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廣通志 (四庫全書本)/卷014

巻十三 湖廣通志 巻十四 巻十五

  欽定四庫全書
  湖廣通志巻十四
  關隘志津梁附
  長沙府
  長沙縣
  喬口鎮在縣西北九十里舊有營寨唐書地理志長沙縣有喬口鎮兵
  善化縣
  龍囘關在縣東四十里關山兩山相連中僅一路五代史楚世家唐乾寧元年劉建峰馬殷入湖南次醴陵潭州刺史鄧處訥發邵州兵戍龍囘關建峰等至關降其戍將蔣勛直趨潭州
  蘆塘寨在八都石壁嶺
  湘潭縣
  黄茅堡在縣南路通衡山順治十三年巡撫袁廓宇疏増黄茅驛并建堡後裁
  朱亭堡在縣西南一百九十里
  湘隂縣
  磊石寨在縣西一百二十里屹立湖濱三面背水一面阻山宋岳飛結營於此明劉基徇湖南斷其東北脈因名半升米凹
  穆屯寨在縣北七十里岳飛討楊么駐兵於此營田鎮在縣西縣志宋末李芾守潭州元巴延下鼎澧阻洞庭之險以偏師由間道走沅江先遣遊騎至邑河西之青山潛渡湘江駐師於此今其地有山名營盤明末闖賊潰卒蹂躪巴平沅益諸邑巡撫章曠建水寨於營田蘆林建連珠六寨於銅旗沙平新牆賊偵知有備悉就撫
  蕭婆鎮在縣北五十里
  湘鄉縣
  永豐堡在縣西一百里
  武障市在縣西一百四十里路通寶慶府有巡檢司
  醴陵縣
  石門關在縣北十五里
  建安寨在縣北二十里
  渌口鎮在縣西北一百里唐書地理志長沙有渌口戍
  攸縣
  大洲堡在縣西與衡山接界
  益陽縣
  瓦湖鎮在八子腦
  瀏陽縣
  瞿家寨在縣東一百五十里明宣徳間立巡司後裁天巖寨在縣東十六都
  西山寨在縣西
  大圍堡在縣東一百五十里明隆慶間設把總一員後裁
  寧鄉縣
  釋臨關在縣南二十里今存舊關遺址
  三角寨在縣西南一百六十里
  栁林堡在鄉西與安化湘鄉接壤
  安化縣
  七星寨在縣東七十里宋史地理志熈寧六年改七星砦爲鎮
  梅子口寨在縣南五里
  首溪寨在縣北九十里
  白沙寨在縣北一百二十里
  蜉蝣寨在縣西南九十里縣志宋漢陽扶氏避罪匿梅山依甲首頓氏爲長僭稱王太平興國六年命翟守素發潭州兵擊之築梅子七星白沙首溪蜉蝣五寨以資防禦
  茶陵州
  視渡關在州南八十里舊有巡司今移在高岡南關
  衡州府
  衡陽縣
  上關在縣南二里
  鐵關在縣南四十里
  下關在縣北二里
  樟木關在縣北三十里
  沙坪堡在縣西長樂鄉
  水口堡在縣西慕化鄉明嘉靖間巨盜李萬𤦺等猖獗始置堡守之
  三合橋堡在縣西北八十里府志沙坪水口三合橋三處爲衡陽祁陽湘潭湘鄉邵陽四達之路奸匪易於溷迹一郡要害
  栢坊在縣南八十里府志元至正間紅巾冦起邑人王汝榮督義兵萬人守禦栢坊諸要害羣盜莫敢入
  衡山縣
  草市鎮在縣東與攸縣接界有巡檢司
  耒陽縣
  鵞公寨在縣西四十里元末多流冦鄉民立寨禦之
  常寧縣
  象江堡在縣東五十里與耒陽接界
  杉樹堡在縣西四十里爲諸峒猺要路
  白沙堡在縣東南七十里與桂耒接界
  安仁縣
  曹婆山寨在縣南五十里山徑險僻舊有寨
  楊梅峰寨在縣西北十里府志五代馬殷將歐陽頵於此立寨以備南漢宋沈通亦保障於此元至元間賊發沈濟才立寨設備率民聚居賊不能犯
  酃
  湘山寨在縣西二里
  月嶺寨在縣西三十里明張治月嶺寨碑畧正徳六年峒賊冦郴桂乗虚驟入既退邑人羅宓明乃㑹邑之達者議曰酃宻邇郴桂冦去必復來流離奔走殆非長計月嶺在目可以爲寨其嶺平坦可廬而處東南二面崖陡壁絶易於守禦於是聞於當事數月而寨成未幾賊果復來聞邑人登寨乃謀攻刼宓明令人於寨左發藥矢中渠魁三人賊大懼引去
  黄烟堡在縣東三十里與江西永寧接界明天順間梅花峒賊越境剽掠江西湖廣各遣都指揮一員率兵駐黄烟路防禦後設堡鎮之今存舊址
  烟竹堡在縣南一百里與桂東接界
  桂陽州
  泗洲寨在州北八十里有巡檢司
  臨武縣
  騾溪關在縣南
  花塘關在縣西
  舜峰隘在縣西三里舜峰山山頂平衍三面壁立前開一徑以通上下元末鄉民於此壘石避冦明天順間猺人以三千衆入冦主簿李濬合衆禦之據舜峰樹栅對壘者三晝夜猺人遂退
  藍山縣
  毛俊堡在縣東南三十里堡東南有大水源汛堡西南有漿峒汛地近連州猺人出入皆由兩汛而毛俊實兩汛總口有千總駐防其地
  寧溪所在縣西南二十五里有城把總一員駐防其地
  大橋司在寧溪所西南三十里有城千總巡檢各一員協防其地
  嘉禾縣
  兩路口在縣東十里舊有巡檢司
  永州府
  零陵縣
  湘口關在縣北十里瀟湘二水合流處
  大橋關在縣北六十里
  雷石鎮在縣南六十里新唐書志永州零陵郡有雷石戍
  鳴水鎮在縣西南一百里抵全道二州界
  祁陽縣
  普樂營在縣東南六十里
  火夫營在縣東南九十里
  山斗營在縣東南一百里
  永鎮堡在縣北一百里
  東安縣
  黒土營在縣西北三十五里路當險要
  盧洪鎮在縣北一百十里新唐書志永州有盧洪戍今設巡檢司
  道州
  高橋營在州南有把總防守
  界牌營在州南有千總防守
  午田營在州西南有把總防守
  寧逺縣
  城頭寨在縣東五里險峻如城
  黄家寨在縣南十五里
  大小二源澗口有把總防守
  旺岡寨在縣西南三十里
  梅岡塘在縣東北七十里有百總防守
  福僊寨在縣西北五里路窄而險
  永明縣
