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湖陰雜稿
附錄

忍齋 编辑

鄭都監士龍。以忍名其齋。其自警亦切矣。予來朝鮮。鄭有事於館伴。瀕行求予詩。爲之賦此。

利害關頭要認眞。刃懸心下聽經綸。請看談笑成功者。多是尋常耐事人。字疏百言驚世主。醋嘗三斗許隣臣。直須忍得無餘恨。更好軻書去說仁。

十玩堂 编辑

鄭都監有十玩堂。所謂十玩者。竹,梅,松,菊,水,石幷文房四友而十也。茲求予詩。予不能盡發其美。爲賦短章。

十玩華軒傍鼎津。箇中那得着閑人。六君四友應相狎。醉裏吟邊想更親。佳境只容魚鳥共。交情爭比漆膠眞。眼前誰少游心地。獨愛斯堂避俗塵。

正德辛巳臘月下浣。賜進士及第。翰林院修撰兼經筵國史官,欽差正使紫陽山人唐皐。書。

忍齋 编辑

羨子希賢志。以忍作齋名。逆意終如意。難行便好行。還將欲從理。莫使氣移情。執此行能久。無勞樂自生。

十玩堂 编辑

我來東國見鄭子。其人通儻仍秀美。自言結構鼎津涯。十客相親情莫比。歲寒三友爲知心。霜叢晩節尤可欽。石生水曹亦不要。交遊往往投儒林。陶褚二士莫逆久。管城約向玄香守。朝朝暮暮寧暫離。不在詩篇卽杯酒。鄭子鄭子我所嘉。我憶此客眞堪嗟。縱與偕來一邀見。柰我悤悤歸使華。

余奉命來。鄭子逆於江上。往復月餘。朝暮時一見之。甚有英邁俊逸之氣。茲余將復渡江而西。以譯士朴址。來求忍齋十玩堂詩。余方悤悤行色。勉賦數句以答。亦以酬其勞而識其別云。正德辛巳臘月廿日。賜進士出身。欽差副使兵科給事中,侍經筵官,前翰林院庶吉士涿鹿史道。書於義館順。

題鄭判書朝天日錄 编辑

朝天日錄。刑曹判書鄭君士龍雲卿之所作也。雲卿於嘉靖甲午冬。奉其國王之命。入朝貢于京師。日紀其道里之所經。目擊中國之盛。凡有所觸。輒發爲聲詩。故集以朝天名也。予閱其集。見其沈着沖淡。不爲綺麗艶冶之辭。有唐人之遺意。因竊有感焉。夫朝鮮僻在海濱。與中國異壤。其語言又迥別不可知。至其爲詩。則音律和調。不異於古。不殊於中國。何哉。其理同也。其國好禮義喜讀書。士皆以通經學古爲高。素稱守禮之邦。今又累沐我聖朝之化。漸摩已久。日異而月不同。故其能言之士。有加於昔。與中國不大相遠。其化同也。則其肆於聲歌。形於篇什。固不得而不同矣。如雲卿。博雅有文。言動詳愼。不愆於禮。又東人士之秀士者。宜其詩之彬彬乎可觀也。昔司馬公遨遊於四方。故其爲文獨盛。況雲卿觀光上國。其得於山川文獻之助。典章人物之懿。日觸於前而感於心。非拘於法而不能入者。則其矢於口。獨爾專攻無疑也。韓子曰。外慕徙業。皆不嚌其胾。不入其室者也。雲卿之專攻於詩。可謂無外慕矣。予之奉命而來也。雲卿充遠迎使。迓予於江上。同至王都。旣又從大平館。送予西還。相聚月餘。登臨遊宴。咸與之俱。蓋無日不相接。予目其貌聆其詞。知其爲一國之彥。其所至殆未可槩量。此所以遴選於衆而獨來侍予也。鴨江將別。雲卿出是集。求予序之。予重其請。爲之次數言。以復其意。且以見天朝育才之盛而無遠弗屆也。

