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通志 (四庫全書本)/卷18

卷十七 福建通志 卷十八 卷十九

  欽定四庫全書
  福建通志卷十八
  學校
  學言效也校者教也古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盖王化之始基士遊其間所由明倫育徳陳藝以底於成胥是道也閩自唐李椅始勸民學常觀察繼之大興學校每嵗貢士與中州齒至宋而海濵四先生出楊羅李朱接踵挺生閩南道學匹濓洛而上接洙泗由是觀之學校之闗於人才非細尠也我
  國家
  列聖相承首重學校頒卧碑飭士子廣勵學宫意良厚矣
  
  皇上臨雍訪道崇
  聖追封前後
  錫扁立碑光騰庠序比復頒定經書詳定禮樂祭器木鐸所狥山陬海澨儒風丕振閩士生今宜何如奮勵以副作人之化也夫規模大備則徳意旁敷禮器既陳則景行倍切詩有云鼔鐘於宫聲聞於外言名實之相應也履斯地者尚亦畏神服教而無忝章逢哉志學校
  福州府
  福州府儒學在城南興賢坊中為 大成殿左右兩廡殿之南為㦸門又南為櫺星門門内左為更衣所為名宦祠右為齋宫為鄉賢祠學在廟之東中為明倫堂堂左右為四齋曰志道依仁據徳游藝南為儀門門外為泮池上跨石橋下通三元溝潮汐出入焉橋之南為大門東為宰牲房為奎光閣西為神厨為常衮祠堂之北為尊經閣又北為啟聖祠祠路從堂西角門折而入堂東北為米廪為饌堂東為教官宅五所為諸生學舍敬一亭在堂之東南勒明世宗敬一箴併范浚心箴程頤四箴凡六碑射圃在堂之東北有亭額曰觀徳云先是唐學宫在今布政司西觀察使李椅始移於此宋轉運使楊克讓郡守范亢許宗夀王祖道教授常濬帥守王鎔呉革元憲使趙宏偉教授劉直陳俊屢有増建明洪武四年燬於火七年知府楊士英建後知府唐珣胡有恒巡撫龎尚鵬御史陳永復提學熊尚文相繼修葺 國朝康熙十一年重建 大成殿三十年明倫堂為𩗗風折壊三十二年總督興永朝巡撫卞永譽重建三十八年督撫司道府縣紳士重建尊經閣教官宅今僅存二所諸生學舍俱廢雍正元年奉文府州縣學啟聖祠俱改為崇聖祠八年布政使潘體豐申請督撫重修 大成殿 泮額嵗試取進文武童各二十名科試取進文童二十名雍正元年 特恩加泮額一次府學及大縣學俱七名中縣學俱五名小縣學俱三名乾隆元年 特恩加泮額一次大學中學小學名數如前 學租順治五年派定一十七兩八錢康熙二十一年總督姚啟聖捐置學田五十七畆六分五十六年巡撫陳璸捐置學田一百一十四畆九分零坐産侯官縣六都七都
  四旗清書官學在閩縣板平巷雍正六年設立
  閩縣儒學在九仙山之麓中為 大成殿殿南為㦸門又南為櫺星門明倫堂在 大成殿後其門東向左右二齋曰居仁由義教官宅在學宫之後尊經閣在教官宅之北諸生學舍米廩饌堂皆備焉學初創於宋慶厯間後知縣方叔完荘誼修之元至元間燬學官丁堯新之其後縣尹呉鼎張徳教諭陳振玉學官髙子琳蒋景説明御史陳仲述副使李惟益御史陳永復丁澄顧儼尹仁僉事鍾珹知府鄭時唐珣相繼修葺 國朝順治十八年縣令周雍時移縣治於學宫概行毁廢僅存 文廟明倫堂嵗乆傾圯康熙二十年知縣祖寅亮教諭顧綸贊請於上官合紳士同力捐修併移建文昌閣教諭宅左明倫堂右訓導宅在明倫堂左雍正元年奉文建崇聖祠在大成殿右九年知縣張堂署縣同知楊瑞祥教諭黄呈元訓導黄席正申請上官重修 大成殿 泮額原嵗試取進文武童各十五名科試取進文童十五名雍正二年奉文准照府學嵗科兩試各取進文童二十名 學田原額一千八百四十八畆一分零坐産鼓山合北二里實徴學租銀五百三十三兩二錢三分零康熙二十一年總督姚啟聖捐置田二十六畆二分零五十六年巡撫陳璸捐置田八十六畆一分零坐産髙恵歸善崇賢等里書院曰鼇峯書院在左三坊康熙四十八年巡撫張伯行建設捐置田業以供諸生膏火五十年 御賜三山養秀扁額雍正九年巡撫趙國麟重修増設學舍廣集生徒親臨講學雍正十二年奉文給帑金千兩以資膏火巡撫盧焯課督實行士習以端社學曰振文在舊縣前街之北曰河東在南津坊徳貴巷曰普文在易俗里曰昌際在南津坊温泉坊内曰鼇峯在左三坊曰崇正在喜夀坊曰龍臺曰長橋曰沙合俱在嘉崇里曰藤山在時昇里今俱廢雍正二年新設在南闗外文昌舖正音書院一在法海寺一在華林寺雍正七年奉文設立
  侯官縣儒學在縣治東官賢坊内右為 文廟㦸門外有泮池左為明倫堂堂之北為尊經閣閣下為養賢堂其東又有閣曰奎文齋舍廨宇皆備焉先是學創於宋慶厯間知縣方叔完荘誼修之元景定間燬於火縣尹鄧衍新之割縣東地以闢西廡其後縣尹魏揚祖明知縣姚徳布政使周頤教諭羅倫御史丁澄鎮守尚書薛希璉知府唐珣胡有恒提學熊尚文相繼修葺 國朝康熙十九年督學孫期昌知縣姚震同紳士捐修 文廟雍正元年奉文建崇聖祠在 文廟左八年知縣陳克嵩重修 泮額取進名數視閩縣 學田原額三百六十五畆九分零實徴學租銀六十二兩三錢五分零康熙二十一年總督姚啟聖捐置田三十八畆六分零五十六年巡撫陳璸捐置田六十三畆七分零坐産閩縣崇賢歸善二里書院曰共學書院在西門街北舊懐安縣學明萬厯間併入侯官改今名順治間重修康熙二十四年總督王國安巡撫金鋐改舊制而新之四十五年巡撫李斯義修葺學舍延師課士於其中一時文風稱盛焉曰登雲書院在登雲坊内曰道山書院在烏石山麓曰拙齋書院在三山驛前曰三山書院在西闗外西湖之上曰古靈書院在古靈溪旁曰𤓰山義學在十二都以上惟共學書院存餘俱廢社學曰博文曰寳文俱在右三坊曰文林在閩山廟巷曰應文在右一坊曰懐西在保定營曰懐南在善化坊曰懐東在将軍山南曰越峯在華林坊今俱廢雍正二年新設在文儒坊舖正音書院一在共學書院一在文儒坊舖雍正七年奉文設立
  長樂縣儒學在縣治東興賢坊内中為 大成殿殿西為明倫堂東為崇聖祠祠前為敬一亭亭前為名宦鄉賢祠齋舍廨宇皆備焉射圃在學西南山塔下有觀徳堂堂前為正志軒學建於唐乾符間至宋元祐始備其制明知縣任衡羅叙王涣龍琰蔣以忠夏允彛相繼修闢 國朝順治四年燬於㓂六年重建教官宅僅存未燬者一所云 泮額取進名數視閩縣 學田明知縣呉遵括廢寺田園六百六十四畆三分輸之學隨為里胥侵没知縣蒋以忠復之 國朝順治間遷界田荒康熙間復界陸續報墾二百五十一畆四分零實徴學租銀五十一兩九錢五分零二十一年總督姚啟聖捐置田三十一畆三分零書院曰徳成書院曰龍峯書院俱在方安里曰藍田書院在十六都曰南山書院在塔旁曰鳯岐書院在十五都社學曰髙隍在縣治西曰河陽在平政門曰龍南在十都曰石梁在十五都曰阜林在二十都雍正二年新設二所一在古縣鄉一在厚福鄉正音書院在城中雍正七年奉文設立
  福清縣儒學在縣治東右為 大成殿左為明倫堂殿南為東西廡為㦸門為櫺星門門左右為名宦鄉賢祠堂南為東西序為儀門為泮池堂左為崇聖祠齋舍廨宇皆備焉射圃在明倫堂倉後有亭曰觀徳學建於宋元豐初邑人提舉游冠卿所捐地也後知縣方叔完劉敦曹進副使程文海知州毋逢辰賈思恭州判乃麻歹皆修葺焉至正九年知州林泉生乃更正其制明僉事牟俸知縣龎瑽邑人都御史陳仕賢知縣督應元葉夢熊許夢熊歐陽勁相繼増修 國朝康熙二十一年重葺三十九年邑人封奉政大夫李日爃重建 泮額取進名數視閩縣學田原額二百五畆零實徴租銀二十二兩三錢六分零康熙二十一年總督姚啟聖捐置田五十畆五分書院曰龍江書院在海口龍山之麓曰聞讀書院在縣東福唐里曰石塘書院在縣西文興里社學曰蒙亨在北隅後坡曰養端在西門曰西塘在官塘邊曰崇文曰擢英俱在南隅場前曰永安在南隅鄭巷曰文在在縣前曰仰髙在南下隅曰玉井在北隅上井曰中峯在光賢里雍正二年新設在城北明徳書院正音書院在明倫堂左奎光閣雍正七年奉文設立
  連江縣儒學在縣治東南東為 文廟名宦祠鄉賢祠在㦸門左右崇聖祠在廟後西為明倫堂為稽古閣堂南為泮池泮池之外為鳯池學宫後有尼山射圃在其西隅學初在縣治東宋嘉祐間知縣朱定創之紹興間始移今所淳熙八年邑人鄭鑑言於令蘇懋改其制南向其後知縣趙汝訓鄭沆元縣尹𤓰爾佳徳明成和教官徐復平章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珠布哈秘書監貢師泰明叅政蔡潮知縣歐陽瀚凌玉璣郭軒向鎬張賢教官鄭嗣善馬子騝相繼修建萬厯間尚書呉文華言於有司大葺之崇禎間燬於火 國朝康熙十一年重建後又圯於風十七年復重修雍正二年署縣張兆鳯三年知縣劉良璧五年知縣彭之曇相繼修葺 泮額原嵗試取進文武童各十二名科試取進文童十二名雍正二年奉文准照大學嵗科兩試各取進文童十五名 學田原額五十四畆零邑人呉文華捐置嗣因遷移報荒復界後實存田四十五畆二分零年徴租銀一十九兩三錢一分零康熙二十一年總督姚啟聖捐置田一十三畆四分知縣王仁灝捐置田三畆八分零教諭富懋業捐置學租六百斛社學在縣治東雍正二年新設在縣學内正音書院在縣治朱文公書院内雍正七年奉文設立
  羅源縣儒學在縣治東南西為 大成殿殿南㦸門左右為名宦鄉賢祠殿後為崇聖祠左為明倫堂齋舍廨宇皆備焉射圃在縣治右學始於宋慶厯間知縣陳偁建舊在四明寺南知縣袁符始移今所其後主簿廖睨邑人黄序教諭林興祖元縣尹丁徳孫明教諭黄綬典史謝志保知縣湯文端陳瓊同知韋濟知縣麥瑾李南徐珪訓導柴琬知縣鄧公善呉周相繼修葺 國朝順治間知縣李彦珂康熙間知縣張四維蔡彬王楠教官林岱張昇蔡璧鄭汧先後修建 泮額嵗試取進文武童各八名科試取進文童八名 學田實在二十九畆八分零年徴租銀三兩六錢康熙二十一年總督姚啟聖捐置田一十一畆二分零社學曰縣東曰拜井曰梅溪曰善化曰招賢曰臨濟曰新豐曰徐公曰羅平曰林洋曰黄童俱以里名今廢雍正二年新設三所一在篤行舖一在大穫舖一在聖壇舖正音書院在縣城内雍正七年奉文設立
