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海 (四庫全書本)/卷055

巻五十四 玉海 卷五十五 卷五十六

  欽定四庫全書
  玉海卷五十五
  宋 王應麟 撰
  藝文
  著書雜著 别集
  古之君子立言以明道修辭以成文文以貫道斯不朽矣
  孔甲盤盂書
  漢志雜家孔甲盤盂二十六篇孔甲黄帝史或曰夏帝似皆非 田蚡傳學盤盂諸書注應劭曰黄帝史孔甲所作銘也凡二十九篇書盤盂中所以為法戒孟康曰孔甲盤盂二十六篇雜家書兼儒墨名法 文選注七畧曰盤盂書者其傳言孔甲為之孔甲者黄帝之史也書盤盂中為誡法 朱穆傳注黄帝有巾机之法孔甲有盤盂之誡蔡邕銘論
  商伊尹書
  漢志道家伊尹五十一篇湯相小說家伊尹說二十七篇其語淺薄似依託也 司馬相如上林賦盧橘夏熟應劭注伊尹書曰箕山之東青鳥之所有盧橘夏熟 説苑臣術引湯問伊尹 汲冢周書有伊尹朝獻商書
  周太公金版玉匱
  文選任昉王儉集序金版玉匱之書注七畧云太公金版玉匱雖近世之文然多善者文選注又引太公金匱 抱朴子鄭君有玉匱記金版經 漢志道家太公二百三十七篇吕望為周師尚父本有道者或有近世又以為太公術者所増加也謀八十一篇言七十一篇兵八十五篇 論衡案古太公望近世董仲舒造傳作書篇百有餘
  衛武公懿戒
  楚語左史倚相曰昔衛武公年數九十五矣猶箴儆於國曰自卿以下至于師長士茍在朝者無謂我老耄而舍我必恭恪於朝夕以交戒我在輿有旅賁之規位宁有官師之典倚几有誦訓之諫居寢有𥊍御之箴臨事有瞽史之道宴居有師工之誦史不失書矇不失誦以訓御之於是作懿戒以自儆注韋昭曰懿讀為抑即此篇也大雅抑之篇
  漢陸賈新語
  陸賈傳高帝時賈為大中大夫時說詩書帝曰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及古成敗之國髙帝紀天下既定命陸賈造新語賈凡著十二篇每奏一篇未嘗不稱善稱其書曰新語 漢志儒家陸賈二十三篇 唐志陸賈新語二卷隋志崇文目同 今存于世者道基術事輔政無為資賢至徳懷慮纔七篇 史記余讀陸生新語書十二篇固當世之辯士 班固賔戲陸子優繇新語以興及時君之門闈究先聖之壼奧 隋志儒家顧子新語十二卷吳太常顧譚 唐志雜史劉肅大唐新語十三卷元和中
  漢賈誼新書 賈子 賈誼集
  志儒家賈誼五十八篇又賦七篇 隋志賈子十卷録一卷漢梁太傅賈誼撰集四卷 唐志賈誼新書十卷崇文目九卷集二卷 中興書目十卷賈誼撰雜論治道國體及經學胎教本七十二篇劉向刪定為五十八篇今皆存本傳所載治安䇿今釐為數篇各立題目雜見於新書班固賛誼云所著述五十八篇掇其切於世事者著於傳即新書也 賈誼傳三表五餌注師古引賈誼書見第四卷匈奴篇文紀注師古引賈誼書曰衛侯朝於周周行人問其名新書目録 一過秦上下見史記秦紀宗首數寧藩傷藩彊大都等齊服疑益壤事勢二權重五美制不定審微階級事勢三俗激時變瑰瑋孽産子銅布見食貨志壹通屬逺親疏危亂憂民解縣威不信事勢四匈奴勢卑淮難無蓄鑄錢事勢五傅職保傅見大戴禮昭紀連語輔佐連語問孝六禮容經見大戴禮春秋連語七先醒耳痺諭誠退遜君道連語八官人勸學道術六術道德說雜事九大政上下修政語上下雜事十禮容語上下上篇闕胎教見大戴禮立後義傳雜事 傳即本傳之語五十八篇十卷
  漢晁氏新書
  漢志法家晁錯三十一篇 唐志法家晁氏新書七卷晁錯 隋志朝氏新書三卷漢御史大夫朝錯撰别集朝錯集三卷 文選賓戲注引朝錯新書曰帝王之道包之如海養之如春
  漢淮南鴻烈
  志雜家淮南内二十一篇外三十三篇注師古曰内篇論道外篇雜說 淮南王安傳安為人好書招延賓客方術之士數千人作為内書二十一篇外書甚衆又有中篇八卷言神仙黄白之術亦二千餘萬言入朝獻内篇新出上祕之 鴻烈二十一篇其二十篇原道俶真天文地形時則㝠覽精神本經主術繆稱齊俗道應汜論詮言兵畧說山說林人間脩務泰族而終之以要畧隋志二十一卷許慎漢太尉祭酒髙誘濮陽令唐志中興書目同
  蘇頌去其重複共得髙注十三篇許注十八篇 序曰安與蘇飛李尚左吳田由雷被毛披伍被晉昌等八人及諸儒大山小山之徒講論道徳總統仁義而著此書其㫖近老子大較歸之於道號曰鴻烈鴻大也烈明也以為大明道之言也劉向校定又有十九篇謂之外篇 西京雜記淮南王著鴻烈言大明禮教自云字中皆挾風霜揚子雲以為一出一入 唐志淮南王安集二卷淮南鴻烈音二卷漢志淮南王賦八十 隋志縱横家梁有湘東鴻烈十卷元帝撰
  漢董仲舒書
