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通志 (四庫全書本)/卷007
浙江通志 卷七 |
欽定四庫全書
浙江通志卷七
建置〈四〉
寧波府
太平寰宇記古舜後為餘姚之墟
史記吳世家越王句踐遷吳王夫差於甬東〈注韋昭曰句章東海口外州也〉
清類天文分野之書秦以地置鄞縣屬㑹稽郡宋書州郡志漢㑹稽東部都尉治鄞〈清類天文分野之書元鼎五年於章安為㑹稽東部治所章安即今奉化之南也成帝時移句章〉
漢書地理志㑹稽郡句章鄞鄮
〈謹按漢順帝分㑹稽立吳郡鄮鄞句章三縣仍屬㑹稽三國吳及晉宋齊梁陳皆仍舊〉
隋書地理志句章平陳併餘姚鄞鄮三縣入
唐書地理志武徳四年析故句章縣置鄞州八年州廢更置鄮縣隸越州
舊唐書地理志象山神龍二年分寧海及越州鄮縣置屬台州
唐書地理志開元二十六年採訪使齊澣奏以越州之鄮縣置明州以境有四明山為名
通志地理畧開元十道圖明州江南東道
舊唐書地理志奉化慈溪翁山己上皆鄮縣地開元二十六年析置
舊唐書地理志天寳元年改為餘姚郡乾元元年復為明州天寳領縣四鄮奉化慈溪翁山
唐書地理志象山廣徳二年來屬
唐書地理志翁山大歴六年省
嘉靖寧波府志元和四年置望海鎮於甬江之海口〈資治通鑑注望海鎮在明州界今定海縣即其地〉
唐㑹要長慶元年移明州置於鄮縣〈成化四明郡志浙東觀察使薛戎上言明州北臨鄞江地形卑隘請移明州置於鄮縣而以州舊城近南髙處置縣從之〉
唐書地理志明州餘姚郡上縣四鄮奉化慈溪象山輿地廣記梁開平三年升明州為望海軍節度十國春秋梁勅置明州靜安縣〈注一作望海縣又改定海縣〉十國春秋吳越改鄮曰鄞
十國春秋吳越明州領縣六鄞奉化慈溪象山望海翁山
〈謹按翁山省自大歴其何年復置十國春秋失載姑闕之〉
宋史地理志建隆元年升奉國軍節度
宋史地理志昌國熈寧六年析鄞縣地置
元豐九域志上明州奉化郡奉國軍節度
宋史地理志兩浙路明州
宋史地理志紹興初置沿海制置使八年以浙東安撫使兼制司十一年罷隆興元年復置
資治通鑑紹熈五年詔改明年為慶元元年尋升明州為慶元府〈宋史地理志以寧宗潛邸升為府〉
文獻通考明州屬浙東路〈宋史地理志慶元府為東路〉
宋史地理志慶元府縣六鄞奉化慈溪定海象山昌國
元史地理志至元十三年改置宣慰司十四年改為慶元路總管府升昌國縣為州
元史地理志江浙等處行中書省為路慶元
元史地理志元貞元年升奉化縣為州
續文獻通考大徳六年移浙東道宣慰司都元帥府治慶元
元史地理志慶元路上領縣四鄞象山慈溪定海州二奉化昌國
函史明改明州府
嘉靖浙江通志洪武二年昌國奉化復為縣
續文獻通考洪武十四年改明州府為寧波府〈嘉靖寧波府志洪武十四年以郡有定海縣海定則波寧因改明州為寧波府〉
明一統志浙江承宣布政使司領寧波府
明實録洪武二十年廢寧波府昌國縣
續文獻通考寧波府領鄞慈谿奉化定海象山五縣
國朝定為寧波府屬浙江布政使司領縣五鄞縣慈谿
奉化定海象山
聖祖仁皇帝康熈二十三年巡撫趙士麟總兵官孫惟統等疏言舟山為寧郡藩籬請移定海總兵駐劄鎮守二十五年五月總兵官黄大來又㑹同督撫題請設立縣治二十六年五月奉
上諭山名為舟則動而不静因易名定海山頒賜宸翰二十七年建縣治
賜名定海縣而以舊定海為鎮海縣
鄞縣
名勝志夏禹時有堇子國
〈謹按地有堇山堇加邑為鄞〉
清類天文分野之書吳敗越於夫椒越及吳平更封句踐東至於鄞即今鄞縣是也
清類天文分野之書漢句章縣地東漢曰鄞又曰鄮〈王應麟鄞縣辨證越語句踐之地東至於鄞韋昭注今鄞縣是也後漢書注鄞故城在鄮縣東南圖經曰白社里冇鄞城山漢志鄞有鮚﨑亭今在奉化有天門山今象山之天門山然則奉化象山二〉
〈縣漢之鄞也鄞城山其古鄞城歟今鄞縣有鄞塘鄉接奉化蓋鄞之境鄮縣辨證鄞縣東有鄮郭古鄮縣城也漢地理志㑹稽郡鄮縣五代改鄮曰鄞圖經云唐有鄞縣非也唐地理志無鄞陸雲集秦始皇南巡登稽嶽在鄮縣三十餘日圖經云後漢改鄞為鄮既而復為鄞非也西漢已有鄮句章辨證史記正義句章故城在鄮縣西一百里此張守節以開元之鄮言之元和郡縣志句章故城在今州西一里此李吉甫以元和之明州言之圖經古句章城在鄞縣南六十里此今之地理也虞翻傳注句章董黯則慈谿乃漢句章之地今鄞縣有句章鄉自此鄉及慈谿皆句章境〉
〈謹按應麟之辨甚詳然則今之鄞縣在兩漢時實與句章鄮縣壤地相錯張時徹府志云鄞今奉化是鄮今鄞是句章在慈谿城山渡後徙句章鄉小谿鎮俱有舊址存焉並錄之以備叅考〉
漢書地理志㑹稽郡鄞縣
〈謹按鄞縣在平帝時莽改堇縣東漢建武初復舊名後仍屬㑹稽郡三國吳因之〉
晉書地理志㑹稽郡綂縣鄞
宋書州郡志㑹稽太守領縣鄞
〈謹按齊梁陳並因之〉
方輿紀要隋平陳省縣入句章
隋書地理志㑹稽郡統縣句章
方輿紀要唐復置鄮縣為鄞州治州尋廢以縣屬越州
太平寰宇記開元二十六年於縣置明州
唐書地理志明州餘姚郡鄮縣〈上〉
十國春秋吳越明州領縣鄞〈注故鄮縣吳越改曰鄞〉
宋史地理志明州奉化郡鄞縣〈望〉
〈謹按紹熈後屬慶元府〉
元史地理志慶元路領鄞縣〈上倚郭〉
舊浙江通志明鄞縣屬明州府尋屬寧波府
國朝鄞縣屬寧波府附郭編户四百五十一里
慈谿縣
輿地廣記漢句章縣地
太平寰宇記唐鄮縣地〈清類天文分野之書慈溪實鄮封内地〉
元和郡縣志開元二十六年採訪使齊澣奏置慈溪縣〈延祐四明志句章董黯母嘗寢疾喜大隱溪水不以時得於是築室溪傍以便日汲溪在今縣南一舍故以慈名溪又以溪名縣〉
唐書地理志明州餘姚郡慈溪〈上〉
十國春秋吳越明州領縣慈溪
宋史地理志明州奉化郡慈溪〈上〉
〈謹按紹熈後屬慶元府〉
元史地理志慶元路領縣慈溪〈中〉
