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文獻通考 (四庫全書本)/全覽4

全覽3 皇朝文獻通考 全覽4 全覽5


  欽定四庫全書
  皇朝文獻通考卷九十一
  郊社考
  
  等謹按聖王之制祀典禮莫大於郊義莫重於配天惟天子父天母地得以行之三代之制冬日至則祀圜丘以大報天孟春上辛為民祈穀嵗凡郊祀者再仲夏而雩夏至則祀方澤禮至備義至精也漢承秦制採緯書方士之說其禮叢雜不經又率領于祠官親祀者寡若南郊北郊分祀合祀自漢及唐紛紜莫定宋世三年一郊於義為疏盖其禮文太繁儀衛太盛賞賚太厚而肆赦尤濫非大禮必簡之義也明初合祀禮行而冬至反闕嘉靖定禮頗酌古今之中然祭多遣攝誠敬微矣恭惟
  聖朝定制典文盛於三代損益邁於千古若乃齋必致嚴無故不攝尤前代所萬不能及者謹次第纂紀以昭
  鉅典焉
  崇徳元年四月乙酉
  太宗文皇帝肇祀
  天於
  圜丘
  太宗文皇帝於是嵗受
  尊號改元先是天命元年貝勒以下諸臣奉上
  太祖髙皇帝尊號曰
  覆育列國英明皇帝立國建元行焚香告
  天禮而
  郊壇之制未備
  太宗光宅
  盛京建
  圜丘於徳盛門外其制九成週圍一百十丈南門三東西北門各一是嵗天聰十年王貝勒以下諸文武大臣以
  太宗功徳隆盛奉上
  尊號曰
  寛温仁聖皇帝先期
  太宗率王貝勒以下文武羣臣齋戒三日以太牢親祀
  南郊建國號曰大清改元崇徳是為
  本朝祀
  天於郊之始舊例以生牢祭告即以祭肉分給衆官太宗諭曰古帝王當未知火食之前即行祭天之禮是以用生牢致享後世特踵而行之未之有易耳况以恭祀
  上天之胙分給衆官令各於其家享之是反汚䙝也可熟而薦之於是定制祭
  天用太牢熟薦
  十一月乙丑冬至大祀
  天於
  圜丘
  親詣行禮是時將征朝鮮齋戒三日以太牢致祀并告出
  征是為冬至大祀
  圜丘之始
  五年冬至以
  聖躬違和遣官恭代並令文武羣臣齋戒陪祀
  七年冬至以
  駐蹕納蘭遣官恭代齋戒如禮停止行獵
  順治元年十月乙夘朔
  世祖章皇帝定鼎燕京
  親祀
  南郊告祭
  
  地即皇帝位先是七月癸巳以將遷都遣官告祭上帝九月
  駕入京師十月朔
  躬祀
  
  地行受寶之禮是日黎明
  大駕出宫親王以下文武百官皆從鹵簿前導不奏樂出
  大清門詣
  圜丘禮官恭導贊引如儀乃迎
  神三上香畢
  皇帝行四跪四叩禮羣臣隨行禮乃奠玉帛獻爵讀祝文
  辭曰大清國皇帝臣廟諱敢昭告於
  皇天
  后土
  帝鑒無私眷隆有徳我
  皇祖寵膺
  天命肇造東土建立丕基及我
  皇考開國承家恢𢎞大業臣以𦕈躬纘承鴻緒值明祚將終姦雄蠭起以致生靈塗炭傒望來蘇臣欽承
  祖宗功徳倚任親賢爰整六師救民水火掃除暴虐撫輯黎元内外同心大勲克集因兹定鼎燕京以綏中國臣工衆庶僉云
  神助不可違輿情不可負宜登大位表正萬邦臣祗荷天眷以順民情於本年十月初一日告
  天即位仍用大清國號順治紀元率由初制伏惟天
  地佑助早靖禍亂載戢干戈九州悉平登進仁夀俾我大清皇圖永固為此祈禱伏惟
  歆饗謹告讀畢
  皇帝率羣臣行一叩禮亞獻終獻徹饌送
  神皆如儀
  皇帝復率羣臣行四跪四叩禮乃望燎灌奠如儀九奏樂
  章改和為平詳見樂考禮成
  皇帝入御幄南向陞座諸王羣臣以班序大學士奉寶奏
  
  皇帝已登大寶文武羣臣不勝懽忭學士奉寶置案上鳴
  贊贊羣臣行三跪九叩禮禮畢
  皇帝回鑾作樂還宫復
  御皇極門今為 太和門諸王大臣上表稱賀行禮同日遣官告
  
  太廟
  社稷是年定制每嵗冬至大祀
  天於南郊
  圜丘以
  大明
  夜明
  星辰
  雲雨風雷為四從壇配享
  十一月丁未冬至大祀
  天於
  圜丘
  親詣行禮冬至前三日以將行
  親郊祭告
  太廟是日禮部太常寺官設齋戒銅人於
  武英殿正中越二日奉三亭於
  武英殿貯祝版祭帛香燭金鑪祝版上書
  御名送至
  圜丘正祭日禮部尚書奉
  昊天上帝神位於龍亭内奉安
  郊壇第一成正位奉安
  從祀四神位於第二成
  皇帝親詣行禮禮成還告
  太廟
  二年十月定
  郊祀齋戒及設玉帛祝文香亭儀注詳見儀注
  三年四月設守視
  天壇
  地壇
  社稷壇官員詳見職官
  四年三月定大祀
  南郊用胙牛之禮禮部奏言
  國初定制祀
  南北郊及
  社稷壇向例俱用生牢今應如舊惟
  南郊以胙牛一進
  上得
  㫖照舊例如朕親祀則照例進胙牛遣官則止
  五年十一月戊辰冬至大祀
  天於
  圜丘奉
  太祖髙皇帝配享前期四日遣官四員告祭
  
  地
  宗廟
  社稷正祭日
  皇帝詣
  壇行禮奉安
  太祖髙皇帝神位於
  上帝神位之左旁青幄内一應禮儀俱與
  上帝位前同詳見儀注
  八年三月定祭祀齋戒例凡大祀齋戒三日中祀齋戒二日或
  親祭或遣官恭代俱於
  太和殿設齋戒牌銅人各衙門亦設齋戒牌如
  親祭
  南北郊王以下公以上各在家齋戒陪祀各官於各衙門齋戒其不在部院衙門者於金水橋兩旁齋戒如遣官代祀則
  皇帝齋戒王公不必齋戒陪祀各官齋戒如前如親饗
  太廟祭
  社稷
  歴代帝王廟王以下陪祭各官以上俱於家内齋戒如
  遣官代祀與
  郊祀例同康熙年中定例齋戒前一日禮部太常寺後專由太
  常寺
題請進齋戒牌銅人越日恭設於
  乾清門中間東簷下各衙門俱設齋戒木牌若
  郊壇大祀照例齋戒都察院遣官至齋所㸃齋大清㑹典
  定制
  南北郊祀
  皇帝於大内齋宫致齋二日壇内齋宫致齋一日頒勅羣臣誓戒百執事恭書於版王公陳設於府第文武官陳設於公署各致齋二日隨壇齋宿一日如饗
  太廟祭
  社稷
  皇帝於大内致齋王公於府第文武官於公署各致齋
  如祭各中祀
  皇帝於大内致齋百官均於私第致齋凡陪祀致齋各官不理刑名不宴㑹不聽音樂不入内寢不問疾弔䘮不飲酒茹葷不祭神不掃墓有疾有服者皆弗與其有故違不到者察治之若小祀則不進齋戒牌各衙門不致齋
  四月定諸王文武羣臣陪祭扈從及送
  駕接
  駕儀注詳見儀注
  六月定大祀眂牲省牲之制凡大祀有眡牲省牲之禮是年定制祀
  圜丘
  方澤先期三日遣公侯伯一人眂牲前二日遣禮部堂官
  省牲至十四年二月
  諭禮部
  南郊祀
  天理宜嚴重祀前一日朕親宿齋宫祀前五日朕親詣眂牲如遣官恭代亦著詣壇齋宿眂牲永著為令其年舉
  行祀典
  親詣如儀故有
  皇帝眂牲之禮自後遣官為常㑹典定制凡大祀
  南北郊前五日遣官恭代眂牲前二日遣禮部尚書一人
  省牲饗
  太廟祭
  社稷以前三日中祀以前二日均禮部尚書一人眂牲十三年七月定祭祀出宫時刻禮部奉
  諭㫖致祭
  天
  地不可不䖍嗣後凡祭
  圜丘
  方澤朕於五鼓出宫爾部先期一日奏聞永著為例
  十四年正月辛亥祈榖於
  上帝奉
  太祖髙皇帝配享初制每年正月上辛日祭
  上帝於
  大享殿祈榖至是
  親詣行禮一應儀節俱與冬至大祀同凡祀
  圜丘以冬至日子時後定用黎明時祈榖以孟春上辛均為大祀皇帝親詣行禮先於
  太和殿閱視祝版玉帛香祝版用青質朱書
  上帝正位用蒼璧一青色制帛十有二沉圓炷香一餅香十有二降真圓餅香二十有四樂用九奏黄鍾為宫舞用八佾舞武功文徳之舞牲用犢色尚騂或黝必在滌九旬中祀六旬羣祀三旬爵用匏籩用竹絲純裏髹以漆豆登簠簋犧尊皆用陶
  列聖配位前牲器皆同無玉用奉先制帛各一速圓炷香
  各一速方瓣香各五十
  皇帝禮服用青贊引以禮部堂官太常卿奉福胙以光
  禄卿接福胙以侍衛
  從壇大明帛用赤夜明用白牲用特牛星辰制帛十有一青黄赤黒各一白色七牲用太牢雲雨風雷制帛四青黄白黑各一牲同器各有數祈榖不設
  從壇神位儀注具詳於後
  三月己酉大祀
  天於
  南郊奉
  太宗文皇帝配享
  圜丘
  祈穀壇禮部奉
  諭㫖禮莫重於事
  天孝莫重於尊
  親朕纘承鴻緒恪修典禮每嵗
  郊祀皆奉
  太祖髙皇帝配享今思
  太祖受命
  上天肇興帝業
  太宗繼志述事丕振皇猷功徳並隆咸宜崇祀以後冬至祈榖祭
  天俱奉
  太宗同
  太祖配享夏至祭
  地亦奉
  太祖
  太宗配享著為定制部臣議奏肇行配享大典攸闗現今
  夏至在邇冬至尚遙若先
  方澤而後
  圜丘於序少紊若俟冬至
  太宗配
  天之後明嵗舉行
  方澤配享禮為期太逺應不俟冬至夏至即恭製太祖
  太宗神牌擇吉先行
  太宗配享
  圜丘
  祈榖壇之禮隨行
  太祖
  太宗配享
  方澤之禮前期應遣大臣祭告
  天
  
  宗廟
  社稷至期
  皇上親詣
  圜丘行禮隨詣
  祈穀壇行禮儀節俱應如
  南北郊舊例大禮告成之後宜布告天下奏上悉如所議
  正祭日詣
  壇行禮恭奉
  太宗文皇帝神位奉安於
  上帝神位之右旁青幄内如
  太祖配享儀
  十七年二月定
  祈穀壇祀典用燔柴禮向例祈穀行禮與冬至同惟不設四從壇神位不燔柴至是
  諭禮部帝王奉
  天子民禮隆禋祀享
  帝大典所闗尤重必儀物克備乃足昭對越之誠向來郊祀惟冬至用燔柴禮
  祈穀壇未經舉行雖祀典原有等差而同為祀
  上帝典禮不宜有異嗣後
  祈穀壇亦行燔柴禮祈穀燔柴自是年始
  四月己酉合祀
  天
  
  百神於
  大享殿先是二月
  諭禮部帝王父
  天母
  地禋祀大典務求至當朕稽考舊章洪武初原係孟春合祭南郊至嘉靖年間始定分祭冬至祀
  圜丘夏至祭
  方澤春分朝
  日秋分夕
  月而合祭之禮遂止朕思合祭之禮原以畢萃神祇普薦馨香不宜竟廢今欲祗申昭事之誠每年孟春合祭
  
  地
  
  月及諸神於
  大享殿但禮闗重大爾部詳議以聞部臣議奏合祀事宜
  請照前明㑹典開載舉行尋奉
  諭㫖合祭典禮已定於孟春舉行今雖時序已過大典肇修理應本年即舉爾部擇期速議又
  諭孟春祈穀向例於
  大享殿今
  大享殿合祭以後祈榖禮於
  圜丘舉行部臣議奏
  大享殿内神座應増設
  皇地祇神座其
  從壇照舊用頂架在丹墀内東西相向其東西二十壇原在内壝外設亦宜在丹墀内照東西向少後至於
  神牌臨期迎請未便應令工部恭製安奉前期一日應於
  
  壇
  廟行祭告禮又議以
  啟運山附於
  中嶽壇
  天柱
  隆業二山附於
  北嶽壇設祭皆從之尋定從祀為十二壇詳見儀注





  皇朝文獻通考卷九十一



  欽定四庫全書
  皇朝文獻通考卷九十二
  郊社考
  
  順治十八年十一月丙子冬至
  聖祖仁皇帝大祀
  天於
  圜丘
  親詣行禮是年正月己未
  聖祖仁皇帝登極以即位遣官告祭
  昊天上帝尋以諸臣詳議祀典各祀如舊其禁中上帝壇及
  大享殿合祀
  太廟階下合祭皆請停罷從之是月首舉冬至之典親祭如儀
  康熙六年十一月丁未冬至大祀
  天於
  圜丘奉
  世祖章皇帝配享御史周季琬疏言
  世祖章皇帝以創業垂統之君文德武功光昭萬世應同太祖高皇帝
  太宗文皇帝配享
  郊壇乃合嚴父配天之義下禮臣議卜日行禮尋允所奏
  於丁未冬至大祀之日舉行其配享
  方澤即於丙辰日舉行正祭日
  聖祖仁皇帝親詣行禮恭奉
  神位奉安於
  上帝神位之左
  太祖高皇帝之次第二青幄内前期祭告一應禮儀俱與
  順治十四年
  九年正月辛丑祈穀於
  上帝奉
  世祖章皇帝配享
  十二年八月定祭祀時辰及别殿齋戒之例禮部奉
  諭㫖議奏歴代祭祀壇廟時辰俱未畫一詳定請照太宗文皇帝時
  
  廟用黎明
  夕月壇用酉時又言歴代致齋俱於别殿今凡遇祭祀
  皇上應於别殿齋戒從之
  二十五年十二月定陪祀官員例向例大祀陪祀官員俱照加級四品以上人員衆多以致失儀不敬至是禮臣議請不照加級止論職掌有失儀者監察御史及禮部官指名題㕘其他中祀亦如此例行疏上從之
  二十九年正月辛丑祈穀於
  上帝
  御製祝文
  親詣行禮先是二十八年十二月
  諭内閣朕意於祭祈穀壇文欲更製焉祈穀壇或有一代祀之亦有不祀之者輔臣時輟其祀矣朕以為民祈穀之故肇舉祀事毎嵗祭文皆因舊詞比年穀未大登民艱於食夫特為民生致祭祈穀宜悉陳其情愫更製新詞此事内閣九卿等官會同詳議奏聞至是
  親詣行禮
  御製祝文曰臣纉承鴻業撫育烝黎惟貴粟重農先務是亟荷
  天之眷歴紀順成率土元元久沾樂利頃者嵗行在已旱暵為憂畿甸之間阻饑尤甚臣覩災饉閔此窮簷宵旰省惟中情惶愓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殫心賑救罔敢暇寧顧時閲三冬同雲鮮應側席減膳倍篤焦勞兹者候届上辛田功肇始伏念
  天心仁愛必軫民力艱難苟非
  錫以豐穰何由共登康乂敢因祈嵗展竭悃誠冀昭事之精䖍荷
  穹蒼之鑒格謹率臣僚以玉帛牲醴粢盛庶品恭祀上帝仰祈
  右兹將享時若雨暘用觀百穀之登溥洽三農之慶尚饗御製祈穀壇頌有序
  嘗觀古之明王必嚴於敬天隆於尊祖誠於養人惟其敬天故饗帝尊祖故崇配養人故重農而上辛祈穀厥義備焉葢隂陽順風雨調災沴不生五穀咸熟斯比户可封然後寛刑簡賦導以禮樂躋之仁壽茍隂陽失序風雨不時則五穀傷矣五榖傷而民饑至矣修粢盛而奏馨聞將何藉焉予肅將禋祀每遇薦享大典備極誠敬期於孚格蒼穹為羣黎禔福幸海内穡事浹嵗順成即間遘微祲而補助旋施有秋洊至豈非
  上天粒我烝民而黙佑予一人以無疆之休哉仰戴帝慈莫可名喻聊攄感忱作為頌曰
  皇矣
  上帝仁覆萬國靡物弗懷鑒於有德古聖聿修昭事建極元日殷薦爰祈粒食藐躬受命精意以禋泰圻體方郊丘象圜屋而大享典禮均䖍外至必主本祖本天巍巍
  三聖陟降攸格盡志對越百神其懌曰潔籩豆曰崇珪璧匪祝一身為民請澤惟
  天監觀愛我兆人宜夏而夏宜春而春和風應節甘雨司辰災螟罔作瑞穗含醇豈止郊畿式暨五服畇畇疆理何土不淑薿薿黍稷何産不熟造化靳施伊誰能育啟蟄而耕納稼而場于耜于趾我倉我箱詎曰農夫實予之慶上下交裕藉此豐穣民則不知予敢忘賜湛恩汪濊頌思奚匱歲歲吉蠲竭誠肆類庶其眷之永錫樂利
  四十四年正月辛丑祈穀於
  上帝
  親詣行禮
  御製唯
  天為大頌并序
  康熙乙酉正月六日初辛有事於
  南郊是夜瑞雪清塵光風拂面瞻拜之際不覺䖍宻精誠
  筋力彊健所以不揣無文敬賦唯
  天為大頌一篇聊記其事云爾
  唯
  天溥澤唯大涵𢎞無微不照億兆攸同至誠感
  神豈曰高崇玉帛鐘鼓禮云表衷為民請命祈穀神功潜施黙化宻運罔窮惟予小子潔䖍齋戒對越
  昊蒼匪敢少懈食乃民命時若是快念兹邦本無逺弗届履薄臨氷敬勤作誡宵旰縈縈夙夜何解東風拂淑庚日布雲玉花徧野萬姓欣欣占年自慶望澤先殷愆多德寡恐塞上聞一日二日萬幾紛紜休戚相闗乃寐夜分猗猗娭娭須臻風化熙熙皥皥所賴春夏惟德動天編氓趨下燠寒以時蕃廡禾稼三季苦辛至冬少暇穀黍登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子女敬迓
  紫壇紺席殷薦成田欽若昭事四十四年求端可畏鑑之在天慎終如始寸隂斡旋作民父母正直無偏前後念兹庶幾保全
  四十六年十一月丁丑冬至大祀
  天於
  圜丘羣臣請遣官恭代弗許
  諭内大臣大學士九卿等
  郊祀大典諸臣以天時嚴寒請朕勿親詣行禮朕身體彊健歩履安和毫不知倦若果稍有患苦即遣皇太子或大臣代行典禮何不可之有今身既無恙可欺妄乎况年齒漸增正欲乘未老之時躬親行禮耳
  四十八年正月辛巳祈榖於
  上帝遣官行禮
  御製祝文曰臣仰承
  眷命撫育萬方念切民生亟圖康乂兩年以來江浙地方遭罹水旱民失生業去嵗山東河南亦因被旱田禾歉收又去冬至今乾暵無雪臣雖抱病心切靡寧遡自順治二年以迄今日垂七十載承平日久生齒既繁野無曠土縱當大穫之嵗猶慮民食不充倘或一遇旱潦則臣雖竭力殫思蠲租散賑而窮鄉僻壤豈能保無轉於溝壑之人在臣憂國憂民之念即始終不渝而雨澤應期實惟
  上天仁愛愚氓是賴兹者時届上辛春耕將舉臣理應躬詣齋次祗修祀事但今幸荷
  天佑疾漸痊愈而肅將大禮尚未克勝身雖未能致齋而為萬民懇切禱祈之誠敢用攄布仰籲
  洪庥特命臣僚潔蠲敬戒䖍備玉帛牲醴粢盛庶品恭祀上帝伏冀昭鑒俾雨暘時若百穀用成三農𢎞濟尚饗
  五十年十一月戊戌冬至大祀
  天於
  圜丘
  親詣行禮初臣僚以
  聖躬違和請遣官恭代報可尋奉
  諭㫖朕躬安好如常必親祭方展誠心朕今年已六十行禮時兩旁人少為扶掖亦可正祭日遂
  親詣行禮
  五十四年正月祈穀於
  上帝用立春後辛酉日祈穀例用上辛是年正月十日上
  辛尚未立春
  諭諸臣詳議之乃以正月三十日下辛行禮
  十一月己未冬至大祀
  天於
  圜丘用
  御定雅樂詳見樂考
  五十七年十一月乙亥朔冬至大祀
  天於
  圜丘遣官恭代仍照常齋戒定制大祀之前致齋三日是
  
  諭大學士等曰十一月冬至祀
  天明日即應齋戒朕因足乏力來至湯泉身雖在此瞻望郊壇不能釋懷爾等傳諭太常寺令將齋戒銅人照常送至乾清門朕在此照常齋戒其祭祀人員齋戒務令恭敬
  五十六年十一月庚辰冬至大祀
  天於
  圜丘
  命親王恭代仍
  親往瞻拜行禮先是冬至將届
  諭大學士等敬
  天尊
  祖所闗重大年來因多病足痛不能親往遣大臣恭代今冬至齋戒之時朕足雖不得力潔誠之念有餘擬於祭祀之前升
  壇瞻仰省視俎豆量力跪拜退處幄次俟恭代親王行禮畢然後回宫此係創行之禮如漢大臣以從無此典引據書史為言朕年已老在位六十年矣豈易得此例乎
  諸臣覆奏以
  聖體初愈天氣嚴寒請停
  親祭又奉
  諭㫖朕必親往前者偶未親祭王以下公以上俱不齋戒此次著照常齋戒隨朕前往不必隨朕行禮朕行禮不必賛禮作樂俟拜畢至更衣幄次派出親王偕衆行禮禮畢朕乃回宫將朕親詣之處著祝文内正祭前一日
  御太和殿視祝版香帛如儀正祭日升
  壇先拜拜畢
  命皇子和碩諴親王允祉行禮
  六十一年十一月丙申冬至大祀
  天於
  圜丘是月十五日冬至前期五日
  聖祖仁皇帝命
  世宗憲皇帝恭代行禮十三日
  聖祖疾大漸
  命
  世宗嗣皇帝位改遣大臣恭代行禮十四日祝版恭填世宗御名太常寺堂官由内閣恭捧安設十五日承祭官
  行禮時各官不陪祭
  雍正元年正月辛夘祈榖於
  上帝
  世宗憲皇帝親詣行禮前嵗之冬
  世宗憲皇帝登極以即位遣官告祭
  
  地
  宗廟
  社稷逾嵗改元以
  
  廟祭祀典禮重大
  命派王二人散秩大臣御史各二員部員侍衛各四員稽查失儀及扈從人等任意行走著為例是月辛夘
  親行祈穀之禮
  十一月辛丑冬至大祀
  天於
  圜丘奉
  聖祖仁皇帝配享先是九月辛巳
  諭禮部自古祖功宗德制在不祧饗帝饗親理應並舉報本之情罔極配
  天之典宜隆我
  皇考聖祖仁皇帝允宜崇祀
  郊壇克配
  上帝以後冬至祈榖祭
  天祗奉
  聖祖仁皇帝同
  太祖高皇帝
  太宗文皇帝
  世祖章皇帝配享夏至祭
  地亦如
  南郊祈穀禮祗奉配享其詳議以聞至是冬至大祀世宗憲皇帝親詣行禮恭奉
  神位奉安於
  上帝神位之右
  太宗文皇帝之次第二青幄内前期祭告一應禮儀俱與
  康熙六年
  二年正月辛巳祈穀於
  上帝奉
  聖祖仁皇帝配享
  七年正月
  詔嚴
  壇廟演禮之禁是嵗既行祈穀禮越日奉
  諭㫖
  壇廟之中最宜嚴肅聞祭祀之先即在其中演禮非潔齋䖍享之義其議之部臣議奏會典開載凡祭祀執事等官當在凝禧殿演禮嗣後宜仍遵行如有特加祭典先期於神樂觀演習從之
  八年正月祈穀於
  上帝以初二日上辛行禮停止朝賀筵宴上辛在初二日
  例用次辛前十二月奉
  諭㫖定例正月上辛日祈穀於
  上帝若上辛在初五日以前則於次辛行禮雍正三年五年俱以次辛祈穀仍舊章也但思元旦朝賀者朕躬之禮儀上辛祈穀者祀
  天之大典也明年正月初二日上辛禮部請於十二日中辛行祈穀禮朕思以正月而論則十二日為中辛若以立春後而論則為下辛矣因朝賀筵宴而展祈穀之期朕心深有未安著於初二日上辛行禮先期照例敬謹齋戒停止朝賀筵宴嗣後若逢元旦上辛則於次辛祈穀如在初五以前或值初七日
  世祖章皇帝忌辰著兩奏請㫖正月初二日辛未親詣行禮
  十三年正月祈穀於
  上帝以次辛行禮是嵗正月初十日上辛尚未立春前十
  二月奉
  諭㫖前太常寺奏請於雍正十三年正月初十日恭祭祈穀壇今順天府尹奏於雍正十三年正月十二日進春朕思祈穀乃新春典禮似不應在立春以前其定議以聞部臣請以次辛二十日行禮從之
  等謹按禮以義起義之所在即大中至正之禮也然惟能執中行權乃克各當其義我
  世宗憲皇帝於雍正八年正月初二日上辛祈穀部臣請
  改期不允是年以尚未立春
  特諭改用次辛葢一則敬
  天之誠一則重時之義云
  太宗文皇帝在位十七年
  親郊二
  崇徳元年四月乙酉元年十一月乙丑
  世祖章皇帝在位十八年
  親郊十五
  順冶元年十月乙邜元年十一月丁未
  三年十一月丁巳四年十一月癸亥
  五年十一月戊辰七年十一月戊寅
  九年十一月己丑十年十一月甲午
  十一年十一月己亥十三年十一月庚戌
  十四年正月辛亥十四年三月己酉
  十五年正月辛亥十七年正月辛酉
  十七年四月己酉
  聖祖仁皇帝在位六十一年
  親郊八十三
  順治十八年十一月丙子康熙元年十一月辛巳
  二年十一月乙酉三年十一月壬辰
  四年十一月丁酉五年十一月壬寅
  六年十一月丁未七年十一月癸丑
  八年十一月戊午九年正月辛丑
  九年十一月癸亥十年正月辛酉
  十年十一月戊辰十一年正月辛酉
  十一年十一月甲戌十二年正月辛巳
  十二年十一月己夘十三年正月辛未
  十三年十一月甲申十四年正月辛未
  十四年十一月己丑十五年正月辛夘
  十五年十一月乙未十六年正月辛夘
  十六年十一月庚子十七年正月辛巳
  十七年十一月乙巳十八年正月辛亥
  十八年十一月庚戌十九年正月辛丑
  十九年十一月丙辰二十年正月辛巳
  二十年十一月辛酉二十一年正月辛酉
  二十一年十一月丙寅二十二年十一月辛未
  二十三年正月辛夘二十四年正月辛巳
  二十四年十一月辛巳二十五年正月辛巳
  二十五年十一月丁亥二十六年正月辛夘
  二十六年十一月壬辰二十七年十一月戊戌
  二十八年十一月癸夘二十九年正月辛丑
  二十九年十一月戊申三十年正月辛夘
  三十一年十一月己未三十二年十一月甲子
  三十三年正月辛亥三十四年正月辛未
  三十六年正月辛酉三十六年十一月乙酉
  三十七年正月辛巳三十七年十一月庚寅
  三十八年正月辛巳三十八年十月乙未
  三十九年十一月辛丑四十年正月辛丑
  四十一年正月辛夘四十三年十一月壬戌
  四十四年正月辛丑四十五年正月辛未
  四十六年十一月丁丑四十七年正月辛酉
  四十八年正月辛巳四十九年正月辛未
  四十九年十一月癸巳五十年正月辛丑
  五十年十一月戊戌五十一年正月辛亥
  五十一年十一月癸夘五十二年正月辛夘
  五十二年十一月己酉五十三年正月辛亥
  五十三年十一月甲寅五十四年正月辛酉
  五十四年十一月己未五十五年十一月甲子
  五十六年正月辛酉五十八年十一月庚辰
  六十年正月辛未
  世宗憲皇帝在位十三年
  親郊二十三
  雍正元年正月辛夘元年十一月辛丑
  二年正月辛巳二年十一月丙午
  三年正月辛亥三年十一月壬子
  四年正月辛丑四年十一月丁巳
  五年正月辛丑五年十一月壬戌
  六年正月辛酉六年十一月丁夘
  七年正月辛亥七年十一月癸酉
  八年正月辛未九年正月辛巳
  九年十一月癸未十年十一月戊子
  十一年正月辛夘十一年十一月甲午
  十二年正月辛巳十二年十一月己亥
  十三年正月辛卯







  皇朝文獻通考卷九十二



  欽定四庫全書
  皇朝文獻通考卷九十三
  郊社考
  
  乾隆元年正月辛丑祈穀於
  上帝
  皇上親詣行禮先是雍正十三年九月
  皇上紹登大寶仁孝方篤逾三月後羣臣以祀典上請
  
  諭㫖
  
  廟大祀朕自不敢因一已孺慕之私情有缺
  
  祖禘嘗之鉅典所議朕詣行禮甚是但先期齋戒所以潔
  齊心志對越
  神明朕意齋戒之日即當素服冠綴纓緯其視祝版亦當
  照例用禮服以昭敬謹
  朝日
  夕月等祀雖係遣官行禮然誠敬之心黙為昭格陟降左右不啻親承朕意於遣祭之日亦應素服冠綴纓緯方與禮意相合爾等再議具奏禮部等遵
  㫖議上允之於乾隆元年孟春祈穀行禮如儀
  二年四月甲戌大祀
  天於
  圜丘奉
  世宗憲皇帝配享行恭奉
  神牌㕘拜
  上帝之禮先是元年十二月
  諭禮部仰惟
  皇考世宗憲皇帝徳並高深恩覃海宇駿烈鴻功垂裕百
  世允宜配享
  郊壇永崇禋祀朕思來年三月升祔
  太廟之後配享之禮理宜敬謹舉行苐其時夏至伊邇冬至尚遥敬稽我朝舊制順治十四年三月
  世祖章皇帝恭奉
  太宗配享
  圜丘翼日配享
  方澤康熙六年十一月丁未時屆
  南郊
  聖祖仁皇帝恭奉
  世祖配享越十日配享
  方澤兩朝典制均係特行禮隆儀備燦垂史冊且稽之經傳成周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即月令所謂季秋大享帝也召誥三月丁巳用牲於郊釋者謂非常祀而祭天以告定位也又宋仁宗皇祐二年以大慶殿為明堂合祭天地三聖並侑一如圜丘南郊之儀則是古來因事郊祀之禮不必定在二至之時明矣我朝舊制盡孝盡誠與古符合來年
  世宗憲皇帝配天大禮宜遵照舉行於是禮部具儀奏上
  
  諭㫖爾部具奏
  皇考配享
  天壇儀注朕敬謹詳閲内稱配享時朕恭奉
  神牌陞壇奉安於東三青幄次並未議及㕘拜
  上帝之儀朕思升祔
  太廟時先行㕘拜
  列祖
  列后禮然後陞座今配享
  圜丘亦應先行㕘拜
  上帝禮然後陞座於理方協議政王大臣等議奏伏查本朝會典及明會典未經詳載神牌㕘拜
  上帝之儀今
  皇上特諭臣等詳議仰見
  皇上仁孝敬謹之心至周至備應遵
  㫖増入㕘拜
  上帝之儀實為盡善儀注見後其夏至配享
  方澤㕘拜
  皇地祇俱遵此儀至上辛配享
  祈穀壇不必再行㕘拜禮疏入從之正祭日
  皇上恭奉
  世宗憲皇帝神位㕘拜
  皇天上帝禮畢奉安於
  上帝神位之左
  世祖章皇帝之次第三青幄内前期祭告一應禮儀均與
  雍正元年
  三年正月辛酉祈穀於
  上帝奉
  世宗憲皇帝配享
  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辛巳冬至大祀
  天於
  圜丘以齋戒於
  皇太后萬夀前三日預行慶賀禮
  十二年十一月定
  郊壇大祀誓戒百官之禮是嵗冬至大祀後六日奉諭㫖古天地大祀前期有百官受誓戒之禮周官冢宰祀五帝則掌百官之誓戒唐宋則掌以太尉或於尚書省或於朝堂明初誓於中書省後於闕門宣制嘉靖中則親御奉天殿百官朝服聴誓戒所以聳衆聴而致肅共儆怠玩典至重也國朝祀典太常寺先期行文出示葢本古人誓戒遺意而集衆宣示儀章未舉朕思八政祀居其首而大祀莫重於郊嗣後有事於
  圜丘
  方澤
  祈穀
  雩祭應於午門前宣誓戒陪祀之王公文武大臣官員朝服齊集跽聴行禮以明齊明嚴敬之意大學士會同該部稽古具儀以聞尋具儀奏上舉行如儀至十九年大學士等奏令各衙門恭錄
  敕諭製牌收貯每遇
  兩郊大祀太常寺豫奏通行令於致齋日恭設堂中隨時
  仰瞻其宣讀之禮停止允之
  十二月定
  郊壇大祀省視
  神位上香及省視牲器之禮内閣奉
  諭㫖朕惟致敬
  郊壇宜從典制乃者朕於大祀前期一日恭詣
  壇位躬親省視展潔告䖍良云周備惟是
  神主向藏
  皇穹宇
  皇祇室
  皇乾殿考之唐開元禮先期升主陳設省視復收朕思因
  省視而陳設
  神主有違神道靜穆之義未協寅恭嚴事之誠應於躬省皇穹宇
  皇祇室
  皇乾殿上香行禮分獻官詣配殿行禮肅將悃忱以伸對越但事屬剏舉着大學士㑹同該部詳悉定議并恭詣
  壇位後親視籩豆之處具儀以聞尋遵
  㫖具儀奏上舉行如儀詳見儀注
  十三年十一月壬子冬至大祀
  天於
  圜丘用新成祭器更定大駕鹵簿乗玉輅
  親詣行禮是嵗正月奉
  諭㫖國家敬
  天尊
  祖禮備樂和品物具陳告豐告潔所以將誠敬昭典則也考之前古籩豆簠簋諸祭器或用金玉以示貴重或用陶匏以崇質素各有精意存乎其間歴代相承去古寖逺至明洪武時更定舊章祭品祭器悉遵古而祭器則惟存其名以甆代之我朝
  
  廟陳設祭品亦用甆葢沿前明之舊
  皇考世宗憲皇帝時考按經典範銅為器頒之
  闕里俾為世守曽宣示廷臣穆然見古先遺則朕思
  
  廟祭器既遵用古名則祭器自應悉倣古制一體更正以備隆儀著大學士㑹同該部稽核經圖審其名物度數制作欵式折衷至當詳議繪圖以聞朕將親為審定敕所司敬謹製造用光禋祀稱朕意焉十月又
  諭朕敬
  天尊
  祖寅承毖祀
  壇
  廟祭器聿既稽考古典親為釐定命所司準式敬造質文
  有章精潔告備自今嵗
  圜丘大祀為始灌獻陳列悉用新成祭器展䖍敬焉古者崇郊享則備法駕乗玉輅以稱鉅典國朝定制有大駕鹵簿行駕儀仗行幸儀仗其名㕘用宋明以來之舊而旗章麾葢視前倍簡今稍為增益更定大駕鹵簿為法駕鹵簿行駕儀仗為鑾駕鹵簿行幸儀仗為騎駕鹵簿合三者則為大駕鹵簿
  南郊用之
  方澤以下皆用法駕鹵簿五輅酌仿周官及唐宋遺制金
  玉象革各如其儀乗用亦自今嵗
  南郊始光昭羽衛用肅明禋諭所司知之十五年四月又諭禮器昭垂世守勿替祠官掌故圖譜宜詳其令内府依鹵簿大駕之例按器繪圖具著體式俾懿文洽禮展帙犁然永傳冊府稱朕修釐法物毖敇明禋至意十四年五月
  詔齋宫致齋勿鳴鼓角内閣奉
  諭㫖朕於
  兩郊大祀先御齋宫以齊一思慮聞之記曰齋者耳不聴樂孔子曰三日齋一日用之猶恐不敬二日伐鼓何居言不敢散其志也今齋宫宵漏下鳴畫角嚴鼓以為節雖異於宫懸合奏而吹角鼓鼜軍中之容豈所以專致其精明者歟此葢相沿前明弊典未更後此嚴更鼓角不當用之齋次大學士其會同禮部定議以聞載入會典
  是月
  詔修繕
  兩郊壇宇展拓舊制是嵗五月
  皇上以夏至大祀
  方澤詣
  齋宫齋宿大學士等奉
  諭㫖稽古明禋肇祀
  郊壇各以其色
  地壇方色尚黄今
  皇祇室乃用綠瓦葢仍前明舊制未及致詳朕思南郊大享殿在勝國時合祀
  
  地山川故其上覆以青陽玉葉次黄次綠具有深意且南郊用青而
  地壇用綠於義無取其議更之至
  兩郊壇宇雖嵗加塗塈而經閲久逺應敕所司省視所當修整者敬謹從事詳考典章具議以聞嗣大學士禮部奏言臣等謹考禮經所載
  兩郊義類甚著故祭分二至以順陰陽之時壇釐南北以從陰陽之位制别方圜以則陰陽之象惟辨色亦然春官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蒼璧禮天黄琮禮地牲幣各從其器之色所謂依類求神者也制禮從類辨色從方原屬不易之道又况棟宇檐桷乃以藏
  神祇而昭妥侑其義尤謹明代南北兩郊分祀而皇祇室編次綠瓦臣等詳檢一切禮書並無考據查綠乃
  青黄間色誠如
  聖諭於義無取坤卦天元地黄考工記天謂之元地謂
  之黄二者係乾坤正色今
  北郊壇甎壝瓦及牲帛幃幄色俱用黄乾隆十三年遵㫖議定籩豆成式
  地壇祭器亦用黄質製造契合古制寧
  神與歆
  神不當有異應請易葢琉璃黄瓦庶與坤卦黄中之義相
  符若夫
  兩郊壇宇嵗修向有著令而經閲久逺金碧采章或日久不鮮階級甎甓間有損缺堊赤間有漫漶均宜遵
  㫖修整及時鳩工疏上
  上命和親王海望王安國三和總理其事十五年正月諭和親王等
  圜丘壇上張幄次及陳設祭器處過窄既議鼎新可將圜丘三層臺面仍九五之數量加展寛則執事者得以從容進退益昭誠敬至椶薦向係滿鋪則臺面可以不用琉璃著改用金甎益經久矣王等奏言
  兩郊制度自前明嘉靖間始定
  圜丘壇制上成徑廣用明官司尺五丈零九寸取九五之數二成九丈取九數三成十二丈取天全數據明臣張孚敬諭對錄所載大抵以意為量度原非垂自古昔一定不可増減今往壇内較度若依工部營造尺為度未能恰當九五之數謹考
  聖祖仁皇帝御製律吕正義一書内載古尺制度其長較工部營造尺直八寸一分今依古尺定壇徑廣上成取九數用古尺九丈二成取五數用古尺十五
  丈三成仍取九數用古尺十九丈既與天數九五之義脗合而幄次之廣深亦可量加展寛俾應陳器物以及執事人員得以從容進退實屬適中又壇面甎塊奉
  諭改用金甎攷原制甎數上成九重二成七重三成五重上成圍甎取陽數之極自一九起遞加環砌以至九九二成三成圍甎不拘今壇面加廣上成仍照九九墁砌計金甎每塊應長三尺六寸八分下寛三尺五寸七分上寛一尺伏查燒造金甎向例不過二尺二寸今若照依展寛尺寸誠恐燒造維艱若增加塊數又與原制取義不符查直屬房山縣産艾葉青石質性堅澤色應法象可否飭令官員選擇精純者倣依甎式細加磨琢墁砌如原法既得寛長隨宜復足以永垂久逺又壇制每成四陛之外各用青色琉璃欄板圍繞上成每面用九二成每面十七取除十用七之義三成每面積五用二十五雖各成均屬陽數而合計三成數目並無取義謹按易大傳曰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今請用乾䇿依九數分配三成最為宜稱但上成九數琉璃欄板每塊應長四尺五寸有竒比之現今欄板每塊長一尺三寸有餘亦難燒造攷諭對錄明代建壇時曽有欲用南方青石之議後張孚敬以南來石質經霜易致剥落遂不果用竊思現在北地所出艾葉青石堅潤非南方之比堪以如式製辦若易用前項艾葉青石其上成每面一九計三十六二成每面二九計七十二三成每面三九計一百零八合二百一十有六用符乾䇿之數
  上命大學士等議奏大學士等奏言
  郊壇規制其意貴於法古而數貴於合宜謹按易大傳曰天數二十有五葢一三五七九皆竒屬陽而五為中數九為老陽是故洛書用五統竒大易用九策筮煌煌
  聖諭仍九五之數量加展寛至為精當查明時上成用五丈九寸當九五之數稍涉牽合而三成用十二丈則於竒義無取今據奏以古尺計度臺面上成徑九丈為取九數二成徑十五丈為取五數極為妥協惟三成徑十九丈雖亦為竒數然非由九而生謂為仍取九數未盡脗合擬請三成面徑用古尺二十一丈取三七之數上成為一九二成為三五三成為三七則天數一三五七九於此而全且合九丈十五丈二十一丈共成四十五丈於九五之義尤為恰合再考古尺制起黄鍾數協九九我
  聖祖仁皇帝審元音而定以作樂我
  皇上重
  郊壇而推以制禮義既法古而數更合宜應如所奏照依律吕正義所正古尺制度上成面徑九丈二成面徑十五丈惟三成面徑改用二十一丈確核今尺按數興修又查壇面甎塊原置上成圓面九重自
  一九遞加環砌以至九九其義甚精允宜仍舊至二成七重三成五重圍甎不拘未免參差臣等酌議壇面既加展寛二成三成擬合亦用九重遞加環砌二成自九十至一百六十二三成自一百七十一至二百四十三體制方為整齊再查金甎向例不過見方二尺餘今上成鋪面每塊長濶至三尺五六寸誠難燒造應如所奏用艾葉青石敬謹成造俾保永逺堅固又前奉
  聖諭臺面椶薦滿鋪是以改用金甎若欄板則係露明不便易用青石應請仍用琉璃成造至原奏稱琉璃欄板每塊長四尺五寸有餘難以燒造臣等伏思欄板扇數加多則尺寸自然減少擬請三成欄板共用三百六十扇應周天度數上成每面十八扇四面計七十二扇每扇之長得今尺二尺三寸餘二成每面二十七扇四面計一百八扇每扇之長得今尺二尺六寸餘三成每面四十五扇四面計一百八十扇每扇之長得今尺二尺二寸餘則扇數加多尺寸減少自然易於成造而每成毎面亦皆與九數相合總計三百六十較之二百一十有六取義尤為明顯再查原奏三成徑數俱係古尺而所定中心圓面週圍壓面及九重之長則皆係今尺至三成臺髙現今上成髙五尺七寸二成髙五尺二寸三成髙五尺並欄柱長濶髙厚踏垜寛深亦係今尺臣等逐項悉按古尺合算畧為増減皆與九數相合如此則
  郊壇重典制崇法象數協乾元允足昭
  盛代之宏規垂萬年之鞏固矣謹繪圖列數恭呈御覽奏上允之嗣因琉璃欄板難以成造經總理工程大臣奏明易用青白石須彌座用旱白玉石為欄板柱子添安出水龍頭至十八年工竣
  十六年九月改
  祈穀壇大享殿為
  祈年殿門為
  祈年門總理工程和親王等奏臣等奉修
  兩郊壇宇伏見
  祈穀壇匾額舊書大享二字殿與門相同竊疑名義未協詳考明史紀載縁前明初建大祀殿合祀天地至嘉靖中定南北郊二至分祀罷大祀殿不用其後致仕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州同知豐坊疏請復古明堂大享之制葢附會孝經嚴父配天語以迎合大禮之議時明世宗已尊生父興獻王為皇帝因並議稱宗以配上帝明堂秋享即於大祀殿行之改大祀為大享此殿與門得名所自始也
  國朝既定
  南北郊祀奉
  祖宗升配爰舉祈穀之禮行禮之地即明之大享殿是以舊有題額襲用未改謹按大享之名見於禮記月令篇葢指季秋報祀而言與孟春祈榖異義仰惟
  皇上釐定典禮式煥
  郊壇理合仰請
  聖訓别薦嘉名庶與祭義協應
  上命大學士等議奏大學士等奏言
  祈穀壇額實起前明嘉靖中原取季秋饗帝之説以崇興獻王已非成周明堂本制而殿宇告成以後每嵗大享咸在元極寶殿隆慶初並罷元極享禮是即在前明時固已徒存虚名矣考祭法列序禮神之處於祭天曰泰壇於祭地曰泰折於祭日曰王宫於祭月曰夜明雖郊壇不屋無事標題然循名足以見義未有不相應者宋儒朱子有言為壇而祭謂之天祭於屋下謂之帝天與帝其實一也隨地而異其名耳
  國朝孟春祈穀
  上帝因殿行事準諸朱子所論屋下祭帝義例正自相通敬稽禮部每嵗恭進祀冊於冬書某日冬至大祀
  天於
  圜丘於春書某日祈穀典式備極昭著獨殿與門襲用大
  享名號實覺未協仰請
  皇上欽定嘉名俾昭
  盛典尋奉
  諭㫖改曰祈年
  圜丘在正陽門外南郊形圓象天南向三成上成徑九丈髙五尺七寸以古尺合今尺合九數計二成徑十有五丈髙五尺二寸三成徑二十一丈高五尺每成四出陛皆白石九級内壝形圓周百有六丈四尺門四壝外東南丙地燔柴鑪一瘞坎一東南燎鑪五西南鐙杆三外壝形方周二百十丈一尺門四燎鑪四分設於壝東西門之左右壝北門後為
  皇穹宇南向環轉八柱圓簷上安金頂基髙九尺徑五丈九尺九寸石欄四十有九東西南三出陛各十有四級左右廡各五間殿廡覆瓦均青色琉璃圍垣形圓周五十六丈六尺八寸南向三門外壝東門外東北隅為
  神庫
  神厨井亭祭器庫樂器庫椶薦庫又東為宰牲亭井亭壝外内垣門四東曰泰元南曰昭亨西曰廣利北曰成貞昭亨門外東西石坊各一成貞門北為
  祈年殿壇圓南向三成上成徑二十一丈五尺二成徑二十三丈二尺六寸三成徑二十五丈面甃金甎圍以石欄四百二十南北三出陛東西一出陛上成二成各九級三成十級壇上建
  祈年殿制圓内外皆十二柱中龍井柱四檐三重上安金頂左右廡各九間均覆青色琉璃舊制圓頂三層上覆青瓦中覆黄瓦下覆綠瓦兩廡用綠瓦前為
  祈年門門外東南燔柴鑪一瘞坎一燎鑪五内壝周百
  九十丈七尺二寸門四北門後為
  皇乾殿殿五間上覆青色琉璃正面三出陛東西一出陛各九級石欄五十有九内壝東門外長廊七十二間通
  神厨井亭宰牲亭為祭時進俎豆避雨雪之用壝外圍垣四門南接成貞門門外西北為
  齋宫廣利門外西北為神樂署中為凝禧殿顯祐殿奉祀協律廨舍西為犠牲所中祀犧牲之神後為官署東西列屋以飼牲牢外垣内西角鐘樓一圍垣二重内垣周千二百八十六丈一尺五寸外垣周千九百八十七丈五尺西向門二南北並列南入
  圜丘北入
  祈年殿皆三門角門一
  二十四年十一月庚戌冬至大祀
  天於
  圜丘以蕩平囘部並告成功定制武功告成祗祀郊壇是嵗西師告㨗囘部悉平時在冬至之前奉諭㫖殊勲克奏茂典應修
  
  廟告功宜申昭報時當長至朕方躬祀
  圜丘其敕所司敬舉受釐宣㨗之忱載諸祝冊用申懇欵
  告祭
  太廟朕親行展事
  方澤
  社稷照例遣親王恭代
  三十年正月辛酉祈穀於
  上帝用立春後初辛日先是二十九年十二月
  諭禮部前經該部請於正月初五日舉行祭辛典禮但初五日在立春以前為時尚早應俟立春後初辛舉行於義方協所有
  祈穀壇典禮於十五日舉行
  三十七年冬至前期奉
  諭朕御極以來夙夜孜孜惟以敬
  天報本為念每屆
  郊壇大祀必躬親昭事用展悃誠三十七年於兹未敢稍
  懈向來詣
  壇行禮日由降輦進至拜位以迄薦獻禮成中間履蹈升降儀節最為繁重朕惟䖍恪以臨無有愆忽今自念春秋已逾六旬其於動容周旋差不能及前此之從容中節幸朕躬康彊如昔仍得祇循儀度經久不渝苐思敬意所持貴乎内外交養若精力過勞恐心志轉未能純一與其拘於行走末節弗克致其寅恭且或因此而憚於親詣何如酌損步陟繁文得專於升馨告備時肅將劼毖更足以嚴對越而抒誠愫乎自古履帝位而臻壽考者載籍曽不多覯我朝景運遐昌化成熙洽上荷
  昊蒼鴻眷
  列祖貽庥朕自周甲巳逾勵勤未怠真可謂國家祥瑞之大者兹特降此㫖非敢自惜其勞惟期要之於久從此更増年嵗當永矢此昭格之誠我世世子孫承庥衍慶即可奉此為法守且知朕六十嵗以前不憚經曲之繁六十嵗以後冀申專一之敬初無二致也所有升級次數及降輦步行之逺近無闗大體諸儀節如何酌定合宜之處著大學士會同該部詳悉定議以聞尋遵
  㫖具儀奏上舉行如儀詳見儀注同時並議准祈穀壇   方澤壇  社
  稷壇  先農壇行禮儀節謹依類分載各門儀注卷内

  
  諭
  
  廟祭祀王公大臣宿齋陪祀各期恪致寅恭若其中有年齒漸増精力未免稍減倘以格於查核之例因而勉強支持跛倚從事轉非嚴恪肅將之本意嗣後王公大臣有年逾六旬者凡遇祀典聴其自行酌量精神或致齋而不陪祀或並不能致齋一聴其便並無庸列入查奏彚核之内以昭體恤以重明禋
  三十九年正月辛酉祈穀於
  上帝
  親詣行禮
  諭朕臨御以來恒以敬
  天報本為要不敢稍有怠惰凢
  壇
  廟大祀必親詣行禮自降輦以至禮成必敬必誠至三十七年朕年逾六旬始敕大學士及該部將降輦步行之逺近及升降之無闗鉅典者酌減一二葢欲稍減步履之小節蓄養精力於大典益致恪恭亦因朕年逾六旬始如此酌量節減所以益矢誠敬也萬世子孫其敬識朕意於諸大祀設非年至六旬一切典章斷不可稍減倘䝉
  上天垂祐年逾六旬方可遵朕現在所行舉行將此永著
  為例
  四十年十一月甲戌大祀
  天於
  圜丘
  命皇子陪祀觀禮先是四月奉
  諭朕每遇
  郊壇大祀必親詣行禮歴四十年如一日弗敢稍有懈弛
  一切儀文典禮悉本誠敬之心仰期
  昭格凡諸升降拜獻弗愆於儀實有可以自信者惟是行禮時諸皇子向不在陪祀之列無由知朕恪恭將事之忱著於本年冬至
  南郊令諸皇子在旁侍立敬謹觀瞻祀事既蕆並令就壇位前恭閲朕所進之爵皆安奉端正無稍偏敧俾共體
  朕所以展
  精禋而答
  鴻貺者實在乎是其敬承毋忽
  四十四年十一月乙未
  南郊定
  配位前帛爵
  命皇子代陳禮前期奉
  諭朕自踐阼以來恭遇
  郊壇大祀一切儀文典禮悉本誠恪之心敬謹將事歴四十年如一日越嵗庚子朕春秋已屆七旬雖自信精力如舊但迎
  神進爵儀典繁重若各
  壇位前俱仍親詣轉恐過疲生憊於精意或有未孚正位上香獻爵朕必躬晉申䖍至
  列祖
  列宗配位前上香朕仍親致其獻帛爵諸禮著自今年南郊為始令諸皇子代陳
  四十六年正月禮部具題壬寅年
  祈穀日期改用正月十四日次辛奉
  諭天子父
  天母
  地祇承之義不可稍弛從前雍正七年恭奉
  皇考世宗憲皇帝諭㫖以定例正月上辛若在初五日以前則改於次辛但元旦朝賀乃朕躬之禮儀若因此而展祈穀之期於心實有未安著於上辛行禮煌煌
  聖訓實屬萬世不刋之論朕御極以來遇正月初三日以前上辛因必須隔年齋戒是以改用次辛其有初四日上辛亦改用次辛者則因
  聖母皇太后祝釐初祉儀不容缺至明嵗正月初四上辛並非向年可比該部何得亦改次辛況冬至南郊禮成有於次日受賀者所謂禮縁義起如謂臣下意在尊君不敢輕易朝正令典亦當備查往例具奏請㫖所有明嵗
  祈穀仍用上辛並著為令二月又奉
  諭㫖禮莫大乎敬
  天義莫隆於
  郊祀前以禮部具題壬寅年
  祈穀日期改用次辛所擬不當已明降諭㫖矣孟春祈穀所以迓陽氣而兆農祥考諸經傳葢立春後之上辛
  而非元旦後之上辛雍正年間恭奉
  皇考聖諭飭禮臣定議允宜永逺遵守敬思其義若上辛在立春前舉行與乗陽之義未為精當又上辛設在正月初三日以前則當於舊臘隔年齋戒而
  太廟祫祭實為合饗大禮即宫中拜
  神亦屬國朝定例若於齋戒期内照舊舉行於專一致敬之道似猶未協其應如何斟酌古今百世遵守可行之處著大學士九卿詳議以聞尋議上辛以立春後所得之辛始為上辛若立春之辛尚在上年十二月内則仍用正月之上辛以符嵗首之義正月上辛如值初三日以前於未進祀冊以前奏請改用次辛至正月初四日上辛應於初一日齋戒起是日
  皇上未入齋宫之前宫中拜
  神
  奉先殿行禮均可各昭誠敬毋庸改期從之
  四十六年定
  大駕詣
  壇降輦儀
  諭朕自臨御以來每遇
  郊祀大典無不蠲潔躬承四十六年如一日仰荷昊蒼眷佑壽越古稀仍當躬親行禮而一切登降禮儀步履究覺稍遜於前若遣官恭代非朕勤於躬親昭事之初心而勉強將事復於精一凝承之意轉有未盡因諭該部前往敬視
  祈穀壇宿齋宫詣
  壇瞻拜日降輦處兹據請擬由
  皇乾殿西牆門外降輿較為近便應如所奏此朕仰體上天眷愛朕躬長申寅恪之意將來朕子孫纘緒凝庥有
  壽登古稀者亦可欽承朕志於
  郊壇大祀嵗嵗躬行率由此典以上邀
  皇天眷顧之隆庶㡬無疆惟休永膺
  昊貺垂裕萬年
  四十七年十一月庚戌
  上親祀
  圜丘次日奉
  㫖凡祭
  壇行禮時派出王大臣若係四人著在門站立二人壇内站立二人一體管察
  四十九年正月辛丑祈穀於
  上帝遣皇子恭代行禮
  諭本年上辛
  祈穀因氣滯舊恙偶發誠恐登降儀節或愆轉不足以昭誠敬著派皇六子永瑢恭代行禮朕仍於齋宫敬謹齋宿屆期親詣
  大高殿行禮
  乾隆元年乾隆五十年
  皇上親詣次數
  乾隆元年正月辛亥元年十一月己夘
  二年正月辛丑二年十一月乙夘
  三年正月辛酉三年十一月庚申
  四年正月辛酉四年十一月乙丑
  五年十一月庚午六年正月辛未
  六年十一月丙子七年正月辛未
  七年十一月辛巳八年正月辛酉
  八年十一月丙戌九年正月辛夘
  九年十一月辛夘十年正月辛巳
  十年十一月丙申十一年正月辛巳
  十一年十一月壬寅十二年正月辛丑
  十二年十一月丁未十三年正月辛夘
  十三年十一月壬子十四年正月辛酉
  十四年十一月丁巳十五年正月辛酉
  十五年十一月癸亥十六年正月辛亥
  十六年十一月戊辰十七年正月辛未
  十七年十一月癸酉十八年正月辛酉
  十八年十一月戊寅十九年正月辛酉
  十九年十一月壬午二十年正月辛巳
  二十年十一月己丑二十一年正月辛巳
  二十一年十一月甲午二十二年正月辛丑
  二十二年十一月己亥二十三年正月辛丑
  二十三年十一月乙巳二十四年正月辛夘
  二十四年十一月庚辰二十五年正月辛亥
  二十五年十一月己夘二十六年正月辛亥
  二十六年十一月庚申二十七年正月辛丑
  二十七年十一月丙寅二十八年正月辛未
  二十八年十一月辛未二十九年正月辛未
  二十九年十一月丙子三十年正月辛酉
  三十年十一月辛巳三十一年正月辛巳
  三十一年十一月丁亥三十二年正月辛未
  三十二年十一月壬辰三十三年正月辛丑
  三十三年十一月丁酉三十四年正月辛夘
  三十四年十一月壬寅三十五年正月辛夘
  三十五年十一月戊申三十六年正月辛亥
  三十六年十一月癸丑三十七年正月辛丑
  三十七年十一月戊午三十八年正月辛丑
  三十八年十一月癸亥三十九年正月辛酉
  三十九年十一月己巳四十年正月辛酉
  四十年十一月甲戌四十一年正月辛巳
  四十一年十一月己夘四十二年正月辛巳
  四十二年十一月甲申四十三年正月辛未
  四十三年十一月庚寅四十四年正月辛夘
  四十四年十一月乙未四十五年正月辛夘
  四十五年十一月庚子四十六年正月辛巳
  四十六年十一月乙巳四十七年正月辛丑
  四十七年十一月庚戌四十八年正月辛丑
  四十八年十一月丙辰四十九年十一月辛酉
  五十年正月辛酉五十年十一月丙寅
  等謹按
  南郊祀典極隆我
  朝
  列聖事
  天之誠備著典冊
  皇上丕承
  帝貺昭格彌䖍自臨御以來無嵗不躬親將事兹自乾隆元年至五十年凡冬至大祀及上辛祈穀
  親詣月日敬謹彚登以昭隆禮嗣後億萬斯年統俟按時續載至孟夏雩祭自乾隆九年後亦每嵗
  親詣行禮敬紀月日於雩祭專門以著敬
  天勤民之至意焉















  皇朝文獻通考卷九十三
<史部,政書類,通制之屬,皇朝文獻通考>



  欽定四庫全書
  皇朝文獻通考卷九十四
  郊社考
  儀注
  等謹按古者制禮聖者作之明者述焉作則立其宏綱述乃臻於美備也考儀於
  今日以通禮為定蓋自立制以來儀節逓有損益今則禮明樂備釐定精詳昭之方䇿永為法守兹編纂輯一遵
  盛典庻無參差焉
  冬至大祀儀
  冬至大祀
  天於
  圜丘先期五日遣親王一人詣犧牲所恭代眡牲所牧豫設香案於庭中南向一東西向各一遣官補服遇朝期則朝服太常寺贊禮郎二人前引詣香案前北向所
  牧立案右牧人牽牛羊過案前導以旗仗所牧跪告牷次東向眡鹿西向眡豕所牧跪告如前儀畢引由北門退
  右眡牲
  先三日昩爽太常寺卿進齋戒牌銅人設黄案於
  乾清中門之左太常寺卿率所屬咸補服常朝日朝服雨雪常服恭奉齋戒牌在前銅人在後導以御仗入自西長安門至
  午門徹仗太常寺官十人前引由中道入進
  太和門
  中左門
  後左門侍衛二人引至
  乾清門階下太常寺官恭設於案齋戒牌南向銅人西向太常寺卿行一跪三叩禮退
  皇帝致齋於大内頒
  制辭於羣臣曰某年月日冬至朕恭祀
  皇天上帝於
  圜丘惟爾羣臣其蠲乃心齊乃志各揚其職敢或不共國
  有常刑欽哉勿怠文武衙署恭書
  制辭於版安奉正堂自員外郎騎都尉以上咸齋於公
  
  右齋戒
  先二日遣禮部尚書一人詣犧牲所省牲如眡牲儀
  右省牲
  是日昩爽太常寺司祝恭送祝版於内閣授中書舍人安奉潔室敬書祝詞於版畢内閣典籍豫設黄案於政事堂正中舍人奉祝版陳於案南向大學士詣案前立北面展祝文敬書
  御名舍人奉祝版安奉堂上俟翼日授司祝
  右書祝版
  先一日子初刻宰人豫鑿坎於宰牲亭外墻東廣深二尺太常寺官設香案於宰牲亭外光禄寺卿一人朝服太常寺贊禮郎二人前引詣香案前北面立三上香遂及御史二人禮部司官二人咸朝服眡宰宰人以鸞刀割牲以豆取毛血瘞於墻東之坎
  右眡割牲
  是日五鼓太常寺卿率屬掃除上下藉以椶薦設
  上帝神座於
  圜丘第一成南向
  列聖東西向
  四從於第二成
  大明東
  夜明西
  北斗七星五星二十八宿周天星辰在
  大明之次
  雲師雨師風伯雷師在
  夜明之次均施青幄工部司官張
  皇帝拜次於第二成午階上張大次於外壝左門外神
  路之東太常寺典簿陳牲俎於
  神厨博士辨簠簋籩豆登鉶之實登以太羮鉶以和羮簠以黍稷簋以稻梁籩以形鹽槀魚棗栗榛菱芡鹿脯白餅黒餅糗餌粉餈豆以韭菹醓醢菁菹鹿醢芹菹兔醢筍菹魚醢脾析豚拍酏食糝食以次展器於
  神庫
  右設
  神座幄供張展牲器
  其日昩爽太常寺設黄案於
  太和殿中
  御座之南設香亭於殿内左楹之東設奉祝版亭奉玉帛香亭於殿内右楹之西太常寺贊禮讀祝各官具玉帛於篚貯香於盤祇竢
  太和門外太常寺卿率屬贊事殿内屆時太常寺卿率欽天監博士二人至
  乾清門奏時
  皇帝龍袍補服乗輿出宫至
  太和殿北階降輿
  御殿立左楹前西向記注官四人立殿右門外東面司
  祝自内閣奉祝版入
  太和中門玉帛香隨入前列提鑪二太常寺贊禮郎十人導引升中堦至丹陛上導引止司祝奉祝版各官奉玉帛香進殿中門以次陳於黄案三叩退太常寺卿展祝文贊禮郎布拜褥凡拜則布拜褥後同
  皇帝詣案前次第恭閲畢行一跪三拜禮興復位立太常寺卿韜祝版贊禮郎徹拜褥凡拜畢則徹拜褥後同司祝各官進至案前三叩興恭奉祝版玉帛香依次設亭内三叩退司香官就香亭奉香盒立於亭東太常寺卿二人恭導
  皇帝至香亭前立司香跪進香
  皇帝上香畢行一跪三拜禮興復位司香奉香盒置亭内退鑾儀衛官率校尉舁亭香亭在前祝版亭玉帛香亭以次由中道出前引如儀太常寺卿奏禮成
  皇帝乗輿還宫太常寺卿隨亭送
  南郊安奉
  神庫内是日徹
  乾清門齋戒牌銅人恭設於
  齋宫導引如儀
  
  閲祝版玉帛香
  厥明歩軍統領飭所部清蹕除道鑾儀衛官校陳
  大駕鹵簿全設詳見鹵簿凡職事官均采服親軍䕶軍旗尉民尉各服其服辰刻不陪祀王公百官咸朝服㑹
  闕下鴻臚寺序班序百官立位東班西面西班東面均北上祗𠉀已刻太常寺卿赴
  乾清門奏請詣
  南郊齋宿
  皇帝龍袍補服乗禮輿出至
  太和門階下降輿鑾儀衛進玉輦掌鑾儀衛内大臣一人跪奏請陞輦鑾儀使二人奉輦扶輦官四人納陛於輦正中
  皇帝陞輦駕士三十六人轝輦
  駕發警蹕鑾儀使二人率官校夾輦而趨
  午門鳴鐘鼓導迎樂前引而不作出
  午門百官跪送前引大臣十人後扈大臣二人暨侍衛扈從諸臣以下咸乗馬御道左右塗巷皆設布幛䕶軍統領歩軍統領各率所屬按班立於幛外咸辟除清蹕所至不得讙譁
  
  鑾輿出宫
  駕至
  南郊由西門入至
  昭亨門外謹案乾隆三十五年奉  諭改由 廣利門入於向時祭畢乘輦處降輦詳見雩門掌鑾儀衛内大臣跪奏請降輦扶輦官納陛輦前
  皇帝降輦前引大臣右贊引左對引太常寺卿二人恭
  
  皇帝由外壝南左門入至
  皇穹宇詣
  上帝香案前立司香官太常寺少卿一人跪進香皇帝跪受香拱舉仍授司香官興三上香畢以次詣
  列聖香案前上香如儀
  皇帝行三跪九拜禮兩廡
  從位遣分獻官上香行禮
  皇帝詣
  圜丘陟午堦第一成恭眡
  上帝位
  列聖配位贊引以次跪奏畢暨對引官恭導
  皇帝由内壝東左門詣
  神庫恭眡籩豆贊引跪奏如前儀遂遣官並眂牲牢
  皇帝由内壝南左門出至外壝左門外陞輦詣齋宫陪祀王公百官采服分班祗竢於門外
  皇帝降輦陞禮輿入
  齋宫乃退均隨壇齋宿是夜嚴更宿衛警蹕環巡右
  
  神位
  壇位籩豆眡牲齋宿
  將事之夕夜分太常寺卿率官屬入然蠟炬明金鐙積柴加燔牛於上實以香具器陳於案各以其序登居中簠左簋右籩從簠豆從簋俎在案前第一成
  上帝幄内犢一登一簠二簋二籩十有二豆十有二金鑪
  一青鐙二金鐙四鑪缾五事爵墊一
  列聖幄内皆犢一登一簠二簋二籩十有二豆十有二金鑪一青鐙金鐙各二爵墊一幄南中設一案少西北向供祝版東設一案西向陳蒼璧一郊祀制帛十有二色青奉先制帛三色白香盤四尊四匏爵十有二壺一爵一實福酒盤一實胙肉西設一案東向陳奉先制帛二色白香盤二尊二匏爵六凡牲陳於俎凡玉帛實於篚凡尊實酒承以舟疏布冪勺具第二成
  大明
  夜明幄内皆牛一登一簠二簋二籩十豆十青瓷琖二十鑪一鐙四各設一案陳禮神制帛一色一赤一白尊一爵三香盤一俎篚冪勺具
  星辰
  雲雨風雷幄内皆牛一羊一豕一登一鉶二簠二簋二籩十豆十琖三十鑪一鐙四各設一案一陳禮神制帛十有一青黄赤黒各一白七一陳禮神制帛四青黄黒白各一各尊一爵三香盤一俎篚冪勺具鑾儀衛冠軍使設洗於外壝左門外大次樂部率太常協律郎設中和韶樂於三成階下詳見樂考後皆同
  右陳設
  陳設畢禮部侍郎一人由西堦陞第一成太常寺博士前引詣
  上帝位前眡玉帛齍盛及籩豆豋俎之實以次詣列聖位前省齍畢仍由西階降至第二成
  四從位前周眂如儀
  右省齍
  辨行禮位第一成午堦上為讀祝受福胙
  皇帝拜位第二成黄幄次為
  皇帝行禮拜位北向第三成階上為陪祀王貝勒拜位階下為貝子公拜位均北面左翼東階西上右翼西階東上庭中夾神道東西為分獻官拜位外壝
  門外為陪祀百官拜位文五品武四品官以上東西各五班皆北面重行異等東位西上西位東上辨執事位第一成太常寺官二人立午階上
  皇帝拜位前一司拜牌西面一司拜褥東面司祝一人立祝案西東面司香四人司玉帛一人司帛三人司爵四人序立東案之東西面司香二人司帛二人司爵二人序立西案之西東面光禄寺卿二人立東司香之後西面侍衛二人立西司香之後太常寺贊賜福胙一人立西司爵之次東面侍儀禮部尚書一人侍郎一人立東案之南西面都察院左都御史一人副都御史一人樂部典樂一人立西案之南東面均北上第二成司拜牌拜褥官各一人分立黄幄次東西與第一成午階同第三成階上太常寺典儀一人立於東階西面引王貝勒行禮鴻臚寺官二人糾儀御史四人禮部祠祭司官四人分立拜位左右均東西面第三成階下記注官四人立於神道之西東面引貝子公行禮鴻臚寺官二人分立拜位左右東西面司樂協律郎樂工序立東西樂懸之次北面歌工立樂工之次樂舞生文武八佾分行序立東在歌工之左西在歌工之右皆東列西上西列東上外壝門外糾儀御史二人禮部祠祭司官二人立於從祀百官東班之東御史二人禮部祠祭司官二人立於從祀百官西班之西鴻臚寺序班東西各一人立於糾儀官之次稍後太常寺傳贊四人二人循内壝墻立二人循外壝墻立掌燎官一人率燎人立燎鑪之東南隅
  右辨位
  祀日日出前七刻司祝詣
  神庫祝版案前上香行一跪三叩禮恭奉祝版至
  壇安於祝案跪叩如初退禮部尚書率太常寺卿屬恭請神位鑾儀衛冠軍使二人率校尉豫設龍亭一於皇穹宇階下正中南向又設龍亭五於左右稍後均南向又設龍亭四於南東西向至時太常寺官啟
  神龕禮部尚書詣
  皇穹宇各香案前三上香退出門檻外行三跪九叩禮太
  常寺卿率屬分詣
  皇穹宇及兩廡各行一跪三叩禮先請
  四從位奉至丹墀東西向次請
  列聖神位於殿内東西向竢請
  上帝神位南向先行乃奉
  列聖神位以從既出殿奉
  四從神位以從依序奉安於龍亭内各行一跪三叩禮校尉舁亭太常寺官十人前引禮部尚書從由
  圜丘北門入至午陛亭止
  上帝居中
  列聖左右稍後均南向
  從位再後東西向太常寺官詣各亭前跪三叩興恭
  
  上帝
  列聖神位陞午階詣第一成
  四從神位陞東西階詣第二成以次奉安於
  神座各行一跪三叩禮退
  右請
  神位
  太常寺卿赴
  齋宫奏請詣
  壇
  皇帝御祭服乗禮輿出
  齋宫鑾儀使進玉輦掌鑾儀衛内大臣奉請
  皇帝陞輦納陛奉輦如前儀
  齋宫鳴鐘太常寺導駕官二人前引大臣提鑪官執鐙官左右列行後扈大臣二人暨侍衛從恭導
  皇帝至外壝門外神路西掌鑾儀衛内大臣奏請皇帝降輦納陛扶輦如儀導駕官退右贊引左對引太
  常寺卿二人恭導
  皇帝詣大次少竢太常寺贊禮郎引分獻官於外壝右門外序立鴻臚寺官引陪祀王公於外壝門外侍衛後百官於行禮位後按翼東西序立祗𠉀太常寺卿告奉安
  神位畢奏請行禮
  皇帝出大次鑾儀衛雲麾使二人跪奉盥冠軍使一人跪奉帨巾盥畢司拜褥官豫布拜褥於第二成拜次凡行拜禮則布拜褥後皆同退贊引對引官恭導
  皇帝由外壝南左門入陞午階就第二成拜位北向立司拜牌官安拜牌凡就位復位則安拜牌後皆同退侍衛至内壝門外前引内大臣執鑪鐙官至三成階下均止立後扈大臣隨侍凡陞壇隨侍同太常寺贊禮郎引分獻官入内壝右門至分獻拜位立鴻臚寺官引諸王貝勒貝子公文武百官均就拜位北面序立典儀贊樂舞生登歌執事官各共廼職武舞執干戚進贊引奏就位
  皇帝就拜位立
  右就次盥洗就位
  皇帝既就位典儀贊燔柴迎
  帝神乃燔柴司香各奉香盒由案南東西相向行至左右
  幄前止立司樂贊舉迎
  帝神樂奏始平之章辭詳樂考後皆同協律郎舉麾工鼓祝樂作
  凡樂以舉麾鼓柷作後皆同
  上帝香一人由左而北司
  列聖香東位三人從西位二人由右而北以次進至各香案前恭竢司拜牌官起拜牌凡陞   壇所司先起拜牌後皆同贊引奏陞
  壇暨對引官恭導
  皇帝陞第一成對引官至祝案前止立凡陞   壇行禮皆同
  引官恭導
  皇帝詣
  上帝香案前司香跪贊引奏跪
  皇帝跪奏上香司香進香
  皇帝上炷香次三上瓣香興以次詣
  列聖香案前上香儀同贊引奏復位暨對引官恭導皇帝復第二成拜位立贊引奏跪拜興
  皇帝行三跪九拜禮傳贊贊跪叩興王公百官均隨行禮凡衆官行禮皆傳贊後同協律郎偃麾工戞敔樂止凡樂以偃麾戞敔止後皆同
  右燔柴迎
  神
  典儀贊奠玉帛左司玉帛官暨司帛官由東案奉篚右司帛官由西案奉篚以次進至案前恭竢如奉香儀司樂贊舉奠玉帛樂奏景平之章樂作贊引奏陞
  壇恭導
  皇帝陞第一成詣
  上帝位前立司玉帛官跪贊引奏跪
  皇帝跪奏獻玉帛司玉帛官進篚
  皇帝受篚拱舉奠於案興以次詣
  列聖位前司帛官跪進篚
  皇帝受篚奠帛儀同贊引奏復位恭導
  皇帝復第二成拜位立樂止
  右奠玉帛
  皇帝既奠玉帛典儀贊進俎贊引對引恭導
  皇帝轉立拜位旁西向司拜褥官起拜褥凡轉立引詣皆起拜褥後皆同太常寺官引分獻官鴻臚寺官引王公各退避東西面立有司貯羮於壺恭執太常寺官二人引至壇階下止立執壺官陞午階以次登壇過幄次仍布拜褥恭導
  皇帝復位王公及分獻官皆引復位執壺官詣
  上帝
  列聖位前跪拱舉興以羮沃俎者三退由西階降司樂贊舉進俎樂奏咸平之章樂作贊引奏陞
  壇恭導
  皇帝陞第一成詣
  上帝位前立贊引奏跪
  皇帝跪奏進俎
  皇帝拱舉進俎興以次詣
  列聖位前進俎儀同贊引奏復位恭導
  皇帝復第二成拜位立樂止
  右進俎
  典儀贊行初獻禮有司揭尊冪勺挹酒實爵左右司爵執爵以次進至各案前恭竢如奉香儀司樂贊舉初獻樂奏夀平之章樂作司樂舉節舞干戚之舞凡舞以節領之導引進退後皆同贊引奏陞
  壇恭導
  皇帝陞第一成詣
  上帝位前立司爵跪贊引奏跪
  皇帝跪奏獻爵司爵進爵
  皇帝受爵奠於墊中興贊引奏詣讀祝位
  皇帝詣讀祝拜位立司祝至祝案前跪三叩興奉祝版
  跪案左樂暫止贊引奏跪
  皇帝跪羣臣皆跪贊引贊讀祝司祝讀祝辭曰維某年
  月日
  嗣天子臣御名敢昭告於
  皇天上帝曰時維冬至六氣資始敬遵典禮謹率臣僚以玉帛犧齊粢盛庶品備此禋燎祇祀於
  上帝奉
  太祖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端毅欽安𢎞文定業髙皇帝
  太宗應天興國𢎞德彰武寛溫仁聖睿孝敬敏昭定隆道顯功文皇帝
  世祖體天隆運定統建極英睿欽文顯武大德𢎞功至仁純孝章皇帝
  聖祖合天𢎞運文武睿哲恭儉寛裕孝敬誠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
  世宗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寛仁信毅大孝至誠憲皇帝配尚
  饗讀畢興奉祝版跪安
  上帝位前篚内三叩興退樂作贊引奏拜興
  皇帝率羣臣行三拜禮興贊引恭導詣
  列聖位前以次獻爵儀同贊禮郎引
  從位分獻官由東西階陞詣各
  神位前上香獻帛獻爵畢贊引奏復位恭導
  皇帝復第二成拜位立分獻官咸降階退各復拜位立
  樂止武功之舞退文舞執羽籥進
  右初獻讀祝
  典儀贊行亞獻禮司爵執爵以進司樂贊舉亞獻樂奏嘉平之章樂作舞羽籥之舞贊引奏陞
  壇恭導
  皇帝陞第一成以次奠爵於左儀如初獻贊引奏復位
  恭導
  皇帝復位立樂止
  右亞獻
  典儀贊行終獻禮司爵執爵以進司樂贊舉終獻樂奏永平之章樂作舞同亞獻贊引奏陞
  壇恭導
  皇帝陞第一成以次奠爵於右儀如亞獻贊引奏復位
  恭導
  皇帝復位立每獻分獻官詣
  從位獻爵升降均如初樂止文德之舞退
  右三獻
  既終獻贊禮郎一人詣祝案前東面立贊
  賜福胙光禄寺卿就東案奉福胙至
  上帝位前拱舉贊引奏詣飲福受胙位恭導
  皇帝詣第一成飲福受胙位立光禄寺卿二人奉福胙
  祗立
  皇帝拜位之右侍衛二人進立於左贊引奏跪皇帝跪左右官咸跪奏飲福酒右官進福酒
  皇帝受爵拱舉授左官奏受胙右官進胙
  皇帝受胙拱舉授左官贊引奏拜興
  皇帝三拜興贊引奏復位恭導
  皇帝復第二成拜位立贊引奏跪拜興
  皇帝率羣臣行三跪九拜禮典儀贊徹饌司樂贊舉徹
  饌樂奏熙平之章樂作司玉帛官詣
  上帝位前跪叩興奉蒼璧以退樂止
  右受福胙徹饌
  典儀贊送
  帝神司樂贊舉送
  帝神樂奏清平之章樂作贊引奏跪拜興
  皇帝行三跪九拜禮王公百官均隨行禮興樂止
  右送
  神
  典儀贊奉祝帛饌恭送燎位司祝司帛詣
  神位前咸跪司祝奉祝司帛奉篚皆三叩興司香跪奉香
  司爵跪奉饌興以次恭送燎所
  皇帝轉立拜位旁西向竢祝帛過
  皇帝復位立儀如進爼
  從位香帛饌仍由東西階降送内壝東西門外燎所典儀贊望燎司樂贊舉望燎樂奏太平之章樂作贊引奏詣望燎位恭導
  皇帝由内壝南左門出詣望燎位望燎分獻官各詣東
  西門外望燎贊引奏禮成恭導
  皇帝入大次樂止
  右望燎
  大祀禮成鑾儀衛冠軍使率校尉設各龍亭於
  圜丘午階下位向均如初太常寺卿率屬詣各
  神位前跪三叩興恭請安奉亭内跪叩如初鑾儀校舁亭
  依次行至
  皇穹宇
  上帝居中
  列聖左右均南向
  從位東西相向以次復
  御禮部尚書上香行禮儀並與迎
  神同
  右
  神位還御
  皇帝既還大次更衣至外壝神路西乘禮輿出至昭亨門外
  大駕鹵簿前導和聲署官贊奏樂導迎樂作奏祐平之
  
  皇帝回鑾王公從各官以次退不陪祀王公百官仍朝
  服集
  午門外跪迎
  午門鳴鐘樂止王公隨
  駕入至内金水橋恭𠉀
  皇帝還宫皆退太常寺官徹
  齋宫齋戒牌銅人送寺
  右回
  鑾
  遣官恭代在第三成階下行禮陞降由西階讀祝時在第二成階下跪讀畢行三叩頭禮復位不行飲福受胙禮送祝帛饌時退立西旁王以下入八分公以上不齋戒陪祀祝文内改敢昭告於字様為恭遣官致祭於六字凡恭代皆同其行禮供設俱同右遣官恭代
  乾隆三十七年
  㫖議准郊
  天儀注
  冬至前一日
  皇上先期莅
  齋宫乗步輦入自西天門由
  齋宫南
  御禮轎至神道西降輿步入琉璃左門詣
  皇穹宇上香禮成仍於降輿處
  御禮轎還
  齋宫
  閲視
  壇位遣親王恭代行禮祀日
  皇上自
  齋宫乗步輦行至神道西階下幄次相對處降輦升階由
  櫺星左門步入禮成仍於降輦處
  御禮轎還宫其行禮時
  皇上初升至二成拜位立贊引奏升
  
  皇上升階上香畢還至二成拜位行迎
  神禮典儀官贊奠玉帛
  皇上升階行奠玉帛禮還就讀祝位立以次進俎三獻及飲福受胙禮成仍還至二成拜位行謝
  福胙及送
  神禮
  孟春祈穀儀
  孟春上辛祈穀之禮先期五日遣親王一人恭代眡牲如
  圜丘儀
  右眂牲
  先三日
  皇帝齋於大内齋宫王公百官各齋於次儀與冬至大
  祀同誓戒
  制辭曰某年月日上辛朕恭祀
  上帝於
  祈年殿為民祈穀惟爾羣臣其蠲乃心齊乃志各揚其職敢或不共國有常刑欽哉勿怠書版恭奉齋次如式
  右齋戒
  省牲
  書祝版
  眡割牲均與冬至同
  先一日五鼓太常寺卿率屬掃除
  祈年殿藉以椶薦設
  上帝神座於正中南向設
  列聖神座於左右東西向所司張大次於
  祈年門外神路之東陳牲爼於
  神厨展祭器於
  神庫如式
  右設
  神座供張展牲器
  其日昩爽
  皇帝御太和殿閲祝版玉帛香儀與冬至大祀同
  
  閲祝版玉帛香
  厥明步軍統領飭所部清蹕除道鑾儀衛官校陳設
  大駕鹵簿玉輦諸司各共其事已刻
  皇帝龍袍補服乗輿出宫降輿陞輦警蹕導從午門鳴鐘鼓王公百官跪送並與冬至大祀同右
  鑾輿出宫
  駕至
  南郊壇南門外神路西降輦前引大臣贊引對引太常寺
  卿恭導
  皇帝由
  祈年左門入詣
  皇乾殿
  神位前上香次詣
  祈年殿恭眂
  壇位次由壝東門詣
  神庫眂籩豆遣官眂牲牢並同大祀儀禮畢仍由
  祈年左門出宿
  齋宫陪祀王公百官分班祗竢如儀
  
  眂
  神位
  壇位籩豆眂牲齋宿
  將事之夕夜分太常寺卿率屬入然炬明鐙積柴加燔牛於上具器陳於案辨簠簋籩豆登俎之序陳三案一設殿中少西供祝版一東次西向一西次東向分奠玉帛香尊爵壺盤福胙惟
  上帝前用告祀青帛一餘儀均與
  圜丘大祀同鑾儀衛設洗於
  祈年門外大次樂部率太常協律郎設中和韶樂於丹陛上分東西懸陳樂舞於樂懸之次五鼓太常寺博士引禮部侍郎陞西階入自右門恭省玉帛齍盛如大祀儀
  右陳設省齍
  辨行禮位殿南正中為
  皇帝拜位其前為讀祝受福胙位北向丹陛東西為諸王貝勒貝子公陪祀拜位左翼東階西上右翼西階東上丹墀内東西為陪祀百官拜位文員外郎武騎都尉以上東西各五班東位西上西位東上重行異等皆北面辨執事位太常寺司拜牌拜褥官二人分立門内
  皇帝拜位左右東西面司祝一人立祝案西東面司香司玉帛司帛司爵贊賜福胙官奉福胙光禄寺卿接福胙侍衛侍儀禮部尚書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副都御史樂部典樂序立東西案之次東西面太常寺典儀一人立東檐下西面司樂協律郎樂工歌工舞佾序立丹陛上東西樂懸之次北面太常寺傳贊二人分立東西陛石欄前東西面記注官四人立西階下東面引禮鴻臚寺序班四人糾儀御史四人禮部祠祭司官四人分立從祀王公百官拜位左右均東西面掌燎官率燎人立燎鑪之東南隅並如
  圜丘儀
  右辨位
  祀日日出前七刻司祝恭奉祝版至
  祈年殿安於祝案如式鑾儀衛官校豫設龍亭一於皇乾殿階下正中又設龍亭五於左右稍後均南向太常
  寺官啟
  神龕禮部尚書上香行禮太常寺卿率屬恭請
  上帝神位
  列聖神位奉安龍亭内前引後從舁亭行如儀至祈年殿階下亭止依序如初南向太常寺官詣亭前奉請神位以次升中階入殿中門奉安各
  神座一跪三叩並如
  皇穹宇奉請之儀
  右請
  神位
  太常寺卿赴
  齋宫奏請詣
  祈年殿
  皇帝御祭服乗輿出
  齋宫陞玉輦前列鑪鐙導從扈衛如常儀至
  祈年門外神路西
  皇帝降輦詣大次少竢陪祀王公於
  祈年門外百官於丹墀按翼東西序立祗𠉀太常寺卿
  告奉安
  神位畢奏請行禮
  皇帝出大次鑾儀衛官跪奉盥奉巾如儀盥畢贊引對
  引恭導
  皇帝由
  祈年左門入陞東階進殿東門就拜位北向立執鑪鐙官止東階下夾階左右立侍衛退至東西隅僉立前引内大臣止檐下東西侍立後扈大臣随侍鴻臚寺官引王公百官均就拜位序立典儀贊樂舞生登歌執事官各共廼職武舞執干戚進贊引奏就位
  皇帝就拜位立
  右就次盥洗就位
  典儀贊燔柴迎
  帝神左右司香奉香盤進如祀
  圜丘之儀司樂贊舉迎
  帝神樂凡儀節皆典儀贊舉樂皆司樂贊並詳冬至大祀儀奏祈年之章樂作皇帝詣
  上帝位前跪上香次詣
  列聖配位前跪上香畢興復位率羣臣行三跪九拜禮樂
  凡行禮進退皆贊皆引陪祀官随行禮皆傳贊詳見冬至大祀儀
  右燔柴迎
  神
  乃奠玉帛舉奠玉帛樂奏綏平之章樂作司玉帛奉玉帛司帛奉帛進如奉香儀以次至各案前跪
  皇帝詣
  上帝位前跪奠玉帛以次詣
  列聖位前跪奠帛畢興復位樂止
  右奠玉帛
  乃進俎舉進俎樂奏萬平之章樂作有司執壺羮自中階升進殿内沃俎如
  圜丘儀
  皇帝詣
  上帝位前
  列聖位前跪進俎興復位樂止
  右進俎
  行初獻禮舉初獻樂奏寳平之章樂作舞干戚之舞
  皇帝詣
  上帝位前司爵跪奉爵凡司爵奉爵皆豫至各  神案前恭竢如奉香儀後仿此皇帝跪獻爵奠於墊中興退詣讀祝拜位立司祝至祝案前跪三叩興奉祝版跪案左樂暫止
  皇帝跪羣臣皆跪司祝讀祝辭曰維某年月日嗣天子臣御名祗奏於
  皇天上帝曰臣仰承
  眷命撫育萬方念切生民亟圖康乂兹者𠉀届上辛春
  耕將舉爰攄誠悃上迓
  洪庥謹率臣僚以玉帛牲醴粢盛庶品恭祀
  上帝伏祈
  昭鑒時若雨暘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俾百穀用成三農攸賴奉
  太祖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端毅欽安𢎞文定業髙皇帝
  太宗應天興國𢎞德彰武寛温仁聖睿孝敬敏昭定隆道顯功文皇帝
  世祖體天隆運定統建極英睿欽文顯武大德𢎞功至仁純孝章皇帝
  聖祖合天𢎞運文武睿哲恭儉寛裕孝敬誠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
  世宗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寛仁信毅大孝至誠憲皇帝侑
  神尚
  饗讀畢興奉祀版安於帛篚内跪叩如初退樂作皇帝率羣臣行三拜禮興以次詣
  列聖位前跪獻爵儀同興復位樂止武功之舞退文舞執
  羽籥進
  右初獻讀祝
  行亞獻禮舉亞獻樂奏穰平之章樂作舞羽籥之舞
  皇帝詣
  上帝位前以次詣
  列聖位前跪奠爵於左如初獻儀興復位樂止
  右亞獻
  行終獻禮舉終獻樂奏瑞平之章樂作舞同亞獻
  皇帝詣
  上帝位前以次詣
  列聖位前跪奠爵於右如亞獻儀興復位樂止文德之舞
  退
  右三獻
  既終獻太常寺官贊
  賜福胙
  皇帝詣飲福受胙位飲福受胙如
  圜丘儀復位率羣臣行三跪九拜禮乃徹饌舉徹饌樂奏
  渥平之章樂作有司詣
  上帝位前跪叩興奉蒼璧退樂止
  右受福胙徹饌
  乃送
  帝神舉送
  帝神樂奏滋平之章樂作
  皇帝率羣臣行三跪九拜禮興樂止
  右送
  神
  乃望燎執事官以次詣
  神位前奉祝帛香饌恭送燎所如
  圜丘儀舉望燎樂奏穀平之章樂作恭導
  皇帝由
  祈年左門出詣望燎位望燎贊引奏禮成引入大次樂
  
  右望燎
  祈穀禮成鑾儀衛官校依次設龍亭於階下均南向太常寺卿率屬恭請
  神位奉安亭内以次行復
  御皇乾殿禮部尚書上香行禮並如奉請之儀
  
  神位還御
  皇帝既還大次更衣乃出次至神路西乗禮輿出昭亨門外
  大駕鹵簿前導導迎樂作奏祐平之章前部大樂畢舉皇帝回鑾王公從不陪祀王公百官朝服跪迎午門鳴鐘王公隨
  駕入均如常儀
  右回
  
  乾隆三十七年
  㫖議准
  祈穀儀注
  前一日
  皇上乗輦入西天門於
  齋宫東
  御禮轎至西磚城左門間降輿步入琉璃左門詣
  皇乾殿上香禮成仍於降輿處
  御禮轎還
  齋宫其視
  壇位遣親王恭代行禮祀日有司先設幄次於
  祈年門東間
  皇上自
  齋宫乗輦至東北甬道適中處
  御禮轎由新設門入至南磚城門外神道西降輿由磚
  城左門步入就幄次自
  祈年左門入行禮禮成仍於降輦處
  御禮轎還
  齋宫至行禮時
  皇上初升至二成拜位立贊引奏升
  
  皇上升階上香畢還至二成拜位立行迎
  神禮典儀官唱奠玉帛
  皇上升階行奠玉帛禮還就讀祝位以次進俎三獻及飲福受胙禮成仍還至二成拜位行謝
  福胙及送
  神禮
  列聖升配
  南郊儀
  將行
  南郊
  升配之禮先期有
  制下禮部禮部具疏行欽天監諏吉工部於
  昭亨門外擇潔地設黄幄太常寺設香案於幄内禮工二部尚書上香行三跪九叩禮工部敬製
  升配神位既成諏吉鐫字内閣翰林官朝服敬書題字大學士滿漢各一人朝服視鐫上香行禮如儀
  升祔
  太廟禮成諏吉日以
  聞飭諸司敬謹供備
  右敬製
  神位戒辦
  眂牲
  致齋
  書祝版均與冬至同前二日遣官各一人祗告
  
  地
  宗廟
  社稷如常告儀儀見告祭
  右祇告
  閲祝版
  眂割牲均與冬至同
  前一日太常寺卿率屬詣
  郊壇潔蠲上下恭設
  上帝青幄暨
  列聖配幄畢乃恭設
  升配青幄寳座几案如式鑾儀衛設龍亭黄葢御仗於昭亨門外黄幄之前是日
  皇帝詣
  南郊齋宿鑾儀衛陳
  大駕鹵簿
  午門鳴鐘鼓樂陳而不作不陪祀王公百官朝服跪送如常儀
  駕至
  南郊降輦贊引對引官恭導
  皇帝詣
  皇穹宇上香行三拜禮畢恭導詣
  圜丘祗眂
  壇位乃導出
  昭亨門外陞輿詣
  齋宫大學士二人朝服祗竢於黄幄前太常寺官具鑪鐙大學士入幄右門詣案前上香行三跪九叩禮恭眂工部以青飾
  神位題字畢禮部尚書詣案前恭奉
  神位奉安於黄案上香行禮如前儀畢各退
  
  眂
  神位
  届日昧爽太常寺卿詣
  壇陳設祭器樂部陳樂懸樂舞工部官張大次陪祀執事各官朝服豫集祇竢均如大祀儀禮部太常寺官十人前引
  神位祗竢於黄幄外禮部尚書太常寺卿詣
  皇穹宇行禮恭請
  神位安奉如儀太常寺卿詣
  齋宫奏時
  皇帝禮服出
  齋宫乗輦前引大臣前導後扈大臣隨侍如儀
  皇帝出
  廣利門至
  昭亨門右降輦盥手贊引對引恭導
  皇帝入黄幄左門詣
  神位前行一跪三拜禮興進前跪恭奉
  神位興由中門出奉安於龍亭跪三拜興避立道左校尉舁亭前列御仗黄葢禮部太常寺官左右導引前引大臣贊引對引恭導
  皇帝於亭後行陪祀王以下内大臣侍衛於
  昭亨左門外跪迎𠉀過隨行龍亭入
  昭亨左門百官跪迎於次𠉀過北面祗立龍亭至内壝
  左門外止贊引對引恭導
  皇帝詣亭前跪三拜興進前跪恭奉
  神位入内壝左門至
  圜丘三成階下御仗黄葢退前引大臣止立贊引對引恭
  
  皇帝陞
  壇司拜褥官布
  神位拜褥於正中布
  皇帝拜褥於稍後贊引跪奉
  廟諡皇帝祇見
  皇天上帝
  皇帝恭奉
  神位跪安於拜褥退就拜位贊引奏跪拜興
  皇帝三跪九拜恭代行祗見禮畢贊引跪奏請
  陞座
  皇帝進前跪恭奉
  神位興司拜褥官徹
  神位拜褥
  皇帝詣
  配幄前跪奉安
  神位於寳座退至幄外香案前贊引奏跪拜興
  皇帝行一跪三拜禮贊引對引恭導
  皇帝詣第二成拜位立乃行大祀禮儀節均與冬至同
  祀畢恭導
  皇帝出
  昭亨左門乗輿還宫
  大駕鹵簿前導樂陳而不作不陪祀王公百官祗𠉀迎駕如前儀太常寺官恭請
  神位
  御皇穹宇上香行禮均如冬至大祀儀翼日
  頒詔布告天下
  右
  升配
  升配
  圜丘禮成恭遇孟春上辛吉日秩祀
  祈穀壇乃奉
  神位配饗
  祈年殿祀前諸儀並同
  圜丘豫日有司恭設
  升配寳座於
  祈年殿屆日設龍亭黄蓋御仗於恭製
  神位黄幄前導引如儀
  皇帝恭奉
  神位由左階陞入
  祈年左門奉安於
  寳座不再行祗見禮餘儀節均與上辛祈穀同
  
  升配祈榖壇
  大享殿合祀儀
  等謹按㑹典順治十七年四月
  世祖章皇帝特舉
  大享殿合祀之禮蓋稽諸舊典用展誠敬嗣後未經復行
  而儀節具存敬謹纂載以備典制
  前期二十日遣官告祭
  大享殿前期五日
  皇帝親詣眂牲前期三日禮部太常寺官進齋戒牌銅人
  如儀
  皇帝在大内致齋二日詣
  壇齋宿一日陪祀王公百官齋戒如儀前期二日遣禮部堂官省牲内閣撰祝文禮部敬書祝版用青質硃書仍送内閣恭填
  御名前期一日禮部太常寺奏請
  皇帝閲眂祝版玉帛香於
  太和殿如常儀禮部都察院太常寺光禄寺官監眂割牲瘞毛血如儀是日遣官七員告祭
  圜丘
  方澤
  太廟
  朝日壇
  夕月壇
  太嵗壇
  歴代帝王廟供獻行禮不作樂禮部太常寺官於大内
  安設
  皇天上帝神牌正中居左
  后土皇地祇神牌正中居右皆南向
  太祖髙皇帝神牌居東西向
  太宗文皇帝神牌居西東向殿外安設
  大明神牌於東一壇
  夜明神牌於西一壇
  星辰神牌於東二壇
  雲雨風雷神牌於西二壇
  五嶽啟運山神牌於東三壇
  五鎮天柱山隆業山神牌於西三壇
  四海神牌於東四壇
  四瀆神牌於西四壇
  太嵗神牌於東五壇
  歴代帝王神牌於西五壇
  天下山川神牌於東六壇
  天下神祇神牌於西六壇俱東西向陳設於幄次殿内
  上帝位前祭品與祈穀同
  皇地祇位前祭品與夏至大祀同
  配位祭品與祈穀同殿外
  東西壇祭品均如正祀之秩
  天下山川神祇祭品與
  太嵗神位同正祭日
  皇帝出
  齋宫乘輦至鋪椶薦處降輦贊引對引官恭導詣幄次盥手更衣由
  大享東旁門入鴻臚寺官引陪祀王公隨後入文武各官
  於甎門西旁門入排班立贊引恭導
  皇帝陞東階下殿内拜位前立王公在階上百官在階下皆序立典儀唱樂舞生就位執事官各司其事武舞生執干戚引進贊引奏就位
  皇帝就拜位立典儀唱燔柴瘞毛血迎
  帝神協律郎唱舉迎
  帝神樂奏元和之章樂作贊引恭導
  皇帝詣
  上帝香案前立司香奉香盒跪進於右贊引奏跪皇帝跪奏上香
  皇帝舉炷香上爐内又三上瓣香興贊引恭導皇帝詣
  皇地祇香案前立司香奉香盒跪進於左贊引奏跪皇帝跪奏上香
  皇帝上香如前儀贊引恭導
  皇帝詣
  太祖髙皇帝香案前上香又詣
  太宗文皇帝香案前上香均如前儀贊引奏旋位皇帝旋位立分獻官於各
  神位前跪上香興俱復位立樂止贊引奏跪叩興傳贊贊衆
  官俱跪叩興樂作

