濳研堂文集 (四部叢刊本)/卷第十七

卷第十六 濳研堂文集 卷第十七
清 錢大昕 撰 景上海涵芬樓藏嘉慶丙寅刊本
卷第十八

潛研堂文集卷十七

               嘉定錢大昕

  箴

   名箴

下士逐逐惟位之榮上士汲汲惟名之矜臧穀亾羊其

失則均汝不茲悟而昧沒以終身與今人爭名命之日

躁人其嫉之與古人爭名命之日𡚶天其忌之戒之哉

   文箴

文以貫道言以匡時雕蟲繡帨雖多奚爲博而孱守默

而湛思非法不服先哲是師竊人之言以爲已詞欺世

噉名爲識者嗤文依於行若木有枝本實先撥枝其萎

  銘

   欹器銘

維古宥坐制器示形守中則正太滿卽傾天道益謙鬼

神害盈水溢而竭牆高且崩樂不可極智不可矜好勝

敵至多藏盜憎目不見睫勿謂視明諱疾忌醫曷延其

齡哲人知幾如𡳐薄冰鑒茲欹器拳拳服膺

   座右銘

无咎无譽多譽多懼

   又

不狂而狷以約失鮮

   竹鎭紙銘

直以方守吾常靜以鎭去吾吝伊此君之德兮吾將以

爲式兮

   書局硯銘

勿以率易爲敏勿以趨走爲勤亦詳亦要有本有原吾

師乎古之人

   圓硯銘

懷孔之璧守老之黑

   筆管銘

母用汝銳可以百歲

   木榻銘

日長支頤坐夜久申腳臥天君泰然無不可

   佩硯銘

佩玉蕊兮不如端人之與友兮

   漢瓦當硯銘文云長生無極

西京遺刻淳古可式置之坐右世守無極

   張𦬊堂著書硯銘

非金星而粲不象眼而瑩方直而不詘渾朴而無名是

可以究篆籀之祕而訂金石之盟

   棊盤銘

國於蝸角鬭左右徑於羊腸爭先後一彈指頃局已終

彼勝此負夫何有袖手莫下手謂之高手

   又

天九地十數之終一居中央四角同縱之橫之八陣通

多算勝輕進凶持无咎征有功

   鏡銘

人苦不自知𡠜母自以爲西施賢哉鏡機子直諒世無

比爾妍爾⿰女𧈧 -- 𡟎明以示爾問焉弗隱舍焉弗慍吾將就而

正之庶幾有徵而信也

   雙節門銘

乾隆二十有九年十有二月禮部言故淇縣典史蕭山


汪楷繼妻王氏守節二十四年側室徐氏守節二十三

年同志撫孤孝義兼備應如例旌表

制日可明年禮部移文浙江巡撫巡撫檄所屬有司承


詔從事建雙節坊於縣東四十里大義村聚奎橋北大

昕時以學士司記注旣大書兩節婦姓氏於簡越十年


其子輝祖成進士述母事狀請予爲之銘日

越之縣八蕭山居一村名大義汪氏羣萃峩峩綽楔


詔表雙節雙節誰與曰王與徐王爲楷婦繼主井臼徐

實先歸佐簉相依夫也飢驅客死番禺有姑白頭藐焉

一孤匶前設誓有死無二內鬩外侮百折萬苦如風漂

搖弗毀故巢如木枯萎乃茂新枝我觀大易畫卦睽革

二女同居志不相得猗與王徐彼步此趨二人共貞以

保令名白璧出璞其名日珏皎皎素絲久而不緇永興

之里得兩女士高行足尚敬吿劉向

   晉億世興人甎銘

兩漢陶旊多作吉語典午未遙工用舊榘典人之官爲

民父母億世銀艾希風卓魯得之何所澉川海渚誰其

貽子吳子芸父

   古甎井字硯銘爲蕭山王畹馨作

綆之汲以濟人墨之瀋以⿰氵閠 -- 潤身古瓴甋今瑤琨一勺水

萬井春

  爲瞿萇生作鈕匪石所贈晉太康甎硯銘

三秦瓦三吳甎昔無聞今始傳具區淸淺古冢㫄懷甓

一堅而光治爲硯如截肪出泥塗左文章願俛㫋毋太

  贊

   朱文公三世像贊

孔孟巳遠吾將安歸卓哉紫陽百世之師主敬立誠窮

理致知由博返約大醇無疵山高海深日麗星垂浩然

