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千五百八十六 永樂大典
卷之三千五百八十七
卷之三千六百十四 

永樂大典卷之三千五百八十七 九眞

屯田文獻通考漢昭帝始元二年發習戰射士調故吏將屯田張掖郡調發遣之也。故吏前為職者 宣帝神爵元年後將軍趙

充國摯先零𦍑罷騎兵屯田以待其弊 東漢邊郡置農都尉主屯田殖榖 光武建武四年劉隆討李憲憲平遣隆屯田武當 馬援以三輔地

曠土沃而所將賔客猥多乃上書求屯田上林苑中帝許之 六年王覇屯田新安 夏李通破公孫於本域不屯田順陽 八年王覇屯田凾谷

關 張純交兵屯田南陽 明帝永平十六年北伐匈奴取伊吾地置宜禾都尉以屯田遂通西域 章帝建初二年罷伊吾盧屯田兵 和帝永

元二年摯伊吾破之三年班超定西域復置戊已校尉 永元十四年安定降𦍑境何種反曹鳳請廣設屯田隔塞𦍑胡交關之路及省委輸之役

上乃拜鳳為金城西部都尉將徒士屯龍𦒿後金城長史上官鴻上開置䂓又建威屯田三十七部侯覇復開置東西邯屯田增留逢二部帝皆從

之列屯夾河合三十四部其功垂立會水初中諸𦍑叛乃罷 順帝永建四年虞詡上䟽曰禹貢雍州之域厥土惟上且沃野千里夫棄沃壤之饒

損自然之財不可謂利遣奏帝乃復三郡湖文西河上郡徼河浚渠為屯田省內郡費𡻕一億計明年校尉韓皓轉湟中屯田置西河間以逼群𦍑

𦍑以屯田近之恐必見圖乃觧仇詛盟馬績上移屯田湟中𦍑意乃安至陽嘉無年以湟中地廣增置屯田五部并為十部 永建六年以伊吾膏

腴之地旁近西域匈奴資之以為鈔暴復令開設屯田如永平故事鄭訓摯販迷唐諸𦍑威信盛行遂罷屯男各令歸郡唯置弛刑徙二千餘人分

以屯田為貧人耕種修理城郭塢壁而已 陽嘉元年復置玄莵郡屯田六郡 傳變為漢陽太守廣開屯田列置四千餘營 獻帝建安元年募

民屯田許下 建安十四年曹操引水軍自渦入淮出肥水军合肥开芍陂屯田 诸葛亮由斜谷伐魏亮以前者数出皆以運粮不繼使已志不

伸乃分兵屯田為乆駐之計耕者雜於渭濵居民之間而百姓按堵軍無私馬 魏齊王芳正始四年司馬宣王督軍伐吳時欲廣田蓄榖為滅

賊資乃使鄭艾行陳項以東至壽春自今淮陽鄰項城縣以東至壽春郡艾以為田良水少不足以盡地利宜開河渠可以大積軍粮又通逺漕之

道乃著濟河論以喻其指又以為昔破黄巾因為屯田積糓於許都以制四方今三隅已定事在淮南每大軍征舉運兵過半功費百億以為大役

陳蔡之間土下田良可省許昌左右諸稻田并水東下令淮北屯二萬人淮南三萬人十二分休常有四萬人且田且守水豐常收三倍於西計除

衆費𡻕完五百萬斛以為軍資六七年間可積三千萬斛於淮上此則十萬之衆五年之食也以此乘吳無徃而不克矣宣王善之皆如艾計遂北

臨淮水自鍾離西南横石以西盡泚旁脂水四百餘里置一營六十人且田且守兼循廣淮陽百尺二渠上引河𣴑下通淮穎大理諸陂於穎南北

穿渠三百餘里溉田二萬頃淮南淮北皆相連接自壽春到京師農官兵田雞犬之聲阡陌相屬每東南有事大軍興衆汎舟而下達于江淮資食

有儲而無水害艾所建也 晋羊祜為征南大將軍鎮襄陽吳石城守去襄陽七百餘里每為邊害祜患之竟以詭計令吳罷守於是戍邏减半分

以墾田八百餘頃大獲其利祜之始至也軍無百日之糧及至季年有十年之積太康元年平吳之後當陽侯杜元凱在荆州今襄陽郡修召信臣

遺跡召信臣所作鉗廬陂六門堰並今南陽郡懷縣界時為荆州所統。激用浊音豈淯音育諸水以浸原田萬餘頃分疆刊石使有定分公私同利

衆庶賴之。號曰杜父舊水道唯沔漢達江陵千數百里北無通路又巴丘湖沅湘之會表裏山川實為險固荆蠻之所恃也預乃開楊口起夏水達

巴陵千餘里夏水楊口。在今江陵郡。江陵縣界。已陵。即今郡内瀉。長江之險外通零桂之漕零陵桂陽並郡。南大歌之曰後世無叛由杜翁孰識智

名與勇功東晋元帝督課農功二千石長吏以入榖多少為殿最其宿衛要任皆令赴農使軍各自佃即以名廪大興中三吳大飢後軍將軍應

詹上表曰。魏武帝用棗祗韓浩之議廣建屯田又於征伐之中分帶甲之士隨宜開墾故下不甚勞大功克舉間者𣴑人奔東吳東吳艱險皆已還

返江西糧田疇廢未久火耕水耨為功差易宜簡𣴑人興復農官功勞報賞皆如魏氏故事。一年中與百姓二年分稅三年計賦稅以使之公私兼

濟則倉庾盈億可計日而待之穆帝升平初荀羡為北部都尉鎮下邳今臨點郜縣屯田于東陽之石龞亦在今之臨淮郡界公私利之齊高帝勑

桓崇祖修理芍陂田曰𡖖但努力營自然平殄虜𡨥昔魏置典農而中都足食晋開汝穎而河汴委儲𡖖宜勉之後魏文帝大統十一年大旱十

二年祕書丞李彪上表請别立農官取州郡户十分之一為屯田人相水陸之宜計頃畆之數以𧷢贖雜物市牛科給令其肆力一夫之田𡻕責六

十斛。甄其正課并征戍雜役行此二事數年之中榖積而人足矣帝覧而善之。尋施行焉自此公私豐贍。雖有水旱不為害北齊廢帝乾明中尚書

左丞蘇珍芝又議修石龞等屯𡻕收數十萬石自是淮南軍防頗足 孝昭帝皇建中平州刺史嵇曄建議開幽州督充舊陂今范陽郡范陽縣界

長城左右營屯𡻕收稻粟數十萬石此境得以周贍人於河内置懷義等屯以給河南之費自是稍止轉輸之勞 武成帝河清三年詔沿邊城守

堪耕食者營屯田置都子使以統之一子使當田五十頃𡻕終課其所入以論褒貶 隋文帝開皇三年突厥犯塞吐谷渾𡨥邊轉輸勞弊乃令朔

方總管趙仲𡖖於長城以北大興屯田 唐開軍府以捍要衝因隙地置營田天下屯總九百九十二司農寺因屯三頃州鎮諸軍每屯五十頃水

陸腴瘠播植地宜與其功庸煩省收率之多少皆决於尚書省苑内屯以善農者為屯官屯副御史巡行莊輸上地五十畆瘠地二十畆稻田八十

畆則給牛一諸屯以地良薄與𡻕之豐㐫為三等具民田𡻕穫多少取中熟為率有警則以兵若夫千人助收隷司農者𡻕二月𡖖少𡖖循行治不

法者凡屯田收多者褒進之𡻕以仲春籍來嵗頃畆州府軍鎮之逺近上兵部度便宜遣之 開元一十五年詔屯官叙功以𡻕豐㐫為上下鎮成

地可耕者人給十畆以供粮方春時屯官巡行田作不勤者懲督之田收榖百九十餘萬斛初度支𡻕市粮於北都以贍武振大德靈武塩夏之軍

費錢五六十萬緡沂河舟溺甚衆 建中初宰相楊炎請置屯田於常川發關輔民於陵陽渠以增溉京兆尹嚴郢甞從事朔方知其利害以為不

便䟽奏不報郢乃奏五城舊屯其數至廣以開渠之賑貸諸城官田約以各輸又以開渠功直布帛先給田者據估轉頼如此則關辅免调發五城

田闢比之浚渠利十倍也時陽炎方用事郢議不用而陵陽渠亦不成然振武天德良田廣袤千里 元和中振武軍飢宰相李绛請開營田可省

度支漕運乃絕和欺𨼆憲宗稱善乃以韓重華為振武京西營田和水運使起代北墾田三百頃出𧷢罪吏九百餘人给以耒耜耕牛假粮種

使償所負粟二𡻕大熟因募人為十五屯每屯百三十人人耕百頃就高為堡東起振武西逾雲州極於中受降城凡六百餘里列柵二十墾田三

