艮齋先生文集 (田愚)/後編續卷二

後編續卷一 艮齋先生文集
後編續卷之二
作者:田愚
1927年
後編續卷三

與安鼎鎬戊午

编辑

先渾齋公。直道罹禍。而遂蒙背師之名。此百世不忘之仇也。近因洪翼裕。得見先丈遣子致祭于肅翁之文。則本家弔慰錄。必載之矣。惜其印集時。不及收入。以資彼輩之惡口也。從後追補於集中。丕宜丕宜。愚直書於墓文。此友道之當然。而子弟門人之所深幸也。或有一二未思者。執死後議處之權辭。以爲口實。而欲復豎舊碣。生前不許而死後議處。豈快許之辭乎。夫生前所不許。而門人變動於身後。豈非幸其師死而自行其志者乎。苟其然也。一則忍欺其師之無知也。一則忍忘其師之含冤也。惡可謂天理人心之所當然乎。若畏禍而不能自遂。則寧無碣。吾之所使踣。而子之所已埋者。決不可復豎也。

與安鼎鎬,崔中謨辛酉

编辑

與其苟且捱過而帶累被詬於百年之後。孰若明白悔改而見師拜父於九泉之下耶。此爲兩賢起死回生之一粒靈丹也。

答田繪彬癸丑

编辑

昨承問性。性非別物。只是箇是底。學者只要求一箇是字。而成就之爾。蓋是是理之本體。而不可移易。斷可恃也。求而成之。是心之功夫。而懼有閒息。宜自省也。是字功夫。不閒斷。是敦艮之吉。要在十分勉力。

答金永植丁巳

编辑

柳門人梁斗煥。委訪講論。提以華西心性說。則梁曰。先師常曰。心將性卒。此說載於所著文字者。非一非再。吾師工夫。不下於大賢。而此等說大段未安。此是親見親聞的確之說。

示及梁某言。省齋於華西心將性卒之云。以爲大未安。信乎晩見之正也。然學者。認心爲性之將。指性爲心之卒。則心如何能循理耶。省齋之謂吾師工夫不下大賢者。不知是如何。恨未及面論也。

鄭濟卿言。十分無欠。謂之道心。若有一分欠處。非道心也。或有大小多寡之別云者。卽老洲說。而先生亦以爲然。吾惑滋甚。永植初未解惑。後頗審思。舜曰惟微。朱子曰。微者愈微。微者著。此非大小之驗耶。大抵萬善皆出於道心。而今以忠孝言之。如舜周公者。莫能名其大。其佗定省溫凊閉邪補過等事。雖是疏節。亦不可不謂之忠孝。又不得不喚做道心。是非多寡之驗耶。尊意以爲如何。

四端是道心。而朱子有惻隱羞惡亦有不中節之論。而栗,尤兩先生。皆祖述之。語類又有道心欲其無不及處等語。此與濟卿所見。同乎異乎。况老洲只云。道心雖未中節。不可換作人心。與上諸說。語意尤別乎。○道心大小多寡之說。老洲集中初無之。愚如何以爲然乎。世間豈有兩老洲集,兩田子明耶。濟卿此心。是道心是私心。必有能辨之者矣。老友所釋大小多寡之義。恐終歸於奉虛添註之科矣。○比見濟卿問。其果有大小多寡之說乎。渠云初無是言。愚出示來紙而曰。佗可抵賴。此如何諱得。因將言忠信禮卑如地七字。以囑之曰。子宜力持此語。不知竟如何。

答任公熺丙辰

编辑

㠪厚齋曰。詩言志。秀榦終成棟。精鋼不作鉤。包孝肅之志也。人心正畏暑。水面獨搖風。豐淸敏之志也。愚亦曰。花發先天色。水流太古心。任先生之志也。今道衡以六十七歲。杜門讀書。以追曩哲。此所謂尤可愛者。余以此三句。奉助其持守云。

答崔命喜甲寅

编辑

黃玹能詩。尙氣節之士。平日極推尊東坡。而不喜儒者。其庚戌一著。卻可尙也。鄙有詩云。進士一死耀百禩。旣而其弟瑗。寄其兄詩集。而並示五古三篇之稱述其兄太沒斟量者。曰。此非先生。不能作。近有誦七言詩。似是贗作。鄙答之曰。五古今始見之。其七言者。乃拙作也。今又因高明知鄕里有流傳文字云。是余斥黃死非是者。此亦始聞之。夫世閒衆魔何限。或僞作詞以過贊。或假爲文以譏貶。詩只是過贊而已。文則有野狐欲見害而爲之。甚可惡也。世之無智者。信而傳之。惟有義理之識者。自應不待考實。而知其非眞矣。

訾黃死一言。非有心於汙衊士流者。不肯做。然則纔有心於愛護士流者。莫肯信也。然世閒造言陷人者原多。聞言察理者自少。然則士君子之在世。只務自立焉可也。只此是心本性之學也。

答崔命喜丁巳

编辑

所示玉胤敬於侍奉。可爲兒輩模範。故轉示諸孫耳。時或徜徉登臨。以爲晩福。亦甚健羨。但以爲無損益於世以下數句。竊以爲不然。夫人之有益於世。豈必出而有爲而後爲有益。雖竆居畎畝。能盡在我之道。是亦爲有益於世。而爲後世出而有爲者之所取法。是孔,孟以後相傳定法。

若要恢復三代。須要永罷科擧。始得。此非不然。但左上之人。不改心而徒改法則。以不好心行好法。畢竟亦無益。愚每謂須是洗盡滿腔利心。然後可以有爲。

所論侍奉之爲虛文固然。然推類而觀之。朝士之爲政。野儒之爲學。無非此類。吾輩反以求之。亦無愧於心乎。

仙鄕白雲興。夜行遇金。取以歸之主人。此非金雖無主。心獨有主之君子。定不能也。其事與宋劉留臺所行。相上下。我輩士流。宜敬而法之也。聞其早孤而孝於母。又嘗略涉小學,孝經等書。其人天資誠美矣。孝親讀書之力。實亦爲之本也。又聞自今年元朝。迎李君種德爲師。而受讀孟子。吾知其必成德而終受福也。

所喩晩暮讀語類農巖文呻吟語等書。而有契悟。有拈定處。極用歎羨。但所題各書之文。不無可商量處。今不暇細論。大抵儒者。文貴平實。而不欲其生梗奇險耳。

碧梧種子。依戒栽種。而所思天地。亦一桐子大。而其中包裹得生物之心一段。可謂因物思道。甚善甚仰。但預期佗年濃陰下。相與焚香講書。眞俚所謂好德談而賤子已老矣。惜其不能俟也。雖然。賤子去後。安知無後人就此樹下講此箇事耶。

答崔命喜戊午

编辑

尊性師性。出於孔,孟,程,朱。而彼趙成汝,崔益翰。或爲辨說。或投長書。以譏斥之。豈非其心視性爲不足尊師。而孔,孟,程,朱爲不足信服者耶。我輩但當依宋先生之意。抱負四聖賢之書。深居巖穴。以待河閒王之出。斯可矣。尤翁說見壬戌正月答農巖書。○趙名章燮。淵齋門人。不從其師心性非一物之說。而其言反陷於禪陸之見矣。崔是郭氏門徒。年今二十歲。向日一來暫見。歸而投書七千餘言。言皆符於陸王。而顯背於孔朱矣。

答柳確淵癸丑

编辑

愚之所學。非故欲拂人以害己。惟務循義以便人。若便一人而羣情不便。便一時而百世不便者。不敢爲也。伯明之始錯。是乖義而拂人。故愚責而令改。彼亦革而歸正矣。彼二柳之文飾。而欲我之掩覆。苟掩覆而無乖於義。無拂於人。則亦何妨。且許之。則不止於乖義拂人而已。故愚勸其回頭。一則爲全門諸賢。一則爲柳家亡子。其義意可謂精且切矣。彼昏不知。怒其不黨。造妖捏怪。而至於印布於世。此乖義之大。拂人之甚者。世閒識者。皆已惡之矣。使聖賢遇之。聽若不聞矣。如我者。只有自勉一事而已矣。昔人云。聖人不敢恤小便不大順。徇一時弊萬世。旨哉言乎。

答裵景煕甲寅

编辑

愚八耋病殘之中。敬承高賢屈己下人。懇懇求道之書。而量其地則二千里之遠也。審其年則六十有四歲矣。愚奉𥳑沈思。固已異其老而勇也。及發張敬彥書。則曰。某公樸實孝友。問學專篤。混渾二老。蓋嘗亟稱之。愚於是。又不勝敬歎。以爲此吾師也。非吾之所當敎也。然高賢誠懇之意。不可以孤負。則誦其平生所願學之說。以相與交修。恐亦無害於輔仁之道也。蓋嘗讀語類。而得其一言曰。修身大法。小學書備矣。義理精微。近思錄詳之。此二書雖曰四子之階梯。而實終身鑽硏而不竆。平生受用而有餘矣。故老洲先生。以朱子編此二書。爲大有功於萬世。此愚之所嘗稔聞而未之有得。今願與賢者。同心協力。以爲彼此未死前玩索持循之需。竊想盛意。亦深以爲然。而喜聞之也。

答申錫燦

编辑

愚受氣極偏駁麤厲。庶事皆癏。不圖高明亦患此疾。誤求妙藥於不肖。謂之同病相惜則可矣。安有倒水羅漢能濟人者耶。然竊嘗惟之。若能潛心讀聖賢書。逐句逐字。細繹其旨。而期致深信勵志。就言行上。隨時隨處。敬愼其用。而必有實踐。則氣習之害。不期克治。而自不爲梗。於是眞儒可成。衰俗可範矣。區區者謹能聞之而不能體之。故至今七十九歲。而未之有得。愧對高明。發此語也。

與韓龍

编辑

性學不卑細行。今子坐肆貿易。便就上審求是處。斷然行之。便是性學。若以爲鄙事。不須用敬循理。非所以進德修業也。

答申性湜壬寅

编辑

愚才德並劣。未敢自足。豈圖執事遣子從之遊。今又特寄之書而執禮過恭。見稱太高。雖往世賢者。亦不敢承。顧何以報答。惟述所聞而相與勉之。則可幸無罪也。夫學問之道。以修明彝倫。講習禮義爲本。以開明心術。融化氣質爲要。以整理時學。振起世弊爲歸。舍此實務。惟文詞事功之是尙。心性理氣之是爭者。恐於聖人之道。靡所輔益。抑又念之。論語。是孔子敎人持世之精蘊也。集註。又晦翁承先開後之津筏也。學者宜於此盡心焉。窾啓似此。未審盛意以爲如何。

答李源在丙辰

编辑

子婦喪。題主不書亡字。渾齋似據遂菴說。然子云亡子。婦只云子婦。類例不同。且三山齋言。若以子在而惡加亡字於子上。則世俗無理之見。何足拘也。是爲達理之言。且近齋雖從遂菴說。而梅山卻主亡子婦之論。其微意可見矣。

答李源在戊午

编辑

今尹全二生。徒知問學爲美。不告家庭而遠出。則吾與子皆謂之失禮矣。因而有仰問者。昔年某人。爲觀察而行政。有難自斷。馳啓上稟。未及承批。而徑情直行。則人多謂其無臣子之禮矣。乃有以爲不害義者。吾儒於此。將孰是而孰非。此亦竆理斷事之一道。願問高論。

高明是渾門高弟也。學侶之有意見不同。事行或異者。宜以理義善加勸誘。偕底大道。是爲尊師泉臺之望。亦繫賢者樂羣之誼也。如其不然。而任佗分裂。或自主張太過。一似近世諸門之爲。則非區區老友所望於高明者也。宜二十分愼之。

答崔中謨戊午

编辑

開函。得勤勉二字注力之喩。其慰豁不可具述也。賤身從初秋以來。肺熱賢泄。半年出入鬼關。今以少愈。然肌膚漸削。神思斷續。僅具人形而已。惟望熟讀五書。小學四書。以敦其行。以精其義。以副老夫眷眷之意焉。

與崔中謨

编辑

守正者。未必便死。畏禍者。未必得亨。只要小心敬天。無或徇時失義。此數語。宜日三復而終身服膺也。

答林鍾斗庚申

编辑

近見人家後生。有才性者。被惡風潮所驅。如醉如夢。爲禽爲犢。殆有不忍言者。今座下有孫秉一。雖有文才。而德能勝氣。可保無慮。春翁所謂人閒萬事不如有好子孫者。正此之謂也。奉賀奉賀。聞天下之至危者。無如人之心。天下之至善者。無如人之性。不問氣習如何若何。專要操束此心。勿使飛揚。日夜以奉順性命之理爲務。則安有危殆不安之可慮也。

答咸德基壬戌

编辑

士當志於孔子。能多讀論語。知其妙道。法其德行。而成於熟。則聖可及也。昔有爲宰相而常讀論語者曰。吾於節用愛人。使民以時兩句。尙未能行。聖人之言。終身誦之。可也。愚爲學六十餘年。君子不重一章。欲學而未能。故常欲溫習此書。以窺昔聖賢之藩籬。今於高明。亦未有別傳可告之。

答成寶運戊午

编辑

竆經硏理以立其本。祛私誠身以行其實。二者。可以必乎己而合於天也。此君子之至樂。而視南面之尊。如太虛中浮雲耳。彼鄕里小小勢利。區區稱譏。又何足數乎。此與孟子三樂參看。又須與同志偕勉。

與金潛

编辑

人平生只有一節字而已。故觀人者。要觀其晩節。晩節最宜謹愼。節是仁義之別名。某某初年出入金徐兩門。及後得講師名。卽起而應之曰。彼一時此一時。又曰。四十年空讀書。名節墮地。爲天下笑。甚可畏也。如某某以事功相爭。遂至於不可收拾之地。亦可惜也。老夫欲以欽承仁義四字。爲吾與君晩暮受用之第一義。

答徐相珉戊午

编辑

此事在志氣卓邁。功夫堅實而已。如此則世閒種種罣牽。漸次銷落得。與道義融會。嘗聞許白雲之言曰。古之學者。出於口而可以心存。存於心而可以身踐。旨哉言乎。後儒以爲存於心則出口非游言。踐於身則存心非虛想。言行一致。內外合符。此儒者之學。所以篤實而光輝也。止此僕見近世學者。與此相反。所以終不得力而沒溺於俗也。賢其敬勉哉。

