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備考刊誤
编辑余昔從洪復元校理借觀《文獻備攷》,其烏欄之上,間有箚記,多精核語,意故兵曹判書〈名漢氏〉所手錄者。因以己意,修潤彙次,爲刊誤一卷,擬進乙覽,會仙馭賓天,不果上。嗚呼恨哉!
卷一象緯考
编辑五號。《後漢書ㆍ濊》:「曉候星宿,預知年歲豐約。」《北史ㆍ百濟》:「行宋元嘉曆,以建寅月爲歲首。」案此二條當補入。
卷四象緯考
编辑十號。康宗六年六月乙丑,太白經天。案『康』當作高。
卷六輿地考
编辑二號。《輿地勝覽》曰:「居東表日出之地,故名朝鮮。」金鶴峯《朝鮮考異》曰:「鮮,明也。在東方日先明,故爲朝鮮。」案此二條當補入。
仝號。《東史》:「檀君命彭吳治國內山川。」案《東史》,疑卽洪萬宗《東國總目》,〈凡云《東史》及《寶鑒》ㆍ《本紀》ㆍ《通覽》之類,皆非正史,宜明著撰人姓名,不宜混稱〉彭吳之說謬妄,不宜大書。
仝號。《漢書》曰:「玄菟ㆍ樂浪,武帝時置。」案中國地志,多以今遼東東南爲漢玄菟地,考《漢ㆍ志》,遼東十八縣,皆遼州東南,何處更置玄菟?漢玄菟本在遼東東北二百里。
六號。《漢書》『玄菟郡西蓋馬縣有馬訾水』,《唐書》以馬訾水爲鴨綠江。案《唐書》『鴨綠源出白山』。白山卽白頭山,白頭之爲蓋馬,無疑。
八號。高句驪二千里地,豈可只爲一縣哉?是必爲眞番也。案高句驪,漢武所置,前此已有,而高朱蒙或其後裔,又興其地,故國號高句驪也。眞番疑今永吉州等地。
九號。臣謹按《漢書ㆍ地志》謂『平那合於玄菟』,〈濊傳〉謂『眞番合於玄菟』,平那卽眞番也。案此論全不考覈。
十一號。臣謹按浿水乃在鴨江之北遼東之南。案《漢書》『遼東郡之西安平縣,在鴨綠入海處』,則鴨綠以北,皆屬遼東矣。樂浪諸縣,何以攙入於其間?大抵《遼史ㆍ地志》,多不可信。
十二號。韓百謙曰:「漢江之外,無八百里大水,恐漢江爲列水,列口疑在漢江咽喉之地。」案胡三省《通鑑注》『列口,列水入海之口』,疑今江都也。高句麗穴口縣卽江華,則穴口疑列口之譌。
十四號。臣謹按,諸史家以『高句驪犯遼東,殺帶方令』之文爲證。案《漢書》『高句驪犯遼東西安平,殺帶方令,掠樂浪太守妻子』,蓋謂蠻夷出兵無常,旣犯西安平,又殺帶方令,又掠樂浪太守妻子也。帶方ㆍ樂浪,非必在遼東。
十五號。二帶方。案帶方有二,北帶方,漢所置,疑卽臨津下流㳂海地,所以羈屬倭韓也。唐移設于竹軍城,卽百濟之豆肹,今羅州之會津,或今興陽縣也。劉仁軌嘗屯兵于南原,亦稱爲帶方,而非其實也。
十六號。新羅實聖王二十二年,牛頭郡山水暴至。案實聖王,無二十二年,當是訥詆王二十二年。
十八號。《後漢書》曰:「安帝初,以遼東之高顯ㆍ侯城ㆍ遼陽三縣屬玄菟。」案武帝玄菟,初置于今北道永興等地,後移遼東,襄平北二百里,以高句驪爲治所,其地界可想也。《盛京志》以今海城ㆍ蓋平等地謂屬玄菟,則遼東十八縣,將何處開列耶?誤矣。
二十四號。臣謹按太白山有二,一在寧邊,一在三陟。案太白山今白頭山也。唐以白頭山爲太白山,大祚榮東依太白山,可證。
二十五號。《輿地勝覽》曰:「龍岡縣,古黃龍國,爲高句驪所竝。」案《通典》『隋煬帝征高句驪,黃龍以東,骸骨相屬』,則遼地古有黃龍。
三十一號。佐魯縣本上者。案『上者』當作上老,今茂長縣。
三十二號。竹軍縣本豆肹。案興陽本名豆肹,今羅州之會津縣,亦名豆肹,爲帶方屬縣。軍那ㆍ徒山ㆍ半那等地,皆會津近邑,則竹軍疑今之會津。
三十三號。高句麗舊將大祚榮,走保太伯山之東北,又移女眞之東牟山。案太伯山之爲白頭山,明甚。
