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經山集
卷九
作者:鄭元容
1895年
卷十

閣臣陳勉奏三○癸酉一乙亥二

编辑

臣抱區區憂愛之忱。玆敢仰達矣。臣等於殿下。以義則君臣也。以情則父子也。臣厚被洪造。十餘年來。出入於香案之前。深知殿下有大聖人之資。臨御以來。政令施措。未有一過當失平。此臣等之平日所欽歎者也。伏覩近日擧措。自不覺其腸焦心熬。不知攸措。弓接雖勤而情志之交孚何論。講對雖頻而聖學之將就無望。筵臣之退。未及出門。而御座之天語稍高。遽及於堂外。講官之列。齊詣閤門。而殿庭之檢杖有聲。每聞於閤外。掖屬近習之輩。設或有可治之罪。大則出付攸司。小則申飭頭目。無所不可。而殿下親屈千乘之尊。躬治此輩於殿庭之間。豈不萬萬失當乎。殿下之一語一默一動一靜。八方之所典則。萬民之所瞻仰。而近來施措。每多類此。宮禁雖云嚴秘。傳說自播外間。由是而羣情日益焦迫。民志日愈繹騷。危亡之狀。迫在呼吸。以我殿下之明聖。何不念及於聖德之有損乎。七情之中。惟怒難制。威怒之過。聖人之或不免。而先賢有言。先從性偏處克將去。殿下於施措之際。或有威怒之發。則何不抑情制氣堅心志。以盡矯揉剋去之方乎。仍念今日悠悠萬事。惟在於湯劑連爲進御。玉體遄臻康復。而鎭日臨御。召接連續。朝昃之間。常膳進御。必違其時。寒冷之所。起居節宣。又失其方。臣等退而相對。憂歎悶迫之狀。實難形達矣。伏惟殿下聖孝卓越。上奉殿宮。恒勤洞屬之誠。而殿宮止慈之念。亦當何如哉。一日之水剌。或不以時。則仰貽殿宮之惟憂。一夜之寢睡。或不如常。則仰貽殿宮之惟憂。伏願殿下仰體殿宮惟憂之念。俯循臣民顒祝之誠。常膳以時。起居以時。必期於湯劑之速卽奏效。明日卽莫大之慶辰。慈壽彌卲。寶甲光回。殿下以出天之誠。愛日之情。臨殿進箋。自內設酌。明日則恐無暇於等閑召接。每於召接之時。勿御寒冷之殿宇。必賜對於時御溫煖之所。尤臣之千萬所望也。

國之所依民也。民之休戚。國之治亂判焉。顧今饑饉荐臻。困窮特甚。卽生民極戚之會。國安得不亂乎。臣聞古語。人主無惻怛至誠憂民之心。雖無苛政虐刑。國日以亂。伏覩近日。殿下無一政令一辭敎之及於民者。民生將何以懷保乎。惟彼無告之民。其誰依恃。其所依而所恃者。惟殿下。而望哺之情。若赤子之於父耳。愁寃切於心則惟曰有吾君。饑寒迫於肌則亦惟曰有吾君。民所望於殿下者。若是懇切。而殿下則不能以副其望。三南畿甸。大賑方張。而無一言蕫勵之者。耕作方始。助補宜時。而無一言勸飭之者。日前杆城穀物致敗事。驚心何言。卽嶺一道民命攸關也。嶺民之聞此者。其震驚愕錯。不知死所之慘狀。如在目中。而殿下亦無一字哀痛之敎。民之言若曰吾之所恃者惟吾君。而吾君於民事。全無惻怛愛恤之心。吾輩何以生云爾。則殿下將何以辭其責乎。民心向背。在於毫忽。而皇天豫怒。惟在於是。民背天怒而國不亡者。自古及今。未之有也。臣雖愚迷。每念王室。不覺中夜起而流涕。殿下何爲而立視其辭亡之至而不之救乎。惟伏願克加猛省。以惻怛之心。頻下傳敎。或飭賑政。或慰灾民。以爲維持民心之道焉。廟堂雖有日日關飭。感動人心。不如殿下之一言一字。臣等每登筵席。或伏聆玉音之有下敎者。又於啓達文字。如有措辭批答。則雖不當着於自己身上者。自不覺其中心之喜悅。惟彼遐土濱死之民。若聞恤渠愛渠惻怛渠之聖敎。則豈不感結于中乎。言語之化民。雖是末政。而亦可爲一分維持之道。伏望留念焉。

古之論治國。以誠意正心爲本者。亶以人主一心。爲萬化之源也。心是活物。故動作無常。朱夫子大賢也。而同安縣聞鍾聲未已。此心走作。操存之難。盖如是矣。且心無二用。亦未可無所用心。雖以常人言之。或讀書或執事。則心專於是。若其無所事而獨居。則思念動作矣。未知殿下近日留心於何事乎。萬幾多曠則不留心於政事矣。三講長停則不留心於學問矣。此殿下非不能也。不爲也殿下以大有爲之姿。當春秋鼎盛之時。正是爲學問爲政事之日。而虛拋好箇光陰於燕閒幽獨之中。如是而臣等何以望殿下爲聖君乎。臣過蒙恩私。十餘年來。昵侍左右。五六年前。每侍前席。伏覩勤學好問。酬酢如響。而有志之士。猶以淵默太過。情志難孚爲恨。今則比之曩時。非但有不如昔之歎。筵席之間。未聞玉音之有一言酬酢者。臣僚纔登前席。則每遽命退。如此而何以望上下之際。情志流通乎。此臣等所以嘆君德之難就。恨至治之難覩。而私竊痛心而自傷者也。殿下多讀聖賢之書。豈不知學問工夫乎。牢確持心。堅固立志。斷以講學政事。爲己分內事。今日行之。明日行之。勿撓勿奪。習與性成。則竟至於欲罷不能矣。顧今世子宮睿齡漸長。知思益開。殿下遇物之誨雖勤。終不若以身敎之。而殿下之怠於政事。厭於講學如此。則其於躬率之方。可謂未盡其道矣。當此春晷舒長之時。或御外殿。或於臥內。頻召大臣籌堂承史儒臣。咨訪政治。討論經史。日以爲常。而殿下自今日立心。則豈有一分難行之理乎。臣之憂愛微衷。耿結在中者久矣。今玆敢達。特賜採納焉。

承旨陳勉奏己卯

编辑

近來課日召接至暮。聖志非不勤孜。而未見有效於實政。講對非不頻數。而未見有益於實工。夫人主之所當日夕不遑者。卽是民憂國計。而召接則只及於承旨閣臣。而未嘗引一廊廟之臣有司之任。而咨訪國家之政。酬酢則只及於簿書格例。而未嘗及一訏謨之事彌綸之計。而講究民生之事。如此則雖日行十對。徒不過一時之文具而已。何以望聖工之日篤。治化之日新乎。向日領相重卜於在外十四年之後。恩禮曠絶。辭敎隆摯。領相亦感激恩造。上來肅謝。而及其登對。天語淵默。一不槪及。相臣引咎陳奏。不賜開諭。旋卽命退。情志有阻隔之歎。禮貌欠敬待之道。且間値齋日及例停。自下雖未得依例爲次對。而首揆旣新造矣。廟務必積滯矣。自上一不有來會之命。領相過慶禮後。卽又尋鄕。而入闕下直。亦不召接。詢其還期。大臣殿下之委毗。而殿下之待之也如此。此無他。殿下之不留心於爲政之致也。豈不大可悶哉。外而方伯。亦重任也。擧一路之民事而委寄之。故監司之下直。必臨殿召見。勉戒之以民政。其遞歸也。又必召見。詢訪之以民瘼。便成格例。而監司辭陛之後。未蒙引接而退。則瞻望戀結之懷。有不足言。豈不有欠於古帝王命官親見之義乎。