千八百餘里𡻕妆粟二十萬石省度支錢二千餘萬緡重華入朝奏請益開田五千頃法用人七千可以盡給五城會李絳已罷後宰相持其議而

止憲宗末天下營田皆顧民或借庸以耕又以瘠地易上地民間苦之穆宗即位詔還所易地而耕以官兵耕官地者給三之一以終身靈武邠寧

土廣肥而民不知耕 太和末王起奏立營田後党項大擾河西邠寧節度使畢誠亦募士開營田𡻕妆三十萬斛省度支錢數百萬缗 上元中

於楚州古射陽湖置洪澤屯壽州置芍陂屯厥田沃壤大獲其利 宋太宗皇端拱二年以左諫議大夫陳恕為河北東路招置營田使魏羽為

副使右諌議大夫樊知古為河北西路招置營田使索湘為副使欲大與營田也 淳化四年知雄州何承矩請於順安寨西引易河築隄為屯田

既而河朔頻年霖澍水潦河𣴑湍壞城壘民舍復請因積潦處蓄積為陂塘大作稻田以足食 真宗咸平五年殿直牛睿請增廣方田䟽治滿

塍為胡馬之閡詔邊臣經度之順安軍威虜軍保州定州皆有屯田 九年改定州保州順安軍營田務為屯田務凡九州軍皆遣官監務置吏屬

召募役兵自京師傳送鬻稭幹以補牛闕 陝西轉運使劉綜上言今於古原州建鎮戎軍以備賊請遷於軍城四靣置屯田務開田五百頃置下

軍二千人牛八百頭以耕種之又置堡寨使其分居無𡨥則耕𡨥來則戰從之既而原渭亦開方田戎人內屬者皆依之得以安居 襄州襄陽縣

有屯田三百餘頃知州耿望請置營田務是𡻕種稻三百餘頃五年以其煩擾罷之 唐州赭陽陂亦有營田務𡻕種七十餘頃後以其所收薄且

擾人罷之賦貧民。 天禧末諸州屯田總四千二百餘頃而河北屯田𡻕收二萬九千四百餘石。而保州最多逾其半焉江淮兩浙承魏制皆有屯

田克復後。多賦與民輸租第存其名在河北者雖有其實而𡻕入無幾利在畜水以限戎馬而已 治平三年河北屯田有田三百六十七頃得榖

三萬五千四百六十八石 神宗熙寧元年詔以坊監牧馬餘地立田官令專稼政。以資牧養之用案原武單鎮洛陽沙苑淇水安陽東平七監地

餘良田萬七千頃可賦民租佃收草粟以備枯寒從樞宻副使郡亢請也 四年河北屯田司屢言豐𡻕所入亦不償費詔沿邊屯田不以水陸悉

募民租佃。罷屯田務收其兵為州廂軍 五年知延州趙卨乞根括閑田及募弓箭手詔如其請行 七年章惇初築沅州亦為屯田務 元豐二

年以所收不及額罷之九年詔熙河路有弓箭手耕種不及之田經略安撫司權點廂軍佃之官置牛具農器人給一頃𡻕終參較弓箭手廂軍

所種孰為優劣以行賞罰 六月謝民憲言逃走弓箭手并營田地土昨。多方設法召人請佃今來認租課乞許就近於本城寨送納特與蠲免支

移折變從之 知河州鮮于師中乞以未募弓箭手地百頃為屯田從之元豐元年詔經制熙河財用司括冐耕地期半𡻕使民得自言 五年

提舉熙河營田康識言新復土地及命官分畫經界選知田廂軍人給一頃耕之餘悉給弓箭手。人加一頃。有馬者又加五十畆。每五十頃為一營

四寨堡。見缺農作廂軍。乞許於秦鳳涇原熙河三路。選募廂軍。及馬𨔄鋪卒。願行者又給裝錢二千。從之。 八年樞宻院上河東經略司之言曰去

年出兵耕種木瓜原地。凡用將兵萬八千餘人。馬二千餘匹。費錢七千餘緍榖近九千石糗粮近五萬斤草萬四千餘束又保甲守禦費緍錢千三

百米三千二百石役耕民千五百雇牛千具皆强民為之所收禾粟蕎麥萬八千石草十萬二千不償所費。又借轉運司錢榖以為子種至今未償

增人馬防拓之費仍在年計之外慮經略司來年再欲耕種乞早賜約束詔諭吕惠𡖖母蹈前失 元祐元年永興軍民庶進狀言興平縣有地二

百四十餘頃乆輸二稅熙寧五年本縣抑令退為牧地詔提刑司審定以奏如他州縣更有以稅地改牧地者亦具以聞提刑司乞與免納租錢給

種如故 大觀二年陝西轉運副使孫琦。言西寧湟廊三州。良田沃野並給族部略無賦稅今進築之初宜召諸首領與族長開諭令量立租課責

期限並委族長使之催諭詔童貫度其宜以行 五年提舉涇原弓箭手司奏乞案漢蕃田土其已開熟地仍許着業。外若非朝命所給而州軍帥

司一時私自撥予或川原慢坡地上今仍荒閑者並以給招關額人馬惟不堪耕種者方許撥充牧地庶可究極地利增廣人兵從之 紹興元年

鎮撫使知荆南府解潜奏措置荆南歸峽荆門公安五州營田其後軍食仰給省縣官之半 三年德安復州漢陽軍鎮撫使陳規放古屯田有逃

户歸業者收畢給之過三年者不受理凡軍士所屯之田皆相其險隘立為堡寨其弓兵等半為守禦半為耕種如遇農時則就田作有警則充軍

用凡耕種則必少增錢粮秋收給斛斗犒賞依鋤田客户則例餘並入官凡民户所營之田水田畆賦粳米一斗陸田豆麥夏秋各五升滿二年無

欠輸給為永業。兵民各處一方𣴑民歸業漸衆亦置堡寨屯聚凡屯田事務營田司兼行營田事府縣官兼行更不别置官吏當時廷紳因規奏請

相與推廣謂一夫授田百畆古制也厥今諸荒田甚多惟恐人力不足兼肥瘠不同難以槩論當聽人户量力取射其有闕少牛畜。宜用人耕之法

以二人拽一犁。凡授田五人為一甲别給菜田五畆為廬舍。稻塲兵屯以大使臣主之民屯以縣令主之以𡻕課多少為殿最。下諸鎮推之。 又詔

江東西宣撫使韓世忠措置建康營田 又詔湖北浙西江西。屯營田徭役科配並免 五年屯田郎中樊賓言荆湖江南與兩浙膏腴之田。彌亘

數千里無人可耕則地有遺利中原士民扶携南渡幾千萬人。則人有餘力今若使流寓夫業之人。盡田荒閑不耕之田。則地無遺力。可以資中興。

 六年右僕射張浚奏。改江淮屯田為營田。凡官田逃田並拘籍以五頃為一莊募民承佃命措置官樊賓王舉行之尋命五大將劉光世。韓世忠

張浚岳飛吳玠。及江淮荆襄利路帥。悉領營田使。 江淮營田置司建康𡻕中收殺三十萬有奇 七年監中嶽李寀言營田之官或抑配豪户或

强科保正田瘠難耕多收子利張浚亦覺其擾請罷司以監司兼領於是詔帥臣兼領營田内見帶營田使名者即仍舊詔奬諭川陝宣撫吳玠。

治廢堰營田六十莊計田八百五十四頃約收二十五萬石。補助軍粮以省餽餉 十六年定江淮湖北營田。以紹興七年至十三年。所收數内取

三年最多數内取一年酌中為額縣官奉行有方無詞訴抑勒處分三等定賞罰 隆興元年工部尚書張闡言今日荆襄屯田之害非田之不可

耕也無耕田之民也官司慮其功之不就。不免課之游民游民不足不免抑勒百姓捨已熟田耕官生田私田既荒賦稅猶在或逺數百里追奪以

來或名雙丁役其强壯占百姓之田以為官田奪民種之榖以為官榖老稚無養一方騷然有司知其不便。申言於朝罷之。誠是也然臣切謂自去

𡻕以來置耕牛置農器。修長木二渠。費已十餘萬。其間豈無已墾闢之地。豈無廬舍場圃尚可卒業。一旦舉而棄之不為勢家所占則是捐十萬緡

於無用之地而荆襄之田終不可耕也。臣比見兩淮歸正之民動以萬計官給之食以半𡻕為期。今踰期矣。官不能給則老弱飢餓者轉而他之殊

夫斯民向化之心兼亦有傷國體臣愚以為荆襄之田尚有可承之規與其棄之孰若使歸正之民就耕非惟可免𣴑離庶使中原之民知朝廷有

以處我率皆襁負而至。異日墾闢既廣田疇既成然後取其餘者而輸之官實為兩便詔除見耕種人依舊外餘令虞允文同王珏疾速借置元史

