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海 (四庫全書本)/卷161
玉海 卷一百六十一 |
欽定四庫全書
玉海卷一百六十一
宋 王應麟 撰
宫室
堂
古者為堂自半已前虚之謂堂半已後實之為室堂者當也謂當正向陽之屋
堯堂
史記太史公曰墨者言堯舜堂高三尺土階三等茅茨不剪采椽不斵 論衡蓂莢生於階下須臨堂察之乃知莢數 禮器疏天子之堂九尺此周法也
明堂位正義多士傳云天子堂廣九雉三分其廣以二為内五分其内以一為高東房西房北堂各三雉
孔子堂 講堂
書序魯共王升孔子堂聞金石絲竹之音 後漢紀永平十五年三月幸孔子宅親御講堂説經 祭彤𫝊永平中坐孔子講堂顧指子路室云云 鮑永𫝊孔子闕里無故荆自除從講堂至于里門 郡國志王屋縣有孔子學堂 九域志鄆州古講堂孔子為中都宰於此堂教授兖州有孔子學堂雩臺 鄭𤣥别𫝊北海有儒林講堂
漢朝堂
西都賦左右庭中朝堂百僚之位蕭曹魏邴謀謨乎其上佐命則垂統輔翼則成化 西京賦朝堂承東温調延北 考工記外有九室注如今朝堂諸曹治事處疏謂正朝之左右為廬舍者 後明帝紀永平十七年五月公卿百官以帝威徳懐逺祥物顯應並集朝堂奉觴上夀 後𫝊袁安為太僕元和二年武威太守孟雲上書南部鈔掠宜還其生口詔百官議朝堂和帝即位竇憲擊北匃奴安與宋由任隗及九卿詣朝堂上書諫至免冠朝堂固争者十上 朱暉永平初東平王蒼聞而辟之正月朔旦蒼入賀坐朝堂求璧不可得暉奉之張酺為太尉與司𨽻校尉晏稱㑹於朝堂 鄧隲等永初中並奉朝請有大議詣朝堂與公卿參謀 斑勇為軍司馬元初六年公卿以為宜棄西域鄧太后召勇詣朝堂㑹議 黄瓊争議朝堂莫能抗奪 竇武陳蕃共㑹朝堂 陳球為廷尉宦者欲别𦵏竇太后詔公卿大㑹朝堂令中常侍監議 應劭為車騎將軍掾中平二年漢陽賊與羌胡為冦詔百官大㑹朝堂皆從劭議鮮卑熹平六年秋冦邊召百官議朝堂議郎蔡邕議曰云云 蔡邕獨斷赦令召三公詣朝堂受制書 晉志漢遣將出征授節鉞於朝堂晉令有朔望集公卿於朝堂
漢玉堂〈詳見建章宫〉
列𫝊李尋對臣位卑術淺過随衆賢待詔乆汙玉堂之署注師古曰玉堂殿在未央宫 揚雄解謿幸得遭盛明之世歴金門上玉堂注晉灼曰黄圖有大玉堂小玉堂殿 翼奉上疏孝文時未央宫無玉堂殿 谷永對抑損椒房玉堂之盛寵注椒房皇后所居玉堂嬖幸之舍 史記玉堂璧門正義漢武帝故事云玉堂内殿十二門階陛咸以玉為之門三層臺高十餘丈椽首欂以璧為之因名璧門 郊祀志建章宫南有玉堂璧門〈眺瑤堂〉 後靈帝紀中平三年二月修玉堂殿〈靈帝又造萬金堂〉官志玉堂署長一人本注宦者主中宫别處 翟酺𫝊上疏曰損玉堂之盛尊天爵之重 宦者𫝊使鈎盾令繕修南宫玉堂又鑄四鍾懸於玉堂及靈臺殿前〈按靈紀已下云云則東都别有玉堂〉 西都賦金華玉堂 西京賦宣室玉堂譬衆星之環極 三輔黄圖未央宫有殿閣三十二椒房玉堂在其中漢宫閣記云未央宫有玉堂宣室閣漢書曰建章宫南有玉堂璧門三層臺高三十丈玉堂内殿十二門階陛皆玉為之又有玉堂神明堂二十六殿漢武故事玉堂去地二十丈 喬公鼎銘延公入于
玉堂前廷 洛陽宫殿名南宫有玉堂前後殿
漢甲觀畫堂
成帝紀元帝太子宫甘露三年生甲觀畫堂〈元后𫝊云甲館 黄圖曰宫殿中采畫之堂在北宫應劭曰在太子宫黄圖同〉 霍光𫝊止畫室中不入注雕畫之室 西都賦豐冠山之朱堂 西都賦左墄右平注摯虞决疑要注曰太極乃有陛堂則有階無陛平以文塼相亞次墄為陛級 西京賦云云注墄階齒也天子殿高九尺階九齒各有九級其側階各中分左右左有齒右則滂沲平之令輦車得上
漢延清堂
見殿類
漢始生堂
章紀元和三年二月癸酉還幸元氏祠光武顯宗於縣舍正堂明日又祠顯宗於始生堂皆奏樂詔復元氏七年徭役〈明帝建武四年光烈后從征彭寵生于常山元氏𫝊舍永平五年十月行幸鄴常山三老言曰上生於元氏願䝉優復詔復元氏縣田租更賦六嵗〉
漢黄堂
郭丹𫝊太守杜詩勅以丹事編黄堂以為後法注太守之聴事
漢承明堂
袁紹𫝊抽戈承明注山陽公載記曰紹等入端門遂於承明堂上格殺中常侍高望等二人
蜀漢爵堂
蜀都賦内則議殿爵堂武義虎威宣化之闥崇禮之闈華闕雙邈重門洞開金鋪交映玉題相暉
魏鳴鶴堂
魏都賦注聴政殿後有鳴鶴堂椒梓坊木蘭坊文石室後宫所止
魏東西堂
山謙之丹陽記太極殿周制路寢也秦漢曰前殿今稱太極曰前殿洛宫之號起自魏東西堂亦魏制於周小寢也皇后正殿曰顯陽東曰含章西曰徽音乂洛宫之舊也含章名起後漢顯陽徽音亦起魏 輿地志洛陽有顯陽殿皇后正殿也魏明所建〈昭陽晉避諱改在太極之北鑄黄龍高四丈鳯凰二丈置殿前〉
魏茅茨堂
水經注河南魏文帝茅茨堂前有茅茨碑是黄初中所立也
晉太極東堂 尚書都堂