  志儒家董仲舒百二十三篇春秋有公羊董仲舒治獄十六篇 董仲舒傳仲舒所著皆經術之意及上疏條教凡百二十三篇而說春秋事得失間舉玉杯蕃露清明竹林之屬復數十篇十餘萬言皆傳於後世 宣紀注臣瓚引董仲舒書曰有其功無其意謂之戾無其功有其意謂之罪 後紀明徳馬后尤善周官董仲舒書注玉杯蕃露清明竹林之屬 隋志董仲舒集一卷唐志二卷 書目一卷士不遇賦答制策請公孫𢎞記室 崇文目春秋繁露八十二篇義引宏博非出近世然其間篇第亡舛無以是正又即用玉杯竹林題篇疑後人取而附著云崇文目别集九十九部始於仲舒集一卷 漢五行志董仲舒治公羊春秋始推隂陽為儒者宗 文王世子注董仲舒曰五帝名大學曰成均 周禮大祝注引董仲舒救日食祝 説文引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畫而連其中謂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參通之者王也 西京雜記有雨雹對 文選注董仲舒集七言琴歌二首 後漢輿服志注引仲舒止雨書 初學記淮南子曰董仲舒請雨秋用桐木魚
  漢茂陵書
  髙紀相國鄼侯定章程文紀薄姬食貨志武功爵告緡注臣瓉引茂陵書 史記索隱云亡於西晉 魏王肅曰武帝聞司馬遷述史記取孝景及已本紀覽之於是大怒削而投之於今此兩紀有錄無書
  漢虞初周說
  志小說家虞初周說九百四十三篇河南人武帝時方士侍郎號黄車使者應劭注其說以周書為本師古曰史記虞初洛陽人即張衡西京賦小說九百本自虞初者也
  漢新序 說苑 唐續說苑
  劉向傳向采傳記行事著新序說苑凡五十篇奏之新序陽朔元年二月癸夘上說苑鴻嘉四年三月己亥上 志儒家劉向所序六十七篇注新序說苑世說列女傳頌圖 唐志儒家類劉向新序三十卷隋志又錄一卷又說苑三十卷隋志同 文中子讀說苑曰可以輔教矣 中興書目雜家新序十卷漢陽朔元年劉向撰遠至舜禹次及周秦古人嘉言善行悉采摭序載總一百八十三章說苑二十卷漢鴻嘉四年劉向撰采傳記百家所載行事之迹凡二十篇總七百八十四章上之曾鞏序新序三十篇録一篇隋唐之世尚為全書今可見者十篇而已向之序此書於今最為近古雖不能無失然遠至舜禹而次及於周秦以來古人之嘉言善行亦往往而在也說苑二十篇崇文總目云今存者五篇餘皆亡臣從士大夫間得之者十有五篇與舊為二十篇正其脫謬疑者缺之而叙其篇目君道臣術建本立節貴德復恩政理尊賢正諫敬慎善說奉使權謀至公指武叢談雜言辨物修文反質缺反質一卷鞏分修文為上下後高麗進一卷遂足鞏校正為之序已上凡二十篇七百八十四章號曰說苑後魏書明元帝以劉向新序說苑於經典正義多有所闕乃撰新集三十篇采經史該洽古義云 唐書右拾遺劉貺獻續說苑十篇廣向所遺刋其怪妄志儒家十卷又李吉甫古今說苑十一卷 隋志孔氏説林二卷孔衍撰蕭賁辯林二卷
  漢法言
  揚雄傳雄見諸子各以其知舛馳大抵詆訾聖人即為怪迂析辯詭辭以撓世事雖小辯終破大道而或衆使溺於所聞而不自知其非也及太史公記六國歴楚漢訖麟止不與聖人同是非頗謬於經故人時有問雄者常用法應之譔以為十三卷象論語號曰法言文多不著獨著其目學行吾子脩身問道問神問明寡見五百先知重黎淵騫君子孝至 志儒家揚雄所序三十八篇太元十九法言十三樂四箴二 隋志揚子法言十五卷解一卷李軌注梁有六卷侯芭注十三卷宋衷注揚雄集五卷唐志同 書目六卷四十三篇又二十四箴一卷 唐志揚子法言六卷宋衷注十卷李軌注三卷柳宗元注十三卷宋朝司馬光集晉李軌唐柳宗元本朝宋咸吳秘四
  家十二卷
  漢儒家言
  志儒家言十八篇不知作者
  漢别集
  隋志漢武帝集二卷見御集淮南王安集一卷唐二卷本傳辨博善為文辭為離騷傳又獻頌徳及長安都國頌及方技賦頌賈誼集四卷唐志二卷傳弔屈原賦服賦政事疏又上疏益淮陽地為梁王立後諫王淮南諸子凡所著述五十八篇掇其切于世事者著于傳朝錯集三卷唐志無 傳遷博士上書言兵事復言當世急務二事舉賢良策又言削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書凡三十篇論其施行之語著于篇枚乘集二卷傳諫吳王書乘復游梁梁客皆善屬辭乘尤高司馬遷集一卷唐志二卷 漢志賦八篇傳年十嵗誦古文紬金鐀石室之書報任安書遷既死其書稍出 文選注引遷集悲不遇賦東方朔集二卷傳上書髙自稱譽諫起上林奏泰階六符言董偃之罪對化民有道上書陳農戰彊國之計著論答客難非有先生論有封泰山責和氏璧及皇太子生禖屏風殿上柏柱平樂觀賦獵八言七言上下從公孫𢎞借車凡劉向所錄具是矣司馬相如集一卷唐二卷 傳著子虛上林賦諭巴蜀檄難巴蜀父老諌獵疏哀二世賦大人賦封禪書他所著若遺平陵侯書與五公子相難草木書篇董仲舒集一卷唐二卷傳對賢良文學策相江都膠西王上疏諫争教令國中朝廷有大議對皆有明法凡上疏條教凡百二十三篇孔臧集二卷李陵集二卷文選有李少卿詩魏相集二卷傳少學易對䇿髙弟奏封事損霍氏權全功臣之世白去副封上書諫擊匈奴右地明易有師法好觀漢故事便宜章奏條奏便宜行事及賢臣所言表采易隂陽及明堂月令奏之風雨災變輙奏言之 韓延壽傳有相文學對策張安世傳魏相上封事有褒徳顯功之言張敞集一卷唐二卷 傳諫昌邑王書言霍氏封
