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通志 (四庫全書本)/卷22

巻二十一 甘肅通志 巻二十二 巻二十三

  欽定四庫全書
  甘肅通志巻二十二
  古蹟
  山林藪澤舊宫故壘古人徃矣其蹟猶存流風餘韻繫人懷想或訪諸樵牧以知軼事或廣稽碑碣以讀遺文紀其盛衰資為聞見歷世不嫌久逺考古可以證今詳為摉採著之於篇志古蹟
  臨洮府
  狄道縣
  狄道故城 在今府西南史記匈奴傳隴西有翟䝠之戎百官志縣有蠻夷謂之道漢因置狄道縣為隴西郡治後漢永初五年羌亂詔隴西郡徙治襄武延光二年還治狄道寰宇記縣在蘭州南一百九十里晉恵帝時以狄道縣為降狄道也府志有舊土城俗名番城在縣南一里許東西北三面與府城濠相連即故城也
  安故故城 在府南漢置屬隴西郡武帝元鼎五年西羌反攻安故圍枹罕城葢與河州境接也前涼錄永昌元年張茂分安故郡置定州宋白曰安故在蘭州南州志縣在隴西郡南四十七里唐時為安國鎮五代周廣順中自安國鎮至涼州立三州以控扼諸羌三州臨河蘭也按此則寰宇記安國城在五泉縣西南明一統志在蘭州西八十里舊志在今縣西南一百六十里皆悞
  武街故城 在府東東晉置晉志恵帝分隴西之武街縣屬狄道郡水經注濫水自白石山又西北逕武階城南即武街之訛也
  長樂廢縣 在府西元和志天寶别置安樂縣屬臨州舊唐志長樂縣舊曰安樂後陷吐蕃廢或曰即宋康樂寨也
  康樂廢縣 在府西三十六里九域志熈州領康樂寨宋熙寧六年置金升為縣元廢
  當川廢縣 在府西四十里九域志熙州領當川堡宋熙寧六年置金升為縣元廢
  水池廢縣 在府西南魏收志河州有洪和郡首領水池縣隋志枹罕郡領水池縣魏曰蕈州周改名唐廢舊志水池城在洮州衛東北一百六十里
  長城 在府北三十五里史記秦始皇遣䝉恬發兵三十萬北築長城起自臨洮唐置長城堡
  吕布城 在府西二里洮水東岸相傳吕布所築鶴鳴城 在府西南相近又有三足城明一統志皆唐時吐谷渾所築
  鞏令城 在府西南吐蕃所築也宋熙寧六年王韶圖武勝使徳順將景思立分兵自南甲趨鞏令即此舊志鞏令城在府西南一百五十里或曰南甲在府南三十里
  故闗城 在府北三十里佛兒崖今廢址尚存洮陽城 蘓林注曰地居洮水之陽也後為吐谷渾據之周明帝逐去因立洮陽郡今謂之洪和城
  通谷堡 在府東三十五里一名寸金城其谷東西僅踰百歩上有竅可覩天日名曰通谷宋熙寧間置
  臨川閣 在府城中唐天寶中建下臨清流為一郡登臨之勝
  超然臺 在府東一里本名鳳臺宋熙寧中蔣之竒改名明嘉靖三十年楊繼盛改建超然書院於其上
  西湖 在府西南二里嵗五月五日引洮水注之郡人遊樂於此
  渭源縣
  首陽故城 在縣東北漢置舊唐志渭源漢首陽地西魏改首陽為渭源縣上元二年復改曰首陽復於渭源故城置渭源縣儀鳳二年併首陽入之
  渭源故城 在縣東北與今城相連址存
  渭源堡 在縣西北岡上三百歩許宋王韶屯兵於此遺址尚存
  蘭州
  金城廢縣 今州治漢置屬金城郡孟康曰初築城時得金故曰金城薛瓚曰取其堅固也後魏省尋復置子城縣兼移置金城郡來治隋志金城縣舊縣曰子城帶金城郡其後又改縣曰五泉宋志崇寧三年復改置蘭泉縣為倚郭縣金省入蘭州
  石龜城 在州城北河畔州志石龜城即州基也北臨黄河有石如龜伏城垣下俗名大禹决河故道
  允吾故城 在州西漢置始元六年置金城郡治此應劭曰允吾讀曰鉛牙水經注允吾縣在黄河之北湟水之南通志在廣武縣西南一百五十里又明一統志允吾縣在蘭州西南五十里州志土人謂之西古城𢎞治十年重修為堡按允吾在黄河之北今屬涼州西古在河南即金城故址非是
  阿干廢縣 在州西南四十里九域志元豐六年置阿干堡元一統志金大定二十二年陞為縣屬蘭州至元七年併入州
  媪圍廢縣 在州東北漢置屬武威郡水經注河水經媪圍縣界東北流至勇士即此
  嵻㟍城 在州南一百四十里嵻㟍山下晉義熙四年西秦乞伏乾歸子熾盤在苑川畏姚秦之偪築城於此而據之後廢
  石城 在州西北水經注河水東經石城南謂之石城津又梁熙攻涼河會城降之葢在大河與湟河會處故又名河會城
  西市新城 蘭州舊志在州東南七十里又大定城在州北元豐中與夏人分界處也明嘉靖中議邊事者謂復大定城可屯礦兵以守河北葢其城常為冦衝云
  安西城 在州南三十里天都山宋神宗時苖綬伐夏嘗經此山
  瓦川會城 在州西南一百二十里馬啣山宋時李元昊所築
  定火城 在州黄河北四十五里
  王保保城 有二一在州東東岡坡一在金城闗北王保保即元庫庫特穆爾明洪武初保保據州時築
  元昊臺 在州西十五里有級數十重元昊攻阿干駐兵於此
  肅王府 在州治北明太祖第十四子洪武中封肅王三十一年自甘州移國於此
  𠉀馬亭 在州西北十五里漢武帝聞大宛有天馬遣李廣利伐之遣使𠉀馬於此故名
  望河樓 在州西北二里傍黄河岸唐岑參有詩後代名人徃徃題咏
  鐵冶 在榆谷元一統志去州五十里先代民冶故址今跡尚存
  金縣
  龕谷廢縣 在縣南二十里本宋之龕谷寨元祐七年紹聖四年復修為堡金升為縣正大三年河州陷河西因以龕谷為金州治所元至元七年併縣入州明洪武初改州為金縣在蘭州東九十里
  定逺廢縣 在縣西北三十里宋志定逺城舊名李諾坪种誼知蘭州時所築金升為縣元廢為鎮今為定逺驛
  勇士廢縣 在縣東北漢置屬天水郡舊志在靖逺衛西南二百里
  苑川城 在縣東北水經注苑川水北逕牧師苑故漢牧苑之地羌豪迷吾等萬餘人到襄武首陽平襄至勇士抄苑馬焚燒驛亭即此處有東西二苑城相去七十里元和志苑城在五泉縣時未置今縣也元一統志在蘭州西悞
  平地城 明一統志在縣北四十里唐戍兵所築又有三角城在縣東十里亦唐戍兵所築又東古城在縣東二十里亦唐時築
  一條城 在縣東北一百里宋狄青巡邊所築本名龍溝堡明萬厯二十五年兵備張棟疏請改建為一條城
  河州
  枹罕故城 今州治漢置縣屬金城郡應劭曰故罕羌侯邑也後漢改屬隴西郡晉張軌分屬晉興郡咸康元年分晉興郡置河州寰宇記州東南至狄道縣一百四十八里後陷吐蕃廢九域志宋熙寧六年收復置河州以唐枹罕縣地置枹罕縣九年省紹興初陷於金金志貞元二年復置縣為州治元又省府志枹罕廢縣在縣西又有東古城在州東二里乃唐舊城西古城在縣西二十里相傳宋時築北古城在州北一里乃元城
