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四千九百三十六 永樂大典
卷之四千九百三十七
卷之四千九百三十八 

永樂大典卷之四千九百三十七  十二先

𤣥太𤣥十五

八十一道凖卦氣自五音而起圖{{{caption}}}







右圖郞康節太𤣥凖易圖而加之五音以明卦變之所自

者也自是而上明𤣥凖卦之意畢自是而下因𤣥自衝至

告之文發明之衝

如易之序卦也自子至已為陽長自午至亥為陰消其首

之序則順而分冬夏二至以相衝也故曰衝對其工


中{{雙行註文|中陽水{{雙行註文|冬至起初牛一度 應咸陽土芒種終四夏至起五二十九度

同復陰火   牛{{雙行註文|五度 迎咸陰水   井三十三度

礥屯陽木   女{{雙行註文|二度 遇姤陽火   桞一度

閑屯陰金     女{{雙行註文|六度 竃鼎陰木夏至終七小暑起八 桞五度

少謙陽土     女{{雙行註文|十一度在豐陽金    {{雙行註文| 桞十度

戾睽陰水     虚{{雙行註文|三度 廓豐陰水    桞十四度

上升陽火{{雙行註文|大寒起七   虚{{雙行註文|八度 文渙陽火    星四度

干升陰木     危{{雙行註文|二度 禮履陰木小暑終三大暑起七 張一度

𤕠臨陽金     危{{雙行註文|七度 逃遯陽金    張六度

羡小過陰水    危{{雙行註文|十一度唐遯陰土大暑終六立秋起七 {{雙行註文|張十度

差小過陽火    危{{雙行註文|十六度常恒陽水    {{雙行註文| 張十五度


童䝉陰木     營{{雙行註文|三度度郎陰火  {{雙行註文|  翼二度

增益陽金     營室{{雙行註文|八度永同人陽木   翼六度

銃漸陰土立春終三雨水起四 營室{{雙行註文|十二度昆同人陰金  {{雙行註文| 翼十度

達泰陽水     壁{{雙行註文|一度 減損陽水立秋終九處暑起一 翼十五度

交泰陰火     壁{{雙行註文|六度 唫否陰火    軫一度

耎需陽木雨水終七驚蜇起八 奎{{雙行註文|一度 守否陽木    軫六度

傒需陰金     奎{{雙行註文|五度 翕巽陰金處暑終二白露起三 軫十度

從隨陽水     奎{{雙行註文|十度 聚萃陽土    軫十五度

進晉陰火驚蜇終二春分起三  娶{{雙行註文|十四度積大畜陰水  角二度

釋解陽木     婁{{雙行註文|三度 飾賁陽火{{雙行註文|白露終六 角七度

格大壯陰金    婁{{雙行註文|七度 疑賁陰木   角十一度

夷豫陽土四分一息卦去未正朔日婁{{雙行註文|十二度視觀陽金   亢四度

樂豫陰水{{雙行註文|清明起六  胃{{雙行註文|四度 沈鳳陰水   亢八度

爭訟陽火     胃{{雙行註文|九度 內歸妹陽火秋分終二寒露起三四度

務蠱陰木     胃{{雙行註文|十二度去無妄隂木   氐八度

事蠱陽金     昂{{雙行註文|四度 晦明夷陽金寒露終五霜降起六十三度


更華陰水清明終八榖雨起九  昂{{雙行註文|八度 瞢明夷陰土  房二度

斷夬陽火     畢{{雙行註文|二度 窮困陽木   心二度

毅夬陰木     畢{{雙行註文|六度 割剥陰火   尾一度

裝旅陽金榖雨終二立夏起三  畢{{雙行註文|十一度止艮陽木霜降終七立冬起九 尾六度

衆師陰土     畢{{雙行註文|十五度堅艮陰金   尾十度

宻比陽水     參{{雙行註文|二度 成既濟陽水  尾十五度