  事請自治盗賊書諫太后出游獵書詣公車上書王褒集五卷傳中和樂職宣布詩聖主得賢臣頌所幸宫館輙為歌頌侍太子誦讀竒文及所自造作太子喜褒甘泉洞簫頌劉向集六卷唐五卷 書目五卷集者云晉八卷隋本五卷今所存十八篇 傳通達能屬文辭獻賦頌數十篇使外親上變事書上封事著疾讒擿要救危及世頌凡八篇校中五經祕書著洪範五行傳十一篇諌起昌陵言陳湯功極諫王氏封事奏災異書博物洽聞通達古今其言有補於世陳湯集二卷唐志無傳好書善屬文上疏自劾奏矯制陳言 兵狀誅郅支單于疏徙初陵疏韋𤣥成集二卷傳以明經修父業黜爵作詩自劾復作詩自著復玷缺之難罷郡國廟立親廟議𤣥成父賢其先韋孟家於鄒谷永集二卷唐五卷 傳博學經書數上疏言得失舉方正直言極諌對䇿災異對謝王鳯書與王譚書王音書上疏訟陳湯薦薛宣說成帝絶滛祀善言災異前後所上四十餘事專攻上身與後宫而已杜鄴集二卷唐五卷 傳對方正直言策說王音與王商親密說王商復郊祀李尋集二卷唐志無傳好洪範災異又學天文月令隂陽事說王根防水災待詔黄門對災異師丹集一卷梁三卷唐志五卷 傳議論深博成帝拜丁傅奪王氏權丹以得信於上上書数十多切直哀帝追尊定陶王為共皇置吏二千石以下為立廟京師丹議不可息夫躬集一卷唐五卷 傳通覽記書上疏詆公卿大臣著絶命辭揚雄集五卷傳好學不為章句訓詁通而已嘗好辭賦作反離騷又旁離騷作重一篇曰廣騷又旁惜誦以下至懷沙一卷名畔牢愁為甘泉賦河東賦校獵賦長楊賦或嘲雄以𤣥尚白雄解之號曰解嘲客有難𤣥大深雄解之號解難作九州箴諫宜許單于書劉歆集五卷傳少以通詩書能屬文博見彊志過絶於人欲建立左氏春秋及毛詩逸禮古文尚書移書責太常博士班婕妤集一卷唐志無班昭集三卷唐志二卷 傳作女誡七篇所著賦頌銘誄問注哀辭書論上疏遺令凡十六篇崔篆集一卷傳以明經徵詣公車自以受莽偽寵辭不仕著周易林臨終作賦自悼曰慰志唐林集一卷唐志無史岑集二卷傳著頌誄復神說疾凡四篇東平王蒼集五卷唐二卷 傳議定南北郊冠冕車服制度及光武廟登歌八佾數上書諫校獵河内上疏乞就蕃國上光武受命中興頌上疏諫起二陵自建武以來章奏書記賦頌七言别字歌詩桓譚集五卷唐二卷 傳能文章好古學數從劉歆揚雄辨析世祖時上疏陳時政所宜著書言當世行事二十九篇曰新論著賦誄書奏二十六篇馮衍集五卷傳說亷丹據大郡撫吏士又以計說鮑永遺田邑書上書陳八事集有與隂就書班彪集三卷傳著王命論所著賦論書記奏事合九篇上書言東宫諸王宜置師傅陳元集一卷唐志無 傳上疏立左氏傳又上疏言不宜使有司察公輔王隆集二卷唐志王文山集 傳著詩賦銘書二十六篇朱勃集二卷唐志同梁鴻集二卷傳作五噫之歌思高恢詩著書十餘篇杜篤集一卷唐五卷 傳為誄吳漢辭奏論都賦所著賦誄弔書讃七言女誡及雜文十八篇又著明世論十五篇傅毅集二卷梁五卷 唐五卷 傳作廸志詩依清廟作顯宗頌十篇著詩賦誄頌祝文七激連珠二千八篇班固集十七卷唐十卷 傳九嵗能屬文及長博貫載籍奏記東平王蒼延英雄撰世祖本紀又作列傳載記上兩都賦所著典引賓戯應譏詩賦銘誄頌書文記論議六言在者凡四十一篇黄香集二卷傳遷尚書令為東郡太守上疏讓所著賦牋奏書令凡五篇崔駰集十卷傳善屬文擬揚雄解嘲作達㫖上四廵頌獻書誡竇憲所著詩賦銘頌書記表七依婚禮結言達㫖酒警合二十一篇賈逵集一卷梁二卷 唐二卷 傳永平中上疏獻左氏傳國語解詁作神雀頌條奏左氏傳大義著經傳義詁及論難百餘萬言又作詩頌誄書連珠酒令凡九篇劉騊駼集一卷梁二卷 唐二卷 傳著中興以下名臣列士傳乂自造賦頌書論凡四篇李尤集五卷唐志無 傳著詩賦銘誄頌七歎哀典凡二十八篇竇章集二卷傳好學有文章與馬融崔瑗同好崔瑗集六卷梁五卷 唐五卷 傳髙於文辭善為書記箴銘所著賦碑銘箴頌七蘇南陽文學官志歎辭移社文悔祈草書蓺七言凡五十七篇劉珍集二卷傳著誄頌連珠凡七篇乂撰釋名張衡集十一卷梁十二卷又一本十四卷唐十卷 傳擬班固兩都作二京賦著靈憲筭罔論設客問作應問以見志上疏言圖緯虛妄作思𤣥賦所著詩賦銘七言靈憲應問七辯廵告懸圖凡三十二篇蘇順集二卷傳所著賦論誄哀辭雜文十六篇胡廣集二卷傳上疏諫探籌建后駮左雄改察舉之制撰百官箴四十八篇其餘所著詩賦銘頌箴弔及諸解詁凡二十二篇葛龔集六卷梁五卷 唐五卷 傳以善文記知名著文賦碑誄書記凡二十篇李固集十二卷梁十卷 唐十卷 傳舉對策論當世之敝為政所宜奏記梁商令先正風化退辭髙滿上疏陳事徵用楊厚臨終與胡廣趙戒書所著章表奏議教令對策記銘凡十一篇馬融集九卷唐五卷 傳上廣成頌東廵頌詣公車對策所著賦頌碑誄書記表奏七言琴歌對策遺令凡二十一篇為梁冀草奏李固又作大將軍西第頌髙彪集二卷梁一卷 傳覆刺遺馬融書數奏賦頌竒文因事諷諫作箴餞第五永蔡邕等甚美其文以為莫尚王逸集二卷傳賦誄書論及雜文凡二十一篇又作漢詩百二十三篇著楚辭章句子延壽作魯靈光殿賦桓驎集二卷漢書有桓驎著書二十一篇崔琦集一卷唐二卷 傳作外戚箴白鵠賦所著賦頌銘誄箴弔論九咨七言凡十五篇酈炎集二卷傳有文才解音律有志氣作詩二篇邊韶集一卷唐二卷傳著詩頌碑銘書策凡十五篇朱穆集二卷傳奏記梁冀以災異勸戒作崇厚論上疏言宦官所著論策奏教書詩記嘲凡二十篇延篤集一卷梁二卷 唐二卷 傳或疑仁孝前後之證篤論之李文徳欲引進篤為書止之所著詩論銘書應訊表教令凡二十篇皇甫規集五卷傳西羗大㓂上書言馬賢必敗又上疏乞自效舉賢良方正對策上疏自奮討零吾又上疏自訟拜度遼將軍薦張奐自代所著賦銘碑讃禱文弔章表教令書檄牋記凡二十七篇張奐集二卷傳舉賢良對策上疏言災應奏記謝叚熲著銘頌書教誡述志對策章表二十四篇子芝昶並善草書王延壽集三卷唐志無逸之子 