卷七輿地考
编辑三號。臣謹接《漢書》云:「眞番ㆍ辰國上書,欲見天子,壅閼不得。」所謂壅閼者,爲朝鮮王右渠所壅閼也。案古初漢南之地,統云辰國,分而言之則三韓。《史》言:「馬韓最大,共立其種爲辰王。」箕準雖破馬韓,此時與中國隔絶,其稱號無以傳聞,但書辰國,或馬韓,其執然也。〈準後亦宜稱辰國〉且羅ㆍ濟自《南》ㆍ《北史》始立傳,前此只稱韓人,諸史可驗。『馬韓復自立爲辰王』者,指百濟溫祚而言,不可曰箕準之滅,在右渠之前。
四號。崔致遠曰:「辰韓稱所居邑里,云沙㴍ㆍ漸㴍。〈羅人讀㴍爲道,故今或作沙梁,梁亦稱道乙〉案『㴍』字不見字書,疑卽『涿』之譌。涿,一音牘,正與『道』音相近。
十一號。臣謹按羅ㆍ麗ㆍ濟三國,分配三韓之舊地,崔說兩失其眞。案孤雲當時之士,不容有誤。其意必欲以三國分排三韓,辰羅ㆍ弁濟,而以馬韓爲南者,句麗南界多是馬韓地故也。謂孤雲誤則過矣。
十二號。《三國史》:「始祖王十三年,就漢山下立柵,移慰禮城民戶。十四年,遷都。」〈都凡三百八十九年,○卽今廣州南漢山城〉案旣云『就漢山下』,則其非山上,明甚。注云『南漢山城』,非也。山城孤峻,不可爲國都,慰禮民戶,安得相容?今廣州古邑,有百濟宮址,卽建都在古邑也。又其都漢山,只三百七十六年,注云『三百八十九年』者,竝都慰禮而言?殊不明。
仝號。近肖古王移都北漢城。〈都凡一百五十年〉案都北漢,凡一百五年,注云『一百五十年』,誤。
十三號。《文獻通考》曰:「唐時高句麗,旣略有遼東,百濟亦略有遼西ㆍ晉平。」案百濟源出夫餘,而又以夫餘爲姓,故中國史書,夫餘ㆍ百濟,每多混稱。《南史》云:「晉時句麗,略有遼東,百濟亦據遼西ㆍ晉平二郡。」此百濟亦指夫餘國也。中國於外夷事,多錯記如此。
十七號。《東國地志》曰:「新羅眞興,以高原爲井泉郡。」案井泉郡,今德源,非高原也。
仝號。臣謹按新羅眞興王十六年戊子冬十月,巡北漢山,拓定封疆。案眞興王十六年,卽乙亥歲也。是年巡北漢山,拓定封疆。戊子卽二十九年也。是年廢北漢山州,置南川州。此云『十六年戊子』,大誤。
二十二號。臣謹按婆娑王十八年,築加召ㆍ馬頭二城。案築二城在婆娑王八年,此云『十八年』,誤。
二十四號。加羅國ㆍ任羅國。案加羅,駕洛也。考《南》ㆍ《北史》〈新羅傳〉及〈倭傳〉可知,蓋聲相近也。任那,今忠州也。《三國史ㆍ強首傳》曰:「臣任那加良人也。」《史》又以強首爲中原沙梁人。中原者,忠州也,則忠州之爲任那,明甚矣。
二十六號。周元退居溟州。〈《古記》,周元母溟州人,始居蓮花峯下,號蓮花夫人。〈溟州曲〉當屬新羅樂府〉案〈溟州曲〉與蓮花夫人事,毫不相涉,此又傅會也。
卷八輿地考
编辑五號。海陽道。〈疑是昇州ㆍ見州ㆍ潭州ㆍ朗州〉案注『見州』,當作貝州。
十二號。王乃召元帥等,諭還九城于女眞。案九城皆當求之於吉州以內西南之地,而人每求之於豆滿江內之地,此據《麗史ㆍ地志》及《輿地勝覽》公嶮鎭之說而然也。若如二說,咸州至公嶮一千八百里,孤懸闊遠,何以爲聲援乎?《史》云『女眞國吉州,吳延寵受命,來至公嶮鎭,賊遮路掩擊』,則其在吉州西南明矣。其撤九城,先撤吉州,蓋以吉州最遠也。九城顧不在吉州之內乎?九城之地,求諸三百里之內,當如林彦之說也。先春嶺立碑,是勒石燕然之類,非以此爲界也。
仝號。公嶮鎭。〈〈志〉云:「一云公州。」〉案注『公州』,當作九州。
十四號。《一統志》曰:「五國城在三萬衛北千里,自此而東,分爲五國,故名。」案五國城,今烏喇城也。詳見余《寒夜枝言》。
二十號。常孝孫等,載其官民一百二十艘。案『二十艘』當作四十艘。
