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玄靈寶本相運度劫期經

洞玄靈寶本相運度劫期經
本作品收錄於《正統道藏

靈寶天尊昔於洞浮山中,謂道士炎明曰:汝居此山幾何也?

炎明答曰:弟子自住此境三百萬劫。

天尊曰:汝住是境三百萬劫,叵有何奇章異種之物乎?

炎明答曰:自居此土三百萬劫,蘭林不衰,鳳鳥不死。其林樹葉有天景大混自然文字,九色鳳鳥恒食樹葉。其鳥晝夜六時,吐其異音;其鳥鳴時,國中男女皆望音而禮。舉國男女各面有金容,壽命三十六萬歲,無有中夭者。其國中有一火鍊之池,其水蔚勃,礼服而激,形狀有似天景大混之文。國中男女三年一詣火池,沐浴身形,不知因緣所從而來。其國人民不知三寶可奉,不知造惡,任化自然,亦如鳥鹿之徒生也。唯願天尊告其因緣所從而來,令諸國人悉得聞知。

天尊告曰;此土男女無辜、壽命長遠而無中夭者,吾昔在赤明元年,於此土中撰天景大混自然文字,以火鍊其字形,流精水池,故有字形。國人男女三年一詣火池,沐浴身形,即飲其水,腹中三年調節,故人命壽長遠,以此天景大混自然文字故。爾時香草拂拭,天文化成蘭林,其葉文字以本有之。故葉起天文,鳳鳥食之,故能長命,其音麗雅。汝知不乎?從今以去,天運當促,真文還收,太芒上京紫微宮中。其後,人命短促,五濁躁競,眾邪野道競來擾亂,國主貪暴,兵革妄興,疫氣流行,助其威虐;人民疾病,死亡狼籍,是男是女,任命生死,不以道理。吾哀之,故為撰其文字天景大混之科,歷國說法,出法度人。若有善男善女修行道德,永度惡世,取於將來無為之福場。

炎明曰:此事久遠,非是淺智愚情之士所能分別。今日聞說,得知本始所從而來,一生之幸,無喻可匹。

天尊言:天運當促,真文收還大羅之外,玉芒玄臺紫微官宮。五濁躁競,人命轉促,眾邪野道,競來擾害,人民疾病,死亡狼籍。如斯之苦,無可怨之,唯有禮拜燒香,願度惡世,求將來世無量之福場。如有斯業,可以均之;復有餘業,可得免脫,後獲大福乎?

答曰:三寶者,道之元,度世之本。三業者,神真之徑路,萬聖之所由。長齋者,真仙之上業,斷結之本始。布施者,無窮之道場,七寶常自然。如五戒者,安樂無終患,人道常不絕。四十五念者,大慈之業明,始終別三惡。造屋者,安靜無量樂,宮殿常自隨。供養者,行坐無飢乏,天廚常自然。濟人渴乏者,去住常安穩,始終無他苦。橋梁過度者,臨難不以難,天神常扶持。捨施者,天神空中喜,道士殊丹誠。唱道者,行來常如意,生死得人主。一切諸業者,莫不得如意。人能行如是,意從無不達,心注口必書,徘徊必馳之,心口行相從,和光神必周。情逆其相違,百向無人可,雖假得微恩,天必還奪之。行學從意浪,徑違必墜坑,攝之嶮[1]五內,遣欲投巨海。塵至想炎煩,正念孤獨存,不得躁外煩,毫染不得加。微受想奪人,本志心泯塞,百煩毫孔開,悉納無上法。用之便用之,不用便不用,生之何生之,不生為不生。學士不思審,魔欲無疑之,付行良擇用,馳路且夷止。始終無朽敗,神怡助道之,功立事亦成,道王其歡之。授記無上鄉,湛而無邊知,永辭百煩苦,萬真同神慧。

炎明問曰:當來儻為五濁惡世,眾邪野道、一切眾橫擾亂良善,疾病死亡,不以道理。蒙天尊言:造諸功德,修行道法,功普成就,得度惡世一切眾生。為生官逼迮,上擾下給,苦惱眾生,進不及功,退不兔死,官事疾病,競來威虐。如斯之厄,奈何免脫?夫聖人大慈,應濟世苦,豈不勉之,豈不勉之。

