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文鑑 (四部叢刊本)/卷第四十三

卷第四十二 皇朝文鑑 卷第四十三
宋 呂祖謙 編撰 景常熟瞿氏鐵琴銅劍樓藏宋刊本
卷第四十四

皇朝文鑑卷第四十三

 奏䟽

   論天書        孫  奭

   諫作玉清昭應宫    王  曽

   論官制        孫  何

   請詢訪晁李      劉  隨

   請皇太后軍國常務專取皇帝處分

              劉  隨

   洪州請斷祅巫     夏  竦

   荅手詔條陳十事    范  仲淹

    論天書       孫  奭

臣竊見朱能者姦憸小人妄言祥瑞而 陛下崇

信之屈至尊以迎拜歸祕殿以奉安上自朝廷下

及閭巷靡不痛心疾首反脣腹非而無敢言者昔

漢文成將軍以帛書飯牛陽言牛腹中有竒書殺

視得之天子識其手迹又有五利將軍妄言方多

不讎二人皆坐誅 先帝時有侯莫陳利用者以

方術𭧂得寵用一旦發其姦誅於鄭州漢武可謂

雄材 先帝可謂英斷唐明皇得靈寶符上清䕶

國經寶劵等皆王鉷田同秀等所爲明皇不能顯

戮𪫟於邪說自謂德實動天神必福我夫老君聖

人也儻實降語固宜不妄而唐自安史亂離乘輿

播越兩都盪覆四海沸騰豈天下太平乎明皇雖僅得

歸闕復爲李輔國刼遷卒以餒終豈聖壽無疆長

生乆視乎夫以明皇之英睿而禍患猥至曽不知

者良由在位旣乆驕亢成性謂人莫已若謂諫不

足聽心玩居常之安耳熟導䛕之說内惑寵嬖外

任姦回曲奉鬼神過崇妖妄今日見老君於閣上

明日見老君於山中大臣尸禄以將迎端士畏威

而緘黙旣惑左道即紊政經民心用離變起倉卒

當是之時老君寜肯禦兵寶符安能排難邪今朱

能所爲或𩔖於此願 陛下思漢武之雄材法

先帝之英斷鑒明皇之召禍庻幾災害不生禍亂

不作

    諌作玉清昭應宫   王  曾

臣伏聞朝廷設諫爭之官防政治之闕非其官而

言者蓋表其忠况當不諱之朝復忝非常之遇苟

進思之無𥙷懼竊禄以貽譏臣伏覩 國家誕受

殊祥荐膺秘籙祚洪圖於萬葉超盛烈於百王 陛

下寅畏寳符陟封名岳功垂不朽澤浸無垠奉(⿱艹石)

