艮齋集 (崔奎瑞)/卷二

卷一 艮齋集
卷二
作者:崔奎瑞
卷三

辭持平疏乙丑

编辑

伏以臣。稟性愚下。本無一能。而重以早罹疾病。懶散自廢。瞢然無有知識。雖幸會明時。忝竊科第。而投置閑散。是臣分之宜也。不意玆者。聖恩謬加。至處以臺憲之職。臣承命驚惑。不知所措。夫臺閣之職。上拾君遺。下糾官邪。品秩雖卑。其責任之重。則與宰相無異。當今朝廷雖乏人。亦何可使如臣等輩。苟且冒充。以淆官方乎。使聖上啓他日輕臺閣之心者。未必不自臣身始。臣用是爲懼。若夫衆議之嗤默。一身之顚沛。直是第二件事。而辭疏未上。召牌先降。分義至嚴。不得不趨詣闕下。而其不敢抗顏承當。則固已決矣。伏乞聖明爲朝廷名器之重。亟許鐫改其職。則臣亦遂其私分而無僨敗之憂矣。公私實爲幸甚。無任恧蹙屛營之至。

辭正言。仍請西北人擇人通淸疏。

编辑

伏以臣於再昨引避之啓。伏承聖批。辭旨極嚴。顯示訑訑之色。臣不勝瞿然悚蹙。而且聞筵中又有北路人備擬臺窠之敎。此實臣等之言。不足爲有無之致。臣之本分。固已不堪於言責之地。而雖欲包羞在列。勉其所不能。今臣言議。旣已無槪於上心矣。其何敢一日在職。無補於聖朝而有妨於賢路哉。且臣素患痰火之症。觸暑重發。雖不敢列錄證情。猥屑於黈纊之下。而根委已痼。眞元益脫。委頓床席。不能省事。昨承召牌。未得祗赴。臣罪至此。尤合萬殞。伏乞聖慈亟許削臣職名。仍治臣罪。以爲違慢之戒。不勝幸甚。且臣今雖竢罪。職名尙存。當盡一日之責。旣有所懷。亦安得默然而退乎。臺閣之職。上拾君遺。下糾官邪。爲任至重。任用之際。惟當付之公議。非人主所得私也。向於除拜之時。不問其才望之如何。公議之許否。一切以收用西北爲名。終至於苟且備擬。當初聖旨。縱出於立賢無方之意。然其訶督銓官。貯窠特敍者。恐亦未免於偏係之歸也。且夫言責之地。固非慰悅遠人之資。若欲甄拔收用。則唯當擇其人望表著可能稱塞者。然後乃可以鎭服人心。而使遠外瞻聆。有所聳動也。今此新除之命。旣非常格。而所授之人。又出於人望之外。公議安得以不激。名器安得以不淆也。臣等再昨之避。蓋出於無隱之義。而殿下逆以威怒相加。塞其將言之口。而輾轉激惱。又擧頃日所未擧之事。遂使臺閣言議之地。爲捧承傳備擬之窠。臣等之言。雖無足可取。其於言路何。其於後弊何哉。臣愚於此。亦不能無惑焉。西北之人。殿下未嘗一見其爲人。未必知其有可用之實。然且曲意愛護。如恐或失。而至於昔者所進。亦豈無可用之人哉。一言忤旨。輒加譴退。無復有收用之望。臣竊恐殿下此擧。只欲以慰悅遠外之心。而非爲官擇人之意。不勝慨然也。臣愚衷所激。輒忘其違忤之誅。譏祼之嫌。乃復畢其說焉。伏乞聖明垂仁採納焉。臣無任惶蹙屛營之至。