志樞宻院所轄左衛屯田右衛屯田中衛屯田前衛屯田後衛屯田武衛屯田 左翼屯田萬户府 右翼屯田萬户府 中一翊侍衛屯田 左

右欽察衛屯田 左衛率府屯田。 宗仁衛屯田 宣忠扈衛屯田 大農司所轄永平屯田總管府 營田提舉司宣徽院所轄淮東淮西屯田

打捕總管府 豐閏署 寳坻屯腹裏所轄軍民屯田大同等處屯儲總管府屯田 虎賁親軍都指揮使司屯田 嶺州行省屯田遼陽等處行

中書省所轄屯田大寧路海陽等處打捕屯田所 浦峪屯田萬户府。金復州萬户府屯田 肇州蒙古屯田萬户府河南行省所轄軍民屯田。

南陽府民屯 洪澤萬户府屯田。 芍陂屯田萬户所 陝西屯田總管府 陝西等處萬户府屯田 貴赤延安總管府屯甘肅等處行中書省

所轄軍民屯田寧夏等處新附軍萬户府屯田 管軍萬户府屯田 寧夏營田司屯田 寧夏路放良官屯田 亦  屯田江西等處行中書

省所轄屯田贑州路南安寨兵萬户府屯田 汀漳屯田高麗國立屯四川行省所轄軍民屯田二十九處雲南行省所轄軍民屯田一十二處湖

廣等處行中書省所轄屯田三處開封府志本府所屬計一百四十二屯祥符縣安吉衛四屯 神武衛一屯 寧國衛二屯 大梁衛一十八屯

堅城衛一十六屯 祥符衛三屯通許縣安吉衛四屯 寧國衛三屯堅城衛二屯杞縣安吉衛一屯 宣武衛三屯 興化衛四屯 寧國

衛一屯陳留縣安吉衛六屯 宣武衛六屯 神武衛一屯 寧國衛一屯 祥符衛三屯 堅城四屯  大梁衛一屯封丘縣堅城衛二屯陳州

衛計五十六屯洪陵村一屯 北鄭莊一屯 西鄭莊二屯 白塔村一屯 西城村一屯 雙塚一屯 平信鄉一屯 南鄭莊二屯 古城村

二屯 柳牌村五屯 五祥村二屯 永安村一屯 黄堆村四屯 司凌村七屯 九里溝一屯 紅龍溝二屯 明化𡖖二屯 馬村二屯

蔡河西三屯 方城店一屯 栗園村一屯 劉村一屯 荆柯村三屯 孟家莊一屯 龍岡村一屯 高橋村三屯 黄連村一屯 岡頭村

一屯 八丈村二屯 名河村一屯 汝寧府志汝寧府所屬計六十七屯汝陽縣徐家莊屯 黄里保屯 黄家店屯 賈家莊屯 劉家莊屯

馬家莊屯 謝唐店屯 苧麻店屯 楊家店屯 趙家店屯 永豐屯 興莊屯 石羊保屯 蕨家莊屯 羅古橋屯 右魯莊屯 西逢保

屯 窑灣屯 緑臺屯 寨頭屯 右廣積屯 七里保屯 趙莊屯 桃陂屯 羅莊屯 臻口屯 殷宅屯 官莊屯 三橋屯 萬勝屯

吳莊屯 崇興屯 慶豐屯 永安屯 後廣積屯 永積屯 積餘屯 義永屯 新安屯確山縣劉家莊屯 李家莊屯 葛家莊屯 溝

頭屯 左韓莊屯 陂頭屯 石橋屯 路家莊屯 桃莊店屯 達達莊屯 新莊屯 右韓莊屯 後魯莊屯 三溝屯 栗林莊屯 夏家

莊屯 窑莊屯 曾塘堰屯 棠林莊屯 梁塘堰屯 趙家莊屯 柳莊屯上蔡縣邵店屯 半坡店屯 陳家莊屯 周家莊屯河南府志本

府所屬軍屯計三十五所洛陽縣李宻保五屯 杜村保三屯 康家莊保一屯 金水保二屯 谷水保二屯 偏橋保一屯 水南保一屯

碑樓保一屯偃帥縣韓莊保二屯宜陽縣高橋保二屯嵩縣王𦒿保五屯 新店保二屯 鳴臯保一屯陝州雙槐樹一屯 鵝鴨池一屯 新店

一屯 槐林村一屯 西故驛村屯 黄村一屯 西梁村一屯南陽府志本府守禦南陽衛左右前後千户等所計二十五屯南陽縣守禦左右

千户所十五屯 卧龍岡屯 蚊子港屯 北牛羊寨屯 附郭屯 岔河屯 南牛羊寨屯 石羊屯 北雷屯 北石磨鼓屯 盈益鄉屯

七里屯 南石磨鼓屯 㴩兒河屯 鎮莊屯 雞頭湖屯鄧州守禦前千户所二屯 七里河屯 陶莊屯唐縣守禦後千户所八屯 車兒港屯

東趙莊屯 東三家河屯 清水河屯 徐家團屯 張青寨屯 竹根潭屯 西三家河屯彰德府志彰德衛設立屯一十六所安陽縣郭村

等社計立一十三屯 减英屯 陳青屯 王成屯 毛通屯 倪遵屯 周興屯 胡成屯 陳辛屯 李德屯 王成屯 吳義屯 王忠屯

 詹祥屯林縣白佛等社設立二屯 菜園屯 柳灘屯随州譚陂屯勾陂屯 李陂屯 竇陂屯新修随州圖經在應山縣南其屯所官在

德安府城中北京志倚郭并所屬各州縣洪武四年設置官給牛具子種各衛分撥軍士開墾荒田以為足食安邊經乆之計云宛平縣志軍屯一

十一所彭城衛屯四。孝義鄉二。 永安鄉二 永清左衛屯五 玉河鄉二 京西鄉三 大興左衛屯二永清縣志軍屯一十一所 燕山右衛

六屯 南關社一屯 北孟社二屯。 中乆口社一屯 焦垈社二屯 彭城衛四屯 别古莊社二屯 横亭社二屯 大興右衛一屯 别

古莊社 固安縣志民屯媯川州歸附民屯 柳泉屯。 彭村屯 魏村屯 黄垈屯 沙垈屯 賈家莊屯 中公由屯香河縣志軍屯 宻雲

衛中所屯 在營莊社 永清右衛屯在河北村 西辛莊屯 馬村屯 官莊屯 唐楊屯 東徐屯 丁村屯 馬慶屯 軍屯燕山護衛屯

四 孟姜社 王團社 南房上社 曲溝社 燕山前衛屯六 趙宗莊社一 良渠社 濟州衛屯七 西辛莊社 曲溝社二 賈家莊社

一 外和社二 彭村社一 永清右衛屯二 牛堝社 良渠社 永清左衛屯一南趙社順義縣志軍屯二十六 宻雲衛八 城子社一

北采社二。 牛攔山社二 甸子社三 永清右衛七 塔河社一 榮家莊社二 甸子社一 沙峪社一 管頭社二 通州衛二榮家莊

社一 定順堡社一大興左衛二 甸子社一汪路社一 濟陽衛一 定順堡社 燕山右衛六 坊市社一 北采社二 胡家莊社一

塔河社一甸子社一大興縣志軍屯二十八 燕山左衛屯九 添保恭社一 施仁關二墳莊二 赤村社一 盧家垈社二 棗林莊社一

大興右衛屯九。 魏村社三 大師莊社三 七里鋪社一。 華家莊社二 燕山右衛屯四 齊化關二 大黄莊社一 崇仁關一。 清潤

社四 彭城衛屯二 李賢社二良賢縣志軍民一十七 永清左衛一十 魯村社四 高舍社三 北趙社二 長舍社一 濟州衛二 坊

市社一 公村社一 燕山護衛三 公村社二 高舍社一 燕山在衛二 丁修社二昌平縣志軍屯一十九 大興左衛一十二 白浮社

一。 藺溝社一 清河社五。 清龍社一 豐善社二 孟村社一 堂樂社一 濟陽衛三。 坊市社一。 白浮社二 永清右衛四 藺溝社

二 豐善社二東安縣志軍屯四十七 燕山左衛八 在史家務社燕山右衛四 在邵家莊社 永清右衛二 在史家務社 大興右衛

一 在第十社。 彭城衛五 北昌社史家務社一 濟陽衛二十七 北昌社八 王家莊社二 垈頭社一十七宻雲縣志軍屯 宻雲衛

逺西莊。 年豐曹家寨。 省莊 太師莊 燕樂 安家莊 廟城 孝志涿州志軍屯 永清左衛屯 在徐里社 渠落社 西郭社 南丁

社房山縣志軍屯。 濟州衛軍屯一 在王佐南社通州志軍屯 通州衛二十九東劉社二 北尹社二 裴村社一 兆善四 招理社六

王村社二 阜民社二 南尹社三 西城社一 延慶社一 葛渠社一 富豪社一 䑓胡社一 扶仁社一 燕山右衛四裴村社二

