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民國演義
◀上一回 第十一回 商墊款熊秉三受謗 拒副署唐少川失蹤 下一回▶

  卻說國務總理唐紹儀,正因借款交涉,受了銀行團代表的悶氣,心中非常懊惱,湊巧來了一個閣員,看官道是何人?便是新任財政總長熊希齡。希齡字秉三,湖南鳳凰廳人,素有才名,時人呼為熊鳳凰,此時來京任職,當由唐總理與他敘談,把借款的事件,委他辦理。熊亦明知是個難題,但既做了財政總長,應該辦理這種事情,諉無可諉,當即允諾。唐總理遂函告銀行團,略說:「借款辦法,應歸財政總長一手經理。」銀行團復詞照允,於是與熊總長開始談判。熊總長頗有口才,憑著這三寸不爛的慧舌,說明將來財政計劃,及大宗用途與償還方法,統是娓娓動人。

  銀行團代表,允先付墊款若干,再議大借款問題,惟遣散軍隊時,仍須選派外國軍官,公同監督。說來說去,仍是咬定監督二字,外人之不肯少讓,可見一斑。經熊總長再三辯論,再四磋商,方議定中外兩造,各派核計員,每次開支,須由財政部先備清單,送交核計員查核,核計員查對無誤,雙方簽押,始得向銀行開支。惟銀行團只允先付三百萬兩,分作南北暫時墊款,支放軍餉,但亦須由洋關稅司,間接監視,以昭信實。至大借款問題,須俟倫敦會議後解決,看官!你想這三百萬兩小借款,既須由核計員查對,又須由稅務司監視,核計員與稅務司,統是洋人參入,顯見得洋人有權,中國無權。臨時政府,兩手空空,也顧不得甚麼利害,只好飲鴆止渴,聊救目前。借債者其聽之!當下由熊總長至參議院,與各議員開談話會,講論此事。議員聚訟紛紜,未曾表決。熊總長返至內閣,即受總統總理密囑,與銀行團草定墊款合同共七章,嗣為參議院聞知,即提出質問。唐總理與熊總長,不得不據情答復。略云:

    墊款為借款之一部分,撥付墊款三百萬,又為墊款中之一部分,既非正式借款,即不應有此條件。無如該團以撥付墊款,既已逼迫,倫敦會議,又未解決,深恐我得款後,或有翻悔,故於我急於撥款之際,要求載入七條於信函之後,當因南北籌餉,勢等燃眉,本總理總長迫於時勢,不得不循照舊例,兩方先用信函簽字撥款,所撥之三百萬兩,不過墊款之一部分,為暫時之騰挪,且信函草章,並無鎊價折扣利息抵押之規定,不能即謂為合同,故於簽字以前,未及提出交議,還希原諒!此復。

  參議員接此復文,仍有違言,大致以此項條件,雖係草章,就是將來商訂正式合同的根據,若非預先研究,終成後患;乃復提出請願書,要求總統提出草合同,正式交議。袁總統允准,遂將草合同齎交參議院,咨請議決。議員會議三日,各懷黨見,沒甚結果。唐總理熊總長再出席宣言,略謂:「墊款條件,參議院未曾通過,倫敦會議,亦無復信,雖尚有磋商的機會,惟外人能否讓步,實無把握。

  貴院能先對大綱,表示同意,再行指出應改條文,本總理等必當盡力磋商,務期有濟。」各議員一律拍掌,表示贊成。

  於是公同討論,絮議了好多時,方由議長宣佈意見,謂:「墊款一節,既屬目前要需,不能不表示同意。但所開草合同七條,如所訂核計員查對,及稅務司監視,有損國權,應由政府與銀行團,再行磋商,挽回一分是一分,不必拘定某條某句,使政府有伸縮餘地,當不致萬分為難了。」唐、熊兩人,巴不得參議院中,有此一語,遂將彼此為國的套語,敷衍數句,即行去訖。

