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北江詩文集 (四部叢刊本)/甲集卷第二
洪北江詩文集 甲集卷第二 清 洪亮吉 撰 清 呂培 等撰年譜 景上海涵芬樓藏北江遺書本
|
卷施閣文甲集卷第二
陽湖洪亮吉學
釋歲
歲首謂之上日
尚書正月上日受終于文祖正義稱鄭康成注帝王易
代莫不改正堯正建丑舜正建子此時未改堯正故曰
正月上日卽正乃改堯正故云月正元日
又謂之元日
尚書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 張衡東京賦孟春元日
又謂之元辰
藝文𩔖聚稱晉荀勗正會上壽酒歌云踐元辰又庾闡
揚都賦歲惟元辰
又謂之正旦
孔叢子邯鄲之民以正月旦獻爵于趙王 後漢書明
帝紀永平四年詔曰比來歲旱饑饉加有軍旅正旦無
陳朝賀之儀 東觀漢紀戴憑爲侍中正旦朝
又謂之正日
續漢書禮儀志歲正日爲大射朝賀其儀夜漏未盡七
刻受賀及摯 初學記稱崔寔四民月令曰正月一日
是謂正日
又謂之正朝
晉書禮志正朝元會 太平御覽稱元中記曰今人正
朝作兩桃人立門旁
又謂之正㑹
晉書禮志漢建安中將正㑹而太史上言正旦當日蝕
又引漢儀有正會禮 藝文𩔖聚稱晉咸康起居注咸
康七年十二月尚書樂謨奏八年正會儀注 世說晉
元帝正㑹引王丞相升御牀
又謂之元正
晉書王導傳自後元正導入帝猶爲之興焉 藝文𩔖
聚稱傅元朝會賦定元正之嘉會
又謂之元會
藝文𩔖聚稱鄧德明南康記盧耽仕州爲治中嘗赴元
會 魏曹植有元會詩
又謂之歲首
漢書武帝紀太初元年夏五月正厯以正月爲歲首
續漢書禮儀志毎月朔歲首爲大朝受賀
又謂之歲朔
宋書禮志歲朔常設葦英桃梗磔雞于宫及百司之門
以禳惡氣 李善文𨕖注元日歲朔也
又謂之歲旦又謂之歲朝
晉書禮志歲旦常設葦茭桃梗磔雞于宫 桉歲旦一
本作歲朝通典引晉書亦同
又謂之元祚又謂之首祚
曹植元會詩云初歲元祚 北堂書鈔稱王羲之月儀
書云元正首祚
又謂之三朝
漢書谷永傳今年正月朔日有蝕之於三朝之會 班
固東都賦春王三朝李善注三朝歲首朔日也 初學
記稱玉燭寳典正月爲端其一日爲元日亦云上日亦
云三朝亦云三元亦云三朔注歲之元時之元月之元
又謂之三元
南齊書蕭穎胄傳朝廷盛禮莫過三元 晉宗懔荆楚
歲時記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
又謂之三朔又謂之三始
尚書大傳夏以平明爲朔殷以鷄鳴爲朔周以夜半爲
朔 漢書鮑宣傳今日蝕于三始
七日謂之人日
荆楚歲時記正月七日爲人日以七種菜爲羮剪綵爲
人或鏤金薄爲人以貼屏風亦戴之頭𩯭又造華勝以
相貽登高賦詩注董勛問禮俗曰正月一日爲鷄二日
爲狗三日爲豬四日爲羊五日爲牛六日爲馬七日爲
人又一說云天地初闢以一日作鷄七日作人也 北
齊書魏収傳魏帝宴百僚問何故名人日皆莫能知収
對曰晉議郞董勛荅問禮俗云云時邢劭亦在側甚恧
焉
上辛日謂之郊日
禮記郊特牲郊之用辛也周之始郊日以至鄭康成注
三王之郊一用夏正用辛日者凡爲人君當齋戒自新
耳 月令乃以元日祈穀于上帝鄭康成注謂以上辛
郊祭天也 春秋成公十七年九月辛丑郊公羊傳郊
用郊用正月上辛 春秋哀公元年四月辛已郊穀
梁傳郊自正月至于三月郊之時也我以十二月下辛
卜正月上辛如不從則以正月下辛卜二月上辛如不
從則以二月下辛卜三月上辛如不從則不郊矣桉宋
書禮志云魏世南郊日値雨高堂隆謂應更用後辛葢
卽本穀梁說 左傳唘蟄而郊 宋書禮志晉武之世
郊日或用丙或用巳或用庚皆有别議又云晉武捨鄭
而從諸儒是以郊用冬至日旣以至日理無常辛桉自
晉以後宋齊梁陳郊日仍皆用上辛〈北郊用次辛〉通典引王
儉唘云宋景乎元年正月三日辛丑南郊其十一日立
春元嘉十六年正月六日辛未郊其月八日立春齊書
高帝受禪明年正月上辛有事南郊梁書武帝卽位南
郊爲壇在國之南常與北郊間歲正月皇帝致齊于萬
