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千七百五十四 永樂大典
卷之二千七百五十五
卷之二千八百六 

永樂大典卷之二千七百五十五  八灰

陂名四

壽昌乘南陂  楊井陂 何四陂 婁家陂 黄公陂 秦家陂少府陂 大陂  蘆陂 廖家陂 楊家陂 鋪陂 鹿山陂

金陂  蓮荷陂 李婆陂 蔣二陂 甘師陂 䖝陂  宋八公陂新陂  後陂  古陂  魯家陂 黄師陂 黄土陂 白水坑陂

成子陂 横陂  魯二陂 小洪陂 余家陂 李婆陂 雷城陂彼家陂 油榨陂 陳從陂 尤陂  小陂  姚二陂 赤稠陂

蓮荷陂 石陂已上並在武昌府頵邑内武陵圖經按唐郡國志於朗州不載他山水。獨志陂堰十餘處。夫盡水之利。以裕民力。使雨暘不能貧之

者。自古賢守令皆然矣。况順其勢而防之。使民無墊溺之害。其惠豈淺哉。伏龍皇城陂  蒲湖陂 歐家陂在龍陽縣上林村上峒陂  沿田陂

小塘陂 小姑陂 薦藁陂 子母陂在龍陽縣赤竹村烏荆陂 四姑塘陂獨樹陂 根塘陂 石子陂 龔家陂 蔡家陂 驀下陂 煙陂

溪姑陂在龍陽縣永豐村以上漢壽鄕大稔竹隊二陂在龍陽縣長樂村煙陂  慕容陂 大小溪陂在龍陽縣小塘村 雙家陂 魏師陂

流鹿陂 大小黄下五陂在龍陽縣安立村寬塘陂 黄塘陂 蒲姑陂三股陂 深潭陂 上下韓陂在龍陽縣押西村 根竹陂 芭蕉陂

苦藪陂 榖塘陂 大殿陂 金堰陂 八方陂 小煙陂 白若陂茭陂在龍陽縣榖塘村以上並在全節鄕寋陂 舊櫪陂 水門陂

柳公等陂在龍陽縣武順村胡塘陂 東薑陂 小若陂 下剏二和等陂在龍陽縣張公村以上鴻政鄕  鬼山陂在龍陽縣專塘村葉家陂

新塘陂在龍陽縣白如村  胡老陂 武師陂 李鬼等陂在龍陽縣安樂村柘樹陂 藕河陂 蔭牛陂 俞家等陂在龍陽縣百奕村

青䉖陂 赤崗陂 東隩陂 黄新陂 師姑等陂在龍陽縣大羅村以上永興鄉孟大陂 曹寋陂 長湖陂 大白陂 竹夾陂在龍陽縣泥

洲村  石公陂 土塘陂 小土陂 杉樹陂 江家陂在龍陽縣梅溪村長渠陂 小渠陂 白田泥湖陂 𡊮家陂在龍陽縣上

會村  圑山陂 洞城陂 小堰陂 祖産陂 黄公陂在龍陽縣七曆村以上凔浪鄉 湛運陂 官莊陂在桃源縣白石村  古塘陂

姚陂  陳陂在桃源縣大安村以上桃源鄉  河陂在桃源縣東柱村白楊陂在桃源縣白馬村  斗罡陂 李黄陂在桃源縣渌蘿村

陳家山陂在桃源縣延口村 龔劉向孟汪鄧楊胡八陂在桃源縣桐木村以上仙瑞鄉 陳師陂在桃源縣東村菱陂 青塘陂 黄屯蓮荷

上莊三陂在桃源縣大高村 童家陂在桃源縣後眷村 薛陂在桃源縣仙洞鄉直逕村大草陂在桃源縣建寧鄉羅珮村山陂 燕公陂

鄧河陂在桃源縣大延鄉以上並在常德府郡邑内都梁志 温口陂勾欄塘陂官灘陂 三門大水洞陂巳上並在武岡州石璋陂 石潭陂

趙家陂 豐陂  黎僻陂 新田陂 周家陂 下豐陂 石洞陂黎陂  寺陂  都㟵陂 新田陂 夏六陂 曹家陂 觀步陂

譚家陂 神灘陂 羅廊小陂神山陂 广陂  高村陂 上禮溪陂乾溪第一陂 乾溪第二陂 白沙陂 盆溪陂 下禮溪陂

梅田陂 花家陂 神山陂 何伯難灘陂 白水林家陂熟里陂 赤塘陂 徐家陂 高佛陂 石土陂 神山陂 竹背大陂

羅溪陂 高橋陂 横陂  石門大陂灘頭大陂桃花上車陂桃花下車陂 桃花中車陂  窑頭陂 小洞陂 唐俊上陂

風彎陂 羅家陂 陳痒陂 譚家陂 沈家陂 李家陂 唐俊下陂白茆陂 大橋陂 楊家陂 烏泥陂 羅木陂 胡家陂 古院上陂

高車陂 温塘陂 厄頭陂 盧家陂 大車陂 其田陂 古院下陂西湖寺下陂 西湖寺上陂 雙車陂 祿漿陂 古院中陂

雙亭陂 尹彦修陂車頭乾陂大步陂 車頭陂 曲塘陂以上並見寳度府新寧縣内建安志南山陂峽頭陝以上並在甌寧縣内 陳彎陂

陳屯陂 高蘇陂 崧陂  岑陂王齊與築 黄石陂 藝陂接三髻山下水陂高二丈以上五陂屬會仙人昏陂 廬陂地名建豐

楊陂  玉龍陂以上並在崇安縣内 龍居陂 黄泉陂 陂角陂以上並在松溪縣内 范圑陂 游田陂 姜家陂 東岸陂 圹頭上陂

圹頭下陂山灣陂 瀛口宋陂浮竹官陂淳熙初甞壞十年𠕂築百黎廷陂以上並在政和縣内莆陽志 引太平陂 蔡陂 棟林陂

上洋陂 下洋陂 張莊陂 塩塲陂 鹹潭陂 王峬陂 石枝蓮陂林下陂 可畆陂 陳官陂 舘洋陂 東渡陂 梅林陂 章水陂

水南陂 白杜陂 中洋陂 官城陂 劉隴陂 磨下陂 狐狸陂坑尾陂新坂陂 余田陂 小官陂 古瀬陂 張陂  黄塘陂

大官陂 郭塘陂 水南陂 孤單陂 洋中陂 石普陂 小孤單陂金田陂 崩岑陂 郭墩陂 何葉陂 黄乾石馬陂  大目官陂

寺家陂 崩岑後陂郭坑洋陂黄塘陂 官城陂 大目小溪陂拓山陂 黄广陂以上並在莆田縣内楊梅陂 廟前溪陂石井溪陂

倉前陂 神宫溪陂北洋溪陂南洋溪陂蘇洋溪陂白沙小陂雙坑溪陂澚洋溪陂赤口溪陂羅乾陂 西音陂 龍亭溪陂秋蘆溪陂吉墀溪陂

名潭溪陂薛洋溪陂離威陂以上並在興化縣内 長壽陂 東布洋陂柳陂  新洋陂 吳洋陂 九龍洋陂狗骨陂 薑黄陂 楓林洋陂

歐陂  前政陂 溪坡陂 新洋陂 田陂  螺坑陂 烈石洋陂張陂  南岸陂 官塘陂 䖝坑陂 倉前陂 置塘陂 置堂前陂

上洋陂 温巖陂 沈陂  郭洋陂 烏泥陂 朱玉陂 置堂後陂蘇洋陂 沈塘陂 確陂  甜竹陂 後坑陂 橄欖陂 上石馬陂

石梯陂 松栢陂 柳陂  余洋陂 鄭洋陂 洪塘陂 連坑外陂笋坑陂 坑西陂 孤塘陂 巖頭陂 七木陂 蕭坑陂 吳倉前陂

大塘陂 伍宅陂 温陂  章塘陂 東溪沈隴陂 石坂頭陂石馬陂 沈陂  羊蹄陂 朱王陂 林東墩陂臘亭外陂臘亭裏陂

沈陂  石潭陂 郭宅陂 東坑陂 黄塘陂 盧洋陂 重東墩陂漈下對竹陂 烏石陂 後广陂 黨陂  周洋陂 大乾陂

林坂陂 盧口崇因陂 蘆叢陂 撥坑陂 漈坑陂 莊前陂净平陂 白葉陂 蘇洋陂 李洋陂 漈頭陂 相思陂 赤石洋陂

黄洋陂 潘充陂 游陂  院陂  瓷竃前柯園陂 下宅陂巷口陂 塩亭陂 張塘陂 李宅陂 蔣陂  陳宅陂 瓷竃前陂

中陂  方防黄嶺陂 無礙陂 竹林陂 車陂  李宅陂陳陂  山頭柳六陂 芹山陂 羅峬陂 南塘陂 前坑陂

下坂陂 上坂陂 上洋陂 水溝陂 鬼塘陂 羅漢陂 塩坑下陂瓷竃陂倉前陂上叚陂瓷竃前柯園西陂 蔣潭陂 章朗洋陂

董龍洋中陂 西洋陂 莊前陂 余洋陂 施坂陂 溪尾孫陂陳洋陂 林坂陂 吳洋陂 東山陂 東洋上高陂 黄沙洋陂

旱洋陂 新田洋陂大洋陂 東洋陂 宅後洋陂衆洋陂 割股洋陂東洋下高陂  官田陂 柴坑陂 宅角陂 宅柄陂 陳橋學陂

塘上陂 鄭園下陂官田洋陂陳乾烏石陂 陳皂陂 下格陂廟前第一陂 洪溪陂 曾陂  黄淡陂 柯陂  白杜陂

鄭井陂 白湖陂 薛洋陂 潘乾陂 西溪陂 官塘陂 鄭竹洋陂莫分陂 阮坂陂 前塘陂 尤彎陂 後門陂 卓坂陂 摘乾小陂

大乾陂 小坂陂 石斛陂 大坂陂 含口陂 水磨陂 吳充坑陂洗馬陂 石潭陂 王廨陂 可坑陂 張乾陂 劉陂  岐山方陂

薑陂  竹頭陂 陳塘陂 枇枝陂 黄坂水磨陂 下滄洋陂潘陂  子田陂 行工陂 堪坑西洋陂  吳仗陂 中溪故陂