二十四號。忠肅王六年,元流魏王阿木哥于耽羅。案『六年』當作四年。
卷九輿地考
编辑二十三號。臣謹按〈新羅本紀〉,神文王六年,置石山ㆍ馬山ㆍ孤山ㆍ沙平四縣。然則景德王時所改名者,沙平一縣而已。案旣云神文置沙平,又云景德改沙平者,自不成說。
卷十輿地考
编辑十九號。臣謹按《三國史ㆍ新羅地志ㆍ火王郡》,曰『比自火郡,一云比斯伐』,〈百濟地志ㆍ完山〉,注曰『一云比斯伐,一云比自火』。案完山爲百濟內地,則《史》以爲新羅所置,誠若誤矣。然眞興甲戌,百濟聖王攻新羅,爲其所殺,殺士卒無筭。當此之時,羅兵之乘勝拓地,至于完山,亦何怪乎?故明年乙亥,眞興置完山州。聖王歿後,其子威德王立,未克復讎,嘗一再侵掠,反爲所敗,此所云猶自雄強者失實之語也。其取六城,或四十城者,武王及義慈時也,而亦在百濟東北之地,非用兵於西南也。又眞智王戊戌,以閼也山城予百濟,閼也今之礪山也。礪山在全州之北,而新羅得而予奪,則完山又何論哉?比自火之同名,或是偶然,不可執以爲誤也。
三十七號。安義縣。案太宗朝,改名安陰,宜補入。
卷十一輿地考
编辑八號。慶城府。案『慶城』當作鏡城。
卷十二輿地考
编辑三十四號。又西北流爲木溪,右過嚴政川爲荷潭。案木溪在荷潭下十里,此云『爲木溪爲荷潭』,誤。
仝號。又西流經麻岾。案『麻岾』當作馬峴。余家在焉山上,有鐵馬小如田鼠,里人祠之,故曰馬峴。
三十六號,花似川,經原州治入蟾津。案花似川隔雉岳,不可經原州治。
卷十三輿地考
编辑二號。南流經禁淸橋ㆍ琮沈橋。案許琮ㆍ許琛,至此橋墜馬,因以名橋。『沈』當作琛。
五號。開城府南山。案『南山』當作男山。
六號。驪州八大藪,英陵因山後,八大君各種樹成藪。案英陵遷厝在睿宗己丑,而八大君在世祖朝,太半被罪,何以種樹成藪?此野人之說也。
九號。楊州峨嵋山。案『峨嵋』當作峨嵯。
十六號。本朝李荇能辨水味。案『李荇』當作李行。
十七號。淸風錦屏山上有風穴。案風穴在錦屏山下,『上』當作下。
卷十四輿地考
编辑四號。原州南山,有御書碑閣。〈在衙東數十步〉案注『數十步』,當作數百步。
二十三號。羅州羣山。〈在百五里三鄕古縣西〉案注明有落字。
四十號。靑松楸水。案『楸水』當作椒水。
卷十五輿地考
编辑十七號。《類纂》云:「天下大水有三,曰黃河曰長江曰鴨綠。」案朱子曰:「女眞起處有鴨綠江。」此指今混同江也。胡三省《通鑑注》亦云:「鴨綠,今人謂混同江。」《三國遺事》又云:「遼水一名鴨綠。」蓋古者東北諸水,多稱鴨綠。今之鴨綠江,源出不遠,其流甚細,安得列爲三大水乎?列爲三大水之鴨綠,疑今之黑龍江是也。黑龍其源甚長,且東流入海,可與黃河ㆍ長江比竝。〈原論有鴨綠東流,與黃河同之語〉
卷十六輿地考
编辑二號。柳馨遠曰:「南漢世傳溫祚舊域。」案『域』當作城。南漢卽新羅文武王所築日長城。〈亦名晝長城〉其云百濟舊都者,沿襲之謬也。
五號。廣州南漢山城,卽溫祚古城。新羅文武王,又築日長城。案南漢卽日長也。溫祚古都,卽今之古邑。
十號。水原之禿城,襟袍固密。案『襟袍』當作襟抱。
十五號。泰安邑城石築,〈周一千五百六十一尺,高十二尺,內有井四〉古泰安城,〈在掘浦,今廢〉所斤浦鎭城石築,〈中宗九年築,周二千一百六十五尺,高十一尺,內有井一〉蓴城鎭城,〈在東十五里,周一千三百三十三尺,今廢〉白華山城,〈在北五里,周二千四十二尺,內有井一,今廢〉汚川邑城石築,〈周三千二尺,高十五尺,內有井二〉蒙山城〈在北四里,周一千三百十四尺,內有井二,今廢〉大興邑城石築。〈周一千一百十五尺,內有井一,今廢〉案此三邑城當補入。