答徐柄甲丁巳

编辑

性師心弟。是綱領頭腦話。更須究得弟子所當修底細條目。逐一踐履過。乃爲實學。不然。只握得一團空殼子。竟無益也。所示金君魯東往復四條。其意見。甚不易得。極用歎賞。一。莊渠宇宙渾是一理。二。其先祖鳳西與南塘門人書。辨駁心性諸說。三。老洲集自得之見。示後之訓。大有助於後學。四。中庸章句各字。非異字之義。但須勸其內而不出。慮以下人。最要涵養德氣。務進識量。以築遠大之基。今日得遇此等人物。不是小事。不宜對外人過加奬許。恐召猜疾。有妨大成。此乃爲深心愛護之意。千萬毋忽。

木綿是名古貝。或訛作吉貝。非今之草綿。草綿出南蕃。宋末始入江南云云。此載本草綱目。大槩與所示同。韋觀所聞淸人邵作舟所傳中州喪服之通用麻綿二布。已五六百年者。恐非浪傳。丁氏若鏞。亦有綿布衰裳之說。大抵周公時所未有。故禮只有麻布之制。自是理勢然爾。愚嘗對溪雲丈言。國恤殯前。貧民遭艱。艱於貿布而不制服者。代用綿布。恐無不可矣。比見南俗。喪者用染黃麻布爲衣。甚駭人眼目。如此者。不如用粗綿布。此意再與韋觀商量而示之也。

志山曾已見老洲集否。洲翁德醇學邃。可爲近世儒先之最也。縱於其意。有未合處。亦要虛心細究。期以得其本指。乃爲此心本性之學。如吾輩雖主洛說。而近世鄭性堂,鄭石塘諸儒先。一味尊敬。未敢以其論議之異同。有些輕慢之心。則湖中諸公之於洛中先輩。亦當如此。此意或可轉聞於志令否。

答徐柄甲

编辑

承喩近讀思傳並章句成誦。何其勤也。頗覺意味比前自別。此是讀之功也。恨無由對質所疑也。所謂躳行未得之歎。自是理勢如此。要之看得中庸。雖極精微。畢竟是眼前言行事爲之理。自家將敬心奉循。循來循去。亦漸覺得相近相襯。然切忌欲速。反成離了中庸之理也。

天命之性。章句以仁義禮智釋之。二十二章己性人性物性。語類亦以仁義禮智言之矣。此中李某以己人物性。爲全體渾具之一原。以仁義禮智之性。爲各指其氣之理。而爲分殊。未知此說如何。

道心。道是性命。心是靈覺。靈覺非性命。性命非靈覺。兩者判別。而或認心爲性而一之。旣誤矣。此華門人多如此。惟柳持平。改其師說。又有謂心與氣質無辨者。此亦華門朴某力主此義。今以道心兩字觀之。果皆說得去否。

答徐柄甲辛酉

编辑

魯東曰。心與氣質。雖同一氣。然亦不可無別。志山曰。如何分別。柄甲曰。若無分別。朱子何故以吾之心吾之氣。作對說耶。

氣質昏怠輕率愚癡魯鈍。則心知其偏。而用力以變化而澄淸之。此其分別處也。它姑勿論。只或問氣質有蔽之心一句。志令未曾細看。故有是疑歟。聖九說得槩是。斗益所擧庸註氣字。又與氣質之氣微別。更商之。

志山曰。然則陰陽五行。在天之氣質也。其在人則孰爲氣。孰爲質耶。柄甲曰。精神之淸濁明暗者。氣也。言爲之粹駁剛柔者。質也。

在天之二五。有精英粗糙之分。精英底在人爲心。粗糙底在人爲氣質。而其輕淸者爲氣。重濁者爲質。是其脈絡。各自分明也。斗益以精神屬氣。少差。蓋精神有病。則用藥治之。氣質之氣有病。則用志禦之。此其不同也。後書所引巍巖血氣之說。亦然。宜精以察之。

志山曰。精神非心而何也。言爲亦非出於心耶。

只認得精神爲心。則體認之功。恐少麤在也。言爲固是出於心。其粹駁剛柔。卻當屬之質。如此細分。始得。

柄甲曰。但有本末精麤之分也。苟能善變化。則暗濁者復淸明。駁柔者復粹剛矣。以其本之淸粹故也。此一句。志令能會麽。其變化之功。專在於心。若曰心爲氣質。則氣質何以變化氣質耶。

所論得之。但中庸章句。明者。擇善之功。強者。固執之效。只此便可破得心氣質無辨之說矣。其柰不肯下心細究何哉。今只各守所聞爲可。不必相與爭詰。反損了道心也。

諸葛公,司馬懿。或謂二人心事皆同。則是果爲忠逆無分之說矣。若但曰二人性理本同。亦當被以忠逆無分之罪乎。

答黃鳳立壬子

编辑

人有才而醇者。方是好資質。若但有小小才性。而不能沈潛純厚者。類多致跲。此甚可畏。高明之不輕許入社。亦善矣。

不敢爲人師之意甚佳。但古人未必皆入大賢之域而後。有弟子矣。此須酌量而處之。易經匪我求童蒙小註呂東萊說。試一檢看。

今日自進吾學。是第一義。其次收拾後進。不爲異敎之所攬取。是先賢之意。宜奉領其敎也。

答黃鳳立

编辑

畏天命,尊德性。是孔氏正傳。近世性命二字。盡被心家掠取去。遂使世界上只有靈覺尊位。而無復性命一座。絶可痛也。士友會講。必極意推戴此二字。以爲天下萬衆所共模範底大宗師。庶幾使孔傳不遂爲林莽中物也。

答黃鳳立乙卯

编辑

女君雖沒。妾猶服女君之黨。此小記疏說。於情於禮。俱無所宜。故家禮不言。實有微意。非闕文也。梅山先生答李襟溪書。已言之詳矣。

答朴蘭緖乙卯

编辑

任昉,劉勰,盧格,毛奇齡諸人。皆訓攻爲擊。張子,呂藍田,謝上蔡,楊龜山,周恭叔。亦皆然。而朱子並不取。或問詳言之。語類亦然。但以攻爲專治。蓋指惑於其術。喜新厭常。專治欲精。內而壞一己之心術。外而亂天下之風俗者。垂戒之辭也。

陽貨云云。明儒郝氏云。前兩曰。皆貨自答。以斷爲必然之理。因擧史記留侯與高祖語。今陛下能制項籍之死命乎。曰未能也。能得項籍頭乎。曰未能也。皆良自爲問答。至漢王輟食以下。方是高祖語。以證此章。此或可備一說。故昔嘗奉告。若集註之意。似未然。惟看者自斟量耳。

與朴蘭緖丁巳

编辑

今日士子。相從於竆山絶海之閒。雖若冷淡枯槁之甚。然其所以期待者。直是觀法於前。成法於己。而垂法於後耳。一時利害稱譏。安足留滯於靈臺之閒耶。

與朴蘭緖,李活俊

编辑

孔子曰。我欲仁。曾子曰。我以吾仁。孔子曰。吾學殷禮。孟子曰。我欲行禮。愚竊意此我字。皆以心言。只是具得仁禮。而特欲仁用仁。學禮行禮底此心。如何敢自認爲仁義禮智。極天下至尊至大之理。信如其言。則凡聖賢所謂竆理。只竆得那箇心。所謂循理。只循得那個心。初無毫髮不足之病矣。何必知性復性之可言乎。噫。士而取足於心之一字焉。則烏有可以免墮於禪子之窟。而得近於聖人之門者乎。

答朴蘭緖

编辑

朱子曰。人之所以爲學。心與理而已。且以學而首節言之。能學習者。是心之事。所學習者。是性之理。悅又是心。程註能思繹者。心也。所浹洽者。理也。悅又是心。若如他派心卽理之見。而欲以悅屬理。則是不識道器之分也。只看理義悅心一句。便可見也。下兩節。亦以此意推之。凡看經傳論爲學之文。都要如此。此一義。須與同志諸子。細加商量。

答朴蘭緖辛酉

编辑

風潮甚惡。士流立腳不住者。義理之公。不能勝軀命之私而然也。程,朱,栗,尤之世。亦有此患。况今日乎。至若以無事可見見誚。實無足怪也。然有一時事功。有萬世事功。如管仲,顔子。是也。我輩只得自力於博約克復之功。以無負天命之性,聖門之敎。爲畢生究竟法已矣。

世俗啾喧。自來如此。只有自省自立。爲道理。若或引魋絃以自解。深恐益增其謗而反損吾德。愼勿如是。

同志者。毁形實毁性。深可哀也。高明以不能維持自咎。可見用心仁厚。而受福亦大矣。

今天下是純坤之世。士之處此時者。惟有括囊一義可循。雖以無事功見誚。亦只守括囊二字。乃善。

答金玄淳庚申

编辑

所示尊門大譜。乃載鄙文。文雖不足言矣。旣已還收者。不復問於執筆者。而任意入刊。此爲道理上運用耶。抑一時客氣之爲也。鄙人還收之本意。非爲是彼而非此。只爲兩家事實有未詳者。則不欲身質疑事。而遵小學之敎爾。今觀所以處此者。昔日所執。恐或未可以取信於人。又將自基後日大是非之根苗矣。咄咄怪事也。

答孫允吉辛酉

编辑

前輩有言。士大夫之不學。世界生民之不幸也。見苟菴集。余繼之曰。我儒學之失正。天下國家之不幸也。欲學之正。操有才之心。尊無爲之性。斯可矣。心若自恃其才而藐視其性者。嗚呼其謬矣。

答黃鍾復辛酉

编辑

來喩以元氣爲心。此有明據否。愚今病昏。舊聞盡失。新知靡開。於面生之言。不無然疑之端。固不可黽勉苟諾。亦未易明辨以正言之。故且置之坐側。而再加思索。亦欲與朋友更行商訂。如有覺悟。或益見其未穩。後當別有呈稟。亦望高明。再就前賢之言心處。直將元氣體貼之。言元氣處。直把心字替換看皆通。而無一些其然未然底意思。然後更須與朋友細講。似未妨事也。如何如何。

程子曰。元氣會則聖賢生。有會則有散。來示無聚散。與此同異何如。朱子曰。心者。氣之精爽。又曰。知覺正是氣之虛靈處。魂遊魄降。則亦隨而亡矣。今言元氣者。氣之精爽。亦無礙否。又此處知覺。比之魂魄。稍上一等。而曰亦亡則有聚散矣。與來示心無聚散之云。其同異。又何如也。

答黃鍾復壬戌

编辑

心同一二五之英靈。而高明輒分而二之。一屬之心而謂無死生。大與朱子異。一屬之魂魄而謂有散亡。此愚之所聽瑩。而諸友之不以爲然者也。太極說,大學或問,中庸章句。皆以二五合言之。未嘗如盛見也。

橫渠游氣陰陽一段。非如淸虛一大之誤。故朱先生載之近思錄。在乙未。然謂其支離。而合二五言之。乃在己亥以後。則豈可謂一載近思。不得復議其疵纇耶。

答吳信泳丁巳

编辑

趙東孫當初只守其先人焚稿之意。而無異見矣。自年前履丈文稿往來之時。妄生疑端。而閒有嶺宋相燾字聖韶。見其先狀。問木申事不入。東孫答以先人悔而焚之。則宋以爲此非細故。乃自潤其狀而添入。然東孫常以違親命。爲不自慊矣。今聞士友辨明之說。飮泣謝服。歷敍其焚稿之遺意。深受其一朝因宋變狀之罪。似不容於士友閒。原其情則無定見之致也。且聞嶺宋因宋毅燮,李鍾恒之辨論。而刪其一段。本家亦隨而刪去云。渠必有自服之書矣。伏望深加包容。使履丈泉下之靈。永妥其前悔若何。

嶺宋不聽趙東孫亡親悔焚之說。自添入本狀。此似可疑。而又因宋李之辨而刪出。亦未可信也。東孫旣飮泣而悔服。則此有自服之書。當如來示云云。

與高濟奎乙卯

编辑

須生乃有性。然生又能鑿性。故君子要善處生。處生之道。必敬以制其生而已矣。

答李裕興戊午

编辑

父母泛稱同居尊者。決無是理。子與婦先坐正堂。見婦然後。乃以見於父母之私室。亦決無是理。又如無舅而有姑。渠先見婦。乃以見於舅姑。亦決無是理。家禮堂是一家之正堂。室是諸人之私室也。理之所無。聖賢豈敎人行之耶。內則子事父母。恐是包祖以上言。家禮婦見舅姑。此亦當包祖舅姑以上看也。

所疑宋子大全附錄。閔氏代喪一款。同春,梅山二說。皆與此異。至於改題遞遷。則大全答閔定甫書。亦與鶴菴所錄不同。而曰當俟廢疾人身後云爾。則恐當以手筆爲定論。

答吳純杓戊寅

编辑

中庸首章章句所疑。固似然矣。然以天地本然之心之氣言之。只是正順而已矣。豈有隨人不正不順之理。但此處說天。與人相感應上說起。故曰吾之心正。則天地之心亦正矣。吾之氣順。則天地之氣亦順矣。如人爲善則生祥。爲惡則降殃。是其驗也。

所詢禮疑母喪中父亡。仍服母朞。葬時告由。而以顯妣題主。則虞,卒,練,喪。一用原祝已矣。遞遷只計祀孫世代。不論母在。退,尤兩先生定論嚴明。無容佗說也。

答李喜璡

编辑

寧海僧者。似是朱子知舊閒以儒而爲僧者。有歸正之意。朱子令孫季和。率朋友合力助之。以成其志。又云。寧海僧極令人念之。若救得此人。出彼陷穽。足使聞者竦動。所繫實不輕也。此見先賢于知舊。用意睠睠之萬一。且已在陷穽者。尙欲救出。况某人在欲倒未倒之際者。安可不汲汲挽回之。頃見虞贊語之似不之領。無乃仁理壅而未通耶。切望季潤親詣而面諭之。引得某人。不入邪見坑中。非惟有助於吾黨。亦使流俗中騎牆者。聳聽而有決。眞所謂所繫實不輕者也。

饒節。呂侍講門人。以不合于曾布。毅然棄去。其風節亦可尙。後爲緇髡。則可駭也。饒與汪革,謝逸,謝薖相善。朱子文有云。饒節一朝毁髮殄倫。而諸公環視。無一人能救之。今聽某人之子。學梁啓超。而季潤虞贊諸君。莫能匡救之。吾恐朱子復起。必又發太息而著之書。以爲後人戒也。

