏程人嘉靖進士官至禮部尚書兼翰林學士
  嚴訥文靖公集十二卷
  訥見經類
  髙拱文襄公集四十四卷 玉堂公草十卷 外制集一卷 政府書答四卷
  拱見經類
  萬衣萬子迂談八卷
  衣字章甫潯陽人嘉靖進士官至河南左布政使
  萬士和履庵集十二卷
  士和字思節宜興人嘉靖進士官至禮部尚書諡文恭
  瞿景淳文懿制勅稿一卷 制科集四卷 詩文集十六卷
  景淳字師道號昆湖常熟人嘉靖進士官至南京吏部右侍郎
  朱曰藩山帶閣集三十三卷
  曰藩字子价號射陂寳應人嘉靖進士官至九江府知府
  魏文焲石室秘鈔五卷
  文焲字徳章侯官人嘉靖進士官至廣西按察使
  沈錬青霞集十一卷年譜一卷
  錬字純甫㑹稽人嘉靖進士除溧陽縣知縣遷錦衣衛經歴疏劾嚴嵩為所搆陷棄市追贈光禄寺少卿諡忠愍
  徐良傅愛吾廬集八卷
  良傅字子弼東鄉人嘉靖進士官至吏科給事中
  莫如忠崇蘭館集二十卷
  如忠字子良松江華亭人嘉靖進士官至浙江布政使明史文苑傳附見董其昌傳中
  盧宁五鵲别集二卷
  宁字獻子號冠巖南海人嘉靖進士官登州府知府
  李萬實崇質堂集二十卷
  萬實字少靈南豐人嘉靖進士官至浙江按察司副使
  任環山海漫談三卷
  環字應乾號復庵長治人嘉靖進士官至山東右㕘政
  馮覲小海存稿八卷
  覲字晉叔號小海海寜人嘉靖進士官至廣東按察副使
  趙釴無聞堂稿十七卷
  釴見子類
  郭文周東山文集七卷詩集二卷
  文周字景復號東山福安人嘉靖進士官至監察御史巡按廣東
  孫樓百川集十二卷
  樓字子虛常熟人嘉靖時舉人官湖州府推官
  李春芳貽安堂集十卷
  春芳字子實號石鹿福建興化人嘉靖丁未進士第一官至大學士諡文定
  王宗沐敬所文集三十卷
  宗沐見史類
  呉桂芳師暇裒言十二卷
  桂芳字子實新建人嘉靖進士官至工部尚書楊繼盛忠愍集三卷附録一卷
  繼盛字仲芳號椒山容城人嘉靖進士官兵部員外郎以疏劾嚴嵩為所搆陷棄市贈太常寺卿諡忠愍等謹案繼盛本以經濟氣節自許不屑屑於文字後人重其人品掇拾成篇仰䝉
  世祖章皇帝御製序文表其忠藎雖蠧朽陳編彌深寶惜
  
  王世貞弇州山人四部稿一百七十四卷續稿二百七卷 讀書後八卷
  世貞見史類
  等謹案四部者賦部詩部文部説部也續稿止賦詩文三部自古文集之富莫有過於世貞者讀書後原本四卷呉江許恭復採讀佛老二家之作併為八卷至黄美中編鳯洲筆記二十四卷續集四卷後集四卷沈一貫有弇洲稿選十六卷雖意主别裁而棄取未能皆當
  張居正太岳集四十六卷
  居正見經類
  陳嘉謨念初堂稿四卷續集二卷
  嘉謨廬陵人嘉靖進士官至四川按察副使
  汪鏜餘清堂稿三十二卷
  鏜字逺峯鄞縣人嘉靖進士官至禮部尚書掌詹事府兼翰林院學士
  王時槐友慶堂合稿七卷
  時槐見子類
  周思兼叔夜集十一卷
  思兼見子類
  林燫文恪集二十二卷
  燫字貞恒閩縣人嘉靖進士官至南京禮部尚書諡文恪
  殷士儋金輿山房稿十四卷
  士儋字正夫號棠川歴城人嘉靖進士官至大學士諡文莊
  章适道峰集六卷
  适字景南號道峰蘭谿人嘉靖進士官禮科給事中
  王樵芳麓集十六卷
  樵見經類
  等謹案是集有二本一為文十一卷老子解一卷詩一卷一即此本凡詩文十四卷又戊申筆記一卷紫薇堂劄記一卷較初本頗為完備
  宋儀望華陽館文集十七卷續集二卷華陽文集十二卷
  儀望字望之永豐人嘉靖進士官至大理寺卿等謹案儀望所著其文本名華陽館集其詩别名河東集此本合為一編總題曰華陽館文集葢後人所併又黄虞稷千頃堂書目載華陽館文集十二卷詩集十四卷今文集十二卷尚存而詩集未見考總集内僅詩五卷則十四卷之本已久佚矣
  汪道昆太函集一百二十卷 副墨五卷
  道昆見子類
  汪道貫次公集十二卷
  道貫字仲淹休寜人道昆弟
  邵圭潔北虞先生遺文八卷
  圭潔字伯如一字茂齋號北虞常熟人嘉靖時舉人
  何濤平山文集八卷詩集八卷
  濤字仲平廣昌人嘉靖時舉人
  海瑞備忘集十卷
  瑞見史類
  劉鳯子威集三十二卷
  鳯見史類
  方宏静素園存稿十八卷
  宏静字定之歙縣人嘉靖進士官至南京户部右侍郎
  等謹案是集目錄祗十六卷而書實十八卷目次亦與書内不合
  魏裳雲山堂集六卷
  裳字順甫蒲圻人嘉靖進士官濟南府知府
  張佳允居采山房集六十五卷
  佳允字肖甫銅梁人嘉靖進士官至兵部尚書總督薊遼
  徐中行天目山堂集二十卷附録一卷 青蘿館詩六卷
  中行字子與長興人嘉靖進士官至江西布政使明史文苑傳附見李攀龍傳中
  馮臯謨豐陽集十二卷
  臯謨字明卿海鹽人嘉靖進士官至福建布政司㕘政
  呉國倫甔甀洞稿五十四卷續稿二十七卷
  國倫見史類
  陳柏蘓山集二十卷 蘓山選集七卷
  柏字子堅一字憲卿沔陽人嘉靖進士官至井陘兵備副使
  等謹案蘓山選集為莆田黄謙所定
  唐汝楫小漁遺稿十二卷
  汝楫字思濟蘭谿人吏部尚書龍之子嘉靖庚戌進士第一官至左春坊左諭徳
  徐學謨春明稿十四卷 徐氏海隅集四十卷歸有園稿二十九卷
  學謨見經類
  潘季馴留餘堂集四卷
  季馴見史類
  李䞇温陵集二十卷
  䞇見經類
  等謹案䞇非聖無法以妖言逮治懼而自剄而焦竑等盛相推重大為風俗人心之害今存其目以正其為名教罪人使無識之士不至怵於虛名受其誣惑也
  周大章禹川集五卷
  大章字章之號禹川呉江人嘉靖中舉人官瑞安縣知縣
  葉春及石洞集十八卷
  春及字化甫歸善人嘉靖中舉人官户部郎中
  張鳴鳯羽王先生集畧無卷數
  鳴鳯見史類
  宗臣子相集十五卷 子相文選五卷
  臣字子相揚州興化人嘉靖進士官至福建㕘議遷提學副使
  郭汝霖石泉山房集十卷
  汝霖字時望號一厓永豐人嘉靖進士官至南京太常寺卿
  馬攀龍愧非集十四卷
  攀龍字沖霄號愧非子陽信人嘉靖時舉人官禮部主事
  史桂芳惺堂文集十四卷
  桂芳字景實號惺堂鄱陽人嘉靖進士官至兩浙鹽運使
  曺大章含齋集十六卷
  大章字一程號含齋金壇人嘉靖進士官翰林院編修
  胡直衡廬精舍藏稿三十卷續稿十一卷
  直見史類
  姜寳鳯阿文集三十八卷
  寳見經類
  劉堯誨虛籟集十四卷
  堯誨號凝齋臨武人嘉靖進士官至南京兵部尚書
  孫應鼇學孔精言舍彚稿十二卷
  應鼇見經類
  龎尚鵬百可亭摘稿九卷
  尚鵬字少南南海人嘉靖進士官至副都御史廵撫福建追謚惠敏
  李蓘子田文集四卷
  蓘見子類
  羅汝芳近溪子文集五卷
  汝芳見經類
  鄧元錫潛學稿十二卷
  元錫 --(右上『日』字下一横長出,類似『旦』字的『日』與『一』相連)見經類
  耿定向天臺文集二十卷
  定向見史類
  吳文華濟美堂集八卷
  文華見史類
  姚汝循屏居集八卷 浪逰集六卷 耕餘集八卷汝循字叙卿江寧人嘉靖進士官大名府知府
  陳瓉濟美堂集六卷
  瓉字廷祼常熟人嘉靖進士官至刑部左侍郎謚莊靖
  等謹案明有兩陳瓉其一獻縣人嘉靖丁未進士官至南京吏部尚書即嘗為楊繼盛奏請䘏典者此又其一也
  屠應埈蘭暉堂集四卷
  應埈字文升刑部尚書勲之子嘉靖進士官左春坊左諭徳明史文苑傳附見王慎中傳中
  蔡國珍怡雲堂集十卷
  國珍字汝聘奉新人嘉靖進士官至吏部尚書謚恭靖
  佘翔薜荔園集四卷
  翔字宗漢號鳯臺莆田人嘉靖時舉人官全椒縣知縣
  何源心泉集二十五卷
  源字仲深號心泉廣昌人嘉靖進士官至刑部左侍郎諡靖惠
  張鹵滸東集十四卷
  鹵見史類
  張祥鳶華陽洞稿二十二卷
  祥鳶字道卿號虚齋金壇人嘉靖進士官雲南府知府
  王世懋奉常集六十九卷 闗洛記游稿二卷
  世懋見史類
  申時行賜閒堂集四十卷
  時行見經類
  王錫爵文肅集五十二卷附録二卷
  錫爵見史類
  李材觀我堂摘稿十二卷
  材見子類
  沈鯉亦玉堂稿十卷
  鯉見子類
  許孚逺致和堂集八卷
  孚逺字孟中徳清人嘉靖進士官至兵部左侍郎事蹟具明史儒林傳
  周世選衛陽集十四卷
  世選字文賢故城人嘉靖進士官至南京兵部尚書
  鄭普海亭集四卷
  普字汝徳號海亭南安人嘉靖進士官雲南府知府
  林烴覆瓿草六卷
  烴字貞耀閩縣人嘉靖進士官至南京工部尚書
  穆文熙逍遥園集二十卷
  文熙見史類
  張鳯翼處實堂集八卷
  鳯翼見子類
  張獻翼文起堂集十卷 紈綺集一卷
  獻翼見經類
  等謹案紈綺集乃其早嵗所作於文起堂集外别行者
  吳崇節狎鷗子摘稿一卷
  崇節見史類
  王宏誨天池草二十六卷
  宏誨字紹傳瓊州安定人嘉靖進士官至南京禮部尚書
  陳吾徳謝山存稿十卷
  吾徳字有齋新㑹人嘉靖進士官至浙江按察司僉事
  温純恭毅公集三十卷
  純字希文三原人嘉靖進士官至左都御史諡恭毅
  歸有光震川文集三十卷别集十卷 震川文集初本三十二卷
  有光見經類
  等謹案震川集舊本有二一為其族弟道傳所刻凡二十卷為常熟本一為其子子祐子寧所刻凡三十二卷為崑山本去取多不相同是編為其孫莊所訂正集凡二十四體别集凡十有一體蓋以家藏鈔本互相校勘又補入未刻之文彚為全集前有王崇簡徐乾學二序莊自作凡例極言舊本之譌然汪畹與莊二書反覆論其改竄之非至著為歸文辨誣以攻之是莊所輯亦未盡善特有光之文差為完備耳
  陳文燭二酉園詩集十二卷文集十四卷續集二十三卷
  文燭字玉叔沔陽人嘉靖進士官至南京大理寺卿
  楊時喬端潔集無卷數
  時喬見經類
  王圻洪洲類稿四卷
  圻見史類
  盧柟蠛蠓集五卷
  柟字少楩濬縣人國子監生明史文苑傳附見謝榛傳中
  許炯吾野漫筆十二卷
  炯字吾野新㑹人嘉靖時舉人
  嚴果天隱子遺稿十七卷
  果字毅之震澤人嘉靖間布衣
  汪少亷山人集十八卷
  少亷字古矜休寧人嘉靖間布衣
  吳子玉大鄣山人集五十三卷
  子玉字瑞榖休寧人嘉靖間貢生
  何良俊翰林集二十二卷
  良俊見子類
  茅翁積芸暉館稿十四卷
  翁積字穉延歸安人副使坤子
  華善述被褐先生稿十七卷
  善述字仲逹無錫人
  王叔承吳越遊草八卷
  叔承初名光允以字行更字承父晩更字子幻號崑崙山人吳江人明史文苑傳附見王穉登傳中
  俞安期翏翏集四十卷
  安期見子類
  江瓘山人集七卷
  瓘見子類
  鄭若庸蛣蜣集八卷 北遊漫稿二卷
  若庸見子類
  徐渭文長集三十卷 文長逸稿二十四卷
  渭見子類
  朱察卿邦憲集十五卷
  察卿字邦憲上海人福州府知府豹子國子監生
  戚繼光止止堂集五卷
  繼光見子類
  徐珊卯洞集四卷
  珊字三溪餘姚人官辰州府同知
  張重華滄漚集八卷
  重華字虞侯華亭人
  金瑶栗齋文集十一卷
  瑶見經類
  汪禔檗庵集二卷
  禔字介夫號檗庵祁門人
  孫堪孝子文集二十卷
  堪見史類
  田藝衡子秇集二十一卷
  藝衡見子類
  汪子祜石西集八卷附崇禮堂詩一卷
  子祜字受天號石西祁門人
  等謹案崇禮堂詩一卷乃宗豫父伯薦所作伯薦字士□崇禎時貢生
  汪坦石盂集十七卷
  坦字仲安號識環鄞縣人
  王襞東崖遺集二卷
  襞字宗順自號天南逸人泰州人
  孫鏊松菊堂集二十四卷
  鏊字端峯餘姚人江西巡撫燧孫工部尚書陞子官上林苑丞
  鄭心材京兆集十二卷外集二卷
  心材字敬仲號思泉海鹽人刑部尚書曉孫光禄寺少卿履淳子以廕官應天府治中
  朱珵堦滄海披沙集十三卷
  珵堦號玉源瀋簡王模七世孫昭定王恬烆子襲封泌水王諡康僖
  葉朝榮芝堂遺草七卷
  朝榮見經類
  朱孟震秉器集八卷
  孟震見子類
  胡應麟少室山房類稿一百二十卷續稿十五卷應麟見子類
  于慎行榖城山館文集四十二卷詩集二十卷
  慎行見史類
  于慎思龎眉生集十六卷
  慎思字无妄號航隱東阿人慎行之弟
  程大約㓜博集六卷
  大約字㓜博休寧人
  韓世能雲東拾草十四卷附録一卷
  世能字存録長洲人隆慶進士官至南京禮部侍郎召入兼翰林學士
  林景暘玉恩堂集九卷附録一卷
  景暘字紹熙華亭人隆慶進士官至南京太僕寺卿
  盧維禎醒後集五卷續集一卷附京省次五卷
  維禎字瑞峯號水竹居士漳浦人隆慶進士官至户部侍郎
  等謹案是集為維禎致仕後所自刋末附京省次一冊中分地望次府州縣次財賦次㑹狀次甲科卿輔次類兎園冊以備紀事刋入文集則濫矣
  朱賡文懿文集十二卷
  賡字少欽山隂人隆慶進士官至大學士
  王家屏文端集十四卷
  家屏見史類
  等謹案明藝文志載家屏文集二十卷黄虞稷千頃堂書目作復宿山房集四十卷與今本卷數皆不合
  沈思孝溪山堂集四卷
  思孝見史類
  徐顯卿天逺樓集二十七卷
  顯卿字公望號檢庵長洲人隆慶進士官至吏部侍郎
  華叔陽禮部集八卷
  叔陽字起龍無錫人隆慶進士官禮部主事
  張位閒雲館集鈔六卷
  位見經類
  江以東岷嶽文集四卷
  以東字貞伯全椒人隆慶進士官至江西提學副使
  田一㒞鐘台集十二卷
  一㒞字徳萬大田人隆慶進士官至禮部侍郎
  李維楨大泌山房集一百三十四卷
  維楨見史類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九十三
<史部,政書類,通制之屬,欽定續文獻通考>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九十四
  經籍考
  集别集六
  
  劉元卿聘君全集十二卷
  元卿見經類
  張元忭不二齋文選七卷
  元忭見史類
  郭子章粤草十卷 蜀草七卷 晉草九卷 楚草十二卷 家草七卷 黔草二十一卷
  子章見經類
  李淶中丞文集二卷
  淶字源甫號養愚雩都人隆慶進士官至右僉都御史巡撫應天
  鄧以讚文潔集四卷
  以讚字定宇新建人隆慶進士官至吏部侍郎諡文潔事蹟具明史儒林傳
  方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初菴集十六卷
  揚字思善號初菴歙縣人隆慶進士官杭州府知府
  陳大科如岡文集二卷
  大科字思進號如岡南通州人隆慶進士官至右都御史兼兵部侍郎總督兩廣
  呉中行賜餘堂集十四卷
  中行字子道號復菴武進人隆慶進士官至侍講學士掌南京翰林院事
  鄒徳涵聚所文集六卷外集一卷
  徳涵字汝海安福人隆慶進士官至河南按察使僉事明史儒林傳附見其祖守益傳末
  萬道光交翠館集十卷
  道光字日章臨川人
  卓明卿光禄集三卷
  明卿見子類
  等謹案明卿所著有卓澂甫詩集北游稿文集三山游稿諸編曹子念裒合刪定名光禄集
  鄒迪光鬱儀樓集五十四卷 石語齋集二十六卷調象庵稿四十卷
  迪光字彦吉無錫人萬厯進士官至湖廣提學副使等謹案江南通志載迪光集凡三百餘卷朱彛尊明詩綜載迪光所著有鬱儀樓集調象庵稿始青閣集今所傳本有石語齋集而始青閣集未見蓋明人刻本叢雜故著録互異
  李堯民快獨集十八卷
  堯民字耕堯濟寜人萬厯進士官至工部右侍郎
  孫繼臯宗伯集十卷
  繼臯字以徳無錫人萬厯甲戍進士第一官至吏部侍郎贈禮部尚書
  陳與郊隅園集十八卷 薠川集八卷
  與郊見經類
  等謹案與郊集總名奉常佚稿凡分四種首為隅園集次為黄門集次為薠川集次為聆癡符今黄門集入章奏類聆癡符有録無書故以此二編著録
  吕坤去偽齋文集十卷
  坤見經類
  邢侗來禽館集二十九卷
  侗字子愿臨邑人萬厯進士官至太僕寺卿明史文苑傳附見董其昌傳中
  楊寅秋臨臯文集四卷
  寅秋字義叔號臨臯廬陵人萬厯進士官至廣西按察副使左江兵備道
  支大綸支子餘集五十二卷
  大綸見史類
  范守已御龍子集七十七卷 郢堊集十二卷
  守已字介儒洧川人萬厯進士官至山西提學僉事
  沈懋學郊居遺稿十卷
  懋學字君典宣城人萬厯丁丑進士第一官翰林院修撰追諡文節
  馮夢禎快雪堂集六十四卷
  夢禎見史類
  周汝登海門先生集十二卷 東越證學録十六卷汝登見史類
  張棟可菴書牘十卷
  棟字可菴崑山人萬厯進士官至兵科都給事中
  詹事講養真集三卷
  事講字明甫號養真樂安人萬厯進士官至北直𨽻提學御史
  等謹案是集初刻凡文三卷詩四卷後詩集散佚僅存文集其元孫道行重刋
  陳邦科片玉集四卷
  邦科字俊卿號警亭高安人萬厯進士官至河間府知府
  等謹案敖文貞作邦科墓誌稱所著尚有循良模範辨問録二書今皆未見
  莊履豐梅谷集十八卷
  履豐字中熈晉江人萬厯進士改庶吉士
  江東之瑞陽阿集十卷
  東之字長信歙縣人萬厯進士官至右僉都御史巡按貴州
  等謹案明别有洗馬江朝宗字東之或混為一人非也東之嘗築室瑞金山中故以瑞陽阿名集
  王庭譔松門稿八卷
  庭譔字敬卿華州人萬厯進士官至翰林院修撰
  唐文獻占星堂集十五卷
  文獻字元徴華亭人萬厯進士官至禮部右侍郎翰林學士諡文恪
  余繼登淡然軒集八卷
  繼登見子類
  孟化鯉雲浦集八卷年譜一卷附録一卷
  化鯉字叔龍號雲浦新安人萬厯進士官吏部文選司郎中
  沈一中梅園集二十卷
  一中字長孺鄞縣人萬厯進士官至左布政使
  章嘉禎姑熟集二卷
  嘉禎字元禮徳清人萬厯進士官大理寺丞
  等謹案是集詩文雜編殊無體例蓋未定之稿其集名姑熟以嘉禎嘗為當塗知縣故也
  鍾羽正崇雅堂集十五卷
  羽正字叔濓益都人萬厯進士官至工部尚書
  臧懋循負苞堂稿九卷
  懋循字晉叔長興人萬厯進士官國子監博士
  余寅農丈人文集二十卷詩集八卷
  寅見史類
  鄒觀光孚如集無卷數
  觀光字孚如雲夢人萬厯進士官南京兵部郎中擢太僕寺少卿
  曽維倫來復堂集二十五卷
  維倫字惇吾樂安人萬厯進士官嘉興府同知
  蕭良有玉堂遺稿無卷數
  良有字以占號漢冲漢陽人萬厯進士官至國子監祭酒
  顧憲成涇臯藏稿二十二卷
  憲成見子類
  方應選衆甫集十四卷
  應選字衆甫號明齋松江華亭人萬厯進士官至盧龍兵備道
  史孟麟亦為堂集四卷
  孟麟字濟明號玉池宜興人萬厯進士官至太僕寺卿追贈禮部右侍郎
  葛曦太史集五卷
  曦字仲明號鳯池徳平人萬厯進士官翰林院檢討
  曹璜大雲集無卷數
  璜字伯玉别號元素益都人萬厯進士官至通政使右參議
  丁元薦尊拙堂文集十二卷
  元薦見子類
  李日茂永思齋文集六卷
  日茂字文華號培吾青縣人萬厯進士官至山東按察副使
  顧允成小辨齋偶存八卷附事定録三卷
  允成字季時無錫人憲成弟萬厯進士官禮部主事
  張文柱溟池集十六卷
  文柱字仲立崑山人萬厯時舉人官臨清縣知縣
  高攀龍髙子遺書十二卷附録一卷
  攀龍見經類
  等謹案攀龍自輯其語録文章為就正録是編為其門人嘉善陳龍正所編凡分十二類附録誌狀年譜一卷
  董其昌容臺文集九卷詩集四卷别集四卷
  其昌見史類
  馮從吾少墟集二十二卷
  從吾見子類
  陳所藴竹素堂藏稿十四卷
  所藴字子有上海人萬厯進士官至南京太僕寺少卿
  周如坻青藜館集四卷
  如坻字季平號礪齋即墨人萬厯進士官至國子監祭酒
  郝敬小山草十卷
  敬見經類
  姜志禮同節集八卷
  志禮字立之丹陽人萬厯進士官至尚寶司卿致仕後加太常寺少卿
  劉文卿直洲集十卷
  文卿字徯如廣昌人萬厯進士官兵部員外郎
  呉仁度繼疏集十二卷
  仁度字君重金谿人萬厯進士官至工部侍郎
  葉永盛玊城全集四卷附録二卷
  永盛字子沐涇縣人萬厯進士官至太僕寺少卿
  畢自嚴石隱園藏稿八卷
  自嚴字景曽淄川人萬厯進士官至户部尚書
  李騰芳湘洲集十卷補遺一卷
  騰芳字子實湘潭人萬厯進士官至禮部尚書
  余懋衡關中集四卷
  懋衡字持國婺源人萬厯進士官至南京吏部尚書
  呉士竒緑滋館稿九卷
  士竒見史類
  曹于汴仰節堂集十四卷
  于汴見子類
  湯兆京靈蘐閣集八卷
  兆京字伯閎宜興人萬厯進士官至監察御史
  董復亨繁露園集二十二卷
  復亨字元仲元城人萬厯進士官吏部郎中遷布政司參政
  等謹案是集凡文十七卷詩五卷乃復亨殁後其同里張銓序而刻之
  袁宏道中郎集四十卷
  宏道見子類
  楊一葵芙蓉館集二卷
  一葵字翹卿漳浦人萬厯進士官至雲南布政使等謹案蔣孟育序稱一葵先有豫章集及畫脂編行世今二書未見傳本其自序二篇在此集中
  金忠士旭山集十六卷
  忠士字元卿宿松人萬厯進士官至右僉都御史巡撫延綏
  陳薦夫水明樓集十四卷
  薦夫名藻以字行更字幼儒閩縣人萬厯時舉人
  謝廷諒清暉館集二卷 薄游草十五卷
  廷諒見史類
  婁堅學古緒言二十五卷
  堅字子柔長洲人萬厯間貢生
  來儼然自愉堂集十卷
  儼然字望之三原人萬厯進士官兵部主事
  駱日升台晉文集八卷
  日升字台晉泉州人萬厯進士官至四川布政司參政殉奢崇明之難贈光禄寺卿
  林秉漢尚友堂集二卷 忠諫遺稿一卷
  秉漢字伯昭一字聚立長㤗人萬厯進士官至浙江道監察御史巡按廣東贈太僕寺卿諡文端
  李春熈元居集九卷附哀榮録一卷
  春熈字皥如號㤗階建寜人萬厯進士官南京户部郎中
  顧起元蟄菴日録四卷
  起元見史類
  王畿樗全集七卷附録一卷
  畿字翼邑號慕蓼晉江人萬厯進士官至浙江布政使
  等謹案此與禪學之王畿同名非一人也畿視學浙江時拔施邦曜第一邦曜貧不能婚畿為備聘拜雁於官署邦曜即於是秋登第後殉節為完人其識見為世所推服
  鄧渼大旭山房集一卷
  渼字逺遊自號簫曲山人建昌人萬厯進士官至僉都御史巡撫順天
  王衡緱山集二十七卷
  衡見子類
  陳第一齋詩集十三卷
  第見經類
  等謹案是集凡粤草一卷寄心集六卷五岳游草六卷據原序尚有塞曲一集此本不載蓋佚之矣
  許獬鍾斗集五卷
  獬見經類
  鄒元標願學集八卷
  元標見子類
  等謹案元標是集所載皆其講學之語其鄉人龍遇竒為之校刋
  劉永澄練江集七卷附録一卷
  永澄字静之寶應人萬厯進士官國子監學正
  陳勲元凱集五卷
  勲字元凱閩縣人萬厯進士官户部郎中
  祝世禄尺牘三卷
  世禄見子類
  屠隆白榆集二十卷 由拳集二十三卷
  隆見經類
  湯顯祖玉茗堂集二十九卷
  顯祖見經類
  薛三省文介公文集四卷
  三省字魯叔定海人萬厯進士官至南京禮部尚書諡文介
  陳玉輝適適齋鑑鬚集七卷
  玉輝字逹卿號荆碧惠安人萬厯進士官至南京監察御史
  劉士驥蟋蟀軒草無卷數
  士驥字允良禹城人萬厯進士官翰林院編修
  劉宗周蕺山集十七卷
  宗周見經類
  黄體元四然齋集十卷
  體元字長卿穀城人萬厯進士官至山東按察副使
  魏純粹隆徳堂詩文稿二卷
  純粹字仲乾柏鄉人萬厯進士官至監察御史
  余懋孳荑言六卷
  懋孳字舜仲婺源人萬厯進士官至給事中
  李流芳檀園集十二卷
  流芳字長蘅嘉定人萬厯時人
  鄒維璉逹觀樓集二十四卷
  維璉字徳輝號匪石新昌人萬厯進士官吏部郎中
  劉錫元掃餘之餘四卷附歸涂閒紀一卷
  錫元字玉受長洲人萬厯進士官至貴州提學僉事
  程正己湛園集十卷
  正己字道先號澄源長治人萬厯進士官至僉都御史巡撫保定
  髙宏圖太古堂集二卷
  宏圖字子猶號硜齋膠州人萬厯進士官至南京户部尚書福王時為大學士南京破殉節死
  張慎言泊水齋文鈔三卷
  慎言字金銘陽城人萬厯進士官至南京吏部尚書
  馬之駿妙逺堂集四十卷
  之駿字仲良新野人萬厯進士官户部主事
  文翔鳯東極篇無卷數 太清文集二卷
  翔鳯見子類
  莊起元漆園巵言二十四卷
  起元字仲孺武進人萬厯進士官至太僕寺少卿
  楊徳周銅馬編二卷
  徳周見子類
  葉燦讀書堂稿十二卷
  燦字以沖桐城人萬厯進士官至南京禮部尚書諡文莊
  周順昌忠介燼餘集三卷
  順昌字景文號蓼洲吳縣人萬厯進士官吏部文選司郎中以忤魏忠賢下獄死崇禎初追諡忠介
  吕維祺明徳堂文集二十六卷
  維祺見子類
  李國𣚴文敏遺集三卷
  國𣚴字元治號續溪髙陽人萬厯進士官至大學士諡文敏
  吳兆璧豐麓集七卷
  兆璧字文煥一字子穀號豐麓金谿人萬厯時副榜官連州學正
  范景文文忠集十二卷
  景文見史類
  曹履吉博望山人稿二十卷
  履吉字元甫當塗人萬厯進士官至河南提學僉事
  陳山毓靖質集六卷
  山毓字賁聞嘉善人萬厯時舉人
  顧簡蘧園集十卷
  簡字黙孫自號蘧園居士歸安人萬厯時舉人
  孫𫝊庭白谷集六卷 白谷詩鈔二卷
  𫝊庭見詩類
  黄姬水白下集十一卷 髙素齋集二十九卷 淳父集二十四卷
  姬水見史類
  葛昕集玉山房稿十卷
  昕字㓜明號龍池徳平人以䕃官尚寳司卿
  瞿汝稷冏卿集十卷
  汝稷字元立常熟人禮部侍郎景淳子以䕃官主事仕至太僕寺少卿
  方承訓復初集三十六卷
  承訓號鄈邖徽州人
  姚翼玩畫齋雜著編八卷
  翼字翔卿歸安人由嵗貢生官廣濟縣知縣
  汪廷訥環翠堂坐隱集選四卷
  廷訥字無如休寧人
  吳文奎蓀堂集十卷
  文奎字茂文歙縣人
  宋登春布衣集三卷
  登春字應元新河人工詩畫晚自號鵝池生
  等謹案登春年三十餘即棄家逺遊足踪幾遍天下徐學謨為荆州守深敬禮之後遊錢塘躍入江水以死其詩本名鵝池集文名燕石集學謨嘗刻之荆州今本乃王培益併為一集刋之
  黄奐元龍詩集八卷附尺牘二卷
  奐見子類
  程可中仲權詩集十卷文集十二卷
  可中字仲權休寧人
  單思恭甜雪齋集二十卷
  思恭字惠仍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州人
  謝兆申耳伯詩集八卷文集十六卷
  兆申字伯元號耳伯邵武人萬厯間貢生
  趙宧光牒草四卷
  宧光見經類
  王寰洽嬾園漫稿五卷
  寰洽字仁子亳州人天啓間貢生
  盧象昇忠肅集三卷
  象昇字建斗宜興人天啓進士官至兵部尚書督師鉅鹿歿於陣
  等謹案象昇於乾隆四十一年
  賜諡忠肅是集乃其子天馭孫聲諧所編後其曽孫安節搜羅遺墨補輯此本末卷所附年譜其四世孫師儉所作舊題曰忠烈集葢用福王時舊諡今䝉
  特典褒榮謹改題忠肅以昭表章之至意
  胡敬辰檀雪集四十卷
  敬辰字直卿餘姚人天啓進士官至江西驛𫝊道終光禄寺録事
  黄文煥赭留集一卷
  文煥見經類
  等謹案是集詩文共一卷乃其與黄道周同下詔獄時所作故名赭留詞多感慨而不甚工
  譚元春友夏合集二十三卷 嶽歸堂集十卷 譚子詩歸十卷
  元春字友夏天門人天啓時舉人
  倪元璐文貞集十七卷續編三卷 奏疏十二卷 講編四卷 詩集二卷
  元璐見經類
  羅萬藻此觀堂集六卷
  萬藻見子類
  唐汝詢編篷集十卷後集十五卷
  汝詢字仲言華亭人
  凌濛初國門集一卷國門乙集一卷
  濛初見經類
  殷仲春棲老堂集一卷
  仲春字方叔號東臯秀水人
  秦燢上生集八卷
  燢字曰上號上生無錫人
  孫奎曲澗遺稿十五卷
  奎字啓文南城人
  凌義渠忠介集六卷
  義渠見子類
  魏學洢茅簷集八卷
  學洢字子敬嘉善人給事中大中子
  陳泰交齎志齋集十卷
  泰交見經類
  顔廷榘叢桂堂全集四卷詩集四卷
  廷榘字範卿永春人官岷府右長史
  王與允隴首集一卷
  與允字百斯新城人崇禎進士官監察御史後與妻子同殉國難
  黄端伯瑶光閣集十三卷
  端伯見經類
  凃伯昌凃子一杯水五卷
  伯昌字子期南豐人崇禎時舉人
  等謹案是集名一杯水者自序云取澹然無味義集中多雜釋老之説
  章正宸格菴遺書五卷
  正宸字羽侯號格菴㑹稽人崇禎進士官吏科給事中
  閃仲侗鶴和篇三卷
  仲侗字士覺永昌人
  文徳翼雅似堂文集十卷詩集三卷
  徳翼見史類
  王永積心逺堂集二十卷
  永積字穉實無錫人崇禎進士官兵部員外郎
  黄淳耀陶菴全集二十二卷
  淳耀見史類
  余祚徴文齋文集十一卷
  祚徴字符之號文齋永豐人崇禎時副榜官鳯陽府推官
  程士鯤雲樵文集八卷
  士鯤字天修號雲山樵叟永豐人崇禎時副榜官樂平府推官
  施璜誠齋文集二卷 西銘問答一卷
  璜字虹玉休寧人
  楊思本榴館初函集選十二卷
  思本見子類
  沈謙東江雜鈔九卷别集一卷
  謙字去矜仁和人
  王業冠九文集無卷數
  業字蔚上號冠九里貫無考
  陶琰仁節遺稿無卷數
  琰字圭稚號别峯崑山人崇禎末諸生殉節死
  祝淵祝子遺書四卷附録一卷
  淵字開美海寜人崇禎舉人殉節死
  等謹案淵扵乾隆四十年
  賜諡忠節淵事蹟附見明史劉宗周𫝊柴紹炳省堂集載其始末甚詳是集為其友陳確呉蕃所編附録一卷則劉宗周䟽及所作别淵序贈淵詩而以談遷等所作小傳綴末
  陳文濤徵古堂類稿十八卷
  文濤字濤生廣濟人
  周益祥采芝堂集十六卷
  益祥字履吉侯官人崇禎末貢生
  張宇初峴泉集四卷
  宇初字子璿貴溪人張道陵四十三世孫洪武初襲掌道教
  釋妙聲東臯録三卷
  妙聲字九臯呉縣人洪武時與釋萬金同被召蒞天下釋教
  釋宗泐全室外集九卷續集一卷
  宗泐字季潭臨安人洪武初命住天界寺尋徃西域求遺經還授左善世
  釋方澤冬谿集二卷
  方澤字雲望號冬谿嘉善人嘉靖中住秀水精嚴寺
  釋洪恩雪浪集二卷
  洪恩字三懐上元人萬厯中住長干寺嘗説法雪浪山中
  釋如愚空華集二卷飲河集二卷止啼集一卷石頭菴集五卷
  如愚字藴璞江夏人萬厯中住金陵碧峯寺
  鄒賽貞士齋集三卷
  賽貞當塗人贈監察御史謙之女翰林院編修濮韶之母
  徐敬徳花潭集二卷
  敬徳嘉靖中朝鮮生員
  等謹案敬徳貧居講學其國提學金安國以遺佚薦授奉參力辭不就居於花潭因以為號是集詩文共二卷其學一以宋儒為宗而尤究心於周子太極圖説邵子皇極經世集中襍著皆發揮二書之㫖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九十四
<史部,政書類,通制之屬,欽定續文獻通考>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九十五
  經籍考
  集詩集上
  等謹案馬端臨通考以無文而獨有詩及有文而詩仍獨行者别為詩集一類今所採録悉仍其例
  宋史藝文志不立詩集類
  遼金元三史不立藝文志散見各紀傳中
  明史藝文志不立詩集類
  宋
  陶弼邕州小集一卷
  弼字商翁祁陽人慶厯中以征猺功歴官至東上閤門使康州團練使
  等謹案黃庭堅作弼墓誌稱所著詩文書奏十有八卷全集久佚僅詩七十三首尚存
  陳洎副使詩一卷
  洎字亞之彭城人師道之祖也皇祐中官至三司鹽鐵副使
  等謹案洎之遺文在宋時久佚此本僅詩十二首從厲鶚宋詩紀事増補二篇合為十四篇舊有顔復序張徽司馬光蘇軾任希夷李𡌴五跋仍並録之
  彭汝礪鄱陽集十二卷
  汝礪字器資鄱陽人治平二年進士第一歴官權吏部尚書出知江州
  等謹案王稱東都事畧載汝礪所著經議奏疏詩文共五十卷宋史藝文志作四十卷此本止詩集十二卷
  李彭日渉園集十卷
  彭字商老建昌人
  洪朋龜父集二卷
  朋字龜父南昌人舉進士不第卒與弟羽芻炎號四洪皆黄庭堅之甥
  郭印雲溪集十二卷
  印成都人自號亦樂居士雲溪其别墅也政和進士歴官銅梁仁夀知縣
  李處權崧菴集六卷
  處權字巽伯溧陽人淑之曽孫
  吳可藏海居士集二卷
  可里貫未詳
  等謹案可集中年月當是宣和時人又有一官老京師及挂冠養拙之句知其嘗官於汴京又有徃時家分寧比年客臨汝及避㓂湘江外依劉汝水旁句知其嘗居洪州建炎以後轉徙楚豫之間所與酬答者如王安中趙令畤米友仁諸人皆南北宋間文士也
  阮閲郴江百詠一卷
  閲字閎休舒城人建炎初以中奉大夫知袁州
  鄧深紳伯集二卷
  深字紳伯湘隂人紹興進士知衡州擢潼川
  黄公度知稼翁集二卷
  公度字師憲莆田人紹興八年進士第一官考功員外郎
  吳芾湖山集十卷
  芾字明可號湖山居士仙居人紹興進士官至龍圖閣直學士
  喻良能香山集十六卷
  良能字叔竒義烏人紹興進士官工部郎中除太常寺丞出知處州
  陳棣䝉隠集二卷
  棣字鄂父里貫未詳紹興中以父䕃官漳州通判
  王阮義豐集一卷
  阮字南卿徳安人隆興進士仕至撫州守
  許及之渉齋集十八卷
  及之字深甫永嘉人隆興進士官至知樞宻院事
  趙蕃乾道稿一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
  蕃字昌父號章泉信州人以恩䕃補官終於直秘閣
  曽極金陵百詠一卷
  極字景建臨川人以江湖集事得罪謫道州卒
  劉應時頥庵居士集二卷
  應時字良佐四明人
  張鎡南湖集十卷
  鎡見子類
  戴復古石屏集二卷
  復古見子類
  等謹案復古㓜孤勉承家學嘗搜訪其父敏詩十首以冠已集
  裘萬頃竹齋詩集四卷
  萬頃字元量新建人淳熈進士官大理寺司直
  許尚華亭百詠一卷
  尚自號和光老人華亭人
  高翥菊磵集一卷附林湖遺稿一卷江村遺稿一卷疎寮小集一卷
  翥字九萬號菊磵餘姚人
  等謹案翥所著菊磵集二十卷久佚今本乃其裔孫士竒搜採共得詩一百八十九首刻之後附林湖遺稿為翥姪鵬飛撰江村遺稿則翥父選叔邁之詩末附髙似孫疎寮小集已見馬考作三卷今僅存一卷
  薛師石𤓰廬詩一卷
  師石字景石永嘉人隠居不仕築屋會湖西題曰𤓰廬
  劉過龍洲集十四卷附録二卷
  過字改之廬陵人以詩遊謁江湖韓侂胃嘗欲官之以輕率不果
  周文璞方泉集四卷
  文璞字晉仙號方泉又號野齋陽糓人
  葛紹體東山詩選二卷
  紹體字元承天台人
  趙汝燧野谷詩稿六卷
  汝燧字明翁太宗八世孫居袁州嘉㤗進士官分司鎮江管𣙜
  汪晫康範詩集無卷數
  晫見子類
  華岳翠㣲南征録十一卷
  岳字子西貴池人登嘉定武科第一為殿前司官
  鄭清之安晩堂詩集七卷
  清之初名爕字文叔後改今名字徳源號安晚鄞縣人嘉定進士累官太傅左丞相諡忠定
  等謹案清之安晩集本十六卷今存第六卷至十二卷有詩無文王士楨安晚集跋語亦同盖全集之佚久矣
  史彌寧友林乙稿一卷
  彌寧字安卿鄞縣人丞相浩之從子官閤門宣贊舍人知邵陽
  戴昺東野農歌集五卷
  昺字景明號東野天台人石屏居士復古之從孫嘉定進士授贑州法曹參軍
  等謹案是集有二本一本祗一卷附復古詩後以行者一本分五卷編次稍有條理而詩較少數篇因以五卷本著録
  嚴羽滄浪集二卷
  羽字儀卿一字丹邱邵武人自號滄浪逋客
  蘇泂泠然齋集八卷
  泂字召叟山隂人右僕射頌四世孫
  韓淲澗泉集二十卷
  淲見子類
  岳珂玉楮集八卷 棠湖詩稿一卷
  珂見經類
  等謹案珂玉楮集編年起嘉𤋮戊戌迄於庚子盖坐謗閒居復召以後詩也棠湖詩乃汴京宫詞一百首前人書目並不載其詩亦與玉楮集不類疑後人嫁名之作
  施樞芸隠横舟稿一卷芸隠倦遊稿一卷
  樞字知言號芸隠丹徒人嘉熈時嘗為越州府僚
  樂雷發雪磯叢稿五卷
  雷發字聲逺寧逺人理宗召對賜特科第一終不仕自號雪磯先生
  宋伯仁西塍集一卷
  伯仁字器之湖州人嘉熙中為塩運司屬官
  等謹案是編卷首題雪巖吟草下注西塍集是雪巖乃全集摠名西塍特其一種耳
  林同孝詩一卷
  同字子真號空齋福清人元兵至福州殉節死等謹案宋史忠義𫝊稱林空齋失其名以空齋為同之子舉進士歴官知縣今考是書劉克莊序知同未嘗舉進士為知縣又劉林瑞昭忠逸詠稱處士林同且有血書矮壁存吾節氣貫長虹任汝烹句與史嚙指血書壁自誓語合則史誤分一人為二又曹溶學海類編載孝詩一卷題長樂林同季野著名同而地與字俱異不知何據編中皆摭拾古今孝事每一事為五言絶句一首亦間有両事合咏一首者
  文天祥集杜詩四卷
  天祥見别集類
  等謹案天祥被執赴燕獄中所作詩凡二百篇專集杜句而成每篇之首悉有標目次第題下叙次時事於國家淪喪之由生平閲歴之境及忠臣義士之周旋患難者一一詳誌其顛末時稱為文山詩史
  周弼汶陽端平詩雋四卷
  弼字伯臣汶陽人
  等謹案弼端平集十二卷是編為同里李龏選陳起刋行僅存四卷
  李龏翦綃集二卷
  龏字和父號雪林菏澤人
  等謹案是編集唐人之句上卷凡二十八首皆古體惟五律一首下卷凡九十首皆七言絶句
  劉辰翁須溪四景詩集四卷
  辰翁見史類
  胡仲弓葦航漫遊稿四卷
  仲弓字希聖清源人舉進士官知縣
  吳錫疇蘭臯集二卷
  錫疇字元倫休寧人廣南西路安撫儆之從孫處士垕之子
  等謹案錫疇在咸淳間南康守葉閶聘主白鹿洞書院辭不肯赴盖篤寔潛修之士惟喜藝蘭自號曰蘭臯因以名集所存詩不多然皆晩年手自刪定簡汰頗嚴
  薛嵎雲泉詩無卷數
  嵎字仲止一字賔日永嘉人寳祐進士官長溪簿
  張堯同嘉禾百咏一卷
  堯同秀水人仕履無考
  汪夢斗百遊集無卷數
  夢斗號杏山績溪人晫三世孫景定間以明經發解授江東制置司幹官入元不仕
  柴望秋堂集三卷
  望見子類
  汪元量湖山類稿五卷 水雲集一卷
  元量字大有號水雲錢塘人度宗時以善琴供奉掖庭宋亡隨入燕乆之為黄冠南歸
  潘音待清遺稿二卷
  音字聲甫天台人隠居不仕題所居曰待清軒入元後肥遯以終
  吳龍翰古梅吟稿六卷
  龍翰字式賢歙縣人咸淳中貢士官編校國史實録院文字入元不仕
  董嗣杲廬山集五卷 英溪集一卷 西湖百詠二卷嗣杲杭州人度宗時嘗為武康令入元隠於黄冠等謹案嗣杲所著三種以詩中自誌嵗月考之廬山集乃其於理宗景定間𣙜茶九江富池時所作英溪集則為武康今時所作中有甲戌大水詩盖度宗咸淳十年也其集諸家書目未載焦竑經籍志有嗣杲廬山集不載卷數今據四庫全書著録其西湖百詠乃入道孤山四聖觀時作附明陳贄和韻詩天順間始以二家合刻其詩皆七言律每題之下各注其始未甚悉頗有宋末軼聞為諸書所未載者贄字維成餘姚人
  方䕫富山遺稿十卷
  䕫一名一䕫字時佐淳安人宋亡隠居以終
  等謹案䕫嘗著漢論十卷富山懶稿三十卷嵗乆散佚其裔孫世德復裒輯其詩為是編
  真山民集一卷
  舊本題真山民撰山民始末未詳
  等謹案山民于宋末竄跡隠淪以所至好題咏自呼為山民世因以稱之或云李生喬嘗歎其不媿乃祖文忠西山考真徳秀號西山諡文忠以是疑其姓真或云本名桂芳栝蒼人宋末嘗登進士則無可考矣其集宋藝文志及焦竑經籍志均未載江湖小集收之亦多未備此本較為完善
  連文鳯百正集三卷
  文鳯字百正號應山三山人仕履無考
  陳岩九華詩集一卷
  岩字清隠青陽人咸淳末屢舉進士不第宋亡隠居不仕
  陳深寧極齋稿一卷附慎獨叟遺稿一卷
  深見經類
  等謹案深詩僅存此本即顧嗣立元百家詩選所據後附詩一卷乃深子植所作嗣立元詩選題曰慎獨叟陳植今仍之
  陳𤇍自堂存稿四卷
  𤇍字夀夫分寧人淳祐進士制置司屬官宋亡不仕
  于石紫巖詩選三卷
  石字介翁蘭谿人宋亡不仕因所居自號紫巖晚徙城中更號兩溪
  等謹案石是編皆其中年以後之詩每卷題門人吳師道選僅古今體詩二百首
  蒲夀宬心泉學詩稿六卷
  夀宬泉州人咸淳中嘗知梅州
  王鎡月洞吟一卷
  鎡字介翁括蒼人嘗官縣尉宋亡不仕
  黄希旦支離子集一卷
  希旦一名晞字姬仲邵武人自號支離子熈寧中典太乙宫事
  釋重顯祖英集二卷
  重顯字隠之遂州李氏子住明州雪竇寺
  釋少嵩漁父詞集句二卷
  少嵩字亞愚嘉定中嘗徃來鄱陽巴河間
  釋永頥雲栖詩集一卷
  永頥字山老仁和唐棲寺僧
  等謹案集中所與唱和者韓淲周靖趙師秀周弼等皆寧宗理宗間人則永頥當在南宋時也
  釋文珦潜山集十二卷
  文珦於潜人
  等謹案文珦行跡游歴浙東西及閩大抵居杭州為多臨安志載咸淳三年賈似道顯慶寺題名文珦與焉杭州薦福寺記有文珦至元乙酉遣興詩稱七十七嵗潛山翁可証
  朱淑真斷腸集二卷
  淑真錢塘女子自號幽棲居士
  
  元好問遺山詩集二十卷
  好問見子類
  等謹案是編乃毛晉從全集中録出刋于十元人集中者好問雖入元而未嘗仕元晉以為元人殊誤顧嗣立元百家詩選初集以好問詩為冠又沿晉之失也
  
  劉秉忠藏春集六卷
  秉忠見子類
  張宏範淮陽集一卷附録詩餘一卷
  宏範字仲疇定興人汝南忠武王柔第九子官至鎮國上將軍累贈太師淮陽王諡憲武
  楊公逺野趣有聲畫二卷
  公逺字叔明歙縣人
  黄庚月屋漫稿一卷
  庚字星甫天台人生於宋末入元不仕
  等謹案厲鶚宋詩紀事以庚為宋遺民今觀其集首自序乃㤗定丁卯所作時元統已五十七年不得仍系之宋故從浙江通志文苑傳題作元人
  艾性夫剩語二巻
  性夫字天謂撫州人官江浙道提舉
  等謹案江西通志載性夫著有孤山詩集無傳本今據四庫全書著録
  張觀光屏巖小稿一卷
  觀光字直夫東陽人
  等謹案觀光始末無考惟集中贈談命姚月壺詩有試把五行推測看廣文官冷幾時春句盖必曽為學官有和仇山村九日吟當是元初人
  吾邱衍竹素山房詩集三巻
  衍見史類
  仇逺金淵集六巻 山村遺集一巻
  逺字仁近一字仁父錢塘人因居餘杭溪上之仇山自號曰山村民嘗官溧陽教授
  趙雍仲穆遺稿一巻
  雍字仲穆孟頫子官至集賢待制同知湖州總管府事
  龔璛存悔齋稿一卷補遺一巻
  璛字之敬平江人以薦累官江浙儒學副提舉
  耶律鑄䨇溪醉隠集八巻
  鑄字成仲遼東丹王九世孫中書今楚材子累官中書右丞相贈懿寧王謚文忠
  杜本清江碧嶂集一卷
  本字伯原清江人隠居武夷山事蹟具元史隠逸傳
  滕安上東菴集四卷
  安上字仲禮定州人以薦除中山府教授累官國子監司業
  曹伯啟文貞公詩集十卷後録一卷
  伯啟字士開碭山人至元中以薦除冀州教授累官陜西行臺御史中丞謚文貞
  陳孚安南即事詩一卷
  孚見别集類
  等謹案孚集已著録此本自集中抄出别行者
  元淮水鏡集一卷
  淮字囦泉號水鏡臨川人至元初以軍功官溧陽路總管
  陳秋巖詩集二卷
  秋巖爵里無考
  等謹案焦竑經籍志有陳宜甫秋巖集當即其人考集中接劉介臣書詩則當為閩人庚辰再隨駕北行詩庚辰為至元十七年則世祖時嘗為侍從又有讀元貞改元詔詩丙申十月扈從晋王領降兵入京朝覲詩則成宗時又為晉王僚屬原集焦竑志作一卷
  尹廷髙玉井樵唱三巻
  廷髙字仲明號六峯遂昌人嘗掌教永嘉
  周權此山集四巻
  權字衡之號此山處州人嘗薦為館職報罷
  黄玠弁山小隠吟録二巻
  玠字伯成慈谿人宋黄震之曽孫樂吳興山水因卜居弁山髙隠不仕
  等謹案湖州府志載玠有卞山集知非稿唐詩選纂韻録等書獨不載此集之目
  侯克中艮齋詩集十四卷
  克中字正卿真定人㓜䘮明聆羣兒誦書輒能悉記年至九十餘卒
  何中知非堂稿六巻
  中見史類
  等謹案中自序所著有易類象三巻書傳補遺十巻吳才老叶韻補遺一巻六書綱領一巻補六書故三十二巻蘇邱述遊録一卷搘頥録十卷今皆未見惟通鑑綱目測海三巻通書問一卷及此集存然序中稱知非堂稿十七卷外稿十六卷是編止六卷僅存十之二矣
  貢奎雲林集六卷
  奎字仲章宣城人官集賢直學士追封廣陵郡侯謚文靖
  等謹案奎所著有雲林小稿聼雪齋記青山漫吟倦㳺集豫章稿上元新録南州紀行凡百二十卷並佚不傳惟宋濓所序雲林小稿尚存明𢎞治間其裔孫元禮復採輯遺詩附益之是為今本
  郭豫亨梅花字字香前集一巻後集一巻
  豫亨自號梅巖野人爵里無考
  等謹案是編前後二卷詠梅七律至二百首皆集句而成者
  袁易静春堂詩集四卷
  易字通甫長洲人以薦署徽州路石洞書院山長
  王士熈魯公詩鈔一卷
  士熈字繼學東平人翰林學士構子歴官中書省參知政事
  楊載仲宏集八巻
  載字仲宏浦城人初以布衣薦授翰林國史院編修官後登延祐進士授饒州路同知浮梁州事終寧國路總管府推官事蹟具元史儒學傳
  范梈徳機詩七卷
  梈字亨父一字徳機清江人以薦授左衞教授歴官湖南嶺北亷訪使經歴
  等謹案梈所著有燕然稿東方稿豫章稿侯官稿江夏稿百丈稿凡十二卷此本乃後人所併
  宋无翠寒集一巻 啽囈集一卷
  无字子虚蘇州人嘗舉茂才不就
  等謹案翠寒集以无自序考之盖為晚年手定馮子振序而刻之啽囈集乃其咏史之作每事為七言絶句一章凡一百一首各有始末叙於詩後
  丁復檜亭集九巻
  復字仲容天台人延祐間被薦不就
  等謹案復詩稿多㪚佚其壻饒介之及其門人李謹之各蒐輯成帙介所編稱集謹所編稱續集皆未見今本乃至正間御史張維逺合編二集為九卷
  陳㤗所安遺集一卷
  㤗字志同號所安茶陵人延祐進士官龍泉簿
  黄鎮成秋聲集四巻
  鎮成見經類
  袁士元書林外集七卷
  士元字彦章鄞縣人珙之父以薦授縣學教諭㝷擢翰林院檢閲官不赴
  薩都拉雁門集三卷集外詩一卷
  薩都拉字天錫䝉古人祖父以世勲鎮雲代居於雁門故稱雁門㤗定進士官閩海亷訪知事進河北亷訪經歴案薩都拉原作薩都剌今改正
  洪焱祖杏亭摘稿一卷
  焱祖字潜夫歙縣人官遂昌主簿
  等謹案焱祖嘗作羅願爾雅翼音釋附願書以行又有續新安志十卷今未見謹附誌于此
  方瀾叔淵遺稿一卷
  瀾字叔淵莆田人至元間僑寓吳中
  華㓜武黄楊集三巻補遺一卷
  㓜武字彦清無錫人隠居不仕
  朱晞顔鯨背吟一卷
  晞顔字名世吳人
  等謹案晞顔自序稱至元辛卯泛海至燕京舟中成七言絶句三十餘首詩尾各以古句足之其末章云早知鯨背推敲險悔不來時只跨牛因名鯨背吟
  周伯琦近光集三巻 扈從詩一卷
  伯琦見經類
  張翥蜕菴集五巻
  翥字仲舉晉寧人以隠逸薦累官翰林學士承㫖加河南行省平章政事
  等謹案金明昌承安間亦有張翥字曰仲掦劉祁歸潛志記其詩句諸書援引或誤為一人非也今本為朱彛尊所藏明初釋大杼鈔本有來復宗𪵶二人序䟦
  納新金臺集二卷
  納新見子類案納新原作迺賢今改正
  張仲深子淵詩集六巻
  仲深字子淵慶元路人
  等謹案子淵詩散見永樂大典中但題曰元人明文淵閣書目載之不著撰人姓名考納新金臺集有懐明州張子淵詩又有依韻奉答子淵詩今唱和詩俱載集中則子淵為張姓慶元路人也又鐵釡中蓮詩題下自注叙同時並賦諸人有暨仲深又有懐兄子益在横浦詩則其名當為仲深而子淵其字也
  陳鎰午溪集十卷
  鎰字伯銖麗水人官松陽教授
  吳景奎藥房樵唱三巻附録一巻
  景奎字文可蘭溪人以薦署興化縣學録
  岑安卿栲栳山人集二卷
  安卿字静能餘姚人所居近栲栳峯故以自號
  韓奕山人集無卷數
  奕見子類
  吳鎮梅花道人遺墨二卷
  鎮字仲圭自號梅花道人嘉興人
  等謹案鎮詩向無專集今本題曰遺墨乃其鄉人錢棻捃拾題畫之作薈萃成編失於决擇偽作頗多又嘉興志稱其卒於明洪武中考墓碣乃卒於至正十四年甲午未嘗入明則志誤也
  陳髙不繫舟漁集九卷
  髙字子上温州平陽人至正進士授慶元路録事未幾免去自號不繫舟漁者
  成廷珪居竹軒集四卷
  廷珪字原常一字元章又字禮執掦州人隠居不仕
  謝宗可詠物詩一巻
  宗可金陵人仕履無考
  陳樵鹿皮子集四卷
  樵字居采東陽人隠居圁谷每衣鹿皮自號鹿皮子
  郭翼林外野言二巻
  翼字熈仲崑山人嘗官訓導
  胡天游傲軒吟稿一卷
  天游名乗龍以字行號松竹主人又號傲軒岳州平江人隠居不仕
  王翰友石山人遺稿一卷
  翰字用文其先西夏人元初授領兵千户鎮廬州因家焉累官江西福建行省郎中元亡殉節死
  吳當學古詩稿六巻
  當字伯常崇仁人澄之孫以䕃累官江西行省參知政事入明抗節不仕
  許恕北郭集六巻補遺一卷
  恕字如心江隂人至正中薦授澄江書院山長棄去遁跡海上
  張憲玉笥集十卷
  憲字思亷山陰人家玉笥山因以為號為張士誠參謀元亡遁跡以終
  金涓青村遺稿一卷
  涓字徳原義烏人元季虞集栁貫交薦於朝皆辭不赴明初辟召不起教授鄉里以終
  等謹案涓所著有湖西青村二集共四十卷久佚不存明嘉靖中其裔孫魁蒐輯編為此本
  丁鶴年集一卷
  鶴年以名為字色目人遭亂不仕元亡隠武昌山中
  錢惟善江月松風集十二卷
  惟善字思復號曲江居士又號心白道人錢塘人領至正鄉薦官儒學副提舉
  周霆震石初集十卷
  霆震字亨遠安成人以先世居石門田西自號石田子初省其文則曰石初隠居不仕
  王逢梧溪集七卷
  逢字原吉自稱席㡌山人江陰人元末被薦不就明洪武初徴召以老疾辭
  葉顒樵雲獨唱六卷
  顒字景南號雲𩕢天民金華人元末隠居不仕
  郭鈺靜思集十卷
  鈺字彦章吉水人元末隠居不仕明初以茂才徴辭疾不就
  楊允孚灤京雜詠一巻
  允孚字和吉吉水人
  董養性髙閒雲集六卷
  養性見經類
  等謹案養性入明不仕作高閒雲賦以自况因以名集前有王翌序盛推其文及詩此本僅詩五卷賦一卷文則已佚
  貢性之南湖集七卷
  性之字友初宣城人元季以胄子補閩省理刑官明初避居山陰躬耕以終
  倪瓚雲林詩集六卷
  瓚見别集類
  等謹案瓚有清閟閣集已著録此本為明潘瓚校刋凡六卷専録其詩
  顧瑛玉山璞稿一巻
  瑛一名阿瑛又名徳輝字仲瑛崑山人舉茂才署㑹稽教諭辟行省屬官皆不就
  吕誠來鶴亭詩九卷補遺一卷
  誠字敬夫崑山人元末隠居不仕
  朱希晦雲松巢集三卷
  希晦樂清人元末隠居瑶川與四明呉主一簫臺趙彦銘游詠雁山中稱雁山三老
  周巽性情集六卷
  巽字巽泉吉安人嘗官永明簿
  曹志拱和詩集一卷
  志字伯康自號拱和居士金華人明初以遺逸薦不起終於家
  楊維楨鐵崖古樂府十卷樂府補六卷 復古詩集六巻
  維楨見經類
  等謹案維楨以樂府擅名此集其門人呉復所編又復古詩集其門人章琬所編
  張昱可閒老人集二卷
  昱字光弼自號一笑居士廬陵人元末官左右司員外郎旋去不仕明太祖召見憫其老曰可閒矣更號可閒老人年八十三卒
  鄧雅玉笥集十卷
  雅字伯言爵里無考
  馬臻霞外詩集十巻
  臻字至道號虛中錢塘道士
  等謹案臻是集為毛晉所刋跋稱伯雨之後復有虛中令考諸家之序皆作於仁宗大徳初則臻實在伯雨前晉偶失檢
  張雨句曲外史集三卷補遺三巻集外詩一巻
  雨見子類
  釋英白雲集三巻
  英字存實錢塘人唐詩人厲元之後號白雲
  釋善住谷響集一巻
  善住字無住號雲屋嘗居呉郡報恩寺往來呉淞江上與仇逺白珽虞集宋无諸人相唱酬
  釋徳净山林清氣集一巻續集一卷
  徳净字如鏡錢塘人
  釋大圭夢觀集五巻
  大圭字恒白姓廖氏晉江人至正間居泉州之紫雲寺
  鄭允端肅雝集一巻
  允端字正叔平江人宋丞相清之五世女孫歸同郡施伯仁至正間張士誠入平江家為兵所破悒悒而卒
  張玉孃蘭雪集一巻
  玉孃松陽女子字若瓊少字沈佺未歸而佺夭玉孃誓不更適尋卒










  欽定續文獻通考巻一百九十五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九十六
  經籍考
  集詩集下
  
  御製囘文詩一卷
  等謹案是集載朱當㴐國朝典故中惟題曰御製明藝文志亦未著録不知何帝作也
  朱橚元宫詞一卷
  橚見子類
  汪廣洋鳳池吟稿十卷
  廣洋字朝宗高郵人元末舉進士太祖渡江召為元帥府令史官至右丞相封忠勤伯
  陶宗儀南村詩集四卷 滄浪櫂歌一卷
  宗儀見經類
  藍仁藍山集六卷
  仁字静之崇安人仕履無考明史文苑𫝊附見陶宗儀𫝊中
  藍智藍澗集六卷
  智字性之仁弟明初以薦授廣西按察使僉事明史文苑傳附見陶宗儀傳中
  楊基眉菴集十二巻
  基字孟載其先嘉州人祖官呉中因家焉洪武中歴官山西按察使
  張羽静居集四巻
  羽字來儀後以字行本潯陽人徙居吳中元末領鄉薦洪武初徴授太常寺丞
  徐賁北郭集六巻
  賁字㓜文其先蜀人徙居平江洪武初以薦授給事中歴官河南左布政使
  林鴻鳴盛集四巻
  鴻字子羽福清人洪武初以薦授將樂縣訓導歴官禮部精膳司員外郎
  王恭白雲樵唱集二巻 草澤狂歌五巻
  恭字安中閩縣人自稱皆山樵者永樂初以薦修永樂大典授翰林院典籍
  王珙竹居集一卷
  珙字廷珪常熟人
  郭奎望雲集五卷
  奎字子章巢縣人嘗為朱文正參贊軍事後文正得罪奎亦坐誅明史文苑傳附見王冕傳中
  管時敏蚓竅集十卷
  時敏初名訥以字行華亭人洪武初徴為楚王府紀善
  董紀西郊笑端集一巻
  紀字良史以字行更字述夫上海人洪武中舉賢良方正授江西按察使僉事
  李煜草閣集六卷拾遺一卷附筠谷詩一卷
  煜字宗表號草閣錢塘人洪武中官國子監助教等謹案煜館於東陽胡氏是集為胡伯宏所輯拾遺一卷其門人唐光祖輯未附筠谷詩一巻不著名氏考宋濓作煜詩序稱其子轅字公載為詩能繼其學黃虞稷千頃堂書目亦載有李轅筠谷集注為李煜之子官宜綸縣丞葢編録者以卷帙無多附其父集之後
  鄭潛樗菴類稿二卷
  潛字彦昭歙縣人元末官泉州路總管入明為寳應縣主簿遷潞州同知
  袁華耕學齋詩集十一卷 可傳集一卷
  華字子英崑山人洪武初官蘇州府訓導
  梁蘭畦樂詩集一卷
  蘭字廷秀一字不移泰和人贊善梁潛之父田居不仕以畦樂自號
  史謹獨醉亭集三卷
  謹字公謹崑山人洪武初以事謫居雲南後以薦為應天府推官降補湘隂縣丞
  袁凱海叟集四卷集外詩一卷
  凱字景文華亭人洪武中由舉人薦授監察御史以病免歸
  王翰梁園寓稿九卷
  翰字時舉禹州人元季隠居中條山明初出為周王橚長史後官翰林院編修謫連州教授夷獠亂城陷抗節死
  鄧林退菴遺稿七巻
  林初名彛又名觀喜字士齊成祖改今名新㑹人洪武時舉人官吏部主事
  劉璉自怡集一卷
  璉字孟藻青田人誠意伯基長子官至江西布政司參政為胡維庸所脅墮井死
  胡奎斗南老人集六卷
  奎字虛白海寕人明初以儒學徴官寕王府教授
  虞堪希澹園詩三卷
  堪字克用一字勝伯長洲人元末隠居不仕洪武中為雲南府學教授
  尹昌隆訥菴遺稿八卷附録二巻
  昌隆字彦謙泰和人洪武進士官左春坊左中允改禮部主事
  唐之淳愚士詩二卷附㑹稽懐古詩一巻
  之淳字愚士以字行山隂人肅之子建文初以薦授翰林院侍讀
  王偁虚舟集五卷
  偁字孟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水福人元潮州總管翰子洪武中領鄉薦成祖徵至京授國史院檢討充永樂大典副總裁
  王紱舍人詩集五巻
  紱字孟端無錫人别號友石生又號九龍山人洪武中徵至京師尋坐累戍朔州永樂初以薦除中書舍人
  王燧青城山人集八卷
  燧字汝玉長洲人洪武時舉人官左春坊左贊善
  周述東墅詩集六卷
  述字崇述號東墅吉水人永樂進士官左春坊左庶子
  李昌祺運甓漫稿六巻
  昌祺名禎以字行廬陵人永樂進士歴官廣西河南左布政使
  高棅嘯臺集二十卷 木天清氣集十四巻
  棅一名廷禮字彦恢號漫士長樂人永樂間以布衣徵為翰林待詔陞典籍明史文苑傳附見林鴻傳中
  謝晉蘭庭集無卷數
  晉字孔昭吳縣人嘗以布衣被徵
  韓經恒軒集六卷
  經字本嘗山隂人以行誼稱于鄉里屢薦不出家居教授以終
  沈行貫珠編貝集五卷
  行字履德錢塘人
  劉溥草牕集一卷
  漙字原博號草牕長洲人宣德間官太醫院吏目事蹟具明史文苑傳
  王偉桐山詩集十卷
  偉字士英攸縣人正統進士官至兵部侍郎
  劉珏完菴詩集一巻
  珏字連美長洲人正統間舉人官至山西按察使僉事
  卞榮郎中詩集八巻
  榮字華伯江隂人正統進士官户部郎中
  趙廸鳴秋集二巻
  廸字景哲懐安人自號白湖小隠
  孔承慶禮庭吟二巻
  承慶字永祚曲阜人至聖六十代孫未襲封而卒
  童軒清風亭稿七卷
  軒見子類
  閔珪莊懿集八巻
  珪字朝瑛烏程人天順進士官至南京刑部尚書左都御史
  沈周石田詩選十巻
  周見子類
  董越使東日録一巻
  越見史類
  等謹案是集乃𢎞治元年越為朝鮮頒詔使途中紀行之詩
  楊一清石淙稿十九巻
  一清見史類
  鄧庠東溪稿十巻
  庠字宗周宜章人成化進士官至南京户部尚書
  楊循吉都下贈僧詩一巻 菊花百詠一卷 齋中拙咏一卷
  循吉見史類
  張詡南海雜詠十巻
  詡見子類
  杭淮雙溪集八卷
  淮字東鄉宜興人𢎞治進士官至南京總督糧儲右副都御史
  童琥集古梅花詩四卷
  琥字連瑞蘭谿人𢎞治進士官工部郎中
  何孟春燕泉詩四巻
  孟春見史類
  陳洪謨静芳亭摘稿八卷
  洪謨見子類
  黄衷矩洲集十卷附樗亭集一卷
  衷見史類
  周倫貞翁净藁十二巻
  倫字伯明號貞翁崑山人𢎞治進士官至南京刑部尚書諡康僖
  湛若水白沙詩教解十卷詩教外傳五卷
  若水見經類
  等謹案若水師陳獻章號白沙著詩教一百六十六篇皆闡發性理之作詩教外傳則皆語録之類足與詩相發明者獻章于詩為别調若水務遵師説以為風雅正宗分類注釋以行於世
  孫一元太白山人漫稿八卷
  一元字太初自稱秦人或傳為安化王孫嘗棲太白之巔故稱太白山人
  吳爰雪牕詩六巻
  爰字翼夫上海人本姓陸以父贅于呉遂冐其姓
  程誥霞城集二十四巻
  誥字自邑歙縣人
  朱凱句曲紀逰詩一巻
  凱字堯民長州人
  朱彌鉗謙光堂詩集八巻
  彌鉗號秋江翁唐莊王芝阯次子初封文城王後以子宇温嗣祖爵彌鉗亦追封唐王諡曰恭
  劉魁省愆稿五卷
  魁字煥吾泰和人正徳間舉人官工部員外郎
  韓邦靖五泉詩集四卷附録二卷
  邦靖見史類
  胡纉宗擬厓翁擬古樂府二卷擬漢樂府八巻
  纉宗見史類
  曽璵少岷拾存稿四巻附司徒大事記一卷
  璵字東玉瀘州人正徳進士官建昌府知府
  管楫平田詩集二卷
  楫字汝濟號平田又號竹木山人咸寧人正徳進士官至右副都御史廵撫山東
  汪文盛節愛府君詩集二卷
  文盛字希周崇陽人正徳進士官至僉都御史廵撫雲南進大理寺卿
  陳憲後齋遺稿二卷
  憲字伯度號後齋餘干人正徳進士官至貴州布政司參議
  陸俸桃谷遺稿一巻
  俸字天爵呉縣人正徳進士官至寳慶府知府
  趙漢漸齋詩草二卷
  漢字鴻逵平湖人正徳進士官至山西布政司參政
  頓鋭鷗汀長古集二巻前集二巻别集二卷續集一卷漁嘯集二卷 頓詩一巻
  鋭字叔養涿州人正徳進士官代府右長史
  張綖南湖詩集四卷
  綖字世文高郵人正徳間舉人官光州知州
  蔣山卿南泠集十一卷
  山卿字子雲儀真人正徳進士官至廣西布政司參政
  劉天民函山集十巻
  天民字希尹號函山歴城人正徳進士官至按察使副使
  顧可乆洞陽詩集二十卷
  可乆字與新無錫人正徳進士官至廣東按察司副使
  林春澤人瑞翁集一卷
  春澤字徳敷侯官人正徳進士官至平畨府知府年百有四歳有司為建人瑞坊故以人瑞翁名
  陳器石居漫興稿二卷
  器字徳器臨海人正徳進士官刑部郎中
  馬汝驥西元集八卷
  汝驥字仲房綏徳人正徳進士官至禮部右侍郎諡文簡
  張經半洲稿四巻
  經字廷彛侯官人正徳進士累官南京兵部尚書總督軍務改都察院左都御史為嚴嵩搆䧟棄市後追諡襄𢚓
  等謹案是集卷首題曰蔡經葢其未復姓時已板行於世
  朱朴西村詩集二卷補遺一卷
  朴字元素海鹽人
  李璋嗜泉詩存二卷附録一卷
  璋字政虹海鹽人
  譚寳煥性理吟二卷
  寳煥見别集類
  等謹案是編以四書及性理中字句為題前列朱子之説而以一詩括其意
  杜瓊東原集七卷
  瓊見子類
  佘世亨山人詩集四卷
  世亨廣州人卜居粤秀山下嘉靖進士嘉詔之父也
  朱顯槐少鶴詩集八卷
  顯槐楚端王榮㳦第三子愍王顯榕之弟嘉靖十七年封武岡王榮㳦嘗自稱黄鶴道人故顯槐自號少鶴
  王周雁湖釣叟自在吟九卷附録一巻
  周字質齋嘉興人自號雁湖釣叟
  王寅十岳山人詩集四卷
  寅字仲房一字亮卿歙縣人
  邉習仲子詩一卷
  習字仲學濟南人户部尚書貢之次子
  狄沖春谿詩集四卷
  沖字仲虛溧陽人嘉靖進士官南京工部郎中
  黄金東逰集一卷
  金號莘溪莆田人嘉靖進士官山東新城縣知縣
  吕希周東滙詩集十卷
  希周字師旦崇徳人嘉靖進士官至通政使
  章恩金陵覽勝詩一卷
  恩字元之山隂人
  趙伊序芳園稿二巻
  伊字子衡平湖人嘉靖進士官至廣西按察使副使
  閔如霖午塘詩集七卷
  如霖字師望號午塘烏程人嘉靖進士官至南京禮部尚書
  王瑛侍御集七卷
  瑛字汝玉無錫人嘉靖進士官監察御史
  林應亮少峯草堂詩集一卷
  應亮字熙載侯官人嘉靖進士官至户部右侍郎總督倉場
  顧存仁東白草堂集四卷
  存仁見史類
  李徵元光漫稿五卷
  徵字誠之湖廣桃源人嘉靖進士官至布政司參議
  黎民表瑤石山人稿十六卷
  民表字維敬從化人嘉靖時舉人授翰林院孔目後官至參議明史文苑傳附見黄佐傳中
  施峻璉川詩集八卷
  峻字平叔歸安人嘉靖進士官青州府知府
  沈良才鳳岡集四卷
  良才字鳳岡泰州入嘉靖士官至兵部右侍郎
  袁煒文榮詩略二卷
  煒字懋中慈谿人嘉靖進士官至大學士諡文榮
  陳鎏已寛堂集四卷
  鎏字子兼號雨泉吳縣人嘉靖進士官四川提學副使
  吳維嶽天目山齋嵗編二十四卷
  維嶽字峻伯孝豐人嘉靖進士官至右都御史巡撫貴州明史文苑傳附見王世貞傳中
  徐學詩石龍菴詩草四卷附刻二卷
  學詩字以言號龍川上虞人嘉靖進士官刑部郎中以劾嚴嵩罷職隆慶初起南京通政司㕘議未赴卒贈大理寺少卿
  沈淮三洲詩膾八卷
  淮字澂伯仁和人嘉靖進士
  彭輅比部集八卷
  輅字子殷海鹽人嘉靖進士官南京刑部主事
  楊巍存家詩稿八卷
  巍字伯謙號夢山海豐人嘉靖進士累官吏部尚書贈少保
  祝世禄環碧齋詩集三卷
  世禄見子類
  張元凱伐檀集十二卷
  元凱字左虞吳縣人以世職為蘇州衛指揮
  李先芳江右詩稿二卷 李氏山房詩選六卷
  先芳見經類
  等謹案邢侗作先芳行狀稱所著東岱山房稿三十卷此集總題為東岱山房詩録而子目則作江右詩稿盖其集中之一種其山房詩選乃皇甫汸所定間有評語亦非全集
  郭諌臣鯤溟集四卷
  諌臣字子忠長洲人嘉靖進士官至江西布政司㕘政罷歸後起鄖陽巡撫未上而卒
  謝榛四溟集十卷
  榛字茂秦臨清人以詩名終於布衣事蹟具明史文苑傳
  王叔承壯逰編三卷
  叔承見别集類
  况叔祺大雅堂摘藁無卷數
  叔祺見子類
  余曰徳徳甫集十四卷
  曰徳初名應舉字徳甫南昌人嘉靖進士官至福建按察副使
  董傳䇿采薇集四卷 幽貞集二卷 邕歈集六卷傳策見史類
  王好問春煦軒集十二巻
  好問字𥙿卿號西塘樂亭人嘉靖進士官至南京户部尚書
  何東序九愚山房詩集十三卷
  東序字崇教號肖山猗氏人嘉靖進士官至右僉都御史巡撫延綏
  張九一緑波樓詩集十四巻
  九一字助甫號周田新蔡人嘉靖進士官至右僉都御史巡撫寧夏明史文苑傳附見王世貞傳中
  張錬太乙詩集五巻
  錬見子類
  朱慎鍾寳善堂稿一卷
  慎鍾號宗川晉王棡第四子慶成王濟炫之後襲封榮懿王
  王養端震堂集六巻
  養端字茂成遂昌人嘉靖時舉人
  袁尊尼魯望集十二卷
  尊尼字魯望呉縣人嘉靖進士官至山東提學副使
  栗應宏山居集八卷
  應宏字道甫長子人嘉靖時舉人屢試不第耕讀太行山中
  等謹案應宏是集黄虞稷千頃堂書目作六卷又載有太行集十六卷今未之見
  俞允文仲蔚集二十四巻
  允文初名允執字仲蔚崑山人嘉靖間諸生
  曹乾學兔園草六卷
  乾學字叔驥太倉人
  黄惟楫説仲詩草十八巻
  惟楫字説仲天台人
  童佩子鳴集六卷
  佩字子鳴龍游人
  王伯稠世周集二十卷
  伯稠字世周崑山人
  孫七政松韻堂集十二卷
  七政字齊之常熟人
  潘之恒涉江詩選七卷
  之恒見史類
  等謹案之恒集本二十卷袁宏道刪定為此本故名詩選
  姚兖尚元草八卷 咏物詩二卷
  兖字叔信號元岳秀水人
  項元淇少嶽集四卷
  元淇字子瞻秀水人官光禄寺署正
  沈明臣豊對樓詩選四十三卷 越草一卷
  明臣見史類
  陳淳白陽集無卷數
  淳字道復以字行號復甫别號白陽山人長洲人以諸生援例入監
  彭年隆池山樵集二卷
  年字孔嘉長洲人號隆池山樵明史文苑傳附見文徵明傳中
  顧起綸句漏集四卷 赤城集三卷
  起綸字更生號元名無錫人官鬱林州判
  傅汝舟山人集三卷
  汝舟本名舟字虛木號丁戊山人侯官人
  包大中叅軍集六巻
  大中字庸之號三川寧波人官建陽縣丞以嘗預征倭之役故稱曰㕘軍
  陳汝瑒湛然堂詩稿無卷數
  汝瑒字席珍南安人官廣昌縣知縣
  董緒龜川詩集四卷
  緒字禹方樂安人刑部尚書𥙿之父
  等謹案緒集乃其裔孫以初刻板漶為之重刋然字多殘缺據其目録尚附有誌狀亦佚之矣
  方于魯建元詩集十二卷續集一卷
  于魯見子類
  高瀫石門詩集一卷
  瀫字宗吕號石門又號髯仙侯官人
  趙志皋四逰稿六卷
  志皋見史類
  方旴研山山人漫集一卷
  旴字文明改名大年蘇州人
  方問孝蒼耳齋詩集十七卷
  問孝字胥成歙縣人
  汪淮禹乂詩集八卷
  淮字禹乂休寧人
  吳宗儒巢雲軒詩集六卷續集五卷詩餘一卷
  宗儒字次魯號黄麓晩號止耕休寧人
  朱翊□廣讌堂集二十四卷
  翊□字匡鼎自號隠真子荆王瞻堈六世孫襲封樊山王
  朱敬鑉梅雪軒詩稿四巻
  敬鑉字進父秦愍王樉八世孫萬厯中為奉國中尉
  姚舜牧樂陶咏草三卷
  舜牧見經類
  林章初文詩選一巻
  章字初文福清人萬厯時舉人
  王邦俊征南草一卷
  邦俊字虞卿鄜州人萬厯進士官至貴州兵備㕘政
  林兆珂伯子詩草一卷
  兆珂見經類
  李化龍場居集二卷田居稿一卷河上稿一卷
  化龍見史類
  顧紹芳寳菴集八卷
  紹芳字實甫太倉人萬厯進士官至左春坊左賛善
  龍膺九芝集選十二卷
  膺字君御武陵人萬厯進士官至南京太常寺卿
  楊于庭道行集十七卷
  于庭見經類
  董嗣成青棠詩集八卷
  嗣成字伯念烏程人萬厯進士官禮部郎中
  李沂中秘草三卷
  沂字景魯嘉魚人萬厯進士官吏科給事中贈光禄寺少卿
  石九奏伯成詩稿四卷
  九奏字伯成冀州人萬厯進士官至兵備副使進右㕘政
  華善繼折腰漫草八卷
  善繼字孟達無錫人官永昌府通判
  朱之蕃奉使稿無卷數
  之蕃字元介茌平人萬厯乙未進士第一官至吏部右侍郎
  鄧雲霄百花洲集二卷 解𡸅集一卷
  雲霄字元度東莞人萬厯進士官至廣西布政使參政
  葉秉敬葉子詩言志十二卷
  秉敬見經類
  等謹案秉敬自序稱虞書詩言志論語志於學二語為作詩要領故以此名其集
  呉大經叢桂軒集二卷
  大經字元常常熟人萬厯間布衣
  樊良樞致虛詩集四卷
  良樞字尚植號致虛進賢人萬厯進士官至浙江提學副使
  等謹案良樞集中并其叔㑺弟尚燝良楹子重鵬等次和之作皆附存焉
  魏濬峽雲閣存草七卷後存草七卷
  濬見經類
  陳完皆春園集四卷
  完字名甫號海沙南通州人萬厯時舉人
  陳翼飛慧閣詩八卷
  翼飛字元明平和人萬厯進士官宜興縣知縣等謹案翼飛所著有慧閣長梧二集己未庚申辛酉壬戍行卷此特其中一種餘並佚不傳
  許光祚靈長集無卷數
  光祚字靈長陜西人
  鹿善繼無欲齋詩鈔一卷
  善繼見經類
  耿志煒逸園新詩一巻 詠懐詩一卷
  志煒字明夫號逸園武功人萬厯進士官至提督四譯館少卿
  呉稼竳元盖副草二十卷
  稼竳字翁晉孝豐人官南京光禄寺典簿遷雲南通判
  等謹案集名元盖副草者自序謂元盖天目山别名其藏書有在姑謂之副盖夸大之詞非實另有正本流傳也
  徐熥幔亭詩集十五卷
  熥字惟和閩縣人萬厯時舉人
  萬達甫皆非集二卷附一枝軒吟草一卷
  達甫字仲章號純初鄞縣人都督僉事表之子少襲世職官至廣東參將
  等謹案達甫集後一枝軒吟草乃其子邦孚所作邦孚亦以世䕃累官福建總兵官左軍都督府僉事
  周履靖梅顛稿選二十卷
  履靖見子類
  髙濓雅尚齋詩草二集二卷
  濓字深甫號瑞南仁和人
  等謹案是編題曰二集當有初集今未之見
  吕時甬東山人稿七卷
  時一名時臣字仲父鄞縣人
  謝肇淛㳺燕集二卷 小草齋稿二卷
  肇淛見史類
  李生寅山人詩二卷
  生寅字賓父鄞縣人
  朱師孔性靈稿二卷
  師孔字時行徽州人家于武昌萬厯間嵗貢生
  莫是龍石秀齋集十卷
  是龍見子類
  段黼黄甫詩稿無卷數
  黼字黄甫號景山樵客曹州人萬厯間諸生
  汪逸遺民詩一卷
  逸字遺民歙縣人
  金建中笑拙墅稿一卷
  建中字仲立海陽人萬厯間監生
  等謹案笑拙墅乃建中别業其詩多詠園中景物後附其子麟祥跋並志感詩
  朱多熲古雪齋近稿一卷
  多熲字以昭號斗齋南昌人寧藩之裔
  劉師朱江臯吟一卷
  師朱字仲文號嵩潭大名人萬厯間由貢生官至廬州府同知
  潘緯象安詩集四卷
  緯字仲文號象安歙縣人萬厯間官武英殿中書舎人
  陳昻白雲集七卷
  昂字爾瞻號雲仲莆田人别號白雲先生
  張汝元太初集八卷
  汝元字太初江寧人萬厯間諸生
  黄克晦吾野詩集五卷
  克晦字孔昭號吾野惠安人
  等謹案克晦是集乃其裔孫象潛掇拾家藏遺帙成編其全稿已佚不傳
  胡鎮夢草堂稿十一卷
  鎮字子重歙縣人萬厯間賈人
  豐越人正元集四卷
  越人字正元鄞縣人坊之孫自號天放野人
  梅鼎祚禹金集二十卷
  鼎祚見子類
  翁任春益齋存稿一卷
  任春初名允璿字克生金華人
  李嵩白雪堂詩一卷
  嵩見史類
  汪膺寸碧堂稿二卷
  膺字元御號玉淙長洲人天啟間舉人
  項穆貞元子詩草無卷數
  穆見子類
  汪汝謙綺咏一卷綺咏續集一卷
  汝謙字然明歙縣人
  黄應徵自娱齋詩集二卷
  應徵字君求江都人天啓間諸生
  陳悰天啟宫中詞一卷
  悰字次杜常熟人
  等謹案朱彛尊詩話述徐昂發之言以為本秦徵蘭撰悰攘而有之徵蘭字楚芳亦常熟人
  柴惟道玩梅亭集詩二卷
  惟道字允中號白巖山人嚴州人
  吳兆非熊集八卷
  兆字非熊休寧人
  等謹案王士禎刻新安二布衣詩兆居其一僅存其詩四卷此則其原集也
  髙名衡更生吟無卷數
  名衡字平仲號鷺磯沂州人崇禎進士官監察御史以守城功晉兵部左侍郎壬午靖節死
  等謹案名衡於乾隆四十一年
  賜諡忠節是編乃其巡按河南時李自成攻開封在圍
  城中作
  紀坤花王閣賸稿一卷
  坤字厚齋獻縣人崇禎間諸生
  姜埰敬亭集十卷補遺一卷附録一巻
  埰字如農莱陽人崇禎進士官禮科給事中以建言謫宣州衛國亡流寓蘇州以殁
  申佳允忠愍詩集六卷
  佳允字孔嘉永年人崇禎進士官至太僕寺丞
  等謹案佳允於明亡殉難
  世祖章皇帝賜諡忠愍
  朱芾煌文嘻堂詩集三卷
  芾煌字子衷號玉瑠别號濡須江漁無為州人崇禎進士官兵部武選司郎中
  歐陽鉉野獲園集二卷
  鉉字子玉江西龍泉人崇禎進士官休寧縣知縣
  董養河羅溪閣韻語無卷數
  養河字叔㑹閩縣人
  李永昌畫響無卷數
  永昌字周生徽州人
  馬宏道采菊雜咏一卷
  宏道字人伯號退山蘇州人
  吳夢暘射堂詩鈔十四卷
  夢暘字允兆歸安人
  陳邦儀彈劍草無卷數
  邦儀字開甫高安人崇禎間諸生
  周道仁樂府一卷
  道仁字以修烏程人
  等謹案是編擬漢魏樂府凡一百三章原附於所刋孫一元太白山人藁後者
  董應揚黌中草一卷 蜀中草一卷
  應揚字于廷武進人官翰林待詔
  顧徳基七十二𠉀詩一卷
  徳基字用晦常熟人
  釋克新元釋集一卷
  克新姓余氏字仲銘自號江左外史又稱為雪廬和尚鄱陽人元末住嘉興水西寺
  釋德祥桐嶼集四卷
  徳祥字麟洲號止庵錢塘人洪武中住持徑山
  釋睿畧松月集一卷
  睿畧字道𫞐號簡菴蘇州人洪武時人
  釋宗賢僦寮集一卷
  宗賢字月堂杭州人
  釋斯學幻華集二卷
  斯學字悦支號庾山萬厯間海鹽慈㑹寺僧
  陳氏繡佛齋草一卷
  陳氏天台人崇禎間布衣馮元鼎妻年二十餘夫死守節
  等謹案馬端臨通考詩集之後有歌詞一門今從四庫全書之例改為詞曲列於集類之末又章奏一門已於史類著録故不復載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九十六
<史部,政書類,通制之屬,欽定續文獻通考>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九十七
  經籍考
  集總集上
  宋史藝文志總集類四百三十五部一萬六百五十七卷
  遼金元三史不立藝文志散見各紀傳中
  明史藝文志總集類一百六十二部九千八百一十卷宋
  常挺諸儒性理文錦八卷
  挺字方叔連江人嘉祐進士累官吏部尚書㕘知政事
  鄧忠臣同文館唱和詩十卷
  忠臣字慎思湘陰人熈寧進士官考功郎
  等謹案同文館本以待髙麗使人元祐間忠臣等同考校即其地為試院因録同舎唱和之作彚為一編其相為酬答者忠臣而外為張耒晁補之蔡肇余幹耿南仲商倚曹輔桞子文李公麟孔武仲等十一人又有曰益曰向不著姓者二人已不可考
  二程文集十三卷附録二卷
  不著編輯者名氏
  等謹案此明道程子伊川程子合集也出自胡安國家劉珙張栻嘗刻之長沙于原文頗有改削朱子深以為不可元至治間譚善心重刋悉從朱子更正並以朱子論胡本錯誤諸書别為二卷附之於後
  宋文選三十二卷
  不著編輯者名氏
  等謹案張邦基墨莊漫録稱崔伯易金華神記編入聖宋文選後集中則是書乃其前集在南渡以前矣所選皆北宋文自歐陽修以下十四人
  邵浩坡門酬唱集二十三卷
  浩字叔義金華人
  等謹案是集録蘇軾與弟轍及門下諸人屬和之詩始名曰蘓門酬唱後更名坡門酬唱
  蒲積中古今嵗時雜詠四十六卷
  積中里貫無考
  等謹案宋綬有嵗時雜咏二十卷積中因其原本續為此書所増惟宋人之詩而目類一仍其舊自一卷至四十二卷為元日至除夕二十八目後四卷則凡祗題月令而無節序之詩皆附焉
  董棻嚴陵集九卷
  棻東平人逌之子紹興間知嚴州
  朱子南嶽唱酬集一卷附録一卷
  朱子見史類
  等謹案朱子與張栻林用中同遊南嶽倡和成編用中字擇之號東屏古田人嘗從朱子遊是集作於乾道二年
  孫紹逺聲畫集八卷
  紹逺字稽仲自署曰谷橋爵里無考
  等謹案錢曽讀書敏求記謂其書不著編者名氏今本卷首有淳熈丁未十月紹逺自序謂擇前賢之為畫而作者編為一集名之曰聲畫則為紹逺編集確有明證
  桑世昌囘文類聚四卷補遺一卷
  世昌淮海人世居天台
  魏齊賢葉芬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一百十卷
  齊賢字仲賢自署鉅鹿人棻字子實自署南陽人等謹案是編皆録宋代之文題曰五百家而卷首所列姓氏實五百二十家朱彞尊常䟦此書惜無人為之刪繁舉要葢病其冗雜也
  袁説友成都文類五十卷
  説友字起巖建安人隆興進士官至同知樞宻院㕘知政事
  彭叔夏文苑英華辨證十卷
  叔夏廬陵人紹興中鄉貢進士
  等謹案叔夏是編因周必大所校文苑英華而作自序稱必大命以校讐用功甚多散在本文覽者難徧因薈萃其説大㫖分承訛當改别有依據不可妄改義可兩全不必遽改三例用意謹嚴考核精宻其不輕易㸃竄古書亦于此可見
  林表民天台續集别編六卷 赤城集十八卷
  表民字逢吉臨海人仕履無考
  等謹案表民父師蒧増修李庚原本為天台前集表民則輯補前集為别編師蒧又増補李庚原本為續集馬考並已著録此續集别編又表民所輯以補其闕赤城集亦表民所編據吳子良序稱分門㑹粹並詩為一今本有文無詩
  湯漢妙絶古今四卷
  漢見别集類
  等謹案是編甄輯古文起春秋左氏傳訖眉山蘇氏凡二十一家
  李龏唐僧宏秀集十卷
  龏見詩集類
  等謹案是編乃選唐代釋子之詩凡五百首前有寳祐六年龏自序自皎然以下凡五十二人
  趙師秀衆妙集一卷
  師秀見别集類
  等謹案是集録唐代五七言律自沈佺期訖王貞白凡七十六人
  陳起江湖小集九十五卷江湖後集二十四卷
  起字宗之錢塘人開書肆於睦親坊亦號陳道人等謹案江湖小集所録自洪邁迄林同凡六十二家内惟姚鏞周文璞吳淵許棐四家有賦及雜文餘皆詩也起以刻江湖集得名永樂大典所載有江湖集江湖前集江湖後集江湖續集中興江湖集諸名大抵皆同時之人隨得隨刻往往一人之詩散見數集之内今從永樂大典裒輯合為一編統名之曰江湖後集二十四卷以補世傳江湖集本之缺云
  章樵註古文苑二十二卷
  樵字升道臨安人嘉定進士厯官知漣海軍授朝散郎知處州
  劉元髙三劉家集一卷
  元髙咸淳中官御史里貫未詳
  等謹案元髙是編乃輯其先世劉渙劉恕劉羲仲詩文渙字凝之天聖進士以太子中允致仕恕字道元渙之子舉進士官和川翁源二縣羲仲恕之子三世並剛直有史才而恕最優司馬光嘗稱其博聞强記細大之事皆有稽考云
  周弼三體唐詩六卷
  弼見别集類
  柴氏四隠集三卷
  柴望及其從弟隨亨元亨元彪詩文合集望見子類隨亨字瞻屺登文天祥榜進士厯知建昌軍事元亨字吉甫與隨亨同舉進士官朝散大夫荆湖參制元彪字炳中號澤臞居士嘗官察推宋亡俱遁迹不仕時稱柴氏四隠
  論學繩尺十卷
  魏天應編林子長註天應號梅墅自稱鄉貢進士子長號華峰官京學諭皆閩人
  鄭虎臣吳都文粹九卷
  虎臣字景兆吳縣人官㑹稽尉
  古文集成前集七十八卷
  舊本題廬陵王霆震亨福編
  等謹案是編葢南宋書肆本也所録自春秋以逮南宋計文五百餘首而宋文居十之八
  羅黄裳發䝉宏綱三卷
  黄裳池州人咸淳中官番禺守
  謝枋得文章軌範七卷
  枋得見别集類
  吳渭月泉吟社詩一卷
  渭字清翁號濳齋浦江人官義烏令入元退居吳溪
  陳仁子文選補遺四十卷
  仁子見别集類
  蘇門六君子文粹七十卷
  不著編輯者名氏
  等謹案舊本傳為陳亮所輯今無可考史稱黄庭堅張耒晁補之秦觀為蘇門四學士此稱六君子者益以陳師道李廌二人也
  三國志文類六十卷
  不著編輯者名氏
  等謹案是編今流傳有宋刋本考宋藝文志載此書註云集者不知名則當時已無可考矣
  詩家鼎臠二卷
  不著編輯者名氏
  等謹案是集卷首題詞署曰倦叟無可考
  十先生奥論十卷
  不著編輯者名氏
  等謹案是書集程子張耒楊時朱子張栻吕祖謙楊萬里胡寅方恬陳傅良葉適穆元戴溪張震陳武鄭湜凡十六人之論分類編之題曰十先生所未詳也且據其原目凡前後續集各十五卷此本止四十卷佚去尚多其作者不知凡㡬謹識俟考
  兩宋名賢小集一百五十七卷
  舊本題宋陳思編元陳世隆補思世隆俱見子類等謹案是編所録宋人詩集始于楊億終于潘音共一百五十七家有紹定三年魏了翁序即寳刻叢編序更易書名其為偽托無疑
  何無適倪希程詩準三卷附録一卷 詩翼四卷無適希程爵里俱未詳
  羣公四六續集十卷
  不著編輯者名氏
  大全賦㑹五十卷
  不著編輯者名氏
  啟劄錦繡一卷
  不著編輯者名氏
  宋遺民録一卷
  不著編輯者名氏
  