三十三號。南原邑城石築。〈高八千零尺,雉堞一千十六〉案注『高』當作周,『一千』當作一百。
卷十七輿地考
编辑十三號。顯宗五年,移鎭于舊營南。案〈海防篇〉作景宗四年,此必一誤。
十八號。端川邑城。〈周九百四十八丈九尺,高六百六十八尺,女堞一百三十八〉案注大誤,當作周三千九百六十八尺,高八尺。
二十四號。永達堡石築。〈周三千三百八尺〉案『永達』當作永建。注大誤,當作周三千三百九十尺,高八尺。
卷十八輿地考
编辑十號。肅宗十九年,馬島太守平義信,押還漂民。案『平義信』當作平義倫。
十七號。戰船廠。〈仁祖九年,破蔚山召募〉案注『破』當作罷。
卷十九輿地考
编辑二號。對馬島若係倭地,則其置營不必載羅史也。案對馬島,後漢之末,稱對海國,一岐島稱一大國,見《文獻通考》。
仝號。太祖五年,遣金士衡ㆍ南在征一岐ㆍ對馬等島。案太祖乙亥十一月,倭寇蔚州,遣金士衡ㆍ南在等討逐之,知蔚州事李殷被俘,拘囚至對馬島而還。此云征一岐ㆍ對馬者,全非實事。嘗見《南氏家乘》有此說,蓋其子孫之夸語也。
四號。大渚浦。案『大渚』當作火者。
仝號。大渚浦。〈在南四十里〉案『浦』當作島。
十五號。古今島。〈在南周一百五里〉案古今島疊載,〈見十四號〉周皆一百五里,似非二島也。古今島本臯夷島,省文作古尒島,臯夷與古尒聲相近,尒又轉爲今,遂作古今島。
仝號。甫吉島。〈在一百二十里〉案注似落南字。
卷二十輿地考
编辑八號。菱島。〈俱在海際廢縣〉案『菱』當作麥。
二十一號。造淸浦。〈在南五里〉案『造淸』當作造山。
卷二十一輿地考
编辑七號。琵琶串。〈以小許浦,萬戶管之〉案『小許浦』當作許沙浦。
八號。醢甕巖。〈有二長百餘丈〉案注『長』字上,當有石字。〈或岩字〉
十一號。井浦。〈在江華府二十里〉案注『府』字下,當有西字。
卷二十二輿地考
编辑二十六號。全方慶之討三別抄。案『全』當作金。
二十七號。金士衡ㆍ南在,擊對馬ㆍ一岐島。案此事爽實,已見上。
卷二十七禮考
编辑四號。仁祖十五年,改造順懷世子神主。案奉恩寺有順懷世子神主,每年九月,僧徒行祭。
卷二十八禮考
编辑十五號。纛神廟。案《高麗ㆍ百官志》,有大淸宮藏纛。
二十六號。百濟溫祚王廟,在南漢山城。案仁祖丁丑正月初十日,南漢被圍,時禮曹判書金尙憲啓曰:「溫祚定都於此,必有其神,請致祭。」從之。二月下城後,命建溫祚廟於南漢城中。今不載此事,有若自古有之者,誤矣。
卷三十禮考
编辑二號。成宗朝,鄭陟請豫造壽宮。案世宗癸丑,舍人鄭陟請豫造壽宮,此云成宗朝,誤矣。
十八號。孝宗國恤。案己亥邦禮,乃一世之大論,此書全不載錄於此,知纂輯諸臣太無公正之筆也。況甲寅改定邦禮,斯乃先王處分,尤何可不錄也?
卷三十一禮考
编辑二十號。恭愍王六年,諫官李穡,請行三年喪。案《牧隱集ㆍ贈金判事序》,論高麗喪制之乖,當補入。〈亦出《東文選》〉
二十五號。有補服,有義服,有報服。案代喪受服當否議,承重孫妻姑在從服當否議。閔愼代喪議,外此東儒疑禮之辯,宜以類採入。
二十八號。世宗元年,上定宗謚曰溫仁恭勇順孝。案太宗卽位之庚辰十一月,上定宗號曰溫仁恭勇順孝,此云『世宗元年』,誤,以號爲謚,亦誤。
三十號。肅宗七年,追上恭靖廟號。案睿宗朝,追上恭靖廟號曰安宗,當時何以不傳也?可疑。
三十二號。定宗初,議鄭熙啓謚曰安煬。案此是太祖朝事。
卷三十二禮考
编辑一號。箕子墓在平壤府。案《一統志》,平壤城外有箕子墓。
四號。高句麗東明王陵,在平安道中和郡龍山。案東明王時,平壤爲漢樂浪郡治,東明何以葬此?東明國都,在今遼地。《廣輿記》『遼東復州明王山,高句麗東明王所葬』,今云在中和,無或改葬於此乎?