舊浙江通志明慈谿縣屬明州府尋屬寧波府〈嘉靖寧波府志永樂十六年令有失印者請更鑄印議者恐所失之印覆出為奸更印文從谷而慈溪為慈谿〉
國朝慈谿縣屬寧波府編户二百八里
奉化縣
輿地廣記本漢鄞縣地
清類天文分野之書隋開皇九年并鄞入句章太平寰宇記唐鄮縣地
元和郡縣志開元二十六年採訪使齊澣奏置奉化縣〈嘉靖寧波府志治東有鄞城山下有鄞城院院即古鄞治也唐改鄞州尋廢為鄮縣開元間鄮立為明州因析其地為四屬縣而鄞故地改為今奉化名勝志以其民淳易於遵奉王化故名〉
唐書地理志明州餘姚郡縣奉化〈上〉
十國春秋吳越明州領縣奉化
宋史地理志明州奉化郡奉化
〈謹按紹熈後屬慶元府〉
元史地理志元貞元年升奉化州隸慶元路〈下〉舊浙江通志明復為奉化縣屬明州府尋屬寧波府
國朝奉化縣屬寧波府編户一百二十九里
鎮海縣
清類天文分野之書秦㑹稽句章縣地
續文獻通考唐為鄮縣望海鎮地
太平寰宇記梁開平三年吳越錢鏐以地濵海口有魚鹽之利因置望海縣後改定海縣〈十國春秋注武肅王奏置望海縣吳越備史又作靜海縣後改定海文獻通考云宋改定海未知孰是〉
十國春秋吳越明州領縣望海
清類天文分野之書宋熈寧十年分鄞之海晏靈巖大丘三鄉屬焉
宋史地理志明州奉化郡定海〈上〉
〈謹按紹熈後屬慶元府〉
元史地理志慶元路領縣定海〈中〉
明一統志以昌國縣省入定海縣〈名勝志昌國城在東海中翁洲本翁山縣洪武二十年以其縣居海島分徙其民僅存在城五百户隸定海縣〉
舊浙江通志明定海縣屬明州府尋屬寧波府
國朝康熈二十七年更名鎮海縣屬寧波府編户九十
六里
象山縣
清類天文分野之書本漢鄞縣晉分臨海之北與鄞縣之安化鄉置寧海縣屬臨海郡隋開皇九年省寧海入臨海屬永嘉郡
方輿紀要神龍元年析寧海及鄮縣地置象山縣屬台州廣徳二年改屬明州
唐書地理志明州餘姚郡象山〈中〉
十國春秋吳越明州領縣象山
宋史地理志明州奉化郡象山〈下〉
〈謹按紹熈後屬慶元府〉
元史地理志慶元路領縣象山〈中〉
舊浙江通志明象山縣屬明州府尋屬寧波府
國朝象山縣屬寧波府編户二十里
定海縣
史記注越東鄙甬江東也
元和郡縣志翁州入海二百里即春秋所謂甬東地清類天文分野之書秦漢並屬句章縣唐開元二十六年置明州分鄮縣置翁山大歴六年罷〈成化四明郡志大歴六年袁晁據翁山鄮二縣久不克復遂移治鄞是年廢翁山〉
十國春秋吳越明州領縣翁山
清類天文分野之書宋端拱二年置鹽塲熈寧六年乃置尉以治之尋立縣曰昌國〈文獻通考昌國居海心〉
定海縣志元豐元年割定海縣之金塘鄉益之宋史地理志明州奉化郡昌國〈下〉
〈謹按紹興間升望紹熈後屬慶元府〉
元史地理志元至元十四年升州仍置昌國縣以隸之後止立昌國州隸慶元路〈下〉
定海縣志明洪武二年以昌國州復為縣隸明州府十七年廢縣改昌國衛二十年移於象山縣三都海口東門二十五年改隸定海衛
〈謹按明初信國公湯和以昌國外連倭國為清野之䇿因虚其地嘉靖中倭患亟每以官兵戍守之唐順之曰江南控扼在崇明浙東控扼在舟山天設此險以障蔽江浙門户諸哨船皆自此分而南北總㑹於洋山信國廢昌國而内徙之誠千慮之一失也〉
國朝順治八年遣將畧定十三年徙人民入内地康熈二十三年海氛既靖議復溫寧台沿海地移定海總兵於舟山二十五年題請設立縣治二十六年改舟山為定海山二十七年建縣治
賜名定海縣總四鄉十九圖内昌國鄉為附郭〈定海縣志夏在樞翁州辨考夏少康封其庶子無餘為諸侯以奉禹祀是為越國其東境皆其采地也至周元王三年戊辰句踐滅吳欲置夫差於甬東君百家左傳注云甬東即句章東海中州也吳語曰甬句東注句章東海中洲也越語注云甬甬江句句章通典曰越徙夫差於甬東韋昭曰即句章東浹口外洲輿地廣記定海有大浹江是浹口外洲即翁洲也翁洲之地為甬東自周而已然矣漢武帝元鼎六年遣横海將軍韓説自句章浮海九域志云句章即山為名斯時寧府及諸縣皆未立名而幅員所轄甚廣歴漢晉宋梁陳皆因之至隋文帝開皇九年平陳并餘姚皆入句章而隸於吳州改隸越州至唐髙祖武徳四年始析句章置姚州鄞州七年廢姚州入餘姚八年廢鄞州為鄮縣而並隸於越州唐明皇開元二十六年因採訪使齊澣奏分為四縣屬明州曰鄮縣曰奉化曰慈溪曰翁山翁山即今之定海也始自為一邑唐代宗大歴六年海寇袁晁據翁山縣鄮縣久不克是年廢翁山尋復之至宋神宗熈寧六年改翁山為昌國縣元世祖至元十五年户口倍萬升邑為州今厯考之定海雖處海中周屬甬東秦屬句章五代因之唐名翁山宋改昌國元升為州典籍俱存不得斷以臆説也〉紹興府
越絶書禹到大越上茅山大㑹計爵有德封有功更名茅山曰㑹稽
〈謹按茅山皇覽作苗山〉
通鑑綱目前編夏后少康五十有二歲封庶子無餘於越以奉先王墓祀
通典春秋時越國之都
太平寰宇記秦滅楚以越并入吳立㑹稽郡
漢書地理志注漢髙帝六年為荆國十二年更名吳景帝四年㑹稽郡屬揚州
〈謹按漢㑹稽郡所領縣在今紹興府者有餘暨諸暨山隂餘姚上虞剡六縣〉
宋書州郡志永建〈漢順帝年號〉四年分㑹稽為吳郡㑹稽移治山隂〈三國吳志注山隂朱育仕郡門下書佐太守濮陽府君曰吾聞秦始皇二十五年以呉越地為㑹稽郡治呉漢封諸侯王以何年復為郡而分治於此育對曰劉賈為荆王賈為英布所殺又以劉濞為吳王景帝四年濞誅復為郡治於吳元鼎元年除東越國因以其地為治來屬於此而東部都尉後徙章安陽朔元年又徙治鄞或有寇害復徙句章到永建四年劉府君上書浙江之北以為呉郡㑹稽還治山隂府君稱善焉〉
宋書州郡志餘暨吳更名永興
三國吳志太平二年以㑹稽東部為臨海郡永安三年以㑹稽南部為建安郡寳鼎元年分㑹稽為東陽郡
