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門讀書記 (四庫全書本)/全覽2

全覽1 義門讀書記 全覽2


  欽定四庫全書
  義門讀書記卷三十一
  翰林院侍讀學士何焯撰
  昌黎集
  原道 安溪云韓子言道其論仁義之意甚美其觝佛老所謂爭四代之惑比于距楊墨之功者也或謂終篇無及釋氏者意退之未讀其書不知其瑕舋之所在此可謂輕指古人不自知其膚畧者歟夫道之裂也必有一人始為邪誕然後尤者得以繼焉楊墨非老氏比也而皆竊乎老氏之意及佛之入自謂超然尚矣識者審其根實究其崇長增髙之偽又以為與老源流表裏而大濟以夸虛是故孟氏專攻楊墨障其流也退之則源之務塞而謂道徳仁義之説自老氏雜也然後楊墨肆行佛乃以晚出而承其敝且謂不及釋氏者彼謂淸浄寂滅之言去父子君臣之言老書有之歟三代之下為夷狄之人老氏當之歟吾則曰其所謂蔑禮樂刑政者老氏也棄君臣父子者佛氏也又申其説以為蔑禮樂刑政者為太古之無為者也棄君臣父子者治其心而外天下國家者也韓之時佛之禍為烈故悲其不遇列聖而生于夷狄之邦哀後王之不能黜之正之而反使加于先王之教之上老子詖滛之始而釋氏邪遁之窮其言之葢有序矣荀况之言雜駁乖離擇焉而不精揚雄之書艱難晦塞語焉而不詳故道之傳斷自孟氏而止而以為其流也長曰其仁義之説朱程猶譏之何也曰先原性後原道則未可譏也博于愛宜于行情之用道之經也其論性則異是性有五在七情之先矣原道自情始殆敘文者失之歟故未可譏也然則韓其醇歟曰惜其于性詳于三而畧于五也詳于三故謂孟子不知品之區畧于五故未知孟子所謂善之腴也茍求其故則知下焉者可制以法也乃其善焉者之有同于初而聖人之意得矣是故精焉而有未精詳焉而有未詳不然則朱程曷譏焉于道豈獨粗傳爾乎 魚豢魏畧西戎傳載臨兒國在天竺城中葢据浮屠經言之浮屠見於中國載籍所眆也豢之言云浮屠所載與中國老子經相出入葢以為老子西出闗過西域之天竺教胡浮屠屬弟子列號今載三國志注中由是言之但非斥老子而佛氏固在其中矣
  博愛之謂仁四句 破原字
  仁與義為定名二句 昩其定名遂使異端冐其虛位此原道所以作也
  老子之小仁義一人之私言也 此段雖單闢老氏之説然佛氏所謂道亦去仁義言之葢老佛二氏實相為源流公之首闢老者探源之論也
  周道衰其孰從而求之 此二段伏後當火其書後之人其欲聞道德仁義之說孰從而聴之 所以作原道
  不求其端不訊其末 求端訊末㸃出原道眼目古之為民者四今之教者處其三 此段伏後當人其人
  古之時人之害多矣患生而為之防 公言
  今其言曰而民不争 私言
  是故君者出令者也則誅 公言
  今其法曰以求其所謂淸静寂滅者 私言 淸浄寂滅此晉魏之佛欲治其心則梁隋之佛也
  帝之與王所以為智一也 公言
  今其言曰曷不為太古之無事 私言
  傳曰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民焉而不事其事佛書之精者皆出於老子而濟以莊列之辨其怪幻則自為也故每層附見於闢老氏之下達摩西來直指心體不立語言文字又其再變故最後闢之
  然則古之所謂正心而誠意者將以有為也 此又發明道之必不可外仁義
  以之為已廟焉而人鬼饗 仁故順而祥愛而公義故和而平處而當此四句對老氏説老氏外仁義以治身治世下四句對佛氏説佛氏以死生鬼神之説愚天下而不本於仁義
  曰斯道也何道也曰斯吾所謂道也非向所謂老與佛之道也 鎻住公私醒出原字
  軻之死語焉而不詳 明已文不得不作 不精謂荀不詳謂揚
  然則如之何而可也末 括盡前文無㸃滲漏人其人火其書廬其居 塞止
  明先王之道以道之 如是則流行矣
  原性 皆是也列以三品則非也不揣其本而齊其末也
  性也者與生俱生也情也者接於物而生也 極合樂記及伊川顏子好學之㫖
  性之品有三 氣質之性
  而其所以為性者五 天命之性
  上焉者之於五也反於一而悖於四 周子謂誠者聖人之本即主於一也少有少反與下二字尚有病在同此一也後儒謂有拘焉蔽焉者得之 主於一者仁義禮智皆根于信而實有之此所以善也少有少反於一者不能至實而極信也故仁義禮智皆混雜而不純此所以可道而上下也反於一者無實德故仁義禮智皆悖此所以惡也
  上焉者之於七也亡與甚直情而行者也 動而處中發而皆中節也 甚過也亡不及也言雖有過不及而能求中也 直情而行者拘于過與不及而不知返情之於性視其品 性善則情善情善則性善
  夫始善而進惡與始惡而進善以下 皆言氣質之性不可一概以完三品之説
  叔魚之生也人之性果善乎 故曰論性不論氣不備論氣不論性不明 君子道其常此三人者葢千萬人中之變奈何据以疑孟子之説
  上之性就學而愈明其品則孔子謂不移也 此一段又言人性雖有上下而下者猶可制是其所受之正而不同於物者以終為性者五之説 將已説與孔子融通為一
  今之言性者異於此何也末 又特闢佛老以虛無言性之誕其謬妄又在荀揚諸子上矣
  原毁 毁人之根在忌忌人之根又在自怠節節搜出恐恐然惟懼其人之不得為善之利 誠哉君子之用心
  怠與忌之謂也 此句是原
  將有作於上者 暗收古之君子
  原人 宏肆 即以發明君不出令則失其所以為君數語之意 只就發端三語變出無數層折賔主相形波瀾洶湧
  聖人一視而同仁 博愛之仁
  篤近而舉逺 行而宜之之義
  原鬼 五原之序當以原性為一原道為二原人為三原鬼為四原毁為五
  行難 求備於一二人而又不思廣求其人以自輔是則名為好士卒無一士也以其從而不改故曰行難行字當讀平聲
  某與某可人也 注可或作何按當作何為是葢不知者因下引管子事而妄改也任之誄之亦指他人非陸自引為已罪攷正之云亦非
  抑猶有舉其多而缺其少乎 缺其少似言人材未盡足以備用不謂一人之身 本譏舉其少而缺其多曰缺其少者葢遜辭也
  先生曰固然吾敢求其全 固然言理則如此吾敢求其全似焉知賢才而舉之之意
  雜説四首第一首 只兩意反復
  然龍弗得雲信不可歟 直接皆所自為一覽可盡矣有此一層乃反復馳驟
  第二首 脈不病紀綱不失則得天矣
  第四首 此言士待知己者而伸在上者無所辭其責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 翻轉説
  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抉入一層
  䇿之不以其道以下 不當其任不盡其用總歸於不知人
  其真無馬邪 有無二字前後闗鎻
  獲麟解 此文自宋以後皆極稱之李習之亦書一通與人極歎為佳 德與形本只兩意翦作四段層疊曲折轉變萬千 不是用祥不祥兩字轉換是以知不知兩字轉換
  麟之為靈昭昭也 麟字含下第二段知其為麟靈字含下第一段祥字昭昭含下數段中不可知
  詠于詩書于春秋雜出于傳記百家之書 三句中暗藏徳字與形字對
  雖婦人小子皆知其為祥也 第一段之知知其為祥不可知其為麟也 第二段之知知其為麟
  角者吾知其為牛四句 隨手生變
  惟麟也不可知 應第二段
  不可知則其謂之不祥也亦宜 應第一段
  雖然麟之出必有聖人在乎位 應不恒有二句聖人者必知麟 又應第二段 言必有明君出而用之
  麟之果不為不祥也 此又應第一段 世得云知其非不祥者由于知其為麟也疊一麟字省一知字師説 世得云無貴無賤見不當挾貴無少無長見不當挾長聖人出人也逺矣猶且從師見不當挾賢後即此三柱而申之童子之師是年不相若者引起世俗以年相若相師為恥巫醫樂師百工是無名位之人引起世俗以官位不同相師為恥而語勢錯綜不露痕也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 二句伏中二段此古之學者所以異於今時也
  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逺矣其皆出于此乎 聖人則生而知之矣然猶以道之無窮不恃其聖而必師之求况學者而否焉有不終于莫解其惑者哉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其可怪也歟 二段即師道之僅存于世者反覆曉折見不當拘于時也 上愚益愚統言惑之不解此二段中恥焉惑矣未見其明智反不及就拘于時一節斷之
  則羣聚而笑之 拘于時下落
  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 應無少長
  位卑則足羞二句 應無貴賤有下句道理方稳足聖人無常師如是而已 又舉孔氏以實之能行古道之準學者惟道所在而無常師則道業兼該可以至聖無不通之域不當以為可恥
  進學解 有輕世肆志之意然怨而不怒亦無媿詞業進于勤 對學與文
  行成于思 對言與行
  葢有幸而獲選 此句伏解
  孰云多而不揚 此句開觧
  諸生業患不能精四句 不明不公在側靣反㸃先生口不絶吟於六藝之文可謂勤矣 此段是學觝排異端可謂有勞矣 此段是言
  沈浸濃郁可謂閎其中而肆其外矣 此段是文下逮莊騷四句 上則其所規模此自謂直與之並者也
  少始知學可謂成矣 此段是行 以上四段發明多字
  左右具宜 請以三千人入蔡自取元濟及折王庭凑非具宜乎
  昔者孟軻好辯其遇于世何如也 得為孟荀後何待於世自解亦自慰也
  今先生學雖勤而不繇其統四句 收前四段
  此非其幸歟 應轉
  動而得謗名亦隨之 不遇者名髙則不公不明之失重矣妙有含蓄
  是所謂詰匠氏之不以杙為楹末 就匠氏醫師反収暗用四段配前學文言行妙在錯綜無迹
  守戒 似為董晉鎮宣武而作汴居淄靑淮蔡之中南北二㓂所窺伺所謂介于屈强也幕中之辨反以為叛其斯文之謂歟 知備隣道則知所以制禦叛亂將卒者必有先事之圖矣身處軍中又有難于盡言者故雖設兩喻下皆就隣道戒之而以乘其便暗藏一半諸侯之於天子三句 故相出鎮而僅同于不侵不叛之臣豈所以報天子哉
  知猛獸之為害 此隣道之吞噬於外者
  知穿窬之為盗 此叛將之窺伺於内者
  介於屈强之間 汴之南則蔡北則鄆所謂屈强之間也
  而王公大人反不能焉 謂董晉
  葢以謂不足為而不為耳 晉輩材力既不足又不先事而思一旦有變其不為鹿之見殺于豹者鮮矣公云不足為者稍遜其詞耳
  冀天下之有事以乘吾之便 便者内變作而外侮乘之也
  賁育之不戒四句 材力足而不戒者如是下喻又見陸長源以下皆不足用晉死而公亟行見之早矣然則如之何而備之曰在得人 得人豈倉卒可圖先事而思莫急于此矣 雖為董晉言之然亦未見有將佐無人而可以成功者
  圬者王承福傳 借題諷刺學楊朱之道一段正行文變滅不測處腐生則以為非昌黎不能衷之大道矣圬之為技賤且勞者也 直敘起
  其色若自得者聴其言約而盡 先伏中間主意以下皆述其言
  任有小大六句 先一挈
  取其直雖勞無愧 發明自得
  嘻吾操鏝以入富貴之家有年矣或曰死而歸之官也 議論中間夾此幾句敘事行文方不直
  又曰功大者其所以自奉也博雖聖者不可能也翦作兩段 此段是諷當世之人本不足以畜妻子而紛然智小謀大明殃禍皆所自致也
  葢賢者也 此句正
  然吾有譏焉 此句反
  謂其自為也過多其肯勞其心以為人乎哉 此段迂其㫖晦其辭欲擒故縱也
  雖然其賢於世之患不得之而患失之者其亦逺矣収拾中間 世得云以䘮其身應獨善其身句
  後漢三賢贊三首 贊後漢人即用後漢文體 體似古樂府祠洛陽令王君哥
  王符為鄉人所輕 本傳安定俗鄙庶孽而符無外家為鄉人所賤
  述赦之篇三句 潜夫論本傳著其五篇曰貴志曰浮侈曰實貢曰愛日曰述赦述赦尤善可以革古今之通弊故公獨取之
  仲長統 三句一韻
  論説古今三句 本傳簡撮其畧載者三篇曰理亂曰損益曰法誡昌言確切為勝潜夫論也
  稱其文章 注文章方云考本傳當作才章按唐人大抵謂詞賦為文章作才章乃合
  諱辯 此易辯之事故不難於辯論之長而美在深厚愈與李賀書 注李上方有進士二字非是按唐時能為詩賦應舉者皆稱進士方本不為非但無之句法較簡健
  律曰二名不偏諱為犯嫌名律乎 引律以明其無罪 但言晉本不當諱况又其嫌乎
  父名晉肅子不得為人乎 二十字詞氣不類公文杭本無之是也况又非律非經夾和在此亦錯雜無序周公作詩不諱曾子不諱昔 引經以明其是非二名嫌名意雙頂來然當時執以責賀者乃嫌名也故辯嫌名尤詳
  周之時有騏期將不諱其嫌者乎 但有不諱一層波瀾便狹妙在將諱字對靣縱開與前段文法一様漢諱武帝名徹為通四句 上下俱從不諱翻到諱此從諱翻到不諱變換 史記天官書氣來卑而偱車通者是車轍之轍亦甞諱之漢志作車道則通字傳冩之訛 治字髙宗諱公多犯之時已祧也
  今上章及詔不聞諱滸勢秉機也 又旁引典故以見當世亦無有行之者
  乃不敢言諭及機以為觸犯 諭是嫌名機是二名之嫌仍有兩層宻甚
  今考之於經質之於律 先經後律理當然也前半先舉律者承上得罪言之也與下文先曾參語勢一也不務行曾參周公孔子之行三句 安溪云此處承上事父母説故先曾參以下泛論故先周孔韓文之不茍如此
  夫周公孔子曾參卒不可勝末 只用反掉截然而止推辨中有餘味
  訟風伯 厚齋云曹子建詰咎文假天帝之命以詰風伯雨師公訟風伯葢本於此
  伯夷訟士之特立獨行三句 聖一層
  信道篤而自知明者也 智一層
  一家非之力行而不惑者寡矣則千百年乃一人已耳 總上二層
  昭乎日月不足為容也 六語訟 昭乎句以知言崒乎句以行言巍乎句以知行之極言
  夫豈有求而為哉 應適於義句 張南軒無所為而為之謂義葢出於此
  彼獨非聖人而自是如此 應未有非之者也句 言非武王周公之所為而自以為是
  夫聖人乃萬世之標凖也 聖人二字從武王周公聖也生下
  余故曰亘萬世而不顧者也 結特立獨行 聖人萬世之標準彼非聖人是不顧萬世矣
  子産不毁鄉校頌謗者使監 世得云監字乃閉口音不知公何以同言用
  釋言吾時在翰林三句 與後李公闗照 唐時翰林學士不接賔客此一証
  人莫不自知 以下轉
  夫敖雖㐫徳 從敖字又轉
  若夫狂惑䘮心之人 又轉
  愈也不狂不愚愈何懼而慎 獨抽此數語變化亦明白易曉
  又曰亂之初生則有時而信之矣 見其失不獨在讒者而在三公自近之也
  夫聰明則聴視不惑三句 上規之此進之
  彼讒人者孰敢進而為讒哉亦莫之聴矣 將逺佞人穿入信讒中 孰敢為讒承公正雖進莫聴承聰明敦大
  前之謗我於宰相者四句 合穿
  今二公合處而㑹吾乃今知免矣 言及必曰緣上思字來 結法竒絶仰青雲覩白日却在重陰積霧中張中丞傳後叙開門納廵三句 上一句是無疑下二句是無忌
  逺誠畏死而謂逺之賢而為之邪 只就能守上反復明其不畏死
  當二公之初守也其誰之功也 此一段就翰所論而暢其説 蔽遮江淮則租税得通可資以成中興之業故以天下不亡為二臣之力則文無一虛語
  當是時棄城而圖存者設滛辭而助之攻也 世得云此數語暗渡下賀蘭史記列傳過接處多有此法過泗州船上人猶指以相語 添毫法
  籍時尚小粗問廵逺事不能細也 夾此句錯綜生動嵩從廵久亦不見廵常讀書也 添毫法
  廵怒鬚髯輒張 再一寫生動
  逺寛厚長者死時年四十九 世得云寛厚二句應無所疑忌呼廵為兄應處其下故敘逺死即互見廵年以收應與廵俱守死句
  燕喜亭記 題固記其名文是當行家語得其翦裁之法雖叅入議論仍不礙記事體矣
  大原王宏中在連州 突起伏後半追敘
  斬茅而嘉樹列二句 地藏
  出者突然成邱四句 天作
  旣成愈請名之頌也 此段敘致特有古意非公無此 世得云皆伏有宏中之德意按此評旣使前後闗鍵分明又頌字乃美盛德之形容正總攝得此一段其非衍文明矣攷異疑頌字是衍文 燕喜二字非狀景物故并上排臚復就命名上指敘
  於是州民之老以遺其人乎 恐一徃議多於敘故夾此段虛景在中間
  宏中自吏部郎飫聞而厭見也 前半自邱而亭層折甚多追叙此段文勢方配
  今其意乃若不足 然則是樂之也
  智者樂水二句 兩樂字闗合喜字
  智以謀之四句 終上頌字之意
  吾知其去是而羽儀於天朝也不逺矣 收轉自吏部貶秩
  遂刻石以記 以作記收一語不溢
  徐泗濠三州節度掌書記𠫊石記 掌書記無封疆之責三州之故非所宜書從使節之能文發意自不可移别處澹寫必切要無陳言
  元戎整齊三軍之士至莫宜居之 數千年中兼之者幾人
  茍其帥之不文 反影
  厯十一年而掌書記者三人 此句見相得
  後之人茍未知南陽公之文章魚川泳而鳥雲飛也俱是空際生出公之教人自為不獨造語也 蔚乎
  相章四語濃淡相叅更有情味
  畫記騎而立者五人而莫有同者焉 此段人 騎而立是形狀五人是數
  馬大者九匹皆曲極其妙 此段物 晁无咎蓮社圖記本此意為之
  藍田縣丞𠫊壁記 極意摹冩見其流失非一日旣為斯立發其憤懣亦望為政者聞之使無失其官守也鉗以左手三句 細瑣如畵
  丞濡筆占位 更細 濡從苑本改
  諺數慢必曰丞 又著此語伏後故字
  丞之設豈端使然哉 應於一邑無不當問即反呼故字
  一躡故跡 書名之意寄喟於躡故迹故一篇皆從此感慨非恐其名氏之將湮也
  悉書前任人名氏 皆不得施用者也
  余方有公事子姑去 以不問一事反結跌宕 殊有簡兮詩人之意
  新修滕王閣記 切新修切王公切袁州刺史作記愈少時願莫之遂 凌空而起便是新修發端又不著迹 走筆書大意自是超妙絶倫其胸次要無㸃塵也
  而滕王閣獨為第一 直入
  及得三王所為序賦記等 併闗㑹宏中𦂳甚
  春生秋殺陽開陰閉 魁宏 八字非此老無此心胸令修於庭戸數日之間二句 兼之以頌却於不得造觀中㸃出都化雲烟了無痕迹
  吾雖欲出意見三句 斷續穿漏
  前公為從事此邦實書在壁 照應文辭句以前一層儭新修 前後以此為闗鎻中間又一提醒
  於是棟楹樑桷板檻之腐黑撓折者六句 新修記無侈無廢二句極造語之妙
  其江山之好尚能為公賦之 照應臨觀之美句以後一層儭作記 老少二字首尾闗鍵 搖曵不盡進士䇿問十三首第七首以至於吳蜀魏 吳先蜀魏豈以其獨後亡歟
  爭臣論 將進陽子以聖賢之用心而非徒詆訐為名髙以故其言藹如也
  居於晉之鄙 注城徙居陜州夏縣按實錄不載徙居事栁子遺愛碣家於北平隠於條山乃滄州一土阜非晉鄙也
  夫不以所居之時不一而所蹈之徳不同也 發明不可恒貞破上如在野孟子所謂禹稷顔回同道
  若蠱之上九而尤不終無也 并將對靣一層説透道理八靣員足亦無可躱閃矣 志不可則是蠱尤不終無是蹇
  忽焉不加喜戚於其心 與後畏天閔人相反
  問其官至固如是乎哉 學管仲得君如彼文法且吾聞之有官守者不得其職則去 一轉
  陽子將為祿仕乎 是或一道也 又轉出去與辭兩層却從上段中問其官祿二句生下
  亦不敢曠其職 不敢二字就一節上明其用心夫陽子之用心亦若此者 從上不加喜戚于其心來滋所謂惑者矣 非特曠官而且越分非特無功而且有罪
  夫陽子本以布衣熙鴻號于無窮也 此段發揮争臣二字更快 又洗發對靣使人知一層義理此無曠官之刺居位而使人隨時得以薰其徳者亦從上恒貞則凶來
  且陽子之心將使君人者惡聞其過乎是啟之也 又破其招君過為名一層深推其用心之謬以見其未為無尤也
  何子過之深也 言不當刻論其用心
  自古聖人賢士皆非有求于聞用也 以上既與明辨其職守以下又極論其不得為有道之士
  閔其時之不平誠畏天命而悲人窮也 此則聖賢之用心所謂有道之實而望陽子以改而從之者也閔字暗顧用心
  聖賢者時人之耳目也四句 似荀楊語 此即原人大意
  且陽子之不賢 三段三且字皆進一歩
  惡得自暇逸乎哉 終前髙不事之心
  好盡言以招人過 招人過與招君過暗對
  君子居其位則思死其官 此句雙闗陽子
  我將以明道也二句 作者本趣如此所以異于小丈夫也
  傳曰惟善人能受盡言末 應第四問就作掉尾應轉起處極有神力 仍不絶其為善人方是責善非訐直也
  禘祫議 世得云此文或疑不言禘祫之後獻懿二主應藏何處不知上文第一條議者已見獻懿之主藏于夾室矣今所當定者應祭不應祭非疑藏主之所也旣曰禘祫之時宜正獻祖東向之位則不禘祫時藏主仍在夾室而不當毁瘞及别立廟可見矣
  自魏晉以降始有毁瘞之議 毁瘞之議乃自漢始比于伸孫之尊廢祖之祭不亦順乎 注韓公本意云云按韓公未甞議以獻祖為始祖而景皇帝不當居東向之位四時之享皆壓于獻祖又安得云所屈之祭至少所伸之祭至多乎考異曲為此説以為牽合熙寜廟議之地爾 注又云則唯懿祖不與按獻祖亦不與也注又云室自為尊不相降厭按如此則所伸者不獨
  景皇帝而已
  省試顔子不貳過論不貳者葢能止之于始萌四句安溪云此論邵子以為過許然觀易繫所引則恐韓論誠不為過
  擇乎中庸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不失之矣 正應擇善而固執
  顔氏之子其殆庶幾乎言猶未至也 正應不貳之于言行
  于是居陋巷以致其誠竟莫之致 陋巷六句是立志高堅二句是致知任重道逺是力行
  太學生何蕃傳 不從朱泚乃其行義之尤大者留在最後自見輕重今人必入手獨舉此立論則反似節取一事而惜其不遇處反味短矣
  以之升於禮部 謂舉進士也
  蕃正色叱之二句 是誠可書矣
  兹非其勇歟 仁勇從問答中分見敘致不直 其仁則所施有限勇其大節故特表之惜乎以下又歎其仁之可僅于或之云也

  義門讀書記卷三十一



  欽定四庫全書
  義門讀書記卷三十二
  翰林院侍讀學士何焯撰
  昌黎集書 序
  重答張籍書 其原出于孟子 此是初識張籍時時年三十許耳此時盛尊揚雄其後謂其大醇小疵則退之之學進矣末年乃謂軻之死不得其傳及答孟簡書中不數况雄諸子又一詣也
  昔者聖人之作春秋也書於吾何有 此段言著書闢佛恐有患害
  吾豈敢昌言排之哉 一層不敢為書
  下乃公卿輔相 句法
  夫子聖人也故余所以不敢也 二段言著書之難向使獨言之而獨書之二句 二層言書非獨為所能傳
  非所以朝令而夕禁也 三層言不可以易為
  及乎夫子未久也 對六百餘年
  其為也易三句 即帶轉上三層
  然觀古人得其時而行乎後世者也 此轉筆力尤曲折馳騁
  今吾之得吾志吾子何戚戚于吾所為哉 此段言書可以不必著
  竢五六十為之未失也 四層即為書亦不必遽其行道其為書其化今其傳後必有在矣 激昂 末後二段俱穿入道字應前可至于道句
  答竇秀才書 其誠有志于道者耶抑其名也故姑為是言以謝之
  上李尚書書 促促少味
  賀徐州張僕射白兎狀 唐人好言祥瑞類表中若此者多不足為公稱也
  答尉遲生書 固非公不能言
  體不備四句 兼及其外
  若獨有愛於是末 結得澹宕
  至鄧州北寄上襄陽于相公書 苻載寄于尚書書云恭覩製作約數十篇高格侔山嶽迅勢儗波濤邁氣薄雲霄逺思躡鴛鴻當世翰墨都無此手臓腑怳怳至今悸動斯可謂煥乎文章也其造語去公逺矣孰謂少有慚者遂非越俗耶
  然且云爾者不為僭越也 言外有裁之之意贊王公之能以下兠轉前半仍渾然不露
  上宰相書 為宰相者各宜書一通於座右未可以後進求知常語視之也 須具絶大心胸讀之此中真有海涵地負之勢 其文溫醇有涵養深粹之功
  樂育材也 此樂字下之所以為心
  君子之于人也旣長育之而于其才無所遺焉 總收上數章詩意
  樂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此樂字上之所以為心此皆聖人賢士之所極言至論古今之所宜法者也總收詩孟子
  然則孰能長育天下之人材四句 又總承詩孟子兩段引已意 秦漢以來廟堂久不聞此高言
  錢榖甲兵之問不至於廟堂 不似徳宗時
  論道經邦之暇二句 援經術陳世事自然正大剴切今有人生二十八年矣教育之使成材其亦可矣此層應上長育
  抑邪與正二句 抑邪承楊墨釋老與正承聖人之道妖淫諛佞譸張之説 妖淫對怪竒諛佞對感激譸張對怨懟
  四舉于禮部乃一得 子厚亦自云四進而後獲九品之位其可望二句 轉移無迹
  一夫不獲其所 對微草
  洪範曰凡厥庶民是皆與善之辭也 此層應爵命寵貴之即長育之實也 從諸經相表裏處推明職分當為之實乃非徒攀援求進也
  抑又聞古之人有自進者四句 此一引更宻 自進對徃告不逆對長育
  抑又聞上之設官制禄以濟其不足者耳 將徃告一靣義理説得光明俊偉惟公可以無慙此言 已之所餘本上積二十年之所學
  然則上之于求人二句 求人是樂得英才求位是樂育才
  不必讓其自舉也 讓責讓也
  抑又聞上之化下得其道于于焉而來矣 此應浮沉皆載于才無所遺焉乃長育之所施及也以沉者况遺逸之士
  固自以其身不能與時從順俯仰故甘心自絶而不悔焉 朱子亦謂隠者皆帶性負氣之人
  而方聞國家之仕進者然後得從下士之列 即鎻第一段
  雖有化俗之方安邊之畫 推有餘濟不足之意今若聞有以書進宰相而求仕者宰相不辱焉而薦之天子而爵命之 即鎻第二段
  必且洋洋焉動其心 是心美之
  考古君子相其君之道 收上之道
  庶天下之行道者知所歸焉 收下之道併推有餘濟不足等語
  後十九日復上書 文勢如奔湍激箭所謂情隘詞蹙也與第一書氣貌迥異故是神竒
  以求畢其説 就前書不獲其所意更切望之十有九日不得命則宰相之不能及逺可見故不復及山林遺逸之云也
  其勢誠急二句 上句束求者下句束救者
  愈之彊學力行有年矣愚不惟道之險夷行且不息上句本前書積二十年下句本前書行道句
  有來言于閤下者閣下且以為仁人乎哉 到難轉身處忽用反照収上二句瀠洄反復又變出一層愈婉愈迫 有可救之道本前書中古君子之道
  如時不可何 時字對前書中古字
  固在上位者之為耳 先深一層
  與今豈異時哉 非無時
  况在宰相吾君所尊敬者 又未甞不可
  或取于盜二句 復自顧才能句
  情隘辭蹙 果然
  後廿九日復上書 就前書自進而不逆意更顯責焉末段言其不唯無望于浮沉皆載方且驅自進而歸山林豈不重失天下士之心也 此書自古之士以下非常人所見 察其所以而去就之并非若第二書中猶謂其必舉特責其待命四十餘日直置之不聞而已故末段中皆申明所由自進之亟有不得已者其不逆以否則固聴之豈屑屑蘄得一官哉
  天下之賢才皆已舉用 從賢才已用打頭説起下一語亦必有賔主
  不唯不賢於周公而已四句 一路頓跌而下如怒濤出峽
  不得于天下之心 小頓 對前天下之心美之意維其如是三句 着此氣愈足勢愈重 無此一勒文勢便有剽而不留之患
  今閣下為輔相亦近耳 跌落有力 長史云先安放此句下靣便儘暢説人可不恨
  今雖不能如周公吐哺握髪 頌周公更深一層責時相反寛一歩激切頓挫
  古之士三月不仕則相弔 前是已所得為者不當與古異下是已所不得為者不可與古同以明更無所辭其責也
  然所以重於自進者 自留地歩
  舎乎此則夷狄矣足數及門而不知止焉 言至此則第二書之情隘辭蹙亦不為過矣 與第一書行道者知所歸焉反對第二書恐懼不敢逃遁與前昏愚不知逃遁皆指山林言之
  如有憂天下之心則不能矣 是故孟子韓子同道也寜獨如此而已三句 復有周公之説葢猶終不絶之故寜徃告焉耳收此三句辭氣仍歸於和平非空為罵譏而已惴惴是懼者憂天下之心所廹也
  答崔立之書 題注唐進士禮部旣登第後云云按吏部乃宏詞試耳未即得仕非不許其入仕也公迄不預宏詞選遂從董晉於藩幕 來書葢有戒其崛强惜其冷落之意其為不知公也甚矣前後作兩段分析却將崔書㸃在中間文勢妙有斷續 自覺激昻磊落僕始年十六七時余亦無甚愧焉 此段先敘失所操持辱至再三
  以為人之仕者皆為人耳 為人致君澤民也
  夫所謂博學者而為之憂樂哉 此一段先辯明必竢工人之剖然後見知于天下二句明已之道非可决得失于一夫之目斯立不當勸之自卑
  故凡僕之汲汲於進者足下無為為我戚戚也 此一段辯兩刖不為病二句明已宏詞再試特逰戲以求禄若其道甚大不可遽謂其再獻再刖待之甚淺葢欲以同吾之所樂於人耳 為人
  今足下乃復比之獻玉者且無使勍者再尅 將來書敘在中間文勢便不直此昔人所謂斷續也
  又所謂勍者果誰哉 勍者句只輕帶
  無以發吾之狂言 應發余句
  答李翊書 書中前後兩段分明便有知言飬氣二事在韓子於斯文其原過他賢逺矣 安溪云蘄至于古之立言是立志戞戞其難汨汨然來兩段如孟子所云知言而根却帶立志故中云非聖人之志不敢存浩乎沛然至高下咸宜如孟子所云養氣而根又却帶著知言故云懼其雜也平心而察之要之韓子所云養氣亦同歸于立言故又云氣盛則言與聲皆宜然皆非無志者所能也故仍收到立志上而朂之以當志乎古又嘉其不志乎利也按此一段非凡所見
  仁義之人其言藹如也 仁義是茂沃藹如是遂曄不自知其至猶未也 欲言已用力之艱而先作謙詞學之二十餘年矣 無望其速成
  始者非三漢兩代之書不敢觀 膏沃伏下書詩非聖人之志不敢存 根茂伏下仁義 此是工夫故漸進
  惟陳言之務去 先去其甚駁者
  然後識古書之正偽 此真字宋人避諱改之也而務去之 又去其未醇者
  其觀于人也笑之則以喜四句 無誘于勢利
  吾又懼其雜也 并去其小疵 揚子或曰𤣥何為曰為仁義曰孰不為仁孰不為義曰勿雜也而已矣其皆醇也然後肆焉 揚子聖人肆筆而成書
  不可以不養也 養其根加其膏
  行之乎仁義之途二句 上句貼根下句貼膏
  終吾身而已矣 此是原本故終身以之
  氣盛則言之短長與聲之髙下者皆宜 氣盛者茂遂也言與聲皆宜者沃曄
  其敢自謂幾于成乎 此句掉轉至猶未也結過自己其用于人也奚取焉 又應取于人非古之道以堅其志
  處心有道五句 此即所謂道徳之歸而不徒外之文者
  如是者其亦足樂乎其無足樂也 婉轉有深味有志乎古希矣 應生之志
  亟稱其人所以勸之 恐其以遺乎今見沮故亟稱以勸之
  不志乎利 此利字不過對取于人説若以自用于人也奚取焉以下為應無誘于勢利而以學之二十餘年以下為無望其速成則意脈反不融貫矣不可用㡬于
  成成字     志於利二字粘定作照應上二句也幾於成亦不過前至猶未也之意
  代張籍與李浙東書 李浙東英華作李遜 亦乞食之文然頗冩得激昻頓挫 頗儗戰國䇿就盲不盲兩層翻出無限起伏
  惟閤下心事犖犖 與其心能别是非句相對
  無所能人六句 先以道自明當惜 心中平生所知見即古人之道也嫌于夸毘故反以中丞言之
  浙水東七州不當計其盲與不盲也 此段從不盲者反襯
  當今盲心者皆是 又變出一層
  籍又善于古詩 復以藝動之憐 古詩則又古道之末也
  夫盲者業專于藝必 故樂工皆盲 注諸本專字在必字下今從文苑必字下缺一字疑是精字按從諸本亦得 此段從盲者襯出
  與李翺書 習之當責之以失其所從故以無所資為解且言雖之京師亦安得知已者而從以深悲已之不遇且并以悲李也 挫頓徃復兼有李之文態
  持僕所守其安能有以合乎 徐府固非相知京師亦安得知已所謂不酌時人待我之情也
  今而思之四句 先言京城亦無可樂與後一段對照非旅食久不知其悲
  内無所資外無所從終安所為乎 將無所資穿入無知已中 帶上總束
  今天下之人有如子者乎無也 所謂以子待我之意望時人 公之寄身從事幕府不入京師徒以徳宗昏惑信用讒慝諛佞之人無可為者然難以顯言故但言不相忌者少偏以不能下達見意自堯舜以來二句正見當待明天子也深得聖經微而顯之妙
  子獨安能使我潔淸不汚二句 帶起下一段
  僕于此豈以為大相知乎 非真為得所從
  將亦有所病而求息于此也 徒以舍之不可挈之不可聊資其禄耳
  及之而後知履之而後難耳 知此者讀此文未有不涕下矣
  孔子稱顔回一簞食其不亦難乎 又觧潔淸二句顔子雖上無明天子與公同而獨能潔淸不汚處其
  所可樂則與公異
  子之聞我言亦悲矣 收悲我
  子亦慎其所之哉 收自責自悲
  故專使馳此𠉀足下意 𠉀其意
  并以自解 解其言
  上張僕射書寅而入盡辰而退申而入中酉而退 此古者朝夕之義仍非越分以自高也
  與于襄陽書 兩存地歩不失輕重乞索書之最出拔者
  未甞干之四句 結上生下
  豈愈所謂其人哉 不説煞方起得未聞二字
  愈今者惟朝夕芻米僕賃之資是急二句 只此正説如曰吾志存乎立功五句 都用反跌不陋
  世之齪齪者二句 顧未甞敢以聞于人
  磊落竒偉之人三句 此一轉仍未甞乞哀更妙于放開
  亦足以知其志之所存 又収到不肯後于恒人與崔羣書 公在張徐州幕下頗不得志故假崔而報此
  僕愚陋無所知曉于吾崔君無所損益也 已非無黒白崔君亦不待明其好惡兩段相承説
  自古賢者少不知造物意竟如何 打轉宜在上位一段為樂天知命四字下落
  無乃所好惡與人異心哉况又時有兼得者耶 身當窮悴彌有此慨然卒不蹈于狷忿此公之所以為高明 歸之于正為前無入不自得樂天知命二句歸宿僕不樂江南官滿便終老嵩下 公之于徐也葢屢形于歎
  與馮宿論文章下筆令人慚及示人則人以為好矣此不可謂之知
  其時桓譚亦以為雄書勝老子 此尚不可謂之知子雲豈止與老子争强而已乎 激昻
  直百世以竢聖人而不惑二句 此則文之至知之極也
  一二年業之庶幾乎至也 昔人之少也于經史無所不通又得如公者而從之故可業之一二年而至未可為今之少致力遽自足者藉口也
  然閔其棄俗尚三句 此䇿其退而誘其進之詞非感憤也
  與祠部陸員外書 題注貞元十八年中書舎人權徳輿典貢舉云云按以退之之賢所薦十人而僅舉其四侯雲長則又陸所自知也然則謂陸歙州之果能好賢樂善歟抑權文公之于陸非相知深歟吾未解也 末云宜當是時皆争為韓門弟子也按然則韓門弟子皆慕勢而來者耶何言之陋也其斯為廖瑩中歟 韓門弟子語本李肇國史補
  與鳯翔邢尚書書 論卑而文無向背徃來之勢何故不刋去之 亦學孟子而所得尚淺
  功業逐日以新八句 此等是學王襃
  愈見天下之竹帛四句 稍陋
  前古之興亡四句 對功業聲名一邊説 此皆為文本根
  常以天下之安危在邊 當觀其所處之時
  為人求薦書 靣目似戰國策命意則左氏之善為説詞者也公文真難為狀 前伯樂匠石雙起後却只説伯樂古人文字不拘如此
  及至匠石遇之而不睨二句 影過從前不知一靣是結句始字之根
  以某在公之宇下非一日 伏始字
  是生於匠石之園五句 本是親厚之人反不能知已却如此宛轉説入柔而不犯絞而婉矣 于是而不得句應前又變
  若某等比咸得以薦聞 見其無愧
  是以冐進其説以累於執事 結句終字之根
  亦不自量已 在不知己之前不得不自謙一語為之地
  應科目時與人書 應科目是已舉進士及第人非布衣隠逸仕進無階者比故謂已在池之濵江之濆但未及水耳 世得云怪物者士也得水不得水者窮達也有力者援引也劈頭便分三柱以下復應三段哀之命也結庸詎知數句不哀之命也結熟視無覩數句知其在命而且鳴號又回䕶寜樂泥沙而不乞憐意要之亦命也見已之出處制之于天仍自負是怪物之意 難于致詞則托物為喻此詩人比興之道也直道正意醜不可耐晚唐四六啟是已
  天池之濱三句 開口即切應科目時 龍為水之怪見國語
  葢尋常尺寸之間耳三句 即起運轉之易從上濱字濆字生下
  然是物也非我之志也 此一段若引咎若歎息公卿之不先下人將從前安頓得好 揺尾乞憐此常鱗凡介也能
  其死其生固不可知也 起下以鳴號卜興廢
  聊試仰首一鳴號焉 此句斟酌雖告以窮仍與揺尾者異
  其不哀之命也 生平之志固在
  知其在命而且鳴號者亦命也 所以觀吾道廢興之機故曰亦命也
  愈今者實有類于是 今者謂應科目類是謂在濱濆答劉正夫書 題注豈正夫即嵒夫耶按正夫疑即端夫
  未及文章深旨要且教之自為 安溪云唯其是則真所謂布帛之華菽粟之味矣又曰必有以異于物而非常物者然後為異而可珍愛前後義理未免有幾微牴牾之處若孔孟之言必無此病
  而愈獨不幸有接後輩名 謂其抗顔為師
  惟其是爾 其皆醇也而後肆所謂是也
  非固開其為此二句 以下反復辨此
  夫百物朝夕所見者夫文豈異于是乎 此段言求其是不得不異于今不異乎今必無以幾于是 所謂異者其是者也所謂是者師古聖賢人之意者也古聖賢用功不深其何以得之韓子于答李翊書也葢語焉而詳
  若皆與世浮沉四句 雖非禁其為彼然不得不異乎時尚矣
  然其所珍愛者二句 又一瀠洄正喻皆一意翻作兩層
  今後進之為文必其能者也 即上一段中兩層意反復申言之 雖未必能即是亦必自異于今始要之其卒至于是者必歸之異于今者
  與孟尚書書 安溪云佛骨表其所言于廷者耳此是欲流傳學者之書故拔本塞源争辨千古道術之歸反復剴切無復餘恨自江都河汾之書鮮足以比儗者何况諸子 理明氣暢 此文真是如潮
  非崇信其法二句 因孟簡之言故云
  孔子云邱之禱久矣以求福利也 進無所據詩不云乎不為利疚 求福不回句結上不為威惕句起下
  假如釋氏能與人為禍祟作威福于其間哉 退無所據
  且愈不助釋氏而排之者其亦有説 以上辨與大顛徃來非求福以下申已不信奉釋氏素所自任者重夫楊墨行正道廢以為功不在禹下者為此也 此段正為于斯時起夲
  始除挾書之律 惠帝四年已除挾書之律此句從上文順勢説下不及照顧耳
  二帝三王羣聖人之道于是大壞 對上聖人之道不明句
  其禍出于楊墨肆行而莫之禁故也 呌得醒 應轉楊墨交亂
  空言無施 應能言距楊墨
  其大經大法三句 應倫斁道壊
  則皆服左衽而言侏離矣 應上夷狄禽獸
  故愈常推尊孟子 呌得醒
  以為功不在禹下者為此也 應上聖人之徒
  漢氏已來以從于邪也 此段發明已之于釋氏不得不排之故
  釋老之害四句 紐得𦂳
  孟子不能救之于未亡之前莫之救以死也 筆筆折 説得極孤危轉有光燄
  天地鬼神六句 信奉釋氏則反得罪于天地鬼神矣併反照到福利一靣極宻 迴抱到近少信奉釋氏前後紐得𦂳
  與鄂州栁中丞書又一首 字字着實 觀昌黎議禮制譚兵農刑律等文稽古而不迂適時而不詭經術純明非諸子修詞者所及
  送陸歙州詩序先一州而後天下二句 此處不説盡留天子有詔句在詩中結出
  天子有詔 時宰吾無望焉庶幾悟而追者天子乎按權文公送陸公佐序當日似以直道不為時宰所容者此言豈吾君吾相之心哉反言之也末言天子有詔以見非徳宗本意欲棄之外而仍望其獨斷于心耳送孟東野序 只説文章如何闗係便有酸氣旁見側出突兀崢嶸 鳴字句法雖學攷工然波瀾要似莊子其在唐虞咎陶禹其善鳴者也 在上
  䕫弗能以文辭鳴 又自為波瀾
  周之衰孔子之徒鳴之 在下
  其他浸淫乎漢氏矣 其他葢以雜文言之
  李翺張籍其尤也 又入二子前半千波萬嶂不容此處太平也
  三子者之鳴信善矣 結過前半
  抑不知天將和其聲而使鳴國家之盛耶 以下始因其不釋然而解之
  其在上也奚以喜二句 一賓一主 三子之上下繫國家之盛衰却説得蘊藉不流于夸毗又藏過棄才則國家之盛可卜極得體但吾終疑不得其平四字與聖賢之善鳴及鳴國家之盛處終不能包含此韓子之文尚未與經為一耳
  送許郢州序 忠告善道亦六經孔氏之詞 諷刺之辭却語語平恕藹如也 變化如龍味亦炙之愈出善為説辭長于諷諭本是不恤民命却只諷他不通下情妙甚
  愈嘗以書自通於于公足下之言是也 一方連率不容率爾獻規從平昔相知發端乃得進言之體是非忠乎君而樂乎善二句 引入
  情已至而事不從二句 動之以誠信
  為刺史者恒私于其民 妙于語言從刺史説起善為于公地
  繇是刺史不安其官其不去為盗也亦幸矣 數語側重觀察以致意 長史云不安其官是重民命而輕位若不得政則為害無窮矣用筆極有輕重
  誠使刺史不私于其民未之有也 復兩平 賓主雙行方是道刺史之事以為于公贈説得刺史與有責焉為之分謗則道之易入
  其前之言者四句 紐合
  縣之于州猶州之于府也 紐合
  有以事乎上其誰能信之 此一段又就刺史本分言之不失文章賔主諷諭又不覺 長史云正是敲擊于公戒許公無效尤也併規郢州乃不使連帥無施靣目
  不以頌而以規 規字扯于公在内
  送竇從事序連山隔其陰鉅海敵其陽 注一作歊按隔是嶺之勢歊是海之氣對旣工而句尤有力若敵字何味之有方説引横擿者亦非
  瀕海之饒固加于初 風氣正則生齒盛生齒盛則地力可盡故其饒有加
  上巳日燕太學聴彈琹詩序與衆樂之之為樂 上已樂而不失其正 彈琹
  皆充然若有得也 收足聴字
  送齊曍下第序 題注暭或作曎按暭與曎乃一字也崧卿不通小學其陋至此又苑本亦注云一作曎非周益公亦不講小學也 左國之文最為雄直
  有内媿之名 世得云謂雖得公忠之名而可媿也為人嚮道者 注以方從閣苑以人為仁殊無文理按作為仁本自文從字順若以通榜為嚮道此何理哉生于私其親四句 私其親植黨者也私其身避嫌者也以已之不直通上下言
  非百年必世不可得而化也 此責之在上者
  非知命不惑不可得而改也 此責之在下者
  公無私者也 將此句位置中間一索皆穿
  送李愿歸盤谷序 其中稍有六朝餘習者少作故也化議為序歸字送字渾然融釋其中創變一體
  太行之陽有盤谷隠者之所盤旋 先叙盤谷愿之言曰 以兩或曰愿之言曰為之歌曰作章法吾非惡此而逃之 此句中反帶歸盤谷勢方不懈不可幸而致也 幸而致并起後一段
  窮居而野處孰若無憂于其心 總只無不足兮奚所望意
  我則行之 正落歸字
  伺𠉀于公卿之門老死而後止者 此不遇而求遇者加此一段見不歸不可
  徼倖于萬一 對有命句
  其于為人賢不肖何如也 有非逃之則行之二句故只如此虛結
  可以稼 應土肥
  可濯可沿 濯古與櫂通漢書水衡有輯濯丞音直孝反 應泉甘
  誰争子所 應居民鮮少
  𥥆而深 是谷
  繚而曲 是盤
  無不足兮奚所望 中一段
  膏吾車兮秣吾馬 送字餘音
  從子于盤兮二句 收出送字透過一歩
  送董邵南序 無限曲折忠厚之至視争臣論徳加進矣 南部新書貞元中仕進道塞奏請難行東省數月閉門南臺惟一御史令狐楚為桂府白身判官七八年奏官不下由是兩河競辟才雋抱器之士徃徃歸之用為謀主日以恣橫元和以來始進用有序公此文正從事汴徐二府時作董生之去遊河北葢有以也 隋書地理志冀幽俗重氣俠好結朋黨其相赴生死亦出于仁義故班志述其土俗悲歌慷慨椎剽掘冡亦自古之所患焉發端議論亦從此出
  茍慕義强仁者皆愛惜焉 此句見中朝未必終無知已
  矧燕趙之士出乎其性者哉 性下當有情字猶今諺云脾胃也
  然吾甞聞風俗與化移易 暗伏明天子
  吾惡知其今不異于古所云耶 不亦翻然能慕義强仁耶
  為我弔望諸君之墓 此句勉董生 恐其怨朝廷而為藩鎮用故諷以望諸君不敢謀燕之語
  而觀于其市末 此五句勉燕趙之士 燕趙之士猶欲招之使出况董生耶能化其俗則可不然亦可以無徃諷而止之即在言外有無窮之味 樂毅卒于趙冡在邯鄲西弔墓觀市分應燕趙意旣深婉于文章復㸃綴有情所以為國能也
  贈張童子序 題注唐制有童子科按張自以明經舉非童子科如劉晏李泌故事也
  天下之以明二經舉于禮部者 每一大經兼一小經慕回路二子之相請贈與處也 嫌于不請而教故引贈言之義
  送浮屠文暢師序 橫空而入推排衆説又不覺為遠於人情非宋人所及 以浮屠之説凟告浮屠此即陳言也公此文淺言之亦務去陳言而已 此文㑹須味其忠厚誠慤不是虛憍之氣
  在門墻則揮之 此句并對子厚諸人
  浮屠師文暢喜文章 佛學不立語言文字而喜文章此則其志將有以異乎彼也
  惜其無以聖人之道告之者 翻案
  夫文暢浮屠也故樂聞其説而請之 此段打入得妙方不覺為武斷 立説似孟子
  道莫大乎仁義二句 上言二帝三王之道云云而此不逐句疏釋者葢仁義禮樂刑政即其所以行著幽蕃流者也
  施之于天下四句 非無用之虛器又皆為已之實功四語庶乎知道矣
  書之于冊 闗着文字
  今浮屠者孰為而孰傳之耶 只一語含蓄有體若贈以言而詈其師何如不作耶
  夫不知者非其人之罪也 就不知二字瞥然掉轉悦乎故不能即乎新者弱也 破前拘其法而未能入知而不以告人者不信也 有此二句誠懇有味不是强以大言彈壓仁義之人其言藹如可從此二句觀之
  送楊支使序愈在京師時 伏下天朝
  其來而鎮兹土也 注鎮或作領按湖南非節鎮作領為是證以荆潭唱和序可見
  以輔其質 此句綰結宻惟知道者有之
  而流聲實于天朝也 闗合在京師時
  送何堅序何於韓同姓為近 注何氏出周成王母弟唐叔虞後云云按注本姓苑晉字當作音江淮下云江淮間音以韓為何字隨音變遂為何氏
  送廖道士序必蜿蟺扶輿 扶輿字義未詳疑傳冩或誤注引子虛賦非也張揖注謂扶持王之車輿顔注則謂或扶或輿而行耳
  送王秀才序 深厚 安溪云韓詩云名士例須憐麴蘖今其立論如此固知韓子遠矣
  吾旣悲醉鄉之文辭 伏下文字
  而又嘉良臣之烈 伏下行字
  惜乎吾力不能振之 無以使之平其心
  姑與之飲酒 一半在言外
  送王秀才序 安溪云語皆的確 公不云乎學古者非其文辭之謂好其道焉耳因王生為文好舉孟子故以孟子之學所自出者告之不泝其源孟子之文辭不可得而為也
  荀卿之書子弓受易于商瞿 上順敘下倒敘故求觀聖人之道二句 許而堅之
  如又得其船與檝二句 因而進之
  其可量哉 引而不發
  荆潭唱和詩序 非公文之至者然梁權輩不能到也送幽州李端公序 空中結撰及郊一段儀禮也 幽州從事非李相國之子端公或佐他鎮作序者非公皆不可移用一字故歸熙甫謂不切者為陳言
  曰某前年被詔坐必東向 述相國李公言 使者持節南向故東向坐也
  國家失太平如開元時乎 自述答相國之言元年之言殆合矣 收前半段
  其為人佐甚忠 序端公只一筆
  請以愈言為使歸之獻 收後半段 來壽相國歸佐司徒絶不粘題却句句𦂳宻
  送高閑上人序 語甚竒特而意都不可曉或以閑旣未能忘乎名而又從業于無用之法故戲而諷之不得其心而逐其跡二句 名言
  為旭有道 道字術字相對
  解外膠 膠當從苑本作繆若作膠恐于前不膠于心相犯
  則其于書得無象之然乎 注引東坡送參寥詩云云而謂正謂此一段文意也按坡詩豪猛下云細思乃不然真巧非幻影欲令詩語妙無厭空且静静故了羣動空故納萬境正翻此案也
  送殷員外序右庶子韓愈執盞言曰殷大夫 注或作殷侯按唐人唯呼副相曰大夫當作殷侯苑本同送楊少尹序 反復詠歎言婉思深
  于時公卿設供張至赫赫若前日事 詳敘為設影地世常説古今人不相及 下文從此句生出
  遇病不能出 下文從此句生出虛景
  不知楊侯去時而畫與不畫固不論也 此段乃謂恐世之知其美者少也然絶無痕迹 不善作文則此等皆平實直敘無復意味 道旁觀者二句兼諷難退者當因乞身者而有動于中也
  白以為其都少尹 注白或作署按作署為是唐時宰相得自除人也
  古今人同不同未可知也 仍放活
  楊侯始冠三句 反將始仕翻轉相形波瀾更妙指其樹曰四句 亦有一段虛景妙 有此餘波與前相配
  以楊侯不去其鄉為法 主意在此 歸亦何所苦哉此一段又歆動之
  其在斯人歟二句 所見唯一老而已矣
  送石處士序 送石處士與贈石處士不同序已詩與序衆人詩又不同 無限議論都化在敘事中 此篇命意葢因處士之行望重𦙍盡力轉輸使朝廷克成討王承宗之功不可復若盧從史陰與之通而位置有體藏諷諭于不覺
  先生居嵩邙瀍榖之間左右圖書 此一層明石洪非圖利便私之人
  與之語道理燭照數計而龜卜也 此一層明重𦙍能敬信其言而後可以保其禄位 當否成敗即為後祝規伏脈人之髙下亦視此而已
  其肯為某來耶 頓挫
  吾所處地歸輸之塗 眼目在此
  有執爵而言者而私便其身 議論妙有裁翦于送行上更有生色不寂寞也宋人便一片冩去了無風神側重大夫却藏在中間與許郢州序法同
  無務富其家而飢其師 切歸輸
  無甘受佞人而外敬正士 如盧從史之于孔戡此重𦙍前車之鑒
  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 空際結撰
  伯樂一過冀北之野而馬羣遂空 是第二人發端東都固士大夫之冀北也 此句中并暗藏自已自居守河南尹無所禮于其廬 空羣意洗發得淋漓從詩叔于田來 此推明鄭詩之意言之
  無所禮于其廬 此句恰好脱缷出處士之廬句來而東都處士之廬無人焉 上統云士大夫之冀北此句剔清處士之廬方好接出下段
  惟相與將耳 此相字其文則謂留守其意則斥西京政事堂中人也
  愈縻于茲其何能無介然于懷耶 言重𦙍起率任猶能㧞二士于數月之中如公之才宰相乃置之冗㪚冉冉且老為可感耳
  為吾致私怨于盡取也 只如此收仍不露 顧起處𦂳甚
  送鄭尚書序 前半盛稱其任之重以戒勉之而以兩語反復微諷使知所自處 知其為諷愈覺有味猶詩之有楚茨篇也宋人自歐公而外無復得其意矣大府始至諮而後行 發明獨嶺南為大府 先敘四府之事大府文有賔主
  𨽻州之府舶交海中 言任之重于他鎮
  故常薄其征入 下皆控御之術然必以薄其征入為無怨變之本正鄭權對症之藥也
  若嶺南帥得其人五句 承𨽻府之州一段
  外國之貨日至不可勝用 承海外雜國一段故選帥常重于他鎮五句 束得嚴重有力載得前半起勒得住 世得云為羣帥首則須文蠻夷多變則須武逺聞海外則須威風知大體承文可畏承武不但可畏而又可信方有威風而後可以來逺人也
  送鄭十校理詩親交誰不羡 注或作交親按作交親為是指分司吏與留守從事也
  韋侍講盛山十二詩序 十二詩今元白二集皆無之傳者唯韋相及張文昌張葢慕而為者也
  石鼎聯句詩序長頸而高結 攷異云道士之首加冠不作椎結云云按此詩中上為孤髻撑為譏道士語此又以加冠致疑何也
  子為我書 祭侯主簿文云我或為文筆俾子持豕腹漲彭亨 毛傳炰烋猶彭亨也
  詩末 考異云彌字之義又與愈字相類按王肅易賁六五注云失位無應隠處邱園葢𫎇闇之人道徳彌明必有束帛之聘也文中謂隠君子彌明本此


  義門讀書記卷三十二
<子部,雜家類,雜考之屬,義門讀書記>



  欽定四庫全書
  義門讀書記卷三十三
  翰林院侍讀學士何焯撰
  昌黎集碑 誌雜文
  祭田橫墓文 祭舊刻作弔不知誰何改之 此儗弔屈原文不當有墓字
  題哀辭後古之道不茍毁譽於人 此專為孟簡誤信穆𢆯道之語有為太原伎慟怨而歿之謗又以其事不足辨故但自明其不茍譽則毁者之為非實可見矣祭虞部張員外文 篇中注維元和十年月日中書舍人王涯云云按古人於同年不敘爵崔敦詩在韓公之下可以為法
  各以文售永絶心耳 此段是敘情
  廬親之墓以播華問 此段是論徳
  祭河南張員外文來寅其徴 寅或作夤按唐碑寅夘之寅多作夤葢通用字也考異之云贅矣
  祭薛中丞文 似非公文
  祭裴太常文 題注裴之諱字皆不可考按柳子厚有裴墐崇豐二陵集禮後序墐字封叔以太常丞佐杜佑是其人也 篇中注載給事中李逄吉等五人按此則古人朋友皆序齒
  祭栁子厚文 嗟惜子厚只以其文誌墓亦此意若此文明云非我知子矣
  犧尊靑黃二句 謂見用於世為害
  子之中棄二句 謂不用乃造物者使其傳子厚之利也
  祭馬僕射文曾不醉飽以勸酒胾 按此則唐時大僚在輦下無酒食遊戲之㑹
  弔武侍御所畵佛文晢晢兮目存末 漢武李夫人賦不如
  祭十二郎文 杜拾遺誌其姑萬年縣君墓誌曰銘而不韵葢情至無文公似用其例
  告汝十二郎子之靈 舊注郎子是當時語雖不必存亦不可不知也
  吾上有三兄 曰介曰㑹一人失其名
  吾年十九始來京城 以後漸相離
  請歸取其孥 自是長别矣
  施先生墓銘 新唐書啖助傳大厯時助匡質以春秋施士匄以詩仲子陵袁彜韋彤韋茝以禮蔡廣成以易强𫎇以論語皆自名其學而士匄子陵最卓異士匄撰春秋傳未甚傳後文宗喜經術宰相李石因言士匄春秋可讀帝曰朕見之矣穿鑿之學徒為異同但學者如浚井得美水而已何必勞苦立異然後為得耶
  施州房使君鄭夫人殯表 殯表宜如此簡
  監察御史元君妻京兆韋氏夫人墓誌銘 蒼厓金石例前輩云銘婦人墓當詳於家世議論取法於韓退之退之所作葢出於碩人之詩觀其銘元稹妻韋夫人墓可見矣
  登封縣尉盧殷墓誌詩可録傳者在紙凡千餘篇 殷詩今惟唐御覽集中猶存十四篇
  然止用以資為詩 注以下或有自字按當有自字惜其不有試用而止自鳴於詩也
  唐故江西觀察使韋公墓誌銘 初讀此似無竒後觀杜牧遺愛碑僅存一空殻乃服其敘致之精贍也號曰私覿官 雖非體然有以見國家恤臣之私非要害地不足張職 張猶設也
  以晉慈隰屬河東 此句㸃在下錯綜
  始教人為瓦屋民無火憂 叙致如在目
  灌陂塘五百九十八二句 韋公之功於是尤大銘傳於後固不朽矣 言不望其伸於今也
  銘詞 卒之誣公者皆忌者嫉公聲名使之末四語有餘味
  唐故河南府王屋縣尉畢君墓誌銘宗人宏以家財贖出之 畢宏疑即杜詩所稱畵松者
  襄陽盧丞墓誌銘 潘氏金石例云漢碑有銘詞亦有無者
  孔司勲墓誌銘君陰争不從 先着此句好
  曰公當為彼三句 一斷警動
  佐昭義軍君不得已留一嵗 又詳其始佐前帥不得已而强留非不知從史為人茍應其請
  唐銀靑光禄大夫襄陽郡王平陽路公神道碑 事零雜無成片文章又不可提一節為線索者稍鍜鍊其句使古不欲似斷爛冊籍耳
  冀公諱嗣㳟 嗣恭初名劍客𤣥宗以為可嗣漢魯㳟賜今名
  又甓其城人不嵗苫 苫土城覆以草也或作苦非朱子不至北方容有未及知耳
  公之為州逄水旱而官府畜積 此常平之法曹成王亦然 此一事所同故於最後帶出從前捴叙文勢即作一束
  朝夕人事 人事民事也
  滎陽鄭公神道碑削四隣之交賄軍給以饒 儋為率僅一年數語叙得精鍊𦂳簇
  而曾不得須臾有焉 為帥僅一年故也
  劉統軍碑聲駕元侯 元侯謂上官説非韓全義也峻之大夫 考異以峻為可疑按猶言陟也唐人每用之無可疑者
  衢州徐偃王廟碑 偃王本不合祀典特其子孫為之立廟故借秦之僨國沉宗以相形而畧舉小説稗史所載偃王之事以見本宜有後而非淫祠可比其廽䕶處甚得體 此碑徐放自書
  徐與秦俱出栢翳咸有大功 與孔子廟碑舉勾龍后稷並説同法 左氏傳齊侯夫人徐嬴此文所本秦處西偏專用武勝 無中生有
  好道士説 初學記載樓觀本記云周穆王好尚神仙因尹真人學制樓觀遂召幽逸之士置為道士平王東遷又置道士七人
  四方諸侯之争辯者得朱弓赤矢之瑞 偃王事蔚宗旣据以作東夷列傳故昌黎得而引之
  自秦至今名公巨人繼跡史書 帶入秦
  衢州故㑹稽太末也 即用秦時郡名
  或曰偃王之逃戰 傳説妙
  故制觕樸下窄 廣川書跋云故制樸角用淮南子樸多不斵 下有梁桷則此本為是
  民皆曰耿耿祉哉二句 仍歸到有功於民上
  袁氏先廟碑袁公滋旣成廟 截去無限陳冗
  刻詩牲繫 碑也
  魏博節度觀察使沂國公先廟碑銘 起手詳敘奉勑撰碑所以鋪揚國家寵嘉順命之臣以勸來者得體田季安卒以下 其先心在王室已見詔中此處只敘宏正功得立廟之由
  贈工部尚書太原郡公神道碑文 此文可謂贍而不穢
  曹成王碑 朱子極喜此篇 文公誌銘括例云法揚子雲造語
  其先王明以太宗子國曹 明自以太宗子封兆紹巢刺王史誤當以此文正之
  兼州别駕 徳宗復置别駕一人 唐故事以宗室為州别駕見孔若思傳
  禁無以家事闗我 太妃旣薨則惟以王事為急可無復顧家也
  王親教之搏力勾卒嬴越之法 搏力秦法勾卒越法以與賊遌 紹定本作遻按遻與𨕣同遇也若遌則不欲見而見也
  嘬鋒蔡山踣之捁其州 此段學左傳襄十八年圍齊文法而變其語
  鏺廣濟 審配獻袁譚書放兵鈔鏺
  十抽一推 厚齋云始皇紀王翦什推二人從軍索隠云什中推擇二人公語本此不必改為椎
  大小之戰三十有二 又撮敘
  王坐南方北向落其角距 成王當時無大功但以牽制之績歸之
  其實有待 歐公葢有待也用此語
  試大理評事王君墓誌銘 王適之才必有過人者如栢耆之屬而以不拘小節大冠若箕者遂失之於牝牡驪黃之外故即𤨏事摹畫其生平大槩如此
  狂子不足以共事立謝客 此事畧見其名節
  櫛垢爬痒民獲蘇醒 二句畧見其功業
  居嵗餘三句 負氣
  處士髙女 亦無資地
  自方阿衡太師 亦懷竒
  再試吏再怒去 亦負氣
  初處士將嫁其女以女與王氏 懐竒之人困於資地思女嫁官人至為人紿其情亦旣可悲而兩人情性反適相合因而記之乃極跌宕 一妻耳猶謾言官人而乃得之則何事不困於無資地而不能自出乎書此以見其窮所謂微而顯也 㸃破即與前半不稱矣妙在仍有濶畧不羈之意
  扶風郡夫人墓誌銘長子殿中丞繼祖 考異云少監志云諱繼祖或是反用此志誤本補足按繼祖小説有徳宗所命繫縛其祖之説則少監志諱繼祖者非仍誤本補足也
  殿中侍御史李君墓誌銘 深於五行百不失一二乃信道士説妄冀大還卒以疽死所以深著學仙服食之愚也
  唐故朝㪚大夫商州刺史除名徙封州董府君墓誌銘觀銘詞則溪之獲罪殆亦出於不幸非自盗者也前
  引陸長源稱舉以戒子弟見溪必不肯一旦隤其家聲其為銘也豈我一人私故府之子弟而為之説哉他日送陸暢云云葢深恨不能直溪寃也
  退而見其人二句 沉厚也囊篋二句是精敏
  有赦令許歸塟二句 左降官死亦必遇赦而後歸塟李道古墓誌可叅考
  善為詩張籍稱之 文昌之見重於當世如此
  貞曜先生墓誌銘諸甞與徃來者咸來哭弔韓氏 舊以哭弔絶句哭弔韓氏檀弓所謂吾哭諸賜氏也時昌黎為之主
  唯其大翫於詞其猶足存耶 言其翫詞而抹煞名利故人所徴逐者處之裕如謂是我所棄以讓人者不足争先也
  而與世抹摋 此用抹殺恐是塗殺之意殺字不當從手旁
  親拜其母於門内 此鄭拜孟母耳 拜從事母真盛徳事
  維執不猗二句 執不猗言其進之難出不訾其文之盛也上言貞下言曜也 齊語訾相其質韋昭注訾量也不訾葢不可量非貧也注謬
  統軍劉公墓誌銘即其日與使者俱西曰吾恐不得生謝天子 元和中朝廷威令之行如此
  河南令張君墓誌銘諸曹白事事以辦治 精彩鳳翔隴州節度使李公墓誌銘隴州地與土蕃接相繼不絶 敘事詳贍
  唐故相權國公墓碑 權公有文而厚重無震世功烈故只銘其大畧其詳則公之門生故吏當列其行狀上史館也
  其臣有安邱公翼者有大臣之言 大臣之言即詆訶浮屠
  公在相位三年 頂上其相曰權公句來
  改左補闕一不以綴意 為諫官知貢舉以明其長厚非鄉愿中庸之比而人自無忌嫉所以為道中人也平淮西碑 題注命段文昌重撰按觀段文乃當年刻之蔡州者非重撰也
  天以唐克肖其德 以天祖起
  相臣將臣文恬武嬉 與一二臣反對
  明年平夏無不從志 因平淮西而盡舉當時武功所以昭示天下節將使知所警以寜朝廷也
  皇帝曰不可究武二句 一頓最髙乃有王者氣象皇帝厯問於朝一二臣外 一篇歸美君相所謂辭尚體要也
  大官臆决唱聲牢不可破 當時謂其有私葢因此數語
  曰光顏曰愬汝帥唐鄧隨 諸將一處敘
  各以其兵進戰 總束諸將一句
  曰度汝長御史其徃視師予其臨門送汝 使相都統監軍一處敘 晉公前以中丞視師後以使相拒討故作兩畨敘
  以旣厥事 四字見成之由于斷
  非郊廟祠祀其無用樂 王者氣象 儭出斷來愬入其西戰比有功 非畧也愬原未甞下其城邑十二年八月丞相度至師 度至師書月
  十月壬申愬用所得賊將盡得其所屬人卒 愬取元濟書日 安溪云至此才詳書日月則數年淹師之迹隠矣所謂微而顯也
  辛已丞相度入蔡以皇帝命赦其人 度入蔡書日應旣厥事赦其人應生蔡人
  河北悍驕二句 從河北説到河南敘致旣源委分明以下魏將首義及奔走偕來等語節節有根
  魏將首義 書法
  淮蔡不順 悍驕者已恭順而附起者顧倔强深著其愚而不可赦也
  遂連姦隣二句 姦隣謂李師道時裴止為中丞相臣謂武元衡也二句補前所畧
  乃相同徳 此相字指裴言
  常兵時曲郾城來降 補前所畧
  兵頓不厲二句 安溪云序隠而銘見譏
  帝有恩言至教而不税 此段見天子之恩 若徃哺以下即接為之擇人四句便恨其直妙在翦斷 為之擇人以下是旣平之後其恩如此
  蔡人有言同我太平 此段見天子之威 聲勢相倚應前遂連姦隣汝弱奚恃所謂王承宗破膽矣淮蔡為亂惟斷乃成 束上歸羙君相
  四夷畢來 况河北内地乎
  遂開明堂二句 依然罔有内外悉主悉臣高祖太宗之業矣
  南海神廟碑 題注蘇内翰甞移書楊康公使遷廟文登按遷廟文登乃東海神廟
  處州孔子廟碑 昌黎文無不根據經籍而議論仍未甞襲前人陳言故下筆如魚龍百變曾王文字只讀死書未解此秘也 與徐偃王碑皆以賔形主其高下輕重不失銖黍
  句龍與棄乃其佐享 用康成之説
  不屋而壇 謂句龍與棄不得專立廟附祭於壇非謂廟屋尊於壇也
  巍然當座 專主
  自古多有以功徳得其位者不得常祀 又轉此層波瀾始富筆力始高
  又令工改為顔子至子夏十人像 招魂云像設君室其來亦已久矣不始於佛教之行也
  故其為政知所先後 收能以為先
  柳州羅池廟碑侯之船兮兩旗度中流兮風泊之 若見兩旗風又亂之有無恍惚正與下不來相貫中流豈可泊也定從蘇本
  不嚬以笑 即匪怒伊敎也 蘇本嚬下有兮字亦更頓挫
  北方之人 北當作此
  黃陵廟碑 老學庵筆記周子光言退之黃陵廟碑辨陟方事非也古葢謂適逺為陟書曰若陟遐必自邇猶今人言上路也豈得云南方地勢下耶
  以此謂舜死塟蒼梧於時二妃從之不及而溺者皆不可信 李云為神何故在湘禮記離騷注言之必有其端緒
  懼不得脱死過廟而禱之 有此事故人傳其信奉佛氏也 退之兄㑹死南方故尤以竄潮為憂耳
  且令後世知有子名 此亦習氣不可為法孔孟必不為此言也
  贈太尉許國公神道碑銘 通篇大意只説韓宏帥汴居蔡鄆之交而能屹然中立制之使不得逞卒成朝廷翦逆之功首尾只一節但敘得逐層變化耳 韓宏入朝不可比田宏正之以六州來歸鹿門分七節而以入朝為一大節故詳敘何不看通鑑乎 近見新刻本文章正宗亦分七節舊刻正宗無批語此惡本妄增 先提擊走少誠來敘然後敘誅劉鍔事便不平直此左氏敘事法也若今人則有其舅之兵與地下即接自吾舅沒云云矣 能遏賊然後能自立故有其舅之兵與地下急敘走少誠也能久安然後可以居二㓂之衝而不懾故繼即敘誅劉鍔也古人作文設身處地井井有條一字不亂下
  夫人之兄曰司徒元佐 提筆
  此軍司徒所樹 元佐增其軍至十萬
  當此時 提
  自是訖公之朝京師三句 精神貫注直透到此然後層次敘去方𦂳
  少誠以牛皮鞵材遺師古此於法不得以私相餽此段將鄆蔡一紐
  無自行以遏北㓂 帶鄆
  初公有汴至於露積不垣 又一束瀠洄曲折不可一覽而盡 自是訖公之朝京師初公有汴周環一線又除河中節度使三句 畧
  汴之南則蔡孰與髙下 發明前案 通篇只此意將他不黨惡處㸃綴成一段伐謀静勝之功又使人全不覺其罅漏左史筆力不過如此
  公子公武莫與為比 此段又敘國家報功之厚淋漓有餘情極設色之工然于事未甞有所增加宋以後人不及也
  自唐以來莫與為比 應上至唐始大
  公之為治 畧補
  止除害本 如誅鍔之類
  在所以富 收公私充塞
  衆乃一愒 史記務以秦權恐愒諸侯似當讀喝然與上猘犬猘字音季者相叶只當讀器 銘詩亦偉麗絶世
  栁子厚墓誌銘 此文失當時碑額 公此文亦在逺貶之後作故尤淋漓感慨
  為拓跋魏侍中 公他文皆作拓拔
  儁傑亷悍 此是雅健後云汎濫停蓄則更雄深也合此八字畧盡栁氏一家詩筆之長矣
  因其土俗三句 簡括 羅池廟碑著其有功德于斯土可以世祀者故詳敘政事誌則所重者在文章必傳於後區區下州之理特餘事也故只用三語虛括衡湘以南悉有法度可觀 通篇重文學故此事不得畧
  其召至京師夢得於是改刺連州 詳栁待劉之厚所以媿他人有力不救子厚者
  士窮乃見節義亦可以少媿矣 以子厚無人推挽故發此論
  子厚前時少年且必復用不窮 持論旣嚴精神亦打得𦂳 上旣敘子厚之篤于朋友因反復嗟惜人莫為推挽言子厚始誠有過及其能改柰何使之終窮後以文之必傳慰死者而生者之失才葢無可解矣勇於為人 為猶助也
  不自貴重顧籍 猶顧惜也讀本安溪
  謂功業可立就 言子厚欲藉叔文輩引用以就功業非餮富怙權不枉子厚用心
  材不為世用二句 許之者不小
  然子厚斥不乆如今無疑也 此是篤論使子厚見用詩不窺建安文不到西京不過與常楊軰争伯而已即有功業豈能數有唐第二人也
  其得歸塟也庶㡬有始終者 復詳裴盧之待子厚以媿有力者與前一段感慨亦相配且以深著子厚之窮也
  既固既安二句 子厚已矣不復能伸其志矣庶幾以待後之人乎銘詞葢深痛之也
  唐故朝散大夫越州刺史薛公墓誌銘部㓨史得自為治 此部㓨史謂觀察所部中之州守與漢之部㓨史不同
  國子司業竇公墓誌銘初公善事繼母 孝行
  名聲詞章行於京師 文
  然實未甞以干有司 以下皆發明其謹厚 六段相對
  其為郎官令守 令守即上為洛陽令澤州刺史先言郎中者以京朝官書令守下即不成語也注欲易為守令以配慎法非
  尚書左丞孔公墓誌銘 曹娥碑銘曰作亂曰蓋於篇終復理其事而詠歎之此文兩以孔子起不為複也孔子之後三十八世 倒敘
  吾為左丞至二宜去 含正平意
  且公雖貴而無留資 含淸苦意
  守節淸苦論議正平 二語為通篇眼目
  事有害於正者二句 故曰議論平正
  言京兆尹阿縱罪人 以下發明無所不言
  約以取足悉放不收 守節淸苦
  公屢言逺人急之不足與論是非 議論平正公之北歸不載南物 守節淸苦
  奴婢之籍不增一人 嶺南以口為貨故書不增殿中少監馬君墓誌 如此俯仰淋漓仍是簡古不覺繁溢 屈指三四十年事冩得厯厯在目依依如畵真神筆也 無可誌故只以世舊為波瀾又一體
  王軫其寒飢稱其家兒也 將三人性情容止描寫一段在中方有風神有賓主而馬氏榮落之故亦可想見於千載之下矣
  當是時見王於北亭稱其家兒也 作兩層寫不直瑶環瑜珥 帶補服餙一句
  吾未耄老末 使我亦不樂其生則於故舊盛衰之際哀歎至矣
  中大夫陜府左司馬李公墓誌銘比四世為士大夫家 當時王孫之貴不及士大夫家宜人之勵於善也故幽州節度判官贈給事中淸河張君墓誌銘今牛宰相為御史中丞 注陳齊之云云按牛宰相三字豈成文理耶好惡予奪固不在此作今宰相牛公為是太學博士李君墓誌銘 誌子弟墓不嫌於直 深切著明筆力亦健 時主好方士服金丹公之為世誡者微詞也故非臚列故人之失以訐為直也
  余不知服食説自何世起以為世誡 憲宗服栁泌藥躁怒為左右所弑公作此文葢所戒者逺不嫌於訐也凡作文立論須權輕重耳以此立坊而武宗又服趙歸真之藥矣
  乳母墓銘 題注葬乳母且為之銘自公始按王獻之已有保母誌
  瘞硯銘硯乎硯乎與瓦礫異 不當有與字從髙氏硯箋
  毛頴傳 栁子厚所最喜者毛頴傳孫可之所特稱者進學解今人不以為俳體則以為六朝多見其不知量也 即其用叅同契一節變化深妙至此宜乎栁子之折服也 叅同契云故易統天心復卦建如𫎇長子繼父體因母立兆基消息應鍾律升降據斗樞三日出為爽震庚受西方八日兑受丁上弦平如繩十五乾體成盛滿甲東方蟾蜍與兔魄日月氣雙明蟾蜍視卦節兔老吐生光七八道已訖屈折低下降十六轉受統㢲辛見平明艮直於丙南下弦二十三坤乙三十日東北䘮其朋中山之云葢當東北也 類聚載廣志云漢諸郡獻兔豪書鴻都門題惟趙國豪中用博物志云𫎇恬造筆 李白殷十一贈栗岡硯詩灑染中山豪光輝吳門練 以三代比三十日筆始於三代後故云然
  南伐楚次中山 此中山是宣州地名正楚地孫大雅贈筆生張𫎇序云昌黎韓子傳毛頴為中山人中山非晉乃唐宣州中山也宣州自唐來多擅名筆而諸葛氏尤精孫説疑强為之解姑備異聞
  及至浮圖老子外國之説 浮屠之説秦時無之二字亦信筆寫入也
  又善隨人意正直邪曲巧拙然見請亦時徃 馳驟亦用子雲心盡之意
  上親决事上未甞怪焉 又兩層旁襯
  見絶於孔子而非其罪 時所謂筆乃刀削也故云而姬姓之毛無聞 瀠洄此句文法乃見斷續曲折送窮文 卓犖宏肆只固窮二字翻出爾許波瀾𢹂朋挈儔 伏中間
  子在孩提吾不子愚 下五者首曰智窮故著此二句我非其鄉 波瀾
  心無異謀敢不迴避 逐層應轉 情狀二字𨳩下羞為姦欺二句 上句是義 下句是仁 正言若反磨肌戞骨四句 上二句就已説下二句就人言能使我迷四句 先伏固窮在内應前自初至終及有間於余等語
  乃與天通 天之心即君子之心也
  攜持琬琰四句 足上癡字
  請質詩書 希聖人也聖則與天一矣
  鱷魚文 浩然之氣𢙀懾百靈 誠能動物非其剛猛之謂此文曲折次第曲盡情理所以近於六經古者貓虎之類俱有迎祭而除治蟲獸鼃龜猶設專官不以為物而不教且制也韓子斯舉明於古義矣辭㫖之妙兩漢以來未有
  昔先王旣有天下驅而出之四海之外 發端先提破必無可容之道
  况潮嶺海之間亦固其所 𨳩其前愆
  鱷魚其不可與刺史雜處此土也 責其更新
  刺史雖駑弱以偷活於此耶 平之以情
  且承天子命以來為吏二句 又一提 諭之以體潮之州鱷魚朝發而夕至也 導之以路 應前驅而出之四海之外
  今與鱷魚約至七日 寛之以期
  七日不能不聞不知也 逐層逆捲後復順下三段有千層萬疊之勢 不有刺史應與鱷魚辨冥頑三句應有知聴刺史言
  夫傲天子之命吏皆可殺 竦之以法 為民物害應惡物為民害句
  刺史則選材技吏民末 廹之以威 强弓毒矢應罔繩獨刃句
  贈大傅董公行狀兼御史中丞知臺事三司使 少章云若以三司使為句則時無此官若以使字屬下句則恐上下猶有脱誤按雲麓漫抄云唐三司使有三凡鞠獄以尚書侍郎與御史中丞大理寺卿為三司使中葉以後有三司使捴户部鹽鐵度支皇太子監國則詹事左右庶子亦號三司使據此則董公以中丞鞠獄故有三司使之號非脱誤也 南部新書大歴十四年六月勑御史中丞董晉中書舍人薛播給事中劉廼宜充三司使仍取右金吾將軍㕔一所充三司使院并西朝堂置幕屋收詞訟至建中二年十一月停後不常置有大獄即命御史中丞刑部侍郎大理卿充謂之大三司使次又以刑部員外郎御史大理寺官為之謂之小三司使皆事畢日罷此董公為三司使之明徴其事不見於本紀疑出唐大詔令也
  與汝州盧郎中論薦侯喜狀 素不薦士之人其能力乎故或靳以激之或稱道以引之
  未聞有所推引二句 以之激勸
  今子鬱為選首二句 頓挫
  若自有名聲又何貴乎 恐其後之不力又反激之閤下既已知侯生末 鼓而勸其後
  論今年權停舉選狀竊以為十口之家未見其𡚁先論乏食
  臣聞古之求雨之詞曰使人失職而召災也 二段即從旱上轉出不可停罷妙絶
  臣又聞君者陽也銷殄旱災 不惟不當停罷方且更廣其路又進一步絶妙
  漢武帝之取公孫宏 公孫是應選舉人此句不倫唐故贈絳州刺史馬府君行狀許國薨少府始孩顧託以其為繼室 繼室二字惟公不失左氏本義
  復讐狀 題注舊史書於憲宗紀刑法志新史書於孝友張琇傳按舊史載刑法志者是也新史書於孝友傳則謬矣以復讐為孝則非語常也 議論極得其平錢重物輕狀禁錢不得出五嶺 注下或有複出五嶺字按複出五嶺為是張文昌詩海國戰騎象蠻州市用銀是唐時嶺外用銀買賣也
  進撰平淮西碑文表今詞學之英無有不可 此公之謙詞却似𠲒諷數句本屬可已
  捕賊行賞表 何為辭費乃爾
  孔子欲存信去食况可無故而輕棄也 此下即宜接漢高一段
  昔周成王尚小于是遂封叔虞於晉 不須蔓引此等
  論佛骨表 惑之大者則用借鑒失之小者則用直陳極得因事納誨立言之體 憲宗奉佛求夀故前半只從年夀上立論
  伏以佛者二句 見非中國天子所當奉
  惟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 又變
  臣常以為高祖之志二句 倒跌
  今聞陛下令羣僧迎佛骨於鳳翔 以下指其失臣雖至愚而肯信此等事哉 此數句是前後闗鍵綰結處 祈福無驗上已𨳩陳故入迎佛骨本事後一句撇過只以國家大體反復言之
  然百姓愚冥非細事也 就詭異戲玩上推言其不可 即加禁遏破上遞迎供養
  夫佛夲夷狄之人豈宜令入宫禁 破上舁入大内假如其身至今尚在不令惑衆也 與前高祖之志必行於陛下之手一様文法 長史云有此推駁方是論佛骨不是論佛法
  使天下之人豈不快哉 與前天子大聖一段相對佛如有靈四句 安溪云後段旣欲上奮然投之水火便只言其不足畏以推廣上心可矣復欲以身任其禍是欲使上𡨋行也
  潮州刺史謝上表 此文亦仿虞仲翔交州上吳大帝書 須玩其位置之巧 篇中並無乞憐祗自傷耳若以文章自任非惟時輩見推即憲宗亦自深知之也孔子曰文莫吾猶人也班固云著作者前烈之餘事公固不僅以文章自任者勿謂其不謙也議之者適見其眼孔之淺耳 封禪之事自宋以後始同辭非之前此儒者多以為盛事未可守一師之學疑其導人主以侈心也 漢書藝文志封禪録於禮十三家之中
  臣受性愚陋所見推許 接縫處有痕無迹
  伏以大唐受命有天下以至陛下 拓開
  旋乾轉坤四句 十六字雖揚子雲不能過也
  天地父母哀而憐之 只一語見意亦使之得奏薄技以贖罪過非為禄位計也
  賀册尊號表 栁表中附㑹古有尊號及白虎通道徳論皆近於誣韓公二表中不涉一語雖順時為之其識自高也
  臣聞體仁長人之謂元八句 表中逐字疏釋韓栁皆然
  請上尊號表 在漢廷亦僅有之作
  今天子整齊乾坤各脩貢職 勢如湧出雄偉非常非臣之愚所敢隠蔽 其歌功頌徳之語皆托于太學廣文諸生列狀後以代奏收之斟酌得宜
  取正於經 則亦非必然之辭也
  論孔戣致仕狀以明人君貪賢敬老之道也 貪賢出鄭禮注
  若戣尚以繁要為辭二句 如此乃曲盡優之之方有年過於戣 即前所謂雖八九十也
  然人皆求進三句 又即從求退一事上明其為朝廷所少老固當敬而賢尤可貪也
  國子監論新注學官牒 題注此疏公為祭酒時所論按此牒吏部者非疏也
  黃家賊事宜狀若令於邕容側近攻則有利 不用客兵而召募側近土人公於此及淮西事屢言之論淮西事宜狀然可圖功 考異云此葢當時俗體如此按文選注中最多凡然後然則皆獨用然字
  一諸道發兵閭里懐離别之思 發兵之害
  今聞陳許安唐汝夀等州以下 召募之利
  識賊深淺 非不相諳委
  若令召募可立成軍 不煩資遣
  若要添兵自可取足 不致單弱
  賊平之後易使歸農 又無後患
  擇要害地屯聚一處使有隠然之望 兵勢忌分此雖防邊亦然處處置屯節節立堡但可令邊民自為之重兵扼要㓂亦不敢大入若狗盗則邊民自足禦之也一論語曰欲速則不達 此段尤為精彩
  宜特下詔云廻軍討之 李文饒之討劉楨祖述公意以諭河北
  朕即赦元濟不問 李云諸道亦知朝廷不能分兵故以實告之 盧循入㓂宋高祖建牙石頭城時議者謂宜分兵以守諸津要公以為賊衆我寡若分兵屯則人測虛實且一處失利則沮三軍之心今聚衆石頭隨宜應赴既令賊無以測多少又於衆力不分若徒旅轉集徐更論之耳此可與公第二條相𠫵末二句乃婉其詞以謝衆賊一道致死而我分數道雖衆亦力分而不可用矣





  義門讀書記卷三十三
<子部,雜家類,雜考之屬,義門讀書記>



  欽定四庫全書
  義門讀書記卷三十四
  翰林院侍讀學士何焯撰
  昌黎集外集
  明水賦 題注公貞元八年登第云云按今文苑英華尚存賈稜陳羽歐陽詹李觀馮宿劉遵古六人詩 觀同時栁白集中所載及前後塲屋諸賦乃見韓公此作格超韵穏亦冠絶當代也
  旣齊芳於酒醴 周禮注明水以為𤣥酒疏云鬱鬯五齊以明水配三酒以𢆯酒配𢆯酒井水也𢆯酒與明水别而云明水以為𢆯酒者對則異㪚文通謂之𢆯酒是以禮運云𢆯酒在堂亦謂明水為𢆯酒也
  如得其宜 宜𫟍本作情此正與前主忠敬意相應豈不以徳恊于坎氣應則通 二韵促之使𦂳公文必有隨手之變也宋賦必一韵十二句則拙矣 形藏之藏苑作昭得之
  足以驗聖賢之無黨末 不着迹
  海水 詩意謂其才未足以勝大任則當退而求志以待其成也注謬
  海水非愛廣末 此下言與身世兩相棄者不同請遷𢆯宗廟議 謹潔似經
  尚書咸有一徳可以觀徳 注十六字舊史闕按此十六字乃祖功宗徳不在其數之據何可闕也
  祖功宗徳不在其數 劉歆議只以二語括之為高祖太宗起本
  上賈滑州書 雅潔古節
  昭融古之典義保任皇極 猶有塗塈經典之迹上考功崔虞部書 前半嫌於自暴而訐人者故正集無之
  是知其文之或可四句 上人之莫可者非今之人也下人之或可者志古之人也
  又歎執事所守異於人 與下愚之所守對
  人廢耳任目故有所退 廢耳任目而時所尚者華則所進者必華而所退必實也 兩故字即上異字意華實不兼 注不疑當作必按不兼即下所云實與華違也若作必字則公已不在三人之列矣
  然愚之所守竟非偶然故不可變 以下言其人寜為莫可者其所志有在不容變而為時之所可也
  夫古之人四十而仕而又之死不倦 日以進夫今之人務利而遺道而役役於持權者之門 日以退
  行之以不息六句 終上所守之不可以變
  其信然否也 應前疑字
  斯文未䘮四句 惟乖於時乃與天通此公生平所自信知命不惑者也 終上信字
  必有以見知爾 應知其人知其文兩知字
  與少室李拾遺 清挺勁直不同常玩
  小大之事皆出宰相樂善言如不得聞 觀太平之運者在此三語
  必望審察而逺思之 審察收加秩逺思收善類答劉秀才論史書 史書記人善惡傳信於萬世若褒貶失當後人猶可駁而正之茍記録失實輕據傳聞撰立事跡甚則牽顧他人之諱忌恣慿已意之愛憎不公不直為阿為誣使來世𫎇其欺誑永無别白其取怒于鬼神不亦宜哉至於易代之後人跡久陳每見修撰之家猶多瞻狥不免私曲然則為實録者何得容易也退之一作平淮西碑不詳李愬之功果致發憤於正夫其不肯作史豈非明哲之論乎
  在據事跡實録二句 本揚子雲
  然此尚非淺陋偷惰者所能就 伏後
  僕年志已就衰退行且謀引去 此段應非淺陋偷惰者所能就
  且傳聞之不同令傳萬世乎 此段又見實録之難此是主意誠不可以率爾為也
  若無鬼神二句 收住當畏懼
  與大顛書 題注其後書吏部侍郎潮州刺史則非也云云按即此亦可證其偽矣要之公與大顛始末盡於孟尚書書中數語何必為緇流所欺取此謬妄之迹歟考異云皆非可與實事而求是者也云云按必欲反
  復文致三書為出於韓亦可以見朱子用心之隘而私矣使其無他亦可謂絶不知文識見凡下徒貽後人之笑耳 久聞道徳尚是未見顛時語
  切思見顔 成何文理朱子乃謂决為公文非他人所能作乎
  送汴州監軍俱文珍序屯兵十萬舟車所同 數筆有班馬風力
  送浮屠令縱西游序於是乎吾忘令縱之為釋氏子也收異同
  不知其不可也 應可與
  河南府同官記 筆無㸃塵
  盧公去河南為右補闕自工部尚書至吏部尚書上一層只㸃明得河南同時得五將相此層又將中間轉遷敘清畧一裁翦不令板直
  我公愿潔而沈宻二句 世得云愿潔沈宻以沈潜言開亮卓偉以高明言愿潔言其行沈宻言其識開亮言其識卓偉言其行
  登槐賛元二句 均後以宰相出藩此特伏案非䛕佞語
  有若將同其後二句 結住 一倒轉便不凡
  除崔羣戸部侍郎制 朱子語録退之除崔羣侍郎制最好
  於今雖重 當作於今為盛為惟音訛又訛作雖潮州請置鄉校牒 體格氣味純乎西漢 質雅中意味深長此真充於中溢乎外而不自知者
  不如以徳禮為先而輔以政刑也 政刑不可廢但不可獨任耳此句變得好
  夫欲用徳禮未有不由學校師弟子者 論本董子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古注必有忠信一讀如邱者焉不如一讀邱之好學也一讀言我不如此人方願學之也
  刺史縣令不躬為之師 所謂三王四代惟其師順宗實録第一景申上即位太極殿册曰無沗我高祖太宗之休命 凡册文詔書但削去繁縟即簡質近古脩唐書者不知此法本紀中至一字不存宋景文列傳遇章疏輒竄易以就竒澁皆與公背馳者也宋元諸史畧無翦裁亦其失維均
  登伉皆上在東宫時侍讀以師傅恩拜 書以師傅恩所以别於伾文之黨也
  實録第二貞元末五坊小兒張捕鳥雀於閭里 南部新書聖厯二年勅雕鶻鷹鷂狗為五坊二十四年各置使
  追故相忠州刺史陸贄 直自貶所召還者時謂之追刺史二字當作别駕縁上蘇弁之文傳冩致誤
  丁酉吏部尚書平章事鄭珣瑜稱疾去位遂不起此事敘致尤不减班孟堅
  實録第三元和三年以修實録功追贈工部尚書 附書
  實録第四贄令吏部分内外官員為三分計闕集人以為常 今截闕之法所始
  城字亢宗北平人代為官族 陽騖顯於慕容氏由此遂為非平望族
  有懐刺造城而問者不能聴客語 敘事至千載下讀之猶聲音笑貌顯顯在目馬班而下可復見乎朝廷有直臣天下必太平矣 元和之治此舉貽之也萬福知言哉
  實録第五永貞二年正月景戍朔 注戍史作寅按當作寅所謂永貞二年者止於此一日耳翌日丁夘即下制改元元和詳見舊唐書及通鑑也
  同竇執中尋劉尊師不遇 竇詩止三四佳不及公逺甚韋甚凡鄙公此詩直當與沈宋抗行也 發端得尋字神味
  院閉青霞入二句 𠲒下隠形又不寂寞 但用馭風二字即已暗藏不遇矣筆墨之敏妙至此
  猶疑隠形坐二句 結不遇變化桃字又與仙源暗應嘲鼾睡 此篇多用佛經因其浮屠而戲之
  晝月 觀此則知玉川月蝕體貌蝕字處公皆刪去葢不以為難能也
  辭唱歌 近東野
  知音者誠希 下二句只似惜别却暗寓知希深妙答侯生問論語書愈昔注觧其書而不敢過求其意不敢過求則本意可得而歸穏當矣穏當二字觧經之極則也 此篇當以文采不耀故正集遺之
  長安慈恩塔題名 石洪至長安當在元和六年徴拜昭應尉校理集賢御書時 石洪歿於元和七年而子厚十年始自永州例召至京師安得同登慈恩也東野之歿亦在九年時年六十四其齒長于退之不啻一終不應題名於習之下
  福先塔寺題名 王仲舒神道碑云元和初徴拜吏部員外郎未㡬為職方郎中知制誥安得三年尚為吏部員外仲舒以直楊慿之寃出為硤州刺史慿貶在四年則三年亦不得在洛也仲舒貞元中已入南宫名軰尊矣又安得以石洪加其上乎其偽無疑歐公不之審耳趙德文録序 文録疑好事者依托






