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四‧ 律詩二十一 臨川先生文集
卷三十五·挽辭
卷三十六‧集句一 

仁宗皇帝挽辭四首

编辑

  去序三朝聖,行崩萬國天。憂勤無曠古,治洽最長年。仁育齊高厚,哀思罄幅員。欲知千載美,道德冠遺編。

  憑几微言絶,群臣涕泗揮。哀號三級陛,縞素九重圍。天上仙遊遠,宫中御座非。最悲帷幄侍,不復未明衣。

  厭代人間世,收神天上游。遽然虚玉座,不復望珠旒。待旦移巾幘,饔人改膳羞。尋常飛白几,寂寞暗塵浮。

  同軌群方至[1],因山十月催。永違天日表,空有肺肝摧。帳殿流蘇卷,鈴歌薤露哀。宫中垂曉軔,西去不更回。

英宗皇帝挽辭二首

编辑

  御氣方尊極,乘雲已泬寥。衣冠萬國會,陵寢百神朝。鼎傳歸[2]羹想見。誰當授椽筆,論德在瓊瑶。

  玉册上鴻名,猶殘警蹕聲。忽辭千歲祝,虚卜五年征。羽衛悲哀送,山陵指顧成。謳歌歸聖子,世孝在持盈。

神宗皇帝挽辭二首

编辑

  將聖由天縱,成能與鬼謀。聰明初四達,俊乂盡旁求。一變前無古,三登歲有秋。謳歌歸子,欽念功修。

  城闕宫車轉,山林隧路歸。蒼梧雲未遠,姑射露先晞。玉暗蛟龍蟄,金寒雁鶩飛。老臣他日淚,湖海想遺衣。

慈聖光獻皇后挽辭二首[3]

编辑

  國賴盛,門歸高。關雎求窈窕,卷耳念勤勞。聖淑才難擬,休明運繼遭。岡原今獻卜,帷扆正攀號[4]

  塗山女德茂,京室母才難。具美多前志,餘光永後觀。遺衣遷館御,祖載出宫菆。終始神孫孝,長留萬國歡。

正肅吴公挽辭三首公嘗舉賢良,終河南守,葬。予舉進士時,公知舉。[5]

编辑

  從容邊塞議,慷慨廟堂争。曲突非無驗,方穿有不行。搢紳終倚賴[6],贈襚極哀榮。豈慕公孫貴[7],平生學董生

  應世文章手,宜民政事才。朝多側目忌,士有拊心哀。書蠹平生簡,香寒後夜灰。悠悠國西路,空得葬車回。

  昔繼吴公治,今從子産遊。里門無舊客,鄉國有新丘。謀讓禆諶遠,文歸賈誼優。此時辜怨寵,西望涕空流。

文元賈公挽辭二首[8]

编辑

  功名烜赫在三朝,經術從容輔條。儒服早紆丞相紱,戎冠再插侍中貂。開倉六塔流人復[9],出甲甘陵叛黨銷。東第秖今空畫像,當時於此識風標。

  銘旌蕭颯九秋風,薤露悲歌落月中。華屋幾人思賈傅[10],佳城今日閉滕公。名垂竹帛書勳在,神寄丹青審象同。天上貂蟬曾夢賜,歸魂應佩紫陽宫[11]

元獻晏公挽辭三首[12]

编辑

  文章康樂,經術公孫。舊秩疑丞貴,前功保傅尊。傳呼猶在耳,會哭已填門。蕭瑟城南路,鳴笳上九原。

  年方妙,地已親。優游太平日,密勿老成人。抗論辭多祕,賡歌迹已陳。功名千載下,不負庭臣[13]

  感會真奇遇,飛揚獨妙齡。他年西餞日,此夜上騎星。宿惠留藩屏,餘忠在禁庭[14]。音容無處所,髣髴寄丹青。

忠獻韓公挽辭二首[15]

编辑

  心期自與衆人殊,骨相知非淺丈夫[16]。獨斡斗杓環帝座,親扶日轂上天衢[17]。鋤耰萬里山無盜,衮繡三朝國有儒。爽氣忽隨秋露盡,但留陳迹在龜趺[18]

  兩朝身與國安危,典策哀榮此一時。木稼嘗聞達官怕[19],山頽果見哲人萎。英姿爽氣歸圖畫,茂德元勳在鼎彝[20]。幕府少年今白髮[21],傷心無路送靈輀。

正憲吴公挽辭[22]