  古田縣儒學在縣西隅右為 文廟名宦祠在㦸門東鄉賢祠在㦸門西左為明倫堂齋舍廨宇皆備焉射圃在學旁學始於宋景徳間知縣李堪建紹興中燬於冦知縣周邦耀移創西郊其後屢移至寳祐二年知縣許鑒始定今所明知縣鄧恭主簿龔鉞御史羅澄教授周瑄知縣汪璀縣丞呉儀副使楊澤知縣屠容御史李如奎胡文靖同知葉符知縣周逵劉倫知府胡有恒知縣楊存禮教諭葉宗舜知縣劉曰暘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相繼増建 國朝順治三年燬於冦後知縣呉來儀建之至康熙二十年又加修葺 泮額嵗試取進文武童生各八名科試取進文童生八名 學田原額一百三十一畆七分零實徴學租銀二十一兩三錢康熙二十一年總督姚啟聖捐置田二十六畆六分書院曰溪山書院在縣北有朱熹扁曰溪山第一曰浣溪書院在八都曰螺峯書院在九都曰崇正書院在南門外以上惟溪山書院存餘俱廢曰玉泉書院在囦闗國朝運同陳大輦建社學在杉洋村雍正二年新設正音書院在一保玉堂坊左雍正二年奉文設立
  屏南縣儒學在縣治東中為 大成殿殿前儀門左右為名宦鄉賢祠明倫堂崇聖祠左殿邊外有興賢坊育才坊萬仞宫牆雍正十二年建 泮額嵗試取進文武童各八名科試取進文童八名正音書院在城内雍正十二年設立
  閩清縣儒學在縣治東南中為 大成殿明倫堂在殿北尊經閣在殿南射圃在學東學始於宋景徳間知縣史温建其後元縣尹董禎賈光祖明知縣趙起居沈源朱毅葉宗泰辛節左輔俞咨龍教諭馬能葉春及相繼修建 國朝雍正六年知縣何琬捐修 泮額名數視羅源縣 學田原額二百三十五畆實徴學租銀二十三兩五錢五分康熙二十一年總督姚啟聖捐置田十七畆八分零社學在城南文昌閣雍正二年新設正音書院在文昌閣雍正七年奉文設立
  永福縣儒學在縣治東西為 大成殿殿南㦸門左右為名宦鄉賢祠東為明倫堂堂南為泮池射圃在東門外學建於宋崇寧初建炎間燬於火知縣陳炎新之其後屢燬知縣謝芘許衍侯至果舒復宗元縣尹竇均邑人張居中屢修建之至理問王翰始復其舊明知縣王舉胡奎譚顯劉清張良佐鄭信陳克侯訓導龔烈相繼修葺 國朝康熙十三年重修 泮額取進名數視羅源縣 學田原額三百三十九畆四分零又山十號年共徴租銀三十五兩一錢二分零康熙二十一年總督姚啟聖捐置田二十畆三分社學在南闗外雍正二年新設正音書院在文昌祠内雍正七年奉文設立興化府
  興化府儒學在府城内東南中為 文廟左為崇聖祠右為齋沐所東西為兩廡廟之南為㦸門門内東為祭器庫西為樂器庫㦸門之南為櫺星門門内東為名宦祠合志祠西為鄉賢祠休公祠學在廟之西中為明倫堂左為尊經閣其下忠恕堂閣前為敬一亭右為㑹文樓其下饌堂樓後為教授訓導二宅明倫堂前露臺泮池廣橋東志道依仁二齋西據徳游藝二齋西齋後訓導三宅橋前為大門門外東為文昌宫西為土地祠路左聖域髙第二坊右賢闗名卿二坊路南為指南所立號房四十間射圃在城西門内洞橋先是宋太平興國中始置興化軍咸平中郡人著作郎方儀捐居宅偕陳詡等搆正殿肖聖賢像紹興中教授徐士龍改為軍學後知軍汪作礪趙彦勵張友教授陳應言俞來元教授曹怘宋眉年學録黄烈經歴黄寀屢有増修明洪武初知府盖天麟重建為府學後御史尹仁副使劉琦僉事陳祚知府張瀾岳正潘琴同知孫蘭通判孫旼教授王鏞先後増建修葺嘉靖末燬於倭郡人御史林潤奏給帑金下知府易道談重建後知府林有源推官殷宗器相繼復修 國朝康熙七年教授張可仰重修正殿兩廡十三年遭冦蹂躪二十一年知府蘇昌臣重修兩廡廟門名宦鄉賢合志林公四祠明倫堂尊經閣聖域賢闗二坊通判湯傳楷重修學門及㑹文樓雍正元年貢生林時邁捐貲修葺 文廟其髙第名卿二坊指南所號房及西齋後訓導三宅今俱廢射圃舊在望海門外為居民所侵明正統中僉事李正修復之成化中知府岳正徙於迎仙門内𢎞治中知府王弼改今所以迎仙門内之射圃與縣學萬厯中知府李大欽即於其地建明宗書院乃標射圃之名於西偏 國朝康熙三年知府李英改為平海衛學其望海門外舊址乆廢為兵房 泮額取進名數視福州府 學田原額實在二十八畆一分零年徴租銀一小兩六錢 國朝順治十五年守道蘇𢎞祖捐置田六畆四分康熙二十年遊擊王友鋕捐置田六畆三分二十一年總督姚啟聖捐置田一十八畆五分零正音書院在平海衛學雍正七年奉文設立
  莆田縣儒學在府城内西南中為 文廟左為崇聖祠又左為文昌祠又左為教諭訓導二宅廟内東西為兩廡南為㦸門門外泮池池中有詠歸亭又南為櫺星門學在廟之西中為明倫堂為儀門門外西為土地祠東為甬道至大門大門外路北轉為萬仞宫牆坊射圃在府城西迎仙門内先是莆田縣學宋紹興中附於軍學之廟東元至順二年始徙今所明洪武元年知縣任益重修後鎮守尚書薛希璉御史丁澄副使錢璡知府張瀾丁鏞王弼陳效馮馴黄一道同知呉亮知縣顧思敬王文焯劉玭陳紞王常許鑰教諭程鳯儀訓導朱應畿先後増建修葺嘉靖末燬於倭知府易道談知縣徐執䇿重建隆慶元年知府徐元氣以本學有梅峯襟帶之水環抱府治轉入泮池以出於城外命縣丞平衡開濬之萬厯間知縣蔡善繼李時榮相繼修葺復濬環溝推官殷宗器重修正殿 國朝康熙二年教諭黄琮重修十三年遭㓂蹂躪二十一年通判湯傳楷重修明倫堂其射圃舊有官㕔及號房二十一間今廢二十四年知縣莫家楨重修㦸門三十九年知府徐希聖知縣金臯謝重修正殿兩廡提督呉英重修櫺星門雍正六年知縣劉埥重葺 泮額原嵗試取進文武童各十五名科試取進文童十五名雍正二年奉文准照府學嵗科兩試各取進文童二十名 學田原額實在四百九十六畆五分零年徴租銀八十二兩七錢三分零又田二十一畆三分零又原平海衛歸併田實在一十畆一分零年共徴租銀九兩三錢順治十五年守道蘇𢎞祖捐置田六畆三分康熙二十一年總督姚啟聖捐置田十一畆三分零書院曰涵江書院在府城外東北延夀里曰明宗書院在府學射圃地曰考亭書院在衛署東曰水南書院在黄石紅泉宫曰瑶臺書院在景徳里曰夀澤書院在涵江虎坡山曰珠壩書院在府城外東南十里厝壩曰鍾山書院在奉谷里臚江曰崇正書院在塘下塔山曰吉江書院在吉了城内今惟涵江水南二書院尚存餘俱廢義學一在鳯山寺一在梅峯寺一在平海衛學一在伭妙觀 國朝知府蘇昌臣建又一在涵江書院一在水南書院知縣莫家楨建社學一在文昌宫一在朱子祠一在重興寺俱雍正二年新設正音書院一在城萬夀宫一在黄石臨清舖一在涵江紫陽書院雍正七年奉文設立
  仙遊縣儒學在縣治南中為 文廟東西為兩廡東廡之南為祭器庫東廡之北為樂器庫廟北為崇聖祠廟南為㦸門門外左為名宦祠右為鄉賢祠前為泮池池之左為文昌宫鄉賢祠之右為土地祠泮池前為櫺星門門之東為學大門南向從櫺星門内泮池前横道轉西向北為學儀門門内甬道露臺臺之北為明倫堂堂後為退省軒軒後為尊經閣閣之左為敬一亭明倫堂之右為教諭訓導宅射圃在學南南湖鴈塔之西中有觀徳堂先是學在縣西宋咸平初縣尉叚全遷建今所紹興間邑人知端州陳可大倡修知縣謝天民成之後知縣趙公綢陳景肅趙與泌屢有増建元至正中燬於冦縣尹任興重建明知縣周從善提學周孟中楊子器知府王弼推官殷宗器知縣顧思敬王彛宋華趙鸞張昴徐廷綬游瑚莫天淳署縣教諭歐陽潘知事何滔教諭譚子敬張侗相繼修葺 國朝順治十年教諭鄭燠重修康熙二十二年教諭黄知經復倡修其尊經閣敬一亭今廢 泮額取進名數視莆田縣 學田原額實在一百四畆七分零又田三百八十二畆三分零又國朝順治十四年守道蘇𢎞祖捐置田一十五畆年共徴租銀一百四十五兩九分零康熙二十一年總督姚啟聖捐置田一十四畆零書院曰養正書院在縣北福神觀邊曰朝天書院在中岳街曰崇正書院在縣城外南三里許曰㑹心書院在塔斗山曰樂育書院在善化里今俱廢社學明萬厯三年知縣徐觀復立四門社學東曰歸彛在學前龍門下西曰順則在城隍廟前南曰尚志在崇勲祠邊北曰養正在朱文公祠内今俱廢雍正二年新設二所一在東野亭一在草草堂正音書院一在縣城内一在連江里上堡雍正七年奉文設立
  平海衛儒學在府城内西洞橋頭中為 文廟左為崇聖祠右為齋沐所東西為兩廡廟之南為㦸門又南為櫺星門門外截使華坡從西南水闗入城之水為泮池學在廟之東中為明倫堂前為大門後為教授宅先是明初令衛所子弟就附近儒學考校正統五年指揮王茂奏准自立衛學天順中提學游明建廟學於衛城中成化十二年郡人教諭宋叔昭奏准近衛民生附入衛學嘉靖末學燬於倭廟僅存萬厯初守道宋豫卿重建 國朝順治十八年遷沿海居民於内地學署暫寓府城文昌宫康熙三年知府李英以府學射圃明宗書院地創建今學十七年裁衛學諸生歸併莆田縣學 學田原額實在一十畆一分零 國朝順治十五年守道蘇𢎞祖捐置田四畆一分零今併入莆田縣學
  泉州府
  泉州府儒學在城南育材坊中為 大成殿殿前兩廡南為㦸門又南為櫺星門門外橋曰洙泗橋泉曰夫子泉殿左為明倫堂堂前後建號房四十餘間堂南為儀門門外有方池以通㢲水堂後為議道堂神厨庖廩之屬悉在㦸門西其東為尊經閣閣之東為崇聖祠西為敬一亭而名宦鄉賢二祠與崇聖祠前後相望射圃在其前先是五代時學在崇陽門外宋太平興國中始遷今所明嘉靖萬厯間知府俞咨伯竇子偁次第修之 國朝康熙十二年同知來承祉二十一年知府蔣毓英相繼増修雍正二年知縣葉祖烈教授陳起蛟紳士黄呈元等倡捐重修泮額取進名數視福州府 學田原額二百六十二畆五分坐産同安縣竒江庄順治十八年全遷康熙二十一年總督姚啟聖捐置田一十三畆七分零知府蔣毓英捐置田一十畆三分零書院曰泉山書院曰石井書院曰歐陽書院曰一峯書院義學一在府城東一在府城西
  晉江縣儒學在行春門外左廟右學殿廡齋堂悉備殿前二坊左曰賢闗右曰聖域殿後為崇聖祠東為射圃宋鄭國公梁克家捐故宅為之明僉事陳祚知府張嵓知縣李待問前後増修 國朝康熙五十二年邑人施世騋倡捐重新 泮額原嵗試取進文武童各十五名科試取進文童十五名雍正二年奉文准照府學嵗科兩試各取進文童二十名學田明祭酒蔡清捐置原額二百五十七畆八分零國朝順治十八年奉遷康熙二十年復界開墾現存二百九畆九分零年徴租銀三十二兩四錢六分