  義門讀書記卷三十四



  欽定四庫全書
  義門讀書記卷三十五
  翰林院侍讀學士何焯撰
  河東集
  獻平淮夷雅表一首 表與韓相當
  平淮夷雅二篇 柳雅不如韓碑
  晉陽武第一 故在繆襲王粲間惟退之有周漢意也貞符 以徳為符其論偉矣然亦本末不該柳子持論徃徃皆據一面如封建則直舍本而齊末者所以不逮韓子
  乃始陳大電大虹元鳥巨跡白狼白魚流火之烏 元鳥巨跡著于雅頌不得而并議之也
  謂之封禪 柳子獨排封禪斷以六藝為考信
  莽述承效 英華作莽述成効是王莽祖述漢家之成効不謂公孫述也註引公孫述非
  鄉為義廩 義倉事柳子書之貞符
  𩰾炎以澣 𩰾與沸同
  咨爾皇靈二句 蘇子美之論尤為平正當叅觀之佩韋賦桑宏和而却武兮 按困學紀聞吳子曰承桑氏之君修德廢武以滅其國桑謂承桑氏也一本改桑為乗誤
  設任柔而自處兮 任柔其事未詳或云鱄設諸恐非瓶賦 子雲酒箴正言若反也
  牛賦 東坡書此亦以譏切當世用事者不獨喻嶺表也
  愈膏肓疾賦 其詞氣似柳少作未謹潔奥峭耳封建論 荀卿子之文也其中節制甚謹嚴 李云文章古雅精健過秦之匹
  封建非聖人意也 李云未必便得聖人意如是則興滅國繼絶世皆聖人違心之事也 初吾謂韓柳者遷固之群耳今觀其才識相亢若韓氏之學之識則非班馬所及也至子厚者崛起曠代之下力追西漢之文氣稍不如子長之疏宕而堅宻不亞孟堅其學其識疑亦無所讓也逮讀封建論與孟堅諸侯王表等參差誦之固知子厚所學所識不如孟堅逺矣夫論事而但據其一偏則孰不有利害之數可陳有成敗之軌可指如孟堅所云中外殫微本末俱弱權奸不出廟堂而運天下者又何如枝葉相持之為得也至言聖人不廢封建私其力于已私其衛于子孫柳子之言何其悖乎若曰國與天地有與立焉蓋雖欲易之而時未可不猶愈乎是故有里胥而後有縣大夫勢也 李云既知是如此又何以云封建須廢其下既無所承藉其上又如何孤懸也
  然而降于夷王其在乎此矣 降于夷王以下與後私其衛于子孫矛盾相陷不知柳子何以云也
  時則有畔將而無畔州 畔將即是大諸侯矣不在繼世與否也
  或者曰封建者必私其土云云 以上論封建之逼上以下論封建之病民
  失在于制不在于政 世得云幽厲之不由道而曰失不在政有興必有廢其興也以仁其廢也以不仁柳子于周則曰失在于制于秦則曰失在于政是其語之最無徴者安溪批不在于政旁云此論亦有病
  雖亂不可變也 雖亂上添侯王二字
  及夫大逆不道 大逆句帶上一層
  魏之承漢也不聞延祚 魏豈可謂之封建晉之八王既逾其制又亂自内起然琅邪猶存渡江之祚延促之效睹矣
  或者又以為殷周聖王也而不革其制至末 上一叚言因之無益革之無損此一叚又言勢不可革聖人亦姑因之今非復聖人所處之勢則革者適得聖人之意也
  蓋以諸侯歸殷者湯武之所不得已也 李云此等便是流遁無理之譚亦非當日事實也
  聖賢生于其時亦無以立于天下 李云未見三代以後之聖賢用也 世得云自天地果無初乎至州縣之設固不可革也為一意以利害言自或者曰封建必私其土至善制兵謹擇守則理平矣為一意以義理言自夏商周封建而延至何繫于諸侯哉又以利害言自殷周聖王也至末又以義理言
  四維論四維者非管子之言也 質之以經則難為言也固宜
  天爵論明與志而已矣 明與志者所以修也明與誠對而志為之基明不可與志並言柳子殆强為髙論以求駕乎前人未之有得者也
  庸非天爵之有級哉 性無等級氣質殊分漢唐先儒讀孟不詳疑性之有二反以修為屬之天爵本末舛矣曰明曰志不如其曰誠曰明也忠信即仁義之無不
  誠焉耳誠未有不明者柳子蓋不究心乎思孟之傳妄駕其説也
  守道論 清勁
  時令論上合牛馬 三字上加季春
  舉阿黨 月令作察阿黨柳子祖諱察躬故為舉然非二名不偏諱臨文不諱之義也
  斷刑論下非常之罪不時可以殺人之經也 斯言善矣柳子則徒為詞費也至云古之言天蓋以愚蚩蚩者尤悖戾而不知反焉
  果以為仁必知經 仁下叠一仁字
  智必知權 上補果以為智四字
  辨侵伐論 迂晦
  六逆論胡亥任趙髙而族李斯乃滅舊不足恃也 李斯不可謂之新
  晉文公問守原議先軫將中軍 問原守在僖二十五年至二十八年二月先軫始將中軍時軫并未為下軍佐也
  以附春秋許世子止趙盾之義 所附不類
  駮復讐議 駮陳有餘若折典法之中則必待韓議而後定也李云兩下相殺及以上誅下韓辨别分明柳則質為一條而已合此兩篇義與詞觀之便定韓柳優劣或言柳議過韓者不知文者也
  蓋聖人之制又何旌焉 李云議論在韓範圍之中猶不若韓之渾涵蓋聖人制法所難明著者今固不得而明著之也
  春秋公羊傳則合于禮矣 公羊之說蓋謂父以非罪見殺于君者也安得並引以斷兩下相殺哉此柳子少年之作于治經尚疎至復讐不除害五字不加裁剪乃小失耳
  桐葉封弟辨王以桐葉戲婦寺二句 李云設以桐葉戲婦寺則將易賀為諫矣設王曰戲也則亦將曰天子無戲言云爾庸何悖乎
  辨列子是嵗周安王三年 當是四年
  秦惠王韓列侯趙武侯二年 惠王當是惠公
  然其書亦多增竄非其實二句 李云又轉一意言雖非孔子前要是莊周以前人也
  其楊朱力命不可信 楊朱力命列子篇名 此數句發明增竄也 李云諸辨皆極簡嚴有法
  論語辨上篇 收處甚宻
  下篇 欲張孔子之道而所見不足以發之
  辨鬼谷子後出而險盭峭薄 後出上叠鬼谷子三字辨晏子春秋墨好儉晏子以儉名于世為已術者李云精覈
  非晏子為墨也二句 精到
  辨鶡冠子至長沙始得其書讀之 李云便是長沙人為之耳
  何以知其然耶曰不類 厚齋云博選篇用國䇿郭隗之言王鈇篇用齊語管子之言
  箕子碑 此貞元間文詞理淳雅集中亦不多得進死以併命故不忍 微子遯於荒野非若紀季入齊委身而與亡吾國尚考經不詳 出大法于改命之後則非與亡吾國廣殷祀于朝鮮之封則非無益殷祀晦是謩範 伏下之根
  推道訓俗 承上之緒
  當其周時未至其有志于斯乎 孔子仁之尤在明夷故收處獨歸重正𫎇難一節法授聖者非所期也化及民者其緒餘也 按軌範録此三行是其宋亡未遽死之微逸前後則斷斷不事北之節也嗚呼謝氏其仁矣哉
  是固人事之或然 下有者也二字
  則先生隠忍而為此 則字上有然字
  唐某年作廟汲郡 後漢書郡國志陳留郡考城縣下劉昭注陳留志有箕子祠不知何以移之汲郡也冲讓居禮二語 似贅設
  道州文宣王廟碑曾不及浮圖外説二句 何必以是相形
  公又曰夫子稱門弟子豈夫子志哉 宋祁唐書曰觀七十子之賢未有加于十人坐而祀之始于開元非特牽于一時之稱號記曰有其舉之莫敢廢也伯髙之語必有辨其妄者
  惟公探夫子之志十五句 序與銘皆但言伯髙改作新廟之事於此自疏其立言指趣然似不如韓子南海神廟碑之恰好
  柳州新修文宣王廟碑 切柳州
  卜日之吉於王靈 之吉下有䖍告二字
  終南山祠堂碑 修整
  非我后敬神重穀六句 此唐格
  碑詞 用秦碑體
  太白山祠堂碑其地恒寒三句 著太白之所以名碑隂文 志此於碑隂視南海神廟碑為尤謹於法饒娥碑龜鱉黿 下有一鼉字
  見怪異形 作見怪形異 碑詞用韵甚古
  睢陽廟碑 當時睢陽死守李翰既為之傳南八事首尾韓氏又書之矣此碑用南朝文體蓋相避也鬱龎眉之都尉挫𤠔臂之將軍柱厲不知而死難狼瞫見黜而奔師柳子方為僇人假以發其憤慨四六使事復不覺其訐露耳
  聞義能徙 所謂欲以有為公有言雲敢不死也於戲睢陽之事或未之思歟 此叚議論求與人異其于當日事勢實疎蓋力保江淮則租賦無壅可以天下全力摧翦一隅之賊韓公謂天下不亡其誰之力乃為可據柳子則徒計算時日慿虛懸揣耳
  大鑒禪師碑大鑒始以能勞苦服役 能即耐字取其言以為心術其説具在 以世教言之則謬舉也即崇信其說亦有為法也何取而牽率附會侈其盛哉不植乎根二句 二乎當作胡字
  碑詞 必欲附會而張大之故少味
  南嶽彌陀和尚碑 尊之甚故其名因佛語而見授公以衡山 授公上有真公二字 上注云惟唐公真公及衡山承逺未詳按承逺即般舟注家可謂昩于文義
  銘詞末幼曰宏願惟孝㳟 宏願于銘中補書亦一體無姓和尚碑逝如浮雲 如字作水字
  爰有大智 謂天台
  爰授樂國 謂極樂
  碑隂記 紀之碑隂以塞衆意則文不喧奪亦一法也南嶽雲峰寺和尚碑銘詞如嶽之不崩 收南岳 銘佳
  南嶽般舟和尚第二碑凡南方顓念佛三昧者 南方下有一入字 潘云大藏有般舟三昧經云一心念佛若一日晝夜若七日七夜又云經行不得休息不得坐三月速得是三昧今釋氏有依此教修行者
  揣食不味 揣字合作搏 范文穆驂鸞録云此碑子厚自書亦有楷法
  大明寺律和尚碑 起四語名言 柳固深通其説者此文尤峻整
  大律師塔銘若石廪瓚公 瓚僧名也號懶殘
  蘭若真公 唐會要元和二年□平奏請賜中條山蘭若額為太和寺蓋官賜額者為寺私造者為招提蘭若段太尉逸事狀 深謹
  至晞門下其與存者幾何 其精神正在次第婉轉深穏頓挫處神閒氣定筆墨如生 凡史漢文字最綿宻與左氏異者特周漢文質以時變耳今人以疎率貎之所以逺也
  散還火伍中 從軍及作役者十人為火
  先是太尉在涇州一昔自恨死 又詳在涇州事見太尉不徒以剛勇取勝一時
  及太尉自涇州以司農徵至末 言又有先識見微明非一時意氣所成也
  柳渾行狀不為細家之迫束 細字下有故字家作加柳渾諡議 由當時之體而鍜鍊有加
  陳京行狀五代祖某陳宜都王 某作叔明
  夫忠烈之褒也二句 忠烈上有其字下句有也字宗元故集賢吏也 應告於嘗吏於公者 是狀後於惟深行狀者又五六年故尤知所裁
  房公徳銘之隂 起首何用此詞費
  楚之為縣者若葉公白公 楚之為縣勝計乎
  人不忘公之道 人字上有袁字
  王公嘗以機宻匡天子於禁中至末 特為廣津作也甚卑宜削
  陽城遺愛碣帝尤嘉異四句 城為司業乃下遷嘉異旌優語非實録特以為逐臣立碑不得不有所囘互耳陸文通先生墓表 李云子厚亦學春秋有得者故有味乎其言之
  後之學者前世多有之 不可以通於後世
  甚矣聖人之難知也 不足以文聖人之書
  與其師友天水啖助 啖氏姓符氏臣有啖鐵
  先生字某 陸先生字伯冲
  得制作之本而獲其師友 上句起後下句顧前於是合古今微指二篇 是文之
  為春秋集注十篇 新唐書助卒質與其子異褒録助所為春秋集注總例請匡損益質纂會之號纂例蓋今所傳纂例者即集注之異名也
  明章大中不過乎物 數語發明聖人之㫖特精神所謂得制作之本者也
  既成以授世之聰明之士三句 是通之
  道之存也以書四句 所以但表其著述而畧乎他為碣以明能副文通之實也
  楊君墓碣其子姪洎家老 上有既葬二字
  趺螭首 上有龜字
  毗贊元侯于漢之隂式徙荆州 凝大歴三年進士興元元年樊澤節度山南東道式用也
  墾鑿嶢鹵 嶢與磽同
  若某者以姻舊獲愛 子厚乃凝兄楊慿之壻
  惟車馬幣玉三句 于時文價已自許如此
  故御史周君碣則漢祖不曰安得猛士 引猛士不類豈縁子諒言牛仙客應圖䜟故耶
  衡州吕君誄故潔其儀 故作胡
  逋租匿役 役作税
  葬非舊陌 衡州已得量移非若凌凖之不得歸葬者乃以貧故難致先墓也故詩中亦有五畝九原一聨時中之奥二句 和叔自是一時負才用而未究設施之人時中希聖則已僭矣 子厚文精彩處必過于抑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不能恰好此所學不粹之由耳
  尚擁良圖 擁作壅
  魏府君墓誌 唐格少生氣
  拜度支員外 下有郎字
  君嘗三娶而卒無主婦 三娶而無主婦豈亦如裴評事之未娶嫡妻耶抑以卒為讀也 當仍如裴之未娶嫡妻也若嫡妻先卒未有不書夫人某氏後夫人某氏某氏者
  凡十有餘祀 祀作事謂所事者十餘人也
  由是處約以終其 其字下有世字
  居又同閈 以同閈居得銘
  崔公墓誌乙未 作己未
  元宗南廵 當時謂幸蜀曰南廵
  家有禳𥙴 𥙴字諸韵並無疑是梗字周禮女祝掌以時招梗禬禳之事
  世有顯懿 上有白葉流根四字
  崔君權厝誌 以權厝故畧其實誌崔君如是足矣文中亦緻宻無一罅可議讀者未之玩耳 志所畧者見於銘
  裴府君墓碣 隨事㸃染
  耆股肱 立部伎
  役喉喙 坐部伎
  告其叔舅宗元 子厚無他兄弟歸於裴者其女兄故稱叔舅
  銘詞 銘中以事大小稍錯綜合叙
  張公墓誌銘句會敏給 句音構
  周限荆衡二句 詩曰于疆于理至於南海則五嶺之外至東遷之後不復通爾
  鄧君墓誌銘皇建州普城令 作連州浦城令
  則亭擬閱實 擬作疑
  以循官刑 循作修
  内專平淮 淮作凖
  有子四人哀禮具焉 童幼如禮得附書
  吕侍御㳟墓誌實惟吕氏宗子 敬叔為宗子知化光非嫡出
  馬君墓誌 可書者少故撮舉其凡
  志忘其子之去 志作至
  曾祖某某官 下補祖某某官
  來拜來附 附作祔
  凌君權厝誌為忠孝禮信而事固大謬 固作故今而寓乎戊 作今之遇乎戍
  為浙東廉使判官 廉字下有訪字
  遂入為尚書郎 作遂入尚書
  姦吏衰止 吏作利
  銘詞富天禄 富疑作副稱也 銘不及五言詩李侍御墓誌附屬于寧岐 禮大傳君有合族之道族人不得以其戚戚君位也故附屬于寧岐而不敢言天子 寧岐謂寧王岐王
  大理評事裴君墓誌未果娶 唐時門第既髙未得官位不娶主婦有先畜婢妾者此文可引為据 薛㢲妻崔氏誌亦云恩其故他姬子
  通兩經 通兩經得書蓋非徒口誦之也
  膳飲不違 慰其孝也
  姜君墓誌 不煩濫
  好遊嗜音 綰結前後
  獨孤君墓碣今王父營陵于其側 父作后
  今記其知君者于墓 此即記先友之意推是以錫其類播州請代蓋其生平之誠非一時意氣激昂也當合祭獨孤文母文觀
  趙君墓誌 兩漢金石之文
  南有貴臣 作貴神
  始矜由明經為舞陽主簿 旌來章之孝故追表矜之節以見其有本也
  韓君墓誌 特以弟故得名
  張先生墓誌 生卒及先墓于遺命中叙致不詞費先友也畧短取長繫論于後有關世教不失文體此變例之宜採者也
  聚經籍圖史二句 亦以聚書得書
  虞鳴鸖誄 一作鶴鳴
  爰宅上陽 漢書地理志河東郡大陽吳山在西上有吳城周武王封泰伯後於此是為虞公上陽大陽之誤洽主記室 洽當作狎
  愉乎其和 指虞
  確爾其堅 柳自謂
  故處士裴君墓誌 無事可書又不能拒中丞之請故多舉先世傳緒之美然曰以中丞故而不克並無乃為佞非古也
  不弃于君 弃作并
  覃季子墓銘 追銘季子蓋自悼也詞約義微故銘止六言
  續滎澤尉崔君墓誌喪焉不果行 䘮其貨也
  移信中 作移信州中 此誌亦一體改葬者亦可用之重為之志者謬
  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曾伯祖奭 祖下有諱字作避暑賦以下 叙所著述以成章
  抑有當我哉 暗渡
  石表隂先友記 例創於柳子 水經注云郢城中有趙臺卿冡岐生平自所營也冡圖賔主之容用存情好敘其宿尚柳本諸此
  鄭利用 二鄭以互文見意
  魯直為尚書郎 黄庭堅字出此
  路泌 只四三語何其凄婉
  柳登 其父芳下補善文史三字
  吕牧 下補東平人三字
  蘇弁武功人好聚書 好聚書亦得書本史遷賈嘉與余通書之例也
  柳公墓表 用當時體而稍節其靡弱
  二月庚寅 上增十字
  符君墓版文貞元十二年嵗在景子 唐諱丙字以景字代
  輟哭紀事哀不能文 古人于期䘮亦不為有韵之文此其據也
  先太夫人河東縣太君歸祔誌嘗逮事伯舅無遺者述為女與為婦徵以舅與先人之言示信也
  是嵗之初禮無違者 敘此事于中斷續變化左氏法也
  不悼徃事 亦自白其非以其不慎貽親患也
  喪主子婦七嵗 婦字上有宗字
  李夫人墓誌銘 精宻
  我先府君每得仕然後議焉 李夫人之殁不于柳氏而在諸壻之所故表其先人迎養擇壻之勞及道路遇疾乃從所便非不䘏族而致然固文章得體要之苟非實録則姻黨唾而嗤之矣故欲為古之文必先由古之道也
  諸姑合以為斯志 合作令令字下補宗元二字陳君夫人權厝誌 無子即于遺言中敘明
  崔氏夫人墓誌蓋石文 補志文所未偹又一例用敢附碑隂之義 蓋石附碑隂之義
  告教罕至 告教作教告父之家書稱教告
  以志終天之哀 姊亦得稱終天之哀
  裴君夫人墓誌以配于裴氏 配作女
  睦姻任恤之行甚偹 任雖非婦人之事然統之以聽順則雞鳴詩人之意也
  始夫人之疾也相及也 及此者以見前之所書皆信非可强而致也
  余不知天之忍也 余字下增一字
  先夫人八月而殞 殞作殯
  亡妻宏農楊氏誌𪫟惕之義 義作儀
  王君先太夫人河間劉氏誌文 兵曹未及贈官夫人亦未受封而子爵已顯遂冠於誌文之首乃變例其實失禮也夫人無事可書乃生頌其子佞也
  祔於兵曹君之墓 作兵曹府君
  有惑不疑 有惑作有戒
  韋夫人墳記 已遷祔而未合葬但書其故及日月與有志而遷葬者同例
  設漁者對智伯 不喻其所以作似非為藩鎮也若魚幾何 魚作漁
  中今漁於海 今字衍
  魚之大者 上有嚮之從三字
  嚮之以為食者 以字衍
  若欒氏郤氏羊舌氏 欒氏下增祁氏 四氏故相間而錯舉之
  臣韓魏懼其將及也 臣字下有見字
  愚溪對 中間頗指斥舉錯倒謬則後之所謂已之愚者無非所遭之不幸非其罪也然稍乖敦厚 篇中所引惡溪比養小人弱水比抑君子濁涇不法知人黒水賦質昬昧
  予聞閩有水 唐書地理志處州麗水縣東十里有惡溪多水怪大字本注孫曰惡溪在潮州界誤也處州乃漢甌閩地
  弱惡六極也 不美
  濁黑賤名也 不清
  且汝不見貪泉乎 舉一因人以累其名者為敷佐夫明王之時暗取王之不明豈足福哉之意
  汝欲為智乎使一經于汝 無須臾忘報復宜人之畏而擯也詞旨亦激迫少味
  吾盪而趨卒不自克 此見險不能止又深一層對賀者 筆語自妙
  姑以戚戚 下增為無益乎道故若是而已耳吾之罪大會主上方以寛理人用和天下故吾得在此凡吾之貶斥幸矣而又戚戚
  嘻笑之怒四句 太盡反少味
  天對 定逺云柳州作天對其文亦幾于三閭也題曰天對似是未安天尊不可問故不曰問天柳子之文自擬于天斯罔矣宜曰對天問也
  馮翼惟象二句 下補明明闇闇惟時何為
  輻旋南畫二句 柳子亦主蓋天之説
  惡有谷汜 次汜為韵
  度引久窮 久作無
  曜靈安在 在作藏
  盗堙息壤八句 屈子本意大都以禹之幹蠱少康之中興望頃襄王余聞之師云
  汙塗而蕖夫 蕖夫疑作夫渠
  宜儀形九疇 形作刑
  問地方九州 州作則
  爰處爰都 處一作穴
  增城之髙 髙一作里
  日安所到 所作不
  而僭謂不死 僭作潛
  休居以康食姑不失 大字本注重校康作倉絶句無食字作休居以康倉姑不失
  幽陽潛㸑 作陽潛而㸑
  登立為帝二句 當在二女何親之下
  師以首之 書所謂師錫也
  問干協時舞二句 註言少康非朱云舜懐有苖而丕號以之 之作瑞
  寒民於烹 所謂救民於水火之中也
  中譖不列 不列不自明也
  萃回偶昌 萃回下大字本有禍字
  胡若之狠 狠作很
  晉問太行掎之 山
  首陽起之 西
  黄河迤之 河
  大陸靡之 東
  景霍汾澮 景霍小山汾澮支河
  為為鍭 為下蓋脱一字
  馬之所生是不一姓 註引左傳按傳作無興國焉是不一姓屬九州之險
  吳子曰魏綘之言曰 魏絳當為韓厥此本水經注澮水下誤以為魏獻子也
  文公之伯也援秦破楚 援秦未詳疑作挾秦
  㝠有庭實 㝠作宴
  今主上方致太平動以堯為准 唐起晉陽因始封之國為有天下之號高祖内禪神堯是崇以作歸宿似更宻 枚馬同時無所與讓曹張於是失歩矣
  答問客曰何取 取作敢
  而僕乃緘鉗黙塞 黙塞作塞黙
  而鹽逐於鄉里 鹽字上有無字 達㫖釋誨之間起廢答色元不厖 厖作黄
  無異枝 枝作伎
  天説 發端處李云二子皆有激乎其言之而拾莊生之餘者也雖然亦見其止于此若以草木喻之人則果窳也以果窳喻之人則其中之子實也烏得以蟲螢喻蟲生之 上有亦字
  今夫人舉不能知天以吾言為何如 隠然見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時主已日在危亡之中大可憂懼也
  柳子曰以下 韓子之説蓋嘆夫回天跖夀之不讐也柳子則曰夫天亦何所為哉吾則自盡其為我而已然韓之説正言若反為殘斯人者非吾所得指斥故迂謬其説猶有半焉引而不發耳柳子則直以天為無心矣則古聖人曰天位曰天禄曰天職者豈其誣歟天既無心人之仁義又何能自信歟言之似正而實昧其本于韓之廋詞亦有所不察也
  附劉禹錫天論上今以一已之窮通惑矣 韓之説非為一已言也懼唐祚之將替而故謬其説也
  天論中求䕃乎華欀 欀作榱
  問曰天果以有形 問字下有者字
  天論下植類曰生 按尚書傳云海隅蒼生謂草木也鶻説今夫梟鵂喣喣者耶 此又所謂柔惡也捕蛇者説永之人爭奔走焉 此句伏下
  悍吏之來吾鄉又安敢毒耶 雖無竒特亦自雋快此篇削去其三之一何如
  䄍説蓋于人也以其誕漫𢠵恍其㫖大矣 柳子疾當時有司無狀不舉其罰故假此致嘆幽明理一也其有報者必亦有責先王于山川鬼神鳥獸魚鱉無不治也豈名立于此教存乎彼哉
  非神之為耶 耶當作也北方讀此二字音相近則十年九潦八年七旱者獨何如人哉 人未嘗以此病聖人而聖人必引以自儆自責仍不可委之誕漫若氣數方否而人事不修無以返而之泰則極不威福不嚮帝黜其命矣
  乘桴説 文無取
  而明復之難耳 復下有者字
  吾何敢以廣異聞 以上有吾字
  揵焉而已矣 揵拒也
  説車贈楊誨之 詞勝理以為車說則偹矣
  視叱齊侯類蓄狗 李云柳文不雅馴若此此言藺相如猶不可也
  方之中矣 之作其
  謫龍說吾復且害若衆恐而退 暗用夏侯泰初事復且害若淺丈夫之言也
  羆說 總領三句甚健
  觀八駿圖說絺而凊 凊作清
  慕聖人者不求之人 作不求之於人
  宋清傳 為此說以冀人之拯已陋矣
  然而居朝廷居官府至末 益陋此賈䜿女子詬其曹耳柳子其未逺於鄙悖哉漢武所嘆於汲生之無學也種樹郭槖駞傳 此文王荆公對症之藥也 李云文不甚髙而論有可存者
  童區寄傳不足則取他室 取字上有盗字
  童寄者彬州蕘牧兒也 留其氏於後
  留為小吏 吏作史
  是兒少秦武陽二嵗 與發端暗配
  而討殺二豪 討作計 通體敘致分明
  梓人傳凡執用之工不在列 工作功
  為鄉師里胥以就役焉 世得云周官鄉師職尊不應與里胥對舉郡守以下又以秦漢官制混之而意義復與上文不殊為多而已
  又其下皆有嗇夫版尹 版尹果里魁之職否
  猶梓人畵宫於堵而績於成也 績作潰
  悠爾而去 悠作攸 李云上半截論梓人處悉無漏義矣便以末意作收塲而曰梓之道類乎相豈非引而不發意味深長文之極佳者也中間詳釋翻成贅剩蝜蝂傳 頗峭潔而無甚髙之論
  乞巧文 為送窮所壓識殊詞亦不能追也
  挿竹埀綏 綏與緌同
  乃纓弁絍 弁下有束字
  泯焉直透 透作遂
  罵尸蟲文侵人肌膚 四字與恙心穴胃不切從英華本作食人肥膏
  憎王孫文然後食衎衎焉 無食字衎衎卽飲食也好踐稼 下有蔬字
  輒齕齩捉注 捉作投
  逐畢方文夜不燭 夜作暝
  汝雖赤其文 上有大陰施威兮元㝠行事九字急急如律令 潘云李濟翁資暇録云令讀作為零律令雷邊捷鬼善走與雷相疾速故云如此鬼之疾速也辨伏神文休嘉訢合兮 訢虛其切烝也禮記云天地訢合注云讀曰熹一音欣
  招海賈文 閎壯 子厚之先晉人上黨易野安以舒其托海賈以招魂歟
  蜿首狶鬛虎豹皮 蜿作蛇
  弔萇宏文 以萇叔自比
  敬余忠甫 作敬弔忠甫
  弔屈原文冀陳詞而有光 光作明
  犴獄之不知避兮 犴作岸
  娛娛笑舞 娛娛作俁俁
  滔大故而不貳 滔作蹈
  伊尹五就桀贊 趙云伊尹為湯見貢于桀不用而歸湯湯復貢之如是者五思濟民冀得施行其道也必合此論于君臣之義乃為無敝漢注之最精者抑子但欲贊尹之大然君臣之分旣定亦安得若此憧憧者哉按此篇疑他人文不簡健或欲示當時庸人自解與伾文相結之失耶
  梁邱據贊 梁邱之不毁是亦景公之明也晏子春秋備之
  愛其不飽 愛作憂
  霹靂琴贊引 妙在不濫
  龍馬圖贊百樂陳兮 作百禮
  慕水濵兮 慕作渭
  師友箴吾何以成 成作承
  懼吾不似 作懼不吾以
  敵戒而不知為益之尤 尤作由
  臨江之麋稍使與之戲 使下有麋字
  麋至死不悟 作麋至死終不寤
  永某氏之鼠犬禁僮勿擊鼠 犬作又
  悉以恣鼠不問 恣作資






  義門讀書記卷三十五
<子部,雜家類,雜考之屬,義門讀書記>



  欽定四庫全書
  義門讀書記卷三十六
  翰林院侍讀學士何焯撰
  河東集
  沛國漢原廟銘 三銘皆當時體
  昔在帝堯云云 發端本典引來在後人若此牽合尤無謂
  又俾九臣之後 九作元
  且夫以斷蛇之威以下 言今日亦非遂無功徳羣蛇輔龍四語 倒敘變換有義意
  以翊天門 翊作羾較勝
  塗山銘 如此文豈可並存以為大圭之玷
  天地之道尚徳而右功商周讓徳焉 論至卑淺不根
  是以周穆遐追遺法 周穆卽可以比禹乎
  夀州安豐縣孝門銘 似蔡伯喈其體則表忠觀碑文所由也
  武岡銘御史中丞柳公綽練立將校 兵素不練又無先聲而偏師别屯未有不徃遺之禽者也
  兇渠同惡革面向化 嚴綬攘公綽之功而史仍之賴此文而後世猶有考也以退之與公綽書觀之非私其族人而為者
  以示我子孫億萬年 億上有彌字
  井銘 古直
  舜禹之事嚮者丕若曰其事則信 亦小巧
  堯知其道不可退而自忘四句 文法頗晦理有所短也三載遏宻其果忘堯乎以鄙語侈為新竒而反謂經言非實録亦可憫笑
  而堯隤然聾其聰加少矣 此直小兒語也
  宦董袁陶之賊生人盈矣 宦董袁陶成一語乎謗譽 此二篇頗可觀乃法韓李者其不出栁子决也故可寵可富而人猶謗之 猶字不如作彌字
  然而世之人聞而大惑在上而必彰也 似可已咸宜 爽朗
  鞭賈其賈宜五十 宜作直
  其節朽黒而無文 文下有材字
  以求賈技于朝 朝下有者字 此文何味之有不作也可
  吏商 此文與謗譽二篇亦相類或非柳所作
  以故貶吏相逐于道 貶作敗
  何以利為也 利下有敎字
  東海若 是其永州儗莊之作
  毛頴傳後題而學者得之勵其有益于世歟 之字作以
  裴瑾崇豐二陵集禮後序 起五行甚有筆力
  與文物以受方國 與字未詳
  昔韋孟以詩禮傳楚至咸以為榮 因其書而并及其祖宗兄弟之美此古人作序正體
  瑾字封叔 此下太煩
  柳宗直西漢文類序 發端本荀仲豫
  合而為史 史下有記字
  欲采比義㑹年長疾作 李于義字為讀
  森然炳然若開羣玉之府六句 㸃染類字然似少味殷周之前其文簡而野 文莫盛于周降而諸子屈宋其變盡矣漢氏得其緒耳何謂野乎
  貞元間文章特甚末 李云一結卽得孟堅筆意序後復系一序文之變體從史書中來
  楊評事文集後序 後序故起處但述其制作所詣此篇多法藝文志以為詞然稍濬彥和而清之爾未及于古也
  濮陽吳君文集序武陵又論次誌傳末 已有此故可與王文憲集序之體異
  王氏伯仲唱和詩序雖古猶今也 今作乏 此作無所取
  送崔羣序稟至和之至者 作稟和氣
  今將寧覲東周 告寧漢分吉凶寧覲二字後人不可襲用
  送邠寧獨孤書記赴辟命序為壯夫捧腹 捧腹句是當時語未刮磨者 此篇似符載得意文
  送幸南容歸使聨句詩序 當時體
  送苑論登第後歸覲詩序 如此作宜從削略矣送蕭鍊登第後南歸序 早嵗文之最雅潔者
  送班孝廉序相國馮翊王公 送嚴公貺下第序但云馮翊公則王字衍 此序宜削
  送獨孤申叔侍親徃河東序温清奉引之隟 清與凊古字通用 此序卽歩趨梁補闕之徒所以淺薄柳子少年不先沉浸于經而遽為幅尺所限永州以後始開廣矣
  送豆盧膺序而恒以幼孤 幼孤疑作孤幼
  送趙大秀才序 辭㫖淺鄙吾豈丐夫𨽻人哉
  同吳武陵贈李睦州詩序 勁拔而未淳古
  送薛存義之任序今我受其直 我字衍
  以今天下多類此勢不同也 此言豈可公傳道歟此序詞稍偏激孟子雖發露猶自得其平也
  送李渭赴京師序予嫉其不為是久矣 嫉字不穩凡有此者皆氣質之偏也
  送嚴公貺下第歸興元覲省詩序而子之伯仲如少習然 稱之者亦有分寸
  于是文行之達 達下有者字
  送辛殆庶下第遊南鄭序 如此文宜悉削去夢得編集更少百篇則柳之道益光
  四貢鄉里而後獲焉 昌黎再舉河東四貢
  懷有美餌 餌下有者字
  神文章 神作袖
  吾欲抑而不歎二句 乃有此疲薾之句 此序皆流俗人之見顧視曹偶則遂以為可矣若退之軰何送崔子符罷舉詩序文學移而從之 文學作又舉仕將晚矣 仕一作任觀下崔子之仕又何晚乎句究當作仕
  而戚其幼孤 幼孤作孤幼
  再嵗不就選其可厚而理乎 柳猶有激而云蘇議事若此彌乖疎矣
  是且不見隆 是字上有如字 按蘇子瞻議學校貢舉狀本此雖然易其科隆其實則俗加美焉道加廣焉君子之論豈可限于一偏也
  送蔡秀才下第歸覲序未克决而忘之也 决是决去之意
  彼莫莫者其有宰于人乎二句 無可疑者理也不足信者數也其言進退無據
  故君子之居易俟命 果哉末之難矣不為居易俟命者歎也 此篇可削
  送韋七秀才下第求益友序所謂先聲後實者是豈拙于為聲者歟 故謬其詞使有司無解于失士實之不辨則是驅天下而趨于聲也巧于聲而拙于實豈士端使然哉有司乃自致之
  穀梁子曰五句 直斤其無目而託為自反之辭賴引穀梁子數句粗存廧仞 此篇詼啁之作要之輕薄作者不尚發端亦太尖
  送辛生下第序略 發端見其過不在士中多平心之論絶私請而惟文之甲乙焉則二者之患去斯能為無私為守正焉耳郢乃不學而惟已之名是邀者也吾甚憤焉 憤字過矣使辛生如是猶當有以平其心也憤不若惜字之穩
  送從兄偁罷選歸江淮詩序 當時體殊凡近
  遂命從姪立 從姪稱亦與經不合
  送從弟謀歸江陵序 從伏波將軍念從弟少游哀吾志大之語拓為大章意味甚雋永
  獨見謀在衆少言 下智字從少言生下
  後以智免歸 智免對不智觸罪
  求其道之至者以相勵也 伏後
  不謀道而道顯 道可以不謀而顯乎
  抑又聞聖人之道其可度哉 應道之至者仍望其不以是終而相與振其祖宗之緒不誇不激情話可愛送表弟吕讓將仕進序勤而不忘斯可也四句 繳可不可
  陪永州崔使君遊宴南池序連山倒埀可謂無負矣此等摹寫是唐人常語
  愚溪詩序 詞意殊怨憤不遜然不露一迹
  愚溪之上買小邱為愚島 詩有八題先詳敘于此皆山水之竒者 伏後案
  夫水智者樂也 愚字對面
  𡩋武子邦無道則愚五句 愚字側面
  溪雖莫利于世六句 轉出敘詩
  以愚詞歌愚溪莫我知也 愚字翻身出脫
  婁秀才花下對酒唱和詩序 文甚秀拔而發端有不自貴重之病所學然也
  法華寺西亭夜飲賦詩序 此永州文猶未能脫棄凡近
  序飲貟小邱 貟作買
  衆皆據石注視二句 間此二句在中間得情
  序棊 晏元獻公題云此二篇古本或有或無
  如其第書之 第字生波 通篇少味
  凌助敎蓬屋題詩序 為當時體而不犯俗句惟求仁而得四字尚嫌奢濶不倫
  送韓豐羣公詩後序宗元常與韓安平遇于上京 韓豐弟泰字安平 通篇嚼蠟
  送婁圖秀才遊淮南將入道序無事為閒不死為生閒以心不以事生以道不以形
  送易師楊君序宜求專而通新而一者以為胄子師此專為仲子陵施士丐之徒加砭
  送徐從事北遊序抑處于逺而至于是歟 從北遊起論
  然則餘二者為之决矣 累累如貫珠
  茍聞傳必得位末 掉尾生色振起全篇之勢遂拔出俗下所見之外 李云起訖間架其源派亦與韓同而稍變其音節
  送詩人廖有方序皆竒怪 上有其產二字
  為唐詩有大雅之道 當時目沈宋所變為唐詩送元十八山人南遊序 李云此篇卽退之所病者黄鵠一去以下 結尾傷格
  送文暢上人登五臺遂遊河朔序休上人 休上人豈得復在髙僧之列人謂柳子于彼法最深宻者彼蓋感其張已而許之也
  與竺乾鷲嶺角立相望而往解脫者 角立相望謂清凉山形似鷲嶺也然摩滕法蘭所對明帝文殊自佛法未入中國以前卽于此山攝化之語乃屬後人附會故作者不取 潘云圓覺經云聲聞人具六通得入解脫凡有所傳皆是妄想得脫其由名之解脫去
  偉長徳璉之述作 稱引不逾選學于唐格亦凡語也此早年文不出唐格
  送巽上人赴中丞叔父召序不于其書而求之况其意乎 斯言也吾取以為陸王氏之徒砭焉
  其土汪汪也 汪汪疑作汪衍一汪字
  求道者多半天下 者字下有之字 此篇奥㫖括于送琛上人敘中
  送僧浩初序而賤季札由余乎 季札由余用夏變夷者也
  吾之所取者與易論語合 不暇逺引與易之乾坤論語之本立道生猶有合否也
  無夫婦父子不知韞玉也 此遁詞耳天下豈有外倫而能盡性者乎
  且凡為其道者四句 所長止此何至去人倫無君父以狥之哉然則柳子可謂昩于輕重者矣 此篇柳子極用意之作
  送元暠師序 劉禹錫引不足以發之故重有此敘送琛上人南遊序 彼敎之金隄底柱
  送文郁師序 與送從弟謀文同趣借族兄弟以自抒胸臆
  送元舉歸幽泉寺序 永州初變文體時刻削而不免局束
  送濬上人歸淮南覲省序 語頗多凡俗
  古之贈禮必以輕先重 以輕先重施之作序是佳語但于釋子殊無涉耳
  監察使壁記 謹潔 永州以前文之至者
  非必神之也蓋亦附之敎焉 謂非必神之者是其識有所偏于附之一言亦自相違反其失與䄍説同也洎執役而衛者 役一作殳言衛則作殳為是
  四門助敎㕔壁記後魏太和中 太和元魏孝文帝時也
  貞元中王化旣成 王化旣成四字太無歸宿
  余故為之記而由夫三子者始 賀與歸則旣見于文矣他不足稱由三子者始非文人清官則可以無書也武功縣丞㕔壁記凡以戰得爵末 徳宗以後神策軍士倚中官為暴横于畿赤結語微及之 前路官之有丞何必煩引
  諸使兼御史中丞壁記 亦無敗句
  嶺南節度饗軍堂記 更簡百餘字則筆力益髙 起處先敘軍府所領之大所寄之重乃記改作是堂縁起以執秩拱稽 指軍
  以譯言䞇寶 指賔
  合二使之重 二使豈可並論鳥獸睢盱亦不足以言賔也但欲對舉使文整贍亦嘗即押舶之名思其義乎增徳以來逺人 指賔
  申威以修戎政 指軍
  問工焉取十句 太承襲前規
  羽鱗貍牙之物二句 韓子引經惟在義理器數名物則古今異制不茍務博
  華元名大夫也四句 何乃引此
  願訪于金石 訪一作勒 此等文不可與送鄭權序比猶是燕許之拔出者
  邠寧進奏院記 燕許舊規亦閎壯可喜
  以奉王制以下 鋪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皆太煩惟忠惟敬以院至耶既至矣後又云他政之末何也 此篇其半可削
  興州江運記 在唐人中已足髙歩永州以後則超羣絶倫矣 尚覺拘跼
  使中謁者來錫公命 平淮碑書監軍者不得已而存其實若中人錫命既乖典禮又無關係何以書為公固不許而相與怨咨 而字上有退字
  盛秋水潦窮冬雨雪 注一作水潦于秋雨雪于冬句法較堅硬疑公後所改
  西門遺利四句 非溉田非塞决也所引二事未當全義縣復北門記由道廢邪 注一作由是道以廢邪上用推是此用由是文法相犯短幅不應有此
  潭州楊中丞作東池戴氏堂記 無味此當時輕浮套數
  桂州裴中丞作訾家洲亭記 柳州諸記是真美故皆如畫出此是粧㸃虛景苦乏生氣
  邕州柳中丞作馬退山茆亭記 英華作獨孤常州文者近之
  嵗在辛卯 辛卯為元和六年柳子既振拔當時文體矣何當有是 前此辛卯為天寶十載至之有初晴抱琴登馬退山對酒望逺醉後作一篇詩中有王旅方伐叛虎臣皆被堅魯人著儒服甘就南山田之語于時方討南詔則此文亦出于至之有可徵也
  于是手揮絲桐六句 語雜氣輕
  永州韋使君新堂記公之居髙以望逺 并收外之一層
  永州崔中丞萬石亭記怒者虎鬭企者鳥厲 兩者字並作若字
  環行卒愕 行作顧
  其上青壁斗絶六句 寫萬字有餘韻
  敢頌休聲祝于明神 推開借父老輿頌見之始不俗零陵三亭記 一有薛令作三字
  使繼是者咸有薛之志三句 不偏枯 按桂訾家洲永新堂零陵三亭皆為説以發其端唐語林言淮西事當直起者非柳子之論也
  零陵郡復乳穴記 自韻
  吾聞之曰 吾字作士字
  道州毁鼻亭神記除穢革邪四句 從薛之治道州為政大體發端已涵蓋下兩層
  君有鼻而天子之吏實理二句 領下兩層為二敎興起本 上句又見非有功徳于此上 文謹嚴但亦是常語
  永州龍興寺息壤記甘茂盟息壤 息當為滋息之意永州龍興寺東邱記今所謂東邱者也 者字下有奥之宜者四字
  懼翦伐之及也 收上竹木
  永州法華寺新作西亭記其照也逾寂二句 從覺照起論却似收不轉
  柳州復大雲寺記董之禮則頑束之刑則逃 先王為治百家皆所用是或一道也讀西域傳其效可見柳子至此信奉佛氏似少衰矣蓋讀書久而少有悟也永州龍興寺修浄土院記 文不髙釋氏取與東海若篇表裏
  永州鐵爐歩志凡舟可縻而上下者曰歩 任昉云吳楚間謂浦為歩語之譌耳
  則求位與徳于彼數語 筆亦膠繞不圓快
  大者桀冐禹云云 此文直斥在上者徒建空名㫖趣既已偏宕求其警䇿則又無有何以存諸集中 按此文似為以門地論相而發
  遊黄溪記 發端既涉模儗又未必果然也刪此而直以黄溪距永州治七十里起何如
  有魚數尾 數字下有百字
  有鳥赤者烏翼 者作首
  始得西山宴遊記 中多寓言不惟寫物之工
  傾壺而醉 帶出宴字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反呼始字
  始指異之 虛領始字
  然後知是山之特出 下有不與培塿為類六字蒼然暮色三句 始字神理
  心凝神釋 破惴慄
  然後知向之未始遊二句 上句帶前一叚下句正收始字 李云羈憂中一得曠豁寫情景俱真
  鈷鉧潭記盪擊益暴四句 寫出鈷鉧形貌 李云記文只是情景字句均適最忌餘剰
  鈷鉧潭西小邱記唐氏之棄地 棄地比遷客
  則清泠之狀與目謀四句 四與謀字為遭字起本心神二句寓已之可貴
  争買愈不可得 争買下有者日增千金而六字所以賀兹邱之遭也 兹邱猶有遭逐客所以羡而賀也言表殊不自得耳
  至小邱西小石潭記聞水聲如鳴佩環 水激石而成聲一句中將下兩層都暗領
  全石以為底 敘明石字先寫四面竹樹
  潭中魚可百許頭六句 透出清冽
  怡然不動 怡作佁
  其岸勢犬牙差互二句 石岸差互故水流皆作斗折蛇行之勢為岸所蔽雖明滅可見莫窮其源也
  袁家渴記皆永州幽麗其處也 其近刻作竒然恐均誤或是異字
  謂水之支流者為渴 支一作反為是
  每風自四山而下至大都如此 發明反流襯筆尤狀出幽麗 李云末段言風處亦以興已
  石渠記視之既静其聽始逺 李云名理 逺者虛谷相應故此貎已静彼聲轉逺也
  石澗記道狹不可窮也 李云可窮便非佳山水柳州東亭記 甚古
  乃取館之北宇右復其號 似古明堂制
  則朝復其號 朝字下有夕字
  柳州山水近治可遊者記在薄水南山石間 薄作潯有右川東流入于潯水 右作支
  北流潯水瀨下 流作沉
  其上有穴如器物甚衆 先敘山之所有
  黑肌而赤脉三句 始敘山之所由名
  在多秭歸 在疑作尤 此篇多擬山經
  寄許京兆孟容書很忤貴近 謂中官
  加以素卑賤更造怨讟 此亦事理所有但素無善行則異同之口得以實之人遂莫加憐耳
  外連强暴失職者 謂韋臯
  此皆丈人所見 見字上有聞字
  消息于亡 于亡作存亡
  不知辛酸節過 節過作節適
  自古賢人才士以下二段 -- 𠭊 or 叚 ? 太叢散太模儗
  范座騎危 座作痤
  今以恇怯淟涊愈疎濶矣 暗綰前後
  假令萬一除刑部囚籍三句 是所以息謗讟者之猜擺落撫慰收恤尚置人數一面專以宗祀祈哀既為力差易亦人人所必動心也
  但以存通家宗祀為念 先提起此一層
  雖不敢望歸掃塋域 顧先墓
  退託先人之廬 顧田宅
  就婚娶求㣧嗣 顧子息
  與楊京兆慿書而其忠誠者 而字下有激字忠作中才如王景略以尹緯為令史 符堅謂尹緯宰相才王景略之儔非王猛抑緯為令史也
  近世尤好此類二句 李云柳子自言得號為輕薄人觀其謫後仍是此等議論据要津時可知
  不益于世用 益字上有盡字
  彼不足我而惎我哉 注引說文惎毒也按左傳楚人惎之脫扄杜注惎敎也
  言而有是患二句 李云省筆
  茍知之雖無有司其必有施矣 安溪師云此皆子厚之所以敗而終始拳拳若此故知其為有心人也今之世言士者先文章 三段 -- 𠭊 or 叚 ?自為聨絡
  希王褒劉向之徒者二句 柳子置子政于第二流文人以文律通流當世 文人作丈人
  理不一斷以古書老生 自韓柳所見皆頗脱略先儒章句矣
  今復得好官猶不辭讓 上云無有是念而此云云然豈謂量移善地為好官耶
  以人望人尚足自進四句 李云四句詞甚晦大略言已自處且未能自免于常情之中如下歸鄉閭立家室託嗣續之類是也以義度人則難為人以人望人則賢者可知已矣語本表記
  使有世嗣 使作所 李云世嗣謂已也 此篇敘情欵不如與許書而所答薦舉文章二者卓犖可用之言為多
  與蕭翰林俛書乃岌岌而造其門哉 若作造其門則岌岌當為汲汲若作岌岌則又當云操其間
  伏自思念過大恩甚 過大收前一段 -- 𠭊 or 叚 ?恩甚收不能塞衆人之怒以下一段 -- 𠭊 or 叚 ?
  居蠻夷中久一段 -- 𠭊 or 叚 ? 其氣韻兼屈馬而有之
  身被之目睹之又非道也 筆筆旋折
  朝夕謌謠使成文章 李云首言困卦處自命甚重終之以作為謌謠文章蓋其本領只如此也然文采精麗之極
  與李翰林建書 與致思謙書略同而稍碎
  與顧十郎書以非乎人而售乎已 非乎人今所謂刺也
  不意璅璅者復以病執事 似十郎又坐劉柳累者與韓愈論史官書 按退之以是年撰進順宗實録舊史謂其説禁中事頗切直内官惡之徃徃于上前言其不實然則與劉秀才書遜詞自晦其識逺矣當其下筆則詞直事核而仍不敢以褒貶自任召閙致憎雖謂之中道可也
  設使退之為御史中丞大夫利其祿者也 文法從賈生假設陛下居齊桓之處兩難化來
  决必不沉没 大字本作决必沉沒注重校一本必下有不字按韓與劉書云决不沉沒故反其詞耳今考異載栁書作决必沉沒朱子當日所見之本為無誤也李云詞氣逼直以極其辨是子厚本色
  與史官韓愈致叚秀實太尉逸事書竊自冠好遊邊上三句 以下致太尉逸事皆破疑不得實之意
  宜不茍過日時 顧力字
  連遭瘴羸頓 瘴下有癘字
  苐不能竟其業末 答書當有規其志太鋭而取困于世者以下言雖知其病終惟不得已又即從史遷句生下波折皆有源
  春秋傳所謂傳信傳著 傳信傳著以終得其實當即籍之之意
  與劉禹錫論周易九六説書 李云所言者⿱數一端然摘出學者讀書不謹而輕于立論之病可以推類警省
  則是取其過揲四分而九也 世得云孔疏云九過揲六過揲過猶遍也言揲之九遍六遍耳節用過揲二字未妥
  孔頴達等作正義論云 不遺等字何等謹細
  君子之學五句 李云極得讀書之法
  答元饒州論春秋書 李云于與夢得及此兩書見盡心經學若此後之綴文者動儗韓柳其于聖賢經傳蓋無一卷成熟者根本蹶矣
  知春秋之道久隱 上增嘗諷習之又聞韓宣英及亡友吕和叔軰言他義十九字
  盡得宗指辨疑集注等一通 今但有微指亦不知復有宗指也集注豈纂例之異名耶
  于紀侯大去其國 此條竊于微指尚有疑焉太王之避狄猶可以立國也紀侯之義固當效死勿去耳然而春秋不責紀侯者其亦傷天下之無王乎
  見聖人褒貶與奪三句 杜牧之曾襲此語
  其言書荀息 此條今檢陸氏書不得
  頃嘗怪荀息奉君之邪心以立嬖子 申生之死荀息立于朝而不能爭是其失耳若立奚齊不可責以奉君之邪心也至于立卓子則謬甚卓非奚齊之母弟均之庶孽息不從奚齊以死則立君者將以定國也舍舉國屬望之重耳而奉童昏以臨之以啟再亂身亦不免焉經權兩謬聖人安得不貶之乎其與仇孔同辭者仇孔固亦有貶也為正卿執國命亂臣無所顧忌而無禮于君身預其禍若一匹夫謂聖人之猶有取焉然非歟柳子謂進荀息以甚茍免之惡夫君弑賊不討者不書葬聖人于茍免者固不許其改得為人臣子履后土而戴皇天矣庸待進息以甚之哉 立齊君命也立卓非君命也可以行權而不能計安國家息雖欲辭其罪不可得矣
  今凡言貶息 凡作兄
  答吳武陵論非國語書 清古 二書皆柳子得意者雖無所有然極反覆馳驟之態也
  與吕㳟論墓中石書又得部中廬墓父者 作父墓又二十年來三句 多閱則識真
  怪而掘其土 而字上有擢字
  况廬而居者其足尚之哉 李云刲股廬墓韓柳交譏之然廬墓與刲股又自别
  聖人有制度以下 不減左氏内外傳之文
  若然者勿與知焉可也二句 李云極是
  慮善善之過而莫之省三句 李云何其篤厚 意本漢書王成偽自増加以𫎇顯賞及張敞論神爵事所云務自增加澆浮散朴諸語之意 李云一小事而能見其大者訓辭尤深厚
  與友人論為文書非謂比興之不足六句 世得云此文所云得之蓋老蘇所云天之所與者其云比興恢拓四語則人工雖至而非天之所與者也得之難者天也知之難者人也
  則彼卓然自得以奮其間者二句 帶上一層
  况乎未甚聞者哉 聞字下有著字 李云盡歴代文章作者傳者之弊而隱寓其所為卓然自信者
  答元饒州論政理書管子亦不欲以民產為征二句管子説見海王篇
  與崔饒州論石鍾乳書 饒州作連州
  則油然而清二句 言其粹
  其竅滑以夷二句 言其美
  凡為此也 以下若即接是故經中云云斯最善矣必若土之出無不可者 以下兩叚乃因其徵引之多而極其辨以折之不知其為羡言侈論有傷文格豈其踔厲風發之故習不能以自制歟
  則不必服 則字上有連字
  姑務人而夸辨博 務字下有勝字
  答周君巢餌藥乆夀書行則若帶纆索八句 亦何至此汲汲無歡宜不永年矣
  然由未嘗肯道鬼神等事 由作猶
  獲是而中 中作終
  視人之害若利 言不以動于心非因人之害以為已利
  昩昩而趨髙明之圖哉 為韻語甚古
  與李睦州服氣書貎加老而心少歡諭 諭作愉若古之强大諸侯然進决于城下 若此張皇則是借以發其文非為睦州效忠也
  今使號于天下曰固小子之所懍懍也 與前幅一一廻環呼應但不應徒爾詞費使人厭其寡效爾古文與詞賦派别判焉柳子所以馳驟縱横若是反減其工者蔽在必合屈馬而一之詞勝氣溢乖自然之節也與楊誨之第二書 多有不足縷縷致辨者而亦毛舉不已所謂道不足而强有言也
  不過其勤讀書 過字下有欲字
  今將申告子以古聖人之道 世得云自此至為偽乎為佞乎是一叚稱古昔聖賢以諍楊之失然細分之又有兩層自書之言至不為也非不能也為首層對楊欲任性率真而不能勉强立論自凡吾之致書為説車至如是而心反不愧耶為次層對楊以已之失為非聖道立論而結之曰偽乎佞乎偽結首層佞結次層
  若果以聖與我異類至聖人不足重也 此一層從孟子中來非無實之辨
  今子又以行險為車之罪 世得云自此至此甚未可也是一段言涉世之道以諍楊之失車不得不行險譬人不能不涉世也然細分之亦有二層上層辨甘羅終軍是一種入世法下層引嵇康阮籍又是一種入世法要之均非中道也
  吾意足下所以云云者 世得云自此至而惡之也一段又就楊身上寛一步説收前二段意楊之所惡在佞前言偽乎佞乎其㫖亦歸於辨佞也故此單收佞非特于可進也四句 又云可進可退顧上出世一段意
  吾年十七求進士 自此至幸甚一段又就自已身上説法狂疎輕薄兩意又分照上二段
  日思摧其形 暗照縱心意
  旦暮走謁于大官堂下 暗照出世意
  益知出于世者之難自任也 總收
  今因道人行 此道人當是道州人非浮屠
  答貢士沈起書幾于萬一用以萬報也 下萬字作為此早年最卑淺之作宜削
  賀進士王參元失火書一出口則蚩蚩者以為得重賂此即上所謂羣小之慍轉因水火之孽而得光明也
  宥而彰之 宥猶助也
  顏曾之養三句 收得宻
  與太學諸生喜詣闕留陽城司業書乃知欲煩陽公四句 婉轉
  始僕少時嘗有意遊太學至可無愧矣 此段應陶醇煦懿熙然大洽二句言外亦見化百數人不為功坐一人即致累恐失平也
  陽公有博厚恢宏之徳 以下皆所自欲論列者借與諸生書發之先明其無罪下則所謂大體此以解徳宗胸中之惑下又見詔命雖優無以解于棄賢也
  故少佐筆端耳 諸生之留陽公意誠善而不長于措詞柳子蓋出此以佐之
  俾為史者有以紀述也 顧元禮叔夜事 此文削其半則及于古矣
  答韋中立論師道書僕自卜固無取五句 筆善折故常語皆遒峻然不應若是之費墨也吾以為柳子之未逺于六代者以此
  然雪與日豈有過哉二句 李云詞無涵蓄至此平居望外遭齒舌不少二句 此等語亦何味但覺其尖薄耳
  古者重冠禮大類此 李云繁稱𤨏引子家修詞之一累惟昌黎能免是矣
  故吾每為文章而以為之文也 李云文章根本之病作文精微之要盡于此矣
  抑之欲其奥二句 對輕
  疎之欲其通二句 對怠
  激而發之欲其清 對昏
  固而存之欲其重 對矜
  本之書以求其質 言實事也 質者道徳之本言其大體
  本之詩以求其恒 言常理也 恒者性情之常言其細微
  本之禮以求其宜 節文之中
  本之春秋以求其斷 是非之辨
  本之易以求其動 變通之道 按未嘗敢以輕心掉之八句以心氣言之此存乎文之先者也下六句乃即臨文言之抑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二句謂命意也疎廉二句謂布勢也發存二句謂鍊格也此于逐句反復先後尤當彼此相成斯為意不浮為勢不窘為格不澁也
  有徐以告焉 徐作餘
  無招越蜀吠怪 此等收法亦有迹
  答貢士元公瑾論仕進書 少作殊無條理
  古之道子皮是也 所引濶誕無當
  是誠難矣 非其難也事至微淺故美不歸
  答嚴厚輿論師道書仲尼可學不可為也 不可為言不可以居之不疑
  馬融鄭元者僕幸非其人 如馬鄭者恐終唐之代不可見柳子謂其不少亦非也乃云幸非其人語尤浮薄 此作自然古雅
  報袁君陳秀才避師名其敎也雖若是 上三字誤以注入行
  前已畢秀才可為成人 畢作必
  次論語孟軻書皆經言 子厚亦斷然以孟子為經異日討也 討字下有可字
  道茍成則慤然爾六句 似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
  答韋珩示韓愈相推以文墨事書若退之之才過僕數等 過僕數等即謂下子雲之徒也
  如太元法言及四愁賦 作四賦
  事以固當 無以字 李云柳子于文用力深故善品題古人及當世髙下
  答貢士廖有方論文書 秀折
  答貢士蕭纂欲相師書 少作
  上門下李夷簡相公陳情書是時不可遇 時疑作特人居相位 人作入 此篇前仿國䇿結參漢體 李云此文格調似韓子固知當日切䃺相資同工異曲也按此與應科目日與人書貎似而命意殊不如韓之
  工用筆亦煩簡紆徑差異韓作于少年柳作于晚嵗以一文論則韓果數倍矣求諸全集可也



  義門讀書記卷三十六
<子部,雜家類,雜考之屬,義門讀書記>



  欽定四庫全書
  義門讀書記卷三十七
  翰林院侍讀學士何焯撰
  河東集
  上西川武元衡相公謝撫問啟 再召而復擠之特以劉遇其長尤無狀故
  賀趙江陵宗儒辟符載啟伏聞以武都符載為記室蜀才自子昻之後當數符厚之
  王吏部以清議自任 吏部當是王仲舒宏中
  上權徳輿補闕温卷决進退啟叠足榻翼 榻作搨是以有前日之拜
  是以有今兹之問 按雲麓漫鈔云唐之舉人先籍當世顯人以姓名達之主試然後以所業投獻踰數日又投謂之温卷所謂前日之拜今兹之問指是也
  上嚴東川寄劍門銘啟庶幾其文猶或傳于世 自知之明
  上裴行立中丞撰訾家洲記啟累奉游宴四句 畧見為文苦心并知韓子于滕王閣所以但記新修歐公作有美堂記不得已而出于蹈虛也
  禮部賀冊尊號表理歴凝命以下 此賀尊號凖格禮部賀立皇太子表此皆宗社啟祐皇心 宗社下有埀祉二字
  代韋中丞賀元和大赦表 中間歴敘赦條為賀御史臺賀嘉禾表靈岳不愆于贊祐 切幽州
  禮部賀甘露表 本色正佳
  畏景轉炎二句 見降未止意
  禮部賀白龍等表叠瑞重祥二句 以西内為主敷彼青光 青作清
  逺通邊徼 總束
  知人之溥洽 人字下有和字
  禮部賀白鵲表伏奉進㫖 㫖作止
  賀親自祈雨有應表五 字字體要玩諷彌佳
  柳州賀破東平表五兵永戢二句 束上生下
  代裴中丞賀分淄青為三道節度使表山川備臨制之形二句 有骨
  為樊左丞讓官表儻蒙埀收紫渙 紫渙乃不成語應作紫泥
  代裴中丞謝討黄少卿賊表志慕孟公二句 孟之側軍敗而殿何以引用
  為劉同州謝上表 不似公文亦殊質健
  代裴行立謝移鎮表故材舊壤 材疑作村
  代韋永州謝上表 此應用文字兼備論事之體謝除柳州刺史表 無一字不妙深婉悽壯可謂兼之早以文律二句 言屈之久
  臣以不慎交遊二句 言過之輕
  為楊河南謝設表宴飲斯及 飲作飫
  為武中丞謝賜櫻桃表 句句佳王詩柳表足以相當謝賜時服表荏苒星紀 貼時服
  不循彝典 下疑脱一句
  為廣南鄭相公奏百姓產三男狀 得體在質 按今制但米五石布十疋折銀八兩
  為薛中丞浙東奏五色雲狀紛紛郁郁 四字上有遂使二字
  讓監察御史狀 此狀可為李賀當舉進士之一證以幼年逮事王父 曲禮逮事父母則諱王父母不逮事父母則不諱王父母
  准禮二名不偏諱 廖氏九經總例云舊杭本作不徧諱 偏當作徧
  柳州上本府狀則伏望此狀便令廢格 又申此語明已非用邀名動之以必從
  輕賜塵黷 賜作肆
  為裴中丞伐黄賊轉牒 猶並盧王
  還師已期于席上 王言解明王之道其征也則必還師祍席之上
  纎縞當强弩之初 翻新用事
  賀平淄青後肆赦狀當伊尹無恥之辰 無字未穩賀分淄青諸州為三道節度狀䑕無夜動二句 恰分貼齊魯所以獨工
  為裴中丞上裴相乞討黄賊狀合莝脆以為强 潘云莝當作遳七戈切選稟質遳脆廣雅曰遳亦脆也為桂州崔中丞上中書門下乞朝覲狀 一本作上宰相狀
  未遂執珪之願 執珪用曹王語
  為南承嗣上中書門下乞兩河効用狀 勝奏狀為長安等縣耆夀詣相府乞奏復尊號狀 此等一字不遺有所未喻
  祭楊慿詹事文莫成子姓 楊氏無子故云
  祭穆質給事文 起四句涵蓋穆之兄弟及其先公與子厚所遭言之
  其廢自久 自作日
  祭吕衡州温文二事相期 期作勘
  豈為鳯為麟二句 柳子亦自道云爾寓其神栖其魄則今所傳之文章也
  祭李中丞文 王播等八人者惟馮邈無聞焉可謂極一時之妙選矣所云慎擇寮吏必薪之楚者真無愧詞惜乎失其名也
  為韋京兆祭杜河中文 可削
  為韋京兆祭太常崔少卿文 可削
  為安南楊侍御祭張都䕶文 可削
  南州斗酒 南州用徐孺子祭黄瓊事
  哭張後餘詞然而不顯 而作猶
  吾謂善與惡無取喜怒於其中 仍是天説之意然較渾融
  道之出者多 重較本作道之出其離焉者固多然後餘不與諂冐者同貴 諂與惂同 後系以詞纒綿激壯
  舜廟祈晴文 未見大手然非俗韻
  祭井文 似過于工妙然未易與俗人道也
  禜門文敬用瓢齊 齊音咨
  祭六伯母文懿彼賢女 懿作粲臨卭令三女作粲早嵗文情詞兼爾欵至
  祭獨孤氏丈母文 友之母稱丈母
  祭崔氏外甥女文甥于我氏 甥一作生
  雖云惟性 惟性作性善
  敷暢浩通 浩作洽
  賞期振耀 賞作實
  宜福其遭 遭作豐
  祭外甥崔駢文惟俎及壺 謂身不得俱也
  以下詩
  同劉二十八院長述舊言懐感時書事奉寄澧州云云發端三聨統謂與張劉投分之切故下云繼讎天禄
  文許後生誇 子厚弱冠升名遽呼未遇者為後生母乃器識之淺歟
  殊音辨馬撾 馬撾疑亦蠻中事當更考之
  同病憂能老 同病謂劉
  宏農公以碩徳偉材屈于誣枉云云 比前詩尤工字字鎔冶經史無半㸃草料
  璧非真盗客一聨 夷簡奏慿前在江西日贜罪故先着此一聨
  獨棄傖人國以下 子厚自述
  酬婁秀才將之淮南見贈之什 發端直貫注銷魂弔影一聨
  酬婁秀才寓居開元寺早秋月夜病中見寄夢繞羽人邱 謂婁將入道
  初秋夜坐贈吳武陵 起二句暗藏風字
  積霧杳難及一聨 起逺字
  晨詣超師院讀禪經妄迹世所逐 妄跡其達摩所謂有為法乎
  日出霧露餘一聨 日來霧去青松如沐即去妄迹而取真源也故下云澹然有悟
  贈江華長老風窗疎竹響二句 借竹風松露喻老僧之真寂也
  古東門行赤丸夜語飛電光 赤丸暗寓武氏
  魏王臥内藏兵符 言元衡既主用兵又不能驅駕諸將師老于外變作于内懐慙入地深笑其智小謀大也子西掩袂真無辜 真無辜言豈真無辜耶
  敵國舟中非所儗 非所儗謂非平生排斥之人忽出所備之外也
  絶䑋斷骨郍下補 下一作可然下字較勝言如何下手也重校下一作暇
  奉和楊尚書郴州追和云云閒同遲客心 謝康樂南樓中望所遲客詩見文選中其詩乃孟夏作此句用事最深宻
  朗州竇常員外寄劉二十八詩見促行騎走筆酬贈重校吕本有因以奉呈四字按四字當有末二句乃呈劉也
  善謔驛和劉夢得酹淳于先生 發端自比當日逺貶之久忽遇詔追也
  同劉二十八哭吕衡州兼寄江陵李元二侍御 元微之有哭吕衡州詩六首
  九原猶寄若堂封 杜哭王彭州掄之官方玉折寄葬與萍漂同此意也
  衡陽與夢得分路贈别翁仲遺墟草樹平 沈佺期渡南海入龍編詩尉佗曾馭國翁仲久遊泉亦以翁仲為嶺外事但檢之不得其原 皇甫錄近峰聞畧云阮翁仲安南人身長三丈二尺氣質端勇事秦始皇守臨洮聲振匈奴秦範其像置司馬門外匈奴使來見之猶以為生惜不載所出何書 出桂陽下湟水正連州地題云分路則翁仲句乃適柳之路也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 吳喬云中四句皆寓比意驚風宻雨喻小人芙蓉薜荔喻君子亂颭斜侵則傾倒中傷之狀嶺樹句喻君門之逺江流句喻臣心之苦皆逐臣憂思煩亂之詞
  得盧衡州書因以詩寄蒹葭淅瀝含秋霧一聨 霧鼓吹作雨秋雨即蒹葭之聲夕陽即橘柚之色也細按之作霧為是乃嶺外風景遇霧多見日晚也
  非是白蘋洲畔客二句 注中當并引洞庭有歸客瀟湘逄故人二句落句乃顯
  嶺南江行山腹雨晴添象迹 近峯聞畧廣西象州雨後山中遍成象迹而實非有象也
  柳州峒氓 後四句言歴嵗踰時漸安夷俗竊衣食以全性命顧終已不召亦將老為峒氓無復結綬彈冠之望也
  欲投章甫作文身 言吾當遂以居夷老矣豈復計其不可親乎首尾反覆呼應語不多而哀怨已至
  别舍弟宗一一身去國六千里 通典柳州龍城郡去西京五千四百七里
  欲知此後相思夢二句 韓非子張敏與髙惠二人為友每相思不得相見敏便于夢中徃尋但行至半路即迷落句正用其意承五六來言柳州夢亦不能到也註指荆郢為宗一將遊之處非
  殷賢戲批書後寄劉連州并示孟崙二童臨池尋已厭家雞 盧攜言劉柳並學書於皇甫閲柳為升堂劉為及門宜有家雞之戲
  附劉夢得酬家雞之贈柳家新樣元和脚 註言元和間有書名元和脚者指公權也按趙璘因話錄云元和中柳柳州書後生多師效就中尤長于章草為時所珍湖湘以南童穉悉學其書頗有能者長慶以來柳尚書公權又以博聞彊識工書不離近侍柳氏言書者近世有此二人是子厚先擅書名于元和之證且未有乞書于子厚而反稱公權者也註非
  柳州城西北隅種甘樹滋味還堪養老夫 結句正見北歸無復望矣悲咽以諧傳之
  遊朝陽岩遂登西亭二十韵羈貫去江介 天寳之亂柳氏舉族如吳柳子之父為宣城令者四年
  湘口館瀟湘二水所㑹升髙欲自館 館作舒
  南澗中題秋氣集南澗 萬感俱集忽不自禁發端有力羈禽響幽谷一聨 似縁上風字直書即目其實乃興中之比也羈禽哀鳴者友聲不可求而斷遷喬之望也起下懐人句寒藻獨舞者潛魚不能依而乖得性之樂也起下去國句
  遊石角過小嶺至長烏村釋志東臯耕 釋土解也詩云其耕釋釋箋云耕之則釋釋然解散
  與崔䇿登西山鶴鳴楚山靜 鶴夜半而警露此句是不眠待曉即隱憂倦永夜之意尤不露骨也
  覺衰是時春向暮商頌有遺音 㫖趣在此蓋感十年不召也
  遊南亭夜還敘志七十韻神明固浩浩 神明謂君心也
  暮景迴西岑 轉出夜還
  木落寒山靜一聨 大謝詩野曠沙岸凈天髙秋月明入門守拘縶以下 敘志
  五辟咸肆宥 五作三
  所懼齊焄藨 藨與蒿同義禮記祭義注蒿或作藨韋道安淮水秋風生 秋風生暗用風從虎
  哭連州凌員外司馬 不減陳思贈白馬之作
  世義安可支 義作議
  韋使君黄溪祈雨見召從行至祠下口號遙駐野人居遙駐二字已暗括見召從行
  𦙝蠁巫言報 選注𦙝蠁蚊類言大福之興如此蟲群飛而多 此詩天然自工政使極意彫飾竟莫加也從崔中丞過盧少府郊居蒔藥閒庭延國老 國老比中丞
  開尊虛室值賢人 賢人則謙言已非清流也
  法華寺西亭夜飲 三四工在次第如畵
  戲題石門長老東軒花開日日雉背飛 戲之也 公暗以長老自比
  茆簷下始栽竹日逺棄幽期 棄作契
  種仙靈毗門有野田吏 吏疑更列子有田更商邱開之文即叟字分書也
  幸及兒女奔 結少味
  種白蘘荷庶氏有嘉草 庶讀如藥煑之煑
  攻禬事久冺 禬讀如潰癰之潰並見鄭康成說戲題階前芍藥願致溱洧贈二句 陳思王詩南國有佳人華容若桃李 結句雖戲亦楚詞以美人為君子之㫖也
  自衡陽移桂十餘本植零陵所住精舍路逺清凉宫路逺一作逺植
  一雨悟無學 雨悟一作悟雨
  凈土堂淪溺窮苦源 淪溺一作論極
  華堂開凈域 華堂一作龍華
  零陵早春 邵武本作春懐故園
  田家盡輸助徭役 徭役一作淫侈此不知詩意之婉者也
  聊就空自眠 自一作舍
  東鄉後租期四句 車陷泥澤非敢後期而遽遭鞭朴故曰少推恕也
  古道饒蒺䔧二語 即含迷去住三字
  行路難披霄決漢出沆漭 決疑抉
  啾啾飲食滴與粒 啾啾作啾嘍
  工命採斫杙與椽 杙與作戕為
  桃笙葵扇安可當 當合作常
  讀書 詩亦無窮起伏
  感遇鴻鵠去不返二句 鴻鵠髙飛一舉千里髙祖楚謌之詞句吳則泰伯也
  丸鼓騖竒音 丸鼓謂元帝材定陶也
  東海久揺蕩 謂東海王彊
  南風已駸駸 南風烈烈吹黄沙賈妃謡也
  居貨捐千金 居貨用子楚事
  咏史誰顧蠢蠕群 此句怨而怒矣樂生報書自温厚也 此詩以燕惠王比憲宗然以此稱樂生自為工也下三良篇亦有指斥
  詠荆軻長虹吐白日 用事變換
  秦皇本詐力以下 又即荆軻必欲生刼之以報太子之意與上臨事竟趦趄一層反覆呼應言所患不在無勇而反失太子燕秦不兩立之本謀則短於計而失諸愚也
  省試觀慶雲圖詩設色初成象 在天成象破圖字即含卿雲
  髙標連汗漫二句 空濶
  裂素榮光發 圖字不畧
  以下非國語
  不藉篇然而存其禮之為勸乎農也不勸而勸矣若曰存其禮而又能推行是政則誠善矣藉田猶不能躬親則時使節用者其又何望焉柳子立論大抵欲快一時之見伸一夫之說而不究其源流者也
  穀洛門篇天將毁王宫而勿壅四句 恐懼修省以圖其本而無廢水土之政焉則庶乎不墜于一偏矣問戰長勺之役篇 此條乃非一偏之論先儒譏之者畧于知戰之本一語耳
  卜獻公卜伐驪戎篇卜者世之餘伎也道之所無用也易洪範之言柳子固嘗誦之矣何立論之易也
  狐突篇以親則外王父也 據左傳晉獻公烝于齊姜生秦穆夫人及太子申生大戎狐姬生重耳文公謂狐偃為舅氏特以母之同姓故耳若狐姬固非突之女也栁子乃以突為申生之外王父何所本耶
  荀息篇吾言春秋之情而子徵其文不亦外乎 春秋之情不外乎文也
  逐欒盈篇陽畢以其父弑君而罪其宗 其王父非其父也
  新聲篇茍説新味亦將卑乎 新味之云淺陋不足陳外集
  披沙揀金賦 合觀迎長日記里鼓三賦皆當時格其中警句尚勝香山也
  幽以即明 上增將去二字
  既堅且好 作實既堅而且好
  翻混混之濁質 混混作渾渾
  粲葬星繁 葬是若字之訛
  而歧昌即詠 歧昌作祈招
  迎長日賦期廢疾而匪徐 廢疾作匪疾
  故可以知上下之際 際字上有分字
  浮光于俎豆 光字上有晨字
  則無為者委照將久 無為作無違
  記里鼓賦 宋書禮志記里車未詳所由來亦髙祖定三秦所獲制如指南其上有鼓車行一里木人輒擊一槌大駕鹵簿以次指南 舊書憲宗紀元和十年十二月庚申新造指南車記里鼓
  河間傳可使奚官先壁道 壁道宜作辟道
  河間命邑臣告其夫召鬼祝詛 漢書皇太后皇后公主所食曰邑此云邑臣豈其公主耶
  箏郭師墓誌 此文梦得遺書稱嘆不知何以在外集中
  運掌掔 潘云掔烏貫切與腕同玉篇作掔
  屈折愉繹 屈一作抑
  學者無能知 知作如
  曰猶鼓音四五行 曰作日
  趙秀才群墓誌嬰臼死信孤乃立 伏追初
  嗟然秀才何汲汲 伏憫夭
  太府李卿外婦馬淑誌 文為遷客發不為馬作也為文武百官請復尊號表第二表兼前代之軌模 軌作規
  第三表祝融讀三皇 讀作續
  今者君臣周徳 周作同
  廢而不續 續作纘
  第四表以廢先君之典則若專焉 則作刑
  必惟思而内省 惟作懼
  以要天地祖宗 要字不當義理
  第五表固以遇三代之文 遇作寓
  以陛下之詔 以字下有違字
  第六表陛下敎遵道備 遵作尊
  昔漢宣帝謂元帝曰四句 雖據祖宗舊典然出之臣下似倨矣
  何以知宗廟之復 復字上有興字
  恨恨而不自安 恨當作悢
  為裴令公舉栁冕表伏見澧州刺史裴冕忠肅 或作忠肅明允或作明允忠肅
  為裴中丞賀破東平表不自妖孽 自作有
  恃東秦十二之險二句 承作威
  竊據一方二句 承專祿
  朝宗之地二句 承海
  封祀之山二句 承岳
  餘孽滔天 承父祖
  遂使云亭有主二句 承封祀
  遼海無虞二句 承朝宗
  縱捨有感心之化 包括劉悟事
  與衛淮南石琴薦啟 一作狀在前集
  答鄭員外賀啟 似非全篇 收處重校一本有伏惟同增慰慶六字
  答諸州賀啟 重校有勞致書問悚息增深八字康熙丙戍新秋假外弟吳子誠所收宋槧大字本栁先生文集粗校一過緣失序文目錄不知出于何人其字畫乃乾淳以前書也此本合非國語上下二卷共編為四十五卷而外集二卷附焉疑祖四明本箏郭師墓誌註中已載胥山沈氏則非沈晦本矣雖闕十之二然近代所祖刋本皆莫及也毛斧季云宋本李杜韓栁集李栁兩家最少予亦幸而偶見之耳香案小吏何焯記陳氏書錄曰姑蘇鄭定刋于嘉興以諸家所注輯為一編曰章曰孫曰張曰董氏而皆不注其名其曰重校曰添註則其所附益也此本疑即鄭所刋云焯又記 䟦明刻小字板
  癸巳八月借義門師明刻小字本栁集校過下注一刻云云即此本所異同也其本無龍城錄師云此是後人偽作并無集傳等篇其注簡而當與此大異故注中錯字尚未及改惟詩得先生所藏宋刻殘本校過是刻即翻此本而注中某曰某曰都削去幾使文理不順矣
  右附石湖張進䟦
  義門讀書記卷三十七



  欽定四庫全書
  義門讀書記卷三十八
  翰林院侍讀學士何焯撰
  歐文
  凖詔言事上書漢王尋等以百萬之兵少則勝之明騐也 三事亦未審其實如王尋之事亦所謂偏敗衆攜耳
  其四曰禦戎之䇿 兵將財用皆不具雖有禦戎之䇿將安所施哉公言真紙上空譚也
  自四路分帥今已半年訓練恩信兵已可用 半年安得遂可用耶
  論臺諫官言事未𫎇聽允書 其意之曲折似陸相氣之清潔似李侍郎 五代史記宦者傳論與此文畧相近
  論包拯除三司使上書 可以裁去其半不必乃爾辭費
  臣聞治天下者在知用人之先後而已而人君者亦常全名節以養成善士 冐頭太冗
  論選皇子疏 得進言之法有體有味
  臣聞言天下之難言者其可黙而不言 工于發端其優游宴樂也三句 陪説處婉而不迫
  居外則無一人可親三句 凄婉動聽
  論美人張氏恩寵宜加裁損劄子 切而不激
  論賈昌朝除樞宻使劄子是則陛下雖斷自聖心積漸稱譽之力也 透骨此英主所不免况仁柔之主乎論臺諫官唐介等宜早牽復劄子 辨析條暢字字皆合情理如此論事方能開悟人主
  陛下自臨御已來中外驚疑 張長史云從聽言有異上起疑一層
  臣雖不知臺諫所言是非不宜有此 張云從進言有異上起疑一層
  臣竊以謂自古人臣之進諫于其君者此不可不察也 若泛言當優容臺諫不别白其言之無他與剖破人主疑臺諫挾私妄言之根未有能動聽者也 張云論聽言者之異一層
  自古人主之聽言也則聽言易也 張云論進言者之異一層
  伏惟陛下仁聖寛慈則可知其用心矣 張云明聽言之所以有異一層
  昨所罷黜臺諫五人固謂未可以此疑言事之臣也張云明進言之未嘗有異一層
  議者或謂言事之臣以作威勢 所謂左右之助者此等是也
  論杜衍范仲淹等罷政事狀 明辨懇款 慶歴五年乙酉公時為河東轉運使
  論修河第三狀 指陳利害鑿鑿
  言西邊事宜第一狀 其言慶歴之失策亦後來籌邊者之龜鑑也
  故吾兵雖衆不得不敗也 要語
  表啟 歐公四六對屬流轉變化有如彈丸而矯枉已過學之太枯不若子瞻尚多風致
  蔡州乞致仕第二表 此篇更有情味
  謝賜漢書表方經衡石之程 此句不類
  謝襄州燕龍圖肅惠詩啟 變調佳在不作長句謝進士及第啟 少作風逸既不如唐又未變新體槩錄真憒憒也
  上范司諫書 歐公上范司諫書與王炎午生祭文丞相文皆所謂君子愛人以徳者 文勢如雲之出岫愈轉愈妙
  故士學古懐道者與宰相等 議論崢嶸可以振作諫官之氣
  宰相尊行其道言行道亦行也 足賀字正以起責字懼字
  九卿百司郡縣之吏亦任天下之責 逐層逼入束上二段
  夫七品之官非材且賢者不能為也 又作一束轉到希文身上 長史云拖一句接下
  幸而城為諫官七年何所取哉 又將已五年二句翻覆説透以見有待之不然
  又曰彼非我職 帶前一句
  與髙司諫書而足下厠其間三句 此何庸牽綴及之昔漢殺蕭望之與王章况今之人未可欺也 此一段頗失之冗况王章事尤比類失當
  上杜中丞書且中丞為天子司直之臣中丞之舉動也 此段申明不可隨以為非
  與陳員外書 太辭費
  與郭秀才書 雖勉其進而不已然未嘗示以所當進者何業異于韓之直道也
  與石推官第二書 語太煩
  與荆南樂秀才書天聖中天子下詔書是直齊肩于兩漢之士也 長史云言昔之時文浮華而已今古文之學既行而學之又足以致名兩得之計非特為卑論已也
  答陜西安撫使范龍圖辭辟命書 其自負既隱然有在而求士之道亦宜然公文之最近韓者 言外多諷切亦忠告之遺意
  此一端也 拖起下意
  士雖貧賤士不為用 長史云此是歐公本意顧用之如何爾 仍紆餘不迫
  若修者恨無他才二句 兜裹前幅仍不訐露
  非敢效庸人茍且樂安佚也 憤恥等語俱有照應答祖擇之書 更鍛錬則尤髙古
  夫世無師矣學者當師經 名言讀書則得古聖賢人以為師矣
  答李大臨學士書 儘曲折
  今足下在滁而事陳君與居 事字張改得
  代人上王樞宻求先集序書 模儗而無自得此公早嵗文爾大抵歐自夷陵蘇自黄州以後皆以謫處窮僻有餘閒致力於經史乃彌深厚也 荆川謂架空累層之文按須問其累層所發明者何語荆川論文亦止于皮相也
  漢之盛時有賈誼董仲舒司馬相如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雄 歐公始稱仲舒
  正統論上 古今論正統者當以公為第一特下篇稍有冗語未盡削耳 居正者實也一統者名也二者不可得兼以居正為治世之本一統為傳世之號分而言之可也既冠之以正而蘇子又曰正統者猶曰有天下云爾則又失之偏矣
  傳曰君子大居正所以合天下之不一也 以經為案 長史云先原正統二字來歴
  由是學者疑焉而是非又多不公 長史云發明論者之失此二句一篇之總
  秦親得周而一天下其可疑者三也 長史云數語櫽括後篇之㫖
  正統論下天下大亂則大且彊者謂之正統 長史云此段即是申明晉隋之為正統
  然則有不幸而丁其時而正統明 不易之論亦語有斷制 長史云以上伸已論之是以下辨諸論之非其惡秦而黜之以為閏者誰乎則始皇未可廢秦也以下更有翦截筆力便髙㸔子厚封建論是如何
  春秋之説君弑而賊不討况欲干天下之統哉 賊在國而不能討則謂之無臣子若東晉但不能報讐與討賊又不同類也
  七世至于孝文而去夷即華而其為功何異王者之興 魏非真能修文徳也不過以江左文物所在人艷稱之亦改革法制以自文代北之陋爾然行之未久而國亂非如三代王者創制立法使數百年民被其澤也論其志亦曰彼善于此云爾功則未也
  今特以其不能并晉宋之一方 孝文不當晉宋之代春秋之時齊桓晉文聖人有所不取也 直以其不能一天下而黜之是也若援桓文吳楚為比則斯時之為周者誰歟
  及契丹之北也漢乃殺之而後入 許王者唐明宗之子又豈可以存晉乎八句亦可削
  鹿門評云統之在天下未嘗絶也按正統有時而絶歐公千古特出之見而朱子所謂三國南北五代皆無統之時實因之也以統與蜀與晉又因南軒之例而不絶因餘之統雖有為為之而較之歐公所論則尤宻矣鹿門不通古今妄欲判此大公案真可笑不自量也 朱子雖有正統之餘亦予之統一例然魏吳皆漢臣子漢中王既承漢緒魏吳不得而抗也晉之琅琊雖不能仗義討賊如諸葛之屢耀其武然劉石皆常伏屬于晉晉祀不絶彼雖桀大名不容假也若宋之與金則本為敵國畫淮為界又不得以遼事為比凖之南北並書乃為至公不知後世有朱子者作又何如耳 長史錄王子充正統論于此篇之後亦以歐公之説為斷建炎南渡亦不予之以統
  為君難論上 能燭理則可以知人矣能知人則可以用人矣
  文遇對曰臣聞作舍道邊何必更問羣臣 文子曰是而行之謂之斷非而行之謂之亂清泰帝之徙太原所以異于憲宗之平淮西也
  本論上然一遇水旱如明道景祐之間 明道景祐之水旱豈天地之氣獨鍾于人而生大賢乎
  本論中 文章漸嫌皮肉太厚人言曾文㳫拖我謂曾視歐為健也
  王政修明禮義之敎充于天下 氣實
  其慮民之意甚精又奚暇夫外慕哉 説三代法制敎化之妙亹亹可味
  然則禮義者勝佛之本也末 不如韓云明先王之道以道之矜寡孤獨廢疾者有養也二語表裏兼備春秋論上 勁健有家法公文之至者
  春秋論中 兩意淺深反覆析理明暢
  其于是非善惡難明之際聖人所盡心也 長史云難明二字又進一層
  其不為正君者幾何則何從而知其攝也 長史云此言是非難明則正名尤急
  其生也志不克伸亦何望于春秋乎 長史云此言善惡難明則求情實尤重
  隱實為攝則隱决非攝 以公遇弑而祔于廟安得不以公書不可以此而難非攝也
  秦誓論 明辨不冗
  朋黨論 自是會做文章然久讀反覺其虛誇寡味此歐文之近蘇者 無誠意少和氣 宋仁宗資性寛厚愛人所病者多疑爾故公可以此論進若雄察之主方以朝士植黨為疑驟聞是説必謂其敢為黨比又巧為異説以自飾自炫言者乘之其不以誣罔不敬受禍者鮮矣有朋而不黨乃顛撲不破之論不必新説而後可悚聽也
  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能辨是本
  大凡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 以下指陳君子小人之情狀
  然臣謂小人無朋惟君子則有之 此轉又透上一層翻説惟君子為有朋尤足破人主之惑 長史云孟子賢者而後樂此不賢者雖有此不樂也此文全是摹倣堯之時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為一朋 以下舉自古人主能辨不能辨之得失治亂以証之
  自古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 跌宕
  夫興亡治亂之迹為人君者可以鑒矣 上已極透快故只用澹澹一句收結
  縱囚論然安知夫縱之去也所以復來乎 此段終是刻深但言其不可為法則得之矣
  不然太宗施徳于天下此又不通之論也 此却責備得是即使其誠亦不過意氣之相感何如禮義之化使人不入于惡乎
  唐書兵志論及其末也曰禁軍 禁軍自唐之盛已有之不待末年
  唐書藝文志論 四類平起方是唐書藝文志論蓋于是始分為四也
  帝王世次圖序 更簡勁尤佳
  以孔子之學宜其失之多也 數語可謂通人之論蘇子由不知此而復為古史其亦謬矣
  而舜禹皆夀百世 添毫
  外制集序 用筆極有頓挫言外亦感慨無窮
  學者文章見用于世鮮矣 又申歎上兩層
  蓋王者之訓在焉二句 語重收煞得住
  蘇氏文集序 子美固杜公之壻然當時借以起事尤在范文正公故事甚微而斥逐不少貸前輩論此文都不甚分曉禍作于李定而張方平王拱辰之徒皆承吕許公之風旨者歐公于序文緣有所避不曾盡情説破而集錄之以為十卷 今作十五卷者又非歐公所編之舊矣 豈公于子美之詩别為編故誌中首敘集錄遺稿之事後又稱其詩也
  其材雖髙而人亦不甚嫉忌末 不惟不加愛惜并見廢亦非其罪及他人得路而子美獨前死此尤可悲悼者瀠迥反覆言盡而意不止
  江鄰幾文集序 既銘其墓又序其文公于故交亦止三人耳故此文以蘇梅陪説
  而其間又有不幸罹憂患三句 對蘇
  與夫仕宦連蹇二句 對梅江
  獨其文章尚見于世者 轉入文集
  故余于聖俞子美之殁其言尤感切而殷勤者以此也 蘇梅二序妙處公已自發其藴
  仲氏文集序 此文殊少佳處後半亦不謹嚴
  梅聖俞詩集序 得意之作
  然則非詩之能窮人二句 跌宕
  輒抑于有司 窮久
  年今五十 提出將老
  不求茍説于世樂于詩而發之 一句一折
  雖知之深亦不果薦也 跌宕
  其妻之兄子謝景初 景初之詩頗工蓋其淵源有自魯直謂從婦翁得句法則亦本于此也 景初名師
  
  其後十五年 以下又公他日所續書
  謝氏詩序 此等文韓柳不為
  昔衛莊姜許穆夫人其不冺没矣 太大太逺南宋後爛套實基于此
  釋惟儼文集序曼卿嘗曰則賢者安肯顧我哉 前後客主相酌成章
  然嘗竊怪平生所交尚安能酣豢于富貴而無為哉下云以此誚其坐人若無此數語則難從不交妄人
  一段轉接耳
  釋秘演詩集序 穆伯長尹師魯皆與演善見于師魯文集亦謂其好論天下事衣冠而振起之必犖犖取竒節云
  予少以進士遊京師 長史云從自家起 老少盛衰四字作關鍵
  予疑所謂伏而不見者四句 長史云又入自已予亦時至其室 長史云又入自已
  嗟夫二人者予乃見其盛衰二句 跌宕
  章望之字序 亦學韓然太直
  送徐無黨南歸序 用立徳立功立言之語而稍變之其意蓋在言不能以徒立必附于徳與功而後能必其不朽然轉至要處却不能説出師古聖賢之實于此見歐之本領規橅去韓甚逺也
  予欲摧其盛氣 摧字收全篇有力
  送楊寘序 此似學送王秀才序而不如者不獨筆力簡古為難韓乃簡古中旨趣深逺
  送梅聖俞歸河陽序 長史云歐公論梅聖俞詩詳于書聖俞稿後一篇與此序同時所作其後序其詩集十卷所謂詩乃窮而後工而最後作墓誌即書此數語曰聖俞以為知言也作詩序惜無人能薦聖俞作墓誌又悲聖俞之屢薦而終不見用也
  送曾鞏秀才序况若曾生之業可怪也 駭其文思廣其學而堅其守 壯其志
  而有司又失之 帶前
  使知生者可以弔有司之失而賀余之獨得也 二句總結所以許生者悠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不盡
  送田畫秀才寜親萬州序 長史云極似昌黎送王秀才序本其先世立説也又云大抵歐公文從脩五代史處極有得力 其中無味與昌黎絶逺發端語亦太冗及建隆之際或滅或微 從萬州發端先着此句方不散漫
  用兵不過萬人 欲誇功徳之盛而語非實錄文字必歸無用乃書生之陋也未有師少于三萬人而能攻一國者
  巴峽之險至此地始平夷 即紐
  皆王師嚮所用武處末 雙綰
  傳易圖序易之傳注 以下又論傳注及師承
  詩譜補亡後序 雖少深旨而文頗醇潔
  夫不盡見其書其能使之必服乎 善論
  刪正黄庭經序 明白條暢
  又有以謂此外物不足恃而反求諸内者 轉到黄庭若大雅君子則豈取于此 收歸無仙本意
  韻總序 發端迂逺諱其所不能而姑為大言以張之此作者之大病
  故儒者莫暇精之 非儒者之莫暇也近世小學廢矣禮部唱和詩序 此等文未能喻其佳處
  蓋絶不通人者五十日 宋時試期之寛如此故校閱宜精且有餘力唱和也
  集古錄目序 使子瞻為之必不若此費力 自不逮寶繪諸記
  或譏予曰物多則其勢難聚 上既有聚多必散之語此轉似贅
  予對曰足吾所好末 回抱前半亦不見筆力桑懌傳以免短使送三班 免短未詳
  若欲避名則善皆不可為也已 名言
  仁宗御飛白記 較東坡文為深厚公事仁宗久自然尤言之沉摰也
  蓋以遭時清明亦朝廷一時之盛事也 長史云從髙一層説來
  余曰仁宗之徳澤登金門而上玉堂者乎 長史云從低一層説來
  御書閣記 晦翁以此為公文第一 開元以老子為祖且有道舉而太宗未始崇信其説特以前代帝王嘗賜御書因而賜之此可見祖宗好尚之正而彼得之尤為光寵絶盛之事以此立論轉到興復上亦可作一篇文字
  而道家非遭人主之好尚不能獨興 挽上開元相州晝錦堂記 題無深意特髙一層起論施諸魏公獨不為夸 荆川云前一段依題説起後乃歸之於正此反題格也按反題却愈切題所以佳 閻云為時名卿謂父國華官右諌議大夫有列傳歐公為作真贊臨大事六句宋史取以為列傳論
  此一介之士得志當時 此志字淺
  昔人比之衣錦之榮者也 提過本意
  此公之志而士亦以此望于公也 長史云言公少時之志便如此
  其言以快恩讐矜名譽為可薄 有此証佐則前半方不涉客氣若不量輕重只要髙處立濶處坐便成亂道矣
  有美堂記 通篇以虛景成文
  峴山亭記 長史云前半篇俱是後半篇影子 言外有規史君好名意蓋叔子是賓光祿堂却是主也 史君非其人而尤汲汲於名公蓋心非之妙在微諷中有引而進之之意仍歸於敦厚也
  峴山臨漢上望之隠然 起句用襄陽耆舊傳見世説注
  是知陵谷有變而不知石有時而磨滅也
  後人針砭亦是為後人放寛
  將自待者厚而所思者逺歟 為後其為人與志之所存伏脉 無自待者厚二句便義理不圓足文章亦徑露少味矣歐公此等處尚得韓法也
  因以君之官並傳於久逺 據事直書諷刺自見君皆不能止也 諷
  余謂君知慕叔子之風而襲其遺迹則君之為政於襄者又可知矣 長史云有諷有頌 立意好而文法太卑熟
  李秀才東園亭記 本不足記故但書其不能忘情于園亭者
  修友李公佐命修志之 下方詳敘隨之風土先㸃出為亭作記方不散漫然亦嫌其語太煩也
  隨雖陋非吾鄉 六字收束前二段
  泗州先春亭記 有用文章筆亦峻健
  泗之民曰以食役者 長史云以出米助役為民之意説得有體
  且推其美于前人而志邦人之思也 長史云此却説是張侯之意尤妙
  前司封員外郎張侯夏守是州末 補明因其舊蓋前政亦知所先者不欲没其人因可歸重堤上也真州東園記園之廣百畝闢其後以為射賔之圃先撮記園之大略
  芙渠芰荷之的歴鼪鼯鳥獸之嘷音也 細記園之景物 就廢興上相形逐段裁剪文字始不平衍又得當時即圖指㸃神貎
  水光日景動搖而上下 儭筆生動
  嘉時令節州人士女嘯歌而管絃 來遊不記三人但記士女并為結處無辛苦愁怨之聲伏脉
  若乃升于髙以望江山之逺近吾亦不能言也 補寫圖外之景趣是文章染法彌有餘情
  其為我書其大概焉 落到作記此虛後實此正後反皆有層次變換
  真天下之衝也 應起處當東南之水㑹句又轉出一層
  然而池臺日益以新草樹日益以茂 即總收前文所載
  而又協于其職 從相得二字中結到園之可記而非徒以其眷眷于是也
  然後休其餘閒又與四方之賢士大夫共樂于此 包括首尾 結處故非溢美此園之所以可記也
  乃為之書 記字結
  海陵許氏南園記 長史云南園者許君之鄉園也故本其居家之孝友以風示其鄉之人亦在鄉言鄉之義也 海陵去真州宻邇以發運使還臨本州為小園于郊居既不足鋪揚且有桑梓之敬又不可泛入與民同樂議論故從許氏世有孝徳能化其鄉意推而論之非漫然翻案破壊記事文體
  夫以制置七十六州之有餘亦不足書 將園字撇開從海陵許氏四字着意
  凡海陵之人登其臺榭 于記園仍善抱不脱使許氏之子孫世久而愈篤 從上文世字生下將見其園間之草木不擇子而哺也 張云似昌黎董生詩 又作此一層文勢方不單薄于園上亦有餘味
  叢翠亭記 早嵗學唐之文 似栁
  蓋其名在祀典以下 此處尚少煩
  見山之連者若鬭若倚 寫出叢字
  菱溪石記刺史李濆為荇谿記 李濆荇谿新亭記見文苑英華此句疑脫新亭二字
  予感夫人物之興廢 一句結上生下
  亭負城而近 荇谿新亭記云得古溪于郡之東北十里
  桴槎山水記 前後意不相屬浮槎之水安知非前人所未親歴而龍池或至宋而壊也乃遽發怒于又新何哉 以吾郡言之虎邱石井唐人品為第三今不可食天平山白雲泉發自范文正公今水味亦減矣使歐公為文又作何語耶
  游鯈亭記 翻得好
  吉州學記 意思氣象俱勝 句句切慶歴吉州之學其中照應極綿宻 長史批分三段㸔前言宋之學久而後立而歸美于天子次言吉州之學不久遂成而歸美于李侯後言學之道又必久而後成以深致責望後人之意尤覺神理警動
  學校王政之本也須其久而後至于大備歟 長史云此于立學遲久之故特作一段回䕶
  事方上請而詔已下學遂以成 長史云李侯治吉在未舉詔書之時此作者着意處見其賢于他人
  吉之士率其私錢一百五十萬以助而來學者常三百餘人 長史云此是記事正面
  進不能贊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天子之盛美退不能與諸生揖讓乎其中長史云上句逺應下句近接
  善敎者以不倦之意須遲久之功 公于本論下篇亦云然
  以詩頌天子太平之功 長史云收起處
  刻辭于石而立諸其廡以俟 作記只一句結出襄州穀城縣夫子廟記 長史云是廟記不是學記釋奠釋菜獨春秋行事而已 長史云廟以祭而設故從祭祀説起是議論有原本處
  而後之人不推所謂釋奠者何其謬論者歟 此層議論徒欲駕韓之上不知乃犯駁題之病行文亦少撿局矣
  而州縣幸有社稷釋奠可勝歎哉 長史云有此一段方見廟之不可不修方見修廟者之功
  豐樂亭記 和平深雅 余嘗過清流關者其嶺甚卑不為絶嶮特以介南北之衝取滁之所必爭故耳修既治滁之明年夏闢地以為亭 此一段先記亭曰明年則既在嵗物豐成之後矣
  而與滁人往遊其間 虛含共樂
  滁于五代干戈之際用武之地也 本其山川 以下記豐樂之所以名
  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何可勝數 此段意思甚好但下字亦寛緩須如東坡表忠觀碑纔得精神 必説到殺人盈野殺人盈城着在百姓身上乃見今日休養生息朝廷功徳之深
  漠然徒見山髙而水清 插入山與泉一筆
  今滁介于江淮之間 道其風俗之美
  舟車商賈四方賔客之所不至 地僻
  民生不見外事 事簡
  而安于𤱶畝衣食以樂生送死 俗之安閒
  而孰知上之功徳 宣上功徳
  乃日與滁人 共樂
  風霜冰雪刻露清秀 南山逼冬轉清痩刻露圭角出崖窽公二語從韓詩出也
  樂其嵗物之豐成 破題
  使民知所以安其豐年之樂者 其字從東坡書此記反應五代之際二句反覆以宣上恩徳意
  刺史之事也 應治滁
  遂書以名其亭焉 結句是記事之體
  醉翁亭記 長史云通篇命意在醉翁之意四句下分兩大段摹寫 昭明太子陶淵明集序云有疑淵明詩篇篇有酒吾觀其意不在酒亦寄酒為迹者也公此篇中用其語 獨孤至之瑯琊溪述云公登山樂山者爭同無小無大乘興從公又云時時醉止與夕鳥俱明月滿山朱轓徐驅亦採用而變化出之
  環滁皆山也 起句是法陽山天下之窮處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以下 第二層又寫瑣屑事臨溪而漁太守醉也 還題中醉字
  泉冽而酒香 泊宅編云東坡書此文改泉冽而酒香作泉香而酒冽按倒轉則句響亦本月令水泉必香也樹林隂翳三句 無此一層即意味索然
  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末 逐層帶轉 兼取濠上之意
  畫舫齋記 善于洗發後來如戴帥初輩專效此種豈真樂于舟居者耶 樂字即反起下一段
  峽州至喜亭記江出峽始漫為平流 按漢書地理志夷陵下注應劭云夷陵山在西北是夷陵之所以名也歐公乃云峽口之嶮至此而始平夷無乃未之攷歟故舟人至此者 出至字
  相賀以為更生 起喜字
  夷陵縣至喜堂記 前段極言始來而不樂之由皆為下文既至而後喜之地中間因朱君待公厚而堂又為公作也故插敘能變陋俗以致歸美之意末仍以此作收文字照應處得大體所記雖止一堂仍非獨為吾一人之私也
  夷陵者楚之西境而詩人亦曰蠻荆 上皆敘細碎事着此三四語㸃染乃質而不俚



  義門讀書記卷三十八
<子部,雜家類,雜考之屬,義門讀書記>



  欽定四庫全書
  義門讀書記卷三十九
  翰林院侍讀學士何焯撰
  歐文
  偃虹隄記 王得臣麈史云岳陽西瀕大江夏秋洞庭水平望與天際而洲歩無艤舟之所人甚病之慶歴間滕子京謫守是邦常欲起巨堤以捍怒濤使為弭楫之便先名曰偃虹隄求文于歐陽永叔故述隄之利詳且博矣碑刻傳于世甚多治平末予宰巴陵首訪是隄郡人曰滕未及作而去然則文中云用民力若干及上于朝廷决之三司之語何以書也姑採之以存疑 長史云前段敘次又是一法 真州東園記只在許君口中作一大段敘出此又分作數次問答逐段零星更不雷同 凡記之正面皆從使人口中敘出後半只以望後人不至怠廢發論抒柚特變
  王彥章畫像記 儗書張中丞傳後
  惜乎舊史殘畧不能備公之事 長史云用兩語引下其記徳勝之戰尤詳 長史云先提此句下復插入他語然後接出 總撮家傳敘過然後獨提徳勝之戰洗發抒寫胸臆
  公之攻徳勝也 重提起
  是時莊宗在魏已不及矣 反襯生色
  竒在速速在果 與四夷相持當務持重李牧之事千古不能易也邊將以輕入屢敗其誤正在速而果耳歐公此論蓋不知事勢之異而慕為竒所謂以口擊賊者也
  每讀其傳未嘗不想見其人 長史云又用兩語引下又得公畫像而拜焉 長史云亦先出畫像下復插入寺名所由然後接説畫像
  至今俗猶以名其寺 終人死留名之意而歸重于忠義豈其忠義之節使然歟 收前一段
  而予尤區區如此者 打轉中一段
  樊侯廟災記鄭之盜侯怒而為之也 先記其事怒而為一篇總破此句
  禮所謂有功徳于民則祠之者歟 以下明侯之必不為是以病民而駭之
  風霆雨雹天之所以震耀威罰 以下又見亦非侯之所能為也
  有司者 三字為句 猶陳平云有主者
  蓋聞陰陽之氣疑有不和而凝結者 又從怒字轉出陰陽之怒一層還他個為之者有此方能持論不輕淺
  不然則喑嗚叱吒末 不直不盡 破得倒仍不似村公語 末一轉正反復以見其不由于侯却不作煞語故有餘味
  明因大師塔記 亦學圬者傳
  又言為兒時聞長老語為太平之幸人 為浮屠矣轉搬此等語何為
  因并書其常語予者 不欲為外氏之説又嫌文太寥落故出此變例然了無真味
  武恭王公神道碑銘 多精彩處而恨其過于煩 徳用當附王超後刪取此文三之一為傳
  使士知畏愛而怯者勇豈多言哉 真知兵矣太尉文正王公神道碑銘嘗諭杜重威使無反漢三句鹿門謂此處序得少鬯按此王旦碑也可復煩乎
  冦凖為樞宻使豈可求耶 或謂此事宜諱冦公亦賢相也按冦公既有此不學無術之事生平專主北人擯排南士故歐公不復為之諱爾
  諸孫十四人 書孫幾人而不詳其名晏元獻碑亦然贈太師中書令程公神道碑銘公以謂合而没其名一時之便後有興利之臣必復増之是重困民也 誌之他日以搘欲于一條鞭之外議加者可也
  銘 皆發明勞字
  贈司空兼侍中晏公神道碑銘丁父憂去官求去官服䘮不許 起復與不許服䘮皆非美事碑中略之可也
  坐以笏擊其僕誤折其齒罷留守南京 明著其事者見罷之非罪爾
  孫十有三人 書孫幾人
  資政殿學士户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銘 敘范吕本末斟酌稱量特微而顯公文之至者
  公少有大節吾豈茍哉 此段先敘公之志行其後立朝皆事事與其言相符
  以言事忤章獻太后旨以全大徳 見不擇利害為趨舍
  當太后臨朝聽政時其事遂已 其事遂已四字東坡嘗質之于公以為誤
  於延州築青澗城又城細腰胡蘆 築城據要害之地有險可守而又營田以足食訓練以足兵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備邊之長䇿也若寡謀輕舉鮮不敗事
  公始分延州兵為六將訓練齊整 州兵萬八千人一將所訓練三千人
  人或疑公見敵應變為如何于是諸將皆服公為不可及 見公非不能戰
  一旦引兵出諸將不知所向 機事宻
  至于版築之用大小畢具 儲備預
  戰而賊走追勿過河 料敵審
  公居三嵗復靈武 此見公非止以自守方俟制敵有餘徐規進取
  初西人籍其鄉兵者十數萬而紓西人饋輓之勞禦邊非參用民兵不可習其地利知賊虛實又愛䕶宗族鄉黨人自為戰也然悉黥以為軍則兵休事息不可復為平民而養兵之費亦難以支矣銷兵省運尤公䇿之要者故帶敘于後
  自公坐吕公貶遂起而不能止 數行中無窮轉折中間吕雖借用公以困公然其事非失舉也故平心而進之可謂得春秋書事之法矣
  吕公患之凡直公者皆指為黨 厲階
  然朋黨之論遂起而不能止 流毒
  然事有先後三句 見公之為政本與更張無漸者不同但為忌者百計撓之耳
  而嫉公者亦幸外有言喜為之佐佑 與前朋黨之論遂起而不能止二句暗接
  其知政事纔一嵗而罷 元昊請和而遽召歸邊事不竟其用也參政纔一嵗而復出有司悉奏罷前所施行政地不竟其用也皆與公自言其成與否有不在我者雖聖賢不能必相應
  其為政所至民多立祠畫像 文中但詳于言職邊備政地故知七州以二語包之
  亦公之志也歟 收轉有志于天下句
  贈刑部尚書余襄公神道碑銘孫女五人 并書孫女幾人
  尚書度支郎中天章閣待制王公神道碑銘介介然有仁者之勇君子之剛 虛提
  然若得為黨人公之賜某厚矣 此實其剛勇之大者故另敘
  小人連搆大獄坐貶廢者十餘人 即蘇子美事尚書戸部郎中贈右諫議大夫曾公神道碑銘 文特遒勁
  及為曾氏而蒧參元西始有聞于後世 蒧古㸃字史記仲尼列傳如此
  而亦有所不得載也 此句暗
  太子太師致仕杜祁公墓誌銘自杜赫為秦將軍 敘杜氏當自杜周始
  又十有四世岐國公佑顯于唐又九世而至于祁公京兆之杜以何時徙越亦不可無據
  公治吏事則簡而易行 明敏則易略故審覈為難推析豪髪則易煩故簡易為難
  必使吏不得為姦而已 而已猶而後已
  贈中書令謚文簡程公墓誌銘趙元昊死子諒祚立方幼不如因而撫之 此不可不審若彼不肯分反為所笑耳
  尚書戸部侍郎參知政事贈右僕射文安王公墓誌銘郭皇后廢居瑤華宫有疾以釋天下之疑 詳此段郭后之疾已非一日其謂文應酖之者亦非也
  端明殿學士蔡公墓誌銘往時閩人多好學作五戒以敎諭之 對明知風俗句
  三司開封府世稱省府遂拜三司使 留開封事與三司同敘廻應精明句
  來者有醫 來疑作疾
  資政殿學士尚書戸部侍郎簡肅薛公墓誌銘初舉進士為州第一讓其里人王嚴而居其次 茅云舉進士何以得讓按舉進士乃漕試也
  悉除故時王氏無名租 王審知據閩時無名租也茅謂即五代王建之後者謬
  若何而拜乎 善于立言 湘山野錄載此事曰簡肅公關右人語氣明直簾外口奏曰陛下大謁之日還作漢兒拜耶女兒拜耶明肅無答是夕報罷直道當時語極有生氣如歐公云若何而拜耶便無力此并不如李習之作韓文公行狀手段也
  翰林侍讀學士給事中梅公墓誌銘至于咸平景徳之際尤為詳焉 提筆
  時邊將皆守境不能出師宰相有言不可者乃已守境而不出師是承平備邊良䇿若輕舉以致䘮敗則事不可為矣但當擇將以任之爾李文靖詘梅詢之請老成碩畫非喜事少年所知也
  其後繼遷卒為潘羅支所困而河北之兵解 前二邊並提此處雙應
  還判三司開拆司 還朝
  復直集賢院 還朝
  召為龍圖閣待制 還朝
  入知通進銀臺司 還朝
  已而失職逾二十年不復言兵矣 又將前後一鎖瀠洄有情
  享年七十有八以終 二十六至七十八五十二年白首擯抑結此句有無窮悲慨
  惟其夀考福祿之隆 言所得于斯世者僅夀考爾蓋深悲其不遇也
  翰林侍讀學士右諌議大夫楊公墓誌銘 通篇以論兵作主
  公嘗為御史貶監舒州酒税 此是公立朝大節故亦另敘
  拜著作佐郎 先總一句
  又娶王氏太原郡君六孫景略景亮景謨景道景直景彥 子見前不重敘
  尚書刑部郎中充天章閣待制兼侍讀贈右諫議大夫孫公墓誌銘初舉進士再舉進士及第 得同學究出身者舉進士不中而以明經出身至八年則再舉而及第也
  兵部員外郎天章閣待制杜公墓誌銘蒙趕率偽將相數十人以其衆降君即上書引咎 既納其降奈何復盡戮之蠻亦人類耳若希範窮走被擒醯之以懾羣蠻可也
  尚書比部員外郎陳君墓誌銘過鳯翔謁其府尹以謝君 俯伏庭下何其賤也責尹慢士何其妄也陳家小兒特紈袴中之無賴子弟耳此何足書
  尚書工部郎中充天章閣待制許公墓誌銘請髙塞粟之價下南鹽以償之 似明朝商屯之法
  太常博士尹君墓誌銘趙元昊冦邊遂以敗死 此邊將所當知唐與茅皆喜談兵亦不知斯言為可取何歟
  而兵法有不得而救者 讀李牧傳自見
  君歎息憂悲發憤已而以疾卒 晁以道作李挺之傳言子漸以哭李過哀而死蓋其中本以時事抑塞適會哭李乃發病也晁之文見賔退錄
  豈其志之將衰不然世果可嫉其如斯 亦悲憤亦深逺
  湖州長史蘇公墓誌銘 是公極用意之文精神筆力兩到 長史云寫子美事見其闗係却大其意亦直以史筆自負 悲當世無人拯子美于既廢之後聽其一斥不復身後僅賴一婦人能守其文章則所得于斯世者何疎濶耶文章須識變不可執徂徠明允諸例繩之也
  故湖州長史蘇君有賢妻杜氏 或疑起手為失體謂蘇君豈僅以妻重者按宰相杜公壻句難㸃故先伏在此若至後始見則似范公因杜公故而薦矣作者各有苦心難與村漢道也
  又號泣于其父曰皆以書來乞銘以葬 内言不出于閫張圓之妻無宗族子方在抱故可以未亡人之辭為請若宰相之女叅政之家子又長矣可自言非歐君不可銘其墓耶鹿門議之謬矣
  其上世居蜀 亦欒城之别耶
  少好古工為文章 上已敘過集次文章故此處畧帶長史云此句只畧敘因已見文集
  自元昊反兵出無功乃以事中君 長史云通篇只着意重寫此一段亦可窺見公史筆之大槩也 集序中所謂意不在子美句于誌乃暢言之 祁公雖為宰相尚非小人所深忌故先敘范富更張秕政而後帶出坐監進奏院祠神奏用市故紙錢㑹客 長史云奏用二字書法
  大涵肆于六經而時發其憤悶于歌詩 長史云此獨詳其能詩
  宜予述其得罪以死之詳而使後世知其有以也 長史云以史筆自負
  銘辭 深歎仁宗聽之不聰而不訐露
  荒孰問兮杳難知 此句即屈子天問之意也
  徂徠石先生墓誌銘 其氣象甚宏偉然後來廓落之弊亦自此開不如胡先生墓表為穏當而稱情也先生貌厚而氣完吾勇過孟軻矣 長史云提出先生直道取禍處先重寫一大段
  其遇事發憤作為文章 長史云此處虛提
  既卒而姦人有欲以竒禍中傷大臣者猶指先生以起事 長史云死後事倒提在前 以竒禍中傷大臣謂朋黨也
  先生世為農家乃詩之所斥也 長史云敘次事實亦于作詩一節獨用詳寫
  先生年二十七舉進士甲科 石與公同年一甲進士乃作慶歴詩子禍始于此矣 長史云此處實敘先生自閒居徂徠 發明所以稱徂徠先生
  及在太學 長史云與前為直講相接
  其斥佛老時文亦以是敎于人 長史云插入此段敘其著述及所為敎法
  以是行于已亦以是敎于人 終前以師道自居之事杜祁公薦之天子乃直集賢院 敘杜韓之薦暗終前欲中傷大臣借以起事
  安在夫桓魋與臧倉末 長史云公之直亦甚矣故霸州文安縣主簿蘇君墓誌銘有蜀君子曰蘇君張云昌黎敘孔司勲法 是用有吳延陵季子之墓文法 所謂國士無雙也
  君之文博辯宏偉可謂純明篤實之君子也 張云又提出寫其所以為文因及其人以實其為君子而君少獨不喜學故號老蘇以别之 張云再詳寫其為文之始末
  蓋其稟也厚四句 透出前純明篤實四字
  初修為上其書未報而君以疾卒 張云然後敘其出處
  三女皆早卒 温公程夫人墓誌銘云長男景先及三女皆早夭幼女有夫人之風能屬文年十九既嫁而卒既不著其所歸而此文又止云三女所未詳也
  君善與人交四句 張云補敘其為人
  蓋晚而好易未成而卒 補敘著述在晚年者此與卒葬相連故補敘
  蘇顯唐世實欒城人以宦留眉 張云補
  蔡君山墓誌銘吾兄弟始去其親而來京師何以塞吾親之悲 亦用歐陽詹哀詞之意永叔之于韓其尊信蓋亞于六經云
  梅聖俞墓誌銘 唐荆川曰一凖貞曜誌按視孟誌已冗矣
  嘉祐五年皆有以賻卹其家 敘此者正以哀其窮而不遇知之者如此其衆而僅以詩鳴為可悲也至聖俞遂以詩聞而聖俞詩遂行天下 長史云從其有詩名先寫一段
  其初喜為清麗閑肆平淡僻固而狹陋也 長史云又從其所以為詩處重寫一段
  其應于人者多 帶上段一筆
  至于他文章皆可喜 補此句伏後唐載諸書
  聖俞為人至可謂君子者也 長史云寫其為人仍不脱詩
  初在河南王文康公見其文惟梅某為宜亦不報長史云敘其平生遭遇又特提出寫此一段總在能詩處着眼
  聖俞初以從父廕累官至尚書都官員外郎 長史云然後總敘平生仕宦
  嘗奏其所撰唐載二十六卷書成未奏而卒 長史云然後及他著述曾奏御者此與宦蹟相連故先敘余嘗論其詩 長史云仍以詩結
  銘詞絶妙槩括書聖俞稿後之意而尤渾雅雖韓公不過也
  江鄰幾墓誌銘 雅潔不煩濫
  君于治人冀以感悟 用之不盡故僅舉其畧著書則所由以改官者神告一篇為當時切務故提出另説黄夢升墓誌銘尤以文章意氣自豪 通篇以此四字為眼目
  張子野墓誌銘 此又一張子野非張三影也
  然雖洛人至今皆以為無嚮時之盛 此句剔得好初在洛時可哀也已 摹儗馬少監誌
  尹師魯墓誌銘 謹嚴而凄婉 師魯誌外子美誌為勝
  又欲訓土兵代戍卒以減邊用為禦戎長久之䇿 意所謂息戍者不外乎此
  家無餘貲 此句兼寓不辨之辨
  銘詞非公自言之固未易窺其用意之深如此也孫明復先生墓誌銘 如此古雅峻潔何必減班孟堅勝徂徠文
  李丞相廸將以其弟之女妻之而李丞相孔給事亦以此見稱于士大夫 學史記極生動
  先生治春秋不惑傳注 首尾以治春秋為結搆南陽縣君謝氏墓誌銘 此非歐公得意之作
  長夀縣太君李氏墓誌銘 不作可
  書其子孫之衆五句 他墓誌孫不書故自發明變例渤海縣太君髙氏墓碣見其鬢髪垂白皆頴發而秀好 太涉摹儗
  北海郡君王氏墓誌銘 女子又早亡故不得不寫虛景
  于是娶其女弟以為繼室 言繼室則非夫人歐公似讀左傳不熟蘇文忠富公神道碑亦誤
  石曼卿墓表幽燕俗勁武而不知其才之有以用也長史云先總提一段
  曼卿少舉進士不第還為校理 長史云先總敘平生皆略而不詳
  莊獻明肅太后臨朝則人人皆勝兵也 長史云此乃表其大者
  其視世事蔑若不足為稱其意氣 長史云應起處一段
  其施設之方三句 其所負者大
  退而質其生平趣舍大節無一悖于理者 其自顧也重
  及可否天下是非善惡當其意者無幾人 此與世難合
  官其一子使祿其家 長史云亦與起處照應
  太常博士周君墓表有篤行君子曰周君者故吾于周君有所取也 發端太冗
  胡先生墓表 極鄭重而又不失于夸大此歐公之文所以情味獨至也
  其在湖州之學取旁官署以為學舍 長史云詳敘湖學太學兩節乃是表其大者
  其言談舉止不問可知為胡公也 文氣一收束先生初以白衣見天子論樂又以太常博士致仕長史云然後總敘平生俱畧而不詳 論樂只輕敘遂居湖學廼居太學仍居太學此三句是眼目
  東歸之日路人嗟歎以為榮 長史云亦是收束其世次官邑三句 長史云俱畧而不詳此是墓表之體
  瀧岡阡表 孔樷載孔子曰古之聽訟者惡其意不惡其人求所以生之不得其所以生乃刑之君必與衆共焉愛民而重棄之也今之聽訟者不惡其意而惡其人求所以殺是反古之道也歐公所述崇公之言全本于此
  自吾為汝家婦然知汝父之必將有後也 先虛提四句歐文往往如此
  回顧乳者劍汝而立于旁 劍今本作抱按抱字是不知者妄改鄭氏曲禮注劍謂挾之于旁洪容齋隨筆五卷辨之甚明
  于是小子修泣而言曰 遥接有待句
  而幸全大節不辱其先者 韓吏部行狀幸不至失大節以下見先人可謂榮矣公蓋本此語
  集賢校理丁君墓表 鹿門云丁元珍失守端州一節生平瑕指處歐陽公曲意摹畫以覆之按曾子固政要䇿云宋興既歛兵于内盜賊輒發而州郡無守備急則吏走匿自存天子常薄吏罪而言事者以為適然故盜賊起輒轉劫數百千里非天子自出兵徃徃不能格由此觀之此文蓋適得其平非曲為解也不可以明制有衛所之兵有城守之責議論前人文字
  祭蘇子美文 激昂
  祭梅聖俞文 真至
  祭石曼卿文 儗柳子祭呂化先文 無味不知人何以多好之
  祭丁學士文 施之元珍亦過情
  是皆生則狐鼠死為狗彘 太劇傷雅
  秋聲賦 雖非楚人之辭然于體物自工至後乃推論人事初非純用議論也譏之者只是不識公于文章變而不失其正爾
  異哉初淅瀝以蕭颯胡為而來哉 先賦聲
  又如赴敵之兵 與後殺字相映
  四無人聲 人聲二字上顧赴敵下為在樂一段起本蓋夫秋之為狀也乃其一氣之餘烈 此賦秋故其為聲也 合到聲字
  亦何恨乎秋聲 反結悲哉句
  但聞四壁蟲聲唧唧 以細聲結 韓子云以蟲鳴秋結仍渾成該括
  怪竹辯 頗似論衡無一結則為小兒語矣 欒城云歐公碑版今世第一怪竹辨乃甚無謂非所以示後世論尹師魯墓誌意謂舉世無可告語詩人之意也銘詞非公自言固不能遽得之也總之古人文章其來源甚逺非深考六藝未足以知其深處
  不辨師魯以非罪自然知非罪矣 其祭師魯文已極言其寃矣此亦在可以互見之例也
  則前有穆修鄭條輩 厚齋云條蜀人自號金斗先生名其文金斗集
  及有宋先達甚多 如栁開孫僅皆學韓開之徒又有張景也
  記舊本韓文後則喟然歎曰以償其素志 立志之始亦志乎久而已矣 應素志
  故予之仕而所學者宜然也 昌黎云非其文之好好其道焉爾公亦謂吾所謂文必與道俱此五語者學韓之本也
  韓氏之文之道萬世所共尊 暗收久字
  讀李翺文 此文免不得學陋心粗四字
  此中庸之義疏爾 中庸言致中和而習之欲滅情以復性正墮于佛氏之説而與中庸相反以是為中庸之義疏亦歐公知言者淺也
  恨翺不生于今 透出一今字已為後半地
  况廼翺一時人有道而能文者則不復云矣 此數語過于抑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遂似此賦後半公未之見者無論李非韓匹也宋人文字中大病皆自公開之
  然翺幸不生今時四句 此是作文主意借河北以比遼夏也
  可歎也夫 與前兩歎字呼應收住
  書梅聖俞稿後 儗送孟東野序 詩本出于樂但後半于和字無所發明不若昌黎所謂鳴其盛鳴其衰説得有分曉也