親比陰火立夏終七小滿起八  參{{雙行註文|六度 噬嗑陰火  箕一度

歛小畜陽水    井{{雙行註文|二度 失大過陽水立冬終二小雪起三六度

彊乾陰金     井{{雙行註文|六度劇大過陰金     箕十度

睟乾陽水     井{{雙行註文|十一度馴坤陽土      斗四度

盛大有陰火小滿終一芒種起二 井{{雙行註文|十五度將未濟陰水     斗八度

居家人陰木    井{{雙行註文|二下度難蹇陽火      斗十三度

法井陰金     井二十四勤蹇陰木     斗十七度

餋頥陽金     {{雙行註文| 斗二十二度

右周易序卦上經起於乾坤天地之道也下經起於咸常人事也三才之

道傋矣此生太極而作故也太𤣥始於中首冬至也衝之以應首夏至也


四時之氣備矣此主元氣而作故也康節先生曰𤣥之於易猶地之於天

也天主太極而地主元氣此之謂也

如易之雜卦也錯雜其首或相合或相反或主常或主變為義以見天地

萬物之情故棿曰錯絣也

中周 羡毅 晬文 强徯 積少 視晦 童盛 去將 大翁 

𤕠耎 樂勤 達窮 于内 差飾 格昆 增减 馴戾 釋堅 

夷難 斷疑 逃爭 進止 廓務 應度 迎永 從守 礥劇 

唐閑 更常 失歛 竈法 禮居聚衆 䦯宻 上沉 交唫 

鋭瞢 親割 遇裝 事養

右衝則養一首單在後以象閏錯則養與事為偶在成之前而成一首單

在後易之雜卦自乾坤以下猶反復相對至大過以下八卦方不反對蓋

易主太極故雜卦順天地人物自然之理故猶取其反復相對至大過以

下八卦方述長君子而消小人之理何則物之不齊物之情也雖天地不

能無陰陽之異人不能無君子小人之别自昔以來治世少而亂世多君子


少而小人多何也蓋天地萬物之情陽一而陰二陽卦竒陰卦偶故也聖

人所以述陰陽變化之理而錯雜其用大過常分而為之法使天下馴之

去小人之行而惟君子之歸此其所以始於太過而終於夬此八卦所以

不反對也元主元氣雖與太極均能含三為一比之太極則已有判散之

兆故八十一首隨氣而行中首為冬至則氣之始也終之以事與養則事

成在養之而已蓋事者事也天下之事要之於成則善矣養者存心養性

也故𤣥圖曰考終性命存乎成此元錯所以終於成歟養首於易凖頥頥

太過反對也離卦始於太過而不反對元錯終於養而成首單在後豈無

意乎 格昆增减成五首諸本無之皆為脱漏陸本有成首章察云五

首在川本皆有之今從章

摛張也開張之義易之開物成務又曰開而當名辨物正言斷辭而康

節先生開物之意也故以一判一合闔天闢宇為義棿曰摛張之

闔闢圖{{{caption}}}










子九丑八寅七卯六辰五己四陽也陽起於子各順而数之至申而止午

九未八申七酉六戌五亥四隂也隂起於午各順而数之至寅而止蓋寅申

者天地闔闢之交也易曰一闔一闢謂之變寅為㤗申為否泰為闢否

為闔故也闔闢徃来如環無端自子至巳乾也陽也非闔無以見其闢故

闔在闢之前自午至亥坤也陰也非闢則無以見其闔故闢在闔之前易

元之道非闔闢之交無以探天地造化之機非闔闢之交無以見消息盈

虚治亂廢興之理非闔闢之交無以見日用之間一徃一來一出一入一

死一生性命之說與夫鬼神之情伏故子雲曰闔天謂之宇闢宇謂之宙

亦先闔而後闢者以此也康節先生亦曰開物於寅閉物於申此易元之

機要也然是道也非沉其心則何以見之於巴非渾之於已則何以散之


於事業日用之間學者所當盡心為春分之旦旦出於甲秋分之暮曰

入於庚甲寄於寅庚寄於申亦足以見闔闢之義也 易之先甲後甲先

庚後庚元斷首之七曰庚斷甲法言曰先甲一日易後甲一日難皆此意