安德社二 永清右衛五 西陽社五三河縣志軍屯一十二 通州衛屯一十 劉戬莊社七 如口社二 軍下社一 宻雲衛屯二 汪會

社。 得勝社武清縣志軍屯一十六 燕山衛屯九 在落垈社六 北汪社三 濟陽衛屯三 在北汪社 大興衛屯二 在北汪社 彭城

衛二 在韓村社一 北汪社一漷州志軍屯七 大興右衛屯四 在尖垈社二 清善社二 燕山右衛屯二 在清善社 濟陽衛屯一

在義高社薊州志軍屯一十四 薊州衛屯一十三 新莊社三 白巖社三 盤山社二 隆灣社一 三家社二 林河社二 通州衛屯一

 在枽梓社遵化縣志軍屯 薊州衛屯 温泉社三 渤海社二 均子社一 坊市社二順德府志軍屯見邢䑓縣洪武五年設置本衛差官

分撥軍人於荒閑田土置立屯所開墾布種官收子粒以贍軍士眞定縣志軍屯 真定衛一十八處 樂令社十二 邵同社三 北牛社三

蒿城縣志屯四 大馮村一 梁村一 小馮村一 奉化村一定州志屯八 王呂社三 張村社三 西張社二 保定府新城縣志韓村屯

在城東四十里洪武八年設置係濟州衛軍人屯種已上三屯俱於荒閑地土置立開墾布種官收子粒以贍軍士高宻店屯在城西四十里洪

武八年設置係永清左衛軍人屯種 封上屯在城東南三十里洪武八年設置係濟州衛軍人屯種永平府志軍屯 見倚郭縣并各州縣洪武

五年設置官給牛具子種永平衛分撥軍士開墾荒田以為足食安邊經乆之計昌黎縣志安峯社屯 葛家莊社屯 石門社屯 劉平保社屯

盧龍縣志永平衛軍屯 桃山社屯 北赤峯社屯撫寧縣志宣程北社屯濼州志横山營社屯 瓊州軍屯瓊臺郡志瓊山縣遵化屯 石山屯

澄邁縣 水南屯 水北屯 曾家屯 保義屯 檳榔屯臨高縣 定南屯 田牌屯 新安屯 定安縣潭欖屯 前代無額至元中平章濶

里吉思平黎括勘叛賊田土為屯田官給牛種召民耕佃設立提領二貟以領之𡻕徵佃户田粮納倉俱有定額後立屯田衙門粮屬兵府徵收逮

革罷復為安撫司洪武三年撥隷各縣通領詳見田字李椿集論淮甸屯田隋魏公入奏時竊謂屯兵淮甸轉輸頗艱民不着業荒田迷望屯田之

利最為急務。言者固多。而委任不專號令不一。無所取信於人。故竟未有成效輙具管見如後一兵民之分乆矣者或募民屯田。或率民為屯田

竟不成者不得其理也。江浙之田不以肥瘠民爭尺寸。㳂淮之田。雖極膏腴棄而不耕者。盖民不恃兵則不。保朝夕今欲屯田必成。必使兵民共耕。

可以省轉輸之費。兵民共耕必使相愛而不相嫉相資而不相害。各得其所乆而相安則兵𨼆於農邊鄙實矣一廬壽光濠和滁真楊。楚盱眙等州

軍合先行措置去處一兩淮見今荒田不以有無業主並充屯田之數其見今請佃官田耕種之人願依今來屯田者聽。於見輸租課内減半輸納

一兩淮之田不得典賣。其有物力退減須典賣者並中入官一州委知州同統制官縣委知縣同將官董兵之數。民之户相半為標撥田叚之凖。於

未給之前標定充民户田官兵田縣置圖册按圖給之庶不致臨。時啓爭競之端一標撥田叚當以十分為率以一分為公田屯田人分工耕種其

所得課子並入耕種兵民收受。如願中糶入官者從便十年之後方量立租課或止取公田所收。一種子牛具官為借給收成三年還納其直。内官

兵耕牛。更戍兵將官交割看養非灾疫而有死損者陪。備其滋生牛犢申官就養。亦是一利原也。一官兵每名給田地共五十畆。其有私身願給田

者聽。民户每户給田地共百畆。丁多者每丁五十畆。一屯田民户。聽於州城内。指射空地以備盖屋居止。收貯榖子。如止願於田頭居止者從便。一

屯田民户。課種桑麻蔬菜。官兵課種梨栗菓木。可以收利者使有以相資也。一官兵給田。須將分隊伍。使相近便易於管轄。軍器貯於城寨。令不係

屯田人常加修飭砥礪官兵一年更戍當約計更戍之數給田。一屯田州選擇守臣乆任之。候屯田就緒日推賞縣令不任職者聽守臣選辟替換。

一監司守令皆帶勸農之銜而留意勸農者未之聞也。令屯田州各於近城留數百畆。守令以下及公吏。等躬耕之以為兵民之勸一屯田收成。一

𡻕之後。修築城壘。二年之後。開溝洫倣井田之制一淮東西兩漕宜省併。止置一漕充兩淮轉運兼屯田使以考察屯田守令勤惰而陞黜之。一未

盡事宜更在所委屯田官相度從長措置。詳見田字下東屯郡縣志東屯在夔州奉節縣。東十里公孫述留屯之遺跡也。杜甫移

居瀼東。即其地。平川百頃。精鑿白粲為蜀第一唐杜工部詩從驛次草堂。復至東屯二首。鶴曰。按是年秋。公自東屯。又歸瀼西。此復至東屯。盖冬初

也。峽裏歸田客。江邊借馬騎非尋戴安道似向習家池。山險風煙合天寒橘柚垂。築場看歛積一學楚人為 短景難高卧衰年强此身。山家蒸栗

暖野飯射麋新。世路知交薄。門庭畏客頻。牧童斯在眼。田父實為鄰 暫徃白帝復還東屯。詩云 復作歸田去。猶殘穫稻功。築場鄰穴蟻。拾穗許

村童落杵光輝白。除芒子粒紅。加飡可扶老。倉廪慰飄蓬。宋璧鴈湖集留題東屯詩 千載風𣴑表出師。帥龍山寺已題詩。兩賢心跡元無異更謁

東屯老拾遺 連峯叠障擁崢嶸箇裏誰知掌樣平。還有人家留客醉石榴花下聴啼鶯。 作意元非谷口耕後來更說以詩鳴。慇懃只有香溪在

曾照先生白𩬊莖 早日臯夔許致身最憐一飯不忘君。飄零豈意窮山裏目斷長安隔戍雲陸放翁詩東屯呈同遊諸公詩。 十月霜彫楓樹林。

清溪白石稱幽尋。按行老子誅茅地惆悵孤臣許國心走馬平沙嫌路近傳杯小閣喜寒侵也思試索梅花笑凍蘂踈踈欲不禁王梅溪家政集東

屯詩 少陵别業古東屯。一飯遺忠甽畆存。我輩月叨官九斗。須知粒粒是君恩東屯𡻕輸杭米。不滿百石。監司郡守。月得九斗。東屯溪山之勝似

吾家左原 東屯别是一山川。水秀山青似左原。我待還家築茅屋作詩招取少陵䰟項安世詩東屯分韻得大字 詩翁骨成塵。巴子地如芥。驅

車藤刺亂。䟦馬山石隘景因名自佳物以人故大客來不一到。百𡻕負清債遂令東屯遊永作一生快。君看黄岡頭。屋破古井壞。恃有東坡翁。過者

不敢拜。諒知萬物靈。山水蒙芘賴男兒勿自貶著意塵土外。 代人得頃字。郡官每𡻕分食東屯米郡官所食稻共此一百頃小人以力耕。君子以

德請 代人得平字 遶澗緣崖入中間有許平更㘽桃萬樹。應得避秦名 代人得若字 尚想東屯詩十九落岩壑雨夜聞笙簧。春風化蘭若。

代人得按字 新收舍前雲舊管舍北澗一為草堂人。從頭點詩案。洪平齋集東屯詩 犖确嶔岑轉百盤峽天深處得平寬秋風策策𧃲花

老暮雨蕭蕭稻子寒仁者樂山心本靜碩人在澗體俱胖。農家不觧詩翁趣只道豐年了納官孫燭湖先生集寄詠東屯 聞說東屯勝。詩仙有舊

遊茅齋深翠竹石徑俯寒𣴑。几杖千山月鉏犁百頃秋歸途客酹酒句法儻堪求。鄧紳伯詩遊東屯 滿目燒畬險那知此地偏。一川通𥡷水百頃

著平田。茅屋址猶在。草堂名自傳蠻歌晚來起仍覺在天邊 東武關屯鎮江志東武關屯吳置輿地志未詳其地。