晉制大㑹於太極殿小㑹於東堂 列𫝊山簡為尚書左僕射領吏部上疏曰武帝受禪泰始之初躬親萬機時黄門侍郎王恂庾純始於太極東堂聴政平尚書奏事多論刑獄 王渾奏先帝時正㑹後東堂見征鎮長史司馬諸王國卿諸州别駕 郤詵遷雍州刺史武帝於東堂㑹送 摯虞舉賢良武帝詔諸賢良方正直言㑹東堂策問 李密賜餞東堂〈孝友〉 成帝紀咸康六年七月乙卯初依中興故事朔望聴政於東堂 宋符瑞志咸康二年四月甘露降尚書都堂桃木 魏甘露元年二月丙辰宴羣臣於大極東堂 齊東堂校籍
晉宣猷堂
文選陸士衡〈機〉皇太子宴𤣥圃宣猷堂詩云云注宣猷堂名在園中 南朝亦有之齊東宫𤣥圃園宣猷堂梁宣猷堂宴餞中庶子謝嘏梁太子於東宫宣猷堂開講
晉仁夀堂
晉宫閣名洛陽宫有則百堂螽斯堂休徴堂延禄堂仁夀堂綏福堂含芳堂樂日椒華芳音顯成承光五福嘉寧堯母永光長夀堂
晉西堂
宋志晉咸康元年四月二年四月甘露降西堂 周顗𫝊帝燕羣公于西堂 桓冲𫝊冲將之鎮帝餞於西堂賜錢五十萬 宋書蔡廣荅傅亮曰如今含章西堂足下在僕射下侍中在尚書下 宋太子納妃於太極殿西堂叙宴
晉樂賢堂
五行志成帝咸和六年正月丁巳㑹州郡秀孝於樂賢堂 蔡謨傳彭城王紘上言樂賢堂有先帝手畫佛像宜勅作頌帝下其議謨曰佛者夷狄之俗非經典之制遂寢〈宜城王為之頌〉 庾闡有樂賢堂頌 梁太子起樂賢堂使畫工先圖劉孝綽
晉積弩堂
初學記費北有積弩堂晉成帝作見宋永初山川古今記 梁庾肩吾詠疏圃堂
晉中堂
穆紀升平元年三月帝講孝經壬申親釋奠于中堂禮志穆帝孝武權以中堂為太學 宋紀泰始五年三月丙寅幸中堂聴訟
晉延賢堂
宋志晉太元十九年正月華林園延賢堂西北李連理宋永初元年十二月二年十月癸卯元嘉三年五月
丙午臨延賢堂聴訟
宋閲武堂 梁儀賢堂
紀宋孝武帝即位十月癸未聴訟於閲武堂 齊永明四年正月辛亥耕籍田甲寅幸閲武堂勞酒戊午幸宣武堂講武〈建元元年九月戊申幸宣武堂宴㑹詔賦詩〉 梁天監六年九月乙亥改閲武堂為徳陽堂聴訟堂為儀賢堂〈朱异於儀賢堂述老子義〉太清元年五月丁酉幸徳陽堂宴羣臣
後魏清徽堂 觀徳殿 流化渠 凝閒堂茅茨堂 皇信堂 宣極堂 光極堂
後魏傳孝文南征還洛引見王公侍臣於清徽堂帝曰此堂成來未與王公行宴樂之禮今與諸賢欲無高而不升無小而不入因之流化渠洗煩池帝曰此池有嘉魚任城王澄曰所謂魚在在藻有頒其首帝曰且取王在靈沼於牣魚躍次之觀徳殿帝曰射以觀徳故以命之次之凝閒堂帝曰此堂取夫子閒居之義不可縱奢以忘儉自安以忘危故此堂後作茅茨堂謂李冲曰此東曰步元廡西曰游凱廡此堂雖無堯舜之君卿等當無愧元凱帝曰光景垂落朕同宗有載攷之義卿等將出何得黙爾徳音即命黄門侍郎崔光郭祚通直郎邢巒崔休等賦詩燭至公卿辭退冲再拜上千萬嵗夀帝曰卿等以燭至致辭復獻萬夀朕報卿以南山之詩乃曰燭至辭退庶姓之禮在夜載攷宗族之義卿等且還朕與諸王宗室欲成此夜飲又詔延四廟之子下逮𤣥孫之胄申宗宴於皇信堂令宗室賦詩又㑹百寮於宣極堂行飲至策勲之禮 紀太和十九年十二月甲子見羣臣光極堂
唐朝堂
儀衛志百官就班文武列于兩觀監察御史立於東西朝堂甎道以涖之平時𫝊畢内門開監察御史領百官入夾階監門校尉執門籍曰唱籍序班于通乾觀象門南入宣政門朝堂置左右引駕三衛六十人 禮志元正冬至朝賀有司設羣官客使等次於東西朝堂設門外位文官於東朝堂介𨟎公在西朝堂之前武官在介公之南少退毎等異位重行皇帝加元服設門外位於東西朝堂如元旦皇太子加元服九品已上皆詣東宫朝堂餘公服集於重明門外朝堂册太子有司設太子次于東朝堂之北西向 官志左諫議大夫垂拱二年鑄銅匭四列于朝堂内謁者監命婦下車則導至朝堂奏聞監察御史分日直朝堂入自側門非奏事不至殿庭正門無籍知朝堂左右廂天授中詔側門置籍得至殿庭開元七年又詔随仗入閣鴻臚卿凡獻物駝馬則陳于朝堂太府丞㑹賜及别勅六品以下賜者給於朝堂 實録貞觀元年五月癸丑勅中書令侍中於朝堂受訟二年八月甲戌幸朝堂親覽寃屈開元二年二月癸丑宴突厥使新羅王子八月辛巳引見河隴從軍壯士置酒享之十五年四月丙午王君𡙟凱旋置食宴之二十年五月丁卯召河北立功將士宴勞是嵗二月二十二年九月辛巳宴朝集使二十四年二月甲寅宴新授縣令皆於朝堂至徳二載九月丁亥廣平王東討百寮拜送于朝堂 㑹要建中元年二月於朝堂别置三司决庶獄辨争者輙擊登聞鼓右司郎中裴諝上疏上命歸於有司太和四年三月三院御史入朝堂前無止泊所請置祗𠉀院長慶元年八月於中書南置僕射祗𠉀院 通典朝堂册命諸臣設受册者次於東朝堂〈魏徴拜太子太師詣朝堂辭〉 六典注棲鳯閣下即朝堂 舒元輿御史臺新造中書院記御史府故事於中書之南常有理所太和四年於政事堂直阡之南選地以作之號中書南院院門北闢嚮朝廷也觀者命為御史北臺
唐政事堂