之心斯爲至矣而清𠂻濬發成命亟行自經始已

來庀徒斯廣輦他山之石相屬於道塗伐豫章之

材遠周於林麓累土陶甓揮鍤運斤功極彌年費

將鉅萬掩祈年之舊制踰槩日之前聞輟貴近以

董臨假使權而領䕶如此則國家尊奉靈文之意

不爲不厚矣崇飾臺觀之規不爲不壯矣然則臣

之愚懇或異於斯旣有見聞安敢緘黙臣以爲今

之興作有不便之事五焉雖鳩僝已行未可悉罷

苟或萬一采芻蕘之說省其功用抑其制度亦及

民之大惠而憂國之逺圖也所謂五者之目請爲

陛下陳之且今來所創立宫規制宏大凡用材木

莫匪楩楠竊聞天下出産之處收市至多般運赴

宫尤傷人力雖云役軍匠寜免煩擾平民況復軍

人亦是𥠖庶此未便之事一也邇者方畢封崇頗

煩經費今兹興造尤費資財雖府庫之中貨寳山

積畚築之下工徒子來然而内帑則積代之蓄藏

百物盡生民之膏血散之孔易斂之惟艱雖極豐

盈尤宜重惜此未便之事二也夫聖人貴於謀始

智者察於未形禍起隱微危生安逸今䨇闕之下

萬衆畢臻暑氣方隆作勞斯甚所役諸雜兵士多

是不逞小民其或䑕竄郊𫑮狗偷都市有一於此

足貽聖憂此未便之事三也王者撫御寰區順承

天地舉動必遵於時令裁成不失於物宜靡崇奢

侈之風罔悖隂陽之序臣謹按孟夏無發大衆無

起土功無伐大樹今肇基卜築衝冒欝蒸俶擾厚

坤乖違前訓矧復旱暵卒痒雷電迅風拔木飄瓦

温沴之氣比屋罹灾得非以失承天地之明效歟

此未便之事四也臣切聆中間符命之文有清淨

育民之誡今所修宫閣蓋本靈篇而乃過興剖撅

之功廣務雕鎪之巧雖屢殫於物力恐未恊於天

心此未便之事五也伏望遵祖宗之大猷察聖賢

之𭰹戒遷思回慮懲往念來詔將作之官息勤苦

之衆輯寜羣品對越髙穹如此則遐邇宅心人祗

快望必(⿱艹石)光昭大瑞須建靈宫將畢相勞聿爰成

績則臣敢效愚計亦可必行但能損彼規摹減其

用度止光宗嫌名樸素無取瑰竒惟將之以誠明仍重

之以嚴㓗名數之際加等是宜實費之資節斂爲

要俾四海之内知 陛下愛重民力之意豈不美

歟昔 太宗皇帝建太一上清等宫亦不使窮極

壯麗臣竊惟 陛下宜遵而行之取爲法制以示

不敢踰即鳴謙大德光於千古矣奈何特欲過先

帝之制作乎并覩西京造 太宗之影殿東嶽置

㑹眞之宫計其工庸亦皆不啻中人十家之産然

於尊祖禮神則盛矣其於邦國大計則猶未足爲

當時之急務也臣料 陛下必謂海内承平邊隅

清晏人康俗阜時和年豐縱或築宫無損於事則

臣復謂其不然也方今疆場甫定虜廷有姑息之

虞民俗苟完倉箱無紅腐之積况關輔之地流亡

素多近甸之民農桑失望雖令有司安慰亦恐未

復田産秋冬之間飢歉是懼亟經營於神館慮稍

欝於輿情且往古廢興之端前王得失之事布在

方𠕋足爲商鑒者 陛下覽之詳矣非假愚臣一

二言焉試觀自昔人君崇尚土木孰(⿱艹石)清浄無爲

者之安全乎願 陛下留神垂聽無忽臣言則天

下幸甚今雖上下之人皆知事理如此而人人自

愛莫敢輕黷冕旒至於左右大臣則慮計之不從

致見踈之悔中外百執則慮言之難逹招妄動之

尤使忠讜之謀未行良爲此也惟臣出從幽介遭

遇文明特受聖知度越流軰官爲侍從身服簮裳

粗識安危之機未申𥙷報之効捐軀思奮今也其

時又安敢循黙苟容不爲 陛下别白而論之乎

是以輒率妄庸輕冒宸嚴感發於中無所顧避

陛下寛其鼎鑊之罪矜其螻蟻之誠𭰹鑒古先試

垂採擇無謂創一靈宫爲一細事而弗恤也臣以

爲興役動衆尤係事機不可不察也當使郷校之

中豪姦之黨無所開竊議之口則微臣之望也天

下之幸也

    論官制       孫  何

六卿分職邦家之大柄也故周之㑹府漢之尚書

立庶政之根本提百司之綱紀令僕率其屬丞郎

分其行二十四司粲焉星拱郎中員外判其曹主

事令史承其事四海九州之大若網在綱有吏部

焉辨考績而育人材有兵部焉簡車徒而治戎備

有户部焉正版圖而阜財賦有刑部焉謹紀律而

誅𭧂強有禮部焉祀神祇而選賢俊有工部焉繕

宫室而修隄防六職舉而天下之事備矣有唐正

觀之風最爲稱首于時封疆甚廣經費尤多亦不

聞别分利權特刱使額而軍須取足玄宗侈心旣

萌貪地不巳北事奚契丹南征閤羅鳯召發旣廣

租調不充於是蕭景楊釗始以地官判度支而宇

文融爲租調地稅使雖利孔始開禍階將構然版

籍根本尚在南宫肅代物力蕭然於是有司之職

盡廢而言利之臣攘臂於其間矣征稅多端本于

專置使額故德宗之𥘉首降詔書追行古制天下

糓皆歸文昌咸謂故事復興太平可致而天未

悔禍叛亂相仍經費不充使額又建於是裴延齡

以利誘君甚於前矣憲穆而下或廹於軍期切於

國計用救當時之急率以權宜裁之五代短促曽

莫是思 國家三聖相承五兵不試太平之業垂

統立制在兹辰也所宜三部使額還之六卿或曰

禄百辟贍三軍皆是物也臣亦有其說夫鹽鐡者

蓋筦𣙜山海之謂也而物非自集須假牢盆户部

者蓋均一征稅之謂也而財非自生須計田賦度