  義門讀書記卷三十九



  欽定四庫全書
  義門讀書記卷四十
  翰林院侍讀學士何焯撰
  元豐類稿
  冬望 學韓亦兼有似太白處
  入見奥作何雄魁 作作阼
  宿尊勝院蔽衣蓋苦短 蔽作敝
  向來雪雲端葉下百仞隍 一本作向來雲端葉下飛百仞隍
  苦雨應有白鬢添數莖 鬢作鬚 此句收苦字南源莊 發端獨妙
  論交 孫仲益云此詩指吕恵卿 恐不然
  兵間 孫云此詩指徐禧
  寄孫之翰 甫嘗因地震極論後宫又劾宰相陳執中豪傑 詩若此復何味
  黃金道旁白日忽再去 去作出
  不是九鼎輸西隣 西作諸
  山檻小飲 造句極似韓
  上翁嶺時見崖下雨多從衣上雲 十字王孟不過也濯足行上側 上作尚
  雜詩四首 第二首似指王元澤
  冬暮感懐奈至一嵗除 至作此
  寄舍弟我意生側側 側側作惻惻
  已期采芝藥 藥作樂
  至荷湖二首林林路南山 路作露
  猶疑拔山秋 拔作沃秋作湫
  送徐竑著作知康州 竑作紘 衍裕
  咄唶令人謀 人作心
  寫懐二首 第二首言身雖局促意則空濶也
  茅亭閒坐鳥語遍喬林 遍作變
  豈誰智所拙 誰作惟
  靖安幽谷亭 靖安下有縣字
  地氣方以潔 方作芳
  愔愔謀謨消汨汨氣象孱 二語可痛
  青雲亭閒坐 坐作望
  趨榮衆所便 榮作營
  寄子進弟 一本作牟弟牟子進名也
  頗測隱與㣲 隱作幽
  常若去左右 若作苦
  我眼日以眯 眯作睎
  喜寒 此等詩正嫌其有造作之勞歐陽公謂孟韓文雖佳不必效之取其自然耳學詩何獨不然 此是閩中所作但發端不醒
  乾離力還恲 恲作併
  憒憒若酣醟 醟於命切酗也兇酒曰⿰醟
  詠史二首子龍獨幽逺 申屠蟠字子龍
  用心豈必殊 此語好理固如此不專為子雲䕶短論人惟平乃允也
  江湖論迹異驚衆 論作淪
  詠雪蛟龍岌起抱巒崗江海橫奔控阡陌 語竒而意㣲暗
  自駕疲牛理燒塉 燒作墝
  答裴煜二首相期在𧠺誨 𧠺作規
  相持非鬱盎 持作遲
  寄王介甫 宜興本作介卿荆公舊字也甫字謬改元板已作甫 甫仍宜作卿
  如醖冐炎暑 醖作酲
  毎進意愈塞 塞作寂
  亦可洗珠壁 壁作璧
  遇惬毎同蟄 同蟄未詳疑作赥笑聲也宋本赥更得蟾蜍昃 得作待
  昧者尊惡石 石宋本作砳檢集韻不見此字
  萬竅動謞儌 儌作激
  𤍞𤍞多吏從 吏作𨽻
  良已饋藜齸 饋作匱
  栗宻縷機織 栗作粟
  卷書勞來翰 翰作幹幹僕也
  寸懐良士懌 士作自
  金縚引柳荑 縚作縮
  上人 昌黎足三及宰相之門南豐亦有此等詩在集中可歎
  坐上一言寒口暖 口作可
  初夏有感愁勤未老鬢先白 愁勤作窮愁
  送人移知賀州 儗送區宏兼用其韻
  風露氣嚴花草緋 緋作腓
  南豐道上寄介甫雨露施土慳 土作尚一作何謝章伯益恵硯 太迂逺
  始獨俯仰吾坤乾 吾作模
  送劉醫博馬蹄所至病歴屈 歴作魔
  委曲衰旺肺與脾 旺作王
  始免未老為枯骸 骸作骴
  真人四難真可患 真人作貴人
  去此足以為時規 去此作去去
  送陳商學士 生新之語雜子瞻集中不能辨其為两手
  送錢生叩言忽言歸 叩言作叩門
  雪詠 亦終不出前人範圍
  誰能比衆作小去筆墨畦 誰作薛 按薛太拙有閒居新雪八韻禁體之祖也
  或溺久宛轉 溺作弱
  屋角初漸班 班作斑
  㘭□一已滿 □作窪
  厨烟或中鑱里表仍孤擎 極捜剔
  陽春謝𥱧箏 𥱧作秦
  蒼蒼不可問 轉筆好
  萬物去復冐四句 極似韓 復作覆
  送僧晚容 晚作曉
  飛光無停芳嵗閑 閑作䦨
  送叔延判官物物當前若圖屏 物物作物色
  山茶花 終是没意思
  欲攀更惜長依依 攀作搴
  五月霧露空芳菲 露作雨
  丁亥三月十五日 丁作辛 按丁亥乃慶歴七年是時公尚少恐筆力未能至是若大觀元年之丁亥則公没已久矣玩末二句似指熈寕用事之人意者作于熈寕四年辛亥訛辛為丁也又按王介甫曽易占墓誌易占以慶歴丁亥卒於南京時公方侍疾而詩中云臨川城中三月雨則丁亥之為誤尤明矣 此詩前半亦水深雪雰之意
  舍弟南源刈稻新堂置嵓幽 嵓作岩
  餘滋折丹榴 折作析
  夜工督舂揄 揄作牏
  送子固自起 固作因
  奉和滁州九詠九首并序 此九首及逰麻姑山諸詩其中兼有近體
  瑯琊泉石篆初流泉涯俗誰顧 流作留
  逰瑯琊山 後半無味
  殷勤羞甕醅 一作勤修甕中醅
  瑯琊溪可忍開時不出逰 開疑作閒
  庶子亭 亭作泉
  風翻日炎夏潦盡 炎作炙
  慧覺方丈 惡詩
  逰麻姑山九首䆉稏百頃黃參差 參差作差參天風冷冷吹我襟 冷冷作泠泠
  半山亭半臺亭榭午猶寒 臺作崖
  顔碑碑意少缺誰能鐫 少作小 觀此句則此碑自公時已斷缺
  秋懐 太訐直
  我有愁輪行我觴 觴作膓
  一晝千萬思故人逺為縣海邊句踐州 此必介甫在鄞縣時作
  安能望髙邱 髙作嵩
  菊花 孤淡
  答石秀才月下 結處意弱
  更送城笳夜聲起 聲作深
  冬曉書懐今日病减真無蠅 真下疑脫一行宋本同代書寄趙宏日倚東風愁同調 愁作想
  [[#局西眀月過(⿱𥫗亷)-- 簾白 局作屋|局西眀月過(⿱𥫗亷)-- 簾白 局作屋]]
  東津歸催吳秀才寄酒若洗新妝竟妖臉 竟作競已冷灑屋鋪風簟 冷作令
  髙松𪦈𪦈倚翠纛 𪦈𪦈作偃偃
  青青間青青草蓐隂可藉 蓐作縟
  尹師魯 一本上有哭字 觀此則師魯尚當在歐公之右南豐先生固不妄許與人也
  發松門寄介甫况聞肥遯湏山在 句疑有訛
  庭木 此篇所指豈陳執中之流歟 篇中頗有似昌黎病鴟詩
  䧏龍文旛列㦸照私第 旛宋本作幡
  槖鍼樸艾恬以愉 樸作襆
  湘㓂傖人操兵快如鶻 快宋本作決
  月費空已逾千金 月作日
  㨗如馬援不得志 㨗作健
  邊將 何減永貞豐陵
  多雨霖傾潦雨那復止 雨作洶
  山水屏塵氛見荒林 林作村
  圖屏特自慰 特作持
  寤寐心思逐 作心逐逐 以上三字從聲畫集本改正 盤石空原暗用吕傅事無迹即為溪岩耕釣伏脉追租試起望遺材 材作村
  桐樹泫擢亂繁條 泫作低
  九月九日 句句可人但只有一層耳
  醜怪薦脩螷 螷蛤属此句亦暗用爵入大水為蛤聼鵲寄家人秋風粲粲正可愛 風作花
  春風千樹變顔色 風作楓
  讀書亦云辛卯嵗讀書 是嵗仁宗皇祐三年
  荏苒嵗云暮 暮作㡬
  雜詩五首第二首貧士任固小 士作仕
  第三首韓公綴文辭 公宋本作於 按唐文粹多有不録全篇者此録至未負風義厚可也
  第四首相去㡬年今與古按宋本此首在少年一首後二子引身高不起 作二子引身蒿下起
  送宣州杜都官篇什髙吟鳳凰下 此句乃用牧之天外鳳皇誰得髓也
  麻姑山送南城尉羅君 不減廬山髙
  空槎枵然卧道邊 所謂老樹半空腹
  東軒小飲呈坐中氣酣落日解醉鐶 醉作帶
  眀妃曲二首 二篇却參以齊梁風調此儗老杜負薪最能 大抵南豐詩不能細潤祗縁直以李杜韓三家為法六朝畧不留意故耳
  皎皎丹心欲語誰 句不類 一句之壊尤在丹字黃雲塞路鄉國逺二句 十八拍中所少
  㡬成新曲無人聼 㡬作度
  蛾眉絶世不可尋首 直自比久棄外郡耳 按曽子固詩過於古直此篇乃殊委婉曲折
  七月十四日韓持國直廬同觀山海經 此篇亦簡兮詩人之意而尤藴藉
  秋聲喬柯與長谷 長谷人不解用
  秋夜露坐偶作白雪飛向低 雪作雲
  韓玉汝使歸光華友原隰 友作及宋本又作反過介甫歸偶成 熈寕初
  合醬作 觀此篇即今之所謂醬與禮異矣膾食句亦是相沿用之蓋食魚膾用芥醬恐非此醬也 大約古人所謂鹽豉即今之食醬
  調澆遵古書 澆作撓
  送章婺州幽尋足豁山 豁作溪
  逰金山寺作逺挹蜀浪來四語 四靣做倒方是金山南湖行二首 變調
  芙蓉臺 尖新之句直似李長吉
  秋懐一首復示倉箱盈 示作爾
  送李撰赴舉□堂昨夜讀書客 □作華
  風鋩拂塵見飛影 風作鋒
  送韓玉汝名園分雜英 分作紛
  送豐稷之君飄泊動歸思 之作夫
  髙陽池 公之逺謗如此
  逰鹿門不果鹿門最發秀 發秀作秀發
  漢廣亭北城最頻髙 髙作登
  局促皆曠逸 皆作諧
  劉景升祠 此歎時相不知收公為助也
  蔡州 州作洲
  萬山縹緲出烟雲 雲疑作霄上已有氛靄句也題張伯常漢上茅屋 屋作堂
  移守江西先寄潘延之節推我繫一官尚局促 尚作常
  早衰瞻氣自然薄 瞻作膽
  舊學搶攘期反覆 覆作復
  詶王正仲登嶽麓寺閣見寄 王正仲下補太常學士四字
  曉出衛青異日湏天幸 天幸本王摩詰詩非誤使也和貢甫送元考不至 不至上叠元考二字
  一時驚豪健 健作㨗
  按公古詩止第五卷此卷中五言頓有優柔之韻蓋初年止於學韓至此頗窺小謝之藩也
  郊祀慶成詩欲知精意答 此句轉
  浮陽上綺⿴ ⿴作闉
  送陳郎中還京兼過九江新宅𫇢舟金碧照溪沙 𫇢作鷁
  楚澤經綸空建與誰論 建作健
  盗賊恐多從此始經綸空健與誰論二語 言民方捄死不贍奈何又紛然其擾也
  照影亭不欺毫髪公雖有二語 得比興之意
  晚望鄭袖風流今已盡二語 歎神宗不邇聲色勵精圖治而所任非賢身遭放棄也
  簡翁都官况得君賔同壯節 未詳
  胡太傅挽詞二首 前篇雖劉白何以過
  第二首逺路參基命 逺路疑作逺略
  閒行風出青山送水聲 佳句
  送覺祖眀上人 覺祖下有院字
  豐堂環殿起崔嵬 環作瓌
  鍾隨秋勢金聲壯 隨作乗
  送撫州錢𭅺中名𭅺元是足風流 名𭅺作賢侯是作自
  得郡東南地更幽 幽作優
  應與謝公資健筆 應作只
  送玉汝使两浙 作韓玉汝
  丁元珍輓詞二首神情玉氣温 情作清
  送李莘太傅 傅作博
  冰雪映征車 映宋本缺
  逰天章寺 寺即王右軍舊宅
  監輿朝出踏輕塵 監作籃
  南湖空解照人行 人行作行人
  送關逺赴江西 作關彦逺
  西園席上海嶠經寒酒熟遲 嶠作聚里聚也
  滿足塵埃更有詩 足作靣
  送鄭州邵資政咳唾落瓊瑰 此句宜㸃勘
  㑹稽絶句三首送趙資政 宋本無送趙資政四字為是此知越州時寄興之作也成化以前刻皆無
  送任達度支監嵩山崇福宫 達作逵 長篇詩穩切有氣后山輩正不能到
  地絶分琳館 地絶作北絶
  碧落見鷗馴 落作洛
  反席正逢辰 反作仄
  送趙資政青𧠺遇更隆 𧠺作規
  開幕斗牛中 指䖍
  階庭訟缿空 缿音項
  吏治連城肅 指河北轉運
  錦官清鎮俗 指成都
  鈞衡求儁望 指參政
  股肱康事力 或疑事作帝非也庶事康哉兼用左傳臣力
  晝錦過江東 指杭
  保民追吕尚 指青
  豈獨是倥侗 倥侗作崆峒
  送沈諌議九霄應已夢儀形 形作刑
  詶王徽之汴中見寄 徽作㣲
  寄鄆州邵資政 題下原注𫎇鄆州知府安撫資政書言入秋以來甚有逰觀之興而少行樂之地因問敝邑山水之景見索新詩某荒廢文字久矣惟重意之辱不能自已謹吟二百字上寄俗本刪節不完今依宋本改正
  和孔敎授敢將顔色在蜚鴻 雖切孔君然亦太腐喜雪第二首英華傾月窟光氣瀉天潢 名句
  郡齋即事第一首𣊺氏宿奸投海外伏生新學始山東恰使濟南两故事 上句注云時大奸月髙投海島
  一本作周髙為是
  第二首總是濟南為郡樂 濟南作疎頑
  寄致仕歐陽少師 作寄致政觀文歐陽少師 原注有固辭寵禄歸就休閒進退之宜四方所仰十六字樂善意諄諄 諄諄作循循
  龍卧傾時望四句 語有體 通幅似劉白
  冬夜即事月淡千門霿凇寒 霿音夢凇音送此句非親見不知其佳予在保陽蓋屢見之土人謂之樹挂其樹稼之訛乎
  西湖二首第二首眀河槎上更㣲芒 芒作茫
  席上 一本下有舞六么三字
  兩衙散雪夜深時 作散後雪深時
  和陳𭅺中眀月㡬人非按劍 直率無味
  雪後 五六指吉甫與介甫
  舜泉更應此水無休歇 此水作如此
  餘澤人間世世傳 作流澤長令後世傳
  閲武堂 方是太平之閲武詩意極髙
  漢家常𨽻羽林兵 𨽻作肄
  環波亭 不減元九
  芍藥㕔空逐風飛飾室仙 疑有訛
  仁風㕔 此種今人苦不能到
  朱絃鼓舞逢千載 絃弦二句切仁風
  閱武堂下新渠不憂待月供詩筆 供一作乾乾字佳方是新渠詩也 二語似張文昌
  凝香齋 三四仍帶感慨而無迹
  沉烟細細臨黃卷 一作两衙放罷閒鈴索
  北渚亭常碣風連草木薫 此宻州之常山
  百花臺 第四醒出夾岸皆花自妙
  次道子中書問歸期竊食東州嵗未期 一作疎嬾為州嵗未期
  霿凇霿凇花開處處同 花開宋本作開花為是蓋惟真花方可云花開也
  詠柳 此必指熈寕少年喜事之徒
  喜雨㑹見甌窶果滿篝 篝宋本作㝤
  次李秀才得魚字韻十年方喜夢維魚 十作卜孔敎授張法曹以曽論薦特示長牋 三四一切孔一切張
  髙臺閒燕属佳篇 臺作齋
  詶強㡬聖寄聲裴令樽前客 強在魏公幕府
  人情 此亦為介甫而發
  戲書 次連僅勝農夫背上書軍號賈客船頭挿戰旗矣收處語太質 宋本此下有水西亭書事一首 一番雨熟林間杏四靣風開水上花岸盡龍鱗蟠翠篠溪深鼇背露晴沙隴頭刈麥催行饁桑下繅絲急轉車總是白頭官長事莫嫌粗俗向人夸 一結妙
  送趙資政 此再知成都府
  趵突泉曽城齊魯封疆㑹 城作成 句拙
  金線泉雲依美藻爭成縷 線字刻畫
  界破冰霜一片天 霜作綃
  北池小會銀簧相合鳥聲新 合作答答字勝
  送韓廷評 一作延年
  寄孫莘老墨妙亭壯字碑豐亦易忘 碑豐作豐碑忘作亡
  鵲山 第三用上池水注
  華不注山 注青峯嶺望㸃黛按宋本作青崖翠嶺望同㸃黛
  虎牙千仞立儳儳 儳儳作巉巉
  靈巖寺兼柬重元長老二劉居士 此是長清靈巖寺和孔仲平 作平仲
  鮑山山中那得叔牙城 中作前
  庭檜呈蔣頴叔 蔣堂所植其姪蔣之竒復為轉運乞此詩
  甘露寺多景樓 三四語自佳
  彭城道中 彭越未嘗至彭城項羽既破灌嬰攻下之耳韓彭遺壁冠荒墟 吕梁洪上有雲夢梁王二城其旁之人以為雲夢即韓信城梁王即彭越城是也原注送程殿丞還朝 次連未為佳句而當年喜之
  康定軍使髙秘丞自襄陽司農勾業寺丞自光化相繼云云 業作葉
  更有南陽坐嘯名 更作便
  雨中王駕部席上鳩鳴連日始成隂 鳴作呼
  贈張伯常之郢云云更味陽春白雪篇 語切故不嫌陳
  和鄭㣲之地秀偏宜竹 秀宜二字可作亭子名和張伯常自郢中云云 三四平語自佳
  峴山亭置酒春歸野路梅初白 初作爭
  韓魏公輓歌詞第二首御筆新詩在新隴 新詩作豐碑
  詶吳仲庶龍圖嵗春感懐 春作暮
  陳君式恭軒 次連不如腹連佳
  以白山茶寄吳仲庶見貺佳篇依韻和詶筠籠封題摘尚新 摘作色
  玉蕊蕭條迹更塵 塵作陳
  欲分芳種更無因 更作恨 落句用梅事湏㸃破為佳
  詶江西運使蔣頴叔 頴叔亦嘉祐三年進士故歐公有未乾薦禰之墨已彎射羿之弓云云
  刁景純輓歌詞文章十秩更傳誰 秩作帙
  一㸃青燈照蕙帷 蕙作繐
  逰東山示客柳黃㣲破日邊風 日邊風三字有化工昇山靈巖寺獨闚金版驚人語 一作獨闚金版 公作逰佛寺詩皆以仙山事發之非獨不信奉其法亦縁本謂之金仙不是杜撰作此語也
  上元人近朱䦨送目勞 近律髓作倚 子固亦為是語耶
  自笑伭心逐年少 伭作低
  酬柳國博湏知别後山城寺 寺作守
  閏正月十一日吕殿丞寄新茶千金一跨過溪來 跨作胯
  新舊書報京師盛聞治聲 新作親
  蹇磻翁寄新茶二首肯分方跨醒衰思 跨作胯城南二首 第二首自訴窮途也
  夜出過利渉門紅紗籠竹過斜橋 竹作燭過作照王虞部恵佳篇敘述云云更悟知他友最賢 知作之似用孟子尹公佗取友語可謂拙矣
  北歸三首 頗似夢得
  過靈壁張氏園三首 靈當作零宋史地理志云元祐元年始割虹之零壁鎮為縣其改為靈璧則在政和七年曽之作詩蘇之作記皆在未為縣之時不但零之為靈未改也
  亳州 有為言之 水深雪雰為小人故韓曽皆作風刺體
  繁英飛靣旋 靣疑便然前古詩中已有用靣旋者逺氷落澗泉 逺作還
  集賢殿春燕呈諸同舍 賢作英
  上已日瑞聖園錫燕呈諸同舍流者浮金鑿落 作流渚酒浮金鑿落失一酒字誤一渚字
  池上即席送况之赴宣城 况字上有梁字
  趣駕追鎽自有期 鎽作鋒













  義門讀書記卷四十
<子部,雜家類,雜考之屬,義門讀書記>



  欽定四庫全書
  義門讀書記卷四十一
  翰林院侍讀學士何焯撰
  元豐類稿
  唐論 峻潔 此寺議論自曽王以前無人道來成康没而民生不見先王之治 起句中即伏後意有天下之志者文帝而已然而天下之材不足 文帝有一賈生而不能用然則所患者非材之不足而帝之志誠卑也文帝所長者能休養天下之民而已
  而其治莫盛於太宗之為君也 而字衍
  可謂有治天下之效 效作効後仿此
  又有治天下之効 又字上有而字
  然而不得與先王並者六句 其不得與先王並者非為制之猶有不備而徳之不能建其有極也
  由唐虞之治五百餘年 追遡成康以前
  而未遇極治之時也 時作世
  為人後議 此等文後惟子朱子能之 文鑑録温公之議而不載此文者失之
  為之後者為所後服斬衰三年而降其父母期 汪云將言為人後者不絶其父母之名故先言禮之所以降其父母之服與後世崇本親以位號之非禮以見禮之於為人後者至恩大義已極其至而不可以更有加也以諸人之所知者近 諸作謂
  則尤恐未足以所眀後者之重也 尤作猶所眀作眀所
  禮為人後者 以下言考於禮而父母之名不可易為所後者之祖父母父母 父母下増妻字 妻字從近刻増祖父母三字成文父母二字不可少也 宋本同亦少一妻字
  此其服為所後者而非其為已也 下其字衍
  服則為已名為所後者 名字下増則字
  若當從所後者為属親非變則名固不得而易矣此一段最眀辨若但据為其父母報句則未有以解劉子翊其者因彼之辭之說而趙瞻所謂辭窮直書之論為是固當從所後者為属矣
  豈有製服之重如此 製作制
  且支子所以後大宗者而先王敎天下之意哉 至論
  夫人道之於大宗未有可廢其一者 收得精神或以謂欲絶其名者蓋惡其為二 以下言易父母之名而從所後之属為非
  知不以惡其為二而強使之為一 不字下増可字使為人後者於其所後而為人後之道盡矣 昌黎廬陵亦必不能發揮至此
  為人後者為其父母服 服一作報
  漢祭義以謂宣帝親 祭作蔡
  故非漢宣加悼考以皇考 下考字作號字
  而革變其父母之名 革變作變革
  不從經文于前世數千載之議論 于作與
  懐二于所後 二作貳
  然則加考以皇號與禮及士之稱皇考者有異乎 士作世
  禮曰考廟 作禮曰曰考廟
  然則以為父没之通稱者 此句中疑尚有脫誤 以為父没之通稱當作以為事考之尊稱
  若漢哀帝之親四句 此仍是加皇號以為事考之尊稱者
  豈獨失為人後奉祀正統 祀作承
  然施于禮者有朝廷典冊之文顧言之不可不順而已一段 反不分眀似乎可已蓋此但問其于禮之可與否而不在施于事與否也
  公族議 此為荆公裁減宗室恩例而作其推言親愛之心可謂至矣然公族之人要當敎之有法使其材皆可用而後與之禄傳曰武王之母弟八人五叔無官豈可使之坐困天下之民而漫無功徳以報之如眀之宗室乎 五叔無官但不任以尊位非無禄也其自袒免而下則宜裁之以義矣記曰親親之殺以服属為等差固先王之道也
  昔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四國 四作一
  夫豈以服為斷乎 不以服為斷者必以徳為賢也是豈可拘于常見 可字下増以字
  其在異代尚特顯之 在異代特顯者以德以功也實國家慶 家下増之字
  而姬姓獨居者五十三人 人下増也字 務立異論而不顧其可言而不可行此宋人之病也
  講官議 吕獻可彈王介甫十事其三云人主延對經術之士講解先王之道設侍講侍讀常員執經在前乃進讀非傳道也安石居是職遂請坐而講說將屈萬乗之重自取師氏之尊真不識上下之儀君臣之分况眀道徳以輔益聰眀者乎但要君取名而已此議似亦為介甫發 後漢書儒林傳中侍講與入授不同則講官遽以師道自處者誠過但人君賜之坐以優之亦崇儒之盛事雖賜坐而坐仍其侍之次與詔于天子無北靣者區以别矣亦議禮所當詳也 文甚𦂳潔
  廼不自知其強聒而欲以師自任何其妄也 此職業然耳不可與強聒並抑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太過
  所以忘其勢也 忘字上増自字
  故坐未甞以為尊師之禮也 坐雖未嘗為尊師之禮然挾書而講于禁中者顧獨不得比于燕皆坐之禮乎未果有師道也 果有作有果 結處與發端不合如此則侍講之職舉當廢矣
  救灾議 有實用文字 合漢唐而一之
  劣者人日一升 劣作㓜
  是直以餓殍之養養之而已二句 論事眀析如此乃非空言
  則百姓何以贍其後 此句上増不久行三字
  雖有頽墻壊屋之尚可完者七句 遵岩云不但文字好于事情亦深切漢時之文亦不過如此
  如是不可止 是字衍
  失戰鬭之民 此句上叠空近塞之地五字
  萬一或出于無俚之計 俚作聊
  今被灾之州為十萬户 今作令
  平日未及有此者也 及有作有及
  與專意以待一升之廩于上 一作二
  足以振其艱乏 振作賑
  脫于流亡轉死之禍 流亡轉死作流轉死亡
  然後玉輅徐動 輅作路
  就陽而逺郊 作就陽而郊
  古人有曰 作古人有言曰
  剪𤓰宜及膚 剪𤓰作翦爪
  今有司于糴粟常價 今作令
  以荼荈香藥之類 荼作茶
  洪範傳 曽氏生平得力于經在是其言平正通達有非漢以來俚儒之所及者故蔡氏所采亦多
  原其說之所以如此者以非其耳目之所習見也 此歐陽子之說
  五者行乎三材萬物之間 間下増也字
  念用庶徵 徵作證下同
  故又以考已之得失于民也 以下増此字
  其信不可雜 信作言
  潤下作醎 醎作鹹
  於是稼穡而不及其他者 是字舊刻皆作之下同此當從蔡傳也 宋本之
  瀦之則聚 瀦作瀦
  或從革之 從字衍
  可以從革 從字衍有一從字文理不順
  或言其用 四字衍
  皆養人之所最大者 者字下増也字又増非養人之所最大者八字然後接則不言三字
  自内言之 内字下増而字
  蓋思之人人也如此 人人作于人
  其至皆足以動容周旋中禮 其字上増及字
  亦未嘗不思 思字下増也字
  聽作聰 作聼曰聰
  故不能集蔽于大且逺也 集作無
  所以養其聰也 聰字下増眀字
  上𠫵天 𠫵作参
  其惟不言言乃雍 禮檀弓作言乃讙喜說也書無逸作言乃雍和也
  言之不可違如此 作言之不可以違如此也
  貌之不可慢如此也 可字下増以字
  故堯之徳曰欽眀文思 欽作聰 欽字不知者妄改為王道始 王道下増之字
  古之欲眀眀徳于天下者然後國家天下治 處處遺却格物
  蓋欽眀文思 欽作聰
  堯之得于心者也 于字下増其字
  所謂效之也 效作効
  不若我政人之有罪矣 若作于之字衍
  則有曰勿庸殺之 有作又
  故先王之刑刑也 疑有訛字
  天下之人四罪而已 四罪者著舜攝位之始誅討之大者也豈有百年之間斷刑止于四㢤
  伐不悛也 悛作憓
  則六極之事也 極字下増弱字
  惟皇六極 六作之
  則五福攸好徳之事 事字下増也字
  則是人斯其若辜矣 若字衍
  無所背無所反也 下所字衍
  由無偏以至無側 至字下増于字
  歸者之所反 歸作往
  所操者彌約 所字上増而字
  然充人之材以至于其極者四語 乃曾子所讀經而自得于心者也
  曰王者尊之辭也 尊作往
  凡此者以治己與人也 以字上増所字
  曰貞曰晦 晦作悔
  所謂五者也 五字上増卜字
  乃立是人使作筮之事 筮字上増卜字
  参謀鬼神也 謀作諸
  則皆不可以有作也 也作者
  所謂各以其敘也 所字上増則字
  則至于庶草莫不蕃蕪 蕪作廡
  而知已之所以致之者也 上之字衍
  其道未嘗不同者 此句上増其道未嘗不同六字進太祖皇帝總序狀將無以使列聖之偉跡 偉作韙此臣之所以惴惴也 以字衍
  以覺悟萬世 悟作寤
  大懼智不足以窺測髙逺 窺作究
  太祖皇帝總序自天寳以後 以作已
  紀綱寢壊 寢作寖
  以生民為任 起數語中尚宜眀㸃生民之困一語則以生民為任句承得有根而結處户口之多少一段亦愈有力矣
  憂吏民之不良也 民字衍
  其羣臣有恩舊 其字下増于字
  常振助之 振作賑
  蓋太祖篤于孝友 荆川云又細敘一遍
  以奢侈為戒 侈字衍
  粤蜀吳越歐閩之君 歐作甌
  傳子及孫 及作若
  啚衆以智二句 啚作圖
  世以謂太祖不世出之主 以下尤可已
  太祖征伐必克四段 皆強為附益
  開寳之初南海先下一段 是不量時勢之語 此一段尤為兒戲如此則其言反不足徵信矣
  太祖不用兵 兵字下増革字
  三代盛矣以下 又推一層
  文武之後三世傳 作文武之後世三四傳 總評此本紀贊也其煩如此則本紀又當何如南豐非昧于史法者直過欲稱誦功徳耳昌黎避而不為蓋慮及此矣此文不古不今大失體要宜乎神宗縁此罷其史職
  
  新序目録序 可與王子直文集序参觀
  所守者一道所傳者一說而已 此論正與蘇氏譏王氏好使人同己之說相反蓋當辨是非不可分異同也揚雄氏或可耳 或可作而止
  漢文士豈無眀先王之道以一之者㢤 文作之豈字下増特字
  亦足以知臣之攻其失 失字下増者字
  梁書目録序 王云序梁書以佛法立論可見其用意而在梁尤甚因梁之事二句乃斡入題目之法 按此篇立論原本中庸皆有次序條理可觀下語時或未瑩則不能如周程之浹洽故也
  故不可絀 絀宋本作詘
  書曰思曰睿與天地参矣 不知夫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貫内外而一之者則其言豈足以折夫佛氏之徒㢤此歐曽之徒雖好辨而終不能見道之大原也書曰思曰睿 即從内說起
  未有不能眀之者也 眀善對佛之眀心
  故加之誠心以好之 此強為之說
  故加之至意以樂之 眀誠之外又増加至意一層恐無所本 即至誠之至語未瑩耳
  安能累我耶 耶作哉
  能盡其性則誠矣 誠身對佛之見性
  既誠矣必充之使可大焉 形著眀
  既大矣必推之使可化焉 至誠能化
  能化矣則含智之民肖翹之物 上句盡人性下句盡物性
  而吾之用與天地参矣 参贊
  徳如此其至也 此句是一段中樞紐
  徳如此其至也四句 由窮理而盡性而至命 亦是由其德以及其道
  莫不一出乎人情 内外合
  與之所處者 所字衍
  既聖矣則無思也 應思曰睿
  無為也其動者應物而已 應應乎外
  可不謂神矣乎 至誠如神
  神也者至妙而不息者也 無息 李云神即是聖之至妙不息者
  故其所以為失也 故作固
  夫得于内者未有不可行于外也 合外内之道 以下始說得分眀 眀道云敬以直内義以方外合外内之道也釋氏内外之道不備者也南豐己見及此及佛之所以失以傳之者 傳作傅
  庶不以此而易彼也 庶作知
  列女傳目録序 三代以後少此議論 詞醇氣潔無一冗長之字此宋文之不愧匡劉者也
  離其七篇為十四與頌義凡十五篇 頌義自為一篇猶漢書有敘傳耳揚子法言總以十三篇之敘列于卷末至宋咸析而升之章首古書次序為庸人汨亂多矣而隋書以頌義為劉歆作 考隋書列女傳頌一卷劉歆撰與曹植頌一卷繆襲讚一卷録于向書十五卷之後或歆亦自有頌至宋亡之未可知也 劉歆不閑詞賦頌義非其所作决也
  而成帝後宫趙衛之属尤自放 班偼伃侍者李平大幸賜姓衛謂之衛偼伃趙衛即趙李也
  向以謂王政必自内始 先就列傳所載眀其為書之本趣
  其言太任之娠文王也 獨提出一事發端
  皆大人之事 皆作此
  然古之君子未嘗不以身化也 又從劉書欲以戒天子而未言者推其本言之
  二南之業本于文王 子朱子云說二南處好
  而不知所以然者 知字下増其字
  故内則后妃有關雎之行故家國天下治者也 大暢王政必自内始之說
  外則羣臣有二南之美二句 自家而國
  其推而及逺五句 自國而天下
  故國家天下治者也 國家作家國
  後世自學問之士 學問作問學
  其家室既不見可法 家室作室家
  士之茍于自恕三句 反覆精盡
  往往以家自累故也 又綰入家
  况于南鄉天下之主㢤 打轉
  蓋不可考 西京詩師齊魯韓若毛傳固未行也以曽氏之精核何亦有不可考之疑耶
  禮閣新儀目録序 韋書所記者變禮故序發眀制禮者當隨時變易以宜民不容泥古而反致不可行但求可以養人之性而使視聼言動之一于禮而已古今之變不同數句乃一篇大㫖 去其十之四則健而厚矣子固之文多冗由道不足而強欲張之也 厚齋謂此文指新法非是蓋徒見有拂天下之勢駭天下之情二語故耳
  則法制度數 度數作數度
  乃為設其器 為作謂
  或不宜于人不合于用 此即子政敢于殺人而不敢于養人之意
  以為人之所既病者 為作謂
  以謂人情之所好 好下増者字
  能為之節而不能變也 下字細宻
  何必一二以追先王之迹㢤 一二作一一
  未嘗異也 未字上増亦字
  民未嘗得接于耳目 于字下増其字
  故為之定著 故作因 荆川云此文一意翻作两層說
  戰國䇿目録序二子乃獨眀先王 先王下増之道二字
  豈將強天下之主以後世之不可為㢤 不字上増所字 此與荆公上仁宗書中立說同
  二帝三王之治六句 此處文氣稍嫌其碎
  而俗猶莫之寤也 打着惑于流俗
  則此書之不泯 作不泯泯
  二百四十五年之間 作二百四五十年之間
  今存者十篇 十篇下有云字 髙誘注存者十篇陳書目録序 諸序中獨此篇廻顧起處復作波瀾察因以所論載 載字疑有訛
  而文帝亦遣虞世基就秦求其書 秦作察
  髙帝以自魏至宋 至宋作以來
  遂詔論譔于秘書内省 内字衍
  與宋魏梁等書 魏字下増齊字
  亦罕得而詳之也 之字衍
  其書亦以罕傳 其字上増而字
  其疑者亦不敢稍損益 稍字衍
  爭奪詐偽 爭字上増自字
  若此人乎 一作若此人者文鑑同今改正戰國策如是人者鬻王以為資者也句法本此
  若此人者其可廢乎 此數句似有風神却稍嫌不健
  蓋此書成之既難二句 括前
  豈非遭遇固自有時也哉 下云臣恂臣穆臣藻臣覺臣彦若臣洙臣鞏謹敘目録昧死上
  南齊書目録序 以經正史之失獨舉史遷言之斥子顯處只數句此春秋治桓文之法
  故雖殊功韙徳非常之迹 雖字下有有字
  古之所謂良者 良字下有史字
  其眀必足以周萬事之理四句 對上四句
  何以知其然也 也作耶
  知之者不能名 知字上増能字
  而為至典者 至作二
  所記者豈獨其迹也 也作耶
  小大精粗二句 眀理
  本末先後二句 適用
  使誦其說者二句 通意
  求其指者二句 發情
  文不足以通難顯之情者乎 通作發
  然顧以謂明不足以周萬事之理何㢤 此處亦稍嫌不甚俊健
  遷固不能純達其情而見之于後者矣 矣作以連下讀
  至于宋齊梁陳後魏後周之書二句 諸史中後周尤拙
  而其文事迹曖昧 而其文下増益下夫豈材固不可以強而有耶數世之史既然故其廿一字
  悖禮反義之人 禮作理
  豈非所託不得其人故也 也作耶 結處増臣恂等同前此乃進書之體當存之
  唐令目録序 千鈞筆 該貫無遺
  使能推其類盡其道 令之所載者皆道也若曰使能立其本善其推則太宗之所未至者可見矣
  而惜不復行也 惜字下増其字
  徐幹中論目録序 李善文選注引文章志云太祖召幹以為軍謀祭酒轉太子文學以道徳見稱則與文帝箕山之云不合當以先賢行狀為正
  見文帝稱幹著中論一十餘篇 一當作二 語見文帝與吳質書
  魏太祖時旌命之 時作特
  而不牽于俗 俗字下増儒之說三字
  文能信而充之 文作又
  蓋迹其行之所至而以世俗好惡觀之三句 收得有力 行字上増言字 好字上増之字
  說苑目録序 中間𦂳要處說來不透
  劉向所著說苑二十篇 著作序
  然其所取往往有不當于理 有字衍
  則取之左右逢其原 此句上増自得之三字
  鮑溶詩集目録序又防之雜感詩最顯而此集無之鮑防雜感今所存一篇而已
  杼情思而已 杼作抒然古人多用杼字蓋取杼軸予懐之意
  李白詩集後序 文甚嚴潔 為考白詩之先後而次第之故于白始終所更渉特詳而并辨新舊二書之誤或以為變調者謬也
  舊七百若干篇 若干作七十六
  今九百若干篇者 作今千有一篇雜著六十篇者居徂徠山竹溪 徠作來
  西抵岐邠 抵作渉
  上秋浦潯陽 潯作尋下同
  皆不合白之自敘 合字下増于字
  然其詞閎肆雋偉 雋作儁
  志氣宏逺 逺作放
  先大夫集後序 遵岩云先生之文如此篇之委曲感慨而氣不廹晦者亦不多有
  故治久未治 下治字作洽
  而公常激方切論大臣 激作日 此句必有訛今本直去日方二字恐未妥
  當時皆不恱故不果用 屢不合而出
  五日又為揚州 日作月
  而公于是時又上書語斥大臣尤切 所言益切公之盡忠何其盛也 荆川云言先大夫之忠讜而歸之天子此所以為儒者老成之論也非淺學所及其于名實之論可覈矣 名一作虛
  王深父文集序深父于是奮然獨起 是字下増時字然觀其所考者 所字下増可字
  豈非孟子所謂名世者歟 名世本漢書董仲舒傳賛天子嘗以某軍節度推官 某一作忠武
  王子直文集序至秦魯之際 謂魯頌秦誓也
  少已著文數萬言 少字上増自字
  其不當于理亦少矣 理字下増者字
  而又未知孰先孰後也 知字下増其字
  王容季文集序 前半議論可為讀書法
  測日星 星作晷
  至舜又察之璣衡 之字下増以字
  曰宅者 宅作七
  無不任焉 任作在
  深父尤深 父字下増為字 此篇收處似少關鍵范貫之奏議集序 子朱子謂此文氣脉渾厚說得仁宗好 不溢美文之謹嚴亦金玉其相矣 遵岩云沉着頓挫光采自露且序人奏議發眀其切直而能形容聖朝之氣象真大家數如蘇公序田鍚奏議亦有此意然其文詞過于俊爽而氣輕味促按范之言得行故歸美于主雖立言得體然必實録也若作尊堯集序亦豈可以此為大家數乎凡論古文不當徒求之貌眀人不知也
  蓋自至和以後 此段伏下時字
  或矯拂情欲 情作嗜
  卒從聽用 從作皆
  仁宗在位嵗久 仁宗初年母后臨朝其繼有廢郭后逐言者之失及西北事起召用賢俊而亦為羣小沮敗不能有為惟晚年定繼嗣托付韓琦使四十餘年太平克有其終斯優于漢唐享國久長之主耳
  方以仁厚清静 伏下盛徳
  不曲從茍止 伏下見其志
  而朝政無大闕失 斟酌
  仁宗之所以其仁如天 自用則小惟天為大二語正是反對
  後世得公之遺文而論其世 世作本世字雖出孟子與下其時難得相應然不若本字直貫先帝之盛徳句更為有力故從文鑑
  公為人温良慈恕一段 又因奏議而略及平生見貫之之言真出于忠愛非劘上以邀名惜其早卒見仁宗之誠于聼用非隂棄其身也數語亦皆文章用意處凡同時與公有言責者 照應與公同時之士
  王平甫文集序 深婉可以為法
  古詩尤多也 古作故
  平甫居家孝友一段 平甫之詩文不得薦郊廟施朝廷者介甫有責焉此著其孝友與待人之直而和為天下所同惜而奈何不容于家乎欲千載而下讀者自得之言外也
  強㡬聖文集序其子浚眀 浚作浚
  材拔出輩類 輩字上増其字
  通四方之好 通字上増以字
  則簡古典則 典宋本作而
  其所長兼人如此 如作以
  在魏公幕府者最為多 最為作為最
  故序亦反復見之 亦字下増特字
  思軒詩序 將石本校
  益疏其寢北之地 地作池
  後池之北涯 後作厚
  而謂君之世 世作勢
  不遺于理 遺作違
  九月日序 作九月十五日序
  序越州鑑湖圖曰藁口斗門 藁作蒿
  而奸民浸起 浸作寖
  自樵風涇至于桐塢 塢作隖
  橋水深四尺有五寸 橋字衍
  又以謂宜益理隄防斗門 斗門二字一作計字而溢隄使髙一丈 溢作益
  其竹木費 作之費
  又以謂宜修吳奎之議 修作從
  著之于法 著字上増而字
  刑有杖百 作刑有自杖百
  而錢鏐之法最詳 作遺法
  在位者重舉事而樂因循 激昻痛快
  今謂湖不必復者以下 似韓子禘祫議
  而衆人之所未睹者 者作也
  然後問圖于两縣 結出圖字收束上意亦毫髪不漏故為論次 作為之
  類要序 此公通俗酬應之作
  尤長于詩 但許其詩
  為學者宗 四字未當
  而不知公之得于内者深也 深作何 此不可謂之得于内求深而腐啟南宋濶逺之習
  而于三材萬物 材作才
  相國寺維摩院聼琴序習其干戈于樂 戈疑戚而非其故 其作有下同
  若夫三才萬物之理夫豈非難㢤 不知聖人之學本末一貫洒掃應對即是精義入神處故此處將内外說作二事于文章前後關鍵亦不緻宻
  齋戒以守之 齋字上増而字
  以持其心養其性者 心作身
  孔子曰興于詩以下 專就樂上轉到聼琴
  又能其意者也 能字下有通字
  故道予之所慕古人者 作故道予之所慕于古者館閣送錢純老知婺州詩序而欲其久于外 久字上増無字
  齊州雜詩序或長軒遶榭 遶作嶢
  從舟上下 從作縱
  順濟王勅書祝文刻石序 謹嚴 簡而能贍
  蓋龍之為祥 祥字下増異字
  敘盗令圖之所見者 令作今
  其名氏稅等械器 稅等二字疑訛
  又别之以待 待作朱
  日暮持錢 暮作昃
  况于躡所素困之人乎 所作短
  以自託于壤隄毁垾之上 壤作壊
  士有飢餓之廹 士字衍
  亦情狀之可哀者也 可字上増有字
  康誥曰而未有知其所始者也 頂可嫉
  皆百王之所同 皆作此
  然而孔子曰以下 頂可哀
  有待敎而誅 誅字下増者字
  贈黎安二生序 地歩髙然不曽道着實地處故不精彩 荆川云議論謹宻 欲為古之文者當志乎古之道道不至則文蓋未也曽公本欲規而進之正言若反使自求諸言外 此文最善學韓結處暗用范滂語翻案文勢抑揚反覆可謂圓健
  送周屯田序士大夫登朝廷 夫字下増仕字
  安居几杖 居作車
  不于庠序于朝廷 序字下増則字
  為無為而尊榮也 而作以
  送江任序 注選不當出五百里外此文能言其情如此能專慮致職事 作如此能專慮致勞營職事又有聰眀敏急之材 急作給
  送李材叔知柳州 州下有序字
  憂且勤之心 憂字上増無字
  其習俗從古而爾不然 俗作殆然作者
  意亦其民之不幸也已 意作噫
  彼不知繇京師而之越 頂不欲久居
  古之人為一鄉一縣 頂小其官
  為越人滌其陋俗而敺其治 其作於
  材叔久與其兄公翊 久作又
  送趙宏序 峻潔論亦當
  致平者在太守身耳眀也 耳作也下也字作矣為前之守者不能此也 此作故
  往時潭吏與旁近郡靳力 靳作蘄
  暴骸者 者字訛疑作骨
  愚言尚可以平 平作乎言尚可用也
  然大中咸通之間三句 謂因安南而致黃巢之亂送王希序 碎
  沙之涯為漳水 漳作章
  獨其情旦而作 作作游
  王無咎字序 用孟子之㫖趣而變其音節 補之妹壻故其詞直
  不若于名字乎勿求勝焉四句 文氣頗澁
  古禮之不行甚矣 行字下増也字
  送蔡元振序 此文反近李習之 淡古
  不惟其同守之同 上同字宋本無
  汀誠為州治也 也作邪
  誠未治也 也作邪
  惟其義而已矣 義作誼
  送丁琰序過此數人 人下有者字
  擇廷臣使各舉所知 擇字疑訛
  不偕循嵗月而授 偕作皆
  今也庠序師父賞罰之法非古也 李云合于周子所謂師道立則善人多
  丁君之佐我 我下有也字
  而予樂道其所嘗論者以送之 一句括前文
  謝司理字序君子之于德澤誼行 誼行當作行誼泊然莫能顯其所以發而至者 顯作質
  易曰知㣲知彰六句 此所謂道不足而強有言者而字曰通㣲 字下増之字








  義門讀書記卷四十一
<子部,雜家類,雜考之屬,義門讀書記>



  欽定四庫全書
  義門讀書記卷四十二
  翰林院侍讀學士何焯撰
  元豐類稿
  上歐陽學士第一書 此文定少作
  儔能救而振之乎 儔作疇
  懐疑者有所問執 問作間
  義益堅而徳亦髙 亦作益
  上歐陽學士第二書 不逹亦以少作故也 語太煩絮患在不能峻潔少作之不可觀如此
  負任挽車 挽作輓
  而獨不識撥襫耜耒辛苦之事 撥作襏耜作耡特賜敎誨 特作垂
  不勝馳戀懐仰之至 懐仰作慺慺
  上歐陽舍人書 文弱而碎其論事又格格不吐此少作故也
  莫若朝夕出入在左右五句 上蔡君謨書中亦論此事
  其不以聖人之道𨗳之也 也作耶
  其𨗳之而未信而止也 上而字衍
  是以執事望風殫言所以救之之䇿 殫作憚
  則末利可弛 弛作㢮
  欲治之于其心 治作洽
  患不能通豈患通之而少耶 名言
  何獨孟子然七句 顔孟之所以不同至張子而始眀其止者蓋止于極也 下止字作至字
  以其意少施焉 意字下増而字
  上蔡學士書顧不賀則不可乎 疑有脫訛
  然而古今難之者豈無異焉 豈疑作蓋
  未有若唐也 唐下増太宗二字
  自唐太宗䧏戾 太宗二字衍
  則後數百年之患將又興也 興作甚
  伏惟執事莊士也 有分寸
  上杜相公書 恐祁公尚未足以當此
  不過其一二大節可道語而已 其作有
  方人主急于致天下治 作人主方急于致天下治雖不充其志 作雖其不充其志貫下讀
  𫎇賜之一覧焉 覽作見
  上范資政書 其言究無歸宿蓋非得之于心而徒求髙于文詞者也
  故古之人有斷其志 疑有脫文
  其晦眀消長 其字上増至字
  又懼乎陷溺其心 又字上増則字
  不意閤下欲收之而敎焉而辱召之 文正公之于人材無往而不留意如此
  上齊工部書 此等何以濫存大抵編緝者之過為事者相與就而質其為士之事也 上事字作士與撫州知州書 多用韓文腔子是亦少作也
  與孫司封書 反覆馳驟于作者為最有光燄之文殆不減退之張中丞傳後叙也
  司户孔宗旦 司字上有州字
  度拱終不可得意 疑訛
  智髙得宗旦喜用之 喜字下有欲字
  此非所謂曲突徙薪無恩澤焦頭爛額為上客耶 宗旦死亦焦爛者也
  使宗旦初無一言 两路反覆言宗旦之當䘏
  既遺其言又負其節 雙收
  為天下者賞善而罰惡 縁上朝廷寵贈不及
  為君子者四句 起下司封
  為天下者使萬事已理以驚動當世 文勢極展拓得開
  發揚褒大其人以驚動當世 發作顯驚作警
  宗旦喜學易亦可贖矣 此又表其平居從栁子厚論段太尉中來
  况陳拱以下七句 又反覆以眀其事之可信前後無一層不照應
  則其有先知之效 效作効下同
  固有補于天下二句 又照應中間為天下者一段再與歐陽舍人書或亦不常有 或亦作古今
  稱之曰有道君子也 稱之二字衍
  猶恨鞏之不即見之矣 矣作也
  又魁閎絶特之人 又作必
  而先生遇甚厚 遇下有之字
  與杜相公書閣下致位天子而歸 位下有于字又輙拜敎之辱 杜祁公待後進以禮如此
  是以滋不敢有意以干省 省下増察字
  而恐欲知其趨 趨作趣
  答范資政書 雖尋常報書然自無秋毫流俗
  非可責思慮之精 可字下増以字
  而為當世有大賢徳為有激于天下㢤 自有筆力謝杜相公書 卓犖深厚 觀此書則揮麈後録謂曽不疑之䘮子固適留京師者亦㣲誤而杜祁公以故相居宋自來逆旅為辦後事之語則其證云
  不忍一夫失其所之道于自然 道字下有出字寄歐陽舍人書 曩不甚愛此文今復讀之如四瑚八璉雖欲不寳貴不可得也
  或納于廟 碑本以麗牲故曰或納于廟
  茍其人之惡三句 知貞山誌王評事墓為過豈竊取昌黎二李誌之義耶
  至于通材達識 又抱轉
  人之子孫者 人字上有為字
  然則孰為其人 接用韓文腔子
  而世之學者 而字疑有訛
  抑又思若鞏之淺薄滯拙 帶出慙字意 此一層亦摹儗上宰相書
  則世之魁閎豪傑不世出之士以下 上敘私感此又推言歐公此舉能與人為善雖即前善人喜于見傳四句意然尚是詠歎之法與今人重複不同
  愧甚不宣 愧作幸 李云此文蓋即摹歐而為之者按文法多本諸韓而先生云摹歐此論神理
  與王介甫第二書 眀暢
  此不易之道也 誠不易之道
  一旦卒然梗化 梗化作除去
  故事至于已察 此處疑有脱字
  與介甫第三書尤可為痛 可為作為可
  觀介甫此作是介甫之意也 與所論王逢原誌文皆是
  使或可以澤今 或字衍
  深父書足以徵其言 徵作致
  恐嘗為介甫言 恐作頃
  此日夜惓惓往來于心也 夜字下有所字
  謝章學士書不隆于此已 隆作過
  不能用身于世俗之外 用作收
  固有志者之所歎嗟 嗟作笑
  所以無棄材也 所字上有此字
  惟眀公之垂察焉 之字衍
  答孫都官書且專以久 久下有也字
  而閣下不以所深且專以久者勵鞏 上以下有其字答袁陟書而有仕不仕者是也 作而有仕有不仕者是也
  彼固所謂道德眀備四語 善論
  謝曹秀才書鞏為封彌官 封彌作彌封
  與王深甫書與諸令弟應書 書作舉
  宣和日得書 疑有訛
  遂以娣妹歸之 娣作苐七
  與以𦵏以天下一也 上以字衍
  答王深甫論揚雄書 一作答王子堅書一作答王固别紙
  常夷甫以謂紂為繼世七句 夷甫言是亦得其平夫任其難者箕子之志也 此數語道箕子則得之有所不得去 胡為不得去 雄名重其去誠難然以老耄辭禄可也况甚而為美新之文乎
  則鄉里自好者不為 為下増也字
  且較其輕重 仕莽重于美新此言則是
  雄不得已而已 上已字衍
  箕子者至辱于囚奴而就之 欲出雄而不顧厚誣箕子此所謂遁詞也
  孟子有言曰云云 孟子之言曰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無道以身殉道未聞以道殉乎人者也曽氏獨不之思乎 小弱之見役限于國勢非若一身之去就得以自由也
  夷甫以謂無不可者云云 夷甫言是
  而亦曰我異于是四句 若然則蕩然肆志乃棄禮義捐亷恥流于小人無忌憚矣
  豈不猶孟子之意㢤 不字下有亦字
  鞏自度學每有所進二句 雄之書退之僅好其詞而介甫子固則直以為學問根柢何其所見之淺也不㡬于測之而愈深二句 即法言中語
  福州上執政書 和平温潤
  則有幣帛箱篚之贈 箱作筐
  曰豈不誠思歸乎 曰下増女字
  來告其君也 其作于
  有一人仕于此二邦者 于字衍
  恩不可以茍止者也 者字衍
  州屬邑 州下有之字
  亦為士吏之所係獲 宋本士吏非也吏文吏令長也士乃兵耳宜作吏士
  市粟𬹃米 𬹃米作四來
  為徳于士類者甚富 為字上有而字
  分寕縣雲峯院記 一篇俱在分寕縣土俗之不善立論然但訐其非而不眀先王之道以道之則尚未合于君子忠厚之至也
  其人修農業之務其勤也如此 頂勤生 業作桑至累嵗不發無所捐 頂嗇施
  其間利害不能以稊米五句 頂薄義
  長少族坐豈比他州縣㢤 頂喜爭
  變偽一日千出 日字下増百字
  雖笞朴徙死交迹 雖字上有故字
  不以属心 不字上有一字
  吾聞道常氣質偉然未敢必也 宜云道常學佛之說猶能勝其嗇施喜爭之心如此况𨗳之以先王之敎有不盡變其故俗向善樂義歸于敦龎仁厚者㢤方得大體 則又若能勝其嗇施喜爭之心可言也 能字下増獨字言作喜
  則桀然視邑人者 桀作傑
  未敢必也 未字上増此予二字
  可不可也 上可字作何 此篇本柳子激贊梁邱據之意
  仙都觀三門記以石本校 筆力髙而非記事正體其門亦三之 老氏之宫有三門或自唐始宜攷之田絶嶺而上 田作由
  至其處地反平寛衍沃 處字下作其墬云云
  其獲之多 獲作穫
  水旱之所不能灾 之字衍
  以安且食其衆 衆作徒
  不然安有是耶 安作何
  是不足以稱吾法與吾力 句中有眼
  以禮春秋之義告之 義字下増而字
  禿禿記 仿解光劾趙氏書當云書禿禿事乃合捽挽至廡下 至作置
  搤其咽下不死 下字衍
  惟殺禿禿狀蓋不見 所以詳書
  事始末惟杜氏一無忌言 表杜氏所以甚齊
  醒心亭記 其言之非䛕且妄故後半但覺清新後之人則不可以率爾畫虎也
  則必即豐樂而飲三句 提破名亭之意 醒心無可記故但即豐樂而推言之敘題只此數語
  故即其所以然而為名 其字下増事之二字
  取韓子退之北湖之詩云 韓虢州三堂二十一詠其一曰北湖云聞說逰湖棹尋常到此迴應留醒心處准儗醉時來
  其可謂善取樂于山泉之間 抱轉樂字
  而名之以見其實又善者 宋本無此十字有此便與後豈公樂㢤乃公所以寄意于此二句違反
  天下學者皆為才且良 下字下有之字
  若公之賢二句 因亭名取諸韓子之詩即推言公之賢韓子以來所僅有此文章血脉相通頭緒不錯雜處今同逰之賔客 顧前同逰之賔客
  而鞏也又得以文詞託名于公文之次 收得宻并自為記一層皆到 此亦從韓子名列三王之後有榮耀焉之語翻出蓋子固亦自信為韓子之代興也雖然可謂不讓矣自言之不若待後之人徐論定之
  繁昌縣興造記太宗二年 州以紀元得名故但云太宗二年
  使得無嵗費而有巨防 宻
  而耳目尚得以為之觀 得作有
  凡縣之得令為難 得字下増能字
  墨池記 能與學两層到底因其地為州學舍而求文記之者即敎授故推而論之非若今人腔子之文也方羲之之不可強以仕六句 按中興書云羲之自㑹稽王友改授臨川太守梁虞龢論書表曰羲之所書紫紙多是少年臨川時迹今晉書漏其為臨川太守此文亦考之不審也 中興書見世說新語注
  豈有徜徉肆恣 有作其
  羲之之書晚乃善 上敘過墨池以下發論
  况欲深造道德者耶 脫出正意
  今為州學舍 此句一篇眼目
  敎授王君盛 敎字上増學字
  豈愛人之善三句 順頂恐其不章
  其亦欲推其善以勉其學者耶 下其字衍 句倒應為州學舍
  夫人之有一能二句 足不廢一能意
  况仁人莊士之遺風餘思二句 足勉學者意 此篇如放筆數千言即無味矣詞髙㫖逺後人無此雄厚莱園院佛殿記期月而用以足役以就 就作既再歴千餘載 再作故
  不獨以著其能 著其能三字括上自可栖之居此蓋十年矣一段
  亦愧吾道之不行也已 亦字下増以字
  宜黃縣縣學記 宏肆 自漢氏以來能為如此之文者不過五六人耳然則與六經五子若是班乎曰否其規模具焉而已聖賢之所以應乎世不外于養其身者也凡臨政治人之方皆在格物致知之内故可分小學大學小成大成而以養其身與無所不知無施不可分為學次第則近似而㣲有所不合所以為曽王之學也以習㳟讓 習下有其字
  進材論獄 獄作徳
  其所為具如此 所字下有以字
  則務使人人學其性二句 學其性三字意圓語滯如程子云學以復其性始合性之反之之理防其邪僻放肆是易所謂閑邪存其誠即復性之事剰不獨二字皆可以進之中 中字上有于字
  無足動其意者 無字上有而字
  為所以養其身之備如此 為作而
  則又使知天地事物之變其素所學問然也 古之學者當其窮理之時所以治天下國家之要無所不講矣特能盡其性乃能盡人性盡物性耳豈待養身者既備又使知乎此哉
  蓋凡人之起居飲食動作之小事二句 總上两段其動于視聼四支者豈用力也哉 此處渾淪言之意味更厚
  人之體性之舉動七句 對前两段
  蓋以不學未成之材其不以此也歟 淋漓條暢賊盜刑罰之所以積 賊盗作盗賊
  積屋之區若干無外求者 伏周字
  其相基㑹作之本末二句 伏速字
  何其周且速也 速字專為下一段起本
  固以謂學者人情之所不樂 此不足辨可以削嚮應而圖之 嚮作響
  與圖書器用之湏 與作以至
  學舍記睢汴淮泗 雎字上増與
  並封禹㑹稽之山 禹作禺
  繇真陽之瀧 湞陽作真避仁宗諱
  王事之諭 諭作輸
  此予之自視而嗟也 之字下有所字
  議其隘者 議字上有或字
  平生所好慕 生字下有之字
  挾長而有恃者所得為 恃作力
  南軒記得鄰之茀地燔之 燔作蕃蓋為蕃籬耳灌⿱于其間 ⿱作疏
  與夫論美刺是非 是字衍
  感㣲記逺 記作託
  星官藥工 藥作樂
  金山寺水陸堂記並楚之衡而濵吳之要也 衡作衝蓋其浮江之檻四句 金山如在目
  余固嗟夫未嘗得與時之君子者逰故成此不難也此處文勢窒而碎
  則聞夫山之窮堂奥殿 窮作穹
  環傑之觀滋起矣 環作瓌
  此非佛之法足以動天下 非字下増徒字
  夫廢于一時以下 始俊健
  則事廢者豈足憂 事字下有之字
  鵝湖院佛殿記 末二句尚似合不上
  思政堂記夫接于人無窮則亦豈止于政哉 發眀思政之義最條暢
  其應無方而不可以易者 以字衍
  政者豈止于治文書三句 意思到
  兜率院記 如此豈求記者之意㢤不作可也 此篇有過于造語之病必其少作也 亦未嘗過特非記事正體
  而為途中瘠者如此 途作涂
  有司常錮百貨之利愚不能釋也 斯誠可歎細若蓬芒 蓬作莛
  在治之西十里 西下増八字
  擬峴臺記 子朱子謂此篇儗醉翁亭記而不似蓋南豐䧏格為之以塞流俗之請者也然亦不失為佳作擬峴只一句提過不渉羊杜事蓋所記者臺也非獨講於避就之法 虞伯生書此文跋云此記先生是年登進士第歸鄉之時作裴侯名材記不書名亦敬我邦君之意後七十八年其從子紆守撫重刻之久之石又亡又後二百年虞雍集書
  因城之東隅 之字衍
  繚以橫檻覆以髙甍 八字衍
  然後谿之平沙漫流而亦各適其適也 前云山谿之形擬乎峴山故此處就谿山之形㸃綴作二段出乎履舄之下 出字上増皆字
  至于平岡長陸 陸作陵
  與夫荒谿藂落 藂作聚
  隱見而繼續者 繼作斷
  變化不同 作變化之不同
  旁皇徙倚 旁作仿皇作偟
  而晏然不知枹鼓之驚 驚作警
  亦將同其樂也 將字下増得字 結又約豐樂亭之㫖
  撫州顔魯公祠堂記 此文零星曲折亦似學王彦章畫像記
  與常山太守杲卿伐其後 與字上有公字 常山乃扼其前也
  公為之唱也 唱作倡
  唐之在朝臣若公是也 荆川謂于捍賊則略之而獨言其忤奸而不悔此皆㣲顯闡幽處予謂非平原祠記何得獨詳其扞賊 此一段出于伯夷頌
  故公之能處其死此足以觀公之大也 此段議論他人所不及
  知撫州聶君某 某作厚載
  通判撫州林君某 某作慥
  夫公之赫赫不可盡者 盡作蓋 後半亦㣲覺頭緒太多其結亦從榖城夫子廟記來
  洪州新建縣㕔壁記吏之不能自安三句 感諷婉惻任而得擇其自處 任作仕
  清心亭記則萬物自外至者 物下有之字
  亦可謂能知其要矣 能字衍 此文大㫖與梁書目録序相似
  閬州張侯廟記 雨澤之應山川主之閬人以謂張侯之賜者固非而子固遂謂凡祀典之有祈有報皆聖人以世所不得而無因之不廢非其為理信然則誣矣按此文但謂荀卿之論為過未嘗于張侯之祠有譏舊所云者非也
  皆聖人之法 若只皆聖人之法則郊特牲篇何以云仁之至義之盡乎
  盡己之智而聼于人二句 盡己之智盡人之智則以所聞于古者進材叔然非有譏也
  謂神之為理者信然則過矣 聖人所謂敬鬼神而逺之特嚴之而不瀆豈謂其理之非信哉
  侯以智勇為將 侯字上増始字
  為我書之 為字上増其字
  歸老橋記 格已少降然自大雅 前半皆學歐公末段本色
  采陵之澗 陵作菱
  維吾先人遺吾此土者 人字下有之字
  吾所以衣食其力 吾字上有此字
  而榮于寵禄 榮作營
  尹公亭記 尹師魯之重于當時讀此文及富鄭公所作哀詞可見
  然而曰疾没世而名不稱焉者 從尹公二字起論日考圖書 日下有以字
  以茇為嬉 為作而
  是可謂與人同其好也 也作矣
  則李公之傳于世二句 尹公餘韻
  筠州學記 元元本本之論子朱子大學章句序亦采其意用之
  無茍簡之心 天下道藝之壊不越茍簡二字
  其取予進退去就十句 此鄉舉里選之効不說破留在後對勘 議論本後漢儒林傳
  士乃有特起于千載之外三句 此公輩所自信者使世無周程者出曽王之立言亦可謂能得六經之支𣲖者矣 先生云子固非推先濓洛者蓋即謂已與介甫諸公耳然自胡翼之孫眀復輩倡眀以後士大夫皆尊之觀歐公文集可見也
  論道徳之㫖六句 逐句對後每多排句
  此漢之士所不能及 卓然自信
  至于漸磨之久 磨作摩
  今之士選用于文章先後之過乎 不能并發眀其守不足而庠序之敎為必不容已之意但勉其進詞意圓婉即于下轉出學之不容已于立尤中窽㑹
  夫大學之道一段 只是從上所知有餘轉來亦非特舉致知而反遺格物也此與熈寕轉對疏自不同以今之事 事作士
  國子博士鄭君舊 舊作蒨
  誦講之堂 作講誦
  休息之廬 休作宿
  其賢者超然自信而獨立二句 歸到守上結勉焉以待上之敎化句又綰合上之施化莫易此時一段瀛州興造記 黃樓銘蓋學此種
  為南北角道若干里 角作甬
  昔鄭火灾 灾字衍
  知公之嘗勤于是也 輕筆收重事
  廣徳軍重修鼓角樓記 謹潔
  故障之墟 障作鄣
  以縣附庸 庸作宣
  尚書兵部員外郎知制誥錢公輔守是邦 公下叠一公字
  則又新是四器 四字衍
  廣徳湖記因其餘材 因字上増又字
  因以其山名之上為廟 名字下増山字
  尚俾來者有知毋廢前人之功 有字衍
  齊州二堂記 核 山川固當攷堂之所由名也然亦太詞費矣使韓柳為之必不然
  齊濵濼水 濼音洛與梁山音來沃反者不同
  調材木為舍以寓 材作林
  去則徹之 徹作撤
  乃為徙官之廢屋 為字下有之字
  其北析而西也 析作折
  髙或致數尺 致作至
  齊人皆謂嘗有棄糠于于黒水之灣者 句未詳舟之通于濟者 濟作齊
  魯桓公十有八年 公字下有之字
  杜預釋在歴城西北 釋字下有一字
  入濟水 下増然濟水三字
  自王莽時不能被河南 續漢書郡國志河内郡温縣濟水出王莽時大旱遂枯絶蓋特河内濟源耳其伏流之出者如故也子固謂自莽時不能被河南疑未審按酈善長云濟水當王莽之世川瀆枯竭其後川流徑通津渠勢改尋渠脉水不與昔同則温縣亦如故也齊州北水門記右侍禁兵馬監押伸懐德 伸作仲欲後之人知作之自吾三人者始也 三人者三字衍襄川宜城縣長渠記秦昭王三十八年 秦本紀事在二十八年
  去𨻳百里立碣 碣作堨下同
  州飲者無所取 州作川
  使還渠中 使下有水字
  蓋水出于西山諸谷者以下 蓋有慨于熈寕之言水利者
  使之源流 使下有水字
  至于濟水又王莽時而絶 濟之所出非一惟在河内温縣者以王莽時大旱枮絶後人不察遂謂四瀆已絶其一豈其然乎此篇與齊州二堂記皆當契勘也用力多而收功少 用字上増故字
  公聽之不疑 公字上増唐字
  故余不得不盡以告後之人 盡作書
  徐孺子祠堂記 前論孺子之出處後記祠堂荆川謂當分三段者非 此文亦有宋人習氣前半客勝于主漢元興以後 漢字下有自字
  蓋忘已以為人以下 此段議論髙
  按圖記以下 吳時顧邵為豫章太守下車祀先賢徐孺子之墓優待其後此見于吳志本傳者不容但據圖記也 又温嶠鎮武昌日親祭徐孺子墓又王綸之為太守下車祭徐孺子墓豫章何縁入拓拔可疑按此圖記之文皆出水經注酈元謂至今謂之聘君亭故易其文為至拓拔魏時而不悟豫章非魏所有也永安亦當是吳主孫休時自戊寅至癸未凡六年晉恵時雖亦嘗以永安紀元然一嵗四改不過數月疑非晉事也否則或永和之訛
  江州景徳寺新戒壇記 不侈談其法又不以儒者之論雜之得作記正體
  為佛殿山門 山作三
  洪州東門記 古雅
  蓋莫得而者也 者作考
  將求予之識 求字衍
  至間之改作 間作門
  稱其于東南為一都㑹 㑹下有者字
  道山亭記 陸文裕以為親至閩中乃知為工
  其路在閩者 在字衍
  其山川之勝 其字上増于字
  非獨忘其逺且險 綰定前半篇
  越州趙公救菑記 東坡滕達道墓誌有待流民之方當参考而備識之以為南北荒政大略 滕公守鄆富公守青皆可法青越之政略相近
  其科條可不待頃而具 頃作湏
  試中書舍人制誥三道 誥作詔
  特進觀文殿大學士除節度使開府儀同三 下有司制二字當另行近刻誤入文中
  司制門下 司制二字衍
  肅哲足以禔身 哲作括
  勅監司考覈州縣治迹詔以夫民事為尤重 夫作吾使處其名必効其實 名字下有者字
  庶夫事舉刑清 四句不免又作四六因試文故也曽肇轉官除吏部𭅺中左選 中字下増制字左選二字宜側注
  劉摯禮部郎中制官得人固為急也 得字下有其字王子韶禮部員外𭅺制庶能康朕之事 事字下有可字
  胡援壯紘刑部𭅺中 壯作杜中字下有制字
  范子竒工部𭅺中髙遵恵員外𭅺制宫室城堭 堭作隍
  𭅺于堭部 堭作起
  王祖道司封員外𭅺制以稽郡吏之治 郡作羣爾尚欽㢤 欽作起
  穆珣司封𭅺中制 封一作勲
  論功烈 功作勞
  蔡京范珣考功員外𭅺制 珣作峋
  劉𫎇御史臺主簿王子琦太常寺主簿制 注王子琦改憲府作卿 作王子琦制改憲府作卿寺
  鐸張崇翟思邵剛太常博士制 鐸字上増徐字其尚欽㢤 欽作起
  林希著作佐𭅺制往服厥敘 服作祗
  刑恕校書𭅺制 刑作邢
  李常太常少卿制兹為朕志 為作惟
  錢暄光禄卿 卿下増制字
  勞閱有聞 閲作閱
  無曠司 作無曠爾司
  楊汲大理卿王袞韓晉卿少卿制 注少卿改云廷尉云貳當作廷尉之貳
  陳睦鴻臚卿 卿下増制字
  黃莘職方員外郎制貫利同而材用便 疑有訛






  義門讀書記卷四十二
<子部,雜家類,雜考之屬,義門讀書記>



  欽定四庫全書
  義門讀書記卷四十三
  翰林院侍讀學士何焯撰
  元豐類稿
  左僕射門下侍𭅺王珪追封三代并制 并下有妻字祖母邱氏追封魏國太夫人質厥所原 原作元父準追封漢國公承裕爾家 承作永
  中大夫尚書左丞蒲宗孟追封三代并進封妻制曽祖母鮮于氏追封大寕郡太夫人與夫朝制 朝作廟母陳氏追封潁川郡太夫人錫羡流祉 羡作羙妻陳氏封河東郡夫人勅朕援用天下之材 援作拔改擇加郡 加作嘉
  陸佃兼侍講蔡卞兼崇政殿說書制勅朕于書無所不學二句 亦尚非體
  以懋厥職 懋下有于字
  徐禧給事中制勅有殿内之臣 有字下當増事字具官某以財進拔 財作材
  惟忠實不撓 實字是英宗藩邸舊名故制誥皆作寔蔡燡河南運判制 燡作爗
  待制王堯臣知單州制皆以疾苦 苦作告
  杜常兵部𭅺 𭅺下當増中制二字
  陳景等尚書省主事令史 史下増制字
  李憲武勝軍節度觀察留後制 李憲昨熈河路出界討賊收復境土皆有功㨗 此原注宋本有今本缺朕敢忘㢤 敢作豈李憲中官也
  李靖臣王存趙彦若曽肇轉官制 靖作清 三人修仁宗英宗两朝正史書成 此亦原注
  吳居厚京東轉運副使吕孝亷轉運判官制用是兹土東部 兹土作分兹
  使德流澤通 流澤作澤流 可字下原注吕孝亷制改属以使事作俾参使事
  交州進奉使副梁用律洛菀副使阮陪太常博士制菀作苑
  賈昌衡知鄧州 州下増制字
  知泉州陳偁梓州吳㡬復湖州唐淑問並任制 並字下増再字
  勑則具官某 則字衍
  上下相安 作則上下相安
  吳安特太僕少卿制 特作持
  奉議郎景思誼授東上閣門使鄜延第一副將制 閣作閤
  有陳戰之功者 陳作一
  梅福封夀春真人制 此等制詞求新則易失體而家居讀書養性 而字上増既字
  卒遺俗髙蹈 卒字下増于字
  世傳為仙 据漢書本傳非方志小書語怪不根者比卓順之直翰林醫官局等制 内降劄子治七公主疾有勞亦原注
  成卓閤門祗𠉀制 令再任亦原注
  溪氊本族副都軍主等制 氊字下増可字
  來獻闕庭 庭作廷
  景青宜党令支團練使阿星刺史制 可下原注阿星改兵團之任作刺臨州郡
  法當㼼進 㼼作甄
  往其祗服 作往勵壯圖
  論氊巴柯族軍主結厮雞柯族副軍主制 两柯字俱可本二字之訛
  王瑛楊宗三班借職制 宗字下増立字
  往惟祗飾 飾作飭
  吕升卿館閣校勘通判鄆州制于柬為極郡 極作劇中行知無為軍制 中字上増滿字
  其忿闚之私 闚作䦧
  兼榮職秩 疑有訛
  蔡京起居𭅺制朕恩若此 失體
  封曹諭母制以光幽窆 窆作穸
  張知均州制 張字下増頡字
  鉅可属非其人 鉅作詎
  自于邦憲 于作千
  處爾偏州 爾作以
  冊將旄王組 旄作旌
  神示所毗 示作⽰
  王制一俾人預懐榮之慶 懐榮作榮懐
  王制三式是南郊 郊作邦
  以祗厥服 服作辟
  常棣之澤 常字上有使字
  相制一天有保命 保作寳
  以距衆善 距作拒
  相制二而世蔽滋久 蔽作敝
  而紀綱浸㣲 而字衍
  而便文自營者兹出 兹作滋
  伊欲黜漢唐之淺陋 伊作朕
  節相制 雖亦四六體然非唐人所及
  愛啟爾宇 愛作爰
  侍中制為司徒之定制 徒作存
  門下侍𭅺制見于續用 續作績
  給事中制朕董治正官之始 治正作正治
  左右常侍𭅺制 𭅺字衍
  夫豈輕受 受作授
  勤烈在時 勤作勲
  皆以耆名 名作眀
  左右諫議大夫制諌議大夫掌議論舊矣 上議字衍在汝能任其任 上任字作稱
  門下中書侍𭅺尚書左右丞制夫綱轄之地 夫字下有居字
  知制誥制一為左右之臣 為字下有朕字
  制誥 宋本制誥下有擬詞二字
  吏部尚書制定勲湏爵 湏作頒
  謹循科條 四字不當
  其務將眀二句 仲山甫將之眀之
  不獨于令可行 令作今
  吏部侍𭅺制使歸其名分者 者字衍
  侍𭅺實二其長 二作貳
  兵禮尚書制 禮作部
  時汝稱職 汝作謂
  兵部侍𭅺制皆知古之宜法 法作復
  刑部尚書制此古之聖 聖下有王字
  斵雕為秩 秩作樸
  之輔台德 之作以
  工部侍𭅺制故共工之事 事作貳
  禮部制朕正郡司之名 郡作羣
  惟悉心以祗厥服 惟字上有其字
  主客制列于門曹 門作右
  維時右人 右作聞
  庫部 部下有制字
  都官制以稱敷求 敷宋本作柬疑是簡字
  屯田制服𤱶畝之事 𤱶作畎
  虞部制所以遂羣生 羣作嘉
  知制誥授中書制更㡬内外 㡬作踐
  御史遷𭅺官制命有司奏爾之課 命作今
  御史知雜制 唐宋知雜猶今之掌河南道
  以充公論 充作允
  秘書監制令問惟舊 問作聞
  太常丞制祠祝之義 義作儀
  太理卿制 太作大
  某明吏治 眀字下増習字
  以率厥屬下 原注少云参典之官位兹九列
  大宗正丞制服兹是訓 是作辭
  開封府獄空轉官制時惟汝加 加作嘉
  樞宻遷官加殿學士知州制彌綸疆域之事 域作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某忠加恵和 加作嘉
  可以為有恩矣 每自云可以為有恩尚非王言之體殿前都指揮使制填附方夏 附作拊
  非造刑而後定計 刑作形
  使相制屏毗而則均 作而屏毗則均
  休有功烈 功作勞
  其代天工四句 是唐人體
  節度使制以作股肱之良 作字下増朕字 後皆唐人體
  節度加宣徽制維昔牧伯長師之官 師作帥
  朕既無忘爾勞 爾字下有之字 後皆唐人體軍帥制俾供厥服 供作共
  其尚敘承 敘作欽
  將軍制將以致謀 致作智
  都虞侯制某忠勇有勞 有勞一作勞閱一作勞實都知制烏可處斯任哉 可字下有以字
  内臣制禄爾之勞 禄作録
  責帥制然後威可勵而士可用也 勵作厲
  廣西轉運制惟柔逺則能邇 惟作夫
  蜀轉運判官制延袤萬餘里 萬餘作數千
  故屬部為四 屬作蜀
  陜西轉運使制自陜以右 右一作西
  具于寄屬 具作其
  通判制以欲助其長 欲作佽
  賞功制一王師西封 封作討
  磨勘轉官制一吏之在位者 在下有其字
  軍功制二羌能靖縱 縱作綏
  正長各舉屬官誥 誥作詔
  因羣臣之巨僉曰 巨字衍
  則周穆王命伯景為太僕正 景作冏 釋文云一作煛史記作瞁 此篇直舉唐虞有周不推本祖宗用人失體
  賜髙麗詔 謙厚
  蓋聞在昔夏后 在昔作昔在
  欵誠内附 欵作𣢾
  朕實寵加 加作嘉
  奬勸良厚 勸作歎
  爾乃自祖以來 乃自作自乃
  䇿問一 起處語太近夸如此何由得直言之士曽蘇相去逺矣 不徵實事但問大義失䇿試之本
  䇿問二廣漢之女 廣漢作漢廣
  䇿問三不能輔任歟 任作朕 後二道䇿則今之容頭過身者所儗尚不能然
  謝中書舍人表襃加特異于常倫 加作嘉
  齊州謝到任表己今月十六日 己字下有于字襄州到任表今者或就安閒 或作獲 此作工于自訴
  福州謝到任表輙奉冐聞 奉作用
  致思冐處 思作斯
  眀州謝到任表果紓及逺之仁 紓作紆
  了無黨助 了作孑
  亳州謝到任表 取材以漢京為斷
  蟄階嫗伏之類 階作潛 此作從昌黎潮州謝上表中來雖非本色然極有偉句
  賀熈寕四年眀堂禮畢大赦表 永懐一聨獨合本色賀熈寕十年南郊禮畢大赦表撫臨邦國者 者字衍關通和鈎之利 鈎作鈞
  協氣所召 句轉
  鈎陳太㣲四句 后山以此四句配韓以為世莫能輕重也
  龍媒納于閒廐 閒作閑
  遂及于蚑蠕 蚑作跂
  第從臣之加頌 加作嘉 此作從昌黎幽州平請上尊號表來其古直處兼有班揚之風非南宋經句偽體賀元豐三年眀堂禮畢大赦表躬夙夜之聖質 夜作成
  賀克伏交阯表實均慶于中外 均慶作慶均
  謝熈寕七年歴日表尤重預正 預作頒
  存于垂憲 存作在
  謝熈寕八年歴日表進奏院逓到宣頭一道 頭字衍謝熈寕十年歴日表念闕庭之方逺 庭作廷
  謝元豐元年歴日表惟體在民之意 奉己而已不在民矣當用此語
  進奉熈寕八年同天節功德疏表皆永思于戴燾 戴作載
  英宗實録院謝賜御筵表寵異郡司 郡作羣
  俾特封于燕豆 封作豐
  代皇太子免延安郡王第一表 太字衍
  君臣之際每徇公言 君字上有在字
  代皇子免延安郡王第二表顧兹冲昧 冲作沖伏遇皇帝陛下 遇作况
  其于眀信賞罰之科 罰字衍
  代皇子延安郡王謝表仍繼來章者 繼作斷
  垂其爵列 垂作殊
  代皇太子延安郡王謝皇后牋謹奉稱謝以聞 奉字下有牋字
  代宋敏求知綘州謝到任表属在秦常 秦作奉實務全之有自 務作矜
  代翰林侍讀學士錢藻遺表進以諛材 諛作謏熈寕轉對疏 都無可以開悟人主之要豈所謂道不足而有言者耶 空架文法亦絮 何其言之無物也恐言足采 言字下有不字
  則天下之以事物接于我者 以字衍
  心所欲之不踰矩 所欲二字衍
  自福州召判太常寺上殿劄子則念慮先于兆朕 朕作眹
  故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子曰云云 多引揚子之語于聖學閫奥了無所見不如荆公逺矣
  乃筌蹄而已 筌蹄句不類
  移滄州過闕上殿劄子 此文蓋欲以歌誦功徳自任其後五朝大典獨付一人所由來也以視典引文雖不及然不事雕飾自然質雅宋文中不多得 朱子云曽南豐初亦耿耿後連典數郡欲入而不得故在福建亦進荔子後得滄州過闕上殿劄子力為䛕說謂本朝之盛自三代以下所無後靣略略說要戒懼等語所謂勸百而諷一也然其文極妙按荔子究未進也立論宜考其實朱文公極熟于南豐文何以云爾 此文仿漢書禮樂志為之然亦太詞費矣
  作則乗憲 乗作垂
  未有髙焉者也 未字上増徳字
  所以為帝者宗 者作真
  為宋仁宗 宋作帝
  為宋英宗 宋作帝
  率皆不能獨見于衆人之表 率皆二字衍
  推而大之可謂至矣 以上較論主徳以下又論立國之道無一不盛于前世
  以或二十而稅一 以作田
  而時轉嵗送 轉作輸
  相與祗服而戲豫 祗作袨
  蓋逺莫懿于三代未有如大宋之隆也 總上一段一束
  竊觀于詩惟陛下之所使 此作者知朝廷將任以史事故致意于論撰功德
  聖人之所以列于經 列字下増之字
  以通神眀昭法戒者 戒作式
  至若周之積仁累善以下 又推一層有頌者必有規也然即上文防其怠廢戒字一靣生出故但用庶㡬詩人之義一句并上文皆已收束
  競競業業 競作兢下同
  而奉之寅畏 寅字上有以字
  請令長貳自舉属官 言既可用文亦雅而樸
  此古今之通議也 議應作義以避太宗諱故書議尤不可暇非其人 暇作假
  請令州縣特舉士然此特于三畿之内 三作王所聞令相長丞 所聞小顔注謂聞其部属有此也補文學掌故 故宋本作固按史記漢書作掌故然神宗方行周官宋本作掌固是也不必以史漢為疑下同其可為𭅺中者 其字衍
  及縣令丞𭅺 𭅺作即 即字貫下讀
  風俗既成之德 德作後
  請西北擇將東南益兵 中時弊
  以中數之 數字下増率字
  非鰌之以刑 鰌字未詳
  不過數千人而已 不字上増各字
  議經費誠至惻怛 誠至疑作至誠
  請減五路城堡 名言 文法率用雙行
  謂西北之兵已多 謂字上有蓋字
  元豐二年七十有四 年作百
  則城不必多 則字下有立字
  則北邊之備故 故作胡
  未有稱其任者 者字下有也字
  守邊之臣 守字上有今字
  再議經費皆三萬餘員 宋本三下注一作二
  請改官制前預選官習行逐司事務或未盡之所趨之作知
  自立敘分名 作自位敘名分
  惟陛下之所裁幸 裁作財
  史館申請三道 此三道大略前後皆相仍不改止依司馬遷以下編年體式 以司馬為編年未詳或増有名位 増作曽
  請訪問髙麗世次 雅潔 極淡却自文
  髙麗世次子莫來立註漢武帝元封四年 四年當作三年
  建武死弟之子藏立 注建武為蓋蘇文所斃 斃作殺 乾豐三年 豐作封
  髙麗國王王建立 通鑑據十國紀年云初唐滅髙麗天祐初髙麗石窟寺眇僧躬乂聚衆處開州稱王號大封國梁均王龍德二年海軍統帥王建殺之自立復稱髙麗王以開州為東京平壤為西京與諸書所紀建得國于髙氏後者不同
  誦死弟詢立 詢死子欽立欽死弟亨立亨死弟徽立徽死子運立運死子昱立遜位于運弟顯顯死子俁立俁死子楷立楷死子晛立晛被廢弟晧立晧被廢弟晫立晫死子韺立韺被廢晧子祦立祦死子㬚立㬚死子德立德死子昛立昛死子璋立璋死子燾立燾死子正立正死子昕立昕死正庶子㫝立㫝被廢燾子祺立祺之十七年為眀洪武元年祺死子禑立麗人以禑非王氏子辛肫所生也禑立當洪武八年李成桂廢禑子昌立年九嵗成桂盡誅大臣之不附已者乃廢昌而迎立晫七世孫瑶而殺禑昌瑶立當洪武二十二年三年而遜國于李成桂自王建以梁貞眀四年戊寅即位至瑤以洪武二十五年壬申為李氏所奪傳三十二主凡四百七十五年宋元二史所載皆不詳核賴有東國史略得考見云
  論中書録黃畫黃舍人不書檢而侍𭅺押字 此句下増恐于理未安自後舍人遂不書檢惟書録黃畫黃而已然卄二字
  况録黃侍郎舍人 録黃下増畫黃二字
  請給中書舍人印及合與不合通簽中書外省事有申眀下項 有字下増合字
  應申門下外文字 外字下有省字
  中書舍人判省雜務 務下疑尚有脫文宋本同議邊防給賜士卒只支頭子曹燦尋問皆曰 尋問下増諸軍二字
  申眀保甲廵警盗賊臣伏以周禮五家為比 禮字下増以字
  此人陣之法所由出也 人作八
  此師旅之法由出也 法字下増所字
  或一家有素無賴之人 素字下増來字
  不責其顔情蓋芘 芘作庇
  畫時告報本保長 本作大
  如入别保追補 六字衍
  存恤外國人請著為令恐朝廷矜恤之恩 恐字下増于字
  代曽侍中辭轉官劄子于執政之内 于字上増又字俯憐悃廹 廹作愊
  代曽侍中乞退劄子 周盡
  聖心集勞 集作焦
  况應天人 作况應天感人
  英宗實録院申請尤在廣傳 傳作博
  今取到修撰仁宗皇帝實録 録字下増院字
  及正在刺史 在作任
  據實録院所關宣勅 關作闕
  自嘉祐年四月 作八年四月
  一工部水監 宋本作一部水監無工字疑是都水監之誤
  所奉修撰官李維等 奉作奏
  竊慮差去分手 分手作手分下同
  亦奏合依中書樞宻院 依作于
  樞宻修時政記主事 樞宻下増院字
  各令應副檢文字 檢字下増尋字
  改除麻制文字照㑹 改除作除改
  進奉熈寕七年南郊銀絹狀干冐宸扆 宸作旒奏乞回避吕升卿狀充江南西路兵馬都鈴轄 鈴作鈐
  奏乞與潘興嗣子推恩狀 因興嗣而并及侔為侔在興嗣前恐異議者指為不必推恩之例也
  亦得録其後 録作禄
  寵録之所以勵世 録作禄
  辭直龍圖閣知福州状以次官員 以字上増與字福州奏乞在京主判閑慢曹局或近京一便郡狀 温厚忳懇不在呌號
  尋奉聖㫖不允 聖作朝
  各已白頭 頭作首
  移眀州乞至京迎侍赴任狀既無驅馳之事 無字下増可字
  聞臣而來 而作之
  許臣徑馬 徑馬未詳疑是僕字
  迎侍母赴任 母字上増老字
  眀州奏乞回避朱明之狀即老母多病 即字下増今字
  臣不任母子區區激切之情 母子作臣子
  乞賜唐六典狀以今僕射侍中 今作令
  又分二十有四 分字下増為字
  不知僭越 越作妄
  授滄州乞朝見狀孰不自願為能 能字衍
  乞登對狀 為國家眀著制度勒為一經固曽氏所優也
  無衒玉之一言 玉作鬻
  故在夏書稱政典曰 何必引其文
  乞出知潁州狀收憐附慰 附作拊
  顧潁可以沿流 顧作惟
  而顧子母之恩 顧字下増廹字
  當伏斧鎻 鎻作鑕
  以湏罪戾 戾作矣
  再乞登對狀有深忌積毁之莫測 二語似可已顧備驅馳 顧作願
  臣雖草茆之漏 漏作陋
  以謂西北之宜在擇將帥 不敢宣露簡汰冗兵之語故但以擇將帥言之
  申中書乞不看詳㑹要狀又復于累己于國史 疑有脫誤
  縁五朝典章 五作累
  辭中書舍人狀而謀謨訪門 門作問
  刻之為經 刻疑作列
  豈獨彛倫粃斁 粃作秕
  福州擬貢茘枝狀 茘枝徒以供口體之養雖其品不佳與少失其時未為害也今乃欲以盛夏入貢而又詳録其品以進萬一人主生其侈心而亦為驛致之事吾不識將何以解于君子之譏哉得已而不已此齊人之敬王也 君謨之團茶子固之茘子雖未足累其生平然徒貽好議論者以口實不謂之有童心不可也
  比巴屬南海 屬作蜀
  然貢蓋為常品 蓋為作槩以
  然顧常品 顧字下増以字 此三句蓋託以自比老于外服及新則甘滋未盡過時而滓苴特存不勝臣精銷亡之懼焉狀既曰儗則終未嘗以請于上特游戲之作也
  使勞人費財如此可也 疑有脫誤
  此臣之所以不敢安也 以字衍
  茘枝録 録仿歐公洛陽牡丹記釋名篇
  陳紫出興化軍 陳紫至今猶在閩人得五六顆即相饋遺為珍
  而香味蓋為次也 為字下増其字
  嵗生一二百顆而已 記朱文公語録云方紅所生極多子固為其所謾又記一書云自著録後所生遂止于此亦一竒也
  丁香茘枝皆旁蒂大而下銳 蒂作蔕
  龍牙長可三四寸 龍牙最大真珠最小
  中元紅實時最晩 中元紅最晚火山最早
  在福州報國寺 寺作院
  眀州儗辭髙麗送遺狀 有體有要西漢之文
  並無答謝書 無作先
  右謹如前 謹字下増具字
  竊以髙麗為蠻夷中 為作於
  自天勝以後 勝作聖
  陛下即祚 祚作阼
  蓋古者相聘以下 引經諦
  擬辭免修五朝國史狀仰尊聖訓 尊作遵
  此又臣之大懼也 之字下有所字
  出自聖慈 出字上増伏望二字 自進茘枝至此篇皆儗作而未曽上者
  應舉啟豈適通變之用 通變作變通
  回傅侍講啟以推行于民上 以作已
  與劉沆龍圖啟更増墓誌 墓誌作慕戀
  謝解啟以虹蜺之光而披飾 披作被 二語偉句回李清臣范百禄謝中賢良啟是惟髙選 惟作維如常引大體 如作而
  苐集感銘之深 集作積
  回人謝館職啟利架鼇之秘局 局作扄利疑訛與北京韓侍中啟覺形勞之少暇 之作而
  其二神眀所依 眀作民
  鬰郡望者五年 郡作羣
  回許安世謝館職啟蔚為首選 首選作選首
  賀韓相公啟遂長生于百姓 長作常
  襄州與交代孫頎啟已出吏部之後 部作師
  頒條多預 預作豫
  洪州到任謝两府啟曽乏一毫之補 補作助
  坐户禄廪之優 户作尸
  賀東府啟 一氣
  賀蹇周輔授館職啟敦協僉言 敦作用
  眀州到任謝两府啟而衆論騁馳之際 騁馳作馳騁何嘗駛預于半辭 駛作輒
  冐應寄屬 應作膺
  賀趙大資致政啟門開祖帳四句 皆儲寀事所以獨工
  鞏宻荷陶鈞 宻作蚤
  亳州到任謝两府啟以出于埏鎔 以作已
  回陸佃謝館職啟伏惟慶慰 惟作以
  英辟華國 辟作辭
  多名大義 名作眀
  與定州韓相公啟 前半與張宣徽啟略同
  停還鈞軸 停作佇
  賀韓相公赴許州啟比較廟堂之任 較作輟
  便易鄉邦之便 上便字作就字
  鞗革金厄一聨 勝定州啟
  授中書舍人謝啟竊以贊為眀命 眀作名
  况策名于近要 近要作要近
  彌綸庶務 庶作世
  庶達知人之遇 達作答
  太平州與本路轉運狀飛馳精思 精作積
  賀杭州趙資政冬狀壯京國之大猷 京作經
  儕格天之盛業 儕作濟
  回亳州知府諌議狀而参動之勤 動作𠉀
  回運使𭅺中狀戀勢之殊 勢字疑誤
  到任謝職司諸官員狀竊鞏才不逮人 竊字下有念字
  福州回曽侍中狀素推仁傑 仁作人
  回人賀授史館修撰狀垂列聖之洪名 洪作鴻矧奬飭之踰涯 飭作飾
  回人賀授舍人狀惟清切之近班一聨 㣲近⿱⿵乃𰀁皿 -- 盈溢祭歐陽少師文絶去刀尺四語 讀歐公文者當以此求之
  華夷召畢 華作等
  两忘猜狔 狔作昵
  還幹鼎軸 幹作斡
  皆淚⿱⿵乃𰀁皿 -- 盈溢 皆作眥
  祭張唐公文實殽于豆 殽作肴
  祭孔長源文匪矜匪飾 飾作飾
  祭王平甫文 熈寕十年十月二十一日此係原注計皎皎而猶疑 計作訃
  祭宋龍圖文公之于古今 之字衍
  然而蚤蹈厲于儒官 官作館
  祭亡妻晁氏文 治平元年五月三十日亦原注姑亡孝始 始作婦
  誰為我人 為作謂
  館中祭丁元珍文哀烏之秩 哀作元
  朝中祭錢純老文寓馬在庭 木寓車馬見漢書郊祀志古文寓偶通
  祭李太尉文 簡重從昌黎王用碑來
  祭致仕湛𭅺中文治績維于朝廷 績作蹟維作紀代人祭李白文發揚儔偉 儔作儁
  祭王都官文辭貧事偉 偉作韙
  祭袁大監文冕弁入里四句 呼起下文六句
  就而公尤 作孰如公尤
  戴德莫疇 疇作醻
  祭黃君文君獨于求 于作無
  皇妣仙源縣太君周氏焚黃文遣弟布肇 遣上有謹字
  奉告第黃 第下有焚字
  泰山祈雨文自四月已訖于兹 已作以
  粟將禍死 禍作槁
  宜見哀矜 見作𫎇
  夫民之生 夫作天
  田間之民 間作閭
  泰山謝雨文 謝雨而及己身之不遇失體此與東坡海市詩體裁不同
  心𢠳恍而潛驚 𢠳作惝
  齊州到任謁舜廟文題註宜有以稱民望 宜有下宋本闕二字
  齊州謁夫子廟文 二文簡質得體但無警拔語泰山祈雨文澤施八紌 紌作紘
  嶽廟祈雨文惟民何事 事作辜
  襄州嶽廟祈雨文民室憂于病癘 病作疾
  未惟責任 未作永
  祈寒失序 祈作祁