〈謹按後漢㑹稽郡全綂浙江以東及閩中地自孫亮立臨海郡以章安永寧并所立之臨海始平羅陽松陽樂成屬之孫休立建安郡即東部侯國地孫皓立東陽郡以烏傷大末併所立長山永康新安呉寧豐安定陽平昌屬之是後漢郡國志㑹稽郡所列十四城在三國吳時惟山隂鄮諸暨餘暨上虞剡餘姚句章鄞九縣并上虞所分之始寧縣為今日之紹興寧波二府地殆不復與台金衢嚴溫處相統攝矣〉
晉書地理志晉平吳揚州統㑹稽郡郡統縣十山隂上虞餘姚句章鄞鄮始寧剡永興諸暨
嘉泰㑹稽志東晉為㑹稽國改太守為内史
清類天文分野之書咸和四年改㑹為鄶
〈謹按改鄶之由以内史王舒其父名㑹求改他郡而朝議改曰鄶也〉
嘉泰㑹稽志宋永初二年罷㑹稽郡府復為㑹稽郡資治通鑑孝建元年分揚州浙東五郡置東揚州治㑹稽
宋書州郡志永光元年省東揚州并揚州
〈謹按宋㑹稽太守領縣十山隂永興上虞餘姚剡諸暨始寧句章鄮鄞與晉同南齊州郡志亦仍宋之舊〉
隋書地理志梁置東揚州
梁書敬帝紀罷東揚州
陳書文帝紀以㑹稽置東揚州
隋書地理志平陳改曰吳州置總管府
隋書地理志㑹稽舊置㑹稽郡平陳郡廢又廢山隂永興上虞始寧四縣入句章併餘姚鄞鄮三縣入〈謹按明一統志云陳析置㑹稽縣故隋以山隂諸縣并入也第考元和郡縣志則曰隋平陳改山隂為㑹稽縣是陳未嘗置㑹稽縣也元和志與隋近姑存以俟考〉
晏公類要大業初改為越州後廢州為㑹稽郡隋書地理志㑹稽郡統縣四㑹稽句章剡諸暨唐書地理志武徳四年以剡置嵊州并析置剡城縣餘姚析故句章縣置以縣置姚州析故句章縣置鄞州
太平寰宇記武徳四年置越州總管管越嵊姚鄞浙綢衢縠麗嚴婺十一州
唐書地理志山隂武徳七年析㑹稽置餘姚州廢來屬
太平寰宇記改總管為都督督越婺鄞嵊麗五州越州領㑹稽諸暨山隂餘姚四縣
唐書地理志武徳八年嵊州廢省剡城以剡來屬鄞州廢更置鄮縣隸越州山隂省
太平寰宇記貞觀元年更督越婺泉建台栝六州文獻通考越州唐屬江南道
唐書地理志永興儀鳯二年置
唐書地理志山隂垂拱二年復置
玉海景雲二年越州為中都督府
輿地廣記開元二十六年採訪使齊澣奏以越州之鄮縣置明州
〈謹按唐開元以前明州係越州之鄮縣地自齊澣奏置明州而越明乃各為一州不復相統屬矣〉
通志地理畧開元十道圖越州江南東道
舊唐書地理志天寳元年改越州為㑹稽郡永興改為蕭山
〈謹按天實中㑹稽郡領縣六㑹稽山隂諸暨餘姚剡蕭山〉
清類天文分野之書乾元元年分置浙江東道節度治越州大厯四年改置浙東觀察使
唐書方鎮表大厯十四年以浙東所管隸浙西道唐書地理志上虞貞元中析㑹稽置
唐書方鎮表建中元年復置浙江東道觀察使二年以所管州隸浙江西道中和三年升浙江東道觀察使為義勝軍節度使光啟三年改威勝軍乾寧三年改鎮東節度
唐書地理志越州㑹稽郡縣七㑹稽山隂諸暨餘姚剡蕭山上虞
十國春秋乾寧四年錢鏐號越州為東府〈注國中亦稱東都〉十國春秋梁勅升越州為大都督府
十國春秋晉天福五年析東府剡縣十三鄉為新昌縣改剡縣為贍縣
十國春秋吳越東府越州領縣八㑹稽山隂諸暨贍餘姚蕭山上虞新昌
元豐九域志宋大都督府越州㑹稽郡鎮東軍節度〈紹興府志太平興國三年罷浙東軍止稱越州〉
宋史地理志兩浙路越州
宋史地理志大觀元年升為帥府領兩浙東路兵馬鈐轄
資治通鑑建炎四年升越州為紹興府〈嘉泰㑹稽志建炎四年四月駐蹕越州越明年正月十一日改元紹興越州官吏上表乞賜府額於是用唐徳宗興元故事改越州為紹興府〉
宋史地理志紹興府為東路
宋史地理志紹興府縣八㑹稽山隂嵊諸暨餘姚上虞蕭山新昌
元史地理志至元十三年改紹興路
元史地理志江浙等處行中書省為路紹興
元史地理志浙東海右道肅政亷訪司紹興路續文獻通考元貞元年升餘姚諸暨為州
元史地理志紹興路上領縣六山隂㑹稽上虞蕭山嵊新昌州二餘姚諸暨
函史明復為紹興府
續文獻通考諸暨初為諸全州尋復改諸暨縣餘姚州復改為縣
明一統志浙江等處承宣布政使司領紹興府續文獻通考紹興府領山隂㑹稽蕭山諸暨餘姚上虞嵊縣新昌八縣
國朝定為紹興府屬浙江布政使司領縣八山隂㑹稽
蕭山諸暨餘姚上虞嵊縣新昌
山隂縣
越絶書夏無餘初封大越都秦餘望南至句踐徙治山北句踐小城山隂城也
清類天文分野之書秦始皇二十五年置山隂縣漢書地理志㑹稽郡山隂
宋書州郡志永建四年㑹稽郡移治山隂
〈謹按三國吳因之〉
晉書地理志㑹稽郡綂縣山隂
嘉泰㑹稽志晉屬㑹稽國宋永初二年復屬㑹稽郡南齊書州郡志㑹稽郡山隂
〈謹按梁陳並因之〉
隋書地理志平陳廢山隂
唐書地理志山隂武徳七年析㑹稽置八年省垂拱二年復置大歴二年省七年復置元和七年省十年復置
唐書地理志越州㑹稽郡山隂〈𦂳〉
十國春秋吳越東府越州領縣山隂
宋史地理志紹興府山隂〈望〉
元史地理志紹興路領縣山隂〈上倚郭〉
舊浙江通志明山隂縣屬紹興府
國朝山隂縣屬紹興府附郭編户二百十一里
㑹稽縣
史記夏本紀禹㑹諸侯江南計功命曰㑹稽㑹稽者㑹計也
通志地理畧越都㑹稽
清類天文分野之書秦始皇二十五年置㑹稽郡輿地廣記漢順帝以後為郡治
〈謹按吳晉宋齊梁並因之〉
明一統志陳析置㑹稽縣
〈謹按元和郡縣志㑹稽縣隋始改置〉
隋書地理志平陳廢山隂永興上虞始寧四縣入㑹稽〈名勝志山隂上虞二縣已復而始寧屬㑹稽之三界市永興入蕭山境〉
隋書地理志㑹稽郡統縣㑹稽
唐書地理志越州㑹稽郡㑹稽〈望〉
十國春秋吳越東府越州領縣㑹稽
宋史地理志紹興府㑹稽〈望〉
元史地理志紹興路領縣㑹稽〈中倚郭〉
舊浙江通志明㑹稽縣屬紹興府
國朝㑹稽縣屬紹興府附郭編户一百二十里
蕭山縣
元和郡縣志本曰餘槩吳王弟夫槩邑
漢書地理志㑹稽郡餘暨
〈謹按平帝時莽改餘衍世祖建武初復舊永建分郡時仍屬㑹稽〉
方輿紀要三國吳改曰永興
〈謹按吳時仍屬㑹稽郡〉
晉書地理志㑹稽郡統縣永興
宋書州郡志㑹稽太守領永興
〈謹按齊梁陳並因之〉
隋書地理志平陳廢永興入㑹稽