  零二十一年總督姚啟聖捐置田一十畆二分零義學原設講堂在龍頭山雍正六年知縣唐孝本増設在南門外寳海菴書院社學一在青陽市一在安平鎮一在石獅亭一在法石街一在雒陽社一在河市街俱雍正二年新設正音書院一在城内百源庵一在城内鐵爐舖一在城南承天寺一在城西奉聖舖俱雍正七年奉文設立
  南安縣儒學在城東二里黄龍溪左為 文廟及兩廡右明倫堂翼以兩齋門外有二坊曰義路禮門又有應奎毓秀坊文昌閣見龍亭石刻源頭活水四字在泮池上先是學建縣治西宋紹興中知縣劉孔修移建今所元至正十四年燬十七年移廟於縣治東二十二年攝學録周異觀請還建舊所明知縣羅安余慶黄濟唐愛夏汝礪相繼増修 國朝順治間知縣祖澤茂康熙間知縣劉翊劉佑重修 泮額取進名數視晉江縣 學田原額山塘六十四畆二分零實徴租銀一十六兩六錢六分康熙二十一年總督姚啟聖捐置田一十三畆五分零雍正九年諸生陳士鈵捐充修理 文廟田七畆二分零義學一在城南一在城北社學一在武榮舖一在潘山舖一在仕墓鄉一在黄龍鄉一在埔頭鄉一在竹坑鄉一在金菓鄉一在彭内鄉一在格外鄉一在黄埔鄉一在浯洋鄉一在官園鄉一在羅溪鄉一在洪瀨街一在長嶺鄉一在王塘埔郷一在玉華街一在洙淵鄉一在石跳鄉一在官田鄉一在娘仔橋鄉一在溪尾街一在霞美鄉一在深坑鄉一在塘上鄉一在大營街一在文斗店鄉一在朴兠鄉一在𬈵潯鄉一在青石宫俱雍正二年新設正音書院在城中武榮甫雍正七年奉文設立
  惠安縣儒學在縣治左左學右廟前有杏壇旁列二齋泮池在㦸門外堂北即尊經閣後改為饌堂名宦鄉賢兩祠在崇聖祠左右射圃在朝天門外先是明倫堂在殿後明成化十九年知縣張桓始擇髙爽地易之其後知縣虞坤同知于茂提學楊子器知縣萬夔莫尚簡丘民仰皆有増易 泮額取進名數視晉江縣 學田原額四十畆 國朝順治間奉遷康熙二十年復界開墾田三十三畆實徴租銀五兩五錢一分零二十一年總督姚啟聖捐置田一十四畆七分零社學曰馬瓏曰鼇塘曰北灀曰上杜曰蘇坑今俱廢雍正二年新設十三所一在絃歌舖一在登墉舖一在慶泉舖一在黄田舖一在盤龍舖一在前郭舖一在瓊田舖一在埔林舖一在通津舖一在崧林舖一在驛坂舖一在樟柿舖一在王孫舖正音書院在明倫堂後雍正七年奉文設立
  同安縣儒學在縣治東南隅登龍坊右為 文廟崇聖祠在 文廟北左為明倫堂附以兩齋堂後為尊經閣東立朱熹祠西立射圃及名宦鄉賢二祠先是學建於五代末宋建隆間他徙紹興十年始定今所及朱熹以主簿來官請書九百八十五卷藏之設講座為之銘併四齋銘明洪武初知縣吕復重建其後僉事陳祚縣丞劉珣器知縣張遜縣丞張𡹘知縣趙汝弼教諭陸佶提學邵鋭通判呉嶽提學游明推官柯漢知縣酆一相洪世俊屢闢 國朝康熙間教諭黄允芳劉驥艮訓導陳聲逺重加修葺 泮額取進名數視晉江縣 學田原額四百八十五畆零順治十八年奉遷復界後尚未報墾康熙二十一年總督姚啟聖捐置田四畆八分零教諭黄允芳捐置田三分零書院曰大同書院曰文公書院曰浯江書院社學曰擢賢曰福星曰桂林曰藍田曰湖山曰平林曰丹砂曰劉山曰白礁今俱廢雍正二年新設四所一在灌口墟一在馬家港一在金門所一在厦門所正音書院在朱文公祠雍正七年奉文設立
  安溪縣儒學在縣治東南東為 大成殿西為明倫堂及兩齋堂之左為教官廨崇聖祠與名宦鄉賢祠皆備先是宋咸平間學建於縣治西南宣和間遷縣治東至紹興十三年始定今所明嘉靖間僉事余爌知府程秀民知縣王漸造以民地益之其後知縣蔡常毓馮時鳴髙金體泉州衛經歴孫文質知縣王用予皆有増建 國朝康熙二年同知來承祉重修十二年又加葺焉 泮額取進名數視晉江縣學田原額實在八畆二分年徴租銀三兩康熙二十一年總督姚啟聖捐置田九畆九分零書院
  曰紫陽曰鳯山曰養正社學曰侍御曰彚征曰㑹元曰石堂曰羅洋曰厚安曰浦𡏷曰獅子曰真覺曰官橋曰赤嶺曰橋頭曰下湯曰歸湖曰楊舍曰呉庄曰源口曰上杭曰溪尾曰店尾曰宫前曰﨑兜曰苦乾曰東墘曰郭坂曰上房曰在槐曰霞川曰藍田曰進徳曰南斗曰玉湖曰杉洋曰多卿曰舉溪曰净惠今俱廢雍正二年新設在崇善里正音書院在在坊里文昌書院内雍正七年奉文設立
  漳州府
  漳州府儒學在府治東南中為 大成殿左右兩廡南為㦸門又南為櫺星門殿東北為崇聖祠殿西為明倫堂堂前為泮宫坊南為儀門上冠以文昌閣又南為大門門外為泮池下有溝通潮汐焉堂東為名宦祠西為鄉賢祠堂後為教授宅敬一亭訓導宅在殿之東射圃在殿後先是宋慶厯間建於州治㢲隅政和間移於州左紹興間知州事李彌遜改慶厯故址其後朱熹趙汝讜修之嘉定癸未災知州事鄭昉重建其後章大任傅伯夀傅壅李勲元總管張泉逸教授髙元子達嚕噶齊鼐爾詹伯明知府白夀王仲謙錢古訓教授張驥僉事陳祚屢有修建景㤗七年明倫堂火天順二年知府謝騫重建後同知傅佐知府張璝姜諒僉事任彦常知府劉瀚陳洪謨龍溪知縣林松同知劉志學推官鄧士元知府羅青霄方學龍閔夢得相繼修葺 國朝順治十二年明倫堂齋舍燬於冦康熙二十一年總督姚啟聖通判胡宫重建明倫堂文昌閣儀門大門修崇聖祠及大成殿兩廡四十三年知府劉芳同紳士捐修 文廟兩廡四十四年知府趙完璧復加修葺其諸生號舍尚有待云 泮額取進名數視福州府 學田原額實在三百八十一畆二分年徴租銀一百三十兩八錢一分零康熙二十一年總督姚啟聖増置田租六十石六斗五十三年知府魏荔彤捐置田五十五畆八分零雍正九年郡人候選通判郭元龍捐置黄柑保洲園七十畆二分九厘年徴租銀一百二十兩
  龍溪縣儒學在縣治南中為 大成殿左右兩廡南為㦸門又南為櫺星門明倫堂在殿之西前為泮池殿後為崇聖祠西為名宦祠祠後為教諭宅泮池東南為儒學門冠以魁星樓訓導宅在門之左土地祠在門之右射圃在騰龍山下學始於宋嘉祐間知縣事許儀建其後夏臻楊讜𦐈徳廣陳士㑹黄師雍趙時瑀潘律相繼修治元大徳間燬於兵縣尹趙塔納重建明知縣劉憲教諭林原知縣沈庸僉事陳祚知縣周琳同知章俊知府張璝教諭黄深知縣李棨知府汪鳯羅列陳洪謨知縣史立誠知府鍾湘知縣劉天授林松教諭王憲知府葛綸屢有増修國朝順治十二年燬於冦康熙二十一年總督姚啟聖倡捐重修 大成殿二十六年知縣線應彩捐貲建明倫堂五十四年知縣江國棟捐修 大成殿兩廡㦸門六十一年教諭郭基捐修崇聖祠 泮額原嵗試取進文武童各十五名科試取進文童十五名雍正二年奉文准照府學嵗科兩試各取進文童二十名 學田原額實在二百四十六畆二分零年徴租銀一百六兩八錢四分康熙二十一年總督姚啟聖捐置田租三十九石六斗雍正十年林編捐貲倡修重造寳塔於 文廟左在騰龍山之上書院曰龍江書院在府治西北登髙山上曰觀瀾書院在一都文山之麓明正徳間改建於察院西地以禁書院故改為孔氏家廟今尚存曰養正書院在威惠廟左曰雲龍書院在賢妙觀東雜造局地曰西清書院在東坂後街曰薌江書院在二十四都翰林社曰建溪書院在二十都翁建社曰龍瀛義塾在龍駭瀛今俱廢義學一在山頂巷一在芝山朱文公祠舊為龍江書院一在文信公祠後即五經書院一在芝山之麓朱文公祠之東即仰文書院社學一在南隅西橋亭後一在西隅文信公祠一在東廂東嶽廟後一在南廂法雲室其在都者十一都十五所十二三都十五所二十一都十所二十三四都六所二十五都八所二十六都七所二十七都十五所二十八都十三所二十九都及三十都十一所今俱廢雍正二年新設二所一在石碼鎮一在天保社正音書院一在芝山朱文公祠一在十一都南坂大庵一在二十一都雙路口一在二十二都翁建大庵一在二十五都山兜庵一在二十七都浦頭一在二十八都港尾庵俱雍正七年奉文設立
  漳浦縣儒學在縣治南中為 大成殿左右兩廡左廡上為更衣所右廡上為祭器庫前為㦸門門左為省牲所門右為神厨又前為櫺星門明倫堂在殿之東前為儀門又前為泮池架石橋其上前為大門門外為梁山鍾秀坊又南為傅公河潮汐通焉又南為澄心亭崇聖祠在殿後東為教諭廨又東為訓導廨射圃在縣治東南中建朱文公祠東北為名宦祠西北為鄉賢祠學舊在縣西北隅宋天聖間知縣事陳坦然遷於印山慶厯間遷於縣北熙寧間始卜今地紹興間遷於城岡乾道間復遷於官塘舊址嘉定間知縣事趙師縉即故址重建明知縣張理李賢縣丞黄禮通判闗諒義民徐士耕僉事陳祚教諭程孟于知縣劉璧金𢎞汪瑾王臣胥文相周仲鄭禧教諭林瓚夀官歐愚相繼修葺至嘉靖五年推官黄直重建後縣丞潘鈺知縣龍雨教諭陳經知縣房寰王猷屢有増建 國朝康熙十三年明倫堂燬於冦十九年總督姚啟聖邑紳黄性震倡修 大成殿重建明倫堂儀門大門二十三年復建敬一亭 泮額取進名數視龍溪縣 學田原額實在三十四畆三分零年徴租銀一十六兩一錢六分康熙二十一年總督姚啟聖捐置田租三十石書院曰鴻江書院在縣東十七都曰丹詔書院在縣南三都今分屬詔安縣曰梁山書院為唐潘存實讀書處曰明誠書院在東郊為明黄道周講學處曰東瀛書院在懸鐘所曰崇文書院曰南溟書院俱在銅山所曰崇正書院在陸鼇所義學一在縣學文昌宫後一在銅山所一在雲霄朱文公祠内一在鎮海一在杜潯社學在坊者五在都者十二今俱廢惟仁字社學在縣治左今為威惠行祠智字社學在北門今改為懐徳祠雍正二年新設五所一在縣内文昌宫一在雲霄文公祠一在銅山文公祠一在杜潯文公祠一在鎮海文公祠正音書院在縣一所在鄉四所雍正七年奉文設立
  海澄縣儒學在九都城内中為 大成殿東西兩廡前為櫺星門殿之右為明倫堂東西齋及兩廊號舍前為儀門門外東為省牲所西為大門門外為泮池前為教官廨崇聖祠在堂之右學始於明隆慶間知府唐九徳建萬厯三十一年海漲宫牆傾圯知縣姚之蘭重修復建敬一亭及名宦祠鄉賢祠國朝順治四年燬於冦康熙十年重建 大成殿兩廡櫺星門三十年邑人提督許貞總兵柯彩捐貲重建明倫堂崇聖祠及名宦鄉賢兩祠 泮額取進名數視龍溪縣 學田原額實在一十畆又田四畆一分零年共徴租銀二兩八錢三分零康熙二十一年總督姚啟聖捐置田一石六斗書院曰清漳書院在九都儒學前今廢義學在文昌閣後 國朝知縣陳世儀建社學在一二三都十所在四五都十二所在六七都二十四所在八都二十六所在九都二十四所今俱廢雍正二年新設五所一在縣城内一在漸山保一在金豐保一在留田保一在集興保正音書院在城内南門二保雍正七年奉文設立