以前任吏曹佐郞時事自引。仍辭獻納疏。丁卯

编辑

伏以臣本庸愚。最出人下。任職居官。無一善狀。而至於昨年被罪。實坐慢忽記註之嚴秘。而聖德偏覆。譴責甚輕。感祝恩私。自甘永棄。不意玆者。遽加收敍。畀之以言責之任。臣誠驚惶愧蹙。不知所措。其在分義。只當趨走承命之不暇。第當初諸臣之被罪。朝家之定律。雖有五十步百步之別。若論其所犯則一也。目今同罪數人。尙未離編配。而臣獨揚揚入臺閣。夫豈自安於心哉。臣之情勢。決不敢冒進。又有大於此者。臣於往歲添叨銓郞也。實發柳成運通淸。李東郁復擬臺望之議。伊後臺章。重加駁劾。以詮官之不卽自處。爲有失於廉義。臣雖先坐他罪。已離其職。論其罪責。實無所逃。卽今在詮諸臣。相繼辭遞。彈墨尙未乾矣。同被一事之效。而彼退此進。必無是理。其何敢以職名之或殊而晏然榮次。不顧羞恥哉。古人以廉恥列之於四維之目。而以其不張爲亡國之憂。雖凡官庶僚。或有冒昧於是者。爲臺閣者。唯當彈論之不置。況身爲臺閣。豈可親自犯之乎。伏乞聖明亟許削臣職名。俾得同罪。以重廉防。不勝幸甚。

伸救前縣監羅良佐等疏

编辑

伏以臣以無似。最承恩造。旬日之內。再遷其職。而父病沈重。俱未得祗謝。至於日昨違牌。罪在不赦。而譴責不加。溫批反降。臣誠惶隕感激。不知所措。臣之父病。尙在危篤之境。蓋緣眞元旣脫。差道未易。而臣亦憂惶焦煎之中。身病重作。頭痛如碎。肢軆軟麻。熱上神暈。飮啖全廢。殆不省人事。旬月之內。決無更起之理。臣於旣往。累犯逋慢之科。而今之疾病又如此。雖天地父母曲賜矜諒。其在人臣分義。亦何敢帶職養病。自安於心乎。伏乞聖慈永削臣姓名於朝籍。使得以仰救老父。俯延殘喘。不勝幸甚。臣於病伏中。得接數日邸報。伏見朝著不靖。國事可憂。職在可言之列。寧可無一言而退乎。臣窃伏見故儒臣尹宣擧與奉朝賀臣宋時烈。同時相友。俱爲宗儒。士林之所以尊仰景慕者。夫豈有異同哉。及至今日。不幸是非之端。出於兩家。人心之訝惑。衆趨之靡定。誠亦無足怪者。而朝廷不復參究人情。只以抑塞一邊。爲鎭定之地。至於語逼其父而反咎其子之私痛。公議其師而欲禁門生之伸辨。此常情之所甚疑惑。而論議之日益磯激者也。羅良佐之凌踏三朝禮遇之元老。誠不爲無罪。然其本情。亦出於各爲其師而言不知擇耳。自朝家明其是非。斥其狂妄則可矣。何至於荒裔之竄配哉。喉司之覆逆。臺閣之陳啓。蓋出於此。而殿下不賜舒究。遽加威怒。遞罷譴黜。一節加於一節。終至於朝著一空。補闕無人。臣未知此何擧措。此何景象。臣窃觀此事。雖曰士林之是非。初亦何關於民生之休戚。國計之得失哉。而至于今日。勝負相角之際。國已先受其病。大老疏中所謂逐鹿而不見泰山者。誠是痛切語。而今日之至於如此者。亦豈所以安大老之心哉。今者人無賢不肖。不問玆事是非。皆曰亡國之禍根。必在於此。臣誠不欲出而當職。頹波助瀾。以重其病國之罪。而況臣向以柳成運通淸事。得罪於時。彈墨未乾。成運。卽爲尹拯陳疏見斥者也。當此之時。臣之徊徨却顧。不敢冒進於榮次者。亦由於此。殿下若或以臣言爲是。而務爲鎭定調劑之道。則國家之幸。臣亦與焉。如其不然。則臣前日之罪。亦足歸黨比慢賢之科。而不可使齒於仕籍。況此薇垣淸顯之地哉。伏願聖明幷加財處焉。臣無任惶蹙屛營之至。

答曰。省疏具悉疏辭。無非伸救之意。予實駭然也。勿辭察職。

辭副修撰疏

编辑

伏以臣於春間。忝在言地。妄陳一疏。上承嚴旨於君父。下見非斥於羣議。而至於館學章甫之疏。詆侮特深。遂乃歸之於無狀小人之科。臣於是不覺心骨俱悸。唯有杜門循省。絶意宦途。小爲自靖之計矣。聖渥洪深。復置仕籍。騎郞泮職之除。連在於數月之內。而職是閑漫。不敢控辭。黽勉隨行。中心慙懼。不意館職之命。復下於此際。而繼又有召旨。臣誠惶霣憫蹙。不知所以自措也。臣性質愚下。見識蒙暗。自揣本分。固已不堪於論思之地。曾前忝據追思。尙且愧恧。況今滓穢之蹤。尤何敢復厠於近密之班。抗顏於積謗之餘。以自喪失其廉隅。而重致物情之駭點哉。玆未免縮伏私室。坐違嚴命。伏乞聖慈亟許削臣職名。仍治臣逋慢之罪。以爲後人之戒。不勝幸甚。臣無任惶蹙屛營之至。