  大夏古城 在州東南漢置屬隴西郡晉初縣廢恵帝時張軌復置改屬晉興張駿又置大夏郡後魏復為縣屬金城郡隋屬枹罕郡唐屬河州元和志縣西北至州七十里宋廢又寰宇記大夏城西二十里有金劍城一名金栁城前涼曽置金劍縣於此
  白石廢縣 在州西南漢置屬金城郡後漢改屬隴西郡晉初省十三州志曰白石縣在狄道西北二百八十五里
  鳯林廢縣 在州西南本白石縣地晉恵帝時張軌分置永固縣晉志軌置晉興郡領縣有永固是也後入吐谷渾廢唐改置鳯林縣屬河州元和志東北至州八十里
  臨津廢縣 在州西北一百二十里晉志張軌置晉興郡領縣有臨津是也後魏省水經注河水東逕臨津城北白土城南為緣河津渡之處
  武城廢縣 在州東晉時涼張氏置十六國春秋咸康元年張軌分武城郡屬河州
  寧河廢縣 在州南六十里九域志熙寧七年置寧河寨宋志本吐蕃所置香子城也崇寧四年升寨為縣明初廢後改和政驛
  定羌故城 在州東南一百里即吐蕃所置阿諾城宋熙寧七年王韶克河州破阿諾木藏城改名定羌城元升為縣後廢
  安鄉故城 在州東北五十里臨河吐蕃所置城橋闗宋置安鄉闗屬河州元升為縣後廢
  澆河廢郡 在州西古西羌所居相傳趙充國所築水經注河水東經澆河故城北有二城東西角倚東古城在州東二里遺址尚存近由塔寺乃唐舊城西古城在州西三十里牆垣猶存乃宋城北古城州北一里號番城乃元城東北去西平二百二十里宋少帝時拜阿豺為澆河公即此城也元和志秃髪烏孤以西平河南地為澆河郡後周建徳五年於今州理南東達化縣界澆河故城置廓州取廓清之義詳西寧志
  米川廢縣 在州西唐置唐志米川本漢枹罕縣地貞觀五年於此置米州及米川縣十年廢屬河州永徽末移於河北屬廓州此城遂廢又見西寧府
  廢積石州 在州西元和志積石軍在廓州西南一百五十里儀鳯二年置西臨大澗北枕黄河即隋澆河郡所理宋慶厯後屬西夏其後入吐蕃名溪哥城金升為州明初廢今為積石闗出闗即屬境外
  懷羌廢縣 在州西南宋置金升為縣屬積石州金志縣西至生羌界八十里
  龍支城 在州北一百四十里後魏名北金城隋屬枹罕郡宋為宗哥城
  平夷城 在州西南元和志平夷守捉在州西南四十里開元三年郭知運置
  鹽泉城 在州西開元二十六年隴右節度使杜希望發鄯州兵奪吐蕃河橋於河左築鹽泉城置鎮西軍在州西一百八十里又元和志有天成軍在州西八十里開元三年哥舒翰於索磨川置又有振武軍在天成軍西百餘里天寶十三年哥舒翰攻吐蕃雕窠城置又有耀武軍在廓州南二百里黒峽川亦天寶間置宋元符初俱廢為砦
  循化城 舊志在州西一百三十五里西至生羌界一百里宋志循化城舊名一公城崇寧二年收復改名金屬積石州元廢
  大通城 在州西北宋志舊名達南城崇寧二年收復改名金屬積石州元廢
  來羌城 在州西北三十里宋志崇寧三年王厚收復金屬積石州元廢
  講米城 在州西南一百里本番族所置宋志洮西安撫使收復河南一公錯鑿當標彤撒東迎講米六城尋棄之崇寧二年再收復金廢
  歷精城 在州西南宋史唃厮羅三妻喬氏有色居歷精城府志州西南有喬家闗當以喬氏得名城當在其地
  踏白城 在州西北吐蕃所置宋熙寧八年王韶解河州之圍復還熙州遶踏白城後燒賊廬帳木征來降城在寧川驛
  景古城 在州東南一百三十里金志狄道縣有景骨城即此骨古聲相近而訛也
  黄沙戍 在州西新唐志達化縣東有黄沙戍河州衞 在州治西
  鞏昌府
  隴西縣
  古渭砦 九域志皇祐四年以渭州地置古渭砦熙寧五年以砦建通逺軍崇寧三年升軍為州治
  䝠道城 元和志隴西縣西至渭州五十里本漢䝠道縣秦孝公元年西斬戎之䝠主漢置縣屬天水郡後漢屬漢陽郡靈帝分置南安郡治焉晉志南安郡置䝠道縣宋志作桓道隋改武陽縣又改隴西後陷吐蕃縣廢
  襄武城 在縣東五里漢置縣屬隴西郡三國魏為隴西郡治蜀漢延熙十六年姜維圍魏襄武不克晉隴西郡治此隋為渭州治唐因之寶應後沒於吐蕃縣廢宋鞏州移今治城周九里有竒環城有濠稱為險固
  中陶城 在縣東北晉志南安郡領中陶縣魏眞君八年併入新興隋志隴西舊有内陶即中陶也
  長城 在縣北境一百里烏龍溝北山有遺跡驀山越澗若龍蜿蜒其土獨黒俗名長城嶺西起臨洮經府北東至遼東延袤萬里
  宻艾亭 在縣東北漢志䝠道縣有騎都尉治宻艾亭
  赤亭 在縣西三十里羌酋姚弋仲之故居弋仲之先世居其地晉永嘉中東徙榆睂部内從之者數萬後降晉
  首陽城 在縣西五十里鳥鼠山漢書渭水自首陽東至京兆船司空入河舊志載縣西七十里為首陽山夷齊避周採薇處舊有清聖廟二賢塚明萬厯中復建廟立碑置田崇祀
  雲下田 在縣北輿地紀勝云隴西有耕天村其田曰雲下田又古諺云郎樞女樞十馬九駒安陽大角十牛九犢謂其地宜於畜牧也
  六泉 在縣東南五里西秦乞伏國仁率騎兵襲鮮卑三部於六泉即此
  五谿聚 隴西記襄武有五谿楊盛分羌為五部錯居谿傍每谿為五聚故名
  玉漿泉 在縣西四十里有山俗呼為髙武隴其山絶壁千尋由來乏水後周武帝時豆盧勣為渭州刺史有惠政馬跡所踐忽飛泉湧出又有白鳥翔山㕔前乳子而後去民為謠曰我有丹陽山出玉漿濟我人民神鳥來翔因呼其泉為玉漿
  三岔堡 在縣西北二十五里宋熙寧中置
  武城故城 在縣西六十里武城川宋章楶築讀書堂 在縣治東唐李翺建宋重建今廢
  威逺樓 在縣東一里東北坊宋建今廢見方輿勝覽
  烽火臺 在城東五里明洪武二年平羌將軍馮勝取鞏昌駐兵於此
  熟羊城 在縣西北四十里宋皇祐初築為砦金貞祐中築亦為砦郡志為首陽鎮俗呼訛
  安定縣
  安西古城 在縣北三十里宋志舊名汝遮堡紹聖三年經畧章楶進築金初置安西縣元至元三年併入定西州
  定西故城 在縣南元豐四年置定西城在通逺軍北一百二十里五年改定西城為定逺軍七年夏人圍定西城熙河將秦貴拒却之元徙州治安西縣此城遂廢
  通西故城 在縣南四十里本宋鞏州之通西砦元豐六年以蘭州通西寨屬通逺軍金初置通西縣屬鞏州貞祐四年屬定西州元省入州今隴西安定俱有通西里宋西市貿馬之所
  通渭縣
  安逺古城 在縣北六十里宋天禧二年置安逺寨今為安逺鎮
  甘谷城 在縣東五十里宋熙寧初曹瑋置城於此為戍守處金於此置甘谷縣屬秦州元廢入通渭縣
  甘泉城 在縣東北九十五里宋元豐中置城於此為戍守要地
  鷄川城 在縣東南七十五里宋治平四年置砦金為縣元省入秦安
  秦嘉村 在縣西八十里渭城里嘉為郡掾其妻徐淑歸寧於家有贈答詩