元氣入人心脾慶元黨禁守正靡移立德不朽斯文在

茲感夢穆陵仿彿須睂榮及三世天章淋漓手澤依然

神靈護持勖爾雲仍勿替守之

  錢氏先賢贊

   周泉府上士孚

地官泉府上士四人故書作錢先鄭實云官有世功出

納惟均錫氏啟後枝葉敷紛

   宋太史令樂之

太史善算和聲衍律三百六十當期之日笵銅轉渾應

晷不失星官之書三家合一

   宋孝子延慶

往投都門聞喪而回在上蒼天義不共戴手刃仇人

庾浦之埭束身士曹終見全貸

   陳散騎常侍永安縣矦道戢

矯矯肅矦至行可師雖起姻舊進不以私討異平紇拓

邊振威功名始終茅土用垂

   唐右武衞將軍巢國公九隴

臣爲隸新生有矦相大劒長槍毛錐曷尚胙土二國山

陵陪葬仁者有勇其猶克壯

   唐考功郞中起

吾宗文學肇自仲文江上數峯淸絕人閒右丞心許士

元差肩沈宋而後卓然不羣

   唐吏部尚書徽

尚書淸素義不苟取推轂同僚世稱長者讜言卻貢正

直是與江虢之治君子所許

   唐中書舍人珝

瑞文詞宗實司制誥官職聲名光遠有曜明月襟懷野

雲長嘯巴蕉未展中心是悼

   唐六如𧰼贊

土木其形骸冰雪其性情藐干駟以若浼擁萬卷而自

榮狂士標格才子聲名是將攀叔夜伯倫而尙友豈徒

引徵仲希哲爲同盟

   程孟陽先生像贊

少微處士華陽逸民煙霞奇癖翰墨勝因消搖湖海傲

睨公卿不籯而富匪綬而榮鍼砭王李領袖唐婁詞必

已出神與天游松陵魯望溪南敬之諡日詩老斯无媿

  黃陶庵像贊

公之文章靑天白日公之心地寒冰顥月壁立萬仞髮

引千鈞淵乎有得藹乎可親成仁取義行所無事儒者

之勇可師百世

  雜著一

   策問

問孟子有言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求放心

者存心之謂也能存其心然後可以知性而明德矣禮

日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德性天之所以與我者也知

德性之當尊於是有問學之功古人之學問將以明德

性也夫以孔子大聖猶日好古敏以求之又曰德之不

修學之不講是吾憂也天下豈有遺棄學問而别爲尊

德性之功者哉若夫離德性而爲問學此程子所譏爲

玩物喪志者而先儒乃以是二者各分宗旨何邪曾子

曰君子尊其所聞則高明矣行其所知則廣大矣高明

廣大不在於他在乎加之志而已矣與子思之言致廣

大極高明者異乎否乎溫故而知新此孔子之言而子

思引之先儒以爲故者舊所聞新者今所得也溫故可

以知新顏子之聞一知十子貢之聞一知二非知新之

謂乎子夏曰日知其所亾月無㤀其所能可謂好學也

已知其所亾知新也無㤀其所能溫故也皆學問之事

也一以屬存心一以屬致知毋乃岐新與故而二之乎

其與論語文同而義異者果何在也願聞其所以然者

問論語一書弟子所記孔子之微言間有出於諸弟子

者亦必尊其所聞而不戾乎聖人之旨者也後儒以其

不出於聖人而從而議之蒙竊惑焉子臣弟友之道孔

子自謂未能故曰文莫吾猶人也躬行君子則吾未之

有得聖人之先行而後文如此而賢賢易色一章獨訾

其抑揚之過中可乎四海之內皆兄弟橫渠所謂民吾

同胞也西銘一篇先儒謂與孟子性善養氣之論同功

則子夏之言何病焉若夫文猶質也質猶文也卽孔子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之意也喪致乎哀而止卽孔

