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上 河防通議卷下
作者:贍思 
後序

功程第四

编辑

功程

编辑

按︰《唐六典》︰凡役有輕重,功有短長,法以四、五、六〉七月為長功,二、三、八、九月為中功,十、十一、十二、正月為短功。㸔詳得夏至日長有至六十刻者,冬至日短有至四十刻者。若一等定功,則枉棄日刻甚多。《唐六典》稱功以十分為率,長功加一分,短功減二分。凡役夫每日收五時辰功,每時收二分。如遇風雨寒暑所避時除破,役夫每日辨明入沒,酉時放罷。河防𦂳急,不拘此例。夏至後至立秋,自巳正至未正,兩時放役夫憇歇。

埽兵假日

编辑

天壽節、元日、清明、冬至,並給假一日。祖父母、父母吉凶事并己身嫁娶,並給假三日。妻子吉凶事。給假二日。

脩築開掘等功

编辑

凡運土脩填積水,並量水淺深尺寸為法,増減土尺。若有合用梢草者,下樁、打索、攀繫、打邊櫃水、設禁絍欄之類,皆折功。水深一尺,收土九分;水深二尺,收土八分;水深三尺,收土七分;水深四尺,收土六分;水深五尺,收土五分;水深六尺,收土四分;水深七尺,收土三分;水深八尺,收土二分。

開掘脩砌石岸

编辑

若旋開掘脩砌,每以二十尺為功,專以脩砌五十尺為功。打樁下板。開掘檻子嵌坑,以五十尺為功。若遇泥水,以三十尺為功。折補脩砌巖空,以三十尺為功。開掘裝擔子、開掘裝擔出土,以二百尺為功;裝擔出土,以二百五十尺為功;擔出土,以三百尺為功。添用碎磚瓦三分打築,以五十尺為功。

打築臺身

编辑

開掘裝土,以二百尺為功。擔般逺近,計地里臨時増減。打築,以四十尺為功。

開掘柱窩

编辑

開掘出土,以一百尺為功。打築,以三十尺為功。覆入壤土,折五十尺為功。敲破磚瓦篩沙,添用碎磚瓦抄三分在內。

行墻檻子

编辑

開掘出土入土,以一百二十尺為功。添用磚瓦三分打築,以五十尺為功。

開挑塞河

编辑

開挑裝擔,有泥濘,以一百五十尺為功;無泥濘,以三百尺為功。般擔。有泥濘,以七十五尺為功;無泥濘,以一百尺為功。

打築堤道

编辑

開掘裝擔,以二百尺為功;地里逺近,别計折除。打築,以八十尺為功。

築墻

编辑

例於墻下留捍水臺,五尺外取土,每功土尺開列於後:髙七尺,取土五十尺;髙八尺,取土四十七尺;髙九尺,取土四十四尺;髙一丈,取土四十一尺。墻下無土,二十步外,取土作貼堤法,細計之:髙五尺,取土四分三釐;以前土尺為十分,此取四分三釐也。髙六尺,取四分一釐五毫;髙七尺,取土四分;髙八尺,取三分八釐五毫;髙九尺,取三分七釐;髙一丈,取三分五釐五毫;髙一丈一尺,取三分四釐;髙一丈二尺,取三分三釐五毫。

築墻每步功程

髙七尺,每步三功;髙八尺,每步四功;髙九尺,每步五功;髙一丈,每步六功;髙丈一,每步七功;髙丈二,每步八功。

雜作功例

造船一百料,合用功役船匠一百六功,鋸匠一百六功,錛匠一百六功,計三百一十八功。雜役夫在外。打樁日下取功,每二十人為朋,二丈至一丈八尺,每朋二十條;一丈六尺至一丈四尺,每朋二十五條。擗橛、拽後橛,每朋六十條。籠打髙鎚樁頭水手,每十三人為朋,打八條為功。每條該一功六分二釐半。

