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秦朝野史
◀上一回 第二回 侈東封海上求仙 肆南遊江中遇險 下一回▶

話說秦始皇二十七年,下詔出巡。先到隴西、北地各處。一班將相群臣,隨駕起行。所過地方,官吏聞得車駕將到,先期掃除道路,趕辦供應,遠出送迎。真是:

翠華臨幸,千乘萬騎,護衛森嚴,一路風光,細說不盡!始皇尚嫌官道狹隘,往來不便。回宮之後,立派官吏前往各處,分頭開築馳道。自鹹陽起,東至齊魯,北達燕山,南通吳楚,專備自己巡遊之用,人民不得行走。此馳道計寬五十步,加土填高,用鐵椎築使堅實。道旁每隔三丈,栽種青松一株。中間寬廣平坦,車馬行走,甚是便利。加以兩行松樹,青翠成陰,亭亭如蓋。微風過處,萬壑濤聲,送來清響,風景絕好。始皇馳道忙了一年,方得告成。命駕先往山東。一日,行到鄒嶧,始皇登山遊玩,命群臣作文刻石,立在山上,稱頌始皇功德,傳示後世。始皇遂由鄒嶧起駕,順路至泰山之下。卻說泰山為五嶽之一,歷史上最為有名。相傳古昔帝王如伏羲、神農、黃帝、堯、舜、禹、湯、周成王,皆曾到此,舉行封禪之禮。始皇到此,亦欲照例舉行,以表示開國受命之光榮。但應行儀節,無人知曉。如此大典,又不可草率從事。因想「齊魯儒風極盛,必有熟習典章之人 」,遂下令召集齊魯儒生,來此會議。

原來封禪一事,古人看得最重,封,是就山頂築壇祭天;禪,是就山下平土祭地。此禮自周成王以後,將近千年,久不舉行,書、傳也少有記載,所以始皇特召集儒生問之。儒生奉命到者七十人,大都不知,各逞臆說。其有略知一二儀節者,因說道 :「古來舉行封禪,上山之時,恐傷山中土石草木,用蒲葉包裹車輪行走。到得行禮,不過掃地而祭,用蒲幹為席,以示儉約而已 。」始皇見泰山如此險峻,若恐傷及土石草木,不敢開除道路,如何上得山頂?此議迂闊難行!且眾說紛紜,莫衷一是,遂飭令諸生罷議,各自回去。儒生奉召之初,人人高興。今見始皇不用其議,不免懊喪回家。始皇見眾儒生不識封禪之禮,遂自出主意:由泰山南面開除車道,直上山頂,舉行封禮;然後再由泰山北面下來,到得梁父地方,舉行禪禮。吩咐禮官酌定儀節,選擇吉日,先期齋戒。到了是日,始皇車駕上山。才行至半路,大風忽起,飛沙走石。霎時天色昏黑,迅雷一聲,大雨如註。山上潦水又沖流而下,一眾人等異常狼狽,急切中無處躲避,見路旁有大松樹,黛色參天,蔭蔽十余畝地,始皇便命從人就樹下暫行休息。大眾到了樹下,見此樹竟庇得千人,濃陰如幕,雨點一絲不漏。始皇大喜,下詔封此樹為「五大夫」。直待雨過天晴,方得上山行禮。此事傳到儒生耳中,便將他作為談柄,譏笑始皇,說他「開除車道,損傷山中土石,觸怒山靈,致此風雨」。誰知,始皇由此看輕儒生,後竟釀出焚書坑儒大禍。