玉堂陳勉啓庚午

编辑

大僚以言路之閉塞。深致慨惜。而聖批優容。俾開來諫之路。登筵諸臣。孰不欽誦。而夫言路云者。非但指衮躬闕失之隨事規諫也。雖於官師僚寀之間。每事䂓箴。有懷無隱。務歸攸當。偕底大道。則此固同朝忠厚之風。而挽近以來。公車文字。非不日積。而言病陳情之外。言事者絶罕。雖或有言事之章。皆是悠泛平常之談。未見就一事論一事。明言某人某事之當否。某官某政之得失。今日朝著之上。大小羣僚。豈皆能奉職無愆。隨事盡善而然哉。誠以玩愒爲常。緘默成習也。在昔三代盛時。賢俊布列。宜若無可言者。而猶有相䂓之美。師師之盛。今也則不然。事屬聖躬則猶有章奏之陳勉。輒被聖度之虛受。而至若廷僚互相規警之擧。寂然無聞。一切廢却。此實非忠厚相愛底道理。而反有掩覆媕婀底氣像。此誠今日之痼習也。然而此固不可專責於羣下。苟自上克盡交孚之道。廣推翕受之量。每使下情上通。無所壅蔽。則在下者亦必當知無不言。而交孚之道。惟在於頻接臣隣。見今講筵日開。咨訪甚勤。而每於開講之暇。頻賜召接。上自朝廷猷爲。下至閭里微細。內而公卿庶僚之得失。外而方伯守令之臧否。講論詳悉。日以爲常。則上所謂言路。不期開而自開矣。益加體念於頻接交孚之道。是臣等區區之望也。

諫長陳勉達丁亥

编辑

今日卽我邸下代聽後初賓對也。睿念勤於求治。諮訪甚盛。上體重宸付托之重。下副八域蘄祝之情。凡今在廷諸臣。孰不延頸攢手。思見德化之盛哉。謹稽歷代治化之隆。福祿之盛。莫京於成周。而召公告成王曰欲王以諴小民。受天永命。夫上天至高。小民至微。命在于天。民若無與。而召公之意。以天之永命。直由於小民。誠以天視自我民。天聽自我民。天心以民心爲心故耳。召公以厥初詒哲之謨。獻國家靈長之籌。而首以是陳。屢致意於天人交與之際。人主處至尊之位。莅兆民之上。若無可畏者。若無難保者。而有至可畏者。惟天是也。有至難保者。惟民是也。仁愛天之本理。愛戴民之秉彝。然而一有失德於其間。則灾異疊現於上。人心渙散於下者。職由於居高而聽卑。至愚而甚神。一念動星雲之象。前賢喩舟水之理。其天與民感應之理。捷如影響者。有如是矣。成王深有感於召公眷眷之言。故異時爲周令主。歷年過夏商之久。宋臣眞德秀以召公此言。爲人主之藥石。國家之蓍龜。此正今日之所當體念者也。伏願深留睿念焉。

請襄毅公金景瑞祠宇宣額啓乙未

编辑

贈右議政襄毅公金景瑞。龍岡人也。天性忠烈。智勇絶人。當壬辰之變。糾合義旅。爲國抗難。先自平壤之捷。屢立奇功。及至遼瀋之役。竟辦卓節。天朝箚牌。特賜都元帥號。宣廟誥旨。十授節度使職。當日委倚之盛。可以想像。而捍衛南北。克復兩京。幷美於中興功臣。拘繫六年。幷收就死。無愧於斥和烈士。仁廟初特贈右議政。英廟乙未。有令該曹依金應河例。旌閭贈謚之敎。正宗己未。傳敎及親製祭文。比之於王倫,蘓武,洪皓之節。仍令道臣刻書揭之祠宇。列聖褒典。曠世無憾。而以祠宇之尙闕額號。一道士民之相與嗟歎而齎欝者久矣。祠宇請額。果係難愼。而其在酬忠奬節之道。勵世勸俗之政。或疏或奏。特蒙宣施者。亦多已例。故敢此仰達。下詢大臣後處之何如。

勉聖學啓辛丑

编辑

臣。前侍講筵。每以勤學愛民四字爲獻。殿下亦嘗開納。而仰想記有於聖聰矣。邇來三數年間。講學則雖臨讀之時。旨義一不討論。民事則雖禀奏之際。機務一不諮訪。如是而何以望聖工之長進。惠澤之下究乎。臣自殿下冲年時。出入左右。伏覩我殿下。聰明睿智。有上聖之姿。而聖籌彌長。聖工不就者。非殿下不能也。卽不爲也。今日朝廷臣工。八方黎庶。以至耘夫織婦。攢手蘄祝。一心顒望者。莫不以聖學爲本。彼田畝遐民。豈知典學之爲何事。而惟所知者。殿下之爲聖爲賢。在於學。安民保民。在於學。盖非學則無以明理。非明理則無以爲政耳。殿下其必曰今日不學而有明日。今月不學而有來月。然凡人之進學。莫不於少時。故宋臣范祖禹戒其君曰今日之學不學。係天下他日之治亂。今聖質日長。數年之後。雖欲勤於學問。恐不如今日之專。盖歲月易流而難追。逸欲一萌則學工有過時之歎。民心易散而難收。怨咨一興則邦國有難保之患。顧今寶齡届志學之歲。蒼生望一初之政。雖日接儒賢。三講兩對。猶有未足之心。日降德音。左拯右救。猶有不及之慮。况一日二日。伈泄悠泛。講學則一是停輟。民事則一無施措乎。殿下若念及於衆心嚮背。天意豫怒。邦國安危之分。則安得不惕然畏懼。勉强而不已乎。勤學愛民。互爲體用。下工施令。各有其條。以勤學而言則嚴程課而無間斷。專心志而不撓奪。主理義而質疑難。鑑得失而寓勸戒。薰陶涵泳。日臻高明廣大之域。則習與智長。而樂此不疲矣。以愛民而言則勸本而裕產。寬力而輕役。愍窮而賙急。卹患而除害。緩刑而察枉。節用而惜費。勞徠撫摩。蕃生樂業。日致煕洽淳厖之俗。則本固邦寧。而治化斯隆矣。殿下今日立志有爲則德進而國治。卽自今日伊始。殿下明知其如此。而何憚而不爲哉。天下之勢。不進則退。不治則亂。今聖工不趍於進。則日見其退而已。民生未躋於治。則日就其亂而已。思之及此。不覺歎息而流涕也。臣等職在輔導。不能積誠感悟。而每以勉聖學。只爲例談文具而止。則其言徒歸不誠。亦何益之有哉。勤學愛民。卽我列聖朝相傳之心法。而傳之殿下也。臣伏覩我純祖。於親攬之初。講對召接。每日三四。而顧問論難。酬酢如響。令筵臣歷陳今古。以及閭巷疾苦。凡係民弊。令內外臣博採講究。以至錢穀甲兵賦稅刑獄之類。隨事詢問。撮要常覽。有敎曰任賢安民。閭里無愁歎之聲。是予所願。猗歟盛哉。三紀治平。皆本於初元好學之工。此尤殿下今日所仰法者也。伏願益加猛省焉。

