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川先生文集 (四部叢刊本)/卷第六十三

卷第六十二 臨川先生文集 卷第六十三
宋 王安石 撰 景上海涵芬樓藏明刊本
卷第六十四

臨川先生文集卷第六十三

  論議

   易泛論

   卦名解

   河圖洛書義

   諌官論

   伯夷

    易泛論

柔巽隱伏制得其道則易制者魚也民之象也小人

女子之象也貪暴而止乎高者隼也貪竊而動乎隂

者䑕也狐疑也不果也牛順而強也羊很也羊前其

剛以觸者也鮒物之在下汙而微者也鳥飛而止則

困者也雉文明見乎外者也豹文之蔚然者也虎文

之炳然者也虎豹剛健君子大人之𧰼也虎之搏物

擬而後動動而有𫉬者也鶴潔白以逺舉鳴之以時

而逺聞者也鴻進退以時而有序者也禽飲井之無

擇者也獖豕之牙能畜其剛而不可犯者也豕汙穢

也豚豕之微者也龜有靈德潜見以時而不志於養

者也龜人之所恃以知吉凶者也龍天𩔖也能見能

躍能飛能雲雨而變化不測人不可係而服者也馬

地𩔖也能行而係乎人其爲物有常者也鬼物之無

形者也几尊物也所馮以爲安者也牀安上以止者

也車載其上以行者也輪有運動之材而非車之全

也可以爲車之一器者也輿有承載之材而亦非車

之全者也輻車輿所以行者也𦈢圓虚以容而應者

也矢直而利平行者也弧攻逺之器也鼎成物之器

也鉉所舉鼎而行之者也鼎耳虚中以受鉉者也瓶

井之上水者也甕井水之巳出乎上而受之者也筐

女所以承實者也七鬯所以事宗廟社稷之器也樽

酒簋貳祭之約也貳簋享之約也幽而能正時者斗

也暮夜者隂盛之時也日中者豐之時也日呉者過

中當退之時也晝日者明進已盛而未至乎中之時

也日中則照天下矣日以明進至晝日其極盛也甲

仁屬也庚義屬也月幾望隂盛而不亢也雲隂上也

雨隂陽應也霜隂剛之微也堅氷隂剛而疑陽也膏

陽之澤也血隂之傷也汙出而不反也膚柔物之爲

間而易侵者也趾在下而行者也拇在下之微而無

能爲者也腹容物者也頄上體之見乎外而無能爲

者也臋下體之無能爲者也身躬巳也頂首之上者

也靣見乎外者也心體之主也限上下之所同也夤

上體之接乎限者也須柔而附剛者也陽物之飾也

背體之不接乎物而上者也尾後也首先也上也足

下也角剛之上窮者也肱上體之隨而附者也股下

體之隨而附者也腓趾之上股之下而體之隨而附

者也垂其翼下也耳所聽也東北止以近險也西南

順以逺險也西南衆也南明也西南坤之地也東北

違坤之所也西隂所也東陽所也左下也右上也載

者載上也負後也負者下道也乗者上道也載鬼

鬼爲在上也負塗以塗爲在後也往從之也往之外

也往之上也來之已也來之内也渝變其德也億安

也居不行也安以静居也逐從求之也血去不來也

出自穴出不去也復反而得其所也反自外來而復

也見見彼也處不行也征進也盤桓動未進也枕止

而安之也動方征也起方往也遇逢而見之也躋升

也孕女之得其配也以有爲而未功也字育女之功

也田興事之大者也弋興事之小者也飛宜下不宜

上者也且方然也或疑辭也方也後也乃徐也方此

爻之時未可以然也要其終則然也田平夷著見之

地也非龍之所宜宅也大川險也沙近險而無難也

泥則近險而有難也沛澤之困乎水者也穴隂之宅

也在穴動物在隂之小者也淵龍之宅也在天則龍

有爲之地陸高平也陵陸之大也塗汚也井泥濁也

谷下也井谷㫄出而下流也臲卼乗剛也石堅而不

動者也金剛而趣變者也玉温⿰氵閠 -- 潤粹美剛而不可變

者也干鴻之在下而不失其宜者也鴻所宜居者也

桷木之在上者也株木不能庇䕃其下者也磐進於

干而不失其安者也甘物之所美也苦物之所惡也

黃地色也玄天色也黃中之見乎色者也白成色之

主也白未受飾乎物者也朱紱天子飾下者也赤紱

人臣飾下者也泣血隂之憂也涕憂之見乎容貌者

也號嗟憂之見乎音聲者也號甚乎嗟者也藩内外

之隔也廬人所庇也升虚邑小而易之也升階平易

以有序以漸升而得位也伐邑者小之也伐國大事

也伐邑小事也城地道上承而外扞也復于隍則不

上承不外扞矣墉扞外以保内也自下之高者也二

簋隂象也門隂象也戸陽象也易曰猶未離其𩔖也

故稱血焉易象之大槩見於乾坤之說推而長之則

凢易之象可不疑矣棟室壁之所恃也野空曠也同