支者蓋供億軍國之謂也而粟非自行須資漕運

但檢勾專一相㳂置之耳今莫若精擇户部尚書

一人專掌鹽鐡使事俾金部郎中員外分判之又

擇本行侍郎二人分掌度支户部使事各以本曹

郎中員外分判之則三使洎判官雖省猶不省也

仍命左右司郎中員外揔知帳目分勾稽違或曰

事有便宜行之巳乆何必攺作逺師昔人斯又非

通論也但雅俗兼資新舊參列則進無掊刻之慮

退有詳練之名職守有常規程旣定周官唐式可

以復矣兹事非艱在 陛下行之與否

    請詢訪晁李     劉  隨

臣伏覩近降除書以客省使康州防禦使李允則

特授寜州防禦使仍放朝謝與假將治者恩加勲

舊事出非常凡居將帥之臣各勵公忠之節竊以

李允則素懷韜略動有機權屢委邊防務期安輯

不邀功以生事無縱敵而失謀雖古之將無以加

矣是以行命之日中外皆喜必(⿱艹石)制置軍馬經略

亭鄣樞近大臣成筭之外(⿱艹石)召而賜對詢以方略

則老將諳練必有所長臣又伏見太子少保致仕

晁逈端莊植性冲澹自居歷仕 三朝垂五十載

徊翔兩制踰二十年 先帝寵遇便蕃講求典禮

議論詳正無不叅預加以繼司文柄時謂得人今

之臺閣清流州郡循吏逈之論辨所得居多近者

引年致政斯爲逹禮五常百行蓋無缺焉文苑指

爲宗師朝野推爲君子有兹儒雅之望未行優異

之恩臣亦願 兩宫聖慈特同允則近例賜以全

俸豐其燕居其或朝廷將行大禮時議大政宰司

裁成之外特開延英訪以經史耆儒詳練必有可

觀每遇萬機餘閑温凉得所詳延二老賜之從容

說往古治亂之因 國𥘉經制之務如此則文

事武備盡美於昌朝養老乞言有光於古昔尊禮

𪧐舊益厚時風傳示方來用清史𠕋臣以爲文武

班中功名雅望終始一致以至髙年者惟此二人

允謂時賢恐須旌别

    請 皇太后軍國常務專取 皇帝處

    分         劉  隨

臣輒露危言上塵聖覽退量僣易甘俟顯誅况居

有道之朝幸在得言之地念臣出入諫署于今八

年才識本踈𥙷報無狀旣臨衰暮合盡忠規洪惟

皇太后天資聖明手扶宗社爰自 先朝不豫萬

機倦勤 皇帝飬德東朝選賢資善 太后預聞

政事參决居多洎 皇帝膺龍躍之期年尚冲㓜

太后承顧託之命心如堅石垂簾以對羣臣盡力

以報 先帝戎夷率服華夏乂安終始不渝中外

咸仰於 國家顯隆平之業於 皇帝極慈愛之

情天地之功全母子之道備光耀簡𠕋垂億萬年

然天下治矣王業崇矣 皇帝長矣 太后勤矣

而猶祁寒盛暑勞曵聖躬一日萬機煩於聖斷臣

聞虚心以致遐壽澄神以保大和欲乞今後軍國

常務並逐日專取 皇帝處分所貴清神飬素延

聖母萬壽之期内竪問安成 皇帝孝治之德天

下幸甚微臣願畢

    洪州請斷祅巫    夏  竦

臣聞左道亂俗祅言惑衆在昔之法皆殺無赦蓋

以姦臣逆節狂賊乱規多假鬼神揺動耳目漢之

張角𣈆之孫恩偶失防閑遂至屯聚 國家宜有

嚴制以肅多方切以當州東引七閩南控百粤編

氓右鬼舊俗尚巫在漢欒巴已嘗翦理爰從近歳

傳習滋多假託禨祥愚弄𥠖庶勦絶性命規取貨

財皆於所居塑𦘕魅魑陳列幡幟鳴擊鼓角謂之

神壇嬰孺襁褓巳令𭔃育字曰壇留壇保之𩔖及

其稍長則傳習祅法驅爲童𨽻民之有病則門施

符術禁絶往還斥逺至親屏去便物家人營藥則

曰神不許服病者欲飯則云神未聽飱率令疫人

死於飢渇洎至亡者服用又言餘祟所慿人不敢

留規以自入(⿱艹石)幸而𫉬免家之所資假神而言無

求不可其間有孤子單族首靣㓜妻或絶户以圖

財或害夫而納婦浸滛旣乆習熟爲常民𬒳非辜

了不爲怪奉之愈謹信之益𭰹從其言甚於典章

畏其威重於官吏竒神異像圖繪歳増邪籙祅符

傳寫日夥小則雞豚致祀斂以還家大則歌舞聚

人食其餘胙㛰葬出處動必求師刼盗闘爭行須

作水蠧耗衣食眩惑里閭設欲扇揺不難連結在

於典憲具有章條其如法未勝姦藥弗瘳疾宜頒

峻典以革祅風當州師巫一千九百餘户臣巳勒

令攺業歸農及攻習鍼灸之脉所有首納祅妄神

像符籙神衫神杖魂巾魂㡌鍾角刀笏沙羅等一

萬一千餘事巳令焚毁及納官訖伏乞 朝廷嚴

賜條約所冀屏除巨害保宥羣生杜漸防萌少禆

萬一

    荅手詔條陳十事   范  仲淹

伏奉手詔今來用韓琦范仲淹冨弼皆是中外人

望不次拔擢韓琦暫往陜西范仲淹富弼皆在兩

地所宜盡心爲 國家建明不得顧避兼章得象

等同心憂國足得商量如有當丗急務可以施行

者並須條列聞奏副朕拔擢之意者臣智不逮人

術不通古豈足以奉大對然臣䝉 陛下不次之

擢預聞政事又詔意丁寜臣戰汗惶怖曽不獲讓

臣聞歷代之政乆皆有弊弊而不救禍亂必生何

哉綱紀寖隳制度日削恩賞不節賦斂無度人情

慘怨天禍𭧂起惟堯舜能通其變使民不倦易曰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乆此言天下之理有所窮塞