  漳縣
  鄣縣故城 在縣西南五里本故道侯尉治後漢縣之又有城在故城峪元置縣於此後圮於水
  鹽川城 即今治宋置寨金為鎮元初併入隴西至元中置縣
  會寧縣
  西寧故城 在縣東三十五里宋經畧章楶所築三城相連俗呼連城金為縣貞祐四年升為州元初棄新會州移於此至元七年併入州
  祖厲故城 在縣北一百八十里因祖厲水而名又為烏蘭縣今郭城驛
  粟州故城 在縣東北五十里
  通安故城 在縣東北七十里本金通安寨
  武舉故城 在縣北一百五十里黄川山麓本古驛城通甘肅路
  古城 在縣南十五里相傳隗囂所築或云王莽時建今廢
  保川故城 在縣北五十里
  敷川故城 在縣南三十里
  伏羌縣
  冀縣故城 在縣南三十歩今遺址尚存秦本紀武公十年伐邽冀戎初縣之漢置冀縣王莽末天水謠曰出呉門望緹羣呉門冀郭門緹羣山名也後魏名當亭周為黄𤓰唐為伏州
  鹽泉故城 在縣西二十里唐於伏羌廢城置鹽泉縣貞觀元年改曰夷賔三年併入伏羌縣即今鹽泉舖
  永寧故城 在縣西四十里即羌之大落門谷宋雍熙中知州温仲舒發兵取之置永寧砦崇寧三年為縣金為寨元省
  平襄故城 在縣西北近渭漢置為天水郡治後魏縣省舊志云即鹽泉
  寧逺縣
  新興廢縣 在縣西南後漢中平五年析置新興縣屬南安郡隋廢
  廣呉故城 在縣西二十五里廣呉水遶其下宋置砦
  落門聚 在縣西十里即今落門鎮漢建武十年來歙又攻降隗純三國時姜維攻狄道至洛門引還唐廣徳以後吐蕃得其地置兵守之洛門即落門
  避暑城 在縣東三十里亦名平定府相傳為隗囂避暑處
  西和縣
  白石鎮 在今縣西北三里宋紹興時陜西盡陷於金宣撫呉玠移岷州治於長道縣之白石鎮據南山建城熙河偏將闗師古率兵駐本州之白石鎮外控强敵内為全蜀保障州遂僑治於此十二年金人請和以岷犯金太祖嫌名改為西和州以淮西有和州故加西字明洪武初始移今治
  始昌故城 在縣北晉置屬天水郡晉地道記曰始昌縣故西縣城也
  水南故城 在縣北真君二年置魏收志南秦州有天水郡真君七年置治水南縣又領平泉平原二縣後周省入長道縣
  漢源廢縣 在縣北唐置以近西漢水為名寶應中没於蕃後廢
  鹽官城 在縣東北九十里鹽井水與岸齊味與海鹽同
  石堡城 寰宇記長道縣南十八里上有石城髙一百丈中有石井深一丈四時湛然飲之不竭
  諸葛軍壘 在縣西北七十里之長道鎮漢水遶其下中突起一小山若臺武侯伐魏駐兵處
  祁山軍 在縣北祁山南三里有諸葛故壘壘之左右猶有豐草葢忠武侯所植也
  酇公營 在縣西北武徳元年行軍元帥鄼國公竇軌討薛舉餘黨營於此
  臨洮舊治 唐宣宗時築以去洮逺改建洮水之上今遺址存
  靖逺縣
  會寧廢縣 在縣東北西魏置會寧縣屬髙平郡周廢隋開皇十六年復置縣大業七年分置西突厥部落於此後為李軌所滅唐武徳二年平李軌置西寧州貞觀八年以此州倉儲殷實改為粟州又為會州廣徳後陷吐蕃宋雍熙二年李繼遷破之焚城郭而去崇寧三年置敷川縣金置保川縣明年州陷遷治新會州城明正統二年復修廢城置衛即今縣治
  祖厲故城 在縣西南一百三十里漢置縣屬安定郡祖厲音嗟賴城一名馬城
  鸇陰故城 在縣北漢置鸇陰縣屬安定郡後漢屬武威郡
  烏蘭故城 在縣西南百四十里後周置烏蘭闗唐武徳末置烏蘭縣後縣廢
  麥田城 在縣東北
  會川城 在縣西南百里元符二年建築元一統志金會州陷於河西僑治西南一百里會川城名新會州元初又遷西寧
  徳威城 在縣西南本名清水河宋政和六年童貫遣秦鳯將劉仲武出會州至清水河築城屯守而還賜名徳威城屬秦鳯路西至黄河四里
  新泉城 在縣南四十里唐大足初郭元振置新泉軍初屬朔方天寶中屬河西節度使宋為新泉砦金廢
  懷戎堡 在縣東宋崇寧二年
  静勝堡 在縣西南舊名接應堡宋政和六年賜名達喇蘇故城 在北七十里明設巡檢司成化間改移
  黄河堰 在北城外唐刺史安敬忠築
  砥柱石 在城北五里黄河中峭壁聳峙屹立中流方正如削俗名獨石明少卿邢崑田刻中流砥柱四字於石上
  岷州
  長城 在州西元和志秦始皇三十四年使䝉恬築長城起臨洮至遼東首起溢樂縣西二十里
  索西城 在城東南九十里一名赤水城亦曰臨洮東城漢明帝時燒當羌反遣將軍馬防校尉耿恭擊平之乃築此城
  龍城廢縣 在州東北魏置臨洮郡及龍城縣周廢祐川廢縣 在州東南七十里本西魏同和郡地隋以前置基城縣唐為祐川縣屬岷州後廢
  和政廢縣 在州東北三十二里本後周洮城郡保定元年改同和縣又改和政縣宋廢遺址尚存
  當夷廢縣 在州西周置唐省縣入溢樂其城本吐谷渾所築
  宕昌城 在州南一百五十里後魏書宕昌羌其先葢三苖之裔世為豪帥其地自仇池以西席水以南東西千里南北八百里地多山阜世修職貢後周髙祖滅之以其地置宕州宋熙寧六年拔宕岷二州置宕昌寨屬岷州運蜀茶市馬於此後為金人所據
  良恭廢縣 在州東南一百一十里隋置唐屬宕昌郡宋為鎮屬岷州元廢
  廢鐵州 在州西北九十五里吐蕃鬼章宜結所居宋熙寧中州守种誼破鬼章於此
  麴城 在州東南蜀姜維率衆依麴山築二城使牙門將茍安守之
  梅川古城 在州東北三十里今尚存
  分疊城 華嚴城 俱在州西南二城唐徳宗幸奉天時淪於番又有龕谷蓮花喇荅宗哥四城并没於番
  洮州衛
  洪和故城 今衞治後魏置郡後入吐谷渾郡廢隋為美相縣地唐貞觀四年移洮州於此
  洮州故城 在衞西南七十里即今舊洮堡晉惠帝置洮陽縣於此周為臨潭
  安西故府 在臨潭縣東四十里周總管博陵公賀蘭祥討吐谷渾築此城因置博陵郡隋為縣唐省入臨潭又置安西府
  迷和城 在衛東或曰即吐谷渾之迷和城寰宇記有鳴鶴城即此城之訛又有三足城鎮念城皆吐谷渾所築
  神䇿軍 在衛西八十里磨禪川天寶十三載置洮源故縣 在衛西南周置旭州隋改洮源唐武徳八年
  古疊州 在衛西南一百八十里周建徳六年始置疊州大業中州廢屬洮州唐治合川縣東南至扶州三百四十里西至吐蕃界九十里其地風景融和産稻多果木與松茂相隣領合川樂川疊川三縣又置安伏和同二縣處党項尋省疊樂二縣後陷吐蕃州縣俱廢
  廢芳州 在衞西南即古甘松地周武成中於三交口築城置甘松防後改為芳州以地多甘松芳草為名領恒香深泉二郡唐置甘松府上元二年州陷吐蕃廢
  沓中 在衞西南羌中即沙漒之地姜維退屯沓中種麥於其地
