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爾雅疏 跋
宋 邢昺 等奉敕撰 景宋刊本

 跋

 叢刊初編先印羣經單注顧有注無疏讀者咸以爲憾單疏刊

 行者先有姑蘇黃氏之儀禮及吳興陸氏之爾雅友人劉翰怡

 刊印禮記及春秋三傳禮記尙書日本近據原本影印春秋據

 古寫本均視劉本爲精毛詩余見於京都内藤氏周易相傳今

 在臨淸徐氏是則所缺無多且今日之所缺者安知異日不復

 見於世卽禮記公穀二傳雖屬殘本要不敢謂世間必無完本

 也今就已得諸經次第印行庶單疏有彙刊之本異日羣經續

 出可與單注完合甯非快事然此非人力所能爲矣爾雅舊藏

 烏程蔣氏嗣歸涵芬樓未燬於火今茲印成故述所懷如右海

 鹽張元濟

  近見王君觀堂遺墨有是書長跋敍述綦詳今附錄如左

 此北宋咸平四年刊自南宋迄元明間遞有修補阮文達所

 見黃蕘圃藏本有明補之葉吾鄕陸氏皕宋樓藏本用元至

 順間公牘紙印此本前三卷亦用公牘紙屢見洪武二年字

 則又在陸本後可見書板至明初尙存矣故每卷中皆有自

 宋訖明補刊之葉第七卷中補刊者幾及其半然行款一仍

 舊疏字畫亦頗謹飭蓋卽用舊印本景刊初印旣不可見則

 修補本亦足寶矣吾鄕陸存齋觀察序重刊本謂金人汴京

 盡輦國子監祕書監書籍而北其板至元時尙存故有印本

 竊謂不然此書本杭州刊本玉海四十載咸平四年九月丁

 亥邢昺上孝經論語爾雅正義十月十日命杭州刻板又

 景德二年六月庚寅國子監上新刻公穀傳周禮儀禮正

 義印板猶言印本先是後唐長興中雕九經板本而正義傳寫踳

  駁太宗命刊板雕印而四經未畢上遣直講王煥就杭州刊

  板至是皆備又四十紹興十五年閏十一月博士王之望請

  羣經義疏未有板者令臨安府雕造是北宋時諸經正義除

  五經外皆刊於杭州元時於諸行省所刊書籍皆令印造送

  都其板仍留各行省宋時亦當如是故紹興中重刊諸經正

  義但就未有板者令臨安府雕造則有板者尙多其有板者

  蓋謂咸平景德中杭州所刊七經正義未有板者則太宗時

  所刊五經正義其板在監爲金人輦之而北者也此書板在

  杭州故南渡後雖有修補訖未改刻書中宋諱僅避敬弘殷

  玄匡胤等字而補刊之葉有闕欽宗諱桓字及其嫌名荁字

  者是修於南宋不修於金源之證亦卽此板在南不在北之

  證也此本前三卷印紙用山陰蕭山二縣公牘此又印於杭

  州不印於北方之證也當明中葉此書殘板與儀禮單疏殘

  板尙在南監南雍志經籍攷有儀禮註疏五十卷存殘板五

  面爾雅註疏十卷存者二十九面志雖題爲註疏然五十卷

  與十卷固單疏之卷數而非註疏之卷數也以此推之則西

  湖書院書目之諸經注疏亦卽兩宋所刊之單疏而非建安

  所刊之附釋音注疏亦可知也書每葉十五行每行三十字

  是古義疏舊式日本早稻田大學藏六朝寫本陳鄭灼禮記

  子本疏義殘卷每行皆三十許字敦煌所出唐以前佛經疏

  亦略同日本竹添氏藏紹興重刊毛詩疏每半葉十五行行

  二十五字吳門黃氏藏儀禮疏亦半葉十五行行二十七字

  與此書皆用六朝以來義疏舊式今儀禮疏已不知存亡而

  爾雅疏則吳中袁氏黃氏二本亂後亦不知所歸吾鄕陸氏

  藏本已流出海外海内單疏但有周易禮記與此本耳而此

  本爲吾浙舊刊尤可寶貴昔阮文達刊爾雅注疏其疏文全

  據此本然因與經注合刊故於單疏中複舉經注之文多所

  刊落又往往改疏字以就經注本故與所撰校勘記多不合

  而校記亦多漏略阮本新生之訛奪抑又倍之至陸氏重刊

  單疏本則誤謬觸目似刊成後未一檢校者曩曾以此本校

  阮陸二刻訂正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