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有朝阳笔生辉
胸有朝阳笔生辉
——学习革命样板戏《智取威虎山》艺术构思的札记 |
|
革命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在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亲切关怀下,在江青同志的精心培育下,千锤百炼,精益求精,达到了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给无产阶级文艺树立了光辉的样板。
《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指出:“要努力塑造工农兵的英雄人物,这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任务。”《智取威虎山》剧组的革命文艺战士,根据这一指导方针,满腔热情地、千方百计地运用一切艺术手段,包括剧本的艺术构思,努力塑造了杨子荣这个高大的无产阶级英雄形象。
从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高度来观察和处理题材,创造一个能够充分显示杨子荣为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而斗争的典型环境,这是《智取威虎山》艺术构思的一个特点。这个戏是以一九四六年冬我东北解放军一支追剿队消灭顽匪座山雕的故事作为题材的,但剧本没有孤立地去处理这个题材,而是把它和当时整个东北的解放战争以至全国的解放战争有机地联结了起来。剧本第一场,通过追剿队指挥员的台词点出了这个意图:“团党委遵照毛主席《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组成追剿队,在牡丹江一带发动群众,消灭土匪,巩固后方,配合野战军,粉碎美蒋进攻,这是有伟大战略意义的任务。”这段台词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表明追剿队消灭座山雕匪帮的战斗,不是一般的军事行动,而是执行毛主席指示的、关系到东北解放战争全局的战略任务。二是点出追剿队消灭座山雕匪帮的战斗,不是单纯的军事行动,而是捍卫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重大政治任务。当时,围绕着执行不执行毛主席“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伟大战略方针,在林彪同志和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在东北的代理人彭真之间,曾经展开过尖锐激烈的斗争。林彪同志勇敢地捍卫和坚决地执行了毛主席的正确方针,因而使我军在解放东北的伟大战斗中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剧本写明追剿队是遵照毛主席“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伟大指示进行战斗的,这就点出了追剿队消灭座山雕匪帮的战斗是在为捍卫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而斗争。剧本一开头便为贯串全剧的矛盾冲突定下一个思想性很高的基调,为活跃在这一矛盾冲突中心的英雄人物杨子荣设置了一个很高的立脚点。和这段台词相照应,第四场又通过“誓把反动派一扫光”的唱段,再一次强调了这个意思。这段唱既揭露了当时“美蒋勾结、假谈真打”的反革命阴谋,又表现了“党中央指引着前进方向,革命的烈焰势不可当。解放军转战千里,肩负着人民的希望,要把红旗插遍祖国四方”的大好革命形势,用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大搏战的时代背景,衬托出杨子荣打进匪窟去是为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而斗争。由于对题材作了这样高瞻远瞩的处理,突出了戏剧冲突所包含的重大政治内容,这就为充分展示杨子荣英雄行为的高度思想意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高度揭示英雄人物光辉的内心世界,大力突出杨子荣为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而斗争的高度自觉性,这是《智取威虎山》艺术构思的又一个特点。为了突出这一创作的意图,剧本在情节发展的几个关键时刻,为杨子荣安排了四个主要唱段。第三场在常宝控诉了座山雕匪帮的罪行之后,紧接着安排了“管叫山河换新装”的唱段。在这段唱中,杨子荣把常宝的苦难家史提到“普天下被压迫的人民都有一本血泪账”的阶级斗争高度来看待,由此抒发了“消灭座山雕,人民得解放,翻身作主人,深山见太阳。从今后跟着救星共产党,管叫山河换新装”的革命情怀,表明杨子荣是把消灭座山雕的具体斗争和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远大政治目标联系在一起的。第四场当杨子荣要求挑起打进匪窟的重担时,又安排了“共产党员”的唱段,让他抒发了“一心要砸碎千年铁锁链,为人民开出万代幸福泉”的豪情壮志,进一步说明他是怀着“把剥削根子全拔掉”的崇高理想积极参加消灭座山雕的战斗的。第五场在杨子荣穿林海跨雪原奔赴威虎山的征途中,又通过“迎来春色换人间”的唱段,尽情抒写了他那“愿红旗五洲四海齐招展,哪怕是火海刀山也扑上前。我恨不得急令飞雪化春水,迎来春色换人间”的崇高精神境界,更进一步表现出杨子荣不但是怀抱中国革命的伟大理想,而且是怀抱世界革命的伟大理想,踏上消灭座山雕顽匪的征途的。最后在第八场,当杨子荣劈荆棘战斗在敌人心脏的重要关头,剧本又为他特意设计了“胸有朝阳”的核心唱段,深刻地揭示了杨子荣“抗严寒化冰雪”的精神力量的源泉——“胸有朝阳”。“胸有朝阳”,这是定音的一锤,点睛的一笔。它照亮了杨子荣整个精神世界,为他所有的英雄行为提供了最根本的内在依据。剧本通过这四个交相辉映而又层层深化的唱段,把杨子荣自觉为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而斗争的崇高品质鲜明而又完整地刻画了出来。
