艮齋先生文集 (崔演)/卷十二

卷十一 艮齋先生文集
卷十二
作者:崔演
1928年

艮齋先生年譜

编辑

皇明孝宗弘治十六年燕山君九年癸亥。生于江陵府北

城底馬上里居第。

十七年甲子

十八年乙丑

武宗正德元年中宗大王元年丙寅

二年丁卯

三年戊辰先生六歲能作文。才望自髫齔大著。

四年己巳

五年庚午

六年辛未

七年壬申

八年癸酉

九年甲戌

十年乙亥

十一年丙子

十二年丁丑

十三年戊寅先生十六歲。發鄕解魁。

十四年己卯

十五年庚辰

十六年辛巳

世宗嘉靖元年壬午

二年癸未

三年甲申先生二十二歲。發生進初試兩場壯元。

四年乙酉先生二十三歲三月日。中生員二等第十八人。進士三等第十二人。兩試入格。

四月日。文科乙科第四人。及第出身。分屬承文院權知。是年十二月。居下。

五年丙戌

六年丁亥十二月二十六日

批通仕郞行承文院副正字

七年戊子六月二十六日

批通仕郞行藝文館檢閱兼春秋館記事官

十月二十一日病遞○十一月初三日

批通仕郞行藝文館檢閱兼春秋館記事官

八年己丑正月二十三日

批啓功郞行藝文館檢閱兼春秋館記事官仕加

二月十二日

批務功郞行藝文館檢閱兼春秋館記事官親耕別加

二月二十三日

批務功郞承政院注書兼春秋館記事官

七月二十一日

批宣務郞行承政院注書兼春秋館記事官

九年庚寅六月十五日

批宣務郞守成均館典籍是年四月。被選。賜暇湖堂。

六月二十七日

批宣務郞守兵曹佐郞

十年辛卯正月二十八日

批宣敎郞守兵曹佐郞貞顯王后國葬時。挽章書寫。別加。

二月初五日

批宣敎郞守世子侍講院司書兼春秋館記事官是月參玉堂錄

二月二十一日

批宣敎郞守世子侍講院司書兼春秋館記事官

二月二十五日

批宣敎郞弘文館副修撰知製敎兼經筵檢討官春秋館記事官

四月十六日

批宣敎郞弘文館副修撰知製敎兼經筵檢討官世子侍講院司書

五月初七日

批宣敎郞守弘文館修撰知製敎兼經筵檢討官春秋館記事官世子侍講院司書

十一月初七日

批承訓郞弘文館修撰知製敎兼經筵檢討官春秋館記事官世子侍講院司書仕加

十二月初三日

批承訓郞承文院校檢知製敎忤金安老。遞修撰。移拜此職。

十一年壬辰正月二十五日

批承訓郞成均館典籍知製敎是月。拜兵曹佐郞。越署論遞。

八月十四日

批承訓郞禮曹佐郞知製敎

九月初十日

批承訓郞守忠淸道都事

十月十二日

批承議郞守忠淸道都事百官加附太廟也。十一月。罷遞三等。忤許洽也。

十二年癸巳八月二十八日

批承議郞禮曹佐郞

九月初六日

批承議郞禮曹佐郞知製敎兼春秋館記事官

九月二十一日

批承議郞守成均館直講知製敎

十三年甲午正月二十四日

批承議郞守禮曹正郞知製敎

二月二十六日

批奉訓郞守禮曹正郞知製敎賜勅別加

赴京七月見罷盡奪告身。忤許洽也。

十四年乙未十月初四日

批奉訓郞守戶曹正郞十五年二月罷

十五年丙申六月二十一日

批奉訓郞守成均館直講

九月初三日

批奉訓郞守成均館直講知製敎

九月十九日

批奉訓郞守工曹正郞知製敎

十六年丁酉四月初一日

批奉直郞守工曹正郞知製敎丁三別加

五月十五日

批通善郞守工曹正郞知製敎祈雨執事別加

六月二十一日

批忠毅校尉守訓鍊院僉正知製敎

七月初五日

批通善郞守丹陽郡守

七月十七日

批通善郞守丹陽郡守忠州鎭管兵馬同僉節制使

九月十九日

批通德郞守丹陽郡守別仕