打索葽接索功程

捲埽竹索,以一條為功。長徑見料例。小較索,以七條為。功圍二寸半者,四條為功。手索以一條為功。定石索,每條四功。綻索,每條一功半。通河索,每條三十四。功欄杆索,以一條為功。綿葽,以十二條為功。長四十八尺,以十條為功。荊葽,以十二條為功。接心索,攢七三廝接檐五緷為十功。接摟索,兩廝折接三十緷,為十功。

採打石叚

每一十塊為功,各長一尺五寸,闊厚各一尺,重一百二十斤。荒整各半,用石匠一工,體夫一工,係毎功採斫五叚,二人共得十塊。若依常例,每夫一名前去舜神山採般石叚,一去三十里,往廻六十里,每塊長一尺五寸,闊厚各一尺,重一百二十斤,每六十斤為功,計二日納前項石一塊,荒整各半。鉄匠小爐填鎚撚鑿,大爐打鐵,桁在外。斫樁大小,皆以三十條為功。

斫橛材

長一尺,五百根為功。長三尺,一百根為功。

削橛子

長,二百箇為功;短,四百箇為功。

剸剭榆栁

榆以八束為功,栁以一十二束為功。上樹斫栁枝,以一百根為功。長六七尺,截在內。栽栁枝用引橛,以二百根為功。斫尖在內。栽栁椑子,以二百箇為功。計合栽月分十二月至正月終。雜栽榆栁,三百根為功。掘坑、斫橛子下栽、打築、擔水在內。

澆灌榆栁擔水依擔土例

鋤剗榆栁,每五畝為一功。若難鋤者,臨時増減。挑塹遮榆栁,以一百二十尺為功。只是擺土岸上,兼於塹外遶遭拍土成岸垠,其塹自方一丈五尺,深三尺。河勢𦂳急,望青採斫榆栁,自管束縛青松,以二十束為功。芟草,以二十五束為功。元十五束,疑為二斤十五束,濕重三十斤。榆栁檉,以二十五束為功。青雜梢自管斫束,以二十束為功。帶𡘝濕重三十斤。束亂稍草自管打葽,以一百束為功。河場收芟草雜青紫,八月秋成下手,每功三十束;九月減五束;十月、十一月又減五束。河勢危急,轉廻牽拽浮橋脚船,擺布繫泊,遮影水勢,每船一隻,折五百功。打淨鐵,以四斤為功,功錢五百四十文。泥補墻壁,以二百尺為功;仰泥,以一百尺為功。

輸運第五

定功脚例

舊定新里堠比舊里堠一百里計一百一十里,明昌二年二月二十五日,準牒︰奉户部看定到舊里堠細算得比新里堠一百里計一百一十四里。

百里百斤脚價

平川,春冬季一百三十五文,夏秋季一百五十七八文。山險。春冬季一百單九文,夏秋季二百文。

水脚

定到樁橛下水行百里,每重一石,脚錢四十文三分六絲,每石定一百一十五斤,每一百斤該脚錢三十五文四釐四毫。梢草每束一十五斤,每斤脚錢三分五釐四絲四忽,計該脚錢五文二分五釐六毫六絲。

清河上水每百里脚價

明昌六年七月十五日,户部委差官斷定清州每斤脚錢三貫九百四十文,滄州脚錢每斤三分九釐四毫。

陸運

凡般擔諸物,每擔重六十斤,往還六十里,為一功。

擡𢱲樁橛明昌七年,本監申刑部准擬定例。

樁長三丈,六人一條;二丈五尺,五人一條;二丈,四人一條。拽後橛七尺五寸,一人一條。擗橛二丈五尺,二人一條。簽橛一丈二尺,或一丈,一人一條。出漉竹栰解坼上岸竹,每人一百竿。不論大小。木一丈二尺至一丈四尺,每人四十條;一丈八尺至二丈,徑六寸。每人二十五條;二丈二尺至二丈五尺,每人一十五條。積垜梢草,就近般使,以二百尺為功。積垜結山苫蓋般運用積尺,見後。般至垜下,每功三百束;場外般至場裏,每功二百束;結山苫蓋,毎功一百束。