也  察龍虎之文觀烏龜之理運諸七政繫之泰始極為以通璇璣之

統正玉衡之平也

龍虎烏龜運諸七政圖{{{caption}}}










尚書堯典仲春言星鳥南方七宿之象星鳥所謂朱鳥是也仲夏言星火

東方三次之中星所謂大火是也仲秋言星虚則北方七宿之中星耳仲

冬言星昴則西方七宿之中星耳春言其象萬物始生其象之可見也夏

言其次萬物出而相見若有所次舍也秋冬言其宿萬物歸根復命之意

也聖人之言豈苟然哉東方象星謂之蒼龍者以其物鱗故也自角至箕

布乎東方之三辰所以象乎蒼龍為其度則七十有五南方象星謂之朱

鳥者以其物羽故也自井至軫布乎南方之三辰所以象乎朱鳥為其度

則百十有二西方之物毛故其象星謂之白虎自奎至參之七宿象乎白

虎者焉其度則八十而已北方之物介故其象星謂之𤣥武自斗至壁之

七宿象乎𤣥武者焉其度九十有八而已此所謂察龍虎之文觀鳥龜之

理運諸七政者也至於十有二次析木位於寅大火位於卯壽星位於辰

此東方之三次也鶉尾位於巳鶉火位於午鶉尾位於未此南方之三次

也至於中實沈酉大梁戌降婁此三次之位乎西者也亥諏訾子元枵丑

星紀此三次之位乎北者也七宿布乎三辰三次分乎七宿其先後有倫而

不可亂其始終有彝而不可紊仲春之月四方之星各正其位如此此星

鳥所以日中見於南方也故曰日中星鳥以殷仲春然星之所運一月則


易一位一時則易一方仲夏則大火運而日中見於午故曰日永星火以

正仲夏虚之為星方仲春而位乎子運而至於仲秋則宵中見於午矣故

仲秋言宵中星虚昴之為星方仲春而位乎酉運而至於仲冬則日中亦

見於午矣故仲冬言日短星昴春言星鳥則夏之蒼龍秋之𤣥武冬之白

虎迭見於午可知夏言星火則春之鶉火秋之𤣥枵冬之大梁迭見於午

可知秋言星虚冬言星昴則春之星夏之房迭見於午亦可知矣是皆互

備而為之文焉大抵星辰之運始則見於辰至未然後得其中至於申則

流至於戌則伏傳言火見於辰又以大火為大辰又以日月星為三辰豈

非日月星辰至於辰而畢見故邪詩言定之方中左傳言火星中而寒暑

退及月令所紀昏旦中星非他取也取其中於未耳詩言七月流火豈非

至中則流歟傳言火伏於戌豈非至戌則伏歟餘星皆類此然尭典特取

其見於午者何哉蓋聖人南面而聴天下以答陽為義也 察龍虎之文

觀鳥龜之理運諸七政繫之泰始極焉泰始者首也故元文於中之次二

以龍虎明之此篇又繼之以冬至以後為近元夏至以後為逺元觀此一

段文義可見聖賢易元之門户也龍虎鳥龜見於堯典中星之文此以天

地相交之理為聖人治世之方而藏其用也然道家者流亦曰五行顛倒


術龍從火𥚃出五行不順行虎向水中生此以人之精氣相交之理以明

坎离之用而藏天地相交之用也故康節先生亦曰人心復處是無心心

到無時無䖏尋若謂無心便無事水中何故却生金此豈非五行顛倒術

乎故孔老之教同中有異同之者皆出於犧農皇帝而不能無異者其末

流之弊也學者當辨之於初無流入於其弊則善矣何則元晦其位而冥

其畛深其阜而眇其根攘其功而幽其所以然故雖曰卓然示人逺矣曠

然廓人大矣淵然引人深矣渺然絶人眇矣其要在乎嘿而該之攆而散

之是以後世自非親見聖人而授受至於不言之微罕能見其道之大全

故老氏之教其也流於飛昇之說老子道德五千言不及飛昇一語孔

氏之教其弊也流入於章句講解辭章翰墨而已其有多識前言徃

行而建立功業者世以為絶倫孔子蓋嘗憂之故曰未見顔色而言謂之瞽

若以古注求此理不合蓋未知形包天性也惟聖人然後可以踐形之

事又曰道聴而途失德之棄也皆謂其未見乎道徒依倣聖人而為近似

之言盖不知似之而非者此又孔子之所惡也後之學易元者徃徃亦流

入於飛昇之術故康節先生有曰若非中有得亦恐學神仙然至道之要