  南靖縣儒學在城中古漳南道舊地中為 大成殿東西兩廡南為㦸門又南為櫺星門殿之東為明倫堂兩翼為居仁由義齋次為東西號舍前為儀門為大門門内為泮池池之東為敬一亭堂東為教諭訓導廨崇聖祠在殿左祠東西為名宦鄉賢兩祠學前為射圃先是學在舊縣治東元至正間建明洪武間知縣楊通教諭易誠重建嘉靖間燬於饒冦知縣林挺春移建新縣隆慶間知縣曽球増修萬厯二十三年知縣陳宗愈移建今所崇禎二年知縣何世埏改建 國朝康熙十三年燬於冦二十年知縣張倬捐修三十五年教諭林芝重葺雍正二年教諭黄寅亮八年知縣金鼎錫教諭陳帝簡倡捐重新泮額取進名數視龍溪縣 學田原額實在一十五畆一分零年徴租銀二兩八錢康熙二十一年總督姚啟聖捐置田一十一畆三分三十三年邑人張天奎捐置田園二十一畆五分義學曰霞西義學在城隍廟左社學在坊社學二東門外社學一習賢里社學四由義里社學三永豐里社學三居仁里社學三歸徳里社學三今多廢雍正二年新設三所一在居仁里一在歸徳里一在永豐里正音書院在縣城内倉前街雍正七年奉文設立
  長泰縣儒學在縣治東中為 大成殿東西兩廡南為㦸門又南為櫺星門右為明倫堂堂前兩齋前為儀門為泮池又前為大門庫房在兩廡之上省牲所在㦸門之東崇聖祠在殿後祠左為名宦祠祠右為鄉賢祠射圃在縣治西城隍廟之右學始於宋紹興間在縣西南嘉定間改建縣東南紹定間邑人縣丞葉惟寅移建今所明正徳間僉事陳祚重建知府姜諒知縣劉鐸推官黄直知縣陳塘王用文張傑夫蕭廷宣相繼修建崇禎十七年燬於冦 國朝順治十七年邑人戴璣捐建 大成殿康熙二十一年總督姚啟聖及知縣員養純教諭何龍文倡同紳士重建明倫堂惟教官廨二所尚有待焉 泮額嵗試取進文武童各十五名科試取進文童十五名學田原額實在三十五畆又田一十五畆年共徴租銀一十兩康熙二十一年總督姚啟聖捐置田二石零三分年受租六十六石六斗知縣員養純捐置田一石二分書院曰泰亨書院在縣南登髙山之東曰龍津書院在縣治東曰狀元書院在登科山之西今俱廢社學在坊社學四人和里社學四欽化里社學四方成里社學三恭順里社學二彰信里社學四石銘里社學四旌孝里社學四善化里社學四雍正二年新設二所一在旌孝里蕭宅廟一在善化里三峯寺正音書院在縣南朱文公祠雍正七年奉文設立
  平和縣儒學在縣治南中為 大成殿東西兩廡前為㦸門門東為名宦祠西為鄉賢祠中為泮池前為櫺星門殿東為明倫堂前為儀門門内二齋東曰崇正學西曰育英才又前為大門崇聖祠在殿之後祠後為敬一亭省牲所尊經閣在明倫堂後殿西北為朱熹祠堂東南為教諭廨殿西南為訓導廨射圃在縣西南中為觀徳亭學始於明正徳間教諭施祥創建後知縣謝明徳陳復初教諭黎憲臣訓導章崇正相繼修葺 國朝順治十八年署縣王孫樞康熙二十年知縣金鏞三十一年教諭劉運昇倡捐重修 泮額取進名數視龍溪縣 學田明知縣楊守一捐置七畆四分零年徴租銀三兩一錢八分零康熙二十一年總督姚啟聖捐置租榖三十八石義學在城四所在鄉二十一所俱 國朝康熙間建社學在清寧里四所在新安里三所俱雍正二年新設正音書院在縣内常平倉前雍正七年奉文設立
  詔安縣儒學在縣治南中為 大成殿東西兩廡前為㦸門門左名宦祠右鄉賢祠前為櫺星門門外為泮池池上有橋殿後為明倫堂東西廊為齋房號舍外為大門又東為儒學門堂後為講堂西為教官廨二所東為崇聖祠射圃在儒學西偏學始於明嘉靖間通判陳賢創建後知縣呉桂諸生胡士簡教諭徐商同知劉遂知縣陳素藴黄元立相繼修葺國朝順治十一年燬於冦十六年知縣歐陽明憲倡捐重建康熙十七年知縣趙國楨四十三年教諭黄金榜訓導周邦憲同紳士重修 泮額取進名數視長㤗縣 學田原額實在四十四畆四分年徴租銀一十三兩九錢二分零康熙二十一年總督姚啟聖捐置租榖一十三石書院在北門内今廢社學一在東門廟一在南門廟一在港尾廟一在慈濟宫一在二都一在三都一在四都一在五都雍正二年新設在南闗大子美正音書院在縣城西文公祠内雍正七年奉文設立
  鎮海衛儒學在衛治前右為 文廟左為明倫堂教官廨在明倫堂後衛初無學明成化二十一年指揮張文奏請立學未果嘉靖元年巡按御史王以旂復奏三年始建廟學隔為兩處三十四年乃建儒學於廟之左萬厯間復加修葺 國朝康熙十七年裁衛其儒學生員悉歸併漳州府
  延平府
  延平府儒學在豐衍倉南梅山寺舊址中為 大成殿翼以兩廡南為大成門門外為泮池為㦸門門左為名宦祠門右為鄉賢祠廟左為明倫堂翼以兩廊廊左為㑹講堂崇聖祠在廟右射圃在四賢祠左學始於宋天聖三年曹修古建其後知州事王汝舟劉子翼鄭椿年陳宓教授掲祐民元總管文富唐鐸方偉王彪明知府盛顒劉侃王範蘇章孫衍同知丁隆通判羅環教授徐彰知府歐陽鐸陳能倪朝賔屢有改徙増建至天啟間知府項惟聰始定今所崇禎間知府章晉錫始鑿泮池 國朝順治十六年知府張夙抱教授王若羲南平知縣姜脩仁脩之康𤋮八年同知崔宗㤗新之二十二年知府梁允植復倡率重修惟教官廨尚未備云 泮額取進名數視福州府 學田萬厯間分守道呉璘審斷尤溪縣民髙陽原捨入本府東嶽宫苖田一百畆歸之學又自捐置本府學田年收税銀七兩八錢六分又守道沈儆炌捐置學田年收租銀一兩八分又置苗田四𱗙年輸租銀二兩四錢督學僉事熊尚文捐置苗田年収租米九十二斛後又查出伏虎庵侵没學租銀三兩 國朝順治間舉人鄒儀周捐置田年收租銀二兩三錢八分五釐本學諸生陳遥捐置田年收租銀四兩康熙二十一年總督姚啟聖捐置田年收租米二百三十五斗知府梁允植捐置田年收租榖二百一十七斛書院延平書院在府城南九峯山之麓祀宋儒李侗四賢書院祀宋楊羅李朱四賢道南書院在府治北祠宋儒楊時豫章書院在府城西門外祀宋儒羅從彦文公書院在府城龍山祀宋儒朱熹定夫書院在普安里祀宋儒游酢衍山書院在府城西門外祀宋尚書黄裳九龍書院在府治東南祀宋楊羅李朱四賢兩呉書院在府治東南遷喬里祀宋呉儀呉熙社學一在招福坊一在紫芝嶺一在開平坊一在晝錦坊俱明正徳間知府歐陽鐸建一在雲盖里嘉靖間推官徐階建
  南平縣儒學在西郊虎頭山之麓中為 大成殿左右兩廡櫺星門㦸門神厨齋宫器房皆如制崇聖祠在廟右明倫堂在廟左兩廊為居仁由義齋為諸生學舍堂後為尊經閣前為儀門又前為大門泮池在儀門内教諭廨在儀門右訓導廨在明倫堂右初學建於明洪武三年𢎞治嘉靖間兩經修拓至萬厯四十七年知縣商之彛重建其後知縣呉襄教諭林芸孫范方相繼増修 國朝初燬於火知縣汪蘅倡修後守道孔自洙知縣姜脩仁訓導李任禧踵而成之康熙間巡道陳廷統知府章培基知縣顧之安李丕煜署縣同知江芑教諭周宗濓先後重修雍正二年署縣丁溶教諭張月攀訓導呉達儒倡捐修葺 泮額原嵗試取進文武童各十五名科試取進文童十五名雍正二年奉文准照府學嵗科兩試各取進文童二十名 學田原額實在學田四十二畆年徴租銀一十七兩四錢八分又萬厯間訓導黄元采捐置苗田八斗八升八合通判趙楷捐置遵教里苗田九斗三升六合守道沈儆炌捐置苗田二斗八升督學饒景暉捐置苗田四斗一升五合知縣劉兆元查發開平寺隠匿田租銀七兩 國朝康熙二十一年總督姚啟聖捐置苗田一石五斗五勺除正供外實存米一百斗入學社學一在城内紫芝嶺一在東郊聖恩坊一在西郊晝錦坊俱雍正二年新設正音書院在閩賢祠内雍正七年奉文設立
  順昌縣儒學在縣治左舊在縣治西宋皇祐間改建縣治東明正徳間復舊址嘉靖間仍改縣東隆慶五年徙西郊外萬厯三十一年改建縣治之右崇禎四年知縣呉起經始遷今所 國朝順治四年燬於冦知縣龔五韺協剏廟堂後知縣丁與玉建廡及廊知縣錢𢎞業建大門櫺星門改泮池康熙二十二年知縣髙崇倡捐重修崇聖祠在舊廟内射圃在廟後三十九年知縣孫如龍署縣通判張植相繼修葺雍正九年重建 泮額嵗試取進文武童各十五名科試取進文童十五名 學田原額實在二百二十一畆二分零年徴租銀二十二兩二錢三分零又舊有朝真堂税米六石嘉靖間變價入官 國朝康熙二十一年總督姚啟聖捐置苗田𨔛年収榖四十六石除納正供外實存榖三十石書院曰二賢書院在縣治西祀宋廖剛廖徳明曰雙峯書院在縣治西祀宋楊朱二廖後又増祀羅從彦李侗為六賢書院社學一在東隅一在西隅正徳間馬性魯建雍正二年新設在東郊正音書院雍正七年奉文将城内義學改設
  将樂縣儒學在縣治旁宋建卞山之麓明屢遷徙萬厯間知縣林熙春改建縣之東南天啟間知縣王尚賢改遷 文廟於縣治前横街填街為址後燬於火教諭張浩夫通原街徙建 文廟於縣左建坊於㦸門内門外為街以街外舊 文廟基建明倫堂 國朝順治五年冦燬十三年督學孔自洙檄郡縣修學知縣孟陳玉徙 文廟北進數十武與縣堂並廟翼以兩廡前為大成門左為祭器庫右為典籍庫其下為泮池池前為櫺星門門外為舊石坊坊外為大門射圃在東郊外崇聖祠名宦祠鄉賢祠俱備惟明倫堂未建康熙三十九年 文廟又燬於火雍正六年知縣馮景曽教諭孫發曽倡捐重建 泮額取進名數視順昌縣 學田原額實在七畆二分年徴租銀三兩一錢五分又嘉靖間知府彭澄查出明真院為豪侵占田一十畆六分萬厯間知縣黄仕禎捐置田一十四畆六分 國朝康熙二十一年總督姚啟聖捐置田九畆三分零書院曰龜山書院在縣治城北郊封山之麓宋咸淳中邑禮部尚書馮夢得奏請立祀度宗賜龜山書院四字仍詔郡縣撥田養士優其後春秋有司致祭義學一在縣北五經書院一在西路黄潭一在北路萬安社學在城四隅各三黄澤都三水南二都各四玉華等一十三都各二積善等三十一都各一雍正二年新設二所一在黄潭都一在萬安都正音書院在縣西門雍正七年奉文設立