舊唐書地理志儀鳯二年分㑹稽諸暨置永興縣天寳元年改為蕭山〈名勝志以縣西一里有蕭山而名毛竒齡蕭山縣誌刋誤予縣自秦始皇分郡縣時即有其縣名曰餘暨兩漢因之而不改至三國吳時改名永興而唐天寳間則又更名蕭山此其因革亦自瞭然者雲間陸伯生作廣輿記注蕭山為漢縣以為縣始於漢已可怪矣至薜應旂作浙江通志至云蕭山縣始於唐降為唐縣而康熈年間續修通志亦復因之而不改及考其由來則明嘉靖間縣明府施君堯臣作築城記云蕭山舊未有縣自唐儀鳯始割地為永興而天寶易以今名似乎前此全未置縣且全不以永興為復置而以為創置者則縣自唐儀鳯始矣夫築城記所係亦大而當時誤為之而不知後之為志者則又載其文而全不之省宜乎通志之竞降為唐縣也〉
唐書地理志越州㑹稽郡蕭山
十國春秋吳越東府越州領縣蕭山
宋史地理志紹興府蕭山〈望〉
元史地理志紹興路領縣蕭山〈中〉
舊浙江通志明蕭山縣屬紹興府
國朝蕭山縣屬紹興府編户一百四十二里
諸暨縣
路史秦縣界有諸山暨浦允常之都
漢書地理志漢㑹稽郡諸暨
〈謹按平帝時莽改諸暨為疏鹵世祖建武初復舊東漢及吳皆屬㑹稽郡〉
晉書地理志㑹稽郡統縣諸暨
宋書州郡志㑹稽太守領諸暨
〈謹按齊梁陳並因之〉
隋書地理志㑹稽郡統縣諸暨
唐書地理志越州㑹稽郡諸暨〈望〉
十國春秋吳越東府越州領縣諸暨〈注初改暨陽天寳元年仍奏改諸暨〉
〈謹按後梁開平二年吳越改元天寳私行於境中既而復通中國或諱而不稱十國春秋據其行於境中者而書故曰天寳元年〉
清類天文分野之書乾道八年以其地之楓橋鎮置義安縣後省
宋史地理志紹興府諸暨〈望〉
元史地理志元貞元年升州
元史地理志紹興路領諸暨州〈下〉
史槩至正十九年諸暨改為諸全州至正二十六年改諸全州為諸暨縣
舊浙江通志明諸暨縣屬紹興府
國朝諸暨縣屬紹興府編户一百五十二里
餘姚縣
史記正義舜後支庶所封之地舜姚姓故云餘姚〈華鎮考古舜之後封於㑹稽羅泌云舜攴庶或食上虞朱子曰餘上二邑皆以舜名而虞特多舜蹟者疑其子孫所封或云姚邱止見於虞不知姚墟陶邱古字通稱然支庶所封亦不詳其何名始於何代因稍近實故從其説以俟博古者〉
清類天文分野之書秦屬㑹稽郡
漢書地理志㑹稽郡餘姚
〈謹按東漢及吳並因之〉
晉書地理志㑹稽郡統縣餘姚
宋書州郡志㑹稽太守領餘姚
〈謹按齊梁陳並因之〉
隋書地理志平陳并餘姚入句章
舊唐書地理志武徳四年復置仍置姚州七年州廢縣屬越州
唐書地理志越州㑹稽郡餘姚〈𦂳〉
十國春秋呉越東府越州領縣餘姚
宋史地理志紹興府餘姚〈望〉
元史地理志紹興路領餘姚州元貞元年升〈下〉舊浙江通志明復為餘姚縣屬紹興府
國朝餘姚縣屬紹興府編户二百七十五里
上虞縣
水經注本司鹽都尉治地名虞賔〈路史縣距餘姚七十酈道元所謂虞濵西三十有虞山曰上虞又注太康地記謂帝避丹朱於此故縣北有百官橋一曰舜橋郡國志云禹與諸儒㑹事於此相虞樂而名尤妄〉
清類天文分野之書秦上虞縣屬㑹稽郡
漢書地理志㑹稽郡上虞
〈謹按平帝時莽改㑹稽建武初復舊〉
㑹稽記永建四年分上虞南鄉立始寧縣〈宋書州郡志何承天志漢末分上虞立續漢志無晉太康三年地志有〉
〈謹按上虞始寧並屬㑹稽郡三國吳同〉
晉書地理志㑹稽郡統縣上虞始寧
宋書州郡志㑹稽太守領上虞始寧
〈謹按齊梁陳並因之〉
隋書地理志廢上虞始寧入㑹稽
上虞縣志貞元中復置上虞縣
太平寰宇記長慶初廢入餘姚後復置移於此地〈名勝志水經注云舊治水西常有波蕩之患晉中興初治今處江水東逕縣南蓋今百官湖也然今治則自唐長慶中徙〉
唐書地理志越州㑹稽郡上虞〈𦂳〉
十國春秋吳越東府越州領縣上虞
宋史地理志紹興府上虞〈望〉
元史地理志紹興路領縣上虞〈上〉
舊浙江通志明上虞縣屬紹興府
國朝上虞縣屬紹興府編户一百四十二里
嵊縣
資治通鑑注剡漢古縣
漢書地理志㑹稽郡剡縣
〈謹按平帝時莽改盡忠世祖建武初復舊東漢及吳皆屬㑹稽郡〉
晉書地理志㑹稽郡統剡縣
宋書州郡志㑹稽太守領剡縣
〈謹按齊梁陳隋並因之〉
舊唐書地理志武徳四年置嵊州及剡城縣八年廢嵊州及剡城以剡縣來屬
〈謹按縣東有簟山南有黄山西有西山山北有山合四山故曰嵊也〉
唐書地理志越州㑹稽郡剡縣〈望〉
十國春秋吳越東府越州領贍縣〈注本為剡縣後因二火一刀之説惡其不祥故改為贍有贍都鎮〉
宋史地理志宣和八年改嵊
宋史地理志紹興府嵊縣〈望〉
元史地理志紹興路領嵊縣〈上〉
舊浙江通志明嵊縣屬紹興府
國朝嵊縣屬紹興府編户八十八里
新昌縣
續文獻通考本剡之東鄙
十國春秋天福五年析剡縣十三鄉為新昌縣十國春秋吳越東府越州領縣新昌
宋史地理志紹興府新昌〈𦂳〉
元史地理志紹興路領縣新昌〈中〉
舊浙江通志明新昌縣屬紹興府
國朝新昌縣屬紹興府編户三十里
台州府
通典春秋及戰國時屬越
〈謹按越世家楚威王敗越王無疆取越諸族子濵於江南海上服朝於楚則戰國時台州固屬楚矣〉
十道志秦屬閩中郡〈輿地紀勝資治通鑑秦始皇帝二十六年王翦悉定江南之地而杜氏通典以為秦屬㑹稽郡而元和郡縣志及寰宇記乃以為屬閩中郡有此不同象之按元和郡縣志於台州下書云秦併天下置閩中郡漢立南部都尉是元和郡縣志以為在秦則屬閩中郡在漢則屬㑹稽郡意者秦併天下盡取甌閩之地置閩中郡漢封東越王以王其地及武帝平東越盡徙其民於江淮間而閩中郡不復再置苐置冶縣以撫其遺民冶縣既𨽻於㑹稽郡而回浦亦為㑹稽郡之屬邑則是東越之亡而閩中郡地已併入㑹稽郡與元和志之説相應漢既不置閩中郡而以秦閩中故地置為冶縣及回浦縣併屬㑹稽郡故秦三十六郡之中既有㑹稽郡又有閩中郡前漢書地理志苐有㑹稽郡而無閩中郡此元和郡縣志所書所以有秦漢之異也後人苐見漢之屬㑹稽郡而不知秦之屬閩中郡當從元和郡縣志書曰秦屬閩中郡通典所書非是今不取〉