  元好問中州集十卷附中州樂府一卷 唐詩鼔吹十卷
  好問見子類
  等謹案好問中州集録金一代之詩在宋末江湖諸𣲖之上考集中小傳皆兼評其樂府是二編本合而為一今仍之不别入詞曲類焉唐詩鼔吹皆唐人七言律詩凡九十六家其門人中書左丞郝天挺註
  段克己成己二妙集八卷
  克己字復之號遯庵稷山人嘗舉進士成己字誠之號菊軒至大進士授宜陽主簿並入元不仕
  
  方囘瀛奎律髓四十九卷
  囘見子類
  杜本谷音二卷
  本見别集類
  馮子振釋明本梅花百詠一卷
  子振字海粟攸州人官承事郎集賢待制明本姓孫氏號中峯錢塘人居吳山聖水寺
  等謹案是編乃子振與明本倡和之作有七言絶句一百首後附春字韻七律一百首僅有明本和章而子振原唱已佚
  房祺河汾諸老詩集八卷
  祺平陽人官大同路儒學教授自稱横汾隠者
  金履祥濂洛風雅六卷
  履祥見經類
  周南瑞天下同文集五十卷
  南瑞里貫無考
  祝堯古賦辨體八卷外集二卷
  堯上饒人延祐進士官無錫州同知
  元朝野詩集無卷數
  不著編輯者名氏
  等謹案是集所録大抵仁宗以後順帝以前之詩一名元風雅考當時别有元風雅二十四卷乃傅習孫存吾所輯視此較為完備顧嗣立元詩選序載有蔣易元風雅一書或即其殘本歟
  吳宏道中州啟劄二卷
  宏道字仁卿金臺人江西省檢校掾史
  圭唐欸乃集二卷
  許有壬及其弟有孚子楨倡和之詩有壬見别集類有孚楨始末俱未詳
  陳桱尺牘筌蹄三卷
  桱見史類
  趙景良忠義集七卷
  景良字秉善南豐人
  等謹案南豐劉壎作補史十忠詩一卷其子麟瑞撰昭忠逸詠凡四卷景良合二集為一編又采宋末遺老諸作續為二卷總名之曰忠義集
  汪澤民張師愚宛陵羣英集十二卷
  澤民字叔志婺源人延祐進士累官禮部尚書至正中賊䧟寧國被執不屈死贈江浙行中書省左丞追封譙國郡公謚文節師愚字仲愚寧國人兩領鄉薦
  蘇天爵元文類七十卷目録三卷
  天爵見史類
  傅習孫存吾元風雅二十四卷
  習字説卿清江人仕履無考存吾字如山廬陵人嘗為儒學正
  等謹案是編前集十二卷習所採輯後集十二卷存吾所採輯
  楊士宏唐音十四卷
  士宏字伯謙襄城人
  左克明古樂府十卷
  克明豫章人自序題至正丙戌則順帝時人也
  武夷山詩集一卷
  不著編輯者名氏
  繆思㳟等庚辛唱和詩一卷
  思㳟里貫未詳
  等謹案至正庚子辛丒間思㳟等游嘉興景徳寺分韻唱和之作共二十六人
  顧瑛玉山名勝集無卷數 草堂雅集十三卷 玉山紀遊一卷
  瑛見詩集類
  賴良大雅集八卷
  良字善卿天台人
  等謹案是編良所裒輯楊維楨刪定去取頗稱精宻盖維楨工于詩故鑒别終不茍焉又每人之下略註字號里貫元末詩人無集行世者亦頗賴以考見
  元音遺響十卷
  不著編輯者名氏
  等謹案是集前八卷為胡布詩又名崆峒樵音後二卷則張逹劉紹詩也三人皆元遺民而他書罕見故其出處莫詳布字子申逹字季充皆旴江人紹字子憲黎川人
  劉履風雅翼十四卷
  履字坦之上虞人入明不仕號草澤閒民
  等謹案是編首為選詩補注八巻取文選各詩刪補訓釋而各斷以己意次為選詩補遺二卷取古歌謡詞以補文選之缺次為選詩續編四卷取唐宋諸家詩詞之近古者以為文選嗣音其去取大㫖本于真徳秀文章正宗其訓釋體例則悉以朱子詩集傳為凖
  譚金孫殘本諸儒奥論策學統宗二十三卷
  金孫字叔金號存理里貫未詳
  周砥馬治荆南倡和集一巻
  砥字履道無錫人從張士誠死于兵治字孝常冝興人入明官建昌知府
  等謹案周砥馬治詩同一集人隔兩朝遂無時代可歸今以治雖入明而詩作於元砥死于兵未嘗入明故以砥為主而附于元人之末
  贈言小集一卷
  不著編輯者名氏
  釋圓至唐詩説二十一卷
  圓至見别集類
  釋壽寧靜安八咏詩集一卷
  壽寧字無為號一菴上海人居于邑西之靜安寺
  
  世宗宸章集録一卷 輔臣贊和詩集一卷 翊學詩一卷
  等謹案以上三編係嘉靖五年六年七年賜大學士費宏楊一清等御製詩諸臣依韻和進隨時編録者
  偶桓乾坤清氣集十四卷
  桓字武孟號清翁因眇一目又自號瞎牛太倉人洪武中官荆門州吏目
  孫原理元音十二卷
  原理寧波人仕履無考
  鄭太和麟溪集十二卷别編二卷
  太和字順卿浦江人世稱義門鄭氏
  葉翼餘姚海隄集一卷
  翼寧波人始末未詳
  等謹案翼祖恒字敬常元天厯間為餘姚判官築隄捍海民賴其利至正末詔封仁功侯立廟祠之當時名人多有序紀詩文翼共編為一集
  沈易五倫詩五卷
  易字翼之華亭人
  等謹案是集前有錢惟善序其原目稱内集五卷外集七卷今外集缺
  孔克學江陵百詠詩一卷
  克學字習之曲阜人嘗為荆州府學官
  朱升風林類選小詩一卷
  升見經類
  等謹案是集所録始于漢魏終于晩唐分三十八體皆五言絶句也
  劉仔肩雅頌正音五卷
  仔肩字汝弼鄱陽人
  髙棅唐詩品彚九十卷拾遺十卷
  棅見詩集類
  廣州四先生詩四卷
  不著編輯者名氏
  等謹案是集乃明初廣州黄哲李徳王佐趙介四人詩也哲字庸之以薦授翰林待制厯官東平通判有雪蓬集徳字仲修官義寧知縣有易菴集佐字彦舉本河東人元末侍父官南雄遂占籍南海洪武中以薦授給事中有聼雨軒瀛洲二集介字伯貞不求仕進洪武中屢薦皆辭免後以其子純官監察御史贈如其官有臨清集
  周希孟周希䕫姑蘇雜詠二卷
  希孟希䕫里貫俱無考
  等謹案是集乃希孟希䕫同編上卷為髙啟原唱下卷為其祖南老續作南老字正道號拙逸子明初人
  文章類選四十卷
  不著編輯者名氏
  等謹案是集前有洪武三十一年凝真子序并慶府圖章以史攷之盖慶王㮵也太祖第十六子好學有文就藩寧夏序稱暇日與諸儒將昔人所集文選文粹文鑑翰墨全書事文類聚諸書所載之文類而選之分五十八體
  錢氏三華集十八卷
  不著編輯者名氏
  等謹案是集為明初無錫錢子正及弟子義姪仲益合刻詩也子正録苔軒集六卷子義種菊菴集四卷仲益錦樹集八卷初各自為書後仲益族子公善合刻子正子義出處無考仲益以元末進士知華亭縣後為翰林院修撰見于魏𩦸序中朱彛尊載仲益永樂初以翰林編修轉周王府長史與𩦸序互有異同
  王賓虎邱詩集一卷
  賓見别集類
  袁表馬燮閩中十子詩三十卷
  表字景從燮字用昭皆福州人
  等謹案閩中十子為福清林鴻長樂陳亮高廷禮閩縣王㳟唐泰鄭定王褒周元永福王偁侯官黄元皆明初人也
  宋緒元詩體要十四卷
  緒字公傳以字行餘姚人預修永樂大典授官不就辭歸
  鄒緝等燕山八景圖詩一卷
  緝吉水人永樂中官左春坊左中允
  等謹案是編乃緝等唱和之作凡詩百二十首皆緝首唱胡廣等十二人和之
  吳訥文章辨體五十卷外集五卷
  訥見史類
  懐悦士林詩選一卷
  悦字用和嘉興人永樂中以納粟官通判
  瞿暹興觀集一卷附三村遺詩雜著一卷
  暹錢塘人仕履無考
  金庠橋門聼雨詩一卷
  庠蘇州人永樂進士官監察御史
  朱紹朱積鼔吹續編九卷
  紹字善繼積字善慶皆江陰人
  等謹案是編盖續唐詩鼓吹而作皆宋元明人七言律詩
  杜桓桞黄同聲集二卷
  桓字宗表徽州人仕履無考
  周泰周氏存存稿十卷周寀續稿三卷
  泰宷里貫始末俱無考
  等謹案泰宷所編皆其先世遺集
  滄海遺珠四卷
  不著編輯者名氏
  等謹案是集前有正統元年楊士竒序稱都督沭公所選又稱其字曰景顒黔寧王之仲子考明史沐英次子晟字景茂序盖誤稱所録凡二十人之作皆明初流寓遷謫于雲南者以其為劉仔肩王偁諸家詩選所不及故名曰遺珠二十人皆無專集今實賴此以傳
  徐墺雙桂集六卷
  墺無錫人始末未詳
  等謹案墺是集盖録其祖環父允之詩環字伯樞洪武中官臨桂縣丞著有臨桂集允字邦孝著有水南集
  張鳯翼文選纂註十二卷
  鳯翼見子類
  林兆珂選詩約註十二卷
  兆珂見經類
  劉昌中州名賢文表三十卷
  昌字欽謨吳縣人正統進士官至廣東叅政
  等謹案是編所録凡許衡姚燧馬祖常許有壬富珠理冲原作孛术魯翀六人之集姚燧集本五十卷富珠理冲集本六十餘卷俱佚不傳賴此僅存
  黄溥詩學權輿二十二卷
  溥字澄濟自號石崖居士弋陽人正統進士官至廣東按察使
  等謹案明有兩黄溥其一鄞縣人有簡籍遺聞已著録其一即此黄溥也
  胡纘宗雍音四卷
  纘宗見史類
  王恕石鐘山志八卷
  恕字尚忠湖口人景泰進士官至廣東布政司叅議等謹案湖口有上下石鐘山即蘓軾所記者恕以其為邑名勝因輯古今題咏賦傳記䟦等文都為一編雖以志名實總集也又其時有兩王恕其一三原人其一即此王恕也
  沈周等江南春詞一卷
  周見子類
  等謹案周等追和元倪瓚作自周以下共五十三人
  金徳玹蘇大新安文粹十五卷
  徳玹字仁本大字景元皆休寧人
  李東陽聯句録五卷
  東陽見子類
  等謹案此集乃東陽官翰林時與同年進士及士大夫聯句之作凡六十有九人
  康麟雅音㑹編十二卷
  麟字文瑞廣東順徳人天順中官福建按察使僉事
  鄭宣古栝遺芳四卷
  宣里貫未詳
  等謹案是編所録皆處州之文止于英宗天順則宣乃天順以後之人也
  程敏政明文衡九十八卷 新安文獻志一百卷 詠史集解七卷 唐氏三先生集二十八卷附録三卷敏政見史類
  等謹案明文衡皆明初人之文蒐採頗富新安文獻志録南北朝以後文章事蹟之有闗于徽郡者彚為一編詠史集解輯古人詠史之作僅七言絶句一體唐氏三先生集即唐元筠桂芳文鳯三人詩敏政為之合編綴以傳記銘誌為附録
  楊守阯浙元三㑹録無卷數
  守阯見别集類
  王鏊春秋詞命三卷
  鏊見史類
  毛紀聯句私抄四卷
  紀見史類
  盧濬古黄遺蹟集一卷
  濬天台人成化進士官黄州知府
  李伯璵馮原文翰類選大成一百六十三卷
  伯璵上海人官淮王府長史原慈谿人官淮王府紀善
  羣公小簡六卷
  不著編輯者名氏
  戴豪戴顒二戴小簡二卷
  豪字師文太平人成化進士官至廣東布政司叅政顒字師觀豪之弟正徳進士官兵科給事中
  蔡鍊太白樓集十卷
  鍊字懋成餘姚人𢎞治進士官工部主事
  趙諫東甄詩集七卷補遺一卷續集八卷
  諫字士忠温州人
  趙鶴金華正學編十二卷金華文統十王卷
  鶴字叔明江都人𢎞治進士官至山東提學副使
  吳宗周來蘓吳氏原泉詩集八卷
  宗周字子旦號石岡宣城人𢎞治進士官臨江府知府
  賀泰唐文鑑二十一卷
  泰字志同吳縣人𢎞治進士官監察御史巡按福建
  胥文相洞庭君山集三卷
  文相巴陵人𢎞治進士官至桞州府知府
  劉節廣文選六十卷
  節見經類
  崔銑文苑春秋四卷
  銑見經類
  陸之箕之裘二陸集三卷
  之箕字肖孫一字汝瞻别號復泉𢎞治中貢生之裘字象孫官景寧縣教諭俱太倉人
  方豪蓉溪書屋集四卷陳第續集五卷
  豪見史類第見經類
  等謹案蓉溪書屋為緜州金爵别業水通涪江擅林壑之勝劉春喬宇等首為賦咏和者甚多因裒集成編
  楊慎金石古文十四卷 古雋八卷 風雅逸篇十卷翰苑瓊琚八卷 三蘇文範十八卷
  慎見經類
  戚雄婺賢文軌四卷拾遺一卷
  雄字士英金華人正徳進士官至監察御史
  黄魯曽南華合璧集五卷
  魯曽字得之吳縣人正徳時舉人
  王諤明珠玉八卷
  諤字秉忠江陰人仕履無考
  蕭鳴鳯海釣遺風集四卷
  鳴鳯字子雝山陰人正徳進士官至廣東提學副使
  黄佐六藝流别二十卷
  佐見經類
  劉濂九代樂章二十三卷
  濂見經類
  郭鈇石洞遺芳二卷
  鈇金華人
  董遵滕王閣集十卷
  遵里貫無考
  邱吉吳興絶倡集四卷續集二卷
  吉字大祐湖州人
  唐臯史道皇華集二卷續集一卷
  臯官翰林修撰道官兵科給事中里貫未詳
  等謹案武宗正徳十六年臯等奉使朝鮮頒世宗即位詔國王李懌命書局編其唱和之作為此集
  皇華集十三卷
  不著編輯者名氏
  等謹案是集為朝鮮國所刋使臣唱酬之作係天順元年二年三年四年八年成化十二年𢎞治元年五年正徳十六年嘉靖十六年詩也
  浦南金詩學正宗十六卷
  南金見子類
  石存禮等海岱㑹集十二卷
  石存禮藍田馮𥙿劉澄甫陳經黄卿劉淵甫楊應奎八人唱和之詩存禮字敬夫號來山益都人𢎞治進士官知府田見别集類𥙿字伯順號閭山臨朐人正徳進士官至按察副使澄甫字子靜號山泉壽光人正徳進士官至布政使叅議經字伯常號東渚益都人正徳進士官至兵部尚書卿字時庸號海亭益都人正徳進士官至布政使叅政淵甫字子深號苑泉澄甫之弟正徳時舉人應奎字文渙號澠谷益都人官知府
  經義模範一卷
  不著編輯者名氏
  等謹案是編所録乃宋張才叔姚孝寧吳師孟張孝四人經義共十六篇
  唐順之文編六十四卷
  順之見史類
  馮惟訥詩紀一百五十卷
  惟訥字汝言臨朐人嘉靖進士官至江西布政使加光禄寺卿
  宋宏之戴鯨四明風雅四卷
  宏之仕履無考鯨字仕霖號南蒼鄞縣人嘉靖進士官至福建布政司叅議
  張時徹明文範六十六卷
  時徹見史類
  徐獻忠樂府原十五卷 金石文七卷 六朝聲偶七卷
  獻忠見史類
  五十家唐詩無卷數
  不著編輯者名氏
  等謹案是集自唐太宗𤣥宗至儲光羲凡五十家
  陳克昌麻姑集十二卷
  克昌仁和人嘉靖進士官建昌府同知
  田汝成蔡汝楠武夷遊詠一卷
  汝成見史類汝楠見經類
  楊儀驪珠隨録五卷 古虞文録二卷 文章表録一卷
  儀見子類
  黄焯浯溪詩文集二卷
  焯自號龍津子爵里無考
  陳斗訂補浯溪集二卷
  斗字民仰祁陽人官永寧簿
  楊名三賢集三卷
  名字實卿遂寧人嘉靖進士官翰林院編修
  秉忠定議集二卷
  不著編輯者名氏
  等謹案是集乃嘉靖十年巡撫四川宋滄平真州盜周天星等凡一時凱旋露布等篇都為一集其名秉忠定議取世廟璽書語也
  陳塏名家表選八卷
  塏餘姚人嘉靖進士官至廣東提學副使
  黎民表清泉精舎小志一卷
  民表見别集類
  朱澤平吳凱旋録四卷
  澤字東漁定海人
  王心郴州文志七卷
  心自號後隅子天長人嘉靖進士官郴州同知
  温新温秀二温詩集四卷
  新字伯明洛陽人嘉靖進士官户部主事秀字仲實新之弟由舉人官襄陽府同知
  周復俊全蜀藝文志六十四卷 玉峰詩纂六卷復俊見史類
  等謹案志中所載如宋羅泌姓氏譜元費著古器譜今多不傳又李商隠重陽亭銘為文苑英華及本集所不載是集蒐羅賅備足資考核玉峰詩纂採自西晉迄于明代皆崑山之詩也
  俞憲盛明百家詩三百卷
  憲字汝成無錫人嘉靖進士官至湖廣按察使
  陳鶴越望亭詩集二卷
  鶴見别集類
  王材黎川文緒四卷
  材字子難江西新城人嘉靖進士官至太常寺卿掌國子監祭酒事
  曽佩名筆私抄六卷
  佩字元山臨川人嘉靖進士官監察御史
  殷綺遊峩集一卷
  綺里貫無考
  潘滋蓬萊觀海亭集十卷
  滋婺源人仕履無考
  劉祐文章正論十五卷緒論五卷
  祐萊州人嘉靖進士官至大同巡撫
  徐師曽文體明辨八十四卷
  師曽見經類
  六李集三十二卷
  内鄉李氏二世六人之詩李宗木杏山集八卷李蓘太史集六卷李蔭比部集九卷李雲鵠侍御集四卷李雲鴈白羽集二卷李雲鴻秋羽集五卷中惟李蓘最知名
  李時漸三台文獻録二十三卷
  時漸字伯鴻號磐石壽光人嘉靖進士官至按察司副使
  等謹案是編乃時漸守台州時採訪一郡往哲遺文分類甄録
  俞允文崑山雜咏二十八卷 荆溪唱和詩一卷允文見别集類
  西湖八社詩帖無卷數
  不著編輯者名氏
  等謹案明嘉靖壬戍閩人祝時泰游杭州與其友結詩社于西湖凡㑹吟者八曰紫陽社曰湖心社曰玉岑社曰飛來社曰月岩社曰南屏社曰紫雲社曰洞霄社時泰與仁和髙應冕劉子伯沈仕錢塘方九敘童漢臣徽州王寅分主之此其唱和之作
  馮子京桃花源集三卷
  子京字南台錢塘人嘉靖進士官至湖廣按察使
  劉思温少林古今録二卷
  思温渾源人嘉靖中官登封知縣
  徐楚李髙青溪詩集七卷
  楚號清溪淳安人官至四川布政司叅政髙字抑中雲南人官嚴州府通判
  等謹案青溪在浙之淳安即新安江也是集為徐楚編李髙續輯
  萬士和二妙集十二卷
  士和見别集類
  袁䅮泰山蒐玉二卷
  䅮字玉田懐逺人官秦安州知州
  勞堪詞海遺珠四卷
  堪字道亭徳化人嘉靖進士官至副都御史
  等謹案堪是編採録金石文字及詩詞雜文不分體不敘時代又多刪節原文殊多紕繆
  陳有守汪淮李敏徽郡詩八卷
  有守字逹甫淮字禹人敏字功甫皆休寧人
  鄭履淳衡門集十五卷
  履淳見史類
  陳暹廣中五先生詩選二卷
  暹爵里無考
  熊逵清江二家詩四卷
  逵清江人仕履無考
  張之象唐詩類苑二百卷 古詩類苑一百二十卷唐雅二十六卷 彤管新編八卷
  之象見史類
  等謹案唐詩類苑因宋趙孟堅分類唐詩闕佚不完復為輯録古詩類苑以馮惟訥詩紀為藁本凡漢以後箴頌贊採録増入唐雅皆唐君臣唱酬之作自唐武徳訖于開元以天寳後風格漸卑故不録彤管新編以世所傳彤管集篇帙未備更為輯補自周迄元凡詩歌銘頌辭賦贊誄皆列焉
  趙志臯靈洞山房集二卷
  志臯見史類
  梅淳岳陽紀勝彚編四卷
  淳當塗人隆慶進士
  李攀龍古今詩刪三十四卷 唐詩選七卷
  攀龍見子類
  王世貞尺牘清裁六十卷補遺一卷
  世貞見史類
  胡松唐宋元名表四卷
  松見史類
  文氏五家詩十卷
  長洲文氏四世五人之詩文洪字功大成化時舉人官淶水教諭著括嚢稿詩文二卷其孫徴明著甫田集詩四卷徴明長子彭字壽承官南京國子監博士著博士詩二卷次子嘉字休承官和州學正著和州詩集一卷彭之子肇祉字基聖官上林苑録事亦著詩一卷
  李衮宋藝圃集二十二卷 元藝圃集四卷
  衮見子類
  凌廸知名公翰藻五十卷
  廸知見史類
  錢筠錢篩吳越錢氏傳芳集二卷
  筠字飛卿篩字章卿皆紹興人
  等謹案筠等是集皆録錢氏一家之詩
  王化醇百花鼔吹五卷 梅花鼓吹二卷
  化醇字和甫號應峰無錫人嘉靖中監生
  沈一貫經世宏辭十五卷
  一貫見經類
  沈明臣沈一貫余寅吳越游稿一卷
  明臣見史類一貫見經類寅見史類
  賈三近滑耀編無卷數
  三近字徳修嶧縣人隆慶進士官至兵部侍郎
  田藝蘅詩女史十四卷拾遺二卷
  藝蘅見子類
  吳琯唐詩紀一百七十卷
  琯漳浦人隆慶進士
  顧起綸國雅二十卷續國雅四十卷
  起綸見别集類
  姚淛市隠園詩文無卷數
  淛江寧人
  孫鑛今文選十二卷
  鑛見經類
  鄒廸光文府滑稽十二卷
  廸光見别集類
  陳文煥釣臺集六卷
  文煥字靜菴臨川人官嚴州府知府
  劉一相詩宿二十八卷
  一相字惟衡長山人萬厯進士官至陜西布政使
  郭惟賢三忠集十四卷
  惟賢晉江人萬厯進士官至户部右侍郎
  等謹案是編乃惟賢巡撫湖廣時所輯自序稱屈原秭歸人孔明南陽人岳忠武雖起家湯陰而封鄂王苖裔迄今在武黄間均以楚稱故合為一編
  屠隆翰墨選註十二卷鉅文十二卷
  隆見經類
  等謹案此二書乃坊賈托名之作非隆真本也
  臧懋循古詩所五十六卷唐詩所四十七卷
  懋循見别集類
  郭正域韓文杜律二卷
  正域見經類
  陳與郊文選章句二十八卷
  與郊見經類
  鄭思明文選尤十四卷
  思明字見吾歸安人
  王明嶅四六叢珠彚選十卷
  明嶅字懋良晉江人萬厯間舉人官寧波府通判
  李天麟詞致録十六卷
  天麟大興人萬厯進士官監察御史巡按浙江
  周應治廣廣文選二十三卷
  應治見子類
  等謹案是書因嘉靖中劉節編廣文選此又拾節之遺故曰廣廣文選
  程文潞順則集八卷
  文潞字希古歙縣人
  等謹案是編輯程氏先世遺詩自後唐程炳迄明程百教凡百有四人
  虞淳熈虞淳貞塤篪音二卷
  淳熈見經類淳貞字僧孺淳熈之弟
  劉兑頻陽四先生集四卷
  兑官富平知縣里貫無考
  等謹案兑是書録張紞李宗樞楊爵孫丕揚四人詩文以其皆富平人也富平古頻陽地故稱頻陽四先生
  何喬逺明文徴七十三卷
  喬逺見史類
  袁黄評註八代文宗八卷
  黄見史類
  楊束釣臺集二卷
  束建安人官桐廬縣知縣
  鄭太原嵩少集四卷
  太原潞安人官登封縣知縣
  馮從吾古文輯選六卷
  從吾見史類
  焦竑中原文獻二十四卷
  竑見經類
  吳逹可三忠文選三卷
  逹可見史類
  等謹案三忠者嘉靖時諫臣周怡楊爵劉魁也
  李日華四六類編十六卷
  日華見史類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九十七
<史部,政書類,通制之屬,欽定續文獻通考>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九十八
  經籍考
  集總集下 詩文評 詞曲
  
  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鈔一百六十四巻
  坤見史類
  孫梗世玉集選二巻
  梗字汝良豐城人
  等謹案梗是編次其先世詩文自明初國子監博士貞訖嘉靖中泰州知州樾凡二十有四人
  陳恪小孤山詩集一卷
  恪字克謹鄞縣人萬厯進士官宿松縣知縣
  朱之蕃明百家詩選三十四卷
  之蕃見别集類
  米萬鍾湛園雜咏一卷
  萬鍾字友石一字仲詔宛平人萬厯進士官至太僕寺卿
  王思任百家論鈔十二卷
  思任見子類
  駱駸曽謫仙樓集三卷
  駸曽字象先武康人萬厯進士官至監察御史
  錢榖吳都文粹續集五十六卷補遺一巻
  榖字叔寶長洲人
  曹學佺石倉厯代詩選五百六巻鳯山鄭氏詩選二卷學佺見經類
  胡震亨唐音戊籖二百一卷 閏餘六十四巻
  震亨見史類
  等謹案震亨撰唐音統籖凡一千二十七巻以十千為紀卷帙浩繁均未鋟板其曾孫頎始以戊籖刋行凡二百一卷皆晩唐人詩閏餘六十四卷皆南唐呉越閩國之詩
  何炯清源文獻十二卷
  炯晉江人官靖江縣教諭
  張邦翼嶺南獻三十二卷
  邦翼蘄州人萬厯進士官至廣東提學副使
  華國才文瑑清娯四十八卷
  國才號鶴叟長洲人萬厯間舉人
  湯紹祖續文選三十二卷
  紹祖字公孟海鹽人東甌王湯和之裔
  趙彦復梁國風雅二十七卷
  彦復字微生杞縣人萬厯進士官至湖廣按察司副使
  傅振商緝玉録五卷 蜀藻幽勝集四卷 四家詩選四卷 古論元箸八卷
  振商汝陽人萬厯進士
  陳臣忠尺牘雋言十二卷
  臣忠字景周莆田人萬厯進士官南京刑部郎中
  楊瞿崍嶺南文獻補遺六卷
  瞿崍見經類
  蔣如苹豳風概一卷
  如苹見史類
  王志堅古文續編二十三卷 四六法海十二卷志堅見史類
  陳翼飛文儷十四卷
  翼飛見别集類
  陶珽四大家文選八卷
  珽見子類
  鍾惺譚元春詩歸五十一巻 明詩歸十巻補遺一卷惺見經類元春見别集類
  鍾惺周文歸二十卷 宋文歸二十卷 名媛詩歸三十六卷
  惺見經類
  等謹案周文歸刪節三禮爾雅家語楚詞逸周書共為一編刋削聖經其妄已甚宋文多樸實而惺以佻薄語評之其去取之不當更無論矣又名媛詩歸舊本題鍾惺編王士禎云坊間偽託之本然亦足見竟陵流𡚁
  凌𪷟初合評選詩七卷 陶韋合集十八巻
  𪷟初見經類
  等謹案合評選詩乃全録文選詩陶韋合集乃陶淵明韋應物二家詩也
  李賔八代文鈔無卷數
  賔字烟客梁山人
  徐熥晉安風雅十二巻
  熥見詩集類
  徐𤊹閩南唐雅十二卷
  𤊹見史類
  潘基慶古逸書三十卷
  基慶字良耜松江人萬厯間貢生
  顧錫疇秦漢鴻文二十五卷
  錫疇見史類
  卲一儒刪補六朝聲偶七卷
  一儒字仲魯海陽人
  蔡鵾蔡氏九賢全書九卷
  鵾仕履無考元定十五世孫
  等謹案是編自元定之父發及元定之子淵孫模等凡九人各載其遺詩而畧紀其生平梗槩惟蔡發一卷皆形家言不應列之詩集
  蕭自開奕世文集十六卷
  自開萬安人由廕生官詹事府主簿
  等謹案自開是編乃輯其先世蕭纉蕭乾元蕭暘蕭廩蕭中行五人之作
  汪士賢漢魏名家無卷數
  士賢徽州人
  等謹案是編所録自漢董仲舒訖周庾信凡二十二集
  張文炎玉屑齋百家論鈔十二卷 經濟文鈔十一卷文炎字維謙杭州人
  等謹案百家論鈔取明一代之文泛論經史疑義者合為一編經濟文鈔為場屋對䇿而設
  尚元齋三世詩十二卷
  姚悦及其子兖孫舜聰之詩悦字汝誾秀水人兖字叔信號元岳山人均以布衣終舜聰字伯達官休寧縣訓導
  吳勉學唐樂府十八卷
  勉學見子類
  屠本畯情采編三十六卷
  本畯見子類
  汪廷訥文壇列俎十卷
  廷訥字昌期號無我新都人
  趙宧光寒山蔓草十卷
  宧光見經類
  俞安期啓雋類函一百九卷
  安期見子類
  陳繼儒古文品外録十二卷 秦漢文膾五卷 古論大觀四十卷
  繼儒見史類
  周珽唐詩選脈㑹通評林六十卷
  珽字無瑕海寧人
  馮有翼秦漢文鈔十二卷
  有翼字君卿杭州人
  黄道周葉廷秀董養河西曹秋思一卷
  道周見經類廷秀字謙齋濮州人天啓進士官至兵部右侍郎養河見詩集類
  陳仁錫古文竒賞二十二卷續竒賞三十四卷三續竒賞二十六卷 明文竒賞四十卷 古文彚編二百三十六卷
  仁錫見經類
  倪元璐秦漢文尤十二卷
  元璐見經類
  李國祥古今濡削選章四十卷
  國祥字休徴南昌人天啓中官開封府同知
  方岳貢國瑋集六十一卷
  岳貢字禹修穀城人天啓進士官至大學士
  陳其愫經濟文輯二十三卷
  其愫字素心餘杭人
  唐汝詢唐詩解五十卷
  汝詢見别集類
  等謹案汝詢五歲失明乃口授耳治博通羣籍且能著書亦古所罕見者
  唐汝諤古詩解二十四卷
  汝諤見經類
  李嗣京滕王閣續集十九卷
  嗣京興化人崇禎進士官南昌府推官
  阮元聲金華詩粹十二卷
  元聲見史類
  葛鼏古文正集二編無卷數
  鼏字端調呉縣人崇禎間舉人
  梅鼎祚皇霸文紀十三卷 西漢文紀二十四卷 東漢文紀三十二卷 西晉文紀二十卷 宋文紀十八卷南齊文紀十卷 梁文紀十四卷 陳文紀八卷 北齊文紀三卷 後周文紀八卷 隋文紀八卷 古樂苑五十二卷 漢魏詩乗二十卷 宛雅十卷 釋文紀四十五卷 書記洞銓一百十六卷
  鼎祚見子類
  葛徴竒南園五先生集二卷
  徴竒字無竒號介龕海寧人崇禎進士官至光禄寺少卿
  等謹案是編即陳暹廣中五先生之本徴竒巡撫廣東時又為之訂正重刋
  張一卿古表選十二卷
  一卿字次公自號求如居士里貫未詳
  翰墨鼎彛十卷
  不著編輯者名氏
  賦苑八卷
  不著編輯者名氏
  劉士鏻文致無卷數
  士鏻杭州人崇禎進士
  童養正史漢文統十五卷
  養正字聖功㑹稽人
  胡接輝三忠文選十六卷
  接輝字篤父廬陵人官監察御史
  等謹案是編選録宋胡銓周必大文天祥之文曰三忠者以銓諡忠簡必大諡文忠天祥諡忠烈也
  錢孺穀鍾祖述小瀛洲社詩六卷
  孺穀祖述皆海鹽人
  成氏詩集五卷
  大名成氏四世五人之詩成宰有適和堂初集宰之子蓮有適和堂繼集蓮仲子仲龍有東壁園詩集蓮季子少龍有鷦鷯園集仲龍子象珽有永言集
  賀復徴文章辨體彚選七百八十卷
  復徴字仲來丹陽人
  江元禧玉臺文苑八卷 江元祚續玉臺文苑四卷元禧元祚皆錢塘人
  等謹案二書皆録女子之文間多採取小説傳竒失之猥雜
  陸時雍古詩鏡三十六卷 唐詩鏡五十四卷
  時雍字仲昭桐鄉人崇禎間貢生
  閔齊華文選瀹注三十卷
  齊華烏程人崇禎中以歲貢官沙河縣知縣
  張⿰氵専 -- 溥漢魏六朝一百三家集一百八十卷
  ⿰氵専 -- 溥見經類
  張運泰余元熹漢魏名文乗無卷數
  運泰元熹皆閩中書賈
  毛晉三家宫詞三卷 二家宫詞二卷 元四家詩二十六卷
  晉見經類
  董斯張閔元衢韓千秋呉興藝文補四十八卷
  斯張見史類元衢見子類千秋字聖開烏程人
  陸雲龍十六名家小品三十二卷
  雲龍字雨侯錢塘人
  等謹案是編十六家乃屠隆徐渭李維楨董其昌湯顯祖虞淳熙黄汝亨王思任袁守道文翔鳯曹學佺陳繼儒袁中道陳仁錫鍾惺張鼐也
  施端教唐詩韻滙無卷數
  端教見史類
  米文治文字㑹寶無卷數
  文治字簡叔錢塘人
  顧祖武集古文英八卷
  祖武字爾繩號纑塘無錫人
  許鳴逺天台詩選五卷
  鳴逺字有望天台人
  施重光唐詩近體集韻三十卷
  重光字慶徴里貫無考
  凌宏憲唐詩廣選七卷
  宏憲里貫無考
  汪茂槐西園遺稿無卷數
  茂槐字廷植績溪人以歲貢授宜陽主簿
  張應遴海虞文苑二十四卷
  應遴字選卿常熟人
  沈敕荆溪外紀二十五卷
  敕字克寅宜興人
  鄭文昂名媛彚詩二十卷
  文昂爵里無考
  董説漢鐃歌發一卷
  説見經類
  吟堂博笑集五卷
  不著編輯者名氏
  等謹案是集以死節勸戒竒遇題詠寄情分為五類皆隋唐以來閨閫之作
  二十六家唐詩無卷數
  不著編輯者名氏
  等謹案是集詩甚寥寥前後無序䟦惟目録後題曰姑蘇呉時用書盖明末書賈所集也
  三蘇文粹七十卷
  不著編輯者名氏
  等謹案是集凡蘇洵文十一卷軾文三十二卷轍文二十七卷
  諸儒文要八卷
  不著編輯者名氏
  等謹案是輯所録周子二程子張子朱子及陸九淵張栻楊簡陳獻章王守仁十家之文
  釋祖浩齊山詩集七卷
  祖浩與其徒道璼同編二人皆𢎞治中齊山寺僧等謹案齊山在池州貴池縣自唐杜牧齊山登高有詩後之游者題咏遂多祖浩彚輯成編
  釋道恂獅子林紀勝二卷
  等謹按元至正間天如禪師居寺中倪瓉為之叠石成山勝流來徃題詠至多道恂裒輯以成是集
  三僧詩三卷
  等謹案三僧均不著其名一曰二楞詩稿一曰髙松詩稿一曰中峯詩稿考千頃堂書目有智觀中峯草註曰字止先號蔚然江都僧雪浪弟子居呉興雙髻峯其二僧無考
  釋正勉普文性通古今禪藻集二十八卷
  正勉字道可普文字理庵嘉興人性通字藴輝應天人
  右總集
  等謹案諸文之説典論為首繼之者則劉勰鍾嶸也自唐以來評論之書日夥故唐書于集部之末别立文史一門馬端臨通考因之今輯詩文評彚為一編其有前人之集而後人為之評註者即以評註家時代為次如陶詩杜詩及韓栁集之類並從此例盖原集已見馬考今續補以評註人為主既不得入之别集而所評註者又係一人專集不可入總集之内且通考文史一門即收入杜詩刋誤韓文辨証等書今倣是例而改其名為詩文評云
  宋史藝文志文史類九十八部六百卷按宋史不立詩文評類原有文史一門此條仍從其舊
  遼金元三史不立藝文志散見各紀傳中
  明史藝文志文史類四十八部二百六十卷按明史亦有文史一門併仍其舊
  
  魏泰臨漢隐居詩話一卷
  泰字道輔襄陽人
  陳亮歐陽文粹二十卷
  亮見史類
  等謹案馬考載歐陽修六一居士集一百五十二卷附録四卷年譜一卷今具存亮是編所選字句頗有異同可資參訂以通考未載今著録于此
  呉幵優古堂詩話一卷
  幵字正仲滁州人中紹聖宏詞科靖康中官翰林承旨
  阮閱詩話總龜前集四十八卷後集五十卷
  閲見詩集類
  吕本中紫薇詩話一卷
  本中見子類
  張表臣珊瑚鈎詩話三卷
  表臣字正民里貫無考官右承議郎通判常州軍州事紹興中終于司農丞
  洪邁容齋詩話六卷 容齋四六叢談一卷
  邁字景盧鄱陽人皓季子紹興中博學宏詞科累官煥章閣學士知紹興府致仕卒贈光禄大夫諡文敏等謹案是編諸家皆不載惟文淵閣書目有之今核其文盖于容齋五筆内掇其論詩論四六之語裒輯而成
  林越少陵詩格一卷
  越栝蒼人
  等謹案越有漢雋十卷馬考已著録又陳振孫書録解題稱栝蒼林越處州府志亦作林鉞此書則作林越未知孰是
  蔡傳厯代吟譜五卷
  傳莆田人襄之子
  唐庚子西文録一卷
  庚見史類
  等謹案舊本題宋强行父撰凡三十五條皆述所聞唐庚論文之語然考行父序稱宣和元年罷官京師眉山唐先生同寓于城東景德僧舍云云計是時庚没九年矣安得同寓京師其序不足㨿也
  呉可藏海詩話一卷
  可見别集類
  朱弁風月堂詩話二卷
  弁字少章婺源人建炎初授修武郎借吉州團練副王倫使金通問
  等謹案弁自序題庚申閏月考庚申為紹興十年當金熙宗天眷三年弁以建炎元年使金覊留十九年乃還則在金時作也未有咸淳壬申月觀道人䟦稱得于永城朱伯玉家盖北方所傳之本故晁陳二家皆不著録
  張戒嵗寒堂詩話二卷
  戒正平人紹興中以薦授國子監丞仕至司農少卿
  吟𥦗雜録五十卷
  等謹案是書舊題状元陳應行編盖依托之書鄙俗殊甚
  尤袤全唐詩話十卷
  袤見别集類
  等謹案周密齊東野語載賈似道所著諸書此居其一盖似道假手廖瑩中而瑩中又剽竊塞責後人惡似道之姦改題袤名遂致偽書之中又増一偽撰人也
  陳巖肖庚溪詩話二卷
  巖肖字子象金華人官至兵部侍郎
  計有功唐詩紀事十一卷
  有功字敏夫安仁人紹興中提舉兩浙西路常平茶鹽公事
  等謹案是集于唐一代詩人録至一千一百五十家詳其世系爵里唐人詩集不傳于世者多頼是以存
  周紫芝竹坡詩話一卷
  紫芝字少隐宣城人紹興中登第厯官樞密院編修右司知興國軍
  等謹案周必大稱紫芝詩話首篇今本惟存八十條缺佚尚多
  陳騤文則二卷
  騤字叔進台州臨海人紹興二十四年進士第一慶元初官至樞密院使兼參知政事忤韓𠈁胄提舉洞霄宫諡文簡
  周必大二老堂詩話一卷
  必大見史類
  等謹案是編論詩之語凡四十六條原載平園集中後人摘出别行者也
  楊萬里誠齋詩話一卷
  萬里見楚辭類
  王正德餘師録四卷
  正德爵里無考
  等謹案是書輯前代論文之語自北齊迄宋而止自序稱紹熙四年盖光宗時人
  嚴羽滄浪詩話一卷
  羽見詩集類
  方嶽深雪偶談一卷
  嶽字元善寧海人
  魏慶之詩人玉屑二十卷
  慶之字醇甫號菊荘建安人
  等謹案是編前有淳祐甲辰黄昇序稱慶之有才而不屑科第惟種菊千叢日與騷人逸士觴咏于其間葢亦宋末江湖一𣲖也
  集千家註杜詩二十卷
  不著編輯者名氏
  黄希補註杜詩三十六卷
  希字夢得宜黄人登進士第官永新令
  等謹案希註杜詩未竟而殁其子鶴續成之書首原題補千家集註杜工部詩史盖坊行原有千家註本鶴特因而廣之故以補註為名考鶴是書成于嘉定丙子故附于此
  楊齊賢分類補注李太白集三十卷
  齊賢字子見舂陵人
  等謹案是編盖齊賢集註而元蕭士贇所刪補者士贇字粹可寧都人宋辰州通判立等之子所著有詩評二十餘篇及氷厓集俱已久佚謹附誌于此
  史容山谷外集註七卷 史季温山谷别集註二卷容字公儀青衣人仕至太中大夫季温字子威容之孫舉進士寶祐中官秘書少監
  等謹案任淵山谷内集註二十卷馬考已著録此外集為容所註别集為季温所補
  趙與虤娯書堂詩話一卷
  與虤字威伯太祖十世孫
  劉克荘後村詩話前集二卷後集二卷續集四卷新集六卷
  克荘見别集類
  呉子良荆溪林下偶談四卷
  子良字明輔臨海人寶慶進士官至太府少卿等謹案此書皆其論詩評文之語所見頗多精確舊本八卷今止四卷殆姚士粦所合併又曹溶學海類編中摘其論詩之語為呉氏詩話二卷題曰宋呉氏撰名字未詳今核其文即此書也
  范晞文對牀夜語五卷
  晞文字景文號葯荘錢塘人咸淳中太學生
  陳日華詩話一卷
  日華見子類
  蔡夢弼草堂詩話二卷
  夢弼建安人仕履無考
  等謹按夢弼嘗著杜甫草堂詩箋及此書今詩箋久佚惟此書存皆論説杜甫之詩採自宋人詩話語録文集説部而成者
  文章精義一卷
  舊題李耆卿撰耆卿里貫無考
  等謹案焦竑經籍志有李塗文章精義二卷書名及撰人之姓均與此本合耆卿疑即塗之字云
  竹荘詩話二十四卷
  不著撰人名氏
  等謹案宋藝文志有何谿汶竹荘詩話二十七卷盖即此書特卷數少異耳
  周密浩然齋雅談三卷
  密見史類
  竹𥦗詩文辨正叢説四卷
  等謹案舊題囂囂子編以書中所稱引觀之盖南宋人
  蔡正孫詩林廣記前集十卷後集十卷
  正孫字粹然自號䝉齋野逸入元不仕
  羅椅劉辰翁放翁詩選前集十卷後集八卷附别集一卷
  椅字子遠號澗谷廬陵人寶祐進士知信豐縣遷提轄榷貨辰翁見史類
  呉正子劉辰翁箋註李長吉歌詩四卷外集一卷正子里貫未詳辰翁見史類
  方頤孫大學黼藻文章百段錦一卷
  頤孫福州人理宗時為太學篤信齋長
  答䇿秘訣一卷
  等謹案舊本首題建安劉錦文叔簡編末有䟦語稱相傳以為貢士曽堅子白之作則又非錦文所輯矣
  魏仲舉五百家註音辨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 五百家註音辨栁先生文集二十二卷
  仲舉見史類
  増廣註釋音辨桞集四十二卷
  等謹案是編舊題宋童宗説註釋張敦頥音辨潘緯音義考宗説等本各自為書敦頥音辨馬考已著録宗説南城人始末未詳緯字仲寶雲間人據乾道三年呉郡陸之淵序稱為乙丑甲科官廣文盖三人之書坊賈合為一編遂題是名故以附之宋末
  釋文瑩玉壺詩話一卷
  文瑩字道温錢塘僧住荆州金鑾寺
  等謹案文瑩玉壺詩話十卷馬考已著録今其書猶存此本為曹溶學海類編所載盖書賈摘其有涉于詩者另為一卷也
  
  方回文選顔SKchar謝詩評四卷
  回見子類
  楊載詩法家数一卷
  載見别集類
  范德機木天禁語一卷 詩學禁臠一卷
  德機見詩集類
  陳繹曽文説一卷 文筌八卷附詩小譜二卷
  繹曽字伯敷處州人寓居呉興至順中官國子監助教
  等謹案文説因延祐復行科舉為程試之式而作考經籍志載繹曽古今文式二卷盖即此編今本據四庫全書著録文筌體例繁碎殊無精理詩小譜據繹曽自序稱亡支石桓彦威所撰石桓里貫無考
  徐駿詩文軌範二卷
  駿常熟人仕履無考
  方深道老杜詩評五卷
  深道晉江人官奉議郎知泉州
  王構修辭鑑衡二卷
  構字肯堂東平人官至翰林學士承旨諡文肅
  趙仁舉呉師道許謙絳守居園池記註一卷
  仁舉里貫未詳師道見史類謙見别集類
  等謹案絳守居園池記乃唐樊宗師所著文辭僻澁不可盡解此仁舉等先後所註而師道重加刋定者
  潘昂霄金石例十卷
  昂霄見史類
  等謹案昂霄是書述銘志之始又舉韓愈所撰碑誌以為括例且亦雜論文體以及史院凡例之類雖以金石例為名實不止于碑誌也
  倪士毅作義要訣一卷
  士毅見經類
  陳秀民東坡文談録一卷 東坡詩話三卷
  秀民字庶子四明人初官常熟後為張士誠參軍厯浙江行中書省參知政事翰林學士
  等謹案文談録皆雜採諸家論蘇文之語詩話皆雜採諸家之論蘇詩者内有徴引田汝成西湖游覽志一條秀民元人何由見明著作盖偽書也
  張性杜律註二卷
  性字伯成金谿人
  等謹案是書舊題虞集撰今四庫全書據曹安讕言長語李東陽懷麓堂詩話定為元進士張性字伯成所著性時代無考故以附元人之末
  
  單復讀杜愚得十八卷
  復字陽元㑹稽人
  等謹案黄虞稷千頃堂書目作嵊縣人洪武中為漢陽河泊官又云一名復亨舉懐才抱德科授漢陽知縣
  瞿佑歸田詩話三卷
  佑見子類
  蒋冕瓊臺詩話二卷
  冕見别集類
  楊成玉詩話十卷
  成玉爵里無考
  王行墓銘舉例四卷
  行見别集類
  李東陽懷麓堂詩話一卷
  東陽見史類
  安磐頥山詩話二卷
  磐字公石號頥山嘉定州人𢎞治進士官兵科給事中
  何孟春餘冬詩話三卷
  孟春見史類
  楊慎詩話補遺三卷
  慎見經類
  鄭穆南濠居士詩話一卷
  穆見史類
  單宇菊坡叢話二十六卷
  宇字時泰號南坡臨川人正統進士官侯官縣知縣等謹案是書采古今論文之語大㫖欲配胡仔之書故仍以叢話為名然采輯不及其博又仔書多論文此書多記事仔書多考証此書但抄撮舊文例亦小異
  游潜夢蕉詩話二卷
  潜見子類
  陳霆渚山堂詩話三卷
  霆見史類
  徐泰詩談一卷
  泰字子元海鹽人𢎞治間舉人官光澤縣知縣
  朱承爵存餘堂詩話一卷
  承爵見子類
  王世貞全唐詩説一卷詩評一卷
  世貞見史類
  謝榛詩家直説二卷
  榛見詩集類
  李攀龍詩文原始一卷
  攀龍見子類
  王世懋藝圃擷餘一巻
  世懋見史類
  張綖杜詩通十六巻本義四卷
  綖見詩集類
  林兆珂李詩鈔述註十六卷 杜詩鈔述註十六巻兆珂見經類
  顔廷榘杜律意箋二巻
  廷榘字範卿永春人官九江府通判終岷府左長史
  趙統杜律意註二卷
  統字伯一臨潼人嘉靖進士官户部郎中
  傅振商杜詩分類五巻
  振商見總集類
  顧起經類箋王右丞集十卷附文集四卷
  起經字長濟無錫人嘉靖中以國子監生官廣東鹽課副使
  王文禄文脈二卷
  文禄見子類
  郭雲鵬歐陽遺粹十巻
  雲鵬爵里未詳
  等謹案雲鵬自序以陳亮歐陽文粹所收太隘乃為補録然不及亮本之精
  劉世偉過庭詩話二卷
  世偉見子類
  皇甫汸解頥新語八卷
  汸見子類
  梁橋氷川詩式十卷
  橋字公濟號氷川子真定人由貢生授四川布政司經厯
  郭子章豫章詩話六卷
  子章見經類
  朱孟震玉笥詩談四巻
  孟震見子類
  黄洪憲玉堂日鈔二巻
  洪憲見史類
  康萬民璿璣圖詩讀法一卷
  萬民字無沴武功人海之孫
  朱宣墡詩心珠㑹八卷
  宣墡字曰厚自號味一道人蜀獻王椿八世孫襲封華陽王
  鄧雲霄冷邸小言一卷
  雲霄見詩集類
  陳仁錫蘇文竒賞五十卷
  仁錫見經類
  周子文藝藪談宗六卷
  子文字岐陽無錫人萬厯進士
  張之象楚範六卷
  之象見史類
  李日華恬志堂詩話二卷
  日華見史類
  胡應麟詩藪十八卷
  應麟見子類
  唐元竑杜詩攟四巻
  元竑字逺生烏程人萬厯間舉人明亡不食死
  楊德周杜詩解八卷
  德周見子類
  陳與郊杜律註評二卷
  與郊見經類
  顧元慶夷白齋詩話一卷
  元慶見史類
  葉廷秀詩譚十卷
  廷秀見别集類
  黄文煥陶詩析義二卷
  文煥見經類
  陳繼儒佘山詩話三卷
  繼儒見史類
  陳懋仁藕花居士詩話二卷
  懋仁見史類
  茅元儀藝圃甲編五卷
  元儀見史類
  朱荃宰文通三十一卷
  荃宰字咸一黄岡人
  等謹案是書取古人文章流别及詩文格律一一為之條析盖欲仿劉勰文心雕龍而作其末詮夢一篇酷摩勰之自序
  王昌㑹詩話類編三十二卷
  昌㑹字嘉侯上海人參議圻之孫
  蒋一葵堯山堂偶雋七卷
  一葵見子類
  胡震亨唐音癸籖三十二卷
  震亨見史類
  等謹按是編乃震亨所撰唐音統籖之第十集也九集皆録唐詩是編専録詩話採擷頗富又曺溶學海類編載胡震亨唐詩談叢一卷盖即摘是編之談叢一門别立名目耳
  陳雲式詩膾八卷
  雲式字定之錢塘人
  緑天耕舍燕鈔四卷
  不著撰人名式
  等謹案是編署曰雪疇子輯無可考
  費經虞雅倫二十六卷
  經虞字仲若新繁人
  艶雪齋詩評二卷附詞曲評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等謹案是編自署曰石公無可考
  明人文㫁無卷數
  不著撰人名氏
  右詩文評
  等謹案馬端臨通考歌詞一門所收皆詞集也至王圻續通考則西廂記琵琶記之類並入其中殊失體裁不知詞降而曲特為樂府之餘音祇可採擇數種以備一格其他院本傳竒不容濫及今酌取徃例採列詞曲二體特以種數寥寥不復區類統按時代編次而曲附詞後仍稍分界畫焉又如詞話詞譜詞韻以及顧曲雜言中原音韻等書統歸文史既失限制另立一門又嫌繁瑣爰從四庫全書之例即入詞曲類庶相為比附云
  宋史藝文志不立詞曲類
  遼金元三史不立藝文志散見各紀傳中
  明史藝文志不立詞曲類
  宋
  方千里和清真詞一卷
  千里信安人官舒州簽判
  等謹案周邦彦有清真詞此集皆和邦彦所作據毛晉䟦云樂安楊澤民亦有和清真詞或合為三英集今澤民和詞未見
  李彌遜筠谿樂府一巻
  彌遜見别集類
  陳亮龍川詞一巻補遺一卷
  亮見史類
  王灼碧雞漫志一卷
  灼字晦叔遂寧人
  等謹按是編詳述曲調源流自古初至唐宋聲歌正變之由于此可見大槩
  洪咨䕫平齋詞一巻
  咨䕫見别集類
  等謹案咨䕫父名鋮號谷隠有詩名咨䕫在蜀時得書數千巻父子考論諷誦詞註内所稱老人即其父也其子勲燾熹亦皆能紹其家學
  李昂英文溪詞一卷
  昂英見别集類
  汪莘方壺詞三卷
  莘見别集類
  汪元量水雲詞一巻
  元量見别集類
  洪瑹空同詞一卷
  瑹字叔璵自號空同詞客
  沈義父樂府指迷一卷
  義父字伯時爵里無考理宗時人
  等謹案是編祇二十八條寥寥不成卷帙然其論詞以周邦彦為宗評解頗多中理元明人之論詞者徃徃祖其説焉
  程珌洺水詞一巻
  珌見别集類
  劉克荘後村别調一卷
  克荘見别集類
  張榘芸窓詞一巻
  榘字方叔南徐人
  吳文英夢牕稿四卷補遺一卷
  文英字君特號夢牕慶元人
  趙長卿惜香樂府十卷
  長卿自號仙源居士南豐人宋宗室子
  黄機竹齋詩餘一卷
  機字幾仲一字幾叔東陽人仕履無考
  戴復古石屏詞一卷
  復古見子類
  黄昇散花菴詞一卷 花菴詞選二十卷
  昇字叔暘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號玉林又號花菴詞客
  等謹案朱彛尊詞綜于昇未詳其里籍考胡德方詞選序稱昇與魏菊荘相友善並為閩帥所重按菊荘名慶之建安人又昇以詩受知於游九功九功建陽人是昇為閩人無疑
  張炎山中白雲詞八卷 樂府指迷一卷
  炎字叔夏號玉田又號樂笑翁循王五世孫家于臨安宋亡不仕
  宋伯仁煙波漁隠詞二卷
  伯仁見别集類
  蒋捷竹山詞一卷
  捷字勝欲自號竹山宜興人德祐進士宋亡不仕
  尊前集二卷
  不著編輯者名氏
  等謹案朱彛尊得明吳寛手抄是集定為宋人編輯之本
  黄大輿梅苑十卷
  大輿字載萬爵里無考
  等謹案是集所録皆咏梅之詞起於唐代止於南北宋集中兼採臘梅盖二花異種同時可以附見至兼及楊梅則務博之失矣
  林正大風雅遺音二卷
  正大字敬之號隨菴開禧中為嚴州學官里貫無考
  周密絶妙好辭七卷
  密見史類
  等謹案是集取南宋歌詞始於張孝祥終於仇逺凡一百三十二家去取精審在曾慥樂府雅詞黄昇花菴詞選之上
  樂府補題一巻
  不著編輯者名氏
  等謹案是集皆宋末遺民倡和之作
  朱淑真㫁腸詞一巻
  淑真見别集類
  等謹案陳振孫書録解題載有是編世久不傳今本為毛晉所刋其生查子一闋有月上桞稍頭人約黄昏後句晉䟦遂指為白璧微瑕然此闋見歐陽修廬陵集中不知何以竄入晉不考正亦誣甚矣
  
  白樸天籟集二卷
  樸字仁甫一字太素號蘭谷真定人金亡被薦不出
  
  張翥蜕巖詞二卷
  翥見别集類
  陸輔之詞㫖一卷
  輔之見子類
  蕉窓蒠隠詞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等謹案舊本題元呉琯撰琯里貫無考核其詞皆明劉基之作盖書賈託名售偽者
  張可久小山小令二卷
  可久字仲逺號小山慶元人
  楊朝英朝野新聲太平樂府八卷
  朝英自稱青城人仕履無考
  等謹案是集前五卷為小令後五卷為大套凡當時士大夫所撰及院本之佳者皆選録之
  詞品一巻
  不著撰人名氏
  等謹案是編舊題元涵虚子撰皆評論有元一代北曲人各擬以品目
  周德清中原音韻二卷
  德清字挺齋髙安人
  等謹案德清是編前為韻書後為附論其音韻之例以平聲分為隂陽以入聲配𨽻三聲分為十九部盖全為北曲而作北音舒長遲重不能作收藏短促之聲其風土使然所以作北曲者沿用至今不改也
  
  瞿佑樂府遺音五卷
  佑見史類
  呉子孝玉霄仙明珠集二卷
  子孝字純叔長洲人嘉靖進士官至湖廣布政司參議
  陳耀文花草粹編十二卷
  耀文見經類
  等謹案耀文自序稱是集因唐花間集宋草堂詩餘而作故以花草粹編為名
  王九思碧山樂府五卷
  九思見别集類
  等謹案此九思所作雜曲小令也于填曲之四聲頗為合法
  施紹莘花影集五卷
  紹莘字子野華亭人自號峰泖浪仙
  楊慎詞林萬選四卷
  慎見經類
  等謹案慎是編評註俱極疎漏所選亦雅俗雜陳毛晉䟦稱嘗慕此集不得一見乃得于金沙于季鸞疑慎原本已佚今本為後來偽託者
  陳霆渚山堂詞話三卷
  霆見史類
  黄逢元唐詩紀十六卷
  逢元字善長常州人
  等謹案是編不以人序不以調分所列十六門割裂無緒至以郭茂倩為元人則他可概見
  王象晉秦張詩餘合璧二卷
  象晉見子類
  等謹案是書以宋秦觀淮海詞明張綖南湖詞合為一編以二人皆産于髙郵也
  毛晉宋名家詞六卷
  晉見經類
  等謹案是編自晏殊珠玉詞至盧炳哄堂詞共六十一家每家之後各附䟦語考訂釐正亦復不少
  張綖詩餘圖譜三卷附録二卷
  綖見詩集類
  程明善嘯餘譜十卷
  明善字若水歙縣人天啓中監生
  等謹案明善是書總載詞曲之式以歌之源出於嘯故名嘯餘其著論殊多臆見
  雍熙樂府十三卷
  等謹案舊本題海西廣氏編不著姓名其凡例謂聲音各應宫律原分一十七調今闕其五惟存十二調其啇角般涉二調有目無詞亦脱佚也
  朱權瓊林雅韻無卷數
  權見史類
  彭致中鳴鶴餘音八卷
  致中里貫無考
  等謹案是編采輯唐以來羽流所著詩餘至元而止舊本題仙遊道士彭致中編考朱存理野航存稿有此書䟦以為明初人也
  沈德符顧曲雜言一卷
  德符見史類
  沈寵綏度曲須知二卷 絃索辨訛三卷
  寵綏字君徵吳江人
  右詞曲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九十八
<史部,政書類,通制之屬,欽定續文獻通考>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九十九
  帝系考
  等謹按馬端臨撰文獻通考帝系考凡十卷首帝號厯年次太上皇太皇太后皇太后次后妃次皇太子皇子次公主次皇族起自軒頊以來迄乎有宋凡傳世享祚之延促支分派别之逺近悉著於篇誠為考古之助然皇族卷内僅標大畧未嘗數具命名釐其系屬猶不免疎闕今採自宋末至明代輯為續考諸準舊式惟於皇族則備稽表𫝊登載靡遺視馬書加詳焉又遼金元明皆無太上皇明英宗當土木之變後迎還南内雖曾尊為太上皇帝然不數年間仍然復辟本非永稱未為典要則以附入於帝號厯年門云
  帝號厯年
  宋孝恭懿聖皇帝諱㬎度宗嫡子咸淳六年生九年封嘉國公十年甲戍嗣立時年五歲本紀作四歳誤徳祐二年丙子降於元降封瀛國公在位二年端宗即位遥尊為孝恭懿聖皇帝
  改元一  徳祐二
  端宗皇帝昰帝昺皆度宗庶子昰初封建國公昺初封永國公恭帝嗣位封昰吉王尋徙益王昺信王尋徙廣王恭帝降元陳宜中陸秀夫張世傑等立昰於福州以為宋主改元景炎封昺衞王三年戊寅昰殂在位三年年十一歲號曰端宗又立昺為主改元祥興二年己夘厓山兵潰陸秀夫負之投海死是年元至元十六年在位二年年九歲宋亡
  改元二 景炎 景炎元年即 祥興 祥興元三  徳祐二年  二  年即景
  炎三年

  等謹按宋東都九帝起太祖建隆元年庚申止欽宗靖康二年丁未共一百六十八年南渡九帝起高宗建炎二年戊申止帝昺祥興二年己夘共一百五十二年前後共三百二十年
  遼太祖大聖大明神烈天皇帝姓耶律氏諱億字安巴堅小字多爾濟契丹徳哷勒部實喇伊色哩鄉耶律宻拉人徳祖皇帝長子唐咸通十三年天復元年歲辛酉哈陶津汗立以為本部額爾奇木專征伐歲癸亥拜裕悦總知軍國事歲丙寅十二月哈陶津汗殂羣臣奉遺命勸進明年丁夘正月即皇帝位上尊號曰天皇帝是為元年時年三十八至十年丙子貞明二年建元神冊加上尊號曰大聖大明天顯元年丙戍七月崩唐莊宗同光四年在位二十年年五十五
  帝即位九年以前未有年號十年始建元神冊改元三 神冊 天贊 天顯六  四  一
  等謹按神冊元年歲在丙子天顯元年帝崩歲在丙戌正史與契丹國志綱目二書相符正史不書甲子以帝為額爾奇木在辛酉嵗於丁邜嵗已即皇帝位至十年始建元推之則神冊元年為丙
  子歲也但神冊正史共有六年契丹國志止有五年天贊正史止有四年契丹國志則有六年葉氏以丙戍為天贊六年以天顯為太宗改元非太祖朝事去天贊之一以補神冊而加天顯一年故歲次相符耳今據正史書之而列其異同以備㕘考
  太宗孝武惠文皇帝諱徳光字徳謹小字耀庫濟太祖第二子唐天復二年天贊元年授天下兵馬大元帥天顯元年七月太祖崩皇后攝軍國事明年丁亥冬十月人皇王倍率羣臣請於后乃即皇帝位羣臣上尊號曰嗣聖皇帝天顯十三年十月晉使劉煦盧重上尊號曰睿文神武法天啟運明徳章信至道廣敬昭孝嗣聖皇帝乃改元至大同元年丁未二月北漢髙祖天福十二年改國號大遼是年四月崩在位二十一年年四十
  
  帝初即位羣臣請改元不許仍以天顯紀年至十三年始改元
  改元二 㑹同 大同九  一
  等謹按正史天顯為太祖年號太宗仍之至十三年十一月始改為㑹同元年共九年又改大同以太祖天顯元年丙戌數之則大同元年為丁未也契丹國志云丙戌嵗即位丁亥改元天顯丁酉改元㑹同會同十一年丁未夏四月崩嵗次相符而年號大異又考綱目天福二年丁酉書契丹改號遼國志同改元會同明年戊戌書晉遣使上尊號是改元在前上尊號在後也正史云天顯十三年十一月晉遣使上尊號大赦改元會同大同元年二月朔建國號大遼改元大同與綱目不符豈綱目天福二年所書或有誤乎
  世宗孝和莊憲皇帝諱阮小字烏雲太祖之孫讓國皇帝長子太宗愛之如子大同元年封永康王太宗崩即位綱目書自立為帝羣臣上尊號曰天授皇帝天禄五年辛亥九月周太祖廣順元年自將南伐祭讓國皇帝於行宫羣臣皆醉察克反帝遇弑在位五年年三十四
  改元一 天禄 天禄元年即五  大同元年
  契丹國志曰太宗崩後燕王趙延夀恨太宗負許伐中國之約引兵入恒州帝領兵繼入遼諸將宻議奉帝帝乃以計鎖延夀而自立以太宗有子在國已以兄子襲位又無舒嚕太后之命内不自安太后聞帝立發兵拒之
  又曰帝引兵會北漢主與酋長議於九十九泉諸部皆不欲南帝强之行至新州之火神淀燕王述乾等率兵作亂弑帝而述乾自立齊王舒嚕逃於南山大臣奉之以攻述乾等殺之立舒嚕為帝等謹按正史云帝即位即改大同元年為天禄故天禄共五年契丹國志云即位之年猶稱會同明年戊申改天禄故止四年也前後俱無大同年號綱目於丁未年六月即書契丹改元天禄與史同
  穆宗孝安敬正皇帝諱璟小字舒嚕契丹國志曰後更名明太宗長子會同二年封夀安王世宗遇害察克等伏誅乃即位羣臣上尊號曰天順皇帝應厯十九年己巳三月宋太祖開寳二年近侍霄格盥人華格庖人錫衮等反遇弑在位十九年年三十九
  改元一 應厯 應厯元年即十九 天禄五年
  等謹按正史帝遇弑在十九年二月是年為宋太祖開寳二年己巳綱目亦書之契丹國志則作十八年秋九月註云宋太祖開寳改元附録備考
  景宗孝成康靖皇帝諱賢字賢寧小字明扆世宗第二子穆宗遇害羣臣勸進遂即位上尊號曰天贊皇帝乾亨四年壬午九月太平興國七年崩在位十四年年三十五改元二 保寧 乾亨 保寧元年即十  四  應厯十九年
  等謹按正史保寧十年乾亨四年其改元時當在保寧十一年冬至即改本年為乾亨也契丹國志保寧止有六年乾亨則有九年較正史多一年矣志中並不載崩於何月頗為疎漏今皆以正史為據
  聖宗文武大孝宣皇帝諱隆緒小字文珠努景宗長子乾亨二年封梁王四年景宗崩即位時年十二初上尊號曰昭聖皇帝繼上尊號曰天輔皇帝開泰元年加上尊號曰𢎞文宣武尊道至徳崇仁廣孝聰睿昭聖神贊天輔皇帝太平元年又加尊號曰睿文英武遵此遵字當誤道至徳崇仁廣孝功成治定昭聖神贊天輔皇帝太平十一年辛未崩天聖九年在位四十九年年六十一
  改元三 統和二 開泰 太平十九  九  十一
  等謹按契丹國志統和三十一年始改開泰帝崩於太平十年無十一年與正史小異合之皆得在位四十九年則相同也
  興宗神聖孝章皇帝諱宗真字雅布濟小字濟古爾契丹國志曰名珠巴克聖宗長子三嵗封梁王太平元年冊為皇太子十一年聖宗崩即位時年十六重熙元年羣臣上尊號曰文武仁聖昭孝皇帝重熙十一年王圻續通考作十年誤加上尊號曰聰文聖武英畧神功睿哲仁孝皇帝二十三年王圻續通考作二十年誤加上尊號曰欽天奉道祐世興歴武定文成聖神仁孝皇帝二十四年乙未崩至和二年在位二十五年年四十
  改元二 景福 重熙二 景福元年即一  十四  太平十一年
  道宗孝文皇帝諱洪基字納琳小字扎拉興宗長子六嵗封梁王進封燕趙國王重熙二十一年為天下兵馬大元帥預朝政二十四年興宗崩即位清寧二年羣臣上尊號曰天祐皇帝咸雍元年加上尊號曰聖文神武全功大畧廣智聰仁睿孝天祐皇帝夀隆七年辛巳崩建中靖國元年在位四十七年年七十
  改元五清寧 咸雍 太康 大安 夀隆 清十  十  十  十  七  寧
  元年即重𤋮二十四年

