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義考 (四庫全書本)/卷203

卷二百二 經義考 卷二百三 卷二百四

  欽定四庫全書
  經義考卷二百三
  翰林院檢討朱彝尊撰
  春秋三十六
  姜氏春秋事義考
  二十卷
  存
  春秋讀傳解畧
  二十卷
  未見
  寶自序曰春秋爲聖人傳心之要典百王不易之大法皆在此書而胡氏傳乃本朝所主以課士子何敢有可否於其閒哉聞之程子云以傳考經之事迹以經别傳之真僞朱子云左氏史學也記事者取焉公穀經學也窮理者取焉予嘗據是以求之以爲學是經者不當於一句一字求聖人之襃貶第觀其所書之實以求是非善惡之至當考之詩所由亡由成周政治之衰而爲春秋之所由作考之左之所以史公穀之所以經又考之經於以别傳之真僞於以求聖人所謂知我罪我者在因筆削以寓褒貶嫌於天子之賞善而罰惡爲聖人所不敢當故自於其義爲竊取而非胡氏所謂託二百四十二年南面之權聖人自以其褒貶敢於代天子賞善而罰惡也如是以求庶可以得聖人之心乎胡氏自成襄而後多無傳今悉纂著之庶幾未明者明未備者備因名之曰事義全考云萬厯乙酉冬
  黄虞稷曰疏胡傳之義以便學者
  孫氏應鰲春秋節要
  未見
  林氏春秋訂疑
  十二卷
  未見
  黄虞稷曰命字子順建安人嘉靖二十三年進士廣東按察司副使
  方氏一春秋要旨
  未見
  休寧名族志一木字近仁嘉靖乙夘舉人官台州府同知
  顔氏春秋貫玉
  六卷
  存
  鯨自序曰嘉靖己酉冬讀禮山中檢閲遺經至春秋左氏患其博記錯陳得劉蘆泉左傳類解深有契於衷又取公羊穀梁胡氏采其文古而義美者又取諸家注疏得其事核而意明者手抄之凡三閲寒暑始就名之曰春秋貫玉藏之巾笥
  陳氏春秋辨疑
  一卷
  存
  錫自序曰春秋有三道焉曰天道則厯法也災異也化氣也於是乎考曰地道則分野也設險也則壤也於是乎寓曰人道則禮樂也刑政也防微杜漸也於是乎正嘗自言曰吾志在春秋又曰義則𠀌竊取之又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知其志也罪我者其惟春秋乎罪其立義也其不得已之故畧可想矣後世傳者務以己意説理於筆削二字妄以改時易歲黜周王魯與貶爵削地自操無位之權反使孔子冒不韙之罪焉知我之謂何若陳傅良氏爲之推原聖意獨爲有見然世未通知而胡氏之傳遂用以取士舉世莫敢不遵焉但古今一理聖愚一心於心有未釋理有未定即如朱子蓋嘗言之愚亦置其喙焉謹訂天地人三道以俟觀者
  王氏錫爵春秋日錄
  三十卷
  存
  左氏釋義評苑
  二十卷
  