答曰。省疏具悉。爾其勿辭。從速察職。

辭大司成疏

编辑

伏以無似如臣。猥被殊私。忝竊匪分。玷汚名器者。固已多矣。居常憂懼。若負重罪。今於千萬夢寐之外。又有新命。臣於是尤不勝駭惶震悸之地。惟玆國子之長。實爲一時重選。自非宿德重望人所共信。固無以表率多士而爲其矜式。今臣空疏滅裂。不合是職之狀。非但通朝之所共知。仰惟聖上則哲之明。必已下燭無餘矣。若其稱塞之難。固非如臣等輩所可擬議。而只此師儒之稱。亦已愧汗沾衣。無以抗顏也。歷數曾前居是職者。率皆一代人望所屬。未有如臣之不才蒙學而驟躐叨冒者。況前任之人。其年輩地望。亦豈臣比。而猶且屢辭而獲遞。臣於此尤何可冒昧承命。使物情駭點而多士笑侮哉。蹙伏數日。恭竢駁議而尙未有聞。玆不得不仰籲嚴廬之下。伏乞聖明察臣此言出於肝膈。非如虛辭例讓之比。亟許鐫改臣新授職名。以重師儒之任。以安愚臣之分。公私實爲萬幸。

以全羅監司。因殿最後問備。自引辭職疏。

编辑

伏以臣。稟賦孱弱。不比恒人。而累經草土。重罹奇疾。輾轉沈痼。幾三十年。閑居無事。尙且凜凜。恒若不保朝夕。況此制劇之任。夫豈一日所可堪者哉。當初拜命之時。非不知量力揣分。以懇辭得請爲期。只以老母臨年。餘日無多。區區烏鳥之私誠有所急。不暇於他頋者。而國恩之辜負。軀命之損傷。臣亦自知之矣。今玆莅任。已過半年。而黜陟不得嚴。風俗不得正。民隱一無所恤。邑弊一無所革。尸素之誅。固已難逭於公法之下。雖以文簿末節言之。殿最一事。最爲嚴重。而猶不免有落漏之失。此事如此。他事可知。其何敢冒昧蹲仍。徒竊廩粟而已哉。加以數月之來。舊疾增重。日就難醫之域。雖不敢列錄症情。猥徹於黈纊之聽。而閉門委頓。今已累日。邑牒民訴。並皆停滯。雖欲强起應事。精神昏錯。氣息綿綴。終無自力之望。臣之生死。固不足恤。而本道多事之地。緣臣瘝曠至此。此尤臣之罪也。伏乞天地父母。俯察疾病之難强。且念官事之隳廢。亟許鐫削臣職名。以便公私。不勝幸甚。

辭副提學疏乙亥

编辑

伏以臣於前月中在全羅道任所。伏聞有玉署新命。環頋悶蹙。措身無地。繼又得聞前參議臣徐宗泰以不顧嫌避之失。重遭駁議。宗泰。卽臣之僚婿也。臣之除拜。亦在於宗泰參政之日。而所叨之職。又非等閒淸望之比。恭俟物議者。已閱月矣。而尙未聞有改正之事。今旣交龜。進發前路。所受密符。當爲還納。而職名尙在。不可冒入脩門。始敢於中道。猥陳危悃。冀垂裁察焉。臣之立朝供職。首尾十有餘年。其姿性之魯下。文學之空疏。聖明之所洞燭。通朝之所共知。則經幄論思之任。夫豈有一分近似者哉。曾前亦嘗屢叨館職。終至冒昧隨行。而至今追思。愧汗沾衣。況此一館之長。比之諸僚。地望自別。歷數耳目所記。曾未有如臣無似而冒居是職者也。若其稱塞之難。則固非如臣等輩所可擬議。而只是國家名器之重。不幸自臣身壞了。其所以震懼徊徨而不敢進者。奚但爲一身廉義而已哉。伏乞天地父母。曲賜鑑諒。亟許鐫削臣新授職名。俾臣得以進復明命。退處田廬。上無淆官之失。下遂守分之願。公私不勝萬幸。臣無任祈懇屛營之至。