  皇帝行三跪九叩禮陪祀者皆隨行禮興典儀唱奠玉帛協律郎唱舉奠玉帛樂奏景和之章樂作贊引恭導
  皇帝詣
  上帝位前立奉玉帛官跪進於右贊引奏跪
  皇帝跪奏奠玉帛
  皇帝受玉帛拱舉授玉帛獻於案上興贊引恭導皇帝詣
  皇地祇位前奉玉帛官跪進於左贊引奏跪
  皇帝跪奠玉帛如前儀贊引恭導
  皇帝詣
  太祖髙皇帝位前奠帛又詣
  太宗文皇帝位前奠帛均如前儀贊引奏旋位
  皇帝旋位立樂止典儀唱進俎贊引恭導
  皇帝轉立拜位東旁進俎官率厨役舉胙牛由中路次
  第進於
  上帝
  皇地祇正位
  太祖髙皇帝
  太宗文皇帝配位前陳次畢退
  皇帝旋位立協律郎唱舉進俎樂奏肅和之章樂作贊
  引恭導
  皇帝詣
  上帝位前立贊引奏跪
  皇帝跪奏進俎
  皇帝拱舉興贊引恭導
  皇帝詣
  皇地祇位前進俎復恭導詣
  太祖髙皇帝位前進俎又詣
  太宗文皇帝位前進俎均如前儀贊引奏旋位
  皇帝旋位立樂止典儀唱行初獻禮協律郎唱舉初獻
  樂奏壽和之章樂作贊引恭導
  皇帝詣
  上帝位前立奉爵官跪進於右贊引奏跪
  皇帝跪奏獻爵
  皇帝受爵拱舉授爵獻於案上正中興贊引恭導皇帝詣
  皇地祇位前立奉爵官跪進於左贊引奏跪
  皇帝跪獻爵如前儀贊引奏詣讀祝位
  皇帝詣讀祝位樂止讀祝官至祝案前一跪三叩頭奉祝文跪祗竢於案左贊引奏跪傳贊贊衆官俱跪
  皇帝跪王以下陪祀各官俱跪分獻官各就
  神位前跪贊引贊讀祝讀祝官讀祝文曰維順治十七
  年四月
  嗣天子臣廟諱敢昭告於
  皇天上帝
  后土皇地祇曰覆載宏恩生成萬彚
  郊壇禋祀合薦馨香特展悃誠用申䖍報謹率臣工以玉
  帛犧齊粢盛庻品恭祀於
  大享殿具兹燎瘞
  神祇諸壇各以類從奉
  太祖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武皇帝太宗應天興國𢎞德彰武寛温仁聖睿孝文皇帝配尚饗讀畢奉祝文至
  上帝位前跪安帛匣上三叩頭退贊引奏叩興傳贊贊衆官俱叩興
  樂作
  皇帝行三叩禮王以下俱隨行禮興贊引恭導皇帝詣
  太祖髙皇帝位前獻爵又詣
  太宗文皇帝位前獻爵均如前儀贊引奏旋位
  皇帝旋位立分獻官亦於各
  神位前獻爵畢復位立樂止武舞生叩頭退文舞生執羽籥引進典儀唱行亞獻禮協律郎唱舉亞獻樂奏安和之章樂作贊引恭導
  皇帝詣
  上帝位前獻爵行禮如初獻儀獻爵於案上之左贊引恭
  
  皇帝詣
  皇地祇位前獻爵又詣
  太祖髙皇帝位前獻爵又詣
  太宗文皇帝位前獻爵均如前儀贊引奏旋位
  皇帝旋位立分獻官亦於各
  神位前獻爵畢復位立樂止典儀唱行終獻禮協律郎唱舉終獻樂奏永和之章樂作贊引恭導
  皇帝詣
  上帝位前獻爵行禮如亞獻儀獻爵於案上之右贊引恭
  
  皇帝詣
  皇地祇位前獻爵又詣
  太祖髙皇帝位前獻爵又詣
  太宗文皇帝位前獻爵均如前儀贊引奏旋位
  皇帝旋位立分獻官亦於各
  神位前獻爵畢復位立樂止文舞生叩頭退太常寺堂
  官唱
  賜福胙光禄寺奉福酒官一員奉胙官一員自案上奉起
  
  正位前左旁拱舉奉至
  皇帝受福胙位贊引奏詣受福胙位恭導
  皇帝詣受福胙位立奉福胙官二員跪於右旁祗俟接福胙官二員跪於左旁祗俟贊引奏跪
  皇帝跪奏飲福酒
  皇帝受爵拱舉授左旁接爵官奏受胙
  皇帝受胙拱舉授左旁接胙官俱退贊引奏叩興皇帝行三叩禮贊引奏旋位
  皇帝旋位立贊引奏跪叩興傳贊贊衆官俱跪叩興
  皇帝行三跪九叩禮王以下俱隨行禮興典儀唱徹饌協律郎唱舉徹饌樂奏協和之章樂作奉玉官至
  上帝位前
  皇地祗位前各一跪三叩頭奉玉退樂止典儀唱送帝神協律郎唱舉送
  帝神樂奏泰和之章樂作贊引奏跪叩興傳贊贊衆官俱跪叩興皇帝行三跪九叩禮王以下俱隨行禮興樂止典儀唱
  奉祝帛香饌恭詣燎瘞位
  皇帝轉立拜位東旁奉帛祝官各詣位前一跪三叩頭奉起奉香饌官跪奉香饌不叩次第詣燎瘞位
  皇帝旋位立典儀唱望燎瘞協律郎唱舉望燎瘞樂奏清和之章樂作贊引奏詣望燎瘞位恭導
  皇帝詣望燎瘞位燎半贊引奏禮成樂止恭導皇帝由
  大享東旁門出陞輿
  大駕鹵簿全設作樂囘宫王以下公以上隨行各官退
  禮部太常寺官恭請
  神牌送至
  皇乾殿安設上香跪叩如常儀太常寺官徹齋戒牌銅人
  送庫
  右合祀儀㑹典據順治間儀注開載樂章和字未改平字備考















  皇朝文獻通考卷九十四



  欽定四庫全書
  皇朝文獻通考卷九十五
  郊社考
  
  后土
  順治元年定制每嵗夏至大祀
  地於北郊
  方澤以
  五嶽
  五鎮
  四海
  四瀆為四從壇配享  方澤壇詳見於後
  八年尊封
  肇祖原皇帝
  興祖直皇帝陵山為啟運山
  景祖翼皇帝
  顯祖宣皇帝陵山為積慶山十六年以   二陵奉移啟運山停積慶山從祀太祖高皇帝陵山為天柱山
  太宗文皇帝陵山為隆業山附
  四從壇配享
  十四年三月壬子
  世祖章皇帝大祀
  地於
  方澤奉
  太祖高皇帝
  太宗文皇帝配享
  自順治元年以來夏至之祀皆遣官恭代是嵗以奉
  太祖
  太宗配享於夏至之前特舉大祀前期遣官告祭天
  
  宗廟
  社稷正祭日
  世祖親詣行禮恭奉
  太祖高皇帝神位奉安于東配位黄幄内恭奉
  太宗文皇帝神位奉安于西配位黄幄内禮畢乃行大祀
  禮如夏至之儀嗣是以告謝
  親祀者一以告祭
  親祀者一合祀
  南郊者一惟是年為正祀
  北郊之禮
  凡祀
  方澤以夏至日卯時後定以日出前七刻
  圜丘祈穀均為大祀
  皇帝親詣行禮先於
  中和殿閱視祝版用黄質墨書
  皇地祇正位用黄琮一黄色制帛一樂用八奏林鍾為宫舞用八佾牲用犢器用陶爵用匏舊制用黄玉
  列聖配位供品同無玉用奉先制帛各一
  皇帝禮服用黄
  從壇五嶽五鎮均制帛五五色各一從祀陵山各白色一牲用太牢四海制帛四青白赤黑各一四瀆制帛四皆黑色牲同
  康熙元年五月戊寅夏至大祀
  地於
  方澤
  聖祖仁皇帝親詣行禮
  二年尊封
  世祖章皇帝陵山為昌瑞山從祀
  三陵山之次
  六年十一月丙辰大祀
  地於
  方澤奉
  世祖章皇帝配享正祭日
  聖祖親詣行禮恭奉
  世祖章皇帝神位奉安於東配位
  太祖高皇帝之次第二黄幄内禮儀與順治十四年同自
  元年以後凡
  親祭
  方澤者二十有六餘皆遣官
  雍正二年五月癸卯夏至
  世宗憲皇帝大祀
  地於
  方澤奉
  聖祖仁皇帝配享正祭日
  世宗親詣行禮恭奉
  聖祖仁皇帝神位奉安於西配位
  太宗文皇帝之次第二黄幄内禮儀與康熙六年同三年
  夏至亦
  親詣行禮
  乾隆元年五月丙午夏至大祀
  地於
  方澤
  皇上親詣行禮
  是月尊封
  世宗憲皇帝陵山為永寧山從祀
  四陵山之次
  二年五月辛亥夏至大祀
  地於
  方澤奉
  世宗憲皇帝配享是年特舉
  世宗憲皇帝配享大典四月甲戌大祀
  圜丘恭行配享之禮是月夏至大祀
  方澤
  皇上親詣行禮恭奉
  世宗憲皇帝神位參拜
  皇地祇禮畢奉安於
  皇地祇神位之右
  世祖章皇帝之次第三黄幄内禮儀與
  圜丘同
  八年五月癸未夏至大祀
  方澤先期致齋於
  齋宫定制
  兩郊皆有
  齋宫是嵗修葺
  北郊齋宫齋宿如禮
  九年五月戊子夏至大祀
  地於
  方澤以祈雨不乗輦不設鹵簿是月丙戌奉
  諭㫖去嵗新葺齋宫先期一日住宿但彼地樹木新植尚未成隂天氣炎熱扈從人多不免有病暍者今嵗炎熱勝於舊嵗此次不必前詣壇内齋宫仍在宫内齋宫住宿將來遇親祭之年該衙門兩請㫖意俟樹木成隂仍照例齋宿壇内此番前往致祭正當祈雨之時不乗輦不設鹵簿著傳諭各衙門知之十四年五月甲寅夏至大祀
  地於
  方澤詣
  齋宫齋宿
  詔易
  皇祇室緑瓦為黄瓦并修
  北郊壇宇詳見第三卷
  方澤在安定門外北郊形方象地方折四十九丈四尺四寸深八尺六寸寛六尺澤中貯水方丘北向二成上成方六丈下成方十丈六尺均高六尺上成正中六六方甃外八方均以八八積成縱横各二十四路二成倍上成八方八八之數半徑各八路以合六八隂數皆甃以黄色琉璃每成四出陛皆白石八級二成上南左右設
  五嶽
  五鎮
  五陵山石座鑿山形北左右設
  四海
  四瀆石座鑿水形皆東西相向水形座下鑿方池貯水以祭内壝方二十七丈二尺正北三門東西南各一門北門外東北鐙杆一西北瘞坎一外壝方四十二丈門與内壝同東西門内從壇瘞坎南北各二南門後
  皇祇室五間北向覆黄琉璃圍垣正方周四十四丈八尺
  北向一門外壝西門外為
  神庫
  神厨祭器庫樂器庫井亭二又西為宰牲亭亭前井亭左右各一又西北為
  齋宫内垣周五百四十九丈四尺北三門東西南各一門外垣周七百六十五丈西向門三角門一又西有坊一舊曰泰圻街雍正二年改名廣厚街十五年五月己未夏至大祀
  地於
  方澤以祈雨不乗輦不設鹵簿與九年同
  二十四年五月丁未夏至大祀
  地於
  方澤以祈雨禮儀與九年同由
  景運門前往致祭
  三十八年五月庚申夏
  上大祀
  地於
  方澤行禮如酌定新儀詳見儀注
  四十八年五月壬子夏至大祀
  地於
  方澤前期奉
  㫖夏至
  北郊進宫齋戒適因氣滯舊患作痛誠恐升降儀節有愆轉不足以昭誠敬此次朕即在御園齋戒派皇六子永瑢恭代行禮若臨期氣體全安朕仍親往肅恭莅祀
  <span id="乾隆元年乾隆五十年">[[#乾隆元年乾隆五十年|乾隆元年乾隆五十年]]
  皇上親詣次數
  乾隆元年五月丙午二年五月辛亥
  三年五月丁巳四年五月壬戌
  六年五月壬申七年五月戊寅
  八年五月癸未九年五月戊子
  十年五月癸巳十一年五月己亥
  十二年五月甲辰十四年五月甲寅
  十五年五月己未十六年五月乙丑
  十七年五月庚午十八年五月乙亥
  十九年五月庚辰二十年五月丙戌
  二十一年五月辛卯二十二年五月丙申
  二十三年五月辛丑二十四年五月丁未
  二十五年五月壬子二十六年五月丁巳
  二十七年五月壬戌二十八年五月戊辰
  二十九年五月癸酉三十年五月戊寅
  三十一年五月癸未三十二年五月己丑
  三十三年五月甲午三十四年五月己亥
  三十五年五月甲辰三十六年五月庚申
  三十七年五月乙卯三十八年五月庾申
  三十九年五月乙丑四十年五月辛未
  四十一年五月丙子四十二年五月辛巳
  四十三年五月丙戌四十四年五月辛卯
  四十五年五月丁酉四十六年五月壬寅
  四十七年五月丁未四十九年五月戊午
  五十年五月癸亥
  夏至
  方澤大祀儀
  夏至大祭
  地於
  方澤前期五日遣親王一人眂牲儀與冬至南郊同
  右眂牲
  齋戒
  省牲
  書祝版
  眂割牲儀均與冬至同
  前一日五鼓太常寺卿率屬掃除上下藉以椶薦設
  皇地祇神座於
  方澤第一成居中北向
  列聖東西向設
  四從神座於第二成
  五嶽東
  啟運
  天柱二山從之
  五鎮西
  隆業
  昌瑞
  永寧三山從之
  四海在
  五嶽之次
  四瀆在
  五鎮之次均東西向施黄幄工部官張
  皇帝拜次於第二成子階上張大次於外壝北門外神
  路之東太常寺典簿陳牲俎於
  神厨博士辨簠簋籩豆登鉶之實以次展器於神庫
  右設
  神座供張展牲器
  其日昩爽太常寺設黄案於
  中和殿中
  御座之南太常寺卿祇𠉀贊事殿内司祝由内閣奉祝
  版暫奉於
  太和殿内初昕太常寺卿率欽天監博士至乾清門奏時
  皇上龍袍補服乗輿出宫至
  中和殿後降輿
  御殿立左楹前西向記注官四人於殿右門夾檻内外立東面司祝奉祝版前列提鑪二太常寺贊禮郎十人引至
  中和殿外階下止司祝奉祝版由中階進殿中門陳於案三叩興退太常寺卿展祝文贊禮郎布拜褥
  皇帝詣案前恭閱畢行一跪三拜禮興復位立太常寺卿韜祝版有司徹拜褥司祝進至案前三叩恭奉祝版興由殿中門出太常寺卿跪奏禮成
  皇帝還宫太常寺官恭送祝版至
  北郊奉安於
  神庫是日徹
  乾清門齋戒牌銅人恭設於
  齋宫
  
  閱祝版
  厥明步軍統領飭所部清蹕除道鑾儀衛官校陳設
  法駕鹵簿不陪祀王公百官朝服咸㑹祇𠉀送駕如儀已刻太常寺卿赴
  乾清門奏請詣
  北郊齋宿
  皇帝龍袍補服乗禮輿出至
  太和門階下降輿鑾儀衛進金輦掌衛事内大臣一人跪奏請陞輦奉輦扶輦納陛均如儀
  皇帝陞輦
  駕發警蹕
  午門鳴鐘鼓
  皇帝由協和門東華門出導迎樂前引不作左右塗巷皆設布幛䕶軍統領步軍統領率弁校辟除如詣
  南郊儀
  右
  鑾輿出宫
  駕至
  北郊由西門入至
  方澤北門外謹按乾隆三十五年奏准由西門入禮畢仍由西門還宫掌鑾儀衛内大臣跪奏請降輦前引内大臣右贊引左對引太常寺卿二人恭導
  皇帝由外壝北右門至
  皇祇室詣
  皇地祇香案前立司香太常寺少卿一人跪進香皇帝跪受香拱舉仍授司香興三上香畢以次詣
  列聖前上香如儀
  皇帝行三跪九拜禮兩廡
  從位遣分獻官上香行禮
  皇帝詣
  方澤陞子階第一成恭眂
  皇地祇位
  列聖配位贊引官以次跪奏畢恭導
  皇帝由内壝西右門詣
  神庫恭眂籩豆贊引跪奏如前儀遂遣官並眂牲牢
  皇帝由内壝北右門出陞輦詣
  齋宫從祀王公百官分班祇𠉀隨壇齋宿均如祀
  南郊之儀
  右
  
  神位
  壇位籩豆眂牲齋宿
  將事之夕夜分太常寺卿率官屬入然炬明鐙具器陳於案各以其序第一成
  皇地祇幄内犢一登一簠二簋二籩十有二豆十有二金
  鑪一黄鐙金鐙各二爵墊一
  列聖幄内皆犢一登一簠簋各二籩豆各十有二金鑪各一黄鐙金鐙各二爵墊一幄北中設一案少西南向供祝版西設一案東向陳黄琮一郊祀制帛一色黄奉先制帛二白色香盤三尊三匏爵九壺一實福酒盤一實胙肉東設一案西向陳奉先制帛三色白香盤三尊三匏爵九凡牲陳於俎凡玉帛實於篚凡爵實酒承以舟疏布冪勺具第二成
  四從幄内皆牛一羊一豕一登一鉶簠簋各二籩豆各十琖三十鑪一鐙四各設一案陳禮神制帛各一嶽鎮色用青赤黄白黑五山色用白四海色用青白赤黑四瀆色用黑尊一爵三香盤一俎篚冪勺具鑾儀衛冠軍使設洗於大次樂部率太常協律郎設中和韶樂於二成階下與
  南郊禮同
  右陳設
  陳設畢禮部侍郎一人由東階陞第一成太常寺博士前引詣
  皇地祇位前省眂玉帛齍盛及登俎籩豆之實以次詣列聖位前省齍畢仍由東階降至第二成
  從位前周眂如儀
  右省齍
  辨行禮位第一成子階上為讀祝受福胙
  皇帝拜位第二成黄幄次為
  皇帝行禮拜位南向第二成階下為陪祀王公拜位左翼東位西上右翼西位東上庭中夾神道東西為分獻官拜位外壝門外為陪祀百官拜位東西各五班均面南重行異等西位東上東位西上辨執
  事位第一成太常寺官二人立
  皇帝拜位前一司拜牌東面一司拜褥西面司祝一人立祝案西東面司香三人司玉帛一人司帛二人司爵三人序立西案之西東面司香三人司帛三人司爵三人序立東案之東西面光禄寺卿二人立西司香之後侍衛二人立東司香之後太常寺贊賜福胙一人立西司爵之次均南上侍儀禮部尚書一人侍郎一人立東案之北西面都察院左都御史副都御史各一人樂部典樂一人立西案之北東面均南上階下太常寺典儀一人西立東面第二成司拜褥拜牌官各一人分立黄幄次東西與第一成子階同第二成階下記注官四人東立西面引王公行禮鴻臚寺官二人糾儀御史四人禮部祠祭司官二人分立拜位左右均東西面司樂協律郎樂工序立東西樂懸之次歌工立樂工之次樂舞生文武八佾分行序立西在歌工之右東在歌工之左皆西列東上東列西上太常寺傳贊四人二人循内壝墻立二人循外壝墻立外壝門外糾儀御史四人禮部祠祭司官四人分立陪祀百官之次鴻臚寺序班東西各一人立於糾儀官之次稍後均東西面掌瘞官一人率瘞人立於瘞坎之西北隅
  右辨位
  祀日日出前七刻司祝詣
  神庫恭請祝版設於祝案跪叩如儀禮部尚書一人率太常寺卿屬恭請
  神位鑾儀衛官校豫設鳳亭一於
  皇祇室階下正中北向又設鳳亭五於左右稍後均北向鳳亭四於北稍後均東西向至時太常寺官啟
  神龕禮部尚書詣
  皇祇室各香案前上香行禮如儀太常寺卿率屬分詣皇祇室及
  從位前各行一跪三叩禮先請
  四從位奉至丹墀東西向次請
  列聖神位於殿内東西向俟請
  皇地祇神位北向先行乃奉
  列聖神位以從既出殿乃奉
  四從神位以從依次奉安於鳳亭内跪叩如初校尉舁
  亭太常寺官十人前引禮部尚書由
  方澤南門入至子階亭止
  皇地祇居中
  列聖左右稍後均北向
  從位再後東西向太常寺官詣各亭前跪三叩興恭請
  皇地祇
  列聖神位陞子階詣第一成
  四從神位陞東西階詣第二成以次奉安於
  神位各行一跪三叩禮退
  右請
  神位
  太常寺卿赴
  齋宫奏請詣
  壇行禮
  皇帝御祭服乗禮輿出
  齋宫陞金輦鑾儀衛校鳴
  齋宫鐘前引後扈如常儀
  皇帝至外壝門外神路西降輦贊引對引太常寺卿恭
  
  皇帝詣大次少竢贊禮郎引分獻官於外壝左門外序立鴻臚寺官引陪祀王公於外壝門外侍衛後百官於行禮位後按翼東西序立祇𠉀太常寺卿告奉安
  神位畢奏請行禮
  皇帝出大次鑾儀衛官跪奉盥巾如儀贊引對引恭導皇帝由外壝北右門入陞子階就第二成拜位侍衛至内壝門外前引内大臣執鑪鐙官至第二成階下均止立後扈大臣隨侍鴻臚寺官引階下王公咸就拜位立贊禮郎引分獻官入内壝左門至分獻拜位立鴻臚寺官引百官均就拜位序立典儀贊樂舞生登歌執事官各共迺職武舞執干戚進贊引奏就位
  皇帝就拜位立
  右就次盥洗就位
  皇帝既就位典儀贊瘞毛血迎
  神司樂贊舉迎
  神樂奏中平之章協律郎舉麾工鼓柷樂作贊引奏跪拜
  
  皇帝行三跪九拜禮傳贊贊跪叩興王公百官均隨行
  禮協律郎偃麾工戛敔樂止
  右迎
  
  典儀贊奠玉帛左右司香奉香盤以次進至香案前恭𠉀左司玉帛官暨司帛官由西案奉篚右司帛官由東案奉篚以次進至
  神位前恭𠉀司樂贊舉奠玉帛樂奏廣平之章樂作贊引
  奏陞壇暨對引官恭導
  皇帝陞第一成對引官至北階上止立後同贊引恭導皇帝詣
  皇地祇香案前司香跪贊引奏跪
  皇帝跪奏上香司香進香
  皇帝上炷香次三上瓣香興贊引恭導
  皇帝詣
  皇地祇位前司玉帛官跪贊引奏跪
  皇帝跪奏奠玉帛司玉帛官進篚
  皇帝受篚拱舉奠於案興以次詣
  列聖位前上香獻帛儀同贊引奏復位恭導
  皇帝復第二成拜位立樂止
  右奠玉帛
  既奠玉帛典儀贊進俎贊引對引恭導
  皇帝轉立拜位旁西向起拜褥太常寺官引分獻官鴻臚寺官引王公各退避東西面立有司貯羮於壺恭執太常寺官二人引至壇階下止立執壺官升子階以次登過幄次仍布拜褥恭導
  皇帝復位王公及分獻官皆引復位執壺官詣
  皇地祇
  列聖位前跪拱舉興以羮沃俎者三退由西階降司樂贊舉進俎樂奏含平之章樂作贊引奏陞
  壇恭導
  皇帝陞第一成詣
  皇地祇位前立贊引奏跪
  皇帝跪奏進俎
  皇帝拱舉進俎興以次詣
  列聖位前進俎儀同贊引奏復位恭導
  皇帝復第二成拜位立樂止
  右進俎
  典儀贊行初獻禮有司掲尊冪勺挹酒實爵左右司爵以次進至各
  神位案前恭竢司樂贊舉初獻樂奏太平之章樂作司樂
  舉節舞干戚之舞贊引奏陞
  壇恭導
  皇帝詣第一成
  皇地祇位前司爵跪贊引奏跪
  皇帝跪奏獻爵司爵進爵
  皇帝受爵奠於墊中興贊引奏詣讀祝位
  皇帝詣讀祝拜位立司祝至祝案前跪三叩興奉祝版
  跪案左樂暫止贊引奏跪
  皇帝跪羣臣皆跪贊引贊讀祝司祝讀祝辭曰維某年
  月日
  嗣天子臣御名敢昭告於
  后土皇地祇曰時當夏至羣物方亨生長發育有生咸賴
  功德至厚上配
  皇天謹以玉帛牲醴齍盛庶品用將祇祀奉
  太祖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端毅欽安𢎞文定業高皇帝
  太宗應天興國𢎞德彰武寛温仁聖睿孝敬敏昭定隆道顯功文皇帝
  世祖體天隆運定統建極英睿欽文顯武大德𢎞功至仁純孝章皇帝
  聖祖合天𢎞運文武睿哲㳟儉寛裕孝敬誠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
  世宗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寛仁信毅大孝至誠憲皇帝配尚
  饗讀畢興奉祝版跪安
  皇地祇位前篚内三叩興退樂作贊引奏拜興
  皇帝率羣臣行三拜禮興贊引恭導詣
  列聖位前以次獻爵儀同贊禮郎引分獻官由東西階陞
  詣各
  從位前上香獻帛獻爵畢贊引奏復位恭導
  皇帝復第二成拜位立分獻官咸降階退各復拜位立
  樂止武功之舞退文舞執羽籥進
  右初獻讀祝
  典儀贊行亞獻禮司爵執爵以進司樂贊舉亞獻樂奏安平之章樂作舞羽籥之舞贊引奏陞
  壇恭導
  皇帝陞第一成以次奠爵於左儀如初獻贊引奏復位皇帝復位立樂止
  右亞獻
  典儀贊行終獻禮司爵執爵以進司樂贊舉終獻樂奏時平之章樂作舞同亞獻贊引奏陞
  壇恭導
  皇帝陞第一成以次奠爵於右儀如亞獻贊引奏復位
  恭導
  皇帝復位立每獻分獻官詣
  從位獻爵陞降均如初樂止文德之舞退
  右三獻
  既終獻贊禮郎一人詣祝案前東面立贊
  賜福胙光禄寺卿就西案奉福胙至
  皇地祇位前拱舉退贊引奏詣飲福受胙位恭導皇帝詣第一成飲福受胙位立光禄寺卿奉福胙祇立皇帝之右侍衛二人進立於左贊引奏跪
  皇帝跪左右皆跪奏飲福酒右官進福酒
  皇帝受爵拱舉授左官奏受胙右官進胙
  皇帝受胙拱舉授左官贊引奏拜興
  皇帝率羣臣行三跪九拜禮典儀贊徹饌司樂贊舉徹
  饌樂奏貞平之章樂作司玉帛官詣
  皇地祇位前跪叩興奉黄琮以退樂止
  右受福胙徹饌
  典儀贊送
  神司樂贊舉送
  神樂奏寧平之章樂作贊引奏跪拜興
  皇帝率羣臣行三跪九拜禮興樂暫止
  右送
  神
  典儀贊奉祝帛饌恭送瘞位司祝司帛詣
  神位前咸跪司祝奉祝司帛奉篚皆三叩興司香跪奉香司爵跪奉饌興以次恭送瘞所左右執事官奉
  列聖位前帛饌香恭送燎所
  皇帝轉立拜位旁西向俟祝帛過
  皇帝復位立均如進俎時
  從壇香帛饌仍由東西階降送瘞所典儀贊望瘞樂作
  樂章樂辭與送神同贊引奏詣望瘞位恭導
  皇帝由内壝右門出詣望瘞位望瘞分獻官各詣東西
  門外望瘞贊引奏禮成恭導
  皇帝入大次樂止
  右望瘞
  大祭禮成鑾儀衛官率校尉設鳳亭於
  方澤子階下均如初至太常寺卿率屬詣各
  神位前跪三叩興恭請奉安亭内跪叩如初鑾儀校舁亭
  依次行至
  皇祇室
  皇地祇居中
  列聖左右南向
  從位東西相向以次復
  御禮部尚書上香行禮如初請儀
  
  神位還御
  皇帝既還大次更衣至外壝神路西乗禮輿出北門外法駕鹵簿前導導迎樂作奏祐平之章
  皇帝回鑾王公從各官以次退不陪祀王公百官祇迎
  如常儀
  午門鳴鐘樂止王公隨
  駕入至内金水橋恭𠉀
  皇帝還宫皆退太常寺官徹
  齋宫齋戒牌銅人送寺
  右曰
  鑾
  乾隆三十七年
  㫖議准
  方澤壇儀注
  皇上初升至二成拜位立贊引奏升
  
  皇上升階上香還至二成拜位行迎
  神禮典儀官唱奠玉帛
  皇上陞階行奠玉帛禮還就讀祝位立以次進俎三獻及飲福受胙禮成仍還至二成拜位行謝
  福胙及送
  神禮
  列聖升配
  北郊儀
  既行
  南郊
  升配之禮即行禮於
  北郊禮部具疏先期諏吉工部於
  壇北門外張黄幄敬製
  升配神位禮工二部尚書上香行禮既成内閣翰林官朝服書字滿漢大學士各一人朝服視鐫上香行禮各如儀迺諏吉日以
  聞徧布諸司供備
  右敬製
  神位戒辦
  眂牲
  致齋
  書祝版
  閱祝版
  眂割牲儀均與夏至大祀同
  前二日遣官各一人祇告
  天
  
  宗廟
  社稷如常告儀
  右祇告
  前一日有司潔蠲
  郊壇恭設
  壇位乃設
  升配黄幄寶座几案如式鑾儀衛設鳳亭黄葢御仗於敬
  
  神位黄幄之前是日
  皇帝詣
  北郊齋宿周眂
  壇位大學士恭眂工部以青飾
  神位題字畢禮部尚書奉安
  神位並如
  南郊之儀
  右眂
  神位
  屆日所司陳設如式陪祀執事各官咸共其事
  皇帝詣黄幄次奉請
  神位祇見
  皇地祇恭代行禮乃奉安
  神位於配幄率羣臣行大祀禮禮成還宫太常寺官恭請神位
  御皇祇室均如
  南郊之儀
  
  升配













  皇朝文獻通考卷九十五
<史部,政書類,通制之屬,皇朝文獻通考>



  欽定四庫全書
  皇朝文獻通考巻九十六
  郊社考
  禱水旱附
  等謹按古者龍見而雩遇旱而禱以為百榖祈膏雨以為民請命皆王者敬天勤民之心也我
  朝凡遇水旱或
  親詣祈禱或遣官將事皆本誠意以相感格不事虛文
  初立
  神祇壇以禱水旱雩祀既舉禮儀修備間或遣禱山川
  悉準古典謹考
  國史備載於䇿
  順治十四年四月癸卯
  世祖章皇帝以旱禱於
  圜丘是嵗四月不雨
  世祖躬行祈禱率羣臣致齋三日官民衣淺淡色服禁屠
  宰不理刑名至期
  皇帝素服詣
  圜丘不設鹵簿不除道不奏樂不設
  配位不奠玉不飲福受胙餘行禮如常儀遣官致祭方澤
  社稷壇
  神祇壇應時大雨越三日遣官行告謝禮
  等謹按
  本朝定制嵗遇水旱則遣官祈禱
  天神
  地祇
  太嵗
  社稷至於
  親詣
  圜丘即大雩之義初立
  天神壇於
  先農壇之南以祀
  雲師
  雨師
  風伯
  雷師立
  地祇壇於
  天神之西以祀
  五嶽
  五鎮
  四陵山 今為五陵山
  四海
  四瀆
  京畿名山大川
  天下名山大川詳見第十卷於禮本無専祀惟祈雨則修祀事義與雩同既行常雩間有不雨仍遣官祗告以祈甘雨雨潦祈晴冬旱祈雪亦如之祈而應則報祀禮儀皆同直省各令建壇致祭常雩祈報皆循定制行禮
  十五年六月以久旱禱雨遣官詣各
  壇致祭
  十六年五月以久雨祈晴遣官詣各
  壇致祭如禱雨禮
  十七年六月丙申以久旱禱雨於
  圜丘
  世祖章皇帝歩行詣
  南郊齋宿行禮是年亢旱日久五月中遣官分詣各壇䖍禱如禮六月壬辰
  諭禮部今夏亢暘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日久農事堪憂朕念致災有由痛自刻責榖為民天非雨不遂竭誠祈禱積有日時乃精誠未達雨澤尚稽晝夜焦心不遑啟處兹卜於月之十三日預行齋戒黎明歩至
  南郊於夜子刻祭告
  圜丘懇祈甘霖速降以拯災黎若仍不雨則再行躬禱務回
  天意又
  諭祭告為民請命應先詣
  郊壇潔誠齋戒十三日歩至
  南郊即於彼處齋戒三日以十五日之夜子刻祭告十三
  日丙申
  皇帝率諸王文武羣臣素服歩至
  南郊齋宿是日早四際無雲頃之隂雲宻布甘霖大沛越
  三日戊戌行祀禮於
  圜丘祭畢雨復降越四日辛丑遣官行告謝禮是時禮部奏請修舉名山大川及古帝王聖賢祀典從之康熈四年三月旱
  命禮部遣官同河道總督朱之錫往泰山祈雨
  十年四月壬辰
  聖祖仁皇帝禱雨於
  圜丘是嵗自春入夏亢陽不雨
  諭㫖深自刻責即詣
  天壇禱祀前期致齋三日素服詣
  壇致祭旋以甘霖沾足遣官告謝俱與順治十四年
  十七年六月丁亥
  親祈雨於
  圜丘是嵗夏旱
  諭禮部朕惟天人感召理有固然人事失於下則天變應於上㨗如影響豈曰罔稽今天氣亢暘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禾苗枯槁朕夙夜靡寜力圖修省躬親齋戒䖍禱甘霖爾部擇期具儀來奏前期致齋至日自西天門歩行至
  壇行禮時甘霖大沛仍歩出西天門乘馬回宫十八年四
  月十九年四月皆以祈雨
  親詣行禮
  詔諭修省直言得失清理刑獄得雨告謝皆同
  二十二年六月以天氣亢旱
  命建壇祈禱即日雨
  二十六年五月丁酉
  親祈雨於
  圜丘是月以天旱
  諭九卿等曰京師為天下根本之地乃㡬月不雨朕甚憂之欲躬行祈禱大小臣工宜盡誠齋戒毋循故事至期
  素服乘馬自西天門歩行至
  壇行禮
  御製祭文曰臣以𦕈躬仰承
  天眷撫育羣黎兢兢業業惟恐隕越邇日自春徂夏雨澤愆期京輔亢暘深懐疚懼良由眇躬不徳政未咸宜大小臣工罔盡厥心惟君臣之咎於億兆何辜前者循省已過詔告四方而靈雨尚未霑足浹旬仰望彌切焦勞兹特潔蠲吉日率勵羣工實圖洗心齋祓將事呼籲上帝切望
  慈休伏冀
  俯鑒誠懇大沛甘霖俾兆民之咸蘇惟邦家之有慶引領郊壇尚祈
  昭格謹告祭畢
  回鑾甘霖立降雨有香氣越日遣官告謝如儀
  二十八年六月丁未以旱
  御製祭文遣官禱雨於
  圜丘
  五十五年五月
  駐蹕熱河以天旱減膳齋戒
  諭京師䖍誠祈雨越七日雨始復常膳
  等謹按水旱之災闗乎天運治世所不能無然聖賢之心則無事不惕厲靡已敬考
  聖祖仁皇帝康熈五十六年冬
  諭諸皇子及大臣等曰京師初夏每少雨澤朕臨御五十六年約有五十年祈雨每至秋成悉皆豐稔昔年曽因暵旱朕於宫中設壇祈禱長跪三晝夜日惟淡食不御鹽醤至第四日歩詣
  天壇䖍禱油雲忽作大雨如注歩行回宫水滿兩鞾衣盡沾濕後各省人至始知是日雨徧天下又
  諭曰禮部於各寺廟祈雨所用僧人道士但務虚文殊無實意大約每月十八二十二十二二十四等日往往有雨人多言宜及此數日祈禱朕以為既知有雨何用禱為若知有雨而後禱此心便已不誠矣總之天行不齊多賴人事補救朕倉有餘粟帑有餘金隨時隨地皆可賑濟故雖逢旱嵗亦不能災也恭誦
  王言敬稽前事仰見六十年中祈禱之誠感格之理雖堯
  湯弗逮葢編纂有不能詳者焉
  雍正元年五月㣲旱甲申
  世宗憲皇帝諭禮部䖍誠祈禱諸大臣各敬謹齋戒至於
  己亥
  世宗減膳齋戒精䖍致禱甘雨大霈羣臣諄請乃照常進
  
  二年二月辛未
  親詣黒龍潭禱雨黒龍潭在都城西北金山之麓潭有黒
  龍禱雨輙應詳見羣祀
  聖祖時建廟致祭是年旱乃
  親詣拈香致禱越數日
  世宗親祭
  歴代帝王廟甘雨大𮦵羣臣衣盡沾濕各加
  恩賜
  御製喜雨詩羣臣敬和
  五年七月以久雨
  世宗齋戒祈晴時自初八九日隂雨連綿
  世宗在圓明園行宫齋戒䖍禱十一日午刻冒雨歩行至恩佑寺
  聖祖仁皇帝御容前䖍誠叩懇雨勢遂緩次日晴越一日
  復雨乃詣
  大髙殿䖍禱於
  上帝行禮畢回宫雨止天晴
  九年六月京師旱
  世宗齋心祈禱命羣臣設壇祈雨即日大雨
  等謹按
  世宗憲皇帝十三年中偶值亢旱無不齋居䖍禱精誠感
  應史不絶書謹載數事以見敬
  天憂民之意始終如一日云
  乾隆二年六月以天時亢旱遣官致祭
  天神
  地祗
  太嵗各壇及
  四海之神
  七年五月増
  神祗壇祈雨樂章是嵗夏旱
  皇上親禱黒龍潭復
  命於
  神祗壇祈雨増用樂章其後十七年禮臣奏言舊例祈雨惟祈告於壇而不奏樂自乾隆七年始増樂章揆之一應因事祗告之禮均不作樂殊未畫一至甘雨霑足報祭之時僅用酒果脯醢與祈告相同又與報祭之禮未稱請嗣後各壇告祭停止作樂至報祭時均應加籩豆牲牢即將
  神祗壇樂章用於報祭
  詔令更議之尋奏言凡祈雨之祭時當待澤孔殷蠲誠致禱與因事祗告之禮原有不同儀文自宜周備今奉
  諭㫖祭祀用樂以導和氣而格神祗乃祀神之禮與齋戒徹懸自致誠恪其義各異且樂足以宣通隂陽之氣祈雨致祭仍當用樂為是應遵
  㫖仍用樂章其
  太嵗壇祈雨樂章交樂部另行撰擬奏上允之八年四月始行常雩禮於
  圜丘先是七年四月御史徐以升奏言堯水湯旱聖世不免災異之乘禱雨祈晴古來原有特舉之禮我
  皇上旰食宵衣勤求民瘼今春夏以來畿輔地方雨澤
  愆期
  深宫齋禱黙致精禋
  恩㫖頻頒大施觧澤臣竊以為祀典所在宜亟修也按春秋傳曰龍見而雩葢古者有雩祭之典所以為百榖祈膏雨也祭法曰雩宗祭水旱也月令仲夏之月命有司祈祀山川百源大雩帝用盛樂命百縣雩祭百辟卿士有益於民者以祈榖實是為常雩乃若偶逢亢旱則又有雩周禮稻人旱暵共其雩斂春秋書雩二十有一故有一月而再雩者旱甚也是又因旱而雩義雖不同要之雩祭之典自古有之考雩字為吁嗟求雨之義其制則為壇於南郊之旁故魯南門為雩門是雩壇亦有其地矣自西漢之世雩禮始廢旱則禱祀天地宗廟晉永和時議制雩壇於國南郊梁武帝始移於東郊又改燔燎而從坎瘞唐太宗又雩祀於南郊宋制孟夏雩祀昊天上帝前明雩壇在泰元門外是歴代皆雩也我
  朝禮制具備㑹典載有
  躬禱之儀獨於雩祭尚未設有壇壝似屬缺典雖
  郊祀之祭亦有
  雲雨風雷之神與
  嶽鎮海瀆之位而禮必有所専設乃於祈禱之典似更
  覺誠敬周詳伏乞
  勅下禮臣博求典故詳考制度於京城之内擇地建立雩壇倣古龍見而雩之禮每年及期擇日致祭偶遇亢旱愆陽雨澤稀少即於此望告
  嶽鎮海瀆及諸山川能出雲雨者以祈求雨澤毋庸於各宫觀處祈禱再者祈雨祈晴事同一體倘有雨水過多祈求開霽之處請照祭法雩宗祭水旱之例亦於雩壇致禱庻誠敬克伸於典禮似為允協併請停止僧道建壇諷經勿庸禁止屠宰照常辦理刑名又考之書曰王省惟嵗卿士惟月師尹惟日自古雨暘寒燠休咎攸闗不獨人君當誠心修省即大小臣工亦宜有省躬省職之思至於直省州縣亦應並設雩壇俾展祈求之典臣請京師地方或遇雨暘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偶爾愆期應致祈禱者
  皇上於大内䖍誠致禱
  特遣大臣官員詣壇致祭其王公各官員如何分班詣壇䖍誠祈禱及直省官員遇本地方水旱詣壇祈禱之處伏乞
  勅下禮臣一併詳議酌定儀注施行疏上
  詔禮部大學士㑹議尋議奏孟夏龍見擇日行常雩禮
  
  昊天上帝於
  圜丘以
  列聖配享
  四從壇從祀於下前期禮部奏請
  皇上親詣行禮或遣親王行事孟夏後旱則祈天神
  地祗
  太嵗壇次祈於
  社稷壇次祈於
  太廟皆七日一祈不雨或小雨不足還從各壇祈禱如初
  旱甚乃大雩祀
  昊天上帝於
  圜丘先經祈禱
  太廟既已䖍告
  列祖此次不設
  配位仍設
  四從壇於下雨足則報祀或已齋未祈而雨及所曽經祈禱者皆報祀如常儀其以前望祭四海之禮可
  以停止再考古大雩用舞童二佾衣元衣各執羽籥歌雲漢之詩今𫎇
  皇上倣雲漢之體
  御製歌詩八章
  聖念懇誠
  宸章剴切從古未有應令舞童習歌交内務府製辦教
  演所用
  神祗壇樂章交與律吕正義館撰擬若乆雨祈晴之處厯考前代皆無禜祭雩壇之禮請倣春秋左傳鼓用牲於社及文獻通考禜祭國門之禮但伐鼓禜祭於京師國門視水來湧集最多之門而祭仍雨不止則伐鼔用牲祭於社毋庸於各壇祈禱其僧道建壇諷經應行停止餘皆如舊至直省州縣所有耕耤田中皆設有壇祀應令於孟夏擇日行常雩禮或有亢旱亦每七日先祭界内山川次祭社稷致齋䖍禱雨澤但不得用大雩之禮其或霪潦為災則伐鼔用牲禜祭城門以祈晴霽不必另設雩壇至京師雨暘愆期
  皇上於大内祈禱其専承祈禱之官
  天神
  地祗
  社稷
  太嵗各壇遣王大臣一人
  太廟
  上帝遣親王一人應陪祀各官皆一體齋戒詣壇行禮如
  
  皇上親詣
  圜丘王以下俱陪祀疏上皆從之是嵗初舉雩祭皇上已降㫖親詣行禮醫院臣奏
  聖體㣲患初愈不宜勞動左右大臣言
  皇上誠敬之心至肫至切足以昭格
  穹蒼雩祭為常行之典不必今嵗一定
  親行乃遣恒親王𢎞晊恭代行禮
  九年四月乙卯雩於
  圜丘
  皇上親詣行禮是年孟夏常雩祀前五日奉
  諭㫖雩祭之典所以為百榖祈膏雨也從前定議禮儀
  悉照恭祀
  圜丘之制行朕思目下畿輔雨澤愆期此次舉行雩祭正望恩迫切之時非每夏常雩可比其先期前詣齋宫及祭畢回鑾朕俱御常服不乗輦不設鹵簿不作樂以示䖍誠祈禱為民請命之意
  五月乙酉
  皇太后禱雨於
  龍神廟是年亢旱屢禱未應五月初二日
  皇上恭請
  皇太后安還大學士等奉
  諭㫖一春以來雨澤稀少二麥黄萎今逾芒種之期甘霖猶未普降切恐秋禾難以佈種民食堪虞朕心憂灼思過省愆無一時之暫釋朕詣
  暢春園問安
  皇太后雖慈訓屢頒寛慰朕躬而每見
  皇太后以天時亢旱憂形於色朕心更為不寜今日皇太后從寢宫步行至園内
  龍神廟䖍誠祈禱朕敬聞之下惶恐戰慄此皆朕之不徳不能感召
  天和而累
  母后焦勞至於此極為人子者實無地以自容即刻前往請
  安諄懇謝罪恐衆不知以為他故並諭内外臣工知之
  二十四年四月丁巳孟夏常雩
  皇上親詣行禮以天時亢旱步行致禱前三日奉諭㫖日者恭逢雩祭農民望澤正殷朕宵旰靡寜仰祈
  靈貺宜從抑損以𢡟寅承前詣
  壇齋宿所司應設法駕鹵簿一概停止視
  壇位拈香時服常服至翼朝由齋宫步行恭詣幄次行禮
  五月辛丑
  皇上步禱
  社稷壇
  御製祝文薦玉行禮  詳見社稷門
  六月庚申大雩於
  圜丘祀前五日奉
  諭㫖朕躬祭
  方澤值祈雨之時竭誠籲懇未獲甘霖夏至已逾迫不可
  待後日即進宫徹膳䖍齋思過待
  命十一日敬舉大雩之禮以祈
  天祐
  御製祝文曰臣奉
  命嗣服今二十四年無嵗不憂旱今嵗甚焉曩雖失麥可望大田兹尚未種赤地里千嗚呼其恵雨乎常雩步禱未䝉
  靈佑
  方社
  方澤均漠弗佑為期益迫嗟萬民誰救敢辭再瀆之罪用
  舉大雩以申前奏嗚呼其恵雨乎
  上天仁愛生物為心下民有罪定宥林林百辟卿士供職惟欽此罪不在官不在民實臣罪之日深然
  上天豈以臣一身之故而令萬民受災害之侵嗚呼其恵
  雨乎謹以臣身代民請
  命昭昭在上言敢虚佞計窮力竭辭戅誠罄油雲沛雨居歆賜應嗚呼其恵雨乎謹告己未
  皇上乗馬詣
  齋宫齋宿正祭日戴雨纓冠素服步詣
  圜丘壇行禮十二十三日大雨霑足乃令直𨽻總督飭所屬有司勸種晩禾酌借牛具籽種以待秋成二十八年四月京師㣲旱遣官祈禱
  上帝
  太廟
  天神
  地祗
  社稷
  太嵗各壇尋得雨報祭如禮
  三十一年五月京師㣲旱遣官祈禱尋得雨報祭如禮
  三十五年四月癸丑常雩於
  圜丘定遣官省視籩豆詣
  壇降輦儀節
  諭朕祗肅明禋恭遇
  郊壇大祀竭誠致慎向於致祭
  圜丘先期敬宿齋宫必躬詣
  神位前升香展禮其省視籩豆臨期由禮臣請㫖或循例遣官或降㫖親莅而朕每親詣者多今朕年屆六旬
  郊祀大典嵗嵗躬行即將來晉袠日髙仍當弗懈益䖍惟是儀文品節之間畧宜折𠂻至當可以永逺率由行之無斁如先期赴壇時
  神位前允宜躬親展謁其省視籩豆應按例専遣臣工莅事不必更請㫖至赴壇所經由道路向由
  昭亨門外降輦步入第步履遥逺當質明行事轉恐失儀嗣後應改由
  廣利門入於向時祭畢乗輦處降輦
  五月以京師㣲旱
  命禮部照例䖍禱又
  諭刑部清釐庶獄以祈雨澤
  等謹按三十六年三十九年四十年四十七年四五月間京畿偶遇雨澤愆期俱
  命禮部照例䖍申祈禱並清理刑獄霑足後報謝如儀
  四十三年四月
  皇上齋禱黑龍潭五月
  詣時應宫禱雨
  等謹按頻年以來偶遇缺雨
  上親詣黒龍潭時應宫䖍求輙獲甘㴻是嵗禱黒龍潭
  
  諭禮部按例䖍祈
  神祗各壇五月
  詣時應宫䖍求并
  命大臣往石匣䖍禱白龍潭翊日大雨霑足各報謝如
  
  四十七年四月壬申常雩於
  圜丘
  諭常雩大典朕親詣行禮凡執事諸臣胥應共矢恪恭一切禮器於朕未經齋宿之先預行𣲖員周視均宜
  敬謹安設誠以敬
  天大典小心昭事之忱大小臣工所當共凛乃朕行禮時
  
  壇内懸掛天燈僅止二盞更衣幄次所設坐褥亦不整齊
  夫敬
  天所以勤民龍見而雩典禮尤重朕古稀之年尚敬謹為民請命乃大小諸臣疎忽若此不得不嚴加懲創禮部工部太常寺官並分别降譴有差
  常雩禮始乾隆八年乾隆五十年
  皇上親詣數次
  乾隆九年四月乙夘十年四月乙夘
  十一年四月丙子十二年四月乙丑
  十四年四月庚辰十五年四月丙子
  十七年四月戊戌十八年四月辛夘
  十九年四月乙酉二十年四月己酉
  二十一年四月辛丑二十三年四月辛酉
  二十四年四月丁巳二十五年四月辛巳
  二十六年四月丙子二十八年四月辛夘
  二十九年四月戊子三十年四月癸夘
  三十二年四月庚子三十三年四月庚申
  三十四年四月乙夘三十五年四月癸丑
  三十七年四月辛未三十八年四月甲午
  三十九年四月丙戌四十年四月甲申
  四十三年四月丁酉四十四年四月辛酉
  四十六年四月己酉四十七年四月壬申
  四十八年四月丁夘五十年四月丙戌
  孟夏常雩儀
  龍見常雩之禮嵗以孟夏即事於
  圜丘準冬至大祀儀祝辭曰維某年月日
  嗣天子臣御名敢昭告於
  皇天上帝曰臣恭承
  帝命率育寰區民為邦本深思稼穡之艱難食乃民天惟兾雨暘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之時若用蠲吉日肅展明禋兹當龍見之期爰舉祈年之典維
  皇上帝鑒兹將享之誠用康兆民咸受明昭之
  賜俾五風十雨黍稷維馨九榖三農順成有慶奉太祖承天廣運聖徳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端毅欽安𢎞文定業髙皇帝
  太宗應天興國𢎞徳彰武寛温仁聖睿孝敬敏昭定隆道顯功文皇帝
  世祖體天隆運定統建極英睿欽文顯武大徳𢎞功至仁純孝章皇帝
  聖祖合天𢎞運文武睿哲恭儉寛裕孝敬誠信中和功徳大成仁皇帝
  世宗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寛仁信毅大孝至誠憲皇帝侑
  神尚
  饗祀日迎
  神樂奏靄平之章奠玉帛樂奏雲平之章進俎樂奏需平之章初獻樂奏霖平之章亞獻樂奏露平之章三獻樂奏霑平之章徹饌樂奏靈平之章送
  神樂奏霮平之章望燎樂奏霈平之章
  回鑾樂奏祐平之章
  右常雩
  大雩祀
  圜丘儀
  大雩之禮孟夏常雩後不雨既徧祈三復仍不雨乃諏吉修大雩禮於
  圜丘
  右諏吉
  既諏吉翰林院撰擬祝辭或
  皇帝親製祝文先期齋戒如常禮齋之日禁斷屠宰祀
  前一日
  皇帝御常服於
  太和殿眡祝版執事官咸常服太常寺卿率屬掃除潔器陳備脯醢果實設
  皇天上帝神座於
  圜丘第一成南向設
  四從神位於第二成東西向
  皇帝詣
  壇齋宿常服出宫乘騎不乘輦不設鹵簿不陳樂前引後
  扈大臣侍衛咸常服導從
  午門鳴鐘不陪祀王公百官常服跪送
  駕至
  郊壇由西門入至
  昭亨門外降騎步行恭眡
  壇位上香行禮如儀
  右減服御徹樂
  祀之日
  皇帝雨冠素服步禱於
  壇扈從官及陪祀執事各官咸雨冠素服恭行雩禮不燔
  柴不進俎不飲福受胙餘與常雩同
  皇上行三獻禮畢復位北向立協律郎引舞童十有六人衣元衣執羽翳進為八列典儀賛舞童歌詩賛引奏跪
  皇帝跪羣臣皆跪舞童乃舞皇舞按節歌
  御製雲漢詩八章詩見樂考歌畢引退賛引奏拜興皇帝率羣臣行三拜禮興乃徹饌送
  帝神望燎並如常雩之儀禮畢
  皇帝還宫
  午門鳴鐘不陪祀王公百官常服跪迎如初儀右大雩
  直省雩祭之禮嵗孟夏後諏吉行常雩禮祭
  雲雨風雷及境内
  山川
  城隍之神與春秋祀儀同詳見第七卷若間不雨及潦諏宜祀之辰撰祝文備牲器守土大吏率屬素服䖍禱為民請命行禮儀節與常祀同既應而報則朝服將事禮與祈祀同各府州縣雩若祈報均同省
  
  右直省雩祭祈報













  皇朝文獻通考卷九十六



  欽定四庫全書
  皇朝文獻通考卷九十七
  郊社考
  日月星辰
  順治八年六月定春分秋分朝
  日夕
  月之禮初定祀典以日月從祀
  天壇罷春秋二分祀事至是禮臣請照舊典以春分秋分
  日致祭於從祀
  天壇外仍立
  朝日壇於東郊立
  夕月壇於西郊從之
  朝日壇在朝陽門外東郊西向一成方廣五丈高五尺九寸面甃金甎舊制用青色瑠璃白石四出陛各九級圓壝周七十五丈正西三門東南北各一門西門外有燎鑪鐘樓北門外東為
  神庫
  神厨宰牲亭井亭北為祭器庫樂器庫西北為具服殿外垣前方後圓西北各三門垣之西北有石坊曰景升街舊曰禮神街雍正二年改今額
  夕月壇在阜成門外西郊東向一成方廣四丈高四尺六寸面甃金甎舊制用白色瑠璃陛六級方壝周二十四丈正東三門三方各一門餘如
  朝日壇而皆在南
  具服殿在東北外垣正方石坊曰光恒街舊名同前凡祀
  
  月為中祀祀
  朝日壇以春分日夘時值甲丙戊庚壬年
  皇帝親詣行禮餘年遣官承祀祀版赤質朱書玉用赤璋制帛用紅色樂用七奏太蔟為宫樂章曰曦舞用八佾牲用太牢爵用陶舊制用玉豆豋簠簋鉶尊同
  皇帝祭服用赤祀
  夕月壇以秋分日酉時值丑辰未戌年
  皇帝親詣行禮祝版白質墨書禮神用白玉白色制帛樂用六奏南吕為宫章名曰光佾舞牲器與
  朝日壇同舊制用金爵
  皇帝祭服用玉色以
  北斗七星
  木火土金水五星
  二十八宿
  周天星辰共為從壇位北南向無玉用制帛十有一白
  七青紅黑黄各一餘同正位
  十一年二月癸亥春分朝
  日於東郊
  世祖章皇帝親詣行禮
  康熙三年二月丙辰春分朝
  日於東郊
  聖祖仁皇帝親詣行禮
  九年八月甲午秋分夕
  月於西郊
  聖祖仁皇帝親詣行禮
  等謹按
  聖祖仁皇帝親祭
  朝日壇者十
  夕月壇者四
  雍正二年二月庚午春分朝
  日於東郊
  世宗憲皇帝親詣行禮八月丁丑秋分夕
  月於西郊亦
  親詣行禮
  等謹按
  世宗憲皇帝親祭
  朝日壇者五
  夕月壇者二
  乾隆三年二月甲申春分朝
  日於東郊
  皇上親詣行禮八月庚寅秋分夕
  月於西郊亦
  親詣行禮是年秋七月壬申奉
  諭㫖今年
  夕月壇舊例係遣官之年但朕即吉之後初次舉行朕親詣行禮以展誠敬
  十一年二月丙寅春分
  皇上親祭
  朝日壇以次日日食不乗輦不設鹵簿不奏樂
  四十二年正月定祭
  朝日壇
  夕月壇
  御用禮服及陪祀執事官服色詳見王禮考
  自乾隆元年至五十年
  皇上親祭
  朝日壇者六親祭
  夕月壇者三五十年後敬俟續纂
  天神
  太嵗
  臣等謹按馬端臨以風師雨師諸祀附見星辰門蓋本周禮槱燎之文鄭氏箕星畢星之說伏考我
  朝定制初立
  天神壇於
  地祇壇之東壇制詳本卷 地祇又互見山川門合祀
  風雲雷雨天神又奉
  世宗聖諭特於都城和㑹之地崇建專祠俾雨暘時若協
  應休徴典至鉅也至
  太嵗之祀明初禮臣建議援引嵗星應十二辰一周天為說謂即十二辰之神今則祈雨報祭恒恪㳟將事傳曰日月星辰之神則雪霜風雨之不時于
  是乎禜之稽其義類蓋為相近謹仍次星辰之後以見
  國家稽合古制明禋祈福凡以溥利蒼黎亦洪範從星之義也
  順治元年定每嵗致祭
  太嵗壇之禮
  太嵗殿在
  先農壇之東北正殿七間祀
  太嵗之神兩廡各十有一間祀
  十二月將之神前為拜殿東南燎鑪一每年正月初旬諏吉及十二月嵗除前一日遣官致祭
  三年正月遣官祭
  太嵗
  月將之神嵗暮遣祭同自是年以後遣祭並同十四年五月以旱遣官致祭
  神祇壇甘霖有應遣官告謝
  神祇壇在
  先農壇内垣外之東南東為
  天神壇南向一成方五丈高四尺五寸五分四出陛各九級壇北立青白石龕四均鏤雲形高九尺二寸五分為
  雲師
  雨師
  風伯
  雷師之位西為
  地祇壇北向祀
  五嶽
  五鎮
  四陵山今為  五陵山詳第五卷
  四海
  四瀆
  京畿名山大川
  天下名山大川詳山川門嵗遇水旱則遣官祭告祈禱冇應則報祭同日行禮自是年以後祈謝並同康熙三十五年二月
  聖祖仁皇帝親征噶爾丹遣官致祭
  太嵗之神行軍之禮
  皇帝親征豫日告祭遣官致祭
  太嵗凱旋祗告如之
  雍正元年建時應宫於西苑以祀
  龍神是年奉
  世宗憲皇帝諭㫖以西苑紫光閣前後殿改建時應宫前
  殿奉
  四海
  四瀆龍神後殿中奉
  順天佑畿龍神兩旁左右奉十有七省
  龍神後
  諭各省督撫迎奉直省龍神立廟致祀増建後殿以中殿
  
  京畿龍神後殿奉
  八方龍神每嵗以六月十三日致祭用素羞香燭遣内務府官行禮
  六年七月建
  風神廟於都城内東北隅二月奉
  諭㫖朕惟風雨時若百物繁昌皆由誠敬感格
  天心用能福佑下民時和嵗稔而司天號令長養阜成風神之貺厥功尤懋頻年以來朕䖍祀龍神有祈必應歴有明騐因思風神巽順和煦茂時育物亦宜特隆祀典以答洪庥考之周禮大宗伯以槱燎祀風神虞書禋於六宗劉歆鄭康成之說咸謂六宗之内風神其一也歴代各置壇兆至宋祥符間曽立風伯廟近代及本朝俱列
  南郊四配之中典禮具備今欲於都城和㑹之地特建廟宇因時禱祀以展朕為民祈福之誠應如何考據禮儀相度營建之處禮工二部㑹同内務府詳議具奏部臣奏言伏查周禮以槱燎祀風師註鄭康成以風師為箕星即虞書六宗之一孔安國蔡沈洪範傳皆云箕星好風而馬端臨郊社考亦謂周制以立春後丑日祭風師於國城東北蓋東北為箕星位次丑亦應箕星之位也漢劉歆等議立風伯廟於東郊而東漢縣邑常以丙戌日祀風伯於戌地唐開元禮則遵周制就箕星之位為壇祭之宋仍唐制祥符間建風伯廟迨元及明亦各有祀典臣等㑹同詳議於都城内東北擇得景山東邊當東北箕星之位建廟甚宜其廟宇規制倣時應宫酌量營建每年於立春後丑日致祭由内務府敬謹備辦奏上允之内閣以封號廟名請
  詔封為應時顯佑風伯之神廟曰宣仁廟前殿奉風伯之神後殿奉
  八風之神
  是年
  敕封江南清口風神河臣齊蘇勒疏言淮安府清河縣清口地方乃洪澤湖水出口敵黄之所從前建有
  風神廟官民行旅皆致祭禱至於洪澤一湖諸水總滙全賴高堰大堤以為保障惟此堤工最忌西風鼔浪自昔傳有日費斗金之說比年每逄大汛從無西風湖工平穏轉險為安皆由我
  皇上念𭃄民生懷柔百神感召
  天和之所致也伏查水道河神凡有捍灾禦患者俱䝉敕賜爵號以彰神庥惟兹
  風神福國佑民潛維黙䕶
  神功既懋褒錫宜隆伏乞一體
  敕封以崇祀典禮部議覆從之尋
  詔封為清河宣惠風伯之神
  世宗御
  中和殿閱視祭文香帛禮部遣官齎往令河道總督致祭
  七年二月
  世宗憲皇帝親祭
  先農壇詣
  太嵗殿上香
  七年十月建
  雷師廟於都城内之西建
  雲師廟於都城内之東是年二月奉
  諭㫖朕惟雲雨風雷之神代天司令俾百昌萬寳普含膏澤以錫福於烝民厥功並懋朕恭承
  天眷恪修祀典為四海蒼黎仰祈嘉佑已經特建廟宇崇祀龍神風伯而雲師雷師尚闕專祀嘗考虞書禋於六宗之文漢人以乾坤六子釋六宗震雷巽風均列禋祀而易曰雷以動之風以散之則風雷之發生萬物功實相等禮記曰天降時雨山川出雲周禮亦以五雲辨年嵗是雲與雨皆運行造化同昭
  天貺者也前代及本朝
  南郊大祀雲雨風雷俱列從壇之次式隆配享典禮亦既備矣邇年以來雲物兆祥雷行應𠉀茂育庶彚宣暢陽和庇國佑民之德靈應顯然今欲特建廟宇䖍奉雲師雷師之神因時禱祀敬迓洪庥以展朕為民祈福之意禮工二部詳議具奏部臣奏言伏查尚書洪範五行傳曰雷首長萬物為出入又論衡曰雷出地則養長華實發揚隠伏宣盛陽之德易乾卦曰雲行雨施品物流形左傳凡分至必書雲物以辨年嵗是雲師雷師錫福蒼生厥功甚著唐天寶五載増雷師於雨師之次每嵗於立夏後申日致祭宋元因之大明集禮増雲師於風師之次郡縣立雷雨壇於稷壇西風雲壇於社壇東明㑹典載秋分後三日合祭雲雨風雷壇今
  雷師廟宇應建於西方立夏後申日致祭
  雲師廟宇應建於東方秋分後三日致祭從之尋擇地營建其規制祭儀俱倣宣仁廟内閣以封號廟名請乃封
  雲師為順時普䕃雲師之神廟曰凝和廟
  雷師為資生發育雷師之神廟曰昭顯廟
  十三年封廣東邊海郡縣廟祀
  風神為宣仁昭泰風伯之神春秋致祭封甘肅蘭州府
  廟祀
  雷神為顯仁應瑞之神春秋致祭皆從撫臣請也
  乾隆元年十二月嵗暮祭
  太嵗壇遣親王行禮舊制例遣太常寺堂官主祭是年太常寺照例題請奉
  諭遣諴親王允祕行禮又以次年孟春致祭請奉諭遣和親王𢎞晝行禮
  七年五月祈祀
  神祇壇增用樂章互見禱水旱門
  十六年増定致祭
  太嵗壇上香之儀舊例春冬致祭不上香是年禮部議奏
  太嵗月將同屬天神則升馨求陽不應與他祭異況偶逄祈雨致祭儀注見載上香其春冬二祭應行上香禮兩廡分獻並同從之
  十八年定
  太嵗殿供奉神牌之禮舊例祭時以黄紙書年建神牌祭畢與祝帛同焚至是禮部奏請於殿廡内供奉神牌神龕前列神座祭時請神牌奉安神座祭畢復龕㳟遇
  皇上上香時不請神牌出龕庶於禮意允協奉
  諭㫖太嵗月將神牌照所奏安奉
  天神
  地祇
  先農神牌亦俱應安奉於正屋嗣是遵行永為定制
  是嵗改定
  太嵗壇祈雨樂章禮部奏言
  太嵗殿見在樂章乃新正嵗除通用與祈禱雨澤之義全不相涉應交樂部别撰照
  神祇壇皆用豐字以昭畫一從之互見雩考
  二十年定
  太嵗壇遣親王郡王行禮舊例遣太常寺堂官行禮及是㑹典館奏請改遣親王郡王以昭誠敬從之二十一年定
  太嵗壇兩廡分獻遣太常寺堂官行禮舊例太常寺派㕔員行禮及是太常寺奏言承祭之官既改遣親王郡王而兩廡分獻仍派㕔員於體制未協請嗣後用臣寺堂官分獻臨時奏派從之
  四十三年四月致祭
  風神
  命皇子行禮
  皇帝親祭
  朝日壇儀 遣官儀附
  甲丙戊庚壬年春分之朝
  皇帝親詣東郊朝
  日先二日禮部尚書一人至犧牲所眂牲如儀
  右眂牲
  是日太常寺卿率屬進齋戒牌銅人恭設於
  乾清門如儀
  皇帝乃齋於大内王公百官齋於邸第
  右致齋
  書祝版
  眂祝版儀均與北郊同
  祀前一日黎明太常寺官設香案於宰牲亭外光禄寺少卿一人朝服上香御史禮部祠祭司官眂宰宰人瘞毛血如儀
  右眂割牲
  是日太常寺官潔壇上下藉以椶薦設
  神座於壇上西向工部官張
  皇帝拜次於西階上如儀
  右設神座張次
  將祀之日夜分太常寺卿率屬入壇具器陳牛一羊一豕一豋一鉶二簠簋各二籩豆各十琖三十鑪一鐙二中設一案少北東向供祝版南設一案北向陳赤璧一禮神制帛一色赤香盤一尊一爵三並設福胙加爵一凡牲陳於俎凡玉帛實於篚凡尊實酒承以舟疏布冪勺具鑾儀衛設洗於具服殿外樂部率太常協律郎設中和韶樂及樂舞於壝門内南北分列器數與
  北郊同
  右陳設
  陳設畢太常寺博士引禮部侍郎一人升壇眂玉帛齍盛及籩豆豋俎之實如儀
  右省齍
  辨行禮位西階上幄次正中為
  皇帝拜位東向陪祀王公位壇下左右各二班百官位壝門外左右各五班重行異等均東面左班北上右班南上辨執事位壇上太常寺司拜牌拜褥官各一人立於
  皇帝拜位左右司祝司香司玉帛司爵各一人光禄寺卿二人侍衛二人太常寺贊答福胙一人侍儀禮部尚書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副都御史樂部典樂各一人位南北序分立祝案尊案之次如常儀太常寺典儀一人司樂一人立於階下之左面北記注官四人立於壝門外之右面南糾儀御史四人禮部祠祭司官四人引禮鴻臚寺官四人分立王公百官拜位之次協律郎歌工樂工舞佾分立樂懸之次傳贊二人循壝門内墻西立位均南北序南北面掌燎官率燎人立於壝外西南隅右辨位
  其日五鼓步軍統領飭所部清蹕除道左右塗巷皆設布幛鑾儀衛陳
  法駕鹵簿不陪祀王公百官朝服祗𠉀日出前八刻太
  常寺卿赴
  乾清門奏時
  皇帝御禮服乘禮輿出宫前引後扈如常儀
  駕發警蹕
  午門鳴鐘鼓
  駕出東華門王公百官跪送如儀導迎樂前引不作提
  鑪執鐙官左右騎導如詣
  北郊之儀
  駕至壇北門外降輿右贊引左對引太常寺卿二人㳟
  
  皇帝入北門中門詣具服殿更祭服鴻臚寺官引陪祀王公於殿外侍衛後引陪祀百官南班於拜位南北面北班於路西東面序立祗𠉀
  
  鑾輿出宫
  夘初刻司祝㳟奉祝版設於祝案禮部尚書一人率太常寺卿屬詣
  神庫上香行禮恭請
  大明神位奉安於
  神座如儀太常寺卿至具服殿奏請詣
  壇行禮
  皇帝出次盥洗鑾儀衛官跪奉盥巾如儀贊引對引官
  恭導
  皇帝入壝左門陞西階就拜位前東向立前引内大臣執鑪鐙官均於階下止立後扈大臣隨侍鴻臚寺官引陪祀王公百官均就拜位序立典儀贊樂舞生登歌執事官各共迺職武舞執干戚進贊引奏就位
  皇帝就位立
  右盥洗就位
  典儀贊迎
  神司香奉香進至
  神位前祗竢司樂贊舉迎
  神樂奏寅曦之章協律郎舉麾工鼓柷樂作贊引奏就
  上香位暨對引官㳟導
  皇帝詣香案前對引官至祝案前止立司香跪贊引奏
  
  皇帝跪奏上香司香進香
  皇帝上炷香次三上瓣香興贊引奏復位暨對引官㳟
  
  皇帝復位贊引奏跪拜興
  皇帝行三跪九拜禮傳贊贊跪叩興王公百官均隨行
  禮協律郎偃麾工戛敔樂止
  右迎神
  典儀贊奠玉帛司樂贊舉奠玉帛樂奏朝曦之章樂作司玉帛奉篚詣
  神位前跪獻於案三叩興退樂止
  右奠玉帛
  典儀贊行初獻禮司樂贊舉初獻樂奏清曦之章樂作司樂舉節舞干戚之舞有司掲尊冪勺挹酒實爵司爵奉爵詣
  神位前跪奠於墊中退司祝至祝案前跪三叩奉祝版
  跪案左樂暫止贊引奏跪
  皇帝跪羣臣皆跪贊讀祝司祝讀祝辭曰維某年月日嗣天子御名謹告於
  大明之神曰惟
  神陽精之宗列神之首神光下照四極無遺功垂今昔率土仰賴兹當仲春式遵古典謹以玉帛牲醴之儀恭祀於
  神伏惟鑒歆賜福黎庶尚
  饗讀畢興奉祝版跪安
  神位前篚内三叩興退樂作贊引奏拜興
  皇帝率羣臣行三拜禮樂止武功之舞退文舞執羽籥
  
  右初獻
  典儀贊行亞獻禮司樂贊舉亞獻樂奏咸曦之章樂作舞羽籥之舞司爵奉爵詣
  神位前跪獻爵於左如初獻儀退樂止
  右亞獻
  典儀贊行終獻禮司樂贊舉終獻樂奏純曦之章樂作舞同亞獻司爵奉爵詣
  神位前跪獻爵於右如亞獻儀退樂止文德之舞退
  右三獻
  既終獻太常寺贊禮郎一人詣祝案前立贊答福胙光禄寺卿二人就南案奉福胙至
  神位前拱舉退祗立於
  皇帝拜位之右侍衛二人進立於左贊引奏跪
  皇帝跪左右官皆跪奏飲福酒右官進福酒
  皇帝受爵拱舉授左官次受胙如飲福之儀奏拜興皇帝三拜興又奏跪拜興
  皇帝復行二跪六拜禮王公百官均隨行禮典儀贊徹饌司樂贊舉徹饌樂奏延曦之章樂作司玉帛詣
  神位前跪叩興奉赤璧以退樂止
  右受福胙徹饌
  典儀贊送
  神司樂贊舉送
  神樂奏歸曦之章樂作贊引奏跪拜興
  皇帝率羣臣行三跪九拜禮樂暫止典儀贊奉祝帛香
  饌送燎司祝司帛詣
  神位前跪三叩司祝奉祝司帛奉篚興司香跪奉香司
  爵跪奉饌興以次恭送燎所
  皇帝轉立拜位旁北向竢祝帛過復位立樂作陪祀王
  公百官退班贊引奏禮成恭導
  皇帝出壝左門入具服殿更衣樂止
  右送神燎祝帛
  祀禮既成禮部尚書率太常寺卿屬㳟請
  神位復御儀與迎
  神同贊引恭道
  皇帝出具服殿至壇北門外乗禮輿
  法駕鹵簿前導導迎樂作奏祐平之章
  皇帝囘鑾王公從各官以次退不陪祀王公百官祗迎午門鳴鐘樂止
  皇帝還宫均如常儀太常寺官徹
  乾清門齋戒牌銅人送寺
  右回
  
  常嵗遣官朝
  日之禮先二日禮部尚書眂牲承祭官暨陪祀文武百官均致齋先一日太常寺以祝版送内閣恭書
  皇帝遣某官某餘辭同前凡遣官同受而奉諸
  東郊神庫御史禮部祠祭司官光禄寺少卿朝服眂割牲瘞毛血有司供具並如儀祀之日雞初鳴遣官朝服祇竢於壇外禮部侍郎省齍太常寺卿率屬恭請
  神位設於座卯初刻遣官由壇北左門入壝右門行禮於階下上香時贊升壇升降均由右階不飲福受胙王公不陪祀贊引以太常寺贊禮郎祝帛送燎遣官避立北旁餘均如前儀
  右遣官儀
  皇帝親祭
  夕月壇儀 遣官儀附
  丑辰未戌年秋分之夕
  皇帝親詣西郊夕
  月先二日禮部尚書一人至犧牲所眂牲如儀
  右眂牲
  致齋
  書祝版
  眂祝版  儀均與東郊同
  祀日未明割牲於宰牲亭有司朝服眂宰宰人瘞毛血如儀
  右眂割牲
  侵晨太常寺官潔壇上下藉以椶薦張
  神幄設
  夜明神座專案東向設
  配位北斗七星次
  木火土金水五星次
  二十八宿次
  周天星辰神座同案南向工部官張
  皇帝拜次於夘階上如式晡後太常寺卿率屬入壇具
  器陳
  夜明位前牛一羊一豕一豋一鉶簠簋各二籩豆各十
  琖三十鑪一鐙二
  星辰位同中設一案少南西向供祝版北設一案南向陳
  夜明前白璧一禮神制帛一色白香盤一尊一爵三並設
  福胙加爵一
  星辰位前禮神制帛十有一色青赤黄黑各一白七香盤一尊一爵三凡牲陳於俎凡玉帛實於篚凡尊實酒承以舟疏布冪勺具鑾儀衛設洗於具服殿外樂部率太常協律郎陳設樂懸舞佾與
  東郊同
  右設神座供張陳設
  省齍  儀同東郊
  辨行禮位夘階上幄次正中為
  皇帝拜位西向分獻官一人位壇下之左當階陪祀王公位壇下左右百官位壝門外左右均西面左班南上右班北上辨執事位壇上太常寺司拜牌拜褥官各一人立於
  皇帝拜位左右司祝一人司香二人司玉帛一人司帛一人司爵二人光禄寺卿二人侍衛二人太常寺贊答福胙一人侍儀禮部尚書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副都御史樂部典樂各一人位南北序分立祝案尊案之次如常儀太常寺典儀一人司樂一人面南立於階下之左贊禮郎二人立分獻官位左右記注官四人立於壝門外之右面北糾儀御史四人禮部祠祭司官四人引禮鴻臚寺官四人分立王公百官拜位之次協律郎歌工樂工舞佾分立樂懸之次傳贊二人循壝門内墻東立位均南北序南北面掌燎官率燎人立於壝外東北隅右辨位
  申刻太常寺卿赴
  乾清門奏時
  皇帝御禮服乗輿出宫前引後扈如常儀鹵簿前導出
  西華門詣
  西郊儀節均與
  東郊同
  駕至壇北門外降輿右贊引左對引太常寺卿二人恭
  
  皇帝入北門中門詣具服殿更祭服少竢太常寺贊禮郎引分獻官於壝右門外北面立鴻臚寺官引陪祀王公於殿外侍衛後引陪祀百官南班於拜位南北面北班於路東西面序立祇𠉀
  
  鑾輿出宫
  酉初刻司祝恭奉祝版設於祝案禮部尚書一人率太常寺卿屬詣
  神庫上香行禮恭請
  神位入壇以次奉安座上如儀太常寺卿至具服殿奏
  請詣
  壇行禮
  皇帝出次盥洗鑾儀衛官跪奉盥巾如儀贊引對引官
  恭導
  皇帝入壝左門陞夘階就拜位前西向立前引内大臣提鑪官侍衛均於階下止立後扈大臣隨侍贊禮郎引分獻官鴻臚寺官引陪祀王公百官均就拜位序立典儀贊樂舞生登歌執事官各共迺職武舞執干戚進贊引奏就位
  皇帝就位立
  右盥洗就位
  典儀贊迎
  神司香奉香進至
  神位前祗竢司樂贊舉迎
  神樂奏迎光之章協律郎舉麾工鼓柷樂作贊引
  奏就上香位暨對引官恭導
  皇帝詣香案前對引官至祝案前止立司香跪贊引奏
  
  皇帝跪奏上香司香進香
  皇帝上炷香次三上瓣香興奏復位暨對引官㳟導皇帝復位贊禮郎引分獻官由北階升詣
  星辰位前上香畢降階復位贊引奏跪拜興
  皇帝行二跪六拜禮傳贊官贊跪叩興王公百官均隨
  行禮協律郎偃麾工戛敔樂止
  右迎神
  典儀贊奠玉帛行初獻禮司樂贊舉初獻樂奏升光之章樂作舞干戚之舞有司掲尊冪勺挹酒實爵司玉帛奉玉帛詣
  夜明位前司帛奉篚詣
  星辰位前皆跪獻於案三叩興司爵奉爵分詣案前跪奠於墊中退司祝至祝案前跪三叩奉祝版跪案左樂暫止贊引奏跪
  皇帝跪羣臣皆跪贊讀祝司祝讀祝辭曰維某年月日嗣天子御名謹告於
  夜明之神曰惟
  神配陽之德鍾隂之精周環九野普照萬方繼明於夕天下共賴兹當仲秋式遵古典謹以玉帛牲醴庶品之儀致祭惟
  神歆鑒福我兆民尚
  饗讀畢興奉祝版跪安
  夜明神位篚内三叩退樂作贊引奏拜興
  皇帝率羣臣行三拜禮樂止武功之舞退文舞執羽籥
  
  右奠玉帛初獻
  典儀贊行亞獻禮司樂贊舉亞獻樂奏瑶光之章樂作舞羽籥之舞司爵奉爵分詣案前跪獻於左如初獻儀樂止
  右亞獻
  典儀贊行終獻禮司樂贊舉終獻樂奏瑞光之章樂作舞同亞獻司爵奉爵分詣案前跪獻於右如亞獻儀樂止文德之舞退
  右三獻
  既終獻太常寺贊禮郎一人詣祝案前北面立贊答福胙
  皇帝飲福受胙如
  東郊之儀贊引奏拜興
  皇帝三拜興又奏跪拜興
  皇帝復行二跪六拜禮王公百官均隨行禮典儀贊徹饌司樂贊舉徹饌樂奏涵光之章樂作司玉帛詣
  神位前跪叩奉白璧以退樂止
  右受福胙徹饌
  典儀贊送
  神司樂贊舉送
  神樂奏保光之章樂作贊引奏跪拜興
  皇帝率羣臣行二跪六拜禮樂暫止典儀贊奉祝帛香
  饌送燎司祝司帛詣
  神位前跪三叩司祝奉祝司帛奉篚興司香跪奉香司
  爵跪奉饌興以次恭送燎所
  皇帝轉立拜位旁南向竢祝帛過復位立樂作陪祀王
  公百官退班贊引奏禮成恭導
  皇帝出壝左門入具服殿更衣樂止
  右送神燎祝帛
  祀禮既成禮部尚書率太常寺卿屬恭請
  神位復御儀與迎
  神同贊引恭導
  皇帝出具服殿至壇北門外乗禮輿
  法駕鹵簿前導導迎樂作奏祐平之章
  皇帝囘鑾一應儀節均與
  東郊同
  右回
  鑾
  常嵗遣官夕
  月之禮先二日眂牲承祭官分獻官及陪祀官均於邸第致齋先一日書祝版眂割牲有司供具如儀祀日未刻承祭官分獻官朝服豫竢壇外禮部侍郎省齍太常寺卿屬恭設
  神位酉初刻遣官由壇北左門入壝右門分獻官隨入承祭官行禮於壇下上香時贊升壇升降由南階分獻官位在其左升降由北階不飲福受胙王公不陪祀贊引以太常寺贊禮郎祝帛送燎遣官避立南旁餘均如前儀
  右遣官儀
  神祇壇祗告儀直省祀典附
  嵗間不雨祭告
  天神壇有司豫日諏吉遣官一人將事文武官應陪祀者咸與祈禱同日祇告  地祇 太嵗二壇各以三之一分祈前期各於邸致齋一日太常寺具祝文翰林院隨時撰擬備脯醢果實潔壇壝内外如告各壇之儀
  右諏日致齋供具
  祀日五鼓太常寺卿率屬入壇設
  雲師
  雨師
  風伯
  雷師凡四案於壇正中南向每案陳鹿脯鹿醢兔醢棗榛葡萄桃實蓮實其前各設香案皆鑪一鐙二設案一於南少西供祝版又東設一案陳禮神制帛四色青黑黄白各一香盤四尊四虚爵十有二凡帛異篚尊實酒承以舟疏布冪勺具設洗於階下之東設燎鑪於内壝南左門外樂部率太常協律郎入設樂懸於階下之南陳樂舞於樂懸之次均北面如式以次序祀官及執事官位承祭官位南階下正中陪祀官位内壝南門外東西各五班重行異等均北面太常寺司祝一人立祝案西東面司香司帛司爵各四人立尊案東西面典儀一人立東階下西面司樂協律郎樂工歌工舞佾依懸序立如常位糾儀御史二人禮部祠祭司官二人分立階上左右又御史二人祠祭司官二人鴻臚寺官二人分立陪祀官拜位左右均東西面掌燎官率燎人立燎鑪之東南隅
  右陳設序位
  漏未盡承祭官暨陪祀執事各官咸素服詣壇祗竢贊引太常寺贊禮郎二人豫竢於門質明太常寺卿詣
  神庫上香行禮太常寺官屬詣各
  神位前跪三叩興奉請入壇恭設石座内
  雲師左
  雨師右
  風伯次左
  雷師次右安訖跪叩如初退贊禮郎引承祭官自外壝南左門入内壝南左門贊盥洗承祭官盥訖引詣階下鴻臚寺序班引陪祀官至内壝南門外典儀贊樂舞生登歌執事官各共迺職武舞執干戚進贊禮郎贊就位承祭官暨陪祀官咸就拜位立典儀贊迎
  神司香奉香進竢司樂贊舉迎
  神樂奏祈豐之章協律郎舉麾工鼓柷樂作贊禮郎贊
  升壇引承祭官升東階詣
  雲師香案前立贊跪承祭官跪贊上香司香跪奉香承祭官上炷香三上瓣香以次詣各香案前上香畢贊復位引承祭官降階復位贊跪叩興均行三跪九叩禮協律郎偃麾工戛敔樂止
  右盥洗就位迎神
  典儀贊奠帛爵行初獻禮司樂贊舉初獻樂奏華豐之章有司掲尊冪勺挹酒實爵樂作司樂舉節舞干戚之舞司帛奉篚進跪各獻於案三叩興司爵奉爵詣各案北跪奠於墊中退司祝詣祝案前跪三叩興奉祝版跪案左樂暫止贊禮郎贊跪承祭陪祭官皆跪典儀贊讀祝司祝讀祝訖興以祝版跪安於篚内三叩退樂作贊禮郎贊叩興均行三叩禮樂止武功之舞退文舞執羽籥進典儀贊行亞獻禮司樂贊舉亞獻樂奏興豐之章樂作司爵奉爵各奠於左如初獻儀樂止典儀贊行終獻禮司樂贊舉終獻樂奏儀豐之章樂作司爵奉爵各奠於右如亞獻儀獻畢樂止文徳之舞退右三獻
  典儀贊徹饌司樂贊舉徹饌樂奏和豐之章樂作有司徹畢樂止典儀贊送
  神司樂贊舉送
  神樂奏錫豐之章樂作贊禮郎贊跪叩興均行三跪九叩禮樂止典儀贊奉祝帛送燎司祝跪奉祝司帛跪奉篚三叩興司香跪奉香興以次恭送燎所承祭官避立拜位東竢過復位典儀贊望燎贊禮郎贊詣望燎位鴻臚寺官引陪祀官退贊禮郎引承祭官出壝南左門望燎禮畢仍由壇南左門出太常寺卿恭請
  神位還御如奉請儀
  右送神燎祝帛
  報祀之禮先期禮儀均如初前一日御史禮部祠祭司官光禄寺大官署正朝服眂割牲宰人瘞毛血如常祀儀
  右眂割牲
  祀日五鼓太常寺卿率屬入壇具器陳牛一羊一豕一每案豋一鉶一簠簋各二籩豆各十鑪一鐙二樂部太常寺陳設樂懸樂舞各依其次凡陳設辨位均與祗告禮同既畢太常寺博士引禮部侍郎一人升壇省視牲牢齍盛如常儀
  右陳設辨位省齍
  質明太常寺官恭請
  神位入壇奉安石座承祭官暨陪祀執事官朝服就位
  行禮奏樂均與祇告禮同
  右報祀
  祭告
  天神壇同日並告
  地祇遣官將事與陪祀官各豫期齋戒具祝文備器陳
  潔壇壝均如儀
  右致齋供具
  祭日五鼓太常寺卿率屬入壇設五案於壇中石座前北向設二案於壇左右東西向每案薦脯醢果實分陳爵六十實酒其前各設香案皆鑪一鐙二中設一案少西供祝版東設一案陳禮神制帛十有六五嶽五鎮皆青赤黄白黑各一四海青赤白黑各一京畿名山大川白一黑一香盤四尊四虚爵十有二西設一案陳禮神制帛十有一五陵山各白一四瀆各黑一天下名山大川白一黑一香盤三尊三虚爵九凡帛每案同篚凡尊實酒疏布冪勺具設洗於階下之西為瘞坎於内壝北右門外樂部率太常協律郎入設樂懸於階下之北陳樂舞於樂懸之次均南面如式以次序祀官及執事官位承祭官位北階下正中陪祀官位内壝北門外東西各五班均南面太常寺司祝一人立祝案西東面司香司帛司爵各四人立東案東司香司帛司爵各三人立西案西典儀一人立西階下東面司樂協律郎樂工歌工舞佾依懸序立如常位糾儀御史禮部祠祭司官各四人鴻臚寺官二人分立承祭官陪祀官拜位左右掌瘞官率瘞人立瘞坎之西北隅
  右陳設序位
  漏未盡承祭官暨陪祀執事各官咸素服詣壇祗竢贊引太常寺贊禮郎二人豫竢於門質明太常寺卿詣
  神庫上香行禮太常寺官屬詣各
  神位前跪三叩興奉請入壇恭設石座内
  五嶽居中
  五鎮右
  五陵山左
  四海次右
  四瀆次左均北向
  京畿名山居東大川次東均西向
  天下名山居西大川次西均東向安訖跪叩如初退贊禮郎引承祭官自外壝南右門入循壝東入内壝北右門贊盥洗承祭官盥訖引詣階下鴻臚寺序班引陪祀官至内壝北門外典儀贊樂舞生登歌執事官各共迺職武舞執干戚進贊禮郎贊就位承祭官暨陪祭官咸就拜位立典儀贊迎
  神司香奉香進竢司樂贊舉迎
  神樂奏祈豐之章  同天神壇協律郎舉麾工鼓柷樂作贊
  禮郎贊升壇引承祭官升東階詣
  五嶽香案前立贊跪承祭官跪贊上香司香跪奉香承祭官上炷香三上瓣香以次詣各香案前上香如儀贊復位引承祭官降階復位贊跪叩興均行三跪九叩禮協律郎偃麾工戛敔樂止
  右盥洗就位迎神
  典儀贊奠帛爵行初獻禮司樂贊舉初獻樂奏華豐之章有司掲尊冪勺挹酒實爵樂作司樂舉節舞干戚之舞司帛奉篚進至各案前跪獻於案三叩興司爵奉爵詣各案南跪奠於墊中皆退司祝詣祝案前跪三叩興奉祝版跪案左樂暫止贊禮郎贊跪皆跪典儀贊讀祝司祝讀祝訖興以祝版跪安於正中篚内叩如初退樂作贊禮郎贊叩興皆行三叩禮樂止武功之舞退文舞執羽籥進典儀贊行亞獻禮司樂贊舉亞獻樂奏興豐之章樂作舞羽籥之舞司爵奉爵各奠於左如初獻儀樂止典儀贊行終獻禮司樂贊舉終獻樂奏儀豐之章樂作司爵奉爵各奠於右如亞獻儀獻畢樂止文德之舞退
  右三獻
  典儀贊徹饌司樂贊舉徹饌樂奏和豐之章樂作有司徹畢樂止典儀贊送
  神司樂贊舉送
  神樂奏錫豐之章樂作贊禮郎贊跪叩興均行三跪九叩禮樂止典儀贊奉祝帛送瘞司祝跪奉祝司帛跪奉篚三叩興司香跪奉香興以次恭送瘞所承祭官避立拜位西竢過復位典儀贊望瘞贊禮郎贊詣望瘞位鴻臚寺官引陪祀官退贊禮郎引承祭官出壝北右門望瘞禮畢仍由壇南右門出太常寺卿屬恭請
  神位還御如奉請儀
  右送神瘞祝帛
  報祭之禮陳設如報祀
  天神之儀承祭官暨陪祀報事官俱朝服儀節均與祇
  告禮同
  右報祭
  直省府州縣各建
  神祇壇祀
  雲雨風雷境内
  山川
  城隍之神嵗春秋仲月諏吉致祭在城文武各官皆與省㑹以總督若巡撫主之若有故以布政使攝致祭之禮設一案於壇正中南向
  雲雨風雷神位居中境内
  山川神位左
  城隍神位右案陳鉶一簠二簋二籩豆各四案前設俎陳羊一豕一又前設香案一陳祝文香盤鑪鐙西設一案陳帛七尊一爵二十有一福酒胙肉陳於尊俎之次祭祀儀節祀官及執事者序位並如
  社稷壇儀祭日有司供具執事人豫入序立引班引陪祭官入引贊引主祭官入通贊贊執事者各司其事贊就位引主祭官至階下盥手就拜位立陪祭官按班就東西拜位立均北面迎神上香讀祝行三獻禮祝辭曰維某年月日某官某致祭於
  雲雨風雷
  山川
  城隍之神曰惟
  神贊襄天澤福佑蒼黎佐靈化以流形生成永賴乗氣機而鼓盪温肅攸宜磅礴高深長保安貞之吉憑依鞏固實資捍禦之功幸民俗之殷盈仰
  神明之庇䕶恭修嵗祀正值良辰敬潔豆籩祇陳牲幣
  
  饗餘儀節與祭
  社稷壇同其府州縣春秋致祭亦同祭
  社稷之禮牲帛祝號陳設器數行禮儀節并與省㑹同
  右直省祭儀雩祭祈報并見雩門
  太嵗壇致祭儀
  嵗祀
  太嵗之禮初春為迎嵗暮為祖正殿奉
  太嵗神位南向神位依年建干支黄紙墨書某年太嵗之神覆於位上豫設龕内兩廡
  十二月神位司春秋者東位西向司夏冬者西位東向嵗以孟春上旬諏吉及嵗除前一日遣官將事豫期承祭官分獻官執事官皆於邸第致齋太常寺卿具祝版省牲牢率屬潔除殿廡内外展
  神幄恭請殿廡
  神位奉安於神座如式
  右諏吉致齋供具
  屆日五鼔太常寺官具器陳正殿牛一羊一豕一豋一鉶一簠簋各二籩豆各十琖三十鑪一鐙二設案一於殿中少西北向供祝版設案一於東西向陳帛一色白香盤一尊一爵三陳福胙於尊爵之旁加爵一兩廡東西各二案陳設均與正殿同又設尊案各一於廡南陳帛六色白香盤二尊二爵六凡牲陳於俎帛實於篚尊實酒承以舟疏布冪勺具樂部率太常協律郎設中和韶樂於殿内東西陳樂舞於樂懸之次太常寺設洗於東階下少南承祭官位中階下分獻官位承祭官後甬道左右均北面司祝司香司帛司爵各一人分立祝案尊案之次司樂協律郎樂工歌工舞佾序立東西樂懸之次典儀一人立殿外東階掌燎率燎人立燎鑪南均如常儀
  右陳設辨位
  昩爽承祭官分獻官朝服詣壇太常寺贊禮郎豫引分獻官至拜殿北階下左右祗竢贊引贊禮郎二人引承祭官由拜殿南左門入出北右門降階詣盥洗位贊禮郎贊盥承祭官盥手畢引至拜位前北面立分獻官均就拜位序立典儀贊樂舞生登歌執事官各共迺職武舞執干戚進贊禮郎贊就位承祭官就位立典儀贊迎
  神司樂贊舉迎
  神樂奏保平之章協律郎舉麾工鼓柷樂作贊禮郎贊詣
  神位前引承祭官升東階入殿左門詣香案前立贊上香司香跪奉香承祭官舉炷香次三上瓣香畢贊復位引承祭官復位贊跪叩興承祭官行三跪九叩禮分獻官均隨行禮協律郎偃麾工戛敔樂止典儀贊奠帛爵行初獻禮有司掲尊冪勺挹酒實爵司樂贊舉初獻樂奏定平之章樂作司樂舉節舞干戚之舞司帛司爵進至
  神位前司帛奉篚跪奠於案三叩興司爵奉爵立獻於正中皆退司祝至祝案前跪三叩興奉祝版跪案左樂暫止典儀贊讀祝贊禮郎贊跪承祭官分獻官皆跪司祝讀祝辭曰維某年月日
  皇帝遣某官致祭於某年
  太嵗之神曰兹當孟春冬曰嵗既暮矣謹以牲帛酒果庶品之儀致祭尚
  饗讀畢興以祝版跪安篚内叩如初退樂作贊禮郎贊叩興承祭官分獻官均三叩興兩廡贊禮郎引分獻官各詣
  神位前上香執事生奠帛獻爵畢引復位樂止武功之舞退文舞執羽籥進典儀贊行亞獻禮司樂贊舉亞獻樂奏嘏平之章樂作舞羽籥之舞司爵奉爵獻於左如初獻儀樂止典儀贊行終獻禮司樂贊舉終獻樂奏富平之章樂作舞同亞獻司爵奉爵獻於右如亞獻儀兩廡以次畢獻樂止文德之舞退典儀贊
  賜福胙執事生二人奉福胙進至
  神位前拱舉由中道出降階詣拜位右立接福胙執事生二人由西廡降階進至拜位左立贊禮郎贊跪承祭官跪左右執事生皆跪贊飲福酒左生進福酒承祭官受爵拱舉授於左次受胙如飲福之儀畢贊叩興承祭官三叩興又贊跪叩興承祭官暨分獻官均行三跪九叩禮典儀贊徹饌司樂贊舉徹饌樂奏盈平之章樂作徹畢樂止典儀贊送
  神司樂贊舉送
  神樂奏豐平之章樂作贊禮郎贊跪叩興均行三跪九叩禮樂止典儀贊奉祝帛香饌送燎司祝司帛詣
  神位前奉祝帛司香奉香司爵奉饌跪叩如儀興以次恭送祭所兩廡香帛饌均送焚燎嵗暮並奉紙書干支送燎贊禮郎引分獻官退承祭官避立拜位之西俟祝帛過復位立典儀贊望燎贊禮郎引承祭官詣燎位視燎贊禮郎告禮畢太常寺官恭請
  太嵗神位並兩廡
  神位復於龕内如儀各退
  右行禮
  歳孟夏常雩後間不雨遣官禱於
  太嵗壇與
  神祇壇同日舉行承祭陪祀各官致齋具祝文潔器陳備脯醢果實設樂懸樂舞均如常祀儀承祭官位階下執事官司樂以下各依序立陪祀官位庭中左右東西各五班糾儀御史二人禮部祠祭司官二人分立左右均素服將事迎神樂奏需豐之章初獻奏宜豐之章亞獻奏晉豐之章終獻奏協豐之章徹饌奏應豐之章送神奏洽豐之章唱贊舞佾與常祀同兩廡不分獻不飲福受胙既得雨與
  神祇壇同日報祀遣原祈官將事用牲牢具器陳朝服行禮餘並如祈告儀祈晴祈雪報亦如之
  右祈報














  皇朝文獻通考卷九十七



  欽定四庫全書
  皇朝文獻通考卷九十八
  郊社考
  社稷儀注附
  等謹按古者建國之制右社稷左宗廟于祀典為尊重誠以非土不立非穀不食王者以土榖為重為天下求福報功故親祭社稷有事則告焉祈焉報焉其義達于上下故令郡縣皆祀社稷而民間亦有里社自三代以下雖頗有異同其義率凖諸此
  國家稽古定制典禮周詳享祀䖍恪誠千古不易之典也
  順治元年定祭
  社稷壇之禮定制每嵗春秋仲月上戊祭
  太社
  太稷之神同壇同壝
  社主用石半埋土中今全埋
  稷主用木祭則恭設
  神牌
  太社位右
  太稷位左均北向以
  后土勾龍氏配東位西向以
  后稷氏配西位東向壇在
  午門之右制方北向二成皆白石上成以五色土如其方色分築之内壝甃以琉璃甎如其方色覆瓦同門四面北瘞坎二壇北拜殿五間㦸門五間列㦸七十二均覆黄琉璃前後各三出陛西南
  神庫
  神厨各五間井一壇垣内外丹雘覆以黄琉璃西門外宰牲亭一井一北門外東北為正門門三南門外東南為
  社稷街門東北為左門均東向凡祀
  社稷壇為大祀
  皇帝親詣行禮先于
  中和門閲眂祝版用白質墨書玉用方珪用禮神制帛牲用太牢樂用七奏春以夾鐘為宫秋以南吕為宫舞用八佾
  配位無珪祭日如遇風雨則在北拜殿行禮八年二月戊戌祭
  太社
  太稷
  世祖章皇帝親詣行禮先是定制以来或
  皇帝親祭或遣官恭代皆先期奏請是嵗
  世祖親祭如儀進福酒胙肉如
  圜丘例其秋八月值
  太宗文皇帝忌辰陪祀各官行禮畢仍易素服九年秋復
  值忌辰禮部以改期請奉
  諭不改自是年至十八年正月
  親詣者八以告祭
  親詣者二
  康熙元年二月戊申祭
  太社
  太稷
  聖祖仁皇帝親詣行禮
  十六年二月戊申
  親祭
  社稷壇遇雨照常行禮定制祭日如遇風雨
  皇帝于拜殿内門檻南行禮從祀王公在殿外中甬路兩旁各官在王公後行禮是日雨賛引官以舊例請
  聖祖命照常行禮遇雨在拜殿行禮之例盖未經行云
  二十一年二月戊子
  親祭
  社稷壇前期齋戒恭值
  太皇太后聖節于行禮之後補行慶賀自元年以後凡親祭
  社稷壇者三十有八餘皆遣官
  雍正元年二月戊午祭
  太社
  太稷
  世宗憲皇帝親詣行禮先是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世宗憲皇帝以祭官遣官告祭
  社稷雍正元年仲春上戊
  親詣行禮自是年至十三年春
  親祭者十有七
  二年閏四月以平定青海告祭
  社稷行獻俘禮詳見禮考
  十年三月
  詔直省郡縣修
  社稷壇敬謹行禮先是定制直省府州縣均設壇壝以
  
