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文法
作者:胡適 中華民國
1920年8月4日
本作品收錄於《時事新報
本文为1920年8月4日胡适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演讲,陈启天记,原载1920年8月11、12、14日《时事新报·学灯》

  “白话文法”现在还在草创时期,万难于三两个星期内讲个明白;只能和大家多讲点“白话文法的研究法”,使大家将来有方法可以去研究白话文法,共同完成一部白话文法出来。

  白话文法,可以说是国语文法;在未讲白话文法之先,我们要问:什么是国语?

  说到国语,多有一种误解,就是把注音当做国语;学好了注音,就是学好了国语。不知注音是促进国语的一种工具,他的作用,完全只在标明音读,使大家便于认识罢了。现在的方言,都有尽先补用国语的希望;却要具备两种资格:

  第一,要在各种方言中通行最广;

  第二,要在各种方言中文学的著作最多最通行。须有了这两种资格的方言,经过一定时期,就可尽先补用,完全国语。

  欧洲各国都有国语;却在四百年前,也都是方言,不能通行全国。首先用方言做小说、诗词、剧曲的是意国,因此就通行起来了意国的国语。在三百一十年前,美国中部的方言较为通行,于是有文学家把他拿来[做]小说剧曲,后来也成了实缺的国语。至于法德……也都用方言变成国语,合于上面的两种资格罢了。

  我国也差不多具备这两种资格。从东三省到西南三省,从黄河北岸到珠江南岸,所谓普通官话,几乎都能讲,第一种资格将具备了。论到第二种资格,也还可以,在千年当中的文学书,如李后主的词、程朱语录、禅家语录、元曲以及《水浒传》、《红楼梦》、《儒林外史》等都是白话做的;陆放翁和别的诗人也有白话做的,几乎都可与文言一样通行,不象那只限于一地方的粤歌、昆腔、苏白哩。再大家齐来加以整理,不多年后,自然而然的有一种南腔北调、大同小异的国语发生,可完成新文学。若那梦想国语完全统一,恐怕终是一个梦想罢!即如英国的国语,虽然大同,却还有英伦、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的一些小异,可以知了。

  想促进一种大同小异的国语,最要的方法,就在统一文法合乎自然的条理。例如普通话说来了,官话却说来了啦,了啦是同意的字,不如只用了字的好。又如我吃饭,不能说饭吃我,也不能我饭吃,或吃我饭,就是要他统一合于自然哩。

  文法本随着语言,就发生了的,而中国研究文法远在欧洲之后的原因,大概有三:

  一、中国文法是独立的,大与各国不同,不易与别种文法比较;不像欧洲各国的文字,大同小异,很易发生比较研究的动机。

  二、中国文法关于时候、数目、属性、字类和位置,比欧洲各国的文字变化最少,不易引起研究的需要。

  三、因我国常说“文成法立”,“文无定法”,所以对于文法的教授,只重“意会”,不知“言传”。

  等到清朝,小学发达,注释经书家要求他的通例;于是中国第一部文法书出世——王引之的《经传释词》——不过因无参考书,字性的分析,还不大明了。到马建忠“用西国葛朗玛之法,尽十余年之力”成了一部《马氏文通》才算大备。这是用科学的方法著出来的,可以不朽!然而他的取材,全限于古代的经史子集,只可算是古文法,不是白话文法;如今白话文渐次盛行,有研究白话文法的必要了。

  此时既没有一部白话文法,那么开始研究,最要紧的,就是研究的方法。

  研究白话文法到底应用什么方法呢?

  大概说来,有最重要的三个:

  第一,归纳法——白话文法不是任意造得出来的,是要根据实际的白话文,用精密的方法,归纳出来的,不知归纳,就不能研究,所以归纳法是研究白话文法的根本方法。马氏能成一部《文通》的要法,就是归纳法。他说“字栉句比,繁称博引,比例而同之,触类而长之”,是归纳法的一个好解释。大家研究白话文法,也一定要用这个方法哩!

  现在且举一两个例子,说明归纳法的应用。

  例如“了”字的意,要分清楚,可把《水浒传》、《红楼梦》内面的了字搜集出来,看他所有的用法,是一样,还是不同?我从前曾找出几十个“了”字,知道他的用法,有两个大分别:

  (一)用在过去的,完全只表明过去的口气;

  (二)用在现在或将来的,则不是表明过去的口气,却有一种虚拟的神情。

  又如造句子的通法,是先主词——次语词——次止词;却在古文里面有不是如此的。例如“吾谁欺?欺天乎?”吾是主词,在先,欺是语词,而谁字却在欺字之先;这是一个什么原故呢?再看“寡人有子,未知其谁立焉?”“谁惮而不为此?”谁字也都是在语词之先,可以发现一个通则:

  谁字用作询问代字时,概置在动字之先。

  其他询问代字和“谁”字相等,如“孰从而听之”的“孰”字,“客何好”“客何能”的“何”字,“问臧奚事”、“问榖奚事”的“奚”字都是在动字之先,与谁字一样,于是又可以知他们的通则。用表记明如下:   