文獻通考漢屬㑹稽郡亦東甌之境〈山海經注臨海永寧縣即東甌故地〉
太平御覽始元二年以東甌地為回浦縣
太平寰宇記後漢光武時改回浦為章安
後漢書郡國志永和三年以章安東甌鄉為永寧縣〈資治通鑑注㑹稽東部都尉治〉
〈謹按後漢志章安故冶閩越地光武更名前漢都尉治鄞後漢分㑹稽為吳郡以都尉徙治章安故為㑹稽東部都尉治〉
太平寰宇記吳初置南始平縣
太平寰宇記吳大帝分章安永寧置臨海縣㑹稽王置臨海郡〈輿地紀勝赤城志云初治臨海尋治章安元和郡縣志云吳大帝分章安永寧置臨海郡晉志云呉置臨海郡治章安而不言其時宋志云吳孫亮太平二年立臨海郡不同象之謹按寰宇記云呉大帝置臨海縣吳㑹稽王置臨海郡則與宋志合緣元和郡縣志以置臨海縣之時即以為置臨海郡故有大帝孫亮之異當從寰宇記分置縣與置郡之事為正〉
〈謹按臨海郡呉屬揚州晉後因之〉
宋書州郡志始平晉太康元年更名始豐
太平寰宇記晉永和三年置樂安縣寧海縣
晉書地理志臨海郡統縣八章安臨海始豐永寧寧海松陽安固横陽
〈謹按晉臨海郡八縣是明帝以前事自太寧元年分永寧松陽安固横陽立永嘉郡臨海郡止統四縣俱屬今之台州府又樂安一縣太平寰宇記云尋省考宋書州郡志臨海太守領縣五有樂安令則晉時之末省可知且云晉康帝分始豐立則亦非穆帝永和三年也附記於此〉
赤城志宋孝建元年析揚之五郡為東揚州臨海與焉
宋書州郡志永光元年省東揚州并揚州臨海太守領縣五章安臨海始豐寧海樂安
〈謹按南齊因之梁又屬東揚州〉
太平寰宇記梁又為赤城郡
〈謹按隋唐地理志皆無此文惟嘉定赤城志云梁武帝改為赤城郡尋復為臨海縣是亦據太平寰宇記而書耳然台州之稱赤城固由於此〉
陳書文帝紀天嘉三年屬東揚州
赤城志至徳元年復為郡治始豐
〈謹按赤城新志云至德元年置章安郡徧考諸史並無其文當是復臨海郡故隋廢郡仍為臨海縣〉
元和郡縣志隋平陳廢郡為臨海縣
通典開皇九年屬永嘉郡
赤城志廢始豐寧海復入臨海
〈謹按隋志平陳廢郡以臨海入處州則諸縣之并省皆在此時至永嘉郡之置在大業中此當云入處州不當云屬永嘉郡也〉
舊唐書地理志武徳四年平李子通置海州領臨海章安始豐樂安寧海五縣〈資治通鑑注武德四年分臨海縣置寧海縣〉
舊唐書地理志武徳五年改為台州六年沒於輔公祏七年仍置台州省寧海入章安〈輿地紀勝因郡界天台山而名〉
舊唐書地理志武徳八年廢始豐樂安三縣入臨海貞觀八年復分置始豐
〈謹按武徳八年所廢三縣舊唐書地理志脱漏章安二字〉
文獻通考台州唐屬江南道
唐書地理志始豐上元二年更名唐興永寧樂安析臨海置
舊唐書地理志永昌元年分臨海置寧海
唐書地理志永寧天授元年更名黄巖
通志地理畧開元十道圖台州江南東道
文獻通考天寳元年改臨海郡
赤城志乾元元年復為台州
唐書地理志台州臨海郡上縣五臨海唐興黄巖樂安寧海
十國春秋光啟二年升台州為徳化軍節度
續文獻通考五代時錢氏奏改唐興為台興樂安為永安
十國春秋吳越台州領縣五臨海黄巖台興永安寧海
元豐九域志宋建隆元年改台興縣為天台景徳四年改永安縣為仙居
宋史地理志兩浙路台州
文獻通考台州屬浙東路
宋史地理志台州上臨海郡軍事縣五臨海黄巖寧海天台仙居
元史地理志至元十三年置安撫司十四年改台州路總管府
元史地理志江浙等處行中書省為路台州
元史地理志浙東海右道肅政廉訪司台州路續文獻通考元貞元年升黄巖縣為州
元史地理志台州路上領縣四臨海仙居寧海天台州一黄巖
函史明改台州府
明一統志黄巖仍改為縣
明一統志浙江等處承宣布政使司領台州府續文獻通考成化六年建太平縣
續文獻通考台州府領臨海黄巖天台仙居寧海太平六縣
國朝定為台州府屬浙江布政使司領縣六臨海黄巖
天台仙居寧海太平
臨海縣
通典漢㑹稽郡地〈晏公類要本漢㑹稽郡之回浦縣地〉
後漢書郡國志後漢㑹稽郡章安〈宋書州郡志章安續漢志故冶閩中地光武更名晉太康記本鄞縣南之回浦鄉漢章帝章和中立未詳孰是〉
通典吳太元二年分章安置臨海縣
〈謹按吳置臨海縣尋立臨海郡徙郡治於章安以縣屬焉〉
晉書地理志臨海郡統縣臨海
宋書州郡志臨海太守領臨海
〈謹按齊梁陳並因之〉
隋書地理志永嘉郡統縣臨海
〈謹按開皇中屬處州大業初屬永嘉郡〉
舊唐書地理志武徳四年於縣置台州
〈謹按舊唐書地理志台州總轄書云武徳四年置海州五年改為台州於臨海縣則云四年於縣置台州蓋省文也〉
唐書地理志武徳四年析置章安縣八年省
唐書地理志台州臨海郡臨海〈望〉
十國春秋吳越台州領縣臨海
宋史地理志台州臨海郡軍事縣臨海〈望〉
元史地理志台州路領縣臨海〈上倚郭〉
舊浙江通志明臨海縣屬台州府
國朝臨海縣屬台州府附郭編户一百八十里
黄巖縣
資治通鑑注章安前漢冶縣故閩越地屬㑹稽郡〈謹按胡注云沈約曰臨海太守本㑹稽東部都尉治前漢都尉治鄞後漢分㑹稽為吳郡疑是都尉徙治章安也晉太康記章安本鄞縣南之回浦鄉太康記所云即吳臨海郡之章安縣地今台州黄巖縣章安鎮是也觀此則黄巖之為章安地明矣〉
唐書地理志黄巖本永寧上元二年析臨海置天授元年更名
〈謹按太平寰宇記黄巖縣序云漢縣順帝永和元年置今温州永嘉縣歴六朝不改至隋併入臨海縣唐復析臨海置縣改為黄巖與永嘉序所云漢永寧縣隋改為永嘉縣其説自相矛盾今考新舊唐書乃知隋改永嘉者漢之永寧也黄巖之為永寧蓋上元初别析臨海所置也〉
唐書地理志台州臨海郡黃巖〈上〉
十國春秋吳越台州領縣黃巖
宋史地理志台州臨海郡軍事縣黄巖〈望〉
元史地理志黄巖州元貞元年升〈下〉
元史地理志台州路領黄巖州
台州府志明復為縣屬台州府
舊浙江通志明黄巖縣屬台州府