且說始皇自封禪後,順路前往海上,卻驚動一班方士來。先是戰國時代,有燕國人宋無忌、羨門、子高等人,自稱得有神仙法術,善能屍解飛升。於是,燕、齊間好奇人士,爭往學習。時人因其專求出世之學,遊方之外,故稱為「方士」。當日齊威王、宣王,燕昭王皆好神仙,招致無數方士,入海求仙尋藥。此次始皇東遊,又有方士齊人徐福、韓終等,爭先上書言事。 始皇批閱方士所上之書,大抵皆言「東海之中有神山三座,一名蓬萊,一名方丈,一名瀛州。瀛州地方四千裏,正對中國會稽郡,相距七十萬裏。上生神芝仙草,又有玉石,高至千丈。洲中出泉如酒,其味甚甘,名為玉醴泉,飲之易醉,令人長生;方丈在東海中心,其地四邊正方,每邊各長五千裏,中有金玉琉璃宮殿,乃三天司命真人所居。凡仙人得道,不欲升天者,多在此處住家,其數不下數十萬。仙人皆種植芝草,分劃隴畝,如世間耕種稻麥之狀。島中亦有玉石,又有一泉,泉上有九源丈人宮,主管天下水神及龍蛇等類,故島中龍類甚多;蓬萊在東海東北,周圍五千裏,外有圓海環繞,海水正黑,號曰『冥海』。海中無風之時,亦有大波,高至百丈。山中有九老丈人、九天真玉宮,乃太上真人所居。此三神山位置甚是奇怪,當未至時,遠望如一片白雲,兀然不動;及身至其境,乃知地勢反在海水之下。世有慕道之人,不顧生死,冒險前往。望見神山相去不遠,將到之時,往往遇著逆風,將船吹回,多不得至。也曾有人嘗一至其地,親遇諸仙,又采得不死之藥。凡仙人所居宮室,多用金銀砌成,光彩照耀,非常華麗。又有無數珍禽奇獸,羽毛一律雪白。真是神仙世界,不同凡境」。始皇見各方士所言略同,不覺滿心歡喜,恍似神仙即在目前,不可錯過。急命隨從人等,日夜趲程,趕往海上,惟恐不及。始皇既到海上,召見上書方士,各依所說方法,分作數十起,乘船入海,往求神山。那方士船只絡繹海中,往來如織。始皇滿望指日得仙,自己在海上立盼回信。等了多時,方士陸續回奏,都說 :「望見神山,無奈為風所阻,不得前進 。」始皇見事不成,一團高興頓成冰冷。但尚未罷休,仍命方士再往,自己吩咐回鑾。

始皇行到彭城,記起祖上昭王時,兵滅西周,將九鼎用船載回。行至此地,忽有一鼎躍入泗水,尋覓不得。此九鼎乃大禹取九州所貢之金鑄成,歷代視為傳國重寶。所以得天下者稱為定鼎。如今缺少其一,豈非開國時一個缺點!況此鼎能自躍入水,定然是個神物,總須設法尋獲,方得稱意。始皇遂虔誠齋戒,向天禱告一番。下令召集善知水性之人一千名,人水尋覓。及至眾人回報,都說 :「水中到處尋過,不見蹤影 。」始皇悶悶不樂,喝退眾人,命駕南行散悶。

始皇一路散悶,不覺到得長江北岸。早有地方官吏預備大船伺候。始皇登舟,更溯江西上。行到湖南,正擬渡江向湘山進發,一霎時間,飛沙走石,暴風驟起。江中波浪洶湧如山,將萬斛龍舟在水中上下顛簸,如同一葉。始皇生長北方,不慣乘船,從未經過險惡風浪,自然吃驚不小。一班隨駕人員都嚇得面無人色。幸虧舵工、水手善識風勢,好容易將船攏近岸頭。始皇平日憑借威權,縱情肆欲,所求必得,所謀必成。此番求仙不遇,尋鼎不獲,連遭拂意之事,已是氣悶。偏又渡江遇險,心中愈加不悅。待得船已泊定,始皇便命駕上岸遊行。瞥見山上有一古廟,紅墻碧瓦,又齊整,又莊嚴。因問左右 :「廟中所祀何神?」左右答道 :「據士人說,此名湘山廟,廟中之神號為湘君 。」始皇心想 :「古語相傳,天子出行,百神擁護。朕今日渡江,幾遭不測,不知湘君究系何神?不來保護,累我吃驚 !」遂召博士問之。博士奏道 :「古史相傳,湘君乃堯之女,舜之妻,死於江湘之間。因葬此地,故土人立廟祀之 。」始皇聞說,勃然大怒!立命官吏撥遣犯罪刑徒三千人,將湘山樹木盡數砍伐,算是代湘君受罪。名勝之地,變成一片童山!始皇也就無情無緒,回到鹹陽。

過了一年,始皇又照常出遊。不料行至博浪沙地方,忽聽得響亮一聲,如天崩地塌。從人慌得一齊擁至始皇車前。未知始皇又遇何事,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