開言路啓

编辑

臣以勤學爲奏矣。叔程子請選名儒侍講。講罷留之。以備訪問。或有少失。隨事獻䂓。歲月積久。養成聖德。盖有疑惑而不問之。則何以辨其疑。有過失而不䂓之。則何以知其過乎。今殿下德業未就。學問未熟。經傳旨意。機務禀裁。何以提綱而挈領。燕閒逸豫。玩好耽樂。何以身度而聲律乎。然則事必多疑。動或有過。而筵席之上。未聞諮詢之一及。公車之中。未見匡救之一至。百隷懈慢。庶績多曠。而官箴師規。寥寥無聞。此由於殿下好言之德來諫之量。有所未盡而然也。丞弼之臣。人主之所敬禮。而遇事䂓勉。則雖賜嘉納。一無採施之實。論思之官。人主之所親近。而臨文敷陳。則少不槩聽。反示訑拒之色。然則上之曰嘉。不過文具而已。下之所陳。不過空言而止。有何裨益於實事乎。此臣等所以切相憂歎。而深有望於懋實之德矣。帝舜之汝無面從。殷湯之從諫弗咈。漢文之止輦受言。唐宗之假以顔色。皆所以通羣情而裨治道者也。在上者每於順旨逆意之際。輒以我之明昏。彼之忠佞。先存區別。此心一定。然後自可受言而容諫。人臣苟能犯嚴威觸忌諱。剛敢直截者。此眞愛君愈於愛身。憂國過於憂家者也。苟或伺動靜覘利害。迎合求悅者。此眞諂諛苟容。先其身而後其國者也。忠佞之分。卽判於此。從諫如不及。納善如轉圜。明哲之辟。治平之朝也。以過行爲諱。以承順爲遜者。昏庸之主。衰亂之世也。安危之分。亦判於此。伏願自今。廣開奬言之道。弘敷納諫之懷。有過則思聞。有失則思補。言者正直則表之。言者狂愚則恕之。勿示自聖之意。勿存低視之念。勿恥下問。勿憚改過。以古聖王爲法。是臣區區之祝也。

寬恤刑獄啓

编辑

寬恤刑獄。亦愛民中一政也。刑所以弼敎而止辟也。後世法家理官。失入每多於失出。不能無寃枉。易曰議獄緩死。又曰不留獄。盖死罪則寬緩求生。而决獄則不必留滯也。唐制諸獄長官。五日一慮囚。病者給藥釋械。宋制諸州十日一具囚帳以聞。刑部專意糺斷。先儒有言曰卹獄之仁。宜致享國之久。又曰居宮殿之中而思囹圄之苦。處淸閒之地而念困阨之人。人君宅心如是。上天豈不佑之。我國京外重囚。殺獄最多。司馬光曰殺人者不死。雖堯舜不能致治。若其確犯的贓。固不可議到。而過失邂逅。情跡可疑者。亦多有之。盖檢査之時。官長傅律。掾吏畏罪。意其寃而姑具案者。一經三訊。便成久囚。以聖朝欽卹之政。有各道審理之法。而正宗時每親閱文案。御製中有審理錄。純宗時多有特判於曹啓者。翼考代理時。亦多親爲裁斷者。寬恤好生之德。卽今日民庶之所嘗覩記。而於戲不忘者也。近來道臣赴任三朔之內。具啓者絶罕。雖或登聞。秋曹不卽審閱。許久拋置。雖以臣之北藩時啓本言之。尙不覆奏。其他可知。苟係可原而可生者。因官司之怠慢。抱寃叫呼於桎梏桁楊之間。則豈不大可哀矜乎。臣竊爲前後秋官慨惜也。卽爲另飭秋曹。諸道獄案。並令不日內獻讞。而此後申明舊典。道臣到任後限內修啓。而啓下後該曹覆奏。勿過一朔。過限者幷隨現論勘。仍又關飭諸道。考閱舊案。這這隨理隨聞。並與重囚久繫之類。一體折决。勿致滯淹之患。恐好矣。臣伏見今春赦典後。諸道放未放冊。閱屢月始爲判下。而其後赦典成冊。尙皆留中。聖衷若推如傷若恫之心。則何可閱月度日淹滯此久乎。從今凡係刑獄之政。懋從哀敬。克體勿留之意。常以省刑罪導和氣。深留聖念焉。

因閱武陳勉啓壬寅

编辑

今日親臨閱武。甚盛擧也。領相陳文事武備之義。仍勉典學。聖批開納。誠不勝欽仰矣。戎備卽有國大政也。國家昇平之時。不忘危難。然後可以長享安謐之福。故詰戎之務。歷代同然。兵制雖相不同。而其撫恤育養。以結其心。組練肄習。以長其才。明賞罰以激其氣。嚴紀律以昭其法。平時之修擧者如此。故緩急足有可恃。此所謂兵不在多寡。在上所用者也。今殿下按轡勞問。親觀軍容。復修幾十年曠典。瞻聆咸頌。而若以旌旗金皷之耀。壁壘行伍之美。進退衝突之盛。視爲一時觀美而止。則是豈大閱武之本意哉。伏願以武備之修張。恒留聖念。而其本亦在於愛民。古傳曰上不愛民則兵弱。又曰善附民者善用兵。仁心仁政。苟浹洽民心。則邦國之鞏固。亦豈待金甲之堅弧矢之利哉。見今聽籥瞻旄之幾萬生靈。皆是列聖朝深仁厚澤休養生成之民也。藹然愛戴之中。亦莫不攢祝蘄望於殿下如傷若保之德。繼自今一政一令。必以愛民爲先。則戎政之修。自在其中矣。

捧糴俵灾申飭啓

编辑

見今冬序已深。催科方張矣。八路還穀之法。仿旅師頒斂之制。援社倉收耗之䂓。本所以振貸計償。救荒助農者。而今則百弊千瘼。反爲厲民害民之端。官吏則橫濫抑勒。翻弄偸竊。料販剝割之擧。無事不有。小民則呼號宛轉。蕩析流徙。怨咨愁歎之狀。無日不然。田野小民。沾塗腁胝。終歲勞苦。而役車之休。飮食之樂。惟在於歲聿其暮之時。故唐俗爲詩人所美。蜡澤爲聖人所愛。村村燕樂。和氣致祥。國享太平之福。歲呈屢豐之瑞。今也則穡功纔歇。勞苦倍至。橫索白徵。傾儲敗產。痛毒切身。勢急倒懸。窮閻破屋。寃欝干和。近來水旱之流行。饑癘之荐臻。安知不由此而然乎。諸弊之中。最駭惋而尤憤慨者。官長之犯用公貨。而移錄於吏名也。邑吏之逋虧庫儲。而替徵於村民也。其所替徵。一則輕價之勒授也。一則族戚之冒侵也。一邑二邑。轉相效則。哀此無告。何以聊生。斯民也祖宗朝休養生息之赤子也。我殿下撫摩憫恤之仁政惠澤。不得下究。而日阽危於貪官猾胥之手者。可謂痛哭而流涕者也。此而不嚴條峻法。痛禁猛革。則民無以保生。國無以奠安矣。隣族之徵。令久易懈。更加申明。俾無犯科。官逋之移錄者。一並査發。吏逋之輕價者。一並還錄。使貪官猾吏。知所愧畏。而無罪吏民。獲免橫罹。則庶可以懲前習而杜後弊矣。若自廵營。因循掩置。或現發於籌郞摘奸之時。則該守重勘之外。道臣亦難免其責矣。且陳荒處給灾。卽司徒薄征之法。西京賜租之政也。恤灾民蠲正稅。卽惠政之最大者。而雖把束之微。若爲鄕吏所偸弄。使灾民徵斂之寃。及於朝廷。則壞綱蔑法。罪當何居。臣見向來諸道繡啓之論列者。諸倅所犯。或坐糴謬。或緣結濫。司牧之地。被論至此。誠爲之慨歎。而繡行過去之後。又安知不仍無畏憚。復蹈前轍乎。彈壓糾察。專在按察之任。今値捧糴俵灾之時。各道擧行之勤慢。自當入聞。先以令申之意。行會另飭何如。