八號。恭愍王十六年,詣顯陵至正陵。〈公主陵〉案恭愍正陵之役,侈費浩大,宜略載之,以備後鑒。
十六號。宣祖四年,康陵丁字閣火。案宣陵ㆍ靖陵,倭賊之變,亦宜備載,以著當時議論。
卷三十三禮考
编辑七號。新羅始祖,立閼英爲妃。案神文王三年,納妃金氏,此宜補入。
十九號。聖母實筭回甲之年。案『實』當作寶。
卷三十四禮考
编辑十四號。太宗二年,朝上王于樂天亭。案此是世宗二年事。
十八號。肅宗十二年,以莊烈王后周甲進豐呈。案莊烈王后誕于甲子歲,此爲肅宗十年事。
卷三十六禮考
编辑一號。新羅眞德王,衣服請襲唐儀。案《北史》:「新羅衣服,與高麗ㆍ百濟同,服色尙畫素,婦人辮髮徒頭,以雜綵及珠爲飾。」又見《唐書》。
仝號。百濟古尒王,服紫大袖袍。案《北史》:「婦人不加粉黛,女辮髮垂後,出嫁則分爲兩道,盤於頭上,衣似袍而袖微大。」又見《唐書》。
九號。仁祖二十三年,王世孫將行冊禮。案此是仁祖二十七年事,王世孫,卽顯廟也。
三十號。二十四年,禮官啓請儒生皆著頭巾。案上載三十四年事,此綠二十四年事,必有錯誤。
三十七號。東國首飾來歷及髢髮禁條,當補入。
卷三十八禮考
编辑五號。箕準走居韓地,其子及親留在國者,冒姓韓氏。案《通典》云『準王馬韓,其子友親留在國者,冒姓韓氏』,則『及親』當作友親。
仝號。馬韓末有孱孫三人,爲韓氏ㆍ奇氏ㆍ鮮于氏。案李廷龜〈號月沙〉〈崇仁殿碑〉有此說,未知出於何書。《荷潭日錄》,奇自獻不言爲箕子後,近世《奇氏譜》得於石函中,箕子以下五六十代,名諡皆詳,其爲僞書無疑。
仝號。新羅儒理尼斯今,改六部之名,仍賜姓。案《新唐書》曰:「新羅人無姓。」《三國史》:「新羅諸人,皆不書姓。」又案《北史》:「百濟國中大姓有八族,沙氏ㆍ燕氏ㆍ劦氏ㆍ解氏ㆍ眞氏ㆍ國氏ㆍ木氏ㆍ苩氏。」此當補入。
十九號。夫餘國揖讓升降。案辰韓之俗,行者相逢,皆讓路,今嶺俗禮讓,有自來矣。
二十號。世宗十六年,頒《三綱行實》。案《二倫行實》,亦宜竝論。
二十五號。成宗朝勳臣,就僧寺祝釐。案成宗二十一年,太學生李穆逐巫事,見《名臣錄》,宜補入。
卷五十樂考
编辑七號。懿宗六年,御康安殿。案『懿』當作毅。
卷五十二兵考
编辑二號。眞興王置隊ㆍ大監。案隊ㆍ大監ㆍ小監ㆍ火尺ㆍ大幢,皆領騎兵步兵,而此云『小監領騎,火尺領步』,誤矣。
仝號。神文王置大監六人,隊頭十五人。案神文王於侍衛府,置大監ㆍ隊頭等官,見下〈宿衛萹〉。此當刪。
二十九號。新羅眞平王始置侍衛府大監。案此條當與上條參互補正。又案《唐書》:「王居金城,環八里衛兵三千人。」
卷五十三兵考
编辑十七號。德宗五年,遣使兩京,簡取驍勇。案『德宗』當作靖宗。
四十二號。《行軍須知》,金錫冑抄刊。案《行軍須知》,非東人所作,亦非時用。《兵學指南》,則宜載而漏。
卷五十四兵考
编辑十七號。全羅道保勝精勇一品,共一萬八百六十五丁。案當作一萬一千六十四人。
卷五十五兵考
编辑四十八號。全羅左道楊仁。案『楊仁』當作楊江。
仝號。右道光利。案『光利』當作光和。
卷五十六刑考
编辑一號。新羅婆娑王元年,令罪囚入贖。三年,盜賊竝斬之。案見下。〈此二條下五條〉
二號。味鄒王五年,有姑鞭婦。智證王七年,頒示律令。元聖王五年,令強盜捕捉竝加職。高句麗大武神王十一年,令十惡中准律用刑。小獸林王二年,暑氣太盛。案已上七條,不見於《三國史》ㆍ《東國通鑑》,未知出於何書,疑有僞。
四號。李子祥疏曰天地災祥。案『子祥』當作子淵。
六號。恭愍王敎曰罰徵非罪。案『罪』當作死。
十號。世宗三年,定訊杖一次三十。案此是太宗十三年事。
十六號。四十三年,設號牌都監。案宣祖在位四十一年,此云四十三年,必有誤。
卷五十七刑考
编辑一號。高句麗東明王,禁庶人文彩紗羅衣。案此說不見諸史,可疑。
四號。明宗四年,李彦迪啓奢侈之中,婚姻之費不貲。案明宗二年丁未,晦齋被謫,遂未蒙放,四年安得啓事?