  漒川城 晉太元中乞伏國仁置漒川郡其地西接黄沙亦謂沙漒在衛西南
  西平故里 在衛西七十里唐西平忠武王李晟生處李氏世以武功顯晟以備羌居臨潭因家焉西固城
  羌道廢縣 在城西漢置縣屬隴西郡後漢改屬武都郡晉省魏收志石門縣有羌道城即此
  平涼府
  平涼縣
  涇陽故城 在府西四十里史記秦靈公居涇陽漢置縣魏收志鶉陰縣有涇陽城又隴東郡領涇陽縣後漢罷晉後復西魏以後仍廢而涇陽遂移於渭北
  平涼故城 在府西北東晉時苻秦置郡地形志涇州領平涼郡治鶉陰縣有平涼城舊唐志云平涼縣舊治陽晉川開元五年移治古塞城元和志縣西北至原州一百六十里本漢涇陽縣地後魏為長城郡長城縣地周建徳元年割涇州平涼郡于今理置平涼縣屬長城郡隋開皇三年屬原州開元五年移涇水南貞元七年又移舊縣南坂上即今縣通典平涼漢朝那縣地五代志平涼故屬涇州唐末權於縣置渭州而縣廢唐清泰三年以故平涼縣之安國耀武兩鎮置平涼縣府志五代置平涼縣今府城西三十五里安國鎮西古城是也金始移今治蓋古耀武鎮地西去安國故城三十里
  朝那故城 在府西北漢地理志縣屬安定郡後漢及晉因之後魏末移置今靈臺縣界此城遂廢括地志朝那故城在百泉縣西北七十里元和志在縣西四十五里胡三省曰漢朝那城在原州花石川是也明一統志漢朝那城在府東南悞
  烏氏廢縣 在府西北史記涇北有烏氏之戎地理志烏氏縣屬安定郡郡國志作烏支晉魏時徙治涇州界故縣廢胡氏通鑑注故城在彈筝峽口
  百泉廢縣 在府西北八十里隋置屬平涼郡唐仍屬原州元和志縣西至原州九十里後魏孝明帝於今縣西南陽晉川置黄石縣隋改為百泉武徳八年移今所通典百泉漢朝那縣地舊志百泉故城本姚秦之時黄石固赫連夏置長城䕶軍于此後魏因置長城郡五代初縣廢
  鶉陰廢縣在府西南九十里漢置縣在今靖逺縣境後魏移置於此地形志平涼郡治鶉陰是也後周併入平涼縣
  潘原廢縣 在府東四十里漢置陰盤縣在今長武縣界後魏移置於此兼置平原郡隋志開皇初郡廢縣屬安定郡舊唐志隋陰盤縣天寶元年改曰潘原其廢縣在良原縣界新唐志潘原縣後省為彰信堡貞元十一年復置屬涇州中和四年移武州來治周顯徳五年廢新武州以縣屬渭州元初併入平涼縣
  靖夏城 在府境宋史政和六年夏人大舉攻涇原靖夏城城陷屠之而去宋志是年賜涇原路席葦平新城名曰靖夏未詳屬何州軍
  我羅城 在府北晉義熙五年赫連勃勃攻秦勅竒堡黄石固我羅城皆拔之舊志黄石即百泉廢縣我羅城在黄石東勅竒堡亦在府北又晉太元十四年苻登攻安定羌于宻造堡克之舊志在府西南
  聚糧坪 在府境漢馬伏波征隗囂屯糧於此會盟壇 寰宇記在府西北五里唐貞元三年築渾瑊與吐蕃會盟處新志在天壇山西
  六盤砦 在府西七十里唐時吐蕃入冦陷没宣宗朝收復宋咸平中知渭州曹瑋置砦戍守
  白草軍 唐志白草軍在蔚茹水之西至徳中曽沒吐蕃後收復
  新砦 地名小盧闗宋開寶中置改今名
  定川砦 西控六盤山一帶宋太平興國中置勤武堂 在府西北五里宋知渭州蔡挺建五日一訓兵於此偏伍鉦鼓之法甚備儲勁卒于行間遇用竒則别為一隊甲兵整習常若㓂至
  栁湖避暑閣 在府北三十里宋蔡挺建栁數千株綠陰成林湖光可掬夏月人多避暑於此旁又有栁亭
  會景亭 在崆峒山又有參雲亭宋游師雄云此去陟參雲危棧愈踧踖會景亦可喜周顧忘倦斁
  水樂臺 在府北郡人能為水戲宋太守王素建此臺觀之
  韓王府 在府城定北門内太祖第二十子憲王松洪武二十四年封開原傳子恭王宣徳間遷國于此
  崇信縣
  崇信故城 即今縣治唐書貞元中隴右節度使李元諒築城屯軍名曰崇信九域志在渭州東南八十五里
  銅城 在縣西地形志安定縣有銅城即此宋志慶厯四年陜西漕臣張奎采儀州黄銅置博濟監蓋在此明一統志城在縣西四十里廢潘原縣銅城山以此為名舊志黄巢之亂土人築以禦㓂北枕髙山南面平原踞汭水峽口故趾尚存今南移二里許為中原堡
  赤城 在縣南五十里府志相傳秦始皇田獵至此築城駐蹕以土赤故名今為新安堡又廏城在縣南一里唐李元諒築以畜馬
  九宫城 在縣東十里北山之麓初欲建城於此築九堵而罷故又曰九工
  華亭縣
  儀州故城 與縣城相連西抵華尖山麓東瞻儀山後魏普泰初築城置鎮以扼蕃戍之路唐為神䇿軍地後唐同光中改置義州周置華亭縣於州郭宋太平興國間避諱改儀州熙寧中州廢
  化平故城 在縣西北一百二十里宋置本名安化屬儀州西北至番界十里尋改屬渭州金大定七年改為化平元併化平入華亭
  都盧城 在縣西都盧山下武王伐啇不期而會者八百國誓師牧野有曰盧人傳曰盧彭在西北是為盧國古城
  屯城 在縣東唐李元諒屯兵拒吐蕃時所築也地近崇信縣界
  瓦亭砦 在縣西北八十里金佛峽内控隴山一帶即古蕭闗也後漢隗囂使牛邯守瓦亭山唐肅宗幸靈武牧馬於此
  大震門 舊號大震門宋慶厯中改制勝闗管沿山小砦五十五䖏熙寧七年改制勝闗為安化縣廢舊縣為鎮
  皇甫山居 在縣西黄家山山連華尖下有九龍池相傳為皇甫氏别業今池廢九曲址存
  朝陽樓 在縣東四十里
  鎮原縣
  臨涇故城 在縣西二里漢縣晉安定郡治唐屬涇州唐書大厯九年吐蕃冦臨涇元併入鎮原州按縣本古臨涇地歴代諸志可考唐置行原州宋為原州明一統志謂即隋唐原州遂謂即古高平
  縣悮甚
  彭陽故城 在縣東八十里漢縣以在彭水之陽也屬安定郡後魏屬原州後置雲州唐置豐義縣宋復曰彭陽元昊入冦种世衡將景泰遇于彭陽城依山為陣
  安武廢縣 在縣南漢置屬安定郡後漢省後魏復置屬西北地郡元和志臨涇縣兼有漢安武安定彭陽撫夷四縣之地舊志安武故城在府東北
  撫夷廢縣 在縣北漢置屬安定郡後漢省後魏復置屬隴東郡隋省
  安定故城 在縣東南漢置屬安定郡後漢省後魏復置移於南界即今涇州也元和志安定故城在臨涇縣
  保定城 在縣南唐貞元七年涇原節度使劉昌築保定城捍青石嶺十年又請于臨涇界保定城置陰盤縣又武亭城在縣南六十里
  西城屯 在縣東南九十里唐興元初李晟復西京朱泚自涇州北走至彭原西城屯其將梁庭芬等殺之趨涇州降
  佛空坪堡 古縣也宋慶厯中修捍北邊
  栁泉鎮 在縣西北七十里舊名鵓鴿泉宋慶厯置西即熟户明珠滅臧康奴等族北綏寧砦
  回中宫 秦時建漢武帝元封四年行幸雍通回中道遂出蕭闗應劭云回中在安定平髙有險阻秦置回中宫于此
  凌雲閣 在縣東玉山巔下臨萬仞常有雲氣書臺 在縣北潜夫山金大定間因書臺舊址建思潜亭