子與其易也寧戚之意也孔子曰夫言豈一端而已夫

各有所當也求疵於一言之間六經之可議者多矣諸

生以爲何如


問八卦方位坎離震兌居四正乾坤艮㢲居四隅說卦

傳詳言之矣有定之謂位不易之謂方三古以來未之


或殊至宋而復有先天方位之名夫有天地然後萬物

生焉物生而後有象象而後有滋滋而後有數象數之


後乎天明矣先天之義何取焉震東㢲東南離南坤西

南兌西乾西北坎北艮東北孔子之所述也乾南坤北


離東坎西震東北㢲西南艮西北兌東南康節之所傳

也後天之位在先先天之位在後而假伏羲之名以躋

乎其上又何取焉天地山澤雷風水火以相對爲義非

有方位之可言大傳云夫易彰往而察來又云神以知

來知以藏往卽數往知來之義也於先天圖何與焉蔡

元定言先天圖與參同契合然伯陽去坎離以推消息

之用與十二辟卦相表裏先天圖列坎離於東西則非

伯陽之旨也其所以合者何在若夫一奇一耦層累相

因以至於六十四所謂加一倍法也規而圓之㬪而方

之以圓容方縱橫相應而其變不外乎八卦非精於易

者其孰能衍之意者圖之源出於易而非易之所從出

乎周易本義前列九圖王懋竑謂非朱子所作乃後人

依放啟蒙爲之又雜以已意而盡失其本指者也信乎

否乎其詳列無隱

問九數之名古矣算術之書傳於今者莫如周髀其云

圓出於方方出於矩又云方數爲典以方出圓非卽割

圓之法乎古人以勾股割圓取圓之一面遞析之而求

周徑之率然徑一周三其術猶未密也祖沖之刱爲密

率徑一百一十三周三百五十五若徑一丈則周三丈

一尺四寸不盡不盡之數立盈朒二限以約之後之言

圓率者莫能易也析圓之周曰弧截圓之徑日矢而以

勾股法求弧背之弦古之所謂弧矢今之所謂八綫也

八綫之用視古之用三乘方者爲密要豈能出於勾股

之外乎凡方直橫斜之形皆可以勾股御之西法易其

名曰三角算三角者必依乎八綫八綫者大小勾股之

例也以有定之勾股御無定之三角三角相求特勾股

中之一術而說者謂勾股不能御三角豈其然乎言天

度者曰三百六十五有奇以日所行命之也唐時九執

術則云三百六十度無餘分今回回泰西法皆同九執

出於西域則泰西之學其亦有所自乎古之布算以籌

策而西域以字書亦始於九執也然九執未行於唐而

利瑪竇諸人獨行於近代意其術實有可補中土之所

未備者乎試略言之

問三代以前事迹⿱⺾⿰氵亾昧太史公書唯共和以後乃有紀

年而汲冢古文與皇甫謐皆推至黃帝又互有異同今

世依邵堯夫金吉甫說與謐亦不合夫孔孟所未定史

遷所不書後人何能知之或宐存而不論乎且古人不

以干支紀年而太歲又有超辰之法以東漢推西京卽

有一年之差況上世乎堯在位百年或云九十八年舜

年百歲或云百有十歲夏商歴年諸說亦各不同試別

白言之

   原孝上

古之孝者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揚名者揚

己之名也父母之樂莫樂乎有令子而人子之善莫善

於爲聖賢身爲聖賢而父母卽爲聖賢之父母古稱大

聖惟周公孔子周公之父聖也孔子之父未必聖也而

其爲聖人之父則叔梁與文王竝稱無愧焉何顯如之

後之君子不務立已之身而務飾親之美予見近人家

傳行述日緐一日學必程朱文必韓柳詩必李杜書必

鍾王究之皆𡚶說也夫過情之聲聞君子恥之子孫而

以無實之名加諸先人是恥其親也欺人而人不信欺

親而親不安以是爲孝何孝之有論語廿篇嘗言郰人

之子而不言郰人行事孟母之賢見於它書而七篇略

不及焉豈孔孟之欲顯其親不如後之君子哉顯親之

道在乎立身親果有善何待子孫言之子孫言之徒使