與李喜璡及諸生乙卯

编辑

晁氏儒言曰。于詩書自爲一說。以授學者。觀其向背而寵辱之。使之靡然趨己。較之焚書坑儒。其術更有善焉。余嘗謂非惟詩書如此。凡理氣名目出處事功。亦莫不以異同爲恩怨。近世風氣。往往犯儒言之戒。吾甚慘焉。吾於鄭,申二子。不虛心自高之習。則固亦甚不韙焉。若其議論之攜貳。師生朋友如何無得。如金德卿,金仁父二子。未嘗苟從吾言。而德卿疑而問之。仁父孫而出之。皆君子也。若鄭,申則殊不然也。余故不欲與之往復頻煩。以增彼疾而益自辱也。未知此意于公私何居。今有題申仲肅卷子五絶呈去。苟細繹之。愚之憂道守正。義斥仁誨之意。皆可見矣。

答李喜璡己未

编辑

朱先生嘗言。指有知覺者爲性。只是說得心字。又曰。荀,揚,韓諸人。雖論性。其實只說得氣。愚亦言。凡心理家之謂太極有知有能者。只是說得陰陽之靈。今季潤濟卿之言。理隨氣偏。而偏賦於人物者。二君亦言。本體無不同。恐亦只是說得形而下者。未審盛見以爲如何。諸家一切是認氣爲理。其害將有不可勝言者。願虛心商量。而濯去舊見。以幸吾黨。老夫病中。不勝懇望。

答李喜璡庚申

编辑

四五年來。以稟性時帶體一用殊之義。用殊。以五性四端百理萬善言。則得矣。盛見卻以理隨氣異而有昏明純雜偏全善惡者言。故愚與諸生。無不疑怪。見喩。不下累數千言。老昏不能一一奉答。亦恐多言。未易合理。故只有私箚幾段。每欲面論而去其未穩者。高明不能久留。深以爲悶。向說此意令持歸。得隨意籤出其可刪者。使彼此議論。得而盡其曲折。此豈非昔賢遺風。亦豈非區區開心見誠處。亦豈非高明虛己求益處。今乃空還。極使人憮然也。恐故人不省老夫存心不私。冀理得當之本意。亦恐老夫蒙迷已甚。不足以當開喩之萬一也。雖深愧忸。然使性嚴者遇之。必曰。子絶長者乎。長者絶子乎。况聞金君所傳。旣籤而復去之。此尤非平生故舊相待之道也。請洗心而再思焉。愚於南鄕士友中。每稱季潤德性深厚。吾之所常敬服。此語。前後諸人。無不聞之。今乃因所見之異。所存所發。未免落在自私之科。區區深所歎恨。而不能自已也。

頃見黃亨中所籤。高明與我書其中有一段云。理無形無爲。雖曰變易多寡。非實然也。此因論稟性而言也。此數句。可以掃盡幾多年種種差謬之辭也。然則何必以非實然事。寫得許多文字。惱得老病故人。博得遠近疑怪耶。奉勸勿復提出理隨氣異而稟於人一柄冷話也。萬一更作實然事。請季潤自立一派宗旨。以傳於世。勿復見及於垂死之人也。

答李喜璡

编辑

今日世道。大異乎前古歷代之末。

宋末元初。明末淸初。皆如今日之爲夷。何謂大異。

儒者。不可以匹夫之諒爲固守之節。

來諭所謂匹夫之諒。未知何指。請更明白說破。據下文觀之。似指入山蹈海。爲匹夫之諒。如此則自聖人以下。凡因世亂至甚。不得已而隱者。擧未免矣。無亦爲無。知妄言歟。

當以關盛衰係華夷志氣之士而已。

志則大矣。而勢必難行。恐終歸於空言。

若欲擔著此責。當占得乾九二。雖不爲九五所遇。而見在于世。爲斯文之盟主。管束士流之心。不使散漫沮喪。是乃今日儒賢之事。而所關之重。十倍於異日者也。

大哉言乎。但頭戴夷酋。身服讎役。而猥曰主盟斯文。管束士流。不亦可恥之甚哉。如自州郡禁截人會。勒撤私塾。至有難堪之辱。威脅之境。則所聚諸生。能不懼而無撓奪之患否。乾九二。恐占不得也。如否之儉德辟難。剝之不利有往。大過之遯世無悶。遯之勿用有往。明夷之三日不食。困之有言不信。艮之時止則止。皆聖人之敎。而如盛見則皆不足爲儒賢之事。而不免爲匹夫之諒矣。然則古道非惟不可行於夷狄之世。亦不可行於章甫之閒矣。豈不殆哉。

凡士子立言造事。宜稽諸古訓。協諸時義。反諸吾身。愼發而謹行之。不可只憑一時淺料。率然泚筆。用犯汰哉之戒也。

與李喜璡

编辑

皇廟事。想已聞之矣。春秋一義。自此益無可言者。痛矣痛矣。此中諸公。有欲擧事者。問於鄙人。答謂此事誰與辨爭而得復享耶。使孔顔曾孟在。恐亦不應與彼相詰而圖事矣。或頗未快於心者。近得宋某。錄其家嚴所得海觀尹台書云。天地閉。賢人隱。設使大老在世。必不發一通。不出一言矣。此是社稷存然後事。君不知社己屋否。又聞志山金令言。頃有以此事作通章。來請署名者。亦以社稷已亡爲言。而辭之云。此亦宋生與我書中語。未知賢輩所見。以爲如何。

答趙弘淳丙辰

编辑

鄭誣引炳公爲己援者。最是未仁之一端也。何則。乘死者無言而立此誣案。豈小學一出言而不忘父母之道哉。昔年湖南金某者。欲立己見而疑斥鄙說。寄問於炳公。則答謂師門理氣議論。往往發前人所未發者。君輩可且虛心細繹。金至有諂師之說。而爲諸人所駭惋矣。今鄭所云云。與此相反。人誰信諸。况炳稿所載理氣諸篇。無不以鄙說爲主。有目皆睹。鄭徒自敗矣。

答朴寅鉉辛酉

编辑

聞座下新經周甲。自此期頤可望也。古人云。壽之爲福。進德最大。改過尤急。吾人錯行悔恨。全得年來補救。若未悔過時死。同於雞犬。方悔過而死。豈不可痛。天容我改過。與以歲年。已往者務要蓋過。將來者務不失足。方不負皇天。此言極有警省。今爲座下一誦之。苟能將兩箇務字。用作目下活計。罔或如愚之望九而日力不足者。則區區獻此。可以報今者之意爾。未知能直下薦得否。

答韓煕敬丁巳

编辑

欲問明德是理是心。須先問明德是不會知覺思慮。視聽言動底。是會知覺思慮視聽言動底。知此則知明德之爲理爲心矣。大學傳。明命是釋明德底。而朱子曰。今人會說話。行動凡百。皆是天之明命。人心惟危。道心惟微。也是天之明命。○朱子嘗論其體則謂之易云。在人則是心也。心則語默動靜變化不測者是也。言體則亦是形而下者也。○朱子又論佛氏。只認那衣食作息視聽擧履。便是道。更不問道理如何。

感於物而動性之欲也。此欲字。宜輕看。故朱子嘗謂此便是情。

四端集注。以情言。孟子之言心而不言情。不必疑。

志意之辨。張子以爲志公而意私。志強而意柔。志陽而意陰。朱子以爲志是心之所之一直去底。意又是志之經營往來底。

今言明德。則務用明之之功。言性情。則務用涵養擴充之功。言志意。則務用策勵省察之功。如此。方有益。不然。只辨別名目而已者。只可名爲口耳之學。君子恥之。

答呂達燮辛酉

编辑

近來風潮益急。號爲書生。亦皆放倒。不可救引。龜山言。孔子曰。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今天下。上自朝廷。下至州縣。莫不以欺誕爲事。只此風俗怎抵當佗。上蔡語錄。問變化風俗。曰。此須是聖人有恁地手段。今日風俗至薄惡。吾未能變易之。延平與朱子書亦言。此箇氣味。爲上下相咻。無不如此。這箇風俗。如何得變。今之士須大段涵養韜晦。始得。朱子答人問。今日風俗。如何可變云。只且自立。又自言。得某壁立萬仞。豈不益爲吾道之光。伊川先生又言。凡委靡隨俗者。不能隨時。惟剛毅特立。乃所以隨時。後學於以上諸訓。知所以酬世立己之法。愚欲與高明共之。

趙公弟子抱師之譏。令人一笑也。望道嚮道。道在何處。而文孔之心。嚮望之耶。飽乎仁義。未飽之前。仁義本在外之物。必待飮喫而後腹始果然耶。明道言觀仁。晦翁言入道。道與仁。不在心而在外。故我去觀之入之耶。凡看人言語。不求其通。而強覓其塞。謾設虛譬。而拗折彼言。此講家大病。趙公老成。必不犯此戒。而未免有近似之者。豈或養之未厚而發之不覺歟。鼓風板詩。華淵門人。皆誚以理氣相離。然心統性情。有統兵之喩。諸公將謂將卒必常同堂合席而坐。比肩把臂而行耶。譬喩之言。不活絡善看。則無處不窒礙矣。

與閔晉鎬己未

编辑

形當以正養。形字包血氣言。氣質當撿束。而勿令㬥厲懈怠。心當敬以奉性。義以御氣。制欲祛俗都是一法。至於性。本自至尊。大全純善。爲心者。當欽斯承斯。罔或有褻慢之失。當擴而充之。罔或有欠闕之憾。當察之由之。罔或有未盡之咎也。如此。始可謂眞主理之學。不然。而只據它似形而上者。以爲極本竆源之理。則吾所謂假主理也。

答黃道淵庚申

编辑

頓改前見。其勇可敬。但一邊議論。大與我輩不同。至有簒奪之說。使人皇恐。吾與君毋敢自是。宜更虛心求理也。頃令韓圭星。問於韓參政。則曰。禪位何等大事。而孰敢以無爲有。此不必問。此與韓國痛史所記同矣。一邊士友。自言未見痛史。使其見之。不知又以爲如何也。

與黃道淵壬戌

编辑

林威毅碣序。無號獨樂銘云。西僖子孫。是爲松友代撰本文也。林浩喆目覩其稿。而書報於愚曰。此可謂得實。愚亦幸快久矣。然則其變亂父子兄弟。得罪綱常之目。自有所歸矣。鄙嘗以不改此語當削稿之意。書告於林章佑。而亦浩喆所知也。然則浩喆之爲愚。明辨於金令。自是天來道理。而向見崔燾書。言浩卻以梨湖之言爲公論。而馳書於人。崔書止此。此欲壓倒一邊。而不顧愚之陷於莫大罪名。豈非其心自用而背卻性中仁義之敎乎。彼旣嘗出入鄙門。而今乃如此。鄙復何言。見今讎君訟父之世。鄕閭閒師生之名。安足問乎。令人身靑。可怕可怕。

鄙詩主意。但言父子天倫至重。其視一亭。不啻如毫髮物事。安有相爭之私心。然則爲其後孫者。當體其至情。而解其紛競云爾。初無一言與奪之意矣。章佑之喜。浩喆之怒。皆不免以私意看人文字。而亦麤率之甚者也。

林襄陽墓碣頭篆。當視金文之取舍而處之。謂愚昏眊誤許之云。起於起處。非孫兒之言。而浩誤信而妄疑之。是亦竆理麁淺之驗也。然浩與金令。斥以罪關綱常。而仍用其篆。則在浩。爲辱先之大者。在金。亦必羞與之同一碣面矣。吾未知二家何以處之。假使愚誤依林章佑之言。不過如尤翁之撰南冥碑也。况初無其事乎。南冥始祖諱瑞。是麗祖外孫。誤作外祖。六代祖小監諱大莊。誤作領議政封府院君諱錫文。蓋皆依本狀也。三百餘年之後。後孫請淵齋釐正。至於改板矣。金令與浩喆。輒罵人爲亂倫之罪。其於尤翁。亦將以亂人先系得罪綱常擬之耶。

今有一絶云。尤文敬記自分明。骨肉何須對壘爭。府使有靈應蹙頞。盍將敬意體仁情。府使後孫。如以爲先祖鬱鬱含冤於三百年之閒。今以後。始乃懽然稱快。認我爲孝孫云爾。則所以待府使者。爲仁人乎。爲淺丈夫乎。吾意府使之靈。於今日之爭。上而不安於父子之情。下而不忍於骨肉之爭。此仁心之發也。諸賢文字自在。不待苦苦辨析而後明矣。此智心之見也。請問後孫待先祖以仁智之人。爲不孝之罪耶。

與趙秉準丙辰

编辑

吾與子交二十有三年。而相視爲何如也。曾被一番人所撓。旋復辨析。吾甚幸之。最後聞子遇削不死。傳者甚的。吾未免有投杼之惑矣。雖然。往往有相惜意。足以見此心也。曩見李子悅。知其所傳之妄。繼而得崔艮。又如子悅言。崔君又道嘗至支那寬甸縣。見父子力耕守舊也。若幼平者。殆身可困而志不可奪者歟。於是乎吾有愧於久不相見。不信流言之義大矣。玆因崔君。力疾寄此。以見老夫釋疑之意。子亦細將往昔經歷。現今志行。一一示及。以破幽懷。

答趙秉準丁巳

编辑

愼身家語孔子。稱顔子語。誠身。皆聖人之言也。不言心而特言身。儘當體會。蓋心之爲物。其體本虛。而應用無迹。異端俗士之所易逋逃也。至若身子。原有形有迹。難以欺人。蓋身之不愼不誠。實其心不愼不誠之影子。此吾儒之所宜審察。而不可須臾放過者也。此愼誠兩字。凡吾儒種種功夫。無所不用。此須細商。彼中形便。非惟絲穀極難。又聞水土爲祟。最是都無後生可告語者。以愚料之。恐須還至故鄕。收拾一二秀士。敎授先典。因而生事。粗可支吾。家衆疾苦。亦漸瘳爽矣。如何如何。如其觸目橫耳之所不忍遇者。亦古人之所不能盡免也。如何如何。

答金璂重戊午

编辑

牛溪集答李景魯書。龜峯原情言。臣與李某,成某。爲學者師。稱栗谷先生,龜峯先生。竊詳牛翁書辭。旣曰聞渠云云。無乃得於傳聞而失其眞也歟。當時羣小。欲殺龜峯。安知非其捏造耶。不然。龜老是時年已五十八歲。且以宋子所述師門稱龜老志大宇宙。勇邁今古者。觀之。决不肯爲此鄙俗之態矣。如何如何。