壽殿上辛行事陳書武帝永定元年受禪修圓丘柴燎
告天明年因以正月上辛有事南郊北齊書毎三年一
祭以正月上辛後周憲章多依周制正月上辛祀昊天
上帝于圓丘是也自隋唐始定令以冬至日祀昊天上
帝于圓丘不復用正月上辛〈祀地祇亦定用夏日至〉迄今因之
又桉晉書禮志稱漢儀常以乙日祀先農乃耕于乙地
以丙戌日祠風伯于戌地以已丑日祠雨師于丑地亦
皆在正月行事與月令立春後丑日祭風師立夏後申
日祀雨師不同
月亥日謂之耕日
禮記月令孟春之月乃擇元辰天子親載耒耜措之于
參保介之御間鄭康成注元辰葢郊後吉辰也孔穎達
正義耕用亥日故云元辰知用亥者以陰陽式法正月
亥爲天倉以其耕事故用天倉也 晉書武帝紀㤗始
四年正月丁亥帝耕于籍田 文𨕖潘岳籍田賦伊晉
之四年正月丁亥皇帝親帥羣后藉于千畝之甸禮也
桉今本丁亥作丁未誤
月午日漢謂之祖日月酉日魏謂之祖日
通典稱魏博士秦靖議古無正月祖祭之禮漢氏用午
祖戌臘午者南方之𧰼故以午祖 風俗通漢家盛于
午故以午祖也 北堂書鈔稱稽含祖賦序曰有漢日
用丙午魏氏擇用孟月之酉 晉潘尼皇太子祀祖詩
曰孟月涉初旬吉日惟上酉 桉此則魏以後祖或皆
用酉日
十五日謂之望日
荆楚歲時記正月十五日作豆糜加油膏其上以祠門
戸先以楊枝插門隨楊枝所指仍以酒脯飮食及豆粥
插箸而祭之其夕迎紫姑以卜將來桑并占衆事桉
藝文𩔖聚稱荆楚歲時記今州里風俗望日祭門初學
記引亦同攷今本荆楚歲時記作正月十五日不云望
日疑歐陽詢等或以意改也又詢堅等引史記樂書漢
家祀太一以昏時祠到明徐堅注云今人正月望日夜
逰觀鐙是其遺事今攷樂書漢家常以正月上辛祠太
乙甘泉是祠太一定用辛日不必皆正月十五至注今
夜逰觀鐙云云詢堅並同未知何本今所傳𩔖書之
古者藝文𩔖聚北堂書鈔初學記等而所稱引不足據
如此餘可𩔖推 初學記稱玉燭寳典正月十五日作
膏粥以祠門戸 北齊書魏氏舊俗以正月十五日爲
打竹鏃之戲有能中者卽時賞帛
又謂之上元
白六帖正月十五日爲上元 桉上元中元下元本道
家之語始見于白六帖稱唐明皇實錄云三元日宐令
崇元學士講道德南華等經然唐時𩔖書尚無有列及
十月朔日者猶近古也今故削之而附記于此又𩔖書
引歲時記上元夜貴戚例以黃柑相遺謂之傳柑此當
屬宋陳元靚歲時廣記非宗懔也
又謂之正月半
世說禰衡被魏武謫爲鼓吏正月半試鼓 荆楚歲時
記稱續齊諧記曰吳縣張成夜起忽見一婦人立於宅
東南角謂成曰此地是君家室我卽此地之神明年
正月半宐作白粥泛膏其上以祭我當令君桑百倍
三十日謂之晦日又謂之月晦
荆楚歲時記元日至于月晦並爲酺聚飮食注每月皆
有望晦朔以正月初年時俗重以爲節也玉燭寳典
曰元日至月晦今並酺食渡水士女悉湔裳酹酒於水
𣾨以爲度厄今世人惟晦日臨河除婦人或湔裙
桉初學記引公羊傳曰提月六鷁退飛過宋都提月者
何僅建夏晦日也何休注提月邊也魯人語也在正月
之幾盡白六帖亦同今攷公羊本及注提皆作是未知
堅所據何本至云僅建夏晦日也亦與今本不同然堅
係另摘二字標目必非無據爾雅太歲在寅爲攝提格
楚辭攝提貞于孟陬兮正月建寅之月則稱正月爲提
月或古有是語
二月戊日謂之社日
周書召誥戊午乃社于新邑 詩以社以方 周禮社
之日涖卜來歲之稼 禮記月令擇元日命民社 郊
特牲日用甲用日之始也 宋書禮志以歲二月八月
二社日祀之 荆楚歲時記社日四鄰並結綜會社牲
醪爲屋于樹下先祭神然後饗其胙 太平御覽稱崔
寔四民月令二月祀大社之日薦韭卵于祖襧 桉社
祭土戊日屬土故古之社日皆用戊召誥戊午乃社白
六帖引鄭康成禮記注元日謂近春分前後戊日元吉
也杜祐亦云周初未制禮之時社日猶用戊後乃定用
甲日郊特牲及月令鄭注是矣漢社日用午蔡邕祝社
文曰元正令午是也魏社日用未魏臺訪議曰帝問何
用未社丑臘王肅對曰魏土也土畏木丑之明日便寅
寅木也故以丑臘土成于未故于歲始未社也晉社用
丑晉書武帝紀泰始元年冬十二月詔臘以酉社以丑
此葢五行生剋各有趨避非古制也王廙春可樂云吉