  義門讀書記卷四十三
<子部,雜家類,雜考之屬,義門讀書記>



  欽定四庫全書
  義門讀書記卷四十四
  翰林院侍讀學士何焯撰
  元豐類稿
  大悲謝雨文立致霶霈之澤 霶霈作滂沛
  謝晴文今蠶麥將成 將作甫
  諸廟祈雨文注伸布䖍誠 伸作仰
  洪州謁謝廟文 謝作諸
  敢修禱謁 禱作禮
  洪州謁夫子廟文尚其聖德 聖德作降𠂻
  洪州諸寺觀祈晴文蓋兹疲癃之民 癃作瘵
  窪下之田 窪作窪
  已傷稼穡 稼穡作流潦
  實某慧䕃 某作繄
  感慰輿情 感作俯
  諸寺觀廟謝晴文即俾時暘 俾作畀
  祭西山玉隆觀許真君文𥾝惟真馭之升 𥾝作𬗟人承餘烈 承作思
  俾往陳于薄具 陳作羞
  諸寺觀祈雪文盪除隂氣 隂作沴
  使閭巷消癘瘥之菑 癘作薦
  諸寺觀謝雪文致祈寒之協序 祈作祁
  祭順濟王文章云見象 云作示
  福州謁諸廟文攸賚斯民 攸作終
  福州鱔溪禱雨文晀㫰出沒 晀㫰作跳踉
  或就纒徽 纒作□
  今寕宇矣 寕宇作宇寕
  如京如坻 京作陵
  式于末世 末作永
  謝雨文岡不馳告 岡作罔
  敢飭豆邊 邊作籩
  題禱雨文後更呪𧋍蜴 𧋍作蜥下同
  還所迎像 像作佛
  及水蜥蜴 水字下増送字
  眀州修城祭土神文肅工始事 肅作嘯
  諸廟祈雨文麥有立苖之艱 立苖未詳
  祭勾芒神文敢奉嵗詞 詞作祠
  慈聖光獻皇后百日轉經疏功崇而不載 載作宰伏愿克配坤元 愿作願
  諸廟祈雨文神之食于此生 生作土
  太清眀道宫祈雨文允兹東睠 東作柬
  蘇眀允哀詞表見于當時 當字衍
  眀允所為文集有二十卷 集有作有集
  所集太常因革禮有一百卷 有字衍
  則其人之所存可知也 存作有
  過人氣和而色温 過作遇
  其年以眀允之䘮歸葬于蜀地 其作某地作也而詞將刻之于冡上也 于字衍
  决大河兮嚙扶桑 扶作浮齧桑邑名浮是為水所浮漂此恐趁韻作扶桑未詳 作扶桑是决江河而注之海也
  衆伏玩兮雕肺腸 雕作彫
  吳太初哀詞勤事死州瘴沴地 州字下有外字勢弭以偏兮 弭作阻
  卒與子逢 子作此
  我知子初兮 子作太
  為其子孤兮 為其二字衍此行中有脫誤
  父母之歎兮 歎作歡
  剖劂又工 剖疑作剞
  吾詞傳子兮 公之自信如此
  王君俞哀詞 擬歐陽詹生哀詞
  君俞在京兆門外 作君俞在京師居北門外
  慶歴元年予入太學 公于二十二嵗入太學
  蓄妻子不驕 蓄作畜
  拔君俞以託其後 拔作扳
  而不享于貴且夀 享作卒
  君禔而秀兮 禔作提
  其博而殽 其作甚
  雖裕于心兮 心作實
  不耀其華 華作華
  維友則信兮 友作文
  莫敢責辭 敢作致
  恨與天終 末句不類
  虞部𭅺中戚公墓誌銘大父諱同文 戚同文事其略見于吕氏童𫎇訓宋史不為立傳失之 有傳附見于子傳者東都事略也
  學士以論天書出 出作絀
  而𭅺中亦舉賢良不就 中字下有蓋字
  蓋自父子兄弟之出處如此 自作其
  能師其家 師作帥
  何其盛哉 哉作也
  世世茍德者 德作得
  而民之養其父者得以其義貰死 今家無次丁者得減死留養法似始此
  濮民相驚且亂 且作㡬
  年五十有七 七作五
  自長豐之戚材 材作村
  荒諼悖冐 荒字上増雖字
  夫赴時趍務 趍作趣
  豈可輕也哉 豈可上増是字
  傳𭅺家梁自祖琮 傳作侍
  詆符繩公事魁崛 詆符謂論天書
  恂恂南安得家䂓 䂓作規
  戚元魯墓誌銘百有六十餘年矣 矣字衍
  元魯初以父任于建州 于作為
  為亳州永成縣主簿 成作城
  年三十有五 三作二
  以其配陳氏王氏祔⿰葬 ⿰作將
  而于元魯未見其止也 其作所
  尚書都官員外𭅺陳君墓誌然猶為所記所試者小也所記二字衍
  徙簽書 簽作僉
  以疾請致任 任作仕
  然不得卒至中夀 作然卒不得至中夀
  詩以銘之 銘作名
  故翰林侍讀學士我公墓誌銘 我作錢
  左侍禁閣門祇𠉀 閣作閤
  其見于文詞 其作具
  以慈恕簡重為禮 重作静
  而為屬者後卒亦心服也 為字下有公字
  公于衆不矯矯為異 此處似儗權文公墓碑
  其後至照化 照作昭
  刑部𭅺中致仕王公墓誌銘祖考名犯濮王諱 犯濮王諱四字當側注
  取君主萬年薄 薄作簿
  轉運使李綺 綺作紘
  諮任公具材治宫室 材字下有用字
  遷秘書著作佐𭅺 書字下有省字
  王駿知益州 駿作騣
  或謂君禍自此始也 作或謂君禍始此矣
  知處州 處作䖍
  改湖北路轉運使 改字下有荆字
  君要論之曰 論作諭
  于人何負㢤 人作吾
  知光州逾日 日作月
  遷尚書兵部員外𭅺徐州知州 作遷尚書兵部員外𭅺知徐州
  是時富丞相 相下有弼字
  加直龍圖閤 閤作閣
  濬渠水利 作濬渠為水利
  知西京留守御史臺 守作司
  司封𭅺中孔君墓誌銘杜祀之使南方 祀作𣏌君䇿書居多 書作畫
  程督與稅等 與字下有租字
  湏負重三千人 重字下有者字
  悉使官属并拏繫獄 使作收拏作孥并字下有其字軍事推官吕潛以痩死 痩作瘐下同
  罷鼎州六塞 塞作寨
  君奏以為不可乃止之 之字衍
  而俸錢嘗以聚書 三孔文詞聚書之效也
  讀書未嘗日廢也 嘗下有一字
  四十七世孫 七作六
  羲仲太廟齋𭅺餘早卒 餘字宋本作官官字疑當在太廟上
  孫男女八人 書孫男女但舉其數
  都官員外𭅺曽君墓誌銘君曽氏諱誼 誼是太宗嫌名當時乃不避耶
  博聞強記 記作志
  自請罷去 自字上有則字
  楚饑以下 敘致甚佳
  又取民之食其伎者 伎作技
  市井騷然 井作里
  朝廷命他吏覆視 命作遣
  既死楚之人迎哭其䘮甚慟 死字下有而字之字衍不奪其守如此 不字下有可字
  景融景初 融作獻
  尚告厥志 志作忘
  王容季墓誌銘曽大父諱廷金 金作銘
  為逺安軍使 逺安作安逺
  大父諱居正 正作政
  主蔡州之新蔡縣簿 縣字衍
  年三十有二 二作一
  旌義鄉衆義營 下義字作乂
  尤能刻意學問 能字衍
  其磨礱涵養而不止者 涵作灌
  又不可得之一鄉一國也 可字下有以字
  未有同時並出于一家 未有同時並出為一句出于一家為一句于字上叠一出字
  而命之至于如此何也 折一筆便杳然無際
  容季𦵏有曰 容字上有而字曰作日
  都官員外𭅺胥君墓誌銘 胥偃之子
  簽書河南府 簽作僉
  初娶李氏 初字上有君字
  曰茂諶太廟至長 至作室
  又謹畏亷潔 亷潔作潔亷
  建康郡太君田氏年七十 田作刁
  以篤其義 義作乂
  考已無遺 遺作違
  我材之亢 亢作尤
  劉伯聲墓誌銘 無事蹟
  從予與 與作逰
  余故不得而辭也 故作固
  妻賈氏 賈作費
  子四人 人下有曰字
  有既畀之 既作孰
  尚書比部員外郎李君墓誌銘自山陽祗京師 祗作抵
  海州朐山人 海字上有君字
  用君主宿州糴 糴作糶下同
  去為䖍州司法参軍 □作處
  優致如主糴 優上有君字
  君考校程度 程度作度程
  有不能决者多属君君所决者三十有八事 上君字衍有不能决者多属君所為一句 下决字上叠一所字為一句
  蓋復太平州囚官夀活之 復作覆官作管
  遷秘書著作佐𭅺 書字下有省字
  課嬴十有七萬 嬴作贏
  久不能决 能字衍
  以母者出通判杭州 者作老
  𦵏安樂之揚興里 樂下有鄉字
  辨且裕也 辨作辦且作其
  尚佑爾裔 佑作祐
  司封員外𭅺蔡公墓誌銘任事無纎芥之失 任事二字衍芥作介
  自㣲起隆用兢兢 起作訖
  贈職方員外𭅺蘇君墓誌銘曽大父欽 欽作釿爭欲執事學中 爭上有士字
  軾殿中丞直史館二句 書孫以二蘇有名位故詳之而并見于銘詩
  庫部員外𭅺知臨江軍范君墓誌銘萬家山前𦵏其孤属君之故人 前字下有一將字
  使告于鞏曰 使字衍
  元配某 某作鄭氏
  次適都昌主簿周詠 昌作曷
  孫男六人 書孫不著其為某所尘
  張久中墓誌銘 陳惇張持之交可為張陳洗隙末之穢
  一時所與之逰者甚衆 所字衍
  力能以君之柩歸 柩作䘮
  歸君之𦵏地 𦵏字上有䘮字
  孔孟已然 已作以 銘詞未免過夸曽王皆然秘書丞知成都府雙流縣事周君墓誌銘歴南劍之將樂 劍下有州字
  曰某曰某下 増曰某二字
  𦵏君于某縣某鄉某所之原 作𦵏君于某州某縣某里之原
  居常分月俸 居作君
  或止食館劵而已 館劵未詳疑即浙東俗所謂關約也
  殿中丞致仕王君墓誌銘孫女二人 并書孫女為有所自出也
  贈大理寺丞致仕杜君墓誌銘 簡淨可法
  胡君墓誌銘 亦是學韓
  生于天禧之戊午 此文書生于某年
  與人逰 與上有其字
  弟某 兼書弟某
  琢斯珉 琢作瑑
  光禄寺丞通判太平州吳君墓誌銘幸得名信後世名作銘
  殿中丞監揚州稅徐君墓誌銘 筆力馳驟何必韓歐徐君更無事蹟自合但感慨盛衰
  姓李氏名昪一段 南唐僭國故不稱其謚號而名之初東南之地一段 妙在敘議相夾
  永州軍事推官孫君墓誌銘諱杭以文學見于世 杭作抗
  君不有子 無子于銘中補見
  尚書都官員外𭅺王公墓誌銘 精悍
  知韶州 知上増還字
  謂俗止如此 止疑作正
  夫所謂因其俗 俗下有者字
  子男七人 七子知名者三皆長夀縣君吳氏所出位不滿其志 志作意
  使者以安石之述與書 介甫請銘于子固而不之歐陽氏或疑此時未與歐陽公相知則仁夀縣太君之𦵏介甫已為知制誥亦子固誌其墓也
  其尤可哀者也 也作曰
  衛尉寺丞致仕金君墓誌銘顧朝士大夫皆褒崇其親顧作願
  生于淳化之庚寅 書生年
  傳至孫則亡 傳字上叠⿰侯二字
  太子右司禦率府副率致仕沈君墓誌銘沈氏自齊太子家令約家于吳興 何以不稱梁侍中而稱齊家令且吳興之有沈氏自東漢始始為㑹稽烏程縣之餘不鄉也大抵曽王于史牒皆疎
  君以宗室宻州觀察使宗旦恩蓋君之姪也 補敘得法 宗子縁同姓之故其祖父既貴極人臣遇覃恩則得推之外家亦可為後世法 太濫不可為法雖假之官稱而不莅任然名器固當慎惜也
  曽孫三人 并書曽孫
  寳月大師塔銘 終無一語及其法
  噫是非可銘也歟 但銘其一節
  金華縣君曽氏墓誌銘蓋其子五人 五子知名者三以魯公恩賜冠帔 推恩于大臣之女兄弟
  泌汾汶沂潢 潢作澺
  為妻若母 作若為妻母
  自荆祖粤 祖作徂
  象服貂冠 象作卷
  尚寵爾從 從作後
  夀安縣君錢氏墓誌銘祖考内閣使 閣作園
  其難其豫 難作艱
  天長縣君黃氏墓誌銘有曽孫十有二人 并書曽孫然獨與他文不同以收處觀之乃得其用意所在以進士中其拜 拜作科
  附屯田府君之兆 附作祔
  仁夀縣太君吳氏墓誌銘曰雱旉旁瓬𣃚防斿旂放旂斿與雱旉同列是不識㫃字介甫深于小學何以有此
  孫女九人以下 并書孫女之所歸
  夀昌縣太君許氏墓誌銘 沈存中之母
  蘇州吳縣人 縣字衍
  昔先王之治一段 夫人非有殊絶之行此論與此誌不稱
  夫人周氏墓誌銘行其素所學 所字衍
  永安縣君謝氏墓誌銘其𦵏于撫州金谿縣 縣下有之字
  余觀詩人之歌其后妃一段 篇篇如此却是一套永安縣君李氏墓誌銘卒于其家之正寢 女亦得稱正寢
  初刑部之兄昌齡一段 有波瀾
  試秘書省校書𭅺李君墓誌銘 李君無復事蹟只敘其數千年世次成文歸熈甫趙汝淵墓誌似出于此此文可敵荆公許氏世譜歐公疑世譜為公所作不徒然也 維李氏逺出于皋陶一段 所敘大抵用唐書宰相世系表自楚邱以後則其家之九世譜也 雖出其家譜牒其人與官皆茫昧無徵何不但近取可知者使班孟堅為之必不肯如是
  曇子牧事趙 作曇子璣璣子牧事趙
  曰輯晃芬勁⿰ ⿰作叡
  德裕相文宗武宗 并及文饒與後昌齡對
  試秘書省校書𭅺李君妻太原王氏墓誌銘 既銘校書而夫人復自為銘以其異于尋常之婦也此變例岡不采獲 岡作罔
  池州貴池縣主簿沈君夫人墓誌銘夫人年三十餘一段 使今人為此鋪陳數千言不盡其實則記乎其所不必記也
  元出于危 危疑作魏
  雙君夫人邢氏墓誌銘有過人之行 似刲股之事于是人知夫人之善三句 敘婦之賢而仍歸美于姑語得體而于法亦謹嚴矣
  旌徳縣太君薛氏墓誌銘祥符初為東頭供奉常將屯宫門 供奉下有官供奉三字
  祔其夫人柩 人作之
  福昌縣君傅氏墓誌銘景芬 芬作棻下同
  夀安縣太君張氏墓誌銘受養被封 被作收
  亡兄墓誌銘字叔茂 作茂叔
  能辨說 辨作辯下同
  又思事未至當何如 何如作如何
  故髙郵主簿朱君墓誌銘 銘外翁無溢詞
  君嘗試于秘書省校書𭅺 于作為
  其子象之東之 東作柬
  其年歸于曽氏 年作季
  鄆州平隂縣主簿關君妻曽氏墓表余校史館書籍余字下有被命二字
  故太常博士吳君墓碣開封縣縣丞 下縣字衍謂君一强可以取其贏 強字下有出字
  不與⿰者校 ⿰作犯
  知處州青田縣朱君夫人戴氏墓誌銘某年某月 上某字作其
  曰某曰某曰某 下曰某二字衍宋本同疑上四人當作五人
  亡姪韶州軍事判官墓誌銘髙皇考諱致堯 髙字衍皇作王致堯作易占
  曽皇考諱易占 皇作王易占作致堯
  志氣不獲 氣作棄
  光禄少卿晁君墓誌銘 銘婦翁亦無夸詞
  其家先濟州之鉅野 家先作先家
  公諱宗格 格作恪
  合𦵏于杭州 杭作揚
  安州政待公而決 安字衍
  大有文元 有作自
  先于外服 先作光
  夫人曽氏墓誌銘皇考諱某 皇作王
  天長朱君墓誌銘識美幽堂 幽作山
  秘書省著作佐𭅺致仕曽君墓誌銘字眀升 升作叔列幽隧 幽作山
  亡弟湘潭縣主簿子翊墓誌銘 曽氏兄弟皆篤學雖欲不名世得乎
  聲音訓話 話作詁
  未嘗易意 易意上有一日二字
  二女墓誌銘吾繼室李氏出也 李氏乃是後妻公深于經學而繼室二字亦誤
  仙源縣君曽氏墓誌銘 淑眀許嫁而夭遂以妹婦之太子賔客致仕陳公神道碑銘迺論具公胄出位序行治之實 論具作具論
  曰知公曽祖考也 知下原注下一字同濮王諱宜興本闕三字是知某州非其名也
  盗卒不得死 不得作得不
  岳州滕宗亮 亮作諒
  及退而自休日 日下有脫今得宋本補足云 使家人誦書常數千言危坐聽之未嘗有倦色江于東南為水陸之衝賔客日凑公廣于招納與之釃酒髙㑹彈琴賦詩曰是足以佚吾老也及間而言天下之事于其是非得失之際慨然奮勵少者有所不能及聞其言者莫不壯其意少客京師有欲教公以化黃金者公辭不受敎公以寡欲乃受而行之蓋出事天子四十有八年退老于家又十有五年年八十餘飲食倍人儀狀甚偉聲音滿堂進拜公于前者不知其已老也前終十餘年自為冡于南康軍星子縣白鹿原距尚書之兆千有八百歩棺槨衣衾皆豫自製属疾至終容止如常遺言里中親疎各盡其意享年八十有五殁于熈寕九年五月壬申塟于是年八月壬寅累階至朝散大夫勲至上柱國封至潁川郡開國侯食邑至一千二百户娶張氏尚書屯田員外𭅺詡之女封清河縣君再娶王氏尚書都官員外𭅺告之女封同安郡君子男二人曰耆太廟室長有易疾次𭅺聃也守江州瑞昌縣主簿女五人嫁太常博士文勸進士呉⿱光禄寺丞曽軫進士陶舜儀吉州廬陵縣主簿薛縫孫男一人曰瓌女三人聃承德襲敎能世其家者也銘曰允穆陳公學繇自力收科于少其髦維特于陪于貳懿其壯畫于附于顓焯其偉績驅之磔之于其蝥賊膏之嫗之于其黍稷彼疾而馳我徐不亟寕無爾諧不渝我則于𭅺于卿進皆以序疾集于㣲迺謝而去迺長書省云云
  世狠而争 狠作很
  曽不頻呻 頻作嚬
  有歸墓隧 歸作巋
  秘書少監贈吏部尚書陳公神道碑銘媯滿之封國滿作汭
  曽大父㫤 㫤作昶
  遂始學書 作遂使書學
  盗以故不可廹 可作敢
  自宋興小吏勢 勢下别本有弱字宋本無疑有脫文盗起往往轉掠數百千里二句 讀此可見削弱方鎮州縣無偹自宋初即受其弊而歐公為丁元珍墓表亦非以相知曲加寛解也政要策所謂張雍守梓州者即此事
  蓋亦以無為有 以作易
  歴河南府新安縣 歴下有知字
  公因築武陵澧州三寨 陵作口州作川
  刑部𭅺中張府君神道碑 此篇叙事頗為生色㧞府君自贊 㧞作扳
  趣作誣狀 趣作趨
  幸授已甲捕两營 授作受
  頴又莫敢相曲直 又作人
  府君身省䕶作者 省作自者作省屬下句讀
  官至庫員外𭅺 庫下有部字
  府君甚愛考城劉侍制 侍作待
  端重不惰 惰作忲
  民趙昌以畫名未嘗致一器一物 畫猶不收則其居州之亷静益見矣自知漢州而治由已出官止于两浙轉運故舉二事以概見其始終即下文所謂自守及使也
  雖小者如此立稱 立字疑誤
  故朝散大夫孫公行狀吏遂得弛負錢數十萬而已句未詳
  北方益土兵二十萬 兵下有亦字
  又何益之耶 何作可
  豈可謂知先後㢤 知下有所字
  于是極論古養兵 古下有今字
  謀立永洛城 永作水下同
  而赦滬之輙遂從公議 輙遂似謂專擅今且以輙為讀 宋本同
  又言後事 後字下有宫字
  又言宰相其罪當罷 其字衍
  不飭玩好 飭作飾
  二三大臣又與同心共事 與下有公字
  所著唐史記五十七篇 五作七七作五
  徐復傳五行術數之說 術數作數術
  皆盡㳟謹 遇人恭謹真有德而隱者也
  復所以為上言者 以字衍
  太一主客位成歴 位作立
  州牧每至 牧作將
  洪渥傳 公篤于友愛而久宦不大顯傳渥蓋亦有感云
  初進于有司連三黜 連三黜作輙連黜
  里中人聞渥死 里字上有渥字
  渥得官而兄已老 而作時
  則必安焉 必作心
  如渥所存 渥下有之字
  蓋人人所易到 下人字作之 徐復洪渥二傳為一卷疑其不完 宋本同
  本朝政要䇿 讀此卷乃知南豐史才
  考課滕正中 正中作中正
  沔既奏其法 既下有條字
  然親書課最之意 書字下有考字 親書如陽城自書考是也
  訓兵至周世宗髙平之退自此始也 故代周者不在藩鎮而在内之大臣東京時王德用狄青皆被口語宋興益精其法 精作脩
  而羣臣莫能本其意 本作奉
  添兵 慶歴以後益兵愈多國用愈絀以下蓋尤寓意于簡汰也
  始置神武䇿為禁兵 神武䇿當作龍武神䇿
  太原青杜 杜作社
  邠寕寕武 作邠寕武寕
  養之既廢 廢作費
  纔五六千而已 纔作才下同
  至太宗伐劉繼元 伐作代
  取環慶諸州之兵 之作役
  然羣臣莫能承上意 意下有焉字
  兵器弓矢之取睽 取下有諸字
  國公署有南北作坊 公作工
  嵗造甲鎧具装鎗劍刀鋸器械 具作貝
  努撞床子努 努並作弩下同撞作橦
  甲袋征鼓 征作鉦
  炒鍋鉶行橧 鉶作䥷橧作槽
  城壘太宗既平太原以下 太宗以晉陽自髙歡以來嘗因以起既平劉氏乃隳其城可復遷其民以實京輔則謬算也河東力既單弱豈復能東向以與遼人爭幽州雲中故地哉
  宗廟但立髙曽禰 曽下有祖字
  傎探 傎作偵
  趙瑢 瑢作鎔
  京人皆寃之 京下有師字
  貢舉下詔賜其第殿試自此始也 賜進士第與殿試之名皆始于此而眀之殿試天子親䇿問之則又仿宋時賢科之意與覆試異焉今釋褐亦始于此 元好問中州集第八卷載擢第者廷試時務䇿自髙有鄰發之此殿試試䇿之始開寳殿試進士内出未眀求衣賦設爵待士詩仍不異禮部攷試之法也 按柳開集與鄭景宗書云開寳六年進士徐士亷伏闕下求見請太祖廷試曰方今中外兵百萬提強黜弱決自上前惟取儒為吏常以授于人而不自決為國止文與武二柄取士無為下鬻恩也太祖即命禮部試所中不中貢舉人列于殿庭試之得百有二十七人賜登第
  使解褐焉 此今日釋褐之始
  受詔即赴貢院 亦始于此
  至殿試又為糊名之制 按此似宋時糊名但用之於廷試然歐公得眉山而疑為公殆皆用糊名也
  軍賞罰惟傾土疆耳 傾字衍
  莊宗好畋賞賚無節也 五代史但言莊宗以吝賞失軍士心不知此事尤當垂監于後蓋無功僣賞與不加優䘏其失惟均尔吝賞詳見劉后傳
  二十年夾河爭取天下 河下有戰字
  雅樂又定十一曲名 一作二
  乃太祖之聖意 太祖取王朴樂下一律用之
  史官季冬終則送于史官 冬字疑衍
  姚夀以為帝王謨訓 夀作璹
  入閣日 閣作閤
  正量衡動必數嵗計争 計字疑誤
  一忽為𢇁 一作十
  自分釐毫𢇁忽 釐作𣯛毫作豪下同
  任將兵未嘗少衂 少作小
  汴水裴䧺卿言江南租船 䧺作耀
  太宗嘗命張洎論著其興鑿 蘇子瞻注浮于淮泗似未見洎所論著故援据不能若此之詳宻
  刑法太祖即位 祖作宗
  管𣙜 管作筦
  實鹽價于海濵 濵作瀕
  兵簿既衆 簿作籍
  自此山海之入四句 宋之弊政皆始于太宗
  錢幣而安易之辯不可出 出作屈
  宦者相慙而退 相作洎
  名教蜀人有事于中州 事當作仕
  䄍祭宋興推應天行 天作火
  祠太一兆太一于城南 兆下疑有闕
  郊配 南豐亦主太祖配天之議蓋郊配自當論功德也
  南蠻安南之蠻是也 蠻作變
  契丹尊擇用將帥 尊作專
  委任專而聼斷眀 任作付
  當世以為黠 黠作諺
  劉廷讓敗于君子館又敗 上敗字衍
  虜輙掠垌野 垌作坰
  始科河内之民以戍邊 科疑作料
  則取後兵為振武之軍以自助 後作役
  楊延以為乗其敝 延下有釗字
  賊盗天子常薄吏罪 漢髙紀陳豨反周昌奏常山亡二十城請誅守尉上曰守尉反乎對曰否上曰是力不足亡罪聖主之恕非文墨吏所知也 讀此篇乃知歐王丁寳臣墓表與誌不為失出
  文館而衰于唐室之瓌 瓌作壊
  而法變卑矣 變作度
  而縉紳之學彬彬文 文作矣
  屯田議者以為豈晏然不知兵農兼務哉 議者以下疑尚有脫誤
  東出宿毫 毫作亳
  水利李沐以區區之蜀 沐作𣲙
  文翁穿前溲 前作煎
  至晉杜預疏荆兖之水 兖宋本兖宜興本作衮固非是然杜元凱未嘗為兖州則兖字亦非也恐當為㐮字黃河 此條但據漢書溝洫志立論然晁補之亦不能似此
  使水得自行者 水得自行四字尚未盡得本意張戒之說是也 戒作戎
  王延平當之說是也 王延下有世字
  故務壅塞居水者 數語簡括
  故言河宜散裂 言散裂而不言游盪只得其半邊防𤅀莫以通 𤅀作瀛
  茶又設三說之法 三說之法見沈存中筆談 以上諸策皆真得其要而其文無不出入漢之西京此固五朝國史諸志之椎輪也世人競耳剽隆平集而莫知愛玩此一卷何哉
  金石録䟦尾九成宫醴泉銘秘書省檢校侍中 省作監
  可以見魏之志也 只一語自有味
  魏侍中王粲石井欄記貞元十七年 貞作正
  掌書記胡證書 證作証
  一記 作記一
  襄州徧學寺禪院碑惟嗜書 惟疑作性
  襄州興國寺碑特見其模本于太學官楊𮕵家 𮕵作褒
  十八官號姓名 八疑作人
  其字猶可喜 猶作尤
  韓公井記兼山東道 山下有南字
  行人雖渇困 渇作暍
  桂陽周府君碑并碑隂圖經但云周府君 府作使按武水源出彬州 彬作郴
  南流三百里入桂陽水 入下有桂陽而三字
  其俗謂湍浚為瀧溪 謂下有水字浚字衍
  蓋當時已有此語 有作為
  惟十有亖月 二二并寫作亖原注古二字
  古字如亦作⿱ ⿱作⿱
  人作⿱之類 ⿱作□
  如此者甚衆 如此者下宜興本闕二字宋本作如此者甚衆
  唐安鄉開化寺卧禪師淨土堂碑銘 化作元
  住河南開元寺 南作州
  則能令其信慕者二句 善據名論
  江西石幢記潁川郡鍾某為始 五代史記鍾傳封南平王潁川乃其郡望也
  漢武都太守漢陽阿陽李翕西狹頌乃與功曹吏 吏作史
  鐉□大石 □作燒
  其頌有二 頌作文
  馬瑊中玉 瑊作城
  然後漢畫始見于人 人作今
  成州則武都之上流也 流作禄
  集外續附行狀母吳氏文城郡太君 母吳氏上不似世俗加前字
  公嘉祐二年進士及第 嘉祐丁酉距公卒之年元豐癸亥凡二十年公之及第已三十八嵗矣
  年十有二試六論 二下有日字
  婦人孺子皆道公姓字 皆下有能字
  學者憊精思莫能到也 精下脫一覃字宋本亦然前期喻属縣富人 縣下宋本闕一字今以名臣言行録補一召字
  粟賈平 賈下有為字
  故盗發輙得有葛友諒者 宋本無諒字謬加可笑下同
  縣毋遣人至甲里 甲作田言行録作縣毋遣人呼其門
  遂以為脩撰 以下有公字
  墓誌數對便殿發其所言 宋本無發字
  訃聞計亟 作計聞訃亟
  神道碑鼓腹而嬉擢齊州 鼓作果擢下有知字哀詞 秦少游作也見本集第四十卷秦觀二字誤入行中耳
  協秦觀而四塞兮 秦觀二字乃氣鬰二字之訛辰來遲而去速兮 遲下闕一兮字
  典貢絶而復作兮 貢作章
  早獲進於門牆 少游秋懐詩云昔者曽中書門户實難瞰筆勢如長淮初源可觴濫經營終入海欲語焉能暫斯人今則亡悲歌風惨澹其于曽氏未後蘇門也張文潛有祭公文今不傳
  挽詞功名取次休 功名陳后山集作功言指立功立言為是
  始作後程仇 作疑怍 程元仇璋文中子之徒 后山有妾薄命二篇自注云為曽南豐作 蘇子由曽子固舍人挽詞云少年漂泊馬光禄末路騫騰朱㑹稽儒術逺追齊稷下文詞近比漢京西平生碑版無容繼此日銘詩誰為題試數廬陵門下士十年零落曉星低宜補載於陳作之前
  己卯冬於保定行臺閱 内府所賜大臣古文淵鍳有在集外者六篇則書魏鄭公傳邪正辨說用讀賈誼傳上田正言書上歐蔡書也書魏鄭公傳既為公傑出之文其五篇則皆公之少作亦唯上歐蔡書差善而詞雖激昻氣實輕淺其謂所見聞士大夫不少人人唯一以茍且畏慎隂拱黙處為故未嘗有一人見當世事僅若毛𩬊而肯以身任之不為回避計惜者則慶歴間士風亦豈至是度先生年長後以其言為過而藏弆是稿如居士集不録與髙司諌之意前輩録公文者偶未之察近日學士專以得集外人所不常見者為竒故録此等耳他日討論續稿者倘精思吾言或芻蕘之一得也 後知立齋相公有建本聖宋文選數冊其中載南豐文二卷嘉善柯崇樸借鈔遂傳於外此六篇者皆在焉蓋以世不經見過而録之不略慎擇也
  何椒邱云南豐續稿外集南渡後散軼無傳開禧間建昌郡守趙汝礪始得其書於先生族孫濰缺誤頗多乃與郡丞陳東合續稿外集較定而刪其偽者因舊題定為四十卷繕寫以傳元季又亡於兵火國初惟類稿藏於秘閣士大夫鮮得見之永樂初李文𣪣公為庶吉士讀書秘閣日記數篇休沐日輙録之今書坊所刻南豐文粹十卷是也正統中昆夷二字疑作毘陵趙司業琬始得類稿全書以畀宜興令鄒旦刻之然字多譌舛讀者病焉成化中南豐令楊參又取宜興本重刻於其縣踵譌承謬無能是正太學生趙璽訪得舊本悉力讐校而未能盡善予取文粹文鑑諸書參校乃稍可讀文鑑載雜識二首并書魏鄭公傳後類稿無之意必續稿所載也故附録於類稿之末眀初曽得之嘗著南豐類稿辨誤則此集自南渡以後善本難得久矣得之書惜乎不傳吾將安所取正哉 南豐有懐友一篇寄介卿見能改齋漫録第十四卷中又有厄臺記見莊綽雞肋編中但似非全文厄臺記亦見聖宋文選中 髙似孫緯略有南豐
  謝實録院賜硯紙筆墨表疑亦續稿 施武子蘇詩注中尚載有雜識



  義門讀書記卷四十四
<子部,雜家類,雜考之屬,義門讀書記>



  欽定四庫全書
  義門讀書記卷四十五
  翰林院侍讀學士何焯撰
  文選
  此書於詩賦已總其要賦祖楚詞别有專集故騷列詩後僅標舉大畧郊祀樂府自為一體事關制作難復限以文章遂從闕如鮑謝採録不遺陶令獨為隱逸之宗則具諸本集至於衆製則嬴劉二代聊示椎輪當求諸史集建安以降大同以前衆論之所推服時士之所鑽仰蓋無遺憾焉
  班孟堅兩都賦序 此賦蓋因杜篤論都而作篤謂存不忘亡安不忘危雖有仁義猶設城池蓋以都洛尚非永圖特以葭萌不柔未遑論都國家不忘西都也故特作後賦折以法度前賦兼戒後王勿效西京末造之侈又包平子兩京之㫖也 詞藻不如相如其體製自足冠代
  以備制度 即制為法度也
  以極衆人之所眩曜 謂西都
  折以今之法度 謂東都 法度與陋字反對
  西都賦 前篇極其眩曜主於諷刺所謂抒下情而通諷諭也後篇折以法度主於揄揚所謂宣上德而盡忠孝也二賦猶雅之正變五詩則兼乎頌體矣若乃能諷斯麗者皆則徒勸斯麗者為淫祝氏古賦辨體謂先正而後葩詩之所以為詩先麗而後則此賦之所以為賦蓋不過尋行數墨之見耳
  嘗有意乎都河洛矣 陋洛邑
  左據函谷二崤之阻則天地之隩區焉 此後篇之所謂保界河山也
  及至大漢受命而都之也 應其故
  挾灃覇 水經注云覇水古曰兹水秦穆覇世更名此水為覇水以顯覇功然則覇水不當加水旁也按酈此語本之漢書地理志故覇陵覇橋皆不加水
  圖皇基於億載 見後王所當睠顧
  故窮㤗而極侈 以下應其制 窮㤗極侈四字一篇眼目以下皆發明此句所以極其眩曜也
  遊士擬於公侯列肆侈於姬姜 總不出乎眩曜蓋以强幹弱枝隆上都而觀萬國也 收此一叚有勢有力
  封畿之内號為近蜀 此叙畿内之沃飫
  其宫室也體象乎天地惟所息宴 此後篇之所謂矜夸館室也
  隋侯明月 宋本作隨為是史記雖本有隋字但此處宋本及後漢書皆作隨不獨隋文帝始去辵也
  又有天禄石渠校理秘文 當日處文士於禁中以便咨訪不專奄寺也
  掍建章而連外屬 俞犀月云此特以建章言之以見武宣之盛按俞説非也此特言建章猶後宫特言昭陽但以眩曜西都曩日所有耳故下文即言臺言樓言地以繼之建章是武帝所作亦與宣帝無與也
  爾乃盛娛游之壯觀奮㤗武乎上囿 以上極言宫闕之侈至此則及武事
  因兹以威戎夸狄耀威靈而講武事 得此二句非盤游非黷武
  招白鷴 鷴後漢書作閒注云招猶舉也弩有黄間之名此言白閒蓋弓弩之屬今以揄文竿句例之當以後漢書為正
  國藉十世之基各得其所 此等語非孟堅不能下東都賦功有横而當天計有逆而順民 功有横計有逆皆言其不得已後漢書注引逆取順守之説非是一作攻討
  往者王莾作逆乃致命乎聖皇 氣質雄健
  體元立制 注杜預左氏傳注曰凡人君即位欲其體元以居正按如體元字乃杜注用班語不當引後注前更造夫婦人倫實始 法度
  至于永平之際總八方而為之極 以下言永平修禮崇樂廵狩之事
  正予樂 五臣本作雅非是當依王厚齋説改正躬覽萬國之有無總八方而為極 復覽萬國之有無然後修治京邑營立宫室
  於是皇城之内誼合乎靈囿 明帝宫室之麗苑沼之作並合前制
  則必臨之以王制乗輿乃出 鋪陳處皆言其法度乘時龍 後漢書注云馬八尺以上為龍月令春駕蒼龍各隨四時之色故曰時也李注引易非是
  萬樂備百禮暨 收上禮樂
  乃申舊章沈珠於淵 法度
  昭節儉損乘輿之服御 躬行以率之
  頌曰盛哉乎斯世 頌字起下五篇之詩
  子徒習秦阿房之造天二句 應矜夸館室
  識函谷之可關二句 應保界河山 四語應起處子實秦人
  今將授子以五篇之詩 波瀾富甚
  明堂詩 五詩仿封禪文 賦本古詩之流故以頌系之 明堂即以光武配故不更及建武之治
  靈臺詩 明堂辟雍靈臺三詩皆興滅繼絶潤色鴻業之事後寳鼎白雉二詩則皆衆庶悦豫福應尤盛之事妙在此詩中爰考休徴以下即上下相銜聫絡血脈仍不離望祲氛觀雲物本事所以自然
  張平子西京賦 平子工於換字東京中雜陳衆事亦無卓識蔚宗不載于本傳斯得之矣當時疑其勝孟堅謬妄莫可追也
  薛綜注 此注謂出於薛綜疑其假托綜是赤烏六年卒安得見王肅易注而引用之耶綜傳有述二京解之語恐亦不謂此賦也又孫叔然始造反切未必遂行于吳
  三階重軒鏤檻文㮰 注引西都賦及王褒甘泉頌按班張相去未逺如何引以為注况王叔師更在張後耶坻崿鱗眴棧齴巉嶮襄岸夷塗修路陖險 觀此嶮與險蓋兩字
  仰福帝居 顔氏匡謬正俗云副貳之字本為福從衣畐聲西京賦云仰福帝居傳寫舛訛轉衣為示讀者便呼為福禄之福失之逺矣
  於是采少君之端信二句 端信貞固皆㣲詞下乃反言也
  想升龍於鼎湖 漢武作鼎湖宫於藍田見揚雄羽獵賦注
  建元弋 杜牧詩已建元戈收相土應迴翠㡌過離宫疑即用此今刻元弋者恐非 史記天官書杓端有兩星一内為矛招揺一外為盾天鋒晉灼曰外逺北斗也一名元戈
  虞人掌焉載獫⿰獢 亡友程湘蘅云賦京都而獨於遊獵處太詳其體皆自子虛上林來較之立言之體要為無當不免承襲之陋耳班賦亦然然筆力壯偉殆不覺也三都則彌甚矣按上賦其靜此賦其動農隙講武既自三代以来漢承秦後車鄰四鐵田狩園囿是先異乎承襲無當也
  匪唯翫好實俟實儲 𢃄叙小說疎宻相間頓挫即具其中
  是時後宫嬖人其樂只且 又帶叙作一間
  上無逸飛遑恤我後 都為下篇張本
  華嶽峩峩 亦以物象之使若列仙所居也
  徒以地沃野豐馨烈彌茂 諷刺即在鋪揚之内東京賦七雄並爭競相髙以奢麗 此句是作家手叚彼云同宅西秦豈不詭哉却説六王皆以奢麗自亡則據雍自強不攻自破
  趙建叢臺於後 趙世家無武靈王起叢臺故事漢書鄒陽傳注以為趙幽王友所建注誤
  守位以仁 注綜作人按觀下民志不諒句從薛為是萇宏魏舒是廓是極 喪亂補苴可謂是廓是極也乎經始勿亟居之者逸 對西京中惟帝王之神麗懼尊卑之弗殊四句
  發京倉 京倉二字出此以禁財對舉蓋指京師之倉也注未明
  賚皇寮 皇寮猶言大寮注亦未明
  聘邱園之耿潔 注周易賁於邱園束帛戔戔王肅云失位無應隱處邱園蓋𫎇暗之人道德彌明必有束帛之聘按昌黎隱君子彌明之語出此
  爾乃卒歲大儺㒺有不韙 大儺一段對前角觝百戲言雖戲亦祖宗之舊儀先王之典禮也 西京尚武功好逺畧故鋪陳角觝東京宧者專權故寓㫖於侲童皆有為言之也
  於是陰陽交和膺多福以安悆 此段對前㣲行是以論其遷邑易京則齊德乎黄軒 此稱帝之作為同於數聖
  却走馬以糞車 文子曰夫召逺者使無為焉親近者言無事焉惟夜行者有之故却走馬以糞車軌不接於逺方之外是謂坐馳陸沉李注偶未及
  今公子苟好勦民以媮樂忽下叛而生憂也 此皆托以諷諌之㫖
  臣濟奓以陵君忘經國之長基 此指王侯以下莫不隃奓托西京以規切目前也
  乃知大漢之德馨咸在於此 對西京中窮㤗肆侈馨烈彌茂
  南都賦陪京之南 明人稱金陵為陪金亦失本義耕父揚光於清冷之淵 山海經耕父之神見則其國為敗非佳事也賦家夸飾漫用之耳
  章陵鬱以青葱 即所謂氣佳哉鬱鬱葱葱然
  皇祖止焉 皇祖即上所謂考侯思故者也注謂髙祖非也
  真人南廵覩舊里焉 末句謂天子將復南廵
  左太冲三都賦序揚雄賦甘泉而陳玉樹青葱 李上交近事㑹元云唐傳紀云雲陽界多漢離宫故地至唐有樹似槐而葉細土人謂之玉樹玉樹青葱左思賦中有之或非其語過蓋不知此樹也按上交又誤記此序乃太冲譏子雲語
  蜀都賦 逐層倒叙
  其間則有琥珀丹青江珠瑕英 注愽物志琥珀一名江珠按琥珀江珠似非一物江珠之名於義一無所取也
  山圖采而得道赤斧服而不朽 叙山圖赤斧亦相間之法
  指渠口以為雲門 注鄭康成周禮注曰黄帝樂曰雲門言黄帝之德如雲之出門也然此惟取雲門之名不取樂也按杜詩白帝城中雲出門本此注與今周禮小異
  匪葛匪姜疇能是恤 觀此當時亦重姜維
  焉獨三川為世朝市 三川謂魏都曩疑此與吳客言之安得遽及魏事然三都以魏為主此先逗漏一句乃文章賔主呼應所必然故下文又云諸夏未若兹都也吳都賦 此儗上林而尤為寡要 太涉橅儗似有冗長散緩之失然採其數語便可成一賦如子山枯樹是其徴也
  烏聞梁岷有陟方之館行宫之基歟 伏後舜禹則以為世濟陽九 注引易无妄曰災氣有九陽阨五陰阨四合為九一元之中四千六百一十七歲各以數至陽阨故云百六之㑹按此一叚頗勝諸本未知何据公孫國之而破諸葛家之而滅 公孫諸葛非徒屬對之工隱乎漢之亡正得春秋王師敗績于某之意婺女寄其曜目龍川而帶坰 四句皆吳都之所包寄寓指帶四字妙
  百川派别歸海而㑹 二句皆賦家夸飾之詞不可實指
  鸑鷟食其實鵷鶵擾其閒 二句無乃亦玉樹海若之流
  其果則丹橘餘甘荔支之林 橘柚見經餘甘去疾故離支不能先焉 餘甘實小核大不至吳中余辛巳夏始獲甞其鹽漬者桞子厚與捠榔並言之問之閩人亦不敢多食也
  龍眼橄欖 注龍眼如荔枝而小圓如彈丸味甘勝荔枝按此龍眼名價與後人異
  重城結隅 注大城中有小城按唐宋吳郡猶有子城至明初破淮張始廢
  起寢廟於武昌作離宫於建業 起廟事無所考注孫權自㑹稽徙丹陽建業人皆不樂徙按不樂徙乃孫皓時事
  虞魏之昆 注虞虞文繡魏魏榮按虞魏吳志無傳文繡則仲翔之父也
  俞騎騁路 亦非南土所有
  指包山以為期 王逸謂包山在秣陵東湖中李善引周處風土記謂陽羡太湖中有包山按觀下文隨接幸乎館娃句則包山當從善注
  中夏比焉翫其竒麗也 魏都賦中便不得亦作個語
  舜禹游焉翫其竒麗也 使事當如此
  魏都賦劉淵林注 前注云孟陽為注魏都而今並題淵林何也
  鍾簴夾陳 注文昌殿前有鍾簴其銘曰維魏四年歲在丙申龍次大火五月丙寅作蕤賔鍾又作無射鍾建安二十一年七月始設鍾簴于文昌殿前所以朝㑹四方也按魏四年者操為魏公之四年於漢則獻帝之建安二十一年是年五月進操爵為王故設之以備朝㑹營客館以周坊起建安而首立 注鄴城北有大邸起樓門臨道建安中所立也古者重客館故舉年號也按重客館故舉年號此注可為故實
  讐校篆籀 一人刋誤為校二人對校為讐後人嫌讐字易其名為校對對即讐也
  優賢著於揚歴 注尚書盤庚曰優賢揚歴歴試也按三國志注云謂揚其歴試也然今盤庚篇中無優賢揚歴之文
  傳業禪祚高謝萬邦 上文方叙開基此即接叙魏晉禪受蓋著其德淺祚促自謂可以比隆舜禹而其實萬萬相遼也
  雖自以為道洪化以為隆奚遽不能與之踵武而齊其風 暗寓不然言諧語滑 細詳文義參考五臣所注下以為二字傳寫誤加
  蓋比物以錯亂本前修以作系 言徒數物産則彌下矣不得已其請言前修乎 本前修以作系者蓋緣三國莫能相尚魏亦偶屬中土耳庶幾前修可以折服二客也太冲之於魏氏文與而實不與可謂得主文譎諫之遺矣先引司馬遷春秋推見至隱易本隱以至顯二句欲千載而下讀者黙識其隱義注家以系與繫紛紜致辨又何異於占夢哉
  張儀張禄亦足云也 前修而及於二張其鄙夷當時之人物也甚矣
  權假日以餘榮可作謡於呉㑹 四句以呉後亡言呉雖假日餘榮終於黍離麥秀也
  歴執古之醇聽 執古謂為前修所折服也
  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子雲甘泉賦 須看漢書中自叙方知鋪陳處皆諷諫也
  注桓譚新論曰雄作甘泉賦一首始成夢腸出收而納之明日遂卒 甘泉作於成帝時安得有腸出遂卒之事揚子雲桓君山同時人不應作此語然則為妄人附益者多矣非新論本書然也
  正月從上甘泉還奏甘泉賦以風 注漢書曰永始四年正月行幸甘泉七畧曰甘泉賦永始四年正月待詔臣雄上漢書三年無幸甘泉之文疑七畧誤也按子雲之生在宣帝甘露元年戊辰至成帝永始三年丁未為四十歲班書贊中言年四十餘自蜀來遊京師王音薦之待詔此賦為四年所上無疑也然長楊事在延元二年庚戌
  曵紅采之流離兮颺翠氣之宛延 此文章頓挫處廼搜逑索偶 雙關互映
  子子孫孫長無極矣 有事甘泉以求繼嗣故如此結潘安仁藉田賦 祝氏云臧榮緒晉書以為藉田頌文選以為藉田賦要之篇末雖是頌篇中純是賦賦多頌少當為賦也馬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之賦終以諷潘班之賦終以頌非異也田獵禱祀渉於滛殺故不可以不諷奠都藉田國家大事不可不頌所施各有當也按祝説非也古人賦頌通為一名馬融廣成所言田獵然何嘗不題曰頌耶陳思與楊書豈以辭賦為君子蓋應上文辭賦小道之語强生區别即杜撰也若云風頌異施揚之羽獵固亦有遂作頌曰之文不歌而頌謂之賦故亦名頌王褒洞簫漢書亦謂之頌 文不高然頌述典禮當自為法式其體源亦出于東都
  伊晉之四年正月丁未 注晉書曰丁亥藉田今為丁未誤也按禮記月令疏云耕用亥日以陰陽式法正月亥為火倉又王氏云正月建寅月日㑹辰在亥故耕用亥然則丁未之誤明矣
  青壇蔚其嶽立 漢晉皆耕于東故云
  儀刑孚于萬國 此句帶上端本
  司馬長卿子虛賦 祝氏云此賦雖兩篇實則一篇賦之問答體其源自卜居漁父篇来厥後宋玉輩述之至漢而盛此兩賦及兩都二京三都等作皆然首尾是文中間是賦世傳既久變而又變其中間之賦以鋪張為靡而専于詞者則流為齊梁唐初之俳體其首尾之文以議論為便而専于理者則流為唐末及宋之文體性情益逺六義澌盡體製遂失矣按首尾雖以議論問答然車駕千乘等句即以賦齊王之獵後半齊東陼巨海等句即是賦齊國遊獵之地則亦未嘗非賦也後人無鋪張之才純以議論為便於是乖體物之本矣
  於是楚王乃弭節徘徊翺翔容與 俱與終日馳騁曾不下輿對
  於是鄭女曼姬若神仙之髣髴 此是夸齊以所無此叚揷在中間叙畋事便不直凡左史行文皆然襞襀褰縐紆徐委曲鬱橈谿谷 纎中藏大景
  怠而後發游於清池 又變
  怕乎無為勺藥之和具而後御之 與脟割輪焠對無而言之是害足下之信也 此轉收出子虛二字之義 史漢並有有而言之是彰君之惡二句然細尋則無此二句為優
  且齊東陼巨海 陼猶都也如大野既陼之義
  上林賦天子芒然而思遂徃而不返 使之自悟故云譎諌
  若夫終日馳騁則仁者不繇也 苦言至誡繫于天子自知悔悟之後故曰言之者無罪
  揚子雲羽獵賦雖頗割其三垂以贍齊民 此三垂即指上林之三垂而言注謂西南東武帝侵三垂以置郡非也元帝初元二年詔以水衡禁囿宜春下苑少府佽飛外池嚴籞池田假與貧民五年罷上林宫館希御幸者成帝建始元年亦罷上林宫館希御幸者二十五所即其事也
  羣公常伯上猶謙讓而未俞也 羣公常伯左右小臣豈有逺見楊朱墨翟異端曲學不知聖賢之業者也方將已下乃自申作賦以諷之意
  宏仁惠之虞 虞字對上囿字乃虞人之虞顔李皆云通娛非也
  長楊賦 羽獵儗上林長楊擬難蜀父老子雲本祖述相如其奇則相如所不能籠罩麗處似天才不逮也明年上將大誇胡人以多禽獸 注七畧曰羽獵賦永始三年十二月上然永始三年去校獵之前首尾四載謂之明年疑班固誤也按此明年者班史因子雲自叙之詞七畧誤也
  亦頗擾于農人本非人主之急務也 長楊之事尤為荒逸故其詞切
  鑿齒之徒 謂陳項也注云六國者非
  於是上帝眷顧髙祖永亡邉城之災金革之患 言祖功宗德之盛如此為子孫者乃僅以多獲夸逺人耶皆述古以諷今也
  東夷横畔 謂髙句麗也注云東越者非
  使農不輟耰帥與之同苦樂 解上亦頗擾于農人矣
  豈徒欲淫覽浮觀多麋鹿之獲哉 全是諷
  潘安仁射雉賦 極體物之妙雖長卿為之亦不過爾恐吾游之宴起分倦目以寓視 頓挫
  屏發布而累息徒心煩而伎懩 頓挫無此二句義鳥應機句便接得不生動
  擬青顱而㸃項 用左傳吾志其目也意
  出不交戰 帶媒
  若乃耽槃流遁末 以下是諷
  班叔皮北征賦 注流别論曰避難凉州時作又漢書曰彪年二十遭王莾敗劉聖公立未定乃去京師徃天水郡歸隗囂按陸機二十作文賦何如叔皮於聖學已造其堂
  慕公劉之遺德及行葦之不傷 以行葦為公劉之遺徳必出齊魯之經師注家已不能詳矣
  不勞師而幣加 此句指和親即上所謂耀徳也曹大家東征賦知性命之在天精誠通於明神 儒者之言不愧母師女士矣
  敬慎無怠末 以此書紳亦庶乎寡過矣
  潘安仁西征賦 刺取史事為賦故主於人物稍以征途所歴山川羅絡其中筆力遒壯不累於繁釀 拓宇班氏父子文辭不妨代興所學則非矣 子山哀江南賦體源於此庾賦今事故尤有關係能動人此善變者也
  嵗次元枵 注岳傷弱子序曰元康二年五月余之長安以歴推之嵗在壬子爾雅曰太嵗在子曰困敦左氏傳梓慎曰嵗在星紀而淫於元枵杜預曰嵗嵗星也元枵在子虛危之次也然元枵嵗星所歴困敦太嵗所次今論太嵗而曰元枵疑誤也按至今云嵗次者誤自安仁此文始然困敦乃嵗名非十二辰亦不容目之為次眷鞏洛而掩涕思纒綿於墳塋 以上自叙西征之由值庸主之矜愎殆肆叔於朝市 肆叔市朝從五臣注作蹇叔者為得
  升曲沃而惆悵徒利開而義閉 注水經注曰春秋晉侯使詹嘉守桃林之塞處此以偹秦時以曲沃之官守之故有曲沃之名然此曲沃在西因彼曲沃而得名今因名而説彼按漢書髙紀顔注中嗤作者以陜之曲沃為成師所居
  寶鷄前鳴甘泉後湧 如此㸃化甚妙
  南有元覇素滻 覇水本名兹水蓋以色得名
  或著顯績而嬰時戮曾不得與夫十餘公之徒𨽻齒安仁再遭斥免既無貴仕幾嬰時戮故發憤喟息於
  數公也
  扞矢言而不納 矢言直言也注引書非
  健子嬰之果决 太史公秦本紀於子嬰之車裂趙髙未嘗不健其决憐其志
  造長山而慷慨 注三秦記曰秦名天子冢曰長山漢曰陵故通名山陵又漢書曰髙祖𦵏長陵按長山當是山之本名因山為陵耳如三秦之説自覇陵以下將何取耶
  廢園邑以崇儉 賦專指初陵勿置縣邑事注贅爾乃端策拂茵莫二其一 此段起下治長安之事王仲宣登樓賦雖信美而非吾土兮 吾土謂長安平原逺而極目兮蔽荆山之髙岑 四海之内各擅疆域王路不通故託於荆山蔽隔也
  白日忽其將匿 比漢祚將盡也
  孫興公遊天台賦 序優於賦 諸賦此篇最下雖一冐於垂堂 垂堂之語恐為不類
  鮑明逺蕪城賦 注四言集云登廣陵故城作按宋世祖孝建三年竟陵王誕㨿廣陵反沈慶之討平之命悉誅城内男丁以女口為軍賞昭蓋感事而賦也 虞炎文集序云孝武初除海虞令
  澤葵依井心傷已摧 極形容其蕪
  寒䲭嚇雛 莊子䲭得腐䑕鵷雛過之仰而視之曰嚇注中誤引爾雅
  若夫藻扄黼帳歌堂舞閣之基離宫之苦辛哉 所賦者城宫館只用畧補以寓當時之事
  為蕪城之歌 收出蕪字
  王文考魯靈光殿賦 文考名延夀一字子山 後漢書東海恭王彊傳初魯恭王好宫室起靈光殿甚壯麗是時猶存故詔彊都魯蓋中興以来特為美譚而未有賦者故文考補作也賦出而盛傳於代
  自西京未央建章之殿皆見墮壊 下文所為感物而作
  觀藝於魯 注藝六經也按博物志云王子山與父叔師到泰山從鮑子貞學算到魯賦靈光殿則觀藝者小言之乃學筭數也
  爾乃縣棟結阿若鬼神之髣髴 此段 -- 𠭊 or 叚 ?雕刻
  圖畫天地善以示後 此段 -- 𠭊 or 叚 ?圖畫
  何平叔景福殿賦 此賦似儗東都 亦是諷刺故不取韋卞而取平叔
  感乎溽暑之伊鬱而慮性命之所平 先慮燥濕寒暑而及吳蜀則無譎諌之迹
  惟岷越之不靜夫何宫室之勿營 岷越不寧大營宫室可以待其亡乎固知平叔此賦亦所以為諷也以辛佐治傳攷之實與明帝之語陰相搘拄矣
  爰有遐狄彰聖主之威神 魏畧曰大發銅鑄作銅人二號曰翁仲列坐于司馬門外
  其祜伊何宜爾孫子 時繼嗣未廣故有斯祝
  爾乃建凌雲之層盤浚虞淵之靈沼 注凌雲層盤名也為之以承甘露按此則凌雲臺即承露臺耳 魏畧董尋諫曰作無益之物九龍承露盤土山淵池其功三倍于殿舍
  若乃虬龍灌注 宫殿中螭頭吐水即謂此也
  公輸荒其規矩匠石不知其所斵 夸飾處皆諷也是以六合元亨固可翹足而待之 是以二字與上殊不相屬吳蜀湮滅乃即所謂翹足而待其言若近乎戲者愈明其為譎諫矣
  慕咎繇之典謨 注謂康哉之歌也按咎繇典謨指無教逸欲有邦也今文雖至康哉之歌為一篇然取義不在此
  木元虛海賦 竒之又竒相如子雲無以復加
  其為廣也三句 起得突兀
  若乃霾曀潛銷碨磊山壟 反襯上一段
  北灑天墟 爾雅北陸虛也即北方虛危之宿注誤宏徃納来四句 收得渾淪
  郭景純江賦 與海賦才力懸絶
  潘安仁秋興賦高閣連雲此焉遊處 只此四語而不堪當世之想已見乎詞矣
  且斂袵以歸来兮 歸來亦有秋興故實不獨淵明也澡秋水之涓涓兮末 髙閣連雲陽景罕曜視此何如
  謝惠連雪賦北戸墐扉 北戸謂日南
  迴散榮積之勢飛聚凝曜之竒 二句括盡
  鄒陽聞之於是乃作而賦積雪之歌 少變不欲其直也
  歌卒起而為亂 又變
  謝希逸月賦委照而吳業昌 既假托于仲宣不應用吳事亦失于㸃勘也
  若夫氣霽地表周除冰凈 數語是賦中警策處曩時尤賞㑹後段蓋一時偶有寄托耳
  歌響未終迴遑如失 又頓挫
  賈誼鵩鳥賦 此特借鵩鳥以造端非從而賦之也昭明類編入鳥獸何哉宜與幽通思元同編
  萬物變化兮 以下應予去何之
  禍兮福所倚 以下應吉乎告我二句
  水激則旱兮 以下應淹速之度二句
  且夫天地為罏兮 以下推而言之以自廣
  忽然為人兮何足控搏 言所患非夀不得長也寥廓忽荒與道翺翔 謂獨觀天地之始
  禰正平鸚鵡賦羡西都之沃壤故毎言而稱斯 西京之衰可以再興傷時不復故以寓其意也
  顔延年赭白馬賦 體製似班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
  驥不稱力文駟列乎華廐 先從馬起不泛𦂳入宋祖不蕪
  妙簡帝心有惻上仁 體要淳雅
  畜怒未洩 此句即起下一段
  妍變之態既畢望朔雲而蹀足 跌宕頓挫
  將使紫燕駢衡敬備乎所未防 此處不可直接馬斃故作此一段 -- 𠭊 or 叚 ?虛景兼寓頌美國家之㫖得體而有情天情周皇恩畢 只用六字收住不冗
  鮑明逺舞鶴賦叠霜毛而弄影振玉羽而臨霞 虛引舞字
  舞飛容于金閣 入舞字
  將興中止遷延遲暮 頓挫
  巾拂兩亭丸劍雙止 舞字畧襯
  班孟堅幽通賦 此文不減賈誼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
  里上仁之所廬 里仁謂避地河西
  道遐通而不迷 此孔子所謂四十而不惑也
  又申之以烱戒 烱戒謂勿墜之語
  三欒同於一體兮信畏犧而忌鵩 言天道必久而後定惠吉逆凶終為不爽周賈有激放言非通理也要没世而不朽兮乃先民之所程 申明勿墜之義虞韶美而儀鳳兮矧耽躬于道真 此言其必通精通靈而感物兮神動氣而入微 通於幽
  朝貞觀而夕化兮訢來哲而通情 謂沒世不朽不啻彭老之夀可以俟百世後之人也注非 通字結保身遺名 保身猶言不失其身遺猶垂也
  憂傷夭物忝莫痛兮 臨谷而墜 憂傷夭物則所謂畏溺自投者也
  皓爾太素曷渝色兮 性命不可渝也
  尚越其幾淪神域兮 援葛而登
  張平子思元賦仰先哲之元訓兮緜日月而不衰六句破題
  利肥遯以保名 肥後漢書作飛乃合象詞無所疑也之意肥字不知者妄加雌黄以七啟校之自審然不讀姚令威西溪叢語未有不反疑古善本為誤也
  歴衆山以周流兮翼迅風以揚聲 頂上飛字
  占既吉而無悔兮榖崑崙之髙岡 俞犀月云歴寫遯象皆合筮詞所謂歴衆山以周流也按筮得飛遯卜遇介鳥似非獨承筮詞
  發昔夢於木禾兮榖崑崙之髙岡 後漢書注昔夜也衡此夜夢禾生於崑崙之上即下文云抨巫咸以占夢含嘉秀以為旉是也注解皆云昔日夢至今日親往見焉是為發昔夢也臣賢謂衡此賦將徃走乎八荒以後即先往東方次往南方乃適西方此時正在暘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谷扶桑之地崑崙乃西方之山安得已往崑崙見木禾乎良由尋究不精致斯誤耳按此賦後漢書注多出舊注之表當參取而此駁尤當亟登之
  黄靈詹而訪命兮孰謂時之可蓄 揷入訪夢方不板板四段 -- 𠭊 or 叚 ?此文章避直處
  咎繇邁而種德兮卉既凋而已育 謂英六滅而秦趙興也注非
  振余袂而就車兮修劔揭以低昂 以下言天路之可通而攀玉階也應前天蓋髙而為澤四句意亦兼有大鳥塵外瞥天之象也
  廓盪盪其無涯兮臨舊鄉之暗藹 浩蕩無涯一念收轉此即歸母氏而後寧之意
  張平子歸田賦感蔡子之慷慨與世事乎長辭 不可為蔡子之苟富貴亦不若屈子之自狷懟此所以超然逺引也
  於是仲春令月懸淵沈之魦鰡 以此為樂猶求之於外也下乃反而潛心大業求諸内矣
  揮翰墨以奮藻末 道既不行退而删述自處陳其規模俟王者之取法
  潘安仁閒居賦 既以親疾輒去復因免官自悔大本既偏自然乾沒不已方貽慈親以戚矣此賦㫖趣近乎子㓜南山之詩豈恬退無欲者乎 謝客山居殊多美句不知何以遺之
  以俟伏臘之費 注伏者何也金氣伏藏之日也立秋以金代火金畏火故至庚日必伏按伏者藏也陰氣以盛金已潛伏於火中庚為金可以見其自㣲而著也舊説未盡其理
  孟母所以三徙也 綰太夫人
  頓足起舞孰知其佗 只是無聊都非真樂 若以養親為心則雖天下猶草芥黜免正其所樂又何復用其巧拙之嘆乎卒之孫秀修怨太夫人亦詣東市悲夫司馬長卿長門賦 此文乃後人所擬非相如作其詞細麗蓋平子之流也
  得尚君之玉音 今人謂玉音二字本此非也玉音金聲出尚書大傳
  修薄具而自設兮 薄具對上飲食
  夜曼曼具若歲 五六月間之夜而謂曼曼若歲此昔人造語之妙
  向子期思舊賦 不容太露故為詞止此晉人文尤不易及也
  歎黍離之愍周兮悲麥秀於殷墟 使晉不代魏二子其夭枉乎故以黍離麥秀興感非使事之迂大也當陳留之後經山陽之國其猶宗周既滅追溯殷亡矣倒用亦有為也
  惟古昔以懐今兮 曰懐今則所感者不獨吕嵇矣五臣本作人謬
  陸士衡歎逝賦愍城闕之邱荒 此以城闕代親故潘安仁寡婦賦歸空館而自憐兮撫衾裯以嘆息 寡婦不夜哭二句有語病上文羣飛斂翼之語尤非所宜言也
  感三良之殉秦兮甘捐生而自引 鄭箋云三良自殺以從死
  重曰 重猶亂也本楚詞逺遊篇班偼伃自悼賦亦用之
  江文通恨賦 文通之賦自為傑作絶思若必拘限聲調以為異于屈宋何以異于三百篇也
  或有孤臣危涕孽子墜心 注心當云危涕當云墜江氏愛奇故互文以見義按此可標舉以為對法
  春草暮兮秋風驚秋風罷兮春草生 起下自古别賦可班荆兮贈恨唯罇酒兮叙悲 贈恨叙悲亦互文
  陸士衡文賦 注臧榮緒晉書曰機少襲領父兵為牙門將軍年二十而吳滅退臨舊里與弟雲勤學積十一年被徴為太子洗馬與弟雲俱入洛按此則此賦殆入洛之前所作老杜云二十作文賦於臧書稍疎也心懔懔以懐霜志眇眇而臨雲 此文章之本
  潄六藝之芳潤 注周禮曰六藝禮樂射御書數也按謂詩書易禮樂春秋也太史公曰學者載籍極博尤攷信於六藝又孔子弟子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以上下文義求之不當漫引周禮
  或虎變而獸擾或龍見而鳥瀾 二句疑大者得而小者卑之意
  雖離方而遯員期窮形而盡相 二句蓋亦張融所謂文無定體以有體為常也
  故夫夸目者尚奢惬心者貴當 二句語意相承注謬暨音聲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宣 休文韻學本此二句寤防露與桑間又雖悲而不雅 防露指豈不夙夜畏行多露言桑間不可與並論故戒妖冶也
  闕大羮之遺味固既雅而不艷 後之效法陶韋者是也
  王子淵洞簫賦 此文了不悉其佳處
  原夫簫幹之所生兮標敷紛以扶疎 上二破簫字下二破洞字
  幸得諡為洞簫兮因天性之自然 簫之為名舊矣獨以江南之幹條暢罕節故得號為洞簫爾漢書元帝紀如淳曰簫之無底者亦失其義 愽雅曰大者無底小者有底亦不以無底得名也
  帶以象牙挹抐擫㩶 觀此八句則比竹之簫也傅武仲舞賦 故不減楚人相如之匹
  於是歡洽宴夜雲散城邑 餘波可當一小賦馬季長長笛賦 何其詞費
  昔庖犧作琴其音如彼 有此乃波瀾濶逺不為徒作
  潘安仁笙賦 嵇之琴潘之笙二賦發端便是文章各各排突前人之法
  成公子安歗賦晞高慕古長想逺思 歗字逺致群鳴號乎沙漠 注傅瓚曰沙土曰幕按臣瓚李氏亦謂之傅瓚不獨小司馬史記索隱為然
  宋玉髙唐賦 蘇子瞻謂自玉曰唯唯以前皆賦而此謂之序大可𥬇按相如賦首有亡是公三人論難豈亦賦耶是未悉古人之體製也劉彦和云既履端于唱序亦歸餘于總亂序以建言首引情本亂以理篇迭致文契則是一篇之中引端曰序歸餘曰亂猶人身中耳目手足各異其名蘇子則曰莫非身也是大可笑得乎神女賦 張鳳翼改定為玉夢於文義自當不可因其寡學而並非之 姚寛西溪叢語云楚襄王與宋玉遊髙唐之上見靈氣之異問宋玉玉曰昔先王夢遊髙唐與神女遇玉為髙唐之賦先王謂懐王也宋玉是夜夢見神女寤而白王王令玉言其狀使為神女賦後人遂謂襄王夢神女非也今文選本玉王字差誤然則張氏特攘令威昔言矜為獨得耳 令威語又本沈存中補筆談
  其夜王寢其夢若何王曰 王字俱當作玉玉字俱當作王張鳳翼云
  明日以白王王曰狀如何也 一白分作兩層總避直也
  王曰若此盛矣試為寡人賦之 此既接以王曰試為寡人賦之則上茂矣美矣之為玉曰無可疑者
  登徒子好色賦 以戰國䇿參攷登徒子蓋以官為氏曹子建洛神賦 韓詩漢有遊女薛君注游女漢神也洛神之義本於此 離騷我令豐隆乗雲兮求虙妃之所在植既不得於君因濟洛川作為此賦託辭虙妃以寄心文帝其亦屈子之志也自好事者造為感甄無稽之説蕭統遂類分入於情賦於是植幾為名教罪人而後世大儒如朱子者亦不加察于衆惡之餘以附之楚人之詞之後為尤可悲也已不揆狂簡稍為發明其意蓋孤臣孽子所以操心而慮患者猶若接于目而聞于耳也 蕭粹可注太白詩云髙唐神女二賦乃宋玉寓言洛神則子建儗之而作惟太白知其托詞而譏其不雅可謂識見髙逺者矣是前人已有與予同者自喜愈於無稽也
  注 魏東阿王漢末求甄逸女既不遂按魏志后三嵗失父後袁紹納為中子熙妻曹操平冀州丕納之于鄴安有子建嘗求為妻之事小説家不過因賦中願誠素之先達二句而附㑹之注又曰黄初中入朝帝示植甄后玉鏤金帶枕植見之不覺流涕時已為郭后讒死帝意亦尋悟因令太子留宴飲仍以枕賚植按示枕賚枕里老之所不為况帝又方猜忌諸弟留宴從容正不可得感甄名賦其為不恭夫豈特酗酒悖慢刼脅使者之可比耶注又曰此枕是我在家時從嫁前與五官中郎將今與君王按數語俚俗不復有文義注又曰遣人獻珠于王王答以玉珮按此二句因玉珮明璫之文而附㑹者然忘其尚有抗瓊珶以和余句何也
  黄初三年余朝京師 注謂魏志及諸詩序並云四年朝此云三年誤一云魏志三年不言植朝蓋魏志畧也按魏志丕以延康元年十一月廿九日禪代十一月改元黄初陳思實以四年朝雒陽而賦云三年者不欲亟奪漢年猶之發䘮悲哭之志也注家未喻其微㫖 責躬詩表云前奉詔書臣等絶朝豈縁畧也
  還濟洛川 即贈白馬王詩所謂伊洛廣且深欲濟川無梁也
  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 既引古人之言則非實有所感而特假以托諷明矣
  經通谷 注華延洛陽記曰城南五十里有大谷舊名通谷按此即贈白馬王詩所謂大谷何寥廓者是也然則君王所見無乃是乎 此設為御者謂植也踐逺遊之文履 注繁欽定情詩曰何以消滯憂足下雙逺遊此言未詳其本按同時人語借以互証當法此注
  無良媒以接懽兮解玉珮以要之 此四句即用騷經解珮纕以要言兮吾用蹇修以為理
  嗟佳人之信修指潛淵而為期 此四句又反騷經雖美而無禮之意以明非文帝待已之薄忠厚之至也執眷眷之欵實兮申禮防以自持 子建作箜篌引有久要不可忘義薄終所尤謙謙君子德磬折何所求此六句意與之同 景初中詔云陳王克已慎行以補前闕則植之自持者可知矣
  於是洛靈感焉長寄心於君王 子建責躬應詔二詩表云前奉詔書臣等絶朝心離志絶自分黄耉永無執珪之望不圖聖詔猥垂齒召至止之日心馳輦轂僻處西館未奉闕廷踊躍之懐瞻望反仄蓋文帝雖許其入朝而猶未遽令見之也故言宓妃雖已感悟而神光離合乍陰乍陽已猶不得與交接及已長吟永慕哀厲彌甚於是始見其隨從衆靈微步而即我然猶若危若安若往若還已則望其容華婀娜而至于忘食蓋思之尤甚矣於是宓妃始命收風静波屈其尊以相交接良㑹之難至于如此然既朝之後其可必文帝之感悟而常常見之乎故又云悼良㑹之永絶也雖潛處於太陰常寄心于君王文帝以仇讐視其弟而子建睠睠如此不敢稍有怨懟所以雖終不見用亦卒能自全黄初六年文帝東征過雍邱遂幸植宫為兄弟如初蓋茍盡我所為負罪引慝之道君父未有不稍為感悟者後之藩臣徃徃以不學無術自即于誅夷悲夫
  恨神人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當 神尊而人卑喻君臣也怨植自怨也盖即盛年不可再與盛年處房室之意
  獻江南之明璫 獻于宓妃也 子建贈白馬王詩曰蒼蠅間白黒讒巧令親踈以耳飾為獻盖望其無如小弁之所謂君子信讒者也
  雖潛處于太陰 太陰猶言窮陰自言所處之幽逺也君王謂宓妃以喻文帝也不必以上文君臣為疑冀靈體之復形御輕舟而上溯 冀得復朝京師而見文帝也




  義門讀書記卷四十五
<子部,雜家類,雜考之屬,義門讀書記>



  欽定四庫全書
  義門讀書記卷四十六
  翰林院侍讀學士何焯撰
  文選
  東廣微補亡詩 首之以補亡詩編集欲以繼三百篇之緒非茍然而已也
  南陔彼居之子 居當讀為誰居之居猶詩云彼其之子也注以為未仕者於文義未妥
  色思其柔 思柔則愛敬交至矣
  由庚蕩蕩夷庚 王伯厚云左傳成十八年披其地以塞夷庚正義謂平道二字本於此注誤辨亡論旋皇輿於夷庚同
  崇邱恢恢大圜于何不養 資生於九壤仰化於大圜
  謝靈運述祖德詩二首 二詩首尾呼應
  拯溺由道情二句 道情神理縈拂前後如此則駿烈豐功非麄材幸成方是述祖徳詩
  秦趙欣來蘇二句 獻武乘符堅衰敗克復兗青司豫四州
  逺圖因事止 獻武移鎮東陽於道疾篤上疏云去冬奉司徒道子告括囊逺圖
  遺情捨塵物 與委講改服呼應所謂不纓塵垢也韋孟諷諌詩 家父凡伯之流
  斯惟皇士 謂天子之命士也注非
  時靡不練 言今年長當委練也
  張茂先勵志詩 漢末東北之士為學最盛張公此詩居然有端緒可尋 張公詩惟此一篇餘皆女郎詩也輕薄壯士諸篇鮑明逺所祖微過多耳
  雖有淑姿八句 應上自舍
  養由矯矢八句 以立志言之應上求焉斯至
  安心恬蕩八句 以力行言之應上衆鮮克舉
  水積成淵八句 此章伸立志下章伸力行應上大猷抽緒
  纆牽之長實累千里 力行中包改過
  進徳修業四句 應上先民髙矩
  曹子建責躬應詔詩表 表與詩俱載夲傳 時封雍邱王 二篇詞義之美漢魏以來不可多見
  責躬詩恩不遺物 謂復立為鄄城王也注非
  願蒙矢石四句 此即求自試表之意同氣一體冀可感動立功報國即不虛此生未可律以自晦免猜之常也
  應詔詩騑驂倦路二句 頓挫
  潘安仁闗中詩 觀晉書孟觀傳所載事甚略此詩可補其闕 議論竒偉非陸士衡所及
  以萬為一 三國志國淵傳破賊文書舊以一為十此因舊制而譎諌也
  情固萬端伏尸漢邦 此言首虜不實情所常有惟叛酋忽生忽死宜核其實嚴示賞罰以明國之大法尋繹此詩當日廷議于觀太苛于駿太狥故作者特為平兩人之功罪也
  周人之詩我心傷悲 萬年小醜編戸𨽻屬非獫狁昆夷之比不足聲歌其事以曜威吾詩特愍民莫而已如熙春陽 老子衆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䑓曹子建公讌詩 何等興象明月一聨賦而比也朱華冐緑池 西園有芙蓉池
  千秋長若斯 結到讌亦以頌終之
  王仲宣公讌詩守分豈能違 守分則猶以漢臣自處也結處頌之以同符周公則猶以北面事之也
  劉公幹公讌詩 此篇似與子建一時所作
  應德璉侍五官中郎將建章䑓集詩 音節自壯敘致亦欵曲
  陸士衡皇太子宴元圃宣猷堂有令賦詩 入夲題後太促亦絕無勸勉愍懐之語
  陸士龍大將軍讌㑹被命作詩陵風協極 以上二句例之則極字當指八極非北極也陵風特言其風教之崇髙耳
  王在華堂 謂成都也
  應吉甫晉武帝華林園集詩登庸以徳二句 此即明聰之實也
  貽宴好㑹 貽疑作怡謂歡宴也
  謝宣逺九日從宋公戲馬䑓集送孔令詩 宣逺與康樂詩皆從九日直起都忘此集宋公乃為孔令出也中間巢幕無留燕二句亦似興歸者然送孔令終覺太略
  謝靈運九日從宋公戲馬臺集送孔令詩 康樂較優於宣逺然皆不見宋公優賢孔令知止之美此齊梁間詩人知體要者鮮也 在宥一聨似亦有優賢之意遂海隅亦似以二疏比孔卒章微致不能見幾逺逝之感是其心猶不忘事二姓為可恥也
  顔延年應詔讌曲水作詩昔在文昭屏京維服 此㑹特為二藩祖道故兼頌之而并及義康也
  於赫王宰 相王者當時語此云王宰於義乃順朏魄雙交四句 敘致偉麗
  化際無間 即指二王出牧也
  幙帷蘭甸末 畫流折波㸃出曲水出濟句收祖二王末以自叙結乃當時體
  皇太子釋奠㑹作詩巾卷充街 宋書禮樂志國子太學生冠葛巾服單衣以為朝服執一卷經以代手板此所謂巾卷也注未審細胡三省于王儉事下注巾卷則尤憒憒矣
  邱希範侍宴樂遊苑送張徐州應詔詩 注齊明帝時張謖為北齊州刺史又五臣本題無張字吕向注希範時為中郎武帝弟宏為徐州刺史應詔送之按詩中有匪親孰為寄之語則五臣本是也 善注又曰集題曰兼中書侍郎邱遲上按集題益知為梁時詩 體製未工而有新句
  實惟北門重 注引史記黔夫守徐州燕人祭北門謂齊之北門按此徐州從人與䣄同乃魯國薛縣也與南北两徐州無與若引此則趙人祭西門更如何牽合耶沈休文應詔樂遊苑餞吕僧珍詩 大手不重樂遊故只餞席樽上林一句㸃命師一聨語極深厚 函轘二聨地理不必可尋齊梁詩皆然妄生穿鑿則謬矣結有千鈞力
  曹子建送應氏詩清時首 繾綣百折
  孫子荆征西官屬送于陟陽𠉀作詩 漫浪無歸等于狂易 時方貴老莊而見之于詩亦為創變故舉世推髙
  子荆魏孫資之孫 骨力甚健與後來孫許不同潘安仁金谷集作詩 勝地盛遊兼叙景物 儗建安公讌猶與應氏為近
  謝宣逺王撫軍庾西陽集别時為豫章太守庾被徴還東 叙三人更難為工
  舉觴矜飲餞二句 捻集字于王已不略
  來晨無定端四句 上二警痛下二如畫
  謝靈運鄰里相送方山詩 留别鄰里借以自解于徐傳又變體也 析析一聨直書即目絕去雕飾上句興積痾下句興寡欲 積痾一聨話别在目
  解䌫及流潮 去之速
  資此永幽棲 居之安
  謝元暉新亭渚别范零陵詩 雲去一聨既有興象兼之故實
  沈休文别范安成詩 清便婉轉自成永明以後風氣上四句總起第三聨指范第四聨自叙送别者所以
  申道彼此之情行者居者俱須寫到後人多偏重行者無復依依如畫矣
  夢中不識路二句 楚詞曾不知路之曲直又曰魂識路之營營
  王仲宣詠史詩 仲宣之詩最為沉鬰頓挫而鍾記室以為文秀而質羸殆所未喻
  曹子建三良詩 此秦公子髙上書臣請從死願葬驪山之足者也魏祚安得長 功名一聨是説自家話左太冲詠史詩 題云詠史其實乃詠懐也八首一氣揮洒激昂頓挫真是大手 晋詩中傑出者太白多學之
  弱冠首志欲無東吳 詩作于武帝時故但曰東呉凉州屢擾故下文又云定羌胡
  鬰鬰首 良圖莫騁職由困于資地托前代以自鳴所不平也 唐劉秩云曹魏中正取士權歸著姓于時賢哲無位詩道大作怨曠之端也讀太冲詩而論其世可以為今之不病而呻者戒矣 世胄一聨横貫地勢一聨上極經緯相雜之妙
  叚干木首 申前功成不受爵意
  濟濟首 謂王愷羊琇之屬言地勢既非立功難覬則柔翰故在潛於篇籍以章厥身者乃吾師也
  言論准宣尼二句 非句法與首篇重複正自竊比子雲耳
  皓天首 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子猶三世不遷栖栖執㦸老死京師向上更有由光至髙之行世人豈得為我輕重哉
  荆軻首 又言雖博徒狗屠猶有軼倫之才視碌碌豪右自詫攀龍者方復夷然不屑况吾儕也
  貴者雖自貴四句 上二句言在人者輕下二句言在已者重
  主父首 此乂言士之遇合固自有時顧為國家計則方隅未靖創業垂統方待竒才不當棄羣策而任私昵耳
  遺烈光篇籍 籍讀為鵲籍從昔讀鵲乃諧聲陳第以為當讀為酌誤矣
  習習首 末篇言誠欲俟時而勢利相激幾不可堪自守亦難矣然栖托篇翰亦足自通于後如蘇李之躁動爭光榮於俄頃策用身危者吾束髪讀書思之熟矣卒非所願也
  飲河期滿腹四句 此太冲所以獨得考終異乎潘陸輩也 太冲之於二十四友特以身托戚屬難以自疎然非有所附麗乾沒讀此足以知其志也
  張景陽詠史詩 恬退之人自寫胸臆故其詞亦瀟灑可愛 詠史者不過美其事而詠歎之櫽括本傳不加藻飾此正體也太冲多攄胸臆乃又其變叙致本事能不冗不晦以此為難
  盧子諒覽古詩 通篇直叙藺生事而結以張弛二字何等筆力疑為越石從事時見并幽搆釁而作
  謝宣逺張子房詩 從衰周說起議論劇有根柢自神武以下兼叙今事蓋詠古兼應敎也時劉裕猶為人臣瞻之比儗無乃不倫後有採詩者自此以下可以不録皆凡語耳
  興亂罔不亡 啇書太甲篇云與亂同道罔不亡此興字為傳寫之誤吕向解為復興于亂道未有不亡謬悠甚矣大抵唐人不信古文故不引以為注
  伊人感天工二句 吐屬不凡
  婉婉幙中畫四句 上聨風流次聨壯麗
  爵仇建蕭宰二句 并四事為二句
  顔延年秋胡詩 詠秋胡者傅休奕得之 焦仲卿妻詩質而近野此過於文却似少真味獨取此者與此書氣味協也 題是秋胡詩然重在潔婦今詩中詳叙秋胡宦遊之事而于桑下拒金一事顧略焉體製殊不可解
  五君詠 既能自序仍不溢題 五篇簡鍊遒𦂳後人多方摹儗終不能及
  劉參軍韜精日沈飲二句 即自道其深𮕵也
  頌酒雖短章二句 二豪侍側焉如蜾蠃之與螟蛉以比劉班也
  阮始平一麾乃出守 注麾指麾也言為朂所指麾也按後人作旌麾之麾用非也
  向常侍 交吕攀嵇自寓惟陶徵君輩得為文酒之㑹眼中于劉班等何有也
  鮑明逺詠史詩 不脱左思窠臼其壯麗則明逺本色虞炎序其集曰雖乏精典而有超麗為悉之矣 詩
  至于鮑漸事夸飾雖竒之又竒頗乏天然又不𡢃于朝廟之製於時名價不逮顔公非但人微也從過舊宫一篇亦自深厚 朝廟之詩不過鋪陳耳故非頓有所短虞子陽詠霍將軍北伐詩 妙有起伏非徒鋪叙為工老杜前後出塞之祖也然此詩有永明緩弱風氣不如子美詩為俊健 前用飛狐瀚海則後用骨都日逐前用羽書刁斗則後用胡笳羌笛歩歩相為映發此永明以後詩體也 曰隴頭曰玉門皆非幽并地不待梁元帝關山月詩地理謬誤也
  應璩百一詩 備體
  何敬祖遊仙詩 遊仙正體宏農其變 此詩似為愍懐太子作
  郭景純遊仙詩 景純之遊仙即屈子之逺遊也章句之士何足以知之
  京華首 結言雖如夷齊之髙潔而猶在風塵之内故必髙蹈以遊仙也
  青谿首 結言許由且逃堯何况我乃無媒者乎翡翠首 曹詩蜉蝣之羽衣裳楚楚興昭公之朝其羣臣皆小人也言我當師赤松友浮邱洪崖終不共此屬比肩也
  六龍首 此悲往者之不可悔而思决去也
  逸翮首 珪璋以下未喻
  雜縣首 首聨只言風至結二句言燕昭漢武不當一眄處仲輩欲以權勢駕馭殆亦愚矣
  晦朔首 猶韓子詩云煌煌東方星奈此衆客醉也日行秋令王誅將至
  左太冲招隱詩曰雲停隂岡 雲字當從宋本作雪為更佳
  非必絲與竹四句 言其無待外求也
  躊躇足力煩二句 始而欲招其出繼乃欲從之遊經始首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今乃榛棘塞路則自有美實而莫之採也然而寒泉終非不食王明照之則並受其福矣豈其修已全潔而不見用徒為心惻哉大器晚成猶松柏後凋誠不争一時之先榮與當世之好惡故屈伸得以自主耳惠連以下又自明其非一于隱而俟時也良辰至則相招以出矣 首陽非吾仁言魏晉禪代已在易世之後如我者不當復以自處也
  陸士衡招隱詩 疑亦有其二而逸之
  至樂非有假二句 至此不自知其平夷而悦懌也王康琚反招隱詩 俊邁
  魏文帝芙蓉池作 丹霞一絶直書即目自有帝王氣象合結語恰似文帝生平也
  丹霞夾明月二句 托興與子建公讌詩同寫景亦有雲霞之色
  壽命非喬松 收足夜遊
  遨遊快心意二句 即君知吾喜否意丕之所見如此其語偷不似民主呉人所以劵其不十也
  殷仲文南州桓公九井作 氣象廹促
  謝惠連泛湖歸出樓中玩月 曲折層次曲盡玩字之妙 首聨泛湖次聨樓中哀鴻一聨藏下風字斐斐一聨藏下從夕至朝
  謝靈運從遊京口北固應詔皇心美陽澤二句 結裹有力
  曾是縈舊想 以曾是為在位亦當時之語
  晚出西射堂連障疊巘崿二聨 夕曛隂沈丹楓轉灼四語妙于參差掩映
  登池上樓 只似自寫懐抱然刋置别處不得循諷再四乃覺巧不可階 池塘一聨兼寓比托合首尾咀之文外重㫖隱躍祁祁二句亦傷不及公子同歸也 池塘一聨驚心節物乃爾清綺惟病起即目故千載常新遊南亭 發端先寫眺望所見下只感歎時移一馳字全篇三時移易都已貫注旅館句倒出眺字
  藥餌情所止 服餌本以扶衰而藥石不能平情故力所止也
  賞心惟良知 良知謂良友
  遊赤石進帆 老杜渼陂行奪胎于此波瀾頓挫在數詩中尤為出格
  首夏猶清和 唐人省試命題作夏首
  請附任公言二句 直以鳥獸待人矣如之何其免于天伐也
  石壁精舍還湖中作 首聨警絶入舟句憺忘歸也林壑二句寫山芰荷二句寫水又林壑二句所謂變氣𠉀蒲稗相因依 此别一種水稗非秕稗也
  慮淡物自輕二句 語近淵明
  登石門最髙頂 夕息句襯出髙頂連巖四句倒補尋字
  心契九秋幹二句 此亦既有寒木又發春華之意於南山徃北山經湖中瞻眺 俛視喬木四語可悟畫理
  解作竟何感二句 上句結上下句生下二句倒叙方又暗藏不露巧變前規别開奥窔
  撫化心無厭二句 化字應觧作物字應升長
  顔延年應詔觀北湖田收 較康樂從遊京口北固詩顔謝優劣何啻霄壤
  車駕幸京口侍遊蒜山作 從京口發端文帝此行下詔者三此詩實櫽括其意以本紀參觀而後見其工也銑注其意乃不得從駕恐題之誤
  園縣極方望 宋書文帝紀元嘉二十六年二月己亥車駕陸道幸丹徒謁京陵
  宅道炳星緯一聨 文帝紀晉安帝義熙三年生於京口盧循之難上年四嵗髙祖使劉粹輔上鎮京城春江壯風濤 其還也車駕水路發丹徒故云
  車駕幸京口三月三日侍遊曲阿後湖作 唐初諸公所作勝之逺矣無論少陵也 是年帝始與王元謨謀北伐五州望幸之語延年或以抵其巇乎
  彤雲麗璇葢六句 如此則已盡反乎髙祖儉素之徳而流連荒亡之務矣延年顧侈陳之不已於六義安取焉
  鮑明逺行藥至城東橋 開芳一聨興起下文含采句造語極妙
  謝元暉遊東田 齊武帝時文惠太子立樓館于鍾山下號曰東田太子屢遊幸之詩之所云乃其地也 節候已過強事登望所以見其戚戚無歡也呼應無迹古人所以髙 陶詩曖曖逺人村依依墟里烟元暉葢用之結句見魚鳥之有得而思歸也當塗青山謝眺宅在焉
  江文通從冠軍建平王登廬山香鑪峯 首聨從鑪峰雙關起絳氣一聨極體物之竒
  日落長沙渚六句 宋史江淹傳景素為荆州淹從之鎮少帝即位多失徳景素專據上游咸勸因此舉事淹每從容進諫景素不納末章托意賈生葢示不欲如市賈相求為同惡也
  沈休文鍾山詩應西陽王教 規撫蒜山詩而峭蒨則過
  春光發隴首二句 舉春秋以該四序桂樹叢生兮山之幽二句中以髙下暗對
  宿東園 開出宋之問王維風氣
  槿籬疎復宻三句 前此諸公詩所無
  若蒙西山藥 西山東郊相映起結
  遊沈道士館 休文五言詩此篇是其壓卷
  復立望仙宫 西嶽華山碑云孝武皇帝立宫其下宫曰集靈宫殿曰存仙殿門曰望仙門
  一舉陵倒景 收足遊字
  徐敬業古意詶到長史溉登琅邪城詩 普通之末拓䟦内亂梁武屢命將北伐悱以此時和到溉詩也南史到溉傳湘東王為㑹稽到溉為輕車長史行府郡事徐勉傳悱在宫坊者歴稔以足疾出為湘東王友 上谷北邉郡而樓蘭在西域齊梁中詩筆地理多不審阮嗣宗詠懐詩 詠懐之作其歸在于魏晉易代之事而其詞㫖亦復難以直尋若篇篇附㑹又失之也 注顔延年曰常慮禍患故發此詠按籍豈徒慮患也哉延年遜詞以謝逆劭宜其不足知此 所選十七篇作者之要指已具矣惟其間尚有王子年十五一篇言明帝不能辨宣王之奸輕以愛子付託最為深永當時以德施方當明兩之地嫌于甄録耳 其源本諸離騷而鍾記室以為出于小雅
  夜中首 注每有憂生之嗟按籍之憂思所謂有甚于生者注家何足以窺之
  二妃首 此蓋托友朋以喻君臣非徒休文好德不如好色之謂也 結謂一與之醮終身不易臣無貮心奈何改操乎
  嘉樹首 此詩指趣灼然略無隱避而當時得全者以其不過志於自全避禍非若叔夜之非薄湯武指斥賊臣故也
  秋風吹飛藿 傷六族之被夷也
  凝霜被野草二句 所謂非一木所能支也
  昔日首 此葢指賈充鍾㑹輩為賊臣用事者言之謂爾斵䘮公室自詡佐命不知行且自及也
  登髙首 此言人皆有死若苟求富貴者其卒亦貽五刑車裂之悔何如求仁得仁如夷齊者為得其所乎王經之母知斯義矣 求仁得仁借曰禍福相倚自取之也甘為蘇秦李斯之續者彼實見利忘患趨死之不顧吾又何歎哉
  開秋首 首聨言典午以臣逼主隂盛而陽微也微風吹羅袂二句 猶屈子之言獨清獨醒也
  晨雞鳴髙樹二句 言已之居亂世不改其度
  平生首趙李相經過 漢書外戚傳鴻嘉後隆于内寵班媫妤侍者李平得幸立為媫妤上曰始衛皇后亦從微起乃賜平姓衛所謂衛媫妤也其後趙飛燕姊弟亦從㣲賤興踰制越禮寖盛于前趙李並稱當指此序傳有及趙李諸侍中皆引滿舉白談笑大噱之語注誤也白日忽蹉𧿶 明帝崩也
  黃金百鎰盡二句 資用雖多俄焉易盡失路故也倒裝句法
  北臨太行道二句 司馬氏河内温人也故上文托三河言之太行在河内之上言此道嶮巇恐不可輕失足也
  昔聞首 言古人即易代失侯可以種𤓰食力何事不可固窮欲事二姓乎此又為雖非黨惡而依違者諷也歩出首 此言惟夷齊為歸差可自全天下忠臣義士皆已斬刈無餘也懿既誅曹爽七族師又殺泰初夏侯諸君子于是魏之肺腑無人矣
  昔年首 此言少時敦味詩書期追顔閔及見世不可為乃蔑禮法以自廢志在逃死何暇顧身後之榮名哉因悟安期羡門亦遭𭧂秦之代詭託神仙耳
  徘徊首 嘉平六年二月司馬師殺李豐夏侯㤗初等三月廢皇后張氏九月遂廢帝為齊王十月立髙貴鄉公嗣宗詩蓋謂此也 九月甲戍廢齊王乃十九日是月丙辰朔十月庚寅立髙貴鄉公乃初六日是月乙酉朔師旣定謀而後白于太后則正日月相望之時也末句言詩以言志後之誦者攷是嵗月論我之世則所以詠懐者見矣
  還顧望大梁 大梁戰國時魏地借以指王室也炎暑首 首聨以春秋代謝喻易代 甘露五年六月甲寅常道鄉公即皇帝位改元景元月之二日也故云三旬
  灼灼首 君臣之義無所逃於天地之間豈獨名汚青史為可慮乎末言已寧没身下位不附司馬取尊顯也西日喻魏室也磬折忘歸句即君非賈豫州子耶之意獨坐首 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騁窮途能無慟也 孤鳥離獸喻逃死吳蜀者
  北里首焉見王子喬四句 言輕薄閒遊者不足以見之也注非
  湛湛首 此篇以襄王比明帝以蔡靈侯比曹爽嗣宗爽之故吏痛府主見滅王室將移也朱華句為私取先帝才人為伎樂髙蔡句謂兄弟數出遊也
  逺望令人悲二句 吕向謂望此則知春氣不留故悲也按當春而悲則無時非悲者不如向注
  謝惠逺秋懐詩 一徃清綺而不乏真味
  金石終消毁末 金石丹青方為憂患之媒故寧無志而為目前之適性末云𦕅用布親串正為此籌之爛熟欲親厚者味此苦言耳
  歐陽堅石臨終詩抱責守微官 以匡正有隟
  潛圖宻已搆二句 勸允事未行
  嵇叔夜幽憤詩民之多僻 此引司馬叔游誡祁盈語以况吕安事也
  古人有言四句 生今之世可為座右銘也 嗣宗至慎卒得保持非薄湯武徒騰口説亦何為哉蓋悔之也曹子建七哀詩 情有七而偏主於哀惟其所遭之窮也
  明月照髙樓二句 明月喻君徘徊比恩之易移而仍冀其逺照
  浮沉各異勢二句 蓋望文帝之悔悟復為兄弟如初也
  賤妾當何依 依烏皆切白詩中猶如此用
  王仲宣七哀詩路有饑婦人六句 杜詩宗祖
  驅馬棄之去六句 欲棄去而復顧念京師然安得明王賢伯一拯此患乎
  荆蠻首 前詩哀王室之亂此又自傷覊旅也
  山岡有餘昳 餘昳之在山比天子微弱流離播遷光曜不能及逺也
  羈旅無終極 與前篇方搆患首尾呼應言亂靡有定也
  張孟陽七哀詩恭文遥相望 後漢靈帝紀靈帝所𦵏者曰文陵則注中文帝乃靈帝之誤也漢道始衰於安而極𡚁於靈故舉恭文言之
  潘安仁悼亡詩 悼亡之作蓋在終制之後荏苒冬春謝寒暑忽流易是一期已周也大功去琴瑟古人未有有䘮而賦詩者 首云僶俛恭朝命後云改服從朝政又云投心遵朝命謂釋服而復出也當晋時禮教已壊然期䘮猶解官行服
  荏苒首庶幾有時衰 反結上文言無時而衰也曜靈首朔望臨爾祭 禫而後祭也
  謝靈運廬陵王墓下作 文帝既誅徐傅乃追還顔謝及慧琳道人 流連徃復字字悽斷
  顔延年拜陵廟作 顔詩大抵長於鋪陳 讀老杜昭陵二詩乃歎延年為陋
  㓜壯困孤介二句 收轉晚達
  謝元暉同謝諮議銅雀䑓詩 詩可以怨作者其知之矣 前一絕諷充奉園陵之愚後一絕仍歸於忠愛此篇為兩得之 有哀有歎一味嗤笑味反短矣
  任彦昇出郡傳舍哭范僕射 朋友哭諸寢門之外故出傳舍而為位以哭也 位髙年促有哀有諷隱約言表 末句仍為時惜而不徒以其私也
  王仲宣贈蔡子篤詩 吕向曰子篤與仲宣同避難荆州子篤還㑹稽仲宣贈以詩按詩有濟岱語則向所云還㑹稽者乃憑臆妄撰也
  王仲宣贈文叔良 猶有古人贈言遺意
  劉公幹贈五官中即將昔我首 元后豐沛之語殊傷詩教
  余嬰首 叙致款曲清利可誦 十餘旬所謂告滿百日也
  贈徐幹 魏志云楨以不敬被刑刑竟署吏此詩有仰視白日之語疑此時作也歩出北寺門或楨方輸作於北寺耳
  贈從弟 此敎以修身俟時首章致其潔也次章厲其節也三章擇其幾也峻骨凌霜髙風跨俗要惟此等足當之
  曹子建贈徐幹 發端言嵗月不居與後久字相呼應和氏刖足以明玉而已不能力進偉長故云有愆也然而彈冠結綬意豈有間哉君其俟時而已
  興文自成篇 幹著中論二十餘篇
  贈王粲 繾綣得風人之㫖
  又贈丁儀王粲 魏志曰建安二十三年秋七月治兵遂西征劉備九月至長安此其事也征魯未嘗至長安自陳倉以出散關也注誤 李氏注此詩以為征張魯時作者蓋以魏志王粲傳粲以建安二十一年從征吳二十二年春道病卒若二十三年西征為粲已亡故也按文帝書云徐陳應劉一時俱逝獨不言粲則粲之亡在二十二年之後矣 若作征張魯時詩則權家愛勝謂劉曄請乘蜀新定以先聲下之時曹公不敢與劉氏爭漢中二十四年夏五月引軍還此篇非特為内諱敗其實固善謀也
  贈白馬王彪 小雅嗣音 五言可與此篇匹敵者其昭姬悲憤乎何縁録此廢彼 魏氏春秋曰是時待遇諸國法峻任城王𭧂薨諸王既懐友于之痛及白馬王彪還國欲同路東歸以叙隔濶之思而監國使者不聽植發憤告離而作詩按魏氏春秋載此詩極有識與六代論表裏也 彪傳是時為吳王五年改封壽春縣七年乃徙白馬
  霖雨泥我塗四句 不直言有司禁其同塗而托之淫潦改轍恐傷國家親親之恩也下乃言非我馬竟不能進勢固有不克俱者婉轉深厚
  䲭梟鳴衡枙二句 䲭梟豺狼指監國使者
  欲還絶無蹊 言欲還愬而不可得也
  丈夫志四海 恐彪復以不得同宿止故憂傷成疾故復為此語以寛之
  天命信可疑 不得於君故呼天與前天命與我違反覆相應
  嵇叔夜贈秀才入軍 四言詩叔夜淵明俱為秀絶浩浩首 洪流則魚龍聚焉春林則羣鳥集焉此謂生才之盛然必待同志而招故思我友朋也
  息徒首嘉彼釣叟得魚忘筌 二語斷章以取忘字之義 蓋諷其勿入軍也
  司馬紹統贈山濤 豪健不減劉越石 向謂紹統椅桐泰機寒女並為當時所重然詞㫖淺廹有乖君子不知不愠遯世無悶之義後讀彪本傳髙陽王眭長子少以好色蕩行為眭所責不得為嗣由此不交人事而專精學習博覧羣籍按此則其求知於山公葢非獲已不容概譏之也
  冀願神龍來二句 非山公莫能當此語
  張茂先荅何劭洪鈞首 結言自處於知足非敢以鎮俗也
  陸士衡贈馮文熊遷斥邱令僉曰爾諧 百里惡事師錫 --(右上『日』字下一横長出,類似『旦』字的『日』與『一』相連)此摹儗之病也
  答賈長淵 鋪陳整贍實開顔光禄之先鍾嶸品第顔詩以為其源出於陸機是也然士衡較為遒秀
  呉實龍飛 曰龍飛則非偽也曰改獻為故主諱銜璧之辱
  纂戎于魯 纂戎當引毛詩戎大也
  濟同以和 時謐多無禮於太子和同之語蓋有刺也惟南有金 金以朂賈故下云狂狷厲聖自謂恃宿昔相知乃敢云然也注似微逺本義
  於承明作與士龍永安有昨軌二句 永安則猶有昨軌可尋承明則悄然獨徃人殊路絶矣二句極淡極悲贈尚書郎顧彦先 水鄉之士値愁霖而憶桑梓今古同也
  朝遊首沉稼湮梁潁 梁國及潁川也
  贈從兄車騎 士衡之言如此而終以懐安罹患不能還守先人之邱墓亦可鑑矣 故藪舊林雙起結但云思鳥古人詩筆多如此
  安得忘歸草 萱草只取能忘忘憂忘歸皆可
  贈弟士龍 中四句分首尾合
  潘安仁為賈謐作贈陸機 發端太逺
  子嬰面櫬漢祖膺圖 靣膺借對
  偽孫銜璧 未有欲稱美其人而斥其故主者以答詩觀之潘陸固難同價矣
  撫翼宰庭 注宰謂駿也宰或作紫非也按楊賈怨敵岳必不敢代謐為詩顧及之也下文廊廟惟清即指誅駿事作紫為是
  潘正叔贈侍御史王元貺膏蘭孰為銷二句 遙呼結句
  傳長虞贈何劭王濟 深婉得陳思一體
  麟趾邈難追末 言二人並貴公子早歴華要自顧非其匹也以尸素自謙實亦諷之我雖不以戚屬之故介爾並進然退耕於野亦望王道清夷可以獨樂惟汝二人身侍省闥當懼不稱其服勉盡職業耳
  郭泰機答傅咸 按詩乃贈傅非答也
  陸士龍為顧彦先贈婦佳麗良可美二句 奈何先薄待其夫耶此等最乖詩教 因其夫之思已而以此明其感恩則固無害於詩教矣若為怨望之詞即不可也本集謂顧彦先贈婦往返四首此但録其答詩故耳浮海首總章饒清彈 後漢書獻帝紀總章始備八佾之舞注云總章樂官名古之安世樂是女伎兼領於總章耳王僧䖍論三調歌今之清啇實由銅雀然清彈謂清啇樂也
  答兄機 注士衡前為太子洗馬時贈别士龍今答之按選詩者偶分兩卷耳遂以為贈答異時固哉李叟之為詩也
  答張士然通波激枉渚 陳浩然杜詩注曰此詩枉渚以斜曲為義非武陵湘潭之枉渚蓋用士龍此詩中枉渚二字善注非李周翰謂曲渚者得之
  劉越石答盧諶 書詞慷慨有建安諸人韻詩則二雅之變
  厄運初遘陽爻在六 注陽爻在六謂乾上九也周易曰上九亢龍有悔盈不可乆也按所謂陽九之義只如此注漢書者失之
  坤儀舟覆 即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也
  逆有全邑四句 夏落冬敷不忍斥言故用比也其一既言晋朝則此無完都者乃指晋陽之䧟也下其三忠陷孝隕俱並承上二章言之
  逸珠盈椀 珠即謂竹實
  重贈盧諶 慷慨悲凉故是幽并本色 越石時為匹磾所幽故有白登鴻門之語前史所謂以張陳激諶者也下二聨則謂所志惟在興復晋祚比績桓文不計黨讐欲諶深逹此意于匹磾使其顧念前好同奬王室我終不以被幽為恨如小白于管仲何嘗問從前射鈎之事也
  盧子諒贈劉琨 書中云貢詩一篇此贈字後人所題書詞非不翩翩但多陳言耳
  濬哲惟皇 注謂懐帝也按當指愍帝
  三台摛朗 時琨為司空故云
  王室䘮師 注為劉聰所敗也按此乃用殷之未䘮師妙哉蔓葛 古妙與眇通
  契濶百罹 毛傳契濶勤苦也
  尤彼意氣使是節士 注云尤而使之按此文義乖違甚矣若云尤其為意氣所使差為可通當如五臣本作狹是為允
  每慿山海二句 言已徃依段 -- 𠭊 or 叚 ?氏亦志在獲雪讐恥如土壤細流慿山海以成髙深用以少謝存没也山海似不專指越石言之
  收跡西踐銜哀東顧 西謂并東謂幽
  承此衝飈 以喻已之不能固留非喻亂
  亦忘厥餌 注以餌為筌則當從荃如司馬紹統之訓然自宋本已誤從竹
  先民頤意六句 此一轉尤變化
  肝膽楚越 注謂琨被謗也臧榮緒晉書曰衆人謂琨詩懐帝王大志按楚越之語必當時有以諶之去而議之者故下文謂惟大觀如越石乃能信其不二也若帝王大志之語唐時所修晋書紀載甚明似可為據亦不得裁取臧書以牽合被謗
  贈崔溫李牧鎮邉城四句 李牧趙奢即指越石鎮并州而言亦得
  徒煩飛子御 飛子葢指越石言之
  倪寛以殿黜末 倪寛何武應前賢士風 言朔鄙多侠自古以武健為理謂地固宜然自惟短弱欲於䘮亂之後與之休息寛其賦歛簡其撃斷雖人非倪何素志若此顧非我良儔莫之訴也
  答魏子悌俱渉晋昌艱 注引王隠晋書曰惠帝以燉煌土界濶逺分立晋昌郡又曰晋昌䕶匈奴中郎將别領戸然時匹磾為此職諶在匹磾所難斥言之故曰晋昌也按晋昌艱即指越石晋陽之敗越石父母為令狐泥所害諶父母兄弟亦為劉聰所害陽與昌音相近傳寫誤也 晋雖設晋昌䕶匈奴中郎將考匹磾生平未為此職安得而附㑹之况晋昌乃燉煌所分逺在隴右而匹磾方為幽州刺吏尤如風馬牛之不相及也謝宣逺答靈運 後半淺促
  於安成答靈運華萼相光飾 唐時華萼相輝之樓本此
  萎葉愛榮條二句 與發端相應
  復禮愧貧樂 謂康樂
  窈窕承明内 注靈運謂秘書監故云按靈運為秘書監在嘉元中義熙時乃秘書丞也
  謝惠逺西陵遇風獻康樂 清便婉轉此等詩亦復憲章陳王但比之康樂為差弱耳
  今宿浙江湄 入西陵
  屯雲蔽曾嶺二句 重在康樂故至此始入遇風西瞻興遊歎 應趣途
  東睇動悽歌 應念離
  積憤成疢痗 積字收盡全篇欵曲
  謝靈運還舊園作見顔范二中書 此等詩真初日芙蕖
  偶與張邴合二句 見本志固在舊園所謂情素也焚玉發崑峰 謂廬陵
  如卭願亦愆 穿漏一筆
  長與懽愛别 對顔范
  閩中安可處 東越即號閩中猶言蠻中也
  事躓兩如直四句 謂中間得還東山
  感深操不固 中仍乖張邴之微尚
  曩基即先築四句 如話
  雖非休憇地 對東山
  息隂謝所牽 謂終還東山不更扳纒也
  探懐授徃篇 徃字收盡今昔
  酬從弟惠連 陳王緩歩謝公同行獨冠元嘉不當以其模山範水 逼真贈白馬王篇
  巖壑寓耳目 反儭下句
  辛勤風波事二句 括盡小謝一篇
  顔延年贈王太常 方流圓折九泉丹穴國華朝列邦𢡟鄉耋拉雜而至亦復何趣
  庭昏見野隂二句 近野先晦逺峰忽明二句連看咏雪獨絕即寓遲王之至
  夏夜呈從兄散騎車長沙側聽風薄木二句 頂上獨静
  和謝監靈運 和還舊園作也 顔詩中最清新之作要非謝匹
  弔屈汀洲浦六句 謂謝在㑹稽始寧
  何用充海淮 淮從濰省惟唯維皆可讀陳苐以為當讀熙非是
  謝元暉郡内髙齋閒坐答吕法曹結構何迢逓 從髙齋起
  已有池上酌二句 入閒坐以下是答
  蹔使下都夜發新林至京邑贈西府同僚 元暉俊句為多然求其一篇盡善葢不易得如此沉鬰頓挫故是壓卷之作 元暉一章之中自有玉石等語鍾記室抑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之詞不可據也其名章如此詩尚捶掇未盡耳大江流日夜二句 江流不返故憶西府而心悲耳秋河曙耿耿 淒斷
  引領見京室 起髙翔
  思見昭邱陽 西府
  風雲有鳥路 以下自明不得已而去西府也
  常恐鷹隼撃 謂王秀之軰
  詶王晋安 注晋安郡太康三年置即今之泉州也按初泉州今之福州
  陸韓卿奉答内兄希叔嘉惠承帝子二句 帝子王孫皆指竟陵下文㸃銅龍乃言遷官平津孟嘗始指王晏歸來翳桑柘二句 言中間罷歸又歴温凉注非相如恧溫麗 注引西京雜記云長卿首尾溫麗按西京雜記梁時書不當以注齊詩也為溫麗二字無攷耳范彦龍贈張徐州⿰疑是徐方牧八句 流風廻雪記室固最得其如此
  恨不具雞黍 恰是范張當家事
  古意贈王中書搏飛出南皮 南皮以魏文比竟陵王子良也結句亦有諷其勿知小謀大之意
  任彦昇贈郭桐廬出溪口見候余既未至郭仍進村維舟乆之郭生方至 此當是之新安途中作結句索漠宜乎不反
  潘安仁河陽縣作 安仁氣質髙於士衡數倍陸蕪潘静故是定論也
  微身首連陪厠王寮 連五臣本作違言在陪臣之列也
  今掌河朔傜 謂為河陽
  熲如稿石火二句 慷慨
  日夕首朱博糾舒慢六句 晋初綱紀不立豪貴奢僭論政者欲糾之以猛安仁則謂民和而俗自化終前篇示民不佻之意
  陸士衡赴洛詩羈旅首撫劍遵銅輦 注銅輦太子車飾按長吉䑓城應教人秋衾夢銅輦用此
  呉王郎中時從梁陳作 實自寡味語渉儲𨽻必見甄録當時欲侈為美談耳
  元冕無醜士二句 語太陋
  陶淵明始作鎮軍参軍經曲阿作 苐五句入始字終反班生廬 終字反對始字
  辛丑嵗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塗口 注沈約宋書曰所著文章皆題年月義熈已前則書晋氏年號自永初以來惟云甲子而已按集當云自永初以來不書甲子詩自丙辰嵗八月中于下潠田舍穫稻一篇外無復書者丙辰義熙十二年也又三年己未恭帝立改元元熙又一年庚申六月宋代晋改元永初 塗口一作塗中按塗當為除即滁字也
  謝靈運過始寧墅 自然流出
  且為樹枌檟 以示老死不出亦所以息徐傅之猜也富春渚且汲富春郭 且汲當從宋本作旦及
  遡流觸驚急六句 皆托意徐傅
  平生協幽期末 既以重險比執政之見排復言適協本趣固非干木季友所得輕重萬事零落則終於無復當世之志曲折三致不卑不激
  七里瀨遭物悼遷斥二句 上句結上下句起下登江中孤嶼 放眼江天脱屣遺世興象殆欲參靈江南倦歴覧二句 南北起中字
  亂流趨正絕二句 妙在上句一頓 舟行兀兀忽推蓬逺眺心目俱曠叙寫生動
  表靈物莫賞二句 景物靈曠尚莫能賞况埋照而藴真者乎
  初去郡貢公未遺榮 貢禹終為當世所縻卒于御史大夫之官故曰未遺榮也
  牽絲及元興 注應璩詩曰不悟牽朱絲三署來相尋按此牽絲二字用之郎署尤妙
  野曠沙岸净二聨 耳目心神為之爽易極有初字興味
  入華子崗是麻源第三谷羽人絶髣髴 羽人謂華子期
  恒充俄頃用二句 張銑注少時為樂不足為長乆之事於文義較明
  義門讀書記卷四十六
<子部,雜家類,雜考之屬,義門讀書記>