十一月初五日

批通德郞守軍器寺僉正知製敎以遠接使從事官。啓遞丹陽。

十一月二十日

批通德郞守宗簿寺僉正知製敎兼春秋館編修官

十七年戊戌二月初二日

批朝奉大夫宗簿寺僉正知製敎兼春秋館編修官

三月十五日

批朝奉大夫守世子侍講院弼善知製敎兼春秋館編修官

八月初八日

批朝奉大夫守司憲府掌令知製敎

八月二十日

批朝奉大夫守司憲府掌令知製敎兼春秋館編修官

十二月初一日

批朝奉大夫守世子侍講院弼善知製敎兼春秋館編修官

十八年己亥三月十五日

批朝奉大夫守成均館司藝知製敎以遠接使從事官往義州。遞修撰。

四月二十日

批朝散大夫守成均館司藝知製敎封太子別加

五月初四日

批朝散大夫守成均館司成知製敎

六月十五日

批朝散大夫守成均館司成知製敎兼春秋館編修官以常仕實錄廳。兼帶春秋。

七月十一日

批朝散大夫守世子侍講院弼善知製敎兼春秋館編修官

閏七月二十二日

批朝散大夫守世子侍講院輔德知製敎兼春秋館編修官

十一月十三日

批奉列大夫守世子侍講院輔德知製敎兼春秋館編修官別仕

十九年庚子正月初四日

批奉正大夫守世子侍講院輔德知製敎兼春秋館編修官仕加

二月十八日

批中訓大夫世子侍講院輔德知製敎兼春秋館編修官別加

五月二十一日

批中訓大夫守司僕寺正知製敎兼春秋館編修官實錄謄書兼帶春秋

七月十五日

批中訓大夫行議政府檢詳知製敎兼春秋館記注官

九月十七日

批中訓大夫行議政府舍人知製敎兼春秋館編修官

十一月初一日

批中訓大夫守宗簿寺正知製敎

二十年辛丑六月二十一日

批中訓大夫守司僕寺正知製敎

七月十一日

批通政大夫兵曹參知知製敎特命也

十月十八日

批通政大夫兵曹參議知製敎是年十二月。丁外艱。

二十一年壬寅

二十二年癸卯

二十三年甲辰二月初十日

批折衝將軍行忠武衛上護軍知製敎

四月初三日

批通政大夫掌隷院判決事知製敎

九月十九日

批通政大夫承政院同副承旨知製敎兼經筵參贊官春秋館修撰官十一月十五日。中宗大王昇遐。

十二月二十七日

批通政大天承政院右副承旨知製敎兼經筵參贊官春秋館修撰官

二十四年仁宗大王元年乙巳三月二十七日

批通政大夫承政院左副承旨知製敎兼經筵參贊官春秋館修撰官製進中宗大王哀冊文

六月初五日

批通政大夫承政院右承旨知製敎兼經筵參贊官春秋館修撰官

六月二十四日

批通政大夫承政院左承旨知製敎兼經筵參贊官春秋館修撰官

七月一日

批通政大夫承政院都承旨知製敎兼經筵參贊官春秋館修撰官七月一日。仁宗大王昇遐。與左相柳灌。同受遺詔。

八月三十日

批通政大夫承政院都承旨知製敎兼經筵參贊官春秋館修撰官

九月初六日

批通政大夫承政院都承旨知製敎兼經筵參贊官春秋館修撰官弘文館提學藝文館直提學尙瑞院正製進仁宗大王諡冊文

九月十六日

批嘉善大夫行承政院都承旨兼經筵參贊官春秋館修撰官弘文館提學藝文館直提學尙瑞院正

二十五年明宗大王元年丙午正月十三日

批嘉義大夫行承政院都承旨兼經筵參贊官春秋館修撰官弘文館提學藝文館直提學尙瑞院正以內醫院副提調。王大妃未寧。進藥也。

六月初二日

批嘉義大夫吏曹參判忤諫官權應挺也

六月二十六日

批嘉義大夫行三陟都護府使乞外便養。三公以文學之臣。不宜補外。啓遞之。

七月十二日

批嘉義大夫五衛將

七月二十三日

批嘉義大夫兼同知春秋館事五衛將以監修中宗實錄也

八月初七日

批嘉義大夫漢城府右尹兼同知春秋館事

