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通典 (四庫全書本)/卷053

卷五十二 皇朝通典 卷五十三 卷五十四

  欽定四庫全書
  皇朝通典卷五十三
  禮嘉三
  册封
  皇貴妃
  貴妃
  妃
  
  崇徳元年
  孝莊文皇后肇封
  西永福宫莊妃暨
  册封東闗睢宫宸妃
  西麟趾宫貴妃
  東衍慶宫淑妃是日設黄幄於
  清寧宫前設黄案於幄内
  太宗文皇帝御崇政殿
  閲册寳宣
  
  命正副使持
  節至
  清寧宫行
  册封禮成
  妃等率公主福晉以下及大臣命婦於
  太宗文皇帝前行六肅三跪三叩禮又於
  孝端文皇后前行六肅三跪三叩禮次公主福晉大臣命
  婦於
  妃前各行四肅二跪二叩禮各如儀
  順治十三年
  册封
  皇貴妃
  世祖章皇帝駕幸南苑於
  行宫正殿
  閲册寳遣使持
  節往封
  皇貴妃受
  册寳行禮如儀禮成
  頒詔天下
  康熙十六年
  孝昭仁皇后正位中宫同日
  孝懿仁皇后肇封
  貴妃又
  册封
  安嬪
  敬嬪
  端嬪
  榮嬪
  恵嬪
  宜嬪
  僖嬪各行禮如儀其公主福晉以下及大臣命婦奉
  㫖均免慶賀十八年
  孝恭仁皇后肇封
  徳嬪行禮如儀二十年
  孝懿仁皇后以
  貴妃晉封
  皇貴妃
  孝恭仁皇后以
  徳嬪晉封
  徳妃同日封
  貴妃又
  恵嬪封恵妃
  宜嬪封宜妃
  榮嬪封榮妃均行禮如儀停止慶賀三十七年
  册封
  貴妃
  和嬪
  良嬪均行禮如儀五十七年
  册封
  宣妃
  和妃
  成妃
  宻嬪
  定嬪
  勤嬪各行禮如儀是日
  諸嬪增給采仗視
  妃儀仗内減紅段瑞草繖拂子各一對並
  命補給
  端嬪采仗
  雍正元年
  世宗憲皇帝
  册立中宫同日
  孝聖憲皇后肇封
  熹妃暨封
  貴妃
  齊妃
  懋嬪
  裕嬪各行禮如儀是日陳設
  貴妃儀仗福晉以下大臣命婦等行慶賀
  皇后禮畢於
  貴妃前行慶賀禮十二年
  册封
  謙嬪行禮如儀
  乾隆二年
  皇上行册立中宫禮同日封
  貴妃
  嫻妃
  純妃
  嘉嬪均行禮如儀六年
  嘉嬪晉封
  嘉妃暨
  册封
  愉嬪
  怡嬪
  舒嬪均行禮如儀十年
  貴妃晉封
  皇貴妃
  嫻妃
  純妃晉封
  貴妃
  愉嬪晉封
  愉妃暨
  册封
  令嬪均行禮如儀十四年
  册封
  攝六宫事皇貴妃同日
  嘉妃晉封
  貴妃
  令嬪
  舒嬪晉封
  妃暨
  册封
  婉嬪均行禮如儀奉
  諭禮部所進册封皇貴妃攝六宫事及晉封貴妃儀注内稱公主福晉命婦皆詣皇貴妃貴妃宫行禮等語朕意初封即係貴妃者公主福晉命婦自應行禮若由妃晉封者儀節較當酌減此一定之差等且今皇貴妃及嘉貴妃同日受封而公主福晉命婦行禮畧無區别則於儀制亦未允協嘉貴妃前著照純貴妃之例不必行禮十六年
  册封
  慶嬪
  穎嬪十九年
  册封
  忻嬪均行禮如儀二十四年
  令妃晉封
  貴妃
  慶嬪
  穎嬪晉封
  妃暨
  册封
  豫嬪均行禮如儀二十五年
  純貴妃晉封
  皇貴妃行禮如儀二十八年
  忻嬪
  豫嬪晉封
  妃均行禮如儀三十年
  令貴妃晉封
  皇貴妃行禮如儀三十三年
  慶妃晉封
  貴妃
  容嬪晉封
  妃暨
  册封
  順嬪均行禮如儀三十六年
  册封
  惇嬪行禮如儀三十九年
  惇嬪晉封
  妃行禮如儀四十一年
  順嬪晉封
  妃暨
  册封
  誠嬪
  循嬪均行禮如儀凡
  册封
  貴妃
  
  嬪儀節具
  大清通禮
  等謹按杜典有册命皇太子禮盖唐制如此今考史册所載歴代建儲之事覆轍相尋其弊不可勝言欽惟我
  
  列聖嗣服均未眀言册立而
  天眷有徳付托得人光啓億萬年無疆之祚
  聖祖仁皇帝時以理宻親王之事上煩
  聖慮明示
  訓諭謂立儲之事未可輕定
  世宗憲皇帝聖鑒周詳
  特頒諭㫖以示