辰兮土戊明靈兮惟社宋時方書亦以立春後苐五戊
日爲社日近代禮又以秋分後戊日祭社是民間社日
皆承用戊日可知 又桉晉又兼用酉日社潘尼皇太
子社詩曰日惟上酉應禎祝社文曰吉酉辰良是矣今
呉俗社日則率以二月二日又未知始于何時
是月祭飮食謂之膢
說文楚俗以二月祭飮食也一曰祈穀食新曰膒膢
玉篇膢飮食器也冀州八月楚俗二月桉風俗通作楚
俗以十二月祭飮食當衍一十字
去冬節一百五日謂之寒食
荆楚歲時記云冬節一百五日卽有疾風甚雨謂之寒
食注據厯合在清明前二日亦有去冬至一百六日者
藝文𩔖聚稱陸翽鄴中記寒食三日作醴酪煮粳米
及麥爲酪擣杏仁作粥 白六帖稱玉燭寳典云寒食
節城市尤多鬥雞卵之戲或雕鏤相遺餉 藝文𩔖聚
稱藝術圖曰北方山戎寒食日用鞦韆爲戲以習輕蹻
者 桉俗謂寒食始于介子推非也今攷太平御覽引
劉向别錄寒食蹋蹴黃帝所作兵𫝑也或云起于戰國
與鞠毬同是三代前已有寒食之名周禮司烜氏仲春
以木鐸修火禁於國中鄭康成注曰謂季春將出火也
太平御覽稱古今藝術圖曰今寒食凖節氣是仲春之
末清明是三月之節然則禁火葢周之舊制其以爲子
推者始于桓譚新論及後漢書周舉傳新論太原郡民
以隆冬不火食五日爲介子推故也周舉傳舉移書于
介子推廟云盛冬去火殘損民命非賢者之意自是衆
惑稍魏武帝明罰令亦云聞太原上黨西河雁門冬
至後皆沍寒之地令人不得食寒云云周斐汝南先賢
傳陸翽鄴中記等並同無論并州一方之俗不足以槪
天下且子推死有定月故周舉傳言其月神靈不樂舉
火今寒食節或在二月或在三月不一則明非因子推
而始可知又初學記引琴操云晉文公與介子綏俱亡
子綏割腕股以啖文公文公復國子綏獨無所得子綏
作龍蛇之歌而隱文公求之不肯出乃燔左右木子綏
抱木而死文公哀之令人五月五日不得舉火綏推古
字通北堂書鈔稱石虎鄴中記亦同據琴操鄴中記則
子推亡在五月五日據新論周舉傳等則子推亡又在
盛冬皆與清明節前之寒食無預惟歲時記引晉孫楚
祭子推文用今寒食節醴酪事則以清明前寒食爲因
子推而設者誤或自西晉始而陸翽等又承其誤也
三月巳日謂之上巳
詩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蕑兮太平御覽稱韓
詩章句詩人言溱與洧方盛流渙渙然謂三月桃花水
下之時士與女方秉蕑兮秉執也當此盛流之時衆士
與衆女方執蘭而祓除後漢書注稱韓詩㠔君章句又
云鄭國之俗三月上巳之溱洧兩水之上招䰟續𩲸秉
蘭草祓除不祥故詩人願與所悅者共徃也 漢書孝
武衛皇后傳帝祓灞上還注應劭曰祓除也今月上巳
祓禊是也 風俗通云禊者潔也春者蠢也蠢蠢搖動
也尚書以殷仲春厥民析言人療生疾之時故于水
上釁潔之也 續漢書禮儀志三月上巳日宫人並禊
飮于東流水上 沈約宋書禮志案周禮女巫掌歲時
祓除釁浴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𩔖也 荆楚歲時
記三月三日士民並出江渚池沼間爲流杯曲水之飮
是日取鼠麴汁和粉謂之龍舌䉽以厭時氣注論語
云𦱤春浴乎沂則水濱祓禊由來遠矣 太平御覽稱
崔寔四民月令三月三日及上除采艾及柳絮 文𨕖
注稱梁蕭子顯云舊言陽氣布暢萬物訖出始洗絜之
也巳者祉也言祈介祉也一說三月三日清明之節將
修事于水側禱祀以祈豐年 桉沈約云自魏以後但
用三日不用上已今攷魏以前亦有用三日者束晳云
秦昭王三日置酒河曲是也魏以後亦有用上巳者元
和郡縣志潤州上元縣鍾山江表上已常逰于此又張
華集有上已篇潘尼上已日帝會天淵池作詩阮瞻上
巳日作賦等是也
四月謂之雩月
左傳龍見而雩劉昭續漢書禮儀志注稱服䖍云大雩
夏祭天名雩遠也遠爲百穀求膏雨也龍角亢也謂四
月昬龍星體見萬物始盛待雨而大故雩祭以求雨也
夏小正四月越有大旱穀梁傳雩月雩之正也秋大
雩非正也冬大雩非正也 禮記月令仲夏之月大雩
帝鄭康成注雩之正當以四月凡周之秋三月之中而
旱亦修雩禮以求雨因著正雩此月失之矣正義凡正