天尊告曰:善汝之所問,甚要甚妙。諦聽,諦聽,語汝諸苦濟厄之法。昔者赤明元年正月上寅,天光悉朗,日月吐暉,靈風掃塵,山嶽藏雲。出是法時,知當來運終劫末之世,兵病流行,人命短促,致開紫微上宮延生度世不死之法,濟厄救苦拯難之道,故說神呪經十卷,救濟眾生苦厄之者。若有眾生遭諸疾病、官事刑獄、一切眾橫者,有能讀誦、至心受持、書寫供養,將來往生兜術,徐來勒一時同出,能遷見世,永終康吉。若有眾生遭諸苦厄,不能及是神呪經十卷者,誓魔、呪邪二卷,二卷不可無也。假使力不能及,一卷亦可免度厄難,見世平安。何以故?此二卷能召三十五大魔王、三十六世大邪鬼,威誓六天鬼神,無不威伏。若有不如神呪之法,能令魔王入淵,能令魔王入火,能令魔王萬斬,頭破萬分,不以為謝。復有藥王藥盛,恒歲以雪山採藥,採合藥草,和合擣篩,救諸病苦。若有眾生遭諸眾病苦厄之中,不及湯藥,但當一心思惟二藥,真人造諸良藥醫治百姓,皆得差愈。但當正思正念,病可差除;若心飛馳,不加正念,不能差愈。復有元陽上部七仙真人、六神仙人、十三過去得道真人名號,臨有厄難不能免脫,但當至心呼其名號,十三真人亦即來應救護,是人悉得平安。若無至心,呼之萬遍,不能降致神真也。此元陽上品濟人厄難,救護世中苦厄眾生。若有眾生無男無女,有能至心受持、書寫讀誦、憶念是經,有願悉得。復有靈寶無量度人上品,有能書寫讀誦、齋詠是經,有願無不如意。何以故?斯經諸天隱韻之音,尊妙無量不可思議,若有眾生病疾死亡、官事刑獄,有能建齋讀誦十遍,亡者去離幽苦,上昇天上,受福自然。若遭厄難,能呼三十二天名號,至心祈願,無不解脫。復有太清二十五真人名號,亦能濟人厄難,不可思議。復有大洞真經六天魔王諱字,亦復濟人厄難。無量神經十二真君名號,至心稱誦,亦復濟人厄難。復有三昧真經九天名號,亦能濟人厄難。復有道德節解五藏真神名號,至心呼召,附衛身形,安鎮魂魄,能使神爽安定,不遭眾橫,悉得如意。若能思念無量至無邊億,所向之時,思之念之,號之呼之,無不允合,皆得如意。

炎明曰:一切眾生作如是念,作如是思,稱呼聖人名號,得度厄難,一切蒙恩。但以眾生不信斯念,不信聖人之有名號;遇於眾橫苦惱之中,方思玄業,委身道門,至心稱其聖人名號,有功感以否?

天尊答曰:有。何以故?貴其初心,尚其後果。能有身心具發,可謂美矣,豈有無感功也。鍊陀人不信功德,任命生死,不知因緣輪轉福報,而不經懷諸部經典,謂之虛言。遇一餒士贏瘦欲死,路見懷矜,甚無已已,扶將到豐,飲飴過糜。食一以畢,顏色暢悅;食二以訖,走力充足;食三以竟,辯口通說;食四以足,智力自然。餒困得濟名號與命,三日五食,五德備矣。斯人即名書東華,落死北簿,食信慈心。其果如是,而況遭厄思聖濟度。夫聖人常臨難接人,不窮無智,恒以德報怨,授化有心。其人前雖無親,思附丹誠,豈得不應者乎。譬如谷神,咨無不對,豈擇聲而授者乎。聖人之應,亦復如是。

問曰:若善男子修行三業,諸法亦備,萬善普全,思慮亦盡,其道如何?

答曰:十仙記矣。何以故?眾行普備,盛德誕彰,累煩滅除,功盡記矣。

問曰:若有女人修行三業,諸法以備,萬善普全,思慮亦盡,其道云何?

答曰:降授一形。何以故?女人前功卑,故生在女身。今合功行並備,功書名記,無可奪之,要須轉女化男,乃就此果耳。

問曰:十仙可一起而成?復有轉輪?