孰謂前賢不言之乎觀康節冬至吟曰冬至子之半天心無改移一陽初


起處萬物未生時元酒味方淡大音聲正希此言如不信更請問庖犧又

曰何者謂之幾天根極細微今年初盡䖏明日未来時此處易得意其間

難下辭若人知此意何事不能知明乎此則远元逺元之道較然明矣

日動而東天動而西天日錯行陰陽更巡死生相摎萬物乃纏故元

聘取天下之合而連之者也

天日錯行圖{{{caption}}}










天行所以為晝夜日行所以為寒暑夏淺冬深天地之交也左旋右行天

日之交也日朝在東夕在西隋天之行也夏在北冬在南隨天之交也天

一周而超一星應日之行也春酉正夏午正秋卯正冬子正應日之交也

圖三重内象日而東行冬至前則右行自西而至南為冬至冬至後則左

還自東而至北為夏至第二重象天與斗隨月建而行冬至前則右行春

正酉而夏正午為夏至夏至後則左還秋正卯而冬正子為冬至故日一

南則為冬至而萬物死日一北則為夏至而萬物生斗一北則為冬至而

萬物虚斗一南為夏至而萬物盈外一重以象月建故不動也今具天日

逐月錯行之法于後

子起自冬至中氣  丑      寅

天子臨子{{雙行註文|天交在子  丑臨子{{雙行註文|天交在亥  寅臨子天交在戍

日子臨午{{雙行註文|日在南為冬至丑臨午{{雙行註文|日在已  {{雙行註文|寅臨午日在辰

卯      辰      已

天卯臨子天交在酉所謂春酉正也 辰臨子{{雙行註文|天交在申 已臨子天交在未

日卯臨午{{雙行註文|日在卯   {{雙行註文|辰臨午{{雙行註文|日在寅  {{雙行註文| 已臨午日在丑

午未申 天午臨子{{雙行註文|天交在午  未臨子{{雙行註文|天交在已  申臨子天交在辰

日午臨午{{雙行註文|日在子為夏至未臨午{{雙行註文|日在亥  {{雙行註文| 申臨午日在戍

酉       戍      亥

天酉臨子天交在卯所謂秋卯正也 戍臨子{{雙行註文|天交在寅 亥臨子天交在丑

日酉臨午{{雙行註文|日在酉   {{雙行註文|戍臨午{{雙行註文|日在申  {{雙行註文|亥臨午日在未

此明天日交行之大畧也若夫審其氣朔盈虚之分陰陽進退之度則當

察其胐朒側慝之變而後詳焉此篇以天地判合陰陽闔闢為義易所

謂一闔一闢開物成務之道也然其篇首則曰𤣥者幽攡萬物而不見其

形者也豈非先闔而後闢之意乎既欲攡而張之而先闔之者何也盖闔

者天地陰陽既闔於申在生物則收於西而藏於北在人物則為歸根復

命之時在聖人則為退藏於宻之地故其言曰一判一合天地備矣又曰

天日廽行剛柔接矣還復其所終始定矣一死一生性命瑩矣若以陰陽

剛柔始終性命一屬之天日則大易所謂知至至之可與幾也知終終之

可與存義也又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不言而信存乎德行皆為虚言且

何以聘取天下之合而連之者乎終篇又以斗日而明其運行之法則道與

技兼陳之矣可不思乎故曰神靈合謀天地乃并天神而地靈至哉言乎


瑩明也明天下事物之理故又曰瑩事也以昭君子之道也故棿曰瑩明之

凡十有二始羣倫抽緒故有一二三以挂以羅元術瑩之

十二數{{{caption}}}

易主太極故用十干之數十謂天一至地十也元主元氣故用十二支之

數十二五六為天地之中天中五地中六干屬天故用五位十二支屬地

故用六位用其中數也{{{caption}}}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caption}}}