請定配人親年七十放送啓癸卯

编辑

金城縣徒配罪人李景純。無他兄弟。母年今歲爲七十。而老病沉篤云矣。情理實爲矜悶。罪名不至深重。合有參量之道。故敢此仰達矣。因此而有陳愚見者。年七十及親年七十獨身者。法皆免配許贖。一則優老之典也。一則孝理之政也。年近七十而赴配者。滿七十則自該府草記宥釋。卽推制法之本意也。至於獨身之親年滿七十者。不爲擧論。兩事宜無異同。或行或否者。實未知緣何如是。而王政莫先於興孝。明律特許於留養。此後則雜犯徒流以下。獨身人之親年滿七十者。依年七十放送之例。自該府禀旨擧行似好矣。

請禁宮房收稅築堰防還等事啓戊申

编辑

近來外道民情。困瘁莫甚。憂虞多端之中。有稱以各宮房差隷。以漁箭鹽船等稅。築堰作洑等事。憑藉假托。侵虐殘民。推捉徵索。閭里騷擾。甚至有募民藉勢。防還拔戶之習。此等可駭之端。種種多入聞者。雖不能一一指的仰奏。而此决非宮房所知之事。皆由於京外無賴牟利之輩。互相締結。謂有宮房圖書。謂有內司文蹟。恐喝欺瞞。多般侵漁。以堰洑則在在是害歸於民田。以漁鹽則處處是勒徵於法外。外邑守令。或有過於疑㥘。不能禁斷之處。今日法綱。雖曰解弛。豈可任他頑不畏法之類。橫侵平民而莫之禁乎。雖是內需司所管之田土與收稅。非自內司報籌司。而自籌司行會者。則外邑之不爲聽施。法例卽然。此後則非有籌司行會。而稱以宮房收稅及築堰防還等事。則自本邑直爲囚治。報營嚴懲。或不卽禁斷。以致入聞。則不察之道臣及守宰。從重論勘之意。爲先行關。嚴飭於各道道臣處何如。

別薦守令擇用啓

编辑

安民保民之責。專在於牧民之官。言民事則必曰擇守令。此雖若不新奇之常談。而實理亦不外是矣。許多郡縣。旣不能盡得循良。中人以下。鮮不爲爵賞所勵。故必也立賞罰以勸懲之。西京崇尙吏術。公卿缺則以郡邑治理。以次選補。我朝亦有善治善賑。加資之典矣。近年屢有守令別薦之朝令。其初則瞻聆聳動。而及其銓曹之收用也。不過殘弊邑塡差而已。無一華赫表奬之擧。則將何以勸之哉。昨年又有前後薦合抄以入之特敎。宸念勤摯。衆望尤異。臣意則多薦中。前牧使鄭晩敎,羅州牧使尹致膺,長興府使金箕晢,副司果崔璜。幷特爲陞資。內而佐貳之職。外而藩宣之任。無礙試用。以爲循次升進之地。其餘前銜人鄭文升,趙台淳,李時敏,韓珽。幷內外職中隨窠甄用。以示朝家重民牧明黜陟之政爲好矣。

寶鑑親上後。六條陳勉啓。

编辑

三宗之寶鑑親上。萬世之宏謨誕揚。昕庭擧賀。薄海同慶。其文則堯典禹書也。其事則文謨武烈也。雲漢章翰。煥乎周序之璆壁。金玉科條。燦然夏府之關和。古人所謂當法祖宗。正謂此也。今殿下日開講幄。潛心經史。探賾性理之微。討論治亂之原。溫故知新。樂此不疲。深軫間斷寒曝之戒。克臻緝煕光明之域。則是法我先王典學之德也。宵旰憂勤。端本出治。乾健雷奮。陽剛秉中。幽獨之地。操舍必愼。擧措之際。表裏交正。天工無曠。罔或一日自豫。則是法我先王勤政之德也。一念固本。如傷若保。薄稅而蠲徭。振窮而察隱。伸枉而宥過。寬力而達情。所欲者與之。所惡者勿施。仁心仁聞。浹洽而固結。則是法我先王愛民之德也。至公無私。惟才是用。勿疑勿貳。愼賞必罰。淸仕路而必惜公器。抑近習而勿啓倖門。官師交儆。庶職咸煕。則是法我先王用人之德也。卑宮菲衣。屛絶細娛。勿近殊方之珍玩。勿興不急之營作。淸燕檢身。恒若上帝之監臨。棼華經視。每思小民之疾苦。節用度以補經費。不殖貨以裕民食。常以不矜終累爲念。則是法我先王昭儉之德也。恢弘淵度。大開不諱之門。聞過則喜。從善如流。雖忤旨而樂聞。雖愚妄而勿責。無一人以言獲罪者。然後朝風長戇直之節。主德章容受之量。則是法我先王來諫之德也。恭惟我祖宗視世臣如家人。視吾民如赤子。治法政謨。自有成憲。相傳相授。是遵是守。故若或有非先王之法者。則朝議巷論。解體離心。民怒於下。天譴於上。國隨以危亂。豈不大可懼哉。寶鑑印進後。以是書卽行講對。古䂓爲然。伏願自今日。召儒臣課讀。見一政之美則必傚則之曰我先王之政也。聞一事之善則必遵施之曰我先王之事也。國人必大悅曰先王德化之盛。復見於今日。吾君繼述之善。將示於來許矣。如是則萬億泰磐之基。自今伊始。臣請以是獻焉。

泮人懸房弊飭禁啓庚戌

编辑

泮人懸房之弊。其來已久。而未有甚於近日。至有日前撤市之境。其習固可駭。而若無失業難支之端。則豈有自廢其業。故犯罪科之理哉。招致泮民。詳細詢瘼。則各處例納錢。每年過三萬餘兩。此外又有橫侵勒奪之弊。則何以收利而興業乎。自前朝家之所軫念。廟堂之所著式。靡不用極。而久益蕩弛。今到極處。今若不遵舊典而嚴新令。則使泮民何以奉公而應役。資生而奠居乎。其一自戶曹校正正秤正錘。烙印分送各懸房及各貿易處。所以爲相準進排。俾無操縱之弊也。其一幷準標紙。持價貿用。俾無一分留債之弊也。其一四宮外不得加設貿所。本是法式。而如有加設處。則分屬於四宮。俾無得各設貿所也。此皆有判下定式。幷自本司更成條式嚴飭。而衆瘼之中。致泮民切骨之弊者。都是貿奴輩之私貿及無價勒奪也。不有法意。恣行牟利之習者。不可不摘發痛繩。分付法司。貿奴輩所負價本。一一徵給。其中尤甚者。刑配懲勵。又有所嚴禁者。卽府內私屠及近京地設庖事也。此則非但爲懸房地也。農牛之日致耗縮。常所悶歎。嚴飭法司。隨現痛禁。而近圻則關飭畿伯。設庖諸處。刻期撤去。而若或有入聞者則當該地方官。難免重勘。以此措辭申令何如。