人于野無適莫也龍戰于野無君臣也邑有事之地

也趣時而爲之者也郊逺乎有事之地次師旅之安

舎也巷出門庭而未易道也自牖自幽以即明也婚

媾内外之合也鄰比已者也妻配也王母幽以逺也

以父爲陽以母爲幽也以母爲近則王母爲逺也妣

以順配祖者也臣以順承君者也考父之有成德之

稱也長子一也弟子不一也僕卑以順也童未有與

也婦一乎順者也妾配之不正者也士未成夫之辭

也女未成婦之辭也娣女歸而不得正配者也衣上

飾也袽所以窒𨻶也裳下之飾也鞶帶在下體之上

而以柔爲飾也袂體乎衣者也囊所以畜物也茀所

以蔽車也履踐下而承上也履上道也載下道也不

可甚乎不利也可其爲利僅也有凶不必凶而凶在

其中也有厲不必厲而厲在其中也有悔不必悔而

悔在其中也

    卦名解

剛柔始交而難生動乎險中故曰雲雷屯屯已大亨

則雷雨之動滿盈而爲解故曰雷雨作解動而免乎

險解山下有險非險在前也可徃而止焉必𫎇者也

故爲𫎇蹇則險在前者也險在前則不可以徃故爲

蹇彖曰見險而能止知矣哉知者反乎𫎇者也需亦

險在前也其不爲乾健而進也非若艮之止也非坎

之所能陷也待時而進耳故爲需柔得位而上下應

之小者之畜也小者畜則其畜亦小矣故爲小畜以

小而畜大非柔之中也柔得位而不中不中而上下

應之小畜之道也能止徤大者之畜也大者畜則其

畜亦大矣故爲大畜四陽過二隂而陽得中故爲大

過大過者大者過也大者過則亦事之大過越也四

隂過二陽而隂得中故爲小過小過者小者過也小

者過則亦事之小過越者耳大有能有大者也大者

應之也柔得尊位大有者也同人同乎人者也柔得

位得中而應乎乾者也巽而麗乎内故爲家人止而

麗乎外故爲旅少男長女必惑山下有風必撓蠱者

撓惑之名也爲天下之蠱者事也故爲蠱少女少男

男下女上故爲咸咸者交感之名也長男長女男上

女下故爲𢘆姤隂遇陽故爲姤陽終决隂故爲夬柔

履剛故爲履履禮也禮者以柔履剛者也剛應順而

以動故爲豫上下交故爲泰不交故爲否以剛中爲

主而下順從故爲比順而止故爲謙動而說故爲隨

大者在上故爲觀大者壯故爲大壯剛浸長以臨柔

故爲臨臨者大臨小之名故曰臨者大也柔來文剛

分剛上而文柔故爲賁柔變剛爲剝剝者消爛之名

也剝窮上而剛反故曰復復者反而得其所之名也

天下雷行物應之故爲無妄雷之感物物之所以應

無妄者也剛退故爲遯明入地中故爲明夷明者傷

於暗之名也文王與紂當其象矣以爻考之自三以

下周象也自四以上殷象也明出地上晉臣進之象

卦也明出地上則方晝而未至乎中中則照天下晝

則進之盛而不亢乎王者也損上益下主於自損者

也故爲益損下益上主於自益者也故爲損乾道成

男坤道成女凡女卦皆受損者也凡男卦皆受益者

也損上益下損下益上此之謂也巽乎水而上水故

爲井以木巽火故爲鼎明以動故爲豐豐者光明盛

大之卦也剛上下而實在其間頥中有物之象也頥

中有物必噬噬則合矣故爲噬嗑嗑者有閒而通之

之卦也上險下說說以行險故爲節柔在内而剛得

說而巽故爲中孚柔亦在内可謂對矣中孚者至

誠之卦也无妄則不妄而已一陽陷於二隂故爲坎

坎者陷也内明水象也一隂麗於二陽故爲離離麗

也外明火象也水之爲物陷者也火之爲物麗者也

推此則震巽艮兊可以𩔖知之也上火下澤睽睽者

不合之名也二女之卦也火在水上未濟未濟者有

濟之道也男女之卦也水上火下男女相逮之卦也

故爲旣濟澤上火下二女不相得之卦也故爲革不

相得而相違革之所以生也以衆行險故爲師上剛

而下險險而健故爲訟上動而下止止而動故爲頥

止而動頥之道也上說而下順故爲萃上巽而下險

險而巽故爲渙渙者離散之名也巽而免乎險則不

蹇不困下雖險上巽而不健則不訟故爲渙而已困

則剛見揜者也在難中者也不可以不動矣蹇則難

在前者也不可以徃而已故彖曰利西南也順而巽

其進也孰禦焉故爲升止而巽有止之道故爲漸歸

妹者歸女之卦也妹少女也少女爲主於内故曰歸

妹歸妹女歸之以其時也故曰動而說所以爲歸妹

也陽在下則動而進故爲震進在隂上巳得其所則

止故爲艮内柔伏故爲巽外柔見故爲兊此其文皆

在繫辭或彖繫所不言以其所言反求其所不言則

知其所以然也

    河圖洛書義

孔子曰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圖必出於河而洛

