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衣說
作者:韓百謙 高麗
本作品收錄於《久菴遺稿/上

深衣之制。禮記本篇及玉藻所載。明白簡切。本無難曉。而被註疏諸家曲生意見。紛紜穿鑿。遂使經文本義爲所掩。蓋朱子晩年所服。與家禮不同。必有定說。而今其遺書。未見明證。僅出於門人蔡楊氏之說。而當時猶恨不得聞其詳。但知一掃疏家之謬。不知並與註家而掃之。掃去一重。又有一重。其不得經文本義則一也。愚嘗出於僭妄。每讀經書。不用一字訓誥參錯其間。直將白本。平心玩索。積有年紀。庶幾或得作者之意。一朝似見字義句法皆爲恰當。移易不得。旣而反以求之人身上。宜穿着便起居。可用於古。而亦可用於今。噫。聖人制作在易。而求諸難有如此夫。抱經尙友。恨不得與蔡,楊諸先達上下論辨。而獻疑於朱夫子也。至於喪服領衽。先儒已有成說。雖不敢妄爲容喙。而以深衣之制推之。亦不能無惑。如或好禮君子因此起疑。以爲紬繹之端。則其於復古之制。豈勝幸甚。

續衽鉤邊

编辑

續。連也。儀禮喪服篇曰。袂屬幅。續與屬。古字通用。衽。衣前兩襟也。古衣皆爲上衣下裳。裳從一邊圍腰。前面固已不分開矣。別用一幅布。交解裁之。上尖下廣。分綴於衣之兩襟。左掩其右。俾免分開。古人所謂右衽敷衽斂衽。皆指此而言也。惟深衣。衣與裳連綴。自領下至裳末。一面分開。不用別幅爲衽。只兩襟對下。纔相連續。故云續衽。兩衽旣不得交掩。則須用結紐。左右交鉤。然後可無分開之患。故又云鉤邊。今之箕排領。卽其遺制也。玉藻云。衽當旁。旁卽布幅邊旁也。鄭氏錯認旁爲人身兩旁。故說衽字。不去強解。凡裳幅交解處。皆謂之衽也。衽本衣襟交接之名。故凡兩物連接。借以爲喩則固有之。檀弓曰。衽每束一。釋之者以小要銀錠連合棺與蓋之際。故亦名爲衽。是也。何嘗直以裳幅爲衽乎。且衣裳連綴則裳之兩邊。皆在前面。左右縫合。更不須言也。旣曰續衽。又曰鉤邊。何其文義之重疊煩複。別爲致詳於不必詳之地耶。吾恐其必不然也。鄭註旣誤釋經文。而疏家又誤釋註文。愈往愈失。至以無用之剩幅。左右交垂。不有蔡,楊諸公推求朱子之意而改正之。則後世幾不免服妖。而獨惜其得註意。而不得經意。猶爲隔壁之說也。