八月十六日

批嘉義大夫漢城府左尹兼同知春秋館事五衛都摠府副摠管

十月十一日

批嘉義大夫漢城府左尹兼五衛都摠府副摠管

十一月二十六日

批嘉義大夫漢城府左尹兼同知春秋館事五衛都摠府副摠管

二十六年丁未正月十六日

批嘉義大夫兵曹參判兼同知春秋館事

閏九月十六日

批資憲大夫兼知春秋館事

十月十八日

批資憲大夫漢城判尹兼春秋館事五衛都摠府都摠管以判尹務劇。辭同修實錄。

十一月六日

批資憲大夫漢城府判尹兼五衛都摠府都摠管

二十七年戊申四月十七日

批資憲大夫行知中樞府事兼知春秋館事五衛都摠府都摠管

八月二十日

批資憲大夫刑曹判書兼知經筵春秋館成均館事。弘文館提學藝文館直提學五衛都摠府都摠管。以冬至上使赴明京。査對時。特賜酒樂。誠曠年盛事。○舍弟洵才華穎發。聲名藉甚。奉使時。啓請於朝。以布衣俱與焉。○十月。達燕京。得黃柑送母。兼寄家書。○嘉靖皇帝命賜宴於會同館。是日赴宴。○冬至日。奉天門朝賀。帝命免朝賀。○帝命賞賜衣服。欽受衣服。○作詩一律。示舍弟洵。詩見文集○次舍弟洵韻八首。詩見文集

二十八年己酉先生四十七歲正月。還至龍灣。弟洵以水土之疾。竟至不淑。念老親必傷憂。過哀成疾。到平壤。二月四日。卒于旅館。訃聞。上震悼。撤朝市三日。致弔祭。命禮官行國葬禮。贈諡文襄。諡法。多見博聞曰文。因事有功曰襄。

補遺

编辑

艮齋先生年譜補遺

编辑

公少夢。射中三鷄。乙酉。果擢三科。江陵府誌

公會講于普賢寺。歲時省親。回家至中路。與諸友相講所讀。誦周易升卦。落二字。逕還僧房。憤習而還。前輩用功之勤如此。故所成就亦如是也。江陵府誌

崔演。江陵人也。聞金時習隱雪嶽山。與同志年少五六人。從遊請學。時習盡辭焉。獨以演可敎之。半歲。盡師弟之道。寢興不移側。每月高夜深。寤寐視之。失時習之所之。枕席虛矣。演異之。未敢上往尋之。如是者數矣。一日。夜半月又明。時習衣巾潛出。演隨其後。越一壑。踰一嶺。翳草林而密伺之。嶺下有一大盤石。平廣可坐。有二客不知從何來。相揖坐石上唔語。遠莫能審其語。良久而散。演先歸。臥寢如初。翌日。時習謂演曰。以汝爲可敎。今始覺其煩燥不可敎也。遂辭焉。終不知其所與語者人也仙也。於于野談

中宗庚寅四月。賜暇湖堂。林百齡,宋純,閔齋仁,宋麟壽,朴洪麟,周世鵬,洪敍疇,尹豐亨,許伯琦,許磁,許沆,崔演,嚴昕,洪春卿,羅世纘十五人。大提學李荇選。湖堂錄

湖堂修契。艮齋崔演,十省堂嚴昕,楸坡宋麒壽,松齋羅世纘,菊磵尹鉉,竹崖任說,芝山李滉,錦湖林亨秀,寓菴金澍,尙德齋鄭惟吉,汲古齋李洪男,好學齋閔箕,湛齋金麟厚。湖堂修契錄

中宗以丰儀爲賞。嘗夜對連日。內官稟其數數。上曰。吾欲見崔演之容也。政院日記

中宗辛卯十二月二十三日。弘文館副提學黃士佑,直提學金銛,應敎南世健,校理柳世麟,副校理成倫,修撰金萬鈞,崔演,副修撰李名珪,蘇逢,博士鄭惟善,著作具壽聃,正字洪春卿啓曰。金安老事。政府六曹豈偶然計而如此啓之乎。政府六曹所以如此者。非偶然也。請從公論。黃士佑獨啓曰。臣之妻與金安老異姓四寸。此乃同僚所共爲。故不敢避嫌而同啓耳。傳曰。金安老事。昨日政府啓之。今又六曹啓之。故已遞判書也。中宗實錄

史臣曰。安老以此嫌鄭光弼,李荇,兪汝霖,金克成,曹繼商,金銛,金萬鈞,崔演,李名珪,鄭惟善。皆誣以罪。而張順孫,黃士佑,成倫,柳世麟,蘇逢。擢用不多年間。皆至宰相之列。而南世健亦顯焉。中宗實錄