答曰。省疏具悉。爾其勿辭。從速察職。

辭吏曹參議疏

编辑

伏以臣。千萬夢寐之外。又聞有天官佐貳之命。臣之無似。最居人下。無一善可記無一職是當。而朝除暮遷。歷遍華要。至于今日而極矣。臣於是誠駭惶悶蹙。不知所以措躬也。臣之從前叨冒。固已辱名器之重。招滿溢之譏。而若言其害。則猶是一職之失。一身之灾而已。至若詮衡之司。實管用舍之柄。而長官有故。則次僚開政。與他司佐貳。事軆不同。苟或於此有失。則是將擧一國之官方而盡壞之矣。其爲害。亦奚止於一身之憂而已哉。臣才識昏蔽。短於鑑別。而性又疏懶。杜門養拙。人才之長短。公議之是非。無以見聞而周知。曾忝銓郞。坐是取敗。況此所叨之職。比郞属自別。難愼之責。在今時尤重者哉。其不敢抗顏承當。固已決矣。伏乞天地父母。曲賜軆諒。將臣新授職名。亟許鐫改。以便公私。不勝幸甚。

答曰。省疏具悉。爾其勿辭。從速察職。

辭承文院副提調疏

编辑

伏以臣。才分魯下。百無一能。而早嬰奇疾。半生沈痼。拋棄文字。餘數十年。中間叨竊科第。亦是萬一之僥倖。至如文詞之任。豈臣夢寐之所曾到者哉。不意今者。以臣差下承文院副提調。使之察任。臣於是誠駭惑罔措。不覺騂發面而汗沾背也。夫槐院爲司。所管者文字之用。嗣提調爲任。所選者一代之望。歷數耳目所記。豈有不才如臣而冒居是任者哉。臣蒙被殊私。致身淸要。撫躳反頋。無以堪此。每當恩除。怵然有循墻走避之念。而分義是懼。因仍蹲冒。有若可以承當者。臣心愧恧。已不可言。而物議之嗤點。固已多矣。今豈可加之以極選之地。重之以不稱之任。使朝家之名器益輕。臣身之灾咎益重而莫之恤哉。今臣此言。非出飾讓。伏乞聖慈曲賜軆諒。將臣兼帶承文副提調之任。亟許遞免。使上無虛授之刺。下遂守分之願。不勝幸甚。

辭備邊司副提調疏

编辑

伏以臣於病伏中。得伏見備局啓辭。以臣差下本司副提調。使之仍察有司之任。聖鑑未察。例賜依允。臣之叨竊榮寵。玷汚官方。固已多矣。然亦何意此任之遽到臣身哉。承命驚惑。誠莫知所以自措也。惟玆備局爲司。專管國家機務。實廊廟訏謨之地。若唐之中書省。宋之樞密院是已。自古必抄揀一時之英賢以處之。至於通政之班。則雖有才智特達之稱。亦罕有冒居者。蓋所以重其任而尊其軆也。況今灾荒溢目。國勢危綴之日。政宜益重玆選。而乃以知識昏昧。名論素輕如臣等輩。厠於其間。以致無益於實用而傳笑於四方。誠所謂時事可知也。臣之立朝供職。十有餘年。而歷試內外。本末俱露。無一善可記。無一職是稱。而朝除暮遷。遍極華要。撫躬自頋。無以堪此。每當恩除。怵然有循墻走避之念。而分義是懼。因仍蹲冒。居常愧恥。若隕淵谷。今豈可加之以極選之地。重之以不稱之任。使朝家之名器益輕。臣身之灾咎益重而莫之恤哉。其不敢抗顏承當。固已決矣。玆不得不冒死呼籲於靜攝之中。伏乞聖慈曲加軆諒。將臣兼帶籌司副提調之任。亟賜鐫改。以便公私。不勝萬幸。臣無任祈懇屛營之至。