陳陂  新田委洋陂  白葉陂 後洋陂 故宅水磨陂大洋陂 北乾陂 辜洋陂 郭隴陂 大嶺陂 石崗陂 䃮石洋陂

李馬陂 陳乾陂 高斜陂 張乾陂 阮塘陂 岐分陂 中溪新陂東林陂 盧宅陂 上坂陂 前坂陂 楊梅陂 張陂  上砂故陂

莊宅陂 下倉陂 石光陂 方宅陂 墓尾陂 崩岑陂 沈柳洋陂林兠陂 張溪陂 坑口陂 䃮石上洋陂  大洋陂 楊屋前陂

林前陂 林陂  洋坑陂 水磨陂 蔡陂  東分陂 楊坑後陂磨上陂 盧塹陂 西坑陂 陳秋門前陂  漈底陂 黄琰坂陂

西分陂 白苧陂 黄坑陂 章林陂 石舟陂 瓷竈陂 歐坑小陂胡因陂 白湖陂 上坂陂 茅洋陂 章塘陂 陷下陂 上張洋陂

大夫陂 溪口及琴陂  黄洋陂 陳竇陂 官洋陂 鄭坑隴陂章檻陂 東洋陂 西洋陂 蔣陂  承胡陂 石漈陂 東南乾陂

石扇陂 縣洲陂 甜竹陂 林婆陂 耶湖陂 西庵陂 上廊小陂倉前陂 西鄭陂 楊坑陂 白蓮陂 謝林門坑陂  奚坑小陂

章林陂 石繩陂 磨前陂 東广洋尾陂 觀前陂 上陳重陂楊陂  黄宣陂 黎石陂 師姑陂 小洋陂 羅漢陂 官粟園陂

上廊陂 北項陂 屏風陂 鄭坑陂 魚塘陂 蕭分陂 高峬北陂南乾西圳陂 九仙陂 神堂陂 山𡼢陂 後分陂 官背下陂

青潭陂 九石陂 塩坑陂 潘田都大陂  大官陂 林二高陂洋泉水口陂  黄洋陂 黄潭陂 沙田陂 官背陂 蔡宅下陂

黄田陂 石碧陂 陳潭陂 蔡慣陂 大官陂 東广陂 黄塘小陂青山陂 高望陂 烏石陂 吳徹陂 林乾陂 坑源陂 峬西坑陂

柳引陂 張乾陂 大弄陂 楊陂  大分广口陂  金牛跡陂小柯陂 飛鳥陂 黄塘陂 莊前陂 陳洋陂 西欖陂 圳古頭陂

彭宅陂 洋上陂 徐泉陂 魚倉陂 陳平陂 坡畔陂 劉宅坑陂店頭苽園陂  角宅陂 陳根陂 西溪洋中陂  洋中陂

員陂  吳洑陂 西圳陂 梅衝陂 董隴陂 塘東陂 觀田陂嵩𡻭陂 潘塘陂 陳店陂 幽澗陂 大洋陂 里官圳洋陂

西广陂 羅陂  上坂陂 洋分陂 烏石陂 義广陂 漈柄陂麻黄小坑陂  盧塘陂 横圳陂 洋塘陂 大洋陂 苦竹坑陂

山𡼢陂 陳宅陂 東溪陂 柘山陂 高坑山鬲陂  后𥕢坑陂烏石陂 蔣垾陂以上並在仙遊縣内清源志蘇陂相家陂跨永福里舊

常壞僧了性砌以石砋水不能齧韓陂 楊木陂 洪巖陂 石壁陂伏烏陂 八丈陂 倉陂  覩林陂 孫雲陂 謝陂  蚶洋陂

深陂  沙陂  蕭陂  李陂  北乾陂 泉山陂 蘇坑曾陂上塘陂 田厖陂 蔡陂  赤霞陂 南塘陂 石埭陂 石圍潭陂

牛糞陂 莊陂  吕陂  陳陂  曾陂  高涇陂 糞斗洋陂儻林陂 曾陂  黄塘陂 許隴陂 徐塘陂 深堰陂 後洋牛陂

楊塘陂 貴陂小陂 蔡陂  車犢陂 龍井陂 都油潭陂香爐陂 許陂  張陂 五德陂 柳堰陂 陳塘陂 柯宅谷陂

洪塘陂 張烏陂 五陂  五斗陂 洪陂 施陂  後尾坑陂王陂  王前上塘陂  王前陂以上陂並在泉州晋江縣内

馬塘陂 釋迦陂 上陂  道士陂 上陂  下陂  寺前犢陂郭景陂 渌水陂 塘陂  周陂  正陂  陳塘陂 盧山後陂

崑侖陂 莊塘陂 沙陂  赤石陂 後安陂 觀瀾陂 官田洋陂陳陂  牛屎陂 下村陂在龍瀾山下徐塘陂 蘇陂馬坂陂

太上陂 五李陂 塔山陂 葉陂  官塘陂 坑陂  侯崘陂長洋陂 漈境陂 林口陂 廖陂  蔡陂  東洋陂 蒲堤陂

徐塘園中陂  黄山陂 山囷陂 漈頭陂 南乾陂 百梁洋陂梁家陂 楊郭陂 上溪陂 官莊陂 源龜陂 吳境陂 田囷洋陂

趙塘陂 八尺陂 豐榮陂 靈源陂 龍潭陂 姑陂  陳行峬陂陳陂  曾陂  下田陂 塘上陂 曾陂  劉陂  延福寺陂

漸山陂 侯安陂 福平陂 李常陂 李陂  上陂  赤石莊陂新塘陂 竹濟陂 桃棃陂 淡竹陂 苦隴陂 坑洋陂 東灣小陂

林灣陂 崎山陂 蔡分陂 沆陂  陳洋陂 蔡陂  板橋洋陂岑兠桃花陂  洪塘陂 按巖陂 南坑陂 龜陂大官陂

曾陂  後裏官陂以上並在泉州南安縣内 小同陂 黨陂辜陂  余陂  陳陂  曾陂  石馬陂 牛嶺陂 大輦陂

筠竹陂 塘潭陂 坤陂  石柱陂 甘陂  姚陂  東坑口陂經冬陂 烏泥陂 劉洋陂 王陂  李陂  馬陂  馬園黄陂

毛陂  赤竹陂 東乾陂 西乾陂 龔陂  鍾陂 新園洋陂李陂  曾陂  徐山陂 石阜陂 朱心陂 葉陂  碌𥖿齒陂

馬陂  宋陂  大洋陂 南洋陂 張宅陂 五峯陂 西乾下陂朱陂  吳坑陂 水磨陂 盧陂  徐陂  許陂  楊龜輦陂

王陂  蔡陂  紙縳陂 洪竹陂 蔡陂  盧陂  大口沄陂外塘陂 石竹陂 古漏陂 傅陂  眉洋陂 石純陂 曾潭陂

崇勝陂 陳陂  辜㾗陂 曾陂  石阜陂 溪東陂 前崗沄陂義陂  洋坂井尾陂  前崗曾陂以上並見清源志泉州同安縣内

上林陂 産田陂 謝陂  王箕陂 曾陂 東洋陂 前版下陂蘇陂  坑源陂 大兠陂 甘塘陂 小陵陂 西洋陂 甘坑新陂

東洋陂 巨濟陂 澤梁陂 新坂陂 下梁陂 桑田陂 劉門前陂梅林陂 西洋陂 東洋陂 版上山坑陂  上蔡陂 林門前陂

新宅門前陂  崇福陂 張坑陂 高仰陂 林宅陂 大溪上陂後門陂 貳捌陂 陳陂  漳陂  白馬陂 庵西陂 大溪下陂

倉西陂 渌陂  王明陂 張陂  碌木陂 鄭陂  大溪尾陂董陂  洋陂  連酬陂 白巖陂 毆陂  蔡宅陂 賈南陂

洛陂  小陂  黄洋陂 六木陂 發洪陂 上版陂 魏林陂乾峯陂 新坑陂 林田陂 長分陂 石碧陂 百擔陂 故宅陂

白巖陂 白葉陂 故頓陂 小溪陂 長潭陂 康陂  黄塘陂甘泉陂 新塘陂 舍利院前陂  石境陂 城山陂 承天陂

萬歲陂 菱洋陂 普安陂 妙音陂 盧陂  前版陂 淡竹陂小林陂 倉前陂 大房陂 碣石陂 桃李陂 林苑陂 大房陂

石碣陂 楊陂  丘壠陂 大部陂以上並在泉州府惠安縣内倉前陂 後門陂 張浦陂 白馬陂 吳洋浪湯陂  大禹小陂

鄭陂坂頭馬嶺山前陂 官瓜陂 鄭陂  陳陂  傳洋陂曾陂  留坑陂 高大陂 蓋洋陂 長沙陂 溪西陂 巖前陂

杜山陂 石蛇陂 杉坂陂 亭前西門陂  山洋陂 前山坑陂陂烏陂 盧汀陂 猿步坑口承魚陂 塠陂  琳田陂 會分頭陂

洋斛陂 陂巖陳巖陂  産坑陂 烏德陂以上並在泉州府永春縣内縣田多於山。危耕側種者。率引泉以灌一綫之溜。驀絶山谷。𨿽旱弗

匱。間有小陂埭。然非巨川不注官籍。舊志所載二陂而巳。今縣申復有六陂。 董阪陂在雙魚山下𡻕有田輪收以爲築陂之貲陂户亦捐金助後

溉田數千頃鄭陂 郭洋陂 董陂  峽頭陂 頭陂以上陂在泉州府德化縣内清漳志楊陂 仙溪陂 餉賀陂 竹洋陂 辜洋陂

南豐陂 獨坐陂 天陂  中陂  白銀陂 鄭陂  山溪源陂林陂  陳陂  白衣陂 縣陂  張陂  林陂  董逕陂

林角陂 大黄陂 黄竹陂 普通陂 陳洋陂 莒溪陂 瞻軍陂陳陂  師姑陂 大壽陂 古溪陂 古溪下陂蔡陂  緑陂以上並

在漳州府龍溪縣内金㪷陂 方陂  陳陂  龔陂  蒪塘陂黄塘陂 狐狸陂 良崗陂 使院陂 薛陂  陳坑陂 西洋陂

蘇陂  古溪陂 顔陂  東溪陂 黄洋陂 陳陂  上高陂豐成陂 南流陂 官路陂 田子陂 寒洋陂 辜陂  下陂