水運

輕重船上下水日行里路︰上水,重船日行三十五里,輕船日行五十里。下水。重船日行一百里,輕船日行二百里。

裝船斤重

河橋司渡船,每隻各長七十尺,口濶一丈八尺,係八百料。今比附定到三百料至八百料船,合裝般運物數、合用橰梢埽兵如後︰

三百料,一十五人,下水裝一萬六千二百五十斤,上水裝六千斤。四百料,一十八人,下水裝二萬一千六百五十斤,上水裝八千斤。五百料,二十一人,下水裝二萬七千五百斤,上水裝一萬斤。六百料,二十四人,下水裝三萬二千四百五十斤,上水裝一萬二千斤。七百料,二十七人,下水裝三萬七千四百五十斤,上水裝一萬四千斤。八百料,三十人,下水裝四萬三千二百五十斤,上水裝一萬六千斤。 二百料小船合裝物料︰梢裝六百束,草裝七百束,竹索二百一十條,樁三丈二十條,二丈五三十五條,二丈七十條,一丈六尺八十條。拽後橛三百條,七尺五寸。簽橛一丈。百六十條,擗橛一百條。一丈五尺。

般運石叚

若用三百料船,可載一百五十塊橰梢,水手一十八人。船長四十五尺,濶一丈,除前後水倉占訖一丈五尺外,有三丈,每尺為一十料,毎一料容重六十斤。沿山河放船行,若呼小尾,是船頭直上行;呼擡尾,是船頭直下行。

歴步減土法鍬杵功例附。

凡一步內,取土以一百尺為功,每展一步,則減土積一尺,謂兩步取土,則以九十九尺為功。展至五十步,以五十尺為功,每十人破鍬杵二功。五十一步至一百步取土,每展五步,減土一尺,展至一百步,以四十尺為功,每十五人破鍬杵二功。一百一步至二百步取土,每展十步,減土一尺五寸,展至二百步,以二十五尺為功,毎二十人破鍬杵二功。二百一步至三百步取土,毎展一十步,減土六寸,展至三百步,以一十九尺為功,每二十五人破鍬杵二功。三百一步至四百步取土,每展一十步,減土五寸,展至四百步,以一十四尺為功,毎三十人破鍬杵二功。四百一步至五百步取土,每展十步,減土三寸,展至五百,以一十一尺為功,毎三十五人破鍬杵二功。五百一步以上,計檐子往廻六十里,每石重六十斤為功,若展步,則皆以里法三百六十步約為里數,計檐子遭數,折土尺為功。謂如五百四十步為一里半,二十遭為六十里,折一十尺為功。展至三千六百步,以一尺五寸為功,每四十人破鍬杵二功。此亦以行六十里擔六十斤為率,毎一石土,得實積五百寸。蓋土自方一寸,重二兩,五百寸則一千兩,總為六十斤單四兩,以此為率,折為土功。若遇泥濘泉石之類,并冬月地凍日短雨雪,官司臨時相度増減。

本監定到諸物尺寸斤重︰ 樁每一尺,重八斤;三丈,重二百四十斤;二丈五尺,重二百斤;二丈,重一百六十斤;一丈二尺,重五十四斤;一丈,四十五斤。拽後橛,每尺五斤;七尺五寸,三十七斤半。元定三十八斤。擗橛,每尺七斤四分;一丈五尺,一百一十斤。竹索,毎尺一斤半;長一百尺,一百五十斤。梢,每束一十五斤。葦,毎束一十五斤。草,毎束一十三斤。荊,每束三十斤。