十二號。法興王十六年,禁殺生。案此條已多增潤,而下三條,〈句麗新大王ㆍ百濟多婁王ㆍ比流王事〉不見諸史,可疑。
十三號。高麗太祖二年,禁劫占奴婢。案此條不見諸史。
仝號。景宗元年,禁屠牛。案此出《刑法志》,其爲景宗元年事,則無可考。
仝號。顯宗八年,禁伐松。案此是顯宗四年事。
仝號。高宗十九年,禁鞦韆。案此是高宗三十三年事。
卷五十八刑考
编辑一號。新羅奈解王三年,令讞疑獄。案此以下五條,〈儒禮王ㆍ智證王ㆍ眞平王ㆍ百濟多婁王事〉不見諸史。
卷五十九刑考
编辑九號。成宗十一年,敎司獄官吏。案上旣言成宗八年,此只云十一年,方不違書例。
十一號。李珥啓殺人者死,在法罔赦。案此出《石潭日記》本文,乃《日記》中謹按之說,而此直云李珥啓者,大非實事。末云上嘉之者尤未安。旣無啓事,安有嘉納?
卷六十三田賦考
编辑二號。箕子都平壤,區畫井田。案慶州有井田遺址,〈慶州是辰韓,本秦民之東來者,故猶有古華制〉南原有劉仁軌井田遺址,〈仁軌當時,專制東方,故欲試此法〉此宜補入。
仝號。新羅聖德王,給百姓丁田。案新羅神文王,賜文武官田有差,〈此職田之始〉昭聖王置學生祿邑田,〈此學田之始〉景德王給孝子向德口分田,〈此賞田之始〉此宜補入。句麗田制,雖無可考,或給田賞功,其有公田可知。
十四號。二十三年,量京畿ㆍ忠淸田。案此成宗二十三年事,繫之世祖八年之下,而不書成宗二字。〈下一條亦係成宗二十四年事〉
二十四號。十七年敎曰仁政必自經界始。案顯宗在位十五年,此云十七年,必有差誤。
三十五號。列朝田結總數,成宗朝最盛,宣祖朝亂前亂後,仁祖朝亂後至英宗朝,增損不等。案此宜考補。
卷六十四田賦考
编辑三十五號。新羅元聖王六年,增築碧骨堤。案新羅訖解王二十一年,始築碧骨堤,長一千八百步,本朝太宗十五年,復築碧骨堤,〈見《輿地勝覽》〉俱宜補入。
仝號。溝內立木桷,桷內作三五穴。案二桷字,皆桶字之譌。
卷六十五田賦考
编辑一號。百濟古尒王,復一年租調。案《北史》:「百濟賦稅以布ㆍ絹ㆍ絲ㆍ麻及米等,量歲豐儉,差等輸之。」又案《北史》:「高句麗稅布五匹,穀五石,游人則三年一稅,十人共細布一匹,租戶一石。」〈次七斗,下五斗〉《通典》:「東沃沮臣屬句麗,責其租稅貂ㆍ布ㆍ魚ㆍ鹽ㆍ海中食物,千里擔負致之。」俱宜補入。
仝號。高麗太祖元年,免民三年租役。案趙浚曰:「新羅之末,田不均而賦稅重,盜賊群起。」太祖卽位三十有四日,慨然歎曰:「近世暴斂,一頃之租收至六石,民不聊生,予甚悶之。自今宜用什一,以田一負,出租三升。」遂放民間三年租。當是時三國鼎峙,羣雄角逐,財用方急,而太祖後戰功先恤民,卽天地生物之心也。
九號。世宗元年,原州等處十二邑蠲租稅。案『處』字當刪。
卷六十六田賦考
编辑五號。中宗改定貢案。案燕山七年,加定貢物,當補。
三十九號。孝宗初年,右議政金堉上箚曰:「大同之法,均役便民。」案吉川君權盼,爲忠淸監司,取完平府院君李元翼大同宣惠法,平停一道田役,出入劑爲絜法,事未卒行,籍而藏之。其後金堉〈號潛谷〉按湖西,發視其籍大喜,遂按而行之。此不槩見,惜哉!