  等謹按契丹國志道宗清寧十年咸雍三十年無太康大安二年號夀隆作夀昌止六年無七年據云帝崩於六年時為宋元符三年今考續綱目於建中靖國元年書道宗崩是年為元符三年之次年夀隆固當有七年矣
  天祚皇帝諱延禧字延寧小字阿古道宗之孫順宗之子太康元年生六嵗封梁王後進封燕王大安七年為天下兵馬大元帥道宗崩奉遺詔即位羣臣上尊號曰天祚皇帝乾統三年加上尊號曰惠文智武聖孝天祚皇帝保大五年乙巳宣和七年為金人完顔羅索等所獲降封海濵王以疾終在位二十五年年五十四
  改元三 乾統 大慶 保大 乾統元年即十  十  五  夀隆七年右遼帝九人太祖神冊以前未建元太宗會同以前仍天顯年號自世宗以下諸帝惟聖宗即位踰年始改統和餘皆未踰年而即改元者也起太祖元年丁卯丙寅冬十二月勸進丁卯正月始行即位禮止天祚保大五年乙巳凡諸帝嗣位之事皆與綱目所書甲子相符共二百十九年契丹國志作起神冊元年丙子止保大四年甲辰共二百十五年誤王圻續通考以保大五年為甲辰亦誤契丹國志曰太祖稱帝國號大契丹太宗改元會同國號改遼聖宗開泰改元復改國號大契丹道宗咸雍二年復改國號大遼
  附録本紀曰耶律淳者世號為北遼小字聶哷興宗第四孫保大二年天祚入夾山奚王和勒博林牙耶律逹實等立淳為帝上尊號曰天錫皇帝改元建福綱目作天福疑誤降天祚為湘隂王淳未幾病死年六十偽諡曰孝章皇帝廟號宣宗遺命遥立秦王定以存社稷淳妻徳妃為皇太后稱制改元徳興金兵大至徳妃奔天徳軍見天祚天祚怒誅徳妃降淳庶人耶律雅里者天祚第二子也字薩蘭保大三年天祚渡河奔夏隊帥耶律迪里等刼雅里北走共立為主遂即位改元神厯後以疾卒年三十耶律逹實者世號為西遼字重徳太祖八代孫也保大二年天祚播越達實與諸臣立淳為帝及天祚誅徳妃逹實不自安遂自立為王宵遁北行得精兵萬餘整旅而西假道回鶻西至大食兵行萬里歸者數國以甲辰嵗二月即帝位年三十八號格哷汗復上漢尊號曰天祐皇帝改元延慶後三年班師東歸行二十日得善地遂建都城號和斯鄂爾多改元康國在位二十年歿廟號徳宗子伊蘭年幼遺命皇后權國后名塔布延號感天皇后稱制改元咸清在位七年子伊蘭即位改元紹興在位十三年殁廟號仁宗子幼遺詔以妹富僧額權國稱制改元崇福號承天太后在位十四年為愛實拉所殺仁宗次子珠勒呼即位改元天禧在位三十四年為蠻王庫楚類所擒而襲其位珠勒呼死遼絶自達實自立建號萬里之外雖寡母弱子更繼迭承幾九十年
  等謹按淳與雅里史贊所謂名不正言不順事不成者也達寔擅立茍延自雄絶域然皆遼之支屬未嘗不履帝位建鴻號故節録紀文附載於此又按王圻續通考凡追尊為帝者皆附載諸帝之後今以雖崇帝號並無歴年載入殊不相稱故仍詳載於皇子門
  金太祖應乾興運昭徳定功仁明莊孝大聖武元皇帝諱旻本諱阿古達其先為靺鞨氏附屬於遼號女真後號女直明史云避遼興宗諱故改始祖居完顔部遂以為氏帝為世祖第二子遼咸雍四年生嵗癸巳帝兄康宗即世甲午遼使帝襲節度使是年舉兵伐遼大勝之收國元年乙未正月朔宋徽宗政和五年遼天祚天慶五年即皇帝位建國號曰金二年十二月羣臣上尊號曰大聖皇帝天輔七年癸卯八月崩宋徽宗宣和五年在位九年年五十六初諡武元皇帝皇統五年增諡
  改元二 收國 天輔二  七
  金史太祖紀曰帝曰遼以賔鐵為號取其堅也賔鐵雖堅終亦變壊惟金不變不壊金之色白完顔部色尚白故號大金
  太宗體元應運世徳昭功哲惠仁聖文烈皇帝諱晟本諱烏竒邁世祖第四子太祖母弟遼太康元年生太祖收國元年命為安班貝勒天輔五年詔貳國政七年太祖崩即皇帝位天㑹十三年乙卯崩宋髙宗紹興五年在位十三年年六十一初諡文烈皇帝皇統五年増諡
  改元一 天㑹 天㑹元年即十三 天輔七年
  熙宗𢎞基纘武莊靖孝成皇帝諱亶本諱哈喇太祖之孫景宣皇帝之子天輔三年生天㑹十年命為安班貝勒十三年太宗崩即皇帝位皇統元年羣臣上尊號曰崇天體道欽明文武聖徳皇帝九年己巳十二月紹興二十年為平章政事亮等所弑在位十五年年三十一降為東昏王世宗大定初追諡武靈皇帝廟號閔宗十九年増諡二十七年改號熙宗
  帝初即位仍稱天會年號至十五年十二月始詔改明年為天眷
  改元二 天眷 皇統三  九
  熙宗本紀曰天會八年安班貝勒杲薨太宗意久未决宗幹宗翰以哈喇先帝嫡孫當立請之再三迺許之安班貝勒者太宗嘗居是官及登大位以命弟杲故定議為儲嗣者以是命焉
  海陵本紀曰熙宗以太祖嫡孫嗣位亮意以為宗幹太祖長子而已亦太祖孫遂懐覬覦蕭裕揣知其意因勸舉大事
  廢帝海陵庶人諱亮字元功本諱都尔古訥遼王宗幹第二子天輔六年皇統八年拜平章政事右丞相九年弑熙宗而自立天徳二年上尊號曰法天膺運睿武宣文大明聖孝皇帝尋詔去之正隆元年上尊號曰聖文神武皇帝六年辛巳紹興三十一年自將兵伐宋兵馬都統制完顔元宜反遇弑在位十三年年四十世宗大定二年降封海陵王諡曰煬二十年降為海陵庶人
  改元三 天徳 貞元 正隆 天徳元年即四  三  六  皇統九年
  世宗光天興運文徳武功聖明仁孝皇帝諱雍本諱烏嚕太祖之孫睿宗之子天輔七年生皇統間封葛王正隆三年封曹國公留守東京六年官屬諸軍勸進即皇帝位大定初羣臣上尊號曰仁明聖孝皇帝五年加上尊號曰應天興祚仁徳聖孝十一年又加曰欽文廣武二十九年己酉崩淳熙十六年在位二十九年年六十七
  改元一 大定二 大定元年即十九  正隆六年
  章宗憲天光運仁文義武神聖英孝皇帝諱璟小字瑪達格世宗之孫顯宗之子大定八年生十八年封金源郡王二十五年進封原王二十六年詔立為皇太孫二十八年攝政世宗崩即皇帝位泰和八年戊辰十一月崩嘉定二年在位十九年年四十一
  改元三 明昌 永安 太和六  五  八
  衛紹王諱永濟更諱允濟小字興勝世宗第七子大定十一年封滕王章宗時進封衛王章宗崩無繼嗣平章政事完顔匡等定策𫝊遺詔立為帝至寧元年癸酉為呼沙呼所弑嘉定六年在位五年宣宗即位降封東海郡王貞祐四年詔追復衛王諡曰紹
  改元三 大安 崇寧 至寜三  元  元
  宣宗繼天興統述道勤仁英武聖孝皇帝諱珣又賜名從嘉本名烏達布顯宗長子大定三年生初封温國公泰和八年進封邢王昇王衛紹王被弑圖克坦銘等迎立之乃即皇帝位元光二年癸未十二月崩嘉定十六年在位十一年年六十有一
  改元三 貞祐 興定 元光 貞祐元年即四  五  二  至寧元年
  哀宗諱守緒初諱守禮又諱寧嘉蘇宣宗第三子承安三年生宣宗即位封遂王貞祐四年以皇太子守忠皇孫鏗相繼薨乃立守禮為皇太子宣宗崩即皇帝位天興三年甲午宋理宗端平元年宋元兵入𫝊位於宗室子承麟帝自縊於幽蘭軒城潰諸禁近舉火焚之在位十一年年三十七
  改元三 正大 開興 天興九  元  三
  等謹按天興元年正大九年也是年正月改元開興四月又改元天興
  又按哀宗傳位於東面元帥宗室子承麟世祖和里布之後也即皇帝位是為末帝稱賀方畢而城已潰遂為亂兵所害此不成乎君者也故不書右金帝九人起太祖收國元年乙未終哀宗天興三年甲午共一百二十年
  元太祖法天啟運聖武皇帝姓却特氏諱特穆津蒙古部人父為烈祖諱伊蘇克依嵗丙寅開禧二年太和六年即皇帝位於鄂諾河之源是為元年諸王羣臣共上尊號曰青吉斯皇帝二十二年丁亥崩宋寳慶三年金正大四年在位二十二年年六十六
  太祖二十二年為丁亥太宗元年為己丑其中戊子一年皇子圖類監國
  太宗英文皇帝諱諤格台太祖第三子太祖崩後嵗己丑紹定二年正大六年以太祖遺詔即位六年甲午滅金十三年辛丑崩淳祐元年在位十三年年五十有六
  嵗辛丑太宗崩壬寅春太皇后鼐瑪錦氏稱制起壬寅止乙巳凡四年
  定宗簡平皇帝諱庫𥙿克太宗長子太祖元年生太宗崩帝母六皇后鼐瑪錦氏臨朝至丙午秋七月淳祐六年會諸王百官議立帝始即皇帝位三年戊申崩淳祐八年在位三年年四十有三
  帝崩於戊申三月至庚戌年猶未議所立國中無君者三嵗
  憲宗桓肅皇帝諱莽賚扣太祖之孫睿宗之長子太祖三年生太宗在潛邸養以為子定宗崩後久未立君辛亥夏淳祐十一年羣臣共推即皇帝位九年己未崩開慶元年在位九年年五十有二
  以上諸帝俱未建元
  世祖聖徳神功文武皇帝諱呼必賚太祖之孫睿宗第四子憲宗同母弟太祖十年憲宗八年冬命帝伐宋九年九月師次江北知憲宗凶問中統元年庚申景定元年春三月還至開平諸王大臣勸進即皇帝位至元八年辛未建國號曰大元十六年己卯滅宋二十一年羣臣上尊號曰憲天述道仁文義武大孝光皇帝三十一年甲午崩在位三十五年年八十國語曰色辰皇帝
  建元二 中統 至元三四  十一
  至元八年建國號詔曰誕膺景命必有美名唐之為言蕩也堯以之而著稱虞之為言樂也舜因之而作號馴至禹興而湯造互名夏大以殷中世降以還事殊非古為秦為漢著從初起之地名曰隋曰唐因即所封之爵邑槩以至公不無少貶我太祖聖武皇帝握乾符而起朔土以神武而膺帝圖號曰大元取易經乾元之義兹大冶流形於庶品孰名資始之功予一人咸寧於萬邦尤切體仁之要
  等謹按世祖至元十二年十二月丞相呼圖克岱爾與百寮請上尊號不許是則上尊號之事遲至二十一年而始許之也
  成宗欽明廣孝皇帝諱特穆津世祖之孫裕宗第三子至元二年生三十年受皇太子寳世祖崩即皇帝位大徳十一年丁未崩在位十有三年年四十有二國語曰鄂勒哲圖皇帝
  改元二 元貞 大徳二  十一
  武宗仁惠宣孝皇帝諱哈尚世祖曾孫順宗長子至元十八年大徳八年封懐寧王成宗崩無子帝總兵北邊左丞相阿固岱等潛謀推成宗皇后巴約特氏稱制安西王阿南達后妃傳作阿南達寔哩輔之帝弟仁宗與太后塔濟定計誅阿固岱等遣使迎帝即皇帝位至大二年羣臣上尊號曰統天繼聖欽文英武大章孝皇帝四年辛亥崩在位五年年三十一國語曰庫魯克皇帝
  武宗紀曰成宗違豫日久政出中宫成宗后布尔罕命仁宗與皇太后順宗妃塔濟出居懐州及仁宗聞訃與太后俱至京師安西王阿南達先至左丞相阿固岱平章巴特瑪琳沁等潛謀推成宗后稱制阿南達輔之仁宗言於太后曰大行晏駕徳夀已薨徳夀成宗皇太子諸王皆疎屬而懐寧王在朔方此輩變在朝夕不若先事而發遂定計誅阿固岱等即遣使迎帝改元一 至大四
  仁宗聖文欽孝皇帝諱阿裕爾巴里巴特喇順宗次子武宗之弟至元二十二年生武宗即位詔立帝為皇太子武宗崩即皇帝位延祐七年庚申崩在位九年年三十有六國語曰布延圖皇帝
  改元二 皇慶 延祐二  七
  英宗睿聖文孝皇帝諱碩迪巴拉仁宗嫡子大徳七年延祐三年立為皇太子仁宗崩即位至治元年十一月羣臣上尊號曰繼天體道敬文仁武大昭孝皇帝至治三年癸亥為齊勤特穆爾所弑在位三年年二十一國語曰格根皇帝
  改元一 至治三
  泰定皇帝諱伊蘇特穆爾顯宗長子至元十三年大徳六年襲封晉王英宗遇弑諸王諳達布哈及額森特穆爾奉璽綬迎帝即位致和元年戊辰崩在位五年年三十六帝雖裕宗長孫以自立故文宗不為立廟諡止稱為泰定帝
  改元二 泰定 致和四  元
  王禕曰武宗以兄弟相及約繼世子孫迭居大位而仁宗惑於憸言不踐宿諾傳位英宗乃使武宗二子明宗文宗出居於外及英宗遇弑而明宗在北文宗在南晉邸乗間入繼大統或謂晉邸非所宜立雖然晉王於世祖孫也於次為長雖守藩服嘗有盟書今國統之不繼則求所當立者舍晉王之系將誰屬耶然則謂晉王非所宜立亦過也舊傳英宗之弑晉邸與聞焉故其殁不舉請諡升祔之典明其為賊也然考之實録皆不得其實
  明宗翼獻景孝皇帝諱和實拉武宗長子大徳四年生仁宗時封周王出鎮雲南未就鎮西行至北邊及泰定帝崩帝弟文宗先立遣使至北迎帝帝南還即位於和寧之北文宗天歴二年己巳八月次翁果察圖之地暴崩年三十國語曰呼土克圖皇帝
  明宗紀曰成宗命武宗撫軍北邊成宗崩武宗入繼大統立仁宗為皇太子命以次傳於帝及仁宗時丞相特們徳爾議立英宗為皇太子又譖帝於兩宫於是封帝為周王出鎮雲南遣就鎮是年冬帝次延安圖古勒尚嘉努博囉嘉琿皆周王常侍府官屬及武宗舊臣皆以出鎮之事由左右搆間請以其故白行省俾聞之朝廷遂與數騎馳去先是阿斯罕出為陜西行省丞相及嘉琿等至即與平章政事塔齊爾行臺御史大夫圖魯卜中丞托歡發關中兵分道自潼關河中府入已而塔齊尔托歡襲殺阿斯罕嘉琿於河中帝遂西行至北邊金山西北諸王察克台等聞帝至咸率衆來附至泰定帝立帝弟圗卜特穆爾亦以懐王出居建康及泰定崩於上都都爾蘇専權自用踰月不立君朝野疑懼時僉樞宻院事雅克特穆爾留守京師遂謀舉義召集百官號於衆曰武皇有聖子二人當迎立之時帝方逺在沙漠猝莫能至乃迎帝弟懐王於江陵且宣言已遣使北迎以安衆心懐王入京師羣臣請正大統固讓不得乃即位是為文宗改元天厯詔天下曰謹俟大兄之至遂朕固讓之心時都爾蘇在上都立泰定子阿爾濟雅巴為帝改元天順遣兵犯大都戰屢敗都爾蘇乃奉皇帝寳出降兩京道路始通文宗乃遣使迎帝諸王皆勸帝南還遂發北邊天厯二年正月文宗復遣使見帝於行幄以文宗命勸進帝即位於和寧之北四月立文宗為皇太子八月乙酉朔帝次翁果察圖之地丙戌皇太子入見庚寅帝崩己亥皇太子復即位
  文宗聖明元孝皇帝諱圖卜特穆爾武宗次子明宗之弟大徳八年至治元年英宗出帝居於海南泰定初召還京師封懐王二年又命出居建康致和元年遷江陵泰定帝崩雅克特穆爾迎帝至京師即位其明年帝兄明宗即位封帝為皇太子明宗崩帝復即位至順元年羣臣上尊號曰欽天統聖至徳誠功大文孝皇帝至順三年壬申八月崩在位五年年二十有九國語曰濟雅圖皇帝
  改元二 天厯 至順 天厯元年即二  三  致和元年
  順帝本紀至元六年六月詔曰昔皇祖武宗升遐之後祖母太皇太后惑於憸慝俾皇考明宗皇帝出封雲南英宗遇害正統寖偏皇考以武宗之嫡逃居朔漠宗王大臣以地近先迎文宗暫總機務繼假讓位之名以寳璽來上皇考推誠不疑即授以皇太子寳文宗當躬迓之際與其臣伊嚕布哈阿哩雅明埒棟阿等謀為不軌使我皇考飲恨上賔又私圖傳子乃搆邪言嫁禍於班布爾實皇后謂朕非明宗子遂俾出居遐陬内懐愧慊則殺阿哩雅以杜口上天不祐隨降殞罰永惟鞠育㒺極之恩忍忘不共戴天之義其命太常撤去圖卜特穆爾在廟之主
  邱濬曰按順帝紀至元六年詔則文宗弑逆明矣史以暴卒書何夫弑逆大罪也非真無毫髮之疑何可輕加哉考文宗崩有子雅克特古斯其后舍己子而立明宗之子寧宗繼又迎寧宗之兄而立之設使文宗果有弑逆之舉后獨不慮立所害之人之子報讐於我乎使己無子不得已尚求諸他况已有子乎當時同事雅克特穆爾輩亦不慮及此何哉意必順帝憾文宗謂已非明宗子出於外欲逞其憾或者遂從而搆之耶然則文宗謂順帝非明宗子是歟曰順帝生朔漠之外其事之真偽不可知若謂其為瀛國公之子則不敢信也
  等謹按明宗之崩元史本紀止云帝暴崩未嘗明言其為文宗所弑也乃事涉暗昧羣疑繁興如胡粹中則曰聞之故老言明宗次翁果察圖雅克特穆爾奉上壐綬明宗從官有不為之禮者雅克特穆爾且怒且懼既而帝暴崩雅克特穆爾聞哭聲即奔入帳中取寳璽扶文宗上馬南馳正史乃言皇太子入哭盡哀雅克特穆爾以皇后班布爾實命奉皇帝寳授於太子其説不合豈當時忌諱不敢明言歟明初權衡作庚申帝大事記曰文宗疾大漸召后太子大臣曰翁果察圖之事朕生平大錯我死迎立托歡特穆爾庶可見明宗於地下雅克特穆爾不可請立寧宗不踰月即崩久之乃奉太后詔迎托歡特穆爾於静江此皆與順帝詔書所謂文宗稔惡不悛使我皇考飲恨上賔者相合由是而文宗弑兄之名千古無以自解續通鑑綱目書法亦隠然以簒弑為實惟王圻續通考所載邱濬語尚有不敢過信者盖明宗文宗本紀皆無定據與其過而信也不如闕疑之為愈矣
  寧宗冲聖嗣孝皇帝諱伊埒哲伯明宗第二子天厯二年封鄜王文宗崩皇后導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末命申固讓初志謂文宗固讓大位之志傳位於帝至順三年壬申十月即皇帝位十一月崩年七嵗
  順帝名托歡特穆爾明宗長子延祐七年生帝於北方文宗至順元年徙帝髙麗居大青島復詔天下言明宗在朔漠之時素謂非其己子移於廣西之静江寧宗崩文宗后命使迎帝次年癸酉六月是年本紀尚稱至順四年十月始改元統即皇帝位至正二十八年戊申明兵逼京城帝北奔後二年殂於應昌在位三十六年年五十一明太祖以帝知順天命退避而去號曰順帝
  改元三 元統 至元 至正二二  六  十八
  順帝紀曰文宗崩雅克特穆爾請文宗后立太子雅克特古斯后不從而立寧宗寧宗崩雅克特穆爾復請立雅克特古斯文宗后曰吾子尚幼托歡特穆爾在廣西今年十三矣且明宗之長子禮當立之乃迎帝雅克特穆爾見帝並馬徐行且陳迎立之意帝畏之一無所答雅克特穆爾疑之故久不得立太史亦言帝不可立立則天下亂故遷延者數月俄而雅克特穆爾死后乃定議立帝
  等謹按始謂順帝非明宗子者文宗復即位至順元年之詔也謂私圖傳子乃搆邪言嫁禍於班布爾實皇后謂朕非明帝子者順帝至元六年之詔也其謂為瀛國公子者庚申帝記之作於明初權衡者也至順之詔既顯誣之而不諱至元之詔自不得不直辨之以自明綸綍所宣昭著海㝢民間傳播既久好事者從而傅㑹增益舉其人以實之此稗官者流隂挾翰墨以快已意乃不經之尤苟採擇之以惑觀聴無識甚矣是不可以不為之辨以正野史之謬
  右元帝十四人起太祖元年丙寅止順帝至正二十八年戊申共一百六十三年起世祖至元十七年庚辰前一年為宋帝昺祥興二年止順帝至正二十八年戊申共八十九年
  歴代建元考曰順帝駐應昌一年而殂國人諡曰惠宗太子阿𥙿實哩達喇嗣立改元宣光稱北元凡十一年諡曰昭宗髙麗史云昭宗改元宣光時洪武十年也明年斗察酬特穆爾立改元天元朔漠圖考云洪武元年八月元主攜歴代傳國璽遁出塞三年殂於應昌太子稱帝於漠北傳位於子特古斯特穆爾後為其下伊蘇岱爾所弑其臣復立衮特穆爾建文三年殂以果勒齊為汗永樂改元遣書招諭不服八年車駕親征十二年再征二十年三征會部長阿嚕台弑其主布尼雅寔哩而自立數侵塞上至宣徳九年為斡拉部所敗阿嚕台走死部落盡離散斡拉乃遣使入朝獻傳國璽而北元始亡
  明太祖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徳成功髙皇帝姓朱氏諱元璋先世家沛後居濠州之鍾離元至正十二年時帝年二十四從郭子興起兵二十四年自立為呉王二十六年以明年為呉元年十八年戊申相國李善長率百官勸進即皇帝位定有天下之號曰明建元洪武至洪武三十一年戊辰崩在位三十一年年七十有一惠帝即位諡曰髙皇帝成祖永樂元年改諡神聖文武欽明啟運俊徳成功統天大孝髙皇帝世宗嘉靖十七年定諡
  建元一 洪武三十一
  恭閔惠皇帝諱允炆太祖孫懿文太子第二子洪武二十五年皇太子薨立帝為皇太孫太祖崩即位建文四年壬午六月燕王兵入京師宫中火帝不知所終在位四年
  改元一 建文四
  等謹按建文四年七月成祖即位革建文年號仍以本年為洪武三十五年至神宗萬厯二十三年始詔復年號然終明之世雖以諸臣請加廟諡曾下部議而上下因循迄不果行
  大清乾隆元年詔議定諡
  本朝之優崇先代固千古所未有也
  又按金川門之變實録稱帝闔宫自焚中使出其屍於火越七日備禮𦵏之而遜國羣書多云由地道出亡其指為帝屍者乃帝之馬后也正統時帝復歸京師大内久而後殂𦵏西山谷應泰紀事本末備書之矣然後之精於考核者皆斥之而不敢信考王世貞曰出亡與否未可知即果出亡必當滅跡以終所以有此紛紛者皆縁正統五年楊行祥事誤之也顧起元曰遜位之事自鄭曉薛應旂皆以為然余考之西山不封不樹之説毫無髣髴若果有𦵏所洪熙而後禁網已弛何無一人志其處者且靖難師至日捕官搜奸爬梳亡遺當時誰敢指后屍以誑此兩説者存疑焉可也葢當兵火擾攘之中而謂易服潛遯事出竒詭不可輕信革除之際一切野史所録舉未可據以為實今
  御定通鑑綱目三編直書不知所終以之垂示萬世尤
  得春秋傳疑之意云爾
  成祖啟天𢎞道髙明肇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諱棣太祖第四子洪武三年封燕王建文元年七月舉兵反以靖難為名四年壬午入京師自立為帝永樂二十二年甲辰北征至榆木川崩在位二十二年年六十有五上尊諡曰太宗體天𢎞道高明廣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嘉靖十七年定諡號曰成祖
  改元一 永樂二十二
  等謹按王世貞弇州史料曰世宗欲罷太宗之配天而宗祀獻帝於明堂以配上帝故更號成祖
  仁宗敬天體道純誠至徳𢎞文欽武章聖達孝昭皇帝諱髙熾成祖長子洪武二十八年冊為燕世子永樂二年立為皇太子成祖數北征命之監國成祖崩即位洪熙元年乙巳崩在位一年年四十有八
  改元一 洪熙元
  宣宗憲天崇道英明神聖欽文昭武寛仁純孝章皇帝諱瞻基仁宗長子永樂九年立為皇太孫仁宗初立為皇太子仁宗崩即位宣徳十年乙卯崩在位十年年三十有八
  改元一 宣徳十
  英宗法天立道仁明誠敬昭文憲武至德廣孝睿皇帝諱祁鎮宣宗長子宣徳三年立為皇太子宣宗崩即位正統十四年親征斡拉次土木師潰也先以帝北去景帝即位遥尊為太上皇帝景泰元年至自斡拉入居南宫景泰八年正月景帝有疾石亨徐有貞等迎太上皇帝復位天順八年甲申崩前後在位二十二年年三十有八
  改元二 正統 天順 天順元年即十四 八  景泰八年
  通鑑綱目三編曰景帝不豫廷臣請立太子不報及将南郊召石亨攝祀事亨與張軏楊善及太監曹吉祥等謀立太子不如復上皇以告許彬共圖之徐有貞有貞大喜曰此不世功也至辛巳夜時方有邊警有貞令軏以備非常為名納兵長安門外起四鼓啟門納之薄南宫城毁門入奉太上皇帝至奉天門陞座時百官以景帝将視朝咸待漏闕下忽聞南城呼譟震地咸失色須臾有貞出號於衆曰太上皇復位矣
  恭仁康定景皇帝諱祁鈺宣宗次子英宗即位封為郕王正統十四年八月英宗北狩皇太后命郕王監國九月命即皇帝位天順元年己丑仍廢為郕王尋崩在位八年年三十諡為郕戾王憲宗成化十一年詔復皇帝號上尊諡
  改元一 景泰 八年正月八  即改天順
  綱目三編曰初荆州訓導髙瑶上言追加景帝廟號章下廷臣議久不次遂寢其後御史楊守隨亦請改諡下廷議大學士商輅極言當復至成化十一年十二月乃下詔曰朕叔郕王踐祚戡亂保邦奸臣讒搆請去帝號先帝尋知誣枉深懐悔恨以次折奸於法不幸上賔未及舉正朕敦念親親用成先志郕王可仍舊皇帝號尋上尊諡曰恭仁康定景皇帝
  等謹按天順時欽天監請革除景泰年號不從憲宗時雖復帝號而其後景帝實録仍書郕戾王附於英宗實録之後神宗萬歴十六年詔令改正而上下因循詔勑多不奉行終明之世卒未改也
  憲宗繼天凝道誠明仁敬崇文肅武宏徳聖孝純皇帝諱見深英宗長子英宗留斡拉皇太后命立為皇太子景泰三年廢為沂王英宗復位仍立為皇太子英宗崩即位成化二十三年丁未崩在位二十三年年四十有一
  改元一 成化二十三
  孝宗達天明道純誠中正聖文神武至仁大徳敬皇帝諱祐樘憲宗第三子成化十一年立為皇太子憲宗崩即位𢎞治十八年乙丑崩在位十八年年三十有六
  改元一 𢎞治十八
  武宗承天達道英肅睿哲昭徳顯功𢎞文思孝毅皇帝諱厚照孝宗長子𢎞治五年立為皇太子孝宗崩即位正徳十六年辛巳崩於豹房在位十六年年三十有一
  改元一 正徳十六
  世宗欽天履道英毅神聖宣文廣武洪仁大孝肅皇帝諱厚熜憲宗之孫興獻王之長子嗣封興王於武宗為從弟武宗崩楊廷和定策啟皇太后以遺詔迎立之嘉靖四十五年丙寅崩在位四十五年年六十
  改元一 嘉靖四十五
  穆宗契天隆道淵懿寛仁顯文光武純徳𢎞孝莊皇帝諱載垕世宗第三子嘉靖十八年封裕王世宗崩即位隆慶六年壬申崩在位六年年三十有六
  改元一 隆慶六
  神宗範天合道哲肅敦簡光文章武安仁止孝顯皇帝諱翊鈞穆宗第三子隆慶二年立為皇太子穆宗崩即位萬厯四十八年庚申七月崩在位四十八年年五十有六
  改元一 萬厯四十八
  光宗崇天契道英睿恭純憲文景武淵仁懿孝貞皇帝諱常洛神宗長子萬厯二十九年立為皇太子神宗崩即位泰昌元年九月朔崩是年即萬厯四十八年因光宗立未踰年故以七月以前為萬厯八月以後為泰昌元年年三十有九
  改元一 泰昌 泰昌元年即萬元  厯四十八年
  等謹按光宗疾大漸鴻臚寺丞李可灼以紅丸進帝服一丸覺暖潤舒暢復進一丸明日崩閣臣方從哲擬㫖賞李可灼銀五十兩御史王安舜首争之乃改票鐫俸紅丸之案遂與梃擊移宫列成三案終明之世奸黨借以荼毒清流者多由於此
  熹宗達天闡道敦孝篤友章文襄武靖穆莊勤悊皇帝諱由校光宗長子光宗崩即位天啟七年丁卯崩在位七年年二十三
  改元一 天啟七
  莊烈愍皇帝諱由檢光宗第五子天啟二年封信王熹宗崩即位崇禎十七年甲申三月李自成陷京師帝崩在位十七年年三十有五明亡是年我
  大清兵破賊
  世祖章皇帝定鼎京師始定帝諡號
  改元一 崇禎十七
  右明十五帝起太祖洪武元年戊申止愍帝崇
  禎十七年甲申凡二百五十七年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九十九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二百
  帝系考
  太上皇遼金元明皆無 太皇太后 皇太后
  宋理宗即位尊楊皇后曰皇太后同聽政寶慶三年上尊號曰夀明皇太后紹定元年加上慈睿三年又加仁福五年崩諡曰恭聖仁烈皇后
  等謹按此即馬端臨考所載夀明皇后也但彼列后妃門且畧而未備今詳載於此
  度宗即位尊皇后謝氏曰皇太后咸淳三年上尊號曰夀和皇太后五年加上聖福恭帝即位尊為太皇太后宋亡降於元降封夀春郡夫人越七年終
  恭帝即位尊母全皇后為皇太后宋亡從恭帝入朝於燕京後為尼而終
  端宗即位冊母楊淑妃為太后同聽政及聞帝昺投海死亦自沈於海
  遼太祖即位尊母蕭氏為皇太后太后字伊木沁約尼氏宰相塔喇之女太宗即位尊為太皇太后天顯八年崩興宗重熈二十一年追謚宣簡皇后
  等謹按此即后妃傳所載徳祖宣簡皇后蕭氏也傳稱天顯十一年崩祔徳陵而太宗紀八年十一月太皇太后崩遣使告哀於晉九年𦵏於徳陵則傳文之誤明矣又后妃傳篇首云太祖稱帝尊祖母曰太皇太后母曰皇太后王圻續通考採而載之今考太祖元年紀並無尊祖母之文契丹國志亦無可考太祖之祖母乃元祖簡獻皇后蕭氏傳中亦不詳其崩於何年記載多疎弗可深考矣又按契丹國志與續綱目皆言太祖舒嚕后有母有姑皆踞榻受其拜夫使舒嚕后受姑之拜則姑之未尊為皇太后可知此契丹國志綱目所以無尊為皇太后之文也今以正史為據而載之且疑受拜之事或未可信
  太宗即位尊母蕭氏為應天皇太后㑹同初晉使馮道韋勲上尊號曰廣徳至仁昭烈崇簡太宗崩世宗即位於鎮陽太后遣少子魯呼以兵逆撃相持數日各罷兵趨上京既而聞太后魯呼復有異謀遷於祖州穆宗應厯三年崩諡曰貞烈重熈中更諡淳慶
  世宗即位尊母蕭氏義宗之妃為皇太后天祿五年察克作亂被弑興宗重熈二十年諡柔貞
  等謹按義宗妃尊為后者二人一諡端順一諡柔貞見義宗傳端順后應先薨義宗傳與世宗紀皆不詳載
  聖宗即位尊母蕭氏為皇太后攝國政統和元年上尊號曰承天皇太后二十四年加上尊號曰睿徳神畧應運啟化契丹國志於睿徳神畧應運啟化下尚有法道洪仁聖武開統八字二十七年崩諡曰聖神宣獻重熈二十年改諡睿知
  聖宗紀曰統和元年五月詔近臣議皇太后上尊號冊禮樞密使韓徳度以後漢太后臨朝故事草定上之
  等謹按后妃傳云聖宗時皇太后攝國政明逹治道聞善必從故羣臣咸竭其才習知軍政澶淵之役將士用命聖宗稱遼盛主后教訓為多契丹國志亦云聖宗年少太后専政武功殿聖宗居之文化殿太后居之
  興宗即位母元妃蕭氏自立為太后攝政重熈元年上尊號曰法天應運仁徳章聖二十三年加上尊號曰仁慈聖善欽孝廣徳安靜貞純懿和寛厚崇覺儀天道宗立尊為太皇太后清寧三年崩諡曰欽哀
  契丹國志曰聖宗臨崩屬子宗真曰皇后事我四十年以其無子故命汝為嗣我死汝母子切毋殺之遺命以齊天為皇太后順聖為太妃元妃匿之自為皇太后令人誣告齊天謀叛囚於上京縊殺之
  等謹按興宗紀載尊母元妃蕭氏為皇太后而后妃傳則書自立為皇太后考紀文興宗初年皇太后聴政帝不親庶務羣臣表請不從重熈三年五月皇太后還政於帝躬守慶陵與傳云重熈三年后隂欲立少子重元重元以所謀白帝乃收太后符璽遷於慶州七括宫之事相合則當興宗初立未親庶政傳中自立之書法信矣苐紀載重熈八年始迎太后還京二十三年始上尊號曰仁慈聖善云云與重熈元年之尊號固兩相異也今后妃傳中乃以二十三年之尊號屬之元年而謂六年秋即奉迎侍飬獨不考七年二月尚有遣使慶州問安之事耶史筆舛錯如此
  道宗即位尊母皇后蕭氏為皇太后清寧二年上尊號曰慈懿仁和文惠孝敬廣愛宗天前為后時已上尊號此是為太后尊號太康二年崩諡曰仁懿
  等謹按契丹國志云尊為睿聖洪慈順天皇太后徽號與史傳不同又云清寧五年崩與太康二年亦差十餘年矣
  金熈宗天㑹仍太宗年號十三年九月尊太祖后赫舍哩氏為太皇太后十四年正月崩諡曰欽憲
  又尊太宗后唐古氏為太皇太后皇統三年三月崩諡曰欽仁
  等謹按金太祖太宗之世雖正位建元而禮儀未備如太祖將伐遼入見肅宗宣靖皇后富察氏后命太祖正坐號令諸將自後太祖每出師還輙率諸將上謁獻所俘獲此豈非以太后之禮奉之者而名號未崇紀載闕如故今所纂輯斷自熈宗時始
  海陵天徳二年正月尊嫡母圖克坦氏為皇太后正隆六年八月弑之大定間諡曰哀及宗幹降封遼王后亦追降為妃
  又尊生母大氏為皇太后貞元元年四月崩諡曰慈憲大定七年降封太妃削諡號及宗幹降封遼王追降大氏與順妃李氏寧妃蕭氏文妃圖克坦氏俱為夫人金史后妃傅曰圖克坦氏宗幹正室無子次室李氏生鄭王充大氏生三子長即海陵也大氏事圖克坦甚謹相得歡甚海陵以其母嫡妾之分心常不安及弑熙宗圖克坦見海陵不賀海陵衘之至天徳四年海陵遷中都獨留圖克坦於上京大氏常思念之貞元元年大氏臨終謂海陵必迎致之三年迎至中都海陵外極恭順太后以為誠然及謀伐宋諫止之海陵益不悦樞密使布薩師恭征契丹辭謁太后太后言涉江伐宋疲𡚁中國我嘗諫止之不聴契丹事復如此奈何海陵意太后以充為子充四子皆成立恐師恭將兵在外太后或有異圖乃使人弑太后并令殺太后同乳妹安圖及郡君博索額嚕温徹辰等自軍中召師恭還殺之
  章宗即位尊母圖克坦氏為皇太后顯宗之妃明昌二年崩諡曰孝懿
  后妃傳曰后父貞尚遼王宗幹女梁國公主后生章宗明昌元年禮官議以五月奉上册寶后弗許帝屢為之請后曰世宗服未終遽衣錦繡佩珠玉於禮何安當俟服闋行之帝諭有司曰太后執意甚堅其待來年明昌二年正月崩
  哀宗即位尊母皇后温都氏本姓王氏賜姓温都氏為皇太后天興元年京城破后北遷不知所終
  又尊生母元妃温都氏即王皇后之女兄為皇太后正大八年七月崩諡曰明恵
  元成宗即位尊太母元妃伯竒音濟齊鴻吉哩氏裕宗之妃為皇太后大徳四年崩諡曰裕聖皇后至大三年加諡徽仁
  等謹按元史定宗紀與后妃傳載太宗崩六皇后鼐瑪錦氏稱制攝國者五年定宗立朝政多出於后此豈非定宗所當尊為皇太后者乎定宗憲宗二朝本紀禮文未備無尊為太后之文惟憲宗二年正月紀有皇太后崩四字邵經邦𢎞簡錄以為此乃憲宗生母莊聖皇后繅勒噶塔納竒唻氏也憲宗元年亦未嘗有尊生母為皇太后之文皆無可詳考又王圻續通考有世祖時尊后鴻吉哩氏為皇太后一條考世祖初年紀文並無此事且世祖與憲宗同母乃竒唻氏世祖之后二人則皆鴻吉哩氏王圻所載誤甚故今所纂輯斷自成宗朝始
  成宗即位尊太母元妃伯藍也怯赤𢎞吉剌氏裕宗之妃為皇太后大徳四年崩諡曰裕聖皇后至大三年加諡徽仁
  武宗即位尊太母元妃塔濟鴻吉哩氏為皇太后后為阿禪孫昆都特穆爾之女順宗之妃至大三年上尊號曰儀天興聖慈仁昭懿夀元仁宗延祐二年加上尊號曰全徳泰寧福慶英宗即位尊為太皇太后加上尊號曰徽文崇祐至治二年九月崩諡曰昭獻元聖
  等謹按昭獻元聖皇后后妃傳書至治三年二月崩紀作二年九月崩今考紀文至治二年十二月已有定諡太皇太后曰昭獻元聖之文是紀是而傳非矣
  英宗即位尊母鴻吉哩氏為太后
  等謹按此即仁宗莊懿慈聖皇后鴻吉哩氏也傳曰英宗即位上尊號為皇太后至治二年崩考英宗紀延祐七年正月仁宗崩三月帝即位頒詔天下尊太后為太皇太后並無尊皇后為皇太后之語八月祔仁宗聖文欽孝皇帝莊懿慈聖皇后於太廟其明年始改為至治元年則傳云至治二年崩之謬明矣表云延祐七年上尊諡與祔廟之事相符但傳中備載即位時上皇太后尊號之冊文皆是生前崇奉之語其至治二年上諡冊中有云為天下母而養弗逮履天子位而報則豐則又似未曽身為皇太后者續通鑑綱目延祐七年七月既並書尊皇太后為太皇太后尊皇后為皇太后矣後止書太皇太后崩而皇太后崩失載邵逺平續𢎞簡録載英宗嗣位尊為皇太后之冊文與元史后妃傳無異然后妃傳止曰遣某官某奉册上尊號而已𢎞簡録乃備書儀天興聖慈仁昭懿夀元全徳泰寧福慶之尊號此乃仁宗延祐三年加上順宗元妃為皇太后之號而英宗即位再加徽文崇祐尊為太皇太后者也其誤滋甚王圻續通考不載此事當亦闕疑之意也苐思后果未曽為太后則必崩於仁宗朝而仁宗紀並未一書且后妃傳所載尊為皇太后之冊文語似可據意者仁宗崩時后猶未崩曽有尊為太后之事未幾即崩距仁宗之崩不逺故於八月同袝太廟乎今據傳文書之而存其疑以俟考焉
  寧宗即位尊文宗皇后鴻吉哩氏為皇太后順帝元統二年上尊號曰贊天開聖仁夀徽懿昭宣至元元年八月詔議加禮乃議尊皇太后為太皇太后加上尊號曰贊天開聖徽懿宣昭貞文慈祐儲善衍慶福元六年六月撤文宗廟主詔去太皇太后尊號安置東安州尋崩續通鑑綱目曰至元二年尊為太皇太后許有壬諫以為非禮且言推恩之法近重而逺輕今尊皇太后為太皇太后是推而逺之乃反輕矣監察御史台哈布哈率同列上章言嬸母不宜加徽稱太后聞之怒欲殺言者既而怒解曰風憲有臣如此豈不能守祖宗之法乎命賜金幣以旌其直至元元年詔曰永惟皇太后後其所生之子一以至公為心親挈大寶畀予兄弟定策兩朝功徳隆盛雖嘗奉上尊號朕心猶為未盡命大臣特議加禮至六年六月詔曰叔嬸布逹實哩恃其勢𦦨不立明考之冡嗣而立孺稚之弟伊埒哲伯奄復不年諸王大臣以賢以長扶朕踐位國之大政屬不自遂者詎能枚舉布逹實哩本朕之嬸乃隂搆奸臣弗體朕意僣膺太皇太后之號迹其閨門之禍罪惡尤重削其鴻名徙東安州安置
  明恵帝建文元年尊母妃吕氏興宗妃為皇太后后夀州人太常卿本之女四年燕兵入太后随其子允熈居興宗陵永樂元年復稱皇嫂懿文太子妃
  等謹按吕后為興宗繼妃興宗元妃常氏開平王遇春女洪武十一年薨諡敬懿恵帝即位追尊孝康皇后成祖復降稱為太子妃見興宗傳
  宣宗即位尊母皇后張氏為皇太后英宗即位尊為太皇太后正統七年十月崩上尊諡曰誠孝恭肅明徳𢎞仁順天啟聖昭皇后
  明史后妃傳曰宣宗崩英宗方九嵗宫中訛言將召立襄王矣太后趣召諸大臣至乾清宫指太子泣曰此新天子也浮言乃息大臣請垂簾太后曰毋壞祖宗法第悉罷一切不急務時時朂帝向學委任股肱故終太后世王振不敢專大政
  英宗即位尊母皇后孫氏為皇太后景帝時尊為上聖皇太后英宗復辟上徽號曰聖烈慈夀天順六年九月崩上尊諡曰孝恭懿憲慈仁莊烈齊天配聖章皇后后妃傳曰英宗在迤北太后數寄禦寒衣裘及還南内數人省視石亨等謀奪門先密白太后許之
  景帝即位尊母賢妃呉氏為皇太后英宗復辟復稱宣廟賢妃成化中薨
  憲宗即位尊母皇后錢氏為慈懿皇太后成化四年六月崩上尊諡曰孝莊獻穆𢎞恵顯仁恭天欽聖睿皇后錢皇后無子憲宗立上兩宫徽號下廷臣議太監夏時希貴妃意欲獨尊周貴妃為太后大學士李賢彭時持不可中官傳貴妃㫖豈有無子而稱太后者言徳間有故事彭時曰宣徳胡后上表讓位故正統初不加尊今日事異安得為比賢亦極言之議遂定彭時以兩宫同稱則無别錢皇后請加二字以便稱謂從之越數日中官覃包至内閣曰帝意固如是但廹於太后不敢自主非二公力爭幾誤大事
  又尊生母貴妃周氏為皇太后成化二十三年四月上徽號曰聖慈仁夀孝宗即位尊為太皇太后𢎞治十七年三月崩上尊諡曰孝肅貞順康懿光烈輔天承聖睿皇后
  孝宗即位尊母皇后王氏為皇太后至武宗即位尊為太皇太后正徳五年上尊號曰慈聖康夀十三年崩上尊諡曰孝貞莊懿恭靖仁慈欽天輔聖純皇后
  等謹按憲宗后胡氏以杖萬貴妃而廢後孝宗生於西宫后保抱惟謹及即位念后恩命服膳皆如母后禮此亦以皇太后之禮事之者也但未復尊號故不載
  武宗即位尊母皇后張氏為皇太后正徳五年上尊號曰慈夀世宗入繼稱聖母加上尊號曰昭聖嘉靖三年加上康恵已改稱皇伯母十五年復加恭安二十年崩諡曰孝康靖肅莊慈哲懿翊天贊聖敬皇后
  等謹按皇伯母之稱由於張璁繼統不繼嗣之説當時議禮之大案千載而下自有公評至張后有定䇿迎立之功而世宗事之日薄興國太后誕節特勅朝賀燕賚而后誕免賀諸臣爭者皆得罪其後推怨張氏坐太后弟延齡謀逆論死太后敝𥜗席藁以請亦不見聴延齡之罪終無確証即以待皇伯母之恩誼律之亦有愧多矣
  世宗即位尊祖母邵氏憲宗妃睿宗母為皇太后嘉靖元年上尊號曰夀安十一月崩諡曰孝恵康肅温仁懿順恊天祐聖皇太后七年改稱太皇太后十五年改稱皇后又尊生母蔣氏睿宗妃為興國太后后大興人父為玉田伯斆嘉靖三年上尊號曰本生章聖皇太后是年秋用張璁等言去本生號尊為聖母七年上尊號曰慈仁十五年加上康靖貞夀十七年崩上尊諡曰慈孝貞順仁敬誠一安天誕聖獻皇后
  初議追尊禮禮臣咸謂宜考孝宗而稱興王為皇叔父妃為皇叔母不允進士張璁以繼統不繼嗣之説進命廷臣集議楊廷和等抗䟽力爭皆不聴㑹妃至通州聞考孝宗恚曰安得以吾子為他人子留不進帝涕泣願避位羣臣以慈夀太后命改稱興獻后元年改稱興國太后三年乃上尊號稱本生皇太后尋用張璁等言定稱孝宗為皇伯考昭聖太后為皇伯母獻皇帝為皇考章聖皇太后為聖母至九年明倫大典成頒示天下
  神宗即位尊母皇后陳氏為仁聖皇太后萬厯六年加上徽號曰貞懿十年再加康靜二十四年崩諡曰孝安貞懿恭純温恵佐天𢎞聖皇后
  又尊生母貴妃李氏為慈聖皇太后萬厯六年加上徽號曰宣文十年再加明肅二十九年加貞夀端獻三十四年加恭熹四十三年崩上尊諡曰孝定貞純欽仁端肅弼天祚聖皇太后
  舊制天子立尊皇后為皇太后若有生母稱太后者則加徽號以别之是時太監馮保欲媚貴妃因以並尊諷大學士張居正居正不能違也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二百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二百一
  帝系考
  后妃
  宋理宗皇后謝氏諱道清天台人寳慶三年冊為后餘見皇太后門
  度宗皇后全氏㑹稽人咸淳三年冊為后餘見皇太后門淑妃楊氏端宗之生母咸淳三年冊封餘見皇太后門
  等謹按馬端臨考載至寧宗后韓氏妃楊氏而止楊氏今詳見皇太后門今考宋史后妃傳寧宗有曹美人理宗有賈貴妃生周漢國公主閻貴妃度宗有帝昺之母俞脩容史皆無傳不可詳考
  遼太祖淳欽皇后蕭氏本為舒嚕氏諱平小字鄂爾多其先回鶻人後為契丹右大部人后父曰淵神册元年冊號應天大明地皇后太祖崩稱制攝軍國事餘詳見皇太后門契丹國志曰太祖之崩后屢欲與身殉諸子泣后惟截其右腕置柩中朝野號為斷腕太后
  遼史后妃傳曰遼因突厥稱皇后曰哈屯國語謂之多爾吉尊稱曰納額黙盖以配后土而母之云后族唯伊蘇濟勒巴哩氏而世任其國事太祖慕漢髙皇帝故耶律儼稱劉氏以伊蘇濟勒巴哩比蕭相國遂為蕭氏
  外戚表曰契丹外戚其先曰二舒敏氏曰巴哩曰伊蘇濟勒至太祖娶舒嚕氏舒嚕本囬鶻諾蘇之後大同元年以外戚小漢為汴州節度使賜姓曰蕭翰以從中國之俗國語解曰又有以漢字書曰蕭以契丹字書曰紓穆嚕由是巴哩伊蘇濟勒舒嚕三族皆為蕭姓巴哩二房曰大父少父伊蘇濟勒亦二房曰大翁小翁世宗以國舅塔喇噶為國舅别部聖宗合巴哩伊蘇濟勒二國舅帳為一與别部為二
  等謹按遼史后妃傳肅祖后諡昭烈懿祖后諡莊敬元祖后諡簡獻徳祖后諡宣簡皆蕭氏宣簡后見皇太后門肅懿元徳四祖帝號歴年内所不載不應獨於后妃直從其最初而書之也故斷自太祖后始
  太宗靖安皇后蕭氏小字温淳欽皇后弟舒嚕之女初納為妃生穆宗太宗即位立為皇后天顯十年太宗本紀云皇后崩於行在時太宗自將南伐諡彰徳重熈中更謚靖安
  王圻續通考曰按太宗天顯八年七月行納后禮此時靖安后猶在不知所納何人將紀載有誤也按契丹國志曰后涿州人為遼興節度使蕭延思之女太宗崩於鎮城后時在國後崩與帝合葬所載與正史殊異惟生穆宗同則又非别是一后也附録備考
  世宗懐節皇后蕭氏小字蘇克濟淳欽皇后弟阿固齊之女帝為永康王時納之生景宗天禄四年立為皇后五年察克作亂弑太后及帝后乗歩輦直詣察克請畢收殮明日遇害諡曰孝烈重熈中更諡懐節
  妃甄氏後唐宫人世宗從太宗南征得之即位後立為皇后察克作亂遇害
  等謹按甄氏曽為皇后傳文書之矣考世宗本紀天禄四年册皇后蕭氏明年九月即遇弑無册甄氏為后之文疑皇后二字當為某妃字之訛又考契丹國志世宗朝止載甄皇后一人甄后生六子長曰明紀史作明扆後為景帝世宗既登位册為皇后則又似甄氏實嘗為后矣考正史景宗乃懐節皇后所生非甄氏所生皇子表甄氏生一子扎穆字呼喇濟非景宗與志大異今附録之以備考
  穆宗皇后蕭氏内供奉翰林承㫖知璠之女帝居藩納為妃後正位中宫
  景宗睿知皇后蕭氏諱綽小字燕燕北府宰相思温之女初選為貴妃尋册為皇后生聖宗餘詳皇太后門
  契丹國志曰景宗后燕燕侍中守尚書蕭守真之女志言以后父封魏王績綱目又以守真為守興或云北宰相思温之女按聖宗紀統和四年六月皇太妃諸王公主迎上嶺表九月皇太妃以上納后進衣服駞馬以助㑹親十二年詔皇太妃領西北路烏爾古等部兵據蕭達林傳因夏人梗邉故討之十五年皇太妃獻西邉㨗二十四年幽皇太妃呼紐於懐州二十五年賜死幽所皇太妃據名而論當是景宗之妃也后妃傳不載故其姓氏事蹟莫得而詳焉又聖宗紀統和元年趙妃進助山陵費趙妃亦無可考
  聖宗仁徳皇后蕭氏小字菩薩格睿知皇后弟烏延之女㓜選入掖庭統和十九年册為齊天皇后生二子皆早卒開泰五年宫人訥木錦生興宗后養為子聖宗崩納木錦自立為皇太后遷后上京尋誣以罪弑之后妃傳曰后養興宗如己出納木錦以興宗侍之謹不悦聖宗崩䕶衛馮嘉努吉遜等希㫖誣告北府宰相蕭珠卜國舅蕭必塔謀逆詔令鞫治連及后興宗聞之曰皇后侍先帝四十年撫育渺躬當為太后今不果反罪之可乎訥木錦不從遷於上京車駕春蒐訥木錦慮帝懐鞠育思遣人加害
  元妃蕭氏小字訥木錦淳欽皇后弟阿固齊五世孫生興宗餘詳皇太后門
  契丹國志曰后父托果追封陳王與史異
  等謹按后妃傳止載聖宗仁徳欽哀二后欽哀於興宗即位時由元妃尊為皇太后當聖宗時並未册為后也聖宗紀統和四年九月納皇后蕭氏十九年三月皇后蕭氏以罪降為貴妃公主表於聖宗女有云貴妃生者不言何氏豈即此耶五月册蕭氏為齊天皇后是齊天之前以罪降妃者别是一后而傳中無有不可考又聖宗紀開泰旦年正月以馬氏為麗儀耿氏淑儀尚寢白氏昭儀尚服李氏順儀尚功艾氏芳儀孫氏和儀則宫中女官之制極為詳僃馬氏白氏李氏艾氏皆生女見公主表亦不可得而詳考矣
  興宗仁懿皇后蕭氏小字塔拉欽哀皇后弟大丞相孝穆之長女契丹圖志曰應州人帝即位入宫生道宗重熈四年立為后二十三年號貞懿慈和文惠孝敬廣愛崇聖皇后餘詳皇太后門
  貴妃蕭氏小字繖察駙馬都尉必魯之女興宗即位立為皇后重熈初以罪降為貴妃
  等謹按聖宗紀太平八年十一月諸族僃㑹親帳十二月皇太子納妃蕭氏當即貴妃也興宗紀景福元年七月謁神主帳時阿爾威蕭氏始入宫亦命拜之當是仁懿后也據傳文應是初立繖察為后重熈初降貶乃於重熈四年更立仁懿為后耳然本紀於重熈三年以前亦不載立后事
  道宗宣懿皇后蕭氏小字觀音欽哀皇后弟樞密使惠之女重熈中納為妃帝即位冊為皇后清寧二年十一月上尊號曰懿徳皇后生太子濬太康元年十一月被誣賜死天祚帝乾統初追諡宣懿
  后妃傳曰后好音樂伶官趙惟一侍左右宫婢单登教坊朱頂鶴誣后與惟一私詔耶律伊蘇與張孝傑劾状因而實之族誅惟一賜后自盡
  契丹國志曰道宗后平州人贈同平章事蕭顯然女生庫濟是為秦王名元吉道宗登位后正位宫中魯王宗元之亂即皇太叔重元清寧元年與其子尼嚕古謀叛道宗與同射獵本紀是年七月如太子山内外震恐未知音耗后勒兵鎮帖中外甚有聲稱後崩
  等謹按契丹國志所載后事與正史迥不相同考道宗止一子即太子濬並無秦王元吉其人者正史云天祚為太子濬子志云天祚為秦王元吉子以一人而位號與名字之不同如是殊不可解
  惠妃蕭氏小字塔斯駙馬都尉錫 --(右上『日』字下一横長出,類似『旦』字的『日』與『一』相連)黙之妺太康二年選入掖庭册為后八年降惠妃後貶為庶人幽於宜州天祚帝天慶六年召還封太皇太妃後二年奔黒頂山卒后妃傳曰妃因伊蘇譽之立為后居數嵗未見皇嗣后妺額特埒先嫁伊蘇子蘇頁后以宜子言於帝離婚納宫中八年皇孫延禧封梁王㨿本紀是六年降為妃本紀亦在八年徙乾陵額特埒還其家頃之其母燕國夫人厭魅梁王伏誅貶庶人
  等謹按道宗紀太康二年六月冊皇后蕭氏封其父祗侯郎君必埒哩為趙王叔西北路招討使額哩頁遼西郡王漢人行宫都部署駙馬都尉錫 --(右上『日』字下一横長出,類似『旦』字的『日』與『一』相連)黙桞城郡王則后為錫 --(右上『日』字下一横長出,類似『旦』字的『日』與『一』相連)黙姪女傳作妺所載不同又按后妃傳似降妃不乆即有厭魅事而貶庶人也考大安二年書惠妃母燕國夫人錫 --(右上『日』字下一横長出,類似『旦』字的『日』與『一』相連)庫以厭魅事覺伏誅是年距太康八年已四年矣終道宗世本紀無貶為庶人之文直至天祚帝紀乾統二年始書降惠妃為庶人紀傳孰是孰非無由訂正矣
  天祚帝皇后蕭氏小字圖魯拉大安三年入宫尋封燕國王妃乾統初册為皇后女直亂從天祚西狩以疾崩等謹按契丹國志曰濵海王后蕭氏平州人節度使蕭和拉之女山金司之禍后并被擒納罕納為次室其後耶律伊都雲中兵起烏克紳誅伊都并及於后所言與正史異
  徳妃蕭氏小字錫 --(右上『日』字下一横長出,類似『旦』字的『日』與『一』相連)衮壽隆二年入宫封燕國王妃生子塔魯乾統三年改徳妃以柴冊禮封塔魯為燕國王加妃號賛翼王薨以哀戚卒
  文妃蕭氏小字色色國舅大父房之女契丹國志作渤海大氏人乾統三年立為文妃生晉王額嚕温以柴冊加號承翼保大元年誣以謀立皇子晉王事賜死
  元妃蕭氏小字貴格燕國妃之妹冊為元妃從天祚西狩以疾終
  等謹按天祚帝長子趙王母趙昭容史無傳不可考
  又按義宗順宗之妃皆追尊為皇后順宗妃蕭氏於天祚帝乾統初追尊為貞順皇后義宗端順后已附見皇太后門
  后妃傳論曰遼以鞍馬為家后妃徃徃長於射御軍旅田獵未嘗不從如應天之奮擊室韋太祖嘗渡磧擊黨項黄頭臭泊二室韋乗虚襲之后知勒兵以待大破之承天之御戎澶淵聖宗時澶淵之役承天太皇后親御戎車指麾三軍賞罰信明将士用命仁懿之親破重元道宗時太叔重元與其子尼嚕古謀反太后親督衛士擒之古所未有亦其俗也靖安無毁無譽齊天巧思乃奢侈之漸嘗以草莛為殿式宻付有司令造清風天祥八方三殿既成益寵異所乗車置龍首鴟尾餙以黄金又造九龍輅諸子車以白金為浮圖各有巧思宣懿度曲知音豈致誣衊之階乎文妃能歌詩諷諌而謂謀私其子非矣若簡憲之艱危保孤元祖為朗徳所害后婺居恐不免命四子往依隣家乃獲安太祖生后以骨相異常懼有隂圖害者鞫之别帳懐節之從容就義雖烈丈夫何以過之欽哀狠桀賊殺嫡后而興宗不能防閑其母惜哉
  等謹按遼代后妃凡有傳者皆已載入考皇子
  表太祖四子宫人蕭氏生其二太宗五子宫人蕭氏生其三聖宗六子布威氏生其二姜氏生其一公主表景宗女有渤海妃生者聖宗女有止言貴妃生者不言何氏又有云蕭氏生二女蕭氏為國舅伊勒希巴房之女不言封號又有白氏李氏艾氏皆生女當即開泰二年封昭儀順儀芳儀者也又景宗本紀保寧三年四月世宗妃卓琳及普格以厭魅賜死以上諸妃皆無傳不可考故類誌於此使不全冺没云
  又按契丹國志止載太祖舒嚕皇后太宗蕭皇后世宗甄皇后穆宗蕭皇后景宗蕭皇后聖宗蕭皇后興宗蕭皇后道宗蕭皇后濵海王蕭皇后文妃共十人較正史少其半與正史相叅多有異同雖纂述自當以正史為㨿然綱目所載遼諸帝事往往採葉氏書為多則其書未可盡廢也今一以正
  史為主而附載其同異以俟𠫵檢焉
  金太祖聖穆皇后唐古氏熈宗天㑹十三年追諡金史后妃傳曰金代后不娶庶族甥舅之家有周姫齊姜之義國初諸妃皆無位號熈宗始有貴妃賢妃徳妃之號海陵滛嬖後宫寖多大定後宮簡少明昌以後大僃内官制度諸妃視正一品比三夫人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視正二品比九嬪媫妤九人視正三品羙人九人視正四品才人九人視正五品比二十七世婦寳林二十七人視正六品御女二十七人視正七品采女二十七人視正八品比八十一御妻又有尚宮尚儀尚服尚食尚寝尚功皆内官也
  光懿皇后費摩氏熈宗天㑹十三年追諡
  欽憲皇后赫舍哩氏餘見太皇太后門
  宣獻皇后布薩氏睿宗母也熈宗天㑹十三年追冊徳妃世宗大定元年追諡
  崇妃蕭氏熈宗時封貴妃海陵天徳二年正月封元妃是月尊封太妃誣以隠惡殺之世宗大定十九年追封崇妃
  后妃傳曰海陵母大氏事蕭氏甚謹海陵簒立尊大氏為皇太后毎有宴集太妃坐上坐大氏執婦禮海陵積不能平及殺宗義等誣太妃以隠惡殺之并殺所生子任王威赫大定十九年欲復太妃舊號下禮官議言前代稱太妃者皆以子貴古者入稱后繋夫在朝稱太繫子與今蕭妃事不同恐不得稱太止當追封妃號從之
  等謹按崇妃蕭氏傳云熈宗時封貴妃考熈宗紀不載追封崇妃世宗紀文亦不載皆作史者畧之耳又按金始祖明懿皇后完顔部人年六十餘始嫁世祖徳帝思皇后安帝節皇后獻祖恭靖皇后昭祖威順皇后圖克坦氏景祖昭肅皇后唐古氏世祖簡翼皇后納喇氏肅宗宣靖皇后富察氏穆宗貞惠皇后烏庫哩氏康宗敬僖皇后唐古氏史皆有傳今准遼代例斷自太祖時始
  太宗欽仁皇后唐古氏餘見皇太后門
  熈宗悼平皇后費摩氏初封貴妃天眷元年立為皇后皇統元年冊為慈明恭孝順徳皇后九年殺之海陵簒立追諡為悼皇后大定間加諡悼平
  后妃傳曰后干預政事熈宗内不能平乆之積怒遂殺后而納胙王常勝妃薩茂入宫繼又殺徳妃烏庫哩氏妃𤓰爾佳氏張氏費摩氏熈宗遇弑海陵欲收人心以后死無罪故追諡之
  廢帝海陵后圖克坦氏初為岐國妃天徳二年封惠妃尋立為皇后海陵遇害歸父母家大定十年
  后妃傳曰正隆六年海陵幸南京僃法駕與后及太子光英共載而入海陵伐宋后與光英居守海陵遇害圖們額哩頁殺光英於汴后至中都居於海陵母大氏故宫頃之世宗憐其無依詔歸父母家於上京嵗賜錢二千貫奴婢皆給官廪
  元妃大氏初封貴妃進惠妃貞元二年進姝妃正隆二年進元妃
  宸妃蕭氏初封昭容天徳二年封淑妃貞元二年進宸妃
  麗妃耶律氏初封修容天徳四年進昭媛貞元元年進昭儀三年進麗妃
  后妃傳曰海陵即位之初後宫止此三人尊卑之叙等威之辨若有可觀者及其侈心既萌滛肆蠱惑不可復振後宫諸妃十二位又有昭儀至充媛九位媫妤羙人才人三位殿直最下其他不可舉數
  等謹按海陵諸嬖如昭妃富察氏等后妃傳中詳載之今亦約載於左其不與諸代后妃同列者以滛寵溺惑皆多中冓之言固不得與正名定位之人連類而並觀也
  昭妃阿里庫姓富察氏初嫁宗盤子阿固岱阿固岱誅再嫁宗室囊嘉特囊嘉特死及海陵簒位以婚禮納之封賢妃再封昭妃後縊殺之
  貴妃定格姓唐古氏崇義節度使烏逹之妻海陵令定格縊殺烏達而納之貞元二年封貴妃後以取所私家奴閻乞兒入宫縊死
  麗妃實格者定格之妺秘書監文之妻海陵納之封修容貞元三年進昭儀正隆元年進柔妃二年進麗妃
  柔妃宻哷姓耶律氏天徳二年使禮部侍郎蕭拱取之於汴初封充媛後封柔妃
  昭妃阿蘭海陵叔曹國王宗敏妻也殺宗敏而納之封昭妃後令出宫
  修儀髙氏秉徳弟嘉哩妻也海陵殺諸宗室釋其婦女宗本子薩爾拉妻宗固子呼喇勒妻和色哩妻及嘉哩妻皆納之未幾髙氏封修儀後遣還父母家
  昭媛扎巴姓耶律氏嘗許嫁奚人蕭唐古特海陵納之封昭媛後以事誅
  等謹按以上所述雖皆滛嬖然猶實有封號其他宗室戚屬肆意滛亂史中已詳載之兹不縷述
  世宗昭徳皇后烏凌阿氏世宗在濟南海陵召后来中都行至良鄉自殺大定二年追冊昭徳皇后章宗時改諡明徳
  后妃傳曰海陵召后時后念若身死濟南海陵必殺世宗惟奉詔去濟南而死世宗可以免謂世宗曰我當自勉不可累大王也行至良鄉從者防之稍緩后得間即自殺
  元妃張氏世宗納為次室早卒大定二年追封宸妃進惠妃十九年進元妃
  元妃李氏南陽郡李石女大定元年封賢妃二年進貴妃七年進元妃世宗感念昭徳皇后不復立后元妃下皇后一等在諸妃上大定二十一年薨衛紹王即位追諡光獻皇后貞祐三年削皇后號
  等謹按后妃傳元妃陪葬昭徳皇后坤厚陵所與俱者尚有賢妃舒穆嚕氏徳妃圖克坦氏柔妃大氏又豫王允成之母早卒上命為元妃養子豫王之母則昭儀梁氏也史皆無傳不可考
  章宗欽懐皇后富察氏上京路和碩河人大定二十三年章宗為金源郡王僃禮納之後進封妃帝即位遂加追冊
  元妃李氏實勒其家㣲賤以監户女子入宫明昌四年封昭容明年進淑妃後進元妃章宗崩衛紹王即位以事賜自盡
  后妃傳曰自欽懐皇后没中宫虛位乆章宗欲立李氏而國朝故事皆圖克坦唐古富察納喇布薩赫舍哩烏凌阿烏庫哩諸部長之家世為婚姻李氏㣲甚大臣固執不從僅封元妃泰和二年生皇子徳里二嵗而薨大定八年承御賈氏及范氏皆有娠章宗崩元妃召平章政事完顔匡定䇿遺詔立王叔衞紹王即位俟内人有娠者二人生男立為儲貳大安元年二月詔言賈氏乳期已過范氏胎形已失賈氏有娠本由李氏詐謀乃賜李氏賈氏自盡
  衛紹王后圖克坦氏大安元年立為皇后至寧元年呼沙呼亂與衛王俱遷於衛邸宣宗即位削皇后號貞祐二年徙衛紹王家人於鄭州
  宣宗皇后王氏中都人明恵皇后妹也宣宗封翼王章宗詔諸王求民家子以廣繼嗣后與龎氏偕入王邸又納后姊貞祐元年封后元妃后無子姊淑妃生哀宗飬以為子二年賜姓温都氏立為后餘見皇太后門
  明恵皇后王皇后之姊也生哀宗初封淑妃及妹立為后進元妃餘見皇太后門
  后妃傳曰或曰宣宗為諸王時莊獻太子母為正妃及即位尊為皇后貞祐元年九月詔曰元妃某氏久奉侍於潛藩已賜封於國號可立為皇后其名氏葢不可考也或又曰自王氏姊妹入宫而后寵衰尋為尼王氏遂立為后皆明惠之謀也等謹按宣宗紀貞祐元年九月無立后之詔至二年七月詔立元妃温都氏為皇后此后妃傳所云貞祐元年九月詔以元妃某氏為皇后固傳疑之辭也又考荘獻太子傳其母未詳元齡傳云或曰莊獻同母弟或曰麗妃史氏所生又傳載龎氏與王皇后偕入邸後龎氏為真妃生荆王守純又哀宗遣圖克坦肆喜迎兩宫時柔妃費摩氏等乘馬出宫史氏龎氏費摩氏皆無傳不可深考又載寳符李氏從至宣徳州居摩訶院将北行於佛像前縊死柔妃費摩氏寳符李氏不知為宣宗之妃哀宗之妃
  哀宗皇后圖克坦氏正大元年立為皇后哀宗遷歸徳遣后弟肆喜詣汴奉迎夜至陳留不敢進復歸於汴城破北遷不知所終
  等謹按景宣皇帝睿宗顯宗之妃皆追尊為皇后景宣帝妃富察氏熈宗即位追尊為惠昭皇后睿宗妃富察氏大宗之妺之女也世宗即位追尊為欽慈皇后又妃李氏世宗生母也世宗即位追尊貞懿皇后顯宗妃二人章宗母圖克坦氏已載皇太后門宣宗生母劉氏遼陽人宣宗即位追尊為昭聖皇后其遼王宗幹之妃已詳皇太后門
  元太祖光獻翼聖皇后名布爾特格勒津鴻吉哩氏托音色辰女后妃表作孛兒台旭真太皇后世祖至元二年追諡光獻武宗至大二年加諡翼聖
  續𢎞簡録曰太祖在沙漢時有哈喇齊繖扎爾都爾本塔塔爾伊竒喇斯鴻吉哩等部將合謀不利於太祖太祖起兵盡誅之惟鴻吉哩入降賜名色辰本名托音因從太祖起兵有功賜名色辰故兼稱之其子阿禪從太祖征伐有功賜號諾延元史后妃傳云賜號國舅封王爵以統其部族約曰生女世為后生男世尚公主托音色辰傳曰每嵗四時孟月聴讀所賜㫖世世不絶以故諸后多出其族
  等謹按后妃傳於光獻翼聖之諡皆云世祖二年十二月所上僃載冊文而𢎞簡録則曰據武宗紀有至大二年追諡光獻皇后之文又有上荘聖皇后尊諡冊文體例正同且至元初百事草創未聞有製冊之禮故依武宗紀而正之今考世祖至元二年十二月紀並無上諡之事武宗至大二年本紀則大書之且元史后妃表固云至元二年追諡光獻至大二年加諡翼聖則傳文之訛甚明邵氏之言得其實矣
  和拉衮皇后果勒濟雅坦皇后托果斯皇后特黙倫皇后額琳沁巴勒皇后巴延呼圖克皇后呼實罕妃子右大鄂爾多
  呼蘭皇后哈勒巴津皇后伊實琳沁皇后托歡徹爾皇后伊津妃子伊埒呼圖克妃子徹辰妃子哈喇沁妃子右第二鄂爾多
  伊蘇皇后和拉哈喇皇后阿齊蘭皇后圖勒古爾皇后徹爾皇后阿實克黙色皇后鄂勒哲呼圖克皇后呼嚕古岱妃子呼嚕古爾妃子拉拜妃子
  右第三鄂爾多
  伊蘇肯皇后琿塔噶皇后哈達皇后鄂勒哲和斯皇后雅爾皇后托歡妃子鄂勒哲妃子金蓮妃子鄂勒哲台妃子納蘭妃子瑪爾沁妃子索隆噶妃子
  右第四鄂爾多
  巴拜岱妃子
  見嵗賜録不知所守鄂爾多
  等謹按傳云后妃有四鄂爾多四十餘人不記氏族其名悉見於表今表中所列止三十九人豈尚有闕佚耶又考金史本紀宣宗貞祐二年奉衛紹王公主歸於大元太祖皇帝是為公主皇后不知是元史表中何后也
  元史后妃表曰元初因其國俗不娶庶姓非此族也不居嫡選盖有姫姜之遺意固可嘉也然其居則有曰鄂爾多之分沒復有繼承守宫之法位號之淆名分之凟則亦甚矣
  等謹按太祖之母名諤楞不詳其氏世宗時追上尊諡曰宣懿皇后不知卒於何時今據元史后妃傳表斷自太祖時始
  太宗正宫巴喇噶沁皇后𢎞簡録無沁字
  昭慈皇后托里格訥鼐瑪錦氏號六皇后至元二年崩追諡昭慈
  等謹按后妃傳六皇后崩於世祖至元二年追諡昭慈考世祖本紀后妃表皆不言六皇后崩年夫果至元二年則書法不當云追諡疑傳文或有誤耳
  昻輝二皇后克勒竒庫塔納三皇后塔納竒納六皇后額爾吉訥妃子
  等謹按憲宗紀曰太宗在潛邸養憲宗為子屬昻輝皇后撫育之即二皇后也憲宗二年紀文云遷太宗皇后克勒竒庫塔納於庫騰所居地之西即三皇后也但鼐瑪錦氏既號六皇后何以塔納竒納又稱六皇后哉不可得而考矣表言額爾吉訥妃子係黙埒之母
  定宗欽淑皇后名烏拉海額實后妃表止載此后為三皇后定宗崩后以太宗嘗有㫖以皇孫實勒們為嗣抱之垂簾聽政者六月諸王大臣皆不服議立憲宗憲宗二年后及實勒們母以厭禳事覺並賜死至元二年追諡欽淑等謹按實勒們為太宗第三子庫春之子太宗嘗撫之宫中稱太孫遺命嗣立者也太宗后立定宗故實勒們不立
  憲宗呼爾察皇后果囉羅部人
  貞節皇后名呼圖克台鴻吉哩氏阿禪之從孫孟克沁之女表作阿禪從孫女早崩至元二年追諡貞節
  約索爾皇后貞節后之妺也出卑三皇后嵗己未憲宗九年從憲宗南伐七月憲宗崩九月后亦薨於六盤莾賚呼圖克皇后泰定三年詔守巴圖爾營帳
  等謹按莾賚呼圖克皇后𢎞簡録亦載之考憲宗長子為巴圖爾大王所云詔守巴圖爾營帳其即此乎但自憲宗時至泰定帝三年已幾七十年矣考泰定帝紀亦無此文疑后妃表所載或誤今據書之以俟考
  世祖大皇后名特古掄鴻吉哩氏濟寧忠武王阿禪裔孫托里女
  右大鄂爾多
  徹伯爾皇后鴻吉哩氏濟寧忠武王阿禪諾延女中統初立為皇后至元十年授冊寳十八年崩本傳作十四年今以世祖紀及后妃表改正成宗即位上尊諡曰昭睿順聖
  等謹按后妃傳表皆載徹伯爾后授冊寳後尋上尊號曰貞懿昭聖順天睿文光應皇后𢎞簡録亦載之而存其疑曰世祖至元二十一年始受尊號而后以十八年崩恐無先受尊號之理今考傳表所載尊號乃至元十二年羣臣欲上而帝不許者定屬誤載
  又按后妃傳云徹伯爾后濟寧忠武王阿禪之女表則云魯忠武王阿禪諾延女考托音色辰之子阿禪賜號諾延又考成宗紀元貞元年追封皇國舅阿禪諾延為濟寧王諡忠武封駙馬曼濟台為濟寧王後進封魯王則阿禪當亦追進魯王以此考之徹伯爾一后傳與表究相符合矣特古掄后傳不載表載之不云何氏何人之女惟𢎞簡録則云亦鴻吉哩氏濟寧王阿襌孫托里之女考特色辰傳所載同故從之第徹伯爾為阿禪女而特古掄諾爾布又為托里仙童女何輩行相逺若此是亦可疑耳
  諾爾布皇后鴻吉哩氏納沁孫仙童之女至元二十年納為皇后繼守正宫
  右與徹伯爾后皆第二鄂爾多
  塔喇海皇后諾木歡皇后
  右第三鄂爾多
  巴延烏珍皇后庫庫楞皇后
  右第四鄂爾多
  巴拜哈斯妃子見嵗賜録不知所守鄂爾多蘇喀逹實皇后泰定三年詔守世祖鄂爾多薩巴罕妃子
  成宗布爾罕皇后巴約特氏駙馬托里和斯之女貞元初立為皇后大徳三年授冊寳大徳十年后謀貶順宗妃塔濟與其子仁宗往懐州明年成宗崩后謀立安西王阿南達實哩亦作阿南逹無實哩二字仁宗自懐州入清宫禁誅安西王并搆后以私通事出居東安州賜死實哩達喇元妃鴻吉哩氏額埒春女生子徳壽早薨武宗至大三年追諡貞慈靜懿皇后
  等謹按后妃傳於實哩逹喇亦云大徳三年十月立為后𢎞簡録亦載之表不載考武宗至大三年十月冊文尚稱惟先元妃鴻吉哩氏中云雖小星之逮下豈衆曜之敢齊用是究成先志式闡徽稱則其當成宗時位止元妃無疑也表云配享成廟盖巴約特氏既廢成廟遂無配后故追尊元妃以配之今據年表及冊文以正后妃傳及𢎞簡録之訛焉
  克勒竒庫塔納皇后
  武宗宣慈惠聖皇后名珍格鴻吉哩氏托里子班巴爾之女至大三年冊為后泰定四年崩諡曰宣慈惠聖蘇喀實哩皇后鴻吉哩氏阿禪從孫哈爾吉之女珍格皇后之從妺也又有鄂勒哲岱皇后
  妃伊竒哩氏世宗子安西王莾噶拉之女所出傳作紐倫公主之女公主即莾噶拉女生明宗天厯二年追諡仁獻章聖皇后至正六年改諡莊獻嗣聖唐古氏生文宗天厯二年追諡文獻昭聖皇后
  仁宗莊懿慈聖皇后名阿南逹實哩鴻吉哩氏生英宗皇慶二年三月冊為皇后崩言未詳説見前皇太后門諡曰荘懿慈聖等謹按凡鴻吉哩氏之為后者皆依世次詳載托音色辰傳中獨此后不載
  達爾瑪實哩皇后
  英宗荘静懿聖皇后静表作靖名蘇喀巴拉伊竒哩氏昌國公主伊勒噶雅女至治元年冊為后泰定四年崩諡曰荘静懿聖
  雅本呼圖克皇后多爾濟巴勒皇后
  泰定帝巴拜哈斯皇后鴻吉哩氏阿禪孫鄂蘭徹爾之女表作邁珠罕之女泰定元年冊為后文宗天厯初徙居樂安州呼喇皇后伊蘇皇后布延庫哩頁額實皇后實喇特穆爾皇后塔納皇后又有額琳沁巴拉皇后昌國公主伊勒噶雅女也又有薩都巴拉皇后𢎞簡録作妃帝子壽寧公主女也泰定三年六月納於中宫早卒
  妃二人一曰巴罕一曰蘇喀達喇表皆作皇后皆鴻吉哩氏托里孫兖王邁珠罕之女文宗天厯初俱安置東安州等謹按巴拜哈斯為阿禪孫鄂蘭徹爾之女巴罕蘇喀達喇為邁珠罕之女后妃傳與托音色辰
  傳所載相同𢎞簡録亦同惟后妃表以巴拜哈斯亦為邁珠罕之女且以巴罕為巴拜哈斯之妹蘇喀逹喇為巴罕之妹與傳互異今姑從后妃傳托音色辰傳載之又按雅克持穆爾傳有取泰定后為夫人事未詳所取為何后
  明宗班布爾實皇后寧宗紀帝母曰皇后鼐瑪錦氏成宗甥壽寧公主之女也按當與泰定所納薩都巴拉為姊妹侍明宗潛邸生寧宗至順元年四月文宗后布達實哩與宦者拜珠謀弑后后暴崩貞裕徽聖皇后名瑪勒岱哈喇魯特氏郡王阿爾斯蘭之裔明宗北狩過其部納焉生順帝后妃傳云生順帝而崩順帝至元二年追尊為貞裕徽聖皇后
  等謹按此后妃傳之文哈喇魯特氏實生順帝與庚申帝記所載回回女子者迥異是豈可曲信草野訛傳而反蔑正史耶其追尊在至元二年而后妃傳則云文宗立即上諡冊以理揆之當是上明宗諡冊時已及后妃而順帝正位後復追尊所自出以昭示天下故紀傳兩存之也
  温綽歡皇后伊埓實克皇后布延呼圖克皇后伊蘇皇后托果斯皇后
  等謹按元代后妃所守某鄂爾多多稱皇后考文宗本紀至順元年十月勅累朝宫分官署凡移文無得稱皇后止稱某位下娘子其委用官屬並用中書擬聞始得定其稱謂云
  文宗皇后布逹實哩鴻吉哩氏駙馬魯王多阿克巴拉女天厯元年立為后生子雅克特古斯餘詳皇太后門
  寧宗皇后塔哩雅圖黙色鴻吉哩氏不詳為何人女至順三年十月立為后時寧宗已即位至正二十八年
  等謹按此乃據后妃傳書之也𢎞簡録所載同第后妃表與托音色辰傳皆不載考寧宗崩時年七嵗本紀無立后事順帝紀亦不載至正二十八年后崩升祔寧宗廟事考至正二十八年順帝北奔元亡當此危急之秋何暇行升祔之禮傳文所載疑其失實但一帝必有一后故存之以俟再考
  順帝喇特納實哩皇后欽察氏紀作巴約特氏太平王雅克特穆爾女帝即位立為后元統二年授冊寳至元元年后妃傳作元統三年是年十一月始改至元元年后之被殺在七月故尚稱元統丞相巴延奏后兄騰吉斯弟塔喇海謀逆誅之遷后出宫巴延鴆殺后於開平民舍
  巴延呼圖克皇后鴻吉哩氏武宗珍格皇后姪毓徳王博囉特穆爾女至元三年立為后至正二十五年崩鄂勒哲呼圖克皇后竒氏髙麗人起家㣲初進為宫女生皇太子阿𥙿實哩達喇巴延呼圖克皇后崩立為后改賜索隆噶氏至正二十八年從帝北奔
  等謹按順帝紀至正七年十二月隆福宫三皇后鴻吉哩氏薨史無傳不可考
  又按睿宗顯宗之妃皆追尊為皇后睿宗妃繅勒噶塔納竒唻氏生憲宗世祖相繼為帝至元二年追尊荘聖皇后至大二年加諡顯懿顯宗元妃名布延庫哩頁額實鴻吉哩氏生泰定帝泰定帝即位追尊宣懿淑聖皇后其裕宗順宗之后已詳皇太后門
  又按元代后妃多鴻吉哩氏仁宗裕宗顯宗之后史傳不言為何人女餘諸后每從其自出者言之矣第托音色辰傳中世次已半不可考據后妃傳叅校往往不符如托里為阿禪之孫托音色辰傳曰有托里者阿禪之裔孫也又曰世祖后特古掄阿禪孫托里之女孫字裔孫字亦不符武宗真格后為托里子班巴爾女蘇喀實哩皇后為阿禪從孫哈爾吉女而謂即真格之從妹后妃傳表皆然世次舛矣且托里稱阿勒達爾圖為族父阿勒達爾圖即特穆爾係阿禪之孫琳沁之子則托里當為阿禪曽孫行以此班之真格與蘇喀實哩之輩行尤逺也舉一以例其餘蓋皆不可得而深考矣
  又按馬端臨考凡奉冊皇太后皇太后臨朝稱制冊后妃皇太子皇子公主公主下嫁諸儀注皆分載帝系考各門下今以此類禮儀無一非王禮也故仍王圻續通考本槩列於王禮考而此不録
  明大祖孝慈髙皇后馬氏宿州人父為徐王馬公后㓜時育於郭子興子興竒太祖以后歸焉洪武元年冊為皇后十五年崩永樂元年加上尊諡曰孝慈昭憲至仁文徳承天順聖髙皇后嘉靖十七年加上尊諡曰孝慈貞化哲順仁徽成天育聖至徳髙皇后
  成穆貴妃孫氏陳州人年十八太祖納之及即位冊封貴妃位衆妃上洪武七年
  淑妃李氏壽州人廣武衛指揮傑之女洪武十七年冊封淑妃攝六宫事未幾薨
  寧妃郭氏濠人父為營國公山甫太祖㣲時山甫以相當極貴遣妃侍之後封寧妃李淑妃薨妃攝六宫事等謹按諸王公主傳太祖有胡充妃逹定妃郭惠妃胡順妃韓妃余妃楊妃周妃趙貴妃李賢妃劉惠妃葛麗妃髙麗韓妃鄭安妃或生皇子或生公主史皆無傳不可考其肅王楧之母郜氏并無封號
  惠帝皇后馬氏光禄少卿全之女洪武二十八年冊為皇太孫妃建文元年冊為皇后四年六月京城䧟崩於火
  成祖仁孝皇后徐氏中山王達長女洪武九年冊為燕王妃成祖即位冊為皇后永樂五年崩仁宗即位上尊諡曰仁孝慈懿誠明莊獻配天齊聖文皇后
  昭獻貴妃王氏蘇州人永樂七年封貴妃十八年薨恭獻賢妃權氏光禄卿永均女朝鮮所貢永樂七年封賢妃八年薨
  仁宗誠孝皇后張氏永城人彭城伯麒之女洪武十六年封燕世子妃永樂二年封皇太子妃仁宗立冊為皇后餘詳皇太后門
  等謹按諸王𫝊仁宗有李賢妃張順妃郭貴妃史皆無𫝊不可考
  宣宗恭讓皇后胡氏濟寧人永樂十五年選為皇太孫妃後為皇太子妃宣宗即位立為皇后宣徳三年上表辭位至正統八年天順七年上尊諡曰恭讓誠順康穆静慈章皇后
  后妃傳曰后無子又善病而孫貴妃有寵宣宗令后上表辭位退居長安宫賜號静慈仙師而冊貴妃為后諸大臣張輔蹇義等皆不能争張太后憫后賢常召居清寧宫内廷朝宴命居孫后上至天順六年孫太后崩錢皇后為英宗言后賢而無罪因勸復其位號英宗問大學士李賢賢對曰陛下此心天地鬼神實臨之然臣以陵寝享殿神主俱宜如奉先殿式庶稱陛下明孝明年七月乃上尊諡并修陵寢
  孝恭皇后孫氏鄒平人安國公忠之女㓜入宫成祖選為皇太孫嬪宣宗即位封貴妃宣徳三年胡后廢遂冊為皇后餘詳皇太后門
  后妃傳曰冊封故事惟皇后金寳金冊貴妃以下有冊無寳孫妃有寵宣宗請於大后製金寳賜焉貴妃有寳自此始妃亦無子隂取宫人子為己子即英宗也英宗生母人卒無知之者
  呉后景帝母也丹徒人彦名之女彦名應亦贈官史未詳宣宗為太子時選入宫宣徳三年封賢妃餘詳皇太后門
  惠妃郭氏名愛鳯陽人入宫為嬪二旬而卒正統元年追贈皇庶母惠妃時又贈諡何氏為端静貴妃趙氏為純静賢妃呉氏為貞順惠妃焦氏為莊静淑妃曹氏為莊順敬妃徐氏為貞惠順妃袁氏為恭定麗妃諸氏為貞静淑妃李氏為恭順充妃何氏為肅僖成妃皆宣宗殉塟宫妃也
  后妃傳曰初太祖崩宫人多從死者建文永樂時相繼優恤若張鳯李衡趙福張璧汪賓諸家皆世襲千户人謂之太祖朝天女户成仁宣三朝亦用殉及景帝以郕王薨猶用其制蓋王府皆然至英宗遺詔始罷之
  英宗孝莊皇后錢氏海州人金吾右衛指揮使貴之女正統七年立為后餘詳皇太后門
  貴妃周氏昌平人慶雲侯能之女天順元年封貴妃餘詳皇太后門
  等謹按諸王公主傳英宗有楊安妃魏徳妃萬宸妃髙淑妃韋徳妃史皆無𫝊不可考其嘉祥公主母劉氏並無封號
  景帝廢后汪氏順天人錦衣指揮僉事瑛之女正統十年冊為郕王妃景帝即位冊為皇后景泰三年廢天順時仍稱郕王妃正徳元年薨二年上尊諡曰貞惠安和景皇后
  后妃傳曰后生二女無子景泰三年妃杭氏生子見濟景帝欲立為太子而廢憲宗后執不可以是忤帝意故廢景帝崩後英宗以其後宫唐氏等殉議及后李賢曰妃已幽廢况兩女㓜尤可憫乃已
  肅孝皇后杭氏錦衣衛指揮使昱之女初為妃景泰三年廢汪皇后冊妃為皇后七年崩英宗復辟削后號等謹按弇州史料後集載英宗天順元年發都督唐輿充軍以其女為郕王貴妃輿受郕王厚賞故也唐貴妃史無傳不可考當即用以為殉者
  憲宗廢后呉氏順天人都督同知俊之女天順八年七月立為皇后甫踰月以杖萬貴妃而廢正徳元年薨后妃傳曰后薨劉瑾欲焚之大學士王鏊持不可乃以妃禮塟
  孝貞皇后王氏上元人阜國公鎮之女呉后廢遂冊為皇后餘詳皇太后門
  孝穆皇后紀氏賀縣人本蠻土官女成化中俘入掖庭命守西藏帝幸之生皇子是為孝宗育於西内十一年帝遣使迎皇子頒詔天下移妃居永壽宫是年六月暴薨諡恭恪莊僖淑妃孝宗即位追諡為孝穆慈慧恭恪莊僖崇天承聖純皇后
  后妃傳曰妃生孝宗於西内時萬貴妃專寵而妬使門監張敏溺焉敏藏之他室憲宗自悼恭太子薨後鬰鬰不樂敏乘間言之憲宗大喜即日幸西内遣使迎皇子時已六嵗矣妃抱皇子泣曰兒去吾不得生兒見黄袍有鬚者即兒父也及移居永壽數召見萬貴妃日夜怨泣曰羣小紿我六月妃暴薨或曰貴妃致之死或曰自縊後孝宗時大學士尹直撰哀冊有云覩漢家堯母之門増宋室仁宗之慟帝燕閒念誦輙欷歔流涕
  賢妃柏氏生悼恭太子為萬貴妃所害
  孝惠皇后邵氏昌化人父林早没世宗立封其弟喜為昌化伯生興王成化十二年封宸妃進封貴妃餘詳皇太后門
  恭肅貴妃萬氏諸城人錦衣衛指揮使貴之女㓜選入掖庭及長侍憲宗於東宫成化二年封貴妃二十三年暴疾薨諡曰恭肅端慎榮靖皇貴妃
  后妃傳曰妃善迎帝意䜛廢呉后六宫希得進御紀淑妃之死實妃為之及𢎞治初御史曹璘請削妃諡號魚䑓縣丞徐頊請逮治診視紀太后諸醫捕萬氏家屬究問當時薨狀孝宗以重違先帝意已之
  等謹按諸王傳憲宗有張徳妃姚安妃楊恭妃潘貴妃史皆無傳不可考
  孝宗孝康皇后張氏興濟人昌國公巒之女成化二十三年選為太子妃是年孝宗即位冊為皇后餘詳皇太后門武宗孝静皇后夏氏上元人慶陽伯儒之女正徳元年冊為皇后世宗嘉靖元年上尊稱曰荘肅皇后十四年崩諡曰孝静荘惠安肅毅皇后十五年加諡温誠順天偕聖
  后妃傳曰后崩議諡大學士張孚敬曰大行皇后帝嫂也與累朝元后異宜用二字或四字李時曰宜用八左都御史王廷相吏部侍郎霍韜等曰均帝后也何殊禮部尚書夏言集衆議因奏曰古人尚質諡法簡稱其行後人増加臣子情也大行皇后宜如列聖元后諡二四及八於禮無㨿帝不從再議羣臣請如孚敬言帝曰用六合隂數焉於是上諡孝静莊惠安肅六字後帝覺孚敬言非是后諡不備不稱配武宗乃增諡
  世宗孝潔皇后陳氏元城人泰和伯萬言之女嘉靖元年冊為皇后七年以觸帝怒驚悸崩諡曰悼靈十五年改諡孝潔隆慶元年上尊諡曰孝潔恭懿慈睿安莊相天翊聖肅皇后
  廢后張氏世宗第二后也初封順妃陳皇后崩冊為皇后嘉靖十三年廢十五年薨
  孝烈皇后方氏世宗第三后也江寧人安平侯鋭之女嘉靖十年三月冊為嬪張皇后廢冊為皇后二十六年崩諡孝烈隆慶元年上尊諡曰孝烈端順敏惠恭誠祗天衛聖皇后
  后妃傳曰帝即位十年未有子張孚敬言古者天子並立六宫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所以廣嗣也請博求淑女為嗣子計從之十年三月方后與鄭氏王氏閻氏韋氏沈氏盧氏沈氏杜氏同冊為九嬪冠九翟冠大采鞠衣圭用次玊榖文冊黄金塗視皇后殺五分之一至期帝衮冕告太廟皮弁御華盖殿傳㫖遣大臣行冊禮既冊從皇后朝奉先殿禮成帝受百官賀盖創禮也張后廢方氏立為后封沈氏宸妃閻氏麗妃舊制立后謁内廟而已至是下禮臣議廟見禮至期帝率后謁太廟及世廟頒詔天下
  端妃曹氏以宫婢楊金英謀弑帝被誅
  曹妃有色帝愛之冊為端妃二十一年宫婢楊金英等謀弑逆帝賴后救得免時帝宿曹端妃宫后命内監捕宫人雜治言金英等弑逆王寧嬪首謀端妃雖不與亦知謀時帝病悸不能言后傳帝命收端妃寧嬪及金英等悉磔於市并誅其族屬十餘人然妃實不知也
  孝恪后杜氏大興人慶都伯林之女穆宗生母也嘉靖十年封康嬪十五年進封妃三十二年薨諡榮淑穆宗立上尊諡曰孝恪淵純慈懿恭順贊天開聖皇太后等謹按諸王傳世宗有閻貴妃王貴妃盧靖妃江肅妃趙懿妃陳雍妃趙榮妃史皆無傳閻王盧三妃即嘉靖十年所冊為嬪者江趙陳趙四妃則不知何年所選皆不可詳考
  穆宗孝懿皇后李氏昌平人徳平伯銘之女穆宗為𥙿王選為妃嘉靖三十七年薨帝即位諡曰孝懿神宗即位上尊諡曰孝懿貞惠順哲恭仁儷天襄聖莊皇后孝安皇后陳氏通州人固安伯景行之女嘉靖三十七年選為裕王繼妃隆慶元年冊為皇后餘詳皇太后門
  孝定后李氏漷縣人安國公偉之女神宗生母也侍穆宗於裕邸隆慶元年三月封貴妃餘詳皇太后門
  神宗孝端皇后王氏餘姚人永年伯偉之女萬厯六年冊為皇后四十八年崩諡孝端光宗即位上尊諡曰孝端貞恪荘惠仁明嫓天毓聖顯皇后
  孝靖后王氏永寧伯天瑞之女光宗生母也隆慶十年封恭妃二十四年進封皇貴妃四十年薨諡温肅端靖純懿皇貴妃光宗即位詔議尊諡熹宗即位上尊諡曰孝靖温懿敬讓貞慈參天允聖皇太后
  恭恪貴妃鄭氏大興人都督同知成憲之女萬厯初入宫封貴妃生皇三子進皇貴妃神宗崩遺命封皇后禮部侍郎孫如游争之乃止崇禎三年薨諡曰恭恪惠榮和靖皇貴妃
  等謹按傳言妃有寵於帝以生皇三子即進貴妃而玊恭妃之子冊為太子尚未進封外廷疑妃有立己子謀羣争國本章奏累數千百嗣是而憂危竑議之書及瘋顛梃擊之案起矣
  昭妃劉氏封年未詳崇禎時尚為太妃十五年薨
  神宗王皇后傳曰妃於天啟崇禎時居慈寧宫掌太后璽莊烈帝事之如大母
  等謹按諸王傳神宗有周端妃李貴妃史皆無傳不可考
  光宗孝元皇后郭氏順天人博平侯維城之女萬厯二十九年冊為皇太子妃四十一年薨諡恭靖熹宗即位上尊諡曰孝元昭懿哲惠莊仁合天弼聖貞皇后孝和后王氏順天人父龯當追贈史未載熹宗生母也侍光宗東宫為選侍後進才人四十七年薨熹宗即位上尊諡曰孝和恭獻温穆徽慈偕天鞠聖皇太后
  孝純后劉氏海州人後籍宛平新樂侯應元之女莊烈帝生母也初入宫為淑女萬厯三十八年生莊烈帝後五年薨莊烈帝長追封賢妃及即位上尊諡曰孝純恭懿淑穆莊静毗天毓聖皇太后
  康妃李氏光宗選侍也光宗即位不豫命封為皇貴妃未舉行熹宗即位敕停封號天啟四年封為康妃乆之始薨
  等謹按傳言光宗力疾御煖閣命大臣封李選侍為皇貴妃未及封而帝崩時選侍以侍疾尚居乾清宫謀挾皇長子自重東宫伴讀王安以劉一燝誰敢匿新天子之言入白選侍乃抱皇長子出於是一燝周嘉謨楊漣左光斗等䟽請選侍移宫議數日移居噦鸞宫既而御史賈繼春以選侍失所具揭移宫一案遂成聚訟熹宗即位之初敕言選侍阻朕煖閣司禮監固請得出又使李進忠再三趣囬明欲要挾朕躬垂簾聽政且選侍毆崩聖母自忖有罪不令朕與聖母舊侍交言今停封號以慰聖母在天之靈已復削賈繼春籍是時委任王安故敕諭如此乆之魏閹亂政遂矯帝命封為康妃復召繼春與前㫖大異矣
  莊妃李氏光宗選侍天啟元年封莊妃以魏忠賢客氏用事憤鬰而薨
  后妃傳曰宫中有二李選侍故以東西别之封康妃者為西李此為東李莊烈帝失母光宗命東李撫視之
  選侍趙氏光宗時未有封號天啟時為魏忠賢客氏矯㫖賜自盡
  等謹按諸王傳光宗有定懿妃王敬妃史皆無傳不可考
  熹宗懿安皇后張氏祥符人太康伯國紀之女天啟元年冊為皇后莊烈帝立上尊號曰懿安皇后崇禎十七年流㓂䧟都城后自盡
  后妃傳曰后數於帝前言客魏過失客魏交恨遂誣后非國紀女幾惑帝聽三年后有娠客魏盡逐宫人異己者而以其私人承奉竟損元子後宫門有匿名書列忠賢逆狀疑出國紀及被遂諸臣手奸黨欲因此揺動中宫㑹有阻者事乃已㨿外戚傳以大學士李國𣚴言而止熹宗大漸折忠賢逆謀傳位信王者后力也
  朱彛尊曰甲申㓂難朝野相傳謂懿安皇后不死然我
  世祖章皇帝實録大書元年五月𦵏明天啟皇后張氏於
  昌平州足以洗其寃矣
  𥙿妃張氏慧妃范氏成妃李氏
  張妃為客魏幽於别宫絶食而死范妃生悼懐太子不育復失寵成妃李氏於帝前密為乞憐客魏知之亦幽成妃於别宫以有豫藏食物半月不死斥為宫人崇禎初皆復妃號
  等謹按諸王傳熹宗有范貴妃任容妃史皆無傳不可考
  愍帝愍皇后周氏蘇州人徙居大興嘉定伯奎之女天啟中選入信邸冊為妃帝即位立為皇后崇禎十七年京城䧟帝命后自裁遂崩
  大清定京師諡后曰莊烈愍皇后
  貴妃袁氏父祐未詳何封當京師䧟時帝令自盡絶而復蘇
  大清定京師命有司給居宅贍養終其身
  貴妃田氏陜西人後家楊州左都督𢎞遇之女崇禎元年封禮妃進皇貴妃十五年薨諡曰恭淑端惠静懐皇貴妃
  明史后妃傳曰太祖鑒前代女禍首嚴内教洪武元年命儒臣修女誡諭翰林學士朱升曰治天下者正家為先后妃雖母儀天下然不可俾預政事至於嬪嬙之屬不過備職事侍巾櫛恩寵或過則驕恣犯分上下失序厯代宫闈政由内出鮮不為禍卿等其纂女訓使後世知所持守五年命禮臣議宫官女職之制禮臣言漢設内官一十四等凡數百人唐設六局二十四司官凡一百九十人女史五十餘人皆選良家女充之帝以所設過多命加裁定於是立六局一司局曰尚宫尚儀尚服尚食尚寢尚功司曰宫正皆正六品每局領四司其屬二十有四而尚宫總行六局之事戒令責罰則宫正掌之官七十五人女史十八人視唐减一百四十餘人諸妃位號亦惟取賢淑莊敬惠順康寧為稱終明之代宫壼肅清論者謂其家法之善超軼漢唐矣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二百一
<史部,政書類,通制之屬,欽定續文獻通考>