百官志〈兼据宰相表〉唐初三省長官議事于門下省之政事堂高宗𢎞道元年十二月甲戌裴炎自侍中遷中書令乃徙政事堂于中書省〈㑹要永淳二年七月即𢎞道元年李華記光宅二年徙恐非光宅元年炎已誅通鑑𢎞道元年十二月徙〉開元中張説為相〈㑹要十一年〉又改政事堂號中書門下政事印亦改為中書門下之印列五房於後一曰吏房二曰樞機房三兵房四户房五禮刑房分曹以主衆務焉中書舍人一人知制誥顓進畫給食政事堂 五行志乾符六年宣授宰臣制百官班賀于政事堂 列𫝊裴炎改中書令〈永淳二年以侍中遷〉舊例宰相議事于門下省號政事堂長孫無忌以司空房𤣥齡以僕射魏徴以太子太師皆知門下省事至炎以中書令執政事筆故徙於中書省 李靖二日一至中書門下平章事 崔元綜天授初同平章事坐政事堂束帯終日不休偃 源乾曜進位侍中議者言執政以同休戚不崇異無以責功〈㑹要開元十年八月〉帝乃詔中書門下共食實户三百〈十一月二十八日〉堂封自此始 齊澣有王佐才𤣥宗時張説擇丞轄以王丘為左澣為右李元紘杜暹當國表宋璟為吏部尚書澣及蘇晉為侍郎世謂臺選嘗奏事帝指政事堂曰非卿尚誰居者 李峴為相故事政事堂不接客自元載為相中人𫝊詔者引升堂置榻待之峴至勅吏撤榻 苖晉卿年老乞間日入政事堂李吉甫為相初政事堂㑹食有巨牀相𫝊徙者宰相輙罷不敢遷吉甫笑曰世俗禁忌何足疑邪徹而新之常衮為相政事堂北門〈一云後門〉異時宰相過中書舍人院咨訪政事至衮乃塞之〈大厯十二年㑹要建中四年〉以示尊大將辭堂封它相不從方止 鄭餘慶為相主書滑渙指畫宰相前餘慶叱去 鄭珣瑜為相王叔文内交奄人攘撓政機韋執誼為宰相居外奉行叔文至中書直吏白宰相㑹食百官無見者執誼起就閤與叔文語珣瑜曰吾可復居此乎歸卧家不出 鄭覃五日一入中書商量政事 杜佑憲宗詔三五日一入中書平章政事〈㑹要元和二年正月司徒平章事杜佑告老云云〉裴度文宗詔進司徒平章重事三日一入中書〈太和四年六月〉 孔緯昭宗送至堂視事 㑹要至徳二載三月宰相分直政事堂之筆毎一人知十日〈謂十日一易〉貞元十年五月八日又分毎日一人執筆〈先是九年七月詔宰相以旬秉筆從陸贄之請也〉總章二年諸宰相以政事堂供饌珍美議減其料〈張文瓘𫝊云同列以堂饌豐餘欲少損〉東臺侍郎張文瓘曰此食天子所以重機務待賢才也不可乃止〈大厯十二年八月癸卯常衮乞停賜饌建中三年正月宰臣請堂厨錢三分省一〉開元元年十二月蘇頲除中書侍郎仍令宰臣宣指移文政事院便供政事食明日加知制誥〈本傳云給食自頲始〉天寳五載六月三日勅三伏内令宰相辰時還宅太和元年四月宰臣對罷召常侍諫議給事舍人起居補闕拾遺集于政事堂宣㫖有論奏並宜對 元和八年十一月壬子上命丞相召太史韓愈至政事堂諭以田𢎞正忠義令撰先廟碑 李華中書政事堂記云政事堂者自武徳以來常於門下省議事謂之政事堂故長孫無忌起復授司空房𤣥齡授左僕射魏徴授太子太師〈一作保〉皆知門下省事至高宗光宅元年裴炎自侍中除中書令執宰相筆乃遷政事堂於中書省記曰君不可枉道於天反道於地覆道於社稷無道於黎元此堂得以議之臣不可悖道於君逆道於人黷道於貨亂道於刑尅一方之命變王者之制此堂得以易之兵不可擅誅權不可擅施貨不可以擅蓄主澤不可以擅奪君恩不可以擅間私讎不可以擅報公爵不可以擅私此堂得以誅之事不可以輕入重罪不可以生入死法不可以剥害於人財不可以擅加於賦情不可委之以倖亂不可啟之於萌代紊不賞削紊不封知荒不救見饉不矜逆諫自賢違道變古此堂得以殺之故曰廟堂之上樽爼之前有兵有刑有梃有刄有斧鉞有酖毒有破家有覆族此堂得以行之故伊尹放太甲之不嗣周公逐管蔡之不義霍光去昌邑之亂梁公正廬陵之位君弱臣强之後宰相主生殺之柄天子掩九重之耳爕理化為權衡論道變為機務傾身禍敗不可勝數列國有𫝊青史有名幸為誡之無罪斯記 李庾賦西則月華重啟銀臺内向中書在焉密用宰相 杜甫詩落筆中書堂
唐號令堂
地理志太原府晉陽縣有號令堂高祖誓義師于此西北十五里有講武臺飛閣顯慶五年築
唐西堂
魏鄭公諫録太宗坐於丹霄門外之西堂引公及李靖温彦博等入宴言羣臣才行
唐東堂
舊史開元十七年八月乙酉尚書右丞相張説為尚書左丞相開府儀同三司兼吏部尚書宋璟為尚書右丞相尚書左丞相源乾曜為太子少傅 宋璟𫝊十七年為尚書右丞相而張説為左丞相源乾曜為太子少傅同日拜有詔大官設饌太常奏樂㑹百官尚書省東堂帝賦三傑詩自寫以賜
唐尚書省都堂
通典唐開元禮朝集使於尚書省禮見奉禮郎先布版位於尚書省都堂之前〈舊尚書令有大𠫊當省之中今謂之都堂〉 㑹要貞觀九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勅冬薦官都堂訪以理術兼時務狀 貞觀二十一年正月詔五品已上於尚書都堂餞囘紇等 舊紀貞元九年十一月甲辰制薦官宜令尚書丞郎於都堂訪以理術論時務狀考其通否及歴任考課事迹定為三等御史一人監試授官後殿最舉主元和三年四月己卯裴均為尚書省都堂上僕射
唐起義堂 宸扆台衡銘