則思變通之道旣能變通則成長乆之業我 國

家革五代之亂冨有四海垂八十年綱紀制度日

削月侵官壅于下民困於外夷狄驕盛㓂盗橫熾

不可不更張以救之然則欲正其末必端其本欲

清其流必清其源臣敢約前代帝王之道求 今

朝 祖宗之烈采其可行者條奏願 陛下順天

下之心力行此事庶㡬法制有立綱紀再振則宗

社靈長天下𫎇福一曰明黜陟臣觀書曰三載考

績三考黜陟幽明然則堯舜之明建官至少尚乃

九載一遷必求成績而天下大化百丗之後仰爲

帝範我 祖宗朝文武百官皆無磨勘之例惟政

能可旌者擢以不次無所稱者至老不遷故人人

自勵以求績效今文資三年一遷武職五年一遷

謂之磨勘不限内外不問勞逸賢不肖並進此豈

堯舜黜陟幽明之意耶假如庶僚中有一賢於衆

者理一郡縣領一務局思興利去害而有爲也衆

皆指爲生事必嫉之沮之非之𥬇之稍有差失隨

而擠䧟故不肖者素飡尸禄安然而莫有爲也雖

愚暗鄙猥人莫齒之而三年一遷坐至卿監丞郎

者歷歷皆是誰肯爲 陛下興公家之利救生民

之病去政事之弊葺綱紀之壞哉利而不興則國

虚病而不救則民怨弊而不去則小人得志壞而

不葺則王者失政賢不肖渾淆請託僥倖遷易不

巳中外苟且百事廢墮生民乆苦羣盗漸起勞

陛下旰𣅳之憂者豈非官失其正而致其危耶至

(⿱艹石)在京百司金糓浩瀚權𫝑子弟爲占據有虚食

廩禄待闕一二年者曁臨事局挾以𫝑力豈肯恪

恭其職使 祖宗根本之地綱紀日隳故在京官

司有一員闕則爭奪者數人其外任京朝官則有

私居待闕動踰歳時往往到職之𥘉便該磨勘一

無勤效例䝉遷攺此則人人因循不復奮勵之由

也臣請特降詔書今後兩地臣僚有大功大善則

特加爵命無大功大善更不非時進秩其理狀循

常而出者祗守本官不得更帶美職應京朝官在

臺省館閣職任及在審刑大理寺開封府两赤縣

國子監諸王府并因保舉及選差監在京重難庫

務者並須在任三周年即與磨勘(⿱艹石)因陳乞並於

中書審官院願在京差遣者與保舉選差不同並

須勾當通計及五周年方得磨勘如此則權𫝑子

弟肯就外任各知艱難亦有俊明之人因此樹立

可以進用如今日巳前受在京差遣巳勾當者且

依舊日年限磨勘其未曽交割勾當却求外任者

並聽其外任在京朝官到職勾當及三年者與磨

勘内前任勾當年月日及公程日限并非因陳乞

而移任在道月日及陞朝官在京朝請月日並令

通計其逺官近地勞逸不同并在假待闕及公程

外住滯或因公事非時移替在道月日委有司别

行定奪聞奏如任内有私罪并公罪徒巳上者至

該磨勘日具情理輕重别取進止其庶僚中有髙

才異行多所薦論或異略嘉謀爲上信納者自有

特恩進攺非磨勘之可滯也又外任善政者著聞

有𥙷風化或累訟之獄能辨𡨚沉或五次推勘人

無翻訟或勸課農桑大獲美利或京城庫務能革

大弊惜費鉅萬者仰本轄保明聞奏下尚書省集

議爲衆所訴則列狀上聞並與攺官不隔磨勘或

有異同各有所執取旨出於聖斷仍請詔下審官

院流内銓尚書考功應京朝官選人逐任得替明

具較定考績結罪聞奏内有事狀猥濫并老疾愚

昧之人不堪理民者别取進止巳上磨勘考績條

件該說不盡者有司比𩔖上聞如此則因循者拘

考績之限特逹者加不次之賞然後天下公家之

利必興生民之病必救政事之弊必去綱紀之壞

必葺人人自勸天下興治則前王之業 祖宗之

權復振於 陛下之手矣其武臣磨勘年限委樞

密院比附文資定奪聞奏二曰抑僥倖臣聞先王

賞延于丗諸侯有丗子襲國公卿以德而任有襲

爵者春秋譏之及漢之公卿有封爵而殁立一子

爲後者未聞餘子皆有爵命其次寵待大臣賜一

子官者有之未聞每一歳有自薦其子弟者 祖

宗之朝亦不過此自 眞宗皇帝以太平之樂與

臣下共慶恩意漸廣大兩省至知雜御史以上每

遇南郊并聖節各奏子充京官少卿監奏一子充

試衘其正郎帶職員外郎并諸路提㸃刑獄以上

