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大金陵新志 (四庫全書本)
至大金陵新志 |
欽定四庫全書 史部十一
至大金陵新志 地理類三〈都會郡縣之屬〉提要
〈臣〉等謹案至大金陵新志十五卷元張撰字用鼎陜西人嘗為奉元路學古書院山長至正初江南諸道行御史臺諸臣將重刋宋周應合所撰建康志而其書終于景定中嗣後七八十年紀載缺略雖郡人戚光於至順間嘗修有集慶續志而任意改竄多變舊例未為詳審復議増輯以繼景定志之後因聘主其事凡六閲月而書成首為圖考次通紀次世表代表次志譜列傳而以摭遺論辨終焉令本路儒學雕本印行至明嘉靖中黄佐修南雍志尚載有此書板一千一百六十四面是今所流傳印本猶出自原刻也其書略依周志凡例而元代故實則本之戚光續志及路州司縣報至事蹟其間如官屬姓名己入前志者不復具録而世譜列傳則前志所有者仍捃載無遺體例殊自相矛盾又其凡例中以戚志删去地圖不合古義譏之良是至於世表年表則地志事殊國史原不必仿旁行斜上之法轉使汜濫無稽戚志刪除深合體例鉉乃一概訾之亦為寡識然其學問博雅故薈萃損益本末燦然無後來地志家附會叢雜之病其古蹟門中所載梁始興忠武王安成康王二碑朱彛尊皆嘗為之跋不引是書為證豈其偶未見與乾隆四十六年十二月恭校上
總纂官〈臣〉紀昀〈臣〉陸錫熊〈臣〉孫士毅
總 校 官〈臣〉陸 費 墀
至大金陵新志原序
郡志之見於世者多矣其間名是而實非語此遺彼者比比皆是求其紀載有法序事詳宻使人如身履其地而目擊其事者則百不一二見焉豈以其陵谷之變遷事文之繁縟故紀述有難詳與不然何其可觀者鮮若是哉甲申春浮光士張君鉉以其所撰金陵新志首藁見示其脩志本末畧曰首為圖攷以著山川郡邑形勢所存次述通紀以見厯代因革古今大要中為表志譜傳所以極天人之際究典章文物之歸終以摭遺論辨所以綜言行得失之微備一書之旨至其終又曰文摭其實事從其綱亦詳矣哉是年夏集慶路將以是編鋟諸梓上之臺僉曰善且以序見屬辭不獲命應之曰是編首藁固嘗見之而有以知其叙事之詳也使其中皆然豈不能使覽者如身履其地而目撃其事哉予聞張君博物洽聞而作事不茍於是編也容有始詳而終畧者乎是夏四月初吉奉直大夫江南諸道行御史臺都事索元岱序
修志文移
集慶路總管府承奉江南諸道行御史臺劄付據監察御史索奉直呈嘗謂陵谷之在霄壤猶有變遷州郡之閱古今豈無因革倘遺文之或泯奚往跡之能明切觀景定建康志者地理有圖人物有傳溪山之勝靡不載風土之冝冈或遺可以知羣賢出處之機可以見六朝興亡之跡爰稽故實殊廣見聞惜故板之不存幸殘編之僅在今不印證久必陸沉如蒙將見在全書責付集慶路令儒學從新繡梓以廣其傳不特可備觀覽於邦人亦足以垂監戒於天下其於風化不為無補呈乞照詳施行得此施行間又據集慶路申據儒學申准本學周教授闗嘗謂郡有志書所以考古今之沿革政具方榮所以驗風俗之盛衰此季札過魯得以考厯代之禮樂為喜夫子言夏殷之禮亦以文獻不足為恨切見集慶一路舊稱三吳都會實為名勝之邦古今紀載山川景物英雄忠義之士不一而足至於志書厯宋景定年至馬裕齋方行脩輯完備惜其舊板已經燒毁不存而日近郡士戚光妄更舊志率意塗竄遂使名跡埋没無聞志士莫不惋惜今次莫若因舊志之已成增本朝之新創重新繡梓印行亦為一代盛典豈不韙與然此未敢擅便申乞照詳得此申乞照驗施行憲臺依准所言合下仰照驗委官提調於本路儒學錢糧内支掇刋板先具委定職名依