雩在周之六月 通典周制月令建已月大雩五方上
帝 桉周制雩皆在四月故穀梁傳曰雩月雩之正也
秋大雩非正也若月令仲夏之雩在周已屬秋矣疑秦
時雩始用五月月令係秦制非周制故鄭康成等均譏
其失也自秦以後雩祭亦𩔖皆用四月續漢書禮儀志
自立春至立夏盡立秋郡國上雨澤若少府郡縣各掃
除社稷其旱也公卿官長以次行雩禮求雨劉昭注四
月立夏旱乃求雨禱雨後旱復重禱而已訖立秋雖旱
不得禱求雨也後魏書文成帝和平元年四月雩北齊
亦以孟夏龍見而雩隋制京師孟夏後旱則祈雨行
七事通典引唐貞觀禮孟夏雩祀五方上帝五人帝五
官于南郊是矣
五月十五日謂之五日前十日謂之端午
大戴禮記匽之興五日翕望乃伏其不言生而稱興何
也不知其生之時故曰興以其興也故言之興五日翕
也望也者月之望也而伏云者不知其死也故謂之伏
五日也者十五日也翕也者合也伏也者入而不見也
又云蓄蘭爲沐浴也 文子上德篇蟾蜍辟兵愁在
五月之望桉古人五日皆當是十五日今楚俗亦以十
五日爲大端陽初五日爲小端陽 續漢書禮儀志五
月五日朱索五色桃印爲門戸飾以難止惡氣 藝文
𩔖聚稱周處風土記曰仲夏端午烹鶩角黍端始也謂
五月初五日也又以菰葉裹黏米煮熟謂之角黍桉此
則魏晉以來已用初五日爲五日 荆楚歲時記五月
五日四民並蹋百草又有鬥百草之戲採艾以爲人縣
門戸上以禳毒氣以五采絲繫臂名曰辟兵令人不病
瘟又有條達等織組雜物以相贈遺取鴝鵒敎之語
北堂書鈔稱提要錄云五月五日午時爲天中節 桉
俗謂五日始于屈原非也今攷五日之名見於經者一
夏小正是也見于諸子者一文子上德篇是也見于傳
記者二田文母嬖五月五日生文父勅令勿舉之後母
私舉文長成童以實告之又鄴中記及琴操皆云介子
推以五月五日死世人謂之忌日此數事皆在屈原之
前又屈原之事始見于續齊諧記旣不足凴又云楚人
哀之毎至此日竹筒貯米投水祭之漢建武年長沙歐
回見人自稱三閭大夫謂回曰日嘗見祭甚善但常患
蛟龍所竊今若有恵可以楝𣗳葉塞其上以五采絲
之此二物蛟龍所憚也回依言後乃復見稱感今人五
日作糉子帯五色絲及楝葉皆是汨羅之遺風也桉風
土記菰葉裹黏米本取陰內陽外包裏之𧰼所以贊時
也若云爲原而作則五日煮肥龜又何說焉又荆楚歲
時記五月五日競渡俗爲屈原投汨羅日傷其死故命
舟楫以拯之而下復引越地傳云競渡起于越王句踐
是日競渡采雜藥夏小正此月蓄藥以蠲除毒氣一競
渡也旣以爲采藥而設又以爲弔屈原而設一書記載
巳復不同何能傳信竊謂五日競渡古人風俗如此非
因采藥亦非爲屈原藝文𩔖聚稱㑹稽典錄女子曹娥
者㑹稽上虞人父能歌爲巫漢安帝二年五月五日
于縣江泝濤迎婆娑神溺死而歲時記稱邯鄲淳曹娥
碑又云五月五日時迎伍君逆濤而上爲水所淹則東
吳之俗五月五日又似爲伍君及婆娑神與屈原復無
所渉是又可不必置論矣
夏至後第三庚謂之伏日
史記秦本紀德公二年初伏集孟康曰六月伏日初
也周時無至此乃有之正義曰六月三伏之節起秦德
公爲之故云初伏伏者隱伏避盛暑也厯忌釋曰伏者
何以金氣伏藏之日也四時代謝皆以相生立春木代
水水生火立夏火代木木生火立冬水代金金生水立
秋以金代火故至庚日必伏庚者金故曰伏也 初學
記稱陰陽書云從夏至後第三庚爲初伏四庚爲中伏
立秋後初庚爲後伏謂之三伏曹植謂之三旬 後漢
書和帝紀永元六年六月巳酉初令伏閉盡日注漢官
儀曰伏日萬鬼行故盡日閉不干他事 風俗通曰戸
律漢中巴蜀廣漢自擇伏日 荆楚歲時記六月伏日
竝作湯餅名爲辟惡注魏氏春秋何宴以伏日食湯餅
取巾拭汗面色皎然乃知非傅粉則伏日湯餅自魏巳
來有之 初學記稱崔寔四民月令初伏日薦麥𤓰于
祖禰 按夏小正六月煮桃傳煮以爲豆實也葢卽後
世薦麥𤓰食湯餅之剏始
孟秋第七日謂之七日又謂之良日亦謂之七夕
初學記稱崔寔四民月令曰七月七日作麴合藍丸及
蜀漆丸暴經書及衣裳 歲華紀麗稱風俗通織女七
夕當渡河使鵲爲橋 北堂書鈔稱周處風土記俗重
七月初七是夜灑掃于庭露施几筵設酒脯時果散香
粉于筵上以祈河鼓織女言此二星辰當㑹守夜者咸
