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流不尽 中越情谊深

红河流不尽 中越情谊深
《人民日报》通讯员
1972年2月22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报

滔滔红河流不尽,中越人民兄弟情谊深又深!

中越人民兄弟友谊的花朵,漫山遍野。在紧靠中越边境的云南省河口县发生的几则动人故事,生动地体现了中越人民的战斗友谊,正象胡志明主席所赞颂的那样,是“越中情谊深,同志加兄弟。”

“友谊树” 编辑

红河之滨,“中越友谊”广场边,有一排高大的荔枝树,根深叶茂,翠绿成荫。每当盛夏来临,荔枝成熟季节,累累果实,挂满枝头,红红一片,逗人喜爱。当人们坐在树下,吃着果大汁多、又香又甜的荔枝时,谁能不怀念起当年育苗植树的越南兄弟呢!

这一排荔枝树,可有一段动人的来历!

有一年,一个来自湄公河畔的越南南方战友阮同志,冒着生命危险,从自己的家乡,穿过敌人的封锁线,带着荔枝树苗来参加中越边境人民联欢会。就在这天,他在中国同志的协助下,亲手种下了荔枝树苗。阮同志回去后,投入了火热的斗争,转战在湄公河两岸和长山的丛林中。在烽火连天的战场上,他成长为屡立战功的解放军某单位优秀指挥员。阮同志当年种植在中国土地上的荔枝树,一年年茁壮成长,盛夏季节,结满丰硕的果实。

去年夏季的一天,阮同志随同越南南方英雄代表团访问我国途经河口时,特意来到“中越友谊”广场。当他看到当年自己栽下的树苗,在中国战友的精心培育下已长成大树,一串串红艳艳的荔枝同他笑脸相迎,他是多么兴奋呵!他抚摸着粗大的树干激动地对中国战友说:“是啊,我们越中两国人民的友谊,就象这排‘友谊树’一样,四季长青,也象滚滚的红河水,奔流不息!……”

“友谊钟” 编辑

中越友谊大桥桥头,高高地悬挂着一口钟。大家称它“友谊钟”。每当黎明,当、当、当的钟声,划破长空,响亮悦耳,在群山起伏的红河两岸回旋荡漾,我国边境人民踏着钟声走向自己的劳动岗位。每当炊烟升起,晚霞染天的傍晚,人们又伴随着钟声,从劳动的岗位归来。

为什么把这口钟叫作“友谊钟”呢?事情经过是这样:有一年,在中越人民传统的节日——春节到来的时候,两国边境人民都按照习惯,选择自己最能表达深情厚谊的礼物送给对方。越南同志赠给中国战友一口钟。当你知道这口钟的来历时,你就会对它产生深深的敬意。这口钟曾在越南人民抗法战争中以响亮的声音,召唤人民去斗争,英勇痛击侵略者。在一次战斗里,为了保卫这口钟,一个战士光荣地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从那时以来,这口钟,一直以它洪亮的声音,鼓舞人们继续斗争,夺取胜利。后来,越南人民为了表达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把这口珍贵的钟赠送给河口的中国战友。这是多么深挚的友谊啊!

如今,中越友谊大桥上的“友谊钟”,每天以它高亢、洪亮的声音,赞颂着中越两国人民“同志加兄弟”的战斗情谊。……

“份内事” 编辑

夏天,南溪河水猛涨。一天下午,两个越南同志驾驶着一只竹筏,准备穿过友谊大桥的桥孔。突然,一个巨浪打来,竹筏猛撞在桥墩上,被碰个粉碎。两个越南同志费尽力气,好不容易才抓着桥墩。虽然他们没有被巨浪卷走,但仍处在危险中!

我河口边境检查站的同志听说越南同志遇到危险,迅速赶到出事地点。有的马上抛下绳子,准备从桥上把越南同志救上来,有的穿上救生衣,准备泅渡过去抢救越南同志。有的呼喊着,告诉越南同志如何冲出险境!

南溪河水,奔腾咆哮,吼声震动山谷。呼喊声被洪水声淹没了,绳子也被洪水冲得急剧抖动,泅渡的同志,一次次被巨浪卷回来……。

上游的洪峰,越升越高,眼看就要淹没桥墩。时间在迅速消失!危险在不断增加!遇险的越南同志转眼就有被洪峰吞没的危险。就在这紧张的时刻,机智的电话兵拿来了登高板,越南边境检查站的同志拿来了喊话器。他们一面在绳子上拴上登高板,一面用喊话器鼓励被困的越南同志。在中越两国同志的共同努力下,遇险的两个越南同志终于安全脱险了!

当脱险的越南同志激动地拉着中国同志的手表示感谢时,中国同志说:“越南同志,你们碰到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我们做的事也是我们份内的事!”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72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8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内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