後人疑之惡在其能顯親也親之名聽諸公論而已之

名可以自勉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其斯以爲孝乎

   原孝下

孟子論幽厲之暴日雖孝子慈孫百世不能改夫使幽

厲之子孫而仍有天下也倚天子之勢拑天下之口憪

然舉幽厲之諡而改之豈非孝慈之大者孟子何以末

見及此曰尊親者一人之私也是非者天下之公也祖

父有惡子孫不忍言之而不能是之宋人云天下無不

是之父母斯言也施於家則可施於國與天下則不可

何也父母未有不愛其子者子之於父雖有拂意不敢

疾怨所以安人子之分至於政事之得失自有公論是

非之心人皆有之幽厲之子孫其可以幽厲爲是乎改

其名不能改其實高洋之暴也而諡文宣蔡確蔡卞之

姦也而諡文正諡雖美徒增其醜而已宋神宗之新法

改於元祐而復於紹聖崇寧以熙豐爲聖不得不以元

祐爲姦姦黨之目惡其揚先朝之失也章惇蔡京自以

爲忠哲宗徽宗自以爲孝而宋祚不旋踵而亾有天下

者不貴小忠小孝而以引君當道爲忠安社稷利民人

爲孝若乃違道以徇已取快於一時貽禍於家國此宵

人之所謂孝聖賢所不道也

   正俗

古有儒釋道三敎自明以來又多一敎曰小說小說演

義之書未嘗自以爲敎也而士大夫農工商賈無不習

聞之以至兒童婦女不識字者亦皆聞而如見之是其

敎較之儒釋道而更廣也釋道猶勸人以善小說專導

人以惡姦邪淫盜之事儒釋道書所不忍斥言者彼必

盡相窮形津津樂道以殺人爲好漢以漁色爲風流喪

心病狂無所忌憚子弟之逸居無敎者多矣又有此等

書以誘之曷怪其近於禽獸乎世人習而不察輒怪刑

獄之日緐盜賊之日熾豈知小說之中於人心風俗者

已非一朝一夕之故也有覺世牖民之責者亟宜焚而

棄之勿使流播內自京邑外達直省嚴察坊市有刷印

鬻售者科以違制之罪行之數十年必有弭盜省刑之

效或訾吾言爲迂遠闊事情是目𥈤之見也

   辨名

天下府州縣名相同者如江南廣西俱有太平府山東

雲南俱有武定府雲南之武定府今改爲州順天江南俱有通州直

隸雲南俱有趙州直隸貴州俱有開州江西甘肅雲南

俱有寧州山西廣西貴州俱有永寧州直隸河南俱有

唐縣陜西湖北俱有咸寧縣福建湖南俱有永定縣江

蘇陜西俱有山陽縣浙江山西俱有山陰縣山西湖南

俱有寧鄕縣山東廣東俱有海豐縣江西四川俱有東

鄕縣江西山西俱有樂平縣山東貴州俱有淸平縣直

隸廣西俱有宣化縣江西廣東俱有石城縣河南廣東

俱有鎭平縣山東廣東俱有海陽縣江蘇甘肅俱有華

亭縣江蘇陜西俱有甘泉縣湖南廣東俱有會同縣江

西湖南俱有安仁縣浙江湖南俱有石門縣江西福建

俱有德化縣奉天廣東俱有廣寧縣直隸江蘇俱有淸

河縣江蘇湖南俱有桃源縣安徽山西俱有鳳臺縣安

徽浙江俱有建德縣安徽雲南俱有太和縣奉天浙江

俱有寧海縣浙江廣東俱有昌化縣直隸貴州俱有安

平縣陜西甘肅俱有安定縣陜西廣東俱有三水縣山

西四川俱有大寧縣直隸廣東俱有龍門縣直隸江西

俱有廣昌縣浙江江西俱有新昌縣江西山東俱有樂

安縣江西浙江俱有龍泉縣陜西四川俱有石泉縣直

隸廣東甘肅俱有西寧縣福建湖北廣東俱有長樂縣

湖南甘肅貴州俱有安化縣直隸河南廣東俱有新安

縣順天湖南廣東俱有東安縣安徽四川雲南俱有定

遠縣安徽甘肅廣西俱有懷遠縣江西河南四川俱有

永寧縣江西四川廣東俱有長寧縣湖南四川廣東俱

有新寧縣直隸山東浙江江西俱有新城縣安徽浙江

山西四川俱有太平縣數年前有條奏當改者皆格於

部議不行然攷之漢書有上曲陽下曲陽東武陽南武

陽之名泰山郡有東平陽山陽郡有南平陽別於河東