  社稷雍正二年定各直省
  社稷祭品刋圖通行是月奉
  諭㫖直𨽻各府州縣設立壇墠致祭
  社稷及
  風雲雷雨山川城隍之神毎嵗春秋展祀以崇報享典至重也從前初建之時有司或視為具文規制未必周備又未必及時修葺是以僻逺之郡縣規模簡畧禮儀草率者往往有之甚非肅将禋祀之本意也著禮部行文各省督撫飭府州縣敬謹修理以重祀典
  乾隆元年二月戊辰祭
  太社
  太稷
  皇上親詣行禮
  二年閏九月
  詔各直省
  社稷山川風雲雷雨等壇令督撫大員率屬行禮總理
  事務王大臣奉
  諭㫖大清律載各府州縣
  社稷山川風雲雷雨諸神所在有司以時致祭所以肅祀典而迓休和禮至重也省㑹之地督撫司道駐劄同城向不與祭専屬府縣官行禮督撫司道等官均有封疆守土之任自當䖍奉明禋為民祈報凡春秋致祭督撫應率闔屬文武大小官員敬謹行禮提鎮道員駐劄之地一體率屬陪祭其如何分别班次派員監禮及修整壇壝祭器之䖏該部詳議具奏奏上通飭行之八年七月以貴州布政使陳惪榮奏并
  頒發各省
  壇廟祝文
  二十年六月以平定凖噶爾獻俘
  社稷壇十月𠕂行獻俘禮俱遣親王将事
  二十一年五月増
  社稷壇望瘞樂章詳見樂考
  二十四年五月辛丑禱雨于
  社稷壇
  皇上御製祝文歩行詣
  壇薦玉行禮互見雩考先期奉
  諭朕此次親詣
  社稷壇祈求雨澤禮部所開儀注内無薦玉之禮詢其原委則係相沿舊規並無義意可考夫玉以庇䕃嘉穀使無水旱之灾載在傳記且于答隂之義更為相稱著飭所司敬謹用玉将事並載入㑹典
  御製祝文曰臣聞人事失于下
  天變應于上兹亢陽之示警洵賛化之無䏻言念昨年秋霖缺而冬雪乏逮至今嵗春望霈而夏未霑厯四時之久矣嗟三農其如何常雩歩禱弗𫎇矜不敢𠕂三之凟羣祀親藩徒致籲益増宵旰之憂敬念
  右壇為祈穀之所載稽祭義司土穀之精蠲吉䖍齋攄忱躬懇為民請命願代萬姓之灾責己惟誠奚啻六事之舛重舉答隂之典冀施甘雨之滂雲作雷隨毋俾箕伯侵軼犧成粢潔尚敷帝里休和殷佇
  神歆立霈祥𮦵謹告正祭日
  皇帝戴雨纓冠素服自右門由右路至御輦䖏歩行詣壇行禮
  二十五年正月以平定囬部獻俘
  社稷壇如二十年之禮
  四十一年二月定祭日若遇風雨
  神位移奉拜殿儀是月戊申祭日雨奉
  
  社稷壇之有拜殿原以備致祭之日或有風雨也今年偶值雨所司移拜位香案于殿中餘仍列于
  壇上是朕獨得蔽棟宇而
  神位牲醪並皆露設非所以昭妥侑朕心深切不安雖社稷之制不設棟宇以承天陽祗就壇壝而言至神牌平日原係尊藏
  神庫未嘗不在屋宇之内則祭享時偶因風雨移奉殿内又有何嫌忌乎且拜殿甚寛想當締造之初未必不預為臨時移奉計嗣後祭時或遇大風雨所有
  神位祭器樂簴應如何移就拜殿之䖏著大學士九卿㑹同太常寺詳議具奏尋議如祭日請
  駕前十刻值風雨太常寺将祭品樂簴移設拜殿奉安神牌于殿内致祭若驟遇風雨謹用
  神龕覆䕶
  神位另設香案于拜殿奏請
  皇帝于拜殿行禮從之
  四月以平定金川告祭
  社稷行獻俘禮
  四十二年二月定祭
  社稷壇
  御用禮服及陪祀執事官服色詳見王禮考
  <span id="自乾隆元年乾隆五十年">[[#自乾隆元年乾隆五十年|自乾隆元年乾隆五十年]]
  皇上親祭者三十九因事
  親祭者一五十年後敬俟續纂
  皇帝親祭儀
  嵗祭
  社稷壇之禮以春秋仲月上戊先三日禮部尚書一人
  詣牲所眂牲如儀
  右眂牲
  致齋
  書祝版
  眂割牲
  眂祝版  儀均與北郊同
  先一日太常寺卿率屬掃除敷五色土于上如其方色恭設
  神座如式
  右敷土設神座
  祀日五鼓太常寺卿率屬入壇然炬明鐙具器陳于案各以其序
  太社
  太稷皆牛一羊一豕一豋一鉶簠簋各二籩豆各十有
  二鑪一鐙二
  配位同壇下設三案一少西南向供祝版一東次西向陳香盤二一西次東向陳香盤二方珪二色一黄一青禮神制帛四色黑尊二玉爵二陶爵四又陶爵六壺一實福酒盤一實胙肉凡牲陳于俎凡玉帛實于篚凡尊實酒承以舟疏布冪勺具工部張幄次于㦸門内少東鑾儀衛設洗于次外樂部率太常協律郎設中和韶樂于壝門内左右分東西懸均南向陳舞佾于樂懸之次如
  北郊儀
  右陳設
  陳設畢太常寺博士引禮部侍郎一人升壇詣
  正位前省眂齍盛及籩豆豋俎之實以次詣
  配位前周眂如儀
  右省齍
  辨行禮位壇壝門外正中為
  皇帝行禮拜位南向拜殿之前夾甬道左右為陪祭王公拜位左翼居東右翼居西拜殿前東西隅為百官拜位文官郎中以上武官叅領世爵輕車都尉以上東西各五班重行異等東位西上西位東上辨執事位壝門外司拜褥鑾儀衛官二人分立于
  皇帝拜位左右東西面太常寺司祝一人立祝案西東面司爵四人司玉帛二人司帛二人司香二人光禄寺卿二人太常寺賛賜福胙一人序立西案之西東面司香二人序立東案之東西面侍儀禮部尚書侍郎各一人立東案之南西面都察院左都御史副都御史各一人樂部典樂一人立西案之南東面司樂協律郎樂工歌工舞佾立位與
  北郊同太常寺典儀一人在樂工之北西位東面接福胙侍衛二人立于壝門外東司拜褥官之次記注官四人立于侍衛之次均西面糾儀御史四人禮部祠祭司官四人分立于陪祀王公百官拜位前引王公百官行禮鴻臚寺官二人分立于御史禮部官之次均東西面掌瘞官率瘞人立壝外西北隅右辨位
  其日五鼓鑾儀衛陳
  法駕鹵簿于
  午門外陳金輦于
  太和門外陪祀王以下公以上按翼集壇門外𠉀
  駕至隨行百官序立于壝門外左右祇竢均東西面司祝恭奉祝版安于祝案日出前四刻禮部尚書一人率太常寺卿屬詣
  神庫上香行禮恭請
  神位以次奉安于
  神座如儀
  右請神位
  太常寺卿赴
  乾清門奏時
  皇帝御祭服乗禮輿出宫至
  太和門外降輿乗金輦鑾儀衛官納陛奉輦内大臣侍衛前引後扈如常儀提鑪官執鐙官左右列行
  午門鳴鐘鼓導迎樂陳而不作不陪祀王公百官咸朝服跪送
  駕出闕右門至壇北門外神路東降輦右賛引左對引
  太常寺卿二人恭導
  皇帝入自北門之右至幄次少竢太常寺卿告奉安神位畢奏請行禮
  皇帝出次盥洗鑾儀衛官跪奉盥巾如儀賛引對引恭
  
  皇帝由拜殿出至壝北門外就拜位前南向立前引内大臣侍衛執鑪鐙官至拜殿外止立後扈大臣隨侍鴻臚寺官引陪祀王公百官各就拜位序立典儀賛樂舞生登歌執事官各共迺職武舞執干戚進賛引奏就位
  皇帝就位立
  右
  鑾輿出宫就次盥洗就位
  典儀賛瘞毛血迎
  神司香二人升東西階分詣
  正位前祗𠉀司樂賛舉迎
  神樂奏登平之章協律郎舉麾工鼓柷樂作賛引奏陞壇暨對引官恭導
  皇帝陞北階詣
  太社位前對引官至北階上止立司香跪賛引奏跪皇帝跪奏上香司香進香
  皇帝上炷香次三上瓣香興詣
  太稷位前上香儀同賛引奏復位暨對引官恭導皇帝復位立司香二人由東西階升分詣
  后土勾龍氏
  后稷氏位前跪上香畢各退賛引奏跪拜興
  皇帝行三跪九拜禮王公百官均隨行禮協律郎偃麾
  工戛敔樂止
  右迎神
  典儀賛奠玉帛行初獻禮司樂賛舉初獻樂奏茂平之章樂作司樂舉節舞干戚之舞有司掲尊冪勺挹酒實爵司玉帛奉玉帛司帛奉篚司爵奉爵均由北階升司玉帛分詣
  正位前司帛分詣
  配位前各跪獻篚奠于案三叩興司爵分詣
  神位前各跪獻爵奠于墊中畢自西階退司祝至祝案前跪三叩興奉祝版升北階左就壇中少西跪樂暫止賛引奏跪
  皇帝跪羣臣皆跪賛讀祝司祝讀祝辭曰維某年月日皇帝御名敢昭告于
  
  稷之神曰惟
  神賛輔
  皇天
  皇祗發生嘉榖粒我烝民萬民永頼兹當仲春秋曰仲秋謹以
  玉帛牲醴庻品致祭秋曰報謝配以
  后土勾龍氏
  后稷氏尚
  饗讀畢興奉祝版跪安于
  太社位前篚内三叩興退自西階降樂作賛引奏拜興皇帝率羣臣行三拜禮樂止武功之舞退文舞執羽籥
  
  右奠玉帛初獻
  典儀賛行亞獻禮司樂賛舉亞獻樂奏育平之章
  樂作舞羽籥之舞司爵奉爵分詣
  神位前跪奠爵于左如初獻儀樂止
  右亞獻
  典儀賛行終獻禮司樂賛舉終獻樂奏敦平之章樂作舞同亞獻司爵奉爵分詣
  神位前跪奠爵于右如亞獻儀獻畢樂止文徳之舞退
  右三獻
  既終獻太常寺賛禮郎一人詣祝案前東面立賛
  賜福胙光禄寺卿二人奉福胙升階至
  神位前拱舉退降北階左祗立于
  皇帝拜位之右侍衛二人進立于左賛引奏跪
  皇帝跪左右官皆跪奏飲福酒右官進福酒
  皇帝受爵拱舉授左官奏受胙右官進胙
  皇帝受胙拱舉授左官奏拜興
  皇帝三拜興又奏跪拜興
  皇帝率羣臣行三跪九拜禮典儀賛徹饌司樂賛舉徹饌樂奏博平之章樂作司玉帛詣案前跪叩奉方珪以退樂止
  右受福胙徹饌
  典儀賛送
  神司樂賛舉送
  神樂奏樂平之章樂作賛引奏跪拜興
  皇帝率羣臣行三跪九拜禮樂止
  右送神
  典儀賛奉祝帛香饌送瘞司祝司帛分詣
  神位前咸跪三叩司祝奉祝司帛奉篚興司香跪奉香司爵跪奉饌興以次恭送瘞所典儀賛望瘞司樂賛舉望瘞樂奏徴平之章樂作賛引奏禮成恭導
  皇帝由壇北門出樂止
  右望瘞
  祀畢禮部尚書太常寺卿率屬恭請
  神位復御儀與迎
  神同
  皇帝至北門外神路東陞禮輿導迎樂作奏祐平之章午門鳴鐘
  皇帝還宫一應儀節均如常儀
  右
  乗輿回宫
  乾隆三十七年
  㫖議准
  社稷壇儀注
  有司先設幄次于拜殿内
  皇上乗輦由闕右門入東北門至
  社稷壇外門外
  御禮轎入右門循㦸殿東行至拜殿東階下降輿升階
  
  壇行禮禮成升輿亦如之
  社稷壇祈報儀
  孟夏常雩後嵗間不雨既祈
  天神
  地祇
  太嵗越七日乃禱于
  社稷遣官一人将事文武官應陪祀者咸與祈禱致齋三日前期具祝文潔器陳備脯醢果實祭日陳玉帛樂懸樂舞執事官依次序立與常祀同遣官暨陪祀官素服就位行禮樂章曰豐迎神奏延豐之章初獻奏介豐之章亞獻奏滋豐之章終獻奏霈豐之章徹饌奏綏豐之章送神奏貽豐之章望瘞奏溥豐之章凡典儀司樂唱賛舞生進舞與常祀同得雨則報用牲牢遣官暨陪祀官朝服行禮若雨潦祈晴冬旱祈雪禮亦如之
  直省祭社稷儀
  直省府州縣各建
  社稷壇皆
  社右
  稷左異位同壇嵗以春秋仲月上戊致祭省㑹以總督若巡撫主之有故則布政使攝事在城文武官縣丞千總以上咸與祭眂割牲省齍盛以布按二司副使等官糾儀以教官司香帛爵祝饌以丞倅賛引以學弟子員嫻禮儀者充之前期主祭陪祭執事官于公廨致齋三日掃除壇壝内外祭之前夕掌饌潔備品物置案于神厨設香燭眂割牲官公服上香三叩宰人牽牲告腯遂割牲瘞毛血祭之日雞初鳴執事人入設案一于壇上正中北向陳鉶二實和羹簠二簋二實黍稷稻梁籩四實形鹽棗栗鹿脯豆四實菁菹鹿醢芹菹兔醢若不能備各就土所有以其類充案前設俎陳羊一豕一又前設香案一陳祝文香盤鑪鐙左設一案東向陳篚一實帛二尊一爵六又設福胙于尊爵之次司祝一人司香帛二人司爵二人位案西東面階下之東設洗當階為主祭官拜位其後為陪祭官拜位文東武西班與外朝賀禮同通賛二人立階下左右糾儀官二人分立陪祭官左右均東西面漏未盡各官皆朝服畢集壇外引賛二人引省齍官入徧眡牲器酒齊饌者告潔退左右引班二人引陪祭官入東西序立東西面引賛二人引主祭官入至階下盥手通賛賛執事者各司其事賛就位引賛引主祭官引班引陪祭官咸就拜位立賛迎
  神引主祭官升詣香案前跪司香跪奉香主祭官三上香興賛復位引主祭官降階復位立賛跪叩興主祭官暨陪祭官行三跪九叩禮賛初獻引主祭官升詣
  神位前跪司帛跪奉篚主祭官受篚恭獻仍授司帛興奠于案司爵跪奉爵主祭官受爵恭獻仍授司爵興分詣
  
  稷位前各奠正中皆退賛讀祝引主祭官詣香案前跪陪祭官皆跪司祝三叩興奉祝文跪于右讀曰維某年月日某官致祭于
  
  稷之神曰維
  神奠安九土粒食萬邦分五色以表封圻育三農而蕃稼穡恭承守土肅展明禋時屆仲春秋敬修祀典庻丸丸松栢鞏磐石于無疆翼翼黍苗佐神倉于不匱尚
  饗讀畢三叩興以祝文復于案退賛叩興主祭官暨陪祭官三叩興賛復位引主祭官降階復位立賛亞獻引主祭官升詣
  神位前獻爵于左賛終獻獻爵于右均如初獻儀賛賜福胙引主祭官升詣香案前跪司爵跪進福酒于右主祭官受爵拱舉司爵接爵興司饌跪進豆肉于左主祭官受豆拱舉司饌接豆興各退賛叩興主祭官三叩興賛復位引主祭官復位立賛送
  神賛跪叩興主祭官暨陪祭官行三跪九叩禮賛徹饌執事官徹饌賛瘞祝帛執事官奉祝次香次帛次饌詣瘞所禮畢各退若監司分駐各府者各主其地
  社稷之祭其他府州縣皆以長官主之長官有故則佐貳以次攝在城文官丞史武官把總皆與祭眂割牲省齍盛府州以佐貳縣以丞若史糾儀均以教官二人執事均用掾史賛相禮儀均于學弟子員内選充祭期牲帛器數行禮儀節均與省㑹同右直省祭儀




  皇朝文獻通考卷九十八
<史部,政書類,通制之屬,皇朝文獻通考>



  欽定四庫全書
  皇朝文獻通考卷九十九
  郊社考
  堂子
  等謹按
  太祖髙皇帝建國之初有謁拜
  堂子之禮凡每嵗元旦及月朔國有大事則為祈為報皆
  恭詣
  堂子行禮大出入必告出征凱旋則列纛而告典至重也
  順治初年以前
  堂子在
  盛京撫順門外迨定鼎燕京即建
  堂子於玉河橋東祭法明備詳載典禮而
  内廷䖍祀夙夜寅清即古聖王亦保亦臨之義我
  皇上詔諸典䇿明示義法然後知
  天神之祀稽古而合敬考典文與
  
  社以義相從
  内廷之祭即以類載制度儀節皆備詳焉
  天聰九年八月乙巳
  太宗文皇帝親謁
  堂子行拜
  天之禮是嵗征察哈爾奏凱師還
  太宗率諸貝勒大臣謁
  堂子鳴角奏樂拜
  天行禮
  崇徳元年五月以大軍征明
  親率王貝勒等謁
  堂子行禮拜纛出師
  十二月壬申以
  親征朝鮮謁
  堂子行禮拜纛啟行先是於冬至祀
  天即告出征遂告於
  廟出師之日設鹵簿吹螺奏樂
  親謁
  堂子行禮於
  堂子外建立八纛吹螺奏樂拜纛啟行次年班師詣堂子行禮
  等謹按崇徳改元在天聰十年四月是時大軍四征皆簡師整旅
  親率王公大臣詣
  堂子行禮乃列纛而拜然後
  親莅軍中誡諭遣行奏凱復行展拜殆無虚嵗武功赫濯
  此其常典矣
  七年三月庚辰以克錦州謁
  堂子行禮是嵗征明之師以錦州㨗聞
  太宗率王貝勒等陳鹵簿鼓吹謁
  堂子行禮復行拜纛之禮
  順治元年四月丙寅
  世祖章皇帝命王貝勒帥師平定中原
  親詣
  堂子奏樂行禮拜纛出師
  九月建
  堂子於京師定上香致祭謁告之禮是年既定燕京即建堂子於長安左門外玉河橋東街門北向内門西向正中
  為祭
  神殿南向前為拜
  天圜殿殿南正中設
  大内致祭立杆石座次稍後兩翼分設各六行行各六重第一重為
  皇子致祭立杆石座次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公各以次序列北向東南為
  上神殿南向崇徳元年定制每年元旦
  皇帝率親王以下副都統以上及藩王等詣
  堂子上香行三跪九拜禮順治二年以元旦或
  親詣行禮或不行禮令禮部預期題請康熙十一年
  旦行禮令鳴贊官贊禮初制
  皇帝親詣行禮滿漢大臣皆從康熙十二年令漢官勿隨往後惟王公滿大臣一品文武官隨往行禮又元旦有掛錢之禮初制王貝勒得掛後貝勒以下不掛每月朔日親王以下貝子以上各遣一人齋戒一日詣
  堂子供獻每嵗春秋二季立杆致祭王貝勒祭三杆貝子鎮國公輔國公祭二杆鎮國輔國奉國將軍祭一杆不祭者聴其無爵宗室不祭今自  大内至入八分公均祭一杆將軍等不立杆致祭其毎月致祭日期初一日
  大内致祭以後王貝勒各以次輪一日致祭若遇大内致祭則應祭者停祭貝子公等亦依次致祭凡祭三杆者於定期内祭一杆十一日後再祭二杆其日有兩三家同祀神者以次為先後或應祭之家有事不能祭預告禮部知㑹次祭者致祭有事者以間補祭若為馬羣致祭者王公得祭將軍不得祭若違例多祭并争祀神者有罰凡官員庶民等設立堂子致祭者永行停止毎年四月八日
  大内並毎旗王貝勒一人依次備供
  大内及軍民人等不祈禱不報祭不宰牲不理刑名餘詳儀注
  康熙十三年正月乙亥以遣大將軍王帥師出征
  聖祖仁皇帝親詣
  堂子行禮次於纛前行禮是嵗吳三桂叛逆遣寧南靖寇大將軍多羅順承郡王勒爾錦帥師之湖廣安西將軍都統業赫帥師之四川
  御正殿授勅即詣
  堂子行禮祭旗纛還至西長安門送之行
  命王以下副都統以上俱乗馬馳而過十月遣將之江寧
  廣東行禮皆同
  十四年閏五月癸夘以平定察哈爾凱旋
  聖祖迎勞於南苑遂率大將軍王暨諸王大臣詣堂子行禮
  三十五年二月丙辰
  聖祖親征噶爾丹率諸王大臣詣
  堂子行禮祭旗纛啟行六月癸巳凱旋詣
  堂子行禮
  五十七年十一月己丑以遣大將軍王帥師出征
  親詣
  堂子行禮是嵗大兵進勦䇿旺阿喇布坦以撫逺大將軍
  帥師
  聖祖御太和殿設鹵簿出征大將軍王等以下俱戎服不
  出征者蟒服以從詣
  堂子行禮次鳴角祭旗纛
  雍正七年六月乙未以遣大將帥師西征
  世宗憲皇帝親詣
  堂子行禮是嵗大軍進勦凖噶爾遣靖邉大將軍出師北
  
  世宗率大將軍以下及諸王大臣詣
  堂子行禮鳴螺祭纛
  御東長安門外黄幄
  親視大將軍等乗馬啟行
  乾隆十三年十一月癸丑以遣大臣經畧金川
  皇上親詣
  堂子行禮先是四川金川畨族逆命
  特命大學士傅恒經畧軍事出師之日
  皇上率經畧大學士及王公大臣等詣
  堂子行禮祭纛禮畢
  御長安門外黄幄
  賜經畧大學士酒及馬
  親視乗馬啟行次年凱旋祗告如初告之禮嗣是乾隆二十年平定凖噶爾二十四年平定回部四十一年平定兩金川出師及凱旋並祗告如禮十四年五月
  詔定出征凱旋告祭
  堂子之禮議政王大臣等奉
  諭㫖
  堂子之祭乃我朝先代循用通禮所祭之神即
  天神也
  列祖膺圖御宇既稽古
  郊禋而燔柴典重舉必以時
  堂子則舊俗相承遇大事及春秋季月上旬必祭天祈報嵗首最先展禮定鼎以來恪遵罔怠且不易其名重舊制也考諸經訓祭天有郊有類有祈穀祈年禮本不一兵戎國之大事故命遣大將必先有事於
  堂子正類祭遺意而列纛行禮則禡也我
  祖宗於行營中或别有征討不及歸告
  堂子則望祭而列纛行事其誠敬如此朕思出師告遣則
  凱旋即當告至乃
  天
  
  宗
  社俱已祝冊致䖍且受成太學而
  堂子則弗之及祠官疎畧如
  神貺何祀典攸闗𢑱章宜備著議政王大臣詳議具奏朕
  親為裁定王大臣等遵
  㫖議上大兵凱旋
  皇帝告祭
  堂子之禮請載入㑹典從之
  十九年四月更定王公致祭
  堂子建立神杆之制
  諭禮部等衙門王公等建立神杆理應按照爵秩等次設立整齊以肅觀瞻著毎翼作為六排毎排六分以未分封皇子等列於前其次則親王郡王貝勒貝子
  公等分為六層設立神杆皇子内已受封爵者其神杆視所封爵立於應立之處所有石座不必移動神杆各按爵次更换毎年修整一次交禮部會同内務府總管查看繪圖進呈著為例尋禮部等衙門議奏謹遵
  諭㫖神杆石座每翼為六排毎排為六分
  皇子神杆列於前其次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公各按排建立但查左翼親王現有七位今一排建立六杆應將第七位親王神杆列於次排郡王之首其郡王貝勒貝子公俱按次接續右翼親王四位郡王六位貝勒二位貝子二位公十七位人數多寡不一不能每排俱得六人之數應将親王列於前其次郡王貝勒貝子公按一排六分之數通融接續叙列奏入従之
  四十七年正月元旦
  皇上親詣
  堂子行禮導迎如儀是年正月初四日上辛祭
  祈穀壇禮臣奏請初一日
  皇上未詣
  齋宫之前拜
  神行禮均可各昭誠敬毋容改期並奏禮成還宫時尚在未入齋戒以前仍導迎作樂以昭大典從之
  堂子祀儀
  凡嵗正元旦
  皇帝率王公滿一品文武官詣
  堂子行拜
  天禮禮部尚書奏請是日内務府官設
  皇帝拜位於
  圜殿外甬道正中鴻臚寺卿率鳴贊官夾道東西面序立有司陳香鐙内務府總管一人率諸王一等䕶衛各一人預詣
  圜殿内進楮帛鑾儀衛陳
  法駕鹵簿詳見鹵簿
  午門外日出前十刻禮部堂官詣
  乾清門奏請詣
  堂子行禮
  皇帝禮服乗禮輿出宫前引大臣十人後扈大臣二人豹尾班執槍佩刀侍衛二十人佩弓矢侍衛二十人翊衛如儀
  駕發警蹕
  午門鳴鐘鹵簿前導不與行禮之百官及外藩䝉古王公台吉朝鮮諸國使臣咸朝服跪送導迎鼓吹設而不作
  皇帝由
  堂子街門入禮部堂官二人恭導至内門降輿
  皇帝由中門入至
  圜殿前就拜位南向立鴻臚寺官引王公位丹陛上各官位丹陛下均南向按翼序立東位西上西位東上鴻臚寺官奏跪拜興
  皇帝率羣臣行三跪九拜禮奏禮成禮部堂官恭導皇帝出内門陞輿鹵簿前導導迎樂作奏祐平之章辭見
  樂考

  皇帝回鑾王公從各官以次退不與行禮之百官等跪
  迎如初儀
  午門鳴鐘王公隨
  駕入内至金水橋恭𠉀
  皇帝還宫王貝勒貝子赴
  乾清門竢入
  坤寧宫祭
  神殿行禮
  右元旦謁拜
  嵗以季春季秋月朔日或二四八十月或上旬諏吉
  神於
  堂子前一日所司立杆於
  圜殿南正中石座祭日懸黄旛繫綵繩綴五色繒百縷楮
  帛二十有七備陳香鐙由
  大内恭請
  神位安奉於祭
  神殿内南向陳餻餌九盤酒琖三
  圜殿陳餻餌三盤酒琖一楮帛如前數設
  御座於祭
  神殿檐下西旁鑾儀衛陳
  法駕鹵簿如儀日出前十刻禮部堂官詣
  乾清門奏時
  皇帝御龍袍衮服乗禮輿出宫警蹕扈從百官跪送皆如元旦儀禮部堂官朝服自街門恭導
  皇帝至内門降輿由中門入至祭
  神殿陞階至檐下就
  御座東向坐諸王貝勒於丹陛上貝子入八分公於丹陛下均按翼北上東西面相向坐贊祀二人先於祭
  神殿次於
  圜殿内均九酌獻三致禱司俎官率執事奏樂舉和畢所
  司設
  御拜位一於祭
  神殿一於
  圜殿禮部堂官恭導
  皇帝詣祭
  神殿
  圜殿拜位立贊祀各致祝辭
  皇帝各行一跪三拜禮王公序立丹陛下兩傍不隨行
  禮禮畢恭導
  皇帝至檐下就
  御座南向坐王公等各就原處列坐司俎尚膳徹餕尚
  茶徹酒
  皇帝命分賜王公各祗受訖降丹陛下序立禮部堂官
  跪奏禮成恭導
  皇帝由中門出陞輿奏樂
  回鑾百官跪送王公隨入至内金水橋均與元旦同恭奉
  神位還御如
  皇帝不親行禮王公百官不齊集以贊祀致辭行禮越
  日為馬祭如儀
  右立杆致祭
  王公等致祭日立杆於各班位石座至街門外下馬自内門右門入坐於西檐前階下東面右王公致祭
  每嵗孟春上旬三日餘月朔日
  大内遣司俎官率
  堂子官吏於
  圜殿奠獻餻酒楮帛贊祀六酌獻三致禱司俎官率執事奏樂舉和贊祀祝辭行禮如儀是日内管領一人於
  上神殿獻餻酒楮帛親王郡王各遣䕶衛一人於上神殿獻楮帛凡執事者均先期齋戒
  右月祭
  每嵗孟夏上旬八日司俎官率執事人等自
  大内請
  佛至
  堂子祭神殿陳香鐙獻餻酒王公各遣人獻餻執事設盥
  盤贊祀二人浴
  佛畢六酌獻三致禱如儀禮畢奉
  佛還御
  右浴佛
  凡出師展拜
  堂子
  皇帝親征屆日鑾儀衛陳
  騎駕鹵簿詳見鹵簿
  午門外列䝉古畫角十六海螺二百於
  堂子街門外左右兵部設
  御營黄龍大纛於
  堂子内門外之南列各旗纛於後屆時
  皇帝御征衣佩刀出宫乗騎前後翊衛
  駕至長安橋軍士吸角吹螺
  駕入
  堂子街門王公以下跪迎隨入螺角止
  皇帝降騎禮部尚書侍郎恭導由中門入就
  圜殿外拜位南向鴻臚寺官鳴贊
  皇帝行三跪九拜禮王公等隨行禮畢螺角齊鳴恭導皇帝詣
  旗纛前望纛行三跪九拜禮不贊王公等隨行禮畢螺角止
  皇帝乗騎作樂啟行
  右親征展拜
  凡遣將出師祗告
  堂子出師之日兵部建八旗大纛各一於
  堂子南門外之南軍士執螺角列於街門外從征軍士按
  翼分列於甬道左右
  皇帝駕至長安橋軍士吸角吹螺大將軍以下暨王公大臣等跪迎於街門之内螺角止禮部尚書侍郎恭導
  皇帝降輿就位行禮羣臣咸隨行禮恭導
  皇帝出
  堂子内門螺角鳴
  皇帝至纛前行禮大將軍以下均隨行禮畢
  皇帝回鑾至東長安門外張黄幄升座
  賜大將軍酒大將軍率將士謝
  恩行禮畢
  皇帝命乗馬啟行百官餞送如儀
  右遣將祗告
  皇帝親征既克有罪諏吉凱旋至日鑾儀衛陳法駕鹵簿自郊外至
  堂子門外
  駕至
  堂子内門禮部尚書侍郎恭導
  皇帝致祭
  堂子並如出師祭告之儀大將軍奏凱而還禮部請㫖諏吉陳設如儀屆時禮部尚書奏請
  皇帝詣
  堂子行禮凱旋將帥大臣及王貝勒大臣俱從禮部尚書
  恭導
  皇帝行禮均如出師祭告之儀
  右凱旋
  大内祭
  神儀
  凡
  大内祭
  神奉晨祀
  神位於祭
  神殿西位東向奉夕祀
  神位於西北南向日昧爽於晨祀
  神位前設餻餌九盤尊一琖一鑪三寅刻進二豕於庭贊
  祀就
  神位前酌獻祝禱司俎官率所屬奏樂舉和畢贊祀跪致辭迺刲牲先薦血次熟而薦於俎贊祀酌獻致辭行禮畢徹饌分爼如儀申刻於夕祀
  神位前陳琖五鑪五不酌獻祝禱時伐鼓餘俱與朝薦同皇帝恭祭
  
  廟齋戒日忌辰清明禁屠日不祭餘日皆祭月朔之翼日
  昧爽立杆於庭陳豕一以祀
  天司祝致辭畢刲牲先薦血次倫膚為膾並炊穀飯以薦司祝致辭如前每嵗四孟月均用馬牛金幣祗薦於
  神贊祀致辭如儀












  皇朝文獻通考卷九十九



  欽定四庫全書
  皇朝文獻通考卷一百
  郊社考
  山川
  等謹按王制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嶽視三公四瀆視諸侯蓋嶽瀆之為德甚博施甚大故崇禮以報若巡狩則望秩焉後世代有損益得失各殊
  本朝法古定制祀有常經凡山川之祀皆視其功德協
  於義法至於
  時巡望祭一則虞周封襌之文陋而勿舉尤超越千古
  
  順治元年定崇祀
  嶽鎮海瀆及直省有司春秋致祭之禮定制以
  五嶽
  五鎮
  四海
  四瀆配享
  方澤壇見第五卷
  地祗壇於
  天神壇之西北向一成方廣十丈縱六丈髙四尺四出陛各六級壇南立青白石龕五刻山形者三為
  五嶽
  五鎮
  四陵山位詳第五卷刻水形者二四圍鑿池祭則注水為四海
  四瀆位均髙八尺二寸左設石龕二刻山水形各一為京畿名山大川位右設石龕二製同為
  天下名山大川位均髙七尺六寸壝方二十四丈嵗遇水旱則遣官祭告祈禱有應則報祭互見第七卷
  嶽鎮海瀆所在地方有司歲以春秋仲月諏日致祭祭東嶽泰山於山東泰安州今升為府祭西嶽華山於陜西華陰縣祭中嶽嵩山於河南登封縣祭南嶽衡山於湖廣衡山縣祭北嶽恒山於直隸曲陽縣移祭見後祭東鎮沂山於山東青州府祭西鎮吳山於陜西隴州祭中鎮霍山於山西霍州祭南鎮㑹稽山於浙江㑹稽縣祭北鎮毉巫閭山於遼東廣寧衛今改為縣祭東海於山東萊州府望祭西海於山西蒲州今升為府祭南海於廣東廣州府望祭北海於河南濟源縣移祭見後祭河瀆於蒲州祭江瀆於四川成都府祭淮瀆於河南唐縣祭濟瀆於濟源縣八年正月
  世祖章皇帝親政遣官致祭
  嶽鎮海瀆定制恭遇
  慶賀大典頒布
  恩詔則遣官致祭以四品以上堂官將事北鎮後兼祭北海遣官一人東嶽東鎮東海遣官一人西嶽西鎮江瀆遣官一人中嶽北海淮瀆濟瀆遣官一人南嶽遣官一人北嶽中鎮西海河瀆遣官一人南鎮南海分遣見後遣官一人諏吉將行先期陳祝文香帛於
  中和殿
  皇帝親閲遣之
  十七年三月改祀
  北嶽恒山於山西渾源州北嶽之祭向在直𨽻曲陽縣自明孝宗時尚書馬文升議請改祀渾源其疏引據周禮及明一統志立説甚正以格於部議而止後屢有言者皆不行至是以科臣援前議請改祀渾源下禮部議覆從之
  康熈六年七月
  聖祖仁皇帝親政遣官致祭
  嶽鎮海瀆禮儀與順治八年同惟南鎮南海遣官各一
  
  十四年十二月以
  冊立
  皇太子遣官致祭
  嶽鎮海瀆
  十六年九月加封
  長白山之神定致祭禮先是四月中
  聖祖命内大臣覺羅武黙納侍衛費耀色等詣長白山審
  驗明白酌行祀禮至是復命奉
  諭㫖長白山發祥重地竒蹟甚多山靈宜加封號永著祀典以昭國家茂膺神貺之意禮部奏言考金大定中封長白山為興國靈應王又加封帝號明初悉去封號止稱為神請依嶽鎮之禮封為
  長白山之神照五嶽例春秋致祭禮儀並同初次往封遣大臣擇地設帳幄立神牌致祭其春秋二祭令寧古塔將軍遣官在烏喇地方望祭遇有
  慶典亦應一例望祭即令祭北鎮官前往行禮從之
  十八年五月加封
  洞庭湖之神遣官致祭時湖南用兵討賊屢捷咸言湖神助順遣官加封致祭
  勅曰頃者逆氛未靖天討用加地當師旅之屯衆賴精英之佑閲時八月波浪不驚俾我六軍舳艫共濟堅城立拔餘孽宵奔眷言撻伐之竒勲實屬神功之丕顯特申昭報式考彛章封為洞庭湖之神載諸祀典専官告祭惟神鑒之
  二十一年二月以平定雲南遣官致祭
  嶽鎮海瀆
  長白山是歲於所遣承祭官外各遣筆帖式一人典守香帛祭文又各給黄縀繖一御仗二龍旗二牌二三月
  聖祖東巡
  盛京望秩
  長白山是時
  駐蹕吉林烏拉地方於松花江岸東南設幄次神位致祭行禮
  二十三年
  聖祖東巡十月
  躬祀
  泰山之神十一月遣官致祭
  嶽鎮海瀆
  長白山先是吏科給事中王同祖疏請巡狩燔柴泰山即過孔林觀禮器九卿議當允行於是禮部議奏虞舜東巡至於岱宗燔柴致祭漢髙過魯以太牢祀孔子俱係巡歴所至致祭行禮今
  皇上聖德神功同符堯舜倣古之制爰事
  東巡經過泰山闕里亦應致祭從之至是
  親詣
  東嶽廟致祭行禮其餘均遣官致祭二十八年東巡致祭禮同嗣是
  南巡所過名山大川均照例致祭
  二十五年五月移
  北海祀典於吉林望祭移祭見後副都御史徐元珙疏言祀典所載致祭北海尚沿宋明舊制於河南濟源縣係在京之南於義未合況北嶽已改祀渾源州則北海應請改祀於混同江庶方位允協下部議行部臣奏言混同江非奉天所轄應照長白山例在附近地方設立幄次神位於祭長白山後行望祭之禮從之
  二十七年十月以
  孝莊文皇后升祔
  太廟遣官致祭
  嶽鎮海瀆
  長白山
  三十二年二月遣
  皇長子祭
  西嶽華山詳見第十四卷
  三十四年以災異遣官告祭
  嶽鎮海瀆
  長白山互見第十四卷
  三十五年建
  海神廟於大沽海口加封致祭時由天津海道運米盛京以備賑濟海神效靈往來迅駛乃建廟大沽海口封為
  大沽海口之神遣禮部司官往祭後定祀典用二月八月中戊日致祭
  三月以
  親征噶爾丹致祭所過
  山川之神是嵗
  聖祖親統六師北征朔漠三月戊午遣官祭居庸關山川
  之神丁卯祭獨石口山川之神四月
  命大學士祭風雨之神界外山川之神五月祭克魯倫河
  之神三十六年二月
  西巡至保德州及横城再渡河均遣官致祭黄河之神至寧夏祭賀蘭山之神凡所厯名山大川均遣官致祭與因事遣祭之禮同
  三十六年七月以平定朔漠遣官告祭
  嶽鎮海瀆
  長白山
  三十七年七月建
  永定河神廟於盧溝橋先霸州新安等處屢被水災發帑濬河以疏水道至是新河告竣
  賜名永定河封其神為
  永定河之神建廟立碑遣官致祭春秋祀之九月
  聖祖東巡遣大學士致祭
  松花江之神
  三十九年六月建
  海神廟於江南安東縣河道總督張鵬翮疏言遵
  㫖將海口攔黄壩拆去水勢通流自興工以來風潮不作
  海神效靈請建廟崇祀
  詔改名大通口封為
  大通口海神春秋致祭
  四十二年三月
  聖祖仁皇帝五十萬壽遣官致祭
  嶽鎮海瀆
  長白山
  十一月
  聖祖西巡遣官致祭
  西嶽華山
  四十三年二月封
  淮神為長源佑順大淮之神以河道總督張鵬翮請立
  廟崇祀
  賜御書靈瀆安瀾匾額與安東縣大通口海神廟皆入春
  秋祀典
  四十八年三月以復行
  冊立
  皇太子遣官致祭山川如初立之禮
  五十二年三月
  聖祖仁皇帝六十萬壽遣官致祭山川與四十二年同
  五十七年十二月以
  孝惠章皇后升祔
  太廟遣官致祭
  嶽鎮海瀆
  長白山是嵗遣官將事滿漢編檢以上皆通行開列
  六十年三月以
  御極六十年大慶遣官致祭山川與
  萬壽告祭禮同
  六十一年建
  江海潮神廟於浙江之尖山時浙江修築石塘工成巡撫朱軾請建廟於江海匯流尖山之麓廟成
  賜御書協順靈川匾額春秋致祭詳見於後
  六十一年十一月
  世宗憲皇帝登極遣官致祭
  嶽鎮海瀆
  長白山
  雍正元年二月以恭上
  聖祖仁皇帝尊謚遣官致祭
  嶽鎮海瀆
  長白山
  十二月以
  冊立
  皇后遣官致祭
  嶽鎮海瀆
  長白山
  二年八月加
  江海大神封號少詹事錢以塏上言請加封江海諸神有功德於民者下禮部議覆從之於是加
  四瀆封號江瀆曰涵和河瀆曰潤毓淮瀆曰通佑濟瀆曰永惠均遣官齎送祭文香帛令督撫布政使大員致祭又加封
  四海龍神東海曰顯仁南海曰昭明西海曰正恒北海曰崇禮均如四瀆儀令地方官致祭又封
  大沽海口之神加廣惠二字立廟天津又封
  浙海潮神為運德海潮之神立廟海寧縣又封洞庭湖神加涵元滙利四字立廟常德府均致祭如儀
  三年三月封山東臨清州
  河神為福漕漳河之神館陶縣
  河神為惠濟漳河之神初禮部議覆錢以塏奏以直省廟祀諸神果有捍禦保障之功者應令請加封號列之祀典於是山東撫臣以漳河濟漕利運請加封號歲以春秋致祭允之
  是歲致祭
  衞源之神衞水源出百泉今運河之經流也河南撫臣疏言百泉之上衞源神祠通漕濟運請列祀典從之仍
  御書匾額令巡撫致祭歲以春秋祀之
  五年二月以黄河澄清
  御製祭文遣官致祭
  黄河之神
  四年冬督撫諸臣次苐奏報黄河澄清地連四省時逾二旬諸王大臣請陞殿慶賀
  世宗不許諭以河神福國佑民功用顯著宜崇祀典以答神庥乃遣官分詣清河武陟二處新建神廟致祭行禮嗣是每昭靈應必遣官致祭
  五月重修江南宿遷縣皂河
  河神廟春秋致祭
  十二月遣官致祭
  河源之神於河州口外以黄河澄清及江南淤地利民故也建祀西寧詳見於後
  七年建
  江神廟於湖廣武昌春秋致祭内閣奉
  諭㫖山川之神錫福於地方百姓是以自古帝王皆誠心展祀以答神貺湖廣境内西南數省之水匯入大江又為川澤之總匯凡屬土地人民及舟楫行旅皆仗江神黙佑保䕶安寧允宜建修廟宇按時致祭以崇報享著湖廣總督巡撫動帑辦理此朕䖍禱神祇䕶國佑民之意非諂媚以求一己之福也乃建廟於湖北武昌平湖
  門之外歲以春秋致祭
  八年建
  海神廟於浙江海寧縣加封為寧民顯佑浙海之神浙江潮神廟既建於尖山又加封號是歲奉
  諭㫖朕惟古聖人之制祭祀也凡山川嶽瀆之神有功德於民生能為之禦災捍患者皆載在祀典蓋所以薦馨昭格崇德報功也雍正二年浙江海塘潮水沖决發帑修築比年以來塘工完整災沴不作居民安業今年潮汛盛漲幾至汎濫官民震恐幸而水勢漸退隄防無恙此皆神明黙垂䕶佑惠我蒸民者也兹特發内帑十萬於海寧縣勅建海神之廟以崇報享着該督遴委賢員度地鳩工務期制度恢宏規模壯麗崇奉祀事用答明神庇民禦患之休烈乃建廟於海寧之春熈門内中祀運德海潮之神以英衞公伍員誠應武肅王錢鏐配享二神見後其他諸神祀於配殿
  世宗御製碑文加神封號遣大臣致祭乾隆十六年二十
  二年
  皇上南巡皆遣官致祭二十七年後四
  巡江浙
  莅蹕海寧並
  躬詣拈香又
  命於杭州建廟崇祀立碑皆如海寧之制詳見於後
  是年建
  湘江神廟於湖廣長沙春秋致祭
  等謹按武昌所祀乃江瀆之神長沙之廟在湘江橘洲則湘江之神也又湖南之巴陵亦建廟於城陵磯磯為蜀江洞庭所匯所祀蓋江瀆之神而未列祭典並識於此
  四月建
  河源神廟於甘肅河州加封為開津廣濟佑國庇民昭應河源之神先是以黄河澄清遣官致祭是年奉
  諭㫖古稱黄河之神上通雲漢光啟圖書禮曰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後海惟神澤潤萬國福庇兆民自古及今功用昭著我朝自定鼎以來仰荷神庥尤為彰顯至於澄清六省之遥閲歴七句之久稽諸史冊更屬罕閒朕思江南河南等處皆有廟宇而河源相近之處向來未建専祠考河源發於崑崙地隔遥邊人稀境僻其流入内地之始則在秦省之西寧地方朕意於此地特建廟宇専祀河源之神九卿詳議具奏尋議黄河發源西畨枯爾坤山經河州之長寧驛流入中國應於河州口外擇地建廟春秋致祭
  御製碑文勒石從之十一年十二年皆遣官致祭
  十二月封直𨽻
  滹沱河神為長源永濟滹沱河神春秋致祭九年建
  永定河神惠濟廟於石景山永定河即古之桑乾河源出太原合衆水為流乗髙注下其性湍悍畿南恒被其害
  聖祖時親加指示導之安流名曰永定加封河神祀之盧
  溝橋雍正七年
  世宗以石景山據河上游工程最要既嚴加捍禦因命擇地建廟廟成遣官致祭
  賜名惠濟仍
  御製碑文以紀之
  十年閏五月建望祭
  長白山享殿於温德亨山今名望祭山舊例春秋致祭皆由寧古塔將軍遣官於吉林之温德亨山設幄次望祭將軍常德奏請於望祭之處為屋五間與長白山相望既不違望祭之義又足以避風雨庶祀事得盡其誠從之十三年令春秋二祀即以寧古塔將軍致祭𠫵領以上均齋戒陪祀
  七月建
  洪澤湖神廟於髙家堰春秋致祭髙堰山盱石工告成奉
  諭㫖洪澤湖賴髙堰以為保障建立石工為久遠之計二年以來風濤恬靜工作易施皆湖神黙佑之力宜䖍誠展禮以申報享之忱乃令河臣建廟於堰上歲以春秋
  祀之
  十三年九月
  皇上登極遣官致祭
  嶽鎮海瀆
  長白山
  十一月以恭上
  世宗憲皇帝尊諡遣官致祭
  嶽鎮海瀆
  長白山
  十二月致祭河南開封府
  河神廟先是河東總督王士俊奏請致祭省城河神至是禮部請遣官齎祭文香帛以往
  皇上以河神顯異曾奉
  世宗憲皇帝特㫖致祭乃
  御中和殿閲視祭文香帛齎送總督行禮致祭
  乾隆元年八月
  特諭致祭
  河神
  海神石景山
  永定河神禮部奉
  諭㫖南北河工與浙江海塘關繫國計民生最為𦂳要當朕即位元年咸慶安瀾理宜䖍修祀典以荅神貺部臣議於清河武陟海寧三處神祠照例齎送祭文香帛令總督致祭又令直𨽻河道總督往石景山致祭從之
  二年正月釐定
  洞庭湖神
  君山廟神致祭典禮二祠春秋致祀祭品向由有司具備是歲奉
  諭㫖洞庭湖神福佑一方靈應顯著君山神廟載在祀典所有春秋祭品禮儀理應動用正項錢糧辦理著照湘江之神之例一體開銷以昭敬禮明神至意四月以恭奉
  世宗憲皇帝配享
  南郊遣官致祭
  嶽鎮海瀆
  長白山
  十二月以
  冊立
  皇后加上
  皇太后徽號遣官致祭
  嶽鎮海瀆
  長白山
  三月立
  海神廟於江南寳山縣春秋致祭大海自北而南奉賢寳山南滙上海皆當其衝而寳山三面距洋尤為險要撫臣請築石塘三百餘丈以資捍禦發帑成之即建廟於上以祀
  海潮之神祀典視淅之海寧
  御製碑文紀之
  八年八月
  皇上東巡
  盛京遣官致祭
  北鎮廟
  長白山
  十三年二月
  皇上東巡
  躬祀
  泰嶽増用中和韶樂遣官致祭
  嶽鎮海瀆
  長白山先是十二年六月
  諭内閣奉
  聖母皇太后懿㫖泰山靈嶽坤徳資生近在魯邦宜崇報享朕不敢違爰遵
  懿訓親奉
  鑾輿秩於岱宗旋蹕青齊觀風布澤以昭崇
  聖法
  祖教孝省方鉅典大學士等㑹議以聞尋議奏古者因名
  山以升中原有燔柴之禮
  聖祖仁皇帝因儀文度數書闕有間議封禪者尤多不經特允廷議以祀五嶽禮致祭今
  皇上東巡致祭泰山應遵康熈二十三年之禮舉行惟是致祭方嶽向未用樂謹按周禮大司樂奏蕤賓歌函鍾舞大夏以祭山川是山川之祭自古用樂今
  特舉盛典秩於岱宗請用中和韶樂令儒臣増撰樂章令太常寺協律郎率樂生豫習備用十三年二月壬午至於泰安
  皇上先詣
  岱廟拈香於配天門内降輿由仁安門入三上香行一跪三拜禮翼日癸未致祭如康熈二十三年之儀遂奉
  皇太后登岱所至祠廟皆拈香致敬奉
  諭稽古巡狩翕河喬嶽典禮攸隆朕兹親祀
  孔廟有事於
  泰山其四嶽四瀆皆宜薦馨用申誠敬著該督就近遴委大員前往以崇秩祀尋議準祭文香帛仍由京馳驛齎送
  十四年四月以平定金川恭上
  皇太后徽號遣官致祭山川如二年之禮
  十五年九月以
  冊立
  皇后恭上
  皇太后徽號遣官致祭山川如十四年之禮
  十月庚午朔
  皇上巡幸中州詣
  嵩嶽廟拈香越日辛未致祭如東巡祭岱廟之儀是年
  祭祀山川悉準東巡之例以
  御道所經遣官致祭黄河之神及衛源神祠
  十六年二月
  皇上南巡遣官致祭所過
  名山大川之神凡巡狩所至禮祀山川是年
  皇上南巡於山東祀東嶽泰山之神至江南祀清河縣河瀆之神淮瀆之神江都縣江瀆之神皆遣官致祭二月
  親祭清河河神廟至浙遣官祭海神廟南鎮會稽山凡
  往返渡河渡江致祭之處皆
  親詣拈香行禮又詣清口風神廟惠濟祠拈香至泰安詣岱廟拈香葢於懷柔百神之禮無不舉矣六月加封
  永定河神為安流廣惠之神遣官致祭
  十二月以
  皇太后六旬萬夀恭上
  徽號遣官致祭
  嶽鎮海瀆
  長白山
  十九年八月
  皇上東巡
  盛京望祭
  長白山渡松花江祭
  江神九月祭
  北鎮廟皆
  親詣行禮
  二十年六月以平定伊犁恭上
  皇太后徽號遣官致祭山川如十四年禮是嵗以大兵西
  征致祭所過
  山川之神大軍所經之山致祭者四一曰阿勒台山一曰珠爾庫柱山一曰博克達山一曰阿拉克山皆以
  詔㫖讀文致祭
  二十二年
  皇上南巡致祭所過
  名山大川之神如十六年禮是後四
  巡江浙致祭皆同
  三月建
  海神廟於杭州之觀潮樓
  勅封為平潮利涉浙海之神是月
  大駕駐蹕杭城奉
  諭㫖浙海之神自雍正八年海塘告成時
  特加褒封
  勅於海寧縣地方建廟崇祀邇年以來海波不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塘工鞏固朕省方浙中親臨踏閲見大溜直趨中小亹両岸沙灘自為捍禦濵海諸邑得慶安瀾利及生民實資神明顯佑應於杭州省城之觀湖樓敬建海神之廟以昭朕崇徳答佑至意應行事宜該部查例具奏禮部奏言雍正八年
  勅建海寧海神廟規制典禮具有成案今奉
  諭㫖於杭州觀潮樓敬建海神廟應令該督撫敬謹相度擇吉興修工成之日遣官告祭加封神號春秋致祭悉遵雍正八年事宜舉行並請
  御製碑文勒石廟中從之
  二十四年十一月以蕩平回部遣官致祭
  嶽鎮海瀆
  長白山
  二十五年定西域
  山川諸神祀典先是大軍平定西域新疆乾隆二十四年告祭額琳哈畢爾噶鄂拉嵗春秋致祀及是駐劄大臣奏請嵗祭博克達鄂拉格登鄂拉穆素爾達巴伊犁郭勒從之嗣後由駐劄大臣次第奏請嵗祭者於山則塔爾巴哈台鄂拉塔勒竒鄂拉崆郭爾鄂博阿布喇拉鄂拉巴爾魯克鄂拉阿勒坦額墨勒鄂拉博爾圖塔克於水則崆格斯郭勒哈什郭勒察罕烏蘇阿里瑪圖郭勒和爾郭斯郭勒策集郭勒薩瑪爾郭勒奎屯郭勒額彬格遜淖爾賽哩木淖爾阿拉克圖古勒淖爾額敏郭勒裕勒雅爾郭勒俱每嵗春秋令駐劄大臣致祭其祭文香帛由京師齎往行禮
  二十六年十二月以
  皇太后七旬萬夀恭上
  徽號致祭
  嶽鎮海瀆
  長白山更定遣官之制先是嶽鎮海瀆遣官七員分七差致祭後分遣八員康熈十六年後増祭長白山特遣一員後與北海同遣共遣官九員乾隆二十六年左都御史金徳瑛奏請與厯代帝王陵寢及闕里兼行禮部議言嗣後併為六差長白山北海同遣官一員西嶽華山西鎮呉山江瀆遣官一員東嶽泰山東鎮沂山東海及南鎮㑹稽山遣官一員中嶽嵩山南嶽衡山濟瀆遣官一員北嶽恒山
  中鎮霍山西海河瀆遣官一員南海遣官一員其厯代帝王陵寢及闕里之祀即分道兼舉毋容另遣從之
  是年建楊橋
  河神祠先是伏汛河溢祥符遂潰楊橋隄乃鑿引渠釃河溜兩匝月而合龍爰建祠並
  頒額勒碑從大學士劉統勲請也
  三十六年建
  白河神廟河挾諸山之水而來至宻雲流益壯性益駛其處為
  巡幸熱河所必經是年七月霖雨積日河驟漲齧坡岸浮橋當水衝不可度乃遣官致禱越日漲陡落丈餘
  命於河壖構祠壬辰五月成
  御製詩勒石祠内
  是年十一月
  皇太后八旬萬夀恭上
  徽號遣官致祭
  嶽鎮海瀆
  長白山如二十六年之禮
  三十九年四月
  封太白山神為昭靈普潤太白山之神建祠祀之
  四十一年五月以平定兩金川恭上
  皇太后徽號遣官致祭
  嶽鎮海瀆
  長白山
  四十二年三月恭上
  大行皇太后尊諡遣官致祭
  嶽鎮海瀆
  長白山
  是年八月
  命定兩金川
  山川諸神祀典先是四十一年兩金川平該處名山大川効靈助順應入祀典者
  上命副將軍明亮具狀以聞尋奏金川之索烏甲索二山小金川之墨爾多山均為畨衆敬奉大軍進勦時頗著靈應又金川大河當官兵攻勦勒烏圍時立柵沿河堅持數日適值陰雨連綿河水旋長旋消於沿灘柵寨並無妨碍及攻克移柵後河水陡發前立柵之處均漫水甚大
  河神効順實贊成功應請秩祀以彰報功之義爰
  命載入祀典用垂久逺
  四十三年八月
  皇上東巡
  盛京望祭北海
  命建
  北海神廟于山海闗並改定望祭處奉
  諭海神咸有廟祀惟北海自山海闗至盛京一帶向未専建廟宇以隆禋祀尚屬闕典着於山海闗澄海樓相近處建立
  北海神廟以妥靈佑九月又
  諭稽考祀典北海原於河南濟源縣望祭河南地屬中州且非濵海固於事理未協嗣經改於吉林東門外望祭雖屬北境然距海尚遠亦非所宜所有春秋秩祀及遇告祭典禮自應恭移於此以協方位是月
  上致祭
  北鎮神廟
  又奉
  諭遼河雙源遥引合而為巨流河襟帶神臯恬波涵潤實為陪都境内大川朕恭謁
  祖陵蹕路所經舟梁利涉緬念
  河神之功甚溥著専建
  河神廟以昭妥侑
  九月
  命建
  渾河神廟于
  盛京城東
  諭渾河發源遥遠自東北來入英峩邊門西流㡬及千里㑹遼入海縈䕶
  三陵滋演萬年
  靈脈長川襟帶兼衛陪都厥功甚鉅自宜䖍崇廟祀以答
  神庥著於盛京城東度地鳩工興建
  河神廟以昭妥佑
  是月建
  松花江神廟
  諭吉林之松花江導源長白襟帶神臯為本朝
  發祥之地綿演億萬載
  景運靈長厥功甚鉅自宜䖍崇廟祀用迓
  神庥已諭令於吉林城外濵江處所度地興建其一
  切祀典即照望祭北海之制載入㑹典
  四十五年
  皇上七旬萬夀遣官致祭
  嶽鎮海瀆
  長白山
  命廟宇有應修葺者守吏以聞
  五月新建
  北海神廟成遣親王致祭
  十二月改定神廟
  敕賜為
  敕封時以頒發新建巨流河渾河神廟扁額奉
  諭建廟神牌扁額均係褒崇神祀沿用勅賜二字未協敬謹之意嗣後如遇有建廟封神等事擬請欽定者廟名著寫勅建其神牌扁額俱著寫勅封字様四十七年以豫省青龍岡漫口合龍未就
  命乾清門侍衛阿彌達至青海河源祭告
  河神是年豫省疏挑引渠自蘭陽至商邱一百七十餘
  里越嵗癸邜春三月河工告成
  是年三月
  諭朕前嵗南巡駐蹕金山即敬書金山靈區安瀾恒佑宏仁廣濟至徳尊神牌位供奉神祠及回鑾渡江時雖有風濤而御舟穏渡實賴神佑不可不崇昭秩祀以答靈庥著該部載入祀典嗣後每遇致祭之期著該部封香帛祝文送往交該督撫親詣金山寺行禮四十八年
  皇上東巡
  盛京遣官致祭
  遼陽太子河
  是年
  上致祭
  北鎮神廟
  四十九年
  諭此次河水陡長各工險要賴
  河神協應得化險為平著蘭第錫等親至
  河神廟䖍祀以答嘉庥
  五十年正月以
  皇上御極五十年大慶遣官致祭
  嶽鎮海瀆
  長白山
  是年奉
  諭江南洪澤湖向藉淮水挹注今淮水發源之處經畢沅勘明疏瀹將支港小河一律浚導該處賈魯惠濟二河其下流歸併渦河入淮現在亦加疏濬俾就通暢并於淮瀆廟䖍申祭告自當仰邀
  靈佑泉源湧發衆水㑹歸下游湖水日就充足以助清敵黄至淮瀆廟如果嵗久未修或形傾圯即動項興修俟廟工告竣時朕當親書匾額用答
  神貺將此諭阿桂畢沅知之尋覆奏南河淮瀆廟一在裏河㕔屬運口毎年隨時修理現在完整阿桂親往瞻禮黙告一在洪澤湖中盱眙縣境内龜山之上相傳向著靈異年久未修等仰體
  聖主誠敬感孚廣邀靈貺之意亦請一體修葺用答神庥從之
  皇帝親祭方嶽儀
  時巡省方禮其方
  嶽特行
  親祭之典有司諏吉豫期守土官潔掃廟宇内外備祭
  品牲牢先一日
  皇帝乃齋扈從王公百官地方文武官應與祭者畢齋行在太常寺凡祭祀皆  行在有司贊□具祝文翰林院隨時撰擬内閣舍人恭書於版授太常寺官豫送祭所
  右具祝版
  是日昧爽光禄寺卿一人眂割牲守土官於祭所神厨設香案光禄寺卿公服上香宰人牽牲告腯遂及守土官眂宰瘞毛血如儀
  右眂割牲
  祭之前夕守土官各因其方為瘞坎於廟門之外工部官張黄幄於廟㦸門内之左鑾儀衛官設洗於幄次太常寺卿屬率守土官入廟供具陳
  神位前牛一羊一豕一豋一鉶二簠簋各二籩豆各十鑪一鐙一設二案一少西北向供祝版一東次西向陳禮神制帛一色各隨其方香盤一尊一爵三冪勺具樂部率太常協律郎設中和韶樂於廟階上如式乃辨位設
  皇帝拜位於廟内正中北向司拜褥官二人立於左稍後陪祀王公位階上百官位階下東西序立重行異等均北面司祝司香司帛司爵分立祝案尊案之次司樂協律郎樂工歌工分立樂懸之次記注官四人立西階下東面御史二人禮部祠祭司官二人鴻臚寺官二人分立王公百官拜位左右東西面典儀一人立東階上西面掌瘞官率瘞人立於瘞坎之隅
  右供張陳設序位
  祭日漏未盡守土大吏率屬治道清蹕自
  行宫至祭所汜掃無令塵揚鑾儀衛官陳
  騎駕鹵簿於
  行在宫門外領侍衛内大臣及内大臣勒所部翊衛官䕶軍統領宗人府王公勒所部後管官采服分班於
  行宫門外祗𠉀不陪祭扈從官序列
  行宫門外守土官序列祭所門前道左陪祭王公於享殿大門外序列𠉀
  駕至隨入内外文武官於享殿庭左右序列執事官豫
  入就位均采服屆時太常寺卿赴
  行宫奏時
  皇帝龍袍補服乘輿出宫前引後扈不陪祭扈從官跪
  送如常儀
  右
  鑾輿出行宫
  駕至廟不陪祭守土官跪迎
  皇帝於大門内降輿右贊引左對引太常寺卿二人恭
  
  皇帝由㦸門中門入至幄次少竢出盥手鑾儀衛官奉
  盥巾如儀贊引對引官恭導
  皇帝陞中階入殿中門詣拜位前立内大臣侍衛止立階下後扈大臣隨侍鴻臚寺官引陪祭王公百官按班均就拜位序立典儀贊樂工登歌執事官各共迺職賛引奏就位
  皇帝就位立
  右盥洗就位
  典儀贊迎
  神司香奉香進至香案前祗竢司樂贊舉迎
  神樂奏祈豐之章樂辭方嶽不同俱詳樂考協律郎舉麾工鼓柷樂
  作賛引奏就上香位暨對引官恭導
  皇帝詣香案前立對引官至祝案前止賛引奏上香司
  香跪進香
  皇帝上炷香三上瓣香畢奏復位恭導
  皇帝復位立奏跪拜興
  皇帝行二跪六拜禮王公百官均隨行禮協律郎偃麾
  工戞敔樂止
  右迎神
  典儀賛行初獻禮有司揭尊冪勺挹酒實爵司樂賛舉初獻樂奏華豐之章樂作司帛奉篚司爵奉爵以次詣
  神案前司帛跪獻篚奠於案三叩興司爵立獻爵奠於墊中畢皆退司祝詣祝案前跪三叩奉祝版跪案左樂暫止賛引奏跪
  皇帝跪羣臣皆跪賛讀祝司祝讀祝訖興以祝版跪安
  於篚内叩如初退樂作賛引奏拜興
  皇帝率羣臣行三拜禮樂止典儀賛行亞獻禮司樂賛舉亞獻奏興豐之章樂作司爵奉爵獻於左如初獻儀樂止典儀賛行終獻禮司樂賛舉終獻樂奏儀豐之章樂作司爵奉爵獻於右如亞獻儀樂止右三獻
  典儀賛徹饌司樂賛舉徹饌樂奏和豐之章樂作有司徹畢樂止典儀賛送
  神司樂賛舉送
  神樂奏錫豐之章樂作賛引奏跪拜興
  皇帝率羣臣行二跪六拜禮樂止典儀賛奉祝帛送瘞
  司祝司帛詣
  神位前跪三叩司祝奉祝司帛奉篚司香跪奉香興以
  次恭送瘞所
  皇帝轉立拜位旁西向竢過復位立
  右徹饌送神瘞祝帛
  祝帛出賛引奏禮成暨對引官恭導
  皇帝降中階出中門乘輿還
  行宫前列鹵簿導從扈衞如來儀陪祭官退不陪祭守土官仍於道左跪送扈從官於
  行宫外跪迎如儀
  右禮成
  還行宫
  遣官致祭方鎮儀
  遣官致祭太常寺具祝文香帛授遣官齎往守土官豫期潔掃廟宇戒辦牲牢器物備執事人司祝司帛司香司爵以府州縣佐貳官通賛以教諭訓導引賛以學弟子員充先祭一日遣官及執事官齋其夕宰人割牲於厨地方州縣官一人公服眂宰如儀祭日昧爽守土官率饌人入廟供具陳
  神位前牛一羊一豕一豋一鉶二簠簋各二籩豆各十鑪一鐙二設案一於中少西供祝版設案一於左陳禮神制帛一色各如其方香盤一尊一爵三設洗於階東引賛二人竢於門質明執事官豫入就位均朝服遣官朝服詣廟引賛引入詣東階下盥手升階至階中北靣通賛賛就位遣官就拜位立賛迎
  神引賛引遣官入殿左門詣香案前賛跪遣官跪賛上香司香跪奉香遣官上炷香三上瓣香興賛復位遣官復位賛跪叩興遣官行二跪六叩禮通賛賛行初獻禮司帛奉篚跪獻於案三叩興司爵奉爵奠於正中皆退賛讀祝引賛賛跪遣官跪司祝進至祝案前跪三叩奉祝版宣讀訖復於案叩如初退賛叩興遣官行三叩禮通賛賛行亞獻禮司爵奠爵於左賛行終獻禮司爵奠爵於右均如初儀賛送
  神引賛賛跪叩興遣官行二跪六叩禮通賛賛奉祝帛送瘞執事官各奉祝帛香由中道送瘞如儀遣官避立拜位東竢過復位立引賛引遣官視瘞禮畢引遣官出執事官皆退
  右方鎮遣官
  遣官祭山川儀
  時巡所經輦路三十里内
  名山大川遣官致祭太常寺具祝文香帛授遣官齎往始終儀節與祭
  方鎮禮同
  右祭所過名山大川
  皇帝時巡所過大川上香儀
  凡將濟大川守土官於岸治壇設案以紙為神位式書
  神號奉設案上陳果盤五爵三香盤一鑪一鐙二
  皇帝親詣上香其日黎明賛引對引預於壇外祗俟太常寺司香一人預於香案旁祗竢司拜褥官豫奉拜褥於案前祗竢均公服
  皇帝御補服乘輿詣壇導從扈衞如常儀及壇降輿司拜褥官豫布拜褥於正中退賛引對引恭導
  皇帝詣香案前司香跪進香
  皇帝上炷香三上瓣香畢賛引對引恭導
  皇帝就位三拜興出壇登舟司拜褥官徹拜褥退
  
  時巡所過大川上香
  遣官致祭嶽鎮海瀆儀
  凡逢
  慶典遣官致祭
  嶽鎮海瀆皆因廟行禮望祭者設次於其所致祭豫期有司諏吉日禮部疏列閣部院寺文職二品以下四品以上官銜名候
  㫖分遣承祭將遣官
  皇帝散齋一日遣官各齋於次太常寺具禮神香祝翰林院隨事撰擬制帛五嶽五鎮四海各如其方包四瀆色用黑各一送禮部禮部祠祭司官各加封題翼日黎明遣官公服㑹於禮部太常寺官設黄案於
  中和殿正中左右各一均南向鑾儀衞設龍亭一於禮部堂上正中設香亭一於龍亭前祠祭司官恭奉祝文帛香設龍亭内校尉舁亭行導以御仗香亭在前龍亭在後進
  大清門中門至
  午門前亭止祠祭司官公服詣龍亭前跪三叩恭奉祝文香帛由
  午門左門
  昭德門至
  中和殿由中門入陳祭文於中案帛左案香右案跪叩如初由殿左門出退立階下記注官四人序立於殿西檐下導引太常寺卿二人序立於殿北門外侍儀禮部尚書侍郎各一人分立殿東西檐之次又侍郎一人率欽天監博士詣
  乾清門奏時
  皇帝御補服乘輿出宫導從扈衞如常儀至
  中和殿北階上降輿太常寺卿導引
  御殿内詣案前北向徧閲祝文香帛畢仍自殿北門乘輿還宫祠祭司官奉祝文香帛出設龍亭内如來儀所司徹案校尉舁亭出禮部尚書侍郎從至禮部陳於堂上正中遣官及齎送香帛筆帖式以次序立於堂左禮部尚書一人於亭左立祠祭司官詣亭前跪三叩以次奉祝帛香授尚書轉授遣官遣官跪受興授筆帖式依序由中門出若非
  親閲太常寺送禮部各加封題禮部尚書率執事官屬暨遣官散齋一日至日黎明咸公服㑹禮部祠祭司官設三案於堂上正中奉祝文設於中案陳香左案陳帛右案訖退立案前左右賛事禮部尚書一人敬謹周眡訖以次分授遣官如前儀
  右閲祝文香帛遣官
  遣官至所祭地守土官潔廟宇備牲牢器物備執事人遣官暨執事官齋祭日有司供具陳設上香讀祝行三獻禮一應禮儀並與
  時巡遣官祭告同
  右祭儀
  歲春秋祭儀
  歲春秋仲月凡
  嶽鎮海瀆所在守土正官一人詣廟致祭執事以禮生
  祭用少牢餘並同
  慶典遣官之儀
  右所在専祭
  特祭山川之神儀
  所在
  名山大川顯著靈異於民有捍禦功者奉
  特典遣専官或崇建廟宇落成降香以部筆帖式一 人并祝文齎往守土官就廟致祭陳設儀節並同前右所在特祭
  歲祭山川之神儀
  直省所在山川有
  勅賜封號立専祠者守土官以時致祭祭日有司具祝文飭廟户潔掃祠宇拂拭神案備執事人具器陳羊一豕一簠簋各二籩豆各十鑪鐙具陳祝文於案左陳帛一香盤一壺一爵三於案右主祭官朝服詣祠引賛禮生二人引入拜位前立乃迎
  神司香自右奉香盤進主祭官三上香引賛賛跪叩興主祭官行三跪九叩禮興司帛自右跪授帛主祭官受帛拱舉授司帛興獻於案司酌酌酒實爵自右跪授爵主祭官受爵拱舉授司爵獻於正中退司祝跪讀祝引賛賛跪主祭官跪讀祝畢主祭官行三叩禮興司爵酌酒獻於左又酌酒獻於右退乃徹饌送
  神引賛賛跪叩興主祭官行三跪九叩禮興執事者以祝帛送燎禮畢各退各祠儀皆同
  右専祠嵗祭














  皇朝文獻通考卷一百



  欽定四庫全書
  皇朝文獻通考卷一百一
  郊社考十一
  耤田祭
  先農儀注附
  等謹按耤田之制上以奉粢盛下以劭農事稽古簡牒其典鉅矣我
  朝重農務耕以開
  王業舉
  先農之祀開千畝之耤冕而秉耒於古有加焉逮夫今日禮益備事益勤推之郡邑莫不順時循典以敬從事又舉
  先蠶祀禮
  躬桑令典務食之源重衣之本以率天下粟帛豐贏婦
  子恬熙此其端與
  順治十年三月
  詔舉行
  先農祀典
  十一年二月
  世祖章皇帝行耕耤禮
  親祭
  先農壇
  康熙十一年二月
  聖祖仁皇帝行耕耤禮
  親祭
  先農壇禮儀與順治十一年同前期遣官祗告
  奉先殿
  雍正二年二月
  世宗憲皇帝行耕耤禮
  親祭
  先農壇禮儀與康熙十一年同三推畢復加一推
  頒發新製三十六禾詞使工歌左右隨行禮畢王以下行
  慶賀禮停止筵宴自是每嵗皆
  親耕如儀
  八月以耤田瑞榖宣付史館是年耤田内産瑞榖一莖四穗者三本一莖三穗者三本一莖兩穗者十二本順天府尹張令璜奏進羣臣請宣付史館從之四年所産尤多有一莖九穗者
  豐澤園所植稻亦然羣臣表賀宣付史館葢瑞應頻書不勝紀云
  四年八月
  命各直省俱行耕耤禮祭
  先農壇是月奉
  諭㫖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朕念切民依舉行耕耤之禮殫竭精誠為民祈榖於
  上帝乃雍正二年三年耤田特産嘉禾今嵗所産自一莖雙穗至九穗皆碩大堅好異于常穀朕見之心甚慰悅特令宣示廷臣葢實有見於天人感召之理㨗於影響無纎毫之或爽朕以至誠肫懇之心每嵗躬耕耤田以重農事即䝉
  上帝降鑒疊産嘉榖以昭休應豈人力之所强為乎禮曰天子為耤千畝諸侯百畝則耕耤之禮亦可通于臣下矣朕意欲地方守土之官俱行耕耤之禮使之知稼穡之艱難悉農民之作苦量天時之晴雨察地力之肥磽凡為官者存重農課稼之心凡為農者無茍安怠惰之習於養民務本之道大有禆益九卿詳議具奏㝷奏上請令奉天府尹各直省督撫及府州縣衛官于所治地方擇潔浄之地設立
  先農壇及耤田自雍正五年為始每嵗仲春亥日各率所屬行禮如儀所收米粟敬謹收貯以供祭祀之粢盛其祭
  先農壇之禮如祭
  社稷凡大小武職官一體與祭俾知耕耤鉅典又以吉林黒龍江二處將軍皆有民社之任令照直省之
  制建立
  先農壇致祭耕耤以重農事禮部於每年十月預擇次
  年耕耤吉期奏
  聞通行内外同日行禮
  乾隆三年三月
  皇上行耕耤禮
  親祭
  先農壇是嵗初舉
  親耕之禮前期六日
  幸豐澤園演耕至日
  親祭
  先農壇遂詣耤田行三推禮畢復加一推禮成
  上御齋宫王以下行慶賀禮
  五年三月以閏嵗春寒遣官致祭
  先農壇禮部奏
  親耕典禮原可間嵗舉行今逢閏年節氣尚覺春寒更衣行禮不無過于煩勞請暫行停止其致祭
  先農壇遣官行禮從之
  八年二月
  詔遣官祭
  先農壇用中和韶樂内閣奉
  諭㫖向來
  先農壇親祭始用中和韶樂遣官則同小祀之例朝日
  夕月等中祀雖遣官仍用中和韶樂但不飲福受胙而已朕思國之大事在農
  先農宜在中祀之列此次遣和親王恭代即照
  朝日
  夕月等壇之例用中和韶樂永著為例
  十九年三月重修
  先農壇
  十八年冬奉
  諭㫖朕每嵗親耕耤田而
  先農壇年久未加崇飾不足稱朕祗肅明禋之意今
  兩郊大工告竣應將
  先農壇宇修繕鼎新其外壖隙地老圃於彼灌園殊為䙝凟應多植松栢榆槐俾成隂鬱翠庶足以昭䖍妥
  靈該部會同查明具奏總理工程王大臣遵
  㫖詳議次第修繕並
  太嵗殿
  天神
  地祗壇俱崇飾鼎新惟旗纛殿以前明舊制
  本朝不於此致祭毋庸修葺壖外隙地計一千七百畝乘時種樹交太常寺飭壇戸敬謹守䕶疏上從之
  先農壇在正陽門外西南制方南向一成方四丈七尺髙四尺五寸四出陛各八級東南為瘞坎壇北正殿五間東
  神庫西
  神㕑各五間井亭各一東南為
  觀耕臺臺前為耤田後為
  具服殿東北為
  神倉前為收穀亭後為祭器庫繚以周垣門南向嵗以仲春亥日
  皇帝親饗
  先農之神祭畢乃
  躬耕耤田及秋玉粒告成所司以
  聞擇吉收貯
  神倉以供
  
  地
  宗廟
  社稷之粢盛
  二十三年二月
  詔除耕耤設棚懸綵之例舊例相沿耕耤則設綵棚
  皇上以其繁費無益
  諭曰吉亥耤畝所重劭農黛耜青箱畚鏄蓑笠咸寓知民疾苦之意而設棚懸綵以芘風雨義無取焉吾民凉雨犁而赤日耘雖襏襫之尚艱豈炎濕之能避且片時用而過期撤是中人數十家之産也其飭除之三十九年三月
  上親耕耤
  詔嗣後耕耤時觀耕臺添設幄次
  四十七年三月
  皇上行耕耤禮
  親祭
  先農壇
  等謹案吉亥劭農典禮綦重
  天子夀逾古稀致勤民務維時侍儀之大學士尚書等
  皆年逾七旬以上等恭讀是嵗
  御製耕耤禾詞仰惟
  皇上聖夀無疆法
  天行健固已協無逸而慶屢豐而大臣觀禮者復多龎眉華首喜溢班聨洵千載罕逢之嘉會也
  五十年三月
  皇上行耕耤禮
  親祭
  先農壇是嵗十一月奉
  諭每嵗春三月應祭
  先農壇行耕耤禮禮部俱先期將祭祀日期及耤田一應事宜預行具題雖屬照例辦理但國家典禮以實不以文朕臨御以來兢兢以敬
  天勤民為念
  郊
  壇大祀無不躬親即耤田親耕亦未嘗稍憚煩勞雖本年夀已七十有五猶親舉三推之典惟是春秋已髙或恐步履稍遜若二三年後自揣精力如常偶一舉行豈非熙朝盛事至本年甫經親行耕耤明嵗應否躬莅自應𠉀朕酌行乃禮部仍照例具題竟似每嵗俱親詣行禮者然豈不轉為具文耶我國家受
  命延洪純嘏敷錫世世子孫若能皆似朕之敬勤不倦自必景祚綿長享國久逺嗣後我子孫繼承奕禩惟當不懈益勤凡遇親耤典禮若年在六十以内禮部自應照例具題年年躬行耕耤之禮若年逾六十禮部先期以親莅或遣官之處具本題請庶鉅典不尚虚文而展禮益昭誠恪著為令
  皇帝親祭儀
  嵗仲春吉亥
  皇帝親饗
  先農前二日禮部尚書一人眡牲如儀
  右眡牲
  致齋  儀同東西郊祀
  先一日遣官一人詣
  奉先殿祗告如常儀
  右告祭
  書祝版
  眡割牲
  眡祝版  儀同東西郊祀
  是日清晨太常寺卿率屬潔壇上下藉以椶薦為瘞坎于壇東南隅設
  先農神座于壇正中南向施黄幄工部官張
  皇帝拜次于南階上如式
  右設神座供張
  將事之夕夜分太常寺卿率屬入壇具器陳牛一羊一豕一登一鉶二簠簋各二籩豆各十琖三十鑪一鐙二壇南中設一案少西北向供祝版東設一案西向陳禮神制帛一色青香盤一尊一爵三設福胙于尊爵之旁加爵一牲陳于爼帛實于篚尊實酒承以舟疏布冪勺具鑾儀衛冠軍使設洗于
  壇東樂部率太常協律郎設中和韶樂及樂舞于壇下東西分列器數與
  東西郊祀同
  右陳設
  省齍  儀同東西郊祀
  辨行禮位壇上幄次為
  皇帝拜位正中北向壇下東南為望瘞位東向陪祀王公位樂懸北東西各二班百官位樂懸南東西各五班重行異等東位西上西位東上均北面辨執事位壇上太常寺司拜牌拜褥官各一人立
  皇帝拜位左右司祝司香司帛司爵各一人光禄寺卿二人侍衛二人太常寺贊荅福胙一人侍儀禮部尚書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副都御史樂部典樂各一人位東西序分立祝案尊案之次如常儀壇下太常寺典儀一人司樂一人東立西面起居注官四人西立東面糾儀御史四人禮部祠祭司官四人引禮鴻臚寺官四人分立王公百官拜位之次協律郎歌工樂工舞佾分立樂懸之次均東西面掌瘞官率瘞人立于瘞坎之南北面
  右辨位
  其日五鼓步軍統領率所部清蹕除道
  御道左右塗巷皆設布幛鑾儀衛陳
  法駕鹵簿于
  午門外不陪祀王公百官朝服祗𠉀如常儀辰初三刻太常寺卿赴
  乾清門奏時
  皇帝御祭服乘禮輿出宫前引後扈如儀
  駕發警蹕
  午門鳴鐘鼔導迎樂陳而不作羣臣跪送提鑪官左右騎導詣壇如
  郊祀之儀
  右
  鑾輿出宫
  駕將至司祝奉祝版設於祝案禮部尚書一人率太常
  寺卿屬詣
  神庫上香行禮恭請
  先農神位奉安壇座上如儀鴻臚寺官豫引陪祀王公
  于壇門内按翼序立𠉀
  駕至隨行引陪祀百官東班于拜位南北面西班于拜
  位西東面序立祗𠉀
  駕至壇東門内降輿贊引對引太常寺卿二人恭導皇帝至壇東盥鑾儀衛官跪奉盥奉巾如儀贊引對引
  恭導
  皇帝由中階陞就拜位前立前引内大臣提鑪官侍衛均于階下止立後扈大臣隨侍鴻臚寺官引陪祀王公百官均就拜位典儀贊樂舞生登歌執事官各共廼職武舞執干戚進贊引奏就位
  皇帝就位立
  右盥洗就位
  典儀贊瘞毛血迎
  神司香奉香進立祗𠉀司樂贊舉迎
  神樂奏永豐之章樂作贊引奏就上香位恭導
  皇帝詣香案前立奏上香司香奉香跪進於右
  皇帝上炷香次三上瓣香畢奏復位恭導
  皇帝復位立贊引奏跪拜興
  皇帝率羣臣行三跪九拜禮樂止
  右迎神
  典儀贊奠帛爵行初獻禮司帛奉篚有司揭尊冪勺挹酒實爵以次至案前恭竢司樂贊舉初獻樂奏時豐之章樂作司樂舉節舞干戚之舞司帛跪獻篚奠于案三叩司爵跪獻爵奠于墊中興各退司祝至祝前跪三叩興奉祝版跪案左樂暫止贊引奏跪
  皇帝跪羣臣皆跪贊讀祝司祝讀祝辭曰維某年月日皇帝致祭于
  先農之神曰惟
  神肇興農事萬世永賴兹當東作之時躬耕耤田祈諸物豐茂為民立命謹以牲帛酒醴庶品之儀致祭尚
  饗讀畢興奉祝版跪安
  神位前三叩興退樂作贊引奏拜興
  皇帝率羣臣行三拜禮樂止武功之舞退文舞執羽籥
  
  右初獻
  典儀贊行亞獻禮司樂贊舉亞獻樂奏咸豐之章樂作舞羽籥之舞司爵獻爵于左儀如初獻樂止右亞獻
  典儀贊行終獻禮司樂贊舉終獻樂奏大豐之章樂作舞同亞獻司爵獻爵于右儀如亞獻樂止文徳之舞退
  右三獻
  既終獻太常寺贊禮郎一人少前西面立贊荅福胙光禄寺卿二人奉福胙至
  神位前拱舉退祗立于
  皇帝之右侍衛二人進立于左贊引奏跪
  皇帝跪左右官皆跪奏飲福酒右官進爵
  皇帝受爵拱舉授左官次受胙如飲福儀贊引奏拜興皇帝三拜興又奏跪拜興
  皇帝行二跪六拜禮王公百官均隨行禮典儀贊徹饌司樂贊舉徹饌樂奏屢豐之章樂作徹畢樂止右受福胙徹饌
  典儀贊送
  神司樂贊舉送
  神樂奏報豐之章樂作贊引官奏跪拜興
  皇帝率羣臣行三跪九拜禮樂止
  右送神
  典儀贊奉祝帛香饌送瘞司祝司帛詣
  神位前咸跪三叩司祝奉祝司帛奉篚興司香跪奉香
  司爵跪奉饌興以次恭送瘞所
  皇帝轉立拜位東旁西向竢祝帛過復位立典儀贊望瘞司樂贊舉望瘞樂奏慶豐之章樂作陪祀王公百官退贊引奏詣望瘞位
  皇帝詣望瘞位望瘞贊引奏禮成恭導
  皇帝詣
  太嵗殿上香樂止禮部尚書率太常寺卿屬恭請
  神位復御上香行禮如儀
  皇帝于具服殿更衣乃行
  親耕禮禮畢還宫太常寺官徹
  乾清門齋戒牌銅人送寺
  右望瘞禮成
  乾隆三十七年
  㫖議准
  先農壇儀注
  皇上御禮轎自外北天門入内北天門循
  太嵗殿後轉至
  壇東北隅降輿詣
  壇行禮禮成仍於降輿處
  御禮轎詣
  太嵗殿上香
  遣官饗
  先農壇之禮先一日太常寺以祝版送内閣恭書受而
  奉諸
  神庫至日雞初鳴遣官朝服詣壇贊引太常寺贊禮郎二人引由壇右門入行禮于階下上香贊升壇升降均由東階不飲福受胙王公不陪祀祝帛送瘞避立西旁饗畢順天府府尹率屬行耕耤禮餘均如前儀
  右遣官儀
  直省府州縣衛各建
  先農壇嵗以仲春亥日致祭省會以總督若巡撫一人主之若有故則布政使以次攝陪祀文武官及各執事入均如祭
  社稷之禮先二日主祭官及各官致齋公所掃除壇壝内外祭日雞初鳴執事人入設
  先農神案于正中南向陳鉶一簠二簋二籩豆各四案前設爼陳羊一豕一又前設香案一陳祝文香盤鑪鐙左設一案東向陳帛一尊一爵三陳福酒胙肉于尊爵之次設洗于階下之東質明引班引陪祭官入引贊引主祭官入通贊贊執事者各司其事贊就位引主祭官至階下盥手就拜位立陪祭官按班就東西拜位立均北面迎
  神上香讀祝行三獻禮餘儀均與祭
  社稷同祭畢率屬行耕耤禮其府州縣官嵗祭
  先農壇並同
  社稷祭期牲帛器數行禮儀節與省會同
  右直省府州縣先農壇
  皇帝親耕儀
  嵗仲春吉亥
  皇帝躬耕
  帝耤前期禮部疏請得
  㫖命親王郡王三人卿貳九人從耕順天府備躬耕絲鞭耒耜飾以黄服耜黄犢稻種青箱備從耕三王麥榖九卿豆黍青箱鞭及耒耜朱飾服耜黝牛皆依期畢辦
  右戒辦
  先一日遣官祗告
  奉先殿是日黎明順天府豫設案二於
  太和殿東檐下以龍亭三分載
  躬耕鞭耒種箱彩亭四分載麥榖豆黍種箱鑾儀衛備曲葢御仗樂部和聲署設鼓吹均竢於
  午門外府尹率屬奉耕器入陳于第一案鞭左耒右奉種箱陳于第二案中稻種左麥榖右豆黍
  皇帝御中和殿閲
  先農壇祝版畢記注官退竢丹墀
  皇帝御保和殿戸部尚書侍郎率屬舉案入
  太和殿南左門出北左門詣
  中和殿内正中陳鞭耒案于北陳種箱案于南皆東西肆遂及禮部尚書侍郎序立丹陛之南重行西面記注官升西階復位立禮部尚書奏請
  皇帝御中和殿閲耕器五榖種畢奏禮成
  皇帝出殿門乘輿還宫扈從如儀戸部官舉案復于太和殿東檐下順天府官升左階徹案奉鞭耒種箱出
  午門外仍設各亭内鑾儀校舁行前列繖仗導迎樂作奏禧平之章至
  先農壇由中門詣耤田耕所
  右閲耒耜榖種
  是日工部官灑掃
  觀耕臺上下藉以椶薦張次於
  具服殿之東設
  御屏寶座于臺上正中南向武備院官供
  御座鋪陳順天府官陳鞭耒種箱龍亭于耤田之左右陳麥榖豆黍種箱采亭于從耕位之左右陳耕器農器于臺下東西兩旁如儀
  右陳設
  鴻臚寺官乃辨位耤田之北正中為
  皇帝躬耕位戸部尚書一人在右順天府府尹一人在左禮部尚書一人太常寺卿一人鑾儀衛使一人在前耆老二人農夫二人掌耕犢立表于左右從耕田首東班王二人戸部兵部工部通政司各一人西上西班王一人吏部禮部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各一人東上皆順天府官屬丞倅二人從耆老一人農夫二人掌耕牛樂部典樂一人和聲署正二人丞二人立于耤田南北面工歌禾詞者十有四人司金鼓板篴笙簫各六人頂帶耆老四人披蓑戴笠執錢鎛者二十人麾五色采旗者五十人耆老三十有四人農夫三十人相間為班魚貫東西序立署正一人立于北東面鴻臚寺鳴贊一人立于東西面一人立于西東面侍儀御史二人分立鳴贊官之北東西面記注官四人立臺南階下之西東面不從耕王公大學士及三品以上官夾臺東西隅翼立陪位
  右序位
  届時
  皇帝親饗
  先農禮畢前引内大臣贊引對引太常寺卿恭導皇帝詣具服殿更黄龍袍少竢鑾儀衛官率輿尉迴輿
  
  觀耕臺東階外從耕三王九卿暨陪位王公以下咸蟒袍補服按班東西祗𠉀執事官依位序立禮部尚書太常寺卿奏時遂及前引大臣恭導
  皇帝出殿南向詣耕耤位和聲署正舉旗三麾歌工樂工以下齊赴耤田北前引大臣退於兩旁侍立從耕三王九卿就耕位東西面立鳴贊贊進耒耜戸部尚書奉耒耜贊進鞭順天府府尹奉鞭均北面跪進興退
  皇帝右秉耒左執鞭禮部尚書太常寺卿鑾儀衛使恭
  導行
  躬耕禮耆老牽牛農夫扶犁順天府府尹執青箱户部尚書隨播種左右鳴金鼓采旗招颭工歌三十六禾詞唱和從行
  皇帝三推三返每嵗奉加一推一 㫖返畢歌止順天府府尹以青箱復于龍亭鳴贊贊受耒戸部尚書跪受耒耜贊受鞭順天府府尹跪受鞭皆興復置龍亭内
  皇帝御補服禮部尚書奏請
  御觀耕臺暨太常寺卿恭導
  皇帝升中階
  御寶座後扈内大臣隨升立
  御座兩旁記注官升西階東面北上序立從耕三王九卿以次受鞭耒耆老牽牛農夫扶犂順天府屬丞倅一人執青箱一人隨播種三王五推五返九卿九推九返釋鞭耒入侍班位立執事官以青箱復各采亭内序班引順天府屬官及耆老農夫服本色服持農器至臺前西偏北面東上重行序立聴贊行三跪九叩禮退至耤田終畝
  
  親耕
  禮部尚書奏禮成
  皇帝降東階乗輿由
  先農門出
  法駕鹵簿前導導迎樂作奏祐平之章
  皇帝回鑾王公從各官以次退不陪祀王公百官朝服
  
  午門外跪迎
  午門鳴鐘王公隨
  駕入至内金水橋恭𠉀
  皇上還宫各退
  右
  鑾輿回宫
  恭遇
  時巡省方遣官祭
  先農壇禮畢順天府府尹率屬耕耤九推九返農夫終
  畝畢望
  闕行三跪九叩禮直省督撫耕耤禮同儀見後
  右順天府府尹耕耤
  奉天府直省府州縣衛嵗仲春吉亥省會總督若巡撫率在城文官耕耤是日首縣知縣視土宜備榖種青箱朱鞭耒服耜黝牛及他農器耕器豫陳耕所耆老率農夫竢於田間通贊學弟子員分立田首向
  闕張畫屏設香案南向通贊立香案之南引班教諭訓導立通贊之南皆東西面届期致祭
  先農禮畢各官易蟒袍詣耤田通贊贊行耕耤禮督撫以下就耕所執事者授耒耜鞭皆右秉耒左執鞭進耕督撫以府佐貳官一人執種箱一人播種布政使按察使以首領官各道以州縣佐貳官知府知縣以丞史執箱播種皆耆老一人牽牛農夫二人扶犁各九推九返畢釋鞭耒以次序立田首西面北上農夫遂終畝告畢事各官補服望
  闕立通贊贊齊班引班分引督撫以下至香案前按班序立重行北面耆老農夫稍逺列行北面隨立贊跪叩興行三跪九叩禮畢各退若府不附省州縣衛不附府者正官率佐貳丞史耕耤各以耆老二人執箱播種餘儀同
  右直省耕耤












  皇朝文獻通考卷一百一



  欽定四庫全書
  皇朝文獻通考卷一百二
  郊社考十二
  親蠶祭
  先蠶
  乾隆元年
  先蠶祠於都城北郊以季春吉已遣官致祭先蠶雍正十三年河東總督王士俊疏請奉祀先蠶禮部議於北郊依
  先農壇典制建立
  先蠶壇尋以侍郎圖理琛奏改立
  先蠶祠於安定門外每嵗季春巳日遣太常寺堂官以
  少牢致祭
  七年建
  先蠶壇於西苑定
  皇后親蠶祀
  先蠶之禮是年七月大學士鄂爾泰等奏言古制天子親耕南郊以共粢盛后親蠶北郊以共祭服我
  皇上親耕耤田以示重農至意乾隆元年議建先蠶祠宇所以經理農桑之道至為周備今又
  命議親蠶典禮伏思躬桑親蠶厯代遵行但北郊蠶壇向在安定門外故明嘉靖時以后妃出入道逺親莅未便且其地水源不通無浴蠶所遺址久經罷廢考唐宋時后妃親蠶多在宫苑之中明代亦改建於西苑伏讀
  聖祖仁皇帝御製耕織圖序於豐澤園之北治田數畦環以溪水隴畔樹桑旁立蠶舍是育蠶之事
  聖祖仁聖帝親加講求今逢重熙累洽禮明樂備之時親
  蠶大典闗係農桑自應遵
  㫖舉行以光典禮其應相度蠶地建立蠶壇桑壇蠶宫從室之處請交内務府㑹同工部等衙門辨理至親蠶典禮所應齋祀躬桑授蠶治繭等儀注及選
  擇蠶母蠶婦受桑布繅一切禮文事宜應交禮部詳議請
  㫖奏上從之乃建
  先蠶壇於西苑之東北南向一成方四丈髙四尺四出
  陛各十級西北為瘞坎東南
  先蠶神殿西向覆以綠琉璃崇基三出陛左右宰牲亭
  一井亭一北為
  神庫南為
  神厨壇東為
  觀桑臺前為桑園
  具服殿五間東西配殿各三間後殿五間配殿各三間均覆以綠琉璃浴蠶河在宫牆之東自外圍北垣流入由南垣出設牐啟閉木橋二橋東蠶署三間蠶室二十七間均西向壇垣周百六十丈西南隅正門三左右門各一禮部擬上儀注言
  皇后親饗
  先蠶應令欽天監選擇吉日禮部具奏兩請
  皇上轉奏
  皇太后如奉
  懿㫖
  皇后親蠶之年禮部具題恭請行禮豫日設立先蠶西陵氏神位於蠶壇之上太常寺先期奏聞致祭前二日
  皇后於正殿致齋至日以一太牢
  親祀行三獻禮應陪祀者各致齋陪祀翼日蠶未生則諏日皇后詣桑壇行
  躬桑禮蠶事畢蠶母率蠶婦擇繭之圓潔者貯筐恭獻
  以告蠶事之登擇吉
  皇后復詣蠶壇親臨織室行繅三盆手禮遂布於蠶婦
  之吉者使繅而朱緑元黄之以供
  
  廟黼黻之用從之蠶母二人於内外命婦中擇髙年嫻禮儀者充之蠶婦二十七人擇内苑熟悉
  蠶事者充之詳見儀注

  等謹按蠶桑之利養育萬民王政要務故以親桑率之而必報功於始為其事者誠不忘本也伏讀
  聖祖仁皇帝耕織圖詩二十三首自浴種以至成衣備悉
  蠶女之情狀其第十五圖為祀謝
  御製云自是西陵功徳盛萬年衣被澤無疆則
  先蠶之祀亦待時而舉爾至於蠶神名號漢祀二神固屬無稽鄭氏馬祖之説亦殊難據農始炎帝止稱先農則蠶始黄帝止稱先蠶禮臣原議義理允當及茲定禮列於中祀祭用太牢樂用六奏仲吕為宫及諸禮儀皆折衷盡善焉
  九年三月吉巳
  皇后親饗
  先蠶壇翼日行
  躬桑之禮
  七年之秋既定
  皇后親蠶禮冬十二月禮部具疏以
  親饗
  先蠶吉期上請欽奉
  皇太后懿㫖皇后親詣行禮是年首舉
  親蠶大典行禮如儀
  十一年定致祭
  先蠶遣
  妃恭代之禮先是禮部具儀親蠶典禮於
  皇后不行親祭之年照例遣太常寺堂官致祭是年不
  行親祭禮部照例具題奉
  諭㫖從前建立蠶祠未議皇后親蠶之禮是以照祭祀例遣官今既舉行皇后親蠶典禮若遇不行親祭之年自應遣妃内一人恭代致祭所有行禮儀注大學士㑹議具奏尋議上嗣後或
  皇后親饗或遣
  妃恭代之處禮部照例兩請具題如奉
  㫖遣
  妃恭代之年應交内務府請
  㫖從之嗣至十四年二月禮部具疏請代奉
  諭㫖
  先蠶祭期禮部奏請照例遣妃恭代此於禮意未協夫妃所恭代者代皇后也有皇后則妃可承命行事皇貴妃未經正位中宫則親蠶之禮尚不當舉行何得遣妃恭代應照皇帝不親行耕耤順天府尹致祭
  先農之例於内務府總管或禮部太常寺堂官奉宸院卿内酌派一人致祭方足以明等威而昭儀制於是禮部遵行並載入㑹典及
  皇后冊立乃復舉
  親饗
  先蠶及
  躬桑之禮
  皇后親祭儀
  嵗季春吉巳
  皇后親饗
  先蠶先二日禮部尚書一人眂牲如儀
  右眂牲
  是日昧爽太常寺進齋戒牌銅人内監豫設黄案一於
  交泰殿之左内務府總管一人及宫殿監侍豫竢於乾清門太常寺卿率所屬恭奉齋戒牌在前銅人在後前引如儀至
  乾清門内務府總管以授宫殿監侍恭設於
  交泰殿案内齋戒牌南向銅人西向跪三叩退
  皇后乃齋陪祀
  妃
  嬪公主福晉以下文官三品武官二品命婦以上咸致齋
  右致齋
  眡割牲  儀與饗先農同
  先一日奉宸苑卿率屬潔壇上下藉以椶薦為瘞坎於壇西北施黄幄於壇上太常寺官恭設
  先蠶神座於幄内正中南向工部官張
  皇后拜幄於南階上如式太常寺典簿具牲俎博士辦
  簠簋籩豆登鉶之實以次展於
  神厨太常寺卿詣
  神庫以恭請
  神位之儀指授蠶宫令退贊禮郎引内務府總管一人
  
  神厨周眡牲牢籩豆太常寺官以陳設之儀指授宫殿監侍訖皆退
  右設神座幄供張展牲器
  至日雞初鳴内務府總管及宫殿監侍率内監入壇具器陳牛一羊一豕一登一鉶一簠簋各二籩豆各十鑪一鐙二東設一案西向陳禮神制帛一色青香盤一尊一爵三設福胙於尊爵之旁加爵一牲陳於俎帛實於篚尊實酒承以舟疏布冪勺具内監設洗於具服殿樂部率掌儀司内監陳樂於壇下東西分列如式
  右陳設
  辨行禮位壇上正中為
  皇后拜位北向壇下西北為望瘞位西向當階左右為
  陪祀
  妃
  嬪公主福晉拜位北面稍南左右為陪祀命婦拜位按翼分列重行異等東位西上西位東上均北面辨執事位司拜褥女官二人立於壇上
  皇后拜位左右相儀女官二人立拜位後左右均東西面司香女官一人司帛女官一人司爵女官一人奉福胙女官二人序立東案之東西面接福胙女官二人立於壇上之西東面壇下典儀司樂女官各一人當階左立西面傳贊女官六人二人立於壇南東西面二人立於
  
  嬪公主福晉拜位左右二人立於命婦拜位左右均東西面樂工歌工以童内監為之序立於東西樂懸之次女官掌瘞者立於瘞坎之西北隅
  右辨位
  未明前三刻步軍統領飭所部清蹕除道自
  神武門至
  壇門左右塗巷皆設布幛陪祀公主福晉命婦及執事女官朝服豫集壇内鑾儀衛率内監陳
  駕鹵簿詳見鹵簿
  順貞門外凡旂尉民尉皆内監充辰正初刻太常寺卿暨内務府總管赴
  乾清門奏時宫殿監督領侍轉奏
  皇后御禮服乗鳯輿出宫如儀陪祀
  