懷私願或云見天漢中有奕奕白氣有光燿五色以此
爲徴應見者便拜而願乞富乞壽無子乞子惟得乞一
不得兼求三年乃得言之頗有受其祚者又云魏時人
或問董勛云七月七日爲良日飮食不同于古何也勛
曰七月黍熟七日爲陽數故以糜爲珍今此日惟設湯
餅無復有糜矣 荆楚歲時記七月七日爲牽牛織女
聚㑹之夜注戴德夏小正云是月織女東何葢言星也
春秋斗運樞云牽牛神名畧石氏星經云牽牛名天關
佐𦔳期云織女神名収陰史記天官書曰是天帝外孫
傅元擬天問曰七月七日牽牛織女㑹天河此則其事
也河鼓黄姑牽牛也皆語之轉又云是夕人家婦女結
采縷穿七孔鍼或以金銀鍮石爲鍼陳𤓰果于庭中以
乞巧有喜子網于𤓰上則以爲符應 桉俗謂七月七
夕爲牽牛織女而設非也今攷七日之名見于淮南子
及萬畢術漢武帝故事列仙傳等書皆不言及牽牛織
女之事其以爲二星辰當㑹于此夕者始見于風俗通
傅元擬天問及周處風土記吳均齊諧記等書而宋南
平王鑠及謝恵連遂有七夕詠牛女詩此後七夕遂
屬之于牛女矣無論風土記等所錄皆荒誕不經卽謂
神仙迂怪之言可信則事在魏晉以前者巳不止一事
請畢述之北堂書鈔稱漢武故事七月七日上于承華
殿齋其日或有鳥從西方來集殿前上問東方朔曰此
西王母欲來也有頃王母至有二青鳥如烏夾侍王母
旁也又云王母遣青衣女語帝曰七月七日王母暫來
帝于其日修除宫掖燔百和之香然九光之燈則謂七
日從王母起可藝文𩔖聚稱列仙傳陶安公者六安冶
鑄師也以七月七日乘赤龍仙去又云王子喬周靈王
太子晉也好吹笙作鳳鳴逰伊洛之間浮邱公接以上
嵩高山二十餘年後于山中謂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
日待我緱氏山頭是日果乘白鶴駐山嶺望之不得到
舉手謝時人數日而去則謂七日屬陶公王子喬亦可
初學記稱神仙傳云吳蔡經去家時巳老還更少壯頭
髮皆黒爲家中言七月七日王君當來至期日王方平
果來一又云七月七日麻姑當來可取數百斛酒飮之
至期王方平偕來乘羽車駕五龍聞金鼓簫管人馬之
聲是七日屬之麻姑王方平亦可太平御覽稱漢武帝
故事景帝王美人以乙酉年七月七日生武帝于猗蘭
殿西京雜記戚夫人侍兒賈佩蘭云在宫時見戚夫人
侍高祖至七月七日臨百子池作于滇樂畢以五色縷
相羈謂爲連愛一云漢采女常以七月七日穿鍼于開
樓云云皆不及牽牛織女之事明七月七日月日皆
屬陽古人以之爲良㑹後遂附㑹爲牽牛織女事也夏
小正七月初昬織女正東鄕後人因此附會矣
七月望前一日亦謂之禊日
宋書禮志今三月上巳祓于水濱又或用秋漢書八月
祓于霸上劉禎魯都賦索秋二七天漢指隅人胥祓除
國子水嬉又是用七月十四日也
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
周禮籥章掌土鼓豳籥中春晝擊土鼓龡豳詩以逆暑
中秋夜迎寒亦如之 枚乘七發客曰將以八月之望
與諸侯遠方交逰兄弟並徃觀濤于廣陵之曲江 李
善注稱孔安國尚書傳曰十五日日月相望 荆楚歲
時記八月十四日民並以朱水兒頭額名爲天炙以
厭疾又以錦綵爲眼明囊遞相贈遺桉中秋節唐初尚
未盛行故虞世南歐陽詢徐堅等作𩔖書歲時部皆未
列入唐以前八月十五日見于史傳者惟隨書新羅
國傳八月十五日設樂令官人射各賞以馬布及武夷
山記八月十五日武夷君與魏眞人等會山頂宴集數
事而巳
季秋第九日謂之重陽又謂之重九又謂之九日
北堂書鈔稱魏文帝與鍾䌛書曰歲徃月來忽復九日
九爲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爲宜于長久故享
燕高會白六帖稱魏文帝書又云日月並應故曰重陽
晉書禮志九月九日馬射或說曰秋金之節講武習
射𧰼立秋之禮也 西京雜記漢武帝宮人賈佩蘭九
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飮菊花酒云令人長壽相傳自