  欽定四庫全書
  定續文獻通考卷二百二
  帝系考
  皇太子 皇子
  等謹按宋理宗無子以母弟榮王與芮之子為子即度宗也度宗子即恭帝端宗帝昺皆已詳帝號厯年今所纂斷自遼始
  遼太祖四子
  太宗居二餘三人長為文獻欽義皇帝倍三為章肅皇帝魯呼皆淳欽皇后生四為雅爾噶宫人蕭氏生倍小字托雲神冊元年立為皇太子後薨於太宗時諡曰文武元皇王其子世宗即位改諡讓國皇帝統和中更諡文獻興宗重熈中定諡文獻欽義皇帝廟號義宗其封為東丹王事詳封建考魯呼一名鴻觀太宗天顯五年立為皇太弟繼冊為壽昌皇太子世宗即位太后怒遣魯呼將兵往擊以耶律烏哲諫乃與世宗議和後因太后復謀廢立徙祖州穆宗時其子喜隱反辭連及囚之死於囚所統和中追諡欽順皇帝重熈中更諡章肅皇帝雅爾噶天顯三年救耶律沙於定州為李嗣源所獲石晋立始還後薨
  等謹按契丹國志曰自在太子名阮太祖第二子母曰舒嚕氏從征渤海平封為自在太子尋薨諡曰恭順皇帝一子伊喇趙王為景宗所害契丹國志世系圖太祖惟三子一太宗一東丹王一自在太子與史言四子異自在太子不知何人恭順之諡與魯呼之諡欽順相似餘皆逈異不可得而深考矣
  又按遼史皇子表自肅洽四子始至太祖已四世矣今斷自太祖之子始而以上諸祖之嗣續則列之皇族太祖以下各帝之孫曾行亦俱列之皇族以皇子門止應載一世也
  太宗五子
  長為穆宗餘四人二為齊王雅斯哈靖安皇后生保寧四年薨三為天徳天禄二年以謀反誅四為冀王廸里乾亨初與宋師戰歿於陣五為越王必舒皆宫人蕭氏生
  等謹按皇族表於太宗系止書翼王廸里一支意雅斯哈天徳必舒皆無嗣也契丹國志世系圖太宗子為穆宗𫎇古伊喇趙王三人䝉古不知何人伊喇志又言是自在太子子葉氏本書中亦多舛訛
  世宗三子
  二為景宗餘二人長哈勒布早薨景宗立追冊為皇太子諡莊聖三寧王扎穆妃甄氏生皇子表曰舊史皇族傳哈勒布列在第三木詳所出景宗行居二而舊史本傳云景宗親𥙊於墓追冊為太子當是世宗嫡長子也扎穆舊史書在第一景宗時封寧王保寧八年奪爵繞和元年復爵今考聖宗紀曰統和元年奉遺詔召先帝庶兄質睦復封寧王質睦當即扎穆實景宗庶兄舊史未為大悮又景宗紀云𥙊皇兄哈勒布墓則二人皆景宗兄哈勒布當是嫡長子但哈勒布之母並無明文可據今且依表書之而存其疑焉臣等謹按契丹國志世系圖世宗六子長景宗餘為平王荆王吳王寧王河間王皆不書名惟寧王據史文當即扎穆餘不可考
  景宗四子
  長為聖宗餘三人次秦晋王隆慶薨後贈皇太弟三齊王隆佑皆睿智皇后生四藥師努未詳所出早卒等謹按景宗紀乾亨三年三月皇子罕巴卒罕巴表中無有豈卒在弱齡故不書抑即藥師努耶又契丹國志世系圖景宗有子曰鄭格亦不知為何人
  聖宗六子
  長為興宗餘五人二秦王重元欽哀皇后生興宗立為皇太弟道宗冊為皇太叔清寧九年其子尼嚕古反軍潰重元自殺三桞城郡王布古徳未詳所出四燕王武格五格爾皆布威氏生六混同郡王海古勒姜氏生
  王圻續通考曰按聖宗紀開泰七年皇子宗真封梁王宗元永清軍節度宗簡右衞大將軍宗愿左驍衞大將軍宗偉右衞大將軍宗真即興名餘名與上不同又止五人蓋名乃後時改易而格爾𭧂疾薨故止五耳
  等謹按契丹國志宗元即太叔重元又言其子曰洪孝同受誅洪孝其即尼嚕古乎又志中世系圖聖宗子晋王宗元齊王宗熈長沙王宗哲魯王宗正豳王宗徳宗教徳爾吉與興宗共八人宗熈宗哲等名與史中宗簡宗愿又不同無從叅考而合一之
  興宗三子
  長為道宗餘二人皆仁懿皇后生二宋魏王和羅噶乾統三年冊為皇太叔從獵於慶州薨三秦魏王阿林清寧時從秋獵薨
  等謹按契丹國志燕王洪道本名濟嚕海道宗同母弟又世系圖載楚王洪孝晋王洪徳皆道宗弟洪孝與重元子同名豈即其人與是道宗之同祖弟耳其名爵皆與史異
  道宗一子
  皇太子濬宣懿皇后生清寧九年封梁王咸雍元年冊為皇太子太康三年為耶律伊蘇所誣殺後諡曰昭懐太子其子天祚帝即位上諡曰大孝順聖皇帝廟號順宗
  等謹按契丹國志作秦王元吉與正史異
  天祚六子
  長晉王額嚕温文妃生出繼大丞相耶律隆運後保大元年南軍都統耶律伊都與文妃宻謀立之不果伊都降金文妃伏誅額嚕温不與謀得免耶律薩巴等復謀立之事覺縊死二梁王雅里元妃生元祚奔夏衆推稱帝三燕王塔嚕早薨未詳所出四趙王錫訥埒五秦王定六許王寧皆為金師所獲並未詳所出
  等謹按天祚紀有長子趙王母為趙昭容之語今表云趙王行居四而未詳所出與紀又異
  金太祖子
  景宣皇帝宗峻豐王烏里趙王宗傑聖穆皇后唐古氏生遼王宗斡光懿皇后費摩氏生宋王宗望陳王宗雋瀋王額魯欽憲皇后赫舎哩氏生睿宗皇帝宗堯豳王鄂爾多宣獻皇后布薩氏生梁王宗弼衞王宗强曹王宗敏元妃烏庫哩氏生紀王錫訥埓息王寧嘉莒王雅遜崇妃蕭氏生鄴王斡琿娘子特訥克生又有任王威赫亦崇妃蕭氏生
  等謹按金史載太祖十六子止有鄴王斡琿以上十六人宗室表亦然王圻仍之考后妃傳崇妃蕭氏與其子任王威赫皆為海陵所殺海陵紀所書同則為太祖子無疑今特增入又豈即錫訥埒寧嘉雅遜三人中之一而有二名且封國亦有改易與
  宗峻本名勝額在諸子中最嫡天會二年薨其子熈宗即位追上尊諡曰景宣皇帝廟號徽宗海陵降之為豐王世宗復追尊之宗堯初名宗輔本名鄂爾多其子世宗即位追上尊諡曰立徳顯仁啟聖廣運文武簡肅皇帝廟號睿宗宗雋本名額爾衮天眷二年以謀反誅宗傑本名穆里延天㑹五年薨宗强本名阿嚕皇統二年薨宗敏本名阿里布海陵簒立時殺之宗望本名斡喇布又作斡里雅布天會五年薨宗斡本名阿爾本太祖庶長子皇統時薨其子海陵簒立追諡憲古𢎞道文昭武烈章孝睿明皇帝大定二十二年削帝號追封皇伯太師遼王宗弼本名緼綽又作烏珠皇統八年薨餘不可悉考
  太宗十四子
  宋王宗磐本名富勒呼天眷二年以謀逆誅豳王宗固本名呼嚕宗固兄 多因誣以謀逆誅詳 所引傳文代王宗雅虞王阿里布滕王呼沙呼薛王宗懿陳王宗本本名阿嚕翼王呼蘭天眷二年亦以逆誅豐王宗美本名呼爾察鄆王實圖美霍王哈必蘇蔡王沃哩畢王宗哲徐王宗順
  等謹按傳曰太宗十四子冨勒呼呼嚕呼拉布阿魯岱阿里布呼沙呼阿林阿嚕呼蘭呼爾察實圖美哈必蘇沃里和碩今取表中所列合之哈必蘇阿嚕岱阿林和碩當是代王宗雅薛王宗懿畢王宗哲徐王宗順苐不能分指其本名之所屬矣又諸王之所自出亦皆無可考
  宗固宗本傳曰海陵在熈宗時見太宗諸子勢强而宗磐尤䟦扈與呼蘭相繼皆以逆誅熈宗厚於宗室禮遇不衰海陵嘗私議之及簒立猜忌益深遂與秘書監蕭𥙿謀殺太宗諸子誣以反狀乃殺宗本宗美遣使殺東京留守宗懿北京留守卞繼又殺益都尹畢王宗哲平陽尹禀左宣徽使京京宗固子本名和色哩卞本名克實禀本名呼爾哈卞與禀皆太宗孫未詳何人之子而中京留守宗雅喜事佛世稱善大王者亦竟殺之太宗子孫死者七十餘人太宗後遂絶太宗紀更有宗翰子孫三十餘人諸宗室五十餘人皆同時死
  熈宗二子
  皇太子濟安悼平皇后生皇統二年三月立為皇太子十二月薨諡英悼魏王道濟賢妃生皇統四年八月熈宗殺之
  熈宗子傳贊曰國初制度未立太宗熈宗皆自安班貝勒即位熈宗立皇太子始正名位定制度焉
  海陵四子
  皇太子光英圖克坦后生天徳四年二月立為皇太子海陵伐宋光英居守汴京命圖們額里頁䕶衞之及海陵遇害額里頁遂殺之崇王元壽元妃大氏生天徳三年薨宿王舒蘇鄂博柔妃唐古氏生正隆元年生三年薨滕王廣陽才人南氏生正隆二年生三年薨
  等謹按光英之為皇太子事在天徳四年而天徳三年二月帝有謂侍臣昨日太子生日皇后獻朕田家稼穡圖朕甚賢之之語則光英未立以前當已稱太子矣
  又按王圻續通考於海陵四子皆云母氏未詳今考傳中皆詳載之
  世宗十子
  衞紹王居七餘九人顯宗皇帝允恭趙王蘇尼越王薩魯昭徳皇后生鎬王永中越王永功皆元妃張氏生鄭王永蹈潞王永徳皆元妃李氏生豫王永成昭儀梁氏生䕫王永升才人舒穆嚕氏生
  允恭後賜名永廸皇統六年大定二年立為太子二十五年薨諡宣孝其子章宗即位追諡體道𢎞仁英文睿徳光孝皇帝廟號顯宗
  鄭王永蹈傳曰明昌三年氷蹈因崔温郭諫馬太初私説䜟記災祥言永蹈當得位乃陰結内侍伺帝起居其家奴上變詔鞠問賜永蹈及妃卞玉二子安春愛新公主長樂自盡後㤗和七年以衞王永濟子阿禪為永蹈後
  鎬王永中傳曰初置王傅府尉官名為官屬實檢制之永中自以世宗長子且老矣動有掣制情殊鬱鬱明昌四年鄭王永蹈以謀逆誅增置諸王司馬一員檢察門户後鎬王傅尉以永中第四子鄂蘭哈瑪爾語渉不道又第二子實圖美撰詞曲有不遜語家奴徳格首永中與侍妾瑞雪言我得天下以爾為妃遣官覆按狀同詔賜永中死實圖美鄂蘭哈瑪爾等棄市貞祐二年徙永中妻子鄭州安置四年徙南京子孫禁錮自明昌至正大末幾四十年天興初弛禁未幾南京亦不守矣
  章宗六子
  絳王洪𥙿欽懐皇后生大定二十六年生二十八年薨荆王洪靖資明夫人林氏生明昌三年生四年薨榮王洪熈明昌三年生未彌月薨英王洪衍明昌四年生未幾薨壽王洪輝承安二年五月生十月薨母氏皆未詳葛王徳里元妃李氏生泰和二年八月生三年薨
  衞紹王六子
  皇太子從恪大安元年封胙王二年立為太子琚瑄璪母氏皆未詳餘二人缺名至寧末呼沙呼殺衞王從恪兄弟皆廢居中都又徙南京禁錮二十餘年哀宗開興時崔立為亂勒兵入見太后傳令立從恪為梁王後崔立送欵於元至青城死焉
  等謹按傳言大安元年封子六人為王胙王外有任王鞏王不知為何人所封號
  宣宗四子
  袁宗居三餘三人皇太子守忠母氏未詳貞祐元年立為太子三年薨諡莊獻立其子鏗為皇太孫始二歳尋薨諡冲懐元齡早卒或曰莊獻太子母弟或曰麗妃史氏生荆王守純真妃龎氏生守純三子長肅國公額爾克次戴王某次鞏王特伯天興時額爾克出質後守純及諸宗室皆死青城
  等謹按皇子門止應載帝之子一世餘當列之皇族今以守忠之子曾立為皇太孫則不宜與諸皇族並列守純之子或早卒或國亡竄死未成族分故附見於此
  元太祖六子
  三為太宗餘五人長卓沁太子早薨次二察罕台太子次四睿宗圖類次五烏拉齊次六科爾戬太子圖類太宗同母弟太祖崩後監國者踰年太宗壬辰歳薨其子憲宗世祖相繼為帝憲宗初立追諡英武皇帝世祖至元十一年改諡景襄廟號睿宗
  太宗七子
  長為定宗餘六人次二庫騰太子次三庫春太子太宗八年薨次四哈喇徹爾王次五哈斯大王次六哈坦大王次七黙哷大王
  𢎞簡録曰至元二年分四親王南京屬州鄭州𨽻哈坦鈞州𨽻明埓睢州𨽻博囉齊蔡州𨽻海都蓋皆太宗子孫博囉齊乃庫春之孫海都乃哈斯之子而明埓應即黙哷音相通也
  宗室世系表曰按憲宗紀有云太宗以子裕隆不材故不立為嗣今考經世大典帝系篇及歳賜録並不見裕隆名故不敢列之世表
  等謹按今元史憲宗紀無此文表中所引當是元代國史
  定宗三子
  長呼察大王次二諾果太子次三和和大王
  憲宗五子
  長巴爾圖大王次二烏蘇岱大王次三玉隆哈實大王次四河平王錫里濟次五璸都
  世祖十子
  長多爾濟王次二裕宗皇帝珍戬次三安西王莾噶拉至元十七年薨次四北安王諾木罕大徳五年薨次五雲南王和克齊至元八年薨次六阿雅噶濟大王次七西平王鄂囉齊次八寧王庫庫楚皇慶二年薨次九鎮南王托歡大徳五年薨次十和搭拉特穆爾王按世祖諾爾布皇后傳云有子一人名時黙齊表中不載不可詳考
  珍戬世祖嫡子至元十年立為皇太子後世祖春秋髙南䑓御史請内禪帝震怒太子憂懼得疾薨帝追悔諡明孝太子其次三子成宗即位追諡文惠明孝皇帝廟號裕宗長子噶瑪拉至元中出鎮北邊封梁王進晉王大徳六年薨泰定帝即位追尊光聖孝仁皇帝廟號顯宗文宗時毁其廟室次子達爾瑪巴拉至元二十九年薨武宗即位追諡昭聖衍孝皇帝廟號順宗
  等謹按皇子門例止載一代今顯宗順宗不宜載入皇族故附載於此
  成宗一子
  徳壽大徳九年立為皇太子未幾薨
  武宗子
  已詳帝號厯年門
  仁宗二子
  長為英宗餘一人安王温都遜布哈英宗即位後被殺
  泰定四子
  長阿爾濟雅巴泰定元年立為皇太子泰定帝崩丞相都爾蘇立以為帝齊王伊嚕特穆爾舉兵圍上都都爾蘇奉之出降後不知所終次二晉王巴特瑪雅爾藏布次三蘇蘇太子次四允丹藏布太子俱早薨
  明宗二子
  已詳帝號厯年門
  文宗三子
  長喇特納達哈至順元年封燕王尋立為皇太子次年薨次二雅克特古斯初名古嚕達喇順帝至元六年被放髙麗為從臣伊徹察喇所弑次三太平訥太子早薨
  順帝三子
  長阿𥙿實哩達喇至元十三年立為太子後從帝奔應昌不知所終餘二子早世名無考
  等謹按𢎞簡録附載明洪武三年元主之子蘇都爾降於明不知即順帝子否也
  明太祖二十六子
  成祖居四餘二十五人太子標奏王樉晉王棡周王橚皆髙皇后生楚王楨胡充妃生齊王槫潭王梓達定妃生魯王檀郭寧妃生蜀王椿代王桂谷王橞郭惠妃生湘王栢胡順妃生遼王植韓妃生慶王㮵余妃生寧王權楊妃生岷王楩韓王松同妃生潘王模趙貴妃生唐王桱李賢妃生郢王棟劉惠妃生伊王㰘葛麗妃生肅王楧母郜無名號趙王杞安王楹皇子楠皆未詳所生母
  長子標太祖為吳王立為世子洪武元年立為皇太子二十二年薨諡曰懿文太子其子惠帝即位追尊為孝康皇帝廟號興宗成宗即位復降稱太子等謹按史料止稱二十四子豈以趙王杞生三歳而殤皇子楠踰月而殤故畧之與王圻續通考引天潢玉牒亦有稱二十四子者然王圻仍以二十六子為實又王圻封建考内所載諸王之母間有不同如以魯王為郭貴妃生岷王為湘王同母亦胡順妃生又代王之母鄭曉云徐妃武寕王女或曰下邳人考代王傳王妃乃武寧王徐達女也王圻之言誤矣
  惠帝二子
  文奎建文元年立為皇太子燕師入年七嵗矣莫知所終文圭年二歳成祖入幽之中都廣安宫號為建庶人英宗復辟始釋出之未幾卒
  等謹按文圭之出在天順復辟時聼居鳯陽婚娶出入自便年已五十七歳矣未幾卒史不言其有子史料有録建庶人後人數之語豈文圭或有子抑興宗子允熥允熞允熈之後裔與史傳中無可詳考王圻封建考亦云文圭卒建文嗣絶又附載傳信録言成祖入宮時建文有㓜子老嫗教之牽成祖衣哭跪而求食成祖育諸宫中此所載當不足信
  成祖四子
  長為仁宗餘三人漢王髙煦趙王髙燧俱文皇后生髙爔未詳所生母
  仁宗十子
  長為宣宗餘九人越王瞻墉襄王瞻墡昭皇后生鄭王瞻峻蘄王瞻垠淮王瞻墺李賢妃生荆王瞻堈張順妃生滕王瞻塏梁王瞻垍衞王瞻埏郭貴妃生等謹按王圻封建考既以髙煦為成祖次子髙燧為成祖三子又以仁宗子瞻峻瞻墉瞻墡瞻堈瞻墺瞻㙐即滕王名與史異瞻垍瞻埏八人皆以為成祖子而云永樂二十二年十月封子八人為王獨不思成祖崩於是年之七月至十月仁宗已即位故封其子為王乎王圻之舛誤甚矣
  宣宗子
  已詳帝號厯年門
  英宗九子
  長為憲宗餘八人崇王見澤周皇后生徳王見潾皇子見湜吉王見浚忻王見治萬宸妃生許王見淳王惠妃生秀王見㴻髙淑妃生徽王見沛韋徳妃生等謹按明史云英宗九子孫承澤春明夢餘錄云英宗十子於史傳所載九人外多榮王一人考鄭汝璧皇明世系亦無榮王明史徳王傳曰見潾於景泰三年封榮王天順元年封為徳王則榮王即徳王也春明夢餘録列為二人誤矣至史料僅書英宗七子今考其所不載者見湜見澤也見湜固早卒而見澤於成化十年就藩汝寧𢎞治十八年始薨其子襲爵史料亦缺之是不可解
  景㤗帝一子
  見濟杭妃生始為郕王世子景㤗三年立為太子是年薨諡曰懐獻天順元年仍降稱世子
  憲宗十四子
  孝宗居三餘十三人皇第一子萬貴妃生悼恭太子祐極柏賢妃生興獻帝祐杭岐王祐棆雍王祐橒邵后生益王祐㯽衡王祐楎汝王祐梈張徳妃生壽王祐榰姚安妃生涇王祐橓申王祐楷楊恭妃生榮王祐樞潘端妃生皇第十子王敬妃生第一子第十子皆未名殤
  等謹按春明夢餘録作憲宗十三子缺第一子而以皇十子為皇八子與史異考録中載崇禎時諭徳許士柔上言帝系䟽内亦有憲宗純皇帝十有三子之語史料雖云十四子而所列仍止十三人無第十子疑十三子為得其實耳
  祐杭第四子也成化二十三年封興王正徳十四年薨諡曰獻王薨二年而世子入嗣大統是為世宗初追尊為興獻帝嘉靖三年加稱為本生皇考孝穆獻皇帝㝷去本生字七年明倫大典成加上尊諡曰恭睿淵仁寛穆純聖獻皇帝十七年通州同知豐坊請加尊廟號稱宗以配上帝九月加上尊號知天守道洪徳淵仁寛穆純聖恭獻敬文孝皇帝廟號睿宗
  孝宗二子
  長為武宗餘一人蔚王厚煒
  世宗八子
  穆宗居三餘七人哀冲太子載基閻貴妃生莊敬太子載壑王貴妃生景王載圳盧靖妃生頴王載□江肅妃生戚王載□趙懿妃生薊王載㙺陳雍妃生均王載□趙榮妃生
  穆宗四子
  神宗居三餘三人憲懐太子翊鉞孝懿李后生潞王翊鏐孝定李后生靖王翊鈴母氏無考
  神宗八子
  長為光宗餘七人福王常洵沅王常治鄭貴妃生瑞王常浩周端妃生惠王常潤桂王常瀛李貴妃生邠王常淑永思王常溥母氏無考
  光宗七子
  長為熹宗五為莊烈帝餘五人簡王由㰒王皇后生齊王由楫王選侍生懐王由模李選侍生湘王由栩定懿妃生惠王由橏敬妃生
  熹宗三子
  懐冲太子慈然母氏未詳悼懐太子慈焴范貴妃生獻懐太子慈炅任容妃生
  愍帝七子
  太子慈烺懐隱王慈烜定王慈烱周皇后生永王慈炤悼靈王慈煥悼懐王及皇七子皆田貴妃生傳曰慈烺將選婚以寇警暫停京師䧟賊獲太子偽封宋王後不知所終及由崧在南京時有自北來稱太子者騐之以為駙馬都尉王昺孫王之明者偽為之繫獄中袁繼咸劉良佐黄徳功皆上䟽争而左良玉兵起以救太子為名真偽莫能知也後降於我
  大清定王永王亂後不知所終慈烜慈煥皆早薨悼懐
  王及皇七子皆早殤名俱無考
  等謹按春明夢餘録云穆宗二子神宗潞王神宗五子光宗福王惠王桂王瑞王崇禎帝三子皇太子永王定王以史傳証之其缺畧多矣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二百二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二百三
  帝系考
  公主
  宋理宗一女
  周漢國公主賈貴妃生景定二年下嫁楊太后之姪孫節度使鎮四年薨諡端孝
  等謹按通考已載至寜宗女祁國公主今所採止理宗一女而已
  遼太祖一女
  濟古爾下嫁淳欽皇后弟蕭舒嚕㓜為奥姑未封而卒
  遼國史語解曰凡納后即族中選尊者一人當奥而坐以主其禮謂之奥姑送后者拜而致敬
  太宗女
  羅卜科下嫁北府宰相蕭思温應厯間封⿰氵幵 -- 汧國長公主保寧中進封燕國大長公主綽哈下嫁北府宰相蕭哈里未封卒
  等謹按表云太宗二女考蕭哈里傳曰天禄間娶明王安圖女阿雅翁主應厯初察克亂阿雅連坐繼娶綽哈翁主本漢書諸侯女之稱故不曰尚而曰娶則綽哈當亦非太宗女也今且依表列之而據傳以志其誤
  世宗三女
  皆懷節皇后生長和克丹下嫁侍中蕭卓琳保寧間封秦國長公主次觀音下嫁蕭實喇保寜間封晉國長公主三薩喇下嫁蕭斡里未封卒
  等謹按聖宗紀統和元年正月公主和克丹進助山陵費四月幸公主和克丹第又懷節皇后傳察克作亂時后生䝉古公主方在蓐䝉古公主餘無可考
  景宗四女
  睿聖皇后生三女長觀音女下嫁北府宰相蕭繼先初封魏國公主進封齊國景福中封燕國大長公主次長夀女下嫁宰相蕭巴雅爾封呉國公主統和初進衛國改魏國長公主三延夀女下嫁蕭恒德封越國公主薨後追封趙國四淑格渤海妃生下嫁盧俊不諧改適蕭實訥無封號
  王圻曰按聖宗統和元年二月以皇女長夀公主下嫁國舅布希子烏里十月以公主淑格下嫁國舅詳衮珠克七年四月國舅太師蕭達蘭為子巴雅爾請上皇女延夀公主許之今考之公主表所適之人不同豈名異而人則一乎此不可曉矣
  聖宗十四女
  長雅克貴妃生貴妃不言何氏下嫁蕭必魯封隨國公主進秦國興宗時封宋國長公主二伊木沁欽哀皇后生下嫁蕭綽班改適蕭哈里不諧改適蕭呼敦又不諧乃適韓國王蕭惠開㤗七年封魏國公主後進秦國長公主改封秦晉國清寧初加大長公主三碩格欽哀皇后生下嫁蕭孝忠封越國公主進晉國景福初封晉蜀國長公主清寧初加大長公主四吹巴勒蕭氏生下嫁蕭孝先封南陽郡主進封公主太平末東京大延琳反遇害五陶格蕭氏生與吹巴勒同母下嫁蕭揚魯封長寧郡主進封公主六塔納蕭氏生與吹巴勒同母下嫁蕭雙寛封平原郡主進封荆國公主七玖格馬氏生下嫁蕭璉封潯陽郡主進封公主八長夀大氏生下嫁大力秋大力秋坐大延琳事伏誅改適蕭繅固封臨海郡主進封公主九巴格白氏生下嫁劉三嘏封同昌縣主進封公主十實格白氏生下嫁奚王蕭果濟封三河郡主進封公主十一丕紳白氏生下嫁劉四端封仁夀縣主進封公主十二泰格白氏生下嫁蕭呼哩十三賽格李氏生下嫁蕭托雲封金鄉郡主進封公主按蕭托雲傳主本封金鄉公主以殺家婢降封郡主與表異十四興格艾氏生下嫁蕭旺禄
  興宗二女
  皆仁懿皇后生長巴戬下嫁蕭薩巴不諧改適蕭阿蘇以婦道不脩徙中京又嫁蕭沃聶封魏國公主重熈末徙封晉國加長公主次烏拉台下嫁蕭額哩頁封鄭國公主清寧間加長公主夀隆間加大長公主
  道宗三女
  皆宣懿皇后生長色克只下嫁蕭末封鄭國公主咸雍中徙封魏國二嘉哩下嫁蕭托卜嘉封齊國公主進趙國三托里下嫁蕭綽哈綽哈得罪離之改適蕭特黙初封越國公主乾統初進封秦晉大長公主又徙封梁宋國從天祚出奔後為金人所獲
  公主表曰托卜嘉坐昭懷太子事被害其弟額都温欲逼尚嘉哩公主公主以其黨伊蘇惡之未幾額都温伏誅天祚初伊蘇用事公主每以匡救為心竟誅伊蘇
  昭懷太子一女
  延夀下嫁蕭罕嘉努封楚國公主徙許國乾統初進趙國加秦晉國長公主
  天祚六女
  一為額哩音文妃生封蜀國公主元妃即后也生三女宫人生二女俱闕名凡六人俱為金人所獲
  等謹按金史宗望傳曰太祖嘉宗望功以遼蜀國公主額哩音賜之又言望宗破遼時遼主女古裕額哩音烏里頁大敖拉次敖拉皆降則天祚六女止缺一人名耳第額哩音外俱不能分考其行次及所生母矣
  又按遼代王姫皆下嫁蕭氏之族列傳與表互有詳畧如逆臣蕭翰傳天禄二年尚帝妹額伯哩公主疑為義宗女蕭呼敦傳與秦國長公主不諧復尚齊國公主蕭托果傳應厯初始入侍詔尚樸謹公主又蕭奉先傳有駙馬蕭昱之名烈女耶律努妻蕭氏傳有其母呼都克公主之語求之表中俱不可考又據蕭必塔傳尚秦晉王公主蕭阿拉𫝊重熈末尚秦晉國公主而蕭托雲之孫額都温尚三韓郡王赫嚕女古裕公主則知遼代凡諸王之女亦得稱公主也
  附録下嫁屬國主
  聖宗統和七年以王子帳耶律襄之女封義成公主下嫁夏國王李繼遷王本作五年又作李繼遷為子求婚與史異不知何據今從史興宗景福元年以興平公主下嫁夏國王李德昭子元昊後不諧公主薨遣使持詔問之天祚帝乾統二年以族女南仙封成安公主下嫁夏國王李乾順
  聖宗統和十四年髙麗王治乞為婚姻以駙馬蕭恒德女下嫁之
  王圻曰恒德女不封公主史失之耳
  聖宗太平元年大食國王遣使為其子䇿格請婚以王子班郎君和索哩女噶老封公主降之
  等謹按以上諸公主王圻仿通考漢代下嫁單于之例題曰和番公主且云西夏髙麗雖遼屬國而叛服不常終非所樂與婚也故總謂之和番今按漢時婁敬之䇿葢以中國之力不足制外夷故借舅甥之情以息干戈之擾遼時西夏髙麗豈能與遼抗衡况大食國之更小者乎故仍王本載之而削去和番之名且論其時勢之不同如此
  金太祖女
  長名烏嚕下嫁圖克坦定格定格死其弟恭本名舍音强尚之海陵時恭妾呼達譛烏嚕於海陵后被殺一下嫁實嘉努實嘉努自㓜養於太祖及長以女妻之一號畢國公主下嫁烏爾古額琳一為梁國大長公主餘未詳
  等謹按烏庫哩元忠傳曰世宗大定十五年元忠為大興府有僧犯法皇姑梁國大長公主為請元忠不聽世宗為太祖孫則皇姑當為太祖女矣世宗本紀大定十八年御史中丞劉仲晦侍御史李瑜坐失糾察大長公主削官一階大長公主不言何國王圻續通考云睿宗妹梁國公主下嫁布薩揆考揆本傳世宗大定十五年尚韓國大長公主非梁國也
  世戚傳曰圖克坦納喇唐古富察費摩赫舎哩布薩皆貴族也天子娶后必於是公主下嫁必於是
  太宗女
  等謹按王圻續通考曰太宗女鄂國公主下嫁多科阿林今考圖克坦繹傳曰繹祖薩噶爾瑪克國初有功授隆安府路合扎穆昆多科阿林眀安又曰繹母鄂國公主又曰繹家世貴寵自曾祖照至繹尚公主者四世所言止此而已繹父名某鄂國公主為何帝女並未詳王圻以多科阿林為人名而即以為繹之父又以鄂國主為太宗女皆不知其何所據
  熈宗姊妹景宣帝女
  景宣皇帝女下嫁圖克坦賽音
  等謹按思恭傳父賽音尚熈宗妹當是景宣女也
  熈宗女
  一為代國公主下嫁唐古辯一為鄭國公主下嫁富察鼎夀一為冀國公主章宗欽懷皇后傳后為鄭國公主女就食於姨冀國公主一為第七女瀋國公主下嫁圖克坦繹一下嫁圖克坦富均努
  等謹按富察鼎夀傳其長子希卜蘇凡三尚定國景國道國公主皆不知為何帝女王圻本作世宗女不知何據又胙王元傳有皇統七年富察額古德子尚主事不知所尚何主
  海陵姊妹遼王女
  遼王宗斡女遼國長公主都本下嫁富察阿固岱主薨繼尚鄧國長公主崔格二公主内當有一人即慶宜公主一為嘉祥縣主下嫁圖克坦克寧縣主疑是後時降號一為平陽長公主海陵同母女弟也下嫁圖克坦貞按世宗時降永平縣主后妃傳稱梁國公主乃章宗時追封之號
  等謹按富察阿固岱傳不言其子為某富察鼎夀傳云鼎夀為海陵女弟慶宜公主子亦不言其父為某考后妃傳海陵之嬖徹辰為富察阿固岱女海陵姊與女弟又不符慶宜公主所生海陵本紀所載同則鼎夀與徹辰同母當即阿固岱之子也苐阿固岱傳以遼國公主為海陵姊鄧國公主不言為姊為妹鼎夀傳以慶宜公主為海陵女弟后妃傳又以為海陵姊故不能定慶宜之為遼國為鄧國耳王圻續通考以遼國鄧國慶宜為三人則誤矣
  海陵女
  一下嫁烏庫哩誼誼本名雄名宣宗紀以駙馬雄名第賜呼沙呼即誼第也一為榮國公主下嫁珠蘇爾一下嫁蕭玉子
  圖克坦額哷楚克𫝊曰海陵將弑熈宗欲得額哷楚克為内應遂許以女娶其子海陵既立以榮國公主下嫁其子珠蘇爾又蕭玉傳曰海陵謂玉曰朕始得天下常患太宗諸子方强頼社稷之靈卿發其奸朕無以報使朕女為卿男婦
  世宗姊妹
  睿宗女楚國長公主下嫁唐古德温冀國長公主下嫁烏庫哩尼瑪哈
  世宗女
  長為魯國大長公主下嫁烏庫哩元忠按張景仁傳言元忠尚豫國公主當是公主初封豫國後進魯國一為第二女唐國公主下嫁圖克坦思恭一為息國公主下嫁圖克坦公弼一為第四女呉國公主下嫁唐古貢一為第五女蜀國公主下嫁唐古鼎一為第七女宛國公主下嫁烏凌阿復一為韓國大長公主鄭王永蹈同母妹下嫁布薩揆一為澤國公主長樂與鄭王謀叛賜自盡一為第十四女下嫁赫舍哩志寧子諸神努一為衛國公主下嫁富察通子富色里
  等謹按諸神努所尚者為第十四女則世宗之女固有十餘人也今所搜輯不能得其全矣
  章宗姊妹
  顯宗女鄴國公主下嫁烏庫哩誼誼初尚海陵女海陵女卒又尚鄴國公主烏庫哩誼傳鄴國又云薛國
  等謹按烏庫哩元忠傳其子誼尚顯宗長女薛國公主事在大定十八年之前及誼傳又云大定二十一年尚顯宗女廣平郡主章宗時進鄴國長公主合而觀之似薛國鄴國為二人皆誼先後所尚也然誼傳云大定八年尚海陵女海陵女卒大定二十一年尚廣平郡主則中間又無更尚一主之事父子二人之傳互異若此不可解矣
  衛紹王女
  岐國公主歸於元
  等謹按宣宗本紀曰貞祐二年奉衛紹王公主歸於元餘未詳考元史太祖九年金主求和奉衛紹王女岐國公主以獻則其國名可徴矣
  宣宗女
  温國公主
  宣宗紀曰帝初即位封皇女温國公主餘未詳臣等謹按以上所載諸帝公主皆史有眀文者也外此尚有數人史不言何帝女王圻以其時事考之而斷以為某帝女者葢以漢唐宋定制帝女為公主帝之女兄弟為長公主帝之諸姑為大長公主金史當亦循此稱謂故耳苐恐遼金諸史未必體例畫一若此故統列於後而節録紀傳之文以示傳疑云
  曹國公主
  等謹按世宗紀大定十二年有曹國公主家奴犯事之事不言何帝女疑即世宗女
  邢國公主下嫁布薩安貞
  等謹按布薩揆與其子安貞傳皆言尚邢國公主而不言何帝女其尚主在章宗時王圻本屬之顯宗女者以長公主之名定之耳
  郜國公主下嫁烏凌阿琳
  等謹按本傳不言何帝女王圻以為章宗女
  昇國公主
  等謹按章宗紀曰㤗和二年四月幸昇國長公主第問疾王圻以為顯宗女
  沂國公主
  等謹按宣宗本紀曰興定三年閏三月以沂國公主薨輟朝疑即宣宗女
  又按赫舍哩志寜傳尚梁王宗弼女永安縣主烏庫哩布察呼傳尚宋王宗望女昭寜公主實庫則知金代諸王之女固亦有稱公主者矣
  又按金史公主世戚皆無表世戚有傳亦不詳備凡某帝之有㡬女以及軰行之尊卑長㓜之次序生卒之年月徃徃缺畧考熈宗天眷二年八月定公主郡縣主及駙馬官品其制度亦弗可考當海陵弑熈宗後宗室且斬艾殆盡其於公主可知矣今據王圻續通考而遍考正史紀傳以補其缺焉又按百官志諸王諸公主所封國號皆掌於吏部又有封公主之縣號三十樂安清平蓬萊榮安棲霞夀光靈仙夀陽鍾秀恵和永寧聞喜秀容宜芳真寧嘉祥金鄉華原志中所列未符三十之數今考之諸公主封號皆不見
  元太祖女
  昌國大長公主浩沁必濟下嫁昌王巴圖巴圖初尚太祖妹昌國大長公主特穆爾特穆爾卒以浩沁必濟為繼室趙國大長公主阿拉克必濟下嫁趙王布頁赫髙昌公主伊埒哈屯下嫁伊都呼巴哩珠阿勒坦德濟伊都呼者髙昌國主之號也
  太宗女
  蘇哷肯公主下嫁蕭寧忠武王阿禪之孫納罕
  定宗女
  趙國大長公主伊哷黙色下嫁布貝赫長子趙王凖布哈巴克巴噶爾公主下嫁巴哩珠阿勒坦德濟曽孫伊都呼和爾齊哈喇德濟
  憲宗女
  昌國大長公主巴雅爾罕和琳傳作巴雅爾罕表作巴雅爾下嫁昌王扎古喇沁次子和琳表止作適扎古喇沁子今從𢎞簡録
  等謹按𢎞簡録採劉國傑傳而云其子托歡尚憲宗女未詳何名今考劉傳托歡乃尚憲宗孫女也邵氏之言誤矣
  世祖姊妹睿宗女
  魯國大長公主伊蘇布哈下嫁濟寜忠武王阿禪子旺沁塔瑪噶公主下嫁北平王鎮國子尼古爾台布頁赫之從姪也
  世祖女
  烏爾戬公主下嫁和琳從弟布哈公主表作特濟根子布哈與和琳傳異魯國大長公主嚢嘉特章下嫁納沁子額埒春後又適特穆爾弟曼濟台趙國大長公主伊埓下嫁布頁赫次子趙王阿爾布哈呼圖克濟延額實公主下嫁髙麗王王愖愖後改名暙又改名昛成宗即位封皇姑安平公主
  等謹按托音色辰傳曰阿禪之地納沁襲萬戸從世祖征伐皆以其子額埒春等十人自從額埒春尚鄂勒哲公主未詳何帝女似世祖女而無眀文故不載入鄂勒哲公主薨繼尚囊嘉特章公主額埒春卒無子其弟曰特穆爾襲萬户特穆爾卒其子二人皆㓜乃以其弟曼濟台襲萬戸亦尚囊嘉特章公主至成宗即位封皇姑魯國大長公主今公主表中乃作初適納沁子特穆爾誤矣又表於睿宗女塔瑪噶公主作適巴哈弟鄃王尼古爾岱此趙國伊埒公主作適巴哈子趙王阿爾布哈巴哈當即布頁赫也傳載布頁赫與鎮國為從兄弟尼古爾台係鎮國之子為布頁赫之從姪與阿爾布哈為再從兄弟今表一曰巴哈弟一曰巴哈子亦誤
  成宗姊妹裕宗女
  趙國大長公主呼圖克坦額實下嫁趙王阿爾布哈子竒爾濟蘇䝉古台公主下嫁岐王拜特穆爾成宗大德十年封鄄國大長公主仁宗延祐四年加封皇姑大長公主魯國大長公主納木喀巴拉下嫁曼濟台為繼室
  等謹按表以竒爾濟蘇為凖布哈子誤𫎇古台公主表云鄆國大長公主𫎇古台適阿爾布格子寧濮郡王昌吉大長公主僧格巴拉適阿爾布格子岐王托克托穆爾紀表互異若此未知孰是
  成宗女
  昌國大長公主伊勒噶雅下嫁和琳子昌王阿實克趙國大長公主阿哩雅實哩下嫁竒爾濟蘇為繼室
  武宗仁宗姊妹順宗女
  魯國大長公主僧格喇實下嫁阿勒達爾即額埒春之弟特穆爾賜名阿勒達爾之長子魯王多阿克巴拉武宗初封皇妹大長公主仁宗皇慶間封皇姊大長公主天厯間加號皇姑徽文懿福真夀大長公主
  等謹按多阿克巴拉阿勒達爾子也額埒春無子故其弟阿勒達爾襲萬户𢎞簡録以多阿克巴拉作額埒春長子誤
  仁宗女
  庫庫楞公主下嫁托音色辰孫托羅海為繼室
  㤗定帝姊妹顯宗女
  薊國大長公主布達實哩下嫁瀋王即髙麗王王謜即王璋也臣等謹按㤗定三年以帝師兄索諾木藏布尚公主錫王爵未知所尚何主不可考
  明宗女
  布達錫勒公主順帝至正元年加封皇姊眀恵貞懿大長公主
  𢎞簡録曰順帝紀至元元年封裕羅勒公主為皇姊昌國大長公主則疑其為明宗之女也
  等謹按以上諸公主皆合紀傳與表而可考其為何帝之女者也外此表傳所載有可考其為諸皇子之女者并有不可考其為何人女者仍循表中諸公主封位合叙於左
  昌國大長公主伊竒喇斯下嫁巴圖子特濟根繼室以察喇亦封昌國大長公主皆不知何帝女公主表有巴圖諸人傳及𢎞簡録皆無又昌國大長公主安圖太宗子庫春女下嫁巴圖子繅勒噶表有繅勒噶傳有庫春又有伊孫展公主親王阿齊台之女太宗命妻繅勒噶子扎古喇沁傳表皆有又有王子賽音珠卜女𢎞簡録云皇子内無此名未知何系哈達罕公主下嫁扎古喇沁長子伊埒台傳有表無又有憲宗孫女布哷齊公主下嫁和琳為巴雅爾罕公主之繼室亦稱昌國大長公主又有紐掄公主安西王䝉果勒女下嫁和琳從弟索隆噶表傳皆有索隆噶乃和琳從弟布哈之弟也表中止云和琳弟文木明晰今從傳又憲宗曽孫女滿達勒公主亦下嫁和琳子阿實克為伊埒哈雅之繼室按泰定帝元年封巴拄實哩之繼母為皇妹昌國大長公主今以世次考之憲宗之曽孫女與㤗定為姊妹行故亦稱皇妹非顯宗之女也表傳皆有表中但言憲宗孫女且不言所適又有魯爾干公主下嫁巴哈弟巴哈即巴圍蘇都爾格繼室以羅壘公主又有布延庫哩頁額實公主下嫁蘇都爾格子布琳濟達又有雅克哈雅公主下嫁巴拉實哩又有裕羅勒公主𢎞簡録疑為明宗之女下嫁巴拉實哩子實喇卜多爾濟以上表皆有傳皆無並未詳何帝女凡此皆下嫁巴圖之族而表列之昌國公主位者也趙國大長公主額琳沁木詳何帝女下嫁凖布哈子嚢嘉特表有傳無又有和和公主下嫁凖布哈弟竒凌徹爾表有傳無布頁赫傳中止有三人曰凖布哈阿爾布哈珠爾布哈無所謂竒凌徹爾者又有晉王女喇特納巴喇公主下嫁竒爾濟蘇子專竒爾濟蘇傳有表無又有阿實克圖嚕公主不詳何帝女下嫁阿爾布哈子鄃忠襄王摩和納表有傳無傳中有摩和納襲髙唐王事未云尚主又有僧格巴拉公主不詳何帝女下嫁囊嘉特子滿濟勒噶表有傳無凡此皆阿勒古斯托克塔古哩之族而表列之趙國公主位者也魯國長公主鄂勒哲未詳何帝女下嫁額埒春在尚囊嘉特章公主之前傳表皆有表以額埒春為旺沁子誤太祖孫女色徹肯公主下嫁旺沁弟納沁表有傳無又有多爾濟巴勒公主下嫁多阿克巴拉子阿哩雅實哩至順間封肅雍賢寧公主表傳皆有又有博諾公主下嫁多阿克巴拉弟僧格巴拉至順間封鄆安大長公主元統元年加號皇姑大長公主表傳皆有又有博廸蘇公主未詳何帝女下嫁阿禪裔孫滿濟勒噶表傳皆有又有台呼布延圖公主下嫁阿禪次子之裔孫綽哈表傳皆有又有鄂克沁公主下嫁和和之孫布扎爾表傳皆有又有布爾罕公主下嫁托羅海在尚庫庫楞公主之前表傳皆有凡此皆色辰之族而表列之魯國公主位者也圖們婁公主下嫁齊呼勒駙馬昂吉拜呼公主下嫁齊呼勒孫輝圖駙馬徹辰公主下嫁圖弟圖弟疑當作輝圖弟表中脱去輝字阿爾布格駙馬大長公主僧格巴拉下嫁阿爾布格子岐王托克托穆爾恐有誤詳成宗姊妹䝉古台公主條下咱雅巴拉公主下嫁某表缺其名以上皆從傳採載餘無可徴未詳何帝女凡此皆表列之鄆國公主位者也太宗孫女布爾罕公主下嫁和爾齊哈喇子納琳德濟公主薨以其妹巴拜徹爾公主繼之又薨復以安西王阿南達女烏爾戬公主尚之表有巴爾珠阿勒坦德濟傳亦有又有庫騰太子孫女多爾濟斯滿公主表作庫騰之女誤下嫁納琳德濟長子特穆爾布哈表傳皆有按葉盛水束日記曰髙昌王世勲碑特穆爾布哈長子布達實哩嗣髙昌王尚阿哈額森呼圖克公主令傳中無有凡此皆巴爾珠阿勒坦德濟之後而表列之髙昌公主位者也世祖孫營王額森特穆爾女僕國長公主額琳沁巴勒下嫁髙麗王王燾主薨以魏王阿穆爾克女曹國長公主戬通繼之又顯宗之子梁王松山女缺一字國公主下嫁燾弟暠凡此皆髙麗王妃而表列之髙麗公主位者也又有額蘇掄公主位二人額蘇掄公主下嫁阿陶綽斯滿公主下嫁阿陶弟呼圖克特黙根公主位三人特黙根公主下嫁察呼巴延章公主下嫁察呼子額森伊埓肯公主下嫁額森子特們德爾多羅干公主位二人多羅干公主下嫁巴圖綽斯滿公主下嫁巴圖子阿穆爾圖烈公主位三人圖烈公主下嫁阿爾斯蘭子額森布哈巴拜公主下嫁額森布哈子哈納德勒特克缺一字公主下嫁哈納德勒子拉喀雅爾鼐延安公主位六人和拉公主下嫁哈達庫庫罕公主下嫁伊木沁世祖孫女托克托呼公主下嫁圖們岱爾延安公主下嫁延安王額布根又有二公主逸其名一下嫁巴爾黙色一下嫁薩蘭皆延安公主位更有僅稱某公主不云其位何屬者則有世祖孫女英夀大長公主托克托呼按𢎞簡録云托克托呼元統二年封皇姑英夀大長公主不詳何帝女公主表内世祖孫女托克托呼適圖們岱爾又載英夀大長公主托克托呼亦稱為世祖孫女鄂勒哲台公主下嫁永寧王瑪展更有僅稱公主而逸其名者八人一下嫁達春一下嫁達春子卓竒雅巴一下嫁卓竒雅巴子拜哈喇一下嫁拜哈喇子達巴一下嫁塔布岱一下嫁塔布岱曽孫達繖一下嫁達繖子哈坦一下嫁哈坦子多歡以上皆從表採載餘無可考盖合諸王之女而統稱公主人數繁多記載缺畧不可得而詳核矣
  等謹按元史云秦漢以來惟帝姫得號公主而元則諸王之女亦概稱焉故公主表中以所封國號為綱前後各公主封號同者皆從類叙王圻續通考所載全與表同第考各朝公主皆以某帝為綱分代登載不應於元代而獨異其體且公主之稱終當以帝之姑姊妹女子子而得至諸王之女系屬畧踈者豈宜概稱故仍循各代例以諸帝之親屬為綱其系踈與未詳為何帝女者别為類叙於後元史於公主有表無傳惟錯見於帝紀及諸人列傳中𢎞簡録彚為一卷今據之而仍取史文校叅其互有疑誤者則稍為訂正云
  明太祖姊妹
  太原長公主下嫁王七一早卒七一贈駙馬都尉曹國長公主下嫁李貞早卒貞封曹國公
  等謹按二公主皆太祖即位後追册為公主者王圻續通考云皆太祖姊也
  明史公主列傳曰明制皇姑曰大長公主皇姊妹曰長公主皇女曰公主皆受金册禄二千石壻曰駙馬都尉親王女曰郡主郡王女曰縣主孫女曰郡君曽孫女曰縣君元孫女曰鄉君壻皆儀賓郡主禄八百石餘逓减有差
  太祖十六女
  長臨安公主洪武九年下嫁韓國公李善長子祺永樂十九年按王圻續通考曰善長賜死後公主尋薨與史異寧國公主孝慈皇后生洪武十一年下嫁汝南侯梅思祖從子殷永樂時進封長公主宣德時薨按王圻續通考主後稱大長公主與春明夢餘録同當不誤但云二十三年永樂無二十三年王本誤矣崇寧公主洪武十七年下嫁牛城未㡬薨王圻續通考作第三女未詳安慶公主寧國公主同母妹洪武十四年下嫁歐陽倫汝寧公主洪武十五年下嫁吉安侯陸仲亨子賢史作陸賈王圻續通考作陸賢春明夢餘録亦作賢故從之懷慶公主成穆孫貴妃生洪武十五年下嫁永春侯王寧大名公主洪武十五年下嫁灤城侯李堅宣德元年薨福清公主鄭安妃生洪武十八年下嫁鳳翔侯張龍子麟永樂十五年薨夀春公主洪武十九年下嫁頴國公傅友德子忠二十一年薨十公主早薨王圻續通考亦未詳南康公主二十一年下嫁東川侯胡海子觀正統三年王圻續通考云主於正統十一年薨與史異永嘉公主郭恵妃生洪武二十二年下嫁武定侯郭英子鎮景㤗六年薨世宗時追諡貞懿十三公主早薨含山公主髙麗妃韓氏生洪武二十七年下嫁尹清天順六年王圻續通考十三公主十四公主皆未詳十四公主即今所書含山公主也汝陽公主永嘉公主同母妹洪武二十七年下嫁謝達仁宗即位進稱大長公主寳慶公主太祖最㓜女永樂時下嫁趙輝春明夢餘録作煇宣徳八年史載趙輝成化十二年卒與王圻續通考同王圻續通考云公主於正統中薨與史異
  傳曰洪武九年二月定制公主未受封者嵗給紵絲紗絹布線紵絲紗羅各一十疋絹頁布棉布各三十疋綿二百兩見史料已封賜莊田一區嵗徴租一千五百石鈔二千貫春壽公主為太祖所愛賜呉江縣田一百二十餘頃皆上腴嵗入八千石踰他主數倍及薨賜明噐儀仗以𦵏
  又曰仁宗即位汝陽公主以屬尊與寧國懐慶大名南康永嘉含山寳慶七主皆進稱大長公主自後諸帝即位進加長公主大長公主皆如制
  福成公主南昌王女慶陽公主𫎇城王女皆太祖姪女洪武元年冊為公主福成主下嫁王克恭慶陽主下嫁黄琛慶陽公主王本云永樂二年
  傳曰福成慶陽皆成祖從姊或謂太祖從姊者誤
  惠帝姊妹興宗女
  江都公主洪武二十七年下嫁長興侯耿炳文子璿洪武時稱江都郡主建文元年進公主永樂初復降為郡主以憂卒宜倫郡主永樂十五年下嫁于禮第三公主無考南平郡永樂十五年薨未下嫁
  等謹按史言興宗四女第三女無考王圻續通考止云二女江都公主為長女第二女未詳其缺畧多矣
  成祖五年
  永安公主下嫁廣平侯袁容永樂十五年按傳云永樂十五年主薨停容侯禄宣宗即位復故卒王圻續通考云主以宣徳元年薨容以宣徳四年卒與史異永平公主下嫁富陽侯李讓正統九年王圻續通考云宣徳初封長公主正統初加大長公主安成公主文皇后生下嫁西寧侯宋晟子琥正統八年按王圻續通考云正統元年進加大長公主八年薨與史合惟以為下嫁宋瑛則誤矣咸寧公主安成主同母妹永樂九年下嫁宋琥弟西寕侯瑛正統元年薨常寧公主下嫁西平侯沐英子昕正統六年
  等謹按史載成祖五女王圻續通考作七女永安永平二主所載同其安成公主云為成祖第三女洪武三十五年下嫁宋瑛又以仁宗女清河公主真定公主皆云成祖女清河公主永樂四年下嫁駙馬李銘真定公主下嫁駙馬王誼正統十二年薨餘二公主無考㨿今明史考之王圻續通考之訛甚矣
  仁宗七女
  嘉興公主昭皇后生宣徳三年下嫁井源正統四年薨慶都公主宣徳三年下嫁焦敬正統五年薨清河公主宣徳四年下嫁李銘八年薨王圻續通考誤作成宗女真定公主李賢妃生宣徳四年下嫁王誼景泰元年王圻續通考誤作成宗女徳安公主早殤延平公主徳慶公主俱未下嫁薨
  等謹按仁宗之女王圻續通考全闕
  宣宗二女
  順徳公主正統元年下嫁石璟按順徳主傳云璟於成化十四年奉祀南京踰年卒但書駙馬之卒年王圻續通考主以八年薨璟以成化十五年卒叅訂相合常徳公主章皇后生正統五年下嫁薛桓成化六年王圻續通考云主於正統十二年下嫁後進大長公主
  英宗八女
  重慶公主與憲宗同母天順五年下嫁周景𢎞治十二年薨按重慶王圻續通考作惠慶史傳云景以𢎞治八年卒主又後四年而薨王圻續通考作主以𢎞治元年薨景以八年卒亦異景王圻續通考作璟嘉善公主王惠妃生成化二年下嫁兵部尚書王驥孫増𢎞治十二年薨淳安公主成化二年下嫁蔡震史於淳安主薨年未詳王圻續通考云𢎞治十二年薨今考王圻續通考所載駙馬蔡震之卒年贈官賜諡皆與史合則主之薨年當亦不誤崇徳公主楊安妃生成化二年下嫁興濟伯楊善孫偉𢎞治二年薨王圻續通考云主後進大長公主廣徳公主萬宸妃生成化八年下嫁樊凱二十年薨宜興公主魏徳妃生成化九年下嫁馬誠正德九年薨隆慶公主髙淑妃生下嫁游㤗十五年薨嘉祥公主劉妃生成化十三年下嫁黄鏞十九年薨王驥孫增王驥傳作其孫添史料亦作添楊善孫偉楊善傳作其孫増史料亦作増疑公主傳内有誤
  等謹按王圻續通考崇德廣德宜興嘉慶嘉祥皆稱長公主據史𫝊逓列之數宜興爲第六主隆慶第七主王圻則以隆慶為六宜興為七
  景帝一女
  固安公主英宗復辟降郡主成化五年年已長以閣臣奏下嫁王憲
  等謹按王圻續通考云成化二年下嫁𢎞治四年主薨
  憲宗五女
  仁和公主𢎞治二年下嫁齊世羙王圻續通考作齊世英嘉靖二十三年薨永康公主𢎞治六年下嫁京山侯崔元王圻續通考主累進大長公主嘉靖十一年德清公主𢎞治九年下嫁林岳林岳卒於正德十三年主孀居三十一年始薨長㤗公主成化二十三年薨仙逰公主𢎞治五年薨等謹按史傳憲宗止五女王圻云六女長仁和次永康次德清皆稱長公主第四女無考五為長㤗六為仙逰
  孝宗三女
  太康公主早薨永福公主嘉靖二年下嫁鄔景和王圻續通考云嘉靖四年主薨永淳公主下嫁謝詔王圻續通考云嘉靖元年下嫁未㡬主薨
  等謹按王圻續通考孝宗女全闕而云睿宗有四女長寧為長善化為二皆早薨又以孝宗女永福為三永安為四永安即下嫁謝詔之永淳主也取以相証大不符矣
  世宗姊妹睿宗女
  長宜公主善化公主皆早薨
  世宗五女
  常恵公主思柔公主皆早薨寧安公主嘉靖三十四年下嫁李和歸善公主早薨嘉善公主嘉靖三十六年下嫁許從誠四十三年薨
  等謹按王圻續通考載世宗二女以寧安為成平云是長女以嘉善為安泰云是第二女且云安泰於隆慶五年薨與史云四十三年薨亦異
  穆宗六女
  蓬萊公主太和公主皆早薨壽陽公主萬厯九年下嫁侯拱長永寧公主下嫁梁邦端萬厯三十五年薨按史未詳下嫁之年而但書主於三十五年薨王圻續通考稱長公主而缺永寧封號云萬厯十年下嫁梁駙馬  月餘卒以史文参考  駙馬早卒也瑞安公主神宗同母妹萬厯十三年下嫁萬煒王圻續通考作十五年崇禎時加大長公主十七年煒與其庶子長祚𢎞祚皆殉難延慶公主萬厯十五年下嫁王昺王圻續通考作十六年
  等謹按王圻續通考於蓬萊太和二公主外皆缺封號其皆稱長公主者在神宗朝固宜然也苐作穆宗七女而以史所載神宗之女下嫁楊春元者亦作穆宗女并稱長公主當有誤
  神宗十女
  榮昌公主萬厯二十四年下嫁楊春元夀寧公主萬厯二十七年下嫁冉興譲崇禎十七年興讓死於賊静樂雲和雲夢靈邱仙居㤗順香山天台八公主皆早薨
  光宗九女
  懷淑公主七嵗而薨餘五公主皆早薨寧德公主下嫁劉有福遂平公主天啟七年下嫁齊賛元樂安公主下嫁鞏永固
  傳曰當賊䧟都城時樂安公主已薨未葬永固以黄繩縛子女五人繋柩旁曰此帝甥也不可汚賊手舉劍自刎闔室自焚死
  等謹按春明夢餘録云崇禎初追封皇姊悼淑公主至辛巳年五月御札追封慎嬪所生皇十妹為悼温公主是年七月又定十妹名徽姃九妹名徽妱明史中皆不載
  熹宗二女
  皆早世
  愍帝六女
  坤儀公主周皇后生早薨長平公主年十六選周顯尚主未婚都城䧟帝揮劍斫斷主左臂又斫昭仁公主越五日長平主復甦
  大清順治二年上書願歸空門
  詔不許命顯復尚故主踰年病卒
  賜𦵏餘三公主早世無考
  等謹按春明夢餘録載崇禎時皇女樂安長公主名徽娖樂安既為長公主徽娖之名亦與徽姃徽妱相類則當即光宗女而下嫁鞏永固者也乃稱為皇女且與愍帝子慈炯慈照同列誤矣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二百三
<史部,政書類,通制之屬,欽定續文獻通考>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二百四
  帝系考
  皇族
  等謹按馬端臨考厯代皇族止標大畧其於宋代亦惟書某字軰若干人未嘗一一數其命名稽其世系而臚列之也況當末季天屬絶少求諸史文竟無可採故直斷自遼始而凡遼金以下各代正史宗室世系表中所列人數無不備登其有錯出於列傳而表中不書者亦皆増入視馬氏考為加詳焉庶前代宗潢支派之盛衰可按籍而考矣
  遼皇族有五院六院横帳之分五院有額爾竒木房六院有郎君房額爾竒木房部錫里房横帳有孟父房仲父房季父房統謂之三父房自徳祖族屬號三父房始稱横帳乃宗室之尤貴者葢分益親則名益貴也國族皆姓耶律有謂始興之地曰世里譯者以世里為耶律契丹國志曰世里上京東二百里之地名也以所居之地為姓譯之則曰耶律又有言以漢字書曰耶律以契丹字書曰伊喇
  太祖元年詔皇族承約尼氏九帳散為十帳
  二年正月始置特哩衮典族屬以皇弟薩喇為之即宗正職也互見職官考
  六年以皇弟蘓為南府宰相
  南府宰相自諸弟搆亂府之名族多罹其禍故其位久虛至是告於宗廟而後授之宗室為南府宰相自此始
  等謹按置特哩衮典族屬及宗室為南府宰相皆取其初定制之事書之後不再書
  太宗天顯五年三月皇弟魯呼請赦宗室錫里郎君以罪繫獄者詔從之
  興宗重熈十一年賑恤三父族之貧者
  等謹按遼史加恩皇族之事止有以上數條故循通考例載之
  又按王圻續通考全録皇族表原文今據皇族表與皇子表互証已多舛訛及檢列傳相叅則更多世數可証而表中皆闕者故以皇族表為主而叅皇子表與列傳條列之如左
  肅祖系
  肅祖四子懿祖居二餘三人一世學順是為五院額爾竒木房噶拉是為六院郎君房轄哩亦為六院房學順後五院額爾竒木達嚕噶 達嚕噶子北院大王圖勒錦按表中以達嚕噶為四世圖勒錦為五世今考圖勒錦傳云學順之孫其父達嚕噶則當為二世三世矣但疑曽元軰亦皆可統謂之孫故未敢改正而闕其世數以存疑焉 九世噶拉後侍中辰嘉努傳云噶拉八世孫 又不知世次太子太傅棠表云不知世次亦不載房分考本傳亦六院郎君房噶拉之後
  等謹按皇子表有轄哩皇族表無意轄哩無嗣故闕之與
  懿祖系
  懿祖四子元祖居三餘三人一世六院額爾竒木房呼喇六院部錫里房尼固察又簡獻皇帝即元祖兄實黙克皇子表作蘇拉與實黙克異 二世呼喇子額爾竒木阿固齊裕悦希達希達見逆臣傳阿固齊其異母兄也 實黙克子烏蘇三世希達子特哩臺 烏蘇子阿勒達爾裕悦赫嚕迪里伊濟表缺從本傳増傳曰廸里父烏蘇兄赫嚕弟伊濟葢赫嚕為烏蘇長子也但烏蘇為實黙克子而廸里傳又云博果濟額爾竒木之後豈實黙克即博果濟與傳表中皆無可考四世赫嚕子塔拉薩喇 伊濟子哈里表缺從伊濟傳増五世赫嚕孫太師色珍 廸里孫和克表缺從和克傳増其父未詳 六世色珍子格爾色珍格爾表皆列之不知世次之類今考色珍傳係裕悦赫嚕之孫格爾其庶子也色珍父無可考 和克子穆爾古表缺從本傳増 又不知世次六院族北院額爾竒木實訥齊其姪為右皮室詳衮隆科大王佛徳 又六院尼固察後政事令特烈本傳云尼固察之後 又尼固察後北院大王赫嚕赫嚕弟南院大王烏頁 又伊伯格勒亦尼固察後表缺從方伎傳増
  等謹按懿祖子元祖外止三人皇子皇族載呼喇尼固察二人皆同餘一人皇子表作蘇拉皇族表作實黙克絶不相符且懿祖子皆元祖兄弟何獨於實黙克而冠以簡獻帝兄豈其與元祖為同母兄弟乎實黙克表不書為何房當亦稱六院房也
  元祖系
  元祖四子徳祖居四餘三人一世瑪魯早卒楚國王頁穆是為横帳孟父房隋國王舒嚕是為横帳仲父房孟父房二世頁穆子徳哷勒部額爾竒木和爾郭
  勒濟摩綽春布里 三世和爾郭勒濟子塔瑪轄實哷官名舒蘇 春布里子廸里廸里表無今從安圖傳増 摩綽子漆水郡王托雲表列之不知世次之類今從本傳改 四世廸里子北院樞宻使安圖表作春布里子誤今從本傳改 五世安圖姪薩結表作三世誤今從安圖傳改 仲父房二世舒嚕子華格哈斯烏蘇表止華格無烏蘇哈斯烏蘇從幹與休格傳増哈斯從逆臣傳増哈斯舒嚕之庶子 三世華格子罕扎從表 烏蘇子裕悦斡裕悦休格從本傳四世休格子果巴果實表無果巴從傳増 五世休格孫瑪格從本傳其父未詳 斡孫學古額布勒從本傳表作烏爾古巴誤 果囉資忠昭資忠傳曰兄果囉弟昭不言世次今從表列之於五世 孟父房不知世次特哩衮碩格 裕悦烏哲 烏哲庶子党項節度唐古 烏哲四世孫節度瑠嘉努 瑠嘉努子昭徳節度孟簡烏哲下世數從唐古與文學孟簡傳増 又特哩衮和囉木薩噶迪里 廸里之孫薩喇蘇 北院宣徽使達魯 右皮室詳衮希達 南院大王善補 侍中華格裕悦鴻觀本傳云華格弟 北院宣徽使瑪魯 瑪魯子南京宣徽使努克特從本傳 又燕王貴音 貴音子裕悦仁先特哩衮許王義先南面林牙信先仁先傳云三人皆貴音子 仁先子托卜嘉表無從傳増 仲父房不知世次北院大王達魯 北面林牙哈瑠 定武節度仙童 西北招討使托卜嘉 開逺節度穆濟表缺從本傳増 又太祖從侄不知所出者裕悦羅卜科 羅卜科子西平郡王賢適 賢適子大同節度觀音從賢適傳臣等謹按皇子表有瑪魯皇族表無豈早卒未成房分耶羅卜科賢適皇族表不屬之孟仲兩房而特標曰太祖從侄不知所出或者為瑪魯之後未可知也表列烏哲為第五世唐古為第六世瑠嘉努八世孟簡九世考列傳唐古為烏哲子瑠嘉努為烏哲四世孫則二人固非中間止隔一世者矣今皆據傳改正
  徳祖系
  徳祖六子據皇族表當是七子太祖居長餘五人據皇族表當是六人一世埒克左大相達喇許王伊徳實明王安圖南府宰相蘇又有托音耶律雅克傳曰季父房之後四世祖托音太祖異母弟也以上所傳並為横帳季父房 二世埒克子薩布中京留守巴哩 伊徳實子瑠格布格和科里希斯 安圖子察克 三世達喇孫鎮國節度和卓 伊徳實孫中書令阿里表列阿里於三世是伊徳實孫也但不詳為何人子 蘇之孫尚父諾衮 四世托音後太師呼魯蘇 五世諾衮孫北院樞宻使博廸其父未詳 特哩衮布庫本傳云蘇之四世孫其父未詳呼魯蘇子特哩衮雅克 六世博廸子北院樞宻
  使實黙 布庫子特哩 雅克子徳斯徳年扎克表無從奸臣傳増 七世伊徳實後混同郡王額特埒表列之八世今按本傳云伊徳實六世孫則當為七世也 其季父房不知世次者平章廸里 中京路案問使和尚 林牙果嘉果嘉子漆水郡王托卜嘉從傳増 又南府宰相錫里哈錫里哈見能吏傳曽為南府宰相 錫里哈子烏爾古部節度布庫 又北面大王特黙 又有扎拉其子先鋒都監章努表作張努今按章努傳曰天祚親征女直蕭呼圖克為先鋒都統章努為都監則章張字通用明矣今俱改章努扎拉表缺今從章努傳増 又檢校太師烏津烏津子林牙庶成郡林牙庶箴庶成弟庶箴子富魯富魯表無從傳増 又有阿固齊表列之章努一軰今不可考其孫朗逆臣傳朗為阿固齊孫
  等謹按皇子表徳祖止六子太祖居長蘇居六皇族表於蘇之右又有托音是共七子矣二表不符疑皇子表有誤
  太祖系
  一世讓國皇帝倍章肅皇帝魯呼特哩衮雅爾噶二世倍子平王隆先晉王道隱隆科刷刷衣缺從傳増 魯呼子宋王喜隱衛王宛 雅爾噶子南府宰相廸里舒嚕北院大王希達 三世隆先子辰格 喜隱子留禮夀 自倍兄弟以下皆係横帳
  等謹按皇子表元祖子後為孟仲父房徳祖子後為季父房自太祖子已下並係横帳房是三父與横帳各分房分也皇族表於孟父房上即冠以横帳考耶律佛徳傳曰舊制肅祖以下宗室稱院徳祖號三父房稱横帳國語解所言同又考皇族表亦止言横帳五院六院更不别出三父房則知自元祖及太祖以後皆為横帳而就中元徳二祖之族屬則於横帳中更别稱三父房也
  太宗系
  一世冀王廸里 二世斡格
  景宗系
  一世皇太弟隆慶齊國王隆祐 二世隆慶子魏國王察克豳王蘇克陳王謝嘉努遼西郡王埒富漆水郡王蘇色 隆祐子周王呼都克魏王赫嚕 三世蘇色子祗候郎君旺嘉努羅漢努
  等謹按契丹國志曰晉王宗懿原名察克只隆慶之子始封中山王改王晉察克疑即察克封爵與正史不同又按聖宗本紀開泰七年五月封皇侄宗範昭義軍節度使宗熙鎮國軍節度使宗亮絳州節度使宗弼濮州觀察使宗奕曹州防禦使宗顯宗蕭皆為防禦使夫聖宗之侄當是景宗系隆慶隆祐子也而名皆不同無從叅對
  聖宗系
  一世重元燕王武格 二世重元子尼嚕古 五世武格後廸里珠拉珠拉後稱帝
  等謹按珠拉稱帝天祚本紀不載蕭特烈傳及續綱目皆書之蕭特烈傳以珠拉為興宗之孫續綱目以為聖宗孫皆與表異
  興宗系
  一世和囉噶 二世漆水郡王實都匡義節度逺秦晉國王淳淳後稱帝
  等謹按以上凡皇族之可考於正史表傳及契丹國志者皆訂正而數載之矣又列傳中如都沁古圖魯卜兄弟三人六院部人其祖為博果濟傳云博果濟於約尼時再為本部額爾竒木疑即呼喇子額爾竒木阿固齊烏魯斯為六院額爾竒木博果濟之後吼亦六院部額爾竒木博果濟之後吼子曰博勒博吼之五世孫曰廸里吼傳曾以功加採訪使廸里傳曰採訪使吼五世孫彼此相符又博果濟亦六院額爾竒木博果濟之後其子曰約囉又有曰紐斡哩曰哈爾吉曰徳哷傳中皆云六院額爾竒木博果濟之後又有納延亦云額爾竒木博果濟之後其父曰斡其季父曰卓克算凡此諸人疑皆懿祖系二世額爾竒木阿固齊之後但表俱不載且二人並無傳故不可考聊類志本末以見存疑之意云
  金制皇兄弟皇子為親王給二品俸宗室封一字王者給三品俸
  大宗正府掌敦睦糾率宗屬以皇族中屬親者充泰和中避睿宗諱改為大睦親府互見職官考
  熙宗皇統四年詔以去年所得宋幣賜始祖以下宗室海陵正隆二年改定親王以下封爵等第命追取存亡誥身存者二品以上死者一品叅酌削降公私文書但有王爵字者立限毁抹墳墓碑誌並發而毁之
  世宗大定十二年十一月帝謂宰臣曰宗室中有不任官事者若不加恩澤於親親之道未𢎞朕欲授以散官量與廪禄未知前代何如左丞石琚曰陶唐親九族周家睦九族見於詩書皆美事也
  十六年正月詔宗室未附玉牒者並於編次
  四月詔定宗室子程試等第
  十七年正月帝謂宰臣曰宗室中年髙徃徃未有官稱其先皆有功於國朕欲稍加以官使有名位可稱如何對曰親親報功先王之令則
  五月尚書奏定皇家𥘵免以上親燕饗班次並從唐制二十四年帝如上京五月宴宗戚於皇武殿
  帝以上京祖宗興王之地故與諸王徃焉時宴飲極歡賜諸王妃主宰執百官命婦各有差宗戚皆沾飲起舞竟日乃罷至二十五年正月朔宴妃嬪親王公主文武從臣于光徳殿宗室宗婦及五品以上命婦與坐者千七百餘人賞賚有差四月宴宗室宗婦于皇武殿大功親賜官三階小功二階緦麻一階年髙屬近者加宣武將軍及封宗女賜銀絹各有差宗室婦女及羣臣故老以次起舞進酒帝曰吾來數月未有一人歌本曲者吾為汝等歌之命宗室子弟叙坐殿下者皆坐殿上聴帝自歌其詞道王業之艱難及繼述之不易慨想祖宗宛然如睹歌畢泣下羣臣宗戚奉觴上夀於是諸夫人更歌本曲如私家之㑹既醉帝復續調至一皷乃罷
  等謹按帝於族屬衛士有不嫻女直語者必諄諄致訓皆所以思締造之艱難守土風之朴素而動以水源木本之思也其幸上京加恩宗族致為周渥至於親歌本曲慨念祖宗能使人孝弟之意油然而生以視漢髙故沛之遊大風之詠勝之逺矣小堯舜之名洵非誣也
  二十五年四月以㑹寧府即上京地官一人兼大宗正丞以治宗室之政互見職官考
  二十二年徙河間宗室於平州
  至二十三年十二月帝謂宰臣曰海陵自以不道恐上京宗室起而圖之故不問疎近並徙之南豈非以漢光武宋康王之疎庶得繼大統故有是心過慮若此何其謬也
  等謹按海陵命㑹寧府毁舊宫殿諸大族第宅甚至上京山陵亦皆遷徙則其盡徙宗室於南更不待言矣海陵紀中不載徙宗室事偶軼之也河間之宗室豈即海陵所徙者與
  章宗明昌元年六月定親王家人有犯其長史府掾失覺察故縱罪互見刑考
  八月勅瑪竒以王家𥘵免之親特收充尚書省祗𠉀郎仍為永制
  三年遣諭諸王府傅尉曰朕分命諸王出鎮葢欲政事之暇有以自適耳然慮其舉措或違於理所以分置傅尉使勸道彌縫不入於過失若公餘遊宴不至過度亦復何害今聞爾等用意太過凡王門細碎之事無妨公道者一一干與賛助之道豈當如是宜各思職分事舉其中無失禮體仍就諭諸王使知朕意
  四年諸王府增置司馬一人
  時以鄭王永蹈謀叛故也
  承安五年三月大睦親府進重修玉牒九月修玉牒成等謹按本紀修玉牒乃一年内之事云王圻續通考云五年五年上脱承安年號九月修玉牒成太和六年三月進重修玉牒與本紀異
  是年又定王族收養異姓男為子者徒三年姓同者減二等立嫡違法徒一年互見刑考
  哀宗天興元年四月釋鎬厲王衛紹王二族禁錮聴自便
  等謹按百官志中有衛紹王家屬鎬厲王家屬提舉同提舉各一人葢專為禁錮二族而設金史宗室表曰金人初起完顔十二部其後皆以部為氏史臣記録有稱宗室者有稱完顔者完顔亦有二有同姓完顔葢疎族若實圖美都古嚕訥是也有異姓完顔葢部人若罕都是也大定以前稱宗室明昌以後避睿宗諱稱内族其實一而已宣宗詔宗室皆稱完顔不復識别焉大定㤗和之間袒免以上親皆有屬籍以叙授官大功以上薨卒輟朝親親之道行焉貞祐以後譜牒散失矣
  始祖系
  徳祖外餘一人一世斡魯 八世孫賽音匡之兄表缺從匡傳増申王完顔匡本名蘇色 又不知世次完顔經實哀宗時奉御表缺從忠義傳増
  始祖兄弟系
  始祖諱函普從髙麗偕其弟博和哩來其兄阿庫納獨留髙麗太祖時呼實黙以哈斯罕來歸自謂阿庫納之後呼實黙父曰托卜嘉子曰果實又有和卓亦阿庫納苖裔和卓子曰布呼富色克額哩頁額哩頁與呼實黙同時歸朝博和哩四世孫濟嚕海濟嚕噶子實圖美阿索美都古嚕訥即完顔忠實圖美子察遜表缺從傳増實實思敬思敬本名薩哈思敬孫烏呼肯札塔表缺從傳改又有完顔薩布亦博和哩之後薩布子安春姪鄂倫表皆缺從薩布慶善努傳増
  等謹按思敬傳曰思敬為實圖美之子希卜蘇之弟今考金元人重名者極多實圖美希卜蘇皆别有一人希卜蘇與思敬支派不合思敬傳當作實圖美子實實之弟或刋刻偶誤耳
  徳宗系
  安帝外餘一人一世為博囉 三世和碩 四世和卓
  安帝系
  獻祖外餘四人一世信徳錫赫特錫里布錫里庫二世錫哩庫子博諾 三世錫赫特孫巴達 又博勒和安帝五世孫其後博碩 威泰 博索 烏哲庫 又有杲本名薩里罕 安帝六代孫其父和勒博⿰糹㪚其子宗安表缺從傳増
  等謹按博勒和傳曰子博碩襲明安天眷二年為㤗州副都統子威泰廣威將軍博索官特進子烏哲庫又言博勒和與子博索俱為穆昆又言太宗賜博勒和衣一襲并賜其子博碩博碩博索既為其子餘二人當亦皆其子也表以博索一人為其子烏哲庫一人為其孫而缺博碩威泰
  獻帝系
  昭祖外餘六人一世巴圖阿布哈圖庫次都古嚕訥 薩里罕薩克蘇其後無考
  昭祖系
  景祖外餘五人一世烏肯徹伯赫伯勒赫斡里延和碩臺 二世烏肯徹之子希卜蘇伯赫子咱斡表缺從傳増 三世希卜蘇子呼沙呼表缺從傳増 咱斡子漢國公昂本名璸都 四世希卜蘇孫宗亨本名托卜嘉宗賢本名色哩其父無考疑即呼沙呼子而傳無明文故缺之 昂子宗浩
  等謹按希卜蘇傳尾云子呼沙呼天㑹中為真定留守子托卜嘉即宗亨也金史一人數子者徃徃皆稱子某子某似托卜嘉亦為希卜蘇子矣今以宗亨宗賢其命名之軰行相同表皆作希卜蘇之孫自當不誤
  又有實古納昭祖曾孫也實古納子阿嚕岱阿嚕岱子襄本名安襄子思烈思烈表缺從傳増 又有崇成為昭祖元孫
  景祖系
  世祖肅宗穆宗外餘六人一世韓國公和卓沂國公噶順代國公赫色本虞國公滿丕隋國公鄂蘭哈瑪爾鄭國公滿都布 二世和卓子金源郡王薩哈斡魯噶順子豫國公昱本名富察努 滿丕子滿都布們都鄂蘭哈瑪爾子晏本名鄂倫賽音賽音表訛作滿丕子今從傳改正 滿都布子穆里延 三世薩哈子晉王宗翰本名尼瑪哈扎巴臺宗憲本名阿蘭 斡魯子薩巴 賽音子宗尹本名阿里罕鄂蘭哈瑪爾孫宗寧本名阿多古其父未詳 晏子伊埒訥
  宗道本名巴克實 們都子素赫表缺從們都傳増 四世宗寧子㐭 宗尹子尼楚赫表缺從傳増 素赫子薩哈連表缺從𫝊増 五世薩哈曾孫佛們表缺從逆𦣞傳増 宗翰孫秉徳色克圖哩嘉哩圖哩嘉哩表缺從逆臣𫝊増 薩哈連子惟鎔表缺從𫝊増 昱曾孫阿嚕 六世惟鎔子從傑表缺從𫝊増又有伊克系出景祖不知世次伊克子阿里布固納額爾古訥 薩塔 約罕約罕阿里布兄也表缺從阿里布𫝊増 固納子喜格 薩塔子芬徹 又有阿里布亦系出景祖不知世次其子言方言即逆臣烏達烏達子烏達布表無從𫝊増烏達布子塘本名烏雅鄂博表無從𫝊増
  等謹按阿里布子方𫝊曰初阿嚕當授穆昆未封而薨烏達受之烏達死烏達布襲之又考烏雅鄂博𫝊其父為烏達布祖為烏達曾祖為阿里布則方傳所云當授穆昆之阿嚕即是阿里布非别有一人也
  世祖系
  康宗太祖太宗外餘八人一世魏王威泰遼王杲本名舎音衛王烏色魯王烏哲漢王阿庫納魯王楝摩沂王扎拉鄆王昻本名烏達布 二世杲子宗義本名博濟 佛門博勒庫 阿嚕 威赫 阿古爾 烏色子宗永 烏哲子實圖美 楝摩子宗叙本名徳夀 昻子鄭嘉鶴夀本名沃哩布 三世實圖美子璋本名呼宻 鄭嘉子承暉本名福興 威泰孫呼爾察表缺從宗義傳増父未詳 四世承暉從兄子永懷以下表皆缺從承暉傳増 五世永懷子蘇色
  宗義與杲傳曰海陵已殺太宗子孫尤忌舎音諸子盛强時左副元帥杲本名薩里罕在汴京都元帥府令史約索迎合海陵意詐為薩里罕與其子宗安家書謀反並及平章宗義尚書穆里延於是遣人殺薩里罕於汴薩里罕親屬坐是死者二十餘人潞王烏哲孫頁嚕𠉀薩里罕於汴亦被殺潞王烏哲疑即魯王烏哲無可詳考故頁嚕亦不採入又殺宗義穆里延宗安及魏王威泰孫呼爾察殺舎音子孫百餘人穆里延子孫二十餘人舎音㓜子阿古爾得赦不死時天徳二年事也
  又有承𥙿本名博索系出世祖諸孫末帝承麟之兄也承麟子格爾表缺從博索傳増又有世祖之孫衷本名綽哈其祖為巴噶布琳其父烏里表缺從衷𫝊増
  等謹按𮕵傳為世祖曾孫其祖巴噶布琳封鄆王是當為世祖子也世祖子封鄆王者名昻其本名亦與巴噶布琳異豈别是一人而表與傳俱失載抑豈即昻而本名又互異與是不可解
  肅祖系
  一世訥古庫富勒呼其後無考
  穆宗系
  一世朂本名烏頁本名達蘭芬徹富爾丹算卓 二世朂子宗秀本名錫里庫 昌子威泰烏達布表缺從昌𫝊増 又穆宗孫哈布爾其父未詳 三世哈布爾子齊本名素赫
  康宗系
  一世宗雄本名摩囉歡騰格徹威赫 二世宗雄子額哩頁富勒呼安塔哈又名鄂勒歡雅爾堅 阿林 三世富勒呼子和勒端 宗雄孫富徳表作額哩頁孫今據宗雄富徳𫝊改正其父未詳 四世和勒端子雲闢 又有常春呼喇勒呼喇呼嚕徹珍帕克巴 恩楚皆摩囉歡孫其父無考等謹按威赫傳内有兄摩囉歡子和勒端之名似和勒端為宗雄子也又安塔哈傳曰初襲父明安後以明安讓兄子和勒端是和勒端為宗傑弟也宗雄傳曰富勒呼襲明安卒其子和勒端襲是和勒端之襲受之於父非安塔哈所讓諸傳相參往往不盡符合
  太祖系
  一世景宣皇帝睿宗皇帝遼王宗斡宋王宗望梁王宗弼豐王烏里趙王宗傑陳王宗雋瀋王額魯豳王鄂爾多衛王宗强曹王宗敏紀王實訥埒息王寧嘉莒王燕孫鄴王斡琿 二世景宣子胙王元本名常勝扎拉 睿宗子沃哩布 宗斡子代王了本名實圖美本名梧桐本名承慶本名富勒堅 宗望子齊本名舒蘇本名呼嚕荆王文本名呼喇 宗弼子韓王亨本名伯特 宗傑子鄧王奭宗强子榮王爽本名阿林克實阿蘇 宗敏子舒國公褒本名薩哈連宻國公阿里罕 三世鄧王奭子阿蘭達蘭充子塔納永元本名元努額布勒阿里布 兖子阿哈襄子應國公樂善本名和尚 齊子耀珠 胙王元子
  本名和卓表無從胙王傳増 亨子揚徳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徳表作宗弼子今按宗弼傳止曰子伯特亨傳曰正隆六年殺亨妃圖克坦氏次妃大氏及子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徳第三人則是亨子也
  世宗紀及宗望子京傳曰大定五年夀王京謀反獄成世宗特免其死除名安置嵐州樓煩後帝謂太子及趙王曰京嘗謀逆不除恐為後患天下大器歸於有徳海陵失道我乃得之但務修徳餘何足慮大定十二年文又謀反事覺亡命被獲伏誅
  太宗系
  太宗子十四人惟宗本有子曰阿里庫又有北京留守卞平陽尹禀皆太宗孫不稱誰子當海陵剪除之後嗣續皆絶
  熙宗海陵系
  皆止一世已詳皇子門
  世宗系
  衛紹王外餘九人一世顯宗皇帝鎬王永中趙王蘇尼越王薩魯越王永功豫王永成䕫王永升鄭王永蹈潞王永徳 二世顯宗子鄆王琮本名承慶瀛王瓌本名罕都霍王瓚一名從彛本名阿林嬴王𤦺一名從憲本名烏里温王玠本名摩囉歡 永中子瑜本名實古納本名實圖美本名阿索美本名鄂蘭哈瑪爾 永功子璐本名福孫本名夀孫本名尼瑪哈 永成子瑋本名仁夀本名仁安 永升子璡本名罕都 永蹈子安春愛紳 永徳子琰本名鄂倫
  章宗衛紹王系
  止一世已詳皇子門
  宣宗系
  已附見皇子門
  等謹按以上諸宗室凡其系出某帝有可徵者皆本列傳増入以補史表之缺畧外此有傳中僅言是宗室子而世系無考者表中僅載宗賢與尼楚赫一支餘皆不載今亦皆據各傳類列其名於左
  宗賢本名阿嚕太祖從姪表有 果布昭祖族人據本傳 珠嚕據本傳實古納呼實哈據呼實哈傳實古納為呼實哈之兄附見呼實哈傳 特進達蘭特進官名據本傳 阿嚕據本傳 烏楞古亦作烏楞古貝勒據本傳闍格附見烏楞古傳以上表皆無 尼楚赫其子古雲本名達蘭 尼楚赫弟瑪竒瑪竒子烏色又巴爾斯亦尼楚赫弟表列巴爾斯于尼楚赫上一世誤今據本傳改正 以上表皆有 托克索據本傳 伊喇道本名安據本傳 烏蘇埒克其子實圖美據實圖美傳 承𥙿本名華沙布據本傳 完顔額爾克同名者二人一曰草火額爾克一曰板子額爾克據本傳 傳曰時有兩額爾克皆内族一每得賊好以草火燎之一嘗誤以官中牙牌為板子故各以是目之 阿嚕岱附見額爾克傳 薩哈連據本傳 完顔羅索同名者三人以長㓜别之號大羅索中羅索小羅索據本傳 布古徳據忠義本傳 綽哈附見布古徳傳 珊延據忠義本傳 玖珠據忠義本傳 從坦據忠義本傳 誠綽木列女阿爾古傳以上表皆無
  元始祖系
  始祖為勃端察爾其子孫一世巴噶哩臺哈必齊二世瑪哈多丹 三世濟農達爾罕納沁濟農達爾罕兄弟七人惟納沁之名可舉餘俱闕 四世濟農達爾罕子海都 五世拜星呼爾 柴布爾罕努爾 尼古察烏爾圖徳格六世拜星呼爾子敦巴該 柴布爾罕努爾子昭
  納蘇昭納蘇輟耕録亦作拜星呼爾子今從表 七世敦巴該子噶濟古海古勒齊哩克坦 浩沁 哈喇勒岱 格實衮噶布勒汗共兄弟六人 八世噶布勒汗輟耕録作噶布勒
  科爾戬巴勒喀巴爾丹 呼圖克喇嘛鼐爾 和爾拉爾干 哈坦巴圖魯 多托額徹濟 呼蘭巴圖魯 九世巴爾丹四子其一為烈祖神元皇帝餘為䝉庫圖呼雅克 聶爾科達實 達爾扎自始祖子至此已九世其後系出某某而世次莫考者則有烏察烏爾圖為納沁之後𢎞簡録納沁子孫後為烏察烏爾圖部餘如錫濟爾敖拉以下亦皆添部字則是其子孫為某部耳非即人名也今從表與輟耕録書之故無部字 錫濟爾敖拉為尼古察烏爾圖徳格之後 岱爾超圖為昭納蘇之後 納克和爾為噶濟古之後 大巴勒喇實為海古勒齊哩克坦之後 小巴勒喇實為浩沁之後 博廸額特為哈喇勒岱之後 阿達里堅為格實衮之後 伊勒錦為科爾戬巴勒喀之後烈祖弟達爾扎後一世為塔納雅雅 二世為霄格大王寧王庫庫楚 三世寧王庫庫楚子伊爾根大王 四世哈勒琿王寧海王伊蘇瑪勒寧海王巴圖爾寧海王阿哈 五世哈勒琿子宣靖王邁努阿嚕大王
  等謹按泰定紀元年三月㤗寧王邁努卒以其子額琳沁多爾濟嗣是又一世也考邁努初封泰寧王泰定二年由泰寧徙封宣靖後進益王毛貴䧟益都王遁諸王表中不載有子嗣位宗室世系表亦不載邁努子為誰故𢎞簡録斷以為紀文誤也今從之亦不載
  𢎞簡録曰按太祖本紀自云我兄色辰伯竒弟岱酬實我伯祖巴勒噶特之裔呼濟爾實我伯父訥衮之子阿勒坦實我祖呼都拉之子衆皆欲立之伊等固辭始推我為主其所自皆未詳
  烈祖系
  太祖外餘四人一世楚齊格爾王哈準大王特黙格鄂齊錦國王所謂皇太弟國王鄂齊爾諾延者也伯勒格臺大王 二世楚齊格爾王子淄川王伊克伊遜克大王托歡大王 哈準大王子濟南王昻吉濟達 特黙格鄂齊錦國王子鄂端大王濟伯格大王 薩塔濟大王哈斯岱大王察察哩大王夀王托里珠鄂囉臺大王白虎大王輟耕録無薩塔濟王至白虎大王六人其子孫皆無今從表列之 伯勒格臺王子伊蘇布哈大王昆布哈大王罕都呼大王三世淄川王伊克子阿爾噶額布根王 伊遜克大王子蘇都爾王 濟南王昻吉濟達子哈坦大王齊呼勒大王呼魯古爾王呉王圖烈納 鄂端大王子額蘇倫大王阿雅噶齊王 濟伯格大王子塔齊爾國王特們徳爾王輟耕録無特們徳爾王其子孫皆無今從表列之 夀王托里珠子阿雅噶齊大王 鄂囉臺大王子哈巴爾圖大王特克實大王竒都噶大王 伊蘇布哈大王子廣寧王卓多 昆布哈大王子穆爾濟達大王昻吉爾岱王伯勒格臺傳岱字皆作臺 罕都呼大王子呼喇濟大王 四世蘇都爾王子齊王班布爾實必埒古大王鴻和爾王 哈坦大王子隴王呼喇珠 齊呼勒大王子濟南王伊埒濟 呼喇珠王子呉王瑪納濟呉王圖烈納子濟陽王普爾普 塔齊爾國王子夀王奈滿臺額布根大王鄂蘭濟勒岱大王鄂斯歡大王察拉該大王博囉岱大王 特們徳爾王子博克綽大王錫哩瑪勒大王伯勒齊大王 阿雅噶齊大王子必里克圖特穆爾王 哈巴爾圖大王子某大王逸其名 特克實大王子托迪大王 竒都噶大王子圖卜特穆爾大王 廣寧王卓多子特穆爾大王納顔大王 穆爾濟達大王子呼爾察大王茂哲爾王色埒黙王庫庫楚大王 昻吉爾岱王子廣寧王徹爾特穆爾 呼喇濟大王子達春大王 五世鴻和爾王子拜穆爾王齊王伊嚕音特穆爾巴爾特穆爾王 隴王呼喇珠子濟南王實納噶以下輟耕録皆多不載葢其成書在至正初固未及全備也 呉王瑪納濟子西寧王阿勒達爾黙色 夀王奈滿臺子博囉大王 博羅岱大王子西寧王珠勒瑪 伯勒齊大王子巴哩雅大王三寶大王 必里克圖特穆爾王子嚢嘉特大王烏嚕斯哈勒王 某大王子實喇岱大王 圖卜特穆爾大王子燕錫大王伊濟鴻和爾王 納顔大王子圖卜特穆爾大王 庫庫楚大王子定王色徹肯 廣寧王徹爾特穆爾子廣寧王裕勒阿楚 六世齊王伊嚕音特穆爾子齊王伊嚕特穆爾 博囉大王子遼王托克托 西寧王珠勒瑪子茂海大王本布大王伊濟大王布扎爾大王 伊濟鴻和爾王子實都大王 定王色徹肯子定王徹爾臺
  太祖系
  一世卓沁太子察罕臺太子睿宗皇帝烏拉齊科爾戬太子 二世卓沁太子子巴圖大王薩喇達大王孟克特穆爾王托克托孟克王托克托寧肅王布呼大王伊濟貝大王 察罕臺太子子伊蘇孟克王哈喇實喇大王 科爾戬太子子河間王呼察輟耕録於烏拉齊科爾戬下皆無世系呼察與黙格蘇都勒格蘇布特同列似非科爾戬子今從表與𢎞簡録載之睿宗皇帝子胡土克圖胡土克圖次居二其次三及次五者皆失其名
  里庫大王額哷布格大王博綽大黙格大王蘇都勒格大王蘇布特大王 三世寜肅王托克托子肅王庫色 伊濟貝大王子嘉鼐巴大王 哈喇實喇大王子阿勒呼木大王巴拉大王威逺王阿濟格特穆爾布哈王 河間王呼察子呼嚕岱大王 錫里庫大王子阿布哈王額琳沁多爾濟王 額哷布格大王子威定王約木和爾鼐喇呼布哈大王拉爾干錫格大王 博綽大王子實喇卜嘉勒大王 黙格大王子昌通大王 蘇都勒格大王子蘇克岱大王蘇布特大王子某逸其名 四世巴拉大王子兖王
  滿濟勒噶 威逺王阿濟格子威逺王呼圖克特穆爾齊勒特穆爾 特穆爾布哈王子阿南達實哩王呼嚕岱大王子額布根大王帕克巴拉大王額
  黙根大王輟耕録無額黙根王而以巴爾達噶王亦為呼嚕岱王子今從表 阿布哈王子阿嚕大王 額琳沁多爾濟王子托克托穆爾王 鼐喇呼布哈大王子魏王巴延特穆爾鄂勒哲特穆爾王冀王博囉定王永和爾 拉爾干錫格大王子鎮寧王諾海 實喇卜嘉勒兒大王子楚王伊克圖 昌通大王子拜特穆爾大王 蘇布特大王子荆王托克托穆爾海拉蘇大王 蘇布特孫伊嚕特穆爾瑪勒額森以其父失名故稱其祖 五世齊勤特穆爾子越王圖喇表中以威逺王呼圖克特穆爾齊勤特穆爾二人并作一格而下格則列越王圖喇不辨為何人子矣今從輟耕録 額布根大王子巴拜大王 帕克巴拉大王子安定王托歡 額黙根大王子巴爾達噶王 阿嚕大王子靖逺王格藏廣平王哈喇班第 托克托穆爾王子某失名 冀王博囉子特穆爾圖 定王永和爾子某失名 楚王伊克圖子楚王托里特穆爾 拜特穆爾大王子永寧王布延穆爾荆王托克托穆爾子荆王伊蘇伯竒 六世越王圖喇子豫王喇特納實哩安西王達爾瑪按明監本圖喇下無子字殿本則有之考圖喇傳與𢎞簡録二人皆其子也 巴拜大王子烏塔蘇特
  穆爾王哈布爾特穆爾王輟耕録巴拜王下無系以烏塔蘇特穆爾王哈布爾特穆爾王為安定王托歡子今從表 安定王托歡子安定王多爾濟巴勒輟耕録以多爾濟巴勒為巴爾達噶王子今從表 廣平王哈喇班第子豳王徹伯爾 托克托穆爾王孫額琳沁班第王定王永和爾孫燕大王 楚王托里特穆爾子楚
  王巴圖魯 七世豳王徹伯爾子豳王納古爾 楚王巴圖魯子雅克特穆爾王蘇克特穆爾王多羅布哈王
  太宗系
  一世庫騰太子庫楚太子哈喇徹爾王哈斯大王哈坦大王黙哷大王 二世庫騰太子子穆爾濟達王孟格圖大王哲伯特穆爾王特伯林大王竒爾婁大王 庫楚太子子實勒們大宗當撫之宫中稱太孫定宗崩後皇后烏拉海額實氏所抱之聽政者也 哈喇徹爾王子托克托大王 哈斯大王子海都大王 哈坦大王子多爾濟王額布根大王伊徳爾大王約蘇圖大王和尼大王 黙哷大王子托和大王 三世穆爾濟達王子伊蘇布哈大王 孟格圖大王子額琳沁大王 竒爾婁大王子汾陽王拜特穆爾 實勒們子博囉齊大王 托克托大王子伊伯格濟 錫喇卜多爾濟 海都大王子汝寧王徹伯爾 多爾濟王子錫錫大王 額布根大王子隴王呼魯蘇 和尼大王子耀珠大王諾海大王 托和大王子温都爾大王 四世汾陽王拜特穆爾子荆王伊蘇額布根 博囉齊太子靖逺王哈達襄寧王鄂爾和 汝寧王徹伯爾子汝寧王鄂勒哲特穆爾 錫錫大王子桑節巴勒大王 温都爾大王子阿雅噶齊大王陽翟王圖們 五世靖逺王哈達子㐮寧王伊蘇布爾罕 汝寧王鄂勒哲特穆爾子汝寧王呼喇臺 阿雅噶齊大王子陽翟王太平 陽翟王圖們子陽翟王庫春 六世陽翟王庫春子陽翟王特穆爾齊
  定宗系
  一世呼察大王諾果太子和和大王 二世呼察大王子雅爾嘉勒燦王鄂勒哲額布根王 和和大王子南平王圖嚕
  憲宗系
  一世巴爾圖大王烏蘇岱大王玉隆哈實大王河平王錫里濟璸都 二世玉隆哈實大王子色埒黙王衛王鄂勒哲 河平王錫里濟子烏魯斯布哈王并王鴻和特穆爾 三世衛王鄂勒哲子郯王齊齊克圖 并王鴻和特穆爾子嘉王和爾和 達實伊徳實王徹爾特穆爾王徹爾特穆爾王輟耕録無明北監本作鄂勒哲特穆爾王今從今殿本
  世祖系
  一世多爾濟王裕宗皇帝裕宗子成宗外顯宗順宗皆附見皇子門安西王莾噶拉北安王諾木罕雲南王和克齊阿雅噶齊大王西平王鄂囉齊寧王庫庫楚鎮南王托歡和塔拉特穆爾王 二世安西王莾噶拉子安西王阿南達阿勒坦布哈 雲南王和克齊子營王額森特穆爾 阿雅噶齊大王子額黙根大王巴延特穆爾王西平王鄂囉齊子鎮西武靖王特穆爾布哈輟耕録作
  額森特穆爾布哈西平王巴特瑪徳沁 寧王庫庫楚子寧王色徹圖寧王阿都齊輟耕録缺 鎮南王托歡子鎮南王婁章圖卜布哈宣讓王特穆爾布哈威順王庫春布哈文濟王曼濟宣徳王布達實哩按表以鎮南王圖卜布哈威順平王庫春布哈宣讓王特穆爾布哈三人皆列之為婁章之子托歡之孫輟耕録則皆以為托歡之子而缺鎮南王婁章今考庫春布哈𫝊係托歡之子又特穆爾布哈傳曰世祖第九子托歡封鎮南王托歡薨子婁章襲婁章薨弟圖卜布哈襲圖卜布哈薨子博囉布哈㓜特穆爾布哈乃嗣為王特穆爾布哈托歡第四子也至天歴二年博囉布哈已長特穆爾布哈請以其位還之乃改封宣讓王則表之誤列明矣和塔拉特穆爾子阿巴額布根王 三世安西王
  阿南達子伊嚕特穆爾王 額黙根大王子諤特古布哈王 鎮西武靖王特穆爾布哈子雲南王婁達罕武靖王綽斯巴勒 西平王巴特瑪達沁子恭格巴勒大王 圖卜布哈子博囉布哈表作四世誤 庫春布哈子拜特穆爾塔斯特穆爾報恩努節岱努佛嘉努義王和尚表皆缺從庫春布哈傳増 阿巴額布根王子巴拉多爾濟王 顯宗子梁王松山湘寧王徳勒格爾布哈 順宗子魏王 四世雲南王婁達實子豫王喇特納實哩按太祖系中越王圖喇子喇特納實哩由安西王封䂊王今此䂊王喇特納實哩其封爵既同名亦同恐有重列之誤無可細考 武靖王綽斯巴勒子䇿巴大王伊爾哲伯大王婁逹罕綽斯巴勒子表中合作一格今從輟耕録晰之梁王松山子梁王旺沁輟耕録中缺松山一支之系 湘寧王
  德勒格爾布哈子湘寧王巴拉實哩 魏王子圖卜布哈大王曼濟大王西靖王阿嚕魏王博囉特穆爾唐古特王達爾瑪實哩王博囉大王
  等謹按成宗武宗以後皆止一世已載皇子門矣順帝孫宻迪哩巴拉先竄沙漠後為明將李文忠所獲太祖封崇禮侯後仍聽其北還當洪武時又獲元代子孫恵王巴圖布哈儲王巴延布哈宗王子蠻王拜特穆爾又李文忠殺宗王托克托實哩此皆不知是何系屬矣
  又按元史世祖本紀中統元年載賜親王銀與文綺金素綿絹諸物其數極厚自是歲以為常此即所謂嵗賜也宗室世系表中未有不稱王者則其時之加恩皇族固已優渥所以各帝本紀止書各人封拜分地䇿遣誅斥及殁後䘏典諸政而凡如他代定宗室制度之事槩不多見𢎞簡録系屬門及王圻續通考皆無所纂述葢其事跡甚少無從採輯耳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二百四
<史部,政書類,通制之屬,欽定續文獻通考>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二百五
  帝系考
  皇族
  明太祖洪武九年定諸王嵗供之數
  親王嵗支米五萬石鈔二萬五千貫錦四十疋紵絲三百疋紗羅各一百疋絹五百疋冬夏布各一千疋綿二千兩鹽二千引茶一千斤馬匹草料月支五十匹靖江王歲支米二萬石鈔一萬貫餘比親王减半馬匹草料月支二十匹親王子男未受封者嵗支紵絲紗羅絹冬夏布帛同公主未封例女未封者半之男已封郡王者嵗米六千石鈔二千八百貫錦十疋紵絲五十疋羅二十五疋絹及冬夏布各一百疋綿五百兩鹽五十引茶三百斤馬匹草料月支十匹女已受封及嫁者嵗支米一千四百石鈔一千四百貫親王世子嵗賜同郡王郡王嫡長子襲封郡王者比始封郡王减半郡王女為縣主已嫁者嵗米五百石鈔五百貫後至二十二年以物力不給更為裁定自初封十王之外未有沾被者
  等謹按㑹典載宗藩支撥之數親王定米一萬石郡王定米二千石鎮國將軍定米一千石輔國將軍定米八百石奉國將軍定米六百石鎮國中尉定米四百石輔國中尉定米三百石奉國中尉定米二百石公主及駙馬二千石郡主及儀賔八百石縣主及儀賔六百石郡君及儀賔四百石縣君及儀賔三百石鄉君及儀賔二百石皇太子次嫡子併庶子既封郡王之後必俟出閣毎嵗撥賜與親王已封郡王者同女俟及嫁毎嵗撥賜與親王女已嫁者同郡王嫡長子襲封郡王者其嵗賜比初封郡王减半支給此當即二十二年之定制也
  洪武二十二年正月改大宗正院為宗人府互見職官考宗人府掌皇九族之屬籍書宗室子女嫡庶名封嗣襲生卒婚嫁謚葬之事凡宗室陳請為聞於上達材能録罪過洪武三年置大宗正院二十二年改為宗人府並以親王領之其後以勲戚大臣攝府事不攝官而所領盡移之禮部互見職官考
  成祖永樂二十二年九月時仁宗已即位増諸王嵗禄
  史料後集曰親王嵗禄萬石攷宣徳元年周王嵗禄加至二萬石以太宗母弟也漢趙二王又各加至三萬石以太宗親子也若代王六千石唐王五千石韓王三千石伊王遼王二千石岷王一千五百石肅王一千石則以邉餉之不繼或多賜莊田草塲以益之非有隆殺也
  孝宗𢎞治三年閏九月禁宗室奏請田土及受人投獻世宗嘉靖三年定宗室毋得以媵子為嫡之例
  時東甌王健楸無子上書言宗室所以蕃衍由詐以媵子為嫡縻費縣官今臣無嫡請以所受府第屯厰盡歸魯府待給親封省民財萬一乞著為例報可其後又定宗藩條例親王無後以兄弟及兄弟之子嗣不得以旁繼
  世宗嘉靖四十三年頒宗藩條例
  時宗室蕃衍嵗禄不繼禮部尚書李春芳攷故事為書上之諸吉凶大禮及嵗時給賜皆嚴為之制史料前集曰嘉靖九年禮部覆豐林王疏議處宗室事帝自為書賜諸王欲將帝之皇子皆封郡王親王次子皆封鎮國將軍以張璁言宜量减禄而不降封乃止至是禮部議上宗藩條例於是秦晋周楚蜀趙慶襄淮德崇嵗禄萬石辭一千石魯益衡嵗禄萬石辭二千石崇王萬三百石與唐王六千五百石俱辭五百石而郡王以下至中尉皆有所减削矣二崇字當有一誤無可考正
  等謹按周王楚王傳載嘉靖四十一年御史林潤言天下財賦供京師采四百萬石而各藩禄嵗至八百五十三萬石山西河南存留米二百三十六萬三千石而宗室禄米五百四萬石即無災傷蠲免嵗輸亦不足供禄米之半年復一年將何以支事下諸王議明年周王睦楧條上七議請立宗學以崇德教設科選以勵人材嚴保勘以杜冐濫革冗職以除素餐戒奔競以息貪饕制拜埽以廣孝思立憂制以省禄費詔下廷臣參酌之其後諸藩遂稍稍陳說利弊尚書李春芳集而上焉至四十三年楚王顯槐復上書條藩政請設宗學擇立宗正宗表督課親郡王以下子弟十嵗入學月餼米一石三載督學使者考績陟其中程式者全録之五試不中課則黜之給以本禄三之二其庶人暨妻女月餼六石庶女勿加恩於是始頒宗藩條例多採睦楧顯槐二王議云
  神宗萬厯七年更定親王承襲之例
  親王之子例封郡王若以支屬嗣者自後長子襲封親王外餘子仍照原封世次授以本等爵級不得冐濫郡爵郡王無子兄弟及兄弟之子不得請襲違者為冐封
  萬厯十八年六月更定宗藩事例始聴無爵者得自便萬厯三十三年十二月開宗室科舉入仕例
  鄭世子載堉於二十二年正月上疏請宗室皆得儒服就試無論中外職中式者視才品器使詔允行奉國中尉以下入試輔國中尉以上爵尊不得與其後禮臣李廷機言封爵科目原自兩途彼既願從科目入仕應照士子出身資格銓除何拘原爵亦從之惟不得除京朝官
  熹宗天啟五年行宗室限禄法
  等謹按王圻續封建考載神宗時定宗室之制諸條今擇其不専指封建而事闗睦族者移録二條於左王圻曰萬厯十年定各王府玉牒毎年八月投禮部宗人府收貯或有嫡庶混淆名位舛錯那移封期増减嵗月者駁回重繕
  又曰萬厯十年定宗室之子年十嵗以上俱入宗學於宗室中推舉一人為宗正領其事年至十五乃請封給禄米三分之一仍留學五年驗有進益方出學始給全禄
  熙祖系
  仁祖外餘一人一世壽春王  二世壽春王子霍邱王下蔡王安豐王䝉城王  三世霍邱王子寶應王安豐王子六安王來安王都梁王英山王
  等謹按下蔡𫎇城及寶應六安諸王先卒皆無後諸王列傳中於熙仁二祖之系毎多書爵而不書名者
  仁祖系
  太祖外餘三人一世南昌王興隆盱眙王臨淮王二世興隆子山陽王文正  盱眙王子昭信王  三世文正子靖江王守謙  四世守謙子贊儀  五世贊儀子佐敬佐敏  六世佐敬子相承  七世相承子規裕 八世規裕子約麒 九世約麒子經扶十世經扶子邦薴 十一世邦薴子任昌任晟 十二世任昌子履燾 任晟子履祜 十三世履祜子亨嘉
  太祖系
  等謹按太祖子孫皇子楠早薨潭王梓趙王杞湘王柏谷王橞安王楹郢王棟雖皆得封而先後國除無宗屬可考餘二十三王子姓蕃衍各歴世十餘分國或至數十不等若仍照遼金元皇族例檢閲斷難明晰謹遵明史諸王世表以太祖系總其綱復以某王宗屬分其𣲖成祖以後諸王宗屬倣此
  興宗子五人建文帝外虞懐王雄英早薨呉王允熥衡王允熞徐王允□嗣皆無考
  秦國宗屬
  一世太祖嫡二子樉 二世樉子尚炳尚烈尚煜尚烐尚灴尚炌 三世尚炳子志堩志均志𡐤志堢尚烈子志㙸 尚煜子志垌 尚烐子志壈 尚灴子志埴 四世志𡐤子公錫公銘公鏜公鏳 志堢子公鋺 志㙸子公鉐 志垌子公鍊 志埴子公鋌 五世公錫子誠泳 公鏜子誠泓誠澮 公鏳子誠洌 公鋺子誠灌 公鉐子誠瀾 公鍊子誠潢誠渌誠漖 公鋌子誠淋 公銘子誠潤誠澯六世誠澯子秉欆 誠澮子秉檄 誠洌子秉榛誠灌子秉楀 秉櫸誠瀾之從姪 誠漖子秉棧 誠淋子秉欓 誠潤子秉柎 秉樺輔國將軍祖父未詳 七世秉欆子惟焯 秉櫸子惟熣 秉欓子惟燿惟燱 秉柎子惟𤒄 八世惟燿子懐墡 惟𤒄子懐埢 九世懐墡子敬鏞 懐埢子敬鎔 十世敬鏞子誼況敬鎔子誼澏誼漶誼㳨 十一世誼況子存桑
  誼漶子存樞
  等謹按諸王世表中止書親王郡王之名諸王列傳中凡鎮國將軍以下或以其有賢行或有事跡冝載者間為附録今㕘合表傳凡有名可舉者一一載入封爵傳世之事當詳封建考槩不贅叙其人名偶見於傳而祖父莫考者則註明之後皆倣此
  晉國宗屬
  一世太祖嫡三子棡 二世棡子濟熺濟熿濟煜濟炫濟煥濟烺濟熇 三世濟熺子美圭美垸美垙美埻美垣美塎美堣美堛 濟炫子美埥 濟渙子美壤 濟烺子美塢 濟熇子美堅 四世美圭子鍾鉉鍾鐸鍾鏸鍾鋐 美垸子鍾鐻 美垙子鍾鍑美埻子鍾鑅 美垣子鍾鋌 美塎子鍾鏶 美堣子鍾鋋 美堛子鍾鏤 美埥子鍾鎰 美壤子鍾鈵 美塢子鍾鋏 五世鍾鉉子竒源竒渶竒溶竒瀴 鍾鏸子竒淮 鍾鐻子竒淐竒滽竒洢 鍾鑅子竒溯 鍾鏶子竒湒 鍾鋋子竒渲 鍾鏤子竒沄 鍾鎰子竒湞竒添 鍾鈵子竒㶏 鍾鋏子竒淯 六世竒源子表榮表槏表椈表柣表栺表檈竒渶子表櫬 竒溶子表梈 竒瀴子表楗 竒淮子表坊 竒滽子表杋 竒洢子表□ 竒溯子表相 竒湒子表柃 竒渲子表漳 竒沄子表楠竒湞子表櫟 竒㶏子表樔 竒淯子表□ 七世表榮子知烊 表槏子知㸅 表柣子知焝 表栺子知𭵶 表檈子知□ 表櫬子知爀 表梈子知炬 表枋子知炯 表相子知燧 表柃子知炪表楠子知□ 表櫟子知熑 表樔子知爧 表□子知燠 知□鍾鎰之曽孫祖父未詳 八世知㸅子新㙉新墧新墧鎮國將軍 知焝子新□ 知爀子新䵺 知炬子新塗 知炯子新墤 知燧子新甄 知□子新睚知熑子新□ 知爧子新壟 知燠子新墥 新
  系未詳 九世新墧子慎鏡慎鋷 新□子慎□新䵺子慎鑠 新塗子慎鑌 新墤子慎鍵 新□子慎鍾 新壟子慎鐅 新墥子慎鐳 十世慎鋷子敏淳 慎□子敏沒 慎鑠子敏漽 慎鑌子敏洟 慎鍵子敏淴 慎鍾子敏𦰫 慎鐅子敏濟慎鐳子敏䨟 十一世敏淳子求桂 敏漽子求橘敏淴子求杚 敏𦰫子求棆
  等謹按史料載晉府慶成王生百子俱成長自封長子外餘九十九人並封鎮國將軍毎㑹紫玉盈坐至不能相識王圻續通考封建考亦書之考史言濟炫始封慶成王其曾孫竒湞襲爵生子七十人嘉靖初尚書王瓊聞於朝史文當得其實較南史所載梁鄱陽王恢男女百人為更盛矣今傳表中惟嗣爵之表𣡵一人可舉其名耳
  周國宗屬
  一世太祖嫡五子定王橚 二世橚子有燉有爝有㷲有烜有熺有□有煽有爌有炥有熲有煴有熼有炯有燆 三世有爝子子垕子埅子塒子塈子壜子堰子垗子墟子圪子埯子塼 有光子子場 有煽子子壆 有爌子子堠 有熲子子墌 有煴子子堼 有炯子子□ 有燆子子壉 四世子埅子同鑣同鏺同□同鈮同鈞同鉣同鐪同鏘 子場子同釾 子壆子同鋞 子堠子同䥸 子墌子同鐎子堼子同鉻 子□子同□ 子壉子同□ 子塒子同□ 子塈子同鋖 子壜子同鑣名複 子墟子同□ 子圪子同鍱 子塼子同銜 五世同鑣子安㶇安涘安泛安㴦安漨安渳安㵩安㳚安潧安漕安潨安□安潿安潏安㵼安濯安□安涇安汾傳稱惠王同鑣有子二十五人今可紀者十九人 同鏺子安涪 同□子安瀼同鈮子安□ 同鈞子安瀺 同鉣子安㶠 同
  鐪子安沈安□ 同鏘子安渤 同釾子安法 同鋞子安澓 同䥸子安泭 同鐎子安洛 同鉻子安湜 同□子安潼 同□子安瀏 同䥩子安淇同鋖子安沅 同鑣子安㳋 同□子安潪 同
  鍱子安汥 同銜子安洔 安河鎮國將軍鎮平王有爌諸孫其父未詳 安𣵿與睦㮮同時人稱睦㮮為大山安𣵿為小山其祖系未詳睦㮮見六世 六世安㶇子睦㰂睦桎睦楮睦椔睦楧 安涘子睦櫸安㴦子睦槤 安漨子睦杲 安㵩子睦梒 安
  㳚子睦柯 安漕子睦桍 安潨子睦欏 安□子睦楃 安潿子睦□ 安橘子睦桄 安㵼子睦柊安濯子睦桴 安□子睦杉 安涇子睦栮 安
  涪子睦栲 安瀼子睦□ 安□子睦杫 安瀺子睦檠 安㶠子睦檯 安□子睦棱 安渤子睦樒安法子睦橪 安澓子睦槿 安洛子睦檗 安
  湜子睦訸 安潼子睦檝 安瀏子睦桅 安淇子睦㰋 安沅子睦枸 安㳋子睦橘 安潪子睦棌安汥子睦楪 安洔子睦檚 安河子睦㮮 七
  世睦㰂子勤熄勤炫勤熂勤炬勤烶勤煥勤烒勤烷勤烼勤烶名複勤𤊹勤然勤焞 睦桎子勤燝 睦楮子勤熤 睦椔子勤□ 睦櫸子勤□ 睦槤子勤爁 睦杲子勤炵 睦梒子勤爟 睦柯子勤㶼睦桍子勤□ 睦欏子勤□ 睦楃子勤熩 睦□子勤榮 睦桄子勤煗 睦柊子勤焭 睦桴子勤煋 睦杉子勤□ 睦栮子勤□ 睦栲子勤㷒睦□子勤謶 睦杫子勤灰 睦檠子勤緂 睦檯子勤炈 睦棱子勤熛 睦橪子勤燭 睦槿子勤烝 睦檗子勤□ 睦訸子勤□ 睦檝子勤烰睦桅子勤燇 睦□子勤爚 睦枸子勤炡 睦橘子勤□ 睦棌子勤□ 睦楪子勤□ 勤熨鎮國將軍祖系未詳 八世勤熄子朝堈朝埴朝堵 勤炫子朝壁勤熂子朝垣 勤炬子朝坮 勤烶子朝型 勤
  煥子朝□ 勤烒子朝埫 勤烼子朝埢 勤烶子朝堋 勤渤子朝堤 勤然子朝埭 勤焞子朝□勤燝子朝均 勤熤子朝墰 勤□子朝□ 勤
  □子朝墷 勤爁子朝墉 勤炵子朝陞 勤爟子朝□ 勤㶼子朝基 勤□子朝坰 勤榮子朝□勤煗子朝□ 勤焭子朝堡 勤□子朝□ 勤
  □子朝郢 勤㷒子朝□ 勤謶子朝瞌 勤灰子朝垬 勤緂子朝望 勤炈子朝□ 勤燭子朝堛勤烝子朝䜃 勤□子朝墦 勤烰子朝□ 勤
  燇子朝□ 勤爚子朝埨 勤炡子朝㙡 勤□子朝䞢 勤□子朝壑 勤熨子朝□ 九世朝堈子在鋌在鑾在鉷在鈺 朝埴子在銲 朝堵子在鍜朝壁子在銖 朝垣子在□ 朝坮子在鈐 朝
  型子在□ 朝□子在鈉 朝埫子在釴 朝埢子在鍲 朝堋子在鋗 朝堤子在鑿 朝埭子在唫朝均子在錠 朝□子在錝 朝墷子在□ 朝
  陞子在鎮 朝基子在□ 朝□子在龯 朝錘子在錋 朝堡子在鍢 朝郢子在□ 朝□子在鍠朝垬子在銕 朝□子在鐻 朝堛子在鏜 朝
  墦子在鉃 朝□子在□ 朝埨子在□ 朝㙡子在□ 朝壑子在鏶 十世在鋌子肅溱 在鑾子肅㴵 在鉷子肅渣 在鈺子肅瀳肅湑 在銲子肅潵 在鍜子肅潩 在銖子肅沛 在□子肅溡在□子肅濟 在鍲子肅濠 在鋗子肅㶟 在
  錠子肅菬 在□子肅㵰 在鍢子肅衆 在銕子肅決 在鉃子肅□ 在□子肅汭 十一世肅溱子恭枵恭榨恭檥 肅㴵子恭櫪 肅潩子恭肅沛子恭樸 肅□子恭權 十二世恭子紹□楚國宗屬
  一世太祖庶六子昭王楨 二世楨子孟烷孟熜孟炯孟焯孟煒孟爚孟炤孟爟孟炬 三世孟烷子季堄季埱季塛季堧 孟坰子季塾 孟焯子季㘧孟煒子季堞 孟爚子季垟 孟爟子季境 孟炬子季㙱 四世季塛子均鈋均鈽 季塾子均□季㘧子均鐵 季堞子均鐓 季垟子均鏼 季㙱子均鋷 五世均鈋子榮㳦榮淋 均鈽子榮淑均□子榮澹 均鐓子榮𤄷 均鏼子榮□ 均鋷子榮漠 六世榮㳦子顯榕顯樟顯槐 榮淑子顯梡 榮澹子顯梧 榮𤄷子顯休 榮□子顯楀榮漠子顯桔 七世顯榕子英燿英㷿 顯梡子英燧 顯槐子英槱 顯梧子英焌 顯楀子英炊顯桔子英熼 八世英㷿子華奎華壁 英槱子華増 英焌子華□ 英炊子華埌 英熼子華塇華越祖系未詳 九世華□子藴鐘 華埌子藴鉉 華塇子藴鋏 藴鑨父未詳 藴鉁祖系未詳 十世藴鐘子盛□ 藴鉉子盛渶 十一世盛□子容析 盛渶子容枘
  楚王傳曰隆慶五年恭王英㷿薨子華奎㓜萬厯八年始嗣爵至三十一年楚宗人華趆等言華奎與弟宣化王華壁皆非恭王子華奎乃恭王妃兄王如言子華壁則王如綍家人王玉子也華趆妻即王如言女知之悉禮部侍郎郭正域請行勘大學士沈一貫右華奎委撫按訊皆言事無左騐廷議令覆勘中㫖以楚王襲封已久宜治華趆等誣妄東安王英燧武岡王華増江夏王華塇皆言偽跡昭著諸宗人赴都投揭奉㫖切責罰禄削爵有差華赿降庶人錮鳯陽未幾華奎輸賄入都宗人遮奪之巡撫趙可懐屬有司逋治宗人藴鉁等方恨治獄不平遂大閧毆可懐死巡按以楚叛告一貫擬發兵㑹勦命未下諸宗人悉就縛於是斬二人勒四人自盡錮高牆及禁閒宅者四十五人時三十三年四月也自是無敢言楚事者久之禁錮諸人以恩詔得釋而華奎之真偽竟不白
  齊國宗屬
  一世太祖庶七子榑 二世榑子賢爀三世無攷 四世榑曾孫長鑋 承綵世系無考按傳稱萬厯中有承綵者博裔孫齊宗人多凶狡獨承綵好學其世系無攷且所定齊府二十字内並無承字豈降為庶人之後不敢以所定字命名歟魯國宗屬
  一世太祖庶十子荒王檀 二世檀子肇煇 三世肇煇子㤗堪㤗墱㤗塍㤗坾㤗𡒊㤗 四世㤗堪子陽鑄 㤗墱子陽鎣 㤗塍子陽鎕 㤗坾子陽鐆 㤗𡒊子陽錧 㤗子陽鐔陽鏢 五世陽鑄子當漎當沘當滋當涊當澐當漬當㳻當湄當沍當泘 陽鎣子當涵 陽鎕子當潩 陽鐆子當澻陽錧子當渿 陽鏢子當滰 當濆輔國將軍鉅野王泰墱諸孫其父未詳 六世當漎子健杙 當沘子健楸 當澐子健檙 當漬子健樀 當㳻子健杫 當湄子健栻當沍子健□ 當泘子健楖 當涵子健櫏 健
  奉國將軍鉅野王陽鎣諸孫其父未詳 當潩子健檔 當澻子健樸 當渿子健概 七世健杙子觀𤊟 健檙子觀□ 健樀子觀煒 健杫子觀燃 健栻子觀煐健楖子觀煃 健櫏子觀燖 健檔子觀爁 健樸子觀熑 健概子觀燔 健根子觀熰鎮國中尉 觀□八世觀𤊟子頥坦頥埨 觀□子頥□頥□ 觀
  煒子頥堄 觀燃子頥埔 觀煐子頥封 觀煃子頥掛 觀爁子頥在 觀熑子頥堀 觀燔子頥□頥□鉅野中尉 頥墉安坵將軍祖父並未詳 九世頥坦子壽
  𨰜壽鏳壽鋐壽鏞壽鉁壽鋮壽錥壽鉅 頥埨子壽鍈 頥堄子壽鍑 頥埔子壽鈔 頥在子壽碒頥堀子壽鏛 頥□子壽鎬 壽□系未詳 十世壽鏞子以𣲖以海 壽鍈子以源 壽鍑子以渶 壽鈔子以澍 壽鏛子以 壽鎬子以泛 十一世以澍子𢎞福 以子𢎞檟壽鏛之孫
  蜀國宗屬
  一世太祖庶十一子椿 二世椿子悦熑悦𤉎悦燿悦燇悦炘悦烯 三世悦熑子友堉友□友坿 悦□子友垓友墦友城友𡎴友㙴友墂 悦燿子友堚悦烯子友埐 四世友垓子申鈘申鑿申鋸 友
  墦子申鉘 友□子申銈 友𡎴子申鏄 友㙴子申銷 友墂子申鐓 友堚子申煃 五世申鑿子賔瀚 申鋸子賔灠 申鉘子賔沚 申銈子賔灉申鏄子賔清 申銷子賔沙 申鐓子賔沾 申
  煃子賔泟 六世賔瀚子讓栩 賔灠子讓樨 賔沚子讓枌 賔清子譲機 賔沙子讓柂 賔沾子讓檥 賔泟子讓核 七世讓栩子承爚 讓樨子承㷄 讓枌子承㷫 讓機子承㷒 讓柂子承烱讓檥子承□ 讓核子承爝 八世承爚子宣圻
  宣址 承㷄子宣䴞 承㷫子宣堮 承㷒子宣堄承炯子宣□ 承□子宣𡋹 承爝子宣墡 九
  世宣圻子奉銓奉釴奉鐩奉鏘 宣址子奉鉁 宣䴞子奉□ 宣堮子奉鋚 宣□子奉鋂奉□ 宣墡子奉鈗 十世奉銓子至㴻至深至渌 奉鐩子至□ 奉鉁子至㳋 奉綵子至湘 奉鋚子至沂奉鈗子至潓
  谷王傳曰蜀王子崇寜王悦燇得罪逃谷王橞所橞因詭衆往年我開金川門出建文君今在邸中我將為申大義蜀王聞之上變成祖召橞入朝橞至伏地請死廢為庶人
  代國宗屬
  一世太祖庶十三子桂 二世桂子遜煓遜□遜□遜煁遜燂遜烇遜炓遜焴遜熮 三世遜煓子仕壥仕墰 遜□子仕□ 遜□子仕堜 遜煁子仕堸遜燂子仕㙺仕坯 遜烇子仕□ 遜炓子仕□遜焴子仕㙩 遜熮子仕𡑞仕□ 四世仕壥子
  成鍊成鏻成鐭成鏝成鉖成釨成鋈 仕墰子成鍰仕□子成□ 仕堜子成鑘 仙堸子成鍪 仕
  坯子成鍨 仕□子成鈠 仕□子成鈷 仕㙩子成鈀 仕𡑞子成 仕□子成□成鐎 成䥩其父未詳 五世成錬子聰沬聰㳙聰注聰□ 成鏻子聰潏 成鐭子聰溙 成鏝子聰潪 成鉖子聰滴聰泠 成釨子聰滋 成□子聰㵟 成鍰子聰濜成□子聰漢 成鑘子聰蒗 成鍪子聰㴻 成鍨子聰瀺聰泈 成鈠子聰滆 成鈷子聰𤅊 成鈀子聰淑聰洌 成子聰羕 六世聰沬子俊杖俊樻 聰涓子俊楅 聰注子俊槿 聰□子俊椐聰溙子俊櫍 聰潪子俊㰍 聰泠子俊椂 聰滋子俊棶 聰㵟子俊榬 聰漢子俊槻 聰蒗子俊梭 聰㴻子俊栅 聰瀺子俊渠 聰滆子俊格聰𤅊子俊相 聰洌子俊榭 聰羕子俊柏 俊儺俊𣙜俊□俊杓俊噤其系並未詳 七世俊杖子充燿充爔充熤充□充□ 俊樻子充炨 俊楅子充燻俊槿子充煟 俊椐子充□ 俊櫳子充烰 俊棶子充燤 俊榬子充□ 俊槻子充煡 俊梭子充□ 俊栅子充熙 俊渠子充煌 俊格子充熼俊榭子充□ 俊相子充燦 充灼奉國捋軍充□襄垣中尉充焞系並未詳 八世充燿子廷埼 充爔子廷堄 充熤子廷埣 充炨子廷堷 充燻子廷壖 充煟子廷埢 充烰子廷城 充燤子廷坑 充煡子廷塒充□子廷堛 充熙子廷埋 充熼子廷址 廷
  其父未詳 九世廷埼子鼐鉉鼐鈞鼐鈺 廷埣子鼐鏈 廷壖子鼐□ 廷城子鼐䤤 廷坑子鼐鋽廷塒子鼐鈖鼐□ 廷堛子鼐鑏 廷址子鼐䥥十世鼐鈞子鼎渭 鼐鈺子鼎浼 鼐鏈子鼎澵鼐䤤子鼎□ 鼐□子鼎灀 十一世鼎渭子彛鼎浼子彛棙 鼎□子彛橝 十二世彛子傳
  