  過了數天,由江南一方面,來了兩角文書,一角是達總統府,一角是交參議院,內稱:「墊款章程,不但監督財政,直是監督軍隊,萬不可行,應即責令熊總長取消草約,一面發行不兑換券,權救眉急,並實行國民捐,組織國民銀行,作為後盾」等語。書末署名,乃是南京留守黃興。接連是江西、四川等省,均通電反對。袁總統置諸度外,參議院也作旁觀,只有這位熊鳳凰,剛剛湊著這個時候,不是被人咒罵,就是惹人譏評。做財政總長的趣味,應該嘗些。他憤無可泄,也擬了一個電稿,拍致各省道:

    希齡受職,正值借款談判激烈,外人要求請派外國武官監督撤兵,會同華官點名發餉,並於財政部內選派核算員,監督財政,改良收支,兩次爭論,幾致決裂,經屢次駁議,武官一節,乃作罷論,然支發款項,各銀行尚須信證,議由中政府委派稅司經理。至核算員,則議於部外設一經理墊款核算處,財政部與該團各派一人,並聲明只能及於墊款所指之用途,至十月墊款支盡後,即將核算處裁撤,此等勉強辦法,實出於萬不得已,今雖撥款三百萬兩,稍救燃眉,然所約七款大綱,並非正式合同,公等如能於數月內設法籌足,或以省款接濟,或以國民捐擔任,以為後盾,使每月七百萬之軍餉,有恃無恐,即可將銀行團墊款借款,一概謝絕,是正希齡之所日夕期之也。希即答復!

  各省長官,接到熊總長這般電詰,都變做反舌無聲,就是大名鼎鼎的黃留守,也變不出這麼多銀子,前時所擬方法,統能說不能行,要他從實際上做來,簡直是毫無效果,因此也無可答復,同做了仗馬寒蟬。近時人物,大都如此,所以無一足恃。熊總長復上書辭職,經袁總統竭力慰留,始不果行。再與銀行團磋議,商請取消核計員,及稅司監視權,銀行團代表,以墊款期限,只有數月,且俟倫敦會議後,如何解決,再行酌改云云。看官聽著!這倫敦會議的緣起,係是四國銀行團,借英京倫敦為會議場,研究中國大借款辦法,及日、俄加入問題,小子於前回中,曾說日俄銀行,出來調解,他的本旨,並非是惠愛我國,但因地球上面,第一等強國,要算英、法、俄、美、日、德六大邦,英、法、美、德既集銀行團,日、俄不應落後,所以與四國團交涉,也要一並加入。強中更有強中手。四國團不便力阻,只得函問中政府,願否日、俄加入。中政府有何能力,敢阻日、俄,況是請他來的幫手,當然是答一「可」字。哪知俄人別有用意,以為此項借款,不能在蒙古、滿洲使用,自己方可加入。明明視滿、蒙為外府。日本亦欲除開滿洲,與俄人異意同詞。各存私意。四國團當然不允,且聲言:「此次借款,發行公債,應由本國銀行承當,英為匯豐銀行,法為匯理銀行,德為德華銀行,美為花旗銀行,此外的四國銀行,及四國以外的銀行,均不得干預。」這項提議,與日、俄大有妨礙,日、俄雖加入銀行團,發行債票,仍須借重四國指定的銀行,與未加入何異,因此拒絕不允,會議幾要決裂了。法國代表,從中調停,要想做和事佬,慫慂五國銀行團代表,由倫敦移至巴黎,巴黎為法國京都,當由法代表主席。法代表亦自張勢力。磋商月餘,俄國公債票得在俄比銀行發行,日本公債票得在日法銀行發行。至日、俄提出的滿、蒙問題,雖未公認,卻另有一種條件訂就,係是六國銀行團中,有一國提出異議,即可止款不借,此條明明為日、俄留一餘地,若對於中國,須受六銀行監督,須用鹽稅抵押。