地理志北都宫城東有起義堂〈又見晉陽宫類〉 音訓起義堂在乾陽門街𤣥宗立碑仍書〈理道要訣引𤣥宗起義堂碑〉 舊史開元十一年正月辛卯幸并州上親製起義堂頌及書刻石紀功于南街改本州為大原府〈㑹要十一年正月二十五日至并州張説曰太原國家大業所起宜因行幸建碑紀徳〉 文粹起義堂頌〈或云一行撰或云張説〉高祖龍躍晉水鳯翔太原開咸陽入天門金石一變日月重華癸亥之嵗春正月濟河横汾緬慕本邦姬詠周原劉歌沛邑火旗炎炎雲鳥洋洋五星迓帝萬國謳唐威雅連戮老生摧斃山祗引軍河龍渡帝帝謂太宗表正封畧濤蕩飈掃霆馳雷爍於昭義堂誓衆資始云云張説述聖頌曰開元十有一祀正月整兵耀武入于太原設都建頌以崇王業 馬燧𫝊徳宗初為河東節度使朱泚反帝幸梁時天下方擾北邊數有警燧念晉陽王業所基宜固險以示敵乃引晉水架汾而屬之城及平李懐光還太原帝賜宸扆台衡二銘〈并序〉以言君臣相成之美勒石起義堂〈西偏〉帝榜其顔而寵之〈㑹要云貞元九年十月上以馬燧平汴宋魏博河中其功益高賜宸扆台衡二銘 一云元年〉
唐考堂
舊紀建中元年十一月辛酉朔朝集使及貢士見宣政殿兵興以來四方州府不上計内外不朝㑹者二十五年至此始復舊制〈州府計吏至者一百七十三〉 柳冕傳冕為福建觀察使自以乆疏斥乃上表乞代且推明朝覲之意曰臣竊感江漢朝宗之誼鹿鳴君臣之宴夫朝㑹禮之本也唐虞之制羣后四朝以明黜陟商周之盛五嵗一見以考制度漢法三載上計以㑹課最有唐稽古天下朝集三考一見皆以十月上計京師十一月禮見㑹尚書省應考績事元日陳貢篚集於考堂唱其考第進賢以興善簡不肖以黜惡安史亂常始有不朝臣請率先徳宗許之 李林甫𫝊天寳八載張博濟為户部郎中部有考堂天下嵗㑹計處博濟廢為㕔事别取都水監地為考堂〈㑹要云以諸州籍帳錢造考堂〉 㑹要貞觀三年房𤣥齡王珪掌内外官考權萬紀奏其不平魏徴奏曰萬紀比來常在考堂當時初無駁正及身不得考乃始陳論上乃釋不問
唐緑野堂
裴度𫝊時閹豎擅威天子擁虚器搢紳道喪度不復有經濟意乃治第東都集賢里午橋作别墅具燠館凉臺號緑野堂激波其下度野服蕭散與白居易劉禹錫為文章把酒窮晝夜相歡不問人間事
唐徳星堂 徳星社 復禮鄉 鳴珂里 一門六闕 三柱里
列𫝊崔鄲貝州武城人崔氏四世緦麻同爨兄弟六人至三品邠郾鄲凡為禮部五吏部再唐興無有也居光徳里構便齋宣宗聞而歎曰鄲一門孝友可為士族法因題曰徳星堂後京兆民即其里為徳星社〈崔邠上疏論裴延齡姦以鯁亮知名郾類六經要言十篇上敬宗治虢以寛涖鄂則嚴鄲節度劍南西川及淮南〉 徐岱蘇州嘉興人大厯中為校書郎觀察使李栖筠欽其賢立所居為復禮鄉名逹于朝 張嘉祐蒲州猗氏人兄嘉正為相時任右金吾衛將軍昆弟毎上朝軒盖騶導盈閭巷時號所居坊曰鳴珂里 朱敬則亳州永城人以孝義世被旌顯一門六闕相望咸亨中高宗召見異之 楊炎鳯翔天興人三世以孝行聞至門植六闕古所未有〈後為相〉 劉仁軌汴州尉氏人咸亨五年東伐新羅破之進爵為公子及兄子受上柱國者三人州黨榮之號所居為樂城鄉三柱里 後漢荀淑有子八人居西豪里縣令苑康曰昔高陽氏有才子八人遂書其里為高陽里時人號曰八龍
宋朝都堂
國初典禮之事當集議者皆先下詔都省吏以告當議之官悉集都堂設左右丞座於堂之東北南向御史中丞於堂之西北南向尚書侍郎於堂之東廂西向兩省侍郎常侍給事諫舍於堂之西廂東向知名表郎官於堂之東南北向監議御史於堂之西南北向又設左右司郎中員外於左右丞之後三院御史於中丞之後郎中員外於尚書侍郎之後起居司諫正言於諫舍之後如有僕射御史大夫即座於左右丞中丞之前如更集它官即諸司三品於侍郎之南東官一品於尚書之前武班二品於諫舍之南皆重行異位卑者先就席以官高者為表首 祥符四年五月一日詔曰文昌揆路師長百僚自今宰相官至僕射者並於中書都堂赴上不帯平章事者亦本省赴上令太常禮院崇文院詳定儀注明年二月禮院上儀注至和二年七月九日詔宰相召自外者百官班迎之自内拜者聴行上事儀〈文富入相然亦辭之〉元豐五年五月九日詔新除左右僕射赴尚書省行禮上儀 建炎四年五月二十日詔侍從臺諫官並赴都堂議事隆興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詔多事宜博謀侍從兩省官毎日一到都堂臺諫亦許㑹議
唐六典凡議諡之法太常寺擬訖考功於都堂集省内官議定然後奏聞 唐故事藩鎮帶平章事合於都堂治事刋石以紀官族視事之嵗月
宋朝政事堂
官志中書在朝堂西是為政事堂其屬有舍人専職誥命闕則以它官知制誥或直舍人院院在中書之西南國朝中書門下並列於外又别置中書於禁中是為
政事堂與樞密院對掌大政 乾徳二年四月十九日置參知政事不升政事堂止令就宣徽㕔上事
淳化飛白玉堂
二年十月賜承㫖蘇易簡〈范杲獻玉堂記〉 慶元五年九月二十一日詔學士院創玉堂殿止以玉堂為名