蘇陂  西乾陂 新田陂 赤水陂 洪陂  劬塘陂 蔡陂洪山陂 巖頭陂 竹木陂 許陂  楊陂  陳塘陂 湯湖陂

烏石陂 羗黄陂 歐陂  小君陂 楊溪陂 新塘陂 圭洋陂蘇陂  合掘陂 大分陂 董仙陂 長陂  後溪陂 古勞偃陂

羅彭陂 長背陂 余舟陂 盧洋陂 陳洋陂 羅背陂 二重王陂方洋陂 新城陂 永利陂 通濟陂 溪陂  開禧陂 蔡溪陂以

上並在漳州府漳浦縣内 萬金郡志後朗陂 蒼溪陂 牛路頭陂黄黎陂 吳村陂 多謀陂 新村陂 吳家陂 烏木陂 三家陂

吳九陂 芒頭陂上並在瓊州府内萬頃之陂世說新語郭林宗至汝南。造𡊮奉高。讀漢書曰。郭泰。字林宗。太

原介休人。泰少孤。年二十。行學至城阜屈伯彦精廬乏食。衣不盖形而處約味道。不改其樂。季元禮一見稱之曰。吾見士多矣。無如林宗者也。及卒。

蔡伯喈爲作碑曰。吾爲人作銘。未甞不有慙容。唯爲郭有道碑頌無愧耳。初以有道君子徵。泰曰。吾觀乾象人事。天之所廢不可支也。遂辭以疾。汝

南先賢傳曰。𡊮闔字奉高。慎陽人。友黄叔度於童齒。薦陳仲舉於家卷。太尉掾卒。車不停軌。鸞不輙軛。詣黄叔度。乃彌日信宿。人問其故。林宗曰。叔

度汪汪如萬頃之陂。澄之不清。優之不濁。其器深廣難測量也。泰别傳曰。薛恭祖問之。泰曰。奉高之器。譬諸汛濫。𨿽清昜挹耳。南史王惠傳。惠仕宋

武帝爲行叅軍。累遷世子中軍長史。甞得與謝靈運交。言靈運辯博辭義蜂起。惠時然後言。時荀伯子在坐。退而告人曰。靈運固自蕭散。直上王郎。

有如萬頃之陂焉。太平御覧孫綽子誨人曰。梅海有魚。一吸萬頃之陂。東岡之陂回溪史韻後漢周燮字彦祖。汝

南人。不讀非聖人之書。不修賀問之好。有先人草𠫂。結于岡畔。下有陂田。常肆勤自給。安帝以玄纁羔幣聘燮。宗族更勸之曰。修德立行。所以爲國。

自先世以來。勲寵相承。君何爲獨守東岡之陂。敗於伐陂回溪史韻晋庾裒。字季野。爲征北大將軍。鎮京口。石季龍

死。裒請伐之。詔加征討大都督。徑進彭城。河朔士庶歸者日以千數。裒遣督護徐龕迎魯郡建義者。龕違裒節度。爲石遵所敗於伐陂。死傷大半。龕

被害。詔裒還鎮京口。裒以逺圖不就。憂慨成疾。至京口。聞哭聲甚衆。裒問何哭之多。左右曰。伐陂之役也。裒益慙恨而卒。年四十七。起田

爲陂太平廣記漢文翁甞起田。斫柴爲陂。夜有百十野猪。鼻載土著紫中。比曉塘成。稻常收。翁甞欲斷大樹。欲斷處。去地一丈八尺。

翁先呪曰。吾得二千石斧。當著此䖏。因擲之正斫所欲。後果爲蜀郡守。出小說龍躍于陂衛元嵩元包孟陽第八。觧。

雷趯于。龍躍于陂。悸愕愕。愀㕧㕧。傳曰。龍躍于陂。驚於水也。趯。他歷切。㕧。許黎切。風罙于陂衛元嵩元包孟陽第

八。大過。娣越姒。媦陵姊。風罙于陂。舟㲻于水。傳曰。風罙于陂。過其度也。㲻。貴溺。東坡作陂宋蘇東坡集西成老來雪

堂。日日晝寝。會東坡作陂。喧喧不復成寐。吾能於桔槔之上。聽打百面腰鼓。一畔齁䶎。且喫茶罷。當傳此法也。

文詩𣈆張載集洪池陂銘。銘曰。開源東注。出自城池。魚鱉熾殖。水鳥盈涯。菱藕狎獦。杭稻連畦。漸臺中起。列館叅差。惟水泱泱。厥大

難訾。宋林希逸竹溪集福清縣重造石塘祥符陂記陂之名何始乎。其在夏書已有。所謂九澤既陂者。求之水經。則自楚人期思。而後天下不知

其幾。無非賢守今爲民爲之。然廢興不常。作其始者固難。而復其舊者尤不易。汝南鴻隙大陂也。翟子威廢之。濯龍之夢。黄鵠之謡。皆怨者託其言

以求復。卒至鄧晨而後作。用力凢數年。其難可知矣。况今人乎。玉融石塘陂。昔縣宰郎公簡所作。碑亡矣。志有之。水之源始於閩長邑。南下五十餘

里。至邑之西湖。迤行及藍尾。則由小橋而東注矣。濱江爲隄。直抵古放生湖。其匯始大。又行七八里。則湖之尾焉。溉田五千餘畆。爲邑上腴。以其作

於祥符也。以祥符名之。中甞湮圮。嘉㤗甲子。張侯大任實興之。既而時弊時葺。至景定癸亥。嚙於洪流。始大壤。故邑東諸洋。皆無所仰。雨至莫留。旱

則立稿。民甚病之。役大費夥。莫適爲謀。戊辰賢令尹實來。諗於衆而知之。曰。邑𨿽貧。是烏可巳。作意復之。寓公大姓。亦樂爲之相。有草曰薈。湖昔所

無。是歲忽生。售鏹六萬。令捐以助役。堤之基非沉以巨艦不可適。有禦人没舟者。令即給之。富者役者。輸財竭力。惟恐後。令又時出而諭勞之。孟秋

始事。良月訖工。縻金錢六十萬。工六千。中役兩幾敗。後中秋三日洪發。前重陽八日海漲。諸堤岸多漂没。而此獨存。人以爲令尹一念所格。聞者皆

加額焉。是堤也。南臺廟。東舊逼江。移而改築。以丈計之六十五。基尺三十。其上半之。湖尾爲丈二十。基尺八十。高半之。其上損四之一。邑人始疑其

難。既成而喜。來請記。余亦喜爲之書曰。祥符古陂。于邑之東。既廢而乆。湖與江通。昔壤之腴。今廢而涸。賢哉令尹。爲民更作。堤成未半。潮怒溪滛。屹

如有相。神監其心。繄令之心。惟民是福。天亦應之。嘉禾瑞粟。我歌屢矣。况此役乎。令尹之德。與長江俱。波流泱泱。禾黍斾斾。昔誰之如。賈渠召埭。令

尹薛氏。名某。字某。永嘉人。是歲實爲咸淳四年。十有一月林某記。元虞集歸田藁重書黄子中澄陂堂記後君子之所以大過於常人者。以其有

量也。所謂量者。容納萬事而不以爲襍。酬酢萬變而不以爲勞。世不見知而不爲之愠。時見用而不爲之厭。富貴利達。貧賤憂戚。無一足以動其心。

而區區簞食豆羹。蜂蠆之螫。破釜之失。而愀焉以動。執焉而不化者。又豈足以語此哉。是故。斗升釜鍾之分。瓶甒甕盎之盛。一受形而不可。易器之

物也。而人也禀天地之粹精而最靈。豈無擴充之道哉。是以昔之言量者。喻之以江海而不足。必凖之以天地焉。嗟夫常人而望賢人。賢人而望聖

人。豈易至哉。然而其得於天者無不同也。而心之限量。虗明廣大。亦無不同也。則君子之所自進也。蓋必有其道矣。故又有言曰。識進則量進。量之

狹劣。由識之不明也。識不明。而謂之量者。漠然於事物之應。無町畦無畔岸而巳矣。是故又有言曰。考索而得之者多窒。明睿所照。則廓然而大公

明睿所照。識之至也。是以求諸聖賢之遺言。涵養省察而自靖焉。有以擴其心之所之。則庶幾矣。宜春黄氏之先以澄陂名其堂。余甞爲記之。其子

盅。子中。自其少時受學於臨川先生之門。盖有聞焉。於是又欲余廣澄陂之義。故爲之言如此。乃作而嘆曰。昔漢東都。世運否塞。大徃小來。陽微陰

盛。大夫君子。不勝其忿。起而救之。名節相先。九死而不悔。介特而嚴固。猶愳小人之不勝也。而叔度獨有汪汪之量。爲世所咨嘆。至以顔子目之。當

時諸賢信之不以爲過。後之論者。傳之不以爲非。而略無一事之迹。可以推見於史册。其爲人也何其高逺深微也哉。昔者顔子簞食豆羹不給於

陋巷。而夫子語以四代禮樂。孟子曰。禹稷顔回同道。此豈以其迹而論者乎。惜夫叔度之生也。後不得見夫子而親炙之以就其所至。而論定於孔

門焉。嗟夫子謂回也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𥝠。亦足以發。回也不愚。觀乎叔度。澄不清而撓不濁也。誠有如愚之意焉。然而顔子之所發。當時同