  許氏孚遠春秋詳節
  八卷
  未見
  穆氏文熙春秋左傳評林測義
  三十卷
  存
  任氏春秋質疑
  四卷
  存
  桂自序曰春秋一經斟酌萬變而不離乎常也曷意擅改正月則曰夫子行夏之時貶斥侯王則曰春秋天子之事兄後其弟則曰爲人後者爲之子殊不知書王正月以遵一王之制示萬世臣子以分也分也者所以訓實者也楚子呉子正以示班爵之則示萬世臣子以名也名也者以臣覲君之謂實非君臣文將安施天親不可以人爲實非父子名奚而取虚時之例大義數十正以示時政之缺經世之畧實在於是乃曰爲天地備四時四時果賴是而後備乎天下固無擇母之子經於風氏所以不屑夫人之稱母以子貴也則謂其爲背禮豈不陷人於不孝君臣之義無所逃於天地之閒經於衞鱄所以直攻其奔晉晉乃保逆賊𡩋喜者也則謂其合乎春秋寧不陷人於不忠予桓文之霸特取尊王則譏侵楚爲專兵圍衞爲報怨是昧安周之義矣何以勸後世之功討趙盾許止之罪實誅邪謀則但責盾以不越境止以不嘗藥是昧故殺之獄矣何以訓後世之刑外性以言道是謂非道外性以言學是謂非學宏綱大旨是非失實家傳人誦趨向同風本欲經正而庶民興豈意道微而横議起此愚之所以恐恐於懷而未之能釋然者也使疑而妄焉何損於人使疑而是焉寧不大可懼哉吾爲此懼憤日月之蝕抱嫠婦之憂肆芻蕘之言就有道之正竊謂彝倫倒置不可以不慎失則相從於昏人心陷溺矣賢否混淆不可以不明失則相從於僞小人得志矣儻承好學君子察采於萬分之一獲涓埃之益補斯文之缺則末學何幸若夫莊公去年娶婦今年嫁女叔服今年卒他年又有星孛之占差錯小疵無關於世教者豈愚所屑屑哉嘉靖乙巳
  陸元輔曰桂寶安人從學湛若水其書首爲總義十六條而後隨經文解之一曰書法二曰時月三曰王四曰諸侯大夫五曰君臣父子六曰適妾七曰妾母八曰五霸九曰鑒衡十曰慎獨十一曰正朔十二曰閏月十三曰等第十四曰朝聘十五曰經傳考十六曰復讐論其説多有可采序中天親不可以人爲實非父子名奚而取未免趨合世宗尊興獻之意矣
  袁氏春秋鍼胡編
  一卷
  存
  仁自序曰左氏公羊氏穀梁氏皆傳春秋者也傳未必盡合乎經故昔人詩云春秋三傳束髙閣獨抱遺經究終始卓哉宋胡安國憤王氏之不立春秋也承君命而作傳志在匡時多借經以申其説其意則忠矣於經未必盡合也況自昭定而後疏闕尤多歲中不啻十餘事止一傳或二傳焉其間公如晉公如齊公㑹呉于𨟇之類皆匪細事皆棄而不傳則非全書也明矣吾祖菊泉先生以春秋爲仲尼實見諸行事之書不可闕畧也潛心十載别爲袁氏傳三十卷挍之胡氏傳幾五倍之吾父怡杏府君復作或問八卷以闡其幽釋春秋者於是乎有完書矣虚心觀理靡恃已長故不爲訶斥之論折衷羣説理長則從亦未嘗有意擊胡予謂世業春秋者所尊惟胡而胡多燕説不可不闡發以正學者之趨夫春秋大一統呉楚僭王孽庶奪嫡皆其所深誅也主傳而奴經信傳而疑經是僭王也是奪嫡也烏乎可作鍼胡編
  傅氏春秋左傳屬事
  二十卷
  未見
  王世貞序曰昔者夫子春秋成而三氏翼之左氏嘗及事夫子其好惡與之同而又身掌國史典故其事最詳而辭甚麗公穀二氏私淑之子夏而以能創義例有所裨益於經學士大夫習之左氏初不得與二氏並重其後獲立於學官而晉征南大將軍杜預深究其學杜預之傳行而公穀不得與並矣宋有胡安國者以爲獨能得夫子襃貶之微意衷三氏而去取之自胡氏之傳行而三氏俱絀獨爲古文辭者尚好左氏不能盡廢之而所謂好者好其語而已於是稱左史者舍經而言史大抵史之體有二左氏則編年而司馬氏又紀傳世家編年者貴在事而紀傳世家貴在人貴在事則人或畧而尚可徵貴在人則事易詳而於天下之大計不可以次第得然自司馬氏之紀傳行而後世之爲史者亡所不沿襲雖有荀悦袁宏編年書出然不甚爲世稱説而能法左氏之編年者司馬光所著資治通鑑可以繼之而上下千餘年其事爲年隔於是建安袁樞取而類分之名之曰紀事本末吾鄉傅遜氏少爲胡氏春秋而心獨儀左氏乃用袁樞法而整齊之其大體先王室次盟主次列國次外國取事之大者與國之大者比而小者附見焉不必如訓詁家之所謂張本爲伏爲應一舉始而終遂瞭然若指掌其他句爲之故字爲之考雖不能不資之杜氏舛僻者亦掊而正之必使無負乎左氏而後已故執杜氏以治左氏十而得八執傅氏以治左氏十不失一故夫傅氏者左氏之慈孫而杜氏之諍臣也
  潘志伊後序曰往歲予與諸同籍聚晤京師有謂袁機仲通鑑紀事本末便於覽讀而前有左傳恨無有如其法而輯之者予以授同門友𫝊遜士凱氏士凱因更張附益之國以次叙事以國分先後相續巨細相維傳事既無漏矣又將杜氏集解變其體裁而革其訛謬辨誤精核必傳無疑此足以列紀事本末之前矣去歲秋杪士凱適補建昌學諭遂諷令建昌陳令板行之予每慨近世科舉之習日趨簡便蘇子瞻所謂束書不觀遊談無根者殆尤甚矣今臺省諸公思挽其弊屢建白欲得窮經讀史博古通今之士以當科目之選則斯編也其可幽伏而不使之播揚耶第人情忽於近見而慕於遠聞誦古人遺書追憶其人或不免有隔世之歎設遇其人而與之處則安爲故常而不見其殊異使見其異則又爲衆所嫉而不容於世此古今賢豪所以多坎𡒄之悲也吾於士凱而深有感焉既訖工鳳洲先生序其前遂紀其本末以繫之後萬厯乙酉秋九月
  遜自序曰古史之存寡矣惟左氏釋經以著傳故魯二百五十五年之史獨完而諸國事亦往往可以槩見其閒英臣偉士名言㦤行猶足爲世規準至戰陳射御燕享辭命卜筮皆非後世之所能及蓋以去古未遠而先聖之法尚有存焉故也然體本編年而紀載繁博或一簡而幾事錯陳或累卷而一事乃竟或以片言而張本至巨或以微事而古典攸徵兹欲遡流窮委尋要領而繹旨歸蓋亦難矣自司馬子長變古法爲紀傳世家而後之作史者卒不能易名編年者荀悦以後無慮四十家而書多不存事無通㑹至宋司馬文正始萃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之事以爲通鑑而趙興智滅實以上接左氏襄子惎智伯事建安袁氏復因之以纂紀事本末使每事成敗始終之迹一覽而得讀史者咸便之遜嘗欲祖其法以纂左傳事而先師歸熙甫謂當難於通鑑數倍遜頗悟其旨取王敬文藏本而成焉懼其事繁紊且遺也故於諸國事各以其國分屬而仍次第之於時王道既衰霸圖是賴故以霸繼周而凡中外盛衰離合大故皆使自爲承續而不列於諸國之中以其文古湏注可讀而元凱集解乃多紕繆疎畧或傳文未斷而裂其句以爲之注意義難於㑹解故竟其篇章而總用訓詁於後并參衆説酌鄙意僭爲之釐正焉名曰春秋左傳屬事頗自謂得古人讀史之遺意有助於考古者之便云然袁氏書爲世所好而事多遺脱稍有錯誤若得爲之補其遺正其誤而更益之以宋與元使數千百年成敗興衰之故皆得並論而詳列之豈非生平之一快也哉而未敢必其能與否也噫理難至當人莫自知以古人之賢猶不能無失矧遜於古人無能爲役寧不百其失乎惟祈知言之君子不鄙而教之萬厯乙酉
  春秋左傳注解辨誤
  二卷
  