諸石斤重

前定石,每塊長三尺,濶二尺,厚一尺,重七百二十斤。後定石,每塊長一尺,濶一尺,厚一尺,重一百二十斤。元定一百三十斤。經角山正石,自方一尺,重一百三十斤。艾葉青石,自方一尺,重一百二十七斤。白石并沙石,自方一尺,重一百二十斤。舜神山石,長一尺五寸,濶厚各一尺,重一百二十斤。

荒淨鐵斤重

荒鐵一秤,收淨鐵七斤四兩五錢。用炭二科。

枋木損寸

黃松青簽赤栝,自方一尺,重二十五斤。方寸,重四錢。白栝,自方一尺,重二十斤。方寸,重三錢二分。常例枋,長一丈六尺,濶一尺二寸,厚六寸,得積一萬一千五百二十寸,每尺積七百二十寸;自方一尺,積一千寸,每寸重四錢;每四十寸,重一斤;自方一尺,重二十五斤。係四百兩。前積計二百八十八斤。

山雜木棗、櫟、榆、槐之類。

自方一尺,重三十斤;方寸,重四錢八分。

草青雜柴

濕重三十斤,半乾重二十三斤。至入場時,重一十五斤,全乾。

雜用諸物斤重

土自方一寸,重二兩。泥重三兩。塼自方一尺,重八十七斤半。方寸,重錢一兩四錢。瓦自方一尺,重九十斤一十兩。方寸,重一兩四錢半。黃金方寸,重一斤。玉方寸,重一十二兩。錢一貫,重五斤。係八十陌。米每石,重一百六斤一十二兩。定一百斤。粳米一斗,重一十七斤。糯米一斗,重一十八斤一十五兩。鹽一斗,重一十斤。濕鹽一斗,重一十二斤。蜜一斗,重一十二斤半。漆一斗,重一十斤。油一斗,重九斤。

樁梢徑寸

编辑

樁長二丈至三丈,中徑六寸,大徑八寸,小徑四寸。擗橛長一丈五尺,中徑五寸,大徑七寸,小徑三寸。拽後橛長七尺五寸,中徑三寸,大徑四寸半,小徑一寸半。

榆栁梢束徑寸

编辑

上等徑一尺五寸,中等徑一尺至一尺四,下等徑五寸至九寸。

筭法第六

编辑

雜法

编辑

假令有草一萬三千五百束,各重一十三斤,欲折一十五斤草,問折多少?荅曰︰一萬一千七百束。法曰︰置草一萬三千五百束在地,以十三斤乗之,得積一十七萬五千五百斤,以所折草重一十五斤約之,合問。

假令使綿葽三百五十條,每條用草一束三分,問計用草多少?荅曰︰四百五十五束。法曰︰置綿葽數三百五十在地,以一束三分乗之,合問。

假令竹二十八竿,打索一條,今有竹一千五百六十八竿,問打多少?荅曰︰五十六條。法曰:列竹一千五百六十八竿,以二十八竿約之,合問。

假令有工三百三十三人,每三人打索二條,問打多少?荅曰:二百二十二條︰法曰︰置人數在地,按異乗同除法,二因三除,得數,合問。

假令有梢草一萬五千三百五十束過脚,赴塲送納,議定百里百斤,脚錢二百四十四文,每束一十五斤,到塲九十里。問總該脚錢多少?荅曰︰五百五貫六百二十九文。法曰︰列百里脚錢二百四十四文,以乗九千里,得二十一貫九百六十文。以百里約之,得九十里脚錢二百一十九文六分,即百斤脚錢也。以百斤約之,得二文一分九釐六毫,為一斤脚錢。以每束十五斤通之,得三十二文九分四釐,為一束脚錢。又以總梢草數乗之,得數,合問。

積垜

编辑

假令有梢草一垜,長八十步,闊四十步,山髙九尺,砧髙八尺,問為梢多少?荅曰︰五千束。法曰︰長闊各以步法五尺通之,復相乗,得八百尺,寄左。又折半山髙,加入砧髙,得一十二尺半,為停髙。以乗前數,得萬尺,為總梢積。以每束積二尺約之,合問。