  固原州
  髙平故城 即今州治漢置漢志武帝元鼎三年置安定郡治髙平地形志新平郡有髙平縣又云大延二年置髙平鎮正光五年改置原州並置郡縣治髙平城隋志平涼郡治平髙縣魏髙平縣後改為平髙元和志原州治平髙縣本漢髙平縣九域志鎮戎軍至道元年以故平髙縣地置有髙平砦慶厯三年置嘗建州在軍北宋志髙平領髙平砦元改置開城府明成化四年討平滿四陞固原所為衛𢎞治十五年總督秦紘開閫固原請于固原衛城設州遂為重鎮
  開城廢縣 在州西南四十里宋為開逺堡元至元十年皇子安西王分治秦蜀遂立開城府仍視上都號為上路至治三年降為州治開城縣明廢州為縣成化三年縣省入州
  三水故縣 在州北漢置三水縣屬安定郡屬國都尉治有鹽官晉廢今于城東北有故城城北有三泉疑即鹽官也後魏改置於今邠州界非故縣也
  他樓廢縣 在州北舊唐志貞觀六年置緣州領突厥降户寄治平髙縣界他樓城神龍元年移于地犍縣元和志隋有他樓縣寰宇記本漢髙平地水經注太婁故城太婁即他樓之訛
  䔥闗廢縣 在州北唐神龍三年廢他樓立蕭闗大中五年以縣置武州宋志蕭闗砦崇寧四年建築大觀二年以砦𨽻懷徳軍金廢舊志以為在鎮原西北通志以為在華亭西北即瓦亭驛俱悮
  西川廢縣 在州境三國魏郭淮傳正始中涼州休屠降使居安定之髙平其後因置西川都尉傅元傳泰始四年疏請置一郡於髙平因西川都尉募民充之晉志安定郡有西川縣蓋即故都尉置縣也後廢後魏時有西川侯彭文暉蓋亦即封於此
  東山廢縣 在州東南四十里九域志鎮戎軍有東山砦咸平二年置金陞為縣屬鎮戎州元初改屬鎮原州後併入鎮原至元十年安西王封守西土立開城路改為廣安縣十五年陞為州仍𨽻開城路明初廢今為東山砦
  三川廢縣 在州西北三十里九域志天聖八年置三川砦屬鎮戎軍今陞縣屬鎮戎州元併入鎮原州
  西安故城 在州西北二百十里宋志元符二年以南侔會新城建金志皇統六年以西安州沿邊地賜夏國
  廢懷徳軍 在州東北一百五十里即細腰葫蘆硤城通韋州靈夏諸䖏其路兩山相夾最為要害宋范仲淹請築細腰葫蘆諸砦紹聖四年章楶請城葫蘆河川據形勢以逼夏人賜名平夏城大觀二年改懷徳軍増置將兵於西安鎮戎互為聲援應接靖康間軍廢
  豫望城 在州北二百二十里宋時與西夏分界䖏即今平虜所明𢎞治十七年總督秦紘言固原迤北地名豫望城騍子川獅子川石峽口及寧夏之韋州延袤千里可墾田土無慮數十萬頃請築屯堡議耕種
  長城 在州西北十里有遺址綱目秦滅義渠築長城以拒敵即此
  石城堡 在州西北一百五里四壁削立山頂平曠四圍石牆髙二丈中有石井五各濶丈餘以貯水惟一路可登地甚險窄明天順中土達滿四據此以叛其旁青山洞及彗箒山皆賊巢也後遂毁其險隘今為廢城
  紅城子 在州北七十里秦長城外亦曰黒城子明官兵討滿四由此
  鄂爾多 在故開城西北安西王夏秋避暑居之巨礎尚存
  立馬城在州東一百四十里有遺址又陽武城在州東南一百里圓城兒磚城兒俱在白馬城東未詳建置天聖寨在州東北八十里宋置元廢定川寨在州西北二十五里宋置金省平安寨在開城東一百二十里
  唐監牧 在州東南唐書天寶末太子自奉天至平涼閲牧馬得數萬匹元和志監牧在原州貞觀中自京師東赤岸澤移馬牧于秦渭二州之北會州之南蘭州狄道縣之西置監牧使以掌其事仍以原州刺史為都監牧使以管四使天寶中諸使共有五十監監牧地東西六百里南北四百里見在馬三十一萬九千三百八十七匹州志羣牧監舊址在開城東南三里
  朝那湫 舊設祠祀朝那神湫濶四十里渟水不流冬夏不増減戰國時秦人詛楚投文于此按志朝那湫有二一在州東十五里一在州東北三十里土人謂之東西海泉眼
  涇州
  安定故城 在州北漢縣在今鎮原界後漢省東晉復置為安定郡治元和志後魏神䴥三年置涇州因水為名隋大業末金城賊帥薛舉侵擾豳涇武徳元年太宗西討會舉死其子仁杲遂復改安定郡為涇州治保定縣本安定至徳中惡安祿山更名保定金又改涇川縣明省入州徙治涇南之皇甫家店即今州治
  爰得廢縣 在州東南漢置屬安定郡後漢省後魏復置屬新平郡後周省
  當原城 在州西北後魏孝昌初万俟醜奴冦涇州置營州西北七十里當原城崔延伯討之兵敗還保涇州是也
  折墌城 在州東北十五里西魏涇州刺史乙弗貴所築隋末薛舉屯據于此舉死仁杲復竊據武徳元年討平之明一統志薛舉城即折墌城
  共邑 在州北五里詩大雅宻人不恭侵阮徂共鄭氏曰共阮國地名今共池是也武王時為畿内諸侯居涇之陽
  平亭 在州東五里後魏永安三年万俟醜奴走還安定置栅于平亭即此
  黄河堰 在州城北唐刺史安敬忠築以捍河流旁多斥堠路入安西張籍詩云道旁雙古堠猶記向安西即指此
  鹽倉 在州西唐大厯八年涇原節度使馬璘與吐蕃戰䖏時運鹽儲此以供軍故名
  薄落亭 在州界一名瓦亭唐肅宗幸靈武牧馬于瓦亭川即此
  長武砦 在州東七十里宋范仲淹奏差宋良等部領畨漢軍馬徃涇州長武砦把隘有龍馬寺在内相傳宋太祖微時遇僧守嚴異其骨相陰使畫工圖于寺壁今猶糢糊可辨按長武砦即邠州長武縣原屬涇州故址故及之
  王母宫 在州西三里回中山下臨涇水漢武帝時西王母乘五色雲降因立祠後改為宫宋陶穀有記
  皇甫頭 在州西北二十里即皇甫和所居䖏有皇甫嵩讀書臺
  振履堆 在州境故老相傳夸父逐日振履于此阜上
  靈臺縣
  鶉觚故城 在縣東北漢置袁山崧書漢末以鶉觚置新平郡晉仍屬安定郡地形志趙平郡治鶉觚縣唐屬涇州天寶初改靈臺周地圖記云鶉觚縣者秦使太子扶蘇及䝉恬築長城見此地原高水淺因欲築城遂以觚爵奠祭乃有鶉鳥飛昇觚上以為靈異因以名縣石趙建武十年改為趙平郡後魏大統中自故城移今所即今靈臺治
  靈臺故城 在縣東南五十里隋志大業初分鶉觚置靈臺縣二年廢義寧二年復置屬麟遊郡唐省入麟遊
  陰宻故城 在縣西五十里古宻國文王伐之為周地左傳宻須之鼓與其大輅文所以大蒐也史記周共王遊於涇上宻康公從秦置陰宻縣白起遷于此漢志安定郡領陰宻縣杜預曰宻須姞姓國在陰宻隋省入鶉觚唐貞元間武康郡王李元諒築之即今百里鎮
  朝那故城 在縣西北九十里後魏大統元年自原州百泉縣朝那城徙治于此縣志今居民貿易於此為東朝那市
  良原廢縣 在縣西北九十里隋大業元年置唐屬涇州李元諒傳貞元四年為隴右節度使移鎮良原開美田數十里嵗入菽粟數十萬斛自是常以神䇿軍分屯於此謂之良原鎮元併入靈臺
  西屯鎮 在縣西三十里郭子儀遣將白元光破吐蕃時屯兵䖏