编辑

  雖遭道昌,豈如公出值?秀鍾舊國山川氣,榮附中天日月光。更化事功參虎變,贊元時序得金穰。傷心鼓吹城南陌,回首新阡柏一行。

孫威敏公挽辭

编辑

  功名一世事,興廢豈人謀。重爲蒼生起,終隨逝水流。凄涼歸部曲,零落掩山丘。許國言猶在,姦諛可使羞。

崇禧給事同年馬兄挽辭二首

编辑

  慶曆公偕起,元豐我獨傷。兩楹終昔夢,五鼎繼前喪。薰歇曾攀桂,甘留所憩棠。素風知不墜,能世有諸郎。

  藏室亡三篋,得之公最多。露晞當晚景,川逝作前波。惠寄輿人誦,悲傳挽者歌。竹西携手處,清淚邈山河[23]

陳動之祕丞挽辭二首

编辑

  年高賈誼,官過荀卿。望古君無憾,論今我未平。有風吹畫翣,無日照佳城。空復文章在,流傳世上名。

  人間三十六,追逐孔鸞飛。似欲來爲瑞,如何去不歸?琴樽已寂寞,筆墨尚光輝。空復平生友,西華豈易依?

贈工部侍郎鄭公挽辭[24]

编辑

  地蟠久知靈,通德門中見老成。南去伏波推將略,北來光禄擅詩名。密章贈襚連三組,畫翣喪車載一旌。陰德故應多後福,可能生子但升卿

致仕虞部曲江譚君挽辭

编辑

  同時獻賦久無人,握手悲歡迹已陳。它日白衣霄漢志,暮年朱紱水雲身。虚容劍几今長夜,小隱山林秖舊春。豈惜埋辭追往事,齒衰才盡獨傷神。

馬玘大夫挽辭

编辑

  冠蓋青門道,知君自少時。從容他日喜,奄忽暮年悲。江月明丹旐,湖風冷繐帷。音容雖可想,材力竟何施?

宋中道挽辭

编辑

  文史傳家學,聲名動帝除。蘭堂空作賦,金匱不讎書。勝事悲疇昔,清談想緒餘。吹簫索上去,歸國有魂車。

王中甫學士挽辭

编辑

  同學金陵最少年,奏書曾用牘三千。盛名非復居人後,壯歲如何棄我先?種橘園林無舊業,採蘋洲渚有新篇。蒜山東路春風緑,埋没誰知太守阡?

王逢原挽辭

编辑

  蒿里競何在[25],死生從此分。謾傳仙掌籍,誰見鬼修文?蔡琰能傳業,侯芭爲起墳。傷心北風路,吹淚濕江雲。

葛興祖挽辭

编辑

  憶隨諸彦附青雲,場屋聲名看出群。孫寶暮年猶主簿,卜商今日更修文[26]。山川凛凛平生氣,草木蕭蕭數尺墳。欲寫此哀終不盡,但令千載少知君。

河中使君修撰陸公挽辭三首[27]

编辑

  文采後,知名實妙年。銀鈎工壯麗,金薤富清研[28],批鳳多新貴,凭熊數外遷。空令猗氏監,遺愛有良田。

  皖城初得故人詩,歎息龍媒踠壯時。太史滯留終不偶,中郎制作遂無施。二千石禄今何有?四十車書昔漫知[29]。海曲冷雲埋拱木,延州空掛暮年悲。

  前旌一幅粉書名[30],行路知君亦涕零。遂失詞人空甫里,謾留悲鶴老華亭。主張壽禄無三甲,收拾文章有六丁。歸處仙龕終不遠,新墳東見海山青。

王子直挽辭

编辑

  多才自合至公卿,豈料青衫困一生。太史有書能敘事[31]子雲於世不徼名。丘墳慘淡箕山緑,門巷蕭條潁水清。握手笑言如昨日,白頭東望一傷情。

孫君挽辭[32]

编辑

  喪車上新壟,哀挽轉空山。名與碑長在,魂隨帛暫還。無兒漫黄卷,有母亦朱顔。俛仰平生事,相看一夢間[33]

處士葛君挽辭

编辑

  黄歇地,葛洪家。特擅山川秀[34],相承黻冕華。猗君有清尚,於世不雄夸[35]。令子能傳業,流光未可涯。

永壽縣太君周氏挽辭二首鄧忠臣母。[36]