此篇云𤣥術瑩之凡十三節象十二月而加閏也故十三節皆以十二為

義一曰凡十有二始二曰鴻本五行九位施重九位本於十二已明於前

十二數三曰時乗十二以建七政四曰斗振天而進日天而退進退亦不

出十二次五曰揄漏率刻昏明考中不過明十二辰六曰伶竹為管則為

十二律七曰東西為緯南北為経告曰日有南有北月有徃有來不南不

北則無冬無夏不徃不來則望晦不成是知日月徃來亦不過十二次八

曰鑿井澹水鑚火㸐水流金陶土以和五美此五行非天地生成自然之

數皆出於人為者也故曰以和五美既有和之者則與五行為六矣有美

則有惡有成則有敗既有美惡成敗則六為十二矣九曰竒以數陽偶以

數陰竒偶之用雖始於參天兩地而倚數而終之以陰六陽六共為十二

也十曰六始為律六間為吕共十二也十一曰八十一首已明於十二數

十二曰辟公卿大夫士隨八十一首而行本於十二月者也十三曰卜筮

則總前十二數莫不用於卜筮者也故此終篇雖以天地造化而明𤣥之

微㫖然多歸於卜筮損益因革祸福蓋祸福出於因革如易所謂吉㐫晦

吝生乎動者也其十三事互見此書不盡列之刻漏之法見史書律暦志

臾不重出十二數支干共用者中六位首賛共用者亦中六位若分而數


之首自四至十二者用九位賛自一至九亦用九位或虚或實上下各虚

三虚其體數也故曰元有九六之数者亦可見於此也 十二之数積之

凡七十八則律吕總數應之去前三而用九凡七十有二則太積之数應

之去後三而用九凡五十有四則五行本数應之所去之十十一十二之

後三数凡三十三則蓍之用也九数之中十二辰之数自九至四之六数

用地之中数也餘三数則地存三以為三變之用也十日之数自九至五

之五数用天之中数也餘四数則天存四以為四重之體也皆明十二為

體而九六為用也六之為用見於九中故圖又曰一至九者陰陽消息之

計邪反而陳之子則陽生於十一月陰終於十月午則陰生於五月陽終

於四月者陰六陽六於子午而互為進退迭為消長則九六之用始著由

是觀之十二而用九為律歷之根本也又曰律歷交道聖人以謀其㫖深

矣自子至亥自一至十二積数七十八六竒為律得数三十六偶為吕得

数四十二陽少陰多者如天数二十五地数三十自然之體也子雲取中

数六偶而用之者用中也律数四十二吕数三十六陰少陽多扶陽抑陰

尊君卑臣參天兩地而倚数之理也本数為體自少而多積数也中数為

用自多而少分数也皆天地自然之理也


八十一首之變起於四劃干中首也終於十二劃養也以九變而盡

十二劃之数也上虚三者存本也九賛始起一終九下虚三者存其用也

下虚三數總三十三則蓍之用也衍之則三百六十五為當期之日而加

閏總其大數也詳見衍十二數後

立天之道曰陰與陽形地之緯曰縱與横表人之行曰晦與明陰陽

日合其判縱横日緯其經晦明日别其材陰陽該極也經緯所遇也

晦明質性也陽不陰無以合其施經不緯無以成其誼明不晦無以

别其德陰陽所以抽𧷤也縱橫所以瑩理也明晦所以昭事也𧷤情

也抽理也瑩事也昭君子之道也徃來熏熏得亡之門云云

經緯圖

坤已 兗丁 離已  巽辛 坤癸

木    火    土    金    水

乾甲 艮丙 坎戊  震庚 乾壬

子雲於此以陰陽經緯晦明反覆六次明三材之道豈不諄諄然哉其曰

陰陽曰合其判此聖人用天之道而與時偕行者也其可忽諸既曰南北

為經東西為緯又曰立天之經曰陰與陽立地之緯曰縱與横此理似相


違何也蓋如易既以乾為陽坤為陰乾為剛坤為柔又曰立天之道曰陰

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者也天地既判聖人畫八卦立支干之數以象

之文王既變伏犧之八卦乾坤退居於無用之地而六子用事故八卦納

十干為經為縱六子管十二支為緯為横而納五行之音為六十甲子以

應五音六十律經天緝天縱橫錯綜而為人物之用故邪正以分而吉凶

以形所謂曲成萬物而無遺者也

此篇之首則曰天地開闢宇宙拓坦攡之首曰𤣥者幽攡萬物而不見其