崔實集二卷唐志無 傳著政論所著碑論箴銘答七言詞文表記書凡十五篇趙壹集二卷傳作解擯貽書謝友人恩為窮鳥賦又作刺世疾邪賦以舒怨憤著賦頌箴誄書論及雜文十六篇劉陶集三卷唐志無 傳游太學上䟽陳事議改鑄大錢陳要急八事大較言天下大亂皆由宦官作七曜論匡老子反韓非復孟軻上書言當世便事條教賦奏書記辨疑百餘篇張升集二卷唐志無 傳著賦誄頌箴書凡六十篇侯瑾集二卷傳為皇德傳三十篇餘所作新文數十篇盧植集二卷傳獻書規竇武上書立五經博士日食上封事所著碑誄表記凡六篇亷品集二卷亡唐志無荀爽集一卷梁三卷 唐二卷 傳對策陳便宜著禮易等傳尚書正經春秋條例漢語公羊問及辨䜟它所論叙題為新書凡百餘篇劉梁集三卷梁二卷 唐二卷 傳著破羣論辯和同之論孫楨以文名鄭𤣥集二巻傳𤣥所注周易尚書毛詩儀禮禮記論語孝經尚書大傳中𠉀乾象厯义著天文七政論魯禮禘祫義六蓺論毛詩譜駁許慎五經異義答臨孝存周禮難凡百餘萬言弟子問五經作鄭志八篇蔡邕集十二卷梁二十卷 唐二十卷 傳作釋誨以戒厲上書陳政要宜所施行七事入崇政殿對災異程璜使人飛章言邕詔詰狀邕上書自陳所著詩賦碑誄銘讃連珠箴弔論議獨斷勸學釋誨叙樂女訓篆蓺祝文章表書記凡百四篇士孫瑞集二卷應劭集二卷梁四卷 唐四卷傳凡為駮議三十篇删定律令為漢儀著漢官禮儀故事為狀人紀著中漢輯序撰風俗通凡所著述百三十六篇張超集五卷唐志張邵 傳著賦頌碑文薦檄牋書謁文嘲凡十九篇又善草書孔融集九卷梁十卷 唐十卷 傳每朝㑹訪問融引正定議議不宜加馬日磾禮議不當復肉刑上疏言宜隱劉表郊祀事與曹操書多侮慢之辭所著詩頌碑文論議六言策文表檄教令書記凡二十五篇虞翻集二卷唐三卷張紘集一卷梁二卷禰衡集二卷傳文章多亡潘朂集二卷阮瑀集五卷
  漢風俗通 狀人紀 中漢輯序
  應劭傳初劭父奉為司𨽻時並下諸官府郡國各上前人像贊劭乃連綴其名錄為狀人紀又論當世行事著中漢輯序撰風俗通以辨物類名號釋時俗嫌疑文雖不典後世服其洽聞凡所著述百三十六篇又集解漢書皆傳于時 唐志雜家應劭風俗通義三十卷隋志三十一卷録一卷又應劭集二卷唐志四卷 中興書目十卷案隋志本三十一卷今存十卷皇霸正失愆禮過譽十反聲音窮通祀典怪神山澤 蘇頌風俗通義序云諸儒著書引據最多而無若庾仲容子抄馬總意林載之畧偹 服䖍有通俗文一卷
  漢荀爽新書 漢語
  荀爽傳著禮易詩傳尚書正經春秋條例又集漢事成敗可為鑒戒者謂之漢語又作公羊問及辨䜟及他所論叙題為新書凡百餘篇今多亡缺 史記文帝注引漢語隋志荀爽集一卷見前
  漢諸儒書
  文選劉孝標論注引論衡曰漢諸儒作書者以司馬長卿揚子雲河漢也其餘涇渭也
  蜀漢諸葛氏集 集誡
  蜀志諸葛氏集目錄開府作牧權制南征北出計算訓厲綜覈上下雜言上下貴和兵要傳運與孫權書與諸葛瑾書與孟達書廢李平法檢上下科令上下軍令上中下右二十四篇凡十萬四千一百一十二字臣壽等言前在著作荀朂和嶠奉使臣定諸葛亮故事輒删除複重隨類相從凡為二十四篇篇名如右傳亮言教書奏多有可觀别為一集論者或怪亮文采不豔而過於丁寧周至臣愚以為臯繇之謨略而雅周公之誥煩而悉亮所與言盡衆人凡士故其文指不及得逺也然其聲教遺言皆經事綜物公誠之心形于文墨足以知其人之意理而有補當世泰始十年二月一日癸巳平陽侯相陳壽上晉陳壽傳撰蜀相諸葛亮集奏之 唐志蜀諸葛亮集二十四卷隋志二十五卷梁二十四卷儒家集誡二卷隋志總集武侯誡一卷正史有論前漢事一卷又音一卷女訓有貞潔記一卷 書目亮集十四卷後一卷錄傳及碑記其前十二篇章句頗多字數乃少魏氏春秋亮作八務七戒六恐五懼皆有條章以訓
  厲臣子 木牛流馬法見集中作正議言據道討滛不在衆寡率衆南征詔賜鈇鉞曲蓋羽葆虎賁亦見集中王業不偏安之表亮集所無出張儼黙記 後漢郡
  國注引諸葛亮書及表水經注亦引之建興四年露布之詔廖立之表來敏之教並見集中
  魏渾輿經
  魏志景初中下邳桓威年十八而著渾輿經依道以見意
  吳陳子要言
  隋志法家陳子要言十四卷吳豫章太守陳融撰唐志同
  譙子法訓
  唐志儒家譙子法訓八卷譙周撰隋志同又五教五卷隋志梁有譙子五教志五卷亡
  袁子正書
  唐志儒家袁子正論二十五卷隋志十九卷又正書二十五卷袁準隋志梁又有袁子正書二十五卷
  晉言道 訪論 古今厯 審機 娛賓 九思
  陸喜傳在吳為吏部尚書武帝時為散騎常侍好學有才思嘗為自叙其畧曰劉向省新語而作新序桓譚詠新序而作新論余不自量感子雲之法言而作言道覩賈子之美才而作訪論觀子政之洪範而作古今厯覽蔣子通萬幾而作審機讀幽通思𤣥四愁而作娛賓九思眞所謂忍愧者也其書近百篇吳平又作西州清論傳於世借稱諸葛孔明以行其書有較論格品篇云云陸雲撰新書十篇舊唐志儒家典語十卷陸景撰文選注引陸景典論 陸機正訓十卷通志云出於荆州田氏國史志雜家唐志有二十卷辛徳源撰此題陸機疑誤
  晉辨道
  華譚傳建興初元帝命為鎮東軍諮祭酒譚博學多通在府無事乃著書二十卷名曰辨道上牋進之帝親自覧焉