古莫知其由 荆楚歲時記九月九日四民並籍野飮
宴注杜公瞻云九月九日宴㑹未知起于何代然自漢
至宋未改今北人亦重此節佩茱萸食餌飮菊花酒云
令人長壽 桉北堂書鈔稱孫瑞奏事云興平二年秋
朝廷以九月九日賜公卿近臣飮宴今攷孫瑞當作士
孫瑞脫一士字後漢書獻帝紀興平二年十一月王師
敗績衛尉士孫瑞等始爲李傕郭汜所殺則九月中瑞
尚在也杜公瞻云九日宴會自漢至宋未改所云漢葢
卽指此而言則九日節始盛于漢末可知 又桉古人
毎以𨾏月爲盛會除正月一日爲歲首不計外如三月
三日五月五日七月七日九月九日其日月皆應陽數
故古人于此日讌集出逰其制葢仿于三代自漢以後
遂各附會其說並非也 又桉今人以五月五日爲競
渡節九月九日爲登高節不知古人每値佳日無不可
泛舟無不可登高荆楚歲時記人日登高賦詩隋陽休
之亦有人日登高詩石虎鄴中記正月十五日有登高
之會隋書文帝嘗于正月十五日與近臣登高玉燭寳
典元日至晦日今並酺食度水荆楚歲時記元日至月
晦士女泛舟或臨水宴樂蔡邕月令章句𦱤春陽氣和
暖鮪魚時至將以薦寢廟因是乘舟禊于名川也輿地
記齊武帝起層城觀七月七日宫人多登之稽含有七
月七夕登高詩又月令仲夏可以居高明可以遠眺望
可以升山陵可以處臺榭是五日不特可以泛舟并可
以登高矣
冬至後第三戌謂之臘日其夕謂之臘夕亦謂之臘夜
說文冬至後三戌臘祭百神 廣雅臘索也 左傳虞
不臘矣杜預注臘歲終祭衆神之名 禮記月令孟冬
之月大割祠于公社及門閭臘先祖五祀鄭康成注臘
謂以田獵所得禽祭也 史記秦本紀恵文王十二年
初臘正義恵文王始效中國爲之始皇三十一年十二
月更名臘曰嘉平索隱云葢從歌謠之詞而改從殷號
也 風俗通曰夏曰清祀殷曰嘉平周曰大蜡漢曰臘
臘者獵也因獵取獸以祭又云太史丞鄧平說臘者所
以迎刑送德也大寒至常恐陰勝故以戌日臘戌者溫
氣也 初學記稱高堂隆魏臺訪議曰詔問何以用未
祖丑臘臣隆對曰桉月令孟冬十月臘先祖五祀謂薦
田獵所得禽獸謂之臘又師說王者各以行之盛祖以
其終臘水行之君以子祖辰臘火行之君以午祖戌臘
木行之君以𫑗祖未臘金行之君以酉祖丑臘土行之
君以戌祖辰臘今魏據土德宜以戌祖辰臘也 又云
漢火德火衰于戌故以戌曰爲臘魏土德土衰于辰故
以辰爲臘晉金德金衰于丑故以丑爲臘桉此則魏葢
先用丑日臘至隆議後始改用辰耳晉宋舊事引魏名
臣大司農董遇議又云土行之君故宜以未祖以丑臘
爲得盛終之節不可以戌祖辰臘云 江表傳呉以爲
土行用未祖辰臘 通典宋水德王祖以子臘以辰
晉書隱逸范喬傳初喬邑人臘夕盜斫其樹喬徃喻曰
卿節日取柴欲與父母相歡娯耳 藝文𩔖聚稱養生
要術十二月臘夜令人持椒卧井旁無與人言內椒井
中可除溫病 荆楚歲時記十二月八日爲臘日諺語
臘鼓鳴春草生村人並擊細腰鼓戴胡頭及作金剛力
士以逐疫其日並以䐁酒祀竈神桉據月令則臘本在
孟冬之月疑始皇三十一年改臘曰嘉平始移至十二
月也高誘注吕不韋書今人臘前一日擊鼓驅疫謂之
逐除蔡邕獨斷臘者歲終大祭縱役人燕飮也續漢書
禮儀志季冬之月星回歲終陰陽以交勞農大享臘四
分律音義臘歲終祭神之名或曰臘者接也新故交接
也葢自秦以後臘皆在十二月矣惟後周遵古制以建
亥之月臘通典隋初因之亦以孟冬下亥𧛊百神開皇
四年詔曰前周歲首今之仲冬建亥之月大𧛊可也後
周以夏后之時行姫氏之䄍考之前代于義有違其十
月行𧛊者止可以十二月爲臘是反以建亥之月臘爲
非可云不考古矣至以十二月八日爲臘日則又自荆
楚歲時記始迄今皆因之故俗皆云臘八亦若今人定
以二月二日爲社日也又今人祀竈又率以月之二十
四日
臘明日謂之初歲又謂之小歲
史記天官書臘之明日人衆卒歲一會飮酒發陽氣故
曰初歲 藝文𩔖聚稱晉博士張亮議曰臘接也臘明
日爲初歲秦漢以來有賀此皆古之遺語也 太平御
覽稱崔寔四民月令臘明日更新謂之小歲敬酒尊長
修賀君師 又稱徐爰家儀曰蜡本施祭故不賀其明
爲小歲賀稱初歲福始慶無不宜又云小歲之賀旣非
大慶禮止門内
歲盡日謂之除日又謂之歲夕又謂之除夜