  鎮峽關即龍虎關在縣西六十里與廣西恭城接界有百總防守
  枇杷所在縣南四十里有城百總巡檢協守
  桃川所在縣西南四十里
  白象營在縣南與廣西富川小水峽接壤有把總防守
  祖山岡營在縣東南與富川長澮村接壤有把總防守
  秀山寨在縣南與富川接壤有石碑爲界路當險要馬礛隘 义山隘 石盤隘 班鳩隘 𨔝州隘自馬礛以下皆在縣南與富川接壤爲猺獞往來要路而石盤隘猺性尤刁悍防禦更宜嚴密
  山口隘在縣東南與富川接壤爲上五堡猺人出入路
  江華縣
  錦田所在縣東一百八十里有城千總巡檢協防所東十里大坪寨與廣東連州接壤所南四十五里李蕩坪與廣東連山接壤兩處各有百總分防
  白芒營在縣南與富川牛巖灘接壤有百總防守青絲井營在縣南與富川龍窩村接壤有把總防守嶺東營在縣東南與廣西賀縣開山峒接壤有把總防守
  新田縣
  白面寨在縣南有巡檢司
  三門寨在縣南四十里
  石佛寨在縣西南三十里縣志縣城未建之先邑多猺冦旦夕有警輒避山隅此諸寨所由立也
  附府志論營堡畧道州永明江華密邇富賀猺蠻出沒不常如道州之高橋午田界牌皆冦所必經之地然猶曰内地也至永明則要害矣祖山岡尤爲喫𦂳過此則龍虎關咽喉也枇杷桃川兩處相距數十里越山踰嶺聲息不聞至江華尤爲猺賊淵藪嶺東錦田白芒諸處相距逺者百里近亦數十里重山複嶺徑路多岐汛廣兵單區畫當盡善也又論猺峒畧宋制猺之法明倣之凡良猺稟聽官府號令即宋之所謂熟户近猺也其田有税而無役即宋之有丁米而無他料也其耕民田者富民役屬之有盜賊亦可用以守禦即宋之任其耕種邊界有警而極力爲衛也每谿峒間猺所聚居必立猺老以長之小爭則猺老徑自分解大事乃訟於官即宋之設爲總首彈壓以猺制猺之意也各鄉設團夫擇其可以服人者爲團長以率之其迫近谿峒要害之處又設營堡召募勇力者分布各營以守之
  本朝裁衛所置官兵分汛哨守一遇有警聲援𠞰捕此亦宋之團結邊民形格勢禁之意也猺以山貨易民米鹽而有司亦時有米鹽之犒此亦宋之與民轉易官爲羈縻之法也近年以來熟猺納糧當差令行禁止與民無異生猺雜處山谷自食其力不爲民害司土者果能制馭盡善化導有方復何猺蠻之足慮哉
  寶慶府
  邵陽縣
  白馬關在縣東八十里
  巨口關在縣北六十里
  羊田凹寨在縣東六十里
  羊阿寨在縣東八十里
  隆道寨在縣東一百里元守將唐隆道所築
  同堡寨在縣西二十里
  竹林寨在縣西二十里
  雲飛寨在縣西八十里
  五百寨在縣南三十里
  大爭寨在縣北五十里
  杉木江寨在縣東北五十里
  新化縣
  花橋關在縣東九十里
  油溪關在縣東北八十里
  牛羊隘關在縣東北
  城歩縣
  䝉洞隘在縣南一百里
  横水隘在縣南一百二十里二隘與廣西義寧接壤係苗人往來要路
  皮水隘在縣南一百二十里與義寧接壤有黄茅坪苗蠻所居
  排子隘在縣東南八十里與廣西全州接壤深山窮谷易於藏奸
  筸子隘在縣東南一百里與全州接壤有侯家寨其地苗猺雜處最爲𦂳要
  武川隘在縣西南一百四十里與義寧接壤有長安寨苗人所居
  附子隘在縣西南一百六十里與義寧接壤有横坡寨苗人所居府志明𢎞治十四年扶城横水蠻李再萬作亂巡撫都御史閻仲宇率師討平之置城歩縣初仲宇集三司議曰賊境險逺其桃林蓬溪横水扶城等四十八寨悉皆集惡巢穴而興安義寧泥田小江陽鳥大千萬山等處又多逃避之岐路若非分股攻擊逐處把截則彼或得併力拒敵或得窺隙潛通皆非全勝善後之計於是分兵爲四哨一由横水進至黄茅坪止攻取十二寨一由下邊溪進至高平大地止攻取十寨一由下團進至都溫獨樹止攻取一十六寨一由牛石進至小江泥田止攻取八寨其附近向化苖寨恐生警疑給與旗牌差官坐鎮是嵗冬十一月進師明年正月悉平行人吴宗周論處置城步蠻冦疏畧臣聞此四十八寨控引廣西襟帶湖廣向來叛服靡定祗以谿峒僻逺未嘗得一處置之方綏之則豹噬鴟張干紀流毒急之則鳥驚魚散依險逃誅而李再萬者輒敢僭稱名號荼毒生靈邇來鎮巡等官受命討罪臣愚以爲莫若因征𠞰既平之後編集其人民比依施南芒部諸宣慰宣撫長官司例爲衙門彈壓而其長亦惜官禄以傳子孫此上策也又或度道里逺近分𨽻貴州廣西湖廣舊額撫慰司衙門分派裂幅以殺其烏合之勢此中策也二策果行小民有定業酋長有官職而獠民各得其所矣
  武岡州
  石羊關在州東二十里
  紫陽關在州東一百五十里
  硤口隘在州東有巡檢司
  蓼溪隘在州北有巡檢司
  石門隘在州西南有巡檢司按宋史西南諸蠻傳紹興三年臣僚言武岡軍谿峒舊嘗集人户爲義保蓋其風土習俗服食器械悉同猺人故可爲疆塲捍蔽靖康間調之以勤王其後湖南盜起征歛百出義保無復舊制困苦不勝乃舉其世業客依蠻峒州縣猶驗舊籍催科胥𨽻及門則挈家逺徙官失其税蠻獠日強兼武岡所屬三縣悉爲猺人所有逺戍之實已無而鄉户弩手之名尚在乞檄本路監司詳議以聞詔從之明行人甯良論武岡等處賊情疏畧臣近往武岡公幹訪各隘賊形容詭異熟於探聽稍失防禦隨機侵擾人民艱窘晝夜憂惶若更多調官軍又恐艱於供給且賊近日流刼東出西沒一聞軍來即奔入峒軍纔囘營隨復竊發爲害一方甚爲可憫乞選才能智謀之士前去督理軍務相其風土教以牯牛釵法及多方差人緝探流賊所在或先邀其歸路據險設伏以多擊寡未有不取勝者
  新寧縣
  北關在縣北一里
  黄桑隘在縣西六十里
  盆溪隘在縣南三十里
  魚峒隘在縣南三十里
  石門隘在縣南四十里
  羅遶峒在縣西三十五里
  麻林峒在縣西六十里
  大絹峒在縣西七十里
  黄卜峒在縣西九十里