  欽定四庫全書
  義門讀書記卷四十七
  翰林院侍讀學士何焯撰
  文選
  顔延年北使洛 擬士衡赴洛詩 與下還至梁城首在顔集中亦為清㧞
  還至梁城作 儗赴洛道中作
  始安郡還都與張湘州登巴陵城樓作 清壯
  鮑明逺還都道中作 字字清新句句竒
  登艫眺淮甸 一頓妙
  謝元暉之宣城出新林浦向版橋 次聨固自警絕然其得勢全在首聨出字向字無不貫注
  既懽懐禄情二句 上句是之郡下句是出江
  雖無元豹姿二句 之郡收 以亷節自厲使事無迹休沐重還道中 還卭歌賦似二句按還卭義取家徒四壁言遊宧以來有相如之四壁無袁紹之兼輌所以思歸耳重闈之戀非其誠也
  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首聨可作用事之法次聨三山在金陵西故向晚而西頽之日轉明也
  喧鳥覆春洲二句 喧鳥雜英以比當日得路之人去國已可悲况滯滛而佳期不可必乎
  邱希範旦發漁浦潭 歩趨康樂而未届精微所工特模範間矣 體物工矣興象不逮 沓障下挿出村童埜老一聨與櫂歌鳴鞞縈拂則結處坐嘯卧治氣脉皆貫穿生動然後模山範水亦紆餘不直矣 邱方出守永嘉未容先事遊覽也崖傾嶼難傍五字不惟叙致窈折亦可隨勢脱卸出後四句書家所謂意在筆先也沈休文新安江水至清淺深見底貽京邑㳺好 休文素被文惠太子親遇鬰林隆昌元年由吏部郎出為東陽太守此詩蓋不能無望於中矣
  清濟涸無津 續漢書郡國志温蘓子所都濟水出王莽時乆旱枯絕非用呉越春秋事
  紛吾隔囂滓 隔囂滓自言此生辱在泥塗也注非寧假濯衣中 假當從文苑英華作可為是乃與隔字相應無斥京師為囂滓之理也
  王仲宣從軍詩 按詩所言亦不止二十年事當是二十一年從征呉時作也
  徒行兼乘還二句 如此何異作賊何如昌黎士飽而歌馬騰于槽八字為有雅頌風格也 詩取紀實亦不為病
  孰覽夫子詩二句 建安二十一年操進爵為王殺中尉崔琰斥尚書僕射毛玠當時必有髙蹈以避禍者故粲之言云
  凉風首我君順時發桓桓東南征 魏志建安二十一年冬十月治兵遂征孫權
  朝發首 許歴為完士 史記軍士許歴請以軍事諌完當作軍傳寫之誤也善以為全具張銑又觧為凡士六臣之庸妄如此 司馬貞史記索隱載江𮟏觧完士之語云漢令稱完而不髠曰耐是完士未免從軍亦復過於迂曲然相仍作完固已乆矣
  悠悠首 上半篇皆反與譙郡激射
  顔延年宋郊祀歌 不採録漢郊祀房中諸篇者與此書文體不相入 雅與題稱麗不病蕪揚班儔也康樂亦復不能兼
  古辭飲馬長城窟行 兩地難㑹面兩情終如一輾轉生出結句長字
  緜緜思逺道 伏長字
  枯桑知天風二句 桑常經風雖枯猶知之水常經寒到海猶知之若新少年不通人情各自媚恱於君子誰為我言離思之苦乎
  客從逺方來 應前逺字
  上有加餐食下有長相憶 亦先尊者而後及已私長相憶應前思字
  長歌行 何等筆力
  魏武帝短歌行 猶是漢音 宋書明明如月一解在呦呦鹿鳴之上斯為文從字順 觀後半則發端乃傳所謂古之王者知壽命之不長故並建聖哲葢此詩之旨也
  何以觧憂 反言之也
  唯有杜康 説文帚字下注云古者少康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葬長垣
  苦寒行 此篇征髙幹時作
  魏文帝善哉行 丕他日詩云壽命非⿱夭呙 -- 喬松誰能得神仙遨遊快心志保已終百年其言如此其偷也復有子孫黎民之逺圖哉 詩以言志文帝之志固已荒矣風俗衰敝不待何晏王弼之徒出也
  髙山有崖二句 崖與枝以比氣類之同注非
  燕歌行 秋風之變七言之祖 魏世已作燕歌行十六國之機兆動矣極於梁元帝而文武之道盡于江陵之敗
  曹子建樂府詩 四篇不無托寄一一牽附反失之矣箜篌引 此篇亦長歌短歌之義
  置酒髙殿上 髙殿猶髙堂
  美女篇采桑岐路間 豳風之采桑者女公子也故以自比
  珊瑚間木難 上云明珠交玉體則珊瑚當從廣雅木難廣箋其色黄出東夷
  行徒用息駕二句 用羅敷詩中語
  借問女安居二句 不惟其才身又托在親藩非若幽陋難於上逹豈宜反見遺也詩静女俟我于城隅傳云以言髙不可踰
  盛年處房室二句 植求自試而不得故其言云白馬篇 此即所謂閑居非吾志甘心赴國憂者也仰手接飛猱二句 倒裝句身俯則馬馳故迎于前也名都篇 結處四句言不能垂功名于竹帛而徒逰戲以須老為可歎也
  石季倫王明君辭 逼似陳王 此詩可以諷失節之士
  序匈奴盛請婚於漢 時陳湯斬郅支傳首呼韓邪單于復入朝非薦女和親也强盛請婚殊乖本事後世作者多謬宜也
  昔為匣中玉二句 世之不安為匣中玉而甘心為糞上英者多矣如昭君自向掖庭令請行其鑒也
  君子行 語甚貭直却近于風雅 前三聨君子之事後三連則聖賢之歸前則自律之嚴後則與人之周也𤓰田不納履 邱光庭兼明書云諸經傳無納履之語按曲禮曰俯而納屨正義曰俯低頭也納猶着也低頭着屨則似取𤓰故為人所疑也履無𢃄着時不必低頭故知履當為屨傳寫誤也
  陸士衡樂府 數詩沉着痛快可以直追曹王顔延年專寫仿其典麗則偶人而已
  猛虎行 起手反古詞之意宋人翻案實祖述於此自日歸功末建以下所謂多苦心也末云俯仰愧古今惟恐有愧於俯仰所以一食息而不敢茍也
  君子行 較之古詞猶為深切 去疾苦不逺二句此即發眀古詞不處嫌疑間之意乃下所謂近情苦自信也福鍾有兆以下言天命之不可知禍來誠無所避人事可以自主猶可無愧于心傾冠之難掩于朗鏡皆自取之是以君子常防未然豫逺疑似於兆端未著之時卒能自求多福順乎夷簡之天道也注家未暢作者本意
  從軍行胡馬如雲屯 應北戍
  越旗亦星羅 應南陟
  豫章行逺節嬰物淺 逺節謂向時
  飲馬長城窟行 後惟老杜前後出塞可以追配之末德争先鳴 在傳師克在和故以争功為末德也門有車馬客行 悲凉古直
  君子有所思行 此君子以戒有位者也 以此與鮑明逺相較則遺山詆士衡為布榖真不知量也
  齊謳行南界聊攝城 南字必為西字之誤而李善必為曲説以觧之何哉
  長存非所營 師尚父桓公之業所當及時自勉長存非所營也
  悲哉行 縁情綺麗斯為不負 此入洛之後為北士所輕而賦
  長秀被髙岑 秀樂府作莠亦澗松山苖之意
  傷哉遊客士 遊客樂府作客遊然似與發端遊客二字相應也按宋本亦作遊客
  呉趨行 曰昌門曰呉邑所歌專在一縣不為呉郡作也
  泠泠祥風過 祥當作鮮江淹雜儗許徵君自序詩注中引此句作鮮風樂府及呉郡志皆作鮮如詩度其鮮原之鮮詁為善風亦與泠泠相貫慶雲恰對
  王迹隤陽九 以下言昔惟為侯國今乃出天子也矯手頓世羅 世羅猶言世變也吕向注以為舉手下羅天下英賢而用之亦非也
  禮讓何濟濟二句 收泰伯季札密緻
  短歌行 華不再陽 華日華也
  豈曰無感六句 忘憂所以合歡無荒所以知莭日出東南隅行或曰羅敷艶歌 注引崔豹古今注羅敷為千乘王仁妻採桑于陌上趙王見而悅之欲奪焉羅敷作陌上歌以自明按詩中不見自明之意玉䑓只題為艶歌行
  照此髙䑓端 髙䑓指在上之人此刺晋人無政滛荒遊蕩王公以下皆不能正其家當以令升之論同觀與羅敷本觧殊㫖
  塘上行 注古詞或云甄皇后造或云魏文帝或曰武帝按以本詞為甄皇后造者近之
  謝靈運㑹吟行 㑹謂㑹稽也吟猶咏也 儗呉趨行樂府詩宜讓明逺謝公不嫻斯體他章亦無可觀 曩疑呉趨行既述泰伯仲雍之化復述大帝剏業四姓夾輔所謂樂操土風也靈運此詩既序大禹及句踐舊蹟當舉永嘉南渡名臣將相出於㑹稽以徴邦彦之盛且文靖常居㑹稽而獻武又為内史乃皆畧之未免舉典而㤀其祖後細玩詩中亦故有微㫖首叙禹功及勾踐伯業不敢㤀其在上者也自范蠡以下皆客遊之杞梓則所以増土風之重固隱然在南渡諸賢矣不明言近事恐一羣白項烏張其喙耳徃時於斯藝實粗致滋妄議
  㑹吟自有初二句 㑹稽以大禹得名
  兩京愧佳麗八句 㑹稽之初安得有此
  梁鴻去桑梓 事止於明帝時則呉㑹未分之始也鮑明逺樂府 詩至明逺已發露無餘李杜元白皆從此出也 鍾記室謂其含景陽之俶詭兼茂先之靡嫚知之最深然亦具太冲之瑰竒 太白退之學鮑處多他家則求味兼採耳鮑不及謝行路難諸篇却是七言之祖與此書之體不合故未甄收
  東武吟密塗亘萬里二句 語極竒然烏有是理將軍既下世八句 波瀾甚濶已為老杜啓行
  腰鎌刈葵藿二句 晦翁謂此二語分明説得個倔强不肯甘心之意
  棄席思君幄四句 言欲如晋主之不捐棄席田子之不棄疲馬也文義本明注者自擾
  結客少年塲行 結語作悔艾之詞於詩教合矣東門行 直追十九首又近景陽 鮑詩中過事夸餙竒之又竒顧少餘味此篇佳處乃在真朴也
  一息不相知二句 驚心動魄
  苦熱行 可敵景陽苦雨
  白頭吟世議逐衰興 恒言興衰倒作衰興韓詩用字多如此
  放歌行 八篇之中此作無愧風雅矣
  小人自齷齪二句 即下所謂遲廻也
  夷世不可逄二句 曠士所懐則如此也
  今君有何疾二句 結得婉有味外味
  升天行 似景純
  觧玉飲椒庭 觧玉謂服玉屑
  繆熙伯挽歌詩 注譙周法訓曰挽歌者髙帝召田横至尸鄉自殺從者不敢哭而不勝哀故為此歌按五百人不難自殺乃至不敢哭耶周奈何以小人之腹量君子 風俗通義言漢末時京師賔婚嘉㑹皆作魁𣠠酒酣之後續以挽歌又後漢書周舉傳陽嘉六年三月上己日大將軍梁啇大㑹賔客讌於洛水酣飲極歡及酒䦨唱罷繼以䪥露之歌坐中聞者皆為掩涕蓋漢末尤尚之故魏武父子皆有此作論其出㧞莫過陳思王首録熙伯拘限本詞也謂挽歌始于田橫賓客恐亦不然纂文云䪥露今之挽歌也宋玉對問已有陽阿薤露矣推而上之左傳哀十一年公孫夏命其徒歌虞殯杜注云送葬歌曲莊子亦有紼挽之文司馬紹統注紼引柩索也挽哀歌也 詞極峭促 亦淡以悲
  陸士衡挽歌詩卜擇首 按虞殯本謂啟殯將虞之歌此為得其本意也
  殺子非所能 此用芊尹申亥事
  雜歌 荆軻漢髙祖二歌不可以詩格論
  劉越石扶風歌 此詩疑為叚氏所幽而作
  陸韓卿中山王孺子妾歌 擬怨歌行 陸士衡之樂府雖本前人之意實能自回風氣所以可尚韓卿生永明天監之時而規撫前人畧不能自出新意豈非所謂失肉餘皮者乎
  古詩十九首行行首胡馬依北風 比興 下所謂顧返也
  浮雲蔽白日 風刺
  努力加餐飯 忠厚
  青青河畔草首 草興蕩子栁興美人
  昔為倡家女二句 昔為倡家女閉之總章晚嫁復遇蕩子則是終身不諧也
  西北有髙樓首誰能為此曲二句 水經注引琹操云殖死妻援琹作歌曰樂莫樂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離别
  明月皎夜光首 此其太初以前之詩乎下孟冬寒氣至則為夏令故詩非一時一人之詞也
  秋蟬鳴樹間 自比如秋蟬之悲吟也
  冉冉孤生竹首 孤竹是興女蘿是比劉彦和云古詩佳麗或稱枚叔其孤竹一篇則傅毅之詞
  迢迢牽牛星首脉脉不得語 脉當從見從目亦可通從月則乖其義廣韻嗼字下箋列此作嗼嗼不得語廻車首榮名以為寳 榮名以名之不朽為榮也諺曰人貎榮名
  驅車首萬嵗更相送六句 深言之即退之謝自然詩不越此矣彼儒者之文詩人忌語切耳
  去者日以疎首 此亦當時紼謳也
  生年不滿百首 唐李石為文宗説此詩云人生不滿百常懐千嵗憂㑹不逢也晝短苦夜長闇時多也何不秉燭遊勸之照也臣願捐軀命濟國家惟陛下鑑照不惑則安人强國其庶乎
  孟冬寒氣至首 月令季秋命有司曰寒氣總至其皆入室康成曰總猶猥卒也此篇則夏時之孟冬矣李少卿與蘇武詩 子瞻辨蘇李之詩皆為後人儗作然固非曹劉下之人所辨也
  良時首長當從此别四句 已自知當别而惜良時之不再忽復忘已身之莫可偕徃也
  嘉㑹首 幽咽怨亂
  臨河濯長纓 羡其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名匈奴功顯漢室也
  獨有盈觴酒 容齋隨筆云盈字惠帝諱漢法觸諱者有罪不應陵敢用之東坡云後人所儗為可信也㩦手首遊子暮何之 遊子陵自謂也暮字與第一首中欲因晨風發晨字相呼應何之者言我欲乘風送子然君臣之義已乖將安歸乎徘徊終日遂别隔生死行人難乆留 行人謂武也
  安知非日月二句 此設為子卿慰之之語
  努力崇明徳二句 自悲無可奈何而祝故人益崇明德也
  蘇子卿古詩 子卿歸以始元六年庚子少卿死以元平元年丁未又十五年神爵二年辛酉子卿年八十餘病卒注甚疎
  骨肉首昔為鴛與央 指同仕漢庭時
  今為參與辰 左傳髙辛氏有二子伯曰閼伯季曰實沉居於曠林日尋干戈后帝不臧遷閼伯於啇邱主辰遷實沉於大夏主參杜預注后帝堯也辰大火也邈若胡與秦 指同在匈奴時 注胡秦之義猶胡越也按史記大宛列傳宛城中新得秦人知穿井當時塞外謂中國人為秦人猶魏以後謂之漢人也胡與秦中外之辨非胡越比
  我有一樽酒四句 胡秦既判知復何言然子雖為逺人而故者無失其故惟有樽酒之贈用觧其憂以叙昔年同仕漢庭之舊意也 言我與子昔為朋友今各事敵國矣惟以離别之故盡暫時之欵洽耳
  黃鵠首何况雙飛龍 退之雲龍之喻本此
  念子不忘歸 反應請為遊子吟
  願為雙黃鵠二句 言本願固爾其如子自不可歸哉結髪首 上篇言念子不能歸此復動以吾君之舊恩而冀其復來歸也
  參辰皆已没 言將旦也晨起踐嚴霜則即路矣自有次第
  行役在戰塲 謂少卿也
  生當復來歸 家雖被戮天不可讎没身異域所謂一慚之不忍而終身慚矣故既云念子不忘歸仍招其復來歸也
  燭燭首征夫懐逺路二句 征夫憚逺遊子戀歸則不顧蒙犯霜露也
  寒冬十二月 漢書本傳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師則與少卿話别在五年之冬也
  俯觀江漢流二句 江漢浮雲一去不復返一分不復合以比離别不得以地非塞外為疑
  隨時愛景光 少卿詩曰皓首子卿報以隨時亦不欲其没身異域示之以不可長也
  張平子四愁詩 四愁之作所謂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騁者也自東而南又自西而北言終嵗愁望以四方比四時也
  一思首欲徃從之梁父難 注梁父喻小人按梁父似不得喻小人若以泰山比王朝梁父比河間亦得但難例之下三篇耳
  二思首我所思兮在桂林二句 注舜死蒼梧葬九疑故思明君按惟美人謂君耳若泰山桂林指眀君則漢陽雁門將何以解之
  王仲宣雜詩風飈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塵起二句 謂値衰亂而獻帝播遷也
  劉公幹雜詩 人不當如晋人之虛薄然覊鞅官人讀此詩如六月北窗下凉風至也
  釋此出西城六句 所謂公幹有逸氣於此見之魏文帝雜詩 注集云枹中作下篇云於黎陽作按子桓不從西征集云枹中作者亦後人妄加也
  漫漫首 俯視一聨清新萬古
  西北首 此篇恐子建奪嫡而自言欲為泰伯而不能也
  南行至呉㑹 注當時實至廣陵按既云至黎陽作則非自謂征呉而至廣陵也 呉㑹陸務觀以為呉郡與㑹稽也按秦置㑹稽郡治呉故謂之呉㑹呉書朱桓傳除餘姚長遷盪冦校尉使部伍呉㑹二郡此呉㑹為呉與㑹稽之明徴
  曹子建雜詩髙䑓首朝日照北林 注朝日喻君此言是也其他太繁雜反入於晦 孤雁南飛以下言欲附書以逹意耳
  南國有佳人 本詩漢有㳺女故曰南國
  嵇叔夜雜詩與爾剖符 剖符乃同樂之意不謂仕也傳元雜詩 亦只隨人作計然自清麗
  張茂先情詩 二詩疑為荀馮所搆而作
  曹顔逺感舊詩 淺薄無餘味 殷領軍誦之而泣下蓋各有所感耳
  亷藺門易軌 注引史記曰藺相如出望見亷頗相如引車避匿云云按因亷公客去之事并藺牽連及之不用相避事也
  素絲與路岐 素絲應前奪移路岐應前易軌
  棗道彦雜詩 儗仲宣從軍
  張季鷹雜詩嘉卉亮有觀二句 胸懐本趣
  張景陽雜詩 胸次之髙言語之妙景陽與元亮之在兩晋葢猶長庚啟明之麗天矣 詩家錬字琢句始於景陽而極於鮑明逺 於建安能者而外復變創斯體鍾記室品目之云風流調逹實曠代之髙手詞彩葱蒨音韻鏗鏘使人味之亹亹不倦不為妄歎也
  大火首 骨氣挺㧞不徒工於造語
  忽如鳥過目 身輕一鳥過蓋本諸此
  朝霞首叢林森如束 鍾記室所謂巧搆形似之言昔我首巴人皆下節 下節似撃節之意
  朝登魯陽闗首 文中子曰與其居險而運竒不如宅平而無為亦景陽此詩之趣也
  陶淵明雜詩結廬首悠然望南山 望一作見就一句而言望字誠不若見字為近自然然山氣飛鳥皆望中所有非復偶然見此也悠然二字從上心逺來東坡之論不必附㑹
  謝惠連七月七日夜詠牛女 不為髙格後半尤穢褻擣衣詩 簪玉鳴金無乃不類 結語托意髙妙謝靈運南樓中望所遲客孟夏非長夜二句 此本楚詞之意而反用之蓋楚詞所謂晦明若嵗者乃言秋夜之長望夏夜之短而不得也
  齋中讀書懐抱觀古今二句 起下達字
  石門新營所住四靣髙山廻溪石瀨修竹茂林詩 所引楚詞參觀王逸注乃知此詩托意之逺
  庶特乗日用 特當作持用當作車以日為車而遊六合之外則屈子之逺遊也
  謝元暉始作尚書省 與下直中書省一首皆祖述顔光禄
  防口猶寛政二句 言昭業凶𭧂防口尚為寛政朝士懼禍者餐荼亦如薺也善注全乖文義劉良注得之黄旗映朱邸 明帝為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州刺史輔政
  直中書省 結語亦學公幹
  風動萬年枝二句 承上彤庭 萬年枝即詩山有杻疏中所謂萬年樹蓋檍也
  玲瓏結綺錢二句 承上紫殿
  紅藥當階翻 從宏敞生來
  蒼苔依砌上 從隂陰生来
  春物方駘蕩 三輔黄圖駘蕩宫言春時景物駘蕩滿宫中也
  觀朝雨 元暉之言如此而卒不免自蹈𭧂腮之禍者蓋清雨曉凉萬慮俱息能戰勝俄頃之間而不覺旋惑於富貴之途也行之維艱亦可悲夫
  戢翼希驤首四句 是戰 即所謂貧賤常思富貴富貴必履危機者也
  郡内登望 晦翁賞寒城一以眺十字以為有力借問下車日二句 逼出登望 言匪直數月而已經嵗故下云心已極魂屢遷也
  山積陵陽阻四句 是郡内
  結髪倦為旅 為旅二字起末句避世之意王弼云仲尼旅人則國可知矣
  和伏武昌登孫權故城 孫權嘗都武昌復徙建業無句不妙然比之前人意味力量自殊此退之所以并掃齊梁也 鮑明逺太麗謝元暉太工皆求勝前人而反不及
  鵲起登呉山 呉山顔氏家訓作呉䑓為姑蘇也鳯翔陵楚甸 𦂳入武昌
  文物共葳蕤二句 葳蕤葱蒨與下故林一聨借映從賞乖纓弁 亦切楚事
  良書限聞見 注良書謂伏詩按下芳音乃謂伏詩注非
  和王著作八公山詩 向疑何以不用苻堅八公山草木皆疑晋兵事豈王詩已及之耶王詩今不傳細玩詩中已用宗袞此事何必瑣屑又晋書中以為禱於蔣侯而然固宜在所棄也
  西距孟諸陸 注孟諸澤在八公山東按睢陽乃今歸德八公山在今壽州則孟諸在西也
  長蛇固能翦二句 注長蛇喻融奔鯨喻堅非也蛇鯨總謂苻堅耳
  和徐都曹日華川上動二句 川上承上蒼江草際承上青郊 二句妙是昧旦即目
  和王主簿怨情掖庭聘絕國四句 是怨
  花叢亂數蝶四句 是情
  生平一顧重二句 如此說怨情方見身分力量沈休文應王中丞思逺詠月 小庾以降必無此力量一詩中戶隙樓園軒門房七事可抵小賦 三四一
  大一小五六一憂一樂七八一髙一下 髙樓一聨自小庾至玉溪皆奉為使事之法
  夜静滅氛埃 頂華字
  方暉竟戶入二句 頂滅氛埃 說文閒字下云隙也從門從月注當引此
  髙樓切思婦二句 以思婦自比以上才比思逺 劉彦和曰言對為易事對為難反對為優正對為劣思婦上才一憂一樂理殊趣合者也
  網軒映珠綴二句 又從細處寫
  清光信悠哉 收足華字悠哉二字括盡達曙事沈休文冬節後至丞相第詣世子車中作 結有萬鈞力
  詠湖中鴈詩 園葵湖鴈詠物之祖
  三月三日率爾成篇東出千金堰 頂洛陽
  西臨雁鶩陂 頂長安
  清晨戲伊水 頂洛陽
  薄暮宿蘭池 頂長安
  寕憶春蠶起四句 諷刺
  陸士衡擬古詩十二首 擬古十二首逺不如樂府十七首
  擬今日良宴㑹首曷為恒憂苦守此貧與賤 華亭鶴唳復可得聞乎
  張孟陽擬四愁詩 集是四首昭明欲備擬詩各體遂録其一亦編集文章變例也
  陶淵明擬古詩豈無一時好不乆當如何 傅謝惜不早聞斯言
  謝靈運擬魏太子鄴中集詩 當是與廬陵周旋時所作 惟陳徐二詩為可觀 首篇真副君語矣不在貎似也 儗古變體
  序建安末 末當為中按徐陳應劉一時俱逝二十二年事也
  魏太子首 栢梁發唱云日月星辰和四時起手從此出也 起二句有蓋世之氣結句緼藉有餘味
  王粲首 此篇自比
  公子特先賞 注公子謂曹植非也公子明兩皆謂子桓
  既作長夜飲二句 言終於此而已矣自傷止以文義見賞不參權要如仲宣在建安中也
  徐幹首棲集建薄質 李周翰注中有延及之語則建者逮字傳寫之誤也
  永夜繋白日 以注觀之繋字當作繼如五臣本此又以音同傳寫誤耳
  劉楨首貧居晏里閈六句 言適當本州不能逺引既覽古今事二句 注解達言相説而進達也按非此意也言古今逢亂失所何事不有縁此互相觧譬雖乖平生之素亦安之也
  應瑒首調笑輒酬答二句 皆飄蕩不見禮不勝後生末契之感也
  平原侯植首中山不知醉 中山用漢書中山王勝事願以黄髪期 植贈白馬王彪詩王其愛玉體俱享黄髪期
  養生念將老 注引左傳隱公曰使營莬裘吾將老焉按序所謂憂生之嗟通指後事言之然如本注亦得袁陽源傚曹子建樂府白馬篇 音節悲壯近太冲劉休元擬古詩 注世祖時進侍中司空後以藥内食中毒殺之按二詩不懼孝武之猜忍而作
  鮑明逺擬古十五諷詩書首兩説窮舌端 此句起下五車摧筆鋒 句顧上
  觧佩襲犀渠 佩佩玉也
  卷⿳六失𧘇 -- 袠奉盧弓 ⿳六失𧘇 -- 袠書帙也
  學劉公幹體 不過當識時之意
  代君子有所思繡甍結飛霞四句 伏下滿字
  選色遍齊代四句 伏下厚字
  服理辨昭昧 收所思
  范彦龍傚古遲留法未輕 注遲或作逗按當作逗留為是
  江文通雜體詩 所儗既衆才力髙下時有不齊意製體源罔軼尺寸爰自椎輪漢京訖乎大明泰始五言之變旁備無遺矣雖孫許似道德論泉明為隱逸宗亦并别搆成是搃雜唯永明聲病不在舊列也
  古離别 儗古詩殆欲逺跨士衡不在多少也
  李都尉從軍悠悠清川水四句 河魴以味美獲薦結髪以命舛逺隔注非
  魏文帝遊宴小儒安足為 㸃出文帝
  陳思王贈友 擬陳王亦自遒秀
  延陵輕寶劍二句 起下葵藿
  處富不忘貧二句 應前禮賢
  阮歩兵詠懐精衛銜木石 阮公知己
  張司空離情玉䑓生網𢇁 玉䑓似指鏡䑓
  左記室詠史 左之詠史大抵賔主相形此作既以衛霍諸公形容仲蔚乃復以韓梅發端不已贅乎 太冲本詩雖用事錯雜而指趣瞭然此徒放其體不復能文從字順矣
  張黃門苦雨 苦雨本趣在乎固窮儗者殊不及此索居慕儔侣 風雨思朋友
  劉太尉傷亂 氣味逼真
  秦趙値薄蝕 成都王頴据鄴河間王顒据闗中皆王室懿親故謂之薄蝕
  千里何蕭條二句 所謂日暮途窮也
  功名惜未立二句 覆裝以起下文
  郭宏農遊仙 亦失本趣
  海濵饒竒石 竒石如丹砂空青琉黄之屬可鍊藥者許徴君自序采藥白雲隈八句 有此即虚實相間不復苦其平典此儗議之變化也
  殷東陽興曯 稍革孫許之風餘有虛無之趣推移方始實之惟肖
  直置忘所宰二句 清曠如接仙真
  謝僕射遊覧 極似叔源
  陶徴君田居 儗陶能得其自然
  歸人望煙火二句 詩中畫
  素心正如此二句 陶詩聞多素心人樂與數晨夕結句欲起古人而從之托意於三益耳
  謝臨川遊山 模範之巧工細無敵兼以一幽一顯更互成竒妙是謝公屐齒淹留非復尋常登眺
  平明登雲峰四句 總領大槩
  桐林𢃄晨霞八句 一巖一壑一顯一幽
  夜聞猩猩啼四句 分寫鳥獸草木寒暄朝暮亦盡淹留之趣
  且泛桂水潮二句 反映遊山轉餘興㑹即應轉江海邅㢠映月映轉備盈缺兼映平明也
  顔特進侍宴 擬顔遂蹈困躓然顔之詩體本爾謝法曹贈别子衿怨勿徃四句 激昂處去法曹微逺謝光禄郊遊凉葉昭沙嶼 昭當作照吕延濟謂秋葉黄故云照
  雲鬰石道深 名句
  鮑參軍戎行 明逺之竒麗是其天才絶倫固非文通所能到也
  鷦䳟不能飛四句 亦自凄壯
  休上人怨别 看其層次 勝本詩
  悵望陽雲䑓 陽雲當作雲陽在雲澤之陽也















  義門讀書記卷四十七



  欽定四庫全書
  義門讀書記卷四十八
  翰林院侍讀學士何焯撰
  文選
  屈平離騷經 賈生曰屈原被讒放逐作離騷賦若用此語去經之名則無呉楚僭王之疑矣
  恐年歲之不吾與 此恐字謂身之修
  朝搴阰之木蘭兮二句 朝夕即若將不及之意恐羙人之遲暮 此恐字謂君之正
  既遵道而得路 緣上先路来
  夫唯㨗徑以窘歩三句 道之者非故至于㨗徑窘歩也
  恐皇輿之敗績 此恐字謂國之安
  忽奔走以先後兮 緣上馳騁来
  傷靈修之數化 化與訛同數訛屢訛其路也
  余既滋蘭之九畹四句 此即上文注中衆芳喻羣賢也故有九畹百畝之多注頗兩意紛錯
  各興心而嫉妬 恐其復用也
  忽馳騖以追逐兮 緣上不難離别来
  長太息以掩涕兮四句 以涕替首尾相叶 即申上一節言之
  終不察夫人心 萬民好善惡惡之心
  鷙鳥之不羣兮及行迷之未逺 言吾自行吾之義豈可以讒謗之来遽自引去故復屈心抑志忍尤攘詬悔向之不難離别者相道之不察也
  忍尤而攘詬 攘取也
  固前聖之所厚 厚重也遲𢌞鄭重不遽引决也進不入以離尤兮二句 欲處身於進退之間已不虧其節國亦猶有人也
  女嬃之嬋媛兮四句 身雖在野而節愈髙望愈歸則忌者必不能釋女嬃所以復以鮌死羽野戒之也就重華而陳詞 所謂依前聖以折其中節也
  周論道而莫差 可証論道經邦是古書之詞
  跪敷祍以陳辭兮四句 可以告於神明豈不可感格其主故復幡然上征欲少留靈𤨏也
  鸞皇為余先戒兮好蔽羙而嫉妬 多方以遇主而小人多方以敗之史記所謂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而無如懐王之終不悟也正此叚之意
  朝吾將濟於白水兮余焉能忍與此終古 此辭難通處無如求女三節然寄情屬望之懇到全在此叚歴来注家莫有得其説者王逸注稍近而指未明惟吾師安溪先生云楚辭所謂求女者非求君也欲其君之得賢臣焉爾始也哀髙邱之無女則髙位者無人矣繼而相下女之可貽猶望其有處于下位而備進用者也乃求女如宓妃者而不可得相與驕傲滛遊而已上下相習大小成風亂國之朝其勢固然於是思遺佚之士曰庶幾其登進乎乃為媒者鴆已毒矣鳩猶巧焉隠逸之賢安能以自通鳳凰既受他人之詒而不為吾國媒則有娀之佚女必為髙辛之有而非髙陽之有矣雖然望未絶也使少康而有賢配倘所謂祀夏配天不失舊物者乎奈何媒理之妬蔽無異於前則事既可知而原之望於是絶矣葢是時懐昬而不悟襄滛而失道原固灼見之而惓惓之誠不能自已焉他日天問之作反復於鮌禹啟少康之事夫亦此志也按此宓妃貴女以喻貴臣佚女以喻遺佚之賢少康以喻嗣君二姚以喻嗣君左右之臣也孟子曰親之過大而不怨是愈疏也若至决上下之無人將違棄而逺去是豈忍以明言者原之滑稽其不忍明言之心乎彼以求女為失喻幽昬為無禮者葢未窺尋及此耳吾師此論實有以䆒難言之隠發前賢所未發當與作者共千古矣
  雖信羙而無禮兮 無禮猶言不恭也
  余猶惡其佻巧 拙如鳩者猶惡其巧言佞人之多也欲自適而不可 鴆鳩既蔽賢已又無力進賢故云理弱而媒拙兮好蔽羙而稱惡 庸碌不能進賢至嫉蔽則又其甚也
  閨中既以䆳逺兮 閨中女所處也
  余焉能忍與此終古 終古言没世不可待也
  求矩矱之所同 則無不量鑿而正枘之患也
  蘭芷變而不芳兮四句 此所謂衆芳之蕪穢也本為同類而信道不篤隨俗遷貿不忍斥言故託為巫咸告我若是也
  余以蘭為可恃兮 注蘭懐王少弟司馬子蘭也按此即承上来何必求其人以實之
  芳菲菲而難虧兮二句 緣上昭貭未虧芳菲彌章来何離心之可同兮二句 言不同他焉者可離吾將者仿徨瞻顧之詞猶前猶豫狐疑也
  朝發軔於天津兮二句 發軔天津扶桑析木之津也夕至西極以比日西方暮也
  陟升皇之赫戲兮四句 陟升猶言升遐此終言至死不能或忘楚國反應前焉能忍與此終古之辭也屈平九歌 越人鬼而楚人禨其俗固然漢書郊祀志載谷永之言云楚懐王隆祭祀事鬼神欲以邀福助却秦軍而兵挫地削身辱國危則屈子葢因事以納忠故寓諷諭之詞異乎尋常史巫所陳也
  東皇太一蕙肴蒸兮蘭藉 蒸當作烝進也
  疏緩節兮安歌二句 安歌升歌也浩唱間歌也五音紛兮繁㑹 合樂也
  雲中君與日月兮齊光 太史公雖與日月齊光之語本屈子之詞
  湘君望涔陽兮極浦 涔陽者漢之陽也史記沱涔既道
  斵氷兮積雪 氷雪塞道比小人當路不可復行也將以遺兮下女 不敢言以遺湘君故托之下女猶言君之下執事也
  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四句 渚與下為叶
  少司命與汝遊兮九河二句 猶言江漢以濯之也竦長劔兮擁㓜艾二句 㓜艾嗣君也革其舊而新是圖庶可易亡為存耳
  卜居 卜居漁父九辯招隠王注皆有韻可讀
  用君之心三句 雖悟主不可期而臣道無可變不疑何卜哉
  漁父子非三閭大夫歟 稱故官者明與世推移之道非己所獨昧顧宗臣非若漁父避世之士可比耳宋玉九辯皇天平分四時首去白日之昭昭兮二句驚心動魄實是開闢以来羙句
  何時俗之工巧首故駒跳而逺去 駒跳楚詞俱作跼跳據朱子云作駒跳者非
  招魂 麈史云楚詞招魂大招其末盛稱洞房翠帷之飾羙顔秀領之列瓊漿胾羮之烹新歌鄭舞之娯日夜沉湎與象牙六博之樂夫所以訾楚者深矣其卒云魂兮歸来正始昆只言徃者既不可正尚或以解其後耳又曰賞罰當只尚賢士只國家為只尚三王只皆思其来而反其政者也後五語皆大招之文讀此篇者亦當以此意求之
  一夫九首其身若牛些 然則如後世夜义之説古已有之
  魂兮歸来入修門些 頂上樂字
  天地四方多賊姦些 帶上一句
  魂兮歸来何逺為些 帶此一句勢乃不直
  歸来歸来反故室 又一頓
  渉江采菱發揚荷些 注喻屈原背去朝堂隠伏草澤按此非喻也前言容飾此言歌舞戲劇前是平居此是宴㑹
  菎蔽象棊 揳梓瑟些 歌舞之中忽間以戲劇縂不令文勢直也
  劉安招隠士 注閔傷屈原身雖沈没名德顯聞與隠處山澤無異按招隠之作與原何與
  義門讀書記卷四十八
<子部,雜家類,雜考之屬,義門讀書記>



  欽定四庫全書
  義門讀書記卷四十九
  翰林院侍讀學士何焯撰
  文選雜文
  枚叔七發 數千言之賦讀者厭倦裁而為七移形換歩處處足以回易耳目此枚叔所以獨為文章宗 劉彥和以宋玉對問枚叔七發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雄連珠為雜文之祖楚太子有疾太子曰諾病已請事此言 此一段猶賦之序
  龍門之桐以下 要言妙道在末一段中先之以此者見極天下之樂不如親正士為能起疾葢叔方客遊諸侯故為文以開喻之也
  原本山川離辭連類 四語作賦之大略也
  然聞于師曰似神而非者三 波瀾相推才情橫溢曹子建七啟 啟亦發也七啟之作可以希風平子晁旡咎見蘇子瞻子瞻為稱枚乗曹植七啟七發之文引物連類能䆒情狀于是儗之為七述是此體北宋人猶知貴之
  珠翠之珍 注珠翠珠柱也南方異物記曰採珠人以珠肉作鮓按珠柱似即江瑶柱
  寒芳苓之巢龜 注寒與韓同按此韓乃三韓之韓亦有韓羊韓兔
  張景陽七命 七命𨽻事煩富然秀不逮曹王至七發因楚太子方疾故有僕病未能之言而景陽招隱之辭亦承而不革不亦踈乎 細讀之其淵博真不可及宜乎枚曹之外獨存此八篇
  木既繁而後緣二句 便是一篇梧桐賦
  翦㽔賔之陽柯二句 用經當如此脱化
  追逸響于八風四句 括盡律吕源流後人那得有其根柢
  乃有𠛼南烏程 注呉録地理志曰呉興烏程縣酒有名按既云荆南則與呉之烏程不相及 荆豫是借對字髙似孫緯略第十卷中所辯得之
  囿棲三足之鳥 尋注反哺之語鳥當作烏但韻不叶潘元茂冊魏公九鍚文 大手筆唯退之平淮西碑與之角耳 此篇視漢書中張竦為陳崇稱莽功德奏精力不逮而體之雅潔過之
  任彥昇宣德皇后令 此文不當在選欲侈陳乃考功烈耳
  建武維新嘉庸莫疇 四語難掩其為齊明帝佐命矣
  王元長永明九年䇿秀才文 秀才之科始自漢武帝元封五年時名臣文武欲盡乃詔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材異等可為將相及使絶國者與明經各殊此連類及之非本意矣
  永明十一年䇿秀才文若閑宂卑弃則坐談彌積元長王謝子弟乃見及此
  昔宋臣以禮樂為殘賊四句 此問在江右尤為知務任彥昇天監三年策秀才文 又在元長之下
  日伏青蒲罕能切直 伏蒲事謬用始此
  孔文舉薦禰衡表 章表多浮此建安文敝特其氣猶壯
  諸葛孔明出師表誠宜開章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志士之氣 此句對後興復 髙明光大之本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此句對後規益 涵養成就之助
  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 主於逺小人故先以作姦犯科為言
  將軍向寵 此下承不懈于内
  親賢臣後漢所以傾頽也 先漢後漢各指東西治亂之君而分言之
  侍中尚書長史參軍 攸之等管機密陳震等統庶政任分内外故别而言之後但言攸之等者内職諸臣専以成就君德為務震等乃代理留府事皆惟公裁决也臣本布衣 此下承忘身于外
  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以告先帝之靈 收第三節
  若無興德之言則戮允等以章其慢 收第二節陛下亦宜自謀深追先帝遺詔 收第一節
  咨諏善道 四字對開張
  察納雅言 四字包規益
  曹子建求自試表絶纓盗馬之臣赦楚趙以濟其難注引吕氏春秋云云此秦而謂之趙者史記曰趙氏之先與秦共祖然則以其同祖故曰趙焉按秦本紀蜚亷子季勝之後造父以善御幸于周穆王穆王以趙城封造父造父由此為趙氏蜚亷子惡来之後非子以造父之寵皆蒙趙城姓趙氏周孝王以其栢翳後邑之秦使續嬴氏祀號曰秦嬴然則秦固嘗為趙矣不特為其同祖也
  曹子建求通親親表 此文可匹出師表而文彩辭條更為蔚然世以令伯表仰希葛相者非知言之選惠洽椒房恩昭九親 先疏後親事與堯反
  至于臣者人道絶緒禁固明時臣竊自傷也 通親親自致意
  近且婚媾不通殊于胡越 承人道絶緒
  今臣以一切之制常有戚戚具爾之志 承禁固明時
  臣伏自惟省實在陛下 因致其意中間包親親在内
  逺慕鹿鳴君臣之宴終懐蓼莪罔極之哀 鹿鳴謂明帝棠棣謂諸王伐木謂宗族蓼莪謂太皇太后四年崩
  若降天地之施三句 應則天
  今之否隔末 又從親親中帶結自致意
  李令伯陳情事表既無叔伯形影相弔 先明無人可代
  本圖宦達有所希冀 又明非有偽託以解逋慢之責
  庶劉僥倖二句 報劉
  臣生當隕首二句 報國
  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 收責催
  陸士衡謝平原内史表 此文亦學蔡中郎讓髙陽侯表
  身登三閣官成兩宫 注引晉令曰秘書郎掌中外三閣經書兩宫東宫及上臺也按所謂臺閣者此也唐之鳳閤鸞臺則當為閤字
  重䝉陛下愷悌之宥 注陛下謂成都也按此表自上惠帝非成都也觀表首稱陪臣可見是時士衡從成都在鄴下魏郡太守治鄴故詔書下魏守守復遣丞授之耳兼以表末便道之官等語証之其義尤明李注恐誤五情震悼 方氏韓文舉正云説文悼懼也陳楚謂懼曰悼引五情震悼句為証然顏魯公祭姪季明文震悼心顔只作悲悼也
  張士然為呉令謝詢求為諸孫置守冡人表臣聞成湯革夏而封杞燕祭齊廟 得體
  是以孫氏雖家失呉祚多有過望 從加恩孫氏子孫引入語便易入
  伏見平呉之初欲封其墓 又舉詔書以見事之相符
  二君私奴多在墓側 按堅傳云還𦵏曲阿不知何以呉令請之後讀呉主傳大書太元元年秋八月大風呉髙陵松栢斯㧞其在吳無疑
  庾元規讓中書令表 與二王不平詞多激烈其才氣頗銳
  是以前後二漢可為寒心者也 觀元規之意非志存退讓但欲以箝天下之口耳
  東京六姓 注章德竇后和熹鄧后安思閻后順烈梁后桓思竇后靈思何后按六姓并馬氏言之章德桓思本一姓也馬光亦自殺
  故率其所嫌而嫌之于國 意指二王言之
  桓元子薦譙元彥表 亦自遒健
  殷仲文解尚書表 情詞亦自曲盡
  于時皇輿否隔 謂桓𤣥刼以西上
  傅季友為宋公至洛陽謁五陵表 叙致曲折復自遒𦂳季友章表故有専長猶有東漢風味 若使宋不代晉則讀此文者有不感激涕下者乎
  為宋公求加贈劉前軍表 質直詳盡
  内難亦薦 内難謂劉毅劉籓諸葛長民司馬楚之也任彥昇為齊明帝讓宣城郡公第一表 彥昇表章此篇頗健不減傅季友也
  為范尚書讓吏部封侯第一表豈宜妄加寵私授受交失 六句似彈文不似讓表
  為蕭揚州作薦士表勢門上品 謂王暕
  英俊下僚 謂王僧孺
  字思晦 注梁書曰儉子暕字思晦何之元梁典曰侍中領右驍騎王騫字思晦太尉文憲公長子也左僕射王暕字思叔文憲公次子王筠為騫碑亦云騫字思晦㨿此及梁書明梁典及碑誤也按碑亦有誤然則歐公謂㨿碑可以証史者未盡合也
  李斯上書秦始皇 戰國之文楚人頗工為辭李斯本楚産故其文華艶而文選録之為祖師云
  竊以為過矣 一句折倒截斷以下歴舉用客之利見不當逐
  今陛下致崑山之玉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諸侯之術也 今字對前昔字只昔字今字對照兩大段文字前舉先世之典以事証後就秦王一身以物喻即小見大于人情尤易通曉也
  必秦國之所生以下佳冶窈窕趙女不列于側也漢以後文字筆力必不能若此馳騁所以飾後宫以下一意翻作兩層
  夫撃甕叩缶適觀而已矣 反覆洄漩
  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此所謂藉㓂兵而齎盗糧者也 應明過矣前動以利此怵以害
  鄒陽獄中上書自明 已之節不可變王之聽不可偏只二意反覆言之
  臣聞忠無不報信不見疑 忠信在士無不報不見疑則在王二句包下二層意
  左右不明卒從吏訊 注張晏曰不敢斥王也按下文皆言左右所排非避指斥也左右謂勝詭之徒
  皆信必然之畫故不能自免于嫉妬之人也 此言己所以見憎左右之故
  今人主能去驕傲之心無愛于士 此言王所以使左右得伸其喙之由
  司馬長卿上書諫獵 簡當深切章奏當以此為準矱枚叔上書諫呉王 頗似老子
  夫以一縷之任間不容髪 語語危竦
  任彥昇上蕭太傅固辭奪禮啟昉啟 昉一作君吕延濟曰昉家集諱其名但云君撰者因而録之按六朝諸集書啟多作君啟君白之語吕説得之下文君于品庶之君同
  沈休文奏弹王源自宋氏失御禮教彫衰 宋大明五年詔士族雜婚者皆補將吏當時與工啇雜户為婚葢有明禁後所謂黜之流伍也
  風聞東海王源 風聞言事本此
  豈有六卿之胄于事為甚 此風于今為甚管庫謂為吳正閤主簿
  楊德祖答臨淄侯牋若仲宣之擅漢表斯皆然矣答今之作者云云
  伏想執事不知其然固所以殊絶凡庸也 答好人譏彈云云
  不更孔公風雅無别耳 言特未更孔子刪定耳若比仲山周旦之疇 注詩無仲山甫作者而吉父羙仲山甫之德未詳德祖何以言之按定是一時誤使君侯忘聖賢之顯迹三句 答壯夫不為云云
  若乃不忘經國之大美豈與文章相妨害哉 答戮力上國云云
  敢望惠施以忝莊氏 答惠子知我云云
  呉季重答魏太子牋若乃邉境有虞非其任也 暗入自己即後所云展其用也
  徃者孝武之世則徐生庶幾焉 賔主錯綜
  但欲保身敕行不䧟有過之地 對前不慎其身任彥昇百辟勸進今上牋 注引梁典云是任昉之辭按梁書邱遲傳以此牋為遲作與梁典異
  李少卿答蘇武書 似亦建安才人之作若西京斷乎無是 即自從初降一段 -- 𠭊 or 叚 ?便似子卿從末悉其降北後事者其為儗托何疑
  意謂此時功難堪矣 功大
  誠以虚死不如立節滅名不如報德也 罪小不察當享茅土之薦 蔡邕獨斷云漢興惟王子封為王者得受茅土其他功臣以户數租入為節不受茅土不立社此言當享茅土之薦故是後人語也况漢法非軍功不侯丞相封侯始自公孫夷之恩澤博望裂土事由導軍茅土千乘之云雅殊事實燕王上書亦以楊敞無勞為搜粟都尉相提言之可知武雖守節無緣得侯自唐以後承用多誤若夫定陵之侯乃出亂政不容相難也司馬子長報任少卿書僕聞之修身者智之符也 以下言推賢進士非己責
  且事本末未易明也 以下辨用流俗之言為非得已而兼以抒其憤懣
  僕少負不羈之才 言不合禮法也注謂材質髙逺不可羈繫者非
  僕與李陵俱居門下 以下言已非平日不慎于接物重為天下觀笑三句 結上起下
  僕之先人非有剖符丹書之功 以下言已亦非隨俗流轉不自樹立顧自有足以垂榮百世者欲少卿知其心之所存勿責望以不師用其言也
  而世俗又不能與死節者次比 次字衍言不得與死節者比耳注迂謬
  僕竊不遜 猶言當仁不讓耳注非
  故且從浮沉與時俯仰 少卿所謂用流俗之言今少卿乃教以推賢進士 打轉前文
  朱叔元為幽州牧與彭寵書 此書在建武中興之初而列建安七子之伍誤矣
  陳孔璋為曹洪與魏文帝書 筆殊健
  魏文帝與呉質書 按魏志質時為元城令
  而偉長獨懐文抱質此子為不朽矣 先賢行狀稱幹篤行體道不耽世榮魏太祖特旌命之辭疾不就後以為上艾長又以疾不行與箕山之云為合若文章志之云則幹嘗出而仕矣且文帝言其著中論二十餘篇而文章志止言二十篇皆不足㨿 七子之文獨推中論可謂知輕重
  既痛逝者行自念也 横插此句為年行長大以下伏脉
  其五言詩之善者妙絶時人 與子建並稱曹劉以此譽也
  但為未及古人 其未及古人建安能者自知明矣年行已長大良有以也 德薄位尊年長才退所以彷徨歎息也
  曹子建與楊德祖書 氣燄殊非阿兄敢望
  僕少小好為文章 言少小者非謂自少篤好葢言故吾非今吾也是以篇末又引子雲壯夫不為之語以孔璋之才不閑于辭賦 不閑者不可加以妄譽不逮者亦不畏其妄毁樂相知之譏彈異流俗之好尚此作者自信于心者也
  敬禮謂僕後世誰相知定吾文者邪 言吾自得潤飾之益後世讀者孰知吾文乃賴改定耶今人多因相字誤㑹失本意矣改定猶言改正定亦改也虞松定五字義同 如今人解則與卿何所疑難句意不相貫屬今之仲連求之不難 葢以仲連屬德祖
  嵇叔夜與山巨源絶交書又仲尼兼愛不羞執鞭 鄭康成解論語云雖執鞭之賤職吾亦為之邢叔明引周禮秋官條狼氏掌執鞭以辟趨條狼氏下士故云賤職又每非湯武而薄周孔 非湯武薄周孔不過莊氏之舊論耳而鍾㑹軰遂以此為指斥當世赤口青蠅何所不至然適成叔夜之名矣
  豈可見黄門而稱貞哉 黄門不男者也癸辛雜志引佛書甚詳
  孫子荆為石仲容與孫晧書 自是大才不減孔璋其源出於辭賦故雅麗過之
  飲馬南海 注引李陵與蘇武書曰陵當為單于畜兵養士循先將軍之令將飲馬河洛收珠南海按此書尤鄙倍委巷小人語何事引之然杜子羙自平篇中却採用收珠南海四字
  趙景真與嵇茂齊書雞鳴戒旦良不可度 後人行役百方翻騰不越此數語
  劉孝標重答劉秣陵沼書 孝標不能引短推長見惡武帝淪抑冗散而其文章録于副君之選葢當時是非之公如此其難冺君父莫之奪也 孔坦臨終與庾亮書亮報書致祭古人雖一書不以存沒異也 此似重答劉書之序
  值余有天倫之戚 當是其兄孝慶云亡
  劉子駿移書讓太常博士昔唐虞既衰 陶唐既衰而後有劉累衰字有本
  孔德璋北山移文值薪歌于延瀨 延瀨似指延陵季子值被裘公事
  司馬長卿喻巴蜀檄皆非陛下之意也三句 先釋其驚恐下乃復喻以自反
  陛下患使者有司之若彼以不教誨之過 既得伸其使指又不重以驚恐則國體無損民怨亦徐弭矣悼不肖愚民之若此 得體
  陳孔璋為袁紹檄豫州因贓假位 假一作買范書宦者傳嵩靈帝時貨賂中官及輸西園錢一億萬故位至太尉
  時冀州方有北鄙之警翊衛㓜主 紹不聽郭圖沮授言天子在曹陽去鄴甚近不肯奉迎乃為曹操所先及見詔書每下有不便于已者始悔其失故檄中極意彌縫之
  操因其未破厥圖不果 後漢書注引獻帝春秋云操引軍渡河託言助紹實欲襲鄴以為瓚援㑹瓚破滅紹亦覺之以軍退屯于敖倉
  又操持部曲精兵七百可不朂哉 收得竦切有力亦以彌縫不奉迎天子之謬也
  檄呉將校部曲 文甚凡宂何事濫存
  五道並入 按使征西將軍至搤據庸蜀本是一道所以㫁蜀之援呉也不應折而為二樓船横海直指呉㑹乃是二道呉郡㑹稽地皆濵海故分命舟師從海道入耳注誤
  近魏叔英秀出髙峙能負析薪 後漢書黨錮傳魏朗字少英㑹稽上虞人當是叔英也虞仲翔父名歆為日南太守周泰明是周昕字周榮㑹稽典録作周林吳夫人傳注中引典録名騰呉範傳及注中作滕
  鍾士季檄蜀文 當時事勢固然筆力却無過人處司馬長卿難蜀父老今割齊民以附夷狄不識所謂此皆假以諷
  且夫賢君之踐位也而勤思乎參天貳地 以武帝而復為此言所謂諷一而勸百也
  且夫王者未有不始于憂勤而終于逸樂者也 此寓亦當與民休息之意應前天下晏如句
  宋玉對楚王問 此文見于新序 氣燄自非小才可及
  東方曼倩答客難上觀許由四句 上觀許由天下不貪也下察接輿從政不殆也計同范蠡忠合子胥有子胥之強諫亦能為范蠡之早退也
  此適足以明其不知權變二句 不知權變收前後惑于大道計功而不道其常也
  揚子雲解嘲 詞古義深子雲文如此篇固退之所當遜避進學解不能及也 本之東方之體然恢竒深妙過之
  故有造蕭何之律末 此借以自寓已所抱者唐虞三代之道不可時施則甘守吾元也
  班孟堅答賔戲 麗過于揚其氣質則逺不逮要非崔蔡所及 此體止于賔戲而裁達㫖應間釋誨得之著作者前烈之餘事耳 退之餘事作詩人本此昔者咎繇謨虞二句 對下夷惠孔顔
  殷説夢發于傅巖四句 對下陸董劉揚
  近者陸子優㳺法言太元 此所友也
  辨章舊聞 平章也
  皆及時君之門闈二句 時君則但及門闈言不用其身也先聖則深䆒壼奥言不限其進也
  若乃伯夷抗行于首陽孔終篇于西狩 此所師也賔又不聞和氏之璧四句 全其質
  不知其將含景曜三句 發其文
  若乃牙曠清耳于管絃八句 此則一藝故不為漢武帝秋風辭 湛淵靜語云武帝祠后土者六五幸河東一幸髙里幸河東皆在三月獨始立祠睢上乃元鼎四年十一月也以詞中物色考之曰木落雁南葢其時尚循秦舊以亥為正十一月即夏正九月詞作于此時無疑時方有事于五嶽四夷而文中子以為樂極哀来乃悔心之萌何也史記漢書藝文志皆不載 吕延濟注佳人謂群臣也
  陶淵明歸去来 雖去騷人已逺而詞㫖超然自覺塵埃不到
  田園將蕪胡不歸 一篇波瀾從田園二字生出奚惆悵而獨悲 悲與樂首尾相應
  三徑就荒撫孤松而盤桓 叙其所得于園者眄庭柯以怡顔 朱子語録載張以道曰眄庭柯以怡顏眄讀如俛讀作盻者非此説甚異當更考之 秦少㳺詩昔同裴博士酌酒俛庭柯
  䇿扶老以流憇 中山經龜山多扶竹傳卭竹也髙節實中中杖名之扶老竹
  雲無心以出岫撫孤松而盤桓 因物起興生出下段其出也無心其還也不改感王室之將微願守其後彫之節也
  農人告余以春及感吾生之行休 叙其所得于田者 西疇之西當讀為先即農服先疇之畎畆也西與先古通用 木欣欣二句因物起興又生出下段富貴非吾願 本不足願何待世之遺我哉
  聊乗化以歸盡二句 親戚琴書有待而樂也乗化歸盡復何待哉 淺言之而銷憂深言之而樂天庶幾其不為形役者歟
  孔安國尚書序 此文似東漢人所作
  杜預春秋左氏傳序 詳明典核此先儒之説經也將令學者原始要終然後為得也 數語非好學深思者不能道可為讀書要訣
  賈景伯父子末有頴子嚴者 賈逵父徽字元伯授業于劉歆作春秋條例逵傳父業作左氏傳訓詁許惠卿名淑魏郡人潁子嚴名容陳郡人皆見正義
  故余以為感麟而作為得其實 此説最稳
  皇甫士安三都賦序 世説注此序及劉注即太冲所自為葢託之勝流以重其價也按太冲賦序其卒章曰聊舉一隅攝其體統歸之訓詁則注明是太冲所為又魏都注或云張載今文選中仍題劉逵參差不合孝標之言未為無據 此序結處竟沒收煞
  石季倫思歸引序 此曲有絃無歌末 琴曲之不必諧乎律吕自晉以来則然觀此引可見矣
  陸士衡豪士賦序 當時之體然慤切動聼
  廣樹恩不足以敵怨二句 驚心動魄之言
  君奭怏怏不悅公旦之舉 時王豹致箋于冏亦引周公流言為戒
  顔延年三月三日曲水詩序 亭林云李春之月辰為建巳為除故用三月上已祓除不祥古人為病愈為已亦此意也周公謹癸辛雜志以為戊巳之己者非按古人上丁下辛皆取十幹亭林之説疑非亦本之仲逺劉昭續漢書禮儀志補注云自魏不復用三日水宴葢此二㑹及右軍之臨河叙皆一時偶修也 顔王二序皆出張班 顔猶有制王則以夸以麗欲以掩顔而轉見卑宂宋齊文格不止判若啇周也
  王元長三月三日曲水詩序 序記雜文遂與辭賦混為一途自此作俑其藻愈肥其味愈瘠使人思顔之妙昭華之珍既徙二句 序禪代新妙
  虎視龍超羌難得而稱計 并用賦家音節可謂不善變矣
  任彥昇王文憲集序 任筆為有重名亦以在當時稍為質健特不能離去俗格故髙出有限耳大略昭明軰猶思上追元嘉也 直是一篇四六行状
  王子淵聖主得賢臣頌工用相得也 屢提得字故世必有聖智之君二句 一綰
  休徴自至末 因之諷喻 漢書是時上好神仙故褒對及之 文各有體此固頌也不得以浮靡薄之揚子云趙充國頌 百餘字耳叙致詳贍可為後人法戒所以為作者
  史孝山出師頌 文雖曰頌其實刺也隲先敗冀西再敗平襄辱國數奔議棄凉州稱引古烈所以愧之太后臨朝不加之罪反迎拜為大將軍失政刑矣末又深著天子篤念渭陽使自知其非據而思所以善其後也况我將軍功銘鼎鉉 羌之初叛揭木負柴非勍敵也故但言其逺且不過鼓無停響旗不暫褰則勞而無功更在言外下便歸本渭陽鋪陳薦鍚之隆所謂具文見意
  我出我師路車乘黄 前止叙授㦸出餞平樂并于此詳之此作者位置之妙微㫖攸存也
  劉伯倫酒德頌 撮莊生之㫖為有韻之文仍不失瀟洒自得之趣眞逸才也
  陸士衡漢髙祖功臣頌平陽樂道亞跡蕭公 爰淵爰嘿謂清淨寧一也從學問説到武功結句收轉亞跡蕭公即位次而相業亦自在其内
  曲逆宏逹 孔氏雜説載曲逆漢書無别音文選注曲區句反逆音遇當是五臣注也按漢書曹參傳西擊秦將楊熊軍于曲遇破之小顔注曲音邱羽反遇音顒文選緣此遂讀曲為區句反且忘遇之為顒而讀為遇其失甚矣又後書郡國志章帝醜其名改為蒲隂則當讀如本字審矣
  規主于足二句 作贊用此等語恐未髙雅
  覩幾蟬蜕二句 不𩔗
  矯矯三雄舍福取禍 注三雄謂韓信彭越英布按信越誅夷于此贊中總見此文章變化處
  王信韓孽寧為亂亡 韓信盧綰合為一贊
  奄有燕韓 兼勃平燕王盧綰及撃破王信下晉陽兩事言之
  滌穢紫宫 按周勃傳臣無功請得除宫二句乃東平侯興居語勃無此言自乃與太僕滕公以下云云皆叙興居事與勃無渉注誤引也滌穢句葢謂勃之能誅諸吕以清宫禁之亂乃文帝未至以前事故下繼云徴帝太原耳注中勃曰以下數語皆可刪
  陽陵之勛俾亂作懲 傅寛靳歙合為一贊
  無知叡敏唯生之績 魏無知隨何合為一贊紀信誑楚後嗣是膺 紀信周苛合為一贊
  皇媪来歸 按髙紀但云歸太公吕后無歸媪之文善注未詳何據惟頂羽傳中有歸漢王父母語皇媪句殆本之此耶然髙祖母實已先亡無留楚及来歸事髙紀十年太上皇后崩一條下如晉二説辨之甚核羽傳本不可據也晉氏既定髙紀中載太上皇后崩一事於文為長則羽傳中母字其誤無疑矣
  夏侯孝若東方朔畫贊序平原厭次人也 地理志平原郡富平縣應劭曰明帝更名厭次小顔注本傳云髙祖功臣表有厭次侯袁類是則厭次之名其来久矣而説者乃云後漢始為縣于此致疑斯未通也或漢初本名厭次中更富平至明帝乃復其故中間曲折失其傳耳厭一渉反又一琰反
  魏建安中 建安猶是漢年漢雖守府烏可系之魏耶誤無疑也
  袁彦伯三國名臣序贊 贊勝士衡髙祖功臣頌序亦激昻晉代之佳者贊雅質勝陸然陸甚變化
  公達慨然志在致命 致命謂與鄭泰何顒謀誅董卓垂就而覺卓收顒攸繫獄顒憂懼自殺攸言語飲食自若卓死得免也
  魏志九人 不及㓜安當以其不得而臣也
  司馬長卿封禪文 符命諛佞之祖
  非唯雨之懐而慕思 本之以功德善其始也上下相發末 仍申之以規戒善其終也
  顧省闕遺 非謂不封禅也
  揚子雲劇秦美新上覽古在昔而能享祐者哉 此數語即劇秦中帶起美新意貞明若古者是也此解若古作順字義
  帝典闕者已補二句 并帶漢家
  崇嶽渟海通凟之神咸設壇場望受命之臻焉 此即本相如泰山梁父設壇望幸之語
  宜命賢哲作帝典一篇舊三為一襲 舊一作奮前言仲尼不遭用春秋因斯發此言宜命賢哲作帝典一篇奮三為一襲雄葢以自負也
  班孟堅典引 靡而無實故味不長然自一時之極思也
  系不得而綴也 起引字
  鋪觀二代洪纎之度光藻朗而不渝耳 襯出典字頂誥誓来
  乃始䖍鞏勞謙 鞏亦勞也易曰勞謙君子有終吉將絣萬嗣用而不竭 此數語是引
  汪汪乎丕天之大律四句 應誥誓所不及收轉典字于令升晉紀論晉武帝革命 于字宋人定為干晉紀總論 平宂失裁
  故于時天下非暫弱也豈不哀哉 此段直用過秦腔子
  葢民情風教國家安危之本也 以上説民情風教以下忽説取天下當積德累仁段 -- 𠭊 or 叚 ?落不清
  昔周之興也如此之纒綿也 叙周事亦過于煩而其妃后有純一之德 此段 -- 𠭊 or 叚 ?對後宫貴主放恣而言然其段落不清
  然懐帝初載末 以下致亂極思治之意
  淳耀之烈未渝 司馬氏重黎之後也故云
  范蔚宗後漢書二十八將傳論中興二十八將前世以為上應二十八宿未之詳也 此説疑出緯書
  逸民傳論 此篇抑揚反覆殊有雅思可以希風班孟堅也
  處子耿介多失其中行焉 言王氏二姓簒竊義憤逺引斯為得中若亂世暗君遽同作者則已過也同于作者 注引論語注包咸曰七人謂長沮桀溺丈人石門荷蕢儀封人楚狂接輿按七人之列有石門儀封人焉則隱于下位如陳實者亦髙士也
  沈休文宋書謝靈運傳論 注休文修宋書見靈運是文士遂于傳下作此書説文之利害辭之是非按有宋文章靈運為冠故系之耳
  若夫平子艶發久無嗣響 司馬以後平子尤為秀出特舉斯人固是真賞
  子建仲宣以氣質為體並標能擅羙獨映當時 詩品以公幹配陳王而予意獨在仲宣及得此論益歎休文權衡之審
  縟㫖星稠事極江右 謂對偶漸盛也
  若前有浮聲則後須切響 浮聲切響即是輕重今曲家猶講陰陽清濁
  恩倖傳論胡廣累世農夫伯始致位公相 胡廣當作匡衡以前後漢書攷之可見注家無改正者若伯始亦當作稚圭
  晉魏以来以貴役賤士庶之科較然有辨 以上論恩澤以下論佞倖
  賈誼過秦論 自首至尾光燄動盪如鯨魚暴鱗于皎日之中燭天耀海
  合從締交相與為一 不弱
  皆明智而忠信 不愚
  于是廢先王之道陳利兵而誰何 以攻之道為守天下已定至子孫帝王萬世之業 頓挫
  然而陳渉甕牖繩樞遷徙之徒也 跌宕
  材能不及中庸 愚之無益
  率罷敝之卒 弱之無益
  試使山東之國則不可同年而語矣 又一層勢乃紆餘
  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收出過字
  王子淵四子講德論天符既章人瑞又明 二句提綱是以北狄賔洽三句 即帶起人瑞
  班叔皮王命論世俗見髙祖興于布衣幸㨗而得之此叚皆搘拄隗囂之説乃論所由作也注引囂語惜
  不詳著題下
  若乃靈瑞符應非人力也 䜟起于哀平新莽遂以符命簒盗故並舉瑞應以折之
  曹元首六代論 注魏氏春秋曰曹冏字元首少帝族祖也按冏係中常侍兄叔興之後 從馬之秦楚之際月表班之諸侯王表議論中来叚成式語資篇載元魏尉瑾曰九鍚或稱王粲六代亦言曹植按元首不以文章名世安得宏偉至此意者陳王感愴孤立常著論欲上以身屬親籓嫌為已地至身沒而元首以貽曹爽歟晉書曹志傳武帝嘗閲六代論問志曰是卿先王所作耶志對曰先王有手所作目錄請歸尋按還奏曰按録無此帝曰誰作對曰以臣所聞是臣族父冏所作以先王文髙名著欲令書傳于後是以假托帝顧謂公卿曰父子證明足以為審可無復疑按允恭最稱好學豈有先王所作必待尋按目録乃定是非且素知元首假托何不即相証明待帝再問耶或緣此論于司馬氏後事有若燭照方身立其廷恐以先王遺訓致招猜忌故遜詞詭對耳觀其累吏郡職不以政事為意㳺獵聲色自娯示無當世之用可知其晦跡逺祸非一事矣至異日爭齊王攸不當出藩則又依然淵源此論而為晉效忠者也 反覆痛切其才力亦當不減過秦
  然髙祖封建地過古制 此轉無滲漏
  兆發髙祖 謂東南有反者豈汝耶
  尾同于體猶且不掉况非體之尾其可掉哉 明辨至乎哀平豈不哀哉 晉之代魏已如燭照
  斯豈非宗子之力邪而僥倖無疆之期 轉接𦂳健于今二十有四年矣 云二十四年則此論當齊王芳正始四年上也又六年為嘉平元年春曹爽誅滅魏祚遂為司馬氏所據
  嵇叔夜養生論 晉書阮种傳云弱冠為嵇康所重康著養生論所稱阮生即种也今此文無之殆不止一篇李蕭逺運命論雖仲尼至聖而莫敢間其言 蘓子瞻韓文公廟碑變化此段文意却自瑰竒
  顔冉大賢 注冉求字子有按此謂仲弓非子有也以闚看為精神以向背為變通 二語已盡情變陸士衡五等論使其並賢居治則過有深淺 並賢兩愚合五等與郡縣言之注失其意
  劉孝標辨命論 全篇多有激之談收束愔愔德音乃殊莊叟𢆯談蕩而不歸也
  廣絶交論 文中子見此論曰惜乎譽任公而毁也任公于是不可謂知人矣其㫖可謂深逺然他日又謂門人曰五交三釁劉峻亦知言哉葢雲雨翻覆雖賢者亦難以情恕理遣也噫
  范張欵欵于下泉 注王仲宣七哀詩曰悟彼下泉人按七哀所謂下泉非及泉也注贅
  馳騖之俗其流五也 此段 -- 𠭊 or 叚 ?尤為痛快
  寄命障癘之地 瘴三國志皆作障周靖云本是山嵐之氣後人乃轉為瘴字
  陸士衡演連珠日薄星廻首是以百官恪居以要克諧之㑹 似是可否相成之義注未昭暢
  利眼臨雲首 注引抱朴子云日月之蝕乃至于盡天何為當故壊其眼目以行譴人乎按玉川月蝕詩出于此
  尋烟染芬首 似是服子規矩律吕之説
  班孟堅封燕然山銘 能盡以約所以為大手
  朱旗絳天 注引李陵與蘇武書曰雷鼔動天朱旗翳日按此書又不知見于何書
  躡冐頓之區落焚老上之龍庭 冐頓對髙老上對文非茍下語
  崔子玉座右銘隱心而後動 仁之施也
  陸佐公石闕銘 序亦規橅元長前頌武功故爾辭費銘非極工能搆形似
  戴記顯㳺觀之言 戴記之名本于此
  潘安仁馬汧督誄 簡汰其半則遒烈矣
  顔延年陽給事誄 合後陶徴士誄及祭屈原文觀之殆過其詩
  陶徴士誄南岳之幽居者也 南岳謂廬山
  糾纒斡流 注何異糾纒纒字當作纆乃節録鵩賦中語非還與纒為韻後人謬改耳
  謝希逸宋孝武宣貴妃誄 殷淑儀當時傳為義宣之女此言毓德素里葢諱之也
  翼訓姒幄贊軌堯門 廢帝不悉翼訓贊軌之義故幾于見法
  世覆冲華 謂晉陵王子雲
  潘安仁哀永逝文 㑹悲引泣文以情變
  重曰已矣末 結得變惟悲之甚故不得已為是言也
  顔延年宋文皇帝元皇后哀䇿文 無繁長語
  方江泳漢載謠南國 言其在江陵時也
  撫存悼亡感今懷昔 八字故自一篇體要
  謝元暉齊敬皇后哀䇿文懐豐沛之綢繆兮 蕭氏陵在武進故云豐沛
  繼池綍于通軌兮二句 太祖紀云梓宫于東府前渚升龍舟
  始協德于蘋蘩兮 謂歸自潛邸也
  哀日隆于撫鏡 注引西京雜記云云按于時佛法未入中國安得身毒寳鏡為甲觀之佩明是六朝人附㑹之書也撫鏡當引明帝覩陰后鏡奩中物事
  蔡伯喈郭有道碑文 伯喈朱公叔謚議優于此文禀命不融 毛萇詩傳曰融長也
  陳太邱碑文臨没顧命 顧命古人通用不避
  文為德表範為士則 魏志鄧艾傳作文為世範行為士則非是
  王仲寳禇淵碑文頻作二守 注蕭子顯齊書曰尋遷散騎常侍丹陽尹按晉書丹楊郡丹楊下注云丹楊山多赤栁在西也是楊之從木審矣惟唐以来潤州丹陽乃作陽
  王簡栖頭陀寺碑文 簡栖之名當作屮古文左字也歩中雅頌驟合韶濩 注禮記曰歩中武象驟中韶濩所以養耳按三語撿禮記不得葢今日所見又非唐初之本矣
  沈休文齊故安陸昭王碑文稷契身佐唐虞神基與極天比峻 規模宏逺
  都㑹殷負曾何足稱 當時吳郡奢靡已爾
  牛酒日至夷歌成韻 此等叙致後人那能彷彿方欲振䇿燕趙侍紫葢于咸陽 一振勢有起伏任彦昇劉先生夫人墓誌肇允才淑閫德斯諒 被出而有斯語無愧者尠矣
  齊竟陵文宣王行狀 碑版行狀之文自蔡中郎以来皆華而無實唐梁肅李華獨孤及權德輿軰欲變而未能至昌黎而始一洗其習劉又稱為謏墓特一時相謔之言細讀諸碑誌此言非實也
  南徐州南蘭陵郡縣中都鄉中都里蕭公年三十五行狀 漢書髙紀求賢詔書曰詣相國府署行義年蘇林云行狀年紀也此行狀所自始後則太常議諡史官紀事皆取之首行必書幾歲猶其遺也栁河東集中此體僅存韓李為人所刋削汨亂也
  爰造九言申烱戒于兹日 叙致實事使人不復可曉亦一蔽也
  陸士衡弔魏武帝文又曰吾媫妤伎人學作履組賣也 百年之後汝曹皆當出嫁此建安十四年作銅雀臺時令也奈何猶有不從其治命且至狗䑕不食其餘者乎
  雖龍飛于文昌 文昌即操所自謂吾其為周文王也注非
  憤西夏以鞠旅彌四旬而成災 按此言操以西征無功發憤疾作與魏志不同葢諱之也諸葛武侯正議云孟德以其譎勝之力舉數十萬之師救張郃于陽平勢窮慮悔僅能自脱辱其鋒鋭之衆遂䘮漢中之地深知神器不可妄獲旋還未至感毒而死以此互証知武侯之言也信
  援貞吝以惎悔 貞謂持法吝謂小忿怒大過失注非既晞古以遺絫信簡禮而薄𦵏 魏志建安二十三年六月令曰古之𦵏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規西門豹祠西原上為夀陵因髙為基不封不植所謂遺累薄𦵏也謝惠連祭古塜文合𦵏非古四句 他人意所不到處所謂波瀾老成也










  義門讀書記巻四十九



  欽定四庫全書
  義門讀書記卷五十
  翰林院侍讀學士何焯撰
  陶靖節詩
  時運山滌餘靄宇曖微消 二句含下風字
  榮木序總角聞道白首無成 斯人豈徒頺然自放者耶
  贈長沙公族祖 族祖二字衍雖同出大司馬而已在五服之外服盡矣長沙謂淵明為族祖也傳寫誤衍二字
  閻百詩云自昭明誤讀陶命子詩以祖與考係於陶侃之下及作淵明傳遂謂侃乃淵明㑹祖其實不然又贈長沙公詩叙中長沙公於予為族族是一句祖同出大司馬大字當作右即漢高時功臣舎也云云按顔延之陶徴士誄云韜此洪族抑彼名級可證此詩序中大司馬㫁指士行非漢初開封侯陶舎以右司馬從高祖訛右為大也延之與淵明同時安得云傳文昭明誤讀命子及此二詩乎
  命子於赫愍侯六句 前漢書高祖功臣表開封愍侯陶舎以右司馬從擊燕代侯子夷侯青嗣
  亹亹丞相 前漢書百官公卿表孝景二年八月丁未御史大夫陶青為丞相七年六月乙巳免
  在我中晉 漢季稱東漢為中漢此中晉所本也尚想孔伋庻其企而 字之求思企孔思也
  厲夜生子遽而求火 欲其勝父眞如孔思也
  爾之不才亦已焉哉 末句警儼并自悼也
  歸鳥雖無昔侣衆聲每諧 隣曲妻孥雖不如中朝舊侣為多才然眞趣則相入也
  游不曠林宿則森標 不曠林而森標則深潛山澤物色不至已起末二句
  形贈影 此篇言百年忽過行與草木同腐此形必不可恃尚及時行樂下篇反其意不如立善也
  神釋 此篇言縱欲足以伐生求名猶為願外但委運以全吾神則死而不亡與天地俱永也
  日醉或能忘二句 對首篇
  立善常所欣二句 對次篇
  示周續之祖企謝景夷三郎道喪向千載四句 上二句一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下二句一抑
  從我潁水濱 魯兩生不肯起從漢高况見此季代簒奪乎故勸之從我為箕潁之遊也
  乞食感子漂母惠二句 雲起龍驤非我所處矣銜戢知何謝二句 胷中亦將以有為也㝠報相貽則不事二姓以遺逸終焉之志亦已久矣
  怨詩楚調示龎主簿鄧治中収斂不盈㕓 毛詩一夫之居曰㕓
  連雨獨飲 句句折
  移居春秋多佳日首農務各自歸 插此句起結處此理將不勝 言勝絶惟此也
  和劉柴桑歲月共相疎 我棄世世亦棄我也
  和郭主簿藹藹堂前林首遥遥望白雲二句 富貴非吾願帝鄊不可期所謂望雲懷古葢西方之思也懷安止足皆遜詞自晦耳
  與殷晉安别 方熊曰殷已為太尉叅軍而仍稱之曰晉安葢先作長史掾者晉所命也題即有意
  語黙自殊勢 不曰出處而曰語黙公之遜詞也悠悠東去雲 東下
  良才不隱世二句 應語黙
  贈羊長史愚生三季後二句 托意非常
  得知千載上六句 言僅以書知之餘迹向者未之見也
  九域甫已一二句 逸興高騫 義熙十三年八月平姚泓
  擁懷累代下二句 始皇雖一九域四皓逃之此篇所以庻武羅於羿奡之域想王躅於亡齊之境聊以寄其難言之隱也
  歲暮和張常侍窮通靡攸慮四句 民生多以愁苦自賊若自以年至氣衰窮通不一闗其慮久矣然亦有撫已慨然者則冉冉老至修名不立也
  庚子歲五月中從都還阻風於規林近瞻百里餘 應前望字
  巽坎難與期 巽坎以代風水謂下連用風浪字也癸卯嵗始春懷古田舎 二篇發端皆自言躬耕非始志下半篇則申時不可為不事伯朝之本趣
  屢空既有人 言已不足以當之也即下章難逮之意詞有輕重下字尤工
  即理愧通識二句 自詭通識而至䘮節乃吾所羞也正言若反
  瞻望邈難逮二句 此謂道不可行聊為農以没世也雖未量嵗功二句 妙絶 仍不一於憂貧故言近㫖逺
  行者無問津 此句寓遯世之意
  乙巳嵗三月為建威叅軍使都經錢溪微雨洗高林二句 奮迅出塵
  戊申嵗六月中遇火形迹慿化徃四句 形骸猶外而况華軒所以遺宇都盡而孤介一念炯炯獨存之死靡它也
  庚戌嵗九月中於西田穫早稻遥遥沮溺心二句 本非沮溺之徒而生乎晉宋之交避世之心乃若與之符也
  丙辰嵗八月中於下潠田舎穫姿年逝已老二句 似此老而好學故有年逝未乖之喜
  飲酒衰榮首邵生𤓰田中二句 先世宰輔故以邵平自比
  達人解其㑹四句 邵平可遊蕭相之門淵明何妨飲王宏之酒在我皭然不滓則衰榮各適而不相疑也積善首九十猶帶索四句 當年壯時也今都下語猶爾言老彌戒得則壯盛之厲節可想所以使百世興起也 此又自言其可得而同不可得而雜
  道䘮首有酒不肯飲 直是有人不肯做之託詞耳百年幾何奈何不及時自立也
  持此欲何成 惜其情而不反則是忘其性也
  結廬首欲辯已忘言 辯字與前問字相應
  在昔首恐此非名計 恐墜固窮之節也
  顔生稱為仁首 前後自作客主志士不忘在溝壑則陶公篇末所自矢也祼𦵏猶可又何枯槁之恨哉死去何所知二句 曲折頓挫
  有客首規規一何愚四句 張睢陽有言未識人倫焉知天道不明大義則醒者何必愈於醉也
  少年首敝廬交悲風四句 謂不見治平也
  子雲首有時不肯言四句 可得而親不可得而雜政所以待王顔輩也
  羲農首終日馳車走六句 終日狂馳則汨沒聲利將貽名教之憂所謂人而不仁其如禮樂何又不若沉飲者反與眞淳之意差近矣此反言以激之也
  止酒 昔昏而今明故曰將止扶桑涘
  述酒 此詩眞不可解
  責子 老夫耄矣子又凡劣北山愚公竟何人哉此責子所為作也
  總不好紙筆 人不學安知忠孝為何事陶士行後人遂為原伯魯之子此公所以俯仰家國而感歎於天運如此也
  天運茍如此 國亡主滅何暇復恤子孫為門戸計故歸之天運也
  有㑹而作 後半言蒙袂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目者誠過然斯濫可戒當以固窮為師也
  斯濫豈攸志 攸亦所也變文作對
  蜡日 梅多用一枝未有用一條者
  擬古日暮天無雲首 似詠懷
  少時壯且厲首伯牙與莊周 鍾期與惠施陶公所自託也
  種桑長江邊首 此言下流不可處不得謬比易代柯葉自摧折 倒装句
  雜詩人生無根蔕首 金源劉從益和陶詩以此篇合榮華難久居為一篇日月不肯遲合我行未云逺為一篇
  丈夫志四海首 歎老嗟卑則常自托於志在四海於是冰炭交戰至死不悟吾知空名為無益故不知老之將至而目前莫非真樂也 行路難中有一篇用其意罇中酒不燥 燥字新 只將孔北海語易一字憶我少壯時首 沉着痛快中年人讀之始覺味長無樂自欣豫 妙妙與值歡無復娯反對
  日月不肯遲首素標插人頭 險語
  代耕本非望首 拙生失其方自謂謀道不謀食也嫋嫋松標崖首 舊注東坡和陶詩無此篇
  詠貧士 詩以言志君子固窮七篇皆自道也
  萬族各有託首 孤雲自比其高潔下六篇皆言聖賢惟能固窮所以輝曜千載迥立於萬族之表不可如世人之但見目前也
  凄厲嵗云暮首 患難不失其常 陳蔡見圍仲尼不疑吾道之非况止於飢乏何為不追古人而從之乎榮叟老帶索首 非獨逺於人情生不逢堯與舜禪則宜以榮期原思自居求無媿於仲尼而已如子貢所以告二子者姑舎是可也
  安貧守賤者首 死生不改其操
  非道故無憂 貧賤不以道得者不去陶公誠造次顛沛必於是者矣
  袁安門積雪首 茍求富樂則身敗名辱有甚於飢寒者故不戚戚於貧賤但恐修名之不立也
  採莒足朝飡 莒疑作稆後漢獻紀尚書郎以下自出採稆注云稆音吕與穭同
  仲蔚愛窮居首 自言事在詩外有不易其介者俟後人論其世而知之
  昔在黄子廉首 妻子不撓其慮 言終不為妻子所累貶節而復出也
  詠二疎 雖無揮金事濁酒聊可恃此千載心期也離别情所悲四句 洗發
  詠三良箴規嚮已從 含下厚恩
  臨穴罔惟疑 惟思也
  詠荆軻心知去不歸二句 抑揚三致
  讀山海經玉臺凌霞秀首 王母自謡耳豈為周王亦自道一譚一詠與世俗了不相闗也
  迢逓槐江嶺首落落清瑶流 當作洛洛清滛流按山海經槐江之山爰有滛水其清洛洛注水流下之貌滛音遥
  夸父誕宏忘首 妙在縱其詞以夸之後人不窺此妙也
  餘迹寄鄧林二句 其為夸也死猶不悟
  精衛銜微木首 周益公云宣和末臨漢曽紘謂形夭無千嵗當作形天舞干戚某初喜其援証甚明已而再味前篇專詠夸父事次篇亦當專詠精衛不應旁及他獸今觀康節只從舊本則紘言似未可憑矣按尤延之所開山海經作形天
  桃花源記 此文極古
  率妻子邑人來此絶境 曰邑人則先世固所謂彼都人士者也
  詩嬴氏亂天紀 謂以十月為正舉一端以槪其餘也雖無紀歴誌 與亂天紀相對兼収足遯世
  怡然有餘樂二句 暗藏淳字 於何勞智慧世外之淳也彌縫使其淳名教中之淳也