中宗己亥。以世子侍講院輔德。與弘文校理嚴昕,兵曹正郞林亨秀。充遠接使蘇世讓從事官。迓天使翰林院侍講官華察,工科左給事中薛廷寵于龍灣。二月二十六日。拜辭。宿碧蹄館。前日。蒙賜引見。慰諭而遣。文集

侍讀爲詩甚浩。與薛黃門日出數十篇險韻大篇。諸體。公悉當之。馬上輒成以達。辭意兼進。退休極加歎賞。二使亦知公才。待甚優。行到東坡驛。黃門出石將軍歌。促令和進。退休於馬上顧曰。吾有從事。何憂乎。公卽於道中起草。未及下馬。長篇已成。其才之捷給如是也。江陵府誌

公眉眼如畫。聰明強記。爲文迅速。筆不停轍。江陵府誌

公自賜暇湖堂時。聲名藉甚。文章華贍。申企齋嘗稱美不已。常語人曰。代吾而執文柄者。非演而誰。欲傳衣鉢。江陵府誌

仁宗乙己。上候大漸。都承旨崔演,左相柳灌。同受遺詔。國朝寶鑑

仁宗乙巳七月。上昇遐。製進孝陵輓章。三年短制心輕漢。五月居廬禮過勝。當時皆謂善作。淸江瑣語

乙巳錄勳之日。大提學當製敎書。而申光漢把筆呻吟。乃謂提學崔演曰。老夫自去夜得病。氣甚不平。未能構思。令公須速製進。使無窘急之患。演遂代製進。寄齋雜錄

明宗乙巳。兩殿御忠順堂。錄衛社勳。公以都承旨參三等。時與默齋洪領相彥弼,晦齋李先正彥迪,沖齋權公橃,企齋申公光漢,圭菴宋公麟壽諸賢。辭不獲免。俱與焉。宣廟丁丑。因玉堂啓。削勳籍焉。家譜

明宗朝。王若曰。惟卿三朝侍從。一心左右。英烈振凌雲之氣。文章騰擲地之材。處事精詳。操心謹愼之敎。政院日記

明宗丙午。乞外便養。上批以三陟都護府使。三公以文學之臣不宜補外。啓遞之。○有命監修中宗實錄。文集

明宗四年己酉二月四日甲辰。知中樞府事崔演。以冬至使如京師。未復命。卒于平壤府。明宗實錄

公六歲。能作文。才望自髫齔大著。十六歲。居鄕解魁。二十三歲。中司馬。遂占同年龍榜。卽拜翰林。俄遷注書。卽陞玉堂。兩司春坊。靡不歷敭。當時詔使之來。恒帶一從事。名聲文彩。動映中國。太學士蘇公世讓。每稱以代我手段。由直提學遷承旨。轉至知申事。仍歷吏,兵兩曹參判。陞資授漢城判尹,刑曹判書。凡在職二十餘年間。補外者。丹陽,三陟也。佐幕者。忠淸都事也。嘉靖戊申。以冬至上使。朝京竣事。己酉春初。還到義州。遭帶去末弟喪。哀痛甚毀。僅到平壤。竟不淑。時年四十七。訃聞。撤朝市三日。命禮官行國葬。仍賜祭。諡文襄。乙巳封勳時。公爲都承旨。朝廷徵赦文于公。公難於圖避。黽勉製進。以是載名勳籍。蓋非公之意也。宣廟朝。公議大張。遂削其勳籍。公之不昧之靈。應豁然于中矣。牧使公家牒

戊申。以謝恩使朝天。還至平壤。卒。朝廷哀之。官庇葬。追封左贊成兼大提學。萬曆丁丑。收勳封。鐫贈階。餘如故。公天性豪邁。聰捷絶倫。日誦萬言。終身不忘。爲文。操筆立成。燦然可觀。居家。事二親以孝。友四弟極誠。且廉潔。家無私財。供職以恭。持己以愼。小心不燥競。故能自全於權奸之間。卒以不顚。退休擧公從事。華侍讀爲詩甚瀚。與薛黃門日出數十篇險韻大篇諸體。公悉當之。馬上輒成以達。辭意兼進。退休極加歎賞。二使亦知公才。待甚優。恭僖王末。久典詞命。朝廷大冊。望書公手。一代推以當主文柄。時靖陵,孝陵相繼上賓。國多故。申企齋臨撰文必推公。哀諡狀赦諸文。俱公代之。靖陵哀冊甚婉麗。至今人皆頌之。企齋屢章解柄欲授公。而公獨朝天回。其弟歿於路上。念老親必傷。憂成疾而逝。不克終大業。悲夫。東平錄