  晉志林
  虞喜傳著安天論以難渾蓋又釋毛詩畧注孝經為志林三十篇又韋謏為典林二十三篇 隋志志林新書三十卷唐志二十卷梁有廣林二十四卷又後林十卷虞喜撰唐志後林新書十卷三國志注引志林 唐志類書類于政立類林十卷中興書目
  唐于政立類林十卷分五十目記古人事迹小説家裴子野類林三
  
  晉干寳正言
  唐志干寳正言十卷又立言十卷 沈約撰邇言十卷子旋集注行於世
  宋古今善言
  范泰傳著古今善言二十四篇 唐志雜家三十卷隋志同
  梁法寳聨璧
  梁書簡文撰三百卷中大通六年書成作者有蕭子顯等三十人以比皇覽命湘東王為序三年太子召許懋與諸儒録長春義記一百卷
  隋政道集
  李文博傳長議論著政道集十卷開皇中直秘書内省典校羣籍謂房𤣥齡曰清流必潔源正末必端本 唐志法家治道集十卷 書目雜載前賢所論治理之要凡一百十篇
  隋王氏六經
  杜淹世家大業元年文中子續詩書正禮樂脩元經讃易道九年而六經大就禮論二十五篇為一十卷樂論二十篇為十卷續書一百五十篇為二十五卷續詩三百六十篇為十卷元經五十篇為十五卷贊易七十篇為十卷文中子受書於李育學詩於夏琠問禮於關子明正樂於霍汲考易於族父仲華銅川君告以元經之事貞觀初王凝考六經之目而繕錄焉禮樂論各亡其五篇續詩書各亡其小序惟元經讚易存焉得六百六十五篇勒成七十五卷分為六部號王氏六經召諸子而授焉凝召三子而教之畧例貞觀十六年福畤二十一嵗受六經之義附錄 王勃傳通起漢魏盡晉作書百二十篇續古尚書後亡其序有錄無書者十篇王勃補全缺遺定著二十五篇 中說續書始於漢以存漢晉之實詩備六代以辨六代之俗晉至隋元經始於晉惠以斷南北之疑贊易以申先師之㫖正禮樂以旌後王之失 門人受禮竇威賈瓊姚義温彦博杜如晦陳叔逹杜淹房喬魏徵李靖薛方士裴晞王珪元經叔恬備聞六經之義董常仇璋薛收程元
  唐髙識篇
  傅奕傳武徳七年奕上疏極詆浮圖法又上十二論奕注老子集魏晉以來與佛議駁者為高識篇 志髙識傳十卷
  唐脩身要覽
  志儒家章懐太子十卷
  唐中樞龜鑑志作龜鏡
  志小說家蘇瓌中樞龜鏡一卷國史志儒家 書目初瓌謂子頲有公輔之器因以宰相事業訓之凡二十七條宋開府見之請號曰龜鏡宋朝陳瓘廣之
  唐朝野僉載
  書目張鷟二十卷載周隋以來雜事時為問答以評目之補遺三卷
  唐六誡
  志小說家姚元崇六誡一卷崇文目同 文苑英華姚元崇五誡持衡彈琴對鏡辭金氷壺 文粹元崇氷壺誡執秤誡執鏡誡口箴 志雜家張楚金紳誡三卷 韓愈五箴栁宗元三戒
  唐百行章 叙訓
  志儒家杜正倫百行章一卷雜家辛之諤叙訓二卷開元十七年上授長社尉
  唐博聞竒要 古今精義
  志雜家博聞竒要二十卷開元武功縣人徐闉上詔試文留集賢校理注記云開元二十一年十二月上薛洪古今精義十五卷
  唐說林
  張大素傳子悱明皇時為集賢院判官詔以其家所著魏書說林入院綴修所闕 志雜家張大素說林二十卷孔衍說林五卷王方慶續世說新書十卷 集賢注記開元八年五月張悱以前福昌令奉敇修其父大素所撰後魏隋書說林大素魏書一百卷
  唐事對
  書目十卷題唐燕公撰采經史屬辭比事間作詩語記之凡一百十四門意出於張說
  唐意林
  志雜家馬總意林一卷 書目貞元中馬總撰三卷先是梁庾仲容為子書鈔三十卷總增損庾書詳擇前志裁成三卷戴叔倫栁伯存為序
  唐綂載
  志雜家韓潭綂載三十卷夏綏銀青節度使貞元十三年上 會要貞元十二年二月夏州節度使韓潭進統載四十卷 舊史其書採虞夏以來至于周隋録其事跡善於始終者六百六十八人為立傳
  唐酉陽雜爼
  志小說家叚成式酉陽雜爼三十卷崇文目同 中興書目二十卷唐太常少卿叚成式撰志聞見譎怪凡三十二類 李淑書目詩書味之太羮史為折爼子為醯醢故名曰雜爼酉陽取大小二酉山多藏竒書 方輿記辰州小酉山有石宂中有秦人書千卷故湘東王云訪酉陽之逸典 書目叚成式續雜俎十卷録異事續之
  唐記室新書
  志李途記室新書三十卷崇文目同 中興書目唐東川節度掌書記李途撰纂集諸書事迹為對語列四百餘門職方郎中孫樵為之序
  唐備舉文言
  志類書陸贄備舉文言二十卷崇文目同 書目三十卷摘經史為偶對類事共四百五十二門
  唐古今說苑
  志儒家李吉甫十一卷
  唐元和辨謗畧
  唐次傳建中初及進士第歴侍御史竇參數薦之參敗出為開州刺史積十年不遷韋臯鎮蜀表為副使徳宗諭臯罷之次身在外抑不得伸以為古忠臣賢士罹毁被謗至殺身君且不悟者因采獲其事為辨謗畧三篇上之帝益怒曰是乃以古昏主方我改䕫州刺史憲宗立召還授禮部郎中知制誥中書舍人憲宗雅惡朋比傾䧟者嘗覽辨謗略善之謂學士沈傳師曰凡君人者宜所觀省次編錄未盡卿可廣其書傳師乃與令狐楚杜元頴論次起周迄隋増為十篇號元和辨謗畧 志儒家唐次辨謗畧三卷元和辨謗畧十卷令狐楚沈傳師杜元頴撰裴潾大和新修辨謗畧三卷 會要元和十二年十月翰林學士沈傳師等奏元和辨謗畧兩部各十卷一部進上一部請付史館從之 崔羣傳元和十四年三月帝嘗語宰相聽受之際不亦難乎比詔學士集前世事為辨謗畧以自儆鑒其要云何羣對曰無情曲直辨之至易有情則欺偽難審也故孔子有衆好衆惡浸潤膚受之說以其難辨也若陛下擇賢而任待之以誠糾之以法則人自歸正誰敢以欺帝韙其言 中興書目唐集賢殿學士裴潾撰舊有十卷以其繁冗删去止三卷載自古被誣之事起周公至狄仁傑又太和辨謗録三卷案崇文總目李徳𥙿等撰憲宗時命傳師楚等撰元和辨謗錄十卷大和中徳𥙿以其文繁删為三卷 舊紀元和十二年十月癸酉内出元和辨謗畧二巻付史館 唐次元和辨謗畧序曰似信而詐似忠而非便便可以動心捷捷可以亂聽豈止鵜鴂雕卉薏苡惑珠者哉虞舜有堲讒之命我皇有辨謗之書千古一心同垂至理將備乙夜之觀則聖慮先辨謗何由興上自周漢下洎隋朝勒成十卷