  肅國宗屬
  一世太祖庶十四子楧 二世楧子贍熖 三世贍熖子禄埤 四世禄埤子貢錝 五世貢錝子真淤真泓真瀞真洵真潤真滰 六世真淤子弼桓弼桄弼枳弼棟弼柿 真泓子弼果 真瀞子弼榦 真洵子弼楏 真潤子弼檻 真滰子弼棟名複 七世弼桄子縉炯縉焮 弼枳子縉燧 弼棟子縉㨏弼柿子縉𤏳 弼果子縉勲 弼榦子縉□ 弼楹子縉剡 弼棟子縉□ 八世縉炯子紳堵 縉燧子紳 縉㨏子紳増 縉𤏳子紳堯 縉勲子紳在 縉□子紳郮 縉剡子紳域 縉□子紳封九世紳堯子識鋐 紳子識鑒
  等謹按殷士儋傳載肅懐王紳堵薨無子其大母定王妃請以懐王從叔輔國將軍縉𤏳嗣爵穆宗許之非世宗所定宗藩舊例也士儋請封為郡王諸宗率以此令從事不從
  遼國宗屬
  一世太祖庶十五子植 二世植子貴烚貴□遵諸王傳世表作□貴燮貴煊貴炖貴燯貴烆貴烰貴焻貴㷂貴㸎貴㸅貴熠貴燏貴燠貴煘貴熡 三世貴□子豪墭貴烚子豪㙷 貴烆子豪堙 貴烰子豪㙨 貴
  焻子豪壧 貴㷂子豪㙫 貴㸎子豪□ 貴㸅子豪坅 貴熠子豪壂 貴燏子豪塶 貴塿子豪□四世豪墭子恩□恩鉹恩鉀 豪㙷子恩鈉 豪
  堙子恩鈳 豪㙨子恩銅 豪壧子恩鍖 豪㙫子恩鏏 豪□子恩鎦 豪坅子恩銑 豪□子恩錢豪塶子恩鈰恩鈼 豪□子恩鉅 恩鑡松滋王貴烆宗
  人祖父未詳 五世恩□子寵涭寵𤃆遵諸王傳世表作瀼 恩鉹子寵汕 恩鉀子寵泑 恩鈉子寵游 恩鈳子寵洌 恩銅子寵淄 恩鍖子寵湳 恩鏏子寵淹恩銑子寵濵 恩錢子寵潤 恩鈼子寵涞 恩鉅子寵㴻 六世寵涭子致格致椹 寵𤃆子致榞寵汕子致栟 寵游子致楹 寵洌子致槺 寵淄子致橏 寵湳子致梠 寵濵子致棖 寵潤子致樨 寵涞子致枇 寵㴻子致□ 七世致格子憲㸅 致椹子憲爀 致榞子憲□ 致栟子憲□致楹子憲煥 致槺子憲□ 致橏子憲熽 致梠子憲烟 致□子憲□ 八世憲爀子術□遵諸王傳世表作垌 憲□子術堣 憲□子術□ 憲煥子術雅憲□子術䞓 憲烟子術穫 憲□子術□ 九世術䕶子儼釨
  慶國宗屬
  一世太祖庶十六子㮵 二世㮵子秩煃秩燾秩榮秩炵秩煉秩炅 三世秩煃子䆳□䆳塀䆳㙉䆳㙂秩榮子䆳垿 秩炵子䆳墁 四世䆳塀子寘錖
  寘釧 䆳㙉子寘鑭 䆳㙂子寘□ 䆳垿子寘䥵䆳墁子寘鐇 五世寘錖子台浤台濠 寘鑭子
  台泙 寘□子台瀚 寘䥵子台涍 六世台浤子鼒櫍鼒枋鼒檟 台濠子鼒㭿 台泙子鼒□ 台瀚子鼒樲 台涍子鼒㮿 鼒材寘鐇孫父未詳 七世鼒枋子倪𤏳倪焯 鼒檟子倪煋 鼒㭿子倪□ 鼒□子倪□ 鼒樲子倪爃 鼒㮿子倪□ 八世倪𤏳子伸域伸塇 倪焯子伸堣 倪□子伸□ 倪□子伸䌍 九世伸域子帥鋅帥鉀 伸塇子帥鎽伸堣子帥鋭 伸□子帥□ 伸䌍子帥鍠 十
  世帥鋅子倬㴶倬㳮倬□
  寧國宗屬
  一世太祖庶十七子權 二世權子盤烒盤煇盤烑盤炷盤㷬按盤字前擬名内書作磐考春明夢餘録亦作磐今表中皆作盤擬誤 三世盤烒子奠培奠墠奠壘奠堵奠壏 盤煇子奠埨盤烑子奠坫 四世奠培子覲鈞覲錐覲錬 奠
  墠子覲鐊 奠壘子覲鑉 奠堵子覲鎬 奠壏子覲鍒 奠坫子覲鐏 五世覲鈞子宸濠 覲錬子宸潚 覲鐊子宸㵾宸渠 覲蓋子宸湔 覲鎬子宸浮宸潣宸浦宸澅宸浫 覲鍒子宸𬇞 覲鐏子宸澮 六世宸潚子拱榐 宸㵾子拱栟 宸渠子拱枘拱榣 宸湔子拱欏 宸潣子拱梃 宸浫子拱槩 宸𬇞子拱樻 宸澮子拱樤 拱樛祖父未詳七世拱榐子多㸅 多煴多燩多□多𤏳多煃多炘皆拱枘之子姪無可分考 拱欏子多焿 拱槩子多□ 拱樻子多焜 拱樛子多煪 多煡父未詳 多□輔國将軍系未詳 多煌奉國将軍戈陽王奠壏五世孫祖父未詳 多炡奉國将軍系未詳八世多㸅子謀壠 多焿子謀□ 多□子謀㙔鎮國中尉 多炡子謀堚 謀㬜系未詳 九世謀壠子統鐶岷國宗屬
  一世太祖庶十八子楩 二世楩子徽焲徽煣徽煝徽煠徽焟 三世徽煣子音埑音□ 徽煝子音墊四世音埑子膺鉟膺鋪膺錕膺鉖膺鉋膺録 音
  □子膺鉙 音墊子膺鐩 五世膺鉟子彦汰遵諸王傳世表作法彦泥彦激 膺鋪子彦滵 膺鉖子彦□ 膺鉋子彦濎 膺録子彦淍 膺鉙子彦濵 六世彦汰子譽榮譽桔譽梴譽榛譽□譽橲 彦激子譽棡彦滵子譽楖 彦□子譽枚 彦淍子譽欒 彦
  濵子譽橎 七世譽榮子定燿定光定燑定□定㸁譽桔子定焌 譽梴子定□ 譽榛子定烰 譽
  棡子定□ 譽楖子定烷 譽枚子定㷢 八世定燿子幹跬幹垣幹坤 定光子幹址 定□子幹蛙定㸁子幹腫 定焌子幹𡍪 定□子幹墡 定
  □子幹臺 定烷子幹理 定㷢子幹𥗬 九世幹跬子企鉁企□ 幹址子企錊 幹蛙子企□ 幹𡍪子企鋀 幹墡子企□ 幹臺子企廞 幹理子企錭 幹𥗬子企鍈 十世企鉁子禋洪 企□子禋泞 企鋀子禋潬 企□子禋□
  韓國宗屬
  一世太祖庶二十子松 二世松子冲𤊨冲秌冲□冲㷒 三世冲𤊨子範圮範□範堮範墅範壑 冲秌子範址 冲□子範場 四世範□子徴釙徴鍉範堮子徴鉅 範墅子徴銶 範址子徴鈐徴鑖範場子徴錏 五世徴釙子偕㳘偕灊偕灤偕瀞徴鉅子偕沺 徴銶子偕浢 徴鈐子偕浰 徴
  錏子偕渳 偕泆系未詳 六世偕𤅬子旭櫏旭□旭栓旭横旭㮖旭㮁 偕灤子旭樽 偕瀞子旭樅偕沺子旭欄 偕浢子旭□ 偕浰子旭橦 偕渳子旭椻 七世旭櫏子融燧融焌融烄融焞 旭栓子融煥 旭横子融焯 旭㮖子融燓 旭㮁子融㶷 旭樽子融烇 旭樅子融□ 旭欄子融烝旭□子融□ 旭橦子融焚 旭椻子融熨 八世融燧子謨㙉謨□謨塨謨墊謨墆 融焌子謨墷融烄子謨埦 融焞子謨㘰 融煥子謨垙 融焯子謨𡎴 融㶷子謨堂 融□子謨填 融烝子謨垣 融□子謨埫 融焚子謨墡 融熨子謨□九世謨㙉子朗錡 謨□子朗鎔 謨塨子朗鏐謨墊子朗鐱 謨墆子朗□ 謨墷子朗鋎 謨垸子朗鏛 謨㘰子朗□ 謨垙子朗䥖 謨堂子朗鏔 謨埴子朗□ 謨埫子朗鉽 謨墡子朗鐀謨□子朗鎏 十世朗錡子璟浤璟清璟□璟□璟洛璟溭璟□璟渭璟□ 朗鎔子璟浫 朗□子璟淮 朗鋎子璟□ 朗□子璟□ 朗䥖子璟□朗□子璟□ 朗鐀子璟洗 十一世璟浤子逵杞璟□子逵植 璟浫子逵朴 十二世逵杞子亶
  
  史料曰成化中追降韓府漢陰王徴鍵為庶人王母平氏妃周氏及冐封郡王縣主者皆賜死妃父周恂凌遲處死盖以王無子將死令宫人若有娠者以托韓王及諸王既薨妃父恂與王母及妃謀取其妻之女與他人男抱納宫中既長請於朝受封帝惡其冐亂宗支故特以異法處之
  等謹按冐宗事韓王傳不載表中略載之事闗世系故採史料詳載於此漢陰王之名表作徴鍉史料作徴鍵當從正史
  瀋國宗屬
  一世太祖庶二十一子模 二世模子佶焞佶煃佶煟佶燏佶焆佶煴佶㷆 三世佶焞子㓜㙾㓜㘧㓜墏㓜□㓜□㓜墧㓜塨 佶煃子㓜□ 佶煟子㓜□ 佶燏子㓜□ 信焆子㓜垬 佶煴子㓜塐佶㷆子㓜埼 四世㓜㙾子詮鉦詮鉌詮鏋詮鎀詮鏗詮鑨詮□ 㓜㘧子詮鏴 㓜墏子詮鉞 㓜□子詮鋷 㓜墧子詮鈹 㓜塨子詮𨰜 㓜□子詮□ 㓜垬子詮鋈 㓜塐子詮鐟 㓜埼子詮鐘五世詮鉦子勛□ 詮鉌子勛潪 詮鏋子勛渥詮鎀子勛澤 詮鏗子勛淯 詮鑨子勛澐 詮鏴子勛瀳 詮鉞子勛澄 詮鋷子勛漴 詮鈹子勛澂 詮𨰜子勛浚 詮□子勛瀼 詮鋈子勛㳋詮鐟子勛瀶 詮鐘子勛湊 勛漣輔國将軍系未詳六世勛□子允榿 勛潪子允栘允梃遵諸王傳世表作榳勛渥子允櫆 勛澤子允柠 勛淯子允栿 勛澐子允櫏 勛瀳子允㭁 勛澄子允杞 勛漴子允柲 勛澂子允楀 勛浚子允橚 勛瀼子允杲勛㳋子允柯 勛瀶子允欀 勛湊子允楊 允杉允析系並未詳 七世允栘子恬烄恬焯恬爖 允梃子恬燇 允櫆子恬燍 允柠子恬煙 允栿子恬□允櫏子恬䱏 允㭁子恬□ 允杞子恬煇 允柲子恬熙 允楀子恬熇 允橚子恬定定字不取火旁疑有悞允杲子恬燆 允柯子恬炠 允欀子恬烆 允
  楊子恬煒 恬烷鎮國将軍系未詳 八世恬烄子珵堯珵坦珵㙨珵塏珵埏傳稱珵堯弟六人封郡王者二餘例不得封朝廷奨王恭皆封郡王而不與禄是珵堯兄弟皆當有封號矣今諸王世表僅列珵坦以下四人餘二人不可考 恬爖子珵垣 恬燇子珵□ 恬燍子珵壅 恬䱏子珵㭙 恬炗子珵□ 恬煇子珵地 恬熙子珵勲恬熇子珵鄄 恬定子珵封 恬燆子珵墉 恬炠子珵埍 恬烆子珵堦 恬煒子珵墀 珵圻系未詳九世珵堯子效鏞 珵坦子效鑍 珵□子效鋾珵壎子效鋰 珵鄄子效鈀 珵埍子效鈦 珵
  堦子效鋞 珵墀子效鎍效□ 十世效鋰子迴灞唐國宗屬
  一世太祖庶二十三子桱 二世桱子瓊烴瓊炟瓊煒 三世瓊坦子芝址芝垝芝坦芝垠芝𤬪 瓊煒子芝城 四世芝址子彌鍗彌鏟彌鉗彌鈱彌銄芝垠子彌鋠 芝𤬪子彌鍔 芝城子彌鎬 五世彌鉗子宇温 彌鈱子宇清 彌銄子宇漳 彌鋠子宇淵 彌鍔子宇澄 彌鎘子宇滬 六世宇温子宙栐 宇清子宙桃 宇漳子宙桐 宇淵子宙枝 宇澄子宙棨 宇滬子宙梳 七世宙栐子碩熿 宙桐子碩煥 宙枝子碩鰾 宙㭇子碩燦八世碩熿子器墭器塽器埏器埈器増器培器圻器䵺 碩燦子器坰器□ 九世器墭子聿鍵聿鏌聿𨮁諸王傳崇禎時聿鍵嗣封以勤王違制降庶人弟聿鏌嗣而死又立聿𨮁為王襲封者共三人表中失載聿鏌一人
  伊國宗屬
  一世太祖庶二十五子㰘 二世㰘子顒炴 三世顒炴子勉堡勉坍 四世勉堡子諟釩諟鋢諟□諟欽 五世諟鋢子訏淵訏淳 諟□子訏注 諟欽子訏漈 六世訏淳子典楧典櫍 訏注子典榕七世典楧子褒㸅 典櫍子褒□ 典榕子褒熇八世褒□子珂佳 褒熇子珂墦 九世珂佳子采□ 珂墦子采鋂 十世采鋂子鳯□
  成祖系
  仁宗外髙爔未封
  漢國宗屬
  一世成祖嫡二子高煦 二世高煦子瞻圻
  趙國宗屬
  一世成祖嫡三子高燧 二世高燧子瞻塙 三世瞻塙子祁鎡祁鋆祁□祁鋥祁鋹祁鉷祁鏓 四世祁鎡子見灂見淇見洽 祁鋆子見淔 祁□子見準 祁鋥子見滃見沂 祁鋹子見渥 祁鉷子見瀾 祁鏓子見洸 五世見灂子祐採祐枳 見淇子祐桐 見淔子祐杙 見沂子祐櫸 見渥子祐架 見瀾子祐檟 見洸子祐楸 祐□輔國将軍系未詳六世祐採子厚煜厚煉厚煇厚炯 祐枳子厚熽祐桐子厚焆 祐杙子厚炣 祐櫸子厚燔 祐架子厚焀 祐檟子厚□ 祐楸子厚燝 七世厚煜子載培載垸 厚煉子載墣 厚熽子載堂 厚焆子載□ 厚炣子載□ 厚焀子載墝 厚□子載墲 厚燝子載坋 八世載培子翊錙 載垸子翊錝 載墣子翊□ 載堂子翊鎀 載滋子翊鎙載墝子翊鏴 載墲子翊□ 九世翊錙子常清翊錝子常㳛 翊□子常淰 翊鎙子常海 翊鏴子常渲 翊□子常汰 十世常清子由松由桂常㳛子由朴 常渲子由䂰 十一世由桂子慈□由䂰子慈□
  仁宗系
  宣宗外蘄王瞻垠越王曕墉滕王瞻塏梁王瞻垍衛王瞻埏皆無宗屬可考
  鄭國宗屬
  一世仁宗庶二子瞻埈 二世曕埈子祁鍈祁銳祁銧祁鎔 二世祁鍈子見滋見濍見𣹟見溈見泿見汌見□見湳見淕見渻 祁銑子見溢 四世見滋子祐枔 見濍子祐橏 見𣹟子祐檡 見□子祐㭶 見湳子祐㭿 五世祐檡子厚烷厚炯 祐橏子厚煒 祐㭶子厚爃 祐㭿子厚光 六世厚烷子載堉載堼載陞 厚烱子載墽 厚煒子載壐厚□子載墱 厚光子載堙 七世載堉子翊錫翊鈦 載堼子翊□ 載墽子翊鎧 載壐子翊鐘載堙子翊檭 八世翊鈦子常潔 翊鎧子常□九世常□子由彬
  襄國宗屬
  一世仁宗嫡五子瞻墡 二世瞻墡子祁鏞祁鐄祁鉦 三世祁鏞子見淑見淓見瀷 祁鉦子見沔四世見淑子祐材祐櫍 見淓子祐楬 見瀷子祐檽 見沔子祐楒 五世祐楬子厚熲 祐檽子厚□ 祐楒子厚爥 六世厚熲子載堯載䵺載圻厚□子載埢 厚爥子載□ 七世載堯子翊銘翊鎬 載䵺子翊鈴 載□子翊鋙 八世翊銘子常澄常法常淦遵諸王傳世表作洤
  荆國宗屬
  一世仁宗庶六子瞻堈 二世瞻堈子祁鎬祁鑑三世祁鎬子見潚見漙見澋 祁鑑子見潭 四世見潚子祐柄 見溥子祐橺 見澋子祐構 見潭子祐㮧 五世祐橺子厚烇厚焜厚熿 祐構子厚焌 祐㮧子厚熙 六世厚烇子載墭 厚焜子載垬 厚熿子載壕 厚焌子載埁遵諸王傳世表作坅 厚熙子載塎 七世載墭子翊鉅翊鐯 載垬子翊鍉載壕子翊鍵 載埁子翊□翊□翊□ 載鎔子翊鏵 八世翊鉅子常泠常□常泴 翊鐯子常𤀰翊鍉子常湢 翊鍵子常渭 翊□子常滄 九世常泴子由樊 常湢子由檽 常渭子由澐 十世由樊子慈煙
  淮國宗屬
  一世仁宗庶七子瞻墺 二世瞻墺子祁銓祁鑌祁鉞 三世祁銓子見濓見澱見湁見㴫見□見洵祁龯子見浄 四世見澱子祐棨祐楑 見湁子祐柌 見浄子祐栶 見㴫子祐槤 見□子祐樅見洵子祐榦 五世祐楑子厚燾厚炅厚熻厚㸋厚□厚爖厚爀 祐柌子厚㷫 祐栶子厚秌 祐槤子厚□ 祐樅子厚熍 六世厚燾子載坮載堅載塨載域 厚炅子載堾 厚熻子載塙 厚㸋子載堁 厚□子載堡 厚爖子載炯 厚爀子載封厚㷫子載□ 厚炢子載址 厚□子載堢 厚熍子載圭 七世載堅子翊□遵諸王傳世表作鉅與荆國複翊鏡載塨子翊銪 載堡子翊錬 載堾子翊鋏 載塙子翊□ 載堁子翊□ 載封子翊□ 載□子翊䤩 載址子翊鈠 翊銂系未詳 八世翊□子常清常洪 翊銪子常㵑 翊鋏子常淇 翊鈠子常𣿖九世常𣿖子由桐
  英宗系
  憲宗外見湜未封許王見淳秀王見澍忻王見治並無嗣
  德國宗屬
  一世英宗庶二子見潾  二世見潾子祐榕祐樬祐樳 三世祐榕子厚燉厚㸅厚爔厚𤐨  祐樬子厚燌 四世厚燉子載墱載塐載㘧  厚爔子載堠厚燌子載□  五世載墱子翊錧翊鐖翊鑠  載塐子翊鋑 載㘧子翊鐸 載堠子翊鈝 六世翊錧子常邦清常安清常㴻常泩常濊 翊鑠子常滽 翊鋑子常瀝 翊鐸子常沺  翊鈝子常湸 七世常邦清子由□由樞由㮊由椅  常澍子由棌 常濊子由喿
  崇國宗屬
  一世英宗嫡六子見澤  二世見澤子祐樒祐桓祐椐 三世祐樒子厚燿厚熑  祐桓子厚熛  祐椐子厚焞 四世厚燿子載境載壃  厚熑子載坰厚熛子載填 厚焞子載圿 五世載境子翊𨰜載坰子翊鑕 六世翊𨰜子常𣶏常□ 翊鑕子常㶄 七世常□子由樻 常㶄子由札 八世由樻子慈煇
  吉國宗屬
  一世英宗庶七子見浚 二世見浚子祐枎 三世祐扶子厚焨 四世厚焨子載均 五世載均子翊鎮翊鑾翊鋋翊鉉 六世翊鑾子常淳常汶常□翊鋋子常淠 翊鉉子常灆 七世常淳子由楝八世由棟子慈煃
  徽國宗屬
  一世英宗庶九子見沛 二世見沛子祐檯祐檖祐樌祐椀祐槿祐櫟 三世祐檯子厚爝厚焃厚燇厚燦厚焴 祐檖子厚炬 祐樌子厚熂 祐椀子厚焮 祐槿子厚𤊟 祐𣡵子厚爦 四世厚爝子載埨載埻載垙載𡌦載塛載堦載□載塔載塤載□載□ 厚焃子載㙐 厚燇子載墇 厚燦子載壂厚炬子載□ 厚熂子載垿 厚焮子載墋 厚𤊟子載塨 厚爦子載坒 五世載埨子翊錡翊鈁載塛子翊鐇 載堦子翊鉻 載塔子翊□ 載塤子翊錚 載□子翊□ 載□子翊□ 載□子翊釨 載塨子翊鋐 載坒子翊□ 六世翊鉻子常浵 翊□子常漦 翊錚子常湌 翊□子常□翊鋐子常澐
  憲宗系
  孝宗外悼恭太子及皇十子俱殤興王後已入帝系岐王祐棆雍王祐橒壽王祐榰汝王祐梈申王祐楷俱無嗣
  益國宗屬
  一世憲宗庶六子祐㯽 二世祐㯽子厚煜厚炫厚煌厚㷷 三世厚炫子載増載□載𡊿載㙫載壤厚煌子載㙾 四世載増子翊鈏 載□子翊鏃載𡊿子翊鋃 載㙫子翊鋌 載壤子翊鈓 載㙾子翊鑠 五世翊鈏子常□常溱常漿常汭常汎常淶常湑常漈常□常洞常湖常溡常淄常湡常漴常泫常漣 翊鏃子常澄 翊鋃子常泔 翊鋌子常□ 翊鈓子常浱 翊鑠子常湁 六世常□子由本由條由橦由□由橞由檉 常漿子由楌 常汭子由栻 常汎子由□ 常湑子由□ 常漈子由棅 常□子由楬 常洞子由枘 常泔子由□常浱子由榳 常湁子由檑 七世由條子慈魶衡國宗屬
  一世憲宗庶七子祐楎 二世祐楎子厚燆厚烴厚熑厚煐厚炳厚煃厚□ 三世厚燆子載圭載封載垹載垿載堭載䵺載塨 厚烴子載塘 厚熑子載壐 厚煐子載墀 厚炳子載垢 厚煃子載増厚□子載塵 四世載封子翊鑊 載垹子翊𨫼載垿子翊鏉 載塨子翊□ 載塘子翊鍵 載壐子翊鎔 載墀子翊鑲 載垢子翊□ 載増子翊錑 五世翊鑊子常㵂 翊𨫼子常湍 翊鑲子常澤 翊□子常泛 翊錑子常溸
  涇國宗屬
  一世憲宗庶十二子祐橓 二世祐橓子厚烇榮國宗屬
  一世憲宗庶十三子祐樞 二世祐樞子厚勲厚熹厚□厚烮厚然厚□ 三世厚勲子載墐 厚煦子載塾 厚烈子載垍 厚然子載壔 厚□子載堺載𤬪 四世載墐子翊鉁 載塾子翊鏕 載壔子翊䥰 五世翊鉁子常溒 六世常溒子由枵由楨
  世宗系
  穆宗外諸子俱無嗣
  穆宗系
  神宗外憲懐太子及他皇子俱殤未封
  潞國宗屬
  一世穆宗嫡四子翊鏐 二世翊鏐子常淓常□
  神宗系
  光宗外邠王沅王永王俱早殤瑞王惠王並無宗屬福國宗屬
  一世神宗庶三子常洵 二世常洵子由崧由榘桂國宗屬
  一世神宗庶七子常羸 二世常羸子由□由榔等謹按光宗熹宗愍帝之子多早殤間有得封者皆無子孫可考
  明史諸王世系表曰太祖建藩子孫世系預錫嘉名以示傳世久逺當神宗中葉僅及祖訓之半而不億之麗宗禄虧乏議者遂有减嵗禄限宫媵且限支子之請由是支屬承祧者親王無旁推之恩羣從繼世者郡封絶再襲之例以及名婚不時有明禁本折互支無常期啟禎時軍餉告絀大農蒿目安能顧瞻藩維親王或可自存郡王以至中尉空乏尤甚矣
  諸王列傳曰明制皇子封親王授金册金寳嵗禄萬石府置官屬䕶衛甲士少者三千人多者至萬九千人親王嫡長子年及十嵗則授金册金寳立為王世子長孫立為世孫諸子年十嵗則授塗金銀册銀寳封為郡王嫡長子為郡王世子嫡長孫則授長孫諸子授鎮國將軍孫輔國將軍曽孫奉國將軍四世孫鎮國中尉五世孫輔國中尉六世以下皆奉國中尉其生也請名其長也請婚禄之終身喪𦵏予費
  洪武中以子孫蕃衆命名慮有重複乃於東宫親王世系各擬二十字字為一世子孫初生宗人府依世次立雙名以上一字為㨿其下一字則取五行偏旁者以火土金水木為序惟靖江王不拘東宫擬名曰允文遵祖訓欽武大君勝順道宜逢吉師良善用晟秦府曰尚志公誠秉惟懐敬誼存輔嗣資亷直匡時永信敦晋府曰濟美鍾竒表知新慎敏求審心咸景慕述學繼前修燕府後為帝系曰髙瞻祈見祐厚載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簡靖廸先猷周府曰有子同安睦勤朝在肅恭紹倫敷恵潤昭格廣登庸楚府曰孟季均榮顯英華藴盛容宏才升博衍茂士立全功齊府曰賢能長可慶睿智實堪宗養性期淵雅寅思復㑹通春明夢餘録作同與周府第三字複魯府曰肇泰陽當健觀頥壽以和振舉希兼春明夢餘録作亷與秦府第十四字複誤逹康莊遇本寧蜀府曰悦友申賔讓承宣奉至平懋進深滋益端居務穆清湘府曰久鎮開方岳揚威謹禮儀剛毅循超卓權衡素自持代府曰遜仕成聰俊充廷鼐鼎彛傳貽連秀郁炳燿壯洪基肅府曰贍明史表傳皆誤作贍與燕府第二字複今從春明夢餘録改正禄貢真弼縉紳識烈忠䂀暉躍冨明史作當與魯府第四字複今從春明夢餘録改正運凱諫處恒隆遼府曰貴豪恩寵致憲衍儼尊儒雲礽祺保合操翰麗龍輿慶府曰秩𮟏寘台鼒倪伸帥倬竒适完因巨衎隲眷發需毘寧府曰磐奠覲宸拱多謀統議中總添支庶濶作哲向親𠂻𡶗府曰徽音膺彦譽定幹企禋雍崇理原諮訪寛鎔喜賁從谷府曰賦質僖雄敞叢興闡福昌篤諧恂懌豫擴霽昱禎祥韓府曰冲範徴偕旭融謨朗璟逵亶韶愉灝慥令春明夢餘録作合與連府第十五字複誤緒价藩維瀋府曰佶㓜詮勛允性珵效迴春明夢餘録作迴當是迴字瑝湜源諲晳暐圭璧澈澄昂安府曰斐序斌延春明夢餘録作延明史作廷與代府第七字重誤賞凝覃濬祉襄恢嚴顓輯矩縝宻廓程綱唐府曰瓊芝彌宇宙碩器聿琳琚啟齡䝉頌體嘉厯協銘圗郢府曰偉聞參望奭箴誨泊皋䕫麒麟餘積兆奎頴𣋓璿璣伊府曰顒勉諟訏典褒珂采鳯琛應疇頒胄選昆玉冠泉金靖江王曰贊佐相規約經邦任履亨若依純一行逺得襲芳名考明代帝系熹宗莊烈二帝名始及由字其他王府亦多不出十字王世貞處宗室䇿曰國家待宗室自親王至中尉凡八等其支子厯八世至於庶人而禄始絶王國所屬長史衛校百千人而止耳不得臣他吏民干有司事親王常禄萬石郡王二千石鎮國將軍千石以至於庶人亦百石而他婚嫁居第資送導從之費不與焉親王米萬石軍校官僚居第婚喪之費又不下數萬下至於庶人而人各嵗百石居第二百金婚娶百金此不可已也嘗觀嘉靖二十八年宗正籍見存者已萬餘人今又十餘年矣人益其半而合之當為二萬人又十餘年而人益其半而合之當為四萬五千人酌禄之中人各得五百石益萬人是益五百萬石粟也大司農何以應之官又為厲禁俾不得從農商之業其賢者又不得偕寒士從有司之薦非所以明親親用賢之道也今請自將軍以上少裁其禄數而務實其恵中尉以下毋賜爵禄而寛其禁使其賢者得與寒士角才而受仕不肖者從事於南畝以其力周其身而官弗與焉庶乎其猶有支也
  等謹按史料載隆慶萬厯之際宗室極為蕃衍因舉其見在者詳志其數自髙皇帝子所封下至純皇帝子所封及靖江王一支共郡王二百五十一鎮輔奉國將軍七千一百鎮輔奉國中尉八千九百五十一郡主縣主郡君縣君七千七十三庶人六百二十而未封未名者與齊府之庶高墻之庶皆不與焉誠可謂極盛矣春明夢餘録中載宗籍一條與此皆同當即據史料其毎國人數具載本書兹不備録又史料中别載宗人府上玉牒親王至庶人一萬九千八百九十三其外陽曲永和二府及南京齊庶人建庶人後總不下一千此與上條所載或前或後未可知大約皆在嘉隆之際也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二百五
<史部,政書類,通制之屬,欽定續文獻通考>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二百六
  封建考
  等謹按古封建之制自漢而還漸乖其舊去古日逺規模盡易然厯代帝王子弟多膺封爵非惟重天潢之支派亦尚有屏翰王室之義焉若異姓公卿間列五等然生前晋錫為洊厯之官階身後褒崇乃恩加之䘏典絶非封建初意是以馬端臨考叙唐封建止及諸王而凌煙功臣封公侯者更不叙録顧考屢朝異姓世襲之封亦有不可全削者但不當如王圻續通考之漫無别白耳馬端臨於宋代事跡纂至寧宗亦不載異姓一人王圻起而續之増載寧宗以後異姓及外戚封爵數十人前無所承甚乖體例又以魏了翁文天祥二公之議立藩鎮一門冀以續唐代藩鎮之例空言何足以當實事歟又以李璮陳日照二人立外國封爵不知李璮倐南倐北反覆無常且其所據之地實在中原不可以云外國安南僻在南徼之外自王其國雖受册封不足以云封建贅此二門尤為舛謬今所續纂於宋代則全準馬端臨之例王圻所増槩為削去遼金而下四朝則同異姓並載一以生前之實膺封號者為據其追封加贈者即屬皇子亦止從附注槩不列入正文馬端臨於厯代皇子追贈國號者多採列王圻凡逺年追贈者悉登載今則皆更其例或一人之身生既封而殁又贈者亦止以所封為正庶乎得循名核實之義焉總而論之遼之東丹制度畢具屹然各樹一國元則幅隕廣逺諸王出鎮之地胥能總其軍賦辟置官僚明之諸王亦皆出就藩封給以䕶衛是皆有古者封建之餘意然不靖之徒迭生事端其弊亦根乎此餘則徒擁虛號取給於食邑之户而已此則四朝封建之大略可按籍而稽者也
  宋秀王後嗣封太祖第四子秦康惠王徳芳五世孫曰子偁子偁之子曰伯琮即孝宗孝宗既被選入宫立為太子紹興中贈子偁太師中書令追封秀王長子伯圭襲自伯圭傳子師禹凡三襲封師禹薨在寧宗嘉定十六年具見前考
  師嵒寧宗嘉定十七年嗣封 師彌理宗寳慶元年嗣封 與澤當是寳祐六年師彌薨後嗣封紀文未詳 與睪當是咸亨七年十月封紀未詳
  濮王後嗣封太宗第三子商王元份之子曰允讓英宗本生父仁宗嘉祐四年贈太尉中書令追封濮王子宗暉元豐中嗣王宗暉傳至不凌凡二十一襲封不凌薨在寧宗嘉定十七年具見前考
  不熄理宗寳慶元年嗣封 不擅封年未詳 善珊淳祐十年嗣封珊或作珘善奐淳祐十二年嗣封 善騰當是寳祐三年十二月封紀文未詳
  等謹按馬端臨考載嗣秀王者至師禹而止嗣濮王者至不凌而止宋史秀王濮王傳亦至此二人而止今據帝紀并叅王圻續通考續載之如右
  沂王後嗣封徽宗子㮙初封冀國公積封至沂王具見前考
  貴謙理宗近屬寳慶三年命繼沂王後淳祐元年嗣封沂王
  榮王後嗣封太祖曽孫從式初封安定郡王後追封榮王熈寧中更封燕王徳昭曽孫世清為嗣
  自世清傳至伯澤凡二十一襲封具見前考