茶泊屯元一統志茶泊屯在寧夏路靈州東北境大河之西信嵬屯元一統志信嵬屯在寧夏路靈

州大河之東。與茶泊相對棗園屯元一統志在寧夏路靈州之北赭圻屯太平寰宇記在宣州南陵

縣西北吳所置赭圻屯處也𣈆哀帝以桓温入參朝政自荆州還至赭圻詔止之遂城赭圻鎮是也刺姦屯輿地志吳置在

城西十八里下鼻浦吳置刺姦屯防守屯輿地志宋置在金壇縣西百步今廢石鱉屯𣈆書穆帝

升平初荀美為北部都尉鎮下邳起屯田于東陽之石鱉在臨淮郡界公私利之北齊廢帝乾明中尚書左丞蘇𤤽之又議修石鱉等屯𡻕收數十

萬石自是淮南軍防糧儲充足矣馬屯元一統志馬屯在平凉縣西南十六國春秋云姚萇與符登戰于高平登敗奔于馬屯即此

頌平屯南史梁本紀武帝大同八年於江州新蔡高塘立頌平屯墾作蠻田臯亭屯元一統志臯亭

屯在臨賀縣按荆州記云屯有青石方三百丈許石上有磨刀斧跡春夏明净有新磨處秋冬漸生苔穢傳云是雷公霹靂紀勝云屯在桂嶺盖小誤

銀城屯饒州德興縣志屯在縣東一百二十里圖云陳於此立屯百家屯句容新志吳孫權時遣宿

衛人採金輸官兵帥百家遂屯居伏龍之地西華屯唐書孟元陽為陳許大將節度曲環使董作西華屯盛夏屩而立于

塗役休乃就舍故田輙𡻕稔而軍食常足黄屯秋浦新志黄屯在貴池縣東南五十里唐乾符六年十一月黄巢攻鄂州。陷其外郭。

轉掠饒信池宣歙杭等十五州見通鑑遂傳巢屯兵于此。因名焉傍有黄州城。其基猶存稍東二里有石關名鐵劵山亦傳僖宗賜巢鐵劵之處。廣

明元年四月淮南將張璘渡江。與巢戰于大雲倉屬東𣴑。與羅利洲相近。趙屯宋黄亞夫伐檀集宿趙屯蘆花一股水。弭楫日已

暮。山間聞雞犬無人見煙樹行逐羊豕跡始識入市路菱芡與魚蟹居人足來去漁家無鄉縣滿船載稚乳鞭笞公私急醉眠聽秋雨右詩與大孤

山一首。山谷甞手書刻石于南康星子灣。有䟦見别集清江三孔集孔武仲泊趙屯 憶昨省覲趨川萊衣擁緑方少年艱難險阻俱未歷孟浪

勇决唯爭光舟發趙屯猶未飯有風北起空濛間掀揺三山簸五岳臣浪倒潑東南天千林向人俱頓仆兩岸過眼真飛騫帆橋迴戛河漢底鷁首

俯飲蛟龍淵跳波濺沫來四面坐中時得鯉與鱣妻啼婢訕殊不顧兀坐正讀逍遥篇為言方破萬里浪不爾捉月為神仙江中逢巨石頗突為引

牽逡巡水勢亦平緩幸免肝腦輸烏鳶暮投彭澤宿荒草神驚魄顫何能眠自兹稍悟垂堂戒鞾紋纔起不敢前矜持太過僅無患徃徃所至傷留

連乃知老謀與壯事心膽殊異難兼全重來此地畏洶涌藏舟别浦看漪漣魚跳鷗下自可喜。何用蛟鰐飢𣴑涎斜陽依依照草木夾岸葭菼鋪書

氈兒今弱冠昔何有昔頷無鬚今皓然。二十餘年纔瞬息時事幾蛻如秋蟬區區走俗亦何賴安得尺地巢林泉宋陸放翁詩雨中泊趙屯有感

歸燕羈鴻共斷䰟。荻花楓葉泊孤村風吹暗浪重添纜雨送新寒半掩門漁市人煙横慘澹龍祠簫鼓閙黄昏此身且健無餘恨行路雖難莫更論

元董嗣杲廬山集次趙屯 船㳂江北行不見江邊樹颯颯蘆葦空棲鴈泣如訴波濤極衝撞。沙岸已頽仆東傍趙屯來結茅是誰住簷破炊煙散

豈足禦風露。小兒索午飯病婦織芒屨良人糴米出煙江未明度。妻兒乆待歸頸佇想回路今年遷避早寒衣不曾具薄業何能問苟且遣朝暮此

地多遺基向也盛生聚關洛幾時清徒激衝冠怒客子重吁嗟半世多窘步無位進瞽言慨此𡻕月誤有地不可耕有天不可籲抆淚歸來休三徑

想如富屯元范德機詩至富屯。 承恩千里出江鄉。轉歷三關道路長。黄葉霧開山市集見八鳬鴈憶横塘。鴻澤

劉基眉庵集鴻澤屯 扁舟日西行風急更逆水顧瞻無民㞐所歷但蘆葦前塗轉村砦日落𡎇烟起兵夫八九人常服佩弓矢雖無巡

警勞舟楫得訶止循提拾荆薪徃徃獲蚌蠡周原一何廣畎薈蕪不理當時乏畊屯園積紛露萎嗟嗟芸耔人力戰盡為鬼寒沙雜朽骨霜露白齒

齒治亂固有常𢡚怛何乃爾所望牧守賢哺息自兹始但恐科役繁輸納罄糠粃悲我方逺役弗暇顧妻子𡜹緯不自䘏何能復哀此臨𣴑發長嘯

斗柄揭西指作詩示同行丈夫志萬里衛尉八屯小學紺珠衛尉率吏士周宫外於四方四角立八屯西京賦虎

威章溝嚴更之舍徼道外周千廬内附衛尉八屯警夜巡晝植鎩垂𤟢用戒不虞。初元五年司馬中注師古曰衛尉有八屯衛候有司馬主衛士。

徼巡宿衛每面各二司馬故謂宫之外門為司馬門江南北諸屯太平州圖經南岸六屯望夫山第一也張

公盪第二屯。東梁山第三屯。雙港口第五屯下磯頭。第六屯。芮家沙。第九屯。北岸四屯裕溪河口第四屯。栅江口第七屯泥汊河口第八屯糝潭河

口。第十屯。建炎庚戌兀术自馬家渡而濟縱蠚於江浙之間我有虛可擣也紹興辛巳逆亮謀渡采石而敗。送死於荒江之濆我無瑕可攻也。江𣴑

湯湯古號天險。然有備則為難犯之金湯無備則皆可涉之津涯分屯列隘當塗尚慎旃哉鳳陽三屯鳳陽府圖

經志瞿相山屯魯山屯獨山屯泗州古屯元一統志古屯在今徐城廢縣西南八十五里陳大建五年大將吳明徹

于此置堰斷淮水以灌濠州緣此築城置兵防守其城内南北作隔分為兩城淮南招義縣界又有一城臨水南北相對亦是同時所築名為屯城

古營屯太平寰宇記古營屯在盱眙縣西北八十里乃三國已來營屯之所陸抗換屯

志陸抗與諸葛恪換屯柴桑抗臨去皆更繕完城圍葺其墻屋居廬桑果不得妄敗恪入屯儼然若新而恪柴桑故屯頗有毁壞深以為慙

喻卒歸屯宋史折可適傳東乆不得食千人成聚籍籍于軍門或欲掩殺以為功可適曰此以飢而逃耳非叛也

單馬出詰之曰爾輩何至不為父母妻子念而甘心為異域鬼耶皆回面聲喏𣴑涕謝再生各遣歸屯軍列二屯

金史東海郡侯重慶元年十月十八日大軍至城下一屯仁皇寺一屯大安門摘軍逺屯元史武宗紀二年四月癸

亥摘漢軍五千給田十萬頃於直沽㳂海口屯種結壘屯聚晋書蘇峻傳永嘉之亂百姓𣴑亡所在屯聚峻紏合

得數千家結壘于本縣于時豪傑所在屯聚而峻最疆遣史徐瑋宣檄諸屯示以王化又收枯骨而𦵏逺近感其恩義推峻為主遂射獵於海邊青

山中元帝聞之假峻安集將軍京師雲屯宋曾鞏釋疑京師雲屯甸服碁置鐵騎雲屯

唐王右丞集祭姜將軍文天子命我建旗四門帶甲十萬鐵騎雲屯横挑强胡飲馬河源三軍百萬屯

之道相山集湖南運判謝表九州數十縣悉隷按澄三軍百萬屯咸資餽餉蜂屯宋李曾伯可齋集壽圍祈雨青詞以斗州三月

之役聚此蜂屯當勍𡨥四旬之圍凛如魚釡雖王師之進援與賊勢以相持

宋𡊮起巖東塘集馬司歸屯臣嵬瑣不才識見卑淺雖軍旅之政未之學而人情所可見事勢所當行者臣亦常見一二願為陛下略陳

之切見建康都統一司係是乆駐於彼近年復撥馬軍行司前去亦有統帥今都統所管之兵四萬馬軍所管亦三萬餘人數目亦均總司所給尤

為浩瀚鄉來朝廷撥遣軍馬之意不過謂一旦或有小警便可調發然利一害十似亦未便近聞兩司各相求勝多不相叶至於主帥競利紛爭下

至士卒亦各相忌。臣以謂行在所去建康止是五六日縱有調發亦不至甚濡滯。兼建康已有都統司。似不必更置馬軍况三衙之兵拱扈闕下尤

不宜分置他處徒使將帥各求相勝因事成隙或誤軍政。寔為未便臣愚欲望聖明灼見利害。特發睿㫖斷令馬司一軍。依舊歸屯在所庶幾兩司