  沙縣儒學在縣治東舊在和仁坊宋慶厯間徙魁星里太平興國寺右明洪武初建復燬景泰間有司市民地擴其址歴成化𢎞治間始備其制嘉靖間知縣袁應文改建於福聖寺基建尊經閣於明倫堂後萬厯間知縣方震孺復改建魁星里舊址知縣康承祖成之中為 大成殿左右兩廡前為㦸門名宦祠在門左鄉賢祠在門右又前為櫺星門泮池在櫺星門内殿後為明倫堂堂左為崇聖祠為尊經閣教諭訓導廨皆在廟左 國朝康熙二十二年知縣樊際盛倡捐修葺 泮額取進名數視順昌縣 學田原額實在六十畆年徴租銀八兩康熙二十一年總督姚啟聖捐置田六斗三升三合四勺四抄除納正供外實存租榖三十石書院諫議書院在縣治西勸忠坊祀宋陳瓘豫章書院在縣洞天巖之西麓鳯岡書院在縣溪南鳯凰山下社學一在西溪三元一在尾歴一在柑鄉夏茂俱雍正二年新設正音書院雍正七年奉文将城中義學改設
  尤溪縣儒學在縣西門璠山之麓前為 大成殿東西兩廡南為㦸門名宦祠在門左鄉賢祠在門右又南為櫺星門泮池在櫺星門内跨以石橋殿後為明倫堂翼以居仁由義兩齋堂後為尊經閣左為㑹講堂右為敬一亭文昌宫在殿之左崇聖祠在殿之右教諭廨在崇聖祠右堂齋厨庫皆備焉惟射圃乆廢訓導廨仍在舊學先是宋學在縣治西慶厯間改縣治東南明因之至萬厯二十六年知縣張陽春始改建今所 國朝康熙十八年知縣王進取倡捐重新 泮額原嵗試取進文武童各八名科試取進文童八名雍正二年奉文准改為中學嵗科兩試各取進文童十二名 學田原額實在二十畆年徴租銀六兩康熙二十一年總督姚啟聖捐置田一十三畆二分除納正供外實存租榖一十四石八斗書院曰南溪書院祀宋朱松内有橋為朱熹手書溪山第一四字曰鎮山書院在南溪書院之西曰天池書院在崇文坊曰荆川書院在拱星坊今俱廢曰正學書院在晝錦坊康熙四十八年知縣劉宗樞建社學一在晝錦坊一在城隍廟一在梅仙坂一在古蹟口一在新橋俱雍正二年新設正音書院雍正七年奉文将城中義學改設
  永安縣儒學在縣治東中為 大成殿翼以兩廡㦸門左為四賢祠右為文昌閣又南為泮池為櫺星門敬一亭在崇聖祠之左殿之後為明倫堂翼以居仁由義兩齋左為教諭廨右為訓導廨尊經閣在明倫堂後射圃在縣治北門外學始於明景泰間後燬於火𢎞治間知縣劉燦重建其後知縣裴建蘇民望劉任相繼増修 國朝順治初冦兵蹂躪知縣陳廷樞學博徐鴻何鼎鉉潘正開掲詩教修葺雍正四年教諭蔡復旦重新崇聖祠 泮額取進名數視順昌縣 學田原額實在三十一畆六分又續查入官田二十一畆七分零年共徴租銀四十四兩六錢零康熙二十一年總督姚啟聖捐置田一十八石二斗除納正供外實存榖一十六石二斗八升知縣劉麟趾捐置田七塅共收租榖二十石充入本學書院曰先賢書院在縣治北祀宋楊羅李朱四賢曰栟櫚書院在栟櫚寺隔溪宋鄧肅讀書處曰雲龍書院在貢川公館之右祀楊羅李朱陳鄧六賢曰紋山書院祀羅明祖社學一在城一在貢川一在安砂又義齋一在縣治西二十七都明永樂間舉人賴福剏建雍正二年新設三所一在縣前社一在節孝祠一在安砂鎮正音書院雍正七年奉文将縣前義學改設
  建寧府
  建寧府儒學在府治東北中和坊黄華山之支麓中為大成殿左右兩廡前為㦸門又前為櫺星門殿後為尊經閣閣下為春風堂學在 文廟之右中為明倫堂左右兩序序東西為四齋前為儀門門外為泮池池上有橋左為文昌祠右為鄉賢祠又前為學門又前為二坊堂後為藏書閣閣下為集賢堂西為饌室東為號舍廩庾及教官廨先是學在府治南趙氏坊明永樂初知府許芮麟教授張信請遷今所成化十七年災𢎞治二年知府劉璵重搆 國朝順治五年 大成殿燬㦸門尚存七年提學閔度重建十一年風雹圮毁十七年巡按李時荗檄建明倫堂崇聖祠名宦鄉賢祠尊經閣兩廊櫺星門儀門黌門康熙十一年重修 泮額取進名數視福州府學田實在一百四畆五分零年徴租銀三十一兩三錢七分零康熙二十一年總督姚啟聖捐置田二十七畆六分書院曰屏山書院在府城甌寧縣南曰建安書院在府治北曰環溪精舍亦在府城甌寧縣南
  建安縣儒學在縣治後中和坊中為 大成殿左右兩廡南為㦸門又南為櫺星門北建敬一亭内勒五箴廟左為明倫堂東西為序南為門門南為泮池池上石橋橋南樹之棹楔堂北左右為居仁由義二齋齋之左右為舍十有二堂之左為廨舍三區建二坊於學前曰興賢曰育才射圃在敬一亭後學初在郭門外明嘉靖元年巡按虞守愚奏遷今所後巡按白賁僉事汪佃知府夏玉麟建崇聖祠尊經閣於明倫堂北萬厯間教諭施仁又於學左建青雲樓知縣仙克謹又建名宦鄉賢兩祠於櫺星門内 國朝順治五年康熙三年知縣余光魯重建十一年又建兩廡明倫堂及學廨其後知縣張大典李和雨崔銑教官林慶興陳志友施徳馨謝天申倡捐修葺泮額原嵗試取進文武童各十五名科試取進文童十五名雍正二年奉文准照府學嵗科兩試各取進文童二十名 學田原額實在三百二十九畆七分零又田九十九畆四分零年共徴租銀一百三十五兩三錢二分零康熙二十一年總督姚啟聖捐置民米九斗四升九合零社學一在興賢坊天王堂一在叢桂坊後改為游廌山祠一在中和坊紫霞洲今俱廢雍正二年新設四所一在建寧里一在登仙里一在房村上里一在東萇里正音書院在府城内建溪書院雍正七年建甌二縣同奉文設立
  甌寧縣儒學在府治南叢桂坊故府學址明正統十二年知府張英知縣焦宗周教諭宋毓始遷於此景泰間御史倪敬叅政趙象通判蕭環重建殿廡㦸門齋堂饌舍嘉靖九年知府詹珪建敬一亭於殿東勒五箴十五年知縣應鳴鳯拓明倫堂之耳房又創造廨房及號舍射圃學前二坊曰明道正誼隆慶間改曰成徳達材萬厯間屢經修葺崇禎間燬於火知縣詹兆恆重建 國朝順治五年又燬知縣江中楫新之康熙二十年知縣張世偉教諭劉司直重修地勢窪下屢圯於水三十一年知縣鄧其文詳請咨部擇舊衛故址改建 泮額取進名數視建安縣學租實在屋一百四十二橺年徴租銀四十九兩八錢三分零又田六十三畆一分零年徴租銀一十八兩九錢五分零康熙二十一年總督姚啟聖捐置民米九斗一升七合零社學一在尚書坊普照堂一在純孝坊朝天坡一在尚書坊充架巷一在尚書坊豆腐巷一在城西移忠坊河泊所一在隆禮坊馬軍營以上六所為民占没一在大中寺今廢國朝康熙二十六年知縣鄧其文於守備司故址新建雍正二年新設四所一在吉陽里一在梅岐里一在髙陽里一在西鄉里
  建陽縣儒學在同由里中為 大成殿東西兩廡㦸門左右祀名宦鄉賢前為櫺星門又前為泮池跨以青雲橋殿後為尊經閣閣右為崇聖祠祠前為明倫堂兩廡列居仁由義二齋前為儀門門外為射圃殿之左為教諭署又左為訓導二廨左右列理學科第二坊敬一亭與諸生號舍皆在焉先是學在水東交溪之滸明成化間改於城西棲隠寺後復屢遷至萬厯間教諭鄧以誥始定今所 國朝初廨舍及亭坊俱燬康熙二十年教諭張殿櫳倡捐重建櫺星門修兩廡三十二年知縣劉鳴誥倡修 大成殿三十八年知縣栁正芳教諭藍陳畧倡修明倫堂泮額取進名數視建安縣 學田原額實在一百三十六畆九分零又田三百四十五畆一分零年共徴租銀八十九兩九錢四分零康熙二十一年總督姚啟聖捐置田五十四石三斗零書院同文書院在崇化里宋朱熹建横渠書院在永忠里宋張載九世孫張徳建廌山書院在禾平里為宋游酢建考亭書院在三桂里為宋朱熹建鼇峯書院在崇泰里為宋熊禾建瑞樟書院在永忠里唐劉翺裔孫劉中建雲荘書院在崇泰里宋劉爚故居環峯書院在妙髙峯下宋黄幹建廬峯書院在崇泰里宋蔡沈建雲谷書院在崇泰里宋朱熹建潭溪書院在崇泰里宋黄幹建溪山書院在崇泰里宋葉賀建化龍書院在崇泰里宋劉炳曽孫應李建寒泉精舍在崇泰里朱熹𦵏母因築室於此社學一在崇化里一在同由里一在三桂里俱雍正二年新設正音書院在邑西隅雍正七年奉 文設立
  崇安縣儒學在牛氏巷中為 文廟左右兩廡前為大門左右翼門門外層次三十級下為甬道三中左右琢石為櫺星門門前為屏牆𥪡坊以拱文廟廟後為崇聖祠左為明倫堂堂前為儀門門外為泮池跨以石橋左名宦祠右鄉賢祠前為閩邦鄒魯坊射圃在學之舊巷先是學在興賢坊明末知縣郭之祥始移今所 國朝康熙十九年教諭危世美修葺然廟庭北向背陽就隂議當改遷云 泮額取進名數視建安縣 學田原額實在二百四畆又田一百四十六畆五分零地二十二畆年共徴租銀七十二兩八錢一分零康熙二十一年總督姚啟聖捐置田四十畆知縣金章捐置田一十九畆二分零書院曰文定書院在興賢坊營嶺之麓為宋胡安國建曰屏山書院在五夫里屏山之麓為宋劉子翬建曰武夷書院在武夷山五曲大隠屏山下宋朱熹建曰南山書院在武夷九曲虎嘯巖下宋蔡沈建曰廌山書院在節和里之澄滸為宋游酢建 國朝康熙間重建曰少微書院在豐陽里之蘆峯為宋江䞇建曰紫陽書院在武夷山五曲大隠屏山下為宋朱熹建曰九峯書院在武夷一曲兜鍪山下祀宋蔡沈曰崇賢書院在縣治西二里許祀游酢胡安國胡憲胡寅胡寧胡宏劉勉之劉子翬朱熹蔡元定蔡淵蔡沈劉爚熊禾徐㡬又劉韐劉子羽劉珙呉璘呉玠翁承贊江䞇曰陽明書院在武夷一曲溪右明王守仁講學所社學一在仁義坊一在美俗坊一在興賢坊今俱廢雍正二年新設五所一在光化寺一在五夫街一在曹墩街一在大安街一在黎口街正音書院在四隅里一啚雍正七年奉文設立
  浦城縣儒學在東隅龍頭山之右左為 大成殿東西兩廡前為㦸門門左為土地堂右為祭器庫又前為櫺星門殿後為崇聖祠名宦祠在其左鄉賢祠在其右明倫堂在殿之右其前為泮池其右為文昌祠廨宇齋舍悉備學原在今所正徳間御史沈灼改遷黄華山麓 國朝康熙三十一年知縣何三臺署縣同知趙世安教諭彭韶請復舊所四十九年諸生張廣益捐造尊經閣及數仞宫牆金聲玉振三坊五十八年知縣徐球雍正五年知縣趙孔昭教諭李丹桂先後倡捐重修 泮額嵗試取進文武童各十五名科試取進文童十五名 學田原額實在八十畆又田一百七畆八分零年共徴租銀三十兩一錢三分康熙二十一年總督姚啟聖捐置田三十一畆五分零書院曰西山精舍在縣東隅宋真徳秀記社學一在太寧富嶺一在人和石坡一在永平西鄉一在忠信上坦俱雍正二年新設正音書院在城内西隅雍正七年奉文設立