祥符繼照堂 繼聖堂
在開封府廨東真宗尹京府日太宗命創射堂習射〈太宗淳化五年九月壬辰以皇子襄王行開封尹事 後以府尹廨舍為潛龍宮〉祥符三年〈寳訓作二年誤〉閏二月二十四日丁卯上幸開封府射堂宴射謂從臣曰朕昔尹京兆先帝為創此堂俾之習射周覽乆之多所感慕又至堂閱太宗御書圖畫數十軸遂宴射于射堂上作七言詩從臣畢賦〈上中的者七〉戊辰制曰昔東漢之隆過宛陵之故事貞觀之盛臨慶善之舊宫所以申愷樂之私宣優𥙿之澤朕頃在儲邸獲尹神京用修相圃之儀遐擬宣猷之地知樞密院事王欽若上駕幸舊邸七言三十〈一作二十〉韻詩上作歌以荅仍詔褒之甲戌詔曰朕頃在儲闈允釐京邑仰承訓導幸底謐寧爰就公庭載營完址俾因聴訟之暇用為習射之儀入纂邦基載移星律乘青陽之布令擁法從以來臨感慶兼深惠賚胥洽式徇宰司之議易茲題榜之名庶増煥於黄圖永流芳於元〈一作矍〉圃其開封府舊射堂宜名曰繼照堂是日設帟張樂許士庶遊觀三日〈麻温其進繼照堂頌〉 初營是堂西有井將塞之上曰必有神龍潛蟄命覆巨石未幾果有龍躍出至是八作使張文遨叙其事祥符六年八月丙寅繼照堂芝草生上作歌賜近臣天聖二年八月己卯幸繼照堂景祐元年正月庚寅改為繼聖堂祥符資善堂 記 賜詩 宴從臣 讀孝經
在元符觀南大中祥符八年置〈七年十一月己未作元符觀即劉永規廨舍一云七年十二月建觀在承天祥符門内〉仁宗肄學之所〈八年十二月戊寅皇子冠辛卯封授皇子慶國公忠正軍節度使夀春郡王〉祥符九年二月甲午詔以元符觀南皇子就學新堂宜以資善為名因製記〈取乾資始善長之義 習與智長化與心成〉詔曰利建元子肇開懿藩將崇樂善之規式務從師之教眷惟丹禁夙敞清都就茲曲密之庭以為誦之地命晏殊崔遵度為記室咨議〈長編云張士遜崔遵度為友在正月壬申〉入内押班周懐正為都監入内供奉官楊懐玉為夀春郡王伴讀仍面戒堂中無得戯笑及陳玩弄之具庶事由禮使王親近僚友三月庚申夀春郡王㑹友張士遜等于堂上作七言詩六篇分賜之丁卯讀孝經序終篇賜士遜等㑹于堂上賜詩三首四月戊戌郡王請以聖製堂記及賜諸王詩刻石堂壁五月戊午詔奬王友張士遜等以王讀孝經徹章故也王初為詩即成章有人心懐禮義之句上喜語輔臣九月丁未讀論語第二卷畢賜㑹于資善堂天禧二年正月乙未朔上宴宗室于是堂辛亥詣元符觀資善堂宴從臣召夀春王府官屬因出聖製資善堂記元符觀頌及聖製賜郡王恤黎民守文儉約等七詩及王之詩什書翰示輔臣向敏中等曰王始著吟詠句意精竒天縱才藝咸再拜稱賀二月丁卯制行江寧尹進封昇王八月甲辰立為皇太子癸丒作元良箴又製十韻詩各一首分賜庶子賔客以下九月丁卯天安殿册太子三年九月丙子賜元良述六蓺箴承華要略四年徙御厨北〈一作禁庖之北一云宣祐門内東廡其講筵所亦在焉〉十月乙卯資善堂上梁〈是嵗正月十七日幸〉太子㑹宫僚觀之十一月庚午御札中書密院常務令宰臣與太子就資善堂㑹議壬申輔臣見皇太子於堂十二月九日乙酉詔隻日承明殿不視事中書樞密院詣資善堂議事辛丑太子㑹師傅宫寮于是堂賜教坊樂〈先是天禧元年九月甲子讀論語畢苐九卷宴王友于堂四年十月壬辰以太子太保王欽若為資政大學士日赴資善堂侍講讀〉五年三月庚子宰臣兼太子師傅十日一赴是堂賔客以下隻日更侍講學四月十一日戊午以太子生辰宴輔臣宫僚于堂五月癸未詔皇太子讀春秋輔臣奏曰臣等時入資善堂陪侍講席太子天姿英邁好學不倦寫字有筆法上喜 仁宗寳元二年三月癸丑詔賈昌朝王宗道於是堂編排書籍〈教授内臣以編修為名〉四月戊辰命趙希言楊安國編排〈癸未罷之〉皇祐元年七月壬子帝幸是堂作詩有仰懐慈訓之句〈説書所寓資善堂慶厯初改為講筵所至和二年三月宴餞知徐州吕溱於是堂 治平四年五月餞李柬之十月乙卯餞李受命侍臣賦詩時謂逺過二疎〉元豐八年〈哲宗初即位〉十二月二日詔十五日開講筵講論語讀寶訓講讀日赴資善堂以雙日講讀仍輪一員宿直十五日乙亥初御邇英閣詔宰輔記注講讀官宴于資善堂賚銀帛有差元祐元年三月十六日詔講讀官更不輪資善堂宿直六年詔史院寫邇英延義記注送資善堂 徽宗政和元年三月二十七日定王嘉王出就資善堂聴讀二年詔許講筵官到堂參見宣和元年四月詔置直講翊善賛讀
明道夀寧堂
宫中有清浄堂明道元年十月改曰夀寧 明道中奉太祖御容于夀寧堂
慶厯定州閱古堂
八年夏五月天子以河朔地大兵雄而節制不専詔魏瀛鎮定四路悉用儒帥兼安撫使而以韓琦帥定州郡圃有亭琦廣之為堂既成乃摭前代良守將之事可載諸圖而為法者凡六十條繪于堂之左右壁名為閲古堂富弼為之作詩 書目閲古堂詩一卷
治平聞義堂
元年六月丁未増置同知大宗正事一員以宗惠領其職且降詔申儆之宗惠即所居築堂曰聞義日與學士大夫講肄其間以身倡率宗屬
政和摛文堂
五年十月二十九日乙丑御書摛文堂牓賜學士院承㫖强淵明等上表謝
紹興資善堂 孝經圖 〈詳見東宫類〉