答鄭寅昌

编辑

凶書謂金所爲。始聞於韋觀。而韋謂從少論聞之。今見雲坡與高明往復。歷擧金答鄭萬朝,李普應,沈鍾舜書。皆云。初無此等著作。極口發明。坡又言。金居上通。與上海絶遠。及毁板之浪傳。然則我輩所處。不當持疑立信。以驅人於凶逆之科也。

答許潁乙卯

编辑

朱子大全釋菜儀。只行一度焚香。周愼齋所定紹修院祭式。卻云。文成公前上香。次詣配位前。皆上香。見晦軒實記。與大全不同。可疑。

或云。今聖廟釋菜儀。晦軒所定。此未有考。考麗史列傳及年譜。但云。遣博士往元。畫先聖像來。又云。大成殿成。奉安聖像而已。並無釋菜之說。洪淵泉所作實記序。亦但言公入燕都。手鈔朱子書以歸。據此諸說。縱使晦軒實有所定。豈肯舍滄洲儀。而自爲一式耶。豈當時朱書。不載滄儀歟。要之或說未可準信也。

獻官直向神位而拜爲得。蓋古者。神位東向。故獻官西向拜。今旣南向。則拜當北向。而卻用西向。朱子以爲都自相背。不知是如何。可見其不以爲是矣。愚少時謁水原闕里祠。依守僕指引。行西向曲拜。蓋世俗謬例也。

答朴銖戊午

编辑

所示某邊訾謗。愚嘗謂橫逆之來。只宜守三事自反之法。自反而縮。乃敢誦千萬吾往之章。恕心養到極處。不見別人之罪愆。怒氣忍過霎時。乃驗天理之呈露。讀之頗亦有味也。彼之全不撿點己心。只務抉摘人非。非由於主心之過。悉出於染俗之深。我輩亦何須留之胷中耶。玉胤朝夕相見。問渠天地閒何物。是重於父母者。因擧王中書勸孝詩。誦而告語之。渠似有領受之意者然。但念吾人亦自不念天地父母之恩。往往做得拂親違天之行。何暇責兒曹耶。今日方悟。未改而死。深可痛恨。未審高明於此。何以自治而見警也。

答朴泰玄己未

编辑

希彥因事多。莫能極意讀書。書不讀。心不明。心不明。事不治。聖書是天理之記載者。天理是人心之根柢處。故心因讀書而明事。又因心明而治矣。此甚可懼也。但勢旣如此。且就所臨事。不問大小。勿計利害。只虛心以求當然之則。便自然縫罅漸開。有發露之象。旣有見處。莫問難易。並不思敏鈍。一直小心奉循。亦自然持守踐行。漸漸堅牢。更須偸取片隙。看得些書。使見解益明。意趣愈新。庶幾心理相襯。足目兩進矣。

時危如此。最要看得人生大義。不可以禍福有所虧損也。昨聞希彥言。士之毁形。女之汙身。同一失行。此是正見。切宜益加硏究。而莫少變動也。

與林秉龍壬戌

编辑

星誄之變。金黨力辨。無佗意。斥我以自辱其師。誣衊宋賢矣。今見洪在龜作金行狀。其於梅,全二先生。侵斥靡極不至。至曰任公是倭洋血黨。倭洋血黨。稱之以大冬松柏。尺童可欺乎。夫誣辱宋賢之罪。非金而誰。鄭胤永,李承旭輩。甘作金家之忠奴。假辭於儀秦。無毫髮利益於其主。而祇增其反覆奸慝之狀而已。夫人之心。何如是之癡獃。可哀也。向來蘇正習。慮鄭書之眩人。今金狀一出。鄭李肺肝畢露無餘。此晦翁所謂自寫誣悖天下自然不易之公論者也。然金洪以下諸人之狼狽。只爲自昧其心。不畏天理而然。今吾們於此。益信此心之學性。而莫容一毫之欺詐也。歸而與蘇君講貫。而加誠敬之功焉。

答宋淵求辛酉

编辑

昏議未可輕定。蓋老夫平生。惡人鶖頭鴂舌。假使子孫有犯者。當用后太史不見齊王后之例矣。曾孫女資性貞淑。宜擇得有志義賢孝之士。以爲之配。某氏家法何如。只問家法。不問家世。此意宜深思之。其父子果能率由舊章。不貽此女之恥否。君如未能擔保。切勿苟就老夫平日。敎此女以小學,女四書及古人禮義之行嘗爲誦趙參奉之婦。仙源後孫。李報恩之妻。李是忠武公之后。皆自裁於夫削之日。則此女深領其意而善之。君宜千萬熟思而善處之。齊湣王子法章。變姓名。爲后太史敫家傭。敫女與之私通。後田單復齊。齊王以其女爲后。敫曰。女不取媒自嫁。汙吾世。終身不見后。

答李鍾烈壬戌

编辑

高明之於愚。有意久矣。因病未果。雖入泉而恨不解。竟只將書布爲贄而求助。此意。一二士友爲達之。愚固知高明赤衷。非一時苟然者。其柰自無所得。可以及人。何哉。第嘗見晦翁答馮奇之書曰。世閒萬事。須臾變滅。惟有致知力行修身俟死。爲究竟法耳。竊謂只此數語。便是虞廷人道精一之傳。願與高明。交勖焉。

與金容璿丙辰

编辑

晦翁告門人云。公雖說太極。卻與太極遠在。蓋警其言行不相應也。今吾人說得太極是目前事物至當之理。然不曾反身自體。所以與理無交涉。晦翁自警詩云。不向用時勤猛省。卻於何處味眞腴。這不是一省卽休。定要省了便將來踐履。便有歸宿。便有滋味。

答李丙默

编辑

族人犯惡逆。削譜而黜之。嘗聞其說矣。若夫惡賤娶而絶族者。未之聞也。聖人歷言五不娶。而無所謂賤不娶者。其意不難知也。如不顧聖訓。果於棄絶。則骨肉之恩輕且薄。婦妾之勢重且大矣。無已顚乎。今有竆閻賤士而娶公卿之女者。親戚將不敢序昭穆而必拜已乎。旣無此理。安得獨有如彼之義乎。且使賤娶者。惡聞滅倫趨勢之說。而出其執禮無辜之婦。則必致非常之變矣。三年不雨。五月飛霜。皆有感召之理。且彼之欲絶族。不過因世俗之習而卒致骨肉之凶咎。豈非不思甚乎。且吾旣惡族人賤娶。而不難於棄絶。則天獨不惡我之薄忍。而不降之凶咎爾乎。此只在一轉念之閒耳。一言以蔽之曰。禮律無據。情理不忍。誰復許之。

答甘泰烋己未

编辑

發書欲復故國。豈非人情所願。某處被逮而不服。亦見志節偉然。但遇彼無道之甚。不知可殺不可辱之義。而至於此境。此爲士流所共痛憤者也。來喩云云。恐涉過分。宜存括囊之戒。可也。非惟此一事。它亦當然。愼之愼之。學問當自近處始。不可徑向高遠處。枉費辭說。反害進修之實功也。

答趙忠顯辛酉

编辑

三詩足以慰目送之懷。惟第一篇。造語精妙。而徐東海以眞儒純臣。見稱於梅翁者。今以比擬於賤子。此卻慚忸不寧。卒章落木寒阡之句。可見孝思攸發。而令人感涕也。頫詢終身誦之之書。今與少壯聰明者。不同。專以近思錄爲主。汪氏所續朱子語。恐欠太略。將退溪所編節要。或淸儒張氏伯行所選朱子。代之。小學敬身篇輔之。嘉言善行。皆有敬身。而一念一事之未協于義理者。必潛心默究。要以鋤去根脈爲務。心經雖好。恐偏於存養而欠於格致。庸學或間。自量精力可及而後兼讀。善矣。惟在雅度。

來詩所擧晦集尤書之云。區區所願學。實專在於閩華二先生。而常愧其無毫髮近似者。然時人之誣以角立朱門。佯尊宋子者。可謂自誣之甚矣。至於今日。以不混心理而懼孔,朱正脈之亂。不諱內外而恐春秋大義之泯。兩端遂爲擧世之血讎。至有當斬之凶書。然此二義由愚而明。則一身雖死。實無足恨。又願吾黨諸賢。亦要互相保守。而勿墜於地。則庶幾少報二先生之恩誨也。語類淳錄。春秋是尊諸夏外夷狄。自秦檜和戎之後。士人諱言內外。而春秋大義晦矣。

答魚在源

编辑

大學之三綱八條。士子帝王之學。備矣。小學亦有五典四敬之目。豈不重歟。心術威儀。修身切務。衣服飮食。克己實功。而皆敬身之要也。惟其如是。故於五典之敎。無施而不可。此千古聖學必本於敬也。謂敬無益打破敬字。皆有出處。嗚呼。可不戒哉。

答魚在源

编辑

來書克己欲從難克處克去。是心之爲善之端。旣而無驗於身。是心之爲善不力惕懼戰慄。是又心念最切處。旣而又復前錯。心之所爲幾於惡也。晨興涕泣。是心之頻復處。以上語意。非曰不好。然究也乃以悔之難改可歎一句了之。欲問此事。誰任其咎。宜痛切奮發。不可只如此說便休也。鄙謂善是性纖。惡非關性。此兩句宜細辨行大善固是心。其爲大惡亦竟是心。此聖門所以有自心自訟之敎。而無此性自責之法也。

只有至善底性。再無或惡之性。凡惡。皆此心任氣徇欲之故也。是以。聖人只敎人操存此心。以矯揉氣質。克去物慾。而復其性初也。今此來示。大槩得之。自此漸加涵養擴充以至其極。爲佳。

答魚在源

编辑

旣言有事先閭。又云事了當策勵孜孜。恐說得差了。蓋事必有理。此是全體太極。理宜精察。察卽實體。無事不然。無時不然。是爲全體不息之學。今曰事了當策勵。前事想幹得疏漏鹵莽。是豈理事合一。精粗無分之道耶。切宜知戒。

答魚在源

编辑

日後差失。如何豫講。只就目下所遇事。卽與精求其是者。而力踐其實處。求踐是心弟之學。是實是性師之敎。如是積久。後來亦須貼矩不差矣。

答魚在源辛酉

编辑

所喩前病復萌於省察未精之隙誠然。然此當以精察二字。藥之。旣而繼以力行一段工力。如此。安有不成之理。承淇久累几下。不安甚矣。中庸恐似讀沒字碑。不如且令讀小學人譜等書。尙有規矩可循耳。

與魚在源壬戌

编辑

性一而已。心亦要一。是爲正傳。勉旃無斁。己所未能。聊以奉聞。將死善言。幸切識之。或謂天性渾全。聖人獨有之。然則大賢以下。其性有不渾全者乎。此是邪見。謹畏而避之。

答崔弘宇辛酉

编辑

所示先孺人行錄。槩擧持身操家。咸有法度。事夫循禮。承祭以誠。固非凡婦所及。及晝哭。決意下殉。尊嫜喩以養孤奉先爲大節。則不敢直遂而勉從之。尤可見孝順之性也。昔人謂殉節於一朝。則足以動衆。抱志以終身。則不能取名。然靑年守義。上事舅姑。下延宗嗣。使生有所託。而亡有以安。何必以一死爲奇。此正爲先孺人準備語也。其應旌而不得旌。時世之變也。假使烏頭赤腳。輝暎州里。無子孫以繼其懿。泉下之先靈。其將謂何。子語及孺人。必流涕。令人感歎。願復以古聖哲爲師。務修賢德。使鄕邦稱之曰。是貞母之敎也。其貽親令名。顧不大歟。子其懋哉。

答朴來維丁巳

编辑

眞。有以理言者。有以心言者。然理只有眞而無妄。而心則眞者有時而爲僞。是以。聖門有實其心之敎。而無誠其理之論也。學者宜將心信理。而爲眞學問。毋自信其心。假冒主理之名。而卒陷於反道之歸也。卿以眞名齋。故告之以此。此一篇。凡理氣本末。學術邪正。皆擧之矣。宜盡心焉。

士始志學。無不敬信聖賢。此是眞心。非假也。及爲外物私意所蔽時。卻自信其見。欲袪此疾。止就所蔽處。尋討病根。猛加斬斷。便覺聖賢之言。眞可敬信。無復有輕慢疑貳之態。此乃是眞長進處。○聖賢之言。理也。自家敬信。心也。心其可自尊自信矣乎。○所謂外物私意。其類不百。要在精察。纔麤疏。四面受敵。莫能自立。眞可懼也。

答朴大鉉乙卯

编辑

亨弟遣理氣說。而曰。願垂明誨。當虛心受之。豈不喜聞。第恐其胷中。尙有些未盡虛處。吾言如何更入得。爲今之計。不如掃盡從前許多道理。只虛著心。俛著首。熟讀四書集注。庸學或問。久之將自有靈悟神告之妙矣。正不必欲速。若疑愚不告。不知此乃所以盡忠也。

今某友只請改犬牛人之異稟。爲犬牛人之所稟。而不明言所以改之故。其意不難見也。夫人之存主如此。而道理有自來現形之理乎。吾輩之所欲爲者。何事。只欲護短以求勝乎。抑欲虛心以明道乎。請復以性理言之。與人講論而遇如此者。則但以知舊相處而無失其故。爲本然之理。若必以辨駁相加。而益增其過。則恐未免爲氣習之用矣。此意須與而見共切體之。亨文亦須使之知之曩者。此友致悔謝勝栗之書。有論語辨惑。曾傳五辟之說。當時看得極不似。然諸人只幸其悔之云。而不復駁正。然其意謂師友被惑於而見。而有愛惡之辟云爾。是豈眞悔者乎。所不可知者。亨文異氣異性之見。雖與其人同。此非惟某友如此。數百年來凡爲湖論者無不如此。若以異於己見而厭惡之。是自家亦歸於偏矣。至其所存所發之顯非者。猶不之覺歟。可異也。

