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文衡 (四庫全書本)/後集卷24

後集卷二十三 經濟文衡 後集卷二十四 後集卷二十五

  欽定四庫全書
  經濟文衡後集卷二十四
  宋 滕珙 撰
  正朔類
  論春秋書正之義
  答胡平一元衡
  此段謂此等疑議不若闕之
  所喻三代正朔之説舊嘗疑此而深究之卒至於不可稽考而益重其所疑因置勿論今讀來喻考究雖詳然反復再三亦未有以釋所疑也如云周家記年必首十一月而春秋乃書春正月又云未嘗改月號以冬為春假夏月而亂周典則未知春秋所謂春正月者其下所書之事為建子月之事耶建寅月之事耶若云建子月事則春正月者豈非改月號而以冬為春若云建寅月事則是用夏正月而亂周典矣安得云未嘗云云如是耶前人蓋已見此不通故為胡氏之學者為之説曰春正月者夫子意在行夏之時而以建寅之月為歳首也其下所書之事即建子月之事無其位而不敢自專也如此則或可以不礙然春秋所書之月遂與月下之事常差兩月則恐聖人作經又不若是之紛更多事也凡此之類反復推説儘有可通亦儘有可難雖嘗徧問前輩亦未有決然堅定不可疑之説竊謂讀書凡若此類與其求必通而䧟於鑿且又虛費日力而無補於日用切已之功則似不若闕之之為愈也
  論三代正朔之義
  答林擇之
  此段謂詩書之説互有不同
  三代正朔以元祀十有二月考之則商人但以建丑之月為歳首而不改月號時亦必不改也以孟子七八月十一月十二月之説考之則周人以建子之月為正月而不改時改月者後王之彌文不改時者天時不可改故祭祀田獵猶以夏時為正以書一月戊午厥四月哉生明之類考之則古史例不書時以程子假天時以立義之云考之則是夫子作春秋時特加此四字以係年見行夏時之意若如胡傳之説則是周亦未嘗改月而孔子特以夏正建寅之月為歲首月下所書之事却是周正建子月事自是之後月與事常差兩月恐聖人制作之意不如是之紛更煩擾其所制作亦不如是之錯亂無章也愚見如此而考之劉質夫説亦云先書春王正月而後書二百四十二年之事皆天理也似亦以春字為夫子所加王字亦非史冊舊文但魯史本謂之春秋則又似元有此字而杜元凱左傳後序載汲冡竹書乃晉國之史却以夏正建寅之月為歲首則又似胡氏之説為可據此間無竹書煩為見拙齋扣之或有此書借録一兩年示及幸甚
  正統類
  論正統無統之説
  黄義剛録
  此段謂天下一諸侯覲謳歌歸便是得正統
  陳安卿言正統之説自三代而下如漢唐亦未純乎正統乃變中之正者如秦西晉隋則統而不正者如蜀東晉則正而不統者先生厲聲曰如何恁地議論天下為一諸侯朝覲獄訟皆歸便是得正統其有正不正乃是隨地做得如何有始不得正統而後方得者是正統之始有始得正統而後不得者是正統之餘如秦初猶未得正統及始皇并天下方始得正統晉初亦未得正統自康泰以後方始得正統隋初亦未得正統自滅陳後方始得正統如本朝至太宗并了太原方是得正統又有無統時如三國南北五代皆天下分裂不能相君臣此時便是無統某嘗作通鑑綱目有無統之説此書今未成後之君子必有取焉温公只要編年號相續此等處須把一箇書帝崩而餘則書主殂旣不是他臣子又不是他舊史官只如旁人立看一般何故作此尊奉之態此等處合只書甲子而附注年號於其下如魏黄初幾年吳黄武幾年蜀建興幾年之類方是安卿問南軒謂漢後當以蜀漢年號繼之此説如何先生曰如此亦得他亦以蜀漢是正統之餘如東晉亦是正統之餘也義剛問東周及唐末天子不能有其土地亦可謂正統之餘否曰畢竟周是天子唐之天下甚濶所不服者只河北數鎮之地而已
  三統類
  論三統五行五運之説
  答竇從周
  此段謂五行五運之説亦有此理
  問子丑寅之建正如何曰此是三陽之月若秦用亥為正直是無謂大抵三代更易須着如此改易一番又問忠質文本漢儒之論今伊川亦用其説如何曰亦有此理忠是忠樸君臣之間一味忠樸而已纔説質便與文對矣又問五運之説曰本起於五行萬物離不得五行五運之説亦有理如三代已前事經書所不載者甚多又問五運之説不知取相生否相尅否曰取相生又問漢承秦水德之後而以火德繼之是如何先生曰或謂秦是閏位然事亦有適然相符合者如我太祖以歸德軍節度即位即是商邱之地此火德之符也事與髙祖赤帝子一般
  論三正即十二㑹之説
  語録
  此段謂諸儒之説無據