曲袷

编辑

袷。領緣也。衣領兩邊當頤頷處。裁割取方。如今喪服前闊中之制以安項。而以二寸皁絹純其邊。故云曲袷。經曰。曲袷如矩以應方。鄭氏云。古者方領。如今小兒衣領。疏云。方領似今擁咽。司馬溫公曰。方領如今上領衣。但方裁之。本出胡服。須用結紐云云。鄭氏所謂小兒衣領。今尙有之。與司馬公所謂上領衣相似。疏家所證擁咽。雖未詳其制。以文義見之。亦不過擁護咽項如上領衣也。隋煬帝遊幸頻數。百官取其簡便服之。漢時未有。故鄭以小兒領喩之。其實一也。然則司馬氏以前方領之制。不至專失。但鄭氏旣誤釋續衽。而又欲以兩襟交掩。故其領亦疑其向上繞項也。若知兩襟對下布旁相當爲續衽。則兩領割處。左右交合。卽成曲袷。雖欲引而上向。亦不可得也。經曰。抱方負繩。繩在背而方在前。不亦皎然明甚乎。蓋爲方領則不得不爲續衽。爲續衽則不得不爲鉤邊。雖爲三事。而實相因也。朱子曰。兩襟交掩。衽在腋下。則兩領之會自方。若不用別幅爲衽。必欲牽引兩襟。至於腋下。則將不勝其拘攣。便身之服。恐不如此。而雖強令交掩。亦未見曲袷如矩之狀矣。然則裁割方領。其不着尺寸。何也。曰。人身肥瘠不同。但令闊狹隨宜。不必拘也。且玉藻曰。深衣三袪。諸家皆以腰縫之圍釋之。竊詳其文義。若云深衣腰三袪則誠如諸家之說。今只云深衣三袪。而指爲腰圍。豈非捏乎。恐其不然也。愚意以爲袖口曰袪。左右袖旣有袪。兩袖中間。又有方領如袖口。故云三袪。蓋欲以明深衣之爲方領也。經曰袪尺二寸。則其空圍。實二尺四寸也。今方領空圍。亦二尺四寸。則足以安中人之項。而正如袖口之有袪。然則其尺寸亦不爲無所據矣。曰。鉤邊之結紐。當用幾箇子耶。曰。於經無所考。此必有其制。而今缺不得矣。但儀禮士喪禮殺冒之制。君綴旁七。大夫五。士三。殺冒雖與深衣爲異物。而鉤邊與綴旁。其用正相似。且古人於貴賤等級之數。必致其詳。以此爲準。恐爲無於禮者之禮也。

袪。袖口也。檀弓曰。鹿裘橫。長。袪。袪裼之可也。詩曰。羔裘豹袪。疏云。袂是袖口大者。袪是袖頭小稱。經曰。純袂緣純邊。各廣寸半。於袂必着緣字。然則袂口外別有緣寸半以爲袪。而以皁絹純其上。似非純卽爲袪也。

袂口裳邊。經無表裏皆純之文。恐或只純其外也。惟曲袷。說文云。衣無絮爲袷。卽裌字之義。似當皁絹四寸。夾縫爲二寸。且不云純而云袷。則似當布外別綴如今上領。故亦云曲領也。或云袷。交領也。兩領以交而合。故謂之袷。未知孰是。

負繩

编辑

衣之背縫及裳之中縫。上下相接。故云負繩也。

大帶

编辑

玉藻。天子諸侯大夫士居士弟子之帶皆不同。而其曰。凡帶有繂無箴功。繂。說文云索也。爾雅云。以竹爲索。所以維持舟者。蓋編索爲著。以帛褙起。不令貼屈。如今品帶之質不用箴線爲功也。又曰。諸侯素帶終紕。大夫素帶紕垂。士練帶繂下紕。然則以帶邊所飾。爲貴賤之等。諸侯。紕終其帶。大夫。不紕其腰。紕其垂紳。士則惟繂下爲紕。以此見之。帶之有繂。亦不竟帶。而未詳其制。又曰。大夫。大帶四寸。雜帶。君朱綠。大夫玄華。士緇紕二寸。再繚四寸。然則惟大夫之大帶爲四寸。士及君大夫雜帶。皆以二寸再繚之。爲四寸。未知深衣之帶。爲大帶爲雜帶也。或者謂冕服之帶爲大帶。燕服之帶爲雜帶。士賤無冕服。故無大帶則深衣之帶。亦恐以二寸再繚爲是也。曰幷紐約。用組三寸。長齊于帶。帶之左右。屈而爲紐。仍合幷其紐。用組約之。令不解也。組紃三寸。其博也。此則恐指大夫以上大帶所用之組而言也。若大夫雜帶及士帶則本二寸。豈組博反廣於帶乎。恐以次而差細也。曰。紳長制。士三尺。有司二尺有五寸。又引子游之言。以爲三分帶下。紳居二焉。紳、縪、結三齊。然則紳長下與裳齊。亦未知何所據也。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