  松溪縣儒學在縣治東中為 大成殿東西兩廡南為㦸門門左為名宦祠右為鄉賢祠中為泮池跨以石橋又南為櫺星門敬一亭在殿之後明倫堂在殿之左東西兩齋又東為崇聖祠文昌閣南為儀門又南為儒學門教官宅在堂之後號房饌堂射圃悉備焉學建自宋開寳八年歴景祐乾道間屢行遷徙明嘉靖元年督學邵鋭改遷縣西普載寺故址二十四年燬於火叅議柯喬僉事戴鯨復遷舊所國朝康熙二年知縣董良檟重新櫺星門十六年知縣馬雄俊倡捐修葺 泮額嵗試取進文武童各十二名科試取進文童十二名 學田原額實在一百七畆六分零年徴租銀二十一兩七錢八分零康熙二十一年總督姚啟聖捐置田二十七畆六分零書院曰湛廬書院在松溪縣東湛廬山下社學曰東隅社學在縣治南曰西隅社學在縣治西曰北隅社學在縣治北曰新義社學在縣治西曰豪田社學在潘墩鷺鶿林曰永寧社學在渭田闗帝廟曰永和社學在西源道堂曰皈依社學在巖下迴龍堂雍正二年新設二所一在東隅五顯祠一在西隅南山觀正音書院在城南石壁庵雍正七年奉文設立
  政和縣儒學在縣治東中為 大成殿左右兩廡前為㦸門名宦祠鄉賢祠在㦸門左右又前為櫺星門殿後崇聖祠祠東為明倫堂堂左右為庫房為兩齋為時習㑹饌堂前為泮池文昌閣在明倫堂後土地祠在閣左教諭署在明倫堂右訓導廨在儀門左廩倉在儒學西射圃在縣東飛鳯山右内建觀徳亭學初在縣西明萬厯八年建南道張崶請改今所 國朝順治十四年知縣陳大範重建 泮額嵗試取進文武童各八名科試取進文童八名 學田原額實在二十二畆五分年徴租銀七兩九錢康熙二十一年總督姚啟聖捐置田三十五畆教諭林謙光捐置田五畆六分書院曰星溪書院在縣南正拜山下曰雲根書院在縣西俱宋朱熹建社學在邑治後今改為社倉雍正二年新設二所一在東平里一在長城里正音書院在星溪書院雍正七年奉文設立
  邵武府
  邵武府儒學在府治南樵溪五曲之上中為 大成殿左右為兩廡南為㦸門門外為泮池跨以石橋翼以石欄九曲秀水出焉前為櫺星門門外東為名宦祠為鄉賢祠殿之右為明倫堂兩廊齋房各十楹南為儀門門外為學門又外為半月池環以宫牆奎光閣在泮池左崇聖祠在殿左尊經閣在明倫堂左閣西為敬一亭原有教官宅二所一在崇聖祠東南一在明倫堂西偏先是宋軍學在府治西北知軍曹修睦建宋咸重修熙寧後徙建於城外水北明洪武二年通判章文旭教授林必中請改樵溪書院為今學教授程禧同知宋貴知縣鄒良推官呉容周仲斌知府徐述盛顒馮孜劉元夏英呉國倫巡撫滕昭巡按龔一清厯有増拓規制完備萬厯二十九年燬僅㦸門儀門存知府閻士選推官趙賢意請於守巡兩道沈儆炌劉毅學道饒景暉重建後知府嚴澂知縣商周祚踵成之 國朝康熙十五年悉燬於冦知府張一魁同知周元功通判馬驤雲倡建 大成殿兩廡㦸門櫺星門宫牆及文昌樓崇聖祠二十二年知府張一魁復建明倫堂兩廊儀門大門三十七年署府趙世錫叅将林雲漢教授程尹起雍正元年知府曹友夏教授郭應元七年知縣渠輔邦教授趙洵倡捐重修 大成殿櫺星門明倫堂射圃在城西南隅今廢 泮額取進名數視福州府 學田國朝康熙二十一年總督姚啟聖捐置五十畆零
  邵武縣儒學在縣治南二百步九龍觀故址中為 大成殿左右為兩廡㦸門櫺星門在其南引樵嵐之水流入宫牆注為半月池導為泮池池有石橋石欄翼焉崇聖祠在殿西明倫堂在殿東左右齋廊各八楹奎光閣西為敬一亭前為儀門門外東土地祠西名宦祠先是縣學在府治西北即宋邵武軍學紹興中知縣葉邃請即其地為縣學咸淳中知縣張湘重建講堂瑞榴軒明知府夏英知縣姜桂復建尊經閣嘉靖二十年巡按徐宗魯移建今所推官丁湛知府邢址相繼成之萬厯間知府鄭宣化知縣商周祚宋良翰呉甡各有増修 國朝康熙四年㦸門災延及兩廡知府汪麗日知縣張𩘑訓導周鼎重及諸生重加建葺二十一年知府張一魁知縣呉朝選重修廟廡明倫堂四十三年知縣嚴徳泳倡修 文廟五十二年知縣周鍾瑄改建崇聖祠雍正三年教諭歐雋同紳士捐修 大成殿重建明倫堂其教官宅今俱圯 泮額原嵗試取進文武童各十五名科試取進文童十五名雍正二年奉文准照府學嵗科兩試各取進文童二十名 學田原額實在一百三十畆七分零年徴租銀一十九兩六錢一分零 國朝康熙二十一年總督姚啟聖捐置田三十畆零書院曰樵溪書院在郡城樵溪五曲之上今為府學曰福山書院在三井塅曰白渚書院即舊税課司曰崇賢書院在下水寨曰九曲書院在邵公祠内曰臺溪精舍在七臺山之麓社學一在察院行臺左一在行春門外一在頒春舖俱廢一在亨道坊今為朱熹祠雍正二年新設四所一在東鄉一在西鄉一在南鄉一在北鄉正音書院在城内北市寳嚴坊雍正七年奉文設立
  光澤縣儒學在縣治孝感坊杭州驛舊址 文廟在明倫堂之右前為兩廡為㦸門為泮池為櫺星門明倫堂在左堂後為尊經閣崇聖祠在東廡後學門外為聚奎坊教官宅三所俱在廟右名宦鄉賢祠在城外舊學地先是縣學在城外東南元至正六年縣尹朱萬初建明洪武三年知縣劉克明重建其後知縣曽成烈盛塤徐晉鍾華教諭陳子良陳源歴有増修萬厯十二年移建今所知縣羅希尹汪正誼相繼成之 國朝順治五年冦燬僅存訓導宅康熙四年知府汪麗日倡建明倫堂九年知縣劉祖同加創兩廡十年知縣王吉倡建 聖殿十八年知縣金鳴鳯復建學門牌坊二十年建崇聖祠 泮額嵗試取進文武童各八名科試取進文童八名 學田原額三十一畆五分零乆荒 國朝康熙九年開墾田一十八畆五分零年徴租銀三兩七錢一分零二十一年總督姚啟聖捐置田一十二畆一分零六十一年貢生何以鍠捐置學租四十石零三斗勒碑學宫書院曰雲巖書院在縣南三里宋李方子講學所曰崇仁書院在縣北崇仁市今圯義學在東門外三元宫社學一在縣治東一在崇仁鄉一在止馬市一在新田市今俱廢雍正二年新設二所一在崇仁市一在花橋正音書院在城内華山殿雍正七年奉文設立
  建寧縣儒學在縣治南百歩 文廟居右東西為兩廡前為㦸門為櫺星門明倫堂居左尊經閣在明倫堂後儀門外為土地祠左為教諭宅右為訓導宅崇聖祠在明倫堂東名宦鄉賢祠在崇聖祠旁學門外建文昌閣倚城臨溪射圃在城外水南先是縣學宋天聖中知縣葛祐建於縣治西嘉祐中知縣李山甫徙建今所元明屢燬屢建天啟五年知縣王都始復舊基 國朝康熙九年通判栁文標知縣陳于逵教諭林正昇各有修葺二十一年知縣檀光熿教諭林鉎重建㦸門櫺星門 泮額嵗試取進文武童各十五名科試取進文童十五名 學田原額實在四十七畆四分年徴租銀八兩五分康熙二十一年總督姚啟聖捐置田租二十二石三斗知府張一魁捐置田租一十一石五斗書院曰雲谷書院在縣南雲谷山下今廢曰濉溪書院在縣西積善坊之所義學在縣東門社學原設二十一所今俱廢雍正二年新設五所一在城内清平坊一在開山保一在長吉保一在里心保一在黄溪保正音書院在縣東門義學之左雍正七年奉文設立
  泰寧縣儒學在縣治西即罏峯寺地前為 文廟廟前為兩廡為廟門為櫺星門為半月池後為明倫堂堂左崇聖祠堂前甬道左折出為儀門又左折為學門門内左名宦祠右鄉賢祠儀門之左為東西學署先是宋縣學在罏峯山之麓慶元間知縣趙時琯建明知縣陳撝定定周英戴哻教諭李卓何震李文纉増修至萬厯二十八年學道沈儆炌知府閻士選知縣滕養志移建今所 國朝順治間知縣王譽命康熙間知縣李長敏韋聖翊甘國堳教諭曽昌進黄鑒蔡龍驤重修五十一年教諭伊起璋訓導林其蕡倡捐重建 文廟雍正八年知縣胡格教諭黄紹徳訓導許崗重建櫺星門 泮額取進名數視光澤縣 學田原額實在一十畆一分年徴租銀三兩一錢五分康熙二十一年總督姚啟聖捐置田一十九畆六分零教諭曽昌進捐置田租二石署教諭官荘捐置田租二石五斗廩生陳天柱捐田租二十六石書院在縣治鼓樓之西康熙四十八年知縣區遇建社學一在在城保一在長興保一在朱口保一在中溪保一在開善保今俱廢雍正二年新設二所一在縣中一在朱口保正音書院在城中三賢祠内雍正七年奉文設立
  汀州府
  汀州府儒學在卧龍山麓中為 至聖殿旁為兩廡殿前為㦸門㦸門外為泮池上跨石橋又前為櫺星門殿後為明倫堂為敬一亭從明倫堂左出儀門甬道為大門門東折入為土地祠為省牲所前為崇聖祠祠内左右為名宦鄉賢祠而尊經文昌二閣前後相望焉崇聖祠後為教授廨側為兩訓導廨射圃在府東豫備倉左先是學創於宋咸平二年天聖崇寧間屢行遷徙至紹興三年郡守鄭强始定今所教授蕭虞韶市民地廣基開慶初郡守胡泰初重建明成化八年都御史張瑄増拓學地剏四齋左志道依仁右據徳游藝知府呉文度馬坤萬振孫李自芳笪繼良唐世涵相繼修建 國朝康熙二十年學道楊鍾岳巡道周昌同知胡以渙重修二十一年知府鄢翼明繼葺 泮額取進名數視福州府 學田原額實在八畆五分零年徴租銀二兩七分零康熙二十一年總督姚啟聖捐置田五十二畆七分零書院曰龍山書院在文厰後 國朝知府王廷掄重建曰龍江書院在府西門外明知縣蕭奕輔建國朝知府馮協一重新社學在舊鎮南門外正音書院在府城隍廟左清風樓雍正七
  年署府王徳純奉文設立
  長汀縣儒學在府學左數十武中為 至聖殿殿東西為兩廡前為㦸門為泮池上跨石橋又前為櫺星門明倫堂在殿之左堂前為大門門左為土地祠祠左折入為教諭廨崇聖祠名宦鄉賢祠尊經閣敬一亭省牲所均在明倫堂後訓導廨在殿右射圃在儒學後先是宋開禧間知縣劉諒之始建學興賢門外自元至明屢燬屢遷成化八年御史洪性學道游明巡道周模知府李桓改移今所後巡道周孟中邵鋭知府戴禧楊世芳潘民模唐世涵知縣謝珪黄用直祝一鑑丘民貴蕭奕輔相繼修建 國朝康熙二十一年學道丁蕙巡道周昌知府鄢翼明同知胡以渙知縣韓世瑨教諭王之珂重修後知縣馮忠先張文偉繼葺 泮額原嵗試取進文武童各十五名科試取進文童十五名雍正二年奉文准照府學嵗科兩試各取進文童二十名 學田原額實在二百八畆年徴租銀六十八兩六錢三分康熙二十一年總督姚啟聖捐置田一十畆四分零書院一在府城内東山一在府城外登俊坊社學一在福夀坊一在攀桂坊一在歸陽里一在古貴里一在青巖里一在宣河里文山寺一在宣河里金鷄寺一在平原里東山寺一在平原里龍山寺一在青泰里一在宣成里三州一在宣成里𤲞心一在四保里一在成下里一在成上里俱雍正二年新設正音書院在福夀坊東雍正七年奉文設立