  與芮理宗同母弟淳祐元年嗣封榮王度宗咸淳三年進封福王
  益國公憲度宗子咸淳五年封六年薨
  等謹按憲為度宗子從本紀載之紀又有咸淳四年子鍠生未見有封號故不列再考帝紀理宗紹定三年追封皇子緝永王繹昭王係追封嘉熈四年子夀國公薨景定三年皇孫資國公焯薨皆一見於紀文而無可詳考故亦不列至王圻續通考又載希懌至善湘等數人雖皆宗室然由進士起家而厯官以得封號非親王及皇子可比通考例皆不載故竟削去
  又按馬端臨考宋代親王載至寧宗之世厥後天屬寡少求之紀文僅得如上所列諸人已為續載又端臨於宣祖太祖太宗之傳系其親王之子孫襲爵贈爵者附載各王之下今以史傳叅考每多缺略同異如秦王元羙十子惟徳文於慶厯間特封東平郡王餘徳恭等九人皆止封公侯或身後追贈端臨既已全列則徳鈞之子承簡襲封徐國公徳雍子承亮襲封昌國公至熈寧二年改承亮為秦國公徳文子承顯亦以王後襲封康國公其後克愉與叔牙嗣焉此秦王後裔所宜詳述者魏王徳昭之裔惟忠子從信卒以惟忠之孫從恪之子世規襲封崇國公端臨並缺焉惟吉之子守節守節之子為世永世延世延贈彭城郡公端臨載之而世永身襲邢國公之封後贈南康郡王反缺而不載岐王徳芳之裔惟叙子從煦史傳作從照惟能子從贄端臨載其為温州團練使贈南陽侯而史傳則止為内殿崇班惟憲子從演端臨載其為登州防禦使贈遂寧侯而史傳則止為禮賔副使其惟叙孫世逸惟憲孫世奕惟能孫世瑞端臨皆云贈爵而史傳并闕其名惟憲子從式既封安定郡公乃封從式子世恩為楚國公以主徳芳之祀此亦宜録其事而端臨闕之漢王元佐之裔初以允言之子宗説為元佐長孫封祁國公皇祐中除名熈寧時以允升子宗惠襲封魏國公尋見黜以允言子宗立嗣封傳載其傳仲來不儻彦清三世端臨皆未一載允升有子十三人傳言宗禮宗旦宗悌宗惠四人知名端臨則載宗禮宗道宗楷宗回宗黙宗秀六人并允升之孫仲翹一人與史傳顯晦互異且如元豐時封華隂郡王後贈滕王之宗旦亦竟缺焉昭成太子元僖無子仁宗時以允成子宗保為之後襲封燕國公端臨亦不載陳王元份之長子允寧有子宗諤宗敏宗孟宗肅宗諤封虢國公進封豫章郡王宗肅封魯國公端臨止載宗敏宗孟宗敏贈㑹稽侯宗孟史不言何封前考作贈臨汝侯而宗諤宗肅不列元份之次子濮王允讓其子宗暉神宗時嗣封濮王傳至不凌而止允讓之長子宗懿封和國公前考皆載之與史傳合而允讓之次子宗樸封岐國公治平中改濮國公神宗時進濮陽郡王宗樸薨宗誼襲封端臨考獨不載其為越王元傑之後之宗望史以為元佐之孫允言之子端臨則與宗懿等並列為允讓子世系亦多岐出鎮王元偓子允弼封北海郡王又改東平王其子宗繢封韓國公宗景封濟隂郡王曹王元偁再傳而無子以平陽懿恭王之子宗逹為後襲封蔡國公端臨皆不載周王元儼之子允迪史言其無行詔絶朝請而前考云贈永嘉郡王史言允良封華原郡王其子宗絳亦於熈寧中嗣封吳國公前考亦不載自仁宗之世以下前考本止載皇子一世故所闕軼不更補述凡此皆宣祖太祖太宗之裔端臨於諸親王下皆附載其子姓者而缺略仝異之處指不勝屈何哉豈端臨著書時宋室譜牒或未能得觀歟抑修史者有舛訛歟續通考本斷自寧宗而下然既續端臨之緒且同屬宋代之事故據正史追補所未偹並為之考証云同姓封爵
  遼東丹國人皇王倍太祖長子天顯元年封五年時太宗即位之四年仍稱天顯年號倍浮海適唐
  天顯元年太祖破渤海改渤海國曰東丹名其輝罕城曰天福册皇太子倍為人皇王以主之賜天子冠服建元甘露稱制置相以皇弟達喇為左大相渤海老相為右大相渤海司徒大素賢為左次相耶律羽之為右次相建臺省百官一用漢法嵗貢布十五萬端馬千匹太宗既立見疑以東平為南京徙倍居之盡遷其民倍因浮海適唐其追尊為義宗事已詳帝系考
  等謹按太祖第三子李胡太宗時册為太子薨後追尊為帝第四子雅爾噶未封爵故皆不列以後各帝之子凡生前未膺封者皆不入正文
  齊王雅斯哈太宗次子㑹同二年封太平王表作元年誤穆宗時以謀亂事覺貶戍景宗保寧元年召還封齊王保寧四年
  冀王迪里太宗第四子景宗保寧元年封乾亨初歿於陣
  越王必舒太宗第五子景宗保寧元年表作穆宗封誤後以疾薨
  寧王長没世宗第三子當即質睦詳帝系考中景宗時封王保寧八年奪爵除名聖宗統和元年復爵
  秦晋王隆慶景宗第二子乾亨二年封恒王聖宗統和十六年封梁國王開泰元年進封秦晋國王後以疾薨齊王隆祐景宗第三子乾亨初封鄭王聖宗統和十六年封吳國王十九年封楚國王開泰元年徙封齊國王是年薨
  秦王重元聖宗第二子太平三年餘見帝系考道宗清寧九年其子尼嚕古叛軍潰重元自殺
  栁城郡王布古徳聖宗第三子興宗重熈十七年封後討夏軍還薨
  燕王武格聖宗第四子封年未詳後薨於南京
  混同郡王海古勒聖宗第六子興宗重熙十七年表作七年誤封饒樂郡王道宗咸雍中封混同郡王八年薨宋魏王和囉噶興宗第二子重熈十七年封越王道宗即位徙魯國王清寧時進宋魏國王道宗紀清寧二年封宋國王其加魏國未詳何年後從獵於慶州薨
  秦越王阿林興宗第三子重熙十七年封許王道宗即位進陳國王清寧時進秦越國王清寧二年封秦國王其加越國不知何年大安三年
  梁王濬道宗子清寧九年餘詳帝系考
  晋王額嚕温天祚帝第一子天祚六年封保大初縊死詳帝系考
  梁王雅里天祚帝第二子封年未詳餘見帝系考
  燕國王逹魯天祚帝第三子天祚三年由梁王進封早薨道宗紀云梁王逹魯進封燕國王其封梁王表不載封年未詳
  趙王錫訥埒天祚帝第四子天祚六年封饒樂郡王尋進封趙王後從天祚至泉濼為金師所獲封趙王事紀文不載封年未詳封郡王事表亦不載
  秦王定天祚帝第五子許王寧天祚帝第六子封年未詳後俱至青冡濼為金師所獲
  等謹按同姓封爵先叙皇子之封而皇族之封後焉皇族及異姓之封皆以第一次受封年月先後為序遼皇族中元祖子蜀國王葉木隋國王錫嚕徳祖子許國王伊徳實皆係重熙二十一年追封故不列又遼時有南院大王北院大王乙室部大王奚六部大王考百官志㑹同元年改額爾竒木為大王北南二王其職視户部與乙室部奚六部共為四大部族則大王乃官名非封爵也
  明王安圖徳祖第五子太祖弟世宗天禄元年以之主東丹國賜號明王穆宗應厯二年薨
  等謹按太宗紀㑹同五年有明王温恩考安圖字猥隠恩隠聲相似其時已有明王封號
  泰寧王察克安圖子天禄元年封後以弑逆伏誅燕王徳哷六院額爾竒木博果濟之後天禄二年封後以弑逆伏誅
  漆水郡王托雲孟父房之後天禄三年封穆宗應厯初薨
  平王隆先義宗倍子景宗保寧元年封後討高麗軍還薨
  荆王道隠義宗倍子保寧元年封蜀王乾亨元年徙封荆王聖宗統和初薨
  吳王稍義宗倍子保寧元年
  宋王喜隠章肅帝李胡子初封趙王保寧元年封宋王六年以謀反廢賜死
  衛王宛章肅帝李胡子保寧元年
  西平郡王賢適元祖之裔景宗乾亨初疾篤得請二年封旋薨
  宋國王休格元祖之裔聖宗統和四年封十六年薨漆水郡王耶律穆濟仲父房之後封年未詳聖宗紀統和六年有以漆水郡王穆清為大同軍節度使之文傳中不載封郡王事統和末薨
  等謹按聖宗紀統和十二年又有封耶律景為漆水郡王之文景無傳不可考其何系
  魏國王察克秦晋國王隆慶之子聖宗開泰五年封中山郡王太平九年進封潞王興宗重熙二十一年進封越國王道宗初進趙國王清寧二年徙封魏國王豳王蘇克隆慶子聖宗開泰五年封樂安郡王後進豳王封年未詳興宗重熙十二年紀已有豳王蘇克之文疑亦太平中所進
  陳王謝嘉努隆慶少子聖宗開泰六年封長沙郡王興宗重熙十七年進封陳王後又進魯王道宗紀清寧五年有魯王謝嘉努之文封年未詳
  遼西郡王圖芬漆水郡王蘇色皆隆慶子封年未詳
  等謹按興宗重熙十七年紀有封旅墳為遼西郡王事他無可考旅墳曽為惕隠則是皇族可知且名字之音相同當即一人也故旅墳於興宗朝不再列
  周王呼圖克齊國王隆祐子聖宗開泰三年封廣平郡王後進封周王太平三年紀有周王呼圖克之文封年未詳
  魏王赫嚕亦隆祐子封年未詳
  三韓郡王宗範聖宗太平三年紀云封皇姪宗範為三韓郡王其父不可考皇族表中無此名
  等謹按聖宗紀開泰八年以廣平郡王宗業為中京留守當與宗範同輩無可詳考又自查葛至宗範凡七人皆見於表紀而無傳故其薨時亦無可考矣
  豳王華格孟父房之裔聖宗開泰二年紀作二年傳作元年尋削
  楚王尼嚕古重元子興宗重熈十一年封安定郡王十七年進封楚王道宗清寧九年以叛誅
  衛王塔布齊國王隆祐子初封豫章王興宗重熙十七年進漢王道宗清寧間進魏國王又進吳王又進衛王與重元同叛削爵
  晋王耶律仁先孟父房之後父瑰引封燕王係追封故不列見信先傳興宗重熙十八年封吳王興宗紀云十九年封宋王與傳異當誤道宗清寧四年徙封隋王九年徙封許玉尋進封宋王後又封遼王咸雍元年又徙封晋王八年薨
  富春郡王義先仁先弟興宗重熙十六年封武昌郡王二十一年進封富春王未幾薨
  漆水郡王達嚕噶曽為惕隠則是皇族可知第不知何系興宗重熙十二年
  許國公耶律仙童仲父房之後道宗清寧時封蔣國公咸雍初徙封許國尋薨
  豳國公耶律哈里只六院額爾竒木博果濟之後道宗清寧七年封後致仕薨
  漆水郡王實都興宗子和囉噶之子道宗太康七年封混同郡王額特埒許王伊徳實之後道宗夀隆元年封漆水郡王傳作大康中封今從紀天祚帝乾統初封混同郡王尋致仕薨
  吳國公博廸季父房之後道宗太康中封大安中致仕薨
  秦晋國王淳興宗子和囉噶之子初封北平郡王天祚帝乾統元年進封鄭王三年進越國王六年進魏國王天慶五年進封秦晋國王餘詳帝系考
  等謹按以上同姓之封皆據紀表列𫝊考正但遼時皇族與民族皆有耶律之姓史所書某院部人則同姓不宗之民族仍宜列入異姓者也史筆多踈每有不能辨其為同異姓者如聖宗開泰二年封耶律昆為幽王太平三年封耶律哈噶為漆水郡王太平四年有漆水郡王廸里之名不知即太祖子雅爾噶之子否無可詳考道宗即位時有宿國王陳留王圻續通考云是隋國王釋魯曾孫未知何據與陳王圖伯特進封吳王之事疑是同姓重元叛逆之黨中有陳國王陳六大安四年封耶律阿蘇為漆水郡王後封趙王又耶律哈里傳云令公巴爾岱之長子封漆水郡王傳中不言其系此疑是同姓太祖弟埒克之子曰巴爾岱恐此處援字有訛但巴爾岱傳文又無為令公之事此則紀傳中皆無可考其世系者故類誌於此
  晋王耶律隆運本姓韓名徳讓聖宗統和四年封楚國公七年封楚國王後進齊國王十九年賜名徳昌二十二年皇太后賜姓耶律徙晋王出宫籍籍横帳季父房後位親王上二十八年賜名隆運二十九年薨
  等謹按隆運本異姓然改籍横帳且營衛志載隆運無子以魏王塔布子葉魯為嗣天祚帝又以晋王額嚕温繼之終遼之世直以同姓之最親者視之較耶律仲禧之賜姓親踈亦迥異矣故列入同姓之末
  漆水郡王耶律制心隆運之姪聖宗開泰六年封太平中徙封燕王
  等謹按聖宗紀開泰九年有漆水郡王韓𢛁為南京留守制心本姓韓𢛁字即制心二字之誤
  漢王耶律達魯隆運弟徳威之孫興宗重熙初封漆水郡王十九年改封混同郡王道宗清寧初徙封鄧王後更封漢王太康中薨
  異姓封爵凡姓耶律而非皇族者亦俱列入此類
  魯國公韓延徽太宗時封穆宗應厯九年卒
  魏王趙延夀太宗初封燕王㑹同初封魏王世宗天禄二年卒
  悊郡開國公髙模翰太宗㑹同間封穆宗應厯九年卒鄭國公耶律舒嚕南京人聖宗統和八年
  秦王髙勲世宗應厯初封趙王景宗保寧元年封秦王八年除名
  趙國公韓徳樞延徽子當在穆宗時封封年未詳景宗保寧元年卒魏王蕭思温景宗保寧元年封從帝獵閭山為賊所害鄴王韓匡羙初封魏國公景宗保寧三年進封
  彭城郡王劉繼文繼文漢蔣也與宋戰敗漢亡來奔景宗乾亨元年封秦王韓匡嗣耶律隆運父初封燕王景宗乾亨元年十二月降封秦王二年卒
  楚國公耶律鴻觀約尼氏之後聖宗統和十三年封開泰初卒
  蘭陵郡王蕭達林聖宗統和十四年封二十年伐宋中伏弩卒
  韓王耶律舒嚕六院部人聖宗統和二十九年封岐王耶律世良六院部人聖宗開泰二年封五年卒蘭陵郡王蕭寧聖宗開泰元年紀有北宰相駙馬蘭陵郡王蕭寧之文封年未詳豳王蕭排押聖宗統和末封蘭陵郡王開泰五年進封東平郡王太平三年封豳王尋卒
  等謹按蘭陵郡王蕭寧惟見於聖宗之紀餘無可徴至開泰八年紀又有東平王蕭韓寧之文韓寧當即寧也其二次封號與排押相同封年亦為近似但紀有韓寧與排押同征髙麗之事則的是二人也以列傳考之遼之封號不妨同時重複耳
  楚王王繼忠聖宗開泰五年傳中脱年號以時考之當是開泰五年封琅琊郡王六年進封楚王賜國姓太平三年致仕卒燉煌郡王曺順回鶻人沙州節度使聖宗開泰八年
  蘭陵郡王丁振聖宗太平三年
  齊王蕭孝穆聖宗太平三年封燕王十年封東平王傳缺載封東平事從紀増興宗即位徙秦王重熙六年進吳國王九年徙楚王十一年徙齊王尋卒
  陳王張儉聖宗太平六年封韓王興宗立徙封陳王重熙十二年
  蘭陵郡王蕭必塔排押子聖宗太平十年封欽哀皇后攝政被殺
  晋王蕭布古興宗初即位時紀文有此人名餘無可考封年未詳
  魏王蕭朴聖宗太平中封蘭陵郡王進恒王興宗重熙初改韓王又改楚王四年改魏王尋卒
  晋王蕭孝先孝穆弟興宗重熙初封楚王四年徙晋王趙國王蕭貫寧興宗重熙十年紀有此人名餘無可考封年未詳
  豐國王蕭孝友孝穆弟興宗重熙元年封蘭陵郡王八年進陳王十年進吳王後進趙王燕王秦王道宗清寧初進封豐國王坐子胡覩逆謀伏誅
  楚王蕭孝忠當亦是孝穆弟興宗重熙十二年
  魏國王蕭惠聖宗開泰二年封魏國公興宗初進鄭王重熙六年徙趙王後又徙封齊王進韓王十九年封魏國王道宗清寧二年
  陳王蕭敖拉孝穆子興宗重熙二十一年封西平郡王道宗清寧元年進封韓王二年徙封陳王後為蕭革所譛帝縊殺之
  鄭國王蕭革興宗重熙二十一年封吳王進鄭王道宗清寧四年更封楚王八年進楚國王後封鄭國王以附重元之亂伏誅
  武寧郡王蕭薩巴孝穆子興宗重熙末封道宗清寧初卒
  鄭王蕭錫里庫𠅤之弟興宗重熙二十一年虚烈之名附見蕭恵傳
  遼西郡王楊晳道宗清寧初封趙國公咸雍初徙封齊國又改封晋國又改封趙國太康五年例改遼西郡王旋卒
  等謹按道宗紀太康五年詔惟皇子仍封一字王餘並降削故一時楊晳伊蘇及蕭韓嘉努皆降封也
  遼西郡王楊績初封趙王太康中例降遼西郡王致仕卒
  等謹按道宗紀太康五年降封者止載楊績無楊晳名二人皆有傳然其厯官彷佛相同績與晳音亦相似細按當是一人而誤作兩傳今姑存疑依傳列之
  蘭陵郡王蕭韓嘉努道宗清寧初封韓國公進封蘭陵郡王九年進封荆王太康初徙封吳王五年仍例降蘭陵郡王尋卒
  漢王蕭徳道宗清寧元年封魯國公九年進封漢王咸雍時卒
  混同郡王耶律伊蘇五院部人道宗清寧五年封趙王九年進魏王太康五年例降混同郡王以罪伏誅韓王蕭唐古咸雍三年紀文封年未詳
  栁城郡王蕭珠展道宗清寧十年封咸雍時卒
  陳國公張孝傑道宗咸雍八年封後以罪削爵
  趙王蕭必埒哩道宗太康二年
  遼西郡王蕭額哩頁敖拉子道宗太康二年
  栁城郡王蕭錫黙道宗太康二年
  等謹按必埒哩額哩頁錫黙皆以后之父與叔得封此專因外戚而貴者然止此數人不再立外戚門
  蘭陵郡王蕭烏納一名撻不也道宗紀太康五年所封即兀納也道宗太康五年封天祚帝天慶末卒
  韓國公耶律仲禧本姓李道宗咸雍八年賜國姓封傳作六年封今從紀
  漆水郡王儼仲禧之子道宗夀隆初封越國公天祚帝乾統三年徙封秦國六年改封漆水郡王天慶中卒蘭陵郡王蕭倬哈必埒哩子道宗太康五年封尋以事除名
  陳國公竇景庸道宗大安初封九年卒
  蘭陵郡公蕭阿嚕帯道宗夀隆元年封天祚帝乾統時卒
  蘭陵郡王蕭徳勒岱天祚帝天慶三年封國亡後死蘭陵郡王蕭奉先天祚妃之兄也天祚帝時封以罪賜死
  等謹按遼代耶律與蕭世為婚姻凡蕭氏封爵之人無一非戚畹也但蕭氏實世世與其國事其中一無功業僅以外戚封者固有而實縁名業得封非由恩澤者亦不少王圻續通考槩列之外戚固屬非宜若以一族之人分為異姓外戚二門亦滋煩𤨏故統列於異姓焉
  又按王圻續通考有外國封爵如册石敬塘為帝諸事乃一時南北朝大勢使然豈可降為封建之制西夏亦各為一國非可以分茅列土論故竟從刪
  金熙宗天眷元年定封國制
  等謹按紀文止此一語其詳不可考大約與皇統中所定相同耳
  皇統二年定制皇兄弟及子封一字王者始祖以下子孫朂傳亦有此文但無封一字王者五字為親王給二品俸餘宗室封一字王者以三品俸給之
  親王正一品錢粟二百二十貫石郡王在從一品内减二十貫石麴米麥各三十五稱石郡王减五稱石春衣羅三十五匹秋衣綾三十五匹郡王各减五匹春秋絹各一百二十匹郡王减二十匹綿六百兩郡王减百兩正二品錢粟一百五十貫石麴米麥各二十二稱石羅綾各二十二匹絹各八十匹綿三百五十兩正三品錢粟七十貫石麴米麥各十六稱石羅綾各十二匹絹各五十五匹綿二百兩等謹按詳繹志文舊制親王支正一品俸郡王支從一品俸當即天眷初所定至此時則定支二品三品俸也又章宗即位時詔親王到任各給錢二十萬互見職官考
  海陵正隆二年改定親王以下封爵等第詳見帝系考皇族門封王大國號二十曰遼梁宋秦晋漢齊趙越殷楚魯冀豫唐兖吳蜀陳曺次國三十曰隋鄭衛韓潞豳瀋岐代虞志誤作澤徐滕薛紀原邢翼豐畢鄧鄆霍蔡瀛按金格葛當在此沂荆榮英夀温小國三十曰濮濟道定景後改為鄒申崇宿昔莒鄴郜舒溜郕宗鄖郯杞按海陵子傳云因太子名光英而國號有英國應國故改英國為夀國應國為杞國今國名無應當是改杞矣而英與夀兩存豈海陵之後仍不諱英且與夀國並例歟向郇密胙任戴志誤作載鞏葛蕭莘芮封王之郡號十曰金源廣平平原南陽常山太原平陽東平安定延安
  章宗明昌二年勅有司國號犯昔有天下者之號不得封臣下
  有司議以遼為恒梁為卲宋為汴秦為鎬晋為并漢為益齊為彭殷為譙楚為郢唐為絳吳為鄂蜀為䕫陳為宛隋為涇虞為澤
  等謹按宗後改萊避宗峻與睿宗之名也郇後改管興定二年避宣宗嫌名也葛又改蔣考章宗元妃李氏傳曰葛王世宗初封大定後不以封臣下由是三等國號無葛及皇子徳里封葛王尚書令奏請於瀛國下附葛國號從之則知葛之改蔣在大定後事也原後改昇濟後改遂史無明文當是章宗曽為原王故同葛改蔣之例濟則當是避衛紹王之名耳
  同姓封建
  梁宋國王宗幹太祖庶長子海陵之父熈宗天眷二年皇統元年餘詳帝系考
  越國王宗弼太祖子熈宗天㑹十五年封瀋王天眷二年進封越國王皇統八年
  兖國王宗雋太祖子熈宗天眷元年封陳王二年進封兖國王以謀反伏誅
  衛王宗强太祖子熈宗天眷元年封紀王三年進封衛王皇統二年
  等謹按傳云天眷三年進封衛王而熙宗紀皇統元年六月仍書紀王宗强薨封號與薨年皆小有互異
  曹國王宗敏太祖子熙宗天眷元年傳作三年誤封邢王皇統三年封曹國王海陵時被殺
  任王威和太祖子熈宗皇統六年封海陵天徳二年被殺
  等謹按太祖子趙王宗傑宋王宗望考本傳皆係薨後追封太宗紀天㑹五年書漢國王宗傑薨傳無漢國封號但以前無封國事餘如豐王烏里瀋王額魯豳王鄂爾多紀王實訥埒息王寧吉莒王燕孫鄴王布古七人皆無傳封年未詳惟熈宗紀皇統六年有封太祖子孫為王之語而是年正月又專書封威和為王無餘人名則此七人疑與宗傑宗望皆係追封故皆不列
  宋國王宗磐太宗子熈宗即位封天眷二年以謀反伏誅
  豳王宗固太宗子熈宗即位封代王宗雅虞王阿魯補滕王呼沙呼薛王宗懿陳王宗本翼王呼蘭豐王宗美鄆王神土門霍王哈必蘇蔡王沃哩兾王宗哲徐王宗順皆太宗子熈宗天眷元年天眷二年呼蘭以謀反伏誅宗雅宗懿宗本宗哲皆為海陵所殺
  等謹按宋國王宗磐之號與宗固之封為王皆見於熈宗初即位之紀餘人封爵雖紀傳中無一一指名然紀云天眷元年封太宗子斛魯補等十三人為王據紀文宗固已於前一年封則此十三人當有宗磐在内而當世宗大定二年追封太宗子十人為王時其封號皆與表中所書不同則表必係據熙宗時所封者書之明矣熙宗天眷二年紀又書降封太宗諸子盖因宗磐呼蘭謀叛之故皇統二年八月又書復太宗子呼嚕為王宗固本名魯音相類也疑當時復王者或不止呼嚕一人史畧之耳海陵時宗雅四人被殺之外其時太宗子孫死者七十餘人則諸王固皆不免矣
  魏王道濟熙宗子皇統三年封未幾被殺
  等謹按熈宗子濟安封皇太子已見帝系考故不列凡厯代册封皇太子者皆不載入此門
  崇王元夀海陵子天徳元年封傳作二年三年薨
  滕王廣陽海陵子正隆三年七月封九月薨
  等謹按光英為太子宿國王舒蘇鄂博乃追封故皆不列
  鎬王永中世宗子大定元年封許王七年進越王紀書由越王進許王誤十一年進趙王章宗即位進漢王明昌二年改并王三年進鎬王六年以罪賜死
  越王永功世宗子大定四年封鄭王七年進隋王十一年進曹王章宗即位進冀王明昌二年改魯王承安元年進郢王衛紹王大安元年進譙王二年進越王宣宗興定五年
  鄭王永蹈世宗子大定十一年封滕王尋進徐王章宗即位進衛王明昌二年改鄭王以謀逆賜死
  豫王永成世宗子大定七年封瀋王十一年進豳王章宗即位進吳王明昌二年改兖王承安改元進豫王泰和四年
  䕫王永升世宗子大定十一年封徐王尋進虞王章宗即位進隋王明昌二年改曹王久之改宛王衛紹王即位徙䕫王宣宗禎祐元年薨
  潞王永徳世宗子大定十七年封薛王傳作二十七年封誤章宗即位進瀋王明昌二年改豳王承安二年進潞王宣宗興定後薨
  等謹按顯宗初封楚王尋立為皇太子已詳帝系考又有趙王蘇尼越王舒嚕史稱早卒當是追封也
  夀王洪輝章宗子承安二年五月生即封十月薨葛王徳里章宗子泰和二年生即封三年薨
  等謹按章宗子傳洪裕封絳王洪靖封荆王洪衍封英王皆追封也又衛紹王即位大安元年封子六人為王從恪初封胙王二年即立為太子衛紹王被弑從恪兄弟皆廢居至哀宗末崔立作叛脅太后封從恪為梁王此時國事已潰並非册封正典故不列餘有任王鞏王之號亦皆不可考其為何人
  荆王守純宣宗子貞祐元年封濮王興定三年進英王哀宗正大元年進荆王國亡時與諸子及宗室皆死晉國王宗翰景祖之魯孫韓國公劾者之孫撒改之子熙宗即位封天㑹十四年薨熙宗即位之次年
  沂王暈熙宗之叔祖熙宗即位時封天眷二年與宗磐謀反伏誅
  等謹按熙宗紀稱暈為皇叔祖則是世祖之子宗室表有世祖子沂王扎拉應即暈也但史中不載暈本名扎拉之文
  魯國王昌穆宗子熙宗天㑹十五年封天眷二年與翼王呼蘭謀反伏誅
  某王昱景祖之孫劾孫之子熙宗天眷二年封為王以宗磐等辭連及奪爵尋薨
  鄧王奭太祖之孫宗傑之子熙宗天眷元年皇統三年
  蜀王熙宗紀作蜀國公誤尼楚赫宗室子天㑹十三年封太宗於是年正月崩當是熙宗即位封熙宗天眷三年
  等謹按太祖太宗開國伊始未暇行分封之典至熙宗天㑹十四年始大封宗室凡已薨者無不追封王爵至海陵正隆二年改定親王以下封爵等第其已薨者亦皆追取告身毁其銘誌史中紀表往往以追封之爵叙入生前今皆詳考其身膺封號者載之故較史中所列止得其半其本封尊爵而卒後例降者亦以生前之爵為據
  金源郡王安塔哈康宗之孫宗雄之子熙宗天眷中封金源郡王進譚王海陵時進鄆王改魏王正隆二年例奪王爵世宗時封蘭陵郡王復進金源郡王大定十四年
  鄆王昻世祖最㓜子熙宗皇統元年封漆水郡王二年封鄆王是嵗薨
  譚國公阿里布景祖之裔世次未詳熙宗皇統三年封六年薨
  某國王杲安帝六代孫熙宗皇統三年封應國公海陵時進封國王為海陵所殺
  等謹按杲之進國王與後舒國公褒之進封王史傳中皆無國號以意揣之當即𫎇其舊號但易公為王耳然傳無明文故作某國王以存其疑
  胙王元太祖之孫景宣帝之子熙宗皇統六年封九年被殺
  等謹按熙宗紀與胙王元傳皆不言何時封今考皇統六年紀有封太祖子孫為王一語則受封必在此時矣
  金源郡王朂穆宗子熙宗皇統八年封魯國王九年進漢國海陵簒立加封秦漢國王進封周宋國王正隆二年例降金源郡王是嵗薨
  代王充太祖之孫宗幹之子熙宗皇統間封淄國公進封代王九年薨
  豳國公宗賢昭祖裔習不失之孫熙宗皇統四年封海陵簒立時遇害
  芮王亨太祖之孫宗弼之子熙宗時封海陵時被殺景國公宗賢宗室子此又一人未詳何系海陵天徳初封定國公後封廣平郡王正隆例奪王爵世宗大定初封景國公後致仕薨
  蕭王秉徳景祖裔晋王宗翰之孫與海陵謀弑熙宗海陵即位封後為海陵所殺
  許國王烏逹景祖之裔與海陵同弑熙宗海陵即位封後海陵使其妻殺之
  廣平郡王宗秀朂之子海陵天徳初封宿國公後封廣平郡王正隆二年是年例奪爵
  宗國公烏舍康宗子海陵天徳四年封廣平郡王正隆例奪王爵世宗大定元年封宗國公為勸農使薨於官某王褒王號未詳太祖之孫宗敏之子海陵天徳三年封舒國公後進封王正隆時當亦奪爵傳不載
  密國公阿嘍罕亦宗敏子海陵時封封年未詳當亦是天徳三年正隆六年被殺
  鉅鹿郡王宗憲景祖系撒改之子海陵天徳初封河内郡王進封鉅鹿郡王正隆例奪王爵世宗大定六年薨齊國公思敬始祖弟之裔石土門之子海陵天徳時封河内郡王進鉅鹿郡王正隆例奪王爵世宗大定二年封濟國公十三年薨
  廣平郡王晏景祖之孫阿离合懣之子海陵天徳初封葛王進宋王又改豫王許王越王貞元初進封齊王正隆例奪王爵世宗初封廣平郡王大定二年
  夀王京太祖之孫宗望之子海陵天徳時封曹王正隆例降瀋國公世宗即位封夀王以謀反免死除名荆王文亦宗望子海陵貞元時封正隆例降鄖國公世宗大定時封英王徙荆王十二年以贓罪奪爵尋以謀反伏誅
  某王衮王號未詳太祖之孫宗幹之子海陵天徳初封後被殺
  等謹按宗幹諸子中有兖有衮衮傳云天徳初封王而海陵紀不載海陵紀天徳二年四月有司徒兖封王之文兖傳又不載又傳云天徳四年薨後始進兖王爵薨年與紀文合紀傳相叅皆不符合
  定國公突合速宗室子海陵天徳間封正隆初薨漢國公昻昭祖曽孫海陵時封瀋國公進楚國公又累進莒衛齊世宗大定二年進漢國公三年薨昻本名奔睹與前鄆王為二人
  等謹按宗義傳宗義世祖之孫杲之子載海陵殺宗義時杲㓜子阿虎里以赦不死後封為王不知即海陵時所封否也無可詳考故附志於海陵時所封諸人之末
  榮王爽太祖之孫宗强之子世宗即位封温王後進夀王又進英王又進榮王大定二十三年
  代國公宗尹宗室子世宗大定八年封二十八年薨南陽郡王襄昭祖之裔世宗大定二十三年封蕭國公徙封戴章宗明昌元年改封任王紀作六年承安元年封常山郡王又進南陽郡王泰和二年
  應國公和尚宗幹之孫襄之子世宗時封後以罪誅鄆王琮世宗之孫顯宗之子大定十八年封道國公章宗即位封鄆王明昌五年
  瀛王瓌世宗之孫顯宗之子大定二十二年封崇國公章宗即位封瀛王明昌三年
  霍王從彛世宗之孫顯宗之子大定二十五年封宿國公章宗即位封沂王明昌四年以從彛為永功後封趙王時追封永功為趙王承安元年改封蔡八年封霍王宣宗貞祐二年薨瀛王從憲世宗之孫顯宗之子章宗即位封夀王承安元年進英王四年改封瀛泰和八年
  温王玠世宗之孫顯宗之子章宗即位封明昌三年薨申王完顔匡始祖九世孫章宗泰和七年封定國公衛紹王時封申王大安元年
  榮國公宗浩昭祖裔昻之子章宗承安四年紀作崇國公泰和七年
  蕭國公璐世宗之孫永功之子章宗時封泰和五年薨密國公璹世宗之孫永功之子宣宗貞祐中封胙國公正大初進宻國公哀宗天興時薨
  任國公瑋世宗之孫永成之子封年未詳宣宗貞祐四年薨鞏國公按春世宗之孫永蹈之子封年未詳宣宗貞祐三年以罪黜
  等謹按宣宗紀貞祐三年四月艾國公從厚薨此亦世宗孫也但其名宗室表中不載王圻續通考云是瀛王𤦺子不知何據𤦺本名從憲不應與從厚名軰行
  定國公承暉世祖之裔宣宗貞祐初封鄒國公二年徙定國中都破殉難
  曹王額爾克宣宗之孫守純之子初封肅國公哀宗天興元年三月封曹王議質於元國亡時死
  戴王某鞏王伯特亦守純之子封年未詳國亡時死
  夀國公薩布始祖弟之裔哀宗時封國亡時死
  異姓封建
  濮王韓企先太宗天㑹七年封楚國公熙宗皇統元年封濮王六年卒
  隋國公和尼完顔部人羅索之子熙宗天眷時封廣平郡王海陵正隆二年例改代國公後進隋國公卒陳王希尹完顔部人歡都之子熙宗天眷二年封後為熙宗所殺
  郇國公盧彦倫熙宗天眷時封海陵天徳三年卒任國公李師䕫封時已致仕
  等謹按張邦昌於天㑹五年立為帝後為宋所殺劉豫亦於天㑹八年立為帝十五年廢降封蜀王皇統元年進曹王其子麟亦封韓國公此僣竊之徒又非五等列爵可比故不載
  曹王劉筈彦宗次子熙宗皇統九年封吳國公海陵天徳元年封滕王二年進鄭王又進曹王是嵗卒
  鄭國公時立爱初封陳國公封年未詳熙宗天㑹十五年致仕加封鄭國公卒
  越國王蕭仲恭熙宗皇統初封蘭陵郡王後封濟王又封曹王海陵天徳二年封越國王是嵗卒
  冀國公髙楨熙宗時封戴國公又封任國公進河内郡王海陵時封莒王進代王正隆例改冀國公楨固辭旋卒
  鄆國公韓昉熙宗皇統六年封海陵天徳初卒
  申國公趙興祥海陵時封廣平郡王改封鉅鹿正隆例改申國公世宗大定十五年
  吳國公蕭玉海陵逆黨封陳國公進封吳國公世宗即位降爵
  等謹按蕭𥙿徒單阿里出虎僕散師恭徒單貞唐括辯五人皆海陵逆黨傳中皆言海陵時封王後皆先後伏誅又蕭懷忠傳亦云海陵時封王其封號皆不可詳考
  韓國公錫黙阿里海陵天徳初封王正隆例降韓國公後以疾卒
  榮國公特嘉暉海陵天徳二年封河内郡王進封戴王正隆例降景國公又封濟國公又封榮國公尋卒豳國公烏雅富埒琿海陵時封世宗大定二年卒漢國王大㚖海陵時封神麓郡王貞元三年封漢國王是嵗卒
  廣平郡王王伯龍海陵天徳三年封是嵗卒
  景國公耶律懐義海陵時封漆水郡王進封莘王又進蕭王正隆例降景國公六年卒
  曹王張通古海陵天徳初封譚王改鄆王又封瀋王正隆元年進曹王是嵗卒
  温國公耶律安禮海陵時封譚國公進郕國公又封温國公
  廣平郡王諾延温思忠海陵時封郜國公進沂國公又進齊國王又改封廣平郡王正隆六年
  諾延温思忠傳曰海陵欲定封爵制度令思忠建白之封王者皆降封異姓或封公或一二品階惟封思忠廣平郡王
  衛國公蔡松年海陵時封郜國公又封衛國公正隆四年
  戴國公左泌企弓子海陵貞元初封年六十一致仕又十四年卒
  南陽郡王張浩海陵貞元元年封潞王改蜀王正隆例降魯國公進秦國公世宗立封南陽郡王大定三年卒崇王張中孚海陵貞元元年封南陽郡王三年封宿王又進封崇王尋卒
  廣平郡王赫舍哩呼喇海陵正隆元年封是嵗卒舒國公髙彪海陵正隆時封旋卒
  齊國公李成海陵正隆間由郡王王號未詳例降
  等謹按孔彦舟傳初封廣平郡王正隆時例降傳中不言所降何號或僅改一二品階也故不列
  廣平郡王李石世宗初封道國公大定九年進封平原郡王又進廣平郡王十六年卒
  宗國公張中彦中孚之弟世宗初年封後以疾卒於官冀國公完顔元宜本姓耶律賜國姓弑海陵世宗大定二年封久之致仕卒
  榮國公黙音完顔部人羅索之子世宗大定七年封十一年卒
  芮國公𤓰爾佳沃哩布封年未詳世宗大定二十六年卒任國公雅富埒赫封年未詳世宗大定十九年
  莘國公張汝霖浩之子世宗大定二十八年封芮國公進封莘國公章宗明昌元年
  金源郡王赫舍哩志寧世宗時封定國公後封廣平郡王進封金源郡王大定十二年
  沂國公布薩忠義世宗時封榮國公改封沂國公大定六年
  定國公圖克坦合喜世宗時封大定十年
  宗國公赫舍哩良弼世宗初封大定十八年
  莘國公石琚世宗大定十七年封二十二年卒
  申國公唐古安禮世宗時封芮國公大定二十一年進封申國公是年卒
  莘國公伊喇道世宗大定二十三年封二十四年卒淄王徒單克寧世宗大定十二年封密國公十九年徙譚國公二十一年徙定國公二十八年封延安郡王又封東平郡王章宗立改金源郡王明昌元年封淄王二年卒
  任國公富察通世宗時封章宗承安三年
  密國公𤓰爾佳清臣章宗明昌二年封芮國公四年進封戴國公六年封密國公泰和二年
  蕭國公完顔守貞希尹之孫章宗明昌四年承安五年
  濟國公布薩揆忠義之子章宗時封泰和七年卒芮國公鈕祐禄額特埒章宗承安二年封尋卒
  英國公𤓰爾佳衡章宗承安四年封尋卒
  夀國公張萬公章宗承安四年泰和七年
  廣平郡王圖克坦鎰章宗承安五年封濟國公宣宗即位進廣平郡王貞祐二年
  申國公布薩端章宗泰和七年封宣宗興定元年卒崇國公孫即康衛紹王即位封大安三年
  澤王赫舍哩執中弑衛紹王宣宗即位封尋為术虎高琪所殺宣宗乃詔削其官爵
  申國公穆延盡忠宣宗貞祐二年封以謀逆伏誅密國公完顔弼宣宗貞祐四年封元光末卒
  夀國公高汝礪宣宗興定四年傳作貞祐誤正大元年卒英國公胥鼎宣宗興定元年封莘國公四年進温國公哀宗正大二年進英國公三年卒
  滕陽公時青本賊黨宣宗興定四年招降受封尋叛去蕭國公侯摯哀宗天興元年封國變時死
  芮國公完顔哈達哀宗正大四年封死於戰
  滄海公王福河間公伊喇仲嘉努恒山公武仙高陽公張甫易水公靖安民晋陽公郭文振平陽公胡天作作元史作祚上黨公張開賜姓完顔東莒公燕寧皆宣宗興定四年
  等謹按此所謂九公也據苖道潤及王福九人傳載興定四年議封建公府以固屏翰募威望服衆者假以方面重權使分守州郡於是王福等九人封焉皆賜宣力忠臣之號并詔除已畫定所管州郡外如能收復鄰近州縣亦聼管屬時王福則清滄觀州鹽山無棣樂陵東光寧津無極將陵阜城蓚縣𨽻焉後福又叛去移刺衆嘉努則獻蠡安深州河間肅寧安平武强饒陽六家莊郎山寨𨽻焉武仙則中山真定府沃冀威鎮寧平定州抱犢寨欒城南宫縣𨽻焉後仙走澤州為澤之戍兵所殺張甫則雄莫霸州高陽信安文安大成保定静海寳坻武清安次縣𨽻焉靖安民則涿易安肅保州君氏川季鹿三保河北江礬山寨青白口朝天寨水谷懽谷東安寨𨽻焉後安民與元兵戰死郭文振則河東北路皆𨽻焉胡天作則平陽晋安府隰吉州𨽻焉後天作降元為元所誅宣宗以史詠權行平陽公府事後亦封平陽公張開則澤潞沁州𨽻焉後開為民家所殺燕寧則益都府路皆𨽻焉後以戰死史傳據宣宗實録所載如此又言他書載滄安公張進河間公移刺中哥又易水公張進晉陽公郭棟此必正大間繼封如史詠繼胡天作者然不可考矣
  臨淄郡王張惠東平郡王王義深膠西郡王范成進又有某郡王夏全皆宋人哀宗正大三年來降受封兖王國用安本賊黨也哀宗時來降受封
  等謹按史傳中是時又有所謂十郡王者李明徳封仙張瑀張友卓翼卓翼據完顔仲徳傳是東平郡王餘人無考康琮杜政吳歪頭劉安國也國事既棘惟冀以封爵為激勸之具故遂多濫錫云
  外戚封建
  蘭陵郡王實嘉努熙宗時封
  某王裴滿達后妃傳作呼達熙宗時以后父封徐國公海陵簒立以悼后死非其罪封其父為王天徳三年卒
  梁晋國王圖克坦恭天眷時封譚國公海陵以后父進封王又進梁晋國王貞元二年
  葛王富察阿固岱尚海陵姊熙宗皇統時封卒
  任國公烏庫哩元忠尚世宗女世宗時封章宗承安二年
  蕭國公唐古貢尚世宗女章宗時封莘國公改封蕭國公泰和二年
  定國公圖克坦公弼尚世宗女衛紹王至寧初封宣宗興定五年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二百六
<史部,政書類,通制之屬,欽定續文獻通考>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二百七
  封建考
  元太宗八年七月詔以中原諸州民户分賜諸王貴戚憲宗二年七月詔以中州封同姓
  憲宗六年春定擬諸王嵗賜錢榖
  元史諸王表曰元興宗室駙馬通稱諸王嵗賜之頒分地之入所以盡夫展親之義者既優且渥然初制簡朴位號無稱惟視印章以為輕重厥後有國邑之名而賜印之等猶前日也
  食貨志曰元制凡諸王及后妃公主皆有食采分地其路府州縣得薦其私人以為監秩禄受命如王官而不得以嵗月通選調其賦則五戸出絲一斤不得私徴之皆輸諸有司視所當得之數給與之其嵗賜則銀幣各有差始定於太宗之時而增於憲宗之日及世祖平江南又各益以民戸時科差未定每戸折支中統鈔五錢至成宗復加至二貫其親親之義若此可謂厚之至矣至於勲臣亦然又所以大報功也
  等謹按元制惟視印章以為等級表中所列其封一字王者最貴如燕秦晉梁越營鄃寧齊楚豳濟魏魯定隴趙嘉荆昌衞兖吳壽周安遼冀恩岐并懐豫肅郯邠鄜慶瀋以上共三十九封號以及駙馬高麗國王至元時立瀋州以處高麗降民故瀋王類由髙麗國王龔封緬國王安南國王又有按只吉歹大王無國名皆金印獸紐其次二字封號如安西北安鎭南懐寧北寧湘寧陽翟雲陽恩平北平安遠汝寧宣德文濟保恩武寧威順威靖西安宣讓西寧柳靖西靖廣寧保寧共二十五國號又有伊遜克大王無國邑名皆金印螭紐其次如河間河平雲南濟南威武西寧鎭寧衞安威定寧肅襄寧安南武陽安定永豐永豐表中獨稱郡王安德永寧汾陽威逺武平寧海昭武順陽延安濟寧高唐高昌白蘭共二十七國號又有伊蘇布哈王玉隆哈實大王達實特穆爾王納黙古哩王鄂羅木烏遜王察必達爾王怕克巴拉大王巴克實特穆爾王表中所列共八人無國邑名皆金印駝紐其次西平鎮西武靖雲南威順宣靖綏寧靖安廣平靖㳟懿德寧海南平廣寧建昌共一十四封號又有巴爾達噶大王旺丹大王特穆大王拜特穆爾大王博囉齊大王伊嚕特穆爾共六人無國邑名皆金鍍銀印駝紐其次寧逺鎮逺靖逺定遠肅遠鎮東泰寧共七國號又有無國邑之完澤大王完澤後改封衞安王其初封無國邑皆金鍍銀印龜紐其次南平永豐寧昌宣寧懐仁保德寧濮濮陽南平濮陽止稱王餘皆稱某郡王共八國號又有布哈駙馬伯竒特穆爾王齊哩克台郡王阿古特穆爾王鄂勒哲額布根王納黙古哩大王哈必濟大王巴拜大王其子哈布爾特穆爾王和塔拉特穆爾王徹伯爾大王後改封威武西靖王昌吉駙馬後改封寧濮郡王烏呼訥王無國邑名皆銀印龜紐凡此以上皆表中所列也其中往往有彼此重列者如雲南王一見於金印駝紐則為和克齊表中止書和克齊人名無封年額森特穆爾羅丹三人所封一見於金渡銀印駝紐則亦先列和克齊表於此處書至元五年而又列旺沁與特穆爾布哈二人威順王一見金印螭紐一見金渡銀印駝紐皆為庫春布哈寧海王一見金印駝紐則為庫庫楚伊蘇瑪勒巴圖爾阿哈四人一見金渡銀印駝紐所封之人闕載南平王一見於金渡銀印駝紐所封之人闕載一見於銀印龜紐則為秃㓨所封永豐郡王一見於金印駝紐則為丑漢駙馬初受之封一見於銀印龜紐則為博囉所封廣寧王一見於金印螭紐則為卓多徹爾特穆爾阿固察三人所封一見於金渡銀印駝紐則亦為卓多所封表中於金渡金印駝紐下則僅註卓多中統二年封其在金印螭紐類者則亦註中統二年至元十三年賜印大約諸人封號雖同而印章有别或一人之身前後同此封號而賜印自有等差故皆為之重列而表所謂惟視印章以為輕重者於此更可見矣
  同姓封建
  等謹按遼金同姓封建皆先敘皇子次及皇族以其分益親則位益貴也然遼金二代襲封者甚少而元明二朝襲封者多且人數尤繁故仍照元史世表系以各帝之子孫悉按其支分派别為之叙列庶便觀覧明代亦准此例元史於宗室惟伯勒格台卓沁太子越王圖喇楚王伊克圖威順王庫春布哈淮王布哈特穆爾六人有傳餘概無傳其事跡之湮没者不知凡㡬邵遠平續𢎞簡録以宗室系屬合為一卷然亦止㨿紀傳中所可徴者而彚集之非能别有所增益也今本元史與卲氏書互為𠫵訂其所缺畧不可得而他求矣
  寧海王巴圖爾表作㧞圖爾始祖之裔達爾札之四世孫封年未詳王名見延祐五年三月紀
  等謹按系表始祖之裔有達爾札之孫寕海王庫庫楚世系表誤作寧王今從諸王表改正庫庫楚之孫則有寧海王伊蘇瑪勒寧海王巴圖爾寧海王阿哈三人諸王表亦列其名而封爵之年俱缺雖巴圖爾之名偶見於延祐五年之紀餘則絶無可徴故專書巴圖爾而以餘人附見焉
  益王邁努達爾札之五世孫泰定帝初立封泰寧王以泰寧縣五千户為食邑三年封宣靖王鎮伊都順帝至元二年二月進封益王至正十七年毛貴䧟伊都邁努遁
  等謹按泰定紀英宗南坡之變諸王邁努自㧞逆黨迯赴晋邸故封泰寧王至泰定元年三月泰寧王邁努卒以其子額琳沁多爾濟嗣至三年正月並書封諸王庫春布哈為威順王鎮湖廣邁努為宣靖王鎮伊都順帝紀至元二年進封宣靖王邁努為益王邵經邦𢎞簡録以表中由泰寧進封宣靖之語直斷泰定元年三月之紀為誤未為無見第史中凡改封進封之事皆本其原封之爵書之其初未有封號者則僅書諸王今泰定三年之紀並不云改封泰寧王為宣靖王而直以諸王貫之則疑封泰寧封宣靖者或是二人且凡紀中所載有封號諸王其失載於世系諸王二表中者頗為不乏或别有一邁努而表中之文反為錯誤未可定也今以世系表中又並無邁努子額琳沁多爾濟之系睿宗子錫里庫大王之子有額琳沁多爾濟王與此名相似然紀表中皆不見其事蹟而邵氏著書時或更有所考故姑㨿之而存其疑亦以見尚論之宜慎焉
  太祖叔達爾札官人位嵗賜銀三十錠縀一百匹五户絲丙申年分撥寧州一萬戸延祐六年實有四千五百三十二戸計絲一千八百一十二斤江南戸鈔至元十八年撥南豐州一萬一千戸計鈔四千四百錠
  右系出始祖
  齊王班布爾實烈祖次子柴濟薩哈勒大王之裔大德十一年七月時武宗已即位封齊王
  齊王伊嚕音特穆爾柴濟薩哈勒之裔㨿表是班布爾實之姪延祐三年七月封保恩王賜金印進封恩王又改齊王齊王伊嚕特穆爾伊嚕音特穆爾子延祐六年
  封恩王給印泰定三年七月嗣封齊王賜金印紀於次年七月又複書給印文宗天厯二年薨
  等謹按順帝至正十二年八月有齊王實勒們獻馬事不知即以上齊王諸人之系否無可詳考
  太祖弟柴濟薩哈勒大王淄川王位淄川王惟見於食貨志而紀表皆無考淄與齊同一地當即齊王又稱淄王柴濟薩哈勒當亦是追封淄川王嵗賜銀一百錠縀三百匹五戸絲丙申年分撥般陽路五萬四千四百九十三戸延祐六年實有七千九百五十四户計絲三千六百五十六斤江南戸鈔至元十三年分撥信州路三萬戸計鈔一千二百錠
  吳王圖烈納烈祖第三子和實衮大王之孫大德十一年七月時武宗已即位封濟王仁宗皇慶元年正月改封吳王吳王瑪納濟和實袞大王之曾孫初封濟陽王文宗至順元年徙封吳王
  濟陽王普爾普圖烈納之子初封吳王文宗至順元年徙封濟陽王
  等謹按文宗紀云徙封濟陽王瑪納濟為吳王吳王普爾普為濟陽王事在至順元年三月但以前天厯二年三月已有稱瑪納濟為吳王之文且其初封濟陽王之事紀又不載史中之闕訛多矣表以瑪納濟普爾普為兄弟行而天厯二年八月本紀又有徴吳王普爾普及其諸父瑪納濟赴京師之文軰行亦不盡符皆無可詳訂
  濟南王星納噶爾和實袞大王之裔世祖至元二十四年十月封
  等謹按至元二十四年紀曰俗格言諸王星納噶爾印文曰皇姪貴宗之寶寶非人臣所能用因其分地改為濟南王為宜從之則星納噶爾之初封為濟南王明矣諸王表中於濟南王位下不載星納噶爾而專書伊埒濟至元二十四年封與紀不合王圻本又載和實衮之子昂吉濟達至元二十四年封濟南王諸王表亦有濟南王昂吉濟達之名耳無封年不知何所㨿而云二十四年封也
  西寧王和塔拉黙色和實衮大王之裔表作吳王瑪納濟之子文宗天歴二年封文宗紀天厯二年二月有西寧王和塔拉黙色之文不言封冊事今㨿表書臣等謹按文宗紀天歴二年十二月有給豳王呼圖克台黙色王傅印之事世系表無此人諸王表豳王位下亦無之考西寧王和塔拉黙色是年二月封與此名字相類而次年三月又封諸王斯隆瑪為西寧王以此㕘度疑和塔拉黙色由西寧進封豳如豳王徹伯爾由威武西寧王進封之類故次年又别封斯隆瑪為西寧王未可知也西寧王和塔拉黙色為烈祖第三子和實袞之四世孫斯隆瑪表作色埒黙為烈祖第四子特黙格鄂齊錦之四世孫軰行正齊但支派徴别耳附録於此未敢臆斷
  太祖弟和實袞大王子濟南王位嵗賜銀一百錠綿六百二十五斤小銀色絲五千斤縀三百匹羊皮一千張五戸絲丙申年分撥濟南路五萬五千二百戸延祐六年實有二萬一千七百八十五戸計絲九千六百四十八斤江南戸鈔至元十八年分撥建昌路六萬五千戸計鈔二千六百錠
  等謹按嵗賜録有哈坦大王位五戸絲戊午年分撥濟南漏籍二百戸延祐六年實有一百九十三戸計絲七十七斤一條考世系表中有二哈坦一為太宗子已别著其嵗賜之數則此哈坦似當為和實袞之孫世系表亦作哈坦但史言哈坦從乃顔為叛屢入冦不當仍有嵗賜且世系表以濟南王星納噶爾為其孫嵗賜録已有和實袞子濟南王位下一條何又有此終不辨其為何系也
  又按嵗賜中有鄂爾根徹爾大王位下五戸絲丁巳年分撥廣平三十戸延祐六年實有五戸計絲二斤一條鄂爾根徹爾世系表中無考不知何系類志於此
  壽王奈曼台烈祖第四子特黙格鄂齊錦之曾孫武宗至大元年七月封
  遼王托克托奈曼台之孫仁宗延祐三年封年㨿表書紀文無考
  㤗定帝崩後托克托附丞相都爾蘇上都破時被殺等謹按文宗紀天歴二年八月封雅爾鼐實哩為遼王以故遼王托克托印賜之考世系表中失載此人不知其何系續𢎞簡録亦載之疑即托克托之後
  西寧王斯隆瑪特黙格鄂齊錦之裔文宗至順元年三月封
  壽王托里齊特黙格鄂齊錦之子名號見文宗至順二年紀封年未詳
  太祖弟旺沁諾延位嵗賜銀一百錠綿五千九十八斤縀三百匹諸物折中統鈔一百二十錠羊皮五百張金一十六錠四十五兩五戸絲丙申年分撥益都路等處六萬二千一百五十六戸延祐六年實有二萬八千三百一戸計絲一萬一千四百二十五斤江南户鈔至元十八年分撥建寧路七萬一千三百七十七戸計鈔二千八百五十五錠
  廣寧王卓多烈祖季子伯勒格台之孫世宗中統三年至元十三年賜駝紐金鍍銀印
  等謹按廣寧封年紀文無考世祖紀云中統三年正月賜廣寧王卓多駝紐金鍍銀印至至元十三年三月又書賜郡王卓多銀印同為銀印前後兩賜疑有誤諸王表則書中統三年至元十三年賜印與伯勒格台傳合得其實矣
  又按伯勒格台傳曰伯勒格台太祖時以腹心遇嘗立為國相又長札爾固齊别授之印世祖至元九年二月詔札爾固與火通齊乃太祖開創之始所置位百司右賜銀印立左右司即伯勒格台之所部也此雖無國號而實元初封建之制故追録於此
  廣寧王徹爾特穆爾伯勒格台之曾孫封年未詳
  廣寧王阿固察徹爾特穆爾之子文宗至順元年七月封賜金印
  等謹按順帝紀至正十三年九月廣寧王呼圗克特穆爾薨十四年正月命特穆爾布哈襲封當即阿固察之後但世系諸王二表皆無可考
  定王色徹肯伯勒格台之曾孫至治三年
  等謹按泰定紀即位之年十二月時尚稱至治三年書授諸王色徹肯以其父故金印不言封定王事表則書至治三年封當是泰定初封也
  定王徹爾台色徹肯子泰定四年封年僅㨿表書紀文無考太祖弟巴勒噶岱大王子廣寧王位巴勒噶岱即别里古台嵗賜銀一百錠縀三百匹五戸絲丙申年分撥恩州一萬一千六百三戸延祐六年實有二千四百二十户計絲一千三百五十九斤江南戸鈔至元十八年分撥鈆山州一萬八千戸計鈔七百二十錠
  呼喇濟大王世系表作呼喇濟五戸絲丁巳年分撥廣平等處一百五十户延祐三年實有八十七戸計絲三十四斤
  等謹按呼喇濟未見國邑之號故考中不載以其亦為伯勒格台之孫故附録於此
  右系出烈祖
  寧肅王托克托太祖長子卓沁太子之子武宗至大元年㨿表書紀文無考二年十一月賜金印
  等謹按卓沁傳曰國初以親王分封西北其地極遠去京師數萬里馹騎急行二百餘日方達京師以故其地郡邑風俗皆莫得而詳焉此亦封建之得其實者第無王號耳
  肅王庫春托克托之子文宗天歴二年封
  太祖長子卓沁大王位嵗賜緞三百匹常課緞一千匹五戸絲丙申年分撥平陽四萬一千三百二戸戊戌年真定晉州一萬戸江南戸鈔至元十八年分撥永州六萬戸計鈔二千四百錠
  兗王邁珠韓太祖第二子察罕台之曾孫武宗至大三年十月封
  威逺王呼圖克特穆爾察罕台之曾孫英宗至治三年七月封賜金印
  等謹按世系表書呼圖克特穆爾之父為威遠王阿濟格今以紀文無考諸王表威遠王位下亦止書呼圖克特穆爾一人故不列
  越王圖喇察罕台之裔大德十一年七月時武宗已即位封賜金印以越州路為分地至大二年二月以罪賜死哈喇哈斯傳曰初仁宗之入也阿固台有勇力人莫敢近諸王圖喇實手縳之以功封越王哈喇哈斯力争之曰祖宗之制非親王不得加一字封秃剌疏屬豈得以一日之功廢萬世之制哉不聼
  豫王喇特納實哩越王圖喇子初封西安王表作天歴元年封考秦定帝初崩時已有西安王之號疑封年尚在前也文宗天歴元年十二月進封豫王賜南康路為食邑二年正月賜黄金印十一月以其有功並以其父越王圖喇印與之出鎮雲南至順元年五月遣鎮西番賜金印
  文宗至順二年四月紀曰中書省言越王圖喇在武宗朝以紹興路為食邑嵗割賜本路租賦鈔四萬錠今其子襲王爵宜嵗給其半從之
  等謹按順帝至正十三年以喇特納實哩已為豫王其弟達爾瑪討賊有功以西安王印與之命鎮成格勒之地止言與印未言即封為西安王表於西安王位下亦無達爾瑪之名故不列
  太祖次子察罕台大王位察罕台即察合台嵗賜銀一百錠緞三百匹綿六百二十五斤常課金六錠六兩五戸絲丙申年分撥太原四萬七千三百三十戸戊戍年真定深州一萬戸延祐六年實有一萬七千二百一十一戸計絲六千八百三十八斤江南戸鈔至元十八年分撥灃州路六萬七千三百三十戸計鈔二千六百九十三錠
  喇特納實哩豫王天歴元年分撥江西行省南康路
  靖遠王哈達表作格藏太祖之裔睿宗睿宗為太祖第四子第六子錫里庫之後世祖至元二十七年正月賜塗金銀印廣平王哈喇班第亦錫里庫之後諸王表於廣平王位下止載二人無此人名
  豳王徹伯爾哈喇班第之子世祖至元二十年賜印時僅稱諸王成宗大德八年十二月封威武西寧王賜金印十一年進封豳王進封事紀文不載今㨿表書
  豳王納古爾徹伯爾之子武宗至大元年十一月賜諸王納黙古哩金印當即納古爾先賜印也襲父封封年未詳
  等謹按諸王表云延祐七年襲封續𢎞簡録亦同今考仁宗皇慶二年六月紀已有豳王納古爾之文後亦屢見則其非遲至延祐七年襲封審矣故缺之又按明史洪武十三年五月濮英進兵齊勤站獲故元豳王額琳沁此當即徹伯爾納古爾之後但世系人名皆無可考
  睿宗子實喇大王位嵗賜銀一百錠緞三百匹五户絲丁巳年分撥彰德路二萬五千五十六戸延祐六年實有二千九百二十九户計絲二千二百一斤
  定王永和爾太祖之裔睿宗第七子額哷布格之孫成宗大德三年正月封定遠王賜金印九年二月徙封威定王賜金印武宗至大元年六月進封定王賜金印
  等謹按世系表額哷布格之子威定王玉木忽爾紀文無考諸王表於威定王位下止書永和爾疑即一人也苐子與孫則互異
  冀王博囉額哷布格之孫世祖至元十三年七月賜印時尚稱諸王成宗大德十年二月封鎮寧王賜金印仁宗延祐四年閏正月進封冀王世祖成宗仁宗紀參世系諸王表
  鎮寧王諾海亦額哷布格之孫武宗至大三年封年㨿諸王表紀文無考
  魏王巴延世系表作顔諸王表作羅特穆爾亦額哷布格之孫封年紀表皆無考
  太祖第四子睿宗子額哷布格大王位嵗賜銀一百錠緞三百匹五户絲丙申年分撥真定路八萬戸延祐六年實有一萬五千二十八戸計絲五千一十三斤江南戸鈔至元十八年分撥撫州路十一萬四千户計鈔四千一百六十錠
  楚王伊克圖太祖之裔睿宗第八子博綽之孫世祖至元二十七年封鎮遠王賜塗金銀印成宗大徳十一年時武宗已即位進封楚王賜金印封鎮逺王事表作二十一年今從續𢎞簡録楚王圖烈特穆爾伊克圖之子武宗初襲封鎮遠王牙忽都薨仁宗命襲封楚王延祐中以明宗出封兵變事坐累徙西番明宗即位詔復封楚王
  楚王巴圖爾圖烈特穆爾之子封年無考
  等謹按牙忽都傳云巴圖爾薨其子雅克特穆爾嗣封楚王時年十一諸王表中不載紀亦無考附志於此
  睿宗子博綽大王位嵗賜銀五十錠緞三百匹五戸絲丁巳年分撥真定蠡州三千三百四十七戸延祐六年實有一千四百七十二戸計絲六百一十二斤江南戸鈔至元十八年分撥耒陽州五千三百四十七戸計鈔二百一十三錠
  永寧王巴延穆爾太祖之裔睿宗第九子末哥之曾孫封年無考
  等謹按諸王表於永寧王位下書巴延特穆爾之名而缺其封年紀文中亦無可考惟英宗至治三年七月有永寧王布木特穆爾為不法事當即此一人也
  睿宗子黙格大王位嵗賜銀五十錠緞三百匹五戸絲丁巳年分撥河南府五千五百五十二戸延祐六年實有八百九戸計絲三百三十三斤江南戸鈔至元十八年分撥茶陵州八千五十二戸計鈔三百二十四錠
  荆王伊蘇伯竒太祖之裔睿宗第十子蘇都勒格之後泰定帝元年九月封荆王賜金印
  荆王托克托穆爾蘇都勒格之後順帝至元元年閏十二月詔襲封荆王賜金印
  等謹按世系表以托克托穆爾為蘇都勒格之孫伊蘇伯竒為托克托穆爾之子諸王表於荆王位下先列伊蘇伯竒次列托克托穆爾俱無封年今考一在泰定帝時封一在順帝時封年分逈分先後則必托克托穆爾為伊蘇伯竒之子世系表中誤為顛倒耳以他處無明文可㨿故統書作蘇都勒格之後又表中更列蘇和齊一人考托克托穆爾於至元元年受封而三年十一月又詔托克托穆爾襲托和齊荆王位而托和齊之封當在順帝至元之前可知矣又按順帝至正十四年五月有命荆王達爾瑪實哩鎮河西之事表中荆王位下無此人名世系表亦無之不可考其何系
  睿宗子蘇都勒格大王位五戸絲壬子撥濟南等處五千戸延祐六年實有五十戸計絲二十斤
  河間王烏嚕克岱太祖第六子科爾戬之後世祖至元二年二月賜印
  等謹按諸王表云烏嚕克岱至元二年封河間王世系表則又書河間王呼察二表不符考呼察為科爾戬之子呼察之子曰呼嚕古岱當即烏嚕克岱襲其父之河間王封者也呼察封事紀文無考故以烏嚕克岱賜印之事為據
  安定王托歡科爾戬之裔仁宗皇慶二年八月封賜金印
  安定王多爾濟巴勒托歡之子爵名見泰定二年紀封年無考
  太祖第六子科爾戬太子子河間王位嵗賜銀一 百錠緞三百匹五戸絲丙申年分撥河間路四萬五千九百三十戸延祐六年實有一萬一百四十戸計絲四千四百七十九斤江南戸鈔至元十八年分撥衡州路五萬三千九百三十戸計鈔二千一百五十七錠
  右系出太祖
  汾陽王拜特穆爾太宗第二子庫騰太子之孫仁宗延祐四年閏正月封表作七年疑誤
  荆王伊蘇額布根汾陽王拜特穆爾之子封年無考
  等謹按此僅據世系表書之也諸王表荆王位下列伊蘇伯竒托克托穆爾托和齊三人無伊蘓額布根之名惟泰定四年紀有岐王索諾木袞布訴荆王伊蘇額布根事稍有可徴第其時去伊蘇伯竒之封荆王不遠豈同時有二荆王耶
  太宗子庫騰太子位嵗賜銀一十六錠三十三兩緞五十匹五戸絲丙申年分撥東京路四萬七千七百四十一戸延祐六年實有一萬七千八百二十五戸計絲三千五百二十四斤江南戸鈔至元十八年分撥常德路四萬七千七百四十戸計鈔一千九百九錠
  靖遠王哈達襄寧王鄂爾和皆太宗第三子庫春太子之曾孫封年無考
  襄寧王額布根庫春五世孫武宗至大二年
  續𢎞簡録曰鄂爾和乃實勒們之孫太宗嘗撫實勒們於宫中稱太孫定宗崩後皇后抱之聼政憲宗立禁錮實勒們於摩多齊之地鄂爾和封襄寧王從納顔叛大德十年來降至大二年以也不干襲封
  太宗子庫春太子位嵗賜銀六十六錠三十三兩緞一百五十匹五戸絲丁巳年分撥汴梁路在城戸至元三年改撥睢州五千二百一十四戸延祐六年實有一千九百三十七戸計絲七百六十四斤
  汝寧王徹伯爾太宗第五子哈斯大王之孫仁宗延祐二年四月表作元年疑誤
  汝寧王鄂勒哲特穆爾徹伯爾之子封年未詳
  汝寧王呼喇台鄂勒哲特穆爾之子泰定元年襲封此據表書紀文有是年正月賜諸王呼喇台金印事
  太宗子哈斯大王位嵗賜銀一十六錠三十三兩緞五十匹五戸絲丁巳年撥汴梁路在城戸至元三年改撥蔡州三千八百一十六戸延祐六年實有三百八十八戸計絲一百八十四斤
  隴王呼魯蘇太宗第六子哈坦大王之孫武宗至大元年十二月封賜金印
  太宗子哈坦大王位嵗賜銀一十六錠三十三兩緞五十匹五戸絲丁巳年分撥汴梁路在城戸至元三年改撥鄭州延祐六年實有二千三百五十六户計絲九百三十六斤江南戸鈔至元十八年分撥常寧州二千五百戸計鈔一百錠
  陽翟王圖們太宗第七子黙哷大王之曾孫武宗至大元年九月封賜金印鎮北藩圖們傳庫春庫春傳太平太平世系表作阿雅噶齊之子秃滿之姪𢎞簡録亦作圖們子當是表誤太平於泰定元年襲封此據表書紀於是年亦有賜金印事泰定崩後黨附都爾蘇以戰被誅特穆爾齊襲封陽翟王特穆爾齊世系表作庫春之子人名亦見至順二年陽翟王阿勒呼木特穆爾黙哷之裔於特穆爾齊後襲封世系表中載至特穆爾齊而止𢎞簡録云距太平 又三世也不知是特穆爾齊之子否封年亦無可考順帝至正二十年以叛逆伏誅
  陽翟王呼圖克特穆爾阿勒呼木特穆爾之弟順帝至正二十一年襲封
  太宗子黙哷大王位嵗賜銀一十六錠三十三兩緞五十匹五戸絲丁巳年分撥汴梁路在城戸至元三年改撥鈞州一千五百八十四戸延祐六年實有二千四百九十六戸計絲九百九十七斤
  右系出太宗
  大名王定宗㓜子見耶律希亮傳失其名餘俱無考
  等謹按耶律希亮傳曰世宗中統二年希亮以避亂迯至宻里城乃定宗潛邸湯沐之邑也時以皇后之妹主后政三年定宗㓜子大名王閔其不能歸遺以幣帛鞍馬乃從大名王至呼濟爾之地大名王不知何年封號世系表定宗止有三子其第三者曰未忽大王豈即大名王歟
  南平王圖嚕定宗第三子和和大王之子世祖至元九年封賜金印
  右系出定宗
  衞王鄂勒哲憲宗第三子玉隆哈實之子成宗元貞二年七月賜印時尚稱諸王大德九年二月封衞安王賜金印武宗至大三年五月進封衞王
  等謹按順帝紀至元二年七月賜衞王庫春格爾衞輝路為食邑至正十一年亦有此人名而世系諸王二表皆無之不知即鄂勒哲之裔否並不可辨其為同異姓矣
  郯王齊齊克圖鄂勒哲之子英宗至治二年十二月封武寧王授金印泰定元年七月命襲其父鄂勒哲所部仍給故印泰定帝崩後齊齊克圖附於明宗文宗至順二年正月以淮安路之海寧州為其食邑二月改封郯王賜以金印寧宗即位又賜以胊山贛榆沐陽三縣紀文於三縣上冠以海寧州名當即其屬縣也命出鎮遼陽順帝至元二年四月詔以太平路為其食邑五年為太師巴延搆䧟死等謹按齊齊克圖之名同時有相近者二人一為此齊齊克圖一為世祖子寧王庫庫楚之子寧王色辰圖紀文中隨時紀載乍閲殊難分晰續𢎞簡録不載庫庫楚之子事而於此齊齊克圖傳内則書延祐七年封寧逺王至治二年改封武寧王入朝請印帝不允泰定元年賜永福縣戸若干為食邑至順時改封郯王今細檢元史頗彰其誤考寧王庫庫楚薨於皇慶二年延祐七年四月時英宗已即位紀書封諸王齊齊克圖為寧逺王不言賜印至至治三年七月齊齊克圖入朝請印帝不允盖寧王庫庫楚有謀逆之事故於其子賜印亦甚慎重若此即為後封郯王之齊齊克圖則至治二年封武寧王時已賜金印矣何煩重請為耶泰定元年三月書賜諸王齊齊克圖永福縣戸時僅稱諸王與後至順二年書以淮安路海寧州為武寧王齊齊克圖食邑書法不符則卲氏之誤以庫庫楚之子為此齊齊克圖審矣又諸王表於寧逺王位下書齊齊克圖延祐七年封寧逺王與紀文合又云十一年進封寧王既脱去年號而延祐七年之後惟順帝至正始有十一年考是年紀亦無封寧王之文又書薛徹秃皇慶二年由寧逺王進封與延祐七年封寧逺王之文大相刺謬仁宗英宗紀文皆無可據則表之誤明甚今亦附為辯正於此
  河平王錫里濟紀作習怯吉憲宗第四子世祖至元五年六月表作四月誤封賜駝紐金印同北平王諾木歡出鎮阿力麻里之地刼北平王以叛十九年為諸王色埒黙所執又為元帥李庭等襲擒被誅
  并王鴻和特穆爾錫里濟子仁宗延祐五年二月表作四年封封嘉王賜印泰定帝二年六月改封并王文宗至順三年三月賜安陸府為食邑是年紀作鴻和爾布哈順帝至元元年以謀逆自殺
  撫寧王徹爾特穆爾鴻和特穆爾之子順帝至正二年十二月𢎞簡録作至元六年與史不符
  等謹按諸王表無撫寧王國號而於嘉王位下又有和爾和之名世系表鴻和特穆爾之子有嘉王火兒忽等三人亦無徹爾特穆爾考撫寧王封事見於順帝紀而和爾和封嘉王事紀既不見諸王表亦不載受封之年故附誌於此
  睿宗長子憲宗子烏蘇台大王位嵗賜銀八十二錠緞三百匹又泰定二年鴻和特穆爾大王改封王增嵗賜銀一十錠班秃大王銀八錠五戸絲癸丑年查過衞輝路三千三百四十二戸延祐六年實有二千二百八十戸計絲九百一十六斤
  等謹按烏蘓台為憲宗第二子世系表内不載其有嗣班秃乃憲宗長子亦無嗣當日嵗賜之物大約付其憲宗系下族人或其妃配耳志又言泰定三年明里忽都魯皇后位下添嵗賜中統鈔一千錠緞五十匹絹五十匹此盖守巴圖營帳者
  右系出憲宗
  燕王真戬世祖第二子中統三年餘詳帝系考
  等謹按封燕王事元史於中統二年三年十二月複載續𢎞簡録則專書在三年
  晉王噶瑪拉世祖之孫裕宗之長子燕王真戬追尊為裕宗世祖至元二十七年正月封梁王賜金印出鎮雲南二十九年進封晉王移鎮北邊更給晉王金印成宗大德六年正月薨餘詳帝系考
  等謹按故事諸王皆置傳世祖以晉為太祖肇基之地視諸王有加特置内史以寵之後㤗定帝襲封晉王時尚有以晉府内史而封公者
  梁王松山世祖曾孫顯宗長子晉王噶瑪拉追尊為顯宗世祖至元三十年時噶瑪拉已進封晉王詔皇曾孫出鎮雲南以皇孫梁王印賜之武宗至大二年有風疾命老的罕代鎮其地梁王王禪松山子延祐七年五月時英宗已即位封雲南王往鎮其地以代婁達罕故封雲南王泰定帝元年十月徙封梁王食邑益陽州六萬五千戸泰定崩後王禪附丞相都爾蘇上都破後賜死
  雲南王特穆爾布哈旺沁子泰定元年十月時旺沁徙封梁王命襲封雲南王賜金印旺沁賜死後流於吉陽軍湘寧王德勒格爾布哈世祖曾孫顯宗第三子大德十一年七月時武宗已即位封北寧王至大四年四月時仁宗已即位改封湘寧王賜金印食邑湘鄉州寧鄉縣六萬五千戸湘寧王巴拉實哩德勒格爾布哈之子至治三年襲封是年十二月時泰定已即位給印襲封之文惟據表書紀於十二月賜印尚稱諸王襲封當在此月也泰定元年三月命出鎮察罕諾爾泰定崩後以兵應上都兵敗被執
  裕宗長子晉王噶瑪拉位嵗賜緞一千匹絹一千匹又多爾濟延祐元年為始年例支中統鈔一千錠五戸絲庫庫布哈所管益都二十九戸江南戸鈔皇慶元年分撥南康路六萬五千戸又德勒格爾布哈湘寧王分撥湘鄉縣六萬五千戸計鈔二千六百錠
  魏王阿穆爾克二表俱作魏王紀與𢎞簡録皆作衞王世祖之曾孫裕宗之孫順宗之長子封年未詳仁宗皇慶元年正月賜慶元路定海縣六萬五千戸為食邑延祐五年以罪貶高麗後徙大同泰定元年詔還薨
  西靖王阿魯阿穆爾克子文宗至順元年九月封魏王博囉特穆爾阿穆爾克子封年無考
  順宗子阿穆魏王位江南戸鈔皇慶元年分撥慶元路六萬五千戸計鈔二千六百錠
  秦王莽噶拉世祖第三子至元九年十月封安西王統河西土番四川諸處賜京兆為分地十年進封秦王佩金印二至十七年薨
  安西王阿南達莽噶拉子世祖至元十七年襲封成宗崩後無子皇后布爾罕將以阿南達繼統文宗入平内難執之賜死
  世祖至元二十四年十二月僧格言先是皇子莽噶拉封安西王置王相府後封秦王綰二金印今嗣王阿南達仍襲安西王印弟諳達布哈别用秦王印其下復以王傳印行一藩而二王於制非宜詔以阿南達置為安西王仍置王傅而上秦王印諳達布哈所署王傅罷之至成宗元貞二年安西王傅請立王相府帝曰去嵗阿南達已嘗面陳朕諭以世祖定制今復奏請豈欲以四川京兆悉為彼有耶今姑從汝請惟許行傳事
  等謹按元代諸王毎得開邸置傅其䝉恩深厚者則置王相府具載紀文考中不及備書採此一事其他可推矣
  安西王伊嚕特穆爾阿南達之子至治三年九月時泰定帝已即位襲封文宗至治三年四月以謀逆誅
  世祖次子安西王莽噶拉位嵗賜緞一千匹絹一千匹江南戸鈔至元十八年分撥吉州路六萬五千戸計鈔二千六百錠
  北安王諾木歡亦作諾摩罕世祖第四子至元三年六月封北平王以印給之建幕庭於和林北阿里瑪圖之地十四年為叛王錫里濟所刼改封北安王二十一年三月自北邉歸朝賜螭紐金印二十三年三月以臨江路為分邑成宗大徳五年薨
  等謹按𢎞簡録云十九年改封考二十一年三月紀尚書北平是年閏五月乃書賜北平王印恐卲氏有誤
  世祖次子北平王諾摩罕位嵗賜緞一千匹絹一千匹江南戸鈔至元二十二年分撥臨江路六萬五千戸計鈔二千六百錠
  雲南王和克齊世祖第五子至元四年八月封賜駞紐金鍍銀印遣鎮大理等處八年二月大理等處宣慰都元帥寶合丁與王傅庫庫岱毒殺之
  等謹按和克齊薨於八年而十七年十月紀又書賜雲南王和克齊印其誤顯然表云十七年額森特穆爾襲封或此時賜印而誤書和克齊名耳然二十五年紀又有賜塗金駝紐印事十七年賜印又疑未的矣
  營王額森特穆爾和克齊子世祖至元十七年襲封雲南王此㨿表書紀文不載二十五年賜塗金駝紐印命帥兵鎮大理等處武宗至大元年正月進封營王表作大徳十一年與紀異仁宗皇慶元年二月賜福州路福安縣一萬三千六百有四戸食其嵗賦泰定帝四年出鎮北邉
  梁王巴咱爾斡爾宻雲南王和克齊之裔封梁王封年無考鎮雲南元亡後明太祖遣王褘諭降為梁王所殺洪武十四年傅有德下普定王走普寧州自經明史巴咱爾斡爾宻傅世祖次子雲南王和克齊位嵗賜銀五十錠折鈔一千錠緞匹物料折鈔一千六百五十六錠江南戸鈔皇慶元年分撥福州路福安縣一萬三千六百四戸計鈔五百四十四錠
  西平王鄂囉齊世祖第七子封年未詳至元六年十月賜駞紐金鍍銀印時尚稱諸王則封西平當在此時九年正月命征建都蠻鎮西武靖王特穆爾布哈鄂囉齊子成宗大德元年三月封賜駝紐金鍍銀印
  雲南王羅丹特穆爾布哈子武宗至大二年三月以梁王在雲南有疾命羅丹代鎮賜駝紐金印
  鎮西武靖王綽斯本特穆爾布哈子王名見文宗天歴二年正月紀襲封之年無考臣等謹按世系表有羅丹之子豫王喇特納實哩與太祖系下越王圖喇之子名爵皆同諸王表於豫王位下止載一人乃圖喇之子此世系表中所列當有誤故不列
  西平王巴特瑪德沁鄂囉齊之子封年無考
  世祖次子西平王鄂囉齊位嵗賜緞匹物料折鈔一千六百五十六錠銀五十錠折鈔一千錠江南戸鈔大徳七年分撥南恩州一萬三千六百四戸計鈔五百四十四錠
  寧王庫庫楚世祖第八子至元二十六年十二月封寧遠王大德十一年時武宗已即位封寧王賜龜紐金鍍銀印以清州為食邑武宗至大三年二月謀不軌詔徙高麗仁宗皇慶元年賜還二年正月薨
  寧王齊齊克圖庫庫楚之子延祐七年四月時英宗已即位封寧逺王至治三年七月入朝請印帝以其政績未著不允泰定帝元年賜永福縣戸一萬三千六百為食邑後進封寧王英宗泰定紀參世系謁王表
  等謹按續𢎞簡録誤以此齊齊克圖事屬之郯王徹徹秃已詳前按内
  寧王阿都齊庫庫楚之子泰定帝三年七月封綏寧王給金印後進封寧王
  等謹按齊齊克圖與阿都齊二人之封寧王事紀文皆無可徴齊齊克圖進封之年表雖書之而多誤已附見郯王條下按内至阿都齊進封之年表亦不載今姑據世系諸王二表載之無可詳考又順帝至正十三年十二月紀書寧王蘇黙格爾還大鄂爾多賜物疑亦為庫庫楚之後二表俱無更不可考
  世祖次子平逺王庫庫楚位平逺疑寧逺之訛嵗賜緞匹物料折鈔一千六百五十六錠銀五十錠折鈔一千錠江南戸鈔泰定元年分撥永福縣一萬三千六百四戸計鈔五百四十四錠
  鎮南王托歡世祖第九子至元二十一年閏五月封賜塗金銀印駐鄂州七月詔征占城後引兵還二十八年二月移鎮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大德五年
  𢎞簡録曰托歡征占城道出安南為交兵所敗世祖怒其辱國終身不許入朝
  鎮南王婁章托歡子成宗大德五年襲封封年見諸王表鎮南王圖卜布哈亦托歡之子表作婁章子誤老章薨後襲封封年未詳王名見至治二年十二月紀泰定帝二年十二月薨
  淮王特穆爾布哈亦托歡子泰定三年十一月封時圖卜布哈已薨而其子博囉布哈㓜故代襲爵及博囉布哈長特穆爾布哈固請還爵文宗天歴二年十二月改封宣讓王賜金印移鎮廬州順帝至元五年巴延矯制貶之至正元年三月托克為相言其無罪給還宣讓王印二十七年進封淮王賜螭紐金印順帝北奔留命監國城破殉難
  鎮南王博囉布哈圖卜布哈子文宗天歴二年四月襲封鎮揚州
  威順王庫春布哈托歡之子表作婁章子誤泰定帝三年正月封鎮湖廣賜螭紐金印順帝至元五年巴延矯制貶之至正初托克托言其無罪命復還鎮後以兵敗至成州而殁
  等謹按庫春布哈傳言其鎮湖廣時湖廣行省嵗供米三萬石鈔三萬二千錠又日給王子諸妃飲膳此大約出鎮諸王中供億繁者也
  義王和尚庫春布哈子順帝時封京城將破遁走不知所之
  文濟王曼濟亦托歡之子順帝元統二年四月封詔鎮大名至元二年十二月賜螭紐金印
  等謹按順帝至正十三年八月命布哈特穆爾襲封文濟王考世系諸王表中皆無此人以襲封事論之當為蠻子之子
  安德王布達實哩亦托歡之子仁宗皇慶元年二月賜福州路寧德縣戸一萬三千六百有四食其嵗賦二年十月封安德王
  等謹按王名紀作安德世系表作宣德𢎞簡録亦作宣徳諸王表於金印螭紐内列宣德王於金印駝紐内列安德王皆云不答失里皇慶二年封當有重列之誤考後至元元年又有封太保中書平章政事鼎珠為宣德王事表失載其名故此處王名竟從紀作安德
  世祖次子鎮南王托歡位嵗賜銀五十錠緞匹物料折鈔一千六百五十六錠江南戸鈔皇慶元年分撥福州路寧徳縣一萬三千六百四戸計鈔五百四十四錠
  世祖長子多爾濟太子位腹裏江南無分撥戸世祖次子阿雅噶齊大王位嵗賜銀五十錠折鈔一千錠緞匹物料折鈔一千六百五十六錠江南戸鈔皇慶元年分撥卲武路光澤縣一萬三千六百四戸計鈔五百四十四錠
  世祖次子和塔拉特穆爾太子位嵗賜銀五十錠折鈔一千錠緞匹物料折鈔一千六百五十六錠江南戸鈔皇慶元年分撥泉州路南安縣一萬三千六百四戸計鈔五百四十四錠
  等謹按以上三大王皆無國邑封號今附録於此
  右系出世祖
  順陽王烏嚕斯布哈仁宗子延祐二年封安王七年七月時英宗已即位表作十年誤降封順陽王尋被殺
  右系出仁宗
  晉王巴特瑪雅爾藏布泰定帝子泰定元年三月嗣封泰定由晉邸繼統故曰嗣封天歴元年薨於上都
  右系出泰定帝
  燕王喇特納達喇文宗子至順元年三月封餘見帝系考
  右系出文宗
  等謹按以上世系皆合紀表所書而確有可徴者也外此或紀或表偶見封爵人名竊疑其當為某帝之系而無可互証者如天歴二年豳王和塔拉黙色遼王雅爾實哩至正十三年襲封文濟王之布哈特穆爾以及諸王表中嘉王和哩呼紀中衞王庫春格爾廣寧王呼圖克特穆爾寧王蘇黙格爾諸人俱已因類附見於前其餘紀中所刻或諸王表有而世系表無者或二表俱無之者僅據史文書之其中有疑為同姓者則附於同姓之後亦有不辨其為同異姓者元時宗室駙馬統稱諸王不可以諸王之稱斷為同姓則附於異姓之後如肅逺王特穆爾布哈以下所列是也又按元時諸王專以印章為重輕故有雖無國邑而曾賜印者較之未賜印之諸王又為稍貴如世祖中統三年四月賜諸王伊蘇克金印烈祖子柴濟薩哈勒之子表云金印螭紐 至元二年七月給諸王伊蘇布哈印烈祖子伯勒格台之子與太宗子庫騰之孫皆有此名不知為誰表作金印駝紐賜諸王玉隆哈實印憲宗之子表作金印駝紐三年二月以衞輝路為其分地七年七月賜諸王巴爾達噶印世系無考不知同異姓表作金鍍銀印駝紐十三年四月賜諸王圖嚕金印世系無考諸王表無十七年五月賜諸王伯竒特穆爾銀印世系無考不知即仁宗時封汾陽王之拜特穆爾否表作銀印龜紐二十二年十一月賜皇子阿雅噶齊銀印世祖第六子諸王表無二十八年正月給諸王阿雅噶齊印此非世祖子考太宗子黙疇之曾孫有曰阿雅噶齊大王當即此但恐世次太逺又烈祖子特黙格鄂齊錦之孫有兩阿雅噶齊或是此二人中之一止多一哈字耳諸王表無成宗大德四年正月賜諸王達實特穆爾金印世系無考表云金印駝紐四年四月賜諸王額黙根鋈金印賜印事表不載五年七月額黙根薨以其子帕克巴拉嗣此太祖子科爾戬之曾孫也世系表以也滅干帕克巴拉列作兄弟據此可訂其誤又諸王表云帕克巴拉延祐元年賜金印駝紐紀文不載泰定帝元年正月賜諸王 克實特穆爾金印世系無考表云金印駝紐文宗至順元年五月賜諸王托歡金印世系無考托歡之名甚多不知為誰諸王表無賜印事順帝至正十四年十一月賜親王諾木達實金鍍銀印世系無考親王必為宗室疑為太祖子察罕台之曾孫阿南達實里王也諸王表無之以上皆紀中所列者也又諸王表所列而紀文不載者則有延祐二年鄂羅木烏遜王四年察必達爾王列在金印駝紐世系皆無考又旺丹大王世系無考特穆爾大王烈祖子伯勒格台之曾孫有是名不知是否拜特穆爾大王睿宗子末哥之孫博囉齊大王大宗子庫春之孫以上皆列在金鍍銀印駝紐又有阿古特穆爾王世系無考鄂勒哲額布根王定宗子呼察之子有此名不知是否納黙古哩大王世系無考哈必濟大王世系無考考世祖紀至元三年十二月有賜諸王哈必濟行軍印事恐專為行軍而設巴拜大王延祐四年詔以世祖所賜印賜其子哈布爾特穆爾王此太祖子科爾戬之四世五世孫也和塔拉特穆爾王世祖第十子以上皆列在銀印龜紐類以上皆表中所列而紀不書者也統為類敘於此以見當時封爵之制度等差云爾
  肅逺王特穆爾布哈世祖至元二十八年二月以諸王封賜印
  等謹按此諸王表有世系表無無可詳考太祖系察罕台之孫有特穆爾布哈王不知即此人否也
  鎮東王額森特穆爾世祖至元二十八年
  等謹按此僅見諸王表餘無可考表中僅稱至元亦不云是世祖之至元然順帝時所封表中往往不列則此必世祖時可知也此人疑其為同姓
  靖安王扣布哈泰定帝四年正月封諸王表有出鎮陜西文宗天歴初據陜西以叛尋即降服順帝至正十五年六月薨降服事見阿爾哈雅傳無後命其姪襲封十六年二月以滿滿為靖安王諸王表無賜金印
  西平王巴勒瑪爾西平王衮布巴勒
  等謹按巴勒瑪爾僅見於表而紀文無考管不八僅一見於文宗至順二年三月紀文此豈皆世祖子西平王鄂囉齊之後裔歟又順帝至元三年七月有賜衮布巴勒西平王印事諸王表並無其名更不可考
  威武西寧王阿哈瑪特封年無考其子伊爾格齊順帝元統二年五月詔襲其父爵
  等謹按世系諸王二表皆無考睿宗子錫里庫之裔豳王徹爾伯先封威武西寧王後進封豳王此豈其後裔歟
  雲南王阿嚕順帝元統二年五月命鎮雲南
  等謹按此世系諸王二表皆無豈世祖子鄂囉齊後雲南王婁達罕之裔歟
  吳王綽斯戬見順帝至元二年六月紀吳王綽斯戬至正十三年六月紀臣等謹按此世系諸王二表皆無之豈烈祖子和實袞後吳王瑪納濟諸人之苗裔歟二人名音相近或即一人未可知也
  又按二人封年紀文無考綽斯戬見至正十三年六月有賜金銀鈔幣事當是時有奸臣綽斯戬者曽從托克托平徐州後於十六年拜丞相十八年加太保詔封其曾祖孛曾海為雲王祖額森布哈為瀛王父額琳沁為冀王追封三代王事見本傳而綽斯戬之本身紀傳皆無封號竊疑其三代既追封自身應亦受封或即是此吳王但紀傳皆無可據不敢臆斷𢎞簡録亦無可考且號為奸臣則或為異姓未可知也
  西寧王英實順帝至正十二年二月命鎮四川
  等謹按此世系諸王二表皆無順帝紀文中有時或稱寧王豈其為西寧王阿爾達勒黙色與斯隆瑪之後裔歟或為寧王庫庫楚諸人之後裔歟皆不可詳考
  益王呼圖克特穆爾見順帝至正二十五年十月紀餘無可考
  等謹按此世系表無諸王表並無益王名位不可詳考疑其為益王邁努之裔
  異姓封爵
  等謹按王圻續通考所載元代異姓封建之事追封者十居六七考元史選舉志正從一品例封贈國公二品例封贈郡公三品例封贈郡侯凡追封之勲爵官階毎與易名之制並行非可以云封建今已全為刪去止以生前錫爵者為斷但元自世宗以前開國佐治之臣垂名汗簡者指不勝計特以時方用武典禮未暇舉行故往往僅襲萬戸總管達嚕噶齊之類而無國邑封號及成宗武宗而後始追贈王分之爵今因不敘追封故凡如博爾濟耶律楚材察罕史天澤張𢎞範廉希憲劉秉忠之儔姓名皆不列於考内或有於其子孫封爵之事一為追述否則竟缺焉後之欲考有元一代之開國名臣者固自有全史在也其一門之内子孫相繼襲爵者皆從類列以便檢閲不以受封之先後為分至色辰一門雖本因有功故世為外戚之選然自阿禪之後其子孫亦未見有冠世之勲故直列之外戚云
  國王穆呼哩姓札拉氏事太祖以忠勇稱十二年八月詔封太師國王都行省承制行事賜大駕所建九斿大旗以出號令又賜誓劵黄金印曰子孫傳國世世不絶十八年三月卒於軍
  穆呼哩卒子博囉襲博囉卒子塔斯襲塔斯卒其子蘇都爾㓜以其弟博囉次子蘇肯徹爾襲蘇肯徹爾卒子和爾齊襲蘇都爾既長别賜民三千戸為食邑得建國王旗幟以五品印七品印賜其家臣置官屬如列蘇都爾卒子呼塔噶襲呼塔噶卒子呼圖克特穆爾襲呼圖克特穆爾卒子寶格襲寶格卒子道通襲又博囉之子曰巴圖爾其子曰和通亦襲國王又穆呼哩五世孫奈曼台之父和斯和哩亦嗣國王又穆呼哩六世孫多爾濟多爾濟為蘇肯徹爾之孫托克托之子亦於文宗天歴二年襲國王先是天歴元年嗣國王多囉台附見多爾濟傳當是和斯和爾之子以附大都兵被誅故多囉台襲爵至順帝至元四年朶羅台弟奈曼台賄太師巴延奪其爵至至正九年復為國王十五年多爾濟卒子阿木喀實哩襲其中承襲世次毎有不能細考者奈曼台以先受郡王封封故别列於後又穆呼哩之弟曰岱遜者為郡王無傳不可詳考
  國王奈曼台穆呼哩五世孫文宗至順元年知嶺北行樞宻院事封宣寧郡王賜金印鎮北邊順帝至元三年詔襲國王賜金印至元八年
  等謹按自穆呼哩至多爾濟生前皆止稱國王其稱魯國王魯王及東平郡王魯國公者皆薨復追贈之名也續𢎞簡録於太祖十二年丁丑八月即書封穆呼哩魯國王似為小誤
  又按亷希憲傳世祖至元十一年以嗣國王特訥克行省遼陽擾民不便命希憲往代之又洪竒俊傳至元六年高麗權臣林衍叛詔以其軍三千從國王特訥克討平之嗣國王之稱惟見於穆呼哩之子孫者為多而並無特訥克之名不知其為何族矣附志於此
  遼王耶律瑠格契丹人當太祖癸酉年遼東未定衆推瑠格為王以其屬耶厮不為郡王乙亥年與其子色徹入覲太祖仍封為遼王自瑠格納欵後遼東反覆伊實布金山通古喊舎四人𨔛相僣號至已夘春瑠格復定之庚辰年卒
  等謹按瑠格之為遼王本由衆人推立太祖紀言其改元元統傳不載至伊實布僣稱帝號改元天威金山又自稱國王改元天德似非元初所能臣屬然瑠格仗義納欵不從稱帝之請挈子入覲時曾賜金虎符仍命為遼王則其臣服於元可謂無貳心者故据元史列傳載之又本傳載其後太祖命其子色徹為第三千戸凡其子孫襲爵當是千戸而非其舊封明矣
  濮國公耶律圖爾哈遼之故族與其兄阿哈由金歸元封圖爾哈為太傅濮國公
  卲國公舒穆嚕明安桓州人由金歸元元破金中都加太傅邵國公丙子年卒
  郡王孟克姓莽畏氏父鄂約逹爾太祖時以戰死太宗思其功故以北方萬户封其子為郡王丙申年授泰安州民二萬户為食邑孟克卒孫此當是鄂約逹爾孫非孟克之孫珠爾噶岱竒塔特魯斯呼圖克烏納和囉噶齊俱襲封為郡王又鄂約逹爾之五世孫尼瑪僧格亦襲郡王
  德清郡王竒塔特姓鄂爾和達氏卓沁台之子自太宗及世祖歴事四朝以勞封德清郡王賜金印丙申年賜德州戸一萬為食邑世祖至元十八年增食邑二萬一千戸肇慶路連州德州洎屬邑皆𨽻焉竒塔特卒其子都沁襲爵
  竒塔特二子曰都沁曰哈達哈三子曰托歡曰額琳沁巴勒曰慶通托歡二子曰達實特穆爾曰托廸達實特穆爾一子曰推勒布哈自竒塔特而下凡九人皆封郡王
  等謹按成宗紀元貞二年六月書郡王慶通有疾以其子伊埒布哈化之不知即此九人中之慶通否伊埒布哈之名傳又不載無可詳考
  蔡國公張柔易州定興人𢎞畧𢎞範皆其子自金來歸戰功最多官至順天等路萬戸世祖中統二年請致仕封安肅公至元四年進封蔡國公五年卒
  濟南公張榮濟南歴城人有戰功官濟南萬戸世祖中統二年封致仕卒
  鄂國公史弼一名塔爾琿蠡州博野人成宗元貞三年官至平章政事封
  秦國公托克托大德十一年八月時武宗已即位官御史大夫封見武宗紀餘無可考
  鄆國公特們德爾大德十一年十月時武宗已即位官御史大夫封見武宗紀餘無可考
  句容郡王綽和爾其先欽察國人從武宗時未即位與海都戰勝尚雅蘇圖楚王公主察球爾武宗即位由知樞宻院事封容國公賜金印至大二年加封句容郡王改賜金印仁宗紀延祐三年六月重書封綽和爾為句容郡王誤英宗至治二年卒文宗天歴二年正月以其子達朗達賚傳止作達賚今從紀襲封句太平王雅克特穆爾綽和爾第三子泰定帝崩後定策迎明宗文宗文宗即位封太平王加達爾罕之號子孫世襲以太平路為其食邑賜黄金印卒後順帝元統元年命其子騰斯吉襲太平王旋以謀逆誅
  榮王薩敦亦綽和爾子順帝元統元年十月官中書省等謹按綽和爾曾尚主雅克特穆爾其女為順帝后然綽和爾所尚主公主表不載當是踈屬雅克特穆爾文宗時已有大功非由后父錫爵故不列入外戚門也以下泰王巴延一門亦同此例
  淇陽王伊徹察喇國初功臣博爾濟之曾孫武宗初命為和林等處行中書省右丞相太師封淇陽王至大三年以清州民戸萬七千九百一十九為其食邑賜黄金印四年卒
  等謹按仁宗紀皇慶元年正月授太師録軍國重事知樞宻院事托里濟延開府儀同三司嗣淇陽王未知即伊徹察喇子否又泰定帝即位之年九月紀文有淇陽王額森特穆爾之名亦不知是其子否又按至大元年淇陽王伊徹察喇請置王傅中書省謂異姓王無置傅例不許此可以見元時同異姓王之制
  康國公阿實克布哈本康里國王族也武宗時官中書右相行平章政事至大元年三月封康國公二年卒應國公庫春西土人武宗入平内難拜平章政事加特進應國公
  賔國公希沙武宗至大元年四月封以下皆見武宗紀餘無可考魏國公嘉琿武宗至大元年四月官平章政事授太子太保太尉平章軍國重事封至正二年九月為江南行省所劾奪爵
  楚國公三寶努武宗至大元年四月封渤國公六月加録軍國重事中書右丞相改封應國公三年五月又改封楚國公以常州路為分地仁宗即位尚書省言其變亂舊章伏誅
  義國公托克托武宗至大三年十一月官太師録軍國重事封仁宗即位尚書省言其變亂舊章伏誅
  宣寧王特穆爾布哈至大四年四月時仁宗已即位官知樞宻院事封賜龜紐銀印
  安逺王伊蘇丹至大四年六月時仁宗已即位封懐仁郡王賜銀印後進封安逺王
  等謹按伊蘇丹進封之文紀表皆不載然仁宗紀皇慶二年七月有安逺王伊蘇丹之名其去至大四年僅二年耳名既相同年亦相近其為一人無疑
  永豐郡王博囉至大四年六月時仁宗已即位官樞宻使封澤國公皇慶元年二月進封永豐郡王
  等謹按紀中雖無進封之文然同在一時當為一人可知表於永豐郡王位下亦有博囉名但不云何時封
  又按安逺王與永豐王皆曾為特色辰之裔綽哈所封爵且其封亦在皇慶元年不應同時有二安逺王是不可解伊蘇丹與博囉或亦是綽哈之族皆無可考
  趙國公穆蘇至大四年十一月時仁宗已即位由司徒封見仁宗紀餘無可考
  泰國公温普至大四年十二月時仁宗已即位由宣政㑹福使封等謹按百官志宣政院掌釋教僧徒及吐番之境其用人則軍民通攝僧俗並用至元初立總制院領以國師後更名宣政又有大禧宗禋院掌享祀典禮天歴時罷㑹福殊祥二院改置大禧院志雖不言僧俗並用而二院職守相通當亦兼用緇衣也考世祖至元三十年二月從阿喇布丹燕公楠之請以嘉木揚喇勒智子宣政使溫普為浙江行省此時所封當即其人考中於僧人封爵概不載入而此由居官得封故仍為列之且以見一時用人之制其由徽政院等官得封者恐尚有僧人不可得而詳辨矣
  韓國公李孟潞州上黨人仁宗初官中書平章政事封泰國公授以印章皇慶二年奏還國公印延祐二年改封韓國公英宗初立為太師特們徳爾所搆盡收前後封拜制命降授集賢侍講至治九年卒
  等謹按此㨿本傳載之也仁宗紀止書封秦國在即位之年七月不載改封韓國至英宗紀書奪李孟所受秦國制命亦無韓國字蓋紀視傳多踈畧矣
  廣平王穆哩庫阿爾拉氏國初功臣博爾濟之曾孫仁宗皇慶元年四月知樞宻院事封文宗天歴二年十二月毁廣平王穆哩庫印命喀巴代之更鑄印以賜順帝至元三年以穆哩庫子阿嚕圖為中書右丞相襲封廣平王卒無後嗣
  等謹按博爾濟於太祖時賜廣平路一萬七千三百有竒為分地故其子孫為廣平王然自博爾濟與子博囉台孫伊實特穆爾皆於薨後追封廣平王而生前止襲萬戸博爾濟傳末亦止書穆呼庫仍襲爵為萬戸則身膺廣平之封者其必始於皇慶初可知矣喀巴當亦博爾濟之裔但傳中無考諸王表於廣平王位下書穆哩庫駙馬考穆哩庫並無尚公主事而公主表趙國公主有下嫁鄃忠襄王摩和納者表以其名相似而訛作廣平王穆哩庫駙馬王圻續通考遂以外戚封事中列之且作天歴二年封無稽甚矣又英宗紀即位之年六月書收圖塔哈廣平王印考博爾濟呼喇珠之弟托琳曰托克托呼為御史大夫當即此人而亦曾襲爵故有收印之事特傳中不載耳又順帝紀至正十三年九月以集賽官廣平王約約征討慢功削其王爵當亦即其族屬也
  河南王布琳濟達仁宗皇慶元年官河南行省丞相封等謹按仁宗紀延祐元年六月書封河南省丞相布琳濟達為河南王而王約傳曰皇慶改元約奏河南行省丞相布琳濟達勲閥舊臣不宜久外召至封河南王郝天挺傳亦載之在皇慶二年之前則紀文之誤明甚故從傳
  趙國公常布哷齊仁宗皇慶元年三月由同知徽政院使封
  吳國公伊克穆蘇輝和爾人世祖時屢奉使招諭海外諸國家居仁宗念其勞詔封之
  秦國公阿錫葉西域茀林人成宗大德時為平章政事仁宗時封仁宗紀不載以也里牙封事論之疑當在前尋卒皇慶元年正月以其子崇福使阿里雅為秦國公
  等謹按文宗至順元年正月以太醫院使阿里雅封秦國公人名封號皆與皇慶所封同且阿錫葉工星歴醫藥故掌二司事則太醫院是其世職史或因其兼官誤作二人而前後複載耳其封年孰是孰非不可得而訂矣𢎞簡録止書文宗所封之人曰阿爾哈雅而仁宗時所封不載
  安吉乞塔特布濟克武宗至至大三年五月賜安吉州民戸五百仁宗皇慶二年正月以前尚書右丞相封延祐五年四月卒
  等謹按封安吉王事紀書在仁宗皇慶二年然武宗紀至大三年賜民戸時已稱安吉王則當是武宗時封恐仁宗紀有誤
  浚都王囊嘉特奈曼人仁宗初官河南江北行省平章政事封
  等謹按此事紀文不載傳文則云仁宗即位以其家河南特授河南江北平章政事佩金虎符終其身封索多王則疑其卒後追封也今以無追封追贈明文姑列之
  威寧郡王托果齊仁宗延祐二年十月封賜金印以下皆仁宗紀餘無可考
  趙國公和爾齊特穆爾布哈仁宗延祐二年十月封壽國公呼圖克岱爾仁宗延祐三年正月以前中書左丞相封
  魯國公阿爾坦綽克仁宗延祐四年十二月以晉王即泰定帝内史特加金紫光禄大夫封
  魯國公邁珠仁宗延祐五年正月以湖廣平章封桓國公實德哩仁宗延祐五年三月以晉王内史加榮禄大夫封
  薊國公達實特穆爾延祐七年六月時英宗已即位以知樞宻院事封以下皆英宗紀餘無可考
  等謹按泰定二年十二月又書封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達實特穆爾薊國公當即此人未知何年所封為是
  和國公布哷齊英宗至治元年七月以大尉封
  蘭國公塔齊爾英宗至治二年正月封
  翊國公徹伯爾都王保賽音之家臣泰定帝元年十月保賽音言其有功授開府儀同三司封翊國公賜銀印以下皆泰定帝紀餘無可考
  和國公阿里爾黙色泰定帝二年二月封
  蔡國公張珪𢎞範之子官中書平章政事泰定二年封刻印以賜四年卒
  昭武王和碩泰定二年七月以知樞宻院事封郡王止稱郡王無國號文宗天歴二年正月封昭武王時亦稱封知樞宻院事和碩為昭武王恐泰定帝紀或誤書也諸王表於昭武王位下無此人
  梁國公圖烈納泰定三年正月封
  等謹按泰定紀止云封國公無國邑之號考文宗天歴二年九月有元帥梁國公圖烈納之名都朶音近其為梁國無疑
  惠國公諾海齊泰定四年三月皇子允丹藏布出鎮北邉命諾海齊商儀内史府事故封泰定帝紀餘無可考
  國公庫春泰定四年三月封泰定帝紀餘無可考
  岐王索諾木衮布名號見泰定帝四年七月紀諸王表岐王位下亦有此名餘無可考寧國王必克楚喇實泰定四年八月有給以印事餘無可考
  秦王巴延黙爾吉濟特氏文宗至順元年以迎立功尚世祖濶出太子女孫曰布延德濟二年封浚寧王賜金印以下梁路尉氏縣為食邑三年又賜陳州順帝元統元年以高郵府為食邑進封秦王賜金印至元二年四月又以集慶廬州饒州圖塔哈民戸賜之至元六年二月以罪黜尋安置南恩州陽春縣死
  忠王滿濟爾噶台巴延之弟順帝至元三年議封王爵以兄弟不宜並王辭七年以其子托克托為右丞相有功封滿濟爾噶台為忠王至正七年以䜛安置甘肅卒申國公哈喇章托克托子托克托得罪時哈喇章亦安置肅州至正二十三年御史張冲等訟托克托寃乃召還封申國公
  等謹按巴延雖有迎立翊戴之功而驕縱專恣有無君之罪賴其姪托克托明於大義滅親之㫖為順帝除之至正四年五月詔封托克托為鄭王食邑安豐賜金印俱辭不受惟加達爾罕之號後以䜛言安置其父於甘肅托克托同行及後召還以治河功賜淮安路為食邑十四年又以討張士誠老師費財削官爵安置淮安又流雲南哈麻矯詔鴆之二十三年始以御史言召封其子而托克托前後俱無封號當時國事已急故不暇追封耳
  保徳郡王特穆爾文宗天歴二年五月以明宗之命錫封諸王表於保德王名下無此人
  栁城郡王額琳沁人文宗天歴二年封諸王表有餘無可考興國公雅克布琳文宗天歴二年九月以知樞宻院事封以下皆文宗紀餘無可考
  梁國王圖沁特穆爾文宗天歴二年十月以太禧宗禋使封
  昌寧王伊蘇額布根文宗至順元年四月封桓國公順帝元統二年二月封昌寧王賜金印見文宗順帝紀餘無可考臣等謹按紀中雖無進封之文然其名全同必即一人也表中無昌寧王之位
  宣寧郡王奈曼台文宗至順元年閏七月官甘肅平章政事封賜金印以下皆文宗紀餘無可考
  等謹按表於宣寧郡王位下有二人其一書額琳特穆爾至順元年封與乃馬台之名逈異無可詳考額琳特穆爾紀傳中皆不載
  武平郡王布哈特穆爾文宗至順元年以知樞宻院封
  薊國公托音文          至順元年五月以宣政使封
  靖㳟王托琳和塔拉文宗至順元年八月封給以塗金銀印
  魯國公趙世延雍古族人阿勒楚爾之孫文宗時官中書平章政事至順元年封魯國公二年改凉國公順帝至元改元仍封魯國公二年卒
  等謹按紀文止載初封魯國事餘皆缺
  豐國公齊哩克文宗至順元年八月以内史封文宗紀餘無可考
  豳國公齊特班文宗至順二年十一月封見文宗紀餘無可考岐陽王鄂勒哲特穆爾人名見順帝至元元年八月紀餘無可考
  宜國公竒爾濟蘇順帝至元元年八月以知樞宻院事封見順帝紀餘無可考
  宣德王鼎珠順帝至元元年八月以太保中書平章政事封見順帝紀諸王表宣德王位下無定住名餘無可考
  順國公實保齊寒食順帝至正元年十月封順帝紀餘無可考岐王阿爾竒亦稱阿爾齊順帝至正九年十月命鎮西畨順帝紀餘無可考
  等謹按諸王表岐王下無此人名又明史馮勝傳勝帥兵出西塞外時元岐王多爾濟巴勒遁去此不知即岐王阿爾竒之後裔否也
  邠王烏呼見順帝至正十二年紀與岐王阿爾齊巴同賜物餘無考
  武國公伯嘉努順帝至正十三年五月以知樞宻院事封見順帝紀餘無可考
  營國公和尼齊順帝至正十八年官江西左丞已升平章政事加封營國公夏四月陳友諒來攻江西和尼齊見城將䧟遁去附見道童傳
  和寧王婁章順帝至正二十一年官少保知樞宻院事以討平叛王阿爾呼木特穆爾封和寧王嶺北行省丞相鎮北藩
  薊國公和尼齊人名見順帝至正二十三年紀餘無可考
  梁王鄂爾根潁州沈邱人察罕特穆爾之父也順帝時察罕特穆爾被救死追封忠襄王封其父鄂爾根為汝陽王後又進封梁王明太祖洪武元年四月圍河南鄂爾根以河東降
  河南王庫庫特穆爾頴州沈邱人察罕特穆爾之甥養以為子至正二十二年山東賊刺殺察罕特穆爾詔繼領其兵二十五年封河南王總天下兵以汝州為食邑二十八年以䟦扈不臣削爵邑尋復之及明兵至太原庫庫特穆爾遁走沙漠
  邠國公李思齊順帝至正二十五年正月封許國公皇太子又加封邠國公
  賔國公五十八人名見順帝至正二十五年十月紀餘無可考
  趙國公丁好禮真定蠡州人官中書平章政事順帝至正二十七年封明兵入京城殉難
  雲國公邁珠人名見順帝至正二十七年二月紀餘無可考
  永平王巴咱爾順帝至正二十七年以太師封以下皆順帝紀餘無可考
  沂國公王宣順帝至正二十七年以司徒淮南行省平章政事封
  許國公闗保順帝至正二十七年十月以平章内史封秦國公平章知院温普人名見至正二十八年餘無可考
  等謹按以上異姓封爵皆已載入其有不能辨其為同異姓者附載於左以見存疑之意又前所列王名有僅見於各帝之紀而餘無可考者亦多不能確知其為異姓如威寧郡王托果齊保德郡王特穆爾之類是也
  郡王法喇王
  等謹按世祖至元二十一年閏五月紀云封法喇王為郡王不知其為何族人
  恩平王塔斯布哈仁宗皇慶元年三月封
  等謹按此世系諸王二表皆無之不可考其為同異姓
  武平王圖們特穆爾仁宗延祐五年二月封賜印又泰定時有武平王特古斯布哈泰定紀封年無考
  等謹按此諸王表有世系表無考延祐五年紀云封諸王鴻和特穆爾為嘉王圖們特穆爾為武平王並賜印或疑其為同姓然或為駙馬亦未可知特古斯布哈亦僅見於泰定三年正月之紀至以樞宻院得封之布哈特穆爾則當的是異姓故已列入前矣
  保寧王汪濟文宗至順二年十一月以諸王封賜印並以其先所受印賜諸王呼圖克特穆爾之子庚兀台等謹按此諸王表有世系表無不能辨其為同異姓封年表作天歴二年誤
  邠王布延特穆爾文宗至順二年
  等謹按此世系表無之不可辨其為同異姓外戚封建
  河西王阿禪姓布斯格爾鴻吉哩氏托音色辰之子也為太祖國舅從征伐有功嵗丁亥賜號國舅阿禪諾延壬辰封河西王賜銀印以統其國族仍授萬戸使領之後卒
  等謹按阿禪之子孫多封濟寧王魯王而按陳生前止封河西王其濟寧王之號則元貞元年追封故從其身膺之實書之
  濟寧郡王特穆爾阿禪之孫世祖至元二十四年以征乃顔有功封
  等謹按特穆爾傳中並不載其尚主事公主表作尚囊嘉特章公主誤也世祖紀又書二十四年十一月封駙馬特穆爾為濟寧郡王則又似曾尚主者今以傳文為斷故不書駙馬
  濟寧王曼濟台亦阿禪之孫尚囊嘉特章公主繼尚裕宗女納木喀巴拉公主成宗元貞元年正月封賜金印魯王琱阿多阿克巴拉之子尚僧格喇實公主成宗大德十一年時武宗已即位賜金印至大三年
  魯王阿哩雅實哩多阿克巴拉子至大四年時仁宗已即位襲封尚多爾濟巴勒公主元統元年
  等謹按文宗紀至順元年閏七月有魯王阿拉克實喇之名當即此人
  魯王僧格巴拉多阿克巴拉之弟成宗時尚普納公主即鄆安大長公主至順間封鄆安王授金印元統二年加封魯王
  懿國公德哷勒阿禪弟册之曾孫至元四年封賜銀印傳中止云至元四年封當時世祖之至元也但按其世次不應早封若此豈封時年尚㓜耶
  毓德王傳作也德今從紀博囉特穆爾阿禪裔孫名托里者之孫順帝至元二年封賜金印
  等謹按泰定帝紀二年七月有封駙馬博囉特穆爾為郡王之文當即此人先封郡王後加毓德之號但傳中不載耳
  安漢王綽哈阿禪次子伯克之裔孫尚怠和塔拉公主仁宗皇慶元年封永豐郡王旋改安逺王以兵守莽來威靖王浩里烏齊爾泰定帝后之父泰定二年四月封等謹按此以后父得封諸王表亦稱駙馬列在金印螭紐類公主表無此人考泰定帝后鴻吉哩氏其父為阿禪孫鄂蘭徹爾特色辰傳其名與紀中所書小異然后妃傳中泰定帝止此一后則浩里烏齊爾當即鄂蘭徹爾也故從其族屬附載於此
  初鴻吉剌氏族居於庫呼勒温都爾肯德哷穆爾額爾古納河之地嵗甲戍太祖在特黙格爾時有㫖分賜阿禪及其弟和和册等農土農土猶言經界也至元七年按陳之孫襲萬戸額埒春及其妃囊嘉特章公主請於朝曰本藩所受農土在上都東北三百里塔喇海子實本藩駐夏之地可建城邑以居帝從之遂名其城為應昌府二十二年改為應昌路元貞元年濟寧王曼濟台亦尚囊嘉特章公主復與公主請以應昌路東七百里駐冬之地創建城邑復從之大德元年名其城為全寧路𢎞吉剌之分邑得任其陪臣為達嚕噶齊者有濟寧路三州一十六縣濟寧汀州永平各州縣地名全見傳中此不録丙申嵗所賜也汀州路六縣至元十三年所賜也永平路六縣至大元年所賜也若平江稻田一千五百頃則至大二年所賜也其應昌全寧等路則自達嚕噶齊總管以下諸官屬皆得專任其陪臣而王人不與焉此外復有王傳府自王傳六而下其郡屬官以署計者四十餘以員計者七百餘其五戸絲全鈔之數則濟寧路三萬戸汀州路四萬戸絲以斤計者嵗二千二百有竒鈔以錠計者嵗一千六百有竒此所謂嵗賜者也
  昌王阿實克伊竒喇斯氏追封昌王巴圖之四世孫尚成宗女伊埒哈雅公主復尚憲宗曾孫女滿達勒公主成宗時封昌王置王府官屬紀作武宗至大元年六月封與傳異其賜金印傳又不載賜金印阿實克卒其子巴拉實哩襲封尚雅克哈雅公主泰定元年四月命往鎮阿南達昔所居地
  懿德王實喇卜多爾濟巴拉實哩之子尚伊嚕公主文宗至順二年八月封賜塗金銀印後進襲昌王
  等謹按巴圖傳生前止以功封冠懿二州不言何官殁後始進昌王其子繅勒噶孫扎古喇沁曾孫和琳皆於薨後始襲封昌王直至阿實克始身膺封爵觀置王府官屬事其以前並未開府可知故皆不列至實喇卜多爾濟之進封昌王紀文不載考文宗至順二年三月尚有昌王巴拉實哩之名則當其父在時先封懿德父殁後進襲昌王也
  寧昌郡王蘇都爾格巴圖之後其兄為布哈布哈之父為特黙格表中有巴圖子特濟根不知即特黙格否尚魯爾干公主又尚羅壘公主世祖至元二十二年正月封賜龜紐銀印其子布琳濟達尚卜顔竒爾黙色公主亦封寧昌郡王不憐吉歹封年紀文無考專據表書北平王鎮國翁觀部人阿勒古斯托克塔古哩此追封高唐王者之姪太祖時封鎮國卒子尼固爾台襲尚睿宗女塔瑪噶公主
  阿爾古斯托克塔古哩納欵太祖後歸鎮本部為人所殺其妻携㓜子巴約特與姪鎮國來巴約特尚㓜故先封其姪
  北平王巴約特㓜從攻西域還封北平王尚阿拉克必濟公主
  鄃王尼固爾岱鎮國之子尚塔瑪噶公主由北平王進封兩次封年紀傳皆無考
  高唐王竒爾濟蘇巴約特次子阿爾布哈之子尚呼圖克台黙色公主繼尚阿裕實哩公主有戰功成宗即位封給金印大徳二年以乘勝深入為西北敵兵所執不屈死之
  高唐王摩和納竒爾濟蘇之弟尚阿實克圖嚕公主兄殁兄之子㓜故詔令襲封成宗大德三年十二月紀書賜諸王烏呼訥銀印或亦即此人也賜銀印
  等謹按諸王表鄃王位下載哲古訥駙馬至大二年襲封考此事紀傳皆無之哲古訥當即此木忽難鄃與高唐二號名異而實同其必先封高唐後又襲鄃王之一字王也至大二年則又當進趙王而以讓專云
  趙王專竒爾濟蘇之子尚晉王女喇特納巴拉公主武宗至大二年摩和納當進封趙王即以譲專遂封趙王等謹按諸王表趙王位下書主忽駙馬至大元年封當即摩和納之誤
  趙王阿嚕圖世系無考仁宗延祐元年三月封趙王滿濟勒噶巴約特之曾孫凖布哈之孫囊嘉特之子泰定元年封天歴元年承上都之命起兵南侵被執又有趙王博囉至順二年三月有趙王巴哩納食邑事餘俱無考
  等謹按阿爾古斯托克塔古哩之族公主表中皆稱趙國然阿爾古斯托克塔古哩與其子巴約特皆薨後始追封高唐王巴約特則又進趙王竒爾濟蘇亦於薨後追封趙王直至專始得身膺趙王之號也又公主表中載巴約特子凖布哈阿爾布哈凖布哈之子囊嘉特又凖布哈之弟察克布哈傳中巴約特子無察克布哈名皆稱趙王考之紀傳皆不見其受封事故不列至博囉一人其名僅見於紀他無可徴然既稱趙王則必其一族故亦附書
  高昌王納琳德濟巴哩珠阿爾坦德濟伊都呼之四世孫也尚太宗女孫布爾罕公主巴拜徹爾公主又尚安西王女烏拉戬公主武宗朝嗣為伊都呼賜金印仁宗始封為高昌王别以金印與之設王傳官其王印行諸内郡伊都呼印行諸輝和爾之地延祐五年
  高昌王特穆爾布哈納琳徳濟長子也大徳中尚庫騰太子孫女多爾濟斯滿公主延祐時襲封
  髙昌王沁結亦納琳德濟子文宗時封年未詳襲兄之封至順三年五月薨其弟太平奴襲
  髙昌王伊嚕特穆爾封年未詳順帝至正十三年六月薨詔其子僧格襲見順帝紀又有髙昌王舒蘇徳濟其子為荆南王多喇徳濟
  等謹按髙昌國主本號伊都呼巴哩珠阿爾坦徳濟與其子伊囉勒徳濟孫茂穆爾徳濟曾孫和爾齊哈喇徳濟是為納琳徳濟之父雖皆繼世襲爵然止循舊號未有髙昌王之名故皆不載其後襲髙昌王之事傳中敘至籛吉而止公主表亦無可考其太平奴以下五人皆專據紀文與忠義傳載入惟是傳中止言納琳徳濟有子二人而紀文又云桑莭薨後其弟襲位諸王表載至太平奴而止則當不止二人矣伊嚕特穆爾之上距太平奴行軰封年皆無可徴中間不知更有傳襲之人否忠義巴延布哈徳濟傳云是駙馬都尉中書丞相封髙昌王舒蘇徳濟之孫駙馬都尉江浙行省丞相封荆南王多喇徳濟之子舒蘇德濟之軰行封襲亦無可考又水東日記載髙昌王世勲碑云特穆爾布哈長子布達實哩嗣髙昌王此則紀傳表中皆無一載者故不以列入而存其語於此
  寧濮郡王昌吉尚鄆國大長公主孟克台成宗紀作下嫁岐王圍卜特穆爾非昌吉也未知孰是世祖至元二十四年二月封
  岐王圖卜特穆爾公主表云尚僧格巴拉公主成宗紀作尚孟克台公主不知孰是昌吉與圖卜特穆爾公主表皆列在鄆國公主位成宗大徳十年五月封濮陽王賜金印仁宗皇慶元年十一月進封岐王
  等謹按濮陽王圖卜特穆爾與岐王托克托穆爾分見於成宗仁宗之紀不云進封諸王表云由濮陽進封岐王自當不誤但仁宗皇慶元年十一月書封駙馬托克托穆爾為岐王而諸王表作延祐四年進封則異矣
  昭武郡王駙馬赫伯成宗大徳十年正月封其所尚主及氏族皆不可考
  齊國公約蘇武宗至大三年二月以尚書左丞相駙馬都尉封仁宗即位尚書省言其變亂舊章伏誅見武宗仁宗紀餘無可考
  永寧王瑪展尚鄂勒哲台公主文宗至順元年閏七月封賜金印
  鄆國公駙馬錦濟勒文宗至順元年閏七月封
  等謹按此僅見文宗紀餘無可徴其所尚主當亦是鄆國公主位但表中不載
  雍王婁達實順帝時官御史大夫因監察御史劾宦官保布哈事為帝所怒以帝之母舅故封為雍王遣歸國匿於叛臣博囉特穆爾軍中同稱兵犯闕復命為中書平章尋伏誅
  等謹按元時崇尚釋教封帝師國師而下即有王公之封如武宗至大二年十二月封西僧瑪爾布乆則為寧國王賜金印三年十月封伊琳沁策喇實為文國公賜金印英宗至治元年十二月封索諾木藏布為白蘭王賜金印泰定三年四月又複書錫王爵文宗天歴二年十一月西夏僧總持封國公瓊布卒以其弟嘉勒燦巴勒藏布襲仍賜印章之類雖皆見於紀文然非由居官得封終不可入之列爵分土之内故皆不載
  又按元代於乳保之勞加恩優渥如成宗即位之年六月封乳母夫巴延巴延為冀國公武宗即位之年五月封皇太子乳母夫楊燕家努為壽國公仁宗即位之年五月改封乳母夫楊徳榮即燕家努為雲國公虞集傳文宗時封乳母夫為營都王奸臣哈瑪爾傳其父為秃魯其母為寧宗乳母故封圖嚕冀國公之類出自私恩原非令典至若英宗至治三年二月封鷹師布哈為趙國公則更無稽矣故亦不載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二百七
<史部,政書類,通制之屬,欽定續文獻通考>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二百八
  封建考
  同姓封建
  明太祖洪武二年四月編祖訓録定封建諸王之制太祖既正大位詔封衆子為王置相傅設官屬定禮儀列爵而不臨民分土而不任事外鎮邊圉内控雄域洪武三年封建禮成告於太廟遂定親王等封爵冊寶之制至二十八年更定封爵冊寶之制封爵冊寶之制皆詳見帝系考皇族門
  皇子為親王親王之衆子為郡王凡親王郡王世子必以嫡長如或以庶奪嫡輕則降為庶人重則竄之逺方若王與正妃年五十無子者始立庶長子為王世子
  六年三月頒昭鑒録訓誡諸王
  二十六年十二月又頒永鑒録於諸王
  等謹按王圻續通考載洪武二十五年太祖御奉天門手勅以賜諸王云常嵗訓將練兵臨視周迴險易造軍器務精堅堪用因顧長孫即惠帝曰當使邊塵不驚貽汝以安也自是諸王得專制國中提兵防禦地大權重易生驕僭時葉居升應詔陳言極論分封太侈下獄瘐死後遂無敢言者雙溪雜記云國初諸王皆置䕶衞握兵權成祖靖難後遂皆革罷其亦有感於居升之言耶
  惠帝建文元年二月詔諸王毋得節制文武吏士成祖永樂三年頒祖訓於諸王
  等謹按封爵嵗禄冊命之制明史所載其大畧俱採入帝系考皇族門矣中葉而後譜牒滋繁嵗禄之費不能遍給於是廣設科條苛為考核其見於王圻本者頗詳如萬厯十年定親王無子以倫序相推進封者其子孫襲親王外餘俱照未進襲前世次授以本等爵級不得加封其進封之王所支禄米仍照未進封前本身之爵級支如原係郡王則支郡王禄原係將軍則支將軍禄其子孫襲王亦照始進封之禄支給郡王故絶者俱不得以宗屬襲封其宗支或奉親王約束或推倫序相應之人請勅奉祀以與親王同城不同城為斷若以郡王進封親王郡爵不得補襲請勅奉祀如前例若先年有冒封者許各自首姑准本爵終身其子止授本等爵級隠匿不首者即行削奪又凡有罪革爵者其未封之子女概不得請封其請封在前者視所犯輕重奏請輕則子孫免革重則一體降為庶人以上畧見帝系考凡此皆本嘉靖時條例而加嚴密矣
  太祖二十六子懿文太子外皇子楠未封成祖封燕餘二十三王曰秦王樉晉王棡周王橚楚王楨齊王榑潭王梓趙王杞魯王檀蜀王椿湘王柏代王珪肅王楧遼王植慶王㮵寜王權岷王楩谷王橞韓王松瀋王模安王楹唐王桱郢王棟伊王㰘而靖江以南昌嫡孫受封郡王
  秦國傳授世次
  秦王樉太祖嫡二子洪武三年四月封十年就藩西安府二十八年薨
  傳 尚炳洪武二十八年永樂十年志堩永樂十年襲二十二年薨無子志均永樂二十二年由渭南王進襲宣徳元年薨無子志𡐤宣徳三年由富平王進襲景泰六年公錫天順二年成化二十二年誠泳𢎞治元年由鎮安王襲十一年薨無子秉欆誠泳從姪𢎞治十三年由臨潼王進襲十四年薨惟焯正徳四年襲嘉靖二十三年薨無子懷埢惟焯從弟嘉靖二十七年由鎮國中尉進襲四十五年薨敬鎔隆慶三年由隆徳王襲萬厯四年薨誼澏萬厯九年襲十四年薨無子誼漶萬厯十五年由紫陽王進襲薨年缺存樞萬厯年襲後至崇禎末䧟於賊
  永興王尚烈樉嫡二子成祖永樂元年封十五年薨傳 志㙸永樂十九年景泰五年公鉐景泰六年襲𢎞治元年薨誠瀾𢎞治四年襲正徳二年薨無子秉櫸正徳六年由奉國將軍進襲嘉靖十二年薨王以從姪進封據例為冒惟熣嘉靖十七年襲萬厯二年薨王自首冒封不再襲國除
  保安王尚煜樉嫡三子永樂元年封七年薨
  傳 志垌永樂十九年正統元年公錬正統十一年成化十一年誠潢成化十四年襲𢎞治八年薨無子誠淥𢎞治十年以鎮國將軍進襲十四年薨無子誠漖正徳三年以鎮國將軍進襲十四年薨秉棧嘉靖六年由鎮國將軍襲因王父冐封例不再襲國除
  興平王尚炿樉庶四子永樂初封十四年薨
  傳 志□景泰三年
  永夀王尚灴樉庶五子永樂初封十八年薨
  傳 志埴宣徳六年成化六年公鋌成化八年襲九年薨誠淋成化十二年以鎮國將軍襲𢎞治八年薨秉欓𢎞治十年以鎮國將軍襲嘉靖十七年惟燿鎮國將軍未襲卒以子懐墡襲爵追封懐墡嘉靖二十八年襲二十九年薨敬鏞嘉靖三十一年襲薨年闕誼況萬厯三十三年襲四十二年薨存桑萬厯四十五年襲
  安定王尚炌樉庶六子永樂初封十六年廢為庶人國除
  宜川王志堢尚炳庶三子宣宗宣徳元年封英宗正統十三年
  傳 公鋺景泰二年成化二十年誠灌𢎞治三年由鎮國将軍襲九年薨秉楀𢎞治十三年襲嘉靖元年薨無子國除
  臨潼王公銘志𡐤庶三子正統七年封憲宗成化十年
  傳 誠澯成化十三年襲𢎞治五年薨以其子秉欆嗣秦封其郡爵不再襲國除
  郃陽王公鏜志𡐤庶四子正統七年成化七年薨傳 誠泓成化十二年以鎮國將軍進襲𢎞治七年薨子秉柔早卒誠澮𢎞治七年以鎮國將軍進襲本年薨秉檄正徳三年以輔國將軍進襲本年薨無子國除
  汧陽王公鏳志𡐤庶五子正統十一年封孝宗𢎞治八年薨
  傳 誠冽𢎞治十年襲十五年薨秉榛正徳三年襲嘉靖三十三年薨二子俱殀國除
  崇信王誼㳨懐墡庶一子神宗萬厯二十三年以奉國中尉加封
  等謹按王世貞史料後集備載各府郡王之號與史傳多同間有一二同異今皆以史為據
  晉國傳授世次
  晉王棡太祖嫡三子洪武三年四月封十一年就藩太原府三十一年薨
  傳 濟熺洪武三十一年永樂十二年宣徳十年濟熿永樂初封平陽王濟熺廢遂襲封以通高煦事發革爵美圭宣徳十年正統六年鉉正統七年由榆社王襲𢎞治十五年薨竒源封世子先卒以孫知烊襲爵追封表榮封世孫先卒亦以子知烊追封知烊𢎞治十六年襲嘉靖十二年薨無子新㙉知烊從弟嘉靖十五年襲萬厯三年薨慎鋷萬厯七年由輔國將軍進襲本年薨敏淳萬厯十三年襲三十八年薨求桂萬厯四十一年襲崇禎末國除
  髙平王濟煜棡庶二子永樂初封無子國除
  平陽王濟熿棡庶三子
  晉王傳曰平陽王濟熿使慶成王濟炫等搆晉王濟熺永樂十二年帝奪濟熺爵及其世子美圭皆為庶人俾守恭王棡園而立濟熿為晉王濟熿遂幽濟熺父子空室凡十年永樂末年帝知濟熿罪惡始釋濟熺父子封美圭平陽王使奉父居平陽賜濟熺王者冠服濟熿益怨望後遂與髙煦謀不軌宣徳二年四月召至京示以諸所發奸逆狀廢為庶人幽鳯陽晉國絶封凡八年至英宗即位之二月乃進封美圭為晉王還居太原
  慶成王濟炫棡庶四子永樂元年封别城汾州宣徳四年
  傳 美埥宣徳七年以鎮國將軍襲景泰七年鍾鎰正統十二年襲𢎞治九年薨竒湞𢎞治十二年襲嘉靖十二年表欒嘉靖十四年襲三十九年薨知熑嘉靖四十一年隆慶三年新□封長子卒以子慎鍾襲爵追封慎鍾隆慶六年襲萬厯三十四年薨敏𦰫萬厯三十七年以鎮國將軍襲薨年闕求綸萬厯三十八年封長子既而襲封
  寜化王濟煥棡庶五子永樂八年封景帝景泰元年薨傳 美壤景泰三年以鎮國將軍襲成化七年鍾鈵成化八年襲𢎞治四年革爵錮髙墻竒㶏封長子先卒以子表樔襲爵追封表樔嘉靖八年以輔國將軍進襲隆慶四年知爧萬厯三年襲十三年薨新壟萬厯十九年襲二十一年薨慎鐅萬厯二十七年襲三十八年薨敏濟萬厯四十四年襲
  永和王濟烺棡庶六子永樂九年封别城汾州正統八年
  傳 美塢正統九年襲十四年以事取回京鍾鋏成化五年以奉國中尉進襲十年薨竒淯成化十三年襲𢎞治元年薨表□𢎞治四年襲正徳十三年知燠嘉靖元年襲二十八年薨新墥嘉靖三十二年隆慶六年慎鐳萬厯五年襲二十六年薨敏䨟萬厯二十九年襲
  廣昌王濟熇棡嫡七子永樂初封宣徳二年
  傳 美堅宣徳七年景泰五年薨無子國除
  交城王美垸濟熺庶二子正統三年封别城平陽府成化十一年
  傳 鍾鐻成化十五年襲𢎞治十年薨竒昌𢎞治十二年以鎮國將軍襲十四年薨無子竒滽鎮國將軍以子表杋嗣交城王追封竒□鎮國將軍以子表□嗣交城王追封表杋正徳五年由輔國將軍進襲六年薨無子表□嘉靖二十六年以輔國將軍進襲以從弟承兄爵自首冒封不再襲隆慶四年薨國除
  陽曲王美□濟熺庶三子正統二年封别城平陽府成化十一年
  傳 鍾鍑成化十九年以鎮國將軍襲二十年革爵國除
  西河王美埻濟熺庶四子正統二年封别城平陽府景泰七年
  傳 鍾鑅天順元年成化二十年竒溯𢎞治四年襲嘉靖三十六年表相嘉靖三十八年襲萬厯十五年薨知燧萬厯十八年襲薨年闕新甄萬厯二十五年封長子
  等謹按王爵當以長子長孫襲封諸王表中有先書封長子長孫既而襲爵者中葉而後遂有書封長子長孫而終未襲爵者考諸王傳親王郡王之長子年及十嵗則授冊寶封為世子世孫雖未襲爵而繼世之緒已有攸屬故亦載入世表其終未襲爵之故亦由於朝政廢弛久而不行耳如西河王新甄諸人是也後倣此
  方山王美垣濟熺庶五子正統二年成化六年薨傳 鍾鋌成化八年以鎮國將軍襲十六年革爵國除
  臨泉王美塎濟熺庶六子正統二年封三年薨
  傳 鍾鏶景泰七年成化五年竒湒成化八年正徳九年表柃鎮國將軍未襲卒知炪正徳十五年准襲未拜命卒無子國除
  雲邱王美堣濟熺庶七子正統二年成化十六年薨傳 鍾鋋成化十七年襲𢎞治九年薨竒渲𢎞治十二年由鎮國將軍襲正徳十三年表樟嘉靖元年以鎮國將軍襲五年薨無子國除
  寜河王美堛濟熺庶八子正統二年成化二十二年
  傳 鍾鏤𢎞治元年襲十四年薨竒沄正徳三年襲嘉靖三十八年表楠嘉靖四十年隆慶六年知□萬厯三年襲二十年薨新睚萬厯二十三年襲二十六年薨無子國除
  徐溝王鍾鐸美圭庶二子正統六年景泰元年薨無子國除
  河東王鍾鏸美圭庶三子正統十三年成化二十年
  傳 竒淮成化二十三年正徳九年表枋鎮國將軍未襲卒以子知烔襲爵追封知烱正徳十三年以輔國將軍襲嘉靖四十三年新墤隆慶元年襲四年薨慎鍵萬厯三年襲三十年薨敏淴萬厯三十三年襲薨年闕求汔萬厯三十四年封長子
  太谷王鍾鋐美圭庶四子正統十四年天順二年薨無子國除
  義寜王竒渶鍾鉉庶二子天順二年封𢎞治九年薨傳 表櫬𢎞治十年襲正徳四年薨知爀正徳七年襲嘉靖四年新䵺嘉靖十一年襲四十四年薨慎鑠隆慶五年襲萬厯十三年薨敏漽萬厯十六年襲三十八年薨求橘封長子未襲卒無子國除
  河中王竒溶鍾鋐庶三子成化元年封二十年薨傳 表梈𢎞治二年襲嘉靖十二年知炬嘉靖十四年以鎮國將軍襲萬厯十九年薨新塗鎮國將軍未襲卒慎鑌萬厯二十二年襲四十二年薨敏洟萬厯二十七年封長子
  襄隂王竒瀴鍾鋐庶四子成化五年封𢎞治九年薨傳 表楗𢎞治十三年襲正徳十三年薨無子國除
  新化王表槏竒源嫡二子正徳五年封八年薨
  傳 知㸅正徳十年嘉靖四年薨子新㙉嗣晉王郡爵例不襲
  等謹按世表有安溪王表椈係竒源庶三子以鎮國將軍卒後乃追封故不列
  靖安王表秩竒源庶四子正徳六年以鎮國將軍追封世宗嘉靖三十三年
  傳 知焝嘉靖三十六年襲萬厯七年薨新□萬厯十年襲薨年闕慎□封長子先卒以子敏沒襲爵追封敏没萬厯三十年封長孫既而襲封
  旌徳王表栺竒源庶五子正徳五年封嘉靖十年薨傳 知𭵶嘉靖十一年隆慶二年薨無子國除
  滎澤王表檈竒源庶六子正徳七年封嘉靖十二年薨傳 知□嘉靖十五年襲二十八年薨無子國除
  周國傳授世次
  周王橚太祖嫡五子洪武三年四月封吳王十一年正月改封周王十四年就藩開封府二十二年十二月有罪將徙雲南尋罷徙留居京師二十四年十二月復國仁宗洪熙元年
  傳 有燉正統元年襲四年薨無子有爝正統四年由祥符王進襲景泰三年薨郡封例不襲子垕景泰六年襲七年薨無子子埅天順元年由通許王進襲成化二十一年薨郡爵不再同鑣成化二十三年由睢陽王進襲𢎞治十一年薨安㶇封世子先卒以子睦㰂襲爵追封睦㰂𢎞治十四年以鎮國將軍襲嘉靖十七年勤熄封世子先卒以子朝棡襲爵追封朝堈嘉靖十九年襲三十年薨在鋌嘉靖三十一年襲萬厯十一年薨肅溱萬厯十四年襲薨年闕⿰木𠮲萬厯十七年封世子既而襲封
  汝南王有㷲橚嫡二子永樂初封宣徳三年以罪削爵國除
  順陽王有烜橚庶三子永樂初封十三年薨無子國除新安王有熺橚庶五子永樂初封宣徳三年以罪削爵國除
  永寜王有光橚庶六子永樂初封成化二年
  傳 子場成化三年襲十二年薨同釾成化十四年以鎮國將軍襲𢎞治九年薨安法𢎞治十三年襲嘉靖元年睦橪嘉靖二年以鎮國將軍襲三年薨勤燭嘉靖五年以鎮國將軍襲十六年薨朝堛嘉靖二十年襲四十五年薨在鏜隆慶五年襲萬厯二十六年薨無子國除
  汝陽王有煽橚庶七子永樂初封正統九年
  傳 子壆正統十一年以鎮國將軍襲成化六年同鋞成化八年正徳十年安澓嘉靖三年以鎮國將軍襲四年薨睦槿嘉靖七年以鎮國將軍襲十一年薨勤烝嘉靖十七年襲四十五年薨朝䜃隆慶四年襲無子國除
  鎮平王有爌橚庶八子永樂初封成化七年
  傳 子堠成化九年以鎮國將軍襲十八年薨同䥸成化二十一年以鎮國將軍襲𢎞治十八年薨安泭正徳六年以鎮國將軍襲十五年薨無子國除
  宜陽王有炥橚庶九子永樂初封成化六年薨無子國除
  遂平王有熲橚庶十子宣徳元年正統元年薨傳 子墌正統四年成化四年同鐎成化七年襲𢎞冶元年薨安洛𢎞治四年以鎮國將軍襲嘉靖二十四年睦檗鎮國將軍先卒以子勤□襲爵追封勤□嘉靖二十七年襲萬厯十五年薨朝墦鎮國將軍先卒以孫肅□襲爵追封在鉃封長孫未襲卒以子肅□襲爵追封肅□萬厯二十二年襲薨年缺恭權天啟元年
  封邱王有煴橚庶十一子宣徳二年成化三年薨傳 子堼成化五年以鎮國將軍襲𢎞治十五年薨同鉻正徳七年以鎮國將軍襲嘉靖三年安湜嘉靖六年襲三十一年薨睦訸嘉靖三十四年以鎮國將軍襲隆慶三年勤□萬厯七年襲十六年薨無子國除
  羅山王有熼橚庶十二子宣徳二年封四年薨無子國除
  内鄉王有炯橚庶十三子宣徳二年天順八年薨傳 子□鎮國將軍先卒以子同鎮襲爵追封同□成化元年襲𢎞治十六年薨安潼𢎞治十七年襲嘉靖二十二年睦檝嘉靖二十六年襲三十六年薨勤烰嘉靖二十八年襲萬厯二十二年薨朝□萬厯二十六年襲薨年闕在□萬厯二十九年封長子既而襲封
  胙成王有燆橚庶十四子宣徳二年景泰四年薨傳 子壉景泰七年以鎮國將軍襲成化十三年同□成化十五年以鎮國將軍襲𢎞治元年薨安瀏𢎞治四年襲嘉靖二年睦桅嘉靖五年以鎮國將軍襲十八年薨勤燇嘉靖二十年襲萬厯八年薨朝□封長子未襲卒無子國除
  原武王子塒有爝庶三子正統六年成化八年薨傳 同䥩成化五年襲𢎞治七年薨安淇𢎞治十三年以鎮國將軍襲嘉靖三十七年睦㰋嘉靖三十九年襲萬厯七年薨勤爚萬厯十年襲十六年薨朝埨萬厯十九年襲三十五年薨在□萬厯三十八年襲
  鄢陵王子塈有爝庶四子正統六年成化二十一年
  傳 同鋖𢎞治元年以鎮國將軍襲正徳十年安沅正徳十六年嘉靖十八年睦枸嘉靖二十一年襲三十六年薨勤炡封長子未襲卒朝㙡萬厯十九年襲薨年闕在□萬厯三十年襲薨年闕肅汭天啟元年
  河隂王子壜有爝庶五子正統六年封十二年薨傳 同鑣天順元年襲𢎞治十四年薨安㳋𢎞治十六年襲嘉靖三十三年睦橘嘉靖三十六年隆慶三年勤□萬厯二年襲四十五年薨朝䞢天啟元年襲封
  項城王子堰有爝庶七子正統元年成化十九年薨無子國除
  宜陽王子垗有爝庶八子天順元年封二年薨無子國除
  潁川王子墟有爝庶九子天順元年成化二十一年
  傳 同□𢎞治二年襲嘉靖六年安潪鎮國將軍未襲卒以子睦棌襲爵追封睦棌嘉靖十五年襲萬厯十四年薨勤□封長子未襲卒朝壑萬厯二十年襲薨年闕在鏶萬厯二十九年封長子既而襲封
  義陽王子圪有爝庶十子天順元年封𢎞治十二年薨傳 同鍱𢎞治十六年襲正徳二年薨安汥嘉靖元年襲薨年闕睦楪嘉靖二十五年襲萬厯二十四年薨勤□萬厯三十七年襲
  汝隂王子埯有爝庶十二子天順元年成化十一年薨無子國除
  臨汝王子塼有爝庶十三子天順三年封𢎞治九年薨傳 同銜𢎞治十四年襲嘉靖二十一年安洔嘉靖三十二年襲薨年闕睦□萬厯三十二年襲
  沈邱王同鏺子埅庶二子成化元年封武宗正徳元年薨
  傳 安涪正徳三年襲嘉靖三年睦栲嘉靖七年襲二十八年薨勤㷒嘉靖三十一年襲萬厯十七年薨朝□萬厯二十年襲薨年闕在鍠萬厯二十三年先封長子既而襲封
  上洛王同□子埅庶三子成化三年成化十二年薨傳 安瀼正徳三年襲嘉靖二十九年睦□嘉靖三十二年襲四十年薨勤謶萬厯二年以鎮國將軍襲薨年闕朝瞌萬厯三十二年襲
  魯陽王同鈮子埅庶四子成化三年嘉靖元年薨傳 安汞嘉靖四年襲二十一年薨睦杫鎮國將軍未襲卒以子勤灰襲爵追封勤灰嘉靖二十一年襲萬厯二十四年薨朝垬封長子先卒以子在銕襲爵追封在銕萬厯二十七年襲薨年闕肅決萬厯四十六年襲
  臨湍王同鉤子埅庶五子成化七年封𢎞治四年薨傳 安瀺𢎞治十年襲正徳十五年睦檠嘉靖十四年襲二十六年薨勤緂嘉靖三十二年襲三十四年薨三子俱殀四子朝望賤妾所生萬厯十年降封奉國將軍國除
  堵陽王同鉣子埅庶六子成化十年嘉靖二十一年
  傳 安㶠鎮國將軍未襲卒以孫勤炈襲爵追封睦檯輔國將軍未襲卒以子勤炈襲爵追封勤炈嘉靖二十七年襲萬厯五年薨朝□萬厯十三年襲二十二年薨在□萬厯四十年襲
  河清王同鐪子埅庶七子成化九年封𢎞治七年薨傳 安沈𢎞治七年襲十五年薨無子安□正徳六年以鎮國將軍進襲嘉靖二十五年睦棱嘉靖二十八年襲三十三年薨勤熛嘉靖三十六年襲此後表不載
  新會王同鏘子埅庶八子成化二十三年嘉靖二年
  傳 安渤嘉靖八年襲四十二年薨睦樒隆慶二年襲萬厯十二年罪廢國除
  義寜王安涘同鑣庶四子𢎞治二年封十二年革爵正徳二年復嘉靖十年
  傳 睦櫸嘉靖五年襲十五年薨勤□嘉靖十八年襲萬厯十六年薨朝墷封長子先卒以子在□襲爵追封在□萬厯二十二年襲
  平樂王安泛同鑣庶五子𢎞治二年封十三年以罪廢為庶人國除
  崇善王安㴦同鑣庶六子𢎞治二年封正徳十一年薨傳 睦槤嘉靖元年襲本年薨勤爁封長子未襲卒朝墉嘉靖二十年襲二十八年薨無子國除
  海陽王安漨同鑣庶七子𢎞治二年封正徳七年薨傳 睦杲嘉靖二年襲二十六年薨勤炵嘉靖三十五年襲萬厯二十三年薨朝陞萬厯二十四年襲三十九年薨在鎮萬厯四十四年襲
  安定王安渳同鑣庶十子𢎞治二年封四年薨無子國除
  曲江王安㵩同鑣庶十一子𢎞治二年封正徳十二年
  傳 睦梒正徳十六年嘉靖十七年勤爟嘉靖二十一年襲萬厯六年薨朝□萬厯三十八年襲
  博平王安㳚同鑣庶十三子𢎞治二年封嘉靖三年薨傳 睦柯嘉靖五年襲萬厯三年薨勤㶼萬厯九年襲十一年薨朝基萬厯十五年襲薨年闕在□萬厯三十四年襲薨年闕肅㵰萬厯三十六年封長子既而襲封
  聊城王安潧同鑣嫡十五子𢎞治二年封六年薨無子國除
  汾西王安漕同鑣庶十六子𢎞治二年封嘉靖二年薨傳 睦桍嘉靖七年襲二十八年薨勤□嘉靖二十二年襲三十五年薨朝垧嘉靖三十九年隆慶六年薨無子國除
  魯陽王安潨同鑣庶十七子𢎞治三年封嘉靖三年薨傳 睦欏嘉靖七年襲三十七年薨勤□嘉靖四十年襲四十三年薨無子國除
  信陵王安□同鑣庶十八子𢎞治五年封正徳十年薨傳 睦楃正徳十六年嘉靖二十四年勤熩嘉靖二十九年襲本年薨無子國除
  邵陵王安潿同鑣庶十九子𢎞治十年封嘉靖十一年
  傳 睦□嘉靖二十一年襲萬厯十六年薨勤榮鎮國將軍萬厯十六年薨表不書襲疑有誤朝塍萬厯二十七年襲薨年闕在鉞封年闕
  萊陽王安潏同鑣庶二十子𢎞治十年封嘉靖十三年
  傳 睦桄嘉靖十九年襲二十九年薨勤煗嘉靖三十七年襲萬厯二十年薨朝䮔萬厯二十三年襲薨年闕在錋萬厯三十年封長子既而襲封
  東會王安瀉同鑣庶二十一子𢎞治十年封嘉靖五年
  傳 睦柊嘉靖八年襲萬厯五年薨勤焭封長子未襲卒朝堡萬厯十七年襲薨年闕在鍢萬厯二十一年封長子既而襲封肅眔萬厯四十年封長孫既而襲封
  富陽王安濯同鑣庶二十二子𢎞治十六年封嘉靖二年
  傳 睦桴嘉靖八年襲十七年薨勤煋嘉靖二十二年襲萬厯元年以罪廢國除
  會稽王安□同鑣庶二十三子𢎞治十六年封尋薨傳 睦杉嘉靖二十五年襲三十四年薨勤□嘉靖四十一年隆慶六年朝□萬厯中襲薨無子國除表不載襲薨年
  浦江王安涇同鑣庶二十四子𢎞治十六年封嘉靖六年
  傳 睦栮嘉靖十二年襲二十五年薨勤□嘉靖三十年襲薨年闕朝郢萬厯十九年襲薨年闕在叙萬厯四十二年封長子既而襲封
  麗水王安汾同鑣庶二十五子𢎞治四年封正徳十五年薨無子國除
  等謹按信陵王乃十八子𢎞治五年封麗水王乃二十五子先於四年封且會稽浦江俱長皆於𢎞治十六年封其先後之故不可考
  應城王睦桎安㶇庶四子正徳六年封嘉靖三十九年
  傳 勤燝嘉靖四十一年襲薨年闕朝均萬厯十七年襲十八年薨在錠萬厯二十一年襲薨年闕肅菬萬厯二十二年封長子既而襲封
  益陽王睦楮安㶇庶五子正徳六年封嘉靖二十年薨傳 勤熤鎮國將軍未襲卒以子朝墰襲爵追封朝墰嘉靖二十八年襲四十一年薨無子國除
  奉新王睦榴安㶇庶六子正徳六年封嘉靖十五年薨傳 勤□嘉靖十八年襲萬厯四年薨朝埏萬厯二十二年襲二十九年薨在錝萬厯三十二年襲四十四年薨
  等謹按明自中葉而後檢覈宗藩日加嚴密其例得請封請襲者亦往往故為稽遲不以時行表中每多某王薨後國並未除而遂無承襲者求之傳文亦無可考大約阻於部臣之因循遲緩冊命之禮終不舉行耳此則國未除而爵已絶如奉新王在錝之類是也後俱倣此
  南陵王睦楧安㶇庶九子正徳八年封穆宗隆慶元年薨無子國除
  京山王勤炫睦㰂嫡三子正徳十二年嘉靖四十五年
  傳 朝壁鎮國將軍未襲卒以子在株襲爵追封在株隆慶六年襲萬厯三十五年薨肅沛萬厯三十八年襲薨年闕恭樸萬厯二十八年封長孫既而襲封
  華亭王勤熂睦㰂庶四子正徳十四年嘉靖三十一年
  傳 朝垣嘉靖三十四年襲萬厯二十四年薨在□萬厯二十七年襲薨年闕肅溡萬厯三十年封長子四十年卒
  寶坻王勤炬睦㰂庶五子正徳十四年封神宗萬厯元年薨子朝坮封長子孫在鈐封長孫皆未襲卒
  湯溪王勤烶睦㰂嫡六子嘉靖二十年封三十年薨傳 朝型嘉靖三十六年襲萬厯二十三年薨在□萬歴二十六年襲三十五年薨肅濟萬厯三十八年襲四十二年薨
  瑞金王勤煥睦㰂嫡七子嘉靖二年封三十二年薨傳 朝㙥嘉靖三十五年隆慶三年在鈉萬厯元年襲二十九年薨
  商城王勤烒睦㰂庶九子嘉靖三年封四十四年薨傳 朝埫隆慶三年襲萬厯九年薨在釴萬厯九年襲三十二年薨無子國除
  臨安王勤烷睦㰂嫡十子嘉靖六年封七年薨無子國除
  柘城王勤煫睦㰂嫡十一子嘉靖九年
  傳 朝埢萬厯十六年襲二十年薨在鍲封長孫未襲卒肅濠萬厯三十一年襲崇禎五年
  修武王勤烶睦㰂庶十二子嘉靖九年封三十七年薨傳 朝堋嘉靖四十年襲萬厯二十六年薨在鋗封長子未襲卒肅㶟萬厯四十年襲
  安吉王勤𤊹睦㰂庶十三子嘉靖十三年封萬厯十七年薨
  傳 朝堤萬厯二十二年襲薨年闕在鑿萬厯三十三年襲
  汝寜王勤然睦㰂嫡十四子嘉靖十四年隆慶二年
  傳 朝埭隆慶六年襲萬厯二十二年薨在唫萬厯二十五年襲三十五年薨
  彰徳王勤焞睦㰂庶十五子嘉靖二十一年封萬厯二十二年薨
  傳 朝□萬厯二十七年襲三十一年薨
  順慶王朝埴勤熄庶二子嘉靖二十年封萬厯二十二年薨
  傳 在銲萬厯二十五年襲薨年闕肅潵天啟元年
  保寜王朝堵勤熄庶三子嘉靖二十年封二十九年薨傳 在鍜嘉靖四十一年襲萬厯二十年薨肅潩萬厯三十四年襲薨年闕名闕襲封薨年闕紹□襲封年闕
  儀封王在鑾朝堈庶一子嘉靖三十年封萬厯四年薨傳 肅㴵萬厯九年襲二十四年薨恭櫪萬厯三十二年襲
  安昌王在鉷朝堈嫡三子嘉靖三十六年封萬厯二十五年薨
  傳 肅渣萬厯二十八年襲封
  遂寜王在鈺朝堈庶四子嘉靖三十七年封萬厯二十一年薨
  傳 肅湑萬歴二十八年以兄肅瀳未受冊與未封郡爵者同乃以鎮國將軍襲封
  洧川王恭榨肅溱庶四子萬厯二十七年封三十五年薨無子國除
  寜陽王恭檥肅榛庶九子萬厯四十七年封
  楚國傳授世次
  楚王楨太祖庶六子洪武三年封十四年就藩武昌府傳 孟烷永樂二十二年正統四年季堄正統中由武陵王襲八年薨無子季埱正統九年由黔陽王進襲天順六年薨無子均鈋季塛子成化元年封薨年未詳榮㳦正徳七年襲嘉靖十三年顯榕嘉靖十五年由長樂王襲二十四年為世子英燿所弑燿旋伏誅英㷿嘉靖三十年隆慶五年華奎萬厯八年襲
  巴陵王孟熜楨庶一子洪武三十年封是嵗薨無子國除
  永安王孟炯楨庶二子建文元年宣徳七年薨傳 季塾正統二年成化四年均□封長子未襲卒以子榮澹襲爵追封榮澹成化八年襲正徳五年薨顯梧嘉靖六年襲本年薨英焌嘉靖二十八年襲薨年闕華□萬厯三年襲薨年闕藴鍾封長子襲年無考盛□封長子未襲卒容析萬厯三十八年封長孫既而襲封
  夀昌王孟焯楨嫡四子建文元年正統五年薨傳 季㘧正統十四年襲𢎞治十五年薨均鐵𢎞治十八年襲正徳五年薨無子國除
  滎陽王孟煒楨庶五子永樂二年正統十四年薨傳 季堞景泰二年襲五年薨均鐓景泰六年正徳九年榮𤄷鎮國將軍先卒以子顯休襲爵追封顯休嘉靖元年襲二十八年以罪死國除
  通山王孟爚楨庶六子永樂二年
  傳 季烊正統十二年成化六年均鏼封長子未襲卒以子榮□襲爵追封榮□成化九年正徳十一年顯楀正徳十六年嘉靖十八年英炊嘉靖二十二年襲萬厯九年薨華埌封長子未襲卒以子藴鉉襲爵追封藴鉉萬厯七年襲薨年闕盛渶萬厯三十一年襲薨年闕容枘萬厯三十九年封長子既而襲封
  景陵王孟炤楨庶八子永樂二年封無子國除
  岳陽王孟爟楨庶九子永樂二年宣徳元年薨傳 季境宣徳五年天順七年薨無子國除
  江夏王孟炬楨庶十子宣徳三年成化十年薨傳 季㙱成化四年襲本年薨均鋷成化二十一年襲𢎞治十三年薨榮漠𢎞治十六年襲本年薨顯桔嘉靖二十七年襲萬厯中薨英熼萬厯十一年襲十七年薨華塇萬厯三十一年襲薨年缺藴鋏萬厯三十九年襲
  東安王季塛孟浣庶三子正統二年天順七年薨傳 均鈽成化元年襲正徳三年薨榮淑嘉靖二年襲四十一年薨顯梡隆慶元年襲萬厯十五年薨英燧萬厯二十四年襲
  大冶王季堧孟浣庶四子正統九年景泰元年薨無子國除
  縉雲王榮淋均鈋庶二子𢎞治十五年封正徳三年薨無子國除
  保康王顯樟榮械庶二子嘉靖六年封十年薨無子國除
  武岡王顯槐榮㳦庶三子嘉靖十七年封萬厯十八年薨
  傳 英槱封長子未襲卒華增萬厯二十八年襲
  宣化王華壁英㷿庶二子萬厯九年封
  漢陽王藴鑨華奎庶一子萬厯二十四年封
  齊王榑太祖庶七子洪武三年四月封十五年就藩青州府建文元年永樂元年復封永樂四年奪爵安置廬州子孫俱為庶人國除
  潭王梓太祖庶八子洪武三年四月封十八年就藩長沙府二十三年以妃坐事召王王懼自刎無子國除趙王杞太祖庶九子洪武三年四月封明年殤國除等謹按太祖二十六子封王者二十三子其無傳國世次者為齊王榑潭王梓趙王杞谷王橞安王楹郢王棟凡六人
  魯國傳授世次
  魯王檀太祖庶十子洪武三年四月封十八年就藩兖州府二十二年薨
  傳 肇煇永樂元年成化二年泰堪成化三年襲九年薨陽鑄成化十二年嘉靖二年當漎封世子未襲卒以孫觀𤊟襲爵追封健杙封世孫未襲卒以子觀𤊟襲爵追封觀𤊟嘉靖七年襲二十八年薨頤坦嘉靖三十年襲萬厯二十二年薨夀鏳萬厯二十四年由富平王襲二十八年薨無子夀鋐萬厯二十九年由常徳王進襲崇禎九年薨無子夀鏞崇禎九年由泰興王進襲十二年薨以𣲖崇禎十三年以海崇禎十七年
  鉅野王泰墱肇煇嫡二子宣徳二年天順八年薨傳 陽鎣成化五年襲𢎞治十八年薨當㴠正徳元年襲嘉靖八年健櫏嘉靖十年襲三十四年薨觀燖嘉靖三十六年隆慶六年薨無子國除
  鄒平王泰塍肇煇嫡三子宣徳四年天順八年薨傳 陽鎕成化三年襲正徳四年薨當潩正徳九年嘉靖十八年健檔鎮國將軍未襲卒以子觀爁襲爵追封觀爁正徳九年嘉靖十八年頥在隆慶二年襲萬厯三十年薨夀碒萬厯三十三年襲
  安邱王泰坾肇煇庶四子宣徳十年成化八年薨傳 陽鐆封長子未襲卒以子當澻襲爵追封當燧成化十二年襲𢎞治十八年薨健樸正徳元年襲嘉靖二年觀熑嘉靖二年襲十四年薨頤堀嘉靖十八年襲萬厯二十七年薨夀鏛未襲卒以 萬厯中襲名襲薨年俱缺𢎞檟萬厯四十四年封長子
  樂陵王泰𡒊肇煇庶五子宣徳二年天順五年薨傳 陽錧成化八年正徳九年當㴎鎮國將軍未襲卒以子健概襲爵追封健概嘉靖十六年襲三十二年薨觀燔嘉靖三十六年隆慶六年頤□萬厯十八年襲十九年薨夀鎬萬厯二十七年襲薨年闕以泛天啟元年
  東阿王泰肇煇庶六子宣徳四年封𢎞治八年薨傳 陽鐔封長子未襲卒無子陽鏢𢎞治十二年襲正徳六年薨當滰正徳九年嘉靖四十三年薨無子國除
  東甌王當沘陽鑄嫡二子成化二十二年嘉靖二十二年
  傳 健楸嘉靖二十六年襲四十四年薨無子國除
  郯城王當滋陽鑄嫡三子𢎞治十三年封嘉靖二十年薨無子國除
  館陶王當涊陽鑄嫡四子𢎞治十六年封嘉靖二十二年薨無子國除
  翼城王當澐陽鑄嫡五子正徳四年封嘉靖二十二年
  傳 健鐤嘉靖二十六年襲萬厯二十三年薨觀□萬厯中襲薨年亦闕頤□封長孫未襲卒頤□封長孫未襲卒
  滋陽王當漬陽鑄庶六子成化十四年嘉靖十八年
  傳 健樀鎭國將軍先卒以子觀煒襲爵追封觀煒嘉靖三十二年襲四十三年薨頤堄封長子未襲卒以子夀鍑襲爵追封夀鍑隆慶四年襲萬厯間薨以渶萬厯四十二年襲
  陽信王當㳻陽鑄庶七子成化十四年嘉靖四年薨傳 健杫嘉靖七年襲三十三年薨觀燃嘉靖二十七年襲本年薨頤浦嘉靖三十一年襲三十七年薨夀鈔隆慶三年襲萬厯二十九年薨以澍萬厯三十四年襲薨年闕𢎞福萬厯四十三年封長子