卷六十七財用考
编辑一號。次以漕運漁鹽。案『漁』當作魚。〈下仝,不能悉指〉
卷六十八財用考
编辑六號。臣謹按安興梁水道爲衆流所激。案英宗甲寅乙卯間,武臣李選請掘安興梁,費財鉅萬,竟不成。
卷六十九財用考
编辑一號。新羅大武神王十三年。案新羅本無大武神王,當是高句麗之誤。
仝號。高麗忠烈王,始遣使榷鹽。案高麗成宗元年,崔承老上書曰:「竊聞聖上以新池穴口與摩尼等處魚梁,爲放生所。」〈則知魚梁之設,早已有之〉顯宗七年,宮人金氏生子,賜田庄ㆍ奴婢ㆍ鹽盆ㆍ魚梁,〈則知魚鹽折受,已自麗初〉宜考補。
五號。取其色鹽以供內外之膳。案『色』當作魚。
六號。宣祖二十七年,李恒福兼舟師大將。案此非二十七年事。
卷七十財用考
编辑五號。宣祖二十六年,欲用錢,命議於領議政李德馨ㆍ左議政尹承勳ㆍ右議政柳永慶等。案漢陰戊戌拜相,尹辛丑拜相,柳壬寅拜相。此非二十六年事,三十六年則可也。
六號。先是開城留守金堉疏曰:「曾以用錢之意,陳疏上請。」案此疏卽仁祖丙戌所上也。在仁祖十一年,〈癸酉也〉後十有三年,而曰先是,誤矣。
卷七十一戶口考
编辑二號。歷代戶口。案《漢書》,樂浪郡二十五縣,〈今漢水以北,兩西嶺東之地〉平帝元始二年,戶六萬二千八百二十二,口四十萬六千七百四十八。《後漢書》,樂浪郡十八縣,〈江原道七縣,前此棄之,故爲十八縣,今漢北兩西之地〉順帝永初五年,戶六萬一千四百九十二,口二十五萬七千五十,此宜補入。
仝號。唐遣李勣平高句麗。案《資治通鑑》,高麗亡時百七十六城六十九萬七千二戶,李勣執王及大臣衆二十餘萬,還京師後,移三萬八千二百戶,配江ㆍ淮ㆍ京西等地。又案百濟亡時三十七郡二百城七十六萬戶,此宜補入。
三號。《東史補遺》曰:「新羅全盛。」案此出《三國遺事》,不當曰《東史補遺》。
仝號。顯宗九年,西女眞二百戶來投。案高麗太祖以後,顯宗以前,勃海國人來投者,亡慮累萬戶,此竝不載。又案《文獻通考》,宋徽宗時,高麗使臣郭元,言高麗男女民口共二百十萬,〈此蓋麗仁宗時〉宜補入。
四號。元宗元年,蒙古歸虜民四百四十餘戶。案蒙古之難,〈高宗時〉創殘無餘,及其甚也,一歲之內,被俘男女爲二十萬六千八百餘人,屠城斬殺,不能數計,當時戶口,蓋無餘矣。
六號。二年,都評議使司言,戶口日減。案此是太宗二年事,今繫太祖之下。
九號。臣謹按世宗朝戊寅。案『戊寅』當作戊申。
十五號。京畿十五萬七千二百三十六。案『畿』字下落戶字。
十八號。宣祖四十三年,設號牌都監。案宣祖在位四十一年。〈已見上〉又案光海壬子,頒士大夫號牌,設廳成籍,使公卿以下佩持,不數月而罷。
十九號。李墍曰:「箕子三仁之盛。」案有罪者爲奴婢,自古而然,勝敵而俘掠者亦爲奴,《周禮》貊隷,是也。然止其身而已,世役之法,豈聖賢之遺制哉?是必羅ㆍ麗勳貴之家,積習成俗也。李墍〈號松窩〉之論大誤,宜採革罷之論載之。
二十號。新羅異斯夫所虜三百口。案《唐書》,新羅宰相家,不絶祿,奴僮三千人。
卷七十三市糴考
编辑三十六號。崔啓沃載賜花持紅牌,就賑場喫粥馬。案『馬』當作焉。
仝號。時有李之菡者哀流民。案此時土亭之沒已久,此云時有者誤。
卷七十五選擧考
编辑十二號。成宗二年,行別試。案此是成宗二十年事,必於誌狀見弘治二年字,而誤繫如是。
卷七十九選擧考
编辑十四號。世宗朝,元孫入學時,尹祥爲博士。案此是世子入學時事。
二十五號。五年,洪應啓曰:「五鎭判官,以文官除授。」案洪應乃成宗朝相臣,不應於明宗朝啓事。
二十七號。十四年,相臣柳成龍兼吏判。案此是二十三年庚寅事。
卷八十一選擧考
编辑六號。二十一年,〈世宗朝〉金宗直除成均注簿兼世子右正字。案佔畢齋生於世宗辛亥歲,到己未歲,〈卽二十一年〉年纔九歲,此必有誤。『注』當作主,世子下亦宜有司名。
十二號。奇大升啓曰:「學行出衆之人,當收用。」案此是宣祖元年事,不宜繫之於明宗七年之下。
仝號。八年尙震啓曰:「李滉持身淸簡,宜徵之。」案此是明宗十一年事。
仝號。十三年,李滉乞退。案此是宣祖二年事。
十五號。李時發受兵法於駱尙志。案駱尙志壬辰後出來,安得於宣祖二十一年,敎時發兵法?