不謂之圖書必出於洛而河不謂之書者我知之矣

圖以示天道書以示人道故也蓋通於天者河而圖

者以象言也成象之謂天故使龍負之而其出在於

河龍善變而尚變者天道也中於地者洛而書者以

法言也效法之謂人故使龜負之而其出在於洛龜

善占而尚占者人道也此天地自然之意而聖人於

易所以則之者也

    諌官論

以賢治不肖以貴治賤古之道也所謂貴者何也公

卿大夫是也所謂賤者何也士庶人是也同是人也

或爲公卿或爲士何也爲其不能公卿也故使之爲

士爲其賢於士也故使之爲公卿此所謂以賢治不

肖以貴治賤也今之諌官者 天子之所謂士也其

貴則 天子之三公也惟三公於安危治亂存亡之

故無所不任其責至於一官之廢一事之不得無所

不當言故其位在卿大夫之上所以貴之也其道德

必稱其位所謂以賢也至士則不然修一官而百官

之廢不可以預也守一事而百事之失可以母言也

稱其德副其材而命之以位也循其名傃其分以事

其上而不敢過也此君臣之分也上下之道也今命

之以士而責之以三公士之位而受三公之責非古

之道也孔子曰必也正名乎正名也者所以正分也

然且爲之非所謂正名也身不能正名而可以正天

下之名者未之有也蚳鼃爲士師孟子曰似也爲其

可以言也鼃諌於王而不用致爲臣而去孟子曰有

言責者不得其言則去有官守者不得其職則去然

則有官守者莫不有言責有言責者莫不有官守士

師之諌於王是也其諌也蓋以其官而已矣是古之

道也古者官師相規工執藝事以諌其或不能諌謂

之不恭則有常刑蓋自公卿至於百工各以其職諌

則君孰與爲不善自公卿至於百工皆失其職以阿

上之所好則諌官者乃 天子之所謂士耳吾未見

其能爲也待之以輕而要之以重非所以使臣之道

也其待巳也輕而取重任焉非所以事君之道也不

得已若唐之太宗庶乎其或可也雖然有道而知命

者果以爲可乎未之能處也唐太宗之時所謂諌官

者與丞弼俱進於前故一言之謬一事之失可救之

於將然不使其命巳布於天下然後從而爭之也君

不失其所以爲君臣不失其所以爲臣其亦庶乎其

近古也今也上之所欲爲丞弼所以言於上皆不得

而知也及其命之已出然後從而争之上聽之而改

則是士制命而君聽也不聽而遂行則是臣不得其

言而君耻過也臣不得其言士制命而君聽二者上

下所以相悖而否亂之勢也然且爲之其亦不知其

道矣及其諄諄而不用然後知道之不行其亦辨之

晚矣或曰周官之師氏保氏司徒之屬而大夫之秩

也曰嘗聞周公爲師而召公爲保矣周官則未之學

    伯夷

事有出於千丗之前聖賢辯之甚詳而明然後丗不

深考之因以偏見獨識遂以爲說旣失其本而學士

大夫共守之不爲變者蓋有之矣伯夷是已夫伯夷

古之論有孔子孟子焉以孔孟之可信而又辯之反

復不一是愈益可信也孔子曰不念舊惡求仁而得

仁餓于首陽之下逸民也孟子曰伯夷非其君不事

不立惡人之朝避紂居北海之濵目不視惡色不事

不肖百丗之師也故孔孟皆以伯夷遭紂之惡不念

以怨不忍事之以求其仁餓而避不自降辱以待天

下之清而號爲聖人耳然則司馬遷以爲武王伐紂

伯夷叩馬而諌天下宗周而恥之義不食周粟而爲

采薇之歌韓子因之亦爲之頌以爲微二子亂臣賊

子接迹於後丗是大不然也夫商衰而紂以不仁殘

天下天下孰不病紂而尤者伯夷也嘗與太公聞西

伯善養老則往歸焉當是之時欲夷紂者二人之心

豈有異邪及武王一奮太公相之遂出元元於塗炭

之中伯夷乃不與何哉蓋二老所謂天下之大老行

年八十餘而春秋固已高矣自海濵而趨文王之都

計亦數千里之逺文王之興以至武王之丗歲亦不

下十數豈伯夷欲歸西伯而志不遂乃死於北海邪

抑來而死於道路邪抑其至文王之都而不足以及

武王之丗而死邪如是而言伯夷其亦理有不存者

也且武王倡大義於天下太公相而成之而獨以爲

非豈伯夷乎天下之道二仁與不仁也紂之爲君不

仁也武王之爲君仁也伯夷固不事不仁之紂以待

仁而後出武王之仁焉又不事之則伯夷何處乎余

故曰聖賢辯之甚明而後丗偏見獨識者之失其本

也嗚呼使伯夷之不死以及武王之時其烈豈獨太

公哉


臨川先生文集卷第六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