  嬪咸乗輿從由
  順貞門
  神武門北上門入陟山門至内壝左門相儀女官二人跪奏請降輿
  皇后降輿
  妃
  嬪咸降輿從前引女官十人右贊引左對引女官二人恭導
  皇后入具服殿少竢
  妃
  嬪隨入配殿祗竢傳贊女官引公主福晉命婦等於具服殿門外東西序立祗𠉀執事女官之外補闕八人以備執事之闕凡女官均於宫人内選充如不足於内府及八旗命婦内選充
  右車駕詣壇
  辰正一刻蠶宫令詣
  神庫上香跪三叩興恭請
  先蠶神位内監十人前引入壇奉安座上畢相儀奏請
  行禮
  皇后出具服殿盥司盥跪奉帨巾盥畢詣壇
  
  嬪以下隨行司拜褥女官豫設拜褥於壇上拜次贊引對引女官恭導
  皇后陞中階就拜位前北向立前引十人止立壇下相
  儀二人隨侍傳贊引
  妃
  嬪公主福晉及命婦均就拜位序立典儀贊執事者各共乃職贊引奏就位
  皇后就位立
  右盥洗就位
  典儀贊迎
  神司香奉香進至香案前祗𠉀司樂贊舉迎
  神樂奏庥平之章樂作贊引奏就上香位暨對引恭導皇后詣香案前立對引至帛案前止立司香跪贊引奏
  
  皇后跪奏上香司香進香
  皇后上炷香三上瓣香興贊引奏復位暨對引恭導皇后復位立奏跪拜興
  皇后行六肅三跪三拜禮傳贊贊跪叩興
  
  嬪以下隨行禮樂止
  右迎神
  典儀贊奠帛爵行初獻禮司帛奉篚司爵奉爵進至案前祗竢司樂贊舉初獻樂奏承平之章樂作司帛跪獻篚奠於案一叩興司爵跪獻爵奠於墊中興皆退樂止
  右初獻
  典儀贊行亞獻禮司樂贊舉亞獻樂奏均平之章樂作司爵獻爵於左儀如初獻樂止
  右亞獻
  典儀贊行終獻禮司樂贊舉終獻樂奏齊平之章樂作司爵獻爵於右儀如亞獻樂止
  右三獻
  典儀贊答福胙奉福胙二人恭奉福胙詣
  神位前拱舉退祗立於
  皇后拜位之右接福胙二人進立於左贊引奏跪皇后跪左右女官皆跪奏飲福酒右女官進福酒皇后受爵拱舉授左女官次受胙如飲福之儀贊引奏
  拜興
  皇后一拜興又奏跪拜興
  皇后行四肅二跪二拜禮
  妃
  嬪以下均隨行禮典儀贊徹饌司樂贊舉徹饌樂奏柔平之章樂作徹畢樂止
  右受福胙徹饌
  典儀贊送
  神司樂贊舉送
  神樂奏洽平之章樂作贊引奏跪拜興
  皇后率
  妃
  嬪以下行六肅三跪三拜禮樂止
  右送神
  典儀贊奉帛香饌送瘞司帛詣
  神位前跪一叩司帛奉篚興司香跪奉香司爵跪奉饌
  興以次恭送瘞所
  皇后轉立拜位旁西向起拜褥竢香帛過仍布拜褥復位立典
  儀贊望瘞陪祀
  妃
  嬪公主福晉命婦退贊引奏詣望瘞位樂作恭導
  皇后詣望瘞位望瘞奏禮成恭導
  皇后詣具服殿更衣
  妃
  嬪隨入便殿更衣樂止蠶宫令恭請
  神位復御上香行禮如儀
  皇后還宫宫殿監侍徹
  交泰殿齋戒牌銅人授太常寺官送寺越日
  皇后乃率從桑之
  妃
  嬪公主福晉命婦行
  躬桑禮
  右望瘞禮成
  遣
  妃致祭
  先蠶之禮先二日及陪祀之公主福晉命婦均致齋所
  司供具如式至日昧爽
  妃朝服乗輿詣壇清道辟除如常儀至内壝右門降輿入行禮於階下上香贊引壇升降均由東階
  
  嬪不陪祀不飲福受胙香帛送瘞避立西旁餘如前儀
  右遣妃儀
  皇帝遣官致祭
  先蠶之禮所司供具如前儀至日鷄初鳴遣官朝服詣壇贊引太常寺贊禮郎二人引由壇左側門入行禮儀節與饗
  先農同
  右遣官儀
  皇后躬桑儀
  嵗季春
  皇后躬桑前期三日禮部具疏以請
  皇帝承奉
  皇太后懿㫖下
  制報可乃徧布諸司供備内務府豫奏以
  
  嬪二人公主親王福晉以下縣君鎮國公夫人以上三人文三品武二品官以上命婦四人從蠶採桑掌儀司治桑畦飭採桑鈎筐
  皇后金鈎
  妃
  嬪銀鈎均黄筐公主福晉夫人命婦均鐡鈎朱筐依期畢辦
  右戒辦
  皇后既以吉已饗
  先蠶禮畢蠶已生翼日如蠶未生則視蠶生諏日
  皇后散齋一日從採桑
  妃
  嬪公主福晉夫人命婦畢齋宫殿監侍設案於
  交泰殿内正中東西肆又設案於左右南北肆率内監至
  内右門祗𠉀是日執事官咸蠎袍補服黎明内務府官以龍亭一載
  躬桑鈎筐采亭一載從採桑鈎筐内鑾儀校舁行掌儀
  司官前導總管暨蠶宫令從由
  隆宗門至
  内右門亭止宫殿監督領侍率蠶宫令丞暨内監恭奉鈎筐以次入
  内右門陳
  皇后筐鈎於
  交泰殿中案陳
  妃
  嬪公主福晉夫人筐鈎於左案陳命婦筐鈎於右案皆筐左鈎右畢乃奏時
  皇后吉服出
  御交泰殿
  
  嬪隨出侍立
  皇后先閲鈎次閲筐既徧還宫
  妃
  嬪從入宫殿監侍奉筐鈎出
  内右門仍置各亭内以次舁行出
  隆宗門鑾儀校接舁前引如初至内務府署旗仗前導導迎樂作奏禧平之章及西苑奉宸苑卿自門迎入蠶宫令分陳於採桑所
  右閲筐鈎
  届期蠶宫令率内監潔掃具服殿内外及
  觀桑臺上下藉以椶薦設
  皇后觀桑寶座於臺北正中南向供
  御座鋪陳臺下桑畦東西首行第一株為
  皇后躬桑位東向執鈎相儀一人在右執筐相儀一人
  在左東西第二行一株為
  妃
  嬪從採位第三行一株為公主福晉夫人從採位第四行一株為命婦從採位執鈎筐蠶婦各二人皆在左右傳贊女官二人在臺南左右北面侍班福晉夫人命婦在女官之南東西面内侍率童監歌採桑辭者十人司金鼔板遂笙簫者二十有四人於臺前東西麾五色采旂者四十人於桑畦外東西分班序立
  右序位
  是日黎明蠶宫令啟西苑門從桑侍班公主福晉夫人命婦及執事女官蠶母蠶婦咸蠎袍補服豫至西苑南門内序立祗𠉀辰正二刻禮部尚書内務府總管詣
  乾清門奏時已初刻宫殿監侍轉奏
  皇后御龍袍乗輿出宫從桑
  妃
  嬪蠎袍乗輿從詣西苑如饗
  先蠶儀
  右車駕出宫
  皇后駕至西苑詣具服殿少竢傳贊分引
  
  嬪公主福晉夫人命婦就從採位立引侍班之公主福晉夫人命婦就侍班位立執事女官暨童監咸依位序立典儀奏請
  皇后行躬桑禮
  皇后出具服殿前引後從如常儀至桑畦北正中相儀女官一人奉鈎跪進於右一人奉筐跪進於左興
  皇后右持鈎左持筐東行桑畦外采旂招颭臺前内監
  鳴金鼔歌採桑辭辭詳樂考
  皇后至東第一株桑前東向採桑一條蠶母二人助採復行至西第一株桑前東向採桑二條蠶母助採亦如之採畢歌止各退
  皇后以鈎筐授相儀相儀二人跪受於左右興復於龍
  亭退竢臺隅典儀奏請
  御觀桑臺贊引對引命婦恭導
  皇后陞臺御座
  妃
  嬪以下採桑各蠶婦一人授鈎一人授筐二人助採妃
  嬪公主福晉夫人採桑五條命婦採桑九條畢咸釋鈎筐授蠶婦復於采亭
  
  嬪登臺侍立
  皇后寶座前左右公主福晉夫人命婦退入侍班位立執鈎筐者皆退典儀相儀各女官歛諸筐次第置於臺南傳贊引蠶母蠶婦至臺前北面跪典儀舉
  皇后懿筐授蠶母蠶母恭受次舉
  
  嬪以下從桑各筐授蠶婦蠶婦受訖皆興奉筐至蠶室切之蠶婦灑箔禮成
  右親桑
  蠶母以禮成告典儀典儀跪奏
  皇后駕興贊引對引恭導
  皇后詣具服殿典儀奏陞座
  皇后陞寶座傳贊分引
  妃
  嬪以下東西序立次公主福晉次夫人次命婦次蠶母蠶婦東位西上西位東上皆北面傳贊贊跪叩興皆行六肅三跪三叩禮退典儀奏禮畢
  皇后降座陞輿警蹕
  妃
  嬪從還宫如來儀公主福晉以下皆退
  右禮成回宫
  及蠶成蠶母蠶婦擇繭貯筐以獻
  皇后遂以獻於
  皇帝
  皇太后乃擇吉日
  皇后行繅三盆手禮採桑
  
  嬪從繅是日乗輿出宫警蹕如常儀至織室繅盆前妃
  嬪侍立蠶母漬繭於盆以手出緒握其總跪進
  皇后
  皇后受總親繅三少退立
  
  嬪進繅以五為節遂布於蠶婦之吉者使繅禮畢乗輿還宫警蹕如來儀
  右獻繭繅絲
  皇朝文獻通考卷一百二
<史部,政書類,通制之屬,皇朝文獻通考>



  欽定四庫全書
  皇朝文獻通考卷一百三
  郊社考十三
  告祭
  等謹按馬端臨立告祭門於郊社考而告宗廟者亦附載又於後畧述告陵及告岳瀆山川宫觀神祠之儀葢告祭云者因事而告其舉也無常期故别為一門而告郊為告禮之所先系告祭於郊社考義固可順而賅且於宗廟則先事以起例也我
  國家定制有大典必先期祭告於
  圜丘
  方澤
  太廟
  奉先殿
  社稷及
  陵寢或
  親詣或遣官
  列聖以來事
  天事
  地事
  祖之心隨時協宜聿昭誠敬夫固有愈備而愈盛者矣兹
  恭紀於編至祭告
  嶽鎮海瀆
  歴代帝王陵寢
  先師闕里則自具本門
  天命元年正月壬申朔
  太祖高皇帝受
  覆育列國英明皇帝
  尊號行焚香告
  天禮
  天聰十年四月壬午
  太宗文皇帝以乙酉受
  寛温仁聖皇帝
  尊號建國號曰大清改元崇徳先期祭告
  
  地
  崇徳元年十一月癸卯以征明克城敗敵遣官祭告
  太廟
  是月乙丑冬至以太牢祀
  天於
  圜丘並告征朝鮮之由復祭告
  太廟
  二年六月丙辰以再征朝鮮臣服其國及克明皮島㨗音
  親告
  太廟
  四年五月乙丑以征明大㨗
  親告
  太廟
  七年七月癸未以克取明錦松塔杏四城並擊敗援兵大㨗遣官祭告
  太廟
  八年正月丙申朔
  太宗文皇帝聖躬違和遣官祭告
  太廟
  八月丙戌
  世祖章皇帝即位遣官祭告
  圜丘
  太廟
  九月辛亥以
  大行皇帝山陵寳城宫殿告成擇日
  梓宫發引奉安遣官祭告
  圜丘
  太廟
  順治元年四月甲子以出師征明遣官祭告
  太廟並告
  大行皇帝
  七月癸巳以中原平定遷都於燕遣官祭告
  圜丘
  太廟
  福陵
  越日甲午月祭
  大行皇帝並告遷都
  十月乙卯朔
  世祖章皇帝登極祭
  天
  
  太廟
  社稷是日
  世祖章皇帝以定鼎燕京
  親詣
  南郊祭
  
  地即
  皇帝位仍用大清國號順治紀元遣官祭告
  太廟
  社稷
  辛酉以恭上
  大行皇帝
  尊諡遣官祭告
  圜丘
  方澤
  太廟
  社稷並祭告
  大行皇帝
  甲子以加封宗室諸王遣官祭告
  太廟
  十一月甲辰以冬至大祀
  天於
  圜丘
  親詣
  太廟祗告
  丁未以
  南郊禮成還告
  太廟
  二年六月己未以平定江南遣官祭告
  圜丘
  方澤
  太廟
  社稷
  閏六月辛夘以蕩平流冦遣官祭告
  三年十一月戊辰以平定浙東全閩遣官祭告四年正月丁卯以平定四川遣官祭告
  四月丙子以平定廣東遣官祭告
  右皆如二年六月禮
  五年十一月乙丑以冬至恭奉
  太祖武皇帝配享
  圜丘追尊
  肇祖原皇帝
  興祖直皇帝
  景祖翼皇帝
  顯祖宣皇帝恭奉
  神主奉安
  太廟遣官祭告
  圜丘
  方澤
  太廟
  社稷
  七年二月丙戍以恭上
  大行皇太后
  尊諡及諏吉發引奉安
  梓宫於
  昭陵遣官祭告
  圜丘
  方澤
  太廟
  社稷
  八年正月丙寅以恭奉
  孝端文皇后神主升祔
  太廟遣官祭告
  圜丘
  方澤
  太廟
  社稷
  二月丁亥以
  親理大政恭上
  昭聖慈夀皇太后尊號遣官祭告
  圜丘
  方澤
  太廟
  社稷
  八月丁巳以
  大婚遣官祭告
  圜丘
  方澤
  太廟
  甲子以
  大婚禮成加上
  昭聖慈夀皇太后
  徽號曰
  昭聖慈夀恭簡皇太后遣官祭告如二月禮後皆同
  九年十月丙寅以
  尊封
  皇考懿靖大貴妃
  康恵淑妃遣官祭告
  太廟
  十年閏六月甲戌以
  昭聖慈夀恭簡皇太后臨御慈寧宫遣官祭告
  太廟
  十一年六月癸酉以
  册立
  皇后遣官祭告
  圜丘
  方澤
  太廟
  己卯以
  冊立
  皇后禮成加上
  昭聖慈夀恭簡皇太后
  徽號曰
  昭聖慈夀恭簡安懿皇太后遣官祭告如禮
  十二年正月丙午以營建
  乾清宫
  景仁宫
  承乾宫
  永夀宫遣官祭告
  圜丘
  方澤
  太廟
  社稷
  十一月己酉祭告
  圜丘
  是月乙巳冬至
  郊祀畢奉
  諭朕自即位凡
  郊祀大典必誠必敬問有遣代亦必如禮致齋今冬至祀
  天遣額爾克戴青恭代但因駐蹕南苑致齋日期爾部未經題明内院諸臣亦未奏知偶失記憶忽然猛省不勝悚惕朕為
  天之子昭事當䖍既有疎忽何敢自隱即選擇吉日祗申祭告於是以後四日己酉遣官申告
  十三年七月辛亥以
  臨御乾清宫遣官祭告
  圜丘
  方澤
  太廟
  社稷
  十二月戊寅以
  冊封
  皇貴妃遣官祭告
  太廟
  丙申以
  冊封
  皇貴妃禮成加上
  昭聖慈夀恭簡安懿皇太后
  徽號曰
  昭聖慈夀恭簡安懿章慶皇太后遣官祭告如禮
  十四年正月丁未以初行
  祈榖壇禮奉
  太祖武皇帝配享遣官祭告
  圜丘
  方澤
  社稷戊申遣官祭告
  太廟
  庚午以營建
  奉先殿遣官祭告
  圜丘
  方澤
  太廟
  社稷
  三月戊申以恭奉
  太宗文皇帝配享
  圜丘
  祈穀壇遣官祭告
  圜丘
  方澤
  太廟
  社稷
  辛亥以恭奉
  太祖武皇帝
  太宗文皇帝配享
  方澤遣官祭告如戊申禮
  十五年正月以
  昭聖慈夀恭簡安懿章慶皇太后聖體康豫
  親行告謝禮先是十四年十二月
  世祖章皇帝諭禮部
  皇太后聖體違和荷䝉
  
  地
  祖宗
  社稷眷佑今已康寧朕心欣慶應躬行告謝禮爾部擇吉以聞尋部臣議奏於是以正月戊午謝
  圜丘己未謝
  方澤辛酉謝
  太廟
  社稷
  十六年九月丁夘以滇黔底定遣官祭告如禮十七年正月以
  省躬
  親行祭告先是戊午
  諭禮部朕荷
  天眷佑纘承
  祖宗鴻緒統御天下夙夜乾惕圖所以乂安海内永底昇平十有七年于兹乃民生尚未盡遂貪吏尚未盡改積習相仍未臻丕變且滇黔雖入版圖而伏莽未靖征調猶繁焦思竭力治效未孚負
  上天之簡畀愧
  祖宗之寄托虚
  皇太后教育之恩孤四海萬民之望非朕未嘗勵精求治實由涼徳所致反覆循省罔敢即安兹欲引咎自責祭告
  
  地
  太廟
  社稷布告中外爾部即擇期具奏庚申禮部奏擬正月
  十一日甲子奉
  諭宜間日行禮於是以丙子告
  圜丘丁丑告
  方澤己夘告
  太廟
  社稷
  四月戊申以
  大享殿合祀遣官祭告
  
  廟
  十八年正月己未
  聖祖仁皇帝登極遣官祭告
  圜丘
  方澤
  太廟
  社稷
  三月壬申以恭上
  大行皇帝
  尊謚遣官祭告
  圜丘
  方澤
  太廟
  社稷
  十月甲子以恭上
  皇曽祖夀康太妃尊號遣官祭告
  太廟先是順治十七年十月庚戌
  世祖章皇帝諭禮部仁夀宫
  太祖妃年長行尊向來未進名封禮宜舉行所有應封名號應行典禮爾部即詳察具奏至是
  聖祖仁皇帝登極始舉行
  十一月戊戌以恭奉
  世祖章皇帝神主升祔
  太廟
  奉先殿遣官祭告
  圜丘
  方澤
  太廟
  奉先殿
  社稷
  康熙元年三月乙酉以明桂王朱由榔就擒
  親告
  世祖章皇帝遣官祭告
  圜丘
  方澤
  太廟
  社稷
  福陵
  昭陵
  四月乙夘以恭改上
  太祖武皇帝
  孝慈武皇后
  尊謚加上
  太宗文皇帝
  尊謚
  親告
  圜丘遣官祭告
  方澤
  社稷
  十月壬寅以恭上
  聖祖母昭聖慈夀恭簡安懿章慶皇太后
  尊號加上
  徽號曰
  昭聖慈夀恭簡安懿章慶敦惠太皇太后恭上
  母后皇后
  尊號曰
  仁憲皇太后
  母后
  尊號曰
  慈和皇太后遣官祭告
  圜丘
  方澤
  太廟
  社稷
  二年四月戊午以奉移
  世祖章皇帝梓宫於
  孝陵遣官祭告
  圜丘
  方澤
  太廟
  社稷
  五月癸巳以恭上
  大行慈和皇太后
  尊謚遣官祭告如禮
  六月己亥以奉安
  世祖章皇帝梓宫於
  地宫
  孝康章皇后梓宫同日奉安遣官祭
  圜丘
  方澤
  太廟
  社稷
  四年九月庚寅以
  大婚遣官祭告如順治八年
  丁未以
  大婚禮成加上
  昭聖慈夀恭簡安懿章慶敦惠太皇太后
  徽號曰
  昭聖慈夀恭簡安懿章慶敦惠温莊太皇太后
  仁憲皇太后
  徽號曰
  仁憲恪順皇太后遣官祭告如元年十月禮後皆同
  六年十一月丙午以恭奉
  世祖章皇帝配享
  圜丘遣官祭告
  圜丘
  方澤
  太廟
  社稷
  乙夘以恭奉
  世祖章皇帝配享
  方澤遣官祭告如丙午禮
  丙辰以
  親理大政加上
  昭聖慈夀恭簡安懿章慶敦惠温莊太皇太后
  徽號曰
  昭聖慈夀恭簡安懿章慶敦惠温莊康和太皇太后仁憲恪順皇太后
  徽號曰
  仁憲恪順誠惠皇太后遣官祭告如禮
  八年十一月壬子以修建
  太和殿
  乾清宫告成遣官祭告如順治十二年
  九年正月戊戌以上辛
  親祭
  祈穀壇遣官祭
  太廟
  庚子以恭奉
  世祖章皇帝配享
  祈穀壇遣官祭告如六年禮
  四月以五月丙辰朔恭奉
  孝康章皇后神主升祔
  太廟
  奉先殿癸丑遣官祭告
  圜丘
  方澤
  太廟
  社稷乙夘遣官祭告
  奉先殿
  八月丙申以恭奉
  太皇太后恭謁
  孝陵
  親詣
  太廟祭告
  壬子
  駕囘京
  親詣
  太廟告至
  十年二月戊戌以
  經筵開講
  親詣
  奉先殿祭告嗣後嵗或遣官
  九月庚戍以寰宇一統恭
  謁
  福陵
  昭陵展祭行告成禮
  親詣
  太廟祭告
  十一月庚戍
  駕囘京
  親詣
  太廟告至
  十一年二月乙未以
  耕耤遣官祭告
  奉先殿嗣後嵗以為常
  十三年六月己未以
  册諡
  仁孝皇后遣官祭告
  太廟
  十四年正月戊寅以
  仁孝皇后神主升祔
  奉先殿遣官祭告
  奉先殿
  十二月乙丑以
  册立皇太子允礽遣官祭告
  圜丘
  方澤
  太廟
  社稷
  十五年正月癸巳以建儲加上
  昭聖慈夀恭簡安懿章慶敦惠温莊康和太皇太后徽號曰
  昭聖慈夀恭簡安懿章慶敦惠温莊康和仁宣太皇太后仁憲恪順誠惠皇太后
  徽號曰
  仁憲恪順誠惠純淑皇太后遣官祭告
  圜丘
  方澤
  太廟
  奉先殿
  社稷以次
  尊封
  皇考恭靖妃
  淑恵妃
  端順妃
  寧慤妃同告
  太廟
  奉先殿
  十六年八月乙丑以
  册立
  皇后遣官祭告
  圜丘
  方澤
  太廟
  奉先殿以次
  册封
  貴妃同告
  太廟
  奉先殿
  十七年閏三月庚申以
  册諡
  孝昭皇后遣官祭告
  太廟
  五月庚戌以修
  皇穹宇兩廡拜臺遣官祭告
  圜丘
  方澤
  太廟
  社稷
  十八年四月壬申以
  孝昭皇后神主升祔
  奉先殿遣官祭告
  奉先殿
  五月以改營
  奉先殿遣官祭告
  圜丘
  方澤
  太廟
  社稷
  二十年三月
  仁孝皇后梓宫
  孝昭皇后梓宫自沙河
  殯宫奉移至
  陵戊午以奉安
  地宫遣官祭告
  圜丘
  方澤
  太廟
  奉先殿
  社稷
  孝陵
  十二月丁酉以蕩平滇逆遣官祭告
  圜丘
  方澤
  太廟
  社稷時將申祗告内閣翰林院撰擬寰海昇平告祭文以進
  聖祖諭曰吳三桂反叛以來勞師動衆兵民困苦已極若以為推枯拉朽容易成功則辭過其實惟此艱難之故
  全賴
  天地鴻庥
  祖宗覆庇乃能奏績其以此意撰擬朕將親覽焉
  戊戌以
  册封
  皇貴妃
  貴妃
  惠妃
  宜妃
  徳妃
  榮妃遣官祭告
  太廟
  奉先殿
  壬寅以滇逆蕩平加上
  昭聖慈夀恭簡安懿章慶敦惠温莊康和仁宣太皇太后徽號曰
  昭聖慈夀恭簡安懿章慶敦惠温莊康和仁宣𢎞靖太皇太后
  仁憲恪順誠惠純淑皇太后
  徽號曰
  仁憲恪順誠惠純淑端禧皇太后遣官祭告如禮二十一年二月壬辰以雲南底定海㝢蕩平恭
  
  永陵
  福陵
  昭陵遣官祭告
  奉先殿
  二十二年十二月庚戌以平定海逆遣官祭告
  圜丘
  方澤
  太廟
  社稷又遣官祭告
  陵寢
  二十七年四月奉移
  大行太皇太后梓宫至
  陵享殿遣官祭告
  孝陵奉安
  梓宫於
  孝陵之南為
  暫安奉殿遣官祭告
  孝陵
  十月甲寅以恭上
  大行太皇太后
  尊諡遣官祭告
  圜丘
  方澤
  太廟
  奉先殿
  社稷
  庚申以恭奉
  孝莊文皇后神主升祔
  太廟
  奉先殿遣官祭告如禮
  二十八年七月癸夘以
  册立
  皇后遣官祭告如禮
  九月甲寅以
  册諡
  孝懿皇后遣官祭告
  太廟
  十月己夘以奉安
  孝懿皇后梓宫於
  地宫遣官祭告如二十年三月禮
  十一月庚申以
  孝懿皇后神主升祔
  奉先殿
  親詣
  奉先殿祭告
  十二月乙丑以
  寧夀宫成恭奉
  仁憲恪順誠惠純淑端禧皇太后臨御新宫遣官祭告太廟
  三十四年二月丁巳以崇建
  太和殿遣官祭告
  圜丘
  方澤
  太廟
  奉先殿
  社稷
  六月丁酉以
  冊封皇太子妃遣官祭告
  太廟
  奉先殿
  三十五年二月癸丑以
  親征噶爾丹遣官祭告
  圜丘
  方澤
  太廟
  奉先殿
  社稷
  三十六年七月乙丑以平定朔漠大功告成遣官祭告如初禮
  丙申以
  太和殿成丁酉
  臨御新殿遣官祭告如初禮
  三十九年十二月甲戌以
  册封
  貴妃遣官祭告
  太廟
  奉先殿
  四十七年九月辛夘以廢皇太子允礽遣官祭告時
  聖祖仁皇帝親撰告
  天文告
  方澤
  太廟
  社稷文略同
  四十八年三月庚辰以復
  册立皇太子允礽遣官祭告
  圜丘
  方澤
  太廟
  社稷
  五十一年十一月乙未以復廢皇太子允礽遣官祭告如前
  五十二年
  聖祖仁皇帝六十萬夀聖節遣官祭告
  圜丘
  方澤
  太廟
  社稷
  五十七年三月庚申以恭上
  大行仁憲恪順誠惠純淑端禧皇太后
  尊諡遣官祭告如禮
  庚午以奉移
  孝惠章皇后梓宫至
  陵享殿遣官祭告
  圜丘
  方澤
  太廟
  社稷至
  陵日遣官祭告
  暫安奉殿
  孝陵
  四月辛巳以奉安
  孝惠章皇后梓宫於
  孝東陵地宫遣官祭告如禮
  十二月戊午以恭奉
  孝惠章皇后神主升祔
  太廟
  奉先殿遣官祭告如禮
  庚午以
  册封
  宣妃
  和妃
  成妃遣官祭告
  太廟後殿
  奉先殿
  六十年二月乙未以
  御極六十年大慶遣官祭告
  圜丘
  方澤
  太廟
  奉先殿
  社稷
  是月以
  御極六十年大慶恭謁
  孝陵丁酉啟
  鑾乙夘旋
  蹕皆遣官祭告
  奉先殿
  六十一年十一月乙未祭告
  奉先殿甲午
  聖祖仁皇帝上賔
  世宗憲皇帝自
  暢春園
  親奉
  大行皇帝黄輿還
  乾清宫奉安越日遣官祭告
  奉先殿
  辛丑
  世宗憲皇帝登極庚子遣官祭告
  圜丘
  方澤
  太廟
  奉先殿
  社稷
  雍正元年二月戊辰以恭上
  大行皇帝
  尊諡遣官祭告
  圜丘
  方澤
  太廟
  奉先殿
  社稷
  三月癸夘以奉移
  聖祖仁皇帝梓宫於
  景陵遣官祭告
  圜丘
  方澤
  太廟
  社稷至
  陵之前一日遣官祭告
  奉先殿至
  陵日遣官祭告
  陵寢
  六月辛未以
  追封
  皇考敬敏皇貴妃遣官祭告
  太廟
  奉先殿
  七月以加上
  列祖
  列后
  尊諡前期五日甲辰遣官祭告
  圜丘
  方澤
  社稷
  八月戊午以恭上
  大行仁夀皇太后
  尊諡遣官祭告如禮
  甲子以奉移
  孝恭仁皇后梓宫於
  景陵遣官祭告如禮
  丙子以奉安
  聖祖仁皇帝梓宫
  孝恭仁皇后梓宫於
  地宫遣官祭告
  圜丘
  方澤
  太廟
  奉先殿
  社稷
  陵寢
  等謹按
  敬敏皇貴妃祔𦵏
  地宫前期一日遣官祭告
  太廟
  奉先殿遣官詣
  聖祖仁皇帝梓宫前祭告
  九月丁丑以恭奉
  聖祖仁皇帝神主
  孝誠仁皇后神主
  孝昭仁皇后神主
  孝懿仁皇后神主
  孝恭仁皇后神主升祔
  太廟
  奉先殿遣官祭告
  圜丘
  方澤
  社稷同日祭告
  太廟中殿
  後殿
  奉先殿十一月庚子以恭奉
  聖祖仁皇帝配享
  圜丘遣官祭告
  圜丘
  方澤
  太廟
  奉先殿
  社稷
  十二月丙寅以
  册立
  皇后
  親詣
  奉先殿祭告遣官祭告
  圜丘
  方澤
  太廟後殿以次
  册封
  貴妃
  齊妃
  熹妃同告
  太廟後殿
  奉先殿
  二年正月庚辰以恭奉
  聖祖仁皇帝配享
  祈穀壇遣官祭告如元年十一月禮
  二月壬戌以
  耕耤遣官祭告
  奉先殿嗣後嵗以為常
  三月丙申以平定青海遣官祭告
  圜丘
  方澤
  太廟
  奉先殿
  社稷
  閏四月癸未以獻俘遣官祭告
  太廟
  社稷
  壬寅以恭奉
  聖祖仁皇帝配享
  方澤遣官祭告如元年十一月禮
  六月庚辰以
  尊封
  皇考皇貴妃
  貴妃
  宻妃
  定妃
  通嬪遣官祭告
  太廟後殿
  奉先殿
  三年二月己夘以祫祭即吉遣官祭告
  太廟
  奉先殿
  是月
  昭西陵啟土奉安
  孝莊文皇后梓宫於
  享殿前期三日遣官祭告
  太廟
  八月以
  御經筵
  親詣
  奉先殿祭告嗣後嵗或遣官
  十一月以
  聖祖仁皇帝三週年
  親詣
  景陵致祭前期一日遣官祭告
  奉先殿
  駕囘京次日遣官祭告
  奉先殿
  十二月庚午以奉安
  孝莊文皇后梓宫於
  昭西陵地宫遣官祭告
  圜丘
  方澤
  太廟
  社稷
  陵寢
  乙亥以
  册諡
  敦肅皇貴妃遣官祭告
  太廟後殿
  奉先殿
  四年正月丁未以革允禩等黄帶除其宗籍遣官祭告
  奉先殿先是辛丑
  諭允禩等不可留於宗姓之内此朕灼知確見者今撰文告祭奉先殿可將祭文宣示諸王大臣等或朕之所見如此而仰體
  列祖之心稍有不慊於朕諸王大臣不妨直言各出所見囘奏此事闗係重大朕既切加詢問諸王大臣等若有所見而不直行陳奏則大不忠矣諸王大臣等覆奏允
  禩等罪大惡極
  列祖必不願以此等逆天犯法之人為子孫昭告奉先殿除其宗籍實為允協
  七年四月以征厄魯特策妄阿喇布坦之子噶爾丹䇿凌壬寅
  親詣
  太廟祭告
  九年八月辛亥以大學士忠達公撫逺大將軍馬爾賽啟行征噶爾丹策凌
  
  皇四子皇上御名祭告
  奉先殿
  十三年九月己亥
  皇上登極遣官祭告
  圜丘
  方澤
  太廟
  奉先殿
  社稷
  十一月丙午以恭上
  大行皇帝
  尊諡遣官祭告
  圜丘
  方澤
  太廟
  奉先殿
  社稷
  乙夘以恭上
  孝敬憲皇后
  尊諡遣官祭告如丙午禮
  十二月丁丑以恭上
  聖母
  尊號曰
  皇太后
  徽號曰
  崇慶皇太后遣官祭告
  圜丘
  方澤
  太廟後殿
  奉先殿
  社稷
  乾隆元年正月己未以
  謁
  陵遣官祭告
  奉先殿
  三月丙申以加上
  列祖
  列后
  尊諡遣官祭告
  太廟
  奉先殿庚子祭告
  圜丘
  方澤
  社稷
  十月丁酉以奉移
  世宗憲皇帝梓宫於
  泰陵遣官祭告
  圜丘
  方澤
  太廟
  奉先殿
  社稷
  十一月辛夘以
  尊封
  皇祖夀祺皇貴妃
  温惠貴妃
  順懿宻妃
  純裕勤妃遣官祭告
  太廟後殿
  奉先殿
  甲午以
  崇慶皇太后臨御慈寧宫遣官祭告
  太廟後殿
  奉先殿
  十二月丙寅以
  尊封
  皇祖襄嬪
  熙嬪
  謹嬪
  靜嬪
  穆嬪遣官祭告
  太廟後殿
  奉先殿
  二年二月丁丑以奉移
  孝敬憲皇后梓宫於
  泰陵遣官祭告如元年十月禮
  丁亥以奉安
  世宗憲皇帝梓宫
  孝敬憲皇后梓宫於
  地宫遣官祭告如雍正元年八月禮
  三月庚寅以恭奉
  世宗憲皇帝神主
  孝敬憲皇后神主升祔
  太廟
  奉先殿遣官祭告如禮
  四月癸酉以恭奉
  世宗憲皇帝配享
  圜丘遣官祭告
  圜丘
  方澤
  太廟
  奉先殿
  社稷
  五月庚戌以恭奉
  世宗憲皇帝配享
  方澤遣官祭告如四月禮
  七月乙巳以修
  奉先殿興工
  親詣
  奉先殿祭告遣官祭告
  圜丘
  方澤
  太廟
  社稷工竣告同互見宗廟考
  八月甲戌以恭
  謁
  泰陵遣官祭告
  奉先殿囘  鑾又告嗣後恭遇  謁   陵祗告奉先殿或  親詣或遣官皆如是行
  九月丙戌朔以
  尊封
  皇考貴妃
  謙妃遣官祭告
  太廟後殿
  中殿
  十月丁亥以
  謁
  
  親詣
  太廟祭告
  十一月丙子以祫祭
  太廟釋服即吉遣官祭告如雍正三年二月禮
  十二月丙戌以
  冊立
  皇后
  親詣
  奉先殿祭告遣官祭告
  圜丘
  方澤
  太廟後殿以次
  冊封
  貴妃
  嫺妃
  純妃
  嘉嬪同告
  太廟後殿
  奉先殿
  癸巳以
  冊立
  皇后禮成加上
  崇慶皇太后
  徽號曰
  崇慶慈宣皇太后遣官祭告如雍正十三年十二月禮後皆
  

  三年正月庚申以恭奉
  世宗憲皇帝配享
  祈穀壇遣官祭告如二年四月五月禮
  庚辰以諏吉二月甲申興工修
  太廟
  親詣
  太廟祭告遣官祭告
  圜丘
  方澤
  奉先殿
  社稷上竣告同互見宗廟考
  三月丙午以
  御經筵
  親詣
  奉先殿祭告嗣後嵗或遣官
  庚申以
  耕耤遣官祭告
  奉先殿嗣後嵗以為常
  六年十一月壬午以
  冊封
  嘉妃
  愉嬪
  怡嬪
  舒嬪遣官祭告
  太廟後殿
  奉先殿
  八年八月
  駕詣
  盛京躬謁
  祖陵啟
  鑾囘京皆
  親告
  奉先殿嗣是十九年四十三年四十八年恭謁 盛京   祖陵祗告禮同
  十一月乙巳
  尊封
  皇祖温惠皇貴妃遣官祭告
  太廟後殿
  奉先殿
  十年四月甲子以乙丑
  冊諡
  慧賢皇貴妃庚午
  冊諡
  哲憫皇貴妃遣官祭告
  太廟後殿
  奉先殿
  十一月癸未以
  冊封
  貴妃
  貴妃
  愉妃
  令嬪遣官祭告
  太廟後殿
  奉先殿
  十三年五月癸卯以
  冊諡
  孝賢皇后遣官祭告
  太廟
  奉先殿
  十一月冬至遣官祭告
  奉先殿時
  皇上命於祭文中増叙入大學士傅恒經畧金川啟行
  之期以謹告
  十四年三月癸亥以平定金川遣官祭告
  圜丘
  方澤
  太廟
  奉先殿
  社稷
  陵寢
  四月辛巳以
  冊封
  皇貴妃攝六宫事遣官祭告
  圜丘
  方澤
  太廟
  奉先殿
  社稷以次
  冊封
  貴妃
  令妃
  舒妃
  婉嬪同告
  太廟後殿
  奉先殿
  甲申以平定金川舉行
  慶典加上
  崇慶慈宣皇太后
  徽號曰
  崇慶慈宣康惠皇太后遣官祭告如禮
  十五年八月辛未朔以
  冊立
  攝六宫事皇貴妃為
  皇后遣官祭告
  圜丘
  方澤
  太廟後殿
  奉先殿
  社稷
  壬申以
  冊立
  皇后禮成加上
  崇慶慈宣康惠皇太后
  徽號曰
  崇慶慈宣康惠敦和皇太后遣官祭告如禮
  十六年正月乙卯以修
  皇乾殿
  祈年殿興工遣官祭告
  圜丘
  方澤
  太廟後殿
  奉先殿
  社稷
  閏五月戊辰以修
  方澤
  皇祇室興工遣官祭告如正月禮
  十一月甲申以恭遇
  崇慶慈宣康惠敦和皇太后六十萬夀加上
  徽號曰
  崇慶慈宣康惠敦和裕夀皇太后遣官祭告如禮
  十七年十月甲午以
  孝賢皇后神主升祔
  奉先殿
  親詣
  奉先殿祭告
  丁酉以奉移
  孝賢皇后梓宫於
  萬年吉地辛亥以奉安
  地宫遣官祭告
  圜丘
  方澤
  太廟後殿
  奉先殿
  社稷
  陵寢
  十二月己丑以修
  圜丘
  皇穹宇興工遣官祭告如十六年正月閏五月禮
  十八年十一月辛未以
  南郊
  北郊大工告竣遣官祭告如初禮
  二十年六月癸卯朔以平定準噶爾
  親詣
  太廟祭告遣官祭告
  圜丘
  方澤
  奉先殿
  社稷
  陵寢
  戊申以平定準噶爾大功告成加上
  崇慶慈宣康惠敦和裕夀皇太后
  徽號曰
  崇慶慈宣康惠敦和裕夀純禧皇太后遣官祭告如禮
  己未以獻俘遣官祭告
  太廟
  社稷
  十月丁巳以獻俘遣官祭告
  太廟
  社稷
  十二月丁巳以
  冊諡
  淑嘉皇貴妃遣官祭告
  太廟後殿
  奉先殿
  二十一年三月庚午以修
  社稷壇興工遣官祭告
  圜丘
  方澤
  太廟後殿
  奉先殿
  七月甲午以恭請
  大社
  大稷神牌還位遣官祭告如三月禮
  二十二年六月乙亥以
  社稷壇工竣遣官祭告如初禮
  二十四年十一月庚戌以平定囘部大功告成即於冬至大祀
  上帝親告
  圜丘壬戌
  親告
  太廟遣官祭告
  方澤
  奉先殿
  社稷
  陵寢
  十二月癸巳以
  冊封
  貴妃
  慶妃
  頴妃
  豫嬪遣官祭告
  太廟後殿
  奉先殿
  二十五年正月戊午以獻俘遣官祭告
  太廟
  社稷
  四月甲申以
  冊封
  皇貴妃遣官祭告
  太廟後殿
  奉先殿
  五月己未以
  冊諡
  純惠皇貴妃遣官祭告
  太廟後殿
  奉先殿
  八月甲申
  皇上五十萬夀聖節
  親詣
  奉先殿行禮
  二十六年十一月己未以恭遇
  崇慶慈宣康惠敦和裕夀純禧皇太后七十萬夀加上徽號曰
  崇慶慈宣康惠敦和裕夀純禧恭懿皇太后遣官祭告如
  十六年禮
  三十三年十月庚辰以
  冊封
  皇貴妃
  容妃
  順嬪遣官祭告
  太廟後殿
  奉先殿
  三十六年十一月辛酉以恭遇
  崇慶慈宣康惠敦和裕夀純禧恭懿皇太后八十萬夀加
  
  徽號曰
  崇慶慈宣康惠敦和裕夀純禧恭懿安祺皇太后遣官祭
  告如二十六年之禮
  三十九年十一月乙丑
  冊封
  惇妃遣官祭告
  太廟後殿
  奉先殿
  四十一年四月戊辰以平定兩金川獻俘遣官祭告
  太廟
  社稷
  五月辛未以平定兩金川加上
  崇慶慈宣康惠敦和裕夀純禧恭懿安祺皇太后徽號曰
  崇慶慈宣康惠敦和裕夀純禧恭懿安祺寧豫皇太后遣
  官祭告如禮
  十月戊午
  冊封
  順妃
  誠嬪
  循嬪遣官祭告
  太廟後殿
  奉先殿
  四十二年三月辛巳以恭上
  大行皇太后
  尊諡遣官祭告
  圜丘
  方澤
  太廟
  奉先殿
  社稷
  四月癸丑以奉移
  孝聖憲皇后梓宫於
  泰東陵遣官祭告如二年二月禮
  庚申以奉安
  孝聖憲皇后梓宫於
  地宫遣官祭告如二年二月禮
  五月乙丑朔恭奉
  孝聖憲皇后神主升祔
  太廟
  奉先殿丙寅遣官祭告如二年三月禮
  九月丙子恭謁
  泰陵
  泰東陵遣官祭告
  奉先殿
  四十三年正月癸未恭謁
  泰陵
  泰東陵甲申詣
  泰東陵行大祭禮遣官祭告
  奉先殿
  十月甲申
  尊封
  皇考裕皇貴妃遣官祭告
  太廟後殿
  奉先殿
  四十四年正月丁未恭謁
  泰陵
  泰東陵戊申詣
  泰東陵行大祭禮遣官祭告
  奉先殿
  四月壬申恭謁
  泰陵
  泰東陵癸酉詣
  泰東陵行釋服大祭禮遣官祭告
  奉先殿
  四十五年
  皇上七十萬夀聖節遣官祭告
  圜丘
  方澤
  太廟
  奉先殿
  社稷
  五十年正月辛亥朔元旦
  恩詔以紀元五十覃慶神人遣官祭告
  圜丘
  方澤
  太廟
  奉先殿
  社稷
  因事祗告儀
  因事祗告
  圜丘遣親王一人將事及執事官致齋一日豫期翰林院具祝文隨事撰擬太常寺送内閣恭書奉諸
  南郊神庫潔備器陳至日五鼓設
  神座幄於
  圜丘陳鹿脯鹿醢兔醢棗榛葡萄桃實蓮實鑪一鐙六爵墊一幄南中設一案少西北向供祝版司祝一人立於案西東面東設一案西向陳告祀制帛一香盤一尊一冪勺具爵三司香司帛司爵各一人立於案東西面糾儀御史二人一人東位西面一人西位東面太常寺典儀一人立第二成午階上之東掌燎立燎鑪東南隅雞初鳴遣官豫竢於
  昭亨門外賛引太常寺賛禮郎二人豫竢於外壝南右
  門外均朝服黎明太常寺卿率屬詣
  皇穹宇奉請
  皇天上帝神位入壇恭設座上如儀遣官入
  昭亨右門至外壝南右門賛禮郎引入詣
  圜丘升西階至第三成午階上典儀賛就位執事官各共迺職凡禮儀節次皆典儀唱賛後同賛禮郎引遣官就拜位北面立典禮賛迎
  神司香奉香進至案前祗竢賛禮郎賛升壇引遣官升西階就香案前立賛跪遣官跪賛上香司香跪進香遣官上炷香次三上瓣香興賛復位引遣官自西階降復位立賛跪叩興凡遣官升降行禮皆賛皆引後同遣官三跪九叩興賛行初獻禮司帛奉篚司爵掲尊冪勺挹酒實爵以次進至案前祗竢遣官升
  壇詣
  神位前跪司帛跪奉篚遣官受篚拱舉奠於案司爵跪奉爵遣官受爵拱舉奠於墊中興賛讀祝遣官降自午階之左至第二成當階北面跪司祝詣祝案前跪三叩奉祝版跪案左讀祝畢奉安
  神位前篚内跪叩如初退遣官行三叩禮興仍降西階復位次亞獻獻爵於左次三獻獻爵於右儀同賛送
  神遣官行三跪九叩禮興賛奉祝帛香送燎司祝奉祝司帛奉篚皆三叩司香奉香以次降午階遣官避立西旁竢過復位賛望燎遣官降西階出内壝南右門詣燎所望燎賛禮郎告禮畢引由外壝南右門出太常寺卿率屬恭請
  上帝神位還
  御如儀各退
  因事祗告
  方澤遣親王一人將事凡致齋具祝文潔備器陳至日設神座幄陳祭品幄北中設一案少西南向供祝版西設一
  案東向陳尊爵香帛與告
  圜丘禮同司香司帛司爵司祝各一人立西案西東面糾儀御史一人東位西面一人西位東面太常寺典儀一人立第一成子階下東面掌瘞立瘞坎西北隅雞初鳴遣官豫竢於
  壇北門外贊引太常寺賛禮郎二人豫竢於外壝北左門
  外均朝服太常寺卿率屬詣
  皇祇室奉請
  皇地祇神位入壇恭設座上如儀遣官自
  壇北左門至外壝北左門賛禮郎引入詣
  方澤子階下典儀賛就位執事官各共迺職凡禮儀節次皆典儀唱賛後同賛禮郎引遣官就拜位立典儀賛迎
  神賛禮郎賛跪叩興遣官行三跪九叩禮興賛初獻司香奉香司帛奉帛司爵奉爵以次進至案前祗竢賛禮郎賛升壇引遣官升西階就香案前凡升降行禮皆賛皆引後同跪上香次詣
  神位前跪奠帛奠爵如儀興賛讀祝遣官降子階之右至第二成當階面南跪司祝讀祝如儀退遣官行三叩禮興仍降西階復位亞獻三獻暨送
  神望瘞儀並與告
  南郊同禮畢引遣官由外壝北左門出太常寺卿率屬恭
  
  皇地祇神位還
  御如儀各退
  因事祗告
  太廟欽天監諏吉日以
  聞下所司供備先一日
  皇帝致齋於大内陪祀王公及執事各官咸致齋翰林院具祝文隨事撰擬太常寺卿送内閣恭書受而奉諸
  神庫乃率屬入
  廟潔掃藉以㯶薦工部司官張黄幄於㦸門鑾儀衛官設
  洗於幄外至日太常寺卿率屬入
  廟恭展
  中殿神幄每案薦鹿脯鹿醢兔醢棗榛葡萄桃實蓮實鑪鐙具設案一於殿中少西供祝版司祝立於祝案西東面設案二於殿内左右分奠香帛尊爵如時饗之數司香司帛司爵各立於案後太常寺典儀一人立殿東檐下西面掌燎官率燎人立燎鑪南陪祀王公朝服祗竢於廟街門外𠉀
  駕至隨行不陪祀王公百官朝服集
  午門外屆時太常寺卿赴
  乾清門奏時
  皇帝御祭服乗輿出宫前引後扈如常儀
  午門嚴鼓百官跪送
  駕入
  太廟街門左門至神路右降輿右賛引左對引太常寺卿
  二人恭導
  皇帝至
  太廟南門入左門詣㦸門幄次少竢太常寺卿奏請詣中殿行禮
  皇帝出次盥洗鑾儀衛官跪奉盥奉巾如儀入㦸門左
  門司拜褥官豫布拜褥於
  中殿門内正中賛引對引恭導
  皇帝由
  前殿東循墻陞
  中殿東階進殿左門就拜位前北向立執鑪鐙官止東階下夾階左右立侍衛僉立東西陛隅前引大臣分立殿檐下東西面後扈大臣隨侍陪祀王公按翼立殿門外左右典儀賛執事官各共迺職以下禮儀節次皆典儀唱賛賛引奏就位
  皇帝就位立左右司香奉香盤以次進至各案前恭𠉀
  賛引奏詣香案前暨對引官恭導
  皇帝詣
  太祖高皇帝香案前對引至祝案前止立司香跪賛引奏
  
  皇帝跪奏上香司香進香
  皇帝上炷香三上瓣香興以次詣
  太宗文皇帝
  世祖章皇帝
  聖祖仁皇帝
  世宗憲皇帝香案前上香儀同賛引奏復位暨對引官恭
  
  皇帝復位立賛引奏跪拜興
  皇帝行三跪九拜禮王公均隨行禮畢乃奠帛爵行初獻禮有司掲尊冪勺挹酒實爵左右司帛以次進至各
  神位前司帛跪獻篚奠於案三叩興司爵立獻爵奠於墊中各退司祝詣祝案前跪三叩興奉祝版跪案左賛引奏跪
  皇帝跪王公皆跪賛讀祝司祝讀祝畢興奉祝版跪安
  神位前篚内三叩興退賛引奏拜興
  皇帝率王公行三拜禮亞獻奠爵於左三獻奠爵於右
  均如初儀既終獻賛引奏跪拜興
  皇帝率王公行三跪九拜禮興司祝司帛詣
  神位前咸跪三叩司祝奉祝司帛奉篚興司香跪奉香以
  次恭送燎所
  皇帝轉立拜位旁西向司拜褥官徹拜褥王公退立階
  下東西面竢祝帛過仍布拜褥
  皇帝復位立賛引奏禮成暨對引官恭導
  皇帝仍由原入之門出至神路西陞輿還
  宫翼扈如來儀
  午門鳴鐘百官跪迎王公隨
  駕入至内金水橋恭𠉀
  皇帝還宫皆退是日並遣官祭告
  後殿陳設及行禮儀節如大祫前告之儀
  右親告
  遣官祗告之禮承祭官及執事官均致齋一日豫期翰林院具祝文隨事撰擬太常寺卿送内閣恭書受而奉諸
  神庫至日率屬入
  廟設祝案尊案薦脯醢果實具鑪鐙恭展
  神幄屆時承祭官上香讀祝行三獻禮執事官賛襄厥事
  如大祫前告之儀
  後殿
  中殿祗告同
  右遣官祗告
  因事祗告
  奉先殿前期致齋進祝版如儀屆日所司入
  後殿明鐙設祝案尊案薦脯醢果實如
  太廟中殿祗告儀内監啟
  神龕設盥盤司拜褥官布拜褥均如儀掌儀司官詣
  乾清門奏請
  皇帝補服乘輿出宫導引翊衛如儀
  駕至誠肅門降輿賛引對引恭導入
  奉先門循
  前殿東至
  後殿左階下前引大臣侍衛均止立
  皇帝盥内監奉盥奉巾如儀畢恭導
  皇帝陞左階入
  殿左門詣拜位前北向立後扈大臣僉立於後乃行祗
  告禮迎
  神上香讀祝奠獻望燎行禮儀節均與
  親饗同惟不設樂懸樂舞禮成賛引對引恭導皇帝由
  奉先左門出至
  誠肅門外陞輿還宫内監闔門衆各退
  
  親告
  皇帝遣
  皇子暨王公大臣祗告
  後殿出入由右門升降均由西階内務府官賛禮讀祝
  與遣官致祭
  前殿禮同餘均如
  親告儀
  右遣官祗告
  因事祗告
  社稷遣官一人將事凡致齋具祝文備器陳均如儀至
  日五鼓太常寺官設
  太社
  太稷神座於壇上陳祭器鑪鐙階下中設一案少西北向供祝版司祝一人立於案西東面右設一案西向陳香盤二左設一案東向陳禮神制帛二尊一冪勺具爵六司香司帛司爵各一人立於案後糾儀御史左右各一人立於案北東西面太常寺典儀一人立於壝北左門東面雞初鳴遣官豫竢於街門内賛引太常寺賛禮郎二人竢於壝西隅均朝服黎明太常寺卿率屬恭請
  太社
  太稷神位入壇恭設座上如常祭儀遣官由街門入南門循壝西行盡壝賛禮郎二人引詣壝北門外拜位前立典儀賛就位執事官各共迺職凡禮儀節次皆典儀唱賛賛禮郎引遣官就位立賛迎
  神司香奉香升東西階分詣香案前祗竢賛禮郎賛升
  壇引遣官升北階詣
  太社位前立賛跪遣官跪賛上香司香跪進香遣官上炷香次三上瓣香興凡遣官升降行禮皆賛皆引後同次詣
  太稷位前上香儀同賛復位引遣官自北階降復位行三跪九叩禮興賛初獻司帛奉篚司爵掲尊冪勺挹酒實爵以次升北階至
  神案前司帛跪奠帛於案三叩興司爵奠爵墊中皆退司祝詣祝案前跪三叩興奉祝版升北階至壇上正中少西跪遣官跪司祝讀祝畢興奉祝版詣
  太社位前跪安篚内三叩興退遣官三叩興亞獻奠爵
  於左三獻奠爵於右均如初賛送
  神望瘞並同常祭儀禮畢引遣官仍由南門出太常寺
  卿率屬恭請
  太社
  太稷神位還
  御如儀各退






  皇朝文獻通考卷一百三



  欽定四庫全書
  皇朝文獻通考卷一百四
  郊社考十四
  祈禳禱疾 榮祭 禱水旱已見雩祭門臣等謹案前史所載祈禱之義舊矣惟聖人誠與天通自天佑之禱不在文然亦有不能已者如成湯桑林之祀周公金縢之冊是也今考
  筞府所記皆誠敬之實意與祝史之虛文迥異故備紀于篇
  崇徳八年四月
  太宗文皇帝聖躬違和
  命禱於盛京各廟復禱於境内各廟
  順治十三年四月
  世祖章皇帝以災變祭告
  南郊
  太廟是嵗三月
  諭禮部朕自親政以来夙夜氷兢罔敢怠忽務求克當天心光昭
  祖徳民安物阜早底治平乃近者冬雷春雪隕石雨土所在見告變匪虛生皆朕不徳所致用是恐懼靡寧撫躬自責披瀝悃誠冀回災變欲昭告於
  上帝
  祖宗實圖省改爾部擇吉具奏四月乙夘祭告
  南郊
  太廟
  世祖親詣行禮
  康熙十八年九月
  聖祖仁皇帝以地震禱祀於
  天壇是年七月京師地大震民居多毁屢
  詔脩省極意賑恤遣官禱祀至九月乙巳
  諭禮部曰前以地震示警朕恐懼脩省夙夜靡寧已經遣官䖍告
  郊壇乃精誠未達迄今時復震動未巳朕心益用悚愓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兹當䖍誠齋戒躬詣
  天壇親行祈禱爾部擇期具儀來奏越五日庚戌率諸王
  大臣文武官員詣
  天壇行祈禱禮
  二十一年二月
  聖祖為
  太皇太后祭星於景山
  聖祖天性純孝事
  孝莊文皇后垂三十年致敬盡誠委曲周至是年以祝釐居景山齋戒祭星仍遣近御侍衛首領内監祭星三
  
  二十六年十二月以
  太皇太后聖體不豫歩禱
  南郊是年冬
  孝莊文皇后違和
  聖祖親嘗湯藥席地而坐目不交𥈤衣不觧帯者三十五
  晝夜逮疾大漸自撰祝辭歩禱
  南郊祝文曰臣仰承
  天佑奉事
  祖母太皇太后高年荷庇藉得安康今者疹患驟作一旬以内漸覺沉篤旦夕可慮臣夙夜靡寧寢食捐廢䖍治藥餌徧問方醫罔克奏效五内憂灼莫知所措竊思
  天心仁愛覆幬無方矧臣𦕈躬夙䝉
  慈養憶自弱齡早失怙恃趨承
  祖母膝下三十餘年鞠育教誨以至有成設無
  祖母太皇太后斷不能致有今日成立罔極之恩畢生難報值兹危殆方寸憒迷用敢潔蠲擇日謹率羣臣呼籲
  皇穹伏懇憫念篤誠立垂昭鍳俾沉疴迅起遐算長延若大數或窮願減臣年冀增
  太皇太后數年之夀為此匍伏
  壇下仰祈
  洪祐不勝懇禱之至行禮讀祝伏地誠懇涕泗交頥諸王
  大臣等莫不感泣
  三十二年以陕西荒旱
  御製祭文致祭
  西嶽華山互見祭山川
  諭大學士等往年山東旱曽遣尚書蘇赫禱於泰山今嵗陕西郡縣雨澤雖布而往者數罹旱災夫華山者闗中名山也宜遣大臣祀之尋遣
  皇長子允禔致祭
  御製祭文曰朕惟五嶽之祀載於虞書所由來逺矣稽考厯代舊章國有慶典必舉告祭之文盖以含靈布澤能錫 --(右上『日』字下一横長出,類似『旦』字的『日』與『一』相連)福於斯民故禋祀惟䖍禮至重焉
  西嶽華山之神聳峙闗中照臨西土比年以來秦省左右亢旱頻仍百姓艱食流離轉徙未有寧居田疇荒蕪不能墾闢朕憫念焦勞罔間宵旰反復圖惟或者因朕之不徳或者有司之不肖以致雨暘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失節重困吾民前
<史部,政書類,通制之屬,皇朝文獻通考,卷一百四>者蠲租發賑屢遣大臣拯民疾苦守土巨僚亦已更置殚心竭慮以盡人事而烝民猶未臻康食朕念國家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百糓蕃滋端頼雨澤順時霑足咸藉
  神功用是特遣皇長子允禔䖍申殷薦祗期黙佑時沛甘霖俾三農常沾優渥之休庶兆姓永享豐亨之樂錫民嘉祉丕慰朕懷不益光歟朕之斯舉非以媚神求福也惟敬為百姓請命爰布誠悃
  神其鍳之
  三十四年以災異遣官告祭
  嶽鎮海瀆
  長白山互見祭山川
  雍正十年三月以旱禱於
  風神廟
  御製祝文遣官行禮是年春夏之間京師旱多風世宗命祈於
  風神廟
  御製風神祝文曰朕奉
  天子民刻刻以雨暘時若為念乃今春三月膏雨愆期恒風示警朕心懷悚惕瞻仰焦勞思過省愆戒勉臣庶伏念節宣和氣
  神實專司夙彰福國之功宜切勤民之隱是用潔蠲齋祓昭告悃忱仰冀
  明神黙垂孚佑風威歛息㴻雨均霑用觀百榖之成大慰三農之望竭誠籲禱惟
  神鍳之
  乾隆七年定祈晴禜祭
  國門及用牲於
  社之禮御史徐以升請立雩壇行雩祭并請祈求晴霽亦於雩壇致禱禮部議以乆雨祈晴前代皆無禜祭雩壇之禮請倣古制禜祭國門仍不止則伐鼓用牲於社已見雩祭門今各直省遵制行之已而直省以神位字様為請禮部議令間行禜祭則冩城門之神字様得
  㫖允行
  九年五月以嵗旱多風致祭
  風神廟
  御製祭文遣郡王行禮前三日奉
  諭京師自春徂夏雨澤愆期風霾時作朕心憂惕親製
  祭文遣平郡王福彭䖍禱於
  風神廟即於初八日敬謹舉行
  御製祝文曰維
  神大元中精輔翊生成以吹以噓百昌勾萌昔我
  皇考作是靈宇在紫禁㢲方維厯有年所側聞曩時旱魃
  為災鼓怒漲天繼日以霾我
  考竭誠爰命宗枝曰帛曰牲祝史致辭遂𫎇
  神庥駭飇為收禾黍沐澤乃亦有秋兹者雪旱於冬雨旱於春自春徂夏震雷無聞山川出雲慶㪚於風不
  惟其景乃惟其終曰予不徳小民何辜無麥無禾𦕈眇愁予曰維百神各有攸職功在蒼生乃廟而食用是陳辭祈
  神之佑致是咎徴皆予之咎願勅飛亷速收其暴油雲以作雨師前導曰予不誠
  明神之欺降罪于予予其敢辭屏息以待惟
  神之思謹告








  皇朝文獻通考卷一百四
<史部,政書類,通制之屬,皇朝文獻通考>



  欽定四庫全書
  皇朝文獻通考卷一百五
  羣祀考
  京師崇祀五祀八蜡附
  等謹按我
  朝定制大祀中祀而外厥有羣祀皆溥利垂庥布五行而䕃兆庶及於民有捍禦功者方冊所存
  命祀咸秩謹依會典所列羣祀並据通禮所載别為羣祀考首列京師而直省並祀者附焉專祀于直省者次之考其由來詳厥典禮大者不誣小者不遺周禮所謂以吉禮事邦國之鬼神示於兹備矣順治元年定祭
  先醫之神之禮毎年春冬祀
  先醫於景惠殿在太醫院署内之左門曰咸濟左右有更衣室正殿南向左右歩廊東西廡廟門南燎鑪一正殿門廡覆以㼧瓦門楹丹雘梁棟五采正殿内
  太昊伏羲氏位居中
  炎帝神農氏位居左
  黃帝軒轅氏位居右南向配位
  勾芒
  風后東位西面
  祝融
  力牧西位東面東廡僦貸季天師岐伯伯高少師太乙雷公伊尹倉公淳于意王叔和皇甫謐抱朴子葛洪藥王韋慈藏錢乙劉完素李杲皆西向西廡鬼㬰區俞跗少俞桐君馬師皇神應王扁鵲張機華陀巢元方真人孫思邈啓元子王冰朱肱張元素朱彦修皆東向正殿以禮部尚書一人主祭兩廡以太醫院堂官二人分獻先期由禮部題請遣官行禮今由太常寺雍正十二年令太醫院御醫吏目等官咸齋戒陪祀致祭儀
  致祭
  先醫之禮嵗以春冬仲月上甲遣官將事豫日太常寺官具祝版眡割牲太醫院官潔蠲殿廡内外拂拭
  神座均如儀祀日五鼓太常寺官具器陳正殿
  正位前各設一案毎案鉶二簠二簋二籩十豆十共牛一羊一豕一前設香案各一陳鑪一鐙二
  配位東西各設一案毎案鉶二簠一簋一籩十豆十羊一豕一鑪一鐙二殿中設一案少西北向供祝版東設一案西向陳禮神制帛三色白香盤三尊一爵九西設一案東向陳素帛二色白香盤二尊一爵六凡牲陳於俎帛實於篚尊實酒承以舟疏布冪勺具東廡分設三案毎案簠一簋一籩四豆四琖十豕肉二統設一案陳鑪一鐙二設案一於南北向陳素帛一香盤一尊一爵三篚冪勺具西廡陳設同太常寺官設洗於咸濟東門内和聲署設樂於西階下自祭  先醫以後均為小祀皆用和聲署樂詳見樂考後同承祭官拜位在殿階上讀祝拜位在殿内正中兩廡太醫院分獻官位甬道左右太常寺司祝司香司帛司爵分立祝案尊案之次典儀立殿外東階西面掌燎率燎人立於燎鑪南昧爽司祝奉祝版安於祝案承祭官暨分獻官咸朝服豫竢於太醫院鴻臚寺官引陪祀太醫院官入咸濟門内左右祗竢至時太常寺贊禮郎二人引承祭官入咸濟東門分獻官隨入贊盥洗承祭官盥畢引至拜位前立典儀贊執事官各共廼職贊禮郎贊就位承祭官暨分獻官陪祀官均就位立典儀贊迎
  神樂作贊禮郎引承祭官由殿左門入詣正中香案前贊跪承祭官跪贊上香司香跪奉香承祭官上炷香三上瓣香興以次詣左右正位前上香如儀配位司香官分詣各案前跪上香兩廡贊禮郎引分獻官分詣兩廡位前上香畢贊復位承祭官復位分獻官各復位贊跪叩興均行三跪九叩禮典儀贊奠帛爵行初獻禮有司揭尊冪勺挹酒實爵司帛奉篚司爵奉爵以次詣各
  神位前司帛跪奠篚於案三叩興司爵立獻爵奠於墊中皆退贊禮郎贊詣讀祝位引承祭官就讀祝位立司祝至祝案前跪三叩興奉祝版跪案左樂暫止贊禮郎贊跪均跪贊讀祝司祝讀祝辭曰維某年月日
  皇帝遣某官某致祭於
  太昊伏羲氏
  炎帝神農氏
  黃帝軒轅氏曰古昔聖人德澤深宏創制醫藥拯濟斯世仁壽庶民兹當仲春冬曰仲冬謹以牲醴致祭惟
  神慈惠蠲除疾疢篤佑朕躬致和天下配以
  勾芒氏
  祝融氏
  風后氏
  力牧氏之神尚
  饗讀畢奉祝版跪安
  太昊伏羲氏神位前篚内叩如初退樂作贊禮郎贊叩興均行三叩禮贊復位引承祭官復位配位及兩廡執事生奠帛奠爵畢各退典儀贊行亞獻禮正位司爵配位及兩廡執事生各奠爵於左如初獻儀典儀贊行終獻禮各奠爵於右如亞獻儀典儀贊徹饌有司徹畢贊送
  神贊禮郎贊跪叩興均行三跪九叩禮樂止典儀贊奉祝帛饌送燎有司奉祝帛香饌以次恭送燎所如儀贊禮郎引分獻官鴻臚寺官引陪祀官皆退承祭官避立拜位旁西面竢祝帛過復位立典儀贊望燎贊禮郎引承祭官由咸濟東門出詣望燎位眡燎贊禮畢樂止承祭官退執事各官皆退右
  先醫廟
  順治元年定祭
  關帝之禮初定制致祭於
  地安門外之西白馬關帝廟嗣是屢加崇修廟南向三門正殿三間三出陛各五級東西廡東廡南燎鑪一廡北各有齋室後殿五間東西廡燎鑪如前殿殿後祭器庫治牲所皆具凡正殿門廡覆以緑琉璃餘均㼧瓦門楹丹雘棟梁五采圍垣周六十丈前殿之西有
  御碑亭一初定祭禮嵗以五月十三日遣官致祭由太
  常寺先期題請即遣本寺堂官行禮
  九年
  勅封忠義神武關聖大帝
  雍正三年
  勅封關帝三代公爵定春秋祭禮置五經博士以奉祀事
  給事中李蘭奏請追封
  關帝祖父爵號下禮部議行禮臣議蘭原奏所稱聖蹟圖志乃近時盧湛所撰與正史不合尊崇正神理宜詳慎亞聖孟子之父未詳名諱止稱先賢孟孫氏所以闕疑也應照此例追封
  關帝三代俱為公爵牌位止書追封爵號不著名氏於京師白馬關帝廟後殿供奉遣官告祭其山西解州河南洛陽縣塚廟并各省府州縣擇廟宇之大者置主供奉後殿春秋二次致祭從之於是封
  曾祖為光昭公
  祖為裕昌公
  父為成忠公又以後裔之在洛陽者授為世襲五經博士以奉祀事四年以山西巡撫伊都拉言於原籍解州置博士奉祀如洛陽五年以
  關帝廟重修告成定春秋致祭之儀前殿牲用太牢遣大臣將事行三跪九叩禮後殿牲用少牢遣太
  常寺堂官行二跪六叩禮餘儀皆同五月十三日致祭用牲牢果實七年定直省祭
  關帝廟嵗三祭皆用太牢十年以湖北巡撫王士俊言於當陽縣增置博士以奉塚墓之祀十一年
  世宗憲皇帝御製後殿崇祀三代記文立碑建亭告成之
  
  今上皇帝以親王奉
  命致祭
  乾隆二十五年
  關帝原諡為神勇先是山東按察使沈廷芳奏言關帝封號雖尊諡法未協請議更易以光典冊
  詔是之乃以二字易原諡
  三十三年加封
  關帝為忠義神武靈佑關聖大帝
  四十一年
  詔易
  關帝原諡為忠義奉
  諭關帝在當時力扶炎漢志節凛然乃史書所諡並非嘉名陳壽於蜀漢有嫌所撰三國志多存私見遂不為之論定豈得謂公夫以神之義烈忠誠海内咸知敬祝而正史猶存舊諡隱寓譏評非所以信萬世也今當抄録四庫全書不可相沿陋習所有志内關帝之諡應改為忠義著將此㫖刊載傳末用垂久逺致祭儀
  毎嵗春秋仲月致祭
  關聖大帝太常寺諏吉日奏
  聞遣官將事是日昧爽廟祝潔掃殿宇内外太常寺官
  具祝版備器陳
  神位前牛一羊一豕一登一鉶二簠簋各二籩豆各十鑪一鐙二殿中設一案少西北向供祝版東設一案陳禮神制帛一色白香盤一尊一爵三牲陳於俎帛實於篚尊實酒冪勺具和聲署設樂於西階上太常寺設洗於東階上承祭官拜位在階上正中司祝司香司帛司爵典儀掌燎各以其職為位質明承祭官朝服詣廟贊引太常寺贊禮郎二人引承祭官由廟左門入至東階上盥手引詣拜位前立典儀贊執事官各共廼職贊禮郎贊就位引承祭官就位立典儀贊迎
  神樂作贊禮郎贊詣上香位引承祭官入殿左門就香案前立贊上香司香跪奉香承祭官上炷香三上瓣香贊復位引承祭官復位立贊跪叩興承祭官行三跪九叩禮典儀贊奠帛爵行初獻禮有司揭尊冪勺挹酒實爵司帛奉篚司爵奉爵各進至
  神位前司帛跪奠篚於案三叩興司爵立獻爵於案正中各退司祝詣祝案前跪三叩興奉祝版跪案左樂暫止贊禮郎贊跪承祭官跪典儀贊讀祝司祝讀祝辭曰維某年月日
  皇帝遣某官某致祭於
  關帝之神曰惟
  神秀毓山河名垂今古英風正氣世歴久而彌新大節純心史相傳而莫匹念神靈之顯著命典禮以優隆兹當仲春秋曰仲秋用昭時饗尚其歆格鑒此精䖍尚
  饗讀畢興以祝版跪安於篚内叩如初退樂作贊禮郎贊叩興承祭官行三叩禮典儀贊行亞獻禮司爵獻爵於左贊行終獻禮司爵獻爵於右均如初獻儀典儀贊徹饌有司徹畢贊送
  神贊禮郎贊跪叩興承祭官行三跪九叩禮樂止典儀贊奉祝帛饌送燎有司奉祝帛香饌以次送燎如儀贊望燎贊禮郎引承祭官詣望燎位眡燎贊禮畢樂止皆退同日祭後殿以太常寺卿一人將事
  光昭公位中
  裕昌公左
  成忠公右均南向位各異案毎案羊一豕一鉶二簠簋各二籩豆各八鑪一鐙二殿中設一案少西北向供祝版東西各設一案分陳禮神制帛三色白香盤三尊三爵九俎篚冪勺具設洗於後垣門之内甬道東承祭官位殿檐下正中司祝帛香爵典儀贊禮郎掌燎各以其職為位質明承祭官由前左門人後垣中門盥手升階就位迎
  神引詣正位前上香以次詣左右位前上香復位行二跪六叩禮初獻讀祝如儀祝辭曰維某年月日
  皇帝遣某官某致祭於
  關帝之
  曾祖光昭公
  祖裕昌公
  父成忠公曰惟
  公盛德相承令儀足式歴數傳之積累遂鍾河嶽精靈儲曠代之威名堪作巖廊矩矱殊恩既沛於三世時饗宜錫於上公兹當仲春秋曰仲秋用昭祀事籩豆致潔典禮加隆尚
  饗凡行禮儀節均與前殿同嵗五月旬有三日致祭前殿牲太牢無豋鉶諸器陳果實五盤祝辭曰惟
  神純心取義亮節成仁允文允武乃聖乃神功高當世德被生民兩儀正氣歴代明禋英靈丕著封號聿新敬修嵗事顯佑千春同日祭後殿牲少牢陳果實司爵以執事生不贊徹饌祝辭曰禮隆報祀誼重推恩當崧生嶽降之期溯木本水源之始煇煌棟宇慿依已妥於上公修潔豆籩將享告䖍於仲夏惟
  神昭鑒尚其歆格其前後殿行禮諸儀并同春秋祀禮各直省祭
  關帝廟均以春秋仲月及五月十三日致祭前殿主祭以地方正官一人後殿以丞史執事以禮生祭日陳設禮儀並與京師同
  
  關帝廟
  順治二年致祭
  都城隍之神定嵗祭之禮是年以八月二十七日遣太常寺堂官致祭行禮自後嵗以為常廟在都城宣武門内南向廟門順德門闡威門凡三重左右有門前殿五間東西廡迴廊連檐通脊甬道西燎鑪一後殿五間闡威門外東為治牲所井亭門之左右為鐘鼓樓周垣二百十有三丈雍正四年重修
  御製記文立碑建亭於殿前之東
  命親王致祭行禮
  八年定
  萬壽聖節致祭之禮是嵗禮部會議祀典請於
  萬壽聖節仍照舊例遣官致祭
  東嶽
  真武
  城隍之神祭之前期由太常寺題請遣官雍正三年令太常寺開列大臣職名請
  㫖欽㸃致祭
  雍正四年
  禁城城隍神之廟九年建
  皇城城隍神之廟一在禁城之西北隅一在西安門内曰永佑宫嵗以
  萬壽聖節及季秋遣内務府總管各一人致祭如祭
  都城隍廟之禮
  致祭儀
  毎嵗
  萬壽聖節遣官致祭
  都城隍之神是日廟祝潔掃廟宇内外太常寺具祝版備器陳牛一羊一豕一果實五盤鑪鐙具設案一於殿中少西北向供祝版設案一於東西向陳禮神制帛一色白香盤一尊一爵三設洗於東階下和聲署設樂於西階上承祭官拜位在階上正中
  太常寺司祝司香司帛司爵分立尊案祝案之次典儀立殿外東檐下掌燎率燎人立燎爐之前均如常儀黎明承祭官朝服詣廟贊引太常寺贊禮郎二人引承祭官由左側門入贊盥洗承祭官盥訖引升東階至拜位前北面立典儀贊執事官各共廼職贊禮郎贊就位承祭官就位立典儀贊迎
  神樂作贊禮郎贊就上香位引承祭官入殿中門至香案前立贊上香司香跪奉香承祭官上炷香三上瓣香贊復位引承祭官復位贊跪叩興承祭官行三跪九叩禮典儀贊奠帛爵行初獻禮司帛跪獻篚於案三叩興司爵立獻爵於正中皆退司祝詣祝案前三叩興奉祝版跪案左樂暫止典儀贊讀祝贊禮郎贊跪承祭官跪司祝讀祝辭曰維某年月日
  皇帝遣某官某致祭於
  都城隍之神曰兹朕誕辰惟
  神永垂䕶佑謹以牲醴致祭尚
  饗讀畢興奉祝版跪安於篚内叩如初退樂作贊禮郎贊叩興承祭官行三叩禮典儀贊行亞獻禮司爵獻爵於左贊行終獻禮司爵獻爵於右均如初獻儀典儀贊送
  神贊禮郎贊跪叩興承祭官行三跪九叩禮典儀贊奉祝帛送燎司祝司帛詣
  神位前咸跪三叩奉祝帛興司香跪奉香興以次送至燎所承祭官避立拜位西旁竢祝帛過復位典儀贊望燎贊禮郎引承祭官詣望燎位眡燎贊禮畢引承祭官仍由東側門出樂止各退嵗秋致祭諏吉日遣官將事
  神位前陳鉶二簠二簋二籩十豆十餘同前送神時典儀贊徹饌有司乃徹餘均如前儀祝辭曰維神正直實贊靈化捍禦之功都邑所賴祗嚴嵗祀用答
  神庥尚其歆兹永福黎庶尚
  饗
  
  都城隍廟
  萬壽聖節致祭
  禁城城隍之神
  皇城城隍之神祭日牲用少牢設樂於西階上日出前二刻遣官具朝服行禮典儀贊引俱用内府官遣官由左門入升左階進殿左門拜位設於正中始終行禮均如前儀
  
  禁城
  皇城城隍廟
  順治八年定致祭
  真武
  東嶽之神之禮毎年恭遇
  萬壽聖節遣官致祭
  北極佑聖真君於顯佑宫在
  地安門外日中坊橋東南向廟門内為顯佑門正殿五間崇基石欄三出陛中九級東西七級兩廡各五間左右碑亭二東南燎鑪一後殿五間廟門内鐘鼓樓各一門外牌坊一凡正殿門樓用黒緑琉璃餘均㼧瓦門楹梁棟之飾如制凡致祭由禮部題請今由太常寺遣堂官一員行禮
  致祭儀
  致祭
  真武之神之禮遣官將事是日廟祝潔掃廟宇内外太常寺官具祝版潔器陳設果盤五餅餌盤十有五鑪一鐙二設案一於南少西北向供祝版設案一於東西向陳禮神制帛一色白香盤一茶琖三設洗於東階下少南和聲署設樂於西階下承祭官拜位在殿内正中司祝司香司帛司琖各一人分
  立東西案之次典儀立於殿東檐下掌燎立燎鑪之南黎明承祭官朝服詣廟贊引太常寺贊禮郎二人引承祭官由左側門入贊盥洗承祭官盥畢升東階入殿左門至拜位前北面立典儀贊執事官各共廼職贊禮郎贊就位承祭官就位立典儀贊迎
  神樂作贊禮郎贊詣上香位引承祭官詣香案前立贊上香司香跪進香承祭官舉炷香三上瓣香贊復位引承祭官復位贊跪叩興承祭官行三跪九叩禮典儀贊行初獻禮司帛司琖各進至
  神位前司帛奉篚跪奠於案三叩興司琖奉琖立獻於案中皆退司祝至祝案前跪三叩興奉祝版跪案左樂暫止贊禮郎贊跪承祭官跪贊讀祝司祝讀祝辭曰維某年月日
  皇帝遣某官某致祭於
  真武之神曰兹朕誕辰惟
  神永逺黙佑謹以茶果庶品之儀致祭尚
  饗讀畢興以祝版跪安篚内叩如初退樂作贊禮郎贊叩興承祭官行三叩禮典儀贊行亞獻禮司琖奉茶琖獻於左贊行終獻禮奉茶琖獻於右均如初獻儀典儀贊送
  神贊禮郎贊跪叩興承祭官行三跪九叩禮典儀贊奉祝帛送燎司祝司帛詣
  神位前咸跪三叩司祝奉祝司帛奉篚興司香跪奉香興以次恭送燎所承祭官避立拜位西旁竢祝帛過復位典儀贊望燎贊禮郎引承祭官詣望燎位眡燎贊禮畢樂止引承祭官退執事官皆退右
  真武廟
  毎嵗恭逢
  萬壽聖節遣官致祭
  東嶽泰山之神廟在朝陽門外南向康熙三十七年燬重建廟門牌坊門各三間瞻岱門五間正殿七間兩廡各三間迴廊各三十六間連檐通脊左右
  御碑亭各一燎鑪二後殿五間東西廡迴廊外三面環樓三十三間廟門内鐘鼓樓具門外石梁三左右鐵獅二前建琉璃坊東西牌坊凡殿宇門廡均覆㼧緑琉璃門楹梁棟崇飾如式
  御碑亭覆黃琉璃鐘鼓樓均用緑琉璃凡致祭遣官與
  真武廟同
  乾隆二十一年
  東嶽廟於玉泉山
  御製碑文勒石
  致祭儀
  致祭
  東嶽廟之禮遣官將事牲用太牢陳果實五禮神制帛用青色餘陳設辨位與
  都城隍廟同祝辭稱致祭於
  東嶽泰山之神曰兹朕誕辰惟
  神永逺黙佑謹以牲醴庶品之儀致祭凡行禮儀節均與
  都城隍廟同
  右
  東嶽廟
  順治初年定致祭
  紅衣發貢之神之禮初定祀禮毎嵗以九月初一日致祭於盧溝橋北沙鍋村由太常寺奏請遣八旗漢軍都統將事八旗各為一壇按旗排設礮位陳設畢具承祭都統於鑲黃旗礮位前行禮七旗都統各於本旗礮位前隨承祭官上香行禮皆補服副都統以下咸陪祀康熙三十五年
  聖祖仁皇帝親征噶爾丹遣官致祭
  火礮之神讀祝行禮如儀先是二十九年三十二年皆遣官致祭各様火礮有神威將軍鐵心冲天子母各名是年又有新製銅礮龍礮鐵心銅礮皆分案致祭三十六
  年凱旋遣祭如初雍正三年定毎三年一次遣官致祭乾隆十八年定凡致祭八旗各遣一人承祭各用太常寺贊禮郎二人引禮惟鑲黃旗礮位前設祝案贊禮郎通贊每旗增設酒琖二十尊一祝文内
  皇帝遣某官某等書鑲黃旗都統名如有故則書次旗都統名由太常寺臨時開列具奏又定火器營祭八旗
  子母礮神毎年請
  㫖舉行祭日共設一案以火器營總統一人承祭以下官員皆陪祭補服行禮祭品禮儀與漢軍祭礮同三十年定致祭
  礮神用祝版并製祭器太常寺奏言向例祝文用紙祭器臨時備用請照火神龍神之例改用祝版其祭器交八旗漢軍都統并滿洲火器營敬謹製造以重祀典從之
  致祭儀
  凡致祭
  礮神之禮間二嵗季秋朔日於盧溝橋北席地為壇遣八旗漢軍都統或副都統將事副都統以下至佐領咸陪祀豫日地方官備案太常寺具器陳祀日漢軍弁兵陳八旗礮位於壇内按翼左右序列皆西向前設八案各設
  神位以紙為之又前設牲案各陳羊一豕一果實五盤琖二十又前設香案各陳鑪一鐙二壇中少北設一案供祝文左右分設二案各陳香盤四爵十有二尊四冪勺具設洗於壇外之南太常寺司祝司香司爵各立祝案尊案之次承祭官位各香案前東面陪祀副都統以下以其班序重行異等均東面典儀一人立於壇左掌燎率燎人立燎鑪隅黎明承祭官暨陪祀官咸補服詣壇贊引太常寺贊禮郎各二人分引承祭官至盥洗所盥畢詣各拜位前立典儀贊執事官各共廼職贊禮郎贊就位承祭官各就位立典儀贊迎
  神贊禮郎贊詣上香位引各承祭官分詣各旗礮位香案前贊上香司香跪奉香承祭官舉炷香三上瓣香贊復位各引復位贊跪叩興承祭官行三跪九叩禮陪祀官均隨行禮典儀贊行初獻禮有司揭尊冪勺挹酒實爵各進至
  神位前奉爵立獻於案正中退司祝詣祝案前跪三叩興奉祝文跪案左贊禮郎贊跪承祭官以下咸跪典儀贊讀祝司祝讀祝辭曰維某年月日
  皇帝遣某官某等致祭於
  司礮之神曰惟
  神欽
  天命而無私助揚威武有功國家兹當秋祭之日特以牲
  醴遣官致祭
  神其鑒之尚
  饗讀畢興奉祝文跪安於鑲黃旗礮位前叩如初退贊禮郎贊叩興承祭官以下均行三叩禮典儀贊行亞獻禮司爵各奉爵獻於左贊行終獻禮各奉爵獻於右均如初獻儀典儀贊送
  神贊禮郎贊跪叩興承祭官以下均行三跪九叩禮典儀奉祝文送燎有司各奉
  神位在前次祝次香由中道恭送燎所承祭官各避立拜位左右竢過復位贊禮郎贊詣望燎位引承祭官各詣望燎位眡燎贊禮畢引承祭官退執事各官皆退
  
  礮神
  康熙二年定致祭
  司火之神之禮廟在日中坊橋西正門東向左右各一門門前巨坊曰離德昭明正殿南向有西廡南殿旁有左右殿東西廡設燎鑪一後閣五間有東西閣又後羣樓十有五間廟門内有鐘鼓樓門樓覆黃緑琉璃殿覆緑琉璃餘飾如式嵗以六月二十三日由太常寺奏請遣本寺堂官行禮嗣後奉
  㫖遣大臣行禮雍正八年定祭禮牲用太牢
  致祭儀
  凡致祭
  火神之禮遣官將事豫期潔掃具祝版備器陳牛一羊一豕一果實五盤禮神制帛用赤色設樂設洗執事者各以其職為位承祭官朝服典儀唱贊贊禮郎贊引行三跪九叩禮升降由東階出入殿左門祝辭曰惟
  神令司赤帝德炳離明屆此良辰爰修專祀鑒兹特典綏我蒸民凡行禮始終儀節均與
  都城隍廟同
  右
  火神廟
  康熙二十年重建
  黑龍潭龍神廟遣官致祭潭在金山之麓互見雩祭門
  聖祖數以禱雨至其地乃鼎新廟宇
  御製碑文以紀之自是靈驗尤盛雍正二年
  世宗憲皇帝親詣致禱㴻雨立應重修工竣
  御製碑文
  親灑宸翰勒石廟庭其廟正殿東向崇臺朱䦨左設燎鑪
  前為廟門繚以朱垣
  御碑亭在門之外又前為牌坊東北為龍潭水從山峽流出繞潭迴廊三十三間其南小潭一外為大門自殿至門磴道五層
  御碑亭正殿廟門牌坊均覆以黃琉璃餘皆㼧瓦門楹丹雘梁棟五采神厨治牲所在廟外之右春秋致祭乾隆五年
  黑龍潭龍神封號遣官致祭是嵗三月微旱
  皇上親詣祈雨至是
  諭内閣
  黒龍潭龍神福國佑民靈顯素著毎遇京師雨澤愆期祈禱必應是明神功德實能膏潤田疇順成年榖為萬姓之所仰賴昔年
  皇祖式廓廟貌建立豐碑
  皇考又復易以黃瓦用昭敬禮今應議加封號以示尊崇
  大學士會同該部定議具奏尋奉
  諭㫖封為
  昭靈沛澤龍王之神
  二十五年
  諭嵗祭
  黒龍潭龍神改遣内務府圓明園大臣行禮致祭儀
  毎嵗祭
  黒龍潭龍神之禮春秋仲月諏吉遣官將事是日太常寺具祝版備器陳羊一豕一簠簋各二籩豆各
  十鑪鐙具殿中少南設案一供祝版北設一案陳禮神制帛一色白香盤一尊一爵三和聲署設樂於南階上太常寺設洗於東階下之北承祭官拜位在階上正中司祝司香司帛司爵典儀掌燎各以其職為位承祭官朝服行禮祝辭曰惟
  神德潤生民膏流甸服雨暘時若夙彰孚應之靈年榖順成溥被盈寧之福念
  神庥之丕著惟典祀之宜崇兹值仲春秋曰仲秋用申報饗尚其歆格鑒此精誠行禮始終儀節均與
  都城隍廟同
  右
  黒龍潭龍神
  乾隆九年
  玉泉山龍神為惠濟慈佑龍神遣官致祭是嵗奉
  諭㫖加封號廟在京西玉泉山之麓正殿東向覆以緑琉璃門楹丹雘棟梁金碧殿階上下左右
  御書碑各二殿前燎鑪一十六年奉
  諭㫖京師玉泉靈源濬發為德水之樞紐畿甸衆流環滙皆從此瀠注朕歴品名泉實為天下第一其澤流潤廣惠濟者博而逺矣上有龍神祠已命所司鳩工崇飾宜列之祀典其品式一視黒龍潭該部具儀以聞尋議奏謹按玉泉出西山東流環注京師抵通州合白潞以達於海靈源濬發流澤布惠利賴於畿輔實多允宜列之祀典竢廟工完竣照例遣禮部堂官一人往祭并請
  勅賜鴻文勒石祠左以昭神功從之
  二十五年
  諭嵗祭
  玉泉山龍神改遣内務府圓明園大臣行禮
  致祭儀
  致祭
  玉泉山龍神祠與
  黑龍潭廟同日遣官將事太常寺具祝版潔器陳牲牢品物畢辦設洗設樂執事各以其職為位遣官朝服行禮祝辭曰惟
  神潤下流膏應時澤物珠泉湧地毓靈脈於山林玉液成川暢清流於畿甸滋畇畇之繡壤久資灌注之功通翼翼之漕艘長助輓輸之利聿昭靈貺宜奉明禋兹值仲春秋曰仲秋用申報饗尚其歆格鑒此精誠其始終行禮之儀均與
  黒龍潭同
  右玉泉山
  龍神
  等謹按
  京師祀典凡九列載㑹典通禮均由太常寺請
  㫖遣官敬謹將事溯自定鼎以來以定禮之先後為次
  具詳其儀乾隆二十五年
  㫖玉泉山黒龍潭龍神改遣内務府圓明園大臣承祭不由太常寺奏請有専司特遣之殊其恪恭將事則一也又有列在祀典而無定時定所者及有司以時專祭者附列於後
  順治初定制致祭
  后土之神
  司工之神
  琉璃窑神
  門神
  致祭儀
  致祭
  后土神
  司工神之禮凡大興作諏吉遣官各一人將事豫日工部官於營建所在因其方設左右二壇結綵棚祭日五鼓太常寺官具祝版設
  神案各一於壇内正中以黃紙書
  神位供於案上各陳羊一豕一餅餌十有五盤果實五盤鑪鐙具設祝案於中少右供祝版左設一案陳禮神制帛一色白香盤一尊一爵三和聲署設樂太常寺設洗如式司祝帛香爵各一人及典儀掌燎各以其職為位承祭官拜位在香案前正中太常寺贊禮郎各二人贊引承祭官朝服行禮儀節與
  都城隍廟同凡
  盛京各直省有奉
  㫖興修工作之處亦先期照例致祭
  右祭
  后土
  司工
  凡大工迎吻祭
  琉璃窑神並經由一路
  門神各遣官一人將事豫日工部官設壇於琉璃窑及迎吻所經之各門結綵棚祭日五鼓和聲署設樂於各壇前設導迎樂於窑門外太常寺官具祝版設
  神位陳設牲牢祭品器具設洗均與祭
  司工儀同承祭官暨禮部太常寺有職事官工部内務府管工各官咸朝服簪花披紅乃陳吻於窑前樂作太常寺贊禮郎引琉璃窑承祭官詣
  窑神位前行禮引各門承祭官詣
  門神位前行禮均與祭
  司工儀同祭畢導迎樂作鑾儀衛校舁吻禮部太常寺官前導承祭官從所經諸門承祭官迎於門前及工所管工官列班恭迎以入俟安吻事竣各退右祭
  窑神
  門神
  順治十六年以織造局設機致祭
  司機之神遣禮部堂官行禮一應禮儀均與祭司工之神同
  等謹按順治中所祭有司輦之神製造庫之神又舉司牲神祀典今太常寺犧牲所祀犧牲之神是亦祀之一端可以附識若西山大小青龍之神康熙年中祈雨嘗祀之今則不列祀典矣雍正七年
  勅封各倉司倉之神
  國家漕運之利逺軼前代儲積盈溢分建各倉以貯之倉中或舊有神祠未列祀典司事者以請下禮部議以通州三倉惟西倉舊有倉神祠在京城内七倉惟右翼興平倉舊有太倉神祠俱應重加修葺左翼擇於海運倉城外五倉擇於新建之儲濟倉各建廟宇設
  司倉神位每嵗春秋致祭
  勅加封號封通州倉為
  均調顯佑司倉之神左翼倉為
  豐儲裕餉司倉之神右翼倉為
  佑農廣惠司倉之神新建二倉為
  凝禧阜衆司倉之神各
  賜御書匾額載入祀典
  致祭儀
  嵗春秋諏日祭
  司倉之神通州以倉場侍郎主祭各監督陪祀京倉以本倉監督主祭各監督分行陪祀祀用帛一羊一豕一果實十盤壺一爵三鑪鐙香盤具主祭官朝服質明行事率陪祀官行二跪六叩禮上香三獻爵燎楮帛如儀
  
  倉神
  五祀八蜡
  等謹按五祀之禮惟順治年中行之即於十八年停止縁當時以
  太廟階下合祭既停因並罷其專祀也敬謹備列以存掌
  故至於罷祀八蜡
  聖諭煌煌折中盡善實足闢千古儒説之謬仍恭載於
  後云
  順治八年定制每嵗致祭
  五祀之神禮臣議奏以正月祭
  司户之神於
  宫門外道左南向以四月祭
  司竈之神於
  大内大庖前中道南向以六月祭
  中霤之神於文樓前西向以七月祭
  司門之神於
  午門前西角樓東向以十月祭
  司井之神於
  内府大庖井前南向中霤門二祀太常寺掌之户竈井三祀内務府掌之先是於嵗暮合祭是年停止十五年復嵗暮合祭
  五祀之禮是年復行合祭於
  太廟西廡階下
  神位俱東向遣太常寺堂官致祭前此六月祭中霤之神於
  太和殿階下之東西向陳爵三羊一豕一果品五禮神制帛一遣太常寺堂官一人奠帛三獻讀祝致祭七月祭
  門神於
  午門外西旁與六月同至是合祭禮並同
  十八年奉
  聖祖仁皇帝
  諭㫖户竈井神停其祭祀又
  諭中霤門神停其祭祀時議政王大臣奏罷
  太廟階下合祭之祀從之
  雍正二年
  劉猛將軍廟將軍未詳所始相傳神能驅除蝗蝻頗著顯應雍正三年
  世宗憲皇帝諭㫖舊嵗直𨽻總督李維鈞奏稱畿輔地方每有蝗蝻之害土人䖍禱於劉猛將軍之廟則蝗不為災朕念切痌瘝凡事之有益於民生者皆欲推廣行之且禦災捍患之神載在祀典即大田之詩亦云去其螟螣及其蟊賊無害我田穉田租有神秉畀炎火是蝗蝻之害古人亦未嘗不藉神力以為之驅除也因以此意曾宻諭數省督撫留意以為備蝗之一端今兩江總督查弼納奏稱江南地方有為劉猛將軍立廟之處則無蝗蝻之害其未曾立廟之處則不能無蝗此查弼納褊狹之見諷朕専恃祈禱以為消弭災祲之方也其他督撫亦多有設法祈雨祈晴之奏者夫天人之理感應不爽凡水旱蝗蝻之災或朝廷有失政則天示此以警之或一方之大吏不能公正宣猷或郡縣之守令不能循良敷化又或一郡一邑之中風俗澆漓人心險偽以致陰陽沴戾災祲洊臻所謂人事失於下則天道變於上
  也故朕一聞各直省雨暘愆期必深自修省思改闕失朝夕乾惕必誠必敬冀以挽回天意爾等封疆大吏暨司牧之官以及居民人等亦當恐懼修省交相誡勉改愆悔過崇實去偽人事既盡自然感召天和災祲可消豐穰可致此桑林之禱所以捷於影響也蓋惟先之以恐懼修省誠敬感格至於祈禱鬼神不過借以達誠心耳朕實有見於天人感應之至理而斷不惑於鬼神巫禱之俗習故不惜反覆明晰言之内外臣工黎庶其共體朕意
  四年封山東
  沂山廟神為佑民捍禦之神山東撫臣奏言沂山有神驅蝗顯靈請加封致祭下禮部議允之
  等謹按祈禳之典載於古訓自昔聖王側身修省祗以勤求治理為弭災致祥之要而不欲委於鬼神之難知若禦災捍患有功於民則王政祀之矣考周禮春秋祭酺鄭氏謂漢時有蝝螟之酺神宋太常因革禮亦詳酺祭皆所以驅蝗蝝芘嘉榖義至廣也萬世臣民伏讀
  世宗憲皇帝聖諭於幽明感應之理深切著明洵所謂先
  成民而後致力於神者矣
  乾隆十年以臣工請行蜡祭奉
  諭㫖不必舉行
  諭大學士等國家崇報之文明禋肇薦考議周詳凡祀典所闗羣神咸秩即如雩祭諸禮事繫農桑近復議行有舉無廢皆以為民也邇年以來諸臣工每以蜡祭為請朕追維舊制酌古準今有宜於詳慎者考大蜡之禮昉於伊耆三代因之所以報萬物之成也雖咏于詩詳于禮記周官而古制夐逺傳註㕘錯難以折衷所謂八蜡配以昆蟲後儒謂其害稼不當與祭月令祈年於天宗蜡祭也註云日月星辰則所主又非八神至謂合聚萬物而索饗之其神甚多尤難定位且蜡與臘冠服各殊有謂臘即蜡者有謂蜡而後
  臘者是古制已不可考終無定衡至於後世自漢臘而不蜡此禮已湮魏晉以來迄於唐宋時行時止或溺於五行之説甚且天帝人帝及於龍麟朱鳥多至百九十二座議者以為失先王之禮逺矣蘇軾曰迎猫則為猫之尸迎虎則為虎之尸近於倡優所為是以子貢觀於蜡言一國之人皆若狂以其沿習日乆迹類於戲也蓋祀於南郊已不合於古制而蜡於四郊則惟順成之方始祭較量區别叢雜𤨏細于義有乖于禮未洽于神為褻自元明以來停止此典實有難于舉行之處况蜡祭諸神如先嗇司嗇日月星辰山林川澤今皆祀於各壇廟原于典文無闕即民間秋成之後休息農功祀神報賽大抵借蜡之遺意以盡其閭井歡洽之情猶有吹豳擊鼓之風亦皆聴從民便未嘗禁止是蜡祭原行於民間但田夫萃處雜以嬉戲各隨其鄉之風尚初不責以儀文若朝廷議祀潔蠲䖍享必嚴肅整齊何至有一國若狂之論可知此祭即古亦閭閻相沿之舊俗詎可定以為郊廟典禮如以為有祈無報則方春而祈榖冬又有事於
  圜丘禮謂郊之祭為大報天又云萬物本乎天大報本也豈得謂之有祈無報乎况二仲薦馨並崇社稷班固所謂為天下求福報功者具在陳祥道所謂大社國社農之所報在焉今
  社稷壇春秋兩祀祈報之禮已備至義近於重複事涉於不經者即下之禮臣亦難定議因諸臣但泥古制多未深考是以特降此㫖俾共知之