答曰。省疏具悉。爾其勿辭。從速察職。

辭陞拜江華留守疏。

编辑

伏以臣之無似。最出人下。而蒙被殊私。最居人先。朝除暮遷。寵命頻繁。今玆陞擢之恩。又出於千萬夢寐之外。驚悚震惕。情爽戃怳。撫躬環顧。不知所以自處也。念玆所叨班秩。乃是朝廷命德之器。梁鵜不稱之譏。固有不暇言者。而至於江都爲府。實國家保障之地。況自兼管鎭撫之後。職務尤重。苟非位望俱隆。才略兼備之人。豈宜冒居也哉。臣之立朝供職。首尾十有餘年。入遍華要。旣蔑絲毫之補。出試外藩。亦乏可紀之效。本末俱露。更無餘地。而猶復誤辱恩命。終乃躋之於貳卿之列。任之以居留之重。臣誠驚惑。莫知所由。朝家任人之道。必須量能授官。才器相稱。然後上無虛授之刺。下免僨事之罪。今臣才分。決知其不能勝任。其何敢徒戀榮寵。冒昧承受也哉。玆暴血懇。仰籲於天地父母之前。伏乞聖慈俯察微忱。將臣所叨職名及新授資級。一幷改正。以重名器。以安私分。不勝幸甚。臣無任祈懇屛營之至。

答曰。省疏具悉。卿其勿辭。從速察職。

辭吏曹參判疏

编辑

伏以臣以孤蹤冷族。素無樹立之可稱。而濫通淸路。驟躋宰班。物議之嗤點。固不可言。而臣亦環顧內外。不省所以致此之由。中夜思惟。未嘗不騂發面而汗流背也。今玆來守陪都。未浹半年。而寵命之及。前後頻繁。天官亞席之除。尤出於千萬夢寐之外。臣益復駭惑。罔知置身之所也。謂朝廷不知臣昏愚而姑爲試可之地。則臣嘗自郞署至通政。凡四入銓地。而累遭顚沛。無一稱塞。謂朝廷乏人而姑且循次充擬云爾。則臣叨冒亞卿之列屬耳。而地望之當先於臣者。不爲無人。臣安得以已試蔑效之身。猥居衆人之先而敢當於不敢當之地哉。官方之無漸。名器之日紊。爲識者之憂久矣。雖凡官末職。尙宜愼簡。以矯此弊。而今乃以無似如臣。置之匪據。使銓部用舍之地。先受驟濫之譏。臣窃寒心。不但爲一身之私義而已也。今臣此言。非出飾讓。伏乞聖慈曲察微忱。將臣新授職名。亟賜遞改。使上無淆官之失。下遂守分之願。公私不勝萬幸。臣無任祈懇屛營之至。

因儒臣疏。自引申懇疏。丁丑

编辑

伏以臣。以無似之身。抱難强之疾。不宜久蹲匪據。以招譏議。而只緣出疆有日。不敢言病。黽勉隨行。日夕惶懼。卽伏見校理趙泰采疏本。則其論列李坦事。不啻縷縷。而非斥銓曹。語意緊切。臣不勝瞿然之至。夫臺官之彈劾宰臣。雖或爽實。此豈爲可廢之事。而李坦之當初擧措。殊爲無據。未見有可奬之實。淸路注擬。不知其一日爲急。方將採訪物情。與同僚相議更通矣。不意儒臣之言先發。而聖批以實涉太過爲敎。臣何敢自謂無失而晏然於職次乎。且念太廟親祀。卜在來初。本曹諸官之塡差執事。載在五禮。判書上來。遲速難料。臣亦未前辭陛。而受戒之期。當在此月念後。必須預先變通。可無臨時苟簡之患。伏乞聖明俯察情勢事勢。亟許鐫削臣職。以便公私。不勝幸甚。