假令有芟草一垜,長四步,闊二步半,砧髙五尺,山髙六尺,問積多少?荅曰︰一千束。法曰:置濶二歩半歸尺,得一丈二尺五寸,長四步歸尺,得二丈。相乗,得積二百五十尺,寄左。置山髙折半,加入砧髙,得八尺。以乗寄左,得二千尺以二尺,約之,合問。

假令有枋一條,長三丈五尺,闊一尺五寸,厚一尺二寸,問積多少?荅曰:六萬三千寸。法曰:長闊相乗,得五千二百五十寸,以厚一尺二寸乗之,合問。

假令桅一條,長三丈三尺,大頭徑一尺二寸,小頭徑九寸,問積多少?荅曰:二萬七千四百七十二寸半。法曰:置大小徑各三,因之為周,大周得三尺六寸,小周得二尺七尺。按積寸法,大周自乗,小周自乗,大小周相乗,三位併之,得二千九百九十七寸。以三十六約之,得一尺積八十三寸二分半。以長三丈三尺通之,得數,合問。

竹索積寸

编辑

圍三寸,每尺積一十五尺。圍四寸,每尺積二十六尺六寸六分。圍五寸,四十一尺六寸六分。圍六寸,六十尺。圍七寸,八十一尺六寸六分。圍八寸,一百六尺六寸六分。圍九寸,一百三十五尺。圍一尺,一百六十六尺六寸六分。圍一尺一寸,二百一尺六寸六分。圍一尺二寸,二百四十尺。圍一尺三寸,二百八十一尺六寸六分。圍一尺四寸,三百二十六尺六寸六分。圍一尺五寸,三百七十五尺。法曰︰置圍三寸,自乗,得九寸。去二,得七分。半四,因折半,得一丈五尺,為每尺積寸。其餘以類推之,各見每尺積寸。此法未詳,姑存其舊。

假令截脩堤長三十四步,中闊三十五尺,髙七尺,三十步取土,問積多少,都功幾何?答曰:積四萬一千六百五十尺五百九十五功。法曰:髙濶相乗,得二百四十五尺,以步法五尺通之,得一千二百二十五尺,為每步積。以長三十四步乗之,得四萬一千六百五十尺,為都積。三十步取土,例以七十尺為功,以七十尺除都積,得都功,合問。

假令補脩一百步舊堤,髙一丈五尺,闊三尺五寸,用夫二百人,五日功畢,問逺近取土,以幾何為功?答曰:一百四十步,取土三十四尺為功。法曰:髙濶相乗,以步法五尺,通之得一步積。又以長一百步通之,得二萬六千二百五十尺,為總積,寄左。置二百人,以五日通之,為一千功。以除總積,得二十六尺二寸半,為一功積,即築堅積也。折開地三十四尺,以厯步減土法考之,乃一百四十步取土也,合問。

假令脩堤一料,長一千步,髙一丈,用三千人,以五十尺為功,三日畢,問濶多少?答曰:濶九尺。法曰:置每功五十尺,以三千人通之,得一十五萬尺,為一日功積。又以三日乗之,得四十五萬尺,為都功積。以長一千步乗之,得四百五十尺,為一步積。以步法五尺約之,合問。

假令堤長九百步,髙一丈,今欲幇濶一十步,用二千人,以五十尺為功,三日畢,問髙多少?答曰:一尺三寸三分二釐。法曰:置每功五十尺,以二千人乗之,得一十萬尺,為一日功。以三日乗之,得三十萬尺,為都積。以長九百步除之,得三百三十三尺,為每步積,不盡,打零。以髙一丈約之,得數。以濶一十步折五十尺,半之,為停濶以除之。蓋斜幇成勾股,故用停濶。

