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童蒙止觀
◀上一卷 棄蓋第三 下一卷▶

所言棄蓋者,謂五蓋也。

一、棄貪欲蓋。

前說外五塵中生五欲,今約內意根中生欲,謂行者端坐修禪,心生欲覺,念念相續,覆蓋善心,令不生長,覺得應棄。所以者何?如術婆伽欲心內發,尚能燒身,況復心生欲火,而不燒諸善法。貪欲之人,去道甚遠。所以者何?欲為種種惱亂住處,若心著欲,無由近道。如除蓋偈說:

“入道慚愧人,持缽福眾生,雲何縱塵欲,沈沒於五情。以舍五欲樂,棄之而不顧,如何還欲得,如愚自食吐。諸欲求時苦,得時多怖畏,失時懷熱惱,一切無樂處。諸欲患如是,以何能舍之?得深禪定樂,即不為所欺。”

二、棄瞋恚蓋。瞋是失佛法之跟本,墮惡道之因緣,法樂之冤家,善心之大賊,種種惡口之府藏。是故行者於作禪時,思惟此人現在惱我,及惱我親,贊嘆我冤,思惟過去現在未來亦如是,是為九惱,故生瞠恨,瞠恨故生怨,以怨心生故,便起心惱彼。如此瞋恚覆心,故名為蓋,急當棄之,令無增長。如釋提婆那以偈問佛:

“何物殺安樂,何物殺無憂,何物毒之根,吞滅一切善?”

佛以偈答言:

“殺瞋則安樂,殺瞋則無憂,瞋為毒之根,瞋滅一切善。”

如是知已,當修慈忍以滅除之,令人清凈。

三、棄睡眠蓋。

內心昏闇為睡;五情闇蔽,放恣支節,委臥睡熟為眠。以是因緣,名為睡眠蓋,能破今世後世實樂法心,及後世生天及涅槃樂。如是惡法,最為不善。何以故?諸余蓋情,覺故可除;睡眠如死,無所覺識,以不覺故,難可除滅。

如佛諸菩薩呵睡眠弟子偈曰:

汝起勿抱臭屍臥,種種不凈假名人,

如得重病箭入體,諸苦痛集安可眠!

如人被縛將去殺,災害垂至安可眠!

結賊不滅害未除,如其毒蛇同室居,

亦如臨陣兩刃間,爾時雲何安可眠!

眠為大闇無所見,日日欺狂奪人明,

以眠覆心無所見,如是大失安可眠!

如是等種種因緣,訶睡眠蓋,警覺無常,減損睡眠,令無昏覆。若昏睡心重,當用禪鎮杖卻之。

四、棄悔掉蓋。

掉有三種:

一者身掉,身好遊走,諸雜戲謔,坐暫不安。

二者口掉,好喜吟詠,競諍是非,無益戲論、世間語言等。

三者心掉,心情放逸,縱意攀緣,思惟文藝、世間才技,諸惡覺觀等,名為心掉。掉之為法,破出家人心。如人攝心,猶不能定,何況掉散!掉散之人,如無鉤醉象,穴鼻駱駝,不可禁制。如偈說:

“汝已剃頭著染衣,執持瓦缽行乞食,

雲何樂著戲掉法,放逸縱情失法利。”

既失法利,又失世樂,覺其過已,當急棄之。

悔者,悔能成蓋,若掉無悔,則不成蓋。何以故?掉時未在緣中故。後欲入定時,方悔前所作,憂惱覆心,故名為蓋。但悔有兩種:一者因掉後生悔,如前所說;二者如作大重罪人,常懷布畏,悔箭入心,堅不可拔。如偈說:

不應作而作,應作而不作,悔惱火所燒,後世墮惡道。

若人罪能悔,悔以莫復憂,如是心安樂,不應常念著。

若有兩種悔,若應作不作,不應作而作,則是愚人相。

不以心悔故,不作而能作,諸惡事已作,不能令不作。

五、棄疑蓋者。

以疑覆心故,於諸法中不得信心。信心無,故於佛法中空無所獲。譬如又人入於寶山,若無有手,無能所取。然則疑過甚多,未必障定;今正障定。

疑者有三種:

一者疑自,而作是念;我諸根闇鈍,罪垢深重,非其人乎?自作此疑,定法終不得發。若欲修定,勿當自輕,以宿世善根難測故。

二者疑師,彼人威儀相貌如是,自尚無道,何能教我?作是疑慢,即為障定。欲除之法,如摩訶衍論中說:“如臭皮囊中金,以貪金故,不可棄其臭囊。”行者亦爾,師雖不清凈,亦應生佛想。

三疑法,世人多執本心,於所受法,不能即信,敬心受行。若生猶豫,即法不染心。何以故?疑障之義,如偈中說:

如人在岐路,疑惑無所趣,諸法實相中,疑亦復如是。

疑故不勤求,諸法之實相,見疑從癡生,惡中之惡者。

善不善法中,生死及涅槃,定實真有法,於中莫生疑。

汝若懷疑惑,死王獄吏縛,如師子搏鹿,不能得解脫。

在世雖有疑,當隨喜善法,譬如觀岐道,利好者應逐。

佛法之中,信為能入;若無信者,雖在佛法,終無所獲。如是種種因緣,覺知疑過,當急棄之。

問曰:“不善法廣,塵數無量,何故但棄五法?”

答曰:“此五蓋中,即具有三毒等分。四法為根本,亦得攝八萬四千諸塵勞門。一貪欲蓋,即貪毒。二瞠恚蓋,即瞠毒。三睡眠及疑,此二法即癡毒。四掉悔,即是等份攝。合為四分煩惱。一中有二萬一千,四中合為八萬四千,是故除此五蓋,即是除一切不善之法。行者如是等種種因緣,棄於五蓋。譬如負債得脫,重病得差,如饑餓人得至豐國,如惡賊中得自免濟,安隱無患。行者亦如是,除此五蓋,其心安隱,清涼快樂。如日月以五事覆翳:煙、塵、雲、霧、羅阿修羅手障,則不能明。人心五蓋,亦復如是。

 上一卷 ↑返回頂部 下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