准申臺奉此又准本路判官周奉訓牒呈該准來牒備奉憲臺劄付委自當職提調重刊建康志書等事除依准外切謂古者諸侯置史以紀國政采詩以觀民風此國有史記詩有國風之所由也後世州郡各為志書亦此之遺意如欲述方册之舊聞所合著朝廷之盛治照得集慶為江南要郡自我朝混一迨今六十八年中間恩命之所加風化之所被臺察之設置州郡之沿革名宦之政績人才之賢否山川之變遷風俗之移易與夫忠臣孝子義夫節婦俱有闗於政教甚大茍不廣其見聞攷之事實裒集成編以續前志嵗月既久漸致湮沉如蒙以禮敦請名儒赴學討論編輯以成其書庶見國家政化之隆臺察紀綱之重然此牒請施行准此行據本路儒學申准本學周教授明道書院房山長闗照得景定舊志已行刋雕在手所有續纂新志非仗大手筆未易成就近聞陜西儒官張用鼎名鉉學問老成詞章典雅必得其人事能就緒然非致禮幣詣門敦請豈肯俯臨脩纂闗請詳酌合用禮物以憑敦請施行准此議備禮幣移委本路判官周奉訓周教授房山長等親詣寓所敦請於至正三年五月初十日到局脩纂十月望成書計壹拾伍卷重行㸃校繕寫當年十二月十二日本路帥府判劉知事王教授同於本局闗領呈臺至正四年三月内本路照得近奉憲臺劄付為刊脩郡志事行下各州司縣儒學院務會集耆舊儒職人等講論搜集申到置立衙門經理田土各各事蹟移委判官周垚親賫禮幣禮請到奉元路學古書院山長張纂成金陵新志壹拾伍卷計壹拾叄册發下本路儒學校正去後回據狀申本學王教授與學正方自謙訓導陳顯曾等校正相同如將前項新志刋板縁實在學糧銷用不敷冝從總府從長規書分派刊造便益申乞照詳得此行下本路儒學與録判王淵重行計料板物工價㕘詳張山長纂撰金陵新志壹拾叄册儒學會集儒職校正相同誠為有補於將來擬合刋板印行以廣其傳分派溧陽州學刋雕五卷溧水州學明道書院各刋三卷本路儒學刋造二卷及序文圖本照依元料工物合用價錢於各學院錢糧内除破移委判官師珍知事劉伯貞司吏朱謙監督併工刋雕申覆憲臺照驗當年五月内承奉江南諸道行御史臺令史孔淮承行劄付該來申為刋雕金陵新志板物價錢共中統鈔壹伯肆拾叄定貳拾玖兩捌錢玖分玖釐送據照磨所呈照算相同憲臺合下仰照驗依上施行承此
職名〈一 臺府提調官掾〉
江南諸道行御史臺
御史中丞董守簡資善
都事樊執敬朝散 索元岱奉直
石思讓奉議
令史艾宗勉 蔡茂正
劉孟琛 孔淮
督工校勘典吏陳以咸
集慶路總管府
府判周垚奉訓 師珍承直
知事劉伯貞
職名〈二 臺府官掾〉
江南諸道行御史臺
御史大夫托歡
御史中丞巴延 董守簡
任擇善
侍御史實保 馮思温
王紳
治書侍御史順昌 秦從徳
經厯道拉實 納蘇羅丹
都事樊執敬 索元岱
石思讓
照磨趙儼 黙好古
管勾郭汝能 盖繼祖
監察御史阿爾斯蘭布哈 實巴爾圖
托歡 僧努
逹實宻 茂巴爾
太平 諤勒哲特穆爾
黙爾吉濟特 瑪魯
諤勒哲特穆爾 張思誠
王武 楊秩
張珪 王多羅岱
李貞一 石思讓
王時可 噶海齊
夀昌 趙翔
常有恒 王永澄
丁好禮 楊惠
令史蔡茂正 費詵
房圭 趙瑄
任性善 蘇徳信
劉孟琛 薩題勒宻實
孔淮 王鵬
額森特穆爾 李忠
梅友賢 艾宗勉
趙範 諤勒哲布哈
通事 巴延
譯史阿克實 喜山
安珠
知印寶柱 巴延
宣使段汝舟 徳夀
和尚 呉謙
布延特穆爾 錫沙布哈
大悲努 烏呼訥
典吏張梓 吳允恭
許鎬 欒敬直
庫子劉允 郝元良
薩都拉
察院書吏 陳仲信
吕嗣祖 邵處義
周宗魯 慕完
楊旭 朱明實