假令脩堤,長三百七十五步,直髙八尺,外貼東頭濶一丈五尺,西頭濶二丈七尺,欲從東脩接長一百三十二步,問住處濶幾尺?答曰:闊一丈九尺二寸二分四釐。法曰:置西頭濶二丈七尺,除卻東頭濶一丈五尺,外有一丈二尺。以長三百七十五步除之,得三分二釐,為每步差。以接長一百三十二步乗之,得四尺二寸二分四釐,為接住處差。復加入東頭濶一丈五尺,共為接住處,合問。

假令築堤,長四十步,南頭髙六尺,下濶三丈四尺,北頭髙四尺,下濶二丈六尺,一例面濶一丈,問積多少?答曰:二萬一百三十三尺三分尺之一。法曰:倍南髙,加北髙,得一丈六尺。又併南頭上下廣,折半,得二十二尺,為停濶,以乗之,得三百五十二尺,寄左。倍北髙,加南髙,得一丈四尺。又併北頭上下廣,折半,得一丈八尺,為停濶,以乗之,得二百五十二尺。與寄左相併,得六百單四尺。置長四十步歸尺,得二百尺,以乗之,得一十二萬八百尺,為六叚積。以六除之,不盡者作餘分,合問。

井橛法︰自乗井橛堤面,堤面自方一尺,兩次入土,打築一百二十件。謂如髙半寸,以每步積土半寸乗之,便是每步髙之積土也。如要見每步虧功,以每虧半寸乗每步功數,便是也。

假令築圓臺一座,上周三丈,下周六十尺,髙一丈五尺,問積多少?按:此下脫去「答曰」一條。法曰:上周自乗,得九百尺。下周自乗,得三千六百尺。上下周相乗,得一千八百尺。三位相併,共得六千三百尺。以髙乗之,得九萬四千五百尺。以三十六除之,合問。

假令築方臺一座,上方三丈二尺,下方五丈六尺,髙四十八尺,問積多少?答曰:七千九百三十六尺。法曰:上方自乗,得一千單二十四尺。下方自乗,得三千一百三十六尺。上下方相乗,得一千七百九十二尺。三位相併,得五千九百五十二尺。以髙尺乗之,得二十八萬五千六百九十六尺。以三十六除之,合問。

假令築土牛一座,上長二丈五尺,下長三丈五尺,上濶一丈,下濶二丈,髙一丈八尺,問積多少?答曰:八千一百尺。法曰:上下長相併,折半,得三丈,為停長。又上下濶相併,折半,一丈五尺,為停濶。相乗,得四百五十尺。以髙尺乗之,得數,合問。

捲埽

编辑

除心索例:常例,捲埽梢三草、七心索,積於梢積內除之,諸埽髙闊不等,例長二十步,定髙濶各一尺,合除心索五尺,今列合除心索積于後:

髙濶各五尺,除一十二尺五寸;六尺,除一十八尺;七尺,除二十四尺五寸;八尺,除三十二尺;九尺,除四十尺五寸;一丈,除五十尺;一丈一尺,除六十尺五寸;一丈二尺,除七十二尺;一丈三尺,除八十四尺五寸;一丈四尺,除九十八尺;一丈五尺,除一百十二尺五寸;一丈六尺,除一百二十八尺;一丈七尺,除一百四十四尺五寸;一丈八尺,除一百六十二尺;一丈九尺,除一百八十尺五寸;二丈,除二百尺。法曰:置髙闊一尺,依圓法自乗,三因四除,得積七寸半。又置髙闊五尺,自乗,三因四除,得積一十八尺七寸半。按異乗因除法,以例除心索積五尺,乗之以一尺,積七寸半,除之,得一十二尺五寸,合問。餘類推之。又法曰:置各髙濶自乗,以五尺通之,合問。此法甚要。

假令捲埽一束,長二十步,髙闊各一丈,問積多少?合用梢草幾何?答曰:梢一千一百束,草二千六百二十五束。法曰:髙濶自乗,三因四除,得七十五尺。又以長一百尺乗之,得七千五百尺,為都積。以梢草積二尺除之,得三千七百五十束,乃梢草共數也。按梢三、草七,三因十除,得一千一百二十五束,外餘一千一百束。又置梢草共數,七因十除,得二千六百二十五,為草數,合問。