  行夫問三統答曰諸儒之説為無據某看只是當天地肇判之初天始開當子位故以子為天正其次地始闢當丑位故以丑為地正惟人最後方生當寅位故以寅為人正即邵康節十二㑹之説當寅位則有所謂開物當戌位則有所謂閉物閉物便是天地之間都無了看他說便須天地翻轉數千萬年
  論邵子經世之說
  答余大雅
  此段謂此是邵子皇極經世中說
  問天開於子地闢於丑人生於寅是如何曰此是邵子皇極經世中說今不可知他只是以數推得如此他說寅上生物是到其上方有人物也有三元十二會三十運十二世十二萬六百九十年為一元歳月日時元㑹運世皆自十二而三十自三十而十二至堯時㑹在己午之間今則及未矣至戌上說閉物到那裏則不復有人物矣問不知人物消磨盡時天地壞也不壞曰也須一塲鶻突旣有形氣如何得不壞但一箇壞了便有一箇生得來
  年號類
  論古今年有無之異
  沈僴録
  此段謂後世年號之置不可廢
  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天下事有古未之為而後人為之固不可無者此類是也如年號一事古所未有後來旣置便不可廢胡文定却以後世建年號為非以為年號之美有時而窮不若只作元年二年三年也此殊不然三代以前事迹多有不可考者正縁無年號所以事年統紀難記如云某年王某月箇箇相似更没理㑹處及漢旣建年號於是事有條有紀屬而可記而今有年號猶且奸僞百出若只冩一年二年三年則官司詞訴簿厯憑何而決少間更無討理㑹處嘗見前輩說有兩家爭田地甲家買在元祐幾年乙家買在其先甲家遂將元字擦作嘉祐字乙家别將出文字又在嘉祐之先甲家又將嘉字擦作皇祐字有年號了猶自被人如此無後如何
  論擬年號之義
  黄義剛録
  此段專論㨂擇字義之㫖
  向改慶元年號時先擬隆平某云向年改隆興時有人議破以興字釁頭今旣為說破則不可用又曰淳熙字本作純字時人有言此字必改言未旣而改文字至蓋純字有屯字在傍又曰真宗時楊大年擬進豐亨字上曰做字不了不用以此觀之用字豈可輕也
  地理類
  九江彭蠡辯
  大全文
  此段謂以山川形勢考之不能無疑
  嶓冡導漾東流為漢又東為滄浪之水過三澨至于大别南入于江東匯澤為彭蠡東為北江入于海又曰岷山導江東别為沱又東至于澧過九江至于東陵東迤北㑹于匯東為中江入于海又曰岷山之陽至于衡山過九江至于敷淺原此皆禹貢之文也古今讀者皆以為是旣出於聖人之手則固不容復有訛謬萬世之下但當尊信誦習傳之無窮亦無以覈其事實是否為也是以為之説者不過隨文解義以就章句如說九江則曰江過潯陽派别為九或曰有小江九北來注之説彭蠡則曰漢水所匯而江水亦往㑹焉說北江中江則曰漢旣匯而出為北江江旣㑹而出為中江也說九江則但指今日江州治所以當之說敷淺原則但以為漢歴陵縣之傳陽山在今日為江州之德安縣而已如是而言姑為誦說則可矣若以山川形勢之實考之吾恐其說有所不通而不能使人無所疑也云云且經文言九江孔殷正以見其吐呑壯盛浩無津涯之勢決非尋常分派小江之可當又繼此而後及夫沱濳雲夢則又見其決非今日江州甚逺之下流此又可以證前二說者為不可通之妄說也云云若曰古之九江即今之江州古之敷淺原即今之德安縣則漢九江郡本在江北而今所謂江州者實武昌郡之柴桑縣後以江北之潯陽并柴桑而立郡又自江北徙治江南故江南得有潯陽之名後又因潯陽而改為江州實非古九江地也又况經言過九江至于東陵而後㑹于彭蠡則自今江州城下至湖口縣纔四十里不知東陵的在何處何所表異而其志之繁密促數乃如此又曰過九江至于敷淺原則已自江州順流東下湖口又復泝流南上彭蠡百有餘里而後至焉亦何說哉此又不可通之妄說也至於今之所謂敷淺原者為山甚小而卑不足以有所表見而其全體正脉遂起而為廬阜則甚髙且大以盡乎大江彭蠡之交而所以識夫衡山東過一支之所極者唯是乃為宜耳今皆反之則吾恐其山川之名古今或異而傳者未必得其真也云云唯國初胡秘監旦近世晁詹事說之皆以九江為洞庭則其援證皆極精博而莆田鄭樵漁仲獨謂東匯澤為彭蠡東為北江入于海十三字為衍文亦為得之予旣目覩彭蠡有原兩江不分之實又參之以此三説者而深以事理情勢求之然後果得其所以誤也蓋洪水之患唯河為甚而兖州乃其中流水曲而流緩地平而土疎故河之患於此為尤甚是以作治之功十有三載然後同於諸州竊計當時唯此等處事急民困勢重役煩禹乃親涖而身督之不可一日而舍去若梁雍荆揚地偏水急不待疏鑿固已通行則分遣官屬往而視之其亦可也况洞庭彭