  皇朝文獻通考卷一百五



  欽定四庫全書
  皇朝文獻通考卷一百六
  羣祀考
  直省専祀
  順治三年
  勅封顯佑通濟之神
  等謹案㑹典載神謝姓名緒浙人行四讀書金龍山明景泰間建廟沙灣盖崇祀已久至是加封廟祀宿遷從河臣請也其後
  南巡恒遣官致祭
  是年加
  運河龍神封號定致祭禮時從河臣請下禮部議封運河龍神為延庥顯應分水龍王之神令河道總督以時致祭
  康熙十九年加封福建
  海神天妃為䕶國庇民妙靈昭應宏仁普濟天妃神莆田林氏靈應之迹著於前代師征臺灣神湧潮以濟師遂克厦門及平臺灣亦顯靈異
  詔加封號遣官致祭又立祠於原籍六十年臺灣有警神
  復湧潮濟師
  世宗憲皇帝追褒神功
  御書神昭海表廟額分懸原籍舊祠厦門鎮祠臺灣府祠雍正十一年福建督臣郝玉麟以省城神廟請入祭典並請各省俱行廟祀皆允之乾隆二年
  天后封號増福佑羣生四字尋加誠感咸孚四字凡廟之所在皆以春秋致祭
  二十二年遣官致祭
  雞公山神時以議政王大臣等奏大兵向駐永興城中與賊對壘仰荷
  上天眷佑靈神顯助於雞公山真武廟旁竪旗立隊一時官兵及賊衆無不共見於是我軍氣奮賊勢遏阻其雞公山廟神應特致褒旌載之祀典以垂永久
  從之遣禮部司官齎香帛往祀有司春秋致祭行禮
  雍正二年封雲南各
  鹽井神為普潤龍王之神春秋致祭
  三年封
  青海水神為靈顯青海之神先是大軍西征道經青海於塞外嚴寒之𠉀湧泉濟軍督臣請加褒封允之遣官致祭建立石碑以滿漢䝉古三體字様勒封號以垂永久
  是年加封浙江
  江海保障之神時以撫臣法海疏言呉國上大夫伍員唐呉越武肅王錢鏐宋安濟公張夏實為浙省江海保障之神又明代紹興知府湯紹恩創築三江閘有功紹郡請各加封號修整廟宇春秋致祭下禮部議封伍員為英衛公廟祀錢塘封錢鏐為誠應武肅王廟祀杭州封張夏為静安公廟祀蕭山封湯紹恩為寧江伯廟祀紹興其後建海神廟皆與配食之列
  四年加封
  寧漕公
  永濟之神春秋致祭明工部尚書宋禮開㑹通河用汶上老人白英策分水濟運事載史策舊有廟祀禮及英河臣以其治河濟運永垂功績請加封號乃封宋禮為寧漕公白英為永濟之神於汶上縣祠廟祭之
  五年封四川灌縣都江堰口
  通佑王顯英王之神時以四川巡撫憲徳疏言都江堰口廟祀李二郎有功蜀地請加封號下禮部議言按史記漢書専載蜀守李氷鑿離堆穿三江功績歴歴可考惟灌縣志書内有使其子二郎鑿山穿江之語是二郎雖能成父之績李氷實主治水之功又考玉圻續文獻通考載元至順元年曽並加封號今既言有功於蜀屢彰顯應理宜並崇祀典該撫祇請封其子而不及李氷似未妥協
  詔令並給封號乃封李氷為敷澤興濟通佑王李二郎為承績廣惠顯英王令地方官春秋致祭
  六年封河東鹽池為
  昭惠阜裕鹽池之神春秋致祭
  七年封浙江
  蛟門山龍神為涵元昭泰鎮海龍王之神時以漕運總督性貴疏言蛟門山龍神例於六月朔日致祭雨旱祈禱有驗靈應甚著請加封號禮部議覆允之載入祀典
  是年封寧夏
  大渠龍神為寧渠普利龍王之神先是
  世宗憲皇帝特命大臣督理寧夏水利修建大渠及六年
  改渠既訖工以封號祀典請
  詔加封致祭嵗以春秋禮祀其後惠農昌潤二渠既成寧夏寧朔二縣各建祠宇皆令以春秋仲月照山川禮致祭嗣是大清漢唐三渠皆廟祀如之八年封浙江
  清溪神為保濟顯佑侯神姓戴名繼元宋時以拯溺沒於溪中屢著靈異元代封顯佑侯總督李衛疏言清溪地方屢有水患賴神捍禦且有䕶衛漕艘之功請加封號奉
  㫖加封春秋廟祀於徳清縣
  是年封故廣東海安營水師副將江起龍為英佑驍騎將軍立廟徐聞海口春秋致祭將軍在官以公事沒於海頗著靈異保䕶商民有功守臣以為言故封
  十年封廣西興安縣陡河
  海陽山神為安流襄績海陽山神嵗以季秋九日致祭
  十一年封廣西鬱林州
  泉神為昭徳沛澤泉源之神時巡撫金鉷疏言鬱林州之富民鄉湧瑞泉二穴味甘色清足以灌田利民令選地建祠春秋祀之
  十二年令祀山西介休縣
  水神廟時巡撫石麟奏介休縣上堡村向有水泉久淤於十一年秋冬復發又湧新泉可灌民田其處向有水神廟請重修致祀從之
  是年加封江西鄱陽湖
  顯佑安瀾之神春秋致祭神為唐忠臣張巡布政使李蘭奏言故唐御史中丞張巡見危授命保障江淮江西居民廟祀最盛捍禦鄱陽一湖屢昭顯應請加封賜祭從之廟祀於饒州之浮梁縣
  乾隆三年加封河南
  靈佑襄濟之神河臣白鍾山疏言陳留河神觀所祀黄大王神姓黄名守才偃師人禱泉禱雨皆著靈應請加封號春秋致祀從之至四十五年大學士阿桂奏豫省河神最著靈驗者為靈佑襄濟之神請於其子孫中賞給奉祀生一人得
  㫖允行
  四年加封江南
  彰靈衛漕之神時河臣髙斌疏言清口張将軍廟神名祥宿遷人漕船商船䖍禱響應請加封號列祀典允之
  八年加封廣西
  顯佑英濟廣福王之神時巡撫楊錫紱疏言神為蜀漢禆將武當溺於溪中屢著靈異請加封號許之二十二年建
  顯佑通濟神廟於徐州先是二十一年秋徐之孫家集黄河奪溜大發帑金塞之越嵗
  皇上親臨閱視以河溜刷深神明黙佑令地方官擇地建廟於雲龍山之北先是廟祀宿遷康熙三十九年
  詔加封昭靈效順至是復加封廣利安民立碑紀實嵗以
  春秋致祭
  是嵗於甘肅嘉峪關外立
  龍神廟春秋致祭
  諭㫖嘉峪關外路多戈壁從前並無水泉今年大兵經過鑿井得泉水勢騰湧普濟軍行此實神明贊佑所致昔年
  皇祖用兵時地湧靈泉曾於拖犁地方建廟以答神庥今即照例交該督建造二十四年廟成立碑致祭春秋祀之
  二十五年修涿州
  佑濟龍神祠涿州城北為胡良拒馬二河所滙明代曽建橋河徙而橋廢是年移建通橋隄長二百丈祠在橋東南
  御製碑文勒石
  三十二年
  諭東西二淀為畿輔滙萃清流之所邇年瀦蓄安恬節宣有藉近淀村莊田土泛溢無虞而菰蒲魚蠏之饒利賴於民生者更大兹者春巡郊甸循覽河堤鳯艇乗流祥飈助順尤足徴神貺之昭宜建専祠用答靈佑著該督方觀承卜地興工特崇廟祀以示妥神報功之典
  四十二年陶莊開放引河工成
  命建
  河神廟嵗以春秋致祭
  御製碑文紀之四十五年
  皇上南巡
  親詣陶莊
  河神廟瞻禮以儀封漫工未成
  黙致䖍禱儀封兩壩自行合龍即告功成
  是年
  封故河臣朱之錫為助順永寧侯時以大學士阿桂奏言順治年間總河朱之錫功著南豫二省沒為河神屢著靈應請
  特賜位號得
  㫖交禮部酌議位號尋議上從之
  四十九年河南蘭陽睢寧新堤并引河工成
  命建
  河神廟於南岸
  御製碑文紀之







  皇朝文獻通考卷一百六



  欽定四庫全書
  皇朝文獻通考卷一百七
  宗廟考
  等謹按天子宗廟之禮所重親饗虞夏商周以來歴代各皆舉行而縁情定制惟我
  朝為特隆焉唐以太宗貞觀之治親饗廟者二三年正月戊午十七年四月庚寅耳自後合十七宗而親饗三十四馬端臨謂懿宗一王應麟玉海作二咸通元年十一月丙子又四年正月己巳也宋自太祖親饗四合十二宗而親饗者八十五然真宗之十二親郊朝享及告行告謁恭謝均非祫禘時享之正祭仁宗之十三亦朝享及恭謝而親行祫祭者一馬端臨所謂累朝惟此一親行也蓋宋之朝享太廟皆郊前之祗告故每於十一月行之而正祭則未嘗親行我
  太宗文皇帝肇建
  太廟於
  盛京崇徳改元四月丙戍大饗後八年之中親饗二恢恢乎大一統之規模也
  世祖章皇帝定鼎
  京師立
  太廟御宇十八年時享親行二十八方順治十六年始行
  祫祭而親祫二
  聖祖仁皇帝御宇六十一年時享親行八十二祫祭親行
  三十二
  世宗憲皇帝御宇十三年時享親行三十祫祭親行十一皇帝御極乾隆元年至五十年時享親行六十六祫祭親行四十九是皆正祭而凡因事親告者不在此數於戯至仁至孝至誠至敬之心永傳為
  家法仰溯成周而後廟禮未有若斯之盛者也至若典制之隆儀文之備雖以時𨔛增而要皆推本於
  太宗文皇帝始定之規詳考其時自大饗親饗而外凡遇聖節忌辰元旦清明中元除夕皆以時遣官祗祭其禮已
  為大備
  世祖章皇帝撫有天下追尊
  四祖皇帝嵗七享
  太廟孟春諏吉清明四月七月十月之朔除夕
  萬壽節則猶
  太宗時制也至十三年建
  奉先殿而日獻食月薦新朔朢時節
  聖誕忌辰元旦冬至
  萬夀節及諸慶典俱行於
  奉先殿至十六年始祫而除夕之享乃即大祫矣聖祖仁皇帝
  世宗憲皇帝繼統以來迄今每嵗四孟享
  太廟與除夕前一日祫祭而五則固皆崇徳所行之精意
  以逓酌而歸於至中昭其大文焉逮
  世宗憲皇帝即
  壽皇殿䖍供
  聖祖仁皇帝聖容
  孝思純篤以時瞻拜於是有
  神御之奉
  皇上深推
  世宗憲皇帝聖孝之心重建
  壽皇殿以並奉
  太祖髙皇帝
  太宗文皇帝
  世祖章皇帝
  聖祖仁皇帝
  世宗憲皇帝聖容暨
  列后聖容又先即
  圓明園崇建
  安佑宫奉
  聖祖仁皇帝聖容而敬以
  世宗憲皇帝聖容配於是
  宫中
  苑中
  神御之奉乃上推而胥愜乎情與禮之極則丕哉聖孝繼述佑啟於萬年者也且復即
  避暑山莊
  聖祖仁皇帝嵗臨之
  御苑建
  永佑寺以䖍奉
  聖祖仁皇帝聖容仍敬以
  世宗憲皇帝聖容配則所為齋焉而思其居處思其志意樂嗜禮得其所必備而情得其所必伸蓋皆由夫饗
  廟親行至仁至孝至誠至敬之一心推之以無乎不達者
  矣兹恭依
  列朝實録
  皇上乾隆元年至五十年
  起居注册㕘稽
  大清會典暨各檔案其儀節謹鈔
  大清通禮成宗廟考十二卷以昭萬年之鉅典云
  太廟
  天聰十年四月乙酉
  太宗文皇帝受尊號建國大清改元崇徳於
  盛京建立
  太廟
  撫近門東
  前殿五室後房六間
  後殿三室南大門三間東西角門三間周圍廣三十五
  丈袤四十丈
  崇徳元年四月丙戌奉安
  列祖
  太祖神位於
  太廟追尊
  列祖王號恭上
  覆育列國英明皇帝
  尊諡曰
  承天廣運聖徳神功肇紀立極仁孝武皇帝
  廟號
  太祖
  皇太后
  尊諡曰
  孝慈昭憲純徳貞順成天育聖武皇后先是天聰十年
  月初八日壬午羣臣請上
  尊號於是祗告
  
  地
  太宗文皇帝率諸貝勒大臣齋戒三日以十一日乙酉受寛温仁聖皇帝尊號建國號曰大清改元為崇徳元年
  
  天
  地禮成是日遣超品公額駙揚古利固山額真譚泰宗室拜尹圖葉克書葉臣阿山伊爾登宗室篇古達爾哈石廷柱馬光逺及外藩貝勒下官員卜庫台吉得類扎爾固齊孟庫孫杭哈爾阿爾珠海泥堪内院官希福剛林羅碩等捧祝文以肇建
  太廟祗告
  太祖山陵文曰孝子嗣皇帝   太宗文皇帝廟諱敢昭告於皇考神位前曰臣敬遵典禮表揚
  皇考
  皇妣功徳肇建
  太廟謹擇吉於四月十二日安設
  神位以昭上祀之禮又仰體
  皇考孝心稽諸禘嘗鉅典追尊
  始祖
  髙祖
  曾祖
  祖以下王號安設四代
  祖考
  祖妣神位又設
  伯祖禮敦巴圖魯配位伏祈
  皇考神靈鑒兹誠悃又設功臣費英東額亦都配位從祀皇考左右惟望
  皇考垂慈來格來歆丙戌
  上率諸貝勒大臣詣
  太廟追尊
  始祖為
  澤王
  髙祖為
  慶王
  曾祖為
  昌王
  祖為
  福王追封
  伯祖禮敦巴圖魯為武功郡王恭上
  皇考太祖
  尊諡曰
  承天廣運聖徳神功肇紀立極仁孝武皇帝
  皇妣太后
  尊諡曰
  孝慈昭憲純徳貞順成天育聖武皇后
  廟號
  太祖追封功臣費英東為直義公額亦都為𢎞毅公前殿安奉
  太祖
  太后神位
  後殿正中安奉
  始祖
  始祖妣神位左安奉
  髙祖
  髙祖妣神位右安奉
  曽祖
  曽祖妣神位次左安奉
  祖
  祖妣神位皆南面右末安奉
  伯祖禮敦巴圖魯神位東向是日各
  神位前陳設黑色太牢少牢一切祭物畢辰刻
  太宗文皇帝出内治門將至
  太廟門西下馬御金椅有頃導引官引
  上先詣
  後殿至東側西向立贊禮官贊就位
  上北向
  殿正中立諸貝勒大臣左右序立贊禮官贊上香引
  上升東階至
  始祖神位香案前跪復起立導引官跪奉香
  上自
  始祖暨
  列祖神位前各三上香畢降自西階復位北向立贊禮官贊跪叩行三跪九叩頭禮贊禮官復贊跪
  上率衆跪東側捧帛官跪奉獻
  始祖
  始祖妣帛二端
  上受帛獻授西側捧帛官捧帛官跪受置案上遂獻髙祖
  曾祖
  祖及
  伯祖神位前帛以次各二端如儀畢
  列祖
  列妣前先令大臣獻酒各一爵東側捧爵官跪奉酒上舉爵獻授西側捧爵官捧爵官跪受置案上
  列祖
  列妣神位前各獻爵一畢讀祝官以次跪讀祝祭始祖文曰維丙子嵗四月十二日八世孫嗣皇帝廟諱敢昭告於
  始祖神位前曰洪惟
  始祖肇造鴻基克恢大業振豐功而克敵開厯服以詒謀爰致國勢昌隆子孫榮盛兹謹倣古制追揚
  前烈尊為
  澤王立廟奉祀丕顯令名貽庥萬世惟望
  祖靈降鑒俯垂黙佑國祚永昌祭
  髙祖文曰五世孫嗣皇帝廟諱敢昭告於
  髙祖神位前曰洪惟
  髙祖肇基王迹垂裕後昆撫衆宏以成都集旅庥而啟聖爰致國勢昌隆子孫榮盛兹謹倣古制追揚
  前烈尊為
  慶王立廟奉祀丕顯令名貽庥萬世惟望
  祖靈降鑒俯垂黙佑國祚永昌祭
  曾祖文曰四世孫嗣皇帝廟諱敢昭告於
  曾祖神位前曰洪惟
  曾祖丕啓鴻模式𢎞疆宇征四鄰而讋服綏兆庶以敉寧爰致國勢昌隆子孫榮盛兹謹倣古制追揚
  祖功尊為
  昌王立廟奉祀丕顯令名貽庥萬世惟望
  祖靈降鑒俯垂黙佑國祚永昌祭
  祖考文曰孝孫嗣皇帝廟諱敢昭告於
  祖考神位前曰洪惟
  祖考纘承懿緒佑啓宏圖綿福祚於萬年誕神靈而首出爰致國勢昌隆子孫榮盛兹謹倣古制追揚
  祖功尊為
  福王立廟奉祀丕顯令名貽庥萬世惟望
  祖靈降鑒黙賜啓廸國祚永昌祭
  伯祖武功郡王文曰皇帝廟諱敢昭告於
  伯祖神位前曰惟我
  伯祖竭誠為國懋著崇勲兹酌倣古制用昭往烈追封為武功郡王配享
  廟廷永彰令譽讀祝畢奉祝文置案上贊禮官贊跪叩行三跪九叩頭禮讀祝官捧祝執爵官捧爵執帛官捧帛從中階下至西側燔燎所焚之徹饌乃詣
  前殿導引官引
  上至西側東向立復引由西側升至東側西向立贊禮官
  贊就位
  上正中北向立贊禮官贊上香導引官引
  上升東階至
  太祖
  太后神位香案前跪導引官跪奉香
  上三上香畢降自西階復位北向立贊禮官贊跪叩上率衆行三跪九叩頭禮贊禮官復贊跪
  上跪衆皆跪東側捧帛官跪奉帛二端
  上受帛獻授西側捧帛官捧帛官跪受自中階升至太祖
  太后神位前跪置案上東側捧爵官以次跪奉酒六爵上舉爵以次獻以次授西側捧爵官捧爵官跪受自中階
  升捧置
  神位前贊禮官贊跪叩
  上率衆行三跪九叩頭禮贊禮官贊跪
  上率衆跪讀祝官捧祝文跪讀於
  太祖
  太后神位前文曰維丙子嵗四月十二日孝子嗣皇帝廟諱敢昭告於
  皇考
  皇妣神位前曰臣纘承
  皇考大業十年以來兢兢業業夙夜乾惕以圖仰副先志是以開拓封疆不辭况瘁撫綏兆庶殫力經營兹以安内攘外收服朝鮮統一䝉古兼獲玉璽符瑞昭應内外諸貝勒大臣僉議宜承
  天應運勸臣宜進稱尊號爰建國號曰大清改元為崇徳元年此皆仰頼
  皇考
  皇妣之福䕃也臣緬懐
  皇考
  皇妣徳備生成功隆覆育應真符而開創輯羣瑞以尊親爰遵古制仰協
  天心敬上
  皇考
  尊諡曰
  承天廣運聖徳神功肇紀立極仁孝武皇帝
  皇妣
  尊諡曰
  孝慈昭憲純徳貞順成天育聖武皇后立廟祭享垂庥萬禩伏祈
  皇考
  皇妣神靈降鑒俯垂黙佑俾子孫綿逺國祚永昌謹告讀祝畢又以追封費英東額亦都告祭
  太祖神位前曰孝子嗣皇帝廟諱敢昭告於
  皇考神位前曰臣聞恩隆眷舊典重酬庸既昭嘉績於生前宜享恩榮於身後兹以費英東額亦都上佐
  皇考勲猷丕著爰倣古制追封費英東為直義公額亦都為𢎞毅公配享
  皇考神位左右揚厥令名垂之奕代讀畢贊禮官贊跪叩上率諸貝勒行三跪九叩頭禮贊禮官贊復位
  上復位東側西向立諸貝勒大臣左右序立於是以功臣
  費英東額亦都木牌入
  太廟費英東位左側額亦都位右側陳設祭物畢讀祝官
  入内旁立先宣追贈費英東文曰
  維大清崇徳元年嵗次丙子四月十有二日
  寛温仁聖皇帝諭祭功臣費英東之靈曰偉烈懋昭贊經綸於肇迹榮封特晉光爼豆於千秋爾費英東佐我
  皇考正直報効竭盡忠義雖受寵渥於生前尤宜褒榮於身後今特贈爾為直義公配享
  太廟永垂令譽次宣追贈額亦都文曰
  寛温仁聖皇帝諭祭功臣額亦都之靈曰偉烈懋昭贊經綸於肇迹榮封特晉光爼豆於千秋爾額亦都佐我
  皇考勇力軼羣殊勲丕著雖受寵渥於生前尤宜褒榮於身後今特贈爾為𢎞毅公配享
  太廟永垂令譽讀畢捧帛捧爵官各捧帛爵讀祝官捧祝文自中階下西行至西側燔燎所焚祝帛奠酒徹
  太祖
  太后神位前祭物徹畢徹直義公𢎞毅公祭物自側下階至燔燎所旁焚祝帛奠酒贊禮官贊復就位
  上復正中北向立衆復就班贊禮官贊跪叩行一跪三叩
  頭禮禮成
  上坐於
  太廟西側樹鵠令善射者較射射畢陳設儀仗作樂還
  
  臣等謹按先是天聰六年二月丁丑
  太宗文皇帝率諸貝勒大臣詣
  太祖髙皇帝陵行時享禮八年十二月庚戌以除夕率諸
  貝勒大臣
  親詣
  太祖陵寢致祭十年三月丙午朔以清明節
  親祭
  太祖山陵葢我
  國家當未崇建
  宗廟之先我
  太祖髙皇帝山陵卜吉在天聰三年春二月營建工成自
  是以後每
  親舉時享除夕之祭於
  陵寢已灼然立萬世
  廟禮云
  五月癸丑薦櫻桃於
  太廟時有以新櫻桃獻者
  太宗文皇帝命薦於
  太廟仍
  命嗣後凡新進果品五榖先薦
  太廟然後進御著為令
  七月辛巳中元節
  親享
  太廟
  十二月癸亥遣官祭
  太廟時先期齋戒三日
  三年正月乙丑朔遣官祭
  太廟每祭
  太廟必並祭
  福陵自後元旦之祭四年己未朔五年癸丑朔六年丁丑
  朔七年辛未朔皆遣官祭
  七月丙子中元節
  親享
  太廟時先期齋戒三日
  十月戊申
  萬夀節遣官祭
  太廟自後五年十月壬申七年十月壬戌恭遇
  聖節皆遣官祭八年二月癸未清明節亦遣官祭
  八月庚申以
  太祖武皇帝忌辰遣官祭
  太廟
  十二月乙亥除夕遣官祭
  太廟時先期齋戒三日自後六年十二月己巳嵗暮七年
  十二月甲午嵗暮皆遣官祭
  八年七月丙午中元節遣官祭
  太廟並告征明山東之㨗
  等謹按崇徳元年五月癸丑薦櫻桃後凡
  親詣與遣官依通考例當載入祭祀時享然此固
  盛京
  廟禮也敬即制度儀注之次編於首卷用昭我
  烈祖開創皇圖後之所以大一統而垂萬年禮意之精胥
  肇乎是焉
  順治元年十二月庚午遣官恭齎
  太祖武皇帝
  孝慈武皇后香
  冊香
  寳於
  福陵
  太宗文皇帝香
  冊香
  寳於
  昭陵是日固山額真以上内大臣侍衛等俱朝服
  
  武英殿大學士禮部尚書由内院奉
  冊寶出置黄案上
  上御殿閲
  冊寶行一跪三叩禮畢遣官恭齎至
  盛京尊藏
  二年二月丁巳定遣官祭
  四祖廟儀
  臣等謹按順治元年定鼎
  京師建立
  太廟始以
  盛京
  太廟崇稱為
  四祖廟至是禮部言凡遇清明等節應令駐防
  盛京總管分率城守章京往祭
  福陵
  昭陵東京興京
  祖陵令城守官奠祭
  盛京
  四祖廟令守廟總管官上香燭獻酒果不讀祝從之
  乾隆四十三年
  命重葺
  盛京
  太廟
  等謹按
  盛京
  太廟自順治元年崇稱為
  四祖廟五年更名曰
  景佑宫至是
  命重修葺仍尊稱為
  太廟
  四十八年九月乙巳
  上詣
  盛京謁
  陵恭奉
  五朝
  册
  寳尊藏
  太廟
  親詣行禮先是四十七年十月朔
  上恭奉重鐫
  列祖
  列后
  册
  寳安奉
  京師
  太廟其舊藏
  册
  寳先期
  命怡親王永琅恭賫
  盛京至是
  上致祭
  昭陵畢
  親詣尊藏行禮









  皇朝文獻通考卷一百七
<史部,政書類,通制之屬,皇朝文獻通考>



  欽定四庫全書
  皇朝文獻通考卷一百八
  宗廟考
  太廟
  順治元年九月
  世祖章皇帝定鼎燕京立
  太廟
  端門左南嚮朱門丹壁覆以黄琉璃衛以崇垣大門三左右門各一㦸門五間崇臺石䦨中三門前後均三出陛中九級左右各七級門内外列㦸百有二十左右門各三間均一出陛各七級
  前殿十有一間重檐脊四下沉香柱正中三間飾金梁棟階三成繚以石䦨正南及左右凡五出陛一成四級二成五級三成中十有二級左右九級
  中殿九間同堂異室内奉
  列帝
  列后神龕均南嚮後界朱垣中三門左右各一門内為後殿制如
  中殿奉
  祧廟神龕均南嚮
  前殿兩廡各十有五間東為配饗諸王位西為配饗功
  臣位東廡前西廡南燎爐各一
  中殿
  後殿兩廡各五間藏祭器
  後殿東廡南燎爐一㦸門外東西井亭各一前跨石橋
  五翼以扶䦨橋南東為
  神庫西為
  神厨各五間廟門東南為宰牲亭井亭廟垣周二百九十一丈六尺西南
  太廟街門五間西北
  太廟右門三間均西嚮
  九月壬子恭奉
  太祖承天廣運聖徳神功肇紀立極仁孝武皇帝神主孝慈昭憲純徳貞順成天育聖武皇后神主
  大行皇帝神主奉安
  太廟是日遣固山額真宗室拜尹圖代祭禮部尚書覺羅
  郎球奉
  太祖武皇帝神主甲喇章京胡世布奉
  孝慈武皇后神主吏部尚書宗室鞏阿岱奉
  大行皇帝神主禮部侍郎藍拜理事官哈爾松噶捧二功臣牌位及太常寺官於内院齊集學士額色黒捧祝版至
  謹身殿授太常寺卿郎球等奉
  神主及功臣牌位依次而行太常寺官六員前導毎階一
  揖代祭官拜尹圗隨行至
  太廟門外由東中門入奉
  神主進
  前殿跪奉
  太祖武皇帝神主
  孝慈武皇后神主安正案南向
  大行皇帝神主安東側案西向畢一叩頭興導引官引出立階上代祭官之後藍拜等捧二功臣牌位進西廡殿内跪安直義公費英東牌位於左𢎞毅公額亦都牌位於右東向畢一叩頭興出立於階下贊禮官贊行四跪四叩頭禮畢贊引官贊行初獻禮太常寺官三員各捧一爵詣案前跪獻畢鞠躬退一跪一叩頭興各復位贊讀祝額色黒入殿内跪捧祝文讀畢跪捧祝版置於
  太祖神位前一叩頭退代祭官及捧主官行讀祝禮贊禮官贊行一跪一叩頭禮畢贊行亞獻禮太常寺官獻爵如初獻禮畢贊行終獻禮太常寺官獻爵亦如初獻禮畢各退二功臣位前亦各三獻爵畢贊禮官贊行四跪四叩頭禮階下各官亦照行禮畢贊焚祝額色黒捧祝詣焚祝所各官東向鞠躬階下各官亦鞠躬焚祝畢各官北向揖階下各官亦揖代祭官立階西側捧功臣牌位各官立階下西側導引官引奉
  太祖武皇帝
  孝慈武皇后
  大行皇帝神主官詣
  神位前行一跪一叩頭禮興各奉
  神主由殿内後門進至
  後殿跪安於
  神位上退出殿門外行一叩頭禮興導引官引至功臣廡
  前𠉀代祭官齊出
  十月辛酉恭上
  大行寛温仁聖皇帝
  尊諡曰
  應天興國𢎞徳彰武寛温仁聖睿孝文皇帝
  廟號
  太宗前一日遣官祭告
  
  地
  
  稷是日遣固山額真譚泰等祭告
  太廟遣固山額真宗室拜尹圗祭告
  大行皇帝凡上   尊諡皆前祭告
  二年七月甲子恭進
  太祖武皇帝
  孝慈武皇后
  太宗文皇帝玉
  冊玉
  寳奉安
  太廟先期太常寺官設案於
  太廟神位前是日禮部鴻臚寺官設案於
  武英殿内院官奉
  冊居左
  寶居右并祝文置各案上設綵亭於殿門外陪祭官太廟門外序立不陪祭官
  午門外序立
  上出武英殿恭閲
  
  寳祝文行一跪三拜禮畢西向立内院官奉
  
  寳授捧
  冊捧
  寳官安綵亭内恭送入
  太廟
  午門外官
  太廟門外官跪迎由
  太廟中門進至
  前殿奉安畢禮部尚書覺羅郎球大學士剛林學士伊
  圖進
  後殿一跪三叩興郎球
  太祖武皇帝神主伊圖奉
  孝慈武皇后神主剛林奉
  太宗文皇帝神主出安於
  前殿一跪三叩興贊引官引代祭官由右門進各官皆進序立典儀官贊樂舞生就位執事官各司其事贊禮官贊就位代祭官就位協律郎贊奏開平樂行迎神禮鳴賛官贊代祭官同各官行三跪九叩禮畢典儀官贊進
  冊贊引官引代祭官至香案前鳴贊官贊跪贊進冊蔣赫徳劉清泰恩格徳跪從案上捧
  冊以次進於代祭官代祭官受獻訖授内院大學士剛林祁充格學士伊圗跪接置於各案贊宣
  冊剛林祁充格伊圗各跪
  冊案前宣畢三叩贊進
  寳蔣赫徳劉清泰恩格徳跪從案上捧
  寳以次進於代祭官代祭官受獻訖授剛林祁充格伊圖
  跪接置於各案贊宣
  寳剛林祁充格伊圖各跪
  寳案前宣畢三叩賛禮官贊叩頭代祭官三叩贊復位代祭官復位贊行禮代祭官同各官行三跪九叩禮畢典儀官贊行初獻禮
  太祖神位前甲喇章京陳泰獻帛侍衛噶布喇穆成格獻
  
  太宗神位前侍衛巴泰獻帛侍衛穆理瑪獻酒協律郎贊奏夀平樂獻畢樂暫止賛禮官贊跪代祭官跪各官皆跪鳴贊官贊宣祝宣祝官一跪三叩捧祝文跪宣文曰
  維順治二年嵗次乙酉七月庚戌朔越十五日甲子孝孫嗣皇帝   世祖章皇帝廟諱遣英俄爾岱代告於
  太祖承天廣運聖徳神功肇紀立極仁孝武皇帝孝慈昭憲純徳貞順成天育聖武皇后神位前曰前者宣揚功徳已加
  尊諡今恪遵典制造成玉
  冊玉
  寳敬獻
  几筵尚
  
  太宗文皇帝前祝文同宣畢贊禮官贊叩頭代祭官三叩
  宣祝官捧祝文跪進於
  神主案三叩典儀官贊行亞獻禮獻酒如前儀協律郎贊奏嘉平樂獻畢樂止典儀官贊行終獻禮獻酒復如前儀協律郎贊奏雍平樂獻畢樂止典儀官贊撤饌協律郎贊奏熈平樂撤畢樂止協律郎贊奏成平樂行送神禮鳴賛官贊代祭官及各官行三跪九叩頭禮禮畢樂止典儀官贊捧祝捧帛詣燎所樂奏捧祝捧帛官一跪三叩捧祝帛送燎所代祭官退立拜位東西向既過復拜位鳴賛官贊禮畢代祭官與各官出
  太祖武皇帝冊文曰雲雷初動經綸開草昧之天日月在躬光耀先照臨之域既靈承於後嗣宜丕著夫前猷洪惟我
  太祖承天廣運聖徳神功肇紀立極仁孝武皇帝博厚髙明聖神文武始則龍潛渤海藏九天九地之規繼而虎步金源恢百戰百克之勢三靈協助援鐘鼔而對天休萬帳來王傾醍醐而飲帝徳於是舊邦式廓天街望紫氣之祥新命誕敷黒水正真人之位豐年恒慶多黍多稌國士彚征如羆如虎披草萊而立
  祖廟始薦馨香掃荆棘而朝羣臣豈惟綿蕞用能使耿光大烈丕顯丕承厚俗淳風可久可大協昌期於嗣聖衍駿業而重光兹者神臯是宅庇及眇躬盛徳載揚念予
  烈祖乃鐫
  徽號永夀天球於戲寳玉函文寫貽謀之𢎞逺金縢啟幄知創業之艱難惟
  神在天歆兹無斁謹言
  寳文曰
  太祖承天廣運聖徳神功肇紀立極仁孝武皇帝之寳孝慈武皇后冊文曰壼教協黄裳應地兆安貞之吉徽音昭彤管俔天開長發之祥既慶靈源宜揚惠問欽惟
  皇祖妣孝慈昭憲純徳貞順成天育聖武皇后性成仁孝心秉塞淵肅雍在宫堯母儷元妃之徳祗承於
  帝邑姜㕘十亂之功華星朗耀於軒轅内則勤供於穜稑求賢卷耳載襄櫛風沐雨之思致孝蘋蘩不忘昧旦雞鳴之節是以流虹繞電篤生
  聖人誕凱育元門多才子用能贊助鴻圗造有東夏昭宣鳳徳逺被南邦維𦕈躬之追孝前人實
  聖善之宜孚中土聿新清廟爰述瑶函於戲𤣥鳥呈祥授昌期於百世閟宫啟頌洽嬪則於萬年翼我皇風昭哉嗣服謹言
  寳文曰
  孝慈昭憲純徳貞順成天育聖武皇后之寳
  太宗文皇帝冊文曰三才定位首出咸推聖人萬國來同配天實惟元后莫不令聞奕世昭明顯融洪惟
  皇考寛温仁聖皇帝道合乾坤功參化育綏文謨而揚武烈海域賔王𢎞義問以濟仁心華風載穆聲靈足以震九有尚謙讓而未遑勲業可以表百王猶開誠而盡下闗睢麟趾之意偕黄鉞而並揮巖築射鈎之賢望彤墀而交罄是以白狼槃木接踵來歌紫塞雞田開闗望幸克享
  天眷爰集鴻圖暨予眇躬誕膺丕緒惟見休於士女卜宅神臯覽陳錫於几楹推原
  盛徳集羣工之篤論合四海之歡心表號稱天垂統作極上
  尊諡曰
  應天興國𢎞徳彰武寛温仁聖睿孝文皇帝
  廟號
  太宗於戲七廟觀徳時欽右序之文明堂肇禋世述維清之典敬鐫寳冊用藉鴻休謹言
  寳文曰
  太宗應天興國𢎞徳彰武寛温仁聖睿孝文皇帝之寳
  等謹按恭進
  太祖武皇帝
  冊十頁白玉修八寸八分廣三寸九分厚四分鐫字深二
  釐面底二頁鐫升降龍
  寳白玉方四寸二分厚一寸五分紐髙二寸七分修四寸
  二分廣三寸五分
  孝慈武皇后
  冊十頁白玉修廣厚同鐫字深與底面二頁升降龍同寳白玉方同厚一寸七分紐髙二寸三分修同廣三寸三
  
  太宗文皇帝
  冊十頁白玉修廣厚同鐫字深與面底二頁升降龍同寳白玉方同厚一寸六分紐髙二寸八分修四寸五分廣
  三寸四分
  五年四月癸酉以重修
  太廟遣官祗告恭奉
  神牌暫安
  後殿
  六月癸亥以
  太廟工成遣官祗告奉安
  神位於
  正殿
  十一月戊辰冬至追尊
  肇祖原皇帝
  原皇后
  興祖直皇帝
  直皇后
  景祖翼皇帝
  翼皇后
  顯祖宣皇帝
  宣皇后恭奉
  神主奉安
  太廟是日
  世祖章皇帝親詣
  後殿奉安
  神位致祭如時享儀祝文曰
  維順治五年嵗次戊子十一月辛酉朔越八日戊辰孝孫嗣皇帝廟諱敢昭告曰受命一統之模道隆尊
  祖推
  祖自出之本義重格
  天惟世徳以作求當肇稱而上祀恭惟
  太祖以上四世
  始祖
  曾祖
  祖
  考鍾祥毓瑞長發純禧創業貽謀久膺篤祜謹尊始祖澤王為
  肇祖原皇帝
  始祖妣為
  原皇后
  曾祖慶王為
  興祖直皇帝
  曾祖妣為
  直皇后
  祖昌王為
  景祖翼皇帝
  祖妣為
  翼皇后
  考福王為
  顯祖宣皇帝
  妣為
  宣皇后伏惟
  神聖鑒此孝思謹
  告恭進
  肇祖原皇帝冊文曰維順治五年嵗次戊子十一月辛酉朔越八日戊辰孝孫嗣皇帝廟諱稽首頓首上言於
  皇祖澤王今天下一統大業已成皆由
  皇祖篤祜所致爰修典禮用殫孝思敬薦
  
  寳尊上
  諡號曰
  肇祖原皇帝以垂功徳於萬禩謹
  
  興祖直皇帝
  景祖翼皇帝
  顯祖宣皇帝冊文同
  原皇后冊文曰維順治五年嵗次戊子十一月辛酉朔越八日戊辰孝孫嗣皇帝廟諱稽首頓首上言於
  皇祖妣今天下一統大業已成皆由
  祖妣贊勷
  肇祖原皇帝行善篤祜之所致也爰修典禮用殫孝思敬薦
  
  寳尊上
  諡號曰
  原皇后以垂懿徳於萬禩謹
  
  直皇后
  翼皇后
  宣皇后冊文同
  寳文曰
  肇祖原皇帝之寳
  原皇后之寳
  興祖直皇帝之寳
  直皇后之寳
  景祖翼皇帝之寳
  翼皇后之寳
  顯祖宣皇帝之寳
  宣皇后之寳
  七年二月丁亥恭奉
  
  寳上
  大行皇太后
  尊諡曰
  孝端正敬仁懿荘敏輔天協聖文皇后恭進
  冊文曰孝子嗣皇帝廟諱稽首頓首上言壼闈著聖善之儀凝禧未艾典禮重徽懿之報偹物宜隆聿示來兹用光前美惟
  皇妣大行皇后安貞應地敬順承天佐
  先皇致治之功啟冲子纉承之業方竭誠於奉養忽抱痛於升遐爰考舊章博咨公議用申哀慕式表尊崇謹奉
  
  寳上
  尊諡曰
  孝端正敬仁懿莊敏輔天協聖文皇后薦顯號於几筵垂休有永昭鴻名於簡冊錫祜無疆謹
  
  寳文曰
  孝端正敬仁懿莊敏輔天協聖文皇后之寳
  八年正月丁夘恭奉
  孝端正敬仁懿荘敏輔天協聖文皇后神主升附太廟前一日遣官祗告
  太廟是日
  世祖章皇帝親詣行禮先奉
  神主祗見
  太祖武皇帝
  孝慈武皇后
  太宗文皇帝
  世祖章皇帝恭代行三跪九拜禮興恭奉
  神主奉安於
  太宗文皇帝神位之次行一跪三拜禮畢行大饗禮如儀
  凡升祔皆前祗告
  九年二月己未恭進
  四祖考皇帝
  四祖妣皇后
  孝端文皇后玉
  冊玉
  寳奉安
  太廟
  等謹按恭進
  肇祖原皇帝
  冊十頁青玉修八寸八分廣四寸厚四分鐫字深二釐面
  底二頁鐫升降龍
  寳白玉方四寸二分厚二寸紐髙二寸六分修四寸廣三
  
  原皇后
  冊十頁青玉修八寸九分廣厚同鐫字深同面底同寳青玉方厚同紐髙二寸八分修同廣三寸三分興祖直皇帝
  冊十頁白玉修九寸廣厚同鐫字深同面底同
  寳白玉方厚同紐髙二寸七分修同廣三寸四分直皇后
  冊十頁青白玉修廣厚同鐫字深同面底同
  寳青玉方厚同紐髙同修同廣三寸二分
  景祖翼皇帝
  冊十頁白玉修同廣三寸九分厚同鐫字深同面底同寳青玉方厚同紐髙同修同廣三寸三分
  翼皇后
  冊十頁青玉修同廣三寸九分厚同鐫字深同面底同寳青玉方厚同紐髙同修同廣三寸二分
  顯祖宣皇帝
  冊十頁白玉修同廣三寸九分厚同鐫字深同面底同寳白玉方厚同紐髙同修同廣三寸三分
  宣皇后
  冊十頁青玉修同廣三寸九分厚同鐫字深同面底同寳青玉方厚同紐髙同修同廣三寸三分
  孝端文皇后
  冊十頁青玉修八寸九分廣厚同鐫字深二釐面底二頁
  鐫升降龍
  寳青玉方同厚一寸七分紐髙二寸五分修四寸二分廣
  三寸五分
  十年定
  太廟懸慶成燈每嵗元宵自正月初七日起至十七日止令工部豫期辦造街門中門一對左右門各一甎城中門一對左右門各一㦸門中門一對左右門各一
  前殿中門一對左右門各一
  中殿中門一對左右門各一
  後殿中門一對左右門各一東廡西廡各一
  十三年十二月戊戌
  命
  太廟匾額停書䝉古字止書滿漢字
  十八年正月己未
  聖祖仁皇帝即位三月癸酉恭奉
  
  寳上
  大行皇帝
  尊諡曰
  體天隆運英睿欽文大徳𢎞功至仁純孝章皇帝廟號
  世祖先是正月己未
  聖祖仁皇帝諭禮部朕惟自古聖賢之君必有顯號徽稱用昭功徳之隆垂於萬世此國家不易之鉅典也仰惟我
  皇考大行皇帝纘紹鴻緒統一寰區十有八年敬天尊
  祖勤政愛民奉侍
  慈闈克諧孝道敦宗睦族攸叙𢑴倫典學日新修身思永制禮作樂振武崇文勅法明刑立綱陳紀盛徳之事不一而足朕方與天下臣民均切怙戴不幸
  龍馭上賔顧予冲人嗣膺大統仰承啟佑之恩敢後顯揚之禮謹考𢑴章宜升
  尊諡爾部詳察具奏戊寅和碩安親王岳樂等議奏上自古有天下者祖有功而宗有徳故凡勲髙大定功垂奕葉者類皆稱祖以尊之其廟祀百世弗祧此世祖所由稱也又按諡法法度大明敬慎髙明曰章洪惟
  大行皇帝神武止戈崇文勸學恩澤覃敷於庶物孝治立極於人倫徳固懋昭功尤隆著是以化行教洽逺至邇安生民以來莫斯為盛等謹咨羣議載考𢑴章
  大行皇帝尊諡宜
  天賜之曰
  體天隆運英睿欽文大徳𢎞功至仁純孝章皇帝廟號
  世祖得
  㫖是下所司擬撰冊文進
  覽是日恭奉
  冊
  寳上
  尊諡恭進
  冊文曰承先啟後恢大業於無疆揚烈覲光薦徽稱於有永載考顯名之典用攄報本之忱允合輿情肇修殷禮洪惟
  皇考大行皇帝聖神天縦睿哲性成帝命溥將紹萬年之寳籙先猷式廓大一統之鴻圗敷政而陳紀立綱𢎞備燕貽之逺畧典學而朝乾夕惕直符精一之真傳敬
  天昭事以寅恭倍肅明禋之舉尊
  祖單心於繼述特䖍
  聖訓之修孝治丕崇極
  慈宫之隆養彞倫攸叙睦宗族以深仁慎庶獄而勅祥刑軫民依而施大賚恩膏溥洽躋海甸於雍熙聲教遐宣合殊方而王享乃聖不自聖億萬民之疾苦時切其咨而勤以益勤十八載之憂勞日新靡倦盛美莫勝夫揚扢聲名洵冠乎古今簡冊流徽賁光華於日月雲礽𫎇澤同髙厚於乾坤屬祔
  廟以升中敬揚休而昭徳爰咨有衆請命於
  天謹奉
  冊
  寳上
  尊諡曰
  體天隆運英睿欽文大徳𢎞功至仁純孝章皇帝廟號
  世祖伏惟
  聖靈赫鑒景制茂膺益篤垂裕之休永衍熾昌之祚謹告
  寳文曰
  世祖體天隆運英睿欽文大徳𢎞功至仁純孝章皇帝之寳
  十月戊申新建
  太廟神厨門成
  十一月己亥恭奉
  世祖體天隆運英睿欽文大徳𢎞功至仁純孝章皇帝神主升祔
  太廟先是四月丙申
  聖祖仁皇帝命大學士進
  觀徳殿恭捧入
  太廟神位至
  夀皇殿門外黄幄内滿漢大學士各一員於神字空㸃
  填青又於
  觀徳殿内恭捧入
  奉先殿神位隨入
  太廟神位輿後由景山東門出至景運門
  聖祖仁皇帝素服奉迎隨輿後行至
  乾清宫先捧入
  太廟神位安設黄案上次捧入
  奉先殿神位安設入
  太廟神位之右行安
  神位禮竢欽天監擇吉捧入
  太廟
  奉先殿是日
  聖祖仁皇帝素服詣
  乾清宫
  世祖章皇帝神主前行禮奉請
  神主安黄輿内易祭服陞輦後隨進
  太廟恭捧
  世祖章皇帝神主祗見
  太祖武皇帝
  孝慈武皇后
  太宗文皇帝
  孝端文皇后
  聖祖仁皇帝恭代行三跪九拜禮興恭奉
  神主奉安於
  太祖武皇帝神位之西旁東向行一跪三拜禮畢行大饗
  
  後殿遣官行禮均如時享儀是年恭進
  世祖章皇帝玉
  冊玉
  寳奉安
  太廟
  等謹按恭進
  世祖章皇帝
  冊十頁白玉脩八寸八分廣四寸厚四分鐫字深二釐面
  底二頁鐫升降龍
  寳白玉三寸九分厚一寸二分紐髙二寸五分方三寸九
  
  康熙元年四月丙辰恭改上
  太祖承天廣運聖徳神功肇紀立極仁孝武皇帝尊諡曰
  太祖承天廣運聖徳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𢎞文定業髙皇帝
  孝慈昭憲純徳貞順成天育聖武皇后
  尊諡曰
  孝慈昭憲敬順慶顯承天輔聖髙皇后恭加上
  太宗應天興國𢎞徳彰武寛温仁聖睿孝文皇帝尊諡曰
  太宗應天興國𢎞徳彰武寛温仁聖睿孝隆道顯功文皇帝奉安
  神位於
  太廟先是順治十八年六月丁酉
  聖祖仁皇帝諭禮部我國家誕膺
  天命撫御寰區實由
  太祖皇帝神功聖徳肇造丕基
  太宗皇帝偉烈顯謨恢𢎞大業暨
  世祖章皇帝克紹鴻緒奄有多方朕以𦕈躬纘承大統追思
  祖宗貽謀燕翼啟祐無疆欲忬孝悃仰報
  隆庥稽考古制宜進
  尊稱以昭功徳於奕世兹擬加上
  太祖皇帝尊諡為二十字加上
  太宗皇帝尊諡為十八字庻展朕追崇孝思應行典禮爾部即詳察開列具奏其舉行之期或在
  世祖章皇帝
  祔享之前或在
  祔享之後著一併察例具奉卒酉禮部議覆加上太祖皇帝
  太宗皇帝尊諡典禮重大似應在
  世祖章皇帝神主
  祔享之後再為舉行得
  㫖是至是祗告致祭行禮如儀
  二年五月甲午恭上
  大行慈和皇太后
  尊諡曰
  孝康慈和莊懿恭惠崇天育聖皇后是日
  聖祖仁皇帝御素服出
  太和門閱
  
  寳禮部鑾儀衛堂官内務府官奉
  
  寳至
  享殿安設恭進
  冊文曰
  慈恩㒺極報莫殫夫追崇厚徳難名號宜尊乎顯懿用表無前之羙以彰不匱之思中外咸孚典禮惟偹欽惟
  皇妣大行慈和皇太后淑慎柔嘉温恭慈惠飭躬静好流藹吉之徽音逮下雍和著肅雝之雅化内承
  皇考匡贊惟勤上奉
  重闈䖍恭匪懈眇躬纘緒方期申尊養之忱鸞馭升遐遽永結終天之慕仰惟
  盛徳宜薦鴻名載考舊章愽咨公議謹奉
  
  寳上
  尊諡曰
  孝康慈和莊懿恭惠崇天育聖皇后伏惟
  慈寧昭鑒彞典茂膺益𢎞佑啟之仁永衍邦家之慶謹告
  寳文曰
  孝康慈和莊懿恭惠崇天育聖皇后之寳
  九年五月丙辰朔恭奉
  孝康慈和莊懿恭惠崇天育聖章皇后神主升附太廟先是閏二月庚戌
  聖祖仁皇帝諭禮部
  慈和皇太后誕育朕躬未遂孝養思慕之忱每切于懐雖已上
  尊諡但今升附
  太廟配食
  皇考典禮闗係重大其應進
  諡號著議政王貝勒大臣九卿科道㑹同詳議具奏丁巳
  議政王等議上
  太祖髙皇帝
  皇后稱
  髙皇后
  太宗文皇帝
  皇后稱
  文皇后今
  慈和皇太后配祀
  世祖章皇帝前上
  孝康慈和莊懿恭惠崇天育聖尊諡亦宜加上
  尊諡為
  章皇后得
  㫖是是日
  聖祖仁皇帝御禮服恭捧
  孝康章皇后神牌行祗見
  列聖
  列后禮奉安於
  世祖章皇帝神位之右行大饗禮與順治十八年
  十三年恭進
  孝康章皇后玉
  冊玉
  寳奉安
  太廟是日禮部工部捧設行禮
  等謹按恭進
  孝康章皇后
  冊十頁青玉修八寸九分廣四寸厚三分鐫字深二釐面
  底二頁鐫升降龍
  寳白玉方四寸一分厚一寸二分紐髙三寸方三寸九分
  二十七年十月乙邜恭奉
  冊
  寳上
  大行太皇太后
  尊諡曰
  孝莊仁宣誠憲恭懿翊天啟聖文皇后先是正月辛巳聖祖仁皇帝諭禮部
  大行太皇太后聖徳母儀昭示萬國昔奉我
  皇祖太宗文皇帝贊宣内政誕育我
  皇考世祖章皇帝顧復劬勞受無疆休大一統業暨朕踐阼方在冲齡仰荷我
  聖祖母訓誨恩勤以至成立晨昏依戀三十餘年方期洊享遐齡茂膺繁祉詎至適遭違豫奄忽上賔朕哀疚之深五中摧絶昊天㒺極報徳實難緬維厚澤深仁信足炳傳簡冊非薦隆號莫展哀誠宜恪遵彞憲恭上
  尊諡垂示無窮以慰朕尊親之意著内閣翰林院詹事府㑹同擬奏其應行典禮爾部詳察議奏於是諸臣恭擬
  尊諡二道進呈奉
  㫖應上
  太皇太后尊諡曰
  孝莊仁宣誠憲恭懿翊天啟聖文皇后又
  
  太皇太后升遐未久祭文内遽改稱
  尊諡朕心深為不忍應俟
  梓宫奉安
  昌瑞山陵始稱
  尊諡以祭時先恭奉
  
  寳於
  暫安奉殿是日
  聖祖仁皇帝親詣恭獻
  
  寳宣
  冊宣
  寳禮如儀
  冊文曰坤順承天懿徳肇興夫鴻業萃亨假廟隆稱永式於明禋將崇升祔之儀宜備顯揚之典欽惟
  皇祖妣大行太皇太后徽音集慶厚徳凝符同溈汭以鍾靈並洽陽而著範歸我
  太宗文皇帝當金璽來賔之日正琱戈啟土之年内治克襄
  帝國式廓格精誠於
  九廟化洽蘋蘩敷隂禮於六宫祥徴穜稑篤生
  世祖章皇帝永清四海本胎教之䖍恭協正三辰奉母儀之雍肅每紆
  睿照睠青原蔀屋之艱實沛洪仁頒紅粟太倉之賜歡騰扶杖惠溢歌衢爰逮𦕈躬益彰
  慈訓秉三十年之
  聖善克致太平溥億兆姓之和恒常開景運懿筐載績勤勞不替於重闈大練垂裳節儉每先於下土萬國共尊親之戴兩朝備孝養之隆夀考康寧福駢臻於箕範含𢎞光大徳莫罄於羲圗方承愛日之歡遽遘升遐之痛終天銜恤率土均哀深惟篤祜所由來永念發祥之有自爰諮輿論請命於
  天謹奉
  冊
  寳上
  尊諡曰
  孝莊仁宣誠憲恭懿翊天啟聖文皇后於戲周室展閟宫之祀禮載升歌漢廷表長樂之儀史傳新注伏冀
  慈靈可接陟降在兹必得其名垂休聲於琬琰克昌厥後流餘慶於球圗彤管長新瑶函永煥謹
  
  寳文曰
  孝莊仁宣誠憲恭懿翊天啟聖文皇后之寶
  辛酉恭奉
  孝莊仁宣誠憲恭懿翊天啟聖文皇后神主升祔太廟是日大臣二人恭奉
  世祖章皇帝
  孝康章皇后神主避立於旁
  聖祖仁皇帝恭奉
  神主奉安於拜位恭代行祗見
  太祖髙皇帝
  孝慈髙皇后
  太宗文皇帝禮三跪九拜興恭奉
  神主奉安於
  孝端文皇后神位之次行一跪三拜禮興大臣二人恭請世祖章皇帝
  孝康章皇后神主奉安於拜位
  聖祖仁皇帝恭代行祗見
  孝莊文皇后禮三跪九拜興大臣二人奉安
  世祖章皇帝
  孝康章皇后神主於寳座一跪三叩退行大饗禮
  三十三年恭進
  孝莊文皇后玉
  冊玉
  寳奉安
  太廟
  等謹按恭進
  孝莊文皇后
  冊十頁青玉脩八寸九分廣四寸厚四分鐫字深二釐面
  底二頁鐫升降龍
  寳青玉方四寸四分厚一寸八分紐髙二寸六分脩四寸
  六分廣三寸五分
  五十七年三月辛酉恭奉
  
  寳上
  大行皇太后
  尊諡曰
  孝惠仁憲端懿純徳順天翊聖章皇后先是五十六年十二月己亥大學士馬齊嵩祝李光地蕭永藻王掞奏查康熙二年恭上
  慈和皇太后尊諡内閣㑹同翰林院擇二十四字分為兩
  條具奏奉
  㫖尊為
  孝康慈和莊懿恭惠崇天育聖今恭上
  大行皇太后尊諡臣等㑹同翰林院依例敬擇具奏得㫖此奏甚屬錯誤爾等恭瞻
  太廟
  奉先殿二位
  文皇后神主便知其誤矣庚子大學士等奏臣等遵㫖恭詣
  太廟謹瞻
  神位見
  孝端
  孝莊兩太皇太后並從
  太宗文皇帝廟號俱有文字臣等愚昩僅照康熙二年
  
  慈和皇太后尊諡舊檔僅擬
  尊諡字樣未照康熙九年
  㫖
  慈和皇太后從
  世祖章皇帝廟號升祔
  太廟之典未擬
  章皇后字樣甚屬錯誤因將所恭擬内填寫
  章皇后字樣具奏得
  㫖此事不比尋常但聲明錯誤則已該部嚴察具奏所擬尊諡亦未明晰朕記
  太皇太后徽號字甚多即就原
  徽號内擬字並未更改今通行改換恐有不合丙午大學
  士等奏恭查舊檔
  太皇太后徽號原有
  昭聖慈夀恭簡安懿章慶敦惠温莊康和仁宣𢎞靖二十
  
  賔天後恭上
  尊諡即原字减十五字留五字添擬七字尊為
  孝莊仁宣誠憲恭懿翊天啟聖文皇后升祔
  太廟
  慈和皇太后徽號原有
  慈和二字後尊為
  孝康慈和莊懿恭惠崇天育聖皇后康熙九年升祔太廟增定
  章字
  大行皇太后徽號原有
  仁憲恪順誠惠純淑端禧十字今欽遵
  上諭照恭上
  太皇太后尊諡將原字内留五字添擬七字尊為孝惠仁憲端懿純徳順天翊聖章皇后又將原字内留四
  字添擬八字尊為
  孝惠仁憲莊定端純順天翊聖章皇后恭𠉀
  皇上訓示得
  㫖前一條所擬是屆期
  大行皇太后儀仗全設
  皇子承祭如儀恭進
  冊文曰禮隆祔配將申假廟之誠義極顯揚特重崇親之典奉明禋而有恪熙鴻號以無窮欽惟
  皇妣大行皇太后儷天體順應地含章鍾渭涘之殊靈繼蜀山之盛軌歸我
  世祖章皇帝克襄内治每持敬慎之小心允協坤承實禀肅雝之令則訓掖庭以節儉躬曳練衣率嬪御以勤勞心親織室迨乎奉事
  太皇太后重闈櫛縰日問長信之安内殿羮湯時視大官之膳閱嵗月而㒺懈繄仁孝之夙成六宫被慈惠之恩感深
  聖善四海享和恒之福慶衍昇平展祀瑶齋事䖍修夫蘋藻流光玉牒化徧洽於睢麟自惟幼沖備䝉
  顧復追憶昭隆之徳茂著兩朝載懐尊養之忱聿周五紀謂遐齡之永鍚詎
  仙馭之遽升逮及無期哀摧至極緬思懿行欲宣述以何由式奉遺規竭形容而莫罄用諮羣議敬告
  三靈謹奉
  冊
  寳上
  尊諡曰
  孝惠仁憲端懿純徳順天翊聖章皇后於戲考閟宫之樂頌長發其祥嗣京室之徽音克昌厥後伏冀
  慈靈曲眷
  神貺斯慿典冊常新等球圖而並重隆名㒺極與日月以齊懸炳耀琅函輝華彤管謹
  
  寳文曰
  孝惠仁憲端懿純徳順天翊聖章皇后之寳
  十二月己未恭奉
  孝惠仁憲端懿純徳順天翊聖章皇后神主升祔太廟先是十一月甲午大學士九卿等恭議請
  孝惠章皇后神牌入
  太廟
  奉先殿得
  㫖此議不合朕曾諭衆阿哥爾等同衆阿哥等㑹議具奏丙申諸皇子諸王大臣等議奏去嵗大事時等親奉
  諭㫖大學士等恭上
  皇太后尊諡將章字遺冩
  皇太后係朕嫡母日後神牌升祔
  太廟
  奉先殿應安奉於
  慈和皇太后神牌之上伏惟
  皇上至孝超邁千古凡典禮攸闗無不敬謹周詳兹恭請孝惠章皇后神牌應供在左
  孝康章皇后神牌應供在右請交與禮部改正得㫖是時
  聖祖仁皇帝聖體違和是日遣和碩誠親王允祉恭代行
  禮王公百官陪祀與
  親詣同
  太廟前殿致祭
  孝惠章皇后寳座設於
  世祖章皇帝寳座之次
  孝康章皇后寳座設於
  孝惠章皇后寳座之次至
  中殿安奉
  世祖章皇帝神位居中
  孝惠章皇后神位居左
  孝康章皇后神位居右均南嚮先奉
  神主行祗見
  列聖
  列后禮畢行大饗禮
  五十九年恭進
  孝惠章皇后玉
  冊玉
  寳奉安
  太廟
  等謹按恭進
  孝惠章皇后
  冊十頁青玉脩八寸七分廣三寸九分厚四分鐫字深二
  釐面底二頁鐫升降龍
  寳青玉方四寸二分厚一寸紐髙二寸九分廣三寸八分












  皇朝文獻通考卷一百八



  欽定四庫全書
  皇朝文獻通考卷一百九
  宗廟考
  太廟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辛丑
  世宗憲皇帝登極雍正元年二月己巳恭奉
  
  寶上
  大行皇帝
  尊諡曰
  合天𢎞運文武睿哲恭儉寛裕孝敬誠信功徳大成仁皇帝
  廟號
  聖祖先是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辛丑
  世宗憲皇帝諭禮部朕惟自古賢聖之君必有顯號徽稱以彰功徳之盛垂於萬世此國家不易之鉅典也仰惟我
  皇考大行皇帝臨宇六十一年蚤承大統寅畏小心旦明凛昭格之忱
  郊祀親升中之典監於成憲率由舊章孝奉
  兩宫尊養兼至展敬
  陵
  廟備物盡誠總攬萬幾阜成兆姓蠲賦動盈千萬賑恤曾不稽時水旱先籌雨暘必達寛刑肆赦徳洽好生盛暑則釋囹圄嚴寒則賑饘粥兵糧預給優賞頻頒淮甸屢巡動數百萬之帑金運
  睿謨而兩河底績魯邦特幸行數千年之殊禮屈帝尊而九拜崇師覽奏牘而利弊周知覲臣僚而賢愚立辨保全勲舊庇廕宗支廣育人材敦厚風俗布昭聖武申討不庭元裔背叛而旋踵就殱三孽逆命而尅期獻馘鄂羅斯佔喀爾喀之疆圉諭以威徳即奉約章喀爾喀逼厄魯特之暴殘納其困窮胥登衽席噶爾丹肆毒鄰境三臨絶漠掃靖烽烟策妄阿喇布坦摧滅與國出師命將恢復藏地臺灣置郡紅苗格心南朔東西無思不服至於天縱生知日新好學講筵時御手定六經廣博士於五賢配先儒於十哲文嫓二典書邁百家貫徹天文總括地理旁羅術數考正元聲研索羣編鑒裁纂輯凡此難名之美善洵亘古帝王首出之一人雖復累牘連章不能紀述萬一朕方與天下臣民均切怙戴不意
  龍馭上賔顧予冲人嗣膺大統仰承佑啓之恩敢後顯揚之禮謹考彝章宜升
  尊諡爾部詳察典禮具奏乙巳總理事務王大臣等奏大行皇帝
  尊諡
  廟號乃追崇大典臣等管窺蠡測未能仰盡髙深恭祈睿思親定以昭垂萬世奉
  諭曰
  皇考大行皇帝
  尊諡
  廟號諸王大臣等請朕親定朕思子臣尊崇君父之心何有止極然必須至允至當方孚千秋定論若少有溢美之詞不獨失天下之至公且開後人之僭越是因臣子之愚忠愚孝轉將君父盛徳大業之實行涉於贊頌之虛文朕心殊不安也我
  皇考大行皇帝纘繼大統舊典本應稱宗但經云祖有功而宗有徳我
  皇考鴻猷駿烈冠古轢今拓宇開疆極於無外且六十餘年手定太平徳洋恩溥萬國來王論繼統則為守成論勲業實為開創朕意宜崇
  祖號方副豐功但追崇大典攸闗理應僉謀共協爾諸王大臣等㑹同九卿詹事科道文六品以上武四品以上詳考舊章從公確議毋得依違毋得附和務期紀實以垂萬年己酉諸王貝勒貝子公文武大臣官員等議奏
  大行皇帝
  尊諡
  廟號議曰謹按傳云為人君止於仁禮運云仁者義之本順之體也得之者尊説文云在天為元在人為仁故易曰元者善之長仁者徳之首
  大行皇帝體元立政茂育羣生以義制事綏安兆姓史稱
  帝堯其仁如天惟
  大行皇帝實與並之又按禮經云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嚳祖顓頊而宗堯而尚書舜典云舜格於文祖釋者謂文祖堯廟也又歸格於藝祖釋者謂藝祖堯之祖也合之祖顓頊之文則有虞氏有三祖矣宋臣陳祥道云凡配天者皆得稱祖故國語展禽有有虞氏祖髙陽而郊堯之説堯所以稱文祖也顓頊至堯皆黄帝子孫而皆稱祖又周禮大宗伯祫禘追享朝享解云古者朝廟合羣祖而祭焉故祫謂之朝享以合羣祖為不足又禘其祖之所自出故禘謂之追享夫祖之所自出始祖也而其下曰羣祖則自始祖以下皆可稱祖矣又諡議曰帝王功業隆盛引古者祖有功之義得稱祖此皆經書可據者臣等竊謂惟
  聖字可以贊揚
  大行皇帝之峻徳惟
  祖號可以顯彰
  大行皇帝之隆功恭擬敬上
  尊諡曰
  合天𢎞運文武睿哲恭儉寛裕孝敬誠信功徳大成仁皇帝
  廟號曰
  聖祖是日
  召諸王大臣等入
  諭曰諸王大臣官員俱深悉我
  皇考一生神聖實行同心合詞恭上尊稱無一人異詞甚愜朕懐朕之哀思庶可稍釋
  諭畢
  上持針刺中指出血將奏内
  聖祖二字圈出敬恭髙捧交與大學士等齎出至是先期
  禮部具儀注奏
  諭曰爾部所奏閲
  
  寶儀注内並未議及朕躬行禮之處凡閲
  
  廟祝帛悉皆行禮今閲
  聖祖仁皇帝冊寶亦當行禮為是禮部隨議定凡閲壇
  廟祝帛
  皇上並皆行禮今閲
  
  寶亦應照閲祝帛儀行一跪三拜禮得
  㫖是是日設
  冊
  寶案於
  太和門正中大學士二員恭捧香
  冊香
  寶安奉案上行一跪三叩禮畢禮部奏請
  升太和門視
  冊
  
  上素服乗輿出宫至
  太和門後階下即降輿步至
  太和門東門望見
  
  寶即悲感涕泣閲畢行一跪三拜禮大學士恭捧冊
  寶由正中階下奉安各彩亭内前列
  御仗出
  協和門彩亭啓行後方回
  駕預詣
  夀皇殿恭𠉀是日
  大行皇帝鹵簿全設於
  夀皇殿大門外彩亭由景山東門入大學士恭捧冊
  寶由中門中路入殿中槅扇奉安於東邊案上
  上從大門中門入進殿東就拜位行三跪九拜禮大學士
  恭捧香
  冊箱跪獻
  上受
  冊供獻畢授左邊禮部大臣跪接恭安
  冊案上大學士恭捧香
  寶盝跪獻
  上受
  寶供獻畢授右邊禮部大臣跪接恭安
  寶案上典儀官奏宣
  冊宣
  寶隨捧絹
  冊絹
  寶宣畢
  上行三跪九拜禮奠帛獻爵亞獻終獻畢
  上行三跪九拜禮恭奉祝帛絹
  冊絹
  寶詣燎位贊禮官奏禮畢
  上趨至
  几筵前跪撫
  寶榻呼號大慟左右無不悲感以各有執事不敢進勸捧冊
  寶大學士二人進前哀懇良久
  上方出及乗輿猶涕泣不止供獻時
  上髙捧頂戴於首備極恭敬
  冊文曰源逺流長寶厯綿延於萬葉功髙徳盛鴻名炳耀於億年參覆載以成能亘古今而立極光垂寶冊典重彝章恭惟
  皇考大行皇帝智勇表邦寛洪錫福統
  天作則符大徳之好生法
  祖綏猷繼顯謨而垂裕溯自
  乾綱始握暨夫
  泰運宏開推上理之化成以至仁為治本勤勞幾務皆緣利濟蒼黔愛惜人才總為輯寧區㝢涖
  法宫而問夜民隠周知御
  鑾輅以省方輿情畢慰導黄流於淮海悉本
  宸衷輓紅粟於東南用寛物力無一夫之不獲致比屋之可封萬象如春嫓美三皇之世百祥從善凝和四徳之元
  尊號宜崇惟
  仁克允若乃時際守成功同開創我
  皇考膺圖受籙纘緒重光文治休明威靈赫濯值三藩之叛逆
  命諸將以誅鋤攘元裔之跳梁擣其巢穴滌臺灣之氛祲𨽻我版圖喀爾喀窮蹙來歸綏闔部而享安全之樂噶爾丹兇頑不戢
  統六師而彰掃蕩之勲惟彼策妄阿喇布坦者潛蹤逺竄負固弗庭禁旅長驅露布捷馳於北闕
  天威逺震
  御碑屹立於西藩光
  列聖相繼之謨猷拓自古未開之疆土式遵彝典載考詩書禹謨以帝堯為聖君商頌以成湯為烈祖徳無不備必稱
  聖而始該功有獨隆非稱
  祖其曷副小子寅紹丕基仰承鴻業莫罄顯揚之悃僉詢朝野之公謹奉
  
  寶恭上
  尊諡曰
  合天𢎞運文武睿哲恭儉寛裕孝敬誠信功徳大成仁皇帝
  廟號曰
  聖祖萬年有赫百代彌尊伏冀
  天慈俯垂
  鑒格謹言
  寶文曰
  聖祖合天𢎞運文武睿哲恭儉寛裕孝敬誠信功徳大成仁皇帝之寶
  等謹按凡香
  冊香
  寶致祭時恭獻後即奉安
  山陵絹
  冊絹
  寶宣讀送燎位是皆上
  尊諡所用也若夫進玉
  冊玉
  寶則以尊藏
  太廟
  七月癸巳以加上
  列祖
  列后
  尊諡恭修飾
  太廟神牌遣官行禮
  八月己酉恭奉
  冊
  寶加上
  太祖承天廣運聖徳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端毅𢎞文定業髙皇帝
  孝慈昭憲敬順仁徽慶顯承天輔聖髙皇后
  太宗應天興國𢎞徳彰武寛温仁聖睿孝敬敏隆道顯功文皇帝
  孝端正敬仁懿哲順莊敏輔天協聖文皇后
  孝莊仁宣誠憲恭懿至徳翊天啓聖文皇后
  世祖體天隆運定統建極英睿欽文大徳𢎞功至仁純孝章皇帝
  孝惠仁憲端懿慈淑純徳順天翼聖章皇后
  孝康慈和莊懿恭惠温穆崇天育聖章皇后
  尊諡於
  太廟又恭上
  仁孝皇后
  尊諡曰
  仁孝恭肅正惠安和儷天襄聖皇后
  孝昭皇后
  尊諡曰
  孝昭靜淑明惠正和欽天順聖皇后
  孝懿皇后
  尊諡曰
  孝懿温誠端仁憲穆奉天佐聖皇后先是康熙六十一年
  十二月丁巳
  世宗憲皇帝諭朕仰荷
  祖宗眷佑纘承大統恭上
  皇考聖祖仁皇帝
  尊諡敬念
  太祖髙皇帝
  太宗文皇帝
  世祖章皇帝
  三聖相承功髙徳盛載考典章加上
  尊諡因念
  孝端文皇后
  孝莊文皇后肇基翊運啓佑
  兩朝朕在冲齡備膺慈愛
  孝康章皇后誕育
  先皇懿徽流慶
  孝惠章皇后徳隆福厚篤愛朕躬朕意亦宜並加尊諡但追尊固出至情而推崇必遵定禮爾等酌古準今㑹同確議俾朕得展思慕之誠又念
  仁孝皇后作配
  皇考孝敬寛仁坤儀懋著
  孝昭皇后恪恭温順樹範宫闈
  孝懿皇后徽音淑徳慈撫朕躬恩勤備至均應恭上尊諡以昭示萬年内閣九卿翰詹科道㑹同詳察典禮具奏尋議上臣等伏查從前恭上
  列祖尊諡
  太祖承天廣運聖徳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𢎞文定業髙皇帝今擬於睿武字下加上端毅二字
  太宗應天興國𢎞徳彰武寛温仁聖睿孝隆道顯功文皇
  帝今擬於睿孝字下加上敬敏二字
  世祖體天隆運英睿欽文大徳𢎞功至仁純孝章皇帝今擬於體天隆運字下加上定統建極四字又查從前恭上
  列后尊諡
  孝慈昭憲敬順慶顯承天輔聖髙皇后今擬於敬順字下
  加上仁徽二字
  孝端正敬仁懿莊敏輔天協聖文皇后今擬於仁懿字下
  加上哲順二字
  孝莊仁宣誠憲恭懿翊天啓聖文皇后今擬於恭懿字下
  加上至徳二字
  孝惠仁憲端懿純徳順天翼聖章皇后今擬於端懿字下
  加上慈淑二字
  孝康慈和莊懿恭惠崇天育聖章皇后今擬於恭惠字下
  加上温穆二字
  仁孝皇后
  孝昭皇后
  孝懿皇后
  尊諡應遵照初上
  尊諡十二字之典禮恭擬上
  仁孝皇后
  尊諡曰
  仁孝恭肅正惠安和儷天襄聖皇后
  孝昭皇后
  尊諡曰
  孝昭靜淑明惠正和欽天順聖皇后
  孝懿皇后
  尊諡曰
  孝懿温誠端仁憲穆奉天佐聖皇后伏𠉀
  欽定得
  㫖是依議至是
  親詣行禮恭加上
  太祖髙皇帝
  尊諡
  冊文曰
  聖徳誕敷肇啓萬年之統緒
  神功丕煥𢎞開百世之昇平垂大業於無窮奉鴻名於有永欽惟
  太祖承天廣運聖徳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𢎞文定業髙皇帝智勇性成聰明天縱體元立極建經天緯地之功應運綏猷擴物與民胞之量聲教訖於九有
  文徳遐宣威靈懾乎萬方
  武功逺震決機制勝成算如神置腹推心求賢若渴啓疆宇而立
  宗廟制度恢宏相原隰而定邦都規模久逺文同倉史爰造國書義取卦圖聿修軍制致人心之徯應承
  天命之維新緬惟
  垂統訏謨發祥澤逺上溯
  開基厚徳昌後功宏兹當纘緒之初宜重追崇之典謹奉冊
  寶增上
  尊諡曰
  太祖承天廣運聖徳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端毅𢎞文定業髙皇帝伏冀
  聖鑒長昭𢎞庥永被貽博大昌明之運集山陵岡阜之祥謹言
  寶文曰
  太祖承天廣運聖徳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端毅𢎞文定業髙皇帝之寶
  孝慈髙皇后
  尊諡
  冊文曰義重顯揚
  懿範聿昭於開創功宏贊助隆稱宜奉於纘承緬令則之長垂識凝休之有自欽惟
  孝慈昭憲敬順慶顯承天輔聖髙皇后承乾育物應地資生溈汭觀型早著幽閒之度洽陽作合夙嫻貞靜之風歸我
  太祖髙皇帝克勤克儉勷櫛風沐雨之勞至孝至仁佐天與人歸之業著慈祥於樛木𢎞愷悌於螽斯景運誕膺本
  慈闈之垂裕輿圖式廓推
  至徳之淵源緬懐雝肅
  徽音傳諸奕世永被睢麟雅化貽及萬年用展微忱敬加鴻號謹奉
  
  寶增上
  尊諡曰
  孝慈昭憲敬順仁徽慶顯承天輔聖髙皇后伏冀慈鑒丕昭繁禧懋錫萃日升月恒之福介民安物阜之休謹言
  寶文曰
  孝慈昭憲敬順仁徽慶顯承天輔聖髙皇后之寶太宗文皇帝
  尊諡
  冊文曰
  聖人有作贊化育於兩間
  至徳難名耀聲華於萬世道光簡冊頌溢寰區欽惟太宗應天興國𢎞徳彰武寛温仁聖睿孝隆道顯功文皇帝覆載同規中和建極照臨六合亶成性之聰明表正萬邦錫自天之勇智布公誠以待下英俊歸心施慈惠以寧人蒼黎向化
  武功耆定雷霆驅精鋭之鋒
  文教𢎞敷日月炳光華之象修明禮制同倫軌於方輿綏輯要荒萃共球於屬國纘肇基之迹式廓
  帝圖恢受命之符彌膺
  天眷耿光大烈已開一統宏模厚澤深仁遂裕億年景祚欽承丕構緬懐
  締造之猷思闡
  鴻稱莫罄顯揚之願式稽古典爰合僉謀謹奉
  
  寶増上
  尊諡曰
  太宗應天興國𢎞徳彰武寛温仁聖睿孝敬敏隆道顯功文皇帝伏冀
  神靈陟降緒業昭融恭承
  烈祖之庥永篤曾孫之慶謹言
  寶文曰
  太宗應天興國𢎞徳彰武寛温仁聖睿孝敬敏隆道顯功文皇帝之寶
  孝端文皇后
  尊諡
  冊文曰配天立極表地道之安貞儷日揚光彰壼儀之雝肅徽音勿替顯號宜加欽惟
  孝端正敬仁懿莊敏輔天協聖文皇后敬慎温恭含𢎞光大範髙蘭掖邁夏室之塗山徳冠璇閨嫓周家之渭涘勤勞成性心㒺軼於箴規節儉持身動必遵乎律度雞鳴警戒助
  當宁之求衣佩帨從容向
  閟宫而潔藻玉階金戺聿傳温恵之風綺殿珠宫式著齋莊之範承
  文皇齊家之化業贊時雍逮
  世祖御極之期禮隆孝養屬當冲眇初荷鴻基追椒壁之遺芳捧瑶函而頌美謹奉
  
  寶増上
  尊諡曰
  孝端正敬仁懿哲順莊敏輔天協聖文皇后伏冀慈靈降鑒厚澤凝庥恒衍慶於紫宸永揚名於彤管謹言寶文曰
  孝端正敬仁懿哲順莊敏輔天協聖文皇后之寶孝莊文皇后
  尊諡
  冊文曰道符内則垂芳範於千秋徳懋
  母儀享鴻聲於
  九廟几筵増煥典冊攸新欽惟
  孝莊仁宣誠憲恭懿翊天啓聖文皇后應地含章配天贊化仁𢎞逮下闗㫿傳和藹之心禮重正家褕翟仰端凝之度宵衣旰食常參燮伐之勲體巽承乾每佐憂勤之治誕我
  世祖章皇帝鍾祥啓運
  善教凝庥八埏歸王㑹之圖四海戴
  慈闈之澤逮我
  聖祖仁皇帝神姿濬哲彌資
  鞠育之深恩至孝感孚丕受緜長之介福備
  兩朝之尊養運啓羲農裕奕葉之貽謀名髙任姒顧惟冲眇夙荷恩暉兹當繼序之初爰切追崇之義謹奉
  
  寶増上
  尊諡曰
  孝莊仁宣誠憲恭懿至徳翊天啓聖文皇后伏冀長綏純嘏俯鑒精誠緜百世之本支篤萬年之慶譽謹言寶文曰
  孝莊仁宣誠憲恭懿至徳翊天啓聖文皇后之寶世祖章皇帝
  尊諡
  冊文曰
  聖徳光昭長衍萬年之景運
  神功奠定宜崇百世之鴻稱大一統以貽庥式九圍而立極功𢎞啓佑禮重顯揚欽惟
  世祖體天隆運英睿欽文大徳𢎞功至仁純孝章皇帝表正萬邦首出庶物精明果毅智勇本於性生中正齋莊神靈由於天授擴
  祖宗之𢎞業同軌同倫統華夏以歸心來王來享明禋昭事精誠允格乎
  蒼穹
  駿烈纘承孝享實孚於
  清廟隆
  慈闈之尊養視膳問安普宗族之恩施明倫敦本時頒解澤大地迴春屢
  諭祥刑普天向化登兆人於衽席躋寰㝢於雍熙積十八載之惕厲憂勤開億萬年之豐亨豫大緬懐
  盛徳繩
  祖武於方新祗述
  鴻規
  詒孫謀於盡善謹奉
  
  寶増上
  尊諡曰
  世祖體天隆運定統建極英睿欽文大徳𢎞功至仁純孝章皇帝伏冀
  鑒觀有赫黙佑無窮永貽昌大之祥益啓昇平之祚謹言寶文曰
  世祖體天隆運定統建極英睿欽文大徳𢎞功至仁純孝章皇帝之寶
  孝惠章皇后
  尊諡
  冊文曰
  懿徳垂休美報宜隆於奕世
  聖慈積慶鴻名自耀於億年禮莫重於追崇義必先於報本彝章式煥典冊丕昭欽惟
  孝惠仁憲端懿純徳順天翼聖章皇后淑慎温恭含𢎞光大佐
  世祖以敷政内治勤修事
  文母以承歡孝思維則精誠罔懈潔
  九廟之蘋蘩謙抑自持率六宫以節儉撫
  聖神於冲幼端
  母教於掖庭厯六十四載之恩勤
  仁慈備至合千八百國之推戴尊養兼隆緬企
  前徽彌思
  厚徳宫闈顧復瞻
  色笑以長依禁籞趨承溯
  音容而如昨盖諸福咸備已徵保定之符而
  慈教長垂愈衍昇平之慶兹丕基之是纘正顯號之宜崇謹奉
  
  寶増上
  尊諡曰
  孝惠仁憲端懿慈淑純徳順天翊聖章皇后伏冀神靈黙佑福履永綏介繁祉於無疆錫𢎞庥於勿替謹言寶文曰
  孝惠仁憲端懿慈淑純徳順天翊聖章皇后之寶孝康章皇后
  尊諡
  冊文曰
  慈範丕昭厚徳衍無疆之慶
  徽音廣被深仁開有道之長稽鉅典以尊崇奉鴻名而揚扢金函煥采玉冊增輝欽惟
  孝康慈和莊懿恭惠崇天育聖章皇后坤順同符乾元協撰著幽閒之度禁掖流芬建雝肅之儀宫庭起化克宣内治精誠而潔蘋蘩
  奉事
  重闈愉婉而勤問視
  躬節儉以昭令則澣濯成風本愷悌以布𢎞庥慈祥及物篤生我
  聖祖仁皇帝誕應昌期毓成至徳集萬方之愛戴慶五紀之昇平當纘承伊始之年正尊顯宜隆之日仰體孝思於不匱繼述維殷緬懐
  懿訓於無窮顯揚益切謹奉
  冊
  寶增上
  尊諡曰
  孝康慈和莊懿恭惠温穆崇天育聖章皇后伏冀慈眷加隆純禧洊至奠清寧於四海貽昌熾於萬年謹言寶文曰
  孝康慈和莊懿恭惠温穆崇天育聖章皇后之寳
  己未恭奉
  冊
  寶上
  大行皇太后
  尊諡曰
  孝恭宣惠温肅定裕贊天承聖仁皇后先是
  世宗憲皇帝諭朕惟尊親之典首重易名聖善之修必崇顯號我
  皇妣大行皇太后端莊恭肅慈惠安和奉侍
  先皇壼儀茂著誕育冲藐母道備隆顧復恩周命提義盡寛仁逮下澤洽宫庭謙儉持躬化流禁掖朕繼承大統嗣服鴻基方期合萬國之歡心奉
  慈闈之色養不意遽遭大故
  仙馭上昇抱痛銜哀感深罔極惟藉顯揚之典少申孝慕之誠允宜稽考彝章薦升
  尊諡六月丁巳大學士恭擬上
  尊諡得
  㫖是是日
  世宗憲皇帝素服率諸王大臣文武官員詣
  夀皇殿
  大行皇太后梓宫前躬獻
  
  寶致祭行禮
  冊文曰
  母儀正位仁風誕播於四方壼徳流輝寶訓永垂於萬世進徽稱於
  清廟
  玉冊爰新議典禮於容臺彤編式煥欽惟
  皇妣大行皇太后華渚炳靈慶都凝瑞秉含𢎞之淑性應地安貞樹雝肅之芳型儷天作則贊襄内治逮𥊍御以加恩輔佐
  先皇自宫庭而起化寛仁夙著胥食徳而飲和樸素攸崇務去奢而存儉荷生成於
  聖母誕育藐躬極尊養於
  慈闈未酬厚載上推崇之號允諧萬國歡心執謙讓之衷堅却百僚敦請
  音容倐隔戀慕實深兹當升祔之辰莫罄顯揚之悃嘉言懿行永懐至徳於坤元琬刻瑶稜肅薦明禋於閟寢謹奉
  
  寶恭上
  尊諡曰
  孝恭宣惠温肅定裕贊天承聖仁皇后伏冀
  黙扶景祚𢎞衍慶源啓後人紹衣之圖克承克繼導寰宇龎鴻之祉俾熾俾昌謹言
  寶文曰
  孝恭宣惠温肅定裕贊天承聖仁皇后之寶
  九月庚辰恭奉
  聖祖合天𢎞運文武睿哲恭儉寛裕孝敬誠信功徳大成仁皇帝神主
  孝誠恭肅正惠安和儷天襄聖仁皇后神主
  孝昭靜淑明惠正和欽天順聖仁皇后神主
  孝懿温誠端仁憲穆奉天佐聖仁皇后神主
  孝恭宣惠温肅定裕贊天承聖仁皇后神主升祔太廟先是六月乙丑禮部奏配祔
  太廟事闗鉅典宜合廷臣考古制覈正禮確議以定世宗憲皇帝諭總理事務王大臣内閣九卿翰詹科道㑹同詳稽典禮確議具奏丁卯議上恭請
  四后同祔
  聖祖廟
  尊諡並加仁字奉
  諭曰朕惟
  母后升祔
  太廟大典攸闗欲伸臣子之孝思必準前代之成憲務得情理允協乃可昭示萬年諸王大臣等奏請
  四后同祔
  太廟引據宋朝太宗真宗四后祔廟之禮朱子及有宋諸儒皆以為允當覽奏既得展朕孝敬無窮之心復合前代斟酌盡善之典不覺悲慰交集恭惟
  孝誠仁皇后元配
  宸極
  孝昭仁皇后
  孝懿仁皇后繼位中宫
  孝恭仁皇后誕育朕躬母儀天下按先儒祔廟之儀一元后一繼后一本生以次並列今
  母后升祔位次當首奉
  孝誠仁皇后次奉
  孝昭仁皇后次奉
  孝懿仁皇后次奉
  孝恭仁皇后如此庶於古禮符合而朕心亦安矣先禮部
  等衙門奏恭上
  仁孝仁皇后尊諡仁字重複謹請改易恭上
  孝誠恭肅正惠安和儷天襄聖仁皇后得
  㫖是又奏准諏吉恭請
  孝誠仁皇后
  孝昭仁皇后
  孝懿仁皇后安奉
  奉先殿神牌至
  太廟恭製
  神牌處改題前期遣大學士二人恭行填青禮别於奉先殿神庫敬製恭題
  奉先殿神牌同日升祔八月乙亥
  聖祖仁皇帝升祔
  太廟届期
  命大學士等恭奉
  神主填青
  諭曰填青典禮所闗最重古人必取名望素著徳行純粹學問淵深者以充此任今爾等位既貴顯人品皆優是以特加簡命爾等當體朕敬恪之誠潔誠齋戒屏除塵慮儼如
  聖祖在
  天之靈陟降上下誠意所孚洋洋如在方副朕一片孝思爾等不必有意於哀慟不必有意於儀文祗以一誠感格為是是日
  神主黄輿由朝陽門入諸王大臣滿漢文武官員集
  大清門外朝服跪迎
  世宗憲皇帝御禮服於
  端門外跪𠉀
  聖祖仁皇帝黄輿將至
  太廟街門親王三人詣
  孝誠仁皇后
  孝昭仁皇后
  孝懿仁皇后神主案前跪三叩興恭捧
  神主各安奉於黄輿竢
  聖祖仁皇帝
  孝恭仁皇后黄輿入街門中門
  三后黄輿叙次隨行至
  廟南門外
  世宗憲皇帝詣
  聖祖仁皇帝黄輿前跪三拜興恭捧
  聖祖仁皇帝神主親王四人詣
  四后黄輿前跪三叩興恭捧
  孝誠仁皇后
  孝昭仁皇后
  孝懿仁皇后
  孝恭仁皇后神主敬升
  太廟
  世宗憲皇帝恭代行祗見禮於
  太宗文皇帝神位之次以次奉安
  神位行大饗禮如儀是日恭進
  孝誠仁皇后
  尊諡
  册文曰道協坤元樹
  母儀而作則化隆内治揚
  聖淑以垂休晉千秋有耀之榮稱奉萬世無疆之寶册欽惟皇妣孝誠仁皇后慶鍾厚載徳嫓皇家當
  先帝敕天凝命之辰乃
  中宫應地含章之㑹䖍奉
  重闈之𣺫瀡曲慰
  慈顔潔承
  九廟之蘋蘩克襄
  孝治仁能逮下推惠澤於掖庭恪以持身贊勤勞於旰食椒塗緬企芳型閲久以長存彤管昭垂懿範如新而未逺期當
  升配兩儀均健順之功事極尊崇奕葉著肅雝之範刻瑶函而煥彩彞典丕彰依玉几以薦馨徽音永協謹奉
  
  寶恭上
  尊諡曰
  孝誠恭肅正惠安和儷天襄聖仁皇后伏冀
  慈恩黙佑錫介祉以熾昌
  壼教永新致協和於悠逺極顯揚之微悃庶靈爽之式憑謹言
  寶文曰
  孝誠恭肅正惠安和儷天襄聖仁皇后之寶
  孝昭仁皇后
  尊諡
  冊文曰襄治化於
  昌朝夙合二儀之撰耀
  徽音於典冊聿昭萬葉之光勲華之盛烈丕彰任姒之芳規益播欽惟
  皇妣孝昭仁皇后性含柔順範表温莊華閲鍾祥協坤貞而作則椒塗正位偕
  帝徳以交輝侍膳
  慈闈克謹晨昏之奉勞心中壼每分
  宵旰之勤箴銘茂著於彤編褕翟久辭於丹禁溯淑恭之懿行茂典流光揚藹吉之仁風貞珉煥彩兹值纘承之始彌深崇報之思
  清廟森嚴考彞章而合祔寶函鄭重列俎豆以升馨謹奉冊
  寶恭上
  尊諡曰
  孝昭靜淑明惠正和欽天順聖仁皇后伏冀
  在天靈爽永貽萬世之安裕後儀型長介億年之福進鴻稱而永協垂琬琰以光昭謹言
  寶文曰
  孝昭靜淑明恵正和欽天順聖仁皇后之寶
  孝懿仁皇后
  尊諡
  冊文曰儷乾作則坤元彰厚載之功體巽流徽廟祀舉尊親之典賁瑶函於有耀熙鴻號於無窮欽惟
  皇妣孝懿仁皇后毓粹髙門騰芬戚畹佐
  顯承之𢎞烈壼政勤修篤慈愛之盛心
  母儀懋著履和思順致誠孝於彤闈尚儉懐謙翼昇平於黼座撫冲齡而顧復備𫎇
  鞠育之仁溯十載之劬勞莫報生成之徳緬宫庭之佑啓翟茀如存感嵗月之遷流萱闈久閟追維
  慈覆彌懐髙厚之恩誕紹丕基倍切顯揚之願安貞令範洵應地以無疆炳曜徽音長配天而不泯謹奉
  
  寶恭上
  尊諡曰
  孝懿温誠端仁憲穆奉天佐聖仁皇后伏冀
  淑靈式庇茂膺天禄之熾昌嘉徳維馨永廓聖圖之廣大潔苾芬而肅薦耀金石以長垂謹言
  寶文曰
  孝懿温誠端仁憲穆奉天佐聖仁皇后之寶
  三年五月丙辰恭修飾
  太廟神牌是月戊戌朔禮部奏欽天監敬擇本月十九日
  申時修飾
  神牌
  太廟派太常寺卿行禮恭捧
  神牌交承修官敬謹修飾得
  㫖是
  六年十二月癸巳恭進
  太祖髙皇帝
  孝慈髙皇后
  太宗文皇帝
  孝端文皇后
  孝莊文皇后
  世祖章皇帝
  孝惠章皇后
  孝康章皇后
  聖祖仁皇帝
  孝誠仁皇后
  孝昭仁皇后
  孝懿仁皇后
  孝恭仁皇后玉
  冊玉
  寶奉安
  太廟先是庚寅
  
  冊
  寶告成恭進
  太廟奉安事闗大典朕親詣行禮其應行禮儀著怡親王大學士㑹同禮部詳定具奏其恭捧玉
  冊玉
  寶之員著將王貝勒貝子公大學士部院堂官旗下頭等大臣開列請㫖辛卯禮部以職名奏奉
  硃筆圈出十七員又
  硃筆批出九員是日
  世宗憲皇帝親詣行禮
  等謹按雍正元年二月禮臣㑹同大學士遵
  諭議准
  列祖
  列后玉
  寶修平舊篆敬鐫加上
  尊諡新造玉
  冊並舊進玉
  冊一同珍奉時恭進
  太祖髙皇帝
  冊十頁青玉脩八寸八分廣四寸厚四分鐫字深二釐面
  底二頁鐫升降龍
  孝慈髙皇后
  冊十頁青玉脩八寸九分廣厚同
  太宗文皇帝
  冊十頁青玉脩八寸九分廣厚同
  孝端文皇后
  冊十頁青玉脩八寸九分廣厚同
  孝莊文皇后
  冊十頁青玉脩八寸九分廣厚同
  世祖章皇帝
  冊十頁青玉脩八寸九分廣厚同
  孝惠章皇后
  冊十頁青玉脩九寸廣厚同
  孝康章皇后
  冊十頁青玉脩九寸廣厚同鐫字皆深二釐面底二頁皆
  鐫升降龍
  寶八方皆改鐫加上
  尊諡
  聖祖仁皇帝
  冊十頁青玉脩九寸廣四寸厚四分鐫字深二釐面底二
  頁鐫升降龍
  寶白玉方四寸二分厚一寸二分紐髙二寸四分方三寸
  九分
  孝誠仁皇后
  冊十頁青玉脩廣厚同
  寶白玉方同厚一寸四分紐髙二寸六分方三寸八分孝昭仁皇后
  冊十頁青玉脩廣厚同
  寶青白玉方同厚一寸七分紐髙二寸八分方三寸八分孝懿仁皇后
  冊十頁青玉脩廣厚同
  寶青玉方四寸三分厚一寸七分紐髙二寸八分方同孝恭仁皇后
  册十頁青玉脩廣厚同鐫字皆深二釐面底二頁皆鐫升
  降龍
  寶青玉方厚同紐髙二寸八分方三寸八分
  皇朝文獻通考卷一百九
<史部,政書類,通制之屬,皇朝文獻通考>



  欽定四庫全書
  皇朝文獻通考卷一百十
  宗廟考
  太廟
  雍正十三年九月己亥
  皇上登極十一月丁未恭奉
  冊
  寳上
  大行皇帝
  尊諡曰
  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寛仁信毅大孝至誠憲皇帝
  廟號
  世宗先是九月庚子
  皇上諭禮部自古聖帝明君功徳大成必有顯號徽稱所以昭垂萬世典至鉅也我
  皇考大行皇帝乗乾建極撫御萬邦錫福諴民徳化翔洽
  䖍恭寅畏昭事
  蒼穹郊祀祈年必親必敬欽承
  祖烈光大前猷至孝肫誠千古未有當
  皇祖上賔時盡制盡哀䘮儀隆備
  親送
  梓宫屢謁
  陵寢嵗時瞻拜
  御容舉念常伸孺慕繼
  顯謨之盛推錫類之仁
  宸衷祇敬則朝乾夕惕厯乆彌勤
  親政憂勞則盛暑祁寒未嘗稍間整綱飭紀眀目達聰施措咸宜徳威並用篤宗室則立學以隆教育惠八旗則賜帑以備吉凶厚臣工而加俸養亷眷忠良而建祠賜祭勵㢘能以察吏宏薦拔以羅才廣耤田以重農桑定品式以崇節儉重道則
  經筵嵗舉愛士則科目頻加隆
  先師五代之王封新闕里千秋之廟貌修明典禮懐柔百神厚植綱常旌揚節孝蠲逋減賦不惜億萬之帑金開墾築堤永享萬年之樂利備賑則廣行積貯養兵則優贍身家律例則釐定科條讞决則特詳咨酌廣開言路詳示
  硃批洞矚羣情慮周六合大閲以詰戎兵訓練以修武備睿謨獨運而小醜立奏蕩平
  聖武布昭而荒徼永圖綏靖開天明道
  聖學髙深覺世牖民
  宸章炳煥闡聖賢之精藴宣心性之圎機函蓋古今彪爍
  宇宙
  天心協應有感必通徳盛化神諸瑞畢至古帝王之良法
  善政至
  皇祖而集其大成我
  祖宗之駿烈鴻猷迨
  皇考而益彰善述眇予冲子寅奉丕基仰惟功徳之隆宜
  備尊崇之典敬循禮制恭上
  尊諡
  廟號爾部詳察典禮具奏是日禮部奏謹查康熙六十一
  年恭上
  聖祖仁皇帝
  尊諡
  廟號奉
  大行皇帝諭㫖以追崇大典攸闗理宜僉謀共協令諸王大臣等㑹同九卿詹事科道文官六品以上武官四品以上詳考舊章從公確議今
  大行皇帝
  尊諡
  廟號禮制崇重等謹遵舊典仍請㑹同諸王大臣齊集
  廷臣詳慎公議昭垂萬世得
  㫖是敬謹確議具奏是月乙巳諸王大臣㑹同九卿詹事科道文官六品以上武官四品以上諸臣等議上自古帝王撫御寰區功徳隆盛有博厚髙明之實則必有隆爍顯懿之名是故於堯曰欽明文思於舜曰濬哲文明所以著盛徳之形容而垂萬年之軌則也欽惟
  大行皇帝丕冒八埏曲成萬物有與
  天同體之徳有敬
  天行健之功祗奉
  郊壇必親薦享端居宫禁亦凛明威暘雨偶愆齋心而黙禱嘉祥屢告讓美而弗居昭事存乎旦明感通㨗於影響當
  天庥之滋至綿
  景運之方隆撫
  列聖式廓之版章益漸之以聲教馭四海咸熙之臣庶更
  霈之以恩膏安愈求安
  聖不自聖惟精惟一建中於民克儉克勤表正自上執權衡以御物偏黨之習潛消定模範以示人仁讓之風溥洽官常於是而肅士品於是而端民俗於是而淳物情於是而暢嘉禾芝草醴泉慶雲之瑞充塞於寰中荷蘭日本暹羅蘇禄之琛輻輳乎
  闕下凡此運㑹之彌昌彌熾皆由
  聖徳之可法可傳至乃學貫天人辭成典詰敷治平之大
  道闡性命之微言歲舉
  經筵首詣太學新闕里千秋之廟貌隆
  先師五代之王封廣勵膠庠修明典禮定宗學之制開國書之科博訪鴻儒徧立書院
  大行皇帝之誕敷文教有如此者惟仁必勇不怒而威選
  將悉有用之材練兵於無事之日
  天戈所指青海獻俘
  帝命甫申西陲納疑化蠻荒為郡縣靖蕃落於邊隅大行皇帝之布昭聖武有如此者志邁百王心通庶務事無難易鋭若發機人有忠邪洞如觀火謀略出羣工之上照臨周六合之遥
  大行皇帝之英姿天挺明睿夙成有如此者坦懐應物博愛為心不以一𤯝棄材不使一夫失所惇叙九族容保萬方厚百官而倍予廪糈惠八旗而時加恤賚閭井必豫謀其樂利兵丁各優贍其身家減賦蠲逋不惜帑金之億萬詳刑讞獄允釐令典之三千盛暑而曲貸囚徒小祲而徧賙貧户
  大行皇帝之寛則得衆仁以長人有如此者道循物而無違徳有常而不息本實心以宣為政令春温秋肅儼如四序之罔愆由定力而發為憂勤旰食宵衣不以片時而少斁
  大行皇帝之信必由中毅以持乆有如此者經曰聖人之
  徳無以加於孝我
  大行皇帝昔在藩封晨昬盡禮及傳丕緒哀敬竭情親送梓宫屢謁
  陵寢三載始還吉服四時恒拜
  御容體
  聖祖之心以為心法
  聖祖之政以為政耕耤著為定例爰奉
  太廟之粢盛賢良建有專祠尤
  眷先朝之耆舊徳教加於百姓孺慕極於終身大烈光前
  貽謀昌後孔子稱虞舜曰大孝惟
  大行皇帝足以當之若夫誠者天之道也成已成物之全
  徳也我
  大行皇帝以此享
  帝享
  親以此盡心盡性以此用人行政以此覺世牖民諸臣敬
  奉之
  硃批萬國共聞之
  諭㫖固已言之諄復莫不凛為典章暨夫
  龍馭上賔
  特頒遺詔敬聆至誠之
  訓仰思無間之功
  聖學髙深渾然一理
  神明冲穆儼在重霄子思曰惟天下至誠為能經綸天下之大經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惟
  大行皇帝足以當之夫中以宅心正以體政文以敷化武以定功英以决機明以燭理寛以居之仁以行之信以成之毅以守之而皆本之於大孝運之以至誠此洵
  聖徳之全與
  天同體可為萬世法者也臣等謹按虞書曰率作興事慎乃憲書傳曰憲法也説命曰惟天聰明惟聖時憲又曰監於先王成憲周禮疏云懸法以示人曰憲中庸亦曰憲章文武蓋惟憲天立教之聖人然後能慎法度興政事俾萬世奉為成憲守而不忘若虞舜商湯周之文王武王皆是也竊謂
  大行皇帝
  尊諡於憲為宜又按禮記祖有功宗有徳是故有虞氏祖顓頊而宗堯夏后氏祖顓頊而宗禹商人祖契而宗湯周人祖文王而宗武王周公作無逸則稱商有三宗而周文武之廟並稱世室公羊傳曰世世不毁也中庸曰君子動而世為天下道行而世為天下法言而世為天下則竊惟
  大行皇帝
  廟號宜稱
  世宗與
  太祖
  太宗
  世祖
  聖祖並為百世不祧之廟臣等公擬敬上
  尊諡曰
  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寛仁信毅大孝至誠憲皇帝
  廟號曰
  世宗天下萬世稱曰
  世宗憲皇帝庶足以顯揚
  大徳表著
  巍功與日月而齊光偕山河而並永矣謹奏奉
  諭曰諸王大臣公同議上
  皇考大行皇帝
  尊諡曰
  憲皇帝
  廟號
  世宗於我
  皇考至徳鴻猷實相符合禮稱祖有功宗有徳廟號之稱祖稱宗均屬尊崇之極而象功昭徳惟期允當方協至公昔我
  皇祖聖祖仁皇帝乆道化成身兼創守平定逆藩掃清朔
  漠神功駿烈自古莫與比隆
  廟號定應稱祖
  皇考大行皇帝善繼善述敬
  天勤民十三年來宵旰憂勞咸熙庶績貽萬年之景福固
  百代之丕基
  廟號
  世宗正合古宗有徳之義上配
  烈祖百世不祧此乃天下萬世之定論非在廷諸臣尊崇君父敷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稱頌之私情尤非朕一人哀感
  隆恩表彰
  盛徳之私願所能強置一詞也在我
  皇考神謨垂於宇宙厚澤洽於臣民即罄竭揄揚難盡萬
  一今據所奏敬擬上
  尊諡
  廟號詳慎公當足以昭示萬年朕心深為慰惬所有應行
  典禮該部敬謹查議具奏是日辰時
  皇上素服於
  太和門恭閱
  大行皇帝
  尊諡
  