  神眀化裁之妙用我
  皇上睿照髙深洞徹時勢再三
  宣諭深斥泥古建儲之失並
  命纂輯儲貳金鑑一書永垂萬世訓誡仰見
  本朝
  家法相承
  深識逺慮有超出於從古帝王萬萬者兹恭録
  聖祖
  世宗聖諭及我
  皇上諭㫖於篇所有册立條目不復編列焉
  康熙五十二年二月
  聖祖仁皇帝諭領侍衛内大臣大學士九卿等曰趙申喬陳奏皇太子為國本應行册立朕自幼讀書凡事留意纎悉無遺况建儲大事朕豈忘懐但闗係甚重有未可輕立者昔立允礽為皇太子時索額圖懐私倡議凡皇太子服御諸物俱用黄色所定一切儀注幾與朕相似驕縱之漸實由於此索額圖誠本朝第一罪人也宋仁宗三十年未立太子我
  太祖皇帝並未預立皇太子
  太宗皇帝亦未預立皇太子漢唐以來太子幼冲尚保無事若太子年長其左右羣小結黨營私鮮有能無事者人非聖人誰能無過安得有克盡子道如武王者今衆皇子學問見識不後於人但年俱長成已經分封其所屬人員未有不各庇䕶其主者即使立之能保將來無事乎且為君難為臣不易古來人君窮兵黷武者有之崇尚佛老者有之任用名法者有之朕御極五十餘年朝乾夕惕上念
  祖宗遺緒之重下念臣民仰望之殷乾綱獨斷柔逺能邇體恤臣庶毫無私心當吴三桂叛亂時已失八省勢幾危矣朕灼知滿漢䝉古之心各加任用勵精圖治轉危
  為安是以數十年來海㝢寧靖今欲立皇太子必能以朕心為心者方可立之豈宜輕舉即臣僚為國為民念兹在兹先憂後樂者實不易得太子之為國本朕豈不知立非其人闗係匪輕朕將允礽從幼教訓迨後長成變為暴虐無所不為不知忠孝不識㢘恥行事乖戾有不可言者推其故皆由瘋狂成疾迷惑所致此疾有二十餘載矣凡人醉後傷人醒時知悔伊似長醉不醒所為過惡身不自知伊之儀表及學問才技俱有可觀今一至於此非瘋狂而何自廢而復立以來朕尤加意教訓心血耗盡因伊狂疾終不痊愈故又行廢黜孟子云父子之間不責善責善則離離則不祥莫大焉大學云人莫知其子之惡盖父之於子嚴不可寛亦不可誠為難事如朕方能處置得宜耳爾諸大臣俱各有子凡人幼時猶可教訓及其長成一誘於黨類便各有所為不復能拘制矣立皇太子事未可輕定特召集爾衆大臣眀示朕意
  雍正元年八月
  世宗憲皇帝御乾清宫西煖閣
  召總理事務王大臣滿漢大臣九卿入
  諭曰我
  聖祖仁皇帝為
  宗社臣民計慎選於諸子之中命朕纉承統緒於去年十一月十三日倉猝之間一言而定大計薄海内外莫不傾心悦服共享安全之福
  聖祖之精神力量黙運於事先貫注於事後神聖睿哲髙出乎千古帝王之上自能主持若朕則豈能及此也
  皇考當日亦曾降
  㫖於爾諸臣曰朕萬年後必擇一堅固可托之人與爾等作主必令爾等傾心悦服斷不致貽累於爾諸臣也朕自即位以來念
  聖祖付托之重
  太祖
  太宗
  世祖創垂大業在於朕躬夙夜兢兢惟恐未克負荷向日朕在藩邸時坦懐接物無猜無疑飲食起居不加防範此身利害聴之於命盖未任天下之重也今躬膺
  聖祖付托神器之重安可怠忽不為長久之慮乎當日聖祖因二阿哥之事身心憂悴不可殫述今朕諸子尚幼建儲一事必須詳慎此時安可舉行然
  聖祖既將大事付托於朕朕身為
  宗社之主不得不預為之計今朕特將此事親寫宻封藏於匣内置之乾清宫正中
  世祖章皇帝御書正大光明匾額之後乃宫中最髙之處以備不虞諸王大臣咸宜知之或收藏數十年亦未可定諸王大臣等當各竭忠悃輔弼朕躬俾朕成一代之令主朕於爾等亦必保全成就篤厚恩誼豈非家國天下之大慶乎朕意若此諸王大臣其共議之諸王大臣
  奏曰
  皇上聖慮周詳臣下豈有異議惟當謹遵
  聖㫖
  上曰爾諸臣既同心遵奉諭㫖朕心深為慰悦乃命諸臣退仍留總理事務王大臣將宻封錦匣收藏於
  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額後乃出
  乾隆元年七月
  皇上御乾清宫西煖閣
  召總理事務王大臣九卿等入
  諭曰朕受
  皇考付托之重踐阼以來兢兢業業無刻不以敬天勤民為念宵衣旰食日理萬幾務期海宇乂安庶政咸
  理仰副我
  皇考付托得人之聖心以綿
  宗社無疆之慶朕思