劉偉 逹實
張𢎞 武瑛
高守中 耿權道
石允中 額森呼圖克
邵忠 程伯榮
許瑞 吕謙
苑天常
集慶路總管府
達嚕噶齊特哩
總管張塔海特穆爾
同知羅壘
治中㢘青山
府判周垚 師珍
推官高仲榮 劉忠
經厯牛明善
知事劉伯貞
修志本末
一古者九州有志尚矣書存禹貢周紀軄方春秋諸侯有國史漢以來郡國有圖志圖志兼記事記言之體自山川物産民俗政教沿革廢置是非善惡災祥禍福無不當載載而上之王朝修為通史著為經典則褒貶之義見焉金陵在禹貢為揚州厯代為都為國為州為府典章文物冝可攷徵而陵谷變遷事文散逸自宋以來病之今志畧依景定辛酉周應合所修凡例首為圖攷以著山川郡邑形勢所存次述通紀以見厯代因革古今大要中為表志譜傳所以極天人之際究典章文物之歸終以摭遺論辨所以綜言行得失之微備一書之旨文摭其實事從其綱總為一十五卷卷各有類類例繁者析為上中下卷具如後錄如其筆削以俟君子
一金陵得名自楚威王築城石頭因山立號始見史傳而山川形勢表然為東南重鎮則其來逺矣上古帝王有建國朝會於斯若雲陽氏之居雲陽〈建康丹徒接界有雲陽嶺詳見通紀〉夏禹之會羣神茅山〈詳見後山川志〉周初太伯之國勾吳〈茅山古名勾曲形如勾己勾轉為句句容以是得名也近延陵瀨渚皆吳境也〉春秋楚靈王之築城瀨渚〈見後古迹固城下〉皆見史傳而年世悠邈事難詳究今依景定志以周元王四年己巳越相范蠡築城長干為金陵城邑之始斷自是年表其行事迄今至正癸未凡一千八百一十五年損益舊聞附著時事首尾該涉粗為詳備而春秋以前事蹟散見諸篇文有錯互覽者詳焉
一金陵圖志存者惟唐許嵩建康實録宋史正志乾道志吳琚慶元志周應合景定志而刻板已亡所見卷帙類多訛缺惟景定志五十卷用史例編纂事類粲然今志用為凖式㕘以諸志異同之論間附所聞折衷其後至於事文重泛非闗義例者本志既已刋行不復詳載
一古之學者左圖右書况郡國輿地之書非圖何以審訂至順初元郡士戚光纂修續志屏却舊例并去其圖覽者病焉今志一依舊例以山川城邑官署古跡次第為圖冠於卷首而攷其沿革大要各附圖左以便觀覽
一晉之乘楚之檮杌魯之春秋皆諸侯史也乘檮杌缺亡不可復知以春秋經傳攷之諸所記載或承赴告或述見聞其事有闗天下之故者雖與魯無預皆書於册〈若蔡鄭會鄧齊鄭如紀鷁退石隕沙麓崩郭亡之類於魯無預或非赴吿亦書〉其非義之所存及聞見所不逮者雖本國事亦或棄而不録〈若隠公元年𫝊舉不書之例及隠桓莊閔之春秋其詞畧傳稱定哀之世多微辭之類〉疑此皆非聖人筆削新意史䇿舊章固存斯義脩景定志者用春秋史記法述世年二表經以帝代緯以時地人事開卷瞭然與建康實録相為表裏可謂良史而戚氏譏其年世徒繁封畫鮮述所作續志悉芟去之以論他郡邑可也而非所以言建康豈惟前代事蹟漫無統紀亦將使昭代之典闇而不彰今不敢從述世年表悉依前例
一建康自至元丙子歸附至今至正癸未六十八年典章㳂革民俗得失視他郡宜多可紀而官府文案兩經焚燬故老晨星無從詢訪古云堂上逺於百里堂下逺於千里言相去益逺則見聞乖謬情志益難遽通况士民殊習朝野異趨偏辭隅論故難据依今自丙子前雜稽史傳歸附後用戚氏續志及路州司縣報至事跡附以見聞可徵者輯為斯志信以傳信疑以傳疑所謂埤毫芒於泰山存十一於千百篇帙既繁不無缺謬與我同志者攷訂而附益之深所願焉
