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頭歌訣/理氣之劑

湯頭歌訣 理氣之劑 十一首、附方七。 编辑

補中益氣湯 《李東垣方》補氣、升陽。 编辑

補中益氣耆朮陳,
升柴參草當歸身,黃耆(蜜炙)一錢半、人參、甘草(炙)各一錢、白朮(土炒)、陳皮(留白)、當歸身各五分,升麻、柴胡各三分,加生薑、大棗煎。表虛者,升麻用蜜水炒用。
○李東垣曰:升、柴味薄性陽,能引脾胃清氣行于陽道,以資春氣之和。又引參、耆、甘草上行,充實腠理,使衛外為固。凡補脾胃之藥,多以升陽補氣名之者此也。

虛勞內傷功獨擅,
亦治陽虛外感因。虛人感冒,不任發散者,此方可以代之。或加辛散藥。木香蒼朮易歸朮,調中益氣暢脾神。除當歸、白朮,加木香、蒼朮,名調中益氣湯。前方加白芍、五味子,發中有收,亦名調中益氣湯。俱《李東垣方》。

烏藥順氣湯 《嚴用和方》治中氣。 编辑

烏藥順氣芎芷薑,
橘紅枳桔及麻黃,
殭蠶炙草薑煎服,
中氣厥逆此方詳。

厥逆痰塞,口噤脈伏。身溫為中風,身冷為中氣。中風多痰涎,中氣無痰涎,以此為辨。許學士曰:中氣之證,不可作中風治。喻嘉言曰:中風證多挾中氣。烏藥、橘紅各二錢,川芎、白芷、枳殼、桔梗、麻黃各一錢,殭蠶(去絲、嘴,炒)、生薑(泡)、甘草(炙)各五分,加生薑、大棗煎。

○麻、桔、芎、芷發汗散寒,以順表氣﹔烏、薑、陳、枳行氣祛痰,以順裏氣。加殭蠶清化消風,甘草協和諸藥。古云:氣順則風散。風邪卒中,當先治標也。

越鞠丸 《朱丹溪方》治六鬱。 编辑

越鞠丸治六般鬱,
「氣、血、痰、火、濕、食」此六鬱也。因,
芎蒼香附兼梔麴,
氣暢鬱舒痛悶伸。

吳鶴皋曰:香附開氣鬱,蒼朮燥溼鬱,撫芎調血鬱,梔子清火鬱,神麴消食鬱。五味各等分,麴糊為丸。又溼鬱加茯苓、白芷,火鬱加青黛,痰鬱加南星、半夏、括樓、海石,血鬱加桃仁、紅花,氣鬱加木香、檳榔,食鬱加麥芽、山查,挾寒加吳茱萸。又六鬱湯蒼芎附,甘苓橘半梔砂仁。蒼朮、川芎、香附、甘草、茯苓、橘紅、半夏、梔子、砂仁。

○此前方加味,兼治痰鬱。看六鬱中之重者為君,餘藥聽證加減用之。

蘇子降氣湯 《局方》降氣、行痰。 编辑

蘇子降氣橘半歸,
前胡桂朴草薑依,
下虛上盛痰嗽喘,
亦有加參貴合機。

蘇子、橘紅、半夏、當歸、前胡、厚朴(薑汁炒)各一錢,肉桂、甘草(炙)各五分,加生薑煎。一方:無桂加沉香。

○蘇子、前胡、橘紅、半夏降氣行痰。氣行則痰行也,數藥兼能發表。加當歸和血,甘草緩中。下虛上盛,故又用官桂引火歸元,如氣虛亦有加人參、五味者。

四七湯 《三因方》開鬱、化痰。 编辑

四七湯理七情氣,七氣:寒、熱、喜、怒、憂、愁、恚也。四七湯,亦名七氣湯。
半夏厚朴茯苓蘇,半夏(薑汁炒)五錢、厚朴(薑汁炒)三錢、茯苓四錢、紫蘇二錢。○鬱雖由乎氣,亦多挾溼、挾痰。故以半夏、厚朴除痰散滿,茯苓、蘇葉利溼寬中。溼去痰行,鬱自解矣!
薑棗煎之舒鬱結,
痰涎嘔痛盡能紓。
又有局方名四七,四七湯。
參桂夏草妙更殊。人參、官桂、半夏各一錢、甘草五分,加生薑煎。
○人參補氣,官桂平肝,薑、半夏祛痰,甘草和中。併不用利氣之藥,湯名四七者,以四味治七情也。

