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水東日記
◀上一卷 卷三十四 下一卷▶


禱祈道釋文 编辑

宋歐陽文忠公、朱文公文集具在,無作禱祈道釋之文。若南豐諸公則有之。又如范文正公用水陸齋薦祖先,文山丞相有誕節升遐保安等諸疏。近世名卿,若楊東里先生,志同歐、朱,楊文定公則嘗以母疾有集慶之為,于節庵巡撫河南、山西,每旱輒有雷壇丹詞,亦見各不同耳。

太監陳蕪恩寵 编辑

御用監太監陳蕪,交阯人,永樂丁亥入內府。宣廟為皇太孫,蕪在左右,既御極,即陞太監,賜姓名曰王瑾,字潤德,又賜「肅慎」圖書,武定州還,賜玉帶、金鞍、廐馬、金帛、寶楮。陳廬陵循誌云,東夷北虜西戎南蠻竊發,蕪皆與征行,皆被重賜。又嘗被賜詩章,及範金為圖書四,曰「忠肝義膽」、曰「金貂貴客」、曰「忠誠自勵」、曰「心跡雙清」以賜之,且予兩夫人及養子陳林一官,令亦從其姓曰王春也。其景泰中疾,命太醫官八人絡繹齎御藥往視,中官遺金帛飲饌、問安否不絕于道,既卒,官其族與其從者十二人,賜祭,賜帛,賜鈔五十萬緡,謂內臣恩寵鮮有出其右者。蓋蕪又有保抱皇子之功,誌祕不言也。中官之寵任,肇於文皇,如孟繼諸人,可知自後益盛矣。嘗記童時蕪過太倉,封西洋寶船,勢張甚,此誌所不具聞。蕪性慈仁,而其下人則不可犯,蓋中官通病云。

白樂天畫像 编辑

白樂天畫像一幅,二像對立,一則五十時容,一則六旬後真也,上有自贊,別稱為蓬婆 【 洛南地名。】 仙,此幅元末尚存北方人家。

西園雅集人數 编辑

西園雅集圖,楊東里云,嘗見熊天慵先生所題詩及黃文獻公述古堂記,皆十六人。文獻據鄭天民之記,鄭記作於政和甲午,可徵無疑。但劉松年臨本無張文潛、李端叔、陳無已、晁無咎四人。蓋臨伯時者,如僧梵隆、趙伯詢輩非一人,不能無異矣。楊文敏公題葉石林所序本則云,此十二人,蓋李伯時、王晉卿、蘇氏兄弟、蔡天啟、黃魯直、秦少游、米元章、王仲至、劉巨濟、陳碧虛、圓通大士也。考之鄭天民記,復增張文潛、李端叔、陳無已、晁無咎為十六人。及觀陳思允所題,則又少李端叔、陳無已二人,為十四人。今此本於思允所述相似,獨卷首增張文潛為四人,則與述古堂所記實同,而於石林、天民序記皆不相合。此二說有不同,文敏說亦欠明白,當考。

宣府衛所屯堡等數 编辑

宣府在居庸西北,其東自永寧衛南口起,迤西至西陽河南土山臺、大同天城衛界止,一千九百七十三里三百二十六步,沿邊腹裏臺隘口八百二十二座處,有鎮守、鎮朔將軍、總兵官、副總兵、左右參將、參將,所統萬全都指揮使司為衛所者十有九,為城為宿兵牆堡者共三十二。蓋中軍,宣府前、左、右三衛,興和守禦所,城一,趙川、大小白楊、葛峪、常峪、青邊口堡六。北路,口外開平衛在獨石城,龍門守禦所在李家堡,有龍門衛城,有馬營、雲州、赤城、鵰鶚堡。又有守長安嶺、懷來衛中所,通為城堡者八。東路,懷來、永寧、隆慶左右、保安五衛,美峪守禦所。又有守隆慶州永寧衛後所,隆慶、保安二州,永寧一縣,而總為城者五。西路,萬全左右、懷安、保安右四衛,城三,柴溝、西陽河、洗馬林、新河、張家二口堡五。南路,蔚州衛,廣昌守禦所,二城。又有順聖川東城,舊弘州西城,而直隸隆慶衛在居庸,糧芻亦屬宣府。廣靈、靈丘二縣隸大同府,則惟撥軍守戍焉。成化元年修飭,舊有拒敵堡五十二,屯堡七十九,新增築屯堡五百七十二。新舊屯堡編以千文,起「天」字屯堡,止「於」字屯堡,通七百三座。增補虜使邊氓往來孔道暖鋪,通前後共六十九座。編第用字,則知、仁、聖、義、忠、和、孝、友、睦、婣、任、恤、禮、樂、射、御、書、數、文、行、信、教、杜、子、美、上、韋、左、相、八、荒、開、壽、域、一、氣、轉、鴻、釣、霖、雨、思、賢、佐、丹、青、憶、老、臣、豈、是、池、中、物、繇、來、席、上、珍、廟、堂、知、至、理、風、俗、盡、還、淳云。各屬原額屯操守戰官軍、舍、餘、土兵等六萬六百六十六員名,是年報夏季數,除逃亡外,實五萬七千二百六十一員名,實食糧文武官吏軍兵五萬四千八十八員名。騎操走遞馬驢二萬三千四百八十二匹頭,邊儲細糧一百五十五萬九千二百五十九石三斗九升三合二勺,馬料豆四十萬七千一百六十四石二升二合七勺,銀一十一萬三百八十七兩六厘,綿布三十七萬二千八百六十七匹二丈四尺四寸,綿花三十五萬二千七百一十八斤二兩三錢,馬草六百一十三萬九千六百八十二束六分。奉勑官田者,是年買補官牛五千七百一頭,作一千八百九十八具零二頭,墾地四千一百六十九頃六十畝,收糧七萬一百二石二斗九升一合,買馬一千五百十九匹,詳見玉音碑。碑所遺,則是歲飼牛所餘藳秸八萬九千一百五十六束一分,每束重一十七斤,易銀二千五百二十兩四錢七分,俱充公用。衛所公務牛四百八十四頭,地三百六十一頃八十五畝,得糧八千九百五十二石一斗三升四合。驛站公務牛九十五頭,地九十一頃,得糧一千八百一十二石六斗三升二合。衛所以給公私百需站道,以為慰勞行役之費,亦肇自是年,繼是而有為則月益而歲增矣,當不一書。