差遣者每遇南郊奏一子充齋郎其大兩省等官

旣奏得子充京官明異於庶僚大示區别復更每

歳奏薦積成冗官假有任學士以上官經二十年

者則一家兄弟子孫出京官二十人仍接次陞朝

此濫進之極也今百姓貧困冗官至多授任旣輕

政事不舉俸禄旣廣刻剥不暇審官院常患充塞

無闕可補臣請特降詔書今後兩府并兩省官等

遇大禮許奏一子充京官如奏弟姪骨肉即與試

衘外每年聖節更不得陳乞如别有勲勞著聞中

外非時賜一子官者繫自聖恩其轉運使及邊任

文臣𥘉除授後合奏得子弟身事者並候到任二

年無違闕方許陳乞如二年内非次移攺者即許通

計三年陳乞三司副使知雜御史少卿監以上並

同兩省遇大禮各奏薦子孫其正郎帶舘職員外

郎并省府權判官外任提㸃刑獄以上遇大禮合

該奏薦子孫者須是在任及二周年方得陳乞巳

上有該說不盡者委有司比𩔖聞奏如此則内外

朝臣各務乆於其職不爲苟且之政兼抑躁動之

心亦免子弟充塞銓曹與孤寒争路輕忽郡縣使

生民受弊其武臣入邊上差遣并大禮合奏薦子

弟者乞下樞密院詳定比𩔖聞奏又 國家開文

館延天下英才使之直祕府覽羣書以待顧問以

飬器業爲大用之備今乃登進士髙等者一任纔

罷不以能否例得召試而𥙷之兩府兩省子弟親

戚不以賢不肖輒自陳乞館閣職事者亦得進𥙷

太宗皇帝建崇文院祕閣自書碑文重天下賢才

也 陛下當思 祖宗之意不宜甚輕之臣請特

降詔書今後進士三人内及第者一任廻日許進

干教化經術文字十軸下兩制㸔詳作五等品等

中第一第二等者即賜召試試又優等即𥙷館閣

職事兩府兩省子弟並不得陳乞館閣職事及讀

書之𩔖御史臺畫 時劾彈并諫院論奏如館閣

闕人即委兩地舉文有古道才堪大用之士進名

同舉并兩制列署表章仍上殿稱薦以充其職如

此則館閣職事更不輕授足以起朝廷之風采紹

祖宗之本意副 陛下愼選矣三曰精貢舉臣謹

按周禮郷大夫之職各敎其所致三年一大比考

其德行道藝乃獻賢能之書于王賢為有德行能為有道藝

再拜受之登于天府天府太廟之寳藏也蓋言王者舉賢能

所以上安宗社故拜受其名藏于廟中以重其事

也郷大夫之職廢旣乆矣今諸道學校如得明師

尚可教人六經傳治國治人之道而 國家乃專

以辭賦取進士以墨義取諸科士皆捨大方而移

小道雖濟濟盈庭求有才有識之士十無一二

況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將何以救在乎教以經濟

之業取以經濟之才庶可救其不逮或謂救弊之

術無乃後時臣謂四海尚完朝謀而夕行庶乎可

濟安得晏然不救坐俟其亂哉臣請諸路州郡有

學校處奏舉通經有道之士專於教授務在興行

其取士之科即依賈昌朝等起請進士先䇿論而

後詩賦諸科墨義之外更通經旨使人不專辭藻

必明理則天下講學必興浮薄知勸取爲至要内

歐陽脩蔡襄更乞逐場去留貴文卷少  而考

較精臣謂盡令逐 場去留則恐舊人捍格不能

創爲䇿論亦不能旋通經旨皆憂弃遺别無進路

臣請進士舊人三舉巳上者先䇿論而後詩賦許

將三場文卷通考互取其長兩舉𥘉舉者皆是少

年足以進學請逐場去留諸科中有通經旨者至

終場别問經旨十道如不能命辭而對則於知舉

官員前講說七通者爲合格不㑹經旨者三舉巳

上即逐場所對墨義依自來通粗施行两舉𥘉舉

者至於終場日須八通者爲合格又外郡解發進

士諸科人本郷舉里選之式必先考其履行然後

取以藝業今乃不求履行惟以詞藻墨義取之加

用封彌不見姓字實非郷里舉選之本意也又南

省考試舉人一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試詩賦一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試䇿人皆精意盡