  義門讀書記卷五十
<子部,雜家類,雜考之屬,義門讀書記>



  欽定四庫全書
  義門讀書記巻五十一
  翰林院侍讀學士何焯撰
  杜工部集
  宋景濂為俞黙翁杜詩舉隅序以為註杜者無慮數百家大抵務穿鑿者謂一字皆有所出泛引經史巧為附㑹楦醸而叢脞騁新竒者稱其一飯不忘君發為言詞無非忠君愛國之意至扵率爾詠懐之作亦必遷就而為之説説者雖多不出于彼則入于此遂使子美之詩不白于世余謂此言蓋切中諸家之病而明人注杜則又多曲為遷就以自發其怨懟君父之私其為害蓋又有甚焉者矣景濂譏劉辰翁于杜詩輕加批抹如醉翁寤語終不能了了其視二者相去不逺元人皆崇信辰翁莫有斥其非者此實自景濂發之而注杜者從未有一言及之何耶黙翁名浙字季淵宋開慶己未進士蓋因生不逢辰有所托而為之者序言其各析章句于體叚之分明脈絡之聯屬三致意焉亦必有可觀惜余不及見也
  奉贈韋左丞丈 觀唐代贈送之詩惟老杜篇篇意思深長此篇發端二語氣象𥚹廹早年詩如此 此詩兼帶齊梁氣調
  賦料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雄敵一聨 儒者之華
  致君堯舜上一聨 儒者之實
  此意竟蕭條 提起
  此意竟蕭條到處潛悲辛 出則出處則處若不行道而徒餔啜豈不可痛乎
  朝扣富兒門四語 非身歴京華不知其言之悲扣門二句并縈拂紈絝
  主上頃見徴四語 透出多誤
  每于百寮上 謂林甫之前也
  竊效貢公喜一聮 望其如王陽乃僅同子貢二句寓意深婉
  焉能心怏怏 言不能與衆伍也心怏怏應潛悲辛祗是走踆踆 應行歌三十載
  今欲東入海 應隱淪
  尚憐終南山至末 終南頂去秦一飯并縈拂杯炙末句収入海并顧縱鱗誰能非傲世語葢雖去仍望如韋者能馴之誦于百寮何不言之主上乎終南山屬意大臣清渭濵屬意主上不可以悻悻一决之詞例之也白鷗没浩蕩 志林宋敏求謂鷗不能没改作波字按小謝集有往敬亭路中聨句云鷖鷗没而遊此没字所本不必泥鷗不能没之説
  送高三十五書記 無窮轉變起伏
  脱身簿尉中 當是由封邱尉為掌書記也
  十年出幕府二句 以封常清前例期之非虛設也念子何當歸邊城有餘力 何當歸有餘力應休王師無迹
  贈李白 太白初放還山時作
  亦有梁宋遊二句 雙収
  遊龍門奉先寺 用两層叠注逼出末句有力
  已從招提遊二句 撇過遊字
  隂壑生虛籟 初夜
  月林散清影 月升
  天闕象緯逼二句 指宿 天闕謂伊闕也注改闚字死對無味境之竒在龍門遊宿在寺中四句寫龍門以寺起結界畫輕重自見 龍門是最高處却從下方衆壑襯起林開而象緯入牖籟發而衣裳覺冷四句中次第相生恰又偪出覺字晨字
  望嶽 首尾實中四句虚
  岱宗夫如何 嶽字倒起夫如何三字盡望之神理夫如何三字幾不成語然非三字無以成下句有數百里之氣象若上句俱雄麗則一李長吉耳趙閑閑記前輩論詩語
  齊魯青未了 望字
  造化鍾神秀二句 指嶽
  盪胸生曽雲二句 是第二層望
  㑹當凌絶頂 反醒望字
  一覧衆山小 収嶽 句出法言
  陪李北海宴歴下亭 天寳初邕為汲郡北海二太守東藩駐皂葢 駐字直貫注落日句
  濟南名士多 邑人在坐
  交流空湧波 言水波湧起在空中也
  落日將如何 起難重過
  從公難重過 陪字
  登歴下古城員外新亭同李邕作圓荷想自昔 當指東湖故事記酉陽雜俎有之更考
  芳宴此時具二句 闗鎖上下
  不阻蓬蓽興 同字
  元都壇歌 開長吉
  青石漠漠常風寒 蕭爽
  鐵鏁高埀不可攀二句 子午道從杜陵抵終南公夲杜陵人而故人長往遂高不可攀故歎羡其獨能致身福地也
  今夕行 今之輸後之贏者也進者乃退退者真進笑者無逺見耳只説半面有味
  邂逅豈即非良圖 良圖即在輸處
  兵車行 咸陽橋即中渭橋此詩自為河隴用兵而作或謂刺南詔之師非也
  塵埃不見咸陽橋 此不見虛字實用後二不見實字虚用作章法映帶
  行人但云㸃行頻 但云藏下申恨一層目前一層意中也
  邊亭流血成海水 血流入青海故稱海水也
  君不見漢家山東二百州 君指過者 言山東二百州已包天下矣
  千村萬落成荆𣏌 起索租借秦人以包天下
  况復秦兵耐苦戰二句 曲折穿漏不直亦有賓主借秦人口中帶出以所見者包舉所不及見者也長者雖有問 重喚過者作一頓挫 雖字與上但字暗相呼應雖有問當云雖無問易一字即怨而不怒也役夫敢申恨 敢之為言不敢也
  信知生男惡四語 廻顧爺娘送哭中間健婦句仍不漏妻子
  君不見青海頭至末 君指過者 咸陽橋青海頭人哭鬼哭首尾相對篇中逐層相接纍纍珠貫 𡚁中國以邀邊功農桑廢而賦斂益急不待祿山作逆山東已有土崩之勢矣况畿輔根夲亦空虛如是一朝有事誰與守耶借漢以喻唐借山東以切闗西尤得體
  高都䕶驄馬行 唐書高仙芝傳仙芝少隨父至安西累擢副都䕶四征都知兵馬使天寳六載虜勃律王及公主還代夫蒙靈詧為四鎮節度使九載討石國平之獲其王入朝除武威太守河西節度使代安思順思順諷羣胡剺面割耳請留制復留思順以仙芝為右羽林大將軍公詩葢作于此時惜其屢立大功而終老于環衛也
  猛氣猶思戰塲利 縈拂臨陣
  萬里方看汗流血 束逺字即起何由出
  青絲絡頭為君老 顧伏櫪
  何由却出横門道 正結 應來向東
  天育驃騎歌 画馬徒存而真馬老死槽櫪不得為天子用公詩葢寓葉公画龍之嘆乎只説時無王良伯樂不使其流及上
  矯矯龍性合變化二句 是健字精神乃稱其為天子馬也
  遂令大奴守天育 胡仔曰東坡書此詩作字天育按作守乃與别養合特設天育一廐專官守之也作字不與養字重複乎
  張公歎其材盡下 以張公興良樂
  鳴呼健歩何由騁 顧走千里
  時無王良伯樂死即休 縈拂張景順雖欲盡力于天子誰知之者
  白絲行落絮遊絲亦有情二句 極其眩曜而後折之秋雨嘆堂上書生空白頭 後時也
  第三首秋來未省見白日 結出本意
  醉時歌 目空一世而不露輕肆之迹人但以為曠達耳
  先生有道出羲皇四語 即下儒術孔徒也下以同襟期三字束住則此四語亦自譽也
  杜陵野客人更嗤二句 野客被褐并不得為廣文先生矣故更為臺省食肉者所嗤
  日糴太倉五升米 日糴太倉亦不如先生猶月請俸嵗縻粟也
  燈前細雨簷花落 燈前頂上夜沉沉 簷花落頂上春字
  相如逸才親滌器 歸則無所不堪
  子雲識字終投閣 不歸恐有甚者
  石田茒屋荒蒼苔 言猶可力耕自食
  孔邱盗跖俱塵埃 紛紛袞袞孰非跖之徒與俱為塵埃而我二人雖儒術轗軻自信身後名高萬古則亦不須慘愴無疑樂飲也
  生前相遇且銜盃 身後名生前酒兼而有之我二人高歌曠達真天下窮極貴盛之人矣即餓死何不足况劚荒力作其窮辱僅比于相如之滌器亦非腐䑕所能嚇乎勸其并去此官與已同也
  醉歌行詞源倒流三峡水 能綴文也
  筆陣獨掃千人軍 指草書
  只今年纔十六七 更小于陸
  暫蹶霜蹄未為失 承驊騮
  㑹是排風有毛質 承鷙鳥
  風吹客衣日杲杲至末 風吹二句言别之苦貧賤句収轉落第兩路夾出酒盡獨醒來此時即望以一醉遣懐不可得也對酒如此况㑹散乎不欲傷勤之意故聲出復吞然躑躅之間涕零有莫能制者矣
  贈衞八處士 句句轉
  訪舊半為鬼 暗藏衞八之父在内
  夜雨剪春韭 雖然倉卒薄設猶必冐雨剪韭所以見其恭也
  新炊間黄梁 宋子京書作聞黄梁非常生動
  苦雨奉寄隴西公所思碍行潦 指隴西公
  式瞻北隣居 指王徴士
  同諸公登慈恩寺塔 方云皇州以上十六句形容塔之高凡山頂日夜大風故廟宇皆用鐵瓦老杜烈風無時休非身歴至高處不知其妙也仰穿二句謂塔中磴道盤旋而上每級之下必以邪拄枝撑幽矣既至塔頂身在半空北斗若挂其户河漢若聽其聲羲和少昊仿彿可覩秦中諸山從髙望之皆培塿俯視一氣瀰漫皇州且不辨况涇渭二水乎此段形容其高俱可解回首八句方屬風刺自非曠士懐一聮 次聮難接最是曲折變化 二句固是行文曲折處然亦暗為後半伏脉
  仰穿龍蛇窟一聮 接語工細登字不枯
  七星在北戸一聫 是跨蒼穹
  羲和鞭白日二句 収到慈恩
  廻首呌虞舜四句 從上皇州二字忽然轉入諷刺比興相緯暗移不覺
  黄鵠去不息二句 言欲褰裳去之也
  君看隨陽㕍二句 結語暗與㕍塔相闗隨陽又頂日晏來 廻首以下或有所托前半若如三山老人遽妄為穿穴是忘題目之為登塔也
  示從孫濟 娓娓惻惻宗老訓誡之詞中入比體似歌似謡两漢風流宋張表臣珊瑚詩話云萱忘憂而已死竹可愛而不蕃則荒落甚矣水濁而不復其清源葵傷而不芘其根本則宗族乖離之况也此詩人因物而興竹枝霜不蕃 蕃作翻字佳
  九日寄岑參两脚但如舊 陳后山夲作雨是也作两則中間無根矣
  所向泥活活 先起寄岑
  思君令人痩 風雨思朋友
  吁嗟乎蒼生 申前苦雨
  大明韜日月四語 鄭之雞鳴曹之𠉀人此作者之體源所自出
  是節東籬菊 指九日
  送孔巢父謝病歸遊江東兼呈李白 似用太白體深山大澤龍蛇逺四句 虗景作襯
  自是君身有仙骨四句 言我自惜巢父之為人非如俗流欲以富貴縻之也
  惜君只欲苦死㽜 應不肯住
  南尋禹穴見李白 太白刺貴妃辱力士被𦂯還山亦掉頭不屑富貴人也
  飲中八仙歌 董易農云每人為韵句中各見仙字意然以太白為綱領 白傳因此詩而附㑹八人未嘗如昔人為竹林之遊也
  道逢麯車口流涎 道逢改路見從白氏長慶集注李白一斗詩百篇一段 獨多一句㸃出眼目八人中太白尤與公論交酒罏者也 通章皆嘆諸子之不得志有托而逃言外亦自寓已之沉飲聊自遣也八人中焦遂獨無官位詩亦以是終猶之杜陵有布衣也 凡三人兩句四人三句一人四句相雜成章
  曲江三章第一章白石素沙亦相蕩 層次深淺麗人行 前半鋪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處皆詩人君子偕老之體
  紫駞之峯出翠釡二句 交互對
  簫鼓哀吟動鬼神 帶叙一句
  後來鞍馬何逡廵二句 即指丞相蓋謂國忠也當軒下馬入錦茵 言其一無所避分明指斥其男女無别故只用虛叙却㽜向末句中㸃破
  楊花雪落覆青萍一聮 暗指諸楊覆亡貴妃賜死之事此篇蓋追賦以為後世鍳末句就本事収轉言要津鞍馬炙手可熱者徒以雄狐之醜遺臭萬世五家車騎瞥眼不知所往也若後多費烟墨即與題不稱味亦無餘故畧以廋詞𭬚括耳
  樂遊園歌 于今為南内于漢不嘗為樂遊乎芙蓉園夾城仗有時而盡而吾詩可以垂之無窮然則何以無歸為悲哉結句又以自解也獨立二字不但為㑹散寂寞言之
  煙綿碧草萋萋長 此句中暗伏無歸與結處呼應曲江翠幕排銀牓 對無歸
  拂水低徊舞袖翻 對獨立
  只今未醉已先悲 貧賤如昔又加以老安得不未醉先悲乎
  聖朝亦知賤士醜 醜謂以有道貧賤為恥也
  一物自荷皇天慈 但荷天慈則不被君恩可知措詞微婉
  渼陂行 縮夲江海賦
  天地黤惨忽異色 與自非曠士懷登兹翻百憂同法晉李顒渉湖詩黯蕩天時隂岧嶤舟航舞長川廣澤雲氣吞吐風浪廻旋往往然也
  鼉作鯨吞不復知 為萬頃起伏
  舟子喜甚無氛埃 一半明
  宛在中流渤澥清二句 中間界劃
  下歸無極終南黒 一半晦
  半陂已南純浸山 頂終南黒
  水靣月出藍田闗 廻舟月出于叙景中暗暗帶出此時驪龍亦吐珠二聮 上二連水中之影此二連水中之氣萬頃之竒非此不能參靈極妙亦暗與前黤慘憂思相應也
  渼陂注 入濴水濴當作澇説文亦無此語
  渼陂西南臺懐新目似擊二句 謝家句法
  乘陵惜俄頃 乘陵謂乘扁舟而陵長風也俄頃對後彌年
  外物慕張邴 張是張長公舊注以為留侯與邴曼容不類
  戲簡鄭廣文兼呈蘇司業頼有蘇司業 頼作近近字與三十年呼應
  時時乞酒錢 亦差勝騎驢三十載旅食京華春耳夏日李公見訪貧居類村塢 幽也
  客意已驚秋 已字注庶字
  巢多衆鳥鬥 頂逺林 以下六句從逺林長流四字更轉一層自作客主極文之變
  苦遭此物聒 反起靜字 巢多衆鳥鬥四句偷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反用之此宋人翻案法所自也但公不肯一槪生抝耳
  水花晚色静 頂長流又見不假清風而自凉也奉同郭給事湯東靈湫作 説者為指祿山事予尚未喻
  東山氣鴻濛 湯泉
  閬風入轍跡四句 轉入湯東靈湫明皇常與妃子行幸湯泉駐蹕靈湫䙝舉祀禮詩乃紀其事以起諷王命官屬休 插入郭給事
  百祥奔盛明二句 此當時獻諛之徒為是語下文出見蓋有由則公與給事所見也
  坡陀金蝦蟆以下 或賦當日靈湫所見或因靈湫而感事寓言亦頗似之
  金蝦蟆注 隋書蕭吉傳房陵王為太子言東宫多鬼⿴鼠妖數見上令吉詣東宫禳邪氣于宣慈殿設神座有廻風從艮地鬼門來撲太子座吉以桃湯葦火駈逐之風出宫門而止又謝土于未地設壇于四門置五帝座于時至寒有蝦蟆從西南來入人門升赤帝座還從人門而出行數歩忽不見上大異之上言太子當不安位
  夜聼許十損誦詩愛而有作誦詩渾遊衍 似指其言之多溢此詩蓋戲之也
  人間夜寥閴 倒結夜聼
  橋陵詩三十韵因呈縣内諸官 前半布置好
  坡陁因厚地 沃野開也
  却畧羅峻屏 崇岡擁也
  雲闕虛冉冉八句 寫得隂沉慘淡
  髙岳前嵂崒六句 夲呈縣内諸官却兼寫縣外形勝詩為橋陵作也
  王劉美竹潤四句 指縣内諸官
  驄馬行 賜者太常梁卿李鄧公乃後得故賜馬本事至後始出
  鄧公馬癖人共知 指題中注愛而有之
  夙昔傳聞思一見 伏後
  顧影驕嘶自驚寵 暗藏賜馬
  銀鞍却覆香羅帕 轉出賜馬
  卿家舊賜公取之 卿家指梁卿
  此馬數年人更驚 廻顧夙昔傳聞
  不與八駿俱先鳴 縈拂賜馬極咏嘆淫泆之致雲霧晦㝠方降精 大宛之種 漢書大宛馬其先天馬子也 良驥老始成言其成與八駿俱鳴言其用方降精句言其生
  自京赴奉先縣咏懐五百字 紆廻頓挫極温柔敦厚之味所以異于鄙儒之大言也
  老大意轉拙 咏懷起
  白首甘契濶 未遇堯舜故
  非無江海志二句 對下巢由不憂
  生逢堯舜君 對稷契句
  葵霍傾太陽二句 將稷契堯舜一綰
  顧惟螻蟻輩 螻蟻輩即同學翁之事干謁者下之盈朝多士衛霍食客皆此曺也
  胡為慕大鯨 鯨魚于海公之志則然曰胡為者反言之亦若自嘲其拙也
  以兹悟生理 言自知不得不與螻蟻爭榮
  忍為塵埃没 承老大白首
  沉飲聊自遣 言吾誠笑螻蟻之卑亦少愧巢由之高矣然終未能以吾之性易彼之節所以進退躑躅沉飲自遣也
  放歌頗愁絶 放歌所以為歡而翻云愁絶者為有失業徒逺戍卒隱憂方大難以自遣也 鮑詩長歌欲自慰彌起長恨端公促作一句
  霜嚴衣帶㫁 對彤庭分帛
  蚩尤塞寒空 此天戒也 蚩尤竟天對後逺戍民之失業尤夲病也故語有詳畧
  鞭撻其夫家 指民怨 此等語秦中吟之祖
  君豈棄此物 分帛而不分憂則如棄之也
  多士盈朝廷 廻顧當今廊廟具二句
  况聞内金⿱股皿 -- 盤二句 指國空 此又言好武功而寵邊將舉其奢滛驕恣可知也
  煖客貂鼠裘四句 二客字乃所謂無恥而事干謁者也 又對下十口飢渴
  路有凍死骨 應霜嚴等句
  羣冰從西下 羣冰與前疾風嚴霜皆比羣小之盈朝也
  老妻寄異縣 應布衣濩落
  庻往共飢渴 赴縣
  豈知秋未登二句 未作禾嵗自豐稔貧家倉卒偏以餒死也
  生常免租税 對前出帛
  名不𨽻征伐 對下逺戌
  黙思失業徒二句 収窮年憂黎元
  憂端齊終南 咏懷結 二句言士之窮若此况下民與戍卒乎此憂又有甚于一家十口者故不可掇也中間就温湯一事言之可憂已有數端况通計民生失業五大在邊其憂眞有百端交集者故曰齊終南也自首句至愁絶句皆自叙其志尚也竊比稷契而不遇而猶覬此志之伸至于取笑而不顧者蓋雖有江海之好而不忍忘君雖非廊廟之材而不可奪志故也仕路之徒如螻蟻之求穴鑽營趨附我則又所慕者大恥事干謁所以至於老而不遇猶不能變其夙志以徇巢由之節可謂窮矣故向之浩歌激烈者今又放歌而愁絶也嵗暮至再述叙其經行所見宴遊之事所聞奢靡之風以感切時政壮遊詩所謂舉隅見繁費引古惜興亡者意此類也北轅至末叙已歴險赴家而有飢餓之慘因以念窮民而憂國事蓋應第二節路有凍死之意又終首節所謂歎息熱膓者于是不久而祿山之難作矣系安溪先生語
  奉先劉少宰新畵山水障歌堂上不合生楓樹 畵障怪底江山起烟霧 是新畵
  畵手亦無數六句 皆有新字在
  得非元圃裂四句 大槩寫
  反思前夜風雨急四句 跌斷插入四句新障變化曲折并奉先少府亦不漏畧
  野亭春還雜花逺 言其明
  漁翁暝踏孤舟立 言其暗
  滄浪水深青溟濶 言其平
  欹岸側島秋毫末 言其側 野亭以下六句細寫两層相對逐層不亂
  自有两兒郎 帶叙
  大兒聰明到二句 畵其高處
  小兒心孔開二句 畵其下處 四句又將大處細景補出
  青鞵布襪從此始 暗應新字結
  白水縣崔少府十九翁高齋三十韵崇岡相枕帶二句雖有崇岡枕帶而所處旣高則曠野皆如咫尺二句
  曲折善形容
  泉聲聞復息 泉聲是動復息是静含下動静二字有似懼彈射 起下隱字
  為我炊雕胡 對旅食
  相對十丈蛟 十丈蛟承上長松言之
  何得空裡雷二句 形容松濤也
  崑崙崆峒顛二句 烟霾霧擁則山若増而高故云人生半哀樂二句 一綰
  三川觀水漲二十韵礧磈共充塞 充塞字與南池篇用韵同
  不有萬穴歸四句 接法竒變
  及觀川源漲二句 出意反襯 江海猶懼其覆則平陸何可復見竒之又竒
  悲青坂 落句深傷中人督戰以致一敗塗地也哀江頭輦前才人帶弓箭四句 無賢才廢武偹皆暗寓其中
  翻身向天仰射雲二句 仰天一箭而翼墜雙飛此指陳元禮請殺貴妃事其云輦前才人者姑隱避其詞如聞比興在可解不可解之間欲人思而自得之耳去住彼此無消息 去謂上皇住謂肅宗
  哀王孫長安城頭頭白烏二句 烏生八九子猶哀鳴相呼天子出走獨不能庇其子孫乎
  屋底達官走避胡 曰達官不忍斥言也
  金鞭斷折九馬死 曰馬死代為之解諱莫如深也不敢長語臨交衢二句 頓斷不直
  朔方健兒好身手 此朔方謂幽燕非朔方軍也大雲寺贊公房四首 格詩
  黄鸝度結構二句 暗入花邊
  第二首取用及吾身 對下潤字
  第三首 此篇雖謝元暉無以過
  玉繩廻斷絶二句 鐵鳯横亘於玉繩之中若中斷第四首童兒汲井華 根上首塵沙來
  明霞爛複閣 根上首天黒
  側塞被徑花 根上首地清
  蘇端薛復筵簡薛華醉歌愛客滿堂盡豪翰承交有道坐中薛華善醉歌 承文章有神
  近來海内為長句四句 唐初七言歌行多用齊梁舊體至公等乃專法鮑明逺行路難極于遒壮故詩中專以長句為言也岑參有與獨孤漸道别長句兼呈嚴八侍御詩
  萬事終傷不自保 顧垂老遇亂
  如何不飲令心哀 収轉緩憂
  晦日尋崔戢李封尸寢驚敝裘 伏嬾字
  晚定崔李交 崔李蘇鄭是切對
  况因令節求 㸃晦日
  草芽既青出二句 春氣和柔
  濁醪有妙理二句 東坡濁醪有妙理賦出此
  雨過蘇端久旱雨亦好 正苦無食可堪久旱䘮亂流離得雨一身可延雨亦好三字頂久旱包含結處濁醪必在眼二句 入眼只有濁醪欲假以抒懷不覺盡醉二句意亦曲折
  紅稠屋角花 顧雨字
  喧閙慰衰老 暗對妻孥隔軍壘
  况蒙霈澤垂 抱雨
  糧粒或自保 應無食
  喜晴青熒陵陂麥 熒貼陵青貼陂
  廻首白日斜 収晴字
  述懷一首 誓報主恩以賛中興家之在否所不暇顧深杯歡㑹盡謝不與故結云云
  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漢中判官長驅振凋敝 振凋敝者中興之本而驅之為賊用固吾民也
  南伯從事賢 按朱鶴齡云南伯謂山南主將
  生知七曜歴 續漢律歴志劉洪為七曜歴 此句天時手畫三軍勢 此句地利
  至尊方旰食二句 言不如人和也
  實藉長久計 長久計欲其于征斂之中勿浚民生以鳩集之致滋凋敝庶能如後漢興復長世不然則賊雖滅而民不懷旋有英䧺起于草莽矣
  居人莽牢落至末 凋敝之實即離叛之原徴數目見以明吾論之非迂也
  送從弟亞赴安西判官崆峒地無軸二句 轉入安西為畫長久利 當時惟仗靈武一軍為興復根本安西存則朔方固故欲其畫長久之利使反正得遂也踴躍常人情四句 異人二字精神透出
  送韋十六評事充同谷郡防禦判官昔没賊中時 伏下沉字
  今歸行在所 伏下浮字
  偪側兵馬間六句 壯其激烈閔其險艱用意深長張目視宼讐 伏下憤激
  鑾輿駐鳯翔八句 言防禦之重
  走馬𬽦池頭 指同谷
  古色沙土裂二句 伏下馳林邱
  羗父豪猪靴十句 言防禦之難
  吹角向月窟二句 即下横戈矛也
  鳥驚出死樹二句 即下無人境也
  且復戀良友至末 抑何敦厚 此望盡復承平舊規非不急語也無公之胸次亦道不到此所謂諸葛君真名士也 結善頌善禱
  塞蘆子 黄鶴云時官軍止知東討収復河洛而不知蘆子闗之可塞公懼有乗隙而入者故有此作按鶴注為得公意
  五城何迢迢 迢迢反對速字莫謂其逺為宼不能至止隔一水耳
  思明割懐衛二句 割懐衛言思明亦隨秀岩而西恐其意不專在太原
  崤函蓋虛爾 足上句意空國而來豈徒然哉
  疾驅塞蘆子 疾驅對速字
  岐有薛大夫四句 乃憑險扼宼之比例
  深意實在此 公之逺圖正望于靈武之預為脩也彭衙行早行石上水二句 名句 望見白水以為曉光幾墮深澗遥指晚烟以為邨落僅宿空林深山間道奔竄之苦盡此十字矣
  故人有孫宰 有者言奔竄以來獨有此一人也煖湯濯我足 緣上泥濘
  翦紙招我魂 此句言始歸也 命垂絶而忽續如招我魂而忽歸也
  衆雛爛漫睡二句 徒歩旣久驟得安處無暇索食投地鼾睡字字眞景
  别來嵗月周 收轉憶昔
  北征皇帝二載秋二句 書二載秋者都人士之望已久園陵淪賊洒掃廢闕不可泄泄也閏八月秋且向盡正當順肅殺之氣成收復之功也後云禍轉亡胡嵗勢成禽胡月與起二語相應
  杜子將北征二句 開出前半篇
  君誠中興主二聨 伏後半篇
  憂虞何時畢 何時畢幾時休皆中間線脉撥動歲月句
  靡靡踰阡陌 以下北征
  廻首鳯翔縣 指行在 時肅宗在鳯翔
  前登寒山重二句 漸次脱卸
  蒼崖吼時裂 言若吼則崖裂也
  菊垂今秋花 切閏八月 二句言干戈滿地幾于無花數道出師幾于塞路寫出深山最深處
  青雲動高興十句 最頓挫曲折
  雨露之所濡四句 乾坤瘡痍呻吟蕭瑟此獨各遂其性若别一身世也
  坡陀望鄜畤 先望見
  我行已水濵 頂上谷字
  我僕猶木末 頂上岩字 二句脱卸錯綜
  鴟鳥鳴黄桑四句 并無復人烟矣
  况我墮胡塵 隨勢跌落
  經年至茆屋 經年從與妻子隔絶計之非久居道𡍼也 以下問家室
  見耶背靣啼四句 垢膩非復玉雪故見耶而反背靣也脚不襪透出寒意纔過膝則亦跣足矣男女異詞用筆之細如此
  嘔泄臥數日 一作數日卧嘔泄日字韵重從之為是那無嚢中帛二句 閏八月授衣𠉀至此亦生理之不可少者
  似欲忘飢渴 忘飢渴中不惟志喜已起下生理句問事競挽鬚 暗渡
  翻思在賊愁 應墮胡塵
  新歸且慰意二句 從家事轉到國事
  幾日休練卒 應東胡反未巳
  仰觀天色改 轉到肅殺
  慘淡隨回鶻 注囘鶻作囘紇是蓋徳宗時方請易為回鶻也
  其俗善馳突 善字直貫注鷹騰箭疾
  送兵五千人二句 方云胡人長于騎射其取勝獨以馬故一人有两馬此古法也按魏主燾帥輕騎兼馬襲擊柔然胡三省注兼馬者每一騎兼有兩馬也
  聖心頗虛佇至末 朝議所恃者回紇助順顧我所卜皇綱未墜者則在上皇悔過足以感人心太宗徳澤入人者深但至尊能以宣光自待東胡未必久也
  胡命其能久 鎻胡反
  皇綱未宜絶 鎻中興即開下 言興復責在肅宗况上皇亦非亡國之主也
  姦臣竟葅醢四句 國忠先為士卒所殺而後妃子賜死叙得井然
  宣光果明哲 應君誠中興主
  桓桓陳將軍 先言明皇能處敗始歸美元禮得體而不失實
  寂寞白獸闥 悲君側諫諍之無人也
  煌煌太宗業二句 歴叙皇綱未宜遽絶歸本開創責望于中興者愈切矣
  玉華宫 太宗所建 梅聖俞曰玉華宫近有苻堅墓直刺太宗結句引歸自已身上不訐露
  溪廻松風長 伏萬籟
  蒼鼠竄古瓦 望見
  不知何王殿 前王侈殿謬云不知詩人譎諫之意也隂房鬼火青 入尋
  壞道哀湍瀉 顧溪回
  萬籟真笙竽一聮 妙用反櫬接得不直
  美人為黄土 真中有假
  况乃粉黛假 粉黛指𡍼墍丹雘言之
  故物獨石馬 假 按石馬封演曰秦漢以來帝王陵前有麒麟辟邪象馬之屬人臣墓刻石虎羊以為儀衞其在唐有制
  冉冉征途問二句 用木葉落兮長年悲 天地四時運行不窮人生其間百年旦暮在虛空則假者或真有形象則真者乃假憂來無方欲浩歌自遣而不覺淚之盈把也雖然此豈自我一人始哉吾但與天地四時委蛇觀化固已觧憂矣末二句則所謂莫繫于去來復歸于無物也
  九成宫立神扶棟梁 顧上崖字 立神言其初倘鬼神為之也甘泉賦抗浮柱之飛榱兮神莫莫而扶傾鑿翠開戸牖 顧上㫁字
  其隂宿牛斗 顧上廻字
  紛披長松倒 顧上風字
  羗村三首 俱似脱胎于陶 叙述家人及鄉隣情景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彌哀婉而彌深厚
  第一首世亂遭飄蕩二句 跌宕
  第二首且用慰遲暮 顧歡趣
  第三首傾榼濁復清 頂上各字
  偪側行贈畢曜 學鮑
  十日不一見顏色 對速字
  此心炯炯君應識 起相就
  已令請急㑹通籍 起相就飲
  辛夷始花亦已落 逼出速字湘靈云始花之始照月令讀作試言初開之花尚且落矣况我與子原非壯年乎一字亦有呼應
  送李校書二十六韵衆中每一見四句 少年而席高門据清貫有盛譽皆悔吝之媒也前半非復泛然鋪叙此四句正見愛之深故誨之切
  乾元元年春 此等健句最不易得
  已見楚山碧 碧字似用春草碧色與後綠野相應歸期豈爛熳 伏遲字
  小來習性懶二句 懶慵二字暗代驕亢
  如覺天地窄 苦言
  行已能夕惕 夕惕者少年所難公欲以為贈故先以身歴者警之羡其能者正慮其未能也可謂詞不廹而意獨至矣
  廻身視綠野二句 此即孟嘗君所謂使文立為亡國之人者也
  時哉高飛燕至末 及時高飛下復叙重來道途所經反起勿遲頓挫有力
  長雲拂褒斜二句 戒行李事細只留作結
  衰疾悲夙昔 夙昔已衰况過此乎
  洗兵馬収京後作 齊梁體 類夲云四叚六韵 却不可截然分開
  中興諸將収山東二句 曰收山東其實所收只兩京耳自注正合春秋書事之法也
  袛殘鄴城不日得 鄴在河南尚不能下乃遂一葦可杭乎危之也
  獨任朔方無限功 獨任朔方則兵馬可洗公蓋知廟謀已不專委郭相故因已成之功期後效也
  已喜皇威清海岱 已喜者刺其天下未平但収兩京志已驕盈起下小心深謀之意 清海岱謂収地僅至淄青滄景以北仍為賊藪也
  常思仙仗過崆峒 此管子所謂願君無忘在莒也三年笛𥚃闗山月二句 自我不見于今三年宿兵于外民不得有家室之樂何得以収京自安也
  成王功大心轉小六句 指諸將
  東走無復憶鱸魚二句 此謂朝士
  鶴禁通霄鳯輦偹二句 此謂靈武倉卒本出𫞐宜自今兩宫相見當極天下之養也
  汝等豈知蒙帝力二句 鄴城反覆不足怪関中小兒壞紀綱甲兵未戢所憂在汝等耳
  闗中既留蕭丞相以下 勸帝與南衙大臣謀扶顛之策勿聼宦豎邪説致中興之業不竟也
  青𫀆白馬更何有以下 皆所謂安得親見其若是者非已然之實事也
  淇上健兒歸莫嬾二句 淇上健兒即鄴城之將潰者也歸莫嬾與三年不日遥應戒其將有輿尸髽逆之患而托其詞于莫嬾又不忍遽料其然而托于室家愁思夢魂變異微婉深厚
  安得壯士挽天河二句 两京雖収河北之平尚未有期師老而權分公知鄴城之將䘮師而洗兵之難冀也故因頌而致善後之思焉
  留花門百里見積雪 回鶻皆白㡌故望之若雪病後遇王倚飲贈歌麟角鳯觜世莫識二句 對後命如綫句言此飲殆可續命也
  酷見凍餒不足耻二句 非病後則是嗜飲食人矣古人作詩皆存品格也
  遣人向市賖香粳六句 其誠敬欵曲如此故下云情味誰似
  令我手脚輕欲漩 收足續命
  老馬為駒信不虚 借作返老還童用收足續命湖城東遇孟雲卿復歸劉顥宅宿宴飲㪚因為醉歌蔡本題上有冬末以事之東都七字 前十二句叙事後六句感慨一路將虚字㸃撥文機翔舞情事活躍
  駐馬偶識雲卿靣 遇字
  嬾廻鞭轡成高宴 指復歸
  照室紅爐簇曙花二句 就冬盡春回上㸃化上承艱難下起同軌
  天開地裂長安陌 冬末 自子而丑也易闢為裂古人用字常有此體
  寒盡春生洛陽殿 之東都
  人生㑹合不可常 艱難故也
  庭樹雞鳴淚如綫 用祖劉事兼寓雞棲樹
  閿鄉姜七少府設鱠戲贈長歌 王倚姜侯俱當公失意時能加敬禮故可佳
  河凍未漁不易得二句 鄭重為設字着意
  偏勸腹腴愧年少 周禮籩人注燕人膾魚方寸切其腴以㗖所貴 二句方見特為公設所謂情屢極也落碪何曽白紙濕 束無聲二句
  放筯未覺金⿱股皿 -- 盤空 束偏勸二句并起飽字
  新歡便飽姜侯徳二句 重在設鱠清觴異味只用帶叙
  欲别上馬身無力 戲之也
  不恨我衰子貴時二句 少府微官獨重其情耳豈結納他日哉亦戲之也
  戲贈閿鄉秦少公短歌去年行宫當太白 作用寓此二句中
  每語見許文章伯 伏下多才
  昨夜邀歡樂更無 為樂止于昨夜則他日之悲可知也
  多才依舊能潦倒 同為两省官今年則杜為功曹秦為縣尉俱以直廢艱危扈從時清而反不錄無所歸咎故相戲以才為身累也 出之以戲故曰可以怨李鄠縣丈人胡馬行 相士失之貧相馬失之瘦通篇託意在是
  朝飲漢水暮靈州 朝飲漢水過金牛也暮靈州見天子也
  義鶻巨顙拆老拳 鶻之擊物以拳非借用語
  死亦垂千年 千年修虵一朝而斃耳
  物情有報復 此句指鷹
  急難心炯然 透義字
  功成失所在二句 足上意非有所利益見其為義也畵鶻行颯爽動秋骨 動字頂上生字
  乃知畵師妙二句 從畵字兜轉生字
  充君眼中物 又顧上見字
  烏鵲㪚樛枝八句 生字餘韵
  寜為衆鳥沒 反對恐字 没猶乾没之没言意不在逐禽也
  人寰可超越 言仍不可拘
  𬗟思雲沙際四句 以生鶻結 一篇波瀾寄託總在拘攣句内生出
  痩馬行英華作老馬 作老馬非也此詩以為自謂者得之驊騮不慣不得將不慣即所謂我不貫與小人乘也新安吏収京後作雖収两京賊猶充斥 不曰闗以内而曰新安不曰詔書而曰府帖諱之也
  次選中男行 六嵗曰中
  何以守王城 王城謂洛陽即下所謂舊京也
  瘦男獨伶俜三句 更無送者徒有白水雖隔青山猶聞哭聲也
  白水暮東流 白水謂河水
  天地終無情 言天地無情以抒其怨言僕射父兄以寛其憂
  僕射如父兄 此汾陽所以收再造之功也
  潼闗吏大城鐵不如二句 高與厚二句中互見之胡來但自守二句 能守潼闗尚恐自河東徑渡無補西都之存亡况如哥舒之不能扼險乎但自守句又暗藏一靣議論在
  慎勿學哥舒 若似哥舒築城何為潼闗天險患不得其人為守將無事此勞費也
  石壕吏有吏夜捉人 按胡震亨曰人如延切列女傳有此叶
  老婦出門看 蘇潤公本作出看門蓋疑看字為不叶不知真文元寒山先同收上齶音古詩如此為叶者多矣近世名儒又或疑此句為無韻更拘滯也
  室中更無人二句 兼㸃中男之故
  如聞泣幽咽 婦思其姑也靣靣寫到
  新婚别父母飬我時以下 專寫别
  雞狗亦得將 比體
  勿為新婚念 又將新婚一喚 上下詞意句句是新婚
  仰視百鳥飛二句 起結俱比體
  人事多錯迕二句 収别字
  垂老别長揖别上官 旁襯别字
  憶昔少壯日 思太平也
  無家别寂寞天寳後二句 自天寳以後困于徴發逃亡已多及祿山亂後則生民畧盡矣發端原其本始言之
  日瘦氣慘悽 日瘦言其光之薄也
  但對狐與狸二句 狐狸敢于鼓怒向人則已成鬼窟可知也
  縣吏知我至二句 方欲斬刈高藜而復召習鼓鞞孑遺僅存何從得食生民之窮至此真無所復之也内顧無所携 無家
  人生無家别二句 天下之民至于不復能有其生人主安能復有其民哉結句危痛之甚無以加也
  夏日歎 二詩亦逼似漢魏
  陵天經中街 舊注中街黄道之所經也
  王師安在哉 與上蒼無雷相應
  眇然貞觀初二句 本思貞觀之主而但羡貞觀之臣得體
  夏夜歎茂林延疎光 夏月妙句疎字即帶風在内仲夏苦夜短 上顧永日下起笳發
  虛明見纎毫 顧月
  羽蟲亦飛揚 顧風
  立秋後題 落句按本傳甫為華州司功屬闗輔飢棄官西客秦州此詩殆欲棄官時作
  貽阮隱居車馬入隣家 伏下榮貴
  褰裳踏寒雨 恐逢俗客又雨窗可以静對耳
  避喧甘猛虎 避喧避車馬也 慕榮貴則能動而不能静人物所以日陋阮生嘉遯蓬蒿避喧境之静也鬚眉蒼古貌之静也苦心近道中之静也隣家車馬自以為榮貴亦知世所數者乃此阮生乎
  遣興三首第一首安得㢘耻將 㢘者不貪殺人之功耻者不逢時主之欲 能㢘不剥下知耻不避難如此封疆自安矣
  第三首春苖九月交二句 日至皆熟也此篇本子建良田無晚嵗膏澤多豐年
  幽人幽人見瑕疵 見作在字佳 在瑕疵與上内懼相應如指李泌文不從矣因草堂本叙荆潭詩内故有此説
  五湖復浩蕩二句 望其不來而悲終前失羣之意佳人合昏尙知時 按漏刻銘合昏暮卷注合昏槿也二句比賦參錯
  在山泉水清以下 言門戸雖衰節操益厲庶幾幽居自守以完晚節斥賣珠玉不御花卉婢牽蘿躬采栢不憚勞瘁期保嵗寒而已
  牽蘿補茒屋 有終焉空谷之志
  摘花不插髪 不復事人也
  天寒翠䄂薄二句 依草木也
  赤谷西崦人家 如畵
  西枝村尋置草堂地夜宿贊公土室二首第一首捫蘿澀先登一聮 方曰絶似康樂廻顧眺左狹
  要求陽岡暖以下 無一語是死景字字有尋置神味在
  第二首幽尋豈一路 始㸃尋字 此首絶唱
  寄贊上人石田又収足 顧兼土
  夢李白二首 李白以永王璘累竄逐公每作詩懷憶蓋身雖完節而于故交如李與王鄭者猶惓惓然表其心迹不忍遐棄此蘇李之遺音厚之至也 是時公在秦州白在江州相去數千里不得消息故作此詩第一首明我長相憶 與下首情親見君意呼應何以有羽翼 頂上魂來
  落月滿屋梁二句 横亘在中間生動曲折
  水深波浪濶二句 頂上魂返 夢疑非覺復疑是恍惚凄切
  第二首告歸常局促二句 將前篇來返倒轉
  冠蓋滿京華二句 從苦負平生志句借夢境慨歎實事此我所以常惻惻者也 白寄元云舉目誰能不惆悵高車大馬滿長安蓋出于此也
  孰云網恢恢 應前篇在網羅天道不恢兔爰雉罹不能致君徒焉憶友所謂苦負平生志不獨久要之云也千秋萬嵗名二句 言身後之名正以傷當時之政公于君臣朋友之誼可謂兼至矣
  遣興第二首林茂鳥有歸二句 吕氏春秋水泉深則魚鼈歸之樹木盛則飛鳥歸之庻草茂則禽獸歸之人主賢則豪傑歸之二句以起下劉表之不足事也 用成語以變化本詞又一法也
  第四首客子念故宅 故宅即下篇洛陽
  生涯能幾何二句 可悲
  第五首丈夫貴壯健二句 自悲自觧
  遣興朔風首 從獵無厭化自五陵刺在上者政事廢弛惟習馳逐也
  猛虎首 此刺酷吏
  朝逢首 人云近陶我謂似鮑
  前出塞九首第一首戚戚去故里四句 逺戍則一身死于兵亡命則父母罹其禍無故興得已之役民莫用命徒為法令所廹強赴程期耳
  棄絶父母恩二句 交河逺戍既已棄絶父母莫報罔極之恩矣况敢亡命以累父母乎是以吞聲即路也第二首走馬脱轡頭以下 言不復顧恤父母之身也第三首欲輕腸㫁聲二句 言不待聞隴水而腸㫁也第四首送徒即有長 顧程期
  生死向前去 緣上篇當速朽
  不復問苦辛 生死各不能顧無暇復問苦辛矣第五首隔河見胡騎 隔河即上交河
  我始為奴僕二句 緣上篇圗麒麟
  第六首挽弓當挽強四句 緣上篇樹功勲
  射人先射馬 所以制侵陵之要一言盡之
  殺人亦有限四句 如王嗣忠不肯貪石堡之功蓋開元將帥猶有持重而不茍為僥僥之意 四句真圖麒麟人語
  立國自有疆 出塞則踰越漢疆也
  第七首 既一創之築城要路制勝在我不敢侵陵矣下篇則單于恐我城之立復空國來争也
  第八首單于宼我壘四句 以逸待勞閉壘不出俟其飢疲短兵歩鬬彼之弓矢馬力無所用長故大奔也第九首從軍十年餘二句 應樹功勲
  欲語羞雷同 衆人以殺傷為功而我志在安邉故以雷同為羞也前云但欲制其侵陵此更反之内治意盖深逺矣
  况在狄與戎 况猶言豈也
  丈夫四方志二句 寧無功而不争茍得所以不辭固窮若既棄父母之恩又醸公家之禍焉得為丈夫乎後出塞五首 前出塞征戍之人猶戀田里而憚行役風俗甚厚後出塞則天子好武不已天下化之其勇悍無頼氣象不待祿山作逆已知天下之將亂矣
  少年别有贈二句 惡少群起看劔相笑無復父母井里之戀矣
  第二首 此篇以朝暮二字結搆悲笳復動從暮字轉到來朝軍動也行軍對陣前九篇已詳此又補出中夜安營之事但歌軍容明無戰績又其分也
  落日照大旗 望纛而集
  馬鳴風蕭蕭三句 騎兵環外為衛歩兵列幕然後各歸其伍也
  借問大將誰二句 去病敢深入此句乃正按出塞起下篇四夷孤軍也 恐是言外正見非其人也 漢書霍去病傳注服䖍云音飄揺小顔乃俱作去聲讀耳第三首遂使𧴀虎士二句 曰遂使者尤之也奸雄惡少孰非自在上者發之哉
  㧞劔擊大荒 所収非要地也
  日収胡馬群 所獲非名王也二句言逢迎欺蔽慕虛名而受實禍也
  第四首獻凱日繼踵二句 非言出師之功效也奚契丹同羅寳韋之屬本未嘗蠢動邉帥邀功生事日戮不侵不畔之小夷自以為功天子不知見其獻凱接踵真王兼鎮封崇亂階其實两蕃固無虞耳
  漁陽豪俠地六句 極形容幽薊富強尾大偏重然後轉到將驕
  第五首 夲圖逺畧欲開元㝠之北豈知外重變生京師失守六郡良家之地俱為空村然則六合一家何苦重高勲而致畔亂乎此篇暗藏两京淪沒重為開邉者戒仍止就出塞之士二十年妄思立功歸于僅免一身兒孫遂與兵終始言之詩人所以為無罪也
  窮老無兒孫 與首篇及壯當封侯呼應葢始期及壯封侯豈知窮老無後亦可為樂禍生事者鑑矣 上恤其私而盡人之情則為采薇出車下苦其役而自抒其怨則為前後出塞故正得失者莫近于詩也
  别贊上人豆子雨己熟 熟字以屋與職同押 豆子句未詳
  萬丈潭閉藏修鱗蟄二句 造幽幽字餘韻
  何當炎天過二句 發興興字餘韻又反應壓字 結以潛龍之見自喻
  两當縣吳十侍御江上宅昔在鳯翔都所以分白黒言當國家紛紜之際慎恤無辜即所以安反側招携
  貮使之長居臺諫未為無補不必事外逺索
  閉口休歎息下 注樊夲仲尼一聮在朝廷一聮下按當從樊本言吳固安之于我則多負諍臣也意更曲折語更從順
  余時忝諍臣以下 言一夫無辜猶必剖析况宰相誣枉斥逐乎公意蓋歎两省不復有如吳郁者共救房琯故追論其事而謂昔實負之不留與同諍諫也
  發秦州乾元二年自秦州赴同谷縣紀行十二首漢源十月交 頂無衣况聞山水幽 此句對人事稠
  下有良田疇 頂無食
  實恐人事稠 顧嬾拙
  塞田始微収 顧生事
  豈復慰老大 顧我衰
  日色隱孤戍四句 題中發字
  大哉乾坤内二句 發字餘音逺勢 此詩以衣食二字為眼漢源四句言其地之暖可以有衣也栗亭四句言其産物之多不湏憂食也宻竹四句言風景之妙可以旅寓也此邦八句言秦州之不可居也日色八句乃發秦州之時也
  赤谷 秦州至成都皆行萬山中艱險自赤谷始故曰方自兹村墟炊烟少未免飢餓加以貧病零落故有性命之憂非久客者不知其痛
  鐵堂峡山風吹遊子 已藏慘字
  硖形藏堂隍 堂字
  壁色立積鐵 鐵字 山形似堂壁立如鐵故謂鐵堂峡山氣隂塞重以冬月故行哀壑而徒旅悲渉層冰而我馬瘏也
  鹽井官作旣有程 起下知足
  汲井嵗榾榾 顧有程
  出車日連連 起下喧闐
  我何良歎嗟二句 小人道長必漁利以病民若欲轉移其待君子當路乎此公之所歎也
  寒硖野人尋烟語 謂山硖中無不向火之人則泝沿者之寒可知也
  法鏡寺 畏途之中忽得清凉世界 前此山行深寂悄然神傷乍經崖寺旅愁頓破故清晨而入亭午而出遂忘前路之久待也
  嬋娟碧鮮净 暗藏雨後
  㝠㝠子規啼二句 收轉神傷
  青陽峽憶昨登隴坂 即塞外也 後半極好
  龍門鎮 過古鎮而見戍卒旌竿慘淡白刄繡澁歎彼鎮成臯此屯龍門豈相及哉故宿其地而問之中夜飲泣也
  石龕 起四語四靣皆石畵出龕字天寒日淡逺道絶壑怪石四合皆如竒鬼猛獸森然摶人非公不能刻酷伐嶮寫此難狀之景
  仲冬見虹蜺 仲冬猶虹見則陽氣不收無以伸肅殺之威使蒼生安枕也
  苦云直簳盡 篠簜且盡師老無成故假伐竹者以抒其悲
  積草嶺 卜居尚百里而茆茨已如眼中見以來書眷我之深也 同谷諸彦公尚未靣先以書𠉀之報章欣然相迎故有此喜
  食蕨不願餘二句 言粗有居食便可息肩不必更投足百里之外矣眼中見三字叙致變化即指倦休之地也
  泥功山 起本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乃將汨没同 注作及此不如乃將二字佳
  小兒成老翁 方云小兒䧟于泥中不能自出亦似老翁之力竭也
  哀猿透却墜 說文透跳也
  鳯凰臺 此詩極變
  西伯今寂寞對後王者
  群盗何淹㽞 與上西伯寂寞彼此暗暗激射亦以二老天下之父自待也 按公之志蓋在長飬人才以光中興之業而自傷為小人所忌不得入朝又不欲斥言故托之群盗為梗阻絶淹㽞也
  乾元中寓居同谷縣作歌七首 七歌以儗四愁其音節則胡笳十八拍而竒健勝之 七歌以第一篇作領下六篇乃分言之
  第一首嵗拾橡栗隨狙公 拾橡栗與下劚黄精皆言不可倚仗他人固窮獨立之意
  中原無書歸不得 為下弟妹逺隔起夲
  悲風為我從天來 與末篇仰視皇天白日速首尾相應知我者天亦惟自守以俟天命而已 方曰七歌結句俱有深意其言為我者四悲風自天天憐之也隣里惆悵人憐之也林猿晝啼物憐之也溪壑廻姿地憐之也至皇天白日速天不我憐人物又何問焉前後互應用意殊慘
  第二首隣里為我色惆悵 隣里反對弟妹
  第五首白狐跳梁黄狐立 狐指禄山作逆两京皆為賊藪也
  第六首南有龍兮在山湫三句 龍之蟄也時至則伸自比也
  蝮蛇東來水上遊 比盗賊小人
  溪壑為我廻春姿 廻春則蟄者起矣 或云此篇為明皇作鑿甚
  第七首 言若我未亂之時得致卿相則天下當不至此此共話夙昔懐抱増傷也然天意亦當厭亂矣 白日速者廻春不久也
  嗚呼七歌兮悄終曲 七者復之數也今我悄然其悲懸知有終期矣
  木皮嶺再聞虎豹鬥 帶上艱險
  白沙渡 層次無一字不工細
  差池上舟楫 渡字
  水清石礧礧 醒白沙
  迥然洗愁辛 頓挫 洗愁辛反對畏途
  高壁抵嶔崟 對上渡口下絶岸
  攬轡復三歎 攬轡不漏我馬 復三歎則前途仍可畏也 退之示張籍詩乃規仿此種聮為長篇不露痕迹耳
  水㑹渡微月没已久 路暗也
  崖傾路何難 地險也
  歌笑輕波瀾 反對下千憂
  霜濃木石滑一聨 即下文陟巘
  廻眺積水外二句 朱云言水勢洶湧非登岸而廻眺水外幾不知天水之為二也下句竒句 湘靈曰舟行積水衆星皆濕猶言日月沐浴出入昆明則今登山四眺始知是乾耳
  飛仙閣棧雲闌干峻所歴高 閣道雖險而結搆堅牢闌干在旁故奔濤出其下亦不足畏也惟是歇鞍後四望所歴始覺其高峻
  梯石結搆牢 雖知其牢然勢則危矣曲折入神萬壑欹疎林 起風字
  歇鞍在地底二句 倒醒飛閣妙妙
  往來雜坐卧 方云是日暮投店之景
  我何隨汝曹 安溪云汝曹何隨我倒裝法按言我何相隨有汝曹乎
  五盤 謂棧道盤互有五重
  俯映江木疎 襯出閣道之髙
  地僻無網罟 頂上俯字
  野人半巢居 頂上仰字
  喜見淳朴俗二句 已伏故廬歸思
  成都萬事好二句 結句已到自然
  龍門閣仰望垂線縷至末 蜀道之龍門與天對峙仰望雲天只一線縷耳不知何人鑿此滑石以繫浮梁過渡時頭目揺眩稍失足則不可起矣往聞瞿唐大庾之險而未經今歴此險之後無數恐懼當從此起也浮梁裊相拄 閣字
  目眩隕雜花二句 寫險艱乃爾細麗
  石櫃閣 唐子西詩話最愛暝色帶逺客五字
  信甘孱懦嬰二句 言山水幽異處不能停息往探其竒雖由行李催廹亦因吾身孱懦無濟勝之具耳所以深有愧于陶謝也
  桔栢渡江永風蕭蕭 永字起下連字
  連笮動嫋娜二句 刻出渡竹橋時景
  急流鴇鷁散二句 方云流急故散岸絶故驕
  高通荆門路 承上東逝二句就渡字一縱不測 言寒江東逝尚得朝宗若余則方竄走窮山西轅未知所税也妙在隠躍有餘味
  前登但山椒 指西轅
  劍門 宋子京知成都過之謂人曰老杜連山云云此四句蓋劍閣實録也
  两崖崇墉倚 門字
  一夫怒臨闗 設險天下
  百萬未可傍 顧壯字
  珠玉走中原 顧北向
  岷峨氣悽愴 顧抱西南 氣悽愴所謂漏天也二語言其險而富
  并吞與割據二句 盗賊據險君失其徳之罪也恐此復偶然二句 到此説明不得故謬其詞 黙惆悵三字包藴無限意思
  鹿頭山及兹險阻盡 顧慰飢渴
  冀公柱石姿 慰飢渴
  斯人亦何幸二句 踰嵗月而已為幸者傷前此非人而又恐公去而無其繼也
  成都府 正用仲宣七哀之旨落句故謬其詞
  翳翳桑榆日二句 明皇晚而幸蜀改名曰南京升為成都府故云
  大江東流去 故鄉在東下云側身望川梁自恨不如此水也
  喧然名都㑹 府字
  信美無與適 所謂信美非吾土也
  鳥雀夜各歸 此句興下覉旅應上未見故鄉
  初月出不高 臣子一例故以肅宗比月 按此時肅宗之立已久厚齋説乃宋人喜附㑹耳 厚齋云初月出不高衆星尚争光謂肅宗初立盗賊未息也 初立之説固非然作者託寄自在王室微弱故結句云云此魯連所謂衆人不知止為一身者也












  義門讀書記卷五十一
<子部,雜家類,雜考之屬,義門讀書記>



  欽定四庫全書
  義門讀書記巻五十二
  翰林院侍讀學士何焯撰
  杜工部集
  石犀行 就正道中又有本末隄防者隨時補救之方調和元氣則先事而圖于未形也
  安得壯士提天綱二句 總收天人二字
  杜鵑行 不如鮑明逺
  贈蜀僧閭邱師兄太常博士均之孫多士盡儒冠 暗藏乃祖吾祖詩冠古二句 發明兄字緣起
  相遇即諸昆 出兄字
  泛溪秋色有餘凄 醒上荒僻
  衣上見新月 清新
  濁醪自初熟二句 言酒自熟而人無好懐也
  戲題畵山水圖歌赤岸水與銀河通 伏下逺勢中有雲氣隨飛龍 一夲無之
  舟人漁子入浦溆二句 乃風雨欲來之景則中有雲氣句不可少
  尤工逺勢古莫比 顧能事
  焉得并州快剪刀二句 収出戲字與促廹反對題李尊師松樹障子歌老夫清晨梳白頭 梳白頭三字𠲒平生好竒并貫注四皓
  憑軒忽若無丹青 下文良工心苦仙客意親两層俱起此句真有神助
  偃蓋反走虬龍形 反走二字從却承二字生出蓋松為巨石所碍乃横致成偃蓋也偃蓋二字即生出松下偶坐二句妙不直接㫁續變化
  已知仙客意相親 仙客指李
  時危惨淡來悲風 風字抱畵松
  戲為雙松圗歌韋偃絶壁長松起纎末 虚勢先含下枝交錯 起纎末先從松針寫起一本作絶壁長松两株惨裂苔蘚皮 入雙松起下白摧朽骨二句白摧朽骨龍虎死 承上皮裂透出古字
  黒入太隂雷雨垂 承上枝廻
  葉𥚃松子僧前落 終前風起
  已令拂刷光凌亂 光凌亂并映前風起
  請公放筆為直幹 反對屈鐵交錯絶筆放筆前後闗鎖
  投簡成華两縣諸子赤縣官曹擁材傑指两縣諸子軟裘快馬當冰雪 快馬二字暗對飢臥
  南山豆苖早荒穢一聮 從寒字中插出飢
  飢卧動即向一旬二句 從飢轉到寒
  空墻日色晚 五字寒氣隂凝
  病栢 石林以為為明皇作與杜鵑行同意然不敢定其然也
  豈知千年根以下 千秋恨事
  病橘 此比民生窮悴若更愁有司急貢賦則將羣化為盗賊當以天寳前事為鍳也
  吾愁罪有司 鍾惺曰正恐罪及百姓耳故末引荔枝故事以為戒
  憶昔南海使四句 按注謂天寳嵗貢取之涪者公借以諭未必然
  枯柟 此與古柏行同意
  丈人山綠雲擬住最高峯 絶世獨立
  掃除白髪黄精在 劚黄精即煮茯苓之意薑桂夲性非主人所得衣食也
  百憂集行 方云公之來成都以裴冕為地主冕為公作草堂于浣花谿上未幾冕去而為崔光逺之客光逺驕縱特甚公不得已折節事之故曰強將笑語供主人而光逺絶無周卹之意故四壁蕭條妻子凍餒如此又不敢明言姑以少健衰老起興而中間微露其意亦可悲矣
  戲作花卿歌用如快鶻風火生 起下身輕
  見賊惟多身始輕 變化小敵怯大敵勇
  柟樹為風雨所㧞歎行人不過聼竽籟 暗起新詩湘靈云茅破猶可蓋柟㧞不復生矣公安能久㽞于蜀乎是以明年有下峽之興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元氣淋漓自抒胸臆非由外襲也
  歸來倚杖自歎息 自歎息三字直貫注結處
  風雨不動安如山 風字帶收前半
  大雨流惡邑里清 將邑襯野 有此句方曲折且使勸耕句皆有根
  沉痾聚藥餌二句 將人襯物
  溪漲當時浣花橋 當疑作常
  不意逺山雨二句 前此溪漲之由在此㸃出
  遭田父泥飲美嚴中丞感此氣揚揚二句 一束作前後眼目
  語多雖雜亂 縈拂酒酣
  仍嗔問升斗 透出泥飲
  喜雨榖根小蘇息 顧上農事
  沴氣終不滅 顧上兵戈
  漁陽漁陽突騎猶精鋭 漁陽用光武事此指朔方軍也
  天邊行 此篇亦以屋沃覺藥陌昔職通用
  大麥行 類夲云前四句如童謡
  苦戰行别時孤雲今不飛二句 因雲飛而思猛士述古三首進退固其宜 固字註作因不如固字自在脱身無所愛痛飲信行藏此詩是其註脚
  第二首秦時任商鞅二句 此刺元載第五琦之屬第三首 似陶
  觀打魚歌魴魚鱍鱍色勝銀 為作鱠先提一句衆魚常才盡却棄二句 衆魚為人棄赤鯉不可拘两層波瀾襯出銀魴變化入神
  潛龍無聲老蛟怒 又頓此二句結住打魚
  徐州秃尾不足憶二句 為綿州㸃綴
  旣飽歡娛亦蕭瑟 亦蕭瑟已寓不然之意後篇所謂聖所哀也
  又觀打魚東津觀魚已再來 㸃又觀
  主人罷鱠還傾盃 前篇已詳只一帶以見縱樂日暮蛟龍改窟穴 與前篇潛龍無聲老蛟怒相應鳯凰麒麟安在哉 猶云鳥亂于上魚亂于下鳯凰不栖其國麒麟不逰其圃
  暴殄天物聖所哀 𭧂殄天物出尚書戴記
  越王樓歌 起語雄傑千鈞之力
  碧瓦朱甍照城郭 顧磊落
  君王舊跡今人賞二句 古人雖作宫室亦不肯為不終日茍且之計言外深歎今人不能然世運降事力薄皆含蓄在内
  姜楚公畵角鷹歌梁間燕雀休驚怕二句 反跌畵字妙
  相從歌贈嚴二别駕夲州從事知名夂 知名夂正謂見靣新也用筆敏妙
  黄昏始扣主人門 倒敘此句變換生動
  百年未見歡娱畢 竒傑
  光祿阪行山行落日下絶壁二句 日下壁則晦暝矣却接云西望千山萬山赤抑何變化而閒暇也回思開元之治如日之方中并末二句亦籠罩於凝眸注望中矣
  樹枝有鳥亂鳴時二句 鳴字一作棲按日已暝但聞鳴噪而知枝間皆鳥也作棲則複有字亦是死句下暝色二字接得不生動矣無人二字即生出下二句因草動而馬驚又是倒装句不憂者憂有甚于此也
  陳拾遺故宅此堂豈千年 言此堂歸于必敝而千載不朽者以盛事㑹于一時也
  感遇有遺編 感遇詩皆言偽周變革之故微月生西海即指武氏夲為貴公子指敬業玉馬去朝周指相王樂羊為魏將指李勣聖人秘元命指李淳風穣侯富秦寵指无忌聞我言者疑其鑿讀此詩結句可渙然矣碎胡琹而出感遇詩人贈一編小説之不可信者即王適事亦失實也
  謁文公上方野寺隱喬木 上方
  絳氣横扶疎 先寫風光
  窈窕入風磴 應隱字
  庭前猛虎臥二句 出文公亦藏風字
  俯視萬家邑 醒上方
  煙塵對階除 仍帶風來
  無生有汲引 汲引二字雙闗上文
  兹理倘吹噓 吹噓二字又暗映前半之風字通首結搆之宻如此
  通泉驛南去通泉縣十五里山水作盡目窮壮觀 一作盡日按下雖有夕字上已云亭午矣作盡目佳即盡十五里也
  山色逺寂寞一聮 山色漸淡江光轉白從上生層隂句逐層生來愈見其佳
  過郭代公故宅 結句以郭詩沉埋無用自况也觀薛稷少保書畵壁仰看埀露姿 書也
  又揮西方變 畵也
  到今色未填 填塵也言未起塵也
  此行叠壯觀 收觀字
  不知百載後二句 百載後公以郭薛自比也作千字謬矣
  通泉縣署屋壁後薛少保畵鶴 詩筆亦如舞鶴低昻各有意 顧十一
  佳此志氣逺 起下
  豈惟粉墨新 束上
  羣遊森㑹神 寫十一鶴
  曝露墻壁外 壁後
  赤霄有真骨 襯得妙 有真骨應寫真結處廻抱久欲盡猶出塵化工仙韻其中又有一作詩人在也
  陪王侍御同登東山最髙頂宴姚通泉晚携酒泛江滿空星河光破碎 借天寫水竒妙
  春日戲題惱郝使君兄願携王趙两紅顔二句 戲惱也
  短歌行贈王郎司直王郎酒酣斫地歌莫哀 呼而告之徘徊哀歌真長醉耶
  我能㧞爾抑塞磊落之竒才 公不居銓衡而曰我能㧞爾教之使自㧞于使府耳
  豫章翻風白日動 豫章勝任明堂
  鯨魚䟦浪滄溟開 鯨魚濯鱗天池
  且脱佩劔休徘徊 脫佩劔棄所授之官也
  仲宣樓頭春色深 春色深言王路方平可以高衢騁力不必輕踏侯門也
  青眼高歌望吾子二句 碌碌侯門者皆公所白眼視也 吾老不能去王郎少年何為淹留此乎 類夲云末三字歇後語言無有能用我者矣與西得諸侯相呼應 世亂多猜不敢竟其詞焉故命之曰短歌行短歌行送祁錄事後生相動何寂寥 註動一作勸按才足動人一見輒記後生如錄事寂寥不可多得也作勸字了無意味矣
  陪章留後惠義寺餞嘉州崔都督赴州廻䇿匪新岸頂上深字
  目存寒谷冰 句虛言恍如坐對冰雪也
  出塵閟軌躅 顧上雲端
  勞生共幾何二句 結語渾括
  將適吳楚留别章使君留後兼幕府諸公得桞字此樂或難朽 顧上厚字
  有使即寄書二句 悲凉
  山寺得開字章留後同逰使君騎紫馬 入留後
  公為顧賔從 插同遊
  吾知多羅樹四句 發明上信字
  以兹撫士卒 顧樹羽静千里
  桃竹杖引贈章留後 此篇以平入通押皆入鼻音也梓潼使君開一束 章留後
  路幽必為鬼神奪 與上江妃水仙惜不得波瀾映帶慎勿見水踴躍學變化為龍 變化葛陂使事無迹使我不得爾之扶持二句 自比老棄南荒不得扶持國歩也
  韋諷錄事宅觀曹將軍畵馬圖 方云通篇叙曹將軍獨後有韋諷一句㸃綴韋諷冺然無迹可悟詩法 起處以畵字真字雙起以後縈廻相間組織變化竒之又竒
  國初以來畵鞍馬二句 先以江都引起將軍
  人間又見真乗黄 出觀字
  曽貌先帝照夜白 先以畵他馬引起九馬
  昔日太宗拳毛騧二句 又以二真馬引起畵馬今之新圖有二馬 入畵馬
  其餘七匹亦殊絶 補七馬作两層寫
  借問苦心愛者誰二句 支遁倒襯韋諷與江都引出將軍相對支愛者真馬又與前後相對
  憶昔巡幸新豐宫 又從先帝生波
  騰驤磊落三萬匹二句 映九馬以真馬映畵馬自從獻寳朝河宗 舊注河宗句以穆天子事比元宗之升遐也
  君不見金粟堆前松柏裏二句 泰陵在金粟堆送韋諷上閬州録事叅軍操持紀綱地 録事
  當令豪奪吏 當令從注作因循為是
  丹青引贈曹將軍覇 類夲云此等太史公列傳也多少事多少議論多少氣魄
  將軍魏武之子孫 名畵記覇曹髦之後
  文彩風流今尚存 見與畵工别也
  學書初學衞夫人二句 帶敘正跌出畵為古今第一也 羅隱云書法二王爭巧拙便平
  富貴于我如浮雲 伏後窮途
  開元之中常引見 此可以富貴之㑹
  將軍下筆開生靣五句 曹尤以畵馬著名故前後略叙畵人中間獨詳寫畵馬
  褒公鄂公毛髪動二句 有神
  畵工如山貌不同 貌字任淵黄詩注中作邈不同邈字勝與下真龍句屹相向句呼應
  㢠立閶闔生長風 伏下畵骨
  意匠惨淡經營中 頓挫一筆
  斯須九重真龍出 有神
  一洗萬古凡馬空 一洗畵工凡筆也
  榻上庭前屹相向 屹字應迥字
  圉人太僕皆惆悵 言皆為之茫然失氣自顧日與馬習不如畵者獨得其真也
  弟子韓幹早入室 無過右軍弟畜韓幹前後波瀾相對
  亦能畵馬窮殊相 惟窮其相尚失其真猶去之邈然也
  即今飄泊干戈際 帶起窮途
  屢貌尋常行路人 與凌煙功臣對
  途窮反遭俗眼白 與至尊含笑對
  但看古來盛名下二句 杜征南之子孫亦猶是矣閬州東樓筵奉送十一舅往青城縣得昏字節往顔色昏 竒句傑思
  今我送舅氏以下 私恩公義曲盡真小雅之遺嚴氏溪放歌行豈免溝壑常漂漂 藏下志字
  嗚呼古人已糞土 言古來志士無不視此曹如糞土不受其豢飬雖放歌而必假古人以為言忠厚之至也獨覺志士甘漁樵 言願侣漁樵也
  喜得與子長夜語 喜字對上慽慽
  知子松根長茯苓二句 言不甘隨之啄腐吞腥寧相從于溝壑煮茯苓并無薇之可採矣餓死可忍也慽慽羇旅奔走於驕將之前一日不可忍也夜闌明志出口入耳他人不與焉又見公之危行言孫也
  南池 用韻與客堂篇同
  所向盡山谷 伏下羇束局促
  芰荷入異縣二句 襯出萬頃
  南有漢主祠 方輿勝覧南池在髙祖廟旁
  寄韓諫議 程嘉燧以此詩為李泌而作者得之身欲奮飛病在牀 身病故轉望之韓
  濯足洞庭望八荒 望八荒恐其將長徃不返不止潛迹衡岳也
  影動倒景搖瀟湘 影景夲一字此句恐有訛
  似聞昨者赤松子 昨者聞其從赤松故上言不在旁也
  國家成敗吾豈敢 吾豈敢言泌敢自棄也
  周南留滯古所惜 此句應身病
  南極老人應夀昌 南極老人以勉諫議致泌還朝焉得置之白玉堂 焉得置之四字一貫
  憶昔二首 類本云用韻疎宻有法
  鄴城反覆不足怪 指郭令失利言之
  張后不樂上為忙 此句前輩多議其徑率
  至今今上猶撥亂二句 亂本在闗中乃今上仍求之四方是再蹈覆轍而至今不悟也
  為留猛士守未央 猛士即朔方之士 留猛士謂罷郭子儀兵柄入宿衛也 紀綱雖亂爪牙猶在留猛士於内非徒河北賊不去幷致西羗入犯矣
  百官跣足随天王 跣足下殿用梁武事却以百官随走言之直而有體 是從春秋中先言㑹溫後言王狩得此句法
  願見北地傅介子二句 身坐御牀安得頭懸北闕故願見介子也 昔猶能用回鶻以驅東胡今則致回鶻與吐蕃連兵入宼是以䘮亂以後又成今昔之變况如次篇所憶太平之日也
  第二首 連昌宫詞本擬此篇才力相去誠如子由論長恨歌之於哀江頭也
  九州道路無豺虎二句 上男耕下女桑二句横插在中與後亂離呼應變化如龍
  復恐初從亂離説 妙妙
  冬狩行時梓州刺史章彛兼侍御史留後東川校獵亦似觀成功 言方與西戎角逐弋獵之娱則待功成之後耳胡為乎遽似觀成功也此句暗寓諷刺并後篇無不呼起
  清晨合圍歩驟同 伏下整肅
  有鳥名鸜鵒 感此起興 鸜鵒跦跦公在乾侯此起後天子不在咸陽宫也
  使君五馬一馬驄 兼侍御
  况今攝行大將權 留後
  釋悶 此篇方萬里刻入律髓注云此亦所謂吳體抝字
  失道非闗出㐮野 天子奔走
  天子亦應厭奔走一聮 是料風塵之當清
  但恐誅求不改轍一聮 是料風塵之不可復清江邊老翁錯料事二句 風人譎諌然豈終不復見老翁自眼暗耳 以眼暗不見自釋則此悶何時可釋耶到不忍更言處忽謬其詞愈婉愈痛 亦借用世適
  平眼更明事
  别唐十五誡因寄禮部賈侍郎少人慎莫投 此即所謂苛政猛于虎
  閬山歌 元宗諱隆基先天二年正月詔改隆州為閬州
  松浮欲盡不盡雲二句 景色無窮縮作二句竒絶已覺氣與嵩華敵 氣字虛活作勢即死亦不復與上句相應矣
  閬水歌閬中勝事可腸㫁 雖有勝事然中原格鬥留滯五蠻豈願見此哉故曰可腸斷也
  閬州城南天下稀 咏嘆一句無窮曲折 落句山谷酷摹而去之轉逺湘靈云落語竹枝體 末二句與閬山歌同意可悟虛實變換之法
  三絶句第三首 殺人明不殺賊也殿前兵馬忍為盗賊投鼠忌器故于末章始見之
  草堂布衣數十人 作布衣十數人
  眼前列杻械四句 宛然一李自成
  飲啄愧殘生二句 可悲
  四松 曲折多情味
  㑹看根不㧞 對後無根蒂
  聊待偃葢張 反對千葉黄
  勿矜千載後 勿矜應配爾句主人所以自負也 千載後對三嵗
  慘淡蟠穹蒼 應根不㧞
  水檻 無限曲折
  人生感故物二句 又轉
  破船仰看西飛翼 顧平生
  所悲數奔竄 顧避亂
  營屋東偏若靣勢 插入營字
  蕭蕭見白日 頂浮雲句
  洶洶開奔湍 頂積水句
  寂無斤斧響 反結營字
  除草江色未散憂 一折
  霜露一沾凝 又轉
  自兹籓籬曠二句 可悟文章疎密相間為佳
  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二年夏六月成都尹嚴公置酒公堂觀騎士試新旗幟我公㑹賔客 府堂駊騀揚旗旌 出題 駊騀字本文選李義山襲用之作紅駊騀 駊布可切騀五可切説文馬揺頭也
  廻廻偃飛葢 下舒字
  來纒風颷急二句 寫出練字
  虹霓就掌握 下卷字
  太子張舎人遺織成褥叚 復歸成都草堂時作 詩極謹嚴命意則微覺太過為後來合閙詩篇之祖 奢僭縱横目不忍見不覺一吐胸中感憤故非良時好㑹無端合閙可比
  嘆息當路子五韻 似可省豈以蜀中奢僭自擅不復識上下之分故因事以諷曉之耶
  媿客茹藜羮 從終宴句來
  莫相疑行 湘云此與赤霄行皆為郭英乂作也是年四月嚴武薨英乂為成都尹公雖與有舊然志不相合遂欲去草堂矣按赤霄行當别有謂以牛况尹不若是其易也
  不争好惡莫相疑 汝自好錢好官職我自好聲名功業文章所謂不相争也
  客居葱青衆木梢 頂萬尋
  蜀麻久不來二句 先起商旅
  客堂 嚴云此章叶韻不可觧按屋沃覺藥陌昔職收聲均入鼻故唐人得以通用
  棲泊雲安縣 客字
  客堂節叙改 出客堂
  具物對羇束 具物未詳
  悠悠日動江二句 悠悠當作滺滺漠漠當作莫莫詩淇水滺滺滺音由流貌維葉莫莫成就之貌
  營葺但草屋 顧堂字
  石硯詩平侍御者其滑乃波濤 不澁筆也
  聫㘭各盡墨 不拒墨也
  水閣朝霽奉簡嚴雲安東城抱春岑二句 水閣崔嵬晨雲白二句 朝霽
  雨檻臥花叢六句 皆閣中事
  晚交嚴明府二句 公至雲安皆在舟中此則嚴令之水閣也因言晚交明府得以居此閣中况于此而數相見乎感謝之也
  三韻三萹 一二短章却有千鈞筆力第三刪
  近聞渭水逶迤白日净 無風塵之驚也
  折檻行 公以捄清河公被斥朱雲折檻蓋自况也古栢行 李義山作詩者乃是惠陵旁廟中栢篇中明云憶昨路遶錦城東其為䕫州作明甚
  霜皮溜雨四十圍一連 材大
  雲來氣接巫峽長一連 材大 雖夸飾語然巫峽句是東川雪山句是西川不拉雜下語也
  憶昨路遶錦城東以下 因君臣際㑹之難而托古栢以見意
  先主武侯同閟宫 見昔時之際㑹
  崔嵬枝榦郊原古二句 言徒有古柏不見古人也落落盤踞雖得地四句 見長養實難而此柏實能當造化之栽培不為無意
  大厦如傾要梁棟二句 從有其材轉到又値其時萬牛廻首邱山重 言莫肯致之為梁木也
  不露文章世已驚四句 言知遇雖遲而此柏已為鸞鳳所棲宿不應終棄
  苦心豈免容螻蟻 言為不知者所陵籍也
  志士幽人莫怨嗟二句 言果如孔明之求志俟時則中興搆厦舍子而誰難為用者惟材之大故也落句公蓋自慰云
  縛雞行 句句轉 張王元白具體而微
  負薪行至老雙鬟只垂頸 顧嫁不售
  野花山葉銀釵並 帶負薪
  靣粧首飾雜啼㾗 顧抱恨
  最能行 錢云最能䕫州水手之稱 二詩在䕫州偶有所觸信筆而書自是大家數 此詩尤近漢魏樂府瞿塘漫天虎鬚怒 鬚疑作牙
  寄裴施州 三四語自佳裴冕乃足當斯語耶
  霜雪迴光避錦袖 頂上裘
  龍蛇動篋蟠銀鈎 頂上書
  鄭典設自施州歸列郡宜競惜 注惜一作借音迹本用借宼作借是也廣韵二十二昔中有此下注假借渚拂蒹葭塞 注塞一云寒按作塞乃與拂字相應亦與下句穿字羃字相對
  柴門衆水為長蛇 收歸海帶欹斜
  敢居髙士差 言不敢差肩髙士只守分而已
  迴首猶暮霞 收乾旱
  貽華陽栁少府栁侯披衣笑 注作嘯嘯字佳言栁方傲然無所屑意見我乃降顔色也披衣二字暗起清曉並坐石下堂 注一云堂下石一云石堂下不如作石下堂乃與絶壁句映帶
  文章一小技 小技對上長策
  徑微山葉繁 應喬木間
  故里今空村 應戎馬存
  火 陸渾山火此其祖師 楚俗大旱則焚山撃鼔爆嵌魑魅泣二句 承燒蛟龍從低處叙起
  崩凍嵐陰昈 昈赤文也音戸
  羅落沸百泓 顧經月
  青林一灰燼 漸髙
  雲氣無處所 鑿空而出 寫髙處仍與雷雨相闗布景方不脫母
  河棹騰烟柱 漢臯詩話河棹應作河漢為是
  光彌焮洲渚 仍收到低處是逺景
  腥至焦長虵二句 挽到蛟龍上
  逺遷誰撲滅 更逺以極經月之勢
  七月三日亭午以後較熱退晚加小凉穩睡有詩因論壯年樂事戲呈元二十一曹長今茲商用事 七月餘熱亦已末 末無也
  筋力蘇摧折 虛含穩睡留在結句
  園蔬抱金玉 金玉當作金石亢旱土堅不肯發生抱塊欲枯也
  臨軒望山閣 元二十一所居也
  殿中楊監見示張旭草書圖俊㧞為之主 俊㧞二字書家三昧盡矣
  念昔揮毫端 念昔二字繳到云亡
  不獨觀酒德 草聖酒德首尾相映他人以此發端變作棹尾用不獨二字顧上逸氣
  楊監又出畫鷹十二扇天寒大羽獵 對十二扇贈李十五丈别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論展寸心 束上
  壯筆過飛泉 生下
  課伐木序列樹白菊一作萄 白菊白萄皆可作故實用之
  賔客憂害馬之徒 賔客二字對府主言之
  藉汝跨小籬二句 虛竹苦未能當仗故跨木于籬上乳獸待人肉 獸當作虎序中不諱
  虎穴連里閭四句 本是刺苛政故紆其旨則言之無罪所謂可黙息也
  雷雨蔚含蓄 承壯字含煩促
  季月當泛菊 即借白菊反收長夏灑然善變
  園人送𤓰傾筐蒲鴿青 蒲鴿青疑是𤓰名未詳出處仍看小童抱 收送字
  園人非故侯 送𤓰非故侯之託以自隱奈何盡取之而絶其生資乎
  種此何草草 詩勞人草草又曰矜此勞人毛傳草草勞心也鄭箋草草者憂將妄得罪也此篇亦刺詩信行逺修水筒秉心識本源 雙闗
  何假將軍佩 將軍蓋用魯肅事
  行諸直如筆 行諸句疑有誤
  槐葉冷淘 以槐葉汁和麫為冷淘
  汁滓宛相俱 淘字
  經齒冷於雪 㸃冷字
  開冰清玉壺 收到冷
  君王納凉晚二句 結稍近癡
  行官張望補稻畦水歸 清新可愛
  主守問家臣 行官張望
  分明見溪伴 召信臣有分水法伴依注作溪畔自佳鷗鳥鏡裡來二句 百頃千畦成此壯觀㸃染處皆有血脈
  催宗文樹雞柵稀間可突過 馮云相如上林掉稀間未似尸鄉翁二句 結反應旅次 此篇頭緒太煩園官送菜畦丁負籠至 收轉送菜
  上後園山脚勿謂地無疆四句 言惟此地少得陰凉不如雲水之寛濶魚鳥之遂性也
  石榞遍天下 榞一作原
  敢為蘇門嘯二句 蘇門嘯聲在半嶺中梁父則泰山下也結仍暗映山脚
  秋行官張望督促東渚耗稻向畢清晨遣女奴阿稽豎子阿叚往問上天無偏頗 方云洗發耗字
  有生固蔓延二句 申非類戒荒二語
  督領不無人 方云指行官
  西成聚必散 應前免亂常 只西成二語可見其用心之仁竊比稷契豈虛語哉
  阻雨不得歸瀼西甘林壊舟百板坼 公前有破船詩虛徐五株態 五株指甘
  喜聞樵牧音 雨作則樵牧不得出也
  雨峽雲行清曉 起句用朝為行雲與後楚宫相闗風吹蒼江樹二句 陸深曰以實字作虛字用法樹樹立之樹晦菴以為誤欲改作去對來是恐未然東坡有美堂詩天外黒風吹海立浙東飛雨過江來本此髙鳥濕不下 峽雲
  居人門未開 清曉
  雨二首第一首久陰蛟螭出二句 承上驚字
  第二首漁艇息悠悠 反襯法
  晚登瀼上堂 注思朝廷晚更登望惓惓欲報悵迫衰老非怨冗散升髙延首徒恐埋骨窮山不能奮飛也故躋瀼岸髙 登字起伏深峽修聳 故字與迫字相應
  開襟野堂豁六句 又妙在仍寛寛說去
  春氣晚更生 竒傑
  四序嬰我懐 起下衰老
  所思注東北 伏安得隨鳥翎
  不復夢周孔 此句只是衰老
  濟世數嚮時 暗藏公身壯盛之時一層
  斯人各枯冡 自歎衰老恐不能如吕葛之濟時但同歸於枯冡也
  楚星南天黒一連 就晚字又轉一層楚蜀正轉歸注東北上
  迫此懼將恐 懼者懼毘輔之無人恐者恐功名之長已不謂側足群盜之中也 或謂斯人指房嚴非是又上後園山脚 湘云方爾止謂杜公止有望岳詩未嘗登嶽誤也窮秋立日觀非岱宗乎
  窮秋立日觀 以山頂反對山脚
  蓐收困用事 言兵動也
  元冥蔚强梁 言幽薊尾大不掉也注家以元冥喻范陽則是以蓐收為西方金神喻長安則非
  雨 首六句是一幅瀟湘圖 阻雨反得曠望之趣深見應接自卑之不堪也
  消中日伏枕 頂拘悶
  雨行雲逓崇髙四句 是峽雨
  今雨喜容易 逐層寫出德澤
  間作鼓増氣 承上生意
  種萵苣澒洞青光起 神妙
  信宿罷瀟灑 風雨瀟瀟之瀟
  宗生實於此 宗生叢生也
  暇日小園散病將種秋菜督勒耕牛兼書觸目老病恐拘束 小園散病
  秋耕屬地濕六句 將種秋菜督勒耕牛
  飛來兩白鶴以下 以病鶴自比終前半老病句意兼書觸目也
  鸞鳳不相待 比州府
  八哀詩序 王李撥亂之材張公則圖之于未亂未危者也哀逝者則存者其可不亟委任乎
  贈司空王公思禮髙麗人頴銳物不隔 司空言隔相國言留皆逺人無資地者也
  出入由咫尺 由同猶
  胸襟日沉静二句 嚴云寫出大將非豕突可擬兀帥見手格 嚴云手格即掣肘之意
  悲甚田横客 為朝廷惜非哭其私也
  昔觀文苑傳以下 是傷時盜賊未息
  故司徒李公光弼廣德二年七月卒擁兵鎮河汴 嚴云公之微詞
  千里初妥帖 此句代為之解
  内省未入朝 周容云就彼一時形迹心事内省兩字說盡可為刻畫
  平生白羽扇 白羽扇未詳豈即使顧榮事耶
  吾思哭孤冡以下 傷時盜賊未息
  贈左僕射鄭國公嚴公武永泰元年小心事友生 此句已伏賔客之脈
  匡汲俄寵辱二句 惜其不得入相終於節鎮也記室得何遜二句 挿入賔客 以下每篇皆兼嘆舊言之
  堂上指圖畫六句 武在蜀頗好遊宴公諸詩中諷刺非一獨于八哀諸將以追惜其材而稍回䕶之
  身上愧簪纓 公復有散郎之除出武所薦故云贈太子太師汝陽郡王璡天寶九載色映塞外春 注一作寒夜不如塞外佳九州之外猶被麟趾之仁也 塞外春猶言冬日之日
  愛其謹潔極 臣子不致失歡於君父只是清慎耳此所謂謹潔極也非平日謹慎則諌獵之書不以為愛君而以為好名矣
  羽旗動若一二句 欲言馬足之髙却以馬上羽旗言之變化我馬既同無迹
  袖中諌獵書二句 言只在苑囿而不逺獵由王所諌也 嚴云上言詔王射雁忽接諌獵句此立言之體也水有在藻鱗 魚藻箋云此時人物皆得其所
  匪惟帝老大二句 外廷見明皇暮年希出遊獵以為老大氣衰自厭馳逐不知皆因王諌故得頥神九重有松喬之壽耳
  宛彼漢中郡 以漢中王結鄭䖍篇以鄭審結
  贈秘書監江夏李公邕 李邕以贜負謗為燕公所擠故前半詳叙以白之
  眄睞已皆虛二句 言其多而敏
  獨步四十年二句 豈惟不嫌其穢且盡仰其髙如此禍階初負謗 收轉前半言不過所得賣文人事豈知階禍于此
  易力何深嚌 深嚌未詳易力猶摧枯朽者易為力是非張相國四句 言張燕公尚以争名相扼又于酷吏何怪所以深哀其窮也
  朗咏六公篇 此篇以六公篇結曲江篇以徐孺碑結故秘書少監武功蘇公源明負米晚為身六句 所謂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門
  吏禄亦累踐 註晉作掾吏按作掾吏為是
  秘書茂松意胡為投乳贙 秘書文昌黎亦稱之當時古文道孤或反被謗傷公之所謂乳贙即昌黎之所謂蚍蜉乎 贙字時本韵失載
  故著作郎貶台州司戸滎陽鄭公䖍親近惟几杖 言與俗人隔絶也
  未曽寄官曹 寄註魯作記按作記用王子猷語也但與下句不貫
  春深泰山秀 頂上懐曩
  故右僕射相國張公九齡開元二十八年七月卒 劉辰翁論此詩以謂九齡大節惟論安禄山此既不甚白而末亦不及弔祭為失余謂子壽大節尤在拒武惠妃壽王奪嫡之謀公亦未之及也
  仙鶴下人間 仙鶴是實事 風度可想與後朱鳥相映
  碣石嵗崢嶸 碣石指禄山
  天池日蛙黽 蛙黽謂牛仙客以使典作尚書争之不得也南衙宰相所居故以天池言之
  退食吟大庭右地恧多幸 人但知其憂讒畏譏豈識公之用心惟以不如古大臣之事君是恥乎
  用才文章境 境字重押
  向時禮數隔 嘆舊也杜老嘗為其賔客舊注獨指孟浩然恐非
  再讀徐孺碑二句 兼寓當如南州之哭江夏也寫懐二首 二詩阮公風調莊蒙寓言
  可歎斯須改變如蒼狗 與後三年對
  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序 曲折三致
  波瀾莫二 詩為李十二娘作却只道公孫以感念王室兼之波瀾莫二故也
  數常于鄴縣見公孫大娘舞西河劍器 前輩或於數字絶句
  觀者如山色沮喪 六句先賦劍器
  感時撫事増惋傷 拓開
  先帝侍女八千人 含下樂極
  五十年間似反掌 自開元五年數之
  風塵澒洞昏王室 含下哀來
  樂極哀來月東出 感時撫事處只平平叙過却就自已一時上㸃出樂極哀來四字作斷案
  老夫不知其所往二語 王室傾覆民皆無家末二句亦從自已一身上指陳再世而亂猶未弭皆春秋微而顯之法也
  往在賊臣表逆節 註節作帥按節亦謂節度使但不成語
  侍祠恧先露 注一作霑按似是路字
  赤墀櫻桃枝涇渭開愁容 新廟之成在乾元元年四月故收京詩云歸及薦櫻桃也結尾特紀其時以為鑒戒所謂願君無㤀在莒若京都再火則此幸不可以屢邀也
  歸號故松柏二句 近臣同國休戚陵寢永安則先臣之墓木可歸守矣
  昔遊吳門轉粟帛二句 合此篇與後出塞第四篇徵之可信唐之常用海運矣
  商山議得失四語 當闕所疑如註以吕尚為房琯鑿甚
  壯遊已具浮海航 豪字餘韵
  到今有遺恨二句 頓挫
  渡浙想秦皇 翻疑柁樓底晚飯越中行謂斯時也除道哂要章 指朱買臣
  欲罷不能忘 欲罷二字便已帶起歸帆收拾門接最敏
  春歌叢臺上 趙
  冬獵青邱旁 齊
  脫身無所愛二句 文酒跌宕冉冉將老然終不邀時求合蓋生平所志誠不在榮華也
  杜曲晚耆舊 晚出而已為耆舊也
  國馬竭粟豆二句 明皇好鬬雞又有舞馬
  爪牙一不中 蓋指清河公敗于陳陶斜言之非謂相州九節度之潰
  大軍載草草 詩傳草草勞心也
  廷争守御牀 公此言必不誣其慷慨廷諍非獨救房相一事史失其傳耳
  鬰鬰苦不展二句 與壯字反
  之推避賞從至末 國家雖有報功之典然皆人臣分所當為奈何必計榮華之與勲業相為匹敵乎是犯天道之忌而為鴟夷所笑矣 因不用而復懐曩遊思尋范蠡五湖之舟然范以功成身去今凶逆未定吾以此待朝廷之英俊矣若阿諛順旨無勲業而取榮華自附靈武元從功臣貪天功者必有天殃吾見朱門傾奪不義而被刑戮者多矣寧病屏逺方不忍為此態也 安溪師云人當薄於福享而勲業有餘始不以盛滿致咎若榮華與勲業相敵即嵗暮嚴霜可畏鴟夷子功成身退不為榮華所繫乃超出於尋常者矣
  遣懐憶與高李輩 史言高適五十稱詩以此觀之未必果然
  先帝正好武 言與高李徒負文藻而所值乃好武之主旋遘離亂不惟所懐終於不展方且復有存沒之感然則其何以遣此耶
  寰海未凋枯 自此凋枯用一未字妙
  百萬攻一城四語 詩史
  同元使君春陵行序簡知我者 此篇蓋深惜其去而望廟堂有留之者此黍離大夫所謂知我者非獨公之素交也
  李潮八分小篆歌字體變化如浮雲 此句中并貫注草書
  秦有李斯漢蔡邕 李斯篆蔡邕分
  丞相中郎丈人行 丞相中郎公詩之匹也結句美潮愈淡愈至亦變化超脫
  我今衰老才力薄二句 方云此言作歌之才力不足以敵潮作書之才力也潮以八分傳公以詩傳雖自嘆實自負也 才薄將奈石鼓何即是學此結
  覽栢中允兼子姪數人除官制詞因述父子兄弟四美載歌絲綸戮力自元昆 兄弟
  子弟先卒伍 父子
  絲綸實具載 覽詞
  奉公舉骨肉 束上
  方當節鉞用至末 又勉其後効
  荆南兵馬使太常卿趙公大食刀歌 開出李賀憑軒㧞鞘天為髙 言肅殺之氣滿空也
  不似長劍須天倚 收刀字
  王兵馬使二角鷹悲臺蕭颯石巃嵸四句 從荆南起角鷹翻倒壯士臂二句 並提
  荆南芮公得將軍至末 雙結
  狄明府 因巧詆之詆偶誤作計或疑是上去通叶其實止用十一薺一韵耳
  太后當朝多巧詆 多巧詆謂好議論者譏其事女主也豈知梁公末年執政尚能决䇿迎還房陵若其早也匡復不待五龍矣獨清茹苦惟不世之才能之奈何妄疑大賢乎
  秋風二首暝傳戍鼓長雲間 風傳之也
  第二首東流之外西日微 比暮年白髪
  天清小城搗練急 從風吹衣生下
  早晚孤㠶他夜歸 欲乘此風也 此句急欲歸故園池臺今是非 言仍不可歸也
  久雨期王將軍不至 前半得字亦以職韵入屋沃中憶昔范増碎玉斗二句 未詳
  别李秘書始興寺所居安為動主理信然 所居對下止觀
  我獨覺子神充實 獨字藏自己精神一面
  老身古寺風泠泠 暗指寒
  妻兒待米且歸去 言飢也 妻兒待米雖欲安而何可得哉
  虎牙行 虎牙山名在峽口與荆門相對
  金錯旌竿滿雲直 竒句
  錦樹行 垂白之年思見太平而亂猶未弭若此所以當急景而増憂也
  霜凋碧樹作錦樹 興也
  春草萋萋盡枯死 比也
  赤霄行衛莊見貶傷其足 衛一作鮑按衛莊公傷足事則哀十六年所謂踰於北方而隊折股是也成十七年則鮑莊子事詩云見貶則作鮑者得之
  前苦寒行二首第二首去年白帝雪在山 即公所云南雪不到地也
  復陰江濤簸岸黄沙走二句 白者疑翻江濤黄者疑捲灘沙豈知陰晦中雪隨風大作已埋山也江濤句半虛半實怪怪竒竒
  寄柏學士林居天下學士亦奔波 亦字暗藏蒼生一層
  歎彼幽棲載典籍 頂學士
  寄從孫崇簡武陵春樹他人迷 言惟外人不容再至耳
  與汝林居未相失二句 承盡室去
  牧䜿樵童亦無頼二句 承他人迷 公欲依崇簡以居故落句托樵牧以觀其意
  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見贈西來有好鳥 薛判官無心雲母屏 雲母屏非用後漢書鄭宏事即指下卓氏也
  老夫自汲澗夢覺有微馨 此比言已為争房琯斥亦致君君未聽者也
  碧色忽惆悵二句 發端睡字却暗為此處伏脈人生相感動以下 言如薛者未必果不相遇君側無人宜急其大者勿因論一邪不能去而遂出故云休辨渭與涇也 此詩多不詳所謂
  醉為馬墜諸公擕酒相看甫也諸侯老賔客 類本云上露一老字下因言少年
  送髙司直尋封閬州初聞伐松柏二句 常意壯語君不見簡蘇徯百年死樹中琴瑟二句 竒偉
  贈蘇四徯不得豁心胸 轉蓬之故
  君今下荆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以下 亂邦固不可居然作客豈必皆適志若所向齟齬轉蓬不已非徒汲汲無歡亦恐誤嬰世網皆因其不得豁心胸故喻解之
  憶昔行 韓多法此 類本云今昔南北用得不覺巾拂香餘搗藥塵 塵字故實此為佳據
  青兕黄熊啼向我 即指風水聲
  魏將軍歌 此詩亦開長吉 類本云用韵可學北風 結句言羡其有芝可茹得以全命亂世直至時清也痛語乃曠逸出之
  白鳬行 發端二語壯盛意氣遲莫摧頽讀之可哭白鳬自况末乃指當時卿相特不敢斥言天子蒙塵故耳
  朱鳳行 亦公自况于時南伯無當之者
  醉歌行贈公安顔少府請顧八題壁 八字下疑脫分字
  顔氏之子才孤標三句 主 此才而止一尉則時可知矣然不見吾二人乎
  君不見東吳顧文學二句 客
  詩家筆勢君不嫌二句 言當世所知止此實可憐傷君不嫌其為鄙事而請之則聊為題也
  感君意氣無所惜二句 因主以見客三人者皆神仙中人也然而天地閉賢人隱頭白不遇獨其同類意氣相惜耳
  夜聞觱篥 結言未見我於喪亂之中重遭此險阻也别董頲到我舟楫去二句 非不覺董君之窮其如我之欲逺就食何殊難為懐又不得不聽其去十字中無窮縕藉
  老夫䌫亦解四句 言愧我亦值饑窮不能相恤視董冐寒逺求甘旨君當諒此别懐也
  當念著白㡌二句 窮愁語最能俊麗
  送重表姪王砅評事使南海 王魏先事隱太子傳聞異詞當以史作房喬之母為正
  入怪鬂髪空二句 方云鬢髪髻鬟四字得左氏法上自既翦而言下自未翦而言 以下叙致有法操縱詳略無不如意
  秦王時在坐二句 倒出秦王作上下闗紐何等筆力五色非爾曹 非言豈非也
  自下所騎馬四句 如在目前
  水花笑白首 自笑相似也
  大夫出盧宋 盧懐慎宋璟 方云此詩分兩叚毎段皆十九韵可見前人詩格精嚴如此
  咏懐二首倐忽向二紀 奸雄反覆赤子糜爛遂至二紀如我者嵗月蹉跎得志無期又將何語拯救之哉髙賢迫形勢四句 可痛此得志而不能行者也夜看鄷城氣至末 豐城之劍有時□化獨我蹉跎沉埋莫問齒髪日衰致君無日徒託深意於苦詞耳回首蛟龍池 言將與物化也
  第二首皦皦幽曠心一連 堯舜之君不可逢即我亦欲苟全自活獨善其身棲幽曠而異平素矣
  未辭炎瘴毒 言不惟渡湖且將踰嶺也
  結托老人星 正謂此去亦何所因依也
  送顧八分文學適洪吉州辨眼工小字 工小字上以辨眼綴之頓覺潤細
  惻隱誅求情 惻隱含下賢字誅求含下愚字
  贈子猛虎行 古猛虎行曰飢不從猛虎食蓋不願其從誅求割剥虎而冠者得食也
  上水遣懐童穉日糊口 托童穉以糊其口也
  但遇新少年二句 所遇無故物焉得不速老
  窮迫挫曩懐二句 可哭
  孤舟亂春華 春華疑作青草
  𡷾崒清湘石 入水
  黄羆在樹顛二句 以黄羆自喻羣虎則童穉也宿鑿石浦 飄風過二句飄風暴起之風興下少恩惠句江山雖麗不足投足一宿猶多疑畏也
  舟楫不敢繫 若作敢不繫即死句矣
  窮途多俊異以下 謂眼見俊異多遭殘害不忍盡言故但言少恩惠也詩鄭箋草草憂將妄得罪也
  聖哲垂彖繫 繫字兩義重押
  過津口春日漲雲岑 南岳影在湘水中頂近字神妙回首過津口 得風故回首已過也
  白魚困宻網 津口
  黄鳥喧嘉音 楓林
  瓮餘不盡酒二句 是言各遂其性庶幾不遂寂寞也次空靈岸幸有舟楫遲二句 次字
  迴㠶覬賞延 次字餘韵
  宿花石戍農器尚牢固 言及今尚可招徠只在減其征調耳
  吳楚守王度 言守王度者僅存此土不當迫之散走復為賊用也
  早發有求常百慮二句 所謂百慮即慮雖斯文以有求傷直亦為病也結句疑悞二字收足百慮意
  煩促瘴豈侵 顧病字
  仰慚林花盛 無主之花尚恐輕折况因人干請乎公卒以餒死於此見其志老而彌壯而詩真不徒作矣薇蕨餓首陽二句 寧為伯夷之隘而不敢藉口於南宫之粟馬葢恐傷直性雖斯文輕有假借如早嵗於鮮于太常之徒亦足病也
  賤子欲適從 收慮字 結句紆迴其㫖所謂言之無罪詩道之溫柔固然歟
  次晚洲晚洲適知名二句 先㸃洲名為次字逺勢危沙折花當 危沙句始得旁洲渚也如此出題明暗竒變
  吾得終疎放 得者慮其不得也
  望嶽渴日絶壁出一連 如此領起望字參靈之極未暇杖崇岡 足望字
  三歎問府主 應發端
  牲璧忍衰俗二句 明德維馨豈忍仍衰俗之為而徒事牲璧
  清明 當此喪亂猶以䌓華相矜以樂慆憂不祥孰甚焉公意所當袚除者未有先於此也
  風雨看舟前落花戲為新句 子山體
  影遭碧水潛勾引二語 好句
  珍重分明不來接 是前字
  蜜蜂蝴蝶生情性二句 蜂蝶性情所鍾而蜻蜓不敢正視者避百勞也
  岳麓山道林二寺行塔刼宫墻壯麗敵四句 二寺細學周顒免興孤 公詩中凡用周顒傳寫皆誤為何一重一掩吾肺腑 頂細字
  别張十三建封彭城英雄種二句 廢帝指髙祖像云渠大英雄 彭城劉之望讀者乃誤以張鎮徐州當之此貞元間事耳 上並言劉裴此乃從劉入張
  羽人掃碧海 所謂海中乃復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塵也 方云羽人句未詳予謂建封在湖南不樂吏役而去公蓋責以君臣大義勉其别後當樹功業繼外家不可似羽人凌蓬萊耳
  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爾遣興寄近呈蘇渙侍御齒落未是無心人 含下致君
  使我晝立煩兒孫 含下人扶
  劉毅答詔驚群臣 答詔即指可方桓靈之語對上黎元愁痛句
  奉贈李八丈判官官曹正獨守 貞刻正避諱
  秋枯洞庭石 只換枯字便新
  歲晏行 土着之民雖竭澤而漁已無所出其禍將及于客戸次連蓋以為比也
  嵗云暮矣多北風 詩序北風刺虐也
  去年米貴闕軍食至末 去年荒亂至今年之終仍然如故且加以錢荒之患然則竟何所終耶結句收足嵗晏最深渾
  汝休枉殺南飛鴻 重告莫徭
  割慈忍愛還租庸 米賤傷農
  往日用錢捉私鑄以下 又言雖鬻男女仍無從得錢而達官方急杼柚此土必將變起倉卒欲奔走他適恐處處皆然所以悲也
  好惡不合長相蒙 汝厭酒肉民罹死亡好惡相蒙焉得不亂耶
  追酬故髙蜀州人日見寄并序 本追答劉沼
  東西南北更誰論 髙詩中語
  文章曹植波瀾濶 序中漢中王
  昭州詞翰與招魂 序中敬昭州
  蘇大侍御訪江浦賦八韵紀異序 舟楫而已 言惟訪我之舟檝也
  憶其湧思雷出金石聲 文筆須如此
  賦八韻紀異 詩但七韵
  亦見老夫傾倒於蘇至矣 此莊子所謂逃虛者也非公之失人
  今晨清鏡中 先今晨後昨夜乃有回環諷嘆之味昨夜舟火滅 叙云接對明日憶其云云
  題衡山縣文宣王廟新學堂呈陸宰 以文為詩題固當如是也
  旄頭彗紫微 新字縁起
  無復爼豆事 上不教也
  嗚呼已十年二句 失墜
  學者淪素志 下不學也
  歘得文翁肆 虛接新字
  若舞風雩至 對上志字
  是以資雅材 入陸宰
  渙然立新意 出新字
  根源舊宫閟 以舊字咏嘆新字
  大屋加塗塈 又細寫新學堂
  始壓戎馬氣以下 收轉旄頭彗紫㣲㸃綴學堂所有兼紀新之時也
  耳聞讀書聲 重言永嘆
  殺伐災髣髴 言髣髴殺伐已息也喜極而反成悲咽語不能終非公不到
  髙歌激宇宙 應首唱意
  入衡州元惡迷是似 迷是似言借以矜恤其下也汨沒隨魚商 魚或刻漁吳本是然夢得南謫詩中多以商人魚父屬對也
  劇孟七國畏 指蘇生
  舟中苦熱遣懐奉呈楊中丞通簡臺省諸公媿為湖外客二句 為客則無討賊之權在手若中丞與諸公豈可坐視也
  沒齒埋冰炭 言愧憤交迫也
  中丞連帥職 入楊
  身當問罪先 力足辦賊
  似聞上游兵 勿後隣道
  驅馳數公子 通簡諸公
  此流須卒斬 本詩國既卒斬
  扣寂豁煩襟二句 謂吾言恐不足激此衰愞庶幾天誘其衷也
  聶耒陽以僕阻水書致酒肉療飢荒江詩得代懐興盡本韵至縣呈聶令陸路去方田驛四十里舟行一日時屬江漲泊于方田 方云此十七篠上聲韵正多不旁溢巧皓二韵故曰興盡本韵
  禮過宰肥羊一連 陋生因此二語偽造為牛炙白酒事
  問罪消息真 按此詩去公之殁無幾然汲汲惟以討賊定亂為念可以知其所存矣