  茶沖峒在縣西九十里
  圳源峒在縣西九十五里
  桃盆峒在縣西九十五里
  深沖峒在縣西一百二十里縣志明正統已巳峒蠻楊文伯叛隨討平之景泰辛未知縣唐榮招撫城歩縣猺人給田世住分爲八峒把守各隘猺路服王化通聲氣號爲熟猺内擇峒丁有能幹者本縣給帖命爲峒長外擇近猺漢民給帖命爲千長隘長使其兩相約束世守邊疆毋令生苗越界作崇盆溪額設千長一名統制黄卜峒石門額設隘長一名統制大絹等峒石田額設隘長一名統制深沖羅遶兩峒魚峒額設千長一名統制麻林等峒此居地守地近苗制苗長久不易之良法也
  附宋史兵制荆湖路義軍土丁弩手不見創置之始北路辰澧二州南路全邵永道四州皆置蓋溪峒諸蠻保據巖險叛服不常其控制須土人故置是軍皆選自户籍蠲免猺賦畨戍砦栅大率安其風土則罕嬰瘴毒知其區落則可制狡獪有禦武之備而無饋餉之勞其後荆南歸峽鼎郴衡桂陽亦置
  岳州府關隘無
  常徳府
  武陵縣
  河洑關在縣西三十里
  七里關在縣城北地名七里澗宋書沈約自序林子字敬士歸高祖參中軍軍事義熈十一年賊黨郭亮之撥集蠻兵屯據武陵太守王鎮惡出奔林子率軍討之斬亮之於七里澗納鎮惡
  桃源縣
  白馬關在縣西南二十五里
  龍陽縣關隘無
  沅江縣關隘無
  辰州府
  沅陵縣
  辰龍關在縣東界亭驛下三里長一里許廣僅容雙馬兩旁石壁高二丈餘巉巖峻峭猿鳥莫踰
  馬鞍關在縣東六十里
  武勝關在縣南六十里舊云伏波練兵處
  瀘溪縣
  龍潭關在縣東十五里
  里巖關在縣東十五里
  烏𣲍關在縣西十里
  雲頭寨在縣西八里明末干戈紛紜城中居民避其上賴以保全
  辰谿縣
  酉陽關在縣南十五里
  木州關在縣西二十里
  溆浦縣
  盧峯關在縣東五里
  龍堆關在縣南十里
  沅州
  七里關在州東十里
  鎮江關在州東八十里
  便溪關在州西五十里宋史志沅州便溪砦崇寧三年以蔣州改
  蜈蚣關在州西六十五里
  西隴關在州西五十里
  奬州寨明一統志在州西一百里本唐舞州後改曰奬州宋廢爲砦
  若溪寨在州西二百里宋史志沅州若溪寨崇寧三年
  黔陽縣
  鼇魚關在縣東十里
  蟠龍關在縣南二十里
  安江寨宋史志沅州安江砦有洪江銅安二鋪洪江寨宋史志沅州洪江砦元祐五年
  茭托鋪明一統志在縣東一百六十里自安江至茭托皆谿峒猺人出入要道宋時特置砦鋪以控扼之托口寨明一統志在九衙諸蠻之衝
  竹灘鋪在縣西南二十里控扼要路宋史志托口砦有竹灘一鋪
  麻陽縣
  天河關在縣南二里
  雄關在縣南二十五里
  鳳凰營即五寨司附𨽻辰州府南與貴州銅仁府聨界西北壤接紅苗康熈三十九年以沅州鎮總兵官移駐五寨司城爲鎮筸鎮總兵官四十三年復移辰沅靖道駐其地添設鳳凰營通判一員吏目一員革去土司統歸管轄雍正四年改吏目爲巡檢七年將乾州舊轄拜亭以下灣溪以上紅苗一百零五寨百户五名改歸鳳凰營管轄
  王㑹營在司南六十里營係原設近亭子關接壤銅仁府
  池河營新設在司西邊直連貴州并本省六里新撫紅苗西蜡耳東糯塘最關𦂳要移遊擊一員添設把總一員帶兵二百名駐防
  岩口新設在司西係各寨要隘移晒金塘守備帶兵一百名駐防其晒金塘已屬内地改駐千總
  地良坡新設在司西北抵六里設千總帶兵一百名總控五沖
  栗林新設在司西與六里鴉有寨交界設把總帶兵四十名駐防
  押寶寨新設在司西北設把總領兵四十名駐防陽孟寨新設在司西北與六里排彼交界移守備帶兵一百名駐防
  乾州
  乾州附𨽻辰州府州城附近皆五寨司及瀘溪縣管内地東北至鎮溪所爲州所轄地康熈三十九年以沅州鎮遊擊一員移駐其地四十二年添設同知一員巡檢一員五十三年設下哨百户十九名六里百户五名約束苗人自拜亭以下至鎮溪所紅苗二百二十寨俱歸管轄雍正七年除改歸鳳凰營管轄外實轄紅苗一百一十五寨
  鎮溪所在州東北舊轄有苗地十里其上六里隔保靖境今新設吉多營管轄唯下四里仍屬所轄東連瀘溪縣北連永保二縣西與紅苗接壤康熈三十一年設守備一員駐防今改駐千總
  總督鄂海進呈
  聖祖仁皇帝御筆改定撫苗碑銘并序
  
  皇上智勇天錫自臨御以來仁育羣生義征不惠徳威遐暢逺邁前古始者三藩肆逆臺灣負險
  皇上神謨獨運指授方畧决機萬里以次削平及噶爾丹
  跳梁沙漠特勤
  法駕三征不庭元惡就殱脅従率服由是薄海内外盡
  入版圖航浮索引重譯稽首獻見於
  闕下者皆書傳所未嘗紀自生民以來未有功徳若斯之盛者也惟紅苗僻處南服虞夏以來未聞向化依巖據谷時出爲民患康熈五十年臣鄂海膺
  命總督湖廣披圖按籍以鎮筸邊牆宜用舊址修築繪
  圖奏請
  皇上睿慮淵深謂如爾議未足捍禦紅苗
  令同提督巡撫㑹勘臣鄂海於九月已酉偕提督巡撫總兵諸臣自司城北出舊邊牆馳入苗地庚戍至毛都塘苗人吴老鐵等率其子弟導迎申述誠欵壬子復自司城至乾州苗境宣
  上徳意徧諭諸寨渠長羣苗踴躍忭舞咸頓首曰皇上如天覆幬物各得所苗人雖阻絶荒逺然戴高履厚何敢自棄皆願爲編氓輸賦供役以奉
  天子於是本年十二月至五十一年五月毛都塘等五十二寨計户八百有八計口三千一十二相率至武昌歸順自六月至八月盤塘窩等生苗八十三寨計户六百八十三計口三千一百八十一亦先後來歸臣鄂海等次第奏聞
  皇帝曰惟紅苗憑恃深阻従未歸化今既各輸悃誠嚮風慕義朕視天下内外一體地方文武諸臣務體朕懷令皆安堵樂業咸遂生養従容化導教之禮讓其有侵蝕擾害者督撫糾察以聞臣竊思自古以來未能馴伏之苗乃不耀一兵不折一矢而絡繹内附願同蒸黎皆由我