請禁守令私債冒錄吏名啓

编辑

昔宋太宗書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四句。頒諸天下郡國。立於廳事之間。謂之戒石銘。皇明及今中國。並刻揭縣衙。盖出於戒貪墨之意。而使守令常目畏愼也。縣官之需米支錢。皆出於民。定例常式之外。一毫不當取。而古昔則猶有留儲廩餘於官庫而歸去之廉吏也。近來居官者。臨歸輒患債帳。豈俸祿之減前而然哉。誠以奢濫靡浮。用度無節之致也。或取用民分之還錢。而抄饒戶勤錄。或移貸京納之公貨。而囑任吏替當。吏與民則以不干無知之事。橫罹於徵逋責欠之中。而多有蕩敗呼訴者矣。在前則外邑之疵瑕謗毁。如有風聞傳說。則三司之臣隨聞隨啓。至有一詣臺而十啓事者。近來則臺閣惟以噤默爲主。道伯之責。專在黜陟。列邑之黷汚橫恣。隨事刺擧。至有臨考課而別修啓者。近來則按察惟以掩匿爲主。此非朝風篤厚而然也。官無大小。都置民事於相忘之域。民不保而國能安者。非臣攸聞。臣之向以開言路爲請者。實爲憚戢之道。而今又以此關飭諸道。管內前後守令之以私債而冒錄吏民名者。一一査櫛。吏民則勿爲橫侵。該守所犯數爻。具狀奏聞。以爲一番懲創之地。而此後擅行法外害民之事者。隨卽論罪之意。兼爲申令。恐好矣。

請行日講啓壬子

编辑

今日之最大本急先務。卽殿下講學是也。涵養德性在於學。開廣聰明在於學。裁斷機務在於學。以至洞衆理而應萬事者。莫不在於學。古昔聖帝明王御家治國化民成俗之大經大法。舍是學奚由哉。此時殿下之盛時也。懋時敏當如高宗。惜寸陰當如大禹。若不於三數年內讀遍經傳及通史等書。以立根基。則何以望長進而高明乎。經筵三講。本係彝典。而筵體嚴而講義繁。且寒暑齋日。例停居多。凡學工。勿論聖凡。一有間斷。則前得者無以久記而蓄存。新知者無以貫前而領會。故所貴乎接續相連。緝煕而貫通也。故宋有値暇權罷之法。而儒臣請行日御故事。明有寒暑俱免之式。而相臣請開朝講舊䂓。盖宋明之制。經筵之外。每日開講。取其禮貌簡便。課程專一之義。而近來進講之法。亦倣此而行之者也。經筵雖如例行之。而今若參互皇朝日講儀注而遵行之。課日爲常。勉勉不懈。玩索融解。自至於樂而好之。則聖躬無疲勞之慮。羣志有流通之益。工夫無寒曝之歎。學問有將就之效。知思日開。志氣日彊。德聲日聞。治效日彰。八域民庶。相與瞻頌而攢祝。奠丕基於磐泰之安。則豈不盛哉。臣不勝區區至祝。敢此仰達。

講䂓

编辑

一。每朝日出時。講官持講冊。詣閤門外入禀。自上平坐。讀前受音。講官讀新受音。解釋章句旨義。自上讀十遍。文義務以簡要明白爲主。齋日寒暑溫繹。例停幷勿拘。

一。講官以經筵知事,同知事。輪回入對。而玉堂一員進參。

一。每五日。時原任大臣一員入參。

一。講號以日講爲稱。

順天營將減下啓甲寅

编辑

順天巨州也。土壤廣而多沃。浦港近而博利。民物殷盛。自昔然矣。近聞大坪盡爲荒廢。全村或爲空虛。民之操作食力之戶。莫不背井離鄕。而稍有家產之人。又無安土重遷之意云。盖一州之內。握印設衙之官有七。其供億支調之費。皆出於民。京司正供軍錢各項上納之外。官衙所需之一年徵索。爲六七萬兩之多矣。第念本府營將。曾自長興。因民弊移設於此矣。其職任只是戢盜。似無關於民事。而許多切骨之巨弊。不可枚數。此非爲營將者之皆必貪虐厲民而然也。所屬校監等名色。屢百其數。而一番遞易。一饒戶輒爲蕩敗。此所以饒戶之無以奠居者也。此則雖使杜召爲地主。萬無可捄之望。况自辛亥及今年水灾以後。民業蕩析。一邑俱有朝夕遑汲之勢。鎭營援已例移設爲好。而措處設施之際。有難遽行。至若本邑民勢。如在焚溺之中。其救拯之急。不可一日緩矣。營將一窠之存否。無損於官方。而在國計得失。當以民邑之蘇完爲先矣。本官之兼帶。便是通例。該營將減下。待移設間姑勿差代。令本府使兼營將擧行。實爲矯弊之㝡良籌矣。事係官方。下詢于領右相及西銓長而處之何如。

贈祭酒李恒加贈賜謚啓

编辑

泰仁贈祭酒李恒。卽明宗朝儒賢也。力學劬經。明辨理氣性命之源。如先賢金文正麟厚,奇文憲大升。皆有往復辨論之書。而李文純滉稱之以湖南理學之倡。又於經筵。以從事學文爲薦。自上特除憲臺。褒以正學。李文成珥稱之曰踐履篤實。造詣高明。觀其諸先生推重之盛。則其學行可知也。肅宗宣額於俎豆之宇。敎曰實踐之學。在古橫渠。猗歟盛矣。倡學開來之功。湖士之欽誦而不可忘者也。以其節惠之未遑。純宗甲申。多士請贈爵謚。禮曹以功在斯文。合施節惠爲啓矣。今若議謚則當有加贈之典。贈祭酒李恒加贈正二品職。仍令賜謚。以副湖南多士之望。似好矣。

前都事奇正鎭請差一縣啓

编辑

長城前都事奇正鎭固窮讀書。不求仕進云。臣雖未見其人。稔聞其一鄕稱善。自朝家合爲收用矣。曾經外臺。不必拘詞訟。差除一縣。俾試治民之政。恐好矣。

保嗇聖躬啓己未

编辑

人臣愛君祝君之誠。皆願其君之壽考無疆。長久享國。詩之天保,卷阿。書之無逸,召誥。皆賢臣之祈永命禱景祿。而眷眷致其意者也。人主居深宮之中。棼華蕩志意。利欲壞心性。宴安耗氣血。媚悅敗德度。所親者褻御宮妾。所接者奢麗玩好。軀體安得不惰。疾恙安得不侵乎。聖帝哲王。知其然也。大禹之克勤克儉。成湯之不邇聲色。文王之不遑暇食。皆久歷年。後代則皇宋君臣爲學。以攝養爲先。太宗詔召天下高年者。問攝生之理。對曰無他術。惟是寡欲節色。薄滋味也。此言可爲人主享福延年之眞詮也。愼護之方。非但在於適寒暑節飮食而已。以臣僚爲朋友。以經傳爲工課。薰濡於仁義之言。涵泳於修齊之說。管攝心神。體康志愉。且講究仁政。惠澤洋溢。歌頌興而祥瑞降。則治旣從欲。心常和悅。榮衛順調。百體舒泰。充實健旺。長時康寧。此必然之理也。殿下一身。上托宗社之重。下係億兆之命。殿下縱欲自輕得乎。一動一行。必思戰兢之工。則此爲萬壽百福之源也。惟聖明懋哉。

嚴宮禁抑近習啓

编辑

嚴宮禁抑近習。卽我朝家法也。人主燕居之時。所接者惟䆠官宮妾褻御之類也。承奉之適體。使役之稱意。順旨媚悅。服勤效勞。故人主不得不親昵愛惠。而若不愼法度而隨事裁抑。則干囑行而倖門開矣。不矜細行。終累大德。昔宋仁宗仁慈御下。每有內降。杜衍在中書。輒格而不行。仁宗語歐陽修曰外人知衍封還內降耶。以衍不可而止之者。多於所封還也。主聖臣賢如此。則國安得不治乎。近伏見官職之差除者。多有承傳。已非美事。而至有外道監牧之差送。各營各司校吏之加出。或有因下敎爲之者云。閭里微賤之流姓名。何由上達乎。事面之屑越。恩典之僥濫。其爲累於尊嚴之體。當何如哉。各營加出甚多。糜費太夥。此後則隨闕補實。更勿加付。殿下亦以謹守家法自勉。一以抑近裁倖爲念。則亦修德之一事也。伏願澄省焉。