  第二,历史的方法——以上由怀疑,假定,去引证的归纳方法,固是很要紧的;然而语言是进化的,文法也是变迁的,不用历史的方法去补救,那么所归纳的结果,有时不确。

  有个故事,可以证明文法的变迁:清朝乾隆南来,出外看见一个小孩,问他墙上“此路不通”四字认识么,他答应不认识“此”字,乾隆很奇怪的问他,“读了什么书”,他答读的《论语》。后来考察才知《论语》中果无“此”,因为孔子的时代多用“斯”字哩。如果忘却了这个时代的分别,把“此”“斯”两字归纳起来,说是一样,那就稍为有点错误了。又如刘复的《中国文法通论》里证明“吾我”“予”“余”四字用法完全相同的例,最古的是《论语》,最近的是欧阳修的文,相隔有一千七百年,这未免是很危险的方法了。在孔子时,吾,我,的用法,完全不同,如:

  (一)“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二)“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上两个“我”字,都用在受格——目的格;两个“吾”字,都用在主格,却不能混淆。

  又尔汝两字,在古代也有大分别:“尔”字常在领格——所有格,“汝”字常在主格,也不可乱。如:

  (一)《檀弓》“‘尔’罪宜也”,《论语》“与(尔)邻里乡党”;

  (二)《论语》“‘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至《孟子》中的尔字,多是鄙弃之词也,可以略知文法的变化了。

  总之,一个时代,还他一个时代的文法才对。

  第二,比较的方法——我们要知文法的所以然,那就要靠比较的方法才容易一些;不然,自己也弄不清楚了。王引之的《经传释词》搜集许多证例,却因无比较的材料,不能说明其所以然。例如:“孔子‘之’宋”,“‘之’其所亲爱而辟焉”“爱‘之’欲其生”的三“之”字,王氏就不能明白说出他的用法。但是自外国文法输入之后,就易知道(一)是动字,(二)是介字,(三)是代字了。

  与外国文法比较,很容易使白话文法越发明白。如“了”字用在现在和未来的,何以知道有虚拟的口气?很难单独说明。但与英文I, I were, I would,就可知是subjunctive mood了。又如提起笔来写字,何以一定要用“来”字?放下笔去读书,何以一定要用“去”字?在英文里散动字——无定动字之前,都是用Go,没有分别。而在法文里De与“去”字相当,a与“来”字相当。于是可得个通则:

  这动与作同方向的用“来”,不同的用“去”字。

  是外国文法比较的好处。

  白话还可与古文相比,借以确知他的意义。如“吾将仕矣”的“矣”字,是表明要做官还未做官的一种口气,与“我要做官了”的“了”字完全相同,也是一个虚拟词。更可在声韵上考得“矣”变为“了”的痕迹哩。

  不但如此,甲地的白话,也可与乙地的白话比较,知道他的真意义。相同的固可比较,相异的也可比较,比较越多,意义越明了。

  以上是白话文法的导言。——还附讲了一些文法的术语,因为略读了一两部文法书的,就可知道,故不赘。

  

  前回所说研究文法的三种方法,是指示我们怎样着手去研究白话文法,现在再说我们研究白话文法应该着重在什么地方?

  从来讲文法的人,因为着重的地方,可以分两大派别:

  一、分析法 分析文句,注重他的字性,如纳氏文法就是这种讲法;

  二、图解法 用图解释文句,注重各部的作用,最新的英文法书多用此法。

  用老法研究文法,有的分析文句固然很清楚;却做一个很简单的句子还有时不能明白。所以新法把分析字性的工夫,移到图解文句各部的作用,最易知他的意义,可以把老法的毛弊,减少全部或一部了。现讲白话文法是用的第二法,所以与从前文法书用字性分篇的大不相同:往日注重字——词的性质,分为九类,如《马氏文通》分为:

  而此时是注重字的作用,只分一句为四大部分:

  且举一句话来图解,看他的各部的作用是怎样?如“一部很华美的双马车,今天早上五点钟,从古楼得……的来到南高”,可以图解他各部的作用在下面:

  图中“马车”是主词,“来”是语词,“马车”线下的都是主词的附加语,“来”字线下是都是语词的附加语:如此这句的意思,“了如指掌”了。

  字性九类分法,其实还可以括为四类,使句子每部的作用越发明白:

  一、实词——名词是实词不待说了;代名词既与名词有一样的功用也是实词。此外叹词,《马氏文通》和别的文法书都把他归虚字里内;其实他是一种真正的实词。因为叹词是表示感欢的声音,声音发于实在的感情,万不能把哈,哎,呵,嗳哟这些字说是虚字咧!

  二、动词——就是通常说的动字表示事物动作的。

  三、区别词——所以区别事物或动作的;如形容词、状词都是。

  四、关系词——所以表明事物和事物,或事物和动作,或动作和动作一切关系的;如介词,连词,都是。其实介词与连词性质有些相近,所以有时很难分别。比方说“我同你去”“同”字的性质,是介词,还是连词?把他翻成英文看看:

  一、I go with you同翻作with就是介字,似乎是表明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好象“我带你去”。

  二、you and I go同翻作and就是连字,表示平等的关系。

  还有一句话是要申明的:白话文法内面讲的单位是词不是字,——一形一义的是字,一字以上成为一义的是词——与字书和普通文法书所讲点又有点不同咧。

  

  (第一讲完)

这部作品在1929年1月1日以前出版,其作者1962年逝世,在美國以及版權期限是作者終身加60年以下的國家以及地区(包括兩岸四地、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


这部作品也可能在本國本地版權期限更長,但對外國外地作品應用較短期限規則的國家以及地区(包括新加坡、加拿大、韓國、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