  唐新語
  志雜史類劉肅大唐新語十三卷元和中 書目輯唐故事起武徳止大厯分為二十類 漢陸賈新語宋劉義慶世説新語八卷分三十八門崇文目十卷 吳裴𤣥新言五卷顧譚新語十二卷殷興通語十卷陸景典語十卷隋志
  唐西掖雜言
  書目五卷韓愈撰序云餘暇擬作自大制令逮于百執事取詩書雅言之意以西掖之號冠于篇或云非愈所作崇文總目云不著撰人名氏
  唐御臣要畧
  志儒家李徳裕御臣要畧卷亡 會要大和八年九月宰相李徳裕進
  唐帝王政綂
  㑹要大中五年十二月太子詹事姚康撰十卷上之
  唐古今通要
  書目四卷苗台符撰自黄帝至唐大中年紀疆理及户口盛衰依史記自黄帝及共和存其代數周秦以降則以元年冠甲子
  唐戚畹纂要
  志類書類劉揚名戚畹纂要十卷戚畹英華十卷袁說重脩書目戚畹纂要劉揚名纂傳記宗族親姻事分内外
  篇次之戚苑英華崇文目云劉揚名撰袁說重脩說摭采他書以增綴之
  唐帝王鏡畧
  晁氏志劉軻撰一卷自開闢迄唐初帝王世次綴為四言以訓童𫎇蜀馮鑑續之至唐末編年類
  唐事鑑
  志類書郭道規事鑑五十卷
  唐化綂
  志雜家熊執易五百卷類九經為書三十年乃成未及上卒
  唐長短經
  志雜家類趙㽔長短要術十卷 書目論主霸機權正變長短之術凡六十三篇第十九載兵權隂謀晁氏志雜家類
  唐羽書集
  志總集臧嘉猷羽書三卷處士 書目集歴代軍中符檄誥命箴頌之文以唐為首上至夏甘誓而止 崇文目續羽書六卷
  唐金鑰
  書目二卷大學博士李商隱以帝室職官嵗時州府四部分門編類
  唐鳯策聯華
  書目三卷顧雲撰并序有續魏徵遺表代尉遲敬徳答隱大子箋補十八學士寫像贊安西都䕶府重築碎葉城碑大抵皆因舊事而作崇文目别集類
  唐致理書
  志雜家朱朴致理書十卷又郭照度治書十卷 書目朱朴乾寧中為國子毛詩博士論述時務凡五十篇上之
  唐女論語
  志尚宫宋氏女論語十篇 傳若莘著十篇凖論語以韋宣文君代孔子曹大家等為顔冉推明婦道之所宜若昭又為傳申說之 志長孫皇后女則要錄十卷武后古今内範一百卷内範要畧十卷鳯樓新誡二十卷韋氏續曹大家女訓十二章
  唐七百三十六家别集
  志丁部集錄其類有三二曰别集類七百三十六家七百五十部七千六百六十八卷始於趙荀況集楚宋玉集終於盧藏用集失姓名一家𤣥宗以下不著錄四百六家五千一十二卷 隋志别集四百三十七部四千三百八十一卷通計亡書合八百八十六部八千一百二十六卷詳見上
  唐韓愈集
  志四十卷 書目五十卷 李漢序凡七百一十六首合目錄為四十一卷又外集雜著實錄等十卷又遺文一卷十二篇其傳始於曾鞏音義五十卷祝充進於朝紹興中樊汝霖譜注四十卷洪興祖撰年譜一卷方崧卿舉正十卷彭郁㑹覽四十卷外抄八卷朱熹考異十卷 李漢序曰詭然而蛟龍翔蔚然而虎鳯躍鏘然而韶鈞發日光玉潔周情孔思千態萬貌卒澤於道徳仁義炳如也 皇甫湜曰茹古涵今無有端涯渾渾灝灝不可窺校及其酣放豪曲快字凌紙怪發鯨鏗春麗驚耀天下然而栗密窈𦕈章妥句適精能之至入神出天唐書贊曰愈以六經之文為諸儒倡障隄末流反刓
  以樸剗偽以真然愈之才自視司馬遷揚雄至班固以下不論也當其所得粹然一出於正刋落陳言橫騖馳驅汪洋大肆要之無抵牾聖人者其道蓋自比孟軻程子曰退之晚年之文所見甚高不可易而讀也 朱子曰原道諸篇於道之大原非荀揚仲淹之所及其言曰根之茂者其實遂膏之沃者其光曄仁義之人其言藹如也其徒和之亦曰未有不深於道而能文者 穆伯長曰韓元和聖徳平淮西柳雅章之類皆辭嚴義偉製述如經
  唐柳宗元集
  志三十卷書目同外集一卷
  宋朝晉代名臣集
  書目十五卷晉王濟棗據劉寳閭丘冲欒肇王讚郄正張敏伏緯應亨索靖閻纘嵇紹卞粹虞漙十五家文各為一卷著爵里於卷首乾道中汪應辰云蓋國初館閣之士得晉人殘缺之聚為此編
  唐語林
  宋朝王讜以唐小說五十家取其要者倣世說分五十二門為唐語林十一卷今本起德行訖俚俗自故事以下五門闕一本八卷 崇文目唐書類苑二卷新修唐朝事類十卷
  端拱古今類要
  謝泌端拱初獻所著文二十編古今類要三十卷召試中書直史館
  淳化東觀集
  崇文目十卷羅處約撰淳化二年七月蘇易簡上之藏史館
  淳化仙鳬羽翼
  書目淳化中光祿丞曾致堯采經史子集中可為詩賦論題者集之據本經注解其下取興國八年御製賜進士詩名篇 崇文目類書三十卷