  宗社大計莫如建儲一事自古帝王即位首先舉行所以重國本而定鴻基也朕即位已逾半載而未經降㫖者並非不稽古典而視此事為緩圖良以後世人心不古往往有因建儲太早以致别生事端者或本人恃貴驕矜漸至失徳或左右逢迎諂媚誘引作非甚且有奸宄之徒窺視讒搆以揺動之是以
  皇祖當日於建儲一事大費苦心及授神器於我皇考時一言而定萬世之業我
  皇考御極之元年
  聖心即黙注朕躬不肯宣布中外而傳集諸王大臣九卿
  特加訓諭
  親書宻㫖收藏於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額之後此我皇考監古宜今寳愛玉成之妙用也今朕當春秋方盛之時皇子年齒又尚沖幼揆之事勢雖若可緩而國本攸係自以預定為宜再四思維惟有循用
  皇考成式親書宻㫖照前收藏在我
  皇考神眀化裁創舉於一時而朕繼志述事踵行於今日此乃酌權劑經之道非謂後世子孫皆當奉此以為法則也將來皇子年齒漸長日就月將識見擴充志氣堅定萬無驕貴引誘之習朕仍應布告天下明正儲貳之位若夫以建儲為嫌忌而不肯舉行者此庸主卑陋之見朕亦深鄙者也今傳集總理事務王大臣九卿等面降此㫖非謂諸臣不知朕心必俟朕之諄諄告諭也誠恐天下讀書泥古者以朕不早建儲為疑用是特為宣曉如有拘牽舊制復行奏請者著該衙門將奏章發還今日朕親書宻㫖著總理事務王大臣親看宫中總管太監謹收藏於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額之後三年十月
  諭曰二阿哥永璉乃皇后所生朕之嫡子為人聰明貴重氣宇不凡
  皇考命名永璉隠然示以承宗器之意御極後不即册立者恐㓜年志氣未定恃貴驕矜或左右諂媚逢迎至於失徳甚且有窺伺動揺之者故於乾隆元年七月初二日遵照
  皇考成式親書宻㫖召諸王大臣面諭收蔵於乾清宫正大光明匾之後是雖未册立朕已命為皇太子矣今於本月十三日偶患寒疾遂致不起深為悲悼一切典禮著照皇太子儀注行元年宻藏之諭㫖著取出將此曉諭天下知之十八年十一月
  諭㑹典館總裁官曰詹事乃東宫僚佐儲貳未建其官原可不設苐以翰林叙進之階姑留以備詞臣遷轉地耳古稱建儲為國本大計朕酌古準今深知於理勢有所難行載在史册者姑置勿論即如理宻親王當
  皇祖時
  聖慈鍾愛初無間言嗣以東宫既建狎昵匪人陷於失徳再致廢黜然其先所置宫僚何嘗非一時之選如湯斌即所稱當代醇儒然亦何禆萬一盖别立宫府則僚屬多人賢否參雜斷難保其不滋事端夫以
  皇祖之包含宏大尚迫於
  宗社之重必不可容可見建儲一事亦如封建井田固不
  可行之近世也是以
  皇考鑒於前事黙定
  宸衷不事建儲分府惟擇老成宿望大臣如朱軾鄂爾泰
  福敏張廷玉蔡世逺等勸讀内廷
  聖謨深逺
  慈覆如天朕纉承以來恪遵
  家法今皇子等讀書内廷亦惟慎簡師傅俾之薫陶徳性講習經書日有程課其視出閣就傅有名無實者相去為何如耶夫豫教固所當重實則存乎其人此
  蒼穹之敷佑
  宗社之貽庥景運靈長有非人力所致者矣㑹典載詹事官春秋進講虚文縟節甚屬無謂又如皇太子賀箋論體制當由内閣撰擬乃由詹事頒發此亦前眀坊局閒曹借以招事示權已爾果爾則賀
  皇太后
  皇后表箋亦當由内務府頒發耶此皆沿襲之謬著該總裁官改正進呈四十八年九月
  上諭朕閲館臣所進職官表志詹事府一門其按語内稱詹事府為東宫官屬我國家萬年垂統家法相承不事建儲册立詹事府各員留以備詞臣遷轉之階等語是書館臣因朕前降諭㫖於建儲一事之斷不可行眀切訓示故於按語内特為掲出其實書生拘迂之見豈能深計及此且使是書留傳後世安知不又訾議館臣為無奈迎合諭㫖非其本懐耶用是不得不再為明白宣諭夫堯授舜舜授禹唐虞固公天下即禹之傳啓亦非於在位時有建立太子之事三代以後人心不古秦漢預立太子其後爭奪廢立禍亂相尋不可枚舉逺而唐髙祖立建成為太子至於兄弟相殘建成被害近而明神宗朝羣臣奏請預立國本紛紜擾亂大率皆為後來希榮固寵之地甚至宵小乘間伺釁釀為亂階如梃擊等案神宗召見太子泣為慰藉父子之間至於如此閲之真可寒心可知建儲册立非國家之福召亂起釁多由於此即以我朝而論
  皇祖時理宻親王亦嘗立為皇太子且特選公正大臣如湯斌者為之輔導乃既立之後情性乖張即湯斌亦不能有所匡救羣小復從而蠱惑遂致屢生事端上煩