形者也攡則先闔而後闢瑩則先闢而後闔亦互見其意也篇末論損益

因革之理者非明闔闢之義何以見之又繼之以天地經緯晦明之理以

昭君子之道又繼之以徃來熏熏得亡之門者此交首四贊之辭也交首

凖泰而泰者問物之卦也故知此篇始終以天地開闢為義其曰禍福云

者豈獨用之於占卜者哉所謂吉凶生大業者也

數者天地陰陽之數也凡易之數其品式各不同起卦以四是謂夏時以

六是謂乾坤以八是謂周易今𤣥用九皆其品式也故棿曰數為品式

揲蓍法


三十六而策視焉天以三分終於六成故十有八策

一二三積數則六故曰天以三分終於六成三六為十八策故𤣥圖又曰

策用三六是也

天不施地不成因而倍之地則虚三以扮天十八

元圖又曰儀用二九儀者天地二儀也二九成十八因而倍之則三十六

策也地則虚三以扮天十八者虚其體也故蓍用三十三

别一以挂于左手之小揭中分其餘以三搜之并餘於艻一艻之後

而数其餘

先挂一而後中分為二各以三搜歸其餘數於艻雖曰一艻之後而數其

餘然必再揲而後成一重八揲而後成一首

七為一八為二九為三六筽而策道窮

七者以三搜之三七二十一故歸竒十二八者以三搜之三八二十四故

歸竒九九者以三搜之三九二十七故歸奇六策始成於六故六筽而策

道窮窮則變故去之七去六為一八去六為二九去六為三

又法王涯司馬温公

三十三蓍先挂一餘分為二而三揲之并餘於艻將此餘并艻之數置作


一邉次取外餘者合兩手都數之不中分看餘七八九畫首仍以七為一

八為二九為三

又法徐庸老泉冲退

三十三蓍先挂一次分為二止揲右手看零合取所挂之一置作一邉不

揲左也次除出前来零并挂一仍取兩手合為一又先挂一分兩三揲右

手不揲左手看零并挂一之數用合前來揲者得七八九畫首凡畫一重

必兩揲故云再艻之法仍以七為一八為二九為三

右王與司馬為簡徑然餘皆與正文無礙在後之人擇焉

極一為二極二為三極三為推推三為贏贊贊贏入表表贏入家

家嬴入部部贏入州州嬴入方方嬴入元{{{caption}}}



一 二 三 推 贏 贊 表 家 部 州 方 元

凡十二事自推三為嬴贊而後見於用亦十二而用九也一之前則自無

而生有者也方嬴入元之後自有歸無者也一二三以極言蓋言三極之

道也亦極則變也推三為贏贊以後以嬴言盖嬴贊者閏餘之所起也何


以言之極三為推而推之者人也如易神而明之存乎其人也且人在天

地間當閏餘之芳而氣朔所虚故推三為嬴贊也始有終無者在元所謂

始始而終終在易所謂知至至之可與譏也知終終之可與存義也元又

曰天地文質又曰質文形故有無明是故欲明天地之道者必明乎終始

欲知終始之義者必辨乎有無始終有無不可以先後論也子張亦曰信

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無能知有無之理而進之則於聖人之道何患

乎不故康節先生亦曰閑將歲月觀消長静把乾坤看有無

旦則用經夕則用緯

經緯圖{{{caption}}}









右圖本之洛書者也贊贏入表則分九贊為三表一七五為一表皆經數

也旦筮用之二六九為一表二經一緯也旦中筮用之三四八為一表皆

緯數也夕筮用之若用夕中筮則同旦中

三八為木四九為金二七為火一六為水五五為土

五行生成數

一六為水 羽物北 二七為火 徵事南

三八為木 角民東 四九為金 啇臣西

五五為土 宫君中

右生成數一二三四五為生數物得土而後生故六七八九得五而為成

數此本數也宫啇角徵羽君臣民事物自五而逆行皆自然之序也太𤣥

地數也主用而作康節先生曰天統乎體地分乎用故用有時而在地也

故生成之數元雖不言今立此數者欲明數之所自也

五行用數

三八為木 角貌 四九為金 啇言

二七為火 徵視 一六為水 羽聴

五五為土 宫思


右太𤣥所用之次也前賢雖曰其次與洪範五事合然未知其故也木於時