  寳行禮畢回宫更縞素預詣
  雍和宫大門外東配殿恭𠉀已時
  
  寳至
  雍和宫
  皇上詣
  大行皇帝梓宫前恭獻
  冊
  寳行禮
  冊文曰臣聞至徳同天裕鴻模於萬世深恩浹地垂駿烈於千秋揚顯號以薦徽稱考𢑴章而崇殷禮光昭寳冊輝映瑶圖欽惟
  皇考大行皇帝道協清寧功隆位育敬
  天而䖍昭事孚精意於
  郊壇法
  祖而篤顯承致孝忱於
  廟祏紹中天之景運開奕代之昌期精一傳心建大中而出治蕩平立極居至正以表邦敷文則重道尊師宏作人之雅化振武則安邊懐逺恢保㤗之神謨天亶聰明坐照靡遺於庶物性成英睿淵衷逺徹於萬方御衆以寛而蠲賦省刑共沐仁恩之浩蕩示民有信而敦化善俗咸欽毅力之甄陶蓋本
  大孝不匱之思善繼以成夫善述且運
  至誠無息之用實政而體以實心乃至瑞集苞符海宇之禎祥畢至誠輸職貢梯航之琛賮胥來而乃謙抱彌深憂勤並勵
  朝乾夕惕弗釋一二日兢兢業業之心
  旰食宵衣用成十三載蕩蕩巍巍之治樹百王之模範言言寳鑑丹書傳百代之章程事事金科玉律有典有則永垂裕於後昆是訓是行敬率由於成憲兹博詢夫公議期允愜於輿情
  尊諡
  憲皇實符
  盛烈載稽徃籍式考禮經宗堯宗禹宗湯廟貌宗尊於有徳世道世法世則烝嘗世承於不祧殷美三宗宜肇禋宗之典周崇世室爰開卜世之祥配
  列祖於在天薦
  世宗之新廟合朝野僉謀而悉協揆古今通義而交孚謹
  
  冊
  寳恭上
  尊諡曰
  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寛仁信毅大孝至誠憲皇帝
  廟號曰
  世宗惟耿光大烈之常昭冀景福純禧之茂介伏祈昭格俯賜
  鑒臨謹言
  實文曰
  世宗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寛仁信毅大孝至誠憲皇帝之寳
  丙辰恭奉
  冊
  寳上
  孝敬皇后
  尊諡曰
  孝敬恭和懿順昭惠佐天翊聖憲皇后先是九月癸夘皇上諭禮部朕惟至治莫先於崇孝徽稱首重於易名天地之覆載同功帝后之尊親一體欽惟
  孝敬皇后作配
  皇考懋著坤儀孝徳夙洽於宫闈仁惠乆孚於壼掖朕躬
  承顧復備荷
  恩慈兹恭上
  皇考大行皇帝尊諡宜並追崇恭上
  尊諡以展孝思以昭萬世爾等詳查典禮具奏十一月戊戌總理事務王大臣㑹同禮部議上竊惟尊親之典帝后同稱孝慕之忱顯揚並切溯有娀於殷世祥祉攸凝紀太姒於周詩徽音永炳矧係聖代之母儀宜有加崇之顯號欽惟
  孝敬皇后功符坤載徳協乾元篤誠孝於宫庭動循禮則懋勤勞於壼掖翊贊謨猷温恭備著夫嘉徽和慎聿昭其淑徳丕宣閫教化啟肅雝共被仁慈恩推鞠育慶昇平而佐理
  帝治彌昭貽福祉以垂庥
  孝思倍摯臣等恭遵
  諭㫖敬考𢑴章謹擬恭上
  尊諡曰
  孝敬恭和懿順昭惠佐天翊聖憲皇后伏俟
  命下之日一切應行典禮交與該衙門敬謹辦理謹奏
  
  㫖是依議是日辰時
  皇上素服於
  太和門恭閲
  孝敬皇后
  尊諡
  
  寳行禮畢預詣田村
  享殿大門外東邉幄次恭𠉀已時
  
  寳至田村
  享殿
  皇上詣
  孝敬皇后梓宫前恭獻
  冊
  寳行禮
  冊文曰
  慈徽永慕垂懿範於千秋茂典追崇耀鴻聲於萬葉晉瑶
  函而展孝溯
  淑徳以揚休欽惟
  皇妣孝敬皇后體順承
  天含章應地性成純孝
  重闈之奉養備得
  歡心化洽肅雝朱邸之贊襄乆彰令則迨正
  中宫之位益宏内治之功躬節儉以表率宫庭履敬順而
  分憂
  宵旰温恭示教茂昭愷悌之風惠愛覃敷咸頌寛和之徳
  顧惟冲𦕈夙荷
  恩暉蘭殿瞻依緬
  訓言之如在雲軿長徃愴歲序之頻遷兹當繼序之初倍
  切顯揚之願敬循彞典祗奉
  尊稱敬奉
  
  寳恭上
  尊諡曰
  孝敬恭和懿順昭惠佐天翊聖憲皇后伏冀
  慈鑒丕昭錫蕃禧而昌後鴻庥垂庇貽介福以流徽永懐
  罔極之恩佑啟無疆之祚謹言
  寳文曰
  孝敬恭和懿順昭惠佐天翊聖憲皇后之寳
  乾隆元年正月
  命修
  太廟是月戊申
  諭國家式崇
  太廟並
  奉先殿妥侑
  列祖神靈嵗時祗薦明禋典禮允宜隆備今
  廟貎崇嚴而軒櫺榱桷年乆未經增飾理宜敬謹相視慎重繕修以昭黝堊示新之敬著該部㑹同内務府詳議具奏
  三月丙申以加上
  列祖
  列后
  尊諡恭修飾
  太廟神牌遣官祗告乙巳恭奉
  册
  寳加上
  太祖承天廣運聖徳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端毅欽安𢎞文定業髙皇帝
  孝慈昭憲敬順仁徽懿徳慶顯承天輔聖髙皇后太宗應天興國𢎞徳彰武寛温仁聖睿孝敬敏昭定隆道顯功文皇帝
  孝端正敬仁懿哲順慈僖荘敏輔天協聖文皇后孝莊仁宣誠憲恭懿至徳純徽翊天啟聖文皇后世祖體天隆運定統建極英睿欽文顯武大徳𢎞功至仁純孝章皇帝
  孝惠仁憲端懿慈淑恭安純徳順天翊聖章皇后孝康慈和莊懿恭惠温穆端靖崇天育聖章皇后聖祖合天𢎞運文武睿哲恭儉寛裕孝敬誠信中和功徳大成仁皇帝
  孝誠恭肅正惠安和淑懿儷天襄聖仁皇后
  孝昭静淑明惠正和安裕欽天順聖仁皇后
  孝懿温誠端仁憲穆和恪奉天佐聖仁皇后
  孝恭宣惠温肅定裕慈純贊天承聖仁皇后
  尊諡於
  太廟先是雍正十三年九月己酉
  皇上諭禮部尊祖孝親誼應並重報本追逺禮有加隆兹者恭上
  皇考大行皇帝尊諡緬惟貽燕之謨宜備追崇之典太祖髙皇帝
  太宗文皇帝肇造洪基創垂大業
  世祖章皇帝統一方夏撫有萬邦駿烈鴻猷敷揚莫罄皇祖聖祖仁皇帝深仁厚澤淪浹寰區乆道化成功齊覆
  載朕自冲齡仰䝉
  慈愛宫庭撫育厚眷獨鍾仰思
  聖徳之難名恒念
  洪恩之莫報夫
  宗廟之徽稱有制而報本之忱悃無窮應詳查典禮酌古
  準今恭議加上
  太祖
  太宗
  世祖
  聖祖尊諡以展孝恩此朕追慕之至情崇先之特典後世
  子孫不得奉為成式又敬念
  列祖尊諡既已加崇
  列后尊諡並應恭議加上爾等詳酌典禮敬議具奏十一月壬子内閣九卿翰林詹事科道等議上謹查㑹典開載崇徳元年恭上
  太祖尊諡曰
  太祖承天廣運聖徳神功肇紀立極仁孝武皇帝共十四
  字康熙元年加上
  太祖尊諡曰
  太祖承天廣運聖徳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𢎞文定業髙皇帝於仁孝字下加睿武𢎞文定業六字改上武皇帝曰
  髙皇帝共二十字康熙六十一年加上
  太祖尊諡曰
  太祖承天廣運聖徳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端毅𢎞文定業髙皇帝於睿武字下加端毅二字共二十二字今擬於端毅字下加欽安二字共為二十四字恭加上
  太祖尊諡曰
  太祖承天廣運聖徳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端毅欽安𢎞文定業髙皇帝順治元年恭上
  太宗尊諡曰
  太宗應天興國𢎞徳彰武寛温仁聖睿孝文皇帝共十四
  字康熙元年加上
  太宗尊諡曰
  太宗應天興國𢎞徳彰武寛温仁聖睿孝隆道顯功文皇帝於睿孝字下加隆道顯功四字共十八字康熙六十一
  年加上
  太宗尊諡曰
  太宗應天興國𢎞徳彰武寛温仁聖睿孝敬敏隆道顯功文皇帝於睿孝字下加敬敏二字共二十字今擬於敬敏字下加昭定二字共為二十二字恭加上
  太宗尊諡曰
  太宗應天興國𢎞徳彰武寛温仁聖睿孝敬敏昭定隆道顯功文皇帝順治十八年恭上
  世祖尊諡曰
  世祖體天隆運英睿欽文大徳𢎞功至仁純孝章皇帝共
  十六字康熈六十一年加上
  世祖尊諡曰
  世祖體天隆運定統建極英睿欽文大徳𢎞功至仁純孝章皇帝於體天隆運字下加定統建極四字共二十字今擬於欽文字下加顯武二字共為二十二字恭加上
  世祖尊諡曰
  世祖體天隆運定統建極英睿欽文顯武大徳𢎞功至仁純孝章皇帝康熈六十一年恭上
  聖祖尊諡曰
  聖祖合天𢎞運文武睿哲恭儉寛裕孝敬誠信功徳大成仁皇帝共二十字今擬於誠信字下加中和二字共為二
  十二字恭加上
  聖祖尊諡曰
  聖祖合天𢎞運文武睿哲恭儉寛裕孝敬誠信中和功徳大成仁皇帝又查㑹典開載崇徳元年恭上
  孝慈昭憲純徳貞順成天育聖武皇后尊諡康熈元年改
  
  孝慈昭憲敬順慶顯承天輔聖髙皇后尊諡共十二字康
  熙六十一年加上
  尊諡曰
  孝慈昭憲敬順仁徽慶顯承天輔聖髙皇后於敬順字下加仁徽二字共十四字今擬於仁徽字下加懿徳二字共為十六字恭加上
  尊諡曰
  孝慈昭憲敬順仁徽懿徳慶顯承天輔聖髙皇后順治八
  年恭上
  孝端正敬仁懿莊敏輔天協聖文皇后尊諡共十二字康
  熙六十一年加上
  尊諡曰
  孝端正敬仁懿哲順莊敏輔天協聖文皇后於仁懿字下加哲順二字共十四字今擬於哲順字下加慈僖二字共為十六字恭加上
  尊諡曰
  孝端正敬仁懿哲順慈僖莊敏輔天協聖文皇后康熈二
  十七年恭上
  孝莊仁宣誠憲恭懿翊天啟聖文皇后尊諡共十二字康
  熙六十一年加上
  尊諡曰
  孝莊仁宣誠憲恭懿至徳翊天啟聖文皇后於恭懿字下加至徳二字共十四字今擬於至徳字下加純徽二字共為十六字恭加上
  尊諡曰
  孝莊仁宣誠憲恭懿至徳純徽翊天啟聖文皇后康熙五
  十七年恭上
  孝惠仁憲端懿純徳順天翊聖章皇后尊諡共十二字康
  熙六十一年加上
  尊諡曰
  孝惠仁憲端懿慈淑純徳順天翊聖章皇后於端懿字下加慈淑二字共十四字今擬於慈淑字下加恭安二字共十六字恭加上
  尊諡曰
  孝惠仁憲端懿慈淑恭安純徳順天翊聖章皇后康熙二
  年恭上
  孝康慈和莊懿恭惠崇天育聖皇后尊諡康熙九年加上廟號曰
  章皇后共十二字康熈六十一年加上
  尊諡曰
  孝康慈和莊懿恭惠温穆崇天育聖章皇后於恭惠字下加温穆二字共十四字今擬於温穆字下加端靖二字共為十六字恭加上
  尊諡曰
  孝康慈和莊懿恭惠温穆端靖崇天育聖章皇后康熙六
  十一年恭上
  孝誠恭肅正惠安和儷天襄聖皇后尊諡雍正元年加上廟號曰
  仁皇后共十二字今擬於安和字下加淑懿二字共為十
  四字恭加上
  尊諡曰
  孝誠恭肅正惠安和淑懿儷天襄聖仁皇后康熈六十一
  年恭上
  孝昭靜淑明惠正和欽天順聖皇后尊諡雍正元年加上廟號曰
  仁皇后共十二字今擬於正和字下加安裕二字共為十
  四字恭加上
  尊諡曰
  孝昭静淑明惠正和安裕欽天順聖仁皇后康熙六十一
  年恭上
  孝懿温誠端仁憲穆奉天佐聖皇后尊諡雍正元年加上廟號曰
  仁皇后共十二字今擬於憲穆字下加和恪二字共為十
  四字恭加上
  尊諡曰
  孝懿温誠端仁憲穆和恪奉天佐聖仁皇后雍正元年
  
  孝恭皇后
  尊諡曰
  孝恭宣惠温肅定裕贊天承聖仁皇后共十二字今擬於定裕字下加慈純二字共為十四字恭加上
  尊諡曰
  孝恭宣惠温肅定裕慈純贊天承聖仁皇后臣等敬謹㑹
  同恭擬加上字樣伏候
  欽定謹奏得
  㫖是依議是日
  皇上躬詣
  太廟致祭行禮恭進
  太祖髙皇帝加上
  尊諡
  冊文曰
  天開泰運升日馭於東維
  帝握乾符建斗樞於北極定萬年之統緒啟百世之昇平
  盛業常昭鴻名彌耀欽惟
  太祖承天廣運聖徳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端毅𢎞文定業髙皇帝聰眀天亶智勇性成
  大徳體元參三才而正位
  至誠立極周庶物以成能緯地經天卜世之功日永民胞物與肇基之迹方新聲教訖於四方仰同光被
  神武昭於九有望切來蘇合謳頌以歸心集賢才而佐治國書初設製字母以諧音軍制新頒按卦圗而取義際天與人歸之㑹肇建邦啟土之勲造草昧而大經綸發祥自逺首庶物而膺圖籙裕後方長緬維
  垂統之隆宜極尊崇之禮祗承丕緒敬考𢑴章謹奉冊
  寳増上
  尊諡曰
  太祖承天廣運聖徳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端毅欽安𢎞文定業髙皇帝伏冀
  聖鑒長昭
  皇圖永固益啟綿長之澤彌臻熙皥之風謹言
  寳文曰
  太祖承天廣運聖徳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端毅欽安𢎞文定業髙皇帝之寳
  孝慈髙皇后加上
  尊諡
  冊文曰功隆贊助溯開創於前猷誼重尊親表肅雝於顯
  號仰資生之
  大徳昭裕後之光儀欽惟
  孝慈昭憲敬順仁徽慶顯承天輔聖髙皇后合撰坤元膺符宸極璇閨毓徳早傳淑慎之風蘭室觀型夙著安貞之範歸我
  太祖髙皇帝順乃承天仁能逮下奉神靈而理萬物肇作
  邦作對之休昌後嗣而燕
  皇天啟卜世卜年之運式荷
  慈闈之謙裕應地無疆毗成王業之崇隆發祥有本敬嗣
  徽音於百世丕昭鴻號於萬年謹奉
  
  寳増上
  尊諡曰
  孝慈昭憲敬順仁徽懿徳慶顯承天輔聖髙皇后伏冀慈鑒式憑繁禧載錫永啟萬方之景福長綏奕世之洪庥
  謹言
  寳文曰
  孝慈昭憲敬順仁徽懿徳慶顯承天輔聖髙皇后之寳太宗文皇帝加上
  尊諡
  冊文曰
  神謨丕顯瞻陟降於在天
  帝徳誕敷仰光華於復旦長垂啟佑逺樹儀型欽惟太宗應天興國𢎞徳彰武寛温仁聖睿孝敬敏隆道顯功文皇帝乾健偕行離明普照道兼作述繼鴻業以開太平化洽寛仁慰羣黎而均覆幬任英賢而圖治一徳一心定法制以宜民同倫同軌
  文思光被耀海隅出入之鄉
  聖武布昭震漠外無雷之域决策而平遼右龍起雲從移師以討朝鮮風行草偃三十五部咸抒貢琛獻賮之誠億萬斯年永奉
  受籙膺圖之緒
  大勲丕集皇哉迹廓肇基
  景命維新赫矣功先定鼎鴻猷偉績崇
  太室於不祧厚澤深仁覺徽稱之莫罄式遵𢑴典爰合僉
  謀謹奉
  冊
  寳增上
  尊諡曰
  太宗應天興國𢎞徳彰武寛温仁聖睿孝敬敏昭定隆道顯功文皇帝伏冀
  耿光俯燭繁祉鴻綏
  鑒繩武之微忱介錫齡之遐福謹言
  寳文曰
  太宗應天興國𢎞徳彰武寛温仁聖睿孝敬敏昭定隆道顯功文皇帝之寳
  孝端文皇后加上
  尊諡
  冊文曰配天贊化萬年昭雝肅之儀應地含章奕葉仰安
  貞之徳載隆顯號遥頌徽音欽惟
  孝端正敬仁懿哲順荘敏輔天協聖文皇后位正坤寧功參乾始温恭成性闗雎傳藹吉之心敬慎流徽䄖翟仰端凝之度貴而能儉猶時御乎弋綈尊不忘勤每自成夫絺綌儆六宫之傳漏恒襄問夜於未央欽
  九廟之薦馨克佐孝思於不匱玉階金戺聿宣仁惠之風
  椒殿珠宫益溥和平之化際
  文皇開創之日乆著贊襄當
  世祖臨御之年備崇尊養顧惟冲藐遥荷
  恩暉膺纘緒於惟新緬流芳於弗替謹奉
  
  寳增上
  尊諡曰
  孝端正敬仁懿哲順慈僖莊敏輔天協聖文皇后伏冀慈愛昭垂純僖㸃佑永啟鴻基於奕世長綿餘慶於萬年
  謹言
  寳文曰
  孝端正敬仁懿哲順慈僖莊敏輔天協聖文皇后之寳孝莊文皇后加上
  尊諡
  冊文曰範高蘭掖逺垂内則之芳型徳冠珠宫遥溯母儀之令望肅瞻
  玉几䖍捧瑶函欽惟
  孝莊仁宣誠憲恭懿至徳翊天啟聖文皇后柔順流徽安貞作則宏綏福履璇閨傳樛木之仁茂著臧嘉綺殿被葛覃之化正位乎内克佐櫛風沐雨之勲長發其祥爰徵繞電流虹之瑞誕我
  世祖章皇帝鍾靈毓秀受籙膺圖敷天䝉
  聖善之庥率土頌
  仁慈之澤洎乎
  聖祖彌資
  鞠育深恩逮及
  世宗備舉欽崇鉅典統
  兩朝之孝養受福綿長極
  三世之尊親垂光奕葉顧惟冲藐丕纘鴻基緬懐懿徳於千秋載頌
  徽音於
  九廟謹奉
  
  寳增上
  尊諡曰
  孝莊仁宣誠憲恭懿至徳純徽翊天啟聖文皇后伏冀慈靈垂裕純嘏凝禧永綿佑啟於萬年長篤阜安於百世
  謹言
  寳文曰
  孝莊仁宣誠憲恭懿至徳純徽翊天啟聖文皇后之寳世祖章皇帝加上
  尊諡
  冊文曰
  聖人首出開景運於萬年
  至徳光昭享鴻稱於百世式九圍而立極大一統以垂庥
  禮重顯揚業崇簡冊欽惟
  世祖體天隆運定統建極英睿欽文大徳𢎞功至仁純孝章皇帝道冠百王功垂奕世照臨六合亶成性之聰明表正萬邦錫自天之智勇敷同軌同倫之治肇造鴻基萃來王来享之忱長貽燕翼敬
  天而䖍昭事允秉精誠法
  祖而篤顯承聿彰仁孝奉
  慈闈而侍養備極隆儀恤宗族以敦倫頻施曠典深仁厚
  澤率土均沾善裕宜民敷天共戴擴
  祖宗之宏業統華夏以歸心受命則惕厲憂勤圖治於十有八載啟後則親賢樂利衍慶於億萬斯年緬懐締造之謨欽承丕搆莫罄頌揚之願敬薦
  徽稱謹奉
  冊
  寳增上
  尊諡曰
  世祖體天隆運定統建極英睿欽文顯武大徳𢎞功至仁純孝章皇帝伏冀
  鑒觀有赫黙佑無窮恭承
  列祖之庥永篤曾孫之慶謹言
  寳文曰
  世祖體天隆運定統建極英睿欽文顯武大徳𢎞功至仁純孝章皇帝之寳
  孝惠章皇后加上
  尊諡
  冊文曰儷乾作則啟萬年有道之長體巽流徽衍奕世無疆之慶晉金函而煥彩崇鴻號以揚芬欽惟
  孝惠仁憲端懿慈淑純徳順天翊聖章皇后柔静凝庥温
  恭著範佐
  世祖而勤内治式贊太平事
  文母以展孝思聿隆尊養潔蘋蘩於
  九廟念切精誠親瀚濯於六宫身先節儉撫
  聖祖於㓜沖之日竭
  慈覆於顧復之餘六十四年備㤙勤之
  至徳千八百國合愛戴之歡心惟和氣以致祥畢臻諸福信仁人之多夀克享大年當淑景方長
  皇考猶獲瞻夫
  色笑今
  㤙暉遥荷𦕈躬正合致夫尊崇典禮維新顯揚益切謹奉冊
  寳増上
  尊諡曰
  孝惠仁憲端懿慈淑恭安純徳順天翊聖章皇后伏冀慈靈降鑒厚澤貽庥綿百世之本支佑萬邦之安阜謹言寳文曰
  孝惠仁憲端懿慈淑恭安純徳順天翊聖章皇后之寳孝康章皇后加上
  尊諡
  冊文曰
  懿徳丕昭今則常垂於百世
  聖慈廣被鴻名永耀於萬年播彤管以增輝奉瑶函而煥彩欽惟
  孝康慈和莊懿恭惠温穆崇天育聖章皇后道協坤元功符乾健勤修壼政早𧺫化於宫庭懋著
  母儀永流徽於禁掖
  九廟之蘋蘩致潔克秉精誠
  重闈之問視時殷聿彰仁孝躬行節儉深宫成澣濯之風
  親贊太平厚徳啟綿長之瑞篤生我
  聖祖仁皇帝誕應苞符毓成
  聖徳萃愛載於億千萬國享昇平者六十餘年洎𦕈躬纂緒之初正鉅典崇徽之日福垂善慶緬
  懿訓於無窮禮重顯揚體
  孝思於不匱謹奉
  
  寳增上
  尊諡曰
  孝康慈和莊懿恭惠温穆端靖崇天育聖章皇后伏冀純禧孔固
  慈佑彌隆永貽昌熾之祥長啟和恒之福謹言
  寳文曰
  孝康慈和莊懿恭惠温穆端靖崇天育聖章皇后之寳聖祖仁皇帝加上
  尊諡
  冊文曰
  聖徳同天駿烈常垂於百世
  仁恩浹地鴻稱永著於千秋萬方之元化周流五紀之太和洋溢光昭啟佑禮重顯揚欽惟
  聖祖合天𢎞運文武睿哲恭儉寛裕孝敬誠信功徳大成仁皇帝道備中和功隆化育勵精圗治統經文緯武以宣猷乆道化成兼繼往開來而立極邁百王而獨盛廣運彌神超千古以加隆大成集聖敬
  天立政時時弗釋夫憂勤法
  祖諴民事事務歸於寛大定三逆而平絶塞克成百世之膚功蠲舊賦而緩新征叠沛無窮之惠澤六十一年宵衣旰食總萬㡬而日昃不遑千八百國樂業安居熙庻績而耄期不倦溯自𦕈躬之冲幼即䝉鞠育於宫闈
  聖訓親承憶音容而如昨
  祖庭逺隔瞻色笑以何從敬紹丕基貽孫謀於盡善緬懐盛徳崇顯號於方新式考典章肅將忱悃謹奉
  
  寳增上
  尊諡曰
  聖祖合天𢎞運文武睿哲恭儉寛裕孝敬誠信中和功徳大成仁皇帝伏冀
  神靈陟降緒業昭融永貽昌大之祥長享昇平之福謹言寳文曰
  聖祖合天𢎞運文武睿哲恭儉寛裕孝敬誠信中和功徳大成仁皇帝之寳
  孝誠仁皇后加上
  尊諡
  冊文曰功同厚載襄治化於
  昌朝禮重鴻稱耀
  徽音於寳冊夙合二儀之撰聿垂奕葉之光欽惟孝誠恭肅正惠安和儷天襄聖仁皇后性秉温恭範垂莊
  肅潔蘋蘩於
  九廟齋祀加䖍奉𣺫瀡於
  重闈晨昬致謹孝慈育物椒庭之令則宏昭誠敬持躬蘭
  殿之芳徽允播勞心閫閾常分
  宵旰之憂勤贊化宫闈克佐昇平之治理溯仁風之已逺
  彤管方輝緬
  懿誨之長垂瑶函正煥欽承丕緒值典禮之維新式考𢑴
  章方顯揚之莫罄謹奉
  冊
  寳增上
  尊諡曰
  孝誠恭肅正惠安和淑懿儷天襄聖仁皇后伏冀淑靈式庇嘉徳惟馨永貽昌熾之庥益佑和恒之福謹言寳文曰
  孝誠恭肅正惠安和淑懿儷天襄聖仁皇后之寳孝昭仁皇后加上
  尊諡
  冊文曰功符坤厚貽燕翼於萬年徳合乾元表鴻名於奕葉義必先於報本禮莫重乎尊稱欽惟
  孝昭静淑明惠正和欽天順聖仁皇后性成淑慎範著温恭華胄鍾祥頌芳聲之早播椒塗正位垂内則以長昭慰色笑於
  慈闈晨昬盡養佐憂勤於
  黼座夙夜加䖍盛徳方新翟茀遽辭於丹禁仁恩永戴箴銘並著於彤編溯藹吉之令儀千秋煥彩緬孝慈之懿行百世流徽洎及𦕈躬實切顯揚之願欽承鴻業益深崇報之思考彞典以揚芬進瑶函而煥彩謹奉
  
  寳増上
  尊諡曰
  孝昭静淑明惠正和安裕欽天順聖仁皇后伏冀厚䕃長垂
  慈恩黙佑介無疆之景福開有象之太平謹言
  寳文曰
  孝昭静淑明惠正和安裕欽天順聖仁皇后之寳孝懿仁皇后加上
  尊諡
  冊文曰儷天立極垂令範於千秋應地含章享隆名於奕
  世廟庭增煥典冊維新欽惟
  孝懿温誠端仁憲穆奉天佐聖仁皇后毓瑞髙閎騰芬戚畹贊顯承之偉烈内則勤修篤慈愛之深仁
  母儀茂著晨昬有恪盡孝養於
  彤闈夙夜維䖍佐憂勞於
  宸扆溯
  宫庭之佑啟撫
  皇考於冲齡十載劬勞備荷
  生成之徳終天哀痛常懐
  髙厚之恩洎自𦕈躬欽承丕業體
  孝思於不匱尊禮宜崇熙鴻號於無窮頌揚莫罄謹奉冊
  寳増上
  尊諡曰
  孝懿温誠端仁憲穆和恪奉天佐聖仁皇后伏冀慈眷加隆純禧益懋貽阜安於四海綏昌熾於萬年謹言寳文曰
  孝懿温誠端仁憲穆和恪奉天佐聖仁皇后之寳孝恭仁皇后加上
  尊諡
  冊文曰
  慈範丕昭奕世衍無疆之慶
  徽音光被萬年垂至徳之光稽鉅典以加崇奉鴻名而致
  頌金函煥彩玉冊增輝欽惟
  孝恭宣惠温肅定裕贊天承聖仁皇后順應乾行厚同坤
  載佐憂勞於夙夜克贊
  宸猷樹肅穆於宫庭聿宣
  壼教執謙為度共傳温惠之風秉恕居心羣荷寛仁之澤
  恪勤内職精誠而潔治蘋蘩孝養
  重闈愉婉而躬親問視篤生我
  世宗憲皇帝誕應昌期毓成
  至徳正集萬方之愛戴俄驚一旦之遐升爰奉
  徽稱敬昭
  令則暨眇躬之纂緒彌追痛於含飴仰體
  孝思方當尊禮攸隆之日緬懐
  懿訓益切顯揚莫罄之忱謹奉
  
  寳増上
  尊諡曰
  孝恭宣惠温肅定裕慈純贊天承聖仁皇后伏冀陟降在兹
  鑒觀不逺永佑綿長之祚式開昌熾之符謹言
  寳文曰
  孝恭宣惠温肅定裕慈純贊天承聖仁皇后之寳
  乾隆二年三月癸巳恭奉
  世宗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寛仁信毅大孝至誠憲皇帝神主
  孝敬恭和懿順昭惠佐天翊聖憲皇后神主升祔太廟是日
  神主黄輿由永定門正陽門入隨從王大臣官員朝服隨
  行在京文武大臣官貟朝服於
  大清門外跪迎鹵簿設
  端門内不作樂
  皇上預詣
  太廟街門外幄次恭𠉀辰時
  黄輿至
  皇上率諸王貝勒貝子公等朝服跪迎於
  端門外隨
  黄輿入
  太廟街門至甎城門外
  皇上詣
  世宗憲皇帝黄輿前跪行三拜禮和親王𢎞晝詣孝敬憲皇后黄輿前行禮畢
  皇上恭捧
  世宗憲皇帝神主和親王𢎞晝恭捧
  孝敬憲皇后神主隨後由甎城門㦸門東門入升正面東
  階進
  太廟東槅扇預設
  世宗憲皇帝拜褥於中
  孝敬憲皇后拜褥於右稍後
  皇上恭捧
  世宗憲皇帝神主向上立和親王𢎞晝恭捧
  孝敬憲皇后神主右次向上稍後立贊引官跪奏世宗憲皇帝
  孝敬憲皇后升祔
  太廟行㕘拜禮
  皇上恭捧
  世宗憲皇帝神主跪安於拜褥上和親王𢎞晝恭捧孝敬憲皇后神主亦跪安扵拜褥上和親王𢎞晝由西槅
  扇退出門檻外立
  皇上就位行三跪九拜禮畢
  皇上恭捧
  世宗憲皇帝神主奉安於
  世祖章皇帝神位之次第一位
  寳座上和親王𢎞晝進西槅扇恭捧
  孝敬憲皇后神主奉安第二位
  寳座上和親王退出歸班次
  皇上行三拜禮畢復位行升祔
  太廟致祭如時享儀
  乾隆三年二月甲申興工修
  太廟先期正月庚辰
  皇上親詣祗告恭奉
  後殿
  四祖
  四后神牌
  中殿
  列祖
  列后神牌暫安
  前殿
  六月
  後殿工竣戊申恭奉
  四祖
  四后神牌還御前一日
  親詣祗告
  九月
  中殿工竣甲戌恭奉
  列祖
  列后神牌還御前一日
  親詣祗告
  四年九月庚午
  前殿工竣
  上親詣
  太廟致祭先是丁夘
  前殿懸匾遣官祗告
  上復親詣敬謹瞻視尋以
  親祭
  太廟
  御齋宫致齋三日
  壬申恭進
  太祖髙皇帝
  孝慈髙皇后
  太宗文皇帝
  孝端文皇后
  孝荘文皇后
  世祖章皇帝
  孝惠章皇后
  孝康章皇后
  聖祖仁皇帝
  孝誠仁皇后
  孝昭仁皇后
  孝懿仁皇后
  孝恭仁皇后
  世宗憲皇帝
  孝敬憲皇后玉
  冊玉
  寳奉安
  太廟先二日庚午奉
  諭㫖孟冬
  太廟時享朕已有㫖親詣行禮因日來體中微覺畏風欲稍避清晨寒氣届期着和親王𢎞晝恭代二十八日恭進
  
  寳係選定辰時朕仍親詣行禮
  等謹按遵雍正六年例恭進
  太祖髙皇帝
  冊十頁青玉修八寸九分廣三寸九分厚四分
  孝慈髙皇后
  冊十頁青玉修廣厚同
  太宗文皇帝
  冊十頁青白玉修廣同厚三分
  孝端文皇后
  冊十頁青玉修廣厚同
  孝莊文皇后
  冊十頁青玉修廣厚同
  世祖章皇帝
  冊十頁青玉修廣同厚三分
  孝惠章皇后
  冊十頁青玉修廣厚同
  孝康章皇后
  冊十頁青玉修廣厚同
  聖祖仁皇帝
  冊十頁青玉修廣同厚三分
  孝誠仁皇后
  冊十頁青玉修廣厚同
  孝昭仁皇后
  冊十頁青玉修廣厚同
  孝懿仁皇后
  冊十頁青玉修廣厚同
  孝恭仁皇后
  冊十頁青玉修廣厚同鐫字皆深二釐面底二頁皆鐫升
  降龍
  寳十三方皆改鐫加上
  尊諡
  世宗憲皇帝
  册十頁青玉修廣厚同
  寳白玉方四寸二分厚一寸六分紐髙三寸三分方三寸
  九分
  孝敬憲皇后
  冊十頁青玉修廣厚同鐫字皆深二釐面底二頁皆鐫升
  降龍
  寳白玉方同厚一寸八分紐髙二寸五分修四寸廣三寸
  一分
  乾隆三十八年六月庚寅恭修
  列祖神牌遣官祗告先是四月甲午
  上詣
  圜丘
  行常雩禮預期詣
  皇穹宇拈香仰瞻
  列祖神牌見有字色糢糊之處
  諭交太常寺查辦嗣太常寺奏
  神牌靛色糢糊之字請交該部敬謹修理恭𠉀
  指示奉
  諭不但
  太宗文皇帝神牌顯字糢糊即
  聖祖神牌神位二字色亦淺淡著一併交該部敬謹修理
  至是太常寺復奏恭修
  天壇
  祈榖壇
  地壇
  太廟
  神牌奉移
  還御應
  遣王行祗告禮奉
  㫖派出裕親王信郡王理郡王
  四十年七月戊午恭修
  太廟
  神牌托座龕帳是月太常寺奏
  天壇
  祈榖壇
  地壇
  太廟
  神位下泥金托座年乆金色淡薄請交工部修理并添製
  木匣仍用綿袱包貯以昭慎重又
  太廟
  後殿
  中殿龕帳均請交造辦處換造從之
  四十二年三月壬午恭奉
  冊
  寳上
  大行皇太后
  尊諡曰
  孝聖慈宣康惠敦和敬天光聖憲皇后先是正月辛邜奉諭㫖
  大行皇太后坤元協徳懋著徽音四十二年母儀天下尊養兼隆福徳備至實古今史冊所未有今忽遭
  仙馭升遐朕心哀痛不能稍釋敬稽典禮宜隆
  諡號以表尊崇苐
  至徳難名實非臣下擬議所能切當朕欲親尊為孝聖憲皇后其令大學士九卿公議可否如是所有節次
  晉加
  徽號其中或有按例應行酌減及應増加字樣仍著敬謹詳議具奏嗣大學士舒赫徳等議奏等伏考厯代母后尊諡自東漢明帝始建光烈之稱厥後典制相仍著於史冊而所上諡號類皆出於臣下由其徽音令徳雖有不同而考禮定名尚易比擬故也欽惟
  大行皇太后誕育
  皇躬
  母儀天下
  備福夀者八十六載
  受孝養者四十二年合九州萬國以
  尊親萃五世一堂而
  頤樂
  鴻稱叠晉
  慶典便蕃扶
  輦環億兆之臚歡款闗集鰈鶼之來賀蠲租錫類而感洽
  羣黎偃武集勲而威宣諸徼凡我
  皇上之功徳巍盛悉由
  聖母之美善崇隆敬仰
  懿徽與
  天無極洵非尋常諡號所得形容萬一惟我
  皇上本至孝以定典章宣示
  諭㫖以
  至徳難名親尊為
  孝聖憲皇后仍令臣等集議具奏臣等謹案鄭樵通志所載上諡百三十有一字首以神聖並列考之宋代有慈聖光獻曹后宣仁聖烈髙后雖以聖為諡尚屬鋪張揚厲之文而於大行受大名之義均有未當今
  大行皇太后之至徳實為史牒所未有誠如
  諭㫖難以名言惟
  欽定為
  孝聖乃克崇闡
  洪儀昭示奕禩揆之古來諡議允為式協輿論詢之在廷
  臣寀莫能復贊一詞至歴年恭晉
  徽號奉
  㫖有按例酌減及應增加字樣等謹查
  孝莊文皇后徽號二十字
  孝惠章皇后徽號十六字於恭上
  尊諡時俱敬列十二字今
  大行皇太后徽號係十八字臣等遵
  㫖詳議於
  徽號擬用六字又照例增加四字恭上
  尊諡曰
  孝聖慈宣康惠敦和敬天光聖憲皇后以符禮制謹合詞
  具奏伏𠉀
  欽定奉
  諭㫖是依議至是日
  上詣
  太和門恭閲
  大行皇太后
  尊諡
  
  寳行禮畢
  上先詣
  暢春園幄次祗𠉀午刻恭迎
  
  寳陳設於
  九經三事殿正中黄案上
  上詣正中拜位跪大學士捧
  
  寳在左傍跪進
  上祗受恭獻授右傍大學士跪接宣讀官跪捧宣讀畢上行三跪九叩禮
  冊文曰
  崇儀告備薦玉冊以伸䖍
  懿行垂光勒琅函而闡實報劬勞之
  厚徳禮洽馨聞嚴對越之
  鴻名義隆睿作欽惟
  皇妣大行皇太后
  順體天經
  化彰人極
  萱庭示範仰宫中之有
  聖人瑶甸歸仁臨天下而為
  大母自流徽於京室荷篤慶於藐躬億兆騰歡萃萬方為
  尊養曾元衍瑞裕五世以融怡緬
  義訓之常昭洵颺言之莫罄賁
  鳳綸而賜復澤及葭蓬扶
  翟輅以觀民呼兼嵩岱益圗旅賀來庭之鶼鰈駢臻偃伯
  
  禧絶徼之干戈並戢是皆
  慈暉普照覃嶽澥以含和用能
  純履康綏麗乾坤而集福憶昨者金泥絇祝十八字叠衍箕疇冀來兹寳琰鐫華億萬齡重增姬筭惟愛景情殷
  顧復依旬之臚頌何窮宜
  慈躬祉懋升恒晉冊之揚庥未艾何
  升遐之忽覯竟攀慟之難追率土纒悲終天銜恤肇尊稱於殷禮念形容無得而名稽上諡於周書極擬議於
  斯為盛有
  孝實原有徳本百行於地天乃
  聖即協乃神嫓獨隆於堯舜一詞莫贊敢慿素悃以追攀萬世為公並詢僉謀而咸翕爰遵彞典請命於
  天謹奉
  册
  寳上
  尊諡曰
  孝聖慈宣康恵敦和敬天光聖憲皇后於戲溯
  璇闈徽音大行宜特隆冠古之聲頌清廟昌後燕天庻稍
  展崇親之悃伏冀
  神靈式妥
  陟降在兹文琬貽型抒慕誠之岡極彤毫述徳荷申錫於
  無疆宏啟嘉符茂昌景祚謹言
  寳文曰
  孝聖慈宣康惠敦和敬天光聖憲皇后之寳
  五月乙丑恭奉
  孝聖慈宣康惠敦和敬天光聖憲皇后神主升祔太廟是日
  皇上具禮服出宫詣
  太廟街門外幄次祗俟諸王貝勒貝子公等咸朝服以從
  在京文武大臣官員俱朝服於
  大清門外恭𠉀鹵簿全設於
  午門外樂設而不作夘刻
  黄輿入正陽門大臣官員跪迎至
  端門外
  皇上率諸王貝勒貝子等南向跪迎隨
  黄輿入
  太廟由街門中門至㦸門外
  黄輿止
  皇上詣
  孝聖憲皇后黄輿前行一跪三叩禮畢恭捧
  神牌由㦸門左門入升正面東階進
  太廟東槅扇執事官預設
  孝聖憲皇后寳座於
  孝敬憲皇后寳座之次又預設
  孝聖憲皇后拜褥於正中北向
  皇上恭捧
  神牌向上立贊引官跪奏
  孝聖憲皇后升祔
  太廟行叅拜禮
  皇上恭捧
  孝聖憲皇后神牌跪安於拜褥上
  皇上恭代行三跪九叩禮畢
  皇上恭捧
  孝聖憲皇后神牌奉安於西序東向
  孝敬憲皇后之次
  寳座上
  皇上行一跪三拜禮畢復位行升祔
  太廟致祭禮如時享儀
  五月甲戌恭進
  孝聖憲皇后玉
  冊玉
  寳奉安
  太廟
  上親詣行禮
  等謹案恭進
  孝聖憲皇后
  冊十頁青玉長九寸寛四寸厚三分鐫字深二釐面底二
  頁鐫升降龍
  寳青玉方四寸高三寸鐫字深三釐
  四十七年十月甲子朔
  上以時享
  親詣行禮恭奉重鐫
  列祖
  列后玉
  冊玉
  寳奉安
  太廟先是七月辛亥
  諭㫖前以
  太廟尊藏
  列朝
  寳
  冊係隨時鐫造玉質顔色不能一律整齊特命英亷福隆
  安將和闐貢玉慎選良工敬造
  列朝
  
  冊一分以奉
  太廟其舊藏之
  寳
  冊恭送盛京
  太廟尊藏以昭
  
  宗功徳之成於萬代意深逺也今據將
  列朝
  寳
  冊敬謹鐫造完成奏聞請㫖朕惟我國家受
  天庥命
  列聖相承玉檢金繩䖍申
  對越自朕躬繼緒以來仰荷
  上蒼眷佑中外𫎇庥迄今年踰古稀日理萬幾孜孜不倦
  無日不以敬
  天勤民為念皆祗承
  
  宗之彞訓永維
  餘慶篤念
  前徽所有此項鐫成
  
  冊本年孟冬時享閱視祝版之日著禮部堂官敬謹安設中和殿俟朕親加閱視後次日於朕行禮以前先派宗室親王齎捧供奉一切應行儀注俱照
  升祔之禮並著該衙門先期詳議具奏其舊藏一分寳
  冊仍照前㫖於明嵗敬諏吉日再行簡派皇子恭送
  盛京
  太廟尊藏以志文謨武烈顯承佑啟之盛嗣禮臣遵㫖議覆至是
  親詣行禮如儀
  等謹案重鐫
  列朝
  冊
  寳共十六分
  冊毎分計十頁長九寸寛四寸厚三分俱青玉字鐫隂紋
  深二釐
  寳十六方俱方四寸髙三寸青玉字鐫陽紋深四釐
  又按是年孟冬既以新鐫
  列朝
  冊
  寳安奉
  太廟明年秋
  上躬詣
  盛京恭謁
  祖陵恭將舊藏
  列朝
  
  寳一分尊藏
  盛京
  太廟
  親詣行禮











  皇朝文獻通考卷一百十



  欽定四庫全書
  皇朝文獻通考卷一百十一
  宗廟考
  太廟
  升祔儀
  制下禮部具疏行欽天監諏吉工部敬製
  升祔龕案於
  太廟街門内潔室敬製
  神位於
  山陵配殿禮工二部尚書上香行三跪九叩禮既成内閣翰林院官朝服敬書題字大學士滿漢各一人朝服視鐫上香行禮禮部豫列親王名請
  㫖簡命恭奉
  后主一人
  山陵禮成敬題
  神位畢
  皇上恭奉
  神位於金輿自
  山陵迎歸
  太廟祔饗未至京前一夕
  皇帝由便道先回宫恭俟
  右迎神回京
  眂神
  致齋
  書祝版
  閲祝版
  眂割牲儀均與時饗同
  前期五日禮部工部太常寺官入
  廟詣
  中殿恭設新祔
  
  后神龕陳帷幔設香案供鑪鐙如
  列聖
  列后寢室前陳設儀
  右設寢室龕案
  先一日遣官以祔
  廟告祭
  天
  
  宗廟
  社稷如常告儀
  右祗告
  其日太常寺卿率屬入
  廟潔蠲殿内外藉以㯶薦恭設
  後殿
  中殿
  列聖
  列后神座如時饗儀恭設新祔
  
  后神座於
  前殿
  列聖
  列后之次按昭穆為序乃展
  前殿兩廡配饗均如儀
  右設神座
  將事之夕夜分太常寺卿入
  廟然炬明燈具器陳於案各以其序工部官張黄幄於太廟街門外之南鑾儀衛官設洗於廟南門外樂部和聲署陳樂懸樂舞於階上昧爽鑾儀衛陳
  法駕鹵簿於
  午門均如時饗儀
  右陳設
  質明步軍統領勒所部清蹕除道自
  神輿所入都門至
  大清門
  御道左右塗巷皆設布幛至時禮部尚書侍郎赴乾清門請
  
  皇帝禮服乘輿出宫諸王貝勒貝子公内大臣侍衛朝
  服以從
  駕至
  端門外黄幄次降輿入幄祗俟王公百官朝服集大清門外祗俟
  神輿至
  大清門王公百官跪迎𠉀過興
  神輿至
  天安門贊引對引恭導
  皇帝出次跪迎𠉀過興隨行入
  太廟街門陪祀王公百官及承祭
  後殿官分獻官均豫入殿庭祗俟
  神輿至廟南左門外輿止贊引跪奏盥洗
  皇帝盥鑾儀衛官跪奉盥奉巾如儀畢贊引奏恭請
  神位暨對引官恭導
  皇帝詣
  帝主神輿前贊引奏跪
  皇帝跪奏拜興
  皇帝三拜興恭奉
  帝主奉
  后主親王詣
  后主輿前跪三叩興恭奉
  后主以從御仗黄葢前導由
  太廟南門左門至㦸門東階下御仗黄蓋止贊引對引恭導入㦸門左門陞東階進殿左門司拜褥官豫布新祔
  帝主拜褥於殿内正中布
  后主拜褥於西稍後布
  皇帝拜褥於後贊引對引恭導
  皇帝詣拜位前北向立奉
  后主親王祗立於後贊引跪奏新祔
  
  后祗見
  列聖
  列后
  皇帝恭奉
  帝主奉
  后主親王恭奉
  后主均跪安於祗見位奉
  后主親王退出殿右門俟贊引對引恭導
  皇帝退復位立贊引奏跪拜興
  皇帝恭代行三跪九拜禮興贊引奏請恭奉
  
  后神主陞
  寶座暨對引官恭導
  皇帝詣
  帝主拜位前跪恭奉
  帝主興奉
  后主親王入殿右門詣
  后王拜位前跪恭奉
  后王興隨於後
  皇帝奉安
  帝主於
  寶座接奉
  后主同安於
  寶座奉
  后主親王出殿右門入陪祀班
  皇帝退及供案前贊引奏跪拜興
  皇帝行三拜禮司拜褥官徹
  帝主
  后主拜褥贊引對引恭導
  皇帝復位立乃致祭上香讀祝三獻爵禮儀均與時饗
  同祭畢宗室官恭奉
  神位還寢室上香行禮如儀贊引對引恭導
  皇帝出
  太廟南門外陞輿還宫不陪祀王公百官朝服跪迎如儀
  右升祔
  加上
  尊諡儀
  制下禮部具疏行欽天監諏日内閣恭擬加上
  尊諡翰林院具祝文隨時撰擬均進呈
  欽定
  右定諡
  既諏吉乃遣官祗告
  太廟
  奉先殿如儀内閣翰林官書新加
  尊諡畢工部尚書太常寺卿詣
  中殿上香行三跪九叩禮恭請
  列聖
  列后神位於
  太廟潔室敬視漆飾既竣滿漢大學士各一人朝服上香
  三跪九叩敬視工部以青飾
  神位題字仍奉安於
  中殿上香行禮畢各退
  右改題
  前五日遣官各一人祗告
  天
  
  社稷如常告儀
  右祗告
  致齋
  眂牲
  書祝版
  閲祝版
  眂割牲均如時饗儀
  其日五鼓鑾儀衛陳
  法駕鹵簿於
  午門外陳金輦於
  太和門外太常寺卿率屬入
  廟然炬明供祝帛具器陳王公各率宗室覺羅官奉請神位如時饗儀陪祀王公百官各於其位集序太常寺卿
  
  乾清門奏時
  皇帝禮服乘輿出宫至
  太和門外降輿乘金輦前引後扈
  午門鳴鐘鼓不陪祀王公百官朝服跪𠉀
  駕入
  太廟右門至神路西降輦贊引對引恭導
  皇帝由㦸門左門入殿左門詣正中拜位立乃祗告加
  
  尊諡上香讀祝三獻送神望燎儀節與時饗同禮成皇帝還宫易補服詣
  奉先殿行禮如常祀儀
  右加上尊諡禮成
  恭進玉
  冊玉
  寶儀
  皇帝恭上
  皇考
  皇妣
  尊諡
  廟號
  勅工部製玉
  冊玉
  寶加上
  列聖
  列后
  尊諡
  勅重製玉
  冊改鐫玉
  寶工部於
  太廟街門内潔室鐫製内閣大學士禮部尚書皆朝服上
  香行禮如儀既成諏吉以
  聞
  右具冊寶
  屆日工部官豫設采幔於
  太廟街門内潔室設黄案於采幔正中陳玉
  冊玉
  寶設香案於黄案前張黄幄於
  太廟街門外之右及㦸門外之左鑾儀衛官設冊寶亭於采幔左右太常寺官設冊寶案香案於
  列聖位前奉
  冊
  寶王貝勒貝子公大學士尚書都統侍郎皆朝服分班序
  立於采幔旁祗俟屆時禮部尚書詣
  乾清門奏請行禮
  皇帝禮服出宫
  午門陳
  法駕鹵簿王公百官跪𠉀如常儀
  皇帝至
  太廟街門外幄次盥洗畢禮部尚書侍郎各一人恭導皇帝入
  太廟街門至采幔正中黄案前恭視玉
  冊玉
  寶畢乃詣香案前上香司拜褥官豫布拜褥於案南正中
  恭導
  皇帝就位行一跪三拜禮興立案東西向奉
  
  寶王公大臣進至案前皆跪三叩興恭奉
  
  寶於亭内跪叩如初校尉舁亭
  御仗前導
  皇帝率王公大臣等隨行以次至
  太廟南門亭由中門入恭導
  皇帝由左門入奉
  
  寶王公大臣皆隨入
  皇帝至㦸門外幄次少俟亭入至殿外階上止以次序列均南向王公大臣詣亭前一跪三叩興奉
  
  寶入殿中門至案前各恭設於案上跪叩如初退司拜褥
  官豫布拜褥於殿門内正中
  皇帝由㦸門左門入陞東階入殿左門就拜位行三跪九拜禮執事王公大臣均隨行禮畢王公大臣各至
  
  寶案前跪三叩興恭奉
  
  寶行
  皇帝隨行至
  中殿立案東西向王公大臣奉
  
  寶分藏於金匱跪叩如初退
  皇帝詣各香案前以次上香畢行一跪三拜禮禮成皇帝還宫作樂王公百官跪迎如儀
  右進冊寶

  皇朝文獻通考卷一百十一



  欽定四庫全書
  皇朝文獻通考卷一百十二
  宗廟考
  太廟
  時享
  等謹按馬端臨宗廟考立祭祀時享門其下旁注薦新二字所謂祭祀者遞詳列代廟禮之名義制度儀器而時享與薦新亦即隨文以錯見至唐及宋始臚親饗之數且時享薦新分録其儀注此固皆廟之正祭也而因事祗告者則上附於郊社考之告祭門兹恭校
  本朝典䇿仰見我
  列聖垂模
  皇上敬勤紹緒每嵗時享必親舉行而禮制之隆隨時
  酌定廣大精微條理具備至矣哉
  太廟之禮貽則於萬年億年者矣謹依甲子詳為編次考古未有若斯之盛者馬考具在可覆覈也若夫薦新則順治十四年後恭行於
  奉先殿一切定禮自歸
  奉先殿儀備列焉
  順治元年九月庚戌定
  宗廟樂章六奏用平字從大學士馮銓謝陞洪承疇等之
  議也詳見樂考
  二年正月辛卯定
  萬壽節祭
  太廟儀禮部言故明舊例凡遇萬夀節親詣奉先殿上香行禮又遣官祭陵上香燭供酒果不讀祝得
  㫖祭
  太廟如
  奉先殿禮儀讀祝致祭
  福陵
  昭陵
  四祖廟止上香燭供酒果不必讀祝
  京師建立
  太廟始以
  盛京
  太廟崇稱為
  四祖廟尋以二月丁巳禮部言凡遇清明等節應令駐防
  盛京總管分率城守章京徃祭
  福陵
  昭陵東京興京
  祖陵令城守官奠祭
  盛京
  四祖廟令守廟總管官獻酒果從之葢追尊
  四祖考皇帝
  四祖妣皇后奉安
  神主於
  京師
  太廟實以五年十一月戊辰冬至而是年七月庚戌朔十二月戊申嵗暮三年七月乙巳朔皆遣官詣
  盛京祭
  四祖廟云
  癸丑以
  萬壽節遣官祭
  太廟
  等謹按自是年定
  萬壽節祭
  太廟儀即以是月遣官祭嗣於三年正月丁丑至十七年
  正月乙酉每嵗以
  萬壽節祭
  太廟皆遣官
  閏六月癸巳定秋祭
  太廟
  盛京
  四祖廟以七月朔用牛羊禮部言
  本朝舊例秋祭
  太廟於七月十五日用牛羊是日
  福陵獻酒果香燭故明例於七月朔祭太廟用牛羊是日各陵不獻酒果香燭以七月十五日祭陵用牛羊是日太廟不獻酒果香燭得
  
  太廟
  盛京
  四祖廟俱照故明例以七月朔用牛羊致祭是日陵上不必獻酒果香燭中元節仍用牛羊祭
  陵是日
  太廟
  盛京
  四祖廟不必獻酒果香燭
  丙午増設滿讀祝官禮部言請
  壇
  廟讀祝停讀漢文止讀滿文仍増設滿讀祝官八員一切
  典禮俱照
  本朝舊制行從之
  十月己亥定
  親祭儀禮部言
  圜丘
  方澤
  社稷三壇如遇
  親祭應照故明例增用牛一仍進胙肉福酒其迎神送神令鳴贊官贊唱遣官代祭則止如祭
  太廟雖
  親祭亦不增用牛不獻福胙不贊迎神送神以
  太廟神位前供獻牛肉頒賜諸王貝勒從之
  三年正月癸卯定
  盛京
  祖廟牲凡嵗除清明及慶賀祭如
  京師例牲用生
  四年三月丁卯定薦熟牛停止進胙肉内院禮部㑹同議奏我
  朝享
  太廟例主祭官舉帛舉爵捧獻官陳設仍以胙牛一進上今祭
  太廟應薦熟牛在廟門奏樂至於進
  上胙肉應停止其帛爵仍照例令捧獻官陳設至祭
  興京
  五祖神主亦應如
  太廟儀從之
  八年二月癸未定
  親祭
  太廟進胙肉福酒如祀
  圜丘儀
  三月己丑定樂舞從禮部之請也詳見樂考
  癸卯定齋戒規凡祀
  太廟齋戒三日
  上親詣或遣官恭代俱於
  太和殿設齋戒牌銅人各衙門亦設齋戒牌不理刑名若有𦂳急事務仍辦理
  大内及宗室并齋戒官家不祀神如
  上躬饗
  太廟和碩親王以下陪祀官以上俱於家齋戒如遣官恭
  代則
  上齋戒和碩親王以下輔國公以上不必齋戒陪祀官齋
  戒如前
  六月乙丑定
  太廟祀典嵗暮祭大建於二十九日小建於二十八日其
  清明祭各官不必陪祀祭肉用生
  十三年三月乙酉定齋戒規禮部言前此清明節享
  太廟惟主祭大臣併執事官各齋戒三日致祭近查明朝清明節祀典並不齋戒嗣後應令主祭官分獻官禮部太常寺執事官先期齋戒一日著為令從之六月甲辰定祭
  太廟日
  駕於黎明出宮
  十四年十一月乙巳
  命禮部修樂器詳見樂考
  等謹按順治初年
  太廟祭祀之禮嵗以正月孟春與
  萬夀節二三月清明節四月朔七月朔十月朔十二月嵗暮凡七自十六年七月定舉行祫祭其年十二月甲寅以嵗暮祫祭遣官祗告越日乙卯
  世祖章皇帝親詣行禮實為
  太廟祫祭之始是十六年以前凡十二月嵗暮之祭皆時
  享也兹謹彚時享
  親詣之年月日紀於編
  世祖章皇帝在位十八年時享
  太廟
  親詣行禮二十八
  順治二年七月庚戌朔三年七月乙巳朔
  四年十二月丙寅嵗暮五年三月丁未清明節
  七年七月壬子朔八年十月乙巳朔
  九年七月庚午朔九年十月己亥朔
  九年十二月丙寅嵗暮十年正月甲戌孟春
  十年七月甲午朔十年十月癸亥朔
  十年十二月庚寅嵗暮十一年正月丁酉孟春
  十一年七月戊子朔十一年十月丁巳朔
  十二年十月辛亥朔十三年七月丁未朔
  十三年十月乙亥朔十三年十二月壬寅嵗暮
  十四年正月庚戌孟春十四年四月癸酉朔
  十四年七月壬寅朔十四年十月庚午朔
  十五年正月丙午孟春十六年正月丁酉孟春
  十六年七月庚申朔十七年正月甲子孟春
  康熙十一年正月乙丑
  飭太常寺習禮樂詳見樂考
  十二年九月丙申定祭時與齋戒處先是八月丁巳
  諭禮部
  壇
  廟祭祀國家大典必儀文詳備允符禮制乃可肅將誠敬昭格神明其致祭時辰齋戒處所稽諸徃代各有定制爾部詳察典禮酌議妥確以聞至是議覆考
  太宗文皇帝時祭
  廟用黎明再考歴代致齋俱於别殿今請
  皇上於别殿齋戒從之互見郊社考
  十二月甲寅定執事官及樂舞生先是庚子
  諭禮部太常寺
  壇
  廟禋祀理宜嚴肅今觀祭祀執事之人過多殊為煩雜應酌量裁減務令肅清至是議覆祭
  廟執事之人及樂舞生今已遵
  㫖酌量裁減再考㑹典祭時祗有監察御史侍立之例其禮部漢堂官應按班行禮停其侍立得
  㫖是
  十八年五月以改營
  奉先殿恭奉
  列祖
  列后神牌暫安
  太廟遣官祗告
  太廟
  二十年正月辛巳
  飭糾陪祭官
  諭都察院祭祀以奉上下神祇理宜敬慎近見陪祭各官跡涉慢易班行不整笑語自如殊失執事有恪之道爾衙門職在察核未見指名㕘奏所司何事其嚴飭之
  二月甲午以
  奉先殿工竣遣官祗告
  太廟乙未恭奉
  列祖
  列后神牌還御
  二十一年六月定樂章詳見樂考
  二十四年正月癸酉
  命司祝髙讀
  御名是日孟春
  聖祖仁皇帝親享
  太廟禮畢
  顧内閣學士席爾逹太常寺卿葛思泰曰徃見贊禮郎宣讀祝版至朕名聲輒不揚父前子名前經所載朕對越之次惟懼誠敬稍有未至無以昭格神靈為子孫者通名於祖父豈可渉於慢易嗣後俱應髙聲朗讀無庸顧忌
  辛巳定執事官奉福胙趨走儀更贊次獻為亞獻是日
  聖祖仁皇帝
  祈穀於
  上帝禮畢
  顧内閣學士席爾達太常寺卿葛思泰曰前見
  太廟致祭時執事官奉福胙由兩神位間趨走於尊祖敬
  宗之意未協爾等曽稽舊例否席爾達等奏太常寺紀書
  禮部㑹典俱未載
  上曰對越
  祖宗典禮甚鉅惟嚴肅不懈始可薦馨在廟奔走之人亦當誠敬將事共襄大禮不應稍有䙝慢且亞獻禮俱唱為次獻亦與漢文不符爾等㑹同内閣禮部察例奏聞尋太常寺等衙門議覆執事各官應從外旁趨走唱次獻應改為亞獻得
  㫖是
  二十五年十二月癸亥定陪祭官並
  飭嚴糾儀先是十一月丙申
  諭禮部朕敬
  天奉
  祖郊祀廟饗必精白厥心竭誠致慎庶幾有孚昭格用洽明禋朕於祭祀
  
  廟每躬詣行禮未嘗不齋明祓濯實圖感通凡從事於祀典者皆宜表裏精誠䖍盡職掌近見執事陪祭各官間有因循怠忽視為具文不能盡志致慤共效昭事之忱殊為非禮嗣後務俾各秉誠心克恭祀事凡行禮儀節始終整肅毋得慢易用副朕敬
  天奉
  祖至意作何再加通飭永可遵行著九卿詹事科道㑹同詳加確議具奏至是議覆其陪祭
  太廟官員俱不照加級武官公以下㕘領阿達哈哈番以上文官尚書以下郎中以上滿科道漢六科掌印給事中武官㕘將遊擊以上令其陪祭有髙聲喧語失儀者監察御史禮部官員即指名題㕘如
  壇例行
  上曰這所議妥當著如議凡祭祀時特遣御史監禮糾劾今觀御史不過左右顧盻聊以充數未嘗糾㕘一人且非特諸臣而已即朕設有不敬處亦當舉奏也
  三十八年十二月壬午定元旦
  聖節恭祭
  四祖即於
  太廟後殿照
  奉先殿典禮遣官致祭詳見奉先殿門
  五十三年正月己未
  命重修樂器和碩諴親王允祉等董其事
  六十年三月
  聖祖仁皇帝萬壽聖節
  
  皇四子和碩雍親王   世宗憲皇帝廟諱
  太廟後殿先是戊辰太常寺奏
  萬壽節請遣官祭
  太廟後殿得
  㫖
  
  地
  太廟
  社稷俱係大祭理宜敬謹必將知進退之節威儀可觀之大臣遣徃行禮方善著大學士等㑹同禮部將諸皇子及王以下大臣等另行開列具奏庚午大學士等謹將已封諸皇子另開一摺諸王貝勒公内大臣都統等又開一摺具奏
  上硃筆圈出交太常寺遇祭祀時請㫖尋太常寺以萬夀節遣官祭
  太廟後殿請
  上命
  皇四子和碩雍親王   世宗憲皇帝廟諱行禮
  聖祖仁皇帝在位六十一年時享
  太廟
  親詣行禮八十二
  康熙元年正月乙酉三年十月己未朔
  四年十月癸丑朔五年四月辛亥朔
  六年正月乙酉六年十月壬申朔
  七年正月丁未七年四月己巳
  七年七月戊戌朔七年十月丙寅朔
  八年正月癸卯八年七月壬辰朔
  八年十月辛酉朔九年正月丁酉
  九年四月丁亥朔九年七月乙卯朔
  九年十月乙酉朔十年正月戊午
  十年四月壬午朔十年七月庚戌朔
  十一年正月乙卯十一年七月甲辰朔
  十二年正月丁丑十二年四月庚子朔
  十二年七月戊辰朔十二年十月丁酉朔
  十三年正月癸酉十三年四月乙未朔
  十四年正月乙丑十四年四月己丑朔
  十四年七月丁亥朔十四年十月乙卯朔
  十五年正月己丑十五年四月癸丑朔
  十五年七月辛巳朔十五年十月庚戌朔
  十六年四月丁未朔十六年七月丙子朔
  十七年正月庚辰十七年七月己亥朔
  十七年十月戊辰朔十八年正月丙午
  十八年四月乙丑朔十八年十月壬戌朔
  十九年正月乙未十九年四月庚申朔
  十九年七月戊子朔十九年十月丙戌朔
  二十年正月己未二十年十月庚辰朔
  二十一年正月丙辰二十一年七月丙午朔
  二十一年十月甲戌朔二十二年四月癸酉朔
  二十三年四月丙申朔二十四年正月癸酉
  二十四年四月庚寅朔二十四年十月戊子朔
  二十五年正月乙丑二十五年四月乙酉朔
  二十五年十月壬子朔二十六年四月戊申朔
  二十六年十月丙午朔二十七年十月庚子朔
  二十八年四月丁卯朔二十九年四月壬戌朔
  三十年正月壬辰三十年十月壬午朔
  三十三年四月戊辰朔三十三年十月乙未朔
  三十四年四月壬辰朔三十七年正月壬午
  三十七年四月乙巳朔三十八年十月乙丑朔
  三十九年四月甲子朔三十九年十月庚申朔
  四十年四月戊午朔四十年十月甲寅朔
  四十三年四月庚午朔四十三年十月戊辰朔
  四十四年十月辛卯朔四十九年十月壬戌朔
  等謹按四時之享
  聖祖仁皇帝始專以正月孟春諏吉四月朔七月朔十月
  朔有事於
  太廟與十二月歳暮大祫而五此則迄今所恭行太廟之正祭
  垂則於萬年者矣其每嵗遇
  慶辰令節諸禮皆於
  奉先殿行
  雍正元年正月
  飭嚴糾儀是月己丑
  命
  廟祭派王二人散秩大臣御史各二員部屬侍衛各四員稽失儀及扈從人等任意行走著為例
  八年正月
  命孟春時享展期是月初三日壬申
  世宗憲皇帝諭初五日時享
  太廟但朕頰旁偶長小熱顆二三日即可平復展期初十日至期
  上親詣行禮
  十年正月癸亥享
  太廟
  上命
  皇四子  皇上御名行禮
  二月辛丑
  命齋戒日陪祀官懸齋戒牌時奉
  諭國家典禮首重祭祀每當齋戒日期必檢束身心竭誠致敬不稍放逸始可以嚴昭事而格神明朕遇齋戒之日至誠至敬不但殿廷供設銅人即坐卧之次亦書齋戒牌存心警惕須臾弗忘至内外大小官員雖設齋戒牌於官署但恐言動起居之際稍有䙝慢即非致齋嚴肅之義查明代祀典凡陪祀及執事之人有懸祀牌之例今酌定齋牌之式令陪祀人員佩著心胸之間使觸目警心恪恭㒺懈并得彼此觀瞻益加省惕其於明禋大典愈明䖍潔著傳諭各部院及八旗并直省文武官員一體遵行
  十一年三月
  命増定上香儀是月壬寅
  諭享祀
  太廟向無上香之儀朕意應確議増添至奠帛獻爵時恭立拜位無跪獻之儀大學士㑹同禮部酌古準今敬謹定議尋議覆唐以前典制尚用三代𤋲蕭之禮至宋代始有上香之儀並於每位前跪三上香其奠帛獻爵亦如之爵以三獻明洪武定制無上香奠帛之儀爵兩獻亦不跪至嘉靖改從宋制
  本朝㑹典因明洪武所定而酌増之有奠帛有三獻爵而無上香之儀臣等敬謹詳議大祀莫重於
  郊壇而孝享莫尊於
  配
  天至
  宗廟之禮宜與
  社稷壇同若同於
  郊壇則逾於
  社稷矣查祭
  社稷壇時
  皇上親詣
  大社
  大稷前跪上香則
  太廟上香自應一例至奠帛獻爵
  太廟
  社稷俱不親獻是以
  皇上於拜位前恭立所以亞於
  郊壇也似應仍照舊儀請嗣後享
  太廟於迎
  神奏樂時贊引官對引官恭𨗳
  皇上詣
  太祖髙皇帝神位前立司香官奉香盒跪於左贊引官奏
  
  上跪奏上香
  上舉炷香上爐内又三上瓣香興
  太宗
  世祖
  聖祖神位前亦如之上香畢奏旋位
  上旋位立樂止其兩廡分獻官於上香時亦各詣兩廡跪
  上香祫祭及
  太廟後殿
  奉先殿儀亦如之疏入從之
  九月甲午定
  太廟供奉
  神牌暨獻帛爵諸儀時太常奏
  奉先殿
  神牌供奉居中
  太廟
  神牌供奉居裏伏思如生如存之義居中以御為得其正
  且祀典理應畫一嗣後
  太廟請如
  奉先殿制供奉居中又
  奉先殿
  神牌有泥金托座嗣後
  太廟應如式製造又
  奉先殿請
  神牌用内務府官獻帛爵用侍衛
  太廟請
  神牌獻爵用侍衛獻帛用太常寺官似屬參差嗣後請神牌應俱用太常寺官獻帛爵俱用侍衛又
  奉先殿供籩豆案上加紅油爵版
  太廟籩豆供於黄案上嗣後俱請供黄案上得
  㫖是依議
  十二年正月壬午享
  太廟
  上命
  皇四子寶親王  皇上御名行禮
  四月丙午朔享
  太廟
  上命
  皇四子寶親王  皇上御名行禮
  五月定供
  列祖忌辰牌是月庚子
  
  列祖忌辰在京則禮部等衙門在外則督撫提鎮及各府州縣懸牌出示曉諭官弁兵民等一體凛遵齋戒朕思懸牌出示
  列祖廟號直書於上其懸示之地未必悉能潔淨而往來雜遝坐卧喧嘩均非敬謹恪恭之意嗣後應如何使衆共知而又不至於䙝慢該部悉心定例奏聞尋議恭逄
  列祖忌辰嗣後請製龍邊粉油木牌敬謹書寫倣齋戒牌例設案安奉於禮部大門前令司員看䕶其九門各設於潔淨寺院提督令員看䕶次日將牌繳禮部敬謹收貯其直省大小文武衙門照在京例書牌安設從之
  十月甲子
  飭禁止擅入
  太廟時奉
  諭
  
  廟俱當潔淨嚴肅
  太廟
  社稷更宜恭敬故派太監專掃除之事又派旗員輪班看守若非祭日一應官員不許擅入原係定例近聞住宿之太監將伊等親友縱令出入看守之旗員亦將朋友入廊院乗涼此皆平日懈弛所致也禮部太常寺嚴查禁止如違拏究割草之人令太常寺酌將老實人選數名敬謹除治並交與内務府御史等不時詳查如容留閒散無用之人推故入者即指㕘嚴罪如仍前懈弛經朕聞知定將禮部太常寺堂官及御史等交部議處
  十三年四月辛丑朔享
  太廟
  上命
  皇四子寶親王  皇上御名行禮
  世宗憲皇帝在位十三年時享
  太廟
  親詣行禮三十
  雍正元年正月丙戌元年十月丁未朔
  二年四月甲辰朔二年七月壬寅朔
  二年十月辛未朔三年正月丁未
  三年四月戊辰朔三年七月丙申朔
  三年十月乙丑朔四年正月丙午
  四年四月癸亥朔四年十月己未朔
  五年正月丁酉五年四月丁亥朔
  五年十月癸未朔六年正月癸亥
  六年四月辛巳朔六年十月戊寅朔
  七年正月乙卯七年四月乙亥朔
  七年十月壬寅朔八年正月己卯
  八年四月己亥朔九年正月甲戌
  十年十月乙卯朔十一年正月丁亥
  十一年四月壬子朔十一年十月己酉朔
  十二年十月癸卯朔十三年正月乙亥
  皇朝文獻通考卷一百十二
<史部,政書類,通制之屬,皇朝文獻通考>



  欽定四庫全書
  皇朝文獻通考卷一百十三
  宗廟考
  太廟
  時享
  雍正十三年九月己亥
  皇上登極癸丑定三年内享
  太廟儀
  皇上親詣或遣官恭代俱用禮服作樂先期齋戒用素
  服冠綴纓緯
  視祝版用禮服時
  上定行持服三年之禮
  二年七月乙巳以營修
  奉先殿恭奉
  列祖
  列后神牌暫安
  太廟遣官祗告
  太廟
  八月定素服不入
  廟之制是月甲子
  皇上諭今因修
  奉先殿恭請
  列祖
  列后神牌暫安奉
  太廟中殿八月初九日
  太宗文皇帝忌辰十一日
  太祖髙皇帝忌辰此二日朕親詣
  太廟中殿行禮著總理事務王大臣㑹同禮部查明禮儀具奏和碩莊親王允禄等覆奏向來恭遇
  列祖
  列后忌辰
  皇上親詣
  奉先殿俱用素服至時享
  太廟及告祭
  皇上親詣俱用朝服並無素服入
  廟之制再禮部等前奏
  奉先殿興工告成之間朔朢一切祭祀俱遵康熙十八年
  
  奉先殿例彼時遇
  列祖
  列后忌辰
  聖祖仁皇帝未嘗
  親詣
  太廟中殿今
  太祖
  太宗忌辰未便於
  太廟素服行禮應請停止至八月二十三日
  世宗憲皇帝再週之期
  皇上親詣
  雍和宫行禮則禮制周備
  皇上純孝之思已展是
  世宗憲皇帝忌辰
  太廟行禮亦應停止從之二十一日
  上詣
  雍和宫供奉
  世宗憲皇帝聖容行禮二十三日
  上詣
  雍和宫
  聖容前行禮
  十月戊申以
  奉先殿工竣恭奉
  列祖
  列后神牌還御遣官祗告
  太廟
  五年七月癸巳
  勅所司稽載祭器太常寺少卿蔣炳奏寺庫貯祭器俱
  有印冊惟
  太廟
  社稷壇祭器未設印冊雖内監經収無憑稽考請勅下禮部㑹同太常寺將新舊祭器敬謹造冊用印一
  存禮部一存太常寺以重典守得
  㫖著照所請行
  六年十一月丙寅
  命審定
  太廟樂章字譜
  七年七月戊午朔
  命樂部大臣總修太常寺樂並釐正樂貟詳見樂考同日飭太常寺樂部勤習樂律詳見樂考
  十二年十月
  命享
  廟派宗人府王公一人監視執事宗室人員是月己未諭向來祭享
  太廟獻爵獻帛例用侍衛及太常寺官朕御極後俱令用
  宗室人員蓋因宗支繁衍實惟
  祖徳所貽
  一氣感孚昭格尤為親切且使駿奔走執豆籩有事為榮亦得服習禮儀陶鎔氣質意蓋有在但演習禮節太常實所専司宗室既非所屬未必聽其指授嗣後每逢祭祀之期著派宗人府王公一人前徃監視俾進退優嫻執事有恪以昭誠敬
  十三年正月丁亥
  命敬造
  太廟祭器仿古範銅
  十四年五月戊申朔
  命禮部尚書侍郎敬典祀事時奉
  諭稽古虞書秩宗典朕三禮周宗伯掌邦禮而首以吉禮事邦國之鬼神示春官典祀職莫重焉乃者
  郊壇
  宗廟以太常寺専司而禮部堂官不蒞其事非古也治神人和上下敬服乃職其所有事者何在大學士㑹同禮部并㑹典館總裁官詳議以聞
  四十二年正月壬辰以
  皇太后升遐重定百日内及二十七月内致祭
  太廟服色各儀是日奉
  上諭昨據禮部奏
  大行皇太后喪儀二十七月之内所有
  
  廟
  社稷壇等祭祀援照雍正九年
  孝敬憲皇后䘮儀素服致祭樂設而不作等因朕以郊
  廟大祀典禮綦重似不應因大䘮而稍畧其祀因命軍機大臣查明具奏兹據查稱㑹典所載康熙年間
  列后之事遇大祀典祭日即穿朝服作樂禮部此奏未將逺年舊例細查僅引雍正九年乾隆十三年近年之例所辦原未周到今公同酌議二十七月之内如遇
  
  廟大祀仍作樂穿朝服行禮其餘尋常祭祀均用素服致
  祭樂設而不作等語所奏甚是
  孝敬憲皇后聖母大事係九月二十九日翼日即遇孟冬
  時享
  太廟彼時禮官或因為時太近不及詳查㑹典從權率辦
  本不可據以為例至
  孝賢皇后䘮事係三月十一日至仲秋祭祀已在百日以外尤不當引雍正年間二十七月以内之例其時禮部所辦本屬未協朕亦忽畧看過未為核定今既知其誤自應更正著交禮部即照軍機大臣所議辦理其從前誤辦之案不必存稿即以此著為令典同曰又奉
  諭㫖雍正十三年
  皇考龍馭上賔朕欲持服三年羣臣請循以日易月之例
  朕皆未允嗣奉
  聖母慈諭令朕持服百日因即遵行然百日釋服後仍素
  服滿二十七月今遭
  聖母大故自應仍遵
  懿㫖持服百日昨已明降諭㫖矣其素服二十七月亦照
  前例惟遇
  壇
  廟大祀行禮及致齋三日
  閱視祝版先期詣
  壇并視朝聽政諸事朕從前惟準理而行並未載在令典此時當詳議及之又如王公大臣官員持服二十七日而除素服則滿百日用何服色及陪祀齋戒常期坐班並一切典禮應如何定制亦當酌定章程頃檢閱雍正十三年王大臣等所定條欵頗為該括著將原摺交軍機大臣㑹同辦理䘮儀王大臣等悉心詳議具奏嗣軍機大臣等議奏恭擬
  皇上隨時御用服色及酌定王公大臣服色分為兩單
  進呈恭𠉀
  欽定奉
  㫖依議
  一百日内
  皇上服縞素百日釋服之外二十七月内均用素服詣
  大行皇太后几筵前冠摘纓緯
  一百日内遇
  天壇
  地壇
  太廟
  社稷壇等祀俱遣官行禮
  皇上遇先期齋戒之日用素服冠綴纓緯帶齋戒牌百
  日外
  皇上親詣行禮齋戒日常服不掛朝珠
  閲視祝版先期宿
  壇用常服掛朝珠不御龍袍龍褂祭日朝服作樂還
  宫時導迎鼓樂設而不作
  一閲視
  大行皇太后
  冊
  寶用素服冠綴纓緯先期齋戒三日亦用素服冠綴纓緯
  帶齋戒牌
  一百日内祭
  奉先殿
  皇上戴有纓冠用青袍青褂百日外用珠頂冠藍色袍
  金龍褂
  一二十七月内祭
  夕月壇
  歴代帝王廟
  先師孔子廟
  先農壇廟俱遣官行禮
  一百日内遇祭
  天壇
  地壇
  太廟
  社稷等壇遣官恭代所遣之官先期省牲視牲咸素服照常齋戒祭日承祭執事各官咸朝服作樂百日外二十七月内恭遇
  皇上親詣行禮齋戒日用常服掛朝珠
  閲視祝版及先期省牲視牲俱用補褂不服蟒袍祭日
  咸朝服
  一百日内祭
  奉先殿隨
  駕執事各大臣官員俱用青色袍褂戴有纓帽百日外
  用補褂朝珠
  一奉移
  梓宫至
  山陵随從人員在途用青長袍褂帽摘纓緯
  禮成後恭奉
  神主回京仍用青長袍褂帽綴纓緯
  皇上登極以來乾隆元年至五十年時享
  太廟
  親詣行禮六十六
  乾隆元年正月丙午元年四月乙丑朔
  元年七月癸巳朔元年十月辛酉朔
  二年正月乙未二年四月己未朔
  二年七月丁亥朔二年十月乙酉朔
  三年正月戊午三年四月癸未朔
  三年七月辛亥朔三年十月庚辰朔
  四年正月乙夘五年七月己巳朔
  五年十月戊戌朔六年四月乙未朔
  六年十月壬辰朔七年七月戊午朔
  七年十月丙戌朔九年正月丙戌
  十年十月己亥朔十一年正月乙亥
  十一年四月丙寅朔十二年四月庚申朔
  十二年十月戊午朔十三年七月癸未朔
  十三年十月壬午朔十四年十月丙子朔
  十六年正月癸夘十六年十月甲午朔
  十七年十月戊子朔十八年四月丙戌朔
  十九年四月庚辰朔二十年四月甲辰朔
  二十一年十月乙丑朔二十三年四月丙辰朔
  二十三年十月甲寅朔二十四年十月戊寅朔
  二十五年四月乙亥朔二十六年四月庚午朔
  二十七年十月庚寅朔二十八年十月甲申朔
  二十九年四月壬午朔三十年十月癸夘朔
  三十一年四月庚子朔三十二年十月辛酉朔
  三十三年四月戊午朔三十三年十月乙夘朔
  三十四年十月己酉朔三十六年正月丁未
  三十七年正月甲辰三十七年十月壬戌朔
  三十八年十月丙戌朔三十九年十月辛巳朔
  四十年十月乙亥朔四十一年十月己亥朔
  四十二年七月甲子朔四十二年十月癸巳朔
  四十三年十月丁巳朔四十四年十月辛亥朔
  四十五年十月丙午朔四十六年十月庚午朔
  四十七年四月丁夘朔四十七年十月甲子朔
  四十九年十月癸未朔五十年十月丁丑朔
  時享儀嵗四時饗
  太廟孟春於上旬諏吉夏秋冬於孟月朔先三日禮部尚
  書一人詣犠牲所眡牲如儀
  右眡牲
  是日昧爽太常寺卿率屬恭進齋戒牌銅人於
  乾清門均如
  郊祀儀
  皇帝乃齋於
  大内齋宫王公百官各齋於次
  右致齋
  書祝版
  眡割牲儀均與郊祀同
  先期一日昧爽太常寺設黄案一於
  中和殿
  御座之南太常寺卿率屬祗𠉀贊事殿内司祝由内閣
  恭奉
  太廟後殿
  中殿祝版暫設
  太和殿初昕太常寺卿率欽天監博士至
  乾清門奏時
  皇帝御補服乗輿出宫至
  中和殿後降輿
  御殿立左楹前西向司祝由
  太和殿恭奉祝版以次行導引如儀至
  中和殿奉
  後殿祝版恭設案左奉
  中殿祝版恭設案右三叩興退太常寺卿二人展祝文
  贊禮郎布拜褥
  皇帝詣案前恭閲行三拜禮畢太常寺官恭送祝版奉
  
  太廟神庫内餘如
  北郊祀儀
  右閲祝版
  其日太常寺卿率屬入
  廟潔蠲殿内外藉以㯶薦恭設
  後殿
  列祖
  列后神座於
  寝室前
  肇祖原皇帝正中
  原皇后配
  興祖直皇帝左
  直皇后配
  景祖翼皇帝右
  翼皇后配
  顯祖宣皇帝次左
  宣皇后配均南向恭設
  中殿
  列祖
  列后神座於
  前殿
  太祖高皇帝正中南向
  孝慈髙皇后配
  太宗文皇帝東位西向
  孝端文皇后
  孝莊文皇后配
  世祖章皇帝西位東向
  孝惠章皇后
  孝康章皇后配
  聖祖仁皇帝東次西向
  孝誠仁皇后
  孝昭仁皇后
  孝懿仁皇后
  孝恭仁皇后配
  世宗憲皇帝西次東向
  孝敬憲皇后
  孝聖憲皇后配展
  前殿兩廡配饗東通達郡王次武功郡王武功郡王妃次慧哲郡王慧哲郡王妃次宣獻郡王宣獻郡王妃次禮親王次睿親王次鄭親王次豫親王次肅親王次克勤郡王次怡賢親王均西向西信勇公費英東次宏毅公額亦都次武勲王揚古利次果毅公圗爾格次䧺勇公圗賴次忠達公大學士圗海次超勇襄親王䇿凌次襄勤伯鄂爾泰次大學士張廷玉均東向以北為上
  右設神位
  等謹案雍正九年加直義公費英東為信勇公忠義公圗爾格為果毅公昭勲公圗賴為䧺勇公文襄公圗海為忠達公神牌増書而通禮之文因之惟武勲王揚古利亦追加為英誠公則仍書王爵
  將事之夕夜分太常寺卿率屬入
  廟然炬明燈具器陳於案各以其序
  
  后皆同案每案牛一羊一豕一簠二簋二籩十有二豆十有二爐一鐙二每位豋一鉶一金匕一金箸二南設三案一少西供祝版一東次西向一西次東向分奠
  
  后每案香盤一每位奉先制帛一□尊一玉爵三後殿
  前殿同
  前殿東案陳壺一實福酒盤一實胙肉東廡十一案皆牛一羊一簠二簋二籩十豆十毎位鉶一西廡九案皆羊一豕一鉶一簠一簋一籩四豆四又各設案於東南廡奠尊三每案香盤一每位展親制帛一色白爵三西廡奠尊五每位報功制帛一色白餘同東廡凡牲陳於俎凡帛實於篚凡尊實酒陳以舟疏布冪勺具工部司官張黄幄於㦸門鑾儀衛官設洗於幄外樂部率太常協律郎設中和韶樂於殿外階上分東西懸陳武功文徳二舞於樂懸之次並如
  郊祀儀
  右陳設
  陳設畢太常寺博士引禮部侍郎一人詣
  後殿
  前殿
  神位前省眡牲帛齏盛及籩豆豋鉶之實畢並詣東西廡
  周眡如儀
  右省齏
  辨行禮位
  前殿門内正中為
  皇帝行禮拜位北向殿外階上東西為王以下公以上拜位階下甬道東西為兩廡分獻官拜位廟廷東西為百官拜位文官郎中以上武官㕘領世爵輕車都尉以上東西各五班重行異等均北向東位西上西位東上辨執事位司拜褥鑾儀衛官二人分立於
  皇上拜位左右太常寺司祝一人立祝案西東面太常寺司香三人宗室官司帛三人司爵九人序立東案之東西面太常寺司香二人宗室官司帛二人司爵六人序立西案之西東面均北上光祿寺卿二人立東司香之後西面侍衛二人立西司香之後太常寺贊賜福胙一人立西司爵之次均東面北上侍儀禮部尚書侍郎各一人立東案之南西面都察院左都御史副都御史各一人樂部典樂一人立西案之南東面均北上太常寺典儀一人立殿東門外西面階上東西糾儀御史二人禮部祠祭司官二人立於王公拜位之前引王公行禮鴻臚寺官二人分立於糾儀官之次均東西面司樂協律郎樂工序立樂懸之次歌工立樂工之次樂舞生文武八佾分行序立東列歌工之左西列歌工之右北面起居注官四人立西階下東面北上糾儀御史四人禮部祠祭司官二人鴻臚寺官二人分立於百官行禮位前均東西面掌燎官率燎人立燎爐南承祭
  後殿官拜位設於殿外階上太常寺司祝一人司香四人覺羅官司帛四人司爵八人糾儀御史四人以次序立於殿内均東西面太常寺典儀一人立於殿門外之東掌燎官立位同前
  右辨位
  其日五鼓鑾儀衛陳
  法駕鹵簿詳見於  北郊祭儀
  午門外陳金輦於
  太和門外陪祀王以下公以上按翼集廟街門外𠉀
  駕至隨行承祭
  後殿官分獻官均先竢於廟南門外陪祀百官序立於
  庭左右祗𠉀司祝二人詣
  神庫祝案前跪三叩興恭奉祝版先
  後殿次
  前殿奉安於祝案跪叩如初日出前四刻公一人詣後殿香几前上香退出殿右門外就階上正中行三跪
  九叩禮覺羅官分詣
  後殿寢室前跪三叩興恭請四室
  神位奉安於殿内
  寳座跪三叩興退王一人詣
  中殿上香行禮如
  後殿之儀宗室官分詣
  中殿寢室前跪三叩興恭請五室
  神位以次出殿中門太常寺官十人前引由
  前殿北門入循殿左轉至殿中依序奉安於
  寳座跪三叩興退均就執事位
  右請神位
  太常寺卿赴
  乾清門奏時
  皇帝御祭服乗禮輿出宫至
  太和門外降輿乗金輦鑾儀衛奉輦納陛内大臣侍衛前引後扈如常儀執爐燈官左右列行
  午門嚴鼓導迎樂陳而不作不陪祀王公以下文武各官咸朝服跪送太常寺贊禮郎豫引
  後殿承祭官由右㦸門入至
  後殿内垣門外東面立
  駕入
  太廟街門左門至神路右降輦納陛扶輦如前儀右贊引
  左對引太常寺卿二人恭導
  皇帝至
  太廟南門入左門詣㦸門幄次少竢太常寺卿告奉安神位畢奏請行禮
  皇帝出次鑾儀衛官跪奉盥奉巾如儀盥畢入㦸門左門司拜褥官豫布拜褥於殿門内正中贊引對引官恭導
  皇帝陞東階進
  前殿左門就拜位前北向立執爐燈官止東階下夾階左右立侍衛退至東西陛隅僉立前引内大臣止殿外檐下東西侍立後扈大臣隨侍贊禮郎二人引承祭
  後殿官由内垣右門入升自西階至中階拜位前立贊禮郎東西各二人引分獻官鴻臚寺官引陪祀王公百官均就拜位序立典儀贊樂舞生登歌執事官各供迺職武舞執干戚進贊引奏就位
  皇帝就位立
  後殿典儀贊執事官各供迺職贊禮郎贊就位承祭官
  就位立
  右就次盥洗就位
  典儀贊迎
  神左右司香奉香盤以次進至各案前恭𠉀司樂贊舉迎神樂奏貽平之章樂辭俱詳見樂考協律郎舉麾工歌柷樂作贊
  引奏詣香案前暨對引官恭導
  皇帝詣
  太祖髙皇帝香案前對引官至祝案前止立司香案贊引
  奏跪
  皇帝跪奏上香司香進香
  皇帝工炷香三上瓣香興以次詣
  太宗文皇帝
  世祖章皇帝
  聖祖仁皇帝
  世宗憲皇帝香案前上香儀同贊引奏復位暨對引官恭
  
  皇帝復位立贊引奏跪拜興
  皇帝行三跪九拜禮王公百官俱隨行禮協律郎偃麾工戛敔樂止凡樂以舉麾鼔柷作以偃麾戛敔止後同初迎
  神時
  後殿典儀贊同贊禮郎贊詣香案前贊跪贊上香引承
  祭官詣
  肇祖原皇帝
  興祖直皇帝
  景祖翼皇帝
  顯祖宣皇帝香案前以次跪上香畢復位行三跪九叩禮
  如儀
  右迎神
  典儀贊奠帛爵行初獻禮司樂贊舉初獻樂奏敉平之章樂作司樂舉節舞干戚之舞凡舞以節領之導引進退後同有司掲尊冪勺浥酒實爵左右司帛司爵以次進至各
  神位前司帛跪獻篚奠於案三叩興司爵立獻爵奠於墊中各退樂暫止司祝詣祝案前跪三叩興奉祝版跪案左贊引奏跪
  皇帝跪羣臣皆跪贊讀祝司祝讀祝辭曰惟某年月日孝孫嗣皇帝御名敢昭告於
  太祖承天廣運聖徳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端毅欽安𢎞文定業髙皇帝
  孝慈昭憲敬順仁徽懿徳慶顯承天輔聖髙皇后太宗應天興國𢎞徳彰武寛温仁聖睿孝敬敏昭定隆道顯功文皇帝
  孝端正敬仁懿哲順慈僖莊敏輔天協聖文皇后孝莊仁宣誠憲恭懿至徳純徽翊天啟聖文皇后世祖體天隆運定統建極英睿欽文顯武大徳𢎞功至仁純孝章皇帝
  孝惠仁憲端懿慈淑恭安純徳順天翊聖章皇后孝康慈和莊懿恭惠温穆端靖崇天育聖章皇后聖祖合天𢎞運文武睿哲恭儉寛裕孝敬誠信中和功徳大成仁皇帝
  孝誠恭肅正惠安和淑懿儷天襄聖仁皇皇
  孝昭静淑明惠正和安裕欽天順聖仁皇后
  孝懿温誠端仁憲穆和恪奉天佐聖仁皇后
  孝恭宣忠温肅定裕慈純贊天承聖仁皇后
  世宗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寛仁信毅大孝至誠憲皇帝
  孝敬恭和懿順昭惠佐天翊聖憲皇后
  孝聖慈宣康惠敦和敬天光聖憲皇后曰時屆孟春夏秋冬謹以牲帛醴齋粢盛庶品用展追思伏惟尚
  饗讀畢興奉祝版跪安
  神位前帛篚内三叩興退樂作贊引奏拜興
  皇帝率羣臣行三拜禮興樂止武功之舞退文舞執羽
  籥進初奠帛爵時
  後殿典儀贊奠帛爵行初獻禮有司揭尊冪勺浥酒實
  爵左右司帛司爵以次進至各
  神位前殿帛獻爵儀同
  前殿司祝詣祝案前跪三叩興奉祝版跪案左贊禮郎贊跪承祭官跪贊讀祝司祝讀祝辭曰惟某年月日
  孝孫嗣皇帝御名謹遣某官某敢昭告於
  肇祖原皇帝
  原皇后
  興祖直皇帝
  直皇后
  景祖翼皇帝
  翼皇后
  顯祖宣皇帝
  宣皇后曰時屆孟春夏秋冬謹以牲帛醴齋粢盛庶品用展追
  思伏惟尚
  饗讀畢興奉祝版跪安
  神位前篚内三叩興退贊禮郎贊叩興承祭官行三叩禮
  
  前殿兩廡贊禮郎引分獻官詣兩廡配饗位前上香執事生揭尊冪勺浥酒實爵奉篚奉爵各分獻退右初獻
  典儀贊行亞獻禮司樂贊舉亞獻樂奏敷平之章樂作舞羽籥之舞司爵詣各
  神位前獻爵於左儀如初獻
  後殿典儀同時贊行亞獻禮司爵獻爵各
  神位前如
  前殿之儀兩廡隨分獻畢樂止
  右亞獻
  典儀贊行終獻禮司樂贊舉終獻樂奏紹平之章樂作樂同亞獻司爵詣各
  神位前獻爵於右儀如亞獻
  後殿典儀同時贊行終獻禮司爵獻爵各
  神位前如
  前殿之儀兩廡隨分獻畢樂止文徳之舞退
  右三獻
  既終獻太常寺贊禮郎一人詣拜位前西向立贊
  賜福胙光祿寺卿二人奉福胙詣
  神位前拱舉退祗立於
  皇帝拜位之右侍衛二人進立於左贊引奏跪皇帝跪左右官皆跪奏飲福酒右官進福酒
  皇帝受爵拱舉授左官奏授胙右官進胙
  皇帝受胙拱舉授左官奏拜興
  皇帝三拜興又奏跪拜興
  皇帝率羣臣行三跪九拜禮興典儀贊徹饌司樂贊舉徹饌樂奏光平之章樂作徹畢樂止有司徹
  後殿饌如儀
  右受胙徹饌
  皇帝既受福胙太常寺贊禮郎詣
  神位前跪奏禮畢請
  還寢室三叩興退司樂贊舉
  還宫樂奏乂平之章樂作贊引奏跪拜興
  皇帝率羣臣行三跪九拜禮興樂暫止典儀贊奉祝帛
  送燎司祝司帛詣
  神位前咸跪三叩司祝奉祝司帛奉篚興司香詣香案前
  跪奉香興以次送送燎所
  皇帝轉立拜位旁西向司拜褥官徹拜褥王公百官退
  避側立東西面俟祝帛過仍布拜褥
  皇帝復位立
  後殿贊禮郎贊跪叩興承祭官行三跪九叩禮興典儀贊奉祝帛送燎司祝奉祝司帛奉篚司香奉香恭送燎所如
  前殿之儀樂舞生奉兩廡香帛焚燎樂作贊引奏禮成
  暨對引官恭導
  皇上自殿左門降東階由東㦸門出贊禮郎引承祭後殿官退王公二人率宗室覺羅官恭奉
  後殿
  前殿
  神位還寢室上香行禮與迎
  神同
  右禮成神位還御
  時饗禮成
  皇帝至
  太廟南門外神路右乗禮輿導迎樂作奏祐平之章午門鳴鐘不陪祀王公百官咸朝服跪迎王公隨
  駕入至内金水橋恭𠉀
  皇帝還宫皆退太常寺官徹
  乾清門齋戒銅牌送寺
  右乗輿回宫
  等謹案自康熙三十八年十二月定元旦
  聖節恭請
  太廟後殿
  四祖神牌至
  奉先殿行禮之處停止即於
  太廟後殿照
  奉先殿典禮供帛酒籩豆讀祝文遣官致祭嗣後毎嵗元
  
  聖節
  奉先殿行禮時
  太廟後殿即遣官致祭茲謹録祝文於左
  元日
  後殿祝文維年月日
  孝孫嗣皇帝御名謹遣某官某敢昭告於
  肇祖原皇帝
  原皇后
  興祖直皇帝
  直皇后
  景祖翼皇帝
  翼皇后
  顯祖宣皇帝
  宣皇后曰兹逢元旦嵗序方新嵗事更始謹以香帛醴齋粢盛庶品特修祀禮用申追慕之情伏惟尚
  
  皇太后萬夀聖節
  後殿祝文維年月日
  孝孫嗣皇帝御名謹遣某官某敢昭告於
  肇祖原皇帝
  原皇后
  興祖直皇帝
  直皇后
  景祖翼皇帝
  翼皇后
  顯祖宣皇帝
  宣皇后曰兹逢
  皇太后聖節仰荷
  恩佑追慕良深謹以香帛醴齍粢盛庶品特修祀禮用申
  報忱伏惟尚
  饗
  皇帝萬夀聖節
  後殿祝文維年月日
  孝孫嗣皇帝御名謹遣某官某敢昭告於
  肇祖原皇帝
  原皇后
  興祖直皇帝
  直皇后
  景祖翼皇帝
  翼皇后
  顯祖宣皇帝
  宣皇后曰兹臣誕辰深承
  啟佑莫罄報私謹以香帛醴齋粢盛庶品特修祀禮用展
  微忱伏惟尚
  饗