  皇祖聖慮終至廢黜且即理宻親王幸而無過竟承大統亦不過享國二年其長子𢎞晳縱欲敗度不克幹蠱年亦不永使相繼嗣立不數年間連遭變故豈我大清宗社臣民之福乎是以
  皇祖有鑒於兹自理宻親王既廢不復建儲迨我皇祖龍馭上賓傳位
  皇考紹登大寳十三年勵精圖治中外肅清
  皇考敬法
  前徽雖不預立儲位而於宗祏大計實早為籌定雍正元
  年即
  親書朕名緘藏於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内又另書宻封一
  匣常以隨
  身至雍正十三年八月
  皇考升遐朕同爾時大臣敬謹啓視傳位於朕之御筆復取出内府緘盒宻記核對脗合人心翕然此天下
  臣民所共知者也朕登極之初恪遵
  家法以皇次子乃
  孝賢皇后所生嫡子為人端重醇良依
  皇考之例曾封其名藏於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内後乃禀命不融未幾薨逝遂命大學士鄂爾泰張廷玉將其名撤出追諡為端慧皇太子是未嘗不立嫡也但不以眀告衆耳嗣後皇七子亦
  孝賢皇后所出秉資純粹深愜朕心惜不久亦即悼殤其時朕視皇五子於諸子中覺貴重且漢文滿洲𫎇古語馬步射及算法等事並皆嫻習頗屬意於彼而未明言乃復因病旋逝設依書生之見規倣古制繼建元良則朕三十餘年之内國儲凡三易尚復成何事體是以前於癸巳年復書所立皇子之名藏於匣内常以自隨是年
  南郊大祀命諸皇子在
  壇襄事曾以所定皇子黙禱
  上帝若所定之子克承堂構則祈
  昊蒼眷佑俾得年命延長倘非
  天意所屬則速奪其算朕亦可另為選擇毋悮我國家宗
  社生民重寄本年恭詣
  盛京祗謁
  祖陵亦如告
  天之言黙祝於
  太祖
  太宗之前仰祈
  靈爽式憑永垂昭鑒朕非不愛子也誠以宗社為重若朕之子孫皆以朕此心為心實大清國億萬斯年之福也今日召對諸皇子及軍機大臣面降此㫖即朕前所黙告
  上帝
  祖
  宗之言豈容有絲毫虚飾耶朕於天下一切庶務無不宵旰勤求悉心籌畫寧於繼體付托之重轉不早為定計乎秋間朕於避暑山莊河岸御鎗打鵁鶄失足落水濕衣其時不特御前王公大臣等聞知俱即趨至問安即漢軍機大臣亦接踵前赴該處朕仍率伊等談笑而行並未有因内廷禁地太監等敢於阻止者設朕起居偶有違和大臣等俱可直詣寢所此皆由朕平日君臣一體無日不接見諸臣面承諭㫖何至有若前代夜半禁中出片紙之語為杞人之憂乎總之建儲一事即如井田封建之必不可行朕雖未有明詔立儲而於
  
  祖之前既先為齋心黙告實與立儲無異但不似往代覆轍之務虚名而受實禍耳故現在詹事官屬雖沿舊制而其實一無職掌祗以備貟為翰林陞轉之資耳因再明切宣諭我子孫其各敬承勿替庶幾億萬年無疆之休其在斯乎總之此事朕亦不敢必以為是其有欲遵古禮為建立之事者朕亦不禁俟至於父子兄弟之間猜疑漸生釀成大禍時當思朕言耳並諭館臣將此㫖冠於是編之首俾天下萬世咸知朕意十月
  諭曰朕歴覽前代建儲諸弊及我朝
  家法相承於立儲一事之不可行已明降諭㫖宣示中外至史册所載因建立儲貳致釀事端者不可枚舉自當勒成一書以昭殷鑒著皇子等同軍機大臣及上書房總師傅等將歴代册立太子事蹟有闗鑒戒者採輯成書陸續進呈即著皇孫等之師傅為謄録書成名為古今儲貳金鑑
  册封諸王貝勒貝子
  等謹按杜典有䇿拜諸王侯一條盖兼同異姓而言之今考我
  朝定制同姓封爵載在㑹典者和碩親王親王世子多羅郡王郡王長子多羅貝勒固山貝子鎮國公輔國公未入八分鎮國公未入八分輔國公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奉恩將軍凡十有四等親王以下貝子以上受封者
  㫖下舉行
  册封典禮謹據
  大清㑹典備列如左
  崇徳元年
  册封諸王貝勒貝子之禮屆日諸王貝勒及文武各官均
  
  崇政殿前分翼序立内院官奉
  制册印設
  殿内黄案上請
  㫖授封内院官引諸王貝勒依次進跪
  殿前宣
  制册官及奉
  制册官於黄案東西面立次第宣
  制册畢奉
  制册印授諸王貝勒王等祗受轉授從官從官跪受王等