答朴大鉉,吳震泳,鄭世永,朴昌鉉

编辑

愚所承諸賢前後書。總萬餘言。而皆是精微未易曉之義。固難趁時供對。且四方書疏。帶得理氣經禮疑目而至者。日復日堆案溢篋。一一披看。亦不暇及。此又前輩所未遭之劇務也。顧此病眼昏識。雖欲自力治報。以冀免於犯敎傷義之誅。其道末由。再念此世同志爭競之象。殊非吾黨自護之意。又思愚得罪於並世君子。致有詬以仁弘誣以介淸者。其始皆原於心理之爭。而展轉至此。甚悔其不齚舌焚筆矣。今又八耋垂死之日。以先人遺體。傴僂勃窣。以入諸賢對壘之閒。而爲助戰之卒。心實苦惱。所以將諸賢書。掩束以藏之。不復貽晦翁趁口答去之悔。並不敢犯春翁徒長文弊之戒也。竊惟諸賢學仁強恕。不罪此老病將死之漢矣。

別紙

编辑

未發氣質有無之說。濟卿自謂不曾有此語。想未及見語類㽦錄。有末發時氣質性之語而云爾也。吾何爲抑勒而必謂之有乎。此實彼此之幸。幸甚喜甚。但據亨文所示鄭語。則又似可疑。蓋旣曰以情之不同。惻隱與羞惡不同。溫和與㬥戾不同。何可槩云情之不同。且下文云。何可以四端爲氣質性。有若洛賢指四端爲氣質者然。得無近於誣耶。爲氣質性。則是氣質之情。非氣質之性云爾。則依舊是發後禁言氣質性之說。如何不使人致疑於未發氣質善惡之誤耶。且未知發後情善惡之外。又有如何是氣質之性。又未知當初隨氣異得之性。稟賦以後。發用以前。著在甚處。竊想濟卿急於伸己見。而不覺其自相矛盾。亨文眩於鄭說。而不察其不成義理也。初不欲以一言再瀆。更思之。此一款。濟卿之所稱冤。亨文之所伸辨。而而見之所被怒。賤子之所受嫌。萬不得已而略說破。然恐亦悖了不知闕如之敎。而終歸於多言屢憎之罪。則覺得不自愜也。

答鄭敦永辛酉

编辑

晦堂聞言下拜。連道好事。旣而又遣子弟門生。喩以和意。此是古人事。而見之必俟晦和。前日記語者。自服其失。而濟卿卻主語錄。恐亦誤著也。而與之相見。此又得先後之序矣。亦得賢者。善調護於兩閒之力。愚皆心善之而喜此世之有此事也。來喩後來善體會善受用。實在當人。此固然也。我輩亦須用誠意以補助。使成其終。豈非深體天地生物之心。聖賢愛人之仁。勉旃無懈。濟卿所處。誠有未合理處。然更須將天理之本然。人情之所同。諄諄告語之。安知其終不開悟也。郭子儀爲將。李光弼舊不相能。恐見誅。請曰。死所甘心。乞貸妻子。子儀握手曰。今國亂主辱。非公不能定。僕豈敢懷私忿。因涕泣。勉以忠義。卽薦爲節度使。遂同破賊。無纖毫猜意。濟卿蓋見不及此第今世亂道熄。士流宜相與戮力。共扶持斯文。何可挾小嫌以傷大義。而自陷於小丈夫哉。

答鄭敦永庚申

编辑

向書喩及某處因論氣不合。遂與人睽爭。古有此學乎。令人慚歎。然某處亦氣淸者。終當有回悟之日。不知近果何如。愚每歎今日吾儒極孤弱。雖相與愛惜而衛護之。猶懼其不得存立。况復尋事相炒。授卞莊子以隙。而自召其禍。志士仁人。從傍觀之。不勝其惻然而傷心也。

答李淵會乙卯

编辑

敬身首章。與大學敬義。相表裏。第二章與中庸行爲法,言爲則。未發大本相契合。卿何須問學於聾瞽如我者。歸而求諸小學書。苟能善推而實驗之。六篇之言。無不與羣經相發。卿無以小子之學而忽之。此是老夫晩悟之妙。不可以不之告也。

答田煕舜兼呈宜寧宗中癸丑

编辑

示喩達牒事。竊謂無疑者。自無疑。不能無疑者。亦自不能無疑。然則諸公當自信而行其所無疑。而鄙則又當自量而闕其所未信也。昔年陋文。旣以未審。至於還收。今何可強置其所未審。而勉副其所難從乎。愚竊自謂此雖質之聖人。亦必恕其疑事毋質。而不罪其違拒諸公矣。至若慶北諸宗之不一問及於鄙人。而自用其文。則來喩雖曰其情戚矣。亦曰果是駭擧。則事之乖當。可知已矣。大抵其人認族譜爲莫重文案。而欲以徵信於百代之後。則豈至於視作者爲已死之物。而可以輕蔑於在世之日乎。今雖萬番入刊。竟成私行文書。竊爲慶宗恥之。

答辛在一丁巳

编辑

書枉。審得對經淸坐。趣味深長。又有不忘老師而未敢自懈之意。此更喜聞也。前來燒酒。頗有性燥損胃之慮。今復寄以新釀。知是仙家瓊液。而繼有養壽之祝。尤深感刻。記得湛翁詩云。常恨淵明不遇時。經綸大志沒東籬。沈冥麴糵非徒爾。誰識心懷堯舜期。今得嘉貺。只有陶然一醉而已。其於堯舜君民之大志。未有毫髮近似者。卻甚可愧也。

答宋敬浩戊午

编辑

或問於吳霞舟曰。當此之時。南明時。何以自處。答曰。見危臨亂。大節所在。惟有一死。近日士子。或曰。勒剃不宜死。此大害義。其它隨緣俟命。不榮通。近日士子。或曰。苟得行道。魯齋之仕元。亦可學也。其言可怪。不醜竆。常養喜神。獨尋樂處。天下自亂。吾身自治。易曰。幽人貞吉。中不自亂。玩之可得守身法。止此愚每謂此可謂今日士君子養心守道之第一義。今承賢者之問。別未有以告也。

與林基洪戊午

编辑

趙氏南星有言。或曰。聞毁譽而不動心。何如。曰。非也。君子聞毁而省其有過。聞譽而慮其不符。余謂此言極有益於學者。賢輩宜自體也。吾於此一著。有所未盡。尋常慚愧。今因小金之訾嗷。更宜加省慮。

賢者遇此時世。宜益勵志節。而其柯則。不須遠求。只將尊先妣平生貞義。以爲師範。則其於守己揚先。豈不兩有補乎哉。

答宋敬淑

编辑

今日世界。都是勢利腸肚。惟儒門是禮義心法。吾見世儒。亦把禮義。以徇勢利。則何處可問天理聖傳。噫。

答宋敬淑丁巳

编辑

修文德以來之。是言道理當如此。而苟來則當爲公室之臣。何嘗使人修德而愈僭耶。今高明替孔子下語。決不應如是。而卻疑聖語。何也。請先要此心公平。朱子曰。心不公底人。不會讀書。蔡西山亦言。以不平心看書。便使天地易位了。

言聖道之大。而借聖人之事以形容之。有何礙。而必將登山。爲假設之詞也。呂侍講作孔子登山說。而或問以爲得之。王雱謂此兩句。爲勝物而小之。楊龜山駁之曰。使聖人以勝物爲心。是將自小。安能小物。聖人本無勝物之心。身之所處者高。則物自不得不下也。或問是之。是亦以孔子登山爲實跡也。陸三魚乃作非實事說。則孔子二字。作一讀。文勢不穩。故汪武曹謂卽作孔子登山。要亦是形容假借之詞。何害之有。此說深得朱子意。而官本口訣不誤。

柳下惠若貶其介。則不至於遺逸阨竆。且未免於怨憫矣。三黜尤見其介特之操。集注結語精矣。何故反指爲和耶。

答宋敬淑己未

编辑

愚孤根弱植。愁居懾處。不知何以自保也。今承來書。不以敬愼之道見敎。卻將從古聖賢扶持世道,排闢異端之大功業。節次捱到。而下擬於不肖無狀負罪罔赦之人。是豈所望於平生契友。而又懼彼此皆將大得罪於今與後之賢者矣。區區嘗以近世風俗淺薄。互相擧揚而取笑貽譏。深病之矣。千萬大加警省而亟反之。愚平生以尊敬性理低下心氣。爲一大公案。而見惡於儒林諸家。大禍臨頭。而亦未嘗自悔。甚矣。其癡頑也。比有一語可聞於同志者云。巍巍獨尊。認心爲道。究竟無得於性命之學。謙謙自卑。奉天爲本。庶幾不畔乎誠敬之傳。此似說得著題。然切勿以語人。恐又遇按劒相視者矣。

答宋敬淑辛酉

编辑

來喩引畏齋尊澤老。以爲此道。弟子不可施於師乎。旣又自解其非阿好。而出於悅服之心。愚謂心雖無私。而言不當理。此最猛省處。不然。恐歸於王氏只主心公而脫略天理之見矣。因而記得苟翁言。子弟稍解文字而侮其父兄者。其家必亡。愚亦見有能爲理氣議論者。輒蔑視其師說。是亦不敬君父。不尊聖賢之漸。深可畏也。程,朱,栗,尤諸先生。每以識見爲本。此從先擇後執之法門出來。而爲萬世不可易之道理也。

答崔相文丙辰

编辑

上帝是理爲主。此朱子語也。上帝無一毫私僞。此栗翁語也。天下之不理。私意害之也。惟上帝不私。師上帝。天下不難治矣。此非在下所能爲力也。此苟翁語也。愚謂克己復禮。是師上帝法。此匹夫所當自力也。今承來喩。似太瀾翻。恐未若辨別公私。而爲去就之爲要也。又其以瞽說。雜置於聖訓之閒而混稱之。此尤不免於私意。而爲非禮之大者。切宜識戒也。

答崔相文庚申

编辑

所傳士當死道。不當死國之說。此出譖口。無足辨也。蓋初無投書。安有答𥳑。曾前嶺人。以退翁石蟹詩。爲鄙作而詬罵之。金永胄又撰自上落髮非吾君之文。欲以起大獄而未售。近歲何人。又造性父心子語。性母心子。本朱子語。而鄙則未有此說矣。海東性師詩而自爲辨說。往年又造國恤不服之說。傳播於京中。至有謄諸與人往復者。今又自爲士不死國底沒見識語。以欺無智之人。噫。彼自㬥害其天。與無妄之性者。可哀也已。

聖人敎人以孝。有不苟訾之訓。苟訾且不可。况誣毁以傷人而害己乎。彼輩何嘗留心於孝理。君子於此。哀矜之可也。先王之法。有造言之刑。今世敎不明。下之訕上。不肖之謗賢。且無難愼之意。况如老夫之寒微庸陋。而可以免於世乎。易有括囊之敎。尙口之戒。惟此可爲時下受用之資也。

答吳震泳甲寅

编辑

尹承旨兢周葬後。其繼子自外奔喪而又去。三年內。更不歸云云。

尹氏變禮。亦難臆斷。蓋吉祭代行。終涉難愼。但尹令旣以長房。遞奉高祖而身沒。則何可不限年留待出亡子之歸。三年喪畢。門長告由。而埋安。如來示。恐無不可。

汶園洪台。八月不起。返葬故里。其行義之高潔。文學之典則。何處復得去云。

汶園竟得全節而歸。何其幸也。第今士大夫守義自靖者。如曙天之星。以此時失此偉人。豈不深可惜乎。昔梅山先生。贊徐東海以皇明純臣而曰。其視一時殺身。不尤難乎。吾於此台。亦云爾。其返葬故里。無所礙而然歟。今則一枕瞑然。天地之黲黷。鬼怪之猖獝。無復入於其耳。何其快哉。如愚者胡乃殘喘不絶。時見魔鬼之入室。穢氣之薰天。顧影獨弔。拊心灑涕也。但誦古人風簷展書讀。古道照顔色之詩以自慰耳。

退台文字已下筆否云云

退台文字。初欲以跋文酬之。此亦太略則情理未盡。欲詳則原狀太繁。難可揀擇。故畢竟以象贊奠誄見意。而生平大致。已悉具於其中矣。借名一款。非關衰病。但此路一開。則已去者復來。未來者沓至。此固未易處。且所親如炳菴。其誠意之難忘。德學之難得。性理禮義之兼至。當求諸近古儒林之中。非一時諸友之所能及者也。然而不能撰誌狀之屬者。以前日多辭難恝之處而然。此所以莫能酬李哀之懇求也。

古者。婦爲舅姑朞。今爲夫之嫁母。亦朞。恐似過中。此便覽所以不從備要而刪之歟。

墓祭親朋。曾以女壻,甥姪,外孫之屬當之。後見家禮諺解。則曰권당이나。如此則朋又自爲一類。豈古者祭筮賓之遺意歟。後世合窆之墓。非平日升堂拜母者。則不可用也。

王元美自稱不穀。吾東洪華谷祈雨文。亦然。又不佞亦古者諸侯之稱。足下又稱帝王之辭。後人皆不嫌而用之。彼之詬辱。何干於我。

心術言行。加工之意。此乃是聖傳。若其空譚奧妙。無益於心。有害於世者。僭以爲學之賊也。

天之生丈夫也。師之授賢弟也。將以成己之德。而救世之亂也。士之汲汲於學道。非苟爲一己之私也。若於世人。不能嘉善而矜不能。不能長善而救失。不能含忍而校是非。惡用是士爲哉。

太極性命。有大全而無小偏。有萬善而無一疵。吾與而見。於此其未體未盡未至者幾何。而柰何不自愧懼。不自奮勵。乃以一鄭某未達之論。不肯放舍。或聞言卽與駁正。或辨後立辨。辨駁不足。而乃置其人於靈府之中。日夜鏖戰。未有寧息之日。未見脫灑之象。如此。自與太極性命幾多遙遠。曷不立地放下佗人。刻期成就自己。

答吳震泳

编辑

妾之無子者。南塘謂祭止嫡子。恐非禮意。然君則似爲之祭。故鄙家曾無庶母。如此行之。今覺不甚合理。蓋君於妾之無子者無服。無服而有祭。未知如何。且未得前據爲未安。然行之多年。猝然廢之。亦非神人之所安。一敎之若何。

不世祭。本不謂嫡子祭無子之庶母也。今君於妾之無子者。無服。無服則恐不祭。父旣不祭。則子安得而終身祭乎。旣覺非則已之可矣。只於最後祭祝。告由而廢之。幽明之閒。皆得其安也。愚見如此。未知如何。