  彼此議定,正要照會中國,適中政府致書銀行團,再請墊款三百萬兩,否則勢不及待,另籌他款,幸勿見怪。銀行團見此公文,大家疑為強硬,恐有他國運動,即忙復書承認,即日支給。也受了中國的賺,但得握債權,總佔便宜。中政府復得墊款。及挨過了好幾天,六國銀行團,遂相約至外交部,與外交總長陸徵祥晤談,報告銀行團成立。越日,又與陸、熊兩總長開議借款情形。陸總長已探悉巴黎會議,所定條件,厲害得很,遂與熊總長密商,只願小借款,不願大借款,熊總長很是贊成,當下見了銀行團代表,便慨然道:「承貴銀行團厚意,願借巨款,助我建設,但敝國政府,因債款已多,不敢再借巨項,但願仿照現在墊款辦法,每月墊付六百萬兩,自六月起,至十月止,仍照前約辦理便了。」看官!你想六國銀行團,為了中國大借款,費盡唇舌,無數周折,才得議妥,誰料中國竟這般拒絕,反白費了兩月心思,這班碧眼虯髯的大人物,哪肯從此罷休,便齊聲答道:「貴政府既不願再借巨款,索性連墊款也不必了。索性連六百萬墊款,也還了我罷。」陸、熊兩總長也自以為妙計,那外人的手段,卻來得更辣。陸總長忙答辯道:「並非敝國定不願借,但貴銀行團所定條件,敝國的人民,決不承認,國民不承認,我輩也無可如何,只好請求墊款,另作計劃罷了。」銀行團代表,見語不投機,各負氣而去。陸、熊兩總長以交涉無效,擬與唐總理商議一切。唐總理已因病請假,好幾日未得會敘,兩人遂各乘馬車,逕至唐總理寓所。名刺方入,那閽人竟出來擋駕,且道:「總理往天津養病去了。」去得突兀。兩人不禁詫異,便問道:「何日動身,為何並不見公文?」閽人只答稱去了兩日,餘事一概未知,兩人方怏怏回來。

  看官!你道這唐總理如何赴津,當時京中人士,統說是總理失蹤,究竟他是因病赴津呢?還是另有他事?小子得諸傳聞,唐總理的病,乃是心病,並不是什麼寒熱,什麼虛癆。原來唐總理的本旨,以中國既行內閣制,所有國家重政,應歸國務員擔負責任,因此遇著大事,必邀同國務員議定,稱為國務會議。偏偏各部總長意見不同,從唐總理就職後,開了好幾次國務會議,內務總長趙秉鈞,未見到會,就是陸海軍總長,雖然列席,也與唐總理未合,只有教育總長蔡元培、司法總長王寵惠、農林總長宋教仁,與唐總理俱列同盟會,意氣還算相投。又有工商次長王正廷,因陳其美未肯到京,署理總長,也與唐不相反對。交通總長施肇基,與唐有姻戚關係,自然是水乳交融。此外如外交總長陸徵祥,是一個超然派,無論如何,總是中立。財政總長熊希齡是別一黨派,異視同盟會,為了借款問題,亦嘗與唐總理齟齬,恐非全為黨見。唐總理已是不安,而且總統府中的秘書員、顧問員,每有議論,經總統承認後,又必須由總理承認,方得施行,否則無效,那時這班秘書老爺,顧問先生,都說總統無用,全然是唐總理的傀儡。看官!試想這野心勃勃的袁項城,豈肯長此忍耐,受制於人?況前此總理一職,有意屬唐,無非因唐為老友,足資臂助,乃既為總理,偏以背道分馳,與自己不相聯屬,遂疑他為傾心革黨,陰懷猜忌。其實唐本袁系,不過為責任內閣起見,未肯阿諛從事,有時與老袁敘談,輒抗爭座上,不為少屈。老袁左右,每見唐至,往往私相告語道:「今日唐總理,又來欺侮我總統麼?」後來斷送老袁的生命,也是若輩釀成。