  次第各復原位立
  册封禮成奉
  制册印官前引王等隨後進至
  清寧宫前前引官分翼東西面立鳴贊官贊排班贊進贊跪叩興王等於
  皇帝前行三跪九叩禮畢前引官前行王等隨後由大清門次第出諸王貝勒相賀按班次序立互行二跪六叩禮各回府第諸王福晉貝勒夫人等各於王貝勒前行慶賀禮畢王府屬官僚各於本王前慶賀行二跪六叩禮貝勒府屬官各於貝勒前慶賀行一跪三叩禮
  順治九年定諸王貝勒貝子公等受封謝
  恩禮部具題於毎月常朝日進
  殿前行禮十一年定封親王世子給金
  册封郡王給鍍金銀
  册封貝勒以下皆給授
  誥命十四年定親王郡王嗣封者傳至宗人府禮部堂官
  
  册寳該嗣王跪受貝勒以下奉恩將軍以上傳至宗人府
  宗人府官頒給
  誥命均跪受若年幼者就府第宣賜十七年定凡封貝勒
  給紙
  制册
  康熙十二年定封親王世子郡王
  欽㸃正副使持
  節往封受
  册寳印禮儀封親王曰寳郡王曰印貝勒有
  制册無印其行禮並同又定封親王世子郡王遣内大臣散秩大臣為正使禮部侍郎内閣翰林院學士為副使封貝勒貝子遣内閣侍讀學士侍讀翰林院侍讀學士侍講學士侍讀侍講為正使禮部郎中員外郎主事為副使封鎮國公以下奉恩將軍以上由宗人府禮部給授
  誥命
  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諭和郡王綿倫薨逝伊雖無子嗣現有親弟二人按兄終弟及之例應得襲爵著宗人府於綿循綿倬除服後帶領引見候朕簡定至向來王等襲爵惟軍功勲舊諸王例應世襲罔替此外如怡賢親王之公忠體國經
  皇考
  特恩有世襲罔替之㫖亦應遵守勿替其餘恩封諸王襲爵時例應以次遞降葢承恩封爵宜有親疎之例若不限以等差則國家延祚奕世王爵愈積愈多既不免於冗濫且與勲勞世及者無所區分亦非所以昭奬勸此展親之恩不得不示之節制也即如和勤親王永璧襲爵時已應降襲郡王朕念其為和恭親王嫡長子朕之親姪不忍降封是以仍襲親王迨至綿倫則不得不遞減為郡王矣今繼綿倫襲爵者於例應降封貝勒但朕念其為和恭親王之孫且綿倫襲爵未久即嬰疾早逝弗克長享藩封殊為可憫今若照例改為貝勒則是和恭親王薨後未五年而王爵已失於心實有所不忍此次仍著加恩襲封郡王將來再遇應襲時即照例遞行降襲又念諸王遞降之例自貝勒貝子公以下至奉恩將軍不過六七傳即至奉恩將軍世襲罔替朕心仍有所不忍嗣後著加
  恩凡親王以次遞降者至鎮國公而止郡王以次遞降者至輔國公而止其公爵均著世襲罔替俾我大清國億萬斯年親王郡王之子子孫孫均得永延世澤恪守恩封以稱朕篤厚宗親至意著為令四十三年正月奉
  㫖復還睿親王封號並令補繼襲封又信郡王改復豫親王原封康親王改復禮親王簡親王改復鄭親王顯親王改復肅親王平郡王改復克勤郡王原號宗人府㑹同軍機大臣遵
  㫖議奏睿親王本無子嗣從前曾將豫親王之子多爾
  博承繼為嗣今應遵面奉
  諭㫖即令多爾博之四世孫淳穎承襲睿親王爵其豫親王爵即令現襲信郡王之修齡承襲康親王改復禮親王等原給寳文印文交禮部改鐫其册内亦止將奉
  㫖年月及改復封號增鐫得
  㫖允行三月
  諭朕因我朝開國時宗室懿親勤勞佐命其殊勲茂績實為史册罕有如睿親王多爾衮受誣黜爵豫親王多鐸縁事降封朕為核其生平事蹟昭雪加恩復還原封世襲又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朗肅親王豪格克勤郡王岳托等並令稱其原號用昭惇叙酬庸渥典其餘諸王貝勒内或有顯著功績而封爵後經降奪者除本人身罹重愆不當復邀優典外若係承襲之子孫獲咎議處竟將初封褫革未為平允因令軍機大臣㑹同宗人府查明具奏今據開列清單進呈朕詳加閲核如饒親王阿巴泰及其子安親王岳洛俱屢著功績其子孫内止有奉恩將軍一人不足以酬勞閥著加恩賞封輔國公一人又敬謹親王尼堪功勲頗顯且以力戰捐軀其子孫内現在止有一輔國公亦著加恩晉封鎮國公至謙郡王瓦克達巽親王滿達海鎮國公屯齊從前亦均著有功績現無承襲之人並著加恩瓦克達子孫賞給一等鎮國將軍滿達海子孫賞給一等輔國將軍屯齊子孫賞給一等奉國將軍此次加賞之公爵世職俱著世襲罔替所有應襲之子孫均著宗人府照例㨂選數人帶領引見凡