答吳震泳

编辑

金鍾賢與余書云。志山丈所謂孟達見褒於朱子者。恐指死之二字而言也。未知此果爲褒辭耶。抑未及修正耶。蓋當時達再降。則恐見殺。其死不足褒也。如何如何。使達也八九年之閒。大言人臣當忠義。豈非笑話耶。

答柳昇龍

编辑

來諭期以宗匠。參爲弟子兩句。非所敢當。惟望以敬篾。緊緊箍得心桶。勿令解散。漸漸習。漸漸熟焉。則不待爲人弟子。而自爲大宗匠矣。勉之勉之。

在天爲明命。在人爲明德。則明德是明命也。而全翁之命屬理。德屬氣。何也。

明德。是有知覺運用底物事耶。抑非耶。且氣只麤底而更無神明精妙底耶。命有主虛靈言。與專言理之分。此亦當細分。欲識在天之明命。先須識得在己之明德。明德分明是具性理有覺識底物事。非無情意無造作底性理。則明命亦是此物也。至於命屬理之說。以小學朱子說觀之。雖或與性混說亦得。故先師之言如彼歟。

答鄭寅鉉乙卯

编辑

浩然之氣註。氣卽體之充者。此似可疑。但此從上白文來。故朱子不得避充體爲粗之嫌。而以神明湛一之精者言之。以失孟子本指。蓋此氣是天地之正氣。本自盛大流行底。而人得之以充滿其身者。附以義理。則浩然之氣復矣。

與朴準晦丙辰

编辑

五賢粹言一卷。栗谷說第八條。與程,張,朱子之傳相符。程子云。君子莫大乎正其氣。張子云。爲學大益。自求變化氣質而已。朱子論氣強理弱氣麁理微云。聖賢所以立敎。正是要救這些子。又云。雖稟得氣淸。纔不撿束。便流於慾。△接程張朱李之說。上而與千古羣聖憂勤惕厲戒愼恐懼之敎。都一般。近世心宗諸家。乃敢譏栗谷此語。爲主氣之學。正如江酉人譏濂溪爲老氏之傳。恰恰相似也。近又得勉齋云。敬是束得個虛靈知覺住。如火炬。束得緊時。那燄頭直上去。不束則散滅了。今心宗諸家。大惡撿束心氣之說。是何異於任炬散滅無燄頭。可怪也已。此話歸而與李思中,鄭仲禹理會。

與金聲煜丙辰

编辑

昔年愚撰遯菴墓碑。本孫示尤翁所作集序墓碣謄本皆稱先生。而請余亦如此。余不肯則曰。只初頭一處稱先生而許之。仍令刻後打得一本以寄來。蓋恐有所改也。至今數十年。杳無聲息矣。後見宋子大全本文。皆只著公字。遂就鄙稿。亦改先生字矣。卿須以此說。轉布於鮮于氏也。

答安炳斗辛酉

编辑

瓊膏賢虛瘁。盍用以補元。乃欲灌朽根以冀發榮耶。旣來矣。當虔心服餌。以承仁意。賢且看老夫淸弱甚而年踰八旬。平生所歷貧竆讎嫉。皆到極處。遇之若尋常。以是知人癡絶者壽。賢性慧。欲相學不得。若敬以養性。功不減蔘苓。宜盡心焉。

與趙東老戊午

编辑

放翁詩云。晩窺闕里親傳妙。數𥳑方知已有餘。王魯齋亦云。一部魯論用不盡。世閒何必許多書。此皆古人有得之語。晦翁先生終身讀論語。卒至亞聖。愚亦每勸人讀此書。蓋亦有所喜好者。在也。竊意先聖之德。只有心自中矩四字。是其妙道精義也。其敎諸子。亦只有心要合理一事而已。今敬元以六十老人。能連誦論語二十篇。此固已難事。如又能精究其義。而盡通其理。則晦翁所謂如從孔子肚裏穿過。盡知其肝肺了。是亦孔子者。漸可馴致矣。幸益加勉。

答韓永雷壬戌

编辑

晦翁年五旬七。自言從事小學。子年視此少二。何敢稱衰不勖。愚今八十有二。尙欲求放崇德。冀子無復多言。期以百歲努力。馬誠程敬,孔義。勉哉可入聖域。彼奇齡,人月輩。命之宜曰自賊。

答高在鵬丁巳

编辑

早起正衣冠。立堂中自警云云。意極好矣。但天地廓然容物未易學。且須先學天地儼然正位。而使吾身心有正而無邪。則心量自然恢大矣。以是改立話頭。如何。愚嘗愛要訣持身章第二第三節。此雖似淺近語。然吾人能逐一踐履得。身心豈有不正。身心得正。更無佗事矣。如別紙所詢。只是心性名義。此雖不可不知。然竊覵世之能言此等精義者。未必皆正人。甚則心術之險。言行之乖。反不若樵夫,芸童之全其素性者也。

答高在鵬己未

编辑

蘆沙祀板。遺囑題以別號無礙。至於凡常士者之用此。及改學生爲別號。而改題累世神主。恐未合禮。學生之稱。似始於沙翁。而遂爲禮家之程式。今反以爲羞恥。則恐未免識者之笑矣。

尤菴論程書號行而曰。號是別號。今以本文考之。似未然。蓋本文屬稱。註稱謂官或號行。如處士秀才幾郞幾翁。據此則號是處士秀才。非如今某菴某齋也。而尤翁直以別號當之。未知是如何。陶菴曰。神主稱別號。雖無例。恐不害於義。况有程子之言乎。程子之言。別有出處則已。若以上所擧者言。則恐非程子本指。更加博詢可也。

與高在鵬,趙瀚奎

编辑

自性而分心之動靜。則性固大極也。動靜固動靜也。自心之動靜而分精神魂魄。則心又爲太極。而精神魂魄。又爲動靜矣。

啓蒙曰。自太極而分兩儀。則太極固太極也。兩儀固兩儀也。自兩儀而分四象。則兩儀又爲太極。而四象又爲兩儀矣。○按以此段觀之。道爲大極者。固太極之謂也。心爲太極者。又爲太極之謂也。兩句所指自分曉。而學者於用功之際。又各自有操存欽承之歸著處矣。愚欲如是分解。如是受用矣。但未知果的確不可易否。

答高在鵬庚申

编辑

所諭某人謂栗翁爲主氣。蓋以理氣詠第三聯也。此正江西士人對塔說相輪者之病也。先生嘗言。方圓大小不同。而水空一也。彼皆無見無考。而敢如此肆口耳。朱子聞江西人。以濂溪主靜爲出於老子。曰。彼皆對塔說相輪之論。未嘗以身軆之故。敢如此無忌憚。而易其言耳。見答李守約書。

答高在鵬辛酉

编辑

理在氣中。雖有朱子說。然這箇道理。吾身也在裏面。萬物亦在裏面。天地亦在裏面。通同只是一箇物事。無障蔽。無遮礙。獨非朱子說乎。退溪集十九卷答黃仲擧書。論腔子內外是惻隱之心處。極詳盡。可細考之也。且如太空與秋毫之爲物。皆無中之可指。則曰理在太空之中秋毫之中。其說何如。又如地厚三萬里。則必曰地之理在四面一萬五千里之中。乃可耶。愚以爲此等疑難。旣無益於道體。亦無補於功夫。不如置之之爲愈也。

與高在鵬

编辑

福書謂肅憲兩朝。初無立後處分。此則愚亦無疑矣。但其下句所謂後孫私自閒代立後者。不知見於何書。而諸金必歷問於儒林諸家。欲陷族人於無君無父之科耶。據福之所示派譜。光之所刊遺事。並無立後之說。而彼乃硬立此四字。實不知其微意之所在也。

李季潤似只據福傳。而謂光金閒代立後。又以還收愚書。爲大不可。蓋愚之辨斥閒代立後。前後只是一意。但無實而誤斥之。亦非道理。故還收其書者。不欲以身爲陷人之援證也。季潤又謂光之主祀者。藉此欲爲直孫。諸金所持。只此一事。而非關主祀。只看一箇欲字。亦無明證。但據福說以立言。豈非誤入人罪之官耶。旣曰只此一事。而此一事無來歷。則可以折獄矣。季潤又謂福金不聽閒代立後。則光金私爲派乘。錄於忠壯下。此亦須明見所錄。是別定主祀。是系曾孫。然後可以斷之也。若未有明證。而徒曰云云。則又只是一邊之言。何可遽信也。今君居在同郡。須一往親檢其譜。然後錄以示之可也。

答金成烈己未

编辑

凡世儒之本心。曰心卽理者。曰心性一物者。同一證候。而曰主理者。固誤矣。我輩之謂心當學性。而所行不能如其所言者。名雖正。而實則與彼之師心自恣者。無以別矣。今宜用大壯之力。以履禮也。力是心之力。禮是性之理也。

與都虞模己未

编辑

程子之言師。不曰靈覺而曰理也義也。朱子之解餘師。不曰心靈而曰性理。則性之爲師明矣。孔孟之言學。不曰心靈而曰仁也禮也道也。則心之學性明矣。夫性爲師而心爲弟。豈余之私言哉。實皆聖賢之傳也。彼一種士子之惡聞此言者。只是不自反而驗諸身之過也。非久當自悔覺矣。不必苦苦與之爭辨也。

與鄭滿鎭己未

编辑

愚看得敬審二字至妙至妙。人苟細繹而實體之。其滋味深長而受用無闕漏矣。凡見處行處有誤。皆此二字功夫未密。奉請賢輩。勿徒泛看。

答鄭滿鎭辛酉

编辑

立家以敎子爲本。而敎之之具。以小學敬身明倫爲本。雖聖王治天下之本。亦不過此兩言。朱子序大學章句。推其所以爲敎。則曰只在人君躳行民生彝倫之閒。而中庸九經。亦可推而知吾言之非誣矣。近俗之所謂發達。先敗其身心。次斁其綱常。而人爭趨而惟恐其或後也。眞可痛恨。而此有儒林長者。不得辭其責矣。柰何柰何。

答李種郁辛酉

编辑

性範云亡。慟矣慟矣。四十餘年知心之友。一朝不見。柰何不永傷。念其見解。雖未及精詣。然其孝友強勇之性。開荒闢陋之功。孰與可儔。使假其年而老其學。則彼一方之後進。將大有賴矣。今遽至此。鬼神亦或爲時輩助其勢耶。高明與之相熟。亦應爲之痛惜也。

答李種郁

编辑

愚近有一段奇幸事。可相聞於几下者。逐日。入而授孫女小學之課。出而聽玉郞近思之講。竊惟晦翁所謂修身大法。義理精微。一時討論於曾孫夫妻之閒。今世何人。年踰八旬。而能得此罕有之樂者。仰想賢座聞之。亦應怡然而喜也。來喩自以緩於問道爲歎。可仰存意之切至。而第嘗聞之。道之流行。彌滿充塞。靡少闕遺。只就人生語默動靜之閒。隨時隨事。精察而密體之。亦將可得而至矣。要在小心勿放過也。

答李種郁壬戌

编辑

來喩從遊華門餘派云云。今於鄙說。渙釋無疑。何其明且勇也。尤菴先生曰。釋氏認心爲性。故以心之自然發用者。皆謂之性也。此見朱子大全答萬正淳第四書箚疑。愚按省齋旣以心爲理。則亦將以心之自然發用者。皆謂之理矣。此與釋氏所見。何以別乎。又按朱子曰。性卽理也。循性之自然則道也。竊取此意而論之曰。吾儒以性爲理。故以性之自然流出者。皆謂之道也。以此折之。釋氏與省齋之誤自見矣。右愚於戊寅至月散筆中所記也。後來省齋于華西心卽理之說。自覺其異於前賢之論。故與金某累年往復。至蒙惡詬。陷師射父。而終致金亦歸於改定心說。則如省齋者。可謂大有功於華門。而如柳基一,洪在龜一隊。歸金說於亂命。斥省齋於驪尼之凶矣。嗚呼。其亦自歸於誣悖。而難容於儒流者也。

與李種郁

编辑

前書正師敎人循理。此語本自無病。高明卻疑敎心。而顧此昏慌。不記原句。只以自心自敎仰對。自心自省。是朱子語。後見草稿。先將正師二字。著在上面。毫無可疑。而彼此空費辭說。甚可笑也。如以心合理氣爲疑。則尤不然。朱子指人生爲理氣合。退溪以人身爲理氣合。故愚以撥火杖乾屎橛木枕草鞋之類。皆是理氣合。理氣合中。須看定佗賓主輕重之分。不然。孔顔不踰矩。不違仁之心。亦皆窒礙不通矣。

與金洛淸壬戌

编辑

人之氣稟。萬則萬異。其性則一而已矣。非但人爲然。天下萬物皆然。氣之輕者麤者。此心奉性理而矯揉之。褊者急者。愚者魯者。皆然。心與性理。心與氣質。皆不可混而爲一。

答朴勝柱

编辑

吾人生在天地聖賢之閒。其本性渾全。與天地聖賢毫無差等。但氣質不齊。遂爲庸常。然又有一大幸。所謂心者。能靈明能存省。上配於性。下御其氣。至於功成。則吾之能事畢矣。然此心或不能憂勤敬畏。而須臾自肆。則陷而爲禽獸。不復齒於人類矣。可不懼哉。

答李周憲丁巳

编辑

聖人之德。誠高矣大矣。畢竟是性之者。蓋性是聖人之體。聖人是性之用。來示善矣。今我輩小子。宜小心兢畏。于知行動靜。無不靠著性字以爲大本。久久不輟。至於終其身而後已。縱使做到聖神地位。究是性之妙用矣。一種學問。指心爲上爲大。指性爲下爲小。金說不知何據而有此新見耶。

與李周憲庚申

编辑

比來道術分裂。人自爲師。人以心言。心不師性。而自爲師則亂矣。眞胡公所謂人人各說一般見解。誑嚇衆生者。勢方橫流。力不能遏。可歎。此晦翁答方賓王書也。今日爻象。正是如此。吾人縱不能攔截橫流之勢。然且得與同志。力守洛閩潭華相傳正宗。而勿墜於地。則亦可以無愧矣。

答文顯謨

编辑

天下之至危。無如人之心。凡視聽思慮動作。一眴閒。便有堯桀舜蹠之分。甚可懼也。故千古羣聖。一息未絶之前。此心無時不危惕戰兢。正恐其或陷於非仁非義之地也。柰何後人。只靠心做主。不復以學仁學義爲務。是錯認淵崖之危。而爲堂室之安者。豈非喪心之疾乎。賢者再求危齋文字。而顧以病昏。絶筆久矣。如得賢者理會得道理。一味以恐懼自持。而不敢少懈焉。則是爲以危濟危之術。記雖不作。而德無不成矣。