  義門讀書記卷五十二
<子部,雜家類,雜考之屬,義門讀書記>



  欽定四庫全書
  義門讀書記卷五十三
  翰林院侍讀學士何焯撰
  杜工部集
  冬日洛城北謁𢆯元皇帝廟廟有吳道子畫五聖圖 發端四連直書即目葢有譏其不類之意不解其何故忽如此追崇也
  配極𢆯都閟 城北
  碧瓦初寒外 冬日
  仙李盤根大一連 又叙明國家追崇之故猗蘭注謂以漢武比𢆯宗者非
  世家遺舊史一連 言史家以為老聃或以為老萊子且不能定其人何所據而祖之
  道德付今王 暗渡五聖或以為開元二十年置𢆯學之事亦非
  畫手看前軰一連 先接吳生從容次第 入今人手必即接五聖則吳生便無處安頓 惟歎息畫手之妙則此舉之無取可以見矣
  翠柏深留景兩連 又㸃綴冬日前半只有初寒二字一見也
  養拙更何鄉 落句就洛陽推開一語作結注家以為有所刺者謬也 以為有所刺亦得但如注則非言老子之道清浄無為當師其意徒侈其奉則吾知老子有靈方深潛逺引不之饗耳 于體則黷于義則誣祖宗之失不能有改又加侈焉不顧天下之譏是唐之佞媚不如漢之善用其術逺矣鋪陳其事所以刺也
  贈韋左丞丈 懇懇欵欵流轉如彈丸
  左轄頻虛位 方云今布政司稱左轄非也楊鐵崖有送吕左轄詩保障東南第一功必元末詩人如此用起按元設行省平章則鐵崖未嘗誤用明之布政承元之制相沿稱之亦未有大謬
  家人憂几杖一連 以卦名對干支
  投贈哥舒開府二十韻軒墀曽寵鶴一連 軒鶴畋熊皆指翰言之只叙寵眷非有所譏六朝用事皆然注鑿
  策行遺戰伐一連 方束得住
  勲業青𡨋上 結上述德
  交親氣槩中 起下陳情
  軍事留孫楚二句 謂文武惟所驅策耳
  上韋左相二十韻見素沙汰江河濁四句 望其稍稍改紀前政
  傳經固絶倫風俗盡還淳 非謂其子乃追叙其前所厯也
  聰明過管輅 誠有如注家之說
  豈是池中物 國忠訪于中書舍人竇華宋昱等華昱言見素方雅柔而易制故公以此語激其有為耳 舊唐書言見素既為國忠引用無所是非署字而已才傑俱登用 結上
  愚𫎇但隱淪 生下
  巫咸不可問 公此詩中亦用巫咸字
  奉贈太常張卿二十韻伶官詩必誦 太常
  適越空顛躓以下 自叙處如彈丸幾許曲折
  敬贈鄭諫議十韻 起二語知名以詩不以官叙致敏妙
  築居仙縹緲 言無定居也
  奉贈鮮于京兆二十韻侯伯知何等 注等吳本刋作算言自以文章致身五等作筭者避下連等級字也義聲紛感激 轉
  計疎疑翰墨 轉 二語婉約
  陰謀獨秉鈞 謂李林甫
  贈特進汝陽王二十韻朝退若無憑 猶言如失左右手
  精理通談笑 結上
  忘形向友朋 轉下
  何知對李膺 言龍門不足言也
  鄭駙馬宅宴洞中 長安志蓮花洞在神禾原即鄭駙馬之居所謂主家陰洞者也
  自是秦樓壓鄭谷 言今日秦樓居然兼有隱居之勝當家舊事為之壓倒也
  重題鄭氏東亭在新安界 通首暗藏一風字
  蒼隼䕶巢歸 起晚字
  向晚尋征路 收入翠微
  題張氏隱居二首 張氏隱居在今兗州記其地多紫石英或後人因黄鶴注而附㑹更攷之
  春山無伴獨相求 含下乘興
  伐木丁丁山更幽 似用鳥啼山更幽
  澗道餘寒厯冰雪二句 春猶冰雪幽深可知 此二句獨相求也
  第二首霽潭鱣發發一聨 物之得所如此真能隱者杜酒偏勞勸一連 用兩當家事與首連對起相應淡朴中詩律精整
  前村山路險二句 收留字毎字并對時字
  天寶初南曹小司宼舅于我太夫人堂下累土為山一匱盈尺云云 方云員外郎為尚書侍郎之貳故稱小今郎署云分司亦其義也按員外郎乃散郎安得即貳尚書侍郎乎小司㓂乃比部郎中之類
  望中疑在野一連 題中塵外數致
  惟南將獻壽 顧太夫人
  與任城許主簿遊南池 真如畫
  菱熟經時雨 頂水盛
  蒲荒八月天 頂候凉 菱熟當八月天蒲荒為經時雨兩句互文見意對法奇變
  晨朝降白露 從上句帶下正收足南池之遊爽氣沁人肌骨也
  遥憶舊青氊 公父為兗州任城屬兗落句兼寓兒童舊遊意
  登兗州城樓 突過乃祖登襄陽城作
  東郡趨庭日 隋煬帝大業二年以東郡為兗州即故滑縣乃在白馬今之滑縣也唐改郡為州而州下復係郡名地理志書兗州魯郡即今之兗州府起句于先後沿革兩無所据
  南樓縱目初 先破樓字留登字作結
  浮雲連海岱一連 縱目也
  平野入青徐 按魯郡于禹貢為徐州之域非古兗州地此句亦詩人一時假借耳
  孤嶂秦碑在一連 含下古意中四句先逺後近毎一連又上句山川下句都邑
  從來多古意二句 思以述作繼之也 秦碑嘉頌未厠從臣之列魯殿諷賦適當省覲之時所為懐古躊躇者乎
  劉九法曹鄭瑕邱石門宴集掾曹乘逸興 指劉能吏逢聨璧 指鄭
  對雨書懐走邀許十一簿公驟雨落河魚 方云雨細則魚在水面雨驟則沉對細雨魚兒出看方知其妙已上人茅齋枕簟入林僻一連 是北方夏日真景天棘夢青絲 夢當作蔓葉石林引佛書以為夢字之證雖有據而不成文理
  空忝許詢軰二句 馮云六朝結法
  房兵曹胡馬詩鋒稜瘦骨成 相士失之貧相馬失之瘦
  所向無空濶 言瞬息萬里不更有空濶也 含下可字
  真堪託死生 楊云無空濶馬之力託死生馬之德驍騰有如此二句 方云末句歸美兵曹言有此馬可横行萬里矣
  畫鷹側目似愁胡 方云孫楚鷹賦為言不知狀似愁胡按魯靈光賦胡人遥集于上楹仡欺𤟧以雕⿰狀若悲愁于危處注欺𤟧大首也雕⿰如雕之視也
  何當擊凡鳥二句 反醒畫字兜裹超脫
  臨邑舍弟書至苦雨黄河泛溢隄防之患簿領所憂因寄此詩用寛其意倚頼天涯釣二句 結是寛其意夜宴左氏莊 月落露滋夜轉深矣星殘燭炧將達曙矣鳴琹檢書說劍賦詩所以終夜引盃賔主不厭倦也舊遊因此不忘况茲夕有不往來于懐者乎
  暗水流花徑 入夜羣動俱息乃聞暗水此句最妙看劍引盃長 題是夜宴故以引盃總上言之
  詩罷聞吳詠二句 翻疑柁樓厎晚飯越中行詩罷聞吳詠扁舟意不忘皆壯遊詩之明證也
  送蔡希曽都尉還隴右因寄髙三十五書記時哥舒入奏勒蔡子先歸上公猶寵錫 指翰留
  突將且前驅 指蔡行
  因君問消息 寄髙也
  春日憶李白清新庾開府一聨 承無敵
  渭北春天樹四句 春日憶
  贈陳二補闕自到青𡨋裏 言自然不汨沒也
  寄髙三十五書記 自然不可移掇他人
  歎息髙生老二句 達夫五十稱詩
  主將收才子二句 從軍感激詩境日新自足佳句也聞君已朱紱二句 縁此老得一官雖居幕府未能發抒其雄心猛氣然視我猶粗慰也
  送裴二虬作尉永嘉 以江中孤嶼詩發端即起第六故人官就此 含吏隱
  絶境興誰同 開後三句
  吏隱同梅福 裴二
  遊山憶謝公 永嘉 通首轉掣如龍
  城西陂泛舟 此篇似齊梁體
  春風自信牙檣動 往也
  遲日徐看錦䌫牽 來也
  不有小舟能盪漿 并收足逺字意 并無輕風生浪水影揺扇細似魚吹亦非風飄萬㸃花片綴筵飛隨燕蹴極寫熈春媚景澄波綺席之趣結句却借小舟反映樓舩補寫一叚餘興逺天遲日不醉無歸妙用反筆更揺曳多姿也
  贈田九判官梁邱崆峒使節上青霄 先叙迎虜得體河隴降王欵聖朝 時吐渾谷欵塞詔遣哥舒翰迎之宛馬總肥春苜蓿一聨 言雜虜方盛非翰一人所辦次聨是危詞非叠發端致頌也如俗人解則屬死句
  更逼不起後半矣
  陳留阮瑀誰争長一連 虛實對
  麾下頼君才並入二句 言梁邱早在幕府當招合羣策致之麾下未容以漁樵遺我也
  贈獻納使起居田舍人 中二聨極寫地分清切見其得以薦士進賢以興至治使其主可以追踪帝王也白雲篇謂御製詩賦 末二句收到自己言如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
  所云乃不負獻納臣也
  送韋書記赴安西白頭無籍在 名不挂朝籍也陪鄭廣文遊何將軍山林十首不識南塘路二句 反對舊字已藏陪鄭并含遥字
  名園依緑水 寫其曠
  野竹上青霄 寫其奥一望水竹便可經夏忘暑二句牢籠中八首 方云馬上望中大略
  濠梁同見招 陪字
  第二首 初至絶境
  百頃風潭上 頂依緑水
  卑枝低結子一連 頂夏木 卑枝接葉叠韻對叠韻鮮鯽銀絲鱠一連 頂風潭
  翻疑柁樓厎二句 是初至恍惚意象所謂濠濮間想也
  第三首 復見異花
  萬里戎王子六句 無所不有真名園矣
  異花開絶域 初入則夏木千重注視復異花獨發露翻兼雨打 㸃夏意絶域異花視若凡卉任其露翻雨打則此園無一非嘉花珍樹可見矣注謂寵任蕃將迂鑿不倫
  第四首旁舍連髙竹 旁舍含東家髙竹顧第一首疎籬帶晚花 晚花顧第二首 旁舍疎籬迤行所漸見也
  藤蔓曲藏蛇 藏一作垂按垂字佳乃借對也
  山林跡未賒 雖托旁舍猶堪投老則山林之勝可知也
  第五首剰水滄江破一連 殘山剰水厯覽所細賞也言不惟全景即拳石勺水亦居然有萬里之勢
  緑垂風折笋一連 園中時物漸變也
  銀甲彈筝用一連 好洽而佳伎出酒盡而金魚典始縁陪鄭今漸相得矣
  興移無洒掃二句 遊迹無不到也 竹林果園興到即移列坐竟醉矣
  第六首風磴吹陰雪一連 飛瀑奔流自髙來㑹此風潭百頃之源也雪者瀑之狀 倒裝句并已起次連醒字冷字
  酒醒思卧簟一連 因冷而醒又倒裝也
  只疑淳朴處二句 因其氣象淳朴不覺流連轉深開出下二首 此篇反醒夏字 此下三篇興極而步屐山林之外與前詩疎籬旁舍復相映帶
  第七首石林蟠水府二句 定昆下赴蟠曲百里山林居其内宛在中坻也窮源逺覽自髙臨下則得此境矣幾于人踪所不到故上有野鶴山精之句清晨出者求食逺也 楊云名園依緑水自外逺望也石林蟠水府自内縱覽也
  第八首憶過楊栁渚二句 瀑泉怒吼石林矗立固定昆之委也昔年走馬詎知此中更有佳處耶
  醉把青荷葉 所謂碧筒也
  坐對秦山晚二句 二句與翻疑柁樓厎晚飯越中行因山林而觸撥平生幽興也
  第九首 此獨專寫夜
  牀上書連屋 先起三四
  階前樹拂雲 起風字仍不脫山林
  將軍不好武一連 非賢主人則嘯咏徑出矣不止游覧兼道文章所以不覺其久留也
  醒酒微風入 起凉字已起感秋之意
  絺衣挂蘿薜二句 凉月紛紛絺衣將換經夏涉秋故迫于歸期也
  第十首 人或與爾止書云幽意云云兩句突兀而起即兩句截斷云出門云云此一轉勢也次一轉云自笑云云又一轉云祗應云云八句之内勢變多端尺寸之間移形換步所謂波瀾獨老成也此老不容易放筆如此
  幽意忽不愜四句 幽意應幽期 自為歸期所迫而將軍之愛客可以相過百遍故出門迴首戀戀為後期也 須溪云水自無住但出何氏山林便覺景别如此最是妙意
  祗應與朋好二句 收陪字
  重過何氏五首問訊東橋竹 第五橋野竹也
  花妥鸎捎蜨一連 乃自室中遥望逺聞之景
  第二首犬迎曽宿客 頂上榻
  鴉䕶落巢兒 頂上雨
  雲薄翠微寺四句 翠微寺黄子陂猶嘗過東籬而極幽興况此地肯為風雨阻乎 向來二字與仍在未移呼應 步屣注一作屐屐字佳方透得極字出
  第三首翡翠鳴衣桁 衣桁之上鳴鳥狎至極狀幽意自今幽興熟 向來自今呼應又轉一層
  來往亦無期 顧問訊報書
  第四首頗怪朝參懶二句 從休沐生下 總不直下手自移蒲栁一聨 句中有躭字長字 移蒲栁言一草一木皆其胸次邱壑足稻粱賦其不貪言外則羡其無所求于世也與下買田相對
  第五首到此應常宿二句 與前吾廬句瀠抱
  蹉跎暮容色以下 前遊已去而低徊後遊未别而惆悵至于歎羡無計則追憶不置無待言矣此變化淺深之妙也
  何路霑微禄四句 將軍猶躭野趣而懶朝老我反違斯遊而求禄買田不遂羡之真如在羲皇以上也 求禄無路豈但買田計未成飢來驅人即斯遊詎可常得來往無期不易有此閒嵗月故為之茫然三歎也杜位宅守嵗盍簪喧櫪馬 虞翻豫九四注云盍聚也簪舊讀作攢作宗公正用之義取宗族聚㑹耳紀聞云云恐未必然
  四十明朝過一連 虛谷云四與十對飛與騰對飛騰暮景斜 言即使飛騰已暮景也 阿戎或引南史齊王思逺小字此胡儼語通鑑注云六朝人多呼從弟為阿戎
  與鄠縣源大少府宴渼陂飯抄雲子白 馮云佛經以稻為雲子
  九日楊奉先㑹白水崔明府今日潘懐縣 指楊同時陸浚儀 指崔 此篇了無意咮不知補之何意取之
  贈翰林張四學士賦詩拾翠殿 拾與十杜白詩中平聲讀
  陪諸貴公子丈八溝携伎納凉晚際遇雨二首 發端便已激射遇雨
  片雲頭上黒 并藏風字
  應是雨催詩 携伎納凉忽遇風雨大裂風景矣却云催詩興㑹轉勝
  第二首䌫侵隄栁繫 反映放字
  幔宛浪花浮 宛一作卷有死生之判
  歸路翻蕭颯二句 言處處生凉何待丈八溝逺汎非敗意語也魏文帝詩秋風蕭颯天氣凉
  白水明府舅宅喜雨 曲折包括
  碧山晴又濕 又字暗包從前已雨接出偏字反對旱甚使上下兩連喜字無不有力
  白水雨偏多 借白水二字妙
  今日醉弦歌 收政如此 久旱因明府至禱而得雨故弦歌美政古人莫過喜其行動神明也
  贈比部蕭郎中十兄甫從姑子也 後半勝
  漂蕩雲天濶兩連 激昻頓挫
  九日曲江綴席茱萸好 九日
  浮舟菡萏衰 曲江
  荆門此路疑 荆門未詳
  承沈八丈東美除膳部員外阻雨未遂馳賀奉寄此詩公自注府掾四人同日拜郎
  儒門舊史長 東美佺期之子佺期世推史庫注家不之及
  奉留贈集賢院崔于二學士氣衝星象表二句 三賦儒術誠難起一連 曲折激昻
  欲整還鄉斾以下 結甚𦂳不恨其平稍冗便弱 通篇一氣屈注極為豪宕
  故武衛將軍挽歌三首 三篇惜不知所挽為誰殆當開元之初乎
  第二首鳴弓射獸能 射獸用李廣事避唐諱耳赤羽千夫膳 倒裝句
  横行沙漠外二句 乘冰深入士不齎糧射獵以給故曰横行神速也 次篇言人但見其晚年屏棄環衛格猛獸射入石相與稱歎不知其當年横行深入足稱飛將至今名動四夷也
  第三首部曲精仍銳 部曲將校經其訓練猶足以制四夷况將軍之材武豈非人百其身者乎
  九日藍田崔氏莊 前半跌宕曲折體勢最佳此在賊中作故尤悲凉非獨歎老而已
  羞將短髪還吹㡌一連 㸃化九日故事仍雙闗悲歡非公無此神氣 今人若一意扯作兩句索然無味矣古人命意髙愈覺䧺厚 笑倩句頂盡歡
  藍水遠從千澗落一連 陳先生云非但寫景以山水常在起人之常健也
  明年此㑹知誰健 收老去
  醉把茱茰子細㸔 收盡歡言茱茰猶恐不復重把手未肯釋安得不盡君一日之歡乎歡之盡正悲之深也崔氏東山草堂 此篇自是一體
  有時自發鐘磬響一連 從動處形容出静來猶云鳥鳴山更幽也
  盤剥白鴉谷口栗一連 不食賊禄也
  柴門空閉好松筠 松筠二字好諷刺見幾不先自墮嵗寒之節也 落句謂有如王者有地可辟所惜去不早耳
  對雪 此篇沒賊時作
  愁吟獨老翁 獨老翁則所對無非盗賊小人矣瓢棄樽無緑一聨 樽無酒爐無火對句變換巧妙愁坐正書空 慘淡風雲㑹乘時各有人獨此老翁棄置不燃使衰亂之後小人縱其殘虐耶所書空者即此也
  月夜遥憐小兒女一連 憶長安不正說却借兒女未解㸃出甚藴藉
  香霧雲鬟濕一連 襯拓獨字逼起落句精神百倍轉變更竒
  雙照淚痕乾 亂離方甚兒女尚小深閨間隔淚痕所以不乾也
  元日寄韋氏妺郎伯殊方鎮 郎伯猶言兄公
  春望 起連筆力千鈞
  國破山河在 望字
  城春草木深 㸃春字
  感時花濺淚 收上
  恨别鳥驚心 起下
  白頭搔更短二句 感時心長恨别意短落句故置家言國也 匡復無期趨朝望斷不知此身得睹司𨽻章服否只以不勝簪終之凄凉含蓄
  憶幼子字驥子時隔絶在鄜州驥子春猶隔 猶字對後四句言之一冬愁憶不謂春深節換相隔如故故鶯歌正繁其愁不減于對空山老樹熈春日暖只如炙背愁睡也公詩多用倒叙尤覺曲折深苦
  一百五日夜對月 與閨中獨看篇同趣皆没賊時作也牛女有期而我無期安得不淚如金波乎金波半為仙槎我則渾是淚耳
  仳離放紅繠二句 是家中景
  牛女漫愁思 合收
  喜達行在所三首 從在路發端入達字始𦂳第二首始追叙墮賊中出喜字亦更有力
  西憶岐陽信 行在所
  無人遂却回 無人繼至遂復自行也
  眼穿當落日一連 眼穿起下連望字心死終上連憶字為喜達作逺勢
  蓮峯望忽開 入達字
  所親驚老痩 反喜字
  辛苦賊中來 辛苦二字上包眼穿心死下含愁思凄凉
  第二首愁思胡笳夕 接上賊中來 忽賊中忽行在筆勢出没無端
  生還今日事 喜達
  間道暫時人 含倒極
  司𨽻章初覩 含中興
  南陽氣已新 對凄凉
  喜心翻倒極 出喜字
  第三首死去憑誰報二句 接生還今日事來 前此憶信不得何竟竟生達耶間道辛苦忽睹中興宜乎其喜有倍也
  猶瞻太白雪 捻岐陽承蓮峯
  影静干官裏 應眼穿
  心蘇七校前 應心死 司𨽻二句是喜行在之中興影静二句是喜身際中興次第賔主
  今朝漢社稷二句 喜字足 反覆頓挫喜字在中篇㸃出却仍不即正落留在第三篇作結
  得家書去憑遊客寄 得字來厯
  來為附家書 得字正面
  凉風新過雁 映家書
  奉贈嚴八閣老 王明清云蛟龍一連見晉書載記奉送郭中丞兼太僕卿充隴右節度使三十韻英乂 舊注英乂𤓰州長樂人英乂父知運嘗鎮隴右
  鵰鶚乘時去 安邊
  驊騮顧主鳴 扈從
  艱難須上策 包含後半篇意
  容易即前程 先言隴右可無須郭之亟去
  斜日當軒蓋二句 是送
  燕薊奔封豕八韻 發艱難一連意
  幾時迴節鉞一連 錢夕公曰細玩全詩之意蓋以英乂果决老成不用之畿輔之地而乃置之秦隴故曰幾時迴云云官雖尊用非其地也立言婉而有直體恥非齊說客忍淚獨含情 言不能如𮠑生之掉舌而下齊城故甘于在下如叔孫通之但進羣盜少年而後諸生也如我之腐儒衰晚則反可依公逺去耳送楊六判官使西蕃絶域遥懐怒 言吐蕃來請討賊敕書憐贊普 言天子許其和親
  子雲清自守一連 雲日假對
  九萬一朝摶 秋風海氣恰相映發
  月 人但知望月憶家及期思代無必死之志亦念天子蒙塵于外宗廟宫室皆為賊據乎故干戈滿地而獨深悲于國西結壘之士也
  天上秋期近二句 互文
  入河蟾不沒一連 楊云承天上上句月之外下句月之内
  只益丹心苦一連 楊云承人間上句内下句外 秋期方近當行肅殺使干戈不再見深恐國西戰士但望月憶家故對月之時心益苦髪添白也 明字人不能下與清字相關
  留别賈嚴二閣老兩院補闕一秋常苦雨 顧須往山路時吹角 顧戎馬
  晚行口號三川不可到 起晚字
  落雁浮寒水一連 興起䘮亂失所市朝遷變之意其言則直書即目也
  獨酌成詩酒渌正相親 破獨字妙
  醉裏從為客 兵戈逺客惟醉裏可度第三最妙兵戈猶在眼 無可喜也
  儒術豈謀身 言豈為身謀乎 有可愧也
  共被微官縛二句 既為官縛仍兵戈不能稍弭徒以髙歌深酌學野人之所為强用陶寫所以無可喜而獨居思愧也
  行次昭陵 時公以廷争推問放還鄜州故有感于開國之納諫然而非為一身也明皇法神堯之内禪而肅宗不如太宗之幹蠱將何以復安率土使蒼生獲息此孤臣所以流恨于行邁之日耳
  䜟歸龍鳳質一連 史記秦虎狼之國易一都字龍鳳之姿易一質字妙在各換一字此翦裁法
  天屬尊堯典 謂内禪
  神功協禹謨 謂頼太宗之克家也
  文物多師古四句 非獨頌美太宗乃魏相之條故事肅宗非此不足以致中興故收處有寂寥流恨之歎往者灾猶降四句 安溪先生云唐雖受命而武德之間亂猶未弭貞觀之初始致太平故曰灾猶降而喘未蘇承上疲庸主一叚說至于指揮盪滌則承上叚為用賢納諫之效也按此解最得本趣
  鐵馬汗常趨 或引禄山事蹟云云為鐵當作石按馬汗猶朝享大明賦云弓劍皆鳴汗鑄金之風馬耳與上句皆是虚用見神靈常如在也必欲紐合附㑹胸中更著不得一故事矣
  松柏瞻虛殿 行次
  塵沙立暝途 言徘徊而不能去也
  重經昭陵 此篇反覆感歎盪滌之功不能速奏無太宗之善繼也聖圖以下即北征結句之意太平可望惟恃此耳皆援開國以規切今日之聽
  陵寢盤空曲 或引㑹要云云按自魏以後陵不立寢殿不造園邑此云寢因習俗之語連類及之
  再窺松柏路二句 收重經
  喜聞官軍已臨賊㓂二十韻穴蟻欲何逃 喜字五原空壁壘一連 言垂克而敗
  今日看天意二句 言偶爾失利非天之未定失利只虛影者内諱敗也
  元帥歸龍種 廣平王
  司空握豹韜 郭子儀
  前軍蘇武節二句 蘇武節有必死之心吕䖍刀成破竹之勢 蘇武為典屬國即唐之鴻臚士兼蕃漢也王濬為龍驤將軍治水軍師備兼水陸也
  戈鋋開雪色一連 軍容益整
  天步艱方盡以下 言方乘時進軍决勝也
  睿想丹墀近 指元帥
  神行羽衛牢 指諸將
  花門騰絶漠一連 回鶻尤為賊所畏故獨提出言之喜覺都城動一連 官軍初至清渠失利士女為之悲憤而奪氣已而回鶻空國助順賊欲奔亡人皆歌舞悲喜二字一賔一主包括前後
  只待獻春醪 春字兼紀其時 前半乃因官軍初至京師不利元帥以下又厯厯决其必滅收復之效功在漏刻以誌喜也當分兩層看
  收京三首聊飛燕將書 燕將書似謂招諸畔將也若指哥舒翰以書招李光弼諸將恐非
  依然七廟略二句 依然七廟者言明皇固在也孰謂暫爾西幸肅宗已自取之更與萬方初乎
  第二首天涯正寂寥 承上萬方來
  羽翼懐商老二句 父父子子而後君君臣臣此連言改紀從前亂政當以是為先也 當時廣平王方收兩京而建寜王已為張良娣李輔國所讒而歸死李泌來獻捷即引黄臺之詞以為前戒羽翼句葢指此也叨逢罪已日二句 上皇在蜀先脩青宫羽翼之功則兩宫相見如韋妃前事者殊足黙傷乃父隱衷况罪已當出上皇之誥今肅宗為之是暴父之失明已之功此詔豈所以示萬古乎
  第三首汗馬收宫闕二句 末首始破出收京刺僅保宫闕更無逺略收京即志滿政怠闗門之外更不問也賞應歌杖杜 出車以勞還率杖杜以勞還役言當遍圖士卒之功也
  萬方頻送喜 言不止收京
  無乃聖躬勞 即大夫夙退無使君勞之意 前四句言當念收京之難以從前七廟灰燼為鍳後四句言收京之後回鶻之欲無厭功臣皆有生之樂無死之心隱憂方大平吳之後更勞聖慮不謂已君臣泄泄如後世所謂恐聖人心困也
  紫宸殿退朝口號 如畫 宣政是正衙紫宸是便殿故二詩不同
  戸外昭容紫袖垂二句 惟御便殿故有宫人垂帛引百僚之事
  花覆千官淑景移 已起退字
  宫中毎出歸東省 退朝
  曲江二首一片花飛減却春四句 方云先追說花飛一句初飛二句亂飛三句飛將盡 已飛一片旋飄萬㸃俄而欲盡所謂暫時相賞也自初飛以至欲盡無不經眼所謂日盡醉莫相違也
  江上小堂巢翡翠二句 言但見翡翠成巢一春易過不思麒麟列塜一生復易過乎然則何為不亟行樂乎曲江南𫟍夾城綵仗所在轉眼而將相之華屋野鳥
  巢其中𫟍旁之宫堧髙塜起其側國家盛衰變幻不常如此况區區浮名何為受其絆繫不及時為樂耶細推物理須行樂 物理即江上二句
  第二首酒債尋常行處有二句 必為浮名所絆待七十致仕則行樂終無時矣尋常七十以度數借對穿花蛺蜨深深見 方云殘春 花已殘故用深深㸃水蜻蜓欵欵飛 方云初夏 水已滿故用欵欵傳語風光共流轉二句 蛺蝶戀花蜻蜓帖水我于風光亦復然也却反傳語風光勸其共我流轉杜語妙多如此 上篇前四句下篇後四句總極言流轉之速嵗月不可絆行樂乃為浮名絆則是與風光交臂失之也曲江對酒苑外江頭坐不歸 虛含對酒
  水晶春殿轉霏微 苑外也 顧云宫殿本如水晶映徹而公久坐于此酒意漸迷望之皆霏微莫辨矣桃花細逐楊花落一連 逐字兼字亦有霏微莫辨之意 黄鳥句切江頭
  縱飲久判人共棄 始出題
  嬾朝真與世相違 方云頂坐不歸
  吏情更覺滄洲逺 反映曲江
  老大悲傷未拂衣 更縱言之
  曲江對雨江亭晚色静年芳 起風雨
  龍武新軍深駐輦四句 歎其非復太平之舊且不必遽謂其父子間有所嫌猜也
  奉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宫舍人先世嘗掌絲綸五夜漏聲催曉箭 早字
  九重春色醉仙桃 襯出早字唐時宫殿皆植花栁此句以比主恩優厚近臣皆欣欣向榮也
  旌旗日暖龍蛇動二句 日暖二字又不脫春日 以旌旗起宫殿亦本言觀其旂也 以上四句將早朝打叠後半詳叙和賈較之王岑綽有餘裕此筆力之髙朝罷香烟擕滿袖 舍人立朝班
  欲知世掌絲綸美二句 他人但切舍人此更切賈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 方云全首趨到晚出予謂前半自寫退朝也 第五失粘
  春殿晴曛赤羽旗 宣政
  侍臣緩步歸青𤨏 左掖
  退食從容出每遲 退字晚字一句結出
  題省中院壁 腹聨的是禁署
  春宿左省花隱掖垣暮 花隱切春掖垣切左省星臨萬戸動一連 因左省所見景物興起言不容緩之意星動者國亂而民勞也月多者陽微而陰盛也皆當急思補袞職之闕矣
  不寢聽金鑰 含夜如何
  因風想玉珂 金鑰自内出玉珂自外入
  數問夜如何 夜如何者王有鷄人之官凡國事為期則告之以時我為兩省近臣以言為責豈可視王之自勤而不知所從乎問夜而興庶幾致主中興居周宣庭燎之右也
  送翰林張司馬南海勒碑相國製文文章落上台 指相國不知滄海上二句 落句㸃化乘槎事切張司馬晚出左掖晝刻傳呼淺 淺字未喻傳呼謂喚仗由閤門而入
  春旗簇仗齊 紫宸奏事也
  退朝花底散 頂春字
  歸院栁邊迷 切左掖
  樓雪融城濕 切春字
  宫雲去殿低 切晚字呼應迷字
  騎馬欲鷄棲 拈出字足晚字
  曲江陪鄭八丈南史飲自知白髪非春事一聨 與九日藍田詩意同而彼作首連更有力
  送賈閤老出汝州 兩省自此無人矣起句藴藉西掖梧桐樹二句 惜之也 梧桐在而鳳去矣破出字髙妙
  去住損春心 去者賈住者我也
  宫殿青門隔 閤老 青門青瑣門也
  雲山紫邏深 汝州 九域圖汝州有紫邏山
  人生五馬貴二句 寛之也
  鄭駙馬池臺喜遇鄭廣文同飲不謂生戎馬 謂當此戎馬而猶得生存也
  重對秦簫發二句 指鄭駙馬池臺
  送鄭十八䖍貶台州司戸傷其臨老陷賊之故闕為面别情見于詩鄭公樗散髩成絲二句 發端見與曽受國家曠恩美仕者異
  端午日賜衣宫衣亦有名 有名即所謂自天題處濕衣有賜杜甫字也
  細葛含風軟一連 藏一清字
  意内稱長短二句 稱字本用去聲義古人通押法也長短恰稱聖情乃如臣意恩榮自天真無涯也
  贈畢四飢寒奴僕賤一連 飢寒卑賤迫促成翁所謂惟憂用老也
  流傳江鮑體二句 上句應詩伯 言或後人有得志者若吾生固長貧苦卑矣 贈畢葢以自歎只用相顧二字結出更無痕迹
  奉贈王中允 心雖可原迹固難解後四句諷刺嗟惜俱備
  因許八奉寄江寧旻上人碁局動隨尋澗竹一連 上句杜尋旻下句旻尋杜二句即三十年舊來好事光景也
  聞君話我為官在 因許 三十年相隔只訪死生存没耳一在字收轉淚潺湲意足
  頭白昏昏只醉眠 頭白切三十年與老去對照誰與傳又與因許八對照 只醉眠言不復能好事如舊矣此淚與俱也
  至德二載甫自京金光門出問道歸鳳翔乾元初從左拾遺移華州椽與親故别因出此門有悲往事 不無少望然淡淡直叙怨而不怒諷刺體之聖也
  此道昔歸順 金光門
  近得歸京邑四句 一句一層轉折事不可解惟有自傷而已末則仍歸于不忍忘君所以為公歟
  寄髙三十五詹事安稳髙詹事 時髙以被讒分司故云
  兵戈久索居 久字起嵗晚直貫注過半百
  嵗晚莫情疎 莫字作或字解 兵戈年長非頻仍寄書何由知其存没為爾憒憒安穩否耶抑宦途轗軻不暇及此而相疎耶前四句皆驚疑不定之詞
  天上多鴻雁一連 言不可謂兵戈之故乏信將命也路逢襄陽楊少府入城戲呈楊員外綰寄語楊員外不屬意少府故寄語句直起
  兼將老藤杖二句 更轉一層反映少字
  題鄭縣亭子更欲題詩滿青竹二句 㸃題字别轉一層憑髙愈收得足
  望岳 方云無一句移得岱宗嵩衡
  安得仙人九節杖 望中已含尋字
  車箱入谷無歸路一連 頂諸峯 自髙而下從逺望之歸路反為岩崖塞斷也 無歸路有一門一重一掩或暗或明方是處下窺髙真景上承到字下起尋字亦非常生動 方云五六即將望中作一轉
  髙尋白帝問真源 髙字竦字既相應尊字亦對白帝字
  至日遣興奉寄北省舊閤老兩院故人二首 尚書省謂之北省 題曰遣興句句是不能遣腸一日而九廻愁與日而俱永因令節而觸撥尤甚耳
  欲知趨走傷心地 不能遣處
  正想氛氲滿眼香 寒雲白滿山非是物也
  無路從容陪笑語 指兩院故人
  有時顛倒着衣裳 用三百篇體于律詩中
  何人錯認窮愁日二句 錯認即下雲氣雖欲錯認得乎 言我如此望帝闕而思故人不知故人亦有錯憶及我否我真愁隨日長不可掇也
  第二首 上篇曰入鵷行未視朝時也下篇班齊之候曰侍龍顔則君在也
  去年今日侍龍顔 重言之所謂趨走傷心地也玉几由來天北極一連 此中獨少孤臣也
  孤臣此日堪腸斷 不能遣
  愁對寒雲雪滿山 前虛含此㸃破 雲氣爐烟互映作收
  得弟消息二首 血淚所結寫倣其面即鈍賊矣第二首生理何顔面一連 至于顔面不顧而仍未必可延嵗時甚矣可悲也 且嵗時與招得幾時魂應得舍弟消息 此等詩自不可規橅 前半三折亂後誰歸得二句 起是倒裝他鄉豈勝故鄉只亂後無一人能歸耳
  舊犬知愁恨二句 言汝妾乃不如犬
  秦州雜詩二十首遲廻度隴怯 遲廻伏淹留度隴伏烽火
  水落魚龍夜一連 茫茫奔竄如魚龍之失所碌碌因人等鳥䑕之同穴借山川㸃化 尚書春言日秋言夜夜亦秋也變文屬對見滿目無非兵象起下烽火句言秦州仍不可久留耳注家引水經注魚龍以秋日為夜非詩人本意以此證用字之穩則得之
  第二首清渭無情極 言一身不能隨渭水而東故反怨其無情也
  第三首胡舞白題斜 白題從舊注引南史裴子野語然作蹄亦得詩有豕白蹢箋四蹄皆白曰駭白蹄尤其躁疾者喻荆舒之人勇悍捷敏其君猶白蹄之豕也正與駭字相類暗用馬與豕對也
  第四首抱葉寒蟬静一聨 寒蟬静不敢言也獨鳥遲不敢息也故下有何之句腹連自比
  第五首聞說真龍種一連 此歎時危市駿獨在所遺老棄遐荒也
  第六首旌疎鳥獸稀 注旌一作林按旌謂使旌也旌疎有搜抉之迹然自屬佳句自齊梁出 林疎鳥獸稀言不但轉餉艱難即行圍亦鮮所得起下往來者將何堪也
  那聞往來戍二句 言河隴已没抽兵防河不復往來番戍所畏内憂方急僅以解鄴縣之圍并無暇東赴滄海郡也
  第七首 此歎吐蕃日迫秦州方陷没為憂使車由此者徒貽張勝之累莫奏義陽之績烟塵何計可息也莽莽萬重山 含獨長望
  第八首 此言昔人尚能鑿空逺略今㓂在門庭腹心未有平定之期為可歎耳
  第九首 思返近郊而不得無聊反言也
  今日明人眼 妙起
  臨池好驛亭 此起若施之内地即一字不通人第十一首蕭蕭古塞冷 起變
  第十二首清渠一邑傳 傳流傳也傳送也
  秋花危石底一連 予嘗入泉林壽聖寺親見此景乃歎為工
  第十三首傳道東柯谷 伏相報
  痩地翻宜粟一連 張籍賈島宗祖也
  第十六首東柯好崖谷採藥吾將老 言若得居東柯便遂疎嬾之性吾將老焉何須鑷髩毛斑乎
  落日邀雙鳥一聨 落日歸翼方擬迅飛崖谷迴碍若邀留不遣也一作谷中易暗日纔落而鳥已栖若邀之也晴天無雲而養片雲于谷中則崖谷之深峻可知矣山澤多藏蓄山川出雲皆合養字之義似新實穩兒童未遣聞 兒童不知亂靡有定日夜思返聞此則舉室悲歎徒亂人意也
  第十七首鸕鷀窺淺井 西邊土厚水深陰久井溢反若其淺矣 窺淺井井中皆生魚也
  第十八首塞雲多斷續一連 貼秋又形容得髙字出邊日少光輝 驚人語
  警急烽常報四句 所謂聞烽火而此淹留也
  第十九首故老思飛將二句 國家得復經略安西則河北之平可知矣
  第二十首曬藥能無婦二句 應發端悲生事
  為報鴛行舊二句 應此淹留歎當時同在兩省者竟任一老之播棄也
  月夜憶舍弟 秦州作 時公之三弟在許徐二州戍鼔斷人行 興未休兵
  秋邊一雁聲 興寄書
  月是故鄉明 㸃化隔千里兮共明月家人皆不在側獨月色與故鄉同耳
  有弟皆分散二句 正捻憶弟
  宿贊公房京中大雲寺主謫此安置 湘靈刪當以其無據
  隴月向人圓 應來此
  東樓 師徒撓敗鼔角戰塵内侵日偪無他方略但厚遇其使如奉驕子耳
  雨晴天水秋雲薄 從注洪氏隨筆作天永勝水字逺矣
  寓目 秦州詩
  山寺 秦州詩
  麝香眠石竹一連 頂山園 麝以香賊鸚鵡以言囚自非遥岑絶磴人迹不到之地安得眠食遂性耶此亦所謂意外之巧也次連寫凄寂之景如此細麗真小庾嗣音也
  亂石通人過 頂細路
  懸崖置屋牢 顧髙字
  上方重閣晚 就髙字收轉
  百里見秋毫 并收野字 上六句皆細寫結忽拓開然云見愁毫仍歸于細先着晚字然後折出見秋毫更不直
  即事和親事却非 和親本冀以紓國難豈知公主復歸羣凶猶熾至是始悟其非不已徒貽社稷之恥乎人憐漢公主二句 不追論和親之非仍以公主生還為已功大臣無恥誤國可戒可怒故反覆責之
  遣懐 厯亂無端全似風騷豈得以起承轉合求之夜來歸鳥盡 夜來即謂此日之夜 玩全篇曰霜露自春而秋也曰日斜自朝至暮也無時不悲無計可遣失栖之鴉無家之客悲啼清淚那得不盈睫乎
  天河 句句比興偏字字着題
  常時任顯晦二句 一起便是天河 暗寓亂世識忠臣也
  縱被浮雲掩一連 是河不是星月
  含星動雙闕一連 頂出永夜中四句有一老杜小影在内
  牛女年年渡二句 刺先據要津之人不已容也初月微升古塞外一聨 頂影斜
  河漢不改色 頂光細
  闗山空自寒 用闗山月與河漢屬對新
  庭前有白露二句 本詩零露團兮 後四句承隱字皆以甲夜即無月反襯初字
  歸□春色豈相訪 方云預望其來所謂社日逺看人是相訪也 春色句是生生世世 反對霜雪
  衆雛還識機 衆雛句是子子孫孫 反對儔侣稀篇中豈字還字儻字㑹字愈活愈醒
  擣衣 如泣如訢 前四語俱在題前落脉
  一寄塞垣深 深字能與不返二字呼應
  促織草根吟不穩 頂哀音兼微細
  久客得無淚 頂動人
  故妻難及晨 猶言秋天不肯明也
  悲絲與急管二句 亦顧起二句
  螢火 刺詩仍帶憫惜故味長 起四句四折
  幸因腐草出 楊云起句暗㸃螢
  敢近太陽飛 次句反㸃火
  未足臨書卷 實事翻用
  隨風隔幔小一連 先寫出一層飄零
  十月清霜重二句 結更轉得有力何處歸與上㸃衣隔幔傍林層層呼應
  蒹葭體弱春甲早 古人入聲字收入平上去三聲如甲字自可作平聲讀也道昇先生之論如此然亦有上去作平者
  苦竹味苦夏蟲避 頂守字
  叢卑春鳥疑 頂弱字
  除架 公自注𤓰架也
  束薪已零落 自稀以至于除
  寒事今牢落二句 落句直言曽不如秋蟲暮雀猶知懐舊也 因除架悟人生消息之理有初必終不必說盡
  秋笛 後四句忽然轉折非此老筆力其誰敢為送逺 定翁云末二句未喻按江淹詩送君如昨日簷前露已團
  觀兵 李泌請命郭子儀並塞北出直搗范陽公持論與之暗合落句即李愬取蔡之策
  天末懐李白 悃欵 落句疑白已死地下當與三閭相贈答也
  魑魅喜人過 嵇叔夜恥與魑魅争光此句指與白争進者言之 鬼神忌才喜伺過失古人四聲多轉借用之非過從之過也此解出安溪先生最有意味葢以比惡俊異訾文雅之徒
  獨立 水鳥猶慮搏擊微蟲尚有網羅况人事有甚于此者乎
  空囊翠柏苦猶食 古人有食柏而體生毛羽者翠柏句與下無衣對
  吾道屬艱難 謂必擇所依也
  蕃劍又非珠玉裝 妙在此句呼得氣字身字起虎氣必騰上一連 夕公云虎邱嘗有劍氣狀如虎延平津劍躍化為龍
  銅瓶 容齋極稱其曲折宛轉細讀果是異人
  百丈有哀音 從深字生來 無中生有更入神也側想美人意 此句追想走向活路便空濶詩須如此脫化
  猶得折黄金 得失二字照應 井廢殿摧人往銅瓶反因失水幸在治亂得失意外相反重㫖隱躍
  觀安西兵過赴闗中待命二首用意始如神 謂因材駕馭老馬不遺知道之能飢鷹不成飽颺之患則人人可以臨危授命風塵不足静也 安溪先生云老馬夜知道者經多而熟也蒼鷹秋著人者時至而厲也臨危即用蒼鷹意久戰則用老馬意兼此二者用意始能如神葢練事明而决機速兵家之要盡于此矣
  第二首心肝奉至尊 語不可學
  竟日留歡樂二句 待命 此即之子于征有聞無聲之意
  送人從軍 秦州詩
  野望 葉已稀而風更勁則望中彌曠日沉而山勢加長則層層陰晦中四句皆承發端二句而又次第相生自逺而近也
  葉稀風更落 含林字
  山迥日初沉 含晚字
  示姪佐佐草堂在東柯谷滿谷山雲起一連 承茆屋趣谷中雲滿澗瀑忽懸深山絶壑陰晴互異句法為有神也從人覔小胡孫許寄 如何措筆乃爾藴藉
  人說南州路 覓字已藏許字
  為寄小如拳 逐字位置
  童稚捧應癲 反駭字并應小字
  秋日阮隱居致薤三十束 字字精到
  畦蔬繞舍秋 先位置此句妙 即帶出秋日
  盈筐承露薤 盈筐三十束也承露藏秋字
  不待致書求 致字從對面反出
  束比青蒭色 出束字
  衰年闗鬲冷二句 并及情味 楊明逺作扁豆五言古詩長篇予謂當檢本草并以性味之良作一連或頗嗤之試看老杜于八句内尚不遺漏也
  秦州見勅目薛三據授司議郎畢四曜除監察與二子有故逺喜遷官兼述索居凡三十韻 此篇叚落尚未詳
  獨慙投漢閣一連 公之自責如此于摩詰廣文有恕詞焉可謂忠厚之至
  宫臣仍㸃染 指司議
  柱史正零丁 指監察
  喚人看騕褭 方于上句上分謂喚人以下乃公自喻今從之
  旅泊窮清渭 指索居
  隴俗輕鸚鵡 自謂
  原情類鶺鴒 指二子
  秋風動闗塞 指索居
  髙卧想儀形 喜遷
  寄彭州髙三十五使君適虢州岑二十七長史參三十韻時患瘧病前賢命可傷 此句以寓今我獨凄凉也諸侯非棄擲 指髙使君
  半刺已翺翔 岑為長史故曰半刺
  客子鬥身强 注鬥一作問當是聞字之誤白詩中用之最熟
  羇旅推賢聖 用仲尼旅人
  有靦屢新粧 有靦句似指避鬼而復屢至即上所謂不銷亡也趙與時賔退録所謂不惟避之而且塗抺其面
  盡室在邊疆 秦州
  荆玉簪頭冷 指岑
  巴牋染翰光 指髙
  更得清新否 可見清新二字詩家最上一乘法具此矣
  寄岳州賈司馬六丈巴州嚴八使君兩閣老五十韻元白代書百韻之祖
  討胡愁李廣 謂老將數奇無功也
  奉使待張騫 謂未有囬鶻之助也
  虛修水戰船 謂昆明池落賊中也
  蒼茫城七十 謂君出走
  流落劍三千 謂陵被發 用魚腸之劍三千
  畫角吹秦晉 晉注一作塞秦塞謂桃林之塞賊自潼闗入也諱兩都連破但舉近郊言之
  花動朱樓雪二句 含下霽景
  衣冠心慘愴二句 含下悲風 四句言雖宇宙重開然收京非可賀之事如此立言乃為得體
  宫莎軟勝綿 注莎刋作花按宫莎出入所踐也花字不通
  舊好腸堪斷一連 綰上起下
  翠乾危棧竹 指巴
  紅膩小湖蓮 指岳
  朱絲有斷絃 此用直如弦死道邊也
  地僻昏炎瘴 指岳
  山稠隘石泉 指巴
  典郡終微眇 指嚴使君
  治中實棄捐 指賈司馬
  去去才難得一連 轉接渾化
  他鄉饒夢寐一連 綰合
  寄張十二山人彪三十韻曹植休前軰 頂上詩興張芝更後身 頂上草書
  世祖修髙廟一連 按此借漢晉以為喻而宗廟之焚燬闕廷之匡復盡于十字中矣叙事簡妙若此真攢簇五行手也
  商山猶入楚一連 招隱亦何藴藉
  存想青龍秘三韻 當天翻地覆之時畊岩結草想青龍而騎白鶴静者之妙如此此數句隱顯映帶其妙處未易名言亦可以悟作律之法
  鼔角凌天籟 分外清新
  闗山信月輪 方與山人相闗
  寄李十二白二十韻筆落驚風雨一連 非此頂仙人不出
  未負幽棲志一連 闗照前後事
  蘇武先還漢 句未詳
  莫怪恩波隔二句 落句反用天不可問之意 此篇不獨惜其才且為白其節古人厚於友朋如此


  義門讀書記卷五十三
<子部,雜家類,雜考之屬,義門讀書記>



  欽定四庫全書
  義門讀書記卷五十四
  翰林院侍讀學士何焯撰
  杜工部集
  蜀相錦官城外柏森森 破蜀字
  映堦碧草自春色一連 與下淚滿襟反對自字空字呼應最㣲
  三顧頻煩天下計以下 深歎其止以蜀相終也見隆中規取荆益以爭天下豈知創業未半而崩永安受遺北伐又不及擒叡馘懿丞相先鞠躬盡瘁天下之才僅為偏安輔佐所以一瞻廟貎而不禁涕之無從也出師未㨗身先死 㨗注一作用按順宗實録中作出師未用身先死未用未展其用也作未㨗了無意味矣讀袁子論武侯語自知
  卜居東行萬里堪乗興二句 東行萬里當指萬里橋耳方公以為落句公中有所不自得雖卜築而已欲去誤也二泉云用王猷事暗指裴公 草堂在西却縱言東面澄江之可以銷愁則水西幽勝言外益見如此詩法使人何處捉摸
  一室 大巧若拙乃此等也
  應同王粲宅二句 江船空見獨滯一室也
  梅雨 梅雨是及時之雨不得一例怨咨如昭諫長安有貧者為瑞不宜多便覺偏枯淺薄
  湛湛長江去 妙為結句生根
  茅茨疎易濕 㸃眼
  竟日蛟龍喜 暗藏苦雨之人在内
  為農錦里烟塵外 照去國賖
  圓荷浮小葉一連 冩時令將有事于農也
  為農去國賖 為農只一㸃
  逺慚句漏令二句 收為農脫灑 末句言去國無禄衣食累之不得不為農也所謂味在鹹酸之外
  有客草堂本作賔至 詩紀編客至後二詩體勢相似意味各别公詩所以妙 方云江干僻地老病才盡聞人足音而喜幾於清談不爨矣
  幽棲地僻經過少一連 先敘主 反破有字
  漫勞車馬駐江干 破至字
  竟日淹留佳客坐 始出賔字
  百年麤糲腐儒餐 百年麤糲猶云家常茶飯也不嫌野外無供給二句 結嫌以文章自居故但回顧幽棲而云看藥欄也江干逺訪淹留清坐其人亦應妙觧書味知其不縁簡率興盡乃復因其至之疎期其至之數云耳
  狂夫 清風峻節固窮獨立比賦相參不全訐露萬里橋西一草堂 一草堂猶言家徒四壁意
  百花潭水即滄浪 即滄浪三字含後半所謂世人皆濁我獨清也
  風含翠篠娟娟靜一連 風雨起下故人碧篠紅蕖襯出潭水之清娟娟冉冉風雨相闗句法之工細乃爾曰娟娟風中有雨曰冉冉雨中有風此羅大經所謂互體
  欲填溝壑惟疎放二句 只自嘲怨而不怒
  賔至草堂本作有客 七言幽棲地僻一篇稍廓而大之喧卑方避俗 對下情親
  王十五司馬弟出郭相訪兼遺營茅屋貲 如話堂成 句句是初成語
  縁江路熟俯青郊 草堂在西郭故曰俯青郊小謝詩結軫青郊路善注引周禮東方謂之青
  榿林碍日吟風葉一連 以竹木襯出新堂之髙頂上俯字 榿從人易求竹隨時可移新居所有真景也吟風滴露交互對
  暫止飛烏將數子一連 室家有定飛鳥依人腹聫暗藏得一靣在 言外自比避地偶托
  旁人錯比揚雄宅二句 本非蜀士而自守泊如頗同揚子故曰宅誠錯比嘲亦懶觧也
  田舍草深迷市井 承古道
  地僻懶衣裳 承清江曲
  鸕鷀西日照二句 收足江曲
  進艇南京久客畊南畝 成都嘗為南京
  晝引老妻乘小艇一連 言尚得團圞可無飲恨西郊西郊向草堂向字生出腹聮暗藏徃來蹤迹在内市橋官栁細 徃西郊
  江路野梅香 路注作岸岸字方是郊 只有官栁野梅含下無人競三字
  傍架齊書帙二句 來草堂
  疎嬾意何長 長字收足時字 暗藏營競短半靣所思苦憶荆州醉司馬 崔自吏部謫司馬
  可憐懐抱向人盡一連 對屬渾化
  江村自去自來梁上燕一連 頂幽字 中四句皆一句内一句外若云分屬江字村字則不通矣
  多病所需惟藥物二句 藥物之外更無求于斯世吾將老于江村矣
  野老漁人網集澄潭下 下下網也
  賈客船隨返照來 賈客來者只隨返照則東路未通也
  片雲何意傍琹臺 片雲公自謂也 舊注琹臺詩引成都記云在浣花溪之海安寺南 此句猶云不意自全至此
  王師未報收東郡二句 我野老也猶可漂泊息肩于此若天子幸蜀則如所謂公出在野豈可狃于奔竄西京並置不急收山東乎
  雲山京洛雲山外 含下望鄉
  神交作賦客 作賦客謂如屈子之南放也
  白鷗元水宿二句 將白鷗襯出哀字妙有味外味白鷗無上所云云而猶有餘哀則公之哀其可盡乎宿字比留滯不能去
  北鄰愛酒晉山簡一連 山水借對増一晉字作對政自無妨
  南鄰錦里先生烏角巾 呼後半 角巾隠居之服是不出户人也
  園收芧栗不全貧 乃政言其貧也 莊子山木篇衣皮裘食杼栗此句似用此又徐无鬼篇居山林食茅栗釋文本亦作茅栗芧音序作芋者字之譌
  慣看賔客兒童喜 兒童猶喜賔客則其好事可知得食階除鳥雀馴 鳥雀皆為之馴則其接物可知二句見先生故貧所以尤難也
  野航恰受兩三人 注航魯直作艇音平聲方言云小舟也按淮南子越舲蜀艇注艇一版之舟魯直惜不據此故明人疑為臆說杜更有進艇篇可知當作艇也釋名三百斛以下曰艇其形徑挺一人二人所乗行也兩三人亦惟艇字為穏
  相對柴門月色新 對注作送棹舟過訪月生而未厭相對作送字反覺意味殊短 落句襯出竟日淹留無迹
  出郭逺烟鹽井上 無人烟也
  斜景雪𡶶西 無村落也
  還與舊烏啼 頂亦字言舊則夜啼非自今始也過南鄰朱山人水亭看君多道氣 更酌數隨皆縁道氣綰結上下見不但境幽可愛也
  恨别 成都作
  草木變衰行劍外 頂四千里
  兵戈阻絶老江邊 頂五六年
  思家歩月清宵立一連 清宵立白日眠兼冩出老態來若使賊仍不破此恨不復可以年計矣
  聞道河陽近乗勝二句 近字急字並應五六年寄楊五桂州譚因州参軍叚子之任雪片一冬深 此句虛對實嶺外梅花十月即發非獨桂林一冬作雪獨不炎熱江邊送孫楚 指叚参軍
  逄唐興劉主簿弟 劉杜同出
  和裴迪登新津寺寄王侍郎老夫貪佛日 貪佛較佞佛新甚
  敬簡王明府神仙才有數 頂葉縣
  流落意無窮 頂周南
  建都十二韻蒼生未蘇息四句 先從萬國將翻國恥未雪說起
  恐失東人望 婉至
  雖倚三階正 質直 三階句深罪宰相非人將復至覆國
  牽𥚑恨不死以下 因國論之非而深悲不得身與雲臺之議也
  遙憐湘水魂 即公自謂
  隨事有田園 匹夫羇旅隨處可立田園有國者一敗塗地别無奔竄之方也
  願枉長安日 枉注作駐駐字尤有力枉回也與後篇未枉周王駕亦兩義 或謂追憶房琯分鎮之䇿非也此詩直謂肅宗不當議遷若不能雪恥自强則胡馬半天下江陵豈能免乎落句又言五陵北原祖宗陵寢在彼不可輕棄為晉元帝也
  和裴迪登蜀州東亭送客逄早梅相憶見寄 淡然初不著題的是早梅後人何由可到
  寄贈王十將軍承俊 似呉叔庠
  賔客滿堂上二句 兼以自歎
  暮登四安寺鐘樓寄裴十僧來不語自鳴鐘 含下閴寂獨愁
  孤城返照紅將斂 頂暮字
  知君苦思縁詩瘦二句 言我病不能徃君何慵乃爾豈縁詩瘦耶然亦當念交遊如此閴寂即一可語之僧亦無處覓也近觧作思我縁詩而瘦者非
  散愁二首 欲散而愁愈結也
  百萬傳深入一連 不知有對屬
  第二首老魂招不得 收久客
  客至喜崔明府相過舍南舍北皆春水二句 反打開去惟公能之賔至起相似 風雨則思友况經春積水繞舍日惟鷗鷺羣乎極寫不至則喜字溢發紙上矣
  花徑不曾縁客掃 反㸃客字
  盤飱市逺無兼味一連 市逺家貧惟恐我喜之無以將也
  肯與鄰翁相對飲一連 留之不聽其去以應至之難也 呼取對飲令共此喜也
  遣意二首 方云二詩雨後作一晝一夜分别觀之始見其妙 上六句逐層頂接
  囀枝黄鳥近 含花落
  泛渚白鷗輕 含水生
  漸喜交遊絶二句 收遣字
  第二首簷影㣲㣲落 夜景
  宿雁聚圓沙 草堂即事詩宿鷺起圓沙見火而起此處若作起字尤飛動并與野船細火相應
  鄰人有美酒二句 收遣字 賖酒與前篇催釀呼應漫成二首眼邊無俗物二句 妙語
  春夜喜雨 及時之雨而又無所不遍所以為可喜也野徑江船錦城以見雨之霑足都非漫下
  好雨知時節 喜字
  潤物細無聲 好雨
  野徑雲俱黑 此句暗
  江船火獨明 此句明二句皆剔夜字
  曉看紅濕處二句 細潤故重而不落 結春字工妙春水已添無數鳥二句 方云一夜水起便有衆鳥爭浴惟久居水上者知之
  春水生二絶 山谷只法此種
  江亭雲在意俱遲 一在字人更不能到
  邨夜邨舂雨外急 指水碓也
  早起帖石防隤岸 頂春字
  童僕來城市二句 除却沽酒無復一事與城市相闗政足幽字
  可惜 生前酒身後名吾自兼之然少壯雖可惜何嘗不可同陶潛之任逹也
  落日芳菲縁岸圃一連 便覺有風月無邊意
  徐歩花繠上蜂鬚 花繠注作繠粉佳
  把酒從衣濕一連 正寫徐歩
  髙柟江邊一葢青 破髙字妙
  遊脩覺寺 馮云以遊字結搆
  禪枝宿衆鳥二句 仍映𢃄花竹
  後遊寺憶新遊處 新字生動
  客愁全為減二句 是後遊結 後遊皆寫寺外題新津北橋樓望極春城上 惟樓故所望彌逺寫髙處正做逺字做逺字又是襯近郊幻甚
  白花簷外朶一連 頂近鳥巢 朶字有居髙俯下之景池水觀為政一連 指近郊
  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 水如海勢驚人之景乃止短述漫興云爾
  新添水檻供垂釣一連 略捻值字
  赴青城縣出成都寄陶王二少尹老恥妻孥笑 宜從注作老被樊籠役
  東郭滄江合 與樊籠反
  文章差底病 應詩態句 注引匡謬正俗云云按今江隂人猶有此音正作都禮反古音之存于今者在所不同不必以匡謬正俗之說為疑
  野望因過常少仙 隨筆云唐人稱縣尉為少府此少仙用梅仙事名更新
  竹覆青城合一連 惟見碧竹清江是秋望也
  入村樵徑引 是因字妙
  嘗果栗皺開 是過字
  奉簡髙三十五使君 此篇當是髙為蜀州時詩送韓十四江東覲省黄牛峽静灘聲轉四句 一路俱有水聲樹影兵戈之後幾無子遺正見尋訪之難然不可不努力也 各努力者必欲尋訪同歸補人間之缺陷而後已也弟妹必欲其見况吾親乎 上二句是送各字雙收我字君字
  酬髙使君相贈 如話
  草堂即事獨樹老夫家 草堂
  雪裏江船渡四句 即事 極冩風雪嚴寒偪出須酒來徐九少尹見過 發端飄飄絶塵
  賞静憐雲竹一連 頂晚景
  何當看花繠二句 為新字餘韻照字妙的是梅花又與晚景反映
  范二員外邈呉十侍御郁特枉駕闕展待聊寄此 如話暫徃比鄰去 去注作至至字佳言急至而已成空歸也不為複齊梁句法多如此
  幽棲誠簡略 闕展待
  衰白己光輝 特枉駕 己光輝三字頓挫得妙野外貧家逺 難其重來
  村中好客稀 望其重來
  論文或不媿二句 則直邀之
  王十七侍御掄許携酒至草堂奉寄此詩便請邀髙三十五使君同到 如此事何足便為賦詩特為逃空虛者聞人足音而喜也前四句開濶有意
  白屋寒多暖始開 白屋寒多仍先破出草堂寒多二字已寓正宜有酒詩律之細也
  江鸛巧當幽徑浴一聨 反映許而不至
  繡衣屢許携家醖 指侍御
  皂蓋能忘折野梅 指使君
  戲假霜威促山簡 請邀同到
  須成一醉習池廻 至草堂 幽栖無侣白首忘形前半閒淡寫來自促携酒便請邀賔正覺無所不可也王竟擕酒髙亦同過共用寒字卧病荒郊逺二句 竟字神味
  故人能領客 先出同過
  陪李七司馬皂江上觀造竹橋即日成徃來之人免冬寒入水聊題短作簡李公二首褰裳不渉徃來通 徃來之人免入水也
  天寒白鶴歸華表 即日成
  日落青龍見水中 竹橋 青龍是用竹杖化龍與青龍卧橋上無與註說非
  合歡却笑千年事 合歡言萬人鼓舞不獨我與司馬也
  驅石何時到海東 驅石對竹橋何時對即日
  野人送朱櫻野人相贈滿筠籠 贈對賜筠籠對金盤玉箸野人對官省
  數廻細冩愁仍破 寫去聲
  此日嘗新任轉蓬 曰轉蓬則又將不止居蜀也即事 成都詩
  贈花卿 刺其僭也
  觀李固請司馬弟山水圖三首第一首 山水出得不平縁是碧海圖也
  第二首方丈渾連水一連 超妙至此
  人間長見畫一連 接得竒變
  范蠡舟偏小一連 妙就畫上指㸃生動 八句中離合斷續不可捉摸
  第三首 起二句頂掛圖
  題桃樹 因桃樹而傷今思舊也
  五株桃樹亦從遮 鮑明逺行路難中庭五株桃一株先作花今人熟用五栁未有用五株桃者
  從韋二明府續處覓綿竹 元白小律多類此
  贈别鄭鍊赴襄陽把君詩過日 但把其詩則不見其人矣轉出别字最妙
  試覓姓龎人 龎公不肯為劉荆州屈者殆以此勉鄭耶
  奉和嚴中丞西城晚眺十韻詩清立意新 入奉和層城臨暇景一連 艱難之際身當分閫重寄寸隂可惜遊覧賦詩非所先也立言重中丞不可粘晚眺曰暇景曰餘春皆有體要
  天濶樹浮秦 暗入望京意接出帝念
  征南多興緒 應詩清
  嚴中丞枉駕見過地分南北任浮萍 二泉云自蜀望長安為北
  扁舟不獨如張翰 頂浮萍
  何人道有少㣲星 二泉云歎知己之少若自謙而實自負也按何人二字鬆得妙言㣲嚴公誰復知之廣州段功曹到得楊五長史譚書功曹却歸聊寄此詩衛青開幕府 廣州于五管為大府故曰開幕府漢節梅花外一連 嶺外樓邊㸃化工妙
  絶句漫興第四首莫辭身外無窮事 莫辭言無得辭也 此元白所本曲而有直體
  第六首呼兒日在掩柴門 日未落而掩門方頂得出懶惰俗本將日字作自字妄作如此
  第七首 白氊青錢元白最好寫仿其流遂有放翁江畔獨歩尋花七絶句走覓南鄰愛酒伴二句 馮云南鄰已出洗題中獨字 獨空床三字見其醉卧時多頂出愛酒妙絶
  第七首 此等詩即在老杜亦非佳語
  三絶句不如醉裏風吹盡二句 老見亂離不若太平先逝詩人所謂知我如此不如無生也
  第三首㑹須上番㸔成竹 馮云上番猶言頭潑凡二三潑筍多蛀折不能成竹
  戲為六絶句第三首龍文虎脊皆君馭 龍文疑作龍媒麗春 非近體也編者以類相從耳
  鸂鶒 與下花鴨皆在嚴公幕中作 王人失路托身使府自畫小影
  花鴨階前每緩行 是鴨
  黒白太分明 花字熨貼
  畏人 前半虛含畏人即所謂心㣲傍魚鳥肉瘦怯豺狼也不斥薄俗而遜詞于褊性其益厚且慎歟然非我之輕絶故人萬里三峯曽不我顧其實待之無可待耳起四語空濶渾淪
  三年落日低 年字從注作峯三峯落日所居者西郊也
  野望西山白雪三城戍 望字
  南浦清江萬里橋 野字
  海内風塵諸弟隔 伏人事蕭條
  惟將遲暮供多病二句 不言家國之棄才而惟以病不能報致此四郊多壘自責不以身不在朝歸咎于愛莫助之也
  跨馬出郊時極目 收望字
  不堪人事日蕭條 願須臾無死早見興復何堪日甚一日耶按松維沒于吐蕃但見西山白雪三城戍守曽無藩籬之固蜀中殷富徴調既繁但見南浦清江橋名萬里東道阻絶故曰人事日蕭條也
  官池春雁二首 依嚴于成都時作未入幕也
  第一首且休悵望看春水二句 言所憂不但無歳恐亂離阻絶歸期無日也
  水檻遣心二首 第一首中二連皆一髙一下對城中十萬户 應去郭
  此地兩三家 應無村
  第二首 後半篇是遣心
  屏迹三首用拙存吾道 伏心字
  幽居近物情 伏迹字
  心迹喜雙清 謝詩心迹雙寂寞
  第二首晚起家何事 倒喝勢宕
  竹光團野色一連 上句暗下句明上句聚下句散一月不梳頭 應晚起無營 言無營則迹屏而心與之俱㝠矣承上雙清來但得醉己足而不少為妻孥計所謂拙也
  第三首衰顔甘屏迹 㸃題
  幽事供髙卧 承晚起
  猶酌甘泉歌 對家何事 至此則其貧益甚然信道彌篤寧為其拙而屏迹以終也
  奉酬嚴公寄題野亭之作懶性從來水竹居 本非野人然懶性適得所便也
  奉引濫騎沙苑馬 頂拾遺
  謝安不倦登臨費 起旌麾
  阮籍焉知禮法疎 應懶性
  草茅無徑欲敎鋤 收野字 注引孔毅父續世說云云按鵕䴊侍中所冠嚴詩自言杜二曽作拾遺何以自名野亭豈得如禰處士徒以能賦為滎觀乎故公酬之云雖常奏書而濫騎官馬野性本其從來之素也謝安以下酬其末句興發使君灘之語言猶能如阮公之對晉文脫略禮法罄一日之歡耳續世說妄有穿穴附㑹可以一笑
  嚴公仲夏枉駕草堂兼攜酒饌竹裏行厨洗玉盤酒饌
  花邊立馬簇金鞍 枉駕 二句言方治酒饌中丞已至必欲作竟日之歡也
  非闗使者徴求急 使者即謂攜酒饌之人徴求急謂急于烹調陳設也
  百年地闢柴門迥 草堂
  五月江深草閣寒 仲夏
  看弄漁舟移白日 終上禮數寛
  老農何有罄交歡 對攜酒饌
  嚴公㕔宴同詠蜀道畫圖日臨公館靜 嚴公㕔劍閣星橋北一連 大手筆腹聫展拓更濶逺所謂居然有萬里之勢
  興與烟霞㑹二句 綰入宴
  奉送嚴公入朝十韻 句句筋兩字字精神
  鼎湖瞻望逺 舊恩
  象闕憲章新 新寵
  四海猶多難 時危
  中原憶舊臣 衆望
  自昔有經綸 生平
  從容靜塞塵 機㑹
  南圖廻羽翮二句 入朝
  漏鼓還思晝四句 先位置蜀民一靣 成都曾作南京故有宫鶯之句 玉帳術乃兵家厭勝之方位主將于其方置帳則敵不得犯其法出黄帝遁甲以月建前三位取之
  江潭隠白蘋 方入本身
  此生那老蜀四句 亦欲入朝不徒送公也收轉前半詞髙意足
  送嚴侍郎到綿州同登杜使君江樓野興每難盡 先為惜字作勢
  稍稍烟集渚二句 承落景層次洗發惜字
  不勞朱户閉二句 惜字淋漓 以河沉對映落景九日奉寄嚴大夫不眠持漢節二句 是時徐知道反以兵守劍閣武不得出故云
  黄草 時公在梓閬黄鶴注最當
  懐舊悲來望白雲 望雲事朋友亦可用
  不見近無李白消息飄零酒一盃 言致此飄零豈不由酒不過佯狂縱酒遂致世人欲殺觸此駭機真可哀也然鴻飛㝠㝠弋者何慕但拂衣歸山吾詩自足不朽今者不見又安之乎深諷其自愛也
  題元武禪師屋壁錫飛常近鶴 禪師壁
  似得廬山路二句 鈍吟云若大歴以還决以畫結此詩亦同結到畫却瀟洒擺脫不可及按非為擺脫也無末二句題者伊誰凡詩中無自己乃大病也
  客夜卷(⿱𥫗亷)-- 簾殘月影一連 輾轉不寐遂見月殘明日求睡又聞江聲無限曲折頂得何曾着三字出 後四句都從客字貫注
  應悉未歸情 時公家在成都故以成都為歸即并州故鄉之意
  客亭秋窗猶曙色 亭字起
  江流宿霧中 此句曉光也日出則霧消矣
  飄零似轉蓬 客字結
  秋盡籬邊老却陶潛菊一連 王室㣲諸侯横無白衣送酒之王宏為伏地行酒之康成懐抱可知矣
  不辭萬里長為客二句 懐抱之惡豈獨為一身逺客公詩所以深逺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如龍 二泉云後半喜之極故言之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愁何在言妻子皆非復向時之愁歎也
  涪江泛舟送韋班歸京花逺重重樹一連 羡字出望之何異登仙
  天涯故人少 𦂳宻
  春日梓州登樓二首雙雙新燕子二句 從春風轉下言無家之人不如營巢之燕也
  郪城西原送李判官兄武判官弟赴成都府憑髙送所親 西原
  野花隨處發二句 惜芳辰
  泛江送魏十八倉曹還京因寄岑中允參范郎中季明若逄岑與范 岑公孝與范孟博齊名無一字無來處為報各衰年 各字妙古人所謂不可知無可奈何者皆在其中然則君方得路我方流落如之何不急相援也
  送路六侍御入朝 四十年睽隔一見即又言别故不暇喜而但有悲也然路乃入朝返命義不顧私則愁緒千端獨我留滯劍南者而已結句得體有味
  更為後㑹知何地 先起别字屈折有力
  上牛頭寺何處鶯啼切二句 結得變化正與意不盡暗應
  望牛頭寺春色浮山外 望字
  傳燈無白日 無白日不以白日而火不傳也
  上兜率寺 馮云以上字結搆
  江山有巴蜀 頂知名
  數陪李梓州泛江有女樂在諸舫戲為艶曲二首贈李第一首上客廻空騎 泛江故騎廻也
  佳人滿近船 在諸舫
  第二首立馬千山暮 應上客句
  廻舟一水香 應佳人句
  使君自有婦二句 戲贈
  登牛頭山亭子春谷逺含風 春和景麗嘗若悲風颯至真深谷也
  陪季梓州王閬州蘇遂州李果州四使君登惠義寺鶯花隨世界一聫 一倒轉便不凡
  送何侍御歸朝 次連是比體
  春日垂霜鬂一連 無對屬㾗 通篇淡而有味涪城縣香積寺官閣 方云次連句中有三層景寺下春江深不流 上下二字呼應 起連先說寺下涪江
  含風翠壁孤雲細一連 說寺上石壁夾出山腰意二句是上
  小院廻廊清寂寂 正叙官閣又起下之鳬鷺上之藤蘿通篇無一句不切山腰也
  浴鳬飛鷺晚悠悠 此句是下 晚字既承背日又起昏黒
  戲題寄上漢中王三首時王在梓州初至斷酒不飲篇有戲述 曰戲皆責望之詞也
  第一首忍斷盃中物二句 戲述 斷酒用晉元帝事座右銘只斷章人短已長二句
  自醉逐浮萍 落句從第六句轉下言非王之不已思也已所短在躭酒姑且萍梗飄飄自適已事遂不能追逐昔遊耳
  第二首 言一别五秋旦暮入地王猶視其萍梗不我許留乎下四句又言成都取醉固有餘樂然終不如依王于梓州也
  已知嗟不起一連 出之以戲故無迹
  第三首 言王雖斷酒今何可遂不已思乎
  羣盗無歸路二句 言已豈真沉𨠯者哉姑以此陶寫耳 歸路謂歸朝也
  猶記酒顛狂 猶記者王猶以酒狂為嫌也妙在是戲魯衛彌尊重四句 當肅宗朝故曰魯衛 交分不淺久要難負魯衛親賢當為朝廷惜才自徐陳徂謝人物益稀如我者萬一天子詔徴之如漢武之安車召枚乗而乗死可不亟拯其窮老乎
  陪章留後侍御宴南樓冦盗狂歌外一連 謂狂歌痛飲庻幾冦盗之憂虞形骸之拘忌皆可忘也起結句出號江城黒 出號二字未詳
  此身醒復醉二句 朝命不通冦盗充斥雖逄髙宴食不下咽真窮途也曰不儗者㣲詞婉諷耳
  臺上何須把官燭 應月光
  送王十五判官扶侍還黔中 扶侍南還孝子之恩不可奪然艱危中不得資其幹濟惜别又何能已兩靣俱到
  青青竹筍迎船出二句 猶似用事耶
  倦夜 顧陶類編題云倦秋夜
  空悲清夜徂 此詩前三句上半夜下三句後半夜以徂字結裹以見徹夜不寐悲且倦也
  悲秋 此篇妙在淡
  凉風動萬里二句 函葢無限國家事在内
  愁窺高鳥過 頂為客 倒裝句超妙變動
  老逐衆人行 方云老至居人下更快然不如此句之渾厚
  始欲投三峽二句 以家逺結收足悲字
  對雨 首連領得起 直籠罩到繩橋雪嶺
  西戎甥舅禮二句 言恃其不背恩而不薄我於險則兵與將皆不足用矣因雨而危遽可知
  警急時高公適領西川節度才名舊楚將二句 言人與地違非所以弭邊警詞與而實不與也 適自淮南移西川故云舊楚將
  玉壘雖傳檄六句 玉壘傳檄况望窮討青海西戎飽飛去來自如中國將帥非人誠無如之何耳 松州危急擁兵不救所恃西戎或飽欲自去耳逹夫故舊公不得已而隱躍致譏彼固深於詩冀幸可以一悟玉壘羽書其少紓乎
  王命漢北豺狼滿二句 漢北巴西賊氣充斥則蜀中之亂可知也 前半歎蜀中連亂不即王誅
  牢落新燒棧 言職貢不入
  蒼茫舊築壇 言將帥自立 如此使事意味乃長深懐喻蜀意 此句斷章取自擅不討之義耳
  有感五首 首篇言將帥不思報主次篇以下則言主上制御六合當以不能弭亂自責不可獨諉之下也先責諸將而後探本言之可謂盡其體要矣
  第一首乗槎斷消息二句 言吐蕃孔熾求將帥之中有一如張騫之開西域者絶不可得而徒以賊遺君父䝉恩澤而不思報為可感也
  第二首諸侯春不貢二聫 諸侯不貢由失制馭之方乃使者徴求往來屑屑略無大體又何以服其心哉即起下不行儉徳意 兵分則威削五六論平亂當有序姑先其所急即欲從事於内師老氣竭亦復難用不如息戰務農養威伺釁也
  第三首 欲平河北當駐洛陽宏衛文大布之衣以收小民之心以厲將士之氣何有深拱關中泄泄奢怠日復一日洛下之峙儲且盡河北逆亂蟠結遂忘上下之分豈復能有為乎公詩與汾陽所論形勢㣲異
  長令宇宙新 如下所云行儉徳以與宇宙更新也第四首 言分封費重不可猝辦豈知但取係屬逺人卑宫示儉何不可也 但言强幹而至枝葉盡凋則朝廷勢弱何以彈壓不臣者哉親賢受鉞空成往事卑宫出鎮遥遥不聞豈封建果不可復耶
  丹桂風霜急二句 用襯出方是縁情之體 注以丹桂言王室青梧言宗籓者得之
  終依古封建二句 方云反言見意得諷諭體
  第五首 諸侯不朝不貢由朝廷有以致其猜阻然不可以質言之也故但以登壇絶假解諸將之疑而責以臣節有所未盡也諸將得以要脇天子由朝廷無恤民之政從亂者相繼若實心存撫以起瘡痍彼欲為亂將誰與哉領郡一連是諸侯所以莫朝之故弱者則懼鄰道并吞不敢離其地黠者則借多事為辭諸侯理非皆畔故借二者言之也 此篇直繳應發端四句願聞哀痛詔則終上以行儉徳為本也
  送元二適江左亂後今相見二句 數折
  晉室丹楊尹四句 温太真自河北奉表江左 言元如温尹之乃心王室蜀將如子陽之井蛙自大順逆異趣使露詞色則殆矣故以莫論兵戒之
  章梓州水亭時漢中王兼道士席謙在㑹同用荷字韻城晚通雲霧一連引起水亭妙
  近屬淮王至 漢中王
  高門薊子過 席道士
  荆州愛山簡 章梓州 仍以習池暗㸃水亭
  翫月呈漢中王夜深露氣清 玩字逺致
  浮客轉危坐 方云浮客出康樂詩正貼玩字
  歸舟應獨行 起下驚字
  欲得淮王術 收王
  風吹暈已生 收玩
  登高 逺客悲秋又以老病止酒其無聊可知 千緒萬端無首無尾使人無處捉摸此等詩如何可學風急天高猿嘯哀 發端已藏獨字
  艱難苦恨繁霜鬂 頂萬里作客
  潦倒新停濁酒盃 頂百年多病 結凄壯止益登高之悲不見九日之樂也 前半先冩登高所見第五插出萬里作客呼起艱難然後㸃出登臺在第六句中見排奡縱横
  遣憤雷霆可振威三句 言當自强以定難勿復乞師小夷致宫臣有鞭血之辱也
  薄暮高秋心苦悲 嵗暮
  鬂髪白成絲 以齒暮結悲痛
  西山三首第一首 言老師費財與賊相望直書其事而庸懦無能可知矣
  築城依白帝 白帝謂金天也
  第二首 腹連酷冩畏縮不前之狀
  第三首 前四句言人疲粟盡無尺寸之功子弟自往元戎自歸關城自圍凱歌自奏將帥非人以敗為功乞和飾勝脱身危疆而已口舌和親不如力戰决勝今乃踵和親之謬飽胡人之欲幸其自退乃奏凱冐功侈然若伸威萬里者此將誰欺乎
  城上春動水茫茫 名句
  羣臣從武皇 若將第六句稍稍穿鑿則為子盗父兵矣論詩正不得爾
  舍弟占歸草堂檢校聊示此詩鵝鴨應長數二句 是檢校處 公有四弟惟占相隨入蜀此日又從公於梓遣其歸成都草堂檢校故有此囑
  傷春五首第一首天下兵雖滿二句 是倒装法言春光雖日濃天下兵方滿故可傷也
  御宿且誰供 御宿不供禁旅離散從吾君者誰乎意者鬼神呵䕶如雲之從龍也并含末句意
  殷復前王道一連 望其為武丁之撻伐莫如平王之避狄
  蓬萊足雲氣二句 責左右之臣不能輔主修徳致此播遷誰執其咎也
  第二首天青風卷幔 風卷幔疑兄弟之來也
  草碧水通池 暗用池塘春草事
  牢落官軍速 言日望官軍速為定亂而何其轉牢落也
  第三首不成誅執法二句 此歎元振不誅人無奮志也 晉書天文志執法廷尉御史大夫之象所以舉刺凶奸者也
  大角纒兵氣一連 陸士衡詩在漢之末皇綱幅裂大辰匿輝金虎習質 宫闕没於吐蕃天子出走内敗不書假天象以言之
  賢多隠屠釣二句 斥其用宦官以致播屯也天子七尺之輿當與天下賢者共之同子驂乗袁絲變色奈何惟元振一刑餘是佐乎求賢及於釣屠况在朝之賢必無反見斥逺者親之信之則可以服武夫悍卒之心惟我役使成收復之功矣一曰郭子儀為尚父此借文王後車事瘦詞見志言幸而憗遺一老何不悉以收復寄之也
  第四首復道使通秦 曰使通秦則京師未復可知此句法也
  奪馬悲公主 當時用高歡奪爾朱榮妻北鄉公主馬事注家未及
  蕭關迷北上 言不得歸秦也
  滄海欲東廵 言復不得安處洛陽也
  豈無嵇紹血二句 自傷在逺不得以死衛主也 豈無者傷其無也
  第五首孤兒却走多 羽林孤兒天子親軍亦棄之而散况四方誰為守乎
  王公出御河 御河宜用爾朱榮河隂事
  得無中夜舞一連 聞鷄起舞者收而用之即為忠臣當如漢祖之大度以得猛士耳
  春色生烽燧 萬物發生之時不見其他但見烽燧已屬可傷况烽燧不知何時始平方有與春俱生之勢則尤可傷也 此句總結傷春
  送梓州李使君之任故陳拾遺射洪人也篇末有云籍甚黄丞相二句從前籍甚能名却忘此舉不免猶是俗吏故此行尤
  急也
  近看除刺史 指再任
  老思卭竹杖六句 言所望於使君者非卭杖錦衾恤其窮老惟最先一舉為執熱中一酌甘泉沉着中極變化生動火雲二句襯出先字接得變化此我所思所要也若誤㑹自注於山驛句不劃斷即了無意味矣遇害陳公殞四句 天地之英靈斯民之耳目此之不念何以為政言死者之可惜則生者之宜留意益可知也 遇害下言陳公殞於酷吏李如欲為循良則此行未有先於此也 一篇非為陳公篇末乃㸃明射洪在梓州耳 注引舊書及雲溪友議云云按子昻事當据盧藏用别傳舊書亦多失實别傳云子昻以父老乞歸歸而為後史記綱條粗立筆削未終㑹丁父憂則亦非一嵗矣安得先有父為段簡所辱之事又章仇兼瓊鎮蜀去子昻已逺安得為之雪獄此皆無足取也
  王閬州筵奉酬十一舅惜别之作沙頭暮黄鵠二句結用比有餘味
  奉待嚴大夫 八句無一句非待字意
  常怪偏裨終日待 用他人待作襯
  一生襟抱向誰開 收喜字
  奉寄高常侍汶上相逢年頗多二句 位日崇詩日妙其如今日所責望於髙者非復汶上相逢故意必有大節壯猷乃不負飛騰無悔遲暮也
  今日朝廷須汲黯 謂歸朝
  中原將帥憶亷頗 望其復出
  别淚遥添錦水波 公自謂
  將赴荆南寄别李劍州天入滄浪一釣舟 言老而為客仍無家也
  奉寄别馬巴州南國浮雲水上多 言但見湖光待馬則杳然也
  難隨鳥翼一相過 寄别
  知君未愛春湖色 只云不愛湖色責之愈深而語愈婉也
  陪王使君晦日泛江就黄家亭子二首 首篇泛江次篇就黄家亭子 首篇花鳥二字暗渡亭子次篇結句所以終上歡娛恨白頭之意
  春逺春逺獨柴荆 始出題上言春下言逺又一法何曽劍外清 變換妙
  地入亞夫營 亞夫營是反言以託諷言天子尚無如之何我安得歸也
  暮寒 起二句寒意透骨
  戍鼓猶長擊 暮字
  林鶯遂不歌 寒字
  忽思高宴㑹 反寒字
  朱袖拂雲和 又與腹聯相映
  百舌重重祗報春 祗字便含下過時發口詩律之妙如此
  知音兼衆語 百字
  花宻藏難見 已起過時
  遊子 似不經意咀詠轉自深長吳門巴蜀廻環轉接一絲不亂
  九江春草外 頂出杳然
  厭就成都卜 應誰語
  休為吏部眠 只是言不復卜鄰於此
  蓬莱如可到 言更杳然也末見誰語
  歸夢偷生惟一老 言天下生民將盡也
  雨急青楓暮一連 暗入魂招不得 黒水葢指梁益言之
  滕王亭子在玉臺觀内王調露年中任閬州刺史春日鶯啼修竹裏一連使事無迹 楊用修云第三用梁孝王事第四用淮
  南王事獨怪修竹本無鶯啼後見孫綽蘭亭詩鶯語吟修竹乃知老杜用此
  來遊此地不知還 謂滕王當日
  滕王亭子 中二連極言其寂寞
  鳥雀荒村暮 對鼓吹
  雲霞過客情 對霓旌
  尚思鼓吹入二句 以牧閬州結收轉行春反對寂寞玉臺館滕王造 二篇猶有王楊氣味
  渡江 宋人止能極其材力摹儗前四句却更不解作後四句
  渚花兼素錦一連 是將到岸時
  戲問垂綸客二句 是已渡後
  喜雨 發端是喜字逺勢
  巢燕高飛盡一連 久旱逢雨云何不喜不須更破明題字此連見飛潛動植皆含喜意也
  晚來聲不絶二句 喜字餘音 夜字應朝字 按鳥雨作則歸巢久旱又思隂雨而銜泥花雨打則辭樹久旱又頼霑潤而發色真徐庾神妙處也篇中纔字已字不絶字為朝晚夜深淺映帶上五句皆是即目結用聲聞二字反對律細無比
  送韋郎司直歸成都天下兵戈滿 頂竄身
  江邊嵗月長 頂同病
  别筵花欲暮 帶起春字
  為問南溪竹二句 從春日帶出成都 時鄭公再鎮公將復歸故有落句復期之往來草堂也
  將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嚴鄭公五首第一首直為文翁再剖符 文翁事非浪使奴僕旄旌詩書墻壁鄭公世胄名士再領節鎮望之以息兵氛興禮教如文翁之舊蜀民庶得休息不惟窮老故人䝉其庇䕃而已逐逐魚鳥之陣非所望於鄭公也
  魚知丙穴由來美二句 言成都可居舊所深悉然所以復來故非為此正呼起落句也
  五馬舊曾諳小徑 收再字
  第二首 此篇承還揖讓句意
  處處青江帶白蘋 途中
  故園猶得見殘春 自閬州而言成都為故園也猶得與上待字呼應
  况復荆州賞更新 荆州即謂山簡時以征南將軍都督荆襄交廣四州鎮襄陽也
  第三首 此篇承久荒蕪句意
  書籖藥裏封蛛網 室内如此荒蕪可知也
  野店山橋送馬啼 𢃄途中
  豈藉荒庭春草色二句 言雖則已荒思行路之難則藉草一飲已有餘樂矣
  第四首 以下二篇又反覆洗發總為文翁再剖符之意
  新松恨不髙千尺一連 言松三年而不髙竹三年而不斬也
  生理祗憑黄閤老 寄嚴意在此句㸃 嚴以黄門侍郎再鎮
  衰顔欲付紫金丹 即下奔走三年所以遽衰也三年奔走空皮骨 𢃄起第五首醒出途中有作第五首烏皮几在還思歸 應得歸
  側身天地更懐古一連 收歸字天矯不直致於途中二字非常精神
  不妨遊子芰荷衣 是潛夫野服
  别房太尉墓閬州把劍覓徐君 貼墓
  惟見林花落二句 有風颯然却㸃化不覺讀者徒以為凄凉之景而已 若用松柏呼風不惟太露太熟房是藁𦵏暫寄亦不合也
  自閬州領妻子却赴蜀山行三首第一首 方云似沈宋
  不成向南國二句 是却赴
  第三首真供一笑樂二句 反結 注一笑引賈大夫事得之
  山館 起連便覺山鬼欲出
  鷄鳴問前館 移居
  倚杖鹽亭縣作 遊吳興便知此詩之佳
  舟前小鵝兒鵝兒黄似酒 破小字超
  引頸嗔船逼一連 更不可移掇
  登樓可憐後主還祠廟 徒為武侯立廟也
  春歸 此似復歸成都草堂之作
  倐忽又春華 倐忽注作歸到 又字應上頻字下文多梗有涯無不籠罩訛為倐忽了無意味矣
  逺鷗浮水静一連 鷗之任水燕之隨風即落句所謂乗興即為家也
  贈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韻 自閬州再至成都作敗亡非赤壁 病句
  錦里殘丹竈一連 叙再至沉痛王室方亂明知不可依而别無安土也
  伏柱聞周史 侍御
  乗槎有漢臣 客成都
  浪跡同生死 同生死言生猶死也
  偶然存䉀芋 䉀當亦蜀物可資生者
  寄董卿嘉榮十韻 筆不停
  寄李十四員外布十二韻新除司議郎兼萬州别駕雖尚伏枕已聞理裝逺行無自苦 領起
  内熱比何如 内熱用莊子沈諸梁事
  正是炎天濶一連 言病後不可復行 濶字妙黄牛平駕浪二連 言舟行亦湏水落也
  悶能過小徑一連 轉接無痕
  江清心可瑩 廻抱内熱
  秋㠶發敝廬 應盤渦歇 通首如話愈讀愈有神歸來 起句非作客不知其悲
  洗杓開新醖一連 所以明已之潔雖未得長給終難共爾啄腐吞腥耳
  慿誰給麴糵 憑誰者自見不輕為人衣食也
  寄卭州崔録事終朝有底忙 底字今靖江人猶有此音浩蕩風塵外 塵注作烟按浩蕩是江野風烟是荒逺不當作風塵
  過故斛斯校書莊二首第一首竟無宣室召 是没後授官
  立秋雨院中有作 與遣悶呈嚴公篇同意
  禮寛心有適二句 上句反言之言所頼節爽病瘳也主將歸調鼎二句 直言欲去則主將亦屬相知者故仍望其功成内擢庶幾稍效長者謀而引身也
  院中晚晴懐西郭茅舍幕府秋風日夜清 院中起淡雲疎雨過高城 過高城三字即打着西郭
  葉心朱實堪時落六句 青苔先生朱實時落積雨思歸歴計何日出院乃風清雲淡暮景西銜復拘吏職故懐隠彌切也 第四句是倒装見望晴之切下陡接復字極變化
  復有樓臺銜暮景二句 言西日猶為樓臺所銜况髙城隔限即欲從院中一望西郭豈可得乎如此則新晴况味何殊積雨故不勞晚衙鐘鼓為報也二句透出懐西郭言外之巧
  浣花溪裏花含笑 西郭茅舍結
  肯信吾兼吏隠名 言吏隠不得兼行且謀舍院中而歸茅舍矣
  到村老去參戎幕二句 公與武並在兩省比肩事主老而為客屈居幕府其思返故林如痿人之願起非今人謬語恬退也
  宿府 不得於中甚矣故下編遣悶一篇
  永夜角聲悲自語一連 二泉云自聞之自言之自見之自賞之皆無人相和也獨宿之况如此按三四言但聞角聲之可悲不知月色之為好起後四句不如卲説也
  已忍伶俜十年事二句 言非遯操不堅直為無路可歸耳然十年忍窮今來豈肯懐安方决去也
  遣悶奉呈嚴公二十韻黄卷真如律 黄卷似同今日黄冊
  老妻憂坐痺一連 言妻女先覺其悶
  分曹失異同 言在院幕者各自分曹相待之禮亦可稍示異同而今失之也
  疇昔論詩早二句 言以文章則師友以名位偶仗鉞耳
  寛容存性拙二句 即所謂異同
  露裛思藤架二句 㝷别業
  信然龜觸網二句 悶字
  束縛酬知已 悶字
  會希全物色 言亦須使我不失故態也
  時放倚梧桐 兼以鳳棲自比 以遣字收
  送舍弟頻赴齊州三首第一首 繼先祚收兄弟都在腹聨十字中如此乃暫見即去於情理為不可解故曰意都迷也
  徐關東海西 左傳遂自徐關入
  第二首 反覆申前意以留之無如客意常在東北也安在哉三字收起二句渾成
  第三首 代為之解言於我似恝能覓諸姑兩弟復聚亦豈不善但恐徒去耳莫作俱流落代為諱其不去也甚恨其去而終不忍傷弟之情措詞無不深穩 三首俱高妙齊州二字首篇發端暗破次篇結句明㸃破用順㸃用反 以送起以望其復來收
  嚴鄭公階下新松弱質豈自負 新松
  移根方爾瞻 鄭公
  疎翠近珠(⿱𥫗亷)-- 簾 階下
  虛䝉清露霑 深穩語
  何當一百丈二句 醒階下更妙 句句藏得一諸侯老賔客在内
  嚴鄭公宅同咏竹緑竹半含籜 伏下新字
  新梢纔出墻 宅中竹
  色侵書帙晚一連 晚字凉字妙
  但令無剪伐二句 反應新梢又結到鄭公
  奉觀嚴鄭公㕔事岷山沲江畫圖十韻沲水流中座四句 㕔事
  直訝杉松冷二句 入觀字
  雪雲虛㸃綴兩連 畫上着精神
  秋成元圃外一連 又将岷山沲江一拓開
  幽襟興激昻 以下鄭公 學杜者從此等入便有仰窺之路
  晚秋陪嚴鄭公摩訶池泛舟髙城秋自落 未詳意謂秋水落愈覺城之髙也
  初冬 時在嚴公幕府 同為遊宴獨有寒色此日多愁南八所謂雖食不下咽也
  至後青袍白馬有何意 在幕府
  金谷銅駞非故鄉 思洛陽
  正月三日歸溪上有作簡院内諸公野外堂依竹 溪上
  蟻浮仍臘味 正月三日
  白頭趨幕府 院内
  春日江村五首第一首農務村村急 江村起
  乾坤萬里眼一連 方云萬里百年本王子安用意在心眼二字分貼江村春日
  第二首迢逓來三蜀 頂上飄泊
  蹉跎又六年 頂上到如今
  客身逢故舊 謂裴冕也下乃指嚴武
  發興自林泉以下 言所處雖窮亦非遽因故人求禄不戚戚貧賤也 後半極寫興字亦暗寓蹉跎
  第三首種竹交加翠二句 言所歴非一春也
  經心石鏡月二句 月經心風到面又将自秋而冬自冬回春也暗寓蹉跎之意
  赤管隨王命以下 言林泉之興可得而奪者以屈居幕府猶服王官豈以生理艱難昩所從乎薦者嚴公隨者王命隨字與自字呼應
  第四首 前四句言本依故舊苦遭輕薄仍以林泉為適志耳本勉起以謀王室何有一腐䑕羣兒乃相嚇也存晚計猶云保晚節故隠其詞耳
  問我數能來 寓蹉跎意 來字反呼懐去
  第五首羣盗哀王粲二句 言雖存晚計要非終焉之地如王賈已屬不幸猶愈今所處也
  登樓初有作二句 百年心驚萬里眼枯惟在長安今登樓空賦覺前席真榮也
  異時懐二子 異時含蹉跎 言二子終顯於朝不淪没處士中也
  春日復含情 以春日收
  絶句四首第三首 言鳥猶飛鳴得所蜀中乆亂何可復戀俟雪消水生便思放船下峽也