  册封諸王貝勒貝子儀具
  大清通禮
  册封公主
  等謹按杜典不及册封公主禮今考
  大清㑹典所載凡
  册封公主福晉夫人及郡主縣主縣君等儀節具備謹
  以次著於篇
  崇徳元年
  册封公主之禮是日内院官奉
  制册設采亭内陳設
  崇政殿請
  㫖授封持
  節官前行次
  册亭次封使至公主府門公主率侍從等出儀門右迎入
  行受
  册禮禮成封使持
  節復
  命公主送
  節至儀門外是日諸王貝勒文武各官咸於
  崇政殿前分翼序立
  皇帝陞殿諸公主由右門至
  崇政殿於
  皇帝前行六肅三跪三叩禮次進
  清寧宫於
  皇后前行六肅三跪三叩禮次詣
  諸妃前各行四肅二跪二叩禮公主各回府第各府屬官於本府公主前行慶賀禮
  順治十一年定封固倫公主和碩公主同輩者封長公主長一輩者封大長公主均給
  金册又定封郡主縣主郡君禮儀均與公主同唯封郡主
  以下均給授
  誥命
  康熙十二年定封内外固倫公主和碩公主奏遣往封正副使及宣讀
  制册官均與封諸王例同封郡主縣主郡君奏遣正副使
  及宣讀
  制册官均與封貝勒貝子例同縣君鄉君由宗人府禮部
  給授
  誥命三十九年定郡主縣主郡君未經受封五年一次由
  部彚題遣使往封
  册封王等福晉貝勒貝子夫人
  崇徳元年
  册封王等福晉貝勒貝子夫人之禮封王福晉與公主同順治十一年定封親王福晉世子福晉金
  册郡王福晉鍍金銀
  册貝勒夫人以下均給授
  誥命
  康熙十二年定凡封親王世子郡王福晉奏遣正副使及宣讀官與親王世子郡王例同封貝勒貝子夫人與封貝勒貝子例同鎮國公夫人以下奉恩將軍恭人以上由宗人府禮部給授
  誥命三十九年定王福晉以下貝子夫人以上未經受封
  者五年一次由部彚題遣使往封凡
  册封公主福晉夫人等儀具
  大清通禮
  婚禮
  等謹按杜典納后册后之禮並列一門今考
  大清通禮
  大婚
  册立各具儀注自應分載凡
  册立中宫之典已見前篇兹據㑹典所述順治八年
  一年康熙四年
  大婚禮儀以冠於婚禮篇之首
  大婚
  順治八年八月
  世祖章皇帝大婚預擇吉行納采禮采幣等物詳見通禮前期一日
  行大徵禮采幣等物詳見通禮遣官各一人以
  大婚祗告於
  天
  
  太廟至日早鹵簿大駕樂懸陳設如常儀鑾儀衛官陳皇后儀駕於
  皇后邸禮部官設案於
  太和殿正中又設案於
  皇后邸堂正中設
  册寳盝於案上又設案於中案之東設采亭二於
  太和門外階下内院禮部官朝服奉
  册寳由中道入
  太和殿陳於案王公百官咸朝服序立
  世祖章皇帝禮服御殿陞座内院官奉
  册寳授册封使臣使臣跪受興由中道奉出禮部堂官前
  導至
  太和門外設於采亭鑾儀衛校尉舁
  册寳亭次第行前列御仗二對由
  協和門出詣
  皇后邸
  世祖章皇帝還宫遣親王二人奏請
  昭聖皇太后幸位育宫今 保和殿
  昭聖皇太后陞輿樂作儀駕前導
  世祖章皇帝恭迎於
  太和門内
  昭聖皇太后輿由御道進
  位育宫使臣至
  皇后邸后父率親屬朝服出迎於門外
  皇后禮服同后母朝服迎於庭使臣奉
  册寳由中道入置東案上
  皇后就案南北面跪宣讀官立案左西面宣
  册寳文畢次第奉授侍左女官跪接獻
  皇后
  皇后祗受轉授侍右女官女官跪接陳於案上盝内皇后興行六肅三跪三拜禮畢
  皇后陞輿女官奉
  册寳盝設采亭内儀駕鼔樂前導至
  協和門儀駕止交内執事人女官奉
  册寳前行
  皇后輿由中道入至
  太和殿階下降輿入宫禮部堂官奏請
  御殿
  世祖章皇帝禮服詣中和殿諸王入至
  中和殿
  世祖章皇帝率諸王詣
  昭聖皇太后前行禮畢諸王退出復原班立
  世祖章皇帝御太和殿
  午門鳴鐘鼓中和韶樂作
  世祖章皇帝陞座樂止鳴鞭
  賜后父及親屬燕王公百官咸與燕畢
  還宫
  皇后率后母暨公主福晉命婦朝
  昭聖皇太后於位育宫禮成
  皇后還宫
  昭聖皇太后賜后母燕公主福晉命婦咸與燕畢昭聖皇太后乗輿還宫