五年五月八日辛巳詔擇日除防禦使〈孝宗舊名〉為節度使封國公出就資善堂聴讀〈先是元年四月戊申以至和故事面諭宰臣宗尹等〉輔臣奏事趙鼎曰昨日得㫖〈見上〉臣退而與孟庾沈與求商量皆仰賛陛下為宗廟社稷大慮謹令有司卜本月二十六日吉上曰可與求曰此盛徳之事也上曰朕年二十九未有子然國朝自有仁宗故事藝祖剏業其勤至矣朕取子行下子鞠於宫中復加除拜庶幾仰慰在天之靈初張浚未出使也上嘗以語鼎浚庾與求曰此子天姿特異在宫中儼如成人朕自教之讀書極强記鼎先得㫖於行宫門内造書院屋一區欲令就學有司以圖來上凡建屋十六間從約也至是書院成上曰只以書院便為資善堂俟除授訖命儒臣為直講翊善悉如故事二十六日己亥貴州防禦使為保慶軍節度使封建國公詔宗正少卿直史館〈㑹要云徽猷待制史館修撰〉范冲兼資善堂翊善起居郎朱震兼資善堂賛讀上親筆付出朝論以二人為極天下之選六月五日宰臣趙鼎循故事乞謁見上曰朕令國公至資善見冲震皆設拜盖尊師重傅不得不如此〈己酉建國公初出資善堂〉冲等毎因牋奏導國公以仁義之言輙標軸藏之時一展玩國公嘗得李公麟所畫孝經圖冲書其後曰孝者自然之理學然後知之行之以不息守之以至誠習與性成是謂純孝不然無以立身矣國公其勉之六年十月乙卯震冲各進官一等以建國公讀孟子終篇也十二月蘇符兼賛讀〈代范冲也〉六年九月建國公讀孟子終七年十二月十一日讀
尚書終十九年三月二日普安王讀公榖𫝊終篇 九年三月十四日崇國公璩赴資善堂聴讀 淳祐七年正月詔就内小學建資善堂置賛讀直講俾暫於藩房訓習以其年未可出就外傅也 景定東宫講堂名新益
紹興御書玉堂
周麟之典司内命援淳化故事以為請翼日内出玉堂二大字以賜 玉堂本漢别殿在未央宫與清凉宣温神仙長年金華白虎麒麟列峙相望史不詳著而略見於李尋翼奉𫝊然則玉堂盖殿名也待詔者有直廬在焉故尋自謂乆汙玉堂之直易簡所乞太宗所賜實取諸此後避英廟諱至紹聖中始掇取二字榜于院識者非之謂不當以前代殿名皇朝寶札掲之於臣下止息之地今臣建請則所不敢惟勒石旌事以永億載之𫝊廣四方之藏侈儒生千一之遇
宋朝載忻堂
徳夀宫禁籞周回分四地分東則香逺〈梅堂〉清深〈竹堂〉南則載忻〈大堂御宴處〉
淳熙東宫射堂
二年夏始創射堂為游蓺之所圃中有榮觀玉淵清賞等堂鳯山樓皆燕息之地〈景定東宫堂名凝華〉 晉成帝紀常欲於後園作射堂計用四十金以勞費乃止
淳熙翠寒堂
六年上作翠寒堂於禁中以日本松為之不施丹雘嘗召宰輔趙雄王淮奏事堂下古松數十清風徐來上曰林聲其清逺勝絲竹〈苑中有偉觀堂碧射堂〉 七年五月壬子雄等奏昨日奏事觀堂錫燕賜宸翰
淳熙議事堂
十四年十一月己亥詔皇太子參决庶務先是學士洪邁入對言天禧資善之詔可舉行也至是詔右相周必大討論資善堂典禮必大奏天禧時仁宗尚幼始見輔臣恐不可用西晉有宣猷堂今作議事堂可也十五年正月二日戊戌必大請上御延和殿令宰執奏事畢然後過堂議事先是有詔東内門司改充議事堂太子隔日與宰執相見議事九日乙巳又詔毎御朝令皇太子侍立
歴代堂名
後漢
萬金〈靈帝造於西園〉
後魏
凝閑 雲母 九華 宣文〈代〉 皇信〈代〉 光極清徽 華休 茅茨
隋
紫霄 玉華 延祥 碧華 瑶房 御福 翔龍明華 雕綺 嘉猷 芳輝 花梁 含光 温
玉 繁露 花光 儀鸞 芳音 重璧 光華懷芳 璧月 文綺 輝景 瑶光東西 山齊華渚 翠集 流風 崇蘭 麗景 鮮雲
三十六國
諮議 琨華 湛露 宣徳 李中 媿賢 螽斯則百
六朝
芳香 芙蓉 太極東西 徳陽 樂賢 閱武崇政東西 樂修 集賢 宣猷 貞華畫
北齊
涼風 德陽 萬嵗 乾壽 聖壽
丹臺新錄所載
髙暉堂 鬱絶宇
室
室實也人物實滿其中也
黄帝特室
莊子在宥篇黄帝立十九年聞廣成子在空同之上往見之退築特室席白茅閒居三月復往邀之順下風問至道 周書黄帝始作宫室
堯衢室
管子桓公問篇堯有衢室之問者下聽於人也〈爾雅五達曰康四達曰衢〉 文中子問易篇議其盡天下之心乎昔黄帝有合宫之聽堯有衢室之問舜有總章之訪皆議之謂也并天下之謀兼天下之智注當衢為室以採民言管子曰堯開衢室聽於民也 子華子堯居於衢室之宫〈一作中〉垂衣而襞幅邃如神明之居輯五瑞以見羣后帶幅舄而入覲者如衆星之拱北 魏文帝紀令曰放勛有衢室之問所以廣詢于下 陳子昻傳堯衢室調元氣治隂陽列子堯游於康衢聞兒童謠立我蒸民莫匪爾
極云云 晉志堯衢尊先惠 王勃九成宫頌序帝唐復衢室之尊 獨孤及傳堯設誹謗之木於五達之衢 淮南子堯樸桷不斵素題不枅 書稽于衆舍已從人清問下民
舜太室
文選王融曲水詩序接禮貳宫考庸大室注尚書大傳曰維十有五祀舜為賓客禹為主人樂正進贊曰尚考太室之義唐為虞賓鄭𤣥曰舜既使禹攝天下之事於祭祀避之居賓客之位獻酒則為亞獻尚考猶言往時也太室明堂之中央室也義當為儀禮儀也謂祭太室之禮堯為舜賓也 孟子舜尚見帝帝館甥于貳室