國朝黄巖縣屬台州府編户一百五十六里
天台縣
赤城新志漢章安縣地
元和郡縣志吳分章安置南始平縣
太平寰宇記晉太康元年更名始豐
〈謹按元和郡縣志武帝以雍州有始平改為始豐通典晉永康元年更名始豐永康係惠帝年號與此異〉
晉書地理志臨海郡統縣始豐
宋書州郡志臨海太守領始豐
〈謹按齊志亦仍舊〉
舊唐書地理志隋末廢武徳四年復置八年又廢貞觀八年復為臨海縣上元二年改為唐興
唐書地理志台州臨海郡唐興〈上〉
吳越備史梁勅改唐興縣為天台縣
册府元龜晉天福七年改唐興為台興縣〈十國春秋注按歐陽忞云唐興朱梁改為天台後復故石晉改為台興邑名屢改故前後易溷又順存錄載開平三年改唐興為新興未詳是非〉
十國春秋吳越台州領縣台興
赤城志宋建隆初改今名
宋史地理志台州臨海郡軍事縣天台〈上〉
元史地理志台州路領縣天台〈中〉
舊浙江通志明天台縣屬台州府
國朝天台縣屬台州府編户四十二里
仙居縣
輿地志晉永和三年分始豐南鄉置樂安縣屬臨海郡宋書州郡志臨海太守領樂安
南齊書州郡志臨海郡樂安
清類天文分野之書隋開皇九年省
唐書地理志武德四年析臨海置樂安八年省上元二年復置
唐書地理志台州臨海郡樂安〈上〉
續文獻通考五代時錢氏奏改永安
十國春秋吳越台州領縣永安
赤城志宋景徳更今名〈萬歴仙居縣志王温㧞宅上昇郡以上聞遂更邑名曰仙居〉宋史地理志台州臨海郡軍事縣仙居〈上〉
元史地理志台州路領縣仙居
舊浙江通志明仙居縣屬台州府
國朝仙居縣屬台州府編户九十五里
寧海縣
清類天文分野之書漢鄞縣地
輿地廣記晉析回浦鄞二縣地置寧海縣〈太平寰宇記永和三年置〉晉書地理志臨海郡統縣寧海
宋書州郡志臨海太守領寧海
〈謹按齊梁陳並因之〉
元和郡縣志隋開皇九年廢郡併入章安縣
〈謹按隋書有臨海縣無章安縣當是廢臨海郡而併入臨海縣也〉
唐書地理志寧海武徳四年析臨海置七年省入章安永昌元年復置
唐書地理志台州臨海郡寧海〈上〉
十國春秋吳越台州領縣寧海
宋史地理志台州臨海郡軍事縣寧海〈望〉
元史地理志台州路領縣寧海〈上〉
舊浙江通志明寧海縣屬台州府
國朝寧海縣屬台州府編户一百十三里
太平縣
太平縣志縣故黄巖南壤
赤城新志明成化六年析黄巖南鄉置太平縣〈章綸建縣記台之屬邑曰黄巖東南距邑八九十里連樂清界征徭賦役往往後時知府阮勤具奏且謂泉溪太平鄉土地肥美居民繁庶無異縣治於是經野畫界起黄巖三十都至五十都為縣名曰太平台州府志成化十二年又析樂清之山門玉環二鄉以附益之〉
舊浙江通志明太平縣屬台州府
國朝太平縣屬台州府編户五十里
金華府
太平寰宇記春秋戰國時為越之西界
通典秦屬㑹稽郡
太平寰宇記漢初屬荆吳二國
漢書地理志㑹稽郡縣烏傷太末〈文獻通考二漢置㑹稽西部都尉〉後漢書郡國志注烏傷初平三年分為長山縣太末分立新安縣
後漢書郡國志注諸暨興平二年分立吳寧縣宋書州郡志豐安興平二年孫氏分諸暨立
〈謹按豐安廢縣在浦江縣西南宋書所載是也後漢郡國志注建安四年孫氏分太未立豐安縣似有誤〉
宋書州郡志吳赤烏二年分太末立平昌八年分烏傷上浦立永康
三國吳志寳鼎元年分㑹稽為東陽郡〈名勝志以其地在金華山之南縠水之東因以為名〉
晉書地理志吳揚州統東陽郡
晉書地理志東陽郡統縣九長山永康烏傷吳寧太末信安豐安定陽遂昌
〈謹按晉東陽郡統縣九内惟長山永康烏傷後屬金華府吳寧併入金華縣豐安廢於隋其定陽太末信安後屬衢州府遂昌後入處州府〉
萬歴金華府志宋孝建元年分揚州之五郡為東揚州東陽與其一
〈謹按永光元年省東揚州併揚州則東陽郡仍屬揚州矣又按南宋南齊東陽郡領縣九皆與晉同而萬歴金華府志云齊肖吳寧豐安考呉寧豐安後並廢省於隋正史具在特附正之〉
文獻通考梁置金華郡
〈謹按金華置郡梁書帝紀不載考資治通鑑注元帝時於東陽郡置婺州梁末又置縉州尋復為東陽郡通考未知何據存以俟考〉
陳書文帝紀天嘉三年東陽郡平
〈謹按東陽郡平謂司空侯安都破留異也而通典云陳置金華郡意是年即省縉州改名金華郡矣〉
隋書地理志平陳置婺州廢建徳太末豐安三縣入長山改為吳寧縣〈太平寰宇記開皇九年平陳省郡分長山等九縣為呉州十三年又於此郡舊處復置婺州蓋取其地於天文婺女之分以為州名焉〉
隋書地理志大業初置東陽郡
隋書地理志東陽郡統縣四金華永康烏傷信安〈謹按金華縣即長山也隋改名吳寧後改金華廢太末豐安入金華其定陽置而復廢遂昌廢入處州故曰領縣四也〉
舊唐書地理志武徳四年以烏傷置綢州并析置華川縣置婺州領華川長山二縣永康置麗州七年廢綢州及華川縣改烏傷為義烏縣以縣屬婺州八年廢麗州以永康來屬廢長山入金華縣
文獻通考婺州唐屬江南道
唐書地理志蘭溪咸亨五年析金華置東陽垂拱二年析義烏置
舊唐書地理志天授二年分永康置武義縣〈尋改武成〉通志地理畧開元十道圖婺州江南東道
舊唐書地理志天寳元年改婺州為東陽郡
唐書地理志浦陽天寳十三年析置
舊唐書地理志乾元元年復為婺州〈唐書方鎮表隸浙江東道節度〉唐書地理志婺州東陽郡上縣七金華義烏永康東陽蘭溪武成浦陽
十國春秋吳越武肅王改浦陽為浦江武成復名武義
十國春秋晉天福四年勅升婺州為武勝軍
〈謹按十國春秋藩鎮表載天福五年升武勝軍九域志作武陽通志又云升為武勝府與此互異〉
十國春秋吳越婺州領縣七金華東陽義烏蘭溪永康武義浦江
宋史地理志淳化元年改保寧軍節度
宋史地理志兩浙路婺州
文獻通考婺州屬浙東路
宋史地理志婺州上東陽郡縣七金華義烏永康武義浦江蘭溪東陽
元史地理志至元十三年改婺州路
元史地理志江浙等處行中書省為路婺州
續文獻通考元貞元年升蘭溪縣為州
