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齋亂稿/文集跋

益齋亂稿
益齋先生文集跋
作者:柳成龍
1698年
遺像

庚子秋。余在河村。東都尹李公時發以新刻益齋先生文集印本見寄。且曰。益齋。吾先祖也。亂後內外文籍。蕩失殆盡。獨此編僅免灰燼。恐遂湮沒不傳。乃裒聚而改刻之。今始訖工。欲藏之名山。以圖永久。子其爲我跋其後。余謹受而卒業。則其曰益齋亂稿者十卷。曰櫟翁稗說者四卷。曰孝行錄者一卷。總若干卷。因撫卷嘆曰。富哉。先生之文也。敏哉。李公之擧也。傳曰。君子之澤。五世而斬。此但言其槩耳。夫德厚者流光。其遺風餘韻。將百世而猶存。豈但以五世限之哉。古之所謂不朽者三。德也功也言也。然有德者未必有功。有功者未必有言。高麗五百年間。名世者多矣。求其本末兼備。始終一致。巍然高出。無可議爲者。惟先生有焉。故今去先生之亡。二百三十四年。其遺文之行世也。如星斗麗天。喬嶽在望。有目者皆可見。至於鋒焰煨燼之中。人且收拾而寶藏之。無所失墜。又得賢子孫發揮而揄揚之。信乎其德厚而流光也。余聞李公始至東都也。賊退甫爾。荊棘滿城。公私赤立。李公爲之未久。政通人和。凡百施爲。稍稍復舊。乃於調度征繕之暇。留心於文敎之事。悉取古書籍之有關於學習者。刊刻而廣布焉。於先生之文。尤加惓惓焉。不數月間。成此大役。敏速如神。可見公政事文學之才出人遠甚。眞可謂先生之後也。余於先生。亦忝係外派。昔在己巳間。先君子出牧淸州。余省覲往來。因獲瞻拜先生遺像於進士李潛家。潛又先生遠裔也。望儼卽溫。至今森然在目。其後聞遺像不全於兵火。爲之泫然而悲。豈料三十年後。得見此全集也。人事變遷。俯仰今古。不得不重有感焉。若夫先生文章德業之盛。牧隱之序盡之。余不敢贅。只樂道府尹公之事。且記余之所感者而歸之。使後之覽者。知斯集之益可貴重也。是年九月上澣。後學豐山柳成龍。謹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