各盡其職。亦於護衛行闕。不戾祖宗剏法之意臣妄議軍事罪在不韙惟陛下財幸。楚州屯戍狀。臣竊謂城守以為固不若軍心以為固。盖城雖

堅而固之者在人軍無二三之心則城甚於百二山河之險也故曰衆心成城。此言誠在於衆而不專在於城也臣兹奉選命護客有行徃來之間

道由楚州切觀本州城壁勢極雄壯盖楚州實為揚州籓籬之衛也。臣復詢之淮民與軍士等。皆謂自淮而南其陸路至楊州則自盱眙由天長而

來。其水路則自清河口。由楚州而來也。然楚州尤為要害者。以敵人糧道必由於楚又楚在揚之前。其來則楚為之敵若以他路至揚州則楚又扼

其後所以朝廷以楚為重增城設塹不敢忽也。今楚之人。皆謂頃年朝廷甞以武鋒一軍八千人屯駐于楚軍人家屬悉在焉。誠足為緩急死守之

備自揚州增剏堡寨。以一時建議者。遂移武鋒一軍盡屯堡寨。今不過令鎮江都統司每𡻕更戍于楚僅五千人耳既無老小同行又每𡻕一替。不

為乆計總司復添支食錢幾二萬緡。誠恐緩急之日更戍之士各念妻兒在他郡。且非乆屯更練者恐不能責之死守臣等欲望聖慈以楚城為楊

州腹背要害命樞廷相度或不復武鋒一軍即乞令鎮江都統司撥五千人選擇將副各同老小就來年二月合更戍者宻與分屯戍乆于楚庶不

張皇其元來武鋒軍寨屋見今存在却預行修葺庶幾軍士老小同戍且為久計其與無家屬而更戍者事體全然不同他日緩急可恃以固守兼

亦省總司每𡻕二萬餘緡之費誠非細務范石湖大全集乞免移屯與執政答宣諭箚子某昨奉鈞誨傳諭上指議欲移屯童川綿州。大軍二千人

前來成都并聽成都帥臣節制等事竊惟成都會府根本全蜀。而武備玩弛卒乘單弱若增屯大軍誠可折衝惟是潼川綿州兩軍屯戍皆經四五

十年老身長子各已成家婚姻盤錯墳壟相望揆之常情。恐未免安土重遷必先為之經畫措置曲盡其宜使盤挈之初免家具破散之憂既到之

後無暴露羈旅之戚人忘其徙家安其舊然後有利無害。略計營壘支犒之費無慮十有餘萬非一日可遽辨者至於目下脫有姦盗竊發一切緩

急事宜有合調發去處緣去年復再置四川制置司時已有九月五日專降聖㫖依條具合行事務内一項四川諸州姦宄夷獠之患許從制置司

審度事勢。差發都統司西兵捍禦。今來成都帥臣。係兼四川制置使遵照上件指揮於諸處屯兵。自可節制奉行不至闕悮。所有移屯。欲乞鈞慈特

賜開陳。少寬限期容某續更子細相度并計算所費萬數條具申聞某博詢熟究。以致拜答𥡴緩。㐲乞鈞慈特賜矜恕虞𠃔文奏論皇甫倜屯守去

處。臣先准三省樞宻院箚子坐忠勇軍都統制皇甫倜申乞不聽趙撙節制。奉聖㫖令臣相度施行今又准三省樞宻院箚子坐皇甫倜申乞朝廷

别差官知唐州已一靣提領全軍壯人老小於淮南界上選擇衝要去處屯守。㐲乞照會施行奉聖㫖令臣相度如合差官一靣選差臣契勘皇甫

倜自去年春以後元在唐蔡界上屯駐為襄漢一帶藩籬婁有勞效蒙朝廷。擢用升正官資寵以州刺上閤之職使與諸軍同力屏扞上游止因與

趙樽小有嫌隙意欲移出撙管界之外為避仇之計而襄漢邊面闊逺。藩籬益薄重貽九重西顧之憂臣去年正月十五日在濠州同成閔遣皇甫

倜前去。紏合忠義人以援陳蔡見其人材驍勇。兼有智略可以倚仗除已移文專遣官前去諭倜且令安職固守舊寨以免一軍老小遷移改置堡

寨之勞如倜之意以本寨去虜營不及百里果以虜騎不測侵擾為憂即令於随州信陽一帶自擇要地屯駐。外欲望睿慈特賜詳酌如臣所陳可

采。即乞行下皇甫倜依臣已行事理施行小貼子臣竊慮皇甫倜所申或是以趙撙節制為疑移軍出京西界意非辭免兼知唐州已一面移文皇

甫倜。令權聽本司節制以安其反側之意㐲乞裁酌施行李莊簡公集申都督府。乞令耿進屯池狀勘會池州正臨大江與江北舒蘄等州相對最

為控扼昨來李彦𡖖屯泊韓世清一軍劉洪道屯駐崔邦弼等諸頭頃軍馬防守劉洪道將帶崔邦弼等前去建昌軍捉殺蒙差下王進將帶所統

人馬池州防隘今來王進一軍已蒙朝廷差充都督府統制官其池州即今並無軍馬守禦緣防秋在近及據池州申舒州界見有盗賊出没作過

不可闕兵備禦今照本司所管軍馬内王冠一軍已依朝㫖發徃廣德軍防隘及張崇系樞宻院水軍并李貴小張俊系要於建康府邊江把截應

援使換外有水軍耿進一項人船今相度欲遣發前去池州防把江岸檢凖都督府四月四日箚子備奉聖㫖逐路見今應統兵大小將帥並許聽

節制緣本司軍馬系聽都督府節制未敢擅便起發㐲候指揮申樞宻院乞令王進依舊屯池州狀契勘池州最係緊切控扼之地諸處潰兵不測

侵犯本處不可不屯重兵以備守禦今來王進已勾赴都督僕射相公府充統制官本州守臣葉煥雖已到任本官别無兵馬竊慮緩急不可責以

必守今來王進已到本府與某相見亦願且在池州屯駐除已具狀申都督僕射相公㐲乞指揮且令王進依舊統制軍馬就池州防托委得兩便

㐲乞指揮施行小貼子。稱契勘江池二州新差文臣其劉紹先王進却令赴都督府某竊詳朝廷之意本慮紹先等已為守臣恐勢不相下今則不

然二州皆財用窘乏之處若使文臣為守以撫養百姓武臣為將以捍禦盗賊各自兩便㐲乞照會

屯長史記陳涉世家二世元年七月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會天大雨道不通

吐屯太平廣記突厥號御史為吐屯詳御史

屯氏氏族言行録姓苑云渾沌氏之後去水為屯漢有常山太守屯莫巴郡後蜀法部尚書屯度望出巴郡

普屯氏羅泌路史夏后氏紀昭王南征卒繇靡為右御拯王而俱溺封其子西翟有普屯氏

普屯威庾信集周上柱國宿國公河州都督普屯威神道碑銘并序 公諱威字某河南洛陽人也舊姓辛隴西人基若水

之源纂商丘之冑邑于大亳實定其居封于小卒乃成其姓是以三川被髮辛有得見事之禨八卦占爻辛廖有知人之鑒佐治以東都上將魏帝

解衣武賢以西國功臣漢王推轂祖大汗武川太守考生河州四靣總管大都督隴右貴臣河西鼎族公侯踵武岳牧連鑣並得聲振長榆名雄高

柳公秉靈山岳誕載星辰結髮嶷然齠年戌德澄波萬頃建標千仞鋒穎既高光芒已逺青矜學剱既為人主所稱童子論兵即在中軍之策永熙

元年入仕蒙授直盪都督太祖文皇帝雪舊君之耻連西伯之功始裂鴻溝初登函谷公濯衣沐髮杖剱轅門撤洗足而相迎下賓堦而顧問自此

即居帳内仍為直寢授寧逺將軍羽林監白土縣開國伯邑五百户大統元年從迎大駕進爵為侯增邑三百户加冠軍將軍散騎常侍轉大都督

公善於用兵長於撫御自攻洛陽定弘農戰河橋平沙苑冒刃衝鋒前無横陣况以弦木六鈞亟犀七屬門多縣冑箭必中鞍山積器械谷量牛馬

軍吏計功司勲賞策授使持節銀青光祿大夫進爵為公增邑八百昔者受律赤符韓信當千里治兵白帝張飛擬萬人。皆比於今日公之謂也五

年授使持節都督揚州諸軍事揚州刺史浮於一作于江海達于淮泗篠蕩既敷瑶琨即序十三年授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尋遷驃騎大將軍開