  咸平新書 理樞
  晁逈傳真宗擢直史館獻咸平新書五十篇又獻理樞一編四年三月壬午獻一卷召試知制誥
  咸平本說
  二年五月比部郎中刁衎獻本說十卷三十三篇召試學士院授秘閣校理
  咸平廣孝新書 紹興寧親寳鑑
  淳熙編集孝史
  咸平六年九月甲午直史館樂史獻所著廣孝新書五十卷孝悌錄上清文苑四十卷總仙記凡八百卷詔奬之紹興三十二年孝宗即位十月十八日詔鄧倫進寧親寳鑑用意可嘉有補孝治遷一秩淳熙十五年三月八日有諫議大夫謝諤進編集孝史五十卷并序目錄共十一册詔付秘省 崇文目上清文苑四十卷廣孝新書五十卷唐孝悌錄十五卷孝悌錄二十卷 樂史傳雍熙三年獻所著貢舉事二十卷登科記三十卷題解二十卷唐登科文選五十卷孝悌錄二十卷續卓異記三卷淳化四年又獻廣孝傳五十卷總仙傳一百四十一卷詔秘閣冩本進内 會伯智著孝行類要 尹源作唐説叙兵凡十篇上之 江休復著神告一篇言皇嗣未立假神告祖宗之意冀以感悟著唐宜鑒十五卷春秋世論三十卷 歐陽修上蘇洵所著書二十二篇權書衡論機策 劉顔著儒術通要經濟樞言數十篇 李淑獻繫訓二篇戚綸著理道評十二篇陳執中上復古要道三篇真宗異而召之既至進演要三篇以蚤定天下根本為說
  天聖羣書新語
  書目十一卷天聖中方龜年采六經傳記百家之言以字句分門為類 天聖中詔許天下士獻文章應詔者百數有司第其善者唐詢數人而已
  景祐升平舉要
  四年十一月同修注葉清臣上十篇壬子命為直史館
  景祐注法言
  景祐四年十月十六日著作佐郎宋咸表進重廣注揚子法言十卷三册序云東晉李軌為注唐栁宗元删定禆缺糾失五百餘條 元豐四年十一月己丑司馬光采諸家所長附以己意名曰集注序云揚子之文簡而奧景祐四年詔國子監校法言嘉祐二年七月畢上之又詔吕夏卿校定治平元年上之又詔内外制看詳二年上之命鏤板宋咸吳祕皆注法言宋庠家有李軌注本及音義最精詳音義多引天復本校法言者皆據以為正
  寳元君臣龜鑑 唐君臣龜鑑
  二年二月一日壬戌朔太常丞詹庠上六十卷詔奬之屯田外郎李及之掇唐史有益於治者撰次凡八十卷曰唐君臣龜鑑王堯臣上其書
  皇祐治原
  五年六月壬午皇姪右神武大將軍宗諤上治原十五卷詔奬之 楊大雅因轉對上原治十七篇
  嘉祐治道中術
  二年十一月己亥集賢校理何涉上治道要術三十篇敇奬諭涉字濟川果州人又有春秋本旨 書目刁衎三卷凡三十篇括古議今雜論治要 國史志刁衎本說十卷何涉治道中說三篇嘉祐中進儒家
  國朝事始
  書目一卷范鎮記皇朝政事典禮所出共二百餘條
  元豐事物紀原
  書目十卷元豐中高承以劉存馮鑑事始删謬除複增益名類皆援摭經史以推原初始凡二百七十事 唐吳王諮議劉存與長史房徳懋等集經史諸書以類分門為事始三卷唐志小説家事始三卷劉孝孫房徳懋又三卷劉睿續後蜀馮鑑采羣書續事始五卷宣和中朱繪以事始疎畧撰事原三十卷 北史劉懋撰諸器物造作之始十五卷名曰物祖 唐志雜家謝昊物始十卷
  元祐重校學海
  書目三十卷馬共以唐温庭筠學海未盡唐志類書庭筠學海三十卷因總括諸書損益去取分類為一千二百八十餘門崇文目學海三十卷史海十卷
  皇極經世
  邵雍撰十卷以元經㑹以㑹經運以運經世天日月星辰隂陽水火土石剛柔暑寒晝夜雨風露雷性情形體走飛草木目鼻耳口聲色氣味皇帝王伯體用易書詩春秋心迹天開於子地闢於丑人生於寅 孔子賛易自羲軒而下祖三皇也序書自堯舜而下宗五帝也删詩自文武而下子三王也脩春秋自桓文而下孫五伯也一元之運始於日甲月子星甲辰子自開闢以來推其年数雍得之於李挺之挺之得於穆伯長自天地運化陰陽消長皆以數推之以窮萬物之變程伯淳謂加一倍法其書以日月星辰水火土石盡天地之體用以暑寒晝夜雨風露雷盡天地之變化以性情形體走飛草木盡萬物之感應以元㑹運世嵗月日辰盡天地之終始以皇帝王伯易書詩春秋盡聖賢之事業 易用九六經世用十十二一元統十二㑹十二㑹統三十運三十運統十二世一世統三十年一年統十二月一月統三十日是十二與三十迭為用也觀物篇解伯温叙述二卷蔡元定為指要二篇以伏羲卦圖列於前以皇極經世疏於後 張行成撰索隠一卷觀物外篇衍義九卷 張栻因經世之 攷自堯甲辰至乾道改元之嵗凡三千五百二十二年列為六圖曰經世紀年 周奭為節要 觀物外篇門弟子記平生之言合二卷雖以次筆授不能無小失然發明成書為多張行成曰内篇理深而数畧外篇数詳而理顯學先天者當自外篇始 晁氏志皇極經世十二卷起堯即位之二十二年甲辰終周顯徳六年己未編年紀興亡治亂之事以符其學觀物篇系於後其子伯温解 康節先生受業於李之才先視之以陸淳春秋意欲以春秋表儀五經既可語五經大㫖則授易而終焉
  紹興皇朝事實類苑
  紹興中江少虞撰次二十六卷祖宗聖訓名臣事迹及藝術仙釋神怪夷狄風俗釐為二十六門
  紹興中興龜鑑
  七年三月二十一日詔林保所獻中興龜鑑可采賜紫其書進入十三年五月丁卯十一日何俌上十卷詔遷一官
  帝王手鑑
  崔偓佺撰十卷
  帝王經世圖籍
  唐仲友撰十卷一百二十二篇周必大題辭
  賜書詳見御書
  漢賜祕書