  一夕,唐謁老袁,兩下裡爭論起來,老袁不覺勃然道:「我已老了,少川,你來做總統,可好麼?」唐本粤人,字少川,老袁以小字呼唐,雖係老友習慣,然此時已皆以總統總理相呼,驟呼唐字,明明是滿腹怒意,借此少泄,語意尤不堪入耳,氣得唐總理瞠目結舌,踉蹌趨出,乘車回寓。冤冤相湊,距總統府約數百步,忽遇衛隊數十人,擁護一高車駟馬的大員,吆喝而來。唐車趨避稍遲,那衛隊已怒目揚威,舉槍大呼道:「快走!快走!不要惱了老子。」

  唐不待說畢,忙呼車夫讓避。至大員已過,便問車夫道:「他是何人?」車夫道:「他是大總統的拱衛軍總司令段大人。」唐總理笑道:「是段芝貴麼?我還道是前清的攝政王。」牢騷之至。既而回至寓中,不由的自歎道:「一個軍司令,有這麼威風,我等身為文吏,尚想與統率海陸軍的大總統,計較長短,正是不知分量了。我明日即行辭職,還是歸老田間罷。」樂得見機。繼又暗忖道:「我友王芝祥,將要到京,來做直隸都督,他一到任,我的心事已了,便決計走罷。」

  原來北通州人王芝祥,曾為廣西藩司,廣西獨立,芝祥為桂軍總司令,率兵北伐。及到南京,南北已經統一,唐紹儀南下組閣,舊友重逢,歡然道故,自不消說。直隸代表谷鍾秀等,時在南京,願舉芝祥為本省都督,浼唐入白袁總統。唐返京,即與老袁談及,袁已面許,乃電促芝祥入京。唐總理正待他到來,所以有此轉念。過了數日,芝祥已在江南,遣還桂軍,入京候命。唐總理與王見面,自然入詢老袁,請即任王督直,發表命令。哪知袁總統遞示電文,乃是直隸五路軍界,反對王芝祥,不令督直。又是老袁作怪。唐總理微哂道:「總統意下如何?」袁總統皺眉道:「軍界反對,如何是好;我擬另行委任便了。」唐總理道:「軍人干涉政治,非民國幸福。」老袁默然不答。唐總理立即辭出,到了次日,即由總統府發出委任狀,要唐總理副署蓋印。唐總理取過一瞧,係命王芝祥仍返南京,遣散各路軍隊,不由的憤憤道:「老袁欺人太甚,既召他進京,又令他南返,不但失信芝祥,並且失信直人,這等亂命,我尚可副署麼?」言已,即將委任狀卻還,不肯副署。嗣聞老袁竟直交王芝祥,芝祥即往示唐總理。唐總理益憤懑道:「君主立憲國,所發命令,尚須內閣副署,我國號稱共和,仍可由總統自主麼?我既不配副署,我在此做甚麼?」芝祥去後,即匆匆收拾行囊,待至黎明,竟出乘京津火車,逕赴津門去了。小子有詩詠唐總理道:

    辭官容易做官難,失職何如謝職安。

    雙足脫開名利鎖,津門且任我盤桓。

  唐總理赴津後,如何結果,且看下回說明。


  本回敘述墊款,為下文善後大借款張本。外款非不可借,但今日借債,明日借債,徒為一班武夫所壟斷,滿貯囊橐,逍遙自在,鐵血之光,化作金錢之氣,徒令全國人民,迭增擔負。讀史至此,轉歎革命偉人,日言造福,不意其造禍至於如此也。袁總統心目中,且以依賴外債為得計,意謂外債一成,眾難悉解,受謗者他人,而受益者一己,方將盡以英鎊、美元、馬克、佛郎為資料,買收武夫歡心,擁護個人權力,亦知上下爭利,不奪不饜乎?唐總理就職,未及百日,即與老袁未協,飄然逕去,唐猶可為自好士,然一番奔走,徒為袁總統作一傀儡,唐其未免自悔歟?

◀上一回 下一回▶
民國演義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