夏五室
冬官匠人營國夏后氏世室堂修二七廣四修一〈世室者宗廟也〉五室三四步四三尺注堂上為五室象五行也三四步室方也四三尺以益廣也木室於東北火室於東南金室於西南水室於西北其方皆三步其廣益之以三尺土室於中央方四步其廣益之四尺此五室居堂南北六丈東西七丈疏宗廟制如明堂明堂之中有五天帝五人帝五人神之室皆法五行五行先起東方故東北之室言木其實東北兼水東南兼木西南兼火西北兼金中央大室有四堂四角之室皆有堂中為大室故多一尺大室居中四角之室於大室外接四角為之夏之世室其室皆東西廣於南北周亦五室直言凡室二筵或五室皆方二筵與夏異制鄭意以夏周皆有五室十二堂明殷亦五室十二堂夏度以步殷度以尋周度以筵是王者相改也 玉藻疏異義明堂制禮盛徳記曰九室月令説云四堂十二室
武王牧室
禮記大𫝊牧之野武王之大事也既事而退柴於上帝祈於社設奠於牧室遂率天下諸侯執豆籩逡奔走注柴祈奠告天地及先祖也牧室牧野之室也古者郊闗皆有館焉先祖者行主也 莊子湯武之室
周路室
地官遺人十里有廬廬有飲食三十里有宿宿有路室路室有委五十里有市市有𠉀館𠉀館有積注廬若今野𠉀徒有庌也宿可止宿若今亭有室矣𠉀館樓可以觀望者也一市之間有三廬一宿
周龜室
春官龜人中士二人〈工四人〉掌六龜之屬天靈屬地繹屬東果屬西靁屬南獵屬北若屬凡取龜用秋時攻龜用春時各以其物入于龜室注六龜各異室也 史策𫝊褚先生曰今高廟中有龜室藏内以為神寶
周九室
冬官匠人營國室中度以几内有九室九嬪居之外有九室九卿朝焉〈内外之九室指王宮后宫對言也〉注内路寢之裏外路門之表九室如今朝堂諸曹治事處六卿三孤為九卿疏内外據路寢之表裏言之九卿之九室在門外正朝之左右為之九嬪掌婦學之法則九室是教九御之所也
周中興宫室
漢劉向𫝊上疏諫曰〈成帝〉周徳既衰而奢侈宣王賢而中興更為儉宫室小寢廟詩人美之斯干之詩是也〈美宣王考室〉上章道宫室之如制下章言子孫之衆多也〈宫室如制謂殖殖其庭有覺其楹君子攸寧也〉 斯干疏宣王都在鎬京此考室當是西都宫室〈詩云築室百堵西南其户如跂斯翼如矢斯棘如鳥斯革如翬斯飛 鴻〉
〈鴈之子于垣百堵皆作〉 拾遺記昭王即位二十年王坐
祗明之室
齊嘖室
管子桓公問篇〈第五十六〉公問曰吾念有而勿失得而勿忘為之有道乎對曰勿創勿作時至而隨毋以私好惡害公正察民所惡以自為戒黄帝立明臺之議者上觀於賢也堯有衢室之問者下聴於人也舜有告善之旌而主不蔽也禹立建皷於朝而備訊唉湯有總街之庭以觀人誹也武王有靈臺之復而賢者進也公曰吾欲效之其名云何曰名曰嘖室之議以東郭牙為之此人能以正事争君者也 燕有厯室〈樂毅傳磨室戰國策括地志云厯室燕宫名也〉
漢石室 祕室
高祖紀金匱石室注師古曰以金為匱以石為室重緘封之保慎之義 大史公自序秦撥去古文明堂石室金鐀玉版圖籍散亂遷為太史令紬史記石室金鐀之書 後𫝊李固對策曰宜開石室陳圖書 黄瓊上疏曰宜開石室案河洛注石室藏書之府 王允為司徒遷都闗中收歛蘭臺石室圖書祕緯 儒林𫝊自辟雍東觀蘭臺石室宣明鴻都諸藏典策文章 隋志明章繼軌石室蘭臺彌以充積 魏都賦窺玉策於金縢案圖録於石室注雄遺劉歆書曰得觀書於石室〈魏文帝為金䇿著令藏之石室〉 劉歆七畧内有延閣廣内袐室之府風俗通周秦以嵗八月遣輶軒之使採異代方言奏之藏祕室 王元長云書笏珥彤紀言事於仙室 漢五行志有非常室
漢宣室
列𫝊賈誼為長沙太傅嵗餘文帝思而召之至入見上方受釐坐宣室〈宣室未央前殿正室釐祭餘肉也漢儀注祭天地皇帝不自行還致釐〉上因問神之本誼具道所以然之故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罷曰吾已乆不見賈生自謂過之今不及也 東方朔武帝為竇太主置酒宣室使謁者引内董偃是時朔陛㦸殿下辟㦸而前曰偃有斬罪三安得入上黙然朔曰宣室先帝之正處也非法度之政不得入焉上曰善有詔止更置酒北宫〈陳忠上疏曰武帝納東方朔宣室之正〉 何武宣帝時益州刺史王襄使辯士王褒作中和樂職宣布詩三篇頌漢徳武年十四五與成都楊覆衆等共習歌之是時宣帝求通逹茂異士召見武等於宣室上曰此盛徳之事吾何足以當之 陳湯成帝時西域都䕶叚㑹宗為烏孫兵所圍上書願發敦煌兵自救上召湯見宣室對曰臣以為此必無可憂詘指計日曰已解矣 王嘉成帝鴻嘉中舉敦朴能直言召見宣室對得失政事刑法志宣帝季秋後請讞時上常幸宣室齋居决事刑獄號為平注如淳曰宣室布政教之室也晉灼曰未央宫中有宣室殿師古曰賈誼𫝊亦云受釐坐宣室盖其在前殿之側也齊則居之 宣紀甘露四年十月未央宫宣室閣火 黄圖宣室布政教之室也温室清凉皆在未央宫殿北宣明廣明皆在未央宫殿東昆德玉堂皆在未央殿西 西京賦宣室玉堂譬衆星之環極 王元長策秀才文至於思政明臺訪道宣室注宣室謂漢召賢良之處 長安志淮南子曰武王殺紂宣室〈宣室殿殷宫名一曰獄也漢盖取舊名也〉胡廣曰宣帝感路温舒言季秋後請讞時帝幸宣室齋居而决事令侍御史二人治書 後五行志有南宫宣室殿
