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真觀記
作者:元好問 金朝
本作品收錄於《元好問集/35》和《元遺山集/卷35

修武清真觀,在縣北馬坊,全真諸人為丘尊師之所建者。大定初,丘自東萊西入關,隱於磻溪,十數年不出,天下以為有道者。興陵召,赴關,取道山陽,愛其風土之美,裴回久之,且謂其徒言:「在所道院,武官為之冠,濱都次之,聖水又次之。若輩得居於此,則與濱都、聖水相甲乙矣。」諸人乃乞地於鄉豪馬子安家而得之,積以歲月,廬舍乃具。舍旁近出大泉,溉千畝,稻塍蓮蕩,東與蘇門接,茂林修竹,往往而在。太行諸峰,壁立千仞,雲煙朝暮,使人顧揖不暇。考之地誌,蓋魏晉諸賢之所樂而忘返處也。大安初,以恩例賜今名。貞祐丙子,丘命劉志敏來居。劉,縣人,丘高弟也,故聚徒至百人。興定庚辰之兵,觀廢。正大辛卯,志敏之徒冷德明者,復葺居之,今所食又千指矣。

歲甲午,予自大梁涘管聊城,德明之法兄弟房志起自覃懷來,介於幕府諸君,請予為記。房外樸而內敏,質直而尚義,有似夫墨名而儒實者,因為次第之,並著予所感焉。

嗚呼!自神州陸沉之禍之後,生聚已久,而未復其半,雖雖之與居,泯泯之與徒,為之教者獨全真道而已!嘗試言之。聖人之憂天下後世深矣,百姓不可以逸居而無教,故為之立四民,建三綱五常。士農工賈各有業,父慈、子孝、兄友、弟敬、君臣嚴、夫婦順,各有守。九官而有司徒,仁、義、禮、智、典章、法度,與為士者共守之。天下之人耕而食,蠶而衣,養生送死而無憾,粲然而有文,歡然而有恩。於聖人之教也,若饑者之必食,寒者之必衣,由身而家,由家而達之天下四方,由不可斯須離,至百世千世萬世而不可變,其是之謂教,而道存焉於其間。《傳》有之:「天祐下民,作之君,作之師。」道之行與否,皆歸之天。今師徒之官與士之業廢者將三十年,寒者不必衣,而饑者不必食,蓋理有不可曉者,豈非天耶?如經世書所言,皇極之數,王伯而降,至於為兵火、為血肉,陽九百六,適當斯時。符堅、石勒、大業、廣明、五季之亂,不如是之極也。人情甚不美,重為風俗所移,幸亂樂禍,勇鬥嗜殺,其勢不自相魚肉、舉六合而墟之不止也。

丘往赴龍庭之召,億兆之命懸於好生惡死之一言。誠有之,則雖馮瀛王之對遼主不是過。從是而後,黃冠之人,十分天下之二,聲焰隆盛,鼓動海嶽,雖凶暴鷙悍、甚愚無聞知之徒,皆與之俱化。銜鋒茹毒,遲回顧盼,若有物掣之而不得逞。父不能召其子,兄不能克其弟,禮義無以制其本,刑罰無以懲其末,所謂全真家者,乃能救之蕩然大壞不收之後,殺心熾然如大火,聚力為撲滅之。嗚呼,豈非天耶!

六月十六日,前進士河東元某記。

本金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遠遠超过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