懲貪墨啓

编辑

今之言民事者。輒曰懲貪墨。言果是矣。曷嘗有一番論懲之擧乎。不過爲空言而已。今之爲吏者。雖有貪風虐政。自上一不照察。自下一不糾擧。則何畏何憚。而不萌得財之慾哉。古之明主有曰以祖宗字育之民。付之庸吏。誠可痛哭。顧今民勢。何可止痛哭哉。各道藩梱及州郡治績臧否。自及於都下。故在前則任言責者隨聞隨論。不憚大吏者。誠以民國爲先也。近來一事噤嘿。聽如不聞。此奚但癏職之罪而已哉。所論雖或過實。朝家之許以風聞者。正所以開言路也。守令之賣任窠也。捧贖鍰也。勒貸富民也。搆罪鬻賂也。許多貪汚之某邑某縣。自有傳說者矣。按察之地。苟能律己矜式。則似不至此之甚。而亦未見論黜之啓者。臣嘗爲之慨歎者也。臣從當隨其輕重仰奏。而官師䂓箴。使民事日達於崇聽。而自上每示嘉納來言之意。期行懲勵之政。則庶或爲古所謂化貪爲廉之助。臣不勝爲民惓惓之心。敢此仰達矣。

北漢餉穀邑留啓

编辑

畿甸。八路之本也。上而陵寢守護之勞。下而國役策應之繁。調庸之偏重。有倍他民。懷保之惠政。宜先此民。而近聞郡縣無不凋弊。丁戶擧皆蕩析。眞所謂莫可支保矣。㝡爲切骨之瘼者。卽北漢城餉是耳。當初京城五部民受食。而正宗甲寅。因摠使筵奏。移轉於畿內十四邑。輸載之難。不須更論。而昔之餉摠一萬四千餘石者。今山倉所管爲三千餘石。平倉所管爲四千餘石矣。穀雖減摠。以其最苦。逐戶均受。爲弊則多少一也。山倉所管五邑則楊州等三邑已爲邑留。所餘只高抱兩邑。而抱則斛數零星。只高陽一邑爲三千餘石矣。每年因此而民散戶減。此邑是何等地。而受此偏苦之役乎。今之論者。輒曰城餉若邑留則北漢廢矣。此有不然者。城餉所以守城時饋資。而今置數十里邑倉。則臨時何難輸致乎。古人所謂亂不恒有。而畿民年年逢亂者也。但山倉底若干居戶之聊賴者。將失哺云。今爲幾箇山戶。而使畿邑幾萬生靈愁嘆怨咨者。豈經邦之道哉。平倉所管九邑則冬則納米而春則以錢分給。便是歇價勒貿也。今則九邑之民力竭矣。民所聚散。他何暇顧。臣意則自今秋。幷捧留邑倉。以爲斂散之地。耗條則代錢納摠廳。然則摠廳支放之需。不可不措劃。自本廳省冗祛濫。推移錢財。以爲貿米支用之資。恐好矣。

文臣講製設行啓

编辑

近日最可悶者。名官之不好文也。不讀書。他日何以當大事乎。豪傑之士不恒有。則皆待文王而興者也。自前年少文官之劬經修業。每有不專工之慮。故朝家之誨訓而勸奬者。有甚於擧子之習功令。議政府則試以表箋詩文。承文院則講以詩書史記。以至於賜暇讀書。逐月課製。一經之分授講習。吏文之遵式撰次。勤慢賞罰。昭著程條。使之一日不自逸者。盖爲黼黻皇猷。贊禮樂聲明之治者也。猗我正宗道兼君師。作育陶鑄。選抄啓文臣。以講以製。月考旬試。郁郁彬彬之風。於斯爲盛矣。近年自上一無導迪之政。而任置其怠懈。則亦不可專責於文官也。培養人才。王政之大者也。臣意則遠倣月課之制。近取抄啓之䂓。四十以下文官。令文衡閣提抄選。每月一以製述各體。一以考講經書。通一年計其劃數論賞。試官則以文衡內閣時原任提學直提學中受點主考試。而間或親臨御考。則實爲右文興儒育才需用之道。自來月爲始似好。故敢達矣。

節目

编辑

一。講製人員。以文臣槐院分館中。勿論參上參外。雖分館前勿拘。文衡奎提議于政府。限四十歲以下抄啓。

一。講製試官。每月初一日。自內閣列書時原任提學文衡及曾經文任之直提學中一員受點。望前試製。望後考講。以無故日。出令擧行。專管當月內講製試事。親臨時則堂上直閣待敎對讀官一員。又爲受點。

一。試製以表策詩賦論各體中爲之。題則當日以單望啓下。應試人則入坐於內閣及玉堂諸處。當日內製進。策則在家限二日製進。試官入闕內考取。草榜及正書榜目。檢書官修正。親臨時草榜則對讀官書之。

一。講書則以三經四書爲定。而今年以書傳爲始。第一月出講章。面講初卷。二月第二卷。每月一卷。以爲次次全秩之工。收栍出榜入啓。

一。應製人員試紙。捧甘長興庫。自內閣頒給。講時書籍。外閣備待。講製時外閣吏一人來待。請坐等節。擔當擧行。

一。應製人員中。時帶臺職者及罷散人。製則詣朝房。講則不爲入參。

一。親試親講之月。課試課講。勿爲擧論。

一。入門官,收券官,呼名官,告栍官。幷以檢書官劃出。親臨時啓下。

一。親臨試取時。應試人書手。以各司吏胥帶入。

一。歲終講製。各考等計劃。居首人陞六陞敍準職加資。及書冊紙筆墨賞典。依月課抄啓例。臨時禀旨擧行。居末人禁推推考發緘收贖事。亦爲禀旨擧行。講製連三次居首及連四次居末。臨時禀旨。別施賞罰。

一。壯元試券。謄書入啓。

一。講製文臣中。雖或有因他職受由者。先期來告內閣。若有過限不來。自內閣草記後。政院直捧禁推傳旨。如有衆所共知實病實故者。則前一日來告本閣。

一。勿論講製。年至四十一歲者則許免。

一。應試人進不進單子。毋論講製。設塲前一日早朝。修正入啓事定式。擧案每於前期二日。書呈本閣。無至違越遲滯之弊。

摠廳餉耗輸納啓

编辑

向以摠廳所管城餉。幷爲邑留耗條。代錢上送之意。筵奏行會矣。聞該廳事勢及北漢民情。若無一包米輸納者。則在畿邑雖便。在摠廳難支云。耗雜費則以米輸送。而不可更貽山路往來之弊。北漢則使之直納。而平倉所管九邑。則俱是沿江邑也。自各邑就先捧中。以耗雜費計除。趁江氷前。自邑定吏船運計。納於楊花津摠廳所管江倉。則民可以紓勞。廳可以補支矣。以此分付於摠廳及畿邑何如。

文簡公金凈,文簡公朴祥致侑啓。

编辑

英廟朝溫陵陵役告竣後。以文簡公金凈,文簡公朴祥。在中廟乙亥。首發復壼位之正論。特命致祭。錄用祀孫。正廟朝又於是年。親撰祭文。遣官致侑矣。今當溫陵酌獻之時。兩忠臣祠版一體致祭。以示朝家象賢表忠之地似好。故敢達矣。