與沈能杓,李敎川

编辑

上學之後。點撿不長進之病根。別無它由。只緣不將禮字作骨子。讀書也無節文。寫字也無節文。凡事親承祭。律己接人。應事件件。都無箇節文。如何有的實進步處。余自省如此

答高漢柱辛酉

编辑

過不及雖只是心氣上事。究其所由。由中之善來。故曰善惡皆天理。如近人之入於禽鹿者。問其故。則必曰如此乃生。生豈不是天理中事。但過其則而至於此耳。來示理之用一句誤。理體用本末。一於善而已。觀費隱可見矣。

答李承學壬戌

编辑

西道道學。被一邊所擾。不可挽回。惟高明諸賢。特然樹立。潭華一脈。庶幾不絶。此區區所倚恃而不慮也。惟願益勉愼思謹行之功焉耳。

所示趙秉準事。使人憤恨不已。蓋渠始染毅氣中而回頭。意其終能守住也。不謂其指心覺爲至理。目栗,尤爲異端。而陷於柳㮨之歸也。

答鄭世永甲寅

编辑

王信伯語錄。心卽性。性卽天。天卽性。性卽心數句。朱子雖謂之無倫理。然據郭氏師弟平生之見。固將沛然無窒礙矣。但其師每道朱子是三字。而其所援證。卻以朱子所深非所已棄之說爲主。此爲不可曉耳。

答鄭世永辛酉

编辑

區區於告朔之告。未嘗改見以從盛意。意外濟卿謂晦門人得余與而見書爲口實。而濟卿旣自謂已告金,徐諸子。又使余盡刪前日之說。永絶是非之源。竊覵濟卿於彼門。有同將命者然。是誠何心。區區株守舊見。而濟卿浪從人言。是爲用心白直之道乎。勿復以是見喩也。所謂鄙書。未知何日所出。而其辭又如何也。

來書歷言世儒之病。甚悉且明。只於自家短處。卻不知少加點檢。何也。

前遣一書。逐條對辨。頗似箚著左右痛處。能取以受用。應得長進。轉聞高明卻謂不見。如欲求明。須從講堂求見也。

與李起煥辛酉

编辑

近思得道學眞傳。大是難事。自孔,孟,程,朱,張,呂以來。或有七十子未喪而大義已壞之說焉。又有某之死不得其傳之說焉。又有程門人倍其師說而淫於老佛之說焉。至於朱門諸子。則勉齋歎傳習益訛。先師之目。將不瞑於地下矣。張,呂門人。則朱子答鄭仲禮書。南軒門人言彼中朋友。近年遂有不涉思慮言語之意。虛無象罔。不可捕詰。皆非平日所聞於吾亡友者。不知何故變得如此。甚可歎也。答程正思書。言浙學尤更醜陋。如潘叔昌,呂子約之徒。皆已深陷其中。不知當時傳授師說。何故乖訛。便至於此。深可痛恨。愚每讀此等文字。不覺惕然懼而慨然歎也。竊惟先師之學。以孝友忠信爲本。謹禮守義爲務。又必以識見爲尙。鄕原爲戒。而今日我輩所傳。無復彷彿其十一。豈不深可慚悚乎。從余遊者。惟金德卿一人。可望其不畔乎道而有待於後矣。不幸遽已逝去。深可痛悼。自餘諸君。各有一長。而又未免於偏駁之病。不知異日果能不失正脈否也。

與洪翼裕乙卯

编辑

千里病師。心祈少友省定孝敬。問學長進。凡佗朋友。雖未各書。意則同此。如不竭力進德。眞負老友也。須將此話。徧以告同調諸子。令各珍勵。無或自墮。

此去囊鏡一面。戶天一文。昔若翁之見贈者。余每朝裹巾。以鏡自照。如對若翁。而思其孝親敬師之懿行。今老夫病且死。還以寄汝。汝時一啓視。肅然有見於父師之容色而起敬矣。錢則謂是松墅公所得於漢師新鑄者。在今日繫是故國遺物。其寓風泉之思。顧不深歟。爾其葆藏而謹守之。

答洪翼裕戊午

编辑

所示肅翁與洪子坤書。謂朴敬時不能絶意於名利。而至有上蔡鸚鵡之譏。小子鳴鼓之語。鄙亦曾聞之。肅翁之戒。如是之嚴。而其子弟門人之出付文集。任其手分現化。賢否顚倒。存刪錯亂。不知其何故也。安君性之見之。知其爲立心以直之士。甚可敬也。凡百言行。須相與規箴。相與議論。以卒就遠業。無失渾丈之傳也。

答全斗漢

编辑

五典四勿。爲聖門定本。而小心奉性。爲儒學要道。愚之知此久矣。常苦心氣粗糙。未易配合道理。今且以所欲從事者奉聞。未知雅見云何。

答許泰衡庚申

编辑

東坡詩云。生子萬事足。此只屬人心一邊。不如同春先生言世閒萬事不如有好子孫。爲道心上起見也。新生佳兒。爲父母者。宜用敬心。養以正理。成得好箇人物也。艱食之虞。只有修身俟命一義而已。華宗汝建與之處久。見其篤志苦學。地步儘長進。可敬也。

小心玟學道孔子此四字。便可以希聖人而闢異端。宜重之。

答林浩喆庚子

编辑

人奮發志氣。一直向道做將去。鬼神亦且避途。何爲反自回互不進。眞是可惜。今君旣承尊丈之命。就余爲弟子。自今須立定大志。專一尋求聖賢所示之道。盡力以追之。不復計較身之利害,人之毁譽。惟以成就一箇是處。爲究竟法也。

世閒有萬善。亦有羣慝。總由志字豎起與頹闒有異而致之耳。聖賢論學。每以一箇志字爲先。前此非不知其緊切。但不似近日臨事試過後。看得更確定耳。大抵志如大將一般。軍令一出。臨陣戰士。莫不舍命奔走。比覺血氣已衰。疾病亦劇。凡事一切萎苶。鼓作不起。因一體事。致得遺忘狼狽。遂更責得此志警立。自是精明振刷。不敢因循。老者如此。况年少力強者。志苟一定。豈不更加奮發。果能見義必爲。知過必改。遇淫聲邪色。耳目自不視聽。接嘉言懿行。心意自當欣慕。這豈不是𥳑易道理。如冉求之非不悅夫子之道。力不足者。只緣合下志得不誠切。此甚可戒也。

與李鍾振辛酉

编辑

鄙所示令姪書。歸當經覽矣。劉晝所證聃效夷言。禹從躶俗。固無經據。並不近理。若如其說。則過兇奴之境者。弑父丞母。亦將效之。入斯巴達之國者。兄弟共一妻。梁啓超書。載此而註之曰。人地之宜。無難從之耶。近年邦人之風靡者。其言論見識。一似劉某。眞可哀也。

答崔秉心丙辰

编辑

示喩而見書。只是辨破蜂柳悖記。發明淵丈受誣。而慨其子弟門人之不與理會。以此而謂之侵斥淵丈。侵斥尤翁。則大非綜實之論。此說善矣。大抵一邊急於攻人。事之虛實。有不可顧。惟以侵斥尤,淵之語。爲激起衆怒之資。此實拙謀而受人嗤笑者也。而見書。槩擧古今師生之有異同以明之。今宋氏何不曰侵斥千古聖賢。而但曰云云耶。不可知也。益加自修無辨之敎。愚與而見。謹當佩服矣。

挽回世道之喩。恐未然也。象山與人書云。道之將墜。孔,孟未能回天而易命。然聖賢豈以其時之如此。而廢其業。隳其志哉。以若大聖大賢。猶不能扶將墜之勢。况此瑣瑣。如何挽得已傾之道哉。只不失一己之守已矣。

答崔秉心己未

编辑

所示郭參贊崔寢郞語愚之不參於西書有兩端。被性拙而不果爲。一也。昧事實而不輕發。二也。若乃儒者法門。及眞儒精義等語。愚何敢當。至於時人之不相諒。而過爾誚責。雖非愚之本心。而亦無足怪也。

與崔秉心庚申

编辑

曾見苟爺言。士大夫具市井之見。而朝廷不尊。朝廷不尊。而國不可爲矣。又言士大夫無見識。而天下日入於敗亡之域矣。愚於此。未嘗不歎息痛恨於百年以來搢紳諸公也。近日又見儒門師友。無深識遠慮。而懷婦人女子之性。往往肆猜疾傾軋之習。則儒者見侮於流俗而道術亡矣。噫。其柰何哉。

與金鍾昊

编辑

道不可離。性也天也。戒懼愼獨。心也人也。大人之奉天時。君子之尊德性。皆是一樣道理。今學者。須要以氣明道。竭力循理。明道先生曰。以氣明道。氣亦形而下者。此氣字正指心言。若指血氣氣質之屬。聖門無以血氣氣質推明道理之法。且指血氣氣質。而曰亦形而下者。有何意味。

答金鍾昊壬寅

编辑

明德明命。只是一箇物事。但有在天在人之分耳。以此看定大義。然後諸說之或彼或此。當漸次究索。不可只如此考較同異。而卒無補於明德顧命之實事也。

答金鍾昊辛酉

编辑

日前。某也所問形上形下。令君大槩答去。然以俚語釋之。則語錄解云。形으로上이形인下에。上下文同而釋異。未知是否。每以周易諺解形으로上을形으로下을云者爲勝。君亦更詳之。

與林章佑兼示林憲誠○庚申

编辑

人只有一箇誠字。若不能存得。尙可謂之人乎。碣文持證足矣六字。果出於吾口。而入於二君之耳耶。不意子敬讀書幾年。乃爾詐妄。改而從善。只在一轉念之頃。此是晦翁所謂人鬼關限。生死路頭。二君其猛省而痛革之。愚瀝誠告之。

與金炳玹辛酉

编辑

千萬古來。惟有性理當順。十二時中。常恐心氣或肆。此爲儒門眞詮。

答金炳玹壬戌

编辑

所寄諸友書。謹悉雅旨。第佛所謂心印。印第一了。印第二第三。都一般。惟堯,舜,孔,顔如此。堯老敎舜做。只與堯一般。此語類十卷十六板言。孔顔而不言文王,周公。豈有歉於文,周耶。靜,退二先生。栗,尤之所宗師。故諸君云云也。更思之如何。

答金商潤己未

编辑

示喩看書而心眼相違。聞言而踐履無實。此須鞠其病源。恐是志之不切爲祟。志苟專一。豈有此患。宜就志上。加自責之功。不旬月。便有奇驗矣。○用志不分。乃凝於神。孔子語見南華經。置之一處。無事不辦。佛書。精神一到。何事不成。朱子語。皆一意也。

與朴秀邦壬戌

编辑

人心本同而末異。同。以其配理也。異。由隨氣縱欲循習而然也。故余嘗敎子以此心必用敬順之道。而待諸人之開釋也。諸人之非子。非故爲。乃不及知子之遵道也。今旣知則無礙矣。然子於道益務其精擇而固執也。

答鞠瑛煥

编辑

賓不知主人。不哭几筵。而只弔主人之弟。則主人無拜賓之義。如此者。主人之弟。只於廬次哭拜爲得。

諸子異居者。雖有所拘。當常侍几筵。而其不得如禮者。朝夕哭當奠拜。○平日晨昏行拜者。朝夕哭無拜。恐非事死如事生之義。故昔年師喪時。一依平日展拜矣。

答吳永夔丁巳

编辑

聞卿所愼非輕。憂慮不能已已。人水火交濟。病無從生。雖病者。務降意火。降火在靜坐調息。長吸短呼。最忌麁息。氣容肅。是存心攝生之同一法也。注心臍下而已。火降則水自升。只管降。只管自然升。非一升一降相對兩行。此晦翁所謂陽旣下陰自升者。此也。古人云。火性炎上。逆之使下。則火不熛烈。惟溫養而和燠。水性潤下。逆之使上。則水不卑濕。惟滋養而光澤。滋養之至。接續而不已。溫養之至。堅固而不敗。此爲攝生妙訣。如不務此。乃使思慮喜怒。日與疾氣交戰並爭。萬般補養。千裹靈藥。都是虛僞。愼之勿忽。又遠帷房。適衣食。嚥津液。摩涌泉之類。亦不可不行也。

答孔麟煕戊午

编辑

無極而太極。朱子平生以無形而有理言。此以在人者推之。性是沖漠無眹底。然而卻是究極無對底物事。此可見其理也。樞紐根柢。所示似得之。

栗谷嘗言。四端。是道心人心之善者。四端。只當爲道心。不當兼人心。誠如來喩之云。然人以肌膚受傷而生惻隱者。指不若人而發羞惡者。如遇盜賊欲避禍而言遜者。因形氣被害而有是非者。此類或可謂之人心之善者。故栗翁之言如是歟。未敢質言。

理氣二字。朱子謂推之於前不見其始之合。引之於後不見其終之離。此爲正言。其曰有先後者。只是隨處立語耳。

答李活俊兼示北省諸賢庚申

编辑

惡獸逼人。水旱告警。民命近止。天亦何心哉。反覆思量。了無良策。惟有小心奉天四字而已。別紙云云。不必辨爭。亦只有自家小心奉天功夫至到。則彼諸人者。亦且畏服而不復敢爲梗矣。若欲與之詰辨。則日亦不足矣。勿復以此等見喩也。

別紙

编辑

金,柳門人。往往敎學。而先以心是理。理有爲爲主。

此說近世盛行。華門高弟柳持平。晩乃改定師說。金監役。始也極力攻斥。至有陷師射父之說。及其沒前四十七日。與柳基一書。乃言省齋心說心物性則歸一。臨死之幸也。見柳持平答洪思伯書。又見朱氏庸奎所編雲柯往復下卷。而今以後。彼之二師。皆與老洲梅山之敎。爛漫同歸。而可謂允紹斯文者矣。其門徒之居遠者。想必未見二師議論本末。而尙主舊說。以與我們仇對。此則不必深責。如或聞其歸一。且不肯承用其定論。而甘心匍匐於陸氏之門。則是自爲背師之流。吾如彼何哉。