  靈臺 相傳周文王所作按文王靈臺在今鄠縣今縣東北有臺山或取此為名
  涇臺 在縣東三十里保巖山之巔可望百餘里雲霧生於足下
  料馬臺 即陰宻城之西山壁立千尋極巔濶平數頃古木流泉時為攬勝者所棲止相傳李元諒曽料馬其上因名
  讀書臺在縣東北五里晉皇甫謐讀書䖏
  牛仙客故宅 在縣治西唐中和間建為勝果寺牛僧孺别墅 在縣南離山之北後改為至定寺内有銀杏一株相傳為牛氏所植
  静寧州
  徳順廢軍 在州東宋置九域志慶厯三年以渭州隴干城置通考徳順軍漢畨互市之地在六盤山外元省
  阿陽故城 在州南漢置縣屬天水郡晉省後魏復置隋省章懷太子曰阿陽故城在隴城西北即此又寰宇記河陽城以在河之西北因名
  隴干廢縣 在州東宋志徳順軍治隴干縣以外底堡置宋祥符中知渭州曹瑋築城戍兵守之嘗曰異時涇渭有警此必争之地慶厯間經畧使韓琦請建為軍
  水洛故城 在州東一百里水經注水洛水逕水洛城又犢奴川水逕水洛亭南宋范仲淹曰朝那之西秦亭之東有水洛城鄭戩曰水洛城西占隴坻通秦川徃來之路隴之二水環城西流繞帶渭河川平土沃廣數百里又有水輪鉛銅之利慶厯三年劉滬宻使城主鐸斯那内附戩即遣滬築之以捍西夏金升為水洛縣元併入隴干
  威戎故城 在州西南四十里宋志徳順軍領威戎堡金升為縣後廢
  治平故城 在州南八十里九域志徳順軍領治平砦治平四年置金升為縣元併入隴干
  登髙臺 在州治東宋建于城最髙䖏以為瞭望之所
  莊浪縣
  通邊廢縣 在縣東七十里九域志徳順軍有通邊砦慶厯八年置金升為縣後廢元改莊浪州明降為縣冊説通遍堡蓋通邊之訛
  静邊故城 在縣西九域志徳順軍領静邊寨天禧二年置金志通邊縣領静邊寨舊為縣元廢
  蓮花城 在縣西南一百里即蓮花堡見闗梁望夫石 在縣北三里相傳有婦望夫不至化石於此
  隆徳縣
  隆徳故城 在縣西北九十里宋砦也九域志天禧元年置羊牧隆城慶厯三年改隆徳砦雍大記地名邪沒隴川畨語訛為羊牧隆城金升為縣
  長城 在縣西北六十里秦所築
  紅土城 在縣西北四十里宋金時戍守䖏
  月支道 在縣境漢時以居月支降者
  牛營砦 在縣北四十里相傳漢時牛邯軍此故名静邊砦 在縣境宋曹瑋所築
  祭旗坡 在縣南六十里宋曹瑋禡于此
  慶陽府
  安化縣
  不窋城 括地志在𢎞化縣南三里元和志在州治東南三里府志云即今府治
  郁郅故城 史記夏后氏衰后稷子不窋自竄於戎狄之間又秦恵王伐義渠取郁郅漢置縣後漢廢杜氏通典郡城今名尉李城
  合水故城 今縣治本漢郁郅城後漢迄晉不立州縣後魏及周以為鎮防隋開皇十六年置合水縣在馬嶺白馬二水口因以為名唐武徳二年改為合川後改為安化縣宋因之元併縣入府明初復置府志有慶州城在今府城北門外周圍八里東北高十餘丈西南高六丈又田家城在慶州城北門外周四里高二丈四尺未詳建置
  同川廢縣 在縣西八十里本漢郁郅縣地隋義寧二年分彭原縣西南十五里三泉置三泉縣唐武徳元年改為同川因同川城為名宋乾徳二年併入安化府志今為同川里
  延慶廢縣 在縣東北元和志慶州領延慶縣南至州四十里本漢郁郅縣地後魏置朔州隋為合水縣地武徳六年分置白馬縣天寶元年改名延慶寰宇記延慶縣本漢郁郅縣之栁谷城周顯徳二年併入安化府志延慶廢縣在府東北三十里後魏嘗置延慶縣尋省入安化唐復置未知所據
  歸徳廢縣 在縣東北漢志北地郡領歸徳縣後廢隋志𢎞化郡領歸徳縣西魏置恒州周州廢唐縣廢
  洛源廢縣 元和志縣東南至慶州二百七十五里本漢歸徳縣地隋大業初改為洛源縣因洛水所出為名後廢唐復置宋廢為堡
  懷安廢縣 在縣東一百六十里居近党項蕃落唐開元中檢逃户所置故以懷安為名宋廢為懷安鎮又舊唐志有芳池州都督府寄在慶州懷安縣界管小州十曰静獯玉濮林尹位長寶寧並党項野利氏種落至徳後廢
  彭原廢縣 在縣西南八十里本漢彭陽縣地後魏破赫連定于此置彭陽縣隋改曰彭原因彭池原為名唐於此置彭州元省
  富平故城 在縣西南漢為北地郡治永和六年徙馮翊縣廢魏收志西北地郡領富平縣後廢寰宇記富平故在樂蟠縣西八十里彭原縣界
  參䜌廢縣 在縣西北漢置定安郡有參䜌縣主騎都尉治後漢屬北地郡至晉廢
  安化廢州 在縣境舊唐志安化州都督府管小州七曰永利州威州旭州莫州西滄州儒州琮州又安定州都督府管小州七曰党州橋州烏州西戎州野利州米州還州二府俱寄在慶州界新唐志安定後更名宜定又静邊州都督府貞觀中置後僑治慶州境皆天寶後廢
  定邊故城 在縣北三百里宋元符初築後改為軍又置定邊縣為附郭金為定邊寨屬環州皇統六年以定邊軍地賜夏人明時有官軍及巡檢司守禦
  周槃城 舊志在縣南一百二十里即後魏趙平郡東槃縣後周改曰周槃尋廢
  大順城在縣西北一百五十里宋范仲淹知慶州以西北馬舖砦當後橋川口在敵腹中欲城之度賊必來争宻遣子純祐先據其地引兵隨之至則版築皆具旬日而成即大順城也大順既城而白豹金湯皆不敢犯環慶冦盜漸少賜名大順
  白豹城 在縣東七十里宋初屬西夏地界范仲淹建議取之築此城東接安疆寨西接東谷寨南接柔逺寨北接勝羌堡後屬定邊軍金志慶陽府有白豹城元廢府志大順城北四十里為白豹城
  鎮安城 在縣東北接延安府界宋政和六年築又有駱駝城在縣東北一百里周圍二里髙二丈即宋綏逺砦也
  業樂城 在縣東北八十里宋范仲淹因蕃部内附故築此城以容之周圍二里許
  第二將城 在縣東北一百二十里周圍七里髙一丈五尺宋時築相傳第二將駐師䖏
  天固堡 府志在縣西南八十里寰宇記在彭原廢縣南甚險固
  雪泥堡 美泥堡 在縣東北一百五十里俱宋范仲淹所築
  槐安東西谷砦 東谷砦在縣東北一百七十里道通安塞川至今稱為老砦西谷砦在縣西北一百八十里道通環縣俱宋范仲淹所築
  安疆砦 在縣西北宋志本西人礓詐砦元豐五年收復賜名元祐四年給賜夏人紹聖四年修復後屬定邊軍
  横山砦 在縣北宋志地名西擦𠼪元符元年建築賜名府志横山砦在縣北一百里其北即綏逺砦又寧羌砦地本萌門三岔元符元年築賜名威邊砦離横山砦三十五里俱廢
  通塞堡 在縣北宋元符元年築又勝羌堡麥川堡威寧堡俱政和六年築賜名又懷威堡在威寧堡北府志懷逺砦在府城東北二百里即古懷威堡
  九陽堡 在縣西北宋志有九陽通化觀化鷄觜神堂五堡俱屬定邊軍金廢