其所長復考較日乆實少舛謬及御試之日詩賦

文論共爲一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旣聲病所拘意思不逺或音韻中

一字有差雖平生苦辛即時擯逐如音韻不失雖

末學淺近俯拾科級旣舉之處不考履行又御試

之日更拘聲病以此士之進退多言命運而不言

行業明君在上固當使人以行業而進而勿言命

運言命運者是善惡不辨而歸諸天也豈 國家之美

事哉臣請重定外郡發解條約須是履行無惡藝業

及等者方得解薦更不封彌試卷其南省考試之

人巳經本郷詢考履行却須封彌試卷精考藝業

定奪等第進入御前選官覆考重定等第訖然後

開看南省所定等等内合同姓名偶有髙下者更不

移攺(⿱艹石)等第不同者人數必少却加封彌更宣兩地

參較然後御前放牓此爲至當内三人巳上即於

髙等人中選擇聖意宣放其考較進士以䇿論髙

詞賦次者爲優等䇿論平詞賦優者爲次等諸科

經旨通者爲優等墨義通者爲次等巳上進士諸科

並以優等及等者放選注官次等及等者守本科選

限自唐以來及第人皆守選限 國家以收復諸國

郡邑乏官其新及第人權與放選注官今來選人壅

塞宜有攺革又足以勸學使其知聖治身之道則

國家得人百姓受賜四曰擇官長臣聞先王建侯以

共理天下今之剌史縣令即古之諸侯一方舒慘百

姓休戚實繫其人故歷代甚盛之時必重此任今乃

不問賢愚不較能否累以資考陞爲方面懦弱者不

能檢吏得以蠧民強幹者惟是近名率多害物邦

之本由此凋殘朝廷雖至憂勤天下何以蘇息其轉

運使并提㸃刑獄按察列城當得賢於衆者臣請特

降詔旨委中書樞密院且各選轉運使提㸃刑獄共

十人大藩知州十人委兩制共舉知州十人三司副

使判官同舉知州五人御史臺中丞知雜三院共舉

知州五人開封知府推官共舉知州五人逐路轉運

使提㸃刑獄各同舉知州五人知縣縣令共十人逐

州知州通判同舉知縣縣令共二人得前件所舉之

人舉主多者先次差𥙷仍指揮審官院流内銓舉

以後所差知州知縣縣令並具合入人歷任功過

舉主人數聞奏委中書看詳委得允當然後引對

如此舉擇則諸道官吏庶幾得人爲 陛下愛惜

百姓均其徭役寛於賦斂各獲安寜不召禍亂天

下幸甚五曰均公田臣聞易曰天地養萬物聖人

養賢以及萬民此言聖人養民之時必先養賢養

賢之方必先禄厚禄厚然後可以責廉隅安職業

也 皇朝之𥘉承五代亂離之後民庶凋弊時物

至賤曁諸國收復天下郡縣之官少人除𥙷至有

經五七年不替罷者或纔罷去便入見闕當物價

至賤之時俸禄不輟士人之家無不自足咸平巳

後民庶漸繁時物遂貴入仕門多得官者衆至有

得替守選一二年又授官待闕一二年者在天下

物貴之後而俸禄不繼士人之家鮮不窮窘男不

得㛰女不得嫁喪不得葬者比比有之復於守選

待闕之日衣食不足貸債以苟朝夕到官之後必

先來見逼至有冒法受贓賖舉度日或不恥賈販

與民争利旣爲負罪之人不守名節吏有姦贓而

不敢發民有豪猾而不敢制奸吏豪民得以侵𭧂

於是貧弱百姓理不得直𡨚不得訴徭役不均刑

罰不正比屋受弊無可奈何由乎制禄之方有所

未至 眞宗皇帝𭰹思逺慮復前代職田之制使

中常之士自可守節㛰嫁以時喪葬以禮皆國恩

也能守節者始可制姦贓之吏鎭豪猾之人法乃

不私民則無枉近日屢有臣僚乞罷職田以其有

不均之謗有侵民之害臣謂職田本欲養賢縁而

侵民者有矣比之衣食不足壞其名節不能奉法