禮記月令日窮于次月窮于紀星回于天數將幾終歲
將更始 張衡東京賦曰卒歲大儺 晉書循吏曹攄
傳歲夕攄行獄 荆楚歲時記歲𦱤家家具肴䔩詣宿
歲之位以迎新年相聚酣飮留宿歲飯至新年十二日
則棄之街衢以爲去故納新也 事文𩔖聚稱風土記
云除夜祭先竣事男女聚飮祝頌而散謂之分歲 北
齊書季冬晦日𨕖人子弟赤幘皁褠衣執鼗鼓百二十
人逐惡鬼于禁中其日戌夜三唱開諸里門
冬至後四十六日而立春
周書時訓立春日東風凍又五日蟄蟲始振又五
日魚上冰 桉諸書所引易通卦驗說與時訓時有
不同今以月令吕不韋等書攷之當以時訓爲準
淮南王書大寒加十五日指報德之維則越陰在地故
曰距日冬至四十六日而立春陽氣凍音比南吕桉
天文訓所言皆本孝經緯又桉太平御覽稱皇覽逸禮
距冬至四十五日天子迎春于東堂 初學記稱孝經
緯周天七衡六間曰立春 又稱易通卦驗曰立春條
風至宋均注條風者條達萬物之風 孝經鉤命決曰
立春勅門闌無關鑰以迎春之精 續漢書禮儀志立
春之日下寛大書制詔三公方春東作敬始愼微動作
從之罪非殊死且勿桉驗皆須麥秋退貪殘進柔良下
當用者如故事注月令命相布德和令蔡邕曰卽此詔
之謂也 荆楚歲時記立春之日悉剪綵爲燕戴之帖
宜春二字
後十五日爲驚蟄漢曰雨水
周書時訓驚蟄之日獺祭魚又五日鴻雁來又五日
艸木萌動 淮南王書加十五日指寅則雨水音比夷
則 桉漢始以雨水爲正月節漢書律厯志營室十四
度驚蟄注今曰雨水降婁初奎五度雨水注今曰驚蟄
是也
又十五日爲雨水漢曰驚蟄
周書時訓雨水之日桃始華又五日倉庚鳴又五日
鷹化爲鳩 淮南王書加十五日指甲則雷驚蟄音比
林鐘
又十五日爲春分
周書時訓春分之日元鳥至又五日雷乃發聲又五
日始電 淮南王書加十五日指卯中繩故曰春分則
雷行音比賓 周禮春分之日祭馬祖桉說文龍春
分而登天秋分而入淵馬龍之屬故以始登天之日祭
之也 晉書禮志武帝泰始二年正月有司奏春分祠
厲殃及禳祠詔曰不在祀典除之 太平御覽稱齊民
月令日春分不殺
又十五日爲穀雨漢曰清明
周書時訓穀雨之日桐始華又五日田鼠化爲鴽又
五日虹始見 淮南王書加十五日指乙則清明風至
音比仲吕桉劉歆三統厯穀雨三月節清明中與時訓
同而淮南王書等清明在穀雨之前故漢書厯律志
大梁初胃七度穀雨注今曰清明昴八度清明注今曰
穀雨是也
又十五日爲清明漢曰穀雨
周書時訓清明之日萍始生又五日鳴鳩拂其羽又
五日戴勝降于桑 淮南王書加十五日指辰則穀雨
音比姑洗 周書周月春三月中氣驚蟄春分清明
孔晁注舊作雨水春分穀雨非古法也 史記律書云
清明風居東南維 楚辭九懷季春兮陽陽王逸章句
三月溫和氣清明也
又十五日爲立夏
周書時訓立夏之日螻蟈鳴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
王𤓰生 淮南王書加十五日指常羊之維則春分盡
故曰有四十五日而立夏大風濟音比夾鐘
又十五日爲小滿
周書時訓小滿之日苦菜秀又五日靡草死又五日
小暑至 淮南王書加十五日指巳則小滿音北太蔟
三禮義宗小滿爲中者物之生長小得並滿故以小
滿爲名也
又十五日爲芒種
周書時訓芒種之日螳螂生又五日鴂始鳴又五日
反舌無聲 淮南王書加十五日指丙則芒種音比大
吕 三禮義宗五月芒種爲節者言時可以種有芒之
穀故以芒種爲名 宋書循吏阮長之傳時郡縣田祿
芒種爲斷此前去官者則一年秩祿皆入前人此後去
官者則一年秩祿皆入後人始以元嘉末改此科計月
分祿長之去武昌郡代人未至以芒種後一日印綬
又十五日爲夏至
周書時訓夏至之日鹿角又五日蜩始鳴又五日
半夏生 淮南王書加十五日指午則陽氣極故曰有
四十六日而夏至音比黃鐘 北堂書鈔稱孝經緯日
周天有七衡夏至日在内衡 又稱春秋感精符曰冬
至日成天文夏至日成地理 續漢書禮儀志曰夏至
是日浚井改水桉春秋考異郵曰夏至井水躍故于是
日改水 三禮義宗夏至爲宗者至有三義一以明陽
氣之至極二以助陰氣之始至三以明日行之兆故謂