十八號。仁祖元年,金長生ㆍ張顯光,擢置講職,宋時烈ㆍ宋浚吉,亦被薦庸。案此時兩宋尙幼。
二十七號。南九萬啓曰:「宣廟壬申,李浚慶身沒已久,而又被淸白之選。」案東臯之卒,在於壬申,而以是年被選淸白,此云身沒已久,藥泉未及照檢。
卷八十三學校考
编辑一號。高句麗小獸林王立太學。案《新唐書》:「高麗人喜學,至窮里廝養,亦相矜勉,衢側悉構嚴,號局堂,子弟未婚者曹處,誦經習射。」又《通典》云:「高句麗國中有五經ㆍ三史ㆍ《三國誌》ㆍ《晉陽秋》ㆍ《玉篇》ㆍ《字統》ㆍ《字林》。」
二號。百濟近肖古王,以高興爲博士。案《新唐書》,百濟人有文籍,記時月如華人。
仝號。新羅眞德女主,始知有釋奠。案眞德五年,置博士ㆍ助敎ㆍ大舍二人。
仝號。景德王置國學,諸業博士ㆍ助敎。案新羅諸州縣,各置助敎,韓恕意爲熊川助敎是也。
卷八十五學校考
编辑四號。顧子配享。案『顧』當作顏。
卷九十一職官考
编辑二號。箕子東封之初,國人擧王受兢爲士師。案此出於僞書也。且王之爲姓,自周靈王太子晉也。箕子之時,安有此姓?
卷九十四職官考
编辑二十六號。江華ㆍ寧邊ㆍ江陵ㆍ安東四處史庫,各置參奉。案茂朱赤裳山城,亦有史庫,置參奉二員。
卷九十六職官考
编辑四十三號。都監。案都監自高麗有之,有事則置,事已則罷。
卷九十七職官考
编辑二號。廣州府經歷,仁祖元年始置。案仁祖元年無此事。
七號。明宗十四年,復設牧使,仁祖元年陞留守。案廣州沿革,在燕山朝革州,中宗初復舊。仁祖四年,以牧使兼防禦使,十一年又兼討捕使,十六年以駐蹕之地,陞府尹。孝宗三年,府尹兼守禦副使,六年罷。肅宗庚申,復兼副使,旋罷,九年置留守經歷,罷府尹,十六年復舊。英宗庚午,置留守經歷,己卯復舊。〈高麗時置節度使,號奉國軍〉此云明宗十四年ㆍ仁祖元年者,皆誤矣。
十九號。利川府,仁祖三十一年復舊。案仁祖無三十一年。
三十一號。肅川府,顯宗十九年復舊。案顯宗無十九年。
三十三號。濟州牧,定宗十一年始置。案定宗無十一年。
卷九十八職官考
编辑十一號。安義縣。案安陰舊號宜著之,逆賊希亮亦宜著其姓以彰惡,〈下葉山淸縣,亦宜著山陰舊號〉是紀事之體。
十七號。康翎縣,仁宗十五年革之。案仁宗無十五年,此是仁祖十五年事。
十八號。狼川縣,仁祖三十一年復設。案仁祖無三十一年。
二十三號。別設界首都督官。案『都督』當作提督。
仝號。高麗置諸縣尉。案高麗縣尉,與本朝訓導異,此條當移錄。
卷九十九職官考
编辑四號。〈平安道兵馬節度使,世宗十四年,分爲三道節度使。〉案此恐世祖朝事。
卷百職官考
编辑三十四號。〈八品黃豆三斗。○肅宗二十七年〉案三斗當作五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