  髙宻王當湄陽鑄庶八子成化十九年封正徳四年薨傳 健栻正徳七年襲嘉靖十五年觀煐嘉靖十八年襲十九年薨頤封嘉靖二十六年襲三十二年薨無子國除
  歸善王當沍陽鑄庶九子𢎞治元年封正徳九年廢傳 健□嘉靖二十年襲二十二年薨無子國除
  新蔡王當泘陽鑄庶十子𢎞治九年封嘉靖二十六年
  傳 健楖嘉靖二十九年隆慶四年觀煃萬厯二年襲三十七年薨頤掛萬厯四十四年襲薨
  東原王頤埨觀𤊟庶二子嘉靖三十六年封萬厯二十七年薨
  傳 夀鍈萬厯三十三年以鎮國將軍襲薨年闕以源萬厯四十年封長子
  福安王夀鉁頤坦庶五子萬厯八年封二十一年薨無子國除
  寜徳王夀鋮頤坦庶八子萬厯十一年封
  長泰王夀錥頤坦庶十一子萬厯十四年封二十年薨無子國除
  永福王夀鉅頤坦庶十二子萬厯十八年封四十一年薨無子國除
  蜀國傳授世次
  蜀王椿太祖庶十一子洪武十一年正月封二十三年就藩成都府永樂二十一年
  傳 悦熑封世子未襲卒友堉永樂二十二年宣徳六年薨無子友□宣徳七年由羅江王進襲九年薨無子悦□椿庶五子宣徳十年以友□無嗣由保寜王追襲天順五年友垓天順七年襲本年薨申鈘天順八年成化七年薨無子申鑿成化八年由通江王進襲𢎞治六年薨賓瀚𢎞治七年襲正徳三年薨讓栩正徳五年襲嘉靖二十六年承爚嘉靖二十八年襲三十七年薨宣圻嘉靖四十年襲萬厯四十年薨奉銓萬厯四十三年襲薨年闕至澍萬厯四十四年封世子既而襲封
  華陽王悦燿椿庶二子永樂二年洪熙元年别城武岡州尋遷澧州宣徳八年
  傳 友堚正統二年成化九年申鍷成化十二年襲二十年薨賓泟𢎞治五年襲嘉靖七年讓核封長子未襲卒以子承爝襲爵追封承爝嘉靖十四年襲二十五年薨宣墡萬厯十三年襲二十五年薨奉鈗萬厯二十八年襲四十年薨至潓萬厯四十三年襲
  崇寜王悦燇椿庶三子永樂二年封十六年薨無子國除
  崇慶王悦炘椿庶四子永樂二年封九年薨無子國除永川王悦烯椿庶六子永樂二十二年天順四年子友埐未襲卒
  黔江王友坿悦熑嫡二子永樂二十二年宣徳元年未婚薨國除
  内江王友墦悦□庶二子正統十一年封正徳七年薨傳 申鉘封長子未襲卒賓沚正徳十年嘉靖二十三年讓枌封長子未襲卒承㷫嘉靖二十一年襲四十五年薨宣堮隆慶四年襲萬厯三十六年薨奉鋚萬厯四十年襲薨年闕至沂萬厯四十一年封長子既而襲封
  徳陽王友□悦□庶三子正統十一年成化十一年
  傳 申銈成化十三年正徳十六年賓灉嘉靖三年襲二十七年薨子殀國除
  石泉玉友𡎴悦□庶四子天順四年封正徳六年薨傳 申鎛正徳十二年嘉靖十九年賓清嘉靖二十四年襲四十四年薨讓機隆慶四年襲萬厯十一年薨承堣萬厯十四年襲三十六年薨宣堄萬厯三十九年襲
  汶川王友㙴悦□庶五子天順四年成化九年薨傳 申銷成化十四年嘉靖二十一年賓沙嘉靖二十五年襲四十年薨讓杝封長子未襲卒承炯嘉靖四十五年襲萬厯二十六年薨宣□萬厯二十八年襲薨年闕奉鋂封長子未襲卒奉□萬厯三十六年封長子既而襲封
  慶符王友墂悦□庶六子天順八年封𢎞治十八年薨傳 申鐓正徳四年襲嘉靖十一年賓沾嘉靖十六年襲四十五年薨讓檥隆慶二年襲萬厯二十二年薨承□萬厯三十二年襲薨年闕宣𡋹萬厯四十年封長子
  南川王申鋸友垓庶四子成化七年嘉靖十一年薨傳 賓灠鎮國將軍未襲卒讓樨嘉靖十五年襲萬厯五年薨承堁封長子未襲卒宣䴞萬厯十年襲三十年薨奉□萬厯三十二年襲四十年薨至湘萬厯四十五年襲
  江安王宣址承㷍庶二子嘉靖四十一年封萬厯二十一年薨
  傳 奉鉁萬厯二十年襲四十三年薨至㳋天啟元年
  新寜王奉釴宣圻嫡二子萬厯十二年封未婚薨國除東鄉王奉鐩宣圻庶五子萬厯二十八年封尋薨傳 至□天啟元年封長子既而襲封
  隆昌王奉鏘宣圻庶七子萬厯三十一年封
  富順王至深奉銓嫡三子萬厯四十四年封
  太平王至淥奉銓庶四子萬厯四十四年封
  湘王柏太祖庶十二子洪武十一年正月封十八年就藩荆州府建文元年以告反遣訊自焚無子國除代國傳授世次
  代王桂太祖庶十三子洪武十一年初封豫洪武二十五年改封是年就藩大同府建文元年廢為庶人永樂元年復封正統十一年
  傳 遜煓封世子未襲卒以子仕壥襲爵追封仕㙻正統十三年天順七年成錬成化二年襲𢎞治二年薨聰沬封武邑王尋廢以子俊杖襲爵追封俊杖𢎞治十二年襲嘉靖六年充燿嘉靖九年由泰順王襲二十六年薨廷埼嘉靖二十八年由泰興王襲萬厯元年薨鉉萬厯九年由太平王襲二十二年薨無子鼐鈞萬厯二十四年由新寜王進襲薨年闕鼎渭闕年襲崇禎二年缺年襲崇禎間薨傳㸄崇禎間襲
  廣靈王遜□桂庶二子永樂二年天順二年薨傳 仕□天順七年襲𢎞治九年薨成□𢎞治十二年襲嘉靖二年聰漢嘉靖四年襲九年薨俊槻嘉靖十一年襲二十五年薨充煡嘉靖二十八年襲四十五年薨廷塒隆慶三年襲薨年闕鼐鈖封長子卒無子鼐鏆封長子未襲卒鼎灀萬厯三十一年封長孫
  潞城王遜□桂嫡三子永樂二十九年封成化七年薨傳 仕埬成化九年襲𢎞治三年薨成鑘𢎞治五年襲十二年薨聰蒗𢎞治十四年襲嘉靖元年俊梭嘉靖三年襲三十四年薨充熀嘉靖三十六年襲萬厯十一年薨廷堛萬厯十五年襲薨年闕鼐鑏萬厯三十六年襲
  山隂王遜煁桂庶四子永樂二十二年封别城蒲州成化三年
  傳 仕堸成化六年襲𢎞治十六年薨成鍪正徳元年襲嘉靖十四年聰澍嘉靖十六年襲三十四年薨俊柵嘉靖三十七年襲萬厯三十一年薨充熙萬厯十年封長子既而襲封薨年闕廷理萬厯三十一年封長孫
  襄垣王遜燂桂庶五子永樂二十二年封别城蒲州天順六年
  傳 仕㙺犯十惡囚死子孫廢不襲仕坯遜墰庶二子成化十七年襲十八年薨成鍨成化二十一年隆慶二年薨子聰瀺孫俊渠俱先卒曾孫充煌隆慶三年請襲廷議仕坯弟冒兄爵不准承襲依世次降封輔國中尉奉祀
  靈邱王遜烇桂庶六子永樂二十二年天順五年别城絳州成化十一年
  傳 仕□成化十三年襲𢎞治六年薨成鈠𢎞治七年襲十年薨聰滆𢎞治十二年襲嘉靖三十四年俊格封長子未襲卒以曽孫鼐鐮襲爵追封充熼封長孫未襲卒以孫鼐鐮襲爵追封廷址封曽長孫未襲卒以子鼐鐮襲爵追封鼐鐮嘉靖四十二年隆慶三年坐非刑致死曾叔祖降為庶人國除
  宣寜王遜炓桂庶七子正統二年天順五年别城澤州成化六年
  傳 仕嬴成化八年襲𢎞治四年薨成鉆𢎞治七年襲正徳五年薨聰𤅊正徳十六年嘉靖七年俊相嘉靖十五年隆慶五年充燦萬厯八年襲十八年薨無子國除
  懷仁王遜焴桂庶八子景泰七年封𢎞治三年薨傳 仕㙩鎮國將軍未襲卒以子成鈀襲爵追封成鈀𢎞治五年襲十五年薨聰淑𢎞治七年襲正徳十二年薨無子聰洌鎮國將軍卒以子俊榭襲爵追封俊榭嘉靖二十二年由鎮國將軍進襲隆廢五年薨長子充𡌧因父冒封照世次以奉國將軍奉祀
  隰川王遜熮桂庶十子正統七年天順五年别城澤州成化十年
  傳 仕𡑞成化十三年襲二十一年薨闕年月無考聰羕𢎞治七年襲正徳十二年俊柏嘉靖元年襲三十四年薨子殀國除
  昌化王仕鐔遜煓庶二子正統十三年成化二十年
  傳 成鍰成化二十三年襲正徳八年薨聰濜正徳九年嘉靖二十年薨無子國除代王傳曰嘉靖二十四年總督侍郎翁萬達疏言大同瘠狹禄餉不支代宗曰繁衍衆聚而貧且地近邊易生反側請量移和川昌化諸郡王於山陜隙地詔改遷於山西先是景泰間昌化王仕墰乞移封景泰不許至是乃遷
  定安王成鏻仕㙻嫡二子景泰元年封别城忻州成化五年
  傳 聰潏封長子居䘮失禮停封子孫遞以將軍中尉奉祀
  博野王成鐭仕㙻嫡三子景泰五年成化五年薨傳 聰溙成化九年襲𢎞治五年薨俊櫍𢎞治十三年襲嘉靖二十八年薨無子國除
  和川王成鏝仕㙻庶四子天順三年成化十四年薨傳 聰潪成化十六年襲𢎞治十八年薨俊㰍正徳四年襲嘉靖二十一年充烰嘉靖二十四年襲二十五年薨廷城嘉靖二十九年襲萬厯八年薨鼐䤤萬厯十五年襲三十四年薨鼎□萬厯三十八年襲薨年闕彛橝萬厯三十三年封長孫既而襲封
  寜津王成鉖仕㙻庶五子成化九年封二十二年薨傳 聰滴𢎞治三年襲四年薨無子聰泠𢎞治九年由鎮國將軍進襲十八年薨俊椂正徳十六年襲萬厯三年薨
  棗強王成釨仕㙻庶六子成化九年封𢎞治九年薨傳 聰滋𢎞治十七年襲嘉靖二十六年俊棶封長子未襲卒以子充燤襲爵追封充燤嘉靖二十八年襲萬厯十三年薨廷坑萬厯十一年襲三十五年薨鼐鋽天啟三年崇禎七年
  饒陽王成鋈仕㙻庶七子成化九年封十九年薨傳 聰㵟成化二十三年嘉靖十五年俊榬封長子未襲卒以子充□襲爵追封充□嘉靖十八年襲三十二年革爵
  樂昌王充涓成鍊庶二子成化十九年封别城朔州嘉靖二十六年
  傳 梭楅封長子未襲卒以子充□襲爵追封充□嘉靖三十年襲萬厯七年薨廷壖萬厯十年襲四十三年薨鼐□萬厯四十六年襲
  吉陽王聰注成鍊庶三子成化十九年嘉靖三十三年
  傳 俊槿嘉靖三十六年襲萬厯十一年薨充煟萬厯十四年襲四十一年薨廷埢萬厯四十三年襲
  溧陽王聰□成鍊庶四子𢎞治三年封嘉靖三十六年
  傳 俊椐嘉靖四十年襲萬厯九年薨充□封長子先卒
  進賢王俊樻聰沬庶二子正徳五年封嘉靖二十九年
  傳 充炨嘉靖三十二年襲三十六年薨廷堷嘉靖四十三年襲四十四年薨無子國除
  河内王光爔俊杖庶四子正徳五年封嘉靖二十八年
  傳 廷堄嘉靖三十二年襲三十六年薨無子國除
  富川王充熤俊杖庶五子嘉靖元年封七年薨
  傳 廷埣嘉靖二十年襲萬厯元年薨鼐鏈封長子未襲卒鼎澵萬厯二十六年襲
  寶豐王充□俊杖庶十一子嘉靖九年封十一年薨無子國除
  碭山王充州俊杖庶十二子嘉靖九年封十年薨無子國除
  永慶王鼐鈺廷埼庶三子嘉靖四十年封萬厯九年薨傳 鼎浼萬厯十二年襲四十一年薨彞棙天啟元年襲封
  肅國傳授世次
  肅王楧太祖庶十四子洪武十一年正月封漢王二十五年三月改封肅王就藩甘州建文元年乞内徙遂移蘭州永樂十七年
  傳 贍焰永樂二十二年天順八年薨贍表誤作瞻祿埤成化四年由洵陽王襲十五年薨貢錝成化二十三年由汾州王襲嘉靖十五年真淤封世子未襲卒以子弼桄襲爵追封弼桄嘉靖十八年襲四十一年薨縉炯封世子未襲卒以子紳堵襲爵追封紳堵嘉靖四十二年襲四十三年薨無子縉𤏳弼柿子隆慶五年由輔國將軍進襲萬厯十六年薨紳堯萬厯十九年襲四十六年薨識鋐天啟元年
  等謹按肅王傳言紳堵無子縉𤏳以屬近宜嗣禮臣言分居從父不宜襲詔以本職理府事上冊寶罷諸官屬穆宗即位弼桄妃呉氏及延長王真滰又以為請部議以郡王理藩政帝不許至隆慶五年特命嗣肅王設官屬之半史料曰時命襲封肅王仍支輔國將軍禄禮部請封郡王著為令帝不許竟封肅王蓋太監陳洪入其賄力主之故也
  淳化王真泓貢錝庶二子𢎞治十三年封嘉靖三十一年
  傳 弼果嘉靖三十五年襲萬厯十一年薨縉勲封長子未襲卒紳在萬厯二十三年襲
  鉛山王真瀞貢錝庶三子正徳十三年
  傳 弼榦嘉靖四十年襲萬厯六年薨縉□萬厯十一年襲二十六年薨紳郮萬厯二十七年以繼母楊妃守節植孤雖濫妾所生特予襲封
  金壇王真洵貢錝庶四子嘉靖四年隆慶五年薨傳 弼楏封長子嘉靖四十五年罪廢國除
  會寜王真潤貢錝庶五子嘉靖十年隆慶二年薨傳 弼楹封長子未襲卒以子縉㔂襲爵追封縉㔂萬厯四年襲二十四年薨紳域萬厯二十七年襲
  延長王真滰貢錝庶六子嘉靖十年封萬厯十八年薨傳 弼棟封長子未襲卒以子縉□襲爵追封縉□萬歴二十一年襲薨年缺紳封萬厯二十三年封長子既而襲封
  開化王弼枳真淤庶六子嘉靖中封旋薨
  傳 縉燧封長子未襲卒闕萬歴四十二年襲薨年闕識鑒萬厯二十年封長孫改封長子既而襲封
  會昌王弼棟真淤庶七子嘉靖四十二年封旋薨傳 縉㨏萬厯十九年封長子既而襲封薨年闕紳增萬厯二十年封長子既而襲封
  延安王縉焮弼桄嫡二子嘉靖二十九年封三十七年薨無子國除
  遼國傳授世次
  遼王植太祖庶十五子洪武十一年正月封衞王二十五年改封遼表作二十六年誤今從紀就藩廣寜州永樂二年遷荆州府仍稱遼王二十二年薨
  等謹按遼王傳言建文中靖難起兵詔植及寜王權還京植渡海還朝改封荆州永樂元年入朝帝以其初貳於己嫌之十年削其䕶衞留軍校廚役三百人備使令則荆州之徙乃在建文時表作永樂二年遷荆州府誤矣大約至是年始就藩耳
  傳 貴烚由長陽王進襲正統四年以罪降為庶人貴□正統四年由興山王進襲成化七年薨□表作燰今從傳作□豪墭成化九年襲十四年薨恩鑙成化十六年襲𢎞治八年薨寵涭𢎞治十年襲正徳十六年致格嘉靖三年襲十六年薨憲㸅嘉靖十九年由句容王襲隆慶二年以罪降為庶人國除
  長陽王貴烚植庶二子初封長陽王洪熈元年進襲遼王以罪降為庶人
  傳 豪㙷成化十年比弋陽永和事例以輔國將軍襲封正徳五年薨恩鈉正徳九年嘉靖二十年寵游嘉靖二十三年隆慶三年致楹封長子未襲卒以子憲煥襲爵追封憲煥萬厯二年襲薨年闕術雅萬厯三十四年封長子
  逺安王貴燮植庶三子建文元年洪熙元年以不孝降庶人不准襲國除
  巴東王貴煊植庶五子建文二年洪熙元年罪降不准襲國除
  潛江王貴炖植庶六子永樂二年封無子國除
  宣都王貴燯植庶七子永樂二年封無子國除
  松滋王貴烆植庶八子永樂二年正統七年薨傳 豪煙正統十一年襲𢎞治十一年薨恩鈳𢎞治十三年襲嘉靖元年寵洌嘉靖四年襲二十五年薨致槺嘉靖二十九年襲萬厯六年薨憲□萬厯十年襲二十四年薨術䞓萬厯二十七年襲
  益陽王貴烰植庶九子永樂二十二年正統十三年
  傳 豪㙨景泰三年成化五年恩銅成化九年正徳十六年寵淄嘉靖三年襲八年薨致橏嘉靖十二年襲三十六年薨憲熽嘉靖三十九年襲萬厯十年薨
  湘隂王貴焻植庶十二子永樂二十二年成化四年
  傳 豪壧成化六年襲𢎞治十三年薨恩鍖𢎞治十六年襲正徳四年薨寵湳正徳七年襲嘉靖二十四年致梠嘉靖二十八年隆慶三年憲烟隆慶六年襲萬厯二十八年薨術穫鎮國將軍未襲卒儼釨萬厯三十四年襲
  衡陽王貴㷂植庶十二子永樂二十二年天順元年
  傳 豪㙫天順四年襲𢎞治元年薨恩鏏封長子未襲卒以子寵淹襲爵追封寵淹𢎞治六年襲嘉靖十八年薨無子國除
  應山王貴㸎植庶十三子宣徳七年正統十一年薨傳 豪環正統十四年襲𢎞治二年薨恩錙𢎞治四年襲八年薨無子國除
  宜城王貴㸅植庶十五子宣徳七年成化十一年薨傳 豪坅成化十五年襲𢎞治十一年薨恩銑𢎞治十三年襲正徳十三年寵濱嘉靖元年襲十五年薨致棖嘉靖十九年襲二十九年薨無子國除
  枝江王貴熠植庶十六子宣徳七年景泰四年薨傳 豪壂景泰六年天順六年恩錢成化元年襲𢎞治七年薨寵潤𢎞治十年襲正統十六年薨致樨嘉靖十三年襲四十四年薨無子國除
  沅陵王貴燏植庶十七子宣徳八年成化八年薨傳 豪塶成化十三年襲𢎞治四年薨恩鈰𢎞治六年襲十年薨無子恩鈼𢎞治十三年以鎮國將軍進襲十六年薨寵淶正徳八年襲嘉靖三十年致枇嘉靖三十三年以鎮國將軍襲無子國除
  麻陽王貴燠植庶十八子宣徳八年封無子國除衡山王貴煘植庶十九子正統二年封無子國除蘄水王貴熡植庶二十子正統二年成化四年薨傳 豪□成化七年襲𢎞治十二年薨恩鉅𢎞治十四年襲嘉靖九年寵澍嘉靖十二年襲十五年薨致□嘉靖十九年襲萬厯七年薨憲□萬厯十年襲三十一年薨術□萬厯三十三年襲
  肅寜王恩鉹豪墭嫡三子成化十三年封十九年薨傳 寵汕成化二十三年嘉靖十四年致栟嘉靖二十三年襲萬厯四年薨憲□萬厯七年襲薨年闕術□崇禎中襲
  長垣王恩鉀豪墭嫡四子成化十三年封正徳八年薨傳 寵泑正徳十二年嘉靖三十九年薨無子國除
  光澤王寵瀼恩鑙嫡二子成化二十三年嘉靖二十五年
  傳 致榞嘉靖二十九年襲三十一年薨憲□隆慶五年襲萬厯三十一年薨術堣萬厯三十四年襲
  廣元王致椹寵涭嫡三子正徳八年封嘉靖三十年薨傳 憲爀嘉靖三十三年襲萬厯十年薨術垌萬厯十三年襲三十七年薨無子國除
  慶國傳授世次
  慶王□太祖庶十六子二十四年四月封王圻續通考云是時封慶陽故國名慶二十六年就藩韋州建文三年遷寜夏正統三年
  傳 秩煃正統四年成化五年䆳□成化七年由平原王襲十五年薨無子䆳塀成化十七年由岐陽王進襲𢎞治四年薨寘錖𢎞治七年由落交王襲十一年薨台浤𢎞治十六年襲後革為庶人以子鼒枋襲爵追封鼒櫍封世子未襲卒鼒枋嘉靖三十一年由桐鄉王進襲萬厯二年薨倪𤏳萬厯五年襲十六年薨伸域萬厯十九年襲本年薨帥鋅萬厯二十三年襲薨年闕倬㴶萬厯四十五年封世子既而襲封
  靖寜王秩燾㮵庶二子封後薨無子國除
  真寜王秩榮㮵庶三子景泰六年成化三年薨傳 䆳垿天順元年成化十二年寘䥵𢎞治三年襲十五年薨台涍正徳元年襲十年薨鼒㮿正徳十六年嘉靖三十一年倪□嘉靖三十三年襲萬厯五年薨無子國除
  安化王秩炵㮵庶四子永樂十九年封𢎞治十五年薨傳 䆳墁鎮國將軍未襲卒以子寘鐇襲爵追封寘鐇𢎞治五年襲正徳五年四月叛逆伏誅國除
  慶王傳曰安化王寘鐇以相者言當大貴覬望非分正徳五年大理少卿周東度寜夏屯田希劉瑾意以五十畝為一頃又斂銀為瑾賄將卒憤怨巡撫安惟學數杖辱将士妻寘鐇知衆怒乃飲諸武臣酒以言激之多願從寜夏指揮周昂千户何錦丁廣衞諸生孫景文孟彬史連輩多往來寘鐇所遂殺總兵姜漢及太監李增鄧廣又殺安惟學周東焚官府釋囚繫撒黄河渡船於西岸以絶渡者遣人招楊英仇鉞皆佯許之英以衆潰奔靈州鉞引還偽署何錦等官令孫景文作檄以討劉瑾為名陜西總兵官曹雄遣指揮黄正駐靈州檄楊英督靈州兵防黄河都指揮韓斌總兵官侯勲㕘将時源各以兵會英宻約鉞為内應令史墉浮渡奪西岸船營河東焚大小二壩寘鐇懼令錦等出禦獨留昂守城使使召鉞龯稱病昂來問病鉞刺昂死令親兵馳寘鐇第繫殺景文連等十餘人遂擒寘鐇寘鐇反有十八日而擒賜死諸子弟皆論死孫鼒材逃為僧後自歸帝免其死安置鳯陽
  岐山王秩煉㮵庶五子封後薨無子國除
  安塞王秩炅㮵庶六子正統九年封無子國除
  𢎞農王䆳㙉秩煃庶三子天順三年封𢎞治三年薨傳 寘鑭𢎞治五年襲正徳三年薨台泙正徳十年嘉靖二十八年鼒□嘉靖三十三年隆慶六年倪□萬厯三年襲十七年薨伸䌍萬厯二十一年襲薨年闕帥鍠萬厯三十二年封長子既而襲封
  豐林王䆳㙂秩煃庶六子成化八年封正徳六年薨傳 寘□正徳十年嘉靖五年台瀚嘉靖九年襲二十六年薨鼒樲嘉靖三十一年襲萬厯六年薨倪爃封長子未襲卒無子國除
  鞏昌王寘銂䆳塀庶二子𢎞治三年封嘉靖十二年革爵發髙墻國除
  夀陽王台濠寘錖庶二子正徳三年封十二年薨傳 鼒㭿嘉靖十四年襲二十年薨倪□嘉靖三十二年襲萬厯四年薨伸揑封長子未襲卒帥□萬厯四十六年襲
  延川王鼒檟台浤庶二子嘉靖十八年封四十二年薨傳 倪煋封長子未襲卒
  華隂王倪焯鼒枋嫡二子嘉靖四年封萬厯十一年薨傳 伸堣萬厯二十二年襲薨年闕帥鋭萬厯四十三年封長子既而襲封
  鎮原王伸塇倪𤏳庶二子萬厯元年封天啟五年薨傳 帥□天啟五年
  䝉隂王帥鉀伸域嫡三子萬厯二十年封旋薨
  龍祥王倬㳮帥鋅嫡二子天啟二年
  潭水王倬□帥鋅嫡三子天啟二年
  寜國傳授世次
  寜王權太祖庶十七子洪武二十四年四月封二十六年就藩大寜建文元年八月召寜王歸京師不至削䕶衞永樂元年移封南昌府
  等謹按王圻續通考權以封國大寜故稱寜王成祖時乞改南王欲得蘇州杭州成祖皆不許後因不得已乞封南昌從之洪熙初又言江西非其封國請改封仁宗不從
  傳 盤烒封世子未襲卒以子奠培襲爵追封奠培正統十四年襲𢎞治四年薨覲鈞𢎞治五年以上高王襲十年薨宸濠𢎞治十二年以上高王襲正徳十四年六月反逆伏誅國除
  寜王傳曰武宗末無子羣臣數請立宗室子南昌王宸濠屬疎顧深結左右於帝前稱其賢結嬖人錢寜臧賢為内主及復䕶衞宸濠益恣日謀不軌副使胡世寜請朝廷裁之宸濠連奏世寜罪坐謫戍巡撫孫燧凡七上章言之皆為所阻正徳十四年御史蕭淮疏言其罪大學士楊廷和謂宜遣勲戚大臣宣諭令王自新帝令駙馬都尉崔元都御史顔頤夀太監賴義持諭往收其䕶衞宸濠乃定計稱奉太后宻㫖令起兵入朝殺孫燧及副使許逵偽以致仕都御史李士實舉人劉養正為左右丞相㕘政王綸為兵部尚書集兵號十萬破九江南康七月宸濠出江西帥舟師蔽江下攻安慶汀贛巡撫僉都御史王守仁與吉安知府伍文定等檄諸郡兵先後至直攻南昌破之宸濠大恐觧安慶圍而還守仁逆擊之敗之黄家渡别遣知府陳魏等復九江南康明日復戰大敗之宸濠及諸叛人俱就擒自舉事至敗蓋四十有三日時帝将親征而守仁捷奏至檄止之帝留南京守仁械繫宸濠至浙江以付内臣張永十五年十二月帝受所獻俘回鑾至通州誅之
  臨川王盤煇權庶二子宣徳元年天順五年罪降庶人鳯陽居住成化二十一年嘉靖三十五年追復王傳 奠埨盤煇嫡一子正徳七年封長子天順五年罪降庶人嘉靖二十五年追封王子孫不襲國除
  等謹按追復追封宜在一年表中追復則云三十五年追封則云二十五年當有一誤
  宜春王盤烑權庶三子宣徳三年封𢎞治五年薨傳 奠坫𢎞治八年襲九年薨覲鐏封長子未襲卒以子宸澮襲爵追封宸澮𢎞治十一年襲十三年薨拱樤正徳二年襲十五年從宸濠反死國除
  新昌王盤炷權庶四子宣徳五年封無子國除
  信豐王盤㷬權庶五子宣徳七年封無子國除
  瑞昌王奠墠盤烒庶二子景泰二年加封成化十三年
  傳 覲鐊成化十四年襲𢎞治元年薨宸㵾鎮國將軍未襲卒追封王拱栟𢎞治十二年襲正徳十五年坐宸濠反死國除
  樂安王奠壘盤烒庶三子景泰二年加封𢎞治元年薨傳 覲鑉鎮國將軍未襲卒以子宸湔襲爵追封宸湔𢎞治四年襲嘉靖二十一年拱欏嘉靖二十四年襲三十八年薨多焿嘉靖四十年襲萬厯間薨謀□天啟二年襲封
  石城王奠堵盤烒庶四子景泰二年加封成化二十二年
  傳 覲鎬鎮國将軍未襲卒以子宸浮襲爵追封宸浮𢎞治二年襲十二年革爵嘉靖二十四年奏復冠帶無子國除
  弋陽王奠壏盤烒庶五子景泰二年加封天順五年薨傳 覲鍒成化二年襲𢎞治十年薨宸𬇞𢎞治十七年襲正徳九年拱樻嘉靖二年襲三十年薨多焜嘉靖三十三年襲萬厯五年薨無子國除
  鍾陵王覲錐奠培庶三子成化九年封𢎞治十八年罪降庶人送鳯陽國除
  建安王覲錬奠培庶四子成化十七年嘉靖十七年
  傳 宸潚嘉靖二十一年襲三十三年薨拱榐嘉靖三十六年隆慶四年多㸅萬厯元年襲二十九年薨謀壠萬厯三十一年襲薨年闕統鐶萬厯四十五年封長子既而襲封
  岷國傳授世次
  岷王楩太祖庶十八子洪武二十四年四月封二十八年就藩雲南建文元年削籍永樂元年復二十一年遷武岡州景泰元年
  等謹按岷王傳二十四年封國岷州二十八年以雲南新附宜親王鎮撫改雲南建文時廢徙漳州洪熙元年徙武岡州以初封之地故稱岷王也表中失載封岷州事其徙武岡表作永樂二十一年傳作洪熙元年互異王圻續通考作永樂二年則更誤矣
  傳 徽煣景泰三年由鎮南王襲天順七年音埑成化元年襲十六年薨膺鉟𢎞治元年襲十三年薨彦法𢎞治十七年由江陵王襲嘉靖二十三年譽榮嘉靖二十五年襲三十一年薨定燿嘉靖三十四年襲薨年闕幹跬初封南充王改封世子未襲卒企鉁封世孫未襲卒禋洪天啟二年崇禎元年薨無子叔企繼立企□崇禎四年由郡王進襲
  江川王徽煝楩庶三子宣徳四年成化五年薨傳 音墊成化十六年嘉靖元年膺鐩嘉靖三年襲萬厯二十五年薨子孫先卒國除
  廣通王徽煠楩庶四子宣徳四年景泰三年罪降庶人國除
  陽宗王徽焟楩庶五子宣徳四年景泰五年罪降庶人國除
  南渭王音□徽煣庶二子景泰四年封𢎞治五年薨傳 膺鉙鎮國将軍未襲卒以子彦濵襲爵追封彦濵嘉靖三年襲二十二年薨譽橎嘉靖二十六年襲三十九年薨無子國除
  安昌王膺鋪音埑嫡二子成化二年封十八年薨傳 彦滵𢎞治二年襲正徳九年譽楖嘉靖元年襲四十一年薨定烷鎮國将軍未襲卒幹理隆慶三年封長孫既而襲封薨年闕企調萬厯二十七年封曽長孫既而襲封
  充城王膺錕音埑嫡三子成化五年封二十二年罪送鳯陽無子國除
  黎山王膺鉖音埑嫡四子成化六年封𢎞治十一年薨傳 彦□𢎞治十六年襲嘉靖六年譽枚嘉靖十一年襲三十七年薨定㷢嘉靖四十一年襲萬厯十一年薨幹□萬厯四年封長子既而襲封薨年闕企鍈萬厯二十一年封長孫
  沙陽王膺鉋音埑嫡五子成化十三年正徳十二年
  傳 彦濎正徳十四年襲十六年薨無子國除
  唐年王膺録音埑庶六子成化十三年嘉靖十八年
  傳 彦淍嘉靖二十二年襲四十年薨譽欒封長子木襲卒無子國除
  南安王彦泥膺坯庶二子𢎞治十一年封嘉靖五年罪降庶人國除
  南豐王彦激膺鉟庶三子正徳十二年嘉靖四十年
  傳 譽棡隆慶四年襲萬厯十九年薨定□封長子未襲卒幹臺封長子未襲卒企廞萬厯四十五年封曾長孫既而襲封
  善化王譽桔彦法嫡二子正徳九年嘉靖三十年薨傳 定焌嘉靖三十三年襲萬厯二年薨幹𡍪萬厯九年襲薨年闕企鋀萬厯十二年封長子既而襲封薨年闕禋潬萬厯三十六年封長孫
  建徳王譽梴彦法嫡三子正徳六年封嘉靖二年薨傳 定□嘉靖十二年襲萬厯三年薨幹墡萬厯三十五年頒冊未受命卒企□隆慶六年封長孫禋□萬厯二十二年封曾長孫
  漢川王譽榛彦法嫡五子嘉靖元年封萬厯七年薨傳 定烰萬厯十九年襲薨無子國除
  遂安王譽□彦法庶七子嘉靖十七年封無子國除長夀王譽橲彦法庶八子嘉靖十七年封無子國除綏寜王定光譽榮庶三子嘉靖二十七年封萬厯二十年薨
  傳 幹址萬厯三十五年頒冊未受命卒企錊萬厯十七年封長孫
  南漳王定潼譽榮庶六子嘉靖三十二年封無子國除祁陽定王□譽榮庶七子嘉靖三十一年封旋薨傳 幹蛙萬厯二年封長子既而襲封企□封長孫未襲卒禋泞萬厯四十五年封曾長孫既而襲封
  廣濟王定𭶅譽榮庶八子嘉靖三十六年封萬厯二十七年薨
  傳 幹腫萬厯三十六年頒冊未受命卒無子國除
  青林王幹垣定燿庶三子嘉靖四十五年封無子國除常寜王幹坤定燿庶四子萬厯十五年封無子國除谷王橞太祖庶十九子洪武二十四年四月封二十八年就藩宣府傳曰宣府上谷地故曰谷王成祖即位改封長沙永樂十五年坐謀逆自焚死國除
  韓國傳授世次
  韓王松太祖庶二十子洪武二十四年四月封國開原未就藩水樂五年薨
  傳 冲𤊨永樂八年襲二十二年就藩改封平涼府正統五年範圯正統七年由開城王襲九年薨無子範□正統十一年由四鄉王進襲景泰元年徴釙景泰元年由髙陵王襲成化五年偕㳘成化五年由廣安王襲十年薨無子偕灊成化十二年由彰化王進襲𢎞治十四年薨旭櫏𢎞治十七年由渭源王襲嘉靖十三年融燧嘉靖十五年襲四十四年薨謨㙉封世子未襲卒以子朗錡襲爵追封朗錡隆慶三年襲萬厯三十四年薨璟浤封世子未襲卒逵杞封世子未襲卒亶塉萬厯三十九年襲
  襄陵王冲秌松庶二子永樂二年成化十三年薨傳 範址成化十七年襲正徳元年薨徴鈐正徳六年襲嘉靖十七年偕浰鎮國將軍未襲卒以孫融焚襲爵追封旭橦封長孫未襲卒以子融焚襲爵追封融焚嘉靖二十二年襲萬厯十年薨謨墡萬厯十年襲十一年薨朗饋萬厯十五年襲四十五年薨璟洗萬厯三十三年封長子既而襲封
  樂平王冲焚松庶三子永樂二年成化二十二年薨傳 範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鎮國将軍未襲卒以子徴錏襲爵追封徴錏𢎞治三年襲嘉靖二十二年偕渳嘉靖二十六年襲三十八年薨旭椻封長子未襲卒以子融熨襲爵追封融熨嘉靖四十一年襲萬厯四年薨謨□萬厯十一年襲四十二年薨朗鎏萬厯四十五年襲
  臨汾王冲㷒松庶四子封後薨無子國除
  襃城王範堮冲𤊨庶三子正統二年成化二十年薨傳 徴鉅景泰二年襲𢎞治十二年薨偕沺𢎞治十四年襲正徳五年薨旭欄正徳十年嘉靖十六年融□嘉靖二十年襲三十一年薨謨垣嘉靖四十七年襲萬厯年間無子國除
  通渭王範墅冲𤊨庶四子正統十二年成化五年薨傳 徴銶成化八年襲𢎞治十二年薨偕浢𢎞治十五年襲正徳五年薨旭□正徳七年襲嘉靖十八年融烍嘉靖二十二年襲三十三年薨謨埫嘉靖三十五年襲萬厯二十四年薨朗鉽封長子木襲卒無子國除
  平利王範壑冲𤊨庶五子封後薨無子國除
  漢隂王徴緹範□庶二子封後薨無子取他人子納之受封事發死國除
  髙平王偕濼徴釙庶六子成化七年封正徳七年薨傳 旭樽𢎞治三年襲正徳十五年融烇嘉靖五年襲十五年革爵國除
  西徳王偕瀞徴釙庶七子成化八年封正徳七年薨傳 旭樅封長子未襲卒以子融□襲爵追封融□嘉靖元年襲萬厯十年薨謨埴萬厯十四年襲二十九年薨朗□萬厯三十九年襲薨年闕璟□天啟二年
  隴西王旭林偕灊嫡三子𢎞治十三年封無子國除寜逺王旭栓偕灊嫡四子𢎞治十三年封正徳十一年
  傳 融煥嘉靖四年襲萬厯九年薨謨垙隆慶二年襲本年薨朗䥖萬厯四年襲薨年闕璟□萬厯二十三年封長子既而襲封
  長泰王旭横偕灊庶六子𢎞治十七年封嘉靖十三年
  傳 融焯嘉靖十七年襲萬厯九年薨謨𡎴鎮國将軍未襲卒無子國除
  永福王旭㮖偕灊庶七子𢎞治十七年封嘉靖二十六年
  傳 融燓萬厯十六年襲三十九年以越□革爵國除
  建寜王旭㮁偕灊庶八子𢎞治十七年封嘉靖十二年
  傳 融㶷嘉靖十七年襲三十七年以黽廢謨堂萬厯二十四年辨准復爵二十五年襲二十八年薨朗鏔萬厯三十二年襲
  長洲王融焌旭櫏庶二子正徳十年隆慶五年薨傳 謨墷封長子未襲卒以子朗鋎襲爵追封朗鋎萬厯二年襲薨年闕璟□天啟二年
  崑山王融烄旭櫏庶四子嘉靖元年封四十三年薨傳 謨埦隆慶二年襲萬厯七年薨朗鏛萬厯十六年襲二十一年薨無子國除
  長樂王融焞旭櫏庶嘉靖十二年封四十三年薨傳 謨㘰隆慶四年襲萬厯三十五年薨朗□封長子未襲卒璟□萬厯三十九年襲
  髙淳王謨□融燧庶二子嘉靖十九年封四十年薨傳 朗鎔萬厯三年襲薨年闕璟浫萬厯九年封長子既而襲封逵朴天啟三年
  休寜王謨塨融燧庶三子嘉靖十九年封三十二年薨傳 朗鏐嘉靖三十七年襲萬厯十四年薨無子國除
  慶陽王謨墊融燧嫡四子嘉靖二十四年封三十八年薨
  傳 朗鐱隆慶四年襲萬厯七年薨無子國除
  通安王謨墆融燧庶六子嘉靖二十七年封萬厯二十一年薨
  傳 朗□萬厯二十四年襲薨年闕璟淮萬厯三十五年封長子既而襲封薨
  崇明王璟清朗錡嫡二子隆慶四年封萬厯十一年薨長吉王璟□朗錡庶三子萬厯二年封二十四年薨傳 逵植萬厯二十八年襲
  保徳王璟□朗錡嫡四子萬厯四年封二十年薨無子國除
  綏平王璟洛朗錡嫡五子萬厯五年封二十年薨無子國除
  咸陽王璟溭朗錡庶六子萬厯十一年封旋薨無子國除
  商邱王璟□朗錡庶七子萬厯十四年封薨無子國除固原王璟渭朗錡庶八子萬厯二十年封薨無子國除汶陽王璟□朗錡庶九子萬厯二十三年封薨無子國除
  瀋國傳授世次
  瀋王模太祖庶二十一子洪武二十四年四月封永樂六年就藩潞州後改潞安府宣徳六年
  傳 佶焞宣徳七年由武鄉王襲天順元年幼㙾天順三年正徳十一年詮鉦正徳十三年由西陽王襲嘉靖六年勛□初封福山王未襲薨以從姪允栘襲爵追封允榿未襲卒以再從弟允栘襲爵追封允栘嘉靖十年由靈州王進襲二十八年薨恬烄嘉靖三十一年襲萬厯十年薨珵堯萬厯十二年襲效鏞萬厯十三年封無子
  陵川王佶煃模庶二子永樂二十二年成化十年薨傳 幼壏封長子未襲卒以子詮□襲爵追封銓□成化十三年嘉靖十年勛瀼封長子未襲卒以子允果襲爵追封允果嘉靖十四年襲三十九年薨恬燆隆慶元年襲萬厯二十七年薨珵墉萬厯三十年薨
  平遥王佶煟模庶三子永樂二十二年正統十一年
  傳 幼□正統一年襲成化間薨無子國除
  黎城王佶燽模庶四子宣徳三年正統九年薨傳 幼□正統十二年成化十三年薨無子國除
  稷山王佶焆模庶五子宣徳三年正統七年薨傳 幼垬正統十二年天順六年詮鋈成化五年正徳九年勛㳋正徳十三年嘉靖二十年允柯嘉靖二十四年襲四十五年薨恬炠隆慶四年襲萬厯十四年薨珵埍萬厯間襲薨年亦闕效鈦天啓二年襲封
  沁水王佶煴模庶六子宣徳三年正統四年薨傳 幼塐正統十三年成化七年詮鐟成化十二年襲正徳元年薨勛瀶正徳三年襲十二年薨允欀嘉靖元年襲二十一年薨恬烆嘉靖二十五年襲四十年薨珵堦隆慶元年襲萬厯二十九年薨效鋞萬厯三十三年襲封
  沁源王佶㷆模庶八子宣德三年正統十四年薨傳 幼埼景泰四年成化十一年詮鐘成化十三年正徳九年勛湊正徳十一年嘉靖二十一年允楊封長子未襲卒以子恬煒襲爵追封恬煒嘉靖十五年襲萬厯十年薨珵墀萬厯十三年襲三十五年薨效鎍封長孫萬厯十五年罪廢效□萬厯四十三年襲封
  清源王幼㘧佶焞嫡三子正統十一年封𢎞治十四年薨
  傳 詮鏴𢎞治十年襲正徳十年勛瀳正徳十一年嘉靖三十七年允㭁嘉靖四十年襲萬厯八年薨恬炗萬厯十一年襲三十九年薨珵□萬厯中襲封
  遼山王幼墏佶焞嫡四子正統十二年封𢎞治十三年薨
  傳 詮鉞𢎞治十七年襲正徳十三年勛澄嘉靖十年襲萬厯三年薨允杞萬厯八年襲四十年薨恬煇封長子未襲卒珵地萬厯四十年封長孫既而襲封
  内邱王幼□佶焞嫡六子景泰四年正徳十二年薨傳 詮鋷封長子未襲卒以子勛漴襲爵追封勛漴嘉靖元年襲二十二年薨允柲嘉靖二十五年頒冊未受命卒以子恬熙襲爵追封恬熙嘉靖三十年襲萬厯十一年薨珵壎萬厯十五年襲薨年闕效鋰萬厯十八年封長子既而襲封迴□萬厯四十三年封長孫
  廣宗王幼□佶焞嫡七子景泰五年天順八年薨無子國除
  唐山王幼燆佶焞嫡八子景泰五年成化十七年薨傳 詮鈹成化十九年襲𢎞治四年薨勛澂𢎞治七年襲嘉靖三十九年允楀封長子未襲卒恬熇隆慶三年襲萬厯二十年薨珵鄄萬厯二十三年襲薨年闕效釲萬厯四十年封長子
  永年王幼塨佶焞嫡十子景泰五年封正徳三年薨傳 詮𨰜封長子未襲卒以孫允橚襲爵追封勛浚封長孫未襲卒以子允橚襲爵追封允橚正徳十六年嘉靖十二年恬定嘉靖十七年襲三十七年薨珵封嘉靖四十年隆慶二年
  靈川王詮鉌幼㙾庶二子成化十九年封正徳四年薨傳 勛潪正徳八年襲嘉靖三年薨後子允栘嗣瀋封郡爵例不襲
  宜山王詮鏋幼㙾庶三子成化二十一年嘉靖十六年
  傳 勛渥嘉靖二十年襲萬厯十六年薨允櫆封長子未襲卒恬燍封長孫未襲卒珵壅萬厯二十八年封曾長孫既而襲封
  宿遷王詮鎀幼㙾庶四子𢎞治三年封嘉靖二十二年
  傳 勛澤嘉靖二十六年襲三十二年薨允柠封長孫未襲卒恬煙嘉靖三十六年隆慶六年薨無子國除
  呉江王詮鏗幼㙾庶五子𢎞治四年封正徳七年薨傳 勛淯嘉靖五年襲萬厯二十五年薨允栿封長子未襲卒恬□萬厯二十九年襲三十九年薨無子國除
  定陶王詮鑨幼㙾庶六子正徳二年封嘉靖三十一年
  傳 勛澐封長子未襲卒以子允櫏襲爵追封允櫏嘉靖三十四年襲萬厯三十八年薨恬䱏封長子未襲卒珵㭙萬厯三十六年封長孫既而襲封
  雲和王詮□幼㙾庶七子正徳八年封嘉靖三十六年薨無子國除
  徳平王允榳勛潪嫡二子嘉靖三十七年封萬厯十年薨
  傳 恬燇萬厯十三年襲三十二年薨珵□萬厯三十六年襲薨年闕效鋾萬厯四十四年封長子既而襲封
  鎮康王恬焯允栘嫡一子嘉靖三十一年封萬厯八年薨無子國除
  安慶王恬爖允栘嫡七子嘉靖三十一年封萬厯二十二年薨
  傳 珵坦萬厯三十五年襲薨年闕
  保定王珵坦恬烄嫡二子嘉靖三十八年封萬厯二十八年薨
  傳 效鑍萬厯三十三年襲薨
  徳化王珵㙨恬烄庶三子隆慶六年封萬厯二十七年薨無子國除
  靈夀王珵塏恬烄庶五子萬厯二十二年封二十八年薨無子國除
  六合王珵埏恬烄庶六子萬厯二十二年封
  等謹按恬烄子珵堯之襲封瀋王在萬厯時其弟六人封郡王者二餘例不得封朝廷以珵堯恭慎故皆封其弟為郡王而不與禄互見帝系考
  安王楹太祖庶二十二子洪武二十四年四月封永樂六年就藩平涼府十五年薨無子國除
  等謹按安王就藩平涼無子國除後韓王冲𤊨改封平涼就安王邸以居
  唐國傳授世次
  唐王桱太祖庶二十三子洪武二十四年四月封永樂六年就藩南陽府十三年薨
  傳 瓊烴永樂十九年宣徳元年薨無子瓊坦宣徳三年成化十一年芝坵成化十三年由舞陽王襲二十一年薨彌鍗成化二十三年由潁昌王襲嘉靖二年薨子殀姪宇温嗣宇温嘉靖四年由文成王進襲三十九年薨宙栐嘉靖四十一年襲四十三年薨碩熿隆慶五年崇禎五年器墭封世子未襲被讒卒後追封聿鍵崇禎五年襲九年降為庶人聿𨮁聿鍵立封為唐王
  新野王瓊煒桱庶二子宣徳三年正統元年薨傳 芝城正統九年成化十一年彌鎬成化十四年襲𢎞治十一年薨宇滬𢎞治十二年襲嘉靖三十二年宙□嘉靖三十五年隆慶六年薨長子碩煜未襲卒碩燦萬厯六年襲薨年闕器垌萬厯四十二年以其父碩燦弟冒兄爵照世次降封輔國将軍器□萬厯四十六年器垌革襲器□請嗣郡爵例以奉國将軍奉祀國除
  三城王芝垝瓊炟庶三子成化七年封正徳六年薨無子國除
  新城王芝坦瓊炟庶四子成化九年封𢎞治十三年以罪革爵正徳十年卒無子國除
  承休王芝垠瓊炟庶五子成化七年封二十年革爵𢎞治七年復正徳十五年
  傳 彌銀嘉靖二年襲二十一年薨宇淵嘉靖二十四年襲萬厯十四年薨宙枝封長子未襲卒以子碩鰾襲爵追封碩鰾萬厯十八年襲
  蕩隂王芝𤬪瓊炟庶成化九年正徳十六年薨傳 彌鍔嘉靖三年襲三十五年薨宇澄封長子未襲卒以子宙棨襲爵追封宙棨嘉靖三十八年襲萬厯十九年薨無子國除
  浙陽王彌鏟芝址庶一子成化十五年封正徳六年薨無子國除
  文城王彌鉗芝址庶三子成化十五年正徳十一年薨後子宇温嗣唐爵例不襲
  郾城王彌鈱芝址庶四子成化二十一年嘉靖三十一年
  傳 宇清封長子未襲卒以子宙桃襲爵追封宙桃嘉靖三十五年襲三十七年薨無子國除
  衞輝王彌銄芝址庶五子成化二十一年嘉靖二十六年
  傳 宇漳嘉靖二十九年襲四十一年薨宙桐鎮國将軍未襲卒以子碩煥襲爵追封碩煥嘉靖四十三年襲四十五年薨無子國除
  福山王器塽碩熿庶五子萬厯二十五年封旋薨清源王器埏碩熿庶六子萬厯二十五年封二十六年薨無子國除
  安陽王器埈碩熿庶七子萬厯二十七年封旋薨寶慶王器增碩熿庶八子萬厯三十一年封旋薨永樂王器培碩熿庶九子萬厯二十七年封三十八年薨無子國除
  永夀王器圻碩熿庶十子萬厯三十七年封旋薨徳安王器䵺碩熿庶十一子萬厯二十四年封
  郢王棟太祖庶二十四子洪武二十四年四月封永樂六年就藩安陸州十二年薨無子國除
  郢王傳曰宣徳四年以郢故邸封梁王瞻垍移郢宮人居南京
  伊國傳授世次
  伊王㰘太祖庶二十五子洪武二十四年四月封水樂六年就藩河南府十二年薨
  傳 顒炴永樂二十一年天順六年勉堡洛陽王未襲卒以子諟釠襲爵追封諟釠成化二年襲十一年薨無子諟鋢成化十三年由郟城王進襲正徳三年薨訏淵正徳六年襲嘉靖五年薨無子訏淳嘉靖六年由濟源王進襲二十一年薨典楧嘉靖二十三年襲四十三年罪廢國除
  等謹按表載伊王建文三年封考太祖本紀一十四年四月有封㰘伊王之文而建文本紀中並無此事應是表中誤書
  光陽王勉坍顒炴庶二子成化四年封正徳七年薨無子國除
  方城王諟□勉堡庶二子成化四年封二十一年薨傳 訏注𢎞治二年襲嘉靖三年典榕封長子未襲卒以子褒熇襲爵追封裦熇嘉靖九年襲三十六年薨珂璠嘉靖四十年襲萬厯二十三年薨采鋂萬厯二十六年襲薨年闕鳯□萬厯四十四年封長子既而襲封
  西鄂王諟欽勉堡庶三子成化四年封十五年薨傳 訏漈𢎞治元年襲正徳七年薨無子國除
  萬安王典櫍訏淳庶二子嘉靖七年隆慶四年薨傳 襃□萬厯二年襲二十六年薨珂佳萬厯二十九年襲以就府營福藩别城永寜尋薨采□襲封年闕
  安樂王襃㸅典楧庶五子嘉靖二十九年封三十二年革爵四十三年卒無子國除
  靖江王傳授世次
  靖江王守謙太祖嫡兄南昌王興隆子文正之嫡一子於太祖為姪孫洪武三年四月封九年就藩桂林府尋廢為庶人七年復爵使居雲南還鳯陽後召錮京師二十五年卒
  史料後集曰髙祖念皇姪文正終不忍忘故其子守謙雖封郡王冠止七旒禄止二千石而特設内外承奉長史等官宮城莊田宗社之類皆與親王等
  傳 贊儀建文二年永樂六年佐敬永樂九年成化五年相承封長子未襲卒以子規裕襲爵追封規𥙿成化七年襲𢎞治二年薨約麒𢎞治三年襲正徳十一年經扶正徳十三年嘉靖四年邦薴嘉靖六年隆慶六年任昌萬厯五年襲十年薨履燾萬厯十三年襲二十年薨無子叔任晟立任晟萬厯二十年以輔國将軍進襲三十八年薨履祐萬厯四十年襲薨年闕亨嘉崇禎中襲
  惠帝建文初封弟允通為吳王允熞為衡王允熙為徐王皆懿文太子子又有虞王英雄係追封故不列
  吳王允熥懿文太子嫡三子建文元年二月封未就藩成祖入京降封廣澤王居漳州其年九月廢為庶人國除水樂十三年卒
  衡王允熞懿文太子庶四子建文元年二月封未就藩成祖降封懷恩王居建昌旋廢為庶人國除
  徐王允熙懿文太子庶五子建文元年封未就藩成祖降封敷惠王永樂二年改封歐寜王奉懿文太子祀四年卒無子國除
  成祖四子仁宗外髙爔未封其得封者二王曰漢王髙煦趙王髙燧
  漢王髙煦成祖嫡二子洪武二十八年封髙陽王永樂二年進封十五年就藩樂安州宣徳元年八月反削爵錮西内焚死國除
  漢王傳曰髙煦初封雲南不肯行從成祖北征力請并其子歸南京永樂十三年改封青州又不欲行成祖賜勅諭之遷延自如十五年乃徙封樂安州趣即日行至宣徳元年八月髙煦反議遣陽武侯薛禄將兵往討大學士楊榮勸帝親征從之髙煦懼大軍駐東安壁其四門城中人多欲執獻髙煦者煦大懼遣人詣行幄願假今夕訣妻子即出歸罪帝許之遂從間道出見帝廢其父子為庶人
  趙國傳授世次
  趙王髙燧成祖嫡三子永樂二年洪熙元年就藩彰徳府宣徳六年
  傳 瞻塙宣徳七年由安陽王襲景泰五年祁鎡景泰六年天順四年見灂成化元年襲𢎞治十五年薨祐棌𢎞治十六年由清流王襲正徳十三年厚煜正徳十六年嘉靖三十九年載培封獲嘉王未襲薨以孫常清襲爵追封翊錙封世孫未襲卒以子常清襲爵追封常清嘉靖四十四年襲萬厯四十二年薨由松封世子未襲卒無子慈□由桂嫡一子萬厯四十五年嗣封
  臨漳王祁鋆瞻塙嫡二子正統九年封二十一年薨傳 見淔成化二十三年正徳十一年祐杙鎮國将軍先卒以子厚炣襲爵追封厚炣正徳十六年嘉靖八年載□嘉靖十七年襲萬厯十八年薨翊鎙萬厯二十一年襲薨年闕常海天啟二年
  湯隂王祁□瞻塙嫡三子正統九年成化二十一年
  傳 見準成化二十一年襲𢎞治六年以罪賜死國除
  襄邑王祁鋥曕塙嫡四子正統九年成化元年薨傳 見滃成化四年襲十二年薨無子見沂成化十三年襲𢎞治六年薨祐櫸𢎞治七年襲正統十一年厚燔嘉靖三十八年襲萬厯十一年薨子翊釤擅婚例不准襲國除
  洛川王祁鋹瞻塙嫡五子正統十年成化十九年薨傳 見渥成化二十年正徳十二年祐架嘉靖元年襲十九年薨厚焀封長子未襲卒以子載墝襲爵追封載墝嘉靖二十三年襲三十三年薨翊鏴嘉靖三十八年襲四十四年薨常渲萬厯九年襲三十二年薨由䂰萬厯三十六年襲薨年闕慈□天啟三年襲薨
  南樂王祁鉷瞻塙嫡七子天順元年封𢎞治十六年薨傳 見瀾正徳十一年嘉靖元年祐檟嘉靖四年襲十八年薨厚□嘉靖二十二年襲萬厯八年薨載墲萬厯十二年襲十三年薨翊□萬厯十六年襲薨年闕常汰萬厯三十年封長子既而襲封
  平鄉王祁鏓瞻塙庶八子天順元年成化十二年薨傳 見洸𢎞治元年襲嘉靖七年祐楸鎮國将軍未襲卒以子厚燝襲爵追封厚燝嘉靖十二年襲萬厯四年薨載坋萬厯四年襲十一年罪革半禄子孫降封國除
  汝源王見淇祁鎡庶二子成化三年嘉靖八年薨傳 祐桐封長子未襲卒以子厚焆襲爵追封厚焆嘉靖十年襲二十八年薨載□未襲卒無子國除
  昆陽王見洽祁鎡庶三子成化三年封正徳元年薨無子國除
  廣安王祐枳見灂庶五子𢎞治五年封十五年薨傳 厚熽正徳十年嘉靖三十五年載堂嘉靖三十八年隆慶五年翊鎀萬厯二年襲三十四年薨
  江寜王厚煉祐棌庶三子正徳十六年嘉靖四十一年
  傳 載墣嘉靖四十四年襲萬厯九年薨翊□萬厯十二年襲二十八年薨無子國除
  光山王厚煇祐棌庶四子嘉靖二年封三十年薨一子殀國除
  秀水王厚炯祐棌庶六子嘉靖九年封十九年薨一子殀國除
  成臯王載垸厚煜庶四子嘉靖十九年封萬厯十二年薨
  傳 翊錝鎮國将軍未襲卒以子常㳛襲爵追封常㳛萬厯十五年襲薨年闕由朴萬厯二十九年封長子既而襲封
  夀光王由桂常清庶七子萬厯二十七年封三十六年薨子慈□嗣趙封
  按表云郡爵例不襲封蓋以既嗣趙封則夀光之郡爵例不得襲也
  仁宗十子宣宗外瞻垠止封郡王未進親王其得封親王者八人曰鄭王瞻埈越王瞻墉襄王瞻墡荆王瞻堈淮王瞻墺滕王瞻塏梁王瞻垍衞王瞻埏
  等謹按鄭王越王等八人王圻續通考皆作成祖子誤甚
  鄭國傳授世次
  鄭王瞻埈仁宗庶二子永樂二十二年宣徳四年就藩鳯翔府正統九年移懷慶府成化二年
  傳 祁鍈成化四年襲𢎞治八年薨見滋封世子未襲卒以子祐衿襲爵追封祐枔𢎞治十四年襲正徳二年薨無子從弟祐檡立祐檡正徳四年由東垣王進襲十六年薨厚烷嘉靖六年襲二十九年削爵隆慶元年復萬厯十九年薨載堉萬厯三十三年讓爵載璽奏准其子孫仍封東垣王以接見𣹟之統載璽盟津王見濍曽孫厚烷再從侄以載堉讓爵萬厯三十四年進襲薨年闕翊鐘萬厯三十五年襲崇禎十三年以罪賜死國除
  等謹按祁鍈之世子見滋先卒故以孫祐枔嗣祐枔薨無子倫序宜以盟津王見濍之子祐墡襲因見濍已前有罪革為庶人其子不得襲爵故以東垣王見𣹟之子祐檡襲祐檡薨子厚烷襲而祐橏求復郡爵怨厚烷不為奏遂乗世宗怒時厚烷以土木神仙為諫故帝怒摭拾其罪以叛逆告削爵錮之鳯陽及復爵而薨以厚烷之子載堉固讓乃以祐橏孫載璽襲爵而今載堉與其子翊錫以世子世孫禄終其身子孫仍封東垣王
  新平王祁鋭瞻埈嫡二子正統七年景泰七年薨無子國除
  涇陽王祁銑瞻埈庶三子正統八年封𢎞治元年薨傳 見溢𢎞治四年襲八年革爵十六年卒無子國除
  朝邑王祁鎔瞻埈嫡四子正統八年成化二十二年薨無子國除
  盟津王見濍祁鍈庶三子成化十年封二十年罪降庶人子孫俱庶人其曾孫載璽以載堉讓進襲鄭爵東垣王見𣹟祁鍈庶四子成化十年
  傳 祐檡鄭嗣進封見前厚炯正徳十二年嘉靖三十八年載墽嘉靖四十二年襲萬厯十一年薨翊鎧萬厯中襲薨年亦闕常□萬厯三十七年襲四十二年薨由彬萬厯四十六年襲崇禎八年薨以載堉之孫常潔襲封常潔載堉孫萬厯中詔仍封東垣崇禎八年值由彬死遂以輔國将軍進襲
  河陽王見溈祁鍈庶五子成化十二年封十五年薨無子國除
  信陽王見泿祁鍈庶七子成化十七年封明年薨無子國除
  宜章王見汌祁鍈庶八子𢎞治元年封十一年薨無子國除
  繁昌王見□祁鍈庶九子𢎞治元年封嘉靖十二年薨傳 祐㭶嘉靖十六年隆慶六年厚□萬厯十二年襲二十七年薨載墱萬厯二十四年襲
  廬江王見湳祁鍈庶十子𢎞治三年封嘉靖十六年薨傳 祐㭿嘉靖二十二年襲四十三年薨厚灮萬厯二年襲薨年闕載禋萬厯中襲薨年亦闕
  丹陽王見淕祁鍈庶十一子𢎞治四年封正徳十一年薨無子國除
  真邱王見渻祁鍈庶十二子𢎞治十年封正徳十二年薨無子國除
  徳慶王載堼厚烷庶二子嘉靖三十年封萬厯十六年薨
  傳 翊□萬厯中襲薨年闕無子國除
  崇徳王載陞厚烷庶四子隆慶一年封五年薨無子國除
  越王瞻墉仁宗嫡三子永樂二十二年封建邸衢州府未就藩正統四年薨無子國除
  静樂王瞻垠仁宗嫡四子初封静樂王永樂十九年仁宗時追封蘄王無後
  襄國傳授世次
  襄王瞻墡仁宗嫡五子永樂二十二年宣徳四年就藩長沙府正統元年移襄陽府成化十四年
  傳 祁墉成化十五年襲𢎞治元年薨見淑𢎞治二年襲三年薨祐材𢎞治四年襲十七年薨無子祐櫍正徳三年由光化王進襲嘉靖二十九年薨無子從姪厚熲嗣厚熲嘉靖三十一年由陽山王進襲四十五年薨載堯隆慶三年由安福王襲萬厯二十三年薨翊銘萬厯二十九年襲崇禎十四年張憲忠陷襄陽遇害常澄崇禎十七年由福清王進襲
  寜鄉王祁鐄瞻墡嫡二子正統八年成化七年薨無嗣國除
  棗陽王祁鉦瞻墡庶三子正統八年成化十二年薨傳 見沔成化十六年襲𢎞治六年薨祐楒𢎞治十六年襲嘉靖四年革爵十八年復三十四年薨厚爥嘉靖四十年襲萬厯二十一年薨載□封長子未襲卒以子翊鋙襲爵追封翊鋙萬厯二十六年襲二十九年未婚薨國除
  陽山王見淓祁鏞庶二子成化十六年正徳十一年
  傳 祐褐嘉靖元年襲十四年薨後子厚熲嗣襄封郡爵例不襲
  鎮寜王見瀷祁鏞庶三子𢎞治四年封嘉靖元年薨傳 祐檽嘉靖五年襲萬厯四年薨厚□萬厯九年襲二十三年薨載埢萬厯中襲薨年亦闕無子國除
  鄖城王載䵺厚熲庶二子嘉靖四十四年封隆慶王隆慶三年以同朝廷年號改封尋薨
  傳 翊鈴封長子天啟六年
  永城王載圻厚熲庶三子嘉靖四十四年封萬厯四年薨無子國除
  蘭陽王翊鎬載堯庶二子萬厯三十一年封
  貴陽王常法翊銘庶三子受封崇禎十四年賊張憲忠陷襄陽與襄王同遇害
  進賢王常洤翊銘庶四子受封
  荆國傳授世次
  荆王瞻堈仁宗庶六子永樂二十二年封初就藩建昌正統十年移蘄州景泰四年
  傳 祁鎬景泰六年天順五年見潚天順八年襲𢎞治五年坐不法降為庶人姪祐橺立祐橺𢎞治七年由都梁王進襲十七年薨厚烇正徳二年襲嘉靖三十二年載墭初封永定王未襲卒以子翊鉅襲爵追封翊鉅嘉靖三十四年隆慶四年常□萬厯三年由泰寜王襲四年薨無子常泴萬厯七年由安城王進襲二十五年薨由樊萬厯三十八年襲天啟二年慈煙天啟六年
  都昌王祁鑑瞻堈嫡二子正統八年成化十三年薨傳 見潭成化十六年襲十九年薨祐㮧𢎞治九年襲十一年薨厚熙正統五年嘉靖八年載塎嘉靖中襲薨年亦闕翊鏵封長子先卒無嗣國除
  都梁王見溥祁鎬嫡二子成化二年封子祐橺襲荆封郡爵不襲
  樊山王見澋祁鎬庶三子成化三年封正徳元年薨傳 祐構正徳四年襲嘉靖七年厚焌嘉靖十一年襲三十年薨載坅嘉靖三十六年襲萬厯二十五年薨翊□萬厯二十八年襲薨年闕常滄萬厯三十三年封長子既而襲封
  富順王厚焜祐橺庶二子正徳九年封萬厯四年薨傳 載垬萬厯十年襲十二年薨翊鍉萬厯十六年襲薨年闕常湢天啟三年襲薨年闕由檽萬厯三十四年封長孫
  永新王厚熿祐橺庶三子正徳十一年嘉靖三十七年
  傳 載壕嘉靖四十一年襲萬厯十一年薨翊鍵封長子未襲卒常渭萬厯十六年襲薨年闕由澐萬厯三十四年封長子既而襲封
  徳安王翊鐯載墭嫡二子嘉靖三十六年封萬厯中薨傳 常濡萬厯三十年襲
  淮國傳授世次
  淮王瞻墺仁宗庶七子永樂二十二年宣徳四年就藩韶州府正統元年移饒州府十一年薨
  傳 祁銓正統十三年襲𢎞治十五年薨見濓封世子未襲卒無子姪祐棨嗣祐棨𢎞治十八年襲嘉靖三年薨無子祐楑嘉靖四年由鎮國将軍進襲十六年薨厚燾嘉靖十八年襲四十二年薨載坮嘉靖四十五年襲萬厯五年薨一子封郡王未襲卒載堅萬厯八年由建昌王進襲二十三年薨翊鉅萬厯二十六年襲薨年闕常清萬厯四十四年襲
  鄱陽王祁鑌瞻墺庶二子正統九年封十三年薨無子國除
  永豐王祁銊瞻墺庶三子正統九年成化十一年薨傳 見淨成化十三年襲𢎞治三年薨祐梱𢎞治八年襲嘉靖二十二年厚炢嘉靖二十五年襲四十一年薨載址封長子未襲卒翊鈠萬厯三年襲十五年薨常𣿖萬厯二十六年襲薨年闕由桐萬厯三十五年封長子既而襲封
  清江王見澱祁銓嫡二子成化二十二年封子祐棨嗣淮封郡爵不襲
  南康王見湁祁銓嫡三子𢎞治二年封嘉靖二十四年
  傳 祐柌鎮國將軍未襲卒以子厚㷫襲爵追封厚㷫嘉靖三十二年襲萬厯二十四年薨載□萬厯二十八年襲薨年闕翊䤩萬厯三十一年封長子既而襲封
  徳興王見㴫祁銓庶四子𢎞治三年封正徳十年薨傳 祐槤正徳十六年嘉靖二十六年厚□嘉靖三十年襲萬厯十八年薨載堢萬厯二十一年襲薨年闕翊鍊天啟二年
  順昌王見漽祁銓嫡六子𢎞治九年封嘉靖二十二年
  傳 祐樅嘉靖二十五年襲四十五年薨厚熍萬厯三年襲十八年薨載圭萬厯三十五年薨
  崇安王見洵祁銓庶七子𢎞治九年封嘉靖三年薨傳 祐榦嘉靖六年襲二十一年薨子殀國除
  髙安王厚炅祐揆嫡二子嘉靖十九年封四十五年薨傳 載堾隆慶四年襲萬厯十五年薨翊鋏萬厯十八年襲薨年闕常淇萬厯三十四年封長子既而襲封
  上堯王厚爚祐楑庶三子嘉靖十九年封萬厯十七年薨
  傳 載塙萬厯二十年襲薨年闕翊□萬厯三十五年封長子既而襲封
  吉安王厚□祐楑庶四子嘉靖二十二年封四十二年薨
  傳 載堁萬厯二十年襲薨年闕翊□萬厯四十三年封長子既而襲封
  廣信王厚□祐楑庶五子嘉靖二十二年封萬厯五年薨
  傳 載堡萬厯三十五年襲四十三年薨無子國除
  嘉靖王厚爖祐楑庶七子嘉靖二十五年封萬厯三年薨子載垌係擅婚之子降封輔國將軍爵除
  紹興王厚爀祐楑嫡八子嘉靖二十五年封萬厯二十一年薨
  傳 載封封長子未襲卒翊銓萬厯三十年襲四十一年薨無子國除
  金華王載塨厚燾庶三子嘉靖三十九年封旋薨傳 翊銪萬厯三十七年襲薨年闕常㵑萬厯三十九年封長子既而襲封
  華容王載域厚燾庶四子嘉靖三十三年隆慶元年薨無嗣國除
  榮昌王翊鏡載堅庶子萬厯元年封八年薨無嗣國除
  滕王瞻塏仁宗庶八子永樂二十二年封建藩雲南未之國仁宗洪熙元年薨無嗣國除
  梁王瞻垍仁宗庶九子永樂二十二年宣徳四年就藩安陸州故郢邸也正統六年薨無子國除
  衞王瞻埏仁宗庶十子永樂二十二年封建藩懷慶府未就藩正統二年薨無子國除
  英宗九子憲宗外庶三子見湜未封殤其得封者七王曰徳王見潾許王見淳秀王見澍崇王見澤吉王見浚忻王見治徽王見沛
  徳國傳授世次
  徳王見潾英宗庶二子景泰三年封榮王天順元年封徳王初國徳州改濟南府成化三年就藩正徳十二年
  傳 祐榕正徳十六年嘉靖十八年厚燉封世子未襲卒以子載墱襲爵追封載墱嘉靖二十年襲萬厯二年薨翊錧萬厯五年襲十六年薨常□萬厯十九年襲崇禎五年由□封世子未襲卒由樞崇禎中由郡王進襲
  泰安王祐樬見潾庶一子成化十六年嘉靖十三年
  傳 厚燌嘉靖十六年襲二十五年薨載□嘉靖三十八年襲三十九年薨無子國除
  濟寜王祐樳見潾庶三子成化十七年封正徳七年薨子殀國除
  歴城王厚㸅祐榕庶三子嘉靖二年封七年薨無子國除
  臨朐王厚燨祐榕庶七子嘉靖十五年封二十三年薨傳 載堠嘉靖三十六年襲四十三年薨翊鈝隆慶六年襲萬厯三十七年薨常湸萬厯三十三年封長子既而襲封
  髙唐王厚𤐨祐榕庶八子嘉靖二十二年封二十六年薨無嗣國除
  臨清王載塐厚燉庶三子嘉靖二十二年封萬厯二年薨
  傳 翊鋑萬厯五年襲三十年薨常瀝萬厯三十八年襲
  寜海王載㘧厚燉嫡四子嘉靖二十二年隆慶二年
  傳 翊鐸萬厯二年襲四十五年薨常沺天啟元年
  堂邑王翊鐖載墱庶二子嘉靖三十八年封萬厯十六年薨無嗣國除
  利津王翊鑠載墱庶三子嘉靖三十八年封萬厯十年薨
  傳 常滽封長子未襲卒無子國除
  安陵王常□翊錧嫡二子萬厯十年封四十年薨無嗣國除
  紀城王常澍翊錧嫡三子萬厯十年封旋薨
  傳 由棌萬厯三十七年襲
  嘉祥王常注翊錧嫡四子萬厯十年封
  清平王常濊翊錧嫡五子萬厯十一年封三十九年薨傳 由喿萬厯四十三年襲
  永平王由楙常□庶八子萬厯四十二年封旋薨無嗣國除
  寜陽王由椅常□庶九子萬厯四十五年封
  許王見淳英宗庶四子景泰三年封未就藩明年薨國除
  秀王見澍英宗庶五子天順元年成化六年就藩汝寜府八年薨無子國除
  崇國傳授世次
  崇王見澤英宗嫡六子天順元年成化十年就藩汝寜府故秀邸也𢎞治十八年薨
  傳 祐㰂正徳三年襲六年薨厚燿正徳九年嘉靖十六年載境嘉靖十八年襲三十六年薨翊𨰜嘉靖三十七年襲萬厯三十八年薨常𣶏封世子未襲薨無子常□封世子未襲薨由樻萬厯四十年襲
  瑞安王祐垣見澤庶二子成化二十一年嘉靖十五年
  傳 厚熛封長子未襲卒以子載填襲爵追封載填嘉靖十八年襲二十七年薨無子國除
  慶元王祐椐見澤庶三子𢎞治七年封嘉靖二十五年
  傳 厚燉封長子未襲卒以子載圿襲爵追封載圿嘉靖二十八年襲二十九年薨無子國除
  懷安王厚熑祐樒嫡二子正徳十一年封萬厯六年薨傳 載垌萬厯十一年襲三十一年薨翊鑕萬厯三十四年襲薨年闕常㶄封長子未襲卒由札天啟元年
  歸徳王載壃厚燿庶五子嘉靖二十八年封萬厯十八年薨無嗣國除
  吉國傳授世次
  吉王見浚英宗庶七子天順元年成化十三年就藩長沙府嘉靖六年
  傳 祐枎由常山王封世子未襲薨以子厚煟襲爵追封厚焨嘉靖八年襲十八年薨載均嘉靖十九年由光化王襲四十年薨翊鎮嘉靖四十二年隆慶四年薨無子翊鑾隆慶六年由龍陽王進襲萬厯四十六年薨常淳封世子未襲卒由棟天啟元年崇禎元年慈煃崇禎十二年
  長沙王翊鋌載均庶三子嘉靖三十六年
  傳 常淠天啟元年
  榖成王翊鉉載均庶四子嘉靖三十八年封萬厯二十年薨
  傳 常灆萬厯二十四年襲
  徳化王常汶翊鑾嫡二子萬厯二十四年以鎮國將軍加封
  福清王常□翊鑾嫡三子萬厯二十四年以鎮國將軍加封
  忻王見治英宗庶八子成化二年封未就藩八年薨無嗣國除
  徽王傳授世次
  徽王見沛英宗庶九子成化二年封十七年就藩鈞州正徳元年薨
  傳 祐檯正徳三年由興化王襲嘉靖四年厚爝嘉靖五年由安邑王襲二十九年薨載埨嘉靖三十年由浦城王襲三十五年罪降庶人國除
  太和王祐檖見沛庶二子𢎞治五年封嘉靖十五年薨傳 厚炬嘉靖十九年襲萬厯六年薨載□萬厯十五年襲三十六年薨翊釨萬厯三十九年襲
  遂昌王祐樌見沛庶三子𢎞治十二年封嘉靖三十年
  傳 厚□封長子未襲卒載垿嘉靖三十八年襲四十三年薨無子國除
  景寜王祐椀見沛庶四子𢎞治十二年封嘉靖十五年
  傳 厚焮嘉靖十九年襲三十四年薨載墋嘉靖三十八年隆慶三年罪降庶人國除
  建徳王祐槿見沛庶五子正徳元年封嘉靖十四年薨傳 厚𤊟嘉靖十九年隆慶六年載塨萬厯四年襲二十四年薨翊鋐萬厯二十七年襲四十三年薨常澐萬厯四十六年襲
  陽城王祐櫟見沛庶六子正徳六年封嘉靖三十八年
  傳 厚爦嘉靖四十二年襲萬厯三年薨載坒萬厯三十七年由鎮國将軍進襲薨年闕翊□萬厯四十四年封長子既而襲封
  嘉定王厚焃祐檯庶二子厚燦□庶四子此應是表中訛二為四正徳十六年嘉靖三十三年
  傳 載㙐嘉靖三十八年襲萬厯二年薨
  新昌王厚燇祐檯庶三子嘉靖元年隆慶五年薨傳 載墇萬厯中襲薨年亦闕
  慶雲王厚燦祐檯庶四子嘉靖七年封十五年薨傳 載壂嘉靖二十六年襲三十七年薨
  隆平王厚焴祐檯庶五子嘉靖七年封九年薨無嗣國除
  伍城王載埻厚爝庶一子嘉靖十一年封二十一年薨無嗣國除
  太康王載垙厚爝庶三子嘉靖十七年封萬厯十二年薨
  陽夏王載𡌦厚爝庶四子嘉靖十七年封萬厯二十一年薨
  徳平王載墂厚爝庶五子嘉靖十九年封萬厯三十八年薨
  傳 翊鐇萬厯三十五年封長子既而襲封
  榮陽王載堦厚爝庶六子嘉靖十九年封萬厯十五年薨
  傳 翊鉻萬厯二十年襲三十年薨常浵萬厯三十四年襲
  懷慶王載□厚爝庶七子嘉靖三十二年封萬厯元年薨
  咸平王載塔厚爝庶八子嘉靖三十二年封萬厯三十三年薨
  傳 翊□封長子未襲卒常漦萬厯三十六年襲
  延津王載塤厚爝庶九子嘉靖三十三年封萬厯七年薨
  傳 翊錚萬厯二十七年襲薨年闕常湌萬厯四十三年封長子既而襲封
  孟津王載□厚爝庶十子嘉靖四十年封萬厯三十七年薨
  傳 翊□萬厯四十年襲
  上蔡王載□厚爝庶十一子嘉靖四十年封萬厯三十三年薨
  傳 翊□萬厯三十五年襲三十八年薨常□萬厯四十一年襲
  安陽王翊錡載埨庶一子嘉靖中封三十五年以父載埨有罪降庶人國除
  萬善王翊鈁載埨庶二子嘉靖中封三十五年以父載埨有罪降庶人國除
  憲宗十四子孝宗外及他皇子俱未名殤其得封者十王曰興王祐杬岐王祐棆益王祐檳衡王祐楎雍王祐橒夀王祐榰汝王祐梈涇王祐橓榮王祐樞申王祐楷興王祐杬憲宗庶四子成化二十三年封𢎞治七年就藩安陸州正徳十四年薨後其子世宗入嗣大統追尊為帝詳帝系考
  岐王祐棆憲宗嫡五子成化二十三年封𢎞治八年就藩徳安府十四年薨無子國除
  益王傳授世次
  益王祐檳憲宗庶六子成化二十三年封𢎞治八年薨藩建昌府故荆邸也
  傳 厚□嘉靖二十年襲三十五年薨無子厚炫嘉靖三十六年由崇仁王進襲萬厯五年薨載增崇仁王未襲卒以子翊鈏襲爵追封翊鈏萬厯八年襲三十一年薨常□萬厯三十三年襲四十三年卒由本萬厯四十五年由嘉善王襲封
  金谿王厚煌祐檳庶三子正徳十二年嘉靖三十九年
  傳 載㙾嘉靖三十三年襲三十九年薨翊鑠隆慶五年襲萬厯十六年薨常湁萬厯十九年襲薨年闕由檑天啟元年
  玉山王厚㷷祐檳庶四子正徳十三年嘉靖三十一年薨無子國除
  東安王載□厚炫嫡二子嘉靖三十八年封萬厯三十九年薨
  傳 翊鏃封長子未襲卒常溰萬厯四十三年襲
  舒城王載𡊿厚炫嫡三子嘉靖三十八年封萬厯六年薨
  傳 翊銀萬厯九年襲十一年薨常泔萬厯十四年襲二十八年薨由權萬厯四十三年襲
  阜平王載㙫厚炫嫡四子嘉靖三十八年封萬厯十年薨
  傳 翊鋌萬厯十三年襲薨年闕常□萬厯十八年封長子既而襲封
  銅陵王載壤厚炫嫡五子嘉靖三十八年封明年薨傳 翊鈓嘉靖四十四年襲萬厯六年薨常浱萬厯十九年襲薨年闕由榳萬厯二十九年封長子既而襲封
  黎邱王常溙翊鈏嫡三子萬厯九年封旋薨
  浦陽王常漿翊鈏嫡四子萬厯九年封二十九年薨傳 由楌天啟元年
  淳河王常汭翊鈏嫡五子萬厯九年封二十年薨傳 由栻萬厯三十年襲
  華山王常汛翊鈏嫡六子萬厯九年封旋薨
  傳 由□嘉靖三十二年封長子既而襲封
  筠谿王常淶翊鈏嫡八子萬厯九年封薨
  羅川王常湑翊鈏嫡九子萬厯九年封二十九年薨傳 由□萬厯三十一年襲
  安仁王常漈翊鈏嫡十子萬厯九年封二十九年薨傳 由棅萬厯三十三年襲
  徳化王常□翊鈏嫡十一子萬厯十八年薨
  傳 由楬萬厯三十八年封長子既而襲封
  徳安王常洞翊鈏嫡十二子萬厯二十三年封薨傳 由枘萬厯三十一年封長子既而襲封
  鄖西王常湖翊鈏庶十三子萬厯二十五年封薨豐城王常溡翊鈏庶十四子萬厯二十八年封薨瀘溪王常淄翊鈏庶十五子萬厯二十九年封薨峽江王常湡翊鈏庶十六子萬厯三十年封四十二年薨無子國除
  安義王常漴翊鈏庶十七子萬厯三十一年封
  新建王常泫翊鈏庶十八子萬厯三十四年封
  奉新王常漣翊鈏庶十九子萬厯三十四年封
  仁化王由條常□庶四子萬厯三十九年封
  傳 慈魶天啟二年
  興安王由橦常□庶五子萬厯三十五年封
  和順王由□常□庶八子萬厯三十五年封
  永寜王由□常□庶十子萬厯三十九年封
  嘉祥王由檉常□庶十一子萬厯四十年封
  等謹按自徳化王而下表或但書薨或并不書薨其年則俱不可考矣
  衡國傳授世次
  衡王祐楎憲宗庶七子成化二十三年封𢎞治十二年就藩青州府嘉靖十七年
  傳 厚燆嘉靖十九年由江華王襲隆慶六年載圭萬厯三年由東昌王襲七年薨無子載封萬厯元年由武定王襲十四年薨翊鑊萬厯十七年襲二十年薨常㵂萬厯二十四年襲
  玉田王厚烴祐楎庶二子嘉靖元年封二十二年薨傳 載塘嘉靖二十六年襲萬厯四十三年薨翊鍵萬厯十六年封長子既而襲封
  新樂王厚熑祐楎庶三子嘉靖三年封三十二年薨傳 載璽嘉靖三十六年襲萬厯二十一年薨翊鎔萬厯二十四年襲四十二年薨無子國除
  髙唐王厚煐祐楎庶四子嘉靖中封萬厯十一年薨傳 載墀封長子萬厯二年未襲卒以子翊鑲襲爵追封翊鑲萬厯十六年襲四十年薨常澤萬厯四十六年襲
  齊東王厚炳祐楎庶五子嘉靖九年封三十七年薨傳 載垢嘉靖四十一年隆慶六年翊□萬厯三年襲薨年闕常泛萬厯二十五年封長子既而襲封
  邵陵王厚煃祐楎庶六子嘉靖十八年封萬厯十八年薨
  傳 載增封長子未襲卒翊錑萬厯三十四年襲薨年闕常溸萬厯三十五年封長子既而襲封
  漢陽王厚□祐楎庶七子嘉靖三十五年封萬厯十年薨
  傳 載塵封長子未襲卒無子國除
  平度王載垹厚燆庶四子嘉靖二十四年隆慶五年
  傳 翊𨫼萬厯五年襲二十八年薨常湍萬厯三十二年襲
  寜陽王載垿厚燆庶五子嘉靖二十五年
  傳 翊鏉萬厯三十九年封長子既而襲封
  昌樂王載堭厚燆庶六子嘉靖二十六年隆慶六年薨無嗣國除
  壽張王載䵺厚燆庶七子嘉靖二十九年封三十四年薨無嗣國除
  商河王載塨厚燆庶八子嘉靖三十五年封萬厯二十三年薨
  傳 翊□萬厯二十三年襲四十四年薨無子國除
  雍王祐橒憲宗嫡八子成化二十三年封𢎞治十二年就藩衡州府正徳二年薨無子國除
  夀王祐榰憲宗庶九子𢎞治四年封十一年就藩保寜府十七年移徳安府嘉靖二十四年薨無子國除等謹按夀王傳曰正徳元年以岐王世絶改就岐邸於徳安表中作𢎞治十七年互異王圻續通考亦作正徳元年
  汝王祐梈憲宗庶十一子𢎞治四年封十四年就藩衞輝府嘉靖二十年封無子國除
  涇王祐橓憲宗庶十二子𢎞治四年封十五年就藩沂州嘉靖十六年薨無子國除
  榮國傳授世次
  榮王祐樞憲宗庶十三子𢎞治四年封正徳三年就藩常徳府嘉靖十八年
  傳 厚勲封世子未襲薨以子載墐襲爵追封載墐嘉靖十九年襲萬厯二十二年薨翊鉁萬厯三十六年襲四十年薨常溒萬厯四十二年襲薨年闕由枵萬厯四十四年封世子既而襲封慈炤慈炤表闕從傳増
  福寜王厚熹祐樞嫡二子正徳十年嘉靖十四年薨無子國除
  惠安王厚煦祐樞嫡三子嘉靖元年封二十三年薨傳 載塾嘉靖二十七年襲四十二年薨翊鏕隆慶六年襲萬厯四十二年薨
  永春王厚烈祐樞庶四子嘉靖八年薨萬厯十六年薨傳 載垍封長子未襲卒無子國除
  富城王厚然祐樞庶五子嘉靖十年封萬厯四年薨傳 載壔萬厯七年襲三十九年薨翊□萬厯四十三年襲
  貴溪王厚□祐樞庶六子嘉靖十年封萬厯九年薨傳 載琾封長子未襲卒無子載𤬪萬厯三十三年由鎭國將軍進襲
  肇慶王由楨常溒嫡五子天啟六年
  申王祐楷憲宗庶十四子𢎞治四年封國四川之叙州十六年未就藩薨無子國除
  等謹按王圻續通考載武宗子蔚王厚煒睿宗即興獻帝長子岳王厚熙今以皆係進封故不列
  世宗八子穆宗外哀冲莊敬二太子及他皇子俱殤其得封者一王曰景王載圳
  景王載圳世宗庶四子嘉靖十八年二月封四十年就藩徳安府四十四年薨無子國除
  穆宗四子神宗外憲懷太子及他皇子殤其得封者一王曰潞王翊鏐
  潞國傳授世次
  潞王翊鏐穆宗嫡四子隆慶五年封萬厯十七年就藩衞輝府四十二年薨
  傳 常淓萬厯四十六年襲
  寶豐王常□翊鏐庶二子天啟三年
  神宗八子光宗外三子未封其得封者四王曰福王常洵瑞王常浩惠王常潤桂王常瀛
  福國傳授世次
  福王常洵神宗庶三子萬厯二十九年封四十二年就藩河南府
  傳 由崧常洵庶一子初封徳昌王崇禎十六年進襲福王
  潁上王由榘常洵庶二子萬厯中封
  瑞王常浩神宗庶五子萬厯二十九年封天啟七年就藩漢中府
  惠王常潤神宗庶六子萬厯二十九年封天啟七年就藩荆州府
  桂國傳授世次
  桂王常瀛神宗庶七子萬厯二十九年封天啟七年就藩衡州府
  安仁王由□常瀛嫡三子崇禎時封
  永明王由榔常瀛嫡四子崇禎時封
  愍帝六子獻愍太子慈烺外嫡第二子庶第五子第六子俱殤其封而未建藩邸者二王曰定王慈炯永王慈炤
  定王慈炯愍帝嫡三子崇禎十四年
  永王慈炤愍帝庶四子崇禎十五年
  等謹按太祖初年令諸王皆得精器甲時訓練以備不虞其王封並塞居者尤被重寄燕晋二王數將兵出塞及築城屯田大將如馮勝傅友徳皆受節制揆其立法之意原以慎固邊防翼衛王室而其勢積重釀成内難成祖心知前弊始加禁戢自是終明之世分封而不錫 --(右上『日』字下一横長出,類似『旦』字的『日』與『一』相連)上列爵而不臨民食禄而不治事矯枉鑒覆意誠善矣然防閑過峻法今日增出城省墓請而後許二王不得相見以至稽留封襲吹索百端國命授柄於權閹天宗輦貨於贓史凡兹瞀亂至神宗朝而極以是為強榦弱枝失之彌逺然則推之以恩裁之以法準今酌古仁至義盡自非聖人其孰能與於此乎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二百八
<史部,政書類,通制之屬,欽定續文獻通考>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二百九
  封建考
  異姓封建
  明制封功臣及外戚公侯伯凡三等皆有流有世功臣則給鐵劵封號四等佐太祖定天下者曰開國輔運推誠從成祖起兵曰奉天靖難推誠餘曰奉天翊運推誠曰奉天翊衛推誠武臣曰宣力武臣文臣曰守正文臣嵗禄以功為差已封而又有功仍爵或進爵增禄其才而賢者充官營總督五軍都督府掌僉書南京守備或出充鎮守總兵官否則食禄奉朝請而已年幼而嗣爵者咸入國子監讀書
  史料曰太祖初下建業草創未遑吳元年始拜李善長徐達常遇春為國公而其他之死勤事者有國郡公侯伯子男之贈然往往一循元舊洪武三年大啟封建太祖紀云是年十一月告武成於郊廟大封功臣功臣則公侯伯三等罷子男不置公侯位正一品上伯位正二品有世襲有流爵世襲者頒鐵券流爵則否當是時封伯者僅二人忠勤之禄僅當侯三之一誠意至不能當六之一十年以後封東筦徽光禄遂與侯等永樂初始定居侯之下正一品之上階勲皆與侯等而伯益重矣凡公侯伯之任入則掌參五府總六軍出則領將軍印為大帥督留都筦鑰轄漕綱運獨不得與九卿事公侯伯子孫不世襲者謂之流公流侯流伯大抵流公為侯流侯為伯流伯則指揮使耳俟其更有大功方許世襲其襲爵之公侯伯非有竒功異能沒不得追封王公侯後有追贈王公侯者或以死事或出特恩
  明史功臣世表曰自昔帝王受命驅策羣力以有天下迨區宇既寧論功崇報剖符析珪爰及苗裔徳意厚矣唐宋以來房喬首讓世封是以英衛子孫齒於甿𨽻宋代勲階祗崇虚號祖孫父子各擬名邦初無世及之文非復承家之舊明祖開基曠然復古宿將謀臣生著號而沒襲封茅土之頒殆逾百數雖黨獄蔓延剗削芟除存者不及三四然觀鐵榜所列訓誡之辭則河山之誓白馬之盟初意固不其然髙危滿溢亦其自取焉耳乃若靖難之勞奪門之賞跡祭佐命籍次元功以視開國諸臣亦曷可同年而語乎世宗中葉修繼絶之典於是鄂曹衛信之裔復列通侯延其世緒雖宋潁韓淇終於勦絶而自餘推誠宣力名載丹書者奕葉貂蟬保守禄位典宿衛領京營鎮陪京督漕運寄隆方岳階晉公孤家分典瑞之榮朝無酎金之罰較諸西京世胄殆將過之
  太祖洪武三年十一月告武成於郊廟大封功臣洪武二十五年九月給公侯嵗禄歸賜田於官
  明初勲戚皆賜官田以代常禄其後令還田給禄米公五千石至二千五百石侯千五百石至千石伯千石至七百石此據食貨志書當是洪武時定制如此其後所給各臣禄數載在史表與王圻續通考者其羸縮每不盡符
  等謹按此二條以一代定制之始故本紀文録之自後以論某功封建者已詳諸人事内不再録王世貞弇州集曰明初起自淮甸旋定江東收拓疆宇統一華夏滅漢之功為最取幽燕次之次汴洛秦晉齊魯次呉次閩越次蜀又次滇南當是時功臣封者食租衣税雖不得分土臨民而鐵劵寳綸天盟廟授追崇之禮過於商周世宥之恩寛於漢魏矣革除之後輝祖以守義釋囚景隆以負國淹繫江隂失律遼西長興喪師真定越雋安陸之流乍承收復終歸氓𨽻故其存者魏西平武定三家耳成祖靖難以九門壩上白溝滄州藁城夾河靈壁七戰論功已而北征沙漠南縛交趾西靖羌番東捕倭韓舊恩新績登封實多洪熈宣徳文教漸張九伯皆特轅欵塞合騎從征咸稱不僭正統景泰天順間却寇奪門剖符益衆未幾誅奪存亦無幾成化時國家治平屯細栁出居胥雖師律尚嚴而檢覆多濫以故傳世者鮮𢎞治御極慎名器封者無聞正徳間典章頗濫世宗登極之詔首録擒反謂新建伯已而悼念元勲興滅繼絶五姓續封於斯為善述矣
  功臣傳國世次
  魏國公徐達佐太祖平天下吳元年九月論平吳功封信國公洪武三年十一月以開國功臣進封魏國公禄五千石予世劵十八年二月卒初封公時位次第二後李善長得罪進位第一
  等謹按魏國公卒後追封中山王子孫仍襲公爵後凡追封王者倣此
  傳 輝祖洪武二十一年襲成祖即位削爵永樂五年永樂五年襲十九年削爵二十二年復是年卒顯宗洪熙元年正統十三年承宗顯宗之弟正統十三年天順七年成化元年正徳十二年鵬舉俌之孫正徳十三年隆慶五年卒 傳言鵬舉曽以事奪禄未詳何年邦瑞隆慶六年襲萬厯十七年卒維志一作繼志萬厯十七年襲二十一年卒𢎞基萬厯二十三年襲崇禎十四年文爵崇禎未襲
  鄂國公常遇春佐太祖平天下呉元年九月論平呉功封洪武二年七月卒於軍卒後追封開平王
  傳 鄭國公茂洪武三年以開國功臣第三改封鄭國公禄三千石予世劵二十年有罪安置龍州二十四年卒開國公昇茂之弟洪武二十一年改封開國公永樂初死自昇死後子繼祖安置雲南𢎞治六年授繼祖孫復南京錦衣衛指揮使復之曽孫元振得復封中間失公侯爵凡五世懐逺侯元振嘉靖十一年續封懐逺侯予世劵禄千石二十八年卒文濟一作文清嘉靖二十八年襲萬厯八年卒允緒萬厯九年襲崇禎十三年延齡允緒之孫崇禎未襲臣等謹按常遇春傳元振為復之孫表作曽孫今考世宗實録與表同故從表又表以延齡為允緒之孫傳作元振曽孫時當崇禎之末不可詳考又鄂國曹國衛國信國之後裔𢎞治時先授指揮表傳皆作𢎞治五年今據實録則皆六年事也
  韓國公李善長佐太祖定天下呉元年九月論平吳功封宣國公洪武三年十一月以開國功臣第一進封禄四千石予世劵九年以罪削禄千八百石二十三年五月坐胡惟庸黨賜死爵除
  曹國公李文忠太祖甥佐太祖平天下洪武三年十一月以開國功臣第四封禄三千石予世劵十七年三月獲譴卒追封岐陽王
  傳 景隆洪武十九年襲成祖初以降附功加禄千石永樂二年削爵禁錮自景隆削爵後其曽孫璿𢎞治六年授南京錦衣衛指揮使璿之孫性始續封中間失封者凡三世 按璿表作景隆孫誤臨懐侯性嘉靖十一年續封予世劵禄千石十三年卒無子叔沂襲嘉靖十三年襲十五年卒庭竹嘉靖十五年襲萬厯三年卒言恭萬厯三年襲二十七年卒其子宗城以使朝鮮逃歸論死不得襲乃以宗城子郵鎮襲邦鎮萬厯三十八年襲天啓二年卒𢎞濟崇禎十二年以臨淮侯遣代祭餘無考
  宋國公馮勝佐太祖平天下洪武三年十一月以開國功臣第五封禄三千石予世劵二十八年二月賜死爵除
  衛國公鄧愈佐太祖平天下洪武三年十一月以開國功臣第六封禄三千石予世劵十年十一月卒追封寧河王傳 申國公鎮洪武十三年襲改封申國公坐李善長親黨死自鎮死後其曽孫炳𢎞治六年授錦衣衞指揮使炳子繼坤續封中間失封者凡三世定逺侯繼坤嘉靖十一年續封定逺侯禄千石予世券三十五年卒祖錫嘉靖三十六年襲三十八年卒世棟祖錫之孫隆慶六年襲萬厯十六年卒紹煜一作達煜萬厯二十五年襲天啟七年文明崇禎元年
  信國公湯和佐太祖平天下洪武三年十一月以開國功臣第七封中山侯禄一千五百石七年加禄千石十一年正月進封公禄三千石予世券二十八年八月卒追封東甌王
  傳 和子鼎早卒贈信世子至和之六世孫紹宗始續封中間失封者凡四世靈璧侯紹宗𢎞治六年先授南京錦衣衞指揮嘉靖十一年續封靈璧侯予世券禄千石佑賢嘉靖十四年襲二十九年卒世隆嘉靖二十九年襲萬厯十四年卒之誥萬厯十五年襲三十五年卒國祚萬厯四十年襲國祥 文瓊以上二世襲年無考崇禎中嘗以侯代祭臣等謹按世隆卒於萬厯十四年傳言其歴政四十餘年則封年當為嘉靖二十九年表作三十九年誤
  又按王圻續通考載世宗嘉靖十一年以吏部尚書王瓊言常遇春李文忠鄧愈湯和特命襲封僅與侯爵葢常李流徙禁錮湯鄧寢襲百年一旦爵以上公恐難負荷故擬侯封勲階誥劵食禄皆如初封今考禄數比開國公初封固大减矣
  延安侯唐勝宗佐太祖平天下洪武三年十一月以開國功臣第八封予世劵禄一千五百石七年加禄千石削爵久之復爵二十三年坐胡惟庸黨誅爵除
  吉安侯陸仲亨佐太祖平天下洪武三年十一月以開國功臣第九封予世劵禄一千五百石七年加禄千石與唐勝宗同削同復二十三年坐胡黨誅爵除
  江隂侯周徳興佐太祖平天下洪武三年十一月以開國功臣第十封予世劵禄一千五百石七年加禄千石二十五年八月以其子罪坐誅爵除
  淮安侯華雲龍佐太祖平天下洪武三年十一月以開國功臣第十一封予世劵禄一千五百石七年六月自北平召還道卒
  傳 中洪武九年襲爵坐貶死追論胡惟庸黨爵除
  濟寧侯顧時佐太祖平天下洪武三年十一月以開國功臣第十二封予世劵禄一千五百石七年加禄千石十二年十一月卒追封滕國公子孫仍世侯
  傳 敬洪武十五年襲二十二年追論胡黨坐死爵除
  長興侯耿炳文佐太祖平天下洪武三年十一月以開國功臣第十三封予世劵禄一千五百石七年加千石永樂二年以嫌自殺爵除
  臨江侯陳徳佐太祖平天下洪武三年十一月以開國功臣第十四封予世劵禄一千五百石七年加千石十一年十一月卒追封杞國公
  傳 鏞洪武十四年襲二十年從征納哈出卒於軍已坐胡黨除
  鞏昌侯郭興佐太祖平天下洪武三年十一月以開國功臣第十五封予世劵禄一千五百石七年加千石十七年十一月卒追封陜國公
  傳 振洪武二十二年襲坐胡惟庸黨除
  六安侯王志佐太祖平天下洪武三年十一月以開國功臣第十六封予世劵禄九百石七年加禄至二千五百石十九年八月卒追封許國公
  傳 威洪武二十二年襲二十三年坐事謫指揮使又追坐胡惟庸黨爵除
  滎陽侯鄭遇春佐太祖平天下洪武三年十一月以開國功臣第十七封予世劵禄九百石七年加禄至二千五百石二十三年坐胡惟庸黨死爵除
  平凉侯費聚佐太祖平天下洪武三年十一月以開國功臣第十八封予世劵禄一千五百石七年加一千石二十三年坐胡惟庸黨死爵除
  江陰侯呉良佐太祖平天下洪武三年十一月以開國功臣第十九封予世劵禄一千五百石七年加千石十四年十一月卒追封江國公
  傳 高洪武十七年永樂十二年以罪免卒爵除
  靖海侯呉禎良之弟佐太祖平天下洪武三年十一月以開國功臣第二十封予世劵禄一千五百石七年加千石十二年卒追封海國公
  傳 忠洪武十七年襲二十三年追論禎胡黨死爵除
  南雄侯趙庸佐太祖平天下洪武三年十一月以開國功臣第二十一封予世劵禄一千五百石七年加千石二十三年坐胡惟庸黨死爵除
  徳慶侯廖永忠佐太祖平天下洪武三年十一月以開國功臣第二十二封予世劵禄一千五百石七年加千石八年三月以事賜死
  傳 權洪武十三年襲十七年卒其子不得嗣侯封
  南安侯俞通源通海之弟通海事見後佐太祖平天下洪武三年十一月以開國功臣第二十三封予世劵禄一千五百石七年加千石二十三年三月卒其明年附黨事發以死不問爵除
  廣徳侯華高佐太祖平天下洪武三年十一月以開國功臣第二十四封禄六百石四年四月卒追封巢國公無子爵除
  等謹按開國功臣皆予世劵獨華高傳中無予世劵明文然其卒後以無子故納誥劵墓中則其亦曽予世劵可知矣
  營陽侯楊璟佐太祖平天下洪武三年十一月以開國功臣第二十五封予世劵禄一千五百石七年加千石十五年八月卒追封芮國公
  傳 通洪武十七年襲二十年降指揮使已追坐璟胡黨爵除
  蘄春侯康鐸茂才之子茂才佐太祖有開國功洪武三年八月卒追封蘄國公鐸以父功得封洪武三年十一月以父為開國功臣第二十六得封予世劵禄一千五百石七年加千石十五年從征雲南卒追封蘄國公其子未襲爵以獲譴卒爵除
  永嘉侯朱亮祖佐太祖平天下洪武三年十一月以開國功臣第二十七封予世劵禄一千五百石七年加千石八年五月鎮北平十三年九月坐罪死爵除
  潁國公傅友徳佐太祖平天下洪武三年十一月以開國功臣第二十八封潁川侯予世劵禄一千五百石十七年四月以平雲南功進封公禄三千石予世劵二十七年十一月賜死爵除
  臨川侯胡美佐太祖平天下洪武三年十一月以開國功臣第二十九封豫章侯予世券禄一千五百石七年加千石十三年四月改臨川侯十七年有罪賜死爵除東平侯韓政佐太祖平天下洪武三年十一月以開國功臣第三十封予世劵禄一千五百石七年加千石十二年二月卒追封鄆國公
  傳 勲洪武十九年襲二十六年坐藍玉黨死爵除
  宜春侯黄彬洪武三年十一月以開國功臣第三十一封予世劵禄九百石七年加至二千五百石二十三年坐胡惟庸黨死爵除
  宣寧侯曹良臣洪武三年十一月以開國功臣第三十二封予世劵禄九百石五年六月與元兵戰於阿魯渾河没於陣二十三年十月追封安國公
  傳 泰洪武六年襲七年加禄至二千五百石坐藍玉黨死爵除
  汝南侯梅思祖洪武三年十一月以開國功臣第三十三封予世劵禄九百石七年加至二千五百石十五年十月卒已追坐胡黨爵除
  河南侯陸聚洪武三年十一月以開國功臣第三十四封予世劵禄九百石七年加至二千五百石已坐胡惟庸黨死爵除
  忠勤伯汪廣洋洪武三年十一月以開國文臣封禄三百六十石七年加至一千九百石十二年十二月貶廣南死
  誠意伯劉基洪武三年十一月以開國文臣封禄二百四十石八年四月卒二十三年予世劵
  𫝊 廌基之孫洪武二十四年襲増禄至五百石二十五年謫戍赦還永樂間卒自後失封至廌之四世孫禄景泰間授五經世襲禄之孫瑜𢎞治間初授指揮使後續封中間凡失封者五世基九世孫𢎞治十三年詔授處州衛指揮使嘉靖十一年續封誠意伯禄七百石二十年卒世延基十一世孫嘉靖二十八年襲萬厯三十四年坐罪論死藎臣世延之孫萬厯三十六年襲孔昭天啟三年
  永城侯薛顯洪武三年十二月以開國功臣封予世劵禄一千五百石十九年卒於軍無子弟綱幼後追論胡黨爵除
  等謹按紀於三年十一月書湯和等侯者二十八人數至陸聚已符其數薛顯表云十二月封紀文不載此亦是開國功臣但在湯和等二十八人之外
  西平侯沐英洪武十年十月封予世劵禄二千五百石討西番有功十四年征雲南二十五年六月卒於雲南追封黔寜王
  等謹按王圻續通考云沐英以征西番封考英於十年十一月封十一年十一月始率仇成藍玉討西番傳中書英勲號亦有開國字則非僅以征番封明矣若以下自仇成至王弼共十二人則皆以征番封者
  傳 春洪武二十五年襲三十一年卒黔國公晟春之弟洪武三十一年襲侯永樂六年以征安南功進封黔國公禄三千石予世劵正統四年卒追封定逺王正統五年景泰元年成化元年襲𢎞治九年卒無子晟兄昻之四世孫𢎞治十年襲正徳十四年紹勛正徳十六年嘉靖七年益嵗禄十五年卒朝輔嘉靖十五年襲二十六年卒嘉靖二十六年襲給半禄二十八年卒融之弟嘉靖二十八年襲給半禄殀叔朝弼襲朝弼朝輔之弟嘉靖三十三年隆慶四年削爵論死昌祚隆慶五年襲給半禄萬厯十二年以破緬兵功悉食故禄二十三年以病免子叡襲叡以罪廢復襲爵天啓五年卒萬厯二十三年襲三十七年死於獄啟元天啟五年崇禎元年天波崇禎元年
  等謹按有明一代以沐氏世鎮雲南正統時斌幼居京師春弟昻往代鎮昻卒後贈定邊伯斌始之鎮成化時以琮幼命昻子璘與瓚代鎮成化三年琮始之鎮朝輔卒後子融與鞏皆幼故以朝弼代鎮而融鞏皆給半禄也
  安慶侯仇成洪武十二年十一月以征西番功封禄二千石十七年四月予世劵加禄五百石二十一年七月卒追封皖國公
  傳 正洪武二十三年襲以事除
  𫝊曰洪武十二年論藍玉等征西功當封帝念成舊勲封之
  凉國公藍玉洪武十二年十一月以征西番功封永昌侯禄二千石十七年四月予世劵加禄五百石二十一年十二月以北征功進封公又加禄五百石二十六年二月謀反伏誅
  等謹按傳言十二年已予世劵表則云十二年世襲指揮使十七年始予世侯彼此小異考謝成張龍傳十二年皆止世指揮使則當以表文為正
  永平侯謝成洪武十二年十一月以征西番功封禄二千石二十六年坐事死
  鳯翔侯張龍洪武十二年以征西番功封禄二千石後以從征雲南功予世劵加禄五百石三十年卒
  傳 傑龍之孫建文時襲永樂初除
  安陸侯呉復洪武十二年以征西番功封禄二千石十六年十月以從征雲南卒於普定追封黔國公十七年予世劵加禄五百石
  傳 傑洪武十九年襲建文中謫南寧衛指揮使爵除
  宣徳侯金朝興洪武十二年十一月以征西番功封禄二千石十五年七月從征雲南卒於軍追封沂國公十七年予世劵加禄五百石
  傳 鎮洪武十九年襲二十三年追坐父朝興胡黨降指揮使爵除
  懐逺侯曹興洪武十二年十一月以征西番功封禄二千石二十六年二月坐藍玉黨死
  靖寧侯葉昇洪武十二年十一月以征西番功封禄二千石二十五年八月坐胡惟庸黨死
  景川侯曹震洪武十二年十一月以征西番功封禄二千石二十六年二月坐藍玉黨死
  㑹寧侯張温洪武十二年十一月以征西番功封禄二千石二十六年二月坐藍玉黨死
  雄武侯周武洪武十二年十一月以征西番功封禄二千石三十三年三月卒追封汝國公
  定逺侯王弼洪武十二年十一月以征西番功封禄二千石十七年以從征雲南功予世劵加禄五百石二十六年賜死爵除表作十七年十二月卒誤
  崇山侯李新洪武十五年十二月以營孝陵封禄一千五百石二十八年九月以事誅
  普定侯陳桓洪武十七年四月以平雲南功封予世劵禄二千五百石二十六年二月坐藍玉黨死爵除東川侯胡海又名海洋洪武十七年四月以平雲南功封予世劵禄二千五百石二十四年七月卒
  武定侯郭英興之弟洪武十七年四月以平雲南功封予世劵禄二千五百石永樂元年二月卒追封營國公傳 玹英之孫永樂二十二年正統十二年卒諸子以爭襲停珍之子天順元年𢎞治十五年襲正徳二年卒翊國公勛正徳三年襲嘉靖十八年進封翊國公前後加禄四百石二十八年有罪下獄明年卒於獄守乾嘉靖二十九年襲侯三十九年卒大誠嘉靖四十四年襲萬厯四十四年卒應麒萬厯四十五年襲尋卒應麟應麒之弟萬厯四十五年襲崇禎元年培民崇禎初襲
  等謹按英子曰鎮曰銘鎮尚永嘉公主銘之女孫為仁宗貴妃當襲爵時以仁宗妃故銘之子玹得嗣侯英宗初永嘉公主乞以其子珍嗣侯不允玹卒其子聰與珍爭嗣遂並停昌為珍之子表作玹子誤天順元年昌以詔恩得襲表作三年亦誤昌卒子良當嗣聰又争之遂並停後以良為英嫡孫詔襲爵至翊國公勛之晉封則以督營造且右張璁之故傳言明興以來勲臣不與政事惟勛以挾寵為奸致敗表言嘉靖二十九年勛死守乾即於二十九年襲而傳言勛死數年其子始嗣封以事勢論之當無罪人方死子即襲爵之理疑表中有誤也
  鶴慶侯張翼洪武十七年四月以平雲南功封予世劵禄二千五百石二十六年二月坐藍王黨死
  航海侯張赫洪武二十年十月以督海運功封予世劵禄二千石二十三年八月卒追封思國公子停襲
  舳艫侯朱夀洪武二十年十月以同張赫督海運功封予世劵禄二千石二十六年二月坐藍玉黨死爵除
  海西侯納哈出元木華黎裔孫元亡聚兵守金山洪武二十年六月馮勝兵踰金山乃降九月封二十一年七月從𫝊友徳征雲南卒扵軍
  傳 瀋陽侯察罕洪武二十一年襲改封瀋陽侯二十六年坐藍玉黨死臣等謹按納哈出以来降受封表故列之至崇禮侯買的里八剌終係故君之嗣且後仍歸北他若陳友諒子歸徳侯陳理明玉珍子歸義侯明昇係降王後徙髙麗皆不可與功臣並列是以史表不載今亦不列而附志於此
  東莞伯何真洪武二十年七月封時已致仕予世劵禄一千五百石二十一年三月卒
  等謹按史料云以降附封考本𫝊元末真聚衆保廣東數郡廖永忠征南真遂奉表以降故得封也
  傳 榮洪武二十年襲二十六年坐藍玉黨死
  全寧侯興恪興祖子興祖死於戰追封燕山侯洪武二十一年八月以從藍玉北征功封予世劵禄二千石二十六年二月坐藍玉黨死爵除
  西凉侯濮璵英之子洪武二十年閏六月戰殁金山追封金山侯進封樂浪公洪武二十一年以父英死事封予世劵禄二千五百石二十六年坐藍玉黨謫戍死爵除
  徽先伯桑敬世傑子世傑死於戰追封永義侯洪武二十三年九月以父死事封予世劵禄一千七百石已坐藍玉黨死爵除
  永定侯張銓洪武二十三年十月以征蠻功封禄一千五百石
  越嶲侯俞淵廷玉之子通海之弟通海以戰時中流矢卒追封虢國公廷玉先卒亦追封河間郡公洪武二十五年六月帝追念廷玉通海功故封予世劵禄二千五百石明年削爵還里建文初召復爵征燕戰没白溝河永樂初爵除
  等謹按王圻續通考云淵以征南封誤
  又按以上諸人皆身膺封爵者也若追封之爵考中例皆不載惟明代與他代不同往往有因追封而子孫始世襲者非他代之止追封一人而止故不得不為附見其他追封而無世系者史表中皆以五等為次列於各朝所封諸之後今皆不列即東勝侯汪興祖追封後曽予世劵終以子幼停封惟其中有廖永安於乙巳年使於張士誠不屈遙封為楚國公卒於呉追封鄖國公此其生前雖不在朝而實膺楚國之號故為附志於此
  以上洪武朝
  弇州集曰明初封公者六人而魏國功最大禄秩亦最重中山侯宿將也以一言之悖而不獲公徳慶侯鉅勲也以一事之疵而不獲公永城封而貶東勝封而奪訓詞葢凜乎斧龯焉然至吉安江夏臨川東平之類抑何其殱夷狼藉也三年而後續侯者獨西番之役最盛平雲南次之其他以舊勲相錯封然至藍氏之誅累而幾若掃矣夫以馮宋公傳潁公之雄而卒不免死又不置後至嘉靖百餘年間初所封六公僅一公在二十八侯進為公者亦絶而餘二十六侯亡里土乗駟之奉後封 四公二十一侯二伯亦僅西平武定在耳是時下詔追考故實鄂曹衛信之後俱為徹侯誠意之後仍為伯増其秩天下翕然歸厚焉
  灤城侯李堅尚太祖女大名公主建文初以伐燕功封予世劵已戰敗被執㝷卒
  傳 莊建文中襲永樂初除
  等謹按傳與表皆無禄數王圻續通考云禄千石
  歴城侯盛庸建文二年九月以守濟南功封禄千石永樂元年削爵尋自殺
  以上建文朝
  淇國公邱福成祖入立以靖難功第一封予世劵禄二千五百石永樂六年加千石七年八月北征戰沒追削爵封除
  成國公朱能以靖難功第二封予世劵禄二千二百石永樂二年加禄千石四千十月卒於軍追封東平王
  傳 勇永樂六年襲加禄千石正統十四年戰没於土木于謙等追論勇罪奪爵天順初追封平隂王景泰三年以立東宫恩得嗣爵椂二千石𢎞治九年卒𢎞治九年襲嘉靖二年嘉靖四年三月襲六月卒麟之弟嘉靖八年襲十五年卒希忠嘉靖十五年襲二十六年加禄百石萬厯元年卒追封定襄王時泰萬厯二年襲九月卒應楨萬厯八年襲十四年自殺鼎臣萬厯二十八年襲明年卒無子叔應槐襲應槐萬厯二十九年襲三十八年卒純臣萬厯三十九年襲
  等謹按能之加禄千石傳有而表無勇之加禄千石傳無而表有疑其以一次所加分為兩事然考焦竑人物考云永樂四年能討安南加禄千石卒於師子勇嗣定禄三千石則二次所加當均有之能之嵗禄合原給之數得三千五百勇則定數三千耳傳言儀減禄至千石而表云二千石據人物考云初止食禄一千石後又加千石也傳言希忠嘉靖時益禄七百石而表止云百石不相符傳言希忠之贈定襄萬厯十一年追奪表亦不書
  成陽侯張武以靖難功第三封予世劵禄千五百石永樂元年十月卒贈潞國公無子爵除
  泰寧侯陳珪以靖難功第四封予世劵禄千二百石永樂十七年四月卒追封靖國公
  傳 瑜永樂十七年襲二十年北征失機下獄死瑜之兄子永樂二十二年宣徳五年宣徳五年襲七年卒灝之弟宣徳十年正統十四年没於土木追封寧國公瀛之弟正統十四年天順八年成化八年襲禄一千石𢎞治七年卒𢎞治七年襲禄千石正徳元年卒正徳六年襲十二年卒無子叔璉襲嘉靖十三年襲禄千石二十三年卒璉之弟嘉靖二十四年襲二十一年卒良弼嘉靖四十一年聞禮天啟中襲延祚天啓中襲臣等謹按傳云涇於天順七年鎮廣西大藤峽蠻入梧州涇不救徵還下獄論斬尋宥之卒而表中僅言鎮廣西移鎮淮安總漕運其事當在總漕運之後耳
  武安侯鄭亨以靖難功第五封予世劵禄一千五百石宣徳九年二月卒追封漳國公
  傳 能宣徳十年正統七年正統十一年成化十三年成化十三年正徳十一年正徳十二年嘉靖二十八年嘉靖二十八年襲萬厯八年卒維忠萬厯八年襲二十六年卒維孝維忠之弟萬厯二十六年襲天啟二年之俊天啓二年襲
  保定侯孟善以靖難功第六封予世劵禄一千二百石永樂十年六月卒追封滕國公
  傳 瑛永樂十一年襲仁宗即位以罪奪爵毁其劵流雲南宣徳十六年召還不復爵天順元年以承天門災詔復予伯爵禄八百石四年卒天順四年成化八年卒子達仍授指揮使伯爵除
  同安侯火真以靖難功封第七予世劵禄千五百石永樂七年八月北征戰没爵除
  鎮逺侯顧成以靖難功第八封予世劵禄千五百石永樂十二年五年卒追封夏國公
  傳 興祖成之孫永樂十三年正徳十四年削爵景泰中以立東宫恩復封伯天順元年復侯爵七年卒興祖之孫天順八年成化九年淳從弟成化九年襲以支庶减禄止八百石𢎞治五年以破貴州叛苗加禄二百石十五年卒仕隆弘治十七年嘉靖七年嘉靖七年襲萬厯九年卒承光寰從子萬厯十年襲二十六年卒大理萬厯中襲肇迹天啟中襲
  靖安侯王忠以靖難功第九封禄千石永樂七年八月北征戰没無子爵除
  武城侯王聰以靖難功第十封予世券禄一千五百石永樂七年八月北征戰没追封漳國公
  傳 琰永樂七年襲伯
  等謹按李逺王忠王聰火真四人皆附邱福傳後李逺傳云予世伯劵蓋聰等之世襲是襲伯非襲侯人物考亦云琰襲伯與李逺傳互証相符此所謂流侯為伯也王聰傳之無予世劵字當是偶疎王忠𫝊亦無世劵字或以其無子故耶人物考則云王忠以北征失機故國除也
  永康侯徐忠以靖難功第十一封予世劵禄一千一百石永樂十一年八月卒追封蔡國公
  傳 安永樂十六年成化十七年安之孫成化十八年襲𢎞治十五年卒𢎞治末襲正徳四年卒溥庶兄正徳八年襲嘉靖三十三年喬松嘉靖三十四年襲萬厯十年卒文煒萬厯十一年襲三十七年卒應坤萬厯三十七年襲四十三年卒錫印天啟元年崇禎二年卒叔應垣襲應垣崇禎三年錫登崇禎中襲
  隆平侯張信以靖難功第十二封予世伯劵禄千石永樂二十二年九年時仁宗已即位予世侯劵正統七年五月卒追封鄖國公
  傳 淳信之孫正統八年襲十一年卒正統十二年天順二年卒弟祐襲福之弟天順二年成化十七年福之從弟正徳三年襲四年卒正徳十三年嘉靖二十三年以罪削爵瑋之姪嘉靖三十七年襲萬厯三年卒萬厯三年襲四十五年卒國彦炳之孫萬厯四十六年襲拱薇襲年無考
  安平侯李逺以靖難功第十三封予世伯券禄千石永樂七年八月北征戰没追封莒國公
  傳 安永樂七年襲伯宣徳二年以征交阯失律下獄奪劵英宗時復起用正統時又以戰敗謫戍卒
  等謹按傳言安自宣徳時奪爵之後英宗天順初起用雖充總兵官未復原爵人物考中所載大畧相同世表作天順元年復則誤矣
  成安侯郭亮以靖難功第十四封予世伯劵禄千二百石永樂二十一年三月卒追封興國公
  傳 晟永樂二十二年時仁宗已即位特命襲侯禄千石天順二年天順三年襲伯成化二年成化六年襲𢎞治五年卒𢎞治六年襲嘉靖元年寧從子嘉靖二年應乾嘉靖二十八年襲萬厯十四年卒邦柱萬厯十四年襲邦相邦柱之弟萬厯十七年襲二十六年卒祚延萬厯三十八年襲四十年卒祚久祚延弟萬厯四十年襲天啟元年卒以叔邦棟襲邦棟天啟元年祚永崇禎中襲
  思恩侯房寛以靖難功第十五封禄八百石永樂七年十一月卒
  興安伯徐祥以靖難功第十六封禄千石永樂二年五月卒
  傳 亨祥之孫永樂二年襲伯宣徳元年以征交阯無功奪爵英宗即位復之正統九年以征兀良哈功追封侯加禄百石天順四年天順四年襲伯給半禄成化五年成化十六年襲𢎞治十七年卒盛再從弟正徳三年襲以忤劉瑾革禄二百石嘉靖十二年嘉靖十三年襲十四年卒暘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嘉靖二十年襲萬厯三十一年卒繼榮暘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之孫萬厯三十一年襲三十三年卒無子叔汝孝襲汝孝萬厯三十七年襲繼本襲年無考治安崇禎末襲臣等謹按徐祥傳與世表皆無予世劵字然其子孫襲爵甚逺人物考則有世襲字當是史中偶遺之耳徐理等之無世劵字亦同此
  武康伯徐理以靖難功第十七封禄千石永樂六年二月卒
  傳 楨永樂七年襲伯正統九年景泰四年襲其年卒無子爵除
  襄城伯李濬以靖難功第十八封禄千石已進封侯永樂三年十一月卒
  傳 隆永樂四年襲伯正統十二年正統十三年襲十四年没於土木贈侯珍之弟景泰元年成化四年以平都掌蠻功進封侯𢎞治二年卒追封苪國公𢎞治二年襲伯十一年卒隆孫黼從兄𢎞治十一年襲正徳四年卒全禮正徳四年襲嘉靖十八年應臣嘉靖二十年襲萬厯十年卒成功一作承功萬厯十年襲三十六年卒守錡萬厯三十八年襲國楨崇禎三年
  英國公張輔玉之長子玉從成祖起兵戰死於東昌永樂時追封榮國公仁宗洪熙元年進河間王以靖難功第十九封信安伯予世劵禄千石永樂三年加封新城侯加禄三百石表連前數作一千五百石并云世襲六年以平安南功進封英國公予世劵禄三千石宣徳无年以從征高煦事平加禄三百石正統十四年殁於土木追封定興王
  傳 懋景泰元年襲公正徳十年卒追封寧陽王萬厯九年削王號懋之孫正徳十年嘉靖十四年嘉靖十四年元功萬厯十年襲二十四年卒元徳元功之弟萬厯二十四年襲二十六年卒維賢萬厯二十六年襲之極崇禎十年襲年無考世澤崇禎十六年
  新昌伯唐雲以靖難功第二十封禄千石永樂元年七月卒
  新寧伯譚忠淵之子淵從成祖起兵戰死於夾河永樂初追封崇安侯成祖即位封禄千石宣徳三年從征交阯失律下獄論死已得釋八年卒
  傳 璟宣徳十年正統十四年𥙿正統十四年景泰三年𥙿之弟天順元年嘉靖四年嘉靖四年襲二十七年卒功承嘉靖二十七年隆慶元年國佐隆慶元年襲萬厯二十七年卒懋勛萬厯二十七年襲天啟三年𢎞業天啟中襲臣等謹按表傳於成祖朝所封每闕予世劵之文如譚淵傳亦無之然傳言璟襲封時部臣言忠以罪死不當襲帝曰劵有免死文其予嗣則其予世劵可知矣
  又按成祖紀靖難功徐祥等伯者十一人自徐祥至劉才是也但譚忠與劉才何以不列於功臣叙次之内王圻續通考於劉才亦云靖難廣恩伯於譚忠封號則亦無靖難字
  應城伯孫巖以靖難功第二十一封禄千石永樂十一年以罪奪爵已而復之十六年六月卒追封侯
  傳亨永樂十八年襲伯二十一年卒永樂二十一年襲明年卒英之弟永樂二十二年景泰二年繼先景泰三年襲𢎞治十六年卒𢎞治十六年襲嘉靖十八年永爵鉞之孫嘉靖十九年襲三十五年卒文棟嘉靖三十五年襲萬厯十七年卒允恭萬厯十七年襲二十八年卒廷勲萬厯三十三年襲
  富昌伯房勝以靖難功第二十二封禄千石永樂四年十月卒
  忻城伯趙彞以靖難功第二十三封禄千石宣徳元年正月卒
  傳 榮宣徳元年成化三年成化四年襲𢎞治十七年卒槿溥從子𢎞治十八年襲正徳十三年正徳十三年嘉靖三十五年祖允嘉靖三十七年襲四十年卒祖征祖允之弟嘉靖四十二年襲萬厯元年奪禄五年卒泰修萬厯六年襲二十五年卒世新萬厯二十六年襲之龍泰昌元年
  雲陽伯陳旭以靖難功第二十四封禄千石永樂四年從征交阯有功加禄五百石八年三月以疾卒於軍無子封絶
  廣恩伯劉才永樂元年封禄九百石宣徳五年三月卒忠誠伯茹瑺以文臣推戴功封禄千石已坐事下獄死順昌伯王佐以推戴功封禄千石永樂三年八月有罪下獄死
  平江伯陳瑄以推戴功封禄千石永樂二十二年十一月時仁宗已即位予世伯劵宣徳八年十月卒追封侯
  傳 佐宣徳十年襲正統初卒止統二年襲後以討福建賊有功進封侯天順元年益禄百石天順七年卒贈點國公天順八年襲伯𢎞治六年以治河功加禄二百石十二年以不禦火篩寇奪禄𢎞治十五年卒𢎞治十六年襲正徳中以忤劉瑾削爵瑾敗復六年卒以幼給禄尋卒熊絶以從子圭襲垚從弟嘉靖元年襲鎮兩廣時以擊安南寇功加禄四十石三十三年卒王謨嘉靖三十四年襲萬厯二年卒允兆允兆表無襲年一作啟嗣萬厯三十二年襲治安崇禎元年優給侯爵餘無考
  定國公徐景昌増夀之子増夀成祖后弟建文末以通燕誅成祖入追封武陽侯進定國公予世劵永樂二年襲父封禄二千五百石二十二年以罪停禄洪熙元年正統二年
  傳 顯忠正統三年襲十三年卒永寧景泰六年襲𢎞治十七年卒光祚永寧之孫𢎞治十五年襲嘉靖五年延徳嘉靖八年隆慶元年文璧隆慶二年襲萬厯三十六年卒希臯文璧之孫萬厯三十年襲崇禎三年允禎崇禎三年
  永春侯王寧尚太祖女懐慶公主建文中以通燕下獄成祖入以欵附功封侯予世劵禄千石永樂六年有罪下獄已見原九年九月卒停襲
  廣平侯袁容尚成祖女永安公主永樂元年五月以再論靖難功封予世券禄千五百石宣徳三年十二月卒追封沂國公
  傳 禎宣徳中襲尋卒禎之弟天順元年以承天門災復予侯成化十四年瑄之弟成化十五年禎從子成化二十二年襲𢎞治三年卒停襲
  等謹按瑄於天順初復予侯則禎之卒後已停襲二十餘年矣若下條李輿之襲伯當亦因承天門之災故也
  富陽侯李讓尚成祖女永平公主以再論靖難功封予世券禄千石二年八月卒追封景國公
  傳 茂芳永樂二年襲仁宗即位以舊嫌削爵輿天順元年襲伯成化十五年卒除
  豐城侯李彬以再論靖難功封予世券禄千石六年以平安南功加禄五百石二十年正月卒追封茂國公
  傳 賢永集二十一年襲景泰二年卒追封豐國公景泰四年成化十八年成化十九年襲禄千石十七年仍加前禄正徳二年卒璽庶兄正徳三年襲嘉靖十年旻從子嘉靖十年襲三十二年卒熙從子嘉靖三十六年襲禄五百石隆慶四年萬厯元年襲二十九年卒承祚萬厯三十年襲崇禎元年以附魏黨下獄遣戍開先崇禎三年
  寧陽侯陳懋亨之子亨有戰功先卒成祖即位追封涇國公以再論靖難功兼論父亨歸附功封寧陽伯禄千石七年進封侯益禄二百石洪熙元年予世侯劵宣徳中以罪奪禄久之還禄英宗天順初益禄二百石七年卒追封濬國公
  等謹按傳言懋禄初止千石是後二次所加共止四百石耳表中則云進侯後加禄至三千石與傳不符人物考内所載與傳畧同惟永樂七年之禄加三百石亦去三千石之數尚逺也
  傳 潤懋之次子天順七年潤之弟時當以懋長子晟之子輔襲爵因輔幼故以瑛借襲減禄之半懋之長孫晟之長子成化二十二年襲𢎞治元年有罪下獄無子繼祖瑛之孫正徳元年襲嘉靖三十五年維藩嘉靖三十七年隆慶二年大紀隆慶二年襲六年卒應詔萬厯十年襲四十八年卒光𥙿泰昌元年
  成山侯王通真之子真從成祖起兵死於戰追封金鄉侯仁宗時又進寧國公以父死事故封武義伯予世劵禄千石永樂七年營長陵十一年進封成山侯成山之號當以營陵故加禄二百石仁宗即位予世侯加禄至二千二百石宣徳三年以棄交阯論死繫獄奪其券正統四年復起未復爵景泰三年卒傳 琮天順元年詔復嗣成山伯成化五年成化十年襲賜原券嘉靖四年嘉靖四年襲二十四年卒維熊嘉靖二十五年隆慶四年應龍隆慶五年襲萬厯二十三年卒允忠萬厯二十四年襲三十七年卒國柱萬厯三十七年襲道寧崇禎四年襲九年卒道允道寜之弟崇禎十年
  清逺伯王友以再論靖難功封禄千石六年七月以安南功進侯予世券加禄五百石十二年九月坐誹謗削爵除
  榮昌伯陳賢以再論靖難功封禄千石予世劵十三年十一月卒
  傳 智永樂十四年宣徳元年削爵除
  安鄉伯張興以再論靖難功封予世券禄千石五年正月卒
  傳 勇興兄子永樂中襲八年以北征失律謫戌後赦還復爵卒永樂十五年正統十四年安之弟景泰三年襲𢎞治五年卒寧之弟𢎞治六年襲正徳二年卒正徳二年襲嘉靖三十三年嘉靖三十三年襲四十年卒鐸之弟嘉靖四十年襲萬厯十七年卒世恩 光燦以上二世襲年無考
  遂安伯陳志以再論靖難功封禄千石予世劵八年五月卒
  傳 英志之孫永樂九年宣徳七年正統十一年襲十四年没於土木塤之弟正統十四年襲𢎞治十七年卒韶之孫𢎞治十七年襲隆慶六年萬厯二年襲崇禎元年秉衡襲年無考長衡秉衡之弟崇禎十四年
  永新伯許誠一作成永樂三年十月以發奸封禄一千石十六年二月卒
  西寧侯宋晟永樂三年十一月以征西功封禄一千一百石五年七月卒
  等謹按表於宋晟封時即云世襲傳言初止世指揮以琥尚主故得嗣侯予世券
  傳 琥尚成祖女安成公主永樂六年洪熙元年削爵琥之弟尚成祖女咸寧公主洪熙元年正統十四年戰没於陽和追封鄆國公景泰元年景泰六年天順元年誠之弟天順二年成化八年成化十一年良臣正徳十六年嘉靖三十四年天馴嘉靖三十四年公度嘉靖四十五年五月襲閏十月卒世恩萬歴中襲二十五年卒光夏萬厯三十四年襲天啟七年裕本崇禎初襲裕徳裕本之弟崇禎十一年
  安逺侯栁升永樂六年七月以安南功封安逺伯予世券禄千石八年以北征功進封侯仍世伯爵加禄五百石二十年又以從北征功予世侯宣徳二年九月敗没於交阯正統中追封融國公
  傳 溥宣徳十年天順五年溥之孫天順五年襲𢎞治七年削爵十二年復十五年卒𢎞治十六年襲嘉靖十一年嘉靖十二年襲禄千石十八年加禄三十石二十二年卒嘉靖二十四年懋勛 昌祚天啟元年紹宗以上三世諸書止稱安逺伯襲卒無考
  建平伯高福士文之子士文以征交阯戰死追封建平伯永樂六年襲父伯爵予世券禄一千三百石十二年卒
  傳 逺洪熙元年襲𢎞治元年卒逺之弟𢎞治二年襲六年卒逺之子𢎞治七年襲嘉靖初卒無子以義子為嗣事覺爵除
  寧逺侯何福永樂七年九月以北征功封禄千石明年八月以罪自殺除
  恭順伯呉允誠䝉古人永樂三年來歸十年十月以北征功封予世劵禄千二百石十五年四月卒
  傳 克忠永樂十六年洪熙元年以戚里恩進封侯世襲正統十四年戰沒於宣府追封邠國公土木之難瑾被執逃歸嗣侯天順五年死於曹欽之難贈凉國公天順六年襲正徳元年卒世興正徳二年襲繼爵嘉靖二十七年襲萬厯二十七年卒汝蔭萬厯二十七年襲崇禎四年惟業崇禎四年維英惟業之弟襲年無考
  廣寧伯劉榮永樂十七年九月以捕倭功封予世券禄千二百石十八年四月卒追封侯
  傳 湍永樂十八年宣徳九年湍之弟宣徳十年襲景帝初下獄三年復天順元年進封侯世襲加禄三百石成化中卒追封嶧國公淮之子安之姪成化十二年襲十六年卒瓘之弟成化十六年襲𢎞治二年卒𢎞治二年襲嘉靖元年嘉靖二年襲二十六年卒允中嘉靖三十一年嗣徳襲年無考萬厯十八年卒無子叔允正襲允正萬厯十九年襲三十三年卒嗣爵萬厯三十八年襲嗣恩嗣爵之弟崇禎十二年
  等謹按成祖紀十七年六月劉江殱倭寇於望海堝封江廣寧伯即劉榮也榮初冒父名江封伯後始改名榮
  安陽侯郭義永樂十八年十二月封禄千一百石十九年正月卒
  陽武侯薛禄與郭義同日封禄千一百石仁宗即位予世券洪熙元年以禦塞外寇功加禄五百石宣徳五年追封鄞國公
  等謹按表言初封禄千五百石洪熙時又加五百石人物考内所書與傳文合故從傳
  又按薛禄傳曰永樂中從北平起兵積功至大將封公侯伯而不以靖難功者薛禄及郭義金玉劉榮朱榮五人今考表中金玉劉榮朱榮三人不載
  勲號而義與禄之勲號亦有奉天靖難字當由既封之後亦授以此號耳
  傳 詵禄之孫宣徳七年正統四年景泰四年成化四年成化十二年襲禄千石嘉靖九年襲自翰卒後無子族人爭襲久之不得請絶封者三十餘年翰族子萬厯五年復封為侯鋹之弟襲年無考襲年無考
  惠安伯金玉與郭義同時封禄八百石十九年卒等謹按惠安表作㑹安八百石傳作九百石今以人物考内亦作惠安八百石故一從傳一從表
  永順伯薛斌䝉古人洪武中來歸與薛禄同日封禄九百石十九年九月卒
  傳 綬仁宗初即位念其父功命襲伯正統十四年鷂兒嶺戰沒追封侯景泰元年成化十二年成化十二年襲正徳六年卒
  等謹按表言世指揮使傳言綬以戰沒故子孫皆嗣伯至勲子始如券文嗣指揮
  武進伯朱榮永樂二十年九月以北征功封禄千二百石世襲洪熙元年七月卒追封侯
  傳 冕洪熙元年正統十四年戰沒陽和追封侯正統十四年天順四年天順五年成化九年雲之弟成化十年襲𢎞治二年卒𢎞治三年襲給嵗禄八百石正徳三年卒正徳三年襲十二年卒無子叔江襲正徳十三年嘉靖十二年江之弟嘉靖十八年襲二十七年卒承勲嘉靖三十七年世雍隆慶六年襲無子天爵世系無考萬厯二十七年襲三十九年卒自洪萬厯四十年襲
  安順伯薛貴斌之弟永樂二十二年此據傳書表作二十年九月與朱榮同時封從北征功封禄九百石洪熙元年予世伯宣徳元年七月進封侯加禄三百石五年二月卒追封濵國公無子傳 忠貴之從孫天順元年襲伯六年卒一作珤龍天順七年襲𢎞治三年卒自後仍照永樂初封襲指揮使
  忠勇王金忠𫎇古王子永樂二十一年十月以其部屬來歸封賜姓名宣徳六年八月卒
  史料曰其禄俸傔從在公之下侯之上
  以上永樂朝表有姚廣孝等七人皆係追封又無傳世故不列
  保定伯梁銘初從仁宗守北平仁宗即位之年十二月追論城守功封予世券禄千石宣徳二年九月卒於交阯軍中
  傳 珤宣徳十年景泰三年以討貴州由進封侯益禄五百石世襲伯成化三年卒追封蠡國公成化四年襲禄千石十七年卒傳之弟成化十八年永福正徳八年襲嘉靖九年繼藩嘉靖十四年世勛萬厯初襲天秩以上二世襲卒無考
  忠勤伯李賢本元臣洪武時來歸洪熙元年正月念其舊勞封禄千一百石尋卒
  等謹按史料忠勤作忠憲且言沒後追封豐國公表傳皆不載王圻續通考載賢以北征封誤表云洪熙元年正月戊申封考本紀是年正月壬申朔數至戊申得三十七日其非正月可知以仁宗實録核之是正月戊寅封也
  廣義伯呉管者允誠之子洪熙元年正月以北征功封禄千石世襲
  傳 玘正統四年景泰七年玘從弟天順二年成化五年以罪謫戍爵除
  清平侯吳成遼陽人洪武初來歸洪熙元年七月時宣宗已即位録舊勞封伯予世券禄一千一百石宣徳四年二月以從北征進封侯八年十二月卒追封梁國公
  傳 英成之孫宣徳十年天順八年成化十四年璽之弟成化十五年襲𢎞治十七年卒正徳三年襲嘉靖十年家彦嘉靖二十年國乾萬厯四年襲三十七年卒遵周萬厯三十八年襲
  等謹按表云進侯時加禄四百石傳云進侯禄如故人物考内亦無加禄事故從傳至進侯之年表作四年傳作三年亦小異
  以上洪熙朝
  崇信伯費瓛宣徳元年八月以邊功封予世劵禄千一百石三年二月卒
  傳 釗宣徳三年天順四年成化八年𢎞治十一年襲嘉靖九年柱之弟嘉靖十年襲十七年卒嘉靖十八年嘉靖三十五年甲金萬厯二年襲天澤萬厯四十三年襲崇禎十一年尚檝崇禎十一年
  㑹寧伯李英西番人洪武中來歸宣徳二年九月以邊功封并封其父南哥如子爵禄千一百石鎮西寧七年以罪奪爵論死正統二年始釋稍給以禄尋卒
  等謹按表云正統二年有罪革爵據傳則是先已革爵至是始釋之出獄耳
  新建伯李玉宣徳四年二月以邊功封禄八百石正統六年八月卒
  奉化伯滕定本元臣洪武時來歸宣徳四年七月以邊功封禄八百石正統六年十一月卒追封侯
  順義伯金順瓦刺人永樂時來歸宣徳四月七月以邊功封禄八百石八年九月卒
  以上宣徳朝
  㑹安伯趙安英宗正統三年以邊功封禄千石九年十二月卒
  寧逺伯任禮正統三年四月以邊功封禄千二百石十一年予世劵成化元年正月卒追封侯
  傳 夀成化元年襲鎮陜西四年以罪戌邊爵除
  定西侯蔣貴正統三年以邊功封定西伯禄千二百石予世劵七年五月以平麓川功進封侯世襲益禄三百石九年又加禄五百石十四年正月卒追封涇國公
  傳 琬貴之孫正統十四年襲侯二十三年卒追封凉國公成化二十三年襲正徳四年卒正徳四年襲嘉靖十一年襲三十四年卒傳之弟嘉靖三十五年襲萬厯三年卒建元萬厯三年襲承勲萬厯三十九年襲維恭天啟二年崇禎十三年秉忠崇禎十三年
  修武伯沈清正統六年十月封禄千石世襲八年四月卒
  等謹按表不言得封之由王圻續通考云以營建封人物考亦云以營宫殿得封也表言禄千石人物考云千一百石乂人物考言煜時減禄三百石與表中八百石之數相符疑一千一百石為得其實矣
  傳 榮正統八年襲十四年殁於土木追削爵天順初追封侯景泰三年以立后立儲恩准襲禄八百石成化十三年罪削爵成化中襲卒無子祺之弟成化二十三年襲𢎞治六年卒
  永寧伯譚廣正統六年十一月以邊功封禄千二百石九年十月卒成化三年追封侯
  靖逺伯王驥正統七年五月以平麓川功封驥係文臣以兵部尚書總督軍務禄千二百石九年加禄三百石景泰元年冬乞世劵予之天順四年五月卒追封侯
  傳 瑺天順四年成化二年成化八年襲十五年卒成化十九年正徳九年正徳十年學詩萬厯元年襲學禮學詩弟萬厯四年襲四十一年卒繼芳萬厯四十一年襲踰年卒永恩一作承恩萬厯四十三年襲
  平鄉伯陳懐正統九年三月以邊功封十四年沒於土木追封侯
  傳 輔正統十四年景泰六年成化二十一年成化二十二年襲𢎞治六年卒臣等謹按懐之初封流爵而非世爵故表𫝊皆無
  世襲字傳云子輔乞襲爵部臣以非世劵不許景帝以懐死事特許之政之請襲部臣亦不許中㫖許之政鎮兩廣久自陳軍功乞世劵部臣執不可亦以特恩許之然信卒無子其弟仍嗣指揮使矣又表傳於陳懐馬亮皆無禄數王圻續通考則云皆千一百石人物考云懐千一百石亮一千石大畧相同也
  招逺伯馬亮與陳懐同日封十一年七月卒
  忠勇伯蔣信䝉古人金忠之甥正統中封從帝陷土木後從駕還詔復給其禄景泰五年追封侯
  傳 善景泰五年襲𢎞治中卒無子爵除
  等謹按王圻續通考云信以邊功封禄千石今
  表中信無禄數而於善云増禄千一百石當是信本有千石而善又増百石耳
  以上正統朝
  昌平侯楊洪景帝即位八月以禦瓦剌功封昌平伯尋進封侯予世劵二年九月卒追封穎國公
  傳 傑景泰二年襲四年卒無子傑之庶兄景泰四年襲以盜軍儲論死輪贖還爵久之又以隂事免死奪爵命其子珍襲景泰七年襲英宗復辟以事下俊詔獄坐誅并奪珍爵戍廣西憲宗成化十七年詔襲爵
  等謹按表與傳皆無禄數王圻續通考云禄千石未知是否又傳言俊初守永寧懐來密戒將士毋輕納上皇上皇既還俊又言是將為禍本及復辟張軏言於帝故殺之而奪珍爵表則云珍以附于謙除當是以附于謙顯彰其罪名耳表又云珍於成化十七年詔許襲爵而傳云憲宗立授珍指揮使以後不書許襲字以實録考之珍實於成化十七年同南和伯方毅之子夀祥特許襲爵也
  定襄伯郭登英之孫景泰元年閏正月以敗瓦刺功封予世劵禄千二百石天順初坐罪奪爵憲宗即位復成化八年四月卒追封侯
  傳 嵩登從子成化八年襲禄七百石以非登嫡嗣伯爵及身而止十四年卒
  撫寧伯朱謙景泰元年九月以禦瓦刺功封二年二月卒天順元年追封侯
  傳 保國公永景泰二年襲伯予世劵成化二年以平荆襄賊進封侯六年以邊功予世侯十五年進封保國公禄二千石十七年賜世襲公𢎞治九年卒追封宣平王六年以後皆以邊功進爵𢎞治九年襲公子孫仍世侯正徳六年卒正徳七年襲侯嘉靖十七年加禄三百石卒嘉靖十七年岳之弟隆慶二年襲萬厯十八年卒繼勲萬厯十九年襲三十七年為臨清闗使所逼自殺國弼萬厯四十六年襲天啟中以忤魏忠賢停其嵗禄崇禎初復十一年又以劾温體仁停禄後復
  等謹按傳中前後俱無禄數表於謙之初封亦無禄數王圻續通考云謙禄千二百石人物考所書同當不誤表云永以保國公得禄二千石麒以襲侯加三百石當是視謙之伯禄加三百非視永之公禄加三百也傳言國弼崇禎時以劾奸相停禄如初而表竟云革爵十六年復此亦小有互異
  南和侯方瑛景泰五年四月以平苖功封伯予世劵天順元年進封侯表作追封誤子孫仍世伯禄千二百石三年十一月卒
  傳 毅天順四年襲伯以罪革爵夀祥成化十七年嘉靖十七年嘉靖十八年襲三十年卒嘉靖三十三年應奇隆慶二年襲卒無子叔□襲隆慶六年襲萬厯二十七年卒萬厯四十三年襲
  南寧伯毛勝其先䝉古人洪武中來歸景泰五年以討貴州湖廣賊封予世劵天順二年八月卒追封侯
  傳 榮天順三年襲坐石亨黨謫廣西成化二年復六年卒成化七年襲𢎞治六年卒𢎞治七年襲嘉靖十九年重器嘉靖二十一年襲三十四年卒邦器重器弟嘉靖三十四年襲四十年卒國器邦器弟嘉靖四十一年祖徳萬厯二十三年襲孟龍天啟中襲崇禎九年茂龍孟龍弟崇禎十年
  等謹按毛勝傳與表皆無禄數王圻續通考云禄千石人物考所書同當不誤
  溧陽伯紀順寧廣之子廣於景泰四年正月卒追封溧陽伯景泰四年七月襲父封
  等謹按實録紀廣鎮宣府病殁此外又有鉅鹿侯井源任邱伯梁成俱殁於土木沭陽伯金濓以文臣又有山陽伯武興皆係追封而無世及之爵故不載
  以上景泰朝
  忠國公石亨景帝即位之年八月以禦瓦刺功封武清伯進封侯景泰元年予世劵天順元年正月以奪門首功進封忠國公禄千五百石四年正月以罪瘐死獄中爵除
  太平侯張軏輔之弟天順元年正月以奪門功封禄二千石世襲二年三月卒追封裕國公
  傳 瑾天順二年襲成化初革奪門功除
  文安伯張輗軏之兄以奪門功封禄千二百石世襲六年二月卒追封侯
  傳 斌天順六年襲七年有罪除
  興濟伯楊善以奪門功封予世劵禄千二百石五年五月卒追封侯
  傳 宗天順二年成化元年以革奪門功降世指揮
  等謹按明一代功臣勲號文則稱文武則稱武獨楊善傳言以奪門功封宣力武臣後以追論迎駕功改守正文臣也表中止書武臣
  海寧伯董興以奪門功封予世劵禄千一百石成化十二年十一月卒除
  傳曰興與曹吉祥結姻故得冒奪門功後議革奪門者爵興以守邊得免吉祥誅乃奪興爵又以錦衣李貴薦復爵總兵宣府再予世劵憲宗即位罷還停世襲
  懐寧侯孫鏜以奪門功封懐寧伯予世劵五年以討平叛賊曹吉祥曹欽進侯世襲成化七年正月卒追封淶國公傳 輔成化七年襲十六年卒成化十六年襲𢎞治十四年卒應爵𢎞治十五年襲正徳十二年正徳十三年嘉靖十八年瑛之弟嘉靖十八年襲二十三年卒秉元嘉靖二十三年襲三十七年卒世忠嘉靖三十八年襲萬厯二十年卒承恩萬厯二十九年襲承䕃承恩弟繼濬崇禎四年維藩繼濬弟崇禎中襲
  等謹按傳言輔靖嗣爵時部臣言奪門功例不得世傳帝以鏜曽捕反者故特予之也傳表皆無禄數王圻續通考云禄千三百石
  豐潤伯曹義天順元年二月封予世劵禄千三百石四年正月卒追封侯
  傳 振義之孫天順四年襲𢎞治二年卒𢎞治三年襲嘉靖五年嘉靖五年襲七年卒棟庶兄嘉靖七年文炳嘉靖四十年允成萬厯二十三年襲四十三年卒匡治崇禎元年
  等謹按王圻續通考云曹義施聚皆以禦寇功封考二人亦皆有戰功然孫鏜傳曰鏜之冒奪門功封伯爵時董興曹義施聚皆冒封予世劵則亦當以冒奪門功故也若焦禮則自邊召入覲封之斷非兼奪門矣
  東寧伯焦禮䝉古人洪武中來歸天順元年二月以守邊有功封禄千二百石世襲七年正月卒追封侯
  傳 夀禮之孫天順七年成化八年卒無子壽之弟成化九年襲𢎞治十三年卒弘治十四年襲正徳六年卒淇之弟正徳八年襲十四年卒洵再從子正徳十六年襲三十六年卒文耀嘉靖四十二年夢熊文耀之弟襲無考
  懐柔伯施聚天順元年二月封禄千一百石予世劵六年九月卒追封侯
  傳 榮天順七年成化元年成化元年襲四年有罪奪爵十三年復𢎞治八年卒𢎞治八年襲嘉靖八年嘉靖中襲嘉靖十五年襲三十四年卒嘉靖三十五年隆慶三年光祖隆慶四年壯猷萬厯三十四年襲崇禎七年兆麟崇禎十年
  武功伯徐有貞天順元年三月以文臣奪門有功封禄千一百石七月以罪謫於金齒除
  武平侯陳友天順元年七月以隨方瑛平苖功封伯予世劵禄干一百石三年四月以邊功進封侯子孫仍世伯加禄百石四年三月卒𢎞治三年追封沔國公
  傳 能天順四年成化十九年成化二十年襲禄千石𢎞治八年卒𢎞治九年襲正徳四年卒勲之弟正徳五年卒大策嘉靖十三年襲萬厯五年卒永夀萬厯五年襲 按實録有武平伯陳如松者見萬厯十九年其世次襲年無考世恩襲年無考
  定逺侯石彪亨從子天順元年七月以邊功封定逺伯禄一千一百石予世劵三年四月以西北戰功第一進封侯加禄百石四年二月以罪誅爵除
  高陽伯李文英之從子天順元年冒迎駕功又以禦邊寇得封禄千石四年以孛來入寇文按兵不戰下獄論死既而宥之𢎞治二年十二月卒仍追封伯爵
  武强伯楊能洪從子天順元年七月以破寇功封禄千石四年十一月卒
  等謹按表云卒後以無子爵除而傳云能以流爵弗世表中本無世襲字則即有子亦不嗣伯也
  宣城伯衛潁天順元年十月以奪門功封予世劵禄千一百石憲宗時盡革奪門功世爵潁以天順間戰功自愬得如故𢎞治十一年卒追封侯
  傳 璋𢎞治十一年襲正徳十三年嘉靖三十六年守正嘉靖三十六年隆慶二年國本隆慶二年應爵萬厯二十八年襲三十五年卒時泰萬厯三十九年襲
  彰武伯楊信亦洪從子天順二年以破寇封禄千石憲宗即位信自陳前後戰功予世劵成化十三年十二月卒追封侯
  傳 瑾成化十四年襲𢎞治二年卒𢎞治十年襲給禄千石嘉靖十七年嘉靖十八年襲四十一年卒嘉靖四十一年襲萬厯十四年卒世階襲年無考萬厯四十八年卒崇猷泰昌元年
  以上天順朝
  武清侯趙輔憲宗成化二年十一月以克大籐峽蠻封伯禄千二百石四年正月以征迤東功進侯八年以玩寇為言官所攻輔辭侯乞世伯帝許其世伯侯如故减禄二百石二十二年六月卒追封容國公
  傳 承慶成化末襲伯正徳初以忤劉瑾削半禄三年卒𢎞澤正徳三年襲世爵嘉靖八年襲二十二年卒國斌世爵之孫嘉靖二十三年光逺萬厯二年襲祖䕃萬厯二十四年襲四十年卒祖芳祖䕃弟萬厯四十二年襲邦鎮世系襲年無考
  伏羌伯毛忠其先西陲人洪武時來歸成化三年四月以邊功封禄千石四年十一月討固原賊戰殁追封侯予世劵
  傳 鋭忠之孫成化五年襲𢎞𢎞治九年以破廣西賊増嵗禄二百石正徳三年劉瑾革其嵗禄五百石嘉靖二年嘉靖三年襲十三年卒江之弟嘉靖十三年漢從子嘉靖三十三年襲三十七年卒嘉靖三十九年襲萬厯二十年卒承祚崇禎四年襲自登至承祚世系無考
  順義伯羅秉忠成化四年八月以討山都掌蠻功封十六年十二月卒
  等謹按羅秉忠和勇傳表皆無禄數王圻續通考云秉忠禄千石勇一千一百石
  靖安伯和勇孛羅和寧王之孫其父欵塞來歸成化五年六月以討大籐峽功封十年二月卒
  寧晉伯劉聚大監永誠從子成化七年三月以却寇功且有内援得封八年予世劵禄千石十年四月卒追封侯傳 禄成化十年禄之弟成化十一年襲禄八百石𢎞治十四年卒𢎞治十五年襲岳之弟嘉靖六年良璽嘉靖二十三年襲無子叔斌襲嘉靖三十五年隆慶四年應芳萬厯三年襲天錫萬厯三十年襲光溥崇禎十一年
  興寧伯李震成化十二年九月以征苖功封禄千石十四年以被汪直等所譖下獄奪爵二十年九月復爵二十二年八月卒
  威寧伯王越成化十六年以邊功封世襲嵗禄一千二百石十七年加禄四百石尋又益五十石十九年以交結汪直奪爵謫居安陸後復起用𢎞治十一年卒於甘州
  等謹按越本文臣而知兵事傳言明制文臣不得封公侯越封伯後從勲臣例掌都督府自是實為武人然終不得進侯
  昌寧伯趙勝成化十九年十月封二十三年七月卒等謹按孫鏜傳言鏜封伯時董興曹義施聚趙勝皆冒封予世劵考勝是時僅超遷都督僉事其後勝屢督大師未見敵無功成化十九年之封以夤縁得冒邊功耳其卒則以營萬貴妃塋墮崖石間死王圻續通考云勝以營建封誤也又云禄千石傳表皆不載
  以上成化朝
  涇陽伯神英武宗正徳五年四月以附劉瑾自陳邊功得封禄八百石是年秋瑾敗奪爵越二年卒
  咸寧侯仇龯正徳五年九月以平寘鐇封伯予世劵禄千石七年十月以平河南江北賊進爵世侯増禄百石十六年卒
  傳 鸞鉞之孫嘉靖九年襲侯三十一年死以通邊罪追戮之
  新建伯王守仁世宗即位之年十一年録前平宸濠功以文臣封世襲禄千石不予劵禄亦不給卒後詔停世襲隆慶元年追封侯予世伯
  傳 正億隆慶初襲萬厯五年卒承勲萬厯五年襲天啓五年卒先通承勲從子崇禎十二年
  等謹按桂萼不善守仁守仁卒後萼等言其討捕軬賊禽獲叛藩功有可録然創為異説號召門徒傳習轉訛背謬彌甚宜免奪爵以彰大信禁邪説以正人心遂詔停襲䘏典俱不行隆慶初始予世襲及萬厯十二年則并從祀孔廟矣
  寧逺伯李成梁神宗萬厯七年五月以邊功封禄八百石八年予世襲九年至十三年遞加嵗禄五百石三十四年六月卒
  傳 尊祖成梁之曽孫崇禎十年得嗣伯
  等謹按表列如松於成梁後似亦封伯然如松死事時成梁猶在也後如松子顯忠當嗣爵朝臣方惡李氏無為言者直至尊祖方得嗣伯
  寧南伯左良玉愍帝崇禎十七年
  定西伯唐通與左良玉同時封
  靖南伯黄得功與良玉同時封
  以上自𢎞治至崇禎朝
  王世貞弇州集畧曰成祖差次靖難功臣封淇國等二公城陽等十三侯興安等十一伯已又録降附功増曹公嵗禄封永春一侯忠誠等三伯明年封駙馬都尉袁容等二侯遂追舊功封豐城一侯寧陽等五伯三年復追舊功進封新城侯至是靖難封始究六年論平安南功進封新城西平二侯皆為公増豐城侯雲陽伯禄各五百石已進封清逺一侯安逺建平二伯終成祖之世凡再大封至睿皇帝之元年論奪門迎駕功進封武清侯為忠國公封太平一侯興濟文安等四伯已又封武功一伯自是終諸帝世僅一大封而其他破軍殺將戡亂僝工之特封者不與焉夫靖難諸將其績誠鉅然成祖實在軍中皆由神授又大戰不過十餘所定軍府不過三四毋論不能比中山開平即視曹衛宋潁而下亦已大相逕庭其時凡高帝之盟白馬指黄河而誓者罕有存焉以此况彼葢亦濫矣自孝宗而後執政者始知愛惜名爵不輕𢌿然不能無畏於首尾未暇一一釐正之獨至新建之取叛王世宗當時猶或靳之寧逺之功豈與他徹侯等而縉紳大夫猶有後言者何也
  外戚恩澤封爵世次
  外戚恩澤表曰古恩澤封者有三曰外戚曰中官曰嬖倖明興高后外家不奉朝請家法之嚴由來尚矣自文皇后而外率由單門儒族入儷宸居第擁侈富之資曽無慿藉之勢制防之微意深矣肅宗申明功令裁抑世封戚畹周親一不得與汗馬餘勲為齒上視漢唐殆相懸絶惟是中涓預政祖訓維嚴甫及數傳而宦官子弟濫列金貂又若方士義兒均從班爵騁文成之丕誕踵養子之傾輈稽古証今亂政一轍不亦可歎也歟
  曹國公李貞尚太祖姊曹國長公主太祖洪武元年二月封恩親侯後以子文忠功進封曹國公十二年卒追封隴西王
  等謹按史料言太祖最重公封獨李曹公得進封然與其子文忠同爵無甚異也至洪武二十三年都督僉事胡顯以胡充妃從子侍楚王征蠻洞功甚微而進封梁國公則甚異矣胡顯封爵建文中削今考表中不載豈以其早削故耶
  彭城伯張昶騏之子成祖昭皇后之兄騏於永樂九年追封伯仁宗即位時追封侯仁宗即位封世襲正統三年
  傳 瑾昶之孫正統三年成化十六年成化十七年正徳三年襲嘉靖十七年嘉靖十七年嘉靖三十年守忠萬厯中襲嘉猷萬厯四十年襲光祖崇禎元年
  㑹昌伯孫忠宣宗恭皇后父宣徳四年三月封世襲景泰三年九月卒追封侯天順初加封安國公
  傳 繼宗景泰時襲伯天順初以奪門功進侯予世襲憲宗時薂奪門功惟繼宗侯如故成化十五年卒追封剡國公繼宗之孫成化十六年正徳十六年襲嘉靖中以革外戚封除
  惠安伯張昇騏之子㫤之弟英宗正統五年封世襲時㫤已前卒太后念外氏惟昇一人故封六年卒
  傳 琮昇之孫正統六年成化三年卒無子琮之弟襲未幾卒無子瑛庶兄成化十六年襲𢎞治十六年卒𢎞治七年襲正徳六年以玩寇下獄論死遇赦停禄十年給半禄嘉靖十四年嘉靖十七年襲二十九年卒元善鑭從子嘉靖三十四年襲萬厯三十七年卒慶臻萬厯三十七年襲崇禎元年以事停禄後復起
  等謹按王圻續通考云張㫤禄千五百石孫忠禄千二百石張昇禄千一百石表傳俱不載自後傳中止書停禄加禄等事當是侯伯本有應得之定數不必人人書也世宗嘉靖八年革外戚世爵時魏定二公實佐命元勲彭城惠安亦軍功㕘半故張氏二伯得存
  安平伯呉安景帝母太后兄景泰中封天順元年除昭武伯曹欽内臣曹吉祥嗣子英宗天順元年十二月以吉祥奪門功封五年七月謀反伏誅
  慶雲侯周夀能之子英宗孝肅皇后弟能於成化三年封慶雲侯十七年加封寜國公憲宗成化三年封慶雲伯世襲十七年進侯𢎞治元年加禄百石正徳四年卒追封宣國公
  傳 瑛正徳四年襲後以例除
  安昌伯錢承宗英宗睿皇后弟鍾之孫成化十五年正月封𢎞治二年予世襲嘉靖四年
  傳 維圻嘉靖五年襲後以例除
  瑞安侯王源鎮之子憲宗純皇后弟鎮於𢎞治五年追封阜國公成化二十年十一月封伯世襲𢎞治元年加禄百石六年進封侯武宗即位増禄至七百石嘉靖三年
  傳 橋嘉靖三年襲伯後以例除
  長寧伯周彧能子夀弟成化二十一年封世襲𢎞治元年加禄百石正徳三年十二月卒
  傳 瑭正徳四年襲十四年卒大經正徳十四年嘉靖三十八年卒以例除
  夀寧侯張巒孝宗敬皇后父𢎞治四年二月封伯五年三月以立儲進侯八月卒追封昌國公
  傳 鶴齡𢎞治五年襲侯嘉靖元年以定策功進昌國公十二年以罪除
  建昌侯張延齡巒子鶴齡弟𢎞治八年四月封伯十六年九月進侯嘉靖十二年十月下獄論死爵除
  等謹按王圻續通考云張巒禄千五百石延齡禄千六百石表傳皆不書
  崇善伯王清鎮之子源之弟𢎞治十五年封世襲嘉靖中以例除
  安仁伯王濬清弟武宗正徳二年封是年十月卒追封侯傳 桓正徳三年襲嘉靖中以例除
  慶陽伯夏儒武宗毅皇后父正徳二年封世襲十年四月卒
  傳 世臣正徳十六年襲嘉靖中以例除
  泰安伯張富内臣張永兄正徳五年九月以永平寘鐇功封十六年除
  安定伯張容永弟與富同封同除
  永夀伯朱徳賜姓與張富同封同除
  等謹按朱徳佞幸傳中不載當亦以義子賜姓
  平凉伯馬山内臣馬永成兄與張富同封同除
  鎮安伯魏英内臣魏彬弟與張富同封同除
  高平伯谷大寛内臣谷大用兄與張富同封同除等謹按以上六人皆以冒平寘鐇功封其十六年之除爵則世宗初即位時也
  永清伯谷大亮大用弟正徳八年二月以討賊功封十六年除
  鎮平伯陸永内臣陸誾弟與大亮同封同除
  安邊伯朱泰本姓許正徳中以義子賜姓十三年九月冒應州功封十六年時世宗已即位
  等謹按朱泰王圻續通考亦無禄數明史世表曰永定伯朱泰本姓許正徳中以義子賜姓封十六年除又曰安邊伯朱泰彬弟與彬同日封十六年除明以朱泰為有二人也考佞幸傳正徳七年江彬許泰皆由宣府將留京八年皆賜國姓為義子十三年録應州功封彬平虜伯泰安邊伯武宗本紀亦止書江彬許泰二人並不云同時又有一朱泰其為誤作二人可知今故據佞幸傳專書安邊伯朱泰一人又考王圻續通考止載一朱泰而爵名則曰安定伯不云安邊豈當時朱泰之爵有二號即是不可考
  平虜伯朱彬本姓江正徳中以義子賜姓十三年九月録應州功封十六年時世宗已即位伏誅
  等謹按自朱泰至朱彬其九人王圻續通考皆云禄千石江彬傳又云十五年平宸濠時詔嵗加彬禄米百石表俱不載
  京山侯崔元尚永康公主世宗嘉靖元年五月以迎立功封世襲二十八年卒後停襲
  等謹按王圻續通考云禄千五百石史表不載又按明史職官志言駙馬都尉位在伯上不得與政事如梅殷李堅諸人有出鎮典兵等任外餘惟奉祀孝陵攝行祭事而已若恩親侯李貞永春侯王寜京山侯崔元以恩澤封侯非制也
  昌化伯卲喜世宗祖母孝惠太后弟嘉靖元年五月封明年卒
  傳 蕙嘉靖二年襲六年卒無子喜兄安之孫嘉靖七年尋以不應襲除
  傳曰蕙卒後令其弟萱嗣蕙姪茂表作從弟以萱非嫡𣲖争之議冬不決帝必欲為邵氏立後乃以喜兄安之孫杰嗣表作蕙從弟茂子後郭勛訐杰實他姓而言官陸粲又論桂蕚受杰賂使奴𨽻冐封帝怒下粲獄因盡革外戚封杰亦奪襲
  玉田伯蔣輪世宗母憲皇后弟嘉靖元年五月封世襲五年卒
  傳 榮輪從子襲隆慶五年卒以例停
  等謹按嘉靖八年盡革外戚世封徐氏張氏得仍世襲外餘皆以例革其偶得襲一二世者出自特恩也榮之襲後表云隆慶五年卒以例停疑是以例停在前而榮之卒則在隆慶五年
  泰和伯陳萬言世宗肅皇后父嘉靖二年八月封十四年卒襲停
  安平侯方鋭世宗孝烈皇后父嘉靖間封伯二十一年進封侯二十五年五月卒
  傳 承𥙿嘉靖二十六年襲伯隆慶元年罷襲
  恭誠伯陶仲文嘉靖二十九年八月以方術見幸得封禄千二百石又増百石三十九年卒隆慶初追削
  慶都伯杜繼宗穆宗母孝恪太后弟隆慶元年二月封徳平伯李銘穆宗孝懿皇后父隆慶元年二月封等謹按史表於外戚恩澤之封多不載禄數今據王圻續通考中凡多寡不一者俱已分載各人條下餘如呉安周壽錢承宗王原周彧王清王濬夏儒邵喜蔣輪陳萬言方鋭李銘諸人王圻續通考皆云禄千石以表所書周夀王源周彧三人加禄之事証之當是額給千石而此三人以特加故書之餘則不必書耳
  固安伯陳景行穆宗安皇后父隆慶元年二月封萬厯中卒
  武清侯李偉神宗母慈聖太后父神宗即位封伯尋進侯十一年卒追封安國公
  傳 文全萬厯十二年襲侯三十六年卒銘誠萬厯三十七年襲伯四十五年進侯崇禎十一年國瑞崇禎中襲㝷以借餉悸死存善崇禎末襲