一除圖攷通紀外表志諸篇各有叙叙所以為作之意人物志析為世譜列傳皆據前史纂其名實鉅細兼該善惡畢著傳末例有論贊不敢僣越惟范蠡傳前志用吳越春秋及史記傳文辭頗蕪纇今略加潤色明李綱所以説高宗之意〈蠡非王者之佐也然金陵城邑經始於蠡六代建都因其遺跡故論者謂江左形勝古今一也范蠡用之佐勾踐稱伯江淮由㣲弱以致富強孫皓陳叔寶用之則由強大而致覆亡易於反掌所謂無競維人在徳不在險者著矣李綱説見末卷奏議〉
一厯代以來碑銘記頌詩賦論辨樂府叙贊諸作已具周氏戚氏二志不復詳載今輯其篇第志於古跡卷中其闗涉攷證者隨事附見自餘文記郡州司縣采録未完郡庠續為編輯附於志末
一溪園先生周應合宋末名儒其修郡志以馬制置光祖供給搜訪之勤帥憲運漕諸府幙官論辨攷訂之助數月成書猶多訛謬鉉也曩因授徒來往是邦十五餘年雖嘗從諸縉紳先生逰覽商略得其大㮣而憂患之餘學荒辭陋誤膺郡聘無能為役始自夏五入局編纂疲罄心思凡六閲月以仲冬朔旦繕寫成編不敢上之太史列於掌故施之承學或可資披證之萬一云
新舊志引用古今書目
尚書〈今文禹貢〉 汲冢周書
春秋左氏傳〈周左丘明〉 春秋外傳〈周左丘明〉
史記〈西漢司馬遷〉 戰國䇿〈漢劉向〉
吳越春秋〈晉趙曄楊方〉 西漢書〈漢班固〉
東漢書〈吳謝承宋范曄劉昭〉 後漢紀〈魏荀悦〉
三國志〈晉陳夀〉 吳書〈吳韋昭〉
晉書〈唐太宗〉 晉陽秋〈晉孫盛〉
晉紀〈晉徐廣〉 晉記〈宋裴松之〉
漢晉春秋〈晉習鑿齒〉 宋紀〈齊王智深〉
齊書〈陳許亨〉 宋書〈梁沈約〉
齊書〈梁蕭子顯〉 梁書陳書〈陳姚察〉
續晉陽秋〈齊檀道鸞〉 南北史〈唐李延夀〉
隋書〈唐魏徴〉 唐書〈宋歐陽脩宋祁〉
五代史〈宋歐陽脩〉 南唐書〈宋胡恢陸游〉
資治通鑑〈宋司馬光〉 通鑑綱目〈宋朱熹〉
宋鑑長編〈宋李燾〉 金國志
宋季三朝政要 二王本末〈宋陳仲徵〉
水經〈漢桑欽撰魏酈道元注〉 丹陽記〈齊山謙之〉
京都記〈齊陶季直〉 建康實録〈唐許嵩〉
金陵古迹編〈宋石邁〉 六朝事類〈宋張敦頤〉
六朝事類别集〈宋吴彦䕫〉 六朝進取事類〈宋王漻〉乾道建康志〈宋史正志〉 慶元建康志〈宋朱舜庸吳琚〉景定建康志〈宋周應合〉 句曲志〈宋張侃〉
咸淳溧水志〈宋周成之方遜〉 溧陽志〈宋趙廓夫〉
古今州郡記〈梁陶𢎞景〉 帝代年厯〈梁陶𢎞景〉
風土記〈晉周處〉 揚都賦〈晉庾闌曹毗〉
揚州記〈晉曹憲〉 搜神記〈晉干寶〉
齊史十志〈齊江淹〉 世説〈宋臨川王劉義慶〉
吳地記〈齊任昉〉 三吳決録〈齊孔逭〉
淮海亂離志〈梁蕭圖肅〉 梁舊事〈梁蕭大圜〉
輿地志〈陳顧野王〉 地形志〈隋庾季才〉
古今帝代記〈後周眀克讓〉 區宇圖志〈唐姚思㢘〉
梁實録〈梁周興嗣〉 三十國春秋〈梁蕭方等〉
通典〈唐杜佑〉 元和郡國志〈唐李吉甫〉
方輿記古今國典嵗時廣記〈南唐徐鍇〉
南唐近事〈宋鄭文寶〉 寰宇記〈宋樂史〉
輿地廣記〈宋歐陽忞〉 祥符圖經
方輿勝覽〈宋祝穆〉 山川地理圖〈宋程大昌〉
通志〈宋鄭樵〉 路史〈宋羅泌〉
江表傳 吳錄〈唐張勃〉
江乘記 六朝宫苑記
丹陽尹錄 苑城記
金陵六朝記 秣陵記
建康宫闕簿 江表志
唐十道四蕃志 宋朝事實
宋會要 江南野史
尚書蔡傳輯録〈董鼎〉 夷堅志〈宋洪遵〉
茅山志〈劉大彬張天與〉 集慶續志〈戚光〉
諸家文集詩集 金陵覽古詩〈朱存陳軒楊備馬之純〉金陵百詠〈宋曾極陳嵓〉 金陵故事
名臣事畧〈蘇㕘政伯脩〉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