彼又頭戴鄭石華誄辨。而攻斥吾門。竊恐關北末學。盡歸於彼邊乃已。

鄭胤永本以小北餘黨。與容山尹公親密。渠有意於學。則容山引進于師門。渠有三子。全翁名之。曰秀成,秀元,秀正。而並作改名說。見載於文集矣。蓋渠不欲變色目。故先生冀其尊信栗,沙,尤而然也。渠後悉改三子之名。其存心不正。而棄其師命久矣。及有金誄之變。渠始也有文字頗峻直。繼而與書同門曰。更當痛改話頭。期破凶膽。旣而金邊大起。則渠喫怯而掩匿前文。反請齋記於金。而得不遠復之贊。則同門諸公。無不唾罵。至有小北奸臣之誚矣。厥後作長書。密遣於尹公。謂田某曹操,司馬懿也。執事與野愚不絶田某。則當爲荀彧,賈充矣。其餘皆收拾申桂,李承旭之緖論以罵辱之者。尹公得書。以爲此大義所繫。不可以平日交分而掩置之。不得已宣布於同門。因與諸公聯名。作告絶書三篇。一與鄭胤永。二與申桂,李承旭矣。渠乃恨尹公曰。吾恃交誼而有此書。不意尹某乃如此發露。觀此則其人之昏暗。可知矣。全翁祥時。渠皆被逐而不得與祭矣。鄭之爲人。本虛怯沒主宰。後乃略有悔謝意。則其子秀成言。詣謝而得請則好矣。萬一不如意。則其爲羞恥益甚。不如且已之。旣已。其父死。則秀成乃印誣書。欲以爲厥父末減之計。然南中士友。則無不知其事之顚末。故不敢分播。而卻去西北遠地。未悉裏許可以欺罔處散布。以爲謗訕報毒之計矣。彼金門諸人。如得奇貨。頭戴鄭石華。以尊信之。其亦可笑而可憐矣。鄭也南方士流。皆斥之以全門叛卒。金氏佞臣。名節墮地。無復齒數。而諸人方且尊而信之。則不知有識見者。以爲如何也。

朱子答黃直卿書云。題壁揭榜者。正不足怪。尤菴先生謂時人譏罵道學者。或題壁或揭榜也。但不意諸生能自安於是矣。又曰。年來此道爲世排斥。其勢愈甚。而後生鄕之者。曾不少衰。自非天意。何以及此。此皆言世人詆毁先生。而後生鄕道者不少衰。而能自安於此矣。愚之一身。持以與彼。亦許久矣。年來來者甚衆。所居本只一屋子。今則幾成聚矣。且人之有些見識者。見彼徒之袖謗書。徧尋士流示之。以冀其勿往吾門。則便已知其用心之不肖。爲計之太拙。而笑罵之矣。第所可愧者。學旣無得。年又老耄。未有以副其意耳。

答林憲學庚申

编辑

來喩勢拘而志未遂。此更商量。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要使志運勢。莫敎勢運志。志堅石穿。此雖俗語。實有其理。切宜自體。

答裵寔老甲寅

编辑

六經累數十萬言。有如此說處。有如彼說處。只作文字看。皆不同。若能實就身心上。做爲善去惡底功夫。只一理貫通。大抵爲善二字。包得本體功夫。善是太極性命之理。爲是全體太極盡性至命之功。學者。于爲善之云。宜將作第一義看。

答張東軾壬戌

编辑

今人只見曾子唯一貫之旨。遂得道統之傳。此雖固然。但曾子是箇剛毅有力量。壁立千仞底人。此輔漢卿錄得師門語。以垂示後世學者者。余極景慕而願學。每見後進。輒以語之。

與林萬根庚寅

编辑

病中客氣銷散。故善端時時呈露。苟能因此保養。使根株植立。常加培壅。勿令傾倒。病瘥後讀書行善。庶幾有力。勉之勉之。

答金洛九乙卯

编辑

多思通患。非禮勿思。是良藥。若是當思底。須竆究其理。令有著落。若是浮念。只要輕輕放退此皆有前賢所敎甚詳。詳在近思存養篇。心經牛山章。試細考之。要之。遇事不問巨細。一皆用敬此心。自作主宰。如此則其於思慮。亦得自主張。可省力也。

答姜信希丙辰

编辑

人之心皆可以與理爲一也。人皆可以爲堯舜。正是此意。故心之功夫。必期合於仁義而後已。若不至於與仁義合而遂已。則是爲自昧也。必思其所當思。勉其所當勉。久久不輟。至於光明純熟。則與理爲一。而心之能事畢矣。

答崔京植戊午

编辑

學問之道。只有知行兩塗而已。晦翁答陳廉夫書。所謂分別是非而去彼取此者。是也。此書於初學最切。宜反復熟讀。而眞實體行也。論語一貫章註云。曾子於道之用處。隨事精察而力行之。此亦是前一義也。卿自謂鈍質晩學。而未易長進。切宜依此下手。久久必有所得矣。道只有一箇是底。而不能自知而自行也。若乃心則又但能分別察識。而力去行之而已。其是底道理。卻不能自造矣。此性之所以爲主爲師。而心之所以爲用爲弟也。

答鄭正鉉戊午

编辑

君以正爲名。以心表德。此意極是。蓋聖學。學性也。非學心也。心是有動靜底物事。故不免有善惡。故心不可學。而以學正其心也。若認心爲性。而不加正之之功。其不至於猖狂妄行者幾希。然必先知天。乃可以是而正心。故聖賢每敎人。以竆理明善爲始。

答白南斗己未

编辑

人只有一箇心一箇性而已。如今來書。所自歉者。只是心不存而性失其本然爾。所欲聞者。亦只是操得心以循得理耳。不問事大小。地隱顯。時久暫。專要心存敬畏。以防人欲。制客氣。祛俗習。而保全天理耳。纔一自肆。萬務悉壞矣。

答黃鎰淳辛酉

编辑

妾子雖無父命。亦當承適。此無可疑。蓋國典嫡妾俱無子。然後方許立後。故尤翁謂妾子當承重。旣承重。則亦當稱孝子。止此若疑此有父命而然。又有不然者。今有遺腹妾子。則豈可以未承父命而不得奉祀耶。

答崔恁洙辛酉

编辑

相距千里。謹承未面見心之書。喩以道之自得。固難矣。德之獨成。亦不易矣。愚竊伏覩尤菴先生表尊先祖香湖公墓也。歷擧退,牛勸戒之辭。聞道覿德之實。並載栗谷勉公以竆理之功。而稱公淵源之有自矣。据此以惟之。來書之云。豈不信然矣乎。但其下歎德行之君子難遇。而卒乃指不佞爲道之所在。而曰。我將服事。可以成身。是則察之有未盡。就之亦失於輕也。區區反覆籌量。未有以奉副。則只有慚愧之情已矣。然細觀足下所以施之之意。有非一時率然之發。則區區所以報之之道。有難以終辭者。然亦不必以佗言進。只尤菴所贊香湖公早有求道志。及公戒子以聖賢爲法兩句。亦足以責足下之善。補足下之仁矣。蓋道者。事物當行之理。皆性之德而具於心也。志者。本心所之之名。實學之基而立於己也。故程朱二先生。皆有以心求道之訓。以心求道。則非如近世心理家之見也。誠能知之明。行之篤。而道得於心。則聖賢亦無以加於此者矣。愚固耄昏濱死。幸願與足下偕勉。而得有針眼之見。寸步之進。則亦足下之所樂聞也。

答李東奎庚申

编辑

尊先龍山遺集。病昏莫能細繹。只大槩披閱。有以仰窺其孝敬禮義實有大過人者。苟能善讀而力踐焉。足以受用而不盡矣。而今尙功棄義騁辯疚行之日。此集之行。豈不大有關於人心世道之助也歟。其題石潭自警文二篇。詞意痛切。區區於此。深有所發於心者。願與賢者。交相勉勵。而無負前修垂敎之至意焉。

與金銘洙

编辑

恥之於人大矣。人而不知學。學而不務實。皆恥也。夫學。學爲人也。學爲人而不學聖人。而僅止於文學口耳之習者。又恥之大者也。如學聖人。須以小學明倫,敬身二篇。爲性理之師。朱子以經傳。爲全是天理。辥文淸言。一部小學。性字貫之。而虛心遜志。以聽其命。始得免於恥矣。

與太致中辛酉

编辑

能審是心之功夫。能審。固非性理之所爲。亦非氣質之所及。於是心理一物。心氣質無辨二說。皆不能立也。所審是心之道理。道理是極本竆源之主也。人心若自認爲性。而不審於此。則不陷於邪妄者幾希。嗚呼心乎。可不愼諸。或疑此是動時事。不能通乎靜。殊不知此是全體功夫。蓋動時在在省察。固是審。寂處輕輕照顧。亦是審也。此意朱子於大學顧諟註。發之。讀者未察也。

答朴昌鉉庚申

编辑

閒雜懊惱。無端謗讟。倘來橫逆。加之衆人不受。加之賢人不受。加之聖人。則了不見其辭色。自有道以處之。故聖人者。疾垢之海也。此呂抱獨語也。愚嘗看得有味。而時常誦言。然平生所得訾謗。直與繼華山齊。而不能無惡聞之辭色。又無道而處之。是固當思勉以學前人。而至今八耋。甘以身爲衆惡之歸。不知何以見父師於泉下耶。

昭告氣淸。假使樊遲,冉求有是言。而顔,閔未嘗一言曉告。遽然以亂賊歸之否。假使顔,閔有是言。而遇同門之斥以亂賊。則其所以應之。又將如何。以是展轉思量。反復體究。彼此可以息爭。而得太平之福矣。

李某所欲爲。未知其何見也。易曰。天下雷行。物與無妄。此人物性同之說也。程傳尤爲明白。孟子富歲牛山兩章。心善氣淸之說也。朱註又自分曉。不問前據有無。但行自家氣勢。此如何可對較。任之而已。至於陶,巍異端之說。尤見其靡所敬愼之習也。

與朴昌鉉辛酉

编辑

前得石友書云。某處和後。尙有不平語。石友不與校。幸甚。愚今恐後進或不耐發慍語。爲誦晦翁絜矩天機之詩。以解諸生意。畜德錄度量篇。有王文正所應倒用印處。旣云不是。不可學佗不是。王日海貴陽明一書。亦覺意思仁厚。可爲後人法。

與房煥永辛酉

编辑

今人失一衣隻履。必欲覓取。柰何去綱常棄性命。而獨安於心。異哉。俗下削走者。不敬其父。其父不敬。將敬於誰也。今人有斬孔某之說。有除父兄之說。其言非出於心耶。心之爲惡至此。而猶欲靠著心以爲本。噫。其不思甚矣。

答金利濟,李學根

编辑

聞賢輩身親農務。而志在道義。甚善甚善。昔人有言。纔親生產作業。便使人俗了。此言誤也。大舜曾子尙矣。後世有名高天下。鋤菜如管幼安。鬻蔬如陶靖節者。豈可以俗流視之哉。今人視專𥳑編善文辭。謂第一等學者。殊不知古賢就實事。循實理。立實德。而施實功於天下萬世者。乃爲聖門宗旨。甚可歎也。賢輩須於耕樵之日。亦要存得我是士君子。爲養親而行孝道底心念。凡言語威儀。毋敢少忽。使心跡一貫,理事兩通可也。

答崔光煥丙辰

编辑

聞譽而懼。遇毁而省。福慶則惡滿。灾咎則念罪。此古人盛節。而卿之所宜享用也。然此非襲取於外而得之。須是從𥳑策上求。硏竆處得。幸加勉焉。

答吳鶴燮庚申

编辑

所贈竹杖。其虛其直。風霜不變。如子之所銘。固可師也。至於用之則行。舍之則藏。竹杖有之。雖聖人。其出處。亦如是已矣。况後學之無可行無可藏者。惡可輕易擔著。而猥曰天下無道則隱。竆則獨善其身。乃是死法。不可用也乎。

與任憲瓚庚申

编辑

吾聖人自制心律身。以至正家爲邦。無不以禮爲主。而老子謂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此雖欲民反樸還淳。以捄末弊之意。然禮行則君臣父子之道立。而天下之心定矣。使一日去禮。反是。今吾與子行禮。從發言有序。聽言徐審始。大抵亂世言語。失者極多。

答金榮奎辛酉

编辑

心弟之云。如只以文字求之。固是可疑。如以身體之。凡心之所以學問思辨行者。無非性命之理。今旣無疑於性師之敎。則其學者之爲弟子。亦初無毫髮礙滯。而人多聽瑩。良由不曾切己。所以如此。愚今衰病望九。加以喪威悲撓。不能逐條供對。如得其大指。餘當迎刃而解矣。

曾子事親順志。道心也。而不避大杖。道心之未合中也。親喪致哀。道心也。而七日不食。道心之未合中也。故心必受敎於性師而後。爲道心之至正也。然則非獨人心爲弟也。以此意更加細繹而切己體察焉。

答申鉉濟

编辑

昨冬所欲爲。非擧義。乃叫閽也。旣而諸國公使皆歸。則雖再疏。亦無益也。故遂已之。金氏似認昨冬事爲擧義。故向有云云。非故欲詆毁之。君輩亦不宜置嫌也。此亦存心仁厚之道。切宜念之。至於克己功夫。直至一息未絶之前。莫或少有悠泛之念。非如世事之權柄在人而不在己者比也。

與孫聖克

编辑

敬功所繫甚重。人之所以異於禽獸。士之所以進於聖賢。皆在此。不問展卷致思時。處獨對衆時。應務接物時。都要用敬。直至一息尙存時。亦必如此。此爲爲學至訣。子其勖哉。戰兢戒懼。整肅專一。皆敬功。若其二三閒斷懈怠放慢之類。皆是害敬處。

與崔滄烈庚申

编辑

余每見後進。輒勸謹禮守義。世閒謹禮守義者寖多。必致士習漸正。民俗漸醇。可使天地元氣漸厚。聖賢道學漸明。所補不細。自念我是薄福人。宜修厚德。以庶幾不至於上天不佑也。凡從余遊者。幸爲老夫。益加勉勵以助我。而亦以自求多福也。

答崔滄烈辛酉

编辑

承喩心不可恃。性不可不學。出於自驗及彼之誤認心爲至極無對之理。性爲零瑣無本之物。兩端皆得之。宜益自究自體。罔或爲空言虛見之失也。所論時人之病。亦只是恃心不學性之過。愚每勸人讀小學論語。將心靠理。如此則今人可爲古人。衰俗可及三代。不謂盛見亦與之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