编辑

  永壽開新邑[37],長沙返舊塋[38]。金葩冷鈿軸,粉字暗銘旌。薤久露難濕,蘭餘風尚清。慶鍾知有在,令子合升卿

  子引金閨籍,身開石窌封。靈輴悲吉路,象服儼虚容。挽雖多相,衣不更縫。誰知逝川底,劍自喜相逢[39]

致仕邵少卿挽辭二首

编辑

  謝朓城中守,梁鴻基下歸[40]。素車馳吉路,丹旐卷寒輝。撫几虚容在,瞻圖實貌非。無因置一酹,空此嘆長違。

  杯酒邗溝上,紛紛已十年。音容常想見,風跡每流傳。老去元卿位,新開太守阡。慶門當更大,子弟固多賢。

葛郎中挽辭二首

编辑

  卷卷繐帷輕,空堂晝哭聲。衣冠遺故物[41],杯案若平生。白馬有悲送,赤車非古行。低徊九原日,光景在銘旌。

  蠻荆長往地,湖海獨歸時。旅櫬蛟龍護,銘旌雁鶩隨。此生要有盡,何物告無期。一片幽堂石,公知我不欺。

悼王致處士[42]

编辑

  處士生涯水一瓢,行年七十更蕭條。老妻稻下分遺秉,弱子松間拾墮樵[43]。豈有聲名高後世[44],遂無饘粥永今朝。窮魂散漫知何處,甬水東西不可招。

蘇才翁挽辭二首

编辑

  空餘一丹旐,無復兩朱轓。寂寞蒜山渡,陂陀京口原。音容歸繪畫,才業付兒孫。尚有故人淚,滄江相與翻。

  翰墨隨談嘯,風流在弟兄。浮名同逆旅,壯志負平生。使節何年去?喪車故老迎。悠悠京口外,落日照銘旌。

悼慧休

编辑

  休公遂不起,難料復難忘。玉骨隨薪盡,空留一分香。

  1. 「同」,刻本作「問」。
  2. 「傳」,刻本作「金」。
  3. 慈聖光獻皇后」,龍舒本作「太皇太后」。
  4. 「帷」,龍舒本作「維」。
  5. 龍舒本「正肅吴公」作「吴正肅公」,無題注。
  6. 「搢紳」,龍舒本作「朝廷」。
  7. 「慕」,龍舒本作「愧」。
  8. 文元賈公」,龍舒本作「賈魏公」。
  9. 「人」,龍舒本作「民」。
  10. 」,龍舒本作「」。
  11. 「佩」,龍舒本作「侍」。
  12. 元獻晏公」,龍舒本作「晏元獻」。
  13. 「庭」,龍舒本作「廷」。
  14. 「庭」,龍舒本作「廷」。
  15. 忠獻韓公」,龍舒本作「韓忠獻」。
  16. 「淺」,龍舒本作「賤」。
  17. 「上」,原校:「一作繼。」
  18. 「但留」,龍舒本作「謾憑」。
  19. 「嘗」,龍舒本作「曾」。
  20. 「茂」,刻本作「舊」。
  21. 「今」,光啓堂本、聽香館本作「多」。
  22. 正憲吴公」,龍舒本作「故吴相公」。
  23. 「清淚」,龍舒本作「漬洒」。
  24. 「贈」下,龍舒本有「尚書」二字。
  25. 「競」,全宋詩校改作「竟」。
  26. 「卜」,龍舒本作「上」。
  27. 龍舒本「河」上有「追傷」二字,無「挽辭」二字。
  28. 「研」,全宋詩校改作「妍」。
  29. 「漫」,龍舒本作「謾」。
  30. 「名」,龍舒本作「銘」。
  31. 「敘」,刻本作「序」。
  32. 龍舒本題作「孫適挽辭」,無題注。
  33. 「相看」,刻本作「人生」。
  34. 「特」,龍舒本作「獨」。
  35. 「雄」,原作「雍」,據龍舒本校改。
  36. 龍舒本無題注。
  37. 「新」,龍舒本作「封」。
  38. 「塋」,聽香館本作「瑩」。
  39. 「逢」,龍舒本作「從」。
  40. 「基」,全宋詩校改作「墓」。
  41. 「物」,聽香館本作「日」。
  42. 龍舒本題作「吊王先生致」。
  43. 「弱」,龍舒本作「稚」。
  44. 「豈」,龍舒本作「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