門之士。固有未盡知之者。况於千載之下。吾黨小子乎。由此觀之。叔度之所以爲量。其有所不可知也夫。其有所不可及也夫。而其可知者。孔子之

於顔子。始終以好學歸之。學者學爲聖人者也。周子曰。學顔子之學。過則聖。及則賢。不及。亦不失於令名。子中。以所聞於臨川者而盡心焉。澄陂在

其中矣。唐王維詩汎前陂 秋空自明逈。况復逺人間。暢以沙際鶴。兼之雲外山。澄波淡將夕。清月皓方閑。此夜任孤棹。夷猶殊未還。宋王荆公詩

同應之登大宋陂 望闊真多思。憑高更損神。山川散白日。草木共青春。寂寂興亡事。悠悠來徃人。素衣吳白紵。盡化洛陽塵。阮户部詩過筭陂二

首湖上千山山外天。寒光翠色混輕煙。籃輿路轉重回首。疑是松江在目前。湖水隨風洗岸沙。笋梢成竹荻生芽。不知誰喚春歸去。留下子規啼

晚花。彭汝礪鄱陽集小舟過陂口 輕舟落陂漘。脫去如一葉。篙工習欹險。振呼矜巧捷。急水生凉風。盛暑慰汗浹。涉逺𨿽力壯。臨危固心怯。不如

山居安。魂夢亦妥帖。劉攽彭城集寧陵陂二首十里菰蒲百頃陂。秋風嫋嫋蕩漣漪。旅游巳信江湖逺。水國猶將畫夢疑。 屈鈎結網老農妻。鼓檝

鳴榔舊牧兒。世事誰令桑海變。可憐機械亦相随。梅聖俞詩牛老陂 吳牛行欲老。漢馬焉。得肥。筋力不可恃。游子當念歸。鄧紳伯詩晨雪渡洑陂

 竹外楊枝學小梅。竹間茅屋白皚皚。撑舟擁茸蓑衣出。堪畫何須待晚來曹文簡公昌谷小集泛舟蕭公陂 山水遶青爐鞴紅花開絮亂春欲

空。太白酌酒塵世外。小舟蕩漿農事中。築堤溉田十里同。居民舉手稱蕭公。蕭公有惠何時窮。十里穮蓘無凶豐。 景仁寄和蕭公陂詩次其韻

照眼石榴裙褶紅。回頭浪蘂隨春空。春歸湓浦風塵外。詩到淮南煙雨中。護田將緑一水同。造化奪功非天公。錦囊不盡使無窮。我欲從之歌元豐。

張横渠集和薛伸國愽漾陂 幾年煙浪掩遺蹝。今意扶持古意同。簪笏每游高聖世。蒪鱸聊爲快秋風。輕陰島嶼莓苔濕。夜雨蛟龍窟穴空。南浦

雲峯晴不亂。北窓溪木暗難通。春濃岸柳成行碧。日暖汀花取次紅。歲月可悲唐廢苑。山河終近漢離宫。歸禽影轉沙堤曲。䖏士居隣竹塢東。星斗

已知天象富。菱蒲堪喜地毛豐。持竿幸有魚充鼎。混俗須嗟鶴在籠。吏隱苟能遊物外。江鄉何必羡吳中。周紫芝太倉稊米集渡陂南用斜川韻

萬物自有得。吾生感行休。及兹天氣佳。步尋水南遊。青板得野航。竟渡一葦流。乘流本無心。豈有不下鷗。開口月有幾。百年終一丘。與世似異趣。此

行誰我儔。村醪亦足醉。對影自獻酬。未知垂老日。能遂此樂不。事定會當諧。不復懷預憂。但願營自安。孰是都無求。 歸陂北用斜川韻 薄遊不

盡興。歸卧當少休。曲水𨿽陳迹。斜川有新遊。浩歌獨長徃。豈亦慙此流。僑寓三家村。飄如浮水鷗。屢爭魚樵席。共守孤鼠丘。削跡屏冠服。索居謝朋

儔。樽中有餘滴。子獻復父酬。殷勤問稚子。汝復樂此不。稚子掉頭笑。老夫豁深憂。但令常復爾。過是吾何求。强祠部集和過尉氏林香陂 長年京

洛事塵埃。懷抱那能一日開。魚鳥宿心聊此得。江湖清興劃然回。天圍野色鱗鱗合。風獵林香衮衮來。漸有人喧迎馬足。郊原佳䖏好徘徊。黄山谷

外集彫陂 彫陂之水清且泚。老杜云。皎之横出清泚。屈爲印文三百里。呼船載過七十餘。褰裳亂流初不記。鄭風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彫。亦作雕。