蠡之間乃三苗氏之所居當是時水澤山林深昧不測彼方負其險阻頑不即工則官屬之往者固未必遽敢深入其境是以但見彭蠡之為澤而不知其源之甚逺而且多但見洞庭下流之已為江而不知其中流之嘗為澤而甚廣也以此致誤宜無足怪若其用字之同異則經之凡例亦自可考顧讀者未深思耳今但刪去東匯北江之衍字而正以洞庭為九江更以經之凡例通之則過九江至于東陵者言導岷山之水而是水之流横截乎洞庭之口以至東陵也是漢水三澨之例也過九江至于敷淺原者言導岷陽之山而導山之人至于衡山之麓遂越洞庭之尾東取山路以至乎敷淺原也是導岍岐荆山而逾于河以盡常碣之例也以是觀之則經之文意不亦旣明矣乎
  論周公定豫州之中
  沈僴録
  此段謂周公定制但以中國地段四方相去言之耳
  問周公定豫州為天地之中東西南北各五千里今北邊無極而南方交趾便際海道長短夐殊何以云各五千里曰此但以中國地段四方相去言之未說到極邊與際海處南邊雖近海然地形則未盡如海外有島夷諸國則地雖連屬彼處海猶有底至海無底處地形方盡周公以土圭測天地之中則地形有偏耳所謂地不滿東南也禹貢言東西南北各二千五百里不知周公何以言五千里今觀中國四方相去無五千里想得周公且恁大說教好看如堯舜所都冀州之地甚近是時中國之地甚狹想只是略相覊縻至夏商以後漸漸開闢如三苗只在今洞庭彭蠡湖湘之間彼時中國已不能到三苗所以也負固不服
  論古今地理廣狹之異
  沈僴録
  此段謂無載籍可考見不得端的
  古者疆國之地亦廣非如孟子百里之説如管仲責楚說齊地東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穆陵北至無棣土地儘濶禹㑹塗山執玉帛者萬國後來更相吞噬到周初只有千八百國是不及五分之一矣想得併來儘大周封新國若只用百里之地介在其間豈不為大國所呑亦緣是誅紂伐奄滅國者五十得許多土地方封得許多人問周禮所載諸公之國方五百里諸侯之國方四百里云云者是否曰看來怕是如此孟子時去周初已六七百年旣無載籍可考見得不端的如五十而貢七十而助此說自是難行又問王制疏家所載周初封建只是百里後來滅國漸廣方添封至數百里曰此說非是諸國分地先來已定了若後來旋添便已移動了幾國徙别處去方得豈不勞擾
  潮汐類
  論潮汐進退之義
  答張敬之顯父
  此段謂子午卯酉為四方正位潮之進退以此為節
  潮汐之說余襄公言之尤詳大抵天地之間東西為緯南北為經故子午卯酉為四方之正位而潮之進退以月至此位為節耳以氣之消息言之則子者陰之極而陽之始午者陽之極而陰之始卯為陽中酉為陰中也先生旣為此說時莊父古洲在坐因廣其義作潮汐說先生稱之曰吾言所未及者莊父盡之矣今附錄于后
  禮記日曰朝致月曰夕江海之水朝生為潮夕至為汐日太陽也虛一次而成月月太陰也合於日以起朔陰陽消息晦朔相望潮汐應焉由朔至望明生而為息自望及晦魄見而為消水陰物也而生於陽潮汐依日而滋長隨月而漸移日起於朔月盈於望一朔一晦天西運一周有奇月東行迎月之所次月合於地下之中則日之所次也故潮平於地下之中而㑹于月潮于寅則汐于申潮于已則汐于亥兩辰而盈兩辰而縮日百刻刻為三分時得八刻三分刻之一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分十二次次得三十度八十分度之三十五日行一度月行一十三度有奇漸逺於日故潮汐之期浸移日後六刻三分刻之一一朝夕而再至故一晦朔而再周朔後三日明生而潮壯望後三日魄見而汐涌每歲仲春月薄水生而汐微仲秋月明水落而潮倍減於大寒極陰而凝弱於大暑畏陽而縮陰陽消長不失其時故曰潮汐或問燕肅四海潮皆有漸惟浙江濤至則亘如山嶽奮若雷霆奔激可畏何也答曰龕赭二山謂之海門岸狹勢逼湧而為濤耳若言狹逼則東溟自定海呑餘姚奉化二江侔之浙江尤甚狹逼潮來不聞有聲今浙江之口起自纂風屬㑹稽北望嘉興大山水濶二百餘里海舶怖於上渾故取餘姚易舟而浮運河以達杭越蓋以南北岸下夾以沙渾隔礙洪波蹙遏潮勢夫月離震兌地潮已生惟浙江水未消月徑巽乾潮來已半觸浪椎滯後水益來於是溢於沙潬猛怒頓湧聲勢激射故起而為濤耳非山川淺狹之使然也










  經濟文衡後集卷二十四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