請禁內需司洑稅等弊啓

编辑

近見內需司連以築洑及田土事。具報於本司矣。其言輒曰從民願也。爲民事也。以常理論之。則苟有利益於生民者。則營邑何不爲。廟堂何不爲。而獨付內司爲之乎。件件是厲民害民之事。而牟利輩以騙詐攘奪之計。爲藉勢力。每稱如此則便民。如彼則利民。內司所屬。虛動橫財之意而行之者也。此所以法典有先罪陳告人之律也。臣嘗見先賢文字。每以當罷內司爲奏者。盖慮此等之弊也。宮府當爲一體。人主豈有私財。我正廟嘗敎曰內司錢布。不視以私財。節蓄不妄費。有遺儲則給度支補經用。至於補恤庫儲蓄。專備歉荒所用。使先賢論之。不當作必罷之議也。其時非但一毫無害民之端。庫財皆爲民用。今則外道民情。一經司屬侵擾。不得支保。往往有失土蕩業之怨。豈可不憂歎乎。且所報多經啓下。以屑越濫雜之言。與民爭利之事。無難陳說於至尊之前者。豈有如許不畏法無忌憚之甚者乎。新溪田土之報。有曰守令擧行駭妄。渠何敢妄加此等說於牧民之官乎。白川築洑之報。純是謊誣。此習不可長。兩番報司之內司官。令攸司科治。此後則隨事裁抑。毋敢以新洑新稅等說。無難啓達之意。捧甘嚴飭何如。

文成公李珥,文簡公成渾祀孫調用啓。

编辑

先正臣文成公李珥,文簡公成渾。道德學問。百世宗仰。而祀孫家貧。香火難繼云。兩祀孫各隨守令相當窠差送。以示朝家崇德象賢之意何如。

京畿儲置。各邑定數劃給啓。

编辑

畿邑儲置一事。轉成莫支之弊矣。近年國役浩多。各邑擧行。皆以儲置會減。而進排則先期挪貸。劃報則經年淹拖。至有三四年未報者。轉致積痼。矯捄無術。聞自廵營預劃均報。而加下尙爲三千三百餘石云。不可不一番拔本。以圖來效。雖以還穀詳定例報給。費錢一萬餘兩矣。惠廳別置中一萬兩劃下。以爲準報之地。而此實難繼之道也。弊到劇處。不可不遵舊圖新。各邑自有一年應下之定數。此則按簿可知。而又有不恒上下。此則無一定之例。然較數歲中以爲常。則亦有假量矣。各邑一年用下者。都計應下不恒下之原數。就當年稅納中計除後。餘數上納。則在惠廳不有加損。在列邑更無贏縮。令惠廳自明年元上納幾石內。幾石應下除減。幾石上納本廳之意。逐邑知委。定式施行。原定五千石內。除其各邑分排之數。餘米一千石及錢。則都付畿營。以爲意外國役區劃之需。隨邑報卽下。則庶或爲捄弊之本。以此分付惠廳及畿營各邑。分定成冊。自畿營秩秩昭詳區別。報籌司及惠廳施行何如。

贈吏參柳沃加贈賜謚啓

编辑

以溫陵復陵之舊甲。朴金兩文簡公纔致侑矣。議復位上疏時。兩文簡時任潭陽,淳昌。而贈吏參柳沃以務安守。同會於古寺石臺上。掛三印於臺畔古松。同心同議。及其封函也。柳沃則以其親老不許聯名。此事散見於先賢文集中。正宗己未。致侑文簡公親撰文。有曰三印其臺。萬古不磷。曾於華山書院。幷享三賢。朝家之一視無間者。以其秉義之同。而扶倫綱樹風聲也。兩文簡屢蒙恩贈。柳沃純廟朝贈吏參矣。士論久猶稱屈。特施加贈。仍許賜謚。以示遇甲曠感之意似好。故敢達矣。

節財用啓

编辑

今日財用之過濫。奢侈之日盛。大爲傷本之弊源。而不可不汲汲力捄者也。朱子之言曰先聖之言治國。有節用愛人之說。盖國家財用。皆出於民。如有不節。而用度有闕。則橫賦暴斂。必將有及於民者。雖有愛人之心。民不被其澤矣。又論內帑歲供之弊。以省減宮禁冗費。爲寬民力之本。夫內帑者。人主之私藏也。歲額窠名。初非版曹之所勾檢。內司官得由出入。此輩豈知益下之政。寧失之義哉。其所效忠。惟在於上供之十分登足而後已。故田土稅斂。往往侵剝小民。此必至之勢也。通編之凡屬內司田地財產取利等事。雖啓下公事。不由備局。則道帥臣勿施不檢擧之守令罷黜者。爲杜橫濫之弊也。列聖朝省惜撙節。常蓄贏餘。以補恤民之資。近聞內司歲用。每患不足。常思裕財之方。如欲裕財則其害必歸於民矣。用度艱匱之勢。職由於宮中儉約之不如前。而用費則加於前也。裕財莫如節用。伏願自今凡係賜與施用。謹節制度。使之量入存餘。堤堰稅斂之事。一幷禁斷。司官若以利害得失之說。敢煩上聽。則咸加罪責焉。昔魯相去織拔葵。以奪農夫紅女之利爲戒。况人主之富。廣藏於民。而境內皆吾有乎。伏願聖明恒存此戒。內司與小民相爭。則勿究曲直。一從小民之願。則聖德之光。豈倉廩儲蓄之可比哉。臣見則斷然以爲內司寧失千頃之田。四境不可有一夫之寃。敢此縷縷仰陳矣。

故儒臣金義貞超贈啓

编辑

仁宗朝玉堂金義貞。姿性剛正。道學淵宏。自春邸時。知遇隆摯。待之以國士。及御極。與先正臣文正公金麟厚同侍帷幄。道義啓沃。蔚然爲一代名儒。至乙巳秋。慟號還鄕。屛跡自守。孤忠卓節。邃學精義。始終出處。與金文正。二而一也。其唱酬詩篇。多寓激感之意。李文純公滉之詩。極稱其本末之正大。金文正公尙憲之言。常稱其文章節義之並皆不朽於世。嶠南多士之論。以淸操貞忠之尙未蒙褒崇之典。至今齎欝。特施超贈之典似好。故敢達矣。

鄭汝康贈職啓

编辑

㓒谷故處士鄭汝康。壬辰之亂。布衣仗劒。召募赴陣。琴湖之捷。與郭再佑鼎津之功幷稱。至有戰陣殉身之卓節。一鄕則特命復戶。其子則別錄蔭爵。俱載於邑誌及勳券。而褒賞之典。不及其身者。誠未遑也。年前道臣採實蹟狀請贈職。而自禮曹送政府矣。士論與道啓旣如此。特贈兵參之職。以示追奬之意何如。

守令愼擇。一付銓曹啓。庚申

编辑

日前臣子因特敎拜東邑。仰想出於惠養之盛眷。而臣子愚魯昧方。難望其能治一縣。感祝之餘。不勝憂悚。臣因此而有仰奏者。生民苦樂。專係守令臧否。非人主之所可得以私也。昔漢帝不許郞官曰郞官出宰百里。苟非其人。民受其害。此則慮其匪材授任也。唐宗採政美惡。疏名屛風。此則試治績選用也。下民之所望者。惟君上愛恤之德。而自上所差遣之人。若未得善治。則下民豈不缺望乎。若詢事考績。特旨選擇。則豈不萬萬頌美。而近來殿下之所特除者。或有未經詞訟人。或有未及陞六人。旣未試可則何以俯燭其才能乎。且前後或有特敎相換者。未必出於量邑劇易。較才長短。則不過殿下之爲其人施恩。而不爲軫念於民事矣。此後一付銓曹。惟以量才愼擇爲務。則愛民之本。無過於此。伏願澄省留念焉。