窾外同事諸將 编辑

予自景泰三年夏至宣府,十一月奉勑協贊窾外軍務,七年十一月奉訃還。于時曹州李公秉總督邊儲,參贊軍務,兼理巡撫,進提督軍務。總戎則都督紀廣,其副都督楊能。廣卒于位,都督過興代之,暫設而即去。有副將都督衛穎,參將署都督張欽,即予所謂官多而不和者。能被召以懷來參將都督楊信升副總兵,代信者,都指揮夏忠。不久忠卒,署都督僉事趙輔寔代之。若萬全右衛,則都督江福,後以事免。代之者參將都指揮張林,兼守西路也。天順八年秋,予以巡撫重臨上谷,適又受代李公焉。茲特以窾外昔日同事諸將佐具列于前,而今日之所與, 【 據今丁亥夏四月而後凡見任者,其前後更調不重見也。】 則續書之。

鎮守獨石等處宣府副總兵、後軍都督府都督同知孫安。

右參將提督守備萬全都司都指揮僉事周賢。

協同提督守備懷來衛指揮同知吴良。

赤城隨哨把總指揮梁翥、馬英、杜旺、鄭友、薛顯、周源。

守備都指揮使王林。

僉事張林、沈禮、黃瑄、張傑、王榮、申義、張壽、鄭祥。

指揮同知陳忠、張琥, 【 此句「張琥」二字原脫,今據明弘治本補。】 僉事常貴。

協同守備指揮使王鼎、朱通、吴昇、姚瑄,同知王榮。

僉事繩矩、沙泉、呂貴、程道、閻敏。

中軍:

鎮守宣府鎮朔將軍、總兵官、前軍都督府都督同知顏彪。

協同鎮守右副總兵、後軍都督府都督僉事張瑀。

協同鎮守副總兵都指揮僉事黃瑄。

隨哨把總都指揮同知孫素、王祥、杜俊。

署都指揮同知江山。

都指揮僉事傅巖、孟璽、文瑄、徐綱、喬清。

指揮使高寧、董鋐、楊琳、祝雄、楊瑄。

指揮同知施祥、陳濬、尚得、曹琮、胡佐。

指揮僉事歐恕、王俊、周賢、周宏、白振、康寧、于昇、趙琮。百戶于海、石泉。

守趙川堡指揮僉事王雄。

守葛峪堡指揮同知羅鎮。

守大白楊堡指揮僉事俞勝。

守小白楊堡指揮僉事王鑑。

萬全都指揮使司軍政都指揮同知周玉。

協同軍政兼管屯田署都指揮僉事李紱。

河南都司輪班都指揮僉事林深。

署都指揮僉事薛鐸,指揮使方寬。

北路:

鎮守獨石、馬營等處左參將都指揮使李剛。

協同鎮守都指揮僉事李延。

守備獨石城署都指揮僉事郭瑄。

協同守備指揮使吴昇。

守備馬營堡都指揮僉事張壽。

協同守備指揮使王鼎。

守備雲州堡指揮同知張琥。

守備赤城堡都指揮同知劉政。

守備鵰鶚堡指揮使姚瑄,同知鄭祥。

守備長安嶺都指揮僉事申義,僉事趙昇。 【 此句上明弘治本有「指揮」二字。】

守備龍門衛指揮使陶洪。

守備龍門所指揮僉事閻敏。

東路:

鎮守懷來、永寧等處參將都指揮同知陰傑。

守備懷來城指揮僉事吴清,同知梅盛。

守備保安新城指揮僉事程道。

守備安舊城正千戶王曦。

守備永寧都指揮同知郤伭,僉事馬剛。 【 此句上明弘治本有「指揮」二字。】

守保隆慶州指揮僉事汪溶。

守四海冶堡指揮僉事鄒倫、焦圯。

西路:

鎮守萬全右衛等處右參將署都指揮僉事蔣良。

協同鎮守指揮同知張順。

守備萬全右衛都指揮僉事胡觀。

守備萬全左衛都指揮僉事楚禎。

守備懷安等衛署都指揮僉事周隆。

守備柴溝堡署都指揮僉事許寧。

守新河口堡指揮僉事秦林、孔海。

守洗馬林堡指揮同知李泰。

守張家口堡指揮使秦亮。

守西陽河堡指揮使賈熊。

南路:

守備蔚州都指揮僉事牛璽。

守備順聖川二城都指揮同知梁泰、楊文。

守本川東城指揮僉事張暠、時興。

守本川西城指揮僉事劉忠。

同知宋遇,僉事王鉞。

守廣昌所指揮僉事孫冕、宋質。

守廣靈縣指揮使陸鐸。

守靈丘縣指揮使章琮。

直隸保安州知州魏鑑、俞澤。

隆慶州知州師宗文、李鼒。

永寧縣知縣李秀、高翔。

 上一卷 ↑返回頂部 下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