府仍賜姓普屯即為官族入陪武帳出總戎韜置府於陽關。張旃於瀚海故得上書於漢即用同宗爭長於周還無異姓十六年授鄜州諸軍事鄜

州刺史俄遷河州刺史公頻煩兩牧風政神明虎去西河裊移東郡河湄瑞氣特表廉平鄜祀神光偏明正直及乎魏終天祿周受惟新明命已遷

彝倫或革周元年改授大將軍袍罕郡開國公增邑一千户軍中受詔非論北伐之功大將登壇無待東歸之策置陣太平開陰晋之道連兵廣武

納榮陽之城校戰丹山移營白壁莫不勇冠三軍名凌五將保定四年授寧州總管掌其北門既為鄭國所委捍其西鄙無懼秦亭之逼是以築平

綱之城衛人拱手戍滎波之澤梁氏寒心朝廷與公有内外之親令公從戚里之貴乃以魏文帝女為公夫人遂得長門之左别開公主之園濯龍

之傍便有王姬之館五年被徵入京拜少本傳作小司馬期於司武以公為魏絳佐於中軍以公為筍首豈直謁之鶉火稱之縉雲而已哉其年被

使領兵出西凉州奉迎突厥皇后紀制疑衍裂繻耒𡖖為君逆稱族而行尊君命也天和元年授柱國拜大司𡨥楚之柱國方之南火軒之司𡨥譬

以西雲總授於公能官人也建德二年授少傅四年授河州總管都督七州諸軍事即為河州大中正公之桑梓本于此地再為連率頻仍衣錦襄

城龍種。更反池臺桂陽仙人還歸鄉里故老親賓酣歌相慶安車駟馬天下榮之。宣政元年授上柱國更加少傅配于上相既陪去邑之圖。居于帝

師實有圮橋之策改封宿國公食邑并前五千五百户射鴻舊圃舞鶴餘城既浮酸棗之河聊對淇園之竹來朝建章則天子𨹓席出遊戚里則郡

公下堦是以行滿天地名聞四海方當光輔五君參謀七政天厲弗戒薨于所居春秋六十有九栁莊告殯傾社稷之臣鄭僑云亡得諸侯之禮詔

贈某官謚某公禮也以今開皇元年七月某日反𦵏于河州金城郡之苑川鄉山行隴底地入塞原望積石以緣河臨崆峒而下坂玄甲黄腸崎嶇

亭蘄及云奠徹方勞榆沈若夫樹反壤地封夏屋焉終須穎川之碑乃見華陰之碣世子儀同永達孝性有聞居喪得禮嗟海變而田成懼山飛而

地絶勒石墓田乃銘云爾少典之孫玄王之子星貫於月金承於水降及于周公侯復始風俗氣候山川表裏河連積石山帶崆峒秦亭北上漢使

西通金行氣壯地勢人雄稜稜高節懔懔踈風祖考藩屏濁河清渭兩地謨明雙𣴑光貴水無别色雲無異氣為吏為民惟懷惟畏公之嗣世實秉

英靈降神中嶽廻文列星鸞翔鳳顧珠角山庭臣深義本子極天經洛城戰陣河橋旗鼓箭飲石梁剱燃銅柱並麗大麋俱抽雙虎玉門開郡陽關

置府。再為上台。兩為少傅。模範帝師。經綸國步。允襲畯德欽明審諭不各車茵。誰言温樹。天道茫昧。年齡倏忽上將星開功臣鼎没。九原陵阜三河

甲卒。地險龜林。營危馬窟。西州永别。北闕長辭山張虛于碣石。勒以貞龜盖。野祭空帷。陵原地逈。松路風悲。銘于碣石。勒以貞龜

奥屯金史國語觧奥屯漢姓。曰曹。忠義傳。奥屯醜和尚。為代州經略。使貞祐四年八月大元兵攻代州。和尚禦戰敗績身被數創。被執欲降之不屈。遂死

奥屯襄金史奥屯襄本名添壽上京路人大定十年。襲猛安亟相襄舉通練邊事。授崇義軍節度副使改烏古里乣詳𥡷。召為都水少

監石州刺史。未幾為平南盪江將軍以功陞壽州防禦使遷河南路副統軍。兼同知歸德府事昌武軍節度使仍兼副統軍。崇慶改元為元帥。左都

監救西京至墨谷口一軍盡殪。襄僅以身免坐是除名。明年授上京兵馬使。宣宗即位。擢遼東路宣撫使。未幾改速頻路節度使兼同知上京留守

事。二年二月。為元帥右都監行元帥府事于北京。五月改留守兼前職。俄遷宣撫使。兼留守。十一月詔諭襄及遼東路宣撫使蒲鮮萬奴宣差蒲察

五斤曰。上京遼東。國家重地。以𡖖等累効忠勤。故委腹心一意其協力盡公。以徇國家之急。及詳來奏。乃大不然朕將何賴。自今每事同心併力備禦。

機會一失悔之何及。且師克在和善鈞從政尚懲前過以圖後功。三年正月襄為北京宣差提控完顔習烈所害未幾習復為其下所殺。詔曲赦北京

奥屯忠孝金史奥屯忠孝字全道本名牙哥懿州胡土虎猛安人㓜孤事母孝中大定二十二年進士科調蒲州司

候察廉遷一官除校書郎兼太子司經三遷禮部貟外郎。遷翰林待制權户部侍郎佐參知政事胥持國治决河以勞進一階除河平軍節度使兼

都水監遂䟽七祖佛河及王村周平道口鷄爪孫家港復開東明南陽岡。馬蹄。孫村諸河忠孝常曰河之為患不免勞民復叠石為岸十餘里民不

勝其病矣。改沁南軍坐前在衛州勾集妨農軍借民錢不令償由是貧富不相假貸。軍民不相安降寧海州刺史改滑州歷同知。南京留守遷定國

軍節度使復為沁南軍。入為太子少傅兼禮部尚書貞祐初議降衛紹王忠孝與蒲察思忠附胡沙虎議語在思忠傳頃之拜參知政事中都圍急

糧運道絶。詔忠孝搜括民間積粟存兩月食用悉令輸官。𨠩以銀鈔或僧道戒牒。是時知大興府事胥鼎計畫軍食。奏許人納粟買官。鼎已籍者忠

孝再括之。令百姓兩輸欲為己功。左諌議大夫張行信上䟽論之曰民食止存兩月。而又奪之使當絶之。不得歸咎有司而亦怨朝廷之不察也豈

宗善行信言。命近臣與忠孝同審取焉謂忠孝曰。國家本欲得糧今既得矣。姑從民便可也。頃之行信復奏曰參政奥屯忠孝平生矯偽不近人情急

於功名詭異要譽慘刻害物忍而不恤勾當河防河朔居民不勝其病軍負民錢抑不令償東海欲用胡沙虎舉朝皆曰不可忠孝獨力薦及胡沙

虎作難忠孝自謂有功詔議東海爵號忠孝請籍没其子孫及論特末也則云不當籍没其偏黨不公如此無事之時尤不容一相非才况今多故

乃使此人與政如社稷何宣宗曰朕初即位當以禮進退大臣。𡖖語其親知諷之求去可也。行信以語右司郎中把胡魯把胡魯以宣宗意白忠孝

忠孝。䩄然不聽頃之罷為太子太保出知濟南府事。改知中山府尋薨年七十謚惠敏

奥屯忽都祿金耶律履集撰贈嘉議大夫濟南路總管。上輕車都尉追封慱平郡侯奥屯公神道碑并序惟 

奥屯氏在女直為貴族世居遼東天朝混一立賢無方歷華貫者接武中外廣西道廉訪使忽都祿既位通顯制贈其祖鳳住亞中大夫東昌路

總管輕車都尉慱平郡侯父高山嘉議大夫濟南路總管上輕車都尉慱平郡侯祖妣石抹氏。妣二王氏皆慱平郡夫人乃出其家乘請銘諸碑按

濟南公高祖忽砂虎金兵馬統制都元帥以功封澤王戰没曾祖忽魯内外點檢權樞宻院事。祖哨合鎮國上將軍京西等處兵馬都元帥。考即東

昌公襲其世官謀克從宣宗遷汴壽八十一卒二子公以長襲謀克義宗播蔡扈行。蔡平僑東平主帥録其世時其衣廪東昌給地五十畆。宅而居

之承制除高唐知州東平控郡邑五十四金榖户口棼不可理檄公𥡴紏宿弊一洗為州有惠政𡻕丙辰卒官年五十有三𦵏聊城之栢林娶王氏

先卒繼王氏子六人曰納丹术山東道統軍司知事曰瑞童曰慶童曰安童曰文敬武略將軍同知漢陽府事致仕曰忽都祿起家衝山縣達魯花

赤轉臨桂興安尹治㝡拜西臺御史移南臺歷僉副凡六道廣西言岑雄無叛迹制為寢兵而雄竟招出湖北辨死獄杜起宗二人冤江西拆分寧

茗磑之害舟楫者十所浙西賑粮虛十萬石民吏雖壞産莫償為盡釋之彰癉罷行覆蹟屢㝡擢佩虎符廣西宣慰司同知副都元帥改本道廉訪

使一年棄歸中道有㫖若曰奥屯為得用人縱年高衆不為例其勿致仕賜金叚二陞正議大夫而明哲知止去志浩然矣子脫脱廕承事郎同知

常德路龍陽州事孫曾男女若干人嗚呼盛哉昔金源氏奮起東北奄有中夏亡且百年世無其史故家遺俗存復無幾稗書間見非厖失真則闇

不彰好古之士慨馬公之先由統制而下世繼樞要其豐功偉績計必炫耀一代史之所録不得而知之公再啓厥家至廉使又能推恩九原表揭

世次其所以楊天休播行美者不在兹乎銘曰宋網解紐金職夏盟苗浡水沛孰遄厥成曰惟景從扞禦鋪檠云乎百年寥闐莫稱懷襄胥溺有孑

維禎自天迓續顛木斯萌鍚田啓家分牧著能嗟彼文獻吾猶及徵混混其源翼翼其承於粲綉衣晚節益貞顯隆敢專及先乃榮大哉亭毒逝者

猶生百世川至繁祉是膺勉旃繼序監此刻銘

奥屯世英元李庭寓庵集大元故宣差萬尸奥屯公神道碑銘龍興雲從虎嘯風冽君臣際會千載一時淮陰屈於

楚而伸於漢李勣晦於隋而顯於唐盖聲應氣求天同神比不期而自合不介而自親故能樹偉績於當年垂榮名於後代今吾鄉宣差萬户奥屯

公其庶幾乎公諱世英字伯豪小字大奇其先居上京胡里改路金人破遼東最後得關中相地列營分軍鎮守公之祖得蒲城子孫因而家焉公

之祖曰黑風佐太祖武元征伐有功封王曾祖兀出益都府兵馬都總管祖蒲乃襲爵為千夫長父閏僧昭勇大將軍新平縣令公自㓜能自樹立

與群兒聚必以官長自居衆環侍如吏卒指呼使令惟命是聽其莫雄氣槩已見於髫亂年中矣甫冠以廕補官荐歷差遣丁灰𡻕任郃水酒稅監

就充征行都統領軍至慶陽與天朝大軍相值公度其衆寡不敵徒死無益遂率衆歸降以材武為皇伯撫軍所知薦之於列祖成吉思皇帝上亦

喜眷愛甚厚屢降恩㫖仍賜虎符俾隷朶火曾虎徹立必麾下郊用庚寅𡻕五師復下陝右公與扎古带偕至富平主帥命諸將分主其地公以桑

梓之故願得蒲城帥從之至縣下令諭衆曰爾輩穴地以為固不足恃也王師此來為乆駐之計爾輩詎能延𡻕月即吾畚鍤已具非不能掘地及