之至也 荆楚歲時記夏至節日食糉是日取菊爲灰
以止小麥蠧
又十五日爲小暑
周書時訓小暑之日溫風至又五日蟋蟀居辟又五
日鷹乃學習 淮南王書加十五日指丁則小暑音比
大吕 三禮義宗六月小暑爲節者此以相形爲名形
大暑故謂之小暑六月之初暑氣熱未極故以小爲名
大暑爲中者自十一月一陽爻上從地而出至此之時
方始上徹陽氣併出以上大暑旣極故暑爲中
又十五日爲大暑
周書時訓大暑之日腐草化爲螢又五日土潤溽暑
又五日大雨時行 淮南王書加十五日指未則大暑
音比大蔟 通典後漢制太史毎歲上其年厯先立春
立夏大暑立秋立冬常讀五時月令 周書周月夏
三月中氣小滿夏至大暑
又十五日爲立秋
周書時訓立秋之日涼風至又五日白露降又五日
寒蟬鳴 淮南王書加十五日指背陽之維則夏分盡
故曰有四十六日而立秋涼風至音比夾鐘 三禮義
宗七月立秋之言湫縮之意
又十五日爲處暑
周書時訓處暑之日鷹乃祭鳥又五日天地始肅又
五日禾乃登桉月令吕氏春秋並作農乃登穀 淮南
王書加十五日指申則處暑音比姑洗 國語處暑之
旣至蝱䗽之旣多
又十五日爲白露
周書時訓白露之日鴻雁來又五日元鳥歸又五日
羣鳥養羞 淮南王書加十五日指庚則白露降音比
仲吕
又十五日爲秋分
周書時訓秋分之日雷始収聲又五日蟄蟲培戸又
五日水始涸 淮南王書加十五日指酉中繩故曰秋
分雷戒蟄蟲北鄕音比賓 文子曰老子爲天地之
氣莫大于和者陰陽調日夜分故萬物春分而生秋分
而成
又十五日爲寒露
周書時訓寒露之日鴻雁來賓又五日爵入大水爲
蛤又五日菊有黃華 淮南王書加十五日指辛則寒
露音比林鐘
又十五日爲霜降
周書時訓霜降之日𧲣乃祭獸又五日草木黃落又
五日蟄蟲咸俯 淮南王書加十五日指戌則霜降音
比夷則 周禮正義稱韓詩古者霜降逆女冰泮而止
周書周月秋三月中氣處暑秋分霜降
又十五日爲立冬
周書時訓立冬之日水始冰又五日地始凍又五日
雉入大水爲蜃 淮南王書加十五日指𨂜通之維則
秋分盡故曰有四十六日而立冬草木畢死音比南吕
桉易通卦驗立冬不周風至水始冰而符瑞圖云立冬
北方廣莫風至今攷淮南王書廣莫風後不周風四十
五日乃至符瑞圖說誤也
又十五日爲小雪
周書時訓小雪之日虹蔵不見又五日天氣上騰地
氣下降又五日閉塞而成冬 淮南王書加十五日指
亥則小雪音比無射 三禮義宗十月小雪爲中者氣
序轉寒雨變成雪故以小雪爲中
又十五日爲大雪
周書時訓大雪之日鴠鳥不鳴又五日虎始交又五
日荔挺生 淮南王書加十五日指壬則大雪音比應
鐘 厯義䟽大雪十一月節月之初氣也言大陰之氣
以大水凝爲雪故曰大雪
又十五日爲冬至又謂之亞歲
周書時訓冬至之日蚯蚓結又五日麋角又五日
水泉動 淮南王書斗指子則冬至音比黃鐘 續漢
書禮儀志冬至鑽鐩改火 北堂書鈔稱孝經緯冬至
日在外衡牽牛之初 說文冬至斗指子夜半時加午
者也 宋書禮志冬至朝賀享祀皆如元旦之儀又云
其儀亞于歲朝桉魏晉時則有大小之别元旦稱大會
冬至稱小會亦見晉宋二書禮志 厯義䟽冬至十一
月之中氣也言冬至者極也太陰之氣上于于陽太陰
之氣下極于地寒氣巳極故曰冬至 北堂書鈔稱西
域諸國志云天竺十一月十六日爲冬至則麥秀十二
月十六日爲臘則麥熟
又十五日爲小寒
周書時訓小寒之日雁北鄕又五日鵲始巢又五日
雉始呴桉淮南天文訓冬至鵲始巢與時訓稍異
淮南王書加十五日指癸則小寒音比應鐘 三禮義
宗十二月小寒爲節者亦形于大寒故謂之小言時寒
氣亦未是極也
又十五日爲大寒
周書時訓大寒之日雞始乳又五日鷙鳥厲疾又五
日水澤腹堅 淮南王書加十五日指丑則大寒音比
無射 三禮義宗大寒爲中者上形于小故謂之大十
一月一陽爻初起至此始徹隂氣出地方盡寒氣併在
上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也 周書周月冬三月中
氣小雪冬至大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