  寧化縣儒學在縣治後中為 至聖殿殿東西為兩廡前為㦸門為泮池為櫺星門殿左為土地祠右為崇聖祠㦸門左右為名宦鄉賢二祠殿後為明倫堂旁為兩齋左為儀門右入為教諭訓導廨堂後為尊經閣文昌閣櫺星門左為學門射圃在文昌閣左漳南道舊址先是宋建炎淳熙間學屢遷明正統十五年御史沈灼始改今所隆慶間又遷萬厯七年守道鄭汝璧巡道彭應時復還舊址至天啟六年規制始備 國朝順治十八年知縣何鳯岐康熙二十一年知縣祝文郁教諭謝汝霖重修 泮額嵗試取進文武童各十五名科試取進文童十五名 學田原額實在二百二十畆八分零年徴租銀五十二兩八錢七分康熙二十一年總督姚啟聖捐置田十六畆五分零書院在舊射圃社學一在太平巷一在東門外一在塔下街一在西門祐聖堂一在安逺司前一在石牛驛旁雍正二年新設二所一在龍下里一在興善里正音書院在縣城南闗外雍正七年奉文設立
  清流縣儒學在縣北黄華驛舊址中為 至聖殿為兩廡為㦸門為櫺星門殿後為明倫堂翼以兩齋堂右為敬一亭文昌祠魁星閣在殿左名宦鄉賢二祠在㦸門左右教諭廨在殿右訓導廨在堂左泮池在櫺星門前轉東為學門崇聖祠在城隍廟右射圃在豫備倉舊基先是宋元符間知縣劉叙建學縣南復遷縣東攝縣事劉熙始遷今所凡五燬明景泰三年知縣江稷重建巡按高明拓増地基知縣呉中鄧邦髦同知黄色中知縣鄧應韜相繼重修 國朝康熙三十八年知府王廷掄知縣王士俊倡捐重新 泮額取進名數視寧化縣 學田 國朝康熙二十一年總督姚啟聖捐置一十六畆七分零社學一東龍津坊一西進賢坊一南清徳坊一北明倫坊雍正二年新設七所一在坊郭里一在倉盈里一在永徳里一在夢溪里一在四保里一在北團里一在羅村里正音書院在縣東法海坊雍正七年奉文設立
  歸化縣儒學在縣東二十里龍湖先儒楊時宅故址中為 至聖殿左右為兩廡前為㦸門為泮池為櫺星門殿左為崇聖祠祠前為明倫堂殿右為先儒楊時祠前為名宦鄉賢祠又前為省牲所為神厨神庫殿西為儀門為學門其教諭訓導廨仍在舊學射圃在城東山川壇右先是舊學在城西明溪驛前明成化間知縣郭潤創建萬厯間改建城東天啟間改建城北後燬 國朝康熙十一年知縣黄易始詳請改建今所工未竣二十年知縣王國脉成之雍正三年知縣周畿重修 泮額取進名數視寧化縣學田原額實在二畆五分零年徴租銀七錢五分零康熙二十一年總督姚啟聖捐置田十畆二十二
  年知縣王國脉捐置田六畆零書院在城東白沙橋右冦燬康熙十八年邑紳士蕭徽聲李珍等重建改名文昌社學一在廣濟街一在西門街一在石珩一在薦福寺雍正二年新設四所一在歸上里一在歸下里一在栁楊里一在中和里正音書院雍正七年奉文将城内義學改設
  連城縣儒學在縣治東北中為 至聖殿為東西廡為㦸門為櫺星門殿後為敬一亭為崇聖祠明倫堂在殿之左堂後為文昌閣東為教諭訓導廨前為大門泮池在櫺星門内跨以石橋名宦鄉賢祠在㦸門左右射圃在聚奎樓東先是宋紹興四年知縣陳南創後遷東南乾道間始徙今所明正徳間巡道胡璉重建萬厯間屢遷知縣徐大化李待問復建國朝順治五年冦燬知縣田生玉重建康熙二年知縣杜士晉増建四十一年知縣趙良生重葺惟名宦鄉賢二祠未修云 泮額取進名數視寧化縣學田原額實在一十二畆三分零年徴租銀一兩二錢康熙二十一年總督姚啟聖捐置田九畆一分零書院在蓮峯宋邱鱗讀書處社學一在在城里一在南順里一在北安里一在河源里一在姑田里一在表席里俱雍正二年新設正音書院在上廟前雍正七年奉文設立
  上杭縣儒學在縣城東中為 至聖殿為東西廡為㦸門為泮池為櫺星門旁為祭器庫典籍局殿後為明倫堂堂左為儀門右為教諭訓導廨儀門外為青雲路為大門門左為省牲所㦸門左右為名宦鄉賢祠其崇聖祠尊經閣敬一亭皆在明倫堂後射圃在儒學東北先是宋乾道嘉定寳祐間屢建屢遷至明嘉靖三十年知縣趙文同始定今所隆慶萬厯間知縣周裔登鄧良佐倪應眷李自華相繼重修國朝順治十年巡道郁之章康熙十九年守道周昌知縣蔣廷銓倡捐修葺 泮額取進名數視長汀
  縣 學田原額實在八十六畆二分零又田二十五畆八分零年共徵租銀三十九兩七錢七分康熙二十一年總督姚啟聖捐置田五畆四分零書院曰文峯書院初剏琴岡後遷舊學改今名義學一在城東隅一在城西隅一在城南隅一在城北隅康熙四十七年奉文設立社學原設四所在各寺觀年乆寖廢 國朝順治十年巡道趙映乘立講藝堂於縣治前之右康熙十九年守道周昌増設二所一在縣東北一在縣西南雍正二年新設四所一在在城里一在來蘇里一在白砂里一在勝運里正音書院城鄉共一十二處雍正七年奉文設立
  武平縣儒學在縣治西中為 至聖殿為東西廡前為㦸門為泮池為櫺星門其旁為神厨神庫為土地祠為宰牲所殿後為明倫堂堂左右為教諭訓導廨左為儀門前為學門堂後為敬一亭亭後為崇聖祠㦸門左右為名宦鄉賢二祠射圃在南門壩上先是舊學在縣東興賢坊宋乾道間始剏紹寧淳祐間知縣葉謙之趙汝讘林震繼修明成化十年知縣徐端始遷今所萬厯間同知熊茂松重修 國朝順治十三年知縣楊宗昌重建康熙三十年知縣裴振唐三十八年署縣趙良生相繼増修 泮額取進名數視寧化縣 學田 國朝康熙二十一年總督姚啟聖捐田六畆九分零社學一在城北義學内一在象洞寨一在巖前城一在武平所一在永平寨俱雍正二年新設正音書院在城中雍正七年奉文設立
  永定縣儒學在縣治西南中為 至聖殿為東西廡為㦸門為泮池為櫺星門殿西為明倫堂殿後為崇聖祠祠左為敬一亭祠後為尊經五經二閣㦸門左右為名宦鄉賢祠明倫堂右為教諭訓導廨射圃在儒學後先是明成化十五年副使劉城叅議陳渤知縣王環教諭謝弼建其後知縣許文獻謝良任許臺相繼重修 國朝康熙十八年教諭郭亨都訓導蔡祚週倡捐修葺 泮額取進名數視長汀縣學田 國朝康熙二十一年總督姚啟聖捐置六畆一分零書院曰緑筠書院在縣南掛榜山
  社學曰小學在漳南道署左曰龍岡社學在布政分司左今俱廢雍正二年新設三所一在城中文昌祠一在豐田里一在金豐里正音書院在城三所在鄉五所雍正七年奉文設立福寧府
  福寧府儒學在城東南菱湖地中為 大成殿殿前為東西廡為泮池上跨石橋為㦸門門左右為名宦鄉賢祠殿後西為敬一亭又前為崇聖祠明倫堂在殿之左教授訓導宅俱在明倫堂後射圃在西北隅廣寧倉右初宋長溪縣學在治東慶厯間徙今所元為州學明洪武二年改為縣學成化間復為州學正徳中巡按李如奎以舊御史臺為儒學徙之萬厯末知州殷之輅方孔炤仍徙今所 國朝康熙四年巡道洪若臯總兵呉萬福知州師佐修葺二十一年知州郭名逺州同朱允治學正李達可吏目陸之騏重修 泮額原嵗試取進文武童各十五名科試取進文童十五名雍正二年奉文准照府學嵗科兩試各取進文童二十名 學田原額實在五十八畆五分又田一十八畆年共徴租銀一十三兩八錢三分零康熙二十一年總督姚啟聖捐置田二十四畆知州郭名逺捐置田一十四畆零書院曰東塾書院姚國秀建曰來青書院在二十五都曰東山書院在雙劍峯以上俱廢曰正學書院在治東南祀朱熹曰掲公書院在 文廟前祀知縣掲重熙社學在六禪巷今廢正音書院在城内西隅雍正七年奉文設立
  霞浦縣儒學在東社集賢地中為 大成殿東西兩廡外為櫺星門雍正十二年建 泮額嵗試取進文武童各十五名科試取進文童十五名正音書院在城中雍正十二年設立
  福安縣儒學在重金山之麓中為 大成殿東西兩廡南為㦸門又南為櫺星門門内泮池中跨石橋殿右為崇聖祠祠旁為名宦鄉賢二祠明倫堂在殿之左堂西為敬一亭為文昌閣教諭宅在崇聖祠前訓導宅在文昌閣前射圃在金山後初宋建學龜湖山元景慶中徙邑東明正徳中復遷舊址嘉靖十三年移今所嵗乆明倫堂傾圯 國朝知縣陳國楨教諭李襄猷修葺康熙十一年知縣范可瑋訓導林志雲重建文昌閣二十年知縣張應薇教諭張士昊重新二十六年知縣劉國輔雍正四年知縣傅植重修 泮額原嵗試取進文武童各十二名科試取進文童十二名雍正二年奉文准改為大學嵗科兩試各取進文童十五名 學田原額實在一十三畆一分零年徴租銀五兩六錢五分零康熙二十一年總督姚啟聖捐置田一十五畆九分零書院曰斗南書院在縣治南曰環溪書院在縣治西俱廢社學一在譙樓西一在城南境三㑹堂今俱廢雍正二年新設三所一在城内紫陽書院一在青雲舖一在北辰舖正音書院在紫陽書院内雍正七年奉文設立
  寧徳縣儒學在縣城南隅右為 文廟廟前為東西廡廟後為崇聖祠廟左右為名宦鄉賢二祠左為明倫堂堂南為儀門又南為泮池教諭訓導宅俱在明倫堂左文昌閣在學後山頂射圃在南闗外山川壇後學自宋嘉祐三年始建講堂厯崇寧乾道紹定及元至正間俱有修建明洪武間火知縣闗可成重建正徳年間又火知縣熊翀重建嘉靖間明倫堂燬於倭知縣林時芳重建 國朝康熙九年知縣李㧞尢訓導許兆高修葺 文廟二十二年知縣閻達禹新之又重建明倫堂後學門復圯教諭嚴錡訓導廖南彦重修雍正五年知縣王祚昌七年署縣張廷球相繼重葺 泮額嵗試取進文武童各十二名科試取進文童十二名 學田原額實在一十八畆二分零又田四十畆四分零年共徴租銀一十兩四錢四分康熙二十一年總督姚啟聖捐置田一十二畆七分零知縣閻達禹捐置田一十二畆七分零書院曰廣福書院在四都曰靈溪書院宋大觀二年建曰晦庵書院在察院西以上俱廢社學舊二所俱燬於倭 國朝康熙間知縣閻達禹重建雍正二年新設在城坊正音書院在明倫堂右雍正七年奉文設立
  夀寧縣儒學在縣治東中為 大成殿東西兩廡前為㦸門名宦祠在㦸門左鄉賢祠在㦸門右又前為櫺星門泮池在櫺星門内架石為梁殿後為崇聖祠左為明倫堂堂下為東西齋前為儀門又前為儒林門文昌閣在明倫堂左廨倉厨庫俱備射圃在分司西隅學創於明景泰六年與縣同建嘉靖崇禎間屢行増闢 國朝順治九年知縣李滋生建鄉賢祠康熙二十六年知縣趙廷璣改建明倫堂崇聖祠 泮額嵗試取進文武童各八名科試取進文童八名 學田原額實在二十一畆三分年徴租銀八兩九錢二分康熙二十一年總督姚啟聖捐置田科民米二石六升一合又教諭王錫卣捐置田科民米六斗零義學在 文廟左康熙間知縣趙廷璣捐設社學一在托溪堡一在西溪堡一在淳地堡一在南溪堡一在斜灘堡俱雍正二年新設正音書院在縣城南雍正七年奉文設立臺灣府