以直爲枉以枉爲直衆怨思亂而天下受弊豈止

職田之害耶又自古常患百官重内而輕外唐外

官月俸尤更豐足簿尉俸錢尚二十貫今窘於財

用未暇増復臣請兩地同議外官職田有不均者

均之有未給者給之使其衣食得足㛰嫁喪葬之

禮不廢然後可以責其廉節督其善政有不法者

可廢可誅且使英俊之流樂於爲郡爲邑之任則

百姓受賜又將來升擢多得曽 經郡縣之人𭰹悉

民隱亦致化之本也惟聖慈𭰹察天下幸甚六曰

厚農桑臣觀書曰德惟善政政在養民此言聖人

之德惟在善政善政之要惟在養民養民之政必

先務農農政旣修則衣食足衣食足則愛膚體愛

膚體則畏刑罰畏刑罰則宼盗自息禍亂不興是

聖人之德發於善政天下之化起於農𠭇故詩有

七月之篇陳王業也今國家不務農桑粟帛常貴

江浙路糴米二百萬石其所糴之價與輦運之費

每歳共用錢三百餘萬貫文又貧 弱之民困于

賦歛歳伐桑𬃷鬻而爲薪勸課之方有名無實故

粟帛常貴府庫日虚此而不謀將何以濟臣於天

下農利之中粗舉二三以言之且如五代羣雄爭

覇之時本國歳飢則乞糴於隣國故各興農利自

至充足江南應有圩田每一圩方數十里如大城

中有河渠外有門閘旱則開閘引江水之利潦則

閉閘拒江水之害旱潦不及爲農美利又浙西地

卑常苦水沴雖有溝河可以通海惟時開導則潮

𭰖不得而堙之雖有堤塘可以禦患唯時修固則

無摧壞臣知蘇州自㸃檢簿書一州之田係出稅

者三萬四千頃中稔之利每畒得米二石至三石

計出米七百餘萬石東南每歳上供之數六百萬

石乃一州所出臣詢訪髙年則云曩時兩浙未歸

朝廷蘇州有營田軍四都共七八千人專爲田事

導河築堤以減水患于時民間錢五十文糴白米

一石自 皇朝一統江南不稔則取之浙右浙右

不稔則取之淮南故慢於農政農政不修舉江南

圩田浙西河塘太半隳廢失東南之大利今江浙

之米石不下六七百文足至一貫文省比於當時

其貴十倍而民不得不困國不得不虚矣又京東

西路有卑濕積潦之地旱年 國家特令開决之

後水患大減今罷役數年漸巳湮塞復將爲患臣

請每歳之秋降勑下諸路轉運司令轄下州軍吏

民各言農桑之間可興之利可去之害或令開河

渠或築堤堰陂塘之𩔖並委本州運選官計定工

料毎歳於二月間興役半月而罷仍具功績聞奏

如此不絶數年之間農利大興下少飢歳上無貴

糴則東南歳糴輦運之費大可減省其勸課之法

宜選官討論古制取其簡約易從之術頒賜諸路

轉運使及面賜一本付新授知州知縣縣令等此

養民之政冨國之本也七曰修武備臣聞古者天

子六軍以寜邦國唐初京師置十六將軍官屬亦

六軍之義也諸道則開折衝果毅府五百七十四

以儲兵伍每歳三時耕稼一時習武自正觀至于

開元百三十年戎臣軍伍無一逆亂至開元末聽

匪人之言遂罷府兵唐衰兵伍皆市井之徒無禮

義之教無忠信之心驕蹇凶逆至于喪亡我 祖

宗以來罷諸侯權聚兵京師衣粮賞賜豐足經八

十年矣雖已困生靈虚府庫而難於攺作者所以

重京師也今西北強梗邊備未徹京師衞兵多逺

戍或有倉卒輦轂無備此大可憂也逺戍者防邊

陲之患或緩急抽還則外禦不嚴戎狄追奔便可

直趨𨵿輔新招者聚市井之軰而輕囂易動或財

力一屈請給不充則必散爲羣盗今生民巳困無

可誅求或連年凶飢將何以濟贍軍之䇿可不預

(⿱艹石)因循過時臣恐急難之際宗社可憂臣請密

委兩地以京畿見在軍馬同議有無闕數如六軍

未整須議置兵則請約唐之法先於畿内并近輔

州府召募強壯之人充京畿衞士得五萬人以助