  皇上天授神武赫聲濯靈有以懾服羣苗之心而又湛恩汪濊浹髓淪肌故一旦革面洗心與萬邦黎獻共
  
  聖化自今伊始凡三楚文武大吏暨郡縣令長其保䕶勸
  導輕徭緩刑以仰副
  聖天子勞來匡直之至意而苗民世世子孫畏威懷徳長
  爲良民我
  皇上神功駿烈永永無極是宜勒諸豐碑昭示萬世臣鄂
  海等拜手稽首而作銘曰
  帝徳廣運澤被萬方顧兹鎮筸與苗接疆率梗弗順僻在
  要荒
  皇帝仁聖不𠞰而撫苗悔前非式歌且舞相率來歸永奠
  禹土
  帝有恩言恤苗新順爾官爾吏懷撫誠信耕織以時孝弟是順苗民樂業供輸恐後萬口一詞祝
  天子夀視此豐碑與天地久
  附府志鎮溪所所轄原係瀘溪縣五種蠻民明洪武初因賦重有不服造册者爰設鎮溪軍民千户所將舊糧額一萬三千有零除一萬石置正千户一員副千户二員相兼管事以其地一百二十四苗寨分爲十里命楊二等充百夫長其畸零不成户者一百三十二名編充支糧土軍有事奉調聚則爲軍事平班師散則爲民故名軍民所其族多祖盤瓠悍獷不常下四里頗遵漢法服役輸租但與永順
  連壤爭境經久乃結獨上六里叛服不常與保靖司攙界其地係永順擔承永欲藉報保讐輒唆苗攻刧保屢招附又多反覆後來永保互有爭構爲邊境患至第九里大稍寨苗牽摟出沒邊燧時聞明推官侯加地各哨所總説按邊哨稱鎮筸西北有溪曰鎮東北有坪曰筸子故統括曰鎮筸云其五寨則主將駐劄地迤而北則長寧箭塘盛華永安永寧鳳凰王㑹迤而東則清溪靖江洞口筸子轉而之東北則乾州強虎轉而之西則石羊小坡其他小營堡各附其地而以鎮溪所終焉轄地廣袤八百餘里東距瀘溪南抵麻陽西接烏羅北連永保東南一百里界乎辰溪東北二百里界乎沅陵西北三百里界乎蜀之酉陽石耶邑梅西南一百五十里界乎黔之銅仁其中苗獠雜處種𩔖甚繁邊民屢遭刧掠各哨唯圖自保不相救援非所以安邊也如五寨哨係中軍重地則巖坎江之防飭宜先長寧哨最密邇苗穴則麻里沖之暗越宜慮乾州哨城連守備而屯餉易危則暴木沖諸路不可不塹永寧哨地近貴苗而募兵易撓則火草嶺一吭不可不搤麻陽之庫獄賴小坡而保故雷打坡之四處埋伏防出沒也倉厰之積貯恃石羊而完故水田營之把寨屯軍杜窺伺也筸子哨地隣洞口而上下營之戒嚴實彼先聲洞口哨壤接清溪而烏牌隘之坑塹誠伊左臂強虎哨雖雄據萬山然三面受敵一不設備而都羅鬼黨跳梁矣永安哨雖外倚籓蔽然強冦在旁一不加警而田沖巖坎揭筸矣他如王㑹哨之皮沖江口盛華哨之都梅坡箭塘營之石灰窰靖疆營之油草塘要害相均哨伏宜謹慎麻陽庠生田英産平苗議畧苗之巢穴即古之崇山居楚蜀黔三省之中東接楚之五寨長官司北接永保二宣慰司南接黔之銅仁府及平烏二長官司西接蜀之酉陽宣撫司及平茶長官司且與酉陽婚嫁相通其初𨽻於楚之筸子司團爲四十八寨始猶賦役不缺後漸梗化横行隂相煽動麻瀘二縣頻遭出刧其出刧者每每邀串酉陽土兵助黨充數而酉陽所轄地方遼逺耳目弗周所宜諭以大義俾嚴行約束共圖撲滅庶苗之右臂斷而蕩平可期此尤爲禦苗第一要策也
  吉多營在吉多坪爲上六里四應之地扼要之區東接鎮筸屬紅苗西接貴州木樹汛南接貴州芭茅坪汛北接保靖新寨汛雍正八年苗民向化建造新營設永綏協副將一員都司同知各一員經歴一員把總二員駐其地
  望高嶺在營東外委一名兵二十九名分防
  排彼寨在營東與筸屬紅苗陽孟寨接界外委一名兵十九名分防
  排補寨在營東守備一員巡檢一員外委一名兵九十九名分防
  巖落寨在營東千總一員兵三十名分防
  隆團寨在營西守備把總各一員巡檢一員兵一百一十名分防
  米糯寨在營西與四川酉陽接壤千總一員兵八十五名分防
  補抽寨在營南把總一員兵四十名分防
  葫蘆寨在營南把總一員兵四十五名分防
  夯尚寨在營南外委一名兵十四名分防
  鴨保寨在營北把總一員兵五十名分防
  尖巖在營北千總一員兵五十名分防
  長潭寨在營北把總一員兵五十名分防
  谷坡寨在營北外委一名兵十四名分防
  鴨由寨在營東南把總一員兵五十五名分防排料寨在營東南外委一名兵十四名分防
  老王寨在營西北與四川酉陽接壤外委一名兵十九名分防
  花園寨在營西北千總一員兵一百名分防
  湖南巡撫趙𢎞恩奉
  命開六里苗紀事兩湖西南境逼五溪苗界山雄而拔水駛而迅舟陸不易渉諸苗憑險阻迫則匿縦則恣歴代征蠻軍難之迨伏波希範後先殫力告功繼此者無論矣然苗情狡常爲良民患雍正庚戍秋奉
  命撫六里苗𢎞恩計易之則苗忽忽則𠞰苗將戮矣乃先黠者往聲余兵萬二千西人也善恐喝人既怖駭復檄僉事王柔遊擊王進昌由花園進周鎮兵由陽孟進苗梗僉事鎮兵撓其背或阻周兵進昌扼其後苗勢乃分𢎞恩統大軍震之將不刃而服爰戒諸路勿擾民將帥皆輕騎徐行以仁格莫以刀斧懲也驍騎李吉邑令何潛捧檄繞苗寨云賚萬計用恤爾苗苗以西兵詰云謠也毋恐十月十日𢎞恩衝雨抵筸嚴部伍申號令以身先之詰朝霽行四十里止教場坪爲苗民分界所無人跡多茂草十二日行三十里營瓦窰前軍壘石渡水斬竹通徑或盤旋峯頂或紆迴澗曲苗之茅舍竹籬掩映於丹楓白荻間依然江南村墅也明日行二十里至池河又明日行三十里至盤搭溝距崇山衛計一日程十五五鼓分三部従容進過鴨由寨抵補抽晤周鎮合兵時日色融和苗男婦千人皆拜馬首𢎞恩宣
  天子徳教俾絶域沾化育知忠孝戒勿貪勿以強凌弱
  犯者坐以法羣酋獻芝祝