韻書云。琢文也。乘七十餘渡。徒涉者。不可復記。竹輿嘔啞見上山徑凉。僕姑呼婦聲相倚。見上篁中見上猶道泥滑滑。泥滑滑。蜀中號鷄頭鶻。僕夫

慘慘耕夫喜。窮山爲吏如漫郎。漫郎唐元結自謂也。見本傳安能爲人作嚆矢。莊子在宥篇。知曹史之不爲桀跖之嚆史也。老僧迎謁喜我來。吾以

王事篤行李。鮑明逺詩。手迹可傳心。願爾篤行李。知民虛實應縣官。我寧信目不信耳。霍光傳。縣官非我家。將軍不得至是。如淳曰。縣官謂天子。東平

王宇。傳。縣官年少。張晏曰。不敢指斥成帝。謂之縣官。高士傳。孔子曰。吾之信顔回。非獨今日所信者。日日猶不可信。僧言生長八十餘。縣令未曾身

到此。董霜傑先生集宿葉陂用前韻 别業松間八九椽。何宜清夜對床眠。飛流濺沫知何䖏。環珮餘音到枕前。僧無詰蘭雪軒詩集舟次平陂

水宿平陂夜。窮年百慮煎。孤相防賊火。小港被軍船。斸地思樊圃。耕山想舜田。病夫留兩眼。白首望高天。揚弘道小亨集蒼陂吟蒼陂萬頃溉良

田。誰决枝渠注别川。臨事縱能知有命。逢秋未免歏無年。隄防力復何勞止。稼穡功成若自然。欲受餘夫五十畆。忖心慙在老農前。元危太樸詩早

飯榾陂 舟泊榾陂驛。斫魚餐早飯。是行新雨過。水落寒沙半。櫂謳方零亂。鷗鳥忽驚散。笛聲起滄洲。又逐驚飈斷。

攔江網體字溉田 節水石堤 水門 灌溉 脩治

黄陂縣隋書地理志。黄陂縣。後齊置南司州。後周改曰黄州。置總管府。又有安昌郡。開皇初。府廢。又後齊置産州。陳廢之。舊

唐書地理志。黄陂縣。漢西陵縣地。後周於古黄城西四十里。獨家村置黄陂縣。武德三年置南司州。七年州廢縣屬黄州。大明清類天文分野書

漢爲西陵縣地。三國建安中。劉表於此築黄城鎮。後周大象元年。以鎮爲南司州。併置南陂縣。又改南司州爲黄州。隋開皇徙治於黄崗縣。唐武德

三年。以縣置南司州。七年州罷以縣屬黄州。宋因之。端平三年。寓治鄂州青山磯。元後還舊治。

國朝因

澤陂詩陳國風篇名彼澤之陂。叶音有蒲與荷有美一人

傷如之何窹寐無爲涕他弟普光徒何反朱子

集傳興也。陂。澤障也。蒲。水草。可爲席者。荷。芙蕖也。自目曰涕。自鼻曰泗。此詩大㫖。與月出相類。言彼澤之陂。則有蒲與荷矣。有美一人而不可見。

則𨿽憂傷而如之何哉。寤寐無爲。涕泗滂沱而已矣。毛萇傳鄭玄箋彼澤之陂。有蒲與荷。傳云興也。陂澤障也。荷。芙蕖也。箋云。蒲柔滑之物。芙蕖之

莖曰荷。生而佼大。興者。蒲以喻所說男之性。荷以喻所說女之容體也。正以陂中二物。興者喻淫風。由同姓生有美一人。傷如之何。傳云。傷。無禮也。

箋云。傷。思也。我思此美人。當如之何而得見之。寤寐無爲。涕泗滂沱。傳云。自目曰涕。自鼻曰泗。箋云。寤覺也。孔穎達正義彼澤至滂沱 毛以爲彼

澤之陂障之中。有蒲與荷之二草。蒲之爲草甚柔弱。荷之爲華極美好。以興陳國之中。有男悅女云。汝體之柔弱如蒲然。顔色之美如荷然。男女滛

泆相悅如此。君子見其滛亂。乃感傷之。彼男所悅者。有美好之一人。美好如是。不能自防以禮。不以禮可傷乎。知可如之何。既不可柰何。乃憂思時

世之滛亂。寤寐之中。更無所爲。念此風俗傷敗。目涕鼻泗。一時俱下。滂沱然也。鄭以爲彼澤之陂障之中。有蒲與荷之二草。以喻同姓之中。有男與

女之二人。蒲之草甚柔滑。荷之莖極佼好。女悅男云。汝之體性滑利如蒲然。男恱女云。汝之形容佼大如荷然。聚會之時。相恱如是。及其分離則憂

思相憶。男憶女云。有美好之一人。我思之而不能見。當如之何乎。既不能見。益復感傷。覺寢之中。更無所爲。念此美女。涕泗滂沱。然滛風如此。故舉

以刺時也。傳陂。澤障。荷。芙蕖。 正義曰。澤障。謂澤畔障水之岸。以陂内有此二物。故舉陂畔言之。二物非生於陂上也。釋草云。荷。芙蕖。其莖茄。其

葉蕸。其本蔤。其華菡蓞。其實蓮。其根藕。其中的。的中薏。李巡曰。皆分别蓮莖葉華實之名。菡蓞。蓮華也。的。蓮實也。薏。中心也。郭璞曰。蔤莖下曰蒻。在

泥中者。今江東人呼荷華爲芙蓉。北方人便以藕爲荷。亦以蓮爲荷。蜀人以藕爲茄。或用其母爲華名。或用根子爲母葉號。此皆名相錯。習俗傳誤。

失其正體者也。陸機䟽云。蓮。青皮裹白子爲的。的中有青爲薏。味甚苦。故里語云。苦如薏是也。傳正觧荷爲芙蕖。不言興意。以下傳云。傷無禮者。傷

有美一人。則此有蒲與荷。共喻美人之貌。蒲草柔滑。荷有紅華。喻必以象。當以蒲喻女之容體。以華喻女之顔色。當如下章言菡蓞。而此云荷者。以

荷是此草大名。故取荷爲韻。 箋蒲柔至姓生 正義曰。如爾雅則芙蕖之莖曰茄。此言荷者。意欲取莖爲喻。亦以荷爲大名。故言荷耳。樊光注爾

雅。引詩有蒲與茄。然則詩本有作茄字者也。箋以序云。男女相悅。則經中當有相悅之言。以蒲喻所悅男之性。女悅男。言男之心性。和柔似蒲也。荷

以喻所悅女之容體。男悅女之形體。佼大如荷也。正以陂中二物。興者滛風。由同姓生二物。共在一陂。猶男女同在一姓。箋傷思至見之正義

曰。傷思釋詁文以溱洧桑中。亦刺滛泆。舉其事而惡自見其文皆無哀傷之言。此何獨傷其無禮。至於涕泗滂沱。輾轉伏枕也。故易傳以爲思美人

不得見之而憂傷也。孫毓以笈義爲長。箋自目至曰泗 正義曰。經傳言隕涕出涕。皆謂淚出於目。泗既非涕。亦涕之類。明其泗出於鼻也。陸德