  遜自序曰遜編左傳屬事以不可無注雅愛杜注舉筆錄之既得吾郡先達陸貞山附注皆正杜誤與鄙意多合又㑹衆説而折衷之創以己意而爲之釐正焉實於心有不安敢爲忠臣於千載之下耳萬厯癸未
  左傳竒字古字音釋
  一卷
  
  春秋古器圖
  一卷
  存
  嘉定縣志傅遜字士凱師事歸有光其文長於論今古成敗倭宼圍崑山請縋城出詣軍府告急乞師得解圍人服其才畧好春秋左氏更爲之注參互以訂杜氏之訛具論事之得失悉中肌理
  王氏讀左氏贅言
  未見
  黄虞稷曰升字士新宜興人嘉靖中歲貢生
  丁氏春秋疏義
  未見
  黄虞稷曰鈇字君武南直隸通州人貢士官平谷知縣
  謝氏春秋解
  未見
  陳氏春秋筆削發微圖
  一卷
  未見
  李氏景元春秋左氏經傳别行
  六卷經一卷傳五卷
  未見
  顧氏起經春秋三傳鳬乙集
  
  素臣翼
  
  竈觚餘談
  
  薛氏虞畿春秋别典
  十五卷
  存
  虞畿自序曰昔孔子將作春秋與左邱明乘如周觀書於周史歸而作經邱明作傳其於二百四十年之蹟蓋目睹而備言之也惡有所謂别典哉然舊史遺文無關聖筆左氏捐而不錄者衆劉知幾謂邱明紀載當世得十之四豈非深慨乎記事之未周與予嘗閲往牒見春秋君臣舊事散著百家皆三傳所弗錄閒或微掇其端而未究其緒存其半而不撮其全心輒觖然不自揆度畧仿左氏例仍分十二公以統其世稽三傳之人以繫其事年不盡攷而附諸人人不盡知而援諸事參稽互證纎鉅兼收庶幾哉舊史遺文如在焉僭謂言略成乎一家功可禆於三傳題曰春秋别典别於三傳也書凡一十五卷
  弟虞賓曰先仲氏輯春秋别典未脱稾不幸下世郭郡公棐用唐祠部伯元言亟取而序之臚其目於郡乘藝文志中走復參互考訂刪其繁複者什一補其闕畧者什三仲氏列章縫治博士家言出其餘力從事於此志未信而年促責在後人走愧纘承殫精極慮聊以自塞其責云爾



  經義考卷二百三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