  聖夀爭薙髪領賞是日抵吉多坪與崇山故址相望地平天曠水草肥澤以一軍鎮之與川黔聨絡如建瓴之勢可以俯視諸苗留一日約鎮道經畫之議合賞苗如昨十六日也黎明越二十里至龍潭潭爲苗之腹心境較他州稱桀驁焉猙獰而披髪跣足野性不馴畜兵器善伏草婚嫁以牛易男女同室無親疎有所利必攫之惡俗不易移也呼之聚罪者宥之勿二咸泣悔誓釋故習𨽻版圖余揚兵示武羣苗皆股栗將昔年所擄民挈之出向慮其愚悍勿克免誅戮兹來也傾城歸化豈難於古者獨易於今悍於彼者忽馴於此蓋有由焉夫徳化所及豚魚可孚今
  天子神聖邁千古重譯至者凡幾蕞爾山陬引領内望今日歸化之民即昔日梗化之族斧鉞之革面不若忠信之革心矣十九日由花園歴永保回辰二十五夜矣此役也九月望後發星沙泊朗江溯清浪由辰瀘歴石羊哨登岸藉水勢泛漲舟無阻得雨之力入苗疆破巉巖俯幽壑攀藤援葛人馬忘疲得晴之力撫既定苗疆既闢疏請設員弁二十人文則司馬一首領一巡檢二武則協一都司一守二分汛弁十二兵千六百卜吉多建城立官廨逺近二十五所倉庫俱焉其險要如隆團排補等隘各設汛計二十六以前兵分駐營房亦如之司舖者廿三葺水陸十二程畧定逾五旬返署計兩登陸四易舟督軍政者十日賞苗三千五百出陷民十四責誤夜者三計將賚兵需馬食夫糧舟楫藥餌費不及三千金而苗賞軍餉動
  國帑者未與焉𢎞恩以
  天子徳宜昭示永久謹銘十六字
  聖慈柔逺仗節西來爾苗入化絶域雲開識年月勒壁永順府
  永順縣
  野毛關在縣東一百七十里
  紙蓬關在縣西二百里
  榔溪關在縣東南一百八十里
  龍山縣
  大毛坪汛在縣東
  馬羅峒汛在縣西
  保靖縣
  白溪關在縣東與永順接壤
  里耶在縣西壤接酉陽濫泥灣以溪河爲界係水陸要路把總巡檢協防
  古銅溪在縣南與六里花園交界有把總防守
  桑植縣
  桐油關在縣西
  野雉關在縣南
  洪家關在縣北
  大木坪在縣北與容美土司之竒峯關接壤以杉木村爲界
  六兒口在縣北路抵杉木村界
  直𨽻澧州
  澧州
  滙口在州東
  高填洲在州東
  煖水界在州西
  瓜子峪在州西
  羌口在州南
  名山港在州南
  焦圻在州東北
  鼎港在州東北
  三汊在州東北州志州境東連洞庭西隣巫䕫北通荆豫南抵滇黔西南極容桑諸峒誠爲四達之區然無上游可據無絶險可負兵法所謂散地也守禦之策尤爲要圖
  安鄉縣關隘無
  石門縣
  龍溪隘在縣北
  長梯隘在縣北
  遥兒隘在縣東北
  磨崗隘在縣西北
  細沙隘在縣西北
  遥望隘在縣西北
  魚洋隘在縣西北
  石磊隘在縣西北
  忠靖隘在縣西北
  走避隘在縣西北
  慈利縣
  龍巖寨在縣九都明初征覃垕軍據其地横雲山人集洪武三年慈利安撫使覃垕連搆諸洞蠻爲冦征南將軍周徳興平之
  横崖寨在縣北後江横崖山壁間昔人於此搆室拒蠻明季里民復居其上避冦
  白菓坪在縣西北與容美之五里坪接壤以大岩關爲界
  安福縣
  金藏關在縣東
  百丈關在縣西即百丈峽通天平所爲容美小路閘口關在縣西高崖壁立中劈一徑路通桑植容美二司今桑植已改土歸流而把守容美要道左則黄家隘爲大隘口右則青山隘爲小隘口
  直𨽻郴州
  郴州
  石頭城關在州東二里
  武昌關在州西五里
  香山㘭關在州南五里
  永興縣
  高亭司在縣西五十里
  宜章縣
  栗源堡在縣東五十里
  笆籬堡在縣南八十里
  黄沙堡在縣西九十里自縣南門外過南卡塘汛分東南西三路路通三堡堡各有城相距各三十里爲控扼沿邊之所笆籬設把總一員餘各有弁兵防守糍粑營在縣西南一百里糍粑嶺下逾嶺爲莽山内有猺峒今於嶺下設羅陣塘爲笆籬堡𦂳要隘口中峒汛在糍粑營南十五里
  天堂汛在中峒南十里與廣東陽山接壤向止設塘糍粑以防莽山峒猺出口後増設此二塘甚爲扼要蓋粤冦之來必經此地二塘既設不獨粤猺不敢窺伺併莽猺亦鮮援結易於控禦
  興寧縣
  乾坑關在縣南七十里鳥道臨坑不可仞計處險邀擊一夫當百
  滁口關在縣南七十里通桂陽延夀賊巢
  瑪瑙堡在縣東六十里接桂東界
  桂陽縣
  延夀隘在縣南三十里
  磚頭隘在縣西南六十里與廣東樂昌接壤
  益將司在縣東四十里
  鎮安司在縣南七十里
  桂東縣
  烟塘隘在縣東六十里與江西龍泉接壤
  烟竹堡在縣東五十里
  寒口堡在縣東南六十里
  新坑堡在縣東南五十里
  州志論畧郴州諸屬腹内皆猺防守少疎即行竊發今宜章設宜郴營桂陽設兩桂營兼防興寧各以參將一員守備一員駐其地塘汛星羅式遏至密尤在專閫者布恩信謹約束毋激以生釁毋玩以致冦焉
  直𨽻靖州
  茶陵關在州西與貴州開泰接壤
  黄泥關在州西左接貴州錦屏界右接貴州天柱界有把總分防其地
  零溪司在州南六十里舊爲零溪堡宋史志靖州零溪堡政和三年
  渠陽古鎮在州東路通綏寧宋蘇轍論處置渠陽事劄子畧渠陽諸蠻蟠據山間道路險絶中國之兵入踐其地雖跬步不得便昔郭逵知邵州困於楊光潛李誥従章惇自沅州入境過界即敗逵誥皆西北戰將然並有敗而無成者地形不便也臣訪問湖南北士大夫皆言羣蠻難以力爭可以智伏欲行窺伺攻討必用土兵若以中國強兵敵之終不能成其算又聞渠陽諸蠻與宜州羣蠻相接宜蠻部族衆多與渠陽合謀作過勢益猖熾卒難剪滅乞指揮廣西預行招撫雖不得其用但弗與協力亦不爲無益
  飛山峝在州西宋史志靖州飛山堡大觀二年置通鑑紀事本末後梁開平四年蠻酋潘全盛冦武岡楚王殷遣昭州刺史吕師周將衡山兵五千討之師周引兵攀藤縁崖入飛山洞襲潘全盛擒送武岡斬之
  㑹同縣
