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州硯譜
作者:唐積 
不著撰人名氏,惟卷末題有大宋治平丙午歲重九日十字。考之陳振孫《書錄解題》,載有《歙硯圖譜》一卷,稱太子中舍知婺源縣唐積撰,治平丙午歲云云其年月與此相合,然則此即積書矣。中分采發、石坑、攻取、品目、脩斫、名狀、石病、道路、匠手、攻器十門,所志開鑿成造之法甚詳。蓋歙石顯於南唐,宋人以其發墨,頗好用之。土人藉是為生,往往多作形勢以希售。米芾嘗譏其好為端樣,以平直鬥樣為貴,滯墨甚可惜。而此書名狀門內實首列端樣,亦可以考見一時風尚也。《書錄解題》作《圖譜》,米芾亦稱今之制見《歙州硯圖》,而此本有譜無圖,蓋左圭刊入《百川學海》時病繪圖繁費,削而不載,今則無從考補矣。

採發第一

编辑

婺源硯。在唐開元中,獵人葉氏逐獸至長城里,見疊石如城壘狀,瑩潔可愛,因攜以歸,刊粗成硯,溫潤大過端溪。後數世,葉氏諸孫持以與令。令愛之,訪得匠手斵為硯,由是山下始傳。至南唐,元宗精意翰墨,歙守又獻硯并斲硯工李少微,國主嘉之,擢為硯官,今石工周全師之,爾後匠者增益頗多。今全最髙年,能道昔時事,并召少微孫明今家濟源。訪偽誥不獲,傳多如此。今山下葉氏繁息幾數百戶,迺獵者之孫。

石坑第二

编辑

羅紋山,亦曰芙蓉溪。硯坑十餘處,蔓延百餘里,皆山前後沿溪所生,溪水中殊無石。好事者相傳,多云:「水中石又見」。蘇易簡《硯譜》云:「歙州龍尾山石,亦端溪之亞。」訪於彼俗,雖有龍尾山,而山實無石,葢好事者取其美名以吒於世。今次其石品與地坑之名如後:

眉子坑:在羅紋山,開元中發,屬程於地。從溪下至取石處九丈五尺,其濶二丈六尺,深一丈三尺。坑皆無土相雜。

羅紋裏山坑:在羅紋山後,李氏時發。今廢五十餘年,名色未詳。

羅紋坑:在眉子坑之東,李氏時發。地向屬王仁髙,今絕籍;為硯戶戴義八人共請之,歲輸山稅三十金。自山下至取石處計七十五丈,濶十八丈,深十五丈三尺。石藏土中,今土深三四丈乃至石也。見石處謂之「寨頭」也。

水舷坑:在眉子坑外,臨溪,冬水涸時方可取,春夏不可得。發地丈餘迺至石,率多金花眉子。地屬程於。

水蕨坑:在羅紋山西北,地屬王十五。景祐中發,今廢四十年。自水舷至坑五丈五尺,濶一丈三尺,穿籠取之。久廢不可得,葢石工不知攻取法。石理如浪紋。

溪頭坑:又曰主持山。在羅紋山金星坑之北約二三里,廢已二十年,不取其石。金星率多虛慢焉。

葉九山坑:在溪頭坑之西約一里,不取已三十年。有眉子石,紋麤慢,與溪頭相次也。

羅紋金星坑:在羅紋山西北,自羅紋坑相去四十五丈。今廢不取,葢工用多,所得少也。

驢坑:在縣之西北七十里,屬詹觀。景祐中曹平為令時取之,後王君玉為守又取之,近嘉祐中刁璆為尉又取之。其石有青緑暈也。

濟源坑:在縣之正北,凡三坑並列。

曰碧裏坑:在山上,色理青瑩。及半里有水步石、大雨點白暈。次十里入裏山,石青細,有金紋花暈,厥狀不常。

洞靈巖:在縣西北一百二十里,三洞相連。石產巖之左右無定處,材璞至少而瑕脈多,或有絕病。瑩凈者可擬端溪之品,而石理燥慢。

浙石:屬衢州開化縣,俗謂之「玳瑁石」。其紋正如玳瑁,傍視則有波紋者。可為碑材、帛碪、柱礎之類,至易得。

攻取第三

编辑

凡取石先具牲醪祝版,擇日齋戒,至山下設神位十餘於壇墠之上,祝訖發之。若稍褻慢,必有蜂蠆蟲蟒,毒物傷人之患立出。葢山川神物所擁護祕惜,尤不欲廣傳人間,所得不過百十枚即竭矣。又當再祝之,前後被齧死者十餘人,今皆預祝饗也,冀其陰助,不得不愛重之。