為春於方為東故以木為始其下以我剋者為妻妻生者為子故木剋土

生金金剋木生火火剋金生水水剋火生土此五行生成之後聖人因天

地闔闢之交制而用之為人道之大本也其與洪範合者元主用而範之

五事亦主用而言也故曰敬用五事此雖明其用矣而未盡變化之理故

復立五行變化數于後

五行變化數


一水土   二十七   貌   宮

七火金   四十九   言   啇

三木火   二十七   視   徵

九金木   八十一   聴   角

五土水   二十五   思   羽

右洪範云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視

四曰聴五曰思皆以一二三四五為言則當相應今乃不然者特言其用


而晦其所以然後世不原其本而通其變所以紛紛之論不一今以洪範

之次原其本而論其變焉蓋天動也地靜也動則變靜則不變故以一三

五七九天數五而主其變焉

五行變化說七金三火九木五水一土亦見甲子隔人相生數

一為土其數二十七於五事為貌

一水數也土何以取水數而為用在易則癸水也而納於坤之土在五行

亦猶水土同其生旺也水之數一一者數之始而非數也故一則不變不

變則兼數也故取生我者而同其數為故同用火數二十七也土何以同

火之數亦猶戊已土寄千於己午火位也土何以為貌土於五臓為脾在

人之形為肉故為貌且金木水火得土而後成脾屬土在志為思是以有

所恩則喜怒憂恐之情必見於貌七為金其數四十九於五事為言

七火數也何以為金在易則丙丁火也而納於艮兊之金艮為山金鑛出

於山也在河圖則金火易位在五行則金得火煆煉而後成噐故取火數

七而七之其數四十有九也金何以為言言者聲也肺為金而主聲其竅

鼻火為心其竅口舌故言生於肺而出於口舌兼金火之數而為言也

三為火其數二十七於五事為視


三木數也何以為火在易則震木也位於南而為火在行行則火無正體

附於木而有體也木之數三三三而九故兼三九金木之數而為三九二

十七也火何以為視視者目也目為肝之竅而木之性不能自視必賀於

火之性而嚮明故兼金木之數而為視也

九為木其數八十一於五事為聴

九金數也何以為木在易則庚辛金也而納於震巽之木在五行則木者春

生夏長至秋得金氣肅殺而後堅剛故取金數九而九之其數八十有一

也木何以為聴聴者耳也耳為腎之竅腎水也今不取水而以金木主聴

何也金木東西間壁非水火則無以交會故金木交於火則為視交於水

則為聴此金木所以主聴也不直以水主聴者何也蓋水於方為北於時

為冬於北則日月之所不経於冬則物不生天地人物於此歸根而復命是

以北方之氣至藏故昔人論元氣之造化萬物者曰顯仁於戊已之中藏

用於壬癸之地盖北方之氣虚而善藏虚則不能自用善藏則能权歛其

聲以為聴也不收飲他事而獨於聲何也金為肺肺主聲水金相生而相

應也是以氣數則取金木之交而聴則以耳也且水中之金為造化之妙

用如部康節先生所謂莫謂無心便無事水中何故却生金者未可以筆


古既也

五為水其數二十五於五事為思

五土數也何以為水在易則戊土也而納於坎之水在五行則水土同其

生王故取土數五而五之其數二十有五也水何以為思水者主所化也

土於五臓為脾於五志為思故也或曰心之官則思今不取心之火而取

土水何也曰五官皆主於心盖心無所不主也不專取土而取水者土性

質礙水性流通而思者運用變化而無窮故兼取水隨方隨圓隨曲隨直

流通之性而主思也且夫天地人物變化之妙非水火上下交合則不能

神然金木東西間隔必得土而後會三歸一以神其變化之妙用何則以

洛書觀之一得五為六於北四得五為九於西方二得五為七於南方三

得五為八於東方順行則木生火金生水者出生之叙也逆行則水生金

火生木者變化之用也然水中之金火中之木東西間隔必得土而後會

合是以水一金四合而為五火二木三合而為五二五皆土也與中央之

五十一三五會而為一然後人之精神運動生生而無窮此金木水火之