  世祖章皇帝恭送如初越三日
  世祖章皇帝御太和殿王公百官上表行慶賀禮頒詔天下各如常儀是日
  賜后父母兄弟及從人等金幣有差十一年六月世祖章皇帝大婚禮並與順治八年典禮同惟
  孝恵章皇后行謁見
  昭聖皇太后禮於大婚之第三日
  昭聖皇太后御宫
  孝恵章皇后率公主福晉命婦行禮如儀乃設燕燕畢各
  退
  康熙四年九月
  聖祖仁皇帝大婚預擇吉行納采禮采幣等物詳見通禮以禮部尚
  書内務府總管充使咸朝服齎至
  孝誠仁皇后邸后祖率后父朝服出迎於大門外使臣陳禮物於堂陳馬於庭授后父后父跪受訖率子弟望
  闕行謝
  恩禮是日設納采燕於
  孝誠仁皇后邸
  命公主三人輔臣命婦三人往與燕内大臣侍衛各旗民公以下武官二品以上滿漢文官侍郎以上咸朝服與燕大婚前期行大徵禮采幣等物詳見通禮以禮部内務府堂官為正副使咸朝服齎至
  孝誠仁皇后邸后祖率后父朝服出迎及以禮物授受儀
  與納采同是日
  賜后祖父母父母衣服各跪受訖后祖父率子弟於堂之
  南后祖母率諸婦於堂之北行謝
  恩禮如儀前期遣官祗吿至日發
  册奉迎
  閲册寳儀均與順治八年
  欽差命婦十一人四人前導七人後隨詣
  孝誠仁皇后邸襄事又以命婦十人恭侍執事於皇后宫以内大臣侍衛翊衛屆時
  聖祖仁皇帝御殿發册
  孝誠仁皇后受册寳行禮均如前儀欽天監官報時孝誠仁皇后陞輿前導命婦於輿前後隨命婦於輿後皆
  乘騎行内大臣侍衛咸從由
  大清門中門入至
  午門外儀駕止
  孝誠仁皇后輿入自中門至
  太和殿階下内大臣侍衛退
  孝誠仁皇后降輿内監奉
  册寳前導由中道至
  中和殿前導後隨命婦退恭侍命婦祗迎入宫内監奉
  册寳授守
  寳内監訖退
  聖祖仁皇帝禮服詣
  昭聖慈夀太皇太后宫
  仁憲皇太后宫行禮畢
  御太和殿賜
  皇后親屬暨諸王百官燕燕畢乃還宫
  仁憲皇太后率輔臣命婦詣
  昭聖慈夀太皇太后宫
  賜后母暨親屬燕如儀諸王百官免隨行禮公主福晉命
  婦免㑹燕至酉時
  宫中設合卺燕行合巹禮翼日
  孝誠仁皇后詣
  昭聖慈夀太皇太后宫
  仁憲皇太后宫行朝見禮越三日
  聖祖仁皇帝御殿羣臣上表行慶賀禮
  頒詔天下凡
  大婚儀具
  大清通禮
  皇子婚
  等謹按杜典婚禮篇上自天子納妃后下迄公侯大夫婚禮而止至庶人則闕焉又公主以下于歸之禮或由唐代以前初無定制俱未備載伏考
  大清通禮凡
  皇子婚公主下嫁下逮品官士庶均附列於
  大婚禮儀之後盖男女婚姻人倫之始備立禮制是為切於前民兹從通禮之例以次附載並以補杜氏之闕云
  康熙年定
  皇子婚禮由内務府承
  㫖交欽天監擇吉具奏至日
  命大臣命婦偕老者一人傳
  㫖福晉父祗受
  命行謝
  恩禮
  皇子往福晉父家行禮擇吉行納采禮采幣等物詳見通禮成婚禮均設燕
  皇子婚娶前期於
  皇太后
  皇帝
  皇后前行禮成婚次日偕福晉於
  皇太后
  皇帝
  皇后前行禮如
  行幸駐蹕
  時巡省方俟
  回鑾擇吉行禮凡
  皇子婚儀具
  大清通禮
  皇孫 皇曾孫婚
  康熙年定
  皇孫婚禮納采用表裏八十棉二百五十斤餘均與皇子同納采設筵三十席羊二十六酒四十缾成婚設筵四十席羊三十五酒五十缾餘均與
  皇子同
  乾隆四十六年十月定
  皇曾孫婚禮納采用表裏五十棉一百七十斤餘均與
  皇孫同納采設筵十六席羊十二酒十六缾成婚設筵二十席羊十六酒二十缾餘均與
  皇孫同
  公主下嫁
  順治初定公主下嫁之禮有
  㫖指婚乃擇吉令大臣命婦偕老者一人傳
  㫖至日召額駙及其父兄至
  宫門前大臣傳
  㫖訖謝
  恩行禮擇吉納采具駝馬筵席羊酒詳見通禮額駙於是日詣午門恭進乃設燕行禮如儀下嫁前一日額駙詣宫門前謝
  恩是日遣官齎送妝匳詣額駙第鋪設至日額駙恭進鞍馬甲胄馬駝筵席羊酒及設燕如納采儀詳見通禮下嫁日以
  皇子福晉近支王福晉貝勒貝子夫人内
  欽命三人送親合卺襄禮成婚後九日行歸寧禮凡公主
  下嫁儀具
  大清通禮
  親王以下婚