續文獻通考浙東道宣慰司都元帥府元治婺州大徳六年移治慶元置浙東海右道肅政廉訪司
元史地理志婺州路上領縣六金華東陽義烏永康武義浦江州一蘭溪
名山藏至正十八年明置中書分省於婺州改曰寧越府洪武二年復以蘭溪為縣二十年復名寧越府曰金華
明一統志浙江等處承宣布政使司領金華府續文獻通考成化七年析龍㳺金華蘭谿遂昌置湯溪縣
續文獻通考金華府領金華蘭谿東陽義烏永康武義浦江湯溪八縣
國朝定為金華府屬浙江布政使司領縣八金華蘭谿
東陽義烏永康武義浦江湯溪
金華縣
太平寰宇記本漢烏傷縣地
後漢書郡國志注後漢初平三年分縣南鄉為長山縣〈輿地廣記本曰長仙赤松子採藥此山因以為名名山紀畧有長山在東北因之為名隋改為金華即長山别名也〉
輿地廣記三國吳為東陽郡治〈清類天文分野之書晉宋齊梁陳並因之〉隋書地理志平陳改為吳寧縣十二年改曰東陽十八年改名金華
隋書地理志東陽郡統縣金華
〈謹按武徳四年復析金華縣置長山縣同華川領於婺州〉
唐書地理志武德八年省長山入金華垂拱四年曰金山神龍元年復名金華
唐書地理志婺州東陽郡金華〈望〉
十國春秋吳越婺州領縣金華
宋史地理志婺州東陽郡金華〈望〉
元史地理志婺州路領縣金華〈上倚郭〉
金華縣志明洪武初仍為吳寧縣尋復為金華舊浙江通志明金華縣屬寧越府尋屬金華府
國朝金華縣屬金華府附郭編户二百五里
蘭谿縣
輿地廣記本金華縣地
清類天文分野之書唐咸亨五年分金華之西部三河戍置蘭溪縣〈名勝志東陽記云蘭溪縣治西南六里有蘭隂山故名以其横截大溪名蘭溪〉
唐書地理志婺州東陽郡蘭溪〈𦂳〉
十國春秋吳越婺州領縣蘭溪
宋史地理志婺州東陽郡蘭溪〈望〉
元史地理志婺州路領蘭溪州元貞元年升〈下〉舊浙江通志明洪武二年復為蘭谿縣屬寧越府尋屬金華府
國朝蘭谿縣屬金華府編户二百六十九里
東陽縣
清類天文分野之書漢興平二年分諸暨置吳寧縣〈謹按三國吳隸東陽郡晉宋齊梁陳俱因之〉
清類天文分野之書隋開皇中縣罷分五鄉入烏傷名勝志唐垂拱二年分烏傷及廢吳寧縣治置縣〈謹按縣名因東陽舊郡而立〉
唐書地理志婺州東陽郡東陽〈望〉
名勝志梁開平四年錢鏐奏改東塲
十國春秋吳越婺州領縣東塲
清類天文分野之書宋咸平中復曰東陽
宋史地理志婺州東陽郡東陽〈上〉
元史地理志婺州路領縣東陽〈上〉
舊浙江通志明東陽縣屬寧越府尋屬金華府
國朝東陽縣屬金華府編户二百二里
義烏縣
漢書地理志漢㑹稽郡烏傷〈異苑東陽顔烏以淳孝著聞後有羣烏銜鼓集顔烏所居之村烏口皆傷一境以為至孝故致慈烏欲令孝聲逺聞又名其縣曰烏傷謹按烏傷本秦縣也漢因之平帝時莽改烏孝建武初復舊〉
清類天文分野之書三國吳屬東陽郡
〈謹按晉宋齊梁陳皆因之〉
隋書地理志平陳置婺州統烏傷
太平寰宇記唐武徳四年於此置綢州分烏傷立華川縣七年州縣并廢改烏傷為義烏縣〈金華府志唐武徳中割烏傷一縣立綢州分置烏孝華川二縣七年州廢復合華川烏孝為一縣易名義烏〉
唐書地理志婺州東陽郡義烏〈𦂳〉
十國春秋吳越婺州領縣義烏
宋史地理志婺州東陽郡義烏〈望〉
元史地理志婺州路領縣義烏〈上〉
舊浙江通志明義烏縣屬寧越府尋屬金華府
國朝義烏縣屬金華府編户一百四十五里
永康縣
清類天文分野之書漢烏傷縣地
資治通鑑注吳大帝赤烏八年分上虞烏傷立永康縣屬東陽郡
晉書地理志東陽郡統縣永康
宋書州郡志東陽太守領永康
〈謹按齊梁並仍舊〉
隋書地理志隋東陽郡統縣永康
〈謹按隋開皇九年永康革入吳寧縣隋末復之〉
舊唐書地理志武徳四年置麗州又分置縉雲縣八年廢麗州及縉雲縣以永康來屬
唐書地理志婺州東陽郡永康〈望〉
十國春秋吳越婺州領縣永康
宋史地理志婺州東陽郡永康〈𦂳〉
元史地理志婺州路領縣永康〈上〉
舊浙江通志明永康縣屬寧越府尋屬金華府
國朝永康縣屬金華府編户一百二十三里
武義縣
清類天文分野之書漢烏傷縣地
舊唐書地理志天授二年分永康置武義縣又改為武成
〈謹按太平寰宇記云吳赤烏八年分烏傷永康置武義縣考赤烏八年始分烏傷置永康縣不應是年即分永康又置縣且晉書地理志并宋齊州郡志並無武義一縣則縣自唐始置無疑也〉
唐書地理志婺州東陽郡武成〈上〉
十國春秋吳越婺州領縣武義
〈謹按復名武義在唐天祐中〉
宋史地理志婺州東陽郡武義〈上〉
元史地理志婺州路領縣武義〈中〉
舊浙江通志明武義縣屬寧越府尋屬金華府
國朝武義縣屬金華府編户九十三里
浦江縣
水經注浦陽江源出烏傷縣
宋書州郡志興平二年孫氏分諸暨立豐安〈方輿紀要浦江縣西南有豐安廢縣沈約南宋書所載是也後漢書郡國志注云建安四年孫氏分太未立豐安縣悞〉
隋書地理志平陳廢豐安
唐書地理志天寳十三載析義烏蘭溪及杭州之富陽置浦陽
唐書地理志婺州東陽郡浦陽〈上〉
十國春秋吳越改婺州浦陽縣為浦江縣〈順存錄梁貞明三年改〉
十國春秋吳越婺州領縣浦江
宋史地理志婺州東陽郡浦江〈上〉
元史地理志婺州路領縣浦江〈中〉
舊浙江通志明浦江縣屬寧越府尋屬金華府
國朝浦江縣屬金華府編户一百三里
湯溪縣
續文獻通考本龍游東鄙金華西鄙蘭溪南鄙遂昌北鄙
萬歴金華府志成化七年增置湯溪縣〈名勝志郡守李嗣以金衢處三府界有湯溪其地僻逺居民獷悍難治請置為縣從之遂以湯溪為名〉
舊浙江通志明湯溪縣屬金華府
國朝湯溪縣屬金華府編户八十五里
衢州府
國語句踐之國西至於姑蔑
左傳魯哀公十三年越子伐吳王孫彌庸見姑蔑之旗曰吾父之旗也〈注姑蔑越地今東陽大末縣彌庸父為越所滅故姑蔑人得其旌旗〉
資治通鑑注秦為大末縣
〈謹按大末秦漢皆屬㑹稽郡漢書注孟康曰大音如塔反蓋自杭而上至常山六百九十五里逆流多驚灘以竹索引船乃可上大讀如達義有取焉〉