明釋文澤陂彼皮反。陂。澤陣也。涕他弟反。自目曰涕。泗音四。自鼻曰泗。滂普光反。沱徒何反。下文同。與荷音河。夫渠也。澤障章亮反。夫音符。本亦作

芙。下同。渠其居反。本亦作蕖。之莖幸耕反。佼大古卯反。覺也音教。重言有美一人四。本詩三。野有蔓草一。 寤寐無爲。重意關雎。寤寐思服。展轉反

側。要義荷是大名。莖葉本華實根各名。 傷無禮。何至涕泗。箋。易傳爲思美人。並見正義。蘇穎濱集傳陂。澤障也。婦人之色。如蒲荷之美。思而不見。

故憂深涕泗也。自目曰涕。自鼻曰泗。東萊吕氏讀詩記董氏曰。傳曰。澤水之鍾也。說文曰。蒲者似莞。音桓而褊有脊。滑柔而温。 爾雅曰。莞。符籬。

爾雅䟽曰。本草云。白蒲一名符籬。楚謂之莞蒲。毛氏曰。並見毛傳。鄭氏曰。堯鄭箋。爾雅曰。邪璞曰。孔氏曰。並見正義。蘇氏曰。見集傳。嚴氏詩解彼水

中之澤。其障水岸之陂。有似莞而褊之蒲。其葉柔滑。喻婦人之容體。有芙蕖之荷。其花紅艷。喻婦人之顔色。有美婦人如此。思而不見。憂傷其柰之

何哉。寤覺寐寢之中。更無所爲。目涕鼻泗。而俱下滂沱然也。說文曰。見讀詩記。爾雅曰見正義。華谷嚴粲詩緝山陰陸氏曰。蒲。水草也。生於水厓。可

以爲席。故男執蒲璧。言其安人之道。 今曰。斯干下筦。箋云。小蒲則莞精蒲麤矣。 陳氏曰。皆以美物相依。 涕泗滂沱。 今曰。漸漸之石。俾滂沱

矣。䟽以爲雨盛。此言涕泗如雨也。 蒲葉柔滑。荷花紅艷。皆物之美而可愛者。彼澤之陂。有蒲與荷。言美物相依也。今有一美好之女不得如蒲荷

之相依。我心之傷柰之何也。或寤而覺。或寐而寢。更無他事。但目涕鼻泗。俱下滂沱如雨而巳。譏而鄙之也。董氏曰。說文曰。並見讀詩記。傳曰。並見

毛傳。釋草曰。䟽曰。並見正義。劉玉汝詩纘緒蒲荷。二物容色相鮮。行澤陂之間。見蒲荷之盛。而美人一彼一此。不得同處而並居。則如之何而不傷

感邪。以蒲荷二物並居雜處。容色相鮮。興男女之相憶。反不如蒲荷也。李公凱句解彼澤之陂。彼澤陂之中。有蒲與荷。則有蒲與荷。有美一人。彼有

一人者。亦如此蒲荷之美也。傷如之何。我不見之。則其悲傷之情。當如何乎。寤寐無爲。寢而既。覺。他無所爲。涕泗滂沱。眼淚曰涕。鼻流曰泗。但涕泗

滂沱而盛下耳。傷之甚也。彼澤之陂有蒲與蕳古顔反叶居賢反有美一人

碩大且卷其貟寤寐無爲中心怀悁悁烏玄反朱子集傳興也。蕳。蘭也。卷。鬢髮

之美也。悁悁。猶悒悒也。毛萇傳鄭玄箋彼澤之陂。有蒲與蕳。傳云。蕳。蘭也。箋云。蕳。當作蓮。蓮。芙蕖實也。蓮以喻女之言信。有美一人。碩大且卷。傳云。

卷。好貌。寤寐無爲。中心悁悁。傳云。悁悁。猶悒悒也。孔穎達正義傳蕳。蘭。正義曰。以溱洧秉蕳爲執蘭。則知此蕳。亦爲蘭也。蘭是甚香之草。蓋喻女

有聲聞。 箋蕳當至言信 正義曰。以上下皆言蒲荷。則此章亦當爲荷。不宜别據他草。且蘭是陸草。非澤中之物。故知蘭當作蓮。蓮是荷實。故喻

女言信實。傳。悁悁。猶悒悒。 正義曰。俗本多無之。陸德明釋文蕳毛古顔反。蘭也。鄭改作蓮練田反。夫渠實。且卷本又作婘同。其貟反。好貌。悁悁

烏玄反。猶悒悒。蘇穎濱集傳蕳。蘭也。卷。好也。悁悁。猶悒悒也。嚴氏詩解蕳。蘭也。蘭是芬香之草。喻女色也。卷。好也。悁悁。猶悒悒也。華谷嚴粲詩緝釋

文曰。鬈髮好貌。 蘭是芬香之草。喻女美也。或疑碩大非婦人之稱。逐疑此爲慕賢之詩。觀衛風以碩人稱莊姜。車牽稱辰。彼碩女則詩以碩大稱

婦人多矣。傳曰。並見毛傳。李氏曰。見集觧。李公凱句解彼澤之陂。有蒲與蕳。有美一人。碩大且卷。音拳寤寐無爲。中心悁悁。中心憂之。悁悁然欝結

不仲。蕳。音艱。悁。音娟。彼澤之陂有蒲菡户感蓞。大感反叶待檢反有美一

人石大且儼魚檢寤寐無爲輾轉伏枕叶知檢反朱子集傳興也。菡

蓞。荷葉也。儼。矜莊貌。輾轉伏枕。卧而不寐。思之深且乆也。輔廣童子問男女相悅。至於憂思感傷。如月出澤陂之詩。則其未流之害。當何如哉。男

有男之業。女有女之事。今也相與慕悅憂傷。至於寤寐無爲。盡廢其事業焉。是亦可憂也已。情思之流。其弊必至於此。毛萇傳鄭玄箋彼澤之陂。有

蒲菡蓞。傳云。菡蓞。荷華也。箋云。華以喻女之顔色。有美一人。碩大且儼。傳云。儼矜莊貌。寤寐無爲。輾轉伏枕。陸德明釋文菡本又作答。又作歟。。盛

反。蓞本又作𦻁。大感反。且儼本又作曮。魚檢反。矜莊貌。輾轉張輦反。本又作展。蘇穎濱集傳詩止於陳靈何也。古之說者。曰王澤竭而詩不作。是不

然矣。予以爲陳靈之後。天下未甞無詩。而仲尼有所不取也。蓋亦甞原詩之所爲作者乎。詩之所爲作者。發於思慮之不能自巳。而無與乎王澤之

存亡也。是以當其盛時。其人親被王澤之純。其心和樂而不流於是馬。發而爲詩。則其詩無有不善。則今之正詩是也。及其衰也。有所憂愁憤怒。不

得其平。滛泆放蕩。不合於禮者矣。而猶知復反於正。故其爲詩也。亂而不蕩。則今之變詩是也。及其大亡也。怨君而思叛。越禮而忘反。則其詩逺義

而無所歸嚮。由是觀之。天下未甞一日無詩。而仲尼有所不取也。故曰變風發乎情。止乎禮義。發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禮義。先王之澤也。先王之澤