品目第四

编辑

眉子石。其紋七種:

金星地眉子;對眉子;短眉子;長眉子;簇眉子;闊眉子;金眉子。

外山羅紋。其紋十三種:

麤羅紋;細羅紋;古犀羅紋;角浪羅紋;金星羅紋;松紋羅紋;石心羅紋;金暈羅紋;絞絲羅紋;刷絲羅紋;倒理羅紋;烏釘羅紋;卵石羅紋。

裏山羅紋。一等:

金星疏慢。

金星。其紋三種:

葵花;金暈;金星。

驢坑。一等:

青色緑暈。

洞靈巖:紫石大小者如肝色。今產孚梁縣,巖嶺處處有其匠者。或琢為茶甌,凌冬不可用也。

浙石。一等:

紋如玳瑁斑。

水舷金紋。厥狀十種:

金紋如長壽僊人者;青斑金紋如鶴舞者;金紋如雙鴛鴦者;金紋如斗者;金紋如枯槎僊人者;如金雲氣者;眉如臥蠶者;如雙魚蹲鴟者;金紋如湖中寒鴈者;如金壺缾者。餘常見之。

修斵第五

编辑

硯斵初成,先以蠟塗內外,葢與石相益須借此,則溫潤光潔可愛,於石殊無損而便於洗濯,不惹墨漬。初便以生薑汁塗研處,即著墨。今人多不知此,云是瑕病。以墨蠟葢滅痕璺,又云不發墨光。始初磨墨兼帶少蠟,滯暗墨色故也,使三五度則無此病矣。又出墨色者便使益好多漬難愛護,欲著手氣,必成痕迹,故人多用蠟葢,免此患也。硯須每日洗浣,去其積墨敗水,則墨光瑩澤也。

名狀第六

编辑

端様。舍人樣。都官樣。玉堂樣。月樣。方月樣。龍眼樣。圭樣。方龍眼樣。瓜樣。方葫蘆樣。八角辟雍樣。方辟雍樣。馬蹄樣。新月樣。鏊様。眉心樣。石心樣。瓢樣。天池樣。科斗樣。銀鋌樣。蓮葉樣。人面樣。毬頭樣。寳缾樣。笏頭樣。風字樣。古錢樣。外方裏圓筒硯樣。蟾蜍樣。辟雍樣。方玉堂樣。尹氏樣。蝦䗫樣。犀牛樣。鸚鵡樣。琴樣。龜樣。

已上並擇取樣製古雅者繪之於圗,餘數名雖多種,狀樣都俗也,不取。

石病第七

编辑

鷄腳:如麻石黯色,類雞腳印行迹。烏肫:有痕如木葉,若肉中之脞也。隔路:如墨痕,如蚓跡行路。浪痕:偏纒如細帛紋,其色或淺或深墨色。贅子:若烏豆狀,隱起礙手,靸藏於石中,或開之迺有大璺。搭線:斜紋若硯斷。硬線:有起處隱手,名工亦不能礪平也。斷紋:有紋兩不相著。石上有微塵孔者,乃石之膚也。黃爛者,土中石皮也。

道路第八

编辑

自歙州大路一百八十里至西坑口,入山三十里至羅紋山,皆山谷大林莽,盤屈鳥道也。自婺源縣大路三十里過溪皆大嶺,重複九十里至羅紋山下。自州至濟源口一百九十里,入小路七十里至濟源。自縣至濟口八十里,入小路七十里至濟源。

匠手第九

编辑

縣城,三姓、四家、一十一人:

劉大,名福誠;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周四,名全,年七十;周二,名進誠;周小四;周三,名進昌。劉二,無官名。朱三,名明。

靈屬里,一姓、三家、六人:

戴二,名義和;第三;第五;第六。戴大,名文宗。戴四,名義誠。

大容里濟口,三姓、四人:

方七,名守宗;男,慶子。胡三,名嵩興。汪大,號汪王二。

攻器第十

编辑

箕畚。銃鐵。大小鎚。長短鑿。鋼屑。鐓頭。鵶觜鋤。木𣔙。

大宋治平丙午嵗重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