  綏逺砦 在縣境本駱駝巷宋元符二年築賜名車箱峽路 在縣北自槐安西北入通幕川經静邊鎮香栢砦取車箱峽路過慶州舊蕃戎地北入鹽川約五百里此路山原川谷中行不甚艱險宋初懐安至鹽川蕃部並内附至道中五路出師丁罕從此路進軍至鹽川其時静邊白豹金湯復橋等鎮並為夏境各置堡寨乃范文正公經畧時修築以備之
  公劉莊 在縣北三十里有腴田數畆號天子掌人莫敢墾
  牛圏 去府城百里四圍沙磧惟圏所瀦水人馬足飲章楶嘗置毒藥于此夏人入冦飲者多死
  晝閒堂 在縣治南唐髙祖留守𢎞化時建有太宗御書石刻
  范仲淹宅 在縣治東仲淹為環慶安撫時所居今為慶儲庫
  安化樓 在府治内宋知州章楶建有記
  視事堂 在府城内宋范純仁帥慶陽時建
  江漢堂 在府廨内本安撫使宅范仲淹建其子純粹後知慶州於廨内立是堂晁補之為記
  鵞池 在縣治南二百三十八歩宋慶厯中經畧安撫使施昌言重修明洪武間指揮孟侃宣武復浚
  柔逺亭 在府城西宋建於柔逺砦山頂可以憑髙望逺
  合水縣
  蟠交故城 今縣治唐置以城臨大小樂蟠二水交口因以為名
  畧畔道故城 在樂蟠廢縣東北四十里漢地理志畧畔道屬北地郡後魏大統間置蔚州於此顔師古曰有畧畔山在慶州界土俗訛曰洛盤
  華池廢縣 在縣東北一百二十里本漢歸徳縣地更始封岑彭于此後魏置縣後廢唐初復置又于縣置林州宋省為鎮明設巡檢司
  樂蟠故城 在縣西南七十里隋置元和志義寧元年析合水置樂蟠縣取樂蟠城為名延綏志樂蟠城宋金以來廢為金櫃鎮
  唐列代碑 在縣東一百里金明昌中薛王十三世孫李大中刻唐髙祖至昭宣二十一像於上
  郭子儀碑 在縣東南一百二十里子儀十一世孫訥刻其墓誌並鐵券於墓上
  環縣
  長城 在縣北三里秦將䝉恬所築
  方渠廢縣 在縣南七十里漢置北地郡領方渠縣後漢廢唐書貞元十三年以方渠當吐蕃要路命邠寧帥楊朝晟城之五代初廢為鎮屬靈州改置通逺縣為環州治宋天聖元年又曰方渠宋志環州有方渠砦元省通逺縣入州明一統志方渠廢縣即宋砦也
  馬嶺廢縣 在縣南一百三十里漢北地郡治馬嶺縣後漢徙北地郡治富平而馬嶺縣廢後魏為朔州地隋大業元年分合水縣於此置馬嶺縣五代時廢宋范仲淹重築為鎮周三百七十五歩金因之元廢明成化間巡撫馬文升復為修築居民禦冦便之
  安塞廢縣 在縣西四十里漢置縣後廢為鎮唐復置五代晉省入通逺縣宋天禧中築為砦北控西界九星原路
  環州故城 在城北一里即舊環州城後周置會州隋改為環州唐咸亨中置安樂州大中間改威州明始為環縣以環江流經城西委曲環抱故取名焉
  木波城 在縣南四十五里唐為木波堡寧州刺史楊朝晟城鹽州屯兵於此五代時為木波鎮屬寧州周割屬通逺軍城周三里八十歩宋范仲淹築咸平中重修元廢明成化間巡撫馬文升修築
  合道城 在縣西南七十里其水自開城縣來入環江以二水合流故名宋金皆為鎮元廢
  安邊城 在縣西北地名徐家臺宋崇寧五年築賜名金為安邊砦元廢舊志城在縣西北一百二十里明置安邊所
  興平城 在縣西北地名灰家嘴宋元符元年築金為興平堡元廢
  細腰城 在縣西其北有二川交通西界宋慶厯五年范仲淹議築此城以斷其路命知州种世衡董其事晝夜興築城成自環州改𨽻原州即此城矣
  烏崙城 在縣北三十里周一里三十歩東至蕃界西接永和北接肅逺界宋范仲淹經畧時置砦屬通逺縣屯兵控烏崙一帶咸平中重修明初亦設兵防衛
  肅逺城 在縣北四十里宋史咸平六年賜環州大落漧州新砦曰肅逺其城亦范仲淹築咸平中重修
  洪徳城 在縣北六十里宋置砦熙寧中章楶折可適破夏人於洪徳城即此冊説紅徳城西北去靈州恵安堡一百八十里即洪徳之訛今城内設官兵駐防
  平逺砦故城 在縣北七十里東控大硯川入靈武路宋天禧中築
  團堡砦 在縣西北五十里宋天禧中築今有團堡里又有安化砦在縣東七十里
  阿原堡 在縣東北一百里又朱臺堡羅溝堡在阿原堡北四十里俱宋政和三年建築賜名
  曲子城 在縣南九十里又有靈祐城在縣南一百五十里皆明永樂初征西將軍何福築
  恵丁堡 在縣東北九十里又麝香堡在恵丁堡西三十里俱宋時建築
  徐家窰砦 在縣北一百三里葫蘆河川上寛平可容數百人前代鄉民嘗避兵於此今更名徐家臺
  木𤓰堡 在縣東北一百四十里旁有木𤓰原明正徳四年敵入花馬池總兵馬昂與其酋亦孛來戰於木𤓰山諸䖏斬獲頗衆
  歸徳堡 在縣北宋志環州有歸徳堡又有定戎堡通歸堡流井堡俱應在今縣界金志惟有木𤓰歸徳興平三堡元亦廢又有定邊砦在三店十溝宋天聖中置
  永和砦 西控大硯川北接夏人界宋天禧中置靈武臺 在縣東北三里舊屬靈武郡寰宇記慶州有靈武城在馬嶺北即此今相傳唐肅宗即位䖏
  覽勝樓 在縣西宋建於環江之湄高峻爽塏觀兵亭 在縣東六里宋种世衡建古教場也通逺亭 在縣東七里宋建為宦遊迎送之地紅城兒 在縣北九十里明成化八年重修
  真寧縣
  長城 在縣東六十里亦秦將䝉恬所築俗謂之䝉恬城
  陽周故城 在縣北三十五里一統志秦漢陽周本屬上郡自後魏重置始屬趙興郡即今真寜唐宋諸志皆以真寧為即古陽周然以地界考之真寧在子午山西其東北為中部縣乃漢翟道縣屬左馮翊又北為漢直路縣屬北地郡又東北至鄜州始為漢上郡境陽周既屬上郡不應跨兩郡越重山而在真寧界也據水經注古陽周在走馬水北應在今延安府安定縣北界真寧之陽周乃後魏僑置非故縣也橋山黄帝陵皆當入延安府相傳在真寧縣誤
  秦故道 在縣東元和志在襄樂縣東八十里子午山始皇自九原抵雲陽即此道也縣志在今縣東九十里雕嶺上俗名聖人道詳見寧州子午山
  羅川故縣 本漢陽周縣地後魏於此置泥陽恵渉二䕶軍後復置陽周縣隋開皇十八年改為羅川以羅川水出羅山故名唐天寶元年改為真寧新唐志時於縣獲真人像二十七因改名寰宇記唐開元二十三年唐明皇夢羣仙現于羅底乃詔訪焉於彭原羅川縣東王村堡底家在有一老人引使者至洞口見一白兔入穴遂掘得二十七仙並玉石之像各題姓名得道去䖏並老人亦一仙之數以應二十八宿仍於本縣置觀曰通聖别塑真容改縣為真寧
  要冊靈湫 在縣東六十里顯聖廟後即橋山之尾也周一百八十歩禽魚不遊萍藻不生水澄碧綠旱則不乾澇則不溢旁有龍祠唐開元中建碑刻甚多兵革之後存毁殆半
  下馬汀 在縣北三十里水濱地曠行者多憩息焉故名下馬汀
  寧州
  定安廢縣 今州治後魏置縣取定俗安人為義唐置寧州治定安縣五代及宋皆因之元省入州