四磨湯 《嚴用和方》治七情氣逆。 编辑

四磨亦治七情侵,
人參烏藥及檳沉,人參、烏藥、檳榔、沉香等分。
○氣逆,故以烏藥、檳榔降而順之。加參者恐傷其氣也。

濃磨煎服調逆氣,
實者枳殼易人參。
去參加入木香枳,枳實。
六磨飲子白酒斟。白酒磨服,治暴怒卒死,名氣厥。

代赭旋覆湯 《張仲景方》治痞硬、噫氣。 编辑

代赭旋覆用人參,
半夏甘薑大棗臨,
重以鎮逆鹹軟痞,
痞鞕音‘硬’。音‘愛’。氣力能禁。代赭石一兩、人參二兩、旋覆花、甘草各三兩,半夏半斤、生薑五兩、大棗十二枚。
○旋覆之鹹以軟堅,赭石之重以鎮逆,薑、夏之辛以散虛痞,參、甘、大棗之甘以補胃弱。

紺珠正氣天香散 順氣、調經。 编辑

紺珠正氣天香散,
香附乾薑蘇葉陳,
烏藥舒鬱兼除痛,
氣行血活自經勻。

香附八錢、烏藥二錢、陳皮、蘇葉各一錢,乾薑五分。研末,每服五、六錢。

○烏、陳入氣分而理氣,香、蘇入血分而利血,乾薑兼入氣血。用辛溫以順氣,肝平氣行,則血分經調,而痛自止矣。

橘皮竹茹湯 治胃虛呃逆。 编辑

橘皮竹茹治嘔呃,
參甘半夏枇杷麥,
赤茯再加薑棗煎,
方由金匱此開闢。

《金匱方》:橘皮、竹茹各二升,人參一兩、甘草五兩、生薑半斤、大棗三十枚,名橘皮竹茹湯。治噦逆,即呃逆也。後人加半夏、麥冬、赤茯苓、枇杷葉。

○呃逆由胃火上沖,肝膽之火助之,肺金之氣不得下降也。竹茹、麥冬、枇杷葉清肺和胃而降氣,肺金清則肝木自平矣。二陳降痰逆,赤茯瀉心火,生薑嘔家聖藥。久病虛羸,故以參、甘、大棗扶其胃氣。

丁香柿蒂湯 《嚴用和方》治病後寒呃。 编辑

丁香柿蒂人參薑,
呃逆因寒中氣戕,丁香、柿蒂各二錢,人參一錢、生薑五片。
濟生香蒂僅二味,
亦名丁香柿蒂湯,加生薑煎。
○古方單用柿蒂,取其苦溫降氣。濟生加丁香、生薑,取其開鬱散痰。加參者,扶其胃氣也。

或加竹橘用皆良。加竹茹、橘紅,名丁香柿蒂竹茹湯。治同。

定喘湯 治哮喘。 编辑

定喘白果與麻黃,
款冬半夏白皮湯,
蘇杏黃芩兼甘草,
肺寒膈熱喘哮嘗。

白果(炒黃)三十枚、麻黃、半夏(薑製)、款冬花各三錢,桑皮(蜜炙)、蘇子各二錢,杏仁、黃芩各一錢半,甘草一錢,加生薑煎。

○麻黃、杏仁、桑皮、甘草散表寒而清肺氣,款冬溫潤,白果收澀定喘而清金,黃芩清熱,蘇子降氣,半夏燥痰,共成散寒疏壅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