答曰:一仙、二仙,乃至十仙,皆有次第,未可等而同輪也。何以故?或有凡夫,而行十仙;或有聲聞未悟,不能行一仙者。是以行有精麤,見有遠近,所用不等,各由心也。

問曰:學士之法,為數身數心,數行數功數年。若修其身,未必苦勤;若依其心,未必數身;若計其行,未必細心;若計其功,未必苦行;若數其年,未必翹勤。進退之宜,不能明了。惟願天尊告其未悟,令諸眾生悉得解了。

答曰:自心不數身,計功不計年。何以故?學士乃至兆身,而不一果;乃有學士起一室而行道,以成一仙。是故計功因心而起,因心而數其功,因行以致其真。

問曰:天下萬物,都由道氣而生。既有其生,皆應有〔命〕[2]。土水石鐵,獨無命乎?

答曰:此四事者,有性而無命。何以故?有性而無命,無命者,以無血脉汁色,是以有性而無命也。

問曰:人所以十微?草木所以八微?

答曰:以無意行。

問曰:道所以獨清?

答曰:清者,萬行足而無垢塵,故曰清。自道以下,皆未清。何以故?外無所彰,內無若塵,其性淡然,而無虧盈,毀之不滅,譽之不榮,撓之不濁,澄之不清,淡泊虛無,無有及之,漂流無滯,稱之日清耳。

問曰:道何以稱一?

答曰:名道者,無為無不為,高而無蓋,下而無底,上無復尊覆,下無復卑承;無匹無偶,無譬無喻,淡泊虛無。萬聖之祖宗,乃至世界恒沙尊神,莫不宗述以成至真。是故獨標聖外不可思議,而無草徒,故稱之曰一耳。

問曰:何以稱之本相?

答曰:本相者,經號稱耳。何以故?本者,道教開敷,啟曜聖藝,踐起法場,流通之始,故稱之曰本。相者,道法開闢,像教眾生,形踐三界,光明振暉,十方眾生得蒙威相之功,故稱之曰相。二名肇建,開張之首,一切萬真,莫不宗受。得道之本,成就之始,故稱之曰本相也。

問曰:天地所以生成?日月所以布立?眾星所以列宿?

答曰:天地初生,人命長壽,而無惡心,道炁純化,無為而治。世王煩耗,民漸生惡,道炁澆浮,天運漸促。天魔下降,野道橫行,國主尅暴,兵殘民命,疫炁流布,助行威虐,傷胎落子,無辜縱毒。天下無憀,皆遭兵患,男曠女怨,面有憂色。雖有豪家,賦稅蕩盡,男失其娶,女失其嫁,男女失時,上徹天靈。使陰陽失度,水旱交并,災霜雨雹,傷害五穀,人民飢饉,各離鄉僑,遞相陵奪,更相吞食。或有淫蕩之男,不時之女,私行號令,共相呪誓;或於日月星辰之下,或於山河社祠之邊,迭相疏誓,棄門蕩戶,以臨證驗;真神毒鬼,因誓攝錄,生男墮傷,生女便夭。天下鬼兵,助行威虐,人民死亡,不以道理。盜賊競興,吏食百姓,窮民呼嗟,正怨上天。漸漸夭促,命延不久,壽不過三十歲而終,男年八歲而陽,女年七歲而陰。當斯之世,天運促急,共相渾濁,不可稱記。炎陽涌陰,激結相迫,陽毒陰怒,生火江海,劫燒乾坤,萬物灰揚,上無天色,下無地淵,上下譊豁,混然空蕩,濫風鴻鴻,赤炁彌張。方遣授記之賢,持爐●籥,排托施張,彫造乾坤,清炁上昇為天,濁炁下降為地,清布陽道,濁布陰道,步天量地,制作東西南北四維,上下中央。方遣巨靈胡亥建造山川,五嶽四瀆,通之海源。授記賢主,玄中養以靈寶真精,凝成日月星宿。日主陽道,日行一度;月主陰道,月行十三度;三百六十五度一周天。日圍千里,月圍一千二百里,天地相去一億五萬里。崑崙山處、於土中,凡有八十一重,亦名八十一天。崑崙四面,即名四天下,天王主之,上承帝一。崑崙者,四海之源。何以故?四方大海出於山下,旋流四面而去,湛於淵。其淵探三百三十六萬丈,縱廣三萬六千五百里,上合天度,須人主之。此海廣有大龍王三十二頭,上承阿耨龍王、諸天神龍百萬之數,及諸龍子,亦無數量。崑崙之山,一高地一萬五千里,有地神仙人,車道從東北甲地而上,西南庚地而出。其申一徘徊十二帀乃達其頂,上凡有三百三,十六萬里,神仙車牛於今在也。天地。造化,萬物有形,周而復始,亦如十二月法。所以地山之高,崑崙為之最高。崑崙之南三十萬兆里,復有崑崙之山,東西南北亦有無量不可稱計一日月所正一崑崙,名為四天下,更不及諸方。從崑崙至崑崙,滿千數之為一;從崑崙至崑崙,滿千數之為二;從崑崙至崑崙,滿千數之為三。其數滿千,小數始一;從小數一起,其數至千,始名一小千。從小千數至滿千,始名為一;從小千至滿千,始名為二;從小千至滿千,始名為三;其三滿千,中千之數也。從中千數至滿千,始名為一;從中千數至滿千,始名為二;從中千數之至滿千,始名為三;其三滿千,名為大千。些三千世界,十仙所主,化見神智,具相威力所能及也。是以世界無邊,聖智無極,載眾無頭,道力無修,一切含形悉得生活,德無所宗,獨立無喻。