  若水司在縣東南六十里舊爲若水砦宋史志靖州若水豊山二砦崇寧二年置又西南諸蠻傳元祐二年楊成臺冦文村堡知渠陽軍胡田措置無術蠻結西融州砦蠻粟仁催往來兩路爲民患調兵戍渠陽至萬人朝廷方務省事議廢堡砦撤戍守而貫堡豊山若水等砦皆罷戍擇授土官
  伍招堡在縣東三十五里
  相見堡在縣東六十里
  黄強堡在縣西七十里
  連山堡在縣南三十里
  浪江堡在縣北四十里
  黄檐堡在縣北七十里
  通道縣
  收溪砦在縣南五十里舊有巡司宋史志靖州收溪砦元豐六年置明一統志誠州與廣西古無道路宋知州周仕隆始遣人由小徑趨廣西觀山川形勢自收溪至廣西佛子坡開路三十里
  上埃寨在縣西南九十里與廣西懷逺縣接壤黄強寨在縣西北十五里
  多星堡在縣南十里宋史志靖州堡元豐六年置多星七年置大由天村元祐三年崇寧二年復置又西南諸蠻傳元豐三年趙揚言上江多星銅鼓牛鎮潭溪上和上誠天村大由等團並至誠州城下貿易可漸招撫並乞下湖南邵州蒔竹縣招諭芙蓉萬驛諸團従之上江等諸團果皆納土於是増築多星等寨
  綏寧縣
  綏寧營在縣南三十里黄桑坪雍正五年設遊擊守備千總各一員駐剳其地防兵一百四十四名藍溪堡在縣東七十里
  關硤堡在縣東八十里明嘉靖五年湖南逋冦引山苗出擾分守叅將童㫤遣守備王表督兵往捕表怯於賊鋒逗留關硤㫤選精鋭數百人親率以往五月六日抵綏寧次日馳至關硤督表同入次鹽井賊聞遁入深山㫤乃廣詢鄉老使各指畫林壑曲折及砦穴所在遂擒元兇李政父子並其黨一百一十六人上冒江口堡在縣南三十里
  長安堡在縣西南一百五十里有把總一員防守筸子隘在縣南六十里有把總一員防守
  錫坡哨在縣東一百六十里有千總一員防守鎮夷哨在縣西六十里有把總一員防守
  津梁
  長沙府
  長沙縣
  東屯渡在縣東十五里
  銅官渡在縣西北六十里
  濴灣渡在大西門外
  學士橋在縣東北七十里
  麻陵橋在縣東北八十里
  善化縣
  靈官渡一名朱張渡在縣南三里西河街口此處江心有洲無風波之險宋朱子與張栻講學往來城南嶽麓問渡於此舊有坊曰道岸文津
  洗藥橋在縣儒學前玉溝水逕其下
  萬古橋在縣東南五十里
  湘潭縣
  珂里橋在縣前
  湘陰縣
  潭市渡在縣西南
  文星橋在縣儒學前宋淳祐間知縣胡嚞建
  湘鄉縣
  霹靂渡在縣三十一都通寧鄉安化
  虞塘橋在縣虞塘司
  永豐橋在縣永豐堡宋祥符間蕭龔彭李賀謝唐七姓公建
  醴陵縣
  倉前渡在縣西
  香水渡在縣東西四十里
  渌安橋在縣北四十里
  攸縣
  明月橋在縣北九十里宋寶慶五年陳夀興建渌溪橋在縣南五十里宋寶祐間蔡夢祥建
  益陽縣
  碧津渡在縣城南
  太平橋在縣治東北
  仙風橋在縣東十里
  瀏陽縣
  城南渡在縣前
  洗藥橋在縣東孫隱山下以唐孫思邈洗藥得名
  寧鄉縣
  魯家橋在縣南一百四十里張南軒墓前
  玉潭橋在縣南門外長四十丈邑人唐友賢建
  安化縣
  兜牛渡在縣豐樂鄉
  開逺橋在縣南宋吴致堯有記
  仙溪橋在縣北三十里
  茶陵州
  亭子渡在小西門外
  獅子口橋在儒學西一里
  衡州府
  衡陽縣
  泉溪津在城東三十里耒水
  松亭津在城西十里烝水今建橋
  七里津在城北四十里湘水
  柘里渡在城西十里烝水
  瀝江渡在城南八十里
  瀟湘浮橋在城東湘水上明知府劉春造舟爲梁左泊瀟湘門右連江東岸聨舟七十二艘郡人御史陳宗契有記
  杜陵橋在城東五十里舊傳杜甫宿此因名
  小江口橋在城東七十里
  松亭橋在城西十里
  渣江橋在城西八十里
  三華橋在城西八十里
  獅子橋在城西一百里
  青草橋在城北一里跨烝水宋淳熈十三年知州薛伯宣建明永樂十四年水溢橋壞正統間鄒良守衡重建越五年乃成嘉靖二十四年火災時巡道姜儀知府林允宗知縣郭文習募匠徴夫伐山鑿崖盡易以石爲七隧陵跨蜿蜒亘若長虹脩四十五丈濶一丈七尺高五丈更名曰永濟
  土潢江橋在城北三十里
  下潢江橋在城北
  龍潭橋在城北四十九里
  玉泉橋在城東南五十里
  市江橋在城西南五十里
  衡山縣
  中津在縣東
  上津在縣南古明王渡
  下津在縣東南古芳草渡
  司馬橋在縣西北岳廟後司馬劉堯誨建故名龍隱橋在府北八十里縣西南二十里有水名龍隱港港源發於南嶽濶二十餘丈瀦蓄泓深橋因港名焉
  㑹仙橋在縣南嶽中
  師姑橋在縣南嶽中
  獅塘橋在衡陽界
  耒陽縣
  白沙津在縣西
  白馬津在縣西
  肥江津在縣南
  化龍橋在縣儒學前
  望仙橋在縣儀門外即蕭禪和飛昇處
  金牛橋在縣東通津門下有金牛浦
  紙橋在縣南相傳爲蔡倫造紙處
  伍相橋在縣北世傳五員過此因名上有子胥祠杜公橋在縣北杜公祠前明嘉靖間邑令劉永吉重修橋上有石其跡如梅花諺云莫道耒陽無好景杜陵橋上一枝梅亦云洞陽橋
  常寧縣
  柏坊津在縣北三十里衡陽界
  亷政橋在縣西門外宋淳祐甲辰嵗建元皇慶癸丑達嚕噶齊金剛努敦武重建明成化二十一年水漲橋圯知縣謝廷舉重新之萬厯辛夘圯知縣陳勲修天啟元年知縣樊來聘重修
  安仁縣
  杉坊津在縣南三十里
  烏陂津在縣北三十五里
  騰蛟橋在縣南三十里
  樟橋在縣南三十里
  酃
  沔津在縣東十一都
  安濟橋在縣西溪
  南橋在縣南溪
  桂陽州
  百家津在州西六十里
  犂田津在州西八十里
  斗下津在州北三十里
  集仙橋在州南
  文盛橋在州南門外
  永濟橋在州北三十里即斗下渡明萬厯間知州羅大奎建長四十三丈