後漢書郡國志注初平三年分太未立新安縣宋書州郡志定陽漢建安二十三年孫氏分信安立〈謹按信安當作新安定陽縣歴晉宋齊皆統於東陽不知省於何代何年至隋乃立而復廢也〉
清類天文分野之書三國吳分㑹稽立東陽郡太末新安俱屬焉
宋書州郡志信安晉太康元年更名
資治通鑑注晉為東陽之境
〈謹按宋齊梁陳皆仍晉舊〉
隋書地理志平陳廢太末入吳寧縣
輿地志唐武徳四年析婺州之西境於信安縣置衢州〈文獻通考州西有三衢山因以為名〉
舊唐書地理志武德四年置縠州及太末白石二縣又分置須江定陽二縣八年廢衢州及須江定陽二縣以信安還屬婺州廢縠州〈方輿紀要縠州廢大末白石廢入信安縣〉
唐書地理志大末貞觀八年析信安金華復置更名龍邱隸婺州
舊唐書地理志咸亨五年分信安置常山屬婺州太平寰宇記垂拱二年又分婺州之信安龍邱置衢州常山改屬衢州
舊唐書地理志永昌元年分信安復置須江縣如意元年分龍邱置盈川縣
通志地理畧開元十道圖衢州江南東道
舊唐書地理志天寳元年改為信安郡乾元元年復為衢州常山屬信州又還衢州〈唐書方鎮表衢州隸浙江東道節度〉
唐書地理志元和七年省盈川入信安
唐書地理志咸通中更信安曰西安
唐書地理志衢州信安郡上縣四西安龍邱須江常山十國春秋吳越改衢州龍邱縣曰龍游又改須江縣曰江山
十國春秋吳越衢州領縣四西安江山龍游常山隆平集太平興國八年以衢州開化塲為開化縣續文獻通考宣和四年改龍游為盈川縣紹興初復名龍游咸淳中改江山為禮賢縣改常山為信安縣
文獻通考衢州屬浙東路
宋史地理志衢州信安郡軍事縣五西安禮賢龍游信安開化
元史地理志至元十三年改衢州路總管府
續文獻通考復禮賢為江山縣信安為常山縣元史地理志江浙等處行中書省為路衢州
元史地理志浙東道宣慰司都元帥府衢州路元史地理志衢州路上領縣五西安龍游江山常山開化
衢州府志明初改衢州路為龍游府尋改為衢州府明一統志浙江等處承宣布政使司領衢州府續文獻通考衢州府領西安龍游常山江山開化五縣
國朝定為衢州府屬浙江布政使司領縣五西安龍游
常山江山開山
西安縣
水經注大末是越之西部姑蔑之地也秦以為縣漢書地理志㑹稽郡大末
〈謹按平帝時莽改末治建武初復舊〉
後漢書郡國志大末初平三年分立新安縣
輿地廣記晉太康元年改新安名信安屬東陽郡〈輿地志以𢎞農有新安改名信安縣〉
晉書地理志東陽郡統縣太末信安
宋書州郡志東陽太守領太末信安
〈謹按齊梁陳並仍舊〉
隋書地理志平陳置婺州統信安廢太末入吳寧縣舊唐書地理志武徳四年置衢州縣仍屬焉八年廢衢州還屬婺州
〈謹按垂拱二年復置衢州信安仍屬之〉
輿地廣記咸通中改信安曰西安〈太平寰宇記唐末錢鏐改為西安〉唐書地理志衢州信安郡西安〈望〉
十國春秋吳越衢州領縣西安
宋史地理志衢州信安郡軍事縣西安〈望〉
元史地理志衢州路領縣西安〈中倚郭〉
舊浙江通志明西安縣屬龍游府尋屬衢州府
國朝西安縣屬衢州府附郭編户一百六十五里
龍游縣
元和郡縣志本春秋姑蔑之地
舊唐書地理志漢大末縣屬㑹稽郡晉置龍邱縣以山為名至隋廢
〈謹按晉地理志及宋齊州郡志皆有大末豐安而無龍邱晉置龍邱之説未知何據〉
唐書地理志武德四年置縠州并置白石縣八年州廢省大末白石入信安
舊唐書地理志貞觀八年分金華信安置龍邱縣屬婺州垂拱二年屬衢州〈名勝志以縣東四十里龍邱山為名〉
唐書地理志如意元年析置盈川縣證聖二年置武安縣後省武安元和七年省盈川入信安
唐書地理志衢州信安郡龍邱〈𦂳〉
太平寰宇記錢鏐改為龍游
十國春秋吳越衢州領縣龍游
宋史地理志宣和三年改為盈川縣紹興初復故元史地理志衢州信安郡軍事縣龍游〈上〉
元史地理志衢州路領縣龍游〈上〉
舊浙江通志明龍游縣屬龍游府尋屬衢州府
國朝龍游縣屬衢州府編户二百一十五里
常山縣
元和郡縣志本大末縣地
方輿紀要漢建安中孫氏分新安置定陽縣三國吳寶鼎初屬東陽郡
〈謹按晉地理志及宋齊州郡志皆有定陽屬東陽郡其廢疑在梁末陳初但梁陳書不志州郡無從覈實〉
元和郡縣志隋初置定陽縣隋末廢
舊唐書地理志武徳四年置定陽縣八年廢常山咸亨五年分信安置屬婺州垂拱二年改屬衢州乾元元年屬信州又還衢州
唐書地理志衢州信安郡常山〈上〉
十國春秋吳越衢州領縣常山
宋史地理志咸淳三年改信安
宋史地理志衢州信安郡軍事縣信安〈中〉
元史地理志宋改信安今復舊名
元史地理志衢州路領常山〈下〉
舊浙江通志明常山縣屬龍游府尋屬衢州府
國朝常山縣屬衢州府編户一百六里
江山縣
太平寰宇記本信安縣之南川
舊唐書地理志須江武徳四年分信安置〈名勝志以南有須江因名〉唐書地理志須江武徳八年省永昌元年復置唐書地理志衢州信安郡須江〈上〉
十國春秋吳越衢州領縣江山〈注本唐須江縣吳越改今名以邑有江郎山也〉正徳江山縣志宋咸淳中改江山為禮賢
宋史地理志衢州信安郡軍事縣禮賢〈𦂳〉
方輿紀要至元十三年復禮賢為江山縣
元史地理志衢州路領縣江山〈下〉
舊浙江通志明江山縣屬龍游府尋屬衢州府
國朝江山縣屬衢州府編户一百二十七里
開化縣
太平寰宇記本常山縣地
輿地廣記宋乾徳四年置開化塲
宋史地理志太平興國八年升開化塲為縣
宋史地理志衢州信安郡軍事縣開化〈中〉
元史地理志衢州路領縣開化〈中〉
舊浙江通志明開化縣屬龍游府尋屬衢州府
國朝開化縣屬衢州府編户一百六十里
浙江通志卷七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浙江通志>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