碑銘

编辑

神道碑銘

编辑

公諱演。字演之。號艮齋。崔氏本出江華。麗時有諱文漢。尙忠肅王女。按廉三道。位大匡判軍器。見國事日非。退遯于江陵。因貫焉。子諱克霖。始仕我朝。官縣令。是爲公高祖。曾祖諱允。司圃。贈左承旨。祖諱自霑。校理。贈吏曹參判。考諱世楗。縣監。贈吏曹判書。妣定平金氏。世良女。贈貞夫人。皆以公貴也。公以弘治癸亥生。乙酉。擧司馬兩試。因擢第。由正字遷檢閱,典籍。旋入玉署。賜暇湖堂。移說書,司書。又拜修撰,正言,知製敎,禮兵二郞。出佐湖西幕。入爲持平。還校理。遷掌令。從蘇退休世讓。迓天使華侍讀。回爲司成,弼善,輔德,檢詳,舍人,直提學。移大司諫,吏兵曹參議。是年。丁外憂。廬墓三年。服闋。卽拜都承旨,吏曹參判。爲便養乞郡。得三陟。大臣以文學臣不宜出外。啓遞之。因爲兵曹參判。陞漢城判尹。時上寵特隆。傳敎有英烈振凌雲氣。文章騰擲地材之語。戊申。以冬至使赴京。以弟洵有才華。啓請從行。還到龍灣。洵死。公哭之傷。因病卒於平壤館舍。己酉二月也。壽纔四十七。上震悼致弔祭。命官庇喪事。歸葬本府北新里負乾原。贈諡文襄。公天姿孝友。事二親愛四弟皆至。性廉潔。家不蓄私財。小心供職。無躁競意。雖歷敭華膴。致位卿宰。常斂約自持。故當權奸作威福之時。而能不激不隨。保無災害。聰明絶倫。日誦萬言。爲文。操筆立成。而爛然可觀。申企齋光漢主文衡。深服公。臨有所著。常令代撰。又屢章解柄欲授公。以其中道歿。未果焉。配貞夫人完山李氏。執義世門之曾孫。正言承福之孫。進士蓊之女。生二男。雲慶。無嗣。雲廣。主簿。二男。有成。訓鍊奉事。景成。中樞幷武科。有成子。瑢,玹。幷進士。琤,瑒。景成子。㻩,瑾。餘不錄。公之九世孫秉鉉,夏鉉。方䝂碑于公神道。以遺事屬余曰。先祖言行美蹟。宜不爲止此。而家屢經鬱攸災。遺集四十卷。只餘八之一。況其他若輓誄稱述語乎。願丈人顯詩之。以發其幽光也。余曰。孔子以求之藝。賜之達。由之果。皆許其從政。又云。行已有恥。而能專對。可以爲士矣。觀公立揚所踐歷。其必兼三子長無疑。又其修於家處於世者。罔非從有恥中來。而方群龍滿朝。獨膺朝天之命。則其優於專對。又可知矣。尙何患遺事之不大傳乎。今其所餘詩文雖無多。威鳳一羽。亦足以徵五章之瑞。是宜特書之。以賁幽堂。遂爲之銘曰。

嘗試仰觀於乾象。紫微垣外。列宿環向。箇中一星幾晦而復明者。此非公之精也耶。吾知四尺之封。必不能掩其輝光。有如不信。視此銘章。

通訓大夫。前行司憲府掌令晉陽鄭宗魯。撰。

禦侮將軍前行世子翊衛司翊贊豐山柳尋春。書。

通訓大夫前行司憲府持平草溪鄭元善。篆。

舊碑銘奎章閣東平錄

编辑

鍾靈海岳。富有詞章。事我靖陵。盛之玉堂。掌制典雅。燕許歐陽。黼黻輝煌。笙鏞鏗鏘。以宣漢德。以補舜裳。方虛文柄。公遽云亡。當宁興嗟。藝林懷傷。猶存不朽。求厥遺芳。鬱彼佳城。新林之岡。刊頌墓道。以詔無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