假令有埽墊坑一百八十步,闊二十步,深一丈五尺,每三尺六寸用梢草一束,中半用之,問各多少?答曰:一千八百七十五束。法曰:長闊步歸尺相乗,得九千尺。以深一丈五尺乗之,得一萬三千五百尺,為積。以三尺六寸除之,得三千七百五十束,半之,合問。

假令埽墊外展離堤,欲上捲重埽固䕶,長二十步,濶一丈五尺,深七尺至一丈,問使梢草幾何?答曰:梢草共六百三十七束半。法曰:二深相併,半之,得八尺五寸。以元濶乗之,得積一百二十七尺半,為一尺積。以步法五尺通之,得六百三十七尺五寸,為每步積。以長二十步乗之,得一千二百七十五尺,為都積。以每束積二尺約之,合問。

假令剏填水渲一處,長七步,廣六步,深一丈,於三十步取土修填,問積多少?幾功可畢?答曰:積一萬五百尺,總一百五十功。法曰:置廣歸尺,以深乗之,得三百尺。以長步歸尺乗之,得一萬單五百尺,為都積。三十步取土,以七十尺為功,七十約之,合問。

假令捲牛子髙濶各一尺例,梢倍草數,問使梢草各多少?答曰:梢一束二分半,草六分二釐半。法曰:置髙闊一尺,為圓徑,自乗,得一百寸,三因四除,得七十五寸,為每尺積。以步法五尺通之,為每步積三百七十五寸。以每束積二尺約之,得梢草共數。三除為草數,倍之為梢數,合問。

假令脩木岸一料,長一千三百五十步,髙闊各八尺例,每三尺六寸使梢草一束,簽樁一條,梢草各用中半,問使樁梢多少?答曰:樁一十二萬條,梢草一十二萬束,各該六萬束。法曰:髙濶相乗,得六十四尺。以步法五尺通之,得三百二十尺,為每步積。以長一千三百五十步乗之,得四十三萬二千尺,為都積。以三尺六寸約之,合問。

開河

编辑

假令開渠河一道,正長五百步;東頭上濶一千單四十尺,下濶一千尺;西頭上濶八百九十尺,下濶八百五十尺。同深一丈。總積二千三百六十二萬五千尺。一百步取土,以四十尺為功,計五十九萬單六百二十五功。今欲分一十四萬四千四百五十功,問截長闊多少?答曰:截長一百二十步,截濶九百單六尺。截上濶九百二十六尺,截下闊八百八十六尺。法曰:置東頭上下濶相併,折半,得一千單二十尺,為停大闊。又置西頭上下闊相併,折半,得八百七十尺,為停小闊。以減停大闊,餘一百五十尺,為闊差。以正長五百步除之,得三寸,為每步差。立天天元,為截長丨〇,以乗每步差,為截住處闊差。三。加停小闊,共為截處停。三八九七〇。加停大闊,為二叚停藏闊。三一八九〇。以深一丈乗之,為二叚每尺積。一五九四五〇。五因為二叚,每步積以元一截長乗之,為二叚截積。一五九四五〇。元截功埽積二之,得一千一百五十五萬六千尺,與寄左相消,得一百五十五萬六千尺,為實九萬四千五百尺,從萬一十五。從隅平方開之,得一百二十步,為截長。置截功歸積,得五百七十七萬八千尺。以截長歸尺除之,得九千六百三十尺。以深一丈除之,為停截濶。倍之,內減停大濶一千單二十尺,餘九百單六尺,為停截濶。倍之,得一千八百一十二尺。併上下截濶內減上下濶差。四十尺餘,半之,得八百八十六尺,為截下濶。復加四十尺,得九百二十六尺,為截上濶。合問。

  ↑返回頂部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