會寧八義士加贈致侑啓辛酉

编辑

會寧行護軍吳甲良。以顯忠祠八義士加贈事陳疏。而批旨令廟堂禀處矣。八義士之草萊奮激。捍難衛國之危忠卓節。果北人士至今歎誦者也。在昔壬辰兵燹。蹂躪北陬。土賊之爲內應者。執送王子宰相。主守欵賊受僞爵。不測之變。迫在頃刻。士人申世俊,吳允迪等八人。糾義旅鏖殺賊。捷書連報於行朝。義聲遂振於一國。自行朝幷授堂上堂下職。後在肅英兩朝。因御史道伯狀啓。特賜祠額。又宣恩侑。酬報之典。可謂至矣。但以若巍傑之功。贈誥之止於參議與正郞。宜乎州人之擊節齎恨。閱世而不能忘者也。臣年前出守會寧府。常見當時事蹟之載邑誌者。而州人之鼓篋而挽弓者。皆八士雲仍也。常發嗟歎詠歌之言者。輒曰日下遠矣。天門邃矣。安得一聞于朝廷。以慰忠魂義魄乎。盖見其風俗質直好義。天性然也。自朝家縻以惠恤。則水火不擇。緩急可恃者也。申世俊之挺身倡事。吳允迪之罵賊不屈。崔彥英,許灌,鄭餘慶,尹岦,李希白,吳遵禮之矢死奮力。合施加褒之典。申世俊,吳允迪幷加贈兵曹參判。崔彥英六人加贈兵曹參議。宣誥之日。令地方官致祭于顯忠祠。激厲北方風聲。恐好矣。

淸州四弊釐整啓

编辑

聞淸州士民齊訴。則淸州之苦弊巨瘼。日甚一日。民不可以支保云。民不獲所則邑將安付乎。有前無今有之四大弊。一曰官爲都結。每歲加斂也。一曰還耗加作。高價執錢也。一曰輸稅牙倉。量濫價騰也。一曰稅太國俗謂大豆曰太捧米。有違本法也。盖自設邑以來。自有常行之法。而今也土不日蹙。稅不歲增。而舊式則全廢。新規則疊出。左徵右索。朝椎暮剝者。專在於哀矜之小民。此其故何哉。濫觴而至於橫流。差毫而至於謬千。盖由於憑藉公納。吏緣爲奸。而官未之察飭也。鄒聖論得民之道曰所欲與之。所惡勿施爾也。今淸民困阨之狀。不啻以所惡而言。則何可立視而不施乎。其一都結爲四弊之源。戶首防結。法禁猶嚴。况官府之替行防納乎。雜用冗費。把作淵藪。則價何不比時倍加乎。止溢莫如塞源。官都結自今年永爲革罷。其一本邑還簿折米爲三萬石云。半留固是常典。此邑尤當申嚴。自今年以折半耗條作錢。而一從戶曹詳定例收捧。凡所謂加作名色。待蘇醒間。勿送於本州。其一稅穀之輸納於牙山倉者。本爲民邑兩便之地。而年久法弛。利竇轉開。高低操縱。權在主倉。以米則斛上加斛。以錢則價外倍價。一視之民。何厚何薄。苟使趁期而善納。何擇獨運與幷載。自今年淸州捧稅船運之節。使該州擧行。而事係漕制。下詢戶惠堂處之。其一畓則納米。田則納太。米有米價。太有太價。田畓定制。截然不同。今聞田與畓無別。太與米同價云。爲誰牟利。使民受害。自今年米太分秩收捧。勿爲相混。今臣所奏。非欲行新法也。卽復自前常行之經法也。其餘可捄可釐之許多條端。煩不敢一一仰奏。而如法外謬例。當此更張之會。營邑逐條釐整報本司。成節目施行。俾圖回弊爲完之地。而明春自本司當發送籌郞摘奸。元結外若有一把加斂。元作外若有加作及高價田稅或有混出者。則當該守令當以贓汚之律執奏。道伯亦難免不飭之失。此意幷爲申飭於該道臣處何如。

陳勉啓壬戌

编辑

臣恒抱熲熲愚忱。敢此陳達。臣於已夏奉迎時。甲津騰彩虹之祥。前山燭寶氣之瑞。正門光御。潦收日晴。此上天之示眷佑也。潛居時隣里頌奉先之孝。駕過處村巷贊上聖之姿。咸曰起自閭閻。詳知民間疾苦。如勤學問。民將被澤。此億兆之咸愛戴也。太平盛德。惟日望之。而近年以來。停講怠政。宴安逸豫。眷佑之天心而灾異疊見。愛戴之民情而怨咨迭興。如此而國不危亂者。臣未之聞也。其如五百年宗社何哉。其如三千里生靈何哉。目見國事日非。自然流涕。前以保嗇與講學。前席屢陳。雖賜嘉納。未見踐行之效。有何嘉納之義乎。自古人主之國治而歷年長久者。皆本於淸心寡欲。大禹以色荒甘酒有此必亡。訓後辟。周公以歷年久近之由寅畏與耽樂。戒成王。後代有宋太祖太宗。專心修養。仁宗時宮人有寵則筵臣輒請出送。夜半索酒則內殿必告無有。上下愛君。誠心直行。在位最久。後世稱美。人主非接賢士則惟宮妾也。非臨朝著則卽燕居也。雖有過度之時。孰能力爭而止之乎。今我殿下春秋鼎盛。玉度宜長時康寧。而愆候損節之頻數。豈非失攝所致乎。九重雖深。起居動靜。外人亦自聞知。以及遐外民聽。且日講停止以後。今至幾年。書經尙未訖工。雖或間行召對。而作撤無常。如是而何以望成就德性乎。近來衆心騷動。撓閙頻作。若無依恃。朝夕遑汲者。此皆由於殿下之疎於攝養。怠於學問而然也。煕洽磐泰之洪基。若至殿下時而危亂之。則豈不凜然而寒心乎。聖念及此。其何以自逸自安乎。伏願惕然悔悟。立志堅固。出處外堂。日親簡編。召接近臣。諮訪時政。宴處勿近宮人。朝夕亟斷盃酌。以爲轉危爲安。回否爲泰之機焉。殿下若聽臣言而不爲力行。則臣以何心冒居輔弼之地乎。至誠仰達。願加澄省焉。

請文敬公李世弼不祧啓癸亥

编辑

文敬公李世弼。卽故領議政文忠公恒福之曾孫也。聘於肅廟盛際。純學正道。蔚爲士林之推重。粤在英廟己未。議復溫陵。俯詢其平日論議。仍進覽所著王朝禮一書。特加褒諭。大禮克定。聖敎若曰所進冊子。可謂知遇於冥冥。其心勤矣苦矣。命付翰苑。藏之秘閣。以爲來世義理。旋下賜謚致侑之典。載在溫陵誌矣。此儒賢以乃祖之孫。慨然嗟傷於聖朝之闕典。一段苦心。詳著於立言。至徹聖聰。得伸數百載未遑之禮矣。臣向於己未。仰請其時諸賢追褒之擧。而獨於此儒賢。未蒙一視之恩。甚是缺典。聞其祠版親盡。今當祧埋云。特施不祧。以示朝家崇德象賢之政何如。

贈都憲朴胤源加贈賜謚啓

编辑

贈都憲臣朴胤源。曾於憲廟乙巳。獲蒙特贈之褒。而其文學之邃踐履之篤。自任以斯道之責。當純祖春邸時。僚屬官之被揀也。正廟屢勤敦迫。而確有秉執。終不膺命。盖其尊周之義衛聖之衷。雖不顯言。固已含蓄於人所不知之中。而至於力學本末。以若處地。絶意進塗。常講討於文敬公臣金元行之門。得淵源之醇正。爲斯文之標準。如此卓異之儒賢。宜有加贈之擧。兼施易名之典。以示崇奬之聖心。實有光於昭代風勵之政。故仰達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