尚存。而民之邪心未勝。則猶取焉。以爲變詩。及其邪心大行。而禮義日逺。則詩滛而無度。不可復取。故詩止於陳靈。而非天下之無詩也。有詩而不

可以訓焉耳。故曰陳靈之後。天下未甞無詩。由此言之也。嚴氏詩解菡蓞。荷華也。儼。容貌。儼然矜莊也。卧而不寐。其身輾轉回動而不周。伏枕而思

也。李恕音訓輾轉伏枕。不寧也。伏枕以思而巳。李公凱句解彼澤之陂。有蒲菡蓞。荷花也。菡。户威反。下大感反。有美一人。碩大且儼。碩大。而且有儼

然容貌矜莊。寤寐無爲。輾轉伏枕。但爲之反復不寧。伏枕上而已。總論李迓仲黄實夫集解李曰。彼澤之陂。陂者。許慎說文曰。陂。阪也。澤畔障水之

岸也。蒲者。似莞而褊有脊。滑柔而温。荷者芙蕖。其莖茄。其葉蕸。其本蔤。其華菡蓞。其實蓮。其根藕。其中的。的中薏。凡此數名。其實一也。未發則爲菡

蓞。既發則爲芙蕖。蕑者。蘭草也。郭氏以爲蓮字。彼徒見上文言荷。下文言菡蓞。皆是蓮之類。故以蘭爲蓮。鄭氏好改字。多類於此。蒲之滑柔。蕑之芬

芳。荷與菡蓞數者之美。是取喻男女之相悅也。鄭氏以蒲喻男。以荷喻女。陂中之物喻滛風。由同姓王氏則以澤爲君。以陂爲臣。此皆鑿說也。此詩

男女相悅。自靈公化之。然詩中本無說靈公之事。王鄭於此詩。徒求其君臣滛亂之事。遂為之說。是求之太過也。以澤陂爲君臣。以蒲荷喻男女。其

文又安得相貫。惟其男女相悅。故有美一人。則其情感傷如之何而得見之。或寤或寐。但涕泗滂沱而已。自目曰涕。自鼻曰泗。毛氏以爲傷無禮也。

使君子果傷其無禮。則下文不應曰涕泗滂沱也。碩大且卷。卷美也。盧令曰。其人美且鬈。字𨿽不同。其義則一。儼者。儼然容貌也。悁悁。憂貌也。輾轉

伏枕。言寐之不熟。思之如此。王氏曰。東門之楊。宛丘之應也。澤陂。株林之應也。此說是也。至於言苟以至誠爲之。則未必無應。苟無其應。則是誠之

未至尔。此不知道者之言也。人之爲善。有安而行之。有利而行之。人之至誠。則能爲善。爲惡則安得謂之誠。不誠人固有詐善者也。不聞有詐惡者

也。楊龜山曰。惟天下之至誠爲能化。非聖人不足以與此。未有至誠而爲惡者。爲惡者則失性矣。尚何至誠之有。此實至當之論。黄講同放齋曹粹

中詩說陂。障也。蕑。蘭也。蒲以喻男子之柔而曼。荷以喻女子之柔而潔。蕑以喻女子之柔而芳。菡蓞以喻女子之柔而艷。男子非柔曼而無特操者。

不志於滛。女子則随所美足以爲悅。故專以蒲興男。而以蒲蕑菡蓞喻女也。此數物者。各以弱媚相依倚於水澤陂障之間。男女之相慕悅者。恨不

能然。是以感物興懷而至於憂傷涕泗也。自目曰涕。自鼻曰泗。卷者。卷髮也。儼者。嚴粧也。自宣公三世而至靈公。靈公後五世而爲楚所滅。戴岷隱

續呂氏讀詩記澤陂。男子相說憂思感傷也。首章言蒲與荷。說者謂婦人之色。如蒲荷之美然。三章皆言蒲。蒲未可以為美也。蒲近於荷。猶蒹葭倚

玉樹之意。盖男子自謂也。寤寐無爲。言思之而無所用力也。慈湖楊簡詩傳菡。户感切。蓞。大感反。枕補音。如輦切。釋名。枕。檢也。所以檢頃也。周易險

以枕入于坎。窞亦以枕韻。窞補音。此切未安。詩固自有徵叶而不切者。縱此切叶則冝占歛切。乃今音之徵轉。若知輦切。則差甚矣。是詩念正人至

潔至美。知其大患且及。憂之痛之。至於涕泗滂沱也。攷諸其史。則泄冶諌靈公君臣滛亂。公告孔寧。儀行父。二子請殺之。公弗禁之時也。而毛傳序

曰。刺時也。言靈公滛於其國。男女相說。憂思感傷焉。諸儒遂謂此有美一人。爲婦人誤矣。攷他詩簡𠔃。西方美人。彼美人𠔃。謂美德之人也靜女。美

人之貽。亦謂美德。不謂其色。野有蔓草。有美一人。亦謂美德之士。孔子甞以程子汾沮洳。美無度。美如英。美如玉。皆謂大夫。况此詩所謂碩大且卷。

碩大且儼。豈女子之容耶。漢史謂衛宏作毛詩序。屢攷衛序。差謬不一。蒲與荷。生於水中至潔矣。君臣俱滛。餘皆從靡。獨泄冶直諌。此固國人之所

美所愛也。故曰。有美一人。蓋比德於蒲荷。詩人曰。美則美矣。傷如之何。徃徃或聞靈公與孔寧儀行父。怒將殺之。不正言而惟曰傷。不敢必也。亦愛

賢者。不忍言殺也。然審之其情狀將至於殺。故哀痛日夜。一無所爲。百爲俱廢。至于涕泗滂沱毛傳曰。自目曰涕。自鼻曰泗。諸儒不易其說。而今俗

亦曰鼻涕。毛傳謂蕑。蘭。而蘭未甞生於澤陂。故鄭改爲蓮。然改字未安。豈荷葉亦名爲蕑歟。荷葉與華率相間。豈以是得名歟。荷者。芙蕖之總名。釋

云。荷。芙蕖。其葉蕸。其華菡蓞。其實蓮。蕑。其蕸之異名歟。卷者。其背豐隆。外形卷彎歟。碩大卷儼。皆言德容歟。輾轉亦見關睢。林岊講義陂。障也。澤畔

有障水之陂岸。内有蒲荷。荷指芙蕖之莖。菡蓞。指芙蕖之華。女體柔弱如蒲。顔色之美如荷。傷如之何。思之切也。自涕鼻泗。一時俱下滂沱然也。芙

蕖之莖。亦曰茄。其葉曰蕸。其本曰蔤。白蒻在泥中者。其華曰菡蓞。其實曰蓮。其根曰藕。其中曰的。青皮裹白子於蓮房中者也。的中有青曰薏。味苦。

的。蓮實。薏。中心也。郭璞曰。江東人呼荷華爲芙蓉。里語苦如薏。樊光注爾雅。引有蒲與茄。蘭。是芬香之草。悁悁。猶悒悒也。許謙名物鈔澤陂。男女相念。

經 輾轉。見周南關睢傳。月出。男子思婦人也。澤陂。婦人思男子也。澤陂三章章六句。胡一桂附録纂

䟽。愚按濮氏云。序以此爲滛詩。則碩大且卷。碩大且儼。其辭莊甚。絶不類狎邪氣象意詩次株林後。當時相因而作。國於天地。必有興立。公𡖖宣滛。

陳之亂極矣。而洩冶獨以諌死。有美一人。其洩冶乎。詩人所以痛傷之也。而變風於是絶。其亦可以有所感矣。詩言彼澤障之水。方虞决潰。乃有辛

烈之蒲。芳馨之荷與蕑。皆非所冝有也。以與陳國危亂。乃有如洩冶之賢。獨不得其死。當如之何其傷之。有碩大之德。且勤拳以盡忠。儼恪以事上。

使我夢覺。它無所爲。涕泗交流。中心忿急。展轉反覆於枕席。而不能起也。按靈公與孔寧儀父通夏姬。洩冶諌不聴而殺之。陳深清全齋讀詩編陳

國十篇。二十六章。百二十四句。東萊吕氏曰。變風終於陳靈。其間男女夫婦之詩。一何多耶。曰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