  叙傳班斿為右曹中郎將與劉向校秘書每奏事斿以選受詔進讀羣書上器其能賜以祕書之副時書不布自東平思王以叔父求太史公諸子書大將軍白不許霍山坐寫祕書 蘇昌為大常坐藉霍山書泄秘書免彪與從兄嗣共遊學家有賜書好古之士自逺方至
  漢賜外屬圖世家列傳
  竇融傳融與五郡太守共砥厲兵馬上疏請師期帝深嘉美之乃賜融外屬圖及太史公五宗外戚世家魏其侯列傳
  漢賜祕書列仙圖
  見圖類
  漢賜山海經河渠書禹貢圖
  王景傳永平二年議脩汴渠引見景問以理水形景陳其利害應對敏給帝善之又以嘗修浚儀渠功業有成乃賜景山海經河渠書禹貢圖 宋賜河西王𫎇遜周易及子集諸書合四百七十五卷 唐栁宗元家有賜書三千卷在善和里舊宅
  唐賜荀悅漢紀
  見賜物
  唐賜厯日
  集賢注記自置院之後每年十一月内即令書院寫新厯日一百二十本頒賜親王公主及宰相公卿等皆令朱墨分布具注厯星遞相傳寫謂集賢院本
  太平興國賜軍誡雍熈賜六韜
  見兵書
  淳化賜儒行篇
  淳化三年二月詔以新印儒行篇賜中書樞宻兩制三館等人各一軸先是御試進士以儒行篇為論題意欲激勸士流脩儒行故命雕印首賜孫何等次及宰輔近臣至銓司選人令置於聽事以代座右之誡三月已酉賜新第孫何等儒行篇各一軸何等表謝 祥符二年十一月丙辰復以儒行篇賜親民釐務文臣其幕職州縣官使臣賜敇令崇文院摹印送閤門辭日給之初上謂輔臣曰先朝賞賜近臣儒行篇可并賜之 紹興十八年六月三日御書儒行篇賜進士王佐等
  咸平賜三史 賜九經
  元年七月甲申賜諸王輔臣新印三史各一本四年六月丁卯詔郡縣學校聚徒講誦之所各賜九經一部
  咸平賜三國志
  五年四月乙亥直秘閣黄夷簡等上新印三國志賜銀帛以其書分賜親王輔臣
  景徳賜經史
  景德元年七月癸未朔賜諸王宗室近臣新印周禮疏二年六月乙未賜殿前都指揮使高瓊九經書疏諸史各一部從所請也真宗尚儒術故勲臣宿將亦化焉十月甲申賜宰執近臣親王新印周禮儀禮公羊穀梁傳疏三年八月甲戌賜右諫議种放大宗聖製御書九經三史義疏四年七月賜交趾九經從其請也祥符六年十一月癸丑賜御史臺九經三史三國志晉書八年正月丁亥以監書賜昭應宫二月辛酉又賜聖製文集天禧元年二月賜宗正寺經史以備修玉牒 至道三年九月戊寅殿中丞方演言曲阜文宣王廟有書樓而無典籍請賜九經及先帝御書重給祭器從之景徳元年七月丙午崇文院上新印晉書百三十卷
  賜校勘官
  祥符賜莊列子
  景徳二年二月甲辰直講孫奭言郭象所注莊子時㑹莊生之㫖請依道徳經例校定并釋文三卷雕印詔可命崇文院檢討杜鎬與奭同校定摹刻祥符元年六月甲辰賜輔臣南華真經版本人一部 景徳四年經列子觀二月丙子詔加至徳之號命官校正其書祥符五年四月丙寅崇文院上新印列子冲虛至徳真經詔賜親王輔臣人一本祥符四年十一月丙子命李宗諤楊總等校莊子序摹板
  祥符賜孟子
  七年正月庚子國子監上新印孟子及音義賜輔臣各一部
  天聖賜進士中庸大學
  五年四月辛卯賜新第王堯臣已下中庸八年四月丙戌賜王拱辰巳下大學後登第者必賜儒行及中庸大學以為常
  天聖賜九經
  天聖九年二月癸亥賜青州州學九經 明道元年七月甲戌賜壽州州學九經二年五月庚寅賜大名府學九經 景祐二年四月戊辰賜楚州州學九經
  景祐賜册府元龜
  四年二月甲子賜御史臺册府元龜天下圖經各一部
  嘉祐賜新唐書
  五年六月詔鏤新唐書賜二府下逮修書官治平三年五月詔以七史賜二府下逮編校官
  治平賜頴邸書
  治平四年六月甲寅神宗已即位司馬光初讀資治通鑑上親製序靣賜光令𠉀書成寫入又賜頴邸舊書二千四百二卷 治平三年五月十九日王師約選尚公主又出經籍及紙筆硯墨賜之
  元豐賜班超傳
  元年西夏入㓂秦鳯以李師中知秦州賜手詔班超傳以勉之神宗聖訓云熙寧初
  元祐賜資治通鑑
  七年七月二十八日戊申詔諸路安撫鈐轄司并西京南京各賜通鑑一部
  建炎賜郭子儀傳
  四年八月丁丑韓世忠遷檢校少師翌日戊寅上諭大臣曰世忠不親文墨朕方寫郭子儀傳欲付卿等呼諸將讀示之
  紹興賜進士中庸篇
  五年策士首得汪應辰九月十九日言者請依雍熙故事賜新進士儒行篇以勵士檢有㫖添賜中庸送秘府校勘正字張嵲校中庸高閲校儒行篇二十二日閲奏儒行雖間與聖人之意合而其詞夸大類戰國縱横之學蓋漢儒雜記决非聖人格言望止賜中庸庶幾學者知聖學淵源奏可御書中庸以十月四日賜之㑹要九月賜御書石刻中庸篇
  紹興賜御書孝經
  十四年七月辛未詔諸州以御書孝經刋石賜見任官及係籍學生時已頒于郡庠殿中御史汪勃言定和議極至飬望摹刻使家至户曉以彰聖孝
  乾道賜武經龜鑑
  見兵書
  淳熙賜太子資治通鑑紀事
  三年十一月戊辰二十四日詔取袁樞資治通鑑紀事賜皇太子與陸贄奏議熟讀以求治道八年四月五日詔國子監印經史子書各一帙賜吳益王府從教授劉光祖請也






  玉海卷五十五
<子部,類書類,玉海>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