  泥陽故城 在縣東南五十里地理志縣屬北地郡應劭曰縣在泥水之陽後漢末寄治馮翊此城遂廢州志有泥陽里即此
  義渠故城 在州西北春秋時為義渠國秦起兵滅之始置北地上郡漢置義渠道屬北地郡西魏始置寧州府志有公劉邑在州治西一里許周之先公劉居此謂之北豳春秋時為義渠即此元和志夏時公劉邑地也後為義渠國地秦為北地郡地
  大故城 在州東南漢志大縣屬北地郡顔師古曰古要字金志真寧縣有要闗鎮或以為即古大舊志鎮屬寧州乆廢
  定平廢縣 在州南六十里唐置屬寧州元和志縣北至州七十里自漢至晉並泥陽縣地後魏至周並為定安縣地唐武徳二年析置定平縣新唐志定平縣嘗屬邠州寰宇記周顯徳五年還屬寧州宋又𨽻邠州元志至元七年併入寧州
  襄樂廢縣 在州東北六十里本漢襄洛縣屬上郡在今延安府界後魏徙置于此改為襄樂大統十六年置燕州因築此城皆後周廢唐屬寧州金志仍屬寧州元志至元七年併入寧州明設巡檢司州志舊縣在州東北燕原下今為襄樂鎮
  獨樂故城 在州東南漢置縣屬上郡在今延安府界後魏移置於此屬趙興郡後漢晉罷後復尋廢
  安定故城 本名定安金大定七年更名旁有洛水九陵水城在州南六十里政平里明設政平驛并遞運所
  石鼓坪 在州東六十里襄樂原有石如鼓擊之有聲其地腴可田
  黄龍亭 舊名高岡亭後漢建武中曹鳯為北地太守政化尤異黄龍應於九里谷之高岡亭角長三尺大十圍稍至十餘丈天子嘉之賜帛百疋加秩中二千石
  交城鎮 金天徳二年置又棗社鎮大昌鎮俱金皇統間置
  李思齊城 在州南一里元將李思齊屯兵之䖏安定閣 在州西五十里對安定砦分竒挹秀如畫障然見方輿勝覽巖色濃如黛石可鑴硯宋張舜民有詩詠之
  六君子堂 在州西宋建舊碑毁廢名氏不存明洪武初知州林善以隋元諧梁毗唐李勣狄仁傑宋孔道輔李允則六人皆有徳於寧州者乃重建堂祀焉臨海詹鼎作記
  九龍池 在州東南十里相傳唐狄仁傑為刺史時人有賣劍牛者議價間賣者忽失所在仁傑怪之次日有九小兒擁水泛漲將沒州仁傑使人馳牛而徃斬小兒俱化龍形水遂消州遂保全因此名池
  梁公墮淚碑 狄仁傑為寧州刺史能撫戎夏郡人紀之碑及遷豫州會越王亂緣坐七百餘人籍沒者五千口仁傑宻表奏貸流罪人于九原郡道出寧州父老迎而勞之曰我狄使君活汝耶相攜哭於碑下三日而去
  甘州府
  張掖縣
  觻得故城 漢書元狩二年霍去病出隴西渉鈞耆濟居延遂臻小月支攻祁連山揚武乎觻得地理志張掖郡故昆邪王地太初元年開治觻得縣孟康曰觻音鹿按漢書觻作鱳又作轢徳
  臨澤故城 在府西北漢置昭武縣屬張掖郡晉志張掖郡領臨澤縣本漢昭武避景帝諱改名後魏廢
  金澤廢縣 在府南十六國春秋晉建元元年張駿田於建西䃋石縣改䃋石為金澤縣吕光麟嘉元年張掖金澤縣有麟見光以為已瑞改元
  臨松故城 在府南魏收志臨松郡領安平和平二縣隋志張掖有臨松縣周廢寰宇記後魏太和中置臨松郡在臨松山下吐蕃賛普即其郡異稱也
  西安廢郡 在府東南十六國春秋段業神璽二年徙治張掖遂築西安城以臧莫孩為太守尋為吕纂所敗沮渠䝉遜永安元年為西安太守起兵攻張掖殺業而代之後魏郡廢
  祁連廢縣 在洪水堡南三十里晉志永和中張祚置漢陽縣以守牧地張元靚改為祁連郡魏書李寶父翻為祁連晉昌二郡太守尋廢唐開元十六年金吾將軍杜賓客破吐蕃于祁連城下即故城也胡氏鑑注城在祁連山旁故名
  張掖故郡 漢置後魏於張掖郡分置西涼州尋改甘州以西南有甘浚山故名
  居延故城 括地志在張掖東北一千五百三十里漢置武帝紀元狩二年霍去病出北地二千餘里過居延太初三年路博徳築居延澤上天漢二年李陵出居延至浚稽山地理志居延縣屬張掖郡為都尉治郡國志張掖居延屬國故郡都尉安帝時别領居延一縣建安末立為西海郡新唐志張掖河西出合黎山硤口旁河東壖屈曲東北行千里有寧冦軍軍東北有居延海元志有亦集乃路在甘州北一千五百里城東北有大澤西北俱接砂磧乃漢西海郡居延故城夏國嘗立威福軍太祖二十一年内附至元二十三年立總管府明洪武初馮勝拔肅州進至掃林山亦集乃路即此
  千秋城 萬嵗城 二城皆光武時竇融所築懷城縣 十六國春秋沮渠䝉遜元始八年太史令張衍曰今嵗臨澤縣西當有破兵䝉遜遂西誘李歆敗之於懷城歆退走追至臨澤斬之後魏廢
  蓼泉城 在府西北九十里祁連山北有建康軍軍西北二十里有蓼泉守捉城
  苕藋 在府東十六國春秋禿髪傉檀嘉平四年伐北涼五道俱進至番和苕藋掠五千餘户而還沮渠䝉遜元始二年西入苕藋遣兵襲卑和烏啼二部五年祀金山西至苕藋復襲卑和一統志謂苕藋在金山之西舊志謂在番和界誤
  均石 在府東十六國春秋秃髪傉檀𢎞昌六年伐沮渠䝉遜於張掖入自西陜䝉遜來拒戰於均石傉檀敗績乃率騎運穀以給西郡復為䝉遜所敗胡氏鑑注均石在張掖之東西陜之西葢西郡界
  三門闗 在府東十六國春秋吕光龍飛四年遣子紹纂討段業於張掖及南涼救至引還紹欲從三門闗挾山而東纂曰挾山示弱取敗之道不如結陣衝之紹乃引軍而南業案兵不動
  留花門山堡 新唐志寧冦軍北三百里有花門山堡又東北千里至囘鶻牙帳
  山丹縣
  刪丹故城 今縣治漢置屬張掖郡以刪丹山為名元志甘肅行省有山丹縣本刪丹縣元至元六年阿濟格行山丹城事刪訛為山
  日勒故城 在縣東南漢置屬張掖郡郡國志獻帝分置西郡治日勒縣志云自姑臧西北出張掖度大嶺而西西郡當其要嶺謂刪丹嶺也十六國春秋䝉遜永安八年敗秃髪傉檀於均石進攻西郡太守楊統於日勒拔之隋志刪丹有西郡永寧縣西魏郡廢改縣為弱水周省入刪丹
  屋蘭廢縣 在縣西北漢置屬張掖郡後魏省氐池廢縣 在縣西南漢置屬張掖郡晉省後復置十六國春秋秃髪傉檀𢎞昌五年伐䝉遜次於氐池䝉遜嬰城固守芟其禾苗至赤泉而還胡氏鑑注氐池故城在張掖縣界
  仙提廢縣 在縣東晉志西郡又領仙提萬嵗蘭池三縣舊唐志晉分刪丹置仙提萬嵗臨松三縣煬帝併入刪丹新志有仙堤舖在縣東十里蓋以故縣為名
  金山廢縣 在山丹縣西南十六國春秋沮渠䝉遜永安十年以從伯羅仇子成都為金山太守蓋以近金山故名後魏省隋志刪丹有周置金山縣尋廢












  甘肅通志巻二十二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甘肅通志>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