漢温室〈魏唐見下〉
黄圖宣室温室皆在未央宫殿北〈選注同〉温室殿武帝建冬處之温煖也〈宣温二室西南其户〉西京雜記曰温室以椒塗璧〈取其温且芳也〉被之文繡香桂為柱設火齊屏風鴻羽帳規地以罽賔𣰽毺〈漢宫殿䟽在長樂宫又漢宫閣記在未央宫〉 漢書列𫝊孔光為尚書令歸休與兄弟妻子燕語終不及朝省政事或問温室省中植何木光不應注晉灼曰長樂宫中有温室殿 京房元帝時奏攷功課吏法上令公卿朝臣㑹議温室 霍光與羣臣奏昌邑王夜設九賔温室 隋志哀帝徙温室中書于天禄閣 劉向别録雅琴趙定龍徳召見温室 西都賦清凉宣室 今按未央宫建於高帝之七年作延清以避隆暑温室以御祁寒翼奉謂孝文時未央宮獨有前殿曲臺漸臺宣室温室承明然則孝文時有之非武帝建也 史記表大事記文九年温室鐘自鳴 張衡西京賦云温調延北注殿名後漢洛宫有温飭殿 洛陽宫室名曰洛陽有望舒凉室含章鞠室清暑凉室 拾遺記云漢武息於延凉室
漢考工室 畫室
百官表少府有考工室居室甘泉居室令丞〈臣瓚曰冬官為考工主作器械〉太初元年更名考工室為考工居室為保宫甘泉居室為昆臺昆臺五丞 列𫝊灌夫罵坐不敬繫居室注師古曰署名 田蚡嘗請考工地益宅 衛青嘗從入至甘泉居室 劉輔繫共工獄注考工也 霍光止畫室中 後宫志有畫室長一人〈宦者主中宫别處〉
宣紀暴室嗇夫許廣漢注應劭曰今曰薄室師古曰掖廷主織作染練之舍故謂之暴室取暴曬為名耳薄亦暴也 韓延夀𫝊在東郡時試騎士歌者先居射室注李竒曰都試射堂也 文選景福殿賦注李尤鞠室銘曰圓鞠方牆放象隂陽法月衝對二六相當
漢文翁石室 周公禮殿
顔有意益州學館記華陽國志文翁為蜀郡守造講堂石室一名玉堂安帝永初間烈火為災惟石室獨存至獻帝興平元年太守高朕於玉堂東復造一石室為周公禮殿 集古録有漢文翁石柱記云漢初平五年修周公禮殿 水經注文翁為蜀守立講堂作石室於南城後守更増二石室 唐志益州文翁學堂圖一卷金石録有周公禮殿記 本朝狄遵度作石室賦 慶厯四年益州守蔣堂廣其舍為宮以教諸生治平中韓絳建講堂于文翁石室之西 史記索隠同州河西縣有子夏石室學堂
漢西王母石室
地理志金城郡臨羌縣西北至塞外有西王母石室
漢織室 凌室
百官表少府有東織西織令丞河平元年省東織更名西織為織室〈中興省織室令 六典注後漢織室丞一人〉 惠紀四年七月乙亥未央宫凌室災〈又成帝永始元年春正月癸丑太官凌室火〉丙子織室災注師古曰凌室藏氷之室𡺳詩七月之篇曰納于凌隂織室主織作繒帛之處 五行志劉向以為凌室所以供養飲食織室所以奉宗廟衣服 霍光𫝊上乃下詔曰〈地節四年七月詔〉迺者東織室令史張赦云云 外戚𫝊漢王入織室見薄姬 三輔黄圖未央宫東西織室織作文繡郊廟之服有令史屬少府〈後周司織下大夫唐織染令〉 後禮儀志季春之月皇后帥公卿諸侯夫人蠶祠先蠶禮以少牢有蠶壇蠶宫繭觀織室 馬后紀置織室蠶于濯龍中數往觀視以為娯樂注濯龍園名也前書有東織西織屬少府平帝改名織室 鄧后紀御府尚方織室錦繡氷素綺縠之物皆絶不作 水經注氷室舊在宣陽門内 東京賦謻門注氷室門也 宋孝武大明六年置凌室修藏氷之禮 周典婦功典絲典枲即漢東西織也 藏氷之禮凌人掌之月令載之豳詩歌之
漢街彈室
周禮地官里宰〈毎里下士一人〉以嵗時合耦于耡以治稼穡趨其耕耨行其秩叙注兩人相助耦而耕也耡者里宰治處也若今街彈之室於此合耦使相佐助因放而為名疏鄭以漢法况之漢時在街置室檢彈一里之民於此合耦 金石録有都鄉正街彈碑在昆陽城中〈中平二年正月〉食貨志春將出民里胥平旦坐於右塾鄰長坐於左塾畢出然後歸夕亦如之注師古曰門側之堂曰塾坐於門側者督促勸之知其蚤晏防怠惰也
漢雲臺廣室
隂興𫝊建武二十年夏興受顧命於雲臺廣室
魏温室〈詳見上〉
魏都賦丹青炳煥特有温室儀形宇宙歴象賢聖圖以百瑞綷以藻詠茫茫終古此焉則鏡有虞作繢兹亦等競注温室中有畫象賛 何晏景福殿賦温房承其東序凉室處其西偏注二殿名 卞蘭許昌宫賦其隂則有望舒凉室羲和温房 晉宫閣名洛陽宫内有羲和温房
晉廣室
元帝紀有司奏太極殿廣室施絳帳帝令冬施青布夏施青綀帷 周顗𫝊元帝召顗於廣室 紀瞻𫝊明帝嘗獨引瞻於廣室
唐温室
唐大明宫有温室殿 李庾西都賦左閤當辰延英耽耽宣徽洞逹温室隅南接以重離緜乎少陽是為二宫複道邃廊
玉海卷一百六十一
<子部,類書類,玉海>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