  等謹按王圻續通考云李偉於萬厯三十年以帝疾痊加禄三百石
  永年伯王偉神宗端皇后父萬厯五年封
  傳 棟萬厯中襲三十四年卒明輔萬厯孫萬厯三十五年襲
  永寧伯王天瑞光宗母孝靖太后父光宗即位封崇禎十四年
  傳 長錫崇禎十四年
  博平侯郭維城光宗元皇后父泰昌元年九月封伯天啓元年閏二月進封侯

  傳 振明天啓元年封伯
  等謹按郭氏無傳不可考以表所書度之當是
  維城進侯其子即封伯非卒後襲爵也
  新城侯王昇熹宗母孝和太后弟熹宗天啓元年閏二月封伯尋以皇子生進侯崇禎八年
  傳 國興崇禎九年
  太康侯張國紀熹宗懿安皇后父天啓元年封太康伯崇禎末以輸餉進侯
  寧國公魏良卿内臣忠賢從子天啓六年三月以冒邊功詭言獲敵間封肅寧伯頒鐵劵進侯又以三殿工成進忠賢上公良卿亦進封公愍帝即位伏誅
  安平伯魏鵬翼忠賢從孫天啓七年七月以寧逺奏捷封愍帝即位伏誅
  東安侯魏良棟良卿弟天啓七年八月以叙三大工封愍帝即位伏誅
  新樂侯劉效祖愍帝母孝純太后弟愍帝即位封崇禎八年追封侯
  傳 文炳崇禎九年
  嘉定伯周奎愍帝莊烈后父崇禎三年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二百九
<史部,政書類,通制之屬,欽定續文獻通考>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二百十
  象緯考
  等謹按馬端臨象緯考本鄭樵通志謂漢晉諸志所載諸星名數災祥叢雜難舉惟隋丹元子所作步天歌句中有圖言不見象故取其歌列於前而採諸家之言以釋之又叅之宋两朝天文志及中興天文志二書以補諸星去極入宿之度數固已得其大要矣於是附以往代之占驗上自春秋下迄宋泰定之世分條析縷又極賅備然我
  朝熟精天文如宣城梅文鼎則有詩云通考述占驗未及算家言亦有續文獻缺略不足存葢以馬氏祇載天文而不及數術不能無遺憾也臣等細繹象緯一門推步占驗原相為表裏占驗尚虛而無據推歩則信而可徵如交食凌犯皆可預知而不謬不必定有人事應之而運㑹所值時亦適相符合是以君子惟盡人事以待天修省之道無時可懈不因休徵而少怠茍遇咎徵益當加警尤足見克謹之至意爰合五朝史志所載揆以今法校異訂訛備詳按語亦仍前考體例詳列諸象休咎之徵庻推歩得所指歸而占驗亦未嘗偏廢云古法因革
  宋高宗紹興十三年命太史局重創渾儀
  寜宗慶元四年更造統天厯
  先是靖康之變測驗之器盡歸於金高宗南渡因秘書丞嚴仰之請重創渾儀至是年九月太史言月食於晝草澤上書言食於夜及驗視如草澤言乃更造統天厯命秘書正字馮履叅定
  等謹按宋史天文志宋初承五代之季用顯徳鋟天舊書建隆二年以推驗少疎詔王處訥等别造新法四年書成賜名應天未幾氣候漸差太平興國四年改行乾元厯法未幾氣候又差繼作者曰儀天曰崇天曰明天曰奉天曰觀天曰紀天迨靖康丙子百六十餘年而八改南渡之後曰統元曰乾道曰淳熙曰㑹元曰統天曰開禧曰㑹天曰成天至徳祐丙子百五十年而又八改由此觀之宋承五季衰亂之後靖康兵燹之餘算法多疎草澤中専家之學又多不在史局故施行紛錯如此善乎史氏之論曰使其初立法脗合天道則千嵗日至可坐而致奚必數數更法以求幸合元象乎哉
  遼太宗大同元年國始有厯
  聖宗統和十二年頒行大明厯
  初太宗自晉汴京收百司寮屬伎術厯象遷於中京實始有厯即晉天福四年司天監馬重績所上乙未元厯是也其後穆宗時司天王白李正等復進是書至是汗州刺史賈俊進新書曰大明厯大明厯宋武帝大明六年祖沖之所上之書未及施用高麗所志大遼古今録稱統和十二年始頒正朔信矣
  等謹按遼史志言大同元年得晉刻漏渾象後唐清泰二年已稱損折不可用其至中京者槩可知矣據此則是遼雖得晉渾象仍未施用故不書
  金太宗天㑹十五年正月朔頒行大明厯
  先是天㑹五年司天楊級進大明厯至是始頒行之
  世宗大定二十一年十一月詔比校厯書
  先是海陵正隆三年三月辛酉朔司天言日當食而不食大定十三年五月壬辰朔日食十四年十一月甲申朔日食加時皆先天十七年九月丁酉朔食乃後天由是占候漸差乃命司天監趙知㣲重修大明厯書既成未行時翰林應奉耶律履亦造乙未厯至是年十一月望太隂虧食遂命尚書省委禮部員外郎任忠傑與司天官驗所食時刻分秒比校知微履及見行厯之親疎以知㣲為親遂用之明昌初司天又改進親厯禮部郎中張行簡言請俟日月食覆校無差然後用之事遂寝終金之世惟用知㣲所定書元初亦遵用焉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詔前中書左丞許衡等改治新厯是年平宋詔許衡及太子贊善王恂都水少監郭守敬與南北日官陳鼎臣鄧元麟毛鵬翼劉巨淵王素岳鉉高敬等叅考累代厯法復測候日月星辰消息運行之變區别同異酌取中數以為厯本其法用二線窺測宿度餘分纎㣲皆見又立海内測驗所凡二十有七詳下極度門
  十七年授時厯成十八年頒行天下
  元初承用金大明厯庚辰嵗太宗西征五月望月食不效二月五月朔㣲月見於西南中書耶律楚材以大明舊法後天又以中元庚午嵗國兵南伐天下畧定乃表上西征庚午元歴不果頒用至元四年西域扎瑪里鼎撰進萬年厯世祖稍頒行至是年冬至許衡等新書成詔賜名曰授時明年頒行之惟萬年厯不復傳而庚午元厯雖未頒用其書猶在具見本史
  明太祖洪武三年初定嵗上厯書
  先是洪武元年改太史院為司天監又别置回回司天監至是改司天為欽天設四科曰天文曰漏刻曰大統厯曰回回厯設監令少監統之嵗造大統民厯御覽月令七政躔度六壬遁甲四季天象占驗御覽天象録各以時上其日月交食分秒時刻起復方位先期以聞
  等謹按此嵗上各書即用劉基所上凖元授時舊法别名為戊申大統厯者是也呉元年十一月乙未冬至太史院劉基率其屬高翼實進是書大祖諭曰古者季冬頒朔太遲今於冬至亦未善宜以十月朔著為令是明祖頒書不自洪武三年始矣但吳元年猶是順帝正朔未可以頒朔予明故戊申大統厯之名號不得正書附見於此俾覽古者於授時大統書名更替之際有所考焉
  黄瑜雙槐嵗抄曰世所謂回回厯者傳為西域瑪伊克之地異人瑪哈穆特之所作也以今考之其原實起隋開皇十九年己未之嵗其法嘗以二百五十日為一嵗按回回書只以春分起算耳何至縮嵗為二百五十日殆傳者誤也嵗有十二宫宫有閏日凡二百十有八年閏三十有一日又以三百五十四日為一周周有十二月月有閏日凡三十年閏十有一日閱千九百四十一年而宫月甲子再㑹其白羊宫第一日日月五星之行與中國春正定氣日之宿直同其用以推分步經緯之度著凌犯之占星家以為最宻元之季世其法始東明造大統厯以其法與中國叅用之或曰嵗之為義於文從步從戍謂推步從戌起也白羊宫於辰為戍豈推步在戍時見星為始故歟
  十七年閏十月監令元統著大統厯法通軌四卷漏刻博士元統言厯以大統為名而積分猶踵授時之舊非所以重始謹正也况授時以至元辛巳為厯元至洪武甲子積一百四年年逺數盈漸差天度合修改聞有郭伯玉者精明九數之理宜徵令推算以成一代之制報可擢統為監令統乃取授時厯去其嵗實消長之説析其條例得四卷以洪武十七年甲子為厯元命曰大統厯法連軌至二十二年改監令丞為監正副二十六年監副李徳芳言監正統改作洪武甲子厯元不用消長之法以考魯獻公十五年戊寅嵗天正冬至比辛巳為元差四日半强今當復用辛巳為元及消長之法疏入元統奏辨太祖曰二説皆難憑但驗七政交㑹行度無差者為是自是大統厯元以洪武甲子而推算仍依授時法
  神宗萬厯十二年詔以回回厯纂入大統備考
  先是𢎞治中月食屢不應日食亦舛正統十二三年連推日食起復皆弗合漏刻博士朱𥙿言至元辛巳距今二百三十七年嵗乆不能無差若不量加損益則愈乆愈誤中官正周濓等言日躔嵗退之差一分五十秒今正徳乙亥距至元辛巳二百三十五年赤道嵗差當退天三度五十二分五十秒不經改正推步豈能有合皆為時議所格不行至是年十一月癸酉朔日食大統推食九十二秒回回推不食已而回回厯驗禮科給事中侯先春因言回回科推算精宻何妨纂入大統中以備考驗從之
  二十三年鄭世子載堉進聖壽萬年厯及緯厯通融二書詔以其書付欽天監叅驗
  從禮部尚書范謙之請也其書首曰步發斂次曰步朔閏次曰步日躔次曰步晷漏次曰步月離次曰步交道次曰步交食次曰步五緯合應
  愍帝崇禎二年九月開厯局以禮部侍郎徐光啟進本部尚書督修厯法
  先是萬厯三十八年五官正周子愚言大西洋歸化逺臣龎迪峩熊三拔等携有彼國厯法多中國所未備乞取知厯儒臣率同監官将諸書盡譯以補典籍之缺葢是時大西洋人利瑪竇進貢土物而迪峩三拔及龍華民鄧玉函湯若望等先後至皆精究天文禮部因奏請令精通厯法河南僉事邢雲路職方郎中范守已翰林院檢討徐光啟南京工部員外郎李之藻與迪峩三拔等同譯西法叅訂修改後因循未遑開局至是五月乙酉朔日食禮部侍郎徐光啟依西法預推順天府見食二分有竒瓊州食既大寜以北不食大統回回所推與光啟互異已而光啟法驗餘皆疎帝切責監官五官正戈豐年等言大統乃國初所定實即郭守敬授時厯也二百六十年毫未增損向從不能無差於是以光啟督修厯法光啟言近世言厯諸家大率宗郭守敬至若嵗差環轉嵗實叅差天有緯度地有經度别宿有本行月五星有本輪日月有真㑹視㑹皆古所未聞惟西厯有之宜取其法叅互考訂使與大統法合同歸一巳而光啟上修厯十事一議嵗差二議嵗實小餘三每日日行經度四每夜月行經緯度數五列宿經緯行度六五星經緯行度七推變黄道赤道廣狹度數宻測二道距度及月五星各道與黄道相距之度八日月去交逺近及真㑹視㑹之因九測日行考知二極出入地度數以定周天緯度因月食考知東西相距地輪經度十依唐元法隨地測驗二極出入地度數地輪經緯以求晝夜晨昬永短以正交食因舉南京大僕少卿李之藻西洋人龍華民鄧玉函報可九月癸夘開厯局三年玉函卒又徵西洋人湯若望羅雅谷譯書演算進光啟尚書仍督修厯法
  四年正月徐光啟進書二十四卷又進書二十一卷五年又進書三十卷六年以病解局務以山東叅政李天經代之
  光啟進新書奏言日食隨地不同則用地緯度算其食分多少用地經度算其加時早宴月食分秒海内並同止用地經度推求先後時刻臣從輿地圖約畧推步開載各布政司月食初虧度分葢食分既天下皆同則餘率可以類推不若日食之經緯各殊必湏詳備也先是巡按四川御史馬如蛟薦資縣諸生冷守中精厯學以所呈書送局光啟力駁其謬并預推次年四月四川月食時刻令其臨時比測已而四川報守中所推月食實差二時而新法宻合冬十月辛丑朔日食新法預推順天見食二分一十二秒應天以南不食大漠以北食既至期光啟率監臣預㸃日晷調壺漏用測高儀器測食甚日晷高度又於宻室中斜開一隙置窺筩逺鏡以測虧圓畫日體分數圖板以定食分其時刻高度悉合惟食甚分數未及二分於是光啟言今食甚之度分宻合則經度里差已無煩更定矣獨食分未合原推者葢因太陽光大能減月魄必食及四五分以上乃得與原推相合然此用宻室窺筩故能得此分數倘止憑目力或水盆照映則炫燿不定恐少尚不止此也時有滿城布衣魏文魁進厯元厯測之書送局考驗光啟摘論七事文魁反覆論難光啟更申前説著為學厯小辨未幾光啟入閣又進書三十卷
  七年李天經繕進書二十九卷星屏一具
  光啟卒後魏文魁上言官推交食節氣皆非是於是命文魁入京測驗是時言厯者四家大統回回外别立西洋為西局文魁為東局言人人殊紛若聚訟天經乃繕進書并星屏皆故相光啟督率西人所造也天經預推五星凌犯㑹合行度又推水星退行順行两經鬼宿其度分晷刻已而皆驗於是文魁説詘天經又進書三十二卷并日晷星晷窺筩諸儀器八年四月又上乙亥丙子七政行度又叅訂厯法條議二十六則七政之議七垣星之議四太陽之議四太隂之議四交食之議四五緯之議三九年正月十五日辛酉曉望月食天經及大統回回東局各預推虧圓食甚分秒時刻惟天經所推獨合十年正月辛丑朔日食天經等預推京師見食一分一十秒大統推食一分六十三秒回回推食三分七十秒東局所推止游氣侵光三十餘秒而食時推驗惟天經為宻十一年進天經光禄卿仍管局務十四年十二月天經言大統置閏但論月無中氣新法尤視合朔後先今所進十五年新厯其十月十二月中氣適交次月合朔時刻之前所以月雖無中氣而實非閏月葢氣在朔前則此氣尚屬前月之晦也至十六年第二月止有驚蟄一節而春分中氣交第三月合朔之後則第二月為閏正月第三月為二月無疑時新法書器俱完屢測交食凌犯俱宻合但魏文魁多方阻撓内官實左右之以故帝不能决然帝已深知西法之宻至十六年三月乙丑朔日食測又獨驗八月詔西法果宻即改大統厯法通行天下未幾國變竟未施行等謹按以上古法因革各據五朝史志標為綱目大抵以元書為最善葢其時史官郭守敬所創簡儀仰儀及諸儀表悉詣精妙前所紀用二線推測及二十七測驗所皆守敬所為自是八十年間遵而用之至明大統書出猶仍其法第行之既乆測候不能無差亦自然之理也明史志曰後世法勝於古屢改益宻唐志謂天為動物乆則差忒不得不屢變其法以求之其説似矣而不然也天行至徤確然有常本無古今之異其嵗差盈縮遲疾諸行古無而今有者因其數甚㣲積乆始著古人不覺而後人知之非天行之忒也使天果乆動而差忒則必參差凌替而無典要安從修改而使之益宻哉此論甚篤大統志成化後交食往往不應由是西法寖顯史稱其發㣲闡幽運算制器前此未有然終明之世迄未施用此以知法無乆而不變而良法亦有待而後興非偶然矣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二百十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