《智取威虎山》艺术构思的第三个特点,就是根据毛主席的人民战争思想去刻画无产阶级英雄人物,揭示他的战斗活动的群众基础。为了实现这一意图,剧本首先在整个戏的布局上,作了符合毛主席人民战争思想的安排。这个戏反映的是我军追剿队歼灭座山雕匪帮的战斗活动。《智取威虎山》剧组的同志根据毛主席“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的教导,在戏中充分展示了解放军追剿队依靠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军民携手打豺狼的过程。剧本是这样布局的:全剧以军民智取威虎山、歼灭座山雕匪帮的情节为主干,前半部围绕追击座山雕匪帮这一主线,将解放军追剿队活动的场面和群众活动的场面交叉展开描写,从而突出了我军为人民而战的正义性;后半部则围绕智取威虎山这一主线,将情节分成两条支线交织地进行:一条是杨子荣在威虎山匪窟里进行战斗,一条是追剿队进驻夹皮沟发动群众、武装群众,最后将这两股力量汇合起来,使戏剧矛盾得到解决。剧本进行这样的布局,是为了把杨子荣的战斗活动交融在人民战争的壮丽图景中来表现,突出他作为阶级的英雄、群众的英雄这样一个重要特征。
另外,《智取威虎山》在描绘杨子荣的战斗活动时,始终注意突出他和群众息息相关、血肉相连这一个基本点。既写出群众对他的影响,又写出他对群众的作用;既写出他在斗争中时时从群众那里获得巨大的支持,又写出他处处都是在为群众利益英勇奋斗;既写出他的英雄行为的基础是群众的伟大力量,又写出他的英雄行为是群众的光辉榜样。根据情节发展和场面安排的需要,剧本对杨子荣英雄形象这一特征的刻画,采取了实写和虚写的艺术方法。
第三场和第四场是实写。“深山问苦”这场戏,通过军民鱼水情的动人描绘,直接揭示了杨子荣和劳动人民的血肉联系。剧本一方面写了常宝父女从杨子荣那里得到启发、教育和帮助,迅速地提高了政治认识和阶级觉悟,从而显示了革命英雄对群众的巨大作用;另一方面又写了杨子荣从常宝父女那里获得了重要的敌情线索,并在他们帮助下捉住了野狼嗥,缴获了联络图,表现了群众对革命英雄的有力支持。剧本在描写这两方面时,成功地做到了用群众的形象来烘托杨子荣的无产阶级英雄形象。例如常宝和杨子荣那两大段对唱,既表明了群众对英雄的影响,更重要的是突出了杨子荣深切关心人民疾苦的阶级感情,因而大大加强了他的英雄性格的光辉。“定计”一场也是这样。在直接描写杨子荣和追剿队战斗集体的关系时,既写了杨子荣从战友们那里得到巨大的帮助、深刻的教育和无穷的智慧,又用这个英雄集体那种强烈的战斗激情烘托了杨子荣的高昂斗志,用战友们的巨大信任烘托了杨子荣的英雄品质,使人信服地看到:杨子荣既是这个英雄集体的一员,又是它的杰出代表。
第五场以后,剧本根据情节分成两条支线进行的安排,则是巧妙地运用烘托和照应的方法,对英雄和群众的血肉联系进行了虚写。在展开杨子荣的战斗活动时,剧本总是反复渲染、处处突出他和群众的精神联系,揭示他是自觉地为人民而战斗的,而且正是这种自觉性给他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力量;在展开群众的战斗活动时,又总是着重描写群众对座山雕匪帮的强烈阶级仇恨和攻打威虎山的急切心情,表明杨子荣在威虎山上的行动集中反映了群众的革命意志,烘托出他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战斗的卓越功勋。为了充分显示英雄和群众这种联系的密切性,剧本还特意将杨子荣和群众的活动场面紧紧地连接在一起交错着展开,以收相互照应、相互印证之效。比如,第六场杨子荣单枪匹马打入匪窟进行战斗,剧本用重笔渲染他时时想到群众,处处为着群众,揭示出杨子荣“虽然是只身把龙潭虎穴闯,千百万阶级弟兄犹如在身旁。任凭那座山雕凶焰万丈,为人民战恶魔我志壮力强”的崇高精神境界。紧接着在第七场,立即展开了追剿队在夹皮沟发动群众的如火如荼的场面,反复铺叙了以李勇奇为代表的广大群众“切齿怒向威虎山”的仇恨心理,有力地证实了千百万阶级兄弟都在密切配合着杨子荣的斗争,鲜明地烘托出杨子荣为人民战恶魔的英雄品质。第八场杨子荣劈荆棘战斗在敌人心脏,剧本仍是着力刻画他“望远方、想战友、军民携手整装待发打豺狼,更激起我斗志昂扬”的内心世界,描写他一切以人民利益为重,终于“排除万难下山岗”送出了情报。而在第九场中,则与上场遥相呼应地展开了军民携手整装待发打豺狼的具体描写,并且在这种临战前的斗争画面中,一方面着意渲染军民一致要求尽快上山杀敌的急切心情,另一方面点出了杨子荣的情报及时到达的重要性。剧本就是这样用军民的英雄群象同前场相照应地揭示了杨子荣昂扬斗志的群众基础,又用杨子荣解决了群众战斗行动中关键性问题的情节来烘托出他为人民所建立的巨大功勋。在这错综交织的几场戏里,剧本着力描写了杨子荣心中时时想到群众,从群众中吸取了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又在群众斗争的火热场面中处处突出英雄杨子荣,从而在人民战争的壮丽画卷上,塑造了杨子荣的高大而又扎实的无产阶级英雄形象。
毛主席教导我们:“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革命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的艺术构思,正确地贯彻执行了这个原则,既从现实生活出发,又高于现实生活,成功地塑造了“胸有朝阳”的无产阶级英雄形象杨子荣。
胸有朝阳笔生辉。革命的文艺工作者,只有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按照毛泽东文艺思想来创作,才能创造出反映我们这个伟大时代,歌颂无产阶级英雄人物的光辉灿烂的社会主义文艺!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70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6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内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