  崇徳初定親王郡王親王世子郡王長子貝勒貝子鎮國公輔國公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閑散宗室婚禮詳見通禮又定覺羅婚禮有職者各照品級無職者與庶民同
  順治九年定王以下公以上奉
  㫖賜婚者咸朝服於
  中和殿或
  位育宫今 保和殿
  恩行三跪九叩禮成婚日行禮同又定王公未受封之子婚禮視其父已受
  封者各從其爵
  康熙元年定王以下入八分公以上有婚嫁事報禮部具題奉
  㫖賜婚者咸朝服於
  太和殿或
  宫門前行謝
  恩禮凡親王以下婚儀具
  大清通禮
  郡主以下出嫁
  崇徳初定郡主縣主郡君縣君鄉君于歸禮詳見通禮順治九年定凡奉
  㫖賜婚公主郡主等外藩王以下内外各官咸朝服於
  中和殿或
  位育宫謝
  恩行三跪九叩禮成婚日行禮同
  康熙元年定奉
  㫖賜婚者外藩王以下内外各官詣
  太和殿或
  宫門前行謝
  恩禮凡郡主以下出嫁儀具
  大清通禮
  品官庶士庶人婚
  順治九年定官貟士庶婚禮公納采禮段衣五襲段衾褥三具金領約一具金簪二枝金耳飾全副是日具筵用牲九成婚日具筵二十席侯納采禮與公同納采日具筵用牲八成婚日具筵十有八席伯納采禮與侯同納采日具筵用牲七成婚日具筵十有七席一品官納采禮段衣四襲餘與侯
  伯同納采日具筵用牲六成婚日具筵十有五席二品官納采禮段衣三襲段衾褥二具餘與一品官同納采日具筵用牲四成婚日具筵十席三品官納采禮與二品官同納采日具筵用牲三成婚日具筵八席四品官納采禮段衣二襲段衾褥一具金領約一具金耳飾全副納采日具筵用牲二成婚日具筵六席五品官納采禮與四品官同納采日具筵用牲二成婚日具筵五席六品以下官納采禮與五品官同納采日具筵用牲二成婚日用牲三軍民人等納采禮衣一襲衾褥一具金耳環全副納采日具筵用牲一成婚日用牲二康熙七年定公納采禮段衣五襲段衾褥四具金領約一具金簪四枝金耳飾全副金指環四是日具筵十有六席成婚日筵二十六席侯納采禮段衣五襲段衾褥三具金領約一具金簪三枝金耳飾全副是日具筵十有三席成婚日筵二十席伯納采禮與侯同納采日具筵十有二席成婚日筵十有八席一品官納采禮段衣四襲段衾褥三具金領約一具金簪三枝金耳飾全副是日具筵十席成婚日筵十有六席二品官納采禮段衣三襲段衾褥二具餘與一品同是日具筵八席成婚日筵十有二席三品官納采禮與二品官同納采日燕用牲八成婚日具筵九席四品官納采禮段衣二襲餘與三品官同納采日燕用牲七成婚日具筵八席五品官納采禮與四品官同納采日燕用牲六成婚日具筵六席六品以下官納采禮與五品官同納采日燕用牲五成婚日用牲七
  雍正元年定公納采禮金領約一具金簪三枝金耳飾一副段衣四襲段衾褥三具納采日燕用牲九成婚日具筵二十席侯納采禮與公同納采日燕用牲八成婚日具筵十有八席伯納采禮與侯同納采日燕用牲七成婚日具筵十有七席一品官納采禮段衣三襲餘與伯同納采日燕用牲六成婚日具筵十有五席二品官納采禮段衣二襲段衾褥一具餘與一品同納采日燕用牲四成婚日具筵十有三席三品官納采禮金簪二枝餘與二品同納采日燕用牲三成婚日具筵八席四品官納采禮金領約一具金耳飾一副段衣一襲段衾褥一具納采日燕用牲二成婚日具筵六席五品官納采禮與四品同納采日燕用牲二成婚日具筵五席六品以下官納采禮與五品官同納采日具筵用牲二成婚日用牲三自四品以下領約耳飾各聴其力能具者備用軍民人等納采禮衣一襲衾褥一具具筵用牲一成婚日用牲二凡有品級官員婚嫁或用本官執事鼓樂人不得過十二名鐙不得過六對無品級人及生監軍民不得僭用執事鼔樂人不得過八名鐙不得過四對一應糜費概行嚴禁又定漢人婚娶納采及成婚禮四品官以上紬段不得過八疋金銀首飾不得過八件食品不得過十五品以下官各減二八品官以下有頂帶人員以上又各減二軍民人等紬絹不得過四果合不得過四其金銀財禮官民概不許用至庶民婦女有僭用冠帔補服大轎者禁違者罪坐夫男凡品官士庶婚儀具
  大清通禮








  皇朝通典卷五十三
<史部,政書類,通制之屬,皇朝通典>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