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段若膺論理書

與段若膺論理書
作者:戴震 
丁酉正月十四日

僕自十七嵗時,有志聞道.謂非求之《六經》、孔、孟不得.非從事於宇義、制度、名物,無由以通其語言。宋儒譏訓詁之學.輕語言文字.是欲渡江河而棄舟楫.欲登高而無階梯也。為之卅餘年,灼然知古今治亂之源在是。孟子闢楊、墨曰:「率獸食人,人將相食」;詰告子曰:「率天下之人而禍仁義」,兩稱「聖人復起,不易吾言」。皆承「生於其心,害於事,害於政」。夫仁義何以禍斯民?觀近儒之言理,吾不知斯民之受其禍之所終極矣!

古人曰「理解」者,即尋其腠理而析之也。曰「天理」者.如莊周言「依乎天理」。即所謂「彼節者有間」也。子貢問「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大學絜矩之道,不過「所惡於上,毋以使下」云云。曰「所不欲」、曰「好惡」、指人之常情不堪受者耳。以己絜之人,則理明。孟子對齊王好貨、好色、曰:「與百姓同之」,非權辭也。好貨、好色、欲也;與百性同之,即理也。

後儒以理欲相對,實雜老氏無欲之說。其視理欲也,僅僅為邪正之別,其言「存理」也,又僅僅為敬肆之別。不知必敬必正,而理猶未得。其言「人欲所蔽」,僅僅以為無欲則無蔽。不知欲也者,相生養之道也。能視人猶己則忠,以己推之則恕,憂樂於人則仁,出於正不出於邪則義,恭敬不侮慢則禮,無差謬則智。曰忠恕、曰仁義禮智,豈有他哉?在常人為欲,在君子皆成懿德。夫去欲而後一於理,是古賢人聖人體民之情、遂民之欲,皆非也。

況欲之失,為私不為蔽,自以為得理,而所執之理實謬,乃蔽而不明。聖人而下,罕能無蔽,有蔽之深者,有蔽之淺者。自謂蔽而不明者有幾?問其人曰「聖矣乎?」必不敢任;而譏其失「理」,必怒於心。是盡人不知己蔽也。昔人異於今人;一啟口而曰「理」,似今人勝昔人。吾謂昔人之勝今人正在此。益昔人斥之為意見,今人以不出於私即謂之「理」。由是以意見殺人,咸自信為「理」矣。聊舉一字言之,關乎德行,行事匪小。

僕自上年三月初獲足疾,至今不能出戶,又目力大損。今夏纂修事似可畢,定於七八月間乞假南旋就醫。覓一書院餬口,不復出矣。竭數年之力,勒成-一書,明孔、孟之道。餘力整其從前所訂於字學、經學者。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