所以得土而交於北方虚無之位以主思也故有所思則腎水之恐心

火之喜肝木之怒肺金之憂皆見於貌者亦以此也


五行用事者王王以生相故王廢勝王囚王所勝死

春   木王   火相   金囚   土死   水休

夏   火王   土相   水囚   金死   木休

秋   金王   水相   火囚   木死   土休

冬   水王   木相   土囚   火死   金休

其在聲也宫為君徵為事啇為相角為民羽為物

五音以君臣民事物而言者何也太𤣥宗于一辟之意也是以宫為四聲

綱四聲為宫網綱紀相須闕一不可然其究也宗于一辟猶紀之總于綱

乎元所謂天辟乎上地辟乎下君辟乎中是為君者兼三才之道而會之

于一已者也至治之世天地之氣合以生風天地之風氣正十二律定自

然五者不亂而無帖懣之音若其不然宫亂則荒其君驕啇亂則陂其官

壞角亂則憂其民怨徵亂則哀其事勤羽亂則危其財匱五者皆亂迭相

凌謂之慢此禮樂之本而為君者之先務也雖然不務其本而徒求其末

未見其有得也蓋音者生於人心者也樂者通倫理者也知聲而不知音

禽獸是也知音而不知樂衆庶是也唯君子為能知樂是故不知聲者不

可言音不知音者不可以言樂知樂則幾於禮矣何謂知樂何謂幾於禮


曰聞其樂而不自聞非知樂也見其禮而不自見非知禮也孔子曰君子

求諸已小人求諸人此入聖門之道路也豈獨易元而云乎哉

其以為律吕黄鍾生林鍾林鍾生太簇太簇生南吕南吕生姑洗姑

洗生應鍾應鍾生蕤賔蕤賔生大吕大吕生夷則夷則生夾鍾夾鍾

生無射無射生仲吕

六律{{雙行註文|三分損一而下生    六吕三分益一而上生

子黄鍾九寸下生林鍾    未林鍾六寸上生太簇

寅太簇八寸下生南吕    酉南吕五寸三分寸之一上生姑洗

辰姑洗七寸九分寸之一下生應鍾   亥應鍾五寸二十七分寸之二十上生蕤賔

午蕤賔六寸八十一分寸之二十七下生大吕  丑大吕八寸二百四十三分之百四上生夷則

申夷則五寸七百二十九分寸之四百五十一下生夾鍾卯夾鍾七十二千一百八十七分寸六千七十五上生無射

戍無射四寸六千五百六十一分寸之六下生仲吕  已仲吕六寸萬九千六百八十三分寸之萬二千九百七十四

按古法律生吕為下生吕生律為上生今太𤣥無蕤賔重上生之文惟傳

以蕤賔重上生其說曰從子至已陽生陰退故律生吕言下生吕生律言

上生從午至亥陰升陽退故律生吕言上生吕生律言下生者徒見前軰

有蕤賔重上生之文而不推原其指也夫十二律之變以五變者成六十


律以七變者成八十四調五變者宫徵啇羽角也七變者五音而加變宫

變徵也太𤣥之論十二律本以還相為宫而不論調故不當以重上生而

言也何則以調言之者天變盈乎七自黄鍾至蕤賔七也地又二變至夷

則為九矣所以至夾鍾則漸無調蕤賔重上生然後地之五變皆有聲調

者以寸法加倍故也晋志亦曰一上一下相生之道重上生者吹侯之用

也於蕤賔重上生者適會為用之數故言律者因為非相生之正也

漢志云黄鍾九寸為宫或損或益以定宫啇角徵羽九六相生陰陽之應

也蓋九六相生者黄鍾九寸林鍾六寸自此而律吕相生為十二

子午之數九丑未八寅申七卯酉六辰戌五己亥四故律四十二吕

三十六併律吕之數或還或否凡七十八黄鍾之數立焉其以為

度量衡也皆生黄鍾

九七五陽也律也併其數而兩之為四十二也八六四陰也吕也併其數

而兩之則三十六也或還或否者元之日法七十二半之為泰中之數三

十有六以律七百二十九贊且蓍之策亦以三十有六則三十六者元之

要用也是吕可還於三十六而律不可還也故曰或還或否

十二支之數多者不過九少者不過四而十二律之寸長者不過九短者


不過四若以十二支與十二律相協則合者惟子丑之月黄鍾九寸大吕

八寸餘皆不合故曰或還或否慶量衡生於黄鍾見漢書律歴志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