問曰:天尊所說天地運終劫數盡矣。造化萬物,乾坤更始。崑崙巨海,廣狹高卑具以說之。運阨之難,幾年一終?災會之艱,幾歲一遭?唯願分別。

答曰:天地一成,乃至終盡,其中有三元九阨、大災小災,其運不可移。何以故?但數終矣,故不可移。所以者何?三元者,上中下也。一元三阨,數終叵易,凡有九阨,天不能改,地不能易,其數定矣。何以故?上元之上,九九八十一萬年而終;上元之中,八八六十四萬年而終;上元之下,七七四十九萬年而終:此上元三阨交運之數,故不可奪。中元之上,六六三十六萬年而終;中元之中,五五二十五萬年而終;中元之下,四四十六萬年而終:此中元三阨交運之數,故不可奪。下元之上,三三九萬年而終;下元之一中,二二四萬年而終;下元之下,一萬年而終:此下元三阨交運之數也,故不可奪。此是三元九阨,數期叵違。九阨之中,一阨三災六害,亦不可卻之。三千年一大災,人民死亡,骸骨不收。千年一災,人民半死,骸骨亦不收。百年一灾,兵起滿野,人民亦有死者。些三災,其數既至,不可改禳之。六害者,三百六十年一害,三百年一害,二百四十年一害,一百八十年一害,一百二十年一害,六十年一害,凡有六害,不可禳卻。六害之中,復有三小災。所以者何?三十年一灾,牛病五穀貴。十二年一小灾,賣牛馬,糴食儲。六年一小災,布絹賤,米麥貴。恒以此度,不可卻之。凡此三元九阨、三災六害,皆不可禳之。智人審之,可避而去之。若小災,飢饉不熟,貯穀備之。是以賢人就有德,去無道,逐福地,離湯火,故始終無殃患也。故天下皆亂而賢獨安,天下皆飢而賢獨足。是以賢者觀時來,知吉凶;審年數,避禍難,故終無患也。是以君子逐賢而居,果有利益;小人就土地而處,果有覆沒之患。故須逐賢者也。

炎明曰:受恩。願問餘解。大千之載,一切眾生悉有道性,雖有其性而無其真。當運滅盡,其性如何?

答曰:滅盡運終,一切眾生普生慈心,志存道場,當斯末劫,周時得道。唯有種子泡生而漂,終不死也。何以故?以重其種。故一切萬類,亦留其種,終不普昇也。

問曰:如諸眾生普得道真,與大道同體否?

答曰:一切眾生,得道成仙,號曰世尊,於此稱盡矣。唯有大道之氣,可得之耳。云欲合同道量,未之有也。何以故?譬如飢人羨飽,得飽,飽而忘飢,是以真人起於不足而忘於乏,得足以忘不足。

問曰:道性可見否?

答曰:不可見而可見之成之。故可見未成,觸目而不覩。何以故?一仙真人視道性萬分,始得見一。自聲聞、圓覺,知進而不覩。知進者,諸漏已盡,更無煩惱,神通變效,學士所不能及。故知進而忘其退。四道尚知進而不知退,而況於二士乎。

問曰:三道果人俱有果行,其漏何以不除?

答曰:三道果人,有時漏而不忘;一道果人,妻子眷屬未相去離,憂念眷屬,不能斷絕,故為漏有顧進退。若有之四道以上,日昇于辰,必至盛午。何以故?無漏無顧,是昇于辰,亦向午也。是以悉存而不忘,故譬之也。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1. 嶮:疑當作『斂』。
  2. 命:底本無。據文義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