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禮義有所錯。男女者。三綱之本。萬事之先也。正風之所以爲

止者。舉其止者以勸之也。變風之所以爲變者。舉其不正者以戒之也。道之升降。時之治亂。俗之隆污。民之死生。於是乎在。録之煩悉。篇之重複。亦

何疑哉。

洪武正韻晡回切漢書弛山澤波池師古曰波音陂又歌韻

洪武正韻晡回切獸似熊而黄白色許慎說文從熊羆省聲彼爲切古文從皮爾雅羆如熊黄白文郭璞注似熊而長頭高脚猛憨有力能㧞

樹木關西呼曰貑能刑昺疏釋曰舍人曰羆如熊色黄白也詩大雅韓奕云赤豹黄羆陸機䟽云羆有黄羆有赤羆大於熊其脂如熊白而麄理不

如熊白美也顧野王玉篇鄙爲切𥀦𥀍並古文徐鍇通釋彼移反宋重修廣韻孝經援神契曰赤羆見則姦宄自逺也丁度集韻班麋切楊桓六書

統幫母統聲省文隷正省𥀍省或從熊羆省聲此本符羈切借爲此義如熋黄白文从熋省皮聲省文熊忠韻會舉要宫清音趙謙

聲音文字通書如熊如羆借牛名爾雅作犤非注今㹄牛又呼果下牛韻會定正字切幫圭幫賓邊羆

{{雙行註文|古並楊銁鍾鼎集韻並牧子文

並集韻見杜从古集篆古文韻海並徐鉉篆韻高勉齋學書韻總

並六隷書統書隷正並真同上。書顔真

並索鮮于樞並草書集韻

熊羆陸佃埤雅釋獸云。羆如熊黄白文。羆似熊而大。爲獸亦堅中。長首。高脚。從目。能緣能立。遇人則擘而攫之。俗云。熊羆眼直。惡人

横目。淮南子曰。熊羆之動以攫搏。兕牛之動觝觸是也。其白生於心之下。肓之上。亦如熊白而麤。秋冬則有。春夏則亡。猛憨多力。能㧞大木。故書曰。

以有熊羆之士。不二心之臣。熊羆之士。以力言也。詩曰。維熊維羆。男子之祥。維虺維蛇。女子之祥。熊羆。陽物也。强力壯毅。故爲男子之祥。虺蛇。陰物

也。柔弱隱伏。故爲女子之祥。盖人之精神與天地陰陽流通。故夢之吉㐫。各以其類至。俗說熊羆富脂。至春臕癢。即登高木自墜。謂之撲臕。今人畜

熊以挺撻之。更致壯長。盖放於此。舊說獅子。虎見之而伏。豹見之而暝。熊見之而躍。山海經中山經。中次九經鬲山。多熊羆。西山經。嶓家之山。獸多

犀兕熊羆。海外南經。長臂國狄山。爰有熊羆。海外北經。務隅之山。爰有熊羆。太平寰宇記牂州土産赤豹黄羆

雅韓奕篇。赤豹黄羆。 草木蟲魚。䟽曰。黄羆大如熊。脂如熊白而粗理。汲冢周書王會觧。東胡黄羆。東胡。東北西卑。維熊維

詩斯千篇。大人占之。維熊維羆。男子之祥。非虎非羆史記太公望釣於渭水之濱。西伯將獵。史編卜曰。田

于渭陽。非龍非彲。非虎非羆。兆得公侯。天遺汝師。及田。果遇太公於渭水之陽。與語大悅。載與歸。立以爲師。教熊羆

黄帝教熊羆。貔貅貙虎。與炎帝戰于阪泉之野。如虎貔熊羆宋史列傳。太宗征太原。甞賜從臣食於中路頓

賜衛士羊臂臑卮酒。觀其飲啖。上見其雄壯。因顧錢俶。俶進曰。所謂如虎如貔。如熊如羆者也。夢射熊羆史記趙簡

子五日不知人。扁鵲視之曰。血脉治也。而何怪。昔秦繆公甞如此七日而寤。今主君之疾與之同。不出三日疾必間。居二日半。簡子寤曰。我之帝所

甚樂。與百神遊於鈞天。廣樂九奏萬舞。不類三代之樂。有一熊欲來援我。帝命我射之中熊。熊死。又有一羆來。我又射之中羆。帝賜我二笥皆有副。

吾見兒在帝側。屬我一翟犬。曰。及而子之壯也。賜之。他日簡子出。有人當道曰。吾欲有謁於主君。簡子召之。當道者曰。主君之疾。臣在帝側。帝令主

君射熊與羆皆死。簡子曰。是且何也。曰𣈆國且有大難。帝令主君滅二𡖖。夫。熊與羆。皆其祖也。簡子曰。帝賜我二笥。皆有副。何也。曰主君之子。將克

二國於翟也。簡子曰。吾見兒在帝側。帝屬我翟犬。曰及而子之壯也。賜之何也。曰兒。主君之子也。翟犬。代之先也。主君之子。必且有代焉。簡子問其

姓。欲官之。當道者曰。臣野人也。致帝命爾。遂不見。夢羆𣈆書載記符健。字建業。初母羗氏。夢大羆而孕之。及長勇果便弓馬。好施

善事人。甚爲石李龍父子所親愛。犬逐羆宋陳後山集𣈆人以犬獵。以五犬逐一羆。羆鷙而力。長於用大。所與敵者。皆天

下彊有力也。犬弱而捷。巧於用小。顧左而右。逐前而後。羆不能搏也。行不十數里羆憊而伏。犬更前而殺之。獸之鷙者。爪莫如虎。齒莫如豕。而羆食

之。故稱勇力。必曰羆。羆而受制於犬者。遇非其敵。囝于群也。詩云。憂心悄悄愠於群小。羆之謂也。老羆當道卧

經逺堂故事王羆除華州刺史。齊神武遣韓軌。從河東宵濟襲羆。乘梯入城。羆尚卧未起。聞閤内洶洶有聲。但袒身露髻徒跣。持一白捧。大呼而出。

謂曰。老羆當道卧。貉子那得過。敵見驚退。逐至東門。左右稍集。合戰破之。軌遂投城遁走。

文詩唐柳宗元集羆說 鹿畏貙。勑供切貙畏虎。虎畏羆。羆之狀。被髮人立。絶有力而甚害人焉。楚之南有獵者。能吹竹爲百獸之

音。昔云。持弓矢罌火而即之山。爲鹿鳴以感其類。伺其至。發火而射之。貙聞其鹿也。趨而至其人恐。因爲虎而駭之。貙走而虎至。愈恐。則又爲羆。虎

亦亡去。羆聞而求其類。至則人也。捽搏挽裂而食之。粹昨没切今夫不善内而恃外者。未有不爲羆之食也。杜工部詩熊羆咆深林。深叢見孤羆。熊

羆守翠微。青兕黄羆向我啼。攔江網賦句俞津渡河驅逐飛巖。陟周飲泉前除崇虎。 羆獻其皮也

欲俾衆。之歸懷。熊繪於旗也冀駭人之瞻視。 非虎非貔寐如接於商郊。非龍非驪神若遊於渭水。 牧野不必誓可知武穆之蕃。渭濱不持卜已

想文友之盛。

洪武正韻晡回切草名又苟虞飾爾雅旄謂之藣又未韻从艸从罷許慎說文草也从艸罷聲符羈切爾雅刑昺䟽郭云旄牛尾一名藣舞者所

執也顧野王玉篇補爲彼爲二切徐鍇通釋按爾雅旄謂之藣注旄牛尾也盖似此草也被移反丁度集韻或作𧄾𧀛司馬光類篇班縻切又攀糜

切藣又蒲糜切又部靡切又部買切又彼義切旄也楊桓六書統幫母黄𧄾也从艸羆聲隷正𧄾省或从罷聲或从罷省藣因省而譌熊

忠韻會舉要宫清音字潫愽義音陂又薄蟹切趙謙聲音文字通䋽丌切見並音方音見去聲又竹名作𥰘非韻會定正字切幫圭幫賓邊藣

徐鉉篆韻並六書統六書草統書鮮于

𥰘洪武正韻晡回切竹名宋重修廣韻彼爲切丁度集韻班糜切楊桓六書統幫母原聲从竹聲字潫愽義波爲切又逋眉切

並六隷書統書六書

洪武正韻晡回切譣詖辯論也慧也佞也廣韻辯辭又未韻陸法言廣韻音佖宋重修廣韻彼爲切丁度集韻班糜切辨僻之辭楊桓六書統幫母

从言皮聲𧪕隷正詖省熊忠韻會舉要宫清音字潫愽義彼義切 六書隷統書六書

險詖宋續通鑑長編仁宗慶曆六年丙申。翰林學士禮部郎中。知制誥史館修撰。蘇紳。與梁適。同在兩禁。人以爲險詖。故語曰草頭

木脚。䧟人倒卓。







永樂大典卷之二千七百五十五








重録總校官侍郎臣高 撰

學士臣瞿景淳

分校官洗馬臣林 爊

書寫生員臣趙繼祖

圈點監生臣馬承志

臣吴 礅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