  臺灣府儒學在府治西南寧南坊中為 大成殿東西兩廡前為儀門又前為櫺星門泮池在櫺星門外 大成門右池東西門外左右泮宫明倫堂在殿之左朱熹祠在堂之左文昌閣在祠之後崇聖祠在 大成殿後并為教官廨鄭氏時廟制未備國朝康熙二十四年巡道周昌知府蔣毓英捐貲増建三十九年巡道王之麟剏建明倫堂五十一年巡道陳璸重修 大成殿 泮額取進名數視福州府學田 國朝康熙二十三年知府蒋毓英捐置田五甲坐産臺灣文賢里年徴租二十一石二斗
  曰海東書院在 文廟右康熙五十九年義學在府治前東南康熙四十五年知府衛台揆建土番各社社學雍正十一年
  臺灣縣儒學在東安坊中為 文廟翼以兩廡前為廟門又前為泮池後為崇聖祠祠左為名宦祠右為鄉賢祠明倫堂在 文廟之右前為學門後為教官廨學自 國朝康熙二十三年知縣沈朝聘始建後知縣王兆陞重修四十二年知縣陳璸剏建明倫堂修葺 文廟設義路禮門於廟之東西五十四年巡道陳璸重建崇聖祠剏設齋舍署縣同知王禮重新學廟知縣俞兆岳教諭鄭長濟捐濬泮池雍正元年知縣周鍾瑄重加修葺 泮額嵗試取進文武童各十二名科試取進文童十二名 學田下則園一所坐産永康里嵌頂年徴租榖輸正供外實存二十石零義學在府治東康熙四十五年知縣王仕俊建正音書院在縣治左雍正七年奉文設立土番各社社學雍正十一年
  鳯山縣儒學在縣治興隆庄中為 大成殿東西兩廡前為㦸門又前為櫺星門門前為泮池殿後為崇聖祠教官廨在 文廟旁學自 國朝康熙二十三年知縣楊芳聲始建四十三年知縣宋永清重建五十八年知縣李丕煜重新雍正七年知縣熊琴教諭郭際謀重修 文廟剏建㦸門惟明倫堂尚未備云 泮額取進名數視臺灣縣 學田一在赤山庄下則園十甲康熙二十六年教諭黄賜英捐置一在嘉祥里下則園二十甲又四十八年知縣宋永清捐置硫磺水土番園中則園九十甲六分零年徴租榖修理文廟義學在興隆庄縣治東 國朝知縣宋永清建社學在土㟻埕國朝知府蔣毓英建正音書院在縣治東門内雍正七年奉文設立土番各社社學雍正十一年
  諸羅縣儒學在縣西門外中為 大成殿東西兩廡東廡下為宿齋所西廡下為藏器庫前為㦸門門左為名宦祠右為鄉賢祠又前為櫺星門門外為泮池東為禮門西為義路殿後為崇聖祠祠左為明倫堂右為文昌閣學原在善化里西保 國朝康熙四十三年署縣宋永清始定今所其後知縣毛殿颺署縣同知孫元衡巡道王敏政知府衛台揆叅将張國教諭孫襄各有増建五十四年知縣周鍾瑄叅将阮蔡文重新 大成殿崇聖祠剏建東西廡㦸門明倫堂名宦鄉賢文昌三祠雍正八年知縣劉良璧馮盡善教諭李倪昱復加修葺惟教官廨尚未備云 泮額取進名數視臺灣縣義學在縣治右國朝知縣周鍾瑄建社學在邑里漢庄者八一在縣内紅毛井邊一在新化里八竈庄一在善
  化里闗帝廟後一在開化里觀音宫一在安定里姑媽廟一在打描後庄一在斗六門庄一在半線庄營盤邊在番社者八一在新港社一在目加溜灣社一在蕭壠社一在麻豆社一在諸羅山社一在打描社一在哆囉嘓社一在大武壠社 國朝知縣劉作楫樊維屏周鍾瑄先後剏建正音書院在縣治東南雍正七年奉文設立土番各社社學雍正十一年
  彰化縣儒學在縣治東北坊中為 大成殿東西兩廡前為櫺星門崇聖祠明倫堂俱備教官廨在明倫堂之後 國朝雍正三年奉文新建 泮額嵗試取進文武童各八名科試取進文童八名 學田坐産猫霧捒上脚土名凹餅計田五十一甲六分零年徴租榖三百九石六斗零照官庄折銀一百二十三兩八錢四分零土番各社社學雍正十一年
  永春州
  永春州儒學在州治東隅中為 大成殿前為東西兩廡為露臺㦸門左右名宦鄉賢二祠中為泮池扶以石欄明倫堂崇聖祠尊經閣俱在 大成殿左先是學在郭外東渡橋西宋大觀間知縣留鎔遷於知政橋北其後屢有更移明嘉靖間燬於倭知縣謝裘建於縣治東其後知縣陳九儀邑諸生李陽初知縣范時化教諭陶宗器屢加修建 國朝順治初燬於冦康熙元年知縣馬生鱗重修其後知縣鄭功勲石如金教諭蔡祚週郭濤相繼修葺雍正二年知縣子翰翊教諭張夀介復葺而新之 泮額原嵗試取進文十二武八名雍正十二年奉文升縣為州嵗試取進文十五名武仍舊科試取進文童十五名學田原額九十九畆五分年徴租銀六兩四錢又田二十九畆七分零年徴租銀一十一兩九錢一分
  康熙二十一年總督姚啟聖捐置田七畆九分零知縣鄭功勲捐置田三畆四分零教諭蔡祚週捐置田一畆八分零書院曰文公書院社學曰文興曰雲龍曰迎暉曰西門曰儒林曰上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曰龜龍曰夀峯曰長安曰文章曰西陵曰五峯曰蓬壺今俱廢雍正二年新設在二十五都華嚴室正音書院一在文昌閣一在文公祠一在金峯山雍正七年奉文設立
  徳化縣儒學在縣城西北大洋山之陽中為 大成殿次儀門次廟門東為明倫堂又東為崇聖祠次名宦祠前教諭廨西為尊經閣閣下祀朱熹前為射圃又西為敬一亭次鄉賢祠前訓導廨先是學為縣治東自宋元迄明遷徙更易不一至萬厯元年知縣秦霑始定今所後知縣呉一麟周祐相繼修葺泮額取進文十二武八名 學田實在三十三畆九分零又田二十六畆九分零年共徴租銀二十一
  兩三錢八分康熙二十一年總督姚啟聖捐置田八畆六分零知縣王之紀捐置田三畆二分零教官鄭黙捐置田一畆一分零書院曰丁溪書院在縣前南壇在曰紫陽書院在縣治西社學曰大卿曰濟山曰南洋曰朱紫曰梅峯曰三峯曰桂林曰萬峯曰伏虎曰瑞科今俱廢雍正二年新設在石傑社正音書院在鳯翥山麓雍正七年奉文設立
  大田縣儒學在縣治左鳯凰山下右為 文廟左為明倫堂堂之前東為進徳齋西為修業齋齋之南北為號舍射圃在 文廟之左堂之後左為教諭廨右為訓導廨堂之南為儀門門左為倉基門之前為泮池又前為正門學在明嘉靖間推官胡椿知縣謝廷訓屢有増闢 國朝順治初燬於冦康熙二十三年知縣葉振甲重建雍正八年知縣李嶪倡捐修葺 泮額嵗試取進文武童各十二名科試進文童十二名 學田原額實在五十七畆四分零年徴租銀一十七兩二錢一分零康熙二十一年總督姚啟聖捐置苗田𨔛年収榖一百斗除納正供外實存榖九十二斗社學原二所一在鎮東橋一在北門雍正二年新設二所一在鷲峯寺一在桃源店正音書院在城西察院舊址雍正七年奉文設立
  龍巖州
  龍巖州儒學在州治西中為 大成殿左右兩廡殿南為㦸門門左右為大魁土地祠門外西為省牲所又南為櫺星門門内為泮池源自城西門入流從東門出名為秀水殿後為明倫堂及兩廊號舍神厨祭器庫俱在堂左由左廊中出為儀門及大門甬道由右廊中入為教官宅宅前為名宦鄉賢祠文天祥祠朱熹祠文昌祠及敬一亭明倫堂後為崇聖祠祠左為尊經閣閣後為觀徳亭亭北為射圃圃外為學倉宋皇祐初學建於縣東尋遷於南大觀間知縣石復又遷於縣東建炎間知縣方世功又遷於東門外後縣丞李永曽秘繼修之開禧二年知縣張汝勉徙今所元縣尹李瑀明知縣呉子昇胡晟僉事陳祚知縣韋濟陶博黄廷珪僉事胡璉知縣余成陳瀛楊相呉守忠鄧藩錫相繼増建 國朝順治初知縣王有容重修後復傾壊康熙十九年庠士改建重修二十年知縣左峴教諭陳正朔二十五年知縣江藻四十六年知縣王如岳教諭蔡時升訓導陳啟祖游濓先後倡捐修葺 泮額嵗試取進文武童各十八名科試取進文童十八名 學田原額實在八十二畆五分零年徴租銀九兩八錢零康熙二十一年總督姚啟聖捐置田四畆八分零義民邱榖之捐租十八石諸生陳邦燿捐租三十二石二斗七升五合劉廷球捐租九石以充修學書院曰龍巖書院在縣外曰文峯書院在下井巷内曰黄巖書院在黄巖山今俱廢社學共二十所今多廢雍正二年新設八所一在鴈石社一在蘇坂社一在大池社一在湖洋社一在江山社一在東肖社一在黄坑社一在適中社其在集賢里二所曰東西洋曰水口今分屬寧洋縣又王氏義學在留暉門外正音書院在縣東門内雍正七年奉文設立
  漳平縣儒學在縣治右中為 大成殿左右兩廡次於兩廡下為神厨為神庫前為㦸門門外為泮池省牲所在池右池前為櫺星門殿之左為明倫堂左右兩廊前為儀門為大門堂後為教諭廨西偏為訓導廨崇聖祠在明倫堂之後左為名宦祠右為鄉賢祠又右為布衣祠射圃在官廨之後學始於明成化間同知蒋濬知縣陳栗創建後知縣李斌汪錞照磨傅華經厯沈松主簿周全朱召知縣章述傅文勲彭圾教諭何九雲屢有増建 國朝康熙十一年知縣趙震陽改泮池於櫺星門内二十二年督學丁蕙知縣查繼純二十三年知縣楊于蕃捐俸重修泮額取進名數視龍巖州 學田原額實在二十二畆七分零年徴租銀二兩三錢八分康熙二十一年總督姚啟聖捐置租榖二百六十四斗知縣查繼純捐置租榖一十五籮書院曰心源精舍在縣治東南隅社學在李公祠内雍正二年新設正音書院一在城内龍門書院一在感化里溪南社一在永福里留田社一在居仁里桂林社一在和睦里西埔社俱雍正七年奉文設立
  寧洋縣儒學在縣治西中為 大成殿東西兩廡前為㦸門門左為名宦祠右為鄉賢祠東為省牲所前為櫺星門又前為泮池崇聖祠在殿後殿之西為明倫堂翼以居仁由義兩齋前為儀門又前為大門堂左右為神厨祭器庫堂之西為教官廨學始於明隆慶間知縣董良佐建於縣西南隅後知縣鄧于蕃改建今所知縣宋煉増建坊表 國朝順治十一年燬於冦十二年知縣蕭亮重建 大成殿十八年重建明倫堂康熙二十二年知縣王時泰五十二年知縣王登賢先後重修 泮額嵗試取進文武童各八名科試取進文童八名 學田 國朝康熙二十一年總督姚啟聖捐置八畆五分知縣王時泰捐置二畆書院曰豫章書院在永寧里蚌口曰共學書院在城内文昌宫前義學一在東門内一在西門外社學一在縣南門一在嶺兜一在黄土坪一在蚌口一在水口一在林口一在南坑一在洪沙口邊雍正二年新設二所一在城内功徳祠一在集寧里通真庵正音書院在西門内文昌宫雍正七年奉文設立





  福建通志卷十八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福建通志>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