正兵足爲強盛使三時務農大省給贍之費一時

教戰自可防虞外患其召募之法并將校次第並

先密切定奪聞奏此實強兵節財之要也𠋫京畿

近輔召募衞兵巳成次第然後諸道俲此漸可施

行惟聖慈留意八曰減徭役臣聞漢光武建武六

年六月詔曰夫張官置吏所以爲人也今户口耗

少而縣官吏職所置尚繁令司𨽻州牧各實所部

二府於是條奏并省四百餘縣天下至治臣又觀

西京圖經唐㑹昌中河南府有户口十九萬四千

七百餘户置二十縣今河南府主客七萬五千九

百餘户仍置一十九縣主户五萬七百客户二萬

五千二百鞏縣七百户偃師一千一百户逐縣三

等而堪役者不過百家而所供役人不下二百數

新舊循環非鰥寡孤獨不能供役西洛之民㝡爲

窮困臣請依後漢故事遣使先往西京併省諸邑

爲十縣其所廢之邑並攺爲鎭令本路舉文資一

員董𣙜酤關征之利兼人煙公事所廢公人除歸

農外有願居公門者送所在之邑其所在邑中役

人却可减省歸農則兩不失所候西京併省稍成

倫序則行於大名府然後遣使諸道依此施行仍

先指揮諸道防圑州巳下有使州兩院者皆爲一

院公人願去者各放歸農職官㕔可給本城兵士

七人至十人替人力歸農其郷村耆保地里近者

亦令併合能併一保𦒿管亦減役十餘户但少徭

役人自耕作可期冨庶九曰覃恩信臣切覩 國

家三年一郊天子齋戒衮冕謁見宗廟乃祀上帝

大禮旣成還御端門肆赦天下曰赦書日行五百

里敢以赦前事言者以其罪罪之欲其王澤及物

之速也如此今大赦每降天下歡呼一兩月間錢

榖司存督責如舊桎梏老㓜籍没家産至于寛賦

斂減徭役存恤孤貧振舉滯淹之事未嘗施行使

天子及民之意盡成空言有負聖心損傷和氣臣

請特降詔書今後赦書内宣布恩澤有所施行而三

司轉運司州縣不切遵稟者並從違制徒二年斷

情重者當行剌配應天禧年以前天下欠負不問

有無侵欺盗用並與除放違者仰御史臺提㸃

獄司常切覺察糾劾無令壅遏臣又聞易曰先王

以省方觀民設教故有廵狩之禮察諸侯善惡觀

風俗厚薄此聖人順動之意今廵狩之禮不可復

行民隱無窮天聽甚逺臣請降詔中書今後每遇

南郊赦後精選臣僚往諸路安撫察官吏能否求

百姓疾苦使赦中及民之事一一施行天下百姓

莫不幸甚十曰重命令臣聞書愼乃出令令出惟

行准律文諸𬒳制書有所施行而違者徒二年失

錯者杖一百又監臨主司受財而枉法者十五疋

絞蓋先王重其法令使無敢動摇將以行天下之

政也今覩 國家每降宣敕條貫煩而無信輕而

弗稟上失其威下受其弊蓋由朝廷采百官起請

率爾頒行或昧經常即時更攺此煩而無信之驗

矣又海行條貫雖是故違皆從失坐全乖律意致

壞大法此輕而弗稟之甚矣臣請特降詔書今後

百官起請條貫令中書樞密院看詳㑹議必可經

乆方得施行如事干刑名者更於審刑大理寺究

明㑹法律官員參詳起請之詞刪去煩冗裁爲制敕

然後頒行天下必期遵守其衝攺條貫並令繳納

免致錯亂設有施行仍望别降敕命今後逐處當

職官吏親𬒳制書及到職後所受條貫敢有故違

者不以海行並從違制徒二年未到職已前所降

條貫失於檢用情非故違者並從本條失錯断科

杖一百餘人犯海行條貫不指定違制刑名者並

從失坐若條貫差失於事有害逐處長吏别見機

㑹湏至便宜而行者並湏具縁由聞奏委中書樞

密院詳察如合理道即與放罪仍便相度别從更




皇朝文鑑卷第四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