答曰。省疏具悉。卿其勿辭。從速察職。

辭陞拜刑曹判書疏戊寅

编辑

伏以臣。家勢單寒。才識魯莽。環顧內外。無一可取。而徒以蒙被洪私。猥玷通顯。節次推排。以至宰班。公議之嗤點。固不可言。而臣亦中夜思惟。不省所以致此之由。每當恩除。未嘗不騂發面而汗流背也。今玆意外。又有新命。乃以上卿峻秩。司寇重任。猝然加之於眇末無似之身。而陞擢注擬之命。實出於睿簡云。臣始用驚惑。終焉惶惕。誠不知措身之所也。臣之立朝供職。首尾十有餘年。入遍華要。旣蔑絲毫之補。出試外服。亦乏可紀之效。本末畢露。更無餘地。不知聖明何所取於微臣。而恩數之非常。至於此哉。朝家任人。自有其道。苟非才望超等。有以厭服於人心。則必須積勞循次。猶爲不駭於衆聽。今臣旣無可用之實。而忝叨亞卿之列。纔數年耳。於斯二者。俱無一可。今日朝廷。雖云乏人。然其地望踐歷之當先於臣者。不爲無人。臣安得以已試蔑效之身。猥居於衆人之先而敢當於不敢當之地哉。秋曹訟獄之繁。最號難理。固非昏劣如臣所可堪任。而臣之所大憂而寒心者。在於國家官方之日壞。名器之日紊。至若稱塞之難。僨敗之憂。猶是第二件事。臣不暇言也。窃想言議之地。必有駁正之論。恭竢數日。尙未有聞。而劇地曠官。已多日月。不可引日遲待。以妨事務。玆敢冒死。自陳於天地父母之前。伏乞聖明俯賜鑑燭。將臣新授資級及所叨職名。亟許改正。使上無淆官之失。下遂守分之願。公私不勝萬幸。

答曰。省疏具悉卿懇。簡自予心。公議亦同。安心勿辭。從速行公。

辭藝文提學疏

编辑

伏以臣於萬萬夢寐之外。伏聞有藝館新命。臣之蒙被洪私。叨竊非分。固已多矣。然亦何意此任之遽到臣身哉。惟玆館閣之職。乃是詞垣極選。自古及今。未有不解文字而居是任者。如臣不學無文之狀。非但通朝之所共知。仰惟聖明亦必俯悉無餘。其不合於是職。何待臣自爲覼縷也。今者不計人望之如何。不問文藻之有無。只以從前踐歷之華顯。又欲强而推排於不相稱之地。朝家任用之道。寧可若是之苟簡也。臣心尙此愧澁。莫知置身之地。中外聽聞。其當以爲如何哉。此則不但臣一身之私義。其上累官方。非細故也。及此除命之未播。亟速收回。毋貽四方之駭笑。不勝幸甚。構疏未上。而召牌再降。迫於分義。不得不來詣闕外。而其不敢抗顏冒受。則固已決矣。當此國有大禮之時。不得進而承命。臣罪尤萬萬矣。臣無任惶蹙祈懇之至。

答曰。省疏具悉。卿勿過辭。從速行公。

因儒臣臺臣疏。自引辭禮曹判書,知義禁疏。

编辑

伏以臣。伏見校理李喜茂疏本。歷陳近日潛商之弊。而以首譯之罪止編配。爲獄事䑃朧。至擧綱紀法律爲言。臣不勝瞿然之至。其勘獄顚末。金吾長僚之疏。旣已備陳。臣不敢費辭架疊。以煩聖聰。而當其議讞之時。臣亦同參有所可否。則今於非斥之來。臣何敢晏然而已乎。且於日昨。持平李彥經。以謁聖主掌官。摘發論罪。事及於疏末。有令該曹處之之命。臣於是尤用惶蹙。無所措身。臣曹旣主掌科場事。臣亦嘗以好品之紙。違格施行之意。有所陳達。而及其身爲考試之官。則乃不得據式拔去。若論其罪。有浮於主掌官。臣當屛伏俟過之不暇。其何敢査處他人乎。以此以彼。俱不可一日冒居職次。伏乞聖明俯加鑑燭。將臣本兼諸任。特賜鐫遞。以便公私。不勝幸甚。

因臺言自引。辭都監堂上疏。

编辑

伏以臣得見持平李晩成疏本。以今番監造官之得參。率多提調之戚屬爲言。而末乃以公道掃地私意橫流。結之。臣於是不勝慚惶震悚之至。向於監造官差出之時。臣之外兄。適有家貧親老而職在閑署者。臣果提及於大臣。遂至啓下矣。敦匠末任。不謂其必擇公望之所屬。而衙門權設。自無相避之規。曾前堂上戚屬之得差者。固非一二。臣誠昏蔽。且爲舊例所誤。自不覺其終爲世道之弊。至於如此。臣雖重被誅罰。何以謝人言之來哉。玆敢冒死首實。以竢處分。伏乞聖明亟遞臣都監堂上之任。以伸公議。以安私分。不勝幸甚。