  義門讀書記卷五十四
<子部,雜家類,雜考之屬,義門讀書記>



  欽定四庫全書
  義門讀書記卷五十五
  翰林院侍讀學士何焯撰
  杜工部集
  哭嚴僕射歸櫬老親如宿昔 慰之也
  部曲異平生 弔之也 公在嚴幕府多規切之詞釋悶諸篇亦似恨知已不盡及公薨而代之者乃至不復可與共事故有遺後追慟及諸將八哀等詩也
  宴戎州楊使君東樓 起句竒絶
  重碧拈春酒一連 方云妙絶今古山谷八句詩皆出於此按黄山谷在戎州有廖致平送緑荔枝詩誰能同此絶勝味惟有老杜東樓詩正謂此也
  渝州候嚴六侍御不到先下峽船經一柱觀 先下峽留眼共登臨 仍收轉待字
  撥悶纔傾一盞即醺人 已呼起霑脣
  乗舟取醉非難事一連 但使酒能解憂即三峽驚濤犯險往來可以不計視此非難則悶之難撥可知也無窮鬱結偏似興㑹飛騰公詩作用所以微也
  已辦青錢防僱直 防猶備也言或以備撥悶之一法耳
  聞高常侍亡忠州作 此詩有痛有刺生不能致君死亦但修文地下耳詩名獨步别無功業可紀故曰虛歴也
  致君丹檻折 言已因救房相而貶於外遂不復與高相見也金華瞬失祗益吾悲惟獨步詩名長在天地間高之不死或在於此痛惜而兼以慰之也
  宴忠州使君姪宅 通篇言汝雖貧富不相恤吾自以同姓故自須聊一過汝倘汝謂區區一飽便可牽率老夫則殊不然也 落句須合題龍興寺所居院壁一篇觀之
  禹廟雲氣生虛壁一連 疏鑿三巴萬古如在腹聯寫得神靈颯至
  題忠州龍興寺所居院壁 七句皆寺居之由忠州使君乃公從子而莫能為南道主人題詩以深責之淹泊仍愁虎 兼刺其無善政
  深居頼獨園 指龍興寺
  旅夜書懐細草微風岸 已領獨字
  星垂平野濶 頂獨字岸字
  月湧大江流 顧檣字 二句只是汗漫黏天寫來雄渾生動乃爾 劉孝綽月半夜泊鵲尾詩月光隨浪動山影逐波流
  官應老病休 許身稷契曾犯龍鱗豈等浮華未應漂蕩然非君之恩禮獨遺元從之外自縁老病合就屛退耳
  天地一沙鷗 應獨字 此又似揚子所云譬若江湖之雀勃解之鳥乗雁集不為之多䨇鳬飛不為之少也别常徴君 忠州詩
  此别淚相忘 淚相忘猶言至哀無淚欲其細作行者知終不得相見但望悉其起居動靜也
  十二月一日三首第三首即看燕子入山扉二句 發端反對親知見靣
  贈崔十三評事公輔 此乃夔州詩頗不拘常格其實近體也或編古詩中非是
  𭶑吏因封已一連 謂掊剋在位賢者屛棄
  氷壺動瑶碧 起渇字
  還思霧一披以下 所謂宗族交逰光寵也
  長江二首第一首衆水會涪萬 江之源
  歸心異波浪二句 言歸路為所梗徒若江水之飛翻用反筆最妙 江間波浪兼天湧當即用此二句箋之第二首浩浩終不息 江之委 合源委觀之恰醒出長字品彚只選此篇便屬不解詩也 結句接上二字不可曉
  承聞故房相公靈櫬自閬州啓殯歸塟東都有作二首第一首一德興王後 歎歸葬不出肅宗哀榮之典至代宗始下也後謂興王之後人 落句謂前在閬州别房墓也
  第二首風塵終不解一連 房相一生志在興復今旅櫬所經但見江漢之朝宗未解風塵之澒洞其有没而猶視者乎
  盡哀知有處二句 言已不能返東都也
  將曉二首第二首落月去清波 去字百錬曉色既啟波中月影漸微若作失字便味短
  歸朝日簪笏 以早朝暗收曉字
  懐錦水居止二首第一首猶聞蜀父老一連 驚懼子弟憂患父老蜀民亦不堪命而煽亂所恃上皇西幸時稍稍遺澤足係屬其心或不至遂畔其子耳
  逺逗錦江波 逗字改投字 爾止嘗與予論詩中逗字今人有作動字用者非此本逗留之逗逗止也但此處逗字未知何義按韻㑹引集韻逗或作投合也第二首錦城曛日黄 言烟火之多也
  子規 后山云此等語盖不從筆墨畦徑中來其所鎔裁殆有造化也
  眇眇春風見 含傍人
  蕭蕭夜色凄 含愁聽
  南楚正月蜂相見一連 頂異字切早早 篔谷云相見共聞起下離羣
  杖藜妨躍馬 覆裝字
  寄岑嘉州州據蜀江外 夔州詩
  不見故人十餘年二句 岑之為補闕公所舉也公流落西南不一言之於朝出守又不遣人迎致此篇盖㣲諷之
  泊船秋夜經春草二句 見其留之久也
  眼前所寄選何物二句 言若我窮者但能致書以伸十年意見之誠而已岑則豈宜徒爾乎
  移居䕫州郭 中二連方是清新生動一别一就若送若迎
  農事聞人説 伏土平
  山光見鳥情 伏石斷 飛鳥亦投山豁處也
  且就土㣲平 就字對上别字若送若答
  船下夔州郭宿雨濕不得上岸别王十二判官 無對屬㾗
  石瀬月娟娟 先作上岸之勢
  勝地石堂烟 望王所居 烟字含濕意
  柔櫓輕鷗外 補出下字
  崔評事弟許相迎不到應慮老夫見泥雨怯出必愆佳期走筆戲簡午時起坐自天明 言坐而復起起而復坐自天明待至午時也
  浮雲不負青春色一連 見愆期在崔
  身過花間霑濕好 何但不怯而已
  宿江邉閣 用仲言句
  夜宿西閣曉呈元二十一曹長城暗更籌急一連 役夫苦寒則促其更籌冀其將旦而得息而雲氣濃厚轉益隂晦起句妙得神理
  稍通綃幕霽一連 頂微字
  西閣口號 三四清新
  西閣雨望逕添沙靣出一連 言始得水落可通往來不憶又值滂沱也
  不離西閣二首第一首地偏應有瘴 頂非時
  臘近已含春 頂冷色 月令臘在孟冬即俗所謂小春
  失學從愚子一連 一開一合自難自解生出落句第二首 既無計離此因而稍以西閣之勝遣心人今已成故亭勝事經目方自此始也
  江雲飄素練一連 妙在一氣
  滄海先迎日 西字
  銀河倒列星 閣字
  西閣三度期大昌嚴明府同宿不到 言問子肯來乃期同宿不到則負在嚴也起五字曲折之至
  今疑索故要 言今夕宜可取必故約也
  匣琴虛夜夜 切三度
  金吼霜鐘徹 朝朝
  花催蠟炬銷 夜夜 二句寫負約入神
  早鳬江檻底 早鳬切明府江檻切西閣
  䨇影漫飄颻 仍望其到
  閣夜 西閣夜也窮隂稍開又見兵象急景相催復起惡聲 此詩言孑遺有幾復聞戰伐大兵仍嵗農桑盡廢冬無儲粟僅有存者不受徴發之夷獠以漁樵取給世運若此夜何時旦然天心厭亂則雖正順如卧龍雄武如躍馬亦空歸黄土但未知國家連續天命者人事如何徒使我憑閣注望依依不能自已竟寂寥無足聳人觀聽猶然兵象充塞宇宙也
  西閣夜 楊云首二句將夜第三初夜第四已夜第五夜深逺聞行夜時危既已驚心靜聽號寒民窮又恐煽變盗賊猶存赤子無告故不免百憂交集遂為展轉申旦矣
  恍惚寒山暮二句 蒼然暮色自逺而至非髙閣則不見也
  山虛風落石 興起所聞守禦之苦
  擊柝可憐子二句 擊柝禦暴處處戒嚴也 村曰何處遥聞有此村也無衣之悲則又從寒字埋根
  時危關百慮二句 言從前驅民而為盗後復假盗以剝民葢有難以斥言者故不得已仍致憤於盗也瀼西寒望朝光切太虛 自西望
  瞿塘春欲至 醒寒字
  入宅三首第一首花亞欲移竹一連 拈初入生動第二首水生魚復浦一連 水生雲暖頂春歸 復注音腹與臍暗對
  半頂梳頭白 半頂妙言頭已秃也
  相看多使者二句 應亂後未還
  第三首吾人淹老病一連 老病淹留乃不得已非卜居貿名附才人之故蹟也
  赤甲 呉體
  笑接郎中評事飲二句 言致主無路聊用杜康解憂故非率真自放忘其可以增疾也落句反言之
  卜居 言豈惟此生欲歸將待化鶴正恐子孫長流落三峽似桃源中人矣故吟望尤切也
  莫春題瀼西新賃草堂五首第一首哀傷不在兹 哀傷為戰伐不定不在無家乆客
  第二首 畏人旅食竄身窮僻起連言非求安擇地也全生麋鹿羣 雖友麋鹿尚見干戈
  畏人江北草 草比小人
  旅食瀼西雲 石為雲根言石田不可耕也
  萬里巴渝曲二句 巴渝曲言峽中三年之内無日不聞徴發也
  第三首 起連是暮景
  乾坤一草亭 草堂在此篇㸃出 已蒼云言乾坤之大止有一草堂非以天地為圍幕按草堂尚屬新賃所謂世亂一身多也
  細雨荷鋤立 暮春
  江猿吟翠屛 與哀歌相答 落句山谷多效之冉冉老至身世飄零幾將為農没世故因暮春興感也第四首 起連言我自無能非我君少恩而致我躬耕力食也
  王臣未一家 共屬王臣尚為敵國故尤可憤歎耳所悲者亂靡有定未為一家若我生有涯非所深悲也應哀傷不在兹句
  第五首欲陳濟世䇿二句 濟世䇿湏北歸而陳於天子之前今淹留使府且以尚書郎老矣即下所謂風逆羽毛傷也但嘗陪鴛鷺猶搆豺虎不覺躑躅感憤耳落日悲江漢 自歎朝宗無期也
  園 清新
  豎子至樝梨且綴碧 襯熟字
  山風猶滿把 神來 此等句後人更不能到
  野露及新嘗 嘗字即呼起欲寄
  提攜日月長 日月二字妙與風露映帶長字又妙與猶字及字呼應
  示獠奴阿段 起句山木蒼蒼伏虎豹羣落日曛起入夜第二句竹竿裊裊伏餘瀝細泉分伏爭字
  傳聲一注濕青雲 顧源字
  怪爾常穿虎豹羣 顧㝷字
  秋野五首第五首大江秋昜盛 傑句
  徑隱千重石一連 說留滯寫得乃爾新麗
  溪上 幽秀
  古苔生迮地 地濶故迮處生苔
  秋竹隱疎花 人稀故隱處藏花
  西江使船至二句 自道所以不願深居必在溪上之故
  樹間 六句間寫得妙
  交柯低几杖 間字妙
  滿嵗如松碧 柯字
  同時待菊黄 實字
  幾廻霑葉露二句 收婆娑又即從上待字打轉課小豎鉏斫舍北果林枝蔓荒穢淨訖移床三首第一首背堂資僻逺 舍北
  洩雲髙不去 惟洩雲不去則下皆淨訖也
  第二首 前四句妙是鉏斫後語
  全身學馬蹄 莊子馬蹄篇也
  吟詩坐廻首 移床
  第三首日斜魚更食一連 是眼前無俗物魚鳥皆來親人也日斜客散互文見意
  寒水光難定 為風多也與第六一穿非死對也寒雨朝行視園樹清霜殺氣得憂虞 收足寒雨衰顔更覓藜床坐行視
  季秋江村逺遊雖寂寞二句 坡翁九死南荒吾不恨兹遊竒絶冠平生分明學此却覺㾗迹少味逺遊只已事投荒不恨是以君命為戲也
  小園問俗營寒事 應本是楚人家
  自瀼西荆扉且移居東屯茅屋四首第三首柴荆即有焉 亦押語助以四首成章得用長詩中句法
  解䌫不知年 應見一川
  東屯月夜 題是月夜然非玩月乃徹夜不寢見其升復見其落耳不寢由於愁然觸於風㸃愁字在中間以風字襯托兜裏細巧無匹
  抱疾漂萍老二句 從東屯起伏愁字之根
  青女霜楓重 領天寒
  黄牛峽水喧 入風字
  泥留虎鬬迹 中藏風字風從虎迹則因月皎而見也喬木澄虛影 月中帶風
  數驚聞雀噪二句 上句風中見月數驚暫睡起下不成寢
  日轉東方白 收月字
  風來北斗昬 出風字
  無夢寄歸魂 收足漂萍 魂亦難寄則此身漂萍愁苦不言可知舉夜以見日也
  從驛次草堂復至東屯二首第一首非㝷戴安道 以船襯馬
  峽險風烟僻二句 既避峽險又看橘柚是所以借馬之故
  築塲看歛積 收轉歸田
  第二首山家蒸粟暖一連 義興風景頗相似
  刈稻了咏懐 草堂本此篇編於自瀼西荆扉移居東屯茅屋四首之後後四句即以終前移居之意非與前四句了不相關也
  寒風疎落木 刈稻之時
  旭日散鷄豚 刈了之景
  野哭初聞戰 起無家句
  樵歌稍出村 抱落木
  作客信乾坤 信乾坤與空雲水對 此詩上四句刈稻了下四句咏懐
  上白帝城江流思夏后 比祖宗開創之功
  風至憶襄王 比明皇淫荒之釁
  老去聞悲角一連 真有不見太平之痛
  公孫初恃險二句 却又轉言公孫躍馬意雖長而甚蹷促吾又何為而不見賊平哉
  上白帝城二首第一首天欲今朝雨 頂變字
  山歸萬古春 頂新字
  八陣圖遺恨失吞吳 遺恨謂不能制先主之東伐謁先主廟 䕫州詩以此種為極山谷不能至也 可配謝元暉武昌故城詩
  乗時各有人 各有人三字直呼後半孰字
  力侔分社稷 起復漢一連
  志屈偃經綸 起雜耕一連
  雜耕心未已 伏雄圖屯
  錦江元過楚 頂伯氣歇
  虛簷交鳥道 頂空山
  枯木半龍鱗 頂舊俗
  竹送清溪月二句 含換字新字
  孰與關張並一連 反覆咏歎非先主天授雖有諸葛亦孰能任之不二以共濟大業使乗時立功乎
  應天才不小一連 言外見我既風塵揺落不知當世亦有才如武侯之人堪憂國之寄者乎
  遲暮堪帷幄一連 堪字乃公自謙語與且字對 堪猶言恐不堪也其謙也正其任也曰且者且以待時㑹也
  向來憂國淚二句 又言此區區效忠之心終不能忘惜乎寂寞至今耳 寂寞二字結束揺落風塵飄零遲暮
  白鹽山 破題已暗起白字
  刻畫竟誰傳 略㸃鹽字却不纎巧
  灔澦堆巨積水中央 積注作石當如吳本作積為是亦沙堆也
  江寒出水長 公詩善押長字
  灔澦江天漠漠鳥雙去一連 除是鳥飛得過况又風雨蛟龍雜然助其險阻耶
  白帝高江急峽雷霆鬬 頂雨翻
  翠木蒼藤日月昏 頂雲出
  白帝城最高樓 城當雲頂日漾江中慘淡變幻弱水無力猶隨江流朝宗歎息我老獨不能出峽也
  扶桑西枝封斷石 切最高 二泉云以西言東 封斷石亦壅塞之意
  弱水東影隨長流 二泉云以東言西
  泣血迸空廻白頭 迸空藏最高
  白帝樓樓光去日逺 覆裝句
  峽隘 每思飛去而苦道梗不得已而謬歸咎於峽路之險隘也
  聞説江陵府 即注望字
  水有逺湖樹 含望字
  諸葛廟 看其㸃綴斷續之妙
  久逰巴子國二句 流落無成彌有感於劉葛之一心一德發端渾涵有味
  賢聖亦同時 晏嬰聖相此聖字所本也
  欻憶吟梁父二句 打轉久逰俊健之甚
  峽口二首 峽口即西陵荆門虎牙二山之間楚之西塞也
  瞿唐兩崖 乗此險者何如落句凄愴不言自深䕫州歌十絶句第八首 何意流落直到此地
  第十首 言除是崑崙蓬萊耳天下更無匹也
  偶題前軰飛騰入二句 詩體態
  法自儒家有二句 儒家疑作傳家謂乃祖審言也騄驥斵輪等語皆承此聨來分書傳與儒相似漢書相如傳列仙之儒有作傳者二字葢昜誤也 詩工夫永懐江左逸二句 詩源流 江左謂徐庾隂何鄴下謂建安也多病猶言僕病未能非疵病之謂 病注一作謝亦可通按韻㑹拜賜曰謝言已之詩體源自鄴中若拜其賜也存備一説
  騄驥皆良馬六句 言古之良馬多帶好兒何已之先人斵輪有自而不克負荷致媿前賢因思展轉浮名非不傳其著作特有才無命不禁覊愁耳
  抱疾屢遷移 詩境地
  聖朝兼盗賊二句 兼懐也謂不能討而欲以恩綏之先生云兼字仍虛言聖朝兼有盗賊之憂異俗更就
  喧卑之陋也
  鬱鬰星辰劍 有深埋
  蒼蒼雲雨池 無騰化
  兩都開幕府 謂成都江陵 三公皆武勲兼領故曰開幕府
  音書恨喜鵲 報喜多虛反以為恨
  號怒怪熊羆 爪牙莫用深以為怪不除盗賊惟恣暴怒故以為怪也
  稼穡分詩興 無佳句
  柴荆學土宜 有離憂
  不敢要佳句 要猶取必也
  秋興八首 賈開宗曰少陵之詩以文選為宗故秋興八首其題原於盧子諒其筆取之劉太尉文詞幾於亂絲而頭緒井然一絲不紊又本於左太冲之詠史八首熟精文選理者當自知之按左之詠史昭明所採者適八首耳此自以八首為章法賈言本此者非古今詩體不同謂其筆取之劉太尉亦附㑹之謬者也
  第一首 題曰秋興此章乃後七章之興中四句虛實蹉對
  玉露凋傷楓樹林 秋字起
  江間波浪兼天湧二句 虛含第二首望字
  叢菊兩開他日淚二句 虛含望之乆也 他日淚不始於今秋也二年逢菊眼穿落日矣 故園引起望京華 孤舟浮浪都無止泊乃心則維繫於故園也第二首䕫府孤城落日斜 承上白帝城來落日斜又縁上暮字
  每依北斗望京華 後此皆望京華之事三字所謂詩眼也 南斗當作北斗京華不見惟瞻依北斗而已聽猿實下三聲淚二連 以䕫府京華蹉對奉使句用小庾星漢非乗槎可上八月槎言京華難返猶天上不可至也五六二句言豈以病留兵實阻之悲笳起而粉堞隱上承日斜下起月映忽晦忽明曲折變化
  請看石上藤蘿月二句 上句言悵望不已不覺夜深所謂依北斗也 蘆荻花收到秋字月映則又依斗望京之候也 仲言日夕望江詩洛汭何悠悠起望登西樓的的㠶向浦團團月映洲結處㸃化其語以應望字第三首千家山郭靜朝暉二句 一日依注作百處暮望不已朝暉復望江樓百處望之至也
  信宿漁人還泛泛二句 似漁人之萍梗異燕子之知歸也
  匡衡抗疏功名薄二句 少而早識尾大之徴欲痛哭而無路晚而追原外戚之咎抱忠藎而莫奏也時肅宗復偏聽張氏故公欲以劉向洪範五行傳論為諌書同學少年多不賤二句 言際此䘮亂之時一斥不復流落劍外同學少年猶不容我名挂朝籍拯此多難乎五陵起下長安
  第四首 奕碁但指置君不定非咎謀國者之無定算此詩乃追述禄山䧟長安之事下二章則追述天寳以後馴至䘮亂之由第宅皆新衣冠異昔皆謂䧟賊之時無容穿鑿直北西征未詳意者謂䘮亂以後河北䧟於賊臣隴右淪於安史而恢復無期也若舊注以為䕫府之直北上句直指隴右關輔為言則不可通矣
  聞道長安似奕碁二句 接五陵來
  文武衣冠異昔時 衣冠指門第
  征西車馬羽書遲 安史繼亂蜀中多故朝廷不暇致討求一安身之地而不可得故云悲失望也
  魚龍寂寞秋江冷二句 魚龍公自比猶七歌言龍正蟄也秋江冷顧䕫府有所思亂極而思治也
  第五首 方云因提故國平居想到長安全盛之日此言天寳政衰外惑於神仙内蠱於女謁雖知其將有土崩瓦解之禍然方在下位又未久而去不能有所匡救也
  蓬萊宫闕對南山 此故國平居之盛
  一卧滄江驚嵗晚 顧䕫府
  第六首 此言盗發幽陵倉皇西幸平時歌舞佚樂自謂無虞而不知金城湯池古號帝王州者曾無籓籬之固也
  瞿唐峽口曲江頭二句 倒起變化言我凝望之乆雖萬里而遥不啻與京華風烟相接亦從一卧滄江來瞿唐峽口即上所謂䕫府孤城葢公自言所處之地也明皇幸蜀乃至成都與瞿唐無與後見董易農説亦與余同
  花蕚夾城通御氣 天寳以後明皇移仗於南内聽政故曰通御氣也
  廻首可憐歌舞地二句 言惜哉自古帝王之都所謂周以龍興秦以虎視者乃為歌舞佚樂之故忽焉䘮之即承上珠簾二句來所以示戒也
  第七首 此因上秦中自古而因及其景物之盛後半又自傷僻逺不得復見向日秦中景物也凡老杜之詩雖有為而發者為多然亦不必每首穿穴太過
  昆明池水漢時功 接上歌舞地
  織女機絲虛夜月二句 澤州云遥想昆明之秋色也下二句鋪張菰蓮寂寞可悲
  關塞極天惟鳥道 顧䕫府
  江湖滿地一漁翁 言已漂泊江湖遂成一漁翁即所謂倚薄似漁樵也或云即信宿泛泛之漁人何其固也第八首 七八二首相連説皆昔遊之地也
  紅豆啄餘鸚鵡粒六句 言豈但功名不得施即文彩亦未遑表見於世獻賦蓬萊遂為終身榮遇求其分紅豆之餘粒借碧梧之殘枝亦白頭不可俟所以追昔而至於低垂也 天步未夷棄置蠻徼所用反皆少年裘馬之徒識昔年之事盖歎晚嵗之流落也曰望京華曰吟望八篇之首尾也 安溪云稻餘鸚粒而梧無鳳栖佳人拾翠仙侣移棹皆因當年景物起興隠寓寵禄之多而賢士逺去妖幸之盛而高人遁跡也末聨入已事宛與此意湊泊按師説更渾融亦表裏俱徹也
  詠懐古跡五首 竒才如庾宋國色如明妃英雄如劉葛皆不得志於當時五篇假以自喻也
  第一首 哀江南賦云誅茅宋玉之宅開徑臨江之府公誤以為子山亦嘗居此故詠古跡及之恐漂泊覊旅同子山之身世也宅字於次篇總見與後二首相對為章法
  羯胡事主終無頼 祿山作逆更有思明懐恩内畔勾致吐蕃總言之故曰終無頼也
  第二首 賢放色荒千古同慾楚宫冺滅故宅長存然則何必以遲暮不用為悲也
  第三首羣山萬壑赴荆門二句 生之難
  一去紫臺連朔漠一連 棄之易
  盡圖省識春風靣一連 請行雖得識靣長信僅可魂歸何等凄𦂳
  千載琵琶作胡語 石季倫王昭君詞序云云特因烏孫公主以意推之非實有琵琶也公盖承襲用之第四首蜀主窺吳幸三峽二句 先主失計莫過窺吳䘮敗塗地崩殂隨之漢室不可復興遂以蜀主終矣所頼託孤諸葛心神不二猶得支數十年之祚耳 此篇叙中有斷言婉而辯非公不能
  第五首宗臣遺像肅清高 帶跡字
  三分割據紆籌䇿一連 言其業則限於三分其人則為法萬古不可以成敗論也 一羽毛陳李二師引漸卦其羽可用為儀得之
  伯仲之間見伊吕一連 直判定千年大公案不特無一字無來處
  諸將五首 首篇言吐蕃次篇則言回鶻知中國空虛其憂亦不在吐蕃下也
  第一首 陵墓殘毁臣子之至痛故託言漢事第二句又逗出千秋二字見赤眉之禍又見於今日也入關謂自蕭入關也
  昨日玉魚䝉葬地一連 經禄山之亂園陵甫得修塞可堪吐蕃復發乎此昨日早時相仍而言之義也 䝉葬地是既葬者䝉掩之也
  見愁汗馬西戎逼 汗馬指石馬流汗事言方復憂此也
  曾閃朱旗北斗殷 朱旗絳天此之謂殷也顧注引東觀漢記朱旗騎馬殷天蔽日更考之
  多少材官守涇渭 言雖有材官騎士曾不能制也多少猶言無幾涇渭指涇源
  將軍且莫破愁顔 責其善後之備
  第二首 俯仰感慨無限曲折劇言借助回紇之非當時祿山已死安慶緒本庸奴負弑父之罪茍以計間其下未有肯為之用者也朔方諸軍以順討逆滅賊固在旦夕何必借助回紇乎香積之勝李嗣業等血戰之力也新店之戰即乗香積之餘威也囘紇但利中國子女玉帛何嘗肯與賊血戰乎新書謂太宗能用突厥者謂但用其虛聲且使之不擾汾晉可無内顧之憂是為得䇿肅宗之於回紇用之協力以翦同羅叛胡使阿史那從禮不能擾朔方軍之後足矣乃聽其傾國而至竭中國膏血以奉之異於曩日之用突厥矣新書正謂假囘紇之助以復兩京為非注家自失其㫖也汾陽勲塞天地然其得失各不相掩注家謂但當惜之訟之不應復譏議短長陋哉斯言汾陽有知不將胡盧九原乎怙恩肆掠雖庸人亦逆知之當時葢急欲資以就目前之功耳他日囘紇為史朝義所誘起兵内侵至三城見州縣皆為邱墟遂有輕唐之志頼僕固懐恩為之彌縫始復助順義朝既平登里可汗歸國所過鈔掠中國之兵為之重困及僕固懐恩叛復誘回紇至涇陽雖聼子儀之言擊吐蕃以自贖而唐之被侮亦極矣假使不幸有叛人逃死於其國者敎之乗亂盗我邉鄙則朔方軍豈復為唐有哉原其厲階莫非肅宗不善用之令得窺見中國虛實遂肆然如行無人之地無所忌憚借助之舉唐之不亡於囘紇者幸也少陵留花門之詩注家豈未之讀乎
  第三首洛陽宫殿化為烽 九廟為燼但舉其半言之休道秦關百二重 此言秦關難恃隱顯見意
  滄海未全歸禹貢 滄海指淄青
  薊門何處盡堯封 薊門則通指三鎮也
  天下軍儲不自供三句 諸侯不貢而畿内賦歛益急根本方撥何暇收復薊門屯田積榖農戰兼修則府兵可復居重馭輕安史餘孽削平可待矣
  第四首 注家謂以楊思朂吕太一為用李輔國魚朝恩之前鑒真善據也
  殊錫曾為大司馬一連 大司馬句謂李郭皆元勛不相統也並為大司馬詳漢書中侍中貂句但指朝恩炎風朔雪天王地二句 用忠臣則炎風朔雪盡入版圖任小人則兩京廟社皆不可保 何謂忠臣不求明珠翡翠以蠱君焚身者而已末句言當憂根夲也 五嶺不臣事同癬疥内任忠臣先取巨憝則聞風清盪矣第五首 明皇出走頼蜀以為後圖豈可付之非人敗亂相仍乎錦江春色逐人者自公之離成都亂者數四無復往時春色也前後持節皆倚主恩燕享中使杯廵有數何嘗如後人剝軍實以交近習致非才當重任乎此詩固譏代武者之非其人然遂字比較附會以實
  之則非矣
  秋日䕫府咏懐奉寄鄭監李賔客一百韻 何必定以百韻為限元白為遺山所譏亦有由也
  絶塞烏蠻北 䕫府起
  登臨多物色 轉
  岩排石樹圓 圓字工
  拂雲霾楚氣 承樹來
  朝海蹴吳天 承江來
  喚起搔頭急二句 轉 胸懐抑塞終非詩篇所能陶冶故云喚起搔頭急扶行幾屐穿此一聨正轉入咏懐秋風灑靜便 出秋日
  弔影䕫州僻 轉
  奴僕何知禮 當指懐恩父子
  熊羆載吕望二句 盖謂代宗起郭子儀於閒廢幸而復長安也
  側聽中興主 轉 收上
  長吟不世賢 起下
  置驛常如此二句 插入自已定交之事
  羽翼商山起 賔客
  蓬萊漢閣連 監
  每欲孤飛去 轉
  徒為百年牽 詠懐
  生涯已寥落 起下
  國歩乃迍邅 顧上
  露菊班酆鎬一連 公本杜陵人有宅在洛陽
  雕蟲䝉記憶 轉
  求飽或三鱣 言除是從空墜也
  借問頻朝謁 轉
  困學違從衆 插入自已
  行路難何有 轉 以下言我亦將由夷陵而行或與鄭李道故雖為百慮所牽不獲就二君於南湖東郡之間然䨇峯七祖其真詮妙教已决招㝷之興自䕫之蘄途中終當與二君少欵也風期破浪至結極言其依皈迦葉之勇猛以終詠懐之事所謂喚起搔頭急扶行幾屐穿者庶幾頼佛法以掃除之如金箆之刮眼耳葢士無學問以養其性情則憂傷之極徒有歸放曠而已屈子之逺遊其著焉者也
  身許雙峯寺二句 雙峯寺注既謂應指蘄之雙峯則子美非南宋明矣北宗立神秀之弟子普寂為七祖而南宗至德宗時荷澤始有七祖之號子美今云七祖禪則欲從度門明矣豈得以曾救房琯而謂必偕出於頓門也哉 以佛氏言之頓門固優於度門然譬如舜自言瞽瞍之子而人必曰堯也烏乎可哉 注又謂七祖之禪門系之以求則知李華諸人所叙大照七葉者固未可剋定為宗子矣按謂從七祖以求禪非欲為禪門求可為七祖之人也明人注大抵多以臆説穿鑿附㑹至浮屠之書尤以人所不讀得恣為欺罔豈知詩人立言本自明白易曉後人自非有目無覩要得據以折之贈李八秘書别三十韻喜異賞朱虛 李是宗室而官不進故云
  麒麟滯玉除 玉除注作石渠是謂秘書也
  飄泊哀相見二句 轉接處温厚藴藉
  對敭抗士卒 以下贈之以言
  勢藉兵須用一連 上未喻下屬累句
  去斾依顔色 以下識别
  鈔詩聽小胥 盧德水刻杜詩胥鈔葢本諸此
  寄劉峽州伯華使君四十韻逺山朝白帝 此是西深水謁彛陵 此是東
  哀猿更起坐 為客
  伏枕思瓊樹一連 句法最生動
  青松寒不落 得朋
  雕刻初誰料 料猶賦料揚雄敵之料
  黄覇璽書增 重押增字前謂聲價此指品秩
  但求椿壽永六句 三層相頂 但猶言何但也莫猶言莫非也
  江湖多白鳥 即白鷗没浩蕩之意
  天地有青蠅 即虞翻之以青蠅為弔客也
  䕫府書懐四十韻扈聖崆峒日 倒裝句
  病隔君臣議二句 上句起下下句束上
  先帝嚴靈寢 盖雖含猶視之意注非
  宗臣切受遺 注指李輔國按此最穿鑿可笑飛龍廐小兒而謂之宗臣詩人不若是其傎也盍以上下文義求之
  總戎存大體一連 僕固懐恩為河北副元帥故曰總戎史朝義既平降将薛嵩田承嗣李懐仙等迎懐恩拜於馬首乞行間自效懐恩恐賊平寵衰奏留嵩等及李寳臣分帥河北自為黨援朝廷茍幸無事因而授之諸将各擁勁兵自署将吏不供貢賦二句盖紀其事也東萊以總戎為代宗大謬公以大歴元年始居䕫而復謂代宗為總戎乎
  長吁翻北冦二句 主辱也 北冦西夷其指懐恩誘囘紇吐蕃入冦之事乎
  不必陪元圃一連 君臣議也 殆譏代宗倉猝出幸陜州乎
  凶兵鑄農器一連 即下所謂以貞觀為元龜者而惜乎廟算之不然也先是租庸使元載以江淮雖經兵荒其民比諸道猶有貲産乃按籍舉八年租調之違負及逋逃者計其大數而徴之擇豪吏為縣令而督之不問負之有無貲之高下察民有粟帛者發徒圍之中分其所有甚或十取八九謂之白著民相聚山谷為羣盗州縣不能制台州賊帥袁晁攻䧟浙東諸州改元寳勝聚衆近二十萬故下云恐乖均賦歛又云綠林寜小患也形容真潦倒 年衰也
  雲夢欲難追 注指來瑱之事為是
  議堂猶集鳳一連 傷答效之無日而致望於在朝之君子也
  凡百慎交綏 雖叛逆如懐恩亦始於觀望持兩端遂貽國家無窮之禍耳故末以交綏戒之
  解悶十二首第三首每見秋𤓰憶故邱 故邱公自謂也注牽率
  何人為覓鄭𤓰州 似當依注作袁為長
  復愁十二首第三首 如此説轉自悲凉偏留餘味復字亦醒
  第六首 此言中國習於逆亂人心不靖乃更可憂第九首 藩鎮勢重禁兵復單寡本先撥矣此詩固自濶於事情也
  第十二首 數詩之中多感慨時事所謂意有餘也落句自謂嘗從大夫之後視國家傾危不敢以身在事外而置不問也
  承聞河北諸道節度入朝歡喜口號絶句十二首第一首 退之宣喻王廷凑之語盖本此詩
  第十首 此言降將當收之環衛縻以富貴不當復使據土地領兵馬也
  第十一首 嚴云光弼不朝此詩反以諸將入朝之功歸之容有溢美不知正以刺之按光弼因來瑱之死懼讒不敢入朝事在鎮徐州時嚴説未諦
  喜聞盗賊蕃冦總退口號五首第一首 此紀吐蕃之新退
  第二首 此言開元盛時本為恭順壊於誤國之將横挑邉釁也
  第三首 此言吐蕃乗亂䧟我河湟之地今為中國所破庶幾其逺徙也
  第四首 此言開元盛時安西諸蕃各貢方物今天下太平宜復畢來也 注於上二句附㑹可笑注杜詩乃作西域記證疏耶注下二句謂輕禮重貨亦支離按千堆寳而僅少答之以萬匹羅盖以誌國家威靈及逺非刺勃律堅昆之輕禮重貨也
  第五首 此所謂遂開明堂坐以治之
  洞房 方云洞房八首公在巫江舟中見新月聞清漏因懐長安而作也此第一首故有今夜往時之句其餘則直述往事矣
  洞房環珮冷 環珮指奉陵之人
  秦地應新月一連 言月露凛秋風號陵樹影曲龍蛇也
  宿昔花嬌迎雜樹一連 花興王母少兒龍興留之倚之者
  落月留王母 衆妾不敢當夕月落尚留言專寵也少有外人知 本是人無不知語妙
  能畫 弄臣滿側倡優歌舞政之所由衰然若倚任有姚崇之徒則主昬於上政清於下如齊桓至於負婦人而朝管仲得君行政猶不害伯其如倚仗者又為林甫國忠何由不風塵澒洞乎
  時時用抵戲二句 角抵本西域胡舞是故風塵之徴也
  鬥鷄 首二句接上角抵來豈知遂以此為事乎樓前御曲長 指霓裳羽衣
  女樂久無香 三事獨歸重女樂言之
  寂寞驪山道 次連暗接至此㸃明
  鸚鵡 此詩注引明皇雜錄微似附㑹不若他本以洞房至提封八首同編此作另編之為得也
  紅觜漫多知 頂聰明
  未有開籠日 頂别離
  歴歴 歴歴分明又言無端者為尊者諱也 起二句結束前四首末句數字與歴歴對照
  洛陽天子初愁思 犯潼關而始知愁諷刺深矣龍髯幸再攀 言意外之事也
  驪山 驪山南苑嵗晚政荒萬騎羽林手平内難功過不掩可戒可思起結包括一卷元宗本紀也羽林舊注殊憒憒
  地下無朝燭 奉陵之薄
  人間有賜金 待臣之厚
  提封 萬國尚同心戴之者以祖宗舊德兼懐開元初政也不急行儉德以新恩係結之則人困而斂益急方且不戢自焚將轉而屬之他人矣豈止安史草竊能使所在失守乎
  覆舟第二首 落句借乗槎事反收
  垂白多難身何補一連 言我今身何所補但冀匡此多難無家而病固所不辭也
  未許七哀詩 七哀詩成目終不瞑少睡非關江喧登樓日憂王路白首不移徒以此也
  草閣 此䕫州詩
  久露淸初濕 久晴之露故下久而初沾濕淸當從注作晴
  汎舟慚小婦二句 䕫俗女當門户泛舟其常族父省齋謂是公之小婦葢泥於慚字耳
  江月 起句光於水三字便切江月第二句舊引沈約高樓切思婦即與結處呼應
  江漢乾坤一腐儒 謂世人以腐儒見待若乾坤之内有不加多無不加少此一老真無復當世之用也直呼起後四句
  落日心猶壯四句 言所以思歸者非懐安也廟堂勿因其老以安用腐儒棄猶可以端委而折衝也
  孟氏 第四句暗用茅容事
  有歎 言所歎非為羈窮壯心零落不得致主重見武德開元之治使蒼生各有家耳
  月圓 江潮夜月光彩相鮮第二句神妙襯出圓字又與故園反對
  照席綺逾依 逾依恐不如上句不定二字
  中宵中宵歩綺疏 用魯靈光殿賦懸棟結阿天牕綺疏張孟陽注天牕高牕也承上百㝷來
  落月動沙虛 虛字不穏 并逹曙矣
  親朋滿天地二句 書猶不得况可因依耶雖謀去此而未能也 茫茫天地不知所從雖欲深潛熟擇其可得乎所以中宵輾轉也
  秋清 此等詩太嫌其頽然自放
  傷秋 發端籠罩無歸
  南極古城疎落木以下 一路逼到愁字
  歲月蛇常見二句 言非人所居况又值亂離乎近身皆鳥道 言山之衆也 二句先透愁字
  睥睨登哀柝 古城
  矛弧照夕曛 荒戍 二句轉出亂離
  揺落 起二句言身方卧病不如江水能朝宗也鵞費羲之墨 食也 一句虛 換鵞用得變
  貂餘季子裘 衣也 一句實 二句總是説金盡長懐報明主二句 承上言衣食不給非所憂但恐衰年卧病終負主恩是以長懐深念耳
  耳聾 無復歎世獨有憂生則吾衰乆矣後半乃非痴狀頑聾
  黄落驚山樹 映上眼字
  獨坐第一首雙崖洗更靑 但對雙崖則是獨坐也煖老須燕玉一連 老至而待種玉飢虛乃憶得萍皆言其不可必也
  逺遊江濶浮高棟一連 是逺
  塵沙連越嶲一連 伏歴國
  雁矯銜蘆内四句 是遊
  夜 第四顧驚字雙杵鳴謂聞砧聲也非月中搗藥之杵七句收足旅魂
  暮春 二泉云久雨長風使人鬰懣不舒如草閣野池之景聊可遣悶而風雨又阻之其壅塞何如耶
  瀟湘洞庭虛映空 言安得一覩瀟湘洞庭豁此壅塞耶
  沙上草閣桞新暗一連 是暮春
  暮春鴛鷺立洲渚 反對卧病壅塞
  晴二首碧知湖外草一連 頂錦繡
  野花乾更落二句 收晴字細麗超脱
  第二首下食遭泥去一連 遭泥去而下食恨久隂而高飛波瀾曲折劉辰翁謂其拙盖不解其文義也二句皆倒裝句法
  日氣射江深 竒句深字妙是雨後
  廻首周南客二句 收晴字濶逺又與起語相關月三首第一首 不粘不脫筆力殊健
  天河此夜新 天河露晴猶以為喜况皎月乎
  若無靑嶂月一連 反接妙靑嶂𦂳抱巫山
  魍魎移深樹一連 刻畫雨後魍魎水怪是初晴語只動半輪已移深樹二句倒裝
  故園當北斗二句 申明愁字
  第二首倂照巫山出 照注作㸃亦有味羣峰歴歴故曰倂㸃此句月之升下句月之沉新字承首篇首句來二十四廻明 總言兩年
  不違銀漢落二句 上句頂退字下句頂進字 言月照西秦身獨留滯巴蠻不能進退皆依朝廷也
  第三首春來六上弦 獨言此嵗
  爽合風襟靜 貼久雨對前二篇
  高當淚臉懸三句 無家之淚妙用暗收
  晚晴 結句將晚字又一染色
  更題 更題夜雨也與上篇語意相承
  歸 落句言只以詩篇自娛悦也與吟詩解歎嗟意同返照 起二句用倒裝更錯綜可喜
  歸雲擁𣗳失山村 解上黄昬二字
  熱三首第一首 起二句諺云雷聲大雨㸃
  第三首十年可解甲 言可曾解甲也
  日暮 北征賦日晻晻其將暮兮覩牛羊之下來悟怨曠之傷情兮哀詩人之歎時此不題曰日夕而曰日暮也 起二句破日暮即籠起非故園詩於役鄭箋云言畜産出入尚有期節至於行役者乃反否也
  石泉流暗壁一連 作倒裝句流水對看更有意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詠月四篇中皆有䕫州在第一首 上半夜
  歸心折大刀 破十五夜
  水路疑霜雪 明鏡
  此時瞻白兔 滿目
  第二首 下半夜
  刁斗皆催曉二句 將曉猶清方是八月望夜月張弓倚殘魄二句 收歸心兩首如一自謂思歸之情無異從軍之士
  十六夜玩月 下語皆切玩字 十六夜與十五夜月無大異故自破題後只平平說去
  舊挹金波爽 切十六夜
  皆傳玉露秋 切玩月倂起夜半
  關山隨地濶 當空正圓高下深阻一片皆明故曰隨地濶
  谷口樵歸唱二句 甲夜
  巴童渾不寢二句 丙夜 玩月不寢却借巴童㸃出又照顧䕫州
  十七夜對月 將月之光彩在後半細寫不惟避前三篇亦是十七夜夜乆漸上神理也後四句著意寫半夜是十七夜
  秋月仍圓夜 十七夜月
  江村獨老身 反破對字
  卷簾還照客 對字出
  光射潛虬動 句中有眼 潛虬顧江村
  清切露華新 有眼
  晚晴吳郎見過北舍 題中字字出
  柴扉隔徑開 北舍
  欲棲羣鳥亂二句 晚過 貧家客過不能設食顧視日影無以為情此連寫生入妙
  明日重陽酒二句 應媿字 俚俗語轉多雅韻 淸坐相看暗藏一媿字中以明日繳出作用之妙獨為藴藉
  雲 上六句都是憑高下視之雲氣非身在千巖萬壑中㸃綴不出
  龍似瞿唐㑹 雲之所起
  收穫辭霜渚 承終年句
  分明在夕岑 承每夜句 五六轉將無雲時反襯上連終字每字更覺精神
  月 發端二字山字樓字兩句中照應得妙
  斟酌姮娥寡二句 以奔月自比竄身在逺
  雨四首 每首皆切㣲雨
  第三首 落句深渾風雨思友朋也
  夜獨坐親雄劍一連 親字起壯字歎字起違字哀歌承獨坐短衣承雄劍如此氣脉王李何曾夢見
  烟塵繞閶闔 從風字生來
  晨雨 譚友夏云俗傳晨雨易晴詩中皆易晴妙景不曾説出而氣象浮動其内
  小雨晨光内 光字含後四句句句是晨句句是小亭午未全分 收晨字
  反照 三四一承半無來一承半有來
  荻岸如秋水 荻花映日一片水明此句明處似無松門似畫圖 松門浮光相錯金翠此句暗處似有向夕深山催短景 向字妙
  雷龍蛇不成蟄 承十月
  却碾空山過二句 承巫峽動
  何須妬雲雨二句 言中宵驚覺不成夢也 山谷專學此種所以偏枯
  雨直覺巫山暮 收㝠㝠
  兼催宋玉愁 收次連
  朝二首第二首 前四句都是雨後結句收出以昨夜反醒朝字
  雲晴欲半迴 本庾子山山晴雲倒囘
  昨夜有奔雷 藏過暴雨只説奔雷變化
  夜二首第一首 後四句不眠妄想姑以撥遣旅懐蠻歌觸耳忽又百端交集凡有三層轉折














  義門讀書記卷五十五
<子部,雜家類,雜考之屬,義門讀書記>



  欽定四庫全書
  義門讀書記卷五十六
  翰林院侍讀學士何焯撰
  杜工部集
  宗武生日自從都邑語二句 宗武當日亦應有小杜之目
  人傳世上情 傳誦止屬世情不足自恃須勤苦以求古作者精意乃不負堂構也
  熟精文選理 文選篇篇有理温柔敦厚作詩故具有深藴妄人自不求精也
  又示宗武覓句知新律 伏文章
  試吟靑玉案二句 李善文選注玉案君所憑倚喻大臣亦為天子所恃紫羅囊用謝安事注蔓引
  假日從時飲二句 慈嚴具備
  應須飽經術 起下
  已似愛文章 綰上
  十五男兒志二句 許身比稷契立志躋㳺夏
  熟食日示宗文宗武 熟食即寒食
  消渇遊江漢 老病逺客也
  羈栖尚甲兵 逢亂
  松柏邙山路 祖禰
  汝曹催我老 子孫 邙山注子羙先塋在洛按便下襄陽向洛陽自注田園在洛
  社日兩篇第二首 歡娛看絶塞 言看峽中之人自歡娛也
  九日五首闕一首第一首抱病起登江上臺 伏衰謝殊方日落元猿哭 伏干戈
  第二首但愧菊花開 即所謂潦倒新停濁酒盃暗出更妙
  茱萸賜朝士 收舊字
  第三首野樹欹還倚 無花
  秋砧醒却聞 無酒
  九日諸人集於林舊采黄花賸 非老翁所宜故黄花俱成贅賸也
  大歴二年九月三十日為客無時了 起句掀得起悲秋向夕終 三十日
  瘴餘䕫子國四句 不與故園同也 下二句言無秋意北人逺客豈堪此風土乎所以尤可悲也
  年年小揺落 年年收轉無時了 秋盡而小作揺落也應悲秋
  不與故園同 應為客
  十月一日有瘴非全歇二句 望冬甚難瘴仍未歇舊俗自相歡 藏獨不歡一靣在内
  孟冬破甘霜落爪二句 頂多事
  暫喜息蛟螭 以暫喜反見無歡也
  小至刺繡五紋添弱線二句 頂陽生
  岸容待臘將舒栁二句 頂春又來
  覽物 白詩之祖
  憶在潼關詩興多 伏高歌
  巫峽忽如瞻華岳二句 伏形勝
  舟中得病移衾枕二句 伏風上
  强戲為吳體江草日日喚愁生 言草又生而終不得歸也 興渭水
  巫峽泠泠非世情 興秦山
  盤渦鷺浴底心性二句 乃樂子之無知意
  書夢 亦吳體
  桃花氣暖眼自醉二句 頂晝分眠
  故鄉門巷荆棘底二句 遇此只有愁眠但求一好夢亦不可得耳 卽所謂不獨為夜短也
  覽鏡呈柏中丞渭水流關内 身墮豺虎窟不能隨之而去也
  終南在日邉 帝都淪於犬羊徒望終南切日而吾君不在也即含下一連
  起晚堪從事 起晚謂不能晨入夜歸堪正自謂弗堪也言雖故人萬一憐我而我為䘮亂所摧衰謝如此難以相助矣此自以身本王臣中丞戎帥崛起不肯輕就幕府故託詞豫却之也婉約無㾗可以言矣
  行遲更學仙 正足上意言除是學仙乃堪從事决言其不能也
  鏡中衰謝色 倒裝句
  即事江中風浪雨㝠㝠 風雨指小人為亂者亦水深雪雰之意
  悶 起句浮字起暗字
  卷簾惟白水一連 伏滯字
  猿㨗長難見一連 與滯反
  有鏡巧催顔 此偏不滯所以悶也
  戲作俳諧體遣悶二首第一首舊識能為態 能字有味
  第二首畬田費火聲 畬田今浙中即有之其人皆蠻種謂之畬客
  得舍弟觀書自中都已逹江陵颯颯開啼眼 啼眼畏風喜望却開也
  喜觀即到復題短篇二首第一首巫峽千山暗 暗字反映即字有力
  病中吾見弟 是意外驚喜之詞猶及病中是即到也來經戰伐新 代解其遲反醒喜其即到也
  第二首待爾嗔烏鵲 以嗔襯喜
  應論十年事二句 愈見即到之可喜
  舍弟觀歸藍田迎新婦送示兩篇第二首 後四句一氣流出
  第五弟豐獨在江左近三四載絶無消息覓使寄此二首
  第二首影著啼猿樹 承淹江漢
  魂飄結蜃樓 思杭越
  舍弟觀赴藍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三首第一首消息真傳解我憂 但傳消息已解我憂况其逹也
  朱紱即當隨彩鷁 言我方當就汝也
  第二首廵簷索共梅花笑 方云梅花笑三字隋煬帝詩
  冷橤疎枝半不禁 半不禁言似知人意不待春而發也
  第三首 真切濃至䕫州詩之極筆
  卜築因同蔣詡徑二句 言但兄弟團圞便與故國不異也
  江雨有懐鄭典設早晚來自楚王宫 以雨來映鄭之不來
  亂波分披已打岸 覆裝風字在内
  寵光蕙葉與多碧 切春雨 寵光本光風轉蕙王十五前閣㑹 更無難狀之景不化之事
  陪柏中丞觀宴將士二首第一首極樂三軍士二句言厚士如此士忘其死雖百戰不知為難也
  醉客霑鸚鵡 陪字 鸚武杯也
  佳人指鳳凰 指鳳凰言相對而引之使前也
  幾時來翠節 指中丞 幾時來言向者所未有也第二首繡段裝簷額 排塲
  金花貼鼔腰 樂器 方云庾信詩細⿱纒鐘格園花釘鼓床杜祖此
  一夫先舞劍二句 奏技 以上四句層次冩出觀字江樹城孤逺二句 此惜中丞在逺朝廷未及知也漢朝頻選將二句 言頻聞選將不及中丞豈所用者乃不恤將士如霍去病之徒歟反應上極樂三軍士用意甚深
  七月一日題終明府水樓二首第一首高棟層軒已自凉 水樓
  秋風此日灑衣裳 七月
  絶壁過雲開錦繡二句 雲過松鳴皆從秋風句生來下句暗用陶隱居事㸃水字又切樓
  看君宜着王喬履 從仙人好樓居帶下
  第二首宓子彈琴邑宰日 承攝令 以彈琴興奕棋承家節操尚不冺 承次句
  為政風流今在兹 應首句
  楚江巫峽半雲雨 半雲雨言外亦見欲去不得也淸簟疎簾看奕棋 又恰是七月即目 二句只略帶水樓便如畫圖此為高手 舉座無一舊知一老莫為酬和黙坐觀棋情味可知妙在寫來仍不見其敗興意季秋蘓五弟纓江樓夜宴崔十三評事韋少府姪三首第一首老夫因酒病二句 言雖酒病不飲然猶堅坐竟夕者重其有故鄉之情也
  第二首高隨海上查 起下瞻字
  百過落烏紗 仰瞻不已至於落㡌者屢也
  九月一日過孟十二倉曹十四主簿兄弟秋覺追隨盡起忘年 經秋追隨九過其六故覺將盡也
  過客相㝷 君望晚嵗刻酷學此 律中陶令
  窮老真無事二句 含問吾廬
  地幽忘盥櫛四句 逼真僻居客至時
  時聞繫舟楫 收過字
  及此問吾廬 㝷字
  簡吳郎司法雲石熒熒高葉曙二句 頂疎豁
  又呈吳郎 二泉云公堂前有棗鄰婦得取以為食及吳郎來居則婦不敢至而吳又編籬以斷往來故公賦此囑之
  祗縁恐懼轉須親 二泉云此婦心懐畏怯非反親之彼安得安心取之耶
  即妨逺客雖多事二句 言原此婦之意因吳郎逺客恐其見阻不來撲𬃷雖為多事緣吳郎之意編籬以别嫌疑其意甚真真正也視公所處則欠委曲矣下句放吳郎一步
  已訴徴求貧到骨二句 言婦前日嘗訴官府徴求貧已極矣時我正思天下兵戈若婦之困窮者甚衆為之墮淚欲兼濟而不可得况此一人可不少濟之乎此二句亦倒用法
  覃山人隠居南極老人自有星 山人非其人也予見亂離不得已四句 我厭亂離而思處子未悟傾覆而求出然何不問之已經歴者徒效周子之僕僕也第六句委婉曲折盖其人亦非碌碌乾没也伹惜其
  不量時耳
  柏學士茅屋 寫巖居深靜清曠更無塵雜經心到眼也
  題柏大兄弟山居屋壁二首第一首 後四句言我滯留江漢方為爾曹口講指畫庶幾後生復窺風騷㫖格拔出朱門流俗之外也
  第二首個個五花文 指兄弟
  别崔潩因寄薛據孟雲卿内弟潩赴湖南幕職 不害其為議論為報欲論詩 謂干戈息而詩書復盛正濟時之成效也
  送李八秘書赴杜相公幕石出倒聼楓葉下 㸃染秋字 舟行石下葉墜石上故倒聽也
  櫓揺背指菊花開 菊為石蔽舟過乃見故背指也巫峽敝廬奉贈侍御四舅别之灃朗行李淹吾舅二句行李誅茅猶飲子懐君對法
  靑眼只途窮 生世不諧雖所向降心仍無恤其饑寒者
  傳語桃源客 指朗州
  送覃二判官遲遲戀屈宋 肅宗於公雖一斥不復然録用之恩思報之其子迹似屈宋之事頃襄王也肺肝若稍愈 應病字
  亦上赤霄行 應謁字
  季夏送鄉弟韶陪黄門從叔朝謁比來相國兼安蜀鄉字出
  早聞黄閤畫麒麟 言黄其閤而又畫像麒麟也送田四弟將軍將䕫州柏中丞命起居江陵節度陽城郡王衛公幕燕辭楓樹日 發寒塘
  雁度麥城霜 至江陵
  遥憐似葛强 田將軍
  送王十六判官 次連蒂與頭借對
  送鮮于萬州遷巴州接近與名藩 自萬而巴故曰接近
  他日有殊恩 應注意
  奉送韋中丞之晉赴湖南寵渥徴黄漸一連 以腹連觀之乃非熟俗
  湖南安背水 言中丞能安於外不以棄逺為嫌也王室仍多故四句 言朝廷正當乏才不得已而有借冦之舉落句望其求賢自輔共奬王室濟此多難天下事非一人所能獨任也
  憑孟倉曹將書覓土婁舊莊 方云土婁在今偃師四十里
  平居䘮亂後 伏十載
  為歴雲山問 憑覓
  十載江湖客二句 收足無辭意見憑仗不淺也别蘓傒赴湖南幕 五年前逰荆揚則贈詩誡以䝉養此赴知己之招則勸以論事公於蘓盖無所不盡也
  他日憐才命 他日已為命屈况十年後乎
  消渇今如在 故人也
  數論封内事二句 言雖棄擲屈迹幕僚然孰非王臣當禆贊府朝以分主憂若但竊食而已則局促卑下亦非所以顯親也
  贈爾秦人策二句 此老夫所望於故人有子也存没口號二首第一首席謙不見近彈棊 没
  畢耀仍傳舊小詩 存
  第二首鄭公粉繪隨長夜 没
  曹覇丹青已白頭 存
  奉漢中王手札報韋侍御蕭尊師亡少年疑柱史 少年對下白頭
  多術怪仙公 多術對下疾病即是自傷也
  祗應吾道窮 先位置道窮句體勢變化生動
  哭王彭州掄曠望渥洼道一連 妻亡子逺乃爾藴藉巫峽長雲雨 地逺
  秦城近斗杓 天高
  馮唐毛髪白二句 既痛逝者行自念也
  見螢火 寫得歴亂飛揚又句句是見字
  巫山秋夜螢火飛 對下滄江白髪
  忽驚屋裏琴書冷 冷字與火字關應得妙
  復亂簷邊星宿稀 謂火星已西流
  滄江白髪愁看汝 收出見字 楊云滄江白髪又因螢火照出映帶絶妙
  來嵗如今歸未歸 東山之篇不歸者感熠燿宵行故有此句
  吹笛風飄律吕相和切一連 𦂳頂起句作風月為是後半不覺為用事
  孤雁 此篇亦自喻差池流落逺去王室也
  鳴噪自紛紛 應孤字
  鷗却思翻玉羽一連 陡將春暖之戲翻轉作襯感慨起伏極妙若作結意即减價
  雪暗還須浴一連 承寒字
  幾羣滄海上 對江浦拓開
  鷄 此刺素附君子而以䘮亂敗其度者
  玉腕騮江陵節度衛公馬也頓驂飄赤汗 言其駿
  跼蹐顧長楸 言其馴
  舉鞭如有問 荆南
  欲伴習池遊 寓銷兵歸馬之意非閒語也
  見王監兵馬使説近山有白黑二鷹羅者乆取竟未能得王以為毛骨有異他鷹恐臘後春生鶱飛避暖勁翮思秋之甚眇不可見請余賦詩 方云二篇各㸃羅者乆取未能得之意上首以第三句下首以第五句第一首雪飛玉立盡清秋 此首白者 雪飛玉立指毛
  一生自獵知無敵 指骨
  第二首 春生避暖於第二首總見 此首黑者明㸃正翮搏風超紫塞 指毛
  金眸玉爪不凡材 指骨
  逺懐舍弟穎觀等江漢春風起一連 猶似對屬耶續得觀書迎就當陽居止正月中旬定出三峽舟楫因人動 言其貧
  形骸用杖扶 言其病
  俗薄江山好 刺籓屛
  時危草木蘓 悲民生
  將别巫峽贈南卿兄瀼西果園四十畝 無句不妙無限起伏
  正月喧鶯末 末無也
  雪籬梅可折 雪字梅之色
  風榭栁㣲舒 風字桞之態
  人日兩篇第一首雲隨白水落二句 日被埋照白者惟水雲復蔽之 二語寫出凄凉引起白頭
  蓬鬢稀疎乆二句 稀已不堪况加白乎無勞比語妙第二首佩劍衝星聊暫拔一連 設為將有用我之詞引興無憂
  直道無憂行路難 言無憂者正有憂也且直如此道耳
  江梅 以梅起以江結
  庭草舊低收葉舉 萎則四垂氣至復立收字誰人能下
  大歴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出瞿唐峽久居䕫府將適江陵漂泊有詩凡四十韻解纜獨長吁 放船
  死地脱斯須 出峽
  前聞辨陶牧 江陵
  縣郭南畿好 時方以江陵為南畿
  衰迷賢與愚 起下甲卒書生
  邱壑曾忘返四句 言本不求仕但文章當作為雅頌薦之郊廟雖躭邱壑未儗窮途深婉有意味四句無窮起伏
  卧疾淹為客四句 所為出塵歴塊之根也
  灔澦險相廹 亦自比也
  喜近天皇寺四句 兩連扇對長詩當如此變法沈詩中已有之也
  先披古畫圖 對上灔澦二連
  同泣舜蒼梧 對上卧疾二連
  朝士兼戎服四句 亦扇對也兼字對初字
  出塵皆野鶴 對樸直句
  歴塊匪轅駒 對廷諍句 二句頂書生
  伊吕終難將 刑法志伊吕之將作降者非
  韓彭不易呼 呼用如呼小兒之語 二句頂甲卒山林托疲薾二句 反應勞心依憩息二句
  巫山縣汾州唐使君十八弟宴别兼諸公擕酒樂相送率題小詩留於屋壁接宴身兼杖 承乆病來
  春夜峽州田侍御長史津亭留宴白髪煩多酒 煩注作須 須言何須也
  行次古城店汎江作不揆鄙拙奉呈江陵幕府諸公以今朝行色可卜相合以老人多病又恐不宜然業已渡江無暇復為擇審故聊以此詩試觀其相待之意落句深婉之至
  春鷗懶避船 下水而復得風船至鷗不及避却用懶字妙
  行色兼多病二句 有説不出寫不盡情事在内讀之不禁涕零
  乗雨入行軍六弟宅巢燕得泥忙 對萍漂
  書堂飲既夜復邀李尚書下馬月下賦絶句久𢬵野鶴如霜髩 若說霜髩如野鶴即凡俗語
  暮春江陵送馬大卿公恩命追赴闕下 收得深渾有餘味
  奉送蜀州柏二别駕將中丞命赴江陵起居衛尚書太夫人因示從弟行軍司馬佐愛弟傳書彩鷁新 指别駕將命
  遷轉五州防禦使 遷轉即謂問俗而出
  楚宫臘送荆門水二句 頂彩鷁
  報與惠連詩不惜 從弟佐
  夏日楊長寜宅送崔侍御常正字入京星辰北斗深指入京 深字稳愜
  烏臺俯麟閣 烏臺指侍御麟閣指正字
  長夏白頭吟 以夏日收
  和江陵宋大少府暮春雨後同諸公及舍弟宴書齋此老下峽後詩每淡乎寡味亦才氣衰退之騐矣 託末契於後生游宴則厭其老耄又强求其詩句以為名高後半亦自有無窮感歎在言外
  多病執熱奉懐李尚書之芳竒峯硉兀火雲升 所謂夏雲多竒峯也
  山隂野雪興難乘 反結執熱
  水宿遣興奉呈羣公弱纜且長隄 水宿
  童稚頻書札二句 暮年久客屈意童稚而無一人應其緩急者公抱負何如而到此安得不悲憤耶 二語當哭
  水宿伴鳬鷖 出題
  同人惜解擕 羣公
  巨海能無釣以下 皆姑以自遣也
  江陵望幸 諱避狄而曰望幸先明此都之可仗而終之曰起涸鱗若真待其幸者不露㾗迹
  地利西通蜀一連 言收復之便
  風烟含越鳥 指南
  舟楫控吳人 指東 二句言儲備之易
  未枉周王駕一連 醒望幸
  江邊星月二首第一首金波耿玉繩 金波言月玉繩言星
  天河元自白一連 元自向來承明雨後以天河襯出江邉氣脉承接一線 江浦切邉字
  映物連珠斷 星
  縁空一鏡升 月
  餘光隱更漏二句 包下半夜又暗藏一客舟 露華兼收到清秋
  第二首起二句 上總破此分破上逆此順解纜别船暗醒邉字又為客字藏針
  客愁殊未已二句 收應辭别二字
  舟月對驛近寺金刹青楓外 近寺
  朱樓白水邉 對驛
  舟中 此湖南詩
  遣悶 遣悶者不可遣也
  哀箏猶凭几一連 言欲遣不得
  氣衝看劍匣一連 反呼跼字
  妖孽關東臭 桓温所謂遺臭
  江陵節度陽城郡王新樓成王請嚴侍御判官賦七字句同作碧窗宿霧濛濛濕一連 頂出氷雪生
  杖鉞褰帷瞻具羙 包府使判官
  自公多暇延參佐二句 承有餘清收綰
  又作此奉衛王 前詩與嚴同作故再賦
  逺開山岳散江湖 頂出雄字 升高曠望羣峯但見其尖故下開字衆流歴分其境故下散字真意外驚人語
  推轂幾年惟鎮靜二句 奉衛王
  舟出江陵南浦奉寄鄭少尹飄然去此都 舟出江陵百年同棄物二句 悲凉
  雨洗平沙靜 南浦
  南征問懸榻二句 南征東逝不知所適俱從更欲投何處生下
  江南逢李龜年 方云開元盛時今已久矣不意江南復與龜年相逢故興感焉四句渾渾説去而世運之盛衰年華之遲暮兩人之流落俱在言表
  秋日荆南述懐三十韻艱危袞職陪 此袞職即指房琯始為琯所推奬及琯被讒與之同貶共其艱危也罪戾寛猶活 領起通篇
  伏枕因超忽 結上 超忽即上所謂催變也
  扁舟任往來 生下
  九鑚巴噀火 用欒巴事與下楚祠借對
  望帝傳應實二句 分頂蜀楚 望帝四句借蜀楚事見岳牧之僣横所在皆無君也
  秋雨漫湘水 水深雪雰比小人
  隂風過嶺梅 言此日湖南羣小自擅兵氛且徧嶺外也
  苦揺求食尾 含飢愁
  常曝報恩腮 頂名業
  飢藉家家米二句 家家處處藏一衆字
  任受衆人咍 即指下羣公也
  得䘮初難識二句 咍我者以榮枯劃分然得䘮在榮枯之外非衆人之識所該也
  差池分組冕四句 頂得字
  漢庭和異域二句 暗指李揆使吐蕃元載死東市頂䘮事
  霸業㝷常體 㝷常似用左傳爭㝷常以盡其民略取武夫為腹心爪牙
  聖慮窅徘徊 言不知所倚仗也
  數見銘鐘鼎以下 言當任賢相固宗子且寛其文法勿加操切以期羣賢畢登共致太平不可專倚武夫悍卒也此十句一氣湧出所謂詩看子建親者此類是也祝網但恢恢 言罪廢者亦當收用勿以一𤯝永棄則自有什伯於羣公者出戢干戈而銘鐘鼎以慰聖慮矣赤雀翻然至一連 即指賢才軰出
  賢非夢傅野四句 言我斯言豈自為哉内顧非傅說挺生之材難為中興輔佐心若死灰乆已擺脱浮名矣所以惓惓不忘者徒念肅宗寛不即誅之恩思效忠其子如屈宋之於頃襄耳
  自古江湖客 收荆南
  㝠心若死灰 言無餘望也 收述懐
  秋日荆南送石首薛明府辭滿告别奉寄薛尚書頌徳叙懐斐然之作三十韻南征為客久 荆南
  西𠉀别君初 秋日
  嵗滿歸鳬舄 明府
  聞道和親入 尚書
  往者胡星孛 入頌德
  材非一范睢 秦昭王臨朝歎息曰物不素具不可以應卒今武安君既死而鄭安平等畔内無良將而外多敵國吾是以憂欲以激厲應侯應侯懼不知所為公意盖指此名將猶在可以收用非若止餘一范雎也曾是接應徐 起新文
  侍臣䨇宋玉 已暗渡新文
  鍳激勞懸鏡一連 對屬如丸
  跋涉體何如 叙懐
  休煩獨起予 從見新文結 後半轉接如龍
  哭李尚書之芳喉舌罷天朝 尚書
  王孫若個邉 并切李
  重題哭君余白頭 余注作餘非工拙懸絶
  暮歸客子入門月皎皎 恨無酒
  誰家搗練風凄凄 恨無衣 二句含下不稱意明日看雲還杖藜 方云且預寫明日無聊按杖藜看雲庶幾可以散愁不是説無聊 暮字反收忽然拓開筆力與胸襟相副
  移居公安敬贈衛大郎雅量涵高逺 自負不易知也清襟照等夷 等夷自謙也
  平生感意氣 雅量
  河海由來合 清襟
  水烟通徑草二句 切移居頂流年
  白頭供宴語 即成佳話真可悲也
  公安送韋二少府匡賛逍遥公後世多賢 韋二少府時危甲兵黄塵裏二句 悲壯
  古往今來皆涕淚二句 如此對結何曽費力
  公安縣懐古寒天促日短二句 先含維舟曲折變化洒落君臣契二句 承上風雲二字忽然接下
  公安送李二十九弟晉肅入蜀余下沔鄂正解柴桑䌫從下沔鄂起
  仍看蜀道行 入蜀
  南紀連銅柱 下沔鄂
  西江接錦城 入蜀
  憑將百錢卜二句 以送入蜀結
  宴王使君宅題二首第一首世事各艱難 言亦無下手處自合漂泊難比二子也
  不才甘朽質二句 謙詞也
  第二首戎馬今何地 言一身莫保
  鄉園獨舊山 言無家可歸 舊山注作在山言無鄉園只在三峽中矣作在山更勝
  酩酊任扶還 安得不以酒自寛耶
  曉發公安數月憩息此縣北城擊柝復欲罷 曉字起
  舟楫眇然自此去 轉到發字
  泊岳陽城下 殊不肯放下然賢於夢得者懐忠思效故也
  山城僅百層 僅餘也
  纜船苦風戯題四韻奉簡鄭十三判官楚岸朔風疾岸字藏纜舟
  天寒鶬鴰孤 寒字起覓酒
  維舟日日孤 出纜船
  因聲置驛外 鄭判官
  為覓酒家壚 反醒苦風
  登岳陽樓 定逺云破題筆力千鈞 岳陽樓因洞庭湖而有先㸃洞庭後破登字迎刃之勢 自公安至湖南詩此為至矣 洞庭天下壯觀此樓誠不可負故有前四句然我何縁至此哉故後四句又不禁仲宣之感也詩至此乃面面到矣 上下各四句直似不相照顧仍復渾成一氣非公筆力天縱鮮不顧此失彼 第五含下北字第六顧上東南
  陪裴使君登岳陽樓湖濶兼雲霧 一句括數紙樓孤屬晚晴 孤字移掇不動 岳陽樓是城西門樓故恰使晚晴二字
  詩接謝宣城 宣城有謝朓北樓此句亦非泛引過南岳入洞庭湖衡山引舳艫 過岳
  壤童犁雨雪二句 言中路無可留者
  欹側風帆滿 入湖
  才淑隨厮養 比賢者失所非内人紅袖泣之意召平元入漢 不忠
  張翰後歸吳 不智 召平入漢事二姓也張翰後歸不見幾也此等既難復用在野者又未知名然則吾君誰與共天下乎此時而老病萍梗所以下憂國之淚也宿青草湖 結超忽
  宿白沙驛 一起神筆
  湘夫人祠 此詩作於代宗即位之後落句公自謂也晚泊登汀樹 是即目語人却做不到結䌫排魚網亦其類也
  祠南夕望 孤舟汎日斜 夕字
  目斷更雲沙 望字
  山鬼迷春竹二句 祠南 寫得杳㝠恍忽是夕望神致
  登白馬潭水生春䌫没 妙語
  叢花笑不來 對句竒
  莫道新知要 方云樂莫樂兮新相知要字疑為樂字歸雁 起二句要是紀異
  野望納納乾坤大 望字 納納二字出楚詞
  野樹侵江濶二句 雪消江濶是倒裝句恰收上野望起下扁舟也
  入喬口長沙北界賈生骨已朽二句 言賈生在長沙不過二載而我遲遲已及黄髪故悽惻也
  銅官渚守風水耕先浸草二句 連日守風所歴早泊雲物晦 將風
  逆行波浪慳 已風
  飛來䨇白鶴二句 守風之悶自在言外 白字仍與上晦字不碍鶴自飛來又醒出鬥風也
  奉送王信州崟北歸下詔選郎署 非牧養之防其為盗而始重斯選痛哉其言之也
  天子嚮時憂 有體有味
  遣騎覓扁舟 遣騎散遣車騎也覓扁舟似用劉尹傳教覓張孝亷船事
  江閣卧病走筆寄呈崔盧兩侍御長夏想為情 衰羸之人豈堪日長忍飢想為情三字欲兩侍御念我也誰復致盃甖 言誰復更望得酒乎
  潭州送韋員外牧韶州 杜詩如此種淡處最有味江閣對雨有懐行營裴二端公野流行地日一連 句中有三層景頂出壯字
  層閣憑雷殷 江閣
  長空靣水文 對雨
  雨來銅柱北二句 行營
  酬韋韶州見寄白髪絲難理 承起連
  新詩錦不如 承次連
  千秋節有感二首 天寳七年七月羣臣上表請改千秋節為天長節從之仍云千秋節者紀其太平最盛之時也 吳本編二詩於潭州諸詩中盖作於大歴紀元之後按代宗於開元十四年十月十三日生於東都上陽宫永泰二年十月降誕日諸道節度使進獻珍玩名馬衣服二十餘萬計以陳上壽自是嵗以為常大歴二年十月降誕日宰臣及常參官率錢修齋度僧尼道士凡數百人三年十月降誕日諸道節度使上壽各獻衣服名馬及綾絹凡百餘萬夫千秋為節宴賜臣民雖曰泰侈未傷國體所進止於金鏡綬節士庶結承露囊相遺餉聊紀風俗節序今乃不聞宴賜取貨無藝假天子生日之名以為利不亦鄙乎思先代亦以諷今王也第二首御氣雲樓敞 貼八月
  聖主他年貴二句 人主聚斂必藉口時艱他年此日㣲詞中疾矣 注中内樂一條按開元二十四年千秋節帝御廣逹樓宴羣臣奏九部樂内出舞人繩伎頒賜有差又召京兆父老等宴賜注引明皇雜録事謬矣金覊句則兼指舞馬也張燕公有舞馬千秋萬嵗樂府詞長沙送李十一 末二句周匝悲壯
  重送劉十弟判官 稱十弟亦如唐十八使君得稱族弟之義
  奉贈盧五丈參謀琚恭惟同自出 公祖母盧氏藻翰惟牽率二句 不復有對屬㾗
  天子多恩澤二句 十字可歎可味
  暮秋將歸秦留别湖南幕府親友途窮那免哭 所謂哭不盡也
  北歸衝雪雨 亂離乏絶聊以病告與貶節請乞於無事時者不同
  送盧十四弟侍御䕶韋尚書靈櫬歸上都二十韻素幕渡江逺 叙事直起
  長路更執紼 禮
  此心猶倒衣 恩
  墓待龍驤詔 綰尚書
  臺迎獬豸威 送侍御
  深𮕵見士則以下 因其盡心所事能有終始故以致君之績期之然侍御乆於戎幕頗見兵勢尚未知今日所患不在畔臣煽誘戎狄内侵在朝廷無以服籓鎮之心順地節將皆不用命方日𦔳賊為聲勢平復無期民生益困則邦本有不可保者此則所當力規切諌乃盡對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之道耳 宦䜿之竊柄未有不始於人主之怠者故曰但促銅壺箭也
  他日掃除非 掃除非謂用程元振今猶有魚朝恩是遂非也
  動詢黄閤老 謂郭尚父
  肯慮白登圍 謂永泰元年
  儉約前王體 方鎮之厚歛未有不始於人主之貪者故曰儉約前王體也斯真稷契自許語朝廷光輝則衰朽芳菲矣
  抱被宿何依 切表弟
  眼冷看征葢 廻抱朱幡登陸
  哭韋大夫之晉 叙致入神 公在䕫州有送韋中丞赴湖南八韻觀此篇則當日乃遥送也故曰峽内憶行人
  貢喜音容間 大夫
  馮招病疾纒 馮公豈不偉白首不見招
  南過駭倉卒六句 公南行依韋至則適韋已没似踐巨卿之約永無再見之望
  犀牛蜀郡憐 言化為異物也
  韋經亞相傳 大夫
  帟幕疑風鷰 風鷰即石鷰 此句亦喻已之無所托也
  喧卑俗事牽 追恨至之不早
  誰繼方隅理 健兒擁旌相望如之晉者間以一二衣冠分閫故有誰繼之歎
  舟中夜雪有懐盧十四侍御弟朔雪夜紛紛 㸃夜雪不識山隂道 舟中夜雪 又暗用夢中不識路聽雞更憶君 懐字
  暮冬送蘓四郎徯兵曹適桂州盧綰須征日 謂懐恩樓蘭要斬時 謂吐蕃
  嵗陽初盛動 暮冬
  王化乆磷緇 從王化磷緇收出適桂州何等家數風疾舟中伏枕書懐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鼓迎非祭鬼 謂多淫祀也
  疑惑尊中弩 入伏枕
  瘞夭追潘岳二句 潘鄧岳林借對
  奉贈蕭二十使君 蕭二十惜失其名以詩中所陳觀之其誼士矣 蕭之與公非獨久故其義烈亦有過人者歴叙其事正見已之不輕受人惠也
  嵇康有故人 謂存嚴氏之孤也
  食恩慚鹵莽二句 乃分自謂
  奉送二十三舅録事之攝彬州崔偉 彬州逺惡非髙門清流所宜屈故先慰其勞末復勉以所至必當盡其職也
  泥塗豈珠玉 應知名
  衰老悲人世 應盛族
  舟鷁排風影 舅
  林烏反哺聲 甥
  勾漏且南征 彬猶未逺
  彬州頗凉冷 况頗宜人
  送魏二十四司直充嶺南掌選崔郎中判官兼寄韋韶州 此掌選乃土人首領
  送趙十七明府之縣連城為寳重 趙
  茂宰得才新 之縣
  燕子來舟中作如今社日逺看人 來字情味
  可憐處處巢君室一連 是設為燕語與上湖南為客相應
  歸雁二首第一首今年又北歸 又字暗藏久客在内雙雙瞻客上一連 反從雁上𢃄出自己用筆敏妙小寒食舟中作老年花似霧中看 此句貼寒食清明二首 次篇尾句與起句接對作章法
  發潭州賈傅才未有一連 賈傅褚公猶然流落豈特我遭薄俗止有岸花檣燕如相識哉
  髙明前後事 後字自謂也如賈褚者置其大節即文章翰墨亦一代光華然放逐流落曾無過而問之者此前後有同慨也
  廻棹 前賢身係天下安危故皇皇不已若我散材或者猶繫一物是以向者亦嘗畏天憫人勞勞為客今多無成類荆湘之放逐無魯連之排觧則吾命可知自當息心廻棹不待如宿昔之嘗試矣葢前此泊岳陽城下猶有圖南未可料變化有鵾鵬之語至是乃無意於用世也
  為客費多年 不廻也
  强飯蓴添滑 下滑字妙與强字相應
  清思漢水上 轉入廻棹
  几杖將衰齒以下 皆自私以取閒適歸於安命矣篙師煩爾送 廻棹收
  朱夏及寒泉 自私處 寒泉即上漢水峴山
  贈韋七賛善 湖南詩 所謂同病相憐也
  北走闗山開雨雪 指韋 言當歸之時也
  南遊花栁塞雲烟 杜自謂
  洞庭春色悲公子 指韋 公子即所謂秦川貴公子也
  蝦菜忘歸范蠡船 范蠡船杜自謂 蝦菜亦何足以儗陸海乃至以此忘歸則秦川之饑饉荒亂可知矣言韋而杜之自悲在其中
  酬郭十五判官藥裹關心詩總廢 頂卧病束上花枝照眼句還成 頂春生起下 按郭詩序云杜員外兄垂示詩因作此寄上句還成指前所示郭詩也自得隋珠覺夜明 酬字
  衡州送李大夫七丈勉赴廣州斧鉞下青㝠 大夫北風隨爽氣 下青㝠
  日月籠中鳥二句 自傷垂老飄零却翻作壯語真怪怪竒竒也日月不居長似籠中之鳥乾坤至大還同水上之萍下三字皆喻公之身世遭亂流離雖欲歸朝不能奮飛也若解成籠中鳥比日月水萍比乾坤成何文義耶
  王孫大人行 指李
  垂老見飄零 結句更不須多語言如此顯位加以故舊而忍視其窮老耶
  長吟江飛競渡日 江疑作虹
  瞿唐懐古西南萬壑注 水
  勍敵兩崖開 山
  地與山根裂 下
  江從月窟來 上
  削成當白帝 首
  空曲隱陽臺 尾 空曲對削成不弱
  送司馬入京 曾沗從臣猶以為恥况兩省之長久侍丹墀曾無獻納使賊遺君父往日憂時之態將以誰期欲其匡君國而畏友朋也
  乆客羡歸秦 羡歸秦非懐安為致君耳
  與嚴二郎奉禮别商歌還入夜 伏旅人
  遥聞盛禮新 指奉禮
  巴西驛亭觀江漲呈竇使君二首第一首朝來减半愁半注作片按半字有味
  遣憂 前後一片說憂只領連見遣字意
  臨危憶故人 憶古人自咎不能如古人之納諌 按顧陶本作故臣第七句留作營則是指明皇也然此篇云亂離又甚自屬代宗幸陜之事可憂甚矣所可遣者受栁抗之諌起郭子儀於閑廢或不至遂為隋氏差可遣懐耳從顧本為是注家誤以故臣為曲江不知凡故舊之臣皆是傳所謂今急而求子也向之所以致此變者原於拒諌諍棄元臣亂至覺悟亦已晚矣此聫其懲而毖後患也
  紛紛乗白馬 番將反者非一也
  攘攘著黄巾 民皆畔矣
  早花 此等氣脉雖不易學亦何可不知
  盈盈當雪杏一連 杏當似雪梅待香飄也用兩虛字貼出早意欲活正與上未字呼應盈盈艶艶與暗字對巴山巴山遇中使二句 中使猶自竄巴山則外廷皆不及扈從可知
  天寒邵伯樹二句 注引海録云云按舍鄭箋而引海録好僻者為之也 望仙臺亦當引神仙傳河上公事羣臣安在哉 羣臣不審所在則乗輿亦幾乎危矣安在言職司何事使人主至此 落句不敢斥言之詞也
  收京衣冠却扈從二句 車駕還而後有扈從之臣明前此已不顧其君也
  剋復成如此 倒裝句言成如此剋復也 如此剋復去亡國一間若非竭力扶持京邑仍危於累卵焉耳犬戎内侵患猶在外衣冠悉畔則偶然變作即京城不守矣此深有望於數公而謂幸不可屢邀也
  花底 確是花底體勢
  莫作委泥沙 底字亦足
  栁邉 定翁云似庾信妙在起句
  只道梅花發二句 破邉字入神
  漢南應老盡二句 為邉字縱言之也
  奉送崔都水翁下峽鳴橈總發時 下
  白狗黄牛峽 峽
  朝雲暮雨祠 既下
  遣悶戲呈路十九曹長 前四句叙不能相過以見悶之難遣也
  隨章留後新亭㑹送諸君因題零雨詩 零雨切㑹送孫子荆詩云傾城逺追送也
  東津送韋諷攝閬州録事 雖曰偶然推薦亦必克舉其職但威嚴又不可概施後四句凡三層意
  聞説江山好 閬州
  憐君吏隱兼 隱字承江山
  寵行舟逺汎 東津
  怯别酒頻添 送
  推薦非承乏 攝
  操持必去嫌 録事
  他時如接縣二句 結歸錄事上㸃化得風雅韋杜名駒豈容以鄉里小兒靣向人也
  客舊館 此非公無此曲折
  風幔何時卷 初秋尚有
  寒砧昨夜聲 重來始聞
  無由出江漢 舊館
  愁坐終日憂奔走 反映坐字
  陪鄭公秋晚北池臨眺 刺詩 此篇疑非公語異方初艶菊以下 又就秋晚致慨歡娛銷日功業陵遲此公所為無補自責者也
  去蜀五載客蜀郡 伏已黄髪
  如何關塞阻 伏安危
  轉作瀟湘遊 伏隨鷗
  世事已黄髪 伏淚流
  安危大臣在二句 正言若反 前四句即所謂小臣議論絶老病客殊方也
  放船收㠶下急水二句 誰能如此突然而起
  卷幔逐囘灘 卷幔起第三暗字
  已泊城樓底二句 地險人絶驚懼萬端遇城即泊何待晚耶 夜色句與暗字反應
  哭台州鄭司户蘓少監 起二句言平生故舊惟二君最憐我今誰復可得也
  夜臺當北斗 蘓
  泉路著東吳 鄭
  得罪台州去 鄭
  移官蓬閣後 蘓
  榖貴没潛夫 八哀詩長安米萬錢凋䘮盡餘喘道消詩興廢 應文章句
  心息酒為徒 應豪俊句
  許與才雖薄 天寳中
  决勝風塵際 收京後
  慘淡閟隂符 蘓
  擺落嫌疑乆 鄭
  天地日榛蕪 應誰憐我
  惠義寺送王少尹赴成都衣冠起晚鐘 晚鐘動衣冠皆起也
  避地詩書遂墻壁 遂言豈遂以此終耶
  奴僕且旌旄 且言且待其後也與下會見二字呼應神堯舊天下二句 謂成都復為吐蕃所䧟當是永泰元年詩趙本云至徳二載疑誤
  朝享太廟賦桐花未吐孫枝之鸞鳳相鮮雲氣何多宫井之蛟龍亂上 四語又是大明以後格調
  有事於南郊賦 三賦中此篇為多然未能粹然及於古也賦料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雄敵不乃夸乎
  雕賦 通篇自寓得晉宋作者風力
  唐興縣客館記 亦有志於復古特力之而不至

  義門讀書記卷五十六
<子部,雜家類,雜考之屬,義門讀書記>



  欽定四庫全書
  義門讀書記卷五十七
  翰林院侍讀學士何焯撰
  李義山詩集
  晚唐中牧之與義山俱學子美然牧之豪健跌宕而不免過於放學之者不得其門而入未有不入於江西沠者不如義山頓剉曲折有聲有色有情有味所得為多馮定逺先生謂熟觀義山詩自見江西之病余謂熟
  觀義山詩兼悟西崑之失西崑只是雕飾字句無論義山之高情逺識即文從字順猶有間也 義山五言出於庾開府七言出於杜工部不深究本源未易領其佳處也 七言句法兼學夢得
  錦瑟 此悼亡之詩也首特借素女鼓五十絃之瑟而悲泰帝禁不可止以發端言悲思之情有不可得而止者次連則悲其遽化為異物腹連又悲其不能復起之九原也曰思華年曰追憶指趣曉然何事紛紛附㑹乎錢飲光亦以為悼亡之詩與吾意合莊生句取義於
  鼓盆也但云生平不喜義山詩意為詞掩却所未喻亡友程湘衡謂此義山自題其詩以開集首者次聨言作詩之㫖趣中聨又自明其匠巧也余初亦頗喜其説之新然義山詩三卷出於後人掇拾非自定則程説固無據也
  重過聖女詞 次連乃是聖女祠移向别仙鬼廟不得玉郎㑹此通仙籍 玉郎疑是自謂
  寄羅劭興燕重逺兼泥 兼作嗛
  令狐舍人説昨夜西掖翫月因戲贈 第二句説字不落空次連是西掖底月寫月即寫出翫字意末二句因直宿而思薦逹足戲贈意
  崔處士 馮定逺云上六句先將崔處士似先賢事迹寫透末二句結出便通體皆靈
  自喜 定逺云已之寄形宇内以天地為逆旅猶蝸牛也妙在第二句又為物所寄便是莊子逍遥游齊物諸篇見解活潑潑地那得不自喜 第三言有竹第四言有花第五言近山第六言近水末二句言又有酒也題僧壁蚌胎未滿思新桂 是未來
  琥珀初成憶舊松 是過去
  異俗二首 第二首似有刺貪之意
  和孫樸韋蟾孔雀歌都䕶矜羅幕 宋黄休復茅亭客話云蛇與孔雀交偶有得其卵者使鷄抱伏即成其名曰都䕶初年生緑毛二年生尾小火眼三年大火眼其尾乃成
  人欲 此必行役既乆而切求歸之思故云
  華山題王母祠勸栽黄竹莫栽桑 按穆天子傳則黄竹是地名不知作者何所承也
  華清宫 言明皇幸免驪山之禍耳末二句反言之所以為絞而婉也
  楚澤 第二句伏後早寒三四是澤中
  潭州 此隨鄭亞南遷而作第三思武宗第四刺宣宗五六則悲㑹昌將相名臣之流落也楚詞以蘭比令尹子蘭盖指白敏中言之
  今古無端入望中 此登潭州官舍樓而作所望者故園人耳今目斷鄉關而潭州已事歴歴在目無端二字從空樓寫出絶妙章法
  湘淚淺深滋竹色二句 入望古今
  陶公戰艦空灘雨二句 雨中壊艦風中破廟令人不堪回首 誼作傅
  目斷故園人不至 收望字
  贈劉司户已斷雁鴻初起勢 謂下第
  更驚騷客後歸魂 謂逺貶
  哭劉司户二首酒甕凝餘桂 王建集中有與去華絶句言其病酒故有此句
  江風吹鴈急 言已哭之哀也
  第二首已為秦逐客 謂下第
  復作楚寃魂 謂逺貶
  悼傷後赴東蜀辟至散關遇雪 通首不離悼傷後三字
  北齊二首 上言其一為所惑禍敗即來下言轉入轉迷必將禍至不覺用意可謂反覆深至矣首章最警切又按上篇嘆其不知不見是圖下篇笑其至死不悟
  南朝 此篇亦非楊劉所及 南朝偏安江左不思勵精圖治以保其國乃徒事荒淫宋不戒而為齊齊不戒而為梁陳因梁亂而簒取之國勢視前此尤促乃復不戒而甘蹈東昏之覆轍如恐不及且宼警天戒儼然不知安得不滅於隋乎不特此也前此宋齊不過主昏於上江左猶為有人故命雖革而猶能南北分王至陳則君臣荒惑一國俱在醉夢之中長江天塹誰復守之落句深嘆南朝由此終無一豪傑能代興者非特痛惜陳亡也元武湖中玉漏催 指宋
  鷄鳴埭口繡襦廻 指齊
  誰言瓊樹朝朝見一連 誰言不及吐屬殊絞而婉叙致亦錯綜善變
  敵國軍營漂木柹一連 蓋所謂天地人皆以告而王不知戒也 此等詩須細味其高情逺識起連便是南朝國勢必為北并况又加之陳叔寳乎二十八字中叙四代興亡全不費力又其餘事也
  鄠杜馬上念漢書 曰人間所謂舊勞於外爰暨小人也曰興罷所謂險阻艱難備嘗之矣民之情偽盡知之矣如是而踐天子位以承天地之眷顧宜有深仁厚德貽億萬無疆之慶乃王伯雜用使漢家之元氣日削再世之後冡嫡屢絶丁傅華軒而王氏得以乘之豈非宣帝之昧於貽厥哉意思深長非一覽可竟
  渭水天開苑一連 言祖宗所傳繼者乃天開地獻之乾坤也
  同崔八詣藥山訪融禪師 縈紆鬰悶四句中無窮曲折
  聞著明凶問哭寄飛卿 腹連言相隔之逺也
  送崔珏徃西川年少因何有旅愁 跌宕
  千里火雲燒益州 白公書通州事云四野千重火雲合
  卜肆至今多寂寞二句 年少無愁
  好好題詩詠玉鈎 加好好二字者正見其年少無旅愁也不然首句無着落矣
  陳後宫 定翁云每讀宋初宫體轉嘆此君之不可及也 妙在中四句形容得惟日不足 此詩極深於作用自覺味在鹹酸之外
  飲席戲贈同舍 左思呉都賦翡翠列巢以重行謝惠連雪賦對庭鵾之雙舞程漸於補註義山詩集引以証珠樹二句則重行雙舞俱有着落
  西溪 第二句便含岑寂意第三句因病廢詩第四句時方喪偶也
  謔桞 上四句寫栁下四句寫謔字字淋漓
  北禽 此詩作於東川義山自北來居幕府故曰北禽以自况也 中二連皆憂讒畏譏之意末有羡於雕陵之鵲其為周身之防至矣
  楚宫 落句與鄠杜馬上同一結法
  韓碑 可繼石鼓歌 字字古茂句句典雅頌美之體諷刺之遺也
  行軍司馬智且勇 獨提一句
  帝曰汝度功第一 提明晉公功第一以明其詞之非私也
  古者世稱大手筆四句 此等皆波瀾頓剉處不爾便是直頭布袋
  濡染大筆何淋漓 濡作擩
  離思 通首是寫離中之思非單寫離字
  宿駱氏亭寄懐崔雍崔袞 寓情之意全在言外贈歌妓二首下蔡城危莫破顔 雋妙
  寄令狐學士 以飛卿投蕭舍人詩相較兩人真相去不啻三十里
  曉飲豈知金掌迥一連 洗發崔嵬二字顧瞻玉堂如在天上流落人間者九關萬里夢不得到而君則曉飲夜吟其中固不啻濁水汚泥清路塵也
  漫成三首 此在桂林幕府思北還也
  槿花第一首 腹連與晉昌李花同
  哭劉蕡巫咸不下問銜𡨚 以文義論之當作巫陽殆因老杜巫咸不可問之語而娛 記六朝人亦有作巫咸者 甘泉賦選巫咸兮呌九閽開天庭兮延羣神從來用巫咸者殆因此而訛
  何曾宋玉解招魂 不必將下師友句粘着宋玉説其取義只在作誄招魂四字耳
  杜司勲高樓風雨感斯文 含下傷春
  短翼差池不及羣 含下傷别 高樓風雨短翼差池玉谿方自傷春傷别乃彌有感於司勲之文也
  荆門西下 末句楊朱泣路岐下却羡二字正見洞庭之險惡也
  碧瓦霧唾香難盡 霧疑作露
  酒是蜀城燒 燒字押得竒
  公子歌好惟愁和 妙甚只欲家妓擅長惟恐更有和者非公子無此心情也
  少年 封字出韵
  藥轉風聲偏獵紫蘭叢 宋玉風賦獵蕙草
  社工部蜀中離席 起句尤似杜 鮑令暉詩人生誰不别恨君早從戎發端奪胎於此 一則干戈滿路一則人麗酒濃兩路夾寫出惜别如此結搆真老杜正嫡也 詩至此一切起承轉合之法何足以繩之然離席起蜀中結仍是一絲不走也 此等詩須合全體觀之不可以一句一字求其工拙荆公只賞他次連猶是皮相
  隋宫 無句不佳三四猶得杜家骨髓 前半展拓得開後半發揮得足真大手筆 發端先言其虛關中以授他人便已呼起第三句 着玉璽一聯直説出狂王抵死不悟方見江都之禍非出於偶然不幸後半諷刺更覺有力
  二月二日 兩路相形夾寫出憶歸精神合通首反覆咀咏之其情味自出 隋宫籌筆驛重有感隋師東諸篇得老杜之髓矣如此篇與蜀中離席尤是莊子所云善者機 前半逼出憶歸如此濃至却使人不覺所謂國風好色而不淫也 其神似老杜處在作用不在氣調
  東風日煖聞吹笙 即温詩倂起别離恨似聞歌吹喧之意
  新灘莫悟遊人意二句 同一江上行也耳目所接萬物皆爽不免引動歸思及憶歸不得則江上灘聲頓有凄凄風雨之意筆墨至此字字化工 杜荀鶴詩云此時晴景愁於雨是處鸎聲苦似蝉落句當以此意求之籌筆驛 議論固髙尤當觀其抑揚頓挫處使人一唱三嘆轉有餘味 不離承祚舊論却非承祚本意讀書論世真難事
  猿鳥猶疑畏簡書二句 一揚 簡書切籌筆儲胥切驛
  徒令上將揮神筆二句 一抑 破題來勢極重妙在次聫接得矯健不覺其板
  管樂有才終不沗 此句又揚
  關張無命欲何如 此句又抑
  他年錦里經祠廟 對驛字
  梁父吟成恨有餘 對籌筆
  武侯廟古柏葉凋湘燕雨一聫 發古字偏壯麗即日 一嵗之花遽休一日之光遽暮真所謂刻意傷春者也金鞍忽散惆悵獨歸泥醉無從排悶不得其强裁此詩真有歌與泣俱者矣觀江間之文疑亦在東川時所作 五六言并不使我稍得淹留也落句言風光易過不醉無以遣懐然使我更醉誰家乎無聊之甚也九成宫雲隨夏后雙龍尾一聫 對仗之工楊劉所能也其平平寫去不恤民依之意自見言之無罪聞之足戒則楊劉無此作用 按九成宫去京師三百餘里次連用事可謂精切 此聫頂避暑
  吳岳曉光連翠巘一聫 寫九成
  荔枝盧橘沾恩幸二句 紫泥天書只為荔枝盧橘風刺極刻然又不覺
  少將 馮云此詩佳在後半
  烟波别墅醉一聫 似吳叔庠
  詠史 未詳何所指以為思文宗則青海馬句終無着落
  贈白道者 贈一作送
  無題二首昨夜星辰昨夜風二句 定翁云起句妙馮已蒼先生云妙在首二句次連襯貼流麗圓羙西崑一世所效義山高處不在此
  無題四首 此等只是艶詩楊孟載説迂繆穿鑿風雅之賊也
  第二首颯颯東風細雨來 風作南
  芙蓉塘外有輕雷 長門賦雷隱隱而響起兮聲似君之車音
  桂林路中作 村小一聫確是題位
  無題莫近彈碁局二句 似借用王丞相以腹熨彈碁局事
  蝶三首初來小苑中首 此必所咏之人小字為蝶非必賦蝶也
  長眉壽陽二首 應作無題
  無題二首八嵗偷照鏡首 為少年熱中干進者發慨懸知猶未嫁 猶字對上已字妙
  王十二兄與畏之員外相訪見招小飲時予以悼亡日近不去因寄更無人處(⿱𥫗亷)-- 簾垂地二句 指悼亡
  嵇氏㓜男猶可憫二句 兒女滿前身兼内外之事欲片時宴飲亦復不可然則此懐豈能遣也
  萬里西風夜正長 西風加萬里夜長加正字皆極寫鰥鰥不寐之情
  隋宫九重誰省諌書函 省作削
  春風舉國裁宫錦二句 借錦㠶事㸃化得水陸繹騷民不堪命之狀如在目前
  落花 致光惜花七字意度亦出於此
  李花 第六凑泊
  栁 末二句言不甘凄凉所以望秋先零
  留贈畏之 前四句言居禁中者際㑹清時并不須早霜趣朝淪使府者漂零萬里更加以左川陟險所以一日九廻也後四句言通顯不如固已廻膓骨肉之間畏之又獨際其盛思咏霓裳豈非雲泥之判乎
  中禁詞臣㝷引領二句 引領言可望不可親遂以中禁詞臣之態待至戚同年也 梓潼在東川故曰左川歸客
  郎君下筆驚鸚鵡 郎君謂瞻之子冬郎即致光也第二首 執政皆其所憾獨一至戚同年在中禁而又不足恃則何異生世不諧作太常妻耶 從弟一篇自廻腸三字咀味則作者之㣲情但畏之都不能解或冬郎却曉耳 難於明言而托於狎昵之詞此離騷之法也
  第三首 二篇畫出一得意一失意相對情味來讀之可以泣下也
  無題東風無力百花殘 已蒼云第二句畢世接不出按此句言光隂難駐我生行休也
  夜吟應覺月光寒 覺作共
  碧城三首 此以咏其時貴主事唐初公主每自請出家與二教人媟近商隱同時如文安潯陽平恩邵陽永安義昌安康諸主皆先後丐為道士築觀在外史即不言他醜於防閑復行召入頗著微詞味詩中蕭史一聫及引用董偃水精盤故事大指已明非止為㝷恒閨閤寫艶也説本戊籖
  第一首女牀無樹不棲鸞 鳴女牀之鸞鳥東京賦中所用山海經也
  第二首鄂君悵望舟中夜 註引歌詞云心悦君兮君不知盖自恨不得為洪崖也
  對雪二首時欲之東 細看其層次 集中最卑之格留待行人二月歸 反結之東
  第二首輕於栁絮重於霜 言漸積也
  侵夜可能爭桂魄 言連宵也
  忍寒應欲試梅粧 言逹曉也 此一聫不過雪月交光梅雪爭春兩事却㸃化得生動如此
  腸斷斑騅送陸郎 以之東收
  蜂趙后身輕欲倚風 移用不得
  辛未七夕 起便翻新出竒
  壬申七夕日薄不嫣花 碍夕字日疑作月
  玉山 戊籖云似為津要之力能薦士者咏非情詞也牡丹 飛卿作乃咏花此篇亦無題之流也起連生氣湧出無復用事之迹
  錦幃初卷衛夫人 花
  翠被猶堆越鄂君 葉
  垂手亂翻雕玉佩 葉
  招腰爭舞鬱金裙 花
  牡丹壓逕復縁溝二句 方是牡丹大觀
  終銷一國破二句 方極牡丹身分此富貴之花寒餓人一字來不得
  鸞鳳戲三島二句 牡丹非豪家不極其致窮巷寒餓之士所見不過一兩藂如腹連亦懸想出
  詠史 四句中氣脉何等濶逺
  北湖南埭水漫漫 今人都不了首句為風刺
  鍾山何處有龍盤 盤逰不戒則形勝難憑空令敗亡洊至寫得曲折藴藉
  一片榆莢散來星斗轉二句 伏下後期
  十一月中旬至扶風界見梅花非時裛裛香 十一月素娥惟與月 中旬
  讀任彦昇碑不得蕭公作騎兵 中書堂裡坐將軍也奈何他不得
  馬嵬二首第一首 末二句言其覺悟之不早也第二首 縱横寛轉亦復諷嘆有味 對仗變化生動起聫才如江海老杜云前軰飛騰入餘波綺麗為義
  山足窺此秘五六倒叙竒特看温飛卿作便只是長恨歌節要不見些子手眼落句專責明皇識見最高此推本言之也
  可嘆 未詳所指何人
  趙后樓中赤鳳來 后作氏
  宓妃愁坐芝田館二句 言宓妃之事猶較此為未甚所以深嘆之也 詩固工妙但一首中五人名未免獺祭之病
  富平少侯 此詩刺敬宗漢成帝自稱富平侯家人三四言多非望之濫恩反靳不費之近澤已蒼云猶諺所謂當着不着
  當關不報侵晨客 不一作莫按作莫字方是少侯之意作不字只是閽人拒客耳
  曉起擬杯當曉起 起作氣
  呵鏡可微寒 可作有
  隔箔山櫻熟 熟作發
  離亭賦得折楊栁二首人世死前惟有别 驚心動魄一字千金
  宫妓 定翁云此詩是刺也唐時宫禁不嚴託意偃師之假人刺其相招不忍斥言真㣲詞也
  瑶池 此首及王母祠王母廟兩篇皆刺武宗也





  義門讀書記卷五十七



  欽定四庫全書
  義門讀書記卷五十八
  翰林院侍讀學士何焯撰
  李義山詩集
  題漢祖廟 宅八荒者可以自起新豐戀池隍者終不能故鄉晝錦相形最妙
  東阿王 詩之指未詳吳喬云此義山自悔其婚于王茂元因而見擯彭陽終身淪落也 從吳説亦得聖女祠 前二連分明如畫
  過景陵 似亦刺學仙之無益
  野菊 湘衡以此篇與九日詩同㫖細讀之近是紫雲新苑移花處二句 收野字
  銀河吹笙 未詳
  楚宫二首第二首 一刻水天閒話舊事 按此篇賦當年貴主之事而不可攷矣
  和友人戲贈二首第二首明珠可貫須為佩 韓詩外傳曾子曰君子有三言可貫而佩之
  題二首後重有戲贈任秀才 落句見往還既乆烏龍亦不復作妬媒也
  有感二首 上篇深斥訓注下篇則哀涯餗元輿等重有感一篇并懼文宗將有望夷之禍而望籓鎮協力以救之
  第二首古有清君側以下 古有清君側之義本為國家今多老成之人宜為平反豈可以涯等本非素心而聽閹人誣罔族誅之如今日者無名之舉乎末句不特譏開讌用樂盖深嘆文宗明知其寃而刑賞下移不能出聲也
  重有感 第六用見無禮於君者如鷹鸇之逐鳥雀也第七幽謂王涯等十一族顯謂士大夫不附宦官者也末句星關二字未詳
  中元作 五六承上金條脱句結句承上玉鏡臺句楚宫 宫疑作厲 按開成元年三月左僕射令狐楚從容奏王涯等既伏誅其家夷滅遺骸棄捐請官為收瘞以順陽和之氣上慘然乆之命京兆收葬涯等十一人於城西仇士良潛使人發之棄骨於渭水此詩盖傷其事而托言屈子沉湘困於腥臊也渭水至清故曰色漻漻涯等被族無後故以泰厲為比落句所謂人之云亡邦國殄瘁也
  宿晉昌亭聞驚禽楚園吟雜橘村砧 園作猿
  明禪師院酬從兄見寄 腹聫言嵗月不居也
  崇讓宅東亭醉後沔然有作 即王茂元宅
  晚晴倂添高閣逈 句微晦言晴後憑髙所見愈逺也越鳥巢乾後 切晴
  歸飛體更輕 切晚
  迎寄韓魯州同年 次連悲凉古直覊旅中偶一吟諷便爾即目皆驚心也
  一片 本是連城光價况又良工雕琢乃偏不值錢豈能無慨於中乎
  鄭州獻從叔舍人褎 三四是從叔入道五六是舍人入道 第三從祖父説到今日叔姪分誼落句根脉在此
  安定城樓 第二言滿地江湖欲歸即得五六言所以垂淚與逺遊者豈為此腐䑕而不能捨然哉吾誠永憶江河欲歸而優游白髪但俟廻旋天地功成却入扁舟耳此二句亦是荆公一生心事故酷愛之
  隋宫守嵗 落句既脱守嵗又非隋事 定翁云隋宫用金蓮事可戒也
  利州江潭作 武氏見駱賔王檄文猶以為斯人淪落宰相之罪義山為令狐綯所擯白首使府天子曾不知其姓名有不獲與后同時之恨故因過其所生之地停舟賦詩落句盖言已之漂泊西南曾不如羅子春之獻燕脯於龍女猶得乗龍載珠而還也
  茂陵 八句中包括貫穿極工整而不牽率
  漢家天馬出蒲梢 梢作捎 定逺云蒲梢馬名已蒼云首句亦有病
  苜蓿榴花遍近郊 㸃化工妙 起二句指用兵内苑只知含鳳觜 指畋獵
  屬車無復插鷄翹 指微行
  玉桃偷得憐方朔 指神仙
  金屋修成貯阿嬌 指聲色
  誰料蘓卿老歸國二句 落句只借子卿一襯風刺自見於言外 此詩始不甚愛之後觀西崑酬唱集求如此者絶不可得乃嘆義山筆力之高
  鏡楹 陳無已謂昌黎以文為詩妄也吾獨謂義山是以文為詩者觀其使事全得徐孝穆庾子山門法待烏燕太子 待烏謂烏棲也
  駐馬魏東阿 洛神賦日既西傾車殆馬煩
  洞庭魚 下半好三四足可拾之意
  驪山有感 末句太露
  别智元法師 言不能隨智元住山反致所向泣岐學楊朱之道也
  日日日日春光鬥日光 驚心動魄之句
  過楚宫㣲生盡戀人間樂 微作浮
  淚 定逺云句句是淚不是哭
  出關宿盤豆館對叢蘆有感 次連言昔客江南黄蘆徧地然年壯氣盛自視立致要津曾無揺落之感此日流落而為關外之人不覺悽兮其悲因蘆葉之梢梢而百端交集也腹聫皆是所感末句指叢蘆
  清聲不逺行人去 逺作逐
  一世荒城伴夜砧 世作任
  和韓録事送宫人入道 觀項斯於鵠之寒窘乃嘆義山才情過人落句用韓憑事
  七月二十九日崇讓宅讌作 前半自是變體
  月過廻塘萬竹悲一句 月字西溪叢話作風二十九日安得有月耶
  豈到白頭長只耳二句 猶言庶幾有時衰莊𦈢猶可擊
  贈從兄閬之 中四句畫出絶人逃世落句一歸字收盡歸者歸於荻花村裏石蘚庭中及幽徑寒塘内也寄蜀客 第二聫翻案 以無情誚金徽殊妙若説文君無情便同嚼蠟矣
  深樹見一顆櫻桃尚在矮墮緑雲髻 矮作倭
  越鳥誇香荔二句 似桂林幕中所作末句蓋有謂也魏侯第東北樓堂郢叔言别聊用書所見成篇 周賀送耿山人腹聫云夜濤鳴柵鎖寒草露船燈似本落句白雲夫舊居 義山之平生誤識白雲夫致光之若是有情爭不哭皆是言外巧妙
  墻外萬株人絶跡 外作栁
  同學彭道士參寥 亦寓自傷之意
  小桃園 第六似桞
  無愁果有愁曲北齊歌 此真鬼詩大似長吉手筆房中曲 最古
  汴上送李郢之蘇州 起二句是汴上第三是之蘓州第四仍説汴上
  贈鄭讜處士寒歸山觀隨碁局一連 此身反隨逐碁局釣輪乃真似浮雲浪迹也
  越桂留烹張翰鱠一連 伏下故人
  復至裴明府所居求之流輩豈易得一連 此等要非佳處
  覽古 未詳
  空糊赬壤真何益一連 言金湯不可恃
  子初郊墅 起連中便籠罩得子孫世世相好在買舍耕耘却從腹連生下更無起承轉合之迹 第五所以息機第六所以發興曲盡郊居之樂 中四句一片烟波孟德所謂以泥水自蔽也
  亦擬村南買烟舍 村南作城南方是郊外
  漢南書事 此指討黨項事第三責宰相也用汲長孺刀筆吏不可為公卿語
  當句有對 每句中有對所謂當句對格也此遊戲之筆
  井絡 第一句便破盡全蜀第二是門户第三是東川第四是西川四句中包括後人數紙三四一聫若不㸃出東西二字只是成都詩耳 堪嘆一聫言以世守因餘猶歸於冺滅况么麽草竊耶喝起落句有力 此篇若作於元和初劉闢據蜀之後更有關係在義山之世止當賦杜元穎悉怛謀兩事也 觀西崑成都三篇何其瑣屑補綴 如此工緻却非補紉義山佳處在議論感慨専以對仗求之只是崑體諸公面目耳
  陣圖東聚燕江口 燕作䕫
  寫意燕鴈迢迢隔上林 伏思鄉
  人間路有潼江險二句 正披寫其不思鄉而不可得之故
  日向花間留晚照 朱晦翁云西北邉多隂盖日到彼方午則彼已甚晚不乆則西落故西邉不甚見日元稹通州酬白居易詩有州斜日易晡未酉即桑榆之句三年已制思鄉淚二句 一路逼出此二句
  宋玉 此題下缺一宅字 此作者自謂 落句澹澹收住自有無窮感慨
  韓同年新居餞韓西迎家室戲贈 義山與畏之俱為茂元之壻玩前後詞意似乎義山悼亡之後王氏待之差異往日故云
  新縁貴壻起朱樓 切新居即帶戲
  一名我漫居先甲 戲也
  雲路招邀廻彩鳳二句 西迎家室
  南朝禁臠無人近 戲也
  瘦盡瓊枝詠四愁 按畏之有四樂茂元愛之一也仕宦通顯二也新居三也迎家室四也義山皆反是安得不痩盡瓊枝乎
  賈生 末二句即詩人召彼故老訊之占夢意
  鈞天昔人因夢到青㝠 庸才貴仕皆所謂因夢到青㝠者也
  却為知音不得聽 何嘗知音偏忽梦到是真可痛耳王昭君忍為黄金不顧人 顧一作為
  舊將軍 此似為石雄而發
  所居霜日曝衣輕 輕字豈可代單字用
  高松 落句自傷留滯也玩無雪句必在桂林所作訪秋 中四句疏上望字
  昭州虎當官道鬥 道英華作路為是
  哭劉司户蕡 起句言行道為之傷嗟也
  空聞遷賈誼一連 精切 公孫宏再舉賢良乃遭遇人主而至相位而去華不及待第四尤精切
  江濶惟廻首二句 是哭
  春雪滿黃陵 長沙地暖而方春雨雪非君子道消隂氣盛長乎落句深痛去華之寃也
  陸發荆南始至商洛青辭木奴橘 切荆南
  紫見地仙芝 切商洛
  陳後宫 已蒼云叅法駕者為渚蓮犯勾陳者為沙鳥宿臨春者為江令君臣滛湎之狀極意形容 定翁云次聫妙又云如此詠史不媿盛譽
  小園獨酌 句句生動 與小桃園詩皆是宫體獻寄舊府開封公 五六逐臣讀之定皆雨泣
  商於新開路﨑嶇古共聞 反映新路
  路向泉間辨 是新路
  更誰開捷徑 是新路
  夜飲 如此學杜亦似不病而呻
  凉思 起聫寫水亭秋夜讀之亦覺凉氣侵肌
  鸞鳳 此亦悼亡之詩
  即日 第三未詳
  漫成五章第一首 嘆世之宗仰三十六體者僅以對屬為能事而莫窺其風刺之妙也
  第二首 此嘆已之不遇時主如李杜也
  第三首 身既錮廢生子又劣所以深悲所遇之竒蹇也
  第四首 此言反不如武夫猶得㧞用於草萊也第五首 此嘆貧賤以終又將并失清平之適也射魚曲 自射魚曲至景陽宫井雙桐皆仿長吉雜長吉集中幾不能辨
  秋日晚思 蝶去螢銷止剰寒冷只是頂上雨餘寂寥即此已足興感不必又苦穿鑿
  平生有遊舊二句 對寂寥
  春宵自遣陶然恃琴酒二句 是自遣
  幽居冬暮曉鷄驚樹雪一聫 工於比興
  過姚孝子廬偶書拱木臨周道 過字
  魚因感姜出一聫 切廬頂得出
  永樂縣所居一草一木無非自栽今春悉已芳茂因書即事一章栁飛彭澤雪六句 寫悉已芳茂
  學植功雖倍 寫自栽
  南潭上亭讌集以疾後至因而抒情 次第如畵偶題二首第二首 落句風刺隱秀
  夜冷樹遶池寛月影多 含下敗荷
  正月崇讓宅 此悼亡之詩情深一往
  不覺猶歌起夜來 楊文公詩云風細傳疎漏猶歌起夜來正用其語
  撰彭陽公誌文畢有感待得生金後二句 恩門非㝷常可報惟此文使托以不朽而已落句意微㫖逺非細讀無由知欲收到碑文却與彭陽公無關然梁陳詩體亦多有之
  北青蘿獨敲初夜磬 寫孤字 初夜頂殘陽來而路幾層亦透落句不惟廻顧孤字兼使初夜深山迷離如覩
  戲贈張書記心知兩愁絶 廻顧起處
  幽人樵歸説逢虎 正見塵迹隔絶
  星斗同秦分二句 秦分漢陵含下衰興
  東流清渭苦二句 言恒人屢閲興亡幽人不知代謝秦分漢陵不以宻邇而妨其獨善斯真高尚其事者也念逺床空鄂君被一聫 對仗工
  曲江 此亦感憤文宗之禍而作注所引甚當特未盡作者之意葢此篇句句與少陵哀江頭相對而言也若比陽春意未多 陽作傷為是
  咏雲河秋壓鴈聲 句更新
  栁 勝飛卿作
  九日於東逢雪粒輕還自亂 是秋雪
  僧院牡丹 僧院於中間一㸃起結止賦牡丹不可以大歴後常體論之
  贈司勲杜十三員外 牧之以氣節自負故有第五落句言朝廷著述推渠手筆比之於已未為不遇也羊祐韋丹盡有碑 祐作祜
  送豐都李尉固難㝷綺季一聨 頂泣歧 二句用筆之妙百讀乃知
  山晚更參差 參差二字收歧字足
  天平公座中呈令狐公云云 第七自謂
  賦得𣑯李無言得意揺風態 似栁
  登霍山驛樓弱栁千條露一連 弱桞衰荷以興劉稹之易取
  題小松 此篇不似義山手筆 落句殆有夢得不得看花之感耶
  行次昭應縣道上送户部李郎中充昭義攻討 頗似夢得相門才子稱華簮篇 落句尤有開寳風氣然恨其少言外逺致
  水齋 一病忽忽疑已入秋及見飛燕拂水暗蟲打牕始覺猶是夏令寫病後真入神更閲已披之書仍斟昨夜之酒水齋之中病夫所以遣日者頼此如此寂寞無聊不能出户惟望故交時時書至以當披寫亦字字是多病人心情也 前四句或作多病之後日想秋爽而恨其猶然夏令亦復佳 落句或地主病中疎濶相接故云爾
  捲簾飛燕還拂水一聫 (⿱𥫗亷)-- 簾已捲而飛燕拂水不入户已開而暗蟲打牕不休是多病晏起即目事
  奉同諸公題河中任中丞新創河亭之作 次連只可施之新創移掇泛題河亭不得所以尤佳 唐六典造舟之梁四河三洛一蒲津浮梁河之一也故有第六句獨留巧思傳千古 新創
  長與蒲津作勝遊 河中
  過故府中武威公交城舊莊感事 中字衍
  贈田叟荷蓧衰翁似有情 蓧作莜
  贈别前蔚州契苾使君 本自功臣之後材又足以威逺懐外奈何少恩至此一路逼出末句第四用霸陵夜獵收前字通鑑㑹昌二年秋以蔚州刺史契苾通將兵詣振武通何力五世孫即其人也注契苾種帳太和中附於振武故有鸊鵜泉畔之句 典麗極矣但少題中一别字
  夜掩牙旗千帳雪 掩作捲
  人日即事 楊劉只學此種 齊梁中本有此體今變為七言耳
  文王喻復今朝是 此句是破題
  舜格有苖旬太逺二句 襯出日字
  春日寄懐未知何路到龍津 陳後主詩岸草發青龍和馬郎中移白菊見示郢曲先傳白雪英 和字見示字
  素色不同籬下發二句 移字
  偏稱含香五字客 切馬郎中
  從兹得地始芳榮 移字
  喜聞太原同院崔侍御臺拜兼寄在臺三二同年之什極似夢得
  燕臺四首 四首實絶竒之作何减昌谷惟夏一首思致太幽㝷味不出
  絮亂絲繁天亦迷 竒句
  河内詩二首湖中首 結句從王孫遊兮不歸芳草生化出
  贈送前劉五經映三十四韵 洋洋大篇仍自一氣呵成莫能㝷其段落之迹
  送千年李將軍赴闕五十韵空拳轉鬥地 拳作弮為是
  數板不沈城 沈作□
  壇上揖韓彭 揖作挹
  此時惟短劍 此句轉
  和鄭愚汝陽王孫家筝妓二十韵碧嶂愁不行二句用遏雲意
  殘雪 勝前作
  大鹵平後移家到永樂縣居書懐十韵云云依然五桞在二句 使夢得子厚為之便無此風致
  不憂懸磬乏二句 是大鹵平後
  送從翁從東川宏農尚書幕高安翡翠巢 巢字出韵戲題樞言草閣三十二韵 氣味逼古後幅純乎漢魏樂府
  君時臥掁觸 入本題
  榆莢亂不整四句 以比小人之得君多援
  偶成轉韵七十二句贈四同舍迴看屈宋由年輩 年疑作平
  此時聞有燕昭臺以下 指盧宏正
  五言述德抒情詩一首四十韵獻上杜七兄僕射相公驚人肯再鳴 㑹昌四年七月杜悰自淮南節度使入為同平章事帝以其不肯選揚州倡女得大臣體也一鳴驚人蓋指此事
  後飲曹參酒二句 如此使事西崐所未窺 即伏下爭澤潞窮兵事言不為蕭曹之畫一而為鹽梅之相濟也此長詩中提挈細讀乃知之
  叩額慮興兵 時方討澤潞劉稹將郭誼殺稹以降李德裕以為稹阻兵拒命皆誼為謀主力屈又賣稹以求賞不誅何以懲惡帝然之詔石雄以七千人入潞州誅誼杜悰以饋運不給謂誼等可赦帝熟視不應所謂叩額慮興兵也五年五月悰遂罷相出為劍南東川節度使後徙西川事詳通鑑及唐書本傳
  感念殽屍露公意本無爭 惡草似謂贊皇門下諸人錢龍愓誤以殽屍趙卒之語指大和中不受維州之降戮悉怛謀於界上以悰為西川節度使收復維州當非執政所喜非也悰本牛黨時執政者白敏中馬植魏扶皆與悰善廟堂之上方以克復河湟請上尊號何人言之可畏哉寄詞收的博一聫乃指悰收復維州事上杜僕射寳瑟和神農 農字出韵
  安禪合北宗 宗字出韵
  轉覺季心恭 恭字出韵
  驕兒詩爺昔好讀書以下 若無此段此詩便無謂行次西郊作及門還具陳 此下皆述具陳至末方自發議論章法絶佳
  晉公忌此事 唐之亂源開自李林甫
  常恐值荒迥二句 灾荒之時兵即為盗千古一轍我聽此言罷 終具陳此下寄慨作收得法 此等傑作可稱詩史當與少陵北征並傳
  井泥四十韵 後半與牧之杜秋詩極相似
  集外詩夜思消瘦滯非鄉 非當作他
  思賢頓 詠明皇天寳之事 次連借舞馬鬭鷄二實事暗寓重兵在邉宿衛單薄之意 漢官儀宫中不畜鷄汝南出長鳴鷄衛士候朱雀門外專傳鷄唱
  無題 此篇未詳
  有懐在䝉飛卿哀同庾開府 頂索居
  瘦極沈尚書 頂移疾
  五月十五夜憶往嵗秋與徹師同宿 十五夜當作十六日
  朱槿花二首 第二首題當作晉昌晚歸馬上贈 按戊籖次首刻云勇多侵露去恨有碍燈還嗅自微微白看成㳫㳫殷坐忘疑物外歸去有(⿱𥫗亷)-- 簾閑君問傷春句千詞不可刪
  寓懐 義山有極似庾子山處不可以白公之清流繩之
  星機呈宻緒 呈作抛
  囘中牡丹為雨所敗二首 囘中為安定地則此詩作於依王茂元於涇原之時詳味二篇領句似皆有所思而托物起興者其亦為甘露罹禍者而發耶舒元輿以牡丹賦知名於諸相中最為早逹下苑莫追榴花浪笑雖不敢强為之説世有知言之君子必將有以解予之惑也庚午夏日後細讀牡丹賦無一語與此詩相涉則非為甘露罹禍者發也下苑句乃自言未得曲江看花耳庚午十一月又記
  謝徃桂林至彤庭竊咏禁城將開晚 詩眼
  燒香曲 長吉詩雖竒然指趣故自分明若義山則徒令人循誦而莫喻其賦何事耳
  送從翁東川宏農尚書幕振溺休規步 文選永明十一年䇿秀士文拯溺無待於規行
  宇宙昨還淳 以上叙唐業之興
  纘祖功宜急二句 轉
  晉昌晚歸馬上贈 此篇戊籖刻西北朝天路勇多侵露去云云乃朱槿花次首也
  哭䖍州楊侍郎虞卿齊民困未蘓 民作人
  旋踵戮城⿰犭? -- 狐 楊虞卿之貶發難於李訓鍛錬者舒元輿也







  義門讀書記卷五十八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