之平陽涿郡有南深澤別於中山之深澤則因其舊名

加以區別古人固有行之者矣至如廣西爲省會之名

而雲南又有廣西州舊爲廣西府乾隆三十五年改雲南旣爲省會之

名其首府曰雲南府而大理府又別有雲南縣此則於

體制有嫌不若易以它名之爲善也

   讀大學

大學一篇漢唐諸儒未有分爲經傳而易置其先後者

宋二程子始有改易而所改次序又各不同其析經與

傳而二之則始於朱子而朱子所改移復不同於二程

子又謂傳有闕文而取程子之意以補之然檢之二程

書中元無此說故後儒於補格致章多有未慊然者董

文淸移知止而后有定二節合之聽訟節以爲格物致

知傳文最爲後人所稱然前旣少所謂致知在格物句

後又多此謂知本句亦不免補綴之病竊意古書相傳

已久母庸以意增改古人文字前後相應變化不拘詎

有經傳之分此謂知本句文與壹是皆以修身爲本云

云相屬而義亦相承先儒移之它所而目爲衍文非果

衍文也格物卽物有本末之物致知卽知所先後之知

自天下國家言之則修身爲本而修身又以誠意爲本

知本末之先後而先其所宜先此之謂知本此之謂知

至也誠意者修身第一切要工夫故經先申言之次乃

申言修身爲本之旨修身所以明明德也民之不能㤀

由於盛德至善曰克明德曰顧諟天之明命曰克明峻

德言古之有天下國家者皆以自明其德爲先也新民

之本在於明明德而明德之極卽是至善仁敬孝慈信

皆修身之事也而齊家治國平天下之事已備民之無

訟國治之極也而使無訟者由於身修孟子謂天下國

家之本在身大學云修身爲本其義一也故重言知本

而卽以所謂修身承之也葢大學一篇無可補亦無可

移先儒之說與經文有不安者信先儒不如信經之愈

也餘姚王氏安溪李氏皆尊古本者也安溪篤信朱學

非餘姚比而於此篇亦不能強同尊經崇古之心所由

高人一等矣

   又

古之有天下者言德而不言財舜命九官無司貨財之

職周禮冢宰之屬有大府玉府諸官專司財用而次於

庖人瘍醫酒漿醯醢宮舍諸司之後聖人之不重貨如

此以理財爲治天下之先務而傅會周禮之文以欺人

主者王安石之邪說也大學之言平天下也其本歸於

修身其用主於同好惡其戒極於務財用初無一言及

於理財朱氏章句亦無理財之解而俗儒乃以理財與

用人爲平天下之目亦可謂弗思之甚矣夫天地之財

祗有此數聚於上者必奪於下故大學有生財之道無

理財之術言理財者皆聚斂之小人也小人得志未有

不娼嫉君子者君子退而小人進則人君之所好者在

小人所惡者必在君子好惡拂乎人之性而失衆失國

之形成矣三代之制取民不過什一而國用未嘗不足

用之有節故也有小丈夫焉懼上用之不足而巧爲聚

斂之術奪士農工賈之利而致之於君人君樂聞其言

謂眞可不加賦而足用也由是棄仁義違忠信任好惡

長驕泰而壹其心力於財用之間民力日以竭人心日

以壞國衇日以促而菑害日至以卽於亾宋之亾始於

安石之新法終於朱勔之進奉此長國家而務財用之

效也春秋之世諸侯多聚斂以病民故大學終篇深惡

聚斂之臣極陳以利爲利之害爲天下萬世慮至深且

遠而儒家復以理財之說竄入之其亦得罪於聖賢矣

   論子思子

禮記出於漢儒而後世尊之爲經與易書詩春秋列而

爲五以其中多聖人之微言七十子之徒所述也沈休

文云中庸表記坊記緇衣皆取子思子樂記取公孫尼

子休文去古未遠其說當有所自宋儒以中庸出子思

氏特表章之而不知表記坊記緇衣三篇亦子思氏之

言也或謂緇衣公孫尼子所作按文𨕖注引子思子曰

民以君爲心君以民爲體又引子思子詩云昔吾有先

正其言明且淸今其文皆在緇衣篇則休文之說信矣