  臨武縣
  呉家津在縣東十五里
  通濟橋在縣南
  藍山縣
  五里津在縣東
  子來橋在縣東門外
  偕樂橋在縣北
  嘉禾縣
  桐梁橋在縣東北三十里
  大石橋在縣治前
  永州府
  零陵縣
  保安渡在城南門外
  百家渡在城南二里百家瀨宋蘇軾詩有云百家渡西日欲落青山上下猿鳥樂
  湘口渡在城北湘口驛前一里
  高溪渡在城北七十里
  蕪江橋在城東四里俗呼茅江橋唐栁宗元易名蕪江橋
  平政橋在城西門外黄葉渡爲粤西往來孔道愚溪橋在城西愚溪上
  五馬橋在城西七十里入粤通衢
  接履橋在城北二十里
  水字橋在城西南四十五里宋黄庭堅有題識鐵爐步在城北唐栁宗元有鐵爐步志
  祁陽縣
  浯溪渡在縣西南五里寒泉之下
  東江橋在縣瀟湘門外祁水於此入湘
  龍泉橋在縣東一百里清江白河江兩水滙流逕橋下入湘
  渡香橋在縣南浯溪寺前
  大忠橋在縣南六十里
  雙江橋在縣北大小二渡一跨餘谿一跨湮江望浯橋在縣西南一里
  福星橋在縣東北百二十里
  東安縣
  渌浦渡在縣東十五里
  臺步渡在縣北湘江口
  永安橋在縣治南清溪寺前
  沈公橋在縣南門外
  濫橋在縣盧洪江
  道州
  斜陂渡在州北十里
  雲龍橋在州西門外儒學前舊名小浮橋宋嘉定間易今名跨營濓二水之交
  臯陶橋在州西北三十五里宋嘉定年建
  寧逺縣
  把截渡在縣北三十里
  望仙橋在縣儒學前
  永明縣
  邑口渡在縣西南四十五里
  歐家渡在縣東北二十五里
  高成橋在縣西五里
  學士橋在縣西南六十里宋蘇軾過此因名
  江華縣
  宜政橋在縣治南
  龍岩橋在縣北三里
  古子橋在縣北二十里
  新田縣
  天榜橋在縣北五里
  寳慶府
  邵陽縣
  臨津渡在城外
  資江渡在城北門外
  甘棠渡在城東三十里
  青龍橋在城東門外宋建有鐵柱鐵犀
  渡頭橋在城東十五里旁有召伯祠
  洪橋在城東四十里明知府周思忠重建
  新化縣
  上渡在縣東半里
  三江口渡在縣西十五里
  下渡在縣北半里
  通濟橋在縣東明知府郭轔建
  慶豐橋在縣西邑民周邦達募建
  城步縣
  漁江渡在縣東五里
  武岡州
  紫陽渡在州東一百五十里
  安濟橋在州薫和門外宋唐日宣建明宋純仁修改名梯雲
  化龍橋在州城内始名義濟明知州宋純仁修改名化龍
  濟川橋在州東二十五里石羊渡宋武岡進士李友直建
  新寧縣
  白沙渡在縣東二十里
  白水渡在縣南半里
  水西渡在縣盆溪村通西延
  㑹龍橋在縣西十里明知縣沈文系建
  江口橋在縣西三里明知縣彭商英建汪紹英構亭飛山橋在縣西三十里明知縣沈文系建亭三十四楹
  鉎田橋在縣東北九十里明知縣馮福謙建
  岳州府
  巴陵縣
  君港渡在城南五十里
  新牆渡在城南六十里
  大江渡在城北門外
  上游渡在城東北六十里
  落馬橋在縣東門内
  楓橋在城東五里
  岳陽橋在城東十里
  鎮湖橋在城南門外
  廣通橋在城北七里山
  永濟橋在城北城陵磯通翟家湖
  萬年橋在城東南十五里舊名通和橋明泰昌元年改萬由
  皇清順治十三年改今名
  臨湘縣
  長安渡在縣東五十里
  沙窩渡在縣西二里
  太平渡在縣西南四十五里
  迎恩橋在縣東五里
  長安橋在縣東四十里
  永興橋在縣南二里
  太平橋在縣西南四十里
  平江縣
  浮橋渡在縣東
  澄清渡在縣西南
  長樂渡在縣西北
  鹿鳴橋在縣東舊名緑波橋每賓興餞士於此忠孝橋在縣西
  晝錦橋在縣北二里
  華容縣
  黄羊渡在縣西三十里
  南河渡在縣東南一里
  北河渡在縣東北一里
  狼跋渡在縣西南三十里
  磨鏡橋在縣東四里
  永昌橋在縣東五里
  青紫橋在縣東五里
  徳政橋在縣北舊名惠政宋縣令趙希哲改龍津明初改今名
  常徳府
  武陵縣
  徳山渡在縣東十里
  龍灣渡在縣西三十里
  鎮江渡在縣上南門外
  石公渡在縣北六十里
  麻濠渡在縣北一百二十里
  韓公渡在縣東北七十里
  㑹節橋在府治東火星池玉斚池二水合流逕其下新陂橋在縣東十里明同知錢夢松建
  莫公橋在縣西門外明陳大秀建
  萬相橋在縣西十里跨馬子溪口
  車橋在縣西十里
  南湖橋在縣西二十里滇黔孔道邑人冀文明建仁智橋在城南門外
  沙石港橋在縣南三十里
  李七橋在縣南七十里明知縣黨應秋建旁爲松梵菴後應秋舉家被兵菴僧祀焉
  七里橋在縣北七里明知縣鍾鑾建
  潛水橋在縣北一十五里邑人熊致建
  善橋在縣北二十五里漸水逕其下
  石門橋在縣東南三十里
  拱辰橋在府治西北即歸老橋宋栁拱辰建曽鞏記
  桃源縣
  延溪渡在縣東一里
  鄒溪渡在縣東四十里
  白馬渡在縣南二十里
  白洋渡在縣北二十里
  利兵橋在縣東二里傳馬援曽駐軍於此
  龍潭橋有二一在縣西十五里一在縣北四十里通道橋在縣南一里
  清風橋在縣南桃川
  㑹仙橋在縣南三十里
  龍陽縣
  徳勝渡在縣西二十里
  東滄渡在縣南四十里
  龍津渡在縣南七十里
  謝家渡在縣南五十里
  陡門橋在縣西三里
  龍潭橋在縣南
  文武橋在縣南六十里
  太平橋在縣治北
  文步橋在縣東南六十里
  沅江縣
  上瓊湖渡在縣西
