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柏軒先生文集/附錄跋

附錄卷五 老柏軒先生文集
附錄跋
1936年

右我先師老柏軒鄭先生年譜二編。頃年門人鄭琦所撰輯者。而今嗣子鉉春與門下老宿諸公。更爲訂正。而附狀誌碣一編,門人錄一編而合爲四編。方活印焉。竊惟蘆沙奇先生生東方道學分裂之日。卓然自立。暢明本源。論辨疑似。使道學復返于正而廓乎。有功於百世也。於是四方學者歸而問道。而先生及大谷金公,日新鄭公。最爲秀出而得其傳焉。不幸二公先卒。惟先生巍然獨存。使所傳之道。積之久而講之明。其充於己者益盛。及於人者益博。則遠近學者。莫不覿德而高仰。執經而興起。先生之道。得明於世矣。及先生旣沒。其繩尺之言行。遽爲遺亡而憑之無所。精蘊之書稿。亦爲拘禁而傳之不廣。則後之君子。何從而求先生乎。此譜之所以不容於不作也。而先生爲學之次第。入道之本末。莫不采以收錄。則一譜之上。先生之全體蓋具矣。此其爲後學之惠幸大矣。然今異敎滔天。吾學之亡滅。不待秦火而極矣。誰能求其譜而讀之。讀之而能從容潛玩以求見先生之道者。又豈可望邪。嗚呼。此譜之作。實是出乎百世之計。而非一時之謀。然追念先生平日惓惓講道之苦心。安得不撫譜而興涕也哉。昌煕病伏晉陽。恨不得與諸公周旋於譜役。然其心豈敢有異同哉。書此卷末。竊寄區區江漢之思云爾。丙子春三月甲戌。門人宜春南昌煕書。

我先師老柏軒先生旣歿之年十二月。文集成。又明年春。行狀出於從弟農山翁之手。先生之大全著矣。然狀蓋總括成文。故歷擧宏綱大目而無以盡庸行曲節。且不能逐條繫年。難考其實。此所以譜又不可無作也。門下諸公。以琦爲昕夕門屛久。屬以成之。琦不揆愚妄。謹就行狀文集及耳目之所覩記。又囑先生胤子鉉春歷取家庭所聞。採綴而次輯之。旣又與同門諸名碩。各以所見聞。參互訂正。積數年始完。吁其可傳也歟。先生生於國亡道喪之時。無位無命。蘊經綸志匡濟。而不見於施爲。斂然退藏。囂囂然樂堯舜而講孔朱。翔高泳深。竆天下之至賾。明天下之大義。使經生學者。知理氣帥役之分。極天而不可墜。華夷人獸之機。寧死而不可亂。其功之及人深。夫豈可與不知者道哉。後之欲觀先生者。讀其文考其狀。以及玆譜。則其生平師友淵源文章事業之實。艱虞患難出處進退之節。與其微言大義柯則於無竆者。可瞭然以見矣。雖然先生嘗有言曰觀聖贒。將以自觀。聖賢所言所行。乃吾心所具之理也。亦吾所當爲者。反身自觀。驗之心以求其理。方是善觀聖賢。不然雖備奚以爲。嗚呼。先生在道在先生。先生歿道在遺言。世之不知慕先生者固已矣。其知慕焉者。亦徒誦其遺言。耳納而口出。不務心會軆驗。反之身以求其所傳之實焉。則又安得免雖備奚爲之戒哉。庸識于後。願與同門及私淑諸君共勉焉。甲戌仲冬。門人瑞州鄭琦謹書。

高宗四十八年辛亥。老柏先生歿。以其年詩文全集四十九卷。刊行于世。粤二十有餘年。門人鄭琦草創年譜。而同門諸子三校得凈本。將付剞劂。先生嗣子鉉春徵跋於敎宇。敎宇以爲全集如記言爲書。年譜如記事爲春秋。二者闕一無以見先生。而譜爲勝焉。蓋其平生何日接何爲。某年行某事。以至一出入一動靜。非惟他人與後世之所莫能詳。縱諸當時親炙者。亦或有然者。而今一開卷。可昭睹而歷數焉。則向所謂勝焉者。不其然矣乎。嗚呼。道出于天而晦明由乎人焉。其人存則道在其人。其人亡則在遺編。而年譜又其尤者。則凡欲觀先生者。捨是而奚以哉。然深知而形容之亦難矣。端木氏是善說辭者也。而贊其師曰。溫良恭儉讓。由是觀之。言固不貴乎多。使今人而形容孔夫子。則必夸張設譬之無所不至。而端木氏之言。不過如是。此今人所以不及古人者也。今欲以要言而贊我先生乎。則如之何而可也。博約兩至。體用兼備者。其或庶幾。而且俟今與後之善讀是譜者。有以自知焉耳矣。譜凡二卷。合事狀誌碣及門人錄爲四卷云爾。乙亥十一月丙午。門人全義李敎宇謹書。

嗚呼。先考老柏軒先生易簀之明年壬子。士林齊議而文集成。後幾年。門人鄭琦以爲文集記言也。年譜記事也。不可闕一。遂編年記實。累經同門諸老宿勘定。俾不肖藏之。今已十年有餘矣。竊惟世變日促。斯文將掃地以盡。而當日及門諸子。亦將次第晨星矣。則深懼此篇之泯滅而無得以傳之也。乃與諸公謀。因幷取狀碣文字。又以及門諸子錄附之爲四卷二冊而付剞劂。僅二旬餘而功告訖。嗚呼。先生道學大全。有文集在。而欲知一生履歷次第。當於此而求之。是知其將與原集並行。而若其言行動靜之間。施爲措置之際。條理詳明。繩尺謹嚴。而爲後學之所準則。家庭之所傳法者。則恐未必不切於原集也。是役也。始終勤勞者。族兄鉉洙,族祖邦燁也。玆敢略書顚末於後云爾。丙子暮春下澣。不肖男鉉春泣血謹識。

丙子暮春老柏書舍活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