坊記一篇引春秋者三引論語者一春秋孔子所作不

應孔子自引而論語乃孔子沒後諸弟子所記錄更非

孔子所及見然則篇中云子言之子曰者卽子思子之

言未必皆仲尼之言也仲尼已往七十子之徒惟子思

氏獨得其傳漢志有子思二十三篇唐宋之世尚存七

卷今已邈不可得獨此數篇附禮記以傳而其詞醇且

簡與論語相表裏此固百世而下有志於聖賢之學者

所宐講求而體驗者歟子思之學出於曾子曾子書亦

不傳而其十篇猶見於大戴記小戴記有曾子問篇檀

弓雜記祭義內則禮器大學諸篇俱引曾子說曾子子

思之微言所以不終墜者實賴漢儒會粹之力後之人

詆諆漢儒摘其小失屏斥之得魚兔而㤀筌蹏其亦弗

思甚矣

   鏡喻

五官莫明於目面有黑子而目不知烏在其爲明也目

能見物而不能見吾之面假於鏡而見焉鏡之貴不如

目鏡不求於目而目轉求助於鏡然世未嘗以鏡之助

目而咎目之失明鏡何負於目哉客有任目而惡鏡者

曰是好苦我吾自有目烏用鏡爲久之視世所稱美人

鮮當意者而不知已面之黑子泰然謂美莫已若左右

匿笑客終不悟悲夫

   弈喻

子觀弈於友人所一客數敗嗤其失算輒欲易置之以

爲不逮已也頃之客請與予對局予頗易之甫下數子

客己得先手局將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餘竟局

數之客勝予十三子予赧甚不能出一言後有招予觀

弈者終日默坐而已今之學者讀古人書多訾古人之

失與今人居亦樂稱人失人固不能無失然試易地以

處平心而度之吾果無一失乎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

見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見吾之大失吾求

吾失且不暇何暇論人哉弈之優劣有定也一著之失

人皆見之雖護前者不能諱也理之所在各是其所是

各非其所非世無孔子誰能定是非之眞然則人之失

者未必非得也吾之無失者未必非大失也而彼此相

嗤無有已時曾觀弈者之不若已

   兩馬

主人有兩馬一赭白一靑其齒相若調良又相若也試

之行而校其里數則赭白者日贏二十主人才之被以

黃金鞍錦障泥異槽而飤之出入射獵必以從靑馬惟

䭾水芻而已閱二年而赭白死欲乘靑馬鞭之不前乃

舍勿乘更二十年終於𭬒下主人曰是凡馬也而壽於

赭白意者造物忌才乎將修短有定命乎其夜靑馬見

夢於主人曰子以吾眞不如赭白邪吾與彼皆凡馬也

力之所不及吾能安焉黃金鞍錦障泥於吾何益吾故

不肎窮極其力以殉之彼強其力以求勝故不久而傷

其天年然自主人乘赭白驚而蹷者歳率二三而吾未

嘗一日貽主人憂子柰何優彼而劣吾主人覺以吿廐

吏廐吏曰是非知命者彼知生之可樂而不知榮之可

樂也以凡馬而冒神駿之名而享其利赭白之所得視

彼多矣若夫驚而蹷主人受其咎而未嘗以咎馬則赭

白亦智矣哉

   記生朝

予生之年正月七日戊午今五十八歲生朝丁巳日距

始生二萬有八百一十九日實周三百四十七甲子矣

古術以十九年爲一章五十七年爲周至第五十八年

與第一年閏分相同干支亦將更始今法用定朔定氣

則朔閏稍有前卻而差亦不遠如今年立春在前歲十

二月二十四日而雍正戊申立春在歳前十二月二十

五日似差一日而丁未十二月大甲辰十二月小實則

相同故驚蟄同在正月十日也








潛研堂文集卷十七      門人吳嘉泰校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