泉隧而相見頋以鄉里之舊弗忍為也爾能從吾令當還爾父母妻子復爾居業不然則虀粉矣衆相謂曰公信義素著今為一方司命其言必不

食盍徃從之於是相率出降公温言尉遣之衆意遂安時諸將之在它邑者惟事屠戮編民連頸就死間有漏網者皆瘡扶病無復生意視蒲民

按堵如故莫不指以為樂土至今人物繁庶屋宇具存垂白傴僂扶杖徃來者踵相接於道非公曩日保完之力能至是乎蒲城既下公與大軍復

合同攻鄜城既平鳳翔撃五峯山自隴州入一二里破鳳州取武休關至興元攻西和又攻鞏州再入宋境從皇考四大王大軍由興元歷金洋州

所至城寨無不降附復徇唐鄧㧞鈞許鏖三峯山下遂破金軍及奉上命鎮守河中招收天和人和二堡爾後偕塔海都元帥累𡻕征南十餘𡻕間

其勤勞亦已至矣皇伯合罕皇帝在鳳翔也許公以河中府尹之職命未及下會以它事不果其後公入覲上喜曰曩之所許今當相付命有司草

制公奏曰臣名在四大王府有年今改屬别部何面目見唐妃子母乎上始怒徐復喜曰爾言是也唐妃聞其言喜甚四大王甞謂妻子曰大哥吾

所愛爾輩勿以降虜視之及是待遇益厚與家人輩無異以至唐妃親視公肥瘠裁衣制帽以彰殊寵辛丑𡻕夏河中船橋官謝以事誣公訟於有

司奪公虎符唐妃聞之大怒言於上復以虎符𢌿公仍命皇兄蒙哥大王親草懿㫖謂大哥以有功之故朶火魯虎奉成吉思皇帝聖㫖鍚此虎符

不可奪也仍授以萬户之職今上皇帝在潜邸子貞入見蒙降恩㫖亦歷叙迺父之功𡻕某月某日以疾卒於河中公廨之正寢春秋六十有二以

辛亥年十月𦵏公於蒲城賢相鄉萬勝原先塋之側夫人竹魯頑氏先公卒張氏出家為女冠後公卒完顔氏亦先公卒再娶完顔氏今無恙二完

皆金名族俱有賢行二子長曰貞次曰亮壬子三月完顔氏挈貞入見蒙哥皇帝帝知其為大哥子甚憫惜之復錫虎符仍降恩㫖時貞年甫十三

今上皇帝即位貞復入見其所寵錫與先朝無異也公狀貌魁梧宇量宏廓外若矜嚴中實樂易輕財重義折節下士人無賢否交必以誠家無一

錢之積秋毫不以取於民其為人槩可知已惟至孝王帥之圍慶陽也金國遣盧骨鎚領軍赴援公統衆在前列家屬居後遂為金軍所得公自度

忠孝不兩立狼狽北歸其在北方也思親之心愈乆愈切每夜焚香祝天願得生遇父母以報罔極之恩不恨矣言訖仰天號呼哀動隣里衆共

止公則欷歔就寢淚濕䄄席凡數載間率以為常上憫之天語尉諭期以必得及王師下河南公以父母之故願備行伍於是上下令軍中曰得大

哥家屬者生致之無使驚怖壬辰二月攻許州城既陷有唱者曰奥屯公家屬在此。公馳徃視之闔門百指團欒如故公抱持涕泣悲喜交集人以

為孝感所致於是舁歸河中益恭子職至於温清之禮甘㫖之奉必極其至時人榮之始公之來河中也挈河南俘民老㓜九千口以乏食之故與

總管扎古帶同請於朝有㫖令平陽撥米九千石給付之時粒米如珠餓莩盈野藉此官粮獲濟者衆公之力也每來蒲城闔縣老㓜出郭逺迎公

下馬拜跪握手懽笑同行至衙命酒遍酌三行迺已不以勢位驕人故能大得衆心未老便欲退閑作知止歸來二堂此志竟不遂惜哉傳曰陰德

必有陽報。公所全活不可勝數。其陰德可謂厚矣然才大而不見於用祿薄而不稱其德嗣續雖立而不及見其成人天年雖終弗克登於上壽所

不足於公者此也。使世之人不免有善之疑天其或者將大𢌿後之人乎癸亥春僕方僑居長安嗣子貞奉前行中書省左右司貟外郎郭君周𡖖

所撰行狀來謁文以表其墓顧惟才學淺陋何足以當此然以徃年亦甞受知於公義不得辭且吾友周𡖖名德素為鄉里所推服在公幕下凡十

餘年知公行事為最詳其片言隻字足以取信於天下後世僕何容喙焉故一依來狀次序而贅以銘曰金行既微天道在北真主勃興群雄効力

公乘其時利見西陲授以虎節洞然不凝天兵四馳如火烈烈千里僵尸百城漂血蕞爾吾邦假息須臾天誘其衷難俾吾紓公既戾止不驚不懾

響動關河有來胥悅萎枯以膏桀驁以馴凛凛沍寒化為陽春完我室廬活我老稚人被其恩家受其賜釁生敵國塵隔南陔望雲淚濺陟岵心摧

至誠感神有願必遂離而復合恍如夢寐版輿載御言還故鄉朝夕薦羞滫瀡馨香薄伐南方轉戰萬里十有餘年勤亦至矣惟帝念功伊尹于蒲

辭榮就義。始終靡渝謙以。得衆廉於奉已孝盡庭闈仁庇桑梓宜公宜侯壽考百年一僨不起埋恨重泉余慶所鍾承家有子大福再成公為不

有佳者城閟彼高原豐珉紀德百代常存

奥屯貞元元明善清河集大元故昭武大將軍嘉定路總管奥屯公神道碑銘有序蓽門圭竇而有珥貂桓珪衮衣而有行

乞固子孫之令不令斯亦在祖考之德不德是𥡴潴之深也其𣴑長用之廉也其享逺繄人事天道果然否乎甞試觀奥屯氏矣逺祖黑風金爵之

至王而曾大父諱蒲乃襲官謀克大父諱潤僧昭毅大將軍考諱世民為軍民萬户便宜行事佩金虎符初公階鎮國上將軍官宣慰使公之嫡復

至父官餘子孫日有仕者嗚呼不德不令者能是邪按公諱貞字正𡖖女直人今華州蒲城縣占籍年十有三便宜公薨入見憲宗詔若曰故便宜

行事世英蚤附太祖統兵南戍我師失利叛者如蟻而世英棄其父母若拏束身來歸先帝嘉之以有昔授今命其子貞嗣萬户佩之金虎符矣母

少貞若屬敢不奉約束者罪没入其室公仍鎮河中自後從攻重慶嘉定夔合瀘溆一軍多冠軍世祖登極公朝明年申詔之賜黄白金而錦衣

還鎮至元十三年定選格黜陟天下官三月制以公為南陽府尹階明威將軍六月遷茶陵路達魯花赤進將軍為昭勇十二月遷廣南西道宣慰

使俱不任徙蓬州路總管即就道初四川被兵最酷存者震惕奔伏亡聊賴公體朝廷涵毓元元之仁若撫驕子乳嬰孱時厥寒飢節其衣食遣長

厚吏家問苦樂而亟除興之三年民篚有餘帛庾有餘粟而學校興焉總管重廢重慶宋故重鎮治之也若蓬而功速人樂之不忍其去轉順慶又

轉嘉定遷昭武大將軍兩路民懷思至今嘉定人曰公奚不顧貺我而天忍遽奪吾良侯耶在嘉定未一𡻕忽晨語夫人曰諸子不在幸以語之曰

吾賢不逮先人國恩顧厚圖報未幾而爾曹能既吾所報骨雖朽吾樂猶生沐浴衣冠就枕而逝享年六十有七公秀慧夙成童而任重悍將黠

吏俯首效趨走不敢見傲色雅從郭先生學至老不廢書帙既臨民惟恐傷民不張聲砉砉然而𣴑浹恩澤沄沄深實乆而不忘盖厚和君子哉夫

人劉氏故王傳諱斌之女先公卒二十四年德而能家夫子賴之有子三人長曰金剛奴繇内供奉出為金齒大理道宣慰副使僉都元帥府事同

知羅羅斯宣慰司事兼管軍副萬户西南夷憑恃險逺獰猂不可令能申威信一無違敗身徠叛黨敉寧人建屋以養鰥窮作廟學以宣風教休有

聲稱今以功遷某道宣慰使某大夫次曰銀剛奴忠翊校尉綿州判官女二人長歸故中書右丞楊某之子秘書少監野孫帶繼夫人故氏故副都

元帥諱仁之女嗣有賢行閨門之内肅然以雝恩在諸子人不知非己出實生一女。男孫四人曰灝曰瀚。曰澂曰濟女孫一人公薨於大德十年十

月十有一日宣慰君奉其母夫人之命卜吉延祐元年某月某日舉公之殯𦵏于蒲城之賢相鄉萬勝原先塋比𦵏朝京師介翰林司直田君澍。持

其鄉先生劉君文郁所為狀走太史而請曰石謹具未得信後之文不敢輕為先公刻大史實多名賢公𡖖願有以對不肖孤之所以來明善讀其

狀歏焉羡焉而不與之銘孰盡如奥屯氏焉者銘曰烈烈前王勲在金社。肇造爾家𣴑輝中夏猗便宜君審勢歸真將而力仁恩浹蒲人。嗟公孤童。

克建父麾歸節分符四尹咸熙𠃔武𠃔文而率而師繹爾孝思。致身忠移有開惟祖繼繼大惟考靈承若公斯盡子道公亦有子高閎是敞翹材宣聞

茂實遥響緜緜慶緒如植日長公其永存孰謂長徃勒詩堅石過者高仰

洪武正韻。徒孫切詩白茅純束毛音徒本切鄭音屯又支軫韻及見上丁度集韻徒渾切包束也楊桓六書統定母余見禪母熊忠韻會舉要徵

濁音史記蘇秦傳錦繡千純注凡絲錦布帛一叚為一屯韻會定正字切定昆定亭田純 書 六書

洪武正韻徒孫切悶也亂也憂也又見上顧野王玉篇徒昆切。張參五經文字之惇反見禮記戴侗六書故徒渾切心意專積也楚辭曰。紛忳忳

之願忠又曰中悶瞀之忳忳又曰忳鬱邑余侘際𠔃楊桓六書統𡧡母从心屯聲忳隷熊忠韻會舉要徵次音韻會定正字切定昆定亭田忳

六書 六書

洪武正韻徒孫切兵車也許慎說文#从車屯聲徒魂切劉熙釋名軘車戎者所乘也顧野王玉篇徒昆切張參五經文字從屯屯音豚徐鍇通釋

徒論反楊桓六書統𡧡母#从車屯聲軘隷熊忠韻會舉要徵次音左傳使軘車逆之服䖍曰屯守車也趙謙聲音文字通俗但用屯漢律勒兵而

守曰屯又𨶑門也作𨳘非韻會定正字切定昆定亭田軘 說文見杜从古集篆古文韻海徐鉉篆韻

六書 鮮于樞草書集韻

洪武正韻徒孫切居也又熾盛貌爾雅風與火為庉宋重脩廣韻徒渾切又徒損切司馬光類篇又徒困切舍也又杜本切樓也一曰室中蔵

楊桓六書統𡧡母統聲隷熊忠韻會舉要徵次音韻會定正字切定昆定亭田庉 集韻見杜从古集篆古文韻海

六書 六書 鮮于樞草書集韻






永樂大典卷三千五百八十七








重録總校官侍郞臣高 拱

學士臣翟景淳

分校官修撰臣徐時行

書寫儒士臣王允吕

圈點監生臣林汝松

臣董仲輅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