嘉靖丁酉夏四月朔後三日。賜進士及第。翰林院脩撰,經筵國史官,同脩大明會典兼錄累朝御製文集諸書纂脩宋史,欽差正使晉安雲岡龔用卿。敍。

朝天日錄序 编辑

龍津氏渡江。鄭子館焉。愼而暢舒。徐而介。豈豈爾弟弟爾。敦敦乎若有所豐。迺竊議曰。其誦風乎。戒行除道。朝暮見。必陳其若府。若郡。若州。若邑。若山。若水。若江。若河。若川。若溪。若渠港。若澗壑泉石。若峯巒嶂壁嶺。若草。若木。若謠。若鳥獸田舍。若古跡。若樓閣亭臺館榭。復竊議曰。其能知風乎。載途受執事遇可樂。卽設坐。揖而進。亹亹而對。必指其某爲府。某爲郡。某爲州。某爲邑。某爲山。某爲水。某爲江。某爲河。某爲川。某爲溪。某爲渠港。某爲澗壑泉石。某爲峯巒嶂壁嶺。某爲草。某爲木。某爲謠。某爲鳥獸田舍。某爲古迹。某爲樓閣亭臺館榭。復竊議曰。其能觀風乎。而聞之。而見之。而志之。聖詔未開。不敢唱也。迨國迺發。鄭子賡焉。旋復續缺。鄭子亦賡焉。方以爲有詩之風。將別。鄭子迺出朝天日錄若干篇。蓋往年朝貢之役之紀也。迺見其吟職守。吟流峙。吟飛潛。吟動植。吟變態吐納。吟音律紀綱有無。原厥成敗。由本國達天朝。凡所經歷。値遭事故。揮寫情狀。一寓于吟。則鄭子昔日之行。將于吾行乎卜之。而其風愈彰矣。且爲詩。溫而厚。和而平。奇怪而喩。幽邃而不譎。充如也。郁如也。穆穆乎有餘響焉。復竊嘆曰賢哉。鄭子。其蓋得于風。而能所以採之者也。夫刪後無詩。屈,宋,漢,魏。猶得其遺。唐宋而下。吾不知其終也。無虞鄭子之詩進于風也。無虞海國之士之能于進也。夫詩貴于義。文其末。子有札之風焉。重從事之久也。不能却請。迺強序之。鄭子判刑曹。名士龍。字雲卿。別號湖陰。祖亦登曹長。父倅平壤。昆弟茂業。子多而拔。行純政著。學富才充。不獨優秋臺也。國將大用。人稱其爲慶尙世輔巨族云。

賜進士第。從仕郞戶科給事中,侍經筵官,前都察院江西道觀政,欽差副使。晉陵龍津吳希孟。書。

湖陰草堂序 编辑

天子二十五年。余以行人。奉使朝鮮。湖陰鄭大夫士龍。以嗣王命。逆于江上。其返也。復充遠送使。以行次平壤。共濟大同江。覽山河之美。余爲之嗟賞者久之。湖陰假譯者訊曰。大人其有意于山川乎。山川固士龍願也。龍世家宜寧。頗饒山水。有山名九龍。螺峙左右。下俯江名鼎津。凝注碧玉。澄澈可鑑。異樹奇花。遊魚啼鳥。無間于四時。固東南勝地也。龍嘗築屋其中。貯古圖畫琴書。以爲休棲之所。迺緣國恩甚厚。思所以致身者未能固。不果于退其身也。余聞而嘉之曰。君子哉。湖陰大夫乎。不溺情于廊廟。而江湖其心。不急其身。而先于國家。此古聖賢立身行道之大節。大夫有之。是可以愧獨善而無義。徇人而不知恥者也。聞大夫爲宰相矣。秉國鈞而摠百官矣。況其國有新君。正更化以善治。時也大夫行矣。其以至誠格君心。以協恭率同寅。以靖共勵庶寮。以彙征拔士類。以淳龐敦風俗。以精明起治功。從容談笑。以成光明之業。然後以爵祿歸國家。以匡濟付後人。始休其身于九龍鼎津之間。怡吾身入吾廬。展吾書而讀之曰。吾庶幾不愧于聖賢之道也。上不負其君。下不負其民也。鼓吾琴曰。吾庶幾可以解民之慍。而不愧于南風也。登吾山。覽群峯之環峙曰。吾其得重厚不遷之體。無愧于仁者也。臨吾江鑑吾水曰。吾可以彷彿其周流不滯。而無惡于智也。覽四時草木,鳥獸,鱗介之自得曰。吾庶幾樂大和之元氣。而萬物各得其所如此也。是向之所以急于國家者盡臣道。而今之所以優游者頤天和也。昔人有言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其大夫之謂歟。譯者將余命以告。湖陰子致謝。且請名其齋。余復曰。其湖陰草堂乎。軒冕之士。可以壯麗名。山林隱遁之士。則草堂其宜也。余家關中。有屋終南山麓。嘗自扁曰薇田草堂。蓋種薇以自給之意也。自叨天子恩。未有以圖萬一。固不敢有閑暇之念。而亦豈能忘情于終南也哉。大夫之志與余同。其以是名之何如。譯者再復。湖陰子再謝。余遂大書其扁以歸。

嘉靖二十五年丙午仲春三日。賜進士第。修職郞行人司行人,前試尙書春部政,賜一品服欽差副使。關中薇田王鶴。拜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