  下瓊湖渡在縣西
  沅江渡在縣南
  赤江渡在縣南
  上瓊橋在縣西其東又有下瓊橋今易名上安下安横龍橋在縣西三十里
  河渡橋在縣南二十里
  白駝橋在縣南三十里
  辰州府
  沅陵縣
  藍溪渡在縣東十里
  老鴨溪渡在縣南
  北河口渡在縣北一里
  燕子溪渡在縣北五里
  桃溪渡在縣北二十里
  余家橋在縣東五里
  太平橋在縣東十里
  通河橋在縣城西關外
  永安橋在縣城外江南
  瀘溪縣
  𨥾鉈山渡在縣江東
  下都渡在縣西一百里
  大庄渡在縣西一百二十里
  𢎞逺橋在縣西
  接龍橋在縣北
  辰溪縣
  沙溪渡在縣東十里
  嵩溪渡在縣東二十里
  張家溜渡在縣西十里
  龍埠渡在縣南二十里
  中河橋在縣南六十里爲雲貴要津當春夏泛漲沙石横流舟不能渡興築多載於雍正六年告成
  溆浦縣
  雲洞橋在縣東下有石岩嘗生雲霧
  天平橋在縣南二十里
  義陵橋在縣北五十里
  沅州
  七里渡在州東七里
  便溪渡在州西五十里
  晃州渡在州西五十里
  楊溪渡在州南十里
  昇平橋在州城東街
  浮蓮橋在州東四十里
  龍津橋在州城西爲雲貴通衢築磴水中搭巨木甃以土石旁建屋可列市肆
  黔陽縣
  安仁渡在縣東九十里
  沅水渡在縣西門外
  黔江渡在縣南門外
  登龍橋在縣南一百里
  大岳溪橋在縣南二十里
  魚藏溪橋在縣東南二十里路通洪江
  麻陽縣
  觀音橋在縣城外江東
  永寧橋在縣西二十里
  南村橋在縣東南十里
  永濟橋在縣東南二十里
  永順府
  永順縣
  竹橋在縣西三十五里
  自生橋在縣南五十里
  榔溪橋在縣東南四十里
  保靖縣
  普濟橋  接龍橋  世徳橋  興龍橋
  桑植縣
  迴龍橋  浮牛橋
  直𨽻澧州
  澧州
  東關渡在州城東爲南北孔道
  津市渡在州東二十里往安鄉路
  涔河渡在州北六十里原有石橋今廢設舟一窰波渡在州東南二十五里
  通濟橋在州北五十里宋時州人謝琰建元虞集詩澧有蘭兮沅有芷相望涓涓隔秋水蛟龍迴夜隱波深虹蜺乗晨駕空起
  澧陽橋在州東北三里
  張公橋在州東北四十里
  黄橋在州西北五里
  安鄉縣
  景港渡在縣東四十里
  縣江渡在縣治北舊名安流渡
  中澌渡在縣東南十五里
  銅盤渡在縣西北五十里
  毛公橋在縣東十里
  車公橋在縣西此四十里
  石門縣
  易家渡在縣東十五里
  將軍渡在縣西十五里
  白沙渡在縣西北十五里
  水南渡在縣西北百五十里
  天門橋在縣東一里
  麒麟橋在縣東二里
  梅公橋在縣西四十五里
  官渡橋在縣南三十里
  慈利縣
  永安渡在縣西北
  雲溪橋在縣東五里
  道人橋在縣北十里
  鯉魚橋在縣東南
  安福縣
  芙蓉渡在縣南
  七里橋在縣東
  永昌橋在縣東
  無事溪橋在縣西
  直𨽻郴州
  郴州
  牙石渡在州南上江
  司馬渡在州南
  棲鳳渡在州北達永興
  招旅渡在州西北
  蘇仙橋在州東門外邑人崔巖建
  化龍橋在州西知州范廷謀建
  王仙橋在州南張允文陳光斗建
  永興縣
  龍灘渡在縣東
  虎渡在縣東十里
  中洲渡在縣西門外
  漳家渡在縣北
  青雲橋在縣東上流
  高亭橋在縣西
  崇賢橋在縣西
  宜章縣
  白石渡在縣東十五里
  梅田渡在縣南三十里
  赤石渡在縣南
  大小章橋在縣北三十里
  三星橋在縣東南
  興寧縣
  東江渡在縣東三十里達郴入湘
  乙陂渡在縣東六十里
  登瀛橋在縣東
  九仙橋在縣西
  桂陽縣
  何公渡在縣南
  山店渡在縣南
  平政橋在縣南
  永康橋在縣東南七十里
  九塘橋在縣東北一里
  桂東縣
  普渡在縣東門外
  青雲渡在縣南
  普渡橋在縣東
  高橋在縣南
  直𨽻靖州
  靖州
  渠河渡在州東渠江
  貫保渡在州北三十里
  浮橋在州東渠河明知州伍璣建湯价重修
  文昌橋在州東後山溪明叅將祝公明建
  永安橋在州西二里
  迎仙橋在州西飛山下
  喬頭木橋在州西三十里路通銅鼓
  永濟橋在州南門外明總兵李震參將高端建南薰橋在州城南
  通濟橋在州南潩溪
  明月橋在州治北
  安樂橋在州北門外
  諸葛橋在州北二十里
  城田橋在州北二十里
  中央橋在州西南七里
  㑹同縣
  三江渡在縣南五里
  楊家渡在縣南三十里
  朗江渡在縣西北四十里
  江東渡在縣西北百里
  步雲橋在縣東門外
  木臻橋在縣東二十里
  伍招橋在縣東三十里
  攀龍橋在縣南門外
  通道縣
  犂嘴渡在縣西一里
  蕭家渡在縣北五十里
  道濟橋在縣東三里
  江口橋在縣東北十里
  綏寧縣
  黄石渡在縣東四十里
  雙溪渡在縣東五十里
  十豐橋在縣東
  金溪橋在縣東六里
  大涷橋在縣東十里知縣楊九鼎倡修
  定逺橋在縣東八十里知縣范成龍建
  蓮荷橋在縣西三十里




  湖廣通志巻十四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湖廣通志>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