  皇朝文獻通考卷一百十三



  欽定四庫全書
  皇朝文獻通考卷一百十四
  宗廟考
  太廟
  祫祭
  等謹按我
  國家行祫祭而未嘗行禘祭
  聖祖仁皇帝朝監察御史李時謙疏請舉行禘禮下九卿詹事科道㑹議禮部尚書張玉書等議曰臣等綜考禮制言禘者不一有謂虞夏禘黄帝殷周禘帝嚳皆配祭昊天於圜丘者有謂祖之所自出為感生帝而祭之於南郊者有謂圜丘方澤宗廟為三禘者先儒皆辯其非而言宗廟之禘又不一説有謂禘祭止及毁廟不及親廟者有謂長發之詩為殷之禘雍之詩為周之禘而親廟與毁廟皆兼祭者惟唐趙匡陸淳皆以為禘異於祫不兼羣廟王者既立始祖之廟直推始祖所自出之帝而以始祖配之故名為禘至於三年一祫五年一禘經無明文其説始於漢儒而後之議禮者咸宗之漢唐宋所行禘禮亦莫考始祖之所自出止於五歳之中行一祫一禘兩大祭於其宗廟而已大抵夏商以前有禘之祭而其制未詳漢唐以後有禘之名而與祫無别惟周以后稷為始祖以帝嚳為所自出之帝而太廟之中原無帝嚳之位故祫祭不及帝嚳至禘祭時乃特設帝嚳之位以稷配焉行於後代不能盡合故宋神宗諭廷臣議罷禘禮明洪武初御史答禄與權請舉禘祭衆議亦以為不必行詔從其議至嘉靖中乃立虛位祀皇初祖帝而以太祖配享事屬不經禮亦旋罷洪惟我
  國家受
  天顯命
  世徳相承定鼎之初追上
  四祖尊稱以
  肇祖原皇帝始基王迹故立廟崇祀自
  肇祖始夫太廟之中以受命之君為太祖允宜特尊者也
  
  太祖髙皇帝功徳隆盛與天無極自當為
  太廟萬世之祖上而推所自出則締造之業
  肇祖為最著今
  太廟祭祀四孟分祭於
  前殿
  後殿以各伸其尊嵗暮祫享於
  前殿以同將其敬一嵗之中自
  肇祖以下屢申祼獻仁孝誠敬已無不極五年一禘之祭
  不必舉行從之蓋自
  世祖章皇帝肇舉祫祭一嵗時享大祫煌煌乎典制明備
  矣而合食之禮實即推本
  太宗文皇帝除夕享
  廟之精意以垂則於萬年者也謹考祫祭之典彚於編
  順治十六年七月
  世祖章皇帝定
  太廟祫祭禮是月壬戌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袁懋功言禮
  莫大於
  宗廟孝莫大於祀先
  太祖
  太宗次第配享獨祫祭之禮闕焉未舉請
  敕典禮諸臣廣稽舊典復嵗暮祫祭之禮以彰孝治之隆
  疏入
  命禮部詳察典例以聞丙戌禮臣議覆請照㑹典舉行得㫖是
  等謹按覆准每嵗暮日祫祭大建於二十九日小建於二十八日
  十二月甲寅以嵗暮行祫祭禮遣官祗告
  太廟
  等謹按此即祫祭前期之祗告也是次初行恭書之以見例而每嵗祫祭
  親詣行禮則彚紀於後
  十七年三月
  飭工部修造祫祭
  神位器皿
  康熙四十年十二月辛巳祫祭是日禮畢
  聖祖仁皇帝諭内閣禮部太常寺曰朕自御極以來一切祀典必敬謹齋戒躬親展祭以盡昭事之誠四十年於兹矣每當臨祭之時朕無一事不敬此禮部太常寺起居注官所共知從來祭祀登降起立莫不如常這次行禮將畢㣲覺頭眩朕之身體稍遜於前於此可見祀典關係重大朕恐精力偶有不周致敬心少間可以此意諭諸大臣等
  雍正三年二月庚辰
  世宗憲皇帝以
  聖祖仁皇帝大喪三年禮終祫祭
  太廟釋服即吉
  祭文曰欽惟我
  列祖受
  天景命積功累仁締搆鴻圖逮我
  皇考聖祖仁皇帝聖徳神猷式廓
  前烈厯數綿長貽謀篤慶以大統付授於臣伏念君親之恩如
  天罔極三年以來祭祀朝會之禮勉從廷議以時舉行不敢久曠惟於宫禁之中素服齋居想
  音容而灑淚感霜露以増悽僾見愾聞銜哀致敬無時能釋瞻依之念祗黙盡其思慕之心耿耿㣲誠當䝉
  列祖昭鑒日月易邁倐值禫除諸臣合詞上言宜依禮經恭行袷祭昭告即吉謹涓良日薦獻
  几筵於戲
  徳厚恩深莫罄終身之孺慕
  功崇業盛思揚歴世之耿光伏冀
  聖慈俯垂
  歆格先是二年十二月己卯吏部尚書朱軾言
  皇上至仁大孝居喪三年猶如一日今服制已滿請祫祭太廟即吉釋哀得
  㫖朕覽朱軾所奏當之甚愧朕受
  皇考四十餘年顧復深恩罔極莫報諒隂三年祗以黙盡一㸃私情非謂歴代帝王不能行之事朕能行之思欲立法定制以垂令名也且如祭祀朝㑹大禮不容久曠者朕亦勉徇諸玉大臣之請照常舉行惟有齋居素服悲哀思慕盡一已之誠於宫禁之中古人云禮之至者無文哀之深者無節朕自嗣統以迄於今撫時生感觸物增悽僾見愾聞澘然出涕情不容以自禁心不能以自覺遑論其合於古制否乎昔
  世祖
  聖祖皆以冲齡登極一時禮制容有未備設
  世祖
  聖祖踐阼之日已若朕躬之年則盡禮盡制必有朕所萬不能逮者今朕抱歉之處尚多敢云盡禮乎至所奏三年以來深山窮谷無不哀思戀慕遏密八音等語此乃
  皇考六十餘年深仁厚澤浹髓淪肌四海臣民哀痛迫切感激思慕愈久不忘出於人心之自然非有所禁約而然也夫以薄海内外凡有知識之倫尚且哀慕不忘如此況躬為子臣欲報昊天罔極之徳其終身哀慕復何時能已耶朕之衷曲非欲表暴於人特因奏章過於稱揚朕心滋愧故畧為宣寫以示中外至是祫祭禮成回宫又
  諭順天府尹直省督撫朕惟古昔帝王以孝治天下誠以孝者天之經地之義民之則也故魯論云慎終追逺民徳歸厚矣朕以眇躬纘承大統永惟
  皇考聖祖仁皇帝顧復洪慈恩徳罔極中心哀痛什伯恒情以日易月實所不忍特以
  
  廟大祀朝㑹重典不容久曠時亦勉從諸王大臣之請遵禮舉行惟於宫庭内素服齋居黙盡此心每撫時觸景輙增悽愴僾見愾聞之際哀發於中澘然出涕古人云禮之至者無文哀之深者無節實非有所倣而行亦非欲以立法定制垂譽於天下後世也終身孺慕寧有已時今諸臣據二十七月即吉之文合詞公請袷祭釋服朕以禮制情勉允所請於雍正三年二月十二日祫祭
  太廟釋服即吉伏念
  皇考聖祖仁皇帝御極六十一年深仁厚澤普遍寰區賓天之日凡京畿直省海澨山陬士農工賈白叟黄童莫不號呼哀泣孺慕之誠三年有如一日今舉行吉禮應敷告天下朕嗣位以來惟日兢兢嚴恭寅畏不敢怠息庶幾克荷
  皇考聖祖仁皇帝付託之重羣黎百姓受
  皇考聖祖仁皇帝教育深恩當勉勵忠誠勤守職業言慈言孝克友克恭農夫盡力於田畝工商致精於器用毋尚奢侈毋事游惰共期歸真還樸比戸可封以無負
  皇考六十餘年培養漸摩之至徳於朕奉先思孝之心實有賴焉該地方官遍行曉諭俾薄海黎庶咸悉朕意故兹勅諭
  八年十二月癸亥祫祭
  太廟遣廣禄恭代先是己未大學士等奏本月二十九日
  恭遇
  太廟祫祭太常寺奏請
  遣官恭代奉
  㫖朕親詣行禮臣等伏思
  太廟殿宇正興工修理本月二十九日
  皇上恭詣
  奉先殿行禮與
  太廟同伏祈
  俯允太常寺所請仍
  遣官恭代奉
  㫖遣廣禄恭代
  乾隆二年十一月丁丑
  皇上以
  世宗憲皇帝大喪三年禮終祫祭
  太廟釋服即吉
  祭文曰欽惟我
  列祖誕膺
  眷命世徳相承丕基式廓我
  皇考世宗憲皇帝聖明繼緒敬紹
  前徽累洽重熙垂光錫慶以大統付授於臣伏念纘承以
  來哀思時切
  郊壇
  宗廟之祀稽定制以恪循宴饗慶賀之儀却廷議而不舉
  萬幾任重每素服以臨軒罔極
  恩深總齋居而灑涕歴三年如一日愴四序之遞遷服制屆除禮臣上請恭行祫祭之典昭告即吉之期於戲
  生成莫報禮有盡而孺慕無窮
  謨烈常昭運日新而紹聞彌切伏祈
  聖鑒
  俯賜格歆
  等謹按
  天子躬行三年喪肇自我
  朝奮復古制兹恭紀合享即吉之禮敬惟
  聖作於前
  聖述於後是以發勲華之業於周孔之心
  孝治彌隆所從來者深且厚矣
  三十七年十一月丁未重定
  太廟儀是日奉
  諭朕御極以來夙夜孜孜惟以敬
  天報本為念每屆
  郊
  壇大祀必躬親昭事用展悃誠三十七年於兹未敢稍懈
  向來詣
  壇行禮日由降輦進至拜位以迄薦獻禮成中間履蹈升降儀節最為繁重朕惟䖍恪以臨無有愆忽今自念春秋已閲六旬其於動容周旋差不能及前此之從容中節幸朕康彊如昔仍得祗循儀度經久不渝第思敬意所持貴乎内外交養若精力過勞恐心志轉未能純一與其拘於行走末節弗克致其寅恭且或因此而憚於親詣何如酌省步陟煩文得專於升馨告備時肅將劼毖更足以嚴對越而抒誠愫乎自古履帝位而臻夀考者載籍曽不多覯我朝景運遐昌化成熙洽上荷
  昊蒼鴻眷
  列祖貽庥朕週甲巳逾勵勤未怠真可謂國家祥瑞之大者兹特降此㫖非敢自惜其勞惟期要之於久從此更為法守且知朕六十嵗以前不憚經曲之繁六十嵗以後冀申專一之敬初無二致也所有升降次數及降輦步行之逺近無關大體諸儀節應如何酌定合宜之處著大學士㑹同各該衙門敬謹詳悉妥議具奏尋大學士等遵
  㫖議覆凡嵗暮祫祭
  太廟
  皇上親詣
  肇祖原皇帝位前上香至
  列祖
  列宗位前請
  派皇子親王分詣同時上香畢仍各復位行禮如常儀
  
  廟時
  皇帝乘輦由闕左門入西北門至
  太廟北門外
  御禮轎入左門循東墻行至㦸門外東階下降輿步入
  左門升陛進
  殿行禮禮成升輿亦如之如此敬謹詳定似於繁文精
  意斟酌適中而於我
  皇上展敬之心益昭純壹奉
  㫖依議
  世祖章皇帝順治十六年定祫祭
  太廟
  親詣行禮二
  順治十六年十二月乙卯十七年十二月己酉
  聖祖仁皇帝在位六十一年祫祭
  太廟
  親詣行禮三十二
  順治十八年十二月癸酉康熙元年十二月戊辰
  二年十二月壬戌三年十二月丙戌
  四年十二月庚辰五年十二月甲戌
  六年十二月戊戌七年十二月癸巳
  九年十二月辛亥十年十二月丙午
  十一年十二月庚子十二年十二月甲子
  十三年十二月戊午十四年十二月壬午
  十五年十二月丙子十六年十二月辛未
  十七年十二月乙未十八年十二月己丑
  十九年十二月癸丑二十年十二月丁未
  二十二年十二月乙丑二十四年十二月甲寅
  二十五年十二月戊寅三十二年十二月丁酉
  三十六年十二月乙亥三十七年十二月己巳
  三十八年十二月癸巳三十九年十二月丁亥
  四十年十二月辛巳五十年十二月癸未
  五十二年十二月辛丑五十九年十二月辛酉
  世宗憲皇帝在位十三年祫祭
  太廟
  親詣行禮十一
  雍正元年十二月甲戌二年十二月戊戌
  三年十二月壬辰四年十二月丙戌
  五年十二月庚戌六年十二月甲辰
  七年十二月戊辰九年十二月丁巳
  十年十二月辛巳十一年十二月丙子
  十二年十二月庚午
  皇上登極以來乾隆元年至五十年祫祭
  太廟
  親詣行禮四十九
  雍正十三年十二月甲午乾隆元年十二月戌子
  二年十二月壬子三年十二月丙午
  五年十二月乙丑六年十二月己未
  七年十二月甲寅八年十二月丁丑
  九年十二月辛未十年十二月丙寅
  十一年十二月己丑十二年十二月甲申
  十三年十二月戊申十四年十二月癸卯
  十五年十二月丁酉十六年十二月辛酉
  十七年十二月乙卯十八年十二月己酉
  十九年十二月癸酉二十年十二月丁卯
  二十一年十二月辛卯二十二年十二月丙戌
  二十三年十二月辛巳二十四年十二月乙巳
  二十五年十二月己亥二十六年十二月癸巳
  二十七年十二月丁巳二十八年十二月辛亥
  二十九年十二月乙巳三十年十二月己巳
  三十一年十二月甲子三十二年十二月戊子
  三十三年十二月癸未三十四年十二月丁丑
  三十五年十二月辛丑三十六年十二月乙未
  三十七年十二月己丑三十八年十二月癸丑
  三十九年十二月丁未四十年十二月辛未
  四十一年十二月丙寅四十二年十二月庚申
  四十三年十二月甲申四十四年十二月戊寅
  四十五年十二月壬申四十六年十二月丙申
  四十七年十二月辛卯四十九年十二月己酉
  五十年十二月甲辰
  祫祭儀嵗除前一日奉
  後殿
  中殿
  列聖
  列后合食
  前殿致齋眂牲書祝版眂祝版眂割牲祭前諸儀並凖
  時饗先一日遣官各一人分詣
  後殿
  中殿以大祫告太常寺豫具祝版二送内閣恭書奉詣
  太廟神庫潔備器陳至日雞初鳴太常寺卿率屬入廟恭展
  後殿
  中殿神幄毎案薦鹿脯鹿醢兔醢棗榛葡萄桃實蓮實鑪燈具設案一於殿中少西供祝版司祝立於案西東面設案二於殿内左右分奠香帛尊爵如常祭之數司香司帛司爵各立於案後糾儀御史二人立司爵之南均東西面太常寺典儀一人立殿東檐下西面
  後殿
  中殿同未明遣官祗竢於街門内贊引太常寺贊禮郎後殿
  中殿各二人豫竢於殿垣門外均朝服質明遣官進廟
  南門及㦸門均由右門入經庭西詣
  後殿
  中殿贊禮郎引入升自西階至中階上拜位前北面立典儀贊執事官各供迺職以下禮儀節次皆典儀唱贊  中殿  後殿同贊禮郎贊進引遣官就拜位立凡遣官進退行禮皆贊皆引  中殿後殿同司香奉香盤進至各香案前恭候
  後殿遣官詣
  肇祖原皇帝香案前跪司香跪奉香遣官上炷香三上瓣
  香興以次詣
  興祖直皇帝
  景祖翼皇帝
  顯祖宣皇帝案前上香如前儀畢復位贊跪叩興行三跪
  九叩禮
  中殿遣官詣
  太祖髙皇帝香案前跪上香以次詣
  太宗文皇帝
  世祖章皇帝
  聖祖仁皇帝
  世宗憲皇帝香案前跪上香畢復位行禮儀同均出入殿
  右門司帛奉篚司爵奉爵詣
  列聖案前行初獻禮司帛跪獻篚奠於案三叩興司爵立獻爵奠於墊中各退司祝詣祝案前跪三叩興奉祝版跪案左贊跪遣官跪司祝讀祝文
  後殿祝辭曰維某年月日
  孝孫嗣皇帝御名謹遣某官某敢昭告於
  肇祖原皇帝
  原皇后
  興祖直皇帝
  直皇后
  景祖翼皇帝
  翼皇后
  顯祖宣皇帝
  宣皇后曰茲者嵗暮特修祫祭之禮
  太廟恭迎同格饗祀伏惟
  鑒知謹
  
  中殿祝辭曰維某年月日
  孝孫嗣皇帝御名謹遣某官某敢昭告於
  太祖承天廣運聖徳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端毅欽安𢎞文定業髙皇帝
  孝慈昭憲敬順仁徽懿徳慶顯承天輔聖髙皇后太宗應天興國𢎞徳彰武寛温仁聖睿孝敬敏昭定隆道顯功文皇帝
  孝端正敬仁懿哲順慈僖莊敏輔天協聖文皇后孝莊仁宣誠憲恭懿至徳純徽翊天啟聖文皇后世祖體天隆運定統建極英睿欽文顯武大徳𢎞功至仁純孝章皇帝
  孝惠仁憲端懿慈淑恭安純徳順天翊聖章皇后孝康慈和莊懿恭惠温穆端靖崇天育聖章皇后聖祖合天𢎞運文武睿哲恭儉寛裕孝敬誠信中和功徳大成仁皇帝
  孝誠恭肅正惠安和淑懿儷天襄聖仁皇后
  孝昭静淑明惠正和安裕欽天順聖仁皇后
  孝懿温誠端仁憲穆和恪奉天佐聖仁皇后
  孝恭宣惠温肅定裕慈純贊天承聖仁皇后
  世宗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寛仁信毅大孝至誠憲皇帝
  孝敬恭和懿順昭惠佐天翊聖憲皇后
  孝聖慈宣康惠敦和敬天光聖憲皇后曰兹者嵗暮特修
  祫祭之禮恭迎
  肇祖原皇帝
  原皇后
  興祖直皇帝
  直原后
  景祖翼皇帝
  翼皇后
  顯祖宣皇帝
  宣皇后同格饗祀伏惟
  鑒知謹
  告讀訖興奉祝版跪安於
  神位前篚内三叩退遣官三叩興行亞獻禮司爵詣列聖案前獻爵於左行三獻禮司爵獻爵於右均如初儀遣官行三跪九叩禮興乃送燎司祝司帛詣
  神位前咸跪三叩司祝奉祝司帛奉篚興司香詣香案前跪奉香興以次恭送燎所遣官避立拜位西東面竢過復位既送燎贊禮畢引遣官仍降西階退
  後殿
  中殿同
  右祗告
  是日太常寺卿率屬潔蠲
  前殿藉以㯶薦恭設
  列聖
  列后神座於
  殿内
  肇祖原皇帝居中
  原皇后配
  興祖直皇帝左
  直皇后配
  景祖翼皇帝右
  翼皇后配
  顯祖宣皇帝次左
  宣皇后配
  太祖髙皇帝次右
  孝慈髙皇后配均南向
  太宗文皇帝東位西向
  孝端文皇后
  孝莊文皇后配
  世祖章皇帝西位東向
  孝惠章皇后
  孝康章皇后配
  聖祖仁皇帝東次西向
  孝誠仁皇后
  孝昭仁皇后
  孝懿仁皇后
  孝恭仁皇后配
  世宗憲皇帝西次東向
  孝敬憲皇后
  孝聖憲皇后配展兩廡配享位如時享之儀
  右設神位
  祭日日出前七刻司祝一人恭奉祝文安設於
  前殿祝案上如儀公一人率宗室官八人詣
  後殿上香行禮如時享奉請
  神位之儀恭奉四室
  
  后神位於寢室出中門降階太常寺官十人前引由内垣
  中門循
  中殿東出王一人率宗室官十五人詣
  中殿上香行禮儀同恭奉五室
  帝
  后神位出寢室竢
  後殿神位陟階至
  中殿神路中南向前行
  中殿神位乃以位隨行入
  前殿依序奉安於各
  寶座上如儀退
  右請神位
  祝辭曰維某年月日
  孝孫嗣皇帝御名敢昭告於
  肇祖原皇帝
  原皇后
  興祖直皇帝
  直皇后
  景祖翼皇帝
  翼皇后
  顯祖宣皇帝
  宣皇后
  太祖承天廣運聖徳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端毅欽安𢎞文定業髙皇帝
  孝慈昭憲敬順仁徽懿徳慶顯承天輔聖髙皇后太宗應天興國𢎞徳彰武寛温仁聖睿孝敬敏昭定隆道顯功文皇帝
  孝端正敬仁懿哲順慈僖莊敏輔天協聖文皇后孝莊仁宣誠憲恭懿至徳純徽翊天啟聖文皇后世祖體天隆運定統建極英睿欽文顯武大徳𢎞功至仁純孝章皇帝
  孝惠仁憲端懿慈淑恭安純徳順天翊聖章皇后孝康慈和莊懿恭惠温穆端靖崇天育聖章皇后聖祖合天𢎞運文武睿哲恭儉寛裕孝敬誠信中和功徳大成仁皇帝
  孝誠恭肅正惠安和淑懿儷天襄聖仁皇后
  孝昭静淑明惠正和安裕欽天順聖仁皇后
  孝懿温誠端仁憲穆和恪奉天佐聖仁皇后
  孝恭宣惠温肅定裕慈純贊天承聖仁皇后
  世宗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寛仁信毅大孝至誠憲皇帝
  孝敬恭和懿順昭惠佐天翊聖憲皇后
  孝聖慈宣康惠敦和敬天光聖憲皇后曰氣序已周嵗事告成謹以牲帛醴齊粢盛庶品特修大祫禮於
  太廟用申追感之情伏惟尚
  饗
  右祝辭
  迎神樂奏開平之章
  初獻樂奏肅平之章
  亞獻樂奏協平之章
  終獻樂奏裕平之章
  徹饌樂奏諴平之章
  還宫樂奏成平之章樂詞俱詳見樂考
  右樂章
  其餘樂舞及牲帛器數
  皇帝行禮儀節祀官陪位均如時享儀














  皇朝文獻通考卷一百十四



  欽定四庫全書
  皇朝文獻通考卷一百十五
  宗廟考
  太廟
  功臣配享
  等謹按從享
  廟廷諸臣之名已見於前時享儀設神座文中兹叙其䝉
  國厚恩列廡先後之嵗永昭勲伐焉
  崇徳元年四月丙戍以武功郡王禮敦巴圖魯配享
  廟廷王妃並配同日以直義公費英東𢎞毅公額亦都配享廟廷
  等謹按一王二功臣之從享備見於
  盛京
  太廟
  太宗文皇帝諏吉丙戌奉安文中迨順治元年
  世祖章皇帝定鼎
  京師九月壬子奉
  太祖髙皇帝
  孝慈髙皇后
  太宗文皇帝神位於
  太廟是日從享以入史臣祗載有捧二功臣牌位儀節恭
  
  太宗文皇帝肇建
  太廟祭告
  太祖山陵文追尊
  四祖安設
  神位即繼設
  伯祖禮敦巴圖魯配位然後及於功臣費英東額亦都配位親賢之序秩然則順治元年九月壬子武功郡王牌位當先二功臣以入而不列於二功臣之列也今
  前殿東廡多羅通逹郡王列第一位居武功郡王之右
  則復以親序云
  順治元年以武勲王揚古利配享
  廟廷
  九年六月丙寅追諡功臣圖爾格為忠義公圖賴
  為昭勲公配享
  廟廷仍立碑於其墓
  十一年三月乙邜以多羅慧哲郡王額爾衮多羅宣獻郡王界堪多羅通逹郡王雅爾哈齊配享
  廟廷王妃並配
  雍正二年正月庚辰以大學士一等公諡文襄圖海配享
  廟廷圖海子孫等具疏謝
  恩
  世宗憲皇帝諭曰此出自
  聖祖皇考所遺恩㫖爾祖茂著功勲爾等其法祖報効各相奮勉
  八年以和碩怡賢親王允祥配享
  廟廷五月丙子
  世宗憲皇帝諭曰怡親王忠孝性成端方清直當年事我聖祖皇考敬謹恪恭克盡子臣之道深䝉
  皇考慈愛而王慎宻有加小心安分此中外所共知者逮朕御極之初命王總理事務王夙夜匪懈公爾忘私精白一心無欺無隠其殫竭忠誠贊襄於宻勿之地者八年有如一日至於軍務機宜度支出納興修水利督領禁軍凡宫中府中事無巨細皆王一人經畫料理無不精詳妥協符合朕心無煩朕之指示其有闗於吏治民生之利𡚁有聞必奏每語必詳而為國家保䕶善類培養人才一片篤摯真切之念形於寤寐是以雍正四年特書忠敬誠直勤慎廉明八字以賜比時降㫖朕深知王之徳洞悉王之心覺此八字實不能盡王之美善不過就王事朕之大端而言耳盖王實能佐朕治安天下朕實賴王翼贊昇平且王居心之和平公正行事之寛厚仁慈皆足享遐齡而綿夀𮅕豈朕有獲罪於
  上天
  皇考之處而奪我忠誠輔弼之賢王若是之速耶惟王為聖祖皇考之令子為我朝
  列祖之功臣允宜配享
  太廟列於從前建立大功諸王之次庶於王之功徳相副且可上慰
  列祖
  皇考在天之心
  等謹按是月壬午
  諭凡告
  廟典禮所闗有書王名之處仍用原名今於王配食列祖之鉅典遵書原名
  乾隆十年以大學士鄂爾泰配享
  廟廷先是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四日奉
  上諭雍正八年六月内欽奉
  皇考諭㫖張廷玉器量純全抒誠供職其纂修
  聖祖仁皇帝實録宣力獨多每年遵㫖繕寫上諭悉能詳逹朕意訓示臣民其功甚鉅鄂爾泰志秉忠貞才猷經濟安民察吏綏靖邊疆泃為不世出之名臣此二人者朕可保其始終不渝萬年之後二臣著配享
  太廟欽此朕欲將
  皇考此㫖入於
  遺詔内頒發大學士鄂爾泰張廷玉屢行固辭朕惟知遵
  
  皇考聖㫖復再三降㫖而鄂爾泰張廷玉又懇切奏請稽
  古典禮然朕意以為必應入於
  遺詔今鄂爾泰張廷玉既以稽古典禮奏請著總理事務莊親王果親王㑹同徐本慶復鄂善魏廷珍備查古典詳議具奏嗣王大臣等議覆臣等伏查帝王升祔太廟必有配享之臣所以表徳酬勲垂諸不朽也我
  大行皇帝統御寰區勤求治理深仁厚澤萬國均霑至於優恤大臣尤為篤厚凡有寸長足録無不仰叨
  恩奬而於公忠體國之臣尤必錫之
  殊榮隆以
  曠典如大學士鄂爾泰張廷玉者乆在
  聖明洞鑒之中是以特書
  諭㫖宻封内廷臣等伏查明太祖洪武二年以李善長等七人入太廟配享再查歴代遺詔史不備載而當洪武之時即命李善長等從祀自必仿傚前代曽
  有之成規理合謹遵
  諭㫖繕入
  遺詔臣等愚見如此是否有當伏𠉀
  聖訓奉
  諭㫖王大臣所議是欽此至是年春大學士鄂爾泰病
  故四月丙辰
  皇上諭大學士鄂爾泰公忠體國直諒持躬乆任邊疆茂著惠績簡預機務思日贊襄才裕經綸學有根柢不愧國家之柱石允為文武之儀型嚮用方殷倚毘正切去冬忽嬰痰疾朕心廑念選醫調治存問日頒今春病勢有加朕親往視加銜太傅冀其漸次獲痊不意竟至不起朕心深為震悼親臨祭奠特㫖輟朝二日披覽遺疏具見忠君愛國之悃忱尤為追念不置昔我
  皇考有配享
  太廟之遺詔著該部遵奉舉行
  十五年以定邊左副將軍固倫額駙喀爾喀扎薩克和碩超勇襄親王策凌配享
  廟廷二月己丑
  皇上諭定邊左副將軍固倫額駙喀爾喀扎薩克和碩超勇襄親王策凌以名藩尚主班崇懿戚在
  皇祖時即已宣力邊陲勲猷茂著
  皇考眷注優隆晉爵親王任專閫外身先血戰殄靖狡寇
  偉績丕昭益勤忠藎朕以王
  兩朝勲舊倚毘彌殷寄重長城倍加渥澤前聞遘疾遄命賜藥選醫令伊子馳驛侍奉復遣侍衛前往存問方期漸就痊可忽聞溘逝深為震悼特用加恩賜銀一萬兩治喪命貝勒羅卜藏侍衛徳山往奠茶酒允伊子所請扶櫬來京合窆固倫公主園寢到京之日朕親臨奠醊一應齊集典禮俱照宗室親王典禮行考諡建碑具如儀式自昔功臣勲戚侑食廟廷以王之功宜得配享
  太廟雖𫎇古親藩從未有與配享者朕以王功在王室名勒旗常簡在乆孚宜膺特典且令衆䝉古知朕崇奬賢勞中外一體俾共知感奮益切勸勉並照和碩怡賢親王之例崇祀賢良祠永垂秩祀以示朕酬庸展親優賢篤舊至意
  二十年以致仕大學士張廷玉配享
  廟廷四月壬子
  皇上諭致仕大學士張廷玉歴事
  三朝宣力年乆勤勞夙著受恩最深前以其年屆八旬精神衰憊特加體恤准令退休實朕優念老臣本懐至於配享
  太廟一事係奉
  皇考世宗憲皇帝遺詔遵行而恩禮攸隆則非為臣子者所可要請及朕賜詩為券又不親赴宫門謝恩自不得不示以薄譴用申大義今張廷玉患病溘逝要請之愆雖由自取
  皇考之命朕何忍違且張廷玉在
  皇考時勤慎贊襄小心書諭原屬舊臣宜加優䘏應仍謹
  
  遺詔配享
  太廟以彰我國家酬奬勤勞之盛典
  四十三年正月辛未
  命禮親王代善睿親王多爾衮鄭親王濟爾哈朗豫親王多鐸肅親王豪格克勤郡王岳託配享
  太廟是日奉
  諭㫖睦親彰善王政宜先繼絶昭忠聖經所重朕自臨御以來間日恭閲
  列祖
  列宗實録一冊因得備知
  祖宗創業艱難及爾時懿親藎臣勤勞佐命底定中原偉伐殊功實為從古所未有而當時䇿勲錫爵榮號崇封所以酧答者本從優厚迨其後或有及身縁事旋被降削者或有子孫承襲更易封號者迄今平情凖理若不為之溯述闡揚追復舊恩于心實冇所未惬因念睿親王多爾衮當開國時首先統衆入闗埽蕩賊氛肅清宫禁分遣諸王追殱流冦撫定疆陲一切創制規模皆所經畫尋即奉迎
  世祖車駕入都定國開基以成一統之業厥功最著顧以攝政有年威福不無専擅諸王大臣未免畏而忌之遂致沒後為蘇克薩哈等所搆授欵于其屬人首告誣以謀逆經諸王定罪除封其時我
  世祖章皇帝實尚在冲齡未嘗親政也夫睿王果萌異志則方兵權在握何事不可為且吳三桂之所迎勝國舊臣之所奉止知有攝政王耳其勢更無難號召即我滿洲大臣心存忠篤者自必不肯順從然彼誠圖為不軌無難潛鋤異己以逞逆謀乃不於彼時因利乗便直至身後以歛服僭用明黄龍衮指為覬覦之証有是情理乎况英親王阿濟格其同母兄也於追捕流賊回京時誆報李自成身死且不𠉀
  㫖班師睿王即遣員斥責其非並免王公等往迎之禮又因阿濟格出征時脅令巡撫李鑑釋免逮問道員及擅至鄂爾多斯土黙特取馬令議其罪降為郡王平日辦理政務秉公持正若此是果有叛志無叛志乎又
  實録載睿王集諸臣貝勒貝子公大臣等遣人語曰今觀諸王貝勒大臣但知諂媚於余未見冇尊崇
  皇上者予豈能容此昔
  太宗升遐嗣君未立英王豫王跪請予即尊位予曰爾等
  若如此言予當自刎誓死不從遂奉
  皇上纘承大統似此危疑之時以予為君子尚不可今乃
  不敬
  皇上而媚予予何能容自今以後有盡忠
  皇上者予用之愛之其不盡忠不敬事
  皇上者雖媚予予不爾宥也且云
  太宗恩育予躬所以特異於諸子弟者盖深信諸子之成
  立惟予能成立之毎覧
  實録至此未嘗不為之墮淚則王之立身行事實能篤忠
  藎感
  厚恩深明君臣大義尤為史冊所罕覯使王彼時如宋太宗之處心積慮則豈肯復以死固辭而不為邪説揺惑耶乃令王之身後乆抱不白之寃于泉壤心甚憫焉假令當時王之逆迹稍有左騐削除之罪果出于我
  世祖聖裁朕亦寧敢復翻成案乃實由宵小奸謀搆成寃
  獄而王之政績載
  實録者皆有大功而無叛逆之跡又豈可不為之昭雪乎昨于乾隆三十八年因其塋域乆荒特勅量為繕葺並准其近支以時祭掃然以王之生平盡心王室尚不足以慰彼成勞朕以為應加恩復還睿親王封號
  追諡曰忠補入
  玉牒並令補繼襲封照親王園寢制度修其塋墓仍令太常春秋致祭又如豫親王多鐸從睿親王入闗肅清京輦即率師西平流冦南定江浙實為開國諸王戰功之最乃以睿親王之誣獄株連降其親王之爵其後又改封信郡王雖至今承襲罔替但以王之勲績超邁等倫自應世祚原封以彰殊眷豈可以風影微𤯝輒加貶易乎朕以為應復其原封又諸王中披堅執鋭拓土開疆共成一統之業者如禮親王代善後改封康親王鄭親王濟爾哈朗後改封簡親王肅親王豪格後改封顯親王克勤郡王岳託後改封平郡王當時俱茂著壯猷克昭駿烈載在宗盟今其子孫所襲均非始封之名外人不知妄疑宗藩當國家締造時有大勲勞而後裔均不得長延帶礪似為闕典何以垂貽奕禩示酧庸追本之義朕以為應復其原號著交軍機大臣會同宗人府悉心妥議具奏再配享
  太廟諸王僅有通逹武功慧哲宣獻四郡王其
  太祖
  太宗
  世祖時戮力行間櫛風沐雨之親藩如前所舉數人皆未之及蓋由當時議禮親王各懐私意遂爾沒其勛伐不得同侑馨香豈足以彰公道所有睿親王禮親王鄭親王豫親王肅親王克勤郡王俱著補署牌位配享
  太廟用以妥功宗而昭渥典并將此通諭知之欽此嗣宗人府㑹同軍機大臣議奏禮親王睿親王鄭親王豫親王肅親王克勤郡王奉
  㫖配享
  太廟所有東廡序次禮親王應在宣獻郡王之下睿親王
  等以次列叙奉
  諭㫖依議
  功臣配享入
  廟儀禮部承
  㫖具疏行工部製神主龕座祭案具製成擇吉鐫字如式恭遇四時大饗前期遣官一人祗告
  太廟如常儀是日太常寺官入
  廟設龕座於配饗之次陳俎豆鑾儀衛設采亭於工部堂露臺上奉神主遣官一人諸王以郡王功臣以大臣詣工部奉主置采亭内民校舁行前列御仗王吾仗功臣引仗自工部中門出鴻臚寺官二人乗馬前引遣官從至東長安門王至 天安門御仗采亭止遣官自亭奉主鴻臚寺官二人導引由東長安左門入
  端門左門至
  太廟㦸門右門自街門入皆由右出鴻臚寺官止太常寺官引至甬道右拜位王階上功臣階下北面立遣官置主於拜位代行三跪九叩禮畢奉神主興奉安於配享之次王東廡功臣西廡行三叩禮退







  皇朝文獻通考卷一百十五
<史部,政書類,通制之屬,皇朝文獻通考>



  欽定四庫全書
  皇朝文獻通考卷一百十六
  宗廟考
  奉先殿
  順治十三年十二月
  世祖章皇帝命建
  奉先殿
  景運門之東北為
  奉先殿西門曰
  誠肅門正門曰
  奉先門
  前殿
  後殿均九間南嚮如
  太廟寢制中為堂以聨前後繚以周垣左列
  神庫前列
  神厨
  等謹按是月戊戌
  世祖章皇帝諭禮部朕考徃代典制嵗時致享必於太廟至於晨昏謁見朔望薦新節序告䖍聖誕忌辰行禮等事皆另建有奉先殿今制度未偹孝思莫伸朕心歉然爾部即察明舊典具奏嗣經部奏准以明年正月庚
  午興工
  十四年正月癸亥定初安
  奉先殿神位祭儀禮部奏初奉安
  神位於
  奉先殿
  皇上親詣致祭内大臣侍衞内府官隨行禮太常寺贊禮官贊禮樂舞生作樂是日早内府官陳設祭品於各
  神位前執事官贊禮官樂舞生各司其事内大臣侍衛内
  府官咸朝服詣
  奉先殿門外兩傍序立候陳設畢
  上御禮服陞輿至設立
  神位處降輿詣各
  神位前一跪三拜恭請
  神位捧各
  神位内府官一跪三叩奉安各
  神位於亭内畢
  上行一跪三拜禮捧
  神位官隨行禮畢内府官舉
  神位亭前行由中門出詣
  奉先殿
  上乗輿隨行内大臣侍衛内府官俱於
  奉先殿門外跪迎
  上至
  奉先殿門外降輿隨
  神位亭入内大臣侍衛内府官隨
  上至
  奉先殿院中分班侍立安
  神位亭於
  奉先殿丹陛畢引禮官導
  上詣
  神位前行一跪三拜禮恭捧
  神位内府官隨各詣
  神位前跪三叩捧
  神位隨
  上詣
  前殿奉安
  神位畢
  上行一跪三拜禮捧
  神位官隨行禮畢退
  上就拜位立贊禮官贊樂舞生就位執事官各司其事引
  禮官奏就位導
  上進前立贊禮官贊迎神協律郎贊奏開平之章樂作引
  禮官贊跪叩興
  上行三跪九拜禮興内大臣侍衛内府官隨行三跪九叩禮畢樂止贊禮官贊獻帛行初獻禮協律郎贊奏夀平之章樂作司帛官捧帛詣獻帛案東傍立司爵官捧爵詣各
  神位東西傍立引禮官贊詣前捧帛官跪
  上詣帛案前引禮官贊跪
  上跪贊獻帛
  上受帛獻於
  神位前案上興引禮官導
  上詣獻爵處捧爵官跪引禮官贊獻爵
  上立受爵獻於
  神位前案上引禮官贊如獻帛儀次第於各
  神位前獻畢
  上復拜位立樂止贊禮官贊行亞獻禮協律郎贊奏嘉平之章其獻爵如初獻儀樂止贊禮官贊行終獻禮協律郎贊奏雍平之章其獻爵如亞獻儀畢樂止贊禮官贊徹饌協律郎贊奏熙平之章樂止贊禮官跪贊禮畢
  陞宫即跪處三叩退立協律郎贊奏成平之章引禮官贊
  跪興叩
  上行三跪九拜禮興内大臣侍衛内府官隨行禮樂止贊
  禮官贊捧帛詣燎位捧帛官詣
  神位前跪三叩捧帛送燎引禮官導
  上退立於東西向捧帛過引禮官導
  上復位立𠉀帛燎半引禮官贊禮畢導
  上出
  殿樂作
  上出
  殿立於簷下東傍西嚮内大臣侍衛内府官侍立兩傍
  樂止俟供獻等物徹畢
  上復入
  殿詣
  神位前跪三拜恭捧
  神位捧各
  神位内府官詣所捧
  神位前跪三叩恭捧
  神位隨
  上送至
  後殿内奉安
  神位捧
  神位官亦奉安各
  神位
  上行一跪三拜禮捧
  神位官各於
  神位前一跪三叩畢
  上出陞輿還
  宫以後
  親詣致祭俱行家人禮内大臣侍衛内府官不與陪祀太常寺贊禮官樂舞生俱不用應令内府官贊禮作樂如前行禮致祭之先
  上親請
  神位奉安
  祀殿祭畢
  上仍親奉安
  後殿行禮其元旦冬至嵗暮
  皇太后萬夀
  皇上萬夀係大節諸冊封係大禮及月朔望俱應親詣致祭内府官贊禮作樂其供獻應與
  太廟大祀儀同立春上元四月初八端陽重陽係尋常節親詣致祭不贊禮作樂忌辰清明霜降十月朔係哀慕日
  
  親詣致祭不贊禮作樂七夕不致祭止如常供獻中元中秋係望日常祭日期不必重行每月隨時薦新
  上躬詣供獻但係常例供獻不必請
  神位於
  前殿即於
  後殿供獻
  上享
  太廟或祭畢俱應上香燭於
  奉先殿行躬告禮
  上親詣
  奉先殿行祭禮之期如遇
  親祭
  壇
  廟應遣内府官一員於
  奉先殿行祭禮如
  上不親詣
  壇
  廟遣官致祭
  上仍應親詣
  奉先殿行禮致祭得
  㫖
  奉先殿初次行禮宜用祝文餘俱如儀
  十一月
  奉先殿告成恭奉
  太祖承天廣運聖徳神功肇紀立極仁孝武皇帝神主孝慈昭憲純徳貞順成天育聖武皇后神主
  太宗應天興國𢎞徳彰武寛温仁聖睿孝文皇帝神主孝端正敬仁懿莊敏輔天協聖文皇后神主奉安奉先殿是日
  世祖章皇帝親詣恭安
  神位讀祝大饗如正月所定祭儀行
  十七年三月辛巳定
  奉先殿祫祭禮先是辛未
  諭禮部
  奉先殿祀
  太祖
  太宗神位未及併祀
  四祖於朕孝思未展今稽舊制嵗終祫祭之外有奉先殿祫祭之禮以後元旦
  皇太后萬夀及朕夀節俱照例祭告奉
  太廟後殿
  四祖神牌於
  奉先殿與
  太祖
  太宗合享位次照
  太廟祫祭禮祀畢仍恭迎
  神牌於
  太廟後殿至是禮部議奏
  奉先殿祫祭禮
  四祖神位座次照
  太廟嵗終祫祭禮祭前一日太常寺奏請遣官一員祗告太廟禮儀院奏請遣官一員祗告
  奉先殿祭日遣官八員恭請
  四祖暨
  后神牌自
  太廟迎入
  奉先殿祭畢仍恭送
  神牌還
  太廟後殿從之
  五月改建
  奉先殿是月壬申
  諭工部
  奉先殿享祀
  九廟稽考徃制應除東西夾室行廊中建敞殿九間斯合制度前興工時該衙門未加詳察連兩夾室止共造九間殊為不合今宜於夾室行廊外中仍通為敞殿九間以合舊制爾部即㑹同宣徽院詳議並擇興工日期具奏
  八月己酉以
  追封
  皇貴妃為
  皇后遣官祗告
  奉先殿是月壬寅
  皇貴妃薨甲辰
  世祖章皇帝諭禮部皇貴妃董鄂氏於八月十九日薨逝奉
  聖母皇太后諭㫖皇貴妃佐理内政有年淑徳彰聞宫闈式化倐爾薨逝予心深為痛悼宜追封為皇后以示褒崇朕仰承
  慈諭特用追封加之諡號諡曰孝獻莊和至徳宣仁温惠端敬皇后其應行典禮爾部詳察速議具奏丙午禮部
  議奏應撰玉
  册玉
  寳並造香
  册香
  
  諡號裱用黄絹欽天監擇吉遣官祗告
  奉先殿是日即行
  追封禮越三日具
  
  寳
  追封
  册文曰朕惟治隆内則史稱淑徳之祥化始深宫詩誦徽音之嗣歴稽徃牒咸有嘉謨若夫睿質夙昭允協符於坤極榮名未偹宜追鍚於瑶編爰展哀悰以彰惠問爾皇貴妃董鄂氏肅雍徳茂淑慎性成克令克柔安貞叶吉惟勤惟儉静正垂儀孝養孔䖍愉惋順
  慈闈之志恪共彌劭贊襄端椒寢之風方期永式於璇房詎意俄升夫仙馭凡兹九㝢同深月掩之驚矧余一人益重鑑亡之痛嗟掖庭之失助傷令範之云遐露泫風迴感凄清於素節幃虛殿迥悵窅邈於雲程不褒琬琰之章曷著珩璜之度是以
  慈懷殷眷
  懿命重申朕仰奉
  徳音特隆殊典追封為皇后錫 --(右上『日』字下一横長出,類似『旦』字的『日』與『一』相連)之玉冊玉寳載加顯號用表遺徽諡曰
  孝獻莊和至徳宣仁温惠端敬皇后嗚呼彤史徒馨恫音容之遂隔丹綸用賁顧䄖翟而增悲榮哀之禮斯崇軫悼之思逾切𢎞兹寵制貽厥芳型
  寳文曰
  孝獻莊和至徳宣仁温惠端敬皇后之寳
  等謹按
  孝獻莊和至徳宣仁温惠端敬皇后神位奉安於孝陵饗殿嵗時配食如儀兹特紀
  追封之祭
  奉先殿而
  冊文
  寳文亦恭録於右
  十八年正月
  聖祖仁皇帝定
  奉先殿祭典是月癸亥
  諭禮部及議政王貝勒大臣等禁中設立
  上帝壇
  奉先殿著查歴代有無舊例定議具奏尋議覆歴代舊制
  祗有冬至祀
  天於南郊宫中
  上帝壇應請罷祭至
  奉先殿應照前明洪武三年例朝夕焚香朔望瞻拜時節獻新生忌致祭用常饌行家人禮從之
  十一月己亥恭奉
  世祖體天隆運英睿欽文大徳𢎞功至仁純孝章皇帝神主升祔
  奉先殿是日升祔
  太廟禮成
  聖祖仁皇帝詣
  奉先殿奉安
  神位行大饗禮如儀
  康熙元年四月丙辰以恭加上
  太祖髙皇帝
  孝慈髙皇后
  太宗文皇帝
  尊諡修飾
  神牌安奉
  聖祖仁皇帝親詣行禮
  六年十一月己未恭奉
  孝康慈和莊懿恭惠崇天育聖皇后神主入
  奉先殿先是七月己未福建道御史常錫印疏言慈和皇太后誕育
  聖躬既上
  尊號而
  神牌猶奉於
  陵寢
  廟祀大典未聞議及請
  勅禮部詳稽舊典崇祀擇吉舉行時禮部尚書黄機同日
  上請
  命一併議奏九月乙巳禮部㑹同内院恭議
  孝康慈和莊懿恭惠崇天育聖皇后神牌奉入
  奉先殿應於
  世祖章皇帝神位之右奉安得
  㫖是是日
  聖祖仁皇帝親詣行禮
  九年七月丁夘恭奉
  孝康慈和莊懿恭惠崇天育聖章皇后
  奉先殿是日
  聖祖仁皇帝御禮服恭捧
  神牌奉安致祭行禮如常儀
  十四年正月己邜升祔
  仁孝皇后神主於
  奉先殿先是十三年五月辛未
  聖祖仁皇帝諭禮部皇后赫舍里氏作配朕躬已經十載上事
  太皇太后
  皇太后克盡誠孝佐朕内治尤極敬勤節儉居身寛仁逮下宫闈式化淑徳彰聞兹於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日崩逝惓懐懿範痛悼彌深宜有稱諡以垂永乆著内閣翰林院㑹同擬奏尋恭議上
  大行皇后
  尊諡曰
  仁孝皇后得
  㫖是六月己未遣官告
  廟庚申
  聖祖仁皇帝素服御
  太和門遣和碩康親王傑書和碩莊親王博果鐸齎册寳詣鞏華城
  册諡
  大行皇后
  皇帝制曰朕惟王化肇於閨門洵藉内庭之助陰教成於宫壼尤資后徳之賢故皇英嬪而帝道興任姒歸而王圖永緬稽淑行載籍攸存惟翬服之有光斯彤管其紀盛聿彰令聞爰著徽稱皇后赫舍里氏毓自名門躬全懿範作朕元配正位中宫慈惠本乎性成柔嘉惟則温恭篤於天賦禮度攸嫻主雅化於閨闈表芳型於海宇勤
  兩宫之孝養婉以承顔遇九御以寛和恩能逮下蘋蘩時飭克佐精誠澣濯常衣允昭節儉箴規之益贊宵旰而彌勤貞順之風御家邦而式化方期永綏福履詎意頓隔音容月掩椒塗鑑亡蘭殿朕心傷悼率土悲哀懐哲思賢惓徽音於靡盡揚休宣譽垂鴻號於無疆彛典式遵崇褒用鍚特以册寳諡曰
  仁孝皇后於戲聖善𢎞宣奕世頌禕褕之盛母儀偹羙千秋耀琬琰之輝靈其有知膺兹光寵
  寳文曰
  仁孝皇后之寳
  等謹按
  册諡
  皇后之禮升祔
  奉先殿兹恭録
  冊文
  寳文備載是門
  十八年四月癸酉升祔
  孝昭皇后神主於
  奉先殿先是十七年三月癸酉
  聖祖仁皇帝諭禮部皇后鈕祜禄氏端懿夙著作配朕躬奉事
  太皇太后
  皇太后恪恭婉順殫竭孝忱正位宫闈節儉寛仁克襄内治芳型伊始淑徳彌彰兹於康熙十七年二月二十六日崩逝追念壼儀良深痛悼宜有稱諡以垂永乆著内閣翰林院㑹同擬奏尋議上按諡法慈惠愛親曰孝聖
  聞昭逹曰昭
  皇后天性純孝睿徳懋昭允足垂範萬世臣等愽詢羣議
  載考彛章謹擬
  尊諡曰
  孝昭皇后得
  㫖依議閏三月辛酉行
  冊諡禮
  皇帝制曰朕惟正兩儀之位資始允藉夫資生端萬化之原治外必先於治内故壼政修而家邦永頼坤貞著而品物咸享緬懐懿淑之隆益念匡襄之徳徽音長在盛典宜崇咸由紀美於休稱始克流光於奕世皇后鈕祜禄氏夙承華閥聿茂令儀暨正宫闈作朕良配履和思順端恪本於天懐體巽居謙温莊發乎至性奉
  兩宫之定省愉婉彌殷襄
  九廟之馨香敬共加篤衣疏服澣首𢎞儉樸之風夜寐夙興克佐旰宵之治惇五常而仁能逮下循四教而慎以禔躬覽史披圗既嫓徽於彤管含章藴美洵叶吉於黄裳何圖掖殿之旋虛深痛儀型之永逝載考追崇之典式稽節惠之文諡以尊名表慈惠愛親之實詞難罄媺兼聖聞昭逹之休懿徳聿彰鴻名無忝特以冊寶諡曰
  孝昭皇后於戲炳丹青於百代至行堪師垂琬琰於千秋芳規丕著哀榮斯極寵命宜承
  寳文曰
  孝昭皇后之寳
  十八年五月以改營
  奉先殿遣官祗告恭奉
  列祖
  列后神牌暫安
  太廟
  二十年二月甲午以
  奉先殿工竣遣官祗告
  太廟乙未恭奉
  列祖
  列后神牌還御是日
  聖祖仁皇帝親詣致祭行禮
  二十七年十月辛酉恭奉
  孝莊仁宣誠憲恭懿翊天啟聖文皇后神主升祔奉先殿是日
  聖祖仁皇帝親詣奉安
  神位致祭行禮如儀
  二十八年十一月辛酉升祔
  孝懿皇后神主
  奉先殿先是七月己酉
  聖祖仁皇帝諭禮部皇后佟氏淑徳夙成芳徽懋著侍奉皇太后克盡孝誠撫育諸子悉均慈愛禔躬敬慎御下寛仁式偹儀型宫闈胥化頃遵
  慈諭作配朕躬尚期内治之永襄何意沉疴之難起兹於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初十日崩逝睠懐懿範痛悼良深宜有稱諡以垂永乆著内閣翰林院㑹同擬奏尋恭議上
  大行皇后
  尊諡曰
  孝懿皇后得
  㫖依議九月甲寅遣官祭告
  太廟乙夘
  命和碩簡親王雅布多羅信郡王鄂札齎冊寶上大行皇后尊諡
  皇帝制曰道𢎞地載六宫資陰教之修化始人倫萬國仰母儀之重壼闈擅媺音足嗣於前徽圖史流馨徳常新於奕禩皇后佟氏英鍾戚畹瑞衍名宗克秉淵心協女箴之婉娩式昭玉度本天賦之温莊自媯水以嬪虞比周京之纘女佐晨昏而將敬勤著鷄鳴溥鞠育以宣慈慶貽麟定仁能逮下木樛曲以堪縈志在進賢荇参差而必采世方逢乎豐豫儉徳滋彰名已冠乎宫庭謙懐彌篤珮環有節恒贊宵衣織紝惟勞允師内職二南之風繼軌九御之屬傾心乃正坤維洵推哲配褘褕初御方期延祉於長秋繐悵旋陳遽悼韜輝於永夜雖此日之芳華易謝而千年之令譽靡窮考古𢑱章稱兹顯諡聿煥丹青之采丕揚金石之光特以册寶諡曰
  孝懿皇后於戲溯淑型於桂館嫓美姜任播嘉則於瓊章垂聲穹壤榮哀備具寵渥祗承
  寳文曰
  孝懿皇后之寳至是庚申
  聖祖仁皇帝親詣祗告
  三十八年十二月壬午重定
  奉先殿祫祭禮是日
  聖祖仁皇帝諭元旦諸臣俱齊人衆煩擾從
  太廟請捧
  四祖神牌徃來朕心不安内閣㑹同内務府禮部太常寺考明代典禮議奏尋議覆明代奉先殿並無從太廟請
  捧神牌之儀嗣後請遇元旦
  聖節
  奉先殿行禮時恭迎
  太廟後殿
  四祖神牌至
  奉先殿行禮之處停止即於
  太廟後殿照
  奉先殿典禮供帛酒籩豆讀祝官遣官致祭從之
  五十七年十二月乙未恭奉
  孝惠仁憲端懿純徳順天翊聖章皇后神主升祔奉先殿是日遣和碩誠親王允祉恭代行禮
  雍正元年七月癸巳以加上
  列祖
  列后
  尊諡恭修飾
  奉先殿神牌遣官行禮
  九月庚辰恭奉
  聖祖合天𢎞運文武睿哲恭儉寛裕孝敬誠信功徳大成仁皇帝神主
  孝誠恭肅正惠安和儷天襄聖仁皇后神主
  孝昭静淑明惠正和欽天順聖仁皇后神主
  孝懿温誠端仁憲穆奉天佐聖仁皇后神主
  孝恭宣惠温肅定裕贊天承聖仁皇后神主升祔奉先殿是日升祔
  太廟禮成
  世宗憲皇帝更禮服詣
  奉先殿恭捧
  聖祖仁皇帝神牌諸王恭捧
  四后神牌奉安於
  奉先殿行致祭禮如朔望大祭儀
  等謹按
  孝誠仁皇后
  孝昭仁皇后
  孝懿仁皇后神主前此已先後升祔至是年八月己未恭
  
  大行皇太后
  尊諡曰
  孝恭宣惠温肅定裕贊天承聖仁皇后越九月庚辰恭奉聖祖仁皇帝暨
  四后神主同祔
  太廟禮成復行升祔
  奉先殿之禮
  三年五月丙辰恭修飾
  奉先殿神牌欽天監敬擇是月十九日申時修飾禮部奏
  派内務府大臣行禮恭捧
  神牌交承修官敬謹修飾
  八月丙戌以
  孝恭仁皇后大䘮三年禮終
  世宗憲皇帝躬享
  奉先殿釋服即吉先是七月己酉
  諭禮部據奏八月二十三日
  皇妣孝恭仁皇后服制期滿請照
  皇考聖祖仁皇帝釋服之禮祫祭
  太廟頒諭中外等語朕疊遭
  皇考
  皇妣大事追念㒺極恩深莫由仰報三年以來祗於宫禁中齋居素服黙盡思慕哀戚之忱非敢自謂遵循古禮更不欲宣播於衆也父母之䘮人子之心則一而帝治之禮國家之制則殊今八月二十三日屆
  皇妣孝恭仁皇后釋服之期著擇日於
  奉先殿告祭自行家禮至於頒諭中外可不必行是日禮
  
  世宗憲皇帝御
  乾清宫召諸王大臣入見
  垂淚諭曰父母之恩鞠育顧復為人子者終身仰報不盡而朕荷
  皇考
  皇妣教育之恩尤為至深至厚誠所謂欲報之徳昊天罔極也三年之中如祭祀朝㑹國家大禮不可曠缺朕不得已勉從諸大臣之請照例舉行不過於宫中持服以黙盡其心而究未能盡此心於萬一也日月易邁已屆三載禮制有定而朕心無窮此一領素服朕衣之三年今日更換不勝悽愴之至朕之一念豈但三年固結於中即終身之乆亦斷不能忘也
  九年十二月己亥恭上
  孝敬皇后
  尊諡遣顯親王衍潢理親王𢎞晢行禮先是十月甲午世宗憲皇帝諭禮部皇后那拉氏作配朕躬經四十載奉事
  皇祖妣孝惠章皇后
  皇考聖祖仁皇帝
  皇妣孝恭仁皇后克盡孝忱深䝉
  慈愛服膺朕訓歴乆而敬徳彌純懋著坤儀正位而小心益至居身節儉待下寛仁慈惠播於宫闈柔順發於誠悃昔年藩邸内政聿修九載宫中徳輝愈耀兹於雍正九年九月二十九日崩逝惓惟壼職襄贊多年追念懿徽良深痛悼宜加稱諡以永休光著内閣翰林院擬奏
  尋議上恭惟
  大行皇后肅雍徳懋慈惠性成孝道盡於庭闈𫎇聖心之慈愛内則修於中閫佐
  帝治以勤勞至敬允合乎坤儀厚徳祗承夫乾健謹按諡法慈惠愛親曰孝夙興恭事曰敬恭擬
  皇后尊諡曰
  孝敬皇后得
  㫖依議至是行
  册諡禮
  皇帝制曰地𢎞厚載承乾道以時行月炳陰暉助曦輪而垂照正位彰母儀之盛化茂周南禔躬備婦徳之全名髙媯汭式稽令典宜表徽稱皇后那拉氏毓質粹和秉心柔順蘭閨式訓蹈女史之規型朱邸來嬪嫻天潢之禮度問安内殿盡孝謹於
  先皇侍宴禁闈奉懽愉於
  母后逮登大寳爰陟坤寧處貴逾謙居尊彌懋深懐恪敬凛夙夜於椒庭永念兢勤贊儆咨於黼座恩流九御頌樛木之慈仁儉率六宫敦葛覃之澹約禕衣肅穆方期福履之綏璜珮渺茫忽感音容之隔乃頒綸命聿詔近臣考諡法之相符詢僉謀而惟允特以册寶諡曰
  孝敬皇后於戲播鴻聲於萬國采煥金函揚媺行於千秋光騰瑶牒祗膺寵賁用具哀榮
  寳文曰
  孝敬皇后之寶
  等謹按
  孝敬皇后
  册諡之禮時在田村
  饗殿舉行至十三年九月恭加上
  尊諡乾隆二年三月始與
  世宗憲皇帝同升祔
  奉先殿
  十二年八月
  飭嚴稽察是月庚戌内務府總管和碩莊親王允禄等奏奉先殿祭祀之期御史三保等於不應稽察時入殿稽察
  請交部嚴察議奏奉
  諭内務府總管此奏甚屬悖謬稽察豈有一定之時不拘何時俱可稽察况三保等入内稽察並非正行
  祭祀之時據伊等所叅是不欲令監察官稽察也即欲將三保等叅亦不至於嚴加察議著將允禄等交部嚴察議奏
  十三年
  命增定上香儀如
  太廟禮
  乾隆元年三月丙申以加上
  列祖
  列后
  尊諡恭修飾
  奉先殿神牌遣官行禮
  二年三月癸巳恭奉
  世宗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寛仁信毅大孝至誠憲皇帝神主
  孝敬恭和懿順昭惠佐天翊聖憲皇后神主升祔奉先殿是日升祔
  太廟禮成巳時
  皇上更禮服御補服由
  景運門出至
  誠肅門外降輿至恭修
  神牌處詣
  神位前跪行三拜禮和親王𢎞晝於槅扇外隨行禮畢上恭捧
  世宗憲皇帝神牌和親王𢎞晝恭捧
  孝敬憲皇后神牌隨後由
  奉先殿東門入升月臺正面東階進
  殿東槅扇奉安
  世宗憲皇帝神牌於西二間南嚮第一位
  寶座上行禮畢
  上就拜位立贊引官跪奉
  孝敬憲皇后升祔
  奉先殿叅拜
  世宗憲皇帝和親王𢎞晝恭捧
  孝敬憲皇后神牌奉安於拜褥上由西槅扇退出上行三跪九拜禮畢恭捧
  孝敬憲皇后神牌奉安於西二間第二位
  寳座上行禮畢
  上就位行升祔
  奉先殿致祭禮如朔望大祭儀
  七月乙巳以修
  奉先殿興工恭奉
  列祖
  列后神牌暫安
  太廟是日
  皇上親詣
  奉先殿祗告
  十月戊申以
  奉先殿工竣恭奉
  列祖
  列后神牌還御是日辰時
  皇上出
  景運門外跪迎
  神牌隨至
  奉先殿致祭行禮
  十七年十月乙未升祔
  孝賢皇后神主於
  奉先殿先是十三年四月乙夘禮部恭議上
  大行皇后
  尊諡曰
  孝賢皇后一應典禮照例舉行得
  㫖依議五月甲辰
  皇上御
  太和門
  閲視
  大行皇后
  冊
  
  皇帝制曰内治丕昭夙播周南之雅化坤儀懋著宣揚媯汭之芳聲稽茂典於容臺易名綦重備鴻章於閟寢命册攸崇琬刻初呈瑶緘永煥惟
  皇后祥鍾勲族教秉名宗柔嘉協圖史之規淑慎表珩璜之度荷
  皇考之慈命作配朕躬䝉
  皇妣之褒稱深嘉至性聿自坤寜正位每宵旰之相資常
  
  萱殿承懽實凊温之是代奉
  神靈之統克嗣徽音端宫府之型𢎞宣令聞禮修繭館儉勤則躬曵練衣恩洽椒塗仁恕則澤均樛木綜平生之懿行莫罄揄揚薦壹惠之鴻名用垂乆逺式循彛典爰布明綸在昔黔婁諡定於其妻亦越展禽誄傳於乃婦蓋由伉儷之篤匪朝伊夕以相從斯能纎悉無遺有美而文之備至追思
  皇后之淑徳惟朕知之為最深疇咨諡典之隆稱自朕衡之而允協惟賢與孝實乃兼優曰孝且賢詞無溢美兹以册寳諡曰
  孝賢皇后於戲闡揚至行寸心可信於千秋約舉大端兩字實該夫衆善金章龍紐蘭官之寳器猶新香檢鸞書黼帳之琅函肇設祗膺寵賁黙鍳追思哀哉
  寳文曰
  孝賢皇后之寳至是年七月乙亥和碩莊親王允禄等
  奏禮工二部合奏
  孝賢皇后升祔
  太廟
  奉先殿一摺臣等伏查
  本朝康熙十三年
  孝誠仁皇后山陵禮畢升祔
  奉先殿未祔
  太廟縁
  本朝既建
  奉先殿與
  太廟同尊是以
  孝誠仁皇后大禮酌定升祔
  奉先殿以安神爽臣等原議
  孝賢皇后神牌升祔
  太廟祗係據依戴禮今敬謹詳考具奏伏𠉀
  訓示奉
  諭㫖
  孝賢皇后神主遵照
  孝誠仁皇后之例奉安
  奉先殿前一日甲午
  皇上以
  孝賢皇后升祔
  親詣
  奉先殿祗告
  四十二年五月乙丑恭奉
  孝聖慈宣康惠敦和敬天光聖憲皇后神牌升祔奉先殿是日升祔
  太廟禮成巳時
  皇上更禮服御補服由
  景運門至
  誠肅門外降輿進
  神庫内詣
  孝聖憲皇后神位前行一跪三拜禮恭捧
  孝聖慈宣康惠敦和敬天光聖憲皇后神牌由
  奉先殿東門入升月臺正面東階進
  殿東槅扇奉安
  孝聖憲皇后神牌於
  孝敬憲皇后之次
  寳座上行一跪三拜禮畢
  上就位行升祔
  奉先殿致祭禮如朔望大祭儀
  等謹按升祔
  奉先殿之禮屆期内務府執事官預至
  後殿恭請
  列聖
  列后神牌奉安於
  前殿寶座禮畢仍恭奉
  還御寢室是日惟
  孝賢皇后神牌不請御
  前殿
  皇上行禮畢派
  皇子一人恭捧
  孝聖憲皇后神牌進
  後殿先時又派
  皇子一人恭捧
  孝賢皇后神牌出至穿堂祗竢𠉀
  孝聖憲皇后神牌至恭捧
  孝賢皇后神牌跪接𠉀過隨行進右第二間
  寢室恭捧
  孝聖憲皇后神牌至中向上立恭捧
  孝賢皇后神牌東傍西向立贊引官跪奏
  孝聖憲皇后升祔
  奉先殿後殿神龕㕘拜
  世宗憲皇帝
  孝敬憲皇后
  皇子恭捧
  孝聖憲皇后神牌跪安於拜褥上恭代行三跪九叩禮贊
  引官跪奏請
  孝聖憲皇后神牌陞
  寳座
  皇子恭捧
  孝聖憲皇后神牌奉安於
  世宗憲皇帝神牌之右行禮如常儀畢贊引官跪奏孝賢皇后叅拜
  孝聖憲皇后
  皇子恭捧
  孝賢皇后神牌跪安於拜褥上恭代行三跪九叩禮畢
  贊引官跪奏
  孝賢皇后神牌還御寢室
  皇子恭捧
  孝賢皇后神牌御左第三間寢室行禮如常儀
  四十八年十月丙子
  上以四詣
  盛京恭謁
  祖陵禮成
  回鑾告祭
  奉先殿先是九月己亥奉
  諭㫖朕於十月十七日回鑾十八日告祭
  奉先殿在
  前殿行禮所有祭文交翰林院另行敬謹撰擬至是親詣行禮如朔望大祭儀
  祭文曰祥開豐鎬景仰
  垂模禮備苾芬肅將成事昨日以時巡豳館祗謁橋山瞻
  締造之丕圖抒覲揚之夙悃謹尊藏乎
  
  寳慶鞏固於金湯臨朝㑹而緬想
  聲𤫊撫盈寧而常涵
  惠澤恪遵彛典還覿
  閟宫凛億禩之纉承彌殷繩
  武紹
  五朝之佑啟特重申禋敬展吉蠲䖍申昭告伏祈聖鑒謹言
  等謹按我
  朝建
  奉先殿崇祀
  列祖
  列后凡遇
  聖誕忌辰朔望令節以及
  冊立
  冊封
  謁
  
  巡狩
  回鑾諸大慶典莫不以時祭告䖍申拜謁然情展家庭
  皆於
  後殿行禮上香故不備書兹恭逢我
  皇上四詣
  盛京恭謁
  祖陵禮成
  回鑾涓吉昭告特於
  前殿行禮念
  前徽而紹
  先猷覲
  耿光而揚
  大烈
  道隆繼述禮重申禋
  聖孝之崇允足垂則萬古故恭紀之以昭
  
  武饗
  親之盛典焉














  皇朝文獻通考卷一百十六



  欽定四庫全書
  皇朝文獻通考卷一百十七
  宗廟考十一
  奉先殿
  享
  奉先殿儀日獻食月薦新朔望朝謁時節展拜出入啟告
  恭遇
  列祖聖誕
  列祖
  列后忌辰及諸令節慶典則於
  後殿上香行禮恭遇
  皇太后萬夀
  皇帝萬夀元旦冬日至及
  國有大慶則恭奉
  列祖
  列后神位於
  前殿祭饗恭遇
  親饗前期三日
  皇上齋執事各官咸致齋前一日内務府掌儀司官進
  祝版祝文隨事撰擬
  神庫割牲瘞毛血潔治祭品各如儀屆日昧爽内監啟
  寢室神龕執事官公服入
  殿然炬明鐙具登鉶簠簋籩豆之實陳於案各以其序殿中少西北向設祝案東西序各設尊案分陳香盤奉先制帛  皇后祔饗用素帛尊爵篚冪勺具均如
  太廟時饗儀司祝司香以内務府官充司帛司爵以侍衛充各以其職為位樂部率太常協律郎陳中和韶樂於殿階上分東西懸樂舞在其次司祝詣
  神庫祝案前跪三叩恭奉祝版興贊禮郎二人引由
  奉先殿中門入
  殿中門跪安於祝案三叩興退内務府官省齍畢分詣後殿
  寢室前跪上香三叩興恭奉
  列聖
  列后神位以次行如遇
  皇后祔饗内務府上香行禮恭奉
  神位隨行内監執鐙左右導引至
  前殿入中門以次奉安於
  寶座
  列聖
  列后位均南向
  皇后祔位東位西向奉安畢詣各香案前跪叩如初儀
  司拜褥官豫布
  皇帝拜褥於
  殿門内正中及各
  神位前内監設盥盤於
  奉先門左階下屆時掌儀司官詣
  乾清門告時侍衛轉奏
  皇帝補服乗輿出宮前引後扈如常儀出
  景運門至
  誠肅門降輿贊引對引太常寺卿二人恭導
  皇帝入
  奉先左門内監跪奉盥盤帨巾如儀
  皇帝盥畢贊引對引恭導
  皇帝陞左階入
  殿左門詣拜位前北向立豹尾班侍衛止立階下前引大臣止立階上均東西面後扈大臣隨入僉立於
  皇帝拜位後左右典儀贊樂舞生登歌執事官各共迺
  職武舞執干戚進贊引奏就位
  皇帝就位立典儀贊迎
  神司香奉香以次進至各案前祗竢司樂贊舉迎神樂奏貽平之章樂詞與   太廟時饗同後倣此樂作贊引奏詣香案
  前暨對引官恭導
  皇帝詣
  太祖髙皇帝香案前對引官至祝案前止立司香跪贊引
  奏跪
  皇帝跪奏上香司香進香
  皇帝上炷香三上瓣香興以次詣
  列聖案前上香如前儀畢贊引奏復位暨對引官恭導皇帝復位立贊引奏跪拜興
  皇帝行三跪九拜禮興贊引恭導
  皇帝詣
  皇后香案前司香進香跪
  皇帝立上香畢恭導
  皇帝復位立樂止典儀贊奠帛爵行初獻禮司樂贊舉初獻樂奏敉平之章樂作舞干戚之舞有司掲尊冪勺挹酒實爵司帛司爵以次進至各
  神位前司帛跪獻篚奠于案三叩興司爵立獻爵奠於墊中各退樂暫止司祝詣祝案前跪三叩興奉祝版跪案左贊引奏跪
  皇帝跪贊讀祝司祝讀祝畢興奉祝版跪安
  神位前篚内叩如初退樂作贊引奏拜興
  皇帝三拜興樂止武功之舞退文舞執羽籥進典儀贊行亞獻禮司樂贊舉亞獻樂奏敷平之章樂作舞羽籥之舞司爵詣各
  神位前獻爵於左如初儀樂止典儀贊行終獻禮司樂贊舉終獻樂奏紹平之章樂作舞同亞獻司爵詣各
  神位前獻爵於右如亞獻儀樂止文徳之舞退典儀贊徹饌司樂贊舉徹饌樂奏光平之章樂作徹畢樂止贊禮郎一人趨至
  神位前北面跪奏禮畢請
  還寢室三叩退司樂贊舉
  還宮樂奏又平之章樂作贊引奏跪拜興
  皇帝行三跪九拜禮畢樂止典儀贊奉祝帛送燎司祝
  司帛咸詣
  神位前跪三叩奉祝帛興司香跪奉香興以次恭送燎所皇帝轉立拜位東旁西向司拜褥官徹拜褥竢祝帛過
  仍布拜褥
  皇帝復位立贊引奏禮成暨對引官恭導
  皇帝出殿左門降階由
  奉先左門出至
  誠肅門外陞輿還
  宮導從如來儀内務府官恭奉
  神位還寢室上香行禮與迎
  神同所司徹祭器内監闔門各退
  右親饗
  若遣
  皇子祭饗
  前殿祭前諸儀屆日
  殿内外陳設均與
  親饗同
  皇子拜位在
  殿檻外正中設盥盤於右階下
  皇子夙興補服步行至
  誠肅門掌儀司贊禮郎二人前導
  皇子由
  奉先右門入至西階下盥手升階諸拜位前行禮迎神上香出入殿右門祝帛送燎
  皇子避立西旁東面禮成仍自西階降出
  誠肅門還宮各退
  遣王公内大臣祭饗儀節均與
  皇子同
  右遣官饗
  奉先殿上香儀每月朔望
  列聖聖誕
  列聖
  列后忌辰及上元清明霜降嵗除日恭遇
  皇帝親詣
  後殿上香行禮是日所司詣
  後殿
  寢室前陳酒脯果實鑪鐙具司香官執事殿内掌儀司官
  
  駕如儀
  皇帝補服忌辰素服乗輿出宫内務府總管前導至誠肅門降輿入恭導
  皇帝詣
  後殿各案前上香行禮儀與
  前殿上香同禮畢恭導
  皇帝還宮各退
  右親詣上香
  立春端陽重陽等節掌儀司官入
  後殿眀鐙内監啟
  寢室神龕案陳酒脯果實掌儀司官一人補服詣各案前上香行三跪九叩禮如儀四月八日七月望日陳
  素果不設酒脯餘同贊禮以内務府贊禮郎升降出入均于右
  右遣官上香
  列聖
  列后升祔
  奉先殿儀前期内務府敬製
  神主於
  神庫既成内務府總管上香行禮如儀
  欽簡奉
  后主大臣一人前三日掌儀司官入
  後殿陳設
  寢室前神龕香案
  寶椅
  寶牀楎柂及帷幔衾枕鑪擎供器如事生之儀屆日掌儀
  司官詣
  前殿陳設
  寶座每案陳祭器設香帛尊爵罏鐙具樂部陳樂懸樂舞
  
  后主大臣及執事官皆公服祗竢内監設盥盤於
  神庫門外之東司拜褥官豫布
  后主祗見拜位於殿中布
  皇帝拜位於稍後其日升祔
  太廟禮成
  皇帝還宮釋禮服更補服禮部尚書詣
  乾清宮奏請
  皇帝乗輿出宮前引後扈如常儀掌儀司官詣後殿
  寢室前上香行禮恭奉
  列聖
  列后神位奉安於
  前殿
  寶座跪叩如儀
  駕至
  誠肅門降輿贊引對引太常寺卿二人恭導
  皇帝詣
  神庫門外東盥手如儀詣
  帝主
  后主神位前上香行三拜禮奉
  后主大臣於門外隨行禮
  皇帝近前跪恭奉
  帝主興前行奉
  后主大臣趨入
  神庫門詣前跪恭奉
  后主興隨行贊引對引恭導
  皇帝入
  奉先左門前引大臣止陞東階後扈大臣侍衛均止
  殿中門奉安
  帝主於寶座上退及案前跪三叩興贊引對引恭導皇帝就位立贊引北面跪奏
  皇后恭宣  后主尊諡 升祔
  奉先殿祗見
  皇帝恭宣  帝主尊諡 奉
  后主大臣恭奉
  后主跪安於祗見位興趨出
  殿西門贊引奏跪拜興
  皇帝恭代行三跪九拜禮興進前跪恭奉
  后主興奉安於
  寶座退及案前跪三拜興復位乃行大饗禮迎
  神上香讀祝奠獻望燎諸儀節均與常饗同禮畢贊引對
  引恭導
  皇帝出
  奉先左門至
  誠肅門外陞輿還
  宮引扈如來儀掌儀司官恭請
  神位還
  御寢室上香行禮如初迎儀執事官徹藏祭器内監闔門
  衆各退
  皇后升祔
  奉先殿儀前期所司敬製
  神主於
  殯宮配殿製
  寶座龕案於
  神庫既竣諏吉行題
  主禮以
  神輿恭奉回京升祔前一日
  皇帝親詣
  奉先殿祗告如儀屆日
  神輿由
  東華門入
  皇子從王公以下文武百官朝服㑹門外跪迎侯過興内務府官豫詣
  前殿陳設
  寶座具案陳恭請
  列聖
  列后神位奉安行禮均如儀司拜褥官豫布祗見拜褥於殿中
  神輿至
  誠肅門止贊引對引官二人導
  皇子詣
  神輿前跪行三叩禮興恭奉
  神主由
  奉先左門入進
  殿中門奉安於祗見位少退立贊引跪奏
  皇后恭宣 尊諡升祔
  奉先殿祗見
  列聖
  列后
  皇子恭代行三跪九叩禮畢進前跪恭奉
  神主興贊引贊
  賜座
  皇子奉
  神主奉安於
  寶座跪三叩興乃行大饗禮畢恭請
  神位還
  御寢室
  神主
  御寢室上香行禮均如常儀
  右升祔
  薦新儀正月薦鯉魚青韮鴨卵二月薦萵苣菜菠菜小葱芹菜花鱖魚三月薦王𤓰蔞蒿菜蕓薹菜茼蒿菜水蘿葡四月薦櫻桃茄子雛雞五月薦杏李蕨菜香𤓰子鵝桃桑椹六月薦杜梨西𤓰葡萄蘋
  果七月薦梨蓮子菱榛仁藕野雞八月薦山藥栗實野鴨九月薦柿鴈十月薦松仁軟棗蘑菇木耳十一月薦銀魚鹿肉十二月薦蓼芽菉豆芽免鱏鱑魚其豌豆大麥文官果或奉
  㫖特薦鮮品皆遣内監供獻行禮
  順治十四年定每日供獻湯飯果五盤肉三盤上香行禮
  康熙十三年定早晚㸃香燭停止每日供獻每月薦新掌儀司官詣
  後殿上香行禮具常服遇吉期具補服其祭品内監於神厨恭造




  皇朝文獻通考卷一百十七



  欽定四庫全書
  皇朝文獻通考卷一百十八
  宗廟考十二
  壽皇殿
  等謹按舊制在景山東北恭閲
  聖祖仁皇帝實録順治十八年二月壬午奉移
  大行皇帝梓宫於
  壽皇殿蓋宻近
  紫宸崇嚴清閟歴稽
  大事之禮皆即
  殿以行
  世宗憲皇帝登極初元敬於
  中殿奉
  聖祖仁皇帝神御嵗時詣
  奉先殿行禮畢即詣
  壽皇殿行禮或以日専詣焉
  孝思垂則禮展
  宫壼我
  皇上繼述心䖍追隆
  世徳敬於
  東室安奉
  世宗憲皇帝神御既復
  命所司諏吉移建
  殿於正中南對景山鬰葱輪奐恭繹
  御製碑記曰
  安佑視
  壽皇之義
  壽皇視
  安佑之制煌煌鉅典篤祜萬年矣兹恭紀
  壽皇殿之禮於前復恭紀
  安佑宫
  永佑寺之禮於後盖惟
  聖人為能享
  
  宫中
  苑中皆得以時殷對越愛敬之誠情文之備無地弗崇兹謹載制度儀注以誌永言惟則於無窮焉雍正元年四月甲子
  世宗憲皇帝恭奉
  聖祖仁皇帝御容於
  壽皇殿中殿先是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丙寅
  諭朕受
  皇考深恩四十餘年未嘗逺離
  皇考升遐無由再瞻
  色笑今追想
  音容宛然在目御史莽鵠立精於寫像昔日隨班奏事常覲
  聖顔
  皇考有
  御容數軸收藏内府今
  皇考高年
  聖顔㣲異於往時著莽鵠立敬憶
  御容悉心薫沐圗寫戊寅御史莽鵠立恭繪
  聖祖仁皇帝御容成捧進於
  養心殿
  世宗憲皇帝瞻仰依戀悲慟不勝
  命俟
  梓宫發引後敬謹恭奉於
  壽皇殿至是
  親詣行禮悲愴瞻仰儼如
  神爽式憑云於是定
  壽皇殿每日香燈供獻供浄水九盌諸色米九盌紅花水九盌香九盌乾果九盌茶九盌宻果九盌乳餅九盌絹花九盌每月朔望更換每日獻餑餑案一每月朔望供重十兩茜紅白蠟一對
  十一月己丑黎明以
  聖祖仁皇帝忌辰詣
  奉先殿
  聖祖仁皇帝神位前行奠獻禮辰時詣
  壽皇殿瞻拜
  聖祖御容是日
  世宗憲皇帝哀痛過甚製為詩章以誌思慕自後每嵗恭
  
  聖祖仁皇帝忌辰必先詣
  奉先殿復詣
  壽皇殿著為定禮
  四年正月甲午朔詣
  奉先殿行禮畢詣
  壽皇殿行禮自後元旦必先詣
  奉先殿復詣
  壽皇殿著為定禮
  等謹按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甲寅恭移
  大行皇帝梓宫安奉
  壽皇殿庚申二十七日大禮後每日黎明
  世宗憲皇帝詣
  壽皇殿奠獻雍正元年九月丁丑朔
  山陵禮成庚辰升祔
  太廟禮成辛夘詣
  壽皇殿行禮自後月必
  瞻拜或月至三詣焉或是日
  奉先殿行禮後或
  親享
  太廟禮成後或
  親祫
  太廟禮成後或是日兼詣
  恩佑寺以時奠獻猶必以時依戀
  聖容
  帝心愛敬之誠十三年如一日洵所云大舜五十而慕者
  
  五月甲寅
  孝恭仁皇后三週忌辰
  世宗憲皇帝詣
  壽皇殿行禮
  等謹按是年四月
  
  壽皇殿乃供奉
  皇考
  皇妣御容之處則五月甲寅之
  行禮葢實
  瞻依
  孝恭仁皇后聖容用伸孺慕
  八月丙戌
  世宗憲皇帝諭我
  皇考聖祖仁皇帝三年大禮已滿朕追念
  罔極深恩欲於
  皇考忌辰每嵗遵照三年以内祭祀之禮永逺舉行恭讀祝文用伸誠悃朕受
  皇考教育慈恩至深至厚終身永慕無有窮期豈三年禮制之所能限况天下憶萬臣民感戴
  皇考深仁厚澤六十餘年自古帝王罕能比並一切禮儀亦非定制所得拘也朕舉行此禮乃朕自展其思慕誠切之衷至與舊制相合與否朕皆不遑計及此禮亦惟朕躬持行之於我
  皇考後世子孫勿得奉為成例
  乾隆元年正月丙申朔
  皇上詣
  奉先殿行禮復詣
  夀皇殿行禮
  等謹按元旦
  皇上瞻拜
  壽皇殿之禮自
  御極以來嵗如
  世宗憲皇帝時恭行
  十月丁亥供奉
  世宗憲皇帝御容於
  壽皇殿東室
  皇上親詣行禮是月定每日香燈供獻俱與
  中殿儀同
  十一月壬寅
  聖祖仁皇帝忌辰
  皇上詣
  夀皇殿行禮先詣奉先殿
  等謹按十一月
  聖祖仁皇帝忌辰
  親詣
  壽皇殿行禮嵗如
  世宗憲皇帝時恭行
  二年八月己夘
  世宗憲皇帝二週忌辰
  皇上詣
  壽皇殿行禮畢復詣
  雍和宫
  御容前瞻拜行禮
  等謹按前二日丁丑
  皇上詣
  雍和宫供奉
  世宗憲皇帝御容至己夘詣
  御容前行禮盖以
  本朝定禮饗
  太廟及告祭
  親詣御朝服恭遇
  列祖
  列后忌辰
  親詣
  奉先殿御素服是年修
  奉先殿恭請
  列祖
  列后神牌暫安奉
  太廟中殿兹恭遇
  世宗憲皇帝二週忌辰既不可以素服入
  廟爰有
  雍和宫特供
  御容之禮至十一月丁丑三年禮終祫祭
  太廟即吉自後専奉
  御容於
  壽皇殿
  三年八月己亥
  皇上以二十三日
  世宗憲皇帝三週忌辰恭奉
  皇太后慈輿詣
  泰陵致祭午時詣
  壽皇殿行禮啟
  鑾
  等謹按恭遇
  
  陵
  省方啟
  蹕回
  鑾皆行禮於
  壽皇殿
  四年八月丁酉
  世宗憲皇帝忌辰
  皇上詣
  壽皇殿行禮先詣奉先殿
  等謹按八月
  世宗憲皇帝忌辰
  親詣
  壽皇殿之禮嵗如
  聖祖仁皇帝忌辰恭行
  五年八月辛亥
  皇上萬壽聖節詣
  壽皇殿行禮先詣奉先殿
  等謹按恭遇
  萬壽聖節暨諸令節行禮於
  壽皇殿盖自元年元旦以來月必
  瞻拜或恭遇
  郊
  廟禮成後或
  奉先殿行禮後或是日兼詣
  恩佑寺或是日兼詣
  安佑宫或月至三四詣焉
  七年十二月定每年除夕
  壽皇殿供九如燈一對
  十三年三月
  命重建
  壽皇殿是月丁未
  諭内務府移建
  壽皇殿於正中照
  安佑宫欵式尋呈様
  覽定擇吉興工經營於己巳孟春以是冬告成大殿九室㦸門一座五間配殿二各五間碑亭二神厨庫二各五間焚帛爐二井亭二四柱九樓寳坊三正中寶坊匾額南面顯承無斁四字北面昭格惟馨四字東寶坊匾額東面紹聞祗遹四字西面繼序其皇四字西寳坊匾額西面世徳作求四字東面舊典時式四字月臺一石碑二石獅二甎城門三琉璃花門六直房二各七間嗣又増建
  大殿東西歇山耳殿二各三門
  御製重建
  壽皇殿碑記
  予小子既敬循
  壽皇殿之例建
  安佑宫於圓明園以奉
  皇祖
  皇考神御重垣廣墀㦸門九室規模略備而嵗時朔望來禮壽皇聿瞻殿宇嵗乆丹艧弗煥且為室僅三較安佑翻遜巨麗予心歉焉盖壽皇在景山東北本明季遊幸之地
  皇祖常視射較士於此我
  皇考因以奉
  神御初未擇山向之正偏合閟宫之法度也乃命奉宸發内帑鳩工庀材中峯正午甎城㦸門明堂九室一仿
  太廟而約之盖安佑視壽皇之義壽皇視安佑之制於是宫中苑中皆有獻新追永之地可以抒忱可以觀徳傳不云乎歌於斯哭於斯則壽皇實近法宫律安佑為尤重若夫敬奉
  神御之義則見於安佑宫碑記兹不複述惟述重建本意及興工始末嵗月盖經營於己巳孟春而落成於季冬上澣之吉日云敬作頌曰
  惟堯巍巍惟舜重華
  祖
  考則之不競不絿仁漸義摩
  祖
  考式之𢎞
  仁皇仁明
  憲帝憲小子職之是繼是繩曰明曰旦小子恧之天遊雲
  殂春露秋霜予心惻之
  考奉
  祖御於是壽皇予仍即之制廣向正爰經爰營工勿亟之陟降依憑居歆攸寧羮墻得之佑我後嗣緜禩於萬匪萬億之觀徳於兹無然畔援永欽識之
  乾隆十有四年嵗在己巳冬十有二月之吉孫臣御名敬製并書
  碑陰恭刋乾隆十五年五月初十日
  上諭一道
  十五年七月定
  壽皇殿祭
  聖容禮先是五月初十日内閣奉
  上諭
  壽皇殿恭奉
  皇祖聖祖仁皇帝
  皇考世宗憲皇帝聖容朕以時躬詣行禮愾聞僾見得伸
  逮事之忱仰惟
  太祖
  太宗
  世祖聖容
  列后聖容向於體仁閣函奉尊藏未獲修嵗時展謁之禮粤稽前代安奉神御或於宫中别殿或於寺觀浄宇本無定所國家縁情立制宜極明備周詳敬念
  列祖創垂顯承斯在永懐
  先澤瞻仰長新式衷
  廟祫之儀期恊家庭之制應即於
  壽皇殿増修丹雘恭迎
  列祖
  列后聖容敬謹奉安於嵗朝合請懸供肅将祼獻以昭誠慤所有應行典禮著内閣大學士㑹同内務府王大臣等詳悉具議以聞欽此嗣和碩荘親王等議覆恭查
  太廟四孟時享嵗除祫祭俱用太牢籩豆
  奉先殿前殿朔望用籩豆
  奉先殿後殿節令用果品今
  壽皇殿恭懸
  聖容暨恭收
  聖容之日請如
  奉先殿後殿節令果供例致祭大祭之日如
  奉先殿前殿朔望獻磁器籩豆供品致祭每嵗除夕内監
  
  壽皇殿恭請
  列祖
  列后聖容恭懸每案供乾鮮果品十二羊豕肉二清醤一碟酒三爵上香行禮元旦大祭獻磁器籩豆供品上香行禮作樂獻帛爵不樂舞不讀祝初二日如除夕供上香行禮畢恭收
  聖容即
  殿尊藏元旦
  皇上詣
  堂子
  奏先殿行禮畢詣
  壽皇殿王公隨行禮内務府前期請除夕初二日俱令皇子輪班行禮掌儀司前期請樂章用
  奉先殿前殿朔望樂章掌儀司太監預習嵗除元旦初二日既供獻果品籩豆其年例宴餑餑不必復供上元節每日供餑餑如常儀嵗秋季開晾
  聖容飭宫殿監督領侍等預派内監敬謹執事祭日司香司帛司爵陳設祭品樂器内監執事如儀贊禮典儀司樂掌儀司贊禮郎執事如儀
  十二月十八日恭繪
  列祖
  聖容成大祭
  壽皇殿
  皇上親詣行禮
  是日
  親詣儀夘正初刻内務府大臣奏時
  皇帝御龍袍補服乗輿前引後扈如常儀出
  神武門由
  北門上
  景山東門至
  壽皇殿甎圈門外藉椶薦處降輿隨從大臣侍衛於甎圈門外立前引大臣次贊引大臣對引大臣恭導
  皇帝入甎圈門内監跪奉盥盤帨巾如儀盥畢司拜褥
  太監預布於
  殿門内正中贊引對引恭導
  皇帝陞月臺入
  殿左門就拜位前北向立前引大臣止立月臺上後扈
  大臣隨入僉立於
  皇帝拜位後左右隨行禮王公入甎圈門之翼門於月臺東西旁序立北面典儀贊樂舞生登歌執事官
  各共迺職贊禮奏就位
  皇帝就位立典儀贊迎
  神司香太監奉香盤以次進至各案前祗竢司樂贊舉迎神樂奏貽平之章樂辭與   太廟時享儀同後仿此樂作贊引奏詣
  香案前暨對引恭導
  皇帝詣
  太祖高皇帝聖容香案前司香跪贊引奏跪
  皇帝跪奏上香司香進香
  皇帝上炷香三上瓣香興贊引對引恭導
  皇帝詣
  太宗文皇帝
  世祖章皇帝
  聖祖仁皇帝
  世宗憲皇帝聖容香案前上香如前儀畢贊引對引恭導皇帝至正中前立司香跪進大紅香
  皇帝恭奉大紅香供獻香爐畢贊引奏復位
  皇帝復位立贊引奏跪叩興
  皇帝行三跪九拜禮王公均隨行禮樂止典儀贊奠帛爵行初獻禮司樂贊舉初獻樂奏敉平之章樂作有司揭尊羃勺挹酒實爵司帛司爵太監奉帛爵以次進至各
  聖容前司帛跪獻篚奠於案三叩興司爵立獻爵奠於墊中各退樂止典儀贊行亞獻禮司樂贊舉亞獻樂奏敷平之章樂作司爵奉爵詣各
  聖容前獻爵於左如初獻儀樂止典儀賛行終獻禮司樂賛舉終獻樂奏紹平之章樂作司爵奉爵詣各
  聖容前獻爵於右如亞獻儀樂止典儀賛徹饌司樂賛舉徹饌樂奏光平之章樂作徹畢樂止賛禮郎一人進前北面跪奏禮畢請
  還宫三叩退司樂賛舉
  還宫樂奏乂平之章樂作賛引奏跪拜興
  皇帝行三跪九拜禮興樂止典儀賛奉香帛送燎司帛
  詣各
  聖容前跪三叩奉帛興司香奉香以次恭送燎所樂作賛
  引對引恭導
  皇帝轉立拜位東旁西向司拜褥太監撤拜褥王公亦
  稍後東立西向竢香帛過仍布拜褥
  皇帝復位立焚香帛賛禮郎数帛賛引奏禮成暨對引
  恭導
  皇帝出殿左門降月臺出甎圈門陞輿還
  宫王公等隨出
  遣王恭代儀屆期夘刻王蟒袍補服賛引官對引官導王由甎圈門
  㦸門西旁門入於月臺西階稍後立典儀賛樂舞生就位執事官各供乃職賛引賛就位王就位典儀賛迎
  神司香太監奉香盤以次進至各案前祇竢司樂賛舉迎神樂奏貽平之章樂作賛禮賛詣香案前暨對引導王入殿西門詣
  太祖高皇帝聖容香案前司香跪賛引賛跪王跪賛上香司香進香王上炷香三上瓣香畢興賛引對引導王詣
  太宗文皇帝
  世祖章皇帝
  聖祖仁皇帝
  世宗憲皇帝聖容香案前上香如前儀畢賛引賛復位王復位賛引賛跪叩興王行三跪九叩禮興樂止典儀賛奠帛爵行初獻禮司樂賛舉初獻樂奏敉平之章樂作司帛司爵太監奉帛爵以次進至各
  聖容前司帛跪獻篚奠於案三叩興司爵立獻爵奠於墊中各退樂止典儀賛行亞獻禮司樂賛舉亞獻樂奏敷平之章樂作司爵奉爵詣各
  聖容前獻爵於左如初獻儀樂止典儀賛行終獻禮司樂賛舉終獻樂奏紹平之章樂作司爵奉爵詣各
  聖容前獻爵於右如亞獻儀樂止典儀賛徹饌司樂賛舉徹饌樂奏光平之章樂作賛禮官一員進前北面跪賛禮畢請
  還宫三叩退司樂賛舉
  還宫樂奏乂平之章樂作賛引賛跪叩興王行三跪九叩禮興樂止典儀賛奉香帛送燎司帛詣各
  聖容前跪三叩奉帛興司香奉香以次送燎所賛引對引導王於西旁立竢香帛過王復位立焚香帛賛禮郎數帛贊引贊行禮畢導王由原入門出每嵗除恭懸
  聖容正月初二日恭收
  聖容遣皇子致祭儀是日
  皇子蟒袍補服賛引官對引官由甎圈門西旁門導皇子入
  㦸門西旁門升月臺西階入
  殿西門詣
  太祖高皇帝聖容香案前賛禮不賛
  皇子跪上攅香三次畢導詣
  太宗文皇帝
  世祖章皇帝
  聖祖仁皇帝
  世宗憲皇帝聖容香案前各跪上攅香三次畢導皇子由原入門出於月臺上行三跪九叩禮畢賛引對引導
  皇子由原入門出
  安佑宫
  乾隆五年四月丙戌
  命重建
  安佑宫是日
  諭内務府營建
  安佑宫照
  壇
  廟深逺欵式尋奏准以七月興工至八年十一月告成大殿九室重樓玉石欄杆月臺一上設香爐三銅鶴鹿各二東西配殿二各五間碑亭二焚帛爐二鐡海六
  安佑門一座五間左右角門二花瓶二㦸六十枝鐡海二東西朝房二各五間井亭二筒子河一道石橋五垣門五門外正中寳坊一匾額南面羮牆愾慕四字北面雲日瞻依四字東西寳坊二東匾額西面謨烈重光四字東面勲華式煥四字西匾額東面功隆作述四字西面徳配清寧四字月牙河一道石橋三前寳坊一匾額南面鴻慈永佑四字北面燕翼長貽四字西角天柱四東致孚殿一三間致孚門一
  御製
  安佑宫碑文
  序昭穆以祀其先祖有功而宗有徳建報本之義為萬古之經者宗廟之制三代以上即有之繼人之志述人之事者所當謹也設衣裳以如其生朔有酌而望有獻盡事親之禮抒不匱之思者原廟之制西漢以來始有之繼人之志述人之事者弗敢廢也後世神御殿亦猶漢原廟之義耶然漢之原廟不過月出衣冠一逰耳至宋之時乃有神御之名盖奉安列朝御容所也上元結燈樓寒食設秋千其視漢為已備矣而崇建徧郡國奉祀或禪院識者多議其非禮焉我
  皇祖聖祖仁皇帝在位六十餘年恩澤旁覃僻邑窮谷圓頂方趾之衆飲其徳而不知子孫臣庶躬被教育者宜其謳歌慨慕而無已思也是以雍正元年
  皇考世宗憲皇帝謹就大内壽皇殿奉安
  御容朔望瞻禮牲新時薦而於
  皇祖所幸暢春園亦陳薦如禮非輕為此創舉也我皇祖有非常之澤及天下是以
  皇考合天下之情亦以非常之禮報之有漢宋備物備禮之誠而無宋代徧及郡國祀繁致褻之譏也予小子嬛嬛在疚顧諟
  皇考之陟降勅明旦凛紹庭良法美政布在方策者謹守
  而弗敢失既就壽皇殿東室䖍奉
  皇考御容以配
  皇祖念兹圓明園我
  皇考向日遊觀在囿在沼之地也其何忍恝視爰擇爽塏
  之地具殿廡之規為室九敬奉
  皇祖御容於中奉
  皇考配東一室匪惟予小子罔極之思羮牆之慕藉以稍抒亦欲使後世子孫凜覲揚之志勤堂構之基所為禮以義起有其舉之莫敢廢也鳩工於乾隆庚申而蕆事於癸亥所司以碑文請乃序其事如左而繫之以詩懿兹苑囿
  皇考所作土階茅茨遵堯之約匪誇丹雘有窅谿壑匪沸
  管絃有唳雲鶴詎羮之求惟
  聖所樂我龍受之中心惕若宅是廣居九有是度祖武斯繩宏規敢畧爰相其地載斟載酌爰創其模載經載落廟貌巖巖堂皇綽綽有閑旅檻有梴松桷周之以郛其郛嶽嶽環之以池其池㶁㶁其水何有鳶飛魚躍其宇何有網軒珠箔
  神御孔安心乎莫莫來覲來齋曰望曰朔於萬斯年予誠
  永託
  乾隆八年嵗在癸亥秋八月嗣皇帝臣御名敬誌八年十一月辛夘定
  安佑宫供享儀内務府奏考前
  恩佑寺奉
  聖祖仁皇帝御容時是日獻大宴並餑餑案嗣後每日供餑餑案一其大宴案上供浄水九盌諸色米九盌紅花水九盌香九盌乾果九盌茶九盌宻果九盌乳餅九盌絹花九盌今
  安佑宫安奉
  神御請照例敬謹備供得
  㫖是
  等謹案每嵗春正月
  皇上幸圓明園駐蹕之初詣
  安佑宫行禮上元日必
  詣行禮恭遇
  大駕謁
  
  省方秋獮自苑啟
  鑾及還駐
  蹕皆詣
  安佑宫行禮
  戊戌恭請
  聖祖仁皇帝御容安奉
  中室
  世宗憲皇帝御容安奉
  東一室先是雍正三年四月乙酉
  世宗憲皇帝追慕
  聖祖仁皇帝敬即
  暢春園建
  恩佑寺工竣奉安
  聖祖仁皇帝御容
  親詣行禮自後月必展拜或兩詣三詣焉至是
  安佑宫成内務府大臣率屬蟒袍補服赴
  恩佑寺
  清浄地恭備彩亭駕衣從
  恩佑寺預備
  龍旗御仗鼓樂恭迎
  聖祖仁皇帝御容進
  圓明園西南門過
  清浄地恭請
  世宗憲皇帝御容同進
  安佑宫辰時安奉恭引
  皇上供享行禮如儀
  等謹按雍正元年
  世宗憲皇帝既推
  奉先殿之禮敬奉
  聖祖仁皇帝御容於
  壽皇殿顧猶未足以罄思慕之誠而復有
  恩佑寺御容之奉盖
  苑中則詣
  恩佑寺
  宫中則詣
  壽皇殿瞻依
  聖容之心與
  起居而時切我
  皇上御極元年十月即敬奉
  世宗憲皇帝御容於
  壽皇殿東室三年二月丁丑復敬奉
  世宗憲皇帝御容於
  安佑宫猶我
  世宗憲皇帝純孝之聖心也至五年擴
  安佑宫制八年迎
  聖祖仁皇帝御容於
  恩佑寺䖍供於
  安佑宫中室奉
  世宗憲皇帝御容䖍供於
  東室於是
  苑中瞻仰
  聖容始専禮於
  安佑宫至十三年重建
  壽皇殿十五年恭繪
  聖容成大祭盖初既推
  世宗憲皇帝聖心迎
  聖祖仁皇帝御容以
  世宗憲皇帝御容配而崇
  安佑宫之奉
  兩朝神爽臨御一殿
  聖慈
  聖孝之心安矣繼復推
  世宗憲皇帝孝事
  聖祖仁皇帝之聖心恭安
  太祖高皇帝
  太宗文皇帝
  世祖章皇帝聖容
  列后聖容而益崇
  壽皇殿之奉
  五朝神爽同饗玉筵至是而
  神御之禮大備恭繹
  壽皇殿
  安佑宫
  御製兩碑文至矣哉
  聖天子之孝無乎不逹矣斯皆廣宗廟事生事存無已
  之孝思以允恊於
  家庭之禮者也
  乾隆四十二年二月丁酉
  上以
  大行皇太后升遐
  親詣
  安佑宫於
  聖祖仁皇帝
  世宗憲皇帝神御前行告哀禮先是正月丙申恭移大行皇太后梓宫於
  九經三事殿前期王公大臣奏向例奉移之日即回原
  處居住伏思
  圓明園係
  世宗憲皇帝
  皇上乆居之處與宫中無異仰懇於敬移禮成後即回圓明園居住奉
  諭㫖朕本意俟
  皇太后梓宫於
  九經三事殿奉安禮成即在暢春園之無逸齋居住以申哀悃兹據王公大臣等合詞具奏向例奉移之日應回原處居住既舊例如此著照所請行至朕遭
  聖母大故理應於
  皇祖
  皇考前告哀但
  壽皇殿在城内二十九日步送
  梓宫後自揣實不能再行禮且應即往暢春園恭
  𠉀奉
  迎因思
  安佑宫係
  皇祖
  皇考神御所在與
  壽皇殿相同擬於二月初一日躬詣祗告
  等謹按是年冬敬建
  恩慕寺於
  暢春園仰誌
  慈恩以為薦福重地故但供奉佛像時申瞻禮恭遇聖誕令辰及除夕上元節日
  大内則
  壽康宫
  寳座前行禮至
  暢春園之
  長春仙館
  避暑山荘之
  松鶴齋為
  孝聖憲皇后舊
  御寢宫亦惟恭詣
  寳座前行禮不復供奉
  神御伏讀戊戌年
  御製正月十四日作詩註云禮縁義起予惟恪奉
  前規不敢稍有過不及如
  壽皇殿向奉
  皇祖
  皇考御容而
  皇祖妣
  皇妣御容惟於除夕元旦同
  列祖
  列后
  神御敬奉瞻拜至圓明園之
  安祐宫則祗奉
  皇祖
  皇考御容未及
  列后惟養心殿及圓明園之東佛堂
  皇考時曽恭奉
  孝恭仁皇后神位因亦遵奉
  聖母神位至
  壽康宫雖尊奉
  慈闈頤慶年乆但其地宜留為萬萬年奉養東朝所居奕
  禩所當敬守若於此安奉
  聖母御容
  神位何以示垂貽乆逺之圗是以不敢輕率議加以協舊典又讀
  御製
  恩慕寺瞻禮詩云慕而未敢奉
  神御
  恩以難忘建梵宫
  御製長春仙館禮佛有感詩云未敢頻興
  神御屢因之潔治佛筵崇仰見
  聖心純篤思慕之誠無有窮極而縁情定制允合乎禮以義起之文兹謹敬識於此使天下萬世共仰大中之
  盛軌焉
  永佑寺
  寺建於
  避暑山莊湖北岸之東即
  御題山荘三十六景中之甫田叢樾地也我
  皇上敬承
  聖祖仁皇帝巡邊講武
  家法嵗駐
  山荘
  孝思純篤爰
  躬度平敞地特崇
  寳構䖍奉
  聖祖仁皇帝神御名曰
  永佑以誌
  祖恩鳩工於乾隆十五年至十六年秋告成明年増建後
  樓至十八年夏工竣
  御製
  永佑寺碑文
  昔如來以法王御世宏濟人天徧現十方虛空不住顧其安立道場必在靈山寳地鷲峯鹿苑精舍荘嚴盖聖蹟所留尤福祐之所聚矣我
  皇祖聖祖仁皇帝以無量壽佛示現轉輪聖王福慧威神
  超軼無上
  省方覽勝乃睠熱河建山荘為
  清暑地因巖壑自然之勢示茅茨不剪之規
  養性怡神從容綜理而風雷之所鼓動雨露之所涵濡神化周通不疾而速猶佛之林間燕坐灑落安禪而説法則聲震大千慶生則施洽羣有也予小子蚤年隨侍仰見我
  皇祖清晏娛遊無逸乃逸對時育物天地同流至於今彈指三十餘年秋獮之餘時復税駕於此松雲如舊榱桷翹瞻感
  陟降之在庭思報
  恩而薦福遂即山荘内萬樹園之地創立精藍爰名永佑固不特鐘魚梵唄足令三十六景借證聲聞我
  皇祖聖日所照千秋萬嵗後子孫臣庶無不永如在之思是即釋迦之耆闍崛山金剛法座天龍擁䕶相好依然而朕之繩
  武寧
  親祝釐養志者於是乎託庶其無忝
  前志云爾
  乾隆二十七年秋恭奉
  世宗憲皇帝神御於寺樓之
  東室先是即寺建樓既䖍供
  聖祖仁皇帝御容於
  中室至是以比嵗秋中
  駐蹕山荘八月二十三日屆
  世宗憲皇帝忌辰
  皇上思慕齋居時殷僾愾爰恭奉
  神御於
  東室至日
  上䖍詣瞻拜用申依戀樓西偏精藍三楹顔曰寫心精舍每嵗
  上謁
  神御時
  臨憇於此
  乾隆四十四年
  上詣
  松鶴齋
  孝聖憲皇后御榻前行禮
  等謹按
  松鶴齋為我
  皇上恭奉
  慈輿避暑夏凊之所
  皇上恪守
  前規不敢屢奉
  神御故惟於
  御榻前申依戀之忱自是每嵗
  駐蹕遇薦新及節日皆
  親詣瞻禮
  等謹按熱河
  避暑山荘康熙四十二年
  聖祖仁皇帝嵗臨避暑遂秋獮於木蘭用綏拊䝉古四十
  八藩之部我
  皇上紹承
  家法每秋嘗駐
  山荘嵗乙亥平定準噶爾己夘平定回部先後諸藩之新臣附者皆來朝於
  山荘
  湛露優霑中外禔福盖益以昭
  聖祖仁皇帝留貽之厚於無疆矣恭讀己夘秋
  駕臨
  山荘
  御製詩有永佑寺瞻禮
  皇祖神御感成長句曰
  靈臺經始庶民攻逐處
  奎章仰
  聖蹤
  神御肇禋思
  所喜
  祖恩如昨報何從恬文嬉武戒常凜揚
  烈覲光志益恭三十七年舂鼓夢凉風白日感重重天藻謂三十七年者敬誦
  初集丁夘避暑山荘百韻詩序曰
  予小子自十二嵗𫎇
  皇祖恩養育宫中侍奉左右扈蹕至此臣等謹按是年為康熙六十一年壬寅則由己夘上溯雍正元年癸夘三十七年矣
  聖心思慕之誠盖常如一日且百韻詩序曰
  繼序以來敬惟
  昔日時巡之意更值四方寧謐之時實不敢使文恬武嬉
  以隳
  聖祖家法顧兹者
  瞻禮
  神御已越十三年而仍復凜戒於文恬武嬉恭惟孝徳之純以成
  武功之大即此可紬繹
  聖心之報
  祖恩於無已焉夫以
  聖祖仁皇帝嵗臨之
  御苑
  寳構崇閎
  神御式憑而復於寺樓
  東室䖍奉
  世宗憲皇帝御容恭繹辛巳秋
  御題寫心精舍詩曰
  每至思
  皇祖今朝
  皇考思益深悲
  序繼實恐負
  謀貽武幸臻耆定豐惟祈屢綏向誰寫心是無我息肩時
  盖自是每嵗
  躬謁紀以詩章
  兩聖神御瞻對同申
  聖人之孝如侍
  起居如親
  陟降義廣肇禋情殷繩
  武典禮之隆允宜垂則於萬年億年者矣













  皇朝文獻通考卷一百十八
<史部,政書類,通制之屬,皇朝文獻通考>



  欽定四庫全書
  皇朝文獻通考卷一百十九
  羣廟考
  等謹按等恭纂
  皇朝文獻通考内宗廟考稿本於乾隆二十七年閏五
  月十八日進
  呈恭候
  欽定十九日奉
  上諭續文獻通考館纂進稿本朕閲宗廟考一門内附入致祀歴代帝王及本朝臣下家廟顧名思義於輯書體例何居葢既以宗廟冠部則惟
  太廟時祫典有專崇方稱經常不易至
  奉先殿之禮重家庭
  夀皇殿
  安佑宫
  永佑寺之䖍奉
  神御於宗廟考中敬從附載尚為不失禮以義起之文若摭入歴代及臣下非惟其制絶不相䝉揆之分門本義亦復何取即云承用宋臣馬端臨原編舊式而往代儒生之識於大典未克折衷盡善類此者正復不少又豈得違禮而曲泥之朕意當於宗廟考專門備詳定制外其餘不應附入者别立羣廟考一門𨽻之俾名義既得所安而其書亦足垂逺館臣可録朕㫖並登卷中臣等恭繹
  諭㫖仰見
  皇上聖裁超越明禮辨分即一書之改定而於禮之大典秩然其有序書之大體犁然其各當惟勿雜而勿遺迺允歸於至善今敬遵
  訓示專輯宗廟考既重加修飭别立羣廟考以列於後
  首載
  歴代帝王廟次
  歴代帝王陵次諸臣祠葢自
  列聖以來崇徳報功褒勲䘏節馨香溥薦於百王恩施宏被於庶職昭千秋之公論發異代之幽光所以景仰前徽風示有位者固已禮從其隆澤極其厚矣我
  皇上紹緒之初上承
  列祖肇舉彞章即
  詔以明恭閔惠皇帝入享廟祀至大至公允足垂訓千
  古近復敬體
  聖祖仁皇帝諭㫖增祀兩晉南北朝後五代創守各主而前明諸陵不靳百萬帑金重加修復我
  皇上以
  聖祖之心為心以天地之量為量折衷百代褒貶悉當自有帝王之祀於斯為極至於崇奬忠貞闡揚節義不獨當時僚庶幸際
  聖明均䝉
  褒録即勝國遺臣皆得上邀
  天鑒概為表章沛格外之
  深仁扶倫常之正氣典至鉅也若夫先代聖賢忠烈與
  
  聖朝勲臣良弼恭遇
  時巡方岳或
  親臨奠酌或遣官馨薦總曰
  特祀用昭殊禮又次載
  京師王廟
  京師功臣宗祠亦猶古諸侯之有家廟也而親王世子郡王貝勒貝子宗室品官家廟與夫庶士庶人家祭皆備録其儀文而大夫士庶之禮胥在統之於
  一王守之於萬世夫乃得窺
  聖天子議禮精意俾我臣庶於羣廟考識禮之所以大則益於宗廟考識禮之所以尊矣謹編至乾隆五十年成六卷以敬俟續録
  歴代帝王廟
  皇城之西阜成門内南嚮
  廟門三間左右門各一前石梁三内
  景徳門五間崇基石闌前後三出陛中十有一級左右各九級左右各一門正中
  景徳崇聖殿九間重檐崇基石闌南三出陛中十有三級左右各十有一級東西一出陛各十有二級兩廡各七間燎爐各一殿東
  御碑亭一後祭器庫五間均南嚮景徳門外東為
  神庫
  神厨宰牲亭井亭各一西為承祭官致齋所東南鐘樓一圍垣周百八十六丈三尺八寸門外東西下馬碑各一凡正殿門廡俱覆黄色琉璃瓦門楹塗丹梁棟五采
  順治二年三月增定
  歴代帝王廟祀典是月甲申朔禮部言三月三日例祭歴代帝王按故明洪武初立廟元世祖入廟祀而遼金諸帝皆不與焉但稽遼則宋曾納貢金則宋曾稱姪當日宋之天下遼金分統南北之天下也帝王廟祀似不得遺應以遼太祖及功臣耶律赫魯金太祖世宗及功臣完顔尼瑪哈完顔沃里布俱入廟祀元世祖之有天下功因太祖未有世祖入廟而可遺太祖者則元世祖之上應追崇元太祖其功臣穆呼哩巴延應從祀焉至明太祖及功臣徐達劉基並宜増祀用彰
  皇上追崇至意從之
  丙戌遣官祭
  歴代帝王廟時增定祀典遣户部尚書英俄爾岱祭太昊伏羲氏
  炎帝神農氏
  黄帝軒轅氏
  帝金天氏
  帝高陽氏
  帝高辛氏
  帝陶唐氏
  帝有虞氏
  夏禹王
  商湯王
  周武王
  漢高祖光武
  唐太宗
  宋太祖
  元世祖及增入
  遼太祖
  金太祖世宗
  元太祖
  明太祖共二十一帝禮部尚書覺羅郎球工部尚書星訥梅勒章京呉拜兵部侍郎朱嗎喇分祭配享功臣風后力牧皐陶龍伯夷䕫伯益伊尹傅説周公旦召公奭太公望召穆公虎方叔張良蕭何曹參陳平周勃鄧禹馮異諸葛亮房元齡杜如晦李靖李晟郭子儀張巡許逺曹彬潘美韓世忠張浚岳飛及增入赫魯尼瑪哈沃里布穆呼哩巴延徐達劉基共四十一臣諸帝王祀以太牢筵各一品俱二十四功臣祀以少牢二位筵共一品俱十八月丙午遣官祭
  歴代帝王廟自後嵗以春秋仲月諏吉遣官致祭著為
  定典
  十四年正月癸未定
  親祭
  歴代帝王廟儀
  二月丁酉
  世祖章皇帝親祭
  歴代帝王廟先是十三年十二月己亥
  世祖章皇帝諭禮部古來聖帝明王皆有大功徳于民者所以累代相因崇祀不替今歴代帝王廟祭典雖已修舉但十三年來俱係遣官致祭朕今欲於明春親詣行禮以抒景仰前徽至意爾部即酌議禮儀具奏是年正
  月癸未允禮部奏至是
  親詣行禮儀注詳後時禮部議覆山東道監察御史顧如華疏
  帝王廟創建於故明及我
  朝増定金太祖世宗遼太祖元太祖明太祖共二十一帝皆係開創不及守成但守成不乏誼辟如商之中宗高宗周之成王康王其行事見於詩書誠為守成令主漢之文帝史稱其節儉愛民海内家給人足宋之仁宗恭儉忠厚培有宋三百年之基明之孝宗仁恭節用任賢圖治始終不渝應否入廟並祭仰候
  睿裁至從祀功臣似應照舊惟宋臣潘美雖平南漢有功然斜谷之敗不能制䕶軍王侁擅離陳家谷口致楊業父子無援而死宋之不能復征契丹實由此敗又宋臣張浚三命為將而一敗於富平闗陜淪亡再敗於淮西酈瓊叛命三敗於苻離而中原不可復且劾李綱殺曲端與岳飛議不合奏飛欲專兵柄觀史書所載未可與韓世忠岳飛同日並論此二臣宜皆罷其從祀得
  㫖商中宗高宗周成王康王漢文帝宋仁宗明孝宗俱入廟並祭遼太祖金太祖元太祖原未混一天下且其行事亦不及諸帝王不宜與祭著停止
  康熙元年二月乙巳復定
  歴代帝王廟祀典時大學士㑹同禮部議覆歴代帝王祀典如遼太祖金太祖元太祖俱係開創之主仍宜入廟從祀至商中宗高宗周成王康王漢文帝宋仁宗明孝宗守成七帝應照㑹典在各陵廟致祭宋臣潘美張浚已經罷祀無庸議從之三年三月丙午
  詔修
  歴代帝王廟
  六十年四月
  詔增定
  歴代帝王廟祀典是月丙申
  諭大學士等朕披覽史册於前代帝王每加留意書生輩但知譏評往事前代帝王雖無過失亦必刻意指摘論列短長全無公是公非朕觀歴代帝王廟崇祀者每朝不過一二位或廟享其子而不及其父或配享其臣而不及其君皆因書生妄論而定甚未允當况前代帝王曾為天下主後世之人俱分屬臣子而可輕肆議論定其崇祀與不崇祀乎今宋明諸儒尚以其宜附孔廟奏請前代帝王既無後裔後之君天下者繼其統緒即當崇其祀典朕君臨宇内不得不為前人言也朕意以為凡曾在位除無道被弑亡國之主外應盡入廟崇祀爾等公同從容詳議具奏至六十一年四月辛酉禮部㑹議自伏羲氏以逮有明應入廟崇祀帝王及從祀功臣詳開一摺偏據一方不入正統及不應崇祀者詳開一摺疏覆
  上諭大學士等曰此所議應從祀處皆是但其中尚有宜詳細斟酌者從前所定配享功臣大概開國元勲居多如明之徐達不過一草莽武夫劉基係元之進士遭遇成功遂以元勲配享其治安之世輔佐太平有功軍國者反不得與配享列是皆未為允當也又如有明天下皆壞於萬厯泰昌天啟三朝愍帝即位未嘗不勵精圖治而所值事勢無可如何明之亡非愍帝之咎也朕年少時曾見故明耆舊甚多知明末事最切野史所載俱不足信愍帝不應與亡國之君同論萬厯泰昌天啟實不應入崇祀之内爾等㑹同九卿分别確議具奏
  六十一年十二月丁丑增設
  歴代帝王廟牌位遣履郡王允祹致祭是月壬戌禮部
  
  大行皇帝諭㫖議覆
  歴代帝王廟原祀伏羲氏神農氏軒轅氏金天氏高陽氏高辛氏陶唐氏有虞氏夏禹王商湯王周武王漢高祖世祖唐太宗遼太祖宋太祖金太祖世宗元太祖世祖明太祖二十一位今擬增夏啟仲康少康杼槐芒泄不降扄厪孔甲臯發商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巳太戊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陽甲盤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庚丁太丁帝乙周成王康王昭王穆王共王懿王孝王夷王宣王平王桓王莊王僖王惠王襄王頃王匡王定王簡王靈王景王悼王敬王元王貞定王考王威烈王安王烈王顯王慎靚王漢惠帝文帝景帝武帝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明帝章帝和帝殤帝安帝順帝冲帝桓帝靈帝昭烈帝唐高祖高宗睿宗元宗肅宗代宗徳宗順宗穆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僖宗遼太宗景宗聖宗興
  宗道宗宋太宗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高宗孝宗光宗寧宗理宗度宗端宗金太宗章宗宣宗元太宗定宗憲宗成宗武宗仁宗泰定帝文宗寧宗明太宗仁宗宣宗英宗景帝憲宗孝宗武宗世宗穆宗愍帝凡一百四十三位其從祀功臣原祀黄帝臣風后力牧唐虞臣臯陶䕫龍伯夷伯益商臣伊尹傅説周臣周公旦召公奭太公望召虎方叔漢臣張良蕭何曹參陳平周勃鄧禹馮異諸葛亮唐臣房元齡杜如晦李靖郭子儀張巡許逺李晟宋臣曹彬韓世忠岳飛遼臣耶律赫魯金臣尼瑪哈沃里布元臣穆呼哩巴延明臣徐達劉基三十九人今擬増黄帝臣倉頡商臣仲虺周臣畢公高吕侯仲山甫尹吉甫漢臣劉章魏相丙吉耿弇馬援趙雲唐臣狄仁傑宋璟姚崇李泌陸贄裴度宋臣吕䝉正李沆㓂凖王曾范仲淹富弼韓𤦺文彦博司馬光李綱趙鼎文天祥金臣呼嚕元臣博果宻托克托明臣常遇春李文忠楊士竒楊榮于謙李賢劉大夏凡四十人
  世宗憲皇帝諭是依議速行至是增設牌位遣履郡王允
  祹行禮
  世宗憲皇帝御製祭文
  於赫上帝降衷下民維后綏猷繼天立極大統肇開於三古丕基遞嬗於累朝崇祀帝王廟者凡二十有一君厥惟舊矣
  皇考大行皇帝一中允執兩大兼參彚治功道量之全極武烈文謨之盛俗盡躋於上理情彌軫乎前光定諸史之公評抒千秋之卓識謂興王創業既多戡定鴻勲即令辟守文不乏綏和美化歴年多寡不必同符致治淺深原難一轍履至尊而制六合聮寰宇以為一家萬方共戴尊親億兆胥依父母即當奕世維新之治追念勝朝式廓之疆曾經食土踐毛尚有先疇舊徳豈得以拘儒苛論妄絜短長更難以稗乗尠聞恣慿褒貶
  特頒明諭遍採羣言豆豋溥薦於
  百王榱桷永光夫萬禩亦有熊羆之士宣力旗常不無鼎鼐之臣勞心輔弼股肱一體生前獲荷天休廊廡列筵身後仍陪廟享於戲彞章隆重仰惟志事以䖍遵至治馨香尚冀
  神靈之黙佑式孚㝠漠庶克居歆
  御製
  歴代帝王廟碑文
  歴代帝王崇祀之制肇於唐天寶七載始置廟京城止及三代以前而已明洪武六年始於金陵立廟嘉靖十年乃建於京師阜城門内當明初定制時議禮之臣不能通知大體崇祀祗創業之君從祀惟開國之臣自兹以後闕焉我
  皇考聖祖仁皇帝秉大公之道折衷百代深惟祀典之宜修康熙六十一年
  特頒諭㫖命廷臣詳悉從容確議具奏逮朕紹緒之初迋議始上舊崇祀帝王二十一位今增一百四十三位舊從祀功臣三十九人今增四十人朕遵奉
  先志重書牌位諏吉入廟行祭告之禮仰惟
  聖祖皇帝用意之厚立論之正夐乎不可及也夫三代以上若夏啟之能敬承殷之太甲太戊武丁周之成王康王宣王頌美詩書光耀史牒三代以下英君哲后或繼世而生則徳教累洽或間世而出則謨烈重光胥能致海宇之乂安躋斯民於康阜嘉言傳於信史善政式為良規至凡𫎇業守成之主即或運㑹各殊屯亨不一茍無聞於失徳咸帝命所寵綏爰及歴代名臣亦皆川岳鍾靈為時輔佐功在社稷徳協股肱比諸從龍之彦何多讓焉而尚論未詳明禋乆曠其為缺畧也大矣夫欽崇往哲景企前徽明徳可懷羮牆興慕睠流風之所被洵歴世而勿諼若乃擴追逺之鴻䂓破拘墟之臆見自非忠厚立心寛仁為量卓識超於千古盛徳冠於百王未有能論及此者典禮修明有待今日然則
  聖祖皇帝之重加釐定公當周詳誠千萬世莫及之仁心而千萬世不易之定論也廟貎既新敘述本末鐫於青珉用昭示久逺焉
  御製
  歴代帝王廟碑亭告成祭文
  繼天立極勲華光被於寰區撫世誠民功徳丕昭於宇宙緬懷前烈知創業之維艱歴溯芳徽念守成之不易我
  皇考聖祖仁皇帝綜百王之盛徳定萬世之公評特沛綸音𢎞修毖祀敬承
  先志祗薦明禋廟貎增崇既布筵而列坐豐碑式建爰洒翰以摛文備舉𢑴章用垂曠典於戲皇猷炳煥累朝之統緒相承至治馨香百代之英靈如在尚祈昭鑒來饗苾芬
  雍正二年三月丁丑
  世宗憲皇帝親祭
  歴代帝王廟是日甘雨應時而降扈從諸王大臣侍衛
  等衣皆霑濕
  恩賜有差越日戊寅以
  御製三月三日得雨詩一首
  宣示迋臣
  七月戊寅
  諭禮部嗣後親祭
  歴代帝王廟日鹵簿大駕俱由廟門映壁外行
  三年九月丙午
  親祭
  歴代帝王廟
  四年二月辛卯
  親祭
  歴代帝王廟
  五年三月丁酉
  親祭
  歴代帝王廟
  七年二月壬午
  親祭
  歴代帝王廟
  乾隆元年九月
  詔以
  明恭閔惠皇帝入祀
  歴代帝王廟先是六月辛未奉
  諭㫖易名以諡古之制也自周公定為諡法後世帝王未有無諡者明建文為太祖之嫡孫纘承大統在位四年固儼然天下共主矣及成祖既有其天下并去其年號而史官所書則仍稱為建文元年二年三年四年此國之所賴有信史也然不係之以諡而稱曰建文皇帝此俗稱非史體也傳之後世殊為闕典考之太祖有元之天下而諡元主為順帝我
  世祖章皇帝代明之天下而諡明主為愍皇帝雖更姓改物之君尚且追諡而無所嫌忌况當其世者乎𢎞治以來如楊循吉諸人屢以為請迄寢不行皆以後世子孫席有成祖之業故不敢變亂舊章而不慮其貽議來世也我國家諡崇禎而不諡建文者以明史未竣非當時所急今史書既成若不及此追諡良為遺憾大學士九卿㑹議確擬具奏候朕親加裁定尋大學士九卿遵
  㫖議追諡明建文皇帝謹擬二條恭候
  欽定得
  㫖用恭閔惠皇帝諡至是
  命入廟祀遣官致祭
  皇上御製祭文
  自古帝王統緒相承建元以紀年易名以垂後大義所存不容或冺惟
  明建文皇帝之繼洪武大統也長孫紹緒本天地之常經失徳無聞實臣民之共主屬以遭家不造遂致靖難興師既慘廹於焚宫且削除其年號雖數傳而紀元始復究相沿而諡法未修今方明史告成期在千秋傳信仰承
  列祖之意特加追諡之文薦以豆籩升諸祠祀𢑴章肇舉
  爰因秋季以告䖍名義長昭統冀
  神靈之垂鑒
  三年九月乙卯
  皇上親祭
  歴代帝王廟先是正月辛酉
  諭禮部二月十五日祭
  歴代帝王廟因節近清明正值朕躬謁
  泰陵是以未及親祭俟秋祭
  帝王廟朕當親詣行禮
  六年二月
  命和親王𢎞晝代祭
  歴代帝王廟
  甲辰
  諭本月二十日祭
  歴代帝王廟朕已降㫖親詣行禮查是日節屆清明朕詣
  夀皇殿
  雍和宫行禮
  歴代帝王廟著和親王𢎞晝致祭
  九年二月己巳
  皇上親祭
  歴代帝王廟
  二十七年
  詔重修
  歴代帝王廟並
  詔改葢黄瓦以崇典禮三月己酉遣官祗告奉請神牌供於祭器庫至二十九年二月正配殿工竣丁未
  遣官祗告奉請
  神牌還位
  三月癸丑
  皇上親祭
  歴代帝王廟
  重修
  歴代帝王廟碑文乾隆二十九年
  歴代帝王廟之祀其凖古遷廟觀徳遺意而推而放之者歟書曰七世之廟可以觀徳疏家謂以世祧者迭遷徳盛者弗毁葢就一朝為言而周禮鄭氏四類注稱三王五帝九皇六十四氏咸祀之繁露引為自近溯逺之明證斯正合食所權輿然漢魏已來有司具儀率求之肇跡建都而不聞立廟洎唐迄明廟立而代以專祀開剏為常其制又闕焉未備我
  皇祖聖祖仁皇帝康熙六十一年
  敕諭禮官增祀茍非失徳失器即䝉業守成者皆得與饗
  
  皇考世宗憲皇帝丕纘
  先型詳定位次
  臨御伊始
  親詣禮成著於
  奎文者綦悉間考舊史所紀剏守難易之辨尠有折衷定論以是對揚曩昔所為法施於民者不克兼既其實獨斤斤於
  殿於
  門於
  坊具顔之曰景徳景徳焉爾徳固若是其偏而不舉耶寅惟
  
  宗懋敬厥徳咸秩孔修觀法之所存即知戒之所寓義至深逺大雅不云乎天難諶斯不易維王召公奭迪王祈天永命一則云監于有夏再則曰監于有殷寖假入
  廟而徴統系由百世之後等百世之王一自昭代觀之皆名之為勝國有不深厪夫屋與墟之儆而怵惕動容者哉顧於其間歴選
  列辟若稽古之化浹烝人治光往牒者罔不穆穆棣棣式在
  几筵崇異代同堂之報故于世數之遷而得其示戒于無形抑于世數之屢遷而不遷而得其垂法於有永稔乎此者觀徳之意愈以睪然而興矣
  廟自雍正癸丑繕葺距今且三十載爰以乾隆壬午出内帑金庀而飭之故事瓴甋甃以純緑兹特易蓋
  正殿黄瓦用昭舄奕工告訖功適届甲申季春吉祀祗承
  家法躬薦
  新宫已為長律述事掲言其大指㑹所司請製文並鍥諸牌復詳闡之如此
  四十年二月壬寅
  皇上親祭
  歴代帝王廟
  四十八年三月甲午
  皇上親祭
  歴代帝王廟
  四十九年七月重定
  歴代帝王廟祀典時内閣奉
  諭㫖朕因覽四庫全書内大清通禮一書所列廟祀歴代帝王位號乃因舊㑹典所定有所弗愜於心敬憶
  皇祖實録有飭議增祀之諭令查取禮部原議紅本則係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内具題爾時諸王不能仰體
  聖懷詳細討論未免因陋就簡我
  皇祖諭㫖以凡帝王曾在位者除無道被弑亡國之主此外盡應入廟即一二年者亦應崇祀煌煌
  聖訓至大至公上自羲軒下至勝國其間聖作明述之君守文繼體之主無不馨香妥侑不特書生臆論無能仰喻
  高深即歴代以來升歆議禮未有正大光明若此者也乃㑹議疏内聲明偏安亡弑不入祀典而仍入遼金二朝不入東西晉元魏前後五代未免意有偏向視若仰承
  聖意而實顯與
  聖諭相背朕意若謂南北朝偏安不入正統則遼金得國亦未奄有中原何以一登一黜適足啟後人之訾議即因東西晉前後五朝有因簒得國擯而不列如曹丕不得為正統之例殊不知三國時正統在昭烈故雖以陳夀三國志之尊魏抑蜀而本不能奪萬世之公評至司馬氏簒竊以還南朝神器數易如宋武帝崛起丹徒手移晉祚自不能掩其簒奪之罪其他雖祖宗得國不正而子孫能繼緒承休即為守文中主亦不可概從缺畧况自漢昭烈以至唐高祖統一區夏時之相去三百餘年其間英毅之辟節儉之主史不絶書又安可置而不論至於後五代如朱温以及郭威或起自冦竊或身為叛臣五十餘年更易數姓中華統緒不絶如綫然周世宗承藉郭氏餘業慿有疆域尚不失為令主此而概不列入則東西晉前後五代數百年間創守各主祀典缺如何以協千秋公論他若元魏雄據河北地廣勢强太武道武勤思政理講學興農亦可為偏安英主並當量入祀典以示表章朕前命館臣録存楊維禎正統辨論内詳晰宣諭以維禎所辨正統在宋不在遼金之説為是所以存春秋綱目之義見人心天命之攸歸且檢閲孫承澤春明夢餘録所載明代崇祀古帝王位號原未列遼金二朝今通禮内崇祀遼金而不入東西晉前後五代似此互相入主出奴伊於何底此皆議禮諸臣有懷偏見明使後世臆説之徒謂本朝於歴代帝王未免區分南北意存軒輊甚非
  皇祖降諭之本意也至明之亡國由於神熹二宗綱紀墮而法度弛愍帝承統時國事已不可為雖十七年身厯勤苦不能補救傾危卒且身殉社稷未可與荒淫失國者一例而論是以
  皇祖睿裁將神熹二宗撤出而愍帝則特令廟祀褒貶予奪毫釐不爽實千古大公定論乃諸臣於定議時轉復將漢之桓靈增入豈未思炎漢之亡亡于桓靈而不亡于獻帝乎從前定議未將東漢全局詳審論斷轉使昏闇之君濫叨廟食所議未為允協夫自古帝王統緒相傳易代以後饗祀廟迋原以報功崇徳至於嚴簒竊之防戒守成之王或予或奪要必衷于至當而無容心于其間方協彰癉之義所有歴代帝王廟祀典著大學士九卿更行悉心詳議具奏並著於定議後交四庫館恭録
  皇祖諭㫖並朕此㫖於通禮廟饗首卷以昭殷鑒歴朝垂示萬年之至意嗣大學士伯伍彌泰等遵
  㫖議奏臣等跪讀之下仰見我
  皇上以
  聖祖之心為心以天地之量為量
  念為君之實難崇前王之祀典不論其方域之廣狹而綜其政治之盛衰不惟其遭遇之亨屯而覈其事功之隆替垂爼豆於千秋
  示權衡於萬世誠非臣等所見窺測於萬一者也伏查歴代帝王立廟崇祀所以崇徳報功垂昭法戒前代列
  祀祗及開創之君實為缺畧仰䝉
  聖祖仁皇帝
  特詔迋臣詳議增祀俾歴代守成繼統之君咸得馨香廟食實闡數十年來未發之幽光舉數十朝以來未備之鉅典而諸臣莫喻
  高深致定議尚多疎漏兹𫎇
  皇上指示兩晉南北朝後五代創守各主祀典缺如復命臣等悉心詳議臣等恭繹
  聖訓所述
  聖祖仁皇帝諭㫖云帝王曾在位者除無道被弑亡國之
  主此外盡應入廟煌煌
  謨訓於大公至正之中嚴簒奪之防著守文之戒蓋人君臨御區宇誠能承先裕後善始令終固足稱為誼辟其或天運有期遭逢不幸非盡由政事之失者如明之愍帝䝉
  聖祖仁皇帝特予廟祀允為萬世定評此外或功徳光於
  前烈或基緒貽諸後人皆宜恪遵
  聖訓詳加酌議竊考前代史評溢美者每多失實責備
  者或有苛求均未能折衷至當伏讀
  御批通鑑輯覽一書進退褒貶酌理凖情毫釐不爽實為千古史家繩凖臣等謹就管窺所及按代尋繹如魏代勃興北邊奄甸河洛世有賢君允宜光昭爼豆晉及前後五代雖得國非正而嗣業之君合於
  聖訓所云繼緒承休即為守文中主者亦宜並膺廟食
  臣等詳列一單仰邀
  論定其他以簒竊得國以失徳亡國不應入祀者列為
  一單併呈
  御覽抑臣等據義引伸兾以推廣我
  皇上闡揚前王之至意竊見康熙六十一年㑹議本内唐代增入高祖以下十四帝而不及憲宗金代增入太宗以下三帝而不及哀宗但考史載憲宗削平僭叛不惑羣議功業實不可没而哀宗圖存於亡從容殉國較之明愍帝更為有光臣等謹以此二帝另立為一單可否一體増祀伏候
  睿裁至於歆報之典寧嚴無濫漢亡於桓靈而不亡於獻帝猶明之亡於神宗光宗熹宗而不亡於愍帝乃明神宗以下三主業奉
  聖祖仁皇帝諭黜而桓靈二主轉得濫邀入祀誠為未協
  自應遵
  㫖將漢桓帝靈帝神牌撤出以昭予奪之公伏候命下神牌入龕事宜交禮部工部辦理入廟吉期由欽天監選擇告祭典禮交太常寺遵辦祭文由翰林院撰擬所有臣等遵
  㫖詳議之處謹合詞恭摺具奏奉
  諭㫖據大學士九卿等㑹議增祀兩晉元魏前後五代各帝王一摺並聲請唐憲宗金哀宗應否一體增祀等語憲宗處唐中葉各鎮節度慿凌䟦扈僭叛不臣憲宗命將專征削平淮西厥功頗偉在有唐一代中尚屬英主其末年被弑係禍變猝乗與荒亂失徳召變致衅者不同至金哀宗處衰弱之時國勢已不可問推其致敗之由實因熙宗海陵淫虐階厲哀宗自縊殉國與明之愍帝事同一例自應一體增祀餘俱著照所議欽此
  等謹按諸臣遵
  㫖議覆酌擬增入廟祀單内開列
  晉元帝明帝成帝康帝穆帝哀帝簡文帝
  宋文帝孝武帝明帝
  齊武帝
  陳文帝宣帝
  元魏道武帝明帝太武帝文成帝獻文帝孝文帝宣武
  帝孝明帝
  唐憲宗
  後唐明宗
  後周世宗
  金哀宗共二十五帝列單呈
  覽下所司遵照辦理嗣奉
  諭㫖明春增祀神牌入廟即於春祭前一日安奉祭日照常年春祭儀注舉行不必另議惟祝文内應將增祀之處交翰林院添撰數語欽此
  五十年二月辛丑
  皇上親祭
  歴代帝王廟時以增祀兩晉後五代南北朝各主親詣行禮祭文曰仰惟
  諸帝應運代興治隆開創業懋繼承報功崇徳秩祀肇
  增聿光
  前典牲爼香升
  二十五帝禮殿同登報于仲春
  神其式慿
  
  歴代帝王廟禮成恭紀乾隆五十年
  予小子既敬遵
  皇祖聖訓增祀
  歴代帝王以今年二月春祭之吉奉
  神主入廟禮以克成祭不欲數於是退而恭紀曰
  皇祖之聖允符我
  皇考所尊稱大成有類
  先師孔子而無以復加也即此增入之
  㫖實為大公至明乃稱歴代之名義而非有意于其間也夫歴代者自開闢以來君王者之通稱非如配享
  先師孔子有所旌别彰癉於其間也夫有所旌别彰癉于其間則必有所進退而是非好惡紛然起矣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將無所底止且以旌别彰癉言之湯武即有慙徳則歴代開剙之君湯武且不若審如是
  三皇五帝之外其宜入廟者有幾是非祭
  歴代帝王之義也故我
  皇祖謂非無道亡國被弑之君皆宜入廟者義在此但引而未發予小子敢不敬申其義乎蓋自洪武建廟南京以來北京祖之而祀者寥寥洪武六年始建歴代帝王廟于南京崇祀者三皇五帝夏禹王商湯王周文王武王漢高祖光武帝隋高祖唐高祖太宗宋太祖元世祖十九帝而罷周文王隋高祖唐高祖之祀嘉靖九年罷南京廟祀建  歴代帝王廟於北京二十四年又罷元世祖之祀及我
  世祖定鼎燕京
  㓜齡即位百度畢舉爾時議禮之臣於議
  歴代帝王廟位次亦頗有所出入我  世祖定鼎燕京因明代祀典順治元年增祀遼太祖金太祖世宗元太祖明太祖凡五帝而我
  皇祖之諭亦因近
  大事之際在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諸臣未能仰遵聖意其出入亦頗不倫㑹典載康熙六十一年  皇祖諭㫖凡帝王在位除無道被弑亡國之主外盡宜入廟崇祀爾時迋臣不能仰體聖意詳細討論且疏奏在十一月  大事前數日所議増祀夏商以來帝王一百四十三位并漢之桓靈皆入之實不倫矣予小子於昨嵗閲大清通禮始悉其事因命大學士九卿更議增祀而以仲春躬祀入所增
  神主於廟昨嵗因閲大清通禮見崇祀  歴代帝王位次有不愜於懷者如漢之闌入桓靈而於前後五代全未議及因勅大學士九卿更議增祀晉元帝以來二十五帝而於桓靈則撤出之以昭公論今嵗仲春入  神主於廟躬禮致祭詳見禮成述事詩并序予嘗論之洪武之去遼金而祀元世祖猶有一統帝繫之公嘉靖之去元世祖則是狃於中外之見而置一統帝繫於不問矣若順治初之入遼金而去
  前五代則爾時議禮諸臣亦未免有左𥘵之意孰若我
  皇祖之大公至明昭示千古為一定不易之善舉哉夫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非南北中外所得私舜東夷文王西夷豈可以東西别之乎正統必有所繫故予於通鑑輯覽之書大書特書一遵春秋不敢有所軒輊於其間予於歴代通鑑輯覽一書自隆古以至本朝四千五百餘年於南北朝及宋元遼金正統偏安  天命人心繫屬存亡之際大書特書必公必平如南宋自徳祐以前尚有疆域可慿至臨安既破帝㬎見俘宋統始絶故自丙子三月以前為宋帝㬎徳祐二年三月以後為元世祖至元十三年至於元順帝北遷沙漠委棄中原則自至正二十八年八月以後正統乃歸之明為洪武元年我朝世祖定鼎京師在甲申五月維時明福王尚監國南京故通鑑輯覽仍書明以别之直至乙酉五月大清兵下江南福王就執始書明亡折衷義例惟嚴惟謹一遵春秋之法無所容心曲殉于其間也以為一時之議雖權萬世之論不可欺也然則
  歴代帝王之祀果即非配享
  先師孔子漠無旌别彰癉於其間乎曰不然也
  歴代帝王胥祀于景徳之殿其有徳無徳若南若北曰中曰外是一家非一家章章如昭昭如孰可以為法孰可以為戒萬世之後入
  廟而祀者孰不憬然而思惕然而懼耶是即不明示旌别彰癉而已寓旌别彰癉于無窮矣其有不憬然思懼者則是無道之倫必不能入此
  廟矣嗚呼可不懼哉可不懼哉雖然予更有後言焉蓋宜入
  廟與不宜入誠昭然應知懼而我大清國子子孫孫祈
  天永命所以綿萬禩無疆之庥者更當以不入斯廟為棘安不忘危治不忘亂用慎苞桑之固思及此者有不忍言而又有不忍不言者世世子孫其尚凛難諶之戒乎
  親祭
  歴代帝王廟儀
  正殿七室中室
  太昊伏羲氏
  炎帝神農氏
  黄帝軒轅氏左室
  帝金天氏
  帝高陽氏
  帝高辛氏
  帝陶唐氏
  帝有虞氏右室
  夏禹王啟王仲康王少康王杼王槐王芒王泄王不降王扄王厪王孔甲王臯王發王
  商湯王太甲王沃丁王太庚王小甲王雍巳王太戊王仲丁王外壬王河亶甲王祖乙王祖辛王沃甲王祖丁王南庚王陽甲王盤庚王小辛王小乙王武丁王祖庚王祖甲王廪辛王庚丁王太丁王帝乙王次左
  周武王成王康王昭王穆王共王懿王孝王夷王宣王平王桓王莊王僖王惠王襄王頃王匡王定王簡王靈王景王悼王敬王元王貞定王考王威烈王安王烈王顯王慎靚王次右
  漢高祖惠帝文帝景帝武帝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光武帝明帝章帝和帝殤帝安帝順帝冲帝昭烈帝
  晉元帝明帝成帝康帝穆帝哀帝簡文帝
  元魏道武帝明帝太武帝文成帝獻文帝孝文帝宣武帝孝明帝
  宋文帝孝武帝明帝
  齊武帝
  陳文帝宣帝又次左
  唐高祖太宗高宗睿宗元宗肅宗代宗徳宗順宗憲宗穆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僖宗
  後唐明宗
  後周世宗
  遼太祖太宗景宗聖宗興宗道宗
  宋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高宗孝宗光宗寧宗理宗度宗端宗又次右
  金太祖太宗世宗章宗宣宗哀宗
  元太祖太宗定宗憲宗世祖成宗武宗仁宗泰定帝文宗寧宗
  明太祖惠帝太宗仁宗宣宗英宗景帝憲宗孝宗武宗世宗穆宗愍帝位均南向凡異代同室者皆隔别之兩廡東風后倉頡䕫伯夷商伊尹傅説周召公奭畢公高召穆公虎仲山甫漢張良曹參周勃魏相鄧禹耿弇諸葛亮唐房元齡李靖宋璟郭子儀許逺李晟裴度宋曹彬李沆王曾富弼文彦博李綱韓世忠文天祥金尼瑪哈元穆呼哩博果宻明徐達常遇春楊士竒于謙劉大夏西力牧臯陶龍伯益商仲虺周公旦太公望吕侯方叔尹吉甫漢蕭何陳平劉章丙吉馮異馬援趙雲唐杜如晦狄仁傑姚崇張巡李泌陸贄遼耶律赫魯宋吕䝉正㓂凖范仲淹韓𤦺司馬光趙鼎岳飛金呼嚕沃里布元巴延托克托明劉基李文忠楊榮李賢位均東西向以北為上嵗春秋仲月諏吉遣官將事
  特行崇典則
  皇帝親詣行禮先二日禮部尚書一人詣犧牲所眡牲
  如儀
  右眡牲
  致齋
  書祝版
  眡割牲
  眡祝版儀均同東西郊祀
  先一日太常寺官入廟潔蠲殿宇内外藉以㯶薦拂拭
  神座工部司官張
  御幄於景徳門外階下之左南向夜分太常寺卿率屬
  入具器陳
  正殿中室分設三案左一室統設三案餘五室代設一案每位爵三實酒每案豋一鉶二簠簋各二籩十豆十其前皆設香案一各爐一鐙二每室牛一羊一豕一殿中設案一少西北向供祝版東設一案西向西設一案東向分陳每室尊一每案香盤一虛爵三每位禮神制帛一色白設福胙於東案尊爵之旁加爵一凡牲陳於爼凡帛每案同篚凡尊實酒承以舟疏布冪勺具兩廡東設案十各鉶二簠一簋一籩豆各四每位爵三實酒統羊二豕二前設香案四各鑪一鐙二又設案於南北向陳尊二香盤四虛爵十有二素帛四十爼篚冪勺具西廡帛三十有九餘陳設同鑾儀衛設洗於黄幄外樂部率太常協律郎設中和詔樂於殿外階上分東西懸陳樂舞於樂懸之次如常儀
  右陳設
  陳設畢太常寺博士引禮部侍郎一人入廟省眡
  正殿牲帛齍盛及籩豆豋鉶之實畢次詣兩廡周眡如儀
  右省齍
  辨行禮位殿門内正中為
  皇帝行禮拜位北向階下甬道左右為分獻官拜位北面陪祀王公位階上東西各二班百官位階下分獻官之南東西各五班重行異等均北面東位西上西位東上辨執事位司拜褥鑾儀衛官二人立於
  皇上拜位之左稍後太常寺司祝一人立祝案西司香九人司帛九人司爵九人光禄寺卿二人太常寺贊答福胙一人立東案之東司香七人司帛七人司爵七人侍衛二人立西案之西侍儀禮部尚書侍郎各一人都察院左都御史副都御史各一人樂部典樂一人立東西案之南太常寺典儀一人於殿左門外立司樂協律郎樂工歌工舞佾於階上樂懸東西序立記注官四人於西階下序立糾儀御史禮部祠祭司官各二人於陪祀王公拜位之次序立又御史二人祠祭司官二人鴻臚寺官二人於陪祀百官拜位之次序立掌燎官率燎人立於燎爐之南
  右辨位
  其日五鼓步軍統領率所部清蹕除道自
  西華門至
  廟門
  御道左右塗巷皆設布幛鑾儀衛陳
  法駕鹵簿詳見  北郊祭儀 不陪祀王公百官朝服咸㑹祗
  候送
  駕如儀日出前六刻司祝恭請祝版設於祝案太常寺
  卿赴
  乾清門奏時
  皇帝御祭服乘禮輿出宫前引後扈如常儀
  駕發警蹕
  午門鳴鐘鼓
  駕出西華門導迎樂前引不作提鑪執鐙官左右騎導
  如詣
  西郊之儀
  右鑾輿出宫
  駕將至鴻臚寺官豫引陪祀王公於廟門外序立候駕至隨入太常寺贊禮郎豫引兩廡分獻官四人於景徳西側門外序立陪祀百官按班入景徳東西側門豫於行禮位稍南東西序立祗候
  駕至由廟中門入降輿右贊引左對引太常寺卿二人
  恭導
  皇帝入幄次少竢太常寺卿奏請行禮
  皇帝出次盥鑾儀衛官跪奉盥奉巾如儀司拜褥官豫布拜褥於殿門内正中贊引對引官恭導
  皇帝入景徳中門陞中階正殿中門至拜位前北向立前引内大臣止立殿檐下提鑪官執鐙官侍衛止立階下後扈大臣隨侍贊禮郎引分獻官東西各二人於甬道左右鴻臚寺官引陪祀王公升東西階引陪祀百官於廟迋左右均就拜位北面序立典儀贊樂舞生登歌執事官各供迺職武舞執干戚進贊引奏就位
  皇帝就位立
  右就次盥洗就位
  典儀贊迎
  神左司香二人右司香一人奉香盤東西趨進均折而
  北詣中一室
  三皇香案前左司香七人右司香六人奉香盤分詣各
  室香案前祗候司樂贊舉迎
  神樂奏肇平之章樂辭俱詳見樂考協律郎舉麾工鼓柷樂作
  贊引奏就上香位暨對引官恭導
  皇帝詣
  太昊伏羲氏香案前對引官至祝案前止立司香跪進
  香贊引奏上香
  皇帝上炷香三上瓣香畢以次詣
  炎帝神農氏
  黄帝軒轅氏香案前上香儀同左右各室司香跪上香畢皆趨退贊引奏復位暨對引官恭導
  皇帝復位奏跪拜興
  皇帝行二跪六拜禮王公百官均隨行禮協律郎偃麾
  工戞敔樂止凡樂以舉麾鼓柷作以偃麾戞敔止後同
  右迎神
  典儀贊奠帛爵行初獻禮有司掲尊冪勺挹酒實爵司帛奉篚司爵奉爵以次詣各
  神案前司樂贊舉初獻樂奏興平之章樂作司樂舉節舞干戚之舞凡舞以節領之導引升降後同司帛跪獻篚奠於各案三叩興司爵立獻爵於各墊中退贊禮郎引分獻官升東西階詣兩廡以次跪上香畢興立香案前執事生奠帛獻爵如儀皆退司祝至祝案前跪三叩奉祝版跪案左樂暫止贊引奏跪
  皇帝跪羣臣皆跪贊讀祝司祝讀祝辭曰維某年月日皇帝致祭於
  太昊伏羲氏
  炎帝神農氏
  黄帝軒轅氏
  帝金天氏
  帝高陽氏
  帝高辛氏
  帝陶唐氏
  帝有虞氏
  夏十四王
  商二十六王
  周三十二王
  漢十九帝
  晉七帝
  魏八帝
  宋三帝
  齊武帝
  陳二帝
  唐十六帝
  後唐帝
  後周帝
  遼六帝
  宋十四帝
  金六帝
  元十一帝
  明十三帝曰仰惟
  諸帝應運代興作君作師撫育黎烝創業維艱基業用宏守文不易謨烈是承風教既逺功徳可稱報於仲春秋
  神其式慿尚
  饗讀畢興奉祝版跪安
  太昊伏羲氏神位前篚内三叩興退樂作贊引奏拜興皇帝率羣臣行三拜禮興贊禮郎引分獻官降階復位
  樂止武功之舞退文舞執羽籥進
  右初獻
  典儀贊行亞獻禮司樂贊舉亞獻樂奏崇平之章樂作舞羽籥之舞司爵奉爵以次詣各案前恭獻於左兩廡贊禮郎引分獻官分獻如初樂止右亞獻
  典儀贊行終獻禮司樂贊舉終獻樂奏恬平之章樂作舞同亞獻司爵獻爵於右兩廡隨分獻均如亞獻儀畢樂止文徳之舞退
  右三獻
  既終獻太常寺贊禮郎一人少前西面立贊答福胙光禄寺卿二人奉福胙至
  太昊伏羲氏位前拱舉退祗立於
  皇帝拜位之右侍衛二人進立於左贊引奏跪
  皇帝跪左右官皆跪奏飲福酒右官進福酒
  皇帝受爵拱舉授左官次受胙如飲福之儀奏拜興皇帝三拜興又奏跪拜興
  皇帝率羣臣行二跪六拜禮典儀贊徹饌司儀贊舉徹
  饌樂奏淳平之章樂作徹畢樂止
  右受福胙徹饌
  典儀贊送
  神司樂贊舉送
  神樂奏匡平之章樂作贊引奏跪拜興
  皇帝率羣臣行二跪六拜禮興樂止
  右送神
  典儀贊奉祝帛饌送燎司祝司帛詣各
  神案前咸跪三叩司祝奉祝司帛奉篚興司香跪奉香司爵跪奉饌興以次由中道出恭送燎所
  皇帝轉立拜位旁西向司拜褥官徹拜褥竢祝帛過仍布拜褥皇帝復位立兩廡香帛饌均送焚燎太常寺贊禮郎引分獻官退鴻臚寺官引陪祀王公百官均退立拜位東西旁樂作樂章與上並為一闋贊引奏禮成恭導
  皇帝仍由景徳門中門出陞輿
  法駕鹵簿前導導迎樂作奏祐平之章不陪祀王公百
  官仍朝服祗候
  駕至跪迎
  午門鳴鐘樂止王公隨
  駕入内至内金水橋恭候
  皇帝還宫各退太常寺官徹
  乾清門齋戒牌銅人送寺
  右禮成回鑾
  遣官致祭先二日眡牲如儀承祭官分獻官暨文官郎中武官㕘領世爵輕車都尉以上均於邸第致齋先一日太常寺以祝版送内閣恭書受而藏諸
  神庫光禄寺少卿御史禮部祠祭司官朝服眡割牲瘞毛血有司供具並如儀及祀之日雞初鳴承祭官及分獻官朝服祗竢於廟禮部侍郎入廟省齍畢質明承祭官王公入景徳左門領侍衛内大臣尚書等入右門升左階位於階上領侍衛内大臣尚書等位階下北面迎神贊就上香位出入殿左門承祭官分獻官及陪祀官行三跪九叩禮不飲福受胙王公不陪祀贊引以太常寺贊禮郎祝帛送燎避立西旁東面餘均如儀右遣官儀










  皇朝文獻通考卷一百十九



  欽定四庫全書
  皇朝文獻通考卷一百二十
  羣廟考
  歴代帝王陵
  天聰三年十二月遣官祭
  金太祖世宗陵時
  太宗文皇帝征明至燕京庚申祭纛於良鄉縣東山岡是日遣貝勒阿巴泰薩哈㢘往祭於房山
  順治元年五月
  上命以禮葬
  明崇禎帝后暨妃袁氏及兩公主時并葬天啟懿安皇后張氏萬厯妃劉氏造陵墓如制後八年四月崇禎妃尤氏卒殯葬如禮仍給太監守䕶
  七月設明長陵以下十二陵司香内使各四人八月
  詔明十三陵潔禋祀禁樵牧設司香官及陵户給以香火
  地畝
  等謹按是月
  世祖章皇帝車駕自
  盛京遷都
  燕京是日
  駐蹕廣寧葢入闗之初首舉是禮也
  十一月定明神宗陵不設陵夫先是設看守明十三陵每陵夫二十四名田二十二頃至是除神宗陵不設外其十二陵各設太監二名夫八名照役給田仍令户部給嵗時祭品
  二年正月
  命房山縣知縣祭
  金太祖世宗陵時於常用祭品外加太牢一是年二月
  
  命房山縣知縣祭金陵自後嵗以春秋仲月或嵗一祭或嵗二祭皆以知縣將事而修陵建碑更牲醴有加焉
  二月定明十二陵嵗祭禮是日
  世祖章皇帝諭禮部故明十二陵每陵太監二名壯丁八名看守每年令守陵太監致祭二次其太常寺及知縣不必遣祭
  十月
  命建
  明崇禎帝陵享殿時工部奏請以造陵餘銀更建享殿
  從之
  六年十月禁伐明陵樹木
  八年二月以恭上
  昭聖慈夀皇太后尊號禮成遣官祭
  歴代帝王陵時祭
  伏羲氏陵於寧淮
  女媧氏於趙城
  神農氏於酃
  軒轅氏於中部
  少昊氏於曲阜
  高陽氏
  高辛氏於滑
  陶唐氏於濮
  有虞氏於寧逺
  夏王禹於㑹稽
  商王湯於榮河中宗於内黄高宗於西華
  周文王武王成王康王於咸寧
  漢高祖於涇陽文帝於咸寧宣帝於長安光武帝於孟
  
  後魏文帝於富平
  唐高祖於三原太宗於醴泉憲宗於蒲城宣宗於涇陽後周世宗於鄭州
  宋太祖太宗真宗仁宗於鞏
  遼太祖於廣寧
  金太祖世宗於房山
  元太祖世宗於宛平北
  明太祖於江寧宣宗孝宗世宗於昌平凡祭皆就享殿
  行禮或因陵寢設壇惟元陵望祭
  六月
  命復祭
  明神宗陵時
  世祖章皇帝諭禮部順治元年定守明諸帝陵寢并祭典因神宗與我朝有嫌故裁之朕思前朝帝王陵寢理宜防䕶况我朝凡事俱從寛厚神宗陵著照十二陵例以時致祭仍設太監陵户看守
  十四年九月以修葺
  金太祖世宗陵工竣遣官致祭先是正月
  諭禮部金代帝陵在房山縣迨明季國衰因我朝克取遼東誤疑金代陵旺氣相闗遂將地脈掘斷又因己巳我
  太宗皇帝統師入闗念金代先徳遣王貝勒大臣往陵致祭復將石柱等拆毁建闗帝廟鎮壓朕思
  天𧙓本朝於金何與故明不思運數有歸輒毁及金代陵寢愚誕甚矣金太祖世宗入帝王廟祀其陵寢照舊守䕶地方官春秋致祭外爾部即遣官往房山視金陵周圍如切近處果有毁壞即酌量修整其闗帝廟仍留存尋於六月立碑至是工竣遣官致祭
  世祖章皇帝御製碑文
  朕惟自古膺圖受籙咸有大功徳於天下及其殁也弓劍之藏後世重焉非特隂陽之所景貺實亦遐邇之所繹思故時代雖遙崇禮不替若聲教被於當年園寢湮於異姓非所以昭徳追逺也朕撫有寰區於前代陵墓未嘗不惓惓於心申飭所在守䕶惟謹惟金代陵之在房山者前我師克取遼東故明惑於形家之説疑于本朝王氣相闗遂劚斷其地脈己巳嵗
  太宗文皇帝統師入闗念金代先徳遣王貝勒大臣詣陵致祭明復加摧毁且建立闗帝廟為厭勝之術夫不達
  天命之有歸而謬委靈於風水移災於林木何其誕也金代垂𧙓百有餘年英王哲辟實光史册乃易代之後兆域荒圯祀典缺廢撫今追昔慨焉興嘆
  金太祖
  世宗已經崇祀帝王廟其陵寢命地方春秋䖍祀外兹特諭禮臣專官省視修其頽毁俾規制如初并令有司時祭無斁嗚呼廟貎既崇特景思於往哲封塋重煥用昭示於來兹爰勒貞珉以垂不杇云爾
  十六年三月
  詔立
  明崇禎帝陵碑
  命大學士金之俊撰碑文
  臣嘗觀古今治亂之蹟邦國興替之由使後之人得而考焉以為法戒者其義莫詳於史大畧國之興也創業開基之君莫不有應天順人之舉積功種徳為累葉之所慿藉其亡也必末季之主或天資刻薄殘民以逞或暗弱昏庸太阿旁落或甚而縱欲敗度滅裂綱常種種失徳難以枚舉皆有自取滅亡之道即國𧙓之修短不同而覆敗相尋異世一轍書曰與治同道罔不興與亂同事罔不亡非虛語也我
  皇上聰明睿知典學惟勤涵泳六經之暇尤研精史書舉前代之是非往事之成敗靡不溯源窮委一究其指歸而於明朝興亡本末更暸如指掌於是深晰崇禎帝之所以失天下者厥咎有在非末世亡國之君可同年而語也但當時既無實録日後慮多傳疑每厪
  睿懷之憫惻於順治十四年二月内爰諭工部立碑表章
  恭繹
  天語一則曰明崇禎帝尚為孜孜求治之主祗以任用非人卒致禍亂身殉社稷再則曰若不急為闡揚恐千載之下竟與失徳亡國者同類並觀嗚呼
  宸鑒及此不能不令人低徊嘆息頌我
  皇上之明並日月發幽光於沉㡬徳邁興王昭公評於隔代真前此紀載中未有之盛事也兹工部遵諭礲石成
  皇上特命臣之俊為文以勒之碑臣係故明纍臣矢殉溝
  壑幸遘永清之㑹再續餘生既捧
  徽綸而感涕益驚
  專命而徬徨以謭陋昏耄如臣何能追闡遺𡠾仰副皇上表章之盛心然不敢不就見聞所及謬𫐠其概以竊附史官之職也按崇禎帝本以英敏之資潛徳藩邸繼膺大統當即位之始正孽璫煽亂之餘中外危疑獨能不動聲色芟夷大憝如秋風振槁因目擊人心蠱壞盡屬如醉如夢之流法紀廢弛釀成不痛不癢之疾鋭意更絃猛圖法祖恤民隱畏天災嘗蔬食布衣痛自貶損講帷之咨詢不輟平臺之問對屢勤一段宵旰靡寧想望太平之意誠有如
  上諭所云孜孜求治者假令當日有先憂後樂之臣同心同徳匡濟時艱小康猶可坐致即或中材之佐警戒綢繆尚得彌縫嵗月其如怙媮積玩貪黷成風下吏之精神專用以鑽營結納大僚之好尚惟在乎位高多金以致民窮盗起然發難之初不過西陲一隅亦何難以國家全力制之而上下相䝉以賊為諱嘯聚之勢日熾月盛攻城掠邑有同破竹然後舉國張皇紛紛議選將議抽兵議加派議設總理總管重臣臨渇掘井毫無成算以言剿則挫衂屢聞以言撫則招徠無術至於驕兵悍將反借賊勢披猖為䕶身符來不能禦去不肯追遂蔓延流毒秦晉楚豫巴蜀暨大江以北所在騷然而朝端之士方爭洛蜀之黨日搆元黄之戰厝火怡堂獨以賊遺君父憂間有一二耿介特立之士以公忠體國為念又往往不安於其位一時内外文武事權在握者無一實心辦事之人矣致令仁明鋭治之主不幸而丁中葉陵替之後起弊扶衰萬難措手兼之孑然孤立於上四顧盈庭茫無可倚譬之尫羸之夫病之初中尚在膚膜腠理之間中醫猶能按脈而治及躭延日久深入膏肓雖有盧扁救療安施豈非天之所廢莫能興之而人謀不臧適任其咎者耶考史傳所載凡末世亡國之君覆車之轍崇禎帝並無一蹈焉乃身殉宗社不引天亡之言亦綦烈矣嗟乎傷哉有君無臣禍貽邦國竟若斯哉此明代往事之可為痛哭流涕者也我
  皇上深用憫惻而欲急為之闡揚是即孔子當年作春秋之心褒貶出乎至公瑕瑜毋令相掩俾天下後世讀明史者咸知崇禎帝之失天下也非失徳之故總由人臣謀國不忠所致庶後之為人臣者悚然知所戒而後之為人君者亦知慎於用人也已然則煌煌
  睿諭明乎制治保邦勿玩小冦而弭冦必以安民為本安民則又以知人為本此匪直昭一時之信史實著萬世之常經蓋永為君若臣之寶鏡云
  十一月壬申
  世祖章皇帝親酹
  明崇禎帝陵是日
  駕過悽然泣下酹爵於陵前
  癸酉
  閲明諸陵
  甲戌遣官祭
  明崇禎帝陵
  世祖章皇帝御製祭文
  惟
  帝亶聰御極孜孜以康阜兆民為念十七年來劼毖無斁不意流冦猖獗國遂以傾身殉社稷向使遭逢景運可稱懿辟獨是纘承衰緒適丁刧厄雖勵精圖治而傾厦難支朕念及此恒用深惻兹巡幸畿輔偶過昌平睇望陵寢益為悽然特具牲帛酒品用昭禮祭尚饗
  同日遣官祭
  明成祖仁宗宣宗英宗憲宗孝宗武宗世宗穆宗光宗
  熹宗陵並
  諭工部前代陵寢神靈所棲理應嚴為防䕶朕巡幸畿輔道經昌平見明代諸陵殿宇墻垣傾圮已甚近陵樹木多被斫伐向來守䕶未周殊不合理爾部即將殘毁諸處盡行修葺見存樹木永禁樵採添設陵户令其小心看守責令昌平道官不時嚴加巡察爾部仍酌量每年或一次或二次差官察閲勿致疎虞
  十七年正月
  詔追諡
  明崇禎帝為莊烈愍皇帝遣官祭陵是日
  駐蹕三屯營
  諭禮部前明崇禎帝勵精圖治十有七年不幸冦亂國亡身殉社稷考其生平無甚失徳遘兹厄運殊甚矜憫宜加諡號以昭實行今諡為莊烈愍皇帝爾部即遵諭行遂遣固山額真伯佟六十致祭於陵寢
  九月
  駕幸昌平州觀明諸陵
  十一月遣官祭
  金太祖世宗陵
  康熙元年九月
  詔嵗以春秋祭
  歴代帝王陵時奉
  聖祖仁皇帝諭歴代帝王陵寢原有祀典理宜䖍肅舉行以昭追崇之意聞明朝陵向所給守䕶内員人户地畝數少致各陵祭品備辦不敷止於大紅門外總祭殊於朕懷未愜嗣後萬厯陵不祭外每年應春秋二次太常寺差官致祭金朝陵亦毎年春秋太常寺差官致祭其元朝陵未知定所應行望祭禮至前代各陵近者亦應春秋差官致祭逺者著各該地方官春秋致祭尋議准
  直省所在
  帝王陵寢嵗春秋仲月守土正官一人致祭執事以禮生祭日用羊一豕一餘陳設及行禮儀注與
  慶典遣官同
  六年七月
  聖祖仁皇帝躬親大政遣官祭
  歴代帝王陵
  十一年正月遣官祭明諸陵時奉
  太皇太后往赤城湯泉是日
  駐蹕南口遣内大臣往祭
  十四年八月
  上幸湯泉詣明長陵奠酒是日分遣内大臣伯心裕等致
  奠諸陵嗣於庚子復
  諭禮部往代帝王陵寢所在地方理宜守䕶以妥神靈朕近行幸湯泉道經昌平見明朝諸陵殿宇雖存户牖損壞附近樹木亦被摧殘朕心深為憫惻爾部即嚴加申飭守陵人户令其敬謹防䕶仍責令該地方官不時稽察勿致仍前怠玩以副朕優禮前代之意
  十二月以
  册立皇太子遣官祭
  歴代帝王陵
  十五年正月以建儲加上
  太皇太后
  皇太后徽號禮成遣官祭
  歴代帝王陵
  十月
  聖祖仁皇帝親酹明陵時
  駕幸昌平過明十二陵一一
  躬親酹酒越日
  命内大臣等於明十二陵各讀文致祭
  二十一年二月以滇省蕩平遣官祭
  歴代帝王陵
  二十三年十一月
  聖駕南巡
  駐蹕江寧
  親謁
  明太祖陵先是
  諭大學士明珠王熙明太祖一代開創令主功徳並隆朕巡省方域將及江寧鍾山之陵寢斯在朕優禮前代況於其君實賢可祀之如禮尋遣内閣學士席爾達往祭
  至是復
  諭大學士明珠尚書介山明太祖陵已遣官致祭但朕既抵江寧距陵非逺欲至其處親為拜奠於是
  駕即至鍾山
  親奠焉過明故宫慨然久之時
  諭大學士明珠總督王新命曰明太祖陵寢歴經年世幸本朝加意䕶守鬱然無恙朕躬謁奠祭典數優崇今車駕將旋圖善其後爾等可傳諭守陵太監及陵户朝夕敬慎巡視罔輟洒掃維勤毋令附近民人旗丁恣行蹂踐其在陵守視人等特加賞賚以示恩卹彰勸勵焉越日復
  諭江南江西總督江寧巡撫明太祖天資英武敷政仁明芟刈羣雄混一區宇肇造基業功徳並隆其陵寢在鍾山之麓係江寧所屬地方向亦有㫖令有司各官春秋致祭嚴禁樵採並設有守陵人户朝夕巡視但為日已久不無廢弛今朕省方江寧親詣拜奠見墻垣傾圮林木凋殘皆係無知民人不遵約束恣肆作踐往來行走殊違法紀嗣後爾等督令地方各官不時巡察務俾守陵人役用心防䕶勿致附近旗丁居此仍前踐踏所有春秋二祭亦必䖍潔舉行以副朕崇重古帝王陵寢至意
  二十七年十月以
  孝莊文皇后升袝
  太廟禮成遣官祭
  歴代帝王陵
  二十八年二月
  聖駕南巡親詣
  禹陵致祭並
  命祭文内敬書
  御名時禮部奏致祭
  禹陵應照康熙二十三年明太祖陵遣官致祭後
  皇上親詣奠酒奉
  諭曰堯舜禹湯皆前代聖君遣官致祭後方親詣奠酒未為允愜禹陵朕將親祭文内可書朕名又
  諭曰祭以敬為主禹陵僻處荒村恐致褻慢凡供獻粢盛禮儀諸事令左都御史馬齊侍郎席爾達同往省視先
  一日
  駕渡錢塘江舟泊紹興府㑹稽山麓是日
  親詣致祭率扈從諸臣行三跪九拜禮畢
  上登⿱穴之 -- 窆石亭留覽越二日
  諭福建浙江總督王隲朕親行江表緬懷禹徳躬率羣臣展祭陵廟顧瞻殿廡傾圮禮器缺畧人役寥寥荒涼增嘆愚民風俗崇祀滛祠俎豆馨香奔走恐後宜祀之神反多輕忽朕甚慨焉在昔帝王陵寢理應隆重培䕶況大禹道冠百王身勞疏鑿奠寧率土至今攸賴豈可因循特書地平天成四字懸之宇下令地方官即加修理畢備儀物守祀人役亦宜增添俾規模𢎞整嵗時嚴肅兼賜白金二百給守祀之人此後益令敬慎守土之臣亦須時為加意稱朕尊崇遐慕之懷其各祗遵毋忽
  聖祖仁皇帝御製祭文曰
  惟
  王精一傳心儉勤式訓道由天錫啟皇極之圖疇功在民生建中邦之井牧四載昔勞疏鑿永頼平成九叙早著謨謀惟歌府事行其無間徳逺益新朕省方東南道經呉越視長江之浩渺心切泝洄瞻高巘之嵯峨企深仰止幸矣松楸伊邇儼然律度可親特薦馨香躬修祀事惟祈靈爽尚克來歆
  聖祖仁皇帝御製
  禹陵頌并序
  朕閲視河淮省方浙地㑹稽在望爰渡錢塘瞻拜大禹陵廟瞻眺久之勅有司嵗加修葺春秋莅祼粢盛牷醴必豐必䖍以志崇報之意時康熙二十八年二月十四日也緬惟
  大禹接二帝之心傳開三代之治道昏墊既平教稼明倫由是而起其有功於後世不淺豈特當時利賴哉朕自御宇以來軫懷饑渇留意河防講求疏濬漸見底績因行山澤益仰前徽爰作頌曰下民其咨
  聖人乃生危㣲精一允執相承克勤克儉不伐不矜隨山刋木地平天成九州始辨萬世永寧六府三事政教修明㑹稽鉅鎮五嶽嫓靈兹惟其藏陵谷式經百神守䕶松栢鬱貞仰止高山時切景行
  甲子
  聖祖仁皇帝親祭
  明太祖陵是日
  駕至大門前下輦步行進前殿行三跪九拜禮復至陵前
  奠酒三爵行一跪三拜禮
  賜守陵人白金百兩
  三十四年以畿輔災傷山西地震遣官祭
  歴代帝王陵
  三十五年以邇年郡縣水旱間告年穀歉登遣官祭
  歴代帝王陵
  三十六年二月
  命祭輦路所經古帝王陵先賢墓時以行兵寧夏是日駐蹕大同
  七月以剿滅噶爾丹遣官祭
  歴代帝王陵
  三十八年四月
  聖駕南巡
  親謁
  明太祖陵奠酒先是
  諭大學士等明代洪武乃創業之君朕兩次南巡俱舉祀典親往奠醊今朕臨幸當再親祭大學士等奏
  皇上兩次南巡業䝉親往奠醊今應遣大臣致奠上曰洪武乃英武偉烈之主非尋常帝王可比著兵部尚書席爾達致祭行禮朕親往奠是日奠爵既畢
  閲視陵寢復
  諭大學士等曰朕今日往明太祖陵寢致奠見其圮毁已甚皆由專司無人朕意欲訪察明代後裔授以職銜俾其世守祀事古者夏殷之後周封之於杞宋即今本朝四十八旗蒙古亦皆元之子孫朕仍沛恩施依然撫育明之後世應酌授一官俾司陵寢俟回京日爾等與九卿㑹議具奏越二日
  詔所司時加修整并懸
  御書治隆唐宋四大字於陵殿
  等謹按加禮前代陵寢未有如
  本朝之久而益厚者我
  聖祖仁皇帝六幸江寧五
  臨鍾山方嵗己卯之四月已三
  酹明陵
  聖諭欲訪裔授職俾守世祀迨
  世宗憲皇帝初元即檢得
  聖祖未經頒發
  諭㫖一道遂上承
  先志封明裔以侯世襲奉春秋陵祀我
  皇上初舉南巡循
  舊典謁明陵
  諭曰勝國故陵寢殿依然松楸無恙皆我
  祖宗盛徳保全之所致葢
  世祖章皇帝車駕入關即
  詔明陵禁樵牧潔禋祀迄今恭纂是編伏覩
  列朝仁澤叠加幾於連嵗不絶書至矣哉從古史册所未
  之有也
  四十一年十一月
  詔修
  禹陵是月
  諭工部禹陵殿宇應即行修葺著交與杭州織造敖佛和令確估工價動支織造節省銀兩㑹同地方官盡心料理稱朕尊崇前代聖王之至意
  四十二年二月壬寅
  聖駕南巡遣官祭
  明太祖陵是日
  駐蹕江寧府城南遣大學士馬齊致祭又
  命皇子往奠酒
  三月
  聖祖仁皇帝五十萬夀遣官祭
  歴代帝王陵
  十一月遣官祭
  女媧氏陵時
  駕西巡是日
  駐蹕洪洞縣城南遣官祭
  周文王武王成王康王陵
  漢高祖文帝宣帝光武帝唐高祖太宗宣宗陵並
  命祭
  文王
  武王文書
  御名時先期翰林院以擬撰祭文進呈
  諭曰文王武王皆古之聖君非他帝王可比且向以孔子聖人已書朕名致祭矣此祭文同亦須書名
  四十四年四月
  聖駕南巡
  親詣
  明太祖陵行禮先是遣户部尚書徐潮致祭越三日
  諭領侍衛内大臣等曰回鑾朕詣明太祖陵大學士馬齊
  
  皇上已遣官祭明太祖陵祈停
  親詣得
  㫖洪武素稱賢主前者巡幸未獲躬赴陵前今當親詣行禮是日導引官引向中門
  上命自東角門入
  諭曰此非爾等導引有失特朕之敬心耳既入率諸皇子
  及大臣侍衛等行禮
  四十五年以平定朔漠遣官祭
  歴代帝王陵
  四十六年三月
  聖駕南巡遣官祭
  明太祖陵
  上復親詣行禮先一日
  諭大學士等朕欲於明日謁明太祖陵大學士等奏皇上前此臨幸江南祭明太祖陵或遣官或遣皇子並𫎇親行灌奠又重新廟貎專人守䕶自古加厚前朝未見如
  此者今
  車駕又欲往謁等以為太過況已遣大臣致祭天氣驟
  熱不必親勞
  聖躬
  上諭曰天氣驟熱何足計耶朕必親往是日
  乘步輦由東石門橋至大門下輦由東門升享殿行禮
  四十八年三月以復
  册立皇太子遣官祭
  歴代帝王陵
  五十二年三月
  聖祖仁皇帝六十萬夀遣官祭
  歴代帝王陵
  五十六年正月
  命省視明陵時遣諸皇子及領侍衛内大臣等往既回奏
  四月禮部請
  宣付史館得
  㫖明朝十三陵朕四十年前曾經親往今已多年恐看守疎忽陵寢或有毁壞之處故遣諸皇子等往奠據回奏殿宇修葺堅整歴年雖久毫無動壞看守人等亦俱謹慎此所奏已知之
  五十七年十二月以
  孝惠章皇后升祔
  太廟禮成遣官祭
  歴代帝王陵
  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
  世宗憲皇帝登極遣官祭
  歴代帝王陵
  雍正元年二月以恭上
  聖祖仁皇帝尊諡禮成遣官祭
  歴代帝王陵
  十一月以
  聖祖仁皇帝配
  
  地壇禮成遣官祭
  歴代帝王陵
  十二月以
  册立
  皇后禮成遣官祭
  歴代帝王陵
  二年十月
  特封明代後裔朱之璉為一等侯世襲以奉明陵春秋祭
  享先是元年九月
  世宗憲皇帝諭朕近於
  聖祖仁皇帝所遺書笥中檢得未經頒發
  上諭一道以明太祖崛起布衣統一方夏經文緯武為漢唐宋諸君之所未及其後嗣亦未有如前代荒淫暴虐亡國之迹欲大廓成例訪其支派一人量授官職以奉春秋陳薦仍世襲之朕伏讀之下仰見我
  聖祖仁皇帝海涵天覆深仁大度逺邁百王超軼萬古朕思史紀東樓詩歌白馬商周以來無不推恩前代後世頗多疑忌以致歴代之君宗祀殄絶朕仰體
  聖祖如天之心逺法隆古盛徳之事謹將
  聖祖所遺
  諭㫖頒發爾等訪求明太祖支派子姓一人量授爵秩俾之承襲以奉春秋祭享但恐有明迄今年代久逺或有奸徒假冒致生事端爾内閣大學士即㑹同廷臣詳明妥議以副
  聖祖仁皇帝寛仁矜恤之至意並發出恭録
  聖祖仁皇帝諭㫖一道朕於宫中詳覽前史毎見開國之君必英姿偉畧才識過人始能創肇丕基奄有天下其
  謨謀經畫間雖詳畧不同未有不期其子孫善克負荷以傳永久迨其嗣君習於晏安隳墮先業或縱恣嗜欲或委任非人遂致綱紀廢弛滅絶宗紀良可悼嘆明太祖天授智勇崛起布衣緯武經文統一方夏凡其制度凖今酌古咸極周詳非獨後代莫能越其範圍即漢唐宋諸君誠有所未及也乃至末葉衰頽災荒疊見臣工則門户紛然盜賊則西北蠭起京師失守社稷顛覆考其嗣主實未有如前代荒淫暴虐亡國之跡葢亦厯數使然也我朝殱逐逆冦入闗定鼎明代諸陵特設人員守䕶使不湮於荒烟蔓草者亦已逾於舊典矣朕三經南巡皆詣明太祖陵園親行奠酹更令嚴禁樵牧嵗加葺治緬惟明太祖曠世英雄超軼往昔規模典章我朝尚多徵據豈可使其宗祀淪絶承守無人今宜大廓成例訪其支派一人量授爵秩以奉春秋陳薦仍世襲之庶可慰明太祖英靈於九原亦以昭朕仁厚矜恤之懷使天下後世咸共曉焉爾内閣大學士即㑹吏禮二部確議以聞至是年二月禮部等言謹查得鑲白旗朱文元係明太祖第十三子代簡王之後明崇禎時簡王裔代王為洪承疇監軍於松山我
  太宗文皇帝時代王與其姪文元被俘遂歸我
  朝曾蒙
  聖祖仁皇帝召見詢宗系今原任内閣侍讀學士朱汝錩子衆闗保等皆文元孫也文元於順治間曾奏往大同取其宗族來京今見任直𨽻正定府知府朱之璉一支是也請於此一支按譜吏部揀選引
  見擇用一人飭禮部差官同伊祭告明太祖陵及昌平十三陵仍令回京居住嗣後毎年春秋二祭令其呈明前往從之十月吏部帶領明裔朱之璉等六人引
  見得
  㫖朕仰體
  皇考聖心於明代後嗣特加曠典封以𠉀爵著將阿思罕尼哈畨朱迋□之嫡孫朱之璉封為一等侯世襲凡族内人丁令入正白李迋棟佐領下
  世宗憲皇帝御製明太祖陵十三陵祭文
  國家善政覃敷鴻恩徧浹而殊禮更施於勝國優秩特加於後人廢絶之祀復興妥侑之靈有托隆規錫慶奕禩承休仰惟
  聖祖仁皇帝至徳同天深仁溥地萬幾之暇睠念前猷謂有
  明太祖創業維勤宅心克廣經文緯武英畧葢於九州酌古準今制作隆於一代逮於繼世雖無暴虐之君爰及末年每值災荒之運因賊徒之蠭起致國祚之潛移我朝戡定寰區屢加恩澤禁樵蘇而設䕶詣陵寢以薦馨然而胄裔寢㣲春秋闕祀
  皇情感惻每眷遺徽
  宸翰留貽將行曠典朕上承
  先志命考宗支以
  明太祖第十三子代簡王之後
  恩賜阿思罕尼哈畨朱廷□之嫡孫朱之璉授為一等侯列五等之班備三恪之典俾傳世爵以奉烝嘗載煥儀章用伸祭告於戲崇階厚禄我國家特沛夫殊恩濡露降霜
  帝子孫永承其禋祀尚其歆格鑒此榮施
  七年三月
  詔所在有司修葺
  古帝王陵寢聖賢忠烈祠墓守䕶
  明太祖陵昌平十三陵是月
  諭自古帝王皆有功徳於民雖世代久逺而敬禮崇奉之心不當弛懈其陵寢所在乃神所慿依尤當加意防衛勿使䙝慢至於往聖先賢名臣忠烈芳型永作楷模正氣長留天壤其祠宇塋墓亦當恭敬守䕶以申仰止之忱著各省督撫轉飭各屬將境内所有古昔陵寢祠墓勤加巡視防䕶稽查務令嚴肅潔淨以展誠恪若有應行修葺之處著動本省存公銀兩委員料理朕見歴代帝王皆有保䕶古昔陵寢之勅諭而究無奉行之實朕雍正元年恩詔内即以修葺歴代帝王陵寢通行申飭亦恐有相沿積習認為泛常嗣後著於每年年底令該地方官將防䕶無悞之處結報督撫該督撫造册轉報工部彚齊奏聞倘所報不實一經發覺定將該督撫及地方官分别議處明太祖陵在江寧昔我
  聖祖仁皇帝屢次南巡皆親臨祭奠禮數加隆著江南總督轉飭有司加意防䕶其明代十三陵之在昌平州者自本朝定鼎以來即設立内監陵户給以地畝令其䖍修禋祀禁止樵採
  聖祖仁皇帝時屢頒諭㫖嚴行申飭著該督轉飭昌平州知州昌平營㕘將差委人員時加巡視務令地境之内清淨整齊倘陵户或有不敷著該督酌議增添此南北明陵二處亦著該督撫於每年嵗底册報工部彚奏
  雍正十三年十月
  皇上以登極改元遣官祭
  歴代帝王陵
  十一月以恭上
  世宗憲皇帝尊諡禮成遣官祭
  歴代帝王陵
  乾隆元年二月
  命山東修徃聖先賢陵墓是日
  皇上諭雍正七年
  皇考曾降諭㫖凡往聖先賢陵墓有應行修葺者令各該省動用存公銀兩委員料理此誠我
  皇考崇聖重道之至意也聞山東之少昊陵帝堯廟及周公顔子孟子曽子等廟共九處迄令數載尚未興工殊為怠緩著山東巡撫即委員確估報部興修務期工程堅固可垂永久
  三月
  命湖廣修
  帝舜有虞氏陵廟各省酌修陵廟並設陵户是日諭各省歴代帝王陵廟均宜嚴肅整齊以昭敬禮聞湖廣地方炎帝神農氏陵廟殿宇墻垣丹雘合度而帝舜有虞氏陵廟則規模狹窄丹青剥落不足以肅觀瞻著該督撫轉飭有司動用公費即行修葺其他處陵廟若有類此者着各該督撫委員查勘動用存公銀兩酌量修理務令完整再各陵向來未設陵戸無人看守者可酌設㡬户令其専司巡察洒掃永著為例嗣定
  炎陵
  虞陵各設陵户四名
  二年五月以
  世宗憲皇帝配
  天禮成遣官祭
  歴代帝王陵
  十二月以恭加上
  皇太后徽號
  册立
  皇后禮成遣官祭
  歴代帝王陵
  八年九月
  上詣
  盛京恭謁
  祖陵
  駐蹕廣寧遣官祭
  遼太祖陵
  十年九月
  駕幸多倫諾爾遣官祭明十二陵是月
  諭從前
  聖祖巡幸路經昌平曽遣官致祭明陵此次進口路過昌平應如何遣官致祭該部查例具奏尋禮部覆奏得
  㫖遣禮部尚書任蘭枝祭長陵兵部尚書班第祭獻陵理藩院尚書那延泰祭景陵禮部右侍郎覺羅勒爾森祭裕陵内閣學士伍齡安祭茂陵都察院左僉都御史嵇璜祭泰陵正紅旗蒙古都統哈岱祭康陵散秩大臣英誠公豐泰祭永陵散秩大臣侯博倫岱祭昭陵散秩大臣烏宻泰祭慶陵正藍旗蒙古副都統白清額祭徳陵刑部左侍郎錢陳羣祭思陵
  十月
  詔修
  明荘烈愍皇帝陵時刑部左侍郎錢陳羣奉
  命祭
  明荘烈愍皇帝陵禮畢回奏享殿傾圯風雨剥落仰請
  重為修葺得
  㫖著照所請行
  十一年閏三月
  命陜西修歴代帝王陵聖賢忠烈墓是月
  諭歴代帝王陵寢及聖賢忠烈墳墓向來俱令修葺防䕶陜西為自古建都之地陵墓最多有不在㑹典之内者既無圍墻又無陵户着該督撫查明酌築圍墻以禁作踐以資保䕶
  十三年春
  上東巡至曲阜
  親祭
  少昊氏陵
  十四年四月以平定金川恭加上
  皇太后徽號
  册封
  皇貴妃攝六宫事禮成遣官祭
  歴代帝王陵
  十五年八月
  聖駕時巡中州遣官祭
  漢光武帝陵
  周世宗陵凡前代陵寢在
  御道所經三十里内者並遣官致祭
  九月以
  册立
  皇后恭加上
  皇太后徽號禮成遣官祭
  歴代帝王陵
  十六年三月
  上南巡躬詣
  禹陵致祭並設官奉祀時奉
  諭㫖朕時巡至杭州
  禹陵在望緬惟平成之徳萬世永賴
  皇祖聖祖仁皇帝曽親祀焉爰東渡浙江陟㑹稽式遵皇祖舊典躬薦馨於宇下厥有姒氏子姓世居陵側應世予八品官奉祀該督撫擇其有品行者一人充之用昭崇徳報功至意
  壬戌
  上親祭
  明太祖陵先是禮臣奏
  皇上親祭
  禹陵
  明太祖陵應行儀注照例祭日
  御龍袍衮服行二跪六拜禮奉
  㫖行三跪九拜禮是日禮畢
  諭朕省方問俗巡幸江寧鍾山之麓明太祖陵在焉
  皇祖聖祖仁皇帝南巡時念其為一代創業之君鑾輿屢詣曠典光昭朕於駐蹕詰朝即命駕前徃躬申奠謁念本朝受命以來百有餘年勝國故陵寢殿依然松楸無恙皆我
  祖宗盛徳保全之所致也可令該督撫飭地方官加意保䕶其附近陵地毋許樵牧徃來致滋踐踏並曉諭各陵户知之
  八月
  詔修金陵是日
  諭金朝陵寢近在房山嵗久榛蕪未經修葺朕惟金太祖
  金世宗功徳載在史書景仰傳之奕禩我
  世祖章皇帝
  聖祖仁皇帝勒石建亭以垂不朽顧念國家祀典光昭雖以時遣官將事而一切享殿繚垣儀制所存觀瞻宜備其令直𨽻總督方觀承前徃相度有應増修除治者即行奏聞率屬鳩工庀事工竣之後朕將躬親展奠以昭敬禮前朝之意
  十一月以
  皇太后六旬萬壽恭加上
  徽號禮成遣官祭
  歴代帝王陵
  十八年二月
  皇上親祭
  金太祖世宗陵
  十九年七月
  皇上重詣
  盛京恭謁
  祖陵
  輦路經廣寧遣官祭
  遼太祖陵
  二十年六月以平定凖噶爾恭加上
  皇太后徽號禮成遣官祭
  歴代帝王陵
  二十一年三月
  聖駕東巡
  躬奠
  少昊金天氏陵
  二十二年二月
  聖駕重舉
  南巡遣官祭
  禹陵
  三月遣官祭
  明太祖陵
  上親詣行禮先是
  行在禮部奏
  皇上親詣
  明陵享殿行禮應恭請
  明皇后神牌暫供
  神龕旁恭請
  明太祖神牌正中供奉致祭如乾隆十六年之例得㫖知道了
  二十四年十一月以西師克㨗回部蕩平遣官祭
  歴代帝王陵
  二十六年十二月以
  皇太后七旬萬壽大慶恭加上
  徽號禮成遣官祭
  歴代帝王陵
  二十七年春
  聖駕三舉
  南巡遣官致祭
  禹陵
  明太祖陵
  駐蹕江寧復
  親詣
  明太祖陵奠酒
  三十年春
  聖駕四舉
  南巡遣官致祭
  禹陵
  明太祖陵
  駐蹕江寧仍
  親詣
  明太祖陵奠酒
  三十六年十一月以
  皇太后八旬萬壽恭加上
  徽號禮成遣官祭
  歴代帝王陵
  四十一年三月
  上以金川全境蕩平恭奉
  皇太后安輿巡幸山東告功
  闕里
  詣
  少昊陵奠酒
  五月以平定金川加上
  皇太后徽號禮成遣官祭
  歴代帝王陵
  四十五年正月以
  皇上七旬萬壽遣官祭
  歴代帝王陵
  三月
  聖駕五舉
  南巡
  駐蹕江寧致祭
  明太祖陵
  四十九年二月
  聖駕六舉
  南巡
  輦路駐曲阜
  親詣
  少昊陵行禮
  閏三月
  駐蹕江寧
  親詣
  明太祖陵行禮先是奉
  諭㫖禮部奏詣明太祖陵儀注三奠酒毎奠行一叩禮等語前代陵寢於經過時親詣拈香自應較本朝
  陵寢儀節有别然朕加隆前代禮數從優昨親過曲阜親詣少昊陵孔林皆行二跪六叩禮嗣後遇親詣前代陵寢拈香俱照此行禮不必奠酒著為令
  五十年春以
  皇上御極五十年遣官祭
  歴代帝王陵
  三月
  上幸湯山詣昌平州
  明長陵奠酒畢
  命重修明代諸陵是日奉
  諭㫖直𨽻昌平州為前明陵寢之地本朝定鼎後我
  世祖章皇帝即命以帝禮改葬思陵並勅工部修葺諸陵親臨奠酹併禁止採樵添設陵户我
  聖祖仁皇帝亦曽
  親臨致奠並飭地方官加意防䕶所以加禮前代者最為優渥朕此次巡幸湯山取道昌平躬詣長陵致奠見諸陵寢明樓享殿多有損壞神牌龕案亦遺失無存為之慨然弗忍視葢由明代中葉以後國事廢弛全不以祖宗為念於陵寢並未修葺至末年復經流冦擾亂亦無人守衛以致日就傾圮若其後代之君果能嵗加繕治整齊完固逮今不過百有餘年亦何致頽剥若此又諸陵前雖建有碑座均未鐫𪵶未審彼時是何意見今親臨奠醊周覽之下深為軫惻自應重加葺治増設龕位俾臻完備再我朝開創之初睿親王以我師克取遼東時明之君臣惑於形象謬説疑金代陵寢與本朝王氣相闗將房山縣金陵拆毁是以爾時亦將定陵享殿撤去停其祭祀然明樓寳城仍存其舊未壞維時我
  世祖尚未親政其事實由睿親王建議亦非
  世祖意也今國家一統已歴百數十年勝朝陵寢自應一體修復所有定陵享殿著仍行修建春秋祀事如故又明世宗永陵前因尹嘉銓條奏將其祭祀裁撤但前明之亡不亡於崇禎而亡於萬厯天啟是以歴代帝王廟中撤其位祀而陵寢仍前致祭明世宗雖溺意齋醮尚不如萬厯天啟之昏庸失徳其陵寢自應照前一體致祭以昭大公我國家受
  天眷命
  世徳顯承於前代陵寢繕完保䕶禮從其厚此次修復諸明陵殿宇等工即費至百萬帑金亦所不靳所有此項工程着派尚書劉墉徳保金簡侍郎曹文埴徳成董率經理務期完固工成後飭該地方官隨時稽察小心防䕶嚴禁樵蘇用副朕隆禮勝朝之至意
  皇帝時巡省方有
  古帝王陵在其地者
  特典親祭儀
  有司諏吉豫期守土官潔埽享殿内外扈從王公暨文武官陪祭視
  京師
  帝王廟地方文官知府武官副將以上與朝臣陪祭者
  以其班序先一日
  皇帝率羣臣齋
  行在太常寺官具祝版凡祭事皆 行在有司襄贊送内閣中書舍人敬書祝文翰林院隨時撰擬於版訖授太常寺官豫送祭所
  右具祝版
  是日昧爽光禄寺卿一人眡割牲守土官於祭所
  神厨設香案光禄寺卿公服上香宰人牽牲告腯遂及守土官視宰瘞毛血如儀
  右眡割牲
  祭之前夕工部司官張黄幄於享殿二門内之左鑾儀衛官設洗於幄次及夜分太常寺卿屬率守土官入享殿具
  神位前陳設牛一羊一豕一豋一鉶二簠簋各二籩豆各十鑪一鐙二設案一於享殿中少西北向供祝版設案一於東西向陳禮神制帛一色白香盤一尊一幕勺具爵三乃辨位設
  皇帝拜位於享殿内正中北向司拜褥官二人立於左稍後陪祀王公位階上百官位階下東西序立重行異等均北面司祝司香司帛司爵分立祝案尊案之次記注官立西階下東面糾儀御史禮部祠祭司官引禮鴻臚寺官分立王公百官拜位左右東西面典儀一人立享殿東檐下西面掌燎官率燎人立燎鑪之隅
  右供張陳設序位
  祭日漏未盡守土大吏率屬治道清蹕自
  行宫至祭所氾埽無令塵揚鑾儀衛官陳
  騎駕鹵簿於
  行在宫門外領侍衛内大臣及内大臣勒所部翊衛官䕶軍統領宗人府王公勒所部後管官采服分班於
  行宫門外祗𠉀不陪祭扈從官序列
  行宫門外守土官序列祭所門前道左陪祭王公於享殿大門外序列𠉀
  駕至隨入内外文武官於享殿庭左右序列執事官豫
  入就位均采服屆時太常寺卿赴
  行宫奏時
  皇帝龍袍補服乘輿出宫前引後扈不陪祀扈從官跪
  送如常儀
  右鑾輿出行宫
  駕至祭所不陪祭守土官跪迎
  皇帝於大門内降輿右贊引左對引太常寺卿二人恭
  
  皇帝由二門中門入至幄次少竢出盥鑾儀衛官跪奉盥奉巾如儀司拜褥官豫布拜褥贊引對引官恭導
  皇帝升中階入殿中門詣拜位前立内大臣侍衛止立階下後扈大臣隨侍鴻臚寺官引陪祭王公百官按班均就拜位序立典儀贊執事官各共迺職贊引奏就位
  皇帝就位立
  右盥洗就位
  皇帝既就位司香奉香跪竢於香案之左贊引恭導皇帝詣香案前立奏上香司香進香
  皇帝上炷香三上瓣香畢復位奏跪拜興
  皇帝行二跪六拜禮王公百官均隨行禮
  右迎神
  典儀贊奠帛爵行初獻禮司帛奉篚司爵奉爵以次詣
  神位前司帛跪獻篚奠於案三叩興司爵立獻爵於墊中畢各退司祝詣祝案前跪三叩奉祝版跪案左贊引奏跪
  皇帝跪羣臣皆跪贊讀祝司祝讀祝文訖興奉祝版跪
  安於篚内三叩退贊引奏拜興
  皇帝率羣臣行三拜禮興典儀贊行亞獻禮司爵獻爵於左贊行終獻禮司爵獻爵於右均如初儀右三獻
  典儀贊奉祀帛送燎司祝司帛詣
  神位前咸跪三叩司祝奉祝司帛奉篚興司香跪奉香
  興以次恭送燎所
  皇帝轉立拜位東旁西向司拜褥官撤拜褥竢祝帛過仍布拜褥
  位立
  右燎祝帛
  祝帛出贊引奏禮成暨對引官恭導
  皇帝降中階出中門乘輿還
  行宫前列鹵簿導從扈衛如來儀陪祭官退不陪祭守土官仍於道左跪送扈從官於
  行宫外跪迎如儀
  右禮成還行宫
  輦蹕所經有
  古帝王陵在三十里内者遣官致祭儀
  豫期太常寺官具祝文翰林院隨時撰擬香帛授遣官齎往守土官潔掃享殿内外戒辦牲牢器物備執事司祝司香司帛司爵以府州縣佐貳充通贊以教諭訓導引贊以學弟子員遣官既至及執事官齋其夕宰人割牲於厨地方官州若縣一人公服眡宰瘞毛血如儀祭日昩爽守土官入陳
  神位前牛一羊一豕一豋一鉶二簠簋各二籩豆各十鑪一鐙二設案於左陳禮神制帛一色白香盤一尊一爵三設案一於中少西供祝版設洗於階東引贊二人竢于門質明執事官豫入就位均朝服遣官朝服至祭所引贊引自殿垣左門入詣東階下盥至階中北面立通贊贊就位遣官就位贊就上香位引官引遣官升東階入殿左門詣香案前司香跪奉香引贊賛跪遣官跪贊上香遣官上香畢興贊復位遣官仍降東階復位贊跪叩興遣官行三跪九叩禮通贊贊行初獻禮司帛奉篚跪獻於案三叩興司爵奉爵奠於正中各退贊讀祝引贊贊跪遣官跪司祝至祝案前跪三叩奉祝版宣讀訖復於案三叩興退贊叩興遣官三叩興通贊贊行亞獻禮司爵奠爵於左贊行終獻禮司爵奠爵於右均如初儀引贊贊跪叩興遣官行三跪九叩禮通贊贊奉祝帛送燎執事各奉祝帛香由中道送燎如儀遣官避立拜位東竢過復位引贊贊禮畢引遣官仍由殿垣左門出執事官皆